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祝福logo
地图 > 祝福语 > 作文 >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 >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合集14篇)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合集14篇)

趣祝福作文(编辑 梦幻舞者)编辑向大家提供了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进入互联网时代,我们可以很便捷地观看影视作品,从中我们收获新的思想。观后感旨在培养我们的审美能力提高我们的文学素养,通过写观后感我们可以更加准确地表达自己对电影的看法和感受。该要如何写好作品名观后感呢?请继续阅读本文相关内容!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 篇1

2020首部脱贫攻坚剧《一个都不能少》如期与观众见面。当晚21:00不到,张掖丹霞口旅游度假小镇董事长李红学就迫不及待地守在电视机前,望眼欲穿,等待着期盼已久的电视剧。来了,来了......这是我们的丹霞口旅游度假小镇、《回道张掖》,太好了!李红学激动不已,热泪盈眶。这让他看到了疫情后旅游小镇的希望,有了重振丹霞口旅游度假小镇的信心。

时间倒回春节前的1月22日,张掖丹霞口旅游度假小镇(以下简称丹霞口小镇)举行了隆重的年会,全体员工信心满满,誓言将在春节大干一场。此时,丹霞口小镇及景区内的大型旅游演艺《回道张掖》已创下西北冬季旅游的奇迹,日益火爆,前来观看旅游演艺的游客不断刷新纪录。为了迎接春节旺季,丹霞口小镇也提前准备了丰富的节庆活动,并广而告之,只等着热热闹闹的节日和络绎不绝的游人。

去年11月底,大型旅游演艺《回道张掖》持续火爆

过了两日,丹霞口小镇官微宣布,为了共同抗击疫情,景区关闭,《回道张掖》停演,开园及复演时间另行通知。李红学的心从峰顶直接落入谷底,之前的所有筹备瞬间化为泡影,而接下来何时能开园还是个未知数,约二百号人员工资的巨大压力、团队的稳定性、未来小镇的复苏......一连串的问题接踵而来。

闭园快60天了,一个游客也没有,颗粒无收,度日如年,如坐针毡。面对疫情的冲击,李红学日思夜想着应对之策,怎样能渡过难关,也期盼着疫情这团乌云早日过去。

随着电视剧《一个都不能少》在央视一套黄金档的播出,这无疑给李红学带来了一片曙光,打了一剂强心针。

值得一提的是,《一个都不能少》作为2020首部脱贫攻坚题材的电视剧,由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全国扶贫宣传教育中心全程指导,中央电电视台、陕西省委宣传部、甘肃省委宣传部、张掖市委市政府、咸阳市委市政府、上海保奇影视公司联合出品,由黄品沅、赵君、陈瑾、萨日娜等实力派演员出演,注定这部剧会引起社会的强烈反响。而剧中张掖丹霞地貌、丹霞口小镇、《回道张掖》的特色美景与演出,也会随着电视剧的热播走进观众视野,进而激发观众实地探访的好奇心。

我们正在抓紧做好小镇开园前的各项准备工作,诚挚邀请各位朋友,在疫情结束后前来丹霞口小镇参观体验,感受我们西北浓郁的民族风情。李红学发出了肺腑邀请。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 篇2

认真观看完一部影视作品以后,能够给我们不少启示,写一份观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观后感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张艺谋电影《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精选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一

一部影片,一个故事,一份责任,一种感动。

今天,我有幸观看了张艺谋导演的影片《一个都不能少》,它主要讲述的是关于一个代课老师魏敏芝的故事,她只是个小学毕业的人,今年才十三岁。因为高老师请假回家探病才来到了水泉村小学,这个学校就有一个班,班里的学生一到四年级的都有,共二十八个学生……

在班里有一位名叫张慧科的男同学,由于母亲生病,他家人带着他辍学到城里去打工。魏老师从学校一直到(知道以后,只身一人到)城里去找张慧科,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他,把他带回了家。其实她完全可以不用去找张慧科,因为她的任务就是代好这一个月的课,而她或许是为了高老师临走之前的一句话:“这个班已经流失了十几个学生,再也不能少。!”我想:这就是责任所带来的动力吧!

在这部影片中,最令我感动的是魏老师为了找张慧科在街头上四处寻找,广播找人,贴寻人启事的一幕幕……可惜都没有找到张慧科。她渴了,就喝街边的自来水;饿了,就吃小店客人剩下的食物。她偶然遇到一个好心人,告诉她应该去电视台……可门口的登计人员处处叼难她,不准她进去。她没有就此放弃,在大门外等了三天三夜(一天一夜),而且她见到每个从里面走出来的人就问:“你是不是台长?你是不是台长?”最终,她终于见到了台长,并上了电视,在圆圆的镜头面前,她流下了眼泪,说了一席让人感动不已的话:“张慧科我好想你,你在哪里?”

最终,魏老师找到了张慧科,一起回到了那个熟悉而陌生的地方——水泉村希望小学。是啊,付出了或许才会有回报,可不付出注定一无所获。而这个世上又有多少人能像魏老师一样,为了一句话,为了一个孩子,付出那么多艰辛和劳累呢?

因此,我希望所有的贫困学子都能过上幸福的生活,也希望那些已经辍学的孩子能够早日重返校园。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二

今天我们去淄博影院看了一场名为《一个都不能少》的影片。

剧中讲的是水泉乡水泉小学高老师的妈妈病了,他要回家探望,于是便请了一位年仅12岁的魏敏芝做代课老师。高老师临走前再三叮嘱魏敏芝班里的学生要一个都不能少。可是不久,张慧科因为家里穷去城里打工。魏老师就千里迢迢来到城里找张慧科。最后在电视台台长的帮助下他终于找到了张慧科。

水泉小学的教室那么破旧,文具那么少,学生的家境又那么贫寒。可是不管教室多么破旧,文具多么少,家境多么贫寒,他们仍然坚持学习。我们现在的环境不知道比他们好多少倍,所以我们应该更加努力的学习。

剧中的魏老师对她的学生那么好,我们的王老师对我们也不差。老师为了让我们长大有出息,无时无刻的为我们辛勤的忙碌着。同学生病了,老师牺牲了自己的休息时间去看望同学,为同学补课。老师这样关心我们,爱护我们。我们要以优异的成绩报答老师。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三

一天,我在电视上观看了《一个也不能少》的影片。虽然影片没有欧美大片那样惹人看,但它却有另一种强大的力量震撼着观众--那就是责任的分量。

片中主人公--乡村民办小学教师魏敏芝到水泉小学代课,学校里只有28名学生,她的责任就是在她代课期间保证28名学生都能上学。在她任教过程中,有两名学生由于家庭困难上不起学而退学到城里打工。魏老师凭着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竭力找回退学的两名学生。经历了千辛万苦:徒步走到城里,四处寻找,张贴寻人启事未有结果后,终于在电视台的帮助下找到失学的学生,并由此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我想,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在鼓舞着她。记的影片中有这样一个情节:高老师在去省城办事老师正是牢记这一嘱托,激发了内心的责任感,才使以后一系列的“壮举”成为现实。前留下了这样一席话:“这里的28名学生是全村的希望,在我回来前,一个也不能少!”魏老师正是牢记这一嘱托,激发了内心的责任感,才使以后一系列的“壮举”成为现实。

影片放完了,而我依然沉浸在那一幕幕感人泪下的情节里。我为一名年龄几乎和我大小的女代课老师为了找回辍学学生历经千辛万苦的强烈责任心所感动;为60多岁的老教师为了贫困山区小学兢兢业业教学数十载的敬业精神作感动;为28名贫穷山区小学生在四面漏风的艰苦学习条件下依然刻苦学习的精神所感动;为帮助代课老师回找辍学孩子的社会众多好心人所感动。回想我们生活学习在舒适的环境中,有茅老师等这样一批耐心负责的好老师教我们,可我们却不能充分珍惜这良好的学习机会时,我的视线已被泪水模糊 。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四

今天上午,我看了一部电影,叫《一个都不能少》!主要写的是在水泉乡水泉小学,在这里教书的高老师的妈妈病了,她要回家探亲,可是她担心学生们怎么办就请了一个年仅十二岁的魏敏芝,临走时,高老师千叮咛万嘱咐,告诉魏敏芝:“敏芝,你要记住,这些孩子都很调皮,一个都不能少,你要看好他们,我会尽快赶回来的!”可是没过多久,张慧科因为家里穷,就被调到城市里去打工,这可把魏敏芝吓坏了,他想起高老师对他说过的话,他对学生们说:“老师要去城市里去找张慧科。”但是那里太穷了,老师让每个同学出点钱,大家都去。

可是,不管怎么办都不够,老师决定就让她一个人去,到了城里以后,她通过市长的帮忙,找到了张慧科。虽然都是二十一世纪的孩子,可是差距为什么大呢?像有的孩子买一瓶可乐,没喝完就给扔了,但是,水泉乡水泉小学的孩子闷呢,买一瓶可乐,一人只能喝一口,还要留给老师,水泉小学的教室那么破旧,文具那么少,学生的家境又那么贫寒。可是不管教室多么破旧,文具多么少,家境多么贫寒,他们仍然坚持学习,而且成绩都很高。我们现在的环境不知道比他们好多少倍,所以我们应该更加努力的学习。 学习更好! 我想要是水泉乡水泉小学到城里来,也像我们一样有那么好的环境的话,他们是否还能品学兼优呢?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五

一个偏远的山村,一间破烂的教室,一张少了腿的讲桌,一位仅小学文化不会教书的临时代课老师魏敏芝,和一至四年级挤在一起读书学习的二十八名衣着破烂的山区学生。这就是水泉乡水泉小学的教学现状,这也是著名导演张艺谋的电影《一个都不能少》一开始给我的印象。

《一个都不能少》这部电影给我们讲述了一位在贫困山区小学教书的高老师,他的家人病重,不得已要回家一个月,村长找来魏敏芝临时担任代课老师,魏敏芝答应了高老师这些学生一个都不能少的叮嘱。因班里一名女学生跑得快被选拔参加运动会了,不久,另一个学生张慧科因家里贫困到城里打工去了。班里一连失去了两个学生,魏敏芝不知该如何向高老师交代,于是下决心去城里找回张慧科的故事。

电影看完了,我被影片深深地感动了,感动我的有以下几点:

一是魏敏芝寻找学生的执着。魏敏芝先是为去城里的车票钱想尽了办法:让学生凑钱,去砖厂搬砖,最后混车,被赶下车后步行……终于进城了却被告知学生在火车站附近丢失了。她没有放弃,而是更加坚定了找人的信念。去火车站广播寻人——不行;写寻人启事——不行;去电视台,不让进门。此时的魏敏芝像茫茫大海里迷途的孤舟,多么无助啊,但她还是没有放弃,她把希望寄托在电视台台长身上,为了等到台长,她在电视台门口逢人就问,饿了吃别人的剩饭,睡觉就倚着电视台门口的电线杆……最后终于见到了台长。在电视台安排下魏敏芝参加了一期访谈节目,她的学生张慧科被找到了,并和她一起回到了自己的学校里。从魏敏芝寻找学生的艰辛过程中我看到了她的执着,我们要学习她的这种精神,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始有终,不能因为有困难就放弃。

二是偏远山村教育的贫穷落后。破旧的学校没有像样的围墙和校门,破旧的教室四处漏风透光,破旧的课桌高矮不一。就连放学要还要看太阳照射在柱子上的钉子的位置。还有在我们看来最最平常的粉笔在这里却成了极其珍贵的东西。老师上课也只是让学生们抄写课文……

看了这部电影,我觉得我们处在繁华都市里的孩子是多么的幸福,我们有漂亮的校园环境,有现代化的教学设施,有高素质的任课老师。我们更应该好好学习,力争成才,长大后为贫困地方的困难孩子们贡献一份力量。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 篇3

自3月16日电视连续剧《一个都不能少》开播以来,守坐在电视机前等待开播便迅速成为甘州区明永镇广大干部群众的一大生活习惯。

该剧生动讲述了西部地区干部群众“甩掉贫困帽子,走在小康路上”脱贫致富的故事,展现了党中央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坚定信心,以及基层干部在脱贫攻坚战役中的昂扬斗志和坚韧品质。

沿河村党总支部书记牛克军边看边激动地说:“电视连续剧全程在张掖取景拍摄,每次看到熟悉的风土人情,就好像演绎的是自己身边发生的故事一样,令人倍感亲切,无比振奋,更加坚定了我们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决心。”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也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我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也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重要指示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发扬不怕吃苦,艰苦奋斗的精神,以实际行动立足岗位,为决胜全面小康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明永镇扶贫专干王玉莹动情地说。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 篇4

说到张艺谋,我一直以为他是靠中国的贫穷发的家、出的名。从到《一个都不能少》,都是不加任何修饰的把中国最贫穷的一面,展现给全世界,而且还得了不少的奖。我一直认为这些影片能得奖的原因是因为外国人对中国的贫穷落后感兴趣,俗话说家丑不可外扬,所以我一直就有所抱怨。

五一期间我有幸完全看了一遍《一个都不能少》这部电影,却使我改变了看法。我觉得这部电影真的是不错,影片选用的所有演员均是普通中、小学的教师和学生。他们都未经过专业的培训,但却以其真诚质朴的表演,演绎出感人的故事。

魏敏芝和张慧科都是河北小赤城县所属两个村的学生。《一个都不能少》以纪录片式的风格追求一种真实感。全业余演员、全纪实镜头、全真实布景,但在某种程度上还是感染了很多人。

我认为这部电影成功的关键就是真实,它真实的体现了中国一些贫困地区的教育环境是多么的差。村长让找一个初中毕业的代课老师都找不到,最后只能找一个小学毕业的;一天只能用一跟粉笔,在写字时要计算大小,太大了粉笔不够用,太小了学生看不清,一盒粉笔只要一元钱,能用两个月。

在魏敏芝代课的一个月里,也发生过很多故事,有时候也让人笑,但这笑是有些酸楚的。就比如张老师找到魏敏芝问他会做什么时,他说会唱歌,就唱了一首跑调的`歌,张老师说:“一个月也不能总教这一首歌啊,就抄课文吧”,这就是对于二十八个学生一个月的交待。再有就后来的为了进城的车票,而发生的一系列的事,从算车票钱到去砖厂搬砖再到把剩下的钱去买可乐,到最后又想到去混车,等一系列的事情的发生,我认为这是一个最好的教育过程,也是一个实践的过程,而且又把数学运用到实践中去了,还培养了学生独立自主思考的能力。

所以通过看这部电影我才认识到张艺谋真的是个高手,已经到达了一个境界。

以前我听人讲过关于台湾的台南市发生地震,有一百多所小学需要重建,据说在台南发生地震初期,有人呼吁台北人捐款,台北人认为不关自己的事,就不愿意捐。后来有一个学者说:“我们的孩子需要教育,台南的孩子也需要教育。如果现在那些孩子得不到教育,那将来长大成人,他们也将会和我们的孩子一起工作生活,会不会影响到我们的孩子呢?”。后来就有很多人捐款。

我国现在的教育水平差距如此之巨大,据统计中国有近100万象魏敏芝和张慧科这样的孩子,国家应该做些事情了,国人也应该做些事情了,这些人是中国的未来啊,他们和所有的人都将有关联。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 篇5

全程在甘肃张掖取景拍摄的电视剧《一个都不能少》在中央电视台黄金档正式与观众见面。

记者关注到,早在正式开播之前,已经有各类预告花絮资讯出现在微信群、朋友圈及其他媒体平台,人们争相转发,这足已表达出肃南县群众对于该剧的期待。

当晚,隆畅社区居民朵雪娟一家守候在电视机前观看这部期待已久的《一个都不能少》,故事从“贫困村”焉支村和“小康村”丹霞村展开,情节引人入胜,剧中人物平凡的喜怒哀乐以及各种张掖地区群众再熟悉不过的景观风貌,无一不拉近着剧中人和普通观众的距离。一家人看的津津有味,偶尔攀谈两句讨论剧情和熟悉的场景。朵雪娟告诉记者“好久没有和家人一起在电视机前收看电视剧了,看完这集感觉很不错,剧情演的好像就是身边发生的事,这些年来,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从维持温饱到现在的要吃得好穿的好,很庆幸自己生活在这个好时代。非常期待后面的剧情,我要把这部好剧追完。”

大河乡西岭村牧民安建国在观看了电视剧后深有感触的说:“这部电视剧让我回想起以前我们住在牧业点上,一大家子人挤在一顶帐篷里,用水用电都特别不方便。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让我们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游牧民定居楼里面,房子变大了,用水、用电都方便多了,孩子们也能接受到更好的教育了,家里的老人们看病也能实报实销,小广场的文化娱乐活动更是丰富多彩,我们的日子过的是红红火火。”在肃南县,城乡居民都不约而同的锁定央视一套,观看这部《一个都不能少》。可见观众的收视热情“一个都没少”。

据了解,该剧以全国脱贫攻坚进入决战决胜时期为时代背景,从一名普通村支部书记的视角切入,围绕“异地搬迁”的故事展开,反映了西部地区特别是甘肃推进精准扶贫、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生动实践和实际成效,讲述了西部贫困地区在各级党委、政府领导下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感人故事。

当晚,大河乡西岔河村第一书记、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安君和他的队员们围坐在一起观看了《一个都不能少》,他对记者说:“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是驻村帮扶工作队的职责所在。当前,西岔河村在抓好甘肃高山细毛羊养殖业的同时,我们将立足自身旅游资源富集的优势,着力培育壮大乡村旅游业,打造带动群众增收的新亮点,引导全村群众走好产业脱贫之路。”

一部剧能展现的虽只是一角,但连缀起来却是一幅恢弘长卷,当前正是打赢脱贫攻坚战最关键时期,作为省委、省政府确定的17个“插花型”贫困县之一。近年来,肃南县牢固树立“抓好精准扶贫就是最大任务”的理念,以产业培育、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改善、集体经济发展为抓手,全力推动脱贫攻坚工作。实举措干出真业绩。

xx年,肃南县成功脱贫摘帽,退出贫困县行列。在此过程中,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组织和个人,他们始终坚守在帮扶脱贫的第一线,时时刻刻为困难群众着想。从民生项目实施、村两委班子建设,到村民医疗救助、牲畜养殖出售……他们不是剧中人,却用实际行动谱写着新时代的伟大篇章。

xx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也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愿我们所有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的队员们一鼓作气,乘势而上,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力量!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 篇6

《一个都不能少》是张艺谋导的部反映农村教学情况的部电影。说实话整部电影都是种凄凉的景色,没有什么鲜艳的颜色,和那些华丽的电影有很大的不同,但是我却觉得这部电影反映了很多真实的东西。

刚开始便是种凄凉的景象,所谓的学校就只是间破旧不堪的木屋,那些不完整的桌子,和堆砌起来的凳子组成了水泉乡水泉小学。看到这里我觉得我们拥有如此好的学习环境太好了。高老师因生病不得不让读六年级的魏敏芝代课。高老师对魏敏芝的要求是学生个也不能少。小敏芝也深深记住了高老师的这要求。上课是学生并不听话,吵吵闹闹,魏敏芝就索性守在外面,只确保个也不少。

我想或许为明知作为个老师并不够格,因为她并没有好好教导学生,但是我觉得她很有责任心,她牢牢记住了高老师的话‘个也不能少’。或许到这里还不能体现,但是接下来发生的事却将这点深深体现出来。张慧科是班上的学习委员,但是有天他“不见”了。魏敏芝找到了他家,得知他家因贫穷上不起学,而张慧科去了城里。魏敏芝便想把他找回来,但是钱是个大问题,同学们就起凑钱去城里,但是终究不够。他们想逃票,于是学生们拥而上为魏敏芝作掩护,她上了车,但是还是被发现了,把她从半路扔了回来。但她并没放弃,她毅然徒步走到了城里。看着魏敏芝小小的身影独自走在布满泥沙的道路上,我感受到了她的决心。

魏敏芝来到了城里,但是被告知张慧科失踪了,她便要求要去找张慧科,她去了车站,但茫茫人海想要找到张慧科何其容易,但是她没有放弃,她找到了播音员想要通过广播寻找,但结果不尽人意。接下来想贴寻人启事,却不知如何写,最后她听说上电视有可能找到,于是就想去电视台。看着魏敏芝苦苦寻找的身影,我感到心酸却又佩服,佩服她的毅力,不服输,不放弃的倔强。魏敏芝到电视台后,电视台大门的接待员对她很冷漠,无视了她。她便在门前等台长。终于3天后台长同意了寻人的要求。魏敏芝成功了,她上了电视找到了张慧科。

魏敏芝这个女孩她勇敢、倔强却又不善于表达,她牢牢记住了个也不能少的要求,永不放弃。而我呢?总因为些困难便放弃原先的目标,我觉得我也应该像她那样不放弃,不达目的不罢休!

电影《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700字2

看完本影片,它竟然勾起了我年少时的丝丝回忆。我的脑海中不停浮现出我在学校度过的匆匆岁月,那一幕幕画面浮现在我的眼前,耳边隐隐约约还徘徊着一句句谨训声,不时仿佛还能看到那总是在忙忙碌碌的背影,就好像回到了那一年年坐在教室的场景,周围还是那帮叽叽喳喳的同学们,还有那个站再讲台上面容微怒,眉间带些严谨且十分高的声音对我们呵斥的班主任。

看完本影片,我仿佛懂得了班主任费劲脑汁对我们的用心良苦,一想到老师为我学习担忧的表情,我不以为然,而如今,我想对她说声抱歉,曾经的我一定让她失望,现如今我才懂得了作为老师的责任,那种坚定一心的志向,和自身作为再生父母的决心,姜太公曰:‘一日为师,终生为父。’老师是除了自己的亲生父母外的再生父母,是我们人生中的领路人,更是我们人生中的指导者,更多的是教会我们先成人再成才的忠心。

那种教书育人的伟大,我不知用什么去赞美它,但我知道,要给予她尊重,而学习就是最好的报答。

影片中,小小年纪的代课老师,魏敏芝,她虽然不太懂得去交学生怎样学习,但她也懂得作为一个老师的责任心,考虑学生的安全问题,更懂得去交学生先成人后成才的道理。

因为只要被别人称呼为‘老师’这两个字,就要做到老师应该做到的责任,这种责任,无条件,更无金钱可相提并论,更无任何代价可以换取它,这就是老师这两个字的意义。

在影片中,我不仅看到了作为老师的伟大责任心,更看到了国家对偏远山区的重视,去帮助那些贫苦的人家,让他们的生活更加富裕,还有那些在山里上学的孩子们,在那种贫苦的环境中追求美好的目标而努力奋斗的神情,让我自愧不如,因为我没有像他们那样努力的去学习知识,而且没有拿出十分之十一的力气去拼搏,我想在这一次事情中,我会得到良好的改变,提升自我学习能力和自身素质。

若是将来学习好了,去社会打拼,我想,我会尽自身所能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若是我有幸得到‘老师’这个称呼,我会去偏远的山区教书育人,因为在知识面前,人人平等,没有任何代价可以换取知识的繁华。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 篇7

星期日,爸爸给我看了一部特别感人的电影,这部电影的名字叫《一个都不能少》,其中最让我感动的人物是那位仅仅只有13岁的魏老师。

在一个贫穷的山区,有一位高老师因家里有事需要请26天假期,在这段时间里的,他把自己的教学任务托付给一位年龄只有13岁的小姑娘魏敏之,让她来教这些学生。电影里关于魏老师对学生们的关怀数不胜数,非常感人,比如:有一位叫张卫科的学生,因为家里贫困,心里想着到城里去打工赚钱,在没有经过老师同意的情况下,就私自离开村庄到城里去,当魏老师得知消息后,心里万分焦急,她最后决定自己借钱到城里去寻找张卫科。到了陌生的城市,她呆呆地站在街道上,无助地看着繁华的街道,奔驰的车辆,拥挤的人群,她也不知道如何去寻找张卫科,她绞尽脑汁地想了许多办法,可仍无济于事,最后在好心人的指点下,通过电视台终于找到失踪的张卫科同学。

看了这部电影,我内心很震撼,魏老师只有13岁,她的年龄比我还要小,她不但承担起一个老师的责任,还能做到了一个优秀老师所做的许多感人事迹。我想对魏老师说:“虽然您是一个代课老师,但您是一个很负责的优秀教师,学生少了一个,本来您并没有义务一定要去寻找,您可以不管他的,可您并没有这么做,而是自己借钱,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地想尽一切办法把他给找回来了,这份爱心和勇气很值得我学习,如果是我,我不一定做得到,我也许没有这份勇气,因为在那人生地不熟的大城市里,我会感到恐惧,寸步难行,不要说去找人了,平时我连自己也照顾不好,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作为13岁的女孩来说,我想您也一样会有平常女孩子们通常的缺点,但您就是凭借着灼热的爱心,坚定的信念和勇气,克服了这些困难,取得胜利。

通过这部电影,我内心感触很大,我也默默地下定决心,我要向魏老师学习,学习她那份强烈的爱心,那份坚定的信念,那份神圣的责任感,不断锻炼自己,增强信心,让自己茁壮成长。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 篇8

在张掖市取景拍摄的36集电视连续剧《一个都不能少》,经国务院扶贫办重点推荐,被国家广电总局确定为脱贫攻坚题材重点剧目在央视一套黄金时段首播。市工商联党支部下发通知,对收看和宣传报道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并组织机关党员干部通过网络、电视、移动客户端等方式准时收看了节目。

该剧生动反映了西部地区推进精准扶贫、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生动实践和实际成效,充分展现了张掖多彩的自然风光、丰富的历史文化、独特的风土人情、浓郁的乡村气息,对于鼓舞广大干部群众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工商联党员干部一致认为,这是首部在张掖市完整拍摄的脱贫攻坚电视剧,讲述了“丹霞村”和“焉支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故事,展现了张掖独有的风貌,故事情节精彩,感人至深,作为张掖人感到骄傲自豪。下一步,张掖市工商联将持续推进“民企帮村”精准扶贫行动,动员更多的民营企业和商会组织履行社会责任,深度参与全市脱贫攻坚行动,引导广大民营企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对接,深入开展消费扶贫和产业帮扶,将企业发展与巩固脱贫成果有机结合、融合发展,形成共富、双赢的良好局面。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 篇9

记得上初中的时候,英语课本上有一篇文章叫《not one less》,老师讲译成中文叫《一个都不能少》。当时读了感觉挺感动的,但故事主人公叫谁却忘记了。许多年后的今天,在网上看央视崔永元主持的节目《小崔说事》采访张艺谋电影《一个都不能少》中代课教师魏敏芝的扮演者魏敏芝后,才在网上找到该电影又看了几遍。就电影的故事情节及拍摄效果方面,我一无所知更不敢做任何的评价,但就几个特别的镜头对我颇有感触,下面具体谈谈我的感受。

“说说城里有什么好的?”“城里有摆这摆那的,比这里好多了。”主演之一的张慧科在接受采访说这句话的时候脸上还充满着笑容。“城里留给你最深的印象是什么?”“就是我去要饭,印象最深。”当他说这句话时一脸的凝重表情。“城里留给我的最深的印象就是我去要饭,印象最深”,这就是美丽的城市留给一个第一次进城的农村孩子最深的印象,不知道那种感觉会在他心里停留多久?同样作为偏远山村长大的我,从整个电影中不知一次的感受到了人间的冷暖:汽车售票员、电视台台上、电视台接待员、饭店老板……我时常在想,如果张慧科碰不到饭店老板,魏敏芝遇不到那么好的`电视台台长,故事将会怎样发展?虽然是电影不乏虚构的成分,但我却感同深受。同样,当来自农村的魏敏芝(演员)谈到她当时的学生现在的状况时说在照顾孩子。是的,她们的人生早就是被命运安排好的,长到一定的年龄便早早结婚生子,照顾孩子,干繁重的家务活,残酷的现实绑架了她的理想。

在农村,直到今天,此现象还普遍存在,生活的压力使孩子们早早便辍学打工,没有接受更多教育的机会,没有用以生计的一技之能,只能用体力换取一点少的可怜的血汗钱。特别是男孩子,现实更加残酷。他们生存的模式随着时代的发展从“放牛——换钱——娶老婆——生孩子——再放牛”成功转型到“打工——挣钱娶老婆——生孩子——打工”,也算是与时俱进吧!由于没有接受更多的教育,她们的思想得不到更高的提升,认识还停留在很早以前,没有理想,安于现状,更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长远事业。长此以往,形成恶性循环,徘徊于城市边缘的他们,由于种种原因无法享受到和城市人同样的待遇,干着最脏最重的活,拿着最低的工资,城市留给他们最深的同印象是“我要去要饭”有何差别呢?

社会在发展,人总是会变的。但愿随着社会的发展,各项关注农民工、留守儿童的政策的出台以及社会爱心人士的帮助,能改变当前许多农村的生活面貌。给她们美好的生活,有朝一日城市留给他们的印象是城市美好的、现代化的场景,不在是“我要去要饭”!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 篇10

电影《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范文

认真观看完一部影视作品以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吧,需要好好地对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观后感了。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电影《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范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电影《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1

一部影片,一个故事,一份职责,一种感动。

这天,我有幸观看了张艺谋导演的影片《一个都不能少》,它主要讲述的是关于一个代课老师魏敏芝的故事,她只是个小学毕业的人,今年才十三岁。正因高老师请假回家探病才来到了水泉村小学,这个学校就有一个班,班里的学生一到四年级的都有,共二十八个学生……

在班里有一位名叫张慧科的男同学,由于母亲生病,他辍学到城里去打工。魏老师知道以后,只身一人到城里去找张慧科,历尽千辛万苦,最后找到了他,把他带回了家。其实她完全可以不用去找张慧科,正因她的任务就是代好这一个月的课,而她或许是为了高老师临走之前的一句话:“这个班已经流失了十几个学生,再也不能少!”我想:这就是职责所带来的动力吧!

在这部影片中,最令我感动的是魏老师为了找张慧科在街头上四处寻找,广播找人,贴寻人启事的一幕幕……可惜都没有找到张慧科。她渴了,就喝街边的自来水;饿了,就吃小店客人剩下的食物。她偶然遇到一个好心人,告诉她就应去电视台……可门口的登计人员处处叼难她,不准她进去。她没有就此放下,在大门外等了一天一夜,而且她见到每个从里面走出来的人就问:“你是不是台长?你是不是台长?”最终,她最后见到了台长,并上了电视,在圆圆的镜头面前,她流下了眼泪,说了一席让人感动不已的话:“张慧科我好想你,你在哪里?”

最终,魏老师找到了张慧科,一齐回到了那个熟悉而陌生的地方——水泉村期望小学。是啊,付出了或许才会有回报,可不付出注定一无所获。而这个世上又有多少人能像魏老师一样,为了一句话,为了一个孩子,付出那么多艰辛和劳累呢?

因此,我期望所有的贫困学子都能过上幸福的生活,也期望那些已经辍学的孩子能够早日重返校园。

电影《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2

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里程中都应该有一个属于他们自己的灿烂的春天。而在这个春天里,我们能做的就是让这个春天有足够的甘露为他们浇灌知识与快乐!这是我在2013年6月6日看了电影《一个都不能少》时最深的体会。

其中印象最深的一个场景是孩子们在操场上升旗的情景。孩子们升旗或敬礼的动作对于成人而言或许过于夸张,可以说让在场观看这部电影的同学们都不由自主地笑出声来。但是,影片中的孩子们自己却是很满足,很骄傲。其实,在我们的笑声过后,我们或许还应该思考:现在的我们是否还会、还能像天真烂漫的孩子一样,可以不在乎别人的眼光,真正认认真真地去做一件事?我们是否还会为手中哪怕只有两罐汽水,但只要一人能有一口而高兴得手舞足蹈?

也许,这两个问号是轻飘飘的,它很快就会在黎明时分连同夜的最后黑暗一起消融。我们已不再是孩子,也就不会再以孩子的思维方式去思考这个世界上的一切。但是,不是孩子的我们还是可以在孩子的春天里用心呵护他们,用心珍爱他们的天真、尊重他们的想法、理解他们的任性、保护他们的权利……

影片中的魏敏芝,当自己还是孩子的时候,承担了照顾其他孩子的重担。她总是喜欢坐在那个破旧的屋檐下,在同学们的怨恨声、吵闹声中安静地注视着沉默的空间里闪闪浮动的光粒子,一边坚定地守护着自己责任,一边力图确定“心”的坐标:自己到底是为挣得那50元钱,还是真正地爱上了这份差事。她说:“班里一个都不能少。”正因为这个对自己的承诺,她可以为了一个同学像风一样飞速追着汽车一直跑,一直跑,不在乎摔倒的疼痛感在自己的全身疯窜;她可以为了一个同学毅然决然在没钱坐车而被撵下客车,抛弃在马路上时坚持靠双腿,一步,一步向城里走去。

夕阳将她的身影拉扯得很长很长,长得像一条不断在蓝天中延伸的霞。她到了广播站,贴了自己所写的寻人启示;她去了电视台,在大门口一个人一个人地问“您是不是台长?”;她吃别人剩下的东西;她睡在昏黄的路灯下……身旁的寻人启示一页又一页被晚风翻开,四处散去,最后在黎明中被清洁工人扫走……

有时,我们会和魏敏芝一样,做事没有目的,只因一种责任。就像村上春树在《奇鸟行状录》中写的“我们可以从这里离开,却不能从这里逃离,有的东西哪怕你远走天涯也是无法从中逃离的。”守信、责任对于我们自己而言就是我们无论如何都逃离不了的。一个人的人生归根结底只能是那个人自己的人生,谁都不可能代替谁负起责任。

祝愿现实中的“魏敏芝”能更多一点,让孩子明媚的春天持续得更久点、再久点,让春天里的他们快乐多点、再多点……

电影《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3

转眼间就过了一个星期,电影也如约而至,这回等待我们的是一部叫《一个都不能少》的电影,虽然名字不怎么样,但是这可是大导演家张艺谋的巨作,也是非常值得一看的。

这部电影的故事发生在中国偏远地区的学校中,这所学校叫作水泉小学,在这里,你所能看见的不是一栋栋林立的教学楼,取而代之的是一间平平矮矮的土坯房。在这里,你所能看见的不是几十个班级,而只有那一个班级。在这里,你所能看见的不是从一到六年级层次分明的学生,他们全部集中在一个教室上课。没错,他们也只有一个老师,就连写字用的粉笔也是格外的珍贵,容不得一丝浪费。所以,来到这里,你只能看到贫穷!

这一天水泉小学迎来了一位代课老师,可是这个代课老师也只不过是十三四岁的女孩,并不比我们大多少,也是中学生,名字叫魏敏芝,同学们都叫她魏老师。可是毕竟是小孩,第一次当老师仍然有些胆怯,扭扭捏捏,好不容易站上讲台,却只是像完成任务一样去教书强迫学生做一些自己不愿意做的事,而且回家休假的老师给她的要求是她带的学生,一个也不能少。看来当老师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也许是老天不想让她拿到那代课费,偏偏在她代课的时候“跑了”两个学生,第一个是因为有运动才能被市里选上了运动员,但是第二个张惠科却是因为家里没钱而偷偷跑到城里找工作,前一个魏老师是是在留不住她,可是这一个她不能再丢了,所以她决定自己动身去城里找。

可是这钱从哪里来呢,在一系列蛮横的“工作”之后可算是凑到了钱但远远不够买车票,而且想混车也没混成,所以只好走去了城市。繁华的大都市人可真多,车流量大的惊人,初来乍到的她用了所有的办法来找跑到城里来的张惠科。广播找人、贴纸条、写寻人启事。可是都没用,最后还是在电视台找到了希望,好心的电视台长让她得以从电视这一个角度寻找到了张惠科,而且也从这所城市募集到了很多的募款和学习文具,这让他们的贫穷落后的状态有所改变。

电影落下了帷幕,但是远在偏远山区的学生们落后的教育的现状还没有结束。但是我从中也悟到了一些做人所具备的东西,就是责任,对自己说过的话,做过的事,都要有能力承担。还有一个就是承诺,对自己许下的承诺,一定要不折不扣的完成,这样,你才能博得别人的信任与肯定。

电影《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4

这个星期我们看了一部电影《一个都不能少》,虽然讲的是中国落后的状况。但也觉得很真实,也有一种莫名的感动。特别是那位老师的执着与坚定,让我情不自禁的对老师这个职业产生了敬意。

记得让我最感动的是老师流落街头的场景,为了寻找学生,吃了数不尽的苦。

她没有钱吃没有钱住,因为她没有想过她自己该怎么用钱,她一心只想该怎么用钱找回她的学生。这段辛酸史让我感动了。当她偷偷跑过去吃别人剩下的面,当她睡在街头,当她用手写了一百份寻人启事,当她站在广播台下站了三天,我就彻底的被她感动了。

她没有想过放弃,没有回家。因为心中有一个念头,那就是一个人学生都不能少。她必须做好她应该做的事,她必须尽好她应尽的责任。

我觉得她真的是一个值得人尊敬的老师,值得人欣赏的老师。形容老师最好的一句话就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而她,就是这句话的代言人。执着是她的代名词,所以她最后能成功。能够找到她的学生。我觉得我们学习应该也这样,不言放弃,执着的走向成功!

电影《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5

看影片《一个都不能少》后,我不由得赞叹“多好的一位老师!”

影片中的主人公——代课教师魏敏芝仅仅13岁,小学刚毕业,当时要代替高老师上课了,高老师临走之前告诉她:全班28名学生,在他回来之前,“一个也不能少”!

内因魏敏芝可以极力克服,而外因却给魏敏芝带来了不少的压力。第一次县里选拔明新红为跑步运动员,她以“失踪”保住了“一个都不能少”。第二次张家慧因家庭贫寒,突然离校进城打工挣钱去了,这件事可急坏了魏敏芝。为了“一个都不能少”,她小小年纪,又是女孩子,社会交往又少,路途又远,怎么办?魏敏芝首先与同学们一块儿商量,继而单独一个进城寻找,在寻找中,她一整天没顾得吃饭,一整夜呆在电视台门外,为了“一个都不能少”,她忍耐着,她到长途车站,用身上所有的钱买了纸和笔墨车寻人启事,又进电视台……

魏敏芝忍饥挨饿,风餐露宿,四处奔波,是什么力量在激励着她?是爱我课堂,遵守诺言“一个都不能少”。是忠实党的教育事业的一颗赤胆忠心。

我今年也是8岁了,我也要长大,看了影片我深受感动与鼓舞,我要向魏敏芝学习,树立“爱我课堂,勤奋好学,争做四有亲人”的坚定信念,将来更好地为祖国做贡献!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 篇11

四十集大型电视连续剧《一个都不能少》,在全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节点,在央视一套黄金时间播出,可谓意义重大,今年是完成脱贫攻坚实现全面小康的重要年份,尤其是在抗疫取得阶段性成效的重要关口,广大文艺工作者和电视艺术家要为决胜全面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舆论支持,《一个都不能少》在阳春三月登陆央视,就是向脱贫攻坚发出的冲锋号。

用电视剧的形式表现时代主旋律是常用的手段,反映脱贫攻坚工作的影视剧很多,《苦乐村官》等都在观众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观众期待反映现实生活题材的文艺作品,尤其是对电视剧创作寄予了迫切的希望,《一个都不能少》正是契合了广大观众的热切期盼,在火热的生活中主创人员呕心沥血,创作了这部以西部脱贫攻坚工作为背景的长篇电视剧。

脱贫攻坚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世纪工程,它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伟大梦想,以此为宏大的叙事背景创作电视剧,切入点是关键,这部剧的主创团队将视线聚焦到脱贫任务艰巨的西部,拍摄团队又将拍摄地确定在甘肃张掖,因为张掖地形地貌奇幻,脱贫攻坚工作成效显著,这些都为全剧在张掖拍摄提供了基础,同时也为后期制作节约了时间,同期录音更是省去了外景的搭设,所有这些都极大的节约了电视剧的成本,也有效的缩短了这部剧的生产周期,保证它在春暖花开的季节如约登场。

电视剧和电影创作的方式一样,由序幕、开断(发展)、高潮、结尾四部分组成。电视剧《一个都不能少》才徐徐拉开了序幕,但是它的序幕设计却很巧妙突兀,电视剧一开始首先上场的是夏宝生,而按常规出现的人物应该是赵百川,导演高明之处就在这里,夏宝生一上场就是一副风风火火的样子,农民丰收节的开场戏是焉支村的太平鼓,就在赶往会场的路上,恰巧遇到了山体滑坡,一辆汽车被困,夏宝生义无反顾的去救人,注意:被救的人是什么身份,他将会在焉支村以后的整村脱贫中起到什么作用?导演已在这里埋下伏笔。那一边丰收节马上开始,电视台要现场直播,可是迟迟不见焉支村的太平鼓来,火急火燎时刻,丹霞村的村支书赵百川果断让本村的太平鼓救场,一个办事果断乐于助人的形象呼之欲出,鲜明的个性通过几个细节得到了展现。随后赶来的夏宝生和村民们不明真相,认为是丹霞村的人抢了他们的风头,两个主要人物的矛盾和两个村村民的冲突开始。一部耐看的戏应该是三分钟就有冲突、五分钟就有矛盾,这样才能牢牢的吸引观众,抓住观众的眼球,《一个都不能少》的导演正是遵循了这一创作原则,在看似平淡的戏里无时无刻不设计矛盾冲突,导演的设计思路很清晰,在四十集的大戏里如果序幕就平平淡淡,观众很有可能会调换频道,毕竟掌握遥控器的是观众。果然在随后的戏里,县委要看似水火不容的焉支村和丹霞村合并,焉支村的姜大嗓子偶然发现了丹霞村出售假冒有机蔬菜,赵梦和东桥的纠葛,赵百川和凤姨的人物关系,夏宝生女儿回娘家,序幕刚开始又扯出丹霞村挖了焉支村人的祖坟等等的戏剧冲突,短短的四十来分钟导演就设计了这么多的大小矛盾,埋下了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伏笔,这些都为电视剧进一步展开作了非常到位的铺垫,也在观众心中留下了许多的悬念,由此看出脱贫攻坚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是一件耗费无数脱贫干部心血的复杂工程,《一个都不能少》开篇序幕就道出了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掉队工作的辛辛苦苦。

把好戏放在一个大时代的背景下去表现,把精彩的剧情放在美妙的环境里去展示,电视剧《一个都不能少》开篇就用电影的拍摄手法,表现了七彩丹霞和平山湖丹霞的壮美,其中的内涵很清楚,这里即交代了拍摄的环境,更深层次的意思是多姿多彩的乡村生活,奔向小康农民的生活今后一定绚丽美好。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 篇12

这天我们去淄博影院看了一场名为《一个都不能少》的影片。

剧中讲的是水泉乡水泉小学高老师的妈妈病了,他要回家探望,于是便请了一位年仅12岁的魏敏芝做代课老师。高老师临走前再三叮嘱魏敏芝班里的同学要一个都不能少。但是不久,张慧科正因家里穷去城里打工。魏老师就千里迢迢来到城里找张慧科。最后在电视台台长的帮忙下他最后找到了张慧科。

水泉小学的教室那么破旧,文具那么少,同学的家境又那么贫寒。但是不管教室多么破旧,文具多么少,家境多么贫寒,他们仍然坚持学习。我们此刻的环境不知道比他们好多少倍,因此我们就应更加发奋的学习。

剧中的魏老师对她的同学那么好,我们的王老师对我们也不差。老师为了让我们长大有出息,无时无刻的为我们辛勤的忙碌着。同同学病了,老师牺牲了自己的休息时刻去看望同学,为同学补课。老师这样关心我们,爱护我们。我们要以优异的成绩报答老师。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500字2

今天我们去淄博影院看了一场名为《一个都不能少》影片。

剧中讲是水泉乡水泉小学高老师妈妈病了,他要回家探望,于是便请了一位年仅12岁魏敏芝做代课老师。高老师临走前再三叮嘱魏敏芝班里学生要一个都不能少。可是不久,张慧科因为家里穷去城里打工。魏老师就千里迢迢来到城里找张慧科。最后在电视台台长帮助下他终于找到了张慧科。

水泉小学教室那么破旧,文具那么少,学生家境又那么贫寒。可是不管教室多么破旧,文具多么少,家境多么贫寒,他们仍然坚持学习。我们现在环境不知道比他们好多少倍,所以我们应该更加努力学习。

剧中魏老师对她学生那么好,我们王老师对我们也不差。老师为了让我们长大有出息,无时无刻为我们辛勤忙碌着。同学生病了,老师牺牲了自己休息时间去看望同学,为同学补课。老师这样关心我们,爱护我们。我们要以优异成绩报答老师。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500字3

今天我们去淄博影院看了一场名为《一个都不能少》的影片。

剧中讲的是水泉乡水泉小学高老师的妈妈病了,他要回家探望,于是便请了一位年仅12岁的魏敏芝做代课老师。高老师临走前再三叮嘱魏敏芝班里的学生要一个都不能少。可是不久,张慧科因为家里穷去城里打工。魏老师就千里迢迢来到城里找张慧科。最后在电视台台长的帮助下他终于找到了张慧科。

水泉小学的课室那么破旧,文具那么少,学生的家境又那么贫寒。可是不管课室多么破旧,文具多么少,家境多么贫寒,他们仍然坚持学习。我们现在的环境不知道比他们好多少倍,因此我们应该更加努力的学习。

剧中的魏老师对她的学生那么好,我们的王老师对我们也不差。老师为了让我们长大有出息,无时无刻的为我们辛勤的忙碌着。同学生病了,老师牺牲了自己的休息时间去看望同学,为同学补课。老师这样关心我们,爱护我们。我们要以优异的成绩报答老师。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500字4

这个电影最令我感到的是魏老师找张慧科那一段:

魏老师经过千辛万苦来到大城市的电视台,却一次又一次被赶出,第二天团长终于被她的行为打动了,让电视台帮她寻找孩子。当张慧科在饭店看到魏老师在电视台找他时说的话时,发现老师这么爱他、关心他,所以他就和魏老师回水泉小学,而电视台也送出了许多东西给水泉小学。

啊!故事的结局真完美!故事中我最喜欢的人物是:魏敏芝老师。

魏老师找了他3天,还吃别人剩下的食物,睡在大街上,她的坚持不懈令我敬佩。

在当时贫困的山区和现在的大城市,真是有天壤之别呀!不过,他们身上所有的精神气质我们都没有。他们连升国旗都那么认真,而我们却……他们的国旗是用木头做的,都弯了,而我们的旗杆是铁的,我们却在下面说话、玩……

现在的食物多么好!对于山里的孩子就是天堂美食,可我们却毫不珍惜。

看了这部电影,我一定要好好珍惜食物和现在的一切。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500字5

这是部十分感人的电影,讲的是:在一个很贫穷的村子里,有一位叫魏敏芝的代课老师,她答应原来的老师,学生一个都不能少。结果,先后少了两个学生。在自己带的28名学生的帮忙下,魏老师经过长途跋涉,历经千辛万苦,最后找到了那两名学生的故事。

这个代课教师自己只有十三岁,比我们大不了多少,还只能算是个大孩子而已,但她倔强甚至固执地遵守着“一个都不能少”的承诺!农村的孩子也许不如城市的同龄人见多识广,因而常被一些人认为:“不懂事儿”。但是,作为一个普通人,她对这份职责执著的追求,这是一种让人敬佩的精神和信念!这种精神和信念在此刻的很多城市孩子和成人身上,是找不到的。公会名字大全霸气

我为电影里所展示的农村孩子上学的问题感到难过。魏敏芝老师是片中的主角,但我觉得还有另一个不是主角的“主角”——高老师。尽管影片里高老师只在开始时,出现了不到十分钟的时刻,然而:办公桌上精心用牛皮纸包好的教科书、临时搭起的床铺、学习委员张明仙的日记、魏敏芝因日记所受到的启发、孩子们不离嘴边的“高老师说的”。他的精神仿佛贯穿了整部电影。

魏老师的坚定,坚持不懈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同时,这部电影也让我感受到了贫穷家庭的艰难和城市里好心人的爱。我们能够坐在整洁明亮的教室里学习,已经算是十分幸运的了,因此,必须要珍惜这个机会,好好学习,遵守纪律。

所有的孩子就应都跟我们一样,有在课堂里理解教育的机会!——一个都不能少!这,也许是影片真正要告诉我们的,也是我们所有人需要付出发奋和爱心去做的事。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500字6

星期日,爸爸给我看了一部特别感人的电影,这部电影的名字叫《一个都不能少》,其中最让我感动的人物是那位仅仅只有13岁的魏老师。

在一个贫穷的山区,有一位高老师因家里有事需要请26天假期,在这段时间里的,他把自己的教学任务托付给一位年龄只有13岁的小姑娘魏敏之,让她来教这些学生。电影里关于魏老师对学生们的关怀数不胜数,非常感人,比如:有一位叫张卫科的学生,因为家里贫困,心里想着到城里去打工赚钱,在没有经过老师同意的情况下,就私自离开村庄到城里去,当魏老师得知消息后,心里万分焦急,她最后决定自己借钱到城里去寻找张卫科。到了陌生的城市,她呆呆地站在街道上,无助地看着繁华的街道,奔驰的车辆,拥挤的人群,她也不知道如何去寻找张卫科,她绞尽脑汁地想了许多办法,可仍无济于事,最后在好心人的指点下,通过电视台终于找到失踪的张卫科同学。

看了这部电影,我内心很震撼,魏老师只有13岁,她的年龄比我还要小,她不但承担起一个老师的责任,还能做到了一个优秀老师所做的许多感人事迹。我想对魏老师说:“虽然您是一个代课老师,但您是一个很负责的优秀教师,学生少了一个,本来您并没有义务一定要去寻找,您可以不管他的,可您并没有这么做,而是自己借钱,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地想尽一切办法把他给找回来了,这份爱心和勇气很值得我学习,如果是我,我不一定做得到,我也许没有这份勇气,因为在那人生地不熟的大城市里,我会感到恐惧,寸步难行,不要说去找人了,平时我连自己也照顾不好,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作为13岁的女孩来说,我想您也一样会有平常女孩子们通常的缺点,但您就是凭借着灼热的爱心,坚定的信念和勇气,克服了这些困难,取得胜利。

通过这部电影,我内心感触很大,我也默默地下定决心,我要向魏老师学习,学习她那份强烈的爱心,那份坚定的信念,那份神圣的责任感,不断锻炼自己,增强信心,让自己茁壮成长。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 篇13

当我们埋怨家长做的菜不好吃时,你有没有想过山里的孩子都吃些什么;当你把家中旧的笔扔掉时,你有没有想过山里的孩子连一根粉笔都舍不得扔掉……

没错,这部电影就是讲在大山里发生的故事。

水泉村有座“水泉小学”。这是村里唯一一家小学。由于唯一的一位高老师要回家探亲一个月,于是,村长就招了一位13岁的姑娘做他们的代课老师,工资为50元。这所小学其实就是一间小平房,里头只有桌椅、黑板,破旧不堪。那位姑娘姓魏,同学们都亲切地称呼她“魏老师”。全班有28个学生,高老师临走前嘱咐过她一个都不能少。可是有一天,班上的张惠科却不见了。于是魏老师便踏上了艰辛的寻人之路。经过四天不分昼夜的努力,身无分文的魏老师终于找到了他。这事感动了市教育局,教育局不但派车送他们回去,而且还捐献了不少钱和学习文具。

“一个都不能少”。就因为高老师的一句话,让魏敏芝为孩子们付出了这么多。这真是一个及有责任心的老师。

一个13岁的小姑娘,就有这么大的责任心和不屈不饶的精神,多么令人感到钦佩啊。

电影中的魏老师就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如果拥有了责任心,你还怕做不成事吗?如果拥有了不屈不饶的精神,你还怕学习成绩不好吗?让我一起向魏老师学习,做一个向她一样的人吧。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 篇14

今天,我们的语文老师带我们去五楼多媒体教室看了一场电影《一个都不能少》。故事讲述了贫困山区水泉小学的高老师因母亲生病要回乡一个多月,所以,让村长找一个带课老师,村长就找了一个年仅13岁的魏敏芝做带课老师,并答应给他50元,吩咐他一个学生都不能少。因为班里有一个女生跑的快,被县里的老师看种了,所以让她去县里上学,可魏敏芝说,高老师吩咐他一个都不能少。

几千块钱,所以到县里打工挣钱去了。于是,魏敏芝决定去 没过多久,另一位同学又辍学了,经家访才知道欠人家县里找张慧科,他先是去广播台叫人家播,可是没找着。又去商店买了纸和笔写了寻人启事,可是在他睡着的时候被风刮走了。他又到了电视台,等了台长一天多,终于见到台长,找到了张慧科。电视台为水泉小学捐了钱和许多学习用品,电影圆满结束了。

这部电影让我们感受到了老师对学生是多么的关心和爱护。我们要好好学习,用好的成绩来报答我们的老师。为贫困山区的孩子多多捐款。


本文的网址是http://www.zfw152.com/a/55032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