观赏影片时,影片中的经典感悟就随之而沉淀下来,许多人看完电影后,心里都会涌现许多自己的看法。通过观后感观众能够表达对作品质量和效果的评价和期望,感性的观后感可以更好地传达出自己的观点和思路。趣祝福的编辑为网友们搜集和分享了辛亥革命观后感,供你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此外,您还可以浏览作文栏目的社会实践作文通用。
辛亥革命观后感 篇1
10月9日上午10时,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并发表重要讲话。
高度评价辛亥革命及其领导人孙中山先生所做的历史性贡献。辛亥革命是一次伟大而艰辛的探索,揭开了近代以来中国社会深刻变革的序幕;深刻影响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变革,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一座巍然屹立的里程碑。呼吁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发扬孙中山先生等辛亥革命先驱的伟大精神,携手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
观看纪念大会结束后,同学们感慨颇多,纷纷表示一定知古鉴今,以史为镜,深切缅怀孙中山先生为国家强盛、民族独立、人民幸福的历史功勋,继承孙中山先生遗志,坚守革命理想,发扬为革命事业一往无前、百折不挠、不断进取精神;端正自己的思想,将振兴中华之重责,扛在自己的肩上,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接续奋斗。
辛亥革命观后感 篇2
昨天,我观看了《辛亥革命》,围绕影片我定了一个主题“创造美丽新世界的钥匙”。从电影里面的一句话说起“他跟我们不在同一个世界”,不同世界观会造就不同的人生,也会得到不一样的结果。如何在我们的生命当中创造属于自己的美丽新世界,属于更多人的美丽新世界,这里分六个层次来谈。
第一个层次,成为自己生命的革命烈士。如同孙中山先生的身份转变,少了医生,多了新制度的诞生。孙中山先生让自己的身份,内在的身份和外在的身份做出了更好的转变。如同一个人要有更好的发展,他必须放掉过去,把过去的自己革掉,因此成为自己生命的革命烈士是至关重要的。
第二个层次,掌握三大元素,即信仰、制度和境界。信仰就是在电影里面提到的三信的层次,即信任、信念、信仰。信仰是我们一生当中最重视最追求的核心主张,我们一生当中到底为何而来。孙中山先生相信只有推翻帝制,才能迈向民主,所以他推翻20_多年的封建制度,这不只是信念,不是当下的念头,而是一辈子努力的方向。人一定要有信仰,我们一生当中到底要追求什么,想要得到什么,想要付出什么,想为这个社会带来什么普适价值。
制度是非常重要的,制度会让一个人安逸,制度也会让一个人充满动力,所以制度的创新与优化是非常重要的。
境界不同,为这个社会所带来的贡献也不同。隆裕太后的境界是不上断头台,不饿死就可以了;袁世凯的境界是要当上大总统;然而孙中山先生的境界是要推翻20_多年的封建制度,让后代的子孙们享有永久的幸福。
第三个层次,理解并运用革命的潮流。革命的潮流分三个层次,制度、物质、心灵。孙中山先生致力于制度革命,推翻了20_多年的封建制度,接下来的前辈们都在致力于改善劳苦大众的生活,让大家富起来。随着历史的进程,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然而富裕不见得会带来快乐、喜悦、健康,所以现代人都愈加关注身心合一的成长。
第四个层次,不断赢领具有赢领力的人。围绕共同的目标和梦想,不断赢领具有赢领力的人达到相同的高度。
第五个层次,学会让内在力量更强大,善用陰陽调和的力量。全世界最伟大的自然定律就是和谐定律,即陰陽的能量要达到和谐,如同太极图的意义,陰陽和谐。陽的力量代表是黄兴先生,陰的力量代表是孙中山先生,他们两个和谐地运作,把这件事情办成了。培养自己内在力量更强大,就是我们既要有创造力,又要有包容力,既要有慈悲,也有具有一种不一样的主动性。
第六个层次,袁世凯先生和孙中山先生,不约而同做到了康熙帝对他的儿子雍正交代的四个字“戒急用忍”。人要有耐性,不要害怕失败,等待对的时机再采取行动,而不是莽撞的行动。这部电影告诉我们,要实现大的梦想和计划,要做到“戒急用忍”。
辛亥革命观后感 篇3
电影《辛亥革命》终于以影像史记替观众梳理清晰了关于辛亥革命这件事的前因后果,即1911年到1912年旧历辛亥年间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先与清廷、后与北洋袁世凯完整的斗争经过。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林觉民在影片的第一段落有壮烈的出场,他留下的那篇着名的《与妻书》100年来一直被广为传诵,我曾有幸见过这位福建青年的手书,笔迹神采飞扬之至。然而内容确实让人不禁潸然泪下,与妻吾至爱汝而又不能不忍舍汝而死矛盾复杂的感情,对妻子的深情、对处于水深火热中的祖国的责任忍受着悲伤,忍受着无限的不舍,与爱妻永别,献身于为天下人谋永福的革命事业。其爱情之伟大,其革命情操之高尚,可歌可泣!如此优美的散文家书,情韵浓厚,内涵富泽,怎能令人不怆然涕下!
正如孙中山所说,参加黄花岗起义的尽是才华横溢的中国少年英雄;电影至最后也落在林觉民夫人陈意映和孩子身上,父辈们流血牺牲只为换得下一代人能够过上自由阳光的新生活,这是电影作品里少有的能将大时代、大事件归一为小家庭、小悲欢的一部,也是意图用百年前的这宗大事件感化当代人的一种努力。
为了一切的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一切为了孩子。
整部电影的起首,鉴湖女侠秋瑾毅然赴死的过程已经彰显创作者的意图,即想用朴实的生活道理概括那个纷繁复杂瞬息万变的革命历程。
这两个孩子就要失去母亲!
我的死是为所有的孩子。
她昂起头,坚决地拒绝官吏的最后通牒,毅然决然走向刑场。沉重的枷锁根本无力使她低头,握紧的双手决不会再向恶势力松拳,黑压压的脚链拖在泥泞的石板路上,步伐含恨,却是义无返顾的。囚链一环扣一环,扣得越紧,封建社会的愚昧愈发显得深不可测。
两边站着的老百姓表情个个太过木讷,正如鲁迅那篇《药》里夏瑜形象的一般。
革命是为给天下人造一个风雨不侵的家,给孩子一个温和宁静的世界,纵使这些被奴役久了的人们早已麻木,不知宁静温和为何物。
捧着与两个儿子的合照,流下两行清泪不染灰尘。张口深深叹息,这是母亲对你们最后的钟爱。死,并非不足惧,亦并非不足惜,但牺牲之快,之烈,牺牲之价值,在这一刻自心底喜极而泣。
辛亥革命观后感 篇4
电影《辛亥革命》的成功上映,使我有幸重温了百年前那段曲折艰辛、可歌可泣的历史。
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外受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内有腐朽没落的清王朝统治,内忧外患下的祖国满目疮痍,逐渐地“沉沦”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中。中国人民当然不会就此屈服,于是,实现民族复兴成了几代人的梦想,无论是由农民领导的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运动,还是走上层革新路线的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再到打破了两千年封建帝制的辛亥革命,几十年间,无数有识之士前仆后继,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反帝反封“浪潮”,共同铸就了一部救亡图存、民族抗争的中国近代史篇章。
辛亥革命这场几乎吸纳了当时所有中国先进分子的民主革命,虽然最终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人民悲惨境遇,但它终结了长达两千年的封建统治,消灭了世代相袭的君主制度,使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而中山先生所倡导的“三民主义”更是给苦难中的人民注入了民族、民权、民生的新思想,在一定程度上,解除了传统封建礼教对人民的束缚,也为后来各种新思潮在中国的形成和传播扫清了障碍。可以说,辛亥革命为近代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
再回到电影中,当目睹年仅32岁的秋瑾英勇就义时,我动容了;广州起义后,当看到林觉民烈士的遗体被残忍的敌人抛入水中时,我愤怒了;当听着起义的号角,相隔百年见证武昌首义的胜利时,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感人之处,莫过于这些革命者很多都来自富足的家庭,他们甘愿抛弃优越的物质生活,告别自己的亲人,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民主革命中,用自己的生命铸就了中华民族的脊梁。
今天我们的孩子能坐在窗明几净的教室中上课,而我们能够享受现代化带来的幸福生活,试想一下,若没有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今天的中国又将会如何?忘记历史是一种背叛,而辛亥革命,就是一段值得所有中国人铭记的历史。
辛亥革命观后感 篇5
电影的开头,是秋瑾就义的情景。作为母亲的秋瑾,为了让更多的孩子摆脱封建专制的荼毒,毅然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她自我的孩子却永远失去了母亲。广州起义时,林觉民为了”助天下人爱其所爱”,牺牲他和妻子”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向满清的两广总督府攻去,牺牲在革命成功前的黑暗中,留下了注定名垂青史的《与妻书》。他们本来能够享受安定的生活,却偏偏要投入到九死一生的革命之路上。即使当时的国民愚昧不堪,早已习惯了被奴役的生活,他们也愿意为了解放并不理解他们的国民而献出自我宝贵的生命。他们发动革命,是为了彻底消灭旧制度,建立崭新的新世界,使古老的中国重新焕发生机。
几年过去了,我最近又将这部电影看了一遍,又得到了一些新的看法。
首先,革命是必须进行的吗?在电影中,孙中山的回答是西方各国经过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制度,走上了民主富强之路。但事实上并不必须,英国革命将查理一世送上了断头台,却并没有实现民主,而是出现了更加专制独裁的克伦威尔,英国完全被军队所控制,之后议会不得不迎回国王来稳定局势。最终确立议会主权,也是经过与国王的妥协,经过权利法案而完成的。英国的民主宪政是在上千年保守妥协的政治传统中发展而来,从大宪章开始的一个个法案使英国在人们尚未察觉的情景下就走上了民主富强的道路。欧洲的德国,亚洲的日本也是经过改革走上了强国之路。
其次,革命的代价太大。革命使我国许多杰出的人才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在战争中更是血流成河。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朝廷,清政府用了268年所建立的中央权威一朝崩溃。各地军阀拥兵自重,即使是北洋军阀中威望最高的袁世凯也难以号令所以军阀服从他的命令,中国陷入了军阀割据和长期的内乱。
最终,革命并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在辛亥革命中几乎仅有满清皇室失去了政治权力,各地的地主乡绅、旧官僚仍然存在,毫发未损。民国政府迁到北京,北洋军阀控制了民国政府,运用中央政府的名义实行统治,镇压革命,旧有的封建势力仍然把持政权。同时,列强在中国的势力也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他们经过扶植代理人的方式继续控制中国。内乱之中的中国甚至面临比晚清更加艰难的处境,在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后仍然没有找到适合国家发展的道路。
历史发展至今,一切都成为过去。如果没有辛亥革命,清政府可能逐步改良,实行君主立宪。但也有可能继续黑暗的统治,使中国国势更加衰微。在历史具体的情境里一切都是未知的,先人只能摸着石头过河。他们根据自我的立场和自我所掌握的信息做出自我的抉择,他们做出的每一个选择都对此刻的我们产生无法估量的影响。清政府也想让国家走上富强,仅有中国的强大才最贴合满清统治者的利益,他们认为仅有让他们继续领导国家,不断进行改良,才能让国家走上富强之路。革命党人为了实现民主共和,实现他们的政治梦想,必然要推翻清政府,彻底消灭君主专制。
改良和革命是当时摆在中国面前的两条路。可能仅有一条是对的,可能两条都是对的,也可能两条都是死路。当时的中国选择了革命,武昌的一场起义就动摇了清政府的统治,可见清政府统治的薄弱,清政府的失败本身就是其难以领导中国走向近代化的表现。无论革命本身是否必要,革命者的精神都是值得推崇的,他们一心为国,为了国家的提高而抛弃一切。就算清政府立宪成功,也必须为他们树立起丰碑,来纪念他们无私的精神。
辛亥革命,改写了中国的历史,改变了每个人的命运。有了辛亥革命,才有了之后发生的一切,才有了我们如今熟知的这段历史和此刻正在经历的生活。这就是辛亥革命,这就是历史。
辛亥革命观后感 篇6
辛亥革命,对于我来说既是熟悉的又是陌生的。之所以说是熟悉的,因为在高中的历史学习中,辛亥革命是一重要内容,对它的历史背景和意义,可以说是滚瓜烂熟的。但又为何陌生呢?那是因为我对它的了解也仅仅停留在背景和意义这两方面,好像就没多大了解了。如今看完这部电影,我对这段历史有了更深的了解,以及也了解了更多与之相关的人物和事件。这部电影也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革命志士那无私的品质以及不屈不挠的精神。
电影的开头是巾帼英雄秋瑾就义的场面。秋瑾脚带镣铐,昂首挺胸地向死亡走去,没有丝毫畏惧。最后她的一番话让我潸然。她说:“我此番赴死是为革命,死并非不足惧,亦并非不足惜,但牺牲之快、之烈,牺牲之价值,竟让我这一刻自心底,喜极而泣。”秋瑾女士她义无反顾的赴死,只为唤醒麻木的国人……
还有较之深刻的感受便是来自广州起义了。广州起义非常的壮烈,在这次由黄兴领导的起义中牺牲了许多壮士,其中较为世人所知的便是七十二烈士了。那些为革命不顾一切的壮士中有很多都是很年轻的,他们有的出身优越,但时代需要他们,他们便义不容辞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在影片中,我看到了那些年轻的充满朝气的面孔,在革命的道路上奋勇向前,让我深受感动,同时,更为自己处于新时代而感到幸福。而现在我们的幸福是来之不易的,它是过去牺牲了的无数生命换取来的,我们确实得好好珍惜啊!
提到辛亥革命,不得不说的便是孙中山先生了。在影片中,我了解到孙中山先生为了革命在海外奔波劳累,四处演说筹集款项,虽身在海外,对国内的事时刻关注。他以无私的精神推动革命的进程。虽然辛亥革命最终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革命存在局限性,但孙中山先生对中国命运起着重要作用,这一点是不可否认的。
《辛亥革命》这部电影真的很棒,让我们更好的走近历史,了解历史,铭记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