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祝福范文大全:栏目小编已经准备好了您所需的“关于安全课件”。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课件,因此其内容一定要尽善尽美。教案课件的工作是提高新老师的教学技能和水平的基础。为了避免遗忘,我们建议您收藏本页!
关于安全课件 篇1
【设计意图】
幼儿园新《纲要》中指出“应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志和文字符号的兴趣”。安全标志就以其直观性、形象性、实用性、知识性等特点运用广泛,很容易为幼儿理解接受。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安全隐患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幼儿的好奇心又强,什么都想看一看、摸一摸,试一试,但他们缺少生活经验,往往不能很好地把握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为了孩子们的健康和安全,防止意外伤害的发生、让幼儿掌握生活中常见的安全标志并了解它们的内容含义,因此,我针对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了这个活动。
【活动目标】
1、观察周围环境中常见的安全标志,了解其名称和意义。
2、关注幼儿园的环境,尝试制作相应的标志。
【活动准备】
图片:安全标志 学具:各色彩纸、彩色笔等 幼儿园视频
重难点是:认识常用标志,理解各种标志的含义
【活动过程】
1、认识安全标志
出示安全通道标志,观察标志。小朋友们看这是什么?你在什么地方见过?……它是安全标志。发生危险时,按箭头指示方向逃离。
你还见过什么标志?……
2、了解安全标志
出示禁止烟火、禁止触摸、禁止通行、禁止翻越、小心触电、注意安全、人行横道等标识。
师:你们见过这些标志吗?
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3、运用安全标志。
去游乐场的路上设计安全标志
你拿的是什么标志,应该放在什么位置?
4、设计安全标志
讨论找找幼儿园里不太安全的地方,想一想,我们幼儿园什么地方需要挂上标志?该设计什么样的标志?(看视频)
滑梯(禁止翻越、注意安全、不能推等)
多功能厅(禁止触电等)
卫生间(节约用水、小心地滑等)
幼儿设计安全标志,并介绍设计的安全标志。
展示安全标志。
【活动延伸】
幼儿设计安全标志后大家分享。并利用户外活动或散步的时机把标志贴到相应的地方。
关于安全课件 篇2
教学目的:
1、让学生了解体育运动的不安全隐患。
2、球类运动和田径运动的安全隐患产生的原因
3、如何预防球类运动和田径运动的不安全因素
授课过程:
一、球类运动安全
球类运动是青少年特别喜欢的体育项目,主要包括足球、篮球和排球。球类活动要求有一定的动作技术和身体活动能力,因此稍有不慎,容易引起大小不等的伤害事故,如挫伤、擦伤、扭伤、碰撞等。
1、球类活动中有事故隐患
(1)动作技术指导上的缺陷和错误。
(2)场地设备不安全。
(3)动作粗野或违反规则。
(4)组织方法不当。
2、事故隐患的预防
(1)加强思想教育,增强防范意识。
(2)加强活动设施建设和管理。
(3)做好准备活动、加强医务监督。
(4)加强保护措施。
不使用错误的推、拉、撞等危险动作。
使用必要的护具,如护膝、护腿、护踝等。
教给学生冲撞摔倒时的'正确缓冲动作。
二、田径运动安全
1、田径运动的伤害事故隐患
(1)场地不平整,设施不完善,操场是学校开展体育课教学,组织广播操的主要场地,是学校开展体育活动的基础。
(2)活动安排不当。
(3)学生的心理状态不良,位能及时调整。
2、事故隐患的预防
(1)改善和规范活动场地、加强设备的建设和维修。
(2)教学和训练、竞赛活动必须严密组织、严格要求、严格训练、提高质量。
教师要掌握学生合理的运动量,做好运动前的准备放松。
加强纪律教育,培养学生自我保护意识。
重视课前准备。
(3)建立运动监督制度。
学校运动场地、器械、设备等要定期进行安全、卫生检查。
损坏的场地、器械等要及时维修,维修前一律禁止使用。
教学过程应进行医务监督,防止中暑、脱水等情况发生。
三、学生讨论问题
1、运动时肚子疼怎么办?
运动时发生肚子疼,只要用手揉压一会儿就会逐渐消失的。有时不去管它,适应一会儿也会消失的,加深呼吸也可使肚子疼得到缓解。为了预防运动时肚子疼,首先要在运动前做好准备活动,不要在运动前吃得过多,更不要喝一肚子水。如果在十几分钟内不能接触肚子疼,就要停止运动,立即找医生检查。
2、鼻子出血怎样救治?
如果是由于火气过大发生鼻子流血,注意头后仰(可坐在椅子上,头后部放在椅背上)在鼻部放置冷水毛巾,并在后颈部用冷水清拍。如果在体育比赛中,鼻部受到器械碰或与他人相撞,使血管破裂,则须暂时用口呼吸,以免用鼻呼吸使出血程度加重。如果出血还不停止,可用凡士林纱布卷,塞入出血的鼻腔内,切不可用未消毒的纸巾或脏布塞入。
关于安全课件 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要求学生懂得安全使用网络的必要性,通过让学生经历身边案例的分析过程,使学生体会网络成瘾的危害,熟悉网络成瘾的特征及预防方法,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归纳能力、应用意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作为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信息技术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给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方法、思想、意识。在体验案例分析教学过程中充满着探索性和创造性,并在教学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与喜悦,树立战胜困难的自信心。
3情感与态度目标:培养学生对未知知识探索的能力及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辨别能力及防范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体会网络成瘾的危害,并从中学到正确使用网络的方法。
难点:戒除网络成瘾的若干方法的正确使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以那英的歌曲《雾里看花》引入本课课题。“雾里看花水中望月你能分辩这变幻莫测的世界”你知道我们身边有哪些不良诱惑吗?网络的诱惑金钱的诱惑黄赌毒的诱惑邪教的诱惑
“借我一双慧眼吧,让我把这纷扰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请问:那英想借一双慧眼看清这个世界,那我们能不能用我们的慧眼认清网络的危害,并果断地拒绝它们呢?
(以学生熟悉的歌曲作为本节课的自然引入。)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通过观看网络成瘾的一些案例,了解网络成瘾的特征。
材料一:成绩优秀、关心集体的'小杰,被网络所吸引,沉迷网络,学习成绩下降,后来为了上网费,走上了抢劫的犯罪之路。
材料二:据新华社报道,在近几年的全国刑事作案人员中,青少年竟占总数的60℅以上,而其中未成年人犯罪比率更是逐年递增。目前,全国在管教所服刑的少年犯就达1万余人,在劳教所的则更多。广州市海珠区看守所现有6个少年监舍,共在押未成年人77人。其中三成学生是沉迷玩“机”,中“毒”成瘾诱发犯罪。
材料三:6月1日,长崎县佐世保市一名小学6年级女生因网上聊天与同学发生争吵,之后她在学校内用刀杀死了与之相争的同学,在日本引起轩然大波。家长们由此发现,很多中小学生在回家后,会花大量时间在网上聊天。中小学生聊天的对象往往是自己的同学,如果和陌生人聊天发生不快,可以不理对方了事,但和同学网上争吵,虚拟网络空间就会引发现实矛盾。由于网上聊天互不见面,说话不留情面,矛盾容易加深,一旦矛盾激化就可能酿成惨祸。
三、观察特征,深入探究
根据网络成瘾的特征,深入探究,深刻了解网络成瘾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摧残身体,影响健康
2、心理受损,人格异化
3、滋生是非,扰乱治安
4、影响学业,贻误终生
5、安全隐患,危及生命
四、范例解析,深化新知
传说古希腊有一个海峡女巫,她用自己的歌声诱惑所有经过这里的船只,使它们触礁沉没。智勇双全的奥德赛船长勇敢地接受了横渡海峡的任务。为了抵御女巫的歌声,他想出了一个办法:让船员把自己紧紧地绑在桅杆上,这样,即使他听到歌声也无法指挥水手;并让所有的船员把耳朵堵上,使他们听不到女巫的歌声。结果,船只顺利地渡过了海峡。
请问:
1、奥德赛船长如何使船只顺利通过了海峡?
2、从这个事例中,你能否找出自觉抵制不良诱惑需要的条件?小明今年13岁,是某校初一学生。他原本聪明伶俐,品学兼优,去年曾荣获省中小学生计算机网络知识竞赛一等奖。自从在网吧迷上网络游戏后,每天一放学,他就往网吧里双休日则更是无所顾忌,全天泡在网吧。
请问:你有拯救小明的好主意吗?
通过古希腊的一个神话故事,和关于小明同学的一个案例,让学生分组交流探讨其中的问题,从而得出戒除网瘾的一些方法。(学生畅所欲言,培养语言表达及概括能力)
五、畅谈收获,归纳总结
根据学生的探讨结果,教师归纳总结出戒除网瘾的一些切实可行的好方法:第一步,采取认知疗法,使网络成瘾者坚定戒除网络成瘾的信心
(1)帮助网络成瘾者正确了解网络,指出网络的益处和缺点,让受治者学会去分辨什么是对自己有益的,利用网络扩展知识做偶尔的放松和娱乐。
(2)帮助网络成瘾者做自己我认知。
(3)与网络成瘾者一起制定人生规划,帮助其找出自己的理想和目标,增强自己的责任和使命。
这一治疗阶段要达到的治疗效果是:让网络成瘾者从思想上认识到网瘾的危害性,主动要求戒除,待成瘾者愿意积极配合治疗后进入下一治疗阶段。第二步,采取系统脱敏的方法,使网络成瘾者逐步戒除网瘾治疗者和网络成瘾者一起制定戒除网瘾计划。具体内容如下:
(1)上网时间计划。在一个月内逐步减少上网时间,最终达到偶尔上网或不上网。
(2)启动奖励机制给予适当刺激。网瘾者能按计划执行,则建议家长给予奖励(用代币制),即每周发给适当的代币,到月终兑换为现金。做不到时则罚,但不可打、骂。
(3)建议家长安装一些学习软件和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游戏,与孩子一起制作一些软件,引导孩子登陆一些好的教育网站,鼓励孩子通过收发电子邮件的形式与同学老师、亲戚朋友沟通交流。
此阶段要达到的效果是:使网络成瘾者生活作息时间归于正常,基本脱离网瘾。
第三步,采取代替疗法,使网络成瘾者真正戒除网瘾
通过上述两个阶段的治疗,网络成瘾者如不再用大量的时间上网,应帮助其制定出替代网络、释放学习压力、满足精神需求的娱乐项目。具体建议如下:
(1)培养孩子健康的兴趣爱好,在取得孩子同意的情况下参加如绘画、航模、音乐等第二课堂的学习。
(2)满足青少年充实的精神生活和娱乐需要,可以在学习之余根据孩子自己的喜好安排如游泳、打球等一些户外运动,让孩子劳逸结合的学习,
(3)有意的让孩子参加一些社交教学,与同伴建立友谊,学习之余,去看一场电影,或是体育比赛,组织郊游等。
此阶段要达到的效果是:让网络成瘾者感受到除了网络以外的丰富多彩的生活,转移分散受治者对网络过分的注意力。让受治者真正的戒除网瘾,让网络和其他学习工具、日用品一样成为生活中一件普通的事情。另外要彻底治愈网络成瘾综合症,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提高学生抵制诱惑的能力
2、教育学生调整好心态
关于安全课件 篇4
活动目标:
在学校外,同学们时常会去郊游、野营、游戏等,活动的空间更广阔,接触的事物更加复杂多样,存在的危险因素也随之增加了。因此,这课告诉孩子们该怎样在校外注意安全,让孩子们能有所防范。
活动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知道了在校内应该怎样注意安全,我们除了在校内活动,还有很长时间是在校外活动,那么在校外活动时,我们又该怎样注意安全呢?
二、以事论事,让孩子明白道理
1、郊游、野营应该注意的事情有哪些?
①需要带什么东西?
②应该穿什么样的服装?
③听从老师指挥,注意安全。
④多喝水。
⑤游泳、滑冰时注意安全。
⑥去游乐场要有家长或老师带领。
2、去公园玩要注意安全。
3、在商场不能乱跑,乘电梯时注意安全。
4、不到建筑工地、危房、断墙等有危险的地方玩,做游戏时,要远离铁路、公路、建筑工地等危险的地方,不做危险游戏。
5、遇到危险该怎么办?
①迷失方向时,该怎么办?
②不慎掉进冰窟里,该怎么办?
③被蛇、猫、狗咬伤该怎么办?
④发生骨折是该怎么办?
⑤被蜜蜂、黄蜂蜇伤后,该怎么办?
6、遇事冷静,应付对策。
模拟练习
被坏人跟踪,怎么办?
找生表演。
总结:
不管我们遇到什么事,一定不要惊慌,要动脑想办法,解决问题。
《校外活动安全》教案由免费教案频道 提供,推荐免费查阅!
关于安全课件 篇5
【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懂得安全上下楼梯的道理,知道不能在楼梯上玩耍和滑扶梯的危险性。
2、能力目标:学习上下楼梯的正确方法。
3、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初步的安全意识和规则意识,养成安全文明的好习惯。
【重、难点】
1、重点:教会幼儿上下楼梯的正确方法。
2、难点:让幼儿懂得上下楼梯安全的道理,培养幼儿安全意识。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跳跳虎玩具、幼儿上下楼梯的照片、上下楼梯视频
2、经验准备:幼儿上下楼梯的已有经验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激发兴趣。
1、教师出示跳跳虎玩具,让幼儿猜想它会做什么?
2、教师绘声绘色地讲述故事《调皮的跳跳虎》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3、教师提问:“故事中的跳跳虎是怎么受伤的?”
“平时我们上下楼梯要注意什么?”
二、观看视频,让小朋友学习如何上下楼梯。
1、教师提问: “视频中的小朋友是怎样上下楼梯的?”
“巧虎超人告诉小朋友们什么?”
2、教师小结:我们在上下楼梯时靠右走,集体上下楼梯时要照顾前后,排好队,一步一步两脚交替走,不要急不要挤。
三、学习儿歌,掌握上下楼梯的正确方法。
1、教师边做动作边教,帮助幼儿记忆。
教师:“请小朋友们跟我念,并做动作,看看谁做得好,做得好的孩子都会得到老师的神秘礼物哦。”
《上下楼梯歌》
上下楼梯不拥挤,一个一个跟得齐
手扶栏杆慢慢走,一阶一阶走上去,
下来还是靠右边,一个一个有顺序,
保证安全是第一,一定一定要牢记。
2、个别、小组、集体交替学习儿歌,掌握上下楼梯方法。
四、游戏实践体验,提升经验。
1、游戏《闯关小卫士》
①教师:“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好玩的地方《智慧乐园》,你们想去吗?可是,在去《智慧乐园》的路上有很多的上下楼梯大冒险,如果你上下楼梯的方法不正确,那就不可以到达《智慧乐园》啦,我们先看看图片上的小朋友谁能顺利到达《智慧乐园》”。
②出示幼儿上下楼梯的图片,让幼儿说一说谁对谁不对。(上下楼梯正确的图片表示能顺利到达《智慧乐园》,不正确上下楼梯的表示不能到达《智慧乐园》)。
2、体验游戏:
①教师:“刚才小朋友的表现真棒,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排好队去《智慧乐园》吧,在去《智慧乐园》的路上记得要用正确的上下楼梯的方法哦,否则我们就不能到达《智慧乐园》啦。”
②带领幼儿分组练习上下楼梯,体验正确上下楼梯的方法。(引导幼儿边读儿歌边体验,教师从旁指导,并提醒幼儿用正确的方法,一步一步的慢慢走)。
五、活动延伸,巩固经验。
在教室做一面上下楼梯要小心的主题墙,让幼儿巩固上下楼梯时的安全知识和经验。
关于安全课件 篇6
活动目标
知道贪吃冷饮的危害,懂得夏季多喝开水的道理。
教学重点:正确引导幼儿少吃冷饮
教学难点:幼儿自制能力较差
活动准备:故事《小猪碌碌》的课件
活动过程:
1、以游戏的形式导入活动
2、结合课件,完整欣赏《小猪碌碌》的故事
提问:小兔的商店要卖什么东西?谁来买冰激凌,分别买了几个?小猪碌碌怎么了?小猪碌碌为什么肚子疼?
3、分段欣赏故事,使幼儿明白贪吃冷饮的危害,懂得多喝开水的道理。
教师:“小猪碌碌一共吃了无份冰激凌,肚子大了、变圆了、变凉了、变硬了。它变成了一只冰激凌碌碌,连话也说不出来了,我们应该怎没办”?在医院里,山羊医生怎么说的?
山羊医生(动画配音):小猪碌碌得了胃炎。冷饮往往比人体温度低20――30度,过量吃冷饮会使胃的消化能力、杀菌能力降低,造成胃炎。小朋友们的胃肠娇嫩,对过冷的刺激非常敏感,更容易受到伤害。夏天天气很热,我们应该少吃冷饮,多喝白开水或新鲜的果汁。
教师小结多喝开水的好处和贪吃冷饮的危害。
4、活动自然结束
教学反思
夏天很多人都喜欢吃冷饮,幼儿更是如此。一方面冷饮的种类多,口感好;另一方面冷饮能使人感受到一时的凉爽、但借助冷饮降低体温以图清凉是不理智、不科学的,经常使用过冷食物刺激胃会诱发消化系统的疾病。我们正确引导幼儿少吃冷饮,使他们健康、愉快度过炎炎的夏季。
关于安全课件 篇7
一、活动目标:
1、了解生活环境中的标志,并说出这些标志的名称和意义。
2、学会关注社区环境,能够根据社区需要设计标志。
二、活动准备:
《社区里的标志》课件、音乐:《去郊游》《喜羊羊和灰太狼》、停车场标志
幼儿设计标志所需手工用品:彩笔、纸
三、活动过程
1、导入
以"喜羊羊邀请小朋友去羊村参观"为切入点,带领幼儿先后复习以前认识的标志:左转弯、红绿灯、减速让行。
2、认识安全标志
(1)认识安全标志
教师:"喜羊羊说,想要进入羊村,要先认识一些安全标志才行"。
演示课件,出示安全标志"禁止烟火、禁止饮用、当心滑倒、当心中毒、安全出口",引导幼儿观察标志中的图案,知道该标志的意义及用途。
小结:红色中间带斜线的标志,起到禁止的作用,告诉我们这件事情是绝对不能去做的;黄色三角形的安全标志,起到了警告的作用,告诉我们会有什么危险;绿色的安全标志起到通行的作用,告诉我们要按照它的指引去做。
(2)巩固所学的安全标志
教师:"现在,我们就可以进羊村了,一起看看羊村里有什么"。
课件演示,带有安全标志的羊村图片,幼儿说出图片上安全标志的名字,并说出这个地方为什么要用这个安全标志。
3、设计制作标志
教师:"如果让你来为你家的社区设计安全标志,你会设计什么呢?"
请幼儿说说自己的想法,然后设计标志,设计完,说说自己设计的是什么标志,要把这个标志放在社区的哪地方。
四、活动延伸:
请幼儿把设计的标志张贴在社区里。
五、活动反思:
孩子虽说创造与发现的能力在渐渐地变强,但是对于老师来说,做好活动的设计还是一样的重要,智慧需要钥匙来开启,给孩子们有一个经验准备,有材料的操作,有思维发言的机会,才能激发孩子们创造的火花。
关于安全课件 篇8
教学目的:教育引导学生安全燃放烟花爆竹.
教学重难点: 注意烟花爆竹特点,掌握燃放方法以及注意事项。
1、正确选择燃放地点。 烟花爆竹不得在室内燃放,不许对人、物燃放,应选择室外、空旷平坦、无障碍的地方燃放。严禁在市场、剧院、繁华街道等公共场所和古建筑、山林、电力设施下方以及靠近易燃易爆物品的地方燃放。燃放烟花爆竹要遵守当地政府有关的安全规定。
【安全燃放烟花爆竹教案】安全燃放烟花爆竹教案。
2、注意烟花爆竹特点,掌握燃放方法。
(1) 燃放吐珠类烟花时,应将烟花固定在地上或75-90度角对空燃放,严禁手持相互对射,以免伤人或引起火灾。
(2) 燃放组合烟花时,应将烟花直立平放于地面,四周夹紧并固定,防止燃放时因振动而倾斜或倾倒。
(3) 燃放线香手提吊挂烟花时,应平提线头或用小竹杆吊住棉线,点燃后,手向前伸,勿近身体。
(4) 燃放旋转升空及地面旋转烟花时,必须注意周围环境,放置平坦地面,点燃引线后,离开观赏。
(5)旋转类烟花时,应将烟花钉牢在壁上或木板上,用手转动烟花,能旋转自如,才可点燃引线离开观赏。
(6) 手持烟花不得朝地面方向燃放。
(7)爆竹应在屋外空地吊挂燃放,点燃后切忌将爆竹放在手中,“双响炮”应直竖地面,不得横放。
3、燃放注意事项。
(1)14周岁以下未成年人燃放烟花爆竹的,应当由监护人或者其他成年人陪同看护。
(2)单位和个人燃放烟花爆竹时,不得向人群、车辆、建筑物抛掷点燃的烟花爆竹;不得在建筑物内、屋顶、阳台燃放或者向外抛掷烟花爆竹;不得妨碍行人、车辆安全通行;不得采用其他危害国家、集体作他人人身、财产安全的方式燃放烟花爆竹。
(3)烟花爆竹不可倒置。
(4)点燃烟花爆竹如发生瞎火现象,千万不要再点火,更不许伸头用眼睛靠近观察。
关于安全课件 篇9
活动目标:
1、知道11月9日是消防日。
2、初步了解消防队员的装备及消防的有关内容。
3、通过演习锻炼脱离危险的能力,培养一种自我保护意识。
活动准备:
1、邀请消防队员8—10名。
2、话筒,音响,场地布置(每个班的座位放置)
活动过程:
各位消防支队的同志、小朋友、幼儿园的老师们:
上午好,明天是什么日子呀?(119消防日),所以,我们请来了园区消防队的武警叔叔和我们一起活动,好,下面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们的到来,首先,我们请消防支队的刘指导员为我们的小朋友讲话。
①xx指导员或代表讲话
②教师和xx指导员(代表)组织演习教师和小朋友都回教室,听口令脱离危险环境(我们教室北面起火了,请全园的教师组织带好自己班的小朋友,快速的跑到室外的大场地上来快速排队,请老师带好花名册清点一下人数报给xx指导员(代表):小(一)班27人全到、小(二)班……)
③观看表演
(幼儿坐下来)接下来,我们要观看园区消防队叔叔的表演了,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看看他们可真勇敢呀,穿衣服的动作那么的快,他们的动作好快呀,你们看,他们跟时间赛跑,快1分钟
就能够救好多的人,抢救出好多的财产,xx指导员(代表)可以介绍消防队员的衣着和鞋子,跑时需接好管子等等。)
①小朋友出题考考消防叔叔
我们对于消防叔叔肯定非常的好奇,肯定有许多的问题要问消防叔叔,我们看看消防叔叔的学的本领好不好,好谁想问?
②参观(分散活动)
我们和园区消防队的叔叔们结为好朋友了,以后,我们就可以经常去那里活动了。
我们可以请消防叔叔坐下来讲讲消防的故事。也可以带消防队的叔叔去参观一下我们的幼儿园。
延伸活动:
1、多收集一些有关消防的实例(录象、幻灯、图片等),引起幼儿随时注意安全。
2、请幼儿回家向父母等询问防火知识或火灾中自救的方法等。
关于安全课件 篇10
活动目标:
1、通过真实的案例让幼儿懂得随便乱吃东西的危害性。
2、引导幼儿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3、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及应对安全事件的能力。
活动准备:图片
1、老鼠、苍蝇叮咬过的食物。
2、过期的食物。
3、腐烂变质的食物。
4、假冒、劣质的食物。
活动过程:
一、教师讲述故事:
一天,妈妈从幼儿园接冬冬回家,冬冬非要妈妈买烤肠吃,妈妈只好给冬冬买了两根。冬冬马上吃了。冬冬回到家,看见篮子里盛着许多草莓,抓起来就吃,妈妈说:"冬冬,等洗干净了再吃。""我不怕脏"冬冬吃了很多。夜里,不知为什么冬冬的肚子疼得不得了。
讨论:
小朋友,冬冬的肚子为什么会疼?说一说,你是怎样做的?
二、观看图片,引导幼儿讨论:
1、观察图片老鼠、苍蝇叮咬过的食物。
过期的食物。
腐烂变质的食物。
假冒、劣质的食物。
没洗干净的食物。
2、提问:这些东西你吃过吗?说一说,这些东西为什么不能吃?
3、小结:大街上的烧烤的东西特别不卫生,而且吃了容易致癌。吃水果之前一定要洗干净。买食物一定要有质量安全标志,保制期内的食物。一些腐烂变质,老鼠、苍蝇叮咬过的假冒、劣质的食物不能吃,否则会食物中毒的。
三、游戏:判断对错
1、上幼儿园时,没有生病的小红非要妈妈帮她带药到幼儿园。
小结:不生病时,不能随便吃药,否则也会对身体造成伤害。而且爸爸、妈妈的药更不能吃,有可能造成中毒,后果非常严重。
2、邻居的小哥哥给了小妹妹一个很小的果冻吃。
小结:小朋友听过有很多小孩由于吃果冻而卡住喉咙里喘不气来而死亡的事情吗?果冻我们小朋友尽量不吃,即使要吃时,一定要用小勺弄碎了再吃。特别是小的孩子一定不要吃小的果冻。
3、夏天来了,天气太热,我喝了饮料,又吃雪糕。
小结:夏天天气虽然很热,但也尽量少吃雪糕,因为雪糕太凉容易让胃宝宝难受的。
4、小朋友拿了一个玻璃球放在嘴里玩。
小结:玻璃球是危险物品,千万不要放在嘴里玩,容易出危险。
四、活动延伸:
1、把活动后的图片张贴在四周,幼儿随时观看。
2、每天严把幼儿入园这一关,认真做到一摸、二看、三查、四问。不让幼儿带任何东西入园。把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当中。
3、午睡上床前,逐一检查每个幼儿手里,兜里是否有异物。
4、与家长配合,共同教育幼儿少吃冷饮,果冻,不往嘴里乱放东西。
5、一日生活中,教师一定要认真观察,随机教育。每时每刻绷紧安全这根弦。
6、随机教给幼儿解决突发事件的方法。
关于安全课件 篇11
活动目标
1、了解开水的温度,了解大火的威力。
2、通过活动,了解防烫防火的'基础知识。
3、增加自我保护意识。
4、培养幼儿勇敢、活泼的个性。
5、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重点难点
重点:让每个幼儿都了解防烫防火的基础知识。
难点:烫伤烧伤后该怎么办?
活动准备
一锅开水,一烧着的木炭,两只小老鼠。
活动过程
1、通过教师的提问,使学生初步了解开水和火的危害。
①谁来说说开水有什么特征?
②谁来说说火有什么特点?
③老师小结:开水和火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用到,是我们的好朋友,但也要注意安全使用它们。
2、演示教学
①把一只老鼠扔到开水锅里后,给幼儿看看结果。
②再把另一老鼠扔到烧着木炭盆里,又让幼儿观看结果。
3、组织幼儿讨论
①如果烫伤或烧伤了怎么办?
②出示相关图片,让幼儿注意安全。
教学反思
在这次活动中,我利用幼儿在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和动物作为教具,激发了幼儿的兴趣。同时,在平时的生活中也让他们对开水和或有一定的了解。平时也能注意安全。但在讨论的环节可能准备不够充分,应该多留点时间给他们发言。希望我以后的教学活动能够更好。
关于安全课件 篇12
【活动目标】
1.了解去海边游玩的相关准备内容。
2.能结合已有生活经验准备材料。
3.体验情境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小手提包》游戏卡和去海边所需物品的小粘贴(见幼儿操作包)。
◎帐篷、一盆沙、玩沙用具、去海边的用品。
【活动过程】
☆操作
在粘贴页找到去海边需要带的物品,粘到《小手提包》游戏卡上。
师:想一想,去海边应该带些什么东西?
老师给每个小朋友准备了一个小背包,还有很多小粘贴,请你找到去海边需要带的东西,然后粘到小背包上。
☆讲述
1.展示小背包,请幼儿讲一讲去海边准备带的物品。
师:小朋友,你都想带什么东西去海边?带这些东西有什么用?
小结:去海边的时候,要带很多东西,如游泳衣、游泳圈、遮阳伞、太阳镜、遮阳帽、防晒霜、玩沙用具、水、食物等。
2.了解去海边游玩的安全。
师:你们和谁去过海边玩?在海边都做了什么?
在海边游玩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小结:我们在海边玩的时候,要注意安全,不能一个人乱跑,游泳时要戴上泳圈,要有大人陪着。
☆体验
教师将活动室创设成海边的情境,请幼儿想象自己在海边,模仿穿泳衣、涂防晒霜的动作,一起玩沙、模仿游泳等。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穿上泳衣,再涂点防晒霜,一起去海边玩吧。
◆活动建议:
本活动结合了大连海滨城市的特点,通过让幼儿准备去海边的所需物品、讲述物品的作用,创设海滩游玩的情景,体验去海边游玩的快乐。
在活动的讲述环节,教师要重点引导幼儿讲述选择这些物品的原因,了解这些物品的作用,充分唤起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还要重点让幼儿了解海边游玩的安全。在体验环节,教师可在教室的一边支起一个帐篷,另一边放沙盆和玩沙用具,其他地方装饰成大海,创设海边游玩的情景,调动幼儿参与的积极性。
如果幼儿园室外有沙池,教师可以在沙池中创设海边的情景,让幼儿在沙池中体验海滩游玩的快乐。此活动可以延伸到家庭活动,让家长带幼儿到海边亲自体验在海边玩耍的乐趣。
游泳圈、遮阳伞、太阳镜、遮阳帽、防晒霜、玩沙用具、水、食物等。
关于安全课件 篇13
活动目标:
1、了解与自己生活相关的交通安全常识,培养幼儿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
2、认识基本的交通标志和交通设施。
3、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以及生活实践能力。
活动重点:
确立遵守交通规则的安全保护意识。
活动难点:
认识有关的交通标志、交通设施。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教学课件、交通标志若干。
2、知识准备:幼儿认识基本的交通标志,初步了解一些交通规则。
3、家长工作:请家长带幼儿去感受马路上的车流、人流,观察车辆通过路口以及人们走人行横道的一般规律;和幼儿一起收集交通标志。
活动过程:
(一)谈话、观看课件导入活动
1.提问:小朋友,我们每天回家都要过马路,过马路时要注意什么呢?(幼儿根据生活经验回答问题)
2.师:我们一起来看看马路上发生了什么事情?(引导幼儿观看课件:十字路口上,汽车、自行车川流不息,一个小朋友不看红绿灯、不走斑马线横穿马路,差点被汽车撞倒。)
教师提问:刚才你们看到了什么?这个小朋友这样做对不对?为什么?(展示红绿灯、斑马线课件教育幼儿掌握交通常识。)
儿歌:小朋友,过马路,
一定要看红绿灯,
红灯停,绿灯行,
看见黄灯停一停。
教师温馨提示:斑马线是人行横道,小朋友过马路时一定要走斑马线,可别乱走。
教师小结:小朋友,过马路时一定要看红绿灯、走斑马线才能安全回家。
(二)再次认识学习过的交通标志。
1、教师提问:马路上除了红绿灯和斑马线,我们还认识哪些交通标志呢?引导幼儿交流:将自己收集到的交通标志与同伴分享,请个别的幼儿将自己画好的安全标志用展示台展示给其他小朋友看并说说它的作用。
“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些大家认识的标志,让我们来认识认识吧。”(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依次展示交通标志,并告诉幼儿此标志的作用),引导幼儿复习已经认识的交通安全标志。
(三)竞赛游戏交通安全问题判断。请幼儿自由结伴分成四组,进入问题抢答环节并告诉幼儿游戏规则,幼儿依次观看图片中小朋友的行为,四组幼儿观看完进行抢答,抢到了要说出做得对还是不对?应该怎么做?答对的小组就能得到一朵小红花,以得到小红花最多的一组或胜。
关于安全课件 篇14
教学目标:
一、游泳和预防溺水教育
1要求学生不准私自下水游泳; 2.不擅自与同学结伴游泳; 3.不在无家长或老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 4.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护人员的水域游泳; 5.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
二、防震减灾教育
1.学习地震知识,掌握科学的自防自救方法; 2.分配每人震时的应急任务,以防手忙脚乱, 耽误宝贵时间; 3.确定疏散路线和避震地点,要作到畅通无阻; 4.加固室内家俱杂物,特别是睡觉的地方, 更要采取必要的防御措施;
三、交通安全教育
1.交通安全很重要,交通规则要牢记,从小养成好习惯,不在路上玩游戏; 2.行走应走人行道,没有行道往右靠,天桥地道横行道,横穿马路离不了; 3.一慢二看三通过,莫与车辆去抢道。骑车更要守规则,不能心急闯红灯; 4.乘车安全要注意,遵守秩序要排队;手头不能伸窗外,扶紧把手莫忘记。
四、消防安全教育
(一)防火的基本措施。1、控制可燃物; 2、隔绝助燃物; 3、消除着火源; 4、防止火势蔓延。
(二)灭火的基本方法 1、冷却法; 2、窒息法; 3、隔离法; 4、化学抑制法。
(三)灭火器的使用方法 1、左手托住灭火器底部,右手拿住压把,拿出灭火器; 2、奔赴火灾现场; 3、拔掉安全销; 4、左手握灭火器喷头并对准火焰底部,右手按下压把喷射。
五、了解校园安全隐患。
掌握安全知识,培养学生“珍爱生命,安全第一”的意识。
校园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可请学生列举一些现象)
1、学生集会、集体活动、课间活动的安全隐患。
2、学生饮食、就餐的安全隐患。
3、学生交通安全隐患。
4、校园隐性伤害的隐患。
集体活动中要一切行动听指挥,遵守时间,遵守纪律,遵守秩序,语言文明。
课间活动应当注意事项
1、活动的强度要适当,不要做剧烈的活动,以保证继续上课时不疲劳、精力集中、精神饱满。
2、活动的方式要简便易行,如做做操等。
3、活动要注意安全,切忌猛追猛打,要避免发生扭伤、碰伤等危险。
六、学生饮食、就餐的安全注意事项。
不吃过期、腐烂食品,有毒的药物(如杀虫剂、鼠药等)要放在安全的地方。
编辑推荐
运动课件(锦集14篇)
针对您查询的“运动课件”,小编为您精心整理了一些资料供您参考,期望对您有帮助。备课是教师的重要任务,教案和课件的制定要认真对待,因为它们能够促进课堂效果和教学满意度的提高。
运动课件(篇1)
教材说明:
这是一次综合性活动,包括“找一找”和“说一说”两个层面的内容。
“找一找“时为儿童查阅和搜集资料所创设的活动情境。
“说一说”是以几幅反映儿童汇报交流活动的画面来提示低年级学生综合性学习的活动方式。
教学目标:
1、通过本次活动的初步经历,让儿童对中秋节文化有一些粗浅的了解,激发儿童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
2、通过说一说,使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得到锻炼与提高。
3、通过简单的综合性学习尝试,了解语文的学习途径不只在课堂上、书本里,生活也是语文学习的大课堂。
2、把所获成果全面、真实地展现出来。
教学准备:
1、组织学生进行课前准备,教师帮助学生完成。
2、教师要适时指导。
教学计划:
1、课余搜集资料,进行整合。
2、可以小组合作完成研究内容。
3、形式不拘一格,提倡创新。
教学过程:
在这堂课中,教师应该针对自己班的不同情况,合理地安排进行。
一、找一找。
1、查日历看中秋节是哪一天。
2、查看月饼的商标。
3、请父母帮我们找一找关于中秋节的故事。
4、找一找和中秋节有关的`诗和歌曲。
二、说一说。
1、奶奶给我讲“嫦娥奔月”的故事。
2、全世界的华人都过中秋节。
3、我们家一边吃月饼,一边看中秋晚会。
4、月饼的包装袋上有许多知识呢!
5、教师应该在活动之后进行总结。
教学余音:
帮助学生展示成文、成画的作品。
运动课件(篇2)
一、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依据“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的课程理念,探索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活动。提升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使课堂成为知识产生和建构的场所,是学生“做中学”的乐园,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科学探究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科学的学习方式,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习惯。
二、教材分析
《动物的运动》是《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的第一节内容。学生通过学习运动系统组成的知识,揭示动物运动的本质,巩固和理解动物适应生存环境的重要意义。同时本节内容也是后面学习动物行为的基础。因此,通过本节知识的学习,可以达到进一步培养学生关爱生命,追求健康生活方式的目的。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描述动物运动的结构基础。
2、概述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性。
3、概述运动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能力目标:
探究实验的能力、合作学习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养成细致观察和科学推理的科学素养。
四、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对动物生理学方面的基础知识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并且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这个时期的学生正是身体发育的旺盛阶段,也是思维较活跃的时期,探索知识的积极性很高,学习和运用知识的欲望也很强,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生理特点,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从而形成正确的生物科学素养。
五、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方法和手段
导入新课播放
1.动物运动的录像片;
2.雅典奥运会运动员图片观察、思考。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媒体播放
观察鸡足(爪子)关节的结构设疑:如果人的肘、肩、膝等部位如果不活动,运动情况会怎样?关节的结构又是如何呢?它有哪些适于运动的特点呢?
1.解剖和观察鸡足关节。
2.讨论并总结关节的结构具有既牢固又灵活的特点。
1.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既培养了学生的操作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实现了由“重结果”向“重过程”的转变。实验操作
(强调注意实验安全,避免器械伤手)。
人体关节设疑:人体有哪些关节?我们在运动中应注意哪些?结合实际生活,讨论、总结在运动过程中自我保护的知识。学以致用,培养知识的迁移能力,并突出STS的教育。讨论
骨骼关节是骨与骨之间可以活动的连结,骨骼在运动中起支持作用。
观察、思考。
理解运动系统的结构。
图片展示
骨骼肌的结构1.设疑:运动中牵拉骨完成运动的结构是什么?
2.展示骨骼肌结构的动画。
观察、思考、讨论。利用多媒体的优势,激发兴趣,揭示内部的结构。
播放动画
探究骨骼肌的着生情况和骨骼肌在运动中的关系。
1.设疑:有了灵活的关节,骨骼肌牵动着骨可以绕着关节活动,然而运动的具体过程又是怎样完成的呢?
2.制作肘关节的模型,探究骨骼肌的着生情况和骨骼肌在运动中的关系。
3.播放屈肘和伸肘的动画。
1.制作肘关节模型,探究骨骼肌的着生情况和骨骼肌在运动中的协作关系。
2、体验屈肘和伸肘过程中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变化。加深理解骨骼肌的协作关系。
1.通过模拟实验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操作的能力。
2.培养合作学习的精神。
3.适时发现制作不同关节模型的典型学生,请他们为大家做示范和说明。模型制作
播放动画
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及时评价。
动物各器官系统协调配合完成运动设疑:动物只靠运动系统就能完成运动吗?如果不是,还有哪些方面的参与呢?
讨论
培养学生概括总结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讨论
动物运动的意义设疑:动物的运动对动物有哪些意义?讨论、总结:动物通过各种运动能够有效地获取食物和逃避敌害。培养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分组讨论
小结运动系统由骨和骨骼肌组成;关节具有牢固灵活的特点适于运动;骨骼肌在运动中是动力器官。
讨论总结:动物通过各种方式的运动能够充分适应各种各样的生活环境。
加强知识的迁移和运用。
讨论
六、课后反思
1.成功经验
利用媒体资源将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利用2004年奥运会中国体育健儿获得冠军的图片和视频材料,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让师生感受到运动的美丽,健康的宝贵,达到情感教育的目的。
通过探究实验,亲自解剖和观察动物的关节结构,增进学生对知识的感性认识,从而有利于理性认识的建立和提升,形成“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基本观点。
通过制作模型的探究活动,学生在动手实践中体验了知识的产生过程,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勤于思考、乐于探究的科学精神。
2.改进措施
关节结构的观察,如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用哺乳动物的关节。模型制作的材料存在一定的缺陷,如固定性还不够好,使用图钉的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等。
七、点评
1.优选媒体资源,展示运动之美
伴随着雄壮的国歌,屏幕上展示着第二十四届雅典奥运会“亚洲飞人”刘翔飞跃跨栏的一瞬、女排姑娘顽强的最后一扣、射击冠军王义夫紧扣板击、篮球“巨人”姚明一记重扣……这些激动人心的时刻无不再次拨动师生们激动的心弦。为国争光,体育强国,运动之美,力的炫耀。荧屏又翻动着猎豹追捕着羚羊、袋鼠互相争斗、大象与它的孩子们欢快地洗浴、海面游动的鲸喷溅着高高的水柱、丹顶鹤在空中展翅飞翔……这些图片材料是要告诉学生们──人和动物的运动方式的不同,使学生感受到人与动物运动的和谐,运动之美。
2.探究关节的秘密,开启智慧的天窗
小心地拿起家兔的骨骼标本,看看骨与骨的连接,耸耸自己的肩膀,摇摇自己的臂膀,交叉双手转一转手腕,脚尖触地晃动一下脚踝,感受的是关节、骨与肌肉的关系。托起手中的解剖盘,白白的“凤爪”任尔挑选。轻轻地划开鸡爪上的皮肤,剪开肌腱,触摸光滑的软骨,了解关节的结构,感受它的牢固、柔韧与灵活。稍然地实现着“做中学”。
3.模拟制作体验过程,关注评价激活思维
两片天蓝色塑料薄板,两个橡皮筋,几个图钉,试一试模拟探究关节、骨骼和肌肉的关系。若要模拟制作的成功,先与老师一起做一做伸肘与屈肘动作。耐心地体会,细致的琢磨,想明白啦,塑料板代表两块骨骼,图钉相当于连接骨的关节,橡皮筋联合起来模拟伸肘与屈肘动作时的骨骼肌运动情况。教师发现学生能力的差异,请上台来一一叙述制作的道理,有不合适的地方,先由本小组同学给予纠正,后由老师予以评价和指导。重在过程与能力建构,认同学生存在的差异。学生成为学习主体。
4.认知过程为美的追求,思与想的系统升华
动物具备了关节、骨骼和肌肉即可完成各种运动吗?回忆动物世界的精彩,吟咏“鹰击长空,鱼翔浅底”的美丽诗篇,明白了动物的运动需要神经系统、需要能量的供给,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的配合,这样才能实现对复杂多变环境的适应。不再是呆板的说教,而是感性认识的体验,理性思维的提升。
运动课件(篇3)
一、说教材地位
新编教材《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第二章“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共有8节,反映了19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历史进程,这个阶段,是中国近代社会急剧变化的时期。教材主要涉及中国社会的政治格局、经济结构、阶级关系的新变化;中国人民的抗争;列强对中国侵略的加剧等方面内容。头绪多,内容丰富。
《洋务运动》是本章的第二节。洋务运动在内忧外患的背景下产生,进行了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实践,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对中国社会的军事、经济、教育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学习本节教材,有助于理解以后教材中涉及的中国近代新的生产方式的产生,以及早期维新思想的出现、抵御外来侵略等内容。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和理解洋务派、顽固派、洋务运动的时间、主要代表、口号、主要内容,洋务运动破产的原因等基本内容。
2、德育目标:
通过对洋务运动发展过程的了解,认识顺应世界潮流的必要性;通过理解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培养学生的开拓创新意识。
3、能力目标:
通过对洋务运动产生的背景的归纳,培养学生概括和分析能力;通过对洋务派和顽固派的对比,培养学生比较事物异同的能力;通过对洋务运动的评价,培养学生运用辨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原理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三、说教材分析:
重点:洋务运动的兴起和发展,主要内容和失败原因。
难点:全面、正确地评价洋务运动。
四、说教具:
学生学习提纲,自制课件。
五、说教学方法
主要采取“导读—共析—巩固”的互动式教学方式。教师以设疑、析疑为主;学生以阅读教材、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为主。在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的多边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
六、说教学过程:
1、问题导读:教师依据教材,设计了几个问题,要求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和初步理解教材。①洋务运动的主要目的是什么?洋务派与顽固派的主张有什么不同?②归纳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③洋务运动为什么会破产?如何评价洋务运动?
2、异同比较:①在阅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归纳洋务运动的背景:a、内忧外患,为维护清朝封建统治;b、外国技术逐渐传入;c、慈 禧太后采取支持的策略;d、总理衙门的推动。②师生共同分析洋务派和顽固派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a 、不同点:对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的态度不一样;d、相同点:都是为了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3)补充说明洋务派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3、学生归纳:检查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笔记,对洋务运动的“分期、口号和主要内容”是否完整归纳出来,并请学生简要回答:(1)两个阶段:60年代至70年代“自强”;70至90年代“求富”。(2)主要包括创办军事工业、创办民用工业、筹划海防、举办新式教育等四个方面。然后教师扼要地点明军事工业的性质是封建性的,而民用工业具有一定的资本主义性质。
4、深入分析:依据教材内容的提示,要求学生结合已知知识,对洋务运动破产的四个原因展开分析,重点理解“不彻底变革封建制度就让国家富强起来,这是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进一步认识西方资本主义侵略势力和中国封建顽固势力的阻挠和破坏,是推进中国近代化进程的障碍。
5、客观评价:洋务运动最终是破产了,但它对中国近代社会所产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引导学生客观地、辩征地对洋务运动加以评价,这是十分必要的。教师重在提示:要从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两方面去分析;切入点是洋务运动的目的、实践及其影响。
七、练习巩固:
i. 小结:目的——主要内容——结果
ii. 布置作业:P39问答题第二题、P40阅读与思考
运动课件(篇4)
教学内容:了解剧本的编写形式,会编写剧本。搜集生活中美与丑的故事。
教学目标:
1.在表演中,辨别美与丑,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
2.提高团结合作的精神。
3.了解剧本的编写特点。
教学目标:
了解剧本的编写形式,会编写剧本。
在表演中,辨别美与丑,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
提高团结合作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读《丑公主》,回顾剧本的编写特点。
1、空间和时间高度集中。
2、有集中、尖锐的矛盾冲突。
3、用语言动作来表现人物。
二、小组同学一起回顾生活中可以编成剧本的事例。可以使以下事例:
送受伤的同学回家;为残疾人提供方便;乱扔垃圾,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
三、遵循编剧本的原则小组编写剧本。要求:
3、可以一边排练一边修改剧本。
四、选出导演,排练剧本。
要求:声音洪亮、语速适中、口齿清楚、动作的题大方。
五、 组织演出。
七、 教师根据学生的活动情况进行小结。
有集中、尖锐的矛盾冲突。
用语言动作来表现人物。
运动课件(篇5)
一、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依据“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的课程理念,探索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活动。提升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使课堂成为知识产生和建构的场所,是学生“做中学”的乐园,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科学探究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科学的学习方式,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习惯。
二、教材分析
《动物的运动》是《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的第一节内容。学生通过学习运动系统组成的知识,揭示动物运动的本质,巩固和理解动物适应生存环境的重要意义。同时本节内容也是后面学习动物行为的基础。因此,通过本节知识的学习,可以达到进一步培养学生关爱生命,追求健康生活方式的目的。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描述动物运动的结构基础。
2、概述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性。
3、概述运动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能力目标:
探究实验的能力、合作学习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养成细致观察和科学推理的科学素养。
四、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对动物生理学方面的基础知识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并且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这个时期的学生正是身体发育的旺盛阶段,也是思维较活跃的时期,探索知识的积极性很高,学习和运用知识的欲望也很强,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生理特点,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从而形成正确的生物科学素养。
五、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方法和手段
导入新课播放
1.动物运动的录像片;
2.雅典奥运会运动员图片观察、思考。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媒体播放
观察鸡足(爪子)关节的结构设疑:如果人的肘、肩、膝等部位如果不活动,运动情况会怎样?关节的结构又是如何呢?它有哪些适于运动的特点呢?
1.解剖和观察鸡足关节。
2.讨论并总结关节的结构具有既牢固又灵活的特点。
1.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既培养了学生的操作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实现了由“重结果”向“重过程”的转变。实验操作
(强调注意实验安全,避免器械伤手)。
人体关节设疑:人体有哪些关节?我们在运动中应注意哪些?结合实际生活,讨论、总结在运动过程中自我保护的知识。学以致用,培养知识的迁移能力,并突出STS的教育。讨论
骨骼关节是骨与骨之间可以活动的连结,骨骼在运动中起支持作用。
观察、思考。
理解运动系统的结构。
图片展示
骨骼肌的结构:
1.设疑:运动中牵拉骨完成运动的结构是什么?
2.展示骨骼肌结构的动画。
观察、思考、讨论。利用多媒体的优势,激发兴趣,揭示内部的结构。
播放动画
探究骨骼肌的着生情况和骨骼肌在运动中的关系。
1.设疑:有了灵活的关节,骨骼肌牵动着骨可以绕着关节活动,然而运动的具体过程又是怎样完成的呢?
2.制作肘关节的模型,探究骨骼肌的着生情况和骨骼肌在运动中的关系。
3.播放屈肘和伸肘的动画。
播放动画
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及时评价。
动物各器官系统协调配合完成运动设疑:动物只靠运动系统就能完成运动吗?如果不是,还有哪些方面的参与呢?
讨论
培养学生概括总结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讨论
动物运动的意义设疑:动物的运动对动物有哪些意义?讨论、总结:动物通过各种运动能够有效地获取食物和逃避敌害。培养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分组讨论
小结运动系统由骨和骨骼肌组成;关节具有牢固灵活的特点适于运动;骨骼肌在运动中是动力器官。
讨论总结:动物通过各种方式的运动能够充分适应各种各样的生活环境。
加强知识的迁移和运用。
讨论
六、课后反思
1.成功经验
利用媒体资源将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利用2004年奥运会中国体育健儿获得冠军的图片和视频材料,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让师生感受到运动的美丽,健康的宝贵,达到情感教育的目的。
通过探究实验,亲自解剖和观察动物的关节结构,增进学生对知识的感性认识,从而有利于理性认识的'建立和提升,形成“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基本观点。
通过制作模型的探究活动,学生在动手实践中体验了知识的产生过程,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勤于思考、乐于探究的科学精神。
2.改进措施
关节结构的观察,如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用哺乳动物的关节。模型制作的材料存在一定的缺陷,如固定性还不够好,使用图钉的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等。
七、点评
1.优选媒体资源,展示运动之美
伴随着雄壮的国歌,屏幕上展示着第二十四届雅典奥运会“亚洲飞人”刘翔飞跃跨栏的一瞬、女排姑娘顽强的最后一扣、射击冠军王义夫紧扣板击、篮球“巨人”姚明一记重扣……这些激动人心的时刻无不再次拨动师生们激动的心弦。为国争光,体育强国,运动之美,力的炫耀。荧屏又翻动着猎豹追捕着羚羊、袋鼠互相争斗、大象与它的孩子们欢快地洗浴、海面游动的鲸喷溅着高高的水柱、丹顶鹤在空中展翅飞翔……这些图片材料是要告诉学生们──人和动物的运动方式的不同,使学生感受到人与动物运动的和谐,运动之美。
2.探究关节的秘密,开启智慧的天窗
小心地拿起家兔的骨骼标本,看看骨与骨的连接,耸耸自己的肩膀,摇摇自己的臂膀,交叉双手转一转手腕,脚尖触地晃动一下脚踝,感受的是关节、骨与肌肉的关系。托起手中的解剖盘,白白的“凤爪”任尔挑选。轻轻地划开鸡爪上的皮肤,剪开肌腱,触摸光滑的软骨,了解关节的结构,感受它的牢固、柔韧与灵活。稍然地实现着“做中学”。
3.模拟制作体验过程,关注评价激活思维
两片天蓝色塑料薄板,两个橡皮筋,几个图钉,试一试模拟探究关节、骨骼和肌肉的关系。若要模拟制作的成功,先与老师一起做一做伸肘与屈肘动作。耐心地体会,细致的琢磨,想明白啦,塑料板代表两块骨骼,图钉相当于连接骨的关节,橡皮筋联合起来模拟伸肘与屈肘动作时的骨骼肌运动情况。教师发现学生能力的差异,请上台来一一叙述制作的道理,有不合适的地方,先由本小组同学给予纠正,后由老师予以评价和指导。重在过程与能力建构,认同学生存在的差异。学生成为学习主体。
4.认知过程为美的追求,思与想的系统升华
动物具备了关节、骨骼和肌肉即可完成各种运动吗?回忆动物世界的精彩,吟咏“鹰击长空,鱼翔浅底”的美丽诗篇,明白了动物的运动需要神经系统、需要能量的供给,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的配合,这样才能实现对复杂多变环境的适应。不再是呆板的说教,而是感性认识的体验,理性思维的提升。
运动课件(篇6)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描述运动快慢的方法,掌握速度概念,记住速度单位及其换算。
2、理解匀速直线运动,会用速度公式计算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
3、了解变速直线运动,会用平均速度观点计算变速直线运动速度。
4、了解“速度表”中显示的“即时速度”含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对不同的运动快慢程度从时间和路程两个方面分析、理解。
2、利用速度公式熟练求解匀速运动中速度、路程和时间三者中的未知量。
3、利用平均速度公式,计算变速直线运动中某阶段的平均速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速度”概念的学习,让学生领会引用科学的方法和观念,可以更精确地描述运动、便于化解复杂的问题。
2、建立“速度”概念,还可促进学生生活行为的效率意识,提高学生的生活素养,形成正确的生活理念。
教学重点:
速度概念的理解,速度公式的应用。
教学难点:
速度大小的比较,变速直线运动中的平均速度。
教具与教法:
1、轨道、小车、停表、光电测速仪。
2、素材的收录(百米跑、速度表、高速运动的物体)、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情景引入:
利用课件展示运动快慢的情景。
问题的提出:布置学生思考回答:
1、运动场上在如下情况下,怎样比较谁跑得快,谁跑得慢?
A、正在赛道上奔跑的几位运动员?
B、刚刚跑完的几位运动员?
2、王聪100m用了17s,李明50m用了8s,谁跑得快?
物理学规定:用“相同时间比较路程“来比较物体快慢。
即用路程除以所用时间,得到每秒运动的'路程,从而可以比较快慢。
问题探究
一、速度的定义
问题1:速度是如何定义的?表达式如何?
教师总结展示
定义:运动物体发生的路程与运动时间之比叫速度。
定义式:V=S/t
S——路程 t——时间 v——速度
问题2:速度的国际单位可以从公式中推出,是什么?
问题3:课本“小资料”了解部分物体各种运动的大致速度是多少?改变部分物体运动速度的单位,让学生进行单位换算。
问题4:看课本图1.3—2汽车速度表,此时汽车的速度是多大?该汽车速度表的量程是多大?
提示:速度表测的是汽车在各个时刻或在某一处的即时速度,不是全程的总的运动速度,它是随汽车运动快慢的随时变化的。
介绍我国道路限速规定:(高速路小汽车100——120 Km/h国道、省道70——90 Km/h城区街道40——60 Km/h)
二、直线运动
定义: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思考问题:在变速直线运动中,我们可以粗略计算全过程总体快慢情况,可以用V=S/t求速度?—称为平均速度。
三、拓展训练:
例题分析(题目见书本)
师生分析解题情况。
总结计算题注意点:
A、单位要一致;
B、要有针对各量的文字说明;
C、先写公式,再代入已知量求解;
D、有结论性语言。
四、课堂练习
如果一辆匀速直线运动的汽车有速度是72 Km/h,则在30min内它能前进多远?
课堂小结:
学生活动:
观看不快慢的运动情景展示:运动员们起跑;从红灯转绿灯,开始启动的汽车、自行车;龟兔赛跑的过程和结局。
思考答案1。
A相同时间时位置领先者。
B跑完相同距离,用时间短者。
2李明快。依据是李明快慢不变时,跑100m用16s即可完成。
学生阅读教材后回答:
1速度的定义、公式
2国际单位:S—m,t—s,
V—m/s(或m·s2)
3常用单位:1Km/h=1000m/3600s=1/3.6m/s
蜗牛:1.5*10-3m/s=0.15m/s
火车:120m/s=432Km/h
卫星:3070m/s=3.07Km/s
4学生看课本回答:20Km/h;220Km/h
领会:汽车速度表原理和意义
了解:道路限速的目的及意义——主要是为了安全!
领会基本机械运动的分类
学生看书后分析:
甲在各段相同时间内路程相同。
乙由慢变快,后来速度大于甲。
平均速度只代表总体运动快慢的情况,不代表某处的的速度,它只是由总路程和总时间来求的。
学生课堂练习,教师巡视。
板书设计:
第三节运动的快慢
一、运动快慢的比较
二、速度
公式:V=S/t单位:m/s;Km/h
三、匀速直线运动
定义: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
计算:s=vt,t=s/v
四、变速直线运动
平均速度V=s/t
五、速度表:可测汽车在各处的瞬时速度
作业布置:
课本P—22页:
第三题;第四题。
练习册:1.3运动的快慢。
教后反思:
运动课件(篇7)
知识与技能: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体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认识速度概念在实际中的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用“运动有快慢” 的观点观察和分析身边事例的意识。 重点:速度的物理意义及速度公式。
难点:建立速度的概念、研究物体运动的方法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反馈展示
1.物体叫做机械运动。
2.地球同步卫星以 为参照物是运动的,以 为参照物是静止的。 3.坐在向东行驶汽车里的小明,以自己为参照物会看到路旁的树木 ,若以 为参照物,小明是静止的。
4.在实际生活中物体的 是相对的 5.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转载于:/h= m/s,18m/s= km/h,54km/h= m/s
6.常见速度值:
(二)生生互助、合作探究----运动类型
1.匀速直线运动:; 2.变速运动: 3.例题(阅读教材21页例题,并写出计算过程)
【练一练】:
(三)小组互助、拓展提高
1.一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10s内行进150m,则它第5s内的速度是______m/s 2.汽车在前20s内通过200m的路程,在后40s内通过250m的路程,则汽车在全程中 的平均速度是 。 三、堂清训练、巩固双基:
1.汽车在2h内行驶了72km,其速度是 km/h,合 m/s。
2.飞机在12min内飞行216km,其速度是 :而子弹在2s内飞行了1600m,则 运动的更快。
3.关于速度,下面说法中错误的是()
A.运动快的物体速度大 B.通过路程长的物体速度大 C.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时间少的物体速度大 D.单位时间内通过路程长的物体速度大
4.两辆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汽车,它们所用时间之比为2:1,行驶的路程之比是4:3,则它们的速度之比是______。
5.南京到北京的列车第一天晚上10时发车,至第二天下午3时到达,全程1050km,该列车的`平均速度是______km/h。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在平直铁路上由静止开始运动的列车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 B.投出的篮球做的是变速直线运动
C.绕地球运动的人造卫星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
D.沿直线跑道跑百米的运动员做的是变速直线运动
7.甲、乙两气球分别以1m/s和1.5m/s的速度竖直升上天空,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A.以地面为参照物,甲球在上升B.以地面为参照物,乙球在上升 C.以甲球为参照物,乙球在上升D.以乙球为参照物,甲球在上升
8.甲、乙两同学进行百米赛跑,每次甲跑到终点时,乙总落后10m,如果甲在起跑线处,乙在甲前方10m同时起跑,则()
A.甲、乙同时到达终点 B.乙先到达终点 C.甲先到达终点 D.未到终点前,乙在甲前边
运动课件(篇8)
教学目的:
1、了解人类对力学运动的研究首先是从研究天体运动开始。
2、介绍两种学说——地心说与日心说,了解科学家发现的艰辛。
3、知道开普勒的定律。
重点:开普勒定律
难点:开普勒定律的应用
教法:启发式综合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人类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首先就遇到了时间的测量总是如季节的更替,旱季或雨季什么时候开始,如何辩别方向等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人类通过对天体——太阳、月亮、行星和恒星的观察,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人类就这样开始对天体的位置和运动的研究。
二、授新:
1、行星的运动的两种学说
研究天体运动显然应当从最简单的情况着手。古希腊的天文学家和哲学家发现太阳从东边升起,从西边萍。他们就认为地球是不动的,是宇宙的中心,一切天体——太阳、月亮、行星和星球教师围绕着地球在天空做简单的完美的圆周运动。
结论:地心说的内容是: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并且静止不动,一切得星围绕地球做圆周运动。
地心说的代表人物是古希腊的科学家和哲学家亚里士多德。
大约在公元前四世纪或者三世纪,希腊天文学家阿里斯塔克指出,地球和所有行星都是围绕太阳而转动的。此外,地球还围绕自身的轴而旋转。他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提出有关太阳系结构的所谓日心说。波兰科学家哥白尼在《天体运行论》一书中,对日心说有更具体的论述和数学论证。此书的出版是科学史上的一次革命。
结论:日心说的内容:太阳是宇宙中心并且静止不动,一切行星都围绕太阳做圆周运动。
2、两种学说的斗争
地心说的观点与宗教神学观点一样,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随着对行星的研究的加深,人们感到地心说对天体运动的解释过于复杂和人为化,而日心说对行星的运动的解释更为合理简单。
3、开普勒定律
虽然哥白尼、伽利略等人否定了地心说,但仍然认为其他行星围绕太阳做圆周运动。这个观点是错误的,开普勒在第谷对780颗左右恒星观察并有准确记录的基础上,提出了椭圆轨道定律和周期定律。
a、开普勒第一定律(椭圆轨道定律):所有的行星分别在大小不同的椭圆轨道上围绕太阳运动,太阳是在这些椭贺的一个焦点上。
b、开普勒第二定律(周期定律):所和行星的椭圆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与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
(画图解释)
开普勒定律以极简明的结论代替了庞大复杂的系统,使得计算行星的轨道半径和它们的位置工作大简化。
小结:
板书设计:
第一节行星的运动
1、行星的两种学说:
a、地心说: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并且静止不动,一切得星围绕地球做圆周运动。
b、心说:太阳是宇宙中心并且静止不动,一切行星都围绕太阳做圆周运动。
2、两种学说的斗争:
3、开普勒定律:
a、开普勒第一定律(椭圆轨道定律):所有的行星分别在大小不同的椭圆轨道上围绕太阳运动,太阳是在这些椭贺的一个焦点上。
b、普勒第二定律(周期定律):所和行星的椭圆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与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
运动课件(篇9)
一、主题的提出:
水是生命的源泉,生命最早出现在水中,水是文明的摇篮,著名的河流和湖泊往往孕育着人类辉煌的文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离不开水,水是自然赋予人类最宝贵的财富之一。
地球上的水似乎取之不尽,但实际上,只有淡水才是主要的水资源。人类目前利用的淡水,主要是河流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这部分水储量很少,仅占全球淡水总储量的0.3%,相当于全球总水量的十万分之一。
无数的河流湖泊为人们提供水能、航运、灌溉、矿产、水产、蓄水泄洪和各类用水的便利,也为人们提供游泳、划船、垂钓、观光的良好去处。河流湖泊施与人类无限的恩惠,为人类作出无私的奉献。
但人类对保护淡水资源的认识不够,保护措施不力,人类在利用水资源的同时,把一些有毒有害的物质排入河流湖泊,使水体受到污染,造成水质恶化,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对人体健康和环境产生了不利影响,另外,大家的节水意识不够,日常生活的一些用水习惯或多或少地浪费了水资源。
1、在能力目标上。能对水的污染和水资源的浪费情况进行简单的考察、调查和实验,并写成简单的考察报告,通过做一做,算一算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和研究问题的能力及实验能力,培养学生的调查能力、处理信息和计算能力。
2、在情感态度上。让学生懂得防止水资源浪费和破坏是我们每一个人、每个家庭、每个学校、每个单位的责任。通过调查,激发他们对节约水资源,保护水资源不受污染的责任感。
3、在知识目标上。让学生了解水资源的浪费和污染不仅加剧了水资源的危机,也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水资源的污染还会损害人的健康,危害动、植物的生长。
本主题实践活动的实施对象是三年级学生,共分为:1、活动准备阶段。2、调查研究阶段。3、汇报交流阶段。4、宣传展示阶段。
为了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此次活动中,有效地展开调查研究,有必要让学生了解此次主题研究的意义。首先课前布置学生去查资料来了解“地球上的水是多还是少?”课上展开讨论。有的说:“地球上的水很多,你看地球仪上,蓝色的占大部分,说明水很多。”马上有同学提出不同的看法:“被蓝色覆盖的是海洋,是不能为人类所利用,因为我们需要的是淡水资源。”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确地球是有很多水,但可供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却很少,然后教师用一个苹果来作演示,假如把一个苹果看做全球的总水量,地球上的淡水资源有多少呢?通过对苹果的切割,当同学们们看到人类可利用的淡水资源越来越少,大家都惊叫起来。老师告诉同学地球上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只有十万分之一,无法再分割,同学们都呆住了。怎么办?于是,教师就顺势提出让同学们去进行一次水的调查,了解水污染和水浪费的情况,同学们兴致勃勃。前期的动员和准备工作已经全部完成。
根据教材的要求,我设计了两份调查表,一份是“关于家乡水污染的调查。”另一份是“家庭用水情况调查。”调查表如下:
对如何防治水污染,你有没有好的建议?
在你身边有没有浪费水的现象?请你结合生活实际提出几条节水的建议。
这是整个综合实践活动的必要组成部分,学生们纷纷呈现自己的劳动成果,其中有代表性的片断如下:
▲我家附近有一条河流,爸爸妈妈说他们小时侯这条河很清,河里有许多鱼虾。如今,这条河在渐渐发黑发臭,河里漂浮着许多塑料袋和泡沫,河里长满水葫芦,几乎没有鱼类生存……
▲附近有家工厂把污水直接排入河中,周围居民的生活垃圾直接倾倒入河中,一到夏天,这条小河成了一条臭河。
▲妈妈把淘米后的水用来洗碗,洗菜后的水冲厕所,洗衣服后的水冲厕所,洗衣服后的水用来拖地,洗鞋子等,这样会节约很多水。
汇报家中一天的用水量,计算全班,全校仅淘米、洗衣服这一项一天合计约用多少千克水。
为了让学生对节约用水有深刻的体验,组织学生做了一个实验,用量筒测一测一分钟的水龙头的滴量,填表如下:
学生在动手做实验的过程中,学会了积极思维,集思广益,相互合作,知道了如何改善日常用水习惯,激起了珍惜每一滴水的社会意识
了解水资源的宝贵,如何让每个人都参与到节约用水的活动中来,如何来进行宣传。最后,经过老师和同学们的商议决定,首先要求每位学生做好宣传工作,向家人、邻居、亲戚宣传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的重要性。人人动手编写一份《爱护水资源》的手抄报,然后在教室里展出,通过学校的小星星电视台向同学们宣扬节约用水的小窍门,加深爱护水资源的责任心。
[综合活动--节约用水,爱护水资源 教案教学设计]
运动课件(篇10)
1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理解速度的概念,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征。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学习观察现象,学会从现象中分析归纳出物理规律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联系生活实际,知道物理来源于生活,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2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
1、学生是初二年级学生;小学已经接触过有关运动的知识;
2、学生为初中的孩子,对物理学的好奇心强,具有较强的探究欲望;
3、学生有过较多的小组合作经验;
4、学生已经学过运动的描述;
5、学生能够物体运动的快慢进行简单的比较;
6、学生在平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已经接触到过一些有关速度的计算。
3重点难点
重点:
1、速度概念的理解。
2、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3、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征。
难点:
速度概念的理解,利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导入新课
引入课题:图片引入。
生活中我们是怎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呢?
1、百米短跑中以什么为标准来确定冠军的?
2、小时候做游戏,比较谁跑得快,往往是喊“预备!跑!”然后两人从同一起点跑,怎样判定谁获胜?
活动2【讲授】进行新课
一、比较运动的快慢
1、相同的路程比时间,谁用时短,谁快!
2、相同的时间比路程。谁通过路程多,谁快!
若路程不相同,时间也不相同时,那如何去比较运动的快慢呢?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解决的问题:
二、速度
1、意义: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 定义: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也就是路程与时间的比值)
3、公式:速度= 路程/时间
V= s/t
回忆:我们学习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谁还记得长度和时间的国际主单位?
根据这两个单位我们可以得到速度的单位,谁知道呢?
s——路程 ——米(m)
t——时间 ——秒(s)
v——速度 ——米/秒(m/s)
⒋单位:
⑴国际单位:米/秒,符号m/s或m·s-
⑵常用单位:千米/小时,符号为km/h或km·h-
⑶换算关系:1m/s=3.6km/h
讲解单位换算:(见课件)
练习
(1)18 km/h =XXm/s
(2)15 m/s=XXkm/h
4规范解题:
例题1.20xx年刘翔110米栏夺金,成绩是12,92s,问这项纪录的运动速度是多少?如果一辆行驶中的摩托车的速度表指示为与速度是30km/h,哪一个速度比较大
已知:s1=110m,t1=12.91s,v2=30km/h
求:v1
解:v1=s1/t1=110m/12.91s=8.52m/s
V2=30km/h=30×(1000/3600)m/s=8.3m/s
答:刘翔的运动速度比摩托车的大。
强调解题过程
注意:1、解题过程要写出所依据的公式,把数值和单位代入时,单位要统一。
2、要有必要的文字说明。
3、计算过程和结果都应带单位。
(大屏幕出示)
下表记录了两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时,在相同的时间内所通过的路程:
时间/s
10
20
30
40
小车1通过的路程/m
300
600
900
1200
小车2通过的路程/m
200
450
750
1200
指导学生探究小车1和小车2的速度变化
总结:在相等的时间通过的路程都相等的运动我们把它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三、匀速直线运动:
1、定义:物体沿直线,速度(快慢)不变的运动。
2、特点:
(1)运动路径是直线;
(2)运动的快慢程度不变。即: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均不发生改变
四、变速运动:
1、定义:物体运动速度或方向时刻改变的运动。
物体做变速运动时,速度有时快,有时慢,怎样描述它的运动情况呢?用平均速度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2、平均速度:
在变速运动中,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得出的速度叫平均速度。
V=s/t 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
例题6:小明在跑百米时,前50 m用时6 s,后50 m用时7 s,小明前、后50 m及百米全程的平均速度各是多少?
前50m平均速度:
后50m平均速度:
全程时间:
全程平均速度:
50 m
答:小明前、后50 m及百米全程的平均速度分别为8.3 m/s、7.1 m/s和7.7 m/s。
7 s
50 m
6 s
13 s
100 m
8.3 m/s
7.1 m/s
7.7 m/s
求变速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一定要明确路程和时间的对应关系。即使是同一运动过程的不同部分的平均速度也可能不同。
想想议议:
我们在媒体上常常可以看到“两地车程1小时”之类的说法,请你说说“车程”一词在这里的含义。
这里的“车程”指的是汽车行驶的路程,就是从出发到目的地所用的时间。
活动3【讲授】归纳小结
第三节运动的快慢
一、比较运动的快慢
1、相同路程比时间
2、相同时间比路程
二、速度
1、物理意义及定义
2、公式:v=s/t
3、单位:1m/s = 3.6 km/h 1km/h=1/3.6 m/s
4、规范解题:
三、匀速直线运动
四、变速运动
平均速度: v =s/t
活动4【练习】随堂练习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有多种:A、比较相同时间内通过路程的多少;B、比较通过相同路程所用时间的多少;C、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那么:
(1)在进行百米赛跑时,观众认定跑在前面的人运动得快,采用的是上述XX方法
(2)裁判员认定到达终点计时少的人运动得快,采用了上述XX方法;
(3)物理学中比较运动快慢采用了上述 XX方法。
2、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基本单位是XX,读作 XX,速度用符号XX表示;日常生活中速度的常用单位是XX,读作XX。
以下关于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的物理量
速度是表示物体通过路程长短的物理量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速度大的物体,运动的路程一定远
4、自行车正常行驶的速度约为18km/h,合XXXm/s,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XXX。
5、一辆火车作匀速直线运动,在5s内通过的路程为150m,它在前2s内的速度为 m/s,通过的路程为 m。
活动5【作业】布置作业
1、短跑运动员5秒跑了50米,羚羊奔跑速度为20米/秒,汽车的速度是54千米/小时,三者速度从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是( )
A、汽车,羚羊,运动员
B、羚羊,汽车,运动员
C、运动员,汽车,羚羊
D、运动员,羚羊,汽车
2、小明距学校2.7千米,他步行的平均速度为1.2m/s,请你算出小明步行多长时间能到学校?
运动课件(篇11)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地心说和日心说的基本内容。
2、知道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3、知道所有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它的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且这个比值与行星的质量无关,但与太阳的质量有关。
4、理解人们对行星运动的认识过程是漫长复杂的,真理是来之不易的。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托勒密、哥白尼、第谷?布拉赫、开普勒等几位科学家对行星运动的不同认识,了解人类认识事物本质的曲折性并加深对行星运动的理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澄清对天体运动神秘模糊的认识,掌握人类认识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
2、感悟科学是人类进步不竭的动力。
重点、难点
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对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的理解和应用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建议
日心说、地心说及两者之间的争论有许多内容可以向学生介绍,教材为了简单明了地讲述开普勒定律,没有过多地叙述这些内容.教学中可以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向学生介绍有关的历史材料,也可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有关的读物。这些内容学生会很感兴趣,又容易接受,也是我们进行科学方法和思想教育的好素材。
学习本节课的目的是为下一节推导万有引力定律铺垫,开普勒定律没必要做过高要求。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在浩瀚的宇宙中有着无数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天体。白天我们沐浴着太阳的光辉,夜晚,仰望苍穹,繁星闪烁,美丽的月亮把我们带入无限的遐想中。由这些天体所组成的宇宙始终是人们渴望了解又不断探索的领域。经成百上千年的探索,伟大的科学家们对它已经有了一些初步的了解。本节我们就共同来学习前人所探索到的行星的运动情况。
(二)进行新课
一、古人对天体运动的看法及发展过程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一段,投影出示以下提纲:
1、古代人们对天体运动存在哪些看法?
2、什么是“地心说”,什么是“日心说”?
3、哪种学说占统治地位的时间较长?
4、两种学说争论的结果是什么?
学生活动:阅读课文,并从课文中找出相应的答案。学生代表发言。
1、在古代,人们对于天体的运动存在着地心说和日心说两种对立的看法。
2、“地心说”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是静止不动的,太阳、月亮以及其他行星都绕地球运动;“日心说”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月亮以及其他行星都在绕太阳运动。
3、“地心说”占领统治地位的时间较长.
4、“日心说”与“地心说”争论的结果是“日心说”最终战胜了“地心说”.真理最终战胜了谬误。
二、、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投影出示以下提纲:
1、古人认为天体做什么运动?
2、开普勒认为行星做什么样的运动?他是怎样得出这一结论的?
3、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哪几个方面的描述了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规律?具体表述是什么?
学生活动:阅读课文,并从课文中找出相应的答案。学生代表发言。
1、古人把天体的运动看得十分神圣,他们认为天体的运动不同于地面物体的运动,天体做的是最完美、最和谐的匀速圆周运动.
2、开普勒认为行星做椭圆运动。他发现假设行星作匀速圆周运动,计算所得的数据与观测数据不符,只有认为行星作椭圆运动,才能解释这一差别。
3、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从行星运动轨道、行星运动的线速度变化、轨道与周期的关系三个方面揭示了行星运动的规律。具体表述为:
第一定律: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第二定律:对任意一个行星来说,它与太阳的连线在相等时间内扫过相等的面积。
第三定律:所有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即:
比值k是一个与行星无关的常量。
教师活动:认真听取学生代表发言,点评总结。引导学生深入探究:
[出示挂图]介绍行星运动的挂图,使学生对行星的运动有一个简单的感性认识.
[放录像]使学生通过对天体运动的立体画面的观看,对天体运动的感性认识进一步提高.
思考:比值k与行星无关,你能猜想出它可能跟谁有关吗?
实际上,多数行星的轨道与圆十分接近,在中学阶段的研究中能够按圆处理。开普勒三定律适用于圆轨道时,应该怎样表述呢?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并根据课文、挂图及录像所提供的线索得出答案。学生代表发言。
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知: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公转周期二次方的比值是一个常数k,可以猜想,这个“k”一定与运动系统的物体有关。因为常数k对于所有行星都相同,而各行星是不一样的,故跟行星无关,而在运动系中除了行星就是中心天体??太阳,故这一常数“k”一定与中心天体??太阳有关。
(三)实例探究
[例1]关于行星的运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行星轨道的半长轴越长,自转周期就越长
B.行星轨道的半长轴越长,公转周期就越长
C.水星轨道的半长轴最短,公转周期就最长
D.冥王星离太阳“最远”,公转周期就最长
?分析:由开普勒第三定律可知,a越大,T越大,故BD正确,C错误;式中的T是公转周期而非自转周期,故A错。
答案:BD
[例2]已知木星绕太阳公转的周期是地球绕太阳公转周期的12倍。则木星绕太阳公转轨道的半长轴为地球公转轨道半长轴的倍。
思维入门指导:木星和地球均为绕太阳运行的行星,可利用开普勒第三定律直接求解。本题考查开普勒第三定律的应用。
解:由开普勒第三定律可知:
对地球:对木星
所以
点拨:在利用开普勒第三定律解题时,应注意它们的比值中的k是一个与行星运动无关的常量。
[例3]已知地球绕太阳作椭圆运动。在地球远离太阳运动的过程中,其速率越来越小,试判断地球所受向心力如何变化。若此向心力突然消失,则地球运动情况将如何?
思维入门指导:行星的运动为曲线运动,因此本节知识常常和曲线运动知识相综合。
解:由于地球在远离太阳运动的过程中,其速率减小,据牛顿第二定律有,,由开普勒第二定律知,地球在远离太阳运动的过程中角速度(单位时间内地球与太阳的连线扫过的角度)也减小,故向心力减小。若此向心力突然消失,则地球将沿轨道的切线方向做离心运动。
点拨:地球绕太阳的运动虽然并非匀速圆周运动,但向心力公式仍适用。任一时刻,地球的速度方向均沿椭圆的切线方向。
课余作业
课后完成33“问题与练习”中的问题。
运动课件(篇12)
1.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章第一节。
2.教材分析
2.1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与原教材相比有较大的变化,教学有一定的难度。在教学中,教师应依据课程标准,抓住重点,借用多媒体手段,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较好地理解教学内容,完成教学计划,实现教学目标。
2.2 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能认同动物的运动要依赖一定的结构的观点,理解运动对动物生存的重大意义,从而真正理解运动和行为的关系,为今后学习动物的行为打下基础。
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与人沟通、相互合作的信心和能力。
③情感目标: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树立严谨的生活态度,树立良好的社会责任感。
2.3 教学重难点
①重点:运动系统的组成及相互关系,运动需要身体各系统的配合才能完成,运动对动物的生存有重大意义。
②难点:运动是动物结构和功能的统一,运动是动物行为的具体表现。
2.4 教具准备:
①教具:多媒体课件、猪的胫骨和脊椎骨各一根、自制模型、条形木棍(一头钻洞)、小铁钉1个、玩具汽车、细绳。
②学具:20 cm×2 cm纸板(或木板)2块、皮筋2根、小铁钉1个。
3.教学过程
3.1 复习提问
①动物的运动方式有哪些?
②动物为什么能运动?教师稍作引导。
3.2 导入新课 提供一组动物捕食、迁徙、求偶的视频材料。提问:
①这些动物在做什么?
②它们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了生存和繁殖)
③你根据什么来判断动物在取食?(如:虎奔跑,虎咬住鹿的颈部)
④所有动物的取食方式都一样吗?(不一样)
⑤简述动物捕食的过程。(动物捕食时需要观察、奔跑和扑咬等)
小结:同捕食有关的运动是动物的捕食行为,同理动物也有繁殖行为等,所以运动是动物行为的具体表现。
运动课件(篇13)
活动目标:
1.结合季节教育,围绕 “雪”的主题展开音乐活动,通过多种教学手段的运用与教学环节的设计,使幼儿从中认识雪的特性,并尝试以“雪” 为主题的词,曲,歌舞及打击乐等形式的音乐创编活动.
2.引导幼儿体会如何用不同的音乐形式来表现“雪”的形象与内容.并感受二拍子,三拍子和四拍子的节拍特点极其在音乐表现与情感表达的不同
3.培养幼儿多方面的音乐技能和即兴创编能力;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锻炼幼儿的合作和勇敢精神以及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美好情感.
活动准备:
1.环境材料: 活动场地的布置(冬天的雪景绘画,装饰为背景)地毯,小椅子(每把椅子背后挂有一只布袋,内有打击乐器一件)头饰,纱巾若干.
2. 教具: 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一套(磁盘)电脑,投影仪,大屏幕,话筒.其中软件的内容主要包括: 的VCD一张, “智慧老人” 的录音一段,编配的二拍子,三拍子,四拍子的乐曲共三段; “雪花”的动画设计一段,节奏型设计,打击乐的节奏谱设计等.
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 带领幼儿到户外看雪,观察雪的颜色,形状,感知雪的特性,并启发幼儿发现和表达雪的特性
基本部分:
1. 带幼儿进入活动区,请幼儿观看动画片并提问:
① 雪孩子是什么做成的?
② 雪孩子为什么不见了?
③ 你喜欢雪孩子吗/为什么?
2. 引导幼儿创编的歌词,并帮助幼儿将创编的内容修改,整理成四句歌词.
① 播放三段节拍,速度,风格不同的曲调,请幼儿欣赏并让幼儿谈谈对各段音乐的感受② 启发幼儿讨论: 给的歌词配曲,哪一段最合适?
③ 结合歌词与音乐形象的特点,重点向幼儿介绍三拍子的节拍特点和强弱规律.
④ 幼儿看节奏谱打各种三拍子的节奏型。播放三拍子的曲调,引导幼儿试着填词演唱. 4. 欣赏乐曲,启发幼儿根据歌词的内容创编舞蹈.
① 启发幼儿设计不同的动作去表现雪花在空中轻盈地飞舞,自由自在的姿态。
② 帮助幼儿分析音乐③ 播放音乐及动画背景,并提供一些舞蹈的`道具,如:头饰,纱巾等,幼儿自由即兴创编表演.
5. 指导幼儿为舞曲编配打击乐并表演.
① 幼儿拿出自己的小口袋中的乐器自由结组,分组讨论设计的方案.
② 请各组幼儿分别表演,并说明设计的理由.
③ 组织幼儿评议,并选出最佳方案.
④ 幼儿按乐器分组,看节奏谱为的音乐配打击乐并表演.结束部分:
① 大自然中的四季都是十分美好的,冬天虽然寒冷,但却能锻炼我们不怕严寒的精神,雪能给我们带来很多好处:保护庄稼,杀死病菌,滑雪,堆雪人,打雪仗…….从而教育幼儿应该热爱自然,保护环境.
② 从故事中,我们懂得了团结友爱,智慧勇敢,不怕牺牲的精神.
③ 活动的延伸,教师提议:我们重新做个 “雪孩子”吧!(放的音乐-----三拍子)教师带幼儿到户外堆雪人,
数轴课件(锦集14篇)
数轴课件 篇1
第二章 有理数及其运算
2.数 轴
刘晨
一、学生起点分析
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用温度计度量温度,用弹簧称(刻度在直线上)称重量等,都已为学生学习数轴概念打下了生活经验基础,是学生便于理解数轴概念.二、学习任务分析
1、知识与技能:①掌握数轴的三要素,会画数轴; ②会指出数轴上的点表示的有理数;并能把有理数在数轴上用点准确的表示出来; ③数轴上点的大小关系,能利用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抽象、概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初步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意识.3、情感与态度:通过数轴与生活实物对应对比,激发学生兴趣,通过规范画图,培养学生细致准确习惯,扶植勇于探究的精神.三、教学过程设计
本节课设计了六个教学环节:①情境导入、适时点题;
②问题探究、形成策略 ; ③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④小试牛刀、自我检测 ; ⑤快乐课堂、思维晋级;⑥师生归纳,布置作业。
第一环节 情景导入,适时点题 活动内容:
1.你能说说什么叫正数,什么叫负数吗? 2.问题1:(1)温度计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用来测量温度的重要工具,你会读温度计吗?请你尝试读出图中三个温度计所表示的温度?
(教师通过课件演示温度计读数,并且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2)温度计上的刻度数有什么特点?你为什么能准确的说出每一个度数?
(3)你能借鉴温度计,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有理数吗?(学生自由发言)第二环节 问题探究,形成策略 活动内容一:
1.师生动手画数轴.(边画边强调数轴画法和要点)数轴三要素: 原点 正方向 单位长度 师: 好像一个平放着的温度计
第三环节 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活动内容:
1.问题1:请你思考: +3,-4,0分别在数轴的什么位置?
1,-1.5呢? 42.问题2:指出数轴上 A, B, C, D各点分别表示什么数?
3.问题3:画出数轴,并用数轴上的点表示下列各数: 33,-3.5,0,5,-4, 22 思考:怎样在数轴上表示一个有理数-4 ? 数轴的作用有哪些?
第四环节 小试牛刀,自我检测
活动内容:一组检测题
1.下列各图表示数轴是否正确?为什么? ⑴ ⑵ ⑶ ⑷
2.指出数轴上点A、B、C、D分别表示什么数,并说出他们的相反数.3.画出数轴,并在数轴上画出表示下列各数的点:
2-4,3.5,-1.5,1,0 ,2.5.3再按数轴上从左到右的顺序,将这些数重新排成一行.活动方式: 学生练习,学生互评,订正强调要点;归纳出:数轴上两个点表示的数,右边的总比左边的大;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正数大于负数.活动目的:
检测学生知识的运用与掌握情况 活动的实际效果:
刚学数轴,强调运用中的规范性准确性;强调错误的认识与体验。第五环节 快乐课堂,思维晋级
活动内容:
1.问题1: 比较下列每组数的大小,并说明理由.⑴-2 和 +6;⑵0和-1.8;⑶3和-4;(4)3.8,-4.1,-3.2 3 2.问题2:写出5个有理数,在数轴上将它们表示出来,并比较它们的大小.3.问题三: 在数轴上距原点3个单位长度的点表示什么数?与表示数2的点距离3个单位的数是多少?
数轴课件 篇2
一、教材分析:
本节是在引进了负数及分析了有理数的分类后给出的。数轴是理解有理数的概念与运算的重要工具,利用这个数学工具不但可以理解有理数的概念、大小比较等,还可以利用它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包括绝对值,有理数的运算等,非常直观地把数与点结合起来,渗透着初步的数形结合的思想。对以后的知识概念及实际问题的解决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学习任务分析;
1、要求学生会正确画出数轴初步了解有理数与数轴上的点的对应关系。
2、能将有理数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
3、通过观察数轴上的点的位置关系初步比较有理数的大小,并能通过数轴上点的移动说出表示点的数
三、目标分析:
1、通过回忆和实例使学生掌握数轴的概念,并理解其三要素。
2、通过动手画数轴和数轴的概念,观察数轴上点的位置关系,了解点与数之间的关系。
3、通过图形与数量的对应关系了解数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数形结合。
4、通过实例启发思维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充分体验实践生活离不开数学
四、教法选择
创设情景、动手操作、模拟演示、启发引导、学习应用、发展能力。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以及他们的认知水平,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教学中注意课堂民主、平等氛围的营造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学习的状态,鼓励学生团结协作、大胆猜想、动手操作。同时,教师要给学生思维活动提供具体、直观、感性的支持,所以本节课的设计借助直观演示、动手操作、启发诱导,由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
本节课的引入采用先回忆再从实例引入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概念的得出采用比较探索式的教学方法,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学中,让学生自已动手画数轴,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改变原来的"听数学"为"做数学"。
数轴应用采用分层式的教学方法,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特别注重基本理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现数学应用于生活的一面。
五、教学重难点的确定和突破
1、正确画出数轴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首先回忆小学生学过的知识直线上用点表示数量数轴的三角形,再通过实物如:标尺、温度计等,要求同学们通过观察能建立数轴的概念模型通过提问:标尺及温度计上的数据有什么规律?从而引出数轴的方向性及数轴的原点和单位长度,上面的过程可以由学生讨论,教师补充从而概括数轴的概念即三要素。
2、变式;从而也可归纳出数轴商店表示即,数与点的对应关系。
通过例题要求学生动手操作画出数轴并描述点
说明:
(1),可能有不少学生会忘记正方向
(2),原点左边的数的表识会发生标反的错误。
(3),数轴上的正方向,同时也表示由小到大的方向。
(4),单位长度的截取可以是任意长度,不是唯一的。
(5),数轴的方向也不是唯一的,如温度折线图等,方向也可以是向上的。
3、正确画出数轴后,即使点在数轴上的表示,整数的表示学生很容易理解,强调一下,分数和小数的表示是这一节课的难点,首先通过例题:
通过在数轴上描点:4,—2,—4,5,1/3,0
先对数进行分类,正数,零,负数,负数在0(既原点)的左边,正数在原点的右边再按整数和分数描点,通过练习巩固能说出数轴上的点表示什么数?
p23练习中第3题为下节课的内容做下了铺垫,即数的大小比较,这里要求学生能在新排列一下,使学生能了解数轴哂纳感,负数、0、正数,之间的关系。
4、提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1),在+3和+4之间没有正数
(2),在0和—1之间没有负数
(3),在+1和+2之间有无穷个正分数
(4),在0、1、和0、2之间没有正分数
这题通过数轴的直观描述进一步说明数轴上的点与有理数之间的关系,使学生能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5、创新题:
一个点从数轴上的原点开始的先向左移动两个单位长度,再向右移动三个单位长度,如图:
由图可以看出,到达终点是表示数1的点,画图表示一个点从数轴上原点开始,按下列条件移动两次后到达的终点,并说出它是表示什么数的点:
(1)向左移动4单位长度,再向左移动2个单位长度
(2)向右移动2个单位长度,再向左移动3个单位长度
(3)向左移动2个单位长度,再向右移动5个单位长度
这是一道源于运动变化思想设计的题目,借助点在数轴上从原点开始的连续两次沿直线方向的运动后,将终点的数写出。一要认识方向,二要把握运动距离,可提高学生的运动思维,有助开动学生的变化的观念。
六、小结:
(1)归纳学习了哪些内容?
(2)归纳学习的思想方法?
本节课的设计是以教学大纲和教材为依据,采用探索式教学。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还课堂给学生,让学生去亲身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拓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同时,注意加强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鼓励培养学生们大胆猜想,小心求证的科学研究的思想。所以,在教法上,不采用课本单刀直入的探索式推理方法(即先给出结论,再推理论证),而是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观察类比,使学生产生求知快乐感,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而这种处理,化难为易,抓住教材对学生能力培养的基本要求,达到异曲同工之妙。
数轴课件 篇3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理解轴对称图形的含义,能找出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并能用自己的方法创造出轴对称图形。
2、通过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探索与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引导学生领略自然世界的美妙与对称世界的神奇,激发学生的数学审美情趣。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教学等。
学生:白纸、彩纸、剪刀、颜料、钉子板等学习材料一份。
教学过程
一、“玩”对称,谈话激趣
课前交流:从“玩”这一话题引入,结合师生的撕纸作品,自然引入新课学习,激发学生的兴趣。
(今天有这么多老师来听课,我有点担心。同学们你们知道老师担心什么吗?其实老师是担心我们六(1)班的同学不会“玩”。你们会不会玩?老师这有一张白纸,说一说你会玩什么? 想知道我会怎么玩这张纸呢?先把这张纸对折,然后从折痕的地方任意的撕下一块。虽然任意,但撕得还是挺认真的。你们会不会像老师这样玩呢?每人都有机会,不妨请大家也来玩一玩。)二、“识”对称,体悟特征
(谁愿意把自己的作品给大家展示一下?
如果我们把这些看做一个个图形的话,这些图形的大小?形状?但是你们有没有发现这些图形有一个共同的地方?
板书:轴对称图形
刚才同学们给这些图形一个名称,关于他们的特点我们还有待于深入的研究。这些图形除了左右两边一样外,试想一下,如果把这些图形的.左右两边对折的话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形呢?我想了解一下你手中的作品有没有这样的特点?请同学们自己试着折一折。
既然这样的图形对折以后左右两边都重合,那么这样的图形用“轴对称图形”这个名称合适不合适?为什么合适?说说你的理由。1. 结合学生的撕纸作品,2. 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概括,3.抽象出这类平面图形的特点。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图形的特征(对折后,折痕两侧完全重叠),师生共同揭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4. 从“轴”字出发,5. 引导学生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6. 并通过说一说、指7. 一指8. 、画一画,9.深入认识对称轴,10. 体会“对称轴是折痕所在的直线”这一内涵,11. 并再次感受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就是对称轴。对称轴通常用点画线来表示。在自己的作品上也画上一条对称轴。对折以后,折痕的两边能完全重合的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你们能不能很快的说出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12. 结合轴对称图形的特征,13. 判断下列图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
学生根据经验大胆猜想。
结合手中的学具,小组合作,共同验证猜想。
大组进行交流,着重引导学生说清判断的依据。
引导学生理解一般三角形的“非对称性”及等腰(边)三角形的“对称性”,并由此类推到梯形、平行四边形等。
根据活动经验,判断如下三个图形的对称轴的条数。
4.判断国旗中的图案是否是轴对称的。
交流时,引导学生说说判断的依据。
5.判断交通标志中的图案是否是轴对称的。
写下正确的图案标志的序号。
交流:剩下的图案为什么不是轴对称的。
6.想象:根据给出的轴对称图形的左半边,想象它的另一半,并判断给出的是什么图案。
三、“做”对称,深化体验
引导学生结合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利用师生共同准备的一些素材,自己想办法创造一个轴对称图形。
交流时,着重引导学生说清创作过程,并给予激励性评价。
教师相机进行相关资源的分享。
四、“赏”对称,提升认识
由轴对称图形,进而拓展到现实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引导学生通过赏析,感受大自然的美妙与神奇,并进一步拓宽学生的视野,受到美的洗礼。
轴对称图形
张齐华出一张纸。
如果是你的话,怎么玩?
生:我们折飞机
生:我会折青蛙,
生:我们折出星星
生:我会把这张纸剪成窗花。
师:先把纸对折,然后从折痕的地方,撕下一块。会玩吗?大家玩一玩。
学生撕纸
在黑板上展示学生的作品
师:如果我们这些纸看作一个个图形的话?大家看一看这些图形大小?(不一样),你们有没有发现共同的地方?
生:左右两边都相同。
生:我认为它们轴对称图形的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这个词儿的?
生:我是从书上看到的。
板书课题。
师:在深入的观察,左右大小就是一样的吗?
生:我认为形状也是一样的
生:我认为面积也是一样的。
生:我认为把它叠在一起的,会重合。
师:你手中的作品有没有这样的特点。
学生动手试一试。
师:现在
数轴课件 篇4
教学目的:
理解一元一次方程解简单应用题的方法和步骤;并会列一元一次方程解简单应用题。
重点、难点
1、重点:弄清应用题题意列出方程。
2、难点:弄清应用题题意列出方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什么叫一元一次方程?
2、解一元一次方程的理论根据是什么?
二、新授。
例1、如图(课本第10页)天平的两个盘内分别盛有51克,45克食盐,问应该从盘A内拿出多少盐放到月盘内,才能两盘所盛的盐的质量相等?
分析:等量关系;A盘现有盐=B盘现有盐
检验所求出的解是否合理。培养学生自觉反思求解过程和自觉检验方程的解是否正确的良好习惯。
例2.学校团委组织65名团员为学校建花坛搬砖,初一同学每人搬6块,其他年级同学每人搬8块,总共搬了1400块,问初一同学有多少人参加了搬砖?
1.题目中有哪些已知量?
(1)参加搬砖的初一同学和其他年级同学共65名。
(2)初一同学每人搬6块,其他年级同学每人搬8块。
(3)初一和其他年级同学一共搬了1400块。
2.求什么?
初一同学有多少人参加搬砖?
3.等量关系是什么?
初一同学搬砖的块数十其他年级同学的搬砖数=1400
三、巩固练习
教科书第12页练习1、2、3
四、小结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在于抓住能表示问题含意的一个主要等量关系,对于这个等量关系中涉及的量,哪些是已知的,哪些是未知的,用字母表示适当的未知数(设元),再将其余未知量用这个字母的代数式表示,最后根据等量关系,得到方程,解这个方程求得未知数的值,并检验是否合理。最后写出答案。
五、作业
数轴课件 篇5
我说课的内容是
泰山版九年义务教育七年级教科书数学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数轴”。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要是在学生学习了有理数概念的基础上,从温度计表示“温度高低”这一事例出发,引出数轴的画法和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数的方法,初步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以使学生借助直观的图形来理解有理数的有关问题。
数轴不仅是学生学习相反数、绝对值等有理数知识的重要工具,还是以后学习不等式的解法、函数图象及其性质等内容的重要的基础知识。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以及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制定出如下的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理解数轴的三要素,会画数轴。
2. 能将“已知的有理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能说出“数轴上的已知点所表示的有理数”,理解“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
3. 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让学生知道数学来源于实践,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正确理解数轴的概念”和“有理数在数轴上的表示方法”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建立有理数与数轴上的点的对应关系(数与形的结合)”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四、学情分析:
⑴知识掌握上,七年级学生刚刚学习正负数,对正负数概念的理解不一定很深刻,许多学生容易造成知识遗忘,可以给与适当的巩固复习。
⑵学生学习本节课的知识障碍。对数轴概念和数轴的三要素,学生不易理解,容易造成画图中掉三落四的现象,所以教学中教师应给以深入浅出的分析。
⑶由于七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特征的局限性,以及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等特点,所以在教学中,我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五、教学方法:
七年级学生往往对直观具体的图形很感兴趣,因此我使用了教具—温度计和多媒体辅助教学。同时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和“互动式教学法”,让整节课以观察、思考、讨论的形式贯穿始终。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并教给学生“多观察、多动脑、大胆猜、多交流”的合作式学习方法。教学中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活动机会和空间,让学生在动脑、动手、动口的同时获得体验和发展。
为此,我设计了以下七个教学环节:
(一)温故知新,激发情趣
(二)得出定义,揭示内涵
(三)手脑并用,深入理解
(四)启发诱导,初步运用
(五)反馈矫正,注重参与
(六)归纳小结,强化思想
(七)布置作业,引导预习
六、教学程序设计:
下面是教学过程的具体设计-------------
(一)温故知新,激发兴趣:
首先复习:有理数包括那些数?
学生回答后让大家思考:你能说出一些用刻度表示这些数的例子吗?
(学生会举出很多例子),但是由于温度计与数轴最为接近,它又是学生熟悉的带刻度的度量工具,所以在教学中我将用它来抽象概括为数轴这一数学模型,于是让学生观察一组温度计(展示准备好的教具),并提问:
(1)零上5°C用 5 表示。
(2)零下10°C 用 -10表示。
(3)0°C 用 0 表示。
然后让大家想一想:能否与温度计类似,在一条直线上画上刻度,标出读数,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正数、负数和0呢?答案是肯定的,从而引出课题:“数轴”。结合实例,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现实生活,从而对新知识的学习有了期待,为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作了思想上的准备。
(二)得出定义,揭示内涵:
教师设问:到底什么是数轴?如何画数轴呢?
(1)画直线,取原点(这里说明在直线上任取一点作为原点,这点表示0,数轴画成水平位置是为了读、画方便,同时也为了有美的感觉。)
(2)标正方向(这里说明我们在水平位置的数轴上规定从原点向右为正方向是习惯与方便所作,由于我们只能画出直线的一部分,因此标上箭头指明正方向,并表示无限延伸。)
(3)选取单位长度,标数(这里说明任选适当的长度作为单位长度,标数时从原点向右每隔一个单位长度取一点,依次表示1、2、3…负数反之。单位长度的长短,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但同一单位长度所表示的量要相同。)
由于画数轴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教师板书这三个步骤,给学生以示范。
画完数轴后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怎样用数学语言来描述数轴?”
通过小组交流得到数轴的.定义: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至此,我们将一个具体的事物“温度计”经过抽象而概括为一个数学概念“数轴”,使学生初步体验到一个从实践到理论的认识过程。
(三)手脑并用,深入理解:
1、让学生讨论:下列图形哪些是数轴,哪些不是,为什么?
(1)------(8)
(3)(6)(7)三个图形从数轴的三要素出发,学生可能出现错误判断,给学生足够的观察、思考的时间然后展开充分的讨论,教师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之中去接触学生,认识学生,关注学生。
2、为进一步强化概念,在对数轴有了正确认识的基础上,请大家在练习本上画一个数轴,(请同学画在黑板上)
学生在画数轴时教师巡视并予以个别指导,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画完后教师给出评价,如“很好”“很规范”“老师相信你,你一定行”等语言来激励学生,以促进学生的发展;并强调: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是数轴的三要素,画数轴时这三要素缺一不可。
我设计以上两个练习,一个是动脑想,通过分析、判断正误来加深对正确概念的理解;一个是通过动手操作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四)启发诱导,初步运用:
有了数轴以后,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表示在数轴上,那么反过来,数轴上的点是否只表示有理数呢?作为一个问题我让学生去思考,为后面实数的学习埋下伏笔,这里不再展开。
安排课本30页的例1,
利用黑板上的例题图形让学生来操作,教师提出要求:
1、要把点标在线上 2、要把数标在点的上方
通过学生实际操作,可以加深对数轴的理解,进一步掌握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数的方法,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
当然,此题还可以再说出几个有理数让学生去标出点,好让更多的学生去展示自己,并进一步让学生从中感受已知有理数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从而加深对数形结合思想的理解。
(五)反馈矫正,注重参与:
为巩固本节的教学重点让学生独立完成:
1、课本30页练习1、2
2、课本30页3题(给全体学生以示范性让一个同学板书)。
为向学生进一步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让学生讨论:
(六)归纳小结,强化思想:(我采用引导式小结)
1、为了巩固本节课的重点,提问:你知道什么是数轴吗?你会画数轴吗?这节课你学会了用什么来表示有理数?
2、数轴上,会不会有两个点表示同一个有理数?会不会有一个点表示两个不同的有理数?
让学生牢固掌握一个有理数只对应数轴上的一个点,并能说出数轴上已知点所表示的有理数。
(七)布置作业,引导预习:
为面向全体学生,安排如下:
1、全体学生都做课本32页1、2。
2、最后布置一个思考题:与温度计类似,数轴上两个不同的点所表示的两个有理数大小关系如何?(来引导学生养成预习的学习习惯)
七、板书设计:(略)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来主动发现结论,实现师生互动。
我认识到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和学习习惯,只有让学生学会学习,老师的引导价值才会得到体现。
数轴课件 篇6
教学目的
使学生灵活应用解方程的一般步骤,提高综合解题能力。
重点、难点
1、重点:灵活应用解题步骤。
2、难点:在“灵活”二字上下功夫。
教学过程:
一、一、复习
1、一元一次方程的解题步骤。
2、分数的基本性质。
二、新授
例1.解方程(见课本)
分析:此方程的分母是小数,如果能把各分母化为整数,那么就可以用前面学过的方法求解了。那么怎样化简呢?引导学生分析,并求出方程的解。交流体会。
例2.解方程(见课本)
例3:已知公式V=中,V=120、D=100、∏=3.14,求n的值。(保留整数)
分析:在公式中,V、D、∏都已知,只要把它们的值代入公式,就可以得到关于n的一元一次方程。
三、巩固练习。
根据公式V=V0+at,填写下列表中的空格。
VV0at
028
48314
1554
76137
四、小结。
若方程的分母是小数,应先利用分数的性质,把分子、分母同时扩大若干倍,此时分子要作为一个整体,需要补上括号,注意不是去分母,不能把方程其余的项也扩大若干倍。
五、作业。
教科书第13页第3题
数轴课件 篇7
一、教材分析
《数轴》是湘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本节课主要是在学生学习了有理数概念的基础上,初步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以使学生借助直观的图形来理解有理数的有关问题。数轴不仅是学生学习相反数、绝对值等有理数知识的重要工具,还是以后学好不等式的解法、函数图象及其性质等内容的必要基础知识。
二、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①了解数轴的概念,学会如何画数轴;
②知道如何在数轴上表示有理数,能说出数轴上表示有理数的点所表示的数,知道任何一个有理数在数轴上都有唯一的点与之对应。
过程与方法:
①从直观认识到理性认识,从而建立数轴概念。
②通过数轴概念的学习,初步体会对应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数轴的学习,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进而初步认识事物之间的联系性。
三、重难点
重点:
正确理解数轴的概念和有理数在数轴上的表示方法。
难点:
建立有理数与数轴上的点的对应关系(数与形的结合)。
四、教学教法
教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师生互动式教学模式。
学法:“多观察、动脑想、大胆猜、勤钻研”的研讨式学习方法。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1、观察温度计,体会数、形对应。学生观察温度计后回答下列问题:
①零上5℃怎样表示?
②零下10℃怎样表示?
③0℃怎样表示?
2、画情境图,体会方向与距离
在一条东西向的马路上,有一个汽车站,汽车站东3m和处有一棵柳树和一棵杨树,汽车站西3m和处分别有一棵槐树和一根电线杆,试画图表示这一情境。
(二)得出定义揭示内涵
1、提问,到底什么是数轴?如何画数轴?
2、丰富数轴的内涵:分数和小数在数上怎么表示?
3、观察数轴上的有理数排列的大小?
4、数轴上表示—2的点在原点的()边,距离原点的距离是()。
表示3的点在原点的()边,距原点的距离是()。 小结
①位于数轴左(下)边的数总比右(上)边的数小。
②一般地,设a是一个正数,则数轴上表示数a在原点的()边,与原点的
距离是()个单位长度;表示数—a的点在原点的()边,与原点的距离是()个单位长度。
(三)手脑并用深入理解
1、学生讨论下列图形中哪些是数轴,哪些不是,为什么?
2、画数轴并表示出下列有理数,—2,2,0,
3、指出数轴上A、B、C、D、E点分别表示什么数?
(四)归纳总结强化思想
1、你知道什么是数轴吗?这节课你学会了用什么来表示有理数?
2、数轴上,会不会有两个点表示同一个有理数?会不会有一个点表示两个不同的有理数?
(五)分层作业强化思想
1、教材第12页第
1、2题。
2、补充练习。
⑴画一条数轴,并表示出如下各点:±,±,±。
⑵画一条数轴,并表示出如下各点:1000,5000,—2000。
⑶在数轴上标出到原点的距离小于3的整数。
⑷在数轴上标出—5和+5之间的所有整数。
3、思考练习
在数轴上能否实际画出表示一千分之一的点?这个点存在吗?
数轴课件 篇8
教学目标
1、了解数轴的概念和数轴的画法,掌握数轴的三要素;
2、会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会利用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3、使学生初步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相互联系的观点。
教学建议
一、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的重点是初步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正确掌握数轴画法和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并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难点是正确理解有理数与数轴上点的对应关系。数轴的概念包含两个内容,一是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缺一不可,二是这三个要素都是规定的。另外应该明确的是,所有的有理数都可用数轴上的点表示,但数轴上的点所表示的数并不都是有理数。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用数轴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今后充分利用“数轴”这个工具打下基础。
二、知识结构
有了数轴,数和形得到了初步结合,这有利于对数学问题的研究,数形结合是理解数学、学好数学重要思想方法,本课知识要点如下表:
定义三要素应用
数形结合
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叫数轴原点
正方向
单位长度帮助理解有理数的概念,每个有理数都可用数轴上的点表示,但数轴上的点并非都是有理数比较有理数大小,数轴上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要大
在理解并掌握数轴概念的基础之上,要会画出数轴,能将已知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能说出数轴上已知点所表示的数,要知道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会利用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三、教法建议
小学里曾学过利用射线上的点来表示数,为此我们可引导学生思考:把射线怎样做些改进就可以用来表示有理数?伴以温度计为模型,引出数轴的概念。数轴是一条具有三个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这三个要素是判断一条直线是不是数轴的根本依据。数轴与它所在的位置无关,但为了教学上需要,一般水平放置的数轴,规定从原点向右为正方向。要注意原点位置选择的任意性。
关于有理数与数轴上的点的对应关系,应该明确的是有理数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但数轴上的点与有理数并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根据几个有理数在数轴上所对应的点的相互位置关系,应该能够判断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通过点与有理数的对应关系及其应用,逐步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四、数轴的相关知识点
1、数轴的概念
(1)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这里包含两个内容:一是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缺一不可。二是这三个要素都是规定的。
(2)数轴能形象地表示数,所有的有理数都可用数轴上的点表示,但数轴上的点所表示的数并不都是有理数。
以数轴是理解有理数概念与运算的重要工具。有了数轴,数和形得到初步结合,数与表示数的图形(如数轴)相结合的思想是学习数学重要思想。另外,数轴能直观地解释相反数,帮助理解绝对值的意义,还可以比较有理数的大小。因此,应重视对数轴的学习。
2、数轴的画法
(1)画直线(一般画成水平的)、定原点,标出原点“O”。
(2)取原点向右方向为正方向,并标出箭头。
(3)选适当的长度作为单位长度,并标出…,—3,—2,—1,1,2,3…各点。具体如下图。
(4)标注数字时,负数的次序不能写错,如下图。
3。用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1)在数轴上表示的两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2)由正、负数在数轴上的位置可知:正数都有大于0,负数都小于0,正数大于一切负数。
(3)比较大小时,用不等号顺次连接三个数要防止出现“”的写法,正确应写成“”。
五、数轴定义的理解
数轴课件 篇9
《数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①掌握数轴的三要素,会画数轴; ②会指出数轴上的点表示的有理数;并能把有理数在数轴上用点准确的表示出来; ③数轴上点的大小关系,能利用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抽象、概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初步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意识.3、情感与态度:通过数轴与生活实物对应对比,激发学生兴趣,通过规范画图,培养学生细致准确习惯,扶植勇于探究的精神.教学设计:
本节课设计了六个教学环节:①情境导入、适时点题 ; ②问题探究、形成策略 ; ③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④小试牛刀、自我检测 ; ⑤快乐课堂、思维晋级;⑥师生归纳,布置作业。第一环节 情景导入,适时点题 活动内容:
1.你能说说什么叫正数,什么叫负数吗? 2.问题1:(1)温度计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用来测量温度的重要工具,你会读温度计吗?请你尝试读出图中三个温度计所表示的温度?
(教师通过课件演示温度计读数,并且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2)温度计上的刻度数有什么特点?你为什么能准确的说出每一个度数?(3)你能借鉴温度计,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有理数吗?(学生自由发言)
活动目的: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通过问题情景设置, 学生感受到生活中蕴含的数学知识---点与数之间的关系,从而由点题,今天学习的课题《数轴》.活动的实际效果:
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对此内容很感兴趣 第二环节 问题探究,形成策略
活动内容一:
1.师生动手画数轴.(边画边强调数轴画法和要点)数轴三要素: 原点 正方向 单位长度 师: 好像一个平放着的温度计
活动目的:
让学生在操作的基础上归要点,从而得出一条规范的数轴要具有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活动的实际效果:
学生自由发言,情调要点,规范画法,加深理解.第三环节 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活动内容:
1.问题1:请你思考: +3,-4,0分别在数轴的什么位置?
1,-1.5呢? 42.问题2:指出数轴上 A, B, C, D各点分别表示什么数?
3.问题3:画出数轴,并用数轴上的点表示下列各数: 33,-3.5,0,5,-4, 22 思考:怎样在数轴上表示一个有理数-4 ? 数轴的作用有哪些?
活动目的:
通过问题驱动探究,寻求策略及解决,得出结论,观察归纳得到正有理数是用原点右边的点表示,负有理数是用原点左边的点表示,0用原点表示.所以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问题2是数轴上已知点所表示的有理数,是由“形”到“数”;
问题3是给定的数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是由“数”到“形”;它们从两个侧面体现出数形结合思想.思考让学生从理性的角度归纳在数轴上表示有理数大方法,和数轴的作用.第四环节 小试牛刀,自我检测 活动内容:一组检测题
1.下列各图表示数轴是否正确?为什么? ⑴
⑵
⑶
⑷
2.指出数轴上点A、B、C、D分别表示什么数,并说出他们的相反数.3.画出数轴,并在数轴上画出表示下列各数的点:
-4,3.5,-1.5,123,0 ,2.5.再按数轴上从左到右的顺序,将这些数重新排成一行.活动方式: 学生练习,学生互评,订正强调要点;归纳出:数轴上两个点表示的数,右边的总比左边的大;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正数大于负数.活动目的:
检测学生知识的运用与掌握情况 活动的实际效果:
刚学数轴,强调运用中的规范性准确性;强调错误的认识与体验。第五环节 快乐课堂,思维晋级 活动内容:
1.问题1: 比较下列每组数的大小,并说明理由.3
⑴-2 和 +6;⑵0和-1.8;⑶3和-4;(4)3.8,-4.1,-3.22.问题2:写出5个有理数,在数轴上将它们表示出来,并比较它们的大小.3.问题三: 在数轴上距原点3个单位长度的点表示什么数?与表示数2的点距离3个单位的数是多少? 活动方式: 独立完成,小组合作,交流分享
活动目的:
利用数轴上点的位置来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是“数形结合”的典型应用,同时也可以借助正负数的大小规律来比较.有意识的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同时注重知识的延伸与拓广,分类思想的渗透.活动实际效果:
学生通过练习掌握了利用数轴比较数的大小,基本能掌握本节知识。第六环节 师生归纳,布置作业 活动内容:
问题:本节课你学到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有哪些?让学生畅所欲言谈这节课收获.活动目的:
把所学知识条理化,学生把自己在本节课的收获说出来和大家共享,在知识、能力和情感上都有所发展.活动实际效果:
通过师生共同小结,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学生不仅有知识上的收获,而且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4
数轴课件 篇10
学习目标
1.知道数轴上有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能将已知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能说出数轴上的已知点所表示的数,知道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
2.了解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3.进一步理解有理数与数轴上的点的对应关系;巩固在数轴上由数找点、由点读数的方法;
4.会借用数轴直观的进行有理数的大小比较,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重点是掌握数轴的概念和画法,明确其三要素缺一不可;利用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并归纳出一般规律。
难点数轴上的`点与有理数的对应关系的理解是难点。教学中要求学生多动手,增强对“形”的感性认识,培养动手、动脑和实际操作能力。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一)、自学课文(二)、导学练习
1.有理数包括哪些数?0是正数还是负数?
2.温度计的用途是什么?类似于这种用带有刻度的物体表示数的东西还有哪些(直尺、弹簧秤等)?
3.思考:
①零上25℃用正数()表示。0℃用数()表示;零下10℃用负数()表示。
②什么叫数轴?数轴要具备哪三个要素?
③原点表示什么数?原点右方表示什么数?原点左方表示什么数?
④表示+2的点在什么位置?表示-3的点在什么位置?
⑤原点向右0.5个单位长度的A点表示什么数?原点向左1个单位长度的B点表示什么数
4.数轴的画法,有哪几个步骤?
5.我们还可以更简便的得出数轴的定义:规定了 、 和 的直线叫做数轴。
、 和 是数轴的三要素,原点位置的选定、正方向的取向、单位长度大小的确定,都是根据需要认为规定的。直线也不一定是水平的。
6.温度计里的大小:观察温度计的刻度,发现上边的温度总比下边的高。类似地,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 的数总比 的数大。
进一步观察数轴,发现所有的负数都在“0”的 ,所有的正数都在“0”的 ,这说明什么?
正数都 0;负数都 0;正数 一切负数。
(三)自学疑难摘要:
组长检查等级:
二合作探究
1:判断下图中所画的数轴是否正确?如不正确,指出错在哪里?
2.把下面各小题的数分别表示在三条数轴上:
(1)2,-1,0,,+3.5
(2)-5,0,+5,15,20;
(3)-1500,-500,0,500,1000。
想想看,第(3)小题数据比较大,那怎样表示呢?
3.把下列各组数用“
(1)–10,2,–14;
(2)–100,0,0.01;
(3),–4.75,3.75。
三、展示提升
1、每个同学自主完成二中的练习后先在小组内交流讨论。
2、每个组根据分配的任务把自己组的结论板书到黑板上准备展示。
3、每个组在展示的过程中其他组的同学认真听作好补充和提问。
四、反馈与检测
1.判断下图中所画的数轴是否正确?
(1)
2.下面数轴上的点A、B、C、D、E分别表示什么数?
(2)
3.将-3、1.5、-6、2.25、-5、1各数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出来。
4.画一条数轴,并在上面标出下列的点。
±100±200±300
数轴课件 篇11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数轴的概念和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
教学难点:从直观认识到理性认识,从而建立数轴的概念,并初步体会数形的结合的思 方法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教学目标】
1、 理解数轴的概念,会画数轴;
2、 知道如何在数轴上表示有理数,能说出数轴上表示有理数的点所表示的数,知道任何一个有理数在数轴上都有唯一的点与之对应;会利用数轴解决有关问题。
3、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由直观认识到理性认识,从而建立数轴概念;通过数轴概念的学习,初步体会对应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进而初步认识事物之间的联系性。
【教材处理】
本节一课时完成,将从生活中的实例入手,引导学生由直观认识到理性认识,从而自然建立数轴概念,进而探究数轴的画法、作用、数与点的对应。
【教学方法】
通过创设情境,以问题为载体给学生提供探索的空间,引导学生积极探索。整节课以观察、动手、思考、讨论贯穿于整个教学环节之中,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和师生互动式教学模式,并教给学生“多观察、善动脑、大胆猜、勤钻研”的研讨式学习方法。教学中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活动机会和空间,使学生在动脑、动手、动口的过程中获得充足的体验和发展,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的思想。
【教学过程】
一、问题解决 引入实例
(设计说明:从生活中的实例出发引出数轴,贴近生活,直观具体,易于学生接受,同时能够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问题1:在一条东西走向的马路上,有一个汽车站,汽车站东3米和7.5米处分别有一棵柳树和一棵杨树,汽车站西3米和4.8米处分别有一棵槐树和一根电线杆,你能画图表示这一情境吗?
学生会画一条直线表示马路,并在直线的左、右侧分别标上西、东,在直线上取一点O表示车站的位置,规定一个单位长度表示1米,于是点O的右边距离点分别3个和7.5个单位的点A和点B,分别表示柳树和杨树的位置,点O的左边距离点3个和4.8个单位的点C和点D分别表示槐树和电线杆的位置。
二、提出问题感受特征
问题2: 怎样用数简明地表示这些树、电线杆与车站的相对位置关系呢?(用数体现出方向、距离的不同)
规定从左向右表示从东到西,把点O左右两边的数分别用负数和正数表示。由此可见,正数,0和负数可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出来。
问题3:你还能举出生活中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数的例子吗?
学生思考并讨论交流后可得出,例如:温度计、杆秤、门牌号码……
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温度计(显示不同的度数),让学生体验读取温度,并比较各温度计上所显示 的温度的高低,使学生充分体验和认识温度计的设计特点,让学生再次体会数与形的对应关系。
(教学说明: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在画图的过程中,能够认识到要描述马路上这三棵树、电线杆与车站的相对位置关系,既要考虑距离,又要考虑方向;但由于学生刚刚学习有理数中的正负数,对正负数意义的理解不是很深刻,因此他们可能想不到用正负来体现物体方向的相反,因此可以提出问题2加以引导,从而让学生认识到,我们可以用正数、0、负数,来描述直线上点的位置,反过来,正数、0、负数可以用直线上的点来表示,借助于这一情景,让学生非常自然的初步感受到数与形的结合。问题三的设计让学生再次体会数与形的对应关系,为数轴的引出做好充分的准备。)
三、适时命名 学生定义
1.引入数轴概念
(设计说明:由直观认识到理性认识,引导学生建立数轴概念)
通过上面的问题,我们知道正数,0和负数可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出来。
一般地,在数学中人们用画图的方式把数"直观化"。通常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做数轴。
2、揭示数轴内涵
(设计说明: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探索数轴的三要素)
四、提炼总结 规范定义
问题4:表示数的直线(数轴)须具备什么条件,才能将不同的数用它上面的点清楚的表示出来呢?你能试着画出满足条件的数轴吗?
可以先让学生试着画出自己想象的数轴,并把学生不同的画法展示出来,让学生先讨论交流哪种画法最规范,然后师生共同分析归纳得出数轴的特征。(边总结边画图)
(1) 数轴是一条直线(习惯上将它画成水平,也可根据需要画成倾斜或竖直的)
(2) 数轴三要素
① 原点(可取直线上任一点作为原点,但一取定就不再改变。它表示数0,是正负数的分界点。)
② 正方向(通常规定直线上从原点向右(或上)为正方向,从原点向左(或下)为负方向)
③ 单位长度(选取适当的长度为单位长度,直线上从原点向右,再隔一个单位长度取一个点,依次表示1,2,3……,原点向左,用类似方法依次表示-1,-2,-3……;单位长度的长短,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但同一单位长度所表示的量要相同。)
由此我们也可以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五、定义辨析 练习巩固
(设计说明:通过形式不同的练习,从不同的角度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数轴认识,
形成初步技能。)
1、下列图形哪些是数轴,哪些不是,为什么?
2、(1)画一条数轴,并表示出如下各点:±0.5,±0.1,±0.75;
(2)画一条数轴,并表示出如下各点:1000,5000,-2000;
(3)在数轴上标出到原点的举例小于3的整数;
(4)在数轴上标出-5和+5之间的所有整数。
(教学说明:练习1是基础性训练,主要是进一步巩固如何在数轴上表示有理数,并能说出数轴上表示有理数的点所表示的数;练习2有所加深,在巩固基本知识的同时,还要关注到画数轴时要根据已知数适当地选择单位长度和原点的位置,这对初学者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学生独立尝试的基础上,还可以让学生进行交流,互相学习,教师也可以适时地进行点拨。)
六、反思总结
(设计说明:围绕三个问题,师生以谈话交流的形式,共同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问题1:什么是数轴?
问题2:如何画数轴?
问题3:如何在数轴上表示有理数?
(教学说明:以上设计再次通过对三个问题的思考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畅所欲言,加强反思、提炼及知识的归纳,纳入自己的知识结构)
七、布置作业
1、 课本18页习题1.2第2题
2、指出下面数轴上A、B、C、D各点所表示的数
3、数轴上的点p与表示有理数3的点A的距离是2
(1)试确定点p表示的有理数;
(2)将点A向右移2个单位到点B,点B表示的有理数是多少?
(3)再把点B向左移动9个单位到点C,则点C表示的有理数是多少?
(教学说明:及时作业是巩固课堂学习知识的重要环节,由于课本提供练习较少,因此作适当的补充。同时也为下节课的学习作铺垫。)
数轴课件 篇12
尊敬的各位老师们:
你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2节《数轴》。下面,我将从背景分析、教学目标设计、、课堂结构和教学媒体设计、教学过程设计及教学评价设计等几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背景分析
1. 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数轴”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第二节“有理数” 的重点内容之一,是在引进了负数及分析了有理数的分类后给出的。数轴是理解有理数的概念与运算的重要工具,利用这个数学工具不但可以理解有理数的概念、大小比较等,还可以利用它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包括绝对值,有理数的运算等,非常直观地把数与点结合起来,渗透着初步的数形结合的思想。对以后的知识概念及实际问题的解决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 教学重点、难点的分析
教学的重点:1)正确理解数轴的概念;2)正确掌握数轴的画法和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
教学的难点:正确理解有理数与数轴上点的对应关系,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3. 教材的处理
1)通过观察温度计及师生互动表示课本第10页中的问题,使学生明白数与形的对应,初步认识数形结合的美妙之处。
2)通过讲解数轴的概念,概括出数轴三要素,指导学生正确地画出数轴。
3)通过练习,使学生准确地掌握数轴的概念,并会用数轴表示有理数,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
4)通过课本第11页的归纳,使学生深化对数轴概念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设计
1. 知识技能
1)掌握数轴的概念,并理解其三要素,能正确地画出数轴。2)会用数轴上的点表示给定的有理数,会根据数轴上的点读出所表示的有理数。理解任何有理数在数轴上都有唯一的点与之对应
2.数学思考
1)通过观察与思考,建立数轴的概念。
2)通过对数轴的学习,初步体会对应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
3.解决问题
会利用数轴解决有关问题。
4.情感态度
通过对数轴的学习,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让学生知道数学来源于实践,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三.课堂结构和教学媒体设计
1.教学方法
数学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我们在以学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知识和方法的思维过程,因为新课标和新理念认为,获得数学知识的过程比获得知识更为重要。基于本节课的特点:课堂教学采用了“情境—问题 —观察—思考—提高”的步骤,使学生初步体验到数学是一个充满着观察、思考、归纳、类比和猜测的探索过程。
根据教材分析和目标分析,贯彻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教学方法,确定本节课主要采用启发引导探索的教学方法。学生在教师营造的“可探索”的环境里,积极参与,互相讨论,一步步地掌握数轴的概念,并通过练习,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数轴概念,从而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有方法就要有手段进行依托,我所采用的教学手段是: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课件演示,创设情境,让学生分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总结,并派代表发言。教师耐心引导、分析、讲解和提问,并及时对学生的意见进行肯定与评议,从而突出教师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启发者、引导者、帮助者和参与者的形象。
2.学法指导
现代新教育理念认为,学习数学不应只是单调刻板的简单模仿、机械背诵与操练,而应该采用设置现实的问题情景,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来引起学习者的兴趣。为达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应强调探究学习、发现学习、研究学习、合作学习才能改变学生原来的那种“学而无思,思而无疑,有疑不问”的旧学习方式。
要达到学生主动的学习,本节课采用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交流,观察发现,师生互动的学习方式。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会主动探究-主动总结-主动提高,突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在感知知识的过程中,无疑提高了探索-发现-实践-总结的能力。
学生的工具:直尺或三角板
四.教学过程设计
活动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观察温度计,并填空:
℃ ℃ ℃
师生行为:老师演示课件,学生观察并举手发言。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观察温度计并填空,为学习数轴概念做好铺垫。
2)课本第10页问题:在一条东西方向的马路上,有一个汽车站,汽车站东3m和7.5m处分别有一棵柳树和一棵杨树,汽车站西3m和4.8m处分别有一棵槐树和一根电线杆,试画图表示这一情境。
师生行为:老师发问:“请同学们思考:怎样用数简明地表示这些树、电线杆与汽车站的相对位置(方向、距离)?”学生分四人小组讨论,并画出图形。老师巡堂查看学生完成的情况,并请最先做好的两个小组派代表到黑板演示。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活动,让学生认识到:考虑东西方向马路上一些树、电线杆与汽车站的相对位置关系,既要考虑距离,又要考虑方向,从而需要用正负数描述。
3)再次观察课本图1.2-1、温度计,找出它们之间的共同之处
师生行为:老师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学生组内讨论,并派代表发表意见,老师及时给予肯定和评议。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学生容易发现正数、0和负数都可以用一条直线上点表示出来。
活动2学习数轴的概念
一般地,在数学中人们用画图的方式把数“直观化”。通常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做数轴。
数轴满足以下要求:1)在直线上任取一个点表示数0,这个点叫做原点。2)规定直线上从原点向右(或上)为正方向,通常以向右为正方向。3)选取适当的长度为单位长度,直线上每隔一个单位长度取一个点。
师生行为:老师讲解数轴的概念,说明画数轴说要满足的条件,并提醒学生数轴的三要素;学生观察、理解。
设计意图:初步认识数轴的概念及其所需要的条件。
活动3数轴概念的应用
1)讨论下列数轴画得对错?并思考你认为画数轴最重要的三个因素是什么?
① 师生行为:学生组内讨论交流,派代表发言,老师进行总结,并概括数轴
的三要素。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讨论,交流和反思,使学生认识数轴的三要素。
2)画数轴
画数轴的步骤:1.画直线;2.在直线上取一点作为原点;3.确定正方向,并用箭头表示4.根据需要选取适当单位长度。
师生行为:师生共同归纳画数轴的步骤,要求学生独立画出数轴,并互相交流,老师巡堂并参与交流使学生弄清如何画数轴。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画数轴,交流和反思,使学生真正掌握数轴的概念。
3)在数轴上表示右边各数:0.5 +2 -0.3
4)指出数轴上A,B,C,D各点分别表示什么数。
解:点A表示-2;点B表示2;点C表示0;点D表示-1。
师生行为:观看课件的题目,要求学生在自己所画的数轴上完成,再由老师演示答案。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
活动4数轴概念的深化
填空:数轴上表示-2的点在原点的 边,距原点的距离是 , 表示3的点在原点的 边,距原点的距离是 。
归纳:一般地,设a是一个正数,则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在原点的 右 边,与原点的距离是 a 个单位长度;表示数-a的点在原点的 左 边,与原点的距离是 a 个单位长度。
师生行为:通过填空,老师引导学生做出课本第12页的归纳。
设计意图:通过从特殊到一般的方法归纳出数轴上的点的特征,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从具体的数到字母表示的数)能力
活动5巩固数轴的概念
课堂练习:
1)课本第12页的练习1、2题
2)强化练习(1)在数轴上标出到原点的距离小于3的整数。(2)在数轴上标出-5和+5之间的所有的整数。
师生行为:学生练习,老师巡堂、指导。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巩固数轴的概念;强化练习是为了培养学生用数轴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业:课本第17页习题1.2第2题;学生用书同步训练。
设计意图:通过适量的练习有利于学生掌握所学内容,对于学有余力的同学还应该给他们足够的发展空间,让他们多做同步训练。
五、教学评价设计
这节课,我通过五个活动的教学设计,既遵循了概念教学的规律,又符合初中生的认知特点,指导学生操作、观察、引导概括,获取新知;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动口、动手、动眼、动脑为主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学有兴趣、学有所获。
总之,在这节课上,我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体参与,探索新知识,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理念;联系实际,数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让学生轻松快乐的学习数学,才是新课程改革的最终价值取向。我相信,有了快乐,数学课堂将焕发出生命的光彩。
谢谢大家!
数轴课件 篇13
一、说教材:
本节课主要是在学生学习了有理数概念的基础上,从表达方位这一事例出发,引出数轴的画法和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数的方法,初步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以使学生借助直观的图形来理解有理数的有关问题。数轴不仅是学生学习相反数、绝对值等有理数知识的重要工具,还是以后学好不等式的解法、函数图象及其性质等内容的必要基础知识。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数轴的三要素,会画数轴;能将已知的有理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能说出数轴上的已知点所表示的有理数,理解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
情感价值观: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知道所有有理数可以在数轴上表示,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过程与方法:分层次教学,讲授、练习相结合。
三、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正确掌握数轴画法和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
难点:正确理解有理数与数轴上点的对应关系。
四、说学情:
⑴知识掌握上,七年级学生刚刚学习有理数中的正负数,对正负数的概念理解不一定很深刻,许多学生容易造成知识遗忘,所以应全面系统的去讲述。
⑵学生学习本节课的知识障碍。学生对数轴概念和数轴的三要素,学生不易理解,容易造成画图中掉三落四的现象,所以教学中教师应予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
⑶由于七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特征和生理特征,学生好动性,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等特点,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这一生理心理特点,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⑷心理上,学生对数学课的兴趣,老师应抓住这有利因素,引导学生认识到数学课的科学性,学好数学有利于其他学科的学习以及学科知识的渗透性。
五、说教学策略:
由于七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特征,他们往往需要依赖直观具体形象的图形的年龄特点,以及七年级学生刚刚学习有理数中的正负数,对正负数的概念理解不一定很深刻,许多学生容易造成知识遗忘,也为使课堂生动、有趣,特将整节课以观察、思考、讨论贯穿于整个教学环节之中,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和师生互动式教学模式,注意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并教给学生“多观察、动脑想、”的研讨式学习方法。教学中积极利用板书和练习中的图形,向学生提供更多的活动机会和空间,使学生在动脑、动手、动口的过程中获得充足的体验和发展,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的思想。
数轴课件 篇14
教学目的:
(一)知识点目标:
1.了解正数和负数是怎样产生的。
2.知道什么是正数和负数。
3.理解数0表示的量的意义。
(二)能力训练目标:
1.体会数学符号与对应的思想,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符号化方法。
2.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通过师生合作,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热情。
教学重点:知道什么是正数和负数,理解数0表示的量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负数,数0表示的量的意义。
教学方法:师生互动与教师讲解相结合。
教具准备:地图册(中国地形图)。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1.活动:由两组各派两名同学进行如下活动:一名按老师的指令表演,另一名在黑板上速记,看哪一组记得最快、?
内容:老师说出指令:
向前两步,向后两步;
向前一步,向后三步;
向前两步,向后一步;
向前四步,向后两步。
如果学生不能引入符号表示,教师可和一个小组合作,用符号表示出+2、-2、+1、-3、+2、-1、+4、-2等。
[师]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运用这样的符号的地方很多,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种带有特殊符号、表示具有实际意义的数-----正数和负数。
讲授新课:
1.自然数的产生、分数的产生。
2.章头图。问题见教材。让学生思考-3~3℃、净胜球数与排名顺序、±0.5、-9的意义。
3、正数、负数的定义:我们把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叫做正数,在这些数的前面带有“一”时叫做负数。根据需要有时在正数前面也加上“十”(正号)表示正数。
举例说明:3、2、0.5、等是正数(也可加上“十”)
-3、-2、-0.5、-等是负数。
4、数0既不是正,也不是负数,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
0℃是一个确定的温度,海拔为0的高度是海平面的平均高度,0的意义已不仅表示“没有”。
5、让学生举例说明正、负数在实际中的应用。展示图片(又见教材P5图1.1-2-3)让学生观察地形图上的标注和记录支出、存入信息的本地某银行的存折,说出你知道的信息。
巩固提高:练习:课本P5练习
课时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你能说一说吗?
课后作业:课本P7习题1.1的第1、2、4、5题。
活动与探究:在一次数学测验中,某班的平均分为85分,把高于平均分的高出部分记为正数。
(1)美美得95分,应记为多少?
(2)多多被记作一12分,他实际得分是多少?
课后反思
请假条课件锦集14篇
请假条课件【篇1】
教材分析:
这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十九课。本课以地质勘探队员叔叔和川川的对话为主线,向小读者们展示了岩石这本书的无穷魅力。通过叔叔的介绍,描绘了书中的字、画以及这本书。的作用,从而激发了学生探究大自然的意识。
学习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
3、激发探究自然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词。准确把握人物心理,读好人物对话。了解书。中的内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
课前准备:课件、学生搜集的有关化石和岩石的相关资料、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大教师手拿书)同学们看这是什么?(书)你见过的最大的书是什么样的?(学生说)今天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一本最大的书。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最大的书指的是什么?
师:大自然就是最大的一本书,这本书永远也读不完。在这本书中,你会汲取更多的自然科学知识的营养,享受到更多的乐趣。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学生读字音。
(2)交流识字体会,
说说你都认识了哪些生字,怎么认识的。你还有哪些好的识字方法,说一说。
5、检查读书情况。一人读一自然段。
三、理解词语。
1、学生默读课文,划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
2、师生释疑。
对词语的理解作如下设计:
刨根问底:把课文中川川说的话用课件出示出来,一方面指导学生读好问句,另一方面从问句中体会川川是个爱问的孩于,总爱把问题问清楚,问明白,从而理解刨根问底的意思。
宝藏:让学生说说叔叔要为祖国找到哪些宝藏,从而来理解词语意思。
【点评:新课程提倡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语的意思。,这个设计也是出于这样的目的。特别是对刨根问底的设计,既理解了词意,又指导了朗读,可谓一箭双雕。】
四、指导书写。
1、教师范写底,讲解写字要领:
2、学生描黑,临写。
3、还有哪些字有竖撇?学生练写册、厚。、质,教师针对写字情况进行指导。
教学过程;
师:培根曾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你想从这本最大的书获得哪些知识呢?
2)、这本书有什么作用?
二、细读课文,激发探究意识,
1、师: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现在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说说从中了解到哪些知识。
2、学生在班里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随机进行讲解:
指名学生读。说说岩石为什么像书?
指导读:你认为叔叔回答川川的问题时是什么态度,并读一读。
书中有什么画?(树叶、贝壳、小鱼)。
(课件出示我知道之一)学生读一读。看始祖鸟的化石。
指名读。着重读好感叹句的语气(可引导学生想,那儿还有一条小鱼哩:后为什么加叹号?叔叔从岩石上发现小鱼会是什么心情?)
小结:这神秘的化石犹如一份份珍贵的资料,向人们诉说着往日的变化沧桑。
D、化石的作用(课件出示第十自然段内容)。
教师补充:在珠穆朗玛峰的峰顶发现了鱼类的化石,便可知这一片曾是大海。
指名学生读。
说说,A、岩石的作用。
B、叔叔还能为祖国找到哪些宝藏?从而初步体会省略号的用法。
指名学生读,注意感叹句的读法。
补充:南极洲发现有露出地表上千米的煤层,说明南极洲曾是森林茂盛之地。
3、听了叔叔的介绍,川川会是什么心情、怎么说呢?齐读最后一自然段,凄出高兴的语气。
三、猜一猜,川川长大以后想干什么?
小结:最大的'书'不仅满足了川川的好奇心,而且从中找到自己的梦想。相信同学们在这本书中获得了自己所需的营养,使自己终身受益。
2、说说最大的带中有哪些内容。
小组内分角色读课文。
推选代表漆课文其他学生评。着重读好人物的对话。叔叔是自豪,川训是好问。
点评:学生的潜力是无穷的,把评的权力下放给学生,更能激发他们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
三、书写指导:
1、教师用生字卡片出示所写生字。
2、教师范写陆、印。注意,
3、学生写、评。
4、学生自己写埋、宝。、趴、刨,教师点评。
四、课堂交流。
把你搜集到的有关化石,岩石等资料在班内交流一下。
【点评:通过这一环节,把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探求自然知识的兴趣又向前推了一步,并且也提高了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请假条课件【篇2】
教学目标:
1、 能独立认识本课11个生字。能正确书写其中6个生字。积累词语7
个。
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围绕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并学习带着问题认
真读课文、讨论问题。
3、 了解著名作曲家海顿的智慧才能,鼓励学生运用智慧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课题,质疑
1、板书:请假条 读词,师:什么是请假条?你写过请假条吗?
2、板书:优雅 认读词语,学习生字“雅”(重点字形),书空
3、齐读课题:读了课题后,你们有什么疑问吗?
说明:从学生生活入手,让学生结合实际谈谈生活中见过的请假条,既能在交流中切实体会请假条的作用,又为引出课题《优雅的请假条》作铺垫,“优雅”一般指动作姿势、语言谈吐优美高雅,读了课题后,学生自然产生疑问:请假条怎么能说“优雅”呢?“学贵有疑”,质疑为下文围绕“优雅”展开教学作好了伏笔。
二、自主学习,质疑解疑
出示学习要求:(1)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找出不理解的词句,打上“?”
(3)思考:课题上的请假条为什么加上引号呢?
说明:“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学习习惯从小养成。学生自读课文时,尝试着圈圈划划,带着问题读书。
三、检查交流,整体感知课文
1、出示生字词语:优雅、圣诞节、遭到、拒绝、美妙绝伦、演奏、吹熄、蜡烛、新颖、效果、
(1)小火车读生字、词语
(2)指导书写:奏、
(3)交流对词语的理解:学生可说自己已经理解的或提出疑问
2、指名分节读课文
3、课文中的请假条是什么?(板书:乐曲)理解课题为什么用上“”。
说明:本课生字较多,存在一定难度。教学时,要特别注意“雅、诞、遭、颖”等生字。注意自的教学各有侧重,如“雅”可与形近字比较,“颖”则注意后鼻音的巩固。部分词语的理解,“舒缓”“凄婉”等可在课文教学时,听音乐体验,或在语言环境中感悟。
四、学习课文,了解起因
过渡:海顿为什么要写这奇特的请假条呢?
1、自读课文1—3节,思考海顿这样做的原因
2、讨论学习:
出示句子:海顿十分同情大家,便说:“别急,我替大家请假。”
(1) 读读句子,你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吗?(学生围绕句子质疑)
(2) 联系上下文,练习说话:
海顿十分同情大家,是因为( )。
因为( ),海顿十分( ),所以他决定( )。
3、小结:指导朗读1—3节
说明:本单元要求学生能“读课文,提出问题”。针对学生实际,质疑能力的培养也应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对词语的质疑到读句子提出疑问,学生的思维逐渐发展。这样的训练不是走过场,针对性和实效性较强。
五、巩固字词,练习写字
重点指导“雅”的书写:把握好该字的间架结构,注意左右不能分得太开。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词语:抽读生字卡片
二、继续学习课文
(一)第五节:读中感悟“优雅”
过渡:海顿的请假条为什么说是“优雅”的呢?
请学生自读课文第五节:想想《告别交响曲》和我们听过的音乐一样吗?
本文学习的重点是第五小节,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感悟海顿请假条的“优雅”之处。
1、交流、体会演奏方式的不同
(1)出示:当乐曲演奏到最后一个乐章时,每位乐师奏完一段独奏,就吹熄乐谱架上的蜡烛,提着乐器,起身离去。乐师一个一个地下场,最后,台上只剩下两把小提琴,把乐曲引向尽头??
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感受吗?
(2)指导学生读出“无声告别”时场景的优雅与悲壮
(3)你仿佛听到或者看到了什么?
(4)讨论:海顿为什么安排这种方式的演出呢?体会海顿的独具匠心。
说明:这是一场与众不同的演出,场面悲壮。教学时,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吹熄蜡烛”“提着乐曲”“起身离去”“一个一个”“引向尽头”,让学生通过多次朗读,仿佛看到在缠绵的思乡曲中的 “无声告别”。在学生的想象说话训练中,进一步体会文中“请假条”的“优雅”。
2、交流领悟乐曲的优雅、内涵的独特
(1)出示:交响乐舒缓的引子响起,把大家带入一个美妙绝伦的仙境,可是小提琴凄婉的乐章却表露出强烈的思乡之情。
学生自读句子,注意长句的正确停顿
检查:抽读
(2)听音乐感悟:乐曲是“美妙绝伦”而又“凄婉”的,这会是一种怎样的旋律呢?让我们一起听一听,感受一下吧!
说明:借主题音乐欣赏来指导朗读,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但由于乐曲含义深刻,而学生的欣赏能力有限,因此,在欣赏音乐时,教师可以配之以生动的旁白介绍,使学生真正有所感悟,并能积累语言,为说话练习积累语言材料。
(3)学生说说感受:出示:这音乐是如此的 ,又如此的 ,乐师们仿佛在说:“ 。”
(4)指导读句,体会乐师们强烈的思乡之情
(5)此时此刻,乐师们似乎在诉说什么?
(6)海顿为什么谱写这样的旋律呢?体会海顿用心良苦
3、小结并指导朗读第五节
美妙的乐曲、凄婉的乐章表露出强烈的`思乡之情。
说明:读中感悟、读中体验,教学始终以“读”为本。在这一重点段落的教学时,一次次地朗读,以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情感水平。
4、练习背诵
(二)第六节:读中感悟“折服”
过渡:我们被海顿的优美旋律打动,更被他的智慧所折服,那公爵和人们呢?
1、读第六节,理解“折服”
说明:课堂教学逐步从识字向阅读理解过渡。教学时,抓住段落中的关键词语的理解有助于学生正确感悟文本。“折服”本义是使人信服的意思。教学时,读读句子,想想人们被什么折服?为什么会被“折服”?帮助学生再次感悟“请假条”的“优雅”,海顿的睿智。
2、此时此刻,公爵听着乐曲,看着表演,会想些什么呢?
3、小结、引读第六节
三、总结
1、有感情地读全文
2、总结
充满智慧的海顿以独特优雅的音乐语言书写并递交了一份特别的请假条。
请假条课件【篇3】
教学反思课文第五小节介绍了《告别交响曲》这支曲子,是课文的重点,我在出示第五小节后,让学生听了两段段音乐,音乐选得非常好,是教材配套光盘里的,一下子把学生带入优美的音乐氛围中。先听一段舒缓美妙的',再听一段凄婉深沉的。
然后我又范读了这一小节,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到描写这两段音乐的句子,配上音乐有感情的朗读这两句句子,感受音乐的美妙绝伦,体会音乐中表现出的强烈的思乡之情。接着再从这一节里找一找,哪句句子写出了这场演出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再让学生看一支一支蜡烛吹灭时的情景,然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凄婉的乐曲表现出了强烈的思乡之情,乐师们一个个退下场,仿佛在对公爵说:“ 。”
学生有的说:“我多么想念我的亲人,公爵让我回家吧!”有的说:“公爵,我的孩子在等着我,让我们回家过圣诞节吧” 有的说:“每逢佳节倍思亲,我的心早已飞回家去了,请您允许我们回家过圣诞节吧” 有的说:“先生,您听了我们的演奏一定明白我们的心情,请您让我们回家和亲人团聚吧”
请假条课件【篇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会认“抽、续”等8个生字,认识多音字“转”,会写“吸、极”两个生字,能正确朗读1-3自然段。
过程与方法:通过交流识字方法让同学们展示识字成果,体会识字的快乐。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朗读使同学们感悟帮助别人是件快乐的事。
3、只要有风,风车就能转动,多么神奇的风呀,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16、风娃娃
想了解“风娃娃”吗,那就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碰到不认识的字就请教书中的枫叶老师或者同桌的小朋友,读完之后同桌互相交流自己学会的生字。
1、现在我们请小老师们教我们认读生字吧。
刚才你们是怎么学会生字的,把你好的识字方法告诉大家吧。
只要我们掌握识字的方法,我们就能很快地掌握生字。
1、小朋友们真棒!风娃娃都笑了。
风娃娃长大了,风妈妈说----引读女同学模仿风妈妈来对风娃娃说说。
2、风娃娃一听可以为人们做好事了,可高兴了,你们看他来到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他又是怎么做的?谁能看图说说。(板:风车慢慢转动用力吹秧苗喝足水)
我们来看看作者是怎样把这动人的画面写下来的。(自由读读第二节)谁把这段话读正确。注意转是多音字,转动(齐读开火车读),齐读句子。
当风娃娃看见风车慢慢地转动,抽上来的水只能断断续续地灌溉田里的秧苗,他是怎么想的?于是他----引读多么乐于助人的风娃娃,谁来读读。
“吸”是我们今天要学的生字,谁发现吸为什么是口子旁?
谁来模仿风娃娃做作动作。谁能把风娃娃的动作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风娃娃就这么用力地吹着,风车一下子转得飞快,被抽上来的水奔跑着,向田里流去。秧苗----引读。
风娃娃看到自己能为人们做好事了,多开心呀,你们能把风娃娃的心情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吗。(指名读)是呀,连秧苗也在夸风娃娃了,谁来读读。
让我们再来到田野,给这动人的画面配配音,请你们当风娃娃,读风娃娃的两句话,再请个同学们读叙述部分,一起来读读第二节。
3、风娃娃还为人们做了什么好事呢?你们能自学第三小节吗?
自学要求:
1、看图说说。风娃娃来到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他又是怎么做的?
2、读读课文。把你的感受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交流:看图说说。风娃娃来到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他又是怎么做的?(板书:纤夫用力拉船船飞快行驶)
当纤夫用力拉船时,风娃娃急忙跑过去帮忙,多热心的风娃娃,谁来读读。(指名读)
当纤夫遇到困难时,是风娃娃帮助了他们,他们十分感激风娃娃,你能把纤夫们的感激之情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小老师带读、男女比赛读)
当别人有困难时,风娃娃就急忙去帮助他们,让我们一起来夸夸风娃娃吧。齐读
4、风娃娃还会帮助人们做什么事,你能展开想象说说吗?
我会说:风娃娃还来到--------看到---------------,他-------------------------------------
是不是只要风娃娃用力吹就能帮助人们做好事?我们下节课再来讨论。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有关风的知识,有空看看《半小时阅读》《拓展积累》《中国百科知识全书》
1、今天我们班的小朋友学得很认真,等一会儿我来考考大家的生字,看谁记性最好。先给大家半分钟的时间默默地记生字,如果有哪个生字不认识了,轻轻地问问同桌。
2、识字游戏:这是个识字魔方,你们能读出磨房上的词语吗?(齐读、开火车)
嘘,老师听见有两个生字娃娃在说悄悄话了,他们说不知道我们二(6)班的小朋友有没有发现我们长的挺象的?(我的发现)
口子旁的是“吸气”的吸,木字旁的是“北极”的极。我们可要把他们区别开来。
他们又说话了,我来听听他们说什么?你们能把我们正确地写到田字格中吗?
他们的右边都是个“及”,注意他的笔顺是---请小朋友们先看看他们的右边的及字在田字格的位置再描一描,体会一下及字在田字格的写法一样吗?看完后在书中先描一描,老师请个小朋友来写写。(同学们选其中的一个写)
小朋友观察这样仔细,只要用正确的姿势写字,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把字写得漂亮。
在本子上写两个,评评自己这两个字哪个最漂亮,打上五角星,再模仿这个漂亮的字,看看第三个字能否超过他?(同学们互相展示自己的书写)
请假条课件【篇5】
教学目标
1.能独立认识本课11个生字。能正确书写其中6个生字。积累词语7个。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围绕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并学习带着问题认真读课文、讨论问题。
3.了解作曲家海顿的智慧才能,鼓励学生运用智慧解决实际问题。
1、能借助一些关键词语,简单地讲述课文故事。
2、能借助填空理解“为什么称《告别交响曲》为优雅的‘请假条’”。
难点:
理解海顿为什么不用一张普通的请假条,而要用一首曲子来向公爵请假。
(2)找出不理解的词句,打上“?”
三、检查交流,整体感知课文
1、出示生字词语:优雅、圣诞节、遭到、拒绝、美妙绝伦、演奏、吹熄、蜡烛、新颖、效果、
2、讨论学习:
(2) 联系上下文,练习说话:
海顿十分同情大家,是因为( )。
因为( ),海顿十分( ),所以他决定( )。
请学生自读课文第五节:想想《告别交响曲》和我们听过的音乐一样吗?
(1)出示:当乐曲演奏到最后一个乐章时,每位乐师奏完一段独奏,就吹熄乐谱架上的蜡烛,提着乐器,起身离去。乐师一个一个地下场,最后,台上只剩下两把小提琴,把乐曲引向尽头……
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感受吗?
(3)你仿佛听到或者看到了什么?
(4)讨论:海顿为什么安排这种方式的演出呢?体会海顿的独具匠心。
(1)出示:交响乐舒缓的引子响起,把大家带入一个美妙绝伦的仙境,可是小提琴凄婉的乐章却表露出强烈的思乡之情。
(2)听音乐感悟:乐曲是“美妙绝伦”而又“凄婉”的,这会是一种怎样的旋律呢?让我们一起听一听,感受一下吧!
(3)学生说说感受:出示:这音乐是如此的 ,又如此的 ,乐师们仿佛在说:“ 。”
(5)此时此刻,乐师们似乎在诉说什么?
美妙的乐曲、凄婉的乐章表露出强烈的思乡之情。
过渡:我们被海顿的优美旋律打动,更被他的智慧所折服,那公爵和人们呢?
1、读第六节,理解“折服”
2、此时此刻,公爵听着乐曲,看着表演,会想些什么呢?
三、总结
充满智慧的海顿以独特优雅的音乐语言书写并递交了一份特别的请假条。
请假条课件【篇6】
教学目标:
1、正确识记本课“雅、圣、诞、遭、拒、伦、奏、熄、烛、颖、效”等11个生字。在语言环境中积累“优雅、圣诞节、拒绝、美妙绝伦、演奏、蜡烛、新颖、效果”等词语。
2、能正确朗读课文,试着背诵课文第五小节。
3、了解作曲家海顿的智慧和才能。学着运用智慧解决实际问题。
1、(出示)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一张什么?
2、什么时候你要写请假条?
师:是啊,当我们生病或因为某些事情在一段时间内不能参加学习或工作时就会用写请假条的方式进行请假。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一篇和请假条有关的课文。
(3)齐读课题。
4、读了课题后你有什么问题?
1、轻声读读课文,思考课题中的“请假条”为什么要加引号?
2、出示:这首乐曲就是著名的《告别交响曲》(齐读句子)。给“著名”换个词语使句子的意思不变?
师:原来课题中的请假条加引号是因为这并不是一张请假条,而是大作曲家海顿谱写的《告别交响曲》。
1、为什么优雅的乐曲会成为请假条了呢?听课文录音,边听边思考,试着完成填空。
(出示)有一年圣诞节前,乐师们向公爵(请假),希望能(回家过节),但(遭到拒绝)。海顿得知后,十分(同情大家),就谱写了(《告别交响曲》)。试演那天,公爵被(新颖的艺术效果)折服,同意大家(回家过圣诞节)。(《告别交响曲》)也就成了一张优雅的请假条。
(1)交流填空。
(2)学习生字:圣、诞、遭、拒、颖、效(圣、颖:读准后鼻音)。
师:海顿得知后,十分同情乐师,于是写下了《告别交响曲》。
3、(出示)文中哪些句子可以让我们感受到这是一首优雅的`乐曲呢?请小朋友借助拼音轻声读读课文第5小节,边读边试着从文中找出相关句子。
(2)交流描写乐曲优雅的句子。
(3)齐读课文第五小节。
(4)欣赏乐曲,感受《告别交响曲》的优雅(播放媒体)。
师:交响乐舒缓的引子响起,把大家带入一个美妙绝伦的仙境,谁能说说美妙绝伦的意思。你们听,小提琴声是那样的悲哀而婉转这使强烈的思乡之情萦绕在每个人心间,使人情不自禁地想起了(……)你们瞧,演奏到最后一个乐章时,每位乐师奏完一段独奏,提着乐器,起身离去,像是在与听众(……)就这样,在缠绵的思乡曲中,最后一位乐师也起身离去。
(5)伴着乐曲再读第5小节,试着去感受这优雅的乐曲。
4、公爵听了这首乐曲会怎么想?
(1)(出示)公爵听了乐曲,心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结全文:海顿用《告别交响曲》成功地为乐师们请了假,这真是优雅的“请假条”啊!
6、简介海顿。(出示)海顿是奥地利著名的作曲家,是世界公认的交响乐创始人。
1、(出示)认读词语:优雅、圣诞节、拒绝、美妙绝伦、演奏、蜡烛、新颖、效果
2、(出示)比一比,再组词。
雅( ) 诞( ) 伦( ) 颖( ) 拒( )
鸦( ) 延( ) 轮( ) 疑( ) 巨( )
板书设计:
请假条课件【篇7】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语文版)》二年级上册第70、71页。
师:(屏幕出示荷花、玫瑰花、草莓、葡萄的图片)你看到了什么?
师:这节课我们来认识更多有关植物的词语。(师板题:读读词语识汉字)
师:自由读课文,请你的好朋友拼音帮忙把字音读准。(屏幕出示课文第一部分)
师:你真了不起,还有一些词不会读或者不够熟悉,没关系,请你把这些词语找出来,然后和小组内的同学利用卡片互相学习,会读的读给同伴听,不会读的互相帮忙。
yǔ juacute; chaacute;
师:(贴词语:紫葡萄)你真棒,这么难读的词也会读了,请你带读。
师:读得真好。你看,“萄”可真调皮,“a”头上的帽了摘掉了,变成了轻声。请你再读读课文,把这些调皮的词语找出来。
生:我认为“卷心菜”最容易读错,因为“卷”还有一种读音是“juagrave;n”。(师贴词语:卷心菜)
师:你能用“卷(juagrave;n)”组词吗?
师:我指哪个词,你就把它读两遍,看看谁的反应快。
师:火车到站了,我们来帮这些词语找找朋友。(指4生上台,每生拿3张图片)
比一比,哪个同学最快找到朋友?
生:我发现“荷花、菊花、山茶花”是写花的词语;“草莓、菠萝、紫葡萄”是写水果的词语;“莲藕、蘑菇、卷心菜、茄子、葫芦、青豆角”是写蔬菜的词语。
师:对,我们可以把这些词语分成花卉、水果和蔬菜这3类。你喜欢哪类就读哪类词语给同桌听。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在今天学的9个生字中,就有7个带有草字头。(屏幕出示:语菊荷菠葡萄莲藕卷,草字头的字变红色)齐读这7个字,边读边想:它们有什么特点?
生:我发现“菠”和“莲”的读音和它草字头下面的字读音相同。
师:你认识的字可真多!会读了,你用什么好办法记住了哪个字?
生:我用加一加的方法,“言字旁”加“五”再加“口”就是“语”。
生:我用猜一猜的方法,“五口人说话”就是“语”。
生:我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连忙”的“连”加上草字头就是“莲”。
生:我也是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波浪”的“波”加上草字头就是“菠萝”的“菠”。
生:我用猜一猜的方法,“一个人戴着草帽坐在有树根的木头上,就是“茶”。
生:我用减一减的方法,“圆圈”的“圈”减去“口”就是“卷”。
师:同学们真爱动脑筋。看,星星对你满意地笑了。(出示9颗星星图片)每颗星星后背都有一个生字,你读对了,就把它带回家。谁想摘?
师:星星回家了,现在我们来写写字吧!(屏幕出示:语菊茶荷卷)你认为哪个字最难写?哪个字最容易写错?
生:不要把“茶”的下面写成“木’,它是“木”它是“木”字带钩的。
生:还要把草字头写得小一点,下面写得稍大一些。
师:这节课我们认识了许多有关植物的名称,还学会了很多汉字。请你课后留心观察生活,去收集更多有关植物的词语,把它写在采集本上。好,下课。
《读读词语识汉字》第一课时的教学,具有以下特色:
一、寓教于乐,在游戏中识字。
低年级学生喜欢做游戏。在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这一心理特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适时地有选择地运用游戏,为学生创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识字教学步入“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理想境地。课中先做了一个给词语“找朋友”的游戏。教师制作了与课文词语相应的植物图片,这些图片直观形象、色彩鲜艳,学生通过这个游戏,巩固了词语,认识了植物,感受到识字的快乐和自己获取知识后的喜悦。同时,课中也设计了“摘星星”的游戏,教师充满赞美的语言,漂亮的星星,深深地吸引了学生。这些都体现课程标准所说的“运用多种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景。”理念。
二、多种方法复现,巩固识字效果。
认字和认人一个道理:一回生,二回似曾相识,三回四回成了好朋友。巩固识字最好的办法是复现,最有效的办法是在语言环境中多次见面。在教学中,教师不断变换识记方法,据拼音认读、小组内合作认读、卡片认读、开火车读、找难读的词、指名读、齐读、小老师带读,让学生运用“加一加”、“减一减”、“猜一猜”等多种识记办法记住生字。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主动识字、独立识字提供了条件,而且有效地巩固了现有的知识,掌握了识字、记字的方法,充分体现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的要求。
三、体现自主、合作、探究,引导学生学会发现。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组织了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记住9个生字,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学生做小老师带读,学生仔细观察词语,引导学生发现读轻声的词语,发现词语分三类,发现了许多字都带有草字头,发现草字头的字都与花草有关,发现草字头的字都是上下结构。在一系列的发现中,教师始终用甜美的语言或实物给予激励,每一个发现教师都给予充分的肯定,学生的求知欲望得到实现。这体现了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的理念。
请假条课件【篇8】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查、牢”2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词语和句子。
3.理解句子的主要内容。初步知道什么是部首字。
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探索兴趣。
1.学会14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
同学们请打开识字学词学句 (二) 第1课。
(一)提示学习方法。
你们先看看图上画的是什么,再读出生字的音,然后读出生字下面的词语,最后读读下面的句子。看谁学得快,认得准,记得牢。
(二) 学生自己学习,老师行间巡视,发现问题及时辅导,发现学习好的应及时给予鼓励。
(三) 检查学习效果。
1.卡片认读生字。
2.幻灯投影图画,认读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了解词义,重点解释以下几个词。
臼齿,口腔后方两侧的牙齿。
洞穴,地洞或山洞。
皮革,用兽皮制成的皮子,可以做鞋、箱、包等,图上画的是皮革制品。
器皿,盛东西的日常用具。
3.练习读句子。
指名读,分小组读,齐读。
(四)学习生字,分析记忆字形。
骨:上面是竖、横折,里面是横折,中间是秃宝盖,下面是月字底。
(五)指导书写,重点指导以下几个字。
齿:上边的“止”最后的一横要写得长些,盖住下面但又不能连上,下边的人要写在凵的里面。
穴:写下面的“八”字,要注意撇要撇出尖,捺要有捺脚。
骨:注意上边的竖、横折要写得稍大些,里边的横折要在竖的中间起笔。中间的秃宝盖写长些,注意这个字不要写得过长。
学生练习写字,老师行间巡视,重点辅导后进同学。
1.认读卡片,读准生字的音。
2.认读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指名读句子。
4.提问:读了本课的句子,你能说说我们今天学的是什么字吗?(我们学的是部首字。)
小结:同学们说得很对,我们今天学的字是部首字。在汉字中做部首的字叫部首字。
学了部首字就可以学习用部首查字法了。
1.回去读熟本课的生字新词和句子。
2.卡片认读生字新词:
1.继续学习生字新词,提示学生引用学过的熟字学习生字的方法记忆字形。
形:左边是“开”字,右边是三撇。“字形”指字的形状。
4.指导书写,重点指导以下几个字。
部:左边写得窄些,右边是双耳,注意不要写成单耳。
形:左边的开字写得稍窄些,右边三撇的起笔点在一条线上。
1.幻灯投影图片,看图读词。
2.读句子。
指名读,开火车读,分组轮读,各读。
提问:读了句子,说一说句子的意思。(这一课我们学了不少部首字臼、穴、骨、革、皿、页、犬、爪、足)。这些部首字很重要,以后我们用部首查字法很方便。
1.熟读本课的字词句。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歉、货、型、号、锻、炼”6个字。知道5个部首名称。
2.初步了解汉字的构字规律。
通过辨别部首字做部首时的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
今天,我们学习与这些部首字有关的字,请同学们打开84页,看第2课。
1.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我们看横线前边的字是穴;横线后边的字是与穴有关的字,读读音节就知道生字的读音,括号里是出现的新词,然后再读出下面的句子。
请同学们用这种方法自己来学习。
2.学生自学,教师行间巡视,发现问题及时辅导。
3.检查学生学习效果。
(2) 指名读句子。
4.学习生字,分析记忆字形。
5.指导书写,重点指导以下几个字。
窝:穴宝盖下面的口字要写扁些,下边的“内”也要写得稍扁些。这个字容易写得过长,注意看准田字格的位置,不要写出格。
踢:足字旁要写得稍窄,左右两部分要写紧凑,不要写得过宽。
盆和盘很容易写得过长,注意把“分”和“舟”写短些,这两个字就写好看了。
期:左右两部分都要写得稍窄些,月字的撇写得稍长些这个字就好看了。
学生写字,教师行间巡视,对后进生要重点辅导,进步大的同学要及时表扬。
1.今天我们学的字形与哪些部首字有关?
(我们今天学的窝和帘字与穴字有关。踩和踢字与足字有关。盆和盘字与皿字有关。)
2.你还能说出带有穴、足、皿的字吗?
3.练习读字词句。
指名读、分组读、齐读。
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与部首字穴、足、皿有关的汉字,掌握了部首字对记忆字形、了解字的含义是很有帮助的,对于我们用部首查字法也就更方便了。
1.继续完成没写完的字。
1.卡片认读生字新词。
2.我们学的字都与哪些部首字有关?(我们学习的字“窝和帘”与穴有关,在记忆字形时应该读穴宝盖。“踩和踢”与足有关,应该读足字旁。“盆和盘”与皿有关,应该读皿字底。)
小结:同学们对部首字记得很清楚,对于新学的字记得也很好,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与部首有关的生字。
请同学们翻开85页。大家还记得学习方法吗? 谁来讲一讲? 指名提示学习方法。
(先看:横线前边的字是什么,再读出横线后边生字的拼音,读读括号里的词语然后读句子。)
读得很好,如果在读句子的时候发现有生字,读读音节就知道生字的读音了,现在请大家自己学习,看谁学得又快又好。
1.学生自学,教师行间巡视,重点放在后进生,针对情况及时给予辅导。
(4) 读句子。
每人读―句,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5) 说一说,我们今天学的生字与哪些部首字有关?
(我们学的“裤和袜”与部首字衣有关。“胳膊、脖、腰”都与月有关。)
膊:月字旁,右上是“铺”或“捕”字的右边,右下是“寸”字。
脖:月字旁,右上是 ,中间是秃宝盖,下面是“子”字。
4.指导书写,重点指导以下几个字。
裤:衣字旁要写得稍窄,右边的“广”字,撇要稍长些,要能容下“车”字。
神:示字旁是4笔,右边是一点,不要写成衣字旁。
膊:月字旁要写稍窄些,右上不要忘掉一点,下边的“寸”横要长些,托住上边的字。注意左右要紧凑。
腰:右边的“要”字写得稍窄些,左右两部分要写紧凑,不要写得过宽。
1.注意部首字做部首时的变化,再照样子组字。你还发现哪些字做部首时样子变了? 和同学说一说。
2.指名读句子。
小结:我们学习了与部首字“穴、足、皿、衣、月”有关的字,同学们了解了部首字的含义对于掌握和记忆字形也就更容易了,大家学习得很认真,希望同学们要不断努力学习,掌握更多的字。
1.熟读本课字词句。2.听写本课生字。
1.学会14个生字和由14个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7个字。
2.学习用基本字加偏旁的方法,分析记忆字形。
活动生字卡片,词语卡片或幻灯投影复合片,看图说话或填空用的图片。
同学们,在前边的识字学词学句中,我们已经学过用熟字加―部分的方法学习生字。今天,请同学们应用这种方法自己来学习更多的生字。
1.提示学习方法。
谁还记得学习方法,说给大家听。
(先看熟字念什么,再看看熟字加上什么偏旁,读准生字的音,组成什么词,读一读。最后读出句子,想一想句子的意思。)
好,用这种方法,同学们自学生字,看谁学得快,记得牢。
2.学生自学生字,老师行间巡视,提示、辅导学生自学方法。
3.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 出示活动字卡或投影片,认读生字新词。
趣:兴趣的趣。取字前边加走字旁。“取”字的最后一笔捺变形成点。
(2) 读词,读句子。
指名认读生字新词卡片,开火车读。
指名读书 (读句子),分组读,齐读。
态:“太”字的捺,不要与心字底的最后一点挨上。
蝴:虫字旁和“胡”字要写得紧凑些,不要写得过宽。
趣:先写走字旁,再写“取”字,最后一笔捺写成点,注意“走”字的捺要写长一点,托住“取”字,但不能写得过宽或者把字写散。
“驶、蚊、舰、捺、渔”等字,都是左窄右宽的字,要注意写好。
学生写字,教师行间巡视,个别辅导,及时纠正。
写完字的同学,小声读书上的字、词、句子,或卡片认读生字新词。最后听写学过的字词。
1.认读生字新词。
2.认读认识的字词。
提示学生用熟字加一部分或换一部分的方法记忆下面的字。
蝶:虫字旁要写得窄一些,右上的“世”字最后一笔不能超过横虚线,右下的木字底托住“世”字,左右两部分要写紧凑。
积:禾字旁要写得稍窄些,右边的“只”字写得稍宽,“口”字不能靠下写,最后一笔压着横虚线,下面的撇、点,要对着竖和横折的收笔点。
传:左窄右宽,右边的第三笔是竖折撇,最后是点。
篮:写“篮”字,注意竹字头要写开,中间的“ ”右边是“ ”不是竹字头,是撇、横、点。下边的皿字底要托住上面的字,这个字注意不要写得过长。
学生练习写字,教师行间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2.写出带有下面偏旁的字。
心―― ―― 走――
3.比一比,组成词语。
(1) 指导学生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地观察图画,把图意看明白。
(2) 先读题、审题,再填空。
(3) 填空完毕要检查、审看,错了要改正过来。
1.写生字,每个写两遍。
1.学习本课14个生字,认识6个字。理解8组反义词的意思和句子的意思。
1.学习14个生字,理解反义词的意思。
今天,我们学习第4课,这一课是八组反义词和带有这些反义词的名言警句构成的。
1.读词句学生自学。
2.教师行间巡视,发现问题及时进行辅导。
3.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 读全文,初步了解词句的意思。
(2) 认读前5组的词语,理解句子。
结合“轻重缓急”理解第一句;
结合“逆水行舟”理解第二句;
结合讲解“弹簧”一词,理解第四句;
结合“通向、必定”,理解第五句。
始:女字旁加“台”字。或“抬”字去掉提手旁换上女字旁。
懒:左边是竖心旁,中间是“束”字,右边是“负”字。
惰:左边是竖心旁,右上是“左”字,右下是月字底。
“缓、强、始”,这三个字左窄右宽。
困:方框里边是“木”字,“木”字最后一笔捺改成点。注意写这个字时,是先写里头,后封口。
弱:左右字形一样,大小也一样,注意要写得匀称、美观。
懒:左中右部分要写紧凑,尤其中间的“束”字要写稍窄一些,把捺写成点。
惰:左边窄些,右边稍宽,“左”字稍大,月宇底第一笔是竖。
学生练习写字,教师行间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1.轮读反义词。
2.分组读句子。
2.读字卡并说出它的反义词。
3.指名读第一~五组的句子。
1.指名读第六~八组的词语和句子。
(1) 读第六组,理解“光荣、可耻”,读懂句子;
(2) 读第七组,理解“成功之母”,读懂句子;
(3) 读第八组,理解“虚心、使人”等词语,读懂句子。
费:上边要写扁一些,这个字是上大下小。注意不要写得过长。
荣:草字头要写小一些,秃宝盖托住草字头,“木”字的横不要写太长。
虚:第4笔撇要写长一些,要把“业”字收进去,“业”字的横要稍长些。
学生练习写字,教师行间巡视,发现问题进行具体辅导。
1.学生小声自由读书。
2.指名认读字卡。
(1) 要求学会的生字新词。
(2) 要求认识的字及其组成的新词。
4.分组读书上的句子,说一说每个句子的意思。
5.读书,数一数书出现几组反义词,边数边读。
3.指名读书上的句子,喜欢的可以背下来。
借助拼音读句子,开阔学生视野。
练习试读、指名读、齐读。
引导学生将学过的反义词也按这种形式说一说。
1.读本课的句子。
1.写好容易多笔少画的字,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习惯。
2.学习用部首查字法的方法,教育学生养成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3.熟练读出用要求认识的字组成的词语。
4.观察单幅图,写出完整的句子,培养学生细致观察图画的能力。
5.读句子,懂得句子的意思,培养学生以名言警句为人生信条,时刻提示自己遵循这些名言警句去做。
6.练习写好内外两部分的字。(结构同是内外两部分,但笔顺截然不同。)
1.写好容易多笔少画的字。
2.学习用部首查字法。
投影片,师生各备一本字典,看图写句子的放大图或投影片。
1.不要多一点。
强调“昂”字的下边是“迎”字的里边。
引导学生时沦“纸、绕、染、谎、丛”这几个字,应恢注意不要在哪儿多―点。
2.不要少一点。
逐字认读后,先让学生说山什么地方容易丢掉一点,然后用红笔标出,引起学生的注意。
3.不要少一横。
逐字读出字音,先说说哪一横容易少写,再用红笔标出,提醒学生不要少写一横。
在生字本上练习写字,每个字写两遍。
教师行间巡桃,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告诉学生,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用部首查字法。
1.先确定要查的部首,在“部首日录”里找到这个字的部首和页码。
2.根据页码在“检字表”里找到这个部首和要查的字。
3.再按右边的页码在正文巾捎,就叮以膏到这个字广。
带领学生完成1、2小题,第3小届安放手让学生自己完成。老师行间巡视,发现问题及时指导予以纠正。
读―读要求认识的字组成的词语。
如果―时读不出来,还需要出示音节,帮助学生认读。
1.完成第一题,把没写完的字继续写完。
看第1幅图。
提问:
图上画的有谁,在什么地方,做什么? (可以先给图上的小孩取名字。)
看第2幅图。
提问:
图上画的有谁和谁? 他们在做什么?
当然,也还可以加上是什么时候。如:
在说的基础上,把句子写出来。学生写句子,不会写的字可以或用汉语拼音代替。
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再读句子。允许学生质疑,不懂的地方,老师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要熟读成诵提示学生遵循名言警句去做人做事。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意思是:能把一本书读过百避,其中的含义自然就明白了。
不知则问,不懂则学。
意思是:不知道的就要问,向人请教;不明白不懂的就要学习。
不怕有错,就怕不改过。
意思是:不怕犯了错误,就怕不认识错误。不改正错误。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意思是:药虽苦能治好病,批评的意见虽然不好听,却能使人进步。
可以引导学生讨论,经过反复诵读,读懂句子的意思,领悟句子的道理。
1.学生自由读。
2.指名读,开火车读。
3.齐读。
4.引导学生收集有关读书、做人做事的警句,全班交流。
“追、透、建”三个字都是里外两部分的字。要先写里边的部分后写外边的部分,里边的部分写在横、竖虚线交叉的地方稍稍靠左一点,然后再写走之旁和建之旁。
“越、趣、赵”三个字也都是里外两部分的字,写的时候,要先外后里,外边部分的最后一笔要托住里边的部分。
1.仔细观察每个字所占田字格的位置。按照放大字的规范字进行指导。
2.先描后写。描两个字,独立完成4个字。
3.注意执笔、写字姿势。
请假条课件【篇9】
教学目标:
1、知道“制度、另起一行”等词的意思。
2、学会写请假条。
3、知道写请假条的意义,初步培养遵守学校请假制度的习惯。
教学重点:学会生字词。能写请假条。
教学难点:正确写请假条,养成不上学写请假条的习惯。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
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了一条不好的消息。出示:
今天,王刚感冒发烧了,要去医院看病,不能来上学。
怎么办呢?看谁的办法多?(生说??)明确写请假条的意义。
结合学习、理解“制度”
出示课题,学习生字“假”
二、自学课文
看能不能帮王刚写一张请假条。
1、自己读课文,可以同桌交流写请假条的方法
2、共同交流,帮助王刚写一张请假条
3、熟读第三自然段
4、用上“先??再??最后??”说说请假条应该怎样写。
三、说说下面两张请假条分别错在哪里
四、小结
根据下面内容写请假条
4月15日,王平感冒了,不能去上学,向楼老师请假一天。
五、巩固练习
《课堂作业》
六、板书:
请假条
先顶格 向谁请假
再另起一行,空两格 谁、原因、多少时间
最后右下方 姓名、日期
请假条
XX老师:
我因XX原因需要请假X天,希望老师能批准。
此致!
敬礼!
请假人:XXX
X年X月X日
请假条课件【篇10】
二年级的《“优雅”的请假条》,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音乐家海顿的故事。有一年的圣诞节前,奥地利的宫廷乐师们向公爵请假回家过节,但遭到了拒绝,海顿让乐师们用一种新颖的形式演奏“告别交响曲”,这张“优雅”的请假条使公爵同意乐师们回家过圣诞节。
初看课文,我觉得这篇课文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文中有许多词语,学生不理解,再加上他们感受乐曲的能力较低,文中的内容离他们的生活太远。这样的课文我觉得最好能通过加强各种形式的朗读以帮助对课文的理解,然后再创设一些语言环境更深一层地帮助学生理解。
课文第五小节介绍了《告别交响曲》这支曲子,是课文的重点,我在出示第五小节后,让学生听了两段段音乐,音乐选得非常好,是教材配套光盘里的,一下子把学生带入优美的音乐氛围中。先听一段舒缓美妙的,再听一段凄婉深沉的.。然后我又范读了这一小节,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到描写这两段音乐的句子,配上音乐有感情的朗读这两句句子,感受音乐的美妙绝伦,体会音乐中表现出的强烈的思乡之情。接着再从这一节里找一找,哪句句子写出了这场演出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再让学生看一支一支蜡烛吹灭时的情景,然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凄婉的乐曲表现出了强烈的思乡之情,乐师们一个个退下场,仿佛在对公爵说:“ 。”学生有的说:“我多么想念我的亲人,公爵让我回家吧!”有的说:“公爵,我的孩子在等着我,让我们回家过圣诞节吧” 有的说:“每逢佳节倍思亲,我的心早已飞回家去了,请您允许我们回家过圣诞节吧” 有的说:“先生,您听了我们的演奏一定明白我们的心情,请您让我们回家和亲人团聚吧”
通过想像说话,学生能明白了这优雅的请假条所包含的意思。然后再回到为什么是优雅的请假条?我想这样这个最难的问题也就会水道渠成了。
同时本课文学性较强,语言感染力强。教学时,我想更要重视朗读的训练。我设计了在教学伊始,让学生自读课文,整体感悟引导学生感悟语言文字,如第六节中写到公爵被“折服”、“终于”同意乐师请假。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体会关键词的含义,再次领悟到《告别交响曲》乐曲旋律、演奏形式的美伦美奂,敬佩海顿的智慧和才能。在此基础上,通过范读、自读、抽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指导,帮助学生读出语言的“味道”来,从而更深地理解文中请假条的“优雅”。
请假条课件【篇11】
作为一名老师,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请假条》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目标:
初步培养遵守学校请假制度习惯。
理介“请假条,发烧按时……”等词语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
学会写请假条
教学准备:
投影、写有请假条的黑板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初读课文,学习,理介第1、2自然段教学有关的生字词。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如果你有事不能按时来学习怎么办呢?
2、揭题。
3、质疑,为什么要写请假条?请假条该怎么写?
二、初读课文,粗知大意
1、带着上面质疑时间题听录音范读课文,初步了介课文内容。
想一想:课文哪一段写“为什么”要写请假条?哪一段写“怎样”写请假条。
2、自由读课文、生字、新词多读几遍,读准字音。
三、生字教学
1、看拼音卡片读生字。
2、说说哪些字难写难记,该怎样记
3、指导书写
4、给生字扩词
四、学习第1一2段
1、分小组自学第一段
思考:请假条是谁写的?写了什么内容?(谁、原因、时间、姓名、日期)
2、交流汇报
3、分学习小组学习第2段
(1)、为什么要写请假条?
(2)、理介“按时、制度”等词意
五、小结:说说第1一2段告诉我们什么?
六、作业:
1、抄写生字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要点:自读课文,学习理介第3一4自然段
过程:
一、复习
1、朗读课文
2、说说为什么要写请假条?
二、学习第3段
1、默读第3段,用“一一”划出有关怎样写请假条的'句子。
2、“……”表示写请假条先后的词语。
3、出示投影片,“请假条”,按“先”、“再”、“最后”三个词分成三层。
4、内容:向谁请假、写谁请假、请假原因、请假多少时间、请假人姓名和日期、格式讲介。
5、用自已的话来说怎样写请假条。
6、试写请假条。
三、学习第4段
自由读一读,说说自己对这段话的理介
四、小结:、说说怎样写请假条
五、作业:完成课后作业第3题、第4题。
第三课时
要点:词句训练,学习写请假条
过程:
一、复习
1、听写
2、说说怎样写请假条
二、写请假条
4月15日,王平感冒了,不能上学,向楼老师请假一天。
1、读上面的原因
2、自由写请假条
3、评议,说说怎样写(分析)
三、学习第5题
1、自己完成第5题
2、分析:哪些地方写得不对,为什么?
李丽写的请假条有一处不对,没有写明向谁请假。王英写的请假条,没有写明请假多少时间,没有写明请假条的日期)
3、自已择一篇写。
四、作业:
自己编一则事,写一则请假条
板书:
请 假 条
李老师:(称呼)
写谁请假、请假的原因,请假多少时间
请假人姓名
日期
请假条课件【篇12】
教学目标:
1、知道写请假条的意义,初步培养遵守学校请假制度的习惯。
2、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理解请假条、发烧、按时、如果、制度、顶格、冒号、原因、时间、姓名、日期等词语的意思。
3、学会写请假条。
重点:
1、掌握生字词语。
2、学习请假条的写法。
难点:
简明地把请假条应写的内容写清楚。
教学时间:三教时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小黑板
第一教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读准生字的字音,学会9个生字,假、利、华、按、如、或、制、度。
2、理解1-2段,知道学会写请假条的意义。
3、正确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小朋友,有时候我们班的小朋友生病了,不能来上学,那该怎么办?[今天,我们班的同学生病了,不能来上学,他写了一张请假条。出示,这张请假条写得对不对呢?学了课文就知道了。]
2、出示课题:9、请假条。假:读准字音,记记字形,给字找朋友。
3、读了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⑴、请假条写给谁?
⑵、为什么要写请假条?
⑶、请假条怎么写?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读课文,你解决了刚才同学提出来的哪个问题?你是怎么知道的?
指名回答,结合教学生字。
⑴、谁写给谁的?学习生字:利、华、英。
⑵、为什么写请假条?学习生字:按、如、或、制、度。
⑶、请假条怎么写?学习生字:并、冒、号、另、期。
2、课文一共几段?指名分段读课文。
三、学习第一段。
1、齐读第一段,这段主要讲了什么?
2、王利华为什么要请假呢?出示请假条。(小黑板)
3、齐读第一段。
四、学习第二段。
1、为什么要写请假条呢?自由读课文第二段。
2、李老师说了几句话?每句主要讲了什么?
⑴、理解按时,制度。
按时:准时,不早到也不迟到。
制度:说说我们学校有哪些制度。
3、用自己的话说说为什么要写请假条。
4、齐读这一段。
五、复习巩固。
1、读字组词。
2、说说本节课学的生字哪个最难写,学生说一说,教师指导书写。
六、课后作业。
1、抄写前两段中的生字。
2、朗读课文1、2自然段。
第二教时
课时目标:
1、学习生字并、冒、号、另、期,理解词语顶格、冒号、原因、时间、姓名、日期等词语的意思。
2、学习课文3、4段,知道写请假条的格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抽读生字卡片(第一节课所学的生字)
2、说说为什么要写请假条?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自由读,思考:怎样写请假条?分几步?(点出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
2、讨论填空
什么地方什么
先在()()
再在()写()
最后在()()
3、结合填表学习生字:并、冒号、另、期。
4、指名看填空,用上先、再、最后说说怎样写请假条。(多请几位学生)
5、质疑:
你在填表时遇到了哪些不理解的词语?
重点理解顶格,冒号、日期
在黑板上画一个框,让学生点点顶格的位置、写一写冒号、说一说今天的日期。
6、齐读第三段。
三、学习第四段
1、齐读
2、你知道怎么写请假条了吗?同桌互相说一说写请假条的格式
四、巩固字词
1、开火车认读生字卡片
2、你认为哪个字比较难写,拿出来分析
五、作业
1、抄写五个生字
2、作业本作业2、3
第三教时
课时目标
1、初步培养遵守学校请假制度的习惯。
2、学会写请假条。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听写生字词语
2、说说写请假条的格式
二、指导写请假条
1、出示课文后面练习5
说说这两张请假条分别错在哪里?
第一张:第一行没有写向谁请假。
第二张:没有写请假多少时间和日期。
2、在书上修改。
3、把请假条补充完整
李老师:
今天()病了,头痛发烧,不能来校上课。请假一天。
()
4月10日
4、再出示第一堂课出示得请假条,让学生指出错误的地方,并改正。
5、根据下面内容写请假条
4月15日,王平感冒了,不能去上学,向楼老师请假一天。
自己写,请一生板演,校对
三、作业
作业本作业4、5、6
请假条课件【篇13】
请假条、留言条
一、教学目标:
1、掌握请假条的写法;
2、能根据语境准确地表达意思;
3、知道请假条、留言条的作用,掌握书写格式,会写请假条、留言条,并能在生活中应用。
4、让学生了解写留言条的方法、格式,学习写留言条;
5、能把事情写清楚,写明白,写话要简短,培养学生清楚明白的写话能力。
6、能在留言条当中,正确运用礼貌用语。
二、教学重点:
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按正确的格式书写请假条和留言条,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三、教学难点:
了解留言条的作用,并掌握留言条的书写格式。
四、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二、请假条的概念
三、请假条的注意事项
四、写请假条
第二课时:一、 导入
二、 留言条的概念
三、 留言条的写法
四、 写留言条
五、 小结,互动
五、板书: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以某同学的请假展开导入。
二、请假条的概念:
是因故不能上班、上课、参加活动等,向有关单位或个人写的一种应用文。
三、请假条的注意事项:
首先,写请假条应实事求是,不能为不上班、不上课、不参加活动等弄虚作假,无病而请病假、无事而编有事。
其次,要注意按请假条的格式写。
请假条的内容有:标题、称呼、正文、结语、署名和日期。
1.标题写“请假条,居中写。
2.称呼在标题之下,空一至二行后,另起一行,顶格写向谁请假的单位或个人。如写个人,通常写该人的姓加上职务,但不必用表示尊称的词语。如,不必写成“尊敬的李书记”、“敬爱的张老师”,直写“李书记、“张老师”就可以了。
3.正文 称呼之下空两格写。直接写请假的原因及请假的起止时间。写时注意不必像写书信那样先写表示寒暄的话。
4.结语正文结束后,另起一行,空两格写“谢谢”、“抱歉”“请原谅”“望批准”之类的客气话。5.署名和日期写请假人和请假时的日期。写在正文末尾的右下方,空二至三行写。请假人如果是学生,可以在名字之前加“学生”二字,表示对老师的尊重。日期写在署名下面,
另起一行写。有时在日后加写上午或下午,必要时甚至可写到时、分。
第三,请假条要简明扼要。
举例:
请假条
赵老师:
今天因我妈妈有病需要作手术,我要和我爸爸共同去陪护,所以需要请假一天,希望批准。 学生:王明明
20xx年3月26日
请假条
刘老师:
昨天晚上我突然肚子痛,今天我妈妈要带我到医院检查。所以上午不能上学了。特此请假一上午,希望您批准。
学生:李丽丽
20xx年3月26日
请假条课件【篇14】
教学目标:
初步培养遵守学校请假制度习惯。
理介“请假条,发烧按时……”等词语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
学会写请假条
教学准备:
投影、写有请假条的黑板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初读课文,学习,理介第1、2自然段教学有关的生字词。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如果你有事不能按时来学习怎么办呢?
2、揭题。
3、质疑,为什么要写请假条?请假条该怎么写?
二、初读课文,粗知大意
1、带着上面质疑时间题听录音范读课文,初步了介课文内容。
想一想:课文哪一段写“为什么”要写请假条?哪一段写“怎样”写请假条。
2、自由读课文、生字、新词多读几遍,读准字音。
三、生字教学
1、看拼音卡片读生字。
2、说说哪些字难写难记,该怎样记
3、指导书写
4、给生字扩词
四、学习第1一2段
1、分小组自学第一段
思考:请假条是谁写的?写了什么内容?(谁、原因、时间、姓名、日期)
2、交流汇报
3、分学习小组学习第2段
(1)、为什么要写请假条?
(2)、理介“按时、制度”等词意
五、小结:说说第1一2段告诉我们什么?
六、作业:
1、抄写生字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要点:自读课文,学习理介第3一4自然段
过程:
一、复习
1、朗读课文
2、说说为什么要写请假条?
二、学习第3段
1、默读第3段,用“一一”划出有关怎样写请假条的句子。
2、“……”表示写请假条先后的词语。
3、出示投影片,“请假条”,按“先”、“再”、“最后”三个词分成三层。
4、内容:向谁请假、写谁请假、请假原因、请假多少时间、请假人姓名和日期、格式讲介。
5、用自已的话来说怎样写请假条。
6、试写请假条。
三、学习第4段
自由读一读,说说自己对这段话的理介
四、小结:、说说怎样写请假条
五、作业:完成课后作业第3题、第4题。
第三课时
要点:词句训练,学习写请假条
过程:
一、复习
1、听写
2、说说怎样写请假条
二、写请假条
4月15日,王平感冒了,不能上学,向楼老师请假一天。
1、读上面的原因
2、自由写请假条
3、评议,说说怎样写(分析)
三、学习第5题
1、自己完成第5题
2、分析:哪些地方写得不对,为什么?
李丽写的.请假条有一处不对,没有写明向谁请假。王英写的请假条,没有写明请假多少时间,没有写明请假条的日期)
3、自已择一篇写。
四、作业:
自己编一则事,写一则请假条
板书:
请 假 条
李老师:(称呼)
写谁请假、请假的原因,请假多少时间
请假人姓名
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