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对“苏教课件”感兴趣的读者来说,这篇精选文章必不可少,趣祝福编辑特别为您准备。方便起见,希望您能够收藏本文。教案和课件是教师不可或缺的工具,每位教师都应该认真计划自己的教案和课件。只有将教学方法与教案相结合,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此外,关于范文大全,您还可以浏览医生实习完总结(集合6篇)。
苏教课件 篇1
上教版(第七册)美术教案
上教版(第七册)美术教案
色彩的明度
教学目的:感受色彩美。上教版(第七册)美术教案色彩的明度
认识同一种颜色的特点。
用深浅不同的颜色作一幅画。上教版(第七册)美术教案色彩的明度
难点重点:认识色彩明度变化。
作画时明度对比的利用。
准备:颜料、毛笔、铅笔。色彩的明度上教版(第七册)美术教案
教学过程:
课题导入色彩的明度: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画单色画色彩的明度。
复习学生的色彩知识。
让学生辨别不同颜色。
再出示新课内容。
出示较普通的蓝色。
问学生什么颜色。出示较淡的蓝色。
请学生辨别。
出示较深的蓝色色彩的明度。
同样请学生辨别。指导:得出结论是不同深浅的同种颜色色彩的明度。问学生如何使同种颜色变深或变浅。
加白与加黑,(还可以加水)我们管这种现象叫做色彩得明度变化。解释色彩明度概念。问学生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改变色彩得明度。
学生思考并回答。
得出结论,变淡可以上本身淡的颜色。
变深则加上本身深的颜色。
教学生调色,提出要求。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小结:讲评学生作品。
画夜景
教学目的:感受节日夜景的美。
熟悉水彩色的性能。
用蜡笔水彩画的方法画夜景。
教学难点重点:学习蜡笔水彩画的方法。
色彩并置。
准备:颜料、水杯、调色盘、毛笔、蜡笔。
教学过程:
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一个新的画种。
先请学生看书中作品,是用什么工具画的。(水彩色、蜡笔)
新授:
继续刚才的提问:哪些是蜡笔,哪些是水彩。
用上述两种工具如何画出的呢?
提醒思考方式:先用……后用……
为什么用这样的顺序?
利用蜡笔的不透水性。
教学生画夜景:
铅笔稿。蜡笔上色。
注意要留出水彩色涂处。用水彩平涂。
注意笔面较大。
学生重复过程。
教师示范。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小结:复习课堂知识,讲评作业.画夜景~
教学目的:感受节日夜景的美。
熟悉水彩色的性能。
用蜡笔水彩画夜景。
教学难点重点:学习蜡笔水彩画的方法。
色彩并置。
准备:蜡笔、颜料、毛笔、调色盘、水。
教学过程:
揭示课题:
年吨毫秒年,我们要画一张夜景。新授:
请学生翻开书本。
观察书中图片。
请学生回答是时光们工具画的。
(蜡笔、水彩颜料)
哪些用蜡笔?
哪些用颜料?
如何绘制,为什么?
从蜡笔特点想起。
(先用蜡笔,再上水彩。因为蜡笔不透水,涂过后水彩不会影响。)
告诉学生:这种蜡笔与水彩相结合的画称为蜡笔水彩画。
请学生在纸上试验。
教学生画夜景。
草稿。用蜡笔上色。
空出结构线条。水彩,上色。小结:讲评作业。
表扬优秀。
画瓶花
教学目的:感受蜡笔水彩画的美。
色彩明暗对比。
画一张有深色背景的瓶花画。
教学难点重点:瓶花设计。
色彩并置方法。
准备:蜡笔、色彩及相应工具。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一起话瓶花。
二.新授:
复习蜡笔水彩画的知识。
以及绘画方法。
教师取出本课作业范本,让学生欣赏。
让学生评价它有哪些好与不好的地方。
而后根据其优缺点提出作业要求及注意事项: 花要大。色彩对比要强。花与叶之间要留出空隙,便于水彩色的渗入。画面构图均衡,丰满。
教学生设计瓶花造型: 瓶的造型。花的造型及排列:三角形。圆形。对称。均衡。
学生进行绘画,教师巡视指导。小结:
展示学生作业。
集体评价。
画金鱼
教学目的:培养热爱生命的情感。
了解金鱼形体结构。
用蜡笔水彩画方法画金鱼。
难点重点:掌握蜡笔水彩画方法画金鱼。
金鱼尾部结构的认识。
准备:蜡笔和水彩工具。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要用蜡笔水彩画金鱼。
二.新授:
复习蜡笔水彩画知识,以及画法。
拿出范作,让学生评价。
由此提出要求及注意事项:
品种多。个头有大有小,变化。角度动作变化。色彩有对比。
教学生画金鱼:
身体。头、眼、嘴。鳍、尾。
教学生设计金鱼: 各种形状的:身体,眼,嘴,鳍,尾。不同姿势,大小。不同的排列。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小结:讲评学生作业。
单独纹样
教学目的:欣赏图案美。
单独纹样设计。
设计绘制单独纹样。
难点重点:单独纹样设计。
纹样设计的均衡。
准备:颜料、毛笔、调色盘、水杯。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要画单独纹样。
二.新授:
请学生观察书中作品。
问:什么是单独纹样?
(单独纹样是与不四周无联系的独立纹样,它是图案的基本单元,是用于装饰的独立图案,也可作为综合图案的组成部分。)
教师以图例具体说明。
讲解书中作品。
以牡丹花为例为学生讲解图案的形成,证明图案是由实物简化来的。
提出任务,设计并绘制一个单独纹样。
教学生设计单独纹样:
找出需要的素材:花、叶、茎、草。简化。组合。完稿。设色。
教师示范。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三.小结:
展示学生作业,并进行讲评。
表扬优秀作品及作者。
单独纹样~
教学目的:欣赏图案美,单独纹样设计,绘制单独纹样。
单独纹样的设计。
单独纹样均衡。
教学难点重点:纹样设计均衡。
单独纹样的设计。
准备:毛笔,调色盘,颜料,水杯。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一起要学习单独纹样。
二.新授: 问学生单独纹样属于哪一种绘画形式?(图案)图案的题材从何而来?(生活)图案的形象与真实物有何区别?
图案形象较简练。
介绍图案分类(单独,适合,连续)
单独纹样的特点:独立。
教学生画单独纹样:
铅笔稿。上色。
注意:先内后外,先淡后深。
提出要求:
线条光挺,色块均匀。
同种颜色一次涂完。
三.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四.小结:讲评学生作业,表扬优秀。
适合纹样
教学目的:欣赏适合纹样。
适合纹样特点。
做适合纹样练习。
教学重点难点:设计适合纹样。
适合纹样的设计方法。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适合纹样。
二.新授: 复习上堂课单独纹样内容。欣赏书中的作品,请学生寻找适合纹样的最大特点:
纹样外形有一定形状的轮廓。概念:
将纹样处理成适合与某种特定轮廓之中,如方、圆、三角等,当去掉外轮廓时,纹样仍然留有外轮廓特点。
4.介绍适合纹样常用两种手法:
A 以主要形状变形适合轮廓。
B 在主要纹样之外添加其他纹样,以求得适合。
请学生欣赏书中作品,分辨他们是由哪一种适合的。
布置任务:给出一个图样。
任选一种方式和适合形状对其进行适合纹样的设计。
教学生设计:
思考,选择。铅笔稿。上色。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三.小结:回顾课上内容。
集体讲评作业。
表扬优秀。
角隅纹样
教学目的:欣赏角隅纹样。
了解角隅纹样特点。
绘制角隅纹样。
教学重点难点:角隅纹样特点。
均衡纹样的设计。
准备:颜料、毛笔、调色盘、水杯。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上堂课学了适合纹样。今天,要学习角隅纹样。
二.新授:
欣赏书中角隅纹样。理解角隅纹样。联系上堂课,说说角隅纹样与适合纹样的关系。角隅纹样是适合纹样的一种。请学生回答角隅纹样的用途。
装饰
常在版面,板报中出现。
提出任务,画角隅纹样:
给出一个图样。
让学生将其变为角纹样。
回顾上堂课的两种方法。教学生画角纹样。
A 观察、思考、选择。
B 铅笔稿。
C 涂色。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三.小结:回顾课文。
讲评作业。
画包
教学目的:感受生活用品的美。
认识白包的立体现象。
写生一只包。
教学重点难点:画出方体的书包。
布质的表现。
准备: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
复习以前学习的内容,及立体透视规律。今天要画包。
二.新授:
1.请学生观察包。
问它的基本是什么体?
六面体。
2.请学生画六面体。
集体讲评。
提出不足及注意事项。
3.继续观察包。
分出几个相同的形体。
共三个,一大二小。
4.问学生画法。
添加法。
一个大六面体加二个小六面体。
5.教学生画书包。
画六面体。找出适当位置。(高、低)画小六面体。将边角改圆。加上小零件,注意立体。
6.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三.小结:回顾知识。
集体评讲作业。
踢足球
教学目的:培养对体育运动的热爱。
学习任务动态变化。
画踢足球的情景。
教学重点难点:
命题画创作画。
跳跃动态的设计。
准备: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
今天,我们要画踢足球的场面。
二.新授:
介绍足球概况,起源等。
请小球迷介绍当今足球战况。
请学生回答踢足球场面是怎样的?
热闹、紧张、激烈、疲劳……
问学生足球场上有些什么?
球、队员、教练、裁判、观众、球童、座位、球门、草坪。
逐个提问其特点及画法:
球上图案是什么样的?队员身上的球衣怎样的?教练在比赛时表现出什么样的状态?裁判会是何种打扮/观众是什么反应?……
逐个教学生掌握特点。
介绍人物几个动态画法。
用圆圈画法。
让学生选择精彩局部进行表现。
要求:色彩鲜明,气氛活跃。
学生画,教师指导。
三.小结:
展示学生作业。
集体讲评。
人物剪纸
教学目的:
感受民间艺术美。
认识人物剪纸特点。
设计制作一幅人物剪纸。
重点难点:
人物剪刻。
创作设计人物。
准备:剪刀,订书机。
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
欣赏课本中的人物剪纸。
介绍人物剪纸及剪纸的一些知识。
二.新授:
1.介绍几种不同的人物剪纸风格。
2.介绍几种不同纹饰。
云纹、鱼鳞、波纹、锯齿、月牙、圆纹……
3.问学生人物剪纸分哪些部分:
头、颈。胸。腰腹。四肢。
4.问:各种纹饰用于哪些部分?
发下人物纸样,让学生自行搭配纹饰。
5.展示作品,教师讲评。
6.教学生全全绘制剪纸人物:
将所需人物从书中印出。绘画,画上自己搭配纹饰。装订。将图样与彩纸钉起来。刻。刻出图案。
7.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三.小结:讲评作业。
动物剪纸
教学目的:
感受民间艺术美。
民间剪纸的动物形象。
设计剪纸动物形象。
重点难点:
动物形象剪刻。
动物特征表现。
准备:剪刀,钉书机。
教学过程:
课题导入:
欣赏各类动物剪纸,复习上堂课内容。
揭示课题。
新授:让学生分析剪纸中的纹样。复习各类剪纸纹样。
教师问。学生答。
问:人物与动物的主要区别?毛发。四肢走路。耳朵。尾巴。问:你们准备刻哪种动物?
猫、狗、猪、牛、羊…… 逐一询问,思考各种动物主要特征。共同商量纹饰运用。学生进行外部形体创作。
展示并集体讲评。
纹饰创作。教师示范总过程。画稿。纹饰。剪刻。学生练习,教师指导。小结:展示作品,集体讲评,表扬优秀。
彩色剪纸
教学目的:
感受彩色剪纸的美。
彩色剪纸的两类形式认识。
套色染色剪纸练习。
重点难点:
彩色剪纸方法。
染色剪纸湿度。
准备:剪刀、钉书机、颜料、水杯、毛笔。
教学过程:
课题导入:欣赏书中的彩色剪纸。请学生对书中的剪纸分类。
套色,染色。
两种剪纸的特点:套色:线条为主,刻完背面贴上彩纸。染色:块面为主,刻完用颜料渲染,一般以宣纸为材料。新授:套色剪纸示范:请学生思考其制作方法。以一简单图案为范例,依学生刻法制作。请全班学生提出优缺点。拟定一个新方法。
先用阳刻方法,处理设计,以线条为主,空去大面积,以便于背后衬上多种颜色。
染色剪纸示范:介绍染色剪纸的方法。请学生上台示范。集体讲评。提出干湿适度的原理。学生选择其一制作。教师指导。小结:
展示学生作品。
集体讲评。
择优表扬。
学国画
教学目的:
培养对民族绘画的感情。
认识干湿浓淡墨色。
认识中国画的特点。
重点难点:
认识中国画特点。
“墨分五色”的认识。
准备:毛笔、墨汁、调色板、旧报纸、宣纸、抹布。
教学过程:
课题导入:
今天,我们要学国画。
新授:介绍中国画:
中国画是我过传统的一种绘画形式,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与民族风格,称国画。历史悠久,风格独特,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
介绍工具:
a)笔:羊毫笔、狼毫笔、白云笔。
b)墨:有松烟、油烟。
c)纸:宣纸——生、熟。
d)砚:砚墨用的是石头。
e)色:可用水彩颜料代替。
各种工具的保管方法。分类:题材:人物、山水、花鸟。方法:工笔、写意。墨分五色:
焦、浓、重、淡、清。笔法:中锋,侧锋。分辨:浓淡墨。中侧锋。干湿画法。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三.小结:讲评。
画葫芦
教学目的:
培养对民族绘画的感情。
认识写意画。
临摹一幅葫芦图。
重点难点:
认识色彩明度的变化。
作画时明度对比的利用。
准备:毛笔、墨汁、颜料、水杯、调色板。
教学过程:
课题导入:
今天,我们要用所学到的国画知识,画葫芦。新授:复习上堂课内容。请学生观察书中的葫芦。
问:是哪种画法?
写意。
问学生葫芦分部:
叶子、藤。
分析画法:葫芦:侧锋、湿墨、色彩。
笔数3~4笔。
请学生上台示范葫芦画法》
集体讲评。
教师纠正。
学生再示范。
叶子:
侧锋、湿、浓墨。
笔数5笔加5笔。
学生示范,集体讲评。
教师纠正,再示范。藤:
中锋、干、焦墨。
一笔。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小结:
展示学生作品。
讲评。
择优表扬。
画枇杷
教学目的:
培养对民族绘画的感情。
认识写意画。
临摹一幅画枇杷。
重点难点:
学习枇杷的画法。
画面构图处理。
教学过程:
课题导入:
今天,我们要画枇杷。
新授:复习国画知识。介绍书中枇杷。介绍名家画的枇杷。请学生观察书中枇杷。
比较与上堂课葫芦画法上的区别。复习葫芦画法。分析枇杷:分部:枇杷、叶茎。枇杷画法:色彩、侧锋、湿画。
学生示范,集体评讲。
教师纠正。
学生再示范。
叶子:淡墨面、浓脉、干、中锋。茎:浓墨、干、中锋。学生练习,教师指导。小结:
展示作品。
集体讲评,择优表扬。
苏教课件 篇2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积累:轩榭、败笔、邱壑、嶙峋、因地制宜、重峦叠嶂等词语,掌握其音、意并用词语造句
2:了解我国园林建筑艺术,特别是苏州园林的艺术成就,领会欣赏中国园林的方法
3:了解说明文常用的一些说明方法,初步学会写说明文
(二)能力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弄清作者介绍园林的条理和顺序,培养学生按事物本身规律组织材料,有条理地说明事物的能力
2:把握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培养说明文的阅读能力,初步学写说明文
3:揣摩语言,引导学生体会本文说明中糅合记叙、议论表达方式灵活多变简洁生动的特点
(三)情感目标:
1:了解我国园林建筑的成就
2: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理清课文思路,把握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和本文的说明顺序
2:揣摩语句,理解句子丰富的内涵,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
1:理清作者思路,了解本文总说和分说的自然结合
2:理解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并理解其作用
教学方法:
1:学生自主、合作式学习: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3:研讨法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设想:
1、本文着笔于苏州园林的总特点,有很强的概括性。理清作者思路,了解文中总说和分说的自然结合,是教学重点和难点
2、苏州园林的总特征是图画美,教学时应尽可能将有关文字还原成画面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之所以获得“天堂”的美称,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它拥有一批全国乃至全世界知名的古典园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叶圣陶先生笔下的《苏州园林》吧。
二、出示投影,简介作者,
叶圣陶(1894~1984),原名叶绍钧,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代表作是长篇小说《倪焕之》。他原籍江苏苏州吴县,所以对苏州园林很熟悉,又有深刻的研究。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放声朗读课文,读准下列词语
轩榭(xuānxiè)池沼(zhǎo)丘壑(hè)嶙峋(línxún)
镂(lòu)空蔷薇(qiángwēi)重峦叠嶂(zhàng)斟酌(zhēnzhuó)
2、读了课文后,苏州园林给留下印象最深是什么?请试用简短的文字概括。
(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四、合作学习,理解课文
1、苏州园林为了达到图画美这个目的,具体设计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2、“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中四个“讲究”的次序能不能调换次序?为什么?
3、某公园聘请你为园林设计师,你将会从哪几个方面进行设计,如何设计,让游客有“如在画图中”的感受?
4、苏州园林追求完美的图画,除了上面讨论的四个“讲究”外,还注意了哪些细节?
5、为什么只有四个讲究而不是七个讲究?
6、文章是如何有层次地介绍苏州园林的特征,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7、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8、本文除说明外还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说说其表达效果。
9、本文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值得你学习?试举例说明。
明确:
1、为了达到图画美这个目的,具体表现在“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这四个方面。
2、不能。因为这四“讲究”是总写,后面的3、4、5、6四个自然段就是按这四句话的顺序来安排的,在内容是前后一一对应。
3、可结合课文中的“亭台轩榭的不对称”、“假山堆叠的艺术性”、“花草树木的映衬性”、“景色的层次性”等方面,畅谈自己的设计思路,自由发挥,不拘一格。
4、苏州园林追求图画美,除了上文的四个“讲究”外,还注意了苏州园林中“各个角落的图画美”、“门和窗的图案美”、“色彩的搭配”等。
5、四个讲究是从局部上讲苏州园林的特征,后三个方面是从细部来讲的
6、说明顺序是由总到分,由整体到局部,由主到次。
7、小组合作讨论解决如:作比较、打比方、举例子等
8、记叙:如“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的相间”写出了万木争荣的景象。议论:如“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评价苏州园林在我国园林艺术中的地位
9、语言准确生动、优美典雅,富有画意。小组讨论圈点批注。
五、探究学习,拓展思维
讨论:
假如要你来介绍苏州园林,还有别的思路吗?
(要求:鼓励学生自由发挥,教师给予肯定)
要点:可按照时间顺序;可介绍苏州园林的发展史;可分类介绍苏州园林等等。
六、布置作业,训练写作
小作文:我们的校园(150字)
先抓住学校的教学楼、实验楼、宿舍和食堂的共同点,先概述,后分说。
附板书设计:
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3段)
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4段)
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5段)
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6段)不止这些
讲究角落的图画美(7段)
讲究门、窗的图案美(8段)
讲究色彩的搭配(9段)
总说分说
苏教课件 篇3
《学与问》一课是一篇说明事理的文章。课文紧紧抓住“勤学好问”这一点进行叙述。先写“问”的重要性,再举例子来证实;接着写向谁“问”;然后写“问”与“思”要结合;最后有理有据的提出观点: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任。整个课文叙述,言简意明,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全文共有五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问”的重要性,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坻。第二自然段写哥白尼从小喜欢“问”,导致例如他对科学的不懈探求。第三自然段写小学生有问题要请教别人,拜能者为师。第四自然段写我们要像沈括那样,把勤学好问与观察思考结合起来。第五自然段写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才能做学习的主人。
这篇课文层次清楚,中心鲜明,是篇很好的范文。所以,在上课伊始,我就请学生划出每段的段落大意,然后指导总结。
三、教学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联系课文说出诗句中带点字的意思,再理解诗句的意思。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多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四、教学重难点:
理解“多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1.讲述哥白尼小时候的故事,导入新课。
1.自学课文。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初步理解词语的意思。
2.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词语。
钥匙、芳菲、翱翔、强健、哥白尼、五彩缤纷、
(2)大致交流词义。
(3)指名读课文,读通顺。
第1自然段:“问”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第2自然段:哥白尼从小喜欢“问”,导致他对科学的不懈追求。第3自然段:小学生有问题邀请叫别人,拜能者为师。第4自然段:我们要像沈括那样,把勤学好问与观察思考结合起来。第5自然段: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课文围绕“学”与“问”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然后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笔画易错写“瞬” 形近字易混“辅”
容易读错字音“沈 钥 缤”
2.学生写字展示评议。
3.听写本课含有生字的词语,鼓励学生自纠后面批。
本文出现的生字都为左右结构。指导书写时提示学生,这些生字虽然都是左窄右宽,但左右部件所占比例略有不同。这应该让学生在练习书写的时候仔细观察、准确把握。
教学要求:
1.联系课文说出诗句中带点字的意思,再理解诗句的意思。
2.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多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1.学习第1、2自然段。
(2) 理解“不懈追求”。
(3) 简介哥白尼及其地动说。
(4) 结合科学家哥白尼的事例,启发学生谈谈“问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的含义。
2.学习第3自然段。
(1)知名朗读。
(2)结合上下文,理解“五彩缤纷”、“日新月异”、“瞬息万变”。
(3)提问:我们新一代的小学生面对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世界,应该怎么办?
(5)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对“能者为师”的理解。
(6)引读第3自然段。
3.学习第4自然段。
(1)过渡: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联系起来,在这方面,北宋大科学家沈括小时候是怎么做的呢?
(2)自己读第4自然段。
(3)沈括小时候对什么产生疑问?
(4)沈括问妈妈,妈妈是怎么回答的?
(5)后来沈括是怎样明白其中的道理的?
(6)从这个事例中,你明白了什么?
4.学习第5自然段。
(1)指名读。
(2)讨论:学与问是什么关系?怎样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
1.指名读课问。
2.指名说说主要内容。
3.说一说自己搜集的中外名人勤学好问的故事,简要地写下来。
课前让学生搜集的有关“学”与“问”的成语、俗语、名言警句,以及一些古今中外的名人勤学好问的故事,为学生更好地领悟课文的内容做了一定的准备。
苏教课件 篇4
教学目标:
使学生借助于算盘读写数的能力有进一步的提高,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数感,掌握数的组成,能用数的组成进行相应的口算。
使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更进一步的提高,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
利用数的组成进行读写数及相应的口算。
教学难点:
能利用数的组成去探索开放性的问题。
教具准备:
课件、计数器、算盘
教学过程:
知识再现
1.出示“练习三”第1题。
请同学们拿出算盘,小组合作。在算盘上先拨出下面各数,再一边拨一边接着数出6个数。
小组内指名汇报怎样边拨边数。
2.出示“练习三”第2题。
指着第1题的“六百九十五”问:这个数是由( )个百、( )个十和( )个一组成的?教材这两幅图你知道他们的组成吗?课件出示第2题。
基本练习
完成“练习三”第3题。
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注意对第(4)小题的生成信息,根据反馈采取教学策略。
千以内的数的加减法
完成“练习三”第4题。
看来同学们对千以内的数的组成掌握得还是挺好的,你们会利用数的组成进行计算吗?出示第4题。
指着第一组问:这样一组口算,我们该怎样想呢?引导学生利用数的组成进行口算。例如320-20,320里面有3个百、2个十减去2个十,还剩下3个百,结果是300.
3.千以内的数的读写
完成“练习三”第5题。
师:下面我们玩一个小游戏,拿出你们准备的小卡片,拼成一个三位数,让你们同桌读一读。
综合练习
完成“练习三”第6题。
师:你能写出横线上的数吗?说一说在你的脑袋里面这两个数到底有多少?
完成“练习三”第8题。
出示题目。右边这两个杯里面有多少粒黄豆呢?
找规律,在计数器上面表示数。
完成“练习三”第7题。
这个小火车上面的数字有什么规律呢?请你们在小组里面交流一下。
交流好了以后,指名评价。
师拿出计数器,问:现在老师要在计数器上面放5个算珠表示三位数,可以怎样放?小组里面交流一下。
完成“练习三”思考题。
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苏教课件 篇5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难点
1、aoe的正确发音,a和o读音的比较。
2、aoe的四声读法。
教学具准备及辅助活动:彩色挂图、aoe的四声卡片、画有四线格和描红笔顺的小黑板。
主要板书计划:
作业设计、安排:
课内
课外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今天我们开始学习汉语拼音。汉语拼音是由好多字母组成的。同学们在学习汉字之前,必须先学好汉语拼音。学好可汉语拼音可以帮助我们识字、读书、说好普通话、用处可大呢。
2,教学儿歌:汉语拼音用处大,识字读书需要它,帮助说好普通话,我们一起学好它。
二,学习单韵母aoe
1.出示挂图,指导观察、说话
(1)看图、说图意。
这幅图画了些什么?表示什么意思?她看见了正去买菜的阿姨,会说什么呀?你看小学生多有礼貌呀!
(2)总结图意,教儿歌:公鸡喔喔啼,白鹅呃呃叫。小学生,上学校,见了阿姨问声早。
2.学习aoe的音和形。
(1)学习a的读音。
A.教师范读,指导学生观察口形,听读读音,体会发音方法,自行试读。
B.指名试读,正音。分组读,齐度。
(2)依次分别学习o和e的读音,方法同上。
(3)指名读aoe,顺着读一遍,倒着读一遍。分组读,齐读,再顺着、倒着各读一遍。
(4)指名说说aoe的发音方法。教儿歌:张大嘴巴aaa,圆圆嘴巴ooo,扁扁嘴巴eee。
(5)利用插图,识记aoe的读音和形体。
A.看插图,想想怎样识记aoe的读音和形体。
B.指名说说你是怎样用插图来帮助识记aoe的音和形的。
(6)思考、表达:还有哪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识记aoe的音和形的?
3.小结谈话:aoe都是单韵母。单韵母共有6个,今天先学这3个。
4.巩固练习。
(1)出示字母卡片,学生顺着读两遍,再打乱顺序反复抽读几遍。
(2)指名读,开火车读,每人至少读两次。
5.指导书写。挂出四线格小黑板。
(1)认识四线格:四线格从上到下有四条横线,形成三格,分别称为上格、中格、下格。
(2)教师在小黑板四线格红色字母上依次用粉笔范写,一边写,一边交代笔形笔顺,让学生看清楚,再指导他们在书上第7页下部四线格里练习用黑笔描红各两遍。
三.作业
1.自己认读aoe卡片。
2.练习在四线格描红本上写aoe各一行。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哪几个单韵母?
2.抽读aoe卡片。
二、学习aoe的四声
1.认识声调符号和四种声调名称。
(1)汉语拼音规定一个音节有4个声调。它们好象4个弟兄,名字各不相同,读音的高低升降情况也不相同。
(2)板书:ˉˊˇˋ。讲述:这4个声调符号分别用来表示4个声调,标写在字母的上端。标ˉ的表示第一声,标ˊ的表示第二声,标ˇ的表示第三声,标ˋ的表示第四声。指名声调符号分别领说第一声、第二声、第三声、第四声三遍。
2,学习aoe的四声读法。
(1),出示
教读单韵母a的四声,边打手势边范读,让学生看清手势,听清四声的不同读音。
(3)根据第七页下方的四声示意图,讲述四声的实际读法:第一声要读得高而平;第二声开始读时不高不低,接着立即升高;第三声读时要先降低后升高;第四声读时要先高后降。教儿歌:一声高高平又平,二声就像上山坡,三声下坡又上坡,四声就像下山坡。
(4)个人练读a的四声。
(5)指名读a的四声,正音。
(6)分组读,并读。
(7)出示:
仿照上面教a的四声的方法步骤,通过教师范读,学生练读,指名读,正音,分组读,齐读,学习o和e的四声。
(8)出示
教师范读一遍,学生练读五遍,分组读、齐读各一遍。各人注意听辩,体会四种声调不同的高低升降情况,以利对四声实际读法的掌握。
3,看挂图,体会四声意义。
说一说阿姨的阿是第几声,喔喔叫的喔是第几声,小鹅的鹅是第几声。点示:这就说明声调表示音节的意义。
三、巩固练习
1,抽读aoe的四声卡片。
2,听老师读不同的声调的3个单韵母,说出是第几声。
3,看书上的情境图和表音表形图,练背语境儿歌,帮助记忆aoe3个单韵母。
4,抄写aoe,再依次加声调符号,在四线格的中格每行分组写4个aoe,再按四声顺序分别写上ˉˊˇˋ,共写3行。
苏教课件 篇6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8~99页的内容。
[教材简析]
愉快的周末是一堂实践活动课。安排这堂实践活动课,目的是让学生综合运用前面所学的统计知识,20以内加减法的知识,几、第几的知识解决问题。ソ滩陌才帕搜生所熟悉的周末活动中的五个场景:“歌舞组”活动、“美术组”活动、“套圈游戏”活动、“过独木桥”、“ 接力赛”的活动场面,提出数学问题,让学生进行综合练习。另外,教材还让学生根据活动内容自己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这样的内容,有利于学生形成数学的意识,在现实生活里捕捉数学问题。同时,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复习巩固、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自主探究,解决数学问题。教学难点是让学生通过讨论、自主探究,提出数学问题。
[教学目标]
1蓖ü创设情境、小组合作学习,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2痹诠鄄臁⑻致壑兄鸩椒⒄棺灾魈骄俊⑺伎嫉囊馐逗湍芰Α*
3蹦茏酆嫌τ弥识解决生活中相关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发展初步的应用数学的意识。
1毙∨笥眩谁来说说一星期有几天?(如学生回答声音响亮又完整,就奖他一颗“说话响亮星”。)
2笔茄!一星期有7天,我们一起来数一数:星期日、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一星期的最后一天是星期几?(当有学生回答出“一星期的最后一天是星期六”时,教师可再提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有可能会说:“老师在数的时候,是从星期日开始往后数的,数到最后是星期六,所以一星期的最后一天是星期六。”教师可作出适当地评价,奖他一颗“认真听讲星”。)
3苯彩觯喊凑绽法,星期日是一星期的第一天,安排第一天让小朋友在家休息,是为了小朋友一星期能更好地学习,星期六是一星期的最后一天,今天就是“星期六”,也就是“周末”。(教师板书:周末)
4毕胍幌耄耗阍谥苣┦辈渭恿四男┯腥さ幕疃呢?
5毙∨笥训闹苣┥活真是丰富多彩。今天,我们在数学王国里也来度过一个愉快的周末。(补充板书课题:愉快的周末)
1蔽颐抢赐嬷捞兹Φ挠蜗贰=彩鲇蜗饭嬖颍捍忧巴后套中第1个圈得1分,套中第2个圈得2分,套中第3个圈得3分,套中第4个圈得4分,套中第5个圈得5分。
2鼻胍晃恍∨笥焉锨疤3个圈。
4比绻让你来套3个圈,最多能得几分?你的3个圈套在哪里?(先跟好朋友说,再汇报)
5庇幸晃恍∨笥岩还驳昧9分,他的3个圈套在哪里?(同桌讨论,再交流)
6苯彩觯盒∨笥颜姘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答案。下面,还有4个有趣的活动等着我们呢!请“小狗”队先去1号场地(“歌舞组”活动场面)、“小猴”队去2号场地(“美术组”活动场面)、“小猪”队去3号场地(“过独木桥”活动场面)、“小兔”队去4号场地(“接力赛”活动场面),然后依次轮流交换,先请解说员(由班中的优秀生担任,课前已培训)上场,现在就请小组长带着组员出发吧!
每一个“活动场面”由解说员解释图意并提出解题要求,学生动脑思考后,组员与组员之间进行探讨、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1备詹判∨笥讯脊鄄斓煤茏邢福讨论得非常热烈。下面我们就来听听你们讨论的结果。
2被惚ā案栉枳椤被疃场面的讨论结果。
(1)小组长A在教师的引导下可能会这样汇报:我们小组讨论的结果是这样的,跳舞的有9人,唱歌的有3人,拉手风琴的有1人,一共有13人。在讨论还可以按什么统计时,我们组每个人都发表了意见,下面我就请他们来说一说。
(2)指定组员说说“歌舞组”的小朋友还可以按什么来统计。
(3)小结:小朋友统计的方法真多!有些连老师都没有想到。奖你们每人一颗“爱发现星”。
3被惚ā懊朗踝椤被疃场面的讨论结果。
(1)小组长B在教师的引导下可能会这样汇报:通过我们的讨论,我们知道美术组一共有12人,有4人已画好,还有8人正在画。我们还提出了好多问题,愿意提问题的同学请上来。
(2)组员指着图提出问题,并指名解答。
(3)小结。
4被惚ā肮独木桥”场面的讨论结果。
(1)小组长C在教师的引导下可能会这样汇报:我们组通过仔细观察,发现了桥上有7人,桥下有4人,一共有11人。已过桥的有3人,还有8人没过桥,我们还有许多发现。
(2)指定组员说说各自的新发现。
(3)小结。
5被惚ā敖恿θ”活动场面的讨论结果。
(1)小组长D在教师引导下可能会这样汇报:最后,由我来说说我们小组讨论的“接力赛”活动的情况,我们认为,有3队参加接力赛,一共有15人。关于第几队跑得最快,第几队跑得最慢,我们组的小朋友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有的同学认为:第一队跑得最快,第三队跑得最慢。还有的同学则认为:第二队跑得最快,第三队跑得最慢。
(2)让学生说说各自的理由。请其他小朋友评一评哪个同学说得对。
(3)小结:刚才你们争论得非常激烈。小朋友以后遇到问题就要这样,敢于争论,敢于说出自己的意见。
总结:小朋友,在生活中存在许许多多的数学问题,只要我们仔细观察,动动小脑筋,就能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这些有趣的问题。所以,小朋友要努力做一个爱观察、爱思考的孩子。这节数学课你们玩得开心吗?我们度过了一个“愉快的┲苣”。
[总评]
这节课是在周六上午面向教师与学生家长进行的一次公开教学,是我校一年级数学教育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进行开放式课题研究中有意义的教学实践活动之一。本节课主要有以下几点特色:
1苯淌颐挥辛私蔡ê涂巫溃留给学生的是广阔而又开放的活动空间。套圈的“演习”、分组参加各“兴趣小组活动”,学生“遨游”于没有课桌的“学堂”之中,自由!
2苯淌γ挥辛斯多的话语,留给学生的是广泛而又开放的思维时空。教师或是一语激起学生思维的“万重浪”,或是一语点清学生思维的“千层雾”,或是一语调动学生学习的“百种情”,或是一语转入学生学习的“又一景”,过瘾!
3毖生没有了沉重的负担,留给学生的是轻松而又愉快的探究氛围。学生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不出可讨论,不同意可辩论,不懂时当学生,懂时又可以当“小老师”。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教师微笑地看着学生走下座位,微笑地听着学生发表意见,微笑地指导学生解答问题,微笑地组织学生开展活动,快乐!
苏教课件 篇7
第一课 贺卡
教学目标:通过欣赏各种有特色的贺卡,工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审美意识。教学重难点:贺卡的结构形式。
学生认识、了解各种个性贺卡,并能动手绘制一张。贺卡的设计构思,材料运用的巧妙,作品有创意。课前准备:收集各种有个性的贺卡,准备制作贺卡的纸张、废旧材料及剪刀、双面胶等工具。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向学生介绍为朋友、老师、长辈祝贺生日、新年等应该怎样做,送贺卡是一种最常用的方法,如果能自己设计制作一张贺卡则更有意义。
(二)展示课题:做贺卡
说明:结合实际生活来引出课题,可使学生更有学习的兴趣,从而产生学以致用的愿望。
(三)出示一些贺卡的实物供学生观赏。通过分析让学生掌握贺卡的形式可分为:贺卡的结构:单页式 折叠式 开门式 立体式 抽动式异型式等,贺卡的内容可分为:贺卡的种类:生日贺卡 新年贺卡 尊师卡 圣诞卡 祝贺卡 友谊卡 电子贺卡 邀请卡等
说明:以实物展示,边欣赏边讲解,让学生有一个深刻的印象,同时也为以下的课堂作业做好准备,增加学生的创作灵感。师生共同交流收集的各种贺卡,分析作品的材料运用及表现方法,激起创作的热情。
(四)贺卡的设计方法及制作过程。
1、根据赠卡的目的的选定贺卡的类型。
2、根据内容构思适合的图案内容。
3、裁取纸张,折叠成贺卡形状。
4、用铅笔描绘构思好的图案及文字等。
5、上色,应根据图案内容确定色调。
6、修剪外形或开挖窗口等。
7、填写贺词、赠言。
说明:这些步骤是设计一张贺卡的一般方法,教师在讲授时一定要边示范边讲解,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贺卡的制作过程。
(五)学生作业,巡视指导。
1、学生可自行选定贺卡的类型及形式。
2、根据所定贺卡,设计图案色彩及外形。
3、每个学生应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才能,独立完成贺卡的设计与制作。
4、在巡视过程中要重点帮助设计有困难的学生,启发他们的创造思维,从而顺利完成作业。
说明:由于是要求学生独立设计完成作业,所以教师应该着眼于辅导学生根据方法步骤,设计并制作完成作业。
(六)完成作业,分析讲评,总结本课教学情况。
1、选取3-4张好的作品,请作者从构图、色彩、表现手法、表现心情等方面讲解。学生评价,部分有代表性的作业展示评比。
2、分小组欣赏,每组选1-3张作业展示在黑板上,介绍挑选原因。(要多分析每张贺卡的优点,加以表扬。还可请小作者讲述一下设计思想。)
3、表扬学生的创造性劳动及成果,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第二课 诱人的瓜果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启发学生去观察、体会、表现各种瓜果的外形、颜色等。操作目标:能够用色彩大胆表达自己独特感受,创作出有情趣的画面。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像力、创造力,体验生活美。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用多种给画形式与色彩表现瓜果,体验艺术的美感。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能突破瓜果常规的造型与色彩,进行大胆的想像与创作。课时:1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画板、自己喜欢的瓜果、自己准备的表现工具。老师:多媒体课件、几幅多种形式的绘画作品。教学过程:
1、导入。a.游戏:你画我猜(一个学生简单地勾画出一个瓜果的线条,其余同学猜出瓜果的名称)b.揭示课题:诱人的瓜果。
2、新授。
a.看颜色、说瓜果。请学生根据各种不同的颜色说说可能是哪些瓜果? b.走近大师的画。引导学生欣赏瑞典当代画家格利斯的绘画作品《静物》。c.欣赏伙伴的作品。通过欣赏课本中或生活中小伙伴表现瓜果的作品,学习表现方法,激发表现激情。作品中的瓜果是如何表现的?(绘画、剪纸、拓印等)d.教师的范画或出示相关作品,激发学生的创作激情。e.让学生思考自己可以怎样去表现各种各样的瓜果,交流讨论。f.作业布置:每个学生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绘画方式表现各式瓜果。g.教师巡回指导,学生作业。
3、小结。
作品展示:通过各种途径(悬挂、粘贴、赠送等)。
学生通过自评、互评和教师点评,评选现最佳创意奖、最佳作品奖。
4、课后拓展。
a.尝试用课上没有运用过的其他方法来表现瓜果。b.学一首和瓜果有关的英文歌曲。
第三课 瓜果的想象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了解瓜果在大小、形状、色彩和质感等方面的不同特点。技能目标:能掌握切挖、拼接、镶嵌、组合等多种方法设计制作作品。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感知美存在于生活之中,激发学生大胆参与和积极创作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启发学生充分利用瓜果本身的大小、形状、色彩进行充分想象,能巧妙地运用拼接、切挖、组合等方法进行制作。
教学难点:能创造性地使用材料,大胆想象。课时:1课时
课前准备:各种各样的瓜果、蔬菜,牙签、小刀、双面胶等工具;水彩笔、水粉颜料、汕画棒、材料纸等。教学过程:
(1)导入(看一看)①《瓜果也美丽》
“我本来是个长得圆圆胖胖的大苹果,又香又甜。有一天,我的主人对我说:喂,你想不想变得漂亮一点?我可以帮助你!于是,我高兴地答应了。看,我变了(用两颗黑白纽扣装上眼睛)--又变了(贴上了用橘子皮剪成的翘嘴巴)--继续变(头上插上了一些小碎花)--哈哈!我变成一个漂亮的小姑娘。②提问:
c.谁来说一说这个苹果是怎样变成一个漂亮的小姑娘的? d.你又可以把它变成什么呢?
③继续演示课件,并揭题: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就是把我们带来的各种好吃的瓜果变一变、打扮一下,看看谁把瓜果打扮得最新奇、最有趣、最漂亮(播放课件--《瓜果的想象》)。(2)讨论、探究方法(想一想)。
①教师引导:看了刚才教师播放的内容,你学到了什么方法?
②学生:有添加五官的、有把水果切割分开的、有在瓜果上挖出口子的、有把挖掉的部分加在另外部分的„„
③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有添加、切割、切挖、摆放、拼接等方法。(3)“谁是最佳设计师”(说一说)
①教师:通过刚才我们总结的方法,再看一看你们今天带来的各种瓜果材料,谁已经有新的主意了?
②每组请一位学生讲述自己的创意与方法。
(4)“大家一齐来设计”(运动手、说一说、做一做)。
学生分别根据自己带来的材料设计,教师巡回指导,关注学生的制作过程,肯定并鼓励新奇的设计及大胆巧妙的组合,并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困难,完成制作任务。(5)“请问你最欣赏谁的作品?”(议一议)。
①将学生设计的作品摆放在一起,大家一起欣赏,说一说自己最喜欢谁的作品?为什么? ② 教师以欣赏的口吻引导学生发现同学作品中的新方法,重点介绍有新意的、别具匠心、与众不同的新颖作品。
③ 教师小结:同学们的想像真丰富,把本来平淡无奇的双手巧妙加工,有的变得有趣,有的变得非常可爱,有的又变得非常漂亮。其实,美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只要我们敢于想像,敢于动手实践,敢于创造,生活一定会变得更美好!
第四课 冷色与暖色
教材分析
色彩的冷暖感觉是由于人在生活实践中的联想产生的,如红、橙、黄等色使人联想到太阳、火光,给人们热烈温暖的感觉,所以称为暖色;蓝、青等色给人以寒冷,沉静的联想,称为冷色。大自然中充满了由冷、暖色调组成的色彩。人们运用这些色彩,装点建筑、服装、生活用品等,使它们充满了艺术魅力。本课旨在通过欣赏大量的图片,激发学生对艺术的兴趣,让同学们在学习中体验快乐、体验成功,培养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让学生在欣赏图片中感受冷暖色调的装饰美。
(2)操作目标:让学生初步认识并理解冷色和暖色,能用水粉调出冷、较冷和暖、较暖的色彩。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教学内容
让学生从建筑、服装、生活用品等几个方面进行冷色与暖色的欣赏与感知,从而结合自己的生活和审美情趣,运用本堂课知识进行创作。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欣赏中感知冷暖色调及其装饰美。教学难点:感受冷色与暖色带给人的情绪影响。
课前准备:色环、图片、水粉等,方盒两只,红、蓝布各一块,图片等。教学过程: 方案1 ——创设情境、观察冷暖色
(1)课件展示从日出到月夜变化,提问:日出时的色彩与月 光下的风景给我们的感觉有什么不同?
(2)色彩本身由温度差别吗?为什么你会感觉到冷暖呢?说明色彩的冷暖是人们在长期经验中联想的结果。
(3)揭题:色彩给人感觉是温暖、热烈、明亮的称为暖色;色彩给人感觉是寒冷、沉静的称为为冷色。——认识冷暖色
(1)三原色和三间色中的冷暖色。出示图片:由哪些色彩组成?
(2)认识色环中的冷暖色。
(3)试着分一分油画棒或彩色水笔中的冷暖色。(4)举例说明自然和生活中的冷暖色。——说说冷暖色的相对性
(1)课件展示紫红色的花,变换背景,说明冷暖色是相对的,在相互对比中产生冷暖关系。(2)绿色和橙色、绿色和蓝色比较,相对于橙色,绿色偏冷;相对于蓝色,绿色偏暖。——欣赏生活中用冷暖色装饰的图片,作业练习
用水粉色调出冷、较冷,暖、较暖的色彩,画一幅作品。——知识拓展,抢答:
夏天穿什么色调的衣服看上去舒服些? 冬天家中的窗帘布用什么色调较合适?
夜空中收音机的信号灯该鼓励学生正确用冷暖色美化生活、创造美。——总结;
第五课 冷暖色调的画
教材分析
本课是“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教学课程,在此之前学生学习了冷暖色彩的知识。学生在了解了冷暖色的基础上,体会冷暖色带来的感受。创作或临摹冷暖色的风景画,会加深对色彩的了解,也能加深对画面丰富色彩层次变化的感觉。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复习冷暖色的知识,培养色彩美感意识。(2)操作目标:正确运用冷暖色创作或临摹一幅风景画。
(3)情感目标:欣赏冷暖色的画,大胆表达自己对色彩的感受。教学重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冷暖色调的画面,表现不同色调的画面。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导入
复习上节课冷暖色的知识,导入新课。教师出示冷暖色块,学生抢答。1.学生在家长帮助下,收集一些冷色调的图片,了解冷色调的画的特点。
2.教师布置画室,主要以冷色调的画为主,学生参观画展,引导学生说说这些画是用什么样的方法画的,色彩是如何处理的,画面的构图有何特色等等。——新授
(1)引导学生欣赏冷色调为主的风景画。让学生说说冷色调画面的特点及自己的感受。(2)欣赏大师的画和学生作品。让学生从画面表现内容、色彩、使用的绘画工具等方面进行分析。
(3)提示学生用冷色画一课树。学生尝试用水粉、油画棒等工具来表现一棵树木。——布置作业
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绘画工具临摹一幅冷色调的风景画,教师巡回辅导 展示讲评作业(学生互动)。引导学生评价介绍自己的作品。学生外出写生一幅以树木为主的风景画 ●第二课时: ——导入
教师播放节日录像,引导学生说说用什么样的色调来表现这些场面比较合适,导入新课。——新授
展示上一节课冷色调的作业,从内容、色彩等方面描述;欣赏暖色调的风景画,说说表现方式以及带给人的感受;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喜欢的暖色调的画;调出深浅不同的暖色;临摹一幅暖色调的画。
(1)欣赏暖色调为主的范作。
学生说说他们主要是用哪些颜色来表现热闹高兴的气氛的。
(2)启发学生联想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场景可以用暖色调表现。学生分组讨论探究表现的方法,使用的工具材料等。——布置作业
学生用暖色调来表现画面。教师巡回辅导,引导学生用自己 喜欢的绘画工具临摹一幅以暖色调为主的画面。——展示讲评作业
引导学生评价介绍自己的作品,大胆评价同学的作品。评价的方式: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点评。
第六课 纸版画
教材分析
纸版画不同于其他绘画,是将手工与绘画相融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经过剪、刻、撕剥、拼贴等方法制成版面,然后用多种方法印出来的。它取材容易、工具简单、效果独特,具有强烈、明快、单纯、朴素的艺术效果,从而较大程度地突破了传统版画的局限。儿童纸版画从表现形式到最终效果,都呈现出丰富多彩的面貌。通过纸版画的学生,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探索研究问题,使儿童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得到提高。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习并掌握有底纸版画和无底纸版画的表现方法和技巧,了解纸版画的工具、材料与特点。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细致有序的劳作观念。
(3)情感目标:体验艺术活动的乐趣和审美享受,养成主动探求与创造的良好品质。课时:2课时
教学重难点能熟练地掌握和了解儿童纸版画的表现方法和技巧。鼓励学生自主探索纸版画的表现方法,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教学过程: ——欣赏:
让学生欣赏优秀的儿童版画作品。——谈话:
分析儿童版画同其他画种的不同,师生讨论关于版画的定义以及版画的特点、版画的表现形式。
拼贴法:最常用,也是纸版画中最基础的一种表现方法。
实物拼贴法:为了使画面更富有变化,可用多种材料来拼贴,如粗纹布、树叶等纹理较粗的材料。拼贴的材料不同,表面肌理就不一样,印出来的作品效果也就不同。刻线法:用硬笔在吹塑纸上用力刻下凹线,拓印后产生阴刻的画面效果。另外还有贴线法、撕揭法、揉纸法、折纸法、剪刻法„„ ——感觉:
出示纸版画需要的材料。
常用的材料有:卡纸、吹塑纸、瓦楞纸、棉线、纱布等,鼓励学生充分、合理地利用废旧材料。——讨论:
对比版画作品,学生自己总结。好的版画必须做到的几点要求:
①表现的内容一定是自己喜欢的或熟悉的。②构图要根据不同的内容做到不同的要求。] ③“粉印版画”要注意色彩的明暗对比,“油印版画”要注意点、线、面的问题。——创作:
学生动手制作,自己选择材料进行构思和创作。制作无底纸版画,拓印时注意底版不能移动,以避免错位。——评论:
让学生就自己的作品进行综合评价。——展览:
互相欣赏、评论。
第七课 藏书票
教学思路:
本课以欣赏丰富精美的藏书票为主,学习用吹塑纸板的方法制作藏书票。通过欣赏、讨论、练习、制作、交流等综合手段、让学生了解藏书票的历史、分类、特点、功能以及制作方法等知识。提高学生审美趣味、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创造表现力。教学目标:
1.欣赏各种类型的藏书票了解藏书票的发展史和功能、特点及作用。
2、学习用吹塑纸版制作一枚藏书票。
3、通过欣赏制作,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培养学生的创造表现力,教学重难点。
1、通过欣赏,讨论了解藏书票的功能,特点及作用。
2、学习制作一张吹塑纸版的藏书票,学会反写字的方法。教学准备:
师:各种类型的藏书票,作业纸、毛笔,水粉颜料。生:吹塑纸版、抹布、原珠笔、拷贝纸。教学过程: 发现藏书票
了解藏书票
认识藏书票
制作藏书票
我们欣赏了这么多精美的藏书票,你们也一定想让它成为自己书籍的好朋友吧,那就跟我一起学一学、做一做吧!
师示范讲解介藏书票的制作方法(选用吹塑纸板)。让学生练习制作,出示参考图样。讲评作业。藏书票的版式
藏书票的版式多种多样,这是我用半个土豆做的,用了两种不同的颜色印的(看图),还可以用瓜果、肥皂制作,同学们可以尝试一下。边欣赏边介绍。
上色木刻、铜版画、石版画、丝网版、纸版、吹塑纸版、拓印版,剪纸、石刻、蜡染、电脑、塑胶、砖刻、手绘。读书爱书
这张是油印的(看图),上面这句话很有意义,我们一起读一读:书是我生活的桅杆,扬起我生活的帆。
总结:小小藏书票引领我们遨游书本的海洋,号召我们爱读书,读好书,珍惜书!所以藏书票才有这样的美誉(生读“纸上宝石、版画珍珠”)。
第八课 奇怪的梦
学习目标:
·引导学生在叙述梦境、表现梦境的过程中,了解梦是现实生活的继续,是人脑活动的特殊形式。
·通过启发回忆和想象,诱导学生用美术语言表达自己的“梦中故事”,挖掘创造潜能,抒发自己的感情。
·激发学生热爱科学、远离迷信的情感。学习重点:
引导学生回忆和梳理自己的梦境,进行大胆奇特的想象、幻想和创造。学习难点:
·任何让学生进入“梦”的感觉和体验,并通过美术活动,利用色彩和构图表达自己的感受,作品新颖、生动,富有艺术美感。
·对人物的动态、神态及与其相关的场景做较为精细的描画。学习准备:
·教师准备:影碟《艾丽丝漫游仙境》。·学生准备:绘画用具。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播放动画片《艾丽丝漫游仙境》片段。教师提问:你喜欢这部动画片吗﹖为什么﹖
2、学生讨论:如果你是艾丽丝,你会怎样面对所遇到的这些情况﹖
3、引入课题:你做过这样的梦吗﹖说说你记忆中最奇怪的梦。
回忆讨论:
听空灵的电子音乐,回忆曾经做过的梦,想象梦中的情景进入梦境的虚 拟世界。·初次体验:
初次体验用画笔自由地表达梦境,表现出梦中的景物和色彩。请画得快的同学说说自己的想法。就梦中的人物、动物和景物的形象,让学生进行讨论、互评。·范作欣赏:
看图片,通过图片欣赏了解别人的梦境,并理解和感悟他人的绘画和构思。·再次练习:
要敢于把奇怪的梦画出来,去惊醒那些老掉牙的梦。据说动物也做梦,它们的梦的内容,你能猜到吗﹖用各种绘画手段表达自己的梦境,形象可以夸张、变形,以增强梦的意趣。·评价小结:
“你对梦的感觉很灵敏,画法大胆别致。”“你的梦真动人!”教师点评、学生自评、互评。·拓展:
梦中景物和梦中的感悟对生活有帮助吗﹖古今有那些发明偶得是通过梦境得来启发的﹖
第九课 迷人的游乐场
学习目标:
·培养热爱生活的情趣,体验与同伴友好相处的乐趣。
·描画游乐场中自己最喜爱的部分,表现出游乐场特有的氛围。·增强想象力,提高绘画表现力。重点难点:
·培养热爱生活的情趣,画出游乐场中自己最喜爱的部分。·注意游乐场里的细节描画,表现出特有的气氛。学习准备:
·教师准备:图画范例等。·学生准备:绘画工具。教学过程: ·启发式谈话
教师和同学展开启发式谈话
内容一:游乐场是大家最喜欢去的地方,提起游乐场,我们眼前马上会出现许多好玩的东西,很多的人。那么,游乐场里究竟有哪些游乐器械呢?同学交流自己玩过的项目 ——滑滑梯,跷跷板、秋千、过山车、疯狂老鼠、碰碰车、海盗船、鬼城、旋转风车„„
内容二:它们的造型是什么样子,有何特点? 内容三:你们知道哪些有名的游乐场呢?
——玄武湖公园、苏州乐园、无锡的鼋头渚、水上乐园、美国的迪斯尼公园„„ ·启发引导
教师将同学的谈话结果集中并做进一步启发引现在的游乐场已不仅仅局限于公园,在商场、超市、快餐店、市民广场、社区花园都建有小型的游乐设施。·欣赏图例
师生共同欣赏教材上的图例:
图例一:大画家画了一个有过山车、滑水道等设施的水上世界,人们在游泳池里快乐地玩耍。有的游泳,有的滑水,真开心。
图例二:小作者把滑滑梯设计成狗熊的样子,小朋友们从熊嘴中进去,从熊脚出口爬出来,真有趣。
·创作与表现:
用彩色水笔直接起稿打轮廓,画上玩的器具,再添画些人物及周边景物,最后涂上鲜艳而协调的颜色。此创作重要的是通过人物表情、动作来表现开心的气氛。完成作业。·评价与反思:
1、学生互相展示作品。
2、学生交流自己在游乐场中玩的感受:开心、快乐、兴奋、流连忘返„„
第十课 下雨啰
学习目标:
·锻炼学生以动作、线条再现情景的能力。
·利用色彩、粗细、疏密、节奏不同的点、线、以及细小的形状,大胆、创造性地表现不同的雨及雨中情景。
·尝试体验下雨给人与动物带来的不同感受。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回忆下雨时的情景,感受人间亲情、友情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难点:创造性地表现不同的雨,表达自己的不同感受。学习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学生作品、各种制作工具。
·学生准备:在网上收集相关图片资料,彩色笔或油画棒。学习过程: ·感知与体验:
1、音乐导入:
教师播放下雨的音乐时提问:这几段音乐表现了什么? 学生回忆下雨时情景,回答问题。
2、再次播放下雨的音乐,引导学生用手的动作表现不同的雨。
3、学生讨论:
(1)说说可以用哪些细小的形状和线条表现不同的雨?
(2)老师准备一些工具让学生上台,用动作表演人或动物在不同雨中的感受、表现和情绪。
4、情感互动:
分小组表演雨中即景。·创作与表现:
1、欣赏课本中的作品,是怎样表现的,采用什么方法?
2、说说自己的创作思路。
3、学生用自己喜欢的绘画工具、喜欢的表现方法画出生活中的雨。·评价与反思:
1、学彼此交流作品,说说自己为什么要这样画? 向同学介绍自己的独到之处。
过程中又是如何体现并突出它的特点的。
2、同学之间互评,最后各小组选派代表进行班级交流。
第十一课近大远小
学习目标: ·通过回忆和现场观察,知道“近大远小”是人们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出现的一种视觉现象。·能运用“近大远小”的原理画出较准确的有透视效果的风景画面,体现纵深感。·训练观察能力,提高准确还原平面表现的水平。重点难点:
·理解“近大远小”的原理,画出有明显的“近大远小”透视效果的风景画面。·表现“近大远小”视觉现象的画面时对直立物体的认识及再现。学习准备:
·教师准备:有“近大远小”透视效果的风景图片,如街道、铁路、建筑、树木等,制作“近大远小”教具所用厚卡纸,大师的作品。
·学生准备:外出旅游时的照片、绘画工具等。学习过程:
·感知与体验:
1、观看。(1)观看有“近大远小”透视效果的风景图片以及同学外出旅游时的照片,老师向同学介绍画面上的风景名胜,也请相片的主人向大家介绍照片中的风景,初步感受“近大远小”的情境。
(2)观看西洋绘画作品,如“通往弗拉基米尔的路”、达·芬奇的“蒙拉丽莎”、凡·高的“夜的咖啡馆”等作品,体会画面的纵深感。
(3)观看教师制作、演示道具:先取方形纸一张,然后在纸面中间刻三条与方形的边相平行的三条线,最后折叠第四条边并将中间的方形推平,产生透视效果,以此解释“近大远小”的现象。
2、同学分小组展开讨论,说说自己观察到的现象,看看究竟是哪些线发生了“近大远小”的透视变化,除了“近大远小”之外,你还发现了那些透视变化。教师根据同学的讨论作简要总结: ·创作与表现:
1、跟画练习:
(1)教师在黑板上演示有纵向感的道路,学生临摹。(2)教师在道路两旁由近到远添画树木,学生临摹。
2、创作练习:
(1)学生在已经画好的草稿的基础上自由添加道路两旁的景物,除了注意表现出“近大远小”的透视效果以外,还要表现“近清远糊”、“近暖远冷”等效果。
(2)再做适当添加,补充一些路两旁的细节,如价格牌、自行车、行人等,将画面画完整。
·评价与反思:
1、大家将完成的作品展示在黑板上,大家坐在各自的座位上一起欣赏作品,看看哪一幅作品最有纵深感。
2、提出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有关透视现象的疑问,请同学和老师给予解释。
3、教师和同学共同欣赏由国画形式所表现的山水画,比较其与西洋风景画在表现远近景物方法上的区别。
第十二课 厨房
教材分析:
飘出饭香的厨房,我们天天都能感受到,那形状各异的锅碗瓢盆,五颜六色的新鲜蔬果,每位四溢的佳肴在孩子们的眼里熟悉而亲切。培养孩子们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学会多角度观察事物,运用自己喜欢的绘画工具及绘画方法去表现生活。初步掌握在画面布局安排时的取舍、构图。使画面的内容丰富,并表现出厨房的生活气息。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通过观察家庭、学校和饭店的厨房,是学生对不同风格的厨房,画面布局合理。
2、操作目标: 学会从多角度观察,运用多种绘画手段,画出自己喜欢的厨房,画面布局合理。
3、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感知美存在于生活中,激发学生感知生活、热爱生活。教学重难点:
重点:观察家庭、学校食堂和饭店的厨房,注意它们的不同风格。难点:从多角度观察事物,画面的取舍,组织构图、布局的合理性。课前准备:厨房图片、厨房录像、电脑、实物投影仪等。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
你家的厨房是什么样子的?最大的特色是什么? ——欣赏
欣赏图片,教师把几种不同风格的厨房的挂图贴在黑板上,让学生欣赏。——思考
找出这几幅厨房图片的不同之处。说说为什么有这样的差异?说说自己家的出访是哪一种风格的? ——观看
观看各种不同风格的厨房,把自己家的厨房和饭店的厨房做比较,说说不同之处。——参观
教师带领学生到学校食堂或宾馆饭店厨房,实地观察,注意它们的不同风格。
——欣赏
欣赏画家和其他同学的描写厨房的作品。——讨论
* 你喜欢那种风格的厨房?
* 在这些的绘画作品中,你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 现在你打算怎样构图?怎样表现? ——创作
用自己喜欢的表现方法,创作一幅别开生面的作品。引导学生学会取舍。——评价
学生自由表达对作品的看法。
第十三课 我干家务事
教材分析:
通过本科的学习使学生更进一步了解家庭生活,培养学生从小就热爱家庭、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好习惯。对于校学生来说,教育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是再好不过的德育方式。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培养儿童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情感,体会劳动创造幸福的欢乐,产生表现生活美的欲望。
2、操作目标: 初步了解形体结构关系,学会用线写生的方法。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家庭、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好习惯。教学重难点:
重点:选择一个最有趣的做家务的场景画下来。难点:线条的灵活运用。
课前准备:有关做家务的录像,人物动态的画面,绘画工具。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
你做过家务活吗?在家的时候你会帮爸爸妈妈做家务吗? ——讨论
闭上眼睛思考一下,你在家里都会做哪些家务事,是和爸爸妈妈一起做的吗?还记得当时家里的样子吗? ——观看
老师播放一段有关家务的录像,同学们观看,注意人物作不同家务事的样子。——游戏
大家一起做一个小游戏,又一位同学上来表演一个作家务事的动作,请其他同学猜猜是什么家务劳动? ——听歌
听歌曲《我有一双勤劳的手》,根据内容表演。——欣赏
欣赏画家和其他同学的描写家务活的作品。——示范
(放录音,跟随录音作画)大家看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什么? ——讨论
线条流畅,有变化,我们在画时应用线条来表现事物,是我们的作品更有生命力。——作业
用线条写生来表现作家务实的情景,做到结构准确,线条生动、流畅。
——评价
引导学生评价别人的作品,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
第十四课 吹气投篮
教材分析:
今天儿童的游戏方式也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改变,所接触到的几乎都是现成的玩具。手工玩具可以让学生感受制作的乐趣,“吹气投篮”利用环保的素材制作,使玩具的功能呈现出简单又好玩的面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理解“吹气投篮”的原理,利用不同素材制作有趣的手工玩具。
2、操作目标: 学会运用身旁日常生活中可再利用的素材进行创作。让学生体验创作的快乐。
3、情感目标:贯穿“绿色常识”,做个保护地球的“小卫士”。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吹气投篮”的原理,制作出形态各异、造型有趣的“吹气投篮”玩具。难点:充分利用生活素材进行联想和创作,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前准备:绘画制作工具、做好的玩具。教学过程设计: ——课前预习
布置学生课前仔细预习。——讨论
尽可能利用回收物品的做法对地球妈妈有什么有益的地方? ——导入
与学生们一起学习一下课本,看看收集了哪些材料,引入 绿色环保”的感念。——思考
分小组,将收集到的物品展示出来,一起想一想、说一说,它为什么要这样做。鼓励学生有不同想法。——游戏
可使用范作进行投篮比赛,进一步理解预习的内容。学生在比赛活动中了解怎样利用吸管制作吹管?怎样做小球? ——发展
思考并交流,说说你准备怎样做?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做,让学生拥有充分思考、动手、想象、创作的空间。学生中有独特性的想法应及时鼓励,即使无法立即做到,也应该保护创造的积极性。教师巡视时,多关注材料使用的安全性。——示范
一个小小的“吹气投篮”,就是一个小小的童话世界,创设有趣的情境,更符合儿童爱玩的天性。怎样才能使“篮筐”的造型更美更特别呢?预习了书本上的范例后,学生们会有更加跳跃的思维方式:水果、昆虫、花草、动物。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上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身旁日常生活中有许多东西及材料都是随手可得的,用点心思及创意,会有截然不同的想法。——讨论
你准备怎么做? ——作业
自己制作玩具。——评价
让学生展示作品,来做一个比赛,在比赛中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可以制定一个简单的比赛规则。
第十五课 字的联想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欣赏、了解中国的演变过程,激发民族自豪感。体验各种不同的形态文字的造型美感,初步掌握文字联想的设计方法。发掘学生的创造力,引导学生运用多种绘画制作的表现形式进行文字联想设计。
教学重难点:重点:用新奇的联想装饰一个或几个字。难点:如何发掘学生的创造力让文字更形象、更生动、更有趣。
课前准备:各种字的资料、绘画用具。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
1、出示象形字。师:“猜猜这是什么字?你为什么这么猜?”
2、学生讨论并回答问题。
3、小结:“这些文字就象画一样,和现实中的物象非常的相似,因此被称为象形字。我们的祖先在发明文字的时候,到了大自然和生活的启示,创造出了象形文字,它不同于英文的二十六个字母,是十分形象逼真地来表达文字意思的。国出土的最早的象形文字发现于河南安阳一处名叫殷墟的地方,在哪儿出土了大量的乌龟及兽类的骨头,这些甲骨上面刻着古人遗留的象形文字,也因此,象形字又被称为甲骨文。”
4、师:“如今的文字在经过几千年的演化之后,已经变得更加抽象简练了。”
5、出示一组汉字和一组变体字:刀,电,火,豆。“你更喜欢哪一组?为什么?”
6、学生自由发言。
7、小结:“今天我们也要来学一回古人,将文字进行变化,变成有趣、好玩的变体美术字,一起来学习《字的联想》。”
8、板书课题:《字的联想》。——讲授新课。
(一)方法一:象形。
1、出示“花”字。“看到这个字,你想到了些什么?”
2、出示范作。“你最喜欢哪一个字?说说理由。”
3、小结:“这些花字有的是局部变化,有的是整体变化,但无论怎样改变,都和花有联系。象这种根据字的形象进行联想的方法叫做象形。这类变体字相比之下较为多见。”
4、板书:象形。
5、欣赏作品:鸟、菊、油、果、笔、雨伞。
(二)方法二:会意。
1、出示变体字“秋”。“这是什么字?你发现什么变化了吗?说说它好在哪里?”
2、小结:“蟋蟀、莲藕、菊花,这些都是秋天特有的事物,这样变化使得这个秋字更加的秋意盎然。”
3、出示变体字“甜”。“这个甜字又有什么变化呢?好在哪里?”
4、小结:“舌头感到甘味即为甜,把甘的中间一横换成一只苹果,苹果是甜甜的,这样使得甜字更加形象。”
5、总结:“像这样根据文字的意思来进行联想的方法叫做会意。”
6、欣赏作品:折、走、断、斜、福。
(三)总结。
1、无论是象形还是会意,在将文字进行联想变形的时候都要注意,内容与形式一定要符合。”
2、举例:豆:
3、板书:内容与形式符合。——欣赏学生作品。
讨论:你喜欢哪个字?还可以怎样修改? ——学生作业。
1、要求:每人独立完成至少两个变体字。
2、提供文字:大、小、风、雨、雷、电、胖、瘦、高、矮、田、地、天、叶、尺、草、舌„„
3、出示:《超级变变变》擂台,激发学生参与竞争。
4、展示学生作品,简要点评。
第十六课 版面设计
教材分析:
通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版面设计作品,进而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版面设计的基本常识、特点和方法,认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形成初步的设计意识和一定的动手实践能力。鼓励学生结合实际运用多样的艺术形式,强烈、鲜明、生动的视觉效果创造性的表现出具有设计个性的版面设计作品。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了解版面设计的构成方法。
2、操作目标: 学会运用综合材料结合多种表现形式,围绕一个主题,设计一个具有鲜明个性的版面。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培养创造美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重点:设计版面。
难点:能根据自己的想法设计。
课前准备:绘画制作工具、做好的玩具。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
多媒体展示课前拍摄的班级和学校黑板报、墙报和宣传橱窗,配合轻松优美的音乐,让学生了解板报在社会中的作用。——欣赏
师生共同欣赏课前收集的办报,激发学习兴趣。——讨论
让学生说说看完这些作品后有什么感受和见解。——研究
引导学生概括出版面设计包含的内容(利用报头、文字、标题、题饰、尾花、插图等进行布局美化)。版面设计两种常用布局方式(对称式、均衡式)、版面设计的中点(布局合理、主次分明、版式生动活泼、美观大方)。——练习
请学生为班级设计一块有特色的办报小样。分组进行讨论,材料由各小组长自定。分小组合作进行设计,设计中可利用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和技法按要求完成。——实践练习
教师通过课件出示可供选择的几个主题,让学生分组设计或独立完成。——拓展
结合学校及班级活动和节日活动,进行办报设计制作评比,也可结合班级网页的版面进行设计制作。
第十七课 标志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通过欣赏、分析、归纳,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标志的基本知识和艺术特征、类型及表现手法。
2、操作目标: 图案设计简洁明快,易于识别,寓意准确,内涵丰富,特征明显,制作精细。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通过观察,搜寻绘画语言,体验设计的乐趣。教学重难点:
重点:欣赏各种标志,掌握简单的设计制作方法。
难点:从多角度观察事物,画面的取舍,组织构图、布局的合理性。课前准备:优秀标志设计作品、实物投影仪、绘画工具、制作材料等。教学过程设计: ——汇报交流
请学生说一说,你们在生活中见到过哪些标志?说出它们的名字、形象以及含义。
标志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设计,教师在课前布置学生查找生活中标志的相关资料。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同时也
是学生了解更多的标志设计及其文化背景。——介绍
简介标志的起源,丰富的生活情景和历史资料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新课的同时渗透了民族文化。——欣赏
欣赏国内外优秀的标志设计作品(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和学生生活有密切联系的作品来展示,如:男女性别标志、铁路标志、2008奥运会标志、麦当劳标志、耐克标志)。——讨论
分组讨论,引导学生赶骡出这些标志的含义及艺术特征。(表现形式简练、传递信息明确、艺术形象独特美观)。——交流
请学生展示自己课前准备的标志,结合课本标志归纳出标志的种类,纵向的有:商标标志、公共标志;横向的有:文字标志、图形标志、综合标志、抽象标志,进而归纳出标志设计的基本方法。——启发
出示各种标志作品,引导和启发学生观察、比较和欣赏这些标志,引出“标志是人类社会中识别和传达信息的视觉符号”从而导入课题。——比较
结合教材出示一组有代表性的作品,让学生识别“抽象和具象”标志。通过对比可知标志设计常用的表现手法。——练习
师生共通常是为学校设计一个标志。要求:设计创意新颖,主体表达明确,形象简练、概括、美观、易识别,有一定的寓意。
——评价
作业完成后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评析,对在设计手法、创新等方面互评、欣赏讲评的方法评选出优秀设计作评。
第十八课 包的世界
教材分析:
包袋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日常用品。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包袋的品种和样式也越来越多。本可让学生了解到现代的包不仅仅是为实用而设计,对其外形、色彩、材质、图案等各方面都有要求。启发学生动脑动手设计绘制一款包,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设计力,让他们从小就树立热爱生活、美化生活的意识。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认识和了解各种式样和材质的包,培养初步的设计意识。
2、操作目标: 鼓励学生运用画画、写写、剪剪、撕撕、贴贴等表现方法设计绘制一款包。
3、情感目标: 体验创作的快乐,培养学生观察表现和美化生活的情感。教学重难点:
重点:观察、分析、表现报的造型,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难点:报的设计新颖有趣。
课前准备:各种各样的包、绘画制作工具等。教学过程设计: ——欣赏
欣赏生活中的各种各样的包。——观察
简单分析包的造型和材质特点。——总结
可以根据包的外观、用途、用法、材料等多角度了解包的世界。——讨论
一名优秀的设计师一定要有丰富的创造力,说说你们的设计方案(可以从用途、外观等各方面考虑)。——交流
生展示自己课前准备的包,结合课本标志归纳出包的种类,进而归纳出包设计的基本方法。——启发
出示各种包的设计作品,引导和启发学生观察、比较和欣赏这些包。——比较
结合教材出示一组有代表性的作品,让学生通过对比可知包设计常用的表现手法。——练习
你最喜欢的包的样子,或用身边的各种材料动手制作一个包,写下你的设计构想。——展评
介绍自己的作品,相互赠送、交流。
第十九课 能干的脚
教材分析:
本课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的同时,更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把握事物特征的能力,学会观察各种动物的脚。
2、操作目标: 拓展学生知识面,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更多有关脚的知识。巩固各类绘画知识与技法,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性才能。
3、情感目标: 培养人类与大自然的亲近感,了解生态平衡的意义,形成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抓住各种脚的特征,并能用绘画和泥塑的方法表现它们。
难点:人的脚较难表现,尤其表现不同的年龄和不同性别的脚,掌握其特征就更有难度了。课前准备:收集到的有关人的脚的功能和资料、美术作品、绘画工具等。教学过程设计: ——讨论导入
学生小组讨论,人的脚有什么作用,人的脚和其他动物的脚有什么不同,人的脚和收有哪些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讨论由教师提问,小组抢答。——交流
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互相欣赏。——游戏
用脚抓笔写字看写出来的字好不好看。——观察
观察自己或同学的脚,进一步了解脚的外形及骨骼特征。——讲授
* 了解骨骼大体特点,尽量不犯基本外形错误。* 比例相对准确。* 线条大胆、流畅。——作业
画一双脚的速写,可一写生自己的脚,也可一写生别人的脚。——复习
复习上节课的知识,谈谈人的脚有哪些特征?动物的脚的特征? ——欣赏
欣赏一些动物脚的图片。——作业练习
画一张表现动物脚的图。——评价
展示作业。——拓展
进一步收集各种不同动物脚的图片,欣赏画家笔下动物的脚是怎样表现的?
第二十课 美丽的鞋
教材分析:
写于人类联系最密切的日常船代用品。鞋,不仅在日常生活中起到保护的功能。当其上升为工艺品时,更是体现人类智慧的结晶。本课通过引导学生了解不同民族、不同时代、不同身份、不同功能的鞋,来从一个侧面了解人类的设计智慧。通过从各种角度去观察鞋、比较鞋、林摹写,了解鞋的基本造型及其装饰特点,为设计制作打下基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培养学生发现美、表现美、欣赏美的能力。
2、操作目标: 用自己喜欢的作画方法写生鞋或记忆画鞋,提高表现力和实践力。
3、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仔细品味鞋文化,了解鞋的历史及鞋的造型特点。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不同写的造型和功能,能够临摹一只鞋的基本造型。难点:临摹写的造型,画自己见过的造型独特的鞋。
课前准备:收集到的有关鞋的功能和资料、美术作品、绘画工具等。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课题
今天这节课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些鞋的图片,你能联系自己的需要说说鞋有什么作用呢?(保护脚、保暖、美观)。鞋是脚的卫士和服装,我们一年四季都离不开鞋,人的脚是大同小异的,可保护和装饰脚的鞋却是千变万化的,他的变化超出了前人的想象。今天,老师带大家一起来体验我国的鞋的文化。——欣赏
分析一双小小的鞋蕴含了丰富的文化,能让我们找到历史的足迹,时间的步伐、民族的特色。
(多媒体展示不同民族、不同时代、不同身份、不同功用的鞋的图片)。学生分析,(结合自己课前收集的有关鞋的资料)
从这些鞋上你能看出历史的足迹、时代的步伐吗? 从这些鞋上你能猜出穿鞋人的身份吗?
从这些协商你能品位出不同民族的艺术特色吗?(款式、质地、功能)——讨论交流
说出自己最喜欢的一种鞋的造型以及喜欢的原因。出示自己手迹的卸货鞋己。——观察
观察自己或同学的脚,进一步了解脚的外形及骨骼特征。——讲授
* 了解骨骼大体特点,尽量不犯基本外形错误。* 比例相对准确。* 线条大胆、流畅。——作业
画一双脚的速写,可一写生自己的脚,也可一写生别人的脚。
——复习复习上节课的知识,谈谈人的脚有哪些特征?动物的脚的特征? ——欣赏欣赏一些动物脚的图片。——作业画一张表现动物脚的图。——评价展示作业。——拓展
进一步收集各种不同动物脚的图片,欣赏画家笔下动物的脚是怎样表现的?
第二十一课 我也能做鞋
教材分析:
本课是手工制作课程,针对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运用多种材料和手段,让学生在轻松、自然的观察、欣赏、体验、制作和游戏中学习,融看、画、做、玩于一体,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让学生体验成功后的喜悦。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引导学生欣赏、设计、制作风格独特的鞋。
2、操作目标: 引导启发学生将自己设计的鞋用不同的材料表现出来,通过活动,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
3、情感目标: 结合班级或学校或学校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鞋展活动,体验鞋与环境与传统文化的关系。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欣赏、设计风格不同的鞋,并尝试将自己设计的鞋制作出来。
难点:启发学生自己设计的鞋,用不同的材料制作出风格独特的鞋(包括对鞋进行创造性设计装饰)。
课前准备:收集到的有关鞋的功能和资料、美术作品、绘画制作工具等。教学过程设计: ——欣赏导入
鞋,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我们的祖先就是穿着鞋走过了几千年的历程。下面我们一块去鞋子博物馆看一看,看看博物馆里的鞋奇在哪里?怪在哪里?在舒缓、悠扬的背景音乐衬托下,课件演示二十多幅鞋的图片。
流动的画面,优美的旋律,仿佛让学生置身于一幅神话
般的世界。屏幕上每出现一幅鞋的图片,学生们都兴奋不已、惊叹不已,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望被充分调动起来了,同时学生的思维也开始活跃了。——讨论分析
* 鞋大致分为几大部分? * 这些鞋的款式有什么不同? * 这些鞋用了那些材料? * 你怎样制作鞋? ——作业形式
小组合作完成,也可单独制作。为自己的脚设计一种装饰鞋或为动物设计鞋。——展示评价
学生们把自己的作品一一展示出来,大家齐动手,把教室布置成鞋展会,一名学生座小记者,老师当摄影其余学生当设计师和观众。进行游戏。——小结
第二十二课 鞋的联想
教材分析:
鞋是人们必不可照的生活用品。因为鞋的造型独特,所以人类能够由鞋的设计产生丰富的创意联想,体现人类的高度智慧。本课通过欣赏各种各样美丽的鞋,以及各种奇思妙想的联想作品,通过启发联想,训练学生思维的变通性、发散性,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挖掘创造潜能,并在生活活动中体验脸型带来的乐趣。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启发连线培养学生创造行为能力。
2、操作目标:自由选择多种材料和绘画媒体,表达自己设计与想法。
3、情感目标: 了解、欣赏鞋的变迁,拓宽视野,提高审美情趣。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对大量鞋的图片及鞋的联想作品欣赏、评述,启发学生产生丰富的联想,而把原本不相关的事物巧妙地联系起来。
难点:引导启发学生如何以鞋为载体,依据鞋的外形、结构,展开丰富的联想,设计一系列新颖有趣、独具匠心的新形象。课前准备:鞋形物品、各种鞋的联想作品图片资料、多媒体课件、绘画工具等。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
说绕口令“一个孩子,拿双鞋子,看见茄子,放下鞋子,去拾茄子,丢了鞋子”。倒入鞋子的话题。
——交流
出示收集的各种鞋形物品、写的联想作品图片资料。——欣赏
欣赏课件中各样新颖漂亮的鞋以及鞋形物品,使学生感受到鞋的变迁折射出时代的进步,设计的灵感来源于生活。欣赏大量的鞋的联想作品,拓宽学生的视野,调动相应的审美体验,激发学生强烈的创作欲望。——讨论
说一说小说、故事、电影里还见哪些神奇的鞋? ——联想训练
* 出示一只实物鞋,变换角度,引导学生从鞋底、鞋面、鞋帮、鞋眼不同部位展开联想或者将鞋破环一部分、变形弯曲又能想到什么?
* 做“鞋子变变变”游戏。(课件)将鞋放在天空、水底、沙漠、马路、书桌等,能想到什么?许多只鞋组合在一起又能变化出什么? —— 创作联想
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表现对“鞋的联想”,鼓励奇特联想。——要领提示
具有鞋的特征。可以异想天开。
画面爆满,色彩鲜艳。起个有趣的名字。
——欣赏评述
自我表现,展示为主。
苏教课件 篇8
颜色的亮度
教学目的:感受色彩的美。学校版的教学(第七册)
识别相同颜色的特性。
为绘画使用不同的颜色。学校版的教学(第七册)
困难重点:了解颜色变化的亮度。
在绘画中使用亮度对比。
准备:油漆,刷子,铅笔。光的颜色在教学版(第七卷)艺术课计划
教学过程:
颜色的主体亮度:
今天我们学习绘制单色画的颜色。
查看学生的颜色知识。
让学生识别不同的颜色。
然后产生新的课程内容。
产生更常见的蓝色。
问学生什么颜色。
产生浅蓝色。
要求学生识别。
产生深蓝色的光。
也要求学生识别。
指导:
结论是相同的深度是相同的 颜色的光的颜色。
问学生如何使相同的颜色更深或更浅。
加上白色和黑色,(你可以加水)
我们控制这种现象称为颜色的亮度变化。解释颜色亮度的概念。
问学生什么方法可以用来改变光的颜色。
学生思考和回答。
得出结论,褪色可以在自己的光色。
用自己的深色加深。
教学生颜色,提出要求。
学生练习,老师考试指导。
摘要:评论学生作品。
被绘的夜视图
教学目的:感受美丽的节日夜景。
熟悉水彩性能。
用蜡笔水彩画夜。
教学困难:学习蜡笔水彩法。
颜色并置。
准备:油漆,杯,调色板,刷,蜡笔。
教学过程:
揭示主题:
今天我们想要一个 学习新图片。
首先要求学生阅读作品,是什么工具绘制。
新授权:
继续问问:什么是蜡笔,这是水彩。
上述两个工具怎么样?
提醒的方式:第一次...............为什么要使用此订单?
使用蜡笔的不透明度。
教学生画夜:
铅笔手稿。
蜡笔是有色的。
小心留下水彩涂层。
(水彩,蜡笔)
绘与水彩平。
注意,较大的笔。
学生重复这个过程。
教师示范。
学生练习,老师考试指导。
摘要:回顾课堂知识,评论操作。
被绘的夜视图
教学目的:感受美丽的节日夜景。
熟悉水彩性能。
水彩画与蜡笔在晚上。
教学困难:学习蜡笔水彩法。颜色并置。
准备:蜡笔,颜料,刷,调色板,水。
教学过程:
揭示主题:
在几千年,我们必须画一个夜景。
新授权:
请学生打开书。
看看书中的图片。
要求学生回答是绘制工具的时间。
(蜡笔,水彩油漆)
什么蜡笔
什么是颜料?
如何画,为什么?
从蜡笔的特点。
(先用蜡笔,然后在水彩上,因为蜡笔不透水,后水彩不会影响。
告诉学生:这种蜡笔和水彩的组合称为蜡笔。
请学生在纸上测试。
教学生画夜。
草案。
与蜡笔的颜色。
空结构线。
水彩,着色。
摘要:对工作的评论。
优秀的赞美。
画一瓶花
教学 目的:感受蜡笔水彩的美丽。
颜色对比。
绘制一个带有深色背景的瓶子的图片。
教学难点重点:瓶子设计。
颜色并置方法。
准备:蜡笔,颜色和相应的工具。
教学过程:
一。揭示主题:
今天我们拿着一瓶鲜花。
二。新授权:
回顾蜡笔水彩的知识。
以及绘画方法。
老师拿出这个课的模式,让学生欣赏。
让学生评价什么是好和坏的地方。
然后根据其优缺点提出的工作要求和预防措施:
花是大的。
颜色对比强。
在花和叶之间留有缝隙,容易水色渗透。
图片是平衡和丰满。
教学学生设计瓶花造型:
瓶形状。
花的形状和排列:
三角形。
回合。
对称。
均衡。学生进行绘画,老师导游。
概要:
显示学生工作。
集体评价。
被绘的金鱼
教学目的:培养对生命的爱。
了解金鱼的结构。
绘图金鱼用蜡笔水彩方法。
困难重点:掌握蜡笔水彩法画金鱼。
金鱼尾巴结构的理解。
准备:蜡笔和水彩工具。
教学过程:
一。揭示主题:
今天,我们想用蜡笔水彩金鱼。
二。新授权:
回顾蜡笔水彩知识,画画。
建立一个模型供学生评估。
其中提出了要求和预防措施:
许多品种。
头大,小,变化。
角度动作变化。
颜色对比。
教学生画金鱼:
身体。
头,眼睛,嘴
鳍,尾
教学生设计金鱼: 各种形状:身体,眼睛,嘴,鳍,尾巴。
不同的姿势,大小。
不同的排列。
学生练习,老师考试指导。
摘要:对学生作品的评论。
单独的模式
教学目的:欣赏模式的美丽。
单独的图案设计。
设计绘制个别模式。
难点:单独图案设计。
图案设计平衡。
准备:油漆,刷,调色板,杯。
教学过程:
一。揭示主题:
今天,我们必须绘制一个单独的模式。
二。新授权:
请让学生观察作品。
问:什么是单独的模式?
(单个图案是与其无关的独立图案,其是图案的基本单元,是用于装饰的独立图案,并且是集成图案的组成部分。
老师由传说说明。
解释书中的作品。
以牡丹花为例,为学生解释图案的形状 证明模式被简化了。
提出一个任务,设计和绘制一个单独的模式。
教学生设计独立的模式:
找到你需要的材料:花,叶,茎,草。
简化。
组合。
完成草案。
设置颜色。
教师示范。
学生练习,老师考试指导。
三。概要:
显示学生工作和评论。
赞美杰出作品和作者。
单独的模式
教学目的:享受美国的图案,独立的图案设计,画出独立的图案。
个别模式的设计。
单独的图案平衡。
教学难点重点:图案设计平衡。
个别模式的设计。
准备:刷,调色板,油漆,杯。
教学过程:
一。揭示主题:
今天,我们必须学习一个单独的模式。
二。新授权:
学生的单独图案属于哪种绘画形式?(模式)
模式的主题从哪里来?(生活)
图案的图像和真实的东西之间的区别是什么?
模式图像更简洁。
介绍模式分类(个体,适合,连续)
独立的图案特征:独立的。
教学生绘制一个独立的模式:
铅笔手稿。
染色。
注意:第一次里面后,第一次光后深。
请求:
线条光,色块均匀。
同样的颜色画一次完成。
三。学生练习,老师考试指导。
四。摘要:评论学生的工作,赞美出色。
适用于图案
教学目的:欣赏适当的模式。
适合图案特性。
适合模式练习。
教学难点:图案的设计。
适用于图案设计。
教学过程:
一。揭示主题:
今天,我们想一起学习的模式。
二。新授权: 在单独的模式内容上查看类。
享受这本书的作品,要求学生找到最好的功能的模式:
轮廓的形状具有特定形状。
概念:
当外轮廓被移除时,该图案被处理成特定轮廓,例如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等,该图案保留在轮廓之外。
4.两种常用方法的模式介绍:
主要形状的变形适合轮廓。
B在主图案外添加其他图案以找到适合。
请学生欣赏这本书的作品,这是适合他们的。
任务的安排:给一个模式。
选择一种方式,并适合其适当的图案设计的形状。
教学生设计:
想想,选择。
铅笔手稿。
染色。
学生练习,老师考试指导。
三。摘要:查看类的内容。
集体评论操作。
优秀的赞美。角模式
教学目的:享受模式的角落。
了解拐角功能。
绘制拐角。
教学困难:角模式。
平衡模式的设计。
准备:油漆,刷,调色板,杯。
教学过程:
一。揭示主题:
该类适合于模式。今天,学习角落角落。
二。新授权:
享受这本书的角落。
了解模式的角落。
联系班级,谈谈模式的角落和模式之间的关系。
角模式是一种适合的模式。
要求学生回答角模式的使用。
装饰
经常在布局,板报纸出现。
放任务,画角模式:
给一个模式。
让学生把它变成一个角质模式。
查看类的两个方法。
教学生绘制图案 类。
一个观察,思考,选择。
B铅笔手稿。
C着色。
学生练习,老师考试指导。
三。摘要:审阅文本。
作业评注。
包
教学目的:感受日用品的美丽。
了解白包的三维现象。
草绘一个包。
教学重点困难:画立方体包。
布的性能。
准备: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项目介绍:
回顾以往研究的内容,以及立法的立体视角。今天打包包。
二。新授权:
1.请观察学生的包。
问基本是什么?
六面体。
2.请学生绘制六面体。
集体评论。
缺乏注意和预防措施。
3.继续观看包装。
分离几个相同的形状。
共三个,一个大两个小。4.请学生画画。
添加方法。
一个大的六面体加上两个小的六面体。
5.教学生绘画袋。
彩绘六面体。
找到正确的地方。(高和低)
画一个小的六面体。
转动圆角。
加上小零件,注意立体。
6.学生练习,教师检查指导。
三。摘要:回顾知识。
集体评论操作。
踢足球
教学目的:培养对运动的热爱。
学习任务动态变化。
画足球的场景。
教学重点困难:
命题画创意画。
跳跃动态设计。
准备: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项目介绍:
今天,我们要画足球场景。
二。新授权:
介绍足球资料,起源等。
请小球迷介绍今天的足球情况。要求学生回答什么是足球场景?
活泼,激烈,激烈
问学生在足球场什么?
球,团队,教练,裁判,观众,球童,座位,目标,草坪。
一个一个问其特点和画:
球上的模式是什么? 什么是球队的球衣?
教练在比赛中显示什么样的地位?
什么样的敷料/
观众的反应是什么?......逐一教授学生掌握特色。
介绍几个动态绘制的字符。
用圆圈绘制。
让学生选择精彩的本地表演。
要求:明亮的色彩,活跃的气氛。
学生绘画,老师指导。
三。概要:
显示学生工作。
集体评论。
人们切纸
教学目标:
感受民间艺术的美丽。
了解人们切纸的特点。
设计字符切纸。关键点:
字符刻。
创意设计字符。
准备:剪刀,订书机。
教学过程:
一。项目介绍:
欣赏教科书中的字符。
介绍一些人们剪纸和剪纸的知识。
二。新授权:
1.介绍几种不同的字符纸切割样式。
2.介绍几种不同的饰品。
波纹,鱼鳞,涟漪,锯齿状,新月形,圆形
3.问剪纸的学生哪一部分:
颈部。
胸部。
腰部和腹部。
四肢。
Q:什么是各种饰品?
发送人在模式下,让学生有自己的装饰。
5.展示作品,教师评论。
6.教学生绘制剪纸字符:
从书中打印所需的字符。
绘画,绘画与自己的装饰。
捆绑。用彩色纸剥离图案。
刻。刻的图案。7.学生练习,教师检查指导。
三。摘要:对工作的评论。
动物纸切割
教学目标:
感受民间艺术的美丽。
民间剪纸动物形象。
剪纸动物图像的设计。
关键点:
动物图像雕刻。
动物特征。
准备:剪刀,订书机。
教学过程:
项目介绍:
享受各种动物纸切割,审查班级内容。
揭示主题。
新授权:
让学生分析切纸的模式。
检查各种纸张切割花样。
老师问。学生回答。
问:字符和动物之间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头发。
四肢走。
耳。
尾巴。
Q:你准备穿什么动物?
猫,狗,猪,牛,羊...逐个问一下,想想各种动物 主要特征。
讨论装饰材料的使用。
学生进行外部身体创造。
显示和集体评论。
装饰创作。
教师示范的全过程。
画画。
装饰。
隔断。
学生练习,老师指导。
总结:展示作品,集体评论,杰出表扬。
彩色纸切割
教学目标:
感受彩色剪纸的美丽。
两种形式的彩色纸生,熟。
D)颜:墨水用石墨。
E)颜色:可用水彩颜料代替。
保持各种工具的方法。
分类: 主题:人,景观,花鸟。
方法:精细,写意。
墨水分为五种颜色:
焦炭,厚,重,光,清晰。
笔画:中心,侧面。
区分:
阴影墨水。
在前面的一侧。
干湿绘。
学生练习,老师指导。
三。摘要:评论。
绘画葫芦
教学目标:
培养国画的感觉。
知道徒手画。
复制葫芦地图。
关键点:
了解颜色亮度的变化。
在绘画中使用亮度对比。
准备:刷,油墨,油漆,杯,调色板。
教学过程:
项目介绍:
今天,我们用中国绘画知识,画葫芦。
新授权:
查看类的内容。
请观察学生 书葫芦。
问:是什么样的画?
写意。
问学生葫芦分支:
叶,藤。
绘画分析:
葫芦:边,湿墨,色。
笔3到4笔。
请学生来电源模型葫芦画
集体评论。
老师纠正。
学生再次示范。
树叶:
侧面,湿,厚油墨
笔5笔加5笔。
学生示范,集体评论。
老师纠正,然后演示。
藤
中心,干,焦油墨。
一支钢笔。
学生练习。老师巡逻。
概要:
显示学生作品。
评论。
值得。
绘画lo杷
教学目标:
培养权 国画的感觉。
知道徒手画。
复制lo杷的图片。
关键点:
学习lo杷的艺术。
屏幕组成处理。
教学过程:
项目介绍:
今天,我们要画lo杷。
新授权:
回顾中国画的知识。
lo杷在书中的介绍。介绍lo杷的着名绘画。
请让学生在书中观察lo杷。
比较经典和葫芦画。
回顾葫芦画。
lo杷分析:
叶片:lo杷,叶茎。
Lo杷画:颜色,侧翼,湿画。
学生示范,集体评论。
老师纠正。
学生再次示范。
叶:浅墨,厚脉,干,中心。
茎:厚墨,干,中心。
学生练习,老师指导。
概要:
以下是相同的 显示作品。
集体评论,值得称赞。
苏教课件 篇9
教材简析:
《苏州园林》币初中语文(语文版)七年级第二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说明文。课文没有泛泛地介绍苏州园林的景物,而是抓住"务必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一总体特征,从整体到局部,从大处到小处,作了富于艺术性的说明,从而使读者不仅了解了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又得到美的享受,是二篇很好的说明文的典范,对指导学生。写作、陶冶学生的情感大有稗益。
教学理念:
1、据弃旧传统"串讲"教学模式。设计"课前积累——创设情景导入——自由式阅读——合作式解读——探究式拓展"五大环节。实施过程中
以学生的自感、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这是初一年学生第一次接触说明文,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掌握阅读说明文的方法:明确说明对象是什么;分析说明对象的特征有哪些;
理清说明顺序;找出说明方法;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的特点,让学生终身受益。
教学目标:
1、学习抓住事物特征,由总到分的说明顺序。
2、品味准确生动的说明语言。
3、学习掌握作比较、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4、感受苏州园林的美,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流程:
一、课前积累:
学习课文之前,利用书籍、网络等课程资源辅助教学,指导学生登录"园林""旅游天地"等网站,走进图书馆,了解苏州园林的概况,增强感性认识,激发学习兴趣,为学好课文打下基础,同时要求学生熟读课文,充分预习,探究课后习题,养成自学的好习惯。(由于学生缺少对苏州园林的感性认识,缺少对苏州园林的了解。因而课前的积累意在让学生初步了解苏州园林,为学习好课文打下基础。)
二、创设情景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历史悠久,名胜古迹星罗棋布,你知道有哪些吗?(学生自由发言)追问:请你向同学们简要介绍一个你最熟悉的名胜古迹。
师:从同学们的介绍中,我们不仅感受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赞叹劳动人民的智慧。同学们听说过这样的诗句吗?"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苏州园林你们可能都没看见过吧?老师已经给同学们带来了。请同学们看课文的插图 苏州拙政园。以导游的口吻,根据图画,运用简洁的语言,向老师和同学们介绍拙政园。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导人可以把学生引人新课的"大门",激其情,引其思,营造和谐的气氛,为学习课文铺设基石。为此,学习课文之前,首先与学生一番平等对话——鼓励学生各抒己见,谈谈中国的名胜古迹,根据课文的插图,介绍拙政园,让"插图活起来",发挥其辐射功能。比一比,哪位同学课前探究做得好。老师则针对学生的发言补充完善,评价鼓励,并巧妙过渡到课文。]
三、自主式阅读课文
1、指导学生阅读说明文应从下面儿方面人手?(板书:明确说明文的对象,分析说明对象的特征有哪些,理清说明的顺序,找出说明的方法,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的特点)
(这是初一年学生第一次接触说明文,应该让学生掌握如何阅读说明文的方法。这样对学习说明文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自由朗读,整体感知,做到以下几点:
①标出自然段的序号,圈划不理解的词句;(小组交流或全班交流)
②找出概括苏州园林共同特征的句子。
(学课文的开始让学生一段自主学习的时间,不要老师包办代替,让他们靠自己能力去探究,去发现;努力做到自学文中的生字词,自悟文中的精彩之处,从而养成良好的习惯、终身受益。)
四、合作式解读课文
1、师:课文先后多次提出"图画",请同学再仔细阅读课文,用"圈点法"找出这些句子。(学生回答,相互补充,共有10个句子。)
2、老师要求学生把这些句子依次标明序号,并简要小结:"这一幅幅生动的。图画告诉我们苏州园林色彩的美,结构和布局的美,体现出
园艺家们独具匠心。请同学在小组中讨论,这些句子中,哪几何是写整体?哪几何是写局部?哪儿何是写细部的扩(学生先以4人小组讨论,而后在班级发言交流。)老师板书:整体——局部——细部,并根据学生的回答相应写出序号,概括说明顺序:从整体到局部,从总到分,从大处到小处的逻辑顺序。
师:我们再联系上下文,看看这些局部和细部说明的对象分别是什么?(学生再次认真阅读课文,找出相应的说明对象。)
师:可见,苏州园林无论是整体,还是它的每一个局部,甚至每一个细部,处处都注意图画美,作者反反复复用图画作比,目的在于强调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由此,我们可以在说明文的阅读和。写作方面获得什么启示呢?
(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让他们学有所得,学有所获。)
小结:在作者笔下,苏州园林变成一幅幅大小错落,千姿百态,图画,游览者,置身其中,"如在图画中"读来令人美不胜收。
3、以优美的古等独奏曲为背景音乐,学生自由选择课文段落朗读。
(赏佳音、品美文,充分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
在朗读的基础上品味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学生找出课文中表现说明语言的准确、简练、生动的句子。)(学生回答,教师点拨)
4、师:要想把事物说明得好,还要讲究方法。说明方法很多,常见的有:分类别、下定义、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列图表等。
(指导学生找出课文中的说明方法)
(在合作解读课文的过程中,主要是教给学生学习说明文的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老师始终是一个配角,任务就是组织串联,点拨深化,。总结升华,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获得知识。)
五、探究式拓展课文
①师:文章的结尾好不好?简要说明理由。
如果作者不在此结尾还继续写的话,会再写些什么呢?
(学生以4人小组为单位讨论,而后在班级交流发言。)
②质疑:读了课文同学们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吗?
(自由质疑,学生能解答的让学生自己说,教师不作具体答复。)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是思维的火花,质疑应该在每一节课中得以体现。)
③想象并设"21世纪我神往的校园美",要求从房屋、桥梁、花树的布置和雕塑、池沼中选一个方面来表现,可以用图画加上说明性的语言,也可以用语言直接描绘。
(拓展是锻炼学生想象美,创造美的能力,挖掘学生的潜力,让学生学好课文的同时,还要构建课文里没有的知识。这对学生的一生的发展都有好处。)
课后反思:
用了两个课时上完了《苏州园林》,走出教室,心里感到特别轻松和愉快。一直以来自己所思索的任何用新课程的理念教说明文,在教学中得意实践。
在《苏州园林》的设计中,我打破传统的"串讲",先创设情景导人,再指导学生阅读说明文的方法,让学生找出说明"苏州园林"共同特征的句子,然后仔细阅读课文,从2—9段中找出含有"图画"的句子。我想:学生如果能够找出这些句子,肯定就能理解说明的特征和说明的顺序,但这有一定的难度,对第一次接触说明文的初一年学生来说是否会完成,我心里没有底,但总想试试,结果出乎我意料之外,有部分学生很聪颖,一下子就找出来了,真让我为之一振。再指导学生为这10个句子标上序号,分组讨论,找出说明整体、局部、细部的句子,在此基础上归纳了本文的说明顺序。又由"局部"的句子让学生从文中找出各自的说明对象,从而解决每段的中心何。第二课时学生配乐选段朗诵,赏佳音、品美文,充分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找出本文的说明方法和说明语言准确性的句子已经是水到渠成了。课堂结束之前留下一定时间,让学生讨论"课文的结尾是否画蛇添足",想象"如果作者继续写下去会写什么扩;想象并设计"21世纪我神往的校园美",学生纷纷动手,擅长画画的用彩笔勾勒,长于。写作的用语言描绘。学生笔下的校园美五彩缓纷,虽然稚嫩,但从一个侧面表明学生的想象力、审美能力已得到培养,学生的思维空间需要我们去开拓,学生身上闪耀出的智慧的火花,也令我倍受鼓舞。
如果说还有不足的话,就是学生的想象力,还有待于培养。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知识是有限的,想象力是无限的。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使学生终身受益,语文老师责无旁贷。
苏教课件 篇10
一、课时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正确认读本课16个生字。
过程与方法:
1、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识记生字。
2、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3、通过反复朗读,感悟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价值观:
运用多种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感悟“好多事情并不像当初想象的那么坏。你只要会动脑筋,坏事就有可能变成好事。”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二、教具,学具:
生字卡片、苏珊的画
三、板书设计:
苏珊的画
弄脏→画狗→得第一
四、教学程序: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画画吗?有一个叫苏珊的小朋友也特别喜欢画画,看,她画的漂亮吗?(出示苏珊的画)说起这张画呀,还有一个小故事呢。你们想知道这个故事吗?那咱们快读读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遇到困难和小组的同学一起解决。
2、小组长用生字卡片检查识字情况。
3、谁愿意当“小老师”检查识字情况?(指名读、小组读、开火车读)
(三)理解课文
同学们的识字情况很好,你们能把课文也读这样好吗?
(指名读书,提醒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别人读书是非常好的习惯。相互评价,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感悟文中情感,理解课文内容。)
预想课堂情境:
1、请同学自由读文,然后指名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说说是什么样的心情?(生说高兴的心情)再请小组同学用高兴的心情读一读。
3、指名读第二自然段,提问“还用高兴的语气吗?为什么?”(生可能说用伤心的语气。因为苏珊把要画好的画弄脏了,她很伤心。)再请其他同学读一读,注意读出伤心的语气。
4、平时你爸爸和你说话时用什么语气?(生畅所欲言)这篇课文中爸爸说了几次话?你认为怎样读合适?试着读一读。看谁读的像?(生可能说用温和、耐心的语气)多找男同学来读。
5、请生读第四段,读完后,师说我要和你握握手,知道为什么吗?
生可能说我读的好。
师说知道好在哪儿吗?因为你读出了苏珊高兴的心情。
可苏珊为什么高兴呢?谁还能再这样读一读?我们读书就要这样,把课文读准确、有感情。谁还想读?再指名读。
6、生可能说我想读第六段。
师说你认为自己读的怎么样?读出了怎样的感情?
生可能说我读出了苏珊得第一后的高兴心情。
师说如果你们觉得他读的有感情就为他鼓鼓掌吧!
师说就因为你读的好,你才得到了这么热烈的掌声,老师真为你高兴。
生评价后师说你们喜欢文中的爸爸吗?为什么?
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抓住“他把坏事变成了好事”问,爸爸把什么坏事变成了好事?
师说好了,现在咱们就把对每一段的感受送到课文中读一遍,要读出自己的滋味。
小结:通过刚才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你认为苏珊爸爸说的话有道理吗?你在生活中遇到过这样的事吗?你当时是怎样解决的?如果今后再遇到这样的事,你会怎样做呢?
(四)课堂积累
请同学们用横线把文中“好多事情并不像当初想象得那么坏,你只要会动脑筋,坏事就有可能变成好事。”划出来,并抄在小本本上。
《苏珊的画》教学反思
《苏珊的画》这篇课文,并不是要赞扬苏珊绘画的技巧有多高超,而是通过苏珊一次画画儿的经历向大家揭示一个生活中的道理:遇到问题要积极动脑筋,促转化,坏事就有可能变好事。本课课时目标: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理解课文内容,明白在生活中要善于动脑筋促转化,把坏事变成好事;正确认读本课十五个生字。
“同学们,你们喜欢画画吗?有一个叫苏珊的小朋友也非常喜欢画画。瞧,(出示苏珊的画)这就是苏珊的画,这幅画里还记述着一个小故事呢”立切主题,使孩子们很快走进文本。并通过指名领读、轮读、开火车读,用字组词等形式使学生很快掌握了本课生字,从而为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分角色朗读中,孩子们联系生活实际,读得感情充沛,在反复读爸爸最后说的话中,联系全文,领会其中的道理,并通过勾画、抄写、背诵,更深刻的理解文章告诉我们的道理:只要会动脑筋,坏事就有可能变成好事。口语交际环节,通过提问: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事情发生?如果你或你的朋友、亲人遇到类似的事情,你想怎么办?学生在讨论中更好的领悟了课文所蕴含的道理,并由课文扩展到了生活,产生了实效,非常不错。
苏教课件 篇11
教学目的:
1、通过创设情境,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2、让学生在观察、讨论中逐步培养自主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3、使学生能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相关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初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1、小朋友,谁来说说一星期有几天?
2、是呀!一星期有7天,我们一起来数一数:星期日、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一星期的最后一天是星期几?
3、讲述:按照历法,星期日是一星期的第一天,安排第一天让小朋友在家休息,是为了小朋友一星期能更好的学习,星期六是一星期的最后一天,今天,就是“星期六”,也就是“周末”。(板书部分课题:周末)
5、小朋友的周末生活真是丰富多彩。今天,我们在数学王国里也来过一个愉快的周末。(补充课题)
二、师生合作,获得新知。
1、我们来玩套圈的游戏。讲述游戏规则:套中第1个圈得1分,套中第2个圈得2分,套中第3个圈得3分,套中第4个圈得4分,套中第5个圈得5分。
2、请一位小朋友上前套3个圈。
3、指名说说图中小朋友一共套了几分?你是怎么知道的?
4、如果让你来套3个圈,最多能套几分?你的3个全套在哪里?先跟好朋友说,再汇报)
5、现在有一位小朋友一共套了9分,他的3个圈套在哪里?(同桌讨论,在交流)
6、教师:小朋友真爱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答案。下面,还有4个有趣的活动等着我们呢。学生分组组成各小队去不同的兴趣小组活动,然后依次轮流交换。
三、组内合作,探讨交流。
每一个“活动场面”由解说员解释图意并提出解题要求,学生动脑思考后,组员与组员之间进行探讨、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四、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1、刚才小朋友们都观察得很仔细,讨论得非常热烈。下面,我们就来听听你们讨论的结果。
2、汇报“歌舞组”活动场面的讨论结果。
3、汇报“美术组”活动场面的讨论结果。
4、汇报“过独木桥”活动场面的讨论结果。
5、汇报“接力赛”活动场面的讨论结果。
6、小结:刚才你们争论得非常激烈。小朋友以后遇到问题就要这样,要敢于争论,敢于说出自己的意见。
五、全课总结,回归主题。
师:小朋友,在生活里存在许许多多的数学问题,只要我们仔细观察,动动小脑筋,我们就能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这些有趣的问题,所以,在以后的生活中,小朋友要努力做个爱观察、爱思考的孩子。
小朋友,这节数学课你们“玩”的开心吗?我们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周末”。
教学目的:对本学期学过的概念进行复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巩固,加深认识知识之间的联系。
二、整理数的概念。
1、认数复习。
(1) 出示直尺,画一条直线,并标出直线上的点。让学生整理数。让学生在整理数的顺序的过程中,再次认识直线上的点越往右,它所表示的数就越大。
(2) 数的大小比较。做第2题。学生填写,然后汇报交流。
2、数的组成复习。
(1) 复习数位。个位和十位的概念。
(2) 做第3题。
1个十和3个一合起来是( )。
1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是( )。
2个十是( )。
学生先填写,再交流。对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借助学具摆一摆,弄清数的组成。
(3) 做第4题。
17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20里面有( )个十。
三、时间的复习。
做第5题。让学生先认一认钟表上的时间,再相互交流,说说几时在干什么。还可以让学生说说在钟表上认时间的方法。
四、综合复习。
做第6题。这题综合了认物体、认位置、分一分、几和第几,以及统计等方面的知识。复习时,可以分小组讨论、填表,并在小组里相互说一说,然后集体交流。
对于讨论“还可以怎么分?”时,可以按颜色分,按楼层分,或按有无曲面来分,等等,只要说的合理就要肯定。
右面一题的答案是:圆柱上面有正方体和长方体;长方体上面是球;下面是圆柱,左面是正方体,右面是圆柱。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复习了数的有关概念和认时间、认物体……等方面的知识,在课后希望小朋友能运用所复习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苏教课件 篇12
教学目的:
使学生通过实物的辨认,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这些形体的名称,能识别这些形体。
引导学生认识相应的图形与名称,初步认识这些形体的主要特征。
1、出示挂图,引导学生说出图上意思。
2、分一分,帮助学生把积木按形状分成四类:
3、假如学生把长方体和正方体分在一起,圆柱和球分在一起,要先肯定是对的,然后再引导可以细分。
4、看一看,摸一摸:感知每类形体的特征,在这基础上再抽象出相应的立体图形
5、教学各形体的名称。
6、感知认识:(1)可以由老师说名称,学生拿出相应的形体。
(2)也可以由老师拿出形体,学生说出名称。
1、“想想做做”第1题。
(1) 通过实物和图形的连线,联系生活中的物体,加深对不同形体的认识,并通过举出实例得到进一步的巩固。
(2) 让学生说出在生活中和它们相似的朋友。
2、“想想做做”第2题。
观察图里的物体可以分成几类,再独立地数一数、填一填,然后交流。
3、“想想做做”第3题。
第(1)题,可以填一填,再相互交流。
第(2)题,只要求口答,不必进行书面回答。
教学目的:
1、过学生的实践活动,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征。
2、让学生体会平面与曲面,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3、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良好的情感体验。
教学过程:
1、小猴和小狗分别选择用乒乓板托正方体、长方体奔跑。小猪和小熊分别选择用乒乓板托圆柱和球奔跑。
1、猜测:如果把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这四种物体从同一高度同时往下滚,哪些物体滚的快呢?
2、提出活动要求,请一小组示范,强调从“同一高度”同时“往下滚”。
1、示范摸;2、同桌互摸;3、组织评价。
1、提出要求;2、学生互编互猜;3、师生评出最佳谜面。
1、提出问题;
在搭的基础上数一数。左边两图中只含有正方体,容易数;右边一图中含有四种形体,要让学生认真观察,分别输出四种形体各用了几个,数好一种填一种。
小编推荐
搜索课件(实用12篇)
搜索课件【篇1】
设计理念:
儿童天生就对动物充满了喜爱和好奇,大班的孩子对动物的关注已不仅仅是简单的可爱、有趣,他们更多地想了解动物有什么特殊的本领,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启示。为顺应幼儿的探索需求,帮助他们归纳已有的经验,为他们做深入的探究提供支持,特设计了本次活动。活动中通过讨论、归纳、对应等形式,让幼儿在了解动物本领的基础上,帮助幼儿理解人类的一些发明与动物的特殊本领之间的联系,并尝试设计自己的发明。
教学目标:
1、了解动物的特殊本领,知道人类的许多发明都与动物有关。
2、能利用对动物本领的认识,进行大胆想象,尝试进行创造发明。
教学准备:
幼儿关于动物本领的前期知识准备、各种动物和人类发明的图片,ppT课件、幼儿人手一张纸画张和一支笔、2块教学磁板
教学重点:
帮助幼儿归纳已有经验,找出动物的特殊本领。
教学难点:
帮助幼儿理解并能够将人类的一些发明与动物的特殊本领之间建立联系。
教学过程:
一、帮助幼儿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归纳动物的特殊本领。
1、观看动物视频导入,提问:
(1)你看到了哪些动物?它们都有什么本领?
(2)你还知道哪些动物有什么特殊的本领?
2、归纳具有相同本领的动物。
教师分组出示ppT图片,提问:这些动物有哪些本领是相同的?出自:屈;老.师教案网启发幼儿说出快速奔跑、保护色、盔甲类、有毒的、再生的等概念。重点对有毒类的和能再生的动物进行提升。
教师小结:大自然中的动物都有保护自己的本领,动物的本领与它们身体的特殊结构有关。
二、帮助幼儿理解人类的一些发明与动物的特殊本领有关。
1、引导幼儿了解人类的许多发明与动物有关。
启发提问:你知道人类的哪些发明是从动物身上得到启发的呢?
2、利用找找看的方式,帮助幼儿将人类的多种发明与动物之间建立联系。
设置一定的难度:幼儿手里的发明图片与磁板上的动物图片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引导幼儿发现动物有多种的本领,会给人类很多启示从而产生出更多的发明创造。
三、引导幼儿大胆想象,根据动物的特殊本领设计自己的新发明。
1、出示一组科学家的最新仿生发明,引发幼儿兴趣。
2、鼓励幼儿大胆想象,设计自己的新发明。教师巡回指导并及时了解幼儿的设计思路。
3、教师请有想法的幼儿介绍自己设计的新发明,简单总结,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每个环节缺乏科学合理的小结,特别是在最后总结动物超级本领与人类的关系时,没能表达人类的本领还有很多,不仅是模仿学习,能举出实例会更好。虽然环节之间自然过渡,但是语言组织还是缺乏科学严谨性和逻辑性,需要多要斟酌。由于紧张,语速有些过快,操作环节,给幼儿留的时间有些短,没机会让幼儿进行充分讨论,我会在以后的活动设计中,合理分配时间,争取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搜索课件【篇2】
活动目标:1、认识磁铁的磁力现象。
2、发现生活中有磁性的物品。
3、主动积极地参与探索活动。
活动准备:磁铁、回形针、铁的瓶盖、含铁的物品、小玩具车、胶带、泡沫板、脸盆、水、沙箱等。
活动过程:一、展示事先准备的一些磁铁的小物品。
1、请幼儿猜猜看哪些物品有可能被磁铁吸起来。
2、哪些物品磁铁吸不起来。
3、请幼儿将猜的结果进行分类。
二、分别请幼儿实际性的用磁铁吸吸看,并将能被磁铁吸起和不能被吸起的物品进行分类摆放。
三、将幼儿分组或发给每个幼儿一块磁铁,请幼儿在教室里大搜索,看看磁铁可以吸起来什么,不能吸起什么。
四、请幼儿说说自己的发现,并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下来。
搜索课件【篇3】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介绍了常见的几种浏览器的种类,如何浏览网页,如何收藏网址,其中搜索引擎的检索方法包括“分类目录”检索法和“关键字”检索法,进而缩小搜索范围和精确查询,本节还简单讲解如何保存网页、图片、网页中的部分信息及下载文件的方法。本节所学的内容在日常生活中有较大的作用,学生会比较感兴趣。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随着电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学生能熟练掌握上网的方法,学生口中网络的词汇也越来越多了。对于初中二年级的大部分学生上网看看东西,搜索资料都应该不成问题。但是学生缺乏对检索方法系统的了解,大部分学生还不能快速准确地搜索相关主题的信息。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一些常用的浏览器;
2、知道“分类目录”检索法及其操作的步骤;
3、知道“关键词”检索法,以及“关键字”搜索的一些常用技巧;
4、了解保存信息的基本操作。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教师演示讲解,与学生进行一定的互动,结合日常生活的经验,进而让学生掌握信息的搜索、存储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培养学生正确的评价、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利用互联网收集并进行筛选信息的意识和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使用收藏夹收藏网址的基本操作方法。
2、利用搜索引擎收集信息的基本操作,掌握关键词搜索的技巧。
教学难点:
如何选择切合主题的关键词,使用一定的搜索技巧来提高信息检索的效率。
五、教学过程:
频道小编推荐: |
搜索课件【篇4】
1. 了解“搜索引擎”的概念和作用;
2. 掌握如何利用“搜索引擎”查找信息;
3. 学会熟练运用“关键字”和“分类项目”方法查找信息;
1. 如何运用“关键字”的方法查找信息;
运用“关键字”和“分类项目”查找信息的过程和搜索到所需信息的操作技巧。
1. 认识“搜索引擎”并掌握常见的几个“搜索引擎”;
2. 利用“关键字”查找信息的过程、方法及技巧;
3. 利用“分类项目”查找信息的过程、方法及技巧;
4. 页面和图片信息的保存过程和方法。
启示法、提问法、举例法、任务驱动教学、演示操作法、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室、巡视辅导法、CAI。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科学合理地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在教师启发式和学生思考参与及师生共同演示操作的教学方式下,运用任务驱动式教学帮助和带动学生逐步完成各项教学任务,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情况使内容由简单逐步过渡到复杂程度,尽量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的积极参与兴趣,激发和锻炼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创设轻松活泼的学习环境,使他们能轻松容易地学好课本知识和课本外的知识。
问题:同学们,平时在上网要查找自己需要的资料时,一般用什么网站查?
(引出“搜索引擎”的概念和作用,并掌握几个常用“搜索引擎”名。)
任务:通过搜狐的网站查找并保存一幅动物图片,同时保存该页面。(采用举例法、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室进行演示讲解。)
2. 在网页中部搜索 空白框里输入关键字“动物”;
3. 单击“搜索”按钮打开搜索到的网站。
单击搜索到的某一网站,例如“杭州野生动物世界”,打开对应网站,单击相关项目逐级查找所需信息:杭野介绍→新闻中心→选择并单击某动物图片,如鳄鱼图片。
右击所选图片→选择“图片另存为”命令→选择保存位置并命名→单击“保存”按钮。
单击“文件”中的“另存为”命令,选择保存位置并命名。
如何正确输入“关键字”?例如要查找珠海一所中学网站主页该如何输关键字。(提问法、讨论法、举例法、实践操作法。)
任务一:通过搜狐的网站搜索和保存一幅“花卉”图片并保存其主页到“我的文档”中。
2. 在在网页中部搜索 空白框里输入关键字“花卉”;
3. 单击“搜索”按钮打开搜索到的网站;
4. 单击网站名“中国花卉图片网”,打开主页;
5. 单击“文件”中的“另存为”命令,选择保存位置并命名;
6. 单击相关项目逐级查找所需信息:单击“图片分类”下的小分类→选择图片→右击所选图片→选择“图片另存为”命令→选择保存位置为“我的文档”,并命名→单击“保存”按钮。
1. 搜索和保存与学习和生活有关的图片和网页页面。
2. 如何保存网页上的文字?例如如何保存一则新闻文字?
搜索课件【篇5】
这节课的内容是出自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信息技术》的第一单元第四课---《Word的高级编辑》,在学这部分内容之前,同学们已经系统地学习了Word的基本操作、简单文字处理与在Word中插入表格等内容,对Word中的一些基本工具栏、功能设置等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在《Word的高级编辑》这一节课中将学习艺术字的设置,文档页面设置,文档添加引用内容,以及公式编辑器等内容。这部分的内容相对于整本《信息技术》教材来说处于基础知识的地位,是学习电子表格制作、幻灯片(PPT)制作、多媒体软件等制作的基础;但在第一单元中本节课的内容属于重点内容,它是在前几个课时的基础上对Word文本操作的提炼与概括,以及学习一些难度相对较高的知识,比如给文档设置页眉、页脚、页码、添加引用内容等。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信息技术教育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学务必逐步推行信息技术必修课,该课的目标是在最短的时间内全面提高中小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即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形成对信息技术积极的态度和价值观,进而使学生能有效利用信息技术作为支持其他学科的学习和终身学习的工具”。Word高级编辑内容是学生处理信息、掌握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的基石,把Word高级编辑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工具,能够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奠定必要的基础。
知识与技能:
1、学习Word中艺术字的插入与设置;
2、掌握文档页面设置的操作步骤,学会分栏、分页、给文档设置页眉页脚页码以及和给文档添加题注、脚注;
3、知道如何使用公式编辑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践操作,强化所学知识的印象,巩固学习成果,并制作出个人成品;
2、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与分享,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以及实际动手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认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感受Word高级编辑在学习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体验信息技术学习中的乐趣。
2、文档页面设置的操作步骤(包括文档分栏、分页、分节、设置页眉页脚);
难点:
1、文档页面设置的操作步骤(包括文档分栏、分页、分节、设置页眉页脚页码);
七年级学生处于行为规范阶段,学习自制力相对小学阶段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学习时精力还不能完全集中,不过对形象生动、动手实践的学习有很大的兴趣。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操作性较强的学科,大部分的学生对此相当感兴趣,学习热情较高,但不得不承认学生进入信息技术课堂的愉悦更多的来源于他们面对电脑与网络的第一反应是娱乐而非学习,他们希望老师能够利用信息技术课让他们玩玩电脑游戏、上网聊聊天……课程的目标要求与学生的内心反应仿佛成了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
对于七年级第二学期来说,学生在小学阶段以及初一第一学期已经对信息技术课程有过接触,尤其是在初一上学期,学生已大致了解了计算机的启动、关机、简单系统软件的基本操作等。但由于一学期的信息技术课时比较少,学生的遗忘性较大,以及学生家庭条件参差不齐,课后用电脑练习实践的时间不均,学生的掌握情况不是很理想,对于Word高级编辑的认识和了解就更少,但经过前几次课的学习,学生对Word的一些文本编辑技巧有了一定的掌握,为本节课高级编辑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七年级的学生对于感知通道的偏爱主要是听觉,缺乏学习动机,学习坚持性较弱,在学习时喜欢活动,更喜欢结伴学习,在学习活动中喜欢动手操作等。因此,在讲授Word高级编辑时可以精心导入、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多加组织小组学习、协作学习。
一般情况下一个班级的学生年龄都基本一致,不会相差很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程度也大都无异。但基于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学习能力不同、学习水平不一,以及家庭经济基础不同(家庭条件良好的可以为学生提供课下电脑练习的设备,家庭条件较差的也许没有电脑操作的设备),可以采用分层次的教学方式,关注学生个别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对于计算机技术的学习,教师一般采用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教师首先通过演示操作,讲解新的教学内容。学生在教师讲解后,通过自己操作练习,掌握所学知识与技能。教师运用讲授法可以系统的讲授知识,尤其是重难点的讲解,学生也能清晰地了解知识的脉络结构。信息技术一门操作性极强的学科,Word的高级编辑学习也是如此,需要学生及时地操作练习,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加深印象。
随着信息技术的逐步普及,学生的知识水平、操作技能、学习兴趣等出现了较大的差异,单单是讲授法和练习法并不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面对这些问题,可以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创设情境、布置任务。任务驱动教学法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主动参与,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任务驱动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及与他人协作的能力,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能够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学生与学生的一般特征、入门能力、学习风格等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教师的系统讲解只能保证每一个学生达到了本课基本要求,但有的学生在课下或在父母的指导下已经掌握了较高的Word编辑技巧;或有的学生学习能力较差、学习支持条件不足,对所学知识不能尽快消化,这时候就需要分层教学,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己练习,给不同程度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让有余力的同学超前学习新知识或自学其他软件,挖掘其潜在能力,给学习困难的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及时解决遇到的问题。
每一门课的教学都需要教师在上课期间提问一些问题,一方面,提问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学生集中思考,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及时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教学质量。
在任务的驱动下,学生利用课本内容、数字资料、互联网信息等学习资源进行自主探究学习。教师可以把学生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小组由信息技术程度好的学生和信息技术程度差的学生组成,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同时,让小组成员之间进行讨论、交流和分享,开展协作学习。技术掌握好的学生可以帮助技术较差的学生,技术较差的学生可以请教技术掌握好的学生,既发挥了信息技术程度好的学生的优越性,也弥补了信息技术程度差的学生的不足。
基于任务教学法所提出的任务,学生可以进行探究式学习,以问题情境为实破点,作出各种猜测,要想法寻找问题的答案,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要对问题进行推理、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方向,然后通过观察、实验来收集事实,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如查阅文献资料、检索等)得到第二手的资料,通过对获得的资料进行归纳、比较、统计分析,形成对问题的解释。最后通过讨论和交流,进一步澄清事实、发现新的问题,对问题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比如在讲Word的高级编辑中可以向同学们布置任务或展示一些成品,让学生思考探究怎样操作才能达成目标。
前面已经说到信息技术是一门操作性极强的学科,学好这门课,学好Word的高级编辑仅仅靠课堂上老师的讲解以及实时练习是不够的,需要学生课前自主预习、课后勤加练习、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求较高。
七年级的学生更喜欢活动,喜欢结伴学习,而且在这门课中多采用任务驱动法或基于问题的教学方法,因此更需要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生生之间协作交流、互相借鉴分享,各抒己见,在思想碰撞中激发出创新点。
经过前几节课的学习以及同学们的课下练习,我们知道了如何对一些文字进行简单的美化,如何插入表格、编辑表格,并且我们在《匆匆》那篇散文上进行了系统的操练,那么大家想不想再学习一些Word的高级编辑技巧,让我们的作品更加美观呢?我们先来看一幅图文混排的《匆匆》散文,这样的排版格式是不是比我们之前看到的更加耳目一新,那么大家思考一下,结合我们之前学过的知识,如何才能做成此作品。
要达成上述排版的效果,除了用到我们之前学过的知识,还需要这节课的内容,接下来我们就系统地学习Word的高级编辑。
学习了这部分内容,同学们可以在之前练习过的《匆匆》这篇散文上练习一下,设置一些艺术字,对其进行美化一下,一会儿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部分同学的作品。
文档分栏:
将插入点定位到需要分页的位置;
页面布局—页面设置—分隔符—分页符;
在打开的分隔符下拉列表中列出了四种不同类型的分节符;
设置文档页眉页脚页码:
选择添加题注的位置,在“引用”选项卡下单击“题注”组中的“插入题注”按钮,在需要插入的位置输入题注内容即可
我们本节课Word的高级编辑就学完了,我们一共学习了四个模块的内容(设置艺术字、文档页面设置、文档添加引用内容、公式编辑器),通过老师的演示以及同学们在电脑上的动手练习,相信大家对本节课所讲的知识、技能、方法、步骤等都有了很好地掌握。
在课后希望同学们勤加练习,在这里老师布置一个小小的作业:大家可以在朱自清《匆匆》这篇散文上运用本节课所讲内容对这篇文章进行修饰,要求如下:将文章分成两栏,将题目设置成艺术字,在文章最后添加题注(有关朱自清的简单介绍)。期待在下节课欣赏大家的佳作!
教师需要对自身的教学过程进行评价,是否对教学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有正确恰当的预设,是否做好了应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突发事件的准备(是否具有教育机智),是否准备好了教具,是否安排了适量、适度的课堂例题和练习题等等。
新课程非常重视评价的多元化,七年级信息技术课堂,要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自主选择、有效的主动实践,教师对学生学习评价上也应多元化。比如:
因为我们信息技术课的实践性使我们的教学模式是以协作学习为主,而这种模式的呈现又多以项目活动为主,在项目活动中,学生运用与学习活动紧密相关的知识技能,同时其它的智力因素和个性特征也会表现出来,比如,与同伴的协作能力、问题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创新意识、独立思考能力、精力持续时间等。自我评价及同伴、小组互评一起运用,来考评学生的技能和能力,会使评价更客观、真实有效。
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采取系列评价量表进行自我评价,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自己作为学习者的理解,又有助于其对学习目标的认识,有助于对学习过程的控制,有助于培养和形成其对学习及活动的评价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在上机操作、探究学习、小组讨论时的表现(发言能力、交流能力、写作能力等)进行考评,可以利用观察表格来记录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的特别技能、行为及进步。
收集学生在这一科目学习过程中的作品,以学生的实际表现作为判定学生学习质量的依据,这样可以反映出该生的相关学习过程及结果,能积极促进学生参与学习,对自己的学习有强烈的责任感。
一门课或一节课的学习过后,需要布置一些练习题或测试题,这些试题虽然不能完全代表一个学生的学习结果,但它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的学习质量,因此,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也需要对这些试题进行总结性评价。
搜索课件【篇6】
活动目标
1.了解动物的特殊本领,知道人类的许多发明创造都与动物有关。
2.在配对的活动中,找到动物与生活中的某些事物的对应关系。
3.能利用动物本领的认识进行大胆想象,设计自己的“新发明”。
活动准备
1.幼儿提前搜集动物的本领知识。
2.课件。
3.图片卡。
4.幼儿学习资源3、彩笔。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引发兴趣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一个好听的故事《想飞的小象》,请小朋友边看故事边听故事,一会儿老师有问题要提问小朋友哟(播放故事视频)。
提问:故事里有哪些小动物,它们都有什么本领?(幼儿回答)
师:看来,每一种动物都有自己的本领,只是各种动物的本领不同。
二、进一步认识各种动物的特殊本领
1.师: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还有哪些小动物有哪些本领。(放课件图片)蝙蝠在夜间自由飞翔;袋鼠妈妈带着小袋鼠跳;枯叶蝶隐藏在树枝上;鸟儿在空中飞翔;小鸭在水中游泳;蜘蛛在织网;壁虎吸在墙壁上;蜜蜂在吸花蜜。小动物们的本领可真多。
2.师:小朋友还知道哪些小动物的本领?昨天老师让小朋友回家搜集动物的本领,你搜集到什么动物有什么本领,现在请小朋友和你的同伴交流一下你搜集到的动物的本领。(分组交流)
3.请幼儿单独回答。
信鸽会送信;青蛙会跳;变色龙会变色;松鼠的尾巴可以当伞;公鸡会打鸣;黄牛会耕地;萤火虫会发光;鲸会喷水;孔雀会开屏;狗会汪汪叫;壁虎的尾巴断了可以再生出来;北极熊不怕冷;竹节虫可以藏在树枝上;骆驼可以储存食物;鸬鹚会捉鱼;乌贼会喷墨汁;狐狸会放臭屁等。
老师小结:小动物们的本领可真多,有的动物有保护色,有的动物有再生的本领,不同的动物有保护自己的特殊本领,他们真是太棒了。
三、说说动物本领与人们的发明创造
1.师:小朋友,你了解了这些动物的本领以后,想到了什么?
(1)播放鱼游泳视频。
视频看完了,你想到了什么?
小结:鱼的身体内有鱼鳔,内部可以储存空气,鱼正是利用空气在水中的浮力使自己上下移动,于是人们受小鱼游的启示发明了潜水艇。
(2)出示青蛙图片。
看到青蛙游泳你想到了什么?(蛙泳)出示蛙泳图片。
(3)出示孔雀开屏图片。
看到孔雀开屏你又想到了什么?(孔雀舞)出示孔雀舞图片
看到孔雀开屏,人们发明了孔雀舞。
2.幼儿操作练习
师:小朋友,除了刚才看到的这些,生活中还有很多的发明也是受到动物特殊本领的启示而发明的。那我们还从动物身上学到什么本领,发明了什么呢?老师这里有一些图片,请小朋友来帮他们配配对吧!(播放轻音乐)
你是怎么配对的,为什么?
小结:受到……的启发,我们发明了……;看到……,我们发明了……。
四、大胆设计自己的新发明
师:我们的生活真的离不开动物,动物给我们很多的启发,让我们人类过得更好、更快乐!如果请你来做个发明家的话,你会学哪种动物的本领发明什么样的东西呢?请小朋友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认真想一想,把它画下来。
五、结束。
师:小朋友们真棒,都有自己的创意,让我们到美工区中继续我们的“发明创造”吧。
搜索课件【篇7】
本节课是第二单元《网上冲浪》第二节课的内容。上一节课《网络浏览》学生已掌握了在因特网浏览信息的基本操作方法,如:浏览器的打开,网址的输入,链接等操作,学生已经具备了深入学习的基础。本节课是在此基础上设立的高层次的学习任务,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在因特网上搜索和捕获信息的方法,掌握了本节课,也为以后几课的学习如:在因特网上下载、交流信息和管理资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课时。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使学生了解在因特网上搜索信息的意义,了解搜索信息的基本方法。
②掌握利用简单的关键词搜索信息的操作方法。
③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自主学习、团结协作和实践的能力,初步培养学生信息的搜索、捕获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交流、师生交流、人机交流、学生操作等活动形式,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综合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小组合作和主题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励、体验成功,在不断尝试中激发求知欲望,在不断探索中陶冶情操。
确定以上目标的原因:
本节课的课题是《搜索信息》,因而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使学生掌握如何在因特网上用最快的方法搜索到自己需要的信息。通过学习和具体实践,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相互合作的团队精神和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信息处理的水平。另外,由于每个学生知识水平和能力有差异,有些学生可能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查询信息的能力,为了能使学生共同进步,创设一个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们相互帮助、相互学习是很有必要的。
1.重点:使用分类目录型搜索引擎搜索相关信息和利用关键词搜索相关信息的方法。
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结合《信息技术》的学科特点,根据本节课的具体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任务驱动”法组织教学,学生带着任务学习有助于理解和掌握知识。任务的完成就标志着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同时学生也能体会到任务完成后的成就感,从而激发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采用直观演示法组织教学,可以增强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可操作性。课堂上我将教师演示与学生跟着教师同步操作相结合,通过教师手把手的教,教师的演示操作完成了,学生也掌握了操作要点,效果事半功倍。
1.尝试操作法:教师演示时,学生跟着教师同步操作,以及学生根据老师提出的任务主动尝试操作。
练习巩固法:学生每学完一种操作,马上跟上一个巩固练习。
教师为学生布置主题任务,学生在任务驱动下,角色从“让我学”变成“我要学”,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完成学习任务。
钻研教材,研究教法与学法是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合理安排教学程序则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一环。为了使学生学有所获,我设计了以下五个教学环节。
刚才我们听了一乎非常优美动听的英文歌曲,这首歌是电影指环王的插曲,歌名叫做May it be,同学们知道这首歌的中文名和它的歌词吗?
我们今天就借助于互联网的帮助,利用互联网上的搜索引擎,找到自己所需要了解的资料。
二、实践探究,学习新课。
(1)、认识搜索引擎:英特网上的信息浩瀚万千,而且毫无秩序,所有的信息都分布在互联网上的各台主机上,而网页链接是各种信息之间纵横交错的桥梁,而搜索引擎,则可以为你绘制一幅一目了然的信息地图,供你随时查阅:
搜索引擎工作的三个过程:
I、在互联网中搜索、发现网页信息。(利用蜘蛛系统程序,自动访问互联网,并沿着任何网页中的所有URL爬到其它网页,重复这过程,并把爬过的所有网页收集回来。)
II、对信息进行提取和组织索引库。(由分析索引系统程序对收集回来的网页进行分析,提取相关网页信息,根据一定的相关度算法进行大量复杂计算,得到每一个网页针对页面内容中及超链中每一个关键词的相关度(或重要性),然后用这些相关信息建立网页索引数据库。)
III、接受查询。(当用户输入关键词搜索后,由搜索系统程序从网页索引数据库中找到符合该关键词的所有相关网页。相关度数值排序,相关度越高,排名越靠前。最后,由页面生成系统将搜索结果的链接地址和页面内容摘要等内容组织起来返回给用户。)
(2)搜索引擎一般提供分类目录型检索和关键词索引检索两种服务方式。
分类目录型检索是将因特网上的信息资源形成分类目录,搜索者依据分类目录层层查找自己所需要的网址。()。
关键词索引型检索是搜索者输入某一信息的关键词,搜索引擎服务器根据这些关键词寻找所需资源的网址,反馈给搜索者。()。
常用的搜索引擎主要有以下几个:
搜索功能并非是完全独立的,只是通过区分不同的媒体形式来分别学习而已。例如,在搜索文字时,有时搜索到的网页里面也有相关的图像,要善于综合应用。
1、搜索文字信息。搜索网页练习任务:
(1)搜索中国最早的文字。(2)搜索中国最早的史书。(3)搜索世界最大的湖泊。
拓展:找不到合适的信息时,可以根据搜索引擎的建议更换关键词。
在找不到合适的信息时,可以根据搜索引擎的建议更换关键词。
操作过程:
(1)指出哪一个建议关键词是更准确的?
(2)更换关键词后,你找到相关信息有多少条?
(3)你认为哪条信息是准确的?
探究:比较网页快照在链接速度、阅读形式上的不同。
这部分搜索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①使用通配符可以代替不确定的字。
②使用多个关键词来缩小搜索范围,更准确、更快地找到所需信息。
③链接失效时使用网页快照查看网页内容。
2、搜索图片信息。搜索图像练习任务:
(1)搜索中国最早文字的图片。(2)搜索世界最大湖泊的照片。操作过程:
(1)你当时找到的相关图片有多少幅?(2)你认为哪张的质量较好?
(3)如何操作能看到原始的图像?(4)如何进入到图像所在的网页?
拓展:在教师的指导下使用google地图功能或Sogou地图功能搜索地图,以此了解有关的城市、山脉、交通等地图信息。
探究:如何搜索漫画、墙纸等专题图片?如何搜索动态的gif图片?
探索图片时,要注意以下问题:
①搜索到的是预览图,单击之后获得原始图像。
②图片的分辨率决定了清晰度,但有时小图对插图等也很有用。可以选择大、中、小图像搜索选项,来查找适合的图像。
3、搜索其他信息。可以让学生尝试音乐、动画等其他信息的搜索。注意以下问题:
①搜索到的音乐可以在线播放,但要求有相应的多媒体设备支持。
②搜索到的动画可以在线观看,只要IE是5.0以上的版本,或者已经安装过Flash播放器插件。
1.想想搜索下列信息的最佳关键词,并在互联网搜索引擎上找到答案:
(1)沙尘暴形成的原因。单一关键词是(沙尘暴),多个关键词是(沙尘暴形成原因) 。
(2)张学友主演的歌剧有哪些?单一关键词是(张学友),多个关键词是(张学友歌剧) 。
(3)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前因后果。单一关键词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多个关键词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因后果)。
2、翻开书57页,用你比较喜欢的搜索引擎把书上试一试中你感兴趣的内容找找答案。
四、小结本课内容,展示学生成果。
我觉得,本节课是对任务驱动和基于因特网资源型学习信息技术课的一次尝试,学习的主要资源不再是单一的课本,而是因特网这一拥有相对无限信息的资源,授课中我以“学生动手实践为主线”,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让学生“在做中学,在练中巩固”。我的主要任务是适时对学生加以组织调控,为学生设置一个个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尝试操作,以最快的速度,查找最准确的信息。根据学生能力的不同,对接受能力强的学生我让他们自主探究,完成任务后要在组内开展互帮互学,带动能力稍差一点的学生,使他们共同提高。在引导学生学习过程中,既要重视学生知识的学习,又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包括动手操作,技术应用、创新实践的能力,尽量留给学生最大的空间,让学生勤尝试、会尝试、乐尝试,勤于实践,大胆动手操作,促进学生应用信息技术能力的不断提高。
搜索课件【篇8】
设计理念:
儿童天生就对动物充满了喜爱和好奇,大班的孩子对动物的关注已不仅仅是简单的可爱、有趣,他们更多地想了解动物有什么特殊的本领,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启示。为顺应幼儿的探索需求,帮助他们归纳已有的经验,为他们做深入的探究提供支持,特设计了本次活动。活动中通过讨论、归纳、对应等形式,让幼儿在了解动物本领的基础上,帮助幼儿理解人类的一些发明与动物的特殊本领之间的联系,并尝试设计自己的发明。
教学目标:
1、了解动物的特殊本领,知道人类的许多发明都与动物有关。
2、能利用对动物本领的认识,进行大胆想象,尝试进行创造发明。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教学准备:
幼儿关于动物本领的前期知识准备、各种动物和人类发明的图片,ppT课件、幼儿人手一张纸画张和一支笔、2块教学磁板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帮助幼儿归纳已有经验,找出动物的特殊本领。
教学难点:帮助幼儿理解并能够将人类的一些发明与动物的特殊本领之间建立联系。
教学过程:
一、帮助幼儿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归纳动物的特殊本领。
1、观看动物视频导入,提问:
(1)你看到了哪些动物?它们都有什么本领?
(2)你还知道哪些动物有什么特殊的本领?
2、归纳具有相同本领的动物。
教师分组出示ppT图片,提问:这些动物有哪些本领是相同的?启发幼儿说出快速奔跑、保护色、盔甲类、有毒的、再生的等概念。重点对有毒类的和能再生的动物进行提升。
教师小结:大自然中的动物都有保护自己的本领,动物的本领与它们身体的特殊结构有关。
二、帮助幼儿理解人类的一些发明与动物的特殊本领有关。
1、引导幼儿了解人类的许多发明与动物有关。
启发提问:你知道人类的哪些发明是从动物身上得到启发的呢?
2、利用找找看的方式,帮助幼儿将人类的多种发明与动物之间建立联系。
设置一定的难度:幼儿手里的发明图片与磁板上的动物图片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引导幼儿发现动物有多种的本领,会给人类很多启示从而产生出更多的发明创造。
三、引导幼儿大胆想象,根据动物的特殊本领设计自己的新发明。
1、出示一组科学家的最新仿生发明,引发幼儿兴趣。
2、鼓励幼儿大胆想象,设计自己的新发明。教师巡回指导并及时了解幼儿的设计思路。
3、教师请有想法的幼儿介绍自己设计的新发明,简单总结,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
给予幼儿想象的空间,让孩子们尽情地幻想,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向往。通过实践,我们发觉这一活动既符合幼儿的兴趣和现有的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有助于幼儿经验、视野的扩展和潜能的发挥,不知不觉地在他们幼小的心灵深处播下了科学的种子。
搜索课件【篇9】
活动目标
1.了解动物的特殊本领,知道人类的许多发明创造都与动物有关。
2.能利用对动物本领的的认识进行大胆想象,设计自己的的新发明。
活动准备
各种动物图片及根据动物发明的物品的图片,笔、纸等。
活动过程:
1.音乐导入:《动物模仿操》,随音乐做动作。
师:刚才我们做了《动物模仿操》,你喜欢小动物吗?你喜欢什么的小动物?为什么喜欢它?它有什么本领?下面老师跟小朋友一起认识几个小动物朋友:
2.出示图片一:师:你喜欢小鸟吗?它有什么本领?幼儿:小鸟会飞,能飞到自己想去的地方。我们一起模仿小鸟飞。师:我们如果想到自己想去的地方要怎么办?幼儿:坐飞机。师:我们一起学飞机起飞的动作。师:飞机与小鸟有什么相同之处?
得出结论:飞机是根据小鸟的原理制造的。
3.图片二:蜘蛛知网。师:蜘蛛为什么知网?生活中有什么东西与蜘蛛网相似?(渔网、捕蝶网、纱网、等。)
结论:生活中的网状物品就是根据蛛网的原理制造的。
4.图片三:海底世界。师:水里有什么?鱼有什么本领?鱼用什么游泳?(鱼鳍)出示船的图片。师;鱼鳍像船的什么?(船桨)我们模仿一下划船的动作。你们看鱼鳞向我们见过的什么?(瓦片)
结论:瓦片是根据鱼鳞的原理做的,船就是根据与游泳的本领制造的。
5.总结:其实,只要你是个细心观察的孩子你会发现生活中的很多东西都是仿照小动物本领做的。
6.游戏:猜一猜
我们来玩个游戏。逐一出示鸭子(袋鼠、蝙蝠、蚊子、章鱼):下面我会出示很多图片,仔细看如果你觉得哪张图片是仿照鸭子(袋鼠、蝙蝠、蚊子、章鱼)做的你就大声喊“停”。
活动延伸:
1.小朋友开动脑筋时刻到了,快动脑筋想一想,生活中还有什么也是仿照小动物做的?
大象——吊车螃蟹——钳子变色龙——迷彩服人跳舞——机器人跳舞鲨鱼——潜水艇等。
2.我们小朋友来当小发明家根据小动物的本领,也来设计个小发明吧。互相交流自己的小发明,结束活动。
搜索课件【篇10】
《打字速度靠指法》这节课主要是练习学生的打字能力和速度。本节课是对前面知识的巩固和提高,让学生养成正确的坐姿和加强指法的练习。主要的教学内容是通过金山打字通打字游戏的练习,提高击键的正确率和击键的速度。
教学对象是五年级学生,正确的指法是电脑操作的一项重要基本功,练好指法能大大提高操作电脑的速度,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学习,学生已基本掌握正确的坐姿和正确的指法,但还不够熟练,需要通过专项的不断训练来强化,形成习惯。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到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我精心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掌握键盘指法和左右手的键位方法;学会手指的分工。能够找到基准键,并能正确使用。掌握正确的打字姿势。
了解键盘的组成,掌握基准键位的手指分工及操作,掌握空格键的使用,养成良好的打字坐姿及击键习惯
通过比一比的形式,初步感受打字的技巧和方法。
通过探究、对比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及小组间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培养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培养操作能力。
【重点】掌握基本键的位置和使用,学会正确使用指法。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认知特点,我采用1。任务驱动法 2。协作学习法 3。分层教学法4。赏识教育法。意在帮助学生通过观察,自己动手,从实践中获得知识。整个探究学习的过程充满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体现了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而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
教学过程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怎么才能快速输入字符吗?像打字员那样快速输入字符”,学生汇报。
1。十个手指的分工:每个手指都有分工,既减轻了疲劳,也提高了速度。
教师出示一段字符,学生尝试输入。
教师指导,出示十指分工图,学生牢记分工图,并再次练习。
2。基本键的使用。
你们知道什么是基本键么,基本键有什么作用呢?
教师:手在基本键位,无论按上面的键还是按下面的键,手指移动的距离短,速度也快。练习基本键位的使用。
3。同桌互相检查一下,是否都完成了任务。
教师:时间长了,不仅影响速度,而且还会让你的脊椎变形呢。
出示正确的打字姿势图片,并指导:面向正前方,两臂自然下垂,手脚平放,眼平视,脊椎挺直,手指稍微弯曲,用指尖敲击键盘。老师编了一首关于打字姿势的儿歌。(投影出示)
最后,为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便于学生理解掌握。我的板书将采取简明直观的提纲式。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考官。
搜索课件【篇11】
活动目标:
1、了解每样物品都包含着各行各业的劳动。
2、尝试用绘画的方式表述物品的由来。
3、懂得珍惜物品,并学会感激付出辛勤汗水的劳动者。
关 键 点:了解每一样物品都包含着各行各业的劳动并尝试用绘画的的方式表述物品的由来。
活动准备:
1、幼儿在家中选择一种自己觉得重要的物品,如:笔、纸、食物、玩具等均可,并与爸爸妈妈谈谈这样东西是如何来的,需要哪些人的辛勤劳动,并带到幼儿园来。
2、人受一份画纸、油画棒。
活动过程:
一、说说它的故事。
1、教师出示一支铅笔,引导幼儿说说有哪些劳动者与这支铅笔有关,鼓励幼儿乡的越仔细越好。
2、幼儿展示带来的物品,讲讲这样物品是怎么样来的。包含了哪些人的辛弃劳动。
3、幼儿与同伴交流讲述有关它的故事。
二、操作绘画,绘制搜索地图。
1、在画纸上画下这个物品的由来过程,想想怎样才能表示每一步步骤的前后顺序。
2、用绘画的形式记录物品是怎样一步步的被制作出来的,并用数字或箭头表示步骤。
三、作品展出,互相交流。
1、将幼儿的作品展出,并将相对应的物品摆放在一起。
2、幼儿结合记录作品,互相介绍物品的由来。
搜索课件【篇12】
进入“我的搜索”页面,这里您通过搜索查询,或者通过类目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如下图中2所示)。
点击“设置”,进入设置页面,你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信息,进行设置。如果下图所示。
您可以点阿里旺旺页面左边的“批”字按钮(如下图中1所示),进入“采购批发”页面,这里你可以看到最热门的采购批发信息(如下图)。
你开可以选择点击上面的搜索框,输入信息的关键词进行搜索,例如“韩版女装”(如下图2所示),将显示出对应的信息条数,点击即可查看,
您可以点阿里旺旺页面左边的“商”字按钮(如下图中1所示),进入商务服务页面,选择“供应信息”(如下图中2所示)。
如果您之前订阅过供应类型的商机,您可以在图3的位置看到您订阅的商机。您也可以直接输入关键词(如下图中4所示),查找您感兴趣的供应信息。
4,怎样从阿里旺旺上搜索求购信息?
您可以点阿里旺旺页面左边的“商”字按钮(如下图中1所示),进入商务服务页面,选择“求购信息”(如下图中2所示)。
如果您之前订阅过求购类型的商机,您可以在图3的位置看到您订阅的商机。您也可以直接输入关键词(如下图中4所示),查找您感兴趣的买家信息。
注:只有诚信通会员才可以直接查看买家联系方式。
苏教版科学课件11篇
苏教版科学课件 篇1
一、教材分析
新编《科学》三年级下册是在三年级上册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小学三年级上册是科学教材的起始册,选择的教学内容是以学生有系统的观察活动为主线展开的。例如,在教学内容中设计了观察大树和寻访小动物等活动。作为这一线索的延续,三年级下册的主题确定为对物质特征和变化的观察,在这一册中共安排了混合、空气、植物的一生、动物的生命周期、沉和浮、溶解等六个单元。
混合单元着重引导学生对物质混合的现象进行观察,认识有些物质混合后其中的各个成分不会发生变化,而有些物质混合后会生成新物质;初步建立混合物的概念;亲自动手制造混合物并学习对固体混合物进行简单分离的方法。
空气单元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证明空气的存在,并通过一系列的动手操作活动,帮助他们认识空气作为物质的一般属性。并设计了有关认识空气的特殊性质的探究活动,最后一课时则引导学生探讨空气和人类生活的关系。
植物的一生单元引导学生经历种植凤仙花的完整过程。通过对凤仙花各个生长期不同形态特征的观察,帮助学生建立植物生长周期的概念,并引导他们学会定期观察、记录以及分析数据的方法。
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引导学生经历养蚕的完整过程。通过对蚕各个生长时期不同形态特征的观察,帮助学生建立动物的生命周期概念,感受生物的生命过程并学会描述这个过程。
沉和浮单元主要涉及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哪些因素有关、怎样改变物体的沉浮及如何利用沉浮的原理来制作小船和潜艇等问题。
溶解单元从观察食盐和沙在水中的变化开始,引导学生进入对溶解现象观察、描述的一系列活动之中。如怎样加快溶解,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溶解在水中的食盐能否重新分离出来等。
二、学生分析
1、三年级儿童想象丰富、思维活跃,天生的好奇心是科学学习的起点,他们对花鸟鱼虫、日月星空的好奇心,只要善加引导就能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行为。
2、通过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学生们对《科学》这门课已经有所了解,知道科学课是由一个一个的活动组成,这是令他们喜爱的。但是他们却常常不能自觉作好课前准备。
3、虽然经过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学生们已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但是他们的观察力、思维力有待提高,学生往往只看事物表面,而不知事物的内在,难以把握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4、对实验感兴趣,但容易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究内在。
5、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学生缺乏对科学学科重要性的认识。
6、本年级共7个班,1班是小班26人,2~7班是大班,每班都有57或58人。
三、教学要求与评价
1、学生在活动中能正确进行物质混合与分离操作,能按观察物质混合与分离的基本程序进行观察,能根据事实说明物质混合后是没有变化,还是发生了变化;能应用学到的知识研究土壤,制定简单的研究计划,了解土壤的成分;能利用身边的材料制成一两种混合物。
2、教师能够和学生一起准备用于探究活动的足够的材料,如薄而透明的塑料袋、水槽、玻璃杯、废纸、抽气筒等。教师的引导应能够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望。教师应能够给学生的每一项探究活动以比较充分的时间保证,使学生的感受、思考、表达等都能得以比较充分地进行。学生在经历探究活动的基础上,知道空气是一种透明的物质,没有一定的开关和体积,但具有质量;知道固体、气体、液体的主要区别;知道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力等;同时,潜移默化地意识到,借助于可见的物质媒介可以发现并研究不可见的物质;意识到通过搜集、整理和分析资料,也可以获得对一些问题的认识。
3、通过亲历种植、培养凤仙花的活动,认识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及种子,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知道一粒种子能够发育成一株植物,并再次结出多粒种子,从中理解植物生命周期的涵义。在活动过程中,使学生领悟珍爱生命的意义,知道爱护花草树木,学会持续地、多方面地对一事物进行观察,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学会与人合作;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懂得栽培植物的正确方法;学会用数据、图画、语言描述等方法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运用整理信息的方法发现事物变化的简单规律。
四、改进教学的具体措施
1、运用新课程理念,做到用教材,而非教教材。
2、认真钻研教材、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认真做好课前准备工作。运用多种评价手段,以激励学生的探究兴趣。
3、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对一个问题的结果作多种假设和预测。教育学生在着手解决问题前先思考行动计划,包括制定步骤、选择方法和设想安全措施。
4、注意搜集第一手资料,教会学生观察、测量、实验、记录、统计与做统计图表等方法。
5、组织好探究后期的研讨,引导学生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注意指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教师不要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
6、充分运用教具、挂图、音像教材进行直观教学,尤其要组织好每一个观察认识活动,让学生去亲身经历、体验每一个活动。
7、发挥学科知识与生活实际有着广泛而又密切联系的特点。注意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尤其重视解决那些与学生关系密切的实际问题,从中让学生体会学习科学的价值。
五、教学进度表(略)
苏教版科学课件 篇2
【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
能够自定义标准将桥梁分类;
能够开展研究不同桥面的承受力大小差异的实验。
2.科学知识
知道拱桥的承受力最大,悬索桥次之,平板桥最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乐意与同学合作、交流;
体验动手运用工具比感官观察来的更有效。
【教学重难点】
重点:研究平板桥、拱桥、悬索桥的承受力大小差异
难点:有效、合理地搭建三种形状的纸桥
【教学准备】
不同形状结构的桥梁图片;硬纸板;空牛奶盒;牢固的细绳;钩码;筷子;胶带;剪刀
【教学过程】
一、认识桥的特点,并按不同的标准给桥分类
1.谈话:我们的家乡福州是一个临江而建的美丽城市,母亲河闽江为我们带来了生命之源水的同时,也为城市带来了无限的活力。有河流的地方我们常常能见到桥。
2.提问:课件上显示的是一座跨越闽江的大桥,你们认识吗?
3.学生汇报交流。
4.课件展示福州解放大桥图片,对其做简要介绍。
5.过渡:不仅福州有许多桥,古今中外也有很多的桥梁,以各自的特色文明于世,接下来我们进入名桥欣赏。
6.课件展示卢沟桥等名桥图片,简介后提问:这么多形态各异的桥梁,你们能按照一定的标准给它分类吗?要说出分类的依据。
7.学生自定义标准给桥分类并汇报。
8.小结:各种各样的桥,如果按材料可以分为木桥、石桥、钢桥、砖桥、混凝土桥、钢筋混凝土桥;如果按形状可以分为平板桥、拱桥、悬索桥(吊桥)(根据学生的回答酌情概括)
二、认识桥梁的形状与承重力的关系
1.谈话:建筑桥梁的基本标准之一是坚固,也就是能承受很重的压力,简称为承重力。现代桥梁的建筑材料基本上是钢筋、水泥等,在建筑材料差不多的情况下,请同学们预测一下,哪种形状的桥梁承重力最大?
2.学生猜测。
3.谈话:到底哪种形状的桥梁承重力最大,我们通过实验来证明。
4.这是一个对比实验,实验中唯一一个不同的地方是什么?必须保持相同的条件有哪些?
5.小结:唯一不同之处在于桥的形状,其他方面,包括建桥的材料、桥墩的距离都应该保持不变。
6.强调:为了使我们的造桥过程能够顺利,大家要注意:(课件同时展示)
(1)建桥要用牛奶盒做桥墩,纸板做桥面,桥墩间的距离要一致;
(2)为节省时间,3座桥梁可以同时开工。拱桥的拱形必须与桥面相接触,不能太低,也不能太高。吊桥比较复杂,每根细线的长度要相等,先把线系在筷子上,用胶带固定,再把线分别粘在纸板中央;
(3)测试的的时候,当桥梁塌了时要减掉一个钩码才是这座桥的承受力。
7.分组造桥,并做好测量的记录(教师深入各组,帮助学生解决各种困难,保证施工顺利)
8.提问:通过比较,哪一种桥的承重力最大?
9.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板书。
10.提问:你认为桥梁的承重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11.教师归纳:桥梁的承重力与其形状有关。拱桥最结实,因为它把整个桥面上的重量分散开来。吊桥又比平板桥牢固,平板桥最不牢固,因为它的桥面没有支撑结构。
苏教版科学课件 篇3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小学科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有三大领域: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与宇宙,本节课所讲的心脏与血液循环属于生命世界这一领域。本单元前两课已经研究了呼吸与心跳之间的关联关系,呼吸和肺之间的关系,本课重点研究血液循环系统,帮助学生理解血液在全身不停的流动,在流动过程中带给身体各部分所需的氧气和养料,带回二氧化碳和废料,明白血液循环对人体的重要性,知道其循环不息的动力来自于心脏有规则的`搏动,进而认识到保护心脏的重要性和心脏保健的常识。因此,本课的教学无论在知识上、能力上还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对学生的培养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2、教学目的:
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及本课教学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依据课程标准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过程与方法:能准确地测量自己的脉搏和心跳;学习心脏与血液循环的相关知识。
科学知识:知道心脏的形态与功能;认识血液循环器官及其作用;知道心脏在血液循环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识到健康饮食、坚持体育锻炼有利于心脏的健康。
3、教学重点:测量心跳与脉搏并发现两者之间的关联,知道心脏在血液循环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了解血液在人体内循环的路径。
二、教学方法、学习方法
因为本课概念繁多,知识点密集,加上认识的对象在人体内部,无法直接观察,学生感知起来非常困难。但是小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喜欢动手操作,因此本课采用先从谜语入手来认识心脏,再让学生握拳结合视频模拟心脏的跳动,感知心脏在不断地跳动。接着让学生认识心脏跳动的作用。用小塑料瓶在水盆里有节奏地挤压水瓶,水会进出,通过这样的模拟实验让学生明白心脏就像泵,推动血液在遍布全身的血管里循环流动。然后让学生认识静脉血和动脉血。
在学生找到自己的脉搏之后,我就指导学生开展小组活动,测量脉搏和心跳。明白一分钟心跳和脉搏的次数相同。接着通过视频让学生认识血液循环的意义。
在学生明白心脏非常重要之后,要求学生关爱自己的心脏,让学生说说有哪些损害心脏。最后播放视频让学生了解一些心脏保护的知识。
在全课中学生动手实验与研究学习相结合,为学生拓展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提供依托,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动手动脑的机会,全员、全程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借助于电教教学手段主动探究,自主完成所学知识的建构。
以上是我对这堂课主要设计,在课堂中还有许多,还望各位领导和同行提出宝贵建议。谢谢
苏教版科学课件 篇4
教学目标:
1、能够对小动物进行细致观察并用文字、图画描述观察结果。
2、能够围绕小动物自行一些简单探究活动。从中发现小动物的更多习性特征。
3、认识到动物具有多样性和共同性。能用自己的标准对动物进行分类。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观察小动物,并能概括特点。
难点:围绕小动物如何开展有意义的探究活动。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蜗牛
活动目的:观察了解蜗牛
活动准备:活体的蜗牛,记录纸,放大镜、玻璃片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了解蜗牛喜欢的环境
1、同学们,课外你们都去捉蜗牛了,说说你是从哪里捉来的?
2、交流
3、小结:由此看来,蜗牛一般喜欢生活在怎样的环境里?(阴暗,潮湿,或有蔬菜、嫩叶的地方)
过渡:今天我们要来好好认识这位朋友,老师事先已经画好了一只蜗牛,瞧(出示卡通蜗牛图),你们说像不像?
真的像吗?我们可得用科学说话,经过自己仔细观察比较以后才可以下结论哦!
二、观察蜗牛外形特点
1、找一找你们都玩过找不同的游戏吧,那么请你观察自己手中的蜗牛和老师画的蜗牛到底有哪些不同,看谁找的多,找的细致。
小组一起找,师巡视,并提示:要想看得清楚可借助放大镜。
交流汇报:实际的蜗牛有两对触角,眼睛是长在大触角上而并非脑袋上;没有耳朵,有嘴巴;有一个螺旋状的壳,没有脚只有很大的一块肌肉(腹足);还有两个小洞那是肛门和**孔(要仔细找才能发现)。
观察不到的东西,教师可补充,比如介绍蜗牛的牙齿等
2、画一画
既然同学们找出了那么多的不同,看来是老师画错了,老师画的是加工后的带有拟人化的蜗牛,在科学研究上可是来不得半点虚假,我们要还蜗牛以真面目,好吗?小科学家吗,请你把它画一画吧:
我观察的小动物是请在右边画下来生活环境身长有哪些部分组成运动方式
3、说一说谁来当一回《动物世界》的解说员,客观科学地介绍蜗牛外形?
指名说一说(加深印象)
三、观察蜗牛的习性
4、蜗牛是怎样出壳的?
5、蜗牛是怎样爬行的?
6、蜗牛喜欢吃什么?
7、蜗牛对刺激有什么反应?
四、自己还想提出哪些研究蜗牛的问题
8、学生自由地提
9、如果有的班的孩子不善于提问,教师也可帮助其提出一些问题,再让他们选择一些问题去研究:
比如:蜗牛怎么排便?
蜗牛喜欢冷还是热?
蜗牛会游泳吗?
蜗牛有听觉吗?
五、课后有针对性的研究
1、把上面提出的这些问题设计成表格,看自己能完成几项。并说说你准备怎么研究?
2、把研究的结果在下节课带来交流。
六、总结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了解蚂蚁的外形特征,探究蚂蚁的生活习性。
能给动物分类,总结动物的共同特征。
活动准备:几只不同窝的蚂蚁。放大镜。一些动物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通过上堂课对蜗牛的研究,我们知道了蜗牛的哪些特点?
2、我们是怎么研究蜗牛的?
3、今天我们可以用同样的方法来观察另一种小动物蚂蚁(板书)
二、观察蚂蚁外形并画一画
1、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并能填写表格内的问题。
我观察的是蚂蚁(画一画在右边)身长颜色身体分成几部分:每部分上长着:2、学生交流,师指导。
(蚂蚁有头、胸、腹三部分。头上长着一对触角、一个口器、复眼;胸上有三对足,腹部看上去没有什么东西,其实是由许多环节组成。一般有312个环节)
蚂蚁身上的这些部位对它都有什么作用呢?
3、学生猜测:触角是传递信息;口器吃东西,攻击敌人;眼睛是看得;足用来爬行
过渡:真是这样吗?接下来同学自己观察蚂蚁的生活特点。
三、观察蚂蚁生活方式或习性
1、每一组桌上有面包屑、苹果皮,观察蚂蚁是怎样用口器吃东西的?
还发现了蚂蚁不仅吃东西,还搬粮食,用什么搬的?(口器)
观察蚂蚁如何爬的?
2、小组内拿出两只蚂蚁放在一个小瓶子里,观察当它们碰到一起时,首先用什么来刺探对方信息的?(触角)然后又会发生什么事情?
3、不同窝的蚂蚁相处会怎样?猜测。然后再观察
4、小结:发现:同一家的蚂蚁相遇后不会打架,不同窝的蚂蚁遇到后便打得不可开交。(咬)
四、提出还想研究的问题?
比如:蚂蚁会不会游泳
课后研究
五、总结动物的共同特征
我们观察了蜗牛和蚂蚁,发现它们各有自己的特点和生活方式,但是它们又有着共同点,谁来总结一下?
小结:它们都需要喝水、吃东西、呼吸;都会长大、繁殖、对刺激有反应;还有都会运动
六、按一定标准分类
世界上的动物很多,我们不能一一列举,看书上这些小动物,你认识吗?试着可以给它们分分类。
学生说。
七、总结延伸
1、讲述《珍古德与黑猩猩》的故事,激发学生继续研究动物的情感。
师问:听完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想说的?
2、从这两堂探究小动物的课上,你收获了什么?觉得哪些还做得不够?
苏教版科学课件 篇5
一、指导思想: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取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三、学生情况分析:
1、整体学习状况:三年级现有一个教学班,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学生整体学习比较认真,但缺乏灵活性、学习习惯较差。习惯于死学硬记死板知识,喜欢或习惯于被老师和家长牵着走,而不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因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
2、已有知识、经验:学生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科学常识极为缺乏,科学探究能力和意识不强。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四、教材分析:本册是科学教材的第二册。全册教材包括了游戏里的科学我们周围的空气、、我们吃什么阳光与生活电的本领5个单元,教材的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课程的兴趣,帮助他们体验科学课程学习特点,引导他们尝试性地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学习一些清晰的科学知识和技能。
教学重点: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难点: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特别是实验中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五、基本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7、各班建立科学学习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
8、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9、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
10、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苏教版科学课件 篇6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够收集数据并发现热水变凉的温度变化规律。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会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2、知道在热水变凉的过程中,温度下降是有规律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科学研究有兴趣,体验和感受到生活中时时处处有科学。
2、体验到亲历科学探究过程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难点:知道在热水变凉的过程中,温度下降是有规律的。
教学准备:
演示实验器材:温度计、烧杯、多媒体课件等。
分组实验器材:不同温度的水、烧杯、温度计、铁架台。
教学过程:
一、认识温度
同学们,上课前,我们来做个游戏好吗?每个小组选一名手指感觉最灵敏的学生站起来。(学生讨论后站起来)
好!你们是你们小组当中感觉最灵敏的,老师来测测你们的感觉是不是灵敏?
看,桌上有三杯水,左边是一杯冷水,右边是一杯热水,中间的是温水。请将左手食指放入冷水中,将右手食指放入热水中,感觉到冷与热了吗?
好!检测你们手指灵敏的时候到了。将左手食指放入温水中,再将右手食指放入温水中,感觉到的冷热一样吗?(不一样)
【评:(1)以做游戏的形式导入,学生较为感兴趣;(2)选手指感觉灵敏的同学,是为下面感觉到的冷热不一样做铺垫;(3)将左右两只食指插入温水,书本中安排是同时插入后,我经过多次实验,感觉一先一后,效果更加明显。】
哪只冷一些,哪只热一些?(右手冷一些,左手热一些)
是这样的吗?可,同一杯水,它们冷热应该一样的啊!怎么会一只冷一些,一只热一些呢?是不是我们感觉出了问题?(原先右手放在热水中,突然放到温水中,就会感觉冷一些,而原先左手放在冷水中,再放入温水中,感觉就会热一些。)
噢,是这个原因致使我们感觉到的冷热程度不一样。(板书:冷热)其实,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板书:温度)它的常用单位:(板书)摄氏度当我们要想准确地知道物体的温度时,就要借助科学仪器温度计。
二、正确使用温度计
过渡:大家想不想知道这三杯水的温度?(想)那好,我们先得学会怎么使用温度计,老师介绍,大家要听仔细。
【评:借助刚才桌上的三杯水,抓住学生急切想知道桌上三杯水温度的心理,激发学生测量的欲望,为学习使用温度计做下铺垫。】
(1)(出示温度计)这就是温度计,它是用玻璃做的,很易碎。所以使用时,一定要轻拿轻放。为了方便大家观察,老师特意做了个大模型。
(2)这最下端红色的叫液泡,这红色的一条叫液柱,上面还有刻度,每一小格就是1C。
(3)测量时,液泡要完全浸在水中,而且不能碰到杯底和杯壁,否则测出来的温度就会不准。
(4)读数时,要使视线与液柱的最顶端水平,液柱顶端指向哪个刻度,就是多少摄氏度。但要注,一定要等液柱不在上升或下降时,才能读数。
大家清楚了吗?好!看看老师教具上的温度是多少?(学生读数)改变液柱的高度,学生继续读数。
【评:以往说到科学课,我们马上想到的就是让学生亲历亲为,动手探究。可是,动手探究不是科学探究的唯一方法。在提倡动手探究的同时,我们不能完全抛弃传统的讲授教学,在许多情况正是,传统讲授法,也有自己的优势。】
大家会测量水温了吗?(会),好,我们就来测测这三杯水的温度。注意,先测冷水再测温水,最后测热水,测量过程中,要分工合作,及时记录下所观察到的温度。
开始测量。
汇报测量结果(教师板书,一至两组测量的数据)
我们发现冷水的温度较高,温水的温度一般,冷水的温度较低,你们都是这样的吗?
三、连续测量一杯热水温度的变化。
1、过渡:大家这么快就学会了使用温度计,并且测量了这三杯水的温度,真了不起。大家知道,一杯热水放在这里,它会渐渐变凉,也就是温度在下降。那么它的温度是怎样下降的呢?是先快后慢,先慢后快,还是均匀下降呢
2、学生猜测。
3、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快慢,慢快,均匀)教师:为什么这样猜?
【评: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知道热水是在渐渐变凉的,但至于怎样变的,学生可能没有细想过。这里教师设问它的温度怎样下降后紧接着追问,使得问题的指向性更明,学生思考的难度大大降低。科学课中的探究并不等同于猜谜语,它是要有根有据的。】
(一)方案设计
4、大家的意见都不一样?那该怎么办呢?
5、学生答:测。
6、师追问:怎么测?我只测一次行不行?(不行)为什么不行呢?一次看不出变化?两次呢?(也不行)那你认为测几次?
7、对,必须经过多次测量,需要一个相对较长的时间,才能发现温度变化的规律!大家统一一下,测6次好吗?
8、那隔几分钟测一次呢?
(1、2、3、4、5)
9、一分钟时间太短,可能不易发现其中的规律,时间长了,又怕来不及,我们就隔2分钟测一次吧!为了时间的准确,老师用秒表给大家记时,2分钟时间一到,老师会报时,你一听到报时,就把观察到的温度及时记录下来,好不好?
10、除了测量次数和时间间隔,还有什么需要注意的?
(使用温度计)
11、另外,老师觉得大家还需要分工合作,保持安静,仔细观察,有时记录。
【评:教师通过一系列引领性的提问,化解了此次实验中的难点,在宽松和谐的对话中和学生共同制定了活动方案,制定过程中,教师时刻注意与学生保持平等,用商量的口吻,充分体现师生互相尊重,也为科学探究营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氛围。】
(二)实验操作
1、(发材料)小组长上台来领铁架台和一杯热水。
2、你们温度计的液柱还在上升吗?(不升了)
3、好,注意开始记时了,请记录下此时的温度,填入0分钟对应的格里。
【评:此环节的设计是为了教师统一计时,避免有的小组温度还在上升时读数。】
4、2、4、6、8、10,观察记录。
(三)交流汇报
1、23组汇报,教师板书温度。其他小组都记录下来了吧!我们来看这两组的数据。大家从中能发现什么规律?
2、(先快后慢)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3、学生思考回答。
4、为了直观地看出这种变化,我们往往用曲线图来表示。
5、出示小黑板:横轴表示时间,竖轴表示温度。
下面就根据第一小组的数据来画曲线图。
6、师生同步作曲线图。
7、大家看图,0分钟到2分钟,线段坡度怎么样?(较大)说明温度下降较快,810分钟的线段坡度呢?(较小)说明温度下降较慢,这说明温度下降先快后慢。
8、大家知道为什么温度变化是先快后慢呢?
(热水刚到入杯中时与周围的温度相差较大,热量散发得很快,当逐渐与周围环境的温差变小时,热的散发速度就减慢了。)
四、拓展延伸
讨论:如果继续观测下去,温度会怎样变化?
提问:是否一直这样降下去呢?会降到多少呢?
苏教版科学课件 篇7
教学目标
能够对生物的进化、适应和灭绝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
知识与技能
对有关恐龙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到人应与环境和谐相处。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有关课件,有关恐龙种类、生活方式及绝灭原因的图文资料。
学生准备
纸板、石膏粉、布条、水粉颜料、铁丝、报纸、胶纸带等制作恐龙模型的材料。
教学过程
教学安排互动性质学生/教师互动的目的教学效果集中话题1.研究与恐龙有关的问题。可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分别进行研究,最后写出一份研究报告,然后在班级内交流。教师应充分放手让学生采用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通过讨论,确定下几个大家共同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探究。探索和调查2.搞一个恐龙博览会。每个小组可根据爱好选择其中的活动,做一两件作品。教师应为学生提供恐龙头骨复印件、恐龙爪子的制作过程图。
如有条件,教师最好课前制作好样品。如果课堂教学时间不够,教师可鼓励学生课后完成。
3.了解其他已灭绝或濒危的动物,并调查它们灭绝或濒临灭绝的原因。教师一定要要求学生通过各种信息源,调查相关资料,让他们有一次心灵上的震撼。恐龙博览会可在期末举行,同时可作为期末评价的一部分。回顾和解释4.讨论:恐龙等物种的灭绝给我们什么启示。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交流,引导学生认识到环境对生物的制约作用,使他们感悟到,如果人类再无视自然规律,肆意破坏自然环境,那么,人类也终将退出生命的舞台。关于绝灭生物墓地,也应要求学生查阅资料进行了解,教师也可作必要的介绍。一定要请学生谈谈:面对着如林的墓碑,心中有什么感想?
苏教版科学课件 篇8
教学内容热空气和冷空气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探究过程和方法:通过实验学会由看风向来了解冷热空气的对流;会分析风的形成和流动,热空气上升
2、知识与技能:知道空气是会流动的,空气的流动形成了风;知道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了解热气球和孔明灯的升空原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兴趣研究空气的其他性质;乐于亲近自然,有研究自然的欲望。
课前分析及准备
气球、蜡烛、纸蛇、水槽、蚊香,有关孔明灯及热气球的资料
教学预设
教学生成
一、导入
1、上节课我们发现了空气的什么性质?
2、把书翻到P6,这课的标题是空气是会流动的吗,又是个问题,先来说说你看到这个课题有什么想法?
3、把你们的假设写在课题的后面,这节课我们一起去验证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还要研究空气是怎么流动的。板书课题学生把自己假设的答案写在书上
二、自主学习
1、风的形成
(1)请一个同学来吹个气球,如果对着脸放掉气球中的气,你有什么感觉?
(2)这样流动的空气就是风。
(3)我们已经知道了空气是会流动的,而且流动的空气就是风。那课题的问题已经解决了啊,我们这堂课上完了吗?有关空气流动,你还想知道什么?小组讨论体验板书流动的空气风从学生的提议中选取空气是怎样流动的问题
2、空气的流动
(1)研究热空气的流动
①空气也是分冷空气和热空气的,我们先来研究热空气的流动
②我这里有个会跳舞的纸蛇,先来看看蛇是怎么跳舞的
③是什么力量让蛇跳舞的呢?
④把手放在蜡烛上方和侧面,你感觉到了什么?有能说明什么呢?
⑤通过这2个实验,你发现了什么?
(2)研究冷空气的流动
①热空气是上升的,你猜想冷空气会是怎样流动的呢?
②生活中,你看到过冷空气的流动吗?打开冰箱冷藏室
③冷空气是下沉的板书热空气演示P6实验二小组先实验再讨论,记录观察结果适当点拨让学生自我总结板书上升板书猜想答案(下沉)
3、冷热空气的对流
(1)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怎么能形成风呢?想个办法,让我们大家能看到空气的对流呢?
(2)演示P7实验,用蚊香的烟雾流动表示
(3)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小组讨论实验方案用实物投影展示把观察结果写在P72
(4)你能说说冷热空气是怎么对流的?
4、热空气的用途
(1)如果在地面上各个地方的空气冷热不同,它们会怎样?风是怎么形成的吗?
(2)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有人发明了一些可以飞行的物体,你知道有什么吗?
(3)请学生介绍热气球和孔明灯的升空原理画流动图板书热气球孔明灯
三、课外拓展1、制作热气球、孔明灯
这里学生对热空气会往上流动还不是很理解,从而使学生产生了疑问,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教师演示了孔明灯并重点讲解了利用热空气上升和冷空气会下沉的原理,来正确使用空调的方法。教学评价及反思
板书设计
空气是流动的吗
空气是会流动的热空气上升
冷空气下沉
热气球孔明灯
苏教版科学课件 篇9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在观察中发现岩石的特征。
2、引领学生用分类的方法对岩石进行分类。
过程与方法:
初步了解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形成的过程。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并体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认识岩石的特征。
难点:鉴别身边的岩石。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
一、谈话导入大家看一看实验桌上的岩石,谁知道是哪里找到的?学生观察,教师巡视引导,相互交流。在观察中发现岩石的特征。
二、认识岩石1、师述:岩石在生产生活中具有广泛的用途,你知道吗?给大家说一说。
2.问题:实验桌上的物体哪些是岩石?哪些不是岩石?
3.小结:学生发言,交流,(引导学生观察岩石标本和解读说明)
师生共同研讨,(学生相互交流,教师巡视引导)
归纳
三、观察岩石,认识特征:1、师述:各小组商量研究哪几种岩石?选择什么工具?使用什么方法?
2、安全教育:师述盐酸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并亲自演示讲解)
在教师引导下填表:学生分组讨论,研究分组实验方案。
学生观察,实验、记录、交流(教师巡视引导)学生分组汇报在知道岩石的基本特征后,了解几种岩石的名称及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
四、观察岩石并分类1、师问:通过我们的观察和研究,现在按小组给岩石分类,邻组的同学可以互相交流,并做好记录。
2、教师归纳学生发言。
3、教师引导学生按科学范畴把岩石重新分类。学生分组实验(按自定的分类标准对岩石进行分类),教师巡视引导。
分组汇报岩石分类方法。
学生阅读文本(或看光盘、挂图)。引领学生用分类的方法对岩石进行分类。
五、全课总结和拓展向学生介绍三类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A、上网查阅岩石资料;B、查找有关岩石的科普书籍,并在课后和同学交流。C、制作岩石标本并写上解说词和教师,家长互相交流初步了解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形成的过
苏教版科学课件 篇10
教学内容空气中有什么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探究过程和方法:会对小车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总结;会对比不同情况下小车运动的不同,总结出空气对它们的影响
2、知识与技能:知道有的飞行器要借助空气运动,例如飞机、帆船等;空气也可以对运动的物体形成阻力;了解喷气式飞机的工作原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生活中体验科学的无处不在
激发学生对飞行器升空原理的探索兴趣,产生对人类发明的热爱。
课前分析及准备
长型气球2个、胶带、剪刀、小车模型、卡纸、塑料绳、塑料纸、白纸,相关图片
教学预设
教学生成
一、导入
1、这节课我们还是来研究空气,研究空气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板书课题
二、自主学习
1、空气对运动物体的阻力作用(1)如果我要大家跑步的时候,拿一把打开的伞跑,你们有什么感觉?
(2)为什么跑不快,而且觉得很累呢?
(3)是什么有这么大的力气当住我们呢?请一位同学在教室外跑跑
(4)为什么不拿撑开的伞跑起来就快点?你想到了什么?
2、空气对不同形状物体运动的阻力作用
(1)小组讨论你们的想法,看看能不能商量个办法验证你们的猜想
(2)研究P9实验中的第一个问题:哪些条件应该相同?唯一不同的条件是什么?
(3)小组实验分析比较实验记录。你能验证你的猜想吗?你还有什么发现?
(4)描述不同外形的小车运动时,空气对它们的影响是怎样的提出假设把讨论的实验方案P73对比实验中的条件小组讨论分析数据,共同研究出结论
3、喷气式飞机的工作原理
(1)所以飞机是什么样子的?飞机有很大的翅膀,但从飞机前面看是什么样子的?
(2)你知道现在最快的飞机是什么飞机吗?它是怎么飞上天的?
(3)模拟实验,先讲解实验方法,提实验要求:它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充气多少与跑的速度和距离有什么关系?
(4)你发现了什么?出示飞机正侧面的图片提清楚实验要求,并把实验记录在P73上
4、具体运用
(1)观察P11图片,哪些设计是借助空气或是为了减小空气阻力?
(2)你还知道哪些?出示相关图片
三、课外拓展1、制作竹蜻蜓、小降落伞
学生在一年级的自然课学习中已经对空气的性质有了一些初步的了解,不少学生也都知道空气中是有氧气的,因此本课就从学生的经验出发,由空气中含有一定量的氧气入手,然后再认识组成空气的其他一些气体。教学评价及反思
板书设计
空气影响物体的运动
空气:借助空气运动:飞机、降落伞
减小空气阻力:新干线、飞机机身设计
发现了实验活动中学生使用火柴时的安全隐患。由于现在的学生在平时生活中比较少有机会接触到点火柴再加上他们中的多数动手能力普遍较弱,所以虽然在实验前我已经教给了学生们安全使用火柴的注意点与小窍门,还反复强调了安全性,实在害怕不会点的同学就不要勉强,让组里能干的同学点火柴,但是在个别班级个别小组的学生点火柴时还是有人手被烫到,甚至有人紧张得把放火柴梗的小烧杯也给甩掉而打碎了。这也给我又提了个醒,放火柴梗的小烧杯最好换成小铁罐,每一组还要准备一块湿抹布,以防万一。
苏教版科学课件 篇11
课题
《我们吃什么》
【内容分析】
《我们吃什么》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吃的学问》的第一课。本课主要是通过给食物分类、阅读资料、检查食物营养成分、统计与分析自己最爱吃的食物、学习阅读食物标签上的营养成分信息等活动,指导学生认识食物的营养成分,了解这些营养成分的作用,认识食物多样性的作用,以及选择食物时要注意它的营养成分和数量。
【学习目标】
(1)了解人类需要的主要营养及其来源。
(2)能用试验的方法,检测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和脂肪。
(3)能按食物含有的主要营养成分给食物分类。
(4)意识到食物多样化的必要性,知道不能偏食挑食
【学习重、难点】
重点:认识食物的主要营养成分。
难点:按食物含有的营养成分给食物分类。
【教学准备】
课件,食物挂图,土豆,萝卜,花生米等食物,碘酒,白纸
【教学时数】
1课时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反思重构导入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吃在生活中非常重要。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我们吃什么》。(板书课题:我们吃什么)
直接引入课题,让学生明确教学目标新授
一、探究人为什么要吃食物
师:从小到大,我们都吃过哪些食物?
你还吃过什么不同的食物?
刚才大家说出了很多种食物,那么,你们有没有想过人们为什么要吃食物呢?
师:(幻灯片出示一些常见食物图片)这是我们常吃的食物,你能确定一定的标准,给我们常吃的食物分类吗?
二、指导学生给食物分类
师:各小组先讨论,你们准备按什么分类,想一想怎么分才既快又好?
小结:给食物分类的标准有很多,大家的分法都有一定的道理。
如果从营养学角度来分类,怎么分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翻到第40页,自学P40-P41.并思考:食物的主要营养成分有哪些?
教师相机板书
师:现在请同学们按照食物的主要营养成分来找一找。哪些食物的主要营养成分是碳水化合物?哪些食物的主要营养成分是蛋白质?脂肪呢?维生素和矿物质呢?
师:同学们,其实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都是人体所需要的主要营养,人体所需要的主要营养还有一种,是什么呢?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板书:水)
师:下面我们就食物的营养成分表再次给食物分一分类。(按照课本42页主要食物营养成分表)
三、探究食物的营养标签
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一些食物的主要营养成分。那么,我们经常吃的这些食物(出示包装的食物)的主要营养成分是什么?
你是怎么知道的?
(引导提示让学生知道并会看食物的营养标签)
出示一些包装食物的营养标签
提问:看了营养标签,你获取了哪些信息?
小结:会看营养标签了,在我们买或者吃这些食品前应该先看看营养标签,这对于我们有很大的帮助。
四、检测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接下来,我们用实验来证明这些营养成分。请阅读课本41页检测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教师介绍和示范用滴管取、滴古碘液的操作方法,并要求在各种食物上只滴1-2滴碘液,强调不要滴得太多。
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
小结:因为碘酒滴到含淀粉的食物上会变蓝,所以说碘酒是淀粉的探测器。
提问:我们用手去摸油,会有什么感觉?
花生里有没有没脂?
怎样才能知道花生里有油脂?
(引导提示:将花生米放在准备的一张白纸上,用手压,白纸上就出现了油迹,用手摸就会有滑滑的感觉,这说明花生里含有油脂。)
五、科学饮食与身体健康
你最爱吃哪些食物呢?
这些食物中都有哪些营养?
你们觉得他的饮食科学吗?你有什么建议吗?
下面以小组来交流:各说说自己最爱吃什么?并讨论应该怎么科学饮食最好。
师小结:不同类的食物能给我们提供不同的营养。没有哪一种食物能含有人体必需的全部营养。如果我们要想拥有一个健康和充满活力的身体,就千万不能偏食、挑食,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生说出平时生活中吃的食物
生进行补充
小组内讨论,交流汇报。
(学生可能说食物中有营养可以使我们长高,可以使我们有劲,可以使我们身体健康。)
能
各小组给食物分类
小组汇报(指名小组代表把本组分的情况展示给大家看一看,说一说分类的标准)
指名汇报,其他同学补充。
各小组找
小组讨论给食物分类(参照中42页营养成分表)
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看包装袋上的营养标签
看营养标签
学生汇报
生认真阅读课本42页检测
学生观察颜色的变化。
汇报观察结果
滑滑的
有
讨论交流,并进行操作
指名说
生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请其他学生来交流
小组交流讨论
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出发,激起学生研究食物的兴趣
质疑激发探究兴趣
了解学生对食物营养的认识
明确分类要有一定的标准
明确主要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学会看营养标签并知道了食物的营养成分
学用简易方法检测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和脂肪。
让学生在给同伴间提建议的同时也提醒自己不要偏食总结延伸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交流汇报板书设计
我们吃什么
碳水化合物
蛋白质
脂肪
维生素
矿物质教后记
最新乌塔课件(实用6篇)
笔者为您搜集整理了本文的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每位教师在授课前都需要备课并准备好相应的教案课件,因此需要用心设计好教案课件以确保教学重点不被忽略。编写出优秀的教案课件,可以有效地提升授课效果。
乌塔课件(篇1)
一、素质教育目标
(-)知识教学点
1.能认读本课的生字词,理解不懂的词语。
2.通过阅读课文,了解乌塔是如何独自一人游欧洲的。
(二)能力训练点
1.训练学生在阅读课文时要认真思考,要有自己的见解。
2.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德育渗透点
使学生从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这件事中受到启示:我们中国孩子也应该学会自立。
二、学法引导
(-)教师教法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激发、鼓励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学习,使其自身的语文自学能力在研究、发现、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中得到提高发展,体会到学习进步的快乐。培养他们自主、自信的优良品质。
(二)学生学法
自读自悟、小组研讨、全班汇报交流。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难点
教学本课时应引导学生着重探讨:年仅14岁的乌塔为什么能独自一人游欧洲,你对此事有何看法和见解?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所在。
(二)疑点
1.14岁的乌塔为什么要独自一人游欧洲?她就不怕遇到危险吗?遇到困难时,她会怎样解决?
2.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她的爸爸妈妈会不会担心她?她的父母对此事会怎样想?
(三)解决办法
1.可让学生交流课前搜集了解的有关外国孩子生活和学习情况的资料,有助于学生理解14岁的乌塔为什么能独自一人游欧洲。
2.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读、多想,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去思考,想办法解决问题,同时发动学生互助解疑,在讨论交流中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五、教学步骤
(-)启发谈话,引入新课。
同学们喜欢旅游吗?旅游时,你们是不是由爸爸妈妈带着?可是一位14岁的德国小姑娘竟然独自一人游欧洲。你们想不想了解这位小姑娘是怎样独自一人旅游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7课。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2.交流初读感受,提出疑难之处。
(教师梳理、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
(三)再读感悟,研讨释疑
1.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认真思考,自读自悟。
2.小组内交流讨论。
3.全班交流,互助解疑。
(l)教师引导学生着重研讨你对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有何看法和见解?
要让学生畅所欲言,大胆质疑,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如有的同学会认为乌塔还小,不应该一个人外出旅游,这样太危险;有的同学会认为只要做好充分准备,乌塔可以一个人外出旅游,这对她今后的成长会有好处
(2)谈一谈你对光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总不完美这句话的理解。
(3)你认为中国的孩子缺少乐趣吗?
(4)出示课文插图,看插图,你认为乌塔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4.学生交流课前搜集、了解到的有关外国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等的资料,谈一谈中国孩子与外国孩子有哪些不同之处,你认为外国孩子的哪些优点值得我们中国孩子学习,中国孩子的哪些优点是外国孩子所缺少的?
(四)课堂总结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学了本课后,你有何感受,受到什么启发。
乌塔课件(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
2、有感受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
3、能对文中的人和事进行评价,增加独立生活、自强自立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2、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叙述的描写中了解人物特点,并在阅读后与同学交流自己的见解。
教学准备:
欧洲地图,课件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孩子们,你们喜欢旅游吗?都到过了哪些地方,是和谁一起去的?如果让你独自一人出远门或去旅游,你们敢不敢去呢?
2、孩子们,有这么一个孩子呀,她非常了不起,能一个人独自到欧洲去旅游,你们想和她成为朋友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位德国小姑娘(板书:乌塔)和她交个朋友,看看她是怎样去旅游的,她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
3、看地图了解乌塔都到了哪些地方,让孩子们知道欧洲一共有43个国家。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看看课文中的乌塔给作者留下什么印象。
二、初步学习课文感知
1、生自由地读课文,要求你们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2、检查生词情况:洗漱、惬意、号码、反驳、逻辑、语塞。
3、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事?
(写的是14岁的德国女孩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的故事)
三、再读课文,感知乌塔的性格特点
交流一:
1、孩子们,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课文1—3自然段,作者在青年旅馆里初识乌塔,觉得乌塔是一个怎么样的孩子。
指名汇报读描写乌塔的句子,从这些描写中你知道乌塔给作者留下了什么印象?
除了经验丰富外作者还认为乌塔还是一个热情活泼的女孩子,哪些句子写到了。
交流二:
2、乌塔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做了哪些准备工作的?
①设计好了旅行路线和日程;
②每到一地查警察局的号码;
③给家里拨个电话或寄张明信片;
④用三年的时间准备;⑤挣旅费。
通过这些作者知道了乌塔又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交流三:
1、你们能向乌塔这样吗?(中国的孩子敢这样做吗?)
师:乌塔的这种持之以恒的顽强自立精神不正是我们需要的吗?
在咱们中国我们的家长会同意你们这样做吗?
2、、现在我们就一起来读读第8、9自然段中乌塔和作者精彩的对话,看看乌塔是怎么说的?
自由读课文8、9自然段,想想乌塔的说法对不对?
指名读第8自然中乌塔说的话。
爱孩子,为什么就不能让他们单独出门?这是什么句,谁能把这句话读好。
交流四:
1、孩子们乌塔的这些话想告诉我们什么呢?
乌塔不同意中国家庭爱孩子的方式和管教孩子的做法,认为不符合逻辑,乌塔认为爱孩子就应该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给孩子一个自我锻炼的平台,这样才是真正的爱孩子。
2、老师觉得乌塔可真了不起,我很佩服她,小小年纪就有自己的看法,乌塔还和作者说了什么?读节9自然段。
3、现在谁愿意和老师一起来把第9自然读好。
师读作者的话,生读乌塔的话。
同桌练读,对话形式一直到会背。
师:此时作者又看见了一个怎样的乌塔。乌塔认为光从书中认识世界是不够的,还要亲自体验生活、感受生活、去热爱生活。
四、拓展
1、孩子们,你们赞同乌塔的做法和说法吗?现在我们来讨论一下,一个小女孩能否自己出门旅游。
2、请同学们说出自己的理由与大家交流一下。
预想:正方,反方
要求两人一小组讨论、汇报。
3、交流汇报后老师说,孩子们此时此刻作者心里在问咱们中国的乌塔在哪里?有乌塔这样的孩子吗?所以作者要我们学习乌塔做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小结:老师也非常希望你们能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孩子。
五、板书设计:
经验丰富
乌塔热情、自立独立自主
亲自体验热爱生活
乌塔课件(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
3、能对文中的人和事进行评价,增强独立生活、自强自立的意识。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能对文章记叙事情阐述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教学难点:
从叙述、描写中了解人物的特点、感悟深层意思并谈出自己见解。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题,初读课文。
1、你们喜欢旅游吗?最远到过哪儿?和谁一起去的?
2、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个也很喜欢旅游的小女孩乌塔(板书课题)。来,让我们一起亲切地跟她打个招呼。
3、课文写了乌塔一件什么事呢?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自由地读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读通课文。
二、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生字新词的学习情况。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暑假里,一个14岁的德国小女孩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
三、学习第5小节重点句1,初步认识乌塔。
1、她游历了欧洲的哪些地方呢?
2、读读这句话,你有什么感受?
3、你了解欧洲吗?出示地图,介绍欧洲,让学生对乌塔油然而生敬意
4、初次了解乌塔,你觉得她是个怎样的孩子呢?
5、假如是你,你能一人游欧洲吗?
过渡:那乌塔就不怕危险吗?她爸爸妈妈不担心吗?她能周游欧洲靠的是什么?
四、深入学习第7小节的重点句2、3,进一步认识乌塔。
1、学生围绕问题,再次自读课文。从课文中找找句子,圈一圈划一划重点的词句,然后小组内交流。
2、学生带问题,小组合作学习。
3、反馈学习情况,教师点拨,加深理解,并练习有感情地朗读。(重点读好乌塔的语言,来体会她的特点)
(1)说感受,板书词语
(2)引读:这次旅行,她安排周密——她做的准备又是那么充分——
(3)现在你眼中的乌塔又是什么样的?(板书词语)
(4)怪不得她爸爸妈妈——不担心
(5)让我们一起来赞一赞这个生活独立、能干、懂事、聪明的小女孩。
五、学习第8、9小节中对乌塔正面语言的描写,了解她另外的性格特点(思想上独立,敢说敢做,实践精神。)
六、小结,说体会。
今天这节课,我们认识了14岁的德国小女孩乌塔,并一步步深入地了解了乌塔,这时,你想对乌塔说什么呢?
(向乌塔学习并不是模仿她独自外出旅游,而是要在生活中克服依赖思想,培养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自立的精神。)板书:独立不依赖
七、练笔提高:同学们对乌塔还有很多很多的话要说,你可以把它写下来,题目《从〈乌塔〉想到的》,然后在全班交流交流。
乌塔课件(篇4)
教材分析这篇课文写了一个14岁的德国女孩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的事情,反映了国外少年儿童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自立意识,同时也反映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设计理念
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乃是教学生学。”教学最重要的是要教学生会学。为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使他们不仅学懂了这篇课文,还使他们知道今后在学习这类文章时,如何去挖掘人物的品质,从中发展了学生的智力,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设计思路
本文中的乌塔是孩子们的同龄人,可是无论是在行动上还是在理念上都与我们现在的独生子女有着极大的反差,是对学生进行独立意识教育的好材料。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把握这些,使用好教材,这对教学效果会产生极大的影响。我是这样处理教材的。先激趣导入新课;接着让学生自读课文;三是解决字词困难;四是检查反馈课文讲了什么事;五是在读、思中体会乌塔的性格特点,在课堂中谈出自己的看法与见解。学生在交流时往往会提到一个问题,那就是一个人出去太不安全了。我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了反问:“是啊,不管做什么事情安全都是很重要的。那乌塔就不怕危险吗?她爸爸妈妈不担心吗?为什么她就敢周游欧洲呢?”接着让学生来说,乌塔为游欧洲做了哪些准备?从中看出她是个怎么样的女孩?再接着从全文中了解乌塔是个怎样的女孩?最后我给学生抛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面对乌塔,面对一个我们的同龄人,你们想对她说些什么呢?”这节课结束了,但我期望留给学生的不是困惑,而是心灵的震撼和无限的思考。
教学准备:学生课前预习,了解关欧洲国家和城市的资料;教师制作课件。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乌塔具有自立意识和独立生活能力的性格特点。
3、感悟本课通过描写人物的言行突出人的性格的写法。
教学重点:读懂课文,能对文章记叙事情阐述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教学难点:从叙述、描写中了解人物的特点、感悟深层意思并谈出自己见解。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题,初读课文。
1、同学们喜欢旅游吗?和谁一起去的,去过哪里呢?
2、看来大部分同学的旅游经历都挺丰富的,真不错!有一个小女孩也喜欢旅游,但她喜欢独自一人旅游,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个小女孩———乌塔(板书课题)。谁来和她打个招呼呢?来,让我们一起亲切地跟她打个招呼。
二、检查自学情况,了解课文大意。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后想一想课文讲了件什么事情?
2、检查生字新词。(洗漱惬意电话号码反驳逻辑睡眼蒙眬一时语塞)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暑假里,一个14岁的德国小女孩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的故事)
三、认识乌塔学习乌塔。
1、乌塔游历了欧洲哪些地方?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些外国的地名吧!(法国瑞士奥地利意大利威尼斯米兰佛罗伦萨希腊)
(出示欧洲地图)在地图上找一找这些国家。乌塔一个人敢游历这些地方真了不起。
2、假如是你,你敢一个人游欧洲吗?为什么?
(是啊,不管做什么事情安全都是最重要的。那乌塔就不怕危险吗?她爸爸妈妈就不担心吗?)
3、乌塔为游历欧洲做了哪些准备?为什么要做这些?(快速游览课文,思考这些问题)(设计好旅行日程和路线、查警察局的电话号码、给家里打电话或寄明信片、用了三年时间准备)
4、从为游欧洲所做的准备中看出乌塔是个怎么样的人呢?(带着这个问题再读第七小节,在读之前先向同学们推荐一种读书方法)(精读批注)
5、在游欧洲的过程中发现乌塔还是个怎么样的人呢?从哪里看出来,可以同桌交流一下。
①乌塔对我这番解释很不满意,马上反驳说:“我也是家里的宝贝,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也很爱我。不过我们兴趣不同,所以我们有时候也一起出去玩,有时候单独出去玩。爱孩子,为什么就不能让他们单独出门?我不明白,你的话不合逻辑。”(自信,有主见,思想上独立)
②乌塔说:“中国的孩子缺少很多乐趣吧?”我说:“中国有电视,有儿童图书,有游乐园,孩子们很快乐。”但她还是坚持:“光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总不完美。我从电视上经常看见意大利,但只有亲自来到这里,它的美丽才深深感动了我。”(对事情有自己的看法,坚定,实践精神)
6、我们该向她学习什么呢?(向乌塔学习并不是要模仿她独自外出旅游,而是要学习她在生活中克服依赖思想,培养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自立的精神。)
7、学了这篇课文,相信同学们有很多话要对乌塔说把?(出示句式)乌塔,你真是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孩子!
我想对你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拓展延伸
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很多对于我们的孩子来说不可思议的事情都发生在西方的那些孩子身上,接下来再向同学们介绍一个了不起的16岁女孩。(放视频)世界是很大的,同学们要多去了解外面的世界了解其他国家的孩子的生活。
教学反思
教学《乌塔》这篇课文其目的是培养少年儿童独立生活的意识和能力,克服依赖思想,注意在生活中经受锻炼和考验。
为了达到此目的,教学时我先引导学生独立读懂课文,给学生充分朗读和思考的时间,帮助学生了解课文写了一些什么事;然后让学生思考乌塔是个怎样的孩子,通过精读批注的读书方法,细细体会。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多读、多想,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教学流程还算流畅,上完之后,经过同事们和领导的热心指点和自己的反思,还是发现很多值得深思的问题,如下:
1、教学思路陈旧。在学生一读课文之后,出示本课生词语,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设计的流程不够新颖。反思后,我认为可以放入文中,边学文边学词语,或者直接拿出放在学文开始之前。
2、导入部分是蜻蜓点水不够深入,当学生说道自己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旅游的时候,应该抓住这一点和乌塔独自旅游进行比较,这样更能体现课文的重点。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为了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了解世界上其他国家儿童的成长经历,培养自己独立生活的意识和能力;二是培养学生阅读有自己的见解,并愿意与大家交流阅读感受。我觉得第一点通过文本教学和最后的一段视频观看,能较好的做到,但第二点还很有欠缺。
3、略读课文“放”的度的把握不够到位。原本设计时就抓住让学生说说乌塔是个怎样的孩子一个问题来重点进行,但最后又不放心,把这个问题拆成了两部分:从为旅游做准备当中看出乌塔是个怎样的孩子?从旅游当中看出乌塔是个怎样的孩子?另外,在放开让学生尽情讨论发表意见时,我的课堂驾驭能力显得很弱,没能做到收放自如。
希望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能多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不断进步。
乌塔课件(篇5)
学生视角:
一个十四岁的德国小姑娘,独自一人游欧洲,这对没出过远门的中国小朋友来说,是一件不敢想的事。基于这种想法,学生必会以独特的思维,以赞扬或批评的态度来阅读这篇课文。
教师思考:
任何事情都要辩论地看,尤其是这篇课文所反映的思想内容,它会引起不同类型的人的思想碰撞,所以要引导学生辩证地看问题,肯定好的一面,并非刻意地去模仿学习乌塔的做法。
这是一篇独立阅读文章,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学生走上自学之舟,让学生自己学习,自己提出问题,自行商讨解决,并组织学生起来搞一些辩论活动。
信息资料:1、搜集、查阅中国以及世界历史上独立自主、有个性的名人的故事。
2、查阅有关欧洲各国的风土人情。
教学要求:
1、通过对乌塔独自旅行的故事的了解,学习乌塔为了自己的目标勤奋努力去追求的精神以及独立自主的好品质。2、读文章要有自己的见解,有个人的想法。3、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流程:
一、导入
(用简短的内容导入课文,引发学生的回忆,激发学生的兴趣)
自学。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
2、结合课文内容谈一谈你是如何看待乌塔的?乌塔身上具有什么性格特点?
直入主题,引起学生思考,讨论,并让学生把自己体会到的乌塔的性格特点板书到黑板上,这对学生是一种肯定,一种锻炼。)
生活经验丰富热情、活泼有爱心胆大心细有主见......
3、同学们介绍异国风土人情。
(学生在课后已经做了充分的预习,搜集到了大量资料,还自己动手制作了课件,让学生到讲台前演示给同学们看,可以使学生有一种成就感,藉此进一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二、激情辩论
1、一个外国小女孩可以独自一人游欧洲,而对我们中国小学生来说,这却是一件不敢想的事。乌塔和中国小学生不同在哪里,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是什么?是我们国家的教育教学方法不够科学吗?现在,同学们自愿结组,赞同我们教育教学方法的在一组,不赞同的在一组,大家进行辩论。
(自主合作,主动探究,相信这样的学习方法学生会非常爱学,更会积极地讨论。鼓励同学们读书要有独特的见解,同时,教师要特别说明每一种认识都是金子的道理,不脱离书中的语言,不脱离生活实际,对学生认真地读书,认真地思考有一个界定。)
2、展开辩论
(在这里,教师要给予充分的时间,更要参与到同学们的辩论中去,成为其中的一员。教师也要有独特的见解,这是对学生最好的支持。)
3、一分钟演讲,谈谈我们该如何锻炼自己的独立自主的能力。
(深入研究课文内容,扩大学生学习和思维的空间。同时,学生广泛地查询资料,学习知识,流利地表达,这样,不仅涉入了知识,又锻炼了语言表达的能力。)
三、布置实践作业
题目:《从乌塔看中外小学生的不同》
要求:学生通过查找资料分析中小学生在计算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自理能力、家庭责任感等方面的不同,并简单分析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也可列成表格,和小组同学之间互相交流。
板书设计:
乌塔
我看乌塔:热情、活泼、有主见、独立、胆大心细
自立自强
正确认识
乌塔课件(篇6)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说: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使学生个体精神世界得到充分张扬,开创更广阔的语文学习空间,真正提高语文素养。
一、教材分析
《乌塔》是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七组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14岁的德国女孩——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的故事,表现了这个少年的自立意识和独立生活的能力,以及她对生活的热爱。
文章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写。先写“我”在罗马的一个旅馆里结识了德国小姑娘乌塔,写她“睡得正香”以及起身后收拾好行装、外出旅游;接着写晚上回到旅馆后“我”和乌塔的谈话,主要谈的是乌塔这次旅游的行程之长、安排之细、准备之久,以及她要在亲身经历中认识世界的想法;最后写乌塔与“我”道别,继续她未完的旅程。
课文在描写中展现人物性格特点。语言描写表现了乌塔对事物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体现她在思想上的独立。一些细节描写看出乌塔做事很有经验、从容不迫。课文还在对比描写中凸显乌塔的自立意识和独立生活的能力。
编者的意图:一是为了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了解世界上其他儿童的成长经历,培养自己独立生活的意识和能力;二是培养学生阅读有自己的见解,并愿意与大家交流阅读感受。
二、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6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对课文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3、初步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意识和能力,克服依赖思想,尝试在生活中经受锻炼和考验。
三、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叙述和描写中了解人物特点,并在阅读后与同学交流自己的见解。
四、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1、多媒体配乐重复出现欧洲简介、乌塔去过的地方:法国、瑞士、奥地利,意大利的希腊等的美图、文字片段。
2、调坐姿。
(一)、引入新课:刚才咱们伴着悦耳的音乐,看了欧洲许多地方的美图,你想说什么?
师:是呀。有一位14岁的小姑娘和你一样,发出了这样的赞叹,独自游览了欧洲。我们一起喊出她的名字——乌塔
板书:乌塔。读题。
(二)、预习检测
1、过渡:同学们预习了课文,王老师想分享一下你们的预习成果,可以吗?
这篇课文一共——10个自然段,老师请10同学读一读,
2、读文正音
生:10位学生读文。
我们的要求是:读准——字音,读顺——句子。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生:读10个自然段,
适时正音,纠错。写出易错词:洗漱、筋疲力尽、睡眼朦胧、佛罗伦萨、语塞、反驳、逻辑等。
3、交流:课文主要讲了一个14岁的德国女孩——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的故事。
4、交流:本文写作顺序。
填空: 课文先写“我”在罗马的一个旅馆里结识了德国小姑娘乌塔。板书:结识
接着写晚上回到旅馆后“我”和乌塔的谈话。板书:谈话
最后写乌塔与“我”道别,继续她未完的旅程。板书:道别
5、小结:这样的写作顺序,我们称之为事情的发展顺序。
板书:事情的发展顺序 。《乌塔》这篇课文就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写的。
(三)、自学、议学、悟学
1、过渡:当王老师第一次读这篇课文时,就特别佩服这位14岁的德国小姑娘,我想,乌塔也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自学提示:默读课文,想一想乌塔有哪些与众不同之处,用“概括,写在旁边。 3、交流:
适时板书:乌塔:爱生活、爱读书、热情、独立、有理想、执着……
(四)、再读课文,体会写法。
A、体会“语言描写” 1、过渡:乌塔太棒了,作者写得太好了。忍不住想再读一读课文,我们来找找作者用了什么“法宝”?
2、出示:(第5自然段)她一见我,立即坐起来打招呼,问我玩得怎样,又问我从哪里来,我说是中国人,现旅居德国。她一听,高兴得大叫:“我是德国人,住在汉堡。”她告诉我她叫乌塔,已经14岁了。这次趁暑假游历欧洲。已去了法国、瑞士、奥地利,在意大利去了威尼斯、米兰、佛罗伦萨,最后还要去希腊。我有点惊讶:“你一个人吗?”“当然。”她很自然地答道。
3、提示:注意听哦。
4、师读:她一见我,立即坐起来打招呼,问我:“玩得怎样?”又问我:“你从哪里来的?”我说:“我是中国人,现旅居德国。”她一听,高兴得大叫:“我是德国人,住在汉堡。”她告诉我:“我叫乌塔,已经14岁了。这次趁暑假游历欧洲。已去了法国、瑞士、奥地利,在意大利去了威尼斯、米兰、佛罗伦萨,最后还要去希腊。”我有点惊讶:“你一个人吗?”“当然。”她很
自然地答道。 师:接下来的第6、7自然段,我们配合一下,
5、师生角色读:师——提示语、“我”,生——乌塔
6、师:第9第10自然段,老师请三位同学分角色读。
提示语——
文中的“我”——
乌塔——
7、小结:读着读着,你会觉得乌塔——(看板书读),作者用了什么“法宝”?
板书:语言描写
8、小结:是的,作者并没有在课文中写乌塔“独立、热情??”可我们读着读着就觉得乌塔——(看板书读),这就是“语言描写”的魅力。
B、体会“对比描写”
1、过渡:其实,当我们读这篇文章时,作者为了体现乌塔的——(看板书读),作者还用了一个“法宝”。
2、出示:(第4自然段)女生读:晚上8点多,我疲倦地回到旅馆。这时小姑娘正惬意地趴在床垫上,一边吃糖,一边看一本厚厚的书。
3、描红:“疲倦”“惬意”
4、师:你发现什么?作者用了什么“法宝”?
板书:对比描写
5、师:作者在很多地方用了这个“法宝”?谁发现了? 6、交流出示:“我”——乌塔
乌塔——中国孩子
间接经验——亲身体会
小结:在这些对比中,我们会更深刻的体会到,乌塔——(看板书读)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文章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写。先写“我”在罗马的一个旅馆里结识了德国小姑娘乌塔,写她“睡得正香”以及起身后收拾好行装、外出旅游;接着写晚上回到旅馆后“我”和乌塔的谈话,主要谈的是乌塔这次旅游的行程之长、安排之细、准备之久,以及她要在亲身经历中认识世界的想法;最后写乌塔与“我”道别,继续她未完的旅程。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作者用上“语言描写”“对比描写”还有一些“细节描写”,让我们更深刻的体会到乌塔——(看板书读)
(六)、感情升华
1、师:在这节课的最后,老师有个小小的问题:
出示:我们知道这篇课文写得是——乌塔14岁时,独自一人游欧洲。请问:她12岁时在干什么?——你能在课文中找到答案么?
2、交流
3、领读读:当她12岁的时候,像我们这么大的时候,正准备着——14岁独自一人次旅行欧洲, 正在——阅读很多与这些国家有关的书籍;
不仅如此,还——每个周末去帮餐馆或超级市场送广告单,假期还到别人家里陪儿童玩。
追问:那么——你呢?你未来想干什么?现在要干什?
师:王老师希望大家长出独立的翅膀,正确地认识自己,做生活的强者!
(七)、作业:请用上“法宝”以《今天的我》或《明天的我》为题,写一篇日记。
(八)、板书设计:
热情
结识 执着
语言描写 独立
乌塔 谈话 ……
对比描写 做生活的强者!
道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