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祝福logo
地图 > 祝福语 > 范文大全 > 小草课件 >

最新小草课件(集合4篇)

最新小草课件(集合4篇)

【#范文大全# #最新小草课件(集合4篇)#】这份“小草课件”是我的认真负责的成果,希望您会喜欢。为了给学生上好课,老师们都要提前准备教案课件,严谨思考每一个细节。只有充分准备,才能打造一个生动有趣的学堂。希望我所分享的内容,能对您有所帮助!

小草课件 篇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了解文章主要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3、 通过抓关键词感受夏洛蒂面对逆境时坚强不屈的品质和聪明过人的智慧。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结合家庭不幸、艰难谋生的情节,理解感悟主人翁的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热爱学习、要强好胜、不甘命运驱使、富有理想的性格。

教学难点:抓住生活“再艰苦再劳累,……跟父亲读书”等细节体会主人公热爱学习、要强好胜的性格。

课时划分: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基础性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9个生字只识不写,正确认读理解练习2中的8个成语。

2、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学习第一自然段,了解夏洛蒂是一位在逆境中成才的典范。

【提高性目标】

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准备】

1、阅读全文,读准字音,理解生词,注意做好记号。

2、查资料,了解夏洛蒂.勃朗特。

3、查资料,了解作品《简.爱》的大概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有一本名著——《简·爱》听说过吗?(师简介创作过程和大概内容。)

2、你知道这本名著的作者是谁吗?「生回答:夏洛蒂.勃朗特」出示作者名:夏洛蒂.勃朗特指导读好作者的姓名,同时引出作者的两个妹妹,并指

导读好他们的姓名。

今天,我们就跟随着作者谈雨山一起去感受一下夏洛蒂创作《简.爱》的艰

辛历程。齐读课题——小草和大树。

二、出示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9个生字只识不写,正确认读理解练习2中的8个成语。

2、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三、出示学习指导:

(1)看生字表,盖住拼音认读生字并组词,把你认为最难最易错的字在旁边抄写一遍。

(2)放开声音把课文朗读1遍,做到正确流利。没达到要求的可以再读1遍。读完后画出文中高度评价夏洛蒂.勃朗特人品的一个句子。

(3)再读一读练习2中的8个成语,读准带点字的音,没有把握的可以问同学或查字典,然后联系上下文想想它们的意思。

(4)浏览课文,给课文划分段落,把段意写在书上。分段提示:身处逆境,不断遭受打击和失败——改写小说,孜孜不倦,终获成功。

四、学生自学,教师了解学习情况.

五、组织交流:

1、认读生字表,组词。(后进生)重点指导“撇、衡、毅”的字形、结构。

2、出示词语:课后第一题中八个词语

这些词语的读音你能读准吗?(指名读)(读完后指名纠正)齐读。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6节:

这篇课文生词较多,有些句式比较长,要指导学生真正读通,读顺。指名分段读,要求其他人认真听,注意纠错。比较难读的长句子要重点指导大家齐读。每读完一段,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自然段的内容:

生活艰辛--不放弃学习

求助遭讽--不惧怕打击

写诗遇挫--不退缩叹息

创作艰难--不浪费时间

4、齐读第7段。

5、文中的谁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交流)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用问中的一句话来回答。

小草课件 篇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干住

3.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知自然界许多事物相互依存的道理。从中领悟做人要谦虚谨慎的道理。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小朋友,昨天,我们认识了两个新朋友,(出示小河头饰)这是---?(出示小草头饰)这是-----?

今天我们又与他们见面了,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3课。

2.复习生字。

(1)课文里的词语宝宝你还认识吗?

出示:抱住水分充足干枯感谢

指名读,齐读。

二、学习第2-5自然段

过渡:青草就长在小河边上,他们会说些什么呢?就让我们再一次来到弯弯的小河边,听听他们的对话。

(播放课文2-5段的录音)

出示填空练习:小草夸小河

小河夸小草

交流:板书清绿

(一)学习第二三小节。

1、指名读。小草是怎么夸小河的?谁想读?

指名读

2、引导学生看图,感悟小河的清。

我听得出来,这条小河真清。(指图)清得可以

师:这样的小河你喜欢吗?该怎么读小草的话呢?

指名读,赛读,齐读

指名读.师问:你为什么要这样读呢?

3、听了小草的夸奖,小河说(指名读)

4、(出示小草实物)小草怎么就会把泥土抱住了呢?

5、边演示边叙述:小草的根就像无数的小手紧紧抓住泥土,不让泥土淘气地溜到小河里,看,它们抱得多紧呀!

6、如果没有小草,岸边的泥土会溜到小河里的。瞧,(演示)清清的水就变成-----浑浊的泥水了。

板书:浑浊

7、看到这儿,你想对小草说什么?

8、小河的话该怎么读呢?

小结:小草的功劳可真不小,正是因为它,浑浊的河水变得如此清澈。

(二)学习第四、五小节

过渡:小河与青草的对话还没完呢,它们又说了些什么呢?

1、自由读4、5小节

2、指名说,碧绿碧绿说明小草长得怎么样?

这样的小草你喜欢吗?该怎么读呢?(小草碧绿碧绿的,真可爱呀!)

3、谁想来当小河,夸一夸小草?指名读、范读、领读

4、小草听了他的赞美,是怎么说的呢?谁来读一读小草说的话?

5、听了小草说的话,你明白了什么?

6、小草长得碧绿碧绿的,是因为喝了小河里甜美的水,喝的饱饱的,才会长得更高,更壮,更绿。可是有一天,小河里的水渐渐地少了,少了,越来越少了,小草得不到河水的滋润了,一天天、一天天地了(引说)。

板书:干枯

7、现在你是一株干枯的小草,你最想说什么呢?

8、小草的话是非常有道理的,我们一起来读。

(三)分角色朗读2-5段。

1、同桌互练。小朋友,你们想不想学着小河与小草互相夸奖,互相感谢?同桌两个小朋友一个当小河,一个当小草,先练一练。

2、指名朗读。(注意引导加表情、动作)

3、男女生分角色朗读。

4、指名上台表演,戴上头饰。

(四)学习第6自然段

过渡:它们互相夸奖着,互相感谢着,他们谁也离不开谁。就这样,

1、引读:小河流得,小草也长得。

2、齐读。小河与小草可开心了,咱们再读一读。

三、拓展

师:小河与青草是一对好朋友,大自然中,象这样的好朋友可多啦,他们互相帮助,互相依靠,谁也离不开谁。

有一天陈老师经过一个花坛,听到花儿和蜜蜂也在说悄悄话了,有两句话我听清楚了,但是还有两句话我没有听得清楚,咱们小朋友猜一猜,它们会说什么呢?

投影出示填空

(1)学生思考

(2)同桌讨论

(3)交流

你们知道还有哪些这样的好朋友吗?

请你们今天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讨论讨论,明天课上我们一起来交流,好吗?

四、写字

过渡:刚才,我们读了小河和小草的故事,知道了它们谁也离不开谁。现在,我们要学写两个生字了。

1.复习生字。

(出示生字分干)

2.指导书写。

分:充足的水分的分。分的上面是八字头,下面是刀。我们来看刀的笔顺。(指名说笔顺)(范写)注意,先写,折要稍微往竖中线收一点。

干:就是干枯的干。要注意上下两横,上面短,下面长。竖写在竖中线上。(范写)。学生在书上描。

3、学生完成作业,巡视。

板书设计:

小河与青草

清绿

浑浊干枯

小草课件 篇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

3、理解课文,领悟在逆境中只有具备坚强的意志和聪明智慧的人才可能拥有精彩人生。

教学重点:

结合家庭不幸、艰难谋生的情节,理解感悟主人翁的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热爱学习、要强好胜、不甘命运驱使、富有理想的性格。

教学难点:

抓住生活“再艰苦再劳累,……跟父亲读书”等细节体会主人公热爱学习、要强好胜的性格。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谈话引入:

1、齐读课题

学生交流对大树和小草的认识。

课文所写的夏洛蒂.勃朗特成材的故事为什么要以“小草和大树”为题呢?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交流理解。

二、自读课文:

1、读课文,划出生字词,读准字音。

2、再读课文,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意思,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词语:指名读生字,找出生字所在的词以及新词。说说对词语的理解。齐读词语。

嗷嗷待哺 要强好胜 节衣缩食 脱颖而出

寥寥无几 惴惴不安 孜孜不倦 大名鼎鼎

2、读后交流不理解的问题:

四、理清课文层次,分段。

1、默读课文。

2、给课文分段,说说段意。

一(1节):概述了《简.爱》的作者夏洛蒂.勃朗特是以为在逆境中成材的典范。

二(2-4):讲述了生活在极度贫困家庭的夏洛蒂.勃朗特坚持学习、写作,不断遭受着打击与失败。

三(5-7):讲述了夏洛蒂.勃朗特姐妹经过慎重思考,从写诗改为写小说,争分夺秒、孜孜不倦终获成功。

五、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六、指导写字

第2课时

一、复习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学习第一段

1、默读,文中把夏洛蒂.勃朗特比作什么?

2、认识仙人掌花吗?生活在怎样的环境里?(感受到主人翁不屈的精神和在恶劣环境中茁壮成长的顽强生命力。)

三、学习第二段

读第二自然段

1、朗读课文,说说主人公遭遇到了怎样的家庭不幸?

2、面对这些不幸,主人翁是怎样艰难谋生的?用笔把表现主人翁艰难谋生的词语画下来,多读几遍,交流感受,体会其中所表现出来的人物性格。

1)抓“洗衣,烧饭、缝缝补补、拾柴、捡破烂”等一连串生活细节体会主人翁为生活而奔波而忙碌的形象,感受主人翁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性格。

2)抓“再艰苦再劳累,都不肯放弃学习,上不起学,在家里跟父亲读书”等细节体会主人翁热爱学习、要强毫升的性格。

3)抓“始终没有停止过写作尝试,希望用笔敲开幸运之门”等细节,体会主人翁不甘命运驱使,富有理想的性格。

读第三、四自然段,交流:

1、在写作的道路上,夏洛蒂遇到的挫折:

1)遭遇诗人嘲讽训诫。

2)自费出版诗集,只卖出两本。

2、体会夏洛蒂向诗人请教前后不同的心情。

抓住“惴惴不安”等词语,开展对话交流,想象主人翁害怕而又充满期盼的心情。

3、夏洛蒂热切盼望的结果怎样?

抓“原样退回”等词语理解诗人所说话的意思。

4、面对这样傲慢的训诫,夏洛蒂又是如何表现的呢?

抓重点词开展想象,体会倔强、不屈服的性格。

5、沉重的打击,夏洛蒂屈服了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四、学习第三段

1、夏洛蒂有没有通过写小说实现自己的理想,敲开幸运之门呢?

2、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感受主人翁经过不懈努力最终取得成功的喜悦。

五、回顾全文

1、交流对课题的理解。

(通过题目鲜明对比抓住读者、发人深思的艺术,进一步体会主人翁与命运和世俗的偏见,抗争的勇气和坚持不懈追求理想的性格。)

2、回顾全文,整体把握“小草”成长为“大树”的艰辛历程,交流夏洛蒂成功的人生启示。

小草课件 篇4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6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0个生字只读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的内容,知道与人和睦相处的重要性,并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强烈愿望。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看图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

(1)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幅有趣的图。

出示图:你们看图上话了些什么?

(2) 你最喜欢什么?

板书:小 河 青 草

教学生字词青草

a、指名读

强调:青 后鼻音 ;草 平舌音。

b、齐读

注:相机解释“青”:绿色。

2、谈话

图上的小河与青草的确很可爱,小朋友们想不想知道小河和青草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啊?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新课文;

小河与青草

小朋友想想,“与”是什么意思啊?能不能换成其他什么词呢?

3.指名读课题,多读几遍。(注意停顿)

二.初读指导。

1.谈话

小河与青草的故事可有趣啦!小朋友想不想自己来读一读啊?(想)

老师这有三颗红色的五角星,漂亮吗?(漂亮) 想不想得到?(想)

这可不容易啊!只有你把字音读正确,句子读通顺,课文读流利才能得到呢!咱们比一比,看谁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这三颗五角星!

A.a.听清老师的要求,轻声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用圆圈画出来,在拼音的帮助下多读几遍,直到把字音读准为止。

b.出示生字词:

青 草 对 抱 住 水 分

干 枯 与 小 河 边 感 谢

河 岸 紧 紧 流 得 更 欢 了

(1) 这些生字词是我们读书时候的拦路虎,要想得到第一颗星就要先把它们扫除。先请小朋友自己读读这些词,你觉得难读的可以看看拼音多读几遍。(巡视,辅导)

(2) 指名读,相机正音。

(3) 我们看者拼音会读了,那么去掉拼音还会读吗?同桌之间先读着试试看。

(4) 开火车读。

小结:小朋友们可真不简单啊,只用了一会儿功夫就顺利地得到第一颗星了。(贴第一颗星)

B.现在我们小朋友再努力一下,去争取第二颗五角星。

请小朋友再来读读课文,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你觉得哪句话难读就在这句话前面标上三角,并把这句话多读几遍,直到读通顺了,再继续往下读。

出示:1、是你把河岸的泥土紧紧抱住,要不,我早就变成浑浊的泥水了。

2、是你给了我充足的水分,要不,我早就干枯了。

(1) 刚才老师在下面看小朋友读的时候发现有两句话大家比较

难读,就是黑板上这两句话。读这两句的时候要注意停顿

在哪儿停呢?先听老师读。

(2) 由读。

(3) 指名读。

(4) 齐读。

(5) 第二句请小朋友

安老师读第一句的方法自己先试试看,再点名读,齐读。

小结: 大家可真不简单,这么长的句子都读通顺了,你瞧,第二颗星也来表扬你们了。(贴第二颗星)

C、小河和青草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呢?小朋友先看看图,然后一

边读课文一边想就能知道了。注意先看图,然后边读边想。

(1) 点名请一个小朋友读第一自然段,奇特小朋友仔细听,看他读的好不好。

(2) 你决得他读的怎么样?你也来试一试。

用同样的步骤请学生读2—5自然段,齐读第6自然段,注意正音。

小结:小朋友们多了不起啊!通过自己的努力拥有了三颗漂亮的五角星,真是学习的小主人!(贴第三颗星)

三.总结延伸。

1.小朋友们,书读到这儿,你知道了些什么?又有那些新问题?

2.课后请小朋友们动脑精想一想这些问题该怎么解决,如果还不能解决的我们下节课一起来边读边讨论。

四.指导写字。

1.请学生先自己看书上“干”,“分”,“对”的笔顺。

2.出示:干

3.齐书空说笔顺。

4.教师范写。

强调第二横稍长。

用同样的步骤叫生字:分,对。

分:上盖下,上“八”下“刀”,捺起笔略高于撇。

对:左窄短右宽长,第二笔是点。

五.作业。

1.在书上描红。

2.写字本上“干”,“分”,“对”各四遍。

延伸阅读

最新蒹葭的课件(集合4篇)


充分准备课件教案是教师展开课堂教学的基础要求,任何一位教师都需认真制定课程教案。教案编写是增进课堂教学效果的主要手段之一。为此,趣祝福编辑特别整理了名为“蒹葭的课件”的文章,欢迎各位读者查看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蒹葭的课件【篇1】

教材共有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写作提示:明确了本次写作的对象和内容。回忆旧知,引导学生发现藏在语文书中的故事。第二部分是习作要求:通过阅读找出语文书中的故事,进行筛选与整合,借助合理的想象,将其中的一两个写下来,或者写写读完故事后自己的所思、所感、所悟。第三部分是照片

一,呈现了课本的封面插图,以及两篇课文的文字与插图。直观形象地帮助学生打开写作思路,丰富写作素材。

二、学情分析:

课前要提前一周的时间,引导他们翻阅语文书,发现藏在书中的故事。提醒他们,选取的故事不受局限,可以是成语故事,诗歌创作的背景故事,小说章节的前后情节故事、神话故事、插图故事等。

三、教学要求:引导学生在阅读时能够对语文课本中的故事进行相关的补充阅读和链接。鼓励学生从文章中读出文章,从故事中读出故事,从而达到拓宽阅读面,加大阅读量的教学目的.。鼓励学生进行自由写作,对语文课本中的故事或进行合理的加工,或进行适当的概括,或发表自己的感想。

四、教学重难点:

鼓励学生进行自由写作,对语文课本中的故事或进行合理的加工,或进行适当的概括,或发表自己的感想。

五、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在阅读时能够对语文课本中的故事进行相关的补充阅读和链接。

2.鼓励学生从文章中读出文章,从故事中读出故事,从而达到拓宽阅读面,加大阅读量的教学的思想内容上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好词佳句;抓住重点词语,体会句子含义。

过程与方法:

通过点拨、创设情境、品析词句来理解文本。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语,品析课文中的三个事例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难点:

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

【教法、学法】

(一)教法:

1、情境教学法:以情动人,以美感人。情境教学法突出了语文教学的审美特性,强调了教学中以情激发爱,以情打动人。

2、点拨法: 生命的话题有点厚重,学生通过读文,虽然也能读出自己的体会,但是,游离于文本,脱离体验的体会只能是口号似的。所以,教学本课,必须通过教师相机诱导,适时点拨,点拨促悟。

(二)学法:

1、自读自悟:读悟结合,以读促悟,以悟生情。

2、品读赏析:积累和丰富语言,运用语言。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搜集有关“生命”的名言。

【教学内容】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文本,梳理脉络。

课始,引导学生快速读文并回忆课文写了哪三个事例。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

(板书:飞蛾求生 缝中瓜苗 静听心跳 )

【 设计意图:回顾文本,梳理课文脉络, 符合学生整体感知的阅读心理 。】

(二)赏析词句,感悟内涵。

1、学生默读课文并思考: 这三个事例引发了作者关于“生命”的哪些思考?找出相关句子。

2、交流读书的体会,教师相机点拨,引导 。

句子1: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

点拨方法:

(1)比较体验:引导学生通过动作表演感受“鼓动双翅”和“极力鼓动双翅”有什么不同。

(2)换位体验:假如你就是那只握在别人手中的飞蛾,你会想什么?

(3)范读——感情读。

(板书:敬畏)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的体验方式,引导学生从文悟情,用激情洋溢的范读,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

句子2:墙角的砖缝中掉进一粒香瓜子,过了几天,竟然冒出一截小瓜苗。那小小的种子里,包含着多么强的生命力啊!竟使它可以冲破坚硬的外壳,在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向上,茁壮生长,即使它仅仅只活了几天。

点拨方法:

(1)联系香瓜子生长的环境,体会作者一连使用两个“竟”字的作用。

(2)换位体验:假如你就是那颗掉进砖缝的香瓜子,你会想什么?假如生命只有几天,你是否还会出去迎接光明,茁壮成长呢?

(3)情感朗读,回归课题。(板书:赞美 )

句子3: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

点拨方法:

(1)亲身体验——摸。

(2)直观感受——听。

(3)联系生活说说怎样是“好好使用”生命?

(4)激情朗读,读出对生命的珍爱。(板书:珍爱)

(三)回归整体,升华情感。

讨论、感悟:“生命因为什么而美丽”。

1、杏林子全身瘫痪,行动不便,你觉得杏林子的生命美丽吗?

2、交流搜集的名言,感受他们动人的生命故事, 使学生从中受到生命意义的启迪, 领悟课文的思想内涵——人的生命都是有限的,我们要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板书:有限的生命 无限的价值)

3、播放《命运交响曲》,回读全文,并试背课文。

【设计意图:音乐是流动的语言,用贝多芬的音乐,更能起到渲染的作用,唤起学生对生命的敬畏、赞美和珍爱。】

(四)阅读推荐、课外延伸:

书籍:

1、张晓峰的《敬畏生命》

2、毕淑敏的《我很重要》

3、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4、海明威的《老人与海》

5、海伦 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乐曲:

1、贝多芬的钢琴曲《命运》《英雄》《田园》

2、华彦钧(阿炳)的二胡曲《二泉映月》《听松》; 琵琶曲《大浪淘沙》《昭君出塞》

【设计意图:培养了学生主动进行课外阅读的好习惯,特别是几首乐曲的推荐,打破了学科界限,让学生在多学科的综合熏陶下,感悟生命。】

蒹葭的课件【篇2】

教学目标:

1、知识性目标:

(1)写田字格里的6个生字,做到笔顺正确。

(2)正确认读12个生字。

(3)借助拼音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情感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的美好感情。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课前教师可以找来一些人与动物和谐相处,互相亲近的照片或图片,通过课件展示出来,供学生欣赏,目的是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

2、激情导入:你一定和小动物亲近过,玩耍时过,你一定也感受过和小动物在一起时的幸福和快乐。有这样一个小朋友,他也特别渴望和小动物亲近亲近,我们来看看他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3、提示课题:《尖尖的草帽》

二、听读感知:

教师配合动画课件复述课文。这样设计是因为这篇文章整体是围绕孩子的心里活动展开的,没有对话,段落很多,句式很长,所以教师如能结合课件声情并茂的复述 课文,像讲故事一样,以美的视听激活文字,使师生共同沉浸于故事里,小朋友美好的想法和感受中,激起学生强烈的读书欲望,帮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有助于学 生揣摩人物内心的情感。

三、初读感悟,读中识字

1、在激起了孩子阅读欲望后,顺势引导学生借助拼音逐字逐句地尝试着朗读课文,在试读的过程中识字,正音,并把生字画出来,反复认读,把不懂的句子画下 来,多读几遍。最后标出自然段。(这一步是留给学生自己锻炼,学习的机会,教师在学生自主阅读的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2、交流学习情况:

(1)指出读课文(引导学生互评、正音)

(2)识字,认读(逐步缩小语言环境,把句式长的句子去掉拼音,单独拿出来认读,把生字用不同颜色标注出来,再逐步读词、读字,解决字音问题)。

(3)再读课文,这次要让学生充分读,读充分,力求读的通畅,同桌两人还可以互相合作,练习朗读。在反复的读中感悟语文。

四、细读体悟

在学生初步感知,感情课文后,教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这个小朋友是怎么发现小蜻蜓的?在哪儿发现的?”引导学生抓住文中重点词句。这部分有一重点句:“ 它的翅膀亮得像镀上了一层金子”。这里教师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你见过小蜻蜓吗?在哪儿见过,它是什么样子的?”从而理解句义。“那看到这么可爱的 小蜻蜓,你有什么想法?”展开学生的想象,也可以引发学生的回忆,然后互相交流。教师在这时候也可以结合自己的情感体验,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师生相融。然 后接着引导“文中的小朋友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体会着等等,并把你从中体会到的,感受到的在小组里互相交流(这时学生在四人小组里互听互读,互相交流, 互相启发,在小组交流中重点引导学生感悟文中“我”心理的几次变化,从一开始第一次猜想,满怀希望,很有信心到希望落空,但仅仅一刹那,很短的时间,心中 的希望又一次点燃了,又一次充满期待。就是这样一个情感的变化过程,非常细腻。

在全班交流感悟的过程中,要结合学生亲身的情感体验去谈。

例:“我在草帽下笑着,我等待着经落在我尖尖的草帽上”,引导学生想象“我为什么要微笑”,“我在等待时会想些什么呢?”这个问题继续发挥学生的想象,学 生可能会想到:“小蜻蜓,你飞过来吧,和我玩吧,我们一起做游戏。”“别害怕,我不会伤寒你,我很喜欢你,我们可以做朋友”等等,发散学生的思维,同时结 合学生生活:“你有没有象这样的等待过,你当时是什么心情?”联系学生的生活再去体验,体会着去读,通过自由读, 读,齐读,在读中感悟,教师在此基础上,适时引导“此时此刻,你们想不想和小蜻蜓亲近亲近,那我们把它叫下来吧!让它飞下来,和我们玩一玩。”此刻的学生 已经完全融入其中,带着此时的感受配上优美的音乐,再去读文。情因感而生,这种情感是自然而然的流露,在一步步由浅入深的朗读过程中,学生的心与文中的“ 我”越来越贴近,直至完全相融,此刻的学生已经不是在读,而是用整个心灵去感受,去表达,最大程度的感受读书的快乐享受语文的快乐。

五、联系生活,加深体验

1、这个小朋友有这么多美好的想法,你从中有什么感受?

2、你有没有类似于像文中的小朋友这样的想法或经历?你是怎样和小动物亲近的?

这一环节,又一次联系学生已有的经验。学生通过联系生活加强体验,使认识得到升华。

六、识字教学:

本课有6个生字:尖、以、着、帕、要、把一年级下学期,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识字方法,在识字过程中,力求引导学生自己识字。

七、作业:

1、讲一个你和动物的趣事。(引向生活,把语文打开。)

2、展阅读:童年书架里的相关文章。(从主题上继续升华,通过扩展文进一步巩固生字)。

3、字练习:习字册

蒹葭的课件【篇3】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排列与组合第二课时内容(教材113页)。

教学目的:

1. 通过观察、猜测、操作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

2.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规律的过程。

3.培养学生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规律的过程 。

教学难点:

运用学过的知识有规律地排列事物,培养学生有序地思考。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数字卡片。

学具准备:

学具袋、每生准备3张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谈话导入,引出问题:你们想知道老师的手机号码吗?

2.出示手机号码前8个数字,剩余3个数字需要学生回答老师提出的数学问题才能获得。

3.提出数学问题:

①用数字1和8可以组成几个不同的两位数?

②你们猜猜哪个两位数是老师手机号码前两个数字?

③给出学生手机号码中间5个数字后,再给学生3个数字3、7、9,并告诉学生手机号码后三个数是这3个数组成的所有数当中从小到大第四个数字。提问:数字7、3、9可以组成多少个不同的三位数?

4.学生猜测回答。

(引导学生初步感受事物的排列规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提出学习要求:

①拿出数字卡片,2人一组合作。

②一个同学负责摆数字卡片,另一个同学负责记录数字。

③在摆的过程中思考要怎样摆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2.学生合作交流摆数字,教师巡视。

3.小组板书展示本组结果,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摆的。

4.全班观察交流讨论,说说你最喜欢哪一组的摆法及原因。

5.师生一起总结得论:

①用3个不同数字可以组成6个不同的三位数。

②可以用先确定个位或者十位或者百位上的数字,再按顺序 排列组成三位数,可以保证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③也可以按照数字的大小,从大到小或者从小到大的顺序来 排列,也可以保证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6.提出问题:用数字7、0、9可以组成多少个不同的三位数?请学生用刚刚学习到的方法说出结果。

7.学生汇报结果。

8.师生共同总结得出,在有0的情况下,3个不同的三位数只 组成4个不同的三位数,因为0不能放在数的最高位。

(让学生经历合作交流探索的过程,体会数的排列顺序的过程。)

(三)巩固应用,内化问题。

1.拍一拍

课件出示唐僧师徒四人来到一座寺庙,3个徒弟想要拍照 留念。提出问题:他们可以拍多少张不同位置的照片?请3 个同学戴上头饰分别扮演孙悟空、猪八戒、沙悟净,一个同

学扮演唐僧给三个徒弟摆站的位置,其他同学是摄影师负责拍照拍照。

2.猜一猜

唐僧也要和徒弟拍照留念,他们能拍出多少张位置不同的照片? (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理解加深,记忆牢固,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

数学思维能力。)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1.请学生说说自己这节课的体会。

2.老师小结。

(让学生主动体验学习,从中获得快乐,并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板书设计:

数学广角·简单的排列 不重复

不遗漏

百十个位位位 9 7 39 3 7 7 9 3 7 3 9 3 9 7 3 7 9

3×2=6(个)

蒹葭的课件【篇4】

教学目标 :

1.学会本课6个生字,认识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操纵自如、交叉、耸立、桥梁、小艇、威尼斯、静寂”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前四个自然段。

3.通过学习课文内容,了解威尼斯独特]的地理风貌、小艇的特点及它同威尼斯水城的关系,受到热爱大自然与热爱生活的教育。

4.领会抓住事物特点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了解小艇的特点和它在威尼斯水城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

1.学会本课6个生字,认识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操纵自如、交叉、耸立、桥梁、小艇、威尼斯、静寂”等词语。

2.初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

3.学习课文第二段。

教学过程 :

一、启发谈话,导入 新课

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篇课文,题目叫做《》。(板书:13 )学生齐读课题。

2.简介威尼斯。(出示部分彩色幻灯片)。威尼斯在意大利的东北部,是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这座城市由118个小岛组成,连接这118个小岛的是117条水道。有401座姿态各异的桥梁,横跨在117条水道上。威尼斯的市内没有马路,没有汽车和自行车,船是市内惟一的交通工具。

3.针对课题,提出问题。

从题目看,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小艇)。

作者抓住了小艇的哪些特点呢?小艇在威尼斯水城中有什么样的作用呢?这节课我们共同来研究这些问题。

二、布置预习

1.自学生字新词。

2.想想威尼斯小艇的样子,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艇和威尼斯人生活的关系十分密切。

三、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读字词。出示写有6个生字新词的幻灯片。让学生自己说说哪些生字容易写错。

2.指名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

要求:边听边想,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3.指名回答: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

使学生知道,“小艇是威尼斯主要的水上交通工具”,“小艇是什么样儿的”,“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小艇和威尼斯城市的关系密切。”

4.根据以上内容,理清课文脉络。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讲小艇是威尼斯主要的交通工具。

第二段(第二、三自然段),讲是什么样儿的。

第三段(第四自然段),讲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

第四段(第五、六自然段),讲小艇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最新相反数课件(合集4篇)


相反数课件(篇1)

相反数这一课是有理数第三节的内容,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借助数轴了解相反数的概念,相反数的代数意义和几何意义;掌握一对相反数的特点并会写出已知数的相反数;会化简一个数的多重符号。学习的重难点是理解相反数的意义。

本节课首先复习数轴的有关知识,在让学生在数轴上标出+5,-5,+2,-2,观察+5,-5到原点的距离,+2,-2到原点的距离。引出相反数的概念,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归纳相反数的意义,代数意义和几何意义。从学生的学习效果来看,学生会求一个数的相反数,也会求数a的相反数,但是有些学生在求用字母表示的数的相反数时往往会犯几类错误,第一,求a+b的相反数,学生会写成a-b,或者把a-b的相反数写成a+b;第二,求a-b的相反数时,写成-a-b,不把a-b用括号括起来。

学习了负数之后,学生存在一个理解的误区,容易误认为带负号的数就是负数。比如学生通常会认为-a就是负数,事实上,-a是什么数取决于a。如果a是正数,那么-a是负数;如果a是负数,那么-a是正数。

还有部分学生对相反数的意义理解不清,一、相反数必须是成对出现的,不能单独存在,而单独的一个数不能说成相反数;二、“只有”是指除符号以外,两个数完全相同,应与“只要符号不同”区分开,如+3和-3互为相反数,而+3与-2虽然符号不同,但它们不是相反数;三、对于相反数的代数意义不会运用,比如题目告诉我们说a+b与a-b互为相反数,学生根据这一句话不会列式,这可能是对相反数的代数意义理解不深。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和练习,我认为知识的学习,不仅是要把每个概念弄清楚,更重要的是这些概念的意义和运用。会正确的解题就是要求学生能够把学到的知识活学活用,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加强训练,通过练习来巩固学生学到的知识点。

相反数课件(篇2)

教学目标:

1.知道一个数的绝对值与这个数本身或它的相反数有什么关系;

2.会利用绝对值比较两个有理数大小;

3.在具体进行两个负数的大小比较中,培养推理论证能力,体会数形结合与转化的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

知道一个数的绝对值与这个数本身或它的相反数有什么关系;会利用绝对值比较两个有理数大小.

教学难点:

会利用绝对值比较两个有理数大小.

1.根据绝对值与相反数的意义填空:

(1)|2.3|= , = ,|6|= ;

(2)|-5|= , |-10.5|= ,|- |= ;-5的相反数是______,-10.5的相反数是______,- 的相反数是______;

(3)|0|=______,0的相反数是______.

2.(1)任意说出一个负数,并说出它的绝对值、它的相反数.

(2)一个数的绝对值与这个数本身或它的相反数有什么关系?

3.(1)2与3哪个大?这两个数的绝对值哪个大?

(2)-1与-4哪个大?这两个数的绝对值哪个大?

(3)任意写出两个负数,并说出这两个负数哪个大?他们的绝对值哪个大?

(4)两个有理数的大小与这两个数的'绝对值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小组讨论:

1.一个数的绝对值一定与这个数本身相等吗?

2.一个数的绝对值一定与它的相反数相等吗?

3.举例说明一个数的绝对值与这个数本身或它的相反数有什么关系?

议一议:

1.数轴上的点的大小是如何排列的?

2.两个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那个数一定大吗?

(1) 与 ; (2)-3.5与-4.6;

(3)-|- 与-(-2).

三、课堂反馈

1.-2的符号是______,绝对值是______;3.5的符号是______,绝对值是______.

2.符号是+,绝对值是6的数是______.

3. 符号是-,绝对值是4.3的数是______.

4.一个数绝对值是3,这个数是 ;

一个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这个数是 ;

一个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这个数是 .

5.计算:(1)|- +|- = ;(2)|-3|-|-2.5|= .

6.比较下面有理数的大小并且说明理由.

(1)-0.7与-1.7 ; (2)- 与-0.273;

(3 ) +(-5)与-(-3) .

-4,+(- ),-(-1.5),0,|-3|

四、课堂作业 :

相反数课件(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的概念,会求一个数的相反数。

(2)培养学生观察、猜想、验证等能力,初步形成数形结合的思想。

2、过程与方法: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归纳出相反数的概念和性质。

1、请两位同学背靠背,一个向左走5步,另一个向右走5步,如果向右走为正,向左、向右分别记作什么?(生答:+5、-5),+5与-5这样成对出现的数就是为们今天要学习的相反数。

教师提出问题:上图中数轴上的'点B和点D表示的数各是什么?有什么关系?

教师活动:请几位同学说出他们讨论的结果,指出点B表示+2.6,点D表示-2.6,它们只有符号不同,到原点的距离都是2.6。

2、(板书):如果两个数只有符号不同,那么我们将其中一个数叫做另一个数的相反数,也称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

3、学生活动:在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有什么关系?

学生代表回答后,小结:在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位于原点的两侧,并且与原点的距离相等。

4、练习填空:

3的相反数是 ; -6的相反数是 ;-(-3)= ;-(-0.8)= ;

学生活动:在练习本上解答,并与同伴交流,师生共同订正。

归纳:化简多重符号时,一个正数前不管有多少个“+”号,都可全部省去不写;一个数前有偶数个“-”号,也可以把“-”号一起去掉;一个正数前面有奇数个“-”号,则化简后只保留一个“-”号。

2、填空:

①的相反数是 ; ② 的相反数是; 的相反数是2/3。

3、如果一个数的相反数是它本身,则这个数是 。

4、若α、β互为相反数,则α+β= 。

5、-(-4)是 的相反数,-(-2)的相反数是 。

-(-9)=; +(-3.5)= ;

-=;-{-}= 。

7、若-x=10,则x的相反数在原点的 侧。

本节课学习了相反数的意义,并认识了相反数在数轴上的特征,数a的相反数是-a,0的相反数是0,在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零除外)的两个点,位于原点的两侧,并且到原点的距离相等。

相反数课件(篇4)

――; |―5| |-3.5|;

|―5| 0; |―3| |3|.

3、绝对值小于4的整数是,绝对值不小于4的非负整数是_________,的绝对值等于5,则的值为______.

4、绝对值是4的数有___个,分别为_____.

1、小明的家在学校西边3km处,小丽的家在学校东边3km处.

(1)你能将小明家、小丽家和学校的相对位置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吗?(小明家用点A表示,小丽家用点B表示,学校用点O表示)

(2)观察A、B两点表示的数,你发现了什么?

2、观察下列各对有理数,你发现了什么?与同学交流.

2和-2,0.8和-0.8,2和-2.

总结出相反数的概念:

3、学习教材22页例3,完成“练一练”23页第1,2题.

4、数a的相反数可表示为;

则-5的相反数可表示为_______;

而我们知道―5的相反数是___.

所以得结论:

5、学习教材22页例4,完成“练一练”23页第3,4题.

A.正数的绝对值是负数;

B.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

C.π的相反数是D3.14;

D.任何一个有理数都有相反数.

1、填空:

-2的相反数是 ,3.75与 互为相反数,

相反数是其本身的数是 .

2、-(+7)= ,-(-7)= ,

-= ,-= .

3、已知A、B两点分别为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且两点间的距离为7,则这两个点表示的数为_____和______.

小学感恩课件(合集4篇)


每个老师需要在上课前弄好自己的教案课件,没有写的老师就需要抓紧完成了。做好教案课件的前期准备工作,这样才能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设计。感到困惑看看“小学感恩课件”或许能够为您提供一些启示,如果你在这个网站上找到了有价值的信息请点击收藏按钮保存下来!

小学感恩课件 篇1

1、活动目的: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父母和老师的辛苦,引导学生感受和领悟父母的养育之恩,感谢老师的教育之恩。

二、活动准备:

1.完成各种相关资料。

2.准备歌曲《天下的妈妈都是一样的》、《每当走过老师的窗前》等。

3.讨论实践活动的研究问题,并深入实践活动。

三、活动过程:

(一)、班主任:这节课我们上一堂“感恩”教育德育实践活动课,活动的主题是《感恩之心》,课前老师让同学们搜集一些感恩父母、感恩老师的资料,同学们准备好了吗?学生:齐(准备好了)。

(二)感谢父母

1、激趣导入,初步感知。(播放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

(1)“妈妈永远爱你”:汶川地震中一位伟大的母亲用自己的身躯挡住了死神, 与孩子生死离别的一刻,她用手机给孩子留下了最后的祝福 “妈妈永远爱你”——这是一个多么伟大而无私的母亲呀!

(2)六旬老父捐肾救子:2003年2月,湖北60岁的农民父亲胡介甫将自己的肾脏移植给了患“尿毒症”的儿子,固执的父亲不容拒绝地告诉儿子胡立新:“没什么比你的命更重要?我宁可自己没命,也不能看着你死!”这是一个多么深沉而豪迈的伟大父亲啊!

(3)舞蹈《天下的.妈妈都是一样的》

3、孝敬父母(理解“父母”)。

听故事,深入明理

(1):我们中国是礼仪之邦,千百年来留下孝顺的故事有很多,我在网上查到春秋时期的子路,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没有米,子路就翻山越岭到亲戚家借米.黄香九岁时,妈妈去世,爸爸年老多病,他细心照顾,天热时,他用扇子把爸爸枕席扇凉,天冷时,他用自己体温把爸爸被窝焐热,邻居夸他是孝顺父母的好孩子。

(2)乌鸦反哺:经过乌鸦妈妈的精心哺育,小乌鸦渐渐长大,它长得又高又壮,而妈妈却渐渐衰老飞不动了。乌鸦捕虫的技术非常好,它每次出去找食,总会想到妈妈肚子一定很饿。它将虫子带回家,先让妈妈吃饱,自己才吃剩下的。这只乌鸦真孝顺啊!

(3)羔羊跪乳:小羊说:“妈妈,您对我这样疼爱,我怎样才能报答您的养育之恩呢?”羊妈妈说:“我什么也不要你报答,只要你有这片孝心,妈妈就心满意足了。小羊听后,情不自禁地流下眼泪.....小羊为了报达母羊的养育之恩,每次吃奶都是跪着的。它知道,是妈妈用奶水喂大它的,跪着吃奶是感激妈妈的哺乳之恩。

(4)《挨杖伤老》:汉朝时,大梁有个叫韩伯愈的人,他的母亲对他管教很严格,稍微有点过失,就举杖挥打。无论母亲打多重,他都没有怨言从不掉眼泪。可是,有一天伯愈在挨打时,竟然哭得很伤心。母亲觉得奇怪,问他:“往常打你时,你都能接受,今天为什么哭泣?”伯愈回答道:“往常打我时我觉得疼痛,知道母亲很有力气,身体健康,但是今天感觉不到疼痛,知道母亲身体不如以前。所以伤心的流下了泪水。”这是一个多么体贴多么孝顺的儿子啊!

小学感恩课件 篇2

一、活动主题:

心存感恩,回报他人

二、活动时间与地点:

时间待定,地点待定

三、活动背景:

如今,一些以自我为中心的大学生,只知享受,不知感恩。他们拿着父母的血汗钱随意挥霍,却时不时给父母脸色,不知感恩父母;在课堂上,他们不专心学习,对老师的批评教育置若罔闻,不知感恩教师;在公共场所,他们使用着优良先进的公共设施,却不知感恩社会。他们享用着大自然赐予的一切,不知感激和保护它,反而随意破坏它??他们只顾自己的利益,将父母、亲人、师长、朋友、同学的帮助视为理所当然、天经地义,“感恩”这个两个字已经逐渐淡出了他们的视野。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感恩教育迫在眉睫。

四、活动目的:

1、让大学生了解感恩,懂得感恩,学会感恩,培养一颗感恩的心。

2、充分调动本班同学的积极性,使同学们得到锻炼。

3、为了让同学们有一个体会感恩的过程,让父母老师欣慰的接受孩子的感恩。

4、增进班级的团结力和凝聚力,活跃班级气氛,展示我们连锁(1)班积极向上的班级形象。

五、活动内容:

1、播放教育性较强的歌曲

2、观看短片,谈感想

3、讲讲我的感动

4、诗歌朗读

5、女生独唱

6、班级合唱

7、“心存感恩,回报他人”横幅签名

六、活动准备

1、确定活动主持人男女各一人,并编好主持词。

2、确定配乐诗朗诵《学会感激》的人选,准备好背景音乐。

3、制作横幅“心怀感恩,回报他人”。

七、活动具体流程:

1、播放教育性较强的歌曲

《感恩的心》《烛光里的妈妈》《好大一棵树》等教育性较强的歌曲

听了这么多温馨的歌曲,我想起法国大作家雨果有句名言:世界上最大的海洋,比海洋大的是天空,比天空大的是人的胸怀。今天我想修改这句话:世界上最大的是海洋,比海洋大的是天空,比天空大的是父母对儿女的恩情。

2、观看短片,谈感想。

播放短片《长大不容易》,围绕短片,请同学们发表自己的想法,并进行互动交流。通过短片,来引导同学们对于感恩这个话题进行思考,让同学们从多方面的角度体会到感恩的重要性。

此时此刻,我们从讲座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明确:下一代是理所当然地接受父母的恩惠和关怀,却很少想到回报。

也许,你要说,你也曾为父母做了许多事,你也帮助了父母,可是,我们为父母做的和父母为我们做的,能等量齐观吗?请大家反思一分钟并写下自己的感想(一句话)。

3、讲讲我的感动

此刻,我们已真正感动,我们那曾经沉睡的心录已被唤醒,那些平常的日子里的平常事现在看来,是那么令我们感动。那么,现在让我们打开记忆之门,把父母为你做的那些触动你的心弦,让你流下眼泪的动人瞬间告诉我们吧!

(背景音乐《神秘园》,学生讲述自己与父母的感人故事)

看来我们不是不明白父母的爱,不是不懂得父母的情,只是我们在父母的厚爱忽视了亲情这个心底最柔软的角落。父母对我们德厚恩重,我们应该如何感恩?

(——谈如何感恩父母)

从今天开始,让我们把对父母的理解和关心渗透到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为劳累的父母倒一怀茶,洗一次脚,说声对不起,道一声谢谢。少说多做,让父母省心,孝敬顺从,让父母舒心,勤奋上进,让父母开心,宽容豁达,让父母放心

4、“心存感恩,回报他人”横幅签名

在背景音乐中,让同学们在横幅上写上感恩的话,可以感谢父母、老师、学校等等。虽然短短的几句话并不足以来回报他们对我们的帮助,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敞开心扉,来表达我们的感谢。

结束语:

感恩是幸福之源,祥和之本,让我们一起常怀感恩之心,常施感恩之行,让我们把这份情,这份爱,这份温暖传递开去。让我们对我们今天所拥有的一切,说一声,谢谢!谢谢身边每一个人!

(背静音乐“感恩的心”,学生点燃蜡烛,伴随歌声送给周围的人,并且祝福他们,营造温馨感人的场景)

八、后期制作

1、在班会过程中用数码相机记录下有关的节目,并对拍摄下来的照片和视频进行整理、加工。

2、将同学们签名后的横幅悬挂在食堂附近,加大我们这次班会的影响力。

小学感恩课件 篇3

活动目的:

通过本次活动,来培养学生的爱心和孝心,学会感恩,增强对社会的责任感。

活动准备:

1、搜集相关的文章,歌曲,经典词句。

2、制作相关的课件。

活动地点:

一年级教室

活动过程:

一、播放歌曲《感恩的心》导入

二、揭示活动主题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恩”的形式丰富多彩,有父母养育之恩,有老师教导之恩,有朋友帮助之恩,有社会关怀之恩,那么就让我们一起学会感恩吧!学会感恩父母,感恩师长,感恩社会,感恩生活中的一切!

(一)感受父母之恩。

主持人:有一种琐碎的爱,那是母爱;有一种伟大的爱,那是父爱。下面请看录像—诗朗诵《游子吟》。

学生讨论:你有何感受?举手发言。

1、课件展示

展示相片,几个同学从小到大的照片,包括一家几口玩耍的照片。

2、展示问题

(1)你知道你们父母的生日吗?

(2)你知道他们的年龄吗?

(3)你知道他们喜欢吃的蔬菜吗?

(4)你知道他们的结婚纪念日吗?

(5)说说你了解的父母养育你的辛苦过程。

3、讨论:我们该为父母做些什么呢?

4、展示学生搜集的感恩经典词句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恩欲报,怨欲忘”。

“报怨短,报恩长”“知恩不报非君子”“吃水不忘挖井人”。

这些词句诠释了中华民族的淳朴民风,体现着中华民族对感恩的认同。

5、张贴感恩卡

让学生在音乐声中将自己制作的感恩卡贴在黑板上。

(二)感受教师教导之恩。

1、倾听故事

主持人讲《程门立雪》和《居里夫人》的故事,让学生了解名人感谢老师的行为。

2、回忆师恩

主持人:听了故事后有何感想?回忆一下老师最让你感动和难忘的事情。说说我们为什么要感激老师?

学生发言。

3、欣赏诗歌朗诵

请班长朗诵诗歌《老师,您辛苦了》。

(三)我们要学会感恩,那么怎样做才是对父母,教师,朋友,社会的感恩呢?请几个同学谈谈自己的做法。

三、主题班会结束

结束语:在这次主题班会的过程中,同学们参与的积极性很高。一个和谐的家庭,一个和谐的集体,一个和谐的社会,既要多些感激之心,也要付出你的爱心。让我们用自己的行动,报答父母、老师、社会,报答所有关心和帮助过我们的人,让我们的明天更美好。

全班合唱《感恩的心》,结束主题班会。

小学感恩课件 篇4

一、 指导思想:

通过开展系列的感恩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格和行为习惯;精心培育学生的健康心态,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引导学生树立心中有祖国、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的意识,为祖国、为集体、为他人多做好事、少做错事、不做坏事。并让学生明白感恩不仅仅是一种品德,更是一种责任。让学生学会感恩,懂得孝敬父母,尊敬师长;懂得关心,帮助他人;懂得勤奋学习,珍爱自己;懂得包容他人,赢得友谊。

二、活动目标:

通过一系列感恩教育活动的开展,让学生了解父母、教师、同学等人在自己成长的道路上给予的关心和帮助,激发学生的责任感,让学生不忘父母之恩、老师之恩、同学帮扶之恩,知道知恩图报。

三、具体活动方案:

1、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

感激父母是做人最起码的道德底线,一个人如果连自己的父母都不爱了,那他还能爱谁呢?

(1)、开展征文活动,每人写一篇与父母有关的文章,注意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2)、召开“让我们都有一颗感恩的心”的主题班会。

(3)、借“三八”妇女节之机,出一期感恩教育专题黑板报。

(4)、唱感恩教育歌曲。

(5)、布置感恩教育家庭作业:给父母过生日,帮父母干家务活,送父母一句亲切的问候,告诉父母自己进步的消息,跟父母说说自己的心里话。

2、感谢教师的培育之恩:教师赐予学生知识,教会学生做人。这样的恩情,我们也不应该忘记。(1)、召开主题班会:〈〈老师,谢谢您〉〉。

(2)、举行作文比赛:〈〈老师,我想对您说〉。

(3)、每天送给老师一份优秀的作业,给老师一份满意的答卷。

(4)、帮老师做一件有意义的事,帮老师分担班务。

3、感激同学的帮助之恩:

因为有了同学的鼓励、帮助,才让自己战胜了困难,获得了学习和生活的乐趣。

(1)、开展学习互助小组活动。

(2)、开展征文活动:〈〈我的好同学〉〉。

(3)、开展“我为同学做一件有益的事”活动。

百草园课件集合十篇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备好教案课件,准备教案课件的时刻到来了。只有教案课件老师写越充分,课堂氛围当然也会更好。趣祝福为您精心挑选的“百草园课件”或许能够满足您的需求,建议您将此页收藏起来以方便再次访问!

百草园课件(篇1)

观察能力:指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百草园景物的方法及描写的方法。

写作能力:指导习作《美丽的邢中校园》,进一步理解观察和描写的方法。

教学方法和学法指导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生活是最好的素材。这篇课文,不像镜子那样,只是原封不动的把原物照下来,而是渗透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先让学生学习习作《这里有我的欢乐》,而后与20年代作者的欢乐比较。在今昔的对比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时学习作者在语言运用方面的精练、隽永。古人云:“授之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此,学习作者的语言的同时还要教学生如何观察。常言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引导学生观察,从生活中搜寻写作的素材,把所学的方法用到实践中来,让学生学会“开车”》

在本课中,课前,我先让学生自己写生活感受《这里有我的欢乐》,以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把握教学重点。一则学习作者的语言,二则传授观察方法,三则练习所学的新知,让学生在练中学,在学中练,以便巩固。

百草园课件(篇2)

本课位于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本册教材中的课文,仍然采用文体与内容兼顾的模式来划分单元。第二单元的主题为“童年趣事”,文体为记叙文,这与同属记叙文的第一单元相得益彰。这样安排,有利于学生进一步了解记叙文的有关知识,把握记叙文语言的特点。本单元的五篇课文都反映童年的生活,有的是作家回忆自己的童年,有的是作家描写眼中看到的他人的童年。五篇课文不但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幅童年生活的精彩画卷,而且还蕴含了作者真挚而又细腻的情感,读来回味无穷。

本单元在整册教材中属重点单元。课程标准对于这一学段学生阅读能力的要求是“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能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教师除了要引导学生品味优美而含蓄的语言外,更要引导学生认真体会作家笔下各种童年的不同情感,感受作品中人物和事件,引起自己童年生活的回忆和共鸣。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这部集子收录的都是他回忆青少年生活的文章,可以说《朝花夕拾》是作者青少年时代的一曲恋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描写童年生活的散文,文章状物、叙事、写人都真切具体。因此要引导学生不仅能了解作者的童年生活空间,更能理解这个丰富的精神空间。本篇课文共设计三课时,本课为第二课时,探究“百草园”的景物描写。

本课时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找出“百草园”中纷繁多样的美景;能发现景物描写中选景、选词、选事的特点,体会其中饱含的情感,并学习一定的景物描写赏析技能。

过程与方法:紧扣教材,运用联系比较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运用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巩固阅读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热爱自然,关注生活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难点:能通过对比阅读,发现本文景物描写的方法和特点,并体会其中饱含的情感。

百草园课件(篇3)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选自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写于1926年,是一篇回忆童年往事的叙事散文。对写作初衷,鲁迅说:“是为了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借回忆旧时的好事物,来排除目前的苦闷,寄一丝安慰。”作为一篇经久不衰的老课文,不管教材编排如何变化,总少不了它的位置。不得不承认其在语文学科中的重要地位和范文形象。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曲谱写童年往事的优美乐章。在这一脍炙人口的散文中,作者以如诗的笔触舒卷自如地为人们描绘了一个妙趣横生的童心世界。本文通过对百草园美丽景物和奇闻趣事的描写及三味书屋学习生活的记叙,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追求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私熟教育的若干侧面。

本课所在单元的教学重点是整体把握主要内容,并结合自己的经历和体验,深入体味文中的情感,注意学习文章的表达技巧。将本文放在第一篇有其目的性与示范性。通过本课的学习感受文章中语言表现的生动活泼、趣味盎然。了解与掌握课文的表达与写作技巧,同时通过学习文章中无忧无虑,天真烂漫时光的描摹,激发学生的共鸣,使学生体会作者丰富的情感,更加关注自己的生活,引导学生健康的成长。

百草园课件(篇4)

(一)、本课教学的`整堂安排

根据课文内容和讲练结合的原则,我设计了两个教学环节。即:第一环节:讲授新知,大约用30分钟;第二环节:练习巩固,大约用15分钟。

(二)、第一环节的具体安排

导入新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课我采用练习式导入法。课前,先让学生准备一篇100字的小文章《这里有我的欢乐》。教师批阅以后,选出两篇短文:一篇较好的,一篇较差的。一开始上课,先投影两篇文字,评析其词语的运用。肯定好的,同时也要指出不足。同时指出本课的教学重点:对景物的仔细观察;准确的语言运用;练习写作《美丽的邢中校园》。

教授新知

(1)、指导学生快速默读课文前8段,并思考这部分内容中主要记叙了哪三个令作者难以忘怀的内容。

明确:景物(美好)

百草园故事(神奇)乐园

捕鸟(有趣)

(2)、重点研读第二段,放录音。

学生思考:课文写了百草园的哪些美好的景物?它们各抓住了静物的动物的什么特点来写?

明确:作者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有……”一组词语就写出了十五种景物。写静物,作者分别抓住了形态和色彩。写动物,则分别抓住形态、声音和动态;另外抓住动作写出四件趣事。

(3)、学生齐读第七段,以捕鸟为例,进一步理解观察和描写的方法:抓住关键的词语(特别是动词)。

扫开、露出、撒、系、牵、看、拉、罩

小结:从这段描写我们可以看出,观察需要从事物的形、色、声、态等几个方面入手,把事物看仔细,然后才能把这些感觉具体的写到文章里。

概括起来说:观察:看仔细

描写:写具体

(三)、练习运用

指导写作:《美丽的邢中校园》

A、写作手法采用“移步换景”法。

B、围绕中心组织材料“美丽”。

C、注意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和描写抒情等表达手法的运用。

这既是本课的结尾,又是本课的高潮。它使学生从课堂的理论学习,走到实践观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以上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一课时的教学设想。整堂教学紧紧教学目标展开,并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力求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能“学以致用”。

百草园课件(篇5)

1、朗读第2段,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①提问:百草园中哪些景、物很有乐趣?乐趣体现在哪些词语上?画出这些词语;②本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从哪些角度描写百草园的景、物?③写景的顺序是怎样的?从低到高、从静到动、由动物到植物

2、默读课文3至6段,思考:①这里写了一件什么事?②这个故事与百草园是“我”的乐园有什么联系呢?

3、指定学生朗读课文7、8段,思考:①这两段写了什么?②画出写捕鸟的动词,分析使用这些动词的表达效果。如:能把“便罩住了”的“罩”换成“盖”吗?

4、齐读第9段,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①这一段的三个“也许是因为……”流露了一种什么感情?

5、自读课文第11、12两段,边读边考虑:“我”对三味书屋和先生的印象如何呢?

6、分角色读课文第13段至末尾。一人读“我”的语言,一个读先生的语言,一人(读叙述部分)读叙述部分)读完后概括:①这几节写了在三味书屋的哪些生活?流露作者怎样的感情?②老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作者对他的态度如何?

8、讨论主题:课后练习一3

百草园课件(篇6)

(1)导入阶段

导语:同学们,你们了解鲁迅先生吗?你知道他的家乡在哪儿吗?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下面让我们来感受一下鲁迅先生成长的足迹吧。

A.导入法

首先教师与学生作一次平等的交流。如教师可以问学生

“同学们,你们的童年是怎样的呢?觉得开心吗?小时候都做了些什么,有什么趣事可以和大家分享吗?”之类的问题。目的在于激发起学生对美好童年的回忆,寻找到学生情感的爆发点。此讨论预期的效果为热烈,自由,但教师要注意控制时间

B.移情法

使用录音机,播放一首《童年的回忆》,并对这首曲子作简短的介绍。音乐也是一种审美。此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不同的人使用不同的手段和途径表达情感的方法,陶冶心灵。

(2) 整体把握阶段

A.诵读法

再次使用录音机,放课文录音,使学生初步感知文章的内容和情感。

B.活动法

教师先在黑板上书写板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接着教师可以提问:同学们,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文章,那么鲁迅先生的这篇文章为什么叫《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呢?学生会回答说是因为主要描写了鲁迅先生童年生活的两个地方,教师闻言可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下面画上下划线。那么教师可以接着提问:那这两个地方各自的特点是什么呀?假如你是作者,你会比较喜欢哪一个地方呢?为什么?鲁迅先生经历过的事情比如说捉蟋蟀,听鬼故事等等,你们有没有经历过呢?还记得那时候的心情吗?

因为都是与学生情感,生活经验相似的问题,这样可以激发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

C. 填充提纲法

教师在黑板上给出一个初步的提纲。接着可以说:经过同学们刚才热烈的讨论,相信大家已经把握到了两个不同地方的特点,那么,下面请同学们上来用最简练的语言把这个提纲补充完整。

此环节还可以采用分组的方法,激发学生的竞争和团结合作共存的心理,然后让全班学生评价各个提纲的优点和不足之处。此环节使学生对课文有了一个系统和完整的印象。

(3)品味鉴赏阶段

A. 朗读法

朗读在语文学习中的好处怎样强调都不过分。一是可以化无声的文字为有声的语言,口读耳听,口耳并用,增加了向大脑传输信息的渠道。二是一边缓缓阅读,一边慢慢思考,将“读”与“思”有机结合起来,可以更好地加深对读物的理解。三是声情并茂,培养语感和情感。

在这一环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选取一个自己最为喜欢的描写片断并融入自己的情感朗读,并告诉大家为什么喜欢这个片断。教师可以从表达技巧语言的遣词造句等方面教会学生初步鉴赏散文的方法。

B.质疑法

宋代的朱熹曾经说过:读书无无疑者须先教有疑,有疑者却需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这句话深刻地说明了“质疑”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语文教学的过程不是老师要告诉学生要学什么,而是学生自己发现自己要学什么。这样可以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很大程度的锻炼。

比如学生会问“为什么私塾里的先生不回答我关于怪哉虫的问题?”老师的这种做法好不好呢?为什么等等。在一环节中老师不要急着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而应该问学生“你们有人可以回答这个问题吗?”这样可以避免传统的教师“一言堂”的弊端,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此时教师扮演的角色是点拨和引导学生拓展眼界的引路人。

(4)总结升华阶段

A. 前面已经说过,此文作于鲁迅45岁时,选自《朝花夕拾》,鉴于七年级学生的思想水平,

教师可以直接告诉学生这个时期鲁迅先生的生活状况,并指出《朝花夕拾》是他在辗转流徙,心情苦闷之时为了“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借旧时的美好事物来排遣目前的苦闷,寻一点闲静,寄一些安慰而写的,可以说《朝花夕拾》是作者童年时代的一曲恋歌。

B. 我们常说:语文教育的两个指向性目标是:让受教育者掌握适应社会工作和生存的技能性目标和寻找到自身灵魂安放地的精神性目标。让受教育者在文学作品中窥视灵魂,从文学作品中体验人生,从文学作品中丰富情感。

教师可以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遇到苦闷或是挫折时应该如何排遣和调整自己的心情,并有意识地开始学会构建自己的精神家园。

有人说过,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本环节把课本和生活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同时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考能力。

C.全文洋溢着天真的童趣,全文取胜的最大的一个原因就是“童心”两个字。

教师可以通过文学家,科学家,漫画家等人的事例告诉学生保持童心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5)作业设置

写一篇文章,回忆自己的童年时代,篇幅可长可短,提倡“我手写我心”的作文思想。

百草园课件(篇7)

虽说教无定法,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还是有一定的、主要教学模式或方法,根据本课的教学特点与重点,我决定主要采用自主探究性语文教学,该方法教学时先预习了解课文内容,收集作者资料与平时趣味游戏资料――情景激趣DDDD讲究激励性,初读感悟了解DDDD提倡自主性,再读释疑DDDD倡导探究性,细读解析DDDD主张创造性,精读入情DDDD讲究情境性,美读品味DDDD鉴赏性,重点熟读成诵―DDDD活动感悟、积累延伸。

这种方法的功能是既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自能学习”,又能激励兴趣、情感、意志、动机等非智力因素,全面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与此同时,合作探究法、创设情境法、激励法、设疑探究法等也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方法,它促进了“自主探究性”的学,拓展了学生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探究能力、设疑能力、创新精神。

百草园课件(篇8)

一、说教材:

本课选自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篇。本单元的文章,均是记录成长的话题,我从中可以收获一些启迪。学习本单元,重点是要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并结合自己的经历和体验,深入体味文中的情感,注意学习文章的表达技巧。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为第一篇重点讲读课文,也是作者回忆儿时的快乐生活和求学生涯的回忆性散文。具有示范性学习作用,本篇学习课时设定为2个课时。

分目标:a.结合个人情感学习课文内容b.把握文章表达技巧。

教学目标的设定力图体现知识学习、技能培养和情感熏陶三维结合。学生通过本课学习,品味作者童年生活的点,感受文章语言的表现力,学习其具体的表达方法和写作技巧,让孩子们感受文中天真烂漫的童年乐趣,引导孩子们联想自己的童年趣事来激发其共鸣,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心态。

2.教学重难点:本篇作为重点讲读课文,其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整体感知文意,所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成为教学的侧重点;本课的难点则在于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对童年的向往和思索之意,感受作者深情成为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

学情分析:初一学生已有一定的阅读基础,但年龄小、好动,思想不能长时间集中起来听课并且自主阅读和自主研读的锻炼还不够,无法使语文阅读的高效积极开展开来,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我更多采取以学生自主阅读研读为主,老师引导示范点拨为辅的方式,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鼓励学生养成良好阅读学习习惯。在尊重学生情感体验的基础上,采用朗读和问题引导法,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结合散文的特点进行学习,由不散的神(主旨)到散的形(内容),从整体到局部,从具体表达手法到无处不在的真情流露。师生共同讨论分享,大体上以个人品读——感悟——集体讨论——分享四个环节进行。

三、教学思路:课前安排学生参阅本文相关背景知识,这也是文章学习的重要前提和基础,课堂上以自己印象深刻的童年趣事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童年趣事(也可以是不好的回忆)接着引入本篇学习,首先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接着合作学习,分为“作者眼中的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两个部分,分别以三个小问题导入,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进行研读讨论,并且分享学习成果。

五、课业布置:学习本篇文章后,联系自己的童年中记忆深刻的事或人,运用文中学到的表达技巧进行写作训练(600字以内)

六、课后题处理: 在文章课堂学习研讨的问题设置上,结合课后思考训练的问题进行设置,并在课文学习后进行点拨总结。

课文节选(第二段):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 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倘若用手指按住它 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 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 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 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象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描写了哪些景物?是怎样描写的?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 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 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 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象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描写了哪些景物?是怎样描写的?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 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 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 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象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描写了怎样的哪些景物?是怎样描写的?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 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 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 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象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百草园课件(篇9)

根据以上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模式,本节课设计了六个教学环节:

(一)导入课题(1分钟)

我会以这样一段话来导入:鲁迅先生一向以“横眉冷对”的形象示人。但每个人都有他的童年。童年就像珍藏在我们记忆深处的桃花源,有青山绿水、白云蓝天。鲁迅先生的童年又会是怎样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他童年眷恋的“百草园”,来看一看那里会有一番怎样的景色。

设计意图:从鲁迅的固有形象入手,引起学生对鲁迅童年生活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二)初步感知(4分钟)

我会让学生诵读描写“百草园”的段落,并找出作者在“百草园”中写了哪些景物,概括出这是一个怎样的“百草园”?

通过诵读、品读、思考,学生得以明确:作者写了百草园中的十多种景物,有优美的植物和奇异的小动物,完全是一个光怪陆离、千姿百态的童话世界。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百草园中的景物之多,培养学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三)含英咀华(15分钟)

在这一部分中,我会让学生对比阅读周作人写的《鲁迅的故家》节选,来看一看同样是写“百草园”,选取的景物也是相同的,两者有何不同,从而感受作者遣词造句中饱含的深情。

通过思考讨论,学生得以明确:周作人描写园中景物时像一个科学家一样进行考证和辨析。而鲁迅更像一位画家,不仅使用了具有鲜艳色彩的形容词,还使用了如素描技法一样的表示情态的词,以及生动传神的动词。在鲁迅的眼中,“百草园”的一切都是鲜活的生命,有着亮丽的色彩和丰富的情态。另外,鲁迅在写景时还使用了很多看似微小,实则意蕴丰富的关联词,可见园中还有无限丰富而蓬勃的生命正呼之欲出,它们让“百草园”成为了一个生命磁场。

设计意图:学生在对比阅读中发现写景时遣词造句的特点,体会本文饱含的情感。

(四)有我之景(15分钟)

在这一部分中,仍然是让学生通过对比阅读,感受作者景中记事所饱含的深情。

我会先提这样一个问题:作者在“百草园”中写了如此多的景物,这些景物中有哪些在后文中又一次被提到了?

学生通过查找能发现一些景物在第九自然段中又被提到了。

于是,我会让学生结合这一发现,对比阅读朱自清的《春》,讨论“百草园”的景物描写在写作立场上有什么特点?

通过思考讨论,学生得以明确:《春》里的景物与作者的回忆无关,没有作者亲自的参与,只是被观察和欣赏的对象,而“百草园”中描写的所有景物都与作者的经历紧密相关,并打上了作者的生活印记。与其说作者在描写园中的景物,不如说在细数自己在园中的往事,每一处风景都是一段经历,“百草园”是作者的回忆城堡。

设计意图:学生在对比阅读中发现写景时作者立场的不同,体会本文饱含的情感。

(五)课堂小结(2分钟)

一座在成人眼中早已荒废的花园,通过鲁迅先生的选景、选词、选事的景物描写,变成了一个光怪陆离千姿百态的“童话世界”、成为了张扬无限力量与美好的“生命磁场”,更是浸透作者生命体验的“精神家园”,在这样的世界中,心灵、感官、行动都不受任何约束,“百草园”是一个完全自由的王国。鲁迅先生是在人生低谷时期写下了此文,暮色苍茫中,他怀着一片温情采撷着带露的朝花,走进了儿时那片自由的乐土,为现实中伤痕累累、精疲力尽的身心找寻到慰藉。

设计意图:总结本课时所学内容,提升主题。

(六)阅读训练(8分钟)

在这一部分中,我会让学生欣赏一段女作家萧红的小说《呼兰河传》中的景物描写,运用这节课上所学的方法,当堂点评。之所以选择这部作品,是因为它和本篇课文一样,也是一部回忆童年生活的作品,在写法上也有相似之处。

设计意图:巩固所学的景物描写赏析策略,尝试应用。并将其作为课后练习,给予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

百草园课件(篇10)

1、详学百草园部分:

⑴ 作者回忆了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地的童年生活,文章以此分为两部分。大家觉得哪部分最有趣?百草园,那我们就重点学习百草园部分。能否给这一部分加一个标题?

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学生答案不求一致:有《我的乐园──百草园》、《童年的乐园》、《童年趣事》等。

⑵ 具体描写百草园最精彩的是哪一段:

第2段。

学生齐读第2段。

教师引导学生想像百草园的美景,并给学生时间,将之扩写得更细腻逼真,富有诗情画意的想像引导和扩写训练,使学生如临其境,更增添了对百草园的喜爱之情。

⑶ 讨论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用了哪些动词、形容词,把百草园的各种景象描写得形象生动、历历在目?

⑷ 为表现百草园的无限趣味,作者采用了一种什么句式?仿例造句: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

⑸ 春夏时的百草园是如此美丽迷人,充满趣味,那么冬天的百草园如何呢?

教师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捕鸟时紧张而又愉悦的心情。并准备竹筛、短棒、长绳等捕鸟用具,让学生按照文中所指示的方法,动手演示捕鸟过程。这样,既引导学生认真读课文,体会一系列动词的准确连贯,又给学生提供了实践的机会,增添了课堂情趣。

印发或诵读史铁生的散文《我与地坛》的片断,与课文比较阅读,扩大阅读面。

2、略学三味书屋部分:

讨论:

⑴ 私塾先生给大家印象最深的是什么表现?

读书的样子。让学生依照书上的描写,模仿先生读书的样子。

⑵ 描写了教书先生的哪些方面才使人物形象如此生动形象?

答案略。

小结:作者并未表现出对私塾先生的厌恶感,尽管先生有些迂腐、古板,但不失为是一位教学认真,心地善良,值得尊敬的老人。在鲁迅看来,三味书屋的生活和百草园一样,是值得留恋和回忆的。


本文的网址是http://www.zfw152.com/a/55685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