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祝福祝福语大全(编辑 糖果公主)在每一个特殊的值得庆贺的日子,祝福语在生活中并不罕见,祝福的是我活跃我们情绪的很好方法,让平淡的生活被幸福包围。您是否对于写不好祝福语而苦恼呢?小编特意收集和整理了五年级下册数学课件7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动动手指请收藏一下!
五年级下册数学课件 篇1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80、81页。
教材分析:
“鸡兔同笼”问题是我国古代的一道数学趣题,最早出现在《孙子算经》中。它集题型的趣味性、解法的多样性、应用的广泛性于一体,是实施开放式教学的好题材。
教材中要求掌握3种解题方法(逐一列表法、跳跃列表法、取中列表法),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小组合作,运用假设举例列表等方法,寻找解决的结果。教学中,要求教师不宜补充其他解法,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经学了一些用列表法解决问题的策略,?还有一些学生在兴趣小组、奥数等的学习中已经学过“鸡兔同笼”问题。学生的程度参差不齐。学生的思维活跃?敢想、敢说,有一定的小组合作经验。
教学目标:
1、了解“鸡兔同笼”问题,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
2、尝试用列表、假设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通过列表尝试和不断调整的过程,从中体会解决问题的一般策略—列表,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掌握解题的策略与方法。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迁移思维能力。合作、交流等学习品质和能力。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列表、尝试和不断调整的过程,体会解决问题的一般策略—列表。
教学难点:
运用学到的解题策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出示儿歌)鸡兔同笼不知数,三十六头笼中露,数数脚有一百只,几只鸡来几只兔?
师:这就是我国民间的三大趣题之一,最早记载在1500年前的数学名著《孙子算经》中(课件出示古书动画打开书出现原题),原题是这样的,请看: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谁知道,这是一个什么问题?(鸡兔同笼问题,课件出示鸡兔同笼情境图)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中国历的数学趣题
“鸡兔同笼”。(板书:鸡兔同笼)
师: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道题的意思?(鸡兔同笼,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共有94条腿,问鸡、兔各有几只?)
师:这道古代趣题你能解决吗?我们还是化繁为简,从简单入手吧!
二、探索新知
出示例题:鸡兔同笼,有20个头,54条腿,鸡兔个有几只?
1、明确问题,独立思考通过读题你获得了那些数学信息?这道题里还有隐藏的数学信息吗?
同学们先来猜一猜鸡、兔可能各有多少只?(找一两个同学猜测)
到底是几只鸡几只兔呢?
2、小组合作交流。
师:小组讨论,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用什么方法?
师:把你们的方法写在纸上。可以使用桌子上老师提供的表格。
师:哪个小组说说你们的想法?
小组1:我们采用列表法得出的答案。(实物投影展示小组的成果)先假设有1只鸡,19只兔子,脚就有78条。脚太多,然后又假设有2只鸡,18只兔子,脚还是太多了。这样试下去就得到了有13只鸡,7只兔子。
师:腿多了,减少谁的只数,增加谁的只数?
师:你们是怎么想到这种方法的?
生:在旅游费用的租车、租船中,我们就是用列表的方法找出答案,这题的类型跟那差不多,我们想,也可以用这种尝试列表的方法找出答案。
师:这种列表法有什么特点?
生:鸡一只一只地增加,兔子一只一只地减少。
师:谁能给这种列表法取个名字?
生:逐一列表法。
师:还有哪些小组采用不同的列表法?
小组2:我们也采用列表法得出的答案,我们发现鸡增加1只,兔子减少1只,腿就减少2条,所以我们没有一个一个的试,那样太麻烦,而是从1只鸡,19只兔直接跳到6只鸡,14只兔。最后也得到了13只鸡,7只兔。
师:腿的总条数多了或少了你们组是怎么调整的,也就是你们的调整策略是什么?
生:腿多了,我们减少兔子的只数,腿少了我们增加兔子的只数。
师:我们也给这种方法取个名字,好吗?
生:跳跃列表法。
小组3:我们小组也是列表法。我们是先假设鸡有10只,兔子也有10只。这样比较简便。
师:你能给这种方法取个名字吗?
生:取中列表法
师(展示台展示三张表格)同学们三张表格都能很好地求出鸡、兔的只数,哪种方法最捷径。
生1:取中列表法直取中间数减少了“试”的过程能更简便、快捷地找到答案。
生2:我认为应该三种列表法结合使用,先用取中列表法减少一半的猜测数字,再用跳跃列表法加快猜测的速度,在接近答案时用逐一列表法。
生3::那是数字大时使用,数字小时,还是使用逐一列表法好,它答案不会重复、不会遗漏。
小组4:(展示台展示)我们组认为还是采用列方程法最简便、快捷,先假设鸡的只数为ⅹ,兔子的只数就为20—x。
列式是:2x+4(20—x)=54解得x=13兔子的只数是7。师:你们小组的同学很聪明,但这种方法我们暂不讨论,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和老师一起向他们请教,好吗?
师:还有哪些组没有汇报?
小组5:我们组也是用列式法算出鸡、兔的只数(展示):假设全部是鸡
(54—20×2)÷(4—2)求出兔7只,鸡13只。
师:这种方法,我们也留在课后私下交流。
师:我们的祖先很聪明,为我们的祖先感到骄傲,其实老师也为你们感到骄傲,你们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想出了这么多解决问题的办法,你们很了不起!
四、方法应用,巩固新知
过渡语:、“鸡兔同笼”问题传到日本,日本人称它为“龟鹤问题”,你认为“龟鹤问题”与“鸡兔同笼”问题有什么相似之处?
1、师:除了“龟鹤问题”与“鸡兔同笼”问题类似以外,我们在实际生活中还有很多类似的
问题。(出示)学校举行乒乓球比赛,有单打和双打。12张乒乓球台上共有34人同时在打球。问:正在进行单打和双打的台子各有几张?
问:这题是否属于“鸡兔同笼”问题
2、师:我们班同学很聪明,会解“鸡兔同笼”类型的问题,那聪明的你,是否会出一道“鸡兔同笼”类型的题,考考其他组的同学呢?
3、(出示)一百个馒头,一百僧,大僧三个更无争,小僧三人分一个,大小和尚各几人?
师:有兴趣的同学,课后思考这一趣题。
四、小结交流
今天这节课,我们跨越了1500多年的历史,即探讨了中国古代的数学名题,又解决了我们身边的一些数学问题。经过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五年级下册数学课件 篇2
最简分数可以化成有限小数的规律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实验课本第十册91-92页《分数化成有限小数的规律》
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最简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的规律,并能运用这一规律正确地判断一个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
2、让学生充分经历猜想验证探索再验证的过程,使学生初步感受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训练学生思维的严谨性;
3、在猜想探索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猜想、观察、分析、概括及表达能力和小组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让学生充分经历猜想探索的过程,使他们得出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的规律。
教学难点:探究、理解一个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
教具学具:多媒体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1、说出下列各数各有哪些不同的质因数?
10 35 12 8 15 21 40 22 125
2、分数化成小数,一般用什么方法?
3、提出问题。
(1)、动手操作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分数化小数的方法。看这里有许多分数。媒体出示分数:
1/2、1/3、2/5、5/6、5/8、2/9、7/10、9/14、8/15、4/25、3/40、7/30
媒体出示要求:(同桌合作)
把分数化成小数(借助计算器)
根据计算的结果分类。
(2)、反馈。
谁愿意来说一说通过计算,你们把这些分数分为几类?
又是怎样分的?
在学生回答后,媒体出示分得的结果。
能化成有限小数 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1/2 2/5 5/8 1/3 5/6 2/9
7/10 4/25 3/40 9/14 8/15 7/30
左边这些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而右边这些小数却不能化成有限小数。那么你能否一眼就看出怎么样的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怎么样的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的规律。
(板书课题: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的规律)
二、大胆猜想:
这两个部分的分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提出问题:仔细观察这些分数,你觉得一个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与什么有关?
学生可能提出一下三条:
(1)一个分数能不能化成有限小数与分数的分子有关。
(2)一个分数能不能化成有限小数与分数的分母有关。
(3)一个分数能不能化成有限小数与分数的分子、分母都有关。
三、探索规律:
第一次探索:
1、提出问题:有的同学认为一个分数能不能化成有限小数与分子有关。你们怎样认为?
2、反馈:你们怎样认为?
学生举例说明:1/2和1/3、2/5和2/9、5/8和5/6这三组分数每一组中分子相同,但是有的能化成有限小数,有的不能化成有限小数,所以一个分数能不能化成有限小数与分子无关。
根据学生回答:媒体闪动一下分数1/2和1/3、2/5和2/9、5/8和5/6,
小结:我们可以从1/2和1/3、2/5和2/9、5/8和5/6看出:一个分数能不能化成有限小数与分子无关。
那么我提出的第三条:与分子分母都有关,正确吗?
第二次探索:
1、提出问题:有的同学认为一个分数能不能化成有限小数与分母有关。那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的分母有什么特征?
2、小组讨论。
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1)分母个位是0的分数都能化成有限小数。
(2)分母是分子倍数的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
(3)分母是2和5的倍数的分数一定能化成有限小数。
(4)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分母中只含有质因数2和5。
3、在学生小组讨论时,教师巡视并参与,引导学生运用举例的方法进行推理。
(1)7/30分母个位是0的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2)有的同学认为:分母是2或5的倍数的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
这个想法对吗?为什么?
学生举例说明:
5/8、7/10、4/25、3/40分母都是2或5的倍数能化成有限小数;
5/6、9/14、8/15、7/30分母都是2或5的倍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得出结论:分母是2或5的倍数的分数一定能化成有限小数是不正确的。
(3)刚才有的同学还认为: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分母中只含有质因数2和5。小组讨论:这个结论对不对?为什么?
(4)反馈。
A、讨论中引导学生把这些分数的分母分解质因数。
反馈时,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显示:
5/8 222 5/6 23
7/10 25 9/14 27
4/25 55 8/15 35
3/40 2225 7/30 235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如果分母中除了2和5以外,不含有其他质因数,这个分数就能化成有限小数。
分母中含有2和5以外的质因数,这个分数就能化成有限小数。
生自己找几个分母中只含有质因数2和5的分数,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出示:B、3/15中分母15分解质因数15=35,分母中有质因数3,但把他化成小数等于0.2是一个有限小数。
讨论:这和我们刚才的结论不是矛盾了吗?为什么?
通过讨论得出:刚才我们讨论的分数都是最简分数,3/15不是最简分数,但是化简后等于1/5,分母中不含有2和5以外的质因数,所以能化成有限小数。
学生回答:这个分数必须是最简分数才符合这个规律。
(5)这就是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的规律,请大家看书,把这个规律填写完整,并轻声地读两遍。
一个( )分数,如果分母中除了( )和( )以外,不含其他的质因数,这个分数就能化成( )小数;如果分母中含有( )和( )以外的质因数,这个分数就不能化成( )小数。、
三、运用规律
1、根据刚才的发现,想一想判断一个分数能不能化成有限小数要先想什么?再想什么?同桌互相说一说。
哪位同学愿意来说一说。
学生回答:先想这个分数是不是最简分数?再想分母中是否含有2和5以外的质因数?
2、练一练
判别下面各分数,哪些能化成有限小数,哪些不能化成有限小数?为什么?
3/20 27/18 15/8 4/11 32/25 8/9 7/28 3/16 9/40
29/12 14/5
小组讨论:通过刚才的判断,你又发现了什么?
学生回答:我们只要先看它是不是最简分数,再分析分母中质因数的情况
3、判断题。
(1)一个分数,如果分母中除了2和5以外,还含有其他的质因数,这个分数就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 )
(2)一个最简分数,如果分母中含有质因数2和5,这个分数一定能化成有限小数。 ( )
(3)一个最简分数,如果分母有约数3,一定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
(4)一个最简分数,如果分母有约数7,一定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
第(1)(2)是错误的,要求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怎样说就对了。
四、课堂小结
回顾一下,这节课我们探索了什么?你有那些收获?
五、拓展延伸:
刚才我们探索得到了分数化小数时的一个规律。
其实在分数化小数时,还有许多规律。
观察下列各式,按规律填空。
1/2=0.5 (2) 1/5=0.2 (5)
3/4=0.75 (22) 4/25=0.16 (55)
7/8=0.875(222) 9/125=0.072 (555)
5/16能化成( )位小数 8/625能化成( )位小数
(2222) (5555)
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
学生汇报时说出规律:分母中只有1个质因数2(或5)化成一位小数,只有2个质因数(2或5)化成两位小数,只有4个质因数2(或5)所以能化成四位小数。
因为5/16分母中有4个质因数2,所以它能化成四位小数
因为8/125分母中有4个质因数5,所以它能化成四位小数。
用计算器算一算对吗?
学生通过计算器证明答案是正确的。
教师小结:在数学王国中还有许许多多的规律,我们只要认真学习,不断探索,一定能发现更多更有趣的规律。
五年级下册数学课件 篇3
教学内容:P26练习
教学目标:1、会根据需要,求出商的近似值。
2、培养学生数感和灵活应用意识。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1、取P26,第10题,482.3(保留一位小数)3.817(保留两位小数)审题。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是什么?(一般先除到比需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多一位,然后按四舍五入法取舍。也可观察保留位的余数与除数的大小关系进行判断)。
独立完成,请生板演。
二、巩固练习。
1、独立完成P2610剩余的题
2、独立完成P2611再全班交流,如何比较。
3、P2613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如何处理结果?
小结:根据需要求商的近似值,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一般保留整数。
你还能提什么数学问题?教师板书。
三、发展练习
1、P26第12题
请学生说说是如何思考的?肯定多种策略解决问题。
2、教师根据日常教学情况进一步补充针对性的练习
五年级下册数学课件 篇4
教学目标
1.是学生比较熟练地应用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2.能运用公式解答有关的实际问题
知识重点
运用所学知识,正确解答有关三角形面积的应用题
教学过程
教学方法和手段
一、基本练习
1.填空。
(1)三角形的面积=,用字母表示是。
为什么公式中有一个2?
(2)一个三角形与一个平行四边形等底等高,平行四边形的底是2.8米,高是1.5米。三角形的面积是()平方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平方米。
2、练习十六2题
二、指导练习
1.练习十六第6题:下图中哪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两条虚线互相平行。)你还能画出和它们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吗?
⑴生用尺量一量这两条虚线间的距离,搞清这两条虚线是什么关系?
⑵看看图中哪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为什么?
⑶分组讨论如何在图中画出一个与它们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并试着画出来
2.练习十六第7题
(1)让学生尝试分。
(2)展示学生的作业
可能有:a、根据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这一结论,只要把原三角形分成4个等底等高的小三角形,它们的面积就必然相等。而要找这4个等底等高的小三角形,只需把原三角形的某一边4等份,再将各分点与这边相对的顶点连接起来即可。
b、也可把原三角形先二等分,再把每一份分别二等分。
3、练习十六9*
让学生抓住涂色的三角形的底只有平行四边形底的一半,它的高和平行四边形的高相等,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三角形的面积=(底2)高2,所以三角形的面积等于484
4.练习十六第3题:已知一个三角形的面积和底,求高?
让学生列方程解和算术方法解,算术方法176222,要让学生明确1762是把三角形的面积转化成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教学过程
五年级下册数学课件 篇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2、使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以及方法逐步优化的过程。
3、使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喜悦。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引发规律
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在讲故事,讲什么呢?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做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在讲故事,讲什么呢?从前
请学生继续讲,然后设疑,
这种现象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比如每天锻炼身体时喊口令,111211112111121
二、创设情境,探索规律
那么现在我们来一起做个游戏,在黑板上画□○,猜接着画什么?老师随便画个+,在画的过程中,让学生来观察,来猜测。再画一组图片,让学生来主动参与讨论。
三、授入新课
出示课件图片,让学生自己来寻找规律。
1、提出问题:在图中,我们看到8盆花。照这样摆下去,左起第15盆花是什么颜色的?自己试一试。
2、全班交流。(让学生同桌互相讨论,教师巡查,帮困难学生)
3、学生向同学们汇报自己的不同方法
第一种:单双数的方法
第二种:自己画的方法
第三种:跟课本上同样的方法
对于第三种,特别需要强调学生要理解每个数所表示的意思。特别余数是1表示每一组的第一个,余数是0表示最后一个
书写算式:152=7(组)1(盆)
比较反思,什么方法好,什么方法快!
一、练习试一试
1、首先让学生观察彩灯,找出规律。
2、寻找几个一组,动手画画
3、确定总数,几个一组,然后根据余数确定是什么颜色?
4、对于彩旗中的规律,特别强调学生确定每几个一组,余数的对应情况!
二、练习练一练
1、确定好几个一组,然后列算式解答
2、同样的方法,来确定
3、首先通过计算,来确定所选的序号的余数是几,然后确定是什么图形!
三、提升练习:
1、爱数学爱数学爱数学
第28个字是谁?
2、我们爱数学爱数学
第28个字是谁?
3、在前28个字中,一共有几个爱?数有几个?学呢?
四、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认识并学习了如何寻找规律,并根据规律进行探索。在今天的学习中关键首先要找出第一个循环,并确定是几个一组,然后根据余数来找出符合规律的数,希望同学们能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积极探索!
五年级下册数学课件 篇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理解质数、合数的意义,会正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2、知道100以内的质数,熟悉20以内的质数。
3、培养学 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4、让学生在学习 活动中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学习 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质数、合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什么叫因数?
2、自然数分几类? ( 奇数和偶数)
教师:自然数还有一种新的分类方法,就是按一个数的因数个数来分,今天这节课 我们就来学习这种分类方法。
【新课讲授】
1、学习质数、合数的概念。
(1)写出1 ~20各数的因数。(学生动手完成)
点四位学生上黑板写,教师注意指导。
(2)根据写出的因数的个数进行分类。
(3)教学质数和合数概念。
针对表格提问:什么数只有两个因数,这两个因数一定是什么数?
教师: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
如果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板书)
2、教学质数和合数的判断。
判断下列各数中哪些是质数,哪些是合数。
17 22 29 35 37 87 93 96
教师引导学生应该怎样去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根据因数的个数来判断)
质数:17 29 37
合数:22 35 87 93 96
3、出示课本第14页例题1。
找出100以内的质数 ,做一个质数表。
(1)提问:如何很快 地制作一张100 以内的质数表?
(2)汇报:
①根据质数的概念逐个判断。
②用筛选法排除。
③注意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五年级下册数学课件 篇7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与设计图案,使同学进一步熟悉已学过的对称、平移、旋转等现象。
2、欣赏美丽的对称图形,并能自身设计图案。
3、同学感受图形的美,进而培养同学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审美意识。
重点难点:
1、能利用对称、平移、旋转等方法绘制精美的图案。
2、感受图形的内在美,培养同学的审美情趣。
教学准备:幻灯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利用课件显示课本第7页四幅美丽的图案,配音乐,让同学欣赏。
二、学习新课
(一)图案欣赏:
1、伴着动听的音乐,我们欣赏了这四幅美丽的图案,你有什么感受?
2、让同学尽情发表自身的感受。
(二)说一说:
1、上面每幅图的图案是由哪个图形平移或旋转得到的?
2、上面哪幅图是对称的?先让同学边观察讨论,再进行交流。
三、巩固练习
(一)反馈练习:
完成第8页3题。
1、这个图案我们应该怎样画?
2、仔细观察这几个图案是由哪个图形经过什么变换得到的?
(二)拓展练习:
1、分别利用对称、平移和旋转创作一个图案。
2、 交流并欣赏。说一说好在哪里?
四、全课总结
对称、平移和旋转知识广泛地应用于平面、立体的建筑艺术和几何图像上,而且还涉和到其它领域,希望同学们平时注意观察,都成为杰出的设计师。
五、安排作业:
教材第9页第5题。
板书设计:
欣赏和设计
图案1 图案2
图案3 图案4
对称、平移和旋转知识有广泛的应用。
zfw152.com更多祝福语编辑推荐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课件模板
今天注定是快乐的一天,人们总会大量地使用祝福语。通过祝福语表达对他人的美好期盼,让爱继续传播,您还在担心说不好祝福语吗?经过收集,小编整理了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课件模板,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动动手指请收藏一下!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课件 篇1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1
1、探索乘法的结合律要以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为依托。下面请老师们见教材19页探索部分,教材是通过比较2个学生的不同解题方法,发现规律的。这里要说明的一点是:我们所说的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是指群体策略的多样化,通过比较不同学生的不同策略,来发现其中的规律,而不是要求每个学生都必须会用不同的策略解决同一个问题。
2、猜测、举例、验证必不可少。与学习加法的结合律和交换律一样,乘法的结合律和交换律也要经过猜测、举例、验证的过程。这一点,前面已经说过,在教材的呈现形式上已有所渗透。
3、运算律的字母描述形式,可以尝试放手。在教学第一单元时,由于学生是第一次接触用字母表示加法运算律,教师需要进行适当的引导,但是本学习本单元时,由于学生已经有了用字母表式规律的经验,所以教师可尝试着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摸索,去表达。
4、关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认知基础,找准迁移点。学生有了第一单元学习加法结合律和加法交换律的经验,再来学习乘法结合律和乘法交换律,应该说难度不大。因此,教师要尽量放手,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在组织教学方面,由于本单元教材的呈现形式及教法渗透方面,与上单元很相似,因此,可参照第一单元的教学流程去组织学习活动(比如说,猜想——举例——验证)
5、运算律的探索、理解、运用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规律的记忆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数学课程标准对运算律的教学提出的目标是“探索和理解运算律,能应用运算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从字面意义上看,标准对我们的要求,是学会探索方法,理解定律的意义。当然作为基础知识与技能的教学要求,也即规律的记忆,这是必要的,但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
6、重视简便计算在现实生活中的灵活应用,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学生进一步进解除法意义,熟练计算除法算式。
2、进一步正确读、写万以内数。
3、熟练计算万以内数的加、减法及估算。
4、能用所学生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除法意义与计算:
1、出示书上主题图:你看到了什么?
2、怎样计算?
3、为什么用除法?说说什么情境下要用除法计算?
4、学生列式计算。
5、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6、师出示一些除法口算,学生开火车进行口算。
二、复习万以内数的认识。
1、师出示3569、5643、7800、9860、6089、7008、让学生读数。
2、说说万以内数的怎样的?
3、师出示:四千三百六十九、三千零三、五千七百等数,让学生说一说万以内数的写法是怎样的?
4、师出示书上第120第5题,说说哪一些是准确数,哪些是近似数?
5、举例说说生活中哪些是准确数,哪些是近似数?
三、复习万以内数的加、减法。
1、学生独立完成书上第6、7题。
2、交流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四、复习估算:
1、学生独立完成书第三者121页第8题,要求用估臬的方法完成。
2、小结:只要作出正确的判断,估算的方法可以不同。
五、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借助现实情景认识线段、射线、直线。会用字母正确读出线段、射线与直线。
2、培养操作、观察、发现、总结、概括等能力。
3、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感受数学的重要作用。在活动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认识、区分线段、射线与直线。
教学难点:
理解直线与射线的含义。
教学用具:
实物展示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二)小组合作,深入探究
1、认识线段
(1)建立线段的数学模型,认识端点
(3)画线段
师:请你在练习本上画出1条线段,师巡视指画法不同的学生画在黑板上,同位互相看一看画的线段,反馈出线的问题。如:画弯,没点两个端点,画的方向等。
追问:你认为谁画的对?为什么?不加两个端点行吗?两个端点的作用是什么?你认为画线段时要注意哪几点?
强调线段的方向可以自由调整。
(4)读线段
师:谁能帮老师给黑板上的这条线段起个名字?怎么读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给两个端点命名,给线段命名,生读,师板书:读作:线段ab(或ba)指出有两种读法。
强调:读线段时可以从任意一个端点读起。
(5)找线段
师:其实在我们的身边有很多条线段,请你找出1条线段,用手指出它的两个端点,与同桌说一说。
同位互动,指2个生汇报。
2、认识射线。
(1)建立射线的数学模型
课件演示手电筒的灯泡发射出一束光线,问:你看到了什么?
(2)画、读射线
师:射线有什么特点?怎么画?怎么读呢?请你先思考再动手试一试,完成后和同桌交流。
师巡视发现问题,让一组同桌到黑板上板演。
师:刚才你在画射线时遇到了哪些困惑?又是怎样解决?读射线呢?
引导学生在辩论中明确:·要先画一个端点,然后沿着任意一个方向画一条直直的线,指出:由于射线无限长我们只需要画出线的一部分就可以了。·为了方便读,要把射线的端点用大写字母“a”表示,再在射线上任取一个点用“b”表示,但是不能取在两端,读作:射线ab,不能读射线ba,读射线时要从端点读起,只有一种读法。
(3)寻找射线
师:想一想,在生活中见到过哪些物体发出的射线?
引导学生说出:激光、探照灯、红外线、太阳、灯泡等。
师:别忘了恩泽地球上万物生灵的太阳发出的光线也是射线。
3、认识直线
(1)建立直线的数学模型
(2)画、读直线
师:直线又有什么特点?怎么画?怎么读呢?请你先思考再动手试一试,完成后在四人小组内交流。
师巡视发现问题,让一个四人小组到黑板上板演。
师:谁有不同的想法?追问:点a、点b是直线的端点吗?为什么?
引导学生在辩论中明确:·由于直线无限长我们只需要画出线的一部分就可以了。·为了方便读,要在直线上任意取两个点用a、b表示,但是不能取在两端,读作:直线ab(或ba),读直线时从哪一端读起都可以,有两种读法。
(4)找直线
师:实际上在生活中根本不存在真正的直线,比如当一条笔直的马路一眼望不到头向两端直直的无限延伸时才可以把它近似的看作一条直线。想一想,生活中还有类似的例子吗?
生举例如:高压线、铁路、高速公路等。
(三)实践活动,归纳特征
比较三线的区别与联系: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三种线,请你认真观察它们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或不同的地方?
指生说其余同学补充。
指出:看来三种线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课件演示:·直线向两端无限延伸;·在直线上截取1条线段;·一条线段去掉1个端点向一端无限延伸,就可以得到一条射线;·线段、射线也是直线的一部分。
(四)综合运用,感知提升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直线、射线、线段3位好朋友,下面让我们和它们一起来玩玩闯关游戏,好吗?
第一关:猜谜语,打一线的名称。
1、有始有终(线段)
2、无始无终(直线)
3、有始无终(射线)
第二关:他们谁说对了?
1、小明说:我画的线段长4厘米。(对)
2、小红说:我画的射线长1米。(错)
3、小丽说:我画的直线长2分米。(错)
第三关:试一试画直线。
1、过一点画直线
先任意画一点,然后过一点画直线,师带领学生完成。
体会:过一点,可以画出无数条直线。
2、过两点,画直线。
学生操作体会。
追问:能不能再画呢?
总结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第四关:你发现了什么?
从老虎山到狐狸洞有许多条道路,哪条路最短?(小结:两点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五)检测。
判断题:
(1)直线ab长30cm。( )
(2)线段的一端能无限延长。( )
(3)线段cd长5cm。( )
(4)射线的两端能无限延长。( )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4
一、说教材
(一)教育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第二小节“小数的性质和小数大小的比较”的第二课时。“小数大小的比较”包括:①小数位相同的小数的大小比较,②小数位数不同的小数的大小比较。
(二)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由于进一步学习“小数大小的比较”是学生从直观形象的比较到抽象思维形成比较的掌握过程,即学生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对发展学生的类推能力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小数大小的比较”是本节的重点,其中“小数位数不同的小数的大小比较”学生往往仿照比较整数大小的方法,只根据小数位的多少来判断小数的大小,容易出现错误,所以讲清“小数位数不同的小数的大小比较”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小数位数相同的小数的大小比较”。
2、使学生掌握“小数位数不同的小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同时培养学生有顺序地思考问题的习惯。
二、说教法
运用知识迁移的规律,启发引导的方法组织教学,层层深入促使学生在积极的思维中获得新知。
采用直观、启发、讨论、抢答、尝试、练习等多种教学法,充分调动学生动脑、动口、动眼、动手,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从而达到感知新知、概括新知、巩固和深化新知的目的。
三、说学法
我通过本的教学,在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
学会通过观察、比较、归纳,最后概括出一些规律性的结论。
通过学习本节内容,培养学生有顺序地思考问题的习惯。
通过指导学生阅读看书,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本节教学共分五个环节进行:①温故互查引入新课;②设问导读学习新知;③自我检测发现问题;④巩固练习总结;⑤课堂检测。
(一) 温故互查引入新课
通过2人小组复述回忆整数大小的比较的方法;即 当整数位数不同时,位数多的那个数就大。当整数数位相同时,从高位开始比较,按数位顺序一位一位地比,哪一位的数大,那个数就大,就不再比下一位了。利用 3、小明带了14元8角,到自然选商场买一支钢笔,结果发现一支钢笔的价钱是13.50元,那么小明带的钱够吗?引出课题 今天开始学习“小数大小的比较”。板书课题然后设问学生:“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是否同整数一样从高位起一位一位地比较呢?学生回答:“是”这时老师有意不表达,留下悬念,激起学生对知识的求和欲望,从而使学生进入的学习状态,老师利用这一机会,进行尝试教学。
(二)设问导读学习新知
1、出示教科书第60页的例题4的图。
你能给他们排出名次吗?
(1)教师:到底谁是第一名呢?我们的裁判员会怎么做呢?
(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汇报讨论的结果)
汇报:谁跳得最远,谁就是第一名,因此我们只要两个的比较小数的大小就可以了。
(2)如何比较3.05米、2.84米、2.93米的大小呢?请同学们联系我们学过的整数比大小的方法,以四人为一个小组进行讨论。
汇报:先看这四个数的整数部分,因为3>2,所以3.05米>2.□□,得出小明跳得最远。
接着看2.84米、2.88米、2.93米这三个小数,客观存在们的整数部分都是2,那我们就看它们的十分位,因为8
最后再看2.84米,它们俩的整数部分是2,十分位都是8,那我们就看它们的百分位,因4
得出结论:小明第一名。小军第二名,小莉第三名,小红第四名。
我采取讨论、尝试、抢答、直观、记发等多种教学法,层层深入地应用知识的迁移规律,完成从形象到抽象的类推比较过程。
3、概括总结
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先看它们的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十分位上的数就大,如果十分位上的数相同,百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
并提问:结论最后为什么不用句号而用省略号,此问题告诉学生后面的数位还可发类推下去。
(三)自我检测发现问题
通过自我检测发现问题,及时讲解。同时让学生明确,比较小数大小与比较整数的大小有什么异同点?
(比较小数大小与比较整数的大小的相同点是,也是从高位比起,一位一位的比较。不同点是:整数比大小,如果位数不同,数位多的就比较大;而小数不能只看小数的位数的多少)
(四)巩固练习总结
教师讲评时重点让学生说说怎样比较几个数的大小的?
(比较几个小数的大小时,可采用排列的方法,将几个数竖着排下来,注意数位对齐,也就是小数点对齐,这样比较起来较快,又不容易产生错误)
巩固练习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过程,这一阶段是学生矾固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发展智力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要注意抓住学生的求胜心理进行练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确保学习任务的圆满完成。
(五)课堂检测
从检测结果看,效果较好,课后还有待于继续练习。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5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三角形边的关系”。
教材分析:
?三角形边的关系》是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认识图形中的第四课内容,是小学“空间与图形”领域中新增添的内容,是在线段、角、顶点、三角形分类等三角形知识学习的基础上的延伸。为今后学习三角形面积和应用提供了重要条件。
学生分析:
从接触三角形以来,都是针对已成立的三角形进行学习和研究的,从未涉及到:“两边之和小于第三边的三条线段不能围成三角形”这一陌生领域。在生活实际中缺乏鲜活实例和经验,固而学生在学习该段内容时,会有与生活实践相割裂的感觉。学生对较抽象的问题无法明白其含义。所以这段知识的理解对学生来说有相当的难度,学生不够自信,没有勇气参与,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不足,无法完全独立的进行探究活动。需要老师以学生体验过程为主,以感知探索的方法为重,给予指导。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发现并理解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并能运用规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归纳、概括能力和推理能力。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分析数据,体验探索和发现三角形边的关系的过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及提出问题的能力,积累探索问题的方法和经验。
3、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能力。激发对数学的探究兴趣,引导学生树立自己探索真理的勇气和信心,享受成功的喜悦。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小棒若干。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同学们,最近几天咱们一直在围绕哪种图形进行学习?
(生:三角形)。
师:什么是三角形?
(生:由三条线段首尾相接围成的平面图行就是三角形。)
师:围成三角形的三条线段是三角形的什么?
(生:边。)
2、解释课题
今天咱们就来共同研究三角形的三条边之间有什么奥秘。
二、探究活动
1、用4组不同长度的小棒围三角形,初步感受能否摆成三角形与小棒的长度有关。
①师:刚才咱们说了“由三条线段首尾相接围成的平面图行就是三角形”,那么如果用小棒代替线段来围三角形,得用几根小棒?
师:是不是只要给你3根小棒你就一定能围成一个三角形?
师:怎么验证咱们说得对不对呢?
(生:实际动手摆一摆、围一围。)
师:那好,课前咱们都准备了几组长度不同的小棒,接下来咱们就来摆一摆。在动手之前咱们先来一起看一看“活动要求”。
②课件出示“活动要求”。
学生自读活动要求,师:清楚活动要求了吗?开始吧!。
③学生动手摆一摆并完成活动记录表。
④汇报活动结果。
师:通过刚才的活动,是不是只要是3根小棒就一定能摆成三角形?(生:不一定。)
师:在刚才的4组小棒中,那几组能摆成三角形?哪几组摆不成三角形?你觉得能否摆成三角形跟小棒的什么有关?(生:小棒的长度。)
2、进一步探究怎样的3根小棒能摆成三角形。
①课件分别演示4组小棒摆三角形的过程。
②两根短小棒长度之后小于长小棒时摆不成三角形。
出示第3组小棒(2,3,6)。
师:这3根小棒能摆成三角形吗?最后会出现什么情况?(2厘米和3厘米的两个短小棒与6厘米的小棒重合并且没能首尾相接。)
师:为什么这3根小棒摆不成三角形?(生:小棒太短了。)
师:为什么太短了?(生:2厘米加3厘米都不到6厘米,有缺口,接不上。)
师板书:2+3
师:这3根小棒能摆成三角形吗?(1,2,52,2,8)
师:咱们来观察一下这几组小棒之间的关系,什么情况下的3根小棒摆不成三角形?
归纳:两根短小棒长度之后小于长小棒时摆不成三角形。
③两根短小棒长度之后等于长小棒时摆不成三角形。
师:既然你们觉得小棒太短了围不成三角形,那我现在把2厘米的小棒延长1厘米,这时就成了第4组小棒(3,3,6)的长度,你们刚才摆成三角形了吗?
课件演示。
师:出现了什么情况?(3厘米和3厘米的两个短小棒与6厘米的小棒刚好重合。)
板书:3+3=6
师:那么3,5,8这3根小棒能摆成吗?5,6,11呢?
师:那么怎样的3根小棒也摆不成三角形呢?
归纳:两根短小棒长度之后等于长小棒时也摆不成三角形。
④小结
师:咱们能不能用一句话概括摆不成三角形的两种情况?
生:两根短小棒长度之后小于或等于长小棒时摆不成三角形。
⑤探究怎样的3根小棒能摆成三角形。
师:现在咱们知道了两根短小棒长度之后小于或等于长小棒时摆不成三角形,那大家能不能大胆猜测一下,怎样的3根小棒能摆成三角形?
生:两根短小棒长度之后大于长小棒时能摆成三角形。
师:是这样吗?咱们再来看看能摆成三角形的那两组小棒的长度,算一算是否验证了咱们的猜想。
学生算一算验证猜测。
师:那么怎样的3根小棒能摆成三角形?
归纳:两根短小棒长度之后大于长小棒时能摆成三角形。
3、进一步探究三角形边之间的关系
①师:这是咱们摆成三角形的那2组小棒。当我们用小棒摆成三角形后,小棒相当于三角形的什么?(生:三角形的边。)
②师:请你算一算,比一比。
学生同桌两人交流。
个别学生汇报计算结果。
③师:那么三角形的三条边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思考。
④归纳总结
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板书)
师:这就是三角形边之间的关系。刚才咱们是从这两个三角形发现的这个结论。现在咱们利用课前画的任意三角形来算一算,看是不是任意一个三角形都具备这样的规律。
(学生计算验证)
三、随堂练习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规律。但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学以致用。下面陈老师准备了一些习题,敢不敢试一试?
1、淘气从家到学校有两条路可以走。从下图中你能看出那条路近吗?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说说你的理由。
?三角形边的关系》教学设计
2、完成“练一练”1—3
四、布置作业
练一练。4
五、全课小结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6
一、说教材
本课时内容是在学生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认识了小数的特征,并掌握了小数基本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时内容的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经历购买学习用品这一简单的生活实际情况来获取知识,从而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二、说学情分析
学生在以前已经学习了“整数大小比较”,那时比较一、两位数大小,一般不脱离现实情景和具体的量来抽象地比较数大小的,且仅限于整数。而本节课是在此基础上深入探究小数的大小比较方法,不仅不受小数位数的限制,而且还要求学生渐渐脱离具体内容采用不同的策略来比较小数的大小。本课中安排了一个“购买学习用品”的生活情境,结合生活经验比较小数的大小,并得出小数大小比较的一般方法。
这样使学生的学习热情日益高涨,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在不断地提高。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使学生能结合具体内容比较一位、两位小数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合作交流意识;培养学生有顺序地思考、讨论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获取成功的喜悦。
三、说教法学法
情境教学,在例题的教学中创设符合学生生活情境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投入到学习当中。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学生们经通过观察、比较和交流等学习活动,自主探索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
教学重难点:
比较两个小数大小的方法。
四、说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教师提问提供话题:你喜欢运动吗?最喜欢的项目什么?运动有什么好处呢?
学生交流活动,教师加以鼓励评价。
2.小结:运动有益于健康,运动中,还藏着很多数学问题。引出课题。
(二)学习新知
1.情境展现,主题图(运动会上跳远比赛的成绩单)。并出示如下信息:
看到-队的成绩分别是5.87米、5.85米、5.95米和6.30米.根据它们的跳远成绩你能给它们排出名次吗?要使学生明确名次与米数大小有关.让学生采取小组合作的的方式,自己找出答案.汇报交流.学生能想出2-3种解决方法.第1种把米化成分米, 5.85米是585厘米,5.87米是587厘米.30>5.95 >5.87>5.85
总结比较方法: 两个小数比大小,先比整数部分,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就从十分位开始依次比较小数部分。
2.出示课件巩固练习。
3.知识迁移
在这个环节上,我通过两个游戏:让学生们比较下面每组中两个数的大小。 0.286
这样学生们能够进一步掌握小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进行一次知识的延伸与扩展。从而让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自觉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去。
教师提问:根据你已有的知识经验,和你对小数的了解,能试着说一说小数怎样比大小吗?
在学生们回答的基础上总结:(比较时是从整数部分开始比较,整数部分大,这个小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就比较十分位,十分位大,这个数就大.)
4.比较分析
教师:我们归纳出来的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与你最初的猜测相比,有什么不同?
(三)拓展运用
1、出示运动会上110米栏成绩单完成练一练.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已经掌握了小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谁能说一说小数的大小比较方法吗?希望能用我们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7
一、【教学内容】
观察物体(2)
二、【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包括由低到高观察同一物体和由远到近观察同一物体,它是在学生学习了从三个方向观察立体图形和在实际生活中有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经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旨在让学生在观察、想象、分析和推理等观察物体的具体活动中,判断观察对象画面所发生的相应变化,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比较,体验到从不同位置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
2、能力目标: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养成数学思考的习惯,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目标: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养成良好的合作、交流的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的不同视图,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难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课题观察物体
教学课时1主备教师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辨认从前面、右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进一步深化对实物和视图关系的认识。
过程与方法:在观察、操作、思考的过程中,增强对“空间与图形”的兴趣,逐步形成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初步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认识“从不同位置观察不同形状的物体,得到的视图形状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
2.难点:认识“从不同位置观察不同形状的物体,得到的视图形状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
教学准备及手段多媒体课型新授课
教学流程初备修改部分
一、导入新授课
二、自主学习 质疑释疑
三、合作探究 突出重点
四、课堂达标 基础过关
五、课堂总结同学们观察过物体吗?一般我们是怎样观察物体的?可以从哪些角度观察物体呢?(观察物体要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会得到不同的观察结果;观察的角度可以是前面、上面、右面) 这节课我们学习“观察物体”。板书:观察物体
1.观察投票箱。
(1)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我们一起来观察,你能指出这个投票箱的前面、右面和上面吗?(学生指一指)
(2)从前面、右面和上面观察这个投票箱,你看到的形状是什么样子的?(先让学生想一想是什么形状,再让学生观察。)
(3)汇报交流。教师展示从不同角度看到的形状
学习例1。
1.出示视图1:这张图是由几个小正方体摆成的?看了这张图,你能把它摆出来吗?(学生分组操作) 分别从它的前面、侧面、上面观察,你分别看到的是怎样的形状?分别把它们画在方格纸上。相同吗?
交流:你发现了什么?(同样的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得到不同的形状)
(1)拿出你的文具盒,分别从前面、右面和上面看一看,和你的同桌说一说看到的形状分别是什么样的?(指名1-2名同学说一说)
(2)p13做一做。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课件 篇2
第十六章分式
16.1分式
16.1.1从分数到分式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分式、有理式的概念.
2.理解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能熟练地求出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
二、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
2.难点:能熟练地求出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
三、课堂引入
1.让学生填写P4[思考],学生自己依次填出:,,,.
2.学生看P3的问题:一艘轮船在静水中的最大航速为20千米/时,它沿江以最大航速顺流航行100千米所用实践,与以最大航速逆流航行60千米所用时间相等,江水的流速为多少?
请同学们跟着教师一起设未知数,列方程.
设江水的流速为x千米/时.
轮船顺流航行100千米所用的时间为小时,逆流航行60千米所用时间小时,所以=.
3.以上的式子,,,,有什么共同点?它们与分数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五、例题讲解
P5例1.当x为何值时,分式有意义.
[分析]已知分式有意义,就可以知道分式的分母不为零,进一步解
出字母x的取值范围.
[提问]如果题目为:当x为何值时,分式无意义.你知道怎么解题吗?这样可以使学生一题二用,也可以让学生更全面地感受到分式及有关概念.
(补充)例2.当m为何值时,分式的值为0?
(1)(2)(3)
[分析]分式的值为0时,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分母不能为零;分子为零,这样求出的m的解集中的公共部分,就是这类题目的解.
[答案](1)m=0(2)m=2(3)m=1
六、随堂练习
1.判断下列各式哪些是整式,哪些是分式?
9x+4,,,,,
2.当x取何值时,下列分式有意义?
(1)(2)(3)
3.当x为何值时,分式的值为0?
(1)(2)(3)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课件 篇3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十进制计数法》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
十进制计数法(教材第P18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掌握十进制计数法的含义,认识含有三级数位的数位顺序表及相应的计数单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索、思考、总结等活动,让学生体验到数的产生过程中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数学的伟大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理解十进制计数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
理解十进制计数法的意义。
教具准备:
计数器、课件、数位顺序表
教学过程:
一、(1)了解其他进制。
出示:十进制计数法。古代有十进制计数法,还有十二进制计数法、十六进制计数法等等。由于十进制计数法比较方便,最后逐渐统一采用十进制计数法。21世纪教育网-吧
(2)认识十进制计数法。
①板书课题:十进制计数法
看到这个标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什么是十进制计数法,十进制怎么计数的?
让生先试着说一说。
②出示已学的计数单位。21世纪教育网
至今为止,我们学习的最大的计数单位是什么?(亿)那还有没有比亿更大的计数单位?你猜猜什么?(十亿)多少个一亿是十亿?数一数,有没有比十亿更大的计数单位?你猜猜什么?(百亿)多少个十亿是一百亿?数一数,有没有比百亿更大的计数单位?你猜猜什么?(千亿)多少个百亿是一千亿?数一数
③出示新的计数单位。
有没有比千亿更大的计数单位?(师肯定有,由于不常用,暂时不学。)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进率都是十)进率都是十是什么意思?(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十倍的关系)
小结:像这种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进率都是十的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3)学生独立补充完整课本数位顺序表
⑴填写数位和计数单位。21世纪教育网
按照我国的计数习惯,为读写方便,把数位分级,学过的亿以内的数是怎样分级的?
数位位位位位位位位位位位位位
数级()级()级()级
计数单位
(小组合作完成)填写完整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10个一是多少?10个十是多少?10个千万是多少?
②10个亿是多少?10个十亿是多少?10个百亿是多少?
③亿位、十亿位、百亿位、千亿位叫什么级?每级各表示什么?
⑵个、十、百、千、万千亿都是用来计数的,叫什么?(计数单位)
直到现在我们一共学了哪些计数单位?
亿以内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小组讨论)
(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即十进关系)
写数的时候,把计数单位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
二、练习
1.填一填
①一百亿有()个十亿,()个百亿是一千亿。
②从个位起,第()位是万位,第()位是亿位。
③和亿位相邻的两个数位是()和()。
④()个一百亿是一千亿,10个()是一百亿、10个亿是()。
⑤4在十亿位,表示()个()。
2.写出一些多位数,说说每个数字所在的数位和表示的意义。
三、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课件 篇4
一.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的思路,概括课文内容要点
2.巩固复习第三单元中比喻修辞手法,学会运用
3.养成观察自然的兴趣和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1.理清文章的思路,概括课文内容要点
2.巩固复习比喻修辞手法的运用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
四.具体教学过程:
1.导入:今天我们学习第十七课《看云识天气》。(播放课件,显示课题),请大家看着这个题目,我们来猜测下文章写的是什么内容呢?作者想告诉我们什么呢?
明确:通过这个课题,可以看出作者想告诉我们怎样通过看云可以知道天气变化。讲的是云和天气的关系。
2.在进入文章学习之前,我们先来检查下同学们的预习情况。(放幻灯片,齐声朗读生字)
3.那么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阅读课文,思考两个问题:
⑴.标题和文章内容有什么联系?
⑵.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先说什么,然后说什么,最后又说什么?
明确:⑴。文章内容紧扣标题。所以阅读一篇文章应该首先从标题入手。通过阅读标题来了解文章,做到心中有数的去阅读文章。
⑵.第一部分(第1段):指出云就像是天上的“招牌”,从而说明为什么可以看云识天气。
第二部分(第2-6段):具体介绍云的形态变化,云上的光彩现象同天气的关系,从而说明怎样看云识天气。
第三部分(第7段):说明看云识天气的意义和局限性。按照逻辑顺序(由现象到本质)。
4.接下来我们就来具体的去读文章,请大家一起齐读第一段。
⑴.找出最直接反映云和天气的关系的句子。
明确: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
⑵.一般介绍科学知识的文章语言总是非常准确、严谨的。试比较阅读课文后面方框内的补充知识那段。两者比较下,在语言运用上有什么不同?
明确:文章中这一段,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形成排比。使得语言生动形象,活泼,、富有情趣,吸引读者的兴趣。而方框内用准确的语言来介绍科学知识,为什么不用这种语言说,原因是多种的,他有实际用途的需要,读者的对象等原因。比如我们用药的说明书,就不能用生动的语言。
5.阅读第2到五节,找出作者写了哪些云?他们分别代表了什么样的天气。
明确:卷云、卷积云、积云、高积云。——薄云,代表天气晴朗。
卷层云、高层云、雨层云、积雨云——低而厚密的云,代表了阴雨雪冰雹天气。
6.除了云的形态可以预知天气,我们还可以通过什么观察天气?
明确:云的光彩。
阅读第六节⑴.请大家找出有哪些光彩。分别又代表了什么样的天气征兆?
明确:晕——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华——华环由小变大,转晴,由大变小,转阴;虹——东虹轰隆,西虹雨;霞——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⑵.在大家的日常生活中,你看到过哪些现象呢?分别是在什么时候?
7.讨论:既然看云能使我们辨别各种天气,那么我们还需要天气预报吗?为什么?
明确:虽然看云能够认识天气,但是天气变化异常复杂,仅凭肉眼无法全面准确的判断。因而要准确掌握天气变化的情况,还得依靠天气预报。
这个认识,作者也在文章的最后一节总结全文当中也特意提出来,提醒我们不要只依靠云来判断天气。这表示了作者对科学的严谨和对我们读者的认真负责。
8.课堂小结:这篇文章介绍了种类繁多的云及云的光彩,以及它们所带来的天气的变化。虽然内容看似多,但却并不显得凌乱,而是层次清晰,条理清楚。原因在于作者选取了合理的说明顺序,先说什么,后说什么,作者做到了心中有数。另外,作为一篇介绍科学知识的文章,作者却写的非常生动形象,这在于作者运用了恰当的修辞手法。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对于自然界的细心观察。只要我们能够认真仔细的观察,一样可以写出精彩的文章。
9.课后作业:
填写表格。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课件 篇5
教学内容: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数学下册减法的运算性质。
教学目标:
1、 理解并掌握减法的运算性质,并利用性质进行有关的简算。
2、 培养学生分析研究及综合概括的能力。
3、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主动地去获取知识。
教学重难点:
学生通过实践体验概括减法的运算性质。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李叔叔看一本书,昨天看到了66页,今天又看了34页,这本书一共有234页,还剩多少页?
学生汇报。
生每回答一个问题,师问:你是怎么想的?
教师板书三种方法。
(1)234-66-34 (2)234-(66+34) (3)234-34-66
师:请你告诉我他们的结果。(只板书最后结果)
结果相等,那就是说我们可以用什么符号来表示?(等于号)板书。
2、请你观察这三种方法,有什么发现?
学生汇报,师总结。
(生如果说不出,可以引导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师:是不是所有的从一个数里面连续减去两个数,都等于从这个数里减去这两个减数的和呢?请大家试着在草稿纸上举例验证。
学生汇报。
师:像这样的式子你能举得完吗?写不完怎么办?
(生:用字母表示)
a-b-c=a-(b+c) a-b-c=a-c-b
引导学生总结出: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一个数减去这两个减数的和。
一个数连续减两个数,可以先减第二个减数,再减第一个减数。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减法的运算性质”
生齐读。
3、这三种解法都是正确的,你喜欢哪种呢?为什么?
生汇报,大部分人应该会选择第二种和第三种。
师总结:凑整。(两个减数能凑整)、去尾变整(被减数和一个减数有相同部分)
三、巩固练习
1、请你说说哪个小朋友最会运用今天所学知识使计算变得简单了呢?
① 354-74-26
=354-(74+26)
=354-100
=254
② 154-54-79
=154-(54+79)
=154-133
=21
③ 472-54-72
=472-72-54
=400-54
=346
④ 158-63-58
=158-(63+58)
=158-121
=37
师小结:我们在遇到连减的时候,要根据这几个数值的特点来正确选择运算性质。 2、在 里和横线上填写相应的运算符号和数
868-52 -48
=868- (52+48 )
1500-28-272= 1500-(28 272)
475-26-75=
286-37-42-21=286-( 37+42+21)
684-(584+37)=684-584-37
3、我来当法官
427-73-127 144-56+12
=427-(127+73) =144-(56+12)
=427-200 =144-58
=227 ( ) =88 ( )
427-73-127 144-56+12
=427-(127+73) =144-(56+12)
=427-200 =144-58
=227 ( ) =88 ( )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课件 篇6
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备课教案
一、教材简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熟练地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运算,以及在学习分数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是学生系统学习小数的开始。
本单元的内容主要有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大小比较、生活中的小数、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上面这些内容是在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小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的,是学生系统学习小数的开始。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 数的意义和性质,为今后学习小数四则运算打好基础。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会读、写小数,会比较小数的大小
2、使学生掌握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3、使学生会进行小数和十进复名数的相互改写。
4、使学生能够根据要求会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数位,求出小数的近似数,并能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1、熟练运用小数的性质化简与改写小数,以及比较小数的大小。
2、熟练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难点:
1、发现和掌握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2、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正确进行名数间的改写。
3、熟练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关键: 正确理解小数的意义及小数和复名数的改写。
四、教学建议
1.重视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教学。
本单元的一些概念、法则、性质非常重要,是进一步学习的重要基础,一定要让学生掌握好。如小数的性质,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而且还是小数四 则计算的基础。再如,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既是小数乘除法计算的基础,同时也是学习小数和复名数相互改写的基础。这些知识逻辑性比较强,学 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教学时要注意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采用适宜的措施帮助学生理解这些知识。
2.注意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促进知识的迁移。
学生在前面所学的小数的初步知识以及整数的有关知识和经验,都可能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发挥积极的迁移作用。如,小数大小的比较就可以将整数大小的比较方法迁 移过来。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激活学生的相关知识基础促进知识的正迁移,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使学生在学会的同时,学习能力也得到提高。
五、课时安排:
1、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3课时左右
2、小数的性质和大小比较......3课时左右
3、生活中的小数......3课时左右
4、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小数的产生和意义
一、教学内容:例
1、做一做(P50-51)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小数的产生。
2.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
3.掌握小数的计算单位及单位间的进率。
4、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及观察力。
5、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和抽象小数的意义。
难点:理解小数的意义。
教学关键:通过米尺直观图引出十进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
四、教学准备:主题图、米尺
五、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在学校里与我们最亲密的伙伴就是我们的课桌了。课前请同学们去测量过自己课桌的长和宽,现在谁来告诉大家你们测量的课桌长是多少?用米做单位是多少?(多出1米的部分用米做单位是多少?)宽是做少?用米做单位是多少米?
2、在我们测量课桌的过程中,课桌长和宽用米做单位不能得到整数的结果,像这样测量时得不到整数结果的例子还有很多,人们就想到了用分数和小数表示,这样 我们的小数就产生了。(板书:小数的产生)
3、刚才有的同学用分数表示、有的用小数表示,我们可以看出小数和分数间存在某种联系,到底有什么联系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其中的奥秘吧!
、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要研究其中的奥秘我们要借助一样工具。出示米尺。
1、这是一把1米长的米尺,把一米长的米尺平均分成几份?(10份),每份长多少?(1分米)2、1分米用米做单位,写成分数是多少?写成小数是多少?(0.1米)
3、那这样的3份、7份是多少呢?写成分数是多少米?写成小数又是多少米?
4、你还能举出类似的其他例子吗? 处理方法:刚才我们是把1米长的尺子平均分成10份,你能举出这种类似的例子吗?
5、大家仔细观察,刚才这些分母都是10的分数,写成小数后,小数点后面只有一位小数,像这样的小数叫做一位小数。[学生由于对一位小数有了一定的理解,在两位小数的教学中,放手让学生小组讨论发言,发挥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使学生知道分母是100的分数可以写成两位小数]
6、把1米平均分成1000份,每份长是多少? 学生在尺上找出1毫米,而后出示1厘米的放大图,从图中找出1毫米,并说明理由。启发学生明确:1毫米 提问:分母是1000的分数可以写成几位小数?(板书:三位小数)
7、抽象、概括小数的意义
①把1米看成一个整体,如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母是多少的分数表示?引导学生答出可以用十分之 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这样的分数表示。这样的分数写成小数时,可以仿照整数的写法,写在整数个位的右面,用圆点隔开。
②什么叫小数?引导学生讨论。
③师生共同概括:分母是10的分数可以写成一位小数,分母是100的分数可以写成两位小数,分母是1000的分数可以写成三位小数,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分 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这就是小数的意义(板书)
8、教学小数的计数单位。
1、括号里能填几,怎么知道的? 0.1米里面有()个0.01米,0.01米里面有()个0.001米 2、0.1米里面有10个0.01米,10我们就叫0.1和0.01间的进率
0.01米里面有10个0.001米,10我们就叫0.01和0.001之间的进率
3、我们就得出: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谁能告诉大家,这些进率之间,哪个和那个是相邻的呢?
、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独立完成做一做。
2、出示练习九的第3题。谁和谁是一幅手套呢?独立思考。
3、对口令:同桌两人,一人说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另一人说出小数。然后互调。
、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师:说一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了哪些收获?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课件 篇7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四年级第二学期第四单元的内容。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是学习小数乘法和除法的基础,也是进行单位换算的重要手段。它是小数的另一性质,它与前面所学的小数性质不同,主要是研究小数点移动如何改变小数的大小,是学习小数知识的重要内容。为了突破难点,我选择了金箍棒的变化这一情境展开教学,有助于学生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具体的思考和理解问题。同时以完整的、学生熟悉的、又非常感兴趣的情境贯穿整节课,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的热情,自主探究规律、发现规律,更重要的是应用规律解决问题,因为这一变化规律不仅是小数乘除法计算的根据,也是单位名称换算的重要基础。
学情分析:
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这一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整数的有关知识,特别是十进制计数法以及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等知识之后学习的,所以学生对于小数的大小是有认识的。学生能发现小数点移动后,蕴含什么规律,学生还不清楚,还不能把小数点移动和小数的大小变化规律建立联系。因此,我在设计时,用的是金箍棒变化的情境,借助长度来让学生形象地理解小数点移动的变化规律。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规律;能应用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进行计算。
2、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掌握新知。
3、初步培养学生用联系,变化的观点认识事物。
教学重点:
探索并归纳出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并比较熟练地判断随着小数点位置的变化,引起这个小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
教学难点:
发现并归纳变化规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圆形磁铁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自主建构
(1)出示例5:
师:同学们喜欢看连环画吗?(喜欢)、大家请看:这是西游记里的故事,谁愿意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 (生讲:一只小妖手持大锤对孙悟空说:猴头,交出唐僧!孙悟空说:休想,看我金箍棒!他边说边从耳洞里掏出金箍棒,长0.009米。孙悟空说:变!他边说边把金箍棒抛向空中,金箍棒变成0.09米。小妖看得目瞪口呆。孙悟空又说:变!金箍棒又变成了0.9米。小妖惊呆了。孙悟空再大声一吼:看棒!金箍棒变成了9米长。小妖还来不及反映,“哇!”的一声,就被金箍棒-。)
这里有一组数据显示金箍棒变长的过程,谁发现了?
师板:(0.009米,0.09米,0.9米,9米,)观察这组数据,看看有什么相同与不同的地方?(数字相同、位数不同,大小不同、小数点的位置不同)说的不错,这主要因为小数点的位置移动了,小数的大小也发生了变化.那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其中的规律。师板:小数点移动(齐读)
二、小组合作,发现总结小数大小变化规律
我们接着来研究,师问:0.009米的金箍棒能打死妖怪吗?你能比划0.009米的长度吗?为了更清楚的知道这些小数到底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我们把这些小数换算成整数,用毫米来表示。
师板:0.009米=9毫米
0.09米=90毫米
0.9米=900毫米
9米=9000毫米
请同学们从上往下观察这组数,等号右边的数有什么变化,等号左边的数,小数点向什么方向移动了几位,原来的数怎样?
自己思考一下,然后五人一小组根据大屏幕的提示进行合作,组长主持,记录员做好记录。
出示大屏幕;快乐合作:
从上往下看,以第1式为标准,第2、3、4式分别同第1式比较,等号右边的数有什么变化,等号左边的数,小数点向什么方向移动了几位,原来的数怎样?
(2)小组讨论
(3)小组交流汇报
小组一:(以第1式为标准,第2式同第1式比较,0.009米变为0.09米,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等号右边的9毫米变为90毫米,扩大到原数的10倍-----)
能概括地说一说我们发现的这个规律吗?
小结: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0倍;……
3、拓展延伸,小组合作
(1)猜想
师:刚才我们研究了小数点向右移动会引起小数扩大的规律,那么小数点向左移动,会发生什么变化呢?(小数会缩小)
我们一起来验证。
(2)验证猜想
讨论:
从下往上看,以第4式为标准,第3、2、1式分别同第4式比较,等号右边的数有什么变化,等号左边的数,小数点向什么方向移动了几位,原来的数怎样?
(3)小组合作
(4)小组汇报交流
小组1(以第4式为标准,第3式同第4式比较,9米变为0.9米,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等号右边的9000毫米变为900毫米,缩小到原数的1/10----)
小结: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1/10;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1/100;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1/1000;……。齐声读规律
把书打开到61页,完善书下面的内容。
为了方便我们记忆,老师把它编成儿歌,大家请看。
(5)出示四句歌
三、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谈话:刚才咱们班同学发现了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现在能有信心用规律解决碰见的数学问题吗?咱们来个小比赛,谁最棒!
1、把下面的小数点移到位数字的左边后填空
(1)36.8变为( ),小数缩小到原数的( )。
(2)5.41变为( ),小数缩小到原数的( )。
(3)128.6变为( ),小数缩小到原数的( )。
2、判断
(1)把5.6扩大它的10倍是560。( )
(2)把1.502的小数点去掉,它的值就缩小10。 ( )
(3)把一个小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就缩小到原数的1/100。 ( )
3、选择
(1)把5.08的小数点去掉,这个数就( )。
A、扩大到原数的10倍B、缩小到原数的
C、扩大到原数的100倍D、缩小到原数的
(2)把的一位数先扩大10倍,再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后是( )。
A、9 B、 0.9 C、900 D、 9000
(3)把0.717的小数点去掉后,再向左移动三位,这个数与0.717比较( )。
A、缩小到原数的B、扩大到原数的1000倍C、相等
4、思考题:
把一个数的小数点先向右移动两位,再向左移动一位得4.02,原来的小数是( )。
四、总结本节知识,畅谈收获
五、布置作业
1、探索乘法的结合律要以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为依托。下面请老师们见教材19页探索部分,教材是通过比较2个学生的不同解题方法,发现规律的。这里要说明的一点是:我们所说的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是指群体策略的多样化,通过比较不同学生的不同策略,来发现其中的规律,而不是要求每个学生都必须会用不同的策略解决同一个问题。
2、猜测、举例、验证必不可少。与学习加法的结合律和交换律一样,乘法的结合律和交换律也要经过猜测、举例、验证的过程。这一点,前面已经说过,在教材的呈现形式上已有所渗透。
3、运算律的字母描述形式,可以尝试放手。在教学第一单元时,由于学生是第一次接触用字母表示加法运算律,教师需要进行适当的引导,但是本学习本单元时,由于学生已经有了用字母表式规律的经验,所以教师可尝试着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摸索,去表达。
4、关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认知基础,找准迁移点。学生有了第一单元学习加法结合律和加法交换律的经验,再来学习乘法结合律和乘法交换律,应该说难度不大。因此,教师要尽量放手,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在组织教学方面,由于本单元教材的呈现形式及教法渗透方面,与上单元很相似,因此,可参照第一单元的教学流程去组织学习活动(比如说,猜想——举例——验证)
5、运算律的探索、理解、运用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规律的记忆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数学课程标准对运算律的教学提出的目标是“探索和理解运算律,能应用运算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从字面意义上看,标准对我们的要求,是学会探索方法,理解定律的意义。当然作为基础知识与技能的教学要求,也即规律的记忆,这是必要的,但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
6、重视简便计算在现实生活中的灵活应用,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课件 篇8
《克和千克》教案
一、教学内容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本单元在此基础上,教学一些计量质量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初步建立1千克和1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质量的基本含义。(2)学会用克和千克的质量单位。(3)知道1千克=1000克。
(4)使学生知道用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5)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2.过程与方法:
发现法,问题教学法,研究性学习,小组合作等方法。3.情感与态度:
(1)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2)培养学生结合生活发现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学习习惯。(3)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
本单元重在掌握质量单位:克、千克。掌握克和千克的换算关系:1千克=1000克。难在建立克和千克的实际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
四、教具准备
实物卡片,课本插图。
五、课时按排
本单元可用2课时进行教学。
第一课时 克和千克的认识
一、教学内容:
P85~86页,及第88~89页的第3~6题。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克。
(2)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了解用天平和台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感受1克和1千克的实际质量。
(3)建立1克和1千克的实际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2.过程与方法:
发现法,问题教学法,研究性学习,小组合作等方法。3.情感与态度:
通过从实际生活中引出质量单位的观念,让学生认识到质量单位与时间生活是紧密联系的,在时间生活中非常有用的。
三、教学重点:
1.掌握质量单位:克、千克。
2.掌握克和千克的换算关系:1千克=1000克。
四、教学难点:
建立克和千克的时间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人新知
1.拿出一本数学教课书,和一只笔,提问:哪个重有些?
2.肯定学生的回答,并让学生“掂一掂”,然后让学生说说有什么样的感觉。3.从刚才的实践得出结论:物体有轻有重。板书课题。
(二)观察、操作领悟新知
1.出示主题挂图,物体的轻重的计量。观察主题挂图。(1)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幅图画的是什么?(2)这幅图中的小朋友和阿姨在说什么?
(3)前几天,老师让大家广泛收集、调查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物品的质量,我们现在来交流以下好吗?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和千克单位来表示。
(4)在学生说的同时,老师拿出有准备的东西展示。2.克的认识。
(1)提问:通过调查我们知道了一些物品的质量,你们知道1克、1千克各有多重吗?要知道物品的质量,应该怎么办呢?
(2)出示天平,简单介绍天平的结构,并说明使用方法。
(3)将一个2分皮放在左边盘内。1克砝码放在右盘内,让学生观察。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这个2分皮重多少克?板书:克(4)“1克有多重?”我们来掂一掂好吗? 3.千克的认识。
(1)出示盘称。大家认识这称吗?
(2)看看盘称的使用方法。现在要称1千克的水果或蔬菜,谁能当售货员来称一称?
(3)现在先掂一掂自己的书包有多重?估计有几千克,然后用称一称。(4)刚才大家都说了,一袋盐中农500克,那两袋呢?(5)板书:1000克
1000克和1千克比较,请同学们猜一猜,谁重?
板书 1000克=1千克
齐读:1000克=1千克
(三)效果测评。
1.完成教材第88页第3题。2.完成教材第89页第4题。3.完成教材第89页第5题。4.完成教材第89页第5题。
(四)全课总结。
今天你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第二课时 称一称
一、教学内容:
课本第87~89页。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通过“称一称”的实践活动,亲自感受1课和1千克的实际质量。(2)加深质量单位的理解。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创新意识。
(4)培养学生与他人的合作意识和分工合作的精神。2.过程与方法:
发现法,问题教学法,研究性学习,小组合作等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加深质量单位的理解,让学生深刻体会到质量单位与实际生活是紧密联系的,在实际生活中是非常有用的。
三、教学重点:
1.进一步了解克和千克的质量单位概念。2.能够用老师提供的称,来称量物体质量。
四、教学难点:
巩固对质量单位实际概念是认识。
五、教学准备:
天平,盘称,适量的生活用品,如水果,蔬菜等。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人新知。
请同学们想一想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二)实践、操作领悟新知
1.称一称。
(1)我们通过调查,知道了一些物品的质量。如果想知道同学们带来的水果蔬菜的质量,可以用什么方法?
要称我们就要用到什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几种常见的称。这些称各有什么用途?
(2)下面我们来重点实践一下生活中最常见的盘称和电子称。出示挂图称水果、蔬菜。
1千克苹果有多少个?能把书中的苹果数一数吗?你们想自己称一称吗?(3)分组活动。
明确活动要求:各小组把自己带来的水果、蔬菜各称出1千克。再数一数各有多少个。
(4)刚才我们使用了盘称称物品的质量,是用什么作单位?请小组长上来汇报一下本组称的结果。
(5)通过刚才的小组活动,大家发现1千克的水果、鸡蛋有几个。鱼有几条? 2.估一估。
(1)大家能估一估你们带来的其他日用品的质量有多少吗?你估计的理由是什么?把估计的结果写到书上。(2)称一称,验证学生估计的结果。
(3)请大家看书上的图,李奶奶从市场里买了苹果、鸡蛋、鱼,大家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三)教学效果测评
1.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第88页第1题。2.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第88页第2题。3.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第89页第7题。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学到了什么?请大家想一想,说一说。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一)》教案
一、教学内容
能正确计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正确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能熟练地进行口算以及估算,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经历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计算方法的形成,能熟练进行口算。(2)能正确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3)体验算法的多样化,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4)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5)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2.过程与方法:
发现法,问题教学法,研究性学习,小组合作等方法。3.情感与态度:
(1)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2)培养学生结合生活发现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学习习惯。(3)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
本单元重在对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算法的提炼,将学习过的内容迁移到几百几十的加减中,掌握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方法。难在数学思想的渗透以及对数学方法的提炼。
四、教具准备
实物卡片,课本插图。
五、课时按排
本单元可用6课时进行教学。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书P91-92。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2)能较灵活、熟练地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计算。
(3)使学生体验数学以生活的密切联系,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2.过程与方法:
发现法,问题教学法,研究性学习,小组合作等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自己探索计算方法,培养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精神与同学积极合作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
让学生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同算法,并能用自己喜欢的算法进行计算。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新课。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去春游吗?我们去春游的路上有一些障碍,谁能扫清路上的这些障碍?
口算
35+3 24+9 45+30 28+7 87-5 36-8 72-50 93-6
(二)创设情景,让学生提出问题。
1.仔细观察91页情境图,从这幅图上,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信息,可以提出哪些与乘船有关的问题? 2.学生提问题。
3.观察第92页情景图,图中有哪些问题需要我们解决? 师根据生答板书:
“二(1)班、二(2)班能坐下吗?” “二(3)班、二(4)班合乘能坐下吗?” 4.谁能解决上面两个问题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23+31 32+39
(三)小组合作探索,解决问题。
1.探究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1)学生自主探索。
(2)小组讨论交流计算方法.教师巡视。
(3)各小组汇报交流情况.(学生汇报时,教师有选择地板书。)2.学生小组讨论喜欢的方法。(1)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巡视。
(2)学生汇报。师:为什么喜欢这种方法?(3)这两个问题解决的结果如何?
(四)巩固练习。
1.第93页做一做右边4题.(生做完后,师作反馈纠正。)2.练习十九1、2、3、4.(选加法做。)
(五)小结: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
练习十九第1、2、4题剩下的减法题和第5-8题。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能灵活、熟练地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计算。
(2)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自己探索计算方法,培养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精神与同学积极合作的意识。
(3)培养学生对比、分析、抽象思维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
发现法,问题教学法,研究性学习,小组合作等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自己探索计算方法,培养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精神与同学积极合作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
让学生理解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同算法,并能用自己喜欢的算法进行计算。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不是很想去春游吗?上一节课,大家已经同心协力扫除了一个个障碍,今天如果再能扫除一个障碍,去鸟岛的船就可以起航了。
(二)创设情景,让学生发现问题。
1.出示第93页情景图后,说一说已经掌握了哪些数学信息,还有哪些问题要解决?
2.学生提问题。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1)二(1)班和二(2)班上船后,还能上几人?(2)二(3)班上一些人后,还剩多少人?
(三)小组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探究学习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1)学生自主探究。(2)小组讨论交流计算方法。教师巡视。
(3)各小组汇报交流情况。(学生汇报时,教师选择的板书)2.小组讨论喜欢的方法。
(四)巩固练习。
1.第93页“做一做”右边4题。
2.练习十九1、2、4(剩下的减法题目)。
(五)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练习十九第七、八题。
(六)全课小结。
第三课时
一、教学内容:
书P96-97页的例
3、例4及“做一做”。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掌握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算理。(2)能正确计算有关几百几十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的能力。
(4)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受到爱护环境的思想教育。2.过程与方法:
发现法,问题教学法,研究性学习,小组合作等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自己探索计算方法,培养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精神与同学积极合作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
相同数位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一,相同数位相减不够时,要向前一位退一再减。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
1.320是由几个百和几个十组成的?320是由几个十组成的?一个数的百位是5,十位是8,个位是0,这个数是多少?它是由几个百和几个十组成的? 2.5个百7个十组成的数是多少?这个数里有多少个十?
(二)探究新知。
例3 1.察第96页收集矿泉水瓶情景图,说一说你的发现和感受。2.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180+340 3.学生自主探索180+340的计算方法。4.小组讨论交流180+340的计算方法。
5.小组汇报讨论结果。师选择学生的多种算法板书。6.你喜欢用哪种方法计算?为什么?
7.尝试练习:第97页“做一做”
1、2题有关加法。例4 1.通过提问第二周比第一周多多少个得出:340-180 2.学生思考怎样计算340-180。3.小组交流、讨论340-180的方法。4.小组汇报讨论结果,师板书。5.这么多种计算方法,你最喜欢用哪种? 6.尝试练习:第97“做一做”
1、2有关减法。
(三)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什么内容?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四)巩固练习练习二十1、3、4、5题。
(五)全课小结。
第四课时
一、教学内容:
书P98页,估算。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培养估算意识。
(2)让学生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各种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算策略。
2.过程与方法:
发现法,问题教学法,研究性学习,小组合作等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自己探索计算方法,培养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精神与同学积极合作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合理估算策略的意识和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说说下面的各数最接近哪个整百数? 598 312 405 819 2.口算
400+500 300+400 600+200 100+800
(二)教学例5 1.让学生观察第98页学生收集矿泉水瓶情况表,发现小精灵明明提出的问题:第三,四周大约收集了多少个?”
2.让学生讨论小精灵提问题的意思从而引出估算。揭示课题,板书课题:估算。
3.谁能解决小精灵的问题?学生自主探索解答方法,然后再进行交流。4.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教师尽量让学生把不同的策略都展现出来。5.通过对各种估算的对比,学会合理估算。6.根据第98页图表,你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7.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提出不同的问题进行解答。
(三)挑战赛 第98页做一做。
(四)联系实际应用。
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二十第6题。
2.同桌同学讨论完成练习二十第7、8两题。
3.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二十第12题后,教师引导学生对估算结果进行分析,预测第二天进货情况。
(五)全课小结。
第五课时
一、教学内容:
书P102页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通过整理和复习本单元所学的内容,让学生总结出口算、笔算的方法和要注意的问题。
(2)通过解决生活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从中体会估算的意义以及估算的策略的灵活性。
(3)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2.过程与方法:
发现法,问题教学法,研究性学习,小组合作等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自己探索计算方法,培养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精神与同学积极合作的意识。
三、教学过程:
(一)口算。
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1.学生独立完成第102页第1题。
2.指名算得对又快的同学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二)复习笔算。
1.问:笔算万以内数加减法要注意什么? 2.同桌同学互答。
3.教师综合归纳万以内数加减法笔算方法。4.学生完成第102页第2题。(要求计算要认真)
(三)复习估算。
1.猜一猜,这些数接近哪个整百整十数? 老师说数,学生猜。2.估算。792+186 587+412 629-348 436-247 3.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完成第102页第3题。
(四)数学活动
1.口算练习。
一人说算式,一人说得数,在相同时间内说得又多又对的老师发给奖品。2.笔算练习。
(1)教师给出一些数写在黑板上。180 360 450 340(学生两人为一组,一人用以上的两个数来出加减法题目,另一人计算,每做完一题后,两人互换角色。
(2)自己想一些数做做看。3.估算练习。
(1)学生讨论,怎样估算?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二十一第3题。
(五)全课小结
第六课时
一、教学内容:
书P103-104页。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通过活动,在克和千克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让学生再次体验常见物体的重量,逐步建立起质量单位的正确观念。
(2)通过使用不同的秤,认识测量质量的工具,使学生了解在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秤可以帮助我们知道物体的轻重。
(3)使学生初步了解到通过数据的收集,整理可以获得一些有用的信息,从而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应用的意识。2.过程与方法:
发现法,问题教学法,研究性学习,小组合作等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自己探索计算方法,培养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精神与同学积极合作的意识。
三、教具准备:
磅秤、盘秤、天平等。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要想知道物体的重量,怎么办? 2.重量单位有哪些?
(二)估一估物件的重量。
1.一颗小纽扣、一个鸡蛋、一个苹果分别有多重? 2.先让学生估一估,再用天平称出重量,看谁估得准。
(三)比一比物体的重量。
1.三个同学为一组,拿出自己的书包,先分别掂一掂,估一估到底哪个书包重? 2.用盘秤称出重量,看谁估得准.?
(四)秤体重。
1.教师指导学生怎样看磅秤。
2.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组后,再进行活动。(1)一组同学秤体重。(学会看秤)
(2)一组同学做体重的原始记录。(通过记录称体重的结果方式渗透统计的初步知识)
(3)一组同学用背一背同学来体验各种不同的体重建立起质量单位的概念。(4)以上各项各小组轮流进行。
(5)学生讨论、交流,从你们的记录表中能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能统计出什么?
(五)全课小结。
《统计》教案
一、教学内容
让学生认识简单的复式统计图,以及复式统计图的优点,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认识简单的复式统计图,以及统计图的优点。(2)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3)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4)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5)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2.过程与方法:
发现法,问题教学法,研究性学习,小组合作等方法。3.情感与态度:
(1)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2)培养学生结合生活发现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学习习惯。(3)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
本单元重在让学生初步认识复式统计图,条形统计图,体验收集动态统计数据的过程。难在数学思想的渗透以及对数学方法的提炼。
四、教具准备
课本插图。
五、课时按排
本单元可用3课时进行教学。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教材第106—108页的内容,练习二十二第一、第二题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经历、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2)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3)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复式统计表。
(4)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2.过程与方法:
发现法,问题教学法,研究性学习,小组合作等方法。3.情感与态度:
(1)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2)培养学生结合生活发现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学习习惯。(3)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
三、教学重点:
认识简单的复式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能回答简单的问题,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四、教学难点:
理解复式统计表的表头,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五、教具准备:课件、统计图表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导探索,1.激趣导入
师:小朋友们,你们见过动物运动会了吗?今天我们一起去看看好吗?(电脑展示动物运动的情景)
师:看了动物运动会的场面,你想知道什么?
生: „„
师:同学们想了解这么多的情况,你打算用什么方法了解这些情况? 生: „„ 2.揭示课题: 板出: 统计
(二)自主探究,学习复式统计表 1.探讨收集信息的好方法
师:要统计跑步、跳高各有多少只小动物,首先应记录、收集这些信息,各学习小组议一议,你打算用什么方法记录这些信息,哪一种方法更简便、更科学一些呢?(学生活动)
2.汇报:(让学生体会用“正”字法记录、收集信息更简便、更科学一些)3.学生用“正”字法记录跑步、跳高各有多少只小动物。电脑展示动物赛跑过程、学生记录)
4.汇报、整理数据并填入以下相应的统计表里。
各种动物参加跑步情况统计表
种 类 小 兔 小 狗 小 牛 小 猫
只 数
各种动物参加跳高情况统计表
种 类 小 兔 小 狗 小 牛 小 猫
只 数
(1)认识复式统计表
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两个统计表,你有什么好见解?
生: „„
师:把这两个表编成一个表,那么这个表应反映哪几个内容?请各学习小组议一议。(学生活动)
师:哪个学习小组愿意汇报?
生:„„(学生汇报后出示简单复式统计表)只 数/ 种 类/ 项 目/ 小兔 小狗 小牛 小猫
跑 步
跳 高
(2)填写复式统计表
师:怎样把数据填入表里呢?请同学试一试(学生填写、汇报、检查)
(3)比较单式和复式统计表
师:请同学们观察、比较这个统计表与前面哪两个 统计表有什么不同?
生: „„
师:同学们说得很对,前面哪两个统计表比较简单,它们反映运动项目只有1项,我们称它为单式统计表,而后面这个统计表反映2项运动项目,我们称它为复式统计表。
(4)简单的分析、交流
师:从这个统计表你发现了参加跑步的有多少只小兔?
生: „„
师:参加()的()只数最多?参加()的()只数最少?
生: „„
师:你还能发现了什么?
生: „„
(5)小结:
(三)应用、拓展
1.统计各种动物参加跑步的的成绩
师:你还想统计什么?
生:„„
师:那我们来统计小兔、小狗的跑步成绩。(电脑出示统计表)
小兔、小狗参加跑步成绩情况统计表
只数时间种 类 1秒4秒 5秒-6秒 7秒-8秒8秒以上
小 兔
小 狗
师:我们先来看看小兔、小狗1000米跑所用的时间,那同学可要记好!(电脑逐步展示裁判员汇报运动员的成绩,学生记录,并填入表中)
你还想知道小牛和小猫的成绩吗?
生:„„
师: 那我们在这个表再添上两行,同学们会填吗? 生: „„(指导学生填写)2.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108页做一做
(四)全课小结: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三109页例2,练习二十二第十二3、4题。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2)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表现数据。
(3)使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明确用1格表示5个单位的表现形式。
(4)能根据统计图提出问题,并初步进行简单的预测。2.过程与方法:
发现法,问题教学法,研究性学习,小组合作等方法。3.情感与态度:
(1)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2)培养学生结合生活发现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学习习惯。(3)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
三、教学重点:
1.认识、并会绘制条形统计图。2.能简单分析和预测。
四、教学难点:
能根据数据的大小确定用不着格表示几个单位。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谈话: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离不开车,各种车辆每天都为我们的生活提供方便,而且道路上的车辆川流不息。请同学们看,这是一条道路上往车辆的录像片。请同学们帮助记录一下四种车辆的数量。
(二)探求新知 1.组织记录。
(1)给学生记记录单
种 类 轿 车 面 包 车 客 车 货 车
辆 数
(2)学生记录。同学们,在观看录像的时候,你是如何记录四种车辆的数量的?交流后明确用“正”字的方法记录既快捷又方便。
(3)再次播放录像,学生记录。
由于车辆过往速度快,学生记录会产生困难,反馈时如果学生记录不全,再次组织学生研究如何记录才能完整。强强调分组合作记录,每人记录一种车辆的数量。
(4)再次记录四种车辆的数量。
(5)整理数据并填入统计表。2.制作统计图。
(1)学生分组讨论。如果运用一个■表示1辆或5辆车,最多画几个格?应该怎么办?明确用1个■表示5辆车比较合适。
(2)师生共同完成统计图。
先让学生尝试独立绘制条形统计图,然后回答问题。
组织讨论:20分钟后来的第一辆车最有可能是哪一种车?为什么?
(3)师生总结绘制用1格表示5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的方法。
(三)巩固应用
1.独立完成第三者111页的“做一做”。2.完成练习二十二的第一~题。
(1)练习二十二的第1题。
组织学生提供信息,收集信息,记录数据并填写统计表,完成填空题。
(2)练习二十二的第2题。
(3)练习二十二的第3题
(4)练习二十二的第4题。
第三课时 整理复习
一、教学内容:
统计图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让学生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有关事例的调查,掌握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并能正确填写复式统计表。
(2)合理的、正确的绘制统计图,并能进行简单分析。
(3)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合作意识
2.过程与方法:
发现法,问题教学法,研究性学习,小组合作等方法。3.情感与态度:
(1)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2)培养学生结合生活发现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学习习惯。(3)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
三、教学重点:
会填写统计表,绘制统计图。
四、教学难点:
能根据统计图表的信息进行分析和预测。
五、教学过程:
(一)揭示复习内容
(二)各学习小组讨论;
师:各学习小组议一议,通过学习统计这个内容,你知道了什么知识?(学生活动、汇报)
师:各学习小组再议一议,统计表和统计图有什么不同?
(三)制作统计图表
1.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看哪种书籍,并将调查结果填入下表,再制成统计图。
本班同学最喜欢看哪种书籍情况统计表
人 数 种 类 性 别 连环画 故事书 科技书 其他书
男 生
女 生 2.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分别制成两个统计图。(具体略)3.简单分析:
回答下列问题:
(1)男生最喜欢看什么书?共有多少人?
(2)女生最喜欢看什么书?
(3)喜欢看哪种书的总人数最多?
(4)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5)你想给书店经理提出什么建议?
(四)全课小结
《找规律》教案
一、教学内容
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使学生发现图形的循环排列规律,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使学生知道事物排列的规律中隐含的数学知识。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发现图形的循环排列规律。(2)通过比较理解并掌握找规律的方法。(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4)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5)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2.过程与方法:
发现法,问题教学法,研究性学习,小组合作等方法。3.情感与态度:
(1)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2)培养学生结合生活发现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学习习惯。(3)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
本单元重在让学生通过多种方法发现图形隐含的数学规律并将其表达出来。难在数学思想的渗透以及对数学方法的提炼。
四、教具准备
课本插图。
五、课时按排
本单元可用1课时进行教学。
找规律
一、教学内容:
教科书书P115例1及做一做。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初步的观察、分析技能,找出循环变化的规律。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主题图的观察、比较、归纳、总结,得出规律。
(2)通过动手画一画、设计地面图案,培养学生运用新知及动手的能力。3.情感与态度:
培养学生创作意识,提高数学学习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通过对主题图的观察、比较、归纳、总结,得出循环变化的规律。
四、教、学具准备:
每生一张白纸及方格纸。
五、教学过程:
(一)欣赏图片,激发兴趣
1.同学们喜欢蜡笔小新吗?在上新课之前,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几幅蜡笔小新的图片吧!(课件逐一播放蕴涵循环变化规律的图片。)2.从这些图片中你发现了些什么?
(二)探索作画,揭示课题 1.创作图画
我们看了这么多图片,也发现了这么多,那么是不是自己也想动手来画一幅呢?看谁能用最快的速度画一幅跟这些画类似的画呢?
(请生作画,提醒学生可以用上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等这些简单的图。)2.谈谈体会
同学画了这么多美丽的图画,真厉害,我们看(投影2、3幅学生创作图片)你能从同学们自己的图画中也找到一些规律吗? 3.揭示课题
同学们能在自己的画中运用规律,还能在别人的画中找到规律,真厉害!那么今天我们就再来学习学习《找规律》,想吗?(揭示课题《找规律》。)
(三)自主探究,寻找规律
1.自主探究(出示主题图)
我们看这幅图,这是蜡笔小新为自己家设计的墙面图案,你也能从这幅图中找到一些规律吗?(请生独自找一找。)2.交流规律
我们找到许多规律了吧!想不想跟同学们交流一下你的规律?(想)我们可以在四人小组内交流交流。(请生交流,并出示交流提示。)3.汇报规律
能把小组交流的规律在全班也来交流交流吗?(请生交流规律。)4.教师总结,得出规律
通过大家的细心观察,都发现了一个重要的规律:从横的看,(课件演示)把第一行左边第一个移到最后,变成了第二行;把第二行左边第一个移到最后,变成了第三行;把第三行左边第一个移到最后,变成了第四行。从竖的看,(课件演示)把第一列上面第一个移到最后,变成了第二列,下面几列都一样,每次移一个。谁能再来说一说这个规律?我们把这样的规律叫做:循环变化的规律。
(四)运用规律,拓展图片
1.根据我们发现的规律,你能补充下面一排是怎样排的吗?(请生画一画。)2.请生上讲台汇报(借助学具:四个图片),说说为什么这样补?那两排呢?
(五)课堂小结,提升规律
通过同学们的努力,我们今天又找到了一种新的规律,叫„„(循环变化的规律)。(请四位同学上台演示)你能用这四位同学演示今天循环变化的规律吗?(请生演示)
(六)练习巩固,深化规律
1.基础练习
(1)(出示例1)你能继续画下去吗?为什么这样画?
(2)(出示“做一做”第一题)你能继续画下去吗?为什么这样画?
做了这两题,你想提醒大家什么?(看好规律再来画图)
(3)(出示练习二十三第一题)这是小新的最新设计,不过中间忘了一点,你能帮他补充完整吗?说说你是怎样做的? 2.应用练习
你也想为蜡笔小新设计一下墙面图案吗?请你挑选中的几个或自己喜欢的图形在白纸上设计一下,让同学们也能在你设计的图案中找到规律哦!
总复习(1)
一、复习内容
教科书P119第1、2题和P123练习二十四第1、2题。
二、复习目标
通过复习,使学生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除法的意义,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加强多层次多样化的练习。
三、复习过程
(一)口算。
1.口算除数是2—9的除法算式若干题。
选出其中的几道给学生说说除法式子的意义.各部分的名称。
2.小组活动
教师准备好除法算式卡片,分发到各小组,按规律把算式分类,然后汇报自己是按什么规律分的,举例说明自己是怎样求出商的。
(二)解决问题 1.学生独立完成
(1)二(1)班有42人玩跳绳,每7人一组,平均分成几组?如果每6人一组呢?
(2)小清剪了8面小旗,李东剪的小旗是小清的3倍,李东剪了多少面小旗?(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并解决)
(3)同学们要去南湖划船。大号船每条限坐6人,小号船每条限坐3人,坐大号船需要4条,如果坐小号船需要几条呢?
2.小组讨论.(说说自己是怎样解决这些问题的)3.试试自己的能力(印题发给学生)(1)把正确的商打钩。
49÷7={7,9,8} 8 ÷1={7,1,8} 42 ÷6={7,4,6}
„„
(2)填空
21÷7=()48÷6=()72÷()=9 21÷()=7 4 8÷()=6 72÷9=()
„„
4.比一比谁最棒。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42÷6=()÷8 4 × 6=()×3 2×()=3×()7 ×()> 8× 2()× 8 24÷()5.练习作业
教材P119第1、2题和P123练习二十四第1、2题。
(三)总结
今天这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
总复习(2)
一、复习内容:
数学第四册P119 第3题和P121第4、5、题,P123、P124第3、4、5、题。
二、复习目标
正确掌握万以内数的读法、写法、数的组成、各数位的名称,理解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三、复习过程
(一)复习
1.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表。2.说一说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二)巩固提升
1.读出下列各数
2563 2506 2056 2560 90806 „„
(1)说一说多位数的读法,特别是中间有零的读法
(2)说出以上各数分别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
(3)练习:8469=()+()+()5030=()+()+()+()4106 =()+()+()+()
2.动手拨一拨(教师口述万以内的数,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出数,然后再读出来。)3.看实物图写出多位数。然后把这些数从小到大排一排。4.数的写法
六千 写作____ 二千九百 写作____ 七百八十 写作____ 五千零六 写作____ 四千零九十三 写作____ 七千七百零三 写作____ 5.写出4208后面的三个数____、____、____ 写出8051前面的五个数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游戏活动
说明活动要求:用学具中的数字卡片,在老师的口述下摆出多位数,比一比谁摆的又对又快。
(四)作业练习:
教材P119 第三题和P121第4、5、题,P123、P124第3、4、5、题。
总复习(3)
一、复习内容:
数学第四册教材P120第6、7、题,P121第8、题,P124、P125第6、7、题。
二、复习目的:
通过复习,使学生熟练掌握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和近似数
三、复习过程:
(一)口算
1.完成教材P120第6题。
2.小组说一说怎样口算才能又对又快。3.独立完成P120第7题计算。4.提问:
在计算加减法时你应该注意些什么才能保证你的计算是正确的,把你的好方法告诉给同学们。
(二)估算
1.完成教材P121第8题。
2.说一说你是怎样解决这些问题的。
3.练习作业教材P124、P125第5、6、7题。
(三)讲评作业
(四)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
总复习(4)
一、复习内容:
质量单位克、千克,教材P121第9、10、题和P125第9、题
二、复习目的:
通过复习,使学生牢固掌握克与千克之间的关系:1千克=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三、复习过程;
(一)复习克、千克
1.提问:(1)1克与1千克比较谁重谁轻。
(2)1000克与1千克比较谁重谁轻。
引出:1千克=1000克
2.说出生活中有那些物体的质量是用千克或克作单位的?
(先小组说一说然后汇报)
(二)巩固提升
1.动手圈一圈(完成教材P121第9、10、题)2.线(估一估再连一连,教材P125第9、题)
(三)游戏活动
1.活动内容(每4人一组活动)
(1)估一估自己带来的物品各有多重
(2)再估一估老师带来的这些物品各有多重,看谁估的最接近实际重量。然后由学生掂一掂,感受一下。
(老师把准备好的物品的质量贴在物品上的暗处)
(四)练习作业:
1.计算: 3000克+5千克=()千克
9千克—2000克=()千克 4千克×6=()千克 81克 ÷ 9=()克 7千克+500克 =()克 2.在括号里填上“>”、“
4千克()4000克 48克()2千克 5200克()6千克 50千克()50克 900克()1千克 600克()6克 3.思考:
一只小鸡重500克,一只大鸡重2千克,几只小鸡的重量等于一只大鸡的重量?
(五)小结
通过今天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
总复习(5)
一、复习内容:
数学第四册教材P121第11、12、题,P125第10、题。
二、复习目标:
通过复习使学生理解什么角是直角、锐角、钝角,理解感知平移、旋转现象。
三、复习过程:
(一)复习知识点
1.说一说自己认识了哪几种角。2.判断各种角的条件是什么。
(二)练习提升
1.动手画一画直角、锐角、钝角,并写出角的各部分名称。
2.举例说明,生活中的直角、锐角、钝角。
3.举例说明,生活中什么是平移现象,什么是旋转现象。
4.画出向左移动8格后的图形。(教材P125第10题)5.说一说平移的移动方法。
(三)完成作业: 教材P121第11、12、题。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
总复习(6)解决问题
一、复习内容:
数学第四册教材P122第13、14、题,P126第11、12、13、题。
二、复习目标:
通过复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复习过程:
(一)用一步计算解决问题。
1.从情境中了解信息。(教材P122第13、题)
2.把上面的信息和问题串连起来,再读一读感受一下题意。
“玩碰碰车每人每次用3元,小明用12元可以玩几次?”
引导学生理解12元里面有几个3元,就可以玩几次。3.要求学生写出解答过程。(注意书写格式)4.学生讨论完成:
(1)“小强有8个碗,18根筷子,一次可以给几位客人。为什么?”
(2)教材P126第11、题。
(3)比较(1)、(2)的异同点。
(二)用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1.二(3)班有男生22人,女生20人,每7人坐一个小组,全班同学可以分成几个小组?
2.有同学在公路两边种树,每边都种8棵,如果每组种4棵,需要几个小组? 3.讨论以上两题的解题思路。
(三)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1.教材P122第14、题
2.A型袜子15元可买5双,B型袜子5元可买1双,C型袜子12元可买3双,这三种袜子你认为哪一种袜子最便宜?
(1)你是怎么知道那一种便宜?
(2)如果是你购买,你会买哪一种?为什么
由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后,再个别提问,只要讲出道理即可。
(四)根据各班学生情况,可以另行补充或深或浅的应用题练习。
总复习(7)
一、复习内容:
数学第四册教材P122第15、题;P126第14、题,P127第15、16、题。
二、复习目标:
1.了解统计的意义。使学生能够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2.能有规律的画出图形。
三、复习要点:
(一)复习统计。
1.养学生的合作实践能力。
师提前二天布置学生收集本班同学跳绳的数据,填写P122第15题。2.表中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你能出提出问题,自己解决。3.完成教材P127第15、题。
(二)复习找规律。
1.图形规律:这个学期我们学校的找规律跟我们前面学的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2.学生说一说,3.你觉得我们这个学期找规律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4.数字规律
从图形中找规律的方法能不能用在其他地方?
学生回顾后说 5.完成总复习练习
(三)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
(四)学生置疑:
同学们还有什么问题吗?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课件 篇9
第六单元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第95~97页例1、2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理解掌握小数加、减法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细心检查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退位减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准备题:先计算,再说说整数加、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754+3826=答案2000-493=答案2、引入:小数加法的意义与整数加法的意义相同,是把两个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今天学习小数加法。
二、教授新课
1、创设情景:20xx年雅典奥运会跳水比赛中,女子10米跳台双人决赛中,中国的劳丽诗和李婷夺得冠军。
2、劳丽诗和李婷是如何夺得冠军的呢,现在我们就把当时的情景回放一下。
通过这个表,你得到了什么信息?
现在你又得到了什么信息?
小组合作
(1)根据上面表格中的信息,你了解到了什么?
(2)你是怎样知道的,说说你的方法。
(3)你为什么这么计算,说说具体的计算过程。
汇报:重点是计算过程
3、小组尝试总结:小数加减法需要注意什么?
汇报
(1)小数点对齐
(2)数位对齐
(3)得数的末尾有0,一般要把0去掉
注意:上面数据中并没有去掉0是为了统计分数的时候能够方便比较。
生活中还有的时候也不需要把0去掉,谁能举例?(价签上)
4、小结:计算小数加、减法,先把各数的小数点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得数里的小数点,要和横线上的小数点对齐。得数的小数部分末尾有0一般要把0去掉。
三、复习巩固
1、口算下面各题
0.7+0.9=答案4.7-0.5=答案0.56-0.45=答案1.2+0.8=答案1-0.4=答案0.39+0.15=答案7.7+0.6=答案3.6-0.8=答案4.8-3=答案1.7-0.3=答案2、算一算
10.52+3.48=答案15.24-3.84=答案9.9+10.11=答案100-0.27=答案3、培红小学师生自己粉刷墙壁,节约了1118.32元;自己修桌椅,又节约了120.8元。一共节约了多少元?
4、一箱钉子,连箱共重52.5千克,箱重2.5千克,钉子净重多少千克?
四、总结
今天我们复习了什么内容?要注意什么?
板书设计:
小数加减法
小数加减法的方法:(略)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课件 篇10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两、三步计算的应用题》数学教案
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这种连乘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能够正确解答;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
教具准备:口算卡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250+470=750-360=6300300=
12400=8127=7080=
3、混合运算。
315(75+22525)(185-523)+496
二、新课
教师用小黑板出示例1,请一位学生读题。
教师提问:想一想,怎样用线段图表示题里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根据学生的意见,教师将线段图画在黑板上。
教师接着提问:要求5个人4天一共编多少个筐?可以先算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得出:要求5个人4天编多少个筐?可以先算5个人1天编多少个筐。
然后教师再问:怎样在线段图上表示出来呢?
根据学生的意见,教师将线段图画在黑板上。
教师提问:那么第一步要求的是什么?
根据学生的意见,教师写出第一步的小标题:
1、5个人1天编多少个筐。
教师指名让学生列出算式:165=80(个)
教师接着提问:下面再算什么?怎样列式?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写出第二步的小标题和算式:
2、5个人4天编多少个?
804=320(个)
教师提问:谁能根据上面分步列式的解答步骤和计算方法写出综合算式?
指名在黑板上列综合算式,集体纠正。
教师提问:解答这道题还可以怎样计算?
让学生在教科书上写出自己的答案,教师指名回答。
三、巩固练习
1、做教科书第7页上做一做的题目。
2、做练习二的第1-3题。
四、作业。
练习二的第4、5题。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课件 篇11
1、使学生掌握圆柱体积公式,会用公式计算圆柱体积,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讨论等数学活动过程,理解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引导学生探讨问题,体验转化和极限的思想。
3、在图形的变换中,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并进一步发展其空间观念,领悟学习数学的方法,激发学生兴趣,渗透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唯物辨证思想。
1、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并能正确应用。
2、借助教具演示,弄清圆柱与长方体的关系。
多媒体课件、长方体、圆柱形容器若干个;学生准备推导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用学具。
《 圆柱的体积 》是学生在有了圆柱、圆和长方体的相关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知识与技能上,通过对圆柱的具体研究,理解圆柱的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会计算圆柱的体积,在方法的选择上,抓住新旧知识的联系,通过想象、课件演示、实践操作,从经历和体验中思考,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解决问题,体现数学知识“从生活中来到生活去”的理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知识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探索,善于探索。
“水是生命之源!”节约用水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前两天,老师家的水龙头出了问题,拧上阀门之后,还是不停的滴水,你们看,一刻钟就滴了这么多的水。
1、出示装了水的圆柱容器。
(1)启发思考:容器里面的水形成了什么形状?(圆柱)你能知道这些水的体积?
生3:把它倒入长方体容器中,从里面量出长、宽和水面的高后再计算。
师:现在老师只有这些工具(圆柱形容器,长方形容器,半圆形容器和其他不规则容器),你怎么办?
[设计意图:通过本环节,给学生创设一个生活中的情境,提出问题,学习身边的数学,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需要渗透圆柱体(新问题)和长方体(已知)的知识联系为所学内容作了铺垫的准备]
2、创设问题情境。
师:(课件显示)如果要求某些建筑中圆柱形柱子的体积,或是求压路机圆柱形大前轮的体积,能用同学们想出来的办法吗?
[设计意图:进一步从实际需要提出问题,激发学生从问题中思考寻求一种更广泛的方法来解决圆柱体积的问题的欲望]
师:今天,就让我们来研究解决任意圆柱体积的方法。(板书课题:圆柱的体积)
(1)教师首先提出具体问题:圆柱体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哪些几何图形有联系?
[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既复习了旧知识又引出了新知识,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学到了新知。]
(2)请大家回忆一下:在学习圆的面积时,我们是怎样将圆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来推导出圆面积公式的。
配合学生回答演示课件。
[设计意图:通过想象,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由“形”到“体”;同时使学生感悟圆柱的体积与它的底面积和高的联系,通过圆面积推导过程的再现,为实现经验和方法的迁移作铺垫]
(1)启发猜想:我们要解决圆柱的体积的问题,可以怎么办?(引导学生说出圆柱可能转化成我们学过的长方体。并通过讨论得出:反圆柱的底面积分成许多相等的扇形,然后反圆柱切开,再拼起来,就转化近似的长方体了。)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操作体验。
把圆柱的底面积分成许多相等的扇形,然后把圆柱切开,再把它拼起来,就转化成近似的长方体了。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分的份数越多,形体中的 越接近,也就越接近长方体。同时演示一组动画(将圆柱底面等分成32份、64等份、128等份……)
[设计意图: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大胆猜测、动手体验。这样学生在自主探索、体验、领悟的过程中成为了发现者和创造者。]
(3)学生小组汇报交流:
近似的长方体的体积等于圆柱的体积,近似的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底面积,近似的长方体的高就是圆柱的高。根据长方体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得出圆柱的体积也等于底面积乘高。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报,用教具进行演示。
设计意图:首先通过学生的联想建立圆柱体和长方体的联系,初步建立转化的雏形,然后再通过实践
三年级下册语文课件5篇
为了教学更有顺利,老师会需要提前准备教案课件,只要课前把教案课件写好就可以。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实际需求优化教案的编写,老师怎样做好优秀教案课件呢?基于网友的需要,趣祝福小编整理了三年级下册语文课件,还请多多关注我们网站!
三年级下册语文课件【篇1】
【教材分析】
这篇略读课文讲的鹿非常欣赏自己美丽的角,而抱怨四条难看的细长的腿。当遇险时,鹿的四条有力的腿救了它,而美丽的双角被树枝挂住,差点让它丢了命。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物各有所长,所短。不要因为它的长处而看不见它的短处,也不要因为它的短处而否定了它的长处。不要光图美丽,更要讲实用和它的存在价值。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理解鹿对自己的角和腿的前后不同态度,这是课文学习的重点。
3、教学难点是使学生体会故事中所讲述的道理。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课件展示:一只漂亮的鹿
1、同学们,今天老师把谁请来了?(小鹿姐姐)
你喜欢它吗?你觉得它什么地方最美?学生交流。
2、鹿姐姐也认为自己的角很美,可是它经历了一件事,使它改变了一些看法。师引: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那还得从《狮子和鹿》的故事说起,板书课题,读题。
二、初读全文,了解课文大意
1、学生自由朗读全文。要求读通,读顺,并说说讲的是怎样一个故事。
2、检查生字、词语。重点是多音字的区分。
三、再读课文,体会鹿对自己的角和腿的不同态度改变的原因
1、通过朗读我们知道小鹿对自己的角和腿的态度是不同的,那么小鹿是怎样赞美自己的角,又为什么讨厌腿呢让我们来读读第1到4自然段。
2、小鹿是怎样赞美自己的角的?请你用划出来。
①学生朗读,师在屏幕上出示句子,齐读。
②它把自己的角比作什么?你还能用哪些词来赞美它?
③当它发现自己的角如此美丽,会有什么样的心情?(兴奋、惊讶)
④谁能把这样的心情读出来?
⑤用多么┅┅多么┅┅来说一句话。
我们的教室多么明亮,多么______!
我们的祖国多么______,多么______!
____________多么______,多么______!
再次指导朗读,突出多么多么
3、小鹿为什么会认为腿是难看的?用~~划出来。
①学生朗读,师在屏幕上出示句子,齐读。
②选句
唉,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能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
Ⅰ唉,这四条腿太细了,配不上这两只美丽的角。()
Ⅱ唉,这四条腿太细了,配不上这两只美丽的角。()
③小鹿说这句话时,有什么表情你注意到了吗?(噘嘴、皱眉)
你们什么时候噘嘴、皱眉?让我们噘着嘴,皱着眉再来读读这个句子。
4、过渡:是啊,小鹿这时的心情是复杂的,它为自己美丽的角感到惊喜,却又为难看的腿感到不满。正当他没精打采地准备离开时,忽然听到远处传来一阵脚步声。他机灵地支起耳朵,不错,正是脚步声!鹿猛一回头,哎呀,一头狮子正悄悄向自己逼近。
(对学生)小鹿,小鹿,狮子来了,你会怎么做?
小鹿撒腿就跑,那它有没有逃出狮口呢?自由读第六自然段。
①说说在逃脱的过程中,美丽的角带来了什么麻烦,而难看的腿起了什么作用?
难怪小鹿会说:两只美丽的鹿角差点儿送了我的命,可四条难看的腿却让我狮口逃出。
②你碰到过类似的事吗?能说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吗?
5、师小结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任何事物都不可能完美无缺。不要因为它的长处而看不见它的短处,也不要因为它的短处而否定它的长处。
四、课外链接:介绍《伊索寓言》。
【板书设计】
狮子和鹿
鹿角美丽险些送命
鹿腿难看狮口逃生
三年级下册语文课件【篇2】
教材分析:
本文有两首古诗。一首是唐代诗人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一首是唐代诗人杜甫的《绝句》。前者抓住瀑布的动态,用夸张的比喻的手法写出了磅礴的气势,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壮丽山川的热爱。后者以轻快的笔调描绘了浣花溪的风物景色与幽雅的环境,表现了诗人重归草堂暂留蜀地的喜悦,同地也表现了他对重游故地的向往和盼望回乡的心情。
学情分析:
这两首古诗语言琅琅上口,便于记诵,也可能多数同学已会背,但诗意不一定理解,教师必须在教学时进行点拨,之后让学生去读悟,去体会,去感受,去理解,最后让他们串讲诗意。要求不宜过高,不搞字字落实,只要能说出诗即可。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能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描述的情景。
3、理解诗的内容,使学生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古诗两首》,这两首诗都是唐代著名诗人写的。
二、学习第一首古诗《望庐山瀑布》
1、板书课题,指名拼读生字:庐(L)、瀑(P)。
2、简介作者。
这首诗是我国唐朝大诗人李白写的。他的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具有积极的浪漫主义色彩。
3、解题
(1)望是什么意思?(远看)
(2)庐山是个山名。同学们没有亲自去过庐山,或听别人说过,或从电影、电视里看过,谁能说说庐山的风景怎样?(指出:瀑布是庐山的美景之一)
三、学生初读诗句,说说自己理解了哪些词义及诗句的意思。
1、自由读诗句,读准遥、尺、疑3个生字的音。
2、通过读、查字典,你理解了哪些词义及诗句的意思?
四、再读诗句,想象画面。
1、读第一行诗,说说还有哪些词语不理解。(教师点拨)
围绕:烟:指云雾。紫烟:因为有太阳光的照射,云雾显出紫红色的光彩。
生:产生。
生紫烟:发出一种紫色的烟雾来。
这一行中你觉得哪个词用得特别好!它活生生地画出了看炉峰上烟雾慢慢向上升腾的情景。
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
2、读第二行诗,理解遥看、川。
讨论:遥看:
川:水道、河流。
挂:形象地写出了瀑布外形的壮观。
3、读三、四行诗句。
理解:飞流直下:水流的飞泻。三千尺:不是真的三千尺,而是一种夸张,说明瀑布极长,挂得高,流得急。
瀑布的声势这样大,它的声响会怎么样?(想象)
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三行诗的意思。
你能把诗人心里想的话说一说吗?
(这哪里是瀑布,只怕是银河从高高的天上直落下来)。
你觉得这句诗中哪个词用得最好?(落)
这个落字好像写出了天上突然发生了变化,天裂了,银河从天上陡然掉到了人间。这是多么大胆、新奇的想象啊!
4、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的意思。
5、总结全文,体会感情。(抓住:生、挂、飞、落)
6、诵读诗文,背诵诗文。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五、指导书写
遥、瀑写得左窄右宽。
疑:右上方是匕,不是厶。
练习用钢笔描红。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背诵《望庐山瀑布》。
2、《望庐山瀑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学习第二首古诗《绝句》
1、板书课题,解题:绝句,是我国古诗中的一种,它的特点之一是,每首诗共四句,每句一般为五个字或七个字。每句五个字叫五绝,每句七个字叫七绝。
2、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三、初读诗句,说说理解了哪些词义及诗句的意思
1、自由读诗句,读准鹂、鹭两个生字的音。
2、通过查字典,你理解了哪些词义及诗句的意思?
四、精读诗句,想象画面
1、学习第一、二两行诗句。
轻声自由读诗句,想想诗人这样写是为了表达自己什么样的感情?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行诗的意思?
指导学生读出舒畅愉悦的心情。
2、学习三、四两行诗句。
指名读诗句,其他同学思考:第三行写诗人看到了什么?(西岭,教师随手用蓝色粉笔画起伏的山峰。千秋雪,教师讲解:千秋,就是千年,不是实指,是极言年代的长。千秋雪就是终年不化的积雪,并随手用白色粉笔在山峦上画雪)
诗人是透过什么看到西岭上的积雪的?(窗户。教师讲解:窗户好像一个画框镶在这幅千秋雪的画儿的四周,诗人用了个含,包含的意思,很生动,很形象。并随手用褐色粉笔画一个方框把雪山图框起来)
是谁透过窗框在观赏这幅特殊的画呢?(是诗人自己)诗人有这么一种闲情逸致去观赏窗外的景色,说明他此刻的心情怎样?(心情舒畅愉悦)
诗人向门外一瞥,可以看到什么?东吴指什么地方?为什么说是万里船?
谁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行诗的意思?
3、指名说说全诗的意思。
4、总结全诗,体会感情。
(1)这首诗一行写一个景,诗人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安排的呢?
(2)小结:这首诗先写近景,后写远景,有动有静,色彩明丽,勾画出草堂附近各具特点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无比舒畅欢快的心情。
5、指名朗读,练习背诵。
读的时候要注意停顿和重音。
反复练读。
练习背诵。
6、指导书写。
鹂左右结构,鹭上下结构,写时在田字格中各占一半。
五、作业
1、用钢笔描红。
2、背诵课文。
3、抄写词语。
三年级下册语文课件【篇3】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4、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教学重点
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过程,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教学难点
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孔子及老子的图片及资料;
学生准备:课前收集了解孔子和老子的资料。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生字的认读及书写。
教学难点
了解孔子和老子,感知背景。
一、情景导入
1.谈话:
通过预习,了解到课文中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板书课题)
(板书:孔子,老子,并正音:子读zǐ)
2.学生展示搜集的孔子和老子的资料,阅读资料袋。(介绍过程中分别出示老聃、孔丘,仲尼并认记丘。)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
二、初读感知
1.初读课文,找找孔子拜师的原因。
2、认读生字和词语。重点指导:
尘:第一笔是竖,不是竖钩;
迎:没有一撇,或一横。
等:中间几横应长短不一。
境:右边是竟。
授:形声字,右边是受,不是爱。
3、指名分段读课文,评价正音。
4、同桌读文,相互正音。
三、交流名言。
1、书上的名言。
(1)读一读。最好能简单地说一说,这句名言想要告诉我们什么?
(2)背一背。
2、你还知道那些名言?
四、综合性学习
布置任务。
三年级下册语文课件【篇4】
一、素质教育目标
(-)知识教学点
1、学会本课8个生字,掌握"俊俏、聚拢、增添、倦了、音符"等词语,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燕子》教学设计。
2、学习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的观察方法,体会状物文章的写作特点。
3、积累好词佳句。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抓住特点描写事物的能力。
2、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能力。
3、通过摘抄喜欢的句子,培养学生对语言的积累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对课文的赏析,激发学生对美丽的自然景观的热爱,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增强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四)美育渗透点
体会课文的语言文字之美,感受燕子的活泼可爱和光彩夺目的春天美景。
二、学法引导
(-)教师教法
为完成本课教学目标,宜将情境教学法贯穿教学始终,并辅以重点词语突破,图文结合,感情朗读、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等教学方法完成本课教学。
(二)学生学法
综合运用已经学过的读书方法,通过"读一读、议一议、演一演、画一画、写一写"等方法学习本课。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着重体会燕子的可爱和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色。
2、学会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
(二)难点
理解课文中两个重点句子,"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机"和"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
(三)疑点
1、为什么说"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
2."电线"为什么像"五线谱"?"燕子"为什么像"音符"?
(四)解决办法
教师通过简笔画和电化教学手段,再现小燕子的形态、叫声、飞行,感受到小燕子的活泼可爱,并运用学到的描写小燕子的方法,练笔写其他的动物。对于较难理解的句子,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和自然环境中体会句子的含义,并通过感情朗读加以理解和体会。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引人新课
同学们,当春回大地,万象更新的时候,是谁从遥远的南方飞来,为春光增添了生机?(燕子)谁见过燕子?它是什么样子的?燕子是一种美丽可爱的小鸟,它在田野里、在小河边、在村子里飞翔,打扮着春天。你想进一步了解它吗?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描写燕子的文章。
(板书课题:l燕子)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读音,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把课文读通顺。
2、默读课文(l)标出自然段序号,想想每个自然段讲的是什么?(2)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句。
3、汇报交流自读情况。
(1)抽读生字词卡片,可采用齐读、抢读、开火车读、比赛读等多种方式使学生读熟生字词。
(2)说说每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3)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三、深入探究,质疑解疑
1、细读课文,思考并勾画理解: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描写燕子的,表现了燕子怎样的特点?
2、小组内讨论交流,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记下来,待全班交流时共同解决。
3、全班交流,合作解疑。
(1)议答: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描写燕子的?
(课文是从燕子的外形、燕子为春光增添生机、燕子的飞行、燕子的停歇四个方面来描写燕子的。)
(2)在议答燕子每个方面的特点时,可让学生谈一谈你最喜欢燕子哪个方面的特点,并说出喜欢的理由,学生提到哪个方面的特点教师就引导学生议答理解相应的段落。
4、汇报交流对第1自然段的理解
(1)"我非常喜欢小燕子的外形,因为它长着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看起来是那么活泼可爱"。
(2)"凑"是什么意思?(几个方面合起来。)
(3)教师提供媒体演示,帮助学生体会燕子的外形特点及理解"凑"字的意思:点击电脑课件,通过电视屏幕显示小燕子外形图。(边叙述边演示)"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使图中燕子浑身乌黑的羽毛闪动。)"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使翅膀闪动。)"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尾巴闪动。)这几个部分合起来就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一个"凑"字使文章顿显生动,可爱的小燕子的形象便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4)指导感情朗读:谁能把小燕子活泼可爱的样子读出来?
(5)背诵第1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指读第1自然段,思考:这个自然段主要讲的是什么?
二、探究第2自然段
1、默读思考:课文抓住了哪些景物特征来表现春天的?边读边勾画有关词语。
2、理解"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光彩夺目""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机"。
3、在学生议答中,教师完成如下板书:
教师边板书边帮助学生理解本段内容,板书的形状犹如一朵鲜花,体现一种美感,有助于学生体会到春景的美,并利用板书展示的形象帮助学生理解"赶集"和"聚拢"这两个词。
4、指导感情朗读。
三、探究第3自然段
1、自由读,思考这段是从哪个方面来描写燕子的?(飞行),燕子飞行时有什么特点?
着重理解"掠"、"沾"这两个动词。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可让学生将课本翻开,将其想像成燕子的一对翅膀,将桌面想像成湖面,模拟燕子飞行。学生根据课文中的描述和插图,唤起头脑中有关鸟儿飞行的记忆表象,仔细揣摩,互相纠正。正确的做法应是:轻轻扇两下"双翼",然后展开,快速均匀地向前滑行,再将书的一端点一下桌面。这样学生就深刻地理解了"掠"字的含义。
2、思考: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观察和描写燕子飞行的?(上→下)
3、指导感情朗读
四、探究第4自然段
1、自由读,边读边画出你最喜欢的词、句子。
2、交流,重点赏析"几痕"、"五线谱"等词。
(1)辨析"几痕"和"几根"。
(2)教师在黑板上画两组线,帮助学生理解。
("几痕"写出了电线很高很远,看上去淡淡的,隐隐约约的。)
(3)体会为什么说"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
(4)教师在两组线上再分别添上几笔:
(教师利用板画进行巧妙的点拨,胜似讲解,因讲解难说清楚。)
(5)理解"春天的赞歌",课文最后一句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赞美春天充满生机,表达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五、总结全文,渗透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教育
1、学了本课,你有何感受?
(爱护鸟--人类的朋友,保护大自然…)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六、拓展延伸,自由创造
1、大家都特别喜欢燕子,尤其是学了本课后,每个同学心中都有自己可爱的燕子的形象,你能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来表现你心中的燕子吗?可以画一画、写一写、捏一捏、刻一刻、拍一拍(拍摄)…下周我们举行一次"燕子"展览会。
2、"光彩夺目的春天"是怎样的景象?想一想,然后写成一篇短文。
(以上两题自主选择一题完成)
七、记忆生字,指导书写
1、在小组内交流你是怎样记忆生字的。
2、指导书写,重点指导"倦"、"添"等字。
八、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把你喜欢的句子摘抄下来。
三年级下册语文课件【篇5】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会本课8个生字,掌握“俊俏、聚拢、增添、倦了、音符”等词语。
2、学习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的观察方法,体会状物文章的写作特点。
3、积累好词佳句。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抓住特点描写事物的能力。
2、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能力。
3、通过摘抄喜欢的句子,培养学生对语言的积累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对课文的赏析,激发学生对美丽的自然景观的热爱,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增强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四)美育渗透点
体会课文的语言文字之美,感受燕子的活泼可爱和光彩夺目的春天美景。
二、学法引导
(一)教师教法
为完成本课教学目标,宜将情境教学法贯穿教学始终,并辅以重点词语突破,图文结合,感情朗读、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等教学方法完成本课教学。
(二)学生学法
综合运用已经学过的读书方法,通过“读一读、议一议、演一演、画一画、写一写”等方法学习本课。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1、着重体会燕子的可爱和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色。
2、学会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
(二)难点
理解课文中两个重点句子,“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机”和“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
(三)疑点
1、为什么说“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
2、“电线”为什么像“五线谱”?“燕子”为什么像“音符”?
(四)解决办法
教师通过简笔画和电化教学手段,再现小燕子的形态、叫声、飞行,感受到小燕子的活泼可爱,并运用学到的描写小燕子的方法,练笔写其他的动物。对于较难理解的句子,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和自然环境中体会句子的含义,并通过感情朗读加以理解和体会。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引人新课
同学们,当春回大地,万象更新的时候,是谁从遥远的南方飞来,为春光增添了生机?(燕子)谁见过燕子?它是什么样子的?燕子是一种美丽可爱的小鸟,它在田野里、在小河边、在村子里飞翔,打扮着春天。你想进一步了解它吗?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描写燕子的文章。
(板书课题:l燕子)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读音,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把课文读通顺。
2、默读课文(l)标出自然段序号,想想每个自然段讲的是什么?(2)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句。
3、汇报交流自读情况。
(1)抽读生字词卡片,可采用齐读、抢读、开火车读、比赛读等多种方式使学生读熟生字词。
(2)说说每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3)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三、深入探究,质疑解疑
1、细读课文,思考并勾画理解: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描写燕子的,表现了燕子怎样的特点?
2、小组内讨论交流,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记下来,待全班交流时共同解决。
3、全班交流,合作解疑。
(1)议答: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描写燕子的?
(课文是从燕子的外形、燕子为春光增添生机、燕子的飞行、燕子的停歇四个方面来描写燕子的。)
(2)在议答燕子每个方面的特点时,可让学生谈一谈你最喜欢燕子哪个方面的特点,并说出喜欢的理由,学生提到哪个方面的特点教师就引导学生议答理解相应的段落。
4、汇报交流对第1自然段的理解
(1)“我非常喜欢小燕子的外形,因为它长着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看起来是那么活泼可爱”。
(2)“凑”是什么意思?(几个方面合起来。)
(3)教师提供媒体演示,帮助学生体会燕子的外形特点及理解“凑”字的意思:点击电脑课件,通过电视屏幕显示小燕子外形图。(边叙述边演示)“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使图中燕子浑身乌黑的羽毛闪动。)“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使翅膀闪动。)“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尾巴闪动。)这几个部分合起来就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一个“凑”字使文章顿显生动,可爱的小燕子的形象便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4)指导感情朗读:谁能把小燕子活泼可爱的样子读出来?
(5)背诵第1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指读第1自然段,思考:这个自然段主要讲的是什么?
二、探究第2自然段
1、默读思考:课文抓住了哪些景物特征来表现春天的?边读边勾画有关词语。
2、理解“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光彩夺目”“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机”。
3、在学生议答中,教师完成如下板书:
教师边板书边帮助学生理解本段内容,板书的形状犹如一朵鲜花,体现一种美感,有助于学生体会到春景的美,并利用板书展示的形象帮助学生理解“赶集”和“聚拢”这两个词。
4、指导感情朗读。
三、探究第3自然段
1、自由读,思考这段是从哪个方面来描写燕子的?(飞行),燕子飞行时有什么特点?
着重理解“掠”、“沾”这两个动词。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可让学生将课本翻开,将其想像成燕子的一对翅膀,将桌面想像成湖面,模拟燕子飞行。学生根据课文中的描述和插图,唤起头脑中有关鸟儿飞行的记忆表象,仔细揣摩,互相纠正。正确的做法应是:轻轻扇两下“双翼”,然后展开,快速均匀地向前滑行,再将书的一端点一下桌面。这样学生就深刻地理解了“掠”字的含义。
2、思考: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观察和描写燕子飞行的?(上→下)
3、指导感情朗读
四、探究第4自然段
1、自由读,边读边画出你最喜欢的词、句子。
2、交流,重点赏析“几痕”、“五线谱”等词。
(1)辨析“几痕”和“几根”。
(2)教师在黑板上画两组线,帮助学生理解。
(“几痕”写出了电线很高很远,看上去淡淡的,隐隐约约的。)
(3)体会为什么说“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
(4)教师在两组线上再分别添上几笔:
(教师利用板画进行巧妙的点拨,胜似讲解,因讲解难说清楚。)
(5)理解“春天的赞歌”,课文最后一句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赞美春天充满生机,表达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五、总结全文,渗透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教育
1、学了本课,你有何感受?
(爱护鸟——人类的朋友,保护大自然……)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六、拓展延伸,自由创造
1、大家都特别喜欢燕子,尤其是学了本课后,每个同学心中都有自己可爱的燕子的形象,你能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来表现你心中的燕子吗?可以画一画、写一写、捏一捏、刻一刻、拍一拍(拍摄)……下周我们举行一次“燕子”展览会。
2、“光彩夺目的春天”是怎样的景象?想一想,然后写成一篇短文。
(以上两题自主选择一题完成)
七、记忆生字,指导书写
1、在小组内交流你是怎样记忆生字的。
2、指导书写,重点指导“倦”、“添”等字。
八、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把你喜欢的句子摘抄下来。
四年级英语下册课件优选8篇
在老师日常工作中,教案课件也是其中一种,不过教案课件里知识点要设计好。教案是充分发挥教师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必要途径。编辑精心整理了关于“四年级英语下册课件”的一系列资料,希望本文能让您喜欢!
四年级英语下册课件【篇1】
一、教学重点
让学生熟练掌握“This is …/That is … ”的用法。
二、教学难点
this和that的发音以及在楼层的表达中序数词first, second的用法是教学中的难点。教师要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教具准备
1.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课件、声音、图片等媒体素材。
2.教师准备Chen Jie的头饰。
3. 如果条件允许,教师让学生提前准备金黄色假发套。
四、教学过程
(1)热身/复习(Warm-up/Revision)
1.播放本单元Let’s do A的录音带,学生听音做动作。
2.教师出示canteen等生词的图片,请学生说出该单词。
3.教师播放本单元歌曲《Our School》,先让学生听,然后鼓励学生跟唱。
(2)呈现新课 (Presentation)
1.教师和学生进行free talk,话题是Why do you like our school?
鼓励学生用简单的句子做出回答,即使只能说出只言片语,教师也要给予表扬。顺着这一话题。教师说:“Yes, our school is really very
nice. Today some friends from America are coming to see our school. Chen Jie is
showing them around school. Let’s watch. 由此导入 新课。
2.播放本课课件Let’s talk 部分。教师可以就对话内容提一些问题,如:How many American friends are there?
What do you do in the playground? 在提问与回答的过程中,将难点各个击破。
3.进行模仿或跟读练习,注意提醒学生this和that中“th”的发音要咬舌头。
first和second的操练可以在排列卡片、复习单词的过程中渗透,如:T: What’s in the first/second picture?
Ss: It’s a library/ a teacher’s office. 也可以让学生听指令排列卡片,如:T: The first card,
playground; the second card, … 然后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挂图,正确理解和运用短语on the first floor 和on the
second floor。
4.分角色朗读与表演
教师先与一些学习程度较好的学生进行示范性表演,以降低完全由学生自己表演的难度。然后请学生小组练习和表演。学生可戴上金黄色假发套扮演外国客人。
(3)趣味操练 (Practice)
一学生手举起图片背对其他学生面向黑板站立,另一学生依照图的提示做出动作,其余的学生猜测图上表示的是什么课室或学校场馆,用句型“That is a
…”作答。
(4)扩展性活动(Add-activities)
1. 做本单元A Let’s talk 部分的活动手册配套练习。
2. 听Let’s talk 部分的录音,读给同伴、朋友或家长听。
3. 给爸爸妈妈介绍自己的学校。
好了,关于四年级下册英语教案就先给朋友们分享一篇,如果朋友们还需要更多的四年级下册英语教案,可以自己登陆出国留学网进行查询,这个网站可以提供从幼儿园到大学的各种教案。
四年级英语下册课件【篇2】
微课基本信息
知识点名称there be句型学科类型及其对象语法小学英语四年级下册
上课时间长度10分钟
教学资源与环境
ppt
教学目标
1、讲授there be句型的定义及结构
2、正确使用there be句型的肯定,否定及一般疑问形式
教学过程
today we’ll learn “there be”.
一:there be句型的定义及结构
1、定义:there be句型表示某地有某物或某人。
2、结构:一共分为三种
(1) there is +单数可数名词+地点状语. there is a book on the desk. there is an umbrella in the bag.
(2) there is +不可数名词+地点状语. there is some milk in the cup. there is some sheep and a cow on the farm.
(3) there are +复数名词+地点状语.
there are four chairs in the living room.
there are some birds and a balloon in the sky.从以上例句中我们可以发现there是引导词,在句中不充当任何成分,翻译时也不必译出。句子的主语是某人或某物,be动词表示“有”,谓语动词be要与主语(某人或某物)的单复数保持一致。some既可用于可数名词也可用于不可数名词。
二:there be句型的.变化
1:变成否定句there be+not+某物+地点状语。 there be句型的否定式的构成和含有be动词的其它句型一样,在be后加上not.注意,is not的缩写是isn’t,are not的缩写是aren’t.当肯定句中有some时,要将其改为any(疑问变化也一样)。 there isn’t a book on the desk. there isn’t an umbrella in the bag. there isn’t any milk in the cup. there isn’t any sheep and a cow on the farm.
there aren’t four chairs in the living room.
there aren’t a lot of birds and a balloon in the sky.
2:变成一般疑问句,. there be句型的一般疑问句变化是把be动词调整到句首,再在句尾加上问号即可。基本句型:be + there+某物+地点状语?回答:yes, there + be. no, there + be +not. - is there a book on the desk? -yes,there is. - is there an umbrella in the bag? -no,there isn’t. - is there any milk in the cup? -yes,there is. - is there any sheep and a cow on the farm?- no,there isn’t. -are there four chairs in the living room? -yes,there are. - are there a lot of birds and a balloon in the sky?- no,there aren’t.
三:开动脑筋练一练
1. there_______a beautiful garden in our school.
2. there __________some bread on the table.
3. ________there any maps on the wall?
________,there is.
4. there __________twenty desks in our classroom.
5. ________there a cup of tea on the table?
no,there ________.
6. there_________some apple juice in the glass.
7. there_____ two chairs and a bed in her room.
8. there __________some children in the park.
9. there__________a teacher and many students in our classroom.
10. there__________an orange on the table.
设计理念与特色使用ppt将there be句型的定义,结构,肯定、否定及一般疑问形式都能熟练掌握,学会运会。
四年级英语下册课件【篇3】
Unit 10My City
Lesson 60
一、教学目标与要求:
1.能够听懂录音材料,将人物和对应的活动形式正确连线。
2.能够根据自己设计的城市图与同伴进行交流。
3.能够通过自己设计活动逐步学会与他人合作,培养合作精神。
4.能够正确书写本单元词汇及交际用语,能够模仿范例写简单的句子。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
1)对学生的监测与评价。
2)通过听、说、读、写四项练习帮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语言知识。
2.难点:设计城市图。
三、教学过程:
一、Review
1.Review many famous places in Beijing. the map of china and introduce the city and province of China.3.Review the sentence.二、New lesson
1.Listen the tape part A. your city and talk with your partner.3.Act out.4.Listen the tape and read after the tape part C.5.Let’s write.6.学生完成仿写练习后,展示几名学生的计划,全班评价。
三、反思
四年级英语下册课件【篇4】
Second LessonLet’s talk Let’s chant
一、Warm-up : Enjoy “Let’s chant” twice.二、Review :
1.Sharp eyes(Words : weather cold warm cool hot jacket sweater skirt dress shirt T-shirt)
2.Students try to make a weather report by a map in pairs.三、Presentation :
1.学生作天气预报后,由地图引出某些地方的风景和天气情况,师站在一幅北京的图片旁:It’s warm today.I can wear my shirt today.…(移动课件中的地方作为情景)Let me go to Hong Kong.… Phew!It’s hot today.I can wear my skirt and T-shirt today.… Let me go to Lhasa.Ooooh!Can I wear my dress today ? 引导学生回答: Yes, you can.No, you can’t.It’s cool today.2.板书并教读: Can I wear my … today ? Yes, you can./ No, you can.It’s...today.3.Pair work:在PPT的图片中提供场景,让学生根据不同的环境来进行同桌问答。
4.引入对话
T : Mike has a new shirt.Look at the pictures.(Show out the 3 teaching pictures on the board.)Picture 1
Picture 2 Picture 3 the first day the second day the third day
Yes.No.Yes.No.Yes.ld hot war cold hot warm cold hot warm 1
---------------------------
T : Can Mike wear the new shirt on the first day ? Can Mike wear the new shirt on the second day ? Can Mike wear the new shirt on the third day ?
Let’s listen to the tape and circle the words under the pictures.5.Listen again and check the answers.6.Ss read follow the tape and then read together.7.Ss read in pairs.8.Role play the dialogue in pairs.五、Consolidation and extension:
1.课件播放一些地方的天气情况的相关录像,老师引导学生根据地方的天气进行情景对话。如:
Can I wear my…… in Beijing today ? No, you can.It’s cold in Beijing.……
六、Homework:
四年级英语下册课件【篇5】
Unit 4 At the farm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听、说、认读主要语言结构:What are these? Are these...?并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简略回答。
2、能够准确朗读对话。
过程与方法:
能在课堂的活动中运用所学的语言进行交际。
情感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多食蔬菜水果的意识,让他们明白新鲜的蔬菜水果是健康食品。教具准备:
教学光盘、单词卡片、PPT。教学重点:
句型What are these ? Are these…?及其简略回答。教学难点:these的发音。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题
1、教师和学生聊一聊每个人喜爱的蔬菜。(I like…Do you like…?)
2、教师说谜语,引导学生用Are they…? 来猜猜是什么蔬菜。
a、They are red.They look like apples, but they aren‟t apples.What are they ?
b、They are tender and green.What are they ?
c、They are long and orange.Rabbits like eating them.What are they ?
d、They are round, pink and white.What are they ?
e、They are brown.French fries are made of them.What are they ? 学生猜对了,教师回答Yes,they are.并拿出相应的单词卡片请学生拼读;如果猜错了,教师回答No, they aren‟t.再请其他人猜, 直到猜对为止。
二、教学新课
1、教师请学生将装有蔬菜卡片的盒子盖好放在桌子上,然后走到同学们中间,随意指着几个盒子问:Are these…?,并引导学生根据实际用Yes, they are./ No, they aren‟t.回答。如果学生回答的是No, they aren’t.教师要继续问:What are these?并引导学生用They are …回答。(教师在操作时应多问几名学生,以增加语言的输入量。)教师适时板书句型框架。
2、教师将自己带来的蔬菜卡片分别放在几个盒子里,请几个学生过来边摸边问:Are these…? 或What are these ? 教师做出相应的回答。
3、学生两人一组运用黑板上的句型互相猜猜对方盒内的蔬菜。
4、播发Let‟s talk的录音,学生听录音,后跟读、模仿。
5、分小组做对话练习。
三、巩固练习
1、完成Let's play部分,操练句型:What are these? Are these…?
四、布置作业
听第38页的Let‟s talk 部分的录音,读给同伴、朋友或家长听。
五、板书设计
Unit 4 At the farm What are these ? These are…..Are these…?
Yes,they are.// No, they aren‟t.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效果比较好,学生大多能掌握所学内容 本课运用了多种教学手段,如游戏、玩偶等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让四十分钟在高效率中完成相应的任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听说认读单词:tomato、green beans、potato、carrot以及它们的复数形式。
2、通过说唱B部分的歌谣巩固所学单词的复数形式。过程与方法:
能在课堂的活动中运用所学的语言进行交际。
情感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多食蔬菜水果的意识,让他们明白新鲜的蔬菜水果是健康食品。教具准备:
1、Let‟s learn B部分的PPT和录音。
2、相关的单词卡片。
3、所学蔬菜的实物。
4、Let‟s chant的录音。教学重点:
单词:tomato、cucumber、potato、onion、carrot 教学难点:
potato和tomato的复数形式。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题
1、请学生欣赏Let‟s chant部分歌谣,教师要根据歌词适时举起相应的图片。
二、教学新课
1、教师手举一个西红柿,说:I like tomatoes.Do you like tomatoes?引导学生用I like …或I don‟t like…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表达。
2、教师再拿起一夹青豆,边说边完全呈现:Oh,it‟s long and green.They are green beans.Do you like green beans? 让学生在回答中学习单词。
3、出示土豆:Do you know it? French fries are made of it.It‟s a potato.Do you like potatoes? 学生根据用I like …或I don‟t like…根据自己的实际进行情况表达。
4、请学生猜谜语:They are long and orange.Rabbits like eating them? What are they? 学习单词carrot。
5、教师将四种蔬菜分别放在教室的不同位置,然后说单词,请学生指出相应的实物。
三、巩固练习
1、教师请学生看着书听歌谣。
2、让学生观察歌谣中like后的蔬菜单词和Let‟s learn中的单词有什么不同。启发学生说出like后的名词是以复数形式出现的。教师适当强调tomato和potato的复数形式拼写的变化,carrot的复数形式读音的变化。
四、布置作业
读课文第39页 Let's chant。
五、板书设计
Unit 4 At the farm
tomato、green beans、potato、carrot I like tomatoes.Do you like tomatoes?
I like … / I don‟t like…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运用了实物导课,交流与运用的形式,体现了对话学于情景中的教学思路,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比较全面的发展,在设计思路上,体现小学英语以活动为主的教学方式及任务型教学思想。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含有字母组合or的单词发音和认读书写。
2、能听、说、读、写 horse, fork, homework, world map四个词语。过程与方法:
能在课堂的活动中运用所学的语言进行交际。
情感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多食蔬菜水果的意识,让他们明白新鲜的蔬菜水果是健康食品。教具准备:
教学光盘、单词卡片、PPT。教学重点:
能听、说、读、写horse, fork, homework, world map四个词语。教学难点:
正确书写horse, fork, homework, world map四个词语。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题
1、师生做日常口语练习:
A: What are these?
B: They are...A: Are these...?
B: Yes, they are./No, they aren't.2、请学生表演A部分Let‟s talk的对话。
二、教学新课
1、播放Read, listen and chant的录音,让学生听歌谣。
2、让学生跟着动画学说歌谣,同时可用手打节奏。
3、播放Read, listen and number 的录音,让学生给单词排序。
4、听音后反复读四个单词,在此基础上进行描红,达到书写格式正确的目的。
三、巩固练习
完成Look, listen and write部分的练习。
四、布置作业
抄本课单词4+1模式
五、板书设计
Unit 4 At the farm horse, fork, homework, world map
A: What are these? B: They are...A: Are these...?
B: Yes, they are./No, they aren't.六、教学反思
本课主要是掌握四会单词的拼写,通过复习前面的内容掌握四会单词的拼写,注意教单词于句子中,这样学生就不会觉得枯燥、乏味,并开展拼单词比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乐中学。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听懂 “What are those? Are they...? How many...?”,并能在情景运用。
2、进一步巩固名词复数及读音规则。
3、通过小组活动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过程与方法:
能在课堂的活动中运用所学的语言进行交际。
情感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多食蔬菜水果的意识,让他们明白新鲜的蔬菜水果是健康食品。教具准备:教学光盘、单词卡片、PPT。教学重点:
句型What are those? Are they…? How many…do you have? 的理解与应用。教学难点:
名词复数及其读音规则。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题
1、欣赏本单元歌曲。
2、提问:What can you hear in this song? 学生说出在歌中听到的动物的单词。
二、教学新课
1、教师拿起几支笔握在手中,不要露出笔尖。引导学生用Are they来猜猜是什么笔, 教师根据实际回答:Yes, they are./No, they aren‟t.2、教师随手拿起几个笔袋:Are they pencil-boxes? 学生回答:Yes, they are.或No, they aren‟t.然后教师说:They are not pencil-boxes.They are pencil-cases.3、组织学生分组利用自己的学习用品问答
A:Are they …? B:Yes, they are./No, they aren't.(教师提供资源:desks/tables pants/short
sunglasses/glasses)
4、学生汇报练习情况,当学生对话后,教师要接着问:How many…do you have?引导学生答出相应的数量。
5、打开Let‟s talk部分课件,学生观看1-2遍,在情景中理解对话的语句。
6、教师就对话内容提问,检查学生的理解情况。(显示课件的插图)Are they sheep/ goats/ horses/ donkeys /hens/ cows/ How many …?
7、跟录音朗读对话,注意模仿语音语调。
8、小组分角色表演对话,教师巡视指导。
三、巩固练习
1、启发学生替换有关动物单词,创新对话。A:Are they …?
B:Yes,they are./ No, they aren‟t.(They are.…)A:How many … do you have?
B:I have.…
四、布置作业
向同伴、朋友或家长了解更多的关于农场上的动物的知识。
五、板书设计
Unit 4 At the farm What are those ? Are they…?
A:How many … do you have? B:I have.…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效果比较好,学生大多能掌握所学内容 本课运用了多种教学手段,如游戏、玩偶等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让四十分钟在高效率中完成相应的任务。
第五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够听、说、认读单词:sheep,hen,cow,horse。
2、了解单词sheep,hen,cow,horse的复数形式。过程与方法:
能在课堂的活动中运用所学的语言进行交际。
情感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多食蔬菜水果的意识,让他们明白新鲜的蔬菜水果是健康食品。教具准备:
教学光盘、单词卡片、PPT。教学重点:
1、单词:sheep,hen,cow,horse及其复数形式的表达。
2、句型:What are they? 和Are they…? 的问答。教学难点:horse,sheep,goat的复数形式表达。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题
1、教师提问:I love animals very much.Do you love animals? What animals do you know?
2、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动物单词,一旦学生说出本课涉及到的单词,教师要及时拿出卡片,请这位同学来教大家读。
二、教学新课
1、教师说:Do you know a farm? There are many animals at a farm.Let‟s go and have a look教师出示Let‟s learn(A)部分挂图,说:Look,it is a farm.So many animals.What can you see?
2、学生听懂后,教师可先试着让学生指图回答,能说出英文的学生给与表扬,也可让学生用中文回答。
3、告诉学生我们要学习有关farm的内容,教读farm。
4、让学生观看课件2遍,教师只点击有关单词部分,学生跟读。
5、教师出示单词卡:sheep,hen,cow,horse,goat,lamb,让学生进行认读,教师可以将一些发音规律,帮助学生记忆单词。如:ee在sheep中发 [i:]ow在cow中发[au],oa在goat中发音等等,也可以启发学生说说怎样记住每个单词。(将卡片贴到黑板上)
6、巩固单词:a、教师说单词,学生指图。
b、教师指图,学生说单词。
c、一个学生说任意一个单词,其他学生举起相应的图片。
三、巩固练习
1、请一位同学拿一张卡片(复数形式的图片)站在前面,不让全班看到正面是什么,其他人用Are they…?来猜图片内容。猜错了,该同学要说:No,they aren‟t.猜对了,说:Yes, they are.2、学生两人一组做猜卡片的游戏。
四、布置作业
将Let‟s learn部分的图讲给家长听。
五、板书设计
Unit 4 At the farm sheep,hen,cow,horse
六、教学反思
本课利用多种教学手段,通过创设真实的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中学,在情景中练,采用„ 听、说、唱、演‟等多种形式,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学中,注重文化知识的渗透。
第六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让学生运用These/Those are...写句子。
2、能听懂录音。
3、会唱Let‟s sing 的歌曲。
4、能听懂 Story time 的内容。过程与方法:
能在课堂的活动中运用所学的语言进行交际。
情感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多食蔬菜水果的意识,让他们明白新鲜的蔬菜水果是健康食品。教具准备:
教学光盘、单词卡片、PPT。教学重点:
掌握两个重点句子:“These/Those are...”的正确书写。教学难点:
在四线格中的正确书写These/Those are...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题
1、日常口语交流。
A: What are these/those?
B: They are...A: Are these/those...?
B: Yes, they are./No, they aren't.2、Review:A、B两部分的词语及对话。
二、教学新课
1、让学生练习运用These/Those are...练习说句子。
2、在学生能说的基础上在让学生书写这样的句子。
三、巩固练习
1、读短文并打勾。
2、听录音并打勾。
3、看一看并连线。
4、唱Let‟s sing 的歌曲。
5、听录音看动画理解Story time 的内容。
四、布置作业
1、唱第40页的歌曲给家长听;
2、听录音并跟读Story time。
五、板书设计
Unit 4 At the farm A: What are these/those? B: They are...A: Are these/those...?
B: Yes, they are./No, they aren't.六、教学反思
本课用所学的新知识进行创编对话,是对语言知识的拓展延伸与综合。使学生学会在真实的情景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形成单词教学于句子中。教学过程面向全体学生,给每个学生表现的机会,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使他们增强信心,提高兴趣。
四年级英语下册课件【篇6】
(一)教材分析:
本教材采用了“教案式”的编排体系。每册书共6个学习单元和2个复习单元。每单元分“A,B,C”三个部分,共10页,每个复习单元为4页。以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五个方面共同构成的英语课程总目标贯穿整套教材,形成本套教材完整的课程体系基础。翻阅此教材,总体感觉此教材有如下特点:
1、强调语言运用
2、注重能力培养
3、突出兴趣出发
4、重视双向交流
5、融合学科内容
6、重视灵活扩展
7、实现整体设计
(二)学生情况分析
四年级的大部分学生对英语有着较浓厚的学习兴趣,但也有少数学生由于遇到困难,学习兴趣会随之减弱。尤其从这学期开始,对学生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培养听、说、读、写的技能。所以教师应该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始终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首位,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目标
本教材的教学目标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英语学习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建立初步的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培养学生装一定的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语调,书写基础,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形成初步用英语进行简单交流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和创造的能力,适当介绍中西方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世界意识,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重点、难点
1、能按四会、三会的要求掌握所学单词。
2、能按四会要求掌握所学句型。
3、能使用日常交际用语,活用四会句型,进行简单的交流,做到大胆开口,发音正确。
4、能在图片、手势、情境等非语言提示的帮助下,听懂清晰的话语和录音。
5、初步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能做到书写整洁、规范。
三、教学内容
1、能听懂、会说12组会话,并能进行简单的交流。
2、能听、说、认读56个单词和听、说、读、写41个单词。
3、能听、做、演14个游戏。
4、能听、做6个“TPR”活动。
5、能学会1个制作。
6、能唱7首歌曲。
7、能听、说、唱6首歌谣。
8、以完成6个自我评价活动。
9、能听懂6个幽默故事。
10、能掌握5个元音字母长音的发音规律。
四、方法措施
1、认真备课,钻研《新标准英语》教材,进行课堂的有效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做到当堂内容当堂掌握。
2、创新运用各种不同英语教学法来辅助教学,如:情景教学法、直接教学法,并开展一些有趣的活动、游戏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英语。
3、创设英语情景和环境,使学生们在一定的英语语言环境里习得“第二语言”。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打下良好的语音语调基础。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和电教手段,创设良好的语言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鼓励学生大胆说英语,肯定他们的进步(尤其是英语基础不好的学生),树立学生的信心,培养学生朗读和书写的习惯。
5、注重教材的灵活性和可操作性,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帮助英语基础不好的学生,提升英语基础好的学生。
6、多教授chant和歌谣或小故事等促进学生多单词和句型的记忆。充分利用教科书中的课文创设栩栩如生的情景,如打电话、购物、生日聚会、野餐、旅游、问路、看病等,为学生提供使用英语进行交流的机会。
7、训练形式多种多样,手、脑、眼、肢体并用,静态、动态结合,基本功操练与自由练习结合,单项和综合练习结合。通过大量地实践,使学生具有良好地语音、语调、书写和拼读地基础,并能用英语表情达意,开展简单的交流活动。设计全面、高效的课外作业,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做到整齐、规范、准确地书写。
五、教学进度安排表
九月份 开学准备~1单元
十月份 2~3单元
十一月份 4~5单元
十二月份 6单元~复习
一月份 复习~迎接期末考试
四年级英语下册课件【篇7】
一、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本课重点概念: jeans
2.能力目标:使同学能够熟练地运用“What are you wearing? I’m wearing ……”
3.情感目标:感知英语的实用性,增强学习英语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1.重要概念trip
2.同学能够熟练地运用“What are you wearing? I’m wearing ……”
三、教具、学具:
1.衣服的图片.
2.录音机和磁带
3.单词卡片
四、教学过程
1.Greeting
2. 复习
a. Ask and answer用以复习clothes:
T: What are you wearing?
S: I’m wearing ……
b.做Spell It 游戏用以复习同学已经掌握的关于clothes词汇.
3.教授重要概念:
待复习一系列关于衣服的词汇后,出示jeans的图片并教授.
T: Look! What is Jenny wearing? Let’s listen to the radio and think about this question.(part 2)
Listen to part 2 once then discuss this question.
Listen to part 2 again and students try to follow it.
4.Practiceivide the class into small groups and ask the students to take turns describing what they are wearing to each other.they can say:
This is a……
I have a ……
I’m wearing……
5.Read after the tape.
6. 完成第1题
7. 作业: a. 完成剩余局部.
b. 对话练习.
板书设计:
Lesson19: What Are You Wearing?
What are you wearing?
I’m wearing ……
jeans
四年级英语下册课件【篇8】
人教新起点一年级英语下册
Unit16Review
重点句型复习
Unit 9
Where is my ruler? 我的尺子在哪里?
It’s under/ in / on the desk.它在桌子下/里/上面。
Good morning, boys and girls.早上好,男孩和女孩们。
How are you? Fine, thank you.你好吗?好,谢谢。
How many starts can you see? 你能看到多少颗星星?
I can see six stars.我能看到六颗星星。
Put the pencil in the pencil case.把铅笔放在铅笔盒里。
Unit 10
This is my room.这是我的房间。In my room I have a TV.在我的房间里有一台电视机。Where is Lucky?Lucky在哪里?
It’s under the table.它在桌子下面。
Stand next to me.站在我的旁边。
Sit behind me.坐在我的后面。
What do you see in Bill’s bedroom? 在Bill的卧室里你看到了什么?
I see a bed, a desk, a chair, a ball and a lamp.我看见一张床,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个球和一盏台灯。
What a mess!多乱呀!
Can you help him? 你能帮助他吗?
What’s behind the door? 门后是什么? A chair is behind the door.椅子在门后。
What’s in your room? 你的房间里有什么? There is a picture in my room.在我的房间里有一幅画。
Unit 11
What’s this?It’s a car.这是什么?它是一辆小汽车。
What colour is it?It’s red.它是什么颜色的?它是红色的。
What’s your favourite toy? 你最喜欢的玩具是什么?
A teddy bear.玩具熊。I want this red ball.我想要这个红色的球。I like that car.It’s great.我喜欢那辆小汽车。它太棒了。
Unit 12
What’s on the desk? 书桌上有什么?
Where is the chair? 椅子在哪里?
Unit 13
Look!Triangle.I can make a triangle.看!三角形,我可以摆一个三角形。What shape is it? 它是什么形状的?
It’s a circle.它是圆形的。
What shape can you see? 你能看到什么形状? I can see a triangle.我可以看到一个三角形。
Unit 14
I’ve got a jacket.我有一件夹克。
Who is wearing a purple dress? 谁穿着紫色的裙子?
The clown.小丑。She is wearing red pants.她穿着红色的裤子。I like my T-shirt.我喜欢我的T恤衫。Put on my skirt.穿上我的裙子。Take off my socks.脱掉我的袜子。
Unit 15
I don’t like it.It’s too sweet.我不喜欢它,它太甜了。
I like ice cream.It’ s delicious.我喜欢冰激凌,它很好吃。
Have some noodles, please.请吃一些面条吧。
Can I help you? 我能为你做什么吗?
I’m thirsty.I want some water.我渴了。我想喝水。
Unit 16
What do you have for your breakfast? 你早饭吃什么? I have milk, eggs and bread.我喝牛奶吃鸡蛋和面包。
四年级上册科学课件
在一些重要的节日里,要用到祝福语的情况还是挺多的,祝福语融化着人们内心的冰雪您也可以将学到的祝福语送给朋友。哪些祝福语令人印象深刻过目不忘呢?考虑到你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四年级上册科学课件”,希望能帮助到你的学习和工作!
四年级上册科学课件 篇1
绵阳市游仙区建华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 天 气 第一课 我们关心天气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初步感知可以从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现象来描述天气。2(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过程与方法: 1(能对各种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2(运用感官观察天气~并学会用简单的词句把它记录下来。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天气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提该关心天气的意识。教学重难点: 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教学准备: 1(用天气符号标注城市天气情况的中国地图一张,(每组一套天气符号卡片, 2 3(天气现象归类表格和关于天气网状图各一份, 4(每个学生科学记录本各一本。教学活动过程:
一、认识天气现象
1(出示一张“城市天气预报图”:这是一幅中央气象台的天气预报图~图中显示了哪些天气现象, 2(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粘贴相应的天气符号并写上名称。3(提问:你们还知道哪些天气现象,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相应符号, 4(发给每一组一套天气符号:请大家对这些天气现象进行分类。5(汇报交流。
二、描述今天的天气怎样, 1(今天的天气怎样呢,我们一起到外面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然后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绵阳市游仙区建华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出示观察要求:请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然后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天气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2(安全教育~并落实小组长进行管理。
3(带上科学记录本和笔排队到操场上分组进行观察~教师巡视。,时间控制在10分钟内, 4(回到教室进行交流:请同学来汇报一下你们观察到天气现象。5(学生汇报~教师展示学生的记录。
6(提问:今天的天气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如不知如何回答可提问:你觉得今天的天气我们应该穿什么衣服, 7(认识“网状图”的使用:刚才同学们在汇报的时候想到一点说一点~有没有办法把天气和我们生活的关系更直观地表示出来的方法呢,打开书本第45页~看看书本上向我们介绍了怎样的一个好方法, 8(带读提示语。
9(看明白了吗,有不明白的请提问。
10(请你学着书本上的方法~在科学记录本上为今天的天气和我们生活的关系作一张“网状图”。
三、总结 刚才我们观察的是今天的天气~那么明天又会天气怎样呢,后天呢,一个月内我们杭州的天气又在发生怎样的变化呢,在接下来的一个月时间里请大家每天都能把观察到的天气现象记录下来~这样我们就能了解在这段时间里我们这里的天气变化是这样的。
课后反思: 天气日历 第二课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通过亲自观察认识到天气每天都在发生变化。过程与方法: 绵阳市游仙区建华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1(初步学会使用温度计来测量气温。
2(能运用多种感官和温度计来收集天气信息和数据~逼供内记录在“天气日历”和“日期—温度”表中。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长期的观察和记录能帮助我们了解到更多的天气信息。教学重点 能运用多种感官和温度计来收集天气信息和数据~逼供内记录在“天气日历”和“日期—温度”表中。
难点 教学
意识到长期的观察和记录能帮助我们了解到更多的天气信息。教学准备: 1(画有天气符号的图片一张 2(学生画天气符号的小卡片若干 3(大的天气日历一张 4(气温柱形图表一张 5(温度计每组一支科学 6(记录本和笔 教学活动过程:
一、认识一些天气符号
1(分类介绍每一种天气符号的含义。
2(使用天气符号记录云量、云的种类,次项可以选学,、降水量、风速和风向、温度等天气现象。
3(每个学生在小纸卡上画几个天气符号~制成天气记录卡。并提示学生在今后一个月的时间里~要用自己制作的天气记录卡在“天气日记”上记录每天观察到的天气现象。
4(可以小组分工~每人画一类天气符号的小纸卡~小组内不画重复的。注意提示学生在卡片的上方写上今天的日期。
5(天气日历可以每个小组完成一个天气日历~但全班共同完成一个天气日历的记录可能会比较现实。
绵阳市游仙区建华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6(带领学生到户外观察天气。因为~从这一次开始~学生将持续一个月的天气观察~并在观察的过程中对天气情况进行判断。此时的学生对天气现象的观察能力还不强~教师应重点对在什么地方测量温度最合适,如何判断天空中的云是多云、阴天等方法和学生们进行交流~并作初步的指导。
7(回到教室后~教师可将“天气日历”贴在黑板上。提问学生:哪一张天气符号最能反映今天的云量,各小组举起前面画好的相应的小卡片。请一名同学把小记录卡粘在“天气日历”今天的日期栏内。
8(依次提问学生哪一张天气符号最能反映今天的降雨量、风向、风级, 9(出示“温度记录表”~指导学生用填充图,描竖条,的方法记录今天的气温。10(讨论怎样安排每天的记录任务,明确分配任务的方案~确定每天在什么时间来观察天气。
课后反思: 第三课 温度和气温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每天应选择同一时间来测量气温。过程与方法: 选择每天测量气温的环境~完成“天气日历”中温度的测量和记录。情感、态度、价值观: 保持对气温变化的研究兴趣~理解长期测量和记录数据的重要性。教学重点: 选择每天测量气温的环境~完成“天气日历”中温度的测量和记录。教学难点: 正确测量~能坚持记录。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分小组记录一天中清晨、上午、中午、下午和傍晚的气温。每组一张温度填充图。
绵阳市游仙区建华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每个小组或每人一支温度计。教学过程:
一、教师导语~引入研究课题
1、温度对天气的影响很大~气温是天气现象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天气日历中重要的记录数据。
2、揭示学习课题。
二、室外温度的测量与比较
1、教师提示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要注意的安全问题。
2、学生说说怎样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怎样读数,复习温度计的刻度,让学生找出沸点、冰点、人体正常体温等温度。
3、讨论教室内和教室外的温度一样吗,怎样确定室外的温度比室内高,测量室内外的温度要做哪些准备~注意什么,4、测量室内温度~记录、交流。
5、分组到室外不同地方测量温度~走廊上、阳光下、树底下、阴凉处~把测量的温度及时记录。
6汇报交流~室内外温度有什么不同吗,哪个温度可以反映今天我们这个地方的气温,每个小组测得的温度一样吗,为什么不同,三、气温的测量
1、讨论~刚才我们测量到的阳光下、阴凉处两个不同地点的温度有什么不同,想一下~我们应该选择什么地点来测量气温,2、教师小结~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最能反映当地的气温~所以我们应该选择合适的地方来测量气温。
3、测量不同时间的气温~汇报不同时间所测到的气温。
4、出示气温图表~讨论~从这张图表中~我们可以获得有关气温的哪些信息,为了准确的填写我们的天气日历~每天测量的时间该怎么确定,5、教师小结。
课后反思: 第四课 风向和风速
绵阳市游仙区建华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风可以通过自然界中事物的变化来感知~可以用风向和风速来描述。过程与方法: 自制建议风向标和小风旗。用自制的风向标和小风旗测量风向和风速~并使用适当的方法纪录观察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到使用简单工具能对天气观察活动提供很大的帮助。进一步提高观察天气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重点】能描述风向和风速
【教学难点】用自制的风向标和小风旗测量风向和风速~并使用适当的方法纪录观察结果。
【教学准备】分组材料:制作风向标的材料,制作小风旗的材料。【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你们觉得风是什么,能听到~看到风吗,能用能想到的描述风的词语来描述风吗,二、探究内容: ,一,风向和风向标
1、出示风向图~简单介绍
简单介绍~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可以用八个方位来描述风向。
2、你能通过风吹动旗面的情况来辨别风向吗,简单练习。小结: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的箭头指向的是风吹来的方向。
3、制作风向标~并测量风向 ,1,出示自制风向标。介绍制作方法 ,2,小组讨论:风向标的使用方法 ,3,问:我们如何将风向结果添加到当天的天气日历上呢, ,4,我们还可以用哪些方法确定方位和测量风向, ,二,风速和风速等级
绵阳市游仙区建华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1、问:风向可以用风向标进行测量~那么风速也可以测量吗,2、介绍科学家利用风速仪测量风速~熟悉“蒲福风力等级”表。我们制作小风旗来测量。
3、分组制作小风旗~研究使用方法 ,三,实地观察
1、测量风向和风速
2、记录到天气日历中 课后反思: 第五课 降水量的测量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过程与方法: 制作简易的雨量器~并学会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完成“天气日历”的纪录。情感、态度、价值观: 保持对天气现象观测的浓厚兴趣~培养认真仔细的观察习惯~能在课后持续地进行降水量的观测。
【教学重点】知道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
【教学难点】学会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完成“天气日历”的纪录 【教学准备】分组材料:制作雨量器的材料:制作说明书一份~直筒玻璃杯或塑料杯~刻度尺~剪刀~纸带~胶带纸,喷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降水也是天气的一个重要特征~那么~我们怎么判断雨下得多大呢, 生自由说:通过观察雨滴的大小~雨下的时间长短
介绍气象学家是用雨量器来测量降水量和根据降水量的多少来区分雨的等级的。
二、探究内容: 绵阳市游仙区建华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一,用雨量器测量降水量
1、出示自制简易雨量器
生根据制作说明书~尝试制作雨量器
2、展示自制简易雨量器~讨论:雨量器的口径大小是否对测量有影响,用大小不同的雨量器测量降水也可以吗,3、小结
4、模拟降雨~初步感知怎样收集和测量降水量。,二,降水量的观察和测量
1、讨论:雨量器使用的注意事项。
如:收集完“降水”~注意不要让雨量器内的“降水”溢出,读数时~要把雨量器平放在桌面上~视线与雨量器内的水面保持平行。
2、指导记录“降水量填充图”
3、指导学生课后开展降水量测量和记录活动。课后反思: 第六课 云的观测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天、多云和阴天,云在天空中是会变化的~不同的云预示着不同天气的来临。
过程与方法: 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天、多云和阴天,根据云的高度和形状给云分类。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对云的研究中能保持浓厚的兴趣~在课外认真完成“天气日历”中关于云的观察。
【教学重点】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天、多云和阴天,根据云的高度和形状给云分类。
【教学难点】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天、多云和阴天并能根据云的高度
绵阳市游仙区建华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和形状给云分类。
【教学准备】分组材料:不同形状的云的图片~直径约30cm的圆片~白纸 【教学过程】
一、描述云
1、出示“云”字。问:关于云~你能想到什么,用网状图记录学生想法。
二、探究内容: ,一,观察云
1、问:在天气日历中~我们已经使用了晴天、多云、阴天等来描述和记录对云量的观察。那么~这些不同的天气状况是怎样来划分的呢,2、师介绍方法:出示圆片~把天空当成一个圆~平均分成4份~把看到的云量填充到这个圆里~按照云在天空中所占的多少进行区分。
3、室外观察~明确任务:,1,观察天空中的云量,2,云的高度和云的形状,3,在观察云的过程中~会产生哪些联想
4、反馈 ,二,对云进行分类
1、分组活动:根据不同形状的云的照片~尝试给云进行分类
2、生汇报
3、阅读资料~了解科学家对云进行分类的方法。
4、再次观测~今天看到的云是哪种类型的云~并记录在天气日历中。课后反思: 第七课 总结我们的天气观察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天气是不断变化的~对长时间观察记录的天气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的一些特征~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过程与方法: 统计、分析“天气日历”上收集到的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对天气情况进行解释。
绵阳市游仙区建华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到长时间进行科学观察和记录。
【教学重点】对长时间观察记录的天气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认识天气的一些特征~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教学难点】统计、分析“天气日历”上收集到的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对天气情况进行解释。【教学准备】气温统计表、云的统计表、风的统计表、平均降水量的统计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经过进一个月的天气观察~在天气日历中我们已经记录了很多相关天气信息~今天~我们对这些信息进行整理、总结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的某些特征。、二、探究内容: ,一,统计天气信息
1、讨论统计方法。,1,可以从天气日历上将相应的小纸卡取下来~然后分类 ,2,也可以用画“正”字的方法依次记录
2、分组统计
发给相应小组气温统计表、云的统计、风的统计表、平均降水量的统计表 ,二,分析天气信息
1、反馈:,1,统计云量的小组:有多少天是晴天,多少天是阴天或多云,哪种天气最多,哪种天气最少, ,2,统计云的类型的小组:哪种类型的云最常见,哪种类型的云最少见, , 3,统计风向的小组:主要刮哪个方向的风, ,4,统计风速的小组:这段时间里刮风的天气多吗,通常刮大风还是微风, ,5,统计降水量的小组:这一季节的降水量有什么特点,2、问:综合各组的统计和分析汇报~能对这段时间的天气情况进行概括总结吗,3、单元评价 ,1,问:今天天气怎样, 绵阳市游仙区建华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2,互评这个单元的学习情况 课后反思: 第二单元 溶 解
第一课 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一些物质容易溶解在水中~有些物质不容易溶解在水中。不容易用过滤的方法把溶解了的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过程与方法: 观察和描述食盐、沙、面粉在水中的容易溶解和不容易溶解的现象~ 能使用过滤装置分离几种固体与水的混合物。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验研究溶解与不容易溶解现象的乐趣~激发进一步探究溶解问题的兴趣。在观察比较活动中~能够意识到细致的观察才会使描述更准确。严格按照规范利用溶解装置进行实验。
【教学重点】描述食盐、面粉等物质溶解现象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比较食盐、沙、面粉在水里的变化有哪些相同和不同。【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食盐
1、沙
1、面粉
1、装水烧杯
3、筷子
1、玻棒
1、水槽
1、漏斗
1、滤纸
3、铁架台1。,沙在使用前淘干净。, 【教学过程】
一、食盐在水里溶解了
1.学生观察实验:取一小匙食盐和一小匙沙~分别放入两个盛水的玻璃杯内~不搅拌~静静观察~比较食盐和沙在水中的变化。过一会再搅拌~观察它们的变化。2.学生汇报观察现象:食盐在水里的变化是怎样的,沙在水里呢, ,注意纠正学生的汇报:食盐在水里容易溶解~沙在水里不容易, 3.组织讨论:哪些现象使我们可以判断出“盐在水里容易溶解”,哪些现象能使 绵阳市游仙区建华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我们判断“沙在水里不容易溶解”,板书食盐的溶解现象和沙不容易溶解现象。,二、面粉在水中溶解了吗
1.教师讲解:食盐在水里很容易溶解~形成了的溶液我们可以叫做食盐溶液,沙在水中不容易溶解~我们则把它叫做沙和水的混合物。那面粉在水中会怎样呢, 2.学生实验:取一小匙面粉~放入一个盛水的玻璃杯内~静静观察一会儿~看看面粉在水里的变化~然后再用筷子轻轻搅拌一会儿~观察面粉在水中的变化。3.组织汇报:面粉在水中容易溶解吗,把它放置一会儿我们还能观察到什么现象, 4.教师引导描述:面粉水中是什么样的状态, 5.讨论:面粉、沙、食盐在水中的溶解情况有什么相同和不同,面粉在水中溶解了吗, 6.教师引导:为了作进一步的观察~我们可以采用过滤的方法。演示折纸和过滤实验的规范操作~注意不要将液体溅到滤纸外~倒入漏斗中的液体液面要略低于滤纸的上沿。
7.学生实验:分别做过滤食盐溶液和沙和水的混合物以及面粉和水的混合物~并观察滤纸~汇报观察结果。
8.交流实验结果~整理对溶解的新认识记录在科学笔记本上。,提醒学生注意:溶解的溶不是熔也不是融。, 课后反思: 第二课 水是怎样溶解物质的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溶解是指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且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或者沉降的方法分离出来。
过程与方法: 观察和描述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过程~并想象食盐的溶解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 绵阳市游仙区建华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认识到实验中细致观察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描述食盐、面粉等物质溶解现象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比较食盐、沙、面粉在水里的变化有哪些相同和不同。【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装水烧杯
4、筷子
1、高锰酸钾
1、小药勺、食盐
1、沙
1、面粉1。【教学过程】
一、观察高锰酸钾的溶解
1.引导想象:食盐在水中的溶解过程。
2.教师讲解:为了清晰地观察到溶解的过程~我们用一种有颜色的物质来做溶解实验。教师出示高锰酸钾。,教师取放演示要规范~这是学生首次接触化学药品, 3.引导观察描述:高锰酸钾是一种什么样的物质, 4.学生实验:在一个装水的烧杯内~轻轻地放入几小粒高锰酸钾~先静观高锰酸钾在水中的分散现象~然后用筷子轻轻搅拌一下水~继续观察水和高锰酸钾的变化。,注意学生对观察到的细节地描述, 6.学生汇报:高锰酸钾在进入水的前中后有什么样的变化,它在水中溶解了吗,它与食盐在水中的溶解有什么异同,二、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1.观察记录实验:进一步观察食盐、沙、面粉和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情况~比较它们在水中有什么相同与不同。,观察结果可直接记录在书上的表格中, 变成的微粒大小
在水中的分布 是否沉淀
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吗 是溶解还是没溶解
2.小组交流:修正描述和记录。
3.全班讨论交流:物质是否在水里溶解了~我们能观察和区别吗,我们是怎样观察和区分的呢, 4.整理记录:学生对溶解特征的认识记录在科学笔记本。课后反思: 绵阳市游仙区建华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第三课 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初步感知和认识溶解现象可以发生在多种状态的物质之间,液体和固体~液体和液体~液体和气体, 过程与方法:能借助实验进一步观察多种物质之间的溶解现象~根据溶解的主要特征区分一些常见的溶解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观察、交流中~将看到的新的“溶解”现象与已知的作比较~在这个过程中产生探究更多溶解现象的欲望。
【教学重点】根据溶解的主要特征区分其他更多的容易溶解与不容易溶解的现象 【教学难点】观察和感知水中溶解有空气
【教学准备】 小组观察实验用:玻璃杯、滴管、酒精、食用油、其他一些非水液体,雪碧,汽水,、注射器、试管、试管夹、酒精灯、火柴等。
【教学过程】
1、引入
〃教师准备一杯水和一袋咖啡。学生观察咖啡放入水中搅拌之后的现象。〃咖啡在水里怎么啦,你观察到的什么现象说明咖啡在水利溶解了, 〃我们已经知道食盐、砂糖、肥皂、咖啡等固体物质在水中能被溶解。那么其他的液体、气体能不能溶解在水中呢, 2(观察液体之间的溶解与不溶解
〃在水里滴几滴酒精~观察酒精是否在水中溶解, 〃在酒精里滴几滴水~观察水是否在酒精中溶解, 〃在水里滴几滴食用油~观察油是否在水中溶解, 〃在食用油中滴几滴水~观察水是否在油中溶解, 〃问:酒精和水相互溶解吗,食用油和水相互溶解吗, 〃运用同样的方法~观察更多的液体与液体之间的溶解解现象。〃问:哪些液体能相互溶解~哪些不能容易相互溶解, 绵阳市游仙区建华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3(观察溶解在液体中的气体 ,1,观察溶解在雪碧,汽水,里的二氧化碳
〃打开雪碧,汽水,瓶盖~观察液体里逸出的气泡。这就是溶解在饮料中的气体。〃用注射器吸三分之一的液体~再用橡皮帽封住管口~然后慢慢地往外拉,往里推,注射器的活塞~观察注射器里的气体和液体的变化。
〃怎样解释注射器里气体和液体的变化, ,2,观察溶解在水中的空气 〃这杯水里有空气吗,你是怎样想的,生活经验的提取, 〃用试管装1/3的清水~在酒精灯上稍微加热。观察试管壁上是否有小气泡出现。〃怎样解释这种现象,4、课后继续观察还有哪些物体也能互相溶解。课后反思: 第四课 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一些气体也容易溶解于水。过程与方法:研究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进行气体溶解于水的实验。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溶解实验中认识到细致地观察、比较的重要性。意识到溶解在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
【教学重点】了解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教学难点】研究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装30毫升水的烧杯
2、筷子
1、小勺
2、食盐20克、苏打20克、汽水
1、开瓶器
1、注射器1。
【教学过程】
一、研究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1.学生观察:打开桌上的纸包~说说知道里面是什么吗, 2.教师提问:给20克的食盐和20克的小苏打同时放在同样多的水中做溶解实验~
绵阳市游仙区建华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猜一猜~食盐和小苏打谁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强, 3.引导实验设计:怎样进行这个对比实验比较公平, 4.组织学生实验:提醒学生做好实验记录。5.汇报交流: 2(观察气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1.教师出示汽水一瓶~摇一摇请学生观察液体中出现的气泡。2.教师解释:我们在摇瓶子时从液体里逸出的气泡这就是溶解在饮料中的气体。知道是些什么气体吗, 3.学生实验:观察溶解在汽水里的二氧化碳
4.介绍操作步骤:用注射器吸三分之一的液体~再用橡皮帽封住管口~然后慢慢地往外拉,往里推,注射器的活塞~观察注射器里的气体和液体的变化。5.提问:怎样解释注射器里气体和液体的变化, 6.整理本节课的认识记录到科学笔记本上。,参考P10, 拓展:怎样观察溶解在水中的空气, 课后反思: 第五课 溶解的快与慢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可溶性的固体物质在水中的快慢与物体颗粒的大小,即表面积的大小,、水的温度以及混合溶液是否被搅动等因素有关。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经历 “ 问题 —假设 —验证 — 证实 ” 科学探究过程和控制单个变量进行对比实验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愿意将对比实验这种科学的方法运用到解决同类科学问题的研究当中去~发展公平实验的意识。体验研究影响溶解快慢因素的乐趣。【教学重点】方糖溶解实验的研究
绵阳市游仙区建华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教学难点】对比实验过程中~各种相同条件的控制
【教学准备】分组实验:筷子
1、玻璃杯
2、热水和冷水、糖块
3、食盐
1、勺子
1、水槽1。
【教学过程】
一、哪一个溶解的快。
1.复习:一个物体在水中溶解后有什么特征, 2.提问:取两份同样多的食盐~每份大约10克~同时放入同样多的水中,25ml,~观察比较哪一杯中的食盐溶解的更快一些。
3.学生观察实验。,教师指导对比方法, 4.整理观察信息~交流想法。
5.提出新的条件:温度对溶解有没有影响呢,60摄氏度左右~强调安全。, 6.学生观察实验。,教师进一步指导实验操作, 7.整理观察信息进行交流。
二、加快方糖溶解的研究
1.出示方糖:一块方糖在水中溶解的快慢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呢, 2.学生猜想形成假设:用搅拌的方法可以使肥皂溶解得快,热水比冷水更容易使肥皂溶解,将肥皂切成小块更容易溶解,加更多的水使肥皂溶解得快…… 3(制定实验设计。,小组设计实验~用图示或文字等方法记录设计方案。, ,1,小组讨论:怎样利用实验来验证自己的假设,每组设计一两个实验来证实自己的猜想,。,2,各组实验设计交流汇报补充完善。教师板书相同条件和不同条件。,重点指导对比实验中变量的控制。, ,3,请一组演示其中一个对比实验~其余学生观察评议确保每组都能正确操作。4.学生分组实验~汇报实验结果~回应假设~总结评价。,注意引导学生反思实验过程中的不足, 5.整理课堂共识记录在科学笔记本上。
6.下面让我们来吃一块方塘~猜猜看~一块方糖在嘴里溶解需要多少时间, 课后反思: 绵阳市游仙区建华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第六课 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食盐在一定量的水中溶解的量是有一定限度的~并不能无限量地溶解下去。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设计“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的实验~并能根据计划开展研究~学会运用数据作出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研究溶解现象的乐趣~发展进一步探究溶解问题的兴趣。在溶解实验中能用观察到的事实与他人进行交流~并在制定计划和实验操作中感受科学探究的严谨。
【教学难点】经历设计简单的探究实验的活动过程。【教学准备】
演示实验用:食盐、塑料小勺、筷子、烧杯、水
分组实验材料:食盐1小瓶备用、,亦可每包2克的食盐10包,、筷子
1、盛50ml水的烧杯
1、水槽
1、天平1。
【教学过程】
一、引入问题3’ 1.老师桌上有盐、烧杯、水、勺子、筷子~猜猜看~能用这些材料做什么实验, 2.谁愿意和老师合作,出示一杯清水~请一学生放一平勺盐~教师搅拌,大家看到盐怎么样了,再往杯中放一平勺盐又会怎样, 3.提问:如果不停地往这杯200ml水里放盐~不停地搅拌~盐会不断地溶解吗, ,板书课题:一杯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 4.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先50ml水来做实验。,在课题一杯后加上50ml, 制定一杯水50ml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的研究计划20’
1.请你推测一下~这杯50ml的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 2.学生猜测:2勺、3勺、5勺……
3.组织学生讨论:想知道谁的猜测正确~该怎么做呢, 4.组织学生汇报~完善研究计划。,建议用以下形式表达研究计划, 研究计划
绵阳市游仙区建华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一、研究的问题 50ml水能溶解几勺食盐,二、准备的材料
1、一杯50ml的水。
2、一小袋盐。
3、小塑料勺、筷子、记录纸。
三、研究的方法
1、一勺一勺的加~每放一勺用尺刮一下。
2、等一勺完全溶解后再加第二勺~直到难以溶解为止。
3、记录完全溶解后的勺数。
四、研究结果
二、我们发现:50毫升的水能溶解 勺食盐~即 克食盐。5.关键性提问:,边交流边完成以上研究计划, 1.一勺盐怎么算,满满一勺~用尺平刮一下, 2.第一勺加进去以后~什么时候加第二勺,加到什么时候不要加了呢,等溶解 后再加第二勺~直到不能溶解为止。, 3.要判断是否溶解是在搅拌时观察还是搅拌后等一下再观察呢, 4.一共溶解几勺怎么算,如果放到第7勺没有溶解算6勺, 5.根据大家讨论~我们制定了这份计划~计划中哪些地方制定得还不够完善~可
以提出来修改。
三、分组实验5’
1.学生根据研究计划~开展研究活动。,提醒做好研究记录, 2.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四、交流和分析研究结果8’
1.汇报实验数据。出示一张大表收集学生数据~如下: 勺数 6勺 7勺 8勺 9勺 10勺 11勺 12勺 13勺 14勺 14勺 组别 以上 第1组 第2组
绵阳市游仙区建华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第3组 第4组 第5组 第6组 第7组 第8组 第9组 第10组 2.从汇报的数据看~你发现了什么, 3.你们想一想:为什么同样一杯水里溶解的盐有多有少呢,引导学生反思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导致同样一杯水溶解的盐不一样多。, 4.讨论:我们怎样回答50ml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看大多数组溶解多少食盐, 5.出示天平~测量1勺大约是,克~接下来换算50ml水大概溶解多少食盐。6.科学家的研究结果表明:在20摄氏度的环境下50ml能溶解18克的盐。拓展:下节课老师请你把这杯水中的食盐与水分离出来~你能想出什么办法呢, 教学反思: 第七课 分离盐和水的方法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过程。用蒸发的方法可以分离出溶解在水中的盐~这种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生活中。如:海水晒盐。过程与方法:能运用烧杯、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蒸发皿等工具进行简单的观察实验~经历观察比较、描述溶解前后盐粒特征的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课外探究其他溶液分离方法的兴趣。【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正确使用酒精灯。
【教学难点】理解减少溶液中的水分可以进行分离盐和水。【教学准备】小组观察实验:饱和盐水
1、食盐
1、清水
1、蒸发皿
1、放大镜
1、绵阳市游仙区建华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石棉网
1、酒精灯
1、三脚架1。【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上一节课留下来的浓盐水~请学生观察后提问:为什么这杯盐水杯底会有盐呢,你有什么办法能使杯底的盐继续溶解吗,增加水量, 2.按照学生的说法演示实验:我们用纸条在杯壁给浓盐水的液面做个记号~然后一点一点地加水~使杯子里的食盐恰好全部溶解~把杯子放在窗台上让水蒸发~当杯子里的水面降到原来的刻度时~已经溶解的食盐会怎样,学生思考, 3.继续思考:如果杯子里的水一天一天继续蒸发减少~直到水全部被蒸发掉~原先溶解在水里的食盐会怎样,食盐会随水一起蒸发呢还是会留在杯子里。,学生做解释,二、观察蒸发皿中的白色颗粒~判断是否食盐。
1.讲解:用蒸发的方法水分减少很慢~我们还可以用酒精灯加热水的方法来加快水分的蒸发~看一看溶液中水分减少后食盐的变化。
2.出示实验装置~介绍各部分名称。,蒸发皿、石棉网、酒精灯、三脚架, 3.教师演示实验操作~学生观察。
4.强调实验要点:酒精灯的构造、酒精灯的点火方法、酒精灯的灭火方法、在盐水还未完全蒸发之前熄灭酒精灯、加热后实验器皿会很烫要注意安全。5.分组观察:用放大镜观察蒸发皿中留下的物质的形状、颜色、颗粒大小。
6.集体探讨:这些白色颗粒和食盐一样吗,它们也能溶解于水吗,它们是食盐吗,如果在蒸发皿中留下的是食盐~说明什么,盐的水溶液中的水分蒸发后~盐并没有随水分一起蒸发掉~而是形成了盐的晶体留在蒸发皿中。, 7.整理本节课达成的共同认识记录在科学笔记本上。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 声 音 第一课 听听声音 【教学目标】
绵阳市游仙区建华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科学概念: 我们周围充满着不同的声音~我们也可以利用物体来制造出不同的声音。过程与方法: 运用语言来描述和记录听到的声音~并能根据声音的高、低、强、弱给听到的声音分类。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观察和描述各种声音的活动中~逐步养成细致 的观察习惯和态度~并乐于与同伴交流。【教学重点】细心倾听周围的声音。
【教学难点】能根据声音的高、低、强、弱给听到的声音分类。【教学准备】分组材料:大小不同的音叉、大小不同的3枚钉子、实验记录单、收集一些关于声音的各种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这个单元我们要开始进行声音研究的活动~说说你所知道的关于声音的事情。你对声音的哪些问题比较感兴趣,你想研究关于声音的哪些问题,”
二、探究内容: ,一,倾听周围的声音
从本节课开始~我们要开始研究关于声音的问题~在研究的过程中~务必要保持教室内的安静~这样才能保证我们的研究有效进行。
1、打开教室门~仔细听听~你周围有哪些声音,有什么不同吗,这些声音是由什么物体发出的,2、你还听到过哪些声音,3、小组讨论:这些声音有什么不同呢,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反馈交流: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我们总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当你们听到这些声音的时候~经常思考哪些问题呢, 小结: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我们要逐一的研究这些问题。,二,听听音叉发出的声音
1、介绍音叉:一种发音乐器~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音高的。绵阳市游仙区建华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2、分组实验1:出示一组,两种,大小不同的音叉~用同样的力量敲击音叉~听听他们发出的声音。
比较:这两种音叉发出的声音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吗,能描述一下它们的声音吗,3、分组实验2:选择其中一种音叉~先轻轻击打~再重一点击打~两个声音有什么不同吗,4、小组交流讨论:刚才听到的这些声音~能进行描述和分类吗,尝试着用高、低、强、弱等词语对声音进行归类,,5、分组实验3:根据准备的不同材料按课本p26途中所示~进行轻轻击打和重一点击打~听到了怎样的声音~把它描述出来~并记录下表: 击打钉子----我听到的声音
实验器材 轻轻击打 声音的描述 重一点击打 声音的描述 大铁钉 中铁钉 小铁钉 交流: 教学反思: 第二课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过程与方法: 能观察、比较、描述物体发生和不发生时的不同现象,能从多个物体发生的观察事实中对原因进行假设性解释,可以借助其他物体来观察不容易观察到的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探究的过程中~积极大胆地阐述自己的发现,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和态度
绵阳市游仙区建华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教学重点】认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实验中分析得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教学准备】
1面鼓、1把钢尺、2根皮筋、1个音叉、装水的水槽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上节课中~我们已经知道通过不同力量的击打~对不同物体的击打都能产生各种各样的声音。那么声音究竟是怎么产生的呢,这节课我们将作继续的研究。
二、使物体发出声音
1、分组活动:出示鼓、钢尺、皮筋~你能想办法使这些物体发出声音吗, 实验器材 用力按压、、弯曲、拉伸等 轻轻击打、拨动 我们小组发现
鼓 钢尺 皮筋
2、记录并交流我们的想法: 为什么我们对物体用力,按压、弯曲、拉伸,后~物体没有发出声音~但是我们对物体进行击打、拨动却使物体发生了声音呢,三、观察发声物体
1、分组实验1:在水槽里盛约2/3的清水~用轻而短促的力打音叉和用较大的力击打音叉~观察音叉的振动。用一个手指轻轻地接近振动着的音叉~感觉一下音叉的振动。观察:手指有什么感觉呢,水面有什么变化,水面的变化是怎么产生的, 交流反馈:手指有麻麻的振动感~水面产生了花纹~花纹就是由音叉的振动而产生的。
2、分组实验2:木板上拴着两个皮筋。拨动一个皮筋使它发出声音~另一个皮筋保持不动~不发出声音。
观察:发声的皮筋和不发声的皮筋的不同,如果抓住皮筋~使之不振动~还会发出声音吗,皮筋的振动与发出的声音有关吗, 交流反馈: 绵阳市游仙区建华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3、小组交流: 击打鼓时~我们看到了什么,这种现象与声音的产生有关吗,拨动钢尺时~我们看到了什么,这种现象与声音的产生有关吗,4、小结:当一个物体,如音叉、鼓、钢尺、皮筋、铁钉等,在力的作用下~能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个物体就是一个振动物体。声音就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教学反思: 第三课 声音的变化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就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就越弱。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振动的频率越快~声音就越高,振动的频率越慢~声音就钺低。
过程与方法:能使物体发出强弱和高低不同的声音~对听到声音的不同进行描述~对物体在发出不同声音时的振动状态进行描述~把物体的振动状态和发出的不同声音联系起来。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善于观察~并把事物的特点和性质相联系的习惯。【教学重点】认识到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实验中分析得出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
【教学准备】分组材料:钢尺、4个同样的被子内装有不同量的水、实验记录纸、1根橡皮筋、3个长短不同的铁钉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在第一节课中我们曾听到过大小不同的音叉发出的不同的声音~本节课我们要继续来研究声音的变化。
二、观察比较声音强弱的变化
绵阳市游仙区建华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1、使钢尺发出声音:出示钢尺:你能想办法使钢尺发出声音吗,----注意:拨动钢尺时~避免尺子与桌子发声。
2、研究钢尺幅度大小与音量之间的关系
要求:轻轻拨动钢尺~观察描述钢尺发出的声音,用力拨动钢尺~观察描述钢尺发出的声音。重复3次~并记录下表。表格1: 描述听到的声音,声音的强弱变化, 轻轻拨动钢尺 第1次 实验 用力拨动钢尺 轻轻拨动钢尺 第2次 实验 用力拨动钢尺 轻轻拨动钢尺 第3次 实验 用力拨动钢尺 发 现
小结:轻轻拨动钢尺时~钢尺的振动幅度小~声音弱。用力拨动钢尺时~钢尺的振动幅度大~声音强。声音的强弱变化可以用音量来描述。音量是由钢尺的振动幅度决定的。音量的单位是分贝,dB,。
三、观察比较四个装有不同水量的杯子声音高低的变化
1、出示4个装有不同水量的杯子~你有什么发现吗,同样大小的杯子~内装不同量的水,2、如果用同样的力敲击这4个杯子~你预测他们发出的声音会有什么不同,能用声音高、较高、较低、低来描述吗,记录表2第一栏。
3、分组实验1~观察比较四个装有不同水量的杯子声音高低的变化~并记录表格。表格2: 1号杯 2号杯 3号杯 4号杯 发声预测 第1次实验 第2次实验 第3次实验 绵阳市游仙区建华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发 现
反馈交流:交流本小组的预测和实验结果~并对结果作简单的分析。
4、分组实验2:观察橡皮筋音高的变化
1,如何使橡皮筋发出声音呢,出示一块木板上钉两个钉子~两个钉子之间绑一根橡皮筋的装置。
2,把橡皮筋拉紧点~拨弹,稍稍放松些~拨弹。比较:橡皮筋发出的声音有什么变化?如何描述橡皮筋发出的声音的变化呢,五、拓展
你还知道哪些变化~也可以使物体发出的声音发生变化吗, 教学反思: 第四课 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尺子振动的频率受尺子延伸到桌子外的那部分长度的影响。这部分的长度会引起音高的变化:越长音高越低~越短音高越高。
过程与方法: 探索和描述尺子伸出桌外不同长度在振动时发出的声音的变化情况~通过柱状图的分析~将尺子不同长度的振动与其声音联系起来。
情感、态度、价值观: 养成勤于观察~乐于动脑的习惯。
【教学重点】认识尺子深处桌子外的那部分长度的变化能引起音高的变化 【教学难点】能通过柱状图分析出尺子不同长度的振动引起音高的变化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一把钢尺、一本厚的硬皮书、活动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出示钢尺~如何使钢尺发出声音呢,请同学上来试试。绵阳市游仙区建华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2,如果我们不断地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他振动时发出声音的音高会发生变化吗,二、探究尺子伸出桌面长短与音高的关系。
1、假设不断地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振动时发出声音的音高发生了变化~那么我们如何来验证这个实验呢,以小组为单位~制定一个简单的研究方案: 1,确定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的变化 2,实验前先进行预测~根据钢尺伸出桌面的变化~音高可能会发生什么变化,预测的理由是什么, 3,实验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按照尺子振动部分长度的变化顺序依次进行实验,注意区分尺子敲击桌面发出的声音和尺子引起周围空气振动发出的声音,把观察到的现象,音高用高、较高、较低、低表示,及时记录下来。,2、教师一边讲解实验注意事项~一边演示分组活动: 出示记录表格
尺子伸出左面我想到的,预测, 我听到的 我看到的 音高的变的长度,厘米, 化顺序 音 高 振动的快慢 音 高 振动的快慢
3、整理数据:通过表格中的数据~统计好“我们的观察柱状统计图”的表格~根据实验数据~能找出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合法出声音的音高变化规律吗,还能发现什么,三、课后延伸
音量的变化物体的振动幅度大小有关~课后能设计实验证明吗, 教学反思: 第五课 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教学目标】
绵阳市游仙区建华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科学概念: 声音是通过物体以波的形式~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的。过程与方法: 借助实验和想象~对声音传播的方式进行描述。设计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实验~对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情况进行比较。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从实验中获取事实是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教学重点】理解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教学难点】设计声音在不同物体中传播的实验
【教学准备】音叉、“土电话”装置、不同的材料,木制米尺、棉线、尼龙绳, 【教学过程】
一(引入:前面我们已经研究了很多有关声音的内容~那么声音究竟是怎样到达我们的耳朵的呢,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声音会改变吗,今天我们将继续这方面的研究----出示课题。
二、研究声音的传播
1、第2课《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中我们已经发现:由于音叉的振动而产生了声音~那么音叉振动时是怎样引起水面波动的呢, 分组实验1:用击打过的音叉轻轻触及水面~音叉的振动引起了水的波动。要强调:这次实验与第2课中《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的要求不一样~这次的重点是要细致观察水面是如何波动的,并且把它描述出来。
小组交流、反馈:水面一拨一拨地从音叉所在中心慢慢向四周散开去
2、小游戏:平时我们经常接听电话~今天我们在课堂上也做个接电话的小游戏。老师给大家带来了简易小电话。出示实验装置~分别介绍。
分组活动: “土电话”的研究 要求: 1,说话同学要小声说话~以听电话的同学不能直接听到为宜。2,接听电话的时候~电话线要拉紧~可不能松松垮垮哦。
小组交流讨论:纸杯里听到的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小结: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声音就是
绵阳市游仙区建华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这样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外一个地方的。
三、研究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
1、声音在所有的物体中都可以传播吗,让我们向上节课研究“尺子的音高变化”那样~一起来研究一下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出示材料:相同长的铝箔尺、木制米尺、棉线、尼龙绳~如何研究声音在这些材料中的传播呢,2、能通过以上材料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声音在这些不同材料中的传播情况的不同吗,----小组讨论交流
3、反馈小结:一同学在物体的一端~握住振动音叉的柄~把音叉的一端缠绕在音叉上~另一个同学把物体的另一端紧靠耳朵~并使物体绷紧。换每一次材料~拿音叉的同学尽量都要用同样的力度敲击音叉~另一端的同学必须仔细听~然后记录在记录表格中。记录前先做好预测。
4、分组活动~并填写好表格 声音在不同物体中传播的记录表
物体传声效果 铝箔尺 木 尺 棉 线 尼龙绳 预 测
实验结果 我们的发现,四 种
物体传声效果排 列, 小组交流、反馈:实验结果与你预测结果一致吗,最后发现声音穿过哪种材料时效果最好,声音最大,,四、拓展延伸
1、出示玻璃钟罩中的小闹钟~小闹钟的声音是如何进入到我们的耳朵中的~能画出简单的传播路线图吗?
2、抽取玻璃罩中的空气~思考:声音变化了吗,为什么,3、假设:当玻璃罩内的空气全部被抽出后~我们听到的声音会有什么变化,玻璃罩内的空气全部抽出后~声音真得听不到了~能说明什么问题吗, 教学反思: 绵阳市游仙区建华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第六课 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人的耳朵是由外耳、中耳和内耳构成的~外耳的耳廓把收集到的声音通过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这种振动信号传递到大脑~通过大脑的加工~我们就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了。
过程与方法: 通过研究大小、远近不同的声音是怎样对自制的鼓膜模型的振动产生影响的~解释人耳鼓膜的作用,通过体验活动感受鼓膜的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 养成细心观察、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教学重点】鼓膜的作用
教学难点】认识耳朵到底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 【教学准备】、音叉、细沙 耳的结构图、1个玻璃杯、气球皮,略大于玻璃杯口, 【教学过程】 一(引入
物体振动产生了声音~并且以波的形式通过空气传播到我们的耳朵里~那么耳朵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呢,二、认识耳朵的构造和功能
1、要知道耳朵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必须认识耳朵:出示耳朵的结构图。师介绍耳朵的各部分~请学生推测:外耳、中耳、内耳主要有哪些作用,重点了解鼓膜在帮助我们听到声音中的作用。
2、鼓膜是怎样振动的呢,三、研究鼓膜的作用
1、观察比较估摸的振动
1,要研究鼓膜的作用~必须有鼓膜~可是我们无法拿真实的鼓膜来研究~我们 绵阳市游仙区建华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就来做一个“鼓膜模型”来研究鼓膜的作用吧。出示制作“鼓膜模型”~简单介绍如何制作“鼓膜模型”,强调:尽量将气球皮绷紧,~并在“鼓膜模型”上放一点细沙。
2,分组实验:一学生拿着音叉在“鼓膜模型”前方敲击~仔细观察“鼓膜”----气球皮的变化。
交流反馈:当物体发出声音时~鼓膜会发生振动~这种振动传到大脑里~大脑经过加工后~我们就听到声音了。
2、研究鼓膜振动与发生物强弱、和它接收声音远近的关系
分组活动:当学生拿着音叉用不同的力在“鼓膜模型”前方敲击时~仔细观察“鼓膜”----气球皮振动的不同,当学生拿着音叉用相同的力在“鼓膜模型”前方、较远的地方敲击时~仔细观察“鼓膜”----气球皮振动的不同。从以上实验中我们可以发现什么, 交流反馈:发声强~鼓膜振动厉害。发声弱~鼓膜振动微弱。距离近~鼓膜振动厉害。距离远~鼓膜振动微弱。
四、研究耳廓的作用 鼓膜振动传到我们的大脑中~大脑经过加工~使我们听到了声音。那么耳廓有什么作用吗,你能设计实验证明吗, 交流反馈:
五、总结:我们究竟是怎样听到声音的,p38 教学反思: 第七课 保护我们的听力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过高或过强的声音会对我们的听力产生伤害~保护听力就是要避免我们的耳朵听到过高或过强的声音并控制噪声。
过程与方法: 绵阳市游仙区建华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通过阅读保护听力的资料~了解我们的听力经常受到哪些伤害~知道保护听力的做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保护听力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用耳习惯和在公共场所保持肃静的习惯。
【教学重点】认识到保护听力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知道各种控制噪音的方法
【教学准备】录音准备,噪音和轻音乐,、发音罐、报纸、毛巾、棉花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耳朵是我们的听觉器官~需要精心呵护~那么我们该怎样避免我们的听力受到伤害呢,----出示课题:保护我们的听力
二、远离噪声
1、听两段录音:课间10分钟吵杂的声音和一段优美的轻音乐~听了之后你有什么感受,2、小组讨论:生活中有哪些声音属于噪音,噪音给你带来怎样的感受,三、如何控制噪音呢,1、过高过强的声音都会影响我们的听力~那么如何控制噪音呢,----小组讨论。
2、分组活动:做一个发声罐~使发声罐发出声音。
能利用桌上的材料,报纸、毛巾、棉花等,能想办法使发声罐的声音变轻呢,3、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减少噪音的方法,小组讨论
4、我们的生活中~哪些场合需要我们控制音量,为什么,四、课后延伸
1、经常使用耳塞听音乐好吗,为什么,2、阅读P42“呵护自己的听觉器官”~从哪些地方需要我们注意保护听力~如何保护听力,3、介绍电子扩音器 教学反思: 7*/ 绵阳市游仙区建华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第四单元 我们的身体 第一课 身体的结构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人体根据外观特征可以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四部分~如果根据做事情的不同人体还会有不同的结构划分。
2、人体的外部特点可以直接观察到~内部的特点可以借助一些工具观察到。过程与方法:
1、能够应用触摸、手捏、听等观察方法并结合体验活动~了解身体内部的结构。
2、能够根据观察目的的不同~选择与之相适应的观察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够在对人体的观察活动中~将想象与实际的观察区分开~保证观察活动的真实性。
2、对探究自己的身体感兴趣~感受人体构造的精巧与和谐之美。【教学重点】: 身体由哪些部分组成~以及认识人体的左右对称的特点。【教学难点】: 观察身体内部器官。【教学准备】: 空白纸、放大镜、尺子、人体基本结构图等。【教学过程】: 一(引入:动物的本领和它们的身体特点有关。
1、提出问题:人人知道青蛙是捕虫能手~青蛙为什么善于捕虫,老鹰为什么能抓住机灵的老鼠,啄木鸟为什么能吃到树干中的害虫,2、放映录像带:青蛙的眼睛、后腿、舌头具有善于捕虫的特点~肤色用伪装来保护自己,老鹰有坚硬而带弯钩的喙~以及尖利的爪子~适于捕捉老鼠,啄
绵阳市游仙区建华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木鸟的嘴尖尖的适合啄食隐藏在树干中的虫子~爪子两趾在前两趾在后~适于抓住树干。
3、小结:动物的本领和它们身体的特点有关系。
4、引出课题:人有哪些本领,人为什么这样有本领,今天我们来观察自己的身体。
二(观察人的身体。
1、观察身体的外形。我们的身体由哪几部分组成, ,让学生观察到人体可以分成头、颈、躯干、四肢几个大的部分外~还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把这些大的部分再划分为小的部分。如躯干部还可以可以分成胸部、腹部、肩部、腰部、臀部、背部等,2、人体是左右对称的。,1,教师提出问题:如果从头顶开始~通过鼻尖画一条线~把人的身体分为左右两部分~发现了什么, ,学生回答人体是对称的。这里要求学生具体说出怎样对称。通过讨论~学生明确:人体的左边和右边的眼、耳、鼻、上肢、下肢等各部分不仅大小、长短、粗细、颜色、形状而且位置都是一样的~即一一对应的, ,2,让学生亲自体验身体左右对称这种结构的好处。活动:?体验用两只眼睛看~比用一只眼睛看到的范围广, 活动:?让学生体会两只眼睛比用一只眼睛看得准确, 活动:?让学生先用两只手系红领巾~接着用一只手系红领巾~让学生体会两只手比一只手做事方便灵活, 活动:?让学生体会如果两只脚不一样长~弯腰、上台阶、转向都会很不方便~身体也不易保持平衡。,这些活动生动有趣~又使学生体会到我们身体器官左右对称的优越性。当然从人体外部来看~结构上还有不少特点~但对小学生来说观察起来都有一定的难度~不便观察~所以也就把重点放在身体的左右对称这个特点上。从教学的情况来看~选择这个观察点~不仅符合学生的水平~而且选择的体验活动~方便易行~人人都能参与~学生很有兴趣~也使课堂气氛很活跃。, 绵阳市游仙区建华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3、观察身体的内部。,1,教师用解暗箱的游戏引入,突破难点,。
教师准备一个牛皮纸袋~里面有一个塑料瓶~瓶里装半瓶水~另外还有其它的如夹钳、钟表等物品。教师让学生想办法推测里面的物品~并说出自己这样猜测的理由。学生通过用手摸、捏、摇、听等方法最后终于猜出了里面的物品。
接着教师出示一幅画~上面画有一个人体外表的轮廓~告诉学生人体好比刚才那个纸袋子~外面由皮肤包裹着~看不见里面~让学生想办法推测内部有什么。
这时学生的思路打开了~想出了许多好办法: ?有的说~用耳朵可以听到心脏的跳动~从而可以知道心脏的位置, ?有的说~手臂曲起~可以摸到鼓起的肌肉, ?有的说~说话时有手摸喉部~可以摸到正在振动的声带,跑步后胸部一起一伏~可以知道那里是肺部, ?有的说~吃饱饭后~胀起来的地方是胃, ?有的说~饿的时候~肚子咕咕叫~这里可能是肠子, ?有的说~用力往下捏~可以摸到硬的~那是骨头, ……
最后让学生根据大家用看、摸、听等方法所得到的信息~综合想象一下人体的内部是什么模样, ,皮肤下面是什么、肌肉下面是什么、骨胳包着的是什么~血管和神经怎样分布……, 4.身体怎样工作:利用学生熟悉的身体活动~让学生在对活动的体验中~利用泡泡图的方式把活动中多个身体部分共同参与的情况表现出来。
思考:如果按照人体工作的类型划分,我们更深夜静可以怎么看待人体的组成呢? 三(课的延伸。
问题:直立行走是人区别于其它动物的重要特征之一~请查阅资料了解人体具备什么样的结构特点~使其能直立行走, 四(作业 附板书设计: 绵阳市游仙区建华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观察我们的身体 头 颈 躯干 四肢 教学反思: 第二课 骨骼、关节和肌肉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身体的肢体活动由骨骼、关节和肌肉共同完成~不同的运动形式~骨骼、关节和肌肉的组合结构也会有不同。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在观察的基础上~做出上肢结构形态的观察记录~并能够在不断完善认识的过程中~有意识的对自己的观察记录进行补充完善。
2、能查阅资料~了解有关上肢结构的知识~能够对照资料完善并纠正自己对人体结构的认识。
3、能够将动态的身体活动过程分解为若干动作分别进行细致有目的的观察活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够在独立思考得基础上~与他人分享研究结果~愿意合作交流。
2、能够正确对待观察、研究中不完善的结果~善于在反复观察、研究中完善认识。
【教学重点】: 了解在运动中~骨骼、关节和肌肉的协调运动~及身体在做不同运动的过程中~骨骼、关节和肌肉所发挥的作用。
【教学难点】: 用观察记录的方式记录下每一段学习中对研究议题的想法与思考过程。绵阳市游仙区建华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教学准备】: 人体基本结构图、骨骼模型等。【教学过程】: 一(引入:我们的的里有一个支架~这就是骨骼。骨骼支撑着我们的身体~保护着我们的内脏器官~使我们能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骨骼能独立运动吗,有哪些组织与骨骼协调工作呢, 二(观察上肢的运动
1、拿重物:学生体验一侧手臂完成拿起哑铃动作。感受肌肉在运动中的变化和作用, 尝试使用不同的观察方法来了解运动中骨骼、关节和肌肉的协调运动。能感受到拿起、放下时都在用力、肌肉变化不同。
观察方法及观察目的
分解观察上肢运动~降低观察难度。
借助对上肢活动的感受~了解骨骼关节与肌肉的关系。
2、记录我们的观察
用图文记录观察所得~强调将学生观察到的事实、体验到的感受~通过图画、文字真实的表现出来。
交流
与相关资料比对,完善自己的认识, ,是重要的学习方法, 通过观察记录~学生把自己对于上肢骨骼、关节和肌肉在活动中的关系~直观表现出来。
3、观察与骨骼、关节和肌肉相似的物体
对骨骼、肌肉、关节认识的拓展~利用现代机械上的类似构造~直观地表现三者的功能特点。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使我们的骨骼粗壮、肌肉发达、关节更加灵活。再次明确三者关系~并上升到健康生活的高度。三(课的延伸。
参加体育锻炼和我们的骨骼、肌肉、关节的关系。绵阳市游仙区建华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四(作业 附板书设计: 骨骼、关节和肌肉 骨骼 关节 肌肉 教学反思: 第三课运动起来会怎样,一,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人体运动需要氧气~肺的气体交换作用将氧气吸收进血液~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2、人体运动量越大~消耗的氧气也就越多~就需要加快肺的呼吸~以吸收进更多的氧气。
3、经常锻炼身体~可以加大身体的肺活量~这样有利于身体健康。过程与方法:
1、合理使用实验记录单~能够测量单位时间内心跳与呼吸的次数~并进行数据分析。
2、能够结合实验现象、相关信息资料~作出对呼吸次数加快原因的分析。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愿意与同学相互交流~能够在合作中完成实验活动。
2、能够耐心、细致的完成心跳和呼吸次数的测量活动。教学重点: 以学生很容易感受到的身体活动后的变化为线索~将呼吸和循环系统引入学生的视野~并展现出这两大系统在支持人体活动上的作用与联系。
教学难点: 绵阳市游仙区建华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以学生很容易感受到的身体活动后的变化为线索~将呼吸和循环系统引入学生的视野~并展现出这两大系统在支持人体活动上的作用与联系。
教学准备:秒表、听诊器、塑料袋、吸管、肺活量测量仪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当我们跳动的时候~骨骼、关节和肌肉都参与了运动~发生了变化~我们的身体里还发生了什么变化, 二(测量心跳和呼吸 ,1,播放一段有关运动的录像。,播放学生跑步后的体征表现~如流汗、气喘、疲惫的视频资料, ,2,汇报交流:运动后身体发生哪些变化,呼吸加快、流汗、心跳加快等, ,3,提出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反应,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我们的身体在运动后究竟会发生哪些变化。
2、探究运动前后呼吸次数的变化 ,1,测试运动前的呼吸次数
?一分钟自己的呼吸为几次,(一呼一吸算呼吸一次).?讨论交流掌握测试呼吸次数的方法。?学生测平静时的呼吸次数并做好记录。
?汇报统计发现:平静时大多数同学的每分钟呼吸次数在20-40次左右。,3,测试运动后的心跳和呼吸次数
?根据我们上课的这个环境~你能不能设计一个运动量比较大运动项目, ?学生设计并交流室内运动。
?强调运动时注意事项后做运动~测试运动后的心跳和呼吸的次数并做好记录。?汇报交流:运动后的呼吸次数。
?对比运动前后呼吸次数的数据~分析这些数据说明了什么, ?发现:运动后人体的呼吸次数明显加快了。,板书:运动 呼吸加快, 三(呼吸为什么加快
绵阳市游仙区建华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1、提出问题:我们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呼吸~伴随着运动量的增加~每分钟呼吸的次数也会增加~那么运动与呼吸有什么关系呢,2、体验活动:反复呼吸塑料袋里的空气~有什么感觉,试着解释为什么会这样。
学生猜测:在这个活动中学生将会采集人体在平静、一定量的运动以及运动后几段时间内的每分钟心跳与呼吸次数的数据。并引出问题“呼吸为什么会加快”。
验证活动:比较三瓶不同的气体。借助资料~认识到呼吸是气体的交换过程。
3、对运动和呼吸之间的关系做出解释。
通过测量跳动后的心跳与呼吸次数的变化~研究呼吸为什么会加快~将呼吸、心跳与人体活动的关系引入学生的研究视野之内。
知道运动要消耗氧气~而呼吸的功能就是在进行氧气与二氧化碳气的交换。四(课的延伸。
每天坚持跑步锻炼~如果我们的呼吸量增加了~说明我们的身体得到了锻炼。教学反思: 第四课 跳动起来会怎样,二,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人体需要的氧气又肺吸入后进入血液~再由心脏通过血管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同时收集二氧化碳等废物~在排出体外。
2、人体运动量的增加~需要血液运输更多的氧气~心脏跳动速度的增加可以加大运输血液的数量。
3、锻炼身体可以增强心脏的力量~有利于身体健康。过程与方法:
1、能够通过实验的方式~了解到心脏工作强度和工作量。
2、愿意与同学相互交流~共同合作完成实验活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人体呼吸与循环过程中~身体各个器官之间相互协 绵阳市游仙区建华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调、相互合作的过程~感受人体构造的精巧与和谐之美。
教学重点:了解在人体活动过程中~当肺完成气体交换后~心脏所要完成的输送血液的功能。
教学难点: 了解在人体活动过程中~当肺完成气体交换后~心脏所要完成的输送血液的功能。
教学准备: 吸耳球、水槽2个、水、心脏模型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激活已有经验 提出探究问题 ,1,播放一段有关运动的录像。,播放学生跑步后的体征表现~如流汗、气喘、疲惫的视频资料, ,2,汇报交流:运动后身体发生哪些变化,呼吸加快、流汗、心跳加快等,回顾:运动后呼吸为什么会加快, ,3,提出问题:心跳为什么会加快,2、探究运动前后心跳次数的变化 ,1,认识心脏和心跳
?,出示心脏模型,了解人的心脏是什么样子的,讲解心脏的位置和大小。?看书了解心脏不停跳动是在干什么, ?,播放视频,讲解:我们的心跳就是心脏在跳动~也就是心脏在收缩和舒张。,板书:心跳心脏收缩和舒张,心脏收缩和舒张一个过程就是我们常说的心跳一次。
?,播放视频,认识心脏在收缩和舒张使血液在人体循环的过程。,板书:血液循环, ,2,测试运动前的心跳次数
?心脏跳动可有规律了~你们知道平静时自己每分钟心跳几次, ?交流:你有什么方法能测试自己的心脏一分钟跳动几次。,摸脉搏, ?强调测试时注意事项。
绵阳市游仙区建华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学生测平静时心跳次数并做好记录。
?汇报并统计。发现:平静时大多数同学的每分钟心跳次数在70-90次左右。,3,测试运动后的心跳次数
?根据我们上课的这个环境~你能不能设计一个运动量比较大运动项目, ?学生设计并交流室内运动。
?强调运动时注意事项后做运动~测试运动后的心跳的次数并做好记录。?汇报交流:运动后的心跳次数。
?对比运动前后心跳次数的数据~分析这些数据说明了什么, 心跳加快, ?发现:运动后人体的心跳次数明显加快了。,板书:运动
3、认识剧烈运动后心跳加快的原因 ,1,提出疑问:剧烈运动后我们的呼吸和心跳会加快~这是为什么,
四年级上册科学课件 篇2
第二单元 秋冬星空
6、秋季星空 观里镇中心完小 科学备课组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知道北斗七星认识秋季里北斗七星在天空中的位置了解秋季的其他星座。
2、能力目标 能提出对四季星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并能制订书面观察计划在制订观察计划的过程中感知交流与讨论可以产生新想法并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能用图画描述出北斗七星的形态特征。
3、情感目标 在活动中愿意合作与交流能参与探究四季星空中长期科学探究活动。
二、教学活动 活动一我们如何观察星空呢
1、活动目的了解秋季星空中的显著星座及其特点学会对星空的观察方法。
2、活动材料 秋季星空的录像资料、大熊座的图片、仙后座的图片
3、活动形式小组活动、集体交流
4、活动过程 1播放秋季星空的录像资料 2出示大熊座的图片、仙后座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图形从而认识秋季星空中的显著星座。出示资料卡 3小组合作讨论交流自己在课前是如何观察星空的。4集体交流总结面向北观察星空时是上南下北左西右东北斗七星是属于北天的一个星座。5认准方向把自己观察到的天空中相邻几颗星组成的形状画下来。活动二我们来研究星座
1、活动目的学以致用激发探究星空的兴趣。
2、活动形式小组合作
3、活动过程 1 提出自己乐于研究的问题 2 小组合作教师引导学生提出一些适合学生探究的、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去研究。3 让学生自己制定观察计划小组内互相交流互相借鉴与补充教师可在此对学生的观察计划进行恰当的评价。4 提出要求要把它作为长期观察的对象观察时一定要选定参照物。
三、知识点 一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 1秋季星空的一个
耀眼星座是仙后座。它的5颗亮星构成一个“M”形或“W”形好像一个美丽的王后坐在宝座上。2秋季星空中的北斗七星俗称“勺子星”位于大熊座上.3秋天能够看到的星座有大熊星座、仙后座、飞马座、宝瓶座、双鱼座等。4北极星通常在天空的北天位置。5人们为了便于观察和研究星星把星空划分成很多区域这些区域被称为星座。全天共分为个88个星座。6当好判官。1北斗七星包括北极星。× 2用北斗星可以找到北极星。√ 3仙后座在天顶时呈M形在天边时呈W形。√ 4秋季星空中最耀眼、最重要的星座就是猎户座。× 5北斗七星在天空中的位置是不变的。× 二需要学生了解的知识 1 认识仙后座很有用我们可以利用它寻找北极星。2 仙后座主星由三颗二等星、二颗三等星构成W或M状秋季晚上仙后座在天顶附近呈M状其余季节呈W状。由于在秋季北斗七星已经转到地平线附近在我国长江以南地区几乎看不见了这时要找北极星便可以利用仙后座。方法是把仙后座中构成M形的五颗星顺序标上1、2、3、4、5从第一颗星到第二颗星画一条线并延长再从第五颗星到第四颗星画一条线并延长两条线相交一点从这个交点到第三颗星画一条线段把这条线段延长在大约相当于这条线段5倍的地方看到一颗比较亮的星就是北极星。3 北斗七星属大熊星座的一部分从图形上看北斗七星位于大熊的背部和尾巴。
四、课外拓展
1、制作一个观星箱。
2、调查研究利用观星箱观察北斗七星及自己选定的观察对象看有什么发现。
7、冬季星空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知道冬季的代表星座学会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观察会查阅资料科学整理资料。
2、能力目标 培
养学生良好的自我学习的能力和进行中长期科学观察的习惯。
3、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会观察、乐探索、愿交流的意识并体验学习活动的乐趣。
二、教学活动 活动一交流我们的观察和发现。
1、活动目的让学生充分交流自己在一段时间以来的观察成果激发学生进一步观察和研究的兴趣。
2、活动材料 冬季星空的录像资料、北斗七星的图片、猎户座的图片
3、活动形式小组活动、集体交流
4、活动过程 1播放冬季星空的录像资料激发观察和研究的兴趣 2小组合作讨论交流自己选定的星座发生了什么变化 3小组内展示自己的观察记录结果。4集体交流总结季节发生变化后星座也会发生变化。活动二认识冬季星空中的显著星座。
1、活动目的知道冬季的代表星座。
2、活动形式小组合作
3、活动过程 1呈现猎户座、天狼星的资料。2小组合作交流画出秋季和冬季北斗七星的样子。3出示北斗七星的图片。4师生共同探讨书中展现的研究问题从秋到冬星空发生了什么变化 5提出要求要把自己的观察内容随时进行小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活动三我们继续来观察、研究星座。
1、活动目的重新确立观察研究的目标激发学生进一步深入探究的兴趣增强他们探究的欲望。
2、活动形式小组合作
3、活动过程 1小组讨论冬季星空中原来观察的秋季星座已不在提出重新观察研究的目标。2制定记录表格从四个方面提示学生后续观察的重点——选定的星座猎户座、发现它的时间、它在一天中的变化、不同日期发生的变化 3提出来预测指向从冬天到春天北斗七星的位置会发生什么变化其他星座会发生什么变化 4小组内大胆预测并写出自己的预测结
果。5师要正确引导用语言或者绘画的形式展现自己对新确定的观察目标的预测结果。
三、知识点
1、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 1冬季上半夜在南天最引人注目的是猎户座。在“猎人”的两个肩膀、左脚、右腿部位有4颗亮星组成一个不规则的四边形其中左脚部位那颗星又白又亮在“猎人”的腰带部位有3颗比较亮的星斜着排成一排。这七颗亮星是识别猎户座的明显标志。2冬季星空从猎户座“猎人”腰部的3颗亮星向东南方向看去全天最亮的恒星就是天狼星。3北斗七星是大熊座的主星随着日期的推移北斗七星是沿着逆时针方向转动的。北极星的斗柄东指是春天斗柄南指是夏天斗柄西指是秋天斗柄北指是冬天。
2、需要学生了解的知识 1猎户座很像一个左手持着盾牌、右手高举在棒、腰间斜挂宝剑的威武猎人。2天狼星是大犬座α星视星等为—1.45等距离我们只有8.6光年。
四、课外拓展 继续利用观星箱观察、记录北斗七星及自己选定的观察对象的变化。搜集到的图片仅供参考
四年级上册科学课件 篇3
构成种子植物的六大主要器官是( 根 )、( 茎 )、( 叶 )、( 花 )、( 果实 )、( 种子 )。 第1课:根里的“抽水机”
1、一株植物( 所有根 )的总和,就是一个( 根系 )。
3、直根系的特点是有一条较长的( 主根 )和许多短而细的( 侧根 ),如( 大豆 )、( 白菜 )、( 榕树 )等。
4、须根系的特点是没有明显的( 主根 ),而是长着许多长度差不多的像( 胡须 )一样的根,像( 玉米 )、( 水稻 )、( 甘蔗 )等。
5、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水,主要是依靠( 根系 )从土壤里吸收的。( 根系 )分布得越深、越广,其吸收水分的能力就越( 强 )。
6、根深扎土壤具有( 固定植株 )的作用。
7、根毛的作用:可以增加植物与土壤接触的面积,吸收更多的水分和矿物质,向茎和叶子输送,供给植物生长所需。
8、植物的根有什么作用?
(1)可以固定植物,让高大的植物稳定地站在地面上;
(2)可以吸收并输送水分和矿物质,供给植物生长。
9、比较不同环境里植物的根。
草原上的植物的根密密麻麻联成一个网状,既可以固定泥土,也可以使自己牢牢地固定在地面上。
沙漠中由于沙子松散又缺水,所以植物的根系都十分发达,有的尽可能往下伸展,有的尽可能向周围扩大,既可以较好地固定自己,又有利于自己充分吸收水分。
1、 植物茎的主要功能是( 运输水分 )。此外,还有( 支持植物体 )的作用。
2、 茎分( 匍匐茎 )、( 直立茎 )、( 缠绕茎 )、( 攀缘茎 )。
3、 为什么树怕剥皮?
叶子能制造养分,这些养分是通过树皮向下运输到根部的。如果把树皮都剥了,这条运输养分的通道就会中断,根部得不到营养就会“饿死”,而茎、叶因为得不到水分而不能生长,甚至死亡。
4、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许多时候都会在( 茎 )上得到体现。
1、 植物的叶子,其大小、形状各不相同,排列也各有特点。
2、 叶子有互不遮蔽的规律,是为了( 尽可能吸收更多的阳光 )。
3、 植物为什么需要阳光呢?
植物的( 叶片 )是制造( 淀粉 )的“加工厂”,( 太阳光 )是这座“加工厂”的能量来源。植物通过( 根 )吸收土壤里的水分,通过( 茎 )把水分输送到叶片里。叶片借助( 太阳光 )的能量,利用( 水分 )和空气中的( 二氧化碳 ),制造出( 淀粉 ),并释放( 氧气 )。
4、 绿色植物的叶片在阳光的照射下,会吸入( 二氧化碳 ),制造( 淀粉 ),并释放( 氧气 )。
5、 植物对人类以其他生物的生存有什么意义?
植物对人类和整个生物界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制造有机物;
(2) 转化并储存太阳能;
(3) 使大气中的氧和二氧化碳的含量相对稳定。
(4) 对生物的进化具有重要的作用。
所以自然界不能没有植物。
1、 由( 萼片 )、( 花瓣 )、( 雄蕊 )和( 雌蕊 )四部分组成的花,属于完全花。 ( 萼片 )、( 花瓣 )、( 雄蕊 )和( 雌蕊 )四部分缺少某些部分的花,属于不完全花。
2、 花的各个组成部分分别有什么作用?
( 花萼 )是花的最外一层,有( 保护幼花 )的作用。
( 花冠 )由数片花瓣组成,可以保护雄蕊、雌蕊。在虫媒花中,花瓣鲜艳的颜色起这吸引昆虫来传粉的作用。而在风媒花中,花瓣很小或退化,以利于接受花粉。
雄蕊是花的雄性生殖器官,上端有花药,里面有花粉。
雌蕊位于花的中央,是花的雌性( 生殖 )器官,内有( 胚珠 ),发育后成为( 种子 ),子房发育成熟后即为( 果实 )。
3、在植物的繁殖过程中,( 雄蕊 )和( 雌蕊 )起着重要的作用。( 雄蕊 )的花粉传到( 雌蕊 )上,植物的新生命就会在( 雌蕊的子房 )这个“育婴房”孕育成长。 第5课:果实里的新生命
1、( 花瓣 )、( 雄蕊 )在慢慢的枯萎,( 子房 )在不断长大,最后发育成( 果实 )。
2、 植物的果实虽然多种多样,但结构具有共同点:都有( 果皮 )和( 种子 )。
3、 果实是由花的( 子房 )部分形成的。
4、 果皮和种子有什么作用?
果皮有( 保护种子 )的作用。(有的果实的果皮坚硬是为了更好地保护种子,有的果皮肥厚多、汁,这是果实吸引动物食用,然后帮助它们传播种子。)种子有( 传宗接代 )的作用。
课后题1:这是一个种植了一些小草的密封小瓶——生态瓶。如果把它放在阳光下,瓶子里的生物能生存一段时间吗?
答:密封的生态瓶实际上是一个模拟的陆地生态系统,里面生长着绿色植物、小动物以及它们赖以生活的无机环境。生态瓶是透光的,可让里面的植物得到阳光。生态瓶中各种生物之间,以及生物跟无机环境之间,能够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瓶里的绿色植物,可利用瓶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分,在阳光下制造淀粉,并排出氧气;小动物可以使植物的枝叶,利用植物释放的氧气进行呼吸,并排出二氧化碳。),所以,这个生态瓶中的生物,能够生存一段时间。
四年级上册科学课件 篇4
2. 指导种子的萌发条件,了解阳光、空气、水分、温度、肥料等对植物的影响。
3. 了解种子的萌发过程。
过程与方法:
1. 搜集并认识种子一些常见的种子。
2. 能够认真观察、记录种子的结构及种子的萌发过程。
3. 能够利用对比试验,研究种子萌发的条件:了解阳光、空气、水、温度、肥料等对植物的影响。
4. 能够正确播种,是自己的种子顺利萌发。
5.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生命世界的神奇与伟大,体验种植的乐趣。
蚕豆、黄豆等植物的种子、图片、卡片、培养皿等。 教学过程:
1. 搜集各种各样方的种子,认识种子的多样性 2. 认识种子的共同特征
1) 向学生展示一颗解剖过后的种子,注意提醒学生要观察的是一颗具有完整胚的种子以及正确的观察方法。
2) 了解种子的结构,并猜想种子内部每一结构有什么作用?将来会发育成植物的哪一部分?
3) 观察其他植物的种子:
其他种子的结构相同吗?观察后总结种子里面都具有胚。
活动二:研究种子萌发的条件 学生猜想种子萌发的条件?
2. 学生自己阅读实验后教师进行讲解,明白整个实验是采用了对比的方法,两两对比可以总结出种子萌发的条件。
4. 最后组织学生总结种子萌发的条件:需要适量的水分、充足的空气、合适的温度等等,然后试着填写P4的表格.
2. 学生观察书上的播种方法,将自己刚才描述的方法与书上的方法对比,发现有何不同?
3. 教师提出书上播种方法中一些具体的问题:
垫瓦片有什么作用?使盆底的洞不会被里面的泥土堵死,多余的水分能够流出盆内及空气的的流通
4. 联系上一节课种子萌发的条件,思考当我们把种子播下之后,应该为种子的萌发创造哪些条件?
1. 当种子播下去之后,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如果我们要清楚地观察到种子萌发的过程,可以想一些什么办法呢?P5用透明玻璃杯来种一颗种子,从而观察种子破土而出的过程;
2. 将这个观察的作业布置给同学,回家观察这个过程,做好记录; 3. 结合书上的图片,请学生描述种子破土而出的过程: 胚轴→根(胚根)→出土→叶(胚芽)→长大 注意真叶
4. 特别提醒:杯子小营养不够,植物很难正常开花结果,因此当种子萌发之后教师要提醒同学们,应该把已经萌发的幼苗移植到花盆里。
2. 通过观察花朵和果实的数量统计图,发现同一株植物花和果实数量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2. 植物生长过程中,随时观察记录生长数据。
3. 学会用绘制曲线图的方法整理数据,同样用于花朵的数目以及果实数目的统计
通过动手探究,知道植物生长的过程。
教学准备:
一棵全株植物、直尺、卡片等。
Q1:当植物的种子破土而出之后,又会发生哪些变化? Q2:我们用什么方法来说明植物确确实实是在生长? 活动一:观察记录小苗的生长数据
教师统一安排观察时间,其余的时间学生自行安排,等观察一段时间之后教师指导总结:这些数据的变化都是小苗生长的“证据” 活动二:观察花朵、果实的数量,并做好记录 1.测量植物的一些基础数据
2.从第一朵花开始,记录一共开了多少朵花?是不是凡是开花都能结出果实?从而引申到结实率,到杂交水稻。
3.观察果实的位置及果实的数量,并做好记录 4.观察种子的数目,了解种子存在的意义 5.教师提出在观察的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二、 教师展示各种植物开花结果的照片,激发学生自己种植植物的兴趣,能够将自己的植物照顾好。
四、 总结植物的一生及同学交流一些植物趣闻 生根---发芽---成熟---开花---结果
趣闻:给同学们介绍一些植物的趣闻,引起学生对植物奥秘探索的兴趣,鼓励学生自己回家查找一些植物趣闻,下节课进行成果交流。
3. 知道花是植物的繁殖器官之一、开花之后花会有什么样的变化?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这一节课我们开始学习第二个单元,生生不息。从这个单元题目上我们可以知道我们这一个单元只要就是来看看动物、植物到底是怎么样繁衍生息的?第一课“花开花落为哪般”从课题上我们就知道这一课我们的学习内容与花有关。呢?生活中我们看到过很多很多种花,玫瑰、向日葵、牡丹、荷花、杜鹃等等,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来学习花。首先我们就要从花的最基本的结构说起。
1.指导学生认识油菜花或者豌豆花或桃花(因为春天就是这些花的开花的季节)的构造。
我们首先来认识油菜花,请同学们看油菜花,请大家从整体上仔细观察一下,做好12页的观察记录。
Q:油菜花由哪几部分构成的? 学生认真观察、交流。
让学生说说油菜花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有花瓣,花芯、小叶。) 教师引导讲解:像小叶的这部分,它的科学名字叫做萼片,它是花的最外一层。还有花瓣,花芯的科学名称叫做花蕊。花蕊有两种,一种是雄蕊,一种是雌蕊,数目较多的这部分是油菜花的雄蕊,花中心的这一部分是油菜花的雌蕊。
通过观察,同学们知道了油菜花是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部分构成的。接下来由教师解剖一朵油菜花。(解剖白菜花时要用到小镊子,镊子的使用方法是用右手拿住它,用大拇指和食指来控制镊子的松紧,老师边讲解边示范)
(1)老师用左手捏住花梗,右手拿镊子夹住被撕部分的基部,也就是下部;
(2)按照认外向里的顺序一层一层撕下来,首先撕下萼片,然后依次撕下花瓣、雄蕊、雌蕊,边撕边按顺序在白纸上分类摆好;
(3)注意不要损坏花的每一部分,然后同学们自己按照老师的方法操作,看哪位同学解剖得最认真、最仔细。解剖之后,各小组填写第14页的表格。 (学生解剖白菜花,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解剖完毕后,教师利用实物投影仪出示解剖结果。)通过解剖白菜花,你们发现油菜花的萼
片、花瓣、雄蕊、雌蕊的数量各是多少个?(油菜花有4个萼片、4个花瓣、6个雄蕊、1个雌蕊。)
同学们比较一下,油菜花和桃花在构造上有什么相同点?(它们都有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部分。)像油菜花、桃花这样,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部分齐全的花叫做完全花。
Q2:哪位同学能用完整的话再说一说什么叫做完全花?(像油菜花、桃花这样,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部分齐全的花叫做完全花) 3.认识不完全花。
课前教师为各组学生准备了构造不同的花如百合花、杨兰花。学生解剖进一步认识不完全花,(注意:用解剖油菜花那样的方法,注意按照从外向里的顺序解剖)
百合花是由花瓣、雄蕊、雌蕊三部分构成的,没有萼片 杨兰花是由花瓣、雌蕊两部分构成的,少了萼片和雄蕊
总结不完全花:对于这些缺少其中一部分、两部分或者三部分的花,我们就称为不完全花。
我们上节课说到并不是每一朵花开之后都能结出果实,必须是受过精及传过粉的花才能结出果实,什么叫传粉?
传粉的概念:雄蕊顶端有花药,花要里的花粉成熟后会通过各种媒介传到雌蕊的顶端,这个过程叫做传粉。
在概念中说到,传粉是需要媒介的,到底花传粉可以依靠哪些媒介呢? 1. 有的是异花传粉,依靠的媒介有风或者是昆虫 2. 有的是自花传粉,如:大豆花、黑麦花
3. 自然条件下无法完成传粉或者想提高作物的结实率可以采用人工授粉:直接用另一朵花或者用工具传粉
思考:花经过传粉之后花瓣回脱落吗?之后又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展示授粉之后的变化。
1. 知道植物除了种子以外,还可以利用根、茎、叶等繁殖后代 2. 了解扦插、嫁接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3. 扦插嫁接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在过程中要注意些什么? 过程与方法:能明白扦插、嫁接等食物繁殖的方式是什么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2. 关注科学技术在植物繁殖反面的应用 重难点:扦插嫁接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课前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课前引入
师:黑板上写着“无心插柳柳成萌”这一句话,是什么意思?让学生谈谈;除了植物的种子能够帮助植物繁殖后代,植物还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繁殖吗?
植物是可以通过身上其他的一些器官繁殖后代的,如:红苕(块茎)、厚脸皮(落叶生根)、甘薯(根繁殖)
二、探究活动――植物的分身术(植物是怎样运用这些器官来分身的?)
引入:柳枝是柳树身体的哪一部分?我们把柳枝插在土壤中,柳枝能发育成新的柳树吗?
对比一下你的方法和书上扦插的方法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请一位同学起来精确地描述扦插的过程:
步骤:
(1) 要选择粗壮的柳枝; (2) 柳枝上只留几片叶子; (3) 将枝条下端剪成斜口; (4) 挖一个小坑,把枝条插进去; (5) 注意:记得每天给柳枝浇水。
四年级上册科学课件 篇5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天、多云和阴天;云在天空中是会变化的,不同的云预示着不同天气的来临。
过程与方法:
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天、多云和阴天;根据云的高度和形状给云分类。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对云的研究中能保持浓厚的兴趣,在课外认真完成“天气日历”中关于云的观察。
【教学重点】
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天、多云和阴天;根据云的高度和形状给云分类。
【教学难点】
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天、多云和阴天并能根据云的高度和形状给云分类。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不同形状的云的图片,直径约30cm的圆片,白纸
【教学过程】
一、描述云
1、出示“云”字。问:关于云,你能想到什么?用网状图记录学生想法。
二、探究内容:
(一)观察云
1、问:在天气日历中,我们已经使用了晴天、多云、阴天等来描述和记录对云量的观察。那么,这些不同的天气状况是怎样来划分的呢?
2、师介绍方法:出示圆片,把天空当成一个圆,平均分成4份,把看到的云量填充到这个圆里,按照云在天空中所占的多少进行区分。
3、室外观察,明确任务:(1)观察天空中的云量(2)云的高度和云的形状(3)在观察云的过程中,会产生哪些联想
4、反馈
(二)对云进行分类
1、分组活动:根据不同形状的云的照片,尝试给云进行分类
2、生汇报
3、阅读资料,了解科学家对云进行分类的方法。
4、再次观测,今天看到的云是哪种类型的云,并记录在天气日历中。
三、课后总结
四、课后作业
1.根据(云)的多少,可以区分晴天、多云、阴天。
2.气象学家通常把云分成(积云)、(层云)、(卷云)三类。
五、课后反思
四年级上册科学课件 篇6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有四个单元“天气”、“溶解”、“声音”、“我们的身体”。与原教材相比缩减了一个单元,减少了“磁铁”、“有生命的物体”两个单元,增加了“我们的身体”单元。覆盖了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和地球与宇宙科学三大领域,具体为:生命科学(生命体的结构与功能)《我们的身体》;物质科学(物体与材料的特性)《溶解》;物质科学(光、热、电、磁)《声音》;地球与空间(地球和天空的变化)《天气》。调整后的新教材,内容体系更加科学、合理。每个单元都有七个教学内容,一般每个教学内容为一个课时。根据教学建议,对典型的过程和方法展开充分的探究,不以1课时为限制。应该加强单元后的总结性教学,帮助学生梳理概念、澄清观点。
二、学情分析:
学生经历了一年的科学学习,对科学课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比如,对周遍的事物有了一定的科学认识;初步掌握了科学学习的方法,尤其是观察的方法;学生的求知欲和参与科学活动的愿望明显增强。因此,这一学年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至关重要的时期。
本学期,四年级的学生有53个,较多的人数也为科学学习的顺利组织开展留下了较大的难度。
三、教学目标:
本学期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至关重要的时期。教学中要因势利导,积极引导学生在学习汇总尊重客观事实、注重证据、大胆质疑,逐渐养成良好的科学品质和思维方式,真正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学习质量。
四、教学措施:
1、解学生对所学科学问题的初始想法,特别是一些概念理解过程中出现的想法。
2、指导学生反复进行控制变量的实验。(控制变量实验要加以指导)
3、引导学生在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做好记录。
4、引导学生用准确、恰当的词语描述观察到的事实和现象。
5、引导学生对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和加工,形成正确的解释。
五、课时安排:
每周两课时,每课一课时。
四年级上册科学课件 篇7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教材简要分析:
本册教科书主要以科学现象和科学事实为依据,遵循“问题引领下的科学探究”及“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究过程”的理念,围绕让学生进一步“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方法、步骤”的目标,注重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融合,以学生生活经验引领下的内容综合化,建构了《我们吃什么》、《水里有什么》、《植物的生活》、《空气和水的力》、《热的传递》、《研究与实践》六个单元,共24个课题,32课时。
各单元均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线索切入到基础、规范的科学探究活动中:如《我们吃什么》单元从吃饭入手,由食物到营养,在延伸到饮食与健康,通过对食物进行分类、检测并进行营养搭配,结合自身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发现科学、合理的饮食结构,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使学生感悟到科学可以服务于生活、服务与人类,生活处处皆科学;如《空气和水的力》单元以“力”为探究点,展开观察、实验、记录、整理、制作等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科学、做科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关注身边科学现象的意识,时学生理解科学技术的力量,体现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融合。引领学生尝试自主运用已经掌握的科学探究方法和科学知识,让学生走入社会生活,深入探究生活中的问题,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善于动手实践的科学态度。
主要教学目标
(一)主要教学目标
1.认识食物的主要种类,了解人类需要哪些营养;知道人们需要的营养物质大致包含在哪些食物中,懂得营养合理全面的重要性;知道如何做到合理饮食,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会从合理、全面饮食方面考虑设计食谱等探究活动,可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并深入探究人类生命活动中一些有意义的问题,从而使学生对生命的本质上升到新的高度。
2.以水为研究对象,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认识水对其他物质的作用,引领学生进一步提高科学探究能力,使他们逐步养成关心科学、认识科学、主动探究科学的良好习惯,从而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你。
3.研究植物各种器官的作用,使学生感受植物世界的丰富多彩,借助学生也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亲近自然、亲历探究的过程。
4.能列举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力,如压缩空气的弹力、反冲力、大气压力、水力等;知道空气是可以被压缩的,同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性质,了解人类对空气和水的力的利用。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乐于试用日常生活中的科技产品,关心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5.知道热总是从高温物体转向低温物体;知道液体和气体主要靠对流传递热,了解热对流的应用;了解保暖和散热材料的性质和用途;认识不同颜色的物体吸收太阳光的能力不同;知道太阳能热水器吸收利用太阳能的特点;了解人类对太阳能的利用。想知道、爱提问,喜欢大胆设想,愿意合作与交流,知道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6.引导学生尝试自主运用已经掌握的探究方法?和科学知识,通过调查研究,揭示生活中的现象,发现科技产品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培养与人合作、交往的胆量与能力;增强自主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水能溶解物质。能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
2.常用的传热和隔热的方法。
3.制作小火箭,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4.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5.能反思自己的探究过程。
6.从:“这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等角度对周围食物提出问题。
7.能用放大镜对物体进行细致的观察,并能用图和文字表达。促进主要教学措施:
1.坚持主体性、探究性原则。要以学生生活经验为基础,以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为主要学习活动,设计典型的探究内容、过程和方法,为学生进行探究性的学习提供有利的指导和帮助,真正成为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材料。
2.突出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
3.坚持科学、技术与社会有机结合。引导儿童关注包括人类自身在内的生命群体的生存与发展,关注自然环境的变化,关注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对人类、社会环境的影响,使他们学会把科学即使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尝试用学到的科学知识与技能去反洗、解决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中的问题。
4.趣味性。对学生学习活动有吸引力和感染力,感受科学学习活动是妙趣横生、乐趣无穷的科学的活动。
第一单元
1、我们的食物
教学目标:
1.了解人类需要的主要营养及其来源。2.学习用分类的方法认识食物,培养分类能力。
3.学习用简单的图表进行统计,培养学生整理资料和评价统计结果的初步能力。4.激发学生关心食物的兴趣,增进学生的健康意识。教学重点:了解人类需要的主要营养及其来源。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分类能力以及整理资料和评价统计结果的初步能力。教学准备:全班一天食物情况统计表格。预习:
(1)将上课前一天自己所吃的食物记录下来并制成统一大小的卡片。(教师课前适当指导记录和制作卡片的方法)
(2)根据问题搜集资料(人类需要的主要营养是什么?、对人体有什么作用?主要含有这种营养物质的食物有哪些?)
导学:
一、认识食物、了解食物
(1)拿出你制作的食物卡片,在小组内交流你
昨天吃的食物情况,然后老师找几个同学向全班汇报昨天所吃的食物情况,并说说你对食物知道些什么?还想了解些什么?并随机板书课题。
(2)给你所吃的食物进行分类,看谁分的方法多?(用学生自制的卡片分类、摆在桌子上)
(3)汇报你的分类情况,并说说你的根据是什么?(对学生的分类结果,只要合理应给与肯定)
(4)师:大家一天中吃了这么多种食物,吸收了很多人体所需的营养,你知道人体主要需要哪些营养物质吗?这些营养对人体有什么作用?你能说出几种主要含有这种营养的食物吗?
小组讨论,将自己搜集来的资料相互交流。(5)汇报讨论的结果,并简要板书。
(6)请你按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为标准给你吃的食物重新分类,并想一想哪些食物支持我们生长发育?哪些食物支持我们活动?哪些食物支持我们活动又不能吃得太多?哪些食物让我们保持健康?
(7)汇报你分类的结果,并说说这些食物对我们人体的作用。(学生边汇报老师边将卡片贴在黑板上,重复的食物卡片只贴一个)(8)你能找到一种含有人体需要的全部营养的食物吗?(9)讨论并汇报:只吃一种或少数几种食物好吗?为什么?
二、统计、评价全班一天所吃的食物情况
(1)教师按照黑板上食物的分类情况统计全班所吃的每种食物的人数。(老师将人数标在食物卡片下面)
(2)请同学们将黑板上的数据整理后填在《科学活动手册》上。
(3)分组讨论:从统计的结果中,你发现了什么?将你的发现写在《科学活动手册》上。
(4)汇报你的发现。
三、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四、延伸:老师给大家提出一个课下思考的问题:同样一日三餐,可是有的人吃出了健康,有的人吃出了疾病,为什么?还有什么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吗?
2、我们的营养
教学目标:
1、知道维持人类生命健康的主要营养素。
2、能借助资料设计探究食物营养成分的试验,借助简单的器材对食物的营养成分进行检测活动,并做好试验记录。
3、在探究过程中,能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并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善待生命,珍爱生命。
教学重点:
通过简单的检测食物营养成分的试验,让学生认识到不同食物含有不同的营养素,同时知道维持人类健康的主要营养素。
教学重难点:
1、了解人类需要的主要营养及其来源。
2、检测食物的营养成分。教学准备:
准备酒精灯、火柴、碘酒、镊子、小刀、白纸等。预习:
学生准备:各种水果和蔬菜、馒头、饼干、花生等。导学
一、发现并提出问题:
1、谈话导入:同学们,能告诉老师你们喜欢吃哪些食物吗?(多名学生说)对于你们喜欢吃的这些食物,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2、学生们提出问题,教师归纳: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有研究价值的问题,总起来都是想研究食物中含有哪些我们人体所需的营养成分?(同时板书课题:我们的营养)
3、让学生根据日常积累的知识说一说:食物中主要含有哪些我们人体所需的营养素?(学生边说教师边板书,如果学生说的不全或不对,教师要及时补充和纠正)
4、师问:食物中真的有这些营养素吗?(引导学生用实验的方法来验证一下)
二、计划与组织
1、教师展示课前准备好的食物:各种蔬菜和水果、馒头、饼干、花生、鸡蛋、肉等
2、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准备研究教师展示的哪些食物?打算怎样研究?研究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教师参与到每个小组交流)
3、学生讨论交流后,教师提出几点要求:希望同学们在实验的过程中一定要及时的把你们的发现记录在“小科学家记录卡”上,看看在最短的时间内,哪个小组合作的好,发现的多。
三、事实与证据
1、教师让每个小组的小组长到“食物超市”(材料区)选择想要研究的食物。
2、学生分组实验,教师边巡视边发放“小科学家记录卡”,并做实验提示打在大屏幕上,供学生参考。
实验小提示
脂肪会在纸上留下油渍 淀粉有遇到碘变蓝色的性质
蛋白质在燃烧时会发出烧焦头发的气味
教师在巡视的过程中,要及时纠正学生错误的操作(比如:酒精灯的使用不正确等)
四、表达与交流
1、教师示意实验的时间到,学生们把实验物品摆放整齐。
2、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要提醒其他同学注意倾听,并及时纠正或补充实验结论)
3、各小组汇报完后,教师小结:同学们的实验做的很认真,也很成功。通过看、闻、尝等很多方法发现:在纸上挤压花生米和肥肉时,会留下油渍,说明里面含有大量的脂肪;在馒头和饼干上滴上2-3滴碘酒后,它们变成了蓝色,说明里面含有大量的淀粉;蛋清和瘦肉在燃烧时会发出烧焦头发的味道,说明它们里面含有大量的蛋白质。除了这几种营养素外,食物中还含有矿物质、纤维素和维生素,关于这几种营养素的检验我们以后将继续学习。
五、总结评论
1、通过我们今天的探讨,你有哪些收获?你感觉自己表现如何?
2、教师小结:今天同学们都表现的不错,希望你们今后在饮食方面,一定要讲究营养卫生,保证自己有一个健康的身体,这才是我们学习的最好资本。
最后,让我们唱着一首动听的《健康歌》结束今天的课题吧!
3、饮食与健康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饮食与健康的密切联系,了解不同食物的营养价值,养成科学合理的饮食习惯,关注自己与他人的健康。
2、通过调查活动,搜集资料,小组合作等多种活动方式,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运用资料、处理信息获取知识的能力。
3、通过学生在收集活动中的相互交流,培养团体意识,让他们感受到与他人合作的快乐。
4、通过对饮食与健康问题的思考与讨论,培养学生节约粮食,不浪费的好习惯。教学重点、难点:
1、日常饮食注意科学、合理地搭配。
2、学会科学搭配自己的饮食。教学准备:
1、学生课外收集、整理饮食与健康方面资料制作小报或资料卡。
2、向父母、老师或身边的厨师、保健医生了解各种菜谱中的营养搭配技巧,设计一个一日三餐的食谱。
预习:
了解自己家中平时常吃哪些食物,并搜集一些营养与健康的文字资料。导学: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师:同学们,前几天,老师碰到一件令人难过的事,看到一个奇怪的现象,有一个学生上体育课的时候,上到半节课,不知何故突然奇怪的晕倒了,你们猜猜他为什么会突然晕倒呢?
学生纷纷发言,最后一致认为他突然晕倒原因主要有二个。一是缺乏锻炼,二是营养不良,教师趁机提出饮食与健康的话题,并板书课题:
3、饮食与健康
二、提出活动主题
师:看到这个课题,你最想了解哪些饮食与健康的知识呢?或者你最想提出哪些问题?学生分组讨论后汇报,教师要边出示活动主题分类的思维导图,引导学生确定活动主题。
我们的问题,形成活动主题。如:(1)、哪些食物在一起搭配好?(2)、怎样设计菜谱?
(3)、饮食对健康有怎样的影响?(4)、不良的饮食习惯对健康的影响?(5)、儿童不吃早餐的危害?等
三、自选主题,组成活动小组
师:活动主题出来了,下面请你们从中挑选一个自己最喜欢的题目进行研究吧!在教师的组织下形成不同主题的研究小组,接着每个小组取一个有创意的名字,要求是符合自己研究的主题。
四、制定小组活动方案
(1)教师下发小组活动方案,小组开始制订方案 小组活动方案
活动主题:
活动目标(你们想知道什么?)
活动方式(你们想如何去做?)
小组分工:(根据个人特长,安排活动内容)
活动内容:
负
责:
小组成员:
要
求:
时间安排(完成课题时间):
活动预期成果(你们想以什么形式来表达自己取得的成果)
可能会碰到的困难:
(2)小组写方案
教师巡视指导
五、小组方案汇报交流
教师提出交流要求,小组代表上来交流声音要响亮,举止要大方、其余的小组要边听边对交流的小组作出评价,评价的内容有语言表达,行为举止和方案的可操作性。
六、活动小结
教师作总结,挑选出较好的方案作为示范,让学生下课后继续修改完善,并强调学生准备怎样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第二单元:水里有什么
4、水变咸了
教学目标:
1、能从身边常见的现象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够自己设计实验,探究水能溶解固体物质的特性,并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和交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2、体验到科学探究要尊重证据;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意识到科学可以改善人们的生活。
教学重点、难点 :
知道水有溶解物质的特性;能定性地描述溶解变化;了解溶解在生活中的作用。教学准备:
1、烧杯、玻璃棒、食盐、红糖、白糖、高锰酸钾、小药匙。
2、相关资料。预习:
准备粉笔末、小苏打、面粉、食用油、沙子、黏土、木屑等。导学:
一、观察材料,科学猜想
1、(出示白开水和食盐)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杯白开水和一汤匙食盐,请看它们有什么不同?(学生回答:食盐是白色颗粒状的固体,而白开水是无色透明的液体)。假如把食盐放入白开水中,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学生回答:盐会不见了,水会变咸了,水位上升等)。(板书:水变咸了)
二、初步验证,产生问题
1、刚才,同学们说出了自己的猜想,想不想亲自做一做,验证我们的说法?(各小组学生亲自做实验,调制并品尝盐水,发现猜想正确,教师予以表扬,并板书:食盐——>不见了)。
2、对于这样的现象,我们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自由回答,如“食盐是怎样到水里的?”、“还有哪些物体放到水中,也像食盐一样看不见了?”、“食盐不见了与什么有关系?”、“怎样看到一种物体到水里的过程?”等问题)。
3、大家的问题真有趣,讨论一下这些问题的答案,好不好?
4、通过小组讨论,你们有什么发现?(学生回答出白糖、味精到水中也不见了,教师板书:白糖、味精。学生可以提出观察深颜色的物体在水中的变化)。
三、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1、(出示高锰酸钾)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种叫做高锰酸钾的药品,请看它与食盐有什么不同?(学生答出它是一种紫红色的固体粉末状颗粒)。
2、下面,我们观察把它放入水中后发生了哪些现象?(学生汇报观察结果为:高锰酸钾变成了一些微小的颗粒,烧杯中的水变成了均匀的紫红色,在杯子底部没有沉下的高锰酸钾。)
3、看到这里,你们有什么想法?(学生自由回答,如认为“高锰酸钾是均匀分散到水中的”“食盐、白糖、洗衣粉也是均匀地分散到水中的”等等。)
4、小结:像食盐、白糖、高锰酸钾一样,放入水中后变成了一些微小的颗粒,均匀地分散到水中的现象,我们把它叫做溶解。(教师板书:高锰酸钾——>溶解)让我们再看一下这个溶解过程(课件出示高锰酸钾分子由大变小,均匀分散到水中的过程)。
四、联系生活,自主探究
1、刚才,我们研究了高锰酸钾等物体在水中溶解的现象,研究到这里,你们有什么想法?(教师引导学生尽可能多地提出各种问题,如“还有哪些物体能溶解到水中?是不是所有物体都能溶解到水中?小苏打、面粉、肥皂、石灰会不会在水中溶解?”)
2、问题提出来了,那你们想怎样研究?(学生回答,可以亲自做实验。)
3、下面,老师给大家充足的时间进行研究,看哪些物体能溶解到水中,哪些物体不能溶解到水中,把我们的发现记录下来。(各小组学生自主探究,教师指导学生细致观察,并做好记录。)
五、汇报交流,深度探究
1、我发现大家的研究热情很高,肯定有很多发现,让我们来交流一下。(学生可以回答出:小苏打、洗衣粉、肥皂等溶解于水,石灰、粉笔末、石子、黏土等材料不溶解于水。再如:“发现有的材料溶于水,有的材料不溶于水。”、“水有溶解别的物质的性质。”、“石灰放入水中会沉淀到烧杯底部,它不能均匀分散到水中,可见石灰不溶于水”等。老师引导学生多方面汇报实验发现,并用鼓励性语言予以评价。教师板书:石灰、粉笔末、石子、黏土——>不溶解)
2、在研究中,大家还有没有重大发现,让我们分享一下?(学生可能发现“过多的可溶性物质放入水中,可能会出现沉淀现象”、“使用玻璃棒搅拌会加快溶解”。此时,老师引导学生围绕“过多的可溶性物质放入水中会怎样?”、“怎样加快溶解”让学生深度探究。学生实验探究,教师巡回各小组指导,学生将食盐不断放入,发现开始时食盐溶解了,后来食盐沉淀了,通过讨论可以得出:食盐在水中的溶解是有限度的,由此可以想到“有些物质在水中的溶解也是有限度的”。针对“怎样加快溶解”,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桌上的烧杯、温水、冷水、玻璃棒、肥皂、糖块、小锤等材料自主设计三种有对比度的实验,得出用玻璃棒搅拌、用温度高的水做实验、将可溶解的物质颗粒变小都可以加快溶解。)
六、课堂评价,问题结课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谁来评价一下,小组同学及老师的表现?你们还想研究哪些问题?
5、怎样加快溶解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探索“怎样加快溶解”的过程中经历“问题——假设——验证——证实”的科学探究过程。
2、引导学生在“哪一块食盐溶解得快”的活动中,经历控制单个变量进行对比实验的探究过程,并认识影响物体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几个因素。
3、引导学生在研究活动中大胆设想,精心设计,并能控制实验条件,用对比法的原理进行科学的验证过程。
教学重难点:
1、经历利用对比的方法验证肥皂溶解速度变化的探究过程。
2、明确实验中的变量和不变量,经历控制单个变量进行对比实验的探究过程。教学准备:
(小组用)筷子、玻璃杯、热水和冷水、小刀、糖块、肥皂、表、食盐、汤匙、水槽等。预习:
准备味精、肥皂块、筷子、小锤子等。
导学:
一、创设情景,引入探索。
1、出示一杯纯净水,请一位学生上来喝一喝,说说水的味道。
2、在纯净水中加入两个糖块,马上让这位学生再喝一喝,说说现在水的味道。
3、教师设问:加了两块糖,水为什么还不是很甜呢?
4、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
5、教师提出探究的任务:你有什么办法能加快糖块在水中的溶解呢?师随机板书课题:怎样加快溶解
6、学生提出自己的方法,教师板书:搅拌、加热(热水)、切碎、„„
二、探究哪块糖溶解得快
1、教师设问:你们提到的方法真的都能加快糖块溶解的速度吗?你有办法让人信服呢?
2、学生提出自己的设想。
3、教师设问:如果把热水、搅拌和切碎几种方法综合起来实验,能说明每种方法都有加快糖溶解速度的作用吗?
4、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
5、教师再设问:要看清每种方法是否加快了溶解,加快了多少时间?你们觉得还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6、学生小组讨论。
7、学生交流,提出要用冷水与热水、搅拌与不搅拌、切碎与不切碎的对比方法。
8、引导学生注意对比实验中的注意点。
(1)、教师设问:比方冷水与热水的对比实验中,你们认为哪些条件要相同,哪些条件必须不同呢?
(2)、学生讨论,并提出自己的设想。
(3)、教师再次设问:另外两个对比实验中,你们认为哪些条件要相同,哪些条件必须不同呢?
9、在选择基础上协调成4个组做搅拌与不搅拌的比较;4个组做切碎与不切碎的比较;4个组做热水与冷水的比较。教师巡回指导。
10、各小组交流研究结果。教师谈话小结。
三、研究怎样加快食盐的溶解。
1、教师谈话:你熟悉的可以溶解在水中的物质还有什么?
2、学生说说。
3、教师谈话:现在我们用食盐来进行一场比赛。比一比,哪个小组先把它完全溶解在水。你觉得怎样才能使比赛更公正?
4、学生谈自己的想法。明确需要控制食盐的数量、水的多少、开始实验的时间等因素,而加快溶解的方法可以是不同的这的重要点。
5、各小组讨论加快溶解的方案。
6、各组比赛。
7、请速度快的小组说说自己是怎么想和怎么做的?速度快的经验是什么?
8、请速度慢的小组说说自己是怎么想和怎么做的?速度慢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四、体验与记录肥皂溶解的时间。
1、小结前面部分的活动。
2、教师谈话:以上这些加快溶解的方法是否也适合另外的物体比如肥皂呢?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加以验证?没有比刚才更简便的方法呢?
3、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
4、教师出示记录表,让学生研究表格,提出对这个本活动的注意点或建议。
5、学生推测结果,并说明理由。
6、分发肥皂片,实验。
7、交流结果。
五、生活中应用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加快物体溶解的方法,那么在生活中,我们把这种方法应用在哪里了?
生讨论后答(如:
1、妈妈洗衣服的时候,往水里倒洗衣服后,总是用手搅一搅;如果洗衣服结块了,一般倒入温水中,还把它弄碎。
2、冲咖啡的时候要用热水冲,并且一边冲还要一边等等。)
师:看来生活处处皆科学。
六、课后拓展
师:近年来,海水的污染越来越严重。课后请同学们调查一下海水被污染的原因,了解生活中溶解现象带来的危害,并想出防治措施。
6、做一杯饮料
教学目标:
1.能提出制作活动的思路,能对制作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和制作的结果进行客观的评议,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培养坚韧不拔的毅力。
2.善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愿意合作与交流,锻炼学生的操作能力。教学重难点:
知道水不仅能溶解固体,还可以溶解液体、气体。教学准备:
橘子粉白糖奶粉水蜜桃粉 苹果粉 玻璃棒 小勺 小瓶盖 一杯开水 课前做个人们喜欢喝什么饮料的调查统计表
预习:
准备吸管、饮料。导学:
一、生活切入提出问题
师:
1、老师先调查一个问题:喜欢喝饮料的同学请举手!(生自动举手)
2、你最喜欢喝哪种饮料?为什么?(生答)
师:那你们知道大多数人喜欢喝的饮料是什么吗?请看这张调查统计表。(课件出示调查统计图表。)
师:从这张图上可以看出喜欢喝醒目和椰汁味道的较多。因为醒目和椰汁味道比较好喝。那么它们的味道与什么有关系?(生猜测)
师总结:饮料中的糖、橘子粉、橘子汁、二氧化碳、香精等等,都是饮料的原料,饮料中所含有的每一种原料以及每一种原料的多少,就是饮料的配方。配方不同,味道就不一样。看来一种饮料是否好喝,与它的配方有着密切的关系。
今天我们就来自制一杯饮料,看谁制作得好喝。教师板书课题:
6、做一杯饮料
二、制定方案
师: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准备了一些原料,看看都有些什么? 学生观察。汇报:水
橘子粉
白糖
奶粉
水蜜桃粉
苹果粉
师:老师准备的这些可以当配料。同时还给同学们准备了制作饮料的辅助工具:干净的玻璃棒,小勺,干净的小瓶盖。
师:现在,请同学们根据自己小组讨论,结合老师提供的配料,设计你们组的饮料配方方案,并填写在“饮料配方设计单”(课件出示)上。
学生设计饮料配方。学生交流。
生答:
1、如:我们准备做橙子味的。饮料配方是:橙子、糖、水。另外,我还喜欢奶味,所以想加点奶粉。
2、如:我们组想做一杯甜牛奶的饮料,需要奶粉、白糖。
三、实施探究
师:同学们设计的配方很好,我感觉做出来的饮料口感肯定不错。下面就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设计,也可以吸取别人好的想法对自己的配方加以改进后,进行制作,制作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做好记录。(课件出示“制作饮料报告单),请大家看看这张报告单,今天我们使用配料的单位不是克或千克,而是瓶盖。做的时候,就需要同学们先把配料装在瓶盖中,并把使用几瓶盖的原料及时记录下来。
饮料制作报告单
橘子粉
白糖
奶粉
苹果粉
水蜜桃粉 第一次()瓶盖()瓶盖()瓶盖()瓶盖()瓶盖 第二次()瓶盖()瓶盖()瓶盖()瓶盖()瓶盖 第三次()瓶盖()瓶盖()瓶盖()瓶盖()瓶盖 第四次()瓶盖()瓶盖()瓶盖()瓶盖()瓶盖 „„新课|标第 |一|网
合计()瓶盖()瓶盖()瓶盖()瓶盖()瓶盖 我们发现:
经过()次调制的饮料才好喝。
(2)制作好了,自己先尝一尝。如果感觉不理想,可以进行第二次、第三次调制,一直到满意为止,但要把每一次变化的情况纪录下来,最后还要把合计这一栏填好。
(3)制作过程中如果遇到问题,首先自己解决,如果自己不能解决,可以向同学、老师求援。
学生制作饮料,教师巡视指导,及时了解情况。
四、展示交流:
师:同学们做的饮料五颜六色、很是吸引人,不知口味怎样呢?组内互相品尝一下吧!品尝之后,推选出一杯大家都满意的饮料。
(学生互相品尝)
然后学生介绍自己组的饮料的特色,教师随学生的回答,将每个组所用的配料的量和所用的次数板书在黑板上。
师:请大家仔细看老师在黑板上的记录,先看这边的数字,是每个小组调制饮料的次数,说明了什么?
(每一杯饮料都不是一次就调制成功的。)
师:一杯好喝的饮料需要进行反反复复的实验,才能成功。像这几杯大家感到味道比较好的饮料,就是因为使用了好的配方。好的配方,有好多就是经过几次、几十次甚至几百次、几千次的实验才得来的。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汇报。
五、拓展创新:
师:关于制作饮料,还有许多问题值得研究,例如,多种配料一起放和分别放哪种形式的好喝?分别放时先放什么?各种配料之间的营养有什么影响?怎样做出的饮料对人体最有益?等等,请有兴趣的同学课下继续研究,做出更好的饮料,给你的家人、同学、老师品尝。
7、水里有什么
教学目标:
1、知道水里有溶解和不溶解于水的物质
2、使学生知道沉淀、过滤、消毒是水净化的常用方法。初步了解自来水的净化处理过程。
3、指导学生初步学会做沉淀和过滤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4、向学生进行饮水卫生教育,培养学生认真细致、与人合作、不怕困难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
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知道沉淀、过滤、消毒是水净化的常用方法。
2、向学生进行饮水卫生教育,从小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3、沉淀和过滤实验的操作规程。教学准备:
1、有关《水污染》和课本插图的课件。
2、沉淀实验:烧杯、明矾、玻璃棒。
3、过滤实验:滤纸、剪刀、烧杯、玻璃棒、漏斗、铁架台、滴管。预习:
1、从小河中取水一瓶。
2、查阅资料:生活中的自来水是怎么来的。导学:
一、导入新课
1、播放《水污染》和课本插图的课件。提问:同学们,你们发现水里面有什么?你知道自然界的水是怎样被污染的?污染的水是怎样危害人类健康的?
学生结合课件进行讨论并汇报
2、教师:水里有什么呢?(板书)自然界的水由于各种原因,混入了各种杂质,其中有不溶解于水的杂质,如泥沙、石块„„,有溶解于水中的杂质,如食盐、各种矿物质„„,还有细菌、病毒等。自然水域的水必须经过处理,除去部分或全部的杂质,才能饮用。把不干净的水变成干净的水,叫做水的净化。
二、学习新课
1、指导学生学习用沉淀的方法净化水。
(1)观察:每组实验桌上有两杯混浊的水,观察水里有哪些杂质?(2)学生汇报。
(3)讲解:怎样除去水中的这些杂质?要除去水中比水重的杂质,有一个简单的方法,把水放在容器中静置一会儿,一部分杂质就会沉到水底,这种方法叫沉淀。为了加快沉淀,还可以在水中加入明矾,明矾经过溶解后能把水中一些较小的颗粒粘在一起加快沉淀。我们附近农村,由于农民都使用了自来水,一般就不用在水中加入明矾沉淀。
(4)演示沉淀实验,边示范边讲解:加入适量明矾、用玻璃棒搅拌、静置,过一会儿观察沉淀后的水有什么变化?
(5)学生实验。
(6)学生观察、讨论:沉淀后的水发生了什么变化?
(7)小结:沉淀能除去水中什么样的杂质?家里的烧水壶、热水瓶等的时间用长了,壁上会有水垢,这就是水中杂质长期积淀的结果。
2、指导学生学习用过滤的方法净化水。
(1)讲述:沉淀能除去水中一部分杂质,但并不能完全除去不溶解的杂质。沉淀后的水还会有重量很轻的物体在水中,过滤又是一种常用的净化水的方法。
(2)讲解过滤操作的方法。
(3)学生分组实验。
(4)观察、比较并讨论:过滤后滤纸有什么变化?过滤能除去水中什么样的杂质?(5)小结:用沉淀、过滤的方法能除去水中不溶解于水的杂质。
3、指导学生学习用消毒的方法净化水。
(1)讲述:用沉淀、过滤的方法能除去水中不溶解于水的杂质,但不能除去细菌、病毒等有害物质。这就需要消毒,比如用加热的方法把水烧开,这种方法叫“煮沸”;也可以往水里加漂白粉。我们把煮沸各加消毒药品的方法统称为“消毒”,其中煮沸是又简单又可*的消毒方法。
(2)总结水的净化方法。学生汇报
三、自由活动
1、了解自来水厂水的生产过程,并进行饮水卫生教育。
(1)提问:你家饮用的水是归哪里的水?自来水是怎样生产出来的?(2)讨论:自来水要经过几道净化处理过程?
(3)提问:自来水经过多道净化处理,能不能直接饮用?为什么?
2、探索研究:自己设计一个自来水加工厂
(1)教师:如果让你设计一个自来水加工厂,你有怎样的设想,把你的意图用文字或画图的方式表示出来。
(2)学生设计。
(3)学生展示自己的设计。
四、拓展活动
教师: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淡水的使用量逐年增多,出现了淡水资源的缺乏现象,更严重的是大量的工业废水排入到河流、田野„„给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请同学们课下对附近的工厂、河流进行调查。谈谈你的感想和解决以上问题的有效办法。
第三单元:植物的生活
8、植物的身体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植物体(限于种子植物中的被子植物)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组成的。
2.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通过观察、交流活动,让学生知道植物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组成的。
2、学生正确的分析、总结植物的组成部分。教学准备:
课件、凤仙花的挂图、凤仙花的分解图片(自制)、可供学生阅读有关植物的图书(如:《十万个为什么》)
预习:
课前搜集课本中相关植物的文字资料和自己常见植物的资料。导学:
一、教学导入
1.谈话:今天我想请各位同学当个画家,请给你在课前观察的植物画个像。(学生画画)2.展示学生作品:
问:你画的是什么植物?你都画出了这棵植物的哪些部分?
你认为一棵完整的植物要由几部分组成呢?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进行下面的研究活动。师板书:
8、植物的身体
二、学习新课 1.研究植物的组成
⑴讲述: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棵植物图片。(出示挂图)这是一棵完整的植物,它由几部分组成呢?你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
(学生讨论研究的方法:看图、查阅资料、上网、问别人等等)
指出:你们可以自由结成研究小组,在讲台上我给大家准备了一些有关植物的书籍,你们可以查看,找出答案。
⑵学生分组,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研究,寻找答案。
(注:引导学生用不同的研究方法找到答案。一定要给与学生充分讨论、观察、交流、思考的时间,让同组的每一个学生达到共识。同时让各组同学思考:用什么方式向其他同学介绍植物的组成部分。比如用表演的形式、用画画的形式等等。)
⑶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汇报研究结果:(在汇报之前,要提醒学生注意倾听别人的发言。如果有什么不懂的或没有听明白的问题,可以向发言同学进行提问,让他帮你解答。)
问:我这有一些凤仙花各部分的图片,你能拼成完整的植物吗?(学生拼图,进一步认识植物的组成)
⑷谈话:刚才我们观察了凤仙花,现在我请大家再来看几幅图。(用实物投影机出示课本插图)
问:你知道这是什么植物?请你们小组继续研究这些植物的身体是由几部分组成的,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师引导学生继续研究,通过分析其他植物的组成,进而得出植物都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组成。
(5)小结:通过我们的研究发现: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构成了植物的“身体”。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
师板书: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构成了植物的“身体”
(6)问:是不是所有的植物都是由这六部分组成的?你有办法来解决这道题吗?请你快速找出这道题的答案。(学生继续分组查阅图书资料,寻找答案。)
学生汇报答案。
讲述:由此可见,在植物世界中,并不是所有的植物都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部分组成的。有的植物没有根、茎,或者不开花、不结果(如藻类植物海带、紫菜、海白菜、裙带菜等),所以在实际生活中要学会注意观察周围的一切事物。
三、总结评论
通过我们今天的探讨,你有哪些收获?你感觉自己表现如何?
9、植物的根
教学目标: 1.能用简单的工具对植物的根进行细致的观察,并能利用简单器具做根吸水的对比实验。
2.体验到合作与交流的快乐;意识到搞科学研究必须要有严谨、认真的态度。3.知道根有固定植物,吸收水分和养分的作用。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知道根有固定植物.吸收水分和养分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按”问题.假设.验证.结论”的程序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准备:
带根的植物(根要多些)及相关的工具(小量筒、盛有水的水槽、棉花、橡皮泥、植物油、胶头滴管等。)
预习:
常见的带根的植物。导学:
一、汇报交流
师:课前老师让同学们去观察各种植物的根,你们观察了吗?有什么发现? 并且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生答自己的发现。(让学生把他们的发现尽可能的都表达出来,教师适时引导)
二、设置疑问,大胆猜测
师:同学们课前观察的真不错,发现了这么多根的秘密,可是,听了同学们的汇报,老师有一个问题搞不懂了,同学们观察了很多植物,它们都有根,植物为什么要长根呢?根对于植物有什么作用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9课:植物的根。教师随机板书。
师出示在课文《高梁情》里也看过对高梁根的描述:高梁的根像鹰爪一样,它们强有力地抓住土地,仿佛擒拿一个庞大的活物,等到暴风雨来临时,高梁就能稳稳的站在土地上。
(生可能会答:
1、我认为植物的根能使植物很牢固的生长在土地上。
2、如果植物没有根,我们就能很轻松的把地上的草、庄稼、小树拔出来,大风也会把它们吹倒,甚至吹跑。)
师:看来,植物的根确实能使植物更牢固的生长在土地上。板书:根有固定植物的作用 师:植物的根除了固定这个作用,还有其它作用吗?它有没有吸收水分和养分的作用?我们来做一个实验。
三、设计实验、验证猜想
活动一:引导学生设计“根有吸收水分和养分的作用”的实验
师:课前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各种实验用品,现在同学们各小组先讨论一下,这个实验该怎么做,讨论出一个最佳方案后,再进行实验。(各小组均有一棵生命旺盛的植物幼苗、小量筒、盛有水的水槽、棉花、橡皮泥、植物油、胶头滴管等。)
小组讨论并实验(教师巡回指导,适时点拔。)师:各小组汇报一下,你们的实验方法。小组找代表汇报。
师:为什么要用橡皮泥封起来?
(不封起来,筒内的水会蒸发,水也会减少。)
教师适当点播:
1、可用橡皮泥封起来。
2、也可用两个量筒,一个量筒里放植物,另一个量筒里不放植物,让它们的水面相平,然后看看一段时间后水面是不是相平。
3、也可把这棵植物放在量筒里,倒进一些水并在水面处作一记号,然后又滴上一层植物油,最后用棉花把植物固定住,再来观察水面的情况。)
短时间内还看不出水位的变化,那就先把你们的装置放在向阳处,过一段时间再来看结果。
生把实验装置放在室内向阳处。(也可以放在室外,视情况而定。)活动二:引导学生观察根
师:课前同学们观察了很多植物的根,发现了不少根的秘密,现在,我们借助一些工具,再来更细致的观察一些植物的根,看谁还能发现根的其他秘密。
师介绍桌上的材料,提示学生作好观察记录。
生借助工具对各种植物的根进行细致的观察。(教师巡回指导)
(准备的植物有:葱、狗尾草、香菜、大豆、水草、野蒿等多种。培养皿里有:绿豆或豌豆的幼根。工具有:放大镜、直尺、镊子等。)
汇报观察结果
(发现不同植物的根形状不一样,但数量都很多。有的根还特别嫩,小根尖端有白色的绒毛。)
师:刚才同学们非常细致地观察了几种植物的根,发现它们的根都很多,事实上,植物的根还远不止这些,我们在挖取植物时,把很多小根都留在了土壤里,那么,一棵植物的根到底有多少呢?
投影资料卡,师进行简介。
师:这么多的根对植物体有什么意义呢?
1、可以使植物更牢固的生长在地上。
2、植物就会有很强的生命力。
3、就能吸收更多的水分、养分„„
师:根到底能不能吸收水分和养分呢?(生想起刚才的实验)去看看你们的实验吧!生汇报实验结果: 实验发现水位下降了一点儿,说明根确实能吸收水分。师进一步讲解:根主要是靠根毛伸进土壤吸收水分。根在吸收水分的同时,把溶解在水中的养分也吸收了。师并板书:根有吸收水分和养分的作用
师:通过刚才的研究发现,植物的根对植物体来说作用可真不小!
四、自由活动
师:植物的根还有其他用途吗?(投影:几种植物的根:甜菜、萝卜、胡萝卜、地瓜、人参等)
谁能根据图中植物的根,说一说它们的用途?(1、甜菜、萝卜、胡萝卜、地瓜都能吃。
2、人参可以做药材。
3、地瓜能做淀粉。
4、甜菜能加工糖。„„)
师:这节课你的收获多不多呢?(在课本“我的收获”栏里标出)
五、拓展活动
师:各小组把刚才根吸收水的实验装置放在一起,比一比,你能发现水位的变化有什么不同吗?新-课-标-第-一-网
生将装置放在一起观察,发现水位下降的幅度不同。师:水位下降幅度不同,说明什么?
(1、说明根吸收水的多少不同。
2、说明不密封的量筒里的水也在蒸发。)师:根吸收水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课下同学们继续研究。看谁最先找到答案。、植物的叶
(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知道叶有蒸腾作用。2、使学生了解叶的蒸腾作用在植物的生活中的意义。、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观察叶的蒸腾现象、气孔形态等。教学重难点:
1、知道叶的蒸腾作用及意义。
2、在正确分析实验结果的基础上想象出植物体内水分的排出过程。教学准备:、课前,找一盆植物,浇足水,用透明塑料袋把这株植物的枝叶罩起来,把袋口扎紧,置于向阳处。
2、分组实验材料:盆栽植物一株、透明塑料袋、水;蚕豆、青菜、洋葱、萝卜、天竺葵或马铃薯的叶片任选几片;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吸管、碘酒。、关于蒸腾作用的示意图。预习:
课前感受森林和空地上空气的不同。导学:
一、导入课体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植物的根,了解了根的作用。那么植物的叶有什么作用呢?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师板书:植物的叶
(一)二、学习新课、指导学生认识“叶有蒸腾作用”
(1)推想植物有散发水分的作用。
①出示两幅挂图或幻灯片:一幅是一位小孩在沙漠中走,另一幅是一位小孩在树林里跑步。
②提问:人在沙漠中和在树林里,会有什么不同的感觉呢 ? ③提问:为什么树林里的空气比较湿润,沙漠里的空气比较干燥 ?(2)指导学生观察“植物能蒸腾水分”的实验。
①出示课前准备好的“用塑料袋罩住枝叶并将袋口用绳捆住的盆栽植物”的实验装置。②观察:你们看,在这棵植物外面的塑料袋内壁上有什么 ?(学生观察后回答:塑料袋内壁出现了许多小水珠。)(3)启发学生思考:这些小水珠是怎样形成的 ? 如果这些小水珠是由水蒸气凝结的,那么这些水蒸气是从哪里来的 ?
由此可以想象植物体内可能有什么样的构造 ? 学生讨论回答:植物能排出水分;根据人从汗孔排出水分推想,植物可能有像人的汗孔那样的小孔。
(4)指导学生观察植物叶片上的气孔的形态。
①演示:撕下一片蚕豆叶的下表皮,贴在载玻片上染色后,放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除蚕豆叶外,还可用青菜、洋葱、萝卜、天竺葵、马铃薯的叶,这些植物的叶片上很容易找到气孔。)②讲述:课前,我在各组的显微镜上都装好了像老师这台显微镜上一样的蚕豆叶的切片。下面,大家通过显微镜观察:蚕豆叶面是什么样的? 叶面上有什么 ? ③分组观察,观察后汇报。
④出示“叶片下表皮气孔”的挂图或幻灯片。
⑤讲述:在叶的下表面,有很多小孔,小孔两边是两个半月形的。这些小孔叫做“气孔”。⑥观察:对照挂图上气孔的形态,在显微镜下再观察、辨认。
(5)指导学生认识“叶的蒸腾作用”的含义。
讲解:通过推想,我们认为植物可能有散失水分的作用。在植物体上可能有散失水分的小孔;通过实际观察,我们在叶的表面确实找到了一些小孔。根吸收的水分运到植物体内,有的被植物体自己用了,有的则在受热的条件下变成水蒸气飞散到体外去了。这些水蒸气正是从叶表面的气孔跑出去的。植物体内的水分受热变成水蒸气,从气孔跑出去,腾飞到空中。叶的这种作用叫做蒸腾作用。(板书:叶有蒸腾作用)2 .指导学生认识叶的蒸腾作用的意义
(1)讨论:“叶的蒸腾作用”对植物的生活、对自然界有什么意义 ?(2)出示叶的蒸腾作用示意挂图或投影片,启发学生对照图思考。
(3)学生讨论回答。
(4)教师讲解。
叶蒸腾水分具有以下作用:
①由于蒸发要吸热,就像人出汗可以凉快一些,调节体温一样,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使植物在炎热的夏季“凉快”一些,不被晒焦。
②由于蒸腾了水分,植物体内水分减少。这样可以促进根不断地吸收水分、养分。③可以使空气湿润。
三、应用实践
请同学们根据“叶的蒸腾作用示意图”,自编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
四、拓展研究
选择下面问题中的 1 — 2 个问题,通过实验进行研究: 1、叶的蒸腾作用与光照时间长短是否有关系? 有什么关系 ? 2、叶的蒸腾作用与叶的数量多少是否有关系 ? 有什么关系 ? 3、叶的蒸腾快慢与根吸收水多少是否有关系 ? 有什么关系 ?、植物的叶
(二)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植物的叶中含有叶绿素。、指导学生了解叶的光合作用,以及光合作用对人与动物的意义。教学重难点:
1、了解植物光合作用的过程。
2、在正确的分析科学家实验过程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光合作用的过程。教学准备:、投影片或挂图:叶的内部构造;叶的光合作用。、实验器材:烧杯、小烧瓶、小木块、石棉网、三脚架、棉花、酒精(浓度为 70% 一 75 %)、绿叶、火柴等。
预习:
搜集资料,了解植物需要哪些养料,以及了解光合作用。导学:
一、教学引入
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植物的叶具有蒸腾作用,这节课我们再来了解叶的其它作用。师板书:
11、植物的叶
(二)二、学习新课 1、了解赫尔蒙实验
①提问:一个人从小长大需要吃很多东西,那么,一棵种子从发芽到长成一棵高大的植物也需要养料吗 ? 它需要的养料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 ②讨论、汇报:
③讲述:大多数同学认为植物主要的养料是从土壤里来的。人们在很长的时间里也曾经是这样认识的。这种认识对吗 ?
为了弄清这个问题,在 300 年前,比利时的科学家赫尔蒙曾做了一个著名的实验,我们称为“赫尔蒙实验”。
④阅读并思考:赫尔蒙想通过实验证明什么 ? 实验中,他为什么要把柳树种在桶里 ? 为什么只浇雨水 ? 实验结果怎样 ?
实验结果说明了什么 ? 三种结论你认为哪个是正确的 ? ⑤汇报。
⑥小结:赫尔蒙实验告诉我们,植物长身体所需要的养料绝大部分不是从土壤里得到的。那么,这些养料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
科学家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绝大部分是绿叶制造的。2、指导学生了解绿叶的光合作用(1)认识叶片中含有叶绿素。①出示投影片叶挂图:叶的内部构造。②讲述:为什么植物的叶大多是绿色的呢 ?
如果我们用显微镜观察叶的内部构造,就会发现叶中有很多的绿色颗粒,这种颗粒叫叶绿体,吁绿体可以产生叶绿素,所以叶一般是绿色的。
③分组实验:将绿叶放在酒精中煮。观察:绿叶和酒精的颜色有什么变化 ? 思考:实验说明了什么 ? ④汇报。
⑤讲述:植物的绿叶都含有叶绿体,叶绿体可以产生叶绿素,叶失去了叶绿素就不再是绿色的了。
(2)了解叶的光合作用。
①讲述:叶绿体是植物制造养料的场所。那么它是怎样制造养料呢 ? ②出示挂图或投影片(或看教材中的插图)。
③讲述:绿叶中的每一个叶绿体就是一个小小的“食品”加工厂,在阳光的照射下,叶绿体把根吸收来的水分和由气孔进来的二氧化碳,合成植物所需要的养料供植物生长.同时放出氧气。叶的这种作用就叫做叶的光合作用。师板书:叶的光合作用、认识光合作用的意义
(1)植物的光合作用除供植物生长所需的养料外。还有什么作用呢 ? 让我们来思考几个问题。
①人与动物都吃些什么 ? ②人与动物都要呼吸,吸进什么气 ? 呼出什么气 ? ③人和动物需要的食物是从哪里来的 ? 人呼吸要的氧气又是从哪里来的 ? 假如没有绿色植物,人和动物会怎样 ?
(2)小结:世界上只有绿色植物能自己制造养料(食物),动物和人都是直接或间接依靠绿色植物制造的食物生活。同时,由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空气中的氧的含量才能保持平衡.供人和动物呼吸所用。可见,人和动物得以生存,离不开植物,为了人类的生存,我们应保护绿色植物,保护大自然。
三、应用实践、讲述: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叶的光合作用。2、提问:
①什么是叶的光合作用 ? ⑧所有的植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吗 ? 为什么 ? ②假如自然界只有动物而没有被物,动物能生存吗 ? 为什么 ?
四、拓展研究
调查了解植物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
12、植物的茎
教学目标:
1.能用实验的方法探究茎运输水分的作用;会用简单的工具对植物的茎进行比较细致的观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述研究成果。
2.在探究过程中能大胆猜想,养成认真细致、尊重证据的科学态度;愿意合作交流,体验到合作交流的乐趣。
3.知道植物的茎有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教学重点、难点:
1、茎有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2、会用简单的工具对植物的茎进行比较细致的观察。教学准备:
1、提前剪取带叶的枝条,迅速放入滴过红墨水的水中,并在阳光下照射3~4小时,观察现象,做好观察记录。
2、准备生长旺盛的盆栽植物、放大镜、刀片等。预习:
准备放大镜和小刀 导学:
一、提出问题,引入探
根吸收来的水分是怎样输送到植物各部分的?今天我们来学习12课、植物的茎。师随机板书
带领学生观察校园中的植物。
讨论:根吸收的水分怎样到达植物的叶、花、果实?叶制造的养料怎样到达植物体的其它部分供它们生长? 你认为茎会有什么作用?茎的内部可能有什么样的构造?如果茎确有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那么水分和养料走的一条道路还是两条路? 学生讨论,汇报结果。
教师小结:根据以上讨论我们知道茎可能具有运输作用;茎的内部可能有两种管子,一种管子将根吸收的水分运送到植物体内的各个部分。另一种管子将叶制造养料运送到植物的其他部分。
二、验证我们的猜想
谈话:如果自来水管断了,水就会流出来,那么切断植物的茎,会发生什么现象呢? 在这颗植物上选择一嫩枝,剪下。观察嫩枝的截面上有什么? 讨论:嫩枝截面上的水是从哪里来的? 用植物上面的一段茎推放在红水中,你观察到有什么现象发生?为会么叶子变红? 讨论:以上现象说明了什么?(茎有运输水分的作用)把浸泡过的茎、横切、纵切、观察。
提问:在茎的横切面上看到了什么?在茎的纵切面上又看到什么?说明茎内有什么?茎有什么作用? 小结:以上实验说明茎确实有运输水分的作用。在茎的内部确实有运输水分的管子。
三、根据自己的研究,绘制出植物运输水分的示意图
根据自己研究的成果,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绘制出植物运输水分的示意图。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可以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组织全班交流。自由活动:
叶制造的养料是通过什么运输到植物体各个部分的?运输养料的细管子在什么部位? 教师出示资料卡,引导学生认识筛管,使学生知道茎里还有一条运输养料的管子,它在导管的外面。
教师小结并板书:在植物体内,茎担负运输作用。在茎内有两种管子。一种管子运输根吸收的水分,另一种管子运输的叶制造的养料。
四、实践应用
在两棵小树间拴铁丝晾衣服,日子久了,在捡钢丝的树皮上方会形成瘤状突起,这是怎么回事?(因为植物的营养是通过树皮自上而下运输的,如果破坏了树皮,叶子制造的养料向下运输的通道就被切断了,养料通不过去便积存在破坏的树皮处,形成瘤状物。)
有的小朋友爱剥小树皮,这样做对吗?为什么?
五、拓展活动
用塑料袋罩住一株盆栽植物的茎叶,扎紧袋口,放在向阳处,过一段时间,观察、分析实验现象。
第四单元:空气和水的力
13、热气球上升的秘密
教学目标:
1、知道科学探究要从提出问题开始,能将自己的研究结果与已有的科学结论进行比较;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用简单的器材进行实验并做记录;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
2、积极查阅资料,关心新科技、新发明对生活的重大影响;意识到要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
3、指导学生认识空气受热后体积膨胀、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会上升的性质。教学重难点:
1、热空气上升的原理。
2、热空气的应用。
3、热空气比冷空气要轻。教学准备:
教具学具:大塑料袋、蜡烛、火柴、无底铁桶、碎纸屑、剪刀、卡纸、录象 预习:
课前准备:搜集有关热气球的资料 导学: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展示热气球的图片)提问:认识这是什么吗 ?(热气球)讲述:这些年来热气球在航空,体育和娱乐活动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国际航空联合会还组织热气球的有关比赛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播放五彩缤纷的热气球在空中飞)提问:刚才,在录像中,大家看到热气球可以自由上升,那在生活中还有那些物体与热气球道理一样,会上升呢?
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列举生活中常见的物体上升的事例.提问:那你能根据刚才列举的事例,猜测一下热气球为什么会上升吗?学生进行大胆的猜测
讲述: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热气球上升的秘密”.(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热气球上升的原理
谈话:桌面上给大家准备了许多实验材料,你能根据刚才的猜 想设计实验,使塑料袋升起来或使彩纸屑飞舞起来吗? 学生分组讨论,制定实验计划.提问:谁来汇报一下你们小组的研究计划
学生代表汇报本组实验方案,组与组之间进行相互纸以及补充, 教师给与适当的指导.谈话:实验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呢?
提醒注意事项:1,仔细观察现象.2,及时做好记录.3,注意用火安全.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交流:那个小组愿意到台前来演示一下你们的实验过程呢? 小组展示实验.教师随机提问;袋子鼓起来说明什么?(引导学生说出气体体积膨胀.)思考讨论:袋子为什么会升上去? 彩纸屑为什么会飞舞起来呢? 学生分组讨论,并汇报研究结果.师总结并板书:空气受热后体积膨胀,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就会上升.当热空气上升时,就会推动袋子上升,或使纸屑飞舞了.三、了解热空气在生活中的应用
提问;我们的生活中那些地方利用了热空气会生生的原理呢?学生小组交流,并汇报交流结果.四、制作热空气动力玩具
谈话:大家想亲自动手做隔热气球驱动的玩具吗?你可以参考有关的资料或老师提供的制作方法,进行你们的制作活动.让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吧!学生制作并交流,展示热驱动玩具.五、拓展活动:
课下自己试着制作一个热气球,互相比比看,看谁的飞的高,飞的时间长.14、充气玩具里的科学
教学目标:
1、在探究活动中,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制作带有创造性的科技作品。
2、愿意合作交流,体验到合作交流可以更好地完成认知;关心新科技,新发明对生活的重大影响,善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3、了解空气被压缩后有弹性和反冲力的性质及应用。教学重难点:
1、理解压缩空气有弹性和反冲的原理。
2、压缩空气的应用 教学准备:
篮球:6个(其中一个气不足);气球:若干个;光盘:4个;胶带:4个;小刀:4把;注射器:5个
预习:
各种不同的充气玩具、水槽/不同形状的气球、线绳、夹子、吸管。导学:
一、导入
师:同学们平时喜欢玩玩具吗?
师:今天我们也来玩玩具,我们不仅要比一比谁玩得有水平,还要比一比谁在玩的过程中获得的知识多。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几种玩具,如果你们认识就大声叫出它们的名字好吗?
师点击屏幕依次出现玩具图片
(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都需要充气。)
师:这些玩具都需要充气,我们把它叫做充气玩具,充气玩具不仅给我们带来快乐,里面还隐藏着许多科学道理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充气玩具里的科学(板书课题)
二、探究充气玩具里的科学
1、探究压缩空气有弹性 玩皮球
师:拍一拍我们带来的球,你有什么发现? 生分组拍球
汇报感受:(用力越大球弹得越高。)比一比,谁的球弹得高? 师宣读比赛规则,课件显示:
(1)、两名选手单手拍球,规定次数下球弹得高者获胜。(2)、四人分组比赛,其余同学大声加油。
比赛结束后
师:请获胜的同学说一下此时的感受。(获胜同学,输的同学分别说说感受。)
师:大家能帮输的同学找找原因吗?它们到底输在哪里?
(得出:他们用的球气不足,弹性差)。师:怎样使球的弹性变好呢?(给他充气。)师生共同给球充气。
输的同学再次拍球,球的弹性很好。
师:通过刚才的研究说明球会弹起来是谁起主要作用?是球的外壳还是里面的空气?(里面的空气。)
师:我们身边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空气可以被压缩,被压缩的空气我们叫做压缩空气。师板书:压缩空气 演示压缩空气实验 生自己体会
师: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压缩空气有什么性质?(有弹性)。
2、探究反冲性质 玩气球。
师:刚才的活动中,同学们表现的非常好,小小的一个问题却发现了充气玩具的一个大秘密,真是了不起。下面这幅图上,同学们在干什么?(出示书中玩气球的图画。),用你最喜欢的方法玩气球。学生选取材料,自由的玩气球。提示玩得过程中注意解决以下问题:(1)、气球的运动与什么有关系?为什么?(2)、气球运动的方向与气喷出的方向有什么关系? 汇报展示
学生说自己的玩法。
结合自己的玩法解释以上问题。
(气球的运动与气球里喷出的气有关系,因为气球运动时有气丛气球口喷出。气球运动的方向与喷气的方向相反。)
师:向刚才那样,当气球里的气向某个方向喷出,气球就会向相反的方向运动,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反冲。(板书:反冲)
3、总结充气玩具里的科学
师:通过刚才的研究,你认为充气玩具里有什么科学?(压缩空气有弹性。反冲。)
三、生活中的应用
师:仔细观察你会发现生活中还有很多物品是充气的,除了我们玩的篮球,气球,你还见到过哪些?
课件出示充气物品。学生说说为什么充气。
四、拓展创新
运用所学知识制作玩具小气枪。提示学生注意安全。
五、全课小结 说说本节课的收获。
15、小火箭
教学目标:
1、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制作带有创造性地小火箭科技作品,并能对自己制作的作品提出改进意见。
2、愿意合作交流;关心科技、新发明对生活的重大影响,善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3、了解反冲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重难点:
1、了解反冲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2、制作带有创造性的小火箭科技作品。教学准备:
可乐瓶
双面胶
硬纸、白乳胶、气筒、制作小火箭的温馨小提示。预习:
搜集有关热气球的资料 导学:
一、导入
课前,老师让你们搜集有关火箭的知识,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你们搜集的有关火箭的资料。
生汇报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师:火箭是根据什么原理做成的? 生:(根据反冲原理做成的。)
二、制作小火箭
1、师:你们想不想自制一个小火箭?(想)师把制作小火箭的材料展示出来,分发给小组。
学生在自己的小组内说一说准备做一个什么样的火箭,并把你们认为最好的一个制作方案选出来,在全班进行交流。
师:你觉得制作小火箭时,应注意什么? 生讨论后回答(注意安全,注意小组合作„„)
2、制作火箭的种类 水火箭
气火箭
火火箭
3、学生小组合作制作,教师巡视指导,并出示温馨小提示: 水火箭——在瓶中装入约四分之一的水,然后向瓶中充气,当气压增加到一定程度,就会将瓶塞子鼓开,水在气体压力下喷出,从而推动小火箭升空。气火箭——在常态下将火箭扣在大可乐瓶上,使接口处保持密封良好,然后突然用力挤压可乐瓶,瓶中的气体瞬间从瓶口喷出,从而给小火箭以动力。
火火箭——利用燃烧不强烈的火药(如火柴头)塞入制作的箭体,做好引线,点然后,靠火药燃烧的喷发力使火箭升空。
三、发射小火箭
1、小火箭发射比赛,注意引导学生理解火箭发射的原理.2、发射时如果出现问题,教师及时纠正。让学生看一看制作时有没有密封好接口,防止漏气;火箭各个部分的大小、轻重、长短、粗细、形状有没有搭配好等。
教师小结:影响火箭发射远近的因素有哪些。
四、评价小火箭 学生评价自己的火箭。
五、课堂总结
1、观看火箭发射后,学生谈感受。
2、教师进行科学教育。
六、课外活动
课后,请同学们改进自己的小火箭,使它更实用,飞得更高。对火箭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收集我国自行研制发射火箭的有关资料。
16、瓶“吞”鸡蛋的秘密
教学目标:
1、能利用简单的器材进行实验操作;能对研究过程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
2、认识大气压力的存在及应用。教学重点及难点:
认识大气压力的存在及应用。教学准备:
玻璃杯、硬纸板、吸盘、火柴、熟鸡蛋、广口瓶、吸管、注射器等。预习:
调查大气压在生活中应用的实例 导学:
一、魔术表演,提出问题
师:老师带给同学们表演一个小魔术瓶“吞”鸡蛋。板书:瓶“吞”鸡蛋。
师:老师这儿有一个广口瓶,一个剥了皮的煮鸡蛋,现在老师把鸡蛋放在广口瓶上,同学们,看到了什么?
(鸡蛋大,瓶口小,鸡蛋没有掉下去。)
师:哪位同学把鸡蛋按一下,看能按下去吗?(生按,不能按下去。)
师:刚才同学们用了很大的力也没把鸡蛋按下去,现在老师通过魔术表演瓶“吞”鸡蛋(指板书),让广口瓶把鸡蛋给吞下去。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老师是怎么做的。
(师操作:把燃烧的纸条放进瓶里,鸡蛋就掉下去了。师:那看到这种现象,你有什么问题吗?(生一定想知道广口瓶为什么能把鸡蛋吞下去?)
师:同学们都有一个共同的问题:那就是为什么当老师把燃烧的纸条放进广口瓶内,广口瓶就把鸡蛋给吞下去了,这里面到底蕴涵着什么秘密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研究瓶“吞”鸡蛋的秘密。——板书:的秘密
二、猜测瓶“吞”鸡蛋的秘密
师:首先让我们来猜一猜,广口瓶之所以能把鸡蛋吞下去,可能是什么原因呢? 师:是瓶子真有这么大的魔力吗? 生讨论后猜测(可能和空气有关)。
师:好,刚才同学们对瓶“吞”鸡蛋作出了自己的猜测,那到底是不是就像同学们说的这样:和空气有关,是空气给了鸡蛋一个力,把鸡蛋给推下去的呢?这节课,我们就用实验的方法来验证空气是不是真的具有这种本领:能够产生一种力量。来,看看实验盘里老师给大家准备了哪些实验材料?
(玻璃片、纸片,注射器、饮料瓶、吸盘、食盐水瓶、胶囊、吸管、小管子。)
三、制定实验操作计划
师:实验材料,老师给大家准备好了,现在,请同学们结合生活经验,想一想该怎样充分利用这些实验材料来玩一玩证明空气是不是具有一种力量。小组内商量商量。
师:商量好了吗?哪个小组最想把你们的锦囊妙计告诉大家?
生可能答:
1、在杯子里装满水,压上硬纸片,然后倒过来,看看纸片和水会不会掉下来。
2、用吸盘使劲在玻璃上一按,看看吸盘能不能吸在玻璃上。
3、在食盐水瓶里装满水,用橡皮塞塞住,插上吸管吸水,看能不能吸到水。
4、用注射器吸水,把活塞向外一拉,看看吸到的水会不会流下来。
5、在饮料瓶里装上矿泉水,用吸管吸一吸,体验一下是怎样吸到水的。
6、用胶囊吸手背„„
师:在玩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问题。
1、不要被玻璃割伤手。
2、不要把水洒在别人衣服上。
3、不要打碎器皿,防止刺伤。
4、不要把水洒在桌面上,影响其他的实验效果.5、在做吸水实验一定要用矿泉水来做,因为矿泉水比较干净、卫生。师:那这节课我们就好好玩一玩,来体验体验吧!
四、进行实验探究活动
小组长要做好分工,选出记录员、汇报员,当然这两位同学也可以当实验员,小组长过来把记录档案领回去,随时将你们的玩法和发现记录下来。
生自由玩,师巡视。(约8分钟)
五、汇报交流实验成果
师:请同学们停下来,把实验成果放在桌子上,汇报一下你们的收获。(生举手,指一生上台)
1、把吸盘使劲往玻璃上一按,发现用很大的力才能把吸盘和玻璃分开。
2、杯子吸纸片,发现倒过来,纸片没有掉下来,水也没有流下来。
3、食盐水瓶吸水,发现怎么吸也吸不到水
4、瓶口没有瓶塞,一吸吸管,把吸管里的空气吸出来,水就在大气力量的作用下压入到我的口中。
5、用注射器吸水,往外拉活塞,吸到水,发现水没有流下来。
6、一捏胶囊,把里面的气体捏出来,就在大气力量的作用下,紧紧地推在皮肤上„„ 师:刚才我们汇报和演示了这么多玩法以及发现,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所有这些实验有哪些共同的特点? 小组内展开讨论并汇报。(共同的特点是:①都受到了大气的力量。②里面的空气都被挤出来。)
师:当物体内的空气减少或被排出以后,这个物体会很明显的受到来自大气的一个很大的作用力,这个很大的作用力,在科学上我们称为大气压力。(板书:大气压力)
师:结合着我们在实验的过程中所观察到的一些现象,同学们说大气压力的方向是怎样的呢?(拿一个吸盘吸玻璃演示转换不同的角度)比如说吸盘吸玻璃,现在平放,转换角度:90度、180度、一圈,吸盘还是牢牢的吸在玻璃上,这说明方向是怎样的?(板书:大气压力是来自四面八方的。)
师:(总结)刚才,我们通过大量的实验(指板书)知道了空气中存在着大气压力,而且还知道了大气压力的方向是来自四面八方的。对于大气压力的验证,在300多年前,有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为了人们相信大气压力的存在,曾经设计了一个伟大的实验,播放马德堡半球实验。
师:总结: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这个实验有力的证明了大气压力的存在。那空气中为什么会存在着大气压力呢?大气压力与地面高度又有什么关系呢?让我们继续来了解一下。看一下课本上给我们提供的资料。
师:展示课本资料。(小资料)谁来读? 小资料:
地球周围包围着一层厚厚的空气,大约有2000-3000千米厚,人们把这厚厚的空气叫做大气层。因大气有重量,所以在大气中的物体都受到一种无形的压力,这种压力叫做大气压力,离地面越高,空气越稀薄,大气压力越小。大气压力来自四面八方。
师:通过这则资料,让我们对大气压力有更深的了解和认识,现在,同学们知道瓶“吞”鸡蛋的秘密了吧?
(是因为把点燃的纸条放进广口瓶内,因为纸团燃烧需要氧气,所以广口瓶内的空气减少,里面的大气压力减小了,鸡蛋在外面大气压力的作用下,被压入广口瓶内。)师:看来瓶“吞”鸡蛋的秘密,我们确实解决了,其实,利用大气压力,不仅仅能让广口瓶“吞”鸡蛋,生活中,还有好多地方利用了大气压力的原理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便利,谁能举例说明大气压力在生活中的运用?
(1、抽水泵是靠地面上的大气压力把地下的水抽上来的。
2、吸管挂钩。
3、钢笔吸墨水„„)师:这节课,我们经历了猜想——探究——体验的过程,自己验证出了空气中存在着大气压力的结论,揭开了瓶“吞”鸡蛋的秘密,老师真为同学们的勇于探索,善于实践的学习精神感到高兴。
六、拓展与创新
师:同学们表演一个小魔术瓶“吐”鸡蛋,板书:瓶“吐”鸡蛋,我们知道(拿瓶子和鸡蛋),鸡蛋在大气压力的作用下,被广口瓶“吞”下去了,有什么办法,在保证瓶和鸡蛋都完整无损的前提下,让广口瓶把鸡蛋再吐出来呢?
这个问题留给同学们课下思考,找出方法,下节课请同学们来表演小魔术瓶“吐”鸡蛋。
17、水流有力量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水流有力量;水位高,水流的力量大;流量大,水流的力量大。
2、指导学生学习对比实验的方法。
3、培养学生实验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指导学生认识水从高处流下来的流量比从低处流下来力量大。
2、总结使小水轮转动快的两个因素:水位高,流量大。
教学准备:
课件、水槽、铁丝、剪刀、易拉罐、水轮 预习:
搜集有关水流的资料 导学:
一、导入新课
课件展示:海浪冲击岩石、瀑布飞流直下、水电站开闸放水、漂流等情景。问:通过这段资料,你有什么发现?根据学生回答引入课题,师并板书:
二、探究活动
1、指导学生做水冲小水轮实验,认识水流有力量。
2、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明白水流的力量有大有小。
3、指导学生发现影响小水轮转动快慢的因素(1)水位高低的对比实验
①强调用小孔的易拉罐水冲小水轮,使小水轮转动起来。②用小孔的易拉罐水冲小水轮,想办法使小水轮转得快。
③小组讨论:在学生实验的基础上,由学生自己发现易拉罐举得越高,小水轮转动得越快。
④提问:为什么易拉罐举得越高,小水轮转动得越快?(生答)⑤教师总结并板书:水位高,小水轮转动得快的结论。(2)流量大小的对比实验
①用两个不同流量的易拉罐水,在同一个高度进行冲小水轮的实验。
②在小组实验的基础上,由学生自己发现大孔的易拉罐水流的多,小水轮转动得快。③讨论:为什么水流的多,小水轮就转得快?(生答)④教师总结并板书:流量大,水的力量就大,小水轮就转得快。
4、兴趣活动,游戏比赛
(1)找两个身高不同的学生参加比赛。(2)高个使大孔易拉罐,矮个使小孔易拉罐,同时进行冲小水轮实验。(3)学生观察:哪个小水轮转动得快?
(4)提问:为什么高个同学冲的小水轮转动得快?
(5)总结比赛结果:水位高,流量大,水流的力量就大,所以小水轮就转得快。
5、利用水力
讨论:水流与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课件展示:水流的力量在生活中的应用。
6、制作一个小水轮 学生小组合作,动手制作。
三、拓展:
教师介绍:2002年夏季,我国利用小浪底水力枢纽工程,首次对黄河进行
调水调沙实验
第五单元:热的传递
18、杯子变热了
教学目标:
1.能够做固体热传递的实验;认识固体热传导是热传递的一种方式。2.知道热能从一个物体传到另一个物体,热总是从高温部分传向低温部分。3.能够发挥想像力,大胆猜想。4.体会用数据进行论证的重要性。教学重点、难点:
知道热能从一个物体传到另一个物体,热总是从高温部分传向低温部分。能够发挥想像力,大胆猜想。教学准备:
支架、酒精灯、铁丝、火柴棍、蜡(或凡士林)、课件:热传导的应用 预习:
搜集有关热传导的资料。导学:
一、导入新课:
1.谈话:盛热水的杯子变热了这是为什么?你能想象热灶怎样传过来的吗? 生讨论后回答。
这样的想法对不对呢?让我们通过实验来验证。
二、新授:
1.指导学生认识热传导。学生实验。
(1)实验器材:铁丝做的实验架、酒精灯、火柴、凡士林(或蜡)
(2)实验步骤: 用铁丝做一个实验架。
把三根火柴的尾端用凡士林(或蜡)依此在实验架的铁丝下。
点燃酒精灯,给铁丝的一端加热。(在使用酒精灯的时候,让学生看一看课本上写得酒精灯的使用方法。)
(3)观察发生的现象。
(4)汇报实验现象;火柴由被加热的一端向另一端逐渐脱落。
(5)汇报实验结论:热可以沿着物体传递,从温度较高的部分传导温度较低的部分。2.指导学生认识容易传热的物体和不容易传热的物体学生实验。
(1)实验器材:烧杯、热水、铜丝、铝丝、木筷、竹筷、瓷勺、铁勺、塑料棒、玻璃棒等(2)实验过程:
在烧杯中加入半杯热水。
将铜丝、铁丝、木筷„„玻璃棒等这些实验材料放入杯中。过一会儿,摸一摸这些物体露在烧杯外面的一端,说说有什么感觉。
(3)汇报实验现象:金属材料的物体变热了;非金属材料的物体不太热。
(4)总结实验结论:物体传导热的能力不同,金属材料容易传热,非金属材料不容易传热。
(5)小结:各种物体传导热的能力是不同的。金属传导热的能力强,木头、竹子、陶瓷、塑料等非金属材料传导热的能力差。
三、巩固应用:
1.出示课件。讲解:了解热传导的规律,在生产和生活中跟有用。
2.谈话:下面这些物体,哪部分是容易传热的物体?哪部分是不容易传热的物体?为什么这些物体要使用不同的材料来制作?你还能举出一些类似的例子吗?
四、课外拓展:
观察厨房里的用品,哪部分是用容易传热的物体制作的?哪部分是用不容易传热的物体制作的?
19、水变热了
教学目标:
1、会做热对流的实验;能用图形表示自己的研究结果。
2、愿意合作交流,体验到通过合作与交流能更好地完成认知;能利用掌握的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小问题。
3、知道热在液体中是以对流的方式传递的,了解热对流的应用。教学重点、难点:
知道热在液体中是以对流的方式传递的,了解热对流的应用。教学准备:
酒精灯、烧杯、烧瓶、试管夹、三脚架、火柴、水、金鱼、湿木屑等。预习:
准备卫生香、纸条。导学:
一、导入,提出问题
请同学们观察两瓶水,最明显的不同是什么?(颜色不同)另外,让学生摸一摸两个杯子的水温度如何。(一个热,一个凉)
师:是的,一瓶加了红墨水,一瓶加了蓝墨水;并且一杯热,一杯凉。如果老师将这两个瓶口相对,猜猜看,会发生怎样的现象?
(这一步师注意,要把热水放上,冷水放下。)生猜测可能发生的现象。
师演示,生观察现象(没有现象发生)师:有刚才大家猜测的现象吗?(生回答)
师:如果把它们倒过来,又会怎样呢?(此时,热水在下,冷水在上。)生汇报观察到的现象。(红色的水上升,蓝色的水下降,逐渐变成紫色的了)
二、猜想假设
师: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呢?这可能与什么有关呢? 学生猜测。(认为可能是一瓶是热水、一瓶是冷水的原因。)师:究竟是不是这样呢?下面我们来做个实验。
三、探究活动:热在液体中的传递方式
1、制定实验方案
师:设计怎样的实验来证明呢?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桌子上
有哪些实验器材?(烧杯、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火柴、废物桶。)
生熟悉材料,并根据这些实验器材设计实验,证明自己的猜想。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讨论,看哪个小组最先拿出实验方案?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并汇报研究方案。
(可以加热一杯水,观察水受热后的变化。要想清楚地看到水受热后的现象,可以在水里放进一些物体,借助物体来观察。)
可以让生举例说说,放些什么好。(师提供木屑、碎纸屑、粉笔末。)小组讨论一下,你们准备选用哪一种? 学生讨论并取走所选物品。
2、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一、安全;
二、先观察木屑、纸屑在水中的现象,再观察加热过程中发生的现象,并把看到的现象画下来。)
3、学生动手做实验 学生进行实验活动。
4、汇报交流
①学生汇报自己小组的发现。
②学生汇报自己的研究发现后,教师进行适时点拨,引导学生总
结出当烧杯里的水受热以后,水中的物体都是上升以后下降,然后再上升再下降,这样不停的循环运动。
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呢?小组同学讨论一下。学生讨论,师指导并参与讨论。生汇报。(热水上升,冷水下降)
师进一步解释:加热后,底部的水受热上升,周围和上面较冷的水下降,流过来补充,被加热后又上升„„就这样,冷水和热水相对流动,科学上把这种传递热的方式称为对流。并板书:对流热水上升就是水在传递热,通过对流,烧杯里的水温度就升高了,温度升高,水就变热了。(板书课题)
利用实验认识了对流现象。下面咱们休息一会,来做个小游戏。师出示金鱼,问学生这种普通的金鱼生活在常温水还是热水里? 生回答。
在日常生活中,它只能生活在常温下的水里。如果把它放入开水里会怎样?(学生猜测。)但是今天,老师就让这条金鱼在开水中游泳,老师开始加热!要仔细观察,看谁最先发现现象。
师引导学生发现(烧得是瓶子的上端)当热水在上面,冷水在下面时,不容易形成对流,尽管瓶口的水很热,但下面的水仍旧是凉的,所以,鱼还能自由自在的游动。
师:回过头来想想开头的实验,哪瓶是热水?(生回答)。
再次重复开头的实验,让学生再次加深“热水上升,冷水下降,热在水中是以对流的方式传递的。”这一概念。小结:通过以上的活动,我们知道热在水中主要是以对流方式传递的。水属于液体,也就是说热在液体当中是以对流的方式传递的,四、巩固知识
让生根据所学的知识解决课本中“冬天,暖气片是怎样使房间变热的?”这一问题。
五、拓展活动
日常生活中,人们在很多方面都巧妙的利用了热对流。你知道有哪些?
生举例。地球周围的大气层里有没有对流现象呢?如果有,又是怎样的结果呢?请同学们课下查阅资料,继续研究热对流现象,看谁了解的多,好不好?
四年级上册科学课件 篇8
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教案
1-1使用工具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认识机械指的是利用力学原理组成的各种装置。杠杆、滑轮、斜面等都是机械。简单机械又被人们习惯地称为工具。
过程与方法:常识在实践中解决指定的科学问题(如拔图钉、铁钉和木螺钉),发现做同样的事情,用不同的工具效果是不同的,并从中了解更多的常用工具。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工具和机械可以帮助我们做一些事情,恰当地选用工具和机械可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教学重点】选用不同工具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选择不同工具解决问题的原因讨论。【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个漂亮的窗花剪纸是用什么工具制作出来的?(出示窗花剪纸)。
剪刀除了能剪窗花之外还能做些什么事?(剪绳、剪指甲„„)
那么锤子能帮助我们做哪些事情?
二、我们用过什么工具
1、在生活中,我们常常用工具来帮助我们做事情,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我们常用的工具(板书课题:使用工具)
2、你还知道哪些工具?他们能帮助我们做什么事?请大家在小组内讨论一下,然后把工具名称和能做的事情填在书本P2表格内。比一比,哪些同学想地更多。
3、小组讨论填表 工具名称 可以做哪些事情
工具名称
可以做哪些事情
4、小组汇报:
请一个小组上台来介绍。
5、教师小结:看来同学们对工具的使用已经比较熟悉,并且能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了。那么下面就请大家来帮我解决一个问题。
三、选用什么工具好
1、老师这里有钉有一些钉子的木板,1)如果要把钉子冲木板中取出来,请问我该选择什么样的工具比较合适?
2)请小组内的同学先观察一下钉在木板上的钉子,思考你需要哪些工具?
3)说说你选择这些工具的理由
2、全班交流:说说你们刚才选择的工具是最合适的吗? 分组发言共同评论。
四、完成三项任务的工具选择
1、请大家观察P3的三幅图,请你在右边选择最恰当的工具来完成这3项工作。
并且说说你选择的理由。
2、油桶通过斜面推上车,比较省力;大石头用撬棍当赶感去撬动比较省力;利用绳子和滑轮组成定滑轮可以很方面地将国旗挂到旗杆顶上。
3、教师小结:有一些很费力、很难做的事情,如果我们使用了工具就可以省力、方便地完成了。巧妙地使用工具,能让我们做的更好。
4、请大家看P3工具的定义,深入理解。
五、全课总结:对于简单机械,我们还有什么问题想研究?
课后反思:
通过本课教学,可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关于工具和机械这块内容的概念。由于这一课是这一单元的起始课,因此我在教学中把激发学生的科学学习兴趣放在首要地位。
在课堂教学中,我把重点放在了研究“选用什么工具好”这部分内容上。学生在猜测、交流中发散性思维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在研究“用什么工具将图钉从木头中拔出来”这一活动中,学生的方法多种多样:有认为用小刀、一字螺丝刀、开瓶器、羊角榔头撬的、也有认为用剪刀、镊子拔的。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后发现:用小刀和剪刀撬最方便、省力。因为用开瓶器、羊角榔头、一字螺丝刀撬时,图钉和木头之间缝隙很小,很难插进去,撬起来就不怎么方便了,用镊子拔很费力气。
在研究“用什么工具将螺丝钉从木头中取出来”这一活动时,意见比较统一,绝大部分认为用一字螺丝刀或十字螺丝刀拧出来比较方便,可有一组学生则认为用老虎钳也可以将螺丝钉拔出来。实验后他们组汇报用老虎钳是能够将螺丝钉拔出的,可其它多组同学不同意他们的观点,有一组特意将一枚螺丝钉拧进木头让这组同学试着拔一拔,结果并没有拔出来。大家一致认为老虎钳不能用来拔螺丝钉,但有名同学对大家的想法做了补充:当螺丝钉在木头中埋得较浅时有时也可以用老虎钳代替螺丝刀。我认为在现实生活中是极有可能遇到这种情况的,因此我对这位同学的观点持肯定态度。在分析为什么用老虎钳拔螺丝钉不方便时,同学们都说得很到位,主要是由于螺丝钉上一圈一圈的罗纹。
有了前面的研究,学生在研究“用什么工具将钉子从木头中拔出来”这一活动时,意见更加一致,活动也更加顺畅。
通过这一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的想法有时确实是出人意料的,就如拔图钉这个活动而言,我课前预设的方法也就两三种,可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后却有了这么多种方法。这其实对我们教师自身也是一种提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学会让学生将观点说清,不要觉得这些观点很幼稚就不予理睬,有时这些不起眼的观点也会引起课堂中的思维的大火花。
1-2杠杆的科学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认识理解杠杆有3个点:用力点、支点、阻力点。有的杠杆能省力,有的杠杆不省力,有的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过程与方法:用杠杆尺做实验、收集并整理数据,分析认识杠杆省力、费力和不省力不费力的规律。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到收集数据的重要意义,并意识到互相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对杠杆尺进行研究 【教学难点】对数据的整理和分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活动:请问我们班有没有“大力士”,谁能帮我把讲桌抬起来,我的一枝笔掉到桌子地下去了。
哎,讲桌实在太重了,搬不动,能不能利用工具来帮助我们做这件事? 把桌子撬翻、用滑轮吊„„(请学生出谋划策)
二、认识杠杆
1、今天,老师介绍给大家一种非常简单的却能很轻松地完成工作的工具——杠杆。
什么是杠杆?——在一根棍子的下面放一个支撑的物体,就可以用它撬起重物,人们常把这样的棍子叫撬棍。而今天我们科学地把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称为“杠杆”。
2、示范用杠杆撬讲台。
3、板书分析杠杆的各个部分名称和定义。
阻力点 用力点
支点
杠杆上有三个重要的位置: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
4、P4的两张图片:压水井、跷跷板。
请大家在上面画一画,他们的三个点分别在什么位置
5、在展台底下进行反馈交流。
6、分辨杠杆
观察P4 P5的这些工具,说说哪些是杠杆,哪些不是杠杆?并说明理由(找一找三点)
学生自己体验杠杆尺的组成及变化。
三、研究杠杆的秘密
1、刚才我们用杠杆轻松地撬起了讲桌,那是不是所有的杠杆都是省力的呢?
(学生一般认为都是省力的,教师在课堂上举例费力的事件)
2、还有其他方法吗 ?
3、请大家在小组内合作开展实验,并且把数据记录在P6上的表格内。完成实验之后再把实验数据进行统计:省力情况有()种,费力情况有()种;不省力也不费力情况有()种。
4、对所有的数据进行观察和分析。1)在什么情况下,杠杆省力? 2)在什么情况下,杠杆费力?
3)在什么情况下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5、教师进行总结:省力、费力、不省力不费力各情况的比较和分析。
四、收集数据步骤的反思
我们是按怎样的方法步骤收集数据的?哪种方法更合理?
五、全课小结
课后反思:
我将这课内容分成了两部分进行教学。前半部分加之“研究杠杆的秘密”实验设计;后半部分是实验研究及相应的拓展。
前半部分“认识杠杆”,我主要以讲授为主。学生也很容易理解杠杆的三个作用点:阻力点、支点、用力点。对略变形的双杠杆、支点在旁边的杠杆,学生也能自主分析和判断。其中,在判断螺丝刀是否是杠杆时,我认为学生的观点要比教参中的更完善。他们认为:在拧螺丝钉时不是杠杆,而用它来撬东西时就是杠杆。对于书中介绍的几种工具,我认为都需要学生找出它们的三个作用点,这样有利于学生对这三个部位的熟悉,也有利于再后面杠杆尺的研究中,学生关注这三个作用点之间的联系。
我把这一课的重点放在了“研究杠杆的秘密”。这一课的实验设计我觉得并不难,但是怎样判断这种杠杆是省力的还是费力的,或是不省力也不费力却有点难度。
学生在讨论后,大部分同学提出的方法是:在杠杆平衡的情况下,可以看挂的钩码数,如果用力点的钩码数少于阻力点的钩码数,就是省力杠杆,反之就是费力杠杆,如果两边钩码数相同,就是不省力也不费力。但这种方法在实验中是比较费时的。还有小部分同学提出来方法是:两边的钩码数相同,变化与支点的距离,如果用力点处下沉则是省力的,反之则是费力的,如果杠杆平衡则是不省力也不费力的。他们认为:同样多的钩码数,说明两边用的力是一样的,而同样的力我可以把你撬起来,说明我用的力还可以比你小一些,所以可以判断是省力,反之道理相同。另外,还有个别同学提出在离支点距离不变的情况下变化两边的钩码数。这种方法大家不赞同,理由是两边离支点的距离相同,那么只有钩码数相同时才会平衡,也即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而当两边钩码数不相等时就无法判断是哪种杠杆了。
在学生实验时,我没有强调哪种方法好,只是让学生按照自己认同的方法研究。实验后学生各有收获,两种方法各有所长。使用第二种方法学生实验速度比较快,而且也很容易就得出来科学结论,但更深一层的规律发现不了;而使用第一种方法的学生虽然实验速度慢些,但他们却发现了新的内容:
左边的钩码数乘这个点到支点的格数等于右边的钩码数乘右边这个点到支点的格数。
这一课的教学中,汇报也是一个难点,由于每组学生的实验数据都比较多,按以往的将所有的数据都汇报出来,则是很费时,学生的注意力也容易分散。因此,我在汇报时,要求每一个组分类进行,即先各组汇报杠杆省力的情况两组数据,并说明什么情况下,杠杆省力?根据大家的观点去判断自己组杠杆省力的几组实验数据是否符合,如果不符合提出来与大家讨论,重新判断杠杆的用力情况。其它两种情况也按照这个方法汇报。
关于实验中钩码的挂法,我主张左右各挂一个孔比较好。学生对杠杆的研究才刚开始,如果出现一边挂两个孔,实验结论就比较难概括了。如果想在实验结论得出后拓展,那可以尝试一边挂两孔的方法。建议书本封面的图修改成一边的钩码只挂一个孔的,以免误导学生。
1-3杠杆类工具的研究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知道杠杆可以分为省力杠杆、费力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认识到杠杆是否省力是由它的三个点的位置决定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不同种类的杠杆有不同的用途,在不同条件下需要使用不同类型的杠杆。
【教学重点】对不同杠杆的比较和分析
【教学难点】找出不同杠杆的三个点和是否省力情况。【教学过程】
一、趣味引入
游戏:出示油漆桶一个、啤酒一瓶、粉笔5支;镊子、一字螺丝刀、开瓶器。
1、用工具把油漆桶撬开,然后在里面倒一杯水;
2、用工具打开啤酒瓶,倒一杯啤酒;
3、用工具用夹5支粉笔到一个空杯子里。
比一比,哪个同学完成地快,请其他同学为他们加油。
二、杠杆类工具的比较
1、刚才三位同学的表演非常精彩,首先让我们思考一下,他们使用的工具合适吗?(合适)
2、思考一下,他们所使用的三种工具哪种是省力的?哪种是费力的?或者不省力也不费力的?(请几位同学进行判断,并说说理由)
3、判断他们是否是省力工具最好的方法是什么?(找出三个点,然后进行比较)
4、请同学们在老师为你们准备的图片上画出每件工具的三个点。
5、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一下这些工具是否省力?为什么 ?
6、在全班内进行交流反馈;并对学生的画图进行展示交流。(重点分析
镊子和开瓶器的三点位置的变化。开瓶器支点在前端,阻力点在中间;镊子支点在末端,用力点在中间)
7、小结:怎么样的工具是省力的?怎么样的工具是费力的?(请同学找出其中规律)
三、给各种杠杆类工具分类
1、请同学们在书本P8页的10种工具上画一画,找出每样工具的三个点。然后判断一下它是省力的还是费力的或不省力也不费力。
2、学生各自作图、填表。
3、汇报交流(请学生到展台下进行展示交流)
4、思考:我们都知道杠杆能省力,能帮助我们抬起自己无法徒手搬动的东西;但是为什么刚才我们看到的这些工具他们有的是费力的呢?为什么这样设计呢?
教师小结。
四、小杆秤的研究
1、俗话说:“称砣虽小,能压千斤”,今天老师就带了一把杆秤来,请大家来说一说,为什么杆秤的称砣这么小,却可以“压住”这么重的重物。(请学生从杠杆的三点之间的关系说一说)
2、今天老师就带大家来做一杆小杆秤。小杆秤制作过程指导。(祥见教参P17~18)
3、指导学生用逐个放砝码的方法在杆上画出50克、100克、150克、200克„„的刻度。(在称盘内放一个50克砝码,然后使杆秤平衡,在杆上刻下刻度,放2个„„)
4、玩一玩自己制作的杆秤。(称一称自己的铅笔盒、书本等物体的重量)
五、课后思考题
出示教师用的杆秤进行示范,用不同的2跟提绳分别进行称重时,杆秤会发生什么变化?
课后反思:
本课教学的难点在于不规则的杠杆工具研究,关键要让学生体验典型几种杠杆的情况。经过我的课堂教学感受除了让学生动手体验,要再能用视频播放来分析杠杆的三个点会更好,原因:第一,学生自己在操作的时候,自己虽有体验,但有时自己不太容易找到在做这些动作的时候直观的一种感受。第二,其余同学在做这个动作的时候,学生一般不去注意。所以,我觉得不仅要让学生感受,还要让学生看视频,这个视频当然是重复做开瓶或者撬开奶粉罐的动作。
杠杆类的工具的寻找在书本上有10个例子,这些例子有些比较简单,有些比较难,对于像切纸刀、筷子、核桃夹、订书机这些要做具体的分析。本课的拓展知识点就是费力杠杆作用,生活中有省力杠杆,为什么还要造一些费力杠杆呢?这一点的分析对于学生深入杠杆概念很有好处,有效提高学生的知识范畴。
1-4轮轴的秘密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认识在轮轴的轮上用力能够省力,轮越大越省力;在轴上用力费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在大小差别更大的轮轴上挂重物的实验分析,认识轮越大越省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积极了解轮轴在生活中的应用,发展研究简单机械的兴趣。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了解轮轴作用和轮的大小对轮轴作用的影响 【教学难点】轮的大小对轮轴作用的影响。【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水龙头是我们常见得的一种工具,他能有效控制水的流量。我请一位同学来拧开这个水龙头;(出示阀门式水龙头)
出示水龙头图片,并指出轴、轮所在位置;像水龙头这样,轮子和轴固定在一起,可以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
二、轮轴作用的研究
1、设计家在设计水龙头的时候都是有一定目的的,那么水龙头上的轮有什么作用呢?(学生尝试回答)
2、请学生尝试拧开去掉轮的水龙头,然后说一说轮的作用。
3、用一个轮轴装置来研究轮轴的作用。实验操作:
(1)把一些大小不同的轮和轴分别固定在一起,安装在支架上,在轮和轴的凹槽内装上棉线,把钩码分别挂在轮和轴上,试试看,能发现什么?
(2)学生分组实验并做好实验记录(书本P10),这里主要培养学生的协同分工能力。
4、小组成员汇报数据,并进行交流和思考,发现了什么规律?(挂在轮上的钩码更少,证明在轮上用力能省力)
5、轮轴作用的运用(小游戏):猜猜胜者是谁?请几对同学上台来进行游戏。
一个同学握住螺丝刀柄,一个同学握住螺丝刀轴,2人按不同方向转。
三、轮的大小对轮轴作用的影响。
1、刚才我们通过实验和游戏了解了在轮轴的轮上用力是比较省力,那么如果轴固定不变,把轮换大些会怎么样呢?(请学生进行大胆推测)
2、示范操作实验:把更大的轮和轴(不变)固定在一起,先在轴的棉线上挂3~5个钩码,然后请学生尝试在轮上加钩码,使轮上的钩码刚好能拉起轴上的重物。
3、在小组内开展实验活动,用不同大小的轮和轴进行实验,并请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填入书本(P11)的表格内。
4、交流讨论数据表,说说你是按什么顺序进行收集数据的?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按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实验,然后进行对比;发现轮越大,越省力,轮越小,越费力的规律)
四、巩固与应用
1、找一找,说一说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应用轮轴?说说它们给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那些方便。
2、这些轮轴的作用是什么?他们是省力的还是费力的?(方向盘、轱辘、门把手、扳手、牛顿盘)其中牛顿盘在旋转时是拧轴,属于费力的轮轴。
课后反思:
本课教学“轮轴”的秘密,对学生而言,轮轴虽是一个新的简单机械知识,但生活中的应用却相当广泛,在教学中,我努力唤起学生潜意识的苏醒,当学完这课后,学生会恍然大悟:“哦,原来是这个道理啊!”,并会去关注生活中更多蕴含着科学道理的事物和现象。
为了让学生能有切身体会,我让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个水龙头和一把螺丝刀。最好找那种“轮”可以卸下的水龙头,这样可以让学生体会一下,在轴上用力扭水龙头那费力的感觉,就对“轮上用力可以省力”有更深的印象了。
本课的教学难点在于“研究轮轴作用”、“轮轴的轮的大小对轮轴作用的影响”两组实验。实验有一定的难度,为什么难?一难在材料,二难在操作。因为两组实验有先后层次关系,需要三个大小不等的轮来完成两组实验。我利用了原来的“机械实验盒”中的材料,但仍不能满足需要,因为最小的轮无法和其他两个轮固定在一起,也就造成了“轴”“轮”不同步转动的情况。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用502胶水,将小轮粘在了中轮上固定了起来。
实验一:用细绳(一定要细绳,不然摩擦力太大,实验会不成功)在轮上绑紧,要求达到“轮转绳动的效果”,小轮作轴直接挂钩码当重力(阻力),中轮绳子绑紧后绕上两圈然后挂钩码当用力的大小,就能带动轴(小轮)转了。(不绕两圈,垂直时直接挂钩码是不会带动轴转的),通过实验,能发现“在轮上用力可以省力”的道理。
实验二:将实验一的装置扣上机械盒中最大的那个轮(两者有卡扣和槽),仍以小轮作轴挂钩码当阻力,大轮绑紧绳后绕个圈挂上钩码当用力大小进行实验。大轮省力的效果非常明显,2个钩码居然能提起6个钩码!学生感到非常惊讶,同时也对“轮越大越省力”的道理刻骨铭心。
最后,让学生例举生活中应用了轮轴的现象,学生能说出很多很多,除了书中五种,还提到了:自行车的龙头、钥匙、电扇开关等等,开红酒的开瓶器等等。充分体会到了生活中的机械应用无处不在,机械的应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此课教学,也更使我感觉到科学课的材料准备很重要,课前教师自己的操作体会很重要。如果没有这些准备,上课时就要事倍功半,就要出洋相咧。
1-5定滑轮和动滑轮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知道定滑轮固定在一个地方,不能随着物体的移动而移动。
2、知道动滑轮不固定,可以随着重物的移动而移动。
3、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不相同。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行设计实验方案来研究定滑轮是否省力、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不同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不同作用,发展探究简单机械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滑轮的工作原理。【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来认识其工作原理。【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新课
1、回忆学校早晨升国旗的过程,并提问:“升旗的时候,我们的队员是往下拉绳子,为什么国旗就往上升上去了呢?”(学生回答:因为旗杆顶部有一个轮子)
2、概念引入:像旗杆顶部的滑轮那样,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
二、研究旗杆顶部的滑轮
1、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做一个定滑轮,模拟升旗的情形,并思考:当我们利用定滑轮提升重物时,需要向什么方向用力?这说明定滑轮有什么作用?
2、根据学生回答进行引导“定滑轮是否具有省力作用”(一般情况下,学生已习以为常地认为我们所学的工具都具有省力作用)
3、请同学们自行设计研究定滑轮是否能省力的实验方案。(提供实验设计方案表)
要研究的问题
定滑轮是否能省力 预测
是()否()要改变的条件 不要改变的条件 实验设计(可附图)
4、小组合作进行实验,并记录下研究的数据。左边钩码个数 右边钩码个数 定滑轮的状态 我们的发现
5、全班内进行交流汇报。
小结:定滑轮的作用是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但不能省力。
三、会移动的轮子
1、出示塔吊的滑轮图,并问:“这个滑轮是定滑轮吗?”
2、认识动滑轮的定义。
3、请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安装一个动滑轮。并思考:“动滑轮有什么作用?”
4、在提升重物时,我们需要向什么方向用力?这说明定滑轮能否改变用力方向?
5、把实验结果填写在P13的表格内。并比较表内数据,发现了什么? 4)全班内进行交流动滑轮能否省力?能省多少力 ?
四、比较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的不同
五、想一想:
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有这么大的不同,那么我们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定滑轮,什么情况下使用动滑轮?
课后反思:
这一课的教学目标相对比较简单,课堂中着重让学生理解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概念,这是上好这节课的关键,否则学生会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相互混淆。
通过实验学生很容易得出相关的结论,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省力情况学生能从实验数据中很快就发现,只是这里我要提醒孩子去分析用力的方向与物体移动的方向之间的关系,从而更明了改变力的方向问题。学生在写结论的过程中有一小部分学生喜欢把“改变用力的方向”简写成“改变方向”虽然只相差几个字,但这几个字在这句话里的含量还是很高的,我在上课的过程中最后要强调这点。
从课的深度角度来看,本课的挖深一层则可以从杠杆的原理来分析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省力情况,这让学生在理解滑轮的概念的时候又增加印象了。
1-6滑轮组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构成滑轮组,滑轮组能够改变力的方向,而且可以成倍地省力。
过程与方法:结合对滑轮组的研究,解释起重机的工作原理。情感态度价值观:能积极参与科学实验和游戏活动并与同学友好地合作研究。
【教学重点】用实验研究探究定、动滑轮的作用。【教学难点】认识起省力的大小关系和规律。【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问导入:不管是在城市还是在家村,都有许许多多的建筑工地,参观这些忙碌的建筑工地,我们会有很多的发现。
(学生自由表述自己所看见的,并说说自己有些什么问题)起重机是怎样把那么重的物体送到高空去的呢?
二、研究滑轮组的作用
1、滑轮组的定义引入
原来,起重机内发挥作用的是滑轮组,那么什么是滑轮组呢?(把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就构成了滑轮组。)
观察结构图P14,理解滑轮组的构造。
2、实验探讨简单滑轮组的作用。a)小组合作组装一个最简单的滑轮组。
b)试用这个最简单滑轮组吊起一个1000克的重物需要多在的力? 请学生猜想,c)学生分组实验,分别用这个滑轮组吊起不同重量(学生自己定)的重物,并和直接吊起该重物的力比较,能发现什么?
三、游戏体验
小个子战胜大力士:游戏规则见教材P15
1)出示游戏器材,找2个大个子学生和一个小个子学生参加游戏。2)要求没有直接参加游戏的同学对数据进行记录,寻找其中的规律。3)、说出自己的发现
学生自由表述自己的发现并从这个游戏中明白了什么? 从我们的研究中明白为什么起重机能够吊起那么重的物体。
课后反思:
滑轮组一课的教学我在课堂上还是有所欠缺,唯一的遗憾是实验材料不够没能做多组滑轮组提升重物的实验过程。
如果放弃了多组滑轮组的实验操作,那势必有更多的时间来进行一组滑轮组提升重物的实验操作。根据实验盒内的材料要装一个滑轮组是能完成,但是跟书本上的装置略有一点不一样,为了检测学生的能力,我让学生自己看着书本上的装置,然后从实验盒内选取相应的材料来进行操作,通过课堂实践有一半的学生能完成这个装置,这一过程花费的时间稍长一些,近7分钟,但我觉得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还是有所提高的。
1-7斜面的作用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认识像搭在汽车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斜面,斜面可以省力。
过程与方法:制订一个简单的研究计划并用实验的数据来说明斜面的省力规律。
情感态度价值观:积极参与科学实验,愿意与同学进行合作交流。【教学重点】认识斜面是如如何省力的。【教学难点】如何把学到的知识运用生活中去。【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问:我们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山上的公路和平地上的公路有什么区别?为什么要这样修建?”
(学生自主思考猜想原因,并当众发表。)
二、探究斜面有什么作用
1、提出一个简单任务:老师要把一个大木桶搬到汽车上来,有什么好方法?
(学生拓展思维:滑轮组吊、杠杆撬„„)
今天老师就介绍一个更简单的机械叫斜面。(示范用木板把木桶滚上讲台)
2、斜面概念引入:像这样搭在高台边缘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斜面。
3、跟据老师提出的情境得出的问题:斜面能省力吗?我们能设计一个实验来研究这个问题吗?
4、分组研究斜面是否能够省力。实验要求:
1)指导如何用测力计测斜面上的拉力。(拉动中,当测力计处于匀速运动时,读出其读数)
2)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反馈交流实验方案。3)分工提升不同的物体(每人一次,每次操作3遍)
4)在操作员操作的时候,其他同学注意观察,并取其正确的值,做好记录。
斜面的状况 提升不同的物体 我们的发现 直接提升物体的力 沿斜面提升物体的力
5、对研究结果作出分析,发现其中的规律。(发现同一物体从斜面拉上用去的力都小于直接把物体垂直提上去用的力,所以斜面可以省力)
三、研究不同坡度的斜面
1、提问:刚才我们在实验过程中,和其他组的数据相比较,你还发现了什么?(发现每个组的用斜面拉上去所用力的大小不同,这是因为有的小组坡度高,有的小组坡度低)。
那么坡度不同对于沿斜面拉物体所用的力也不同吗?我们能不能设计实验来证明一下?
2、分组设计实验,并分工合作完成实验和记录分析工作 1)制定实验计划表(教师准备)
实验目的
研究不同坡度的斜面的作用 预测
坡度越大,用力越()坡度越小,用力越()要改变的条件 不要改变的条件 实验设计
2)交流计划中的要点,并进行相互修改。
3)分工合作进行实验操作。(提醒:每个坡度做3次实验,取平均值填入表中P17)
直接提升物体的力
沿不同斜面提升物体的力(N)我们的发现
4)观察数据表格,讨论发现数据规律,进行总结。
三、巩固与拓展
1、现在结合我们的生活说一说:如我们的盘山公路为什么会修成“S”型。)
2、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运用到了斜面工具?(螺丝、大桥„„)
用纸片演示螺丝的斜面。
课后反思:
斜面的作用一课实验不难,根据六年级孩子的水平应该可以很轻松通过自己设计实验计划并完成实验。
我在选择材料上得到同行们的建议,最后选择用塑料盒加钩码当做重物来进行实验,斜面则采用KT板当做斜面。选择材料的意图:第一,选择斜面与重物之间的摩擦力要尽量缩小。第二,重物方便直接提升和加钩码。第三,大小要适宜。
材料的选择跟实验的成功以及上课时的效率有很大的关系,通过实践,这样的材料有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
对于这一课的教学目标的制定,我有自己的想法:除了研究斜面的作用和坡度大小与拉力之间的关系外,我还重点设定让学生理解到达同一高度,选择不同斜面坡度的方法,分析选择不同坡度的理由是什么,从而进一步学习坡度大与坡度小的利弊关系,这跟生活实际是紧密相关的。
通过课堂教学25分钟时间完成斜面的作用和斜面坡度与拉力大小之间的关系,剩下的15分钟探讨斜面的作用,生活中利用斜面的例子,以及分析斜面坡度大小的利弊关系。
1-8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自行车运用了轮轴、斜面、杠杆等简单机械的原理,是应用广泛的交通工具。
过程与方法:发现并分析自行车上更多的机械种类和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整理已认识的各类机械和机械的作用,一时倒机械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教学重点】对链条和齿轮的研究 【教学难点】对其他简单机械的原理解释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我国是一个自行车大国,自行车是重要的交通工具,那么自行车是利用一个怎样的工作原理前进的呢?以前同学们可能觉得很神奇,但在你们学习完这章后再回头来思考这个问题,那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二、对链条和齿轮的研究
1、在自行车上的各个部分中,你最好奇的是哪个部分?(一般学生会指向链条和齿轮)
思考:链条与两个齿轮啮合,能起到什么作用?
2、观察前后2个齿轮,你发现了什么?齿轮的大小对自行车速度有什么影响?
3、对自行车的前后2个齿轮进行观察研究,并做好记录工作。观察内容 记录数据 大齿轮齿数 小齿轮齿数
大齿轮转一圈,小齿轮转几圈? 小齿轮转一圈,大齿轮转几圈?
4、小组内进行探究讨论,发现2者之间的关系,并进行总结(大齿轮
带动小齿轮,转动速度变(),小齿轮带动大齿轮,转动速度变()。
三、寻找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
1、自行车上应用了许许多多的机械原理,找找看,我们能在自行车上发现哪些简单的机械的应用。
2、和小组的同学交流,把大家的发出记录下来。自行车部件 简单机械类型 所起到的作用
3、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关于自行车的机械问题,和小组同学一起制定一个研究计划,然后开展研究。
课后反思:
通过教学我发现这一课的教学目标有些难度。难度一:学生寻找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的部件只能找到几处地方,难度二:这些部件利用的简单机械比较难把握。这样的两个难点让学生来发现,有些勉为其难了,经过调整,我将自行车上的部件告诉学生,让学生来分析这些部件利用了什么简单机械来工作,这样就降低了难度,学生学习起来会更加有信心。
建议:1这一课中有几个部件比较难判断它属于什么简单机械的类型,我则采用现场演示讲解法的形式,让学生再次分析他们的类型,有:手刹、制动架、后座夹,效果很不错。2踏脚用力带动后轮转动的整个过程是由链条和齿轮来完成的。建议找一辆没有挡板的自行车,把齿轮和链条全部露出来,这样会更加清楚观察到里面的结构。
2-1抵抗弯曲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 房屋、桥梁结构中有“柱”和“梁”,梁比柱容易弯曲。● 增加梁的宽度可以增加抗弯曲能力,增加梁的厚度可以大大增加抗弯曲能力。
过程与方法
● 识别和控制变量,记录数据,分析数据并得出合理结论。● 用简单实验说明横截面为长方形的横梁为什么都是立着安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 能够大胆假设又能在实验中小心求证。【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入新课
在三年级时,我们研究过纸承受拉伸和弯曲的性能。说说纸承受弯曲的性能如何?
(学生自由表述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1)图片导入了解:房子和桥梁都是依靠柱和梁支撑的。这要通过观察、比较最简单的房子和最简单的桥的结构特点来认识。用板凳来比喻柱和梁,用板凳来比喻房子和桥梁,学生就容易理解房子和桥梁结构的共同点了,因为它们在结构上都和板凳是类似的。
(2)通过对比让学生认识到,柱子承受的压力是要把柱子压短、压碎,这当然是很不容易的。横梁承受的压力要把横梁压弯、压断,这就比较容易了。所以,研究横梁抗弯曲能力就很重要了。
二、纸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大小。
在同学们的学习生活中用得最多的就是纸,那么你们在学习中特意去留心纸的特性了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纸抗弯曲的能力与什么有关。
1.、教师提出问题:
薄的纸连自身重量都不能承受就弯曲了。那厚的纸呢?
同学们猜想一下如果加大纸的厚度,纸的抗变曲能力会怎样呢?(小黑板出示)
2、通过同学的猜想会提出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加强引导,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影响弯曲的因素上
3、针对学生的疑问教师指导学生制定实验计划与实施中注意的问题。(1)注意实验应控制哪些量不变。(2)怎样表示纸的抗弯曲能力的大小?(3)表格设计:表1 纸的厚度
抗弯曲能力的大小 预测 实测
4、并根据所得数据制成曲线图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本课时对学生实验技能的得要培养)
5、最后得出结论:增加厚度可以明显地加强其承受重量的能力。
三、平放还是立放。
我们发现桥梁的横截面一般是什么样子的?观察桥梁是怎样安放的,通过今天的学习,请同学们说说这样安放的理由。并用实验来证明自己的理由。
四、课堂小结
提问归纳本节课学习的要点,指名这生回答教师给予更正完善。
课后反思: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觉得比较成功的地方有两点:一是给学生准备了合适的材料,我给学生准备了三张纸,一张一倍宽(即一张A4纸的1/8,按纸的长来裁剪),一张两倍宽(即A4纸的1/4),一张四倍宽(即A4纸的1/2);这三张纸既可以做纸梁宽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实验,又可以做纸梁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实验(两倍宽的纸对折,正好只改变了纸的厚度,而长度和宽度都与一倍宽的纸一样;同理四倍宽的纸经两次对折即为四倍厚);这样做就很好地为学生强调了“对比实验只能改变一个条件”的实验要求。第二个成功的地方是,让学生首先花了不到两分钟时间做实验了解了这个实验中“桥墩”的距离会大大影响纸梁抗弯曲的能力,这样也在学生随后的对比实验只改变一个条件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2-2形状和抗弯曲能力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 改变材料的形状,可以改变材料的抗弯曲能力。过程与方法
● 做纸的形状与抗弯曲能力关系的实验。● 观察瓦楞纸板的结构,作出解释和提出问题。情感、态度、价值观
● 意识到小组合作做实验进行探究的必要性。● 乐于根据观察作出解释和提出问题。【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增加物体的厚度可以明显地加强材料的抗弯曲能力,但这样就要增加材料的用量。同学们还能为工程师想想其它的办法吗?
二、瓦楞纸的研究
我们平时看到的很多物品的包装都用到一种纸,同学们知道这种纸的名字吗?
(这种纸叫瓦楞纸)
1、感知瓦楞纸的特性
同学们平时也接触过这种纸,现在老师也为大家准备了这种纸。大家右以拿到手上感受一下并可以折一折,感觉一下它有多硬,抗弯曲能力如何?
(分组感知纸的特性)实验一:
我们利用解剖的方法,观察瓦楞纸的结构是怎样的,看看各组成部分的厚薄和软硬。
(经过研究,我们产生的什么产生了什么问题或想法?准备怎样继续研究?)
三、形状与抗弯曲能力
通过上面的实验我们得出了一个最关键的问题就是:估计一下,什么样的形状有好的抗弯曲能力?
实验要求:不改变纸的长度,把纸折成不同形状,预测并实际测试它们的抗弯曲能力。
1、测度记录: 形 状 预测抗弯曲能力 实测抗弯曲能力
1、小黑板出示问题:
与没有折的纸比较,它们的抗弯曲能力增强了吗?
比较这些形状的纸抗弯曲能力的大小,试做出自己的解释。为什么有的钢材或铝材要做成“T”、“U”、“L”、“工”字或“口”字等形状?
总结:通过学习我们用事实证明了,哪些结构和情况下材料的抗弯曲能力可以得到明显的增强,指明学生加答教师补充完整。
课后反思:
本课是在上一课研究了“宽度、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改变形状对增强抗弯曲能力的作用。本课的实验操作仍比较简单,教学重点还是应该放在对实验数据的分析上。在教学安排上,从生活现象入手,通过实验,应用结论再分析解决生活中的事物。
上课初,我让学生看了看生活中将各种钢材、铝材加工成各种形状的图片,如屋顶雨篷、铁路铁轨等,这样学生更能明白这些形状的材料应用在哪里,而书本中的插图是堆放着的材料比较抽象。我还找了些塑钢窗的边角料、角铁等,丰富学生的认识。由此引入思考:为何要加工成各种形状?解决这个问题,开展验证性实验。实验的操作很简单,实验过程中,要发挥学生的想象,让他们设计出各种形状,不要仅局限于书本中的几种形状。这个实验,只能改变纸的形状,其他各项条件均不能变化,所以给学生提供数张大小、材质一样的纸,同时,考虑到某些形状上面无法摆放垫圈测试承重力,我给学生提供了回形针,可以将回形针折好挂在纸桥上挂垫圈测试。对于实验数据的分析,让学生意识到,同样的纸,改变形状就能大大增加它的抗弯曲能力就可以了,不要引导学生去思考分析哪种形状的抗弯曲能力会更大,这并不是本课所追求的,如果有学生提出,可以让他们课后再开展这方面的探究,不应再课堂上深究。为何改变形状就能大大提高纸的抗弯曲能力?引导学生结合上一课的研究结论进行分析,还是比较容易能够解决的,改变形状后,虽然因为减少了宽度而损失了一些抗弯曲能力,但增加了厚度,所以大大提高了纸的抗弯曲能力。
在实验探究的基础上,让学生分析瓦楞纸的结构,通过观察、解剖,了解了瓦楞纸因为改变了纸的形状,通过增加厚度,从而大大提高了抗弯曲能力。将所学应用于生活,解释生活中的事物,这是科学课所追求的。课后,布置学生用实验中所用的几张纸,模拟制作一个类似瓦楞纸的材料测试一下承重能力,这样即避免了实验材料的浪费,又能使学生有新的、更深入的了解与认识,可谓一举两得。
3、拱形的力量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 拱形可以向下和向外传递承受的压力,所以能够承受很大的压力。过程与方法
● 根据观察到的拱形产生的形变来推想它受力的状况。情感、态度、价值观
● 认识到边实验边思考,对不断深入研究的重要性。【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让学生看一些拱桥的图片。问为什么桥要做成拱形,特别是在古代,材料还不是很多,强度也不是很好的年代。其原因在那里?同学们原意和老师一起来解开这个千古之謎吗?
二、拱形承受压测试。
1、实验:做一个纸拱,试试它能承受压力吗?
2、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要求学生做好分工与记录)
3、要求:测试纸拱能承受多大压力。
4、观察纸拱随着压力的增强,形状有什么变化。
5、分组表述自己的实验结果。
三、让拱形承受更大的压力。提出问题让学生自主解决:
1、怎样使纸拱能承受更大的压力。
2、提示:根据拱形受压变形的现象,寻找克服变形的方法。
3、学生组实验:要求学生做好工,并注意哪些量是要求不变的。
四、长寿的石拱桥
通过资料让学生感受我国历史上丰富多彩和发达的造桥工艺。
课后反思:
拱形结构是一类很重要的结构,应用广泛。拱形结构又叫推力结构,它的特点是把受到的压力分解成向下的压力和向外的推力,是所有结构中唯一产生外推力的结构。研究拱形的承重特点更具趣味性和挑战性。
课前,我已经了解到学生已有“拱形结构和拱形结构承受压力比横梁要强”这个概念,不过有点模糊,通过本堂课学习能够掌握。本堂课的重点就是在学生对于拱形受力情况的分析上。要想让学生能顺利理解拱形的受力情况,并能描述出拱形能承重的秘密。我安排了一系列探究活动来构建。这些探究活动并不是单纯的让学生动动手,做一做实验,而是让学生在探究活动后引起思维上的火花。
我设计了两张大小一样、材料一样的平纸和拱纸。让学生来猜一猜,哪张纸能承受的垫片数多?并简要说说理由。我发现学生争着举手,想要发言阐述自己的观点。然后演示这两张纸的承重对比实验。学生的眼睛紧紧盯着实验以验证自己的猜想。
当课进入到最后如何让拱纸承受更多的垫片这一环节。学生做完实验后,我让学生描述一下在实验过程中,纸拱形状上受到的变化。学生经过实验后,也确实把纸拱形状受到的变化描述得很清楚。于是,我接着追问,那拱纸受力情况是怎么样的呢?学生一时之间无法从实验现象转化到实验本质。于是,我设计了让学生四人小组先讨论一下,然后用画图的方式来表示纸拱的受力情况。科学课中的描述包括语言描述、图画描述、实验描述等。
在本堂课中设计让学生用画图的方式来表示纸拱的受力情况正是为了让学生能用多种方式来描述,并且,这个环节是在学生实验后进行的,使得这个环节更显得具有探究性。因为,学生想要正确用箭头来表示纸拱的受力情况,必须要经过自我思考一一小组交流一一小组整合一一绘成图表这些过程。
怎么把课堂类型设计成探究性的,这需要我们教师去努力。而把课设计成探究类型的关键就是在课的不同环节中都考虑到探究性存在。那么,学生能体验科学课的探究活动了,并在探究活动中提升思维,发展科学素养。
4、找拱形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 圆顶形、球形等有和拱形相似的特点,可以承受很大的压力。过程与方法
● 用已有知识对常见弧形结构承受力的特点作解释。● 发展观察、联想和逻辑推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
● 感受科学技术对我们生活的影响。【教学过程】
一、引入。我们周围有许多圆弧形的东西。它们和拱形有没有关系?
二、认识圆顶形、球形,研究它们承受压力的特点。
1、观察:观察课本中圆顶形建筑和物品的插图,或观察教师提供的图片。
2、这些物体的形状可以叫做什么形状?
3、演示:圆顶形与拱形有联系吗?演示几个相同的拱形可以拼成一个半圆形。
4、提问:我们看到的这些物体为什么做成圆顶形?圆顶形承受压力的能力如何?
5、观察、实验、分析:观察剖成两半的乒乓球,看球壳的厚薄,捏一捏塑料皮的软硬。你们估计一下,把半个乒乓球扣在桌上,向下压它,它能承受多大的压力?现在我们在三个这样的半个乒乓球上摞书,看能摞多少本?实验演示。你们认为圆顶形承受压力的能力如何?试着解释一下,为什么半个乒乓球能承受这么重的书?(适时提示:拱形的拱脚是要用力抵住的,圆顶形为什么不需要抵住?想一想,如果几个人手牵手围成一个圆,每个人都努力向外退,能走开吗?为什么?)
6、教师讲述:两个半球形可以组合成一个球形,球形也可以看成是若干个拱形的组合,球形硌个方向上都是拱形的。球形的任何一个地方受力,力都可以向四周均匀地分散开来,所以球形比任何形状都更坚固。巨大的贮油罐做成球形就是这个道理。电灯泡为了更透光,玻璃壳很薄,但做成球形,它就比较坚固了。
三、塑料瓶形状的分析
1、谈话:在我们周围利用拱形增加材料强度的例子很多。我们来做一个“关于塑料瓶形状的研究报告”。你们可以先观察塑料瓶的各部分的形状,看哪些部位包含了拱形,与剖开的塑料瓶对比,试一试强度上的差别,写出发现。
2、小组研究,教师巡视。汇报交流。
四、认识生物体结构中的拱形结构
1、谈话:我们研究了人工设计的物体。我们自己身体中存在着拱形结构吗?人的肋骨是什么形状的?有什么好处?头骨是什么形状的?有什么好处?人的脚骨也是拱形的吗?它能使人的脚承受更大的重量且有弹性。
2、提问:
观察龟壳、贝壳、蛋壳等,说说这些形状对它们自身有什么意义?
3、小结:研究了拱形后,你们有什么感想?
课后反思:
上这一课,感觉很累,累得原因是课的难点很难突破:从拱形中去找圆顶形和球形承载压力的特点。课上下来,感觉是教师在作传授性的教学,学生在我的引导下反而变得笨了。印证了刚刚在办公室同事间讨论的一个话题:“老师是怎么样将孩子教笨的”。
到现在我还是理解不通学生为什么很难将拱形与球形和圆顶形拉上关系,或者为什么总是将拱形和圆顶形和球形混为一谈。初步推测应该出在教师的引导和定位上,到底这里的教学要给孩子定位到什么程度,这是我比较模糊的,所以在具体的教学中总是被学生拉着鼻子走。其实圆顶形也好都是有无数个拱形组合而成,而因为各个拱足又形成了底部的圆,使得拱足很难再产成对外的推力,所以圆顶形的抗弯曲能力一下子提高了很多,半个乒乓球承受重物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但是我也不清楚为什么我会引导不过来,可能旁观者比较清楚吧?
5、做框架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 三角形框架具有稳定性,利用三角形框架可以加固框架结构。过程与方法
● 用三角形框架来加固框架结构。
● 设计、制作一个可以支承重物的框架结构。情感、态度、价值观
● 体验动脑、动手合作做框架的必要,获得成功的喜悦。【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现示各种框架结构的图片(可选视频材料)研究简单框架 实践体会
利用筷子捆一 角形框架和长方形框架 观察经们受到力的作用时有什么不同? 哪一个容易变形? 可以把长方形框架加固吗?
根据要求分组操作,并作好各种形状的记录。主要思考增加斜杆起什么作用? 并说说三角形框架有什么特点。做一个坚固的正方体框架
请同不思考如何制作一个坚固的方体框架。制作一个较复杂的结构,应当先画草图,计算材料。
做一个坚固的正方体框架要多少根横杆?多少根竖杆?多少根斜杆?它们的长短一样吗?
每根斜杆起什么作用?框架中有多少个三角形? 考验我们的正方体的承受能力。
在我们的正方体框架上一本一本地放书,它能承载多少本?
课后反思:
本想这课难度不大,可是上下来难度还是很大的,难度主要体现在正方体如何加斜杆的讨论研究上。其实我认为教学中很多人都关注的是三角形的稳定性很好,然后在四边形的研究中拉一个斜杆主要是将四边形变成三角形,稳定性自然好了。
其实在正方体加斜杆的研究中,我们很多孩子也是框定在这样的基础上认为只要将四个边框拉成三角形就可以了,其实在这里的教学中我们又要思考,怎么样拉的三角形稳定性是比较好的,具体的探究过程中是非常费时间的。正方体有八个角,拉住每个角,使他们既不能拉伸也不能紧缩,用斜杆起一个固定作用。教学起来不是很顺利吗?三角形的稳定性分析在这里反而显得力不从心了,我想教材的编排肯定考虑到一个理解的递进问题,但是这个递进会不会显得跳跃过大?总感觉学生有点蒙了。
6、建高塔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 上小下大、上轻下重的物体稳定性好。过程与方法
● 用简单材料独立地探究物体不容易倒的秘密。● 应用知识和经验制作不容易倒的“高塔”。● 把探究的结果与最初的假设相比较。情感、态度、价值观
● 体验合作与交流,尊重自己和他人的制作成果。【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出示关于塔的图片资料,让学生感受到塔的神奇与生活中的具大作用。提出问题:这样高大的塔要承受哪些方面力的作用呢? 观察这些铁塔,它们在形状和结构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物体不容易倾倒的秘密。
猜想是哪些结构特点使铁塔高耸入云又不容易倾倒?把我们的猜想写下来。
实验证明
利用塑料瓶怎样放最容易倾倒? 塑料瓶怎样放最不容易倾倒? 怎样做,使塑料瓶最不容易倾倒? 学生分组解决问题。
要想使物体不容易倾倒,可以用些什么方法? 制作不容易倒的高塔
利用老师要求准备的材料做一个塔,并尽量使它不容易倾倒。比一比谁做的塔又高又稳定。分组操作
测量高度,哪组的塔最高? 并测试叧组的塔最不容易倒。
如果这是一座真正的高塔,它的搞风能力与框架结构的高塔有什么不同?
铁塔形状和结构的再思考。
塔为什么不容易倒?看看我们先前的猜想,哪些得到了证实?哪些需要修正补充?
板书设计: 塔不易倒的秘密 底部越大越不易倒 底部越重越不易倒 空体比实体抗风能力更强 地基陷于地下越多越不易倒
课后反思:
这课的教学我充分利用了前一课《框架》的材料,结合身边的饮料瓶。在制作的过程中,要求学生用竹筷不能采用单独直立的方式,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最高的塔能搭建到近4米。操作过程中,学生能创造,动手能力都比较强,但是课也存在很多问题,主要问题表现在时间的把控上存在问题,更多关注的是学生的如何制作,对制作的思考不到位。感觉这课放两课时教学会起到良好的效果。
7、桥的形状和结构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 桥梁有多种不同结构,有的桥梁把多种结构合为一体。● 桥的形状和结构与它的功能是相适应的。过程与方法
● 提高观察、比较、描述和评价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
● 体会科学技术对社会进步的作用。● 感受和欣赏桥梁的形状结构之美。【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说过:“桥梁是一种自古有之,最普遍而又最特殊的建筑物。”
二、美丽的彩虹桥-拱桥。
出示图片,观察比较这些拱桥,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各有什么优点?(教师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
实验:用木棍做一个拱,然后两个做对比,看是那一个面的受力更大。(桥面在拱下方的拱桥,桥面可以拉住拱足,抵消拱产生的向外的推力。桥面被水平方向的力拉紧,还增加了桥面的抗弯曲能力。)
三、拉索桥
1、观察拉索桥,它们的受力部分主要是哪些?(学生说出自己的观察结果和想法)
2、以实际例子说明(可结合我们家乡的太平桥作说明)观察这些桥的结构是怎样的。拉索桥究竟有什么优点?
3、实验:模拟做一个拉索桥(这个由老师做演示实验)在实难中学生边观察边思考问题,当演示完成后回答。两人同时用力拉绳把“桥”吊起来。我们朝什么方向用力?
把绳子拉平直些,再拉平直些,感觉用力有什么变化?
四、结合我们的生活自己来制作桥
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让学生分组完成也要以独立完成,再上交作品,由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评定其水平。
让学生说出自己设计和制作桥的想法和原理是什么?
自己设计的桥有什么特点,请做得好的学生演示讲解,从而进一步体会本单元的知识。
课后反思:
上这课之前,我在网络上寻找了50多种造型各异的桥梁图片,在研究拱桥的时候我分别出示了五种典型的桥梁图片:多拱形、单拱形、拱形在上、拱形在下、多层拱形,让学生研究这种桥梁在增强抗弯曲能力上的有效举措。在研究钢索桥的时候,我更是展示了多种造型美观的钢索桥,让学生在图片的观察和研究中,让学生理解这些桥梁是如何增强抗弯曲能力的。总的感觉,这课的图片展示给课堂带来不少的亮点,他能在根本上帮助学生建立思考的基点。因为我们的学生虽然熟悉身边的桥梁、也在前面学过很多的抗弯曲知识,但要在此基础上思考、并融会贯通是有一定难度的。
8、用纸造一座桥。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 设计和建造桥需要综合考虑许多因素,如造桥的要求,材料的特性和数量、形状和结构等。
过程与方法
● 经历设计、制作、介绍交流的过程,体会设计的重要性。● 应用形状结构的知识及经验设计和制作。情感、态度、价值观
● 发展乐于动手、善于合作、不怕困难的品质。● 发展尊重他人、认真倾听、敢于发表意见的品质。【教学过程】
一、检查学生合作带来的各种桥模型,请学生按照展览要求先报名,再统一在讲台前参展。
二、请各在座的评委检查制作的材料是否统一,然后讨论分别从几个方面去评价这些不同形状的桥模型?教师提出要求,板书如下:我们的桥展示评奖大会——最佳作品奖,最佳评委奖。最佳作品:描述分、比较分、承重分,总评分。单项奖:省料奖、美观奖、实用奖、参与奖。
三、准备怎样介绍自己的桥?下面的内容可供参考: 设计的想法是怎样形成的,出示设计图或设计过程。应用了哪些形状方面的知识。应用了哪些结构方面的知识。
我们的桥哪里受压力,哪里受拉力„„ 制作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怎么解决的。哪些地方限于技术,做得不够好。哪些地方是具有明显的优势的。预计能承多少重量。
课后反思:
这课的教学,说真的,我进行了大量的改变,我把本次造桥作为一次小型的科学小制作比赛了。为什么要这样?第一、因为我觉得要抓住这样的教学契机,努力提高孩子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的能力;第二、丰富我们科技教研组的活动安排,让学生在动手中能提高其综合的能力;第三、减轻六年级孩子过重的学习压力,让他们利用这样的机会好好“乐”一把。本次活动中,我对教材中只能使用报纸做了一些调整,我鼓励孩子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材料,让他们大胆创新,只要符合两个条件:美观、实用。这次活动自我感觉还是很成功的。这课的教学我认为还要关注制作后的反思讨论,这点在教学中,我们往往忽视了,其实我也淡化了很多,回头想想,这个环节的教学其实是非常重要的。
第1课 电和磁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电流可以产生磁性。过程与方法:
做通电直导线和通电线圈使指南针偏转的实验,能够通过分析建立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验科学史上发现电产生磁的过程。意识到留意观察、善于思考品质重要。
【教学准备】 1.学生备:一号电池
2.教师备:电池盒、小电珠、灯座、导线、指南针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00多年前,人们对电和磁的了解十分的有限。在一次偶然的情况下,丹麦科学家奥斯特发现了一个有关电和磁的秘密。你们想知道这个秘密是什么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重现历史上那个伟大的时刻。(板书课题:电和磁)
(二)通电导线和指南针
1.奥斯特当年正在用一个简单的电路做实验。桌上有老师准备的材料。请你们先用这些材料组装一个简单电路。
2.学生活动
3.当时在奥斯特的实验桌上放着指南针。这个指南针的指针一头指着北,一头指着南。当接通了电源的导线靠近它时,奥斯特突然看到一个现象„„你们想试一试吗?
4.学生活动
5.有什么发现?对这个发现你们有什么解释?
6.通过短路的方式,你们会看到更加明显的现象。再试试。
四年级上册科学课件 篇9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1、我们的食物
教学目标:
1、了解食物的多样化及其主要来源。
2、学习用分类的方法认识食物,培养分类能力。
3、学习用简单的图表进行统计,培养学生整理资料和评价统计结果的初步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人类需要的主要营养及其来源。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分类能力以及整理资料和评价统计结果的初步能力。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
将上课前一天自己所吃的食物记录下来并制成统一大小的卡片(教师课前适当指导记录和制作卡片的方法);搜集有关食物的资料和图片(或自带一些食物)。
2、教师准备:
实物投影仪、一天食物情况统计表格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平时你们都常吃些什么食物呢?(生答)
看来,同学们对食物都很感兴趣,那关于食物,还有哪些知识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我们的食物”师并随机板书课题。
二、了解食物
1、我们的食物有哪些?
同学们,老师让你们记录了前一天自己所吃的食物,现在谁能说说你吃了些什么?(生答)
教师适时把学生的卡片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并总结板书:
馒头 米饭 面条 „„(面食)
白菜 豆角 西红柿„„(蔬菜)
鸡肉 鱼肉 猪肉„„(肉类)等。
大家还知道哪些不常见的食物呢?
(学生简单汇报)
从同学们的汇报中,老师看出大家很喜欢美食。是啊,因为我们的食物丰富多彩。那么,我们的食物是从哪里来的呢?
2、我们的食物从哪里来?
同学们,当你在尽情地品尝美味的时候,可曾想过制作它们的原料都来自于哪里吗?请大家结合课文插图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简单评价学生的讨论交流情况)
师结合学生回答板书:
植物
动物
微生物
是的,我们的食物,不论是肉食、素食,还是一些新型食品,都直接或间接地来自于大自然。是大自然给我们提供了食物。
3、我们来给食物分类。
同学们,来自大自然的食物如此丰富,大家能把这丰富的食物分类吗?
(学生根据想法简单汇报)
师:食物分类的方法很多很多,接下来每个小组就按照自己喜欢的方法给食物分类吧!
小组活动,学生将带来的食物、图片以及知道的食物进行分类,教师巡视,及时指导。
师:现在各小组来汇报一下你们的交流成果,让大家一起来分享。同学们要注意倾听其他小组发言的要点,以便与自己的交流结果相对照。
师总:通过小组交流,同学们总结出了许多分类方法。知道分类的标准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按原料的来源分,可以按营养成分分,也可以按食用方式或者产地等来分类。
三、自由活动
1、争当美食小导游。
同学们,课前我们都收集了美食资料,谁的资料丰富,谁的解说最有诱惑力,最能吸引“食客”呢?让我们争当最佳美食小导游吧!
每个小组推荐一位代表当美食小导游,绘声绘色地介绍他们的美食,其他同学当“食客”兼裁判,最后选出最佳的美食小导游。
四、回顾全课总结评价
通过这节课的活动,同学们有哪些收获呢?还有哪儿不满意?你觉得其他同学做得怎样?先想一想,再说一说。
五、拓展延伸
学生这节课之后同学们想做什么?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利用各种资料,调查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饮食习俗,并与同学们交流调查结果。
板书设计:
1、我们的食物
馒头 米饭 面条 „„(面食)
白菜 豆角 西红柿„„(蔬菜)
鸡肉 鱼肉 猪肉„„(肉类)等。
植物
动物
微生物
9.12
2、我们的营养
教学目标:
1、知道维持人类生命健康的主要营养素。
2、能借助资料设计探究食物营养成分的试验,借助简单的器材对食物的营养成分进行检测活动,并做好试验记录。
3、在探究过程中,能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并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善待生命,珍爱生命。教学重、难点:
通过简单的检测食物营养成分的试验,让学生认识到不同食物含有不同的营养素,同时知道维持人类健康的主要营养素。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各种水果和蔬菜、馒头、饼干、花生等。并查找有关食物营养的资料。
2、教师准备:酒精灯、火柴、碘酒、镊子、小刀、白纸等。教学过程:
一、发现并提出问题:
1、谈话导入:同学们,能告诉老师你们喜欢吃哪些食物吗?(多名学生说)对于你们喜欢吃的这些食物,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2、学生们提出问题,教师归纳: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有研究价值的问题,总起来都是想研究食物中含有哪些我们人体所需的营养成分?(同时板书课题:我们的营养)
3、让学生根据日常积累的知识和查找有关食物营养的资料说一说:食物中主要含有哪些我们人体所需的营养素?(学生边说教师边板书,如果学生说的不全或不对,教师要及时补充和纠正)
4、师问:食物中真的有这些营养素吗?(引导学生用实验的方法来验证一下)
二、计划与组织
1、教师展示课前准备好的食物:各种蔬菜和水果、馒头、饼干、花生、鸡蛋、肉等
2、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准备研究教师展示的哪些食物?打算怎样研究?研究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教师参与到每个小组交流)
3、学生讨论交流后,教师提出几点要求:希望同学们在实验的过程中一定要及时的把你们的发现记录下来,看看在最短的时间内,哪个小组合作的好,发现的多。
三、事实与证据
1、教师让每个小组的小组长到“食物超市”(材料区)选择想要研究的食物。
2、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并把实验提示打在大屏幕上,供学生参考。
实验小提示
脂肪会在纸上留下油渍
淀粉有遇到碘变蓝色的性质
蛋白质在燃烧时会发出烧焦头发的气味
教师在巡视的过程中,要及时纠正学生错误的操作(比如:酒精灯的使用不正确等)。
四、表达与交流
1、教师示意实验的时间到,学生们把实验物品摆放整齐。
2、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要提醒其他同学注意倾听,并及时纠正或补充实验结论)
3、各小组汇报完后,教师小结:同学们的实验做的很认真,也很成功。通过看、闻、尝等很多方法发现:在纸上挤压花生米和肥肉时,会留下油渍,说明里面含有大量的脂肪;在馒头和饼干上滴上2-3滴碘酒后,它们变成了蓝色,说明里面含有大量的淀粉;蛋清和瘦肉在燃烧时会发出烧焦头发的味道,说明它们里面含有大量的蛋白质。除了这几种营养素外,食物中还含有矿物质、纤维素和维生素,关于这几种营养素的检验我们以后将继续学习。
五、总结评论
1、通过我们今天的探讨,你有哪些收获?你感觉自己表现如何?
2、教师小结:今天同学们都表现的不错,希望你们今后在饮食方面,一定要讲究营养卫生,保证自己有一个健康的身体,这才是我们学习的最好资本。
六、拓展延伸
课下,请同学们统计自己每天所吃的食物种类,分析你每天都获得了哪些营养成分?并适当调整自己的饮食习惯。
板书设计:
2、我们的营养
主要包括蛋白质、脂肪、淀粉(糖类)、纤维素、维生素、矿物质和水。
9.13
3、饮食与健康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饮食与健康的密切联系,了解不同食物的营养价值,养成科学合理的饮食习惯,关注自己与他人的健康。
2、通过调查活动,搜集资料,小组合作等多种活动方式,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运用资料、处理信息获取知识的能力。
3、通过对饮食与健康问题的思考与讨论,培养学生节约粮食,不浪费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1、日常饮食注意科学、合理地搭配。
2、学会科学搭配自己的饮食。
教学准备
1、学生课外收集、整理饮食与健康方面的资料卡。
2、向父母、老师或身边的厨师、保健医生了解各种菜谱中的营养搭配技巧,设计一个一日三餐的食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师:同学们,前几天,老师碰到一件令人难过的事,看到一个奇怪的现象,有一个学生(身上并无疾病)上体育课的时候,上到半节课,不知何故突然奇怪的晕倒了,你们猜猜他为什么会突然晕倒呢?
学生纷纷发言,最后一致认为他突然晕倒原因主要有二个。一是缺乏锻炼,二是营养不良,教师趁机提出饮食与健康的话题,并板书课题:
3、饮食与健康
二、探究活动
1、交流饮食习惯
师:同学们,为了健康我们每天必须要做的事情是吃饭,那老师问一下你们会吃饭吗?生一定会笑着答会
师:既然都会吃,那么交流一下你们是怎么吃的,一日三餐吃了什么?
学生交流并汇报
师:现在,把你们的一日三餐的情况写在纸上,一会我们再来分析你们是不是会吃。
师出示食物结构金字塔,让学生说出金字塔给我们的信息,然后结合“资料卡”,分析自己的饮食结构,互相说说各自的饮食结构是否科学。
生再次交流讨论,并对照课本中的资料卡分析自己的饮食是否合理(有的可能缺少蔬菜或水果,也有的可能肉吃的太多等)
2、怎样搭配食物
师:接下来,我们通过收集的资料,参考食物结构金字塔,讨论怎样饮食更有益于我们的健康。因为每个人身高、体重、运动量等拜托,会产生饮食差异。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需求制定属于自己的健康饮食计划。
下面学生通过比较、分析和交流,自己设计自己的一日三餐。学生设计的比较好,展示给大家看。
师再根据专家建议,向学生提供营养餐:早餐:1杯牛奶﹢1个苹果;午餐:高蛋白食物为主﹢1份水果;晚餐:少油少调味为主﹢1份水果。师并板书
三、自由活动
师:科学健康饮食中,除了膳食结构要合理以外还有什么因素影响健康?
学生猜测,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师生小结:
1、合理分配三餐;
2、荤、素搭配;
3、不挑食、不偏食;
4、不暴饮暴食。
5、要选择无毒、无污染的食物。
6、注意不要食用不洁食物以及过期食物,注意饮食卫生。
7、不要边看书边吃饭。等等
四、拓展活动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你今后将怎样合理的安排自己的饮食?请同学们回家后对家里的饮食情况作一次调查,并提出合理的改进方案。也可以利用网络资源,编辑《营养与健康报》。最后我把一首儿歌送给了同学们:
小学生,要记牢,科学饮食很重要。
一日三餐巧搭配,定时定量要做到。
五谷杂粮是主食,蔬菜水果不能少。
鸡鱼肉蛋宜适量,糖脂食物控制好。
饮食且要讲卫生,身强体健学习好。
9.19
第二单元:水里有什么
4、水变咸了
教学目标:
1、能从身边常见的现象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够自己设计实验,探究水能溶解固体物质的特性,并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和交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2、体验到科学探究要尊重证据;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意识到科学可以改善人们的生活。教学重点、难点 :
知道水有溶解物质的特性;能定性地描述溶解变化;了解溶解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准备:
烧杯、玻璃棒、食盐、红糖、白糖、高锰酸钾、小药匙。相关资料。教学过程:
一、观察材料,科学猜想
1、(出示白开水和食盐)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杯白开水和一汤匙食盐,请看它们有什么不同?(学生回答:食盐是白色颗粒状的固体,而白开水是无色透明的液体)。假如把食盐放入白开水中,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学生回答:盐会不见了,水会变咸了,水位上升等)。(板书:水变咸了)
二、初步验证,产生问题
1、刚才,同学们说出了自己的猜想,想不想亲自做一做,验证我们的说法?(各小组学生亲自做实验,调制并品尝盐水,发现猜想正确,教师予以表扬,并板书:食盐——>不见了)。
2、对于这样的现象,我们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自由回答,如“食盐是怎样到水里的?”、“还有哪些物体放到水中,也像食盐一样看不见了?”、“食盐不见了与什么有关系?”、“怎样看到一种物体到水里的过程?”等问题)。
3、大家的问题真有趣,讨论一下这些问题的答案,好不好?
4、通过小组讨论,你们有什么发现?(学生回答出白糖、味精到水中也不见了,教师板书:白糖、味精。学生可以提出观察深颜色的物体在水中的变化)。
三、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1、(出示高锰酸钾)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种叫做高锰酸钾的药品,请看它与食盐有什么不同?(学生答出它是一种紫红色的固体粉末状颗粒)。
2、下面,我们观察把它放入水中后发生了哪些现象?(学生汇报观察结果为:高锰酸钾变成了一些微小的颗粒,烧杯中的水变成了均匀的紫红色,在杯子底部没有沉下的高锰酸钾。)
3、看到这里,你们有什么想法?(学生自由回答,如认为“高锰酸钾是均匀分散到水中的”“食盐、白糖、洗衣粉也是均匀地分散到水中的”等等。)
4、小结:像食盐、白糖、高锰酸钾一样,放入水中后变成了一些微小的颗粒,均匀地分散到水中的现象,我们把它叫做溶解。(教师板书:高锰酸钾——>溶解)让我们再看一下这个溶解过程(课件出示高锰酸钾分子由大变小,均匀分散到水中的过程)。
四、联系生活,自主探究
1、刚才,我们研究了高锰酸钾等物体在水中溶解的现象,研究到这里,你们有什么想法?(教师引导学生尽可能多地提出各种问题,如“还有哪些物体能溶解到水中?是不是所有物体都能溶解到水中?小苏打、面粉、肥皂、石灰会不会在水中溶解?”)
2、问题提出来了,那你们想怎样研究?(学生回答,可以亲自做实验。)
3、下面,老师给大家充足的时间进行研究,看哪些物体能溶解到水中,哪些物体不能溶解到水中,把我们的发现记录下来。(各小组学生自主探究,教师指导学生细致观察,并做好记录。)
五、汇报交流,深度探究
1、我发现大家的研究热情很高,肯定有很多发现,让我们来交流一下。(学生可以回答出:小苏打、洗衣粉、肥皂等溶解于水,石灰、粉笔末、石子、黏土等材料不溶解于水。再如:“发现有的材料溶于水,有的材料不溶于水。”、“水有溶解别的物质的性质。”、“石灰放入水中会沉淀到烧杯底部,它不能均匀分散到水中,可见石灰不溶于水”等。老师引导学生多方面汇报实验发现,并用鼓励性语言予以评价。教师板书:石灰、粉笔末、石子、黏土——>不溶解)
2、在研究中,大家还有没有重大发现,让我们分享一下?(学生可能发现“过多的可溶性物质放入水中,可能会出现沉淀现象”、“使用玻璃棒搅拌会加快溶解”。此时,老师引导学生围绕“过多的可溶性物质放入水中会怎样?”、“怎样加快溶解”让学生深度探究。学生实验探究,教师巡回各小组指导,学生将食盐不断放入,发现开始时食盐溶解了,后来食盐沉淀了,通过讨论可以得出:食盐在水中的溶解是有限度的,由此可以想到“有些物质在水中的溶解也是有限度的”。针对“怎样加快溶解”,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桌上的烧杯、温水、冷水、玻璃棒、肥皂、糖块、小锤等材料自主设计三种有对比度的实验,得出用玻璃棒搅拌、用温度高的水做实验、将可溶解的物质颗粒变小都可以加快溶解。)
六、课堂评价,问题结课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谁来评价一下,小组同学及老师的表现?你们还想研究哪些问题?
9.20
5、怎样加快溶解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探索“怎样加快溶解”的过程中经历“问题——假设——验证——证实”的科学探究过程。
2、引导学生在“哪一块食盐溶解得快”的活动中,经历控制单个变量进行对比实验的探究过程,并认识影响物体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几个因素。
3、引导学生在研究活动中大胆设想,精心设计,并能控制实验条件,用对比法的原理进行科学的验证过程。
教学重难点:
1、经历利用对比的方法验证肥皂溶解速度变化的探究过程。
2、明确实验中的变量和不变量,经历控制单个变量进行对比实验的探究过程。
教学准备:
(小组用)筷子、玻璃杯、热水和冷水、小刀、糖块、肥皂、表、食盐、汤匙、水槽等。
预习:
准备味精、肥皂块、筷子、小锤子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探索。
1、出示一杯纯净水,请一位学生上来喝一喝,说说水的味道。
2、在纯净水中加入两个糖块,马上让这位学生再喝一喝,说说现在水的味道。
3、教师设问:加了两块糖,水为什么还不是很甜呢?
4、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
5、教师提出探究的任务:你有什么办法能加快糖块在水中的溶解呢?师随机板书课题:怎样加快溶解
6、学生提出自己的方法,教师板书:搅拌、加热(热水)、切碎、„„
二、探究哪块糖溶解得快
1、教师设问:你们提到的方法真的都能加快糖块溶解的速度吗?你有办法让人信服呢?
2、学生提出自己的设想。
3、教师设问:如果把热水、搅拌和切碎几种方法综合起来实验,能说明每种方法都有加快糖溶解速度的作用吗?
4、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
5、教师再设问:要看清每种方法是否加快了溶解,加快了多少时间?你们觉得还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6、学生小组讨论。
7、学生交流,提出要用冷水与热水、搅拌与不搅拌、切碎与不切碎的对比方法。
8、引导学生注意对比实验中的注意点。
(1)、教师设问:比方冷水与热水的对比实验中,你们认为哪些条件要相同,哪些条件必须不同呢?
(2)、学生讨论,并提出自己的设想。
(3)、教师再次设问:另外两个对比实验中,你们认为哪些条件要相同,哪些条件必须不同呢?
9、在选择基础上协调成4个组做搅拌与不搅拌的比较;4个组做切碎与不切碎的比较;4个组做热水与冷水的比较。教师巡回指导。
10、各小组交流研究结果。教师谈话小结。
三、研究怎样加快食盐的溶解。
1、教师谈话:你熟悉的可以溶解在水中的物质还有什么?
2、学生说说。
3、教师谈话:现在我们用食盐来进行一场比赛。比一比,哪个小组先把它完全溶解在水。你觉得怎样才能使比赛更公正?
4、学生谈自己的想法。明确需要控制食盐的数量、水的多少、开始实验的时间等因素,而加快溶解的方法可以是不同的这的重要点。
5、各小组讨论加快溶解的方案。
6、各组比赛。
7、请速度快的小组说说自己是怎么想和怎么做的?速度快的经验是什么?
8、请速度慢的小组说说自己是怎么想和怎么做的?速度慢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四、体验与记录肥皂溶解的时间。
1、小结前面部分的活动。
2、教师谈话:以上这些加快溶解的方法是否也适合另外的物体比如肥皂呢?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加以验证?没有比刚才更简便的方法呢?
3、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
4、教师出示记录表,让学生研究表格,提出对这个本活动的注意点或建议。
5、学生推测结果,并说明理由。
6、分发肥皂片,实验。
7、交流结果。
五、生活中应用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加快物体溶解的方法,那么在生活中,我们把这种方法应用在哪里了? 生讨论后答
(如:
1、妈妈洗衣服的时候,往水里倒洗衣服后,总是用手搅一搅;如果洗衣服结块了,一般倒入温水中,还把它弄碎。
2、冲咖啡的时候要用热水冲,并且一边冲还要一边等等。)
师:看来生活处处皆科学。
六、课后拓展
师:近年来,海水的污染越来越严重。课后请同学们调查一下海水被污染的原因,了解生活中溶解现象带来的危害,并想出防治措施。
9.26
6、做一杯饮料
教学目标: 1.能提出制作活动的思路,能对制作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和制作的结果进行客观的评议,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培养坚韧不拔的毅力。
2.善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愿意合作与交流,锻炼学生的操作能力。教学重难点:
知道水不仅能溶解固体,还可以溶解液体、气体。教学准备:
橘子粉白糖奶粉水蜜桃粉 苹果粉 玻璃棒 小勺 小瓶盖 一杯开水 课前做个人们喜欢喝什么饮料的调查统计表
预习:
准备吸管、饮料。教学过程:
一、生活切入提出问题
师:
1、老师先调查一个问题:喜欢喝饮料的同学请举手!(生自动举手)
2、你最喜欢喝哪种饮料?为什么?(生答)
师:那你们知道大多数人喜欢喝的饮料是什么吗?请看这张调查统计表。(课件出示调查统计图表。)
师:从这张图上可以看出喜欢喝醒目和椰汁味道的较多。因为醒目和椰汁味道较好喝。那么它们的味道与什么有关系?(生猜测)
师总结:饮料中的糖、橘子粉、橘子汁、二氧化碳、香精等等,都是饮料的原料,饮料中所含有的每一种原料以及每一种原料的多少,就是饮料的配方。配方不同,味道就不一样。看来一种饮料是否好喝,与它的配方有着密切的关系。
今天我们就来自制一杯饮料,看谁制作得好喝。教师板书课题:
6、做一杯饮料
二、制定方案
师: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准备了一些原料,看看都有些什么? 学生观察。汇报:水
橘子粉
白糖
奶粉
水蜜桃粉 苹果粉 师:老师准备的这些可以当配料。同时还给同学们准备了制作饮料的辅助工具:干净的玻璃棒,小勺,干净的小瓶盖。
师:现在,请同学们根据自己小组讨论,结合老师提供的配料,设计你们组的饮料配方方案,并填写在“饮料配方设计单”(课件出示)上。学生设计饮料配方。学生交流。
生答:
1、如:我们准备做橙子味的。饮料配方是:橙子、糖、水。另外,我还喜欢奶味,所以想加点奶粉。
2、如:我们组想做一杯甜牛奶的饮料,需要奶粉、白糖。
三、实施探究
师:同学们设计的配方很好,我感觉做出来的饮料口感肯定不错。下面就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设计,也可以吸取别人好的想法对自己的配方加以改进后,进行制作,制作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做好记录。(课件出示“制作饮料报告单),请大家看看这张报告单,今天我们使用配料的单位不是克或千克,而是瓶盖。做的时候,就需要同学们先把配料装在瓶盖中,并把使用几瓶盖的原料及时记录下来。饮料制作报告单
橘子粉
白糖
奶粉
苹果粉 水蜜桃粉 第一次()瓶盖()瓶盖()瓶盖()瓶盖()瓶盖 第二次()瓶盖()瓶盖()瓶盖()瓶盖()瓶盖 第三次()瓶盖()瓶盖()瓶盖()瓶盖()瓶盖 第四次()瓶盖()瓶盖()瓶盖()瓶盖()瓶盖 „„
合计()瓶盖()瓶盖()瓶盖()瓶盖()瓶盖
我们发现:
经过()次调制的饮料才好喝。
(2)制作好了,自己先尝一尝。如果感觉不理想,可以进行第二次、第三次调制,一直到满意为止,但要把每一次变化的情况纪录下来,最后还要把合计这一栏填好。
(3)制作过程中如果遇到问题,首先自己解决,如果自己不能解决,可以向同学、老师求援。
学生制作饮料,教师巡视指导,及时了解情况。
四、展示交流:
师:同学们做的饮料五颜六色、很是吸引人,不知口味怎样呢?组内互相品尝一下吧!品尝之后,推选出一杯大家都满意的饮料。(学生互相品尝)
然后学生介绍自己组的饮料的特色,教师随学生的回答,将每个组所用的配料的量和所用的次数板书在黑板上。
师:请大家仔细看老师在黑板上的记录,先看这边的数字,是每个小组调制饮料的次数,说明了什么?
(每一杯饮料都不是一次就调制成功的。)
师:一杯好喝的饮料需要进行反反复复的实验,才能成功。像这几杯大家感到味道比较好的饮料,就是因为使用了好的配方。好的配方,有好多就是经过几次、几十次甚至几百次、几千次的实验才得来的。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汇报。
五、拓展创新:
师:关于制作饮料,还有许多问题值得研究,例如,多种配料一起放和分别放哪种形式的好喝?分别放时先放什么?各种配料之间的营养有什么影响?怎样做出的饮料对人体最有益?等等,请有兴趣的同学课下继续研究,做出更好的饮料,给你的家人、同学、老师品尝。
9.27
7、水里有什么
教学目标:
1、知道水里有溶解和不溶解于水的物质
2、使学生知道沉淀、过滤、消毒是水净化的常用方法。初步了解自来水的净化处理过程。
3、指导学生初步学会做沉淀和过滤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4、向学生进行饮水卫生教育,培养学生认真细致、与人合作、不怕困难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
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知道沉淀、过滤、消毒是水净化的常用方法。
2、向学生进行饮水卫生教育,从小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3、沉淀和过滤实验的操作规程。教学准备:
1、有关《水污染》和课本插图的课件。
2、沉淀实验:烧杯、明矾、玻璃棒。
3、过滤实验:滤纸、剪刀、烧杯、玻璃棒、漏斗、铁架台、滴管。
一、导入新课
1、播放《水污染》和课本插图的课件。提问:同学们,你们发现水里面有什么?你知道自然界的水是怎样被污染的?污染的水是怎样危害人类健康的? 学生结合课件进行讨论并汇报
2、教师:水里有什么呢?(板书)自然界的水由于各种原因,混入了各种杂质,其中有不溶解于水的杂质,如泥沙、石块„„,有溶解于水中的杂质,如食盐、各种矿物质„„,还有细菌、病毒等。自然水域的水必须经过处理,除去部分或全部的杂质,才能饮用。把不干净的水变成干净的水,叫做水的净化。
二、学习新课
1、指导学生学习用沉淀的方法净化水。
(1)观察:每组实验桌上有两杯混浊的水,观察水里有哪些杂质?(2)学生汇报。
(3)讲解:怎样除去水中的这些杂质?要除去水中比水重的杂质,有一个简单的方法,把水放在容器中静置一会儿,一部分杂质就会沉到水底,这种方法叫沉淀。为了加快沉淀,还可以在水中加入明矾,明矾经过溶解后能把水中一些较小的颗粒粘在一起加快沉淀。我们附近农村,由于农民都使用了自来水,一般就不用在水中加入明矾沉淀。
(4)演示沉淀实验,边示范边讲解:加入适量明矾、用玻璃棒搅拌、静置,过一会儿观察沉淀后的水有什么变化?(5)学生实验。
(6)学生观察、讨论:沉淀后的水发生了什么变化?
小结:沉淀能除去水中什么样的杂质?家里的烧水壶、热水瓶等的时间用长了,壁上会有水垢,这就是水中杂质长期积淀的结果。
2、指导学生学习用过滤的方法净化水。
(1)讲述:沉淀能除去水中一部分杂质,但并不能完全除去不溶解的杂质。沉淀后的水还会有重量很轻的物体在水中,过滤又是一种常用的净化水的方法。(2)讲解过滤操作的方法。(3)学生分组实验。
(4)观察、比较并讨论:过滤后滤纸有什么变化?过滤能除去水中什么样的杂质?
(5)小结:用沉淀、过滤的方法能除去水中不溶解于水的杂质。
3、指导学生学习用消毒的方法净化水。
(1)讲述:用沉淀、过滤的方法能除去水中不溶解于水的杂质,但不能除去细菌、病毒等有害物质。这就需要消毒,比如用加热的方法把水烧开,这种方法叫“煮沸”;也可以往水里加漂白粉。我们把煮沸各加消毒药品的方法统称为“消毒”,其中煮沸是又简单又可*的消毒方法。(2)总结水的净化方法。
三、自由活动
1、了解自来水厂水的生产过程,并进行饮水卫生教育。
(1)提问:你家饮用的水是归哪里的水?自来水是怎样生产出来的?(2)讨论:自来水要经过几道净化处理过程?
(3)提问:自来水经过多道净化处理,能不能直接饮用?为什么?
2、探索研究:自己设计一个自来水加工厂
(1)教师:如果让你设计一个自来水加工厂,你有怎样的设想,把你的意图用文字或画图的方式表示出来。(2)学生设计。
(3)学生展示自己的设计。
四、拓展活动
教师: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淡水的使用量逐年增多,出现了淡水资源的缺乏现象,更严重的是大量的工业废水排入到河流、田野„„给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请同学们课下对附近的工厂、河流进行调查。谈谈你的感想和解决以上问题的有效办法。
10.10
8、植物的身体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知道植物体(限于种子植物中的被子植物)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组成的。
2.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交流活动,让学生知道植物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组成的。教学难点:
学生正确的分析、总结植物的组成部分。教学准备:
课件、凤仙花(俗称指甲花)的挂图、凤仙花的分解图片(自制)、可供学生阅读有关植物的图书(如:《十万个为什么》)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1.谈话:今天我想请各位同学当个画家,请给你在课前观察的植物画个像。(学生画画)
2.展示学生作品:
问:你画的是什么植物?你都画出了这棵植物的哪些部分?
你认为一棵完整的植物要由几部分组成呢?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进行下面的研究活动。师板书:
8、植物的身体
二、学习新课
1.研究植物的组成
⑴讲述: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棵植物图片。(出示挂图)这是一棵完整的植物,它由几部分组成呢?你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
(学生讨论研究的方法:看图、查阅资料、上网、问别人等等)
指出:你们可以自由结成研究小组,在讲台上我给大家准备了一些有关植物的书籍,你们可以查看,找出答案。
⑵学生分组,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研究,寻找答案。
(注:引导学生用不同的研究方法找到答案。一定要给与学生充分讨论、观察、交流、思考的时间,让同组的每一个学生达到共识。同时让各组同学思考:用什么方式向其他同学介绍植物的组成部分。比如用表演的形式、用画画的形式等等。)
⑶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汇报研究结果:
(在汇报之前,要提醒学生注意倾听别人的发言。如果有什么不懂的或没有听明白的问题,可以向发言同学进行提问,让他帮你解答。)
师问:我这有一些凤仙花各部分的图片,你能拼成完整的植物吗?
(学生拼图,进一步认识植物的组成)
⑷谈话:刚才我们观察了凤仙花,现在我请大家再来看几幅图。(用实物投影机出示课本插图)
问:你知道这是什么植物?请你们小组继续研究这些植物的身体是由几部分组成的,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师引导学生继续研究,通过分析其他植物的组成,进而得出植物都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组成。
(5)小结:通过我们的研究发现: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构成了植物的“身体”。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
师板书: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构成了植物的“身体”
(6)问:是不是所有的植物都是由这六部分组成的?你有办法来解决这道题吗?请你快速找出这道题的答案。(学生继续分组查阅图书资料,寻找答案。)
学生汇报答案。
讲述:由此可见,在植物世界中,并不是所有的植物都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部分组成的。有的植物没有根、茎,或者不开花、不结果(如藻类植物海带、紫菜、海白菜、裙带菜等),所以在实际生活中要学会注意观察周围的一切事物。
三、再次感受 谈体会
1、师再次展示各种各样植物,让学生感受植物世界的丰富多彩。
2、学生谈观看后的体会,认识到植物世界的种类繁多,形态各异。
3、教师出示资料:地球上的植物,目前人们已知的大约有30多万种。
4、讨论:植物与人类有什么关系?
5、小结:认识到植物为人类提供了食物来源,保护植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感悟到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
四、总结评论 拓展延伸
1、通过我们今天的探讨,你有哪些收获?你感觉自己表现如何?
2.课后制定一份观察计划,继续对植物进行研究。
10.11
9、植物的根
教学目标:
1.能用简单的工具对植物的根进行细致的观察,并能利用简单器具做根吸水的对比实验。
2.体验到合作与交流的快乐;意识到搞科学研究必须要有严谨、认真的态度。
3.知道根有固定植物,吸收水分和养分的作用。
教学重点: 使学生知道根有固定植物.吸收水分和养分的作用.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按”问题.假设.验证.结论”的程序解决问题的能力.活动准备:
带根的植物(根要多些)及相关的工具(小量筒、盛有水的水槽、棉花、橡皮泥、植物油、胶头滴管等。)
教学过程:
一、汇报交流
师:课前老师让同学们去观察各种植物的根,你们观察了吗?有什么发现?
并且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生答自己的发现。(让学生把他们的发现尽可能的都表达出来,教师适时引导)
二、设置疑问,大胆猜测
师:同学们课前观察的真不错,发现了这么多根的秘密,可是,听了同学们的汇报,老师有一个问题搞不懂了,同学们观察了很多植物,它们都有根,植物为什么要长根呢?根对于植物有什么作用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9课:植物的根。教师随机板书。
师出示在课文《高梁情》里也看过对高梁根的描述:高梁的根像鹰爪一样,它们强有力地抓住土地,仿佛擒拿一个庞大的活物,等到暴风雨来临时,高梁就能稳稳的站在土地上。
(生可能会答:
1、我认为植物的根能使植物很牢固的生长在土地上。
2、如果植物没有根,我们就能很轻松的把地上的草、庄稼、小树拔出来,大风也会把它们吹倒,甚至吹跑。)
师:看来,植物的根确实能使植物更牢固的生长在土地上。板书:根有固定植物的作用
师:植物的根除了固定这个作用,还有其它作用吗?它有没有吸收水分和养分的作用?我们来做一个实验。
三、设计实验、验证猜想
活动一:引导学生设计“根有吸收水分和养分的作用”的实验
师:课前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各种实验用品,现在同学们各小组先讨论一下,这个实验该怎么做,讨论出一个最佳方案后,再进行实验。(各小组均有一棵生命旺盛的植物幼苗、小量筒、盛有水的水槽、棉花、橡皮泥、植物油、胶头滴管等。)
小组讨论并实验(教师巡回指导,适时点拔。)
师:各小组汇报一下,你们的实验方法。
小组找代表汇报。
师:为什么要用橡皮泥封起来?
(不封起来,筒内的水会蒸发,水也会减少。)
教师适当点播:
1、可用橡皮泥封起来。
2、也可用两个量筒,一个量筒里放植物,另一个量筒里不放植物,让它们的水面相平,然后看看一段时间后水面是不是相平。
3、也可把这棵植物放在量筒里,倒进一些水并在水面处作一记号,然后又滴上一层植物油,最后用棉花把植物固定住,再来观察水面的情况。)
短时间内还看不出水位的变化,那就先把你们的装置放在向阳处,过一段时间再来看结果。
生把实验装置放在室内向阳处。(也可以放在室外,视情况而定。)
活动二:引导学生观察根
师:课前同学们观察了很多植物的根,发现了不少根的秘密,现在,我们借助一些工具,再来更细致的观察一些植物的根,看谁还能发现根的其他秘密。
师介绍桌上的材料,提示学生作好观察记录。
生借助工具对各种植物的根进行细致的观察。(教师巡回指导)
(准备的植物有:葱、狗尾草、香菜、大豆、水草、野蒿等多种。培养皿里有:绿豆或豌豆的幼根。工具有:放大镜、直尺、镊子等。)
汇报观察结果
(发现不同植物的根形状不一样,但数量都很多。有的根还特别嫩,小根尖端有白色的绒毛。)
师:刚才同学们非常细致地观察了几种植物的根,发现它们的根都很多,事实上,植物的根还远不止这些,我们在挖取植物时,把很多小根都留在了土壤里,那么,一棵植物的根到底有多少呢?
投影资料卡,师进行简介。
师:这么多的根对植物体有什么意义呢?
1、可以使植物更牢固的生长在地上。
2、植物就会有很强的生命力。
3、就能吸收更多的水分、养分„„
师:根到底能不能吸收水分和养分呢?(生想起刚才的实验)去看看你们的实验吧!
生汇报实验结果:
实验发现水位下降了一点儿,说明根确实能吸收水分。师进一步讲解:根主要是靠根毛伸进土壤吸收水分。根在吸收水分的同时,把溶解在水中的养分也吸收了。师并板书:根有吸收水分和养分的作用
师:通过刚才的研究发现,植物的根对植物体来说作用可真不小!
四、自由活动
师:植物的根还有其他用途吗?(投影:几种植物的根:甜菜、萝卜、胡萝卜、地瓜、人参等)
谁能根据图中植物的根,说一说它们的用途?
(1、甜菜、萝卜、胡萝卜、地瓜都能吃。
2、人参可以做药材。
3、地瓜能做淀粉。
4、甜菜能加工糖。„„)
师:这节课你的收获多不多呢?(在课本“我的收获”栏里标出)
五、拓展活动
师:各小组把刚才根吸收水的实验装置放在一起,比一比,你能发现水位的变化有什么不同吗?
生将装置放在一起观察,发现水位下降的幅度不同。
师:水位下降幅度不同,说明什么?
(1、说明根吸收水的多少不同。
2、说明不密封的量筒里的水也在蒸发。)
师:根吸收水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课下同学们继续研究。看谁最先找到答案。
10.17、植物的叶
(一)教学目的:、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知道叶有蒸腾作用。2、使学生了解叶的蒸腾作用在植物的生活中的意义。、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观察叶的蒸腾现象、气孔形态等。教学准备:、课前,找一盆植物,浇足水,用透明塑料袋把这株植物的枝叶罩起来,把袋口扎紧,置于向阳处。、分组实验材料:盆栽植物一株、透明塑料袋、水;蚕豆、青菜、洋葱、萝卜、天竺葵或马铃薯的叶片任选几片;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吸管、碘酒。3、关于蒸腾作用的示意图。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体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植物的根,了解了根的作用。那么植物的叶有什么作用呢?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师板书:植物的叶
(一)二、学习新课、指导学生认识“叶有蒸腾作用”(1)推想植物有散发水分的作用。
①出示两幅挂图或幻灯片:一幅是一位小孩在沙漠中走,另一幅是一位小孩在树林里跑步。
②提问:人在沙漠中和在树林里,会有什么不同的感觉呢 ? ③提问:为什么树林里的空气比较湿润,沙漠里的空气比较干燥 ?(2)指导学生观察“植物能蒸腾水分”的实验。
①出示课前准备好的“用塑料袋罩住枝叶并将袋口用绳捆住的盆栽植物”的实验装置。
②观察:你们看,在这棵植物外面的塑料袋内壁上有什么 ?(学生观察后回答:塑料袋内壁出现了许多小水珠。)(3)启发学生思考:这些小水珠是怎样形成的 ? 如果这些小水珠是由水蒸气凝结的,那么这些水蒸气是从哪里来的 ? 由此可以想象植物体内可能有什么样的构造 ? 学生讨论回答:植物能排出水分;根据人从汗孔排出水分推想,植物可能有像人的汗孔那样的小孔。
(4)指导学生观察植物叶片上的气孔的形态。
①演示:撕下一片蚕豆叶的下表皮,贴在载玻片上染色后,放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除蚕豆叶外,还可用青菜、洋葱、萝卜、天竺葵、马铃薯的叶,这些植物的叶片上很容易找到气孔。)②讲述:课前,我在各组的显微镜上都装好了像老师这台显微镜上一样的蚕豆叶的切片。下面,大家通过显微镜观察:蚕豆叶面是什么样的 ? 叶面上有什么 ? ③分组观察,观察后汇报。
④出示“叶片下表皮气孔”的挂图或幻灯片。
⑤讲述:在叶的下表面,有很多小孔,小孔两边是两个半月形的。这些小孔叫做“气孔”。⑥观察:对照挂图上气孔的形态,在显微镜下再观察、辨认。(5)指导学生认识“叶的蒸腾作用”的含义。讲解:
通过推想,我们认为植物可能有散失水分的作用。在植物体上可能有散失水分的小孔;通过实际观察,我们在叶的表面确实找到了一些小孔。
根吸收的水分运到植物体内,有的被植物体自己用了,有的则在受热的条件下变成水蒸气飞散到体外去了。这些水蒸气正是从叶表面的气孔跑出去的。植物体内的水分受热变成水蒸气,从气孔跑出去,腾飞到空中。叶的这种作用叫做蒸腾作用。(板书:叶有蒸腾作用)2 .指导学生认识叶的蒸腾作用的意义
(1)讨论:“叶的蒸腾作用”对植物的生活、对自然界有什么意义 ?(2)出示叶的蒸腾作用示意挂图或投影片,启发学生对照图思考。(3)学生讨论回答。(4)教师讲解。
叶蒸腾水分具有以下作用:
①由于蒸发要吸热,就像人出汗可以凉快一些,调节体温一样,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使植物在炎热的夏季“凉快”一些,不被晒焦。
②由于蒸腾了水分,植物体内水分减少。这样可以促进根不断地吸收水分、养分。
③可以使空气湿润。
三、应用实践
请同学们根据“叶的蒸腾作用示意图”,自编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
四、拓展研究
选择下面问题中的 1 — 2 个问题,通过实验进行研究: 1、叶的蒸腾作用与光照时间长短是否有关系? 有什么关系 ? 2、叶的蒸腾作用与叶的数量多少是否有关系 ? 有什么关系 ? 3、叶的蒸腾快慢与根吸收水多少是否有关系 ? 有什么关系 ?
10.18、植物的叶
(二)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植物的叶中含有叶绿素。、指导学生了解叶的光合作用,以及光合作用对人与动物的意义。教学准备:、投影片或挂图:叶的内部构造;叶的光合作用。、实验器材:烧杯、小烧瓶、小木块、石棉网、三脚架、棉花、酒精(浓度为 70% 一 75 %)、绿叶、火柴等。
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植物的叶具有蒸腾作用,这节课我们再来了解叶的其它作用。师板书:
11、植物的叶
(二)二、学习新课 1、了解赫尔蒙实验
①提问:一个人从小长大需要吃很多东西,那么,一棵种子从发芽到长成一棵高大的植物也需要养料吗 ? 它需要的养料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 ②讨论、汇报:
③讲述:大多数同学认为植物主要的养料是从土壤里来的。人们在很长的时间里也曾经是这样认识的。这种认识对吗 ? 为了弄清这个问题,在 300 年前,比利时的科学家赫尔蒙曾做了一个著名的实验,我们称为“赫尔蒙实验”。④阅读并思考:赫尔蒙想通过实验证明什么 ? 实验中,他为什么要把柳树种在桶里 ? 为什么只浇雨水 ? 实验结果怎样 ? 实验结果说明了什么 ? 三种结论你认为哪个是正确的 ? ⑤汇报。
小结:赫尔蒙实验告诉我们,植物长身体所需要的养料绝大部分不是从土壤里得到的。那么,这些养料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 科学家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绝大部分是绿叶制造的。、指导学生了解绿叶的光合作用(1)认识叶片中含有叶绿素。
①出示投影片叶挂图:叶的内部构造。②讲述:为什么植物的叶大多是绿色的呢 ? 如果我们用显微镜观察叶的内部构造,就会发现叶中有很多的绿色颗粒,这种颗粒叫叶绿体,吁绿体可以产生叶绿素,所以叶一般是绿色的。
③分组实验:将绿叶放在酒精中煮。观察:绿叶和酒精的颜色有什么变化 ? 思考:实验说明了什么 ? ④汇报。
讲述:植物的绿叶都含有叶绿体,叶绿体可以产生叶绿素,叶失去了叶绿素就不再是绿色的了。(2)了解叶的光合作用。
①讲述:叶绿体是植物制造养料的场所。那么它是怎样制造养料呢 ? ②出示挂图或投影片(或看教材中的插图)。
讲述:绿叶中的每一个叶绿体就是一个小小的“食品”加工厂,在阳光的照射下,叶绿体把根吸收来的水分和由气孔进来的二氧化碳,合成植物所需要的养料供植物生长.同时放出氧气。叶的这种作用就叫做叶的光合作用。师板书:叶的光合作用、认识光合作用的意义
(1)植物的光合作用除供植物生长所需的养料外。还有什么作用呢 ? 让我们来思考几个问题。
①人与动物都吃些什么 ? ②人与动物都要呼吸,吸进什么气 ? 呼出什么气 ? ③人和动物需要的食物是从哪里来的 ? 人呼吸要的氧气又是从哪里来的 ? 假如没有绿色植物,人和动物会怎样 ? 小结:世界上只有绿色植物能自己制造养料(食物),动物和人都是直接或间接依靠绿色植物制造的食物生活。同时,由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空气中的氧的含量才能保持平衡.供人和动物呼吸所用。可见,人和动物得以生存,离不开植物,为了人类的生存,我们应保护绿色植物,保护大自然。
三、应用实践、讲述: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叶的光合作用。2、提问: ①什么是叶的光合作用 ? ⑧所有的植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吗 ? 为什么 ? ②假如自然界只有动物而没有被物,动物能生存吗 ? 为什么 ?
四、拓展研究
调查了解植物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
10.25
12、植物的茎
教学目标:
1.能用实验的方法探究茎运输水分的作用;会用简单的工具对植物的茎进行比较细致的观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述研究成果。
2.在探究过程中能大胆猜想,养成认真细致、尊重证据的科学态度;愿意合作交流,体验到合作交流的乐趣。
3.知道植物的茎有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教学重点、难点:
1、茎有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2、会用简单的工具对植物的茎进行比较细致的观察。活动准备:
1、提前剪取带叶的枝条,迅速放入滴过红墨水的水中,并在阳光下照射3~4小时,观察现象,做好观察记录。
2、准备生长旺盛的盆栽植物、放大镜、刀片等。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引入探
根吸收来的水分是怎样输送到植物各部分的?今天我们来学习12课、植物的茎。师随机板书
带领学生观察校园中的植物。
讨论:根吸收的水分怎样到达植物的叶、花、果实?叶制造的养料怎样到达植物体的其它部分供它们生长? 你认为茎会有什么作用?茎的内部可能有什么样的构造?如果茎确有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那么水分和养料走的一条道路还是两条路? 学生讨论,汇报结果。根据以上讨论我们知道茎可能具有运输作用;茎的内部可能有两种管子,一种管子将根吸收的水分运送到植物体内的各个部分。另一种管子将叶制造养料运送到植物的其他部分。
二、验证我们的猜想
谈话:如果自来水管断了,水就会流出来,那么切断植物的茎,会发生什么现象呢? 在这颗植物上选择一嫩枝,剪下。观察嫩枝的截面上有什么? 讨论:嫩枝截面上的水是从哪里来的? 用植物上面的一段茎推放在红水中,你观察到有什么现象发生?为会么叶子变红? 讨论:以上现象说明了什么?(茎有运输水分的作用)把浸泡过的茎、横切、纵切、观察。
提问:在茎的横切面上看到了什么?在茎的纵切面上又看到什么?说明茎内有什么?茎有什么作用? 小结:以上实验说明茎确实有运输水分的作用。在茎的内部确实有运输水分的管子。
三、根据自己的研究,绘制出植物运输水分的示意图
根据自己研究的成果,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绘制出植物运输水分的示意图。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可以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组织全班交流。
自由活动:
叶制造的养料是通过什么运输到植物体各个部分的?运输养料的细管子在什么部位? 教师出示资料卡,引导学生认识筛管,使学生知道茎里还有一条运输养料的管子,它在导管的外面。
教师小结并板书:在植物体内,茎担负运输作用。在茎内有两种管子。一种管子运输根吸收的水分,另一种管子运输的叶制造的养料。
四、实践应用
在两棵小树间拴铁丝晾衣服,日子久了,在捡钢丝的树皮上方会形成瘤状突起,这是怎么回事?(因为植物的营养是通过树皮自上而下运输的,如果破坏了树皮,叶子制造的养料向下运输的通道就被切断了,养料通不过去便积存在破坏的树皮处,形成瘤状物。)
有的小朋友爱剥小树皮,这样做对吗?为什么?
五、拓展活动
用塑料袋罩住一株盆栽植物的茎叶,扎紧袋口,放在向阳处,过一段时间,观察、分析实验现象。
10.26
第四单元:空气和水的力
13、热气球上升的秘密
教学目标:
1、知道科学探究要从提出问题开始,能将自己的研究结果与已有的科学结论进行比较;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用简单的器材进行实验并做记录;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
2、积极查阅资料,关心新科技、新发明对生活的重大影响;意识到要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
3、指导学生认识空气受热后体积膨胀、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会上升的性质。
教学重难点:
1.热空气上升的原理。2.热空气的应用。3.热空气比冷空气要轻。教学准备:
教具学具:大塑料袋、蜡烛、火柴、无底铁桶、碎纸屑、剪刀、卡纸、录象 预习:
课前准备:搜集有关热气球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展示热气球的图片)提问:认识这是什么吗 ?(热气球)讲述:这些年来热气球在航空,体育和娱乐活动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国际航空联合会还组织热气球的有关比赛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播放五彩缤纷的热气球在空中飞)提问:刚才,在录像中,大家看到热气球可以自由上升,那在生活中还有那些物体与热气球道理一样,会上升呢?
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列举生活中常见的物体上升的事例.提问:那你能根据刚才列举的事例,猜测一下热气球为什么会上升吗?学生进行大胆的猜测
讲述: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热气球上升的秘密”.(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热气球上升的原理
谈话:桌面上给大家准备了许多实验材料,你能根据刚才的猜 想设计实验,使塑料袋升起来或使彩纸屑飞舞起来吗?
学生分组讨论,制定实验计划.提问:谁来汇报一下你们小组的研究计划
学生代表汇报本组实验方案,组与组之间进行相互纸以及补充, 教师给与适当的指导.谈话:实验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呢?
提醒注意事项:1,仔细观察现象.2,及时做好记录.3,注意用火安全.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交流:那个小组愿意到台前来演示一下你们的实验过程呢? 小组展示实验.教师随机提问;袋子鼓起来说明什么?(引导学生说出气体体积膨胀.)思考讨论:袋子为什么会升上去? 彩纸屑为什么会飞舞起来呢? 学生分组讨论,并汇报研究结果.师总结并板书:空气受热后体积膨胀,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就会上升.当热空气上升时,就会推动袋子上升,或使纸屑飞舞了.三、了解热空气在生活中的应用
提问;我们的生活中那些地方利用了热空气会生生的原理呢?学生小组交流,并汇报交流结果.四、制作热空气动力玩具
谈话:大家想亲自动手做隔热气球驱动的玩具吗?你可以参考有关的资料或老师提供的制作方法,进行你们的制作活动.让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吧!学生制作并交流,展示热驱动玩具.五、拓展活动:
课下自己试着制作一个热气球,互相比比看,看谁的飞的高,飞的时间长.11.7
14、充气玩具里的科学
教学目标:
1、在探究活动中,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制作带有创造性的科技作品。
2、愿意合作交流,体验到合作交流可以更好地完成认知;关心新科技,新发明对生活的重大影响,善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3、了解空气被压缩后有弹性和反冲力的性质及应用。教学重难点:
1.理解压缩空气有弹性和反冲的原理。2.压缩空气的应用 教学准备:
篮球:6个(其中一个气不足);气球:若干个;光盘:4个;胶带:4个;小刀:4把;注射器:5个
预习:
各种不同的充气玩具、水槽/不同形状的气球、线绳、夹子、吸管。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平时喜欢玩玩具吗?
师:今天我们也来玩玩具,我们不仅要比一比谁玩得有水平,还要比一比谁在玩的过程中获得的知识多。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几种玩具,如果你们认识就大声叫出它们的名字好吗? 师点击屏幕依次出现玩具图片
(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都需要充气。)
师:这些玩具都需要充气,我们把它叫做充气玩具,充气玩具不仅给我们带来快乐,里面还隐藏着许多科学道理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充气玩具里的科学(板书课题)
二、探究充气玩具里的科学
1、探究压缩空气有弹性 玩皮球
师:拍一拍我们带来的球,你有什么发现? 生分组拍球
汇报感受:(用力越大球弹得越高。)比一比,谁的球弹得高? 师宣读比赛规则,课件显示:
(1)、两名选手单手拍球,规定次数下球弹得高者获胜。(2)、四人分组比赛,其余同学大声加油。比赛结束后
师:请获胜的同学说一下此时的感受。(获胜同学,输的同学分别说说感受。)
师:大家能帮输的同学找找原因吗?它们到底输在哪里?
(得出:他们用的球气不足,弹性差)。
师:怎样使球的弹性变好呢?(给他充气。)师生共同给球充气。
输的同学再次拍球,球的弹性很好。
师:通过刚才的研究说明球会弹起来是谁起主要作用?是球的外壳还是里面的空气?(里面的空气。)
师:我们身边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空气可以被压缩,被压缩的空气我们叫做压缩空气。
师板书:压缩空气 演示压缩空气实验 生自己体会
师: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压缩空气有什么性质?(有弹性)。
2、探究反冲性质 玩气球。
师:刚才的活动中,同学们表现的非常好,小小的一个问题却发现了充气玩具的一个大秘密,真是了不起。下面这幅图上,同学们在干什么?(出示书中玩气球的图画。)
用你最喜欢的方法玩气球。学生选取材料,自由的玩气球。提示玩得过程中注意解决以下问题:(1)、气球的运动与什么有关系?为什么?(2)、气球运动的方向与气喷出的方向有什么关系? 汇报展示
学生说自己的玩法。
结合自己的玩法解释以上问题。
(气球的运动与气球里喷出的气有关系,因为气球运动时有气丛气球口喷出。气球运动的方向与喷气的方向相反。)
师:向刚才那样,当气球里的气向某个方向喷出,气球就会向相反的方向运动,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反冲。(板书:反冲)
3、总结充气玩具里的科学
师:通过刚才的研究,你认为充气玩具里有什么科学?(压缩空气有弹性。反冲。)
三、生活中的应用
师:仔细观察你会发现生活中还有很多物品是充气的,除了我们玩的篮球,气球,你还见到过哪些? 课件出示充气物品。学生说说为什么充气。
四、拓展创新
运用所学知识制作玩具小气枪。提示学生注意安全。
五、全课小结 说说本节课的收获。
11.8
15、小火箭
教学目标:
1、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制作带有创造性地小火箭科技作品,并能对自己制作的作品提出改进意见。
2、愿意合作交流;关心科技、新发明对生活的重大影响,善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3、了解反冲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重难点:
1.了解反冲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2.制作带有创造性的小火箭科技作品。教学准备:
可乐瓶
双面胶
硬纸、白乳胶、气筒、制作小火箭的温馨小提示。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前,老师让你们搜集有关火箭的知识,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你们搜集的有关火箭的资料。
生汇报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师:火箭是根据什么原理做成的? 生:(根据反冲原理做成的。)
二、制作小火箭
1、师:你们想不想自制一个小火箭?(想)师把制作小火箭的材料展示出来,分发给小组。
学生在自己的小组内说一说准备做一个什么样的火箭,并把你们认为最好的一个制作方案选出来,在全班进行交流。
师:你觉得制作小火箭时,应注意什么? 生讨论后回答(注意安全,注意小组合作„„)
2、制作火箭的种类
水火箭
气火箭
火火箭
3、学生小组合作制作,教师巡视指导,并出示温馨小提示: 水火箭——在瓶中装入约四分之一的水,然后向瓶中充气,当气压增加到一定程度,就会将瓶塞子鼓开,水在气体压力下喷出,从而推动小火箭升空。气火箭——在常态下将火箭扣在大可乐瓶上,使接口处保持密封良好,然后突然用力挤压可乐瓶,瓶中的气体瞬间从瓶口喷出,从而给小火箭以动力。火火箭——利用燃烧不强烈的火药(如火柴头)塞入制作的箭体,做好引线,点然后,靠火药燃烧的喷发力使火箭升空。
三、发射小火箭
1、小火箭发射比赛,注意引导学生理解火箭发射的原理.2、发射时如果出现问题,教师及时纠正。让学生看一看制作时有没有密封好接口,防止漏气;火箭各个部分的大小、轻重、长短、粗细、形状有没有搭配好等。
教师小结:影响火箭发射远近的因素有哪些。
四、评价小火箭 学生评价自己的火箭。
五、课堂总结
1、观看火箭发射后,学生谈感受。
2、教师进行科学教育。
六、课外活动
课后,请同学们改进自己的小火箭,使它更实用,飞得更高。对火箭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收集我国自行研制发射火箭的有关资料。
11.14
16、瓶“吞”鸡蛋的秘密
教学目标:
1、能利用简单的器材进行实验操作;能对研究过程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
2、认识大气压力的存在及应用。教学重点及难点:
认识大气压力的存在及应用。教学准备:
玻璃杯、硬纸板、吸盘、火柴、熟鸡蛋、广口瓶、吸管、注射器等。预习:
调查大气压在生活中应用的实例 教学过程:
一、魔术表演,提出问题
师:老师带给同学们表演一个小魔术瓶“吞”鸡蛋。板书:瓶“吞”鸡蛋。师:老师这儿有一个广口瓶,一个剥了皮的煮鸡蛋,现在老师把鸡蛋放在广口瓶上,同学们,看到了什么?
(鸡蛋大,瓶口小,鸡蛋没有掉下去。)
师:哪位同学把鸡蛋按一下,看能按下去吗?(生按,不能按下去。)师:刚才同学们用了很大的力也没把鸡蛋按下去,现在老师通过魔术表演瓶“吞”鸡蛋(指板书),让广口瓶把鸡蛋给吞下去。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老师是怎么做的。
(师操作:把燃烧的纸条放进瓶里,鸡蛋就掉下去了。师:那看到这种现象,你有什么问题吗?(生一定想知道广口瓶为什么能把鸡蛋吞下去?)
师:同学们都有一个共同的问题:那就是为什么当老师把燃烧的纸条放进广口瓶内,广口瓶就把鸡蛋给吞下去了,这里面到底蕴涵着什么秘密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研究瓶“吞”鸡蛋的秘密。——板书:的秘密
二、猜测瓶“吞”鸡蛋的秘密
师:首先让我们来猜一猜,广口瓶之所以能把鸡蛋吞下去,可能是什么原因呢?
师:是瓶子真有这么大的魔力吗? 生讨论后猜测(可能和空气有关)。
师:好,刚才同学们对瓶“吞”鸡蛋作出了自己的猜测,那到底是不是就像同学们说的这样:和空气有关,是空气给了鸡蛋一个力,把鸡蛋给推下去的呢?这节课,我们就用实验的方法来验证空气是不是真的具有这种本领:能够产生一种力量。来,看看实验盘里老师给大家准备了哪些实验材料?
(玻璃片、纸片,注射器、饮料瓶、吸盘、食盐水瓶、胶囊、吸管、小管子。)
三、制定实验操作计划
师:实验材料,老师给大家准备好了,现在,请同学们结合生活经验,想一想该怎样充分利用这些实验材料来玩一玩证明空气是不是具有一种力量。小组内商量商量。师:商量好了吗?哪个小组最想把你们的锦囊妙计告诉大家?
生可能答:
1、在杯子里装满水,压上硬纸片,然后倒过来,看看纸片和水会不会掉下来。
2、用吸盘使劲在玻璃上一按,看看吸盘能不能吸在玻璃上。
3、在食盐水瓶里装满水,用橡皮塞塞住,插上吸管吸水,看能不能吸到水。
4、用注射器吸水,把活塞向外一拉,看看吸到的水会不会流下来。
5、在饮料瓶里装上矿泉水,用吸管吸一吸,体验一下是怎样吸到水的。
6、用胶囊吸手背„„
师:在玩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问题。
1、不要被玻璃割伤手。
2、不要把水洒在别人衣服上。
3、不要打碎器皿,防止刺伤。
4、不要把水洒在桌面上,影响其他的实验效果.5、在做吸水实验一定要用矿泉水来做,因为矿泉水比较干净、卫生。师:那这节课我们就好好玩一玩,来体验体验吧!
四、进行实验探究活动
小组长要做好分工,选出记录员、汇报员,当然这两位同学也可以当实验员,小组长过来把记录档案领回去,随时将你们的玩法和发现记录下来。生自由玩,师巡视。(约8分钟)
五、汇报交流实验成果
师:请同学们停下来,把实验成果放在桌子上,汇报一下你们的收获。(生举手,指一生上台)
1、把吸盘使劲往玻璃上一按,发现用很大的力才能把吸盘和玻璃分开。
2、杯子吸纸片,发现倒过来,纸片没有掉下来,水也没有流下来。
3、食盐水瓶吸水,发现怎么吸也吸不到水
4、瓶口没有瓶塞,一吸吸管,把吸管里的空气吸出来,水就在大气力量的作用下压入到我的口中。
5、用注射器吸水,往外拉活塞,吸到水,发现水没有流下来。
6、一捏胶囊,把里面的气体捏出来,就在大气力量的作用下,紧紧地推在皮肤上„„ 师:刚才我们汇报和演示了这么多玩法以及发现,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所有这些实验有哪些共同的特点?
小组内展开讨论并汇报。(共同的特点是:①都受到了大气的力量。②里面的空气都被挤出来。)
师:当物体内的空气减少或被排出以后,这个物体会很明显的受到来自大气的一个很大的作用力,这个很大的作用力,在科学上我们称为大气压力。(板书:大气压力)
师:结合着我们在实验的过程中所观察到的一些现象,同学们说大气压力的方向是怎样的呢?(拿一个吸盘吸玻璃演示转换不同的角度)比如说吸盘吸玻璃,现在平放,转换角度:90度、180度、一圈,吸盘还是牢牢的吸在玻璃上,这说明方向是怎样的?(板书:大气压力是来自四面八方的。)
师:(总结)刚才,我们通过大量的实验(指板书)知道了空气中存在着大气压力,而且还知道了大气压力的方向是来自四面八方的。对于大气压力的验证,在300多年前,有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为了人们相信大气压力的存在,曾经设计了一个伟大的实验,播放马德堡半球实验。
师:总结: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这个实验有力的证明了大气压力的存在。那空气中为什么会存在着大气压力呢?大气压力与地面高度又有什么关系呢?让我们继续来了解一下。看一下课本上给我们提供的资料。师:展示课本资料。(小资料)谁来读?
小资料:
地球周围包围着一层厚厚的空气,大约有2000-3000千米厚,人们把这厚厚的空气叫做大气层。因大气有重量,所以在大气中的物体都受到一种无形的压力,这种压力叫做大气压力,离地面越高,空气越稀薄,大气压力越小。大气压力来自四面八方。
师:通过这则资料,让我们对大气压力有更深的了解和认识,现在,同学们知道瓶“吞”鸡蛋的秘密了吧?
(是因为把点燃的纸条放进广口瓶内,因为纸团燃烧需要氧气,所以广口瓶内的空气减少,里面的大气压力减小了,鸡蛋在外面大气压力的作用下,被压入广口瓶内。)师:看来瓶“吞”鸡蛋的秘密,我们确实解决了,其实,利用大气压力,不仅仅能让广口瓶“吞”鸡蛋,生活中,还有好多地方利用了大气压力的原理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便利,谁能举例说明大气压力在生活中的运用?
(1、抽水泵是靠地面上的大气压力把地下的水抽上来的。
2、吸管挂钩。
3、钢笔吸墨水„„)师:这节课,我们经历了猜想——探究——体验的过程,自己验证出了空气中存在着大气压力的结论,揭开了瓶“吞”鸡蛋的秘密,老师真为同学们的勇于探索,善于实践的学习精神感到高兴。
六、拓展与创新
师:同学们表演一个小魔术瓶“吐”鸡蛋,板书:瓶“吐”鸡蛋,我们知道(拿瓶子和鸡蛋),鸡蛋在大气压力的作用下,被广口瓶“吞”下去了,有什么办法,在保证瓶和鸡蛋都完整无损的前提下,让广口瓶把鸡蛋再吐出来呢? 这个问题留给同学们课下思考,找出方法,下节课请同学们来表演小魔术瓶“吐”鸡蛋。
11.15
17、水流有力量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水流有力量;水位高,水流的力量大;流量大,水流的力量大。
2、指导学生学习对比实验的方法。
3、培养学生实验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
1、指导学生认识水从高处流下来的流量比从低处流下来力量大。
2、总结使小水轮转动快的两个因素:水位高,流量大。
教学准备:
课件、水槽、铁丝、剪刀、易拉罐、水轮 预习:
搜集有关水流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件展示:海浪冲击岩石、瀑布飞流直下、水电站开闸放水、漂流等情景。问:通过这段资料,你有什么发现?根据学生回答引入课题,师并板书:
二、探究活动
1、指导学生做水冲小水轮实验,认识水流有力量。
2、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明白水流的力量有大有小。
3、指导学生发现影响小水轮转动快慢的因素(1)水位高低的对比实验
①强调用小孔的易拉罐水冲小水轮,使小水轮转动起来。②用小孔的易拉罐水冲小水轮,想办法使小水轮转得快。
③小组讨论:在学生实验的基础上,由学生自己发现易拉罐举得越高,小水轮转动得越快。
④提问:为什么易拉罐举得越高,小水轮转动得越快?(生答)⑤教师总结并板书:水位高,小水轮转动得快的结论。(2)流量大小的对比实验
①用两个不同流量的易拉罐水,在同一个高度进行冲小水轮的实验。②在小组实验的基础上,由学生自己发现大孔的易拉罐水流的多,小水轮转动得快。
③讨论:为什么水流的多,小水轮就转得快?(生答)
④教师总结并板书:流量大,水的力量就大,小水轮就转得快。
4、兴趣活动,游戏比赛
(1)找两个身高不同的学生参加比赛。
(2)高个使大孔易拉罐,矮个使小孔易拉罐,同时进行冲小水轮实验。(3)学生观察:哪个小水轮转动得快?
(4)提问:为什么高个同学冲的小水轮转动得快?
(5)总结比赛结果:水位高,流量大,水流的力量就大,所以小水轮就转得快。
5、利用水力
讨论:水流与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课件展示:水流的力量在生活中的应用。
6、制作一个小水轮 学生小组合作,动手制作。
三、拓展:
教师介绍:2002年夏季,我国利用小浪底水力枢纽工程,首次对黄河进行调水调沙实验
11.21
第五单元:热的传递
18、杯子变热了
教学目标:
1.能够做固体热传递的实验;认识固体热传导是热传递的一种方式。2.知道热能从一个物体传到另一个物体,热总是从高温部分传向低温部分。
3.能够发挥想像力,大胆猜想。4.体会用数据进行论证的重要性。教学重点、难点:
知道热能从一个物体传到另一个物体,热总是从高温部分传向低温部分。能够发挥想像力,大胆猜想。
教学准备:
支架、酒精灯、铁丝、火柴棍、蜡(或凡士林)、课件:热传导的应用 预习:
搜集有关热传导的资料。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谈话:盛热水的杯子变热了这是为什么?你能想象热灶怎样传过来的吗? 生讨论后回答。
这样的想法对不对呢?让我们通过实验来验证。
二、新授:
1.指导学生认识热传导。学生实验。
(1)实验器材:铁丝做的实验架、酒精灯、火柴、凡士林(或蜡)
(2)实验步骤:
用铁丝做一个实验架。把三根火柴的尾端用凡士林(或蜡)依此在实验架的铁丝下。
点燃酒精灯,给铁丝的一端加热。(在使用酒精灯的时候,让学生看一看课本上写得酒精灯的使用方法。)
(3)观察发生的现象。
(4)汇报实验现象;火柴由被加热的一端向另一端逐渐脱落。
(5)汇报实验结论:热可以沿着物体传递,从温度较高的部分传导温度较低的部分。
2.指导学生认识容易传热的物体和不容易传热的物体学生实验。
(1)实验器材:烧杯、热水、铜丝、铝丝、木筷、竹筷、瓷勺、铁勺、塑料棒、玻璃棒等
(2)实验过程:
在烧杯中加入半杯热水。
将铜丝、铁丝、木筷„„玻璃棒等这些实验材料放入杯中。过一会儿,摸一摸这些物体露在烧杯外面的一端,说说有什么感觉。
(3)汇报实验现象:金属材料的物体变热了;非金属材料的物体不太热。
(4)总结实验结论:物体传导热的能力不同,金属材料容易传热,非金属材料不容易传热。
(5)小结:各种物体传导热的能力是不同的。金属传导热的能力强,木头、竹子、陶瓷、塑料等非金属材料传导热的能力差。
三、巩固应用:
1.出示课件。讲解:了解热传导的规律,在生产和生活中跟有用。2.谈话:下面这些物体,哪部分是容易传热的物体?哪部分是不容易传热的物体?为什么这些物体要使用不同的材料来制作?你还能举出一些类似的例子吗?
四、课外拓展:
观察厨房里的用品,哪部分是用容易传热的物体制作的?哪部分是用不容易传热的物体制作的?
11.29
19、水变热了 教学目标:
1、会做热对流的实验;能用图形表示自己的研究结果。
2、愿意合作交流,体验到通过合作与交流能更好地完成认知;能利用掌握的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小问题。
3、知道热在液体中是以对流的方式传递的,了解热对流的应用。教学重点、难点:
知道热在液体中是以对流的方式传递的,了解热对流的应用。教学准备:
酒精灯、烧杯、烧瓶、试管夹、三脚架、火柴、水、金鱼、湿木屑等。预习:
准备卫生香、纸条。教学过程:
一、导入,提出问题
请同学们观察两瓶水,最明显的不同是什么?(颜色不同)另外,让学生摸一摸两个杯子的水温度如何。(一个热,一个凉)
师:是的,一瓶加了红墨水,一瓶加了蓝墨水;并且一杯热,一杯凉。如果老师将这两个瓶口相对,猜猜看,会发生怎样的现象?(这一步师注意,要把热水放上,冷水放下。)生猜测可能发生的现象。
师演示,生观察现象(没有现象发生)师:有刚才大家猜测的现象吗?(生回答)
师:如果把它们倒过来,又会怎样呢?(此时,热水在下,冷水在上。)生汇报观察到的现象。(红色的水上升,蓝色的水下降,逐渐变成紫色的了)
二、猜想假设
师: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呢?这可能与什么有关呢? 学生猜测。(认为可能是一瓶是热水、一瓶是冷水的原因。)
师:究竟是不是这样呢?下面我们来做个实验。
三、探究活动:热在液体中的传递方式
1、制定实验方案
师:设计怎样的实验来证明呢?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桌子上 有哪些实验器材?(烧杯、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火柴、废物桶。)生熟悉材料,并根据这些实验器材设计实验,证明自己的猜想。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讨论,看哪个小组最先拿出实验方案?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并汇报研究方案。
(可以加热一杯水,观察水受热后的变化。要想清楚地看到水受热后的现象,可以在水里放进一些物体,借助物体来观察。)
可以让生举例说说,放些什么好。(师提供木屑、碎纸屑、粉笔末。)小组讨论一下,你们准备选用哪一种? 学生讨论并取走所选物品。
2、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一、安全;
二、先观察木屑、纸屑在水中的现象,再观察加热过程中发生的现象,并把看到的现象画下来。)
3、学生动手做实验 学生进行实验活动。
4、汇报交流
①学生汇报自己小组的发现。
②学生汇报自己的研究发现后,教师进行适时点拨,引导学生总
结出当烧杯里的水受热以后,水中的物体都是上升以后下降,然后再上升再下降,这样不停的循环运动。
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呢?小组同学讨论一下。学生讨论,师指导并参与讨论。生汇报。(热水上升,冷水下降)
师进一步解释:加热后,底部的水受热上升,周围和上面较冷的水下降,流过来补充,被加热后又上升„„就这样,冷水和热水相对流动,科学上把这种传递热的方式称为对流。并板书:对流热水上升就是水在传递热,通过对流,烧杯里的水温度就升高了,温度升高,水就变热了。(板书课题)利用实验认识了对流现象。下面咱们休息一会,来做个小游戏。师出示金鱼,问学生这种普通的金鱼生活在常温水还是热水里? 生回答。在日常生活中,它只能生活在常温下的水里。如果把它放入开水里会怎样?(学生猜测。)
但是今天,老师就让这条金鱼在开水中游泳,老师开始加热!要仔细观察,看谁最先发现现象。
师引导学生发现(烧得是瓶子的上端)当热水在上面,冷水在下面时,不容易形成对流,尽管瓶口的水很热,但下面的水仍旧是凉的,所以,鱼还能自由自在的游动。
师:回过头来想想开头的实验,哪瓶是热水?(生回答)。
再次重复开头的实验,让学生再次加深“热水上升,冷水下降,热在水中是以对流的方式传递的。”这一概念。
小结:通过以上的活动,我们知道热在水中主要是以对流方式传递的。水属于液体,也就是说热在液体当中是以对流的方式传递的,四、巩固知识
让生根据所学的知识解决课本中“冬天,暖气片是怎样使房间变热的?”这一问题。
五、拓展活动
日常生活中,人们在很多方面都巧妙的利用了热对流。你知道有哪些? 生举例。地球周围的大气层里有没有对流现象呢?如果有,又是怎样的结果呢?请同学们课下查阅资料,继续研究热对流现象,看谁了解的多,好不好?
11.30
20、它们会热吗
教学目标:
1、能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大胆的猜想,会用实验的方法来验证棉被、棉衣是否生热,并用科学的观点加以解释。
2、能积极参与观察实验,愿与他人合作,乐于用学到的知识穿凿条件改善生活。
3、了解保温和散热材料的性质和用途,知道某些材料保温、散热的原因。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保温和散热材料的性质和用途,知道某些材料保温、散热的原因。教学准备:
棉手套、棉花、温度计、泡沫塑料、毛皮、皮筋、实验记录单、冰袋、热水袋等。
预习:
自备毛巾、毛衣、布、丝绸。导学:
一、导入新课
冬天,穿上棉衣就会感觉暖和,这是我们都经历过的。但是穿棉衣为什么会暖和,其中的秘密又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20课《它们会生热吗》,师板书。
二、探究活动
1、提出问题:为什么穿棉衣、盖棉被就暖和?
2、猜想假设:根据你的经验猜想一下,他们会生热吗?
3、小组合作进行实验设计:怎样验证他们是否会生热?教室巡视指导(用不同的材料、保温度计的位置、手持温度计的位置)
4、学生分组实验探究,验证猜想。
(实验步骤:①
记录初始温度计的度数②分别用毛皮、海绵、棉花包住温度计的液泡,包的时候不要用手触摸温度计的液泡。用皮筋捆好。③包捆好的温度计挂起来。④分别在3、6分钟时记录读数。)
5、汇报实验结果:温度计的读数没有变化,说明他们不会生热,但能保暖。
6、师生小结:他不能生热,但是能保温。师随机板书。
三、自由活动
1、各种材料的保温性能一样吗?
2、学生猜想
3、设计实验验证
教师出示准备好的实验材料:塑料杯、纸杯、玻璃杯、金属杯等,把热水分别倒入这些杯子中,过同样的时间后,再记录水温。验证这些物品的保温性能。
4、交流实验结果。
5、回报总结:材料不同、保温性能就不同。师随机板书。
四、评价 师:在活动过程中,哪个实验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为什么?你自己又有哪些收获呢?
五、拓展研究
生活中,我们不仅要关注保温,有时候更需要散热,观察人们在这方面是怎样做的?
12.5
21、谁热的快
教学目标:
1、能用简单测量工具(温度计)对阳光下不同颜色的物体温度变化进行定量观察,采集数据,并作简单记录.2、通过学习,知道不同颜色的物体吸收太阳光的能力不同;并且通过对比实验,知道使用工具比感官更重要;能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2、通过对比实验的数据分析,整理,认识到充足的科学证据才能说明道理;通过交流,展示科学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加强科学知识与生活,社会的联系,培养学生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不同颜色的物体吸收太阳光的能力不同.教学准备:
生活中哪些地方应用了物体吸热本领不同的特性实例。预习:
木板,镜子,黑白颜色手套,各种色纸,空易拉罐,墨汁,温度计等.导学:
一、导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都知道,不同的物体吸收太阳光的本领是不同的,那么,什么样的物体吸收太阳光的本领更强呢?(生答)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谁热的快”。师板书:
21、谁热得快
二、新授:
(一)、我们从这些生活现象中能发现什么
1、通过书中提供的两张夏冬季穿浅色和深色衣服人群的图片,提示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列举生活事实,进而产生问题:为什么夏天穿浅色衣服的人多;而冬天穿深色衣服的人多?
2、引导学生提出假设,并在充分研讨的基础上,设计研究的思路和方案,在小组内达成共识.3、让学生说说设计的方案。
4、师总结方案(①用两个相同的易拉罐,一个包上黑色的纸,一个包上白色的纸。燃后倒上水,放到太阳下晒。十分钟后用温度计测量两罐里水的温度。②用两只大小一样的毛线手套,其中一只是白色的,一只是黑色的。分别戴在两只手上,同时暴晒在太阳光下,过一会,两只手的感觉有什么不同.③„„
(二)、我们到室外去试一试
1、学生按照自己的设计进行自主实验活动,获得实事证据和数据.2、以“我们的猜想得到证实了吗”引导学生展开交流,对实事
依据进行初步的整理,通过表达与交流获得认知:①包黑色纸的易拉罐温度高,包白色纸的易拉罐温度低;②带黑色手套的手热,带白色手套的手不太热。
3、师生总结,得出结论:黑(深)颜色的物体吸收太阳光的能力强,白(浅)颜色的物体吸收太阳光的能力弱.师并随机板书:深颜色——吸热强 浅颜色——吸热弱
三、回归生活,了解应用。自由活动: 利用本节课的研究收获,让学生说说生活中还有那些地方应用了物体吸热本领不同的特性。(如:太阳能热水器的集热管是黑色的,妈妈带的遮阳伞是银色的;冬季路面撒煤渣促进雪融化等。)
四、拓展活动、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生谈收获)
师:物体吸热本领的大小还与什么有关?课下请同学们继续研究一下。
12.6
22、太阳能热水器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几种常见的太阳能热水器。
2、让学生了解影响太阳热水器吸热的几个重要因素。
3、让学生在不断的探究过程中,激发创新思维,培养学生 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
了解影响太阳热水器吸热的几个重要因素。教学准备:
常见太阳能热水器的投影片、易拉罐筒、塑料瓶、玻璃瓶、黑纸、白纸、胶水;温度计、计时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教学
同学们,我们知道太阳能被广泛地应用于生产和生活中。今天,我们来研究太阳能热水器。揭示课题并板书:
22、太阳能热水器
二、学习新课
1、指导学生认识几种常见的太阳能热水器
(1)谈话:上一节课,我们布置了观察作业,你家附近有太阳能热水器吗?请你说一说,你看到的太阳能热水器是什么样的?
(2)学生回答。(学生的回答可能会多种多样,教师应注意倾听,给予肯定)(3)师小结:(放投影片,演示各种各样的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热水器的形式很多,大小不一,有复杂的、也有简单的,各种各样的太阳能热水器都是为了更好地吸收太阳的光和热,因此,它们在结构和选用材料上,都有一些相同的地方。下面我们就来研究太阳能热水器是怎样吸收太阳的光和热的。
2、指导学生制作简单的太阳能热水器,分析影响吸热的因素。(1)分析选用材料制作太阳能热水器。
①观察实验器材。问:制作太阳能热水器用什么材料呢?
②讲述实验:把三个容器(塑料罐、易拉罐、玻璃罐)在阳光下并列放好,倒同样多的水,观察在同样长的时间内它们的温度升高情况,找出其中温度升得最高的,看看是什么材料的容器。
③学生分组实验,并汇报。
四年级上册科学课件 篇10
教学目标:
1、通过解答实际的问题理解除法简便运算的算理。
2、通过观察、猜测、举例验证得出除法简便运算的方法。
3、能用得出来的方法进行正确地计算。
4、通过自己观察、猜测、验证得出简便运算的方法,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理解除法简便运算的算理且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自己得出简便算法,且能灵活地进行简便计算。
饲养场养了6窝小猪,每窝有6只,现把360克防病药粉掺入饲料喂养。每只小猪平均服药多少克?
1、观察两种解法的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与不同之处?
2、猜测:根据360÷6÷6=360÷(6×6)你有什么想说的?
生发表意见:“一个数除以两个数的积,等于这个数连续除以积里的各个因数。”
3、验证:是不是所有的算式都这样呢?你能举几个例子来验证吗? 生举例子验证
得出我们所观察出来的是正确的。
4、用处:我们所观察出来并经过验证的规律有什么用呢?
=280÷5÷7 =280÷7÷5 =360÷5÷9 =360÷9÷5
比较这几种解法有什么相同之处呢?
用这样的方法来做跟以前的比在做的过程中你有什么想说的呢?
针对上面的这几种做法你还有什么想说呢?
独立做、个别板演。
是不是所有的这样的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都可采用这样的方法计算呢?(两位数可以分解成两个一位数相乘时)
像这样的题目除数是两位数时可以分解成两个一位数相乘时有时这样计算比较简便。
1、用简便方法计算。
2、用简便方法计算。
560÷□=560÷□÷□
四年级上册科学课件 篇11
《杯子变热了》教学案例 一、 教材说明: 《杯子变热了》是青岛版小学《科学》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热的传递》单元的第一课。其教学目标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固体热传导的特点;了解并区分什么是热的良导体和热的不良导体;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课以“杯子变热了”为切入点,从活现象中发现问题,通过猜想与验证、表达与交流使学生认识到不同的物体传热能力不同,使学生能利用学到的科学道理解释身边的生活现象,激发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本课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主要分六环节进行教学:“研究现象,提出猜想”、“探究活动”、“深入生活解疑”、“深入探究”、“课堂评价”、“拓展活动”等逐层递进活动,目的是引导学生从发现问题提出猜想入手,经历一个探究过程,从而获得物体传热的本领不同,在生活中的用法也不同,通过趋利避害达到对生活设计的完美。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自由选择探究方法,力求面向全体学生,尽可能多给学生创造人人参与合作探究的机会,通过自己的实验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亲身体验到实验探究活动所带来的乐趣。 二、 教学目标: 1、能从“这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等视角对热现象提出问题;能提出探究热传导现象的大致思路并实施探究实验;能选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研究结果。 2、愿意合作与交流,体验合作的愉快;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 3、知道热能从一个物体传到另一个物体;了解热总是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 三、教学准备:酒精灯、纸杯、搪瓷碗、保温杯、瓷杯、竹筒、铝锅、无烟锅、砂锅、热学实验盒(12盒)玻璃棒、木筷、铜棒、铝棒、铁棒等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今天在教室内听课的教师不少,处于礼貌,应该给每位教师端上一杯热水。老师今天准备了许多不同的杯子(纸杯、玻璃杯、保温杯、瓷杯、竹筒、铁碗等)请同学们该老师端水(注意如果自己感觉到手很烫时应及时把杯子放到课桌上,以免烫伤事件发生) 生:(齐)好。 (学生在讲台上倒水后,端水向教室后面的教师位置走去,学生有各种动作:有的走一两步就放在了学生的课桌上;有的直接端到教师的位置,教室里快乐起来。) 师:同学们,今天“给老师端水”活动你有何感想? 生:杯子有的烫手厉害,有的烫手差些,有的直接不烫手。 师: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生:知道! 板书课题:杯子变热了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大家一块来研究杯子如何变热的。 生:(齐)好。 师:你们猜一猜什么物体传热快? 生1:铁。 生2:搪瓷碗。 生3:。 师:同学们真棒,很善于发现问题,看来,物体传热的本领确实不同。 板书:铝、铜、铁―传热快 玻璃、木头、陶瓷――传热慢 师:先设计实验证明热是怎样在固体中如何传播的? 师:介绍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出示“实验提示”) (根据学生的`猜测,自愿选择实验方法。) 师: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验证一下我们的预测,并填写好实验记录单。 (二)探究固体传热的方式: 师:请同学们利用桌上的材料开始实验吧!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活动,发给学生记录单) 我的研究 我的发现 说明的道理 (约十分钟后,学生汇报结果) 师:同学们,哪个组愿意讲讲实验的结果。 生1:我们组发现在第一个小圆圈圆盘金属片上火柴先掉下来,然后在金属片上边沿上的火柴后掉下来。 生2:我们小组的发现跟他们组一样。 生3:我们小组发现,铜棒上的火柴棒离酒精灯近的先掉下来,然后依次掉下来。 师:同学们完成的很认真,观察的很细致。能不能用自己的一句话说明热在固体中是怎样传播的。 小结:热可以沿着物体,从温度高的部分传到温度低的部分,这种传递热的方式叫传导。 (三)深入生活解疑 师:现在我们一起回顾上课时给老师端水时,热是怎样传导同学们手上的? 生1:热沿着纸杯壁传导手上的。 生2:热沿着玻璃杯壁传导手上的。 生3:热沿着瓷杯壁传导手上的。 师:同学们说得很对,但是在端水环节中,有一个杯子的壁基本不热(保温杯),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生:因为它是保温杯,有两层玻璃组成,中间的空气没有了,热可能传不出来了。 师:你观察的很认真! 师:这是人们经过长期的研究发现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后,又发现没有任何物体的帮助热是不能传导的。所以发明了保温杯。 师:各小组根据手中的材料,研究物体传热能力不同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活动,发给学生记录单) 我的研究 探究物体传热能力不同 我的发现传热快得物体 我的发现传热慢得物体 师:板书:热的良导体 金属 热的不良导体 木头、纸张、塑料等 师:根据所学知识解释下列生活中各种生活用品的结构特点 (炒菜的炒瓢、吃饭用的搪瓷碗、快餐杯等) 生1:炒菜的炒瓢,炒菜的部分用金属铸成,容易传导热;把柄用木头或塑料制成,不烫手。 生2:吃饭用的搪瓷碗保温,使饭不容易凉,同时用手端碗时不烫。 生3:快餐杯一般用金属制成,杯壁比较薄,易散热,吃饭时快,为了解决烫手的问题,在金属壁上制成传热慢的把,这样既解决了散热快的问题,又降低了传导手上的热。 师:生活中利用热传导快慢的例子很多,例如: 传热慢:砂锅用来熬制中药、炒栗子(采用热的不良导体) 传热快:烧水、蒸馒头、下水饺等 小组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发现 教师小结: 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用到热的良导体,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用到热的不良导体,要根据需要来制定, (四)深入探究(无烟锅的秘密) 师: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地方利用了热传导方便人们的生活。不粘锅的秘密同学们知道吗?(出示无烟锅实物) 小组讨论 生1:无烟锅颜色是黑色的,吸热快,传热快。 生1:利用传热快的金属制成。 师:同学们回答的基本正确。无烟锅体的导热系数达175,是普通铁锅的4倍以上,不论火焰大小,不论加热锅体的任何部位,锅体都是均温的。当食用油放入无烟锅后,油会随锅均匀升温,所以无烟锅无烟。 (五)课堂评价 师:这节课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哪个地方做的还不够?你认为哪个小组表现的最出色? 生1:我们小组非常团结合作。 生2:我们小组做的实验很成功。 生3:我们小组设计的实验合理。 …… (六)拓展活动 师:这节课很快就结束了,同学们不但在课堂上善于思考,回答问题也很积极,并且知道了传热快慢与物体有关,生活中有些地方用到传热快,有时用到传热慢,课后设计自己喜欢的保温杯。 生:(齐)好。 (七)反思: 1、本节课主导思想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和探索能力为主,让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实验中得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因此,课堂上教师首先给学生创设情境,通过观察到的现象提出猜想和假设,并能带着问题去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测,然后把所学知识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感觉到科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2、 整节课的设计内容由简单到复杂,螺旋上升的发展过程,从“快餐杯”到“无烟锅”每一次的学习活动都是建立在原来的经验基础上扩大、更新,每一个教学环节无一不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水平,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 3、 科学探究具有多元目标,唯有与他人沟通、互动,才能使目标得到更好的实现。因此,课堂上体现以小组合作为主,这样经过互教互学,彼此交流的过程,是知识丰富的过程,也是情感沟通的过程。这节课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第五单元 热的传递 单元分析: 本单元包括《杯子变热了》、《水变热了》、《它们会生热吗》、《谁热得快》和《太阳能热水器》五课内容。 因本单元主要解决的是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所以,学习本单元之后,会提高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会增强学生利用科学改善生活的信念。 本单元各课之间有密切的联系,《杯子变热了》一课,主要是通过是通过探究“热是怎样在固体中传递的”让学生认识热传导。《水变热了》一课是让学生知道热在液体、气体中的主要传递方式,认识对流现象。《它们会生热吗》一课主要通过探究实验认识物体保温和散热的特点。后两课《谁热得快》、《太阳能热水器》重点解决了不同颜色的物体吸收太阳光的能力不同,人们利用太阳能的典型事例―太阳能热水器,通过学生的猜想与假设、对比实验、观察研究及动手制作活动,使学生对太阳能及太阳能的利用建立初步的认识,为今后进一步研究太阳能做好铺垫。通过每一课的探究活动,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认识到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融合,意识到利用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改善人们的生活。 课时安排:5课时 18、杯子变热了 教学目标: 1.能够做固体热传递的实验;认识固体热传导是热传递的一种方式。 2.知道热能从一个物体传到另一个物体,热总是从高温部分传向低温部分。 3.能够发挥想像力,大胆猜想。 4.体会用数据进行论证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难点: 知道热能从一个物体传到另一个物体,热总是从高温部分传向低温部分。 能够发挥想像力,大胆猜想。 教学准备: 支架、酒精灯、铁丝、火柴棍、蜡(或凡士林)、课件:热传导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盛热水的杯子变热了这是为什么?你能想象热灶怎样传过来的吗? 生讨论后回答。 这样的想法对不对呢?让我们通过实验来验证。 二、新授: 1.指导学生认识热传导。 学生实验。 (1)实验器材:铁丝做的实验架、酒精灯、火柴、凡士林(或蜡) (2)实验步骤: 用铁丝做一个实验架。 把三根火柴的尾端用凡士林(或蜡)依此在实验架的铁丝下。 点燃酒精灯,给铁丝的一端加热。(在使用酒精灯的时候,让学生看
五年语文上册课件推荐
在每个人遇到重要的事情,通常我们需要送出一些祝福,祝福语对于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与交流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让每一天都在开心中度过!如何写出走心的祝福语呢?在这里,你不妨读读五年语文上册课件推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五年语文上册课件 篇1
1、说教材内容:
《落花生》是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三课。第四单元的学习主题是生活中的启示。这单元的每篇课文都包含着深刻的如何做人的哲理,情节性强,语言质朴简洁,含义深刻。《落花生》是两篇精读课文中的一篇,课文着重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情况。通过谈论花生的好处,借物喻人,揭示了学习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的主旨,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初次读这篇课文,我就被课文平实质朴的语言中所蕰含的深刻道理深深吸引,课文中虽然没有华丽的辞藻、夸张的比喻、深奥的说法、激荡起伏的情感,但是朴实、自然、亲切的行文,却给人留下了深刻清晰的印象,使人从平凡的事物中悟出耐人寻味的道理,就像文章中父亲说的话一样
“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是进一步引导学生走入文本、感受情感、领悟生活哲理的好文章。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四部分内容。恰当巧妙地详略安排,更好地突出了作者的写作意图。
2、分析学生情况:
五年级孩子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愿意交流。他们已不是低年级的小学生,想法开始更加独特,对生活有所体验与感悟,思想也开始向成熟发展,正是引导他们明事理、辨是非,培养人文素养,提高语文能力的关键期。学习上,他们也具有一些学习能力,掌握了一些学习方法,但是这就更需要教师的进一步引导,循循善诱,关注每名学生的个性体验。用文本为学生架起通向生活的一道桥梁,让学生在学习中生活,生活中学习,会学习,会生活。
3、根据本课的内容及特点,学生的情况,紧紧围绕本单元的训练重点,确定以下教学目标,重点学难点。
教学目标:
1)、通过预习自主掌握本课的生字,课文中的重点词语的意思。
2)、抓住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3)、体会课文详略恰当地写法,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以上目标分两课进行教学,第一课时解决字词,疏通文意,重点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第二课时抓住重点句,理解深刻含义,体会写作特色。
教学重点:
由表及里地了解花生的可贵之处,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从中体会做人的道理。
教学难点:
文章表达上详略分明,以物喻人的特点。
4、说教法: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本课教学中,我将努力关注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每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创设和谐、融洽、欢快的人文氛围,让学生自主地学,在学习中展现个性、表现个性、培养个性、塑造个性。
5、说学法:
采取“以读为主,读中感悟”的学习方式,读、思、议结合,用抓住重点词句的反复朗读,对重点内容进行感悟,突破难点。让学生在读中积累语言,感悟语言,体验情感,用读来表达感受,交流感受。
6、说教学过程:
本课我想分两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检查预习,掌握字词。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课文第一部分。第二课时深入理解父亲的话深刻含义,体会文章详略得当,借物喻人的写法。下面我就分课时来谈谈自己的教学设计和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我分以下四个环节进行学习:一、课前布置预习,二、课上交流预习成果,三整体阅读,概括大意,四、自主学习第一段。
一、课前布置预习:
古人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习也不例外。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练习阅读的最主要阶段是预习。”好的预习,有利于培养和提高自学能力,听课效率,巩固所学的知识。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对学生说是终身受益的事情,特别是五年级学生的学习能力已有所加强,自己有能力独自进行课前预习,这样不仅可以很好的掌握所学知识,而且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所学的知识才会更加牢固。
基于以上认识,我在学习本课前布置了以下预习任务:
1、我会学字词。(要求学生自主学习本课生字、词语,并以小问卷形式呈现。)
2、我会读课文。
3、我会搜集。通过各种途径查阅关于本课的作者、落花生的知识等等一切自己想了解的内容。
4、我想问。预习中有什么问题,及时记录下来。
四道题设计由浅入深,让学生明确预习任务与要求,有的放矢
预习起来不盲目,不流于形式。
二、课上交流预习成果。
上课后,学生出示预习卡,在小组内交流预习成果,展示自主预习的内容,与同学分享预习的快乐,然后在全班展示。
本次课程改革评价方式的转变是重要内容之一。在这个环节中,我让学生在小组内对同学预习习的情况进行评价,五年级孩子的思想日趋成熟,他们不再轻信吹捧,“你真棒!”“好极了!”等教师评语已不能满足他们,他们从心理更渴望得到同伴的肯定和认可。所以在同学评价环节中,激发了学生的竞争意识与积极性。
三、整体阅读,概括大意。
在学生充分阅读的基础上,我和孩子们一起共同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哪些内容?读完后,再次默读思考,并与同伴交流意见,最后共同明确:全文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写
了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教师板书)
四、自主学习第一段。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一自然段,说一说,第一段中应抓住哪个词,重点读好?
指导学生抓住“居然”一词读出一家人收获花生时喜悦的心情。抓住文中的关键词理解整段内容,我想词语的理解不是孤立的,而是与整句、整段、整篇课文相联系的。所以在教学这段时主要按以下步骤:①读整段,抓住关键词。②用联系上下文,替换近义词等多种方式理解“居然”的意思。③再把“居然”放在整段中品味喜悦之情。④最后自己用居然说一句话。
四个环节设计,由表到里,由理解到应用,体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同时也符合孩子的认知规律。
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是本课教学的关键,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主阵地。在这一课时,我将用多种阅读方式,抓住重点句来进行教学,努力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创设宽松的学习情境,让学习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探究。
一、复习导入,质疑激趣。
在这一环节中,我设计用以下方法: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开始学习了《落花生》这一课,下面请你边默读课文边回忆上节课的内容,同时思考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提出来我们共同解决。
学生默读,提出自己的问题,进而让学生带着在课文中寻找答案的期待走入课文。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说:“创造始于问题”。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兴趣是求知的动力,通过学生自主提问,营造了和谐的课堂气氛,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同时还回忆了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帮助孩子理清了学习思路,为下面精读课文做好准备。
二、抓住重点,细读品味。
本环节中我想这样设计:
1、找重点。由学习小组合作读课文的吃花生、议花生部分。一名同学读,其他同学画出觉得印象最深的重点句,读给小组同学听,将学生内容引到重点上来。全班交流时将重点句呈现出来。(10段、12段、13段)
2、读重点:采用多种方式:如师生对读、小组齐读、分角色朗读、默读等多种形式反复朗读重点句。
3、品重点:个性展示朗读三段中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师适合点拨,如:喜欢10段的同学朗读后,可以提问: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课文中哪里写了?引导学生读出花生显而易见,尽人皆知的好处:美味、榨油、便宜。进一步问:“父亲说花生有什么好处呢?”怎样表现出来的?让学生通过对比朗读,体会父亲把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表现花生内在的可贵之处,在这里,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小游戏叫“朗读代表我的心”。让学生先自己朗读,将自己觉得父亲话中最能表现花生品质的词读出来,其他同学认真听,猜猜这名同学想突出哪个词,谁猜对了,谁有权读自己的体会。这个小环节,看起来很简单,其实我是想教给学生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要抓住关键词的方法,同时又是培养学生学会倾听,尊重他人的好机会。谁猜对了,就有权读,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朗读积极性,努力思考应读好哪个词,很容易地就明白了父亲在这里赞花生的藏而不露的品质。
“那么,父亲特别指出花生的可贵之处,目的是什么呢?”齐读12、13段,抓住“不好看”,“很有用”,“体面”等关键词,深入理解父亲教育的目的,在学生充分交流后,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读出父亲教育我们时的语气。
4、悟重点。全班齐读重点句,说说你在学习中有什么收获?父亲的话给你什么启示?进而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生活中有没有像花生那样的物或人?我们又要像这些人学习什么?通过再次交流学习,理解借物喻人的写法。语文学习与生活密切相关,在教学中,要力求做到从生活中来,回到生活中去,所以在这里我将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回忆生活中像落花生一样的人或物,交流归纳他们身上具有的优秀的品质,最后,完成以下练习:
我爱花生 ,因为它。
我也爱,因为它。
三、再次感知,分清详略。
巧妙的详略安排是本文的特点,我想这样引导学生来体会:
首先,用最直观的方法,分部分朗读课文,分别找四个计时员对四部分进行计时。从朗读时间上直接感受,课文略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详写了议花生。再次,通过小组讨论,从本文的写作意图,中心思想、板书等各方面理解这样安排的好处。
采用计时法,直观、形象地将课文的详略呈现出来,再进一步理解,将难以理解的内容化为直观、生动、形象、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让学生易理解,乐接受,突破了本文教学上的难点。
四、板书总结,深化感情(学生谈学习本课的收获,结束本课学习)
7、说板书。
板书是一种很重要的教学手段,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成功的板书设计,可以突出知识的重点与关键,给学生以启迪和美的享受,从板书中发现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的途径。
本课的板书设计是为落实教学目标服务的。板书的主体由课文主要内容组成,最后化为“学”字,深化主题,既代表了父亲的话的深刻含义,又表明了作者的写作意图,其中还寄予了老师对同学的殷切希望:像落花生一样,做个有用的人。
1、说教材内容:
《落花生》是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三课。第四单元的学习主题是生活中的启示。这单元的每篇课文都包含着深刻的如何做人的哲理,情节性强,语言质朴简洁,含义深刻。《落花生》是两篇精读课文中的一篇,课文着重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情况。通过谈论花生的好处,借物喻人,揭示了学习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的主旨,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初次读这篇课文,我就被课文平实质朴的语言中所蕰含的深刻道理深深吸引,课文中虽然没有华丽的辞藻、夸张的比喻、深奥的说法、激荡起伏的情感,但是朴实、自然、亲切的行文,却给人留下了深刻清晰的印象,使人从平凡的事物中悟出耐人寻味的道理,就像文章中父亲说的话一样“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是进一步引导学生走入文本、感受情感、领悟生活哲理的好文章。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四部分内容。恰当巧妙地详略安排,更好地突出了作者的写作意图。
2、分析学生情况:
五年级孩子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愿意交流。他们已不是低年级的小学生,想法开始更加独特,对生活有所体验与感悟,思想也开始向成熟发展,正是引导他们明事理、辨是非,培养人文素养,提高语文能力的关键期。学习上,他们也具有一些学习能力,掌握了一些学习方法,但是这就更需要教师的进一步引导,循循善诱,关注每名学生的个性体验。用文本为学生架起通向生活的一道桥梁,让学生在学习中生活,生活中学习,会学习,会生活。
3、根据本课的内容及特点,学生的情况,紧紧围绕本单元的训练重点,确定以下教学目标,重点学难点。
教学目标:
1)、通过预习自主掌握本课的生字,课文中的重点词语的意思。
2)、抓住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3)、体会课文详略恰当地写法,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以上目标分两课进行教学,第一课时解决字词,疏通文意,重点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第二课时抓住重点句,理解深刻含义,体会写作特色。
教学重点:
由表及里地了解花生的可贵之处,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从中体会做人的道理。
教学难点:
文章表达上详略分明,以物喻人的特点。
4、说教法: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本课教学中,我将努力关注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每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创设和谐、融洽、欢快的人文氛围,让学生自主地学,在学习中展现个性、表现个性、培养个性、塑造个性。
5、说学法:
采取“以读为主,读中感悟”的学习方式,读、思、议结合,用抓住重点词句的反复朗读,对重点内容进行感悟,突破难点。让学生在读中积累语言,感悟语言,体验情感,用读来表达感受,交流感受。
6、说教学过程:
本课我想分两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检查预习,掌握字词。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课文第一部分。第二课时深入理解父亲的话深刻含义,体会文章详略得当,借物喻人的写法?? 围绕本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我是这样设计教学的:
设计思路: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针对学生的特点,导入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学们,现在老师带来了什么?学生:花生!你们吃过花生吗?喜欢吃吗?它还叫什么呢?揭示课题,我希望通过这种方法来提高学生学习本课的积极性。
二、整体感知,重点导读。要想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只有让学生自己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地探求未知事物,而教师只要给学生以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就行了。如在这节课质疑的环节中,我让学生自主质疑:其次,采用层层剥茧的方法,让学生反复地朗读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希望使他们在思维和表达的过程中,切实锻炼运用语言的能力。并在此时出示句子,让学生去读,在读中体会词的意思。以此来加强对课文的理解。再者就是让学生就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的位置、外表和给人的印象进行比较,深刻认识花生的朴实无华。最后,引导学生说出爸爸教育我们的目的。
三、课堂总结。在总结课文时首先对课文的写作特点进行总结。课文详略得当的选材、对比的说明方法、借物喻人的表现手法必须提醒学生注意,为后面的小练笔打好基础。其次是根据板书进行总结,让学生知道要做对社会有用的人,突破课文的重难点。
五年语文上册课件 篇2
知识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了解AABB和ABAB的叠词的特点,积累这两类词语。
3、学会5个生字,绿线中的3个生字只识不写。掌握多音字“济”,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能力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能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落大意。
2、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课文的意境美,体会嫦娥的品质。
情感目标:
学习嫦娥心地善良、为民造福的品质。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感受课文的意境美。
媒体设计:
课文录音、投影片
教学时间:
三教时
第一教时
知识目标:
学习生字词语。指导学生读通读顺课文。
能力目标: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能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落大意。
一、赏“月”吟诗,引入新课。
投影富于色彩感的《月之图》。
在中秋的夜晚,看着一轮圆圆的月亮从水面升起,作为一个受过中华传统文化熏陶的中国人,心中此时会不由冒出许多的诗句来,比如“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比如……(让生去补)
在四年级,我们还学过一首苏轼在中秋之夜写的词……
引背:……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师:是啊,在月圆的中秋之夜,天各一方的人们多么盼望能和自己的亲人相聚在一起。这是一个多么温馨而甜蜜的时刻啊。记得小时候,一到中秋的晚上,我常常倚在奶奶的怀里看月亮,看吴刚伐桂,看玉兔捣药,听奶奶讲嫦娥奔月的故事。
学生齐读课题,解题:奔,奔向。
“奔”是个多音字。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任务:
(1)读要过关(正确地读,流利地读)
(2)自学好生字新词(会读、会写、理解),常规:比较组词、课后描红。
2、自学情况交流。
(1)认读生字词。
远古昆仑山后羿逢蒙嫦娥
敬重*诈贪婪接济宝剑时值中秋迫不及待
威逼翻箱倒柜洒满银辉焦急树影婆娑企盼
(2)指名开火车朗读课文,不足处及时指导练习。
(3)讨论课文哪些自然段的意思接近,归为一段。
讨论交流后总结。
第一段(第1、2自然段):讲后羿为民除害,射掉九个太阳。
第二段(第3—6自然段):讲嫦娥为了老百姓不受苦,吃下仙药,飞到月亮上去了。
第三段(第7、8自然段):讲人们想念嫦娥,企盼团圆。
再让学生试着用简练的语言给三段分别列一个小标题,交流后板书:后羿射日、嫦娥奔月、想念嫦娥。
(4)看词语串讲课文。
师:列小标题,我们是把课文读短了,这是本领;读完课文,头脑中留下了印象,这时能用自己的语言将头脑的印象生动地讲出来,这也是本领。这节课先来个简单的,请你用上黑板上的词语将这个故事讲出来。试试吧。
同桌共练→指名讲述
三、布置作业
1、把这个故事讲给自己的弟弟妹妹听;
2、采记“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等有关中秋、月亮的传说。
3、抄写生字词语。
第二教时
知识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能力目标:
精读课文,感受课文的意境美,感受嫦娥的心地善良、为民造福的品质。
情感目标:
学习嫦娥心地善良、为民造福的品质。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教学过程:
一、从图引入
1、今天我们继续读美丽的民间故事——(读题)《嫦娥奔月》。提起“嫦娥奔月”,我们头脑里就会出现一幅画。什么样的画?
2、(课件出示)看,引说:蓝蓝的——天,圆圆的——月,衣带飘飘的——嫦娥。感觉怎样?(美)
3、课文中有一段话具体描写了嫦娥奔月的这幅画面,能找到吗?
4、读一读。读文字有什么感觉?(同样“美”,板书)(激发)向往美的同学一定争着读;心中拥有美的同学一定渴望读)
5、老师也想读:(老师读,不同,我们来对照读一下,到底有什么差别。)
飘飘悠悠——飘悠(更轻更柔、有一种飘荡的美感)
碧蓝碧蓝——碧蓝(喜爱的情感在里面)
二、揣摩人心
1、这段文字抽出来读我们感觉很美,现在请同学们将这段文字送回文章里去,把课文整体读一读,留意一下,当你再一次读到这段文字时,你还认为嫦娥奔月仅是画面的美吗?
2、学生轻声读课文。
3、人更美:心地的善良。能具体说说吗?先默读,把一些支持你想法的语句用线画下来。
学生读画后:同学们一定把自己的认识化为了智慧的波浪线了,我们来交流。
先从总体上把握。体会在两点上:一是接济贫苦的乡亲们。二是不让坏人逢蒙害人,不顾一切吞下仙药。
(1)什么是“接济”呢,你能想象嫦娥是怎样接济贫苦的乡亲们的吗?
例:村东的王二家没米下炊了,孩子们围锅台饿得直哭,嫦娥知道了,就……
村西的李三家又添了一口,孩子是生了,却一块布来包裹,嫦娥知道了,就立即……
这种给以物质上的具体援助,就叫——“接济”,像这样事例说也说不完,所以乡亲们都——十分喜欢她。
(2)第二件事情是关键,这件事是因一个人而生,那个人就是——逢蒙。那是一个*诈贪婪的小人。“*诈”(虚伪骗人)体现在哪儿?“贪婪”呢?(“把仙药交出来!”)面对逢蒙的威逼,嫦娥是怎么做的?读。
“周旋”,什么叫“周旋”呢?这样,我们来演一演,我来演那个*诈贪婪的逢蒙,谁来演嫦娥?
逢蒙:快把仙药交出来?
嫦娥:仙药?什么仙药?
逢蒙:别装蒜了,你丈夫后羿从西王母那儿得到的,那天,你丈夫把药交给了你,是你藏起来了,说,藏在那儿了?
嫦娥:你一定听错了,那天是他采的草药卖了钱当我藏起来的。逢蒙兄弟,你缺钱吗?我送你一些。你先坐下,喝口水,我来给你拿。
逢蒙:哼,别跟来这一套,我不会听错的。(接着翻箱倒柜搜起来)
与扮演嫦娥者交流:你为什么要与逢蒙周旋呢?(照应课文中的“心想”)当周旋失败后,你又为何一口吞下仙药?(进一步强化“心想”)
多善良的嫦娥啊,谁来将第5自然段来读一篇,再现那个惊心动魄的场面。
4、(接着学生),嫦娥吃了仙药,突然身体就变轻了,飘飘悠悠飞了起来……(读那段文字)
5、现在我们感觉这段文字美,是不是又多了一个理由,那是——因为嫦娥的心美。
6、嫦娥的心是美的,但嫦娥此刻的内心你能体会到吗?你愿意成为的嫦娥的知音吗?请你用一个词语描述嫦娥此刻的心情。
(1)欣慰——可以让乡亲们少受到伤害,救了乡亲
(2)遗憾——不能再为乡亲们排忧解难了
(3)留恋、不舍——留恋人间的生活,这人间有他的丈夫,那位勇猛无比的后羿。
7、如果当嫦娥身体轻起来,飞出了自己精心收拾的那个温馨的家,飞离了自己曾经与乡亲生活过的村庄,越飞越高,心中涌起的最强烈的情感应当是什么?这幅图有个细节是不是改一改更适当呢?(出示修改后的图)——我们是不是也把这段文字改一改。(泪眼朦胧,不时回转头来遥望大地。)
三、升华情感
1、嫦娥深爱她的丈夫,她的丈夫呢?你从课文里哪些细节得知的?读7小节,我不想听你说,我想听你读。(放音乐)
2、、后羿对嫦娥的情感,也是天地可鉴。“嫦娥!嫦娥!”这是课文中后羿唯一对嫦娥说的话,其实,后羿的心中有多少话要对嫦娥说啊。但万语千言,一切均浓缩在这连声的呼唤声中,全体男生读。
3、同学们,嫦娥奔月就意味她与丈夫……意味她美满的家庭将……意味乡亲们再不能……现在再读这段话(第六小节),你的心情怎样?(交流后)让我们带着对嫦娥的敬意,带着美好事物破裂带给我们的无奈、伤痛再来读这段话吧。
4、因为这样的美好情感,也就产生一个美好的节日,那就是——读最后一小节。
四、引疑探究
其实,《嫦娥奔月》有许多版本,李商隐曾经写过一首诗,其中有两句是这样的:“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指名学生讲偷药的故事。
讨论:你喜欢哪个故事?为什么?(纯洁的月亮,纯洁的嫦娥——美)
师:我也喜欢,但课文的故事里,我也发现了问题(指导自相矛盾处),我曾经跟大家讲过,编故事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自圆其说,怎样才能把这个故事编得更完美呢,这个任务交给同学们课后完成。
五年语文上册课件 篇3
一、说教材
《滴水穿石的启示》是苏教版国标本五年级第九册教材第六单元的第四篇课文,这是一篇说明事理的课文,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议论文。本文介绍了安徽广德太极洞内“滴水穿石”这一奇观的由来,告诉人们只要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能取得成功的道理,并以古今中外名人成就事业的例子证明这一观点。
这篇课文的脉络很清晰,第一、二自然段由“滴水穿石”的奇观引出观点:如果我们也能做到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没有做不成的事情。第三、四自然段用中外名人靠着“滴水穿石”的精神成就事业的三个事例证明这一观点,并通过“水滴”与“雨水”作对比,从反面进一步说明这一观点。第五自然段揭示“水滴石穿”给予我们的启示。
需要注意的是本单元的主题是百折不挠,而这一主题的课文在三、四年级的教材中也有,五年级怎样上出不同来,怎样上升到一个高度,这是需要考虑的。同时本文是一篇说理文,四年级的《说勤奋》,六年级的《谈礼貌》都是同一类型的文章。在《课标》中第三学段阅读教学明确提出“学会阅读说明性文章,使学生初步把握各类文体的特点,进一步增强独立阅读的能力。要揣摩表达顺序,体会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指导学生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初步领悟写作方法对表达思想感情的作用。”
根据新《课标》和课文特点,制定本课教学目标如下: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本课举例说明、正反两方面说明的写作方法。
4、感悟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让学生明白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要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重点是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和感悟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二、说教法
1、品词析句法
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言语实际活动是语文课的基本任务。本课抓住关键语句,以读为主线,辅之以听、说、写,让学生对课文的语言文字经历一个由“感知——感悟”的过程。
2、自主、合作、探究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而课堂又是促进学生主体发展的重要阵地。本课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架设学生与文本之间交流的平台,让语文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让学生在综合性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提高语文素养。
三、说学法
1、质疑探究。古人云: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让学生逐步懂得在阅读中怎么思考,怎么发问,寻找作者的思路。
2、自主合作
《语文课程标准》中特别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语文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自主选择学习,让他们在自由而充分的学习活动中生成智慧、生成能力,提高素质。
预习要求:
1、读通课文,准确、流利。
2、自学生字词。会读,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意思,完成描红写正确。
3、初步理清文章条理,感知文章运用了哪些事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4、画出文中你认为含义比较深的句子,在空白处写一写简单的体会。
5、搜集有关“滴水穿石”的资料。
四、说教学过程
下面我就来介绍一下本课的教学过程,主要有六个步骤: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二、直奔中心,突破难点三、循果索因,情感朗读四、学习事例,体会写法五、照应课始,交流感受六、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老师给大家一个机会推销一下自己,谈一谈自己的理想,(板书:理想)谁来?学生各抒已见
同学们的理想真远大,今天老师就送给大家一把能打开理想之门的钥匙。
(这是导入部分,这样设计旨在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爱护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让学生用推销自己的方式来谈谈自己的理想,一下了激起了学生对话的兴趣,而理想正是这节课的一个重点话题,为下面的教学作好了铺垫。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阅读中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迸发,使学生在最强的学习欲望下学习。)
二、直奔中心,突破难点
1、同学们,快速读课文,找到这把能打开理想之门的钥匙。
2、出示:我们要铭记“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只要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1)请同学自由读这句话,你能找出几组反义词。
(2)板书:目标专一三心二意持之以恒半途而废
(3)我们要想实现美好的理想,就要(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反之,如果我们(三心二意、半途而废),就不能实现我们的理想。我们一起把这段话读一遍。
(4)小结:这句话从正反两方面准确而又全面地揭示“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
过渡:这意思在文中似曾相识,在哪儿见过吗?请大家把书打开,看看哪儿也说了这层意思?
(张庆先生说过,“提领而顿,百毛皆顺”,本环节直奔中心,抓住文章的中心句,感知感悟,突破难点。)
三、循果索因,情感朗读
1、出示: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可是它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能把石块滴穿。齐读
2、请同学们读第1小节,看看课文中哪些地方告诉我们小水滴“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1)生答师出示“水滴接连不断地从岩缝中滴落下来,而且总是滴在一个地方。几百年过去了,几千年、几万年过去了……水滴锲而不舍,日雕月琢,终于滴穿了这块石头,成为今天太极洞内的一大奇观。”
(2)抓住重点词语“总是同一个地方”“接连不断”“几百年过去”“几千年、几万年过去了”“锲而不舍”“日雕月琢”来体会小水滴“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3)指导有感情朗读。
请同学自由读这段话,小小的水滴要穿透厚厚的石头,容易吗?读给你的同桌听,请同桌评一评。推荐自己的同桌来读。
真够艰难的,可它竟然成功了,真是奇迹啊!真为小水滴高兴!我们一起读一遍。
(4)小结:小小的身体中竟然蕴藏着如此坚定的信念,令人震撼,同学们你们想说些什么吗?
回答出示: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
指名读这句话,这是一个什么句?(反问句)换一种说法“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什么事都能做成。”用反问句是强调这个意思。谁来读好这个反问句。
(本环节紧扣文章的中心,通过反复朗读,领悟小水滴的“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四、学习事例体会写法
过渡: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什么事都能做成。怎样才能让读者也相信这个道理呢?课文是用的什么写法?(举例)是啊,其实我们人类社会中有着许许多多像小水滴一样的人。
1、轻声读第三自然段,找一找课文给我们介绍了几位这样的人?选择一个你喜欢的事例,仔细地读一读,想一想事例中的人哪里让你感受到了小水滴的精神,他们最了不起的是什么?他获得了哪些成功?(可以用笔画画写写)
2、交流:(李时珍是医药专家,他访名医,尝药草,终于写成《本草纲目》,说明他目标专一;经过二十几年的不懈努力,说明他持之以恒。爱迪生是发明家,他迷恋于电学实验研究,说明他目标专一;他毕生孜孜不倦,说明他能持之以恒。齐白石是个画家,他数十年始终没有停止过挥毫作画,说明了他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3、过渡:大家说的真不错,不知读得怎么样呢,谁来读?分人物朗读
4、……理解省略号。是啊,具有滴水穿石的精神的人还有很多很多,你
还知道哪些人也是因为有了这种精神后取得成功的呢?(徐悲鸿、勾践、本单元学的富兰克林、谈迁、诺贝尔都是。)
(语文的学习要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瞻前顾后,抓住教材前后的联系,有助于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形成。)
5、过渡:这么多的故事,书上只是分别选取了一古两今、两中一外三个典型事例。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出示:你看,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吗?
谁来读好这句话,反问语气。读出强调。
6、理解“滴水穿石的精神指――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顽石指――阻力、困难。”“滴穿顽石指克服困难,取得成功。”再读这句话。
7、读一读第四节,想想这一节写了什么,课文为什么要写上这一节。
学生交流,教师点明:这是从反面来说明道理,可增强课文的说服力。
(高万同老师说过,说理文的教学重点应该是如何用具体的事例来说明道理,也就是“事例的典型化”、“论证的合理化”。一篇说理文就应该上出说理文的特点,不能当作记叙文来上。本环节就是紧扣本文的中心观点“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放手让学生来品味语言文字,感悟人物形象。同时明白课文说明事理的方法:举例说明、正反两方面说明)
五、照应课始,交流感受
1、再次出示:只要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这段话是作者在看了安徽广德太极洞内“滴水穿石”这一自然现象后心迹的真实流露,也就是滴水穿石给我们的启示。也可以说是一段名言,让我们牢牢记住这句话吧!
齐读
2、其实,从三年级到现在,我们学过许多这方面的内容,你能用一些俗语或自己的话来谈谈你的收获吗?
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有志者事竟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3、再次读这句话。
(本环节由中心句的学习,再回到中心句的学习,形成一个整体,这才是完整的学习过程。通过对中心句的反复吟咏,一咏三叹,使学生牢记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同时用一句话谈谈自己的收获,也联系了以前所学的知识和生活实际,内化了学生的语言。)
六、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总结全文:今天我们学习了这篇课文,老师就是希望大家牢记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用好这把钥匙,去打开理想之门。为了时刻提醒了自己,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个书签,可以送给朋友,也可以送给家人。
2、写一篇读后感。
(本环节是一个总结升华,让学生制作书签,是加深学生的感受,强化学得。写读后感也是出于这个考虑,是强化,是升华)
五、说教学设计
22滴水穿石的启示
李时珍
目标专一
爱迪生实现理想
持之以恒
齐白石
五年语文上册课件 篇4
《长歌行》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10课《古诗三首》中的第一首。这是一首汉代乐府诗,选自《乐府诗集》卷三十,属相和歌辞中的平调曲。这首诗从整体构思看,主要意思是说时节变换得很快,光阴一去不返,因而劝人要珍惜青年时代,发奋努力,使自己有所作为。其情感基调是积极向上的。同时,由于学习本组课文,仍然要求要独立阅读,认真思考,注意收集有关的资料,提高文化素养。本着这个总要求,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学习《长歌行》,知道“行”是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掌握“葵”“羹”“煎”三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古诗;结合相关的诗句,领悟赏析古诗的方法,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并把了解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引起心灵的共鸣和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作为本课教学的重难点。
作为六年级的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优秀的古诗文,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因此,在本课的教学方法选择上,我重在“赏析”,要求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研读,读中感悟,并结合搜集与有关春天、时间的诗、名言、格言,制作的相关的多媒体课件,尽量增加课堂教学的容量,让学生始终游走在诗韵的画卷中,感受学习的快乐,享受学习交流中带来的美感和愉悦感。
《长歌行》一诗教学采用一课时,首先是激情导入。教师引用《匆匆》及相关的诗句引出课题《长歌行》,释题。引导学生背诵《古朗月行》、《石灰吟》、《暮江吟》等,明确“行”、“吟”都是古代的一种诗歌形式。这种利用与诗歌主题相关的导语引出课题,不但能在潜意识中引导学生把握本诗的主题,而且一开始能把学生带入情景学习中。同时,有意识的拓展,增加课容量的同时,体现了大语文观,明确了积累的重要性。
接着是品读《长歌行》。分步出示课件,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理解的方式读诗,按照标出的节奏读诗。并在范读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加上适当的动作,表达他们对古诗的初步情感体验和了解。在这一环节中,朗读要求的逐步提高,朗读技巧的逐层解剖,让学生明确怎样读,才能读出诗歌的美。学习方法的掌握是最终的学习目的,同时,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为理解、感悟诗歌表达的意思奠定基础。
赏析《长歌行》是本节课堂教学的重点。首先引导学生明确全诗是围绕“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来写的,接着出示课件,要求学生合作学习,要求结合注释,理解课件中标出的关键字词,并用自己的语言说出对诗句的理解。在汇报交流中,相机引导完成以下问题:(l)学习了前两句,你会想到哪些描写春天的词、诗句?(2)学习了三、四句,你感受到了什么?(时光易逝,一去不返)(3)围绕“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你会想起哪些相关的诗句?作为你们,应该怎样改动诗句,更好的表达我们的感情?最后明确诗歌的主题思想,结合课件引导学生总结:《长歌行》是一首汉代乐府民歌,前四句通过朝露易逝、花草枯萎和百川归海说明美好时光短暂而易逝,且一去不复返,后一句只抒胸臆,劝戒人们珍惜时光,及早努力,不要等老了在徒然叹息。最后要求学生给自己写一两句话,最好用上一句你搜集的名言名句。在教学中,倡导自主、探究、合作,在明确目标的前提下,充分给学生展示才华的空间和机会。语文教学,特别是诗歌的教学,立足文本,但必须超越文本,不能仅限于诗句意思的理解上,要把重点放在“赏析”二字上,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诗歌的魅力。同时,必要的拓展和延伸,在帮助理解诗歌主题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对祖国灿烂的文化产生强烈的吸收欲望,使课堂教学的容量和效果最大化、最优化。让学生始终走进诗歌,引发共鸣,达到深层次的学习目标。
五年语文上册课件 篇5
教学目标:
1、仔细品读全文,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展开联想和想象,感受白鹭的美,了解作者独特的感受和独到的认识。
2、理解本文描写白鹭所运用的独到方法并指出其作用。
教学重点:
作者从常见的动物白鹭身上发现其独特的美,运用多种方法对其美进行描写。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在这平凡的形象中寄托的思想情感。(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不平凡的美并讴歌这种美)。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上单元我们学习了培根的《论美》这是从人的美谈的,而美还包括自然美、艺术美等,自然中的山水风光、花鸟虫鱼、草木林石无不蕴藏着各自独特的美,也都可以用艺术来表现他们的美。于是有了许多咏物和描写山水田园的诗和散文。
投影杜牧的《白鹭》诗,让学生说出写的是什么鸟,(除了这首诗请学生再举一些描写白鹭的诗句),引入对白鹭认识的话题,并由学生展示收集到的白鹭图片,(视时间而定)在学生展示的基础上教师再展示白鹭的有关图片,让学生观察后谈对白鹭的印象。
师:白鹭其实是一种很普通的鸟,过去的人们能常常在水塘和田间看到它,因为环境原因现在我们很少看到,同学们能说说对白鹭的了解吗。(学生介绍收集的有关介绍,后教师投影知识介绍)师说:白鹭因常见而使人忽略了它的美,下面我们来看看大作家郭沫若发现了白鹭身上怎样的美呢。
二、整体感知:
师:现在请同学们设想自己在田间水塘边,专注地朗读散文《白鹭》,要求边读边找出文中作者对白鹭独到的感受和评价的几个关键句子,用浪线勾画出来,并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写作内容和抒发的感情。(要求学生概括在书上)
师点拨:为什么首尾都说白鹭是一首诗呢?诗给人的感觉是什么?(美,“如诗如画”)为什么结尾处又说白鹭是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呢?(散文诗说明白鹭美的内涵丰富,其美反而容易被人忘却,相对而言,散文诗不如诗那么容易被人发现,韵在骨子里就说明白鹭的美自然而成,平凡而不易被人发现,文中“然而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就说明了这一点。“实在是一首诗”,“实在”一词,突出了作者对白鹭的认识和感觉,表现了对白鹭的喜爱和赞叹。)(注意概括的方法介绍)
描写了白鹭因为常见而被人忘却的美,抒发对白鹭蕴涵的美的赞美之情。
(老师要注意的是:读文章要3—4分钟,问题1要让学生写出来,全班交流。老师板书在黑板上。常见——忘却的美——赞美)
三、精读理解:
师:作者在开头和结尾都赞美常见的白鹭是一首诗,表现白鹭具有诗一般的美处,那么白鹭那韵在骨子里的美到底表现在哪里呢?
请同学们找出了文中描写白鹭美的句子或段落,加以交流。(教师点拨补充)
师:根据我们找出的句段,请同学们来概括作者在这些句段中表现了白鹭哪几个方面的美?
投影展示,请学生根据画面和文字一起来读一读感受文字中所表现的美。(生读感受)
老师示范:和谐美(三个字抓住关键词:嵌、镜匣)
①外形美(2、5节)————————能看出的美
②和谐美(6)——————————————————作者感受到的,被人忽略的美
③神态美(7安稳、悠然)———————作者感受到的,被人忽略的美
④动感美(8活力美黄昏乡居)——————————作者感受到的,被人忽略的美
(答案灵活不求全一致。老师板书)
师总:白鹭是一种平凡的动物,作者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和感受抒写了它因为常见而被人忽略的这么多的美。可见生活中并不是缺少美,而只是缺少发现的眼睛。所以我们要善于用心去感受、发现蕴含在平凡事物中的美。
师生共读:罗丹语
老师总结:大家通过仔细品读全文,感受到了白鹭的美,了解作者独特的感受和独到的认识。完成了我们今天的两个任务中的一个。(可以安排学生质疑,主要是第9节的理解)
出示目标回顾第一个目标的达成情况,再让学生明确第二个目标。
四、探讨写法
师:美的事物还要作者采用高妙的艺术手法加以描绘展示。我们在上学期已学习了《海燕》、《白杨礼赞》《石榴》《马说》等咏物课文,回忆一下作者在描写海燕、白杨、石榴、马等事物时运用了哪些手法突出这些事物的形象和美的。(对比、烘托、象征、细腻的描绘等)
本文也是一篇优美的咏物散文,在状物抒情方面用了哪些值得我们借鉴的手法:
学生可以找出对比、夸张的手法,师:同学们有没有注意本文在描写白鹭上与众不同的地方。
老师引领:出示工笔与写意画各一,指出二者的区别。出示《石榴》描写片段,与之比较,让学生发现本文状物抒情的特点:抓住事物的神韵作粗线条的勾勒。(师生朗读全文感受)
回顾目标,学生谈本堂课的收获。教师小结。
五、布置作业:
(一)语文活动:
观察日记:
要求:
1、描写自然界常见的一草一木一物,表现其独特的美。
2、恰当运用作者状物抒情的方法。
(二)读课本上《散文家谈散文》。了解作者的观点。
板书
常见————被人忘却的美——————赞美。
外形美写法:
和谐美(散文诗)抓住神韵大写意
白鹭——诗(精巧)美神态美韵在骨子里对比烘托
动感美
平凡的事物————独特的感受————独特的认识
五年语文上册课件 篇6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了解作为中华民族始祖黄帝的丰功伟绩。
2、引导学生认识础、虐、毅、擒、妄、伐、缅7个字。
积累奠基、暴虐、惨烈、讨伐、丰功伟绩等词语。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默读课文,了解作为中华民族始祖黄帝的丰功伟绩。
教学准备:
课前引导学生查找关于黄帝的生平资料以及相关神话小故事,作为拓展性学习的阅读资料。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激发兴趣
1、在远古时代,有一场惊天地,泣鬼神的大战,为了天下安定,黄帝携炎帝与蚩尤大战于涿鹿,这场大战杀得天昏地暗,异常惨烈,最终黄帝胜利,成为天下的共主。作为中华儿女,作为炎黄子孙,让我们走进课文,去了解这位中华民族的始祖。
2、考查生预习效果
1)出示一组词语,请同学认读
A组,基础、暴虐、毅然、妄动、擒获讨伐、缅怀
B组,异常聪慧,敦厚能干、聪明坚毅、人文始祖、丰功伟绩
二、初读全文,感知内容
1、一边默读课文,一边想一想,每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试用小标题概括每个自然段的重要内容。
1)中华文明创始奠基
2)姓氏称号
3)大战蚩尤被称黄帝
4)壮大力量文化摇篮
5)人文始祖公祭缅怀
2、交流讨论,理清脉络。
1)这篇课文主要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黄帝的?
一、1)历史地位二、2)姓氏称号
三、3、4)传奇经历四、5)陵墓庙宇
※(引导学生理清脉络的同时,要注意每部分的内在联系)。
三、深入品读,感悟探究
1、为什么说黄帝是中华民族的始祖?
学习提示:
1)什么叫始祖
2)你从课文的哪些语句中感受到的?可先画下来,再细细感悟。
要点:
1)黄帝时代一系列的灿烂制作、发明、为古代中国悠久文明和传统文化奠定了基础。
2)统一各部落,被拥戴为天子。
3)壮大力量繁衍生息,黄河流域成为中华文明的摇监。
4)尧、舜、夏、商、周三代帝王,均为他的后裔。
5)带领中华民族从蛮荒时代进入文明时代。
6)几千年来,被后人公认为人文始祖。
2、为什么几千年来,中华儿女都公认黄帝为人文始祖,你怎么理解这个人文?
(提示:可联系全文内容,也可结合资料)
要点:(最重要的是他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贡献,使黄河流域成为中华文明的摇篮,带领人民告别蛮荒。)
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师总结: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都不会忘记我们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那个时代的灿烂发明和悠久文化,历经几千年,依然散发着迷人的光芒,折射着今天的中华儿女,让我们秉承祖先的聪慧与坚毅,为中华之腾飞而努力。
2)出示黄帝陵图片,全班齐读最后一段。
作业:
1、课后第二题,写在书上。
2、根据课文内容搜集有关文字资料和图画照片,以小组为单位,办一期介绍黄帝或黄帝陵的小报。
五年语文上册课件 篇7
知识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了解AABB和ABAB的叠词的特点,积累这两类词语。
3、学会5个生字,绿线中的3个生字只识不写。掌握多音字“济”,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能力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能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落大意。
2、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资料,感受课文的意境美,体会嫦娥的品质。
情感目标:学习嫦娥心地善良、为民造福的品质。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感受课文的意境美。
媒体设计: 课文录音、投影片
教学时间: 三教时
第一教时
知识目标:
学习生字词语。指导学生读通读顺课文。
能力目标: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能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落大意。
一、赏“月”吟诗,引入新课。
投影富于色彩感的《月之图》。
在中秋的夜晚,看着一轮圆圆的月亮从水面升起,作为一个受过中华保守文化熏陶的中国人,心中此时会不由冒出许多的诗句来,比方“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比方……(让生去补)
在四年级,我们还学过一首苏轼在中秋之夜写的词……
引背:……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持久,千里共婵娟。
师:是啊,在月圆的中秋之夜,天各一方的人们多么盼望能和自身的亲人相聚在一起。这是一个多么温馨而甜蜜的时刻啊。记得小时候,一到中秋的晚上,我经常倚在奶奶的怀里看月亮,看吴刚伐桂,看玉兔捣药,听奶奶讲嫦娥奔月的故事。
学生齐读课题,解题:奔,奔向。
“奔”是个多音字。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任务:
(1)读要过关(正确地读,流利地读)
(2)自学好生字新词(会读、会写、理解),常规:比较组词、课后描红。
2、自学情况交流。
(1)认读生字词。
远古昆仑山后羿逢蒙嫦娥
敬重奸诈贪婪接济宝剑时值中秋迫不和待
威逼翻箱倒柜洒满银辉焦急树影婆娑企盼
(2)指名开火车朗读课文,缺乏处和时指导练习。
(3)讨论课文哪些自然段的意思接近,归为一段。
讨论交流后总结。
第一段(第1、2自然段):讲后羿为民除害,射掉九个太阳。
第二段(第3—6自然段):讲嫦娥为了老百姓不受苦,吃下仙药,飞到月亮上去了。
第三段(第7、8自然段):讲人们想念嫦娥,企盼团圆。
再让学生试着用简练的语言给三段分别列一个小标题,交流后板书:后羿射日、嫦娥奔月、想念嫦娥。
(4)看词语串讲课文。
师:列小标题,我们是把课文读短了,这是身手;读完课文,头脑中留下了印象,这时能用自身的语言将头脑的印象生动地讲出来,这也是身手。这节课先来个简单的,请你用上黑板上的词语将这个故事讲出来。试试吧。
同桌共练→指名讲述
三、安排作业
1、把这个故事讲给自身的弟弟妹妹听;
2、采记“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等有关中秋、月亮的传说。
3、誊写生字词语。
第二教时
知识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能力目标:
精读课文,感受课文的意境美,感受嫦娥的心地善良、为民造福的品质。
情感目标:
学习嫦娥心地善良、为民造福的品质。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教学过程:
一、从图引入
1、今天我们继续读美丽的民间故事——(读题)《嫦娥奔月》。提起“嫦娥奔月”,我们头脑里就会出现一幅画。什么样的画?
2、(课件出示)看,引说:蓝蓝的——天,圆圆的——月,衣带飘飘的——嫦娥。感觉怎样?(美)
3、课文中有一段话具体描写了嫦娥奔月的这幅画面,能找到吗?
4、读一读。读文字有什么感觉?(同样“美”,板书)(激发)向往美的同学一定争着读;心中拥有美的同学一定渴望读)
5、老师也想读:(老师读,不同,我们来对照读一下,到底有什么差异。)
飘飘悠悠——飘悠(更轻更柔、有一种飘荡的美感)
碧蓝碧蓝——碧蓝(喜爱的情感在里面)
二、揣测人心
1、这段文字抽出来读我们感觉很美,现在请同学们将这段文字送回文章里去,把课文整体读一读,留意一下,当你再一次读到这段文字时,你还认为嫦娥奔月仅是画面的美吗?
2、学生轻声读课文。
3、人更美:心地的善良。能具体说说吗?先默读,把一些支持你想法的语句用线画下来。
学生读画后:同学们一定把自身的认识化为了智慧的波浪线了,我们来交流。
先从总体上掌握。体会在两点上:一是接济贫苦的乡亲们。二是不让坏人逢蒙害人,不顾一切吞下仙药。
(1)什么是“接济”呢,你能想象嫦娥是怎样接济贫苦的乡亲们的吗?
例:村东的王二家没米下炊了,小朋友们围锅台饿得直哭,嫦娥知道了,就……
村西的李三家又添了一口,小朋友是生了,却一块布来包裹,嫦娥知道了,就立即……
这种给以物质上的具体援助,就叫——“接济”,像这样事例说也说不完,所以乡亲们都——十分喜欢她。
(2)第二件事情是关键,这件事是因一个人而生,那个人就是——逢蒙。那是一个奸诈贪婪的小人。“奸诈”(虚伪骗人)体现在哪儿?“贪婪”呢?(“把仙药交出来!”)面对逢蒙的威逼,嫦娥是怎么做的?读。
“周旋”,什么叫“周旋”呢?这样,我们来演一演,我来演那个奸诈贪婪的逢蒙,谁来演嫦娥?
逢蒙:快把仙药交出来?
嫦娥:仙药?什么仙药?
逢蒙:别装蒜了,你丈夫后羿从西王母那儿得到的,那天,你丈夫把药交给了你,是你藏起来了,说,藏在那儿了?
嫦娥:你一定听错了,那天是他采的草药卖了钱当我藏起来的。逢蒙兄弟,你缺钱吗?我送你一些。你先坐下,喝口水,我来给你拿。
逢蒙:哼,别跟来这一套,我不会听错的。(接着翻箱倒柜搜起来)
数学函数课件集锦13篇
趣祝福编辑给你提供了以下的《数学函数课件》。在给学生上课之前老师早早准备好教案课件,教案课件里的内容是老师自己去完善的。 写好教案课件需要细心,包括课程重点难点梳理等。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数学函数课件(篇1)
教学目标:
1、理解反比例的意义。
2、能根据反比例的意义,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
3、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判断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反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
利用反比例的意义,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成正比例的量有什么特征?
2、下表中的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为什么?
二、自主探究
(一)教学例1
1.出示例1,提出观察思考要求:
从表中你发现了什么?这个表同复习的表相比,有什么不同?
(1)表中的两种量是每小时加工的数量和所需的加工时间。
教师板书:每小时加工数和加工时间
(2)每小时加工的数量扩大,所需的加工时间反而缩小;每小时加工的数量缩小,所需的加工时间反而扩大。
教师追问:这是两种相关联的量吗?为什么?
(3)每两个相对应的数的乘积都是600.
2.这个600实际上就是什么?每小时加工数、加工时间和零件总数,怎样用式子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师板书:零件总数
每小时加工数×加工时间=零件总数
3.小结
通过刚才的研究,我们知道,每小时加工数和加工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每小时加工数变化,加工时间也随着变化,每小时加工数乘以加工时间等于零件总数,这里的零件总数是一定的。
(二)教学例2
1.出示例2,根据题意,学生口述填表。
2.教师提问:
(1)表中有哪两种量?是相关联的量吗?
教师板书:每本张数和装订本数
(2)装订的本数是怎样随着每本的张数变化的?
(3)表中的两种量有什么变化规律?
(三)比较例1和例2,概括反比例的意义。
1.请你比较例1和例2,它们有什么相同点?
(1)都有两种相关联的量。
(2)都是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
(3)都是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
2.教师小结
像这样的两种量,我们就把它们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3.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积一定,反比例关系可以用一个什么样的式子表示?
教师板书:xy=k(一定)
三、课堂小结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成反比例的量,知道了什么样的两种量是成反比例的量,也学会了怎样判断两种量是不是成反比例。在判断时,同学们要按照反比例的意义,认真分析,做出正确的判断。
2、通过今天的学习,正比例关系和反比例关系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四、课堂练习
完成教材43页做一做
五、课后作业
练习七6、7、8、9题。
六、板书设计
成反比例的量xy=k(一定)
每小时加工数×加工时间=零件总数(一定)
每本页数×装订本数=纸的总页数(一定)
数学函数课件(篇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正、反比例的意义,了解正反比例的区别和联系,更好的把握正、反比例概念的本质。
2、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正、反比例意义的理解,使他们能够从整体上把握各种量之间的比例关系,能根据相关条件直接判断两种量成什么比例,提高判断成正比例、反比例量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进一步认识正、反比例的意义,能根据相关条件直接判断两种量成什么比例,提高判断成正比例、反比例量的能力。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
教学预设:
一、概念复习:
1、提问:怎样的两个量成正、反比例?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字母关系式。
二、书本练习:
1、第9题。
(1)观察每个表中的数据,讨论前三个问题。
要注意启发学生根据表数据的变化规律,写出相应的数量关系式,再进行判断。
(2)组织学生讨论第四个问题。
启发学生根据条件直接写出关系式,再根据关系式直接作出判断。
2、第10题。
(1)看图填写表格。
(2)求出这幅图的比例尺,再根据图像特点判断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成什么比例,也可以根据相关的计算结果作出判断。
要让学生认识到:同一幅地图的比例尺一定,所以这幅图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成正比例。
(3)启发学生运用有关比例尺的知识进行解答。
3、第11题。
填写表格,组织学生对两个问题进行比较,进一步突出成反比例量的特点。
4、第12题。
引导学生说说每题中的哪两种量是变化的,这两种量中,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能不能用相应的数量关系式表示这种变化的规律。
5、第13题。
让学生小组进行讨论,教师指导有困难的学生。
三、补充练习
1、对比练习: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圆的周长和圆的半径成正比例。()
(2)圆的面积和圆的半径成正比例。()
(3)圆的面积和圆的半径的平方成正比例。()
(4)圆的面积和圆的周长的平方成正比例。()
(5)正方形的面积和边长成正比例。()
(6)正方形的周长和边长成正比例。()
(7)长方形的面积一定时,长和宽成反比例。()
(8)长方形的周长一定时,长和宽成反比例。()
(9)三角形的面积一定时,底和高成反比例。()
(10)梯形的面积一定时,上底和下底的和与高成反比例。()
数学函数课件(篇3)
一、知识与技能
1.从现实情境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讨论两个变量之间的相依关系,加深对函数、函数概念的理解.
2.经历抽象反比例函数概念的过程,领会反比例函数的意义,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对两个变量之间相依关系的讨论,培养学生的辨别唯物主义观点.
2、经历抽象反比例函数概念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数学化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经历抽象反比例函数概念的过程,体会数学学习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
2、通过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和领会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领悟反比例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活动1
问题:下列问题中,变量间的对应关系可用怎样的函数关系式表示?这些函数有什么共同特点?
(1)京沪线铁路全程为1463km,乘坐某次列车所用时间t(单位:h)随该列车平均速度v(单位:km/h)的变化而变化;
(2)某住宅小区要种植一个面积为1000m2的矩形草坪,草坪的长为y随宽x的变化;
(3)已知北京市的总面积为1.68×104平方千米,人均占有土地面积S(单位:平方千米/人)随全市人口n(单位:人)的变化而变化.
师生行为:
先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再进行全班性的问答或交流.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明两个变量间的关系为什么可以看着函数,了解所讨论的函数的表达形式.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提问学生,师生互动.
在此活动中老师应重点关注学生:
①能否积极主动地合作交流.
②能否用语言说明两个变量间的关系.
③能否了解所讨论的函数表达形式,形成反比例函数概念的具体形象.
分析及解答:(1)
;(2)
;(3)
其中v是自变量,t是v的函数;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n是自变量,s是n的函数;
上面的函数关系式,都具有
的形式,其中k是常数.
二、联系生活,丰富联想
活动2
下列问题中,变量间的对应关系可用这样的函数式表示?
(1)一个游泳池的容积为20xxm3,注满游泳池所用的时间随注水速度u的变化而变化;
(2)某立方体的体积为1000cm3,立方体的高h随底面积S的变化而变化;
(3)一个物体重100牛顿,物体对地面的压力p随物体与地面的接触面积S的变化而变化.
师生行为
学生先独立思考,在进行全班交流.
教师操作课件,提出问题,关注学生思考的过程,在此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学生:
(1)能否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两个变量的函数关系;
(2)能否积极主动地参与小组活动;
(3)能否比较深刻地领会函数、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分析及解答:(1)
;(2)
;(3)
概念:如果两个变量x,y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成
的形式,那么y是x的反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自变量x不能为零.
活动3
做一做:
一个矩形的面积为20cm2, 相邻的两条边长为xcm和ycm.那么变量y是变量x的函数吗?是反比例函数吗?为什么?
师生行为:
学生先进行独立思考,再进行全班交流.教师提出问题,关注学生思考.此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
①生能否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意义,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②学生能否顺利抽象反比例函数的模型;
③学生能否积极主动地合作、交流;
活动4
问题1:下列哪个等式中的y是x的反比例函数?
问题2:已知y是x的反比例函数,当x=2时,y=6
(1)写出y与x的函数关系式:
(2)求当x=4时,y的值.
师生行为: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合作交流.教师巡视,查看学生完成的情况,并给予及时引导.在此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
①学生能否领会反比例函数的意义,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②学生能否积极主动地参与小组活动.
分析及解答:
1、只有xy=123是反比例函数.
2、分析:因为y是x的反比例函数,所以
,再把x=2和y=6代入上式就可求出常数k的值.
解:(1)设
,因为x=2时,y=6,所以有
解得k=12
因此
(2)把x=4代入
,得
三、巩固提高
活动5
1、已知y是x的反比例函数,并且当x=3时,y=8.
(1)写出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求y=2时x的值.
2、y是x的反比例函数,下表给出了x与y的一些值:
(1)写出这个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
(2)根据函数表达式完成上表.
学生独立练习,而后再与同桌交流,上讲台演示,教师要重点关注“学困生”.
四、课时小结
反比例函数概念形成的过程中,大家充分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背景知识,注意挖掘问题中变量的相依关系及变化规律,逐步加深理解.在概念的形成过程中,从感性认识到理发认识一旦建立概念,即已摆脱其原型成为数学对象.反比例函数具有丰富的数学含义,通过举例、说理、讨论等活动,感知数学眼光,审视某些实际现象.
数学函数课件(篇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是不是成正比例。
2、培养学生概括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
3、培养学生用发展变化的观点来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成正比例的量的特征及其断方法。
难点:
理解两个变量之间的比例关系,发现思考两种相关联的量之间的变化规律。
【教学过程】
一、四顾旧知,复习铺垫
商店里有两种包装的袜子,一种是5双一包的,售价为25元,一种是8双一包的,售价为32元。哪种袜子更便宜?
学生独立完成后师提问:你们是怎样比较的?
生:我先求出每种袜子的单价,再进行比较。
师:你是根据哪个数量关系式进行计算的?
生:因为总价=单价×数量,所以单价=总价÷数量。
师:如果单价不变,商品的总价和数量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正比例。(板书:正比例)
二、引导探索,学习新知
1、教学例1,学习正比例的意义。
(1)结合情境图,观察表中的数据,认识两种相关联的量。师出示自学提示:表中有哪两种量?总价是怎样随着数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学生自学并在组内交流。全班交流。
(2)认识相关联的量。明确:像这样,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这两种量叫做相关联的量。
2、计算表中的数据,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1)计算相应的总价与数量的比值,看看有什么规律。学生计算后汇报:===…=3、5,每一组数据的比值一定。
(2)说一说,每一组数据的比值表示什么?(彩带的单价,也就是彩带的单价是一个固定的数)
(3)请学生用公式把彩带的总价、数量、单价之间的关系表示出来。
(4)明确成正比例的量及正比例关系的意义。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如果用字母y和x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字母k表示它们的比值(一定),正比例关系可以用下面的式子表示:
3、列举并讨论成正比例的量。
(1)生活中还有哪些成正比例的量?预设:速度一定,路程与时间成正比例;长方形的宽一定,面积和长成正比例。
(2)小结:成正比例的量必须具备哪些条件?哪个条件是关键?
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一定,这是关键。
4、认识正比例图象。(课件出示例1的表格及正比例图象)
(1)观察表格和图象,你发现了什么?
(2)把数对(10,35)和(12,42)所在的点描出来,再和上面的图象连起来并延长,你还能发现什么?
无论怎样延长,得到的都是直线。
(3)从正比例图象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1:可以由一个量的值直接找到对应的另一个量的值。
生2:可以直观地看到成正比例的量的变化情况。
(4)利用正比例图象解决问题。
不计算,根据图象判断,如果买9m彩带,总价是多少?49元能买多少米彩带?
小明买的彩带的米数是小丽的2倍,他花的钱是小丽的几倍?预设生:因为在单价一定的情况下,数量与总价成正比例关系,小明买的彩带的米数是小丽的2倍,他花的钱也应是小丽的2倍。设计意图:先从观察图象入手,引导学生直观认识相关联的量,再结合表中的数据,引导学生发现总价与数量的比值一定,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最后结合正比例图象,把数据与点联系起来,根据图象,不用计算就能找到一个量的值所对应的另一个量的值,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感受数形结合思想。
三、课堂练习:
1、P46“做一做”
2、练习九第1、3~7题
数学函数课件(篇5)
教学目标:
①掌握对数函数的性质。
②应用对数函数的性质可以解决:对数的大小比较,求复合函数的定义域、值 域及单调性。
③ 注重函数思想、等价转化、分类讨论等思想的渗透,提高解题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对数函数的性质的应用。
教学过程设计:
⒈复习提问:对数函数的概念及性质。
⒉开始正课
1 比较数的大小
例 1 比较下列各组数的大小。
⑴loga5.1 ,loga5.9 (a>0,a≠1)
⑵log0.50.6 ,logл0.5 ,lnл
师:请同学们观察一下⑴中这两个对数有何特征?
生:这两个对数底相等。
师:那么对于两个底相等的对数如何比大小?
生:可构造一个以a为底的对数函数,用对数函数的单调性比大小。
师:对,请叙述一下这道题的解题过程。
生:对数函数的单调性取决于底的大小:当0调递减,所以loga5.1>loga5.9 ;当a>1时,函数y=logax单调递增,所以loga5.1板书:解:ⅰ)当0∵5.1loga5.9ⅱ)当a>1时,函数y=logax在(0,+∞)上是增函数,∵5.10,lnл>0,logл0.51,log0.50.6log0.2(3x+3)师:如何来求⑴中函数的定义域?(提示:求函数的定义域,就是要使函数有意义。若函数中含有分母,分母不为零;有偶次根式,被开方式大于或等于零;若函数中有对数的形式,则真数大于零,如果函数中同时出现以上几种情况,就要全部考虑进去,求它们共同作用的结果。)生:分母2x-1≠0且偶次根式的被开方式log0.8x-1≥0,且真数x>0。板书:解:∵ 2x-1≠0 x≠0.5log0.8x-1≥0 , x≤0.8x>0 x>0∴x(0,0.5)∪(0.5,0.8〕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解这个不等式。分析:要解这个不等式,首先要使这个不等式有意义,即真数大于零,再根据对数函数的单调性求解。师:请你写一下这道题的解题过程。生:解: x2+2x-3>0 x1(3x+3)>0 , x>-1x2+2x-3不等式的解为:1例 3 求下列函数的值域和单调区间。⑴y=log0.5(x- x2)⑵y=loga(x2+2x-3)(a>0,a≠1)师:求例3中函数的的值域和单调区间要用及复合函数的思想方法。下面请同学们来解⑴。生:此函数可看作是由y= log0.5u, u= x- x2复合而成。
数学函数课件(篇6)
一、教材分析
1、《指数函数》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和特点
《指数函数》是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一册第二章“函数”的第六节资料,是在学习了《指数》一节资料之后编排的。经过本节课的学习,既能够对指数和函数的概念等知识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又能够为后面进一步学习对数、对数函数尤其是利用互为反函数的图象间的关系来研究对数函数的性质打下坚实的概念和图象基础,又因为《指数函数》是进入高中以后学生遇到的第一个系统研究的函数,对高中阶段研究对数函数、三角函数等完整的函数知识,初步培养函数的应用意识打下了良好的学习基础,所以《指数函数》不仅仅是本章《函数》的重点资料,也是高中学段的主要研究资料之一,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此外,《指数函数》的知识与我们的日常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有着紧密的联系,尤其体此刻细胞分裂、贷款利率的计算和考古中的年代测算等方面,所以学习这部分知识还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本节资料的特点之一是概念性强,特点之二是凸显了数学图形在研究函数性质时的重要作用。
2、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
经过初中学段的学习和高中对集合、函数等知识的系统学习,学生对函数和图象的关系已经构建了必须的认知结构,主要体此刻三个方面:
知识维度:对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等最简单的函数概念和性质已有了初步认识,能够从初中运动变化的角度认识函数初步转化到从集合与对应的观点来认识函数。
技能维度:学生对采用“描点法”描绘函数图象的方法已基本掌握,能够为研究《指数函数》的性质做好准备。
素质维度:由观察到抽象的数学活动过程已有必须的体会,已初步了解了数形结合的思想。
鉴于对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本事的分析,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如下:
(1)知识目标:
①掌握指数函数的概念;
②掌握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③能初步利用指数函数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2)技能目标:
①渗透数形结合的基本数学思想方法;
②培养学生观察、联想、类比、猜测、归纳的本事;
(3)情感目标:
①体验从特殊到一般的学习规律,认识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与相互转化,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②经过教学互动促进师生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抽象、概括、分析、综合的本事;
③领会数学科学的应用价值。
(4)教学重点: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5)教学难点:指数函数的图象性质与底数a的关系。
突破难点的关键:寻找新知生长点,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充分结合图象,利用数形结合来扫清障碍。
二、教法设计
由于《指数函数》这节课的特殊地位,在本节课的教法设计中,我力图经过这一节课的教学到达不仅仅使学生初步理解并能简单应用指数函数的知识,更期望能引领学生掌握研究初等函数图象性质的一般思路和方法,为今后研究其它的函数做好准备,从而到达培养学生学习本事的目的,我根据自我对“诱思探究”教学模式和“情景式”教学模式的认识,将二者结合起来,主要突出了几个方面:
1、创设问题情景、按照指数函数的在生活中的实际背景给出两个实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顺利引入课题,而这两个例子又恰好为研究指数函数中底数大于1和底数大于0小于1的图象做好了准备。
2、强化“指数函数”概念、引导学生结合指数的有关概念来归纳出指数函数的定义,并向学生指出指数函数的形式特点,请学生思考对于底数a是否需要限制,如不限制会有什么问题出现,这样避免了学生对于底数a范围分类的不清楚,也为研究指数函数的图象做了“分类讨论”的铺垫。
3、突出图象的作用、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图形始终使我们需要借助的重要辅助手段。一位数学家以往说过“数离形时少直观,形离数时难入微”,而在研究指数函数的性质时,更是直接由图象观察得出性质,所以图象发挥了主要的作用。
4、注意数学与生活和实践的联系、数学的本质是来源于生活,服务于实践。在课堂教学的引入、例题的讲解和课外知识的拓展部分,都介绍了与指数函数息息相关的生活问题,力图使学生了解到数学的基础学科作用,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三、学法指导
本节课是在学习完“指数”的概念和运算后编排的,针对学生实际情景,我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了尝试:
1、再现原有认知结构。在引入两个生活实例后,请学生回忆有关指数的概念,帮忙学生再现原有认知结构,为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做好准备。
2、领会常见数学思想方法。在借助图象研究指数函数的性质时会遇到分类讨论、数形结合等基本数学思想方法,这些方法将会贯穿整个高中的数学学习。
3、在互相交流和自主探究中获得发展。在生活实例的课堂导入、指数函数的性质研究、例题与训练、课内小节等教学环节中都安排了学生的讨论、分组、交流等活动,让学生变被动的理解和记忆知识为在合作学习的乐趣中主动地建构新知识的框架和体系,从而完成知识的内化过程。
4、注意学习过程的循序渐进。在概念、图象、性质、应用、拓展的过程中按照先易后难的顺序层层递进,让学生感到有挑战、有收获,跳一跳,够得着,不一样难度的题目设计将尽可能照顾到课堂学生的个体差异。
四、程序设计
在设计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本着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去经历知识的构成与发展过程的原则,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程序,启发学生逐步发现和认识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
①用电脑展示两个实例,第一个是计算机价格下降问题,第二个是生物中细胞分裂的例子;
②将学生按奇数列、偶数列分组。
学生活动:
①分别写出计算机价格y与经过月份x的关系式和细胞个数y与分裂次数x的关系式,并互相交流;
②回忆指数的概念;
③归纳指数函数的概念;
④分析出对指数函数底数讨论的必要性以及分类的方法。
设计意图:经过生活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扫清由概念不清而造成的知识障碍,培养学生思维的主动性,为突破难点做好准备;
2、启发诱导、探求新知
教师活动:
①给出两个简单的指数函数并要求学生画它们的图象
②在准备好的小黑板上规范地画出这两个指数函数的图象
③板书指数函数的性质。
学生活动:
①画出两个简单的指数函数图象
②交流、讨论
③归纳出研究函数性质涉及的方面
④总结出指数函数的性质。
设计意图:让学生动手作简单的指数函数的图象对深刻理解本节课的资料有着必须的促进作用,在学生完成基本作图之后,教师再利用课前已列表、建立坐标系的小黑板展示准确的作图方法,到达进一步规范学生的作图习惯的目的,然后借助“函数作图器”用多媒体将指数函数的图象推广到一般情景,学生就会很自然的经过观察图象总结出指数函数的性质,同时对于底数的讨论也就变得顺理成章。
数学函数课件(篇7)
二次函数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1. 理解二次函数的意义;会用描点法画出函数y=ax2的图象,知道抛物线的有关概念;
2. 2. 通过变式教学,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广阔性、深刻性;
3. 3. 通过二次函数的教学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研究函数的一般方法;加深对于数形结合思想认识。
教学难点:描点法画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数与形相互联系。
教学过程设计:
我们已学习了正比例函数及一次函数,现在来看看下面几个例子:
2.写出用总长为60M的篱笆围成矩形场地,矩形面积S(M2)与矩形一边长L(M)之间的关系
答:S=L(30-L)=30L-L2 ②
分析:①②两个关系式中S与R、L之间是否存在函数关系?
S是否是R、L的一次函数?
由于①②两个关系式中S不是R、L的一次函数,那么S是R、L的什么函数呢?这样的函数大家能不能猜想一下它叫什么函数呢?
一般地,如果y=ax2+bx+c(a,b,c是常数,a≠0) ,
那么,y叫做x的二次函数.
注意:(1)必须a≠0,否则就不是二次函数了.而b,c两数可以是零.(2) 由于二次函数的解析式是整式的形式,所以x的取值范围是任意实数.
练习:1.举例子:请同学举一些二次函数的例子,全班同学判断是否正确。
2.出难题:请同学给大家出示一个函数,请同学判断是否是二次函数。
(若学生考虑不全,教师给予补充。如:; ; ; 的形式。)
(通过学生观察、归纳定义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既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有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并通过开放性的练习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开放性。题目用了一些人性化的词语,也增添了课堂的趣味性。)
由前面一次函数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研究函数一般应按照定义、图象、性质、求解析式几个方面进行研究。二次函数我们也会按照定义、图象、性质、求解析式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在这里指出学习函数的一般方法,旨在及时进行学法指导;并将此方法形成技能,以指导今后的学习;进一步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
1. 1. 尝试:大家知道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一条直线,那么二次函数的图象是什么呢?
请同学们画出函数y=x2的图象。
2. 2. 模仿巩固:教师将了解到的各种不同图象用实物投影向大家展示,到底哪一个对呢?下面师生共同画出函数y=x2的图象。
二、描点、连线: 按照表格,描出各点.然后用光滑的曲线,按照x(点的横坐标)由小到大的顺序把各点连结起来.
对照教师画的图象一一分析学生所画图象的正误及原因,从而得到画二次函数图象的几点注意。
练习:画出函数 ; 的图象(请两个同学板演)
画好之后教师根据情况讲评,并引导学生观察图象形状得出:二次函数 y=ax2的图象是一条抛物线。
(这里,教师在学生自己探索尝试的基础上,示范画图象的方法和过程,希望学生学会画图象的方法;并及时安排练习巩固刚刚学到的新知识,通过观察,感悟抛物线名称的由来。)
学生在画图象的'过程中遇到函数值较大的困难,不知如何是好。
注意:1. 画图象应描7个左右的点,描的点越多图象越准确。
2. 自变量X的取值应注意关于Y轴对称。
3. 对于不同的二次函数自变量X的取值应更加灵活,例如可以取分数。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表格及图象,归纳y=ax2的性质,学生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互相改进,互相完善。最终得到如下性质:
一般的,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是一条抛物线,对称轴是Y轴,顶点是坐标原点;当a>0时,图象的开口向上,最低点为(0,0);当a<0时,图象的开口向下,最高点为(0,0)。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请同学们回顾一节课的学习畅谈自己的收获或多、或少、或几点、或全面,总之是人人有所得,个个有提高。这也正是新课标中所倡导的新的理念——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在整个一节课上,基本上是学生讲为主,教师讲为辅。一些较为困难的问题,我也鼓励学生大胆思考,积极尝试,不怕困难,一个人完不成,讲不透,第二个人、第三个人补充,直到完成整个例题。这样上课气氛非常活跃,学生之间常会因为某个观点的不同而争论,这就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要控制好整节课的节奏,另一方面又要察言观色,适时地对某些观点作出判断,或与学生一同讨论。)
二次函数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1. 理解二次函数的意义;会用描点法画出函数y=ax2的图象,知道抛物线的有关概念;
2. 2. 通过变式教学,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广阔性、深刻性;
3. 3. 通过二次函数的教学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研究函数的一般方法;加深对于数形结合思想认识。
教学难点:描点法画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数与形相互联系。
教学过程设计:
我们已学习了正比例函数及一次函数,现在来看看下面几个例子:
2.写出用总长为60M的篱笆围成矩形场地,矩形面积S(M2)与矩形一边长L(M)之间的关系
答:S=L(30-L)=30L-L2 ②
分析:①②两个关系式中S与R、L之间是否存在函数关系?
S是否是R、L的一次函数?
由于①②两个关系式中S不是R、L的一次函数,那么S是R、L的什么函数呢?这样的函数大家能不能猜想一下它叫什么函数呢?
一般地,如果y=ax2+bx+c(a,b,c是常数,a≠0) ,
那么,y叫做x的二次函数.
注意:(1)必须a≠0,否则就不是二次函数了.而b,c两数可以是零.(2) 由于二次函数的解析式是整式的形式,所以x的取值范围是任意实数.
练习:1.举例子:请同学举一些二次函数的例子,全班同学判断是否正确。
2.出难题:请同学给大家出示一个函数,请同学判断是否是二次函数。
(若学生考虑不全,教师给予补充。如:; ; ; 的形式。)
(通过学生观察、归纳定义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既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有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并通过开放性的练习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开放性。题目用了一些人性化的词语,也增添了课堂的趣味性。)
由前面一次函数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研究函数一般应按照定义、图象、性质、求解析式几个方面进行研究。二次函数我们也会按照定义、图象、性质、求解析式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在这里指出学习函数的一般方法,旨在及时进行学法指导;并将此方法形成技能,以指导今后的学习;进一步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
1. 1. 尝试:大家知道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一条直线,那么二次函数的图象是什么呢?
请同学们画出函数y=x2的图象。
2. 2. 模仿巩固:教师将了解到的各种不同图象用实物投影向大家展示,到底哪一个对呢?下面师生共同画出函数y=x2的图象。
二、描点、连线: 按照表格,描出各点.然后用光滑的曲线,按照x(点的横坐标)由小到大的顺序把各点连结起来.
对照教师画的图象一一分析学生所画图象的正误及原因,从而得到画二次函数图象的几点注意。
练习:画出函数 ; 的图象(请两个同学板演)
画好之后教师根据情况讲评,并引导学生观察图象形状得出:二次函数 y=ax2的图象是一条抛物线。
(这里,教师在学生自己探索尝试的基础上,示范画图象的方法和过程,希望学生学会画图象的方法;并及时安排练习巩固刚刚学到的新知识,通过观察,感悟抛物线名称的由来。)
学生在画图象的过程中遇到函数值较大的困难,不知如何是好。
注意:1. 画图象应描7个左右的点,描的点越多图象越准确。
2. 自变量X的取值应注意关于Y轴对称。
3. 对于不同的二次函数自变量X的取值应更加灵活,例如可以取分数。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表格及图象,归纳y=ax2的性质,学生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互相改进,互相完善。最终得到如下性质:
一般的,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是一条抛物线,对称轴是Y轴,顶点是坐标原点;当a>0时,图象的开口向上,最低点为(0,0);当a<0时,图象的开口向下,最高点为(0,0)。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请同学们回顾一节课的学习畅谈自己的收获或多、或少、或几点、或全面,总之是人人有所得,个个有提高。这也正是新课标中所倡导的新的理念——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在整个一节课上,基本上是学生讲为主,教师讲为辅。一些较为困难的问题,我也鼓励学生大胆思考,积极尝试,不怕困难,一个人完不成,讲不透,第二个人、第三个人补充,直到完成整个例题。这样上课气氛非常活跃,学生之间常会因为某个观点的不同而争论,这就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要控制好整节课的节奏,另一方面又要察言观色,适时地对某些观点作出判断,或与学生一同讨论。)
数学函数课件(篇8)
一、说课内容:
苏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六章第一节的二次函数的概念及相关习题二、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基础上,来学习二次函数的概念。二次函数是初中阶段研究的最后一个具体的函数,也是最重要的,在历年来的中考题中占有较大比例。同时,二次函数和以前学过的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有着密切的联系。进一步学习二次函数将为它们的解法提供新的方法和途径,并使学生更为深刻的理解“数形结合”的重要思想。而本节课的二次函数的概念是学习二次函数的基础,是为后来学习二次函数的图象做铺垫。所以这节课在整个教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2、教学目标和要求: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二次函数的概念,掌握根据实际问题列出二次函数关系式的方法,并了解如何根据实际问题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2)过程与方法:复习旧知,通过实际问题的引入,经历二次函数概念的探索过程,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归纳等数学活动加深对二次函数概念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增强学好数学的愿望与信心。
3、教学重点:对二次函数概念的理解。
4、教学难点:由实际问题确定函数解析式和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二、教法学法设计:
1、从创设情境入手,通过知识再现,孕伏教学过程。
2、从学生活动出发,通过以旧引新,顺势教学过程。
3、利用探索、研究手段,通过思维深入,领悟教学过程四。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什么叫函数?我们之前学过了那些函数?(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
2.它们的形式是怎样的?(y=kx+b,k≠0;y=kx,k≠0;y=,k≠0)3.一次函数(y=kx+b)的自变量是什么?函数是什么?常量是什么?为什么要有k≠0的条件?k值对函数性质有什么影响?
(二)设计意图
复习这些问题是为了帮助学生弄清自变量、函数、常量等概念,加深对函数定义的理解.强调k≠0的条件,以备与二次函数中的a进行比较。
引入新课函数是研究两个变量在某变化过程中的相互关系,我们已学过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
看下面三个例子中两个变量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
例1、(1)圆的半径是r(cm)时,面积s(cm)与半径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解:s=πr(r>0)。
例2、用周长为20m的篱笆围成矩形场地,场地面积y(m)与矩形一边长x(m)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解:y=x(20/2-x)=x(10-x)=-x+10x(0例3、设人民币一年定期储蓄的年利率是x,一年到期后,银行将本金和利息自动按一年定期储蓄转存。如果存款额是100元,那么请问两年后的本息和y(元)与x之间的关系是什么(不考虑利息税)?解:y=100(1+x)=100(x+2x+1)=100x+200x+100(0教师提问:以上三个例子所列出的函数与一次函数有何相同点与不同点?(三)讲解新课以上函数不同于我们所学过的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我们就把这种函数称为二次函数。二次函数的定义:形如y=ax2+bx+c(a≠0,a,b,c为常数)的函数叫做二次函数。巩固对二次函数概念的理解:1、强调“形如”,即由形来定义函数名称。二次函数即y是关于x的二次多项式(关于的x代数式一定要是整式)。2、在y=ax2+bx+c中自变量是x,它的取值范围是一切实数。但在实际问题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使实际问题有意义的值。(如例1中要求r>0)3、为什么二次函数定义中要求a≠0?(若a=0,ax2+bx+c就不是关于x的二次多项式了)4、在例3中,二次函数y=100x2+200x+100中,a=100,b=200,c=100.5、b和c是否可以为零?(四)巩固练习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的和是10cm。(1)当它的一条直角边的长为4.5cm时,求这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2)设这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为Scm2,其中一条直角边为xcm,求S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此题由具体数据逐步过渡到用字母表示关系式,让学生经历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从而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五)小结思考: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不清楚的地方?让学生来谈本节课的收获,培养学生自我检查、自我小结的良好习惯,将知识进行整理并系统化。而且由此可了解到学生还有哪些不清楚的地方,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补充。(六)作业布置必做题:正方形的边长为4,如果边长增加x,则面积增加y,求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这个函数是二次函数吗?在长20cm,宽15cm的矩形木板的四角上各锯掉一个边长为xcm的正方形,写出余下木板的面积y(cm2)与正方形边长x(cm)之间的函数关系,并注明自变量的取值范围?选做题:1.已知函数是二次函数,求m的值?2.试在平面直角坐标系画出二次函数y=x2和y=-x2图象?作业中分为必做题与选做题,实施分层教学,体现新课标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另外补充第4题,旨在激发学生继续学习二次函数图象的兴趣。
数学函数课件(篇9)
【例1】求下列函数的增区间与减区间(1)y=|x2+2x-3|解(1)令f(x)=x2+2x-3=(x+1)2-4.先作出f(x)的图像,保留其在x轴及x轴上方部分,把它在x轴下方的图像翻到x轴就得到y=|x2+2x-3|的图像,如图2.3-1所示.由图像易得:递增区间是[-3,-1],[1,+∞)递减区间是(-∞,-3],[-1,1](2)分析:先去掉绝对值号,把函数式化简后再考虑求单调区间.解当x-1≥0且x-1≠1时,得x≥1且x≠2,则函数y=-x.当x-143,∴f(6)0时,f(x)在(-1,1)上是减函数.当a0,f(x1)f(x2)∴f(x)在(0,1],[-1,0)上为减函数.当1≤x10,x1x20,f(x1)f(x2),∴f(x)在(-∞,-1],[1,+∞)上为增函数.根据上面讨论的单调区间的结果,又x0时,f(x)min=f(1)=2,当x
数学函数课件(篇10)
1.探究发现任意角 的终边与 的终边关于原点对称;
2.探究发现任意角 的终边和 角的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坐标关于原点对称;
3.探究发现任意角 与 的三角函数值的关系.
设计意图
首先应用单位圆,并以对称为载体,用联系的观点,把单位圆的性质与三角函数联系起来,数形结合,问题的设计提问从特殊到一般,从线对称到点对称到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逐步上升,一气呵成诱导公式二.同时也为学生将要自主发现、探索公式三和四起到示范作用,下面练习设计为了熟悉公式一,让学生感知到成功的喜悦,进而敢于挑战,敢于前进
(四)练习
利用诱导公式(二),口答下列三角函数值.
(1). ;(2). ;(3). .
喜悦之后让我们重新启航,接受新的挑战,引入新的问题.
(五)问题变形
由sin300= 出发,用三角的定义引导学生求出 sin(-300),sin1500值,让学生联想若已知sin = ,能否求出sin( ),sin( )的值.
学生自主探究
1.探究任意角 与 的三角函数又有什么关系;
2.探究任意角 与 的三角函数之间又有什么关系.
设计意图
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过程的再现是深刻记忆的重要途径,在经历思考问题-观察发现-到一般化结论的探索过程,从特殊到一般,数形结合,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以深入脑中,此时以类同问题的提出,大胆的放手让学生分组讨论,重现了探索的整个过程,加深了知识的深刻记忆,对学生无形中鼓舞了气势,增强了自信,加大了挑战.而新知识点的自主探讨,对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也充满了极大的挑战.彼此相信,彼此信任,产生了师生的默契,师生共同进步.
展示学生自主探究的结果
诱导公式(三)、(四)
给出本节课的课题
三角函数诱导公式
设计意图
标题的后出,让学生在经历整个探索过程后,还回味在探索,发现的成功喜悦中,猛然回头,哦,原来知识点已经轻松掌握,同时也是对本节课内容的小结.
(六)概括升华
的三角函数值,等于 的同名函数值,前面加上一个把 看成锐角时原函数值的符合.(即:函数名不变,符号看象限.)
设计意图
简便记忆公式.
(七)练习强化
求下列三角函数的值:(1).sin( ); (2). cos(-20400).
设计意图
本练习的设置重点体现一题多解,让学生不仅学会灵活运用应用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还能养成灵活处理问题的良好习惯.这里还要给学生指出课本中的“负角”化为“正角”是针对具体负角而言的.
学生练习
化简: .
设计意图
重点加强对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的综合应用.
(八)小结
1.小结使用诱导公式化简任意角的三角函数为锐角的步骤.
2.体会数形结合、对称、化归的思想.
3.“学会”学习的习惯.
(九)作业
1.课本p-27,第1,2,3小题;
2.附加课外题 略.
设计意图
加强学生对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的记忆及灵活应用,附加题的设置有利于有能力的同学“更上一楼”.
(十)板书设计:(略)
八.课后反思
对本节内容在进行教学设计之前,本人反复阅读了课程标准和教材,针对教材的内容,编排了一系列问题,让学生亲历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积极投入到思维活动中来,通过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在逐渐展开中,引导学生用已学的知识、方法予以解决,并获得知识体系的更新与拓展,收到了一定的预期效果,尤其是练习的处理,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的尝试活动,感受“观察——归纳——概括——应用”等环节,在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中展开思维,逐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也提高了学生主体的合作意识,达到了设计中所预想的目标。
然而还有一些缺憾:对本节内容,难度不高,本人认为,教师的干预(讲解)还是太多。
在以后的教学中,对于一些较简单的内容,应放手让学生多一些探究与合作。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等教学因素,都在不断更新,作为数学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从学生的全面发展来设计课堂教学,关注学生个性和潜能的发展,使教学过程更加切合《课程标准》的要求。用全新的理论来武装自己,让自己的课堂更有效。
数学函数课件(篇11)
一、教学理念
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构成了公民所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素质."其含义就是:我们不仅要重视数学的应用价值,更要注重其思维价值和人文价值.
因此,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通过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与人合作交流和创新等过程,获得情感、能力、知识的全面发展.本节课力图打破常规,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全方位培养、提高学生素质,实现课程观念、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转变.
二、教材分析
三角函数是中学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既是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工具,又是学习高等数学及其它学科的基础.本节课是在学习了任意角的三角函数,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以及正、余弦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后,进一步研究函数y=Asin(ωxφ)的简图的画法,由此揭示这类函数的图象与正弦曲线的关系,以及A、ω、φ的物理意义,并通过图象的变化过程,进一步理解正、余弦函数的性质,它是研究函数图象变换的一个延伸,也是研究函数性质的一个直观反映.共3课时,本节课是继学习完振幅、周期、初相变换后的第二课时.
本节课倡导学生自主探究,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五点作图法正确找出函数y=sinx到y=sin(ωxφ)的图象变换规律是本节课的重点.
难点是对周期变换、相位变换先后顺序调整后,将影响图象平移量的理解.因此,分析清不管哪种顺序变换,都是对一个字母x而言的变换成为突破本节课教学难点的关键.
依据《课标》,根据本节课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五点作图法"正确找出函数y=sinx到y=sin(ωxφ)的图象变换规律,能用五点作图法和图象变换法画出函数y=Asin(ωxφ)的简图,能举一反三地画出函数y=Asin(ωxφ)+k和y=Acos(ωxφ)的简图.
[过程与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对函数y=sinx到y=sin(ωxφ)的图象变换规律的探索,让学生体会到由简单到复杂,特殊到一般的化归思想;并通过对周期变换、相位变换先后顺序调整后,将影响图象变换这一难点的突破,让学生学会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来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课堂中,通过对问题的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小组交流中,学会合作意识;在解决问题的难点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抓主要矛盾的思想.在问题逐步深入的研究中唤起学生追求真理,乐于创新的情感需求,引发学生渴求知识的强烈愿望,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
四、教学过程(六问三练)
1、设置情境设计意图:正中"五点作图法"的要害,既复习了旧知,又为学生准确使用本节课将要用到的工具提供必要的保障.
答案:将ωx看作一个整体,令其分别为0,,?,,2?.
设计意图:复习巩固已学三种基本变换,同时为导入本节课重难点创设情境.学生回答后,追问一般情况即:A、ω、φ的作用.此时部分学生,特别是基础薄弱和数学表达能力欠缺的学生会出现困难,会因为回答不上而觉得紧张,在不影响突破本节课重难点的前提下,为了避免刚上课就给他们带来心理压力,借助大屏幕以填空题的形式清晰展现答案.
答案:分别把正弦曲线上所有点的纵坐标伸长到原来的3倍(横坐标不变);横坐标缩短为原来的(纵坐标不变);向左平行移动个单位长度得到的.
2、探求、研究
新的教学理念下,要勇于,更要善于把问题抛给学生,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强烈欲望和创新意识.设计意图:
(1)激发兴趣、提供平台学生在碰到这个问题时,很感兴趣,因为它和问题2很类似,因此首先会猜想"左移个单位长度",为了验证自己的想法,通过"五点作图法"画图分析,最后会发现猜想是错误的,于是更加激发他们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很快掀起本节课的第一次高潮,给学生搭建起一个动手探究、实践的平台.
(2)分化难点、突出重点探求函数y=sinx到y=sin(ωxφ)的图象变换规律是本节课的重难点,要分化此难点,可分步探求函数:
①y=sinωx到y=sin(ωxφ)
②y=sin(xφ)到y=sin(ωxφ)
的图象变换规律.学生最难理解和最易出错的就是理解①y=sinωx到y=sin(ωxφ)的图象变换规律,因此从特例出发,具有直观性,便于学生操作,从而达到分化难点、突出重点的目的.
(3)探究本质、寻求关键点当学生找到此题的答案后,自然就会思考这个问题的实质是什么?突破此难点的关键是什么?因此着眼x的变化,把ωxφ变形为ω(),看清是把x变成了就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点.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在本题的解决过程中,首先要求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引导学生小组交流讨论,最后让小组代表总结,并汇报探求过程中得到的经验或出现的问题以及采取的具体措施和效果,再由组员或其他同学补充、质疑、评价或解答,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突破措施:
(1)分析特殊点坐标、寻求x变化引导学生分析函数y=sin2x和y=sin(2x)在一个对应的周期内,y取同一数值如:时,x分别取,0,因此首先确定是左移个单位长度,其根本原因是x变成了.
(2)课件演示合作交流完成后,通过课件直观演示,并引导学生总结规律,从而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并突破难点.
(3)巩固练习
(4)独立完成与合作交流相结合
在问题3得以充分解决的前提下,此问题迎刃而解.设计意图:通过实例综合以上两种变换,重点是比较两种方法平移量的区别和导致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即x的变化,并由此导出一般规律.
方法有二:
①先平移变换再周期变换
先把函数y=sinx的图象向左平移个单位长度,x变成了x,得到y=sin(x)的图象;再把所得图象横向收缩为原来的,x变成了2x,得到y=sin(2x)的图象.
②先周期变换再平移变换
先把函数y=sinx的图象横向收缩为原来的,x变成了2x,得到y=sin2x的图象;再把所得图象向左平移个单位长度,x变成了x,得到y=sin2(x)=sin(2x)的图象.
升华知识、培养能力设计意图:
(1)培养学生变换的逆向思维能力;
(2)通过改变函数名考察学生对变换实质的理解;
(3)考察变换和使用诱导公式综合能力;
(4)考察变换和使用辅助角公式综合能力;
(5)通过抽象函数考察学生对变换实质的理解.学生对这种综合题十分重视,觉得难但经过努力后又可以攻克,因此将满足学生追求真理,乐于创新的情感需求和渴求知识的强烈愿望,此处将掀起本节课的第二次高潮.
设计意图:
在前两个问题解决的基础上,直接找一般规律.
在分析清楚共有六种变换方法后,得出一般变换方法:
小结(由学生小结,教师补充、规范):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通过"五点作图法"正确找出函数y=sinx到y=sin(ωxφ)和y=Asin(ωxφ)的图象变换规律.其难点在于正确理解周期变换、相位变换顺序改变后,图象平移的规律.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要学会善于探索、合作、独立、自信、创新.
作业布置:习题4.9的第2题(3)(4),第3、4、5题.
五.教法、学法
教法
教学的目的是以知识为平台,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本节课突出体现了以学生能力的发展为主线,应用启发式、讲述式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利用非智力因素促进学生的学习,实现数学知识价值、思维价值和人文价值的高度统一.
学法
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自主分析,再合作交流,达到殊途同归.在思维训练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知识的魅力,成为学习的主人.
六.教学评价
"评价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促进",本节课在引导学生探究、合作以及交流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的认知心理过程,关注学生的发展,淡化终结性评价和评价的筛选评判功能,强调过程评价、自我评价和评价的教育发展功能,教师适时、公正的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促进了学生的自我反思和再认识,尤其是在"问题3,练习2"中思维活跃的学生应给予及时肯定.
本节课教学注重了层次性,对基础薄弱的学生在"问题1,2,4,5,6和练习1,3"中多给他们创造机会,力争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机会得到积极的评价,因为这是让他们保持自信,爱好数学,善于钻研从而学会学习的最好培养时机.
数学函数课件(篇12)
各位专家领导:
早上好!
今天我将要为大家讲的课题是幂函数。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幂函数》选自高一数学新教材必修1第2章第3节。幂函数是继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后研究的又一基本函数。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建立幂函数这一函数模型,并能用系统的眼光看待以前已经接触的函数,进一步确立利用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奇偶性、单调性研究一个函数的意识,因而本节课更是一个对学生研究函数的方法和能力的综合提升。
2、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 ,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
①理解幂函数的概念,会画幂函数的图象。
②结合这几个幂函数的图象,理解幂函图象的变化情况和性质。
③了解分段函数及其表示。
(2)能力训练目标:
①通过观察、总结幂函数的性质,培养学生概括抽象和识图能力。
②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生活实例引出幂函数的概念,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利用计算机,了解幂函数图象的变化规律,使学生认识到现代技术在数学认知过程中的作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3、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常见幂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
难点:幂函数的单调性及比较两个幂值的大小。
下面,为了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二、说教法
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过程,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自主性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要有效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努力去提高学生素质。根据这样的原则和所要完成的教学目标,并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采用如下的教学方法。
1、引导发现比较法
因为有五个幂函数,所以可先通过学生动手画出函数的图象,观察它们的解析式和图象并从式的角度和形的角度发现异同,并进行比较,从而更深刻地领会幂函数概念以及五个幂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2、借助信息技术辅助教学
由于多媒体信息技术能具有形象生动易吸引学生注意的特点,故此,可用多媒体制作引入镜头,将学生引到这节课的学习中来。再利用《几何画板》画出五个幂函数的图象,为学生创设丰富的数形结合环境,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幂函数概念以及在幂函数中指数的变化对函数图象形状和单调性的影响,并由此归纳幂函数的性质。
3、练习巩固讨论学习法
这样更能突出重点,解决难点,使学生既能够进行深入地独立思考又能与同学进行广泛的交流与合作,这样一来学生对这五个幂函数领会得会更加深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班级整体学习氛氛围也变得更加浓厚。
三、说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
老师先通过多媒体演示教科书中的5个问题,引导学生观察上述例子中函数模型,归纳出几个函数表达式的共同特征:解析式的右边都是指数式,且底数都是变量。这样就引出本节课要讲的幂函数。采用小组讨论的方法,数形结合,培养学生互助、协作的精神,使学生“学”有新“思”,“思”有所“得”,“练”有所“获”,学生会逐步感受到数学的美,产生一种成功感,从而提高学数学的兴趣。
最后我来具体谈一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四、说教学程序
由多媒体展示引入:本节课要讲的幂函数。
把教学内容转化为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让学生产生强烈的问题意识,使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成为“猜想”,继而紧张地沉思,期待寻找理由和证明过程。
在实际情况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生利用已有知识与经验,同化和索引出当前学习的新知识,这样获取的知识,不但易于保持,而且易于迁移到陌生的问题情境中。
数学函数课件(篇13)
【教学内容】
正比例
【教学目标】
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会正确判断成正比例的量。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难点:正确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的关系。
【教学准备】
投影仪。
【复习导入】
1.复习引入。
用投影仪逐一出示下面的题目,让学生回答。
①已知路程和时间,怎样求速度?
板书: =速度。
②已知总价和数量,怎样求单价?
板书: =单价。
③已知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怎样求工作效率?
板书: =工作效率。
2.引入课题:这是我们过去学过的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这节课我们进一步来研究这些数量关系的一些特征,首先来研究这些数量之间的正比例关系。板书课题:成正比例的量。
【新课讲授】
1. 教学例1。
教师用投影仪出示例1的图和表格。
学生观察上表并讨论问题。
(1)铅笔的总价和数量有关系吗?
(2)铅笔的总价是怎样随着数量的变化而变化的?
(3)铅笔的总价和数量的变化有什么规律?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讨论,然后交流说一说。
根据观察,学生可能会说出:
①铅笔的总价随着数量变化,它们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②数量增加,总价也增加;数量降低,总价也减少。
③铅笔的总价和数量的比值总是一定的,即单价一定。
教师指出:总价和数量有这样的变化关系,我们就说总价和数量成正比例关系,总价和数量叫做成正比例的量。
2.教师出示:一列火车行驶的时间和路程如下表。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路程和时间有关系吗?路程怎样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路程和时间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组织学生分析、讨论、汇报:路程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路程扩大,时间也跟着扩大;路程缩小,时间也跟着缩小;但是路程和时间的比值一定,写成关系式是 =速度(一定)。
教师小结:所以说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关系,路程和时间叫做成正比例的量。
3.归纳概括正比例关系。
①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上面两个例子有什么共同规律?
②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都是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就叫做成正比例关系。
学生说一说是怎么理解正比例关系的。
要求学生把握三个要素:
第一:两种相关联的量。
第二:其中一个量增加,另一个量也增加;一个量减少,另一个量也减少。
第三:两个量的比值一定。
4.用字母表示正比例的关系。
教师: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比值(一定),比例关系可以用这样的式子表示: (一定)
5.教师: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成正比例的量?
学生举例说明并说出理由如:长方形的宽一定,面积和长成正比例;每袋牛奶质量一定,牛奶袋数和总质量成正比例;衣服的单价一定,购买衣服的数量和应付钱数成正比例。地砖的面积一定,教室地板面积和地砖块数成正比例;
【课堂作业】
完成教材第46页的“做一做”(1)~(3)。
答案:
(1) 。
(2)比值表示每小时行驶多少km。
(3)成正比例。理由:路程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①时间增加,路程也增加,时间减少,路程也随着减少;②路程和时间的比值(速度)一定。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英语四年级上册课件(精华12篇)
以下是趣祝福的编辑为您准备的与“英语四年级上册课件”相关的内容。教案课件是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每位老师都应该他细设计教案课件。 教案和课件的优化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相信你能从中找到需要的内容!
英语四年级上册课件(篇1)
第一单元
单元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A Let’s talk
Let’s play 第二课时:A Let’s learn Let’s do 第三课时:Let’s spell 第四课时:B Let’s talk
Let’s play 第五课时:B Let’s learn Colour and say 第六课时:B Read and write Let’s check
Let’s sing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够理解对话大意并能够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对话;
2.能够在情景中运用句型Where is„?It’S in/on/under/near„询问并回答物品的位置; 3.能够在情景中恰当运用句型:What’S in the classroom?Let’S go and see.
4.能够在情景中理解新词classroom,really,picture,near,window的意思,并能正确 发音;
5.能够在Let’S play板块的I spy游戏中运用所学句型Where is„?It’S in/on/under/ near„问答图中物品所在的位置。
二、教学内容:
1.教材:A Let’S talk几et’S play 2.词汇:clas sroom,really,picture,near,window 3.句型:What’S in the classroom?Let’S go and see.Where is it?It’S near the window.
三、教学重点:
1.在情景中恰当运用句型Where is„?It’S in/on/under/near„询问并回答物品的位置; 2.在情景中恰当运用句型What’S in the classroom?Let’S go and see. 3.理解新词classroom,really,picture,near,window的意思并能正确发音。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本课时的教学挂图、录音或视频材料,新词classroom,picture和window的 词卡。
五、教学步骤: Step 1 warm up 1.师生自由对话,如:What’s this?It’s a book.Show me your new book.等。
2.教师对全班学生发指令,如:Show me your new book.Touch your desk.Show me your ruler.等,学生根据指令语快速做动作。最后教师说:Point to the classroom.并指向教室,引导学生了解classroom的词义。
Step 2 Presentation & Practice 1.教师说:Look!This is our classroom.学生跟读一遍classroom。教师板书classroom,引导学生分两个音节认读单词,并指着教室说:I see many desks in the classroom.What do you see? 请学生根据实际情况用classroom说一个句子。2.教师说:Our classroom is SO nice and big.Our friend Sarah and Zhang Peng have a new clas sroom.Is it big or small?Guess,please!请几名学生猜测:It’S big/small.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大四边形代表教室,说:It’S very big.What’S in the classroom? Can you guess?教师在四边形里画一个问号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含义,并板书What’S in the classroom?学生根据想象说句子,如:I see many books in the classroom.I see a teacher in the classroom.等。教师在学生猜测的过程中给予反馈和评价,如:Good guess!Good imagination!Maybe.等。
3.教师说:You have so many good guesses!But what’s in their classroom? Now let’s go and see.引导学生说:OK.Let’S go and see.教师播放一遍对话的视频,请学生观看。
4.教师提问:What’S in the classroom?学生尝试回答,如:Many desks are in the classroom.等。教师在教室图框中用简笔画画出一张图片,提问学生:Do you see a picture in the classroom?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单词picture并领读,学生跟读。教师可通过拼读的方式教学picture,在每个音节下画一条线,使学生感知音节的概念。教师提问:Is this your picture?引导学生回答:No.It’S Sarah’S picture.
5.教师说:Where is Sarah’S picture?Let’S look again and find out.教师再次播放视频,学生看后回答问题:It’S near the window.教师用简笔画在picture旁边画出一扇窗户,板书near the window。师生对话如下:A:Where is the picture?B:It’S near the window.教师请学生两人一组练习对话。6.教师将书本、文具放到不同的位置,说:Look!Where is the book/ruler?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回答:It’S near the ruler.It’S on the pencil box.教师说:Now close your eyes and guess where my book is.学生闭上眼睛,教师将书本藏起来,说:OK.Open your eyes and guess,please.请学生猜测。教师给猜中的学生一个奖品。7.教师说:Now let’S play a game—Hide and seek.You can use your pens,pencils,rulers or books.学生两人或四人一组做“藏一藏,猜一猜“(Hide and seek)游戏。
Step3 Consolidation &
Extension
1.教师说:We see SO many things in our classroom.然后出示Let’S play板块的图片,介绍说:Look at this classroom.I see something in it,too.It begins with“C”.What is it? 教师引导学生提问Where is it?来寻找正确答案。然后,教师说:Now I see a“P”.再示范一次。教师也可以将指令说成有节奏的句子,如:I spy.I spy.I see a“c”.可以请个别学生发指令,也可让学生同桌结对练习。
2.最后,教师说:I spy.I spy.I see a“w”.当学生询问Where is it?时,教师以课件呈现对话的图片(或课文挂图)以及张鹏和Sarah的空白对话泡,说:Look!It’S a window.It’S over here.Now suppose you are Zhang Peng and S arah.Can you make a dialogue about your new classroom?学生尝试重建对话。教师适时提示学生使用Really?表示惊讶。
3.教师说:Now let’S watch the video again and repeat the dialogue.教师再次播放对话的视频,请学生模仿跟读并分角色朗读对话,先同桌结对练习,然后表演对话。
4.教师说:Zhang Peng’S classroom is nice and big.What about our classroom?Can you make a new dialogue?教师出示部分词句镂空的对话,请学生根据教室的实际情况编创新对话。学生同桌之间合作准备,教师请几组学生展示。
六、作业设计:与好朋友合作表演对话,并编创有关自己教室的新对话。
七、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够听、说、认读六个有关教室物品、设施的单词,如:classroom,window,blackboard,light,picture,door;
.
2.能够在情景中正确运用上述六个单词描述教室里有什么物品、设施;
’ 3.能够在情景中理解新词TV的意思,并能够正确发音; 4.能够在图片的帮助下听懂指令并做出相应的动作。
二、教学内容:
1.教材:A Let’S learn/Let’S do 2.词汇:classroom,window,blackboard,light,picture,door 3.句型:What’S in the classroom?One blackboard.one TV„
三、教学重点: 听、说、认读六个单词,并运用这些单词描述教室中的物品、设施。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本课时的教学挂图、录音或视频材料以及单词卡片,同时准备一张教室的大图裁成四等份。
五、教学步骤:
Step1 Warm—up(Revision)一 1.学生表演前一课时的对话。
2.师生自由对话,如:What’S this?It’S a new book.Where is it?It’S near the pencil box.等。Step2 Presentation & Practice 1.教师课前将一张教室的图片裁成四份,出示其中一份提问:What’S this?引导学生回答:It’S a picture.教师板书picture,先请学生根据发音猜一猜picture的前三个字母,然后板书pic,再画一条下划线——,在上面用彩色粉笔写出ture。教师说:“一ture”together makes//.借助语音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单词。教师说:Let me put up the picture.并将图片贴到黑板上,请学生一起做动作:Put up thepicture.教师继续利用另外三份教室图片问答,并引导学生做动作。
2.教师指着黑板上的四张图片提问:How many pictures do you see?Can you make them into one?请几名学生将其拼成一张图片。教师提问:What’S in the picture?引导学生回答:It’S a classroom.
.
教师仿照picture的板书方式板书classroom,帮助学生了解classroom的拼读方法及其单词合成方式。3.教师指着教室图片说:Look!I see many things in the classroom.Now let’S play the game“I spy“.教师发指令:I spy.I spy.I see a“w”.mat is it?鼓励学生说出单词window,教师板书window,与学生一起分音节拼读单词。
在游戏过程中,教师通过指令语:I spy.I spy.I see an“1”.以及I see a“T“.导/h,light和TV并教学新词。
4.教师指着教室图与学生问答:What’S this?It’S a„Where is the„?It’S in/on/near the„How many...do you see?I see...
教师说:Now look at the picture,and ask and answer in pairs.学生看图,同桌间互问互答。教师请几组学生展示对话。
5.教师站到门边,提问:Where am I?引导学生说:You’re near the door.教师板书单词 d—oor,告诉学生:“oor”makes/o:/.教师继续板书b—oard,说:“Oar”also makes/o:/here.Can you read it?学生尝试读出单词board。
‘
教师出示黑板的图片,提问:Which is the board?帮助学生找出正确图片,并提问:Whatcolour is the board?引入并教学短语green board,blackboard,white board。教师出示单词卡片,请学生朗读door,blackboard。Step 3 consolidation & Extension 1.教师做开门的动作,演示Open the door.教师领读,然后发指令,请学生做动作。教师发指令:Clean the blackboard.请学生尝试做相应的动作。教师及时表扬做出正确动作的学生。教师做关窗子的动作,鼓励学生说出Close the window.教师继续演示并教学turn on the light。
教师播放Let’S do板块的录音,请学生听录音,做动作。
2.教师说:Wow!You can do SO many things.Can you guess what they are?以课件或卡片出示部分字母空缺的单词,如:„ind
,li一一t等,请学生猜一猜这是哪个单词。猜中后教师出示完整单词,适时渗透语音学习,如:Yes,“W”is in“window”.Ww_/w/,/w/.Also,“OW“is here.OW//
3.学生猜中所有单词后,教师说:I have some pictures of these words.Can you look and match?教师出示单词图片,请学生快速将单词和图片配对。教师为图片标序号,引导学生回答:window,Picture B.、4.教师说:We can see all these things in our classroom.What’S in Zoom and Zip’S classroom? Let’S go and see.You can listen and number the words.教师播放录音,请学生为单词标序号。
学生听录音跟读两遍,然后分别扮演Zoom和Zip进行对话练习。
六、作业设计:听、跟读本课时的录音;制作单词卡片贴在教室的相应位置。
七、板书设计: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够通过听例词的发音,观察例词结构中共有的特征,学习a—e在单词中发长 音/eI/的规则;
2.能够跟着录音说唱歌谣,强化记忆a-e的发音规则;
3.能够根据a/a-e的发音规则读出并拼写单词,能在四线三格中正确书写单词并辨认 词形;
4.能够通过对比a/a-e的发音,强化a/a-e的音形对应关系。
二、教学内容:
1.教材:A Let’s spell
2.语音:a-e。,/eI/
三、教学重点:
. a-e的发音规则。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前一课时六个单词的词卡,两个男孩的图片以及翻页式拼读器。
五、教学步骤:
Step1.Warm—up(Revi sion)
1.师生做“眼疾嘴快”(Quick eyes)游戏,复习Let’s learn部分学过的单词。
教师手拿单词卡片一闪而过,说:Look!What’s this?学生快速说出卡片上的单词。教 师将最后一张卡片设定为picture,在学生说出单词后,教师提问:Who’s in。the picture? Can you guess?请学生猜测图片中的人物。
2.教师说:Let’s have a 100k.并将图片贴在黑板上。图片为一个男孩在做蛋糕。教师提问: Who’s this boy?I don’t knOW.Let's ask him.引导学生提问:What’s your name?教师出示句
子卡片:My name is Jake.引导学生拼读/d3/一/eI/一/k/。/d3eik/,/n/一/eI/一/m/_/neim/。
3.教师指着图片中的蛋糕提问:What's this? 学生回答后,教师说:Yes.It’s a cake./k/./ei. /k/。/keIk/.Can you guess how to spell“cake”?教师在黑板上划出„一,请学生猜测 组成单词盼四个字母,并进行拆音拼读。
教师继续出示句子卡片,贴在Jake旁边:I can make a cake.鼓励学生读出make。
4.教师出示歌谣的第一段:My name is Jake.My name is Jake.I 1ike my name.And I can make a cake.请学生有节奏地朗读,然后个别学生展示。教师关注学生a-e的发音是否到位。
5.教师指着歌谣中的name,Jake,make,cake说:Let’S read them again.并作示范:n ame。/n/./eI/一/m/。/neIm/,引导学生拆音拼读。教师在例词中划出字母a和e,提问:In these words,“a—e”says„?引导学生回答:“a.e“ says/ei/.教师归纳并板书:“a—e”says/el/. 6.教师说:Now we have more words with“a/a—e”.Can you read,listen and tick the fight ones? 教师出示教材中Read,listen and tick板块的单词,请学生拼读,引导学生发现a/a.e两种 不同的发音。
教师播放本部分录音,请学生在听到的单词处打勾。Step 3 consolidation & Extension 1.教师出示单词Dave,提问:Can you read it? 请学生自主拼读。
教师说:Yes,you’re right.Dave is a boy.同时出示Dave的图片,提问:What can he do? Let’S listen and find out,学生听录音并找到答案:He can eat the cake.教师播放整首歌谣的 录音,请学生跟唱。
2.教师说:Now let’S chant.First,chant with your partner.Then we’ll have a competition.We’11 see who can chant the best!学生同桌之间合作,或分句或分段说唱歌谣。
3.教师说:You can chant So well.Now I have more words.Can you read them?教师出示更多含有a—e结构的单词,例如:date,gate,game,lake,late,plate,plane,grape,snake等,请学生根据读音规则尝试拼读。教师可自己制作简便的教具,如:可以自由翻页的日历式字母及字母组合卡片,学生根据教师翻开的字母或字母组合拼读单词。
4.教师指着单词date说:Look at this word.“d”says/d/,“a—e”says/ei/,“t“says/t/,SO d-a—t—e is/deit/.教师在黑板上划出四线格,说:I have a word.Please listen and say the four letters. 教师说单词made,请学生尝试说出组成单词的四个字母。
教师说:Now let’S listen and do the exercise.播放Listen,circle and write板块的录音,请学 生圈出正确的字母,并把单词写在四线格内。5.作业本相关练习
第四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够在图片和教师的帮助下理解对话大意;
2.能够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对话,并能进行角色表演; 3.能够在情景中运用句型Let’S„Let me„提出行动建议;
4.能够在情景中理解新词或词组teacher’S desk,clean,help的意思,并能正确发音; 5.能够在“掷骰子”游戏中根据投掷的结果运用句型Let me„Let’S„提出行动建议。
二、教学内容:
1.教材:B Let’S talk/Let’S play 2.词汇:teacher’S desk,clean,help 3.句型:Let’S„Let me„
三、教学重点:
‘
1.运用句型Let’S„Let me„提出行动建议;
2.理解新词或词组teacher’S desk,clean,help的意思并能正确发音。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本课时的教学挂图以及按照Let’S play示意图制作的骰子;学生四人一组准 备一个骰子。
五、教学步骤:
Step1:Warm—up(Revision)1.师生一起唱歌:Happy Teachers’Day!
Step2.Presentation&Practice一
1.教师说:Today is Teachers’Day.Wu Yifan and his friends want to do something for Miss White. What do they want to do? 教师以课件出示三个选项:A.Make a card.B.Clean the classroom.C.Send flowers.并朗读 这三个词组。教师一边读,一边演示相应的动作。学生跟读两遍,然后猜测正确选项。2.教师用课件揭示答案为clean the classroom,提问学生:They want to clean the classroom.领读clean the classroom。
3.教师以课件出示Mike的头像,提问学生:What can Mike do?You have three choices.教师以课件出示三个答案选项:A.Clean the teacher’S desk.B.Clean the desks and chairS.C.Carry the water.教师朗读这三个短语,并用肢体动作帮助学生理解词组的意义。学生猜测答案。
教师出示对话板块中Mike和张鹏的图片,说:Now look at the picture.What Can Mike do? He can carry the water.But he needs help.教师板书help,请学生跟读。教师在图片中贴出张鹏和Mike的空白对话泡,说:Suppose you are Zhang Peng and Mike.What will you say?教学Let me help you.教师板书该句子,并用肢体语言帮助学生。了解Let me„的意义。教师借助图片提供其他情景,如:一个孩子摔倒了或老奶奶过马路等,请学生表演对话。
4.教师提问:mat can Wu’瓯f办and John do?Let’S listen and find out.教师播放对话的录音,请 学生寻找答案。
教师请学生扮演吴一凡和John,复述他们的句子。教师提问:Wu Yifan can clean the teacher’S desk.Where is the teacher’S desk?Please point to it.学生指向教室中的讲台并跟读teacher’S desk。
5.教师出示对话板块的挂图以及一个个句子卡片,说:Can you read the sentences?请学生朗读句子。
6.教师提问:Can you put the sentences in the pictures?请学生把句子卡片贴到挂图中正确的位置。
教师播放对话的录音,请学生跟读。
Step3.
Consolidation &
Extension 一
1.教师说:Now let’s read the dialogue in fours.请学生四人一组分角色朗读对话,然后请几 组学生表演对话。
2.教师指着教室说:Look!Our classroom is not SO clean.Let’S clean our classroom.引导学生说:OK.教师继续说:What can you do?Let the dice help US.教师出示教具骰子并投掷一次,根据投掷结果说:Let me„或Let’S„然后请学生掷骰子说句子,当掷到和同学一样的劳动内容时说:Let me help„
3.教师说:Now suppose fou,r students will clean the classroom together.Please make a dialogue.学 生四人一组编创对话。教师请几组学生表演对话。
4.教师说:Well done!Now look!Some students want to clean their classroom.too.Let,s look at the pictures and sentences and say‘‘Yes’’or‘‘No’’.
教师以课件依次出示一张图片和一个句子,如:图片是擦窗子,句子是:Let me clean the windows.请学生看图、读句子并快速反应Yes.或No.
教师可进一步拓展词汇,如:put up the picture,tum on the light等。
5.教师说:Please clean the classroom and keep it clean every day.It can make us happy and healthv. Now let’S chant together.教师将本课时动词词组编人一首歌谣,师生一起说唱歌谣,如: Clean the de sks.Clean the chairs.Clean the blackboard every day!Clean the window s.Clean the door.Clean the clas sroom every day!6.作业本练习
第五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够听、说、认读五个有关教室物品、设施的单词或词组:teacher’S desk,computer,fan,wall,floor;
.
2.能够在情景中正确运用这五个单词或词组描述教室里有什么物品、设施及其颜色; 3.能够完成为教室涂色的活动,并根据涂色结果运用所学语言描述教室里有何物品、设施及其颜色。
二、教学内容:
1.教材:B Let’S learn/Colour and say 2.词汇-teacher’S desk,computer,fan,wall,floor 3.句型:This is the new classroom.The door is orange.
三、教学重点:
听、说、认读五个单词或词组,并运用这些单词或词组描述教室中的物品、设施及其 颜色。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本课时的教学挂图、录音或视频材料以及单词卡片。
五、教学步骤
Step1.Warm—up(Revision)1.学生表演前一课时的对话。
2.教师说:Let’S play a game.I say,you do.
教师发指令,请学生做动作,指令语是:Clean the blackboard.Clean the windows.等。最后一个指令可以是Clean the teacher’S desk. Step2.Presentation&Practice
1.教师提问:Where is the teacher’S desk?学生可以手指teacher’S desk,也可以口头回答:It’S near the blackboard.等。,教师板书teacher’S desk,帮助学生认识这个词组的结构,板书时可以请学生根据发音规则猜一猜单词中含有的元音及字母组合,如ea,er和辅音组合ch。
教师提问:What colour is the teacher’s desk?What’s in/on the teacher’s desk?学生根据实际情况描述讲台上以及讲台里的书本、文具等。最后,教师说:A computer is in/on the teacher’S desk.引出单词computer。教师板书computer时可划出单词的三个音节,以帮助学生记忆单词。
2.教师以课件或单词卡片快速呈现不同颜色的computer图片,提问学生:mat colour is the computer?请学生快速抢答。
教师呈现computer图片的过程中,有几次同时呈现两三台相同颜色的computer,教师提示学生应回答:The computers ale„或They ale„教师最后一次呈现的图片是一台电风扇。
3.教师提问:Is it a computer?学生回答:No.教师再出示单词fan及其图片,提问:What is it?Can you read it?请学生根据a的发音规则试读单词。教师板书fan,再请学生拼读单词。
4.教师以课件呈现单-词wall,提问:How about this?Can you read it?请学生试读。教师继 续出示以下单词,如:tall,small,ball,与学生一起拼读,最后请学生自己拼读单词wall。Step3 consolidation & Extension 1.教师出示单词卡片,说:Let’s read the words.请学生读单词。读过一遍后,教师在某张卡片处突然停住,提问:What’S the next word?请学生凭记忆说单词。
2.一张词卡读完后,教师提问:Where is it?Can you point to it?请学生指向教室中相应的物品。教师继续提问:What colour is it?请学生回答。师生根据教室中的各种物品问答:What colour is the„?It is„ 3.教师说:The wall is white.Now 1et’s play a game.If I say‘‘white“,you say:I say“wall”.师 生一起做游戏,语速可以由慢到快。
4.教师说:Our classroom is SO nice.What about Zoom and Zip’s classroom?Let,s go and see. 教师播放录音,请学生先听一遍,听第二遍时请学生为单词标序号并跟读。
5.教师说:N.ow describe Zoom卜classroom to your partner.学生同桌合作描述_Let,s learn}/更块 的图片。
.
6.教师出示Colour and say板块的图片,说:Look at this classroom.Can you c010urit?TⅣto make it a beautiful room.
7.学生完成Colour and say板块的涂色活动,教师请几名学生介绍自己的教室。
第六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够在图片的帮助下读懂四组句子,并与图片中的信息匹配,完成判断句子正误的活动; 2.能够在图片的帮助下从话题词汇中正确选词,抄写在四线格里,完成句子; 3.能够根据教室的实际情况选词抄写在四线格内,完成句子;
4.检测部分要求学生能够熟练地听、说本单元对话部分的主要句型;能够听、说、认读词汇部分的所有单词。5.会唱歌曲We have a new classroom。
二、教学内容:
.
1.教材:B Read.and wri.te/Let's check/Let's sing 2.句型:Where is„?It’s in/on/under/near the„
三、教学重点:1.理解四组句子的意思并按意群正确朗读;
2.根据情景选择正确的单词,准确地抄写在四线格内,完成句子;
3.复习巩固本单元的主要句型和所有的单词、词组,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完成学习任务。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本课时的教学挂图、录音或视频材料以及单词卡片。
五、教学步骤:
Step1 Warm-up(Revision)1.师生根据教室中的物品问答:‘What's this?1What colour is it? 2.教师用彩色粉笔在黑板上画一条线,提问:Guess!What am I going to draw?请学生猜测。教师再画出完整的图片,可以是不同颜色的尺子、书本、风筝、苹果或玩具轿车等,请学生看图片说组。、” Step3.Presentation&Practice
1.教师在第一张图片(如:a blue mler)的基础上继续画一张课桌,提问:Where is the blue ruler?引导学生回答’:It is on the desk.教师板书on the desk。
2.教师指着图中的其他物品提问:Where is。the„?并板书该句型,提示学生可以用词组回
英语四年级上册课件(篇2)
一、教材及学生情况分析
1.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及作用本模块以爱好为话题,层层展开,内容主要谈论个人兴趣和爱好及其原因,表达喜欢和不喜欢,对各类爱好的选择和评价。所选用的对话和短文都是学生的感兴趣的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易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展视野。我们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爱好,组织开展各种活动,也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有关爱好的问卷调查,引导学生理性认识所见各种爱好并做必要的取舍,开展活动性学习,自主性学习,反思性学习。让学生懂得处理好爱好与学习关系。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readinga的短语和用法。在学习及操练过程中,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参与意识,鼓励他们积极的参与、大胆的表达,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良好习惯,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
理论依据: 阅读是组成英语课程资源的基本要素, 把握本课阅读的定位和作用, 并以此为依据分析和设计教学步骤, 体现教学大纲的意图, 从而使教师成功驾御教学过程, 取得教学效果。
2.学生情况分析
基于职业中学学生的情况,本单元的教学内容的安排呈现出有利的一面:大部分学生对爱好话题比较熟悉。从他们熟悉且感兴趣的话题入手,以兴趣为导向,展开教学。对学生的现状有着准确的把握和分析, 是教学得以顺利进行的基础, 是完成预期教学目标的前提条件。然而也有不利的一面:一部分学生英语基础较差,没有较好的学习方法,甚至有少部分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了厌倦。
二.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德育目标)
1.知识目标
1)正确使用以下单词: hobby, importance, relax, relaxation, develop, personality, encourage, include, private, provide, club, paint, collect
2)理解下列词组:be thought to to be… be good for , provide sth for sb,
3)通过课文学习,对文章有所了解,提高阅读水平。
2.技能目标: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自由运用所学词组,谈论关于爱好的话题。同时对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能力也有所提高。
3、能力目标:
1)通过快速阅读和精读读懂课文的文章大意和细节。
2)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提高阅读的能力,进而获得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4、德育目标:
1)通过谈论爱好培养对他人不同爱好的尊重,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2)通过阅读了解不同人的不同爱好,从而让学生处理好孩子的兴趣爱好与学习的关系。
确立教学目标的依据: 根据英语教学大纲规定及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通过听, 说, 读, 写的训练, 使学生掌握英语交际会话,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打下基础.此外, 我国现阶段英语教学的素质教育包括思想素质教育, 目标语素质教育, 潜在外语能力的培养, 非智力因素四个方面的培养。对职业高中学生来说, 更强调知识的实用性与社会的接轨。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中,还要考虑学生学习的可操作性及其精神的陶冶。
三、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通过谈论爱好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表达兴趣爱好以及对兴趣爱好的评析。
master the four skilled words and phrases: importance, relax, develop, encourage, include, private, provide, collect …be thought to to be…, be good for , provide sth for sb. finish reading a paragraph 1.
2.教学难点
1) 能够用英语口头描述自己的爱好及他人的爱好,并且用英语写出来。
2)教育过程中注意德育因素的渗透,让技能训练和德育培养共同实施。
确立教学重点和难点的依据: 首先必须要在学生掌握基本词汇及语法的基础上, 才能达到全面的教学目标的实现。根据现阶段英语素质教育的要求, 及本单元对话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同时根据中职学生的特点, 强调知识的实践性, 社会的实用性, 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四.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及学法指导
1、采用任务型教学,创设真实的情境:对教材进行整和,以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贯穿课堂每一个教学环节。
2.教学过程中创设真实的任务: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使学生成为整个过程的中心。
3、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设计活动,让学生在用英语解决问题的同时锻炼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
4、注重形成性评价,为学生“可持续学习”奠定基础,让学生拥有成就感。
四、教学与活动策略:
本课在教学策略上主要采用交际法,情境教学法和任务型教学法等几种教学手段。在活动策略上主要采用自主学习策略和小组活动策略两种方法。关键是让学生如何有效的跟随真实的语言情境一步一步的完成各个环节的教学任务。
1.说教法: 根据职高生以及职高英语教学的特点,采用逐步降低难度,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方式,展开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导向的教学双边活动。
在整个教学中,结合教材内容,我使用了任务型教学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自编和展示等活动方式,感受成功,总结所学。根据教学内容和课堂教学形象化、艺术化和交际化的理念,巩固词汇与句型,并用形象化的语言和动作充分体现语言的表演艺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表演、竞争、总结所学语言。在重难点环节中,运用视听法,情景交际法,使难点知识有声有色;在操练运用环节中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语境,使学生的交流更真实、更形象化、具体化、活动化,使所学语言知识得到升华,运用语言的能力的到提高。在最后的作业环节中布置写爱好的信,以此总结巩固本节课所学。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多角度的对学生评价,从而使学生在快乐中运用英语,在快乐中体悟语言,在竞争与合作中体验集体的凝聚力。
2.说学法:
首先,让学生在融洽的气氛中,用热情和爱心感染他们,激励他们,用丰富的评价方式鼓励他们。在这种学习氛围中,学生创造性的学习,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其次,学生在竞赛、表演等师生互动中能合作学习,充分体现了同学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小组活动环节中优生能带动学困生进行合作交流。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在合作交流有目的的学习过程中,“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参与”。
最后,优美的、丰富的评价语言与有效地竞赛,给学生美的感受、也激发了学习兴趣与语言实践的热情。学生在最后的活动中能正确、自如运用所学语言进行交流。在此活动中每个学生都展示了自我、发现了自我,找到了自信!
五.. 教学手段
主要体现现代化教学手段, 以多媒体辅助教学, 增强了课堂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加大了课堂的容量,也提高了教学的效果。
六. 教学程序
总教学思路:创设问题情景----教学展示目标-----教学目标导学-----语言交流实践-----纠正反馈-----课堂总结
1启发诱导,创设问题情景(warming up) 5分钟(复习谈论自己的爱好。教师再抽一列的学生进行链式对话。)
t: my hobby is collecting stamps. what’s your hobby? row 4, go!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起注意,拉近师生的距离, 这节课展示出: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爱好。大部分同学都有对自己有益的爱好,如:collecting stamps,dancing,swimming,riding bicycles,flying kites等等这些爱好能拓展我们的视野、增长我们的见识 。其实在学习之余,我们可以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如: reading books, planting flowers, doing houseworks,helping mother,…等。从中陶冶情操并感受帮助别人的快乐。
设计意图:本人将对话前的热身部分扩展开来,然后创设问题情景, 调动学生积极性, 多开口, 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能力, 形成一种开放, 探究, 平等和合作的一种教学氛围。将学生导入篇章学习,激发学生对篇章的喜爱,同时对不同的兴趣爱好作简单评述,将生词教学放入适当语境之中,训练学生对生词的猜测技能,也为后续的篇章教学扫除词汇障碍。
2设疑激趣, 展示教学目标(lead-in)8分钟
本部分是此堂课的重点之一, 教师根据看图说话设疑激趣, 此时展示图片, 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设计意图: 引入本课的第一部分,和有关兴趣,爱好有关的练习。通过提问,了解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既能提高学生求学的兴趣,同时拓展到其他人的爱好,并引出相对应的词组,为下一步的学习作好准备。
3目标导学, 利用视听, 掌握新知.(brief introduction)15分钟
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听段落,对段落内容有初步的了解。此部分是本课的难点,因此本人要着重讲解reading a第一段落。先展示这些重难点句型,让学生掌握。再通录音让学生了解reading a的大意,充分掌握重难点知识,以至熟练运用。
i.listen to the text and answer the two questions
1}.are hobbies very important for people? 2). why do people usually have hobbies?
【设计意图】:通过top-down式的阅读,让学生对全文有一总体印象,并注意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掌握浏览、跳读等阅读技巧。
ii.scanning and skimming:
1).ask the students to read loudly by themselves 2). ask and answer in groups
3). finish the exercises. 4). check the answers with the whole class.
【设计意图】:学生打开书,通过学生自己读和两人一组,相互问答,加深段落的理解,并且在朗读的过程中深化本课句型,学会相互配合,相互合作。使每一名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通过小组展示,检查优异。小组活动后,根据内容,完成练习题,第二次阅读篇章,旨在使学生掌握篇章的细节信息,并通过练习题来检查学生对篇章的初步理解程度。
iii.复述reading a第一段落。 【设计意图】通过对课文内容的复述,进一步对课文内容和语言点的巩固,并使语言点的运用落实在篇章之中,使运用更具意义。
4 语言交流实践, 纠正反馈(practice) 8分钟
学生在掌握以上句型后,教师在课堂上根据今天所学的主题搞一个调查活动,再以汇报的形式在课堂上展示出来, 从而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 反馈教学目标.学生可以多人一组, 分别担任采访人,同时在表演过程中引入竞争机制, 拟订一个评分细则,选出表现较好的同学.这样能让全班同学参与其中, 又能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和其他同学的优点。学生自由组合成3~5人小组,围坐一圈,相互提问,并把答案记录在表格中。
评分细则: 语言规范,表达正确5分 生动,流畅,逻辑性强3分 自然大方,有新意2分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活动,完成这一任务,利用教材资源,就学生真实的情况开展讨论,对兴趣爱好作再认识,提高语言运用的真实性,也为完成模块任务作好铺垫。让学生运用有关“兴趣爱好”句型,在用中巩固。非单调地反复,而是有意义地使用,体现“做中学”的理念。通过让学生口头报告自已好友这一活动,让学生产生有意义的输出,并使语言的运用最终落实于篇章之中。
5课堂总结2分钟
【设计意图】:在进行了训练之后, 学生要能够明确地知道今天所学的重点是什么,除了有思想教育的感情目标,也有知识目标,这是本课的一个主线。
6作业布置2分钟 (1) recite the new words and sentences and reading a we learned today.
(2) write a letter to your english teacher about your hobbies.
(3)let students preview the rest of reading a,
课堂总体评价和思考 以上教学过程设计, 严格按照现阶段我国英语素质教育要求,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 倡导体验, 实践, 参与, 合作和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教学途径, 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 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 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整个过程, 我们遵循开放, 探究, 平等和合作的教学理念, 从创设情景问题, 讲授新知到反馈练习, 全课总结,能作到息息相同,环环相扣,特别是新授过程, 包括了\"新授,练习, 再新授, 再练习\"等多个环节, 能有效的调动学生思考, 表达, 既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 也注重了学生的思维发展过程。通过我和学生的共同努力配合, 这堂课一定能实现我所确定的教学目标, 并突破教学重难点。
英语四年级上册课件(篇3)
教学目标与要求:
1、能听懂,会说Hello./Hi.Goodbye./Bye.I’m?What’syourname?Myname’s?并能够在实际情景中进行运用。
2、能够听说,认读crayon,pencil,pen,eraser,ruler,pencilbox,book,bag.并能用英语介绍文具。
3、能听懂所接触的指示语,并能按照指令做出相应的动作。
本部分主要是会话学习。通过见面打招呼,自我介绍等情景,让学生在模仿、学习、表演的基础上逐步达到自然交流与真实运用的目的。
本部分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熟练运用所学问候语及自我介绍用语。
本部分主要通过学生学唱ABCsong,让学生初步接触字母的发音,激发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语音,语调。
1、将教师用书后所附的本套教材主要人物的图片复印或剪下,涂色后制成头饰。
2、为班上学生准备出男女生常用的英文名字。
3、为Let’splay中的游戏准备相应的道具。
不妨请学生说说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已经了解的英语词汇或日常用语。同时可利用我们生活中学生已经会说或较熟知的词汇如TV,CD,VCD,DVD,OK!Hi!Yeah!Bye!Cool!Wow!E-mail,cartoon等等来激发学生想学英语的兴趣和愿望。
新课展示一:
教师播放本课的歌曲“Hello”的录音,自然引出师生之间的打招呼。
(1)通过教师的自我介绍自然引出Hello,I’m?/Hi,I’m?
(2)教师可戴上Sarah的头饰介绍Hello!I’mSarah.并用同样方式介绍其他人物。
(3)让学生到讲台上来,戴上Sarah,ChenJie,Mike的头饰说:Hello!I’m?
(4)教师戴上WuYifan的头饰说Hi!I’mWuYifan.并与戴Sarah头饰的学生相互问好,并有意在分手时说Goodbye.
(5)听录音来展示Let’stalk部分的教学内容。
趣味操练一:
(1)请戴着WuYifan,ChenJie,Sarah,Mike头饰的学生站在讲台前,另选一同学用眼罩蒙住眼睛,让Sarah等四位同学中的一个说Hello,让蒙住眼睛的同学猜。如果猜中,要说Yes,I’m?如果猜错,要说No,I’m?猜对得一分。
(2)表演A部分对话,教师应指导学生注意语音,语调,特别是I’m的发音,应为/aim/不能读成/em/.
(3)玩Let’splay中的'游戏“击鼓传花”。
新课展示二:
教师播放Let’ssing两遍,学生边听边跟唱,让能力强的学生唱一遍,教师适当进行奖励或表扬。
教师领唱,学生跟唱,全体同学一起唱。分小组唱,对于唱得好的小组进行表扬。
趣味操练二:
(1)请学生在限定时间内找出在小村庄里出现的字母,对于找得又快又好的的学生要加以奖励,有能力的学生让他们读出这些字母。
(2)教师和学生一起校对。
(3)让学生跟随录音一起学唱歌曲ABCsong.
要用Hello!/Hi!打招呼并作自我介绍。
(1)听录音,仿读会话,并在实际情景中运用所学内容。
(2)遇到老师、同学和家长时要用Hello!/Hi!打招呼;分手时要用Goodbye./Bye-bye.道别。
本部分主要学习4个有关文具的词汇:pencil,ruler,eraser和crayon.
本部分通过Ihaveaan?的歌谣,练习并运用以上单词。
教师自备与本课相应的文具(实物)和单词卡片。
(1)演唱歌曲ABCsong。
(2)请几个学生戴Sarah,WuYifan等人物的头饰,两人一组打招呼问候:
Sarah!Hi,WuYifan!
(3)让学生之间互相打招呼问候(用自己的英文名字或中文名字)。
(4)将学生分组进行自我介绍。
Hello,
(1)给学生出示文具实物,教新单词pencil,ruler,crayon,eraser.教师边教边作示范。如pencil一词,教师可通过实物或图片介绍新词,带读并示范,让学生在Ihaveapencil.的指令下出示铅笔。可用同样的方法教本课时的其他文具。(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crayon及eraser两个词的发音。对于多音节词,教师可采取“先部分,后整体”,分音节的方法进行教学。例如教eraser一词,教师先示范整个单词的读音,然后分音节请学生跟读e-ra-ser,最后再让学生跟读整个词,此时教师要注意学生把重音放在第二个音节/rei/上。)
(2)让学生听录音,跟读Let’slearn部分的词汇,并要求学生用手指着词汇来认读,力求做到“眼到、手到、口到、心到”。
A、“寻宝藏”:让一学生面向黑板,另一学生把教师准备好的宝藏(即本课时的学习用具)藏到其他同学的书桌里,寻宝藏的同学开始寻宝,全班学生读该单词,当寻宝的学生离宝藏较远时小声地读,当寻宝的学生离宝藏较近时大声地读。B、猜物品游戏:将crayon等文具放在一个大盒子里,请一们同学出来选一样文具攥在手里放在背后(2)让学生听录音,边说边做Let’sdo部分的活动。
听说、认读新单词pencil,pen,ruler,eraser,crayon,并能用英语介绍文具。
四,教学反思:
英语四年级上册课件(篇4)
PEP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四上Unit Six Meet My Family 单位:郑山镇沙店完小 主备人:郇超 .10.20 教材分析:本单元内容主要围绕家庭成员展开。通过学习,学生能介绍自 我的设计 己的家庭和描述自己的家庭成员等。学习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教师在学习中易于创设情景,学生也会比较感兴趣。 一、单元教学目标 (一)、能力目标 1. 能够简单介绍自己的家庭,如:This is my uncle. 2. 能够简单描述家庭成员,如:He’s a baseball player. He looks strong. 3. 能听懂一些简单的指令,如:Act like a …….并能按照指令做出相应的动作。 4. 会唱歌曲“Father and Mother”。 (二)、知识目标 1.掌握单词father, mother, sister, brother, doctor, nurse, driver, farmer,能熟练听、说、读、写。 2.认读、理解A、B部分let’s learn 、Let’s talk中的单词和句子及Let’s chant部分的句型。 3.了解Story time、Good to know 等部分的内容。 (三)、情感、策略、文化等有关目标 1.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热爱家庭,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2.学习策略:积极运用所学英语进行表达、交流。 3.文化目标:了解英语国家中家庭成员之间的称呼习俗。 二、重点、难点 重点:1.能够简单介绍自己的家庭。 2.一般疑问句的学习和简单运用。 难点:综合运用本单元的主要句型描述自己的家庭成员。 三、课时安排:六课时 第一课时:A Let’s learn Group work C Good to know 第二课时:A Let’s talk Let’s count 第三课时:A Read and write Write and say 第四课时:B Let’s learn Let’s do C Task time Let’s sing 第五课时:B Let’s talk Let’s chant 第六课时:B Read and write Write and say C Story time Let’s check Let’s find out 四上U6A1(词汇课) 教学内容:A Let’s learn Group work C Good to know 我的设计 教学目标:1.能听、说、认读单词:family,parents,uncle,aunt,baby brother. 2.能用英语简单介绍自己的家庭。 3.了解英语国家中家庭成员之间的称呼习俗。 教学重点:能听、说、认读单词:family,parents,uncle,aunt,baby brother.并能用英语简单介绍自己的'家庭。 教学难点:单词family的发音.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自己家庭成员的单人照和全家福。 2.教师准备录音机、磁带、词卡。 3.学生准备单词卡、家庭成员的单人照和全家福。 教学过程: 一、Preparation 1. Let’s chant. (三下p34) Let’s go, boys. Let’s go, girls. Let’s all be a family. Who plays father? Who plays mother? Who plays brother and sister? I am father. I am mother. We are brother and sister. 2. Game: Who is he/she? (1)教师描述班内一名同学的外貌爱好等,让学生猜猜是谁? (2)教师请一位同学描述,其他同学猜是谁。猜对的同学接着上来描述,让其他同学猜,以此循环2---3组。 二、Presentation A、单词导呈 1. Learn: parents (1)(接上一环节)T:(简单描述自己父亲的外貌、爱好等)Guess!Who’s he? Ss: … T: He is my father. T:(简单描述自己母亲的外貌、爱好等)Guess!Who’s she? Ss: … T: She is my mother. 教师把爸爸妈妈的照片放在一起,指着照片告诉学生,They are my parents. (2)板书、教读parents---- They are my parents. 2. Learn: uncle (1)T:(教师展示一张照片的背面,)Guess!Who’s he? Ss: … T: He is my uncle. He’s my father’s brother. (2)板书、教读uncle--- He is my uncle. 3. Use the same way to learn aunt. 4. Learn:baby brother (1)T;(出示一张班内有弟弟的学生的全家福)Look!This is XXX.然后指着上面的弟弟说:This is her baby brother. (2)板书、教读baby brother---baby brother。 5. Learn:family (1)T:(展示自己的全家福照片)Look! What is this? Ss: … T: This is a picture of my family. (2)板书、教读family---This is my family. B、听读正音。 听录音、跟读新单词。要注意模仿录音中的语音、语调。 C、合作学习。 Read the news in groups. (会的同学要注意帮助读的不太好的同学。) 三、Practice. 1. 看照片说单词。教师拿出不同的照片,让学生快速说出称呼。如:uncle. 2. 看词卡,读单词。教师出示本课的单词卡片,学生读出相应的单词。 3. 幸运星。 教师把准备好的单人照片放到信封中,然后教师从中随便抽出一张但不拿出来,等学生猜过之后再拿出来,看看哪些学生猜对了。猜对的同学便是幸运星。教师示范一两次后,可请一名学生上来做,其他同学猜。 4. Sing a song. 教师播放三年级下册第15页“Father and Mother”的伴奏音乐,让学生在唱第一遍时把father、mother换成parents和family。第二遍时换成uncle 和aunt。第三遍时换成parents和baby brother. 四、Production. 1. Group work 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照片在小组内互相介绍自己的家庭。如:This is my father. He is strong. 2. Good to know. 教师介绍C部分Good to know的内容,学生跟说mom, mommy, dad, daddy, papa.教师让学生了解这些都是口语。 五、Progress. (一) 检测题。 1. 圈出你所听到的单词 (1) A. father B. mother C. uncle (2) A. family B. baby brother C. brother (3) A. uncle B. aunt C. sister 2.选词填空。 A. parents B. uncle C. aunt D. family E. baby brother (1)My father and mother is my ( ). (2) My father’s brother is my ( ). (3)This is a picture of my ( ), my mother 、my father and me. (4)My mother’s sister is my ( ). (5)Look! He is my ( ), a clever(聪明的) boy. 教师也可以根据情况选择基础训练中的相关题目。 (二)Homework. 1.听Let’s learn部分的录音并跟读。 2.画一幅自己的全家福,并试着用英语简单介绍自己的家庭。 四上U6A2(对话课) 教学内容:A Let’s talk Let’s count 我的设计 教学目标:1. 能听懂、会说本课对话,并能在情景中进行运用。 2.能听、说、认读本课句型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your family ?并能进行替换练习。 3.了解英语国家的一些称谓方式。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How many …are there …? 教学难点:句子“My family has seven members.”的认读。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全家福照片 2.教师准备录音机、磁带、词卡、头饰。 3.学生准备一张全家福。 教学过程: 一、preparation 1. Sing the song: One、Two、Three、Four、Five(三年级下册P26) 2.快速认读人物称呼词卡:family,parents,uncle,aunt,baby brother. 3. Let’s chant. Let’s go, boys. Let’s go, girls. Let’s all be a family. Who plays uncle? Who plays aunt? Who plays grandma and grandpa? I am uncle. I am aunt. We are grandma and grandpa. Let’s go, boys. Let’s go, girls. Let’s all be a family. Who plays baby brother? Who plays baby sister? Who plays father and mother? I am baby brother. I am baby sister. We are parents. We are parents. 二、Presentation 1. My family has ….members. (1)T:(用事先准备好的文具提问)How many …can you see? Ss: … (2)T:(询问一两组后,出示自己的全家福)How many people can you see? Ss: … T: Good! My family has…members. My dad、my mom, my brother….and me. (3) 板书教读members-----My family has…members. (4)学生在小组内用自己全家福进行练习:My family has…members. My dad、my mom, my brother….and me. 2. 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your family? ... Who are they? (1)T:My family has…members. My dad、my mom, my brother….and me. 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your family? Ss:(教师可给予一定的提示) …. (2) T:My family has… members. My dad、my mom, my brother…. and me. 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your family? St1: …. T:Who are they? St1: … (3)教师板书、教读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your family? ... Who are they? (4)教师示范后让学生在小组内操练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your family? ... Who are they? 3. But that’s only six puppy (1)T: My family has six members. My parents, my brother, my sister and me. 教师说的同时用简笔画在黑板上画出来。 Ss: ….. T:(指着黑板上的简笔画)But that’s only five. Oh, and my little puppy! Gee! (再在简笔画上添上一只小狗。) (2)教读But that’s only six ! And my little puppy! 并帮助学生理解这两句话的意思。 三、Practice 1.听音答题。(注意提醒学生合上课本听) 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Chen Jie’s family? A. three B. six 2.听音正音。 (1)Listen and point . (2) Listen and repeat. 3.合作共建 小组内分角色朗读对话,组长注意分配好角色,同时要注意角色互换。 4.表演展示。 Act the dialogue in pairs. 四、Production 1. Let’s count. (P71) 教师先做好示范和要求,然后让学生两人一组练习。 2. Make a survey. 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your family? Who are they? Name How many? parents brother sister uncle &
英语四年级上册课件(篇5)
四上Unit One My Classroom .8 教材分析:本单元围绕“In the classroom”展开教学,内容为有关教室的单词、短语、句子。因为教学内容为学生身边的事物,教学相对直观。 window,picture 等在三年级的字母教学中学生已接触,分解了记忆难度。本部分在进行话题扩展时,有关颜色的词汇及句式Where is …? How many…?学生已经学过。学生从本单元开始字母的书写,教师需要进行规范指导。优势在于学生在过去的一年中的认读环节,已牢牢地记住了他们的面孔,化解了写的教学难度。 教学目标: 1. 能力目标: (1).“能够简单的描述自己的教室”,如:This is my classroom .It’s big. (2). 能够说出教室中设施的颜色,如:The door is green .The windows are yellow … (3). 能够听懂并发出打扫教室的一些指令,如:Clean the classroom / door /window /board/ … (4). 会唱歌曲“In the classroom”。 2. 知识目标: (1)掌握A至I大小写字母,熟悉其中例词的发音。 (2)认读A、B部分Let’s learn, Let’s talk 中的单词和句子。 (3)理解Let’s do, Let’s chant 等部分的内容。 (4)了解Story time, Good to know 等部分的内容。 3. 情感、策略、文化等有关目标: (1)情感态度:注重合作精神。 (2)文化目标:了解西方国家相互尊重、体谅对方的有关文明礼仪。 教学重、难点分析: 1. 本单元重点学习有关祈使句的用法,其中难点在于B部分Let’s talk 的祈使句中一系列 动词词组的口头表达。教材在A部分Let’s do 活动中做了铺垫,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 反复利用这一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感知新的语言点,减轻教与学的难度。 2.另外,本单元A、B部分的Read and write 字母例词中的部分单词在教学中要予以特别 的关注,如:beef, doctor, farmer 等第一次出现的单词均为第五单元和第六单元中要求 写的单词。 课时分配: 第一课时:A Let’s learn Let’s do C Let’s sing 第二课时:A Let’s talk Let’s chant C Good to know 第三课时:A Read and write 第四课时:B Lets learn Let’s play C Let’s find out Story time C Task time 第五课时:B Let’s talk Let’s play C Let’s check 第六课时:B Read and write 四上U1A1(词汇课) 2010.8 教学内容:A Let’s learn Let’s do C Let’s sing 我的设计 教学目标:1.能听说读单词board/window/light/floor/picture/classroom. 2.能听说读做Let’s do部分的指示语。 3.会唱歌曲“In the classroom”。 教学重点:学习What’s in the classroom?及相关单词:classroom, window, door, picture, board, light。 教学难点:1. window一词注意w的发音,不要与v的发音混淆。 2. 在回答“What’s in the classroom? ”时,注意单词复数的读音。 教学准备:录音机和录音带,教室内具体实物(若无可借用自制图片picture, light等), A Let’s learn部分的单词卡。 教学过程: Step1 Preparation 1. Listen to the song“Hello!” 新学期的第一节课,让学生在欢快的歌唱中互相问候,并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中投入到本节课的学习。 2.Free talk 紧接生生之间的问候,通过Hello/How are you?/Nice to see you 等亲切自然的师生问候增进师生情感。 3. Revision 师利用实物导入对学习用具的复习,问What’s this in English? Whats in the pencil-case? 复习book. ,desk,chair …. 在学生回答出问题后,教师可再追问:How many pencils/pens…?使学生能用复数进行回答。如:What’s in the pencil-case? A ruler, two pencils…并为学习句子 What’s in the classroom?做准备。 Step 2 Presentation 1.单词导呈 (1)教学classroom 师利用手势(手指教室)说This is our classroom. We are in the classroom.. Many desks and chairs are in the classroom.板书领读classroom, classroom ,in the classroom引出句型Whats in the classroom? 的学习,让生能听懂明白此句。 (2) 教学board 师手指黑板说A board is in our classroom. This is our board.板书领读该单词,并利用动作学习词组clean the board让学生听说做该动作。 (3)教学window 师手指窗户问生What’s in the classroom?帮生回答A window .板书领读,并利用动作学习词组clean the window让学生听说做该动作。注意把clean the window (手拿抹布)与clean the board(手拿黑板擦)区别开。 (4)教学picture 师手指教室墙上一幅画(或准备一画)问What’s in the classroom?帮生回答A picture.板书领读,并利用动作学习词组put up the picture让学生听说做该动作。 (5) 教学light 师手指教室内一灯问What’s in the classroom?帮生回答A light板书领读,并利用动作学习词组turn on the light让学生听说做该动作。继而再问How many lights in our classroom? 学生通过观察然后回答 There are…lights in our classroom. (6)教学floor 教师拿拖把做拖地动作询问学生What am I doing?引导学生说I’m sweeping the floor.板书并领读floor师手指教室地板问What’s in the classroom?帮生回答,并利用动作学习词组sweep the floor让学生听说做该动作。 2.听读正音 放录音,生指单词跟读 3.合作学习(1)全班齐读,小组齐读,个别读 (2)小组内兵教兵,此时教师辅导检查后进生 Step3 Practice 1.快说单词(练习说) 师手指教室内( board/window/light/floor/picture/classroom)实物 , 让学生快速说出(由集体到个人) 2.听听画画(练习听) 师或生读或说单词让学生迅速画出 3.快读单词(练习读) 师迅速出示写有board/window/light/floor/picture/classroom的`单词卡让学生快速读出(由集体到个人) 4.Let’s do (1)放Let’s do 录音,师生边听边做动作 (2)说Let’s do 部分指示语,让个别学生做动作 (3)师做动作,全班用英语说出,然后个别学生说出 (4) 两人一组,一说一做 Step4 Production 利用所学句型What’s in the classroom?及单词board/light/floor/window...小组讨论教室内用品并记录,然后小组内一人汇报,看哪一组找的最多。通过此环节让学生学以致用,并让学生有成就感。 Step 5 Progress 1. Listen, draw and say (1) 教师发给每个学生一张图画纸。 (2) 教师说一段话,学生根据所听到的内容在纸上作画。所听内容:This is my classroom. What’s in the classroom? A picture, two boards, two doors, three windows, six lights, many desks and chairs. (3) 请学生说出自己所画的内容,核对答案。 2. Sing the song “ In the classroom” (1)复习the song “Happy new year”, “Happy new year”与“In the classroom”两者曲调一致,让学生熟悉旋律。 (2)教学the song “In the classroom”。 3. Homework 让学生制作本课单词卡,并画上相应图画 。 四上U1A2(对话课) 2010.8 教学内容:A Let’s talk Let’s chant Good to know 我的设计 教学目标:1.能听懂会说有关描述教室的句子,如We have a new classroom .Let’s go and have a look. We have 6 new lights. Where’s my seat? It’s near the door.并能在实际情景中运用。 2.能跟着节奏吟唱歌谣。 3了解西方国家互相尊重体谅对方的礼仪文化。 教学重点:能听懂会说有关描述教室的句子,如We have a new classroom. Let’s go and have a look .We have 6 new lights. Where’s my seat? It’s near the door.并能在实际情景中运用 教学难点:1. 怎样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把散乱的知识点记住。 2. 学生对our 和my 的表达要比理解稍难些。 教具准备:录音机和录音带,教室内具体实物(若无可借用自制图片), A Let’s learn单词卡。 教学过程: Step1 Preparation 1.Sing the song“In the classroom”,活跃课堂气氛。 2. Revision of Let’s learn 拿出单词卡问What’s in the classroom?让学生读出并快速指出。 3.做做Let’s do Step 2 Presentation 1.教学our new classmate 谈话导入:教师询问一生的朋友,谈及他们日常经常在一起做的活动,最后总结说So, he is your good mate.让学生理解mate是“同伴”的意思,如果学生所提到的朋友恰好是本班的同学时,教师就可以顺势说You and your friend are studying in the same class. So he is your classmate, too.板书并领读该单词,然后指一名学生说....is his classmate. ....is her classmate引出...is our classmate. 2. 教学We have... 拿着Zhang Peng的图画向全班介绍This is Zhang Peng , our new classmate. To him, our classroom is new. Who can introduce(介绍) our classroom to him.引导学生用句型We have a new classroom. We have four windows. We have six new lights. We have a computer.来介绍班级情况,教师板书领读这些句型并做造句练习。 3. 教学Lets go and have a look 教师用问句What’s in our classroom?让学生用刚才学习的句型描述教室内的物品,继而教师故作怀疑状Really? Let’s go and have a look.板书领读操练该句,板书时注意上下语境的搭配。 A: We have a new classroom. B: Really? Let’s go and have a look. 4. 教学 near 师指一名靠近前门的学生说Your seat is near the door指另一名靠近窗户的学生说Your seat is near the window.板书领读near并造句.问一名靠近后门学生Where’s your seat?帮助回答It’s near the door.操练该句。 Step 3 Practice 1.听音答题 师说Amy, Mike and Zhang Peng have a new clas
英语四年级上册课件(篇6)
一、教学目标(Teaching aims)
1、要求学生初步掌握一周7天的表达法,并会使用What day is it today来问今天是星期几。
2、要求学生初步掌握现在进行时的用法及其所表示的意义,并会用What are you doing对现在的行为进行提问。
3、学生能熟读并理解本课课文意思。
4、“四会”词句:
Monday, Tuesday, Wednesday, Thursday, run, jump rope, join
What day is it today?Mike is jumping rope on the playground.
二、教学重、难点(Key points and difficult points)
1、会使用What day is it today这个句子来问今天是星期几,及一周7天的表达法。
2、学习现在进行时的用法及其所表示的意义。并掌握系动词be和主语的搭配。
三、教学用具(Preparations)
1、教具:录音机(带)、图片。
2、学具:跳绳。
四、教学过程(Teaching process)
(一)复习导入
1、学生一起唱上节课所学的歌曲。
2、老师拿出表盘,拨动指针问同学们:
T: What time is it?
S:It’s…
T:Is it time to go home?
S:No, it’s time to have class.
T:What time do you go home?
S:At…
3、老师请一个同学帮助进行对话:
S:What time is it?
T:It’s…
S:Is it time to play ping-pong?
T:What day is it today?(如果学生回答不出来,老师可以告诉他们这个句子的意思。)
S:今天星期三。
T:Oh, it’s Wednesday.(用手或数字示意周三)Sorry, we play ping-pong on Tuesday.(示意周二并将上面句子写在黑板上,讲解其意思。)
(二)新授
1、在刚才初步了解新句型的基础上,老师重点练习What day is it today及其回答句:It’s Sunday. It’s Monday. It’s Tuesday.It’s Wednesday. It’s Thursday. It’s Friday. It’s Saturday.(方法是:老师取出一本日历,从星期日开始练起,问答一组撕掉一张,直至星期六)
2、老师出示一张图片并介绍说:
Look! What are they doing?(他们在干什么呢)They are playing. This is Tom. He is jumping rope. This is Mike. He is playing volleyball. Oh, they are Tom’s classmates. They are playing football.(教师指着图片上玩悠悠球的男孩问)Who’s that boy?(That’s…)What is he doing?同时老师告诉学生这个句子的意思。这样学生会说:他在玩悠悠球。老师可以马上说:Ah,yes, he is playing with a yo-yo.当介绍这张图片时,老师可以拿一个悠悠球边玩边说:This a yo-yo. I am playing with a yo-yo.
3、老师放课文录音,让学生听音复述。老师最后完整地介绍一遍这段对话,并将重点句子写在黑板上。
What day is it today?
It’s Tuesday.
What is he doing?
He is jumping rope.
Playing volleyball.
Playing with a yo-yo.
Let’s join him.
4、讲述现在进行时态的用法和结构:当我们描绘当前人正在做某事时,我们用be+动词的现在分词来构成进行时态,其中be有人称、数的变化,还会有时态的变化。
(三)巩固练习
1、听录音,跟读课文。
2、老师领读黑板上的重点句型。
3、放录音,让学生跟读第20页的新单词和词组。
4、让学生两人一组练习新对话。
5、老师抽查学生新单词和新对话的掌握情况。对掌握好的学生给予表扬,鼓励他们进行领读。
6、做《活动手册》上的听力练习。
I. Listen and connect.
录音内容:
Jump rope on Monday.
Play basketball on Sunday
play volleyball on Thursday
play football on Wednesday
Ⅱ.Listen and complete the dialogue.
录音内容:
Tom: Hello, Mary! What day is today?
Mary:It’s Wednesday.
Tom:Class is over. Is it time to jump rope?
Mary:No, it’s time to play games.
Tom:Look! Peter is playing with a yo-yo.Let’s join him.
Mary:OK. Let’s go.
(四)作业
1、反复听课本上第19、第20页的内容,并跟读。
2、做《活动手册》第Ⅳ题:
参考答案:
2 1 5 4 7 3 6
3、让学生画一些打球、做游戏、跳绳、玩悠悠球的图片以备下节课使用。
英语四年级上册课件(篇7)
一、教学目标的预设:
1、教学内容及地位:
我说课的内容是PEP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课题是My home的第一课时,包括A部分Let's Learn、 Let's do。第四单元主要话题之一是room。所以首先应让学生掌握各个房间的名称,这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必要的,是接下来的话题学习的基础。A部分的Let's Learn主要是让学生学习和掌握五个单词study、living room、 bedroom、bathroom、kitchen。再通过Let's do等TPR活动进行巩固操练。另外,把C部分Let’s sing也提到本节课,让学生提前熟悉歌曲。
2、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学过一年英语的四年级学生,此阶段学生天真活泼,好奇心强,有较强的模仿能力和求知欲望,而且富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对英语的喜欢已初步体现出个性。但在单词的学习过程中,还是较容易出现发音不到位或发音不准确的语音错误。
3、教学目标:
根据对教材的理解和学情地分析,我预设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能听、说、认读study、living room、 bedroom、bathroom、kitchen五个单词;能听懂Let's do部分的指示语,并按照指令做出相应的动作。
(2)能力目标:
能用简单的句子描述自己的家,如:“This is my home.……”
(3)情感目标:
初步培养学生对家的热爱。
教学重点:
听说认读单词study、living room、 bedroom、bathroom、kitchen,能用简单的句子描述自己的家,如:“This is my home. ……”
教学难点:
正确掌握单词bedroom、 kitchen、 bathroom的发音。
二、教学方法设计及依据:
1、教具、学具的准备
精美、直观、实用的教具,能有效吸引学生的目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我制作了课件,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创设情境,操练新单词;课前布置学生准备自己家的简笔画,以备上课时进行语言交流。
2、 教学方法的确立
英语中有一句谚语:“Education must be fun (教育必须是有趣的)。” 小学阶段的英语教学,应从儿童的各种兴趣入手,以各种活动为手段,运用多种感官学英语,实施“兴趣教育”。
因此,在教学方法的总体构思上,注重学生听、说、唱、玩几方面能力的综合训练,采用直观教学法,TPR活动教学法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用游戏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训练和形成学生的英语能力。
在教学中还应注意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英语的习惯,仔细听音、观察老师的口形,认真模仿、反复实践、正确发音,从而打下良好的语音语调基础。
三、教学过程的设计:
整个教学过程预设分为“复习热身-新课呈现-巩固操练-扩展练习”四个环节:
I 、Revision ,Warm-up(复习热身):
1、师生闲谈:What’s this in English? It’s a ……
Where are they?They are in the zoo.
2、Sing:《 They are in the zoo》
《 Books and Pencils》
3、Revision:What’s this in English?It;s a pencil/book/……
Where’s the ……?(预计可能会出现的回答:It’s in/on/under…… )
设计意图 :
闲谈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复习学过的英语,一是舒缓紧张的气氛。动物是学生熟悉和喜爱的,说说有关动物的单词既能激发兴趣,又能激起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预计课一开始学生就会投入课堂学习。
唱一唱学过的歌曲,活跃了气氛,能使学生尽快地融入英语课堂学习的氛围。同时还利用唱英语复习 “ Where are they? They are in the zoo.”的特殊疑问句型。就势再让学生唱一唱歌曲《 Books and Pencils》,复习文具,为新课的导入作铺垫。
II 、Presentetion(新课呈现):
这一环节主要是初步完成Let’s learn的教学。
1、导入:用“Where’s are they ?they’re in the study”引出新单词 “study”。
2、教学studay一词。
(1)读音教学:视听——跟读 ---- 小老师教读 ---- 小组朗读。
(2)判断:Is this a study?(课件依次出现图片和问题,进行判断,。)
3、课件出现其他图片,引出:bedroom 、living room、kitchen 、bathroom等单词,相同方法进行教学。
设计意图:
首先从熟悉的旋律、替换的歌词中引出新单词study,利用多媒体的生动画面,给学生以视觉享受,从而结合语境自然而然的理解了study这一单词的词义。
语音的教学是这一环节的重点,预计学生初学时会出现较明显的语音错误。因此,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仔细听音、观察老师的口形,认真模仿、及时结合学生发音进行评价纠误。特别是单词bathroom中th/Θ/的发音,Bedroom的音变现象。还可以请发音正确、响亮的学生担任小老师教读,用开火车读、小组朗读等多种形式操练。
用 “Is this a study?”进行判断,有两个意图,一是渗透一般疑问句的用法,第二是从否定回答中引出下一个新单词的教学。一般疑问句是本单元教学的主要功能,在此结合语境进行渗透教学,体现知识系统的衔接和整合。
预计“Is this a ……?”一般疑问句,虽是新知的渗透,但学生结合语境能充分理解,并能在老师的引导下用“Yes,it is/No,it isn’t.”进行回答。
III 、Practise(巩固操练):
巩固操练本课时的重点环节。通过这一环节的操练,使大多数学生能完成预设的教学重点,形成一定的英语能力。
1、活动,操练单词:
(1) 听单词,说序号。
(2) 指单词(男女生)竞赛:Go to the living……
(3) 找Mickey:Where’s Mickey?
(4) 分组竞赛:看谁说得快(边欣赏图片边抢答;看单词卡片抢答)。
设计意图:
单词的教与学是基础,但单一的模仿无疑是很枯燥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小学生活泼好动,对游戏、活动有着天性的喜爱。变换几种活动形式,由易到难,既能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团队精神,又能促进和巩固单词的记忆。
在本节课中我设计了“听单词,说序号”,“指单词”,“找Mickey”, “分组竞赛:看谁说得快”、 “看动作猜单词”等形式的活动。该活动有明确的目的:从听为主的训练过渡到以说为主,让学生复习巩固刚学的五个新单词,实现图像信息和语言信息的相互转换。
“理解先于开口”我们的实际教学中都有这样的经验,对于新学的单词,大多数学生能很快地听懂,却不能很快地说出来或读出来。通过听做的环节,让学生再多几次语言输入的经历,为“说”奠定基础,后面的说就能自然而然得出来了。而且由于后来活动带有比赛的性质,参加游戏的人都抱着渴望获胜的心理,这就使参加活动的学生有兴趣学、主动积极地去学,能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掀起课堂学习的高潮。
2、Let’s do(课本P46)
(1)看动作猜单词:
师拿图片给一个学生看一看。该生上前做动作,其余学生猜单词。总结出较合理的统一动作:Watch Tv, read a book, have a snack,take a shower, have a sleep.
(2)跟老师边说边做:Watch Tv/ read a book/have a sleep/…….
(3)根据音乐节奏边说边做课本P46的Let’s do。
设计意图:
让学生在有节奏的歌谣中感受语言,在轻松愉快的语言活动中输入语言,让他们在做中学,在唱中学,在玩中学。“TPR”教学法认为:一种对学生的言语输出不做严格要求并带有游戏性质的方法可以减少学生的心理负担,培养愉快的学习情绪,提高学习的效率。
3、语言训练:Welcome to my home:
(1) Learn to say: Welcome to my home. (板书,揭题)
Look!This is my home.
You can see a bedroom,a livingroom
……
I like my home.
(2) Group work: Intrduce my home.
(3)汇报交流。
设计意图:
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结合生活实际创设交际情境,既能巩固所学的新单词,进行语言训练,又能激发学生对家的热爱。
在汇报交流这一环节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尽量用学过的语句进行交流:This is my home,It’s big. It’s nice, I like my home.
IV、 Extension(扩展练习):
(1)欣赏简短动画。
(2)听歌曲:My bedroom.
(3)课外延伸:小小设计家,充分发挥想象,设计一套房子并布置各个房间,在各个房间里画上一些学过的物品,涂好颜色。下节课展示。
设计意图:
小学英语二级视听要求学生能看懂英文动画片和程度相当的英语节目。欣赏简短动画,可以训练学生的英语能力。
四、教学评价手段
小学英语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形成继续学习的动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多采用表扬和鼓励性的语言,对学生进行积极、具体、有效的评价。本节课采用的评价手段有:
1、对单词的发音进行针对性评价,以鼓励性语言为主,并请发音准确、响亮的学生担任小老师。
2分组竞赛,采用评价,培养团队精神。
3、对本节课表现采用 进行自评和小组互评。
五、教学效果预评估:
本节课采用任务型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教学内容形象生动有趣,学生易于接受;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采用多种游戏活动,激发兴趣,激活思维。预计所有的学生都能理解和掌握五个新单词意义和读音,大多数学生能够用简短语句进行介绍自己的家,表达自己的情感。
英语四年级上册课件(篇8)
小学四年级英语(PEP)教案
Unit 2 What time is it
中心备课人:王静静
Unit 2 What time is it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掌握有关学生日常活动的六个单词和词组。
教学难点:对新句型“What time is it? It’s nine o’clock.It’s time for…”的理解和运用。
教具准备:
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课件、声音、图片等媒体素材。
教师准备一个教具钟。
教师准备六张单词卡。教学过程:
(一)热身/复习(Warm-up/Revision)
1.教师播放第一单元Story time的录音或者请一组学生表演Story time中的故事。
2. 教师在听录音或学生表演之后向学生提问:Where is Zoom?学生回答:He is in the canteen.教师又问:Why?学生答:He is hungry.教师再问:Why is he hungry? What time is it? 引导学生答出:It’s time for lunch.接下来,教师可鼓励学生说出哪些东西可以告诉我们时间,如:the sun, the moon, the tree等等,学生如果不能用英文说,也可用中文说。
(二)呈现新课(Presentation)
1.教师可制作本课时的挂图贴在黑板上说:Look!What’s this? It’s a clock.然后指着12点说:
What time is it? It’s 12 o’clock.Are you hungry? Why? 用动作示意学生说出It’s time for lunch.接下来,教师利用钟面上的小图继续教授时间的表达和其它几个单词、词组。
2.通过教师领读和听音跟读,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读音,尤其要注意breakfast和o’clock的发音。可采用小组模仿竞赛的形式,在学生当中展开互帮互学。
(三)趣味操练(Practice)
1.教师将教具钟上的时针拨到不同的时间,提问学生:What time is it? 鼓励同座的两名学生进行比赛看谁做出快速反应。
2.教师拿出生词图卡,出示图的一小部分,让学生通过观察判断图上画的是什么,并说出相应的单词或词组。
(四)扩展性活动(Add-activities)
1.做本单元A Let’s learn部分的活动手册配套练习。
2.和同桌一起玩“画画、写写”的游戏。根据本人实际情况用钟的形式画出自己的活动时间,并和同桌一起进行问答练习。
3.试一试给同伴、朋友或家长发Let’s do 中的指令请他们做动作。
板书设计:
Unit 2 What time is it?
Let’s learn:
Unit 2 What time is it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让学生熟练掌握问句“What time is it?”和相应的回答以及句型“It’s time for…”的用法。
教学难点:对话中一些习惯表达法的理解,如:Just a minute.School is over.教具准备:
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课件、声音、图片等媒体素材。
教师准备John和吴一凡的头饰并准备一顶保安人员的帽子。
学生准备白纸和笔。教学过程:
(一)热身/复习(Warm-up/Revision)
1.学生演唱第二册学生用书第26页的歌曲“One Two Three Four Five”。
2.师生一起表演本单元A部分Let’s do 的听听做做活动。
3.教师和学生一起做“听句子,拨时针”的游戏。教师说:It’s time for breakfast./ It’s time for English class.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将时针拨到合理的位置。
(二)呈现新课(Presentation)
1. 教师在做“拨时针”的游戏时对学生发出指令:School is over.如果学生不理解可联系“Class is over.”来帮助学生理解。待学生将时针拨到5点或其它实际放学时间后,教师问:School is over.What do you do ? 学生回答Go home.教师说:But Wu Yifan and John don’t go home.What are they doing? Let’s Watch TV.由此导入新课。
2.看与听
学生看Let’s talk部分的课件或录像,教师可以就对话内容提一些问题。在提问与回答的过程中,借助画面帮助学生理解难点,可要求学生用句型“It’s time for…”造句。
3.模仿跟说,注意语音语调。
4.分角色朗读与表演
建议教师扮演John的角色与部分学习程度较好的学生进行示范性表演,以降低学生表演的难度。学生可自由挑选表演伙伴。
(三)趣味操练(Practice)
Let’s play
做看动作、猜时间的游戏。学生用他的左右手分别代表时针的长针和短针,不同的手位代表不同的时间,让学生们猜猜What time is it? 要注意的是:代表分针的手上可拿一支笔以加大长度。
(四)扩展性活动(Add-activities)
1.做本单元A Let’s talk部分的活动手册配套练习。
2.听Let’s talk部分的录音,读给同伴、朋友或家长听。
3.四人小组一起动手做一个英语课和表并用所学语言进行表述。
板书设计:
Unit 2 What time is it?
Unit 2 What time is it 第三课时
教学重点:掌握Read and write部分1-10的十个数词以及两个句子在四线格中的正确书写。
教学难点:学生能准确地理解插图和对话。
教具准备:
1.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课件、声音、图片等媒体素材
2.教师准备一张世界地图。教学过程:
(一)热身/复习(Warm-up/Revision)
1.师生齐唱第一册学生用书第62页的歌曲《Ten Little Candles Dance》。
2.学生跟着录音或录像一边说一边表演本单元A部分Let’s talk的对话。
3.游戏:What is missing?
教师把10个数词的卡片不按顺序分发给10名学生,让其中一名学生将卡片藏在身后,全班学生猜哪一张卡片不见了。
(二)呈现新课(Presentation)
1.拼词比赛。四人一组进行比赛,一名学生说出一个数字,其余三名学生比比谁拼得最快最准。
2.读文书写。师生之间先对本课时图片上的内容进行简单的交际性问答,再请学生阅读对话并拼读、书写十个四会掌握单词及一组句子。完成之后先同桌互相交流然后全班讨论谁写的最规范。本课时需要书写的单词量较大,可在学生间展开游戏:Whose memory is the best? 看谁能在几分钟内正确拼写出更多数词,以此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趣味操练(Practice)
1.Let’s find out
教师先介绍这项任务:It is Sunday.Sarah and Chen Jie are going to see a movie.They must be home at six.Which movie can they see? Can you help them? 鼓励学生说出答案并讲明理由。教师给学生出几道类似的数学应用题考查他们的推理思维。
2.Good to know
(1)教师首先让学生观察图上的建筑并回答Where is it? 学生能用中文回答教师也要鼓励。
(2)教师再让学生回答问题:What time is it in…?
(3)借助世界地图,给学生介绍有关时区的知识。
(四)扩展性活动(Add-activities)
1.做本单元A Read and write 部分的活动手册配套练习。
2.回家后向爸爸妈妈介绍关于时区的知识。
板书设计:
Unit 2 What time is it?
Unit 2 What time is it 第四课时
教学重难点:
1.本课时的重点是对四个动词词组的掌握。
2.本课时的教学难点是句型“It’s time to…”,学生刚学过“It’s time for…”,可能会把这两个句型混淆起来,建议教师注意对这两个句型进行比较。
教具准备:
1.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课件、声音、图片等媒体素材
2.教师准备相关的词卡。教学过程:
(一)热身/复习(Warm-up/Revision)
1.数学游戏:教师给学生出一些数学算式,可以是加减混合运算,也可是连加连减,学生算出来后用手指头表示答案。
2.播放本单元Let’s chant B中的歌谣,让学生边听边做动作。
(二)呈现新课(Presentation)
1.玩时钟游戏。教师用手臂做时针和分针,问:What time is it? 学生快速回答It’s…o’clock.It’s time for…
2.教师做出4:35的手形,问:What time is it? 引导学生说出:It’s 4:35.School is over.教师接着问:School is over.Where do you go? 学生回答:We go home.教师由此导入句型It’s time to go home.(三)趣味操练(Practice)
1.教师可采用A部分Let’s do的形式操练新的句型。教师借助图片和听听做做活动教授其它几个动词词组,如:教师发指令:It’s time to get up.请学生做起床、穿衣服的动作;教师说:It’s time to go to school.请学生做背书包、走路的动作,以此类推。要注意多让学生听句型:It’s time to…,为下一课时重点学生句型做铺垫。
2.听音跟读,注意强调语音语调。
3.画画说说:学生模仿B Let’s learn部分的插图画出自己的活动时间,然后在四人小组中交流,比如学生A六点起床,他就指着自己的画说:It’s 6 o’clock.It’s time to get up.4.Story time
(1)看课件或录像,听故事。
(2)进行理解性问答。教师可介绍一些关于“愚人节”的知识。要教育学生不能开过份的玩笑愚弄别人。
(3)模仿跟读和分角色朗读。
(四)扩展性活动(Add-activities)
1.做本单元B部分Let’s learn的活动手册配套练习。
2.和爸爸妈妈一起制作一个作息时间表。
3.跟着录音吟唱歌谣。
4.听故事,并尝试着讲一讲给同学、伙伴听。
板书设计:
Unit 2 What time is it?
Unit 2 What time is it 第五课时
教学重点:“It’s time to…”和“It’s time for…”的用法。
教学难点:学生对感叹词“oops”的理解:表示惊讶、狼狈时发出的喊声。教具准备:
1.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课件、声音、图片等媒体素材
2.教师准备相关的词卡。教学过程:
(一)热身/复习(Warm-up/Revision)
1.师生共同吟唱B部分的歌谣,边唱边做动作。
2.教师和学生谈谈他们的作息时间,如:T: What time do you get up ? S: Six forty.也可让 学生猜猜教师的活动时间,如:T: What do I do at 6:30? S: You get up.以此导入课文。
(二)呈现新课(Presentation)
1.教师拿出Mike的图片,问学生Who is he? What time does he get up? 学生可能会给出各种答案,让他们从录像中找到正确答案。
2.看图片或课件,回答理解性问题,并通过情景、动作等帮助学生理解hurry, ready 和oops的意义,可适当进行造句练习加以巩固,并注意对两个句型:“It’s time for…”和“It’s time to…”加以比较。听录音,然后跟读、模仿。分角色朗读和分角色表演。
(三)趣味操练(Practice)
1.调查:设计一个调查表,然后调查五名学生或教师的作息时间,在四人小组中进行交流。鼓励学生用新句型“It’s time to…”来表述。
2.Let’s check:
教师连续播放三次录音。第一遍让学生先听录音,第二遍勾出与录音内容相符的一项,第三遍检查并核对答案。
录音内容如下:
(1)What time is it? It’s 8:30.(2)I’m hungry, Mom.Oh, it’s twelve o’clock.It’s time for lunch.(3)Hurry up!It’s 7:05.It’s time to go to school.(4)It’s 9:40.It’s time to go to bed.Unit 2 What time is it 第六课时
Good night, Mom.教师引导学生自我评价。
(四)扩展性活动(Add-activities)
1.做本单元B部分Let’s talk的活动手册配套练习。2.将本课时对话读给同伴、朋友或家长听。3.用英语向好朋友介绍自己的作息时间表。板书设计:
Unit 2 What time is it?
教学重点:Read and write 中的单词和句子在四线格中的正确书写。教学难点:分析元音字母e的发音规则,拼写单词English和Chinese以及在四线格中书写句子:It’s time to …。教具准备:
1.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课件、声音、图片等媒体素材
2.教师准备相关的词卡。
3.学生准备一个纸碟,一张硬纸和彩笔若干。教学过程:
(一)热身/复习(Warm-up/Revision)
1.吟唱歌谣,边唱边舞。
2.听故事,请准备好的学生上台表演。
3.学生拿着自己的作息时间表到讲台上,选择其中一个时间做动作,并说:Tick, tock, tick, tock, says the clock.It’s 7:30.其他学生做出相应的回答,如:It’s time to go to school.以此导入课文。
(二)呈现新课(Presentation)
1.听录音,理解句子内容。教师可就该部分对话设计一些问题检查学生理解程度。
2.学生跟录音朗读课文并分角色朗读。
3.利用课程表玩游戏。学生A: Tick, tock, tick, tock, says the clock.It’s 12 o’clock.学生B: It’s time for lunch.4.教师指导学生在四线格中书写四会单词和句子。
(三)趣味操练(Practice)
1.Pronunciation
建议教师先示范分析一个例子,再让学生仔细听录音后分组讨论。各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讨论的结果,教师评价并指正。
2.Task time
这部分主要是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建议让学生独立完成,学生可充分发挥想象力,给钟面设计新颖独特的图案。教师特别需要鼓励学生在描述自己制作的钟表时使用本单元学过的语言。
(四)扩展性活动(Add-activities)
1.做本单元B部分Read and write的活动手册配套练习。
2.书写本课时的四会单词和句子。
3.利用自己制作的小钟,用英文和其他学生进行对话。
板书设计:
Unit 2 What time is it?
小学四年级英语(PEP)教案 Unit 3 Is this your skirt?
王静静
Unit 3 Is this your skirt?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与衣物有关的六个词组。
【教学难点】表示颜色的形容词与表示衣物的名词连用。
【教学准备】
各种带颜色衣物的图片(教师)和各种衣物若干(学生)
衣物及颜色的单词卡片
录音机和磁带
画有各种颜色衣物的图画 【教学过程】
(一)Warm-up:
教师播放从前学习过的有关颜色的歌曲《Color Song》,听后学生说出听到的颜色名称。
教师出示颜色卡片,学生认读单词。
学生自己找一样物品向大家介绍它的颜色。
(二)Presentation:
Let’s learn
教师呈现图画,问学生:What color can you see? 学生会自然说出图中的颜色。教师顺便引出新课:What’s this? It’s a T-shirt.A yellow T-shirt.教师继续指图,并放录音,学生边看图边听录音,通过各种颜色初步感知衣物名称。学生可能对I like the white sweater with the green skirt.这一句不太理解,教师略作解释,无需强调。
教师呈现各种衣物的图片,学生看图感知衣物名称。引导孩子们说一说记住的衣物名称。教师指图问:What color is it? What’s this? 学生回答两个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说出:yellow T-shirt 并出示其它的图片,学生试着说出其它几个词组。
看书中图并放录音,学生边看图边听录音感知并理解句子,用动作帮助学生理解单词with的用法所表示的意思。
找几个学生到前边来当模特,再请两个同学来表演刚学的两句话。(或者播放课件,学生配音)
(三)Practice:
Let’s do
教师播放录音或录像,带领学生做游戏。
教师发布指令,学生做动作;一学生发布指令,教师和其他学生一起做动作。
小组比赛,每人听一个指令做动作,接力进行,看哪个小组动作做得正确。奖励优胜组。两人一组互相快速发布指令并做动作,到前边进行表演。
(四)Extension:
让学生介绍自己的衣服颜色及名称,或者喜欢谁的衣服就介绍谁的衣服。做本单元活动手册配套的练习。【板书设计】
Unit 3 Is this your skirt?
描述照片的探究活动
探究内容:Talk about pictures 活动目的:在活动中操练和巩固句型,让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运用语言。活动方式:全体与个人活动相结合 活动过程:
教师出示一张自己的照片,并做示范:
Look, this is me.This is my shirt.It is green.These are my jeans.They are blue.两个孩子一组。拿出自己的家庭照片,可以先介绍家人,然后谈论一下穿着。找几组孩子把自己的照片放在投影上,运用学过的句子进行描述。探究活动
关于情景对话的探究活动
探究内容: 听一听、找一找、拼一拼
活动目的: 在活动中操练和巩固句型及单词,让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运用语言。
活动方式: 全体与个人活动相结合 活动过程:
学生用自己课下制作的衣物图片,互相进行描述和介绍。
学生然后用剪子把单词卡片制作成三片拼图。
两个人一组游戏,一个孩子提问:“Where are my socks?/Where is my skirt?/What colour?” 另一个孩子根据提问找到拼图,拼出词。比一比谁拼的又快又好。
关于自我形象设计的探究活动
探究内容:自我形象设计展示
活动目的:在活动中巩固所学表示衣物和颜色的单词,并结合自己的喜好进行表达。
活动方式:全体同学参与。
活动过程:
1、学生画出自画像以及所穿的衣服。
2、给衣服涂上喜欢的颜色。
3、向大家介绍自己设计的自我形象。
Unit 3 Is this your skirt?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句型:Is this your skirt? Yes, it is.Is that your T-shirt? No, it’s not.【教学难点】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名词所有格。
【教学准备】
1.衣物及颜色的单词卡片
2.各种衣物(学生)
3.对话中人物的头饰
4.录音机、磁带、VCD 5.画笔和纸
【教学过程】
(一)Warm-up:
1、教师手持衣物的单词卡片,从中抽出一张,让学生猜一猜是哪件衣物的卡片。
2、学生听录音做动作或者听教师、同学指令做动作,复习巩固上节课所学习的内容,为后面的学习做好准备。
(二)Presentation:
Let’s talk:
1、学生按指令做完动作,教师顺手拿起一学生的衣物问:Is this your shirt? 引出新课。
2、教师为学生播放VCD,学生边看边理解,观看后请学生讲一讲,检验学生是否理解。
3、在黑板上呈现新单词,学生认读。教师放录音,学生模仿,可用一定的动作或表演来帮助理解和加深印象,如:Where is my skirt? 教师或学生可做在一堆衣服里寻找的动作,Is this your skirt? 可以做拿一件衣服询问的动作。
4、操练句型Is this your shirt? Yes, it is./ No, it’s not.进行替换练习。
5、认读后,进行分角色表演。学生自己选择角色并佩戴头饰进行表演。
Let’s play:
学生画出自己喜欢的衣服,并涂色。然后以组为单位交给教师展示,教师从各组中任意抽取几张并问:Is this your …?,学生回答。由师生操练过渡到生生操练。
(三)Practice:
1、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对话表演,准备相应的道具、头饰。
2、Ask and answer:小组比赛,A、B两组互问问题,比比哪个组答的又快又准确。奖励优胜。
(四)Extension:
教师设置存衣处的情景,鼓励学生分组自编对话,并进行表演。
【板书设计】
Unit 3 Is this your skirt?
Unit 3 Is this your skirt? 第三课时
【教学重点】准确掌握单词及句子在四线三格中的书写。
【教学难点】理解对话及书写的单词和句子的意思。
【教学准备】
衣物及颜色的单词卡片
录音机和磁带,配套录像
配套挂图
动物头饰 【教学过程】
(一)Warm-up:
教师使用上节课学生画的图画来引入对所学句型的巩固操练,Is this your skirt?
Yes, it is.Is that your T-shirt? No, it’s not.2、学生以小组接力赛的形式,复习巩固单词的认读和拼写。
(二)Presentation:
Read and write:
教师播放《Color Song》,学生听后说出听到了那些颜色,教师出示表示颜色的单词,学生互相交流。
教师出示配套挂图,并提示:There are so many clothes in the tree.They are very
beautiful.Do you know whose clothes it is? 引导学生自己阅读,根据图画理解文意。
学生通过阅读,试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然后听录音,用模仿书中的句子的方式检验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是否正确。
可采取A、B两组比赛的方式。
学生看录像或听录音跟读句子,纠正语音语调。
为录像配音。
学生分组进行操练,佩戴头饰进行对话表演。
教师让学生不看书回忆书中要求书写的单词和句子,学生说一个,教师带领书写一个,注意讲解。
(三)Practice:
Guessing game:
教师手持多张颜色的单词卡片,任抽一张,让学生猜是什么颜色,拼读出该单词可为小组加一分。统计各组得分,奖励优胜。
2、各组分别派代表二人参加书写比赛,每组同时进行接力书写颜色单词,书写最快且标准的为优胜组。
【教学重点】单词pants socks jeans shoes shorts的复数形式
(四)Extension:
学生学唱歌曲:《缤纷的色彩》(《Colors》)。【板书设计】
Unit 3 Is this your skirt? yellow red white blue green Is this your T-shirt? No, it’s not.上述内容的四线三格书写
Unit 3 Is this your skirt? 第四课时
【教学难点】在情境中应用单词的复数形式。【教具准备】
1、本课生词的单词卡片
2、配套的教学课件
3、相配套的教学录音带
4、课文配套挂图 教学过程:
(一)热身/复习(Warm-up/Revision)
1、复习A部分Let’s do的歌谣。
说一说,演一演
2、Talk about your clothes
孩子们走到台前,介绍一下自己的衣服的颜色,样子。
(二)呈现新课(Presentation)
1、教师出示Let’s learn部分的挂图。
问孩子What can you see?孩子说出学过的单词,教师指着图让孩子观察,导出单词的复数形式,让孩子说一说。
2、教师问:“Where are the skirts/…?”让孩子们到前面来指。当遇到孩子们陌生的词,教师出示新词的复数形式,让孩子读一读,强调结尾“s”让孩子注意。
教师在黑板上贴出所有衣物的图片和单词,引导孩子体会“s”的意义。(jeans pants shorts socks shoes等词都是成对出现的,没有单数形式。而skirt等词则不同,指导学生理解)
3、孩子们两个人一小组,就课文的图问一问、指一指。
4、播放课件, 孩子看课件理解含义。
孩子分角色跟读。
5、操练新单词(教师注意指导孩子单词结尾”s”的读音)
各小组表演、各小组展示。
6、播放Let’s chant录音或录像,学生学唱。
(三)趣味操练(Practice)
1.listen and point
Where is your skirt? Where are your socks?孩子边听,边指出。
2.孩子小组内互问,互指。
孩子把自己的一些衣物事先藏到同学的课桌等地方,然后用学过的句子描述,让其他同学找出这样物品。
(四)扩展性活动(Add-activities)
让孩子根据自己的衣服,仿照本课歌谣,创编歌谣。
各小组展示。【板书设计】
Unit3 Is this your skirt?
Unit 3 Is this your skirt? 第五课时
【教学重点】掌握本课时的主要句型:These are your pants.And those are my shoes.【教学难点】引导孩子在情境中理解主句型 【教具准备】
本课生词的单词卡片 课文的配套挂图
配套的教学课件
相配套的教学录音带
5、教师和孩子小时候的衣服 【教学过程】
(一)热身/复习(Warm-up/Revision)
1、Let’s chant
让孩子在说的过程中,巩固单复数形式的表达。
2、Guessing game
孩子们都闭上眼睛,一个孩子描述自己的衣服,大家猜猜他是谁。
(二)呈现新课(Presentation)
教师拿出几件学生小时候的衣服,让孩子猜猜是谁的,导出句型:“These are your pants.”然后,教师拿出几件自己的衣服,让孩子猜猜。到处句型:“Those are my shoes.”教师指着两组衣物,反复重复以上两个句子,让孩子对主句型有所了解。
教师播放课件,让孩子观看故事,理解内容。在看一边,边看边模仿故事中人物的语气 说一说,在句子:“They are so small.”出通过动作引导孩子理解句意。
分角色给课件配音,小组练习和表演。
let’s find out
出示配套的挂图,让孩子用学过的句子进行描述。两个人一小组说一说。
(三)趣味操练(Practice)
1、失物招领
把孩子们的一些衣物放到讲台上,让孩子描述,描述正确了就可以取回。
2、Yes or no 教师让孩子蒙上眼睛,摸一摸桌上的衣物猜一猜,These are my socks./。。(四)扩展性活动(Add-activities)孩子带来自己小时候的衣服。
两个孩子一组进行介绍,运用学过的句子。仿照课文内容,表演故事。
各小组展示。
【板书设计】
Unit3 Is this your skirt? Unit 3 Is this your skirt? 第六课时
【教学重点】听说认读掌握生词:skirt shirt jacket dress T-shirt 【教学难点】单词拼读及书写指导 【教具准备】
本课生词的单词卡片
配套的教学课件 Unit 4/B/ Let’s learn]
相配套的教学录音带
学生的小英语练习本
课文主题图
大小写字母卡片 【教学过程】
热身/复习(Warm-up/Revision)
free talk
What color do you like?
What color is your /…?
Let’s chant
B部分的Let’s chant.的歌谣,边说边出示单词。
(二)呈现新课(Presentation)
观看Let’s learn部分录像,理解情景。
教师带读生词,让孩子认读。
小组比赛拼读,抽查孩子的拼读。
两人一小组,一个拼,一个写。单词的抄写练习。
出示句子的句卡,让孩子试读,教师提示学生注意第一个单词第一个字母大写,提示孩子注意标点和占格。
模仿课文内容,学生自己设计对话,进行表演。
(三)趣味操练(Practice)
拼一拼,猜一猜
教师拼一个单词,让孩子迅速说出词
孩子小组做游戏
听一听,拼一拼
每个小组一套字母卡片,请一个孩子说词,小组拼,比比谁最快。
Pass the message
教师分别给每个小组一张句卡,“What color is it? ”
各小组抄写传到最后一名同学,写出答案。(四)扩展性活动(Add-activities)设计你心目中的时装:
每个孩子设计一套衣服,给自己的娃娃穿上,然后运用本单元学过的句子进行介绍。大家一起评出“最佳时装设计师”及前三名。【板书设计】
Unit3 Is this your skirt?
英语四年级上册课件(篇9)
Unit 1 My classroom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够听懂、会说句型Where's „?并就其问句作出相应的回答。2.能够用英语简单介绍教室中的基本设施及所在的位置。3.能够听懂、会说本课时的会话。4.能够初步了解let 引导的祈使句。5.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教学重点
能够听懂、会说句型Where's „?并就其问句作出相应的回答。教学难点
能够用英语对教室中基本设施及其位置进行简单描述。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录音机,磁带,教学图片,学生活动手册等。教学步骤
Step 1 Warming up &Revision 1.创设教师欢迎同学们返校的情景。
教师引导学生用We have a new „的句式表达。
2.每当学生说出一样新物品的时候,教师马上说:“Really? ”真的吗?“Where is it? ”并引导学生用以前学过的介词on, in, under 等进行相应的回答。还可以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围绕物品进行其他的简单交流。Step 2 Presentation &Practice 1.导入let's talk T : In this new term, there is also something new for Zhang Peng and Sarah.Let's listen to the tape to know what they are talking about.And then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according to the dialogue.(教师出示下列问题,带领学生读问题)a.What do they have? b.What's in their classroom? c.Where is it? 播放录音两遍,要求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并选择学生用书中原句回答问题。听音结束后,教师指导学生以小组形式逐句回答问题,并将回答的句子用课件显示。带领学生翻译并朗 读句子。
2.学习Let’s talk
(1)教师将classroom,picture 和window 的图片逐一显示在幻灯片中,要求学生读出单词,指导学生按发音说相应的字母拼读单词,并将拼出的单词写在黑板上,带领学生反复拼读单词。
(2)在确定学生能准确认读单词后,引导学生用这三个新单词造句后。将下面六个句子写在黑板上,让学生逐句翻译,朗读。We have a new classroom.What's in the classroom? Let's go and see!My picture is so big.It's near the window.Where is it?(3)再次播放录音。让学生跟着录音逐句读对话。最后让学生分角色表演对话。4.Let's play(1)教师利用课件出示chant。
(2)在学生读过chant 之后,说明游戏规则:在看到课件中出现的字母后,迅速说出由该字母打头的单词,如:课件出示字母D,则学生可说D for dog.D for duck.等等。(3)将学生分为四个或六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共同在组内用英语总结教室中出现的物品。每组由一名学生把组内学生提到的物品名称逐一写在纸上,并用英语注明其所在位置。如:desk,on the floor(4)小组间提问,以小组为单位向其他小组发出提问的挑战。S1 :I see a “p ” , S2 : Where is it? S1 : It's near the window.What's it? S2 : It's a picture.(5)答对的小组将得到一个老师提供的相应的单词卡片。最后获得单词卡片最多的小组为获胜组。
Step 3Extension&Consolidation 1.我会造句子
T : We know many words about the things in our classroom.Can you make up sentences with them?(教师一次出示两到三个单词,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快速造句)2.介绍我们的教室
(1)教师总结:we have learned so many things in our new classroom.l have made an introduction about our new classroom.Let’s read it together.(利用课件出示短文)We have a new classroom.It is so big, I see many new things in it.I see a picture.It is big and beautiful.It is near the window.I see some desks.They are new.I like our new classroom.(教师带领学生朗读短文)(2)教师指导学生尝试将画线的部分进行替换,引导学生自己改写一篇介绍教室的小短文。板书设计
Unit 1 My classroom 第一课时
We have a new classroom.What's in the classroom? Where is it? It is near the window./It is a picture.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及要求
1.能够听懂、会说句型what’s in the classroom?并就其问句作出相应的回答。2.能够听懂、会说、会认读单词:blackboard, window,classroom,door,light,picture.3.能够听懂、会说Let’s learn 中的对话。
4.能够听懂、会说Let’s do 部分的祈使句,并能按要求做出相应的动作。5.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教学重点
1.能够听懂、会说句型what’s „?并就其间句作出相应的回答 2.能够听懂、会说、会认读Let’s learn 部分单词。教学难点
能够听懂、会说Let’s do 部分的祈使句并按要求做出相应动作。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录音机,磁带,教学图片,教学挂图,学生活动手册等。教学步骤
Step 1 Warming up&Revision 1.教师利用课件出示图片,让学生两人一组用where is„.?进行对话。2.教师检查上课时布置的用自已的语言介绍自己的新教室的作业。Step 2 Presentation&Practice 1.学习Let’s learn(1)猜谜语,导人新知。T:I have some riddles.Do you want to know them?(教师利用课件出示谜语,并大声读出来,为帮助学生理解可以利用肢体语言)It is big.It is black or green, It is in front of our classroom Teacher can write something on it.What is it? 学生猜出谜底blackboard 后,教师出示blackboard 的教学图片并将单词blackboard 写在黑板上,让学生学读单词并造句
确定学生掌握这一单词后,用课件演示下一个谜语:
They are bright.They're long and thin.They're above the classroom There're twelve of them in our classroom.What are they? 让学生用同样的方式学习单词light,并进行造句练习。
T : We have two in our classroom.They're in the wall.We can open and close them We can come in and go out by passing them.教师用同样的方式将单词door写在黑板上,领读、讲解并操练。确定学生掌握单词后,将单词中的字母组合oor 标出,利用oor 的发音规则引导学生学习单词floor。让学生跟读单词floor 并造句。
(2)教师将学生分成四至六个小组,把印有教室场景的图片逐一分发给各个小组。要求各小组学生先在组长的带领下说说教室中的物品,之后在教师下达指令的时候开始为图片中 的各种设施标注正确的英文单词。(3)What's missing?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教师利用课件出示let’s learn 中学习的单词,每次五个单词,5秒钟后单词顺序被打乱,并有一个单词被替换。要求学生快速说出被替换掉的单词。哪组学生反应最快,能正确回答出被替换掉的单词,哪组获胜。(4)学习Let’s learn
播放Let’s learn 部分的录音。让学生听音三遍之后逐句翻译并模仿跟读录音。让学生两人一组利用Let’s learn 的教学场景图进行对话练习。
(5)让学生以组为单位,教师向一名学生提问:What’s in the classroom?第一名学生回,one blackboard.第二名学生在第一名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加入新的词汇:one blackboard,one TV.第三名学生再继续增加,以此类推,比比看哪一组接的词最多,持续的时间最长。2.完成Let’s do
(1)教师播放Let’s do 部分的录音。让学生听音三遍后以小组形式朗读井翻译句子。(2)教师利用课件出示每个祈使句,由小组派出代表教读其他学生并翻译,教师加以补充。(3)让一名学生上台看教师出示的句子做出相应的动作,其余学生通过观看这一学生的 动作表演猜出相应的祈使句。
(4)教师将印好的Let‘s do 部分的图片贴在黑板上,让几名学生上台根据图片内容写出相应的祈使句。
Step 3 Extension & Consolidation 1.填表格 T : In this class ,we have learned so many words and sentences about our classroom.2.我是值日生
教师总结:we all like our new classroom.There are so many things in it.What can you do for our classroom? 'What can you do to make our classroom clean? What can you do if you' re on duty?(利用课作出示提纲)I see a blackboard in my classroom.I can clean the blackboard.3.Homework(1)让学生课后试着设计一间自已喜欢的教室,要有漂亮的颜色。(2)让学生尝试用英语设计一个值日生工作表,明确每名同学的工作。板书设计
Unit 1 My classroom 第二课时 Open the door.Turn on the light.Close the window.Put up the picture.Clean the blackboard.第三课时
教学重点
1.能够根据字母a 在开闭音节单词中的发音规律,补全单词或听音完成单词拼写。2.能够会唱英文歌曲“we have a new classroom”。教学难点
能够基本了解开闭音节单词的构词方式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录音机,磁带,教学图片,教学挂图,学生活动手册等 Step 1 Warming up&Revision 1.教师出示上课时的教学图片,让学生看图,快速说出单词并造句。
2.让学生两人一组以chant 的形式说唱Let’s do 部分祈使句,并根据Let’s do 做出相应 的动作
Step 2 Presentation&Practice 1.Let's sing(1)教师利用课件出示下面的图片,要求学生自由组合两人一组创编对话,说一说你的新教室有什么:what’s in your new classroom? 内容。教师用课件出示歌词,带领学生朗读歌词。(3)再次播放歌曲,让学生跟着录音学唱歌曲。2.Let's spell(1)教师用课件出示句子:My dad has a cat.The cat has a hat.教师要求学生快速读句子,比一比看谁读得更快,读得更准。在确定学生都能流利读出 句子之后要求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找出画线字母的发音规律,每组派一名学进行汇报。各组回答完毕之后师总结归纳:在一个单词以字母a 加一个辅音字母直接结尾的时候,字母a 的发音为[æ]。T : Now,I have got some other words.Can you read them correctly? 教师呈现更多单词,如:fat,mat,bat„最后教师尽量缓慢地读出上面单词的正确发音,让学生尝试听音拼写单词。
在确定学生能够准确读出并按照发音拼写单词之后,教师利用课件出示另一组单词: face,cake , name,make, 让学生仍旧以小组的形式练习拼读这些单词,并讨论总结出字母a 的发音和构词的规 律。小组汇报。最后教师总结:字母a 在一个辅音字母和一个不发音的e 结尾的单词中读字母的本身音[ei]。
教师利用课件出示更多类似单词,帮助学生巩固对这一类型单词的认识。(3)完成Read,listen and chant.教师播放录音,第一遍让学生听,第二遍让学生尝试翻译,第三遍让学生尝试跟读。(4)完成Read,listen and tick.教师播放录音,让学生在书上独立完成听力练习。之后学生汇报自已的完成情况
(5)完成Listen,circle and write.教师播放录音,让学生在教材上独立完成听音拼写。Step 3 Extension&Consolidation.1.教师利用课件出示更多闭音节单词和开音节单词,让学生尝试以小组的形式利用刚刚 学过的规律拼读单词。引导学生读出单词的正确发音,并总结发音规律。bag bat fat has jam tap man hand bake fate lake make date game take page Step 4 Summing up 1.Words cake.face , name , make , cat , dad , date , hat , hate , cap , map 2.师生共同总结字母a 在闭音节和开音节单词中的发音规律。3.Homework ⑴ 让学生找到更多的含有字母a 的单词。
(2)让学生在练习本土写三遍单词:cap,cake,map,face 板书设计 Unit l 第三课时
Cake face name make /el/ dad hat map cat /ae/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够听懂会说句子Let me/Let’s „并作出正确的回应。2.能够了解let 引导的祈使句。
3.能够利用学过的动词短语创编let 引导的祈使句。4.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教学重点
能够听懂、会说let 引导的祈使句并作出正确回应。教学难点
能够掌握let 引导的祈使句,并会配合使用人称代词的宾格形式。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录音机,磁带,制作段子的纸模板,教学图片,教学挂图,学生活动手册等。教学步骤 Step I Warming up&revision 1.Sing a song 播放课本第10 页歌曲“we have a new classroom”录音,让学生跟着音乐演唱上节课所学歌曲。2.Let's do(1)教师播放录音;让学生跟着录音说课本第5 页上的Let’s do 部分的句子。(2)让学生自愿说说自已知道的祈使句或动词短语,并让学生自告奋勇到前面带领其他学生边说边做动作
Step 2 Presentation&Practice 1.以旧带新,学习新知
(1)T:we all love our new classroom.So we should keep it clean.教师将clean一词写 在黑板上。向学生解释clean 的两种常见意思是“干净的”和“打扫干净”。引导学生造句,从 而进行巩固,操练clean.(2)T:what can we clean?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知识说出含有clean 的动词短语。教师利用课件出示要学的短语,让学生齐读。由clean the desk 引出the teacher’s desk
⑶教师出示一个鱼缸的图片,放慢语速进行介绍,确定每名学生都能听清每个单词的发 音。(学习fishbowl仅仅是为了扩展学生的词汇量)T : It's a fishbowl.What can you do with the fishbowl? 学生根据老师的帮助尝试说出:Clean the fishbowl.(4)T: There are some things to clean in our classroom.I can't clean them by myself.Let’s clam them together.教师将let’s 写在黑板上,同时写出let’s=let us,讲清let 的意思是 “让或允许某人做某事”,US 是我们的宾格形式,let 的后边要加土人称代词的宾格形式。确定 讲清之后,引导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并总结出让我,让他、她、它和他们的写法,并进行造句。
(5)学生在小组的配合下,尝试利用动词短语说出更多的let 引导的祈使句。对课堂上的 知识进行有效延伸和巩固。2.我来做,你来猜
教师利用课件出示动词短语。让学生两人一组,一个面对屏幕,看短语做动作;另一个背对屏幕看同伴的动作猜短语,说说Let me/Let’s„ 3.学习Let’s talk
(1)教师播放录音三遍,学生听音、模仿并翻译听到的内容(2)让学生在小组内朗读课文,并分角色表演对话。4.学习Let’s play
⑴让学生两人一组,教师发给每个小组一个制作壳子的纸模板。⑵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选出六个操作性强的动词短语写在自己小组的模板上,制作骰子。⑶让学生分别掷骰子,创编对话。最后选几组学生上台表演对话。Step 3 Extension&Consolidation 1.我们一起做动作
教师和学生共同玩掷骰子的游戏,学生要根据自已选出的短语共同做动作。
2.教师在屏幕上出示Main Scene 的教学挂图,组织学生为图片中的各个场景进行配音。3.T : Can you find more things to do in our classroomt? Maybe you can help your classmates or me.教师提示学生说出更多含有let 的句子为这节课作总结。Step 4 Summing up 1.Words window, teacher's desk, let, clean 2.Sentences Let me clean the teacher's desk.Let's clean the classroom.3.Homework 让学生回家自己做一个骰子,看一看自己在家里可以为父母做些什么。板书设计
Unit I My classroom 第四课时
Let's clean the classroom.Let me clean the teacher's desk.Let me help you.第五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够听懂、会说句子:This is the new classroom.The door is orange.2.能够听懂、会说、会认读单词:fan,computer,teacher’s desk,wall,floor。3.能够用学过的颜色单词和本单元单词对自己的教室进行简单描绘。4.能够通过完成Read and write 部分的练习掌握where is.„?的句式并利用学过的介词作正确的回答。
5.能够四会掌握window,desk,chair,floor,wall , door 6.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教学重点
1.能够听懂、会说、会认读Let’s learn 部分单词。2.能够四会掌握window,desk,chair,floor,wall,door 教学难点
能够对自己的教室进行描述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录音机,磁带,教学图片,教室的黑白轮廓图片,教学挂图,学生活动手册等。教学步骤
Step 1 Warming up& Revision 1.利用课件出示Main scene 的教学挂图,让学生利用上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对话练习。(1)-We have a new classroom,-What's in your classroom?-I see a...-Where's...?-It's...(2)-Let me clean the„-OK.2.要求学生对自已在第二课时中设计的教室进行介绍。
I have a new classroom.It is _______.I see ______in it.The______ is near the ______.The ______is „ Step 2 Presentation&Practice lour and say 教师通过课件出示教室的图片。
T : It's a new classroom, But it's not very beautiful.I need some colours to make it beautiful.Can you paint it?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为教师提供的教室图片涂色。涂色后,仿照课件提示的语言每组选一名学生进行汇报。S:Look!This is our new classroom, The door is „ 2.学习Let’s learn
(1)T :I have some new things in the new classroom,教师利用课件出示fan 的教学图片缓慢读出单词。最后将图片粘贴在黑板上,带领学生按字母发音拼写单词。(2)教师利用课件,出示所学词汇的图片,让学生看图,快速说出词开这句。字生说词的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按发音尝试拼词。
(3)教师利用课件出示五个本单元词汇,在学生注视五秒钟后,转换画面,替换掉其中某 个词,要求学生说出被换掉的词,期间鼓励学生拼词。
(4)教师播放Let’slearn 部分录音三遍,让学生跟读,模仿并翻译Let’s learn 中内容。
3.学习Read and write(1)Read and tick or cross.教师利用课件出示Read and write 中Read and tick or cross.部分的句子,让学生朗读并 翻译句子。在确定学生对句子都能正确朗读并理解之后,要求学生根据教学挂图完成书中第 9 页Read and tick or cross,部分。(2)Look, choose and write.①教师利用课件出示图片,让学生看图回答问题 Where is the bag? Where is the newspaper? Where is the computer? ②教师让学生拼读单词desk,chair,window ③教师引导学生补全句子,并在黑板上带领学生正确书写。
④在确定学生基本掌握后,要求学生完成书中Look, choose and write部分。⑤教师让学生利用下列句式在自已练习本上写写自己的教室。Where is the ______?
It is in/on/under/near the ______.Step 3 Extension &Consolidation 1.What's different? 教师准备两套不完全相同的教室图片,分别发给不同的小组。要求学生通过向其他小组 成员提问:Where is the ______?来判断哪一组的图片和自己小组的一样,不一样的区别又在哪里。
2.教师组织学生为书中第8 页Colour and say 部分的图片涂色。涂色后引导学生按照下 面的框架来介绍自已涂色的教室。I have a new classroom.It is big.It is clean.The door is ______.The floor is ______.We have 40 desks and chairs.We have a The floor is In our classroom.I like my new classroom.Step 4 Summing up 1.Words and phrase teacher's desk , computer , fan, wall, floor , chair, window 2.Sentences This is my classroom.The door is yellow.Where is the green book? 3.Homework 让学生试着用今天学过的语言向父母介绍自已的房间。板书设计
Unit 1 My classroom Look!This is the new classroom.The door is orange„ teacher's desk computer fan wall floor Where is the...? It is in/on/under/near the...第六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够听懂、学说C 部分的故事。2.能够理解、会说there be 句式。3.能够按要求完成Let’s check 部分练习。4.能够通过看图讲述或表演故事。5.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教学重点
1.能够听懂、会表演C 部分故事。
2.能够按要求完成Let’s check 部分练习。教学难点
能够看图讲述或表演本课故事。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录音机,磁带,故事的教学挂图,学生活动手册等。教学步骤
Step 1 Warming up&Revision 1.教师利用课件出示本单元学过的单词图片,让学生利用上节课所学的句式对图片进行描述。
This is a______.The ______is ______(颜色).2.教师利用课件出示一幅教室的图片,对学生进行提问,要求学生进行回答。Step 2 Presentation&Practice 1.Story time(1)教师指着教室中的物品对学生说:There are so many things in our classroom.Look!There is a teacher's desk.There is a picture on the wall.Can you tell me what else there are in our classroom? 教师引导学生用there is/are 的句式回答问题。
(2)教师分别利用课件出示单词fan,computer, light,teachr’s desk,chair,picture 等,让学生认读单词后回答教师的提问。T: What's this? S: It ’s „
T :Can you see it in our classroomt? Where is it? S:Yes.It's near the...(3)教师利用课件出示图片,让学生利用there be 句式造句。(4)教师播放故事录音,让学生听故事录音两遍。
T : The animals also have a new classroom, They are very happy.But something happens in their classroom.Do you want to know that? Let's listen to the story.(5)教师利用课件出示打乱顺序的故事图片,让学生再次听录音,为每一段话找到正确的图片并翻译句子。
(6)让学生看图,跟着录音朗读故事。(7)让学生看图,分组分角色表演故事。2.Let's check(1)Listen and tick or cross 教师利用课件逐一出示学生用书第10 页的Listen and tick or cross中的图片。让学生看图回答下列问题。Q: What are they doing? Q: a.What can you see in this picture? b.What colour are they? c.How many desks can you see? Q:a.What can you see? b.Where is the fan? c.What colour is the window? 教师播放录音,让学生根据听到的内容完成Listen and tick or cross.练习。(2)Look and circle.①教师利用课件把学生用书第10 页look and circle.部分教学挂图展示给学生,并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what’s in the classroom?
②学生回答完毕后,给出Look and circle.部分A 和B 两个答案,让学生选出正确的选 项,并在自己书上圈出来。Step 3 Extension&Consolidation 1.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本单元所学的三会单词和句型,让学生以组为单位根据所学内容创编新的会话。选几组学生上台展示对话。Step 4 Summing up 1.Sentences There's a bee in our classroom.Where is it? What's this? 2.Homework 让学生试着用今天学过的there be 句式向同伴介绍自已的房间。板书设计
Unit 1 My classroom 第六课时
There's a bee in our classroom.It is on the light.Where is the bee? It is on the wall.It is on the fan.It is on the blackboard.Unit 2 My schoolbag
第一课时
教学分析 教学内容
A(Let's learn Let's do)教学目标
1.能够听懂、会说、会认读Let’s learn 部分的词汇:schoolbag,maths book,English book, Chinese book, storybook, 2.能够听懂、会说、会认读句型:what’s in your schoolbag?并进行回答。3.能听懂一些指令,然后把物品放到相应的位置。如:Put your Chinese book in you desk.Put your pencil box on your English book 等。教学重点
1.能掌握三会单词和短语:schoolbag,maths book, English kok,Chinese book, storybook.2.能够掌握三会句型What's in your schoolbag?并进行正确回答。教学难点
1.使学生能正确地认读单词:schoolbag,maths,English,Chinese,storybook 2.使学生在教师的示范指导下听指令,做动作。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书包,各学科教科书,录音机,磁带,教学图片,单词卡片,学生活动手册等。教学步骤
Step 1 Warming up&Revision 1.Let's sing 教师播放第一单元的歌曲“we have a new classroom”学生齐唱歌曲。2.Let's chant 教师把下列chant 展示给学生。
Where , where , where is your pencil? In the box, in the box.Where , where , where is your box? On the chair , on the chair.Where , where , where is your chair? Under the desk, under the desk.Where, where, where is your desk? Near the door, near the door.Step 2 Presentation&Practice 1.引入新知
(1)教师指着放在门旁的课桌提问,引导学生猜测并回答。T : Look at the desk.Guess.What's in the desk? Ss: It's a picture/pencil/...(2)教师展示课桌内的书包,帮助学生熟悉新单词schoolbag,并采用多种朗读方式让学生认读。
(3)教师让学生边传递书包边读单词,并触摸猜测书包内的物。T :Touch the schoolbag!What's in the schoolbag? Ss: Books.(4)教师出示书包内的一本英语课本,找学生朗读课本上其中一段话的内容,引导其他学 生说出生词English book,板书并教学该词。
(5)教师播放课件,以作分别呈现课本上的数学算式及古诗,引导学生思考并说出生词maths book 及Chinese book, 板书并教学。
(6)教师播放故事录音,同时出示四本书,让学生选出所听内容属于哪一本书,引出新词 storybook,板书并教学该单词。2.Let's practise(1)单词竞赛
教师将学生分为四组,随机出示本课所学新词及与本课相关的已知单词图片(schoolbag/chair/desk/English book/Chinese book/storybook,/maths book/pencil box/.„)让学生 抢答,答得最快最多的一组为获胜者(2)碰地雷
教师在maths book,English book,Chinese book,storybook 及schoolbag 其中一个词的下面画上一个地雷,表示这个词不能读。让学生分组读词,如果有学生不小心跟读了下面有地雷的词,就是踩到了雷。大家一起说:“one,two,three.Bomb ” 3.Let's talk(1)记忆力大比拼(2)Pair work 教师让学生两人一组,利用自已的书包及课本,进行问答练习,然后请几组同学分别到教室前面表演对话。S1: What's in your schoolbag? S2: A Chinese book , a maths book...Step 3 Extension&Consolidation 1.Let's do(1)教师利用课件呈现一张物品摆放杂乱的房间图片,并邀请学生帮助教师整理房间引导学生理解并学会应用句型:Put„in/on/under/near..T :Look at my room, Can you help me clean the room? Ss : OK!T : Let's put the English book in the schoolbag.(2)教师播放Let’s do 部分录音,让学生听指令做动作。让学生两人一组,分别发指令做动作。2.Simon says 教师读指令,如果教师在发布指令前加了Simon says,则学生对这则指令不予回应,如没有Simon says,则马上回应这则指令。可发布下列指令,Simon says 可随意添加。Put your Chinese book in your desk.Put your pencil box on your English book.Put your maths book under your schoolbag.Put your eraser near your pencil box.Step 4 Surmning up 1.New words and sentences 教师请学生阅读Let’s learn 部分出现的新词和Let’s do 的句型,巩固本课所学内容。2.Homework(1)Listen to and repeat“Let's learn and Let's do”,(2)Make five dialogues with the sentence pattern: What's in your schoolbag? 板书设计
Unit 2 My schoolbag 第一课时
English book maths book Chinese book storybook What's in your schoolbag?
第二课时
教学分析 教学内容
Main Scene A(Let's talk Let's play Let's spell)教学目标
1.能够听懂、会说、会认读Let’s talk 部分的句型:I have a new schoolbag.It’s black and white.It’s a panda!并能在情景中正确运用。
2.能够听懂、会说、会认读句型:What’s in your„?并进行回答。3.能够了解字母i在开闭音节单词中的发音规律,并能根据规律读出例词。4.能够明白Let’s play 部分的要求并能根据要求完成游戏。
5.能够听懂Let’s spell中的chant,根据录音给单词排序,圈出并书写正确的单词。教学重点
1.能够掌握三会句型:What’s in your„?并能够进行正确回答。
2.能够了解字母i在开闭音节单词中的发音规律,并能根据规律读出例词。教学难点
1.能正确运用句型what’s in your„? 并进行回答。2.能够根据字母i在开闭音节中的发音规律,正确认读例词。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书包,各学科教科书,文具,录音机,磁带,教学图片,单词卡片,音标卡片,学 生活动手册等。教学步骤
Step I Warming up&Revision 1.Let's sing 教师播放歌曲“Panda,zebra,elephant”,师生齐唱歌曲。What's that? It's a panda.What's that? It's a zebra.What's that? It's an elephant.2.Free talk T:Look!what’s that?(教师指向课前放在桌子上面的熊猫玩具提问)Ss:It's a panda.T :Where is the panda? Ss:It's on the desk.S1:Whereis the panda?(教师请学生变换熊猫的位置两人一组进行回答,复习介伺on,in,under,near 等)S2 :It's...Step 2 Presentation&Practice 1.Let's talk(1)教师出示遮挡住的书包图片,说:Look!I have a new schoolbag.Do you want to see my schoolbag?Please guess what colour it is.学生进行猜测,猜对后展示图片,并奖励猜对的学生。
⑵教师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书包,教师提问:what colour is it?what’s in your schoolbag?引导学生回答问题。
(3)教师出示Amy 的照片,说“Amy has a new schoolbag too.What’s in her schoolbag?”教师播放录音,让学生听音后回答问题。
(4)让学生打开书,了解Let's talk 部分的对话,教室播放录音,让学生跟读对话,教师注意指导生的语音和语调。(5)让学生两人一组表演对话。2.Let's play(1)教师将学生分成四组,课件出示几幅含若干物品的图片,让学生根据提示词,在规定时间内找出相应的图片,找得最快最多的一组获胜,并获得奖励。
如提示词为computer,则学生在图上找computer 并回答:The computer is on the table.(2)Guessing game 教师将文具摆放到桌面上,任意选取其中之一握在手中,引导学生提问并猜测。Ss: What's in your hand? T : Guess.Ss: A pencil/A ruler/...T: No, it's an eraser.让学生自已准备若干文具,如铅笔、橡皮、直尺等,放入手中或书包中,采用同样的方式与同桌互相提问并猜测。3.Let's spell(1)Read, listen and chant.①教师将单词like,kite,five,nine,rice 分别写到黑板上,让学生观察并找出这五个单词都含有字母i。
②教师播放Read,listen and chant部分的chant,让学生边听边总结字母i在开闭音节 单词中的发音规律。
③教师再次播放chant,让学生跟唱。
④教师出示其他含有字母i的单词,让学生认读单词。
(2)教师和学生一起先归纳总结字母i 在开音节和闭音节单词中的发音规律。
①以原音字母结尾的音节叫开音节,在开音节中i的发音为/ai/,如:fine,nice 等。②以辅音字母结尾的音节叫闭音节,在闭音节中i的发音为/i/如:ill,fit 等。(3)Read , listen and number.教师播放录音,让学生根据录音的内容,给下列单词排序 big fine six nice pig ice(4)Listen, circle and write.教师播放录音,让学生根据录音的内容,圈出所听到的单词的图片并在四线格中写出对应的单词。4.Games(1)快速反应
教师将单词like,kite,five,nine,rice 的下面依次标上数字,教师读单词的时候,学生读下面对应的数字,教师读数字的时候,学生读上面对应的单词,速度逐渐加快。(2)单词挑战赛
教师将学生分为四组,分别到黑板上写出含字母组合i-e 的单词,在规定时间内写出正确 单词最多的一组获胜,并得到奖励。Step 3 Extension&Consolidation 1.Do a survey(1)拿出课前准备好的表格,让学生在教室内调查采访其他学生,完成表格的填写.Name What color is your schoolbag? What's in your schoolbag? ⑵.让几名学生到台前来展示并汇报调查结果。Step 4 Summing up 1.New words and sentences 教师请学生阅读Let’s talk 和Let’s play 部分的句子,巩固本课所学单词和句型。2.Chant 教师请学生听音并跟读Let’s spell部分的chant。3.Homework(1)Listen to and repeat“Let's talk“ and “Let's play”.(2)Make three dialogues with the sentences pattern “What's in your...?” 板书设计 Unit 2 My schoolbag 第二课时
What's in your ______? like kite five nine rice i-e /ai/
第三课时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1.能够听懂、会说、会认读单词:candy,notebook,toy,key。2.能够听懂、会说、会认读句型:what’s in my schoolbag?My keys.3.能够看懂Let’s learn 部分的教学图片,并根据图片内容回答问题。4.能够理解Draw and say 部分的对话,并画出对应的图片。教学重点
1.能够掌握三会单词:candy,notebook,key,toy。
2.能够掌握句型:What’s in my schoolbag?My keys„并能够对其中的物品进行替换练习。教学难点
1.能够熟练运用单词candy,notebook,key,toy 等回答问题。2.能正确运用向型what’s in my schoolbag?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书包,相关实物,文具,录音机,磁带,教学图片,单词卡片,学生活动手册等。教学步骤
Step 1 Warming up&Revision 1.Let's sing
(1)教师播放课本第10 页的歌曲”We have a new classroom”,教师和学生跟着录音齐唱。
(2)学生分组根据旋律,自己改编歌词比赛唱。
2.What is missing? 教师给学生出示若干课本及文具,让学生认真观察记忆,之后抽取其中之一藏起来,再问:“What is missing? “然后逐渐增加所藏物品的个数再问学生:“What are missing?”让学生来回答。
3.Let's chant
教师利用课件出示歌谣内容,教师和学生一起边说唱边做动作
What's ,What's ,What's in your schoolbag? Book, book , English book.I have an English book.Book , book , maths book.I have two maths books.Book.book , Chinese book.I have three Chinese books.Book, book, storybook.I have many storybooks.Step 2 Presentation&Practice 1.Let's learn(1)教师利用课件出示不同颜色的课本图片,说“l have many books.Look at this red book.Guess.What book is it? ”让学生根据课本中内容的提示猜出书的类型。(2)教师指向另一本书,提出问题说“very good.Look at this book.There’s nothing in it.You can’t read it but you can write words on it.what book is it? ”引出并教授生词notebook。
(3)教师拿出一本带锁的笔记本,说“I can’t open my notebook.Can you help me?”让一名学生到台前讲桌上预先放好的几种物品中找到能够打开笔记本的钥匙,并引导学生说单词key 并教授。
(4)教师出示糖果和玩具,说:“Thank you for your help.These are for you.Which do you want?”让学生选择后教读生词toy 和candy。2.Let's play(1)比比谁最快?
教师将全班分成若干小组,然后逐个出示所学的candy,notebook,toy,key 的单词卡片或图片,学生们举手抢答,教师让最先举手的学生读出该单词并拼出来,读对、说对、拼对的给 该组记10 分,得分最多的组为获胜组。(2)换宝游戏
教师让每个学生拿出一张纸,写出本课时所学的单词(可写中文,也可写英文)。然后让学生将写好的纸条放入一个袋子里。让学生们上来轮流摸宝,如果摸到的纸条写有英文,则要翻译成汉语,如果是中文,则要翻译成英语并拼读出来。3.Draw and say(1)教师播放Draw and say 部分对话录音,让学生听录音补全对话内容。What's in the schoolbag?Three ______,two ______and an ______book.(2)教师再次播放录音,学生边听边跟读对话内容。
(3)教师让学生根据对话内容,画出所缺物品,让几名学生展示作品并进行介绍。 time(1)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学生用书上Let’s learn 部分的图片内容,将句子补充完整 S1 :Mmm.What's in my schoolbag? My keys______.(2)教师将班级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四名学生,将书包放在一起,一名学生说出自己书包内的物品,让其他组员寻找并查验。说得好的作为小组代表,到台前展示。Step 3 Extension&Consolidation 1.Make a list(1)教师让学生根据课表,自己设计一张每天记录需要携带的课本及相关学习用品的提示卡。
(2)让几名同学到前面来展示自己设计的卡片并进行汇报。Step 4 Summing up 1.New words and sentence 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本课出现的新单词和句子,巩固本课所学的内容 Words : candy, notebook , toy , key Sentence: What's in my schoolbag? 2.Homework(1)Listen to and repeat”Let's learn“,(2)Make five dialogues with the sentence pattern”What's in my...?“ 板书设计
Unit 2 My schoolbag 第三课时
What's in my schoolbag? notebook key candy toy
第四课时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1.能够听懂、会说、会认读Let’s talk 部分的句子:I lost my schoolbag,what colour is it? It’s „What’s in it? Here it is!并能在情景中正确运用。
2.能够听懂、会说、会认读句型:What colour is it?It’s blue and white,并进行关键词替换。
3.能够用Let’s talk 部分的句型进行语言交流。
4.培养学生认真整地及管理自己物品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表示学习及生活用品的单词,能够替换句型:what’s in it?An English book,two toys and a notebook.中的关键词进行问答。教学难点
能够听懂、会说、会认读本课时的单词和句型。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书包,各学科教科书,文具,录音机,磁带,教学图片,单词卡片,音标卡片,学 生活动手册等。教学步骤
Step I Warming up&Revision 1.Let's sing 教师播放歌曲“colour song”师生齐唱歌曲 Red and yellow and pink and green.Purple and orange and blue.I can sing a rainbow, sing a rainbow ,sing a rainbow now.2,幸运猜猜猜
教师利用课件出示彩虹图片及单词,每种颜色的后面分别藏有其中一个单词和这个单同对应的图片,然后请学生任选颜色及单词,如所选单词和颜色能对应,即可赢得幸运大奖。3.造向我最棒
教师将全班学生分成四组,以小组为单位,清学生任选上个游戏中的颜色单词造句。看哪个组造句又快又多,造句快又多的一组为胜者,教师给予奖励。Step 2 Presentation&Practice 1.Let's talk(1)教师出示Zhang Peng 的头像照片,说:“Look at our friend,Zhang Peng.He can’t find his schoolbag.He lost his schoolbag.Can you help him?”接着教师出示丢失物品的信息 登记卡,然后让学生听录音,并根据录音里对话的内容填写下面的信息卡。Lost Card What colour is it? What's in it?(2)让学生根据自己填写的信息内容两人一组做对话,并核对填写内容是否正确。(3)教师再次播放Let’s talk 部分的录音,让学生听音跟读对话。(4)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力:表演Let’s talk 部分的对话。2.眼疾手快
教师利用课件出示几组图片,每组图片中含有若干物品,然后分别描述每组图片中的某一物品,如:a: I lost my keys.There are three keys.Two keys are small.One key is big.看谁能最快最准在一组图片中找到物品并指出。3.互帮互助
(1)教师让每名学生拿出一个自己的书本或文具放到讲台上,然后让学生两人一组根据 Let’s t talk 内容做对话。S1:I lost my...S2 : What colour is it? /What's in it? S1: It's...(2)让学生根据对方的描述,在讲台上找到其丢失的物品。4.摘苹果
教师先在黑板上出示一张挂满了苹果的苹果树教学挂图,每个苹果上部写有一个单词,如storybook,candy,key 等,再出示儿个篮子,每只篮子都贴有一个同类词,然后找几名学生 上台来,把果树上的苹果摘下来,将同类的单词放人相应的篮子里,如:将写有maths book, Chinese book 的苹果放在贴有storybook 的篮子里,最快最准确的学生获胜。5.Let's play(1)教师将单词book 写到黑板上,让学生观察并自己创作含有book 的单词卡片。(2)让学生将自已喜欢的颜色卡片,贴在制作好的含有book 的单词卡片的下面,然后分别描述自已的单词卡片,如:It’s white.It’s a Chinese book.(3)教师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并表演1.et’s play 部分的对话,并根据其内容进行游戏。Step 3 Extension&Consolidation 1.Draw and guess(1)教师让学生画出自己的一样学习用品并涂色,然后用英语描述所画物品。
(2)教师将学生分为四组,分别到讲台上描述所画物品,让台下同学猜,在规定时间内被猜出物品最多的一组为胜者,并获得奖励。2.Make a card(1)让学生设计物品信息登记卡,将自己物品的特征记录在卡片上。(2)让几名同学到前面来展示自己设计的信息登记卡。Step 4 Summing up 1.New sentences 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Let’s talk 和Let’s play 部分的句子,巩固本课所学内容。I lost my schoolbag.It's blue and white.Here it is.I have a new book.It's a maths book.2.Homework(1)Listen to and repeat “Let's talk” and“ Let's play”.(2)Make three dialogues with the sentence patterns “What colour is it?” and “What's in it? “ Unit 2 My schoolbag 第四课时 I lost my ____.What colour is it? What's in it? It's ____.____.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 B(Read and write Let's check)教学目标
1.能够听、说、读、写Read and write 部分的单词:bag,pen,pencil,desk,key,notebook,candy , egg.2.能够听懂、会说、会读、会写句型:I have„in my desk.并进行关键词的替换。3.能够听懂Let’s check 部分的录音,完成听音排序、圈词的练习。
4.能够了解Read and write 部分的内容,完成相关练习教学看点 询问并回答有关课桌里物品的问题,并能书写相关句型。教学难点
能够听、说、读、写本课时的四会单词和四会句型。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录音机,磁带,教学图片,单词卡片,学生活动手册等。教学步骤
Step 1 Warming up&Revision 1.Let's sing 教师播放课本第10 页“we have a new classroom”的歌曲录音,师生齐唱歌曲。然后教帅带领学生重新唱改编后的歌曲。如: What's in your new schoolbag? Four keys and a toy.Notebooks and storybooks,and a yellow pencil box.2.快看快说
教师向学生快速出示单词卡片,让学生认读单词,借助卡片复习schoolbag,key,candy,toy,notebook,storybook,maths book,Chinese book,English book,说得快的学生获胜。3.Free talk 教师通过向学生的提问,创编对话.。T :Where is your English book? S1: It's in my schoolbag.T :What's in your schoolbag? S2 :Two notebooks, four keys ,a Chinese book..Step 2 Presentation&Practice 1.Read and write ⑴Read and circle.①教师播放Read and circle.部分的录音,让学生听录音,了解对话内容。教师让学生 看Read and circle.部分的两张教学图片提问。T : What can you see in picture A? S1 : A schoolbag, two storybooks , some toys.T : What can you see in picture B? S2: A storybook.③让学生阅读对话的内容,并根据对话内容在图中圈出正确的物品。④让学生再次听录音,跟读一至两遍,教师强调其中的重点单词和句型。⑤单词挑战赛
教师将学生每四人分成一组,每组发放一张白纸,然后用媒体课件快速出示图片,每一秒更换一张,学生根据记忆写出所看到图片的英语单词,在规定时间内写得最多最准确的一组为胜。
(2)Look, choose and write.①教师出示Look,choose and write.部分的教学挂图,说:“Iook at my desk.What’s in it?”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图片,回答问题。教师总结并突出I have„in my desk 的发音,板书并教学该句型。
②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图片及所给单词,将书中的句型补充完整。
I have three keys , an egg , a pencil and a notebook in my desk.③教师让学生看自己的课桌里的物品,并提问,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回答问题。T : What's in your desk? S: I have in my desk.④教师将学生分为男女生两组,教师向每组第一个学生发问:“what’s in your desk?”第 一个学生回答,如:I have a maths book.回答后接着问第二个学生:“what’s in your desk?”,第二个回答问题后,再提问第三个学生,依此类推,最后哪组在规定的时间内问得最多为胜者。2.Let's check.(1)Listen and number.①教师播放Listen and number.部分的录音,让学生根据录音给图片排序。②教师根据录音内容提问,让学生带着问题,再次听录音,然后回答下列问题。What's it in Picture 1? What's it in Picture 2? What's it in Picture 3? What's it in Picture 4? ③让学生听录音,跟读录音一至两遍。(2)Look and circle.教师引导学生阅读Look and circle.部分的内容,并根据内容,在图片中圈出相关的物品 然后请学生到讲台前,展示并说出自已圈出的图片。
S: I have a maths book, an English book , two storybooks, some pens, some candy and a key.Step 3 Extension&Consolidation 1.我画你猜
教师请学生到黑板上分步画图并根据所画图片提问:“what’s in your schoolbag/desk..?” 让其他学生抢答。2.Make a report(1)教师让学生观察自己的书包、课桌以及教室内的物品,填写下列表格。What's in your schoolbag? What's in your desk? What's in your classroom?(2)教师请几名学生上台汇报: I have ____in my schoolbag.I have ____in my desk.We have ____ in our classroom.3.Bingo 游戏
教师读单词,让学生听音。让学生先将单同toy,key,candy,notebook, egg,pencil,bag,pen,desk,任意写在下列表格中的一个方框内,每空一词。如填写顺序与教师所读单词在横 线、竖线、斜线方向成一条直线则为胜者,大喊Bingo!5.完成活动手册中相关练习Step 4 Summing up 1.Words and sentences 教师请学生阅读Read and write 部分的单词和句子,巩固本课所学内容。Words: bag, pen, pencil, key, notebook , candy, egg Sentences: What's in your schoolbag? I have in my desk.2.Homework(1)Listen to and read ”Read and writen and Let's check“,(2)Make three dialogues with the sentence pattern:I have ____in my bag.(3)Make word cards of your things and stationeries, choose the stationeries' word cards and put them in your desk , and then make a new dialogue with your partner.Unit 2 My schoolbag 第五课时
What's in your desk? I have ____ in my desk.第六课时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1.能够听懂、会说Let’s sing 部分的句子:My bag is heavy.what do you have in your schoolbag? 2.能够会唱Let’s sing 部分的歌曲“My schoolbag” 3.能够了解Story time 部分的故事内容。教学重点
能够演唱Let’s sing 部分的歌曲“My schoolbag”。教学难点
能够了解故事内容,理解故事大意,基础好的学生能表演故事。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录音机,磁带,教学图片,单词卡片,主要人物的头饰,书,学生活动手册等。
Step 1 Warming up &Revision 1.抢读单词
教师将全班分成若干小组,然后逐个出示一些单词卡片,如schoolbag,notebook,candv,toy 等,学生们举手抢读,教师让最先举手的学生读出该单词并说出其中文意思,读对说对最多的组为获胜组。2.看图猜词
教师先出示一些单词的图片,从中抽出一张放在某同学的书包或课桌里,让其他学生来猜:What’s in his/her schoolbag/desk?猜对了就奖励。然后找同学轮流来主持,让其他学 生猜。3.Free talk 教师和一名英语程度较好的学生创编对话,以复习旧知。T : What's in your desk? S1 : My Chinese book , maths book...T : Where is your schoolbag? S :It's...T: What colour is it? S :It's...Step 2 Presentation&Practice 1.Let's sing(1)创设情景,让学生感知heavy,教师将一本英语书放人一个空书包内,说:“Look!What’s in my schoolbag?”,引导学生回答。然后拿起一名学生的书包,装作很吃力的样子说:“It is heavy.what do You have in our schoolbag?该学生回答“l have some books,some toys.„in my schoolbag.”教师接着 说:“So it’s heavy.”然后板书该组对话,重点领读单词heavy.(2)猜猜看
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呈现书包和物品的图片,教师说”It is heavy.Guess!what do you have in your schoolbag?”学生猜测并回答,猜对的进行奖励。
(3)让学生根据图片内容,两人一组表演对话。S1 : My schoolbag is heavy.S2 :What do you have in your schoolbag? S1: I have a Chinese book, two maths books, three notebooks and some candy.(4)教师播放Let’s sing 部分的歌曲录音,让学生跟唱歌曲,分组演唱。2.班级达人秀
教师将学生每四人分成一组,每组发放一张白纸,然后让学生模仿Let’s sing 部分歌曲的歌词,创编新歌词,然后组内选出代表到讲台前演唱,其他组选出一名代表作为评委,打分并评出最佳歌手。3.记忆力大比拼
教师利用课件闪现若干幅图片,然后迅速用两个书包图片覆盖,一个书包覆盖物品较多一
个覆盖较少。教师指着其中一个书包问:“Is it heavy?What do you have in your schoolbag?”让学生抢答,又快又准确的同学获胜。4.Story time(1)教师向学生展Story time 部分的教学图片,指着图片中的人物提问:“Is Zoom' s schoolbag heavy? What's in Zoom' s schoolbag? ”然后教师播放该部分故事录音,引导学生边看图和文字边听录音,之后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2)教师利用课件出示故事中出现的新单词或短语,让学生根据上下文,猜出单词或短语的词义,并完成连线。
(3)教师让学生跟读故事,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然后让学生分角色朗读故事。(4)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三人一组,利用多媒体出示故事的图片,让学生分别扮演故事中的角色,根据图片内容,给故事配音,评出最佳配音团队。(5)教师布置场景,发放故事人物的头饰,以小组为单位表演故事。Step 3 Extension&Consolidation 1.Make a story(1)把学生分为四组,让学生讨论并根据已学知识画图,创编一个新的故事。(2)选几组表演自己创编的新故事,并把画图出示给大家看。(3)选出最有创意的故事,给组员以奖励。
活动设计意图:通过自编故事的形式,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帮助学生不断深化知识,在实践中运用知识。Step 4 Summing up 1.New words , phrases and sentences Words and phrases: heavy, everything , more , full, put away , take out Sentences : My bag is heavy.What do you have in your schoolbag? Put away your books.Is everything in your schoolbag? Sweet dream!
Take out your books, please.2.教师请学生跟唱Let’s sing 部分歌曲,巩固本课所学内容。3.Homework ⑴Listen to and sing the song“My schoolbag”.(2)Listen to and read the story.32(3)Act out the story.板书设计
Unit 2 My schoolbag 第六课时 My bag is heavy.What do you have in your schoolbag? I have____ in my schoolbag.Unit 3 My friends
第一课时
教学分析 教学内容
Main Scene A(Let's talk Let's play Let's chant)教学目标及要求
1.能听懂、会说、会认读单词:Strong,friendly,thin,tall。
2.能听懂,会说、会认读句子:what’s his name?His name is Zhang Peng.He’s tall and strong.3.能用He/She is„来描述朋友的特征。
4.能吟唱chant,并能创编新的chant 来说说自已的好朋友。教学重点
1.能够用新单词、句子描述自已朋友的特征。2.能分角色表演Let’s talk 的对话。教学难点
能用He/She is„适当地描述朋友的特征。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录音机,磁带,调查表,学生活动手册,教学图片若干张。教学步骤
Step I Warming up&Revision 1.Guessing game 教师说谜语,让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信息猜出谜底。
It's so big and tall.It has a long nose,a short tail and two large ears like fan.It is from Africa.What is it?(An elephant.)
It's small.It has two long ears and two red eyes, What is it?(A rabbit.)2.Look and say(1)教师出示事先准备好的人物头像,男孩和女孩五官各有鲜明的特征。男孩:小眼睛、大鼻子、大嘴巴、短头发等等。女孩:大眼睛、小鼻子、小嘴巴、长头发等等。
(2)教师把全班学生分为四人一组,以组为单位分别来描述他们的特征;看看哪组描述得最为恰当。
(3)对于表现好的小组予以表扬。Step 2 Presentation& Practice 1, Let's talk(1)教学单词friendly 和strong ①教师出示Zhang Peng 的面具,学生:Who is he?教师接着介绍说:He is John's friend.Do you want to know him? ②教师出示句型:I have a new friend.He is friendly.(一边说一边做动作帮助学生理解)③明确friendly 是由名词friend 演变过来的。教师继续提出一些名词变形容词的构词法,增加学生的英语知识。
④教师问:Who’s your friend? Are you friendly? 学生答:My friend is.„we are friendly.⑤生生进行对话练习。(2)教学单词thin 和strong ①教师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指着班里很瘦的一个女生和长得很健壮的一个男生说: She is thin.He is strong.②让学生指着那两名同学学说这两句话。教师出示单词卡教读小in 和strong。教师要提醒学生在读thin 时,注意咬舌尖。
③教师出示Zhang Peng 和Mr Black 的头像,把它们贴到黑板上,让学生对thin 和 strong 进行操练。(3)教学Chinese ①教师出示John 的面具问:What’s his name?学生回答:John, 回教师再出示他妈妈的面具,说:S he is John’s mother.John is talking about his Chinese friend to his mother.解释Chinese :We are all Chinese,because we are all from china(这
时教师可以指一指教室里的国旗,帮助学生理解)教读单词Chinese.③教师拿着John 的头像说:I have a friend, 让学生用Really?A Chinese friend?来询问,对Chinese 进行操练。
(4)教学What’s his/her name? His/ Her name is„
①教师先自我介绍My name’s „然后提问班级里的一位学生:What’s your name is? ②该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对其他学生说:His name is„He is„ ③教师面向全体学生提问:What’s his name?启发学生回答His name is„
⑤教师继续指其他男生,让学生回答问题:What’s his name? 固教师然后叫学生两人一组,指着班级里的一名男生,请这组学生做问答练习,操练 What’s his name?His name is(多做几组)⑥教师然后指着一个女生说:she’s „Her name is„然后问学生:What’s her name? 让学生试着回答Her name is„
⑦教师再分别指几个女生问:What’s her name? 让学生两人一组做What’s her name? Her name is.„的问答练习。(5)Let's chant 教师给学生展示课前准备好的chant,让学生先跟着一起诵读chant,然后教师问,学生进 行回答。最后把学生分为男女生组进行chant,What's his name? His name is John, What's his namer? His name is John.What's her name? Her name is Amy.What's her name? Her name is Amy.(6)教学Let’s talk
①让学生带着问题听对话录音: a.Does John have a Chinese friend? b.What's his friend's name? c.Is he tall and strong? ②让学生根据Let’s talk 内容回答问题。
③让学生听录音,跟读对话。最后让学生分角色表演对话。2.Let's play(1)出示Let’s play 的人物图片,先和一名学生示范对话,让学生找出自己所说的人物是图片上的哪位。
A.I have a new friend.She's tall and thin.35 B : What's her name? A: Her name is Lucy.B: Oh.there she is.(2)There she is.句子的倒装,以there,here 开头的句子,如果主语是代词则there,here 提前,句子不进行倒装;如果主语不是代词,则要进行完全倒装,如:Here is a bus.此处只要理 解即可,不要求进行应用。
(3)让学生联系实际,两人一组进行对话练习,让同伴猜猜自已的好朋友是谁,为了便于同伴猜测,可适当地扩展对话的内容,以便同伴有更明确的猜测对象。最好描述的对象是班上的两人都熟悉的同学。
学生可根据教师给出的提示来用英语描述这个人的模祥和特征,让大家猜。看谁描述得恰当、准确,看谁猜得快。3.Let‘s chant(1)教师播放chant 录音。
(2)让学生跟唱,教师注意学生的语音和语调。(3)让学生边拍手,边chant。
(4)让学生创编新的chant 说说自已的朋友,比比看谁编的chant 好。Step 3 Extension & Consolidation 1.Look, remember and say(1)教师出示几张具有鲜明特征的人物图片,让学生观察10 秒钟。(2)请学生根据记忆用词汇来描述人物特征。
(3)教师再次出示人物图片,检验学生是否描述得到位。给予描述得比较好的同学物质奖励。
Step 4 Summing up 1.Words friendly, tall , thin t quiet , strong , cute 2.Sentences What's his/her name? Her/His name is...He's tall and strong.He's very friendly.She's a cute, cute girl.36 3.Homework(1)Listen to and repeat “Let's talk“and“Let's chant”.(2)Describe your best friend to your parents.(3)Make a new dialogue about your best friend with your partner.板书设计
Unit 3 My friends 第一课时
What's his/her name? His/Her name is...I have a new friend.She's/He's tall and thin.He's a good, good boy.She's a cute;cute girl.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A(Let's learn Let's spell)教学目标及要求
1.能听懂、会说、会认读I.et’s learn 的单词,学会用句子who is he?来询问对方是谁。
2.能完成Let’s spell部分的练习,知道在开闭音节单词中字母0 的发音,并能区分开。3.提高听音的能力,积累语音知识。教学重点 1.掌握新句子。
2.表演Let’s learn 中的对话。教学难点 能区分字母0 的不同发音。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录音机,磁带,学生活动手册,练习本,转盘一个,图片若干张,水彩笔等。教学步骤
Step 1 Warming up&Revision 1.Let's chant
37(1)教师为学生播放学生用书第25 页上的Let’s chant 中的歌谣。
(2)请学生自主上台来说说自已的好朋友,其他同学猜一猜,并用句型What’s his/her name?进行提问。2.Guess the words(1)教师开始拼写单词,看谁能尽早猜出这个单词 如:f-r„学生可以开始猜单词。(2)猜单词结束后,教师带领同学们拼读。Step 2 Presentation&Practice 1.Let's learn(1)教学单词quiet ①教师把右手的食指放在嘴上,做出让学生安静的动作:sh„Quiet!
②让学生学说单词quiet。并出示单词卡,让学生认读quiet。(把单词卡贴到黑板上)再 把Chen Jie 的头像贴到这个单词前,让学生说出:She is quiet.并翻译中文。③最后教师让学生说说班里面谁比较文静。
(2)教师出示教学图片,用书上的语言,描述人物的特征 I have a good friend.He's tall and strong.教师问:What’s his name?(3)学生答:His name is„
(4)教师介绍可以用what’s his name?询问对方姓名,还可以用句子Who’s he?来进行提问,回答也是:His name is„
(5)学生两人一组用这个句型,利用教学图片练习询问人物的姓名,进行汇报展示。2.Let's spell(1)Read , listen and chant.①听录音,让学生跟读四个单词:nose,note,Coke,Jones ②让学生自已练读,不会的可以请求同学帮助。
③让学生自已编写chant,教师提出要求:chant 要有助于学生记住单词的拼写和认读。④教师选取比较优秀的chant 进行展示。如 : N-o-s-e,nose,nose,nose, 鼻子,N-o-t-e,note,note,note,笔记,C-o-ke,Coke,Coke,可乐,J-o-n-e-s,Jones,Jones,Jones,琼斯。(2)学习Read , listen and tick(√)
①让学生自由读单词,发现所有单词的共同点:都含有字母0。
②让学生再次读,感受所有的字母0 的发音,把不同的画出来,分类整理好。
如果学生自己读,有困难,可以借助录音,让学生自已听,再次感受字母0 的不同发音。③让学生说说哪些不同,有什么不同i每组单词中圈出发音不同的单词,教师加以指导,指出字母0 的两种不同发音。④教师订正答案。
(3)Listen , circle and write.①教师播放录音,让学生听录音独立完成单词书写。②师生一起订正答案。
Step 3 Extension &Consolidation 1.Guess the name 活动规则
(1)教师把学生分成四大组,每组选出一名学生到教室前面准备猜同学的名字。(2)教师背向台上同学出示相应的同学的照片,组内的学生描述该同学的特征,让前面的学生猜。
(3)教师计时,哪组的学生猜对且用时最少,哪组获胜。2.Do a summary(1)让学生读下面两组单词,然后总结字母0 在开音节和闭音节单词中的发音规律。a.home, hole, nose , rose b.box, fax, orange, lock(2)让学生先自已独立归纳总结字母0 在开音节和闭音节单词中的发音,然后和学生一起再作一次归纳和总结 o 在开音节中发/eu/,在闭音节中发/o/。Step 4 Summing up 1.Words nose, note,Coke ,Jones 2.Sentences Who's he/she? His/Her name is...I have a good friend.He's tall and strong.3.Homework
39(1)Listen to and repeat “Let's learn“.(2)Listen to and repeat“Let's spell ”.板书设计
Unit 3 My friends 第二课时 tall and strong.I have a good friend.He's tall and strong.Who is he? His name is...short and thin friendly quiet nose note Coke Mr Jones box dog not hot
第三课时
教学分析 教学内容
Main Scene B(Let's talk Let's play)教学目标及要求
1.能听懂、会说、会认读Let’s talk 中的对话。2.能用she/He has glasses.表达“她/他戴着眼镜。
3.能完成Let’s play 部分的游戏,进一步熟悉、巩固所学的描述朋友的句子。教学重点
1.掌握She/He has„的用法。2.能表演Let’s talk 的对话。教学难点
能运用所学的句型描述自己的朋友。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录音机,磁带,学生活动手册,图片若干张,水彩笔等。
教学步骤
Step I Warming up&Revision 1.Listen and answer(1)教师用chant 介绍自己的学生,问学生:Who is he?
He is my student.He's a good ,good boy.He's tall and thin.He's a good ,good boy.(2)让学生带着问题听两遍chant,听完后回答问题。
(3)再出示几组chant。选班里外貌特征比较明显的同学进行描述,易于学生猜测。
2.Introduce your family 活动规则:
(1)教师把学生分组,即:前后桌4 人一组。
(2)学生4 人一组讨论自己带来的照片:介绍照片里的人是谁,用学过的句型描述人物 特点。
(3)教师选取学生汇报,引出词汇:fat,thin,beautiful,tall,strong.(4)教师评出较好的小组或个人。Step 2 Presentation&Practice 1.Let's talk(1)教师提出问题:I have a good friend.Can you guess him?
T : He is a boy.He is my student.He is friendly.He is tall and thin.教师让学生猜测同学的名字。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对所猜测的同学的性别进行提问,比如:A boy or a girl?来缩小猜测范围,从而猜出同学的名字。
(2)当学生猜错的时候,教师继续引导学生:No.He has glasses.继续让学生猜,如果猜不 出来,继续说明这位同学的特征:And his shoes are blue.(3)如果学生猜出答案。这时教师指出,当只通过外表不能描述清楚这个人的时候,可以描述这个人的性别、他/她的外貌特征、他/她的衣着等等。(4)教师播放录音,让学生听录音跟读句子,熟悉句子的表达。
(5)让学生两人一组,分别扮演Mike 和John 朗读Iet’s talk 中的三组对话。如果学生有疑问可以提出问题,让教师帮忙来进行解答。
(6)让学生两人一组模仿Let’s talk 创编对话,不但操练所学,还可以对对话进行扩展,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教师可在一旁进行提示和补充。如: A: I have a good friend.41 B :A boy or a girl?
A: A boy.He has black hair and big eyes.B: Is he a Chinese friend? A :Yes.Who's he? B: Is he Zhang Peng? A: No.He has glasses and his shoes are blue.B.Is he Wu Yifan? A: Yes.You're right.给学生几分钟的时间进行准备,然后叫几组学生上台进行表演。对表现好的同学,教师应该适时地给予奖励。教师要在黑板上记下学生所用的句型。2.Let's play(1)教师利用课件呈现句型 He/She is...He/She has...His/Her shoes are____ His/Her bag is...What is his/her name?(2)小组活动。
①把学生分组,让学生在小组内,用以上句型描述自己的好朋友。写下来,落实到纸面上,如果有问题,可以在组内寻求帮助。
②小组选一名同学到台上进行汇报,比其他小组的同学猜,如果根据描述还猜不出的可以继续向台上的同学进行提问,直到确定为止。猜对的同学为其所在小组加分。最后评出优秀小组。
3.说说我的卡通人物
(1)教师先拿出课前准备的卡通人物,分发给学生。
(2)让一名学生拿着分到的卡通人物图片,不让别的学生看到他/她的卡通图片,到台前描述卡通人物的特征,让全班同学猜一猜这个卡通人物是谁。教师及时给予表现好的同学口头表扬。
4.翻译句子,我能行
(1)教师出示本单元重点的句型,让学生进行翻译如:What’s his name? His name is Zhang Peng.He's tall and strong.42 Who's he? He has glasses and his shoes are blue.(2)先让学生进行翻译,然后再让学生动笔写一写。(3)师生一起核对答案。
Step 3 Extension&Consolidation 1.Guess the animals 活动规则
(1)教师把学生分成四大组。每组选出一名学生到教室前面猜动物名称。
(2)教师出示相应的图片,背向台上的学生,组内的学生描述动物的特征让前面的学生猜。(3)教师计时,哪组的学生猜对且用时最少,哪组获胜。2.Read and draw(1)把学生分为四大组,教师把短文出示给学生。
I have a friend.He is a boy.He has a big face, a small nose, a big mouth and small eyes.He has short hair.He is tall and strong.His name is„
(2)请学生阅读后逐个上台,每人一笔,把这个描述的男孩画出来,并绘画出来的人物起一个名字。
(3)各组派一名学生来汇报,并对画进行展评。Step 4 Summing up 1.Words glasses , right , or , shoe 2:Sentences He has glasses and his shoes are blue.A boy or girl? He's tall and thin.3.Homework(1)Listen to and repeat “Let' s.talk“.(2)Act out “Let's talk” with your partner.板书设计
Unit 3 My friends 第三课时
I have a good friend.A boy or girl? A boy..He's tall, and thin.Who is he? He has glasses and his shoes are blue.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B(Let's learn Say and draw Let's sing)教学目标及要求
1.能听懂、会说、会认读Let’s learn 中的单词和句子。2.能完成say and draw.3.学唱歌曲“Friends”,并知道clap your hands 的意思。教学重点
能表演Let’s learn 中对话。教学难点
会唱歌曲“Friends”。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录音机,磁带,学生活动手册,转盘一个,图片若干张,水彩笔等。教学步骤
Step I Warming up&Revision 1.转盘转转转!
(1)教师拿出课前准备好的转盘,转盘上写着本单元重点的单词。
(2)让学生到台前来转动转盘,当转盘停止时,看指针对着哪个单词,这个学生要先说出 这个单词,再用这个单词造句。多叫几名学生上台来玩这个游戏。Step 2 Presentation&Practice 1.Let's learn(1)教师利用课件呈现Let’learn 部分的教学图片。
(2)教师描述图片:My friend has blue glasses.Who is he?(3)让学生回答:It’s Wu Yifan His glasses are blue!
44(4)教师说:He has blue glasses.并指出与His glasss are blue.是同义句,可以说成“他戴着蓝色眼镜”,还可以说成“他的眼镜是蓝色的”。(5)教师出示几个句子,让学生变为同义句。a.She has brown shoes.b.She has long hair.c.He has short hair.d.He has a green bag.(6)教学单词 long hair 和short hair 可教师出示chen Jie 的面具,问:Who is she?学生回答:Chen Jie,教师说:She has long hair.(一边说一边做动作帮助学生理解)③教师出示下列的图像,让学生们仔细观察,分别描述每一幅图片。如:Chen Jie has long hair.John has short hair.④教师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让学生分别描述一下班上同学的头发,同时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说说不同颜色的头发,如:black hair,yellow hair 等等。T :Who has long/short hair in our class? Ss: She/He/...has...? T: What colour is it?(7)教师利用课件出示几张人物图片,让学生用She/He has„来描述人物。如: He has blue shoes.She has black glasses.He has a red bag.She has long hair.2.Say and draw(1)教师描述一个同学的特征,让学生进行画图。
(2)等学生结束画图后,选几名学生的作品拿到台前来展示,和同学们一起进行评价订正。(3)让学生两人一组,一位同学描述,一位同学画图。最后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评出优秀的作品。3.Let's sing(1)教师播放歌曲录音,让学生倾听,掌握其旋律。(2)为学生指出疑难的句子,并解释其汉语意思。(3)教师讲解clap your hands 拍拍手。
45(4)让学生先跟读歌词,并学着替换其中的形容词进行唱歌。
(5)男女生分组竞赛唱歌、替换歌词比赛唱歌。对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奖励。Step 3 h'xtension&Consolidation 1.Guess the animals(1)教师出示几张动物的照片,先让学生说说每个动物的特征。(每张图片让一名学生到 台前来描述,图片也只让其看到)(2)教师指名,让学生来猜一猜此同学所描述的动物是什么。2.说说我的家庭成员
让学生拿出自已准备的家庭照片,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比比看谁能介绍得最详细、最准确,对表现好的学生给予表扬。Step 4 Summing up 1.Words hair, blue , brown 2.Sentences He has a green bag and brown shoes.His glasses are blue.3.Homework(1)Listen to and repeat “Let's learn“.(2)Sing the song to your parents.板书设计
Unit 3 My friends 第四课时
My friend has blue glasses.It's Wu Yifan.His glasses are blue.brown shoes blue glasses long hair short hair green bag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
B(Read and write)教学目标及要求
1.能听懂、会说、会认读Read and write 中的短文。
2.能完成Iook,choose and write.部分的书写练习,进一步熟悉、巩固所学的词汇。3.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学重点
1.掌握四会词汇:short,tall,bag,thin,white shoes,glasses,long hair,short hair 2,能完成Read and match.的配对练习。教学难点
利用学过的句型,写一篇描述自己的同班同学的文章。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录音机,磁带,学生活动手册,练习本,转盘一个,图片若干张等。教学步骤
Step I Warming up&Revision 1.Let's sing 复习上节课学习的Let’s sing,播放录音,让学生跟唱歌曲。2.Free talk 让学生两人一组,互相向对方介绍自已的一个好朋友,编对话,最后展示对话,教师评价,对表现好的学生给予表扬。Step 2 Presentation&Practice 1.Read and match.(1)先让学生观察Read and match.部分教学图片,尤其注意观察图中的几个人物的外貌 特征。
(2)教师出示试卷,让学生连线。左面是特征,右边是名字。播放Read and match.部分的录音,先让学生听音独立完成连线,最后一起核对答案。a.He has short hair and a big green bag.b.She has Long hair and orange shoes.c.She is tall and friendly and she has a blue hat.47 d.He is short and thin and he has glasses.Kate Ben James Ann 2.学习单词hat 和near(1)hat 帽子
①教师出示帽子图片,问:whatis it? ②出示单词hat,让学生跟读。
③出示几张人物戴着帽子的图片,让学生着图说句子。He has a yellow hat.She has a black hat.(2)near表方位,在„„附近near the window 在窗户附近结合实际情况,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回答:Who is near the window? 3.Look.choose and write.先让学生独立完成这部分内容,然后一起订正答案,同时让学生读句子,说说每句话的意思。
4.写写我的好朋友
(1)让每位同学选择自己的一个好朋友,用以上句型,写一写自已的好朋友。(2)学生写完后,在小组内部交流,如果有问题,在小组内进行更正。(3)每组选一名学生的作品在全班进行展示,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4)也可以让学生写一写自已喜欢的小动物。
(5)学生可以先在小组内部说说自已喜欢的小动物是什么,再说说有什么特点,再独立作文。
(6)教师可以把作文收上来,课后进行批改。Step 3 Extension&Consolidation 1.Free talk(1)教师出示一张明星的照片,让几名学生分别说说这位明星的特征,一人一条即可。看谁说得最准确。
(2)如果学生说得不准确,让其他同学继续起来说,直到把所有特征都说出来。2.Let me try!
教师出示一个转盘,转盘上分四个区域。每个区域标有固定的句型。教师请一名学生到台前转动转盘,待转盘停止后,请这名同学大声读出这个句型,并用这个句型造句。如:He is..She has...My name is...He is____and...Step 4 Summing up 1.Words hat , near,window 2.Sentences He has a blue hat.He is near the window.3.Homework(1)Listen to and repeat “Read and write”.(2)Write less than three sentences about your mother or your father.板书设计
Unit 3 My friends 第五课时
He has short hair.He has a big green bag.She has long hair.She has orange shoes.She is tall.She is friendly.She has blue hat.He is short and thin.He has glasses.He is near the window.第六课时
教学分析 教学内容
B(Let s check)C(Story time)教学目标及要求
1.能完成Let’s check 的内容。
2.能听懂、会讲、会表演小故事的内容,并明白pull up 的用法。3.让学生明白人多力量大的道理。教学重点
1.掌握故事中的短语。
2.正确完成Let’s check 中练习。教学难点
能用自己的语言复述小故事。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录音机,磁带,调查表,学生活动手册,练习本,转盘一个,图片若干张,水彩笔等。教学步骤
Step I Warming up&revision 1.Let's sing 复习学生用书第30 页的歌曲“Friends”,播放录音让学生跟唱。Step 2 Presentation&Practice 1.Let's check(1)教师播放录音,第一遍,让学生注意听,第二遍重复录音内容,完成Listen and tick or cross.和 Look and match.(2)再次播放录音,让学生核对答案。最后一次播放录音,边播放,边让学生进行跟读。(3)指导学生看图片造句子,如: Picture 1(Listen and tick or cross.): She has long hair and she is happy.(4)请几名学生展示所造的句子,对于表现好的同学给予奖励。2.Story time(1)教师播放故事的录音,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听故事,记下自己听不懂的地方。(2)再次播放故事录音,让学生看着课本上的故事图片听故事,解决第一次听故事的时候不懂的地方。
(3)让学生跟读故事,读前给学生解释知识点:pull up,Come on,Let’s work together.Hooray!教师及时操练故事中的知识点,让学生懂其意即可。
英语四年级上册课件(篇10)
教学目标:
1、能听懂、会说、会读、会写句型What’s the time,please ? It’s …
2、能运用句型What time do you …? 了解同学一天的作息时间,完成信息交流的任务。
2、能听懂、会说、会读、会写句型What’s the time? It’s …
课前准备:
2、Sing a song 《This is the way 》
3、Free talk围绕本单元句型交谈。
4、Say the number before .
5、迅速记电话号码。
a.迅速说出自己家的电话号码。
b.认读老师出示的号码。
Step 2 Review .
师拿出教具钟,边拨边问:What’s the time,please?
先由师生对话,转向生生对话,如男女生之间,小组之间,排与排之间。
Step 3 C Ask and answer .
1、出示挂图,生明确图意。
2、Practice in pairs .生口头操练。
3、指名到前面表达。
在学生回答完时间后,引导学生根据画面内容用It’s time to …的句型作补充回答,进行自编对话。
4、指导学生书写。
Step4 D Work in groups .
1.Review .
a.生听口令做动作。get up have breakfast .go to school have lunch go home watch TV go to bed .
b.认读这些动词词组。
2.填表,每小组发给一张表格。
a.师示范第一栏:T: What time do you get up /go to school …?
S: I get up /go to school …at …
b.小组内完成。
c.交流、反馈。
What’s the time ,please ?
It’s …
练习设计:
用What time do you …的句型了解家人一天的作息时间。
英语四年级上册课件(篇11)
pep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
《unit 5 what would you like? b let’s learn》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听,说,认读五个单词:plate, spoon, knife, fork, chopsticks.2.会说句型:can i help? yes, pass me a plate, please.3.培养小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1.听,说,认读单词:plate, spoon, knife, fork, chopsticks.2.会说句子:can i help? yes, pass me a plate, please.教学难点:
1.语音spoon中的[u:]的发音以及不要漏发[n]的音;knife中的[ai]的发音;chopsticks的认读。
教具:
1.录音机,图片,卡片,餐具实物
教学方法:
游戏,小组竞争,表扬鼓励学生 教学过程:
step1:warming-up
let’s sing a song(设计意图:从歌中复习已学食物的单词,轻快的旋律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step2: review teacher: it’s time for lunch, i’m ready for lunch, what would you like?
student: i’d like some beef /rice/noodles/……..step3:presentation 1.导入学习单词:spoon.t: the foods are delicious, i want eat them.first, i want drink some soup, but how can i drink it? can you tell me? s: spoon.t: yeah.ok, please read after me [spu:n] 老师出示勺子实物,带读单词spoon,随即出示带该实物图片的单词卡片,教给学生单词发音,注意[u:]的发音。读几遍后检查学生掌握的情况,点名读该单词,在读的过程中注意纠正学生的发音。接下来,全班同学再读几遍该单词,并一起拼读该单词。最后将单词卡片粘贴在黑板上。
(在读单词的过程中,正音的同时要多给予学生以表扬和鼓励)
t:now, i’m in trouble, i want to use the spoon to drink the soup, but i don’t know which is spoon, can you help me? help me find out which is spoon.老师说着help me,端着装有勺子,筷子,小刀,盘子,叉子的托盘,走到学生中去,示意学生选上勺子,挑出后,老师念单词help,请学生说说help是什么意思,随后出示单词help,带读几遍后出示句型can i help?,再带读此句型。此时,教师再托着实物,走到学生中去,引导学生说句子:can i help? 教师回答:yes, pass me a spoon, please.此时出单词pass,带读几遍后出示句子:yes, pass me a plate, please.带读该句子。读完后将卡片粘贴在黑板上,再一次托起实物操练句型:can i help? yes, pass me a spoon, please.(设计意图:能够自然过渡到新单词,新句型的学习,使前后连接自然)1.学习单词fork
师举起实物叉子问: what’s this? 生答: fork.教师带读单词,而后让学生分组读,小组开火车读,正音,再让学生拼读.接下来教师托着实物走到学生中去,操练句子can i help? yes, pass me a fork, please.3.4.5.学习单词plate, chopsticks, knife,与学习单词fork的方法一样,变换一下读单词的方法比如:小声到大声,我小声你大声,你大声我小声。6.让学生打开书,播放磁带让学生跟读单词几遍。
(设计意图:一边学单词,一边用实物来帮助学生来理解单词的中文意思,这样让学生能够更容易理解与记忆单词)step4:game(预设:让学生在游戏中进一步掌握单词,在快乐中学习英语单词,学会说英语)
game1:抢读单词,老师来指,学生来读,看谁读得又快又对。读得好的一组加面小红旗。
game2:看嘴形猜单词。老师不发出声音,只做出口形,让学生猜老师说的是什么单词,表现好的一组加上小红旗。
game3:simon says 若是老师说了simon says再读单词学生就要跟读,如果老师没说simon says就读了单词,学生就不要跟读,表现好的加一面小红旗。
game4:学生拿出已经准备好了的关于单词的图片,老师说:fork, fork, show me your fork.学生就举起叉子的图片并跟着老师说。再用其他单词玩。
game5:good luck.在一个箱子里放上图片,单词卡片,炸弹,笑脸,中文,让学生上台来抽,抽到炸弹全班就bomb,抽到其他的就读出来,抽到笑脸就给学生一点小奖品。
step5:let’chant and let’s do 1.出示chant: spoon, spoon, give me a spoon fork, fork, pass a fork plates, plates, wash the plates chopsticks, chopsticks, use the chopsticks knife, knife, cut with the knife 教师带读并让学生跟着做动作。
2。let’s do.播放磁带,让学生跟读并做动作。step6 : sumary t: we have learnt some words about tableware, now let’s have a look.教师出示餐具实物让学生再用英语说一次。step7: homework 1.read and write these words three times.(读与写三遍所学单词。)
2.talk about the tableware with your family in english.(用英语和家人说说你学的餐具单词)板书设计;
unit5 what would you like? b let’s learn
let’s chant
spoon fork plate chopsticks knife
spoon, spoon, give me a spoon
can i help?
yes, pass me a spoon please.fork, fork, pass a fork plates, plates, wash the plates chopsticks, chopsticks, use the chopsticks knife, knife, cut with the knife
PEP小学三年级英语上册
Recycle 1 第一课时
课题 Recycle1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复习1——3单元所学的对话,要求学生能够在实际的情景中运用。2.学唱歌曲“Hello!How are you?”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重点是对话中出现的新语言。难点是新语言: Very well.针对难点我主要采取师生、生生互相合作,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习得和学得。要注意培养学生在实际情景中运用语言的能力。学生分析
因为学生学习的都与学生的生活情境很近,所以学生上英语课,都很积极,学习热情也比较高,学生复习日常生活类的单词,并学习新语言:Very well.让学生在复习中学习新知,学生兴趣很高。教学准备
教师:录音机、磁带、词卡。学生:课本。板书设计 Recycle 1 How are you ? Fine, thank you.Very well.Who are you ? Bye.教学过程
一.Warm--up 1.Let's sing Hello!How are you? I'm fine.I'm fine.Thank you.Thank you very much.这是课前热身的TPR活动,教师与学生一起做一遍。
(设计意图;用Let's sing.来激发学生兴趣,每节课前都做一遍,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习知识。)师生问候: T: How are you ? S: I'm fine.Thanks.T:Where are you from? S: I'm from China.T: 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 S: It's fine.(设计意图:复习旧知,巩固记忆。滚动式的复习让学生每节课都能对旧知识有所掌握。)二 Presenatation.1 让学生先听录音,然后放此部分的录音,让学生了解故事大意。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了解此部分的故事大意,给学生一个整体的感知。)2 教师结合故事内容,板书本部分生词和新句子。
(预设:运用各种方法让学生练习,巩固学生记忆。使学生对单词印象更加深刻。)How are you ? Very well.Who are you ? 学生分小组读,男女分读,排火车读。
三.Practise.1做活动手册配套练习。2 唱Let's sing.的歌曲。
【设计意图】一系列的练习锻炼学生在实际中的运用学过句子的能力,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让学生能在近似与生活情境的环境中,使用英语。
四 Homework.1 听录音三遍,并跟读。2 预习下一课。小组做猜猜认认的游戏。
教学反思:
三年级 Unit 1 hello 第一课时
第一节新课,学生们不停地用“Hello, Miss Qu!”“Hello!”热情地向教师招呼。他们所表现出来的对英语的热情似乎很高。然而刚开始的好奇与兴趣之后,学生就为掌握英语单词和基本的对话发愁了。如何有效的激发和维持学生学英语的持久兴趣,显然单纯地枯燥地模仿和机械记忆是不行的, 有待思考。
PEP六年级Unit3 Part A Let’s Learn这一节课下来我自己感觉教学过程很顺利,师生间配合也还默契。下面是我对这节课的反思。首先,我上课的流程快,不拖拉,时间安排得当,操练的方式丰富,游戏设计新颖,学生们都积极踊跃乐于加入其中。其次,在组织教学上基本上没有太大的问题了,可以适时的给予学生评价,激发他们的兴趣,课堂纪律也能较好的把握。然后,我将要教授的句型变换成歌谣的形式,使句子更容易被学生接受。最后,上课中每个环节时间运用得当,每个环节清晰可见。
当然这节课也反映出了我存在的问题。
第一、单词呈现形式较单一,只是一种形式就是图片展示,其实可以加入动作语言用不同的形式呈现单词;
第二、先进行基本的句子练习,多练习之后再进行巩固,练习可以采用不同的形式,小组间,男女生之间,同桌之间,让学生都参与进来;
第三、多听录音,让学生多接触真实语言。在授课过程中尽量少用中文,做到按需而说,尽量用学生学过的英语解释他们刚接触的新知识。
1.汉乐府《江南》: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2.北朝民歌《敕勒歌》: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3.骆宾王《咏 鹅》: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4.李峤《风》: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5.贺知章《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6.王之涣《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7.王之涣《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8.孟浩然《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9.王翰《凉州词》: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10.王昌龄《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1.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2.王维《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3.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4.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5.李白《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6.李白《古朗月行》: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仙人垂两足,玉树和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17.李白《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8.李白《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9.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20.李白《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21.李白《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22.高适《别董大》: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23.杜甫《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24.杜甫《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25.杜甫《绝句》: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26.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27.孟郊《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8.柳宗元《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29.贾岛《寻隐者不遇》: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30.张继《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31.张志和《渔歌子》: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32.卢纶《塞下曲》: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33刘禹锡《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34.刘禹锡《浪淘沙》: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35.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凄凄满别情。
36.白居易《池上》: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37.白居易《忆江南》: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38.李绅《悯农》
(一):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39.李绅《悯农》
(二):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40.杜牧《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41.杜牧《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42.杜牧《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43.李商隐《乐游原》:
向晚意不适,趋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44.罗隐《蜂》: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45.胡令《小儿垂钓》: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46.范仲淹《江上渔者》: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里。
47.王安石《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48.王安石《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49.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茅檐常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50.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51.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52.苏轼《惠崇〈春江晓景〉》: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53.苏轼《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54.李清照《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55.陆游《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56.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57.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选一):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58.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选二):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59.杨万里《小池》: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60.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61.朱熹《春日》: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62.林升《题临安邸》: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63.叶绍《游园不值》: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叩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64.翁卷《乡村四月》:
绿满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65.高鼎《村居》: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66.王冕《墨梅》:
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
67.于谦《石灰吟》: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68.郑燮《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69.袁枚《所见》: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70.龚自真《己亥杂诗》: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英语四年级上册课件(篇12)
Unit 2 My schoolbag 第一课时 灵宝市实验小学 全样霞 预习提示 预习三年级Unit 1 Let’s do的部分及句型: How many books do you have ? 教学重点: 1.句型:How many… do you have? I have… 2.词汇:Chinese book, English book, math book, notebook, story-book, schoolbag 教学难点: 1.发音:have, math book, story-book, schoolbag 2.区别书写形式:notebook, story-book与Chinese book, English book, math book 教具准备: 1.小松鼠和小熊的手偶、面具或头饰。 2.教材相配套的教学课件[Unit 2 Let’s learn]。 3.教材相配套的教学录音带。 教学过程: (一)热身/复习(Warm-up/Revision) 1. 复习第一单元My classroom所学内容 做游戏:Simon says 教师说simon says: Clean the board….学生根据游戏规则做出动作。 看图问答:教师出示一幅画有教室的图片,学生之间根据图片内容做问答练习。 2. 复习与本课内容有关的单词 做游戏:教师先出示图片pencil, pen, pencil-case, ruler, ersaser, crayon, book, sharpener…,请学生说出单词。然后教师出示写有上述单词的卡片让学生读出来,让学生把单词和图片配成一对。 (二)呈现新课 (Presentation) 1. 让学生熟悉句型How many… do you have? I have… 教师手拿两支铅笔,说:I have two pencils. 教师提问:How many pencils do you have? 学生回答:I have … 教师手拿一个书包,提问:How many schoolbags do you have? 学生回答:I have… 教师出示单词卡,教读schoolbag并让学生指一指自己的schoolbag。(把单词卡贴到黑板上) 教师提问:How many books do you have? 学生回答:I have… (教师可让多名学生来回答上述问题,并板书How many … do you have? I have…) 2. 教师出示小松鼠和小熊的手偶、面具或头饰,一边说一边表演课文的对话。 小熊:I have many books in my schoolbag. 小松鼠:How many books do you have? 小熊:I have 6. An English book, a Chinese book, a math book, a notebook, two story-book. 3. 教师提问:How many books does the Teddy Bear have? 学生回答:6。 教师提问:Do you know what books the Teddy Bear has?你知道小熊的6本书都是什么书吗?在学生回答不出来时,教师说:让我们一起看一看这6本书都是什么书吧。 4. 让学生观看教学课件。[Unit 2 Let’s learn/A] 5. 教师分别出示语文书、英语书、数学书、故事书和笔记本,让学生用英文进行识别。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学习这些单词。 6. 教师出示单词卡,让学生认读单词。(把单词卡贴到黑板上) 学习math时,教师要注意提醒学生th咬舌尖。指导学生区别带有book这几个单词的不同书写形式。 7. 学生听录音跟读、模仿。(使用教材相配套的.录音带 ,Unit 2 Let’s learn/A) 8. 看教学课件,让学生分别给小松鼠和小熊配音。 9. 让学生两人一组,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扩充和自编对话的练习。如: A: I have a new schoolbag. B: Oh, it’s nice. What’s in your schoolbag? A: A pencil-case and many books. B: How many books do you have? A: I have 4.An English book, a Chinese book, a manth book and a notebook.. 10.找几组学生汇报成果,共同交流。教师要及时做出评价。 (三)趣味操练 (Practice) 游戏1 Listen and do 学生要根据指令做出相应的动作。由教师或某一个学生发布命令,其他学生听懂之后要完成这一动作。看谁做得又对又快。指令为: Put your notebook under your bag. Put your pencil in your desk. Put your pencil-case on your chair. Put your eraser near your pencil-case. Put your English book on your head. 游戏2 看谁拿得快 教师用英文说:Show me your English book. Show me your Chinese book…学生听到之后,要用最快的速度找到和举起相应的物品,看谁拿得快。 游戏 3 Listen and draw 教师给学生每人发一张纸,纸上印有5个长方形。告诉学生每个长方形都代表一本书。做法:如教师说:English book,那么学生在第一个长方形上写几个英文字母即可。Math book 可用算式或数字表示等等。主要是考查学生是否能听懂并把这些词进行区分。 (四)扩展性活动(Add-activities) 启发学生把本课所学句型和单词综合运用,并回答出问题: How many Chinese books do you have? How many English books do you have? How many math books do you have? How many notebooks do you have? How many story-books do you have? 板书设计: Unit 2 My schoolbag How many… do you have? I have… schoolbag Chinese book Math book English book story-book notebook 课后练习 写出下列单词的汉意。 Chinese book --------- story-book--------- math book------- English book--------- note book------- schoolbag------- Unit 2 My schoolbag第二课时 预习提示 教师用色卡要求学生辨别颜色,,问: What colour is it? 让学生进行抢答,,复习已经学过的颜色 教案 教学重点: 1.句型:What colour is it? It’s… 2.词汇:colour , fat 教学难点: 1.发音:What’s colour is it? 2.在回答句子时颜色前面不用冠词,学生经常会出现It’s a red.这样的错误。 教具准备: 1.教师使用的一只玩具熊猫 2.教材相配套的教学课件[Unit 2 Let’s learn] 3.教材相配套的教学录音带 教学过程: (一)热身/复习(Warm-up/Revision) 1. 做本单元A部分Let’s do内容,听指令做动作。 2. 复习上一课内容: 看单词卡,读单词:English book, Chinese book, math book , notebook, story-book。 做对话:How many books do you have? I have… 3. 教师播放录音,学生模仿录音进行对话。 (使用第一册相配套的教学录音带Unit4 Let’s talk/B) A: I have a … B: Oh, really? May I have a look? A: Sure. Here you are. B: Thank you. Oh, it’s nice! I like it. A: Thanks. (二)呈现新课 (Presentation) 1. 如果在前面做的对话中,有学生说出:I have a new schoolbag。这时教师要利用这一契机追问:Really? What colour is it? 如果没有学生说出与课文相关的句子,教师可进行以下操作:教师手中拿一个书包,说:I have a new schoolbag. It’s black and white. 让学生听两遍后,问学生:What colour is it? 如果学生一时回答不出来,教师可用以下句子进行引导:Is it black/red/blue?当学生说出颜色的词时,教师说完整句It’s … 让学生重复。 2. 让学生用身边的物品做What colour is it? It’s…的问答练习。(注意颜色前面不能用冠词,对学生说出的句子It’s a blue.教师要随时给与纠正) 3. 教师出示一只玩具熊猫,问学生:What’s this?对能够回答出来的学生进行表扬,如果没有学生能说出来,教师:It’s a panda. It’s a fat panda.在说句子时,教师要用手势帮助学生理解fat一词。让学生看着熊猫重复教师刚才说的句子。 4. 教师指着熊猫,与学生做问答。 教师:What colou is it? 学生:It’s black and white. 教师:How nice!(教师说此句时,尽量把语气夸张些,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5. 让学生模仿着做这组对话。 6. 让学生观看本部分教学课件。[Unit 2 Let’s talk/A] 7. 让学生根据视听内容,判断对错。 Chen Jie has a new schoolbag. Many books in the schoolbag. An English book, a notebook, and… The panda is fat and nice. 第一句错误,应为Amy has a new schoolbag.第二句错误,应为Many books in the schoolbag. An English book, a story-book, and… 第三句正确。 8. 听录音带,跟读并模仿。(使用相配套的教学录音带,Unit 2 Let’s talk/A) 9. 观看课件,让学生给人物配音。 10.让学生分小组表演对话。教师可让学习好的学生在课文的基础上,自编对话。对学习好的同学要提高要求。 11.学生汇报练习结果,教师要进行评价。 (三)趣味操练 (Practice) 游戏1 猜颜色 两个学生一组。一个学生手拿一件东西放在身后,对另一个学生说:I have…另一个学生说:Really? What colour is it? 手拿东西的学生说:Guess! 然后那个学生来猜东西的颜色:It’s … 手拿东西的学生用Yes/No来判断对错。直到那个学生猜对为止。然后两个学生互换角色继续游戏。 游戏 2 遵守交通规则 小组活动。一个学生来当交通指示灯,其他人可在不同时间用What colour is it?向这个学生询问指示灯的颜色,并要根据指示灯回答的颜色做出通行、停止和放慢的动作。例如:有一个学生问指示灯:What colour is it? 指示灯回答:It’s green.这时大家可随便行走。忽然,有一个学生又问:What colour is it? 回答:It’s red.那这时大家必须停止走动。如果有学生做错了,就要与当指示灯的学生交换位置,继续游戏。 (四)扩展性活动(Add-activities) 可结合第一单元所学内容,让学生互相用What colour is it?询问教室里的墙、门窗、黑板、电扇等物品的颜色并做相应的回答。使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运用和掌握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
以上祝福语大全的精彩内容由祝福语网zfw152.com提供,感谢您阅读《五年级下册数学课件7篇》相关内容,如需访问更多关于五年级下册数学课件内容,请访问五年级下册数学课件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