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堂内容,教师在上课前需要提前准备教案。如果教案还没有准备好,那么教师就需要格外留意了。充足的备课时间可以帮助教师制定更为周密的教案。现在,趣祝福的编辑为大家整理了一份关于“摄影课件”的资料,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此外,您还可以浏览范文大全栏目的合租合同10篇。
摄影课件 篇1
学习目标:
1、我会认识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照相机、杂志社、摆弄”等词语。
2、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第一课时
一、朗读课文。
二、自学生字生词。突然、高尔基、按照、侧身、车辆、摆弄、准备、胶卷、秘书、杂志社(我要读一读、写一写)
三、再读课文,初步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这篇课文写了小男孩给,因为而没有成功,但是高尔基一直期待男孩的故事。
四、感情朗读:这篇课文你最喜欢哪个句子,或者哪个段落?(可以画在书上)说一说喜欢的原因,并读出自己的感情。
知识链接
高尔基:苏联伟大的无产积极文学家。发表了《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母亲》等多部小说。课文中的高尔基先生当年正好60岁了,而这位少先队员才十岁。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课题:
学习目标:
1、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还会分角色朗读课文。
2、通过高尔基和男孩的对话描写,感受高尔基对男孩的关怀和爱护,学习男孩做个有礼貌的孩子。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词。
二、学习1-5自然段,根据文中细节揣摩人物内心,体会人物品质。阅读1—5自然段,边读边画描写男孩的动作和语言。我觉得小男孩是一个的人,我想找个同学帮忙分角色读给大家听。
1、我从“吩咐”一词看出高尔基很,也很小男孩。
2、高尔基的时间是宝贵的,对时间格外珍惜。但是小男孩摆弄了很久很久,他仍然耐心地接待,任其“摆弄”,还对孩子“微笑”,我体会到了大作家对下一代的 。
四、学习12-16自然段,再次体会伟人对少先队员的关怀和爱护。
五、拓展提升。有礼貌的小男孩因为粗心忘带胶卷,相未照成。请大家再读课文,想一想:小男孩会再来吗?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为什么?如果小男孩真的来了,见面后他们会说什么,做些什么哪?
摄影课件 篇2
设计理念
创设情境,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将“读”的训练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引导学生自读自悟理解课文的大概意思,引导学生透过对话和细节描写进行合作、探究学习,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思想感情,受到熏陶和感染。通过看、听、说、读、做、写等多种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精神,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学习目标
1、认识“摄、媚”等8个生字。会写“突、按”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突然、立刻、人行道”等12个词语。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读好对话,并从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4、体会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感受高尔基对小男孩无比慈爱、关怀备至的感情。
学习重点、难点
1、重点:
通过理解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高尔基热爱儿童的思想感情。
2、难点:
通过对话和细节描写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学准备
1、教师:
生字卡片、教学挂图。
2、学生:
收集了解关于高尔基生平故事、资料。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介绍人物,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
课前同学们自己已经读过了课文,查阅了有关资料,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高尔基?
2、学生之间交流收集的有关高尔基的资料。
3、老师小结:
高尔基是世界著名的文学家,他写了很多书。“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句脍炙人口的名言,就出自高尔基的笔下,全世界人民都很敬爱他。今天学习的课文讲的是关于他非常爱孩子的事。
二、初读课文
1、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可以默读、放声读、或者找同伴一起读,力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明白的词语、句子做上记号。
2、检查朗读情况:开火车读词语。
3、给课文标好自然段序号,提醒学生课文共15段,小摄影师给高尔基写信的那部分内容属于第1自然段。
4、交流学习疑难,相机指导学生朗读该词、句所在段落,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初步疏解课文字、词障碍。
5、再读课文,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你读懂了什么?
6、画出不懂的问题,留待下节课交流解决。
三、合作识字
1、小组合作,想办法记住生字字形。
2、交流识记方法:
利用熟字记生字(交──胶)、形声字构字(辆──形旁“车”──声旁“两”)。并且说说在书写时应该注意什么。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说话练习
1、巩固词语:
纸团、墙报、鞠躬、打量、吩咐、摆弄、胶卷、秘书、杂志社、转告。
2、用上以上词语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回忆上节课归纳的问题
三、带着问题读书,思考解决问题的策略
(尽量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如果学生提不出来,则照以下步骤进行。)
1、读文想问题:
⑴投影出示“突然”一词,说说你对该词的理解。
⑵请在原文中找出例句,体会“突然”一词的用法,想一想它有什么作用。
⑶围绕两个“突然”质疑。如:突然发生了什么事?事情怎么突然发生的?
2、画句找答案:
⑴小男孩为什么来?用“──”画出有关句子。
小男孩为什么能进来?用“──”画出有关句子。
⑵高尔基是怎样听从小男孩吩咐的?用“__”画出有关句子。
⑶小男孩坐在地上哭了,高尔基是怎样说的?用“△”画出高尔基说的话。
⑷小男孩跑了,高尔基喊些什么?用“△”画出高尔基说的话。
3、读句知内容:
从课文的许多地方可以看出高尔基喜欢小男孩,让我们找出来读一读。
四、角色演读,体会感情
1、以小组为单位,组长为导演,安排组员分角色朗读、表演课文第1~11自然段的内容。
提醒:以课文内容为剧本,找出描写动作、神态的重点词语,边做动作边朗读。
2、教师分组巡视、指导朗读、表演。
3、挑选一组学生上台表演,根据表演情况,相机指导理解几处重点语句:
⑴点评学生表演的动作:
相机理解“鞠躬”、“打量”、“摆弄相机”、“赶紧站”等词语。
⑵从小男孩“咧嘴笑了”到“大哭起来”,说说你表演时体会到小男孩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引导学生从中感受到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之情。
⑶抓住高尔基的反应,尤其是“吩咐”二字,展开讨论,体会到他对下一代的宽厚慈爱和关怀。
⑷引读第10自然段,注意高尔基的神态动作,指导读好句子:“孩子,回来!我给你胶卷,我这儿有很多胶卷。”让学生反复朗读好这句话,从中感受到高尔基多么想留住小男孩,帮助孩子拍成这张照片,实现他美好的愿望。
4、练习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课文,读出对话的不同语气。
五、巧设疑问,升华感情
1、提问:小男孩会回来吗?
2、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要求联系全文,在课文中找出自己的依据。
3、高尔基希望孩子来吗?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话,抓住“不过”、“一定”等词表示的前后态度上的转变,再次深切感受他对少年儿童的关怀和深深的爱。
六、拓展活动:发挥想象,续写故事
师:小男孩匆匆赶往高尔基的办公室,再次见面时他们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请你展开想象,接着往下编写这个故事,同学间相互交流。
板书设计
6、小摄影师
关怀、爱护
高尔基小摄影师
有礼貌
摄影课件 篇3
课前准备
①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②学生搜集有关高尔基的资料。
③教师准备投影片和道具。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学生说说课前自读课文的情况以及体会,介绍搜集到的有关高尔基的资料,由此导入新课。
初读感知
1、学生自由轻声朗读课文,遇到生字多读几遍。
2、在学习小组内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小组内互相正音。
3、画出不理解的字词,通过读句子、联系生活实际、同伴讨论等方法初步理解。
4、投影出示本课生字,指名认读,开火车认读。
5、自由说说课文的大体内容。
细读感悟
1、读文想问题
a.投影出示突然一词,说说你对该词的理解。
b.请在原文中找出例句,体会突然一词的用法,想一想它有什么作用。
c.围绕两个突然质疑。如:突然发生了什么事?事情怎么突然发生的?
2、画句找答案
a.小男孩为什么来?用画出有关句子。
小男孩为什么能进来?用画出有关句子。
b.高尔基是怎样听从小男孩吩咐的?用画出有关句子。
c.小男孩坐在地上哭了,高尔基是怎样说的?用△画出高尔基说的话。
d.小男孩跑了,高尔基喊些什么?用△画出高尔基说的话。
3、读句知内容
从课文的许多地方可以看出高尔基喜欢小男孩,让我们找出来读一读。
摄影课件 篇4
教学思路:
课前,由学生搜集高尔基的相关资料,预习课文,对课文内容进行初步了解。具体教学时,首先解决字词等基础知识。之后,以问题启发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领学生自读自悟。体会课文要表达的思想。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学会本课的生字、生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力目标
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高尔基对小男孩关心、爱护的感情和小男孩对高尔基的热爱、崇敬。
3.情感目标
懂得老一辈革命者对青少年一代的关怀、爱护,学习小摄影师热爱和尊敬革命前辈的优良品德,不辜负老一辈的殷切期望,努力学习,天天向上。
教学重难点:
通过理解词语、句子,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到高尔基热爱儿童、关心下一代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提问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高尔基吗?大家在课下已经搜集了不少他的资料,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学生自由发言)
师出示高尔基的画像,并归纳:高尔基(1886年~1936年),是苏联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苏联文学的创始人。发表了《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母亲》等多部小说以及著名的散文诗《海燕》和一系列剧本。他的作品在我国广为流传,得到人们的喜爱。今天,我们来学习高尔基与一位小学生之间的故事:小摄影师。(板书,提示“摄”的读音。)
高尔基与小摄影师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我们下面来看课文。
二、教师范读课文(或播放录音)。
学生边听边思考:
1.课文称谁是小摄影师?
2.小男孩给谁照相,结果怎样?
三、学生自读课文。
1.继续思考以上问题。
2.画出不明白的字词。
3.将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找出来,做上记号。
四、检查自学情况,指导字词学习。
1.指名朗读课文,纠正错误读音,指出需要注意的地方。
字音方面:“摄”“桌”“志”“社”是翘舌音,“侧”“杂”是平舌音,要读准确。
字形方面:“摄”“鞠”笔画较多,可引导学生采用部件识字法识记。“躬”可采用形象识字法帮助识记。“社”字右面是“土”,“志”上面是“士”;“桌”下面是“木”,“杂”下面是“木”的变形写成“朩”,应鼓励学生观察、比较、分辨。“秘”与“密”,经常混淆,可通过组词比较,加以区别。
在书写生字时,要注意“摄”“按”“侧”“社”都是左窄右宽的字。
2.课堂练习。
(1)读准字音,解释词义。
贴(tiē)(动作演示,重点读准字音。)
突(tū)然:事先没预料到的,一下子发生了。(提示是“穴”头)
吩咐(fēn fù)):交代别人要做的事或应注意的事。
侧(cè)过脸:(动作演示。举例:侧过身子、侧面)
(2)写出下列字的部首
桌( ) 鞠() 切( ) 杂( )
(3)比一比,再组词
贴( ) 秘( ) 胶( )
粘( ) 密( ) 校( )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抄写生字生词。
摄影课件 篇5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环节,更新教学观念是这次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我校的对学生进行多元智能培养的理论可以说是走在了新课程改革之前,走入了我们的课堂,它似一股新鲜的活力与新课改相融合,将课改的精髓与目标贯彻落实到教学的每一个步骤。我也将其渗透到我的教育教学过程当中,以备更好的完成新课程改革赋予教师的职责。
我的基本教学观念:人类个体的智能结构是多元的,每个个体身上都至少存在着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识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等七八项智能,当今社会是个多元化的信息社会,它要求每个人多项智能的全面发展及个性、才能的充分展示。所以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生各项智能的发展,立足于提高学生的智能。在教学设计中确保给学生提供多样化和个别化的学习机会和学习途径,强调智能的情境性,营造丰富的有利于儿童与他人、与环境交互作用的学习环境。这样可以:
1、学生成为自己主动学习的老师;
2、使得学校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3、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术专长和个人特长;
4、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处世能力。
我在本课教学中设立了几个培养目标:
1、完成对知识的掌握理解:
⑴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⑵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高尔基对小男孩无比慈爱、关怀备至的感情。
2、多元智能的能力培养:
⑴ 让学生主动学习,做好充分的预习。
⑵ 让学生全面参与,创设身体运动与人际交往智能的培养情境。
【授课时间】
20**年10月8日。
【授课地点】
安达小学。
【授课班级】
三年四班。
【教学手段】
角色演读,体会感情。
巧设疑问,升华感情。
课外延伸,想想续写。
【教学准备】
课下预习,仔细研读,认真排演。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说话练习
1、巩固词语:
纸团 墙报 鞠躬 打量 吩咐 摆弄 胶卷 秘书 杂志社 转告
2、用上以上词语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角色演读,体会感情
1、以小组为单位,组长为导演,安排组员分角色朗读、表演课文第1~11自然段的内容。
提醒:以课文内容为剧本,找出描写动作、神态的重点词语,边做动作边朗读。
2、教师分组巡视、指导朗读、表演。
3、挑选一组学生上台表演,根据表演情况,相机指导理解几处重点语句。
⑴ 点评学生表演的动作。相机理解鞠躬、打量、摆弄相机、赶紧站等词语。
⑵ 从小男孩咧嘴笑了到大哭起来,说说你表演时体会到小男孩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引导学生从中感受到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之情。
⑶ 抓住高尔基的反应,尤其是吩咐二字,展开讨论,体会到他对下一代的宽厚慈爱和关怀。
⑷ 引读第10自然段,注意高尔基的神态动作,指导读好句子:孩子,回来!我给你胶卷,我这儿有很多胶卷。让学生反复朗读好这句话,从中感受到高尔基多么想留住小男孩,帮助孩子拍成这张照片,实现他美好的愿望。
4、练习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课文,读出对话的不同语气。
三、巧设疑问,升华感情
1、提问:小男孩会回来吗?
2、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要求联系全文,在课文中找出自己的依据。
3、高尔基希望孩子来吗?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话,抓住不过、一定等词表示的前后态度上的转变,再次深切感受他对少年儿童的关怀和深深的爱。
四、课外延伸,想想续写
小男孩匆匆赶往高尔基的办公室,再次见面时他们会说写什么?做些什么呢?请你展开想想,接着往下编写这个故事,同学间相互交流。
【教学回顾】
本节课的教学充分体现了多元化智能培养与新课程改革的融合与目标的落实,教学步骤的第一环节复习导入,说话练习,使学生的语言智能与思维得到进一步的协调发展。角色演读,体会感情更是让学生个性体验、理解以外在的形式表现出来,一可以深层次的理解课文的内容与某些关键的词语;另外在各小组的排演过程中相互之间的评价,对角色表演的切磋,可以使学生人际间的交往进一步加强,也可凸现某些表现力强的同学的表演能力。课堂还给学生但老师的主导作用也没有忽视巧设疑问,升华感情,老师的巧设悬疑,又将学生的思维进一步收拢,并进一步将思想感情升华到一个层次上来,使课堂环节,环环相扣,螺旋向上。在融洽和谐的气氛中做到了知情意的高度统一,也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融会贯穿于教学始终。
摄影课件 篇6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小摄影师》,下面我将从设计理念、教材解读、教学方法、教学预设几个方面来进行我的说课。
一、设计理念:
在新课标指导下,我本着“以人为本、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以学生的真实基础为教学起点,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为目标,力求为学生创设愉悦、轻松、自主、开放的学习空间和语文实践环境,引导学生立足文本语言,凸现语文本体,在浓浓的语文味中弘扬人文,积淀精神;努力实现“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教学理想。
下面,我就“以人为本、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先来谈谈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
二、教材解读
《小摄影师》写了高尔基欣然答应一个孩子给他拍照,最后孩子发现忘了带胶卷,拍照未能完成,孩子哭着离开。最后,高尔基还是准备要接待那个少先队员。这个故事体现了文学家高尔基对少先队员的关怀、爱护,也表现了小摄影师所代表的少先队员所具有的诚信、聪明、有礼貌的品格。本文在表达上的主要特点是,通过对话和细节描写,展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根据课文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本课教学我安排两课时来完成,下面,我就具体说说第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三、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基、胶、卷”等3个生字。正确认读“列宁格勒、摄影师、高尔基、阳光明媚、鞠躬”和正确读写“人行道、照相机”等词语。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5自然段。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读好对话,并从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4.初步感受高尔基对男孩的关怀爱护和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
教学重难点:重点内容是高尔基接受少先队员拍照的经过通过对话和细节描写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是本文教学的难点
四、教学方法
基于对教材这样的理解,本课我遵循“以学定教、以人为本、以读带讲”的基本思路,主要采用品词析句、朗读感悟、读写结合、整体把握等方法,具体结合教学过程展开阐述。
五、教学预设
全课预设两个课时,第一课时对全文步感知、学会生字新词。
一、导入
1、板书:
摄影师联系实际说说对“摄影师”的了解。(随机板书:胶卷)
2、补写板书“小”(小摄影师)(明白什么了?)
3、质疑:(预设:小摄影师是谁?他给谁拍照?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由学生熟悉的生活入手,使很深的道理易于学生接受,同时也能够激起学生对生活现象的思考。这种导入方法自然生动,将生活和阅读有机地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对课文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解决问题:
(1)小摄影师是谁?给谁拍照?(板书:高尔基小男孩)
(2)田字格中范写“基”,学生临写。
(3)出示高尔基图像,了解高尔基。
高尔基:苏联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他的作品在广为流传,像《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母亲》等多部小说和著名散文诗《海燕》等,深受读者的喜爱。文中所描述的高尔基当时正生活在苏联的第二大城市——列宁格勒。
3、过渡:一个会拍照的小男孩跟苏联伟大的文学家之间发生的到底是怎样的一个故事呢?(板书:高尔基?小男孩)让我们好好去读读课文。
【丰厚初读,能为深入学习打下基础。所以,在初读环节上,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让学生切切实实地接触文本,在与文本充分接触中自主识字,走进文本,做到“不读熟,不开讲”。】
三、再读课文
1、默读课文(要求:边读边标出自然段序号并思考上面的问题。)师巡视指导。
2、出示:怎样标自然段序号。(第一自然段)指导后指名分段读课文。
3、理清文路:发生了什么故事?(小摄影师为为苏联文学家高尔基照相,因没带胶卷未能照成的故事。)
4、引导:这个动人的故事是怎么发生的呢?我们先来读读1-5自然段。
理清文本思路,为下文的有效学习提供基础。
写字指导:
胶卷
1、字形难点:卷、弄
2、学生练写,指导评议。
板书,是文章结构的简缩,通过板书,能使学生直观地抓住线索,理清思路,体会中心。因此,我板书力求体现这些,以达到事半功倍地效
在这样基础上学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整堂课的流程预设是这样的:先质疑;再交流初读课文时留给学生的人物印象;第三步,感悟高尔基对下一代的关怀;接着,体会小摄影师的品格;最后是通过联想续写,把两代人的品德更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
具体是这样的:
第一环节是质疑明起点,使得课堂显得真实、真切
课开始就向学生提问“读了课文,你们有哪些不明白的?”引导学生说出读课文后的疑难点。
预计有学生会说“小摄影师为什么不要高尔基的胶卷呢?”、“小摄影师为什么最后一直没再去找高尔基拍照呢?”、“高尔基到底是忙还是不忙,伟人为什么还要骗一个杂志社记者呢?”
质疑是语文教学很重要的方法,也是教师掌握学生真实起点一个途径,教师的教要教在学生真正的不懂之处,这是课堂真实化、课堂以人为本的基础。
第二步,把学生初读的个性理解,通过交流使个性的学习内容形成大家的共识
在质疑后,教师向学生提问:“同学们,读了课文之后,你对文中的高尔基、小摄影师,有了什么印象呢?”
预计学生会交流:高尔基是关心少年儿童的、工作十分繁忙的一个人等等;小摄影师是一个守信、很有办法、懂礼貌的人等等。
交流后,还向学生提出要求:
同学们交流的这些体会,在课文中都有所体现,请大家再认认真真读几遍课文,这些人物印象是从哪些句子体会到的,请在这句子边上注上相应的体会词。
学生读了文章后,都有自己的个性理解,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成果,因此在第二课时的一开始,就让学生谈谈初读后对文中人物的印象。之后要求学生运用边读边注的形式,使得起先学生的个性化理解,就成为了全体学生的共性理解,对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很有好处。
接下来要重点走进高尔基,品读感悟高尔基的人品
教师向学生提问:高尔基对少年儿童的关怀你是从哪些句子体会到的呢?
预计学生会说是从以下三句话体会到的:句子投影,此略
三句中,引导学生重点感悟后面两句。
对教学第二句的方法如下设计:
“请同学们读这句,要一遍又一遍地读,发现哪些词能说明高尔基对少年儿童的关怀呢?”
交流句子,抓住关键词“吩咐”和“很久很久”。
阅读教学是工具与人文的结合,以上教学预设,完全是体现了两者的有机结合。抓住重点词,在揣摩用词、联想情节、说话训练中,深深体味到了高尔基对少年儿童的关怀。
体会第三句的教学方法:
自己读读第三句,谈谈“哪几个字的描写更能表达高尔基对少年儿童的关怀?”
预计学生会注意“很忙”与“一定”两词,再问同学:到底是“忙”还是“不忙”?通过讨论,明白高尔基很忙,但不喜欢媒体广告宣传;再忙也要抽出时间满足少年儿童的愿望!
指导学生朗读,前一句要读得坚决,后一句要读得亲切。
以上一段教学,使学生对高尔基关怀少年儿童形成浓浓的气氛,在学生对词语的品味与朗读中体会高尔基的情感是太爱少年儿童了,教师的每一句引导语、点拨语,学生读的、感受的内容都围绕高尔基的关怀,完全做到语言句子与情感熏陶合二为一。
感悟高尔基后,再来体会小摄影师的形象。
教师引导过渡:
高尔基如此关怀少先队员,那么高尔基所爱的少先队员是怎样的一代儿童呢?
首先读读纸条上的内容:
这张纸条短短几句话,但写得很有水平,同学们仔细品读,信的内容到底巧妙在哪儿呢?
采用自由读、指名读、齐读等方式,读出一个“尊敬、懂事”的一名好队员。
除了指导读好这句外,还点拨学生:“课文中的几乎每一句话都是围绕这个主题写的,请大家再用心的读读全文,尤其要注意他们之间的对话。”指导学生朗读这些对话。
让学生读全文,使课文中的对话描写引起同学的关注,在真切朗读中感受文本价值,也使全课教学有了整体感。
课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呼应课刚开始时学生提出的疑问,并进行续写,更深层次地提升人物的形象。
在最后,回到学生课始提出的问题:“小摄影师为什么不要高尔基的胶卷呢?”“小摄影师哭了,是他后悔吗?后悔什么呢?”
回答后,再让学生想想以下问题(投影句子:小摄影师最后会不会再出现?假如出现了高尔基会怎样?小摄影师想到了什么,才不去找高尔基的?假如一直没出现,高尔基又会怎样?)
课文要求,感受高尔基关怀下一代的文本价值,但适当地延伸感受小摄影师所特有的诚信、聪明也是很有必要的。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从语言表达用词中、从想像“哭”的原因中,去琢磨领悟,一个活灵灵的高尚的小摄影师就会树立在学生面前,对引领学生该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少先队员是很有作用的。最后,通过写,把两代人的情感又上升了。
本课设计就是想努力实现情感目标的同时,让语言能力得到切实发展。如果语文课上只是心头感动或只是习得工具,都不是成功的语文课。只有两者的融合,才是应该追求的。综观整堂课的教学预设过程,都强烈体现着这点,让无情的方块文字流露出浓浓的情感,在追求情感氛围的过程中紧紧体现语文的工具性。由学生的质疑开始,从文本语言中去解疑,运用理解、体验、联想与朗读四种形式,学生对伟人高尔基、对同龄人小摄影师所具有的高尚品格,都会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摄影课件 篇7
【学习目标】
1、认识“摄、媚”等8个生字。会写“突、按”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突然、立刻、人行道”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高尔基对小男孩无比慈爱、关怀备至的感情。
【课前准备】
1、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2、学生搜集有关高尔基的资料。
3、教师准备投影片和道具。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学生说说课前自读课文的情况以及体会,介绍搜集到的有关高尔基的资料,由此导入新课。
二、初读感知
1、学生自由轻声朗读课文,遇到生字多读几遍。
2、在学习小组内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小组内互相正音。
3、画出不理解的字词,通过读句子、联系生活实际、同伴讨论等方法初步理解。
4、投影出示本课生字,指名认读,开火车认读。
5、自由说说课文的大体内容。
三、细读感悟
1、读文想问题:
⑴投影出示“突然”一词,说说你对该词的理解。
⑵请在原文中找出例句,体会“突然”一词的用法,想一想它有什么作用。
⑶围绕两个“突然”质疑。如:突然发生了什么事?事情怎么突然发生的?
2、画句找答案:
⑴小男孩为什么来?用“____”画出有关句子。
小男孩为什么能进来?用“____”画出有关句子。
⑵高尔基是怎样听从小男孩吩咐的?用“ ”画出有关句子。
⑶小男孩坐在地上哭了,高尔基是怎样说的?用“△”画出高尔基说的话。
⑷小男孩跑了,高尔基喊些什么?用“△”画出高尔基说的话。
3、读句知内容:
从课文的许多地方可以看出高尔基喜欢小男孩,让我们找出来读一读。
第二课时
一、精读入情
1、男女生、同桌练习分角色朗读高尔基和小男孩的对话,注意运用适当的语气表达情感。
2、教师范读,再指名读,师生给予评价。
二、演读入境
1、自由组合分角色朗读。
2、学生两人一组,借助道具自由组合表演课本剧,提示学生注意语言、表情、动作的协调统一,进入课文描述的情境。
三、识字写字
1、投影出示下列词语:
阳光明媚 鞠了个躬 咧开嘴 吩咐 准备停当
胶卷 秘书 杂志社 记者 突然 侧过脸
⑴读一读。
⑵用实物、动作、换词、造句等方法再度感悟词义。
⑶各小组以竞赛的方式用带点的字口头组词,词语组得又多又正确的小组获胜。
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要写的字,并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
3、学生描红仿写,然后说说自己什么字写得好,介绍经验。
四、拓展活动
“请转告他,我很忙。不过,来的如果是个小男孩,就一定让他进来。”高尔基对记者和小男孩的态度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联系上文,小男孩好不容易进了高尔基的办公室,高尔基又是那么耐心地配合他拍照,可万事俱备,他却忘了带胶卷,所以他哭了,这是懊悔,这是自责。对这一点,高尔基是完全能体会得到的。因此高尔基希望小男孩再来。小男孩还会再来吗?讨论中让学生联系全文,找出自己的看法的依据,并发挥想象,续写故事。
摄影课件 篇8
一、学习目标
1.依据课文中所描绘的人、事、物提出各种问题,从而产生好奇心和猜测内容的愿望。
2.对留有悬念的情节进行创造性的想像,加以延伸补充,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二、学习流程
1.议一议
①高尔基希望小男孩再来。小男孩会再来吗?
②小男孩迅速回家取了胶卷再来时,门卫会怎么说?怎么做?
③小男孩和高尔基再次见面时,他们会说些什么?怎么做?
④小男孩怎样给高尔基照相?高尔基怎样做?
评点这一环节,一方面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另一方面主要是起到联系课文内容,加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为下一步的创造性想像做好铺垫。可以师生互问互答,也可以小组讨论。参与面越广,讨论越积极,越能激发创新的欲望。
2.说一说
1、小男孩见到高尔基是怎样的表现?
读读课文的第六自然段,画出有关句子。
2、体会这句句子:
为什么会仔细打量?为什么咧嘴笑了?说明了小男孩什么样的心情?
3、高尔基是怎样听从小男孩吩咐的?用“____”画出有关句子:
交流这些句子,体会高尔基积极配合孩子的工作,对孩子的极大耐心。
4、小男孩坐在地上哭了,高尔基是怎样说的?用“△”画出高尔基说的话。指导读好这句话。
5、此时小男孩为什么会哭
6、小男孩跑了,高尔基怎么做,怎么说?用“△”画出高尔基说的话。高尔基为什么要喊?
指导读好这句话。
7、觉得孩子听到高尔基的话了吗?那他为什么不回来向高尔基要胶卷?
3.演一演
①寻找自己的合作伙伴,组内分角色表演。
②汇报表演,全班交流,合理评价。
评点紧密联系课文内容展开想像,并且通过具体的动作、语言、神态进行直观的表演,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4.写一写
这一环节主要是文字表达的过程。通过讨论、口述、表演,学生的心中已经有了一个完整直观的表象。接下来把直观的表象用文字表达出来,就成了一篇有个性的作文。
5.评一评
教师可选取几篇有代表性的作文进行评讲,通过学生的互评互说,指出范文的优点和长处,缺点和不足。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例文:第二天,小男孩来到列宁格勒,秘书马上请小男孩到高尔基的办公室。小男孩敲门进来。高尔基说:“快请进,我这儿有胶卷。”小男孩说:“你的胶卷不适合我的相机。”说着,小男孩已经吩咐高尔基坐在沙发上看报纸。忽然,小男孩又哭了起来。“你怎么呢?”高尔基关切地问。“我又忘了带胶卷了。”高尔基拿了一筒胶卷给小男孩。小男孩说:“没办法,只好用着吧!”小男孩吩咐高尔基坐在凳子上打电脑。高尔基按小男孩的吩咐去做。小男孩说:“我这次一定要多照些。”小男孩照了很久,觉得口渴了。高尔基叫秘书拿来一杯果汁。小男孩喝完向高尔基告别走了。
评点“又忘了带胶卷”这一情节的设计很有新意,很自然地安排高尔基“借胶卷”。既突出了小男孩的特点“粗心”,也再一次体现了高尔基对小男孩的关心。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写高尔基“打电脑”也是一大亮点。
摄影课件 篇9
教学内容:P21-P24
教学目的:
1、学会13个生字、10个新词。
2、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吩咐”“摆弄”“突然”等词语的意思,能用“突然”说一句话。
3、感受到老一辈革命家对少年儿童的关怀、爱护。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理解词语的意思。
2、感受高尔基对孩子的爱。
教学难点:
1、思考练习2。
2、用“突然”说一句话。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文字投影片、收集关于高尔基的资料。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齐读课题。
二、借助拼音通读全文,标画出有多少个自然段,想一想课文讲了谁和谁之间发生的一件什么事?
出示生字卡片,检查部分词语的读音:吩咐、胶卷、秘书、贴在、侧过。
学生汇报:(共有15个自然段;讲了小男孩给高尔基照相的事。)
三、生生之间、师生之间交流关于高尔基的资料。(教师相机板书)
四、默读全文,围绕着“小男孩给高尔基照相的事”说说你都读懂了什么,结合课后思考题,说说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五、学生汇报交流,教师将学生不懂的问题板书在黑板上。
六、学生默读,根据课文内容将质疑的问题梳理、排序。
七、逐一解决问题。在这个流程中,重点理解摆弄、吩咐、突然等词语,初步知晓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的方法。
第二课时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2、指名分角色朗读,想一想:小男孩还会回来吗?为什么?
3、讨论。
4、续编故事,以后还会发生什么事呢?
二、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齐读。
2、你认为哪个字不好记,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
3、你认为哪个字写时有需要注意的地方,你来提醒大家。
教师指导“秘”的笔顺。
4、写一写你认为不太好记、不太好写的字。
5、听写:摄影师、杂志社、秘书、突然。
6、出示投影:比较几名同学同一个字的书写,集体评议。
7、自己对照书订正,教师随机批改。
三、指导用“突然”说一句话。
四、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有兴趣的话,选择高尔基的作品读一读。
板书设计:
6、小摄影师
小男孩高尔基生平简介
扔纸团让他进前苏联伟大的作家
摆弄微笑《童年》《在人间》
大哭站、喊《我的大学》《海燕》
教学反思:略
摄影课件 篇10
教学目标:
1、会认读11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其中一个多音字“相”,会写田字
格里的九个生字,把字写规范。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通过理解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高尔基热爱儿童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质疑、解疑的能力。
课前准备:学生搜集有关高尔基的资料,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读准生字“摄”。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摄影”是做什么的,“摄影师”
是干什么的人。
2、启发谈话。课前同学们自己已经读过了课文,查阅了有关资料,谁能向大家介绍一
下高尔基?学生之间交流收集的有关高尔基的资料。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阅读要求。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
(2)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谁,讲了一件什么事。
(3)朗读课文,给自然段标上序号。不懂的地方划出来。
2、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你读懂了什么?交流学习疑难,相机指导学生朗 。
三、再读课文、质疑问难。
1、带着问题读书,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
出示:课文什么地方给你的印象最深,找出来,带着自己的理解,有感情的读一读,并谈谈体会。
2、交流问题,体会感情。
“是的。”小男孩站起来,鞠了个躬,“请让我进去吧!”
“来吧,我让他们放你进来。”高尔基说。
“鞠了个躬”可以看出小男孩很有礼貌。
他仔细打量高尔基,咧开嘴笑了,然后用手指了指沙发,说:“请您坐在这看报纸。”
“仔细打量”“咧开嘴笑了”可以看出他的可爱。用礼貌用语“请您”称呼高尔基,说明他有礼貌。
3、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
亲爱的高尔基同志,我是一名少先队员。我想给您照张相,贴在我们的墙报上。请您让他们放我进去。我照完相,立刻就走。
对高尔基充满崇敬。 他要给高尔基照相,贴在墙报上。结合“亲爱的、您、请您”等词语来理解。
四、角色演读,体会感情
1.以小组为单位,表演课文第1―11自然段的内容。提醒:以课文内容为剧本,找出描写动作、神态的重点词语,边做动作边朗读。
2.教师分组巡视、指导朗读、表演。
五、作业:练习复述课文内容
板书设计 小摄影师
对比托衬
男孩――→高尔基(关心爱护)
想进去 放进来
摆弄 微笑
坐、哭 站起来
摄影课件 篇11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教学挂图。收集了解关于高尔基生平故事、资料。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初读课文,了解内容。默读课文,提出问题,初步展开讨论。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学习质疑。
教学过程
一、介绍人物,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课前同学们自己已经读过了课文,查阅了有关资料,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高尔基?
2、学生之间交流收集的有关高尔基的资料。
3、老师小结:高尔基是世界著名的文学家,他写了很多书。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句脍炙人口的名言,就出自高尔基的笔下,全世界人民都很敬爱他。今天学习的课文讲的是关于他非常爱孩子的事。
二、初读课文
1、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可以默读、放声读、或者找同伴一起读,力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明白的词语、句子做上记号。
2、检查朗读情况:开火车读词语。
3、给课文标好自然段序号,提醒学生课文共15段,小摄影师给高尔基写信的那部分内容属于第1自然段。
4、交流学习疑难,相机指导学生朗读该词、句所在段落,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初步疏解课文字、词障碍。
5、再读课文,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你读懂了什么?
6、画出不懂的问题,留待下节课交流解决。
三、合作识字
1.小组合作,想办法记住生字字形。
2.交流识记方法:利用熟字记生字(交胶)、形声字构字(辆形旁车声旁两)。并且说说在书写时应该注意什么。
摄影课件 篇12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突然、立刻、人行道、打量、摆弄、准备、胶卷、秘书、杂志社、记者、转告”等词语。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读好对话,并从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3、感受高尔基对男孩的关怀爱护和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
4、续写这个故事。
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高尔基热爱儿童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质疑、解疑的能力。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搜集有关高尔基的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资料,导入新课
1、幻灯出示高尔基的相片。大家知道他是谁吗?同学们在昨天一定已经准备了不少关于高尔基的资料,现在就互相交流一下吧。1
2、生汇报,师补充。
3、今天我们来学习他和一个小男孩的故事。板书课题,认读“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可以默读、放声读,或者找同伴一起读。)力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
2、读后讨论: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检查自学,合作识字
1、依次出示要求会认的8个生字卡片。生认读,并说说你的识字方法。(其他同学也可作补充。)
2、小组合作,将要求会写的14个生字按结构归类,并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师引导学生发现:“基、备、卷”是上大下小的上下结构,“突、弄、杂”是上小下大的上下结构,“辆”中的“车”作偏旁时,最后一笔“横”要写成“提”。)
3、开火车读幻灯片上的词语。重点指导“摆弄”、“胶卷”、“打量(liang)”的读音。
4、给自然段标序号,提醒学生小男孩给高尔基写信的内容属于第一自然段。
5、举手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其他同学可作补充。)
四、再读课文,交流疑难
默读课文,那些做记号的地方现在明白了吗?如不明白,说出来,大家讨论交流。(师相机点拨,字词等方面的问题当堂解决,与第二课时内容密切相关的问题留待下节课解决。)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说话练习
1、幻灯出示词语,生认读。
纸团—墙报—鞠躬—打量—吩咐—摆弄—胶卷—秘书—杂志社—转告
2、你能用上以上的词语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吗?
二、精读课文,质疑解疑
(尽量让学生质疑、读文,再合作解疑,如果学生提不出问题,则按以下步骤进行。)
1、读1—5自然段。
①小男孩是怎么进来的?
(引导学生体会小男孩的聪明、大胆。)
②幻灯出示纸条的内容。
小男孩照相是为了自己吗?高尔基为什么让他进来?
(引导学生体会小摄影师对高尔基的崇敬和高尔基对下一代的关爱。)
2、默读6—11自然段。小摄影师是怎样给高尔基照相的?(画出重点语句小组讨论,你读懂了什么?)
①幻灯出示:他仔细打量着高尔基,咧开嘴笑了,然后用手指了指沙发,说:“请您坐在沙发上看报纸。”(读后引导学生体会孩子对高尔基的崇敬和见到高尔基后的激动与惊喜)
②点击幻灯出示:小男孩摆弄了很久很久,说:“一切准备停当。”(读后引导学生明白小摄影师做事认真和对这张相片的重视。并指导读出小男孩说话时内心的喜悦。)
③继续点击出示:突然,小男孩往地上一坐,哭了起来。(读后引导学生体会小男孩当时的惭愧和失望的心情。)
3、高尔基是怎样对待小男孩给他照相的?
(画出重点语句小组讨论,你读懂了什么?)
①幻灯出示:高尔基拿了张报纸,按小男孩的吩咐坐下。……高尔基侧过脸,对着他微笑。(读后引导学生明白小男孩摆弄了这么久高尔基没有厌烦,反映了他对孩子怀有极大的耐心。)
②点击幻灯出示:高尔基赶紧站起来,……高尔基走到窗口,大声喊道……(读后引导学生体会“赶紧”表明高尔基对孩子的疼爱和关切之情;“大声喊道”反映了高尔基想帮助孩子的急切心情。)
③继续点击,出示填空:请转告他,我。不过,来的如果是个小男孩,就让他进来。(填空后引导学生体会高尔基对媒体宣传自己并不关心,相反,对于这个少先队员却非常重视。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高尔基关怀爱护下一代的崇高品质。)
三、角色演读,升华感情
1、以小组为单位,组长为导演,分角色朗读,朗读时可带些动作表演。
2、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读出高尔基温和关切的语气以及小男孩由喜悦到惭愧失望的感情变化。
3、选择演读得好的一组上台演读,并佩戴小红花。
四、整理回顾,想象拓展
1、学了这篇课文,你对高尔基一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你一定有许多话想说,大胆地说一说吧。
2、质疑:小男孩会回来吗?高尔基希望孩子回来吗?
3、发挥想象,续写故事。
【板书设计】
6小摄影师
吩咐、微笑
高尔基赶紧、大声小男孩
很忙、一定
关心、爱护下一代
延伸阅读
小摄影师课件
教案是老师上课之前需要备好的课件,每个老师都需要仔细规划教案课件。做好教案对于促进课堂氛围加强师生互动十分重要,什么样的教案课件才是好课件呢?本文聚焦于“小摄影师课件”的应用和实践希望对您有所启示,希望这个信息能够对你有所启示如果你觉得不错请分享给身边的人!
小摄影师课件 篇1
教学目标:
立刻、人行道、打量、摆弄、准备、胶卷、秘书、杂志社、记者、转告”等词语。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读好对话,并从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3、感受高尔基对男孩的关怀爱护和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
4、续写这个故事。
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高尔基热爱儿童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质疑、解疑的能力。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搜集有关高尔基的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资料,导入新课
1、幻灯出示高尔基的相片。大家知道他是谁吗?同学们在昨天一定已经准备了不少关于高尔基的资料,现在就互相交流一下吧。1
2、生汇报,师补充。
3、今天我们来学习他和一个小男孩的故事。板书课题,认读“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力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
2、读后讨论: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检查自学,合作识字
2、小组合作,将要求会写的14个生字按结构归类,并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师引导学生发现:“基、备、卷”是上大下小的上下结构,“突、弄、杂”是上小下大的上下结构,“辆”中的“车”作偏旁时,最后一笔“横”要写成“提”。)
”的读音。
4、给自然段标序号,提醒学生小男孩给高尔基写信的内容属于第一自然段。
四、再读课文,交流疑难
默读课文,那些做记号的地方现在明白了吗?如不明白,说出来,大家讨论交流。(师相机点拨,字词等方面的问题当堂解决,与第二课时内容密切相关的问题留待下节课解决。)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说话练习
1、幻灯出示词语,生认读。
纸团—墙报—鞠躬—打量—吩咐—摆弄—胶卷—秘书—杂志社—转告
2、你能用上以上的词语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吗?
二、精读课文,质疑解疑
(尽量让学生质疑、读文,再合作解疑,如果学生提不出问题,则按以下步骤进行。)
1、读1-5自然段。
①小男孩是怎么进来的?
(引导学生体会小男孩的聪明、大胆。)
②幻灯出示纸条的内容。
小男孩照相是为了自己吗?高尔基为什么让他进来?
(引导学生体会小摄影师对高尔基的崇敬和高尔基对下一代的关爱。)
①幻灯出示:他仔细打量着高尔基,咧开嘴笑了,然后用手指了指沙发,说:“请您坐在沙发上看报纸。”(读后引导学生体会孩子对高尔基的崇敬和见到高尔基后的激动与惊喜)
②点击幻灯出示:小男孩摆弄了很久很久,说:“一切准备停当。”(读后引导学生明白小摄影师做事认真和对这张相片的重视。并指导读出小男孩说话时内心的喜悦。)
③继续点击出示:突然,小男孩往地上一坐,哭了起来。(读后引导学生体会小男孩当时的惭愧和失望的心情。)
3、高尔基是怎样对待小男孩给他照相的?
(画出重点语句小组讨论,你读懂了什么?)
①幻灯出示:高尔基拿了张报纸,按小男孩的吩咐坐下。……高尔基侧过脸,对着他微笑。(读后引导学生明白小男孩摆弄了这么久高尔基没有厌烦,反映了他对孩子怀有极大的耐心。)
②点击幻灯出示:高尔基赶紧站起来,……高尔基走到窗口,大声喊道……(读后引导学生体会“赶紧”表明高尔基对孩子的疼爱和关切之情;“大声喊道”反映了高尔基想帮助孩子的急切心情。)
③继续点击,出示填空:请转告他,我。不过,来的如果是个小男孩,就让他进来。(填空后引导学生体会高尔基对媒体宣传自己并不关心,相反,对于这个少先队员却非常重视。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高尔基关怀爱护下一代的崇高品质。)
三、角色演读,升华感情
1、以小组为单位,组长为导演,分角色朗读,朗读时可带些动作表演。
2、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读出高尔基温和关切的语气以及小男孩由喜悦到惭愧失望的感情变化。
3、选择演读得好的一组上台演读,并佩戴小红花。
四、整理回顾,想象拓展
1、学了这篇课文,你对高尔基一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你一定有许多话想说,大胆地说一说吧。
2、质疑:小男孩会回来吗?高尔基希望孩子回来吗?
3、发挥想象,续写故事。
【板书设计】
6小摄影师
吩咐、微笑
小摄影师课件 篇2
《小摄影师》的反思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时时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生活中无时无地不充满着创造的机会。我们的语文教学中也无时无地不洋溢着创新的火种。在教学《小摄影师》一课时,整堂课上,学生由认识、思维到想象,由寻找、发现到创造,创新意识得到了开发,创新能力得到了发展。
教学中,通过有感情的读、绘声绘色地讲、设身处地演等多种形式的理解体验,学生已深深感受到高尔基这样一位十分有声望的大作家,对少年儿童的关爱,同时也为 “小摄影师”失去了自己好不容易争取来的摄影机会(他忘记带胶卷了)而感到惋惜。小摄影师带着遗憾哭着跑出去了,尽管高尔基一再喊着:“孩子,我这儿有胶卷!”此时,“小摄影师”听到高尔基的喊声了吗?他回来了吗?他为高尔基拍照了吗……这一系列问题,成了学生们心中的疑团。
我把握住他们对此的好奇心,就此提出问题:小摄影师为什么没回来?后来他为高尔基拍照了吗?你觉得可能会怎样,把你的想法说一说。学生原以为文中没写结局,有的说:“那个小男孩只顾伤心,没听到高尔基喊他。”另一个说:“他听到了喊声,但他不好意思回去。”孩子们用自己的思绪揣摩着小摄影师的心态。接着,有人说:“小男孩哭着跑回家,拿着胶卷就往回赶,回去时,已是夜里十一点了。”我问:“那时,高尔基没睡觉吗?”他说:“没有,他一直在等那个小男孩。”有一男生问:“门卫让他进来吗?”有人说:“他还可以扔纸团啊!”有的说:“他在路灯下喊了一声‘高尔基先生’,高尔基发现了他,就让门卫领他上去了。他按上次的设计让高尔基坐好,完成了拍摄。”
我很赞同几个同学的想法并说:“完全有这种可能,你们说得真好!”其他同学听了,也不甘示弱,一个男生站起来说:“小男孩拿着高尔基的照片在同学中炫耀,同学们都很羡慕他。”我听了之后,总觉得这种行为不应该发生在这个孩子身上。可细细想来,小孩子,特别是小男孩,都有那种争强好胜的心理,这种情况是完全可能发生的,于是,我对他结合实际的想像加以了表扬。因为巧妙的鼓励是思维发散的“催化剂”,在这副“催化剂”的作用下,有的同学竟想到高尔基以后做了他们的校外辅导员。
孩子们的想法虽然朴实、稚嫩,但充分展示了他们创新思维的成果,同时也表现出当代少年儿童那种积极的、乐观的生活态度和毫无波折的生活经历。由于学生年龄小,几次回报结果是雷同的,我刚想总结几句,班里有个小调皮硬是举手,说他的想法与别人不同。如果此时剥夺了他的发言机会,对他的表现欲无疑是一种打击,何况同学们都等着洗耳恭听他的独到见解。“我想,高尔基非常希望小男孩的愿望实现,他等了很长时间不见小男孩来,他就到外面打听小男孩的家在哪,然后让司机开车带他找到小男孩,拍了照片。”对于一个八、九岁的孩子来说,这一想法确有创造性,其他同学都在想小男孩的行为动向,可他却从高尔基的角度出发,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虽然结局的可能性不大,因为高尔基的工作非常忙,要找一个普通的、不知名的小男孩犹如大海里捞针。但这也体现了学生创新精神的形成与发展。另外,对深化主题──突出高尔基对少年儿童的关爱,起了强化作用。
由此可见,我们在深入领会贯彻新课程精神的前提下,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充分发挥孩子们身上蕴藏着的无限的创造潜能,要多给他们成功的鼓励,少给他们严厉的训斥,让创造的“幼苗”在如母爱般的呵护中茁壮成长
小摄影师反思
学习《小摄影师》一课,采用编剧本,表演的形式来学习。表演中我意外地发现侯页宇同学把属于高尔基的台词记得很清楚,几乎与我们编的剧本没什么差异,表演高尔基对小孩子关切的神态时还像模像样的,表演完毕,同学们给她打分96。要知道这孩子平时完成作业比较困难,上课发言较少,无形之中在脑海里留下后进生的印象。学生能毫不吝啬地给予她公正的评价,除了他们纯真的天性外,也折射出我们班的老师在悄悄地为某同学学习落后着急的时候,在众多学生面前却没暴露。以发展的眼光看孩子,以期望的心态对孩子,总有一天会焕发他们身上潜在的灵气。教学反思《《小摄影师》反思》 “吩咐”一词在文中包含着的内涵:高尔基被小男孩的天真可爱所感染,因而也就听从“吩咐”,任其“摆弄”。从中足以看出高尔基的童心童趣和对小男孩的喜爱。一般教学中教师往往容易忽视这一点,因而这其中所包含的情感是学生很难体会出来的。教例中紧扣“吩咐”一词让学生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进行理解,再通过说话的方式引导学生进一步加深理解,把理解语言和体会情感结合起来,揣摩出其中包含的高尔基对小男孩子的喜爱之情,这就是突出了教学的重点。
小摄影师 反思
《小摄影师》一课结尾写了小男孩去取胶卷,还没回来,高尔基十分惦念,一个学生向我发问:“老师,小男孩到底有没有回来?”我抓住契机引导学生凭借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基础,智慧力量探究以后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学生的思路打开了,想象力得到充分的发挥,有的说:“小男孩拿来胶卷给高尔基拍照。”有的说:“小男孩回去取胶卷时发生了意外。”在热烈的讨论过程中,只要想法合乎情理,我都给予了鼓励与肯定,学生的求异思维也得到了培养,在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每篇课文都蕴藏着许多有价值的问题,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善于挖掘教材内容,鼓励学生大胆围绕课文题目,课中插图,课中文字,课中标点,课文结尾,课后练习等方面对学习内容产生“再发现”,并选择个人,小组或群体合作等方式进行探究,变“要我知”为“我要知”。
《小摄影师》反思:《小摄影师》是讲一名少先队员为苏联文学家高尔基照相,因没带胶卷未能照成的故事。课文给我们留了许多“补白”的地方。 1、“高尔基为什么不愿见杂志社的记者,却愿意见小男孩呢?” 2、“小男孩为什么还要仔细打量高尔基呀?” 3、“高尔基好心帮小男孩,可他为什么还不用高尔基的胶卷呢?” 4、“文中为什么还要写‘小男孩哭这,跳上一辆电车,电车马上开走了’呢?” 5、“小男孩会回来吗?”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与“思”是一个紧密的结合体,不可分开。课堂上的留白正是在“学”的同时构建了一个“思”的平台。巧用“补白”,可以学生思维的火花,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补白”会生成更精彩的课堂。
小摄影师 反思
《小摄影师》一文主要讲了高尔基和一个小男孩之间发生的动人故事,从中透出了高尔基对小男孩的爱护之情。全文共15个自然段,以对话为主。对于刚升上三年级的孩子来说,文章篇幅较长,把握重点、体会文章内涵的思想情感都有一定的困难。怎样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呢?反复思量后,我进行了这样一个设计,上课后感觉收效不错:
一是将文章的内容的理解和情感的体验归结到两个填空:高尔基是个( )的人。小男孩是个( )的人。之所以以这两个概括性的问题统领全文有几个目的,首先对于本文这样一篇段落较多,篇幅较长的文章,给学生一个适合的切入点,以便学生在学习时贯穿全文,整体把握;其次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同的感受和体验,只要是从文中能有所依据的都可以,这样使学生能发挥个体学习的自主性;再者这两个填空也是高尔基和小男孩之间情感的基础,在完成填空的同时,学生也体会到了二人之间的情感。
二是变序学文,由果及因。如此进行教学是出于从学生的角度和教材本身的特点出发。从课题的“摄影师”和文中最后的“摄影师”比较切入,从而引发学生思考质疑:为什么高尔基不愿见杂志社的摄影师,而要见小摄影师?这一核心问题,为学生读书、质疑、释疑提供途径。
在落实两项设计的手段上,我坚持“以读为本、以读代讲”,边读边思,通过学生自己读,引发自悟,体会情感。同时在朗读的训练中我有意识的选择了文中的第一和第十段作为重点,加以指导,从而做到以点突破,领会情感。
小摄影师课件 篇3
一、复习引入
同练习分角色朗读高尔基和小男孩的对话,注意运用适当的语气表达情感。
2.教师范读,在指名读,师生给予评价。
二、课堂实践活动
1.自由组合分角色朗读。
表情、动作的协调统一,进入课文描述的情景。
三、识字写字
1.投影出示下列词语:
阳光明媚 鞠了个躬 咧开嘴 吩咐 准备停当 胶卷
秘书 杂志社 记者 突然 侧过脸
a.读一读
b.用实物、动作、换词、造句等方法再度感悟词义。
c.各小组以竞赛的方法用带点的字口头组词,词语组得又多又正确的小组获胜。
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要写的字,并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
3.学生瞄红仿写,然后说说自己什么字写得好,介绍经验。
四、扩展训练
“请转告他,我很忙。不过,来的如果是个小男孩,就一定让他进来。”高尔基对记者和小男孩的态度上形成了宣明的对比。联系上文,小男孩好不容易进了高尔基的办公室,高尔基又是那么地配合他的拍照,可万事俱备,他却忘了带胶卷,所以他哭了,这是懊悔,这是自责。对这一点,高尔基是完全能体会到的。因此高尔基希望小男孩再来。小男孩还会再来吗?讨论中让学生联系全文,找出自己的看法的依据,并发挥想象,续写故事。
小摄影师课件 篇4
主备人:吴强 主备时间: 二备及使用人:魏丽丽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星期:
一次备课二次备课
课 题:小摄影师
教学内容:小摄影师
教学目标:
立刻、人行道、照相机、打量、摆弄、准备、胶卷、秘书、杂志社、记者、转告”等词语。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读好对话,并从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4、感受高尔基对男孩的关怀爱护和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与热爱。
5、续写这个故事。
教学重点:高尔基接受少先队员照相的经过。
教学难点:通过对话和细节描写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学方法与手段:情境教学及媒体资源播放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动画、PPT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探究
(出示高尔基图片)
师:大家看,这张图片上的人是谁?是高尔基。高尔基是什么人?高尔基是苏联著名的作家。上次课,我们学习了《灰雀》, 《灰雀》讲述了列宁和一个小男孩的故事,今天要学习的课文讲述的是高尔基和一个小男孩的故事。(板书:小摄影师)
二、合作交流
1、学生自读课文,找出课文中要求认读的生字,自读。
2、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学生跟读、小组轮流读。
(2)学生拼读,互相纠正。
(3)教师抽查学生拼读以上生字。
3、教师讲解重要的生字,学生书写。
(笔顺、结构、部首。如:基、侧、辆、卷。
(2)学生书写,教师巡视。
(3)让学生到黑板上书写,其它同学到黑板批改。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课文要求认读的生字及重要生字的书写。
1、集体拼读
2、出示生字卡抽查学生的'拼读
3、听写重要的生字词
二、品读体验
1、播放媒体资源范读课文,学生思考:课文提到了哪些人,写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生自读课文,边读边领悟课文如何通过人物言语和神态来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
什么事情?
(提示: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位少先队员为苏联著名文学家高尔基照相,没带胶卷没照成相的故事。)
学生答,教师补充并板书:
高尔基 小男孩 照相 没带胶卷 忘带胶卷
( 一)、学习课文第一部分(第1-6自然段)
1、师:小男孩想给高尔基照张相,很难吗?
(提示:高尔基很忙,而且门口有人不让小男孩进去。)
2、师:小男孩是如何办到的?
(提示:扔纸团。)
3、师:这说明小男孩是怎样一个人?
(提示:很聪明、大胆。)
4、师:小男孩在纸团里怎么称呼高尔基?说明了什么?
(提示:他称高尔基为“亲爱的高尔基同志”,说明他很懂礼貌,同时也很尊敬、崇敬高尔基。)
5、师:小男孩说:“我照完相,立刻就走”,这又说明小男孩很怎么样?
(提示:说明他知道高尔基很忙,很理解高尔基,不希望占用他太多时间。)
6、师:高尔基问是不是小男孩扔的纸团,小男孩在回答时也很有礼貌,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提示:他鞠了一个躬,提出要求时使用“请”字。扔小纸团显得不太礼貌,但从小男孩子的举动,可以知道他是没办法才这样做,他其实是个很懂礼物的孩子。)
7、师:小纸团扔进来时,高尔基在做读书,他有没有生气?有没有答应小男孩的请求?他怎么说?
(提示:没有生气,他答应了小男孩的请求。他说:“来吧,我让他们放你进来。”)
8、师:高尔基很忙,而且正在读书。为什么他愿意答应小男孩的请求?而且答应得那么爽快,说明了什么?
(提示:他很关心、爱护小朋友,尽量满足小朋友的要求。)
9、请复述这部分主要内容
学生答,教师补充并板书:
小男孩 扔纸团 请求给高尔基照相
(二)、学习第二部分(第7-12自然段)
1、学生分角色朗读或表演第二部分
“咧开嘴笑了”,说明了什么?
(提示:说明小男孩见到高尔基后的惊喜,他要好好看看高尔基是什么样子,同时也说明他很崇敬高尔基,他见到高尔基,很开心。)
3、师:小男孩是专门来给高尔基照相的,我们看看他的水平如何?他是怎样照的?前面说他是十岁左右,他到底行不行啊?
学生讨论。
(提示:
(1)小男孩请高尔基坐在沙发看报纸说明小男孩很熟悉怎样摆姿势,他照相应该不是第一回。而且他敢于提出给高尔基照相,说明他肯定有过照相的经验。
(2)他给高尔基照的相是要放在班级的墙报上,说明他是带着班级的任务来的,他照得好,大家才信任他。
(3)小男孩摆弄了很久很久,才准备停当说明他很紧张。
(4)他要来给高尔基照相,却把最关键的东西胶卷忘在家里了说明他非常紧张,而且事前可能也没想到高尔基这么爽快就答应了他。
4、师:小男孩就要给高尔基照相了,但是,最关键的事情他忘了,他没带胶卷。那他怎么办?
(提示:他往地上一坐,哭了起来。)
5、师:课文中有几个地方提到小男孩哭,大家把它们找出来。
(提示:
(1)小男孩往地上一坐,哭了起来。
(2)小男孩哭着说
(3)小男孩哭着,跳上一辆电车
6、师:大家看到这里,会不会想,这个小男孩太没出息了吧?干吗老哭?大家想想,为什么他哭得那么伤心?
(提示:
(1)小男孩好不容易得到机会见到高尔基,高尔基答应他的请求,而且很配合他,但是,最重要的事情他却给忘了,照不成相,他很着急,所以哭。
(2)他知道高尔基很忙,而且他摆弄了很久了,已经占用了高尔基很多时间,他可能觉得很对不起高尔基,同时也可能担心高尔基会责怪他。
(3)想见高尔基并不容易,他这次照不成相,他想很可能以后再没有机会了,高尔基再也不会答应他了。
(4)他是为班级墙报来给高尔基照相的,现在任务完不成了,他可能觉得辜负了大家的信任,担心大家责怪他。
(5)他很崇敬高尔基,但是他没有做好准备工作,他觉得很内疚。
(6)他还是个孩子。)
7、师:小男孩忘带胶卷,高尔基说他有胶卷。但小男孩子还是跑了。这是为什么?
(提示:很可能是他太着急了,没听清高尔基的话,也可能是他太内疚了,觉得对不起高尔基,不好意思。)
8、师:刚才说的是小男孩的表现,那么,在这个过程中,高尔基又是怎样表现的呢?
把有关高尔基的句子划下来,想想这些句子说明了什么?
(提示:
(1)高尔基拿了张报纸,按小男孩的吩咐坐下说明高尔基尊重小男孩。
(2)高尔基听任小男孩摆弄了很久很久说明他对小男孩很耐心。
(3)小男孩说一切准备停当后,高尔基侧过脸,对他微笑说明他尊重小男孩,并且态度亲切。
(爱护小男孩
(爱护小男孩
9、师:这部分里,讲述了什么事情?
学生答,教师补充并板书:
小男孩忘带胶卷 哭着跑掉了
(三)、学习第三部分(第13-17自然段)
1、学生分角色朗读。
2、师:秘书说杂志社的摄影记者要见高尔基,高尔基见不见?为什么?
(提示:不见。他很忙。)
3、师:但是,为什么他又说如果来的是一位小男孩,一定要让他进来?
(提示:高尔基关心、爱护小朋友,乐意满足他们的要求。)
4、师:请注意秘书告诉高尔基外面有个摄影师时,高尔基首先说的是什么?他为什么这样问?
(提示:首先问:“是个小男孩吗?”因为他很挂念小男孩,不愿意小男孩伤心,希望他再来。)
5、师:高尔基说,如果是小男孩子,一定要让他进来,他用了“一定”这个词,这说明了高尔基怎么样?
(提示:很关心那个小男孩。)
6、这一段讲了什么事情?
学生答,教师补充并板书:
高尔基等待小男孩再来
三、拓展延伸
师:这次课,我们学习了《小摄影师》。这篇课文讲述了高尔基和一位小男孩的故事。
请同学复述一下高尔基和小男孩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
(提示:小男孩是一位少先队员,他想给高尔基照张相放在班级墙报上,但他忘了带胶卷,没照成相。)
师:从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出高尔基是怎样一个人?你怎么知道的?
(提示:对男孩关心、尊重、爱护。高尔基很忙,但答应把小男孩照相的请求。照相前,耐心地让小男孩摆弄了很久。小男孩忘带胶卷,他让小男孩回来要给他胶卷,杂志社摄影记者要见他,他回绝了,同时,他说如果是小男孩就让他进来。)
师:这次课,我们学习了《小摄影师》,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位少先队员为苏联著名文学家高尔基照相,没带胶卷没照成相的故事,体现了高尔基对孩子的理解、爱护。大家要注意刚才提到的那些重要的词语和句子,认真体现作者是如何通过细节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与心理活动的。
板书设计:
小摄影师
高尔基 小男孩 照相 没带胶卷 忘带胶卷
小男孩忘带胶卷 哭着跑掉了
高尔基等待小男孩再来
一、预习探究
1.上节课大家学习了前苏联革命领袖列宁和一个小男孩的故事。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位前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和一个小男孩的故事。这个男孩是一个小摄影师。
2.板书课题。读准生字:摄(shè)。
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摄影”是怎么回事,“摄影师”是干什么的人。
3.出示教学挂图,学生交流高尔基生平情况,教师相机补充讲解。
二、合作交流
放声读、或者找同伴一起读,力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明白的词语、句子做上记号。
2.检查朗读情况:开火车读词语,重点指导
小摄影师课件 篇5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认识三种对话的形式及标点符号的用法。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爱护,学习小摄影师热爱和尊敬革命前辈的优良品德,不辜负老一辈的殷切希望,努力学习,天天向上。
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高尔基热爱儿童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质疑、解疑的能力。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挂图。
收集了解关于高尔基生平故事、资料。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介绍人物,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
放声读、或者找同伴一起读,力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明白的词语、句子做上记号。
2、检查朗读情况:开火车读词语。
3、给课文标好自然段序号,提醒学生课文共15段,小摄影师给高尔基写信的那部分内容属于第1自然段。
句所在段落,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初步疏解课文字、词障碍。
5、再读课文,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你读懂了什么?
6、画出不懂的问题,留待下节课交流解决。
三、合作识字
1.小组合作,想办法记住生字字形。
、形声字构字(辆—形旁“车”—声旁“两”)。并且说说在书写时应该注意什么。
小摄影师课件 篇6
【学习目标】
媚”等按”等立刻、人行道”等12个词语。
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高尔基对小男孩无比慈爱、关怀备至的感情。
【课前准备】
1、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2、学生搜集有关高尔基的资料。
3、教师准备投影片和道具。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学生说说课前自读课文的情况以及体会,介绍搜集到的有关高尔基的资料,由此导入新课。
二、初读感知
1、学生自由轻声朗读课文,遇到生字多读几遍。
2、在学习小组内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小组内互相正音。
联系生活实际、同伴讨论等方法初步理解。
4、投影出示本课生字,指名认读,开火车认读。
5、自由说说课文的大体内容。
三、细读感悟
1、读文想问题:
⑴ 投影出示“突然”一词,说说你对该词的理解。
⑵ 请在原文中找出例句,体会“突然”一词的用法,想一想它有什么作用。
⑶ 围绕两个“突然”质疑。如:突然发生了什么事?事情怎么突然发生的?
2、画句找答案:
⑴ 小男孩为什么来?用“____”画出有关句子。
小男孩为什么能进来?用“____”画出有关句子。
⑵ 高尔基是怎样听从小男孩吩咐的?用“ ”画出有关句子。
⑶ 小男孩坐在地上哭了,高尔基是怎样说的?用“△”画出高尔基说的话。
⑷ 小男孩跑了,高尔基喊些什么?用“△”画出高尔基说的话。
3、读句知内容:
从课文的许多地方可以看出高尔基喜欢小男孩,让我们找出来读一读。
小摄影师课件 篇7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一名少先队员为苏联文学家高尔基照相,因没带胶卷未能照成的故事,体现了文学家高尔基对少先队员的关怀爱护。本文在表达上的主要特点是,通过对话和细节描写,展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从对话和细节描写中体会人物内心活动。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突然、立刻、人行道、照相机、打量、摆弄、准备、胶卷、秘书、杂志社、记者、转告”等词语。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读好对话,并从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4、感受高尔基对男孩的关怀爱护和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
5、续写这个故事。
难点:使学生通过对话和细节描写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1、启发谈话。课前同学们自己已经读过了课文,查阅了有关资料,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高尔基?
2、学生之间交流收集的有关高尔基的资料。
3、老师小结:高尔基是世界著名的文学家,他写了很多书。“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句脍炙人口的名言,就出自高尔基的笔下,全世界人民都很敬爱他。今天学习的课文讲的是关于他非常爱孩子的事。
2.扩充词语,为同学们扩充几个关于描写天气美好的词语。
1、检查同学预习朗读情况,随机叫同学来读课文。
2、让同学们根据预习情况试着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你读懂了什么?
1.你认为这是个什么样的小男孩?为什么?找到相关语句读一读,谈谈自己的看法。
②(6段)“仔细打量”知道小摄影师观察细致,也含有思考的意思。“摆弄很久”小摄影师不停地摆弄相机,为拍照作准备,同时让高尔基多次调整坐态,说明照相技术不熟练但做事认真、有主见。 指导朗读
2.你认为高尔基是什么样子的?
①(1段)我看出他关心下一代。从高尔基破例地让小男孩进去,体会出那种热爱关心下一代的特殊感情。
② “小摄影师”“吩咐”高尔基,让高尔基多次调整坐态,占用他很多时间,他任其摆布,听从吩咐,说明他对下一代的宽厚慈爱和关怀。
③(10自然段),想留住男孩,关心男孩。 高尔基“赶紧”站起来,“大声喊”?“孩子,回来!我给你胶卷,我这儿有很多胶卷。”高尔基多么想留住小男孩,帮助孩子拍成这张照片,实现他美好的愿望
④(15段)高尔基关心孩子 高尔基不见记者,却希望来的是小男孩。高尔基此时是多么希望并等待着小男孩能再次出现,体会高尔基对孩子的关心爱护 。指导朗读。
以小组为单位,组长为导演,安排组员分角色朗读、表演课文的内容。
教师分组巡视、指导朗读、表演。
2.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要求联系全文,在课文中找出自己的依据。
3.高尔基希望孩子来吗?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话,抓住“不过”、“一定”等词表示的前后态度上的转变,再次深切感受他对少年儿童的关怀和深深的爱。
发挥想象,续写故事。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一名少先队员为苏联文学家高尔基照相,因没带胶卷未能照成的故事,体现了文学家高尔基对少先队员的关怀爱护。本文在表达上的主要特点是,通过对话和细节描写,展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从对话和细节描写中体会人物内心活动。
小摄影师课件 篇8
一、介绍人物,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课前同学们自己已经读过了课文,查阅了有关资料,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高尔基?
2、学生之间交流收集的有关高尔基的资料。
3、老师小结:高尔基是世界著名的文学家,他写了很多书。“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句脍炙人口的名言,就出自高尔基的笔下,全世界人民都很敬爱他。今天学习的课文讲的是关于他非常爱孩子的事。
二、初读课文
放声读、或者找同伴一起读,力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明白的词语、句子做上记号。
2、检查朗读情况:开火车读词语。
3、给课文标好自然段序号,提醒学生课文共15段,小摄影师给高尔基写信的那部分内容属于第1自然段。
句所在段落,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初步疏解课文字、词障碍。
5、再读课文,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你读懂了什么?
6、画出不懂的问题,留待下节课交流解决。
三、合作识字
1、小组合作,想办法记住生字字形。
、形声字构字(辆──形旁“车”──声旁“两”)。并且说说在书写时应该注意什么。
小摄影师课件 篇9
《小摄影师》这篇课文讲述了一名小男孩为苏联文学家高尔基照相,因为没带胶卷未能照成的故事。高尔基工作很忙,一般不能接受记者的采访和照相。当得知小男孩要为自己照相时,高尔基欣然答应了孩子的请求。在拍照的准备过程中,高尔基尽力配合孩子的工作。就在要拍的时候,孩子发现忘了带胶卷,拍照未能完成,尽管高尔基要为孩子提供胶卷,他还是哭着离开了。最后,高尔基交代秘书,他不接待杂志社的记者,但如果是那个小男孩,就一定让他进来。这个动人的故事透出了高尔基对小男孩的爱护之情。全文共十五个自然段,以对话为主。对于刚升上三年级的孩子来说,文章篇幅较长,把握重点、体会文章内涵的思想情感都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上这篇课文的时候,我根据课文的重点,除了采用小组讨论、分角色朗读对话部分、揣摩重点词句意思之外,着重运用变序学文,由果及因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
这样进行教学是考虑从学生的角度和教材本身的特点出发,在指导学生自读自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我抛砖引玉,提出了带有开放性、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动脑,主动提出问题。我从课题的“摄影师”和文中最后的“摄影师”比较切入,从而引发学生思考质疑:“高尔基为什么不愿见杂志社的记者,却愿意见小男孩呢?”这个问题一提出,学生就积极举手,踊跃发言。他们的答案有的是联系上下文,有的是结合对上下文的理解用自己的话来说的,大多数学生都能结合生活实际,用自己的亲身感受来回答。有的学生说:“高尔基关心下一代,愿意帮助小男孩。”有的学生说:“高尔基觉得记者是在宣传自己,是为他自己扬名的,所以他不见记者。这还能说明他是个不图名利,关心下一代的大作家!”还有的学生说:“高尔基就像我们的'老师一样,只要是对下一代有利的事,他就是再忙也要帮忙的!”……
听着他们真实的感受,看着他们争先恐后的表现,我趁机诱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我说:“同学们,像这样的问题,需要联系上下文来回答,而且答案能够表现主人翁的好品质或者需要动脑思考才能回答的问题,对我们才有所帮助,我希望今后同学们也能提出这样的问题来。”经我这样一启发,陆陆续续有学生举起了小手,他们提出了好些有价值的问题:“小男孩为什么还要仔细打量高尔基呀?”“高尔基好心帮小男孩,可他为什么还不用高尔基的胶卷呢?”……渐渐的,有不少学生都能根据上下文提出问题来了,学生的质疑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在师生合作、生生合作、提出问题、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体会到高尔基和小男孩两人之间的情感。
新课标指出:我们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落实以上教学设计的时候,我坚持以读代讲,边读边思,引导学生积极动脑,主动提出问题,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小摄影师课件 篇10
6 小摄影师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2、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高尔基对小男孩无比慈爱、关怀备至的感情。
3、续写故事。
教材分析:
重点:高尔基接受少先队员照相的经过。
难点:通过对话和细节描写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抽查听写词语
高尔基、突然、摆弄、准备、胶卷、一辆、杂志社(听写完后课件出示订正)
2.整体回顾主要内容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看样子同学们的生字词掌握得还挺扎实的,谁能用上面的词语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
生结合词语提示概括主要内容,师相机指导学生说完整。
师:同学们说得真棒!当我们不能很准确地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时候,可以像今天这样借助文中的一些词语或者句子来概括。
二、学习1-5自然段,指导学生根据文中细节揣摩人物内心,体会人物品质
1、学习纸团内容
过渡:高尔基可是大名鼎鼎的前苏联文学家,一位与他素不相识的普普通通的少先队员想见高尔基可不容易呀!那么小男孩是怎么见到高尔基呢?这秘密呀,就要从这里说起!(拿出一个纸团),谁来揭开这个秘密?(请一位学生)请你把内容读一读。(课件出示)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这段话,你觉得小男孩是一个怎样的人?(生自由读后汇报:聪明、会想办法、懂礼貌、爱摄影……)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呢?(“亲爱的”“您”“请”“立刻”)教师相机板书。
(2)指导朗读:如果老师就是高尔基,你能用声情并茂的声音让我感动吗?(学生自由练指名读,评议齐读。)
(3)大家读得非常好,听了你们的朗读啊,老师仿佛看到了一个个有礼貌,爱摄影的小摄影师了!想想高尔基看到了这个纸团后,心里会怎么想呢?(学生自由汇报)
2.学习1-5自然段
过渡:同学们真了不起!不仅能从文中的一些细节看出小男孩是那么的聪明,还能想到高尔基的内心世界。下面啊,请大家再读读文章的1-5自然段,看看你还能从哪些细节揣摩到他们的内心活动。
(1)学生自由读
(2)汇报,教师相机出示文章的几段对话。(“鞠躬”、“请”、“来吧,我让他们放你进来”)
(3)分角色朗读:下面请男同学读小男孩的话,女同学读高尔基的话,要注意他们的年龄和语气哦!
(4)学习标点符号。
(教师指课件)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几句话,都是引用人物的原话,不知大家发现了什么秘密没有?(学生自由汇报,教师相机指导标点的用法并课件出示几道练习)
三、学习6-11自然段,体会伟人对少先队员的关怀和爱护
过渡:高尔基先生当年正好60岁了,而这位少先队员才十岁。一个充满稚气的小孩子给一位年过花甲、人人敬仰、工作繁忙的大作家照相,还真是一件有趣的事情。请同学们赶紧读读文章6-11自然段,看看孩子是如何给高尔基照相的,把相关的句子用“”标出来,而高尔基又是怎样对待孩子给他照相的,把相关的句子用“”标出来,待会咱们来交流交流。
1.学生默读,圈画。
2.学生自由汇报句子,教师课件出示(分左右两栏对比)
3.通过对话和细节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感受人物的品质
(1)学生自由对比读课件左右两边的文字
过渡:在学习1-5段的时候,同学都已经掌握了一项很重要的本领,那就是通过人物的对话和细节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这是一种很好的阅读品质。现在请大家再读读这些句子,看看你又能从哪些细节中,看出他们的心理活动或者品质?读完后先在小组内说说,待会咱们一起来交流交流。
(2)学生小组交流。
(3)学生集体汇报,教师相机点评,并板书。(尽量放手让学生)
预设a:吩咐
生:我从“吩咐”看出高尔基很平易近人……
①我们一般都说是谁吩咐谁?(是长辈对晚辈)你能用“吩咐”说一句话吗?
②是啊!课文里面说高尔基听从小男孩的吩咐,这是怎么回事呢?再读课文,想一想,说一说。(这里高尔基按小男孩的要求去做,说明他没有一点架子,把小男孩当作朋友看待,非常尊重孩子的意见。高尔基被孩子的天真感染了,觉得自己也成了一个孩子,说明他很喜欢这个小摄影师。)
③说得真好。高尔基确实很喜欢这个孩子,所以才那样与小男孩配合。
预设b:小男孩摆弄了很久很久,说:“一切准备停当。”
①高尔基的时间是宝贵的,对时间格外珍惜。但是小男孩摆弄了很久很久,他仍然耐心地接待,任其“摆弄”,还对孩子“微笑”,你体会到了大作家的什么?(板书:关怀)
②小男孩为什么要摆弄很久很久,这么认真地准备?(板书:热爱)
我们一起把这句话读好。
其他预设:高尔基的“侧过脸”“微笑”“大声喊”“赶紧”……
小男孩的“仔细打量”“咧开嘴笑”“哭”“跑”“跳”……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相机评价,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只要合理即可。)
4.指导分角色朗读,通过朗读把人物的心理和情感表现出来。(同桌练习,之名分角色读)
四、拓展续写。
1、高尔基很喜欢让人拍照吗,请阅读课文后回答。
(1)哪些句子说明高尔基并不喜欢媒体宣传自己?(“请转告他,我很忙。”)这样的句子应该读出什么样的口气?
(2)哪些句子说明高尔基喜欢小摄影师来拍照,这样的句子应该怎样读?
重点交流高尔基说的最后一句话:“请转告他,我很忙。不过,来的如果是个小男孩,就一定让他进来。”
高尔基为什么这么说?
2、指导朗读:一个是“大摄影师”杂志社记者,一个是小摄影师,一个普通的小男孩。但高尔基的态度截然不同,而且还特别嘱咐工作人员说“如果是一个是小男孩来拍照的话,就‘一定’让他进来。”这里面包含了多少爱心!大作家对于少年儿童的关心和爱护,真令人钦佩!读最后一段,想想该怎样读好。
3、作业:续写。
有礼貌的小男孩因为粗心忘带胶卷,相未照成。请大家再读课文,想一想:小男孩会再来吗?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为什么?如果小男孩真的来了,见面后他们会说什么,做些什么哪?
(1)学生发挥想象,各抒己见
(2)教师相机引导
(3)课后完成续写
板书设计:
6、小摄影师
喜爱、关怀
高尔基-------小摄影师
有礼貌、热爱
小摄影师课件 篇11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巩固本课两类生字;
2、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体会人物的品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高尔基对小男孩的关怀爱护和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尊敬。
教学准备:
识字课件、配图、若干投影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说话练习:
1、巩固词语:课件出示本课生字所在的'词语,自己不出声认读,再班级开火车认读。
2、用上述词语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先自己准备,再说给全班同学听。
二、品读课文,体会情感:
1、过渡: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这一节课让我们更近距离的走近文中的两个主人公——高尔基和小男孩。(板书)
2、老师范读课文,提出要求:只要你认真听,相信你们一定会对这两位主人公有新的体会。
3、听读后提出问题:对这两位主人公,你们有什么新的体会吗?(幻灯片出示:主人公大家谈)
4、班级交流:随机板书:
板书:(1)高尔基喜爱小男孩。(关怀)
(2)小男孩尊敬高尔基。(有礼貌、聪明、粗心)
5、提出新的学习要求:刚才同学们对文中的两个主人公谈了自己的体会,下面请同学们静下心来默读课文,找一找是文中的哪些句子让你有了这种体会。
(幻灯片出示具体的读书要求)
走近主人公
(1)从哪些地方看出高尔基喜欢小男孩?用横线画出有关句子;
(2)从哪些地方看出小男孩尊敬高尔基?用波浪线画出有关句子。
6、小组交流。
7、班级交流反馈:随机理解“鞠躬”、“打量”、“吩咐”、“微笑”,并指导朗读,进一步体会人物。
三、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后评价。
四、设疑,升华情感:
1、小男孩会回来吗?
2、高尔基希望小男孩回来吗?
五、回顾全文,情感再升华。
(幻灯片出示小男孩给高尔基拍照时的情景图片)
激励谈话:同学们,让我们再来看一看小男孩给高尔基拍照时的情景,你想对我们的这位小摄影师和高尔基说些什么呢?
六、课外延伸,想象续写:
幻灯片出示:
想一想:小男孩匆匆赶往高尔基的办公室,再次见面时他们会说些什么呢?请你展开想象,接着往下编故事。
小摄影师课件 篇12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初读课文,了解内容。默读课文,提出问题,初步展开讨论。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学习质疑。
教学过程
一、介绍人物,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课前同学们自己已经读过了课文,查阅了有关资料,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高尔基?
2、学生之间交流收集的有关高尔基的资料。
3、老师小结:高尔基是世界著名的文学家,他写了很多书。“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句脍炙人口的名言,就出自高尔基的笔下,全世界人民都很敬爱他。今天学习的课文讲的是关于他非常爱孩子的事。
二、初读课文
放声读、或者找同伴一起读,力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明白的词语、句子做上记号。
2、检查朗读情况:开火车读词语。
3、给课文标好自然段序号,提醒学生课文共15段,小摄影师给高尔基写信的那部分内容属于第1自然段。
句所在段落,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初步疏解课文字、词障碍。
5、再读课文,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你读懂了什么?
6、画出不懂的问题,留待下节课交流解决。
三、合作识字
1.小组合作,想办法记住生字字形。
、形声字构字(辆—形旁“车”—声旁“两”)。并且说说在书写时应该注意什么。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爱护,学习小摄影师热爱和尊敬革命前辈的优良品德,不辜负老一辈的殷切希望,努力学习,天天向上。
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词语、句子,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高尔基热爱儿童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质疑、解疑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说话练习
1.巩固词语
纸团墙报鞠躬打量吩咐摆弄胶卷秘书杂志社转告
2.用上以上词语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回忆上节课归纳的问题。
三、带着问题读书,思考解决问题的策略。
(尽量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如果学生提不出来,则照以下步骤进行)
1.读文想问题
a、投影出示“突然”一词,说说你对该词的理解。
b、请在原文中找出例句,体会“突然”一词的用法,想一想它有什么作用。
c、围绕两个“突然”质疑。如:突然发生了什么事?事情怎么突然发生的?
2.画句找^答~`案
a、小男孩为什么来?用“——”画出有关句子。
小男孩为什么能进来?用“——”画出有关句子。
b、高尔基是怎样听从小男孩吩咐的?用“”画出有关句子。
c、小男孩坐在地上哭了,高尔基是怎样说的?用“△”画出高尔基说的话。
d、小男孩跑了,高尔基喊些什么?用“△”画出高尔基说的话。
3.读句知内容
从课文的许多地方可以看出高尔基喜欢小男孩,让我们找出来读一读。
四、角色演读,体会感情
表演课文第1—11自然段的内容。
提醒:以课文内容为剧本,找出描写动作、神态的重点词语,边做动作边朗读。
指导朗读、表演。
3.挑选一组学生上台表演,根据表演情况,相机指导理解几处重点语句。
a、点评学生表演的动作。相机理解“鞠躬”、“打量”、“摆弄相机”、“赶紧站”等词语。
b、从小男孩“咧嘴笑了”到“大哭起来”,说说你表演时体会到小男孩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引导学生从中感受到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之情。
c、抓住高尔基的反应,尤其是“吩咐”二字,展开讨论,体会到他对下一代的宽厚慈爱和关怀。
d、引读第10自然段,注意高尔基的神态动作,指导读好句子:“孩子,回来!我给你胶卷,我这儿有很多胶卷。”让学生反复朗读好这句话,从中感受到高尔基多么想留住小男孩,帮助孩子拍成这张照片,实现他美好的愿望。
4.练习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课文,读出^对`话的不同语气。
五、巧设疑问,升华感情
1.提问:小男孩会回来吗?
2.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要求联系全文,在课文中找出自己的依据。
“一定”等词表示的前后态度上的转变,再次深切感受他对少年儿童的关怀和深深的爱。
六、拓展活动
发挥想象,续写故事。
蚂蚁课件(范本12篇)
教案课件是每位教师在教学工作中需要准备的材料,每天都要负责认真编写教案课件。教案的编写是教师进行教育教学工作时的一种规范化管理方式。如果您想了解“蚂蚁课件”,我可以帮您解答,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帮助!
蚂蚁课件 篇1
一、指导思想
本班幼儿年龄在3-4岁之间。
三岁以后,孩子们的身体比以前结实,不容易生病,精力比以往更加充沛,身体和手的基本动作已经比较自如,能够掌握各种粗动作和精细动作。他们通过在婴班阶段的学习,逐渐学会初步的生活自理。比如,自己进餐,自己控制大小便,在成人的帮助下自己穿衣服等。由于模仿是3-4岁幼儿的主要学习方式,在这个年龄段,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常常是通过模仿学习并巩固下来的,因此,我们要抓住这个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期。
在认知方面,他们依然是依靠动作和行动进行,思维特点是先做再想,不会想好了再做。
在游戏时候,一部分刚三岁的幼儿处在平行游戏阶段,他们会较独立自己玩耍。一部分三岁半的孩子,逐渐习惯自发地和小朋友共同游戏。因此在设计活动时候,应该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寻找适合他们的活动方式和游戏方式。
二、现状分析
在语言发展方面,本班98%的幼儿能够专注地听老师讲故事或者听录音机播放故事;90%的幼儿能认真的听老师提要求或者示范讲解。72%的幼儿能有礼貌的听同伴回答问题;28%幼儿不能耐心听同伴讲话,急于打断别人说话;个别幼儿对老师的召唤“充耳不闻”。
在逐步适应幼儿园生活的同时,孩子们享受到更多的乐趣,并且愿意开口说话,表现在:和老师说话时表情更为放松,和同伴玩耍时出现了自由对话,在活动中原意积极的回答老师的提问,并且喜欢模仿别人的回答。同时,也显示出不同月龄段的幼儿在言语能力上的月龄特征。例如,2岁10月—3岁2月的幼儿,发音吐字不清楚,表述短语不完整。沟通起来较为困难。3岁2月-3岁6月的幼儿发音吐字较为清楚,能较清楚的说出短语,短句,在老师耐心的引导下能将心里的想法表达出来。3岁6月以上的幼儿,能比较清楚的说出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缺乏连续性,在老师的鼓励下原意和同伴交流,有时候还会以自己特有的方式主动和老师交流。
为了让幼儿在适应幼儿园生活的同时,更多的感受到幼儿园的乐趣,并且乐意开口,能大胆的说话。近阶段,我们为幼儿创设温馨、和谐的家庭式的氛围,让胆小的幼儿能放松心情,原意和同伴及老师说话。通过丰富、多样化和生活化的材料与环境提供,让幼儿在独立、自由的选择内容中喜欢玩、学会玩儿。并且,让幼儿在已经经历过一些最感兴趣的活动后,借助一定的媒介,激发幼儿想说,要说的欲望。
三、活动分析
是一首朗朗上口、极富童趣的诗歌。诗歌通过简单生动的描写和几个象声词的运用就把小蚂蚁搬运食物时的形象准确地勾画出来。并巧妙地通过诗歌表达的一个道理:蚂蚁能背起比本身重好几倍的东西,小蚂蚁是一种很勤劳的小动物。诗歌中的象声词也运用地非常好。‘嗨嗬,嗨嗬’说的是蚂蚁搬运东西时发出的声音,‘喔哦’是对小蚂蚁的力气大发出的赞叹。针对现在大多数幼儿由于家庭宠爱养成不愿吃苦,不愿劳动的情况,很有必要对幼儿进行这方面的教育。这首儿歌就非常适合当前的教育状况。
四、教学目的
1、熟悉诗歌内容,会用动作和象声词表现小蚂蚁的劳动场面。
2、观察小蚂蚁很小的身体特征并学习它勤劳能干的精神。
五、教学准备
1、 多媒体课件《小蚂蚁》
2、多媒体教室。
六、教学过程
(一)、 引导观察课件中的小蚂蚁,根据小蚂蚁很小的明显特征,大胆想象,理解诗歌内容。
1、教师:“昨天晚上,我特别高兴,因为我在我家边上,发现了一个新邻居。我的新邻居身体小小的,要是你不注意的话根本看不见。可你别看它小,力气可大了,可以搬动比自己大好几倍的食物呢?你能猜出来它是谁吗?”(幼儿做答)
2、出示小蚂蚁(点击电脑课件)
(1)它是谁?
(2)小蚂蚁这么小,它有什么本领呢?
3、 现在我们来听听儿歌里的小蚂蚁有什么本领?(播放课件《小蚂蚁》)
4、小蚂蚁会什么本领?背的是什么?
5、小蚂蚁是怎么背的?(请幼儿用动作模仿)
6、那小蚂蚁背的时候还发出什么声音?(请幼儿动作加上声音表演)
7、小蚂蚁背的米比自己的身体要大好几倍,你们说小蚂蚁怎么样啊?(引导幼儿说有力气,了不起。)
8、重点理解‘了不起’。(可以用竖起大拇指来表示)
(二)、学习朗诵和表演诗歌
1、幼儿跟念两次。
2、为什么最后要用一句喔哦~```(理解惊讶,称赞的意思)
3、幼儿再次朗诵诗歌并加上肢体语言。
(三)、学习小蚂蚁勤劳能干的精神。
1、 小朋友,你们喜不喜欢小蚂蚁啊?为什么?
2、 引出勤劳的主题。
(四)、游戏:〈小蚂蚁运米〉
师:现在我们来学学小蚂蚁运米好吗?
游戏准备:沙包若干,相应的箩筐若干。
游戏规则:听口哨声响幼儿把沙包放在肩上爬行,谁最先把沙包运到对面的箩筐里谁就赢。
(五)延伸活动
1、 可带幼儿到大操场上继续做〈小蚂蚁运米〉的游戏。
2、
探索用各种方法寻找、捕捉蚂蚁,并了解蚂蚁的身体结构和生活习性。知道蚂蚁是通过触角传递信息的。并在了解蚂蚁的基础上进行各种关于蚂蚁的音乐、美术、体育、语言各个领域的教育发展幼儿各方面的能力。也可扩展为一个主题。
蚂蚁课件 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自主探索、讨论了解蚂蚁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2、在活动中体会蚂蚁团结协作的精神。
3、尝试表现蚂蚁王国中有趣的生活情景。
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5、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活动准备:
1、范画一张(上面有用白色油画棒画的蚂蚁),自制魔术棒一支(在水粉笔的另一头贴上一颗星星)。
2、每组一张白纸,油画棒人手一份。
3、蚂蚁图片(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以变魔术的形式引题激趣。
1、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个新朋友,它就藏在这张白纸上,你们想知道它是谁吗?现在杨老师就把它变出来好吗?(变出小蚂蚁)
2、哦!原来我们的新朋友是蚂蚁,请小朋友看看蚂蚁是什么样的?
小结:原来小蚂蚁由头、胸、腹组成,头上长着一对触角,一双眼睛和嘴巴,身体上长着六条腿。
5、师:小蚂有不同的颜色,你们见过什么颜色的蚂蚁呢?(棕色、黑色、白色)
师:原来蚂蚁有不同的颜色,你们知道小蚂蚁喜欢吃什么吗?(幼儿回答)
有一天,有一只小蚂蚁出去找吃的,它刚出去没多远就找到一块大蛋糕,可是这块蛋糕比蚂蚁大,它怎么也搬不动。它想请它是好朋友来帮忙,可是蚂蚁又会说话,哪它会怎样告诉它的好朋友它需要帮助呢?(用触角)
3、蚂蚁如何找到回家的路?
蚂蚁请来了朋友帮忙一起把这块蛋糕搬回去,“一二、一二。咦!家往哪里走了,小蚂蚁不知道回家的路怎么走了,你们想想它们怎样才能找到自己和的家呢?(幼儿回答)
教师小结:哦!蚂蚁有特殊的本领,每次蚂蚁离开自己的洞穴去外面找食物的时候,它就会释放一种气体叫“信息素”,所以不管蚂蚁离开自己家多远,都会跟着这个气味找到自己的家。
(1)师:蚂蚁闻着气味回到了自己的家,我们一起来看看蚂蚁的家在哪里?它是家是什么样子的?(幼儿回答)
(2)蚂蚁是一个人住呢?还是很多人住?(群居)蚂蚁喜欢群居,它们的家会有什么样的建筑(育婴室、国王的宫殿、储藏室、休息室等等)
蚂蚁的家真大呀!那你们知道蚂蚁的家里都有谁吗?它们分别是做什么的!(分别引出母蚁、父蚁、工蚁、兵蚁)
母蚁(蚁后):蚂蚁家族中体形最大的,蚁后原先有翅膀,生完蚁宝宝后它的翅膀就会脱落。
小结:原来蚂蚁的家是一个大家庭,人们都喜欢叫它“蚂蚁王国”。
四、蚂蚁王国。
蚂蚁王国里真热闹呀!现在请小朋友们也来设计一个热闹的蚂蚁王国好吗?
1、交待绘画步骤。
2、幼儿作画。
活动反思:
《蚂蚁》以第一人称的口吻描述了一群小蚂蚁勤劳快乐的生活是一篇充满浓郁儿童情趣的童话故事,它采用了拟人的手法,把小蚂蚁可爱,勤劳的性格特点表现出来,让幼儿充分感受到小蚂蚁的助人之心和与朋友的友爱之情。读本的重点是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发现并学习利用图画线索预测故事内容。难点是通过仔细观察图画中蚂蚁的动作并结合肢体演示、游戏等手段学习和理解动词拉、推、搬、抬、撑、摇的含义。
根据我班幼儿语言发展的实际水平、年龄特点、兴趣需要,及本主题的总目标,确定本活动的目标为:喜欢阅读这个故事,感受小蚂蚁的快乐生活。仔细观察画面,尝试用恰当词汇描述小蚂蚁的动作。初步理解故事内容,学习理解动词拉、推、搬、抬、撑、摇的含义。
为了使活动的趣味性、综合性、活动性协调统一,寓教育于生活情境、游戏之中,首先做了课前经验准备:对蚂蚁的体态特征、生活习性有初步的了解。然后根据幼儿的认知水平、实际情况和教材自身的特点,我采用了直观演示法、讨论法、讲述法和提问法。整个活动分为三大部分,
(二)、图画阅读: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信息,预测故事情节,理解故事内容。
(三)、总结分享。
在活动的设计上,基本按照教师指导用书的基本教学流程设计,结合教学设计示例和指导要点开展活动。在导入活动中,回忆讨论了蚂蚁的一些生活习性,为下一步做好铺垫,在此基础上引出读本学习和阅读,孩子们兴趣很高,孩子对于小蚂蚁还是很感兴趣的。
在阅读图画环节,学习第6、7页时,在学习动词时应让孩子多模仿动作,从而更好地理解撑、摇这两个动词。后面两页对画面信息观察不到位,需要进一步的提示和引导。
蚂蚁课件 篇3
活动目标:
1.愿意用不同感官感知“1”和“许多”。
2.能用“1”和“许多”表述物体数量。
活动准备:
1.课件《小蚂蚁运粮食》。
2.只盒子、1个沙包。
3.打印材料:小蚂蚁胸饰1个。
活动过程:
一、神奇的盒子。
1.教师(出示盒子):老师带来了一只神奇的盒子,里面藏着小蚂蚁的粮食。谁愿意上来摸一摸,然后悄悄地告诉老师,你摸到了多少粮食?(播放神奇的盒子)
(1)请5—6名幼儿分别在盒子里摸一下,然后放在教师的耳边轻声说出“1袋粮食”。
(2)教师:我们一起来看看,盒子里到底有多少粮食。(打开盒子,集体回答“1袋粮食”)
(3)教师:刚才,哪个小朋友摸对了?(幼儿自由回答)
2.教师(在幼儿视线外装许多沙包):谁来摸一摸,再悄悄地告诉老师,现在盒子里有多少粮食?
(1)请5—6名幼儿分别在盒子里摸一下,然后放在教师的耳边轻声说出“许多粮食”。
(2)教师:你们摸到了多少粮食?(摸过的幼儿集体回答)
(3)教师:我们一起来看看,盒子里到底有多少粮食。(教师打开盒子,幼儿集体回答:许多粮食。”)
3.游戏反复进行,使每名幼儿都有参与的机会。
二、小蚂蚁运粮食。
1.教师(出示一个沙包):这是多少粮食?(播放小蚂蚁运粮食)
(1)教师:这里还有粮食呢,(教师逐一出示沙包)现在有多少粮食?
(2)教师:1袋、1袋粮食放在一起,就是多少粮食了?
2.教师:蚂蚁妈妈要请小蚂蚁来搬粮食。1只蚂蚁……(逐一请出一组幼儿站到活动场地前)
教师:蚂蚁妈妈请了多少只小蚂蚁?(引导幼儿集体回答)
3.教师:请每只小蚂蚁搬一袋粮食,然后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1)被请到的幼儿拿沙包回到座位上。
(2)教师:许多袋粮食被1只、1只小蚂蚁搬走了。每只小蚂蚁搬了多少袋粮食?(请幼儿个别、集体回答)
4.教师(出示许多沙包):蚂蚁妈妈还有多少粮食?(请个别幼儿回答)
(1)教师:哪只小蚂蚁想来搬粮食?
(2)重新请一组幼儿游戏。反复若干次,让每名幼儿都有参与的机会。
5.教师:蚂蚁妈妈有许多粮食,分给了小蚂蚁,每只小蚂蚁分到了几袋粮食?(请幼儿个别、集体回答)
6.教师:请小蚂蚁把粮食搬到外面再去晒一晒吧!
幼儿在音乐声中跟教师一起做蚂蚁搬粮食的动作,把沙包放在指定地点。(播放搬豆豆)
多媒体:
【神奇的盒子】D:画面上有图片及文字,文字如下:
材料:1只盒子、沙包若干。
玩法:教师第一次请5—6名幼儿分别在装有1袋沙包的盒子里摸一下,然后请幼儿悄悄地告诉老师,他摸到了多少粮食,全部幼儿摸过并告诉教师后,教师打开盒子得出结论“一袋粮食”,验证谁摸得对;教师第二次请5—6名幼儿分别在装有许多沙包的盒子里摸一下,然后请幼儿悄悄地告诉老师,他摸到了多少粮食,全部幼儿摸过并告诉教师后,教师打开盒子得出结论“许多粮食”,验证谁摸得对。
【小蚂蚁运粮食】D:画面上有图片及文字,文字如下:
材料:沙包若干。
玩法:教师把若干沙包放在一起当许多粮食放在活动场地,请幼儿带上小蚂蚁胸饰扮演小蚂蚁站在活动场地前,可提问幼儿:“现在有多少粮食?”游戏开始请每只小蚂蚁搬运1袋粮食运到自己座位上,可提问:“每只小蚂蚁搬运了多少粮食?”,小蚂蚁搬走一部分粮食后可提问:“还剩下多少粮食?”
【搬豆豆】D:播放歌曲无画面欣赏。
蚂蚁课件 篇4
1、师:课前老师让同学们捕捉几只小蚂蚁,你们捉到了吗?
2、学生展示捉到的蚂蚁.
(1)师:同学们的蚂蚁都放在桌子上了,我们怎么观察它们?放在什么地方能观察的更清楚?
(2)学生说出观察方法。
(3)小组开始观察蚂蚁的身体。
(4)师:老师看到许多小组在观察的时候很认真,很仔细,你们在观察蚂蚁身体时都发现了什么?
(5)小组代表汇报观察结界。师根据学生回答适时引导。
(1)师:刚才你们在观察中遇到了哪些问题,把蚂蚁放在什么地方观察,既能看清楚,又不会到处乱爬?
(2)学生想办法、提建议 。
(3)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把蚂蚁放在白纸上,用小木棍挡住;把蚂蚁放在木块上、小盒里等方法。
(4)师:你们的方法都不错,要想将一个事物观察清楚,观察位置和方法很重要。前不久我们曾观察过蜗牛,观察方法和顺序大家还记得吗?
(5)学生复习观察方法和注意事项。
(6)师:不错,只有有目的、有顺序的观察,才能有更多的发现。(介绍准备好的实验用具)这些都是大家在观察过程中可能会用到的,现在我们就可以用这些东西,选择一种方法试一试。看看蚂蚁到底有多少节,多少只脚,脚长在哪里,观察的时候,每组一边观察一边说,也可以一边观察一边画,并标上名称。
(1)各组派代表领取观察器材。
(2)学生分组观察研究,教师巡视指导,巡视中随机发现解决一些个别问题。
(1)师:同学们观察的都比较认真,现以给大家5分钟时间,把蚂蚁放入容器,然后把你们的发现整理一下,排个序,把你们认为最重要的,最有价值的发现放在最前面。
(2)各小组整理观察器材,汇报观察结果。
(3)师:蚂蚁会不会想家呀?我们应该怎么办?(课后送小蚂蚁回家)
(4)师总结:我们周围还有很多的小动物,但我们平时并没有注意它们,如果我们注意观察,一定会有许多新的发现,同时我们更要爱护它们,珍爱它们脆弱的生命。
蚂蚁课件 篇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蕊、陈”,掌握七个会写的字,理解生词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小蚂蚁进入书本后发生的有趣的事。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情境创设、激发想象,读写结合,指导角色朗读和童话表演的方式,使学生融入童话作品中,体会小蚂蚁的灵动与汉字的活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童话神奇的魅力。感受中国文字的魅力,并激发学生对中国文字的喜爱。
教学重点:
品味语言,感情朗读,体会小蚂蚁住进书本后,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特别是它让陈旧的书发生了怎样奇妙的变化,是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感受童话神奇的魅力,感受到语言文字的神奇力量。展开想象,自由写作。
教学准备:幻灯片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一、谈话导入、揭题质疑。
你们都见过蚂蚁吗?说说它留给你什么印象啊。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关于一只小蚂蚁的有趣的童话故事,名字叫《书本里的蚂蚁》,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二、自读课文,自学生词,初步感知。
1、带着自己的疑问,认真地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语句。
2、检查生字、生词的自学情况。
学生自己交流记字方法;用各种形式理解文中词语。(如:“花蕊”等词语可以利用图片进行理解。“陈旧”、“密密麻麻”等词语可以结合文中的具体语境来理解。“趴”、“喂”等通过动作体会理解。)
3、说说这篇童话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4、交流初读的感受。
三、深入文本,朗读感悟、表演体验。
1、小蚂蚁是怎样跑到书本里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故事中。
2、师以第一自然段为例,指导朗读的方法:像讲故事一样娓娓道来。启发借助文字想象画面,读相关句子时仿佛听到了什么,眼前看到了什么。带着自己独特的感受和心情走进故事中来。(生范读或师范读)
3、来到书本里的小蚂蚁究竟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呢?抓住人物对话,相机边读边指导进入情境,分角色表演朗读,展示个性化阅读。(抓住“当然”、“细碎”、“奇怪极了”、“不好意思”、“挺乐意”等地方感悟、体会着读出自己的独特情感。)
4、字说自己太傻了,现在它们的生活什么样?角色扮演书中的字,学着小蚂蚁串门、跳舞的情景,体会书本里的字和小蚂蚁的快乐。
5、会走路的字会让旧书发生怎样的变化呢?做一个文字小游戏,让学生领会会走路的字带给这本书每天的新奇变化。从而让学生对文字的生命力有一种新感觉。
四、放飞想象,练笔创作。
1、读完故事,你认为书本里的.蚂蚁指的是谁?为什么?
2、你喜欢书本里的蚂蚁吗?你想对它说些什么?
3、现在,你再看看这些书本里的文字有什么感觉?出示幻灯片(让孩子把汉字视为活生生的小蚂蚁,感受它的色彩、声音、气味、形象、动作、表情等。)
4、这些书本里的蚂蚁可爱吧,让我们加入它们的行列中,一起游戏,把我们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获记下来,也可以大胆创造,编写出你独特的童话故事,和大家共同分享快乐与甜蜜!(自由写作)
5、课后交流点评。
五、课外拓展,不断延伸。
1、推荐王一梅阿姨的其他童话作品,进行自由的课外阅读 。注意给孩子创造一个交流研讨的机会,把自己的阅读感悟与他人分享。
2、对不同时代的人们童年生活想进一步了解的,可以通过收集老照片、珍藏的小物件、阅读相关的作品等,在班级内进行一次“童年、童趣”的语文主题活动课。
由孩子生活中熟知的事物引入童话故事里,先在心理上产生一种好奇,拉近与孩子的距离。通过读课题让学生提出自己想知道的问题,激发阅读兴趣,让学生自主走进文本。
字词的问题以学生自己解决为主,注意学习方法的点拨指导。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以“读”代讲,以“读”促悟,略读课更应有意识地注重在学习过程中方法的指导。从故事开始即把学生带入到特定的有着花香与书香的童话背景中,借助人物的对话、动作等,想象情节的生动有趣,体会人物的活灵活现,带着童心去品读、去体味,在读中感悟,在悟中体验,在角色扮演中抒发内心的情感,使学生深入拟人化的形象中。在悟中再进行个性化朗读与表演的外化表达,从而获得自己内心的独特审美享受。
通过创设情境,体会小蚂蚁给这本书带来的影响,激发儿童的想象力与创造欲望。
让孩子善于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不用老师去灌输,而是在潜移默化的渗透中去影响。
语文文本的教育力量,最根本的还应落在对学生心灵进行润泽。
学习语言的目的在于应用语言。激发想象、拓展延伸都是从课堂走向生活,由知识转为实践,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从而实现阅读创新。
蚂蚁课件 篇6
文本细读:
这是一篇非常简短浓缩的微型童话,是一篇拟人体的童话,讲述了一只小蚂蚁爬在花蕊里睡觉,一个小姑娘把小蚂蚁睡觉的花采下来,夹进了书本,这样小蚂蚁就被夹得扁扁的,成了书本里一个会走路的字,书本里的字也学着小蚂蚁走动,这本旧书变成了一本新书。
选编这篇作品,主要是开拓学生的视野,感受另一类童话的魅力。体会文中:小蚂蚁为什么会使旧书变成新书是教学的重点。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本课“蕊、陈”2个生字,会正确书写“趴、喂、碎”等7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以学生的自学或合作学习为主,教师重点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如引导学生在书上做批注,或自己讲解课文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开拓视野,感受另一类童话的魅力。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搜集关于动物的童话。预习课文,自学生字遇到不懂的记下来。
1、学生说说他们所知道的关于动物的童话。
2、师:今天我们来读一篇关于生活在书本中的小蚂蚁的童话,怎么样?
3、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学生自由读文,把课文读准确,读流畅。
2、用课件出示文中的生词,指名读,开火车读。
3、用各种形式理解文中词语。
如:“陈旧”、“密密麻麻”等词语可以结合文中的具体语境来理解。
对于其他词语可以师生共同解决。
4、学生初步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师生对话、读懂课文。
1、教师引导学生再读课文,提出不懂问题,引导学生在书上做批注。
2、学生小组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3、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共同解疑。
重点引导学生解决:
①书本里为什么会有一只小蚂蚁?
②书本里的这只小蚂蚁都做了什么呢?
③书本里的蚂蚁为什么会使旧书变成新书?
4、学生回读课文、复述课文。
1、认读本课生字卡片,组词,并说句子。
2、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型,如何把字写好看。
3、指导重点字“喂”、“碎”的书写。
回家找一些王一梅的其他童话来读一读。
蚂蚁课件 篇7
设计思路:
本月我班正在开展“火辣辣的夏天”的主题活动,这是分主题“雷雨哗啦啦”里的一个语言小活动。这个故事讲述了一只小蚂蚁在雨天赶路过程中不断遇到热心的朋友帮助他的事,活动通过欣赏、理解、讨论故事情节,尝试表演角色,再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等环节,让幼儿感受到帮助别人能给他人带来温暖和快乐,同时自己也会非常快乐。
活动目标:
1、欣赏和理解故事《小蚂蚁赶路》,学说故事中的对话。
2、懂得帮助别人能给他人带去温暖和快乐。
活动准备:
教学挂图《小蚂蚁赶路》、PPt、角色头饰等
重点:理解故事内容
难点:体验帮助别人是一种快乐
活动流程:
出示“蚂蚁”,引出主题——分段欣赏故事,理解故事内容——完整讲述故事,讨论故事内容——分角色表演——经验迁移
活动过程:
(一)出示“蚂蚁”,引出主题。
1、看,它是谁?(小蚂蚁)你们喜欢小蚂蚁吗?
2、今天我们就来讲一个小蚂蚁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小蚂蚁赶路。 什么是赶路?(为了早点到一个地方而加快速度走路)
(二)分段欣赏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1、看图讲述挂图(一)。
提问:
1)豆大的雨点落了下来,小蚂蚁心里感觉到怎么样?(害怕、紧张、着急)
2)蒲公英是怎么帮助小蚂蚁的? (请小蚂蚁钻到它的叶子下面避雨)
2、看图讲述挂图(二)
提问:
1)大石头是怎么对小蚂蚁说的?
2)你猜猜谁会来帮助小蚂蚁?(花生壳)他是怎么帮助小蚂蚁的?
3、看图讲述挂图(三)
提问:
1)小蚂蚁又遇见了谁?(鹅先生)你从哪里看出他是一位先生?(带着领结和礼帽)
2)小蚂蚁坐在花生壳里缩成一团,鹅先生是怎么帮助小蚂蚁?(请小蚂蚁钻进他的羽毛里,送他回家)
(三)完整欣赏故事,讨论故事内容
1、小蚂蚁遇到下雨,先后都有谁帮助了他?
2、如果你也遇到了小蚂蚁,你愿意帮助小蚂蚁吗?你会怎么帮助他?
3、小结:你们真是有爱心的小朋友,给小蚂蚁带来了温暖和快乐。那你们想不想学一学故事里的人帮助小蚂蚁呢?
4、幼儿分角色表演故事情节,学说故事里人物的对话。
(四)经验迁移
1、故事里的小蚂蚁遇到困难时得到了大家的帮助,那当我们身边的人有困难时,我们应该怎么做?(帮助别人)你帮助过别人吗?你是怎么帮助别人的?有没有别人帮助过你?你心里感觉怎么样?
2、教师小结:帮助别人能给别人带来温暖和快乐,同时自己也感到非常快乐。陈老师希望我们中二班的小朋友在自己快乐的.同时也能给别人带去温暖和快乐,好吗?
活动反思:
语言活动不是我擅长的领域,特别是有故事表演的环节,但我特别想尝试一下。在活动前我也做了很多的准备,但对表演这个环节心里还是没有底。活动执教下来,我感觉用图片和ppt相结合的方式有效提高了孩子活动的兴趣,开放的提问使幼儿去大胆的想象,对于幼儿的回答能进行归纳和提升。我觉得最失败的就是故事表演的环节,虽然幼儿活动的积极性很高,都要举手参加表演,但由于缺少这方面的经验,而且在第一教时要求中班孩子当场进行表演也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导致老师一个人忙着唱独角戏的场面,这也说明老师对幼儿的发展水平估计不够,如果将环节设计为由大班幼儿来分角色表演效果应该会更好一点。
蚂蚁课件 篇8
2——3岁的幼儿由于大脑神经发育得还不完全,手脚协调能力较差,所以我们应该注重对幼儿这方面能力的培养、经观察,我发现我班幼儿对爬比较感兴趣 ,在平时的活动中,他们也很喜欢爬、根据幼儿的这些年龄特点,结合本阶段的“可爱的小动物”主题活动,运用蚂蚁爬着行走的特点,让幼儿学习蚂蚁爬的动作,我选用了“蚂蚁运粮”的游戏活动、通过蚂蚁学“找食”的本领,练习幼儿的手膝着地爬和跨的动作、“蚂蚁”这一形象,幼儿比较熟悉,也非常的喜欢,在活动设计中,我以“蚂蚁”妈妈的身份参与活动,并创设一种蚂蚁妈妈和宝宝一起找食物的情景,这非常符合托班幼儿对母亲的依恋情感,师生间能更好的进行情感交流和沟通,也更有利于活动的顺利开展、在这个活动中锻炼幼儿的四肢协调动作,激发幼儿积极尝试活动的兴趣,体验体育游戏的快乐、
A、发展幼儿双手,双膝着地爬和跨的能力、
B、激发幼儿积极尝试活动的兴趣、
练习幼儿双手,双膝着地爬的能力、
整个活动的设计都是以这个重点为主的,主要是通过“蚂蚁运粮”的游戏,让幼儿学习手膝着地爬的寻找食物、
能跨过10CM高的障碍物、
对于托班的幼儿来说,有很多幼儿走楼梯都还不怎么会,让他们跨10CM高的轮胎是有点难了,为此,我就在活动中通过让幼儿多次进出家门跨门槛的方式来引导他们做跨的动作,巩固练习了本次活动的难点,也提高了他们的活动兴趣、
A、蚂蚁的胸饰与幼儿人数相等 教师的教具应能激发幼儿尝试活动的欲望、幼儿一戴上胸饰,就能很快展开想象,投入到蚂蚁宝宝的角色当中 、
B、糖果若干 我班幼儿对糖果比较感兴趣,用糖当作食物来提高幼儿参加活动的积极性、
C、轮胎与幼儿人数相等 我用轮胎当作蚂蚁的家,主要用做让他们做跨门槛来练习跨的动作、之所以选择用轮胎来练习做跨的动作最主要还是从安全因素上考虑的、
开始部分 因为是体育活动,一般都会让幼儿做些准备运动,活动下他们的胫骨,所以我让幼儿跨出家门槛,到户外来锻炼身体,在跨门槛的时候就已经在让幼儿练习做跨的动作了,在他们都跨出来以后,开始听着音乐做小手小脚的操,这个是整个活动的开始,是让幼儿有个好的心情后进行活动的基础、做完操后,告诉幼儿肚子饿了,要去找食物,为下面的活动作下了铺垫工作、
基本部分 我先讲解示范了一次找食物,告诉他们是要用双手双膝着地爬着去找食物的,在示范爬到公园里,告诉
不错的幼儿我在这找到了许多糖果,引起他们的兴趣,为了防止他们在游戏中抢糖,我告诉他们只能拿一颗,然后把糖放在大口袋里,再接着爬回来,到家门口后要跨过门槛进家休息会、然后我请2个幼儿示范,看他们学的怎么样了,最后请全体幼儿一起找食物,让他们多次练习爬和跨的动作
结束部分 告诉幼儿我们找糖找的身上都是泥,然后带领幼儿洗澡,让他们弹弹身上的`灰尘,放松下情绪、这也是动静结合,整个活动考虑到幼儿的运动负荷,激缓结合、最后以到外面去吃糖结束本次活动、
一、教学目标:
1、发展幼儿双手双膝着地爬,跨的能力、
2、激发幼儿积极尝试活动的兴趣、
小蚂蚁们你们好,今天的天气真好,和妈妈一起来做做操,出来锻炼一下身体好吗?我们出来的时候要先跨过家门槛,跨的时候要把脚抬高点,小心别摔交、
我的宝宝们真能干,做的可真好,现在我们的肚子都饿了,妈妈带你们去找东西吃好吗?
我们到那边的地上去找好吗?妈妈要爬着到那边去,先看妈妈是怎么做的,把2个膝盖着地,然后2个手也按在地上,爬啊爬的去找东西吃,找到好吃的东西后再爬回来,爬到家门口,然后再跨过门槛,带着糖在家里休息会、看懂妈妈是怎么找东西了吗?
下面妈妈请一个能干的宝宝来找找看,妈妈看他学会了没有、教师在旁指导
下面妈妈请宝宝们跟着妈妈一起去找东西,宝宝们要跟着妈妈爬,不能爬远了,懂了吗?
宝宝们找东西找的全身都是泥、现在我们来洗洗澡吧、妈妈请宝宝们带着糖到那边去晒晒太阳,休息下好吗?
1、根据幼儿的学习情况,本次活动我运用了直观法、提问法、游戏法等教学方法、
为什么要采用以上方法呢?
采用直观法是因为托班幼儿的思维具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特点,属于典型的具体形象性思维、以看老师示范的形式直接刺激幼儿的视听器官,能使教学进行得生动活泼,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而采用提问法是因为提问能引导幼儿有目的地、仔细地观察,启发幼 儿积极思维、采用游戏法是因为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游戏能增强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很容易就能掌握所学技能、
2、整个活动我以幼儿为主体,幼儿在看看、听听、玩玩的轻松气氛中掌握活动的重、难点、幼儿通过视、听觉感官积极参与活动,通过观看教师示范直接获得印象、让幼儿在游戏中,练习双手,双膝着地爬和跨的技能,体现了活动的趣味性、
蚂蚁课件 篇9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学说角色对话
2、懂得同伴间要互相帮助
3、能安静地倾听别人的发言,并积极思考,体验文学活动的乐趣。
4、根据已有经验,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内容:
语言故事《蚂蚁报恩》
活动准备:
视频 课件
活动过程:
一、导入激趣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请来一位小客人,快来看这是谁啊?
(出示小蚂蚁图片一)快来看小蚂蚁怎么了?
(出示图片二)图上画得是什么?
(逐一观察图片,分析图片内容,幼儿大胆猜想)
接下来请大家竖起自己的小耳朵仔细听听,看和你们想到的一样吗?
二、幼儿观看视频动画,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师:
1、小蚂蚁遇到什么困难了?为什么?是谁救了小蚂蚁?怎么救的?
2、几天后,小蚂蚁散步时听到了一阵"沙沙"声是谁的?
鸽子遇到什么困难了?这时,是谁救了鸽子?;本文怎么救的?
师:鸽子得救了吗?我们再来仔细听一次,听听小蚂蚁和鸽子说了些什么?他们是怎么说的?
三、幼儿再次观看视频动画,学说故事中的角色对话
师:当小蚂蚁掉入水中时,着急的说什么?谁来学一学?(对学得很形象逼真的给予表扬鼓励)鸽子又说了什么话?谁来学一学?我们也来学说吧!小蚂蚁得救了感激的对鸽子说了什么话?我们一起来听听师:当鸽子遇难了时,小蚂蚁也着急的大喊什么?谁听出来了?我们一起说说?鸽子飞回来感激的对小蚂蚁说了什么?我们一起来听听(边回忆边学说对话边倾听验证)
师:这么热心的一对好朋友,在对方遇到困难时,都上前去帮助对方你们喜欢他们吗?平时我们应怎样做 ?
现在老师要交给你们一件很重要的任务,挑战一下自己,看谁能把这几幅图片上的内容变成自己的话讲出来,讲给你旁边的小朋友。(两人一组互相讲述)看谁讲的好?
四、幼儿自由讲述,教师巡回指导
师:谁愿意给大家试着讲讲?(指名俩个幼儿讲述)他们讲的好吗?
哪里好?(幼儿评价学习)
教学反思:
在整个说课的过程中,从一开始准备我觉得自己还是挺认真的,我没有按照一般的要求的去设计这节课,我以为这会是好的,没想到这却成了偏题,说实话有一点儿伤心,不过这是第一次嘛,而且我觉得应该是我在设计的课中并不能体现我的想法,所以老师们就更不能理解了,只是会觉得我设计的课偏题了,这对于我来说是一个经验教训:在还没有把课说好的情况下就不要去一昧的讲究新颖,这样反而会弄巧成拙,不但不能表达自己的本意可能还会很乱。
蚂蚁课件 篇10
课前预习:
1.搜集并了解作者南帆的有关资料。
2.朗读课文,标出文中生字词及褒扬人的词语。
相关课程标准:
“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的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力求有创意。”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所发出的感慨。
2.欣赏并学习文中对蚂蚁传神生动的细致描写。
3.掌握文中由蚂蚁引发思考的感悟式写法。
4.借助文章,加深对生存、生命的感悟。
评价任务:
1.通过朗读,改过本文主要内容,体会简洁美。
2.再次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如何能把蚂蚁写的如此传神,生动形象的。
3.结合自己生活体验,谈谈对作者独特的内心感受的理解,感悟生之机趣,培养学生的爱心。
播放儿歌《蚂蚁搬豆》,让学生回味儿时童趣,有什么感触?会想到什么?(引导学生自由联想、想象,充分调动积极性。)教师随机解说:假如你面前出现一只蚂蚁,为一粒饼干屑而奔忙,你会想些什么呢?让我们一起随南帆走近蚂蚁,去认识它,思考它。(板书课题与作者,让学生谈谈对南帆的了解)
请同学们大声用两分钟时间朗读课文,然后解决下面问题:
1.用最简洁的语言概过课文内容。提示:可按照本文通过对的生动细致的描写,引发的句式来概括。
(此题意在让学生感知文章内容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再次体会简洁美)
学生思考后回答。明确:本文通过一只小蚂蚁发现桌面上的饼干屑并在我的面前扛着饼干屑离开的故事,由此引发了作者的思考和感悟。
2.想一想这是怎样的一只蚂蚁?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
学生独立思考后,与同组同学交流讨论,明确:胆小而又自足的蚂蚁。语句“一只蚂蚁畏畏缩缩地爬上了我的书桌,如同一个成功的偷渡者”“ 这只孤独的蚂蚁有一点胆怯。它谨慎地左顾右盼,慢慢地朝一个方向迈出了几步,随后又不放心地退了回来,往另一个方向试探”等。
点名学生朗读课文前五段,其他同学听读,并思考下面问题:
3.为什么作者能把蚂蚁写的如此传神?请选择你认为最生动传神的语句,说说你的感受。
4.结合练习题(一):文中运用了一系列拟人化的词语来写蚂蚁是为了赞扬蚂蚁吗?目的是什么?
(从修辞的运用、词语的表达效果、作者的情感等角度去体会。此题意在引导学生知道作者怎样写的同时,了解体会掌握文章的表达技巧。)
(学生交流)明确:3.因为作者采用拟人化手法,生动刻画了蚂蚁的动作、神态、心理。
请选择你认为最传神生动的词句,说说你的感受(词句品味)。(可结合课后“词句品味与积累”,交流展示。
4.不是为了赞扬蚂蚁。在文中作者只是一个冷静的旁观者。目的是为了传神生动地描写蚂蚁,同时有一定的幽默感(如:义无反顾、重大判断等)。
总结:作者采用“放大”的方法,大词小用,大胆的“想象”,刻画了它们的“动作,语言,心理,神态”等方面。使内容更加细致,突出了细致之美。那么作者怎样选择切合点,展现他的机趣美?
学生齐读6-9段,然后探究下面内容:
5.虽然蚂蚁在人类的眼中是个十分渺小的事物,然而我发现此时我们与蚂蚁却有着惊人的相似,这说明了什么道理?
6.在文中找出作者独特的内心感受的句子,结合自己生活体验,谈谈你的理解。
(学生合作交流)明确:5.往往自足于眼前的幸福,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从整个生物界来说,我们与蚂蚁一样只是生物链中的一个因素,我们何尝不也是一只渺小的蚂蚁!
6.示例:“它的幸福是货真价实的”,站在蚂蚁的角度,这当然是真的,因为蚂蚁并不知迈步的.幸福顷刻间就可能被比它强大得多的人类毁灭。站在人的角度,前文已述,蚂蚁的幸福是渺小的,甚至是虚无的。所以不能简单地对这个问题作肯定或否定的回答。重要的是,这句话使我们感到蚂蚁沉浸在自己认为的货真价实的幸福中,而毫不知道随时可能降临到它头上的危险。正是作者关注到了这种情况,就引出了文中更重要的一句话:“我实在不忍心伸手戳破它的快乐。”这表现了作者的悲悯情怀。
小结:从《蚂蚁》一文可知,感悟式写法必须借助联想,同时联想还得有恰当的契合点。本文就以“自足于眼前幸福,无法主宰命运”为契合点。感悟还要有特殊性,不要落入俗套。作者南帆就是这样。我们要像作者一样,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动物以人的情态、心理,你笔下的动物就可能写得生动形象、活灵活现。但这必须建立在细心观察的基础上。
作业:根据平时的观察,选择你熟悉的一种动物,写一篇文章,展现你的机趣美。
教学反思:
1.这篇文章篇幅短小,学生较容易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把握作品形象,但对于后文作者的感悟学生理解起来有一些难度,我通过让学生从修辞的运用、词语的表达效果、作者的情感等角度去体会,来引导学生知道作者怎样写的同时,了解体会掌握文章的表达技巧。从而降低难度,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2.读与写是语文学习的两大手段,而提高读写能力又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目标。作业布置就结合本文及“表达交流”,突出读写结合的特点。但在文本讲解过程中体现还不足。
3.学生对于感悟式写法借助联想,寻找恰当的契合点还难免落入俗套,不能别出心裁,这需要在增加学生观察能力的基础上注意体验生活。
蚂蚁课件 篇11
活动一:逗蚂蚁
目标:
1.能仔细观察周围环境和事物,感知蚂蚁的特征、生活习性与人类的关系。
2.培养关心小动物和关爱大自然的情感。
过程:
观察是兴趣的起源,幼儿的兴趣来源于有趣的材料和教师的启发。
开始并不是人人都喜欢蚂蚁的,当高雨馨和黄雅诗发现了蚂蚁,并把消息告知大家:“你看,蚂蚁在我的手上走的很快呀!”“蚂蚁在吃我的饼干屑!”“老师,蚂蚁找到了好吃的东西,抬不动,会请其他蚂蚁一起来帮忙,合作抬!”……他们发现的问题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因此,在每次户外散步时,幼儿都要求观察蚂蚁。而当他们又发现蚂蚁的一些新情况时,立即激动得开心地讨论起来。幼儿渐渐地发现,蚂蚁热爱群体生活、团结互助的优点。
活动二:蚂蚁社会
目标:
1.积极主动参与收集,发掘学习材料。
2.在活动中用语言和图画等形式将自己看到的事物及收集到的资料大胆的表达出来。
过程:
每次观察,幼儿求知欲都很浓,他们都争着说自己的看法。周昊说:“我知道蚂蚁有六条腿!”为了更好的引导幼儿,我们共同翻阅了有关书籍和图片,进一步认识和了解到蚂蚁的身体结构:包括有一对触角,六条大腿,一对大鄂及头、胸、腹、眼几部分,并进行美工制作“捏蚂蚁”。有的幼儿回家后,请爸爸妈妈上网查找,然后打印下来,回来告诉同伴和老师。如姚张杰说:“我家的阳台上有蚂蚁。”曹可心指着妈妈打印出来的“力大无比”说:“蚂蚁的力量可真大,别看他身体小,两只合作能抬起一只苍蝇!”家长提供的学习资料,我们都加工好贴在活动室里。幼儿在与成人的户动活动中建立了人与人之间相互合作的关系,自信、自主地学习、表达和交流语言。
除了家长提供的研究资料外,幼儿在图片、书籍和多媒体获得的信息也不少。从丰富的资料中发掘、探讨“工蚁如何修筑巢穴”、“产卵与搬家”等过程,寻求答案,增加对蚂蚁社会的认识。整个学习的形式和氛围充满着成功的发现和喜悦。
何修筑巢穴”、“产卵与搬家”等过程,寻求答案,增加对蚂蚁社会的认识。整个学习的形式和氛围充满着成功的发现和喜悦。
蚂蚁课件 篇12
2.情感目标:通过不同情绪的音乐,感受“飞”,表现|“飞”,并对自然界、生活中的“飞”的奥秘产生浓厚的'兴趣,大胆参与创编活动。
3.学习目标:积极参与本课的评价活动,能够愉快地与他人合作,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大家一起分享。
本课以“飞”为情境主线,通过感受飞——学习飞——创编飞——表现飞等环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地氛围中学唱歌曲《飞呀飞》,积极主动地参与《飞呀飞》的创编活动和表现活动,以从小培养孩子们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一、定向导入“感受飞”
师:小朋友们,现在就让我们变成一只快乐的小鸟,飞进我们的音乐教师吧,你想怎么飞都行,带上你的笑容,我要看看谁的笑容最美,谁飞得最漂亮!
师:刚刚我们的小鸟都飞得非常漂亮,我想采访采访咱们的小鸟,说说你是怎样飞的?
生:
师:恩。它是拍着翅膀飞的。飞呀飞呀谁能飞?小鸟怎样飞?
师:对拉,小鸟是拍着翅膀飞的,唐老师把咱们的回答串成一首儿歌,你听听,
师:请小朋友们把能变出任何节奏的小手拿出来。跟唐老师一起来学习吧!
师:(边拍节奏。边说)下面,我提问,请你回答“飞呀飞呀飞呀飞呀,谁能飞?
师:回答得真棒,现在我问,请所有小朋友回答,飞呀飞呀飞呀飞呀谁能飞?
师:为什么第一种好听?你能模仿老师用轻声唱歌吗?
师:又到表演时间了,弹奏”小星星“,请你张开你美丽翅膀飞齐唱歌曲《飞呀飞》
师:我相信所有的小朋友都学会了这首飞呀飞,谁能告诉我除了小鸟会飞,什么会飞?
师:你能把xx飞编成一首儿歌吗?像飞呀飞一样。
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跟着琴把xx同学创作的xx唱一唱吧!
师:你们想不想像xx同学一样当个”小小词作家"
师:恩,那我们现在分团队比赛,给你三分钟的时间,请你选出一样你最喜欢能飞的事物,并给它添加歌词,可以加上动作就更加棒了!请大家抓紧时间创作,看哪个团队创作得又快又好!唐老师给予大红花奖励。看哪个团队的大红花得的最多?
师:时间到了,小演员们都准备好了吗?哪一组先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今天谁最能飞,最认真的观看表演的小组,还能获得老师颁发的特别奖。
师:我们在音乐声中感受了飞,学习了飞,创作了飞,所有的表演家都表现得非常出色。现在就让我们唱着自己喜欢的飞呀飞,飞向快乐的世界吧,我看看,谁飞得最美。
最新小摄影师课件
根据您的需求,小编为您收集了“小摄影师课件”,想获取更多细节请持续浏览我们的网站。一般给学生们上课之前,教师会提前准备好课程教案和课件,编写教案课件需要投入一定心思。教师编写教案的态度体现了对教学质量的认真负责。
小摄影师课件 篇1
【设计理念】
创设情境,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将读
的训练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引导学生自读自悟理解课文的.大概意思,引导学生透过对话和细节描写进行合作、探究学习,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思想感情,受到熏陶和感染。通过看、听、说、读、做、写等多种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精神,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学习目标】
1、认识摄、媚等8个生字。会写突、按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突然、立刻、人行道等12个词语。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读好对话,并从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4、体会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感受高尔基对小男孩无比慈爱、关怀备至的感情。
【学习重点、难点】
1、重点:
通过理解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高尔基热爱儿童的思想感情。
2、难点:
通过对话和细节描写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学准备】
1、教师:
生字卡片、教学挂图。
2、学生:
收集了解关于高尔基生平故事、资料。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介绍人物,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课前同学们自己已经读过了课文,查阅了有关资料,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高尔基?
2、学生之间交流收集的有关高尔基的资料。
3、老师小结:高尔基是世界著名的文学家,他写了很多书。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句脍炙人口的名言,就出自高尔基的笔下,全世界人民都很敬爱他。今天学习的课文讲的是关于他非常爱孩子的事。
二、初读课文
1、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可以默读、放声读、或者找同伴一起读,力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明白的词语、句子做上记号。
2、检查朗读情况:开火车读词语。
3、给课文标好自然段序号,提醒学生课文共15段,小摄影师给高尔基写信的那部分内容属于第1自然段。
4、交流学习疑难,相机指导学生朗读该词、句所在段落,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初步疏解课文字、词障碍。
5、再读课文,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你读懂了什么?
6、画出不懂的问题,留待下节课交流解决。
三、合作识字
1、小组合作,想办法记住生字字形。
2、交流识记方法:利用熟字记生字(交──胶)、形声字构字(辆──形旁车──声旁两)。并且说说在书写时应该注意什么。
小摄影师课件 篇2
[题旨说明]
1.第1题,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练习。指导学生默读时,要做到不出声,不指读,边读边思考。通过默读,归纳表现高尔基对小男孩关心、爱护、非常尊重小男孩意愿的句子。
2.第2题,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的练习。可告诉学生查词典、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等多种理解词义的方法,再让他们说出这些词在句子中的含义。
3.本文的朗读既要表现出小男孩对高尔基热爱和尊敬的感情,又要表现出高尔基对下一代的关怀和慈爱的感情。朗读时,要从语气、重音、语凋等方面表现出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
4.△是选作题。学生可自行选择做还是不做。表演的要求不可太高,能分角色朗读加上必要动作即可。
[自主性练习设计]
1.从课文中找出高尔基对小男孩关心、爱护、重视的句子。
①高尔基拿了张纸,____________
②高尔基走到窗口,____________
③我很忙。不过,来的如果是个小男孩____________
2.想一想,小男孩会再来吗如果他再来,高尔基会怎么做如果他不来,少先队的墙报怎么办选择其中一种结果,把你想到的写下来,再说给同学听。
3.语文活动:学演课本剧。
先同桌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读以后,配上恰当的动作,在语文活动课上表演。看谁演得最生动形象。
[评价指导]
课本剧由学生根据兴趣自编自演,教师作些指导。评价时一定要充分肯定学生,使其具有自信心。要特别偏爱基础差的学生,鼓励他们积极参加演出,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树立学好语文的信心。
小摄影师课件 篇3
创设情境,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将“读” 的训练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引导学生自读自悟理解课文的大概意思,引导学生透过对话和细节描写进行合作、探究学习,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思想感情,受到熏陶和感染。通过看、听、说、读、做、写等多种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精神,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1、认识“摄、媚”等8个生字。会写“突、按”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突然、立刻、人行道”等12个词语。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读好对话,并从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4、体会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感受高尔基对小男孩无比慈爱、关怀备至的感情。
1、重点:
通过理解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高尔基热爱儿童的思想感情。
2、难点:
通过对话和细节描写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2、学生:
1、启发谈话。课前同学们自己已经读过了课文,查阅了有关资料,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高尔基?
2、学生之间交流收集的有关高尔基的资料。
3、老师小结:高尔基是世界著名的文学家,他写了很多书。“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句脍炙人口的名言,就出自高尔基的笔下,全世界人民都很敬爱他。今天学习的课文讲的是关于他非常爱孩子的事。
1、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可以默读、放声读、或者找同伴一起读,力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明白的词语、句子做上记号。
3、给课文标好自然段序号,提醒学生课文共15段,小摄影师给高尔基写信的那部分内容属于第1自然段。
4、交流学习疑难,相机指导学生朗读该词、句所在段落,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初步疏解课文字、词障碍。
5、再读课文,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你读懂了什么?
6、画出不懂的问题,留待下节课交流解决。
1、小组合作,想办法记住生字字形。
2、交流识记方法:利用熟字记生字(交──胶)、形声字构字(辆──形旁“车”──声旁“两”)。并且说说在书写时应该注意什么。
1、巩固词语:
2、用上以上词语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1、读文想问题:
⑴ 投影出示“突然”一词,说说你对该词的理解。
⑵ 请在原文中找出例句,体会“突然”一词的用法,想一想它有什么作用。
2、画句找答案:
⑴ 小男孩为什么来?用“──”画出有关句子。
小男孩为什么能进来?用“──”画出有关句子。
⑵ 高尔基是怎样听从小男孩吩咐的?用“____”画出有关句子。
⑶ 小男孩坐在地上哭了,高尔基是怎样说的?用“△”画出高尔基说的话。
⑷ 小男孩跑了,高尔基喊些什么?用“△”画出高尔基说的话。
3、读句知内容:
从课文的许多地方可以看出高尔基喜欢小男孩,让我们找出来读一读。
1、以小组为单位,组长为导演,安排组员分角色朗读、表演课文第1~11自然段的内容。
提醒:以课文内容为剧本,找出描写动作、神态的重点词语,边做动作边朗读。
2、教师分组巡视、指导朗读、表演。
3、挑选一组学生上台表演,根据表演情况,相机指导理解几处重点语句:
⑴ 点评学生表演的动作。相机理解“鞠躬”、“打量”、“摆弄相机”、“赶紧站”等词语。
⑵ 从小男孩“咧嘴笑了”到“大哭起来”,说说你表演时体会到小男孩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引导学生从中感受到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之情。
⑶ 抓住高尔基的反应,尤其是“吩咐”二字,展开讨论,体会到他对下一代的宽厚慈爱和关怀。
⑷ 引读第10自然段,注意高尔基的神态动作,指导读好句子:“孩子,回来!我给你胶卷,我这儿有很多胶卷。”让学生反复朗读好这句话,从中感受到高尔基多么想留住小男孩,帮助孩子拍成这张照片,实现他美好的愿望。
4、练习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课文,读出对话的不同语气。
2、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要求联系全文,在课文中找出自己的依据。
3、高尔基希望孩子来吗?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话,抓住“不过”、“一定”等词表示的前后态度上的转变,再次深切感受他对少年儿童的关怀和深深的爱。
师:小男孩匆匆赶往高尔基的办公室,再次见面时他们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请你展开想象,接着往下编写这个故事,同学间相互交流。
小摄影师课件 篇4
设计理念
创设情境,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将“读”的训练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引导学生自读自悟理解课文的大概意思,引导学生透过对话和细节描写进行合作、探究学习,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思想感情,受到熏陶和感染。通过看、听、说、读、做、写等多种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精神,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学习目标
1、认识“摄、媚”等8个生字。会写“突、按”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突然、立刻、人行道”等12个词语。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读好对话,并从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4、体会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感受高尔基对小男孩无比慈爱、关怀备至的感情。
学习重点、难点
1、重点:
通过理解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高尔基热爱儿童的思想感情。
2、难点:
通过对话和细节描写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学准备
1、教师:
生字卡片、教学挂图。
2、学生:
收集了解关于高尔基生平故事、资料。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介绍人物,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
课前同学们自己已经读过了课文,查阅了有关资料,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高尔基?
2、学生之间交流收集的有关高尔基的资料。
3、老师小结:
高尔基是世界著名的文学家,他写了很多书。“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句脍炙人口的名言,就出自高尔基的笔下,全世界人民都很敬爱他。今天学习的课文讲的是关于他非常爱孩子的事。
二、初读课文
1、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可以默读、放声读、或者找同伴一起读,力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明白的词语、句子做上记号。
2、检查朗读情况:开火车读词语。
3、给课文标好自然段序号,提醒学生课文共15段,小摄影师给高尔基写信的那部分内容属于第1自然段。
4、交流学习疑难,相机指导学生朗读该词、句所在段落,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初步疏解课文字、词障碍。
5、再读课文,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你读懂了什么?
6、画出不懂的问题,留待下节课交流解决。
三、合作识字
1、小组合作,想办法记住生字字形。
2、交流识记方法:
利用熟字记生字(交──胶)、形声字构字(辆──形旁“车”──声旁“两”)。并且说说在书写时应该注意什么。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说话练习
1、巩固词语:
纸团、墙报、鞠躬、打量、吩咐、摆弄、胶卷、秘书、杂志社、转告。
2、用上以上词语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回忆上节课归纳的问题
三、带着问题读书,思考解决问题的策略
(尽量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如果学生提不出来,则照以下步骤进行。)
1、读文想问题:
⑴投影出示“突然”一词,说说你对该词的理解。
⑵请在原文中找出例句,体会“突然”一词的用法,想一想它有什么作用。
⑶围绕两个“突然”质疑。如:突然发生了什么事?事情怎么突然发生的?
2、画句找答案:
⑴小男孩为什么来?用“──”画出有关句子。
小男孩为什么能进来?用“──”画出有关句子。
⑵高尔基是怎样听从小男孩吩咐的?用“__”画出有关句子。
⑶小男孩坐在地上哭了,高尔基是怎样说的?用“△”画出高尔基说的话。
⑷小男孩跑了,高尔基喊些什么?用“△”画出高尔基说的话。
3、读句知内容:
从课文的许多地方可以看出高尔基喜欢小男孩,让我们找出来读一读。
四、角色演读,体会感情
1、以小组为单位,组长为导演,安排组员分角色朗读、表演课文第1~11自然段的内容。
提醒:以课文内容为剧本,找出描写动作、神态的重点词语,边做动作边朗读。
2、教师分组巡视、指导朗读、表演。
3、挑选一组学生上台表演,根据表演情况,相机指导理解几处重点语句:
⑴点评学生表演的动作:
相机理解“鞠躬”、“打量”、“摆弄相机”、“赶紧站”等词语。
⑵从小男孩“咧嘴笑了”到“大哭起来”,说说你表演时体会到小男孩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引导学生从中感受到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之情。
⑶抓住高尔基的反应,尤其是“吩咐”二字,展开讨论,体会到他对下一代的宽厚慈爱和关怀。
⑷引读第10自然段,注意高尔基的神态动作,指导读好句子:“孩子,回来!我给你胶卷,我这儿有很多胶卷。”让学生反复朗读好这句话,从中感受到高尔基多么想留住小男孩,帮助孩子拍成这张照片,实现他美好的愿望。
4、练习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课文,读出对话的不同语气。
五、巧设疑问,升华感情
1、提问:小男孩会回来吗?
2、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要求联系全文,在课文中找出自己的依据。
3、高尔基希望孩子来吗?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话,抓住“不过”、“一定”等词表示的前后态度上的转变,再次深切感受他对少年儿童的关怀和深深的爱。
六、拓展活动:发挥想象,续写故事
师:小男孩匆匆赶往高尔基的办公室,再次见面时他们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请你展开想象,接着往下编写这个故事,同学间相互交流。
板书设计
6、小摄影师
关怀、爱护
高尔基小摄影师
有礼貌
小摄影师课件 篇5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一名少先队员为苏联文学家高尔基照相,因没带胶卷未能照成的故事,体现了文学家高尔基对少先队员的关怀爱护。本文在表达上的主要特点是,通过对话和细节描写,展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从对话和细节描写中体会人物内心活动。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突然、立刻、人行道、照相机、打量、摆弄、准备、胶卷、秘书、杂志社、记者、转告”等词语。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读好对话,并从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4、感受高尔基对男孩的关怀爱护和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
5、续写这个故事。
教学重难点:
重点:高尔基接受少先队员照相的经过。
难点:使学生通过对话和细节描写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介绍人物,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课前同学们自己已经读过了课文,查阅了有关资料,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高尔基?
2、学生之间交流收集的有关高尔基的资料。
3、老师小结:高尔基是世界著名的文学家,他写了很多书。“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句脍炙人口的名言,就出自高尔基的笔下,全世界人民都很敬爱他。今天学习的课文讲的是关于他非常爱孩子的事。
二.检查预习
1.以小组汇报的形式读词语,对重点字词的读音、书写进行强调
2.扩充词语,为同学们扩充几个关于描写天气美好的词语。
1、检查同学预习朗读情况,随机叫同学来读课文。
2、让同学们根据预习情况试着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你读懂了什么?
三、体会情感
1.你认为这是个什么样的小男孩?为什么?找到相关语句读一读,谈谈自己的看法。
①小男孩扔纸团进来,说明他很聪明
②(6段)“仔细打量”知道小摄影师观察细致,也含有思考的意思。“摆弄很久”小摄影师不停地摆弄相机,为拍照作准备,同时让高尔基多次调整坐态,说明照相技术不熟练但做事认真、有主见。 指导朗读
③鞠躬说明他很有礼貌
2.你认为高尔基是什么样子的?
①(1段)我看出他关心下一代。从高尔基破例地让小男孩进去,体会出那种热爱关心下一代的特殊感情。
② “小摄影师”“吩咐”高尔基,让高尔基多次调整坐态,占用他很多时间,他任其摆布,听从吩咐,说明他对下一代的宽厚慈爱和关怀。
③(10自然段),想留住男孩,关心男孩。 高尔基“赶紧”站起来,“大声喊”?“孩子,回来!我给你胶卷,我这儿有很多胶卷。”高尔基多么想留住小男孩,帮助孩子拍成这张照片,实现他美好的愿望
④(15段)高尔基关心孩子 高尔基不见记者,却希望来的是小男孩。高尔基此时是多么希望并等待着小男孩能再次出现,体会高尔基对孩子的关心爱护 。指导朗读。
五、分角色演读,体会感情
以小组为单位,组长为导演,安排组员分角色朗读、表演课文的内容。
教师分组巡视、指导朗读、表演。
六、巧设疑问,升华感情
1.提问:小男孩会回来吗?
2.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要求联系全文,在课文中找出自己的依据。
3.高尔基希望孩子来吗?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话,抓住“不过”、“一定”等词表示的前后态度上的转变,再次深切感受他对少年儿童的关怀和深深的爱。
七、拓展活动
发挥想象,续写故事。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一名少先队员为苏联文学家高尔基照相,因没带胶卷未能照成的故事,体现了文学家高尔基对少先队员的关怀爱护。本文在表达上的主要特点是,通过对话和细节描写,展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从对话和细节描写中体会人物内心活动。
小摄影师课件 篇6
【教材分析】
高尔基工作很忙,一般不接受记者的采访和照相。当得知一名少先队员要为自己照相时,高尔基欣然答应了孩子的请求。在拍照的准备过程中,高尔基尽力配合孩子的工作。在就要拍照的时候,孩子发现忘了带胶卷,拍照未能完成,尽管高尔基要为孩子提供胶卷,他还是哭着离开了。最后,高尔基交代秘书,他不接待杂志社的记者,但如果是那个少先队员,就一定让他进来。这个故事体现了文学家高尔基对少先队员的关怀爱护。本文在表达上的主要特点是,通过对话和细节描写,展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摄影、阳光明媚、桌子、同志、鞠躬、侧过、胶卷、一辆、秘书、杂志社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品读对话体会高尔基对小男孩关心、爱护的感情;小男孩对高尔基的热爱、崇敬的感情。
4.学习引用人物的话,可以有不同的形式
【教学难点、重点】
体会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高尔基对小男孩无比慈爱、关怀备至的感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上节课大家学习了前苏联革命领袖列宁和一个小男孩的故事。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位前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和一个小男孩的故事。(板书高尔基、小男孩)
2你对高尔基了解吗?学生介绍高尔基生平以及他的著作。(学生谈不到的地方,教师适当补充)。高尔基,世界著名的文学家,原苏联文学的创始人。发表了《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母亲》等小说以及著名的散文诗《海燕》等。世界人民敬爱他,他非常关心、爱护少年儿童。
3、板书课题。读准生字:摄(shè)。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摄影"是怎么回事,"摄影师"是干什么的人。
二、初读感知
1、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可以默读、放声读、或者找同伴一起读,力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明白的词语、句子做上记号。
2、检查朗读情况:开火车读词语,重点指导"鞠(jū)躬(gōng)"、"胶(jiāo)卷",轻声字"停当(dang)"、"打量(liang)"、注意:摆弄(nòng)声母是n。
3、给课文标好自然段序号,提醒学生课文共15段,小摄影师给高尔基写信的那部分内容属于第1自然段。
4、交流学习疑难,相机指导学生朗读该词、句所在段落,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初步疏解课文字、词障碍,教案《《小摄影师》教案》。
5、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三、细读感悟第一--第五段
1、朗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写的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指名读第一段。
了解记叙一件事可在一开头就把这件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在一开始就交代清楚。
2、有个小男孩非常想见到他,可是高尔基的秘书步让他进,他用了什么办法?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1)"突然,一个纸团从窗外飞到了架子上。"
"突然":是在一眨眼的时间内发生的,说明高尔基一点也不知道会发生这样的事。"飞"也说明了事情发展的快。
(2、)"飞"也说明了事情发展的快。
(3、)"亲爱的高尔基同志,我是一名少先队员。我想给您照张相,贴在我们的墙报上。请您让他们放我过去。我照完相,立刻就走。"(纸条上的内容。)
(a)个别读。
(b)学生谈对纸条内容的理解。
(c)高尔基看了这封信后会怎么想呢?
纸条上的前两句打动了高尔基。因为高尔基看到小男孩是少先队员,他拍照的目的不是为了宣传自己,而是为了同学们的学习进步。高尔基想到这一点,就产生了见小男孩的想法。。由此体会到高尔基对下一代的关心爱护,也可以体会出小摄影师对高尔基的热爱崇敬之情,
3.感情朗读第一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检查
1、摄影、 阳光明媚、 桌子、 同志、 鞠躬、 侧过、 胶卷、 一辆、秘书、 杂志社
2、用以上的词,说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初读2---15段
1、高尔基被小男孩的信打动了,接下来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读一读2-15段
2、指读2-15段
三、品读2-15段
1、读2-15段,学着边读边思考,思考你读懂了什么,可以在句子旁边写一写简短的批注。
2、学生自由地读课文。
3交流你从2-15段中读懂了什么?
(1)体会出小摄影师对高尔基的热爱崇敬之情。交流从小男孩的动作"仔细打量""咧开嘴开"体会到。有礼貌地读好第6段
(2)小男孩摆弄了很久很久,说:"一切准备停当。"
"摆弄",指小男孩调整相机,解决技术问题,为正式拍照作准备;也可以理解为"小摄影师""吩咐"高尔基,让高尔基多次调整坐态。
"停当",是指把要做的`事,要做的准备,全部做完做好。
"摆弄了很久很久",可以体会到高尔基的时间是宝贵的,对时间格外珍惜。但是对孩子,他却十分慷慨,为了孩子,他舍得花费时间,即使孩子占用了他很多时间,他仍然耐心地接待,任其"摆弄",还对孩子"微笑",说明他对下一代的宽厚、慈爱和关怀。也可以体会出孩子的认真,对高尔基的无比敬爱之情。(齐读这句话)
(3)理解词语:"吩咐"、"侧过脸", 抓住高尔基的反应,尤其是"吩咐"二字,展开讨论,体会到他对下一代的宽厚慈爱和关怀。体会到高尔基积极配合。
(4)、"突然,小男孩往地上一坐,哭了起来。"
(a)突然,在这里又一次出现,意思是说情况发生了急剧的变化。
(b)与前文的"突然"进行区别。
(c)思考:小男孩为什么会突然往地上一坐,哭了起来了起来?
(4、)课文中几次提到小男孩的哭?体会当时小男孩当时的心情。
5、指导朗读2-11自然段。
①学生练读。
②朗读"孩子,回来!我给你胶卷,我这有很多胶卷。"教师范读 学生练读
③分角色读,边读边做动作。
6、我们还可以从课文的许多地方可以看出高尔基喜欢小男孩,让我们找出来读一读。读12-15
示:"请转告他,我很忙。不过,来的如果是个小男孩,就一定让他进来。"
(1)学生结合课文谈自己的理解、看法。
(2)"忙"高尔基为什么忙?
(3)一个是"大摄影师"杂志社记者,一个是小摄影师,一个普通的小男孩。但高尔基的态度截然不同,而且还特别嘱咐工作人员说"如果是一个是小男孩来拍照的话,就'一定'让他进来。"高尔基在想什么?
(4)引导读对话
四、了解不同的对话形式
我们已经学习了两种对话形式,一种提示语在前面,一种提示语在后面。那聪明的你找一找,这篇课文一共有几种对话形式?
(1、)读课文找
(2、)交流。一共有4种对话形式,体会不同点。
(3)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五、诵读1-15段
1、同桌分角色练读
2、请几组表演读。
3、师生直接读对话,表演读。
4、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充足的理由根据,说"小男孩会不会再来"?
四、课堂练习
1.写出下列字的部首 桌( )鞠() 切() 杂( )
2.组词 贴() 秘() 胶( )粘() 密() 校( )
3.理解词语 吩咐: 打量: 摆弄:
五、板书设计
7 小摄影师
关怀、爱护
高尔基-------小摄影师
六、课外延伸
1、以"小男孩会不会再来"为线索,练习续写。
2、可以借阅或购买高尔基发表的一些作品静下心来读一读。如《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等。
小摄影师课件 篇7
一、说教材
对教材的理解《小摄影师》是人教版第五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一名少先队员为苏联文学家高尔基照相,因没带胶卷未能照成的故事。高尔基工作很忙,一般不接受记者的采访和照相。当得知一名少先队员要为自己照相时,高尔基欣然答应了孩子的请求。在拍照的准备过程中,高尔基尽力配合孩子的工作。在就要拍照的时候,孩子发现忘了带胶卷,拍照未能完成,尽管高尔基要为孩子提供胶卷,他还是哭着离开了。最后,高尔基交代秘书,他不接待杂志社的记者,但如果是那个少先队员,就一定让他进来。这个故事体现了文学家高尔基对少先队员的关怀爱护。
本文在表达上的主要特点是,通过对话和细节描写,展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如,秘书告诉高尔基:“外面来了一位摄影师。”“是个小男孩吗?”高尔基问。从对话中,可以看出他仍在挂念着那个少先队员。再如男孩见到高尔基后,“仔细打量着高尔基,咧开嘴笑了”,这个细节反映了孩子对高尔基的崇敬和见到高尔基后的激动和惊喜。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从对话和细节描写中体会人物内心活动。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引导学生通过对话和细节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感受文学家高尔基对少先队员的和蔼可亲和关怀爱护;二是认识引用对话的不同方式,并通过对话读出人物的感情。
本文的重点内容是高尔基接受少先队员照相的经过,通过对话和细节描写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是本文教学的难点。
结合本单元的实际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突然、立刻、人行道、照相机、打量、摆弄、准备、胶卷、秘书、杂志社、记者、转告”等词语。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读好对话,并从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4.感受高尔基对男孩的关怀爱护和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
5.续写这个故事。
【说教法学法】
本课教学,我的主导方法是“扣词品句”,紧抓住关键词句,立足于语言文字,引领学生参与感悟,深入细致地体察。其次,采用“读写结合”等方法让学生进行语文实践。
学法上主要采用自主感悟、移情体验,放手让学生潜心会文,使课堂朴实、踏实、高效。
【说流程预设】先质疑;再交流初读课文时留给学生的人物印象;第三步,感悟高尔基对下一代的关怀;接着,体会小摄影师的品格;最后是通过联想续写,把两代人的品德更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
具体是这样的:
一、质疑明起点,使得课堂显得真实、真切
1、课开始就向学生提问“读了课文,你们有哪些不明白的?”引导学生说出读课文后的疑难点。
2、预计有学生会说“小摄影师为什么不要高尔基的胶卷呢?”、“小摄影师为什么最后一直没再去找高尔基拍照呢?”、“高尔基到底是忙还是不忙,伟人为什么还要骗一个杂志社记者呢?”
【质疑是语文教学很重要的方法,也是教师掌握学生真实起点一个途径,教师的教要教在学生真正的不懂之处,这是课堂真实化、课堂以人为本的基础。】
二、把学生初读的个性理解,通过交流使个性的学习内容形成大家的共识
1、在质疑后,教师向学生提问:“同学们,读了课文之后,你对文中的高尔基、小摄影师,有了什么印象呢?”
2、预计学生会交流:高尔基是关心少年儿童的、工作十分繁忙的一个人等等;小摄影师是一个守信、很有办法、懂礼貌的人等等。
3、交流后,还向学生提出要求:
同学们交流的这些体会,在课文中都有所体现,请大家再认认真真读几遍课文,这些人物印象是从哪些句子体会到的,请在这句子边上注上相应的体会词。
【学生读了文章后,都有自己的个性理解,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成果,因此在第二课时的一开始,就让学生谈谈初读后对文中人物的印象。之后要求学生运用边读边注的形式,使得起先学生的个性化理解,就成为了全体学生的共性理解,对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很有好处。】
三、重点走进高尔基,品读感悟高尔基的人品
1、教师向学生提问:高尔基对少年儿童的关怀你是从哪些句子体会到的呢?
2、预计学生会说是从以下句子体会到的:
句子一:高尔基拿了一张报纸,按小男孩的吩咐坐下。小男孩摆弄了很久很久,说:“一切准备停当。”
A、“请同学们读这句,要一遍又一遍地读,发现哪些词能说明高尔基对少年儿童的关怀呢?”
B、交流句子,抓住关键词“吩咐”和“很久很久”。
【阅读教学是工具与人文的结合,以上教学预设,完全是体现了两者的有机结合。抓住重点词,在揣摩用词、联想情节、说话训练中,深深体味到了高尔基对少年儿童的关怀。】
句子2:“请转告他,我很忙。不过,来的如果是个小男孩,就一定请他进来。
A、自己读读,谈谈“哪几个字的描写更能表达高尔基对少年儿童的关怀?”
B、预计学生会注意“很忙”与“一定”两词,再问同学:到底是“忙”还是“不忙”?通过讨论,明白高尔基很忙,但不喜欢媒体广告宣传;再忙也要抽出时间满足少年儿童的愿望!
指导学生朗读,前一句要读得坚决,后一句要读得亲切。
【以上一段教学,使学生对高尔基关怀少年儿童形成浓浓的气氛,在学生对词语的品味与朗读中体会高尔基的情感是太爱少年儿童了,教师的每一句引导语、点拨语,学生读的、感受的内容都围绕高尔基的关怀,完全做到语言句子与情感熏陶合二为一。】
四、体会小摄影师的形象。
1、教师引导过渡:高尔基如此关怀少先队员,那么高尔基所爱的少先队员是怎样的一代儿童呢?
首先读读纸条上的内容:
这张纸条短短几句话,但写得很有水平,同学们仔细品读,信的内容到底巧妙在哪儿呢?
采用自由读、指名读、齐读等方式,读出一个“尊敬、懂事”的一名好队员。
除了指导读好这句外,还点拨学生:“课文中的几乎每一句话都是围绕这个主题写的,请大家再用心的读读全文,尤其要注意他们之间的对话。”指导学生朗读这些对话。
让学生读全文,使课文中的对话描写引起同学的关注,在真切朗读中感受文本价值,也使全课教学有了整体感。
四、课堂延伸
课堂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呼应课刚开始时学生提出的疑问,并进行续写,更深层次地提升人物的形象。
在最后,回到学生课始提出的问题:“小摄影师为什么不要高尔基的胶卷呢?”“小摄影师哭了,是他后悔吗?后悔什么呢?”
回答后,再让学生想想以下问题(投影句子:小摄影师最后会不会再出现?假如出现了高尔基会怎样?小摄影师想到了什么,才不去找高尔基的?假如一直没出现,高尔基又会怎样?)
针对这些问题,组织学生写一段话交流。
【这是课文的空白,利用这一空白,可以拓展学生的说话写话训练。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学生的一切思维活动都离不开语言的参与。让学生从说到写,可以培养想象创新能力,培养语言表达能力,从而发展学生的语言,使之形成语文能力。】
课文要求,感受高尔基关怀下一代的文本价值,但适当地延伸感受小摄影师所特有的诚信、聪明也是很有必要的。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从语言表达用词中、从想像“哭”的原因中,去琢磨领悟,一个活灵灵的高尚的小摄影师就会树立在学生面前,对引领学生该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少先队员是很有作用的。最后,通过写,把两代人的情感又上升了。
【说板书】
板书是微型教案,集中体现了教学目的、重点、难点及教学过程。好的板书还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是课堂教学中师生双边活动的缩影。
板书设计力求简洁,突出重点。
“高尔基——小男孩”是课文的重点,高尔基对小男孩的关怀,小男孩对高尔基的敬仰,板书很好地体现了人物的品质。
小摄影师
关怀
高尔基——————小男孩
敬仰
本课设计就是想努力实现情感目标的同时,让语言能力得到切实发展。如果语文课上只是心头感动或只是习得工具,都不是成功的语文课。只有两者的融合,才是应该追求的。综观整堂课的教学预设过程,都强烈体现着这点,让无情的方块文字流露出浓浓的情感,在追求情感氛围的过程中紧紧体现语文的工具性。由学生的质疑开始,从文本语言中去解疑,运用理解、体验、联想与朗读四种形式,学生对伟人高尔基、对同龄人小摄影师所具有的高尚品格,都会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小摄影师课件 篇8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认识三种对话的形式及标点符号的用法。
2、培养学生大胆质疑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4、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老一辈革命家对青少年一代的关怀、爱护,学习小摄影师热爱和尊敬革命前辈的优良品德,不辜负老一辈的殷切希望,努力学习,天天向上。
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高尔基热爱儿童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质疑、解疑的能力。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挂图。
收集了解关于高尔基生平故事、资料。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初读课文,了解内容。默读课文,提出问题,初步展开讨论。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学习质疑。
教学过程
一、介绍人物,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课前同学们自己已经读过了课文,查阅了有关资料,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高尔基?
2、学生之间交流收集的有关高尔基的资料。
3、老师小结:高尔基是世界著名的文学家,他写了很多书。“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句脍炙人口的名言,就出自高尔基的笔下,全世界人民都很敬爱他。今天学习的课文讲的是关于他非常爱孩子的事。
二、初读课文
1、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可以默读、放声读、或者找同伴一起读,力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明白的词语、句子做上记号。
2、检查朗读情况:开火车读词语。
3、给课文标好自然段序号,提醒学生课文共15段,小摄影师给高尔基写信的那部分内容属于第1自然段。
4、交流学习疑难,相机指导学生朗读该词、句所在段落,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初步疏解课文字、词障碍。
5、再读课文,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你读懂了什么?
6、画出不懂的问题,留待下节课交流解决。
三、合作识字
1.小组合作,想办法记住生字字形。
2.交流识记方法:利用熟字记生字(交—胶)、形声字构字(辆—形旁“车”—声旁“两”)。并且说说在书写时应该注意什么。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培养学生大胆质疑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老一辈革命家对青少年一代的关怀、爱护,学习小摄影师热爱和尊敬革命前辈的优良品德,不辜负老一辈的殷切希望,努力学习,天天向上。
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词语、句子,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高尔基热爱儿童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质疑、解疑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说话练习
1.巩固词语
纸团墙报鞠躬打量吩咐摆弄胶卷秘书杂志社转告
2.用上以上词语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回忆上节课归纳的问题。
三、带着问题读书,思考解决问题的策略。
(尽量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如果学生提不出来,则照以下步骤进行)
1.读文想问题
a、投影出示“突然”一词,说说你对该词的理解。
b、请在原文中找出例句,体会“突然”一词的用法,想一想它有什么作用。
c、围绕两个“突然”质疑。如:突然发生了什么事?事情怎么突然发生的?
2.画句找答案
a、小男孩为什么来?用“——”画出有关句子。
小男孩为什么能进来?用“——”画出有关句子。
b、高尔基是怎样听从小男孩吩咐的?用“”画出有关句子。
c、小男孩坐在地上哭了,高尔基是怎样说的?用“△”画出高尔基说的话。
d、小男孩跑了,高尔基喊些什么?用“△”画出高尔基说的话。
3.读句知内容
从课文的许多地方可以看出高尔基喜欢小男孩,让我们找出来读一读。
四、角色演读,体会感情
1.以小组为单位,组长为导演,安排组员分角色朗读、表演课文第1—11自然段的内容。
提醒:以课文内容为剧本,找出描写动作、神态的重点词语,边做动作边朗读。
2.教师分组巡视、指导朗读、表演。
3.挑选一组学生上台表演,根据表演情况,相机指导理解几处重点语句。
a、点评学生表演的动作。相机理解“鞠躬”、“打量”、“摆弄相机”、“赶紧站”等词语。
b、从小男孩“咧嘴笑了”到“大哭起来”,说说你表演时体会到小男孩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引导学生从中感受到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之情。
c、抓住高尔基的反应,尤其是“吩咐”二字,展开讨论,体会到他对下一代的宽厚慈爱和关怀。
d、引读第10自然段,注意高尔基的神态动作,指导读好句子:“孩子,回来!我给你胶卷,我这儿有很多胶卷。”让学生反复朗读好这句话,从中感受到高尔基多么想留住小男孩,帮助孩子拍成这张照片,实现他美好的愿望。
4.练习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课文,读出对话的不同语气。
五、巧设疑问,升华感情
1.提问:小男孩会回来吗?
2.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要求联系全文,在课文中找出自己的依据。
3.高尔基希望孩子来吗?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话,抓住“不过”、“一定”等词表示的前后态度上的转变,再次深切感受他对少年儿童的关怀和深深的爱。
六、拓展活动
发挥想象,续写故事。
板书设计
小摄影师 男孩 扔纸团 摆弄 坐哭 衬托
(明写)
关心 爱护 高尔基 放他进 微笑 站喊 对比
(暗写)
小摄影师课件 篇9
一、学习目标
1、认识“摄、媚”等8个生字。会写“突、按”等1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高尔基对小男孩无比慈爱、关怀备至的感情。
二、教学难点、重点:
体会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高尔基对小男孩无比慈爱、关怀备至的感情。
三、教学时间:
两课时
四、教学方法:
朗读感悟
五、课前准备
1、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2、 学生搜集有关高尔基的资料。
3、 教师准备投影片和道具。
六、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
2、说说什么是“摄影师”?你觉得课文会写什么?
如:小摄影师是谁?他给谁照相?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
板书学生提出来的有价值的问题。
二、初读感知
1、带着这些问题学生自由轻声朗读课文,遇到生字多读几遍。
2、在学习小组内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小组内互相正音。
3、画出不理解的字词,通过读句子、联系生活实际、同伴讨论等方法初步理解。
4、投影出示本课生字,指名认读,开火车认读。
5、自由说说课文的大体内容。指名回答以上问题。
三、细读感悟第一——五段。
1、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
指名读第一段
2、投影出示“高尔基”,介绍高尔基生平以及他的著作。
3、有个小男孩非常想见到他,可是高尔基的秘书步让他进,他用了 什么办法?
比较句子:突然,一个小纸团从窗外飞到了桌子上。
突然,一个小纸团从窗外扔到了桌子上。
4、你觉得他的这种举动怎么样?
5、高尔基看到这张纸团为什么没有生气,是什么感动了高尔基?
6、投影出示纸团内容,小组讨论。
7、全班交流。
如:“ 亲爱的”可以看出小男孩非常崇拜、敬仰高尔基;“您、请”写出了孩子的有礼貌和态度的诚恳;“让他们放我进去”向高尔基解释自己为什么用扔纸团的方法实在是迫于无奈;“我 照完相,立刻就走”他特别强调了 孩子迫切的心情同时不会耽误高尔基工作,等等都是高尔基感动的原因。
8、朗读指导这张纸团的内容。
如果 老师就是高尔基,你能用声情并茂的声音让我感动吗?
学生自由练——指名读,评议——齐读。
9、如果 你是高尔基,此时此刻会怎么想?
学生畅所欲言。
10、 对啊 ,高尔基非常想见见这位聪明有主见懂礼貌的孩子,学生自由朗读2——5自然段。
11、 分角色对话。
从对话中你又发现了 什么 ?
如“鞠躬”可以看出 小男孩很有礼貌。等等。
12、 学生表演朗读对话。
13、 他们之间又发生了 什么事情?我们下堂课学习。
四、写字指导
重点指导“藏、卧、旅、考”
第二课时
一、检查
认读词语(投影出示下列词语)
阳光明媚 鞠了个躬 咧开嘴 吩咐 准备停当
胶卷 秘书 杂志社 记者 突然 侧过脸
二、细读课文。
1、小男孩见到高尔基是怎样的表现?
读读课文的 第六自然段,画出有关句子。
2、体会这句句子。
为什么会仔细打量?为什么咧嘴笑了 ?说明了 小男孩什么样的心情?
3、高尔基是怎样听从小男孩吩咐的?用“ ”画出有关句子。
交流这些句子,体会高尔基积极配合孩子的工作,对孩子的极大耐心。
4、小男孩坐在地上哭了,高尔基是怎样说的?用“△”画出高尔基说的话。
5、此时小男孩为什么会哭?
6、小男孩跑了,高尔基怎么做,怎么说?用“△”画出高尔基说的话。高尔基为什么要喊?
指导读好这句话。
7、觉得孩子听到高尔基的话了 吗?那他为什么不回来向高尔基要胶卷?
三、演读入境
1、自由组合分角色朗读。
2、学生两人一组,借助道具自由组合表演课本剧,提示学生注意语言、表情、动作的协调统一,进入课文描述的情境。
四、质疑拓展。
1、小男孩还会回来吗?高尔基希望男孩再来吗?
2、自由读课文最后 4个自然段。
3、交流所得,
重点理解高尔基说得最后一句话“请转告他,我很忙。不过,来的如果是个小男孩,就一定让他进来。”
说说 话中前一个“他”是谁?后一个“他 ”是谁?为什么列宁要这么做?
4、拓展。
如果小男孩真的 来了 ,见面后他们会说什么,做些什么哪?
◎ 同桌互相编编故事,也可演演故事。
◎ 指名演故事,请同学注意语言表情神态。
◎ 续写故事。
教师巡回指导。
小摄影师课件 篇10
一、多音字:
1、当上当直截了当;当代当机立断
2、少多少;少年
3、相相对;照相
4、卷胶卷;试卷
5、转转告;转圈
二、近义词:
突然—忽然吩咐—命令立刻—马上仔细—细心、细致
打量—观察停当—妥当摆弄—摆布赶紧—赶忙
三、反义词:
经常—偶尔仔细—马虎、粗心哭—笑
四、词语解释:
1、明媚:景色鲜明可爱。
2、打量:观察的意思。
3、吩咐:口头指派或命令。
4、停当:齐备;妥当。
5、赶紧:抓紧时机,毫不拖延。
6、转告:受人嘱托把某人的话、情况等告诉另一方。这里指秘书把高尔基的话传给记者。
7、突然:在短促的时间里发生,出乎意料。
8、秘书:掌管文书并协助机关或部门负责人处理日常工作的'人员。
9、记者:通讯社、报刊、电台等采访和写通讯报道的专职人员。
五、词语辨析:
1、立刻马上
都有紧接着某个时候、短时间内的意思。
区别在于:立刻强调即刻就会发生,语气比马上稍重;马上强调接着就会发生,比立刻更口语化。
例句:我们必须立刻出发,否则就来不及了!
这些工作需要马上就做。
2、突然忽然
二者都有某事发生得快而且出乎意料之意。但突然更突出时间的短暂及出乎意外。
例:他来得很突然。他正要出门,忽然下起了大雨。
六、词语听写:
突然、按照、摆弄、准备、侧目、胶卷、车辆
秘书、立刻、仔细、打量、杂志社、阳光明媚
小摄影师课件 篇11
学习目标
⒈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突然、立刻、人行道、照相机、打量、摆弄、准备、胶卷、秘书、杂志社、记者、转告”等词语。
⒉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⒊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读好对话,认识三种对话的形式及标点符号的用法,并从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⒋感受高尔基对男孩的关怀爱护和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
⒌续写这个故事。
教学重点
体会高尔基接受少先队员照相的经过。
教学难点
通过对话和细节描写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是本文。
课前准备
⒈课件。
⒉收集了解关于高尔基生平故事、资料。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一、叙旧导新,揭题课题
⒈上节课,大家学习了前苏联革命领袖列宁和一个小男孩的故事。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位前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和一个小男孩的故事。这个男孩是一个小摄影师。
⒉板书课题:读准“摄(shè)”字,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摄影”是怎么回事,“摄影师”是干什么的人?(摄:摄影。摄影:这里指照相。师:掌握某种专门知识技术的人。摄影师:指在拍照技术这方面有专长的人。)
⒊出示教学挂图,学生交流高尔基生平情况,教师相机补充讲解。
(图文中的“摄影师”是个小男孩,则称为“小摄影师”。)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
⒈课上预习
⑴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⑵了解小男孩给高尔基照相没有照成是怎么回事?
⒉检查预习情况
⑴指名学生读课文,读后正音。
⑵读准生字,认读生词
①小组合作,想办法记住生字字形。
②交流识记方法:利用熟字记生字(交—胶)、形声字构字(辆—形旁“车”—声旁“两”)。并且说说在书写时应该注意什么。
开火车读词语
突然、纸团、立刻、墙报、人行道、照相机、鞠躬、打量
吩咐、摆弄、准备、胶卷、秘书、杂志社、记者、转告
⑶交流预习中的问题。
三、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⒈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可以默读、放声读、或者找同伴一起读,力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明白的词语、句子做上记号。
⒉给课文标好自然段序号,提醒学生课文共15段,小摄影师给高尔基写信的那部分内容属于第1自然段。
⒊交流学习疑难,相机指导学生朗读该词、句所在段落,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初步疏解课文字、词障碍。
⒋齐读全文后,完整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一名少先队员为苏联文学家高尔基照相,因没带胶卷未能照成的故事。)
⒌理清层次
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纸团飞进窗口,男孩请求高尔基允许为他照相──高尔基摆好姿势,男孩准备为他照相──忘带胶卷,男孩哭着离开──高尔基等着男孩再次来照相。
第一段(1—5):讲一名少先队员想给高尔基照张相贴在墙报上,高尔基准许“小摄影师”进来照相。
第二段(6、7):讲“小摄影师”是怎样给高尔基照相的。
第三段(8—11):讲“小摄影师”为什么没照成。
第四段(12—15):讲高尔基希望小男孩能够再来。
四、指导写字
观察发现其结构上的特点,如,“基、备、卷” 为“上大下小” 的上下结构,“突、弄、杂” 为“上小下大” 的上下结构,然后把重点放在部件比例的大小上,指导临写。有个别字的笔画需要特别说明:指导“辆”时,要注意“车”作为偏旁时笔顺的变化,其最后一笔是“提”,不是“横”或“竖”。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说话练习
⒈巩固词语
突然、纸团、立刻、墙报、人行道、照相机、鞠躬、打量
吩咐、摆弄、准备、胶卷、秘书、杂志社、记者、转告
⒉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自读自悟,合作探究
⒈读悟第一段
⑴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时间:1928年夏天的一个早晨。地点:列宁格勒高尔基的住所。人物:高尔基、小摄影师。起因:这名少先队员想给高尔基照张相,贴在墙报上。)
⑵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情况下?(高尔基正在读书。)体会“突然”一词的用法?(对于高尔基来说,这件事发生得很突然,是在一眨眼的时间内发生的,说明高尔基一点儿也不知道会发生这样的事。)
⑶一个纸团飞进高尔基的窗口,要求给他照相。你对小男孩的这种方式怎样理解?(这种方式虽然是不正规的,不礼貌的,但是高尔基没有因此生气、拒绝孩子的请求,说明他理解、爱护孩子。)
⑷门卫不放孩子进去见高尔基,他就从窗户扔进去一个纸团,请高尔基本人帮忙,能说明什么?(这表明男孩很聪明,会想办法;很大胆。)
⑸高尔基问“是你扔的纸团吗”,男孩在回答的同时,“鞠了个躬” ,这里的“鞠躬”,反映了孩子什么?(反映了孩子不是不懂礼貌,他这样做,是出于无奈。“鞠躬”说明小摄影师对高尔基十分尊敬,也很有礼貌。)
⑹理解“我照完相,立刻就走”一句?(表明小男孩不想过多打扰高尔基,希望得到他的允许。因为事先讲好用不了很多时间,获得高尔基允许的可能性更大。)
⒉读悟第二段
过度语:小男孩想给高尔基照张相,贴在墙报上,高尔基在工作很忙的情况下允许小男孩进来照相,这是破例,也是特殊照顾。可见高尔基对少年儿童的关心和爱护。
⑴指名读此段,思考小男孩在给他照相时是怎样做的,又是怎样说的?
⑵教师引读第6节:小男孩站在高尔基面前,先——……打量……接着——……笑了,然后——……指了指……
⑶理解“打量”?(仔细观察。小男孩从摄影的角度仔细看高尔基,为的是照出满意的照片。)小男孩会怎么想?
⑷男孩见到高尔基后,“仔细打量着高尔基,咧开嘴笑了”,这个细节描写反映了什么?(反映了孩子对高尔基的崇敬和见到高尔基后的激动与惊喜。)
⑸在小男孩拍照之前,高尔基听从他的“吩咐”,而且还等了“很久很久”,开始照相时,“高尔基侧过脸,对着他微笑”,所有这些细节描写都反映出什么?(反映出高尔基积极配合孩子的工作。特别是“很久很久”,时间对于高尔基来说是宝贵的,他对时间格外珍惜,但是对孩子却十分慷慨,为了孩子,他舍得花费时间,表明在这样长的时间内高尔基没有厌烦,反映了他对孩子怀有极大的耐心,说明他对下一代的宽厚、慈爱和关怀。小男孩“吩咐”高尔基坐到沙发上看报纸,然后摆弄了很久。也说明那个孩子熟练的照相技术和做事认真、有主见。再者“吩咐”一般是上级让下级或长辈让晚辈赶干什么,在这里充分表露出高尔基作为长者慈爱的品格。)
⑹“突然”又发生了什么事?高尔基为什么感到“突然”?小男孩为什么往地上一坐,哭了起来?
⒊读悟第三段
⑴孩子往地上一坐,哭了起来后,高尔基是怎么说、怎么做的?
⑵高尔基问“你怎么了”,这不仅反映出什么?(这不仅反映出他对孩子的突然表现迷惑不解,更有一种关心在里面。)
⑶当孩子把“胶卷忘在家里了”的事告诉高尔基后,“高尔基赶紧站起来”,这个“赶紧”,表明什么?(表明他对孩子的疼爱和关切之情。)
⑷当孩子跑出房间后,高尔基大声喊道:“孩子,回来!我给你胶卷,我这儿有很多胶卷。”这反映出什么?(这反映出他主动帮助男孩的一片爱心。这里为什么要强调“大声喊道”“孩子,回来” 呢?它反映出高尔基想帮助孩子,但又担心孩子听不见的急切心情。)
⑸男孩因为没有带胶卷,哭着离开了。这能反映什么?(这反映了他的惭愧、失望的心理。因为没有带胶卷,浪费了工作很忙的高尔基的很多时间,所以当高尔基要主动给他胶卷时,他没有回应,哭着跳上了电车。)
⒋读悟第四段
⑴理解最后一句话:“请转告他,我很忙。不过,来的如果是个小男孩,就一定让他进来。”(要抓住“很忙” 和“一定”两个关键词语。“请转告他,我很忙”,并非因为忙而不见记者,说明他对宣传自己一点儿也不感兴趣。“如果是个小男孩,就一定让他进来”, 分表达了高尔基对于这个少先队员却非常重视。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高尔基关怀下一代、爱护下一代的.崇高品质。)
⑵巧设疑问,升华感情
讨论:小男孩会再来吗?(小男孩再来的可能性很大,理由有二:一是小男孩给高尔基照相的愿望是那么强烈,这一强烈的愿望促使他必然还会来;二是高尔基如此热情地接待他、配合他,他相信自己再来,仍然会受到高尔基的热情接待。)
三、课堂总结
⒈自由朗读课文
⒉这篇课文的重要内容是什么?选一正确的答案
⑴高尔基工作很忙。( )
⑵小男孩给高尔基照相没有照成。( )
⑶高尔基没有接待杂志社记者。( )
⒊中心:这篇课文通过讲述一名少先队员为苏联文学家高尔基照相,因没带胶卷未能照成的故事,表现了高尔基对少年儿童的关怀和爱护,同时表现了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和热爱。
⒋认识三种对话的形式及标点符号的用法,并从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四、课后作业
完成课后一、二题
第三课时
一、复习
二、指导朗读,体会感情
教师在指导过程中,一定要启发学生深入体会人物当时的心理活动,并思考如何通过朗读把人物的心理和情感表现出来。如:
⑴小男孩摆弄了很久很久,说:“一切准备停当。”孩子用了很久的时间去准备,最后说这句话时,内心应该是充满喜悦的;
⑵孩子往地上一坐,哭了起来后学生在朗读时,语气要温和亲切,语调要舒缓轻柔。
⑶“你怎么了”,高尔基不知出了什么事,上面已经说过,这句话体现了高尔基的迷惑和对孩子的关切,因此读书时语气要温和、轻柔;
⑷“是那个小男孩吗?”高尔基问,这句话体现了高尔基仍旧挂念着那个孩子,内心充满了关切,读书时应该读出关切之情。
三、角色演读,体会感情
⒈以小组为单位,组长为导演,安排组员分角色朗读、表演课文第1—11自然段的内容。
提醒:以课文内容为剧本,找出描写动作、神态的重点词语,边做动作边朗读。
⒉教师分组巡视、指导朗读、表演。
⒊挑选一组学生上台表演,根据表演情况,相机指导理解几处重点语句。
⑴点评学生表演的动作。相机理解“鞠躬”、“打量”、“摆弄相机”、“赶紧站”等词语。
⑵从小男孩“咧嘴笑了”到“大哭起来”,说说你表演时体会到小男孩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引导学生从中感受到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之情。
⑶抓住高尔基的反应,尤其是“吩咐”二字,展开讨论,体会到他对下一代的宽厚慈爱和关怀。
⑷引读第10自然段,注意高尔基的神态动作,指导读好句子:“孩子,回来!我给你胶卷,我这儿有很多胶卷。”让学生反复朗读好这句话,从中感受到高尔基多么想留住小男孩,帮助孩子拍成这张照片,实现他美好的愿望。
⒋练习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课文,读出对话的不同语气。
四、练笔积累,续写故事
小男孩匆匆赶往高尔基的办公室,再次见面时他们会说写什么?做些什么呢?请你展开想想,接着往下编写这个故事,同学间相互交流。
五、板书
关怀、爱护
高尔基 小摄影师
崇敬、热爱
2024电影课件(范本十四篇)
根据您的要求我们对“电影课件”进行了细致的编辑工作。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备好教案课件,又到了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教案是深化课程内涵的重要手段。感谢你的阅读期望你能够喜欢并分享这篇文章!
电影课件 篇1
设计意图
看电影是孩子比较喜欢的一种娱乐活动,随着儿童电影新片的`不断呈现,我们孩子去电影院的机会也越来越多。然而,在与孩子的个别交流中,我发现孩子对看电影的经验还是比较粗浅的,孩子们只知道看什么电影,看电影要买票等,而对于为什么要买票,看电影坐哪个位置,大部分孩子的经验是模糊的。特级教师徐苗郎老师说:“数活动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中班孩子对于数已经有一定的概念,也有了一定的序数经验,帮助孩子了解电影票上的座位号,对于孩子来说也是一个比较有益的生活经验,这是我设计这个活动的最初出发点。然而,数学是抽象的,所以,对于孩子来说单纯的数学学习就显得比较枯燥,而让孩子置身在真实情境中学习,能够促使他们产生愉快的情绪,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所以,我创设了这个真实的看电影的情境,旨在让孩子在找座位、看电影的过程中,将孩子原有的数经验在实景中得以有益的归纳和提升,从而提高对数的应用能力。
活动目标:
1、尝试运用序数的经验寻找座位。
2、在游戏情境中,积累看电影的相关经验。
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活动设计:
(一)导入:
今天,我想邀请你们一起去小剧场看电影。
1、交流看电影的经验。
2、电影院的座位可以随便坐吗?为什么?
小结:电影院的座位都是有规定的,要根据电影票上的数字找座位,前面的数字表示第几排,后面的数字表示第几个座位,每张电影票一个位置。
(二)找座位:
1、发电影票:看看电影票上有什么?
2、看看小剧场有几排座位?
3、找找你的座位在哪一排?第几个?
4、检票:验证幼儿的座位,解决幼儿出现的问题。
(三)看电影:
2、电影里谁会请你们帮忙,要帮什么忙呢?
3、两个小动物要干嘛?
小动物:电影院有两个门,单号和双号,我们该从哪个门进去呢?
4、你们知道什么是单号?什么是双号吗?
5、他们该进哪一扇门呢?
6、他们该坐在哪个位置?
小结:其实双号的第一个座位不是1座,是2座。
(四)迁移经验:
其实,电影院里都有双号和单号,下一次我们去看电影时,一定要看清楚电影票上的座位是单号还是双号,这样才能又快又对地找到自己的座位。
现在,小熊和小猫要谢谢你们了!
活动反思:
本节活动的重点是让孩子们能够认真观察图片,理解图片的内容。难点就是会用完整连贯的语言进行讲述并能编成有趣的故事。
为了能引起幼儿认真观察图片的兴趣,我选择了以动画片PPT的形式设计图片。看图讲述故事《放电影》以PPT课件的形式,孩子非常感兴趣,用挡住部分图的形式让幼儿猜想,充分发挥了幼儿的想象力,并且更加引起幼儿注意。孩子们在讲述图片内容时,让幼儿能够用完整连贯的语言进行讲述,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也是一个难点,对孩子们来说具有挑战性,有些幼儿不敢举手发言,只有几个幼儿尝试举手。这一环节中我鼓励孩子们大胆发言,孩子们想象力特别丰富,只是语言表达欠缺,我对幼儿的语言,加以完整复述,让其变的连贯明了,在我的鼓励引导下,孩子们渐渐地尝试发言,场面一阵激烈讨论呢!
引导幼儿讲述完整的故事时,孩子们不能一次完整的把所有图片内容讲述下来,我采取了分段讲述的形式,孩子们在我的引导下认真的编着自己心中的故事,一个完整的故事有四至五个孩子共同完成,最后我作总结来完整孩子们的语言。
故事结束,为了让孩子们更加了解光与影子的关系,我带孩子们来到事先准备好的投影仪前,和他们一起玩起了故事中的游戏,既加深了孩子们对故事的理解,有更加了解了光与影子的关系,孩子们在快乐的游戏中学到了不少知识呢!
电影课件 篇2
1.掌握诗歌的内容并背诵全诗。
2.品位诗歌意境,领悟诗歌主题。
3.感受中国诗歌的思乡旋律。
重难点分析:
1、颈联中所包含的哲理意义。
2、本诗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
教学过程:
导语:同学们,谁知道在我国的唐代、宋代、元代分别有哪种文学体裁发展得最有成就?(唐诗、宋词、元曲)的确,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诗的国度,以古老的《诗经》发端,优秀的诗歌作品浩如烟秒。今天我们就学习一首唐诗《次北固山下》(板书、明确学习目标)
通常所说的诗歌包括古体诗、乐府诗、律诗、绝句、词、曲等。唐代以前出现的较少格律限制的诗体叫古体诗。如《龟虽寿》。而把唐朝新出现的律诗、绝句叫近体诗。如《钱塘湖春行》就是律诗,《登鹳雀楼》就是绝句。
律诗,因格律要求严格而得名,有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两种;律诗的格律规定有:“八句可分为四联,中间两联必须两两对仗,是两对对偶句。首联叫颔联,第二联叫颔联,第三联叫颈联,第四联叫尾联。每联的最后一个字为韵脚,它们相同的韵母为所压的韵。
解题:《次北固山下》中“次“是停泊的意思。“北固山“是山名,江苏镇江北。题目的意思是什么?
1. 听录音范读。(给发音不准的生字词注上拼音;把握这首诗的朗读节奏,找出这首诗的韵脚和所压的韵。)
电影课件 篇3
活动目标:
1、理解儿歌内容,感受小动物们见面后的生动、可爱的形象;
2、有表情地朗诵儿歌、形象地表演儿歌;
重点:
有表情地朗诵儿歌,表演儿歌;
难点:
尝试学习仿编儿歌。
活动准备:
1、小狗,小鸭,娃娃的套手指卡纸教具各两个;
2、幼儿已有见面时打招呼方式的生活经验;
活动过程:
一、通过谈话导入
1、小朋友,你们有好朋友吗?你的好朋友是谁?
2、你看到好朋友时会怎么说,怎么做?
3、师小结幼儿所说的:"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好朋友,并且都有不同的交友方式,那么你们知道小动物们见了面是怎么做的吗?“本文来源:屈,老;师教案.网”让我们竖起来小耳朵一起来听听看!"
二、欣赏儿歌,理解儿歌内容
1、教师演示教具,朗诵儿歌
师:儿歌中出现了哪些小动物?
2、教师再一次演示教具,朗诵儿歌
师:(1)儿歌中两只小鸭见了面是怎么做的?
(2)小狗见了面又是怎么做的?
(3)那两个娃娃见了面又是怎么做的呀?
3、引导幼儿说出儿歌名。
三、学习朗诵儿歌
1、师:"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一学这首儿歌,好吗?"
请幼儿进行集体跟诵。
2、引导幼儿用好看的动作表演儿歌,再次熟悉儿歌内容。
师:"小朋友们能不能用好看的动作把这首儿歌表现出来呢?"
四、儿歌表演
请幼儿找到自己的好朋友一起表演儿歌。(幼儿面对面进行表演)
五、引导幼儿尝试仿编儿歌。
1、教师先示范仿编2-3句;
2、幼儿两两互相讨论,尝试仿编;
3、请个别幼儿展示自己仿编的儿歌。
附:儿歌《见面》
两只小狗见了面,
互相亲亲鼻子尖;
两只小鸭见了面,
尾巴摇摇头点点;
两个娃娃见了面,
亲亲热热把手牵。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达到了我预期的教学效果,不足之处就是我准备的见面卡不够充分,没能是大多数孩子全部参与到游戏中来,幼儿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
电影课件 篇4
一、导入
师:有了科技,人类才从愚昧走向了文明,有了科技,人类才成为了地球的主人,有了科技,人类才为自己铸造了美好的家园。然而,科技的每一项发明创造,都有一个艰苦的过程,发明者和创造精神和探索精神值得同学们学习!今天就让我们随着倒转的时光,来到19世纪,追寻电影的诞生过程。
二、初读正音,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要读准字音不丢字,不加字。
2、默读课文。
明确要求:继续联系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不动唇、有速度、能思考;
标记出文中关键的词语。
四自然段,默读,画出示意图,解说给同桌听;第五自然段,制作简单的'动画片做实验,让静止的画面“动”起来。
三、复述课文。
1、结合课后第二题目“用自己的话讲一讲电影诞生的故事”。
要求“用自己的话”的意思是要求学生不能是读课文、背课文,必须是自己组织语言。
2、步骤:
1)明确要求。
2)自己练说。
3)小组互说。
4)推荐代表。
5)全班展示
四,总结:说一说电影的诞生分为那几个阶段
电影课件 篇5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主动认识11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理解能力
3、情感目标:体会科技发明中的创新精神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
学习本课生字,了解电影诞生的过程
教学难点:
体会科技发明中的创新精神和探索精神。
教学准备:
多媒体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师:有了科技,人类才从愚昧走向了文明,有了科技,人类才成为了地球的主人,有了科技,人类才为自己铸造了美好的家园。然而,科技的每一项发明创造,都有一个艰苦的过程,发明者和创造精神和探索精神值得同学们学习!今天就让我们随着倒转的时光,来到19世纪,追寻电影的诞生过程。
二、初读正音,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要读准字音不丢字,不加字。
2、默读课文。
明确要求:继续联系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不动唇、有速度、能思考;标记出文中关键的词语。
3、结合课文后的第一道题,理出课文的脉络,完成表格,读懂大意。(课件出示课后表格)
4、突破难点:第三、四自然段,默读,画出示意图,解说给同桌听;第五自然段,制作简单的动画片做实验,让静止的画面动起来。
三、复述课文
1、结合课后第二题目用自己的话讲一讲电影诞生的故事。
要求用自己的话的意思是要求学生不能是读课文、背课文,必须是自己组织语言。
2、步骤:
(1)明确要求。
(2)自己练说。
(3)小组互说。
(4)推荐代表。
(5)全班展示
四、总结
说一说电影的诞生分为那几个阶段
第二课时
一、积累内化
1、自选词语,由学生独立完成。
选择自己喜欢的或新学会的词语填在空白处。
2、摘抄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二、迁移练习
1、认读生字。
开火车认读,并用字组词,用词说话。
2、指导书写生字。
让学生选择有挑战性的字来写,然后在黑板上示范,给同学讲解书写的要求和注意事项。
三、实践活动
搜集科技发明这一类的故事。
板书设计:电影的诞生
1872摄影师麦布里奇拍摄照片
1888马莱固定底片连续摄影机
1895卢米埃尔兄弟放映影片《火车到站了》
电影课件 篇6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在电影片段的欣赏中体会电影音乐在电影中的重要地位,激发学生挖掘探究优秀电影音乐的兴趣。
对比法等方法体会电影音乐的基本分类与类别特点。
3、知识与技能:简单了解主观音乐和客观音乐的概念并能分辨出客观音乐中原创音乐与经典音乐的不同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主观音乐和客观音乐的概念并可以分辨两种音乐类型。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教师自我介绍
二、导入
抢答:音乐出自哪部电影?
1、第五元素。
2、假如爱有天意。
3、神话。
4、泰坦尼克号。
5、天空之城。
三、新授
1、电影音乐简介:电影音乐泛指电影中所用的一切音乐和歌曲,也专指作曲家为影片创作的音乐和歌曲。音乐是电影重要有机组成部分,是音乐艺术的一种新的体裁。
2、对比欣赏:两段电影片段中音乐的出现方式有何不同?按照电影音乐的出现方式分为:主观电影音乐:功能性的音乐,也叫做主观的音乐,这类音乐在画面上没有声音的来源。客观电影音乐:现实性的音乐,也叫做客观的音乐,这类音乐在画面上有声音的来源。
抒发人物内心情感或渲染环境气氛。
都是由剧作家、导演事先在文学剧本和分镜头剧本中安排的,为了体现电影音乐的艺术性以及更加真实的感受音乐的现场性。
5、对比分析:两段客观音乐有何不同?原创电影音乐:是由作曲家专为电影创作的,一般用来着重表现画面中所没有或不能表现的剧中主要人物的动作,特别是心理活动。经典电影音乐:运用经典的音乐运用于电影当中,提高电影的知名度。
6、原创电影音乐欣赏《放牛班的春天》《阿育王》《教父》《卧虎藏龙》等。
四、总结:
电影音乐突出影片的抒情性、戏剧性和气氛方面起着特殊作用。电影音乐已经成为一种新的现代音乐体裁。
电影课件 篇7
教学要求:
1、知道球幕电影院的特殊构造和球幕电影的特点,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创造的精神。
2、读、写、默本课13个生字新词。重点理解新型、反扣、飘拂、交错、围攻等词。用巨大造句,听写指定的句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指定的句子能读出正确的语气。
4、背诵课文第3、4、5节
教具准备:幻灯片(课文插图)
教学时间:3教时
第二课时
[课时重点]知道球幕电影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
[突破口]抓住关键句体会比较,知道球幕电影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球幕电影院是什么样的?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相关内容)
2、听写句子(自学本)
球幕电影是一种新型电影。它不仅有声有色,而且还有香味呢。
二、学习37节
(一)轻声读37节
1、思考:球幕电影的特点是什么?它与一般电影不同在什么地方?
仔细读读课文,用括号括出相关的语句,与一般电影加以比较说明,然后到小组里说一说。
2、反馈交流
(1)、四周的银幕上出现彩色的画面,连天花板上也出现了朵朵飘浮的白云,成队的大雁从上面飞过。
(简介:四周天花板都有画面告诉我们球幕电影是整个半球形的内壁,它用多台放映机同时放映,构成一幅统一画面,所以称它为球幕电影,又称全景电影。)
板书:全景、图象逼真
A、飘浮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
(课文中指在蓝天下的白云随风轻轻地移动,成队的大雁从上面飞过,说明天花板上出现的像真的天空,图象逼真,让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B、齐读第三节
(2)、小林觉得自己身前身后洒落在自己身上。
(小林的感觉好似真的在森林一般。这是因为球幕电影中的镜头十分逼真,给人全新的感觉)
过渡:作者除了写视觉上感受到球幕电影的逼真外,球幕电影还有什么方面让读者感到逼真?
(3)飘来一阵阵苹果的香味。嘿这电影不仅有声有色,而且还有香味呢!(板书:有味)
(简介:在观看球幕电影时,随着银幕上出现的物品,电影院还散发相应的味道)
A、那么这香味是从哪里来的呢?
(原来电影院设有地下管道,通到每个座位下。银幕上出现什么实物时,电影院就用压缩机通过管道,把需要放出的气味送到每个人座位下)
B、指导朗读
(这句感叹句,要读出惊讶、赞叹的语气)
C、齐读
(4)大厅四周同时传出各种动物的叫喊声。
(球幕电影的音响逼真,使人感觉身临其境)
板书:音响逼真
过渡:球幕电影太逼真了,以至于小林也情不自禁地叫起来,一头撞在椅背上。
小虎见了,拉了一把,轻轻问
出示句子:唷,小林,你在干什么?
指导朗读(这是一句问句,尾音上扬,读出惊讶、疑问的语气)
(二)、说话练习
1、以球幕电影是一种新型电影为开头,说说它新在哪里?
2、齐读37节
三、作业
1、选择最喜欢的内容背诵。
2、向爸爸妈妈介绍球幕电影,并请父母把听到的内容记录在自学本上。
电影课件 篇8
活动目标:
1.欣赏诗歌,在图标的帮助下掌握诗歌的内容,感受诗歌问答句式的结构特点。
2.乐于倾听、交流关于春天的感受,丰富有关春天的经验。
3.体验与同伴合作朗诵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图标:问号3个,娃娃脸1个,跑、跳、飞的形象图各1个,小草、小花和小朋友的笑脸若干。
2.幼儿已观察过春天的景象和变化,有一些关于春天的经验感受。
3.活动可以选择在幼儿园内有花有草的场地。
活动过程:
(一)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活动。
1.教师:现在是什么季节?"出自:屈;老.师"你是怎么知道的?(提示幼儿回答问题的语言尽可能完整,并从不同的角度来交流)
(二)引导幼儿结合自己的经验交流春天的感受,引发幼儿对春天产生更多的联想。
1.教师逐个提出问题:春天来了,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迟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2.请幼儿结合自己的经验感受选择一两个方面进行讲述。
3.教师注意启发幼儿仔细倾听并判断同伴讲的内容是否是春天特有的现象,以及讲得是否明白。
(三)教师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1.教师:春天这么美好,春天是怎么来的呢?
2.鼓励幼儿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3.教师:请你们仔细听一听,我说的春天是怎么来的?
4.教师有感情地朗诵第1段诗歌。
5.教师:春天怎么来?(根据幼儿的回答,按诗歌的句式摆放好图标)
6.教师用同样的方法,出示问号、草、跳动的形象等图标。
7.教师:看着这些图,你们能不能模仿第1段诗歌的句式,说出第2段诗歌?
8.教师请其他幼儿比较仿编的诗歌句式和第1段诗歌的句式是否相同,并补充完善仿编的内容。
(四)教师带领幼儿有感情地、完整地朗诵诗歌。
1.教师手指图标,带领幼儿完整地朗诵诗歌。
2.根据幼儿掌握的情况,教师逐步地减少图标和退出朗诵。
(五)感受、体验诗歌问答句式的结构特点。
1.教师手指图标:这首诗歌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2.讨论:我们应该怎么朗诵问句和回答的句子呢?
3.集体在教师的带领下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注意表现出问句及陈述句的不同。
(六)游戏“你问我答来朗诵”。
1.教师提问,幼儿集体回答,共同朗诵诗歌(可以互换角色进行)
2.分小组进行回答朗诵或分男孩和女孩朗诵诗歌。
教学反思
《春天》这首诗歌以它优美的节奏和朴素的语言,赞美着春天的美丽、大自然的神奇,引导幼儿用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去观察、体验春天的特征。本活动采用挂图的方式让幼儿通过具体、直观的画面理解诗歌的内容,再通过一个个具有引导性的提问帮助幼儿理解诗歌表达的意境,最后采用分段和整体学习的方法帮助幼儿记忆诗歌的内容,起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诗歌的结构工整,语言具有韵律感,也便于幼儿的创编活动。
电影课件 篇9
三年级下册北师大版《电影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的乘法,并经历这一过程。
的乘法计算,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估算与交流算法多样化的过程。
教学重点
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
教学难点
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
教具准备
演示板,挂图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计算下面各题。
1611 1214 3221
2、结合以上各题,说说上一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讲授新课
1、引入谈话。
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计算方法,它与上一节课虚伪系内容有什么不同呢,请同学们在探索过程中曲发现它,并掌握它。
2、教学例题。
(1)出示课本主题图。
(2)认真审视主题图,说一说,你知道哪些信息。
l 一共有500人来电影院;
l 电影院里的座位一共有21排;
l 每一排一共可以坐26人。
(3)提出问题:这是21排26号,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它告诉我们什么?
(4)想一想:怎样列式,可以算出一共有多少个座位?
2126 或 2621
(5)估算结果。
让学生独立思考探索,然后同伴间交流、提问、回答结果。现在先请同学们估算一下。
(6)探索笔算。
第一种方法:口算法,2620=520,261=26,520+26=546
第二种方法:简便运算,2621=2637=787=546
第三种方法:笔算,2621=546
2 6
2 1
2 6 1排有多少个座位。
5 2 20排有多少个座位。
5 4 6 21排有多少个座位。
再次强调:
第一:因数
第二:积
最后,让学生比较这三种算法中,哪一种简单、方便。容易掌握,位了今后能解决较复杂的乘法计算,一般情况要求学生应该掌握用竖式计算方法。
三、课堂活动
1、打开课本,看书,有不理解的问题提出来,进行个别辅导。也可以让同学之间相互帮助。
2、课本第31页的试一试。
四、巩固练习
第1题,首先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交流结果。
第2题,用竖式计算题目。由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同伴交流。
第3题,注意第17届中的17,预防学生拿来列式计算。
第4题,是一道简单的应用题,这一题的难点在于时间单位的统一,要让虚伪上理解:为什么要把1时转化为60分,才能进行列式计算。还要注意时间的进率。
五、作业设计
1、小黑板。
2、五星级对应的练习。与口算对应的练习。
六、板书设计
电影院
列出算是:2126 或 2621
笔算,2621=546
2 6
2 1
2 6 1排有多少个座位。
5 2 20排有多少个座位。
电影课件 篇10
教学目标
经过和结果,记住要点。
2.会围绕中心列出说话提纲,按要点把事情说清楚。
关心他人的好思想。
重难点
重点:听清录音,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说得有条理。
难点:讲清自己的观点,围绕中心组织好语句,讲得有条有理。
1.揭示课题。
2.学生自学“听说要求”和“听说提示”,明确本次听说训练重点。
自学课文1—2部分,讨论两个问题:
(1)这次听说训练的要求是什么?
(2)这次听说训练的方法和步骤。
3.指导听说训练。
(1)听录音,边听边记要点,听完后说说发电影票为什么会引起争论?争论中有几种发电影票的方法?
(2)同桌互说。指名向全班同学说。评议说的内容是否正确,语言是否通顺。
4.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1)教师提出要求:你认为应该怎样发电影票?并说说你的理由。
(2)学生列提纲,准备发表自己的看法。
(3)分小组讲述,评议是否说得有理,语句是否通顺。
(4)指名发表自己的意见:电影票应该这样发?全班同学评议。对于学生意见中反映出来的好思想,教师适时进行鼓励和表扬。同时教师要学会宽容,允许孩子有多样性的做法,不要轻易给学生的做法加上“觉悟不高”等帽子。
电影课件 篇11
活动目标:
1. 在电影院座位排列中,学习横排座位的10以内单双数与竖排物体位置的5以内的序数。
图示摆放等方法创设情境。
提升相关经验,解决生活中面临的单双数及序数的数学问题。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设置“电影院”的情境
(一)座位按照;“电影院”的情境
(二)具有单双数座位按顺序排列。电影票若干、相关电影院的图片。
经验准备:幼儿事先对电影院熟悉的,知道座位排列方式,对电影票也有初步的认识;幼儿大多数在成人的带领下寻找到电影票的座位,对序数(排数)和单双数缺乏一定的了解;幼儿在生活情境中,特别是在电影院中运用单双数和序数结合的数学知识有待关注和提高。
活动过程:
一、创设“电影院”
(一)的情境,让幼儿根据电影票对号入座
1.教师带领幼儿玩“看电影”的游戏,帮助幼儿回忆看电影的相关经验,如电影院的名称,买电影票等。
2.出示电影票,让幼儿根据电影票寻找座位,观察幼儿寻找座位过程中现象以及问题。
3.教师扮演电影院的工作人员,检查幼儿的“对号入座”的正确性,引导幼儿发现问题。
4.教师启发幼儿谈谈对号入座中遇到的困难和困惑。
游戏问题之一:电影票的结构
解决方法:观察电影票,对号入座
电影票的认识(展示电影票),了解电影票的结构(电影院的名称、序号和座位号)
认识电影票的“排”和“座位号”含义
分享经验,根据电影票对号入座
幼儿自己验证,调整座位,巩固“排”和“座位号”得含义
二、再次情境巩固,运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
幼儿和同伴或者教师现场玩游戏“看电影”,巩固数字认识,运用按顺序排列的方法解决模拟现实情境中的问题,锻炼数学思维、提高数学能力。
电影课件 篇12
要通过学生熟悉的音乐和影视作品使学生们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形成正确的审美观。此课内容学生或多或少都有所了解,通过影视、书籍、CD等媒体都比较熟悉,所以,学生对此课内容具有很强的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可以利用这些让学生做课前准备,有利于在课堂上通过问题的延伸使学生理解音乐和影视作品的内涵。
通过爵士乐、好莱坞等,了解现代音乐和电影业的发展。
学习本课,学生应了解爵士乐的起源、发展演变、特点及影响,知道好莱坞电影的发展历程、地位及特点。爵士乐是现代音乐演变的代表,通过对爵士乐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现代音乐的主要表现形式,理解音乐发展与时代的关系。好莱坞是世界电影之都,代表着世界电影发展的最高水平,通过对“好莱坞”一目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世界电影业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在讲授有关文化史的内容时,切忌纸上谈兵。尤其是本课有关音乐和电影的教学,应当尽可能给学生提供直观的材料(或让学生自己查找),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体会去感受、体验,做到有感而发,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和认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通过欣赏具有代表性的爵士乐曲,让学生感受其特点,探讨其起源及发展演变,从音乐角度、历史角度欣赏音乐,理解音乐表达。播放
电影课件 篇13
教学目标:
1.掌握诗歌的内容并背诵全诗。
?2.品位诗歌意境,领悟诗歌主题。
3.感受中国诗歌的思乡旋律。
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因此乡愁成了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这首诗就是写乡愁的,且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一联而闻名于天下。作者王湾,生卒年不详,只知道他是洛阳人,先天元年(712),也就是杜甫出生那年中了进士,以后曾往来于吴、楚间,终洛阳尉。这首诗是他在吴、楚期间写的。北固山,在今江苏省镇江市北,三面环江,为名胜之地。 王湾是一个生卒年不详的唐朝诗人,今天我们还记得他的名字,就是因为他写下了这首千古传颂的诗歌,这印证了“人以诗传”的道理。
1.学生自由朗读。
2.听老师范读。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4.参照注释,同桌互译诗句。
?串讲:
?①客路,当指驿道,是旅客来往所走的道路。镇江是当时水陆交通的枢纽,故以“客路”与“舟行”相对应。
?②潮平,指潮与岸齐,因而两岸显得宽阔,这是春潮初升时的景象。
?③风正,指顺风,且风力不大,所以帆是悬挂之形。
④残夜,夜将尽时分,太阳从东方升起,又因镇江跟东海相距不远,故称海日。
⑤旧年,相对于新年而言,旧年未尽而江上春潮已生,故谓“江春入旧年”。
?⑥乡书即家书,指诗人寄给洛阳家中的信;旧谓鸿雁可以传递书信,故诗人有托书于归雁之意。按:鸿雁传书,实无其事。《汉书?苏武传》载:苏武被匈奴扣留,汉使求苏武,单于谎称武已死,后汉使得密报,知武在某泽中,于是也谎称汉天子在上林苑射落一只大雁,脚上捆着苏武从某泽中寄来的信,单于无可奈何,只好放还苏武。
5.请一位学生讲述诗歌内容。
一条弯曲幽深小路伸向青山外边,山前澄清碧水中泛着一只小船。
潮水汹涌平漫显得两岸更加阔宽,轻风吹动的水面上荡着一片孤帆。
海上朝日刺破残夜吐出霞光万道,江南春早已经进入了寒冷的旧年。
写好的书信如何才能寄回到家乡?急切地拜托这些北飞洛阳的归雁。
[译文]
旅客要走的道路呀,正从青青北固山向远方伸展。江上碧波荡漾,我正好乘船向前。
潮水上涨,与岸齐平,江面变得开阔无边。和风吹拂,风向不偏,一叶白帆好像悬挂在高远江天。
红日从东海上诞生了,冲破残夜,驱尽大地的黑暗。大江弥漫着温煦的气息,春天提早进入了旧年。
我多么思念亲爱的故乡,书信早已写好,如何寄回家园?掠过晴空的北归鸿雁啊,拜托你们,把信捎到洛阳那边。
?1.氛围创设:
?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因此,乡愁成了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同学们能例举一些学过的写乡愁的诗歌吗?
?2.《次北固山下》这首诗哪一句直接抒情?哪些句子属于写景?能说出来这是什么写作手法吗?
?明确:第四句“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直接抒情,其他三句属于写景。先写景,再抒情,景为情设,情因景生,这是诗歌里常用的情景交融写作手法。
3、把握。问:诗人此刻在船上,而“客路”在青山之外,他是看不见的,为什么诗一开头就提到“客路”呢?(这是诗人的想象,很明显,船到镇江后,他要上岸再乘驿车转往别的地方去。)“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诗人在何时何地见到的景象?(在天将明未明之时,在船接近目的地即北固山的长江之中)你能想象出船行的图景吗?(自由发言)为什么要特地提到“潮平”?(为下句“江春人旧年”张本)这个“旧年”指的是一年中哪一段时间?(残冬腊月)为什么诗人突然想到要寄一封家书呢?(由于新年将到,这正是家人团聚之时,而他却不能回家,自然要写一封平安家书,更何况他此刻看见了北归的雁,必定要路经洛阳的——洛阳在镇江西北方。)
4、四联各写了什么内容?四联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首联:诗人在船上,想像船到镇江后,还要乘驿车到别处,暗含旅途奔波之劳。
颔联:船上所见景色。“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潮平”又为“江春”作铺垫。
颈联:既写景又点明了时令。“残夜”指夜将尽而未尽之际,即将是天亮时的情景,残夜而东方海日已升,旧年而江上已是春天——时间过得太快了,诗人已来,少有此句。
尾联:诗人离家已久,尚不能归,见到此景,自然想到要借雁足来传递家书了。这首五言律诗四联之间,相为因果,浑然一体。
5、诗句直接表达了思乡之情?
尾联直接表达思乡之情。全诗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学生自主探究想像“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怎样的情景。如果你身临其境,将会有怎样的感受?
讨论明确:
“阔”是“潮平”的结果。春潮涌涨,江水浩淼,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的人视野也因之开阔。此句写得恢弘阔大;“风正一帆悬”愈见精彩。“悬”是端端直直高挂着的样子。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光“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悬”,而“正”字兼包“顺”与“和”的内容。可见写景极为传神。全诗和谐优美。
名句分析。“海日”两句从章法上看,有导出结尾一联的作用,这就是说,它跟诗人的乡愁有关,这样说有根据吗?先说这两句所写的景象。(学生凭想象自由发言。)这两种景象有相同的地方吗?(白日和黑夜的交替,新年和旧年的交替——如此一天一天地过去,一年一年地过去,而诗人依旧在外奔波,不得回乡,怎能不产生乡愁呢?)但这种乡愁并不使人感到低沉,例如跟“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相比,就显得开朗一些,是吗?说说道理。(残夜未尽,而旭日已升;旧岁未除,而江上春潮已至——不正是包含着新的希望吗?)
?5、前面三句写景,各有特色,请问你最喜欢哪一句?说说你的感受和理由?
?设想:分小组交流各自的感受与观点,然后请几位同学登台讲述。以鼓励为主,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世界、多元理解和独特感受。
参考理解:
①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青山”指北固山,绿水指长江。此处加了“外”“前”两字,将北固山的位置,确定得不能用于别处,见得旅程介于水陆之间,因此和下联“两岸”“一帆”描写水陆发生密切关系。诗人以平实之笔开篇,犹如画家作画以前在纸上铺设的底色,为抒情言志创设出收缩自如的挥洒空间。诗人一落笔写自己岸上的旅途在望不到的青山之外,显然这里是诗人的想象,这就隐含了诗人并没有到达终点,可见旅途是艰辛的,而走得越远,离家乡也就越远,乡愁也就越浓,这为下面的抒情交待了缘由。此外,这里首句对仗工整,超出了一般律诗的要求,也是诗人的匠心独运,把“青山”和“绿水”分别镶嵌在诗句中,更显得色彩明亮,意境优美。.
电影课件 篇14
【活动目标】
1、学习5以内的序数,能按照序数找到相应的位置。
2、愿意做小剧院的检票员,为大家服务,安排座位。
【活动准备】
。
。
3、志愿者胸牌5-6个。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活动。
师:今天小熊电影院开张啦,他想邀请我们小二班小朋友到他的电影院去看电影,你们愿意吗?(愿意)不过,小熊说了,到他的电影院去看电影还有几个要求,你们愿意按照要求去做吗?(愿意)小熊说,到他的电影院一律要凭票录场,你看,小熊给我们小朋友还带来了票呢?这些票一样吗?(不一样)什么地方不一样呢?(颜色不一样,有的是红的、有的是蓝的、有的是绿的)小朋友观察地真仔细小熊今天给我们的票友三种颜色,小熊电影院的椅子上也有三种颜色,我们小朋友要拿好票去找一样的颜色坐下来,红色的票就要坐在椅子上贴有红标记的那一排,绿色票的就要坐在椅子上贴有绿色票的那一排,蓝色票的就要坐在椅子上贴有蓝色标记的那一排。
二、介绍电影院,讨论参加游戏的规则及角色职责。
1、在小朋友手里都有不同颜色的票,请小朋友按好自己手中戏票的颜色对号入座。不同颜色的戏票分别对应不同的座位。
提问:红色戏票坐第几排?(第一排和第二排)请红色戏票的幼儿入座。蓝色戏票坐第几排?(第三排和第四排)请蓝色戏票的幼儿入座。绿色戏票做第几排?(第五排和第六排)请绿色戏票的幼儿入座。
2、习按照序数找相应的`位置。
老师把五张红色、蓝色、绿色并画上每张票上的小圆点一样吗?(不一样,有的是三个,有的是五个……)对,戏票上面的圆点是不一样的,我们想一个点的戏票要排在第几个?(第一个)二个点的第二个,以此类推。现在老师要把有小圆点的戏票发个小朋友,请小朋友按好戏票上小圆点的个数对号入座。请红色戏票的幼儿按好小圆点的个数对号入座。用同样的方法请蓝色戏票和绿色戏票的幼儿对号入座。
3、剧院门口还少了几个检票员,这个检票员可重要了。他们要站在小剧院的门口,看客人票的颜色和点数然后对号入座,千万不能坐错。如果客人坐错了,那需要我们检票员去给他们找正确的位置。谁愿意来当检票员呢?请5-6个幼儿带上工作证执行任务。
三、玩看电影的游戏。
1、老师把戏票交给检票员,鼓励他们把票卖给观众,然后带着观众到电影院帮助他们找到座位。如果观众自己能够找到座位,志愿者就负责检查核对观众手上的戏票是否与座位吻合。其余幼儿看电影。
2、进行角色交换,继续游戏。
四、小朋友,现在小熊电影院的电影结束了,请我们小朋友排好整齐的队伍回家了。请小朋友跟着老师走出教室。
感恩课件(范本12篇)
感恩课件(篇1)
一、教学背景:
现如今,面对教育,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有一个鲜明的意识——“一切为了孩子”。为了这个意识,我们付出再付出。但是,如今的小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从小被父母呵着护着,从不知父母生活的艰辛劳累,不知父母的希望和期待。他们总埋怨父母的唠叨、麻烦,怨恨父母不理解自己。但是他们从来不会从父母的角度去为父母想想,体谅生活的忙碌与劳累。诚然,我们不奢求回报,但是,我们应该让孩子能够为自己所拥有的一切而学会感谢这个世界、感谢这个社会、感谢身边的人——学会感恩。因为,只有感恩的人才能更好地认识生活、才能学会珍惜拥有、才能更好地走向未来,同时,学会感恩才能学会爱,这是德育的根本。
二、教学目的:
1、让学生了解父母之爱,感受父母之情,体验爱的圣洁、无私和伟大。
2、让学生学会理解父母、孝敬父母、体谅关心父母、感恩父母,与父母和谐相处,从现在开始,以实际行动来回报父母。
三、教学准备:
1、准备教学过程中所需要的音乐和其他材料。
2、准备相关课件。
3、设计一份相关的调查问卷。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主题
1、课间播放《爱进我家》。
2、轻声播放背景音乐《母亲》。
(二)感受亲恩,体会亲情
请欣赏《白发亲娘》。(播放歌曲)
班长分发调查问卷
1、父母的生日是哪一天,你是怎样给父母过生日的?
2、你知道父母最喜欢吃什么食物吗?
3、你知道父亲节、母亲节是哪一天吗?
4、周末你会为父母做哪些事情呢?
5、当父母身体不适时,你会真切地询问吗?
6、当父母的容貌不漂亮时,你有嫌弃过吗?
(班长回收调查问卷,并当场统计结果)
(三)情感升华,感恩一切。
同学们,在生活中除了父母还有许许多多关心我们的人,老师、同学、朋友等等,他们都在我们身边支持我们鼓励我们!无论是父母的养育,师长的教诲,他人的服务,大自然的赐予……人自从有了自已,从此就生活在了恩惠的海洋里,那就让我们感谢一切使你们成长的人吧!同学们,让我们用手语表演一起表达出内心的感谢吧!(放歌曲《感恩的心》表演手语)
师:刚才这首歌唱出了我们心中最想说的话。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做人最起码的道德准则,其实,父母并不需要你们轰轰烈烈的去为他们做什么大事,而是要求我们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除了父母我们身边还有很多关心我们的人,我们的老师、同学和朋友、甚至我们的祖国都是关心我们的人,只有互相付出爱,一个家庭才能美满;大家都能献出爱,国家才能兴旺;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感恩课件(篇2)
秋天的节日教学设计
一、活动目的:
1培养学生对祖国和大自然的热爱。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
2、了解秋天有关节日的性质和来历,从实质上理解节目深刻的社会内涵,从而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及社会责任感。
三。培养学生收集和分类信息的能力。
二、活动准备
1、学生把他们知道的秋天里的节日记录下来,并搜集有关节日的资料。
2、以节日为主题出一期手抄报。
教学目标:
1、通过查找资料了解中秋节。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
3、提高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课前预习:
1、查阅中秋节资料。
2收集一些有关中秋节的诗歌和名词。
课时安排:
2课时第一课时中秋知识知多少
一、导入
1讲述中秋节的传说。
《嫦娥奔月》 《月饼起义》 《吴刚折桂》
2、看有关中秋的故事片。
二、说说、议议。
1、我们学过的关于中秋节的诗句。
2、你是如何理解“人是故乡亲,月是故乡圆”这一名句的?
三、中秋知识知多少。
1一年中哪些月份属于秋天?
2、“中秋”是什么意思?
三。口头描述秋天的景色和特点。
4、秋天的节日有哪些?
5为什么中秋节的月亮最圆?
四、指导怎样开展**活动。
1、拟定**题目。
2以小组为单位,制订**方案。
三。分工明确,职责明确,要求明确。
4注意:在**过程中切记不要错过最宝贵的收获。
①记录下“成果与收获”。②留下最美好的记忆。
五、作业布置。
下课后,我们在各地组织了庆祝中秋节的习俗活动,
第二课时设计天地
一、说一说、议一议、写一写。
1、你吃过的月饼。
2、你喜欢的月饼。
3、你为什么喜欢这一款月饼?
二、设计天地。
1、设计一款“月饼”。
外形:新颖、别致、独特,让人爱不释手,销售顺利。
图案:引人注意、有内涵意义。
色泽:赏心悦目、增进食欲。
2为家庭设计一个月的赏识计划。
①选料。如月饼、苹果、螺……
可同时制订
②时间安排。 点至点
③活动程序。比如讲故事,朗诵故事,烧烤,猜灯谜
三。向家人推荐你的活动计划,让他们度过一个轻松、温馨、有特色的中秋节。
三、作业
1.设计一种特别的月饼。
2、手工制作一个中秋花灯。
① 设计方案②材料③工具④制造步骤
⑤注意事项
3、电脑制作。
①设计一个中秋花灯。 ②制作一幅关于秋月的美丽图画。
四、课堂总结
1、说说学习了这一课你有什么收获?
2、了解秋天适宜的集体活动。
① 重阳登山;赏花灯;诗歌比赛;讲故事会
⑤参观敬老院 ⑥为老众献爱心活动
中秋传说之一——嫦娥奔月
相传,远古时候天上有十日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
后羿受到人民的尊敬和爱戴。他娶了一位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除了传艺打猎,后羿和妻子整天在一起。人们羡慕这对迷人的夫妇。 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成仙。然而,后羿不愿意离开妻子,只好暂时把灵丹妙药交给嫦娥。
嫦娥把药藏在梳妆台的宝箱里。不料,恶人蓬蒙看到了。他想偷走长生不老药,自己也能长生不老。
三天后,后羿带着随从出去打猎,蓬蒙装病留下来。就在后羿带领其他人离开后不久,蓬蒙持剑闯入内屋后院,威胁嫦娥交出长生不老药。嫦娥知道她不是蓬蒙的对手。遇到危险时,她立刻转身打开宝箱,拿出灵丹妙药吞了下去。
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晚上,后羿回到家里,女仆们哭着说白天发生的事。
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逃走了,后羿气得捶胸顿足,悲痛欲绝,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他拼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进三步,无论怎样也追不到跟前。
后羿无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
在e飞向月球成为神仙的消息传出后,月亮下摆起了香桌,向善良的嫦娥祈福平安。从此,中秋节拜月的习俗在民间流传开来。
中秋传说之二——吴刚折桂
中秋节还有一个传说: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边有一个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了。几千年来,就这样随砍随合,这棵桂树永远也不能被砍光。
据说这个砍树的人名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贬谪到月宫,日日做这种徒劳无功的苦差使,以示惩处。李白诗中有
“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的记载。
中秋传说之三——月饼起义
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当时,中原绝大多数人民无法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反抗元朝。朱元璋联合各种抵抗力量,准备起义。
但法院官兵严密搜索,信息传递十分困难。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令属下把藏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到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一齐响应,起义军如星火燎原。
很快,徐达攻占了元大都,起义成功。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
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此后,“月饼”制作越发精细,品种更多,大者如圆盘,成为馈赠的佳品。中秋节过后,吃月饼的习俗在民间流传开来。
人是故乡亲,月是故乡明。它是一个人在远离家乡的地方说的一句话,而不是一首诗。他的意思大概是:
故乡亲, 故乡明,指的是故乡的一切,是说故乡的一切都比外面好的意思,那是对家乡一种格外的感情,说明了笔者对故乡的特别思念。
感恩父母综合实践教学设计
主题活动活动背景:
我发现“独生子女症”在现今的孩子身上有着越来越强烈的表现。在家里,孩子是家庭关注的焦点,权利无限,义务零。在现实生活中,父母关注的只是孩子的学习。一切都围绕着智力。只要他们有好的学习成绩,其他事情都可以由家长来做。
结果,他们只知道如何受益,却不懂得感恩;只知索取,不知奉献;只知攀比,不知回报;只知被爱,不知责任。反思他们感恩意识缺失的根源所在,关键是“爱”的泛滥所致。
如今,孩子们所获得的“爱”太泛滥、太单向、太单一,使他们处于爱的麻木之中。家长们在“爱”的问题上,只尽“给予”的义务,不讲“索取”的权利,宁可自己千辛万苦,再穷也不穷孩子。久而久之,小家庭环境助长了孩子们以自我为中心、自负、傲慢的心态和习惯。
而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更多时候对孩子爱的教育往往流于形式或者空洞说教灌输,而显得内容空泛单调,方法僵硬死板,其效果也就自然而然的苍白乏力。鉴于此,我决定把“感恩教育”作为德育教育的切入点,调整教育的重心,尝试让爱的教育从身边做起,从学会感恩父母做起!
活动目的:
(一)知识能力目标
1让学生学会调查、收集和处理数据,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和**能力。
2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实践能力、综合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能力。
(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让学生知道父母对自己的爱,理解他们对自己的爱,对父母心存感激。
2、学会大胆表达自己对父母的爱,学会对父母说“谢谢”,学会与父母沟通、换位思考,以实际的行动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三。通过对父母的感恩之情,辐射到那些帮助过自己的人身上,对身边的每一个人都充满感激之情,激发感恩之心。
活动的时间:三课时
活动的过程:
第一课时
第一阶段:主题的生成。
1、 全班分为四组讨论作业和要求。
1、“感恩调查问卷”, 了解他们对父母的了解程度,并对数据进行统计。
(1) 父母每天早上几点起床?几点上班?晚上几点下班?
(2) 我下班回家还能为你做些什么?
(3) 爸爸妈妈每个月为你花多少钱?
(4) 爸爸妈妈每个月为自己花多少钱?
(5)在你的学习上,你爸爸妈妈给过你帮助吗?
(6) 你父母知道你的生日并为你庆祝吗?
(7) 你回家后为你父母做了什么?
(9) 你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吗?知道他们最喜欢吃什么?最喜欢什么颜色?
(10) 你能为你的父母分担悲伤吗?你知道父母最担心的是什么吗?
(11) 你知道你父母的健康状况吗?
调查后你有什么发现,心得体会?怎样了解父母的生日?
(1)、“感恩父母四个一”:从最基本的做起,做到“每天向父母问一声好,每天为父母倒一杯茶,每天为父母夹一筷菜,每天帮父母捶一捶背。”下发告家长书,增强家长意识,求得家长的赞同及配合,做到学校与家庭双管齐下,一起提醒、督促、肯定及赞赏孩子的“四个一”行动。
每个学生回家认真实施“四个一”,班主任及时通过家长和学生了解“四个一”的落实情况,从而鼓励学生继续把四个一行动持之以恒地做好。
2给我看看妈妈和小明的账单,谈谈你的感受?
子键给妈妈的账单
为妈妈买回酱油,跑路费5角
为妈妈送信件到邮局,跑路费1元
为妈妈收拾阳台,辛劳费3元
为住院的爸爸送饭,跑路费2元
勤奋学习,让妈妈开心,奖励费2元
妈妈给儿子开出的账单:
为子键提供的10年吃穿0元
为子键生病时**护理0元
为子键讲故事0元
为子键提供保护0元
为子键营造开心快乐的环境0元
子键给妈妈的账单为什么是有价的?为什么妈妈给孩子钥匙的账单是无价的?
从这两张账单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3、布置爱心家庭作业:
(a)送父母一句温馨的祝福;
(b) 给你的父母讲一个快乐的故事;
(c) 给你父母一件手工作的生日礼物。
(d) 打父母的背,打一盆水,洗脚;
(e) 我为我的家人做四件家务:打扫卫生、铺盖、洗碗和洗衣服。
第二课时
1.感恩歌颂父母
(1) 通过图书、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信息渠道,收集、整理、提炼出以父爱、母爱为主题的诗歌、歌曲、故事。
(2)、 学生入情入境地吟咏《父母的爱》、《感谢》等感恩诗文。(3)、歌唱《世上只有妈妈好》、《妈妈的吻》等感恩歌曲。
(4)、“感谢亲恩故事会”。声情并茂地讲述“黄香温席”、“子路借米”、“陈毅探母”,汶川**中的妈妈,
(5)、自己经历的事情等感恩故事。帮助学生充分感受到亲情的温暖,母爱和父爱的伟大。
(6)、搜集部分学生及家长的**及成长经历中的一些感恩事件,
(7)、开展“瞧,我们一家!”**展。让学生通过**回忆父母在成长过程中所做的一切,体会到父母无微不至的关怀,激发学生的情感。感恩体验活动:
2队员们应该随身携带一个鸡蛋一个星期,并小心地保护它们不受损坏。一周后交流心得。体验十月母亲怀孕的艰辛和照顾孩子的艰难,并不容易。在这个过程中,老师指导他们写日记。
3.取得家长的支持,让孩子与父母交换角色,开展“今天我当家”的活动,做一天爸爸或做一天妈妈。洗衣服、叠被子、买菜做饭、打扫卫生、预决算费用等,体验父母的辛苦和生活。
在真切体会之后,学生都能有感而发。
第三课时
第二阶段:**实践阶段
1每组按计划开始练习。
2、老师适时指导帮助。
第三阶段是成果展示。
演讲后,每各小组谈论他们的感受并向父母提出建议。
第四阶段:总结评价。
活动的预期效果与收获:
1这次活动让队员们形成了一种爱父母的情结。
这一系列活动让孩子第一次这样深入地,细致地认识了自己的父母,体会到了父母真真切切的爱,让他们更加懂得了热爱生活,珍惜父母所给他们的一切,也是他们第一次正确认识自我。一系列活动,孩子们纷纷表示要记住父母的爱,父母的恩典。古人云:
鸦有反哺之孝;德。比如,在送给家长的感恩卡上,学生们的话是:羊有跪奶的恩典。
孩子们深深懂得,孝顺父母,珍惜父母的爱,是新时期青少年的一件好事
2活动让队员们感受到了传统美德的魅力。
孩子们说感恩是一个迷人的词。当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对待父母对待他人的时候,发觉人们脸上的笑容特别真诚,周围的景致也特别美丽,自己的心里也特别舒畅。
3.活动提高了团队成员的综合能力。
搜集诗文、故事,整理信息,交流讲演,设计手抄报、黑板报,学做家务……一次次的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增强了集体的凝聚力。队员在老师的引导下,始终是兴致勃勃的,当活动总结谈收获时,队员们一个个喜笑颜开,有的说自己最大的收获就是了解了父母,学会了感恩。有的说学会了如何上网查找、收集资料。
有的说自己变得爱看书报了。有人说他们会做很多家务。此外,团队成员的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一、活动主题应**于生活实际
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应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中心,这是学生在关注周围生活和整个世界时所发现的有趣的问题。因此,在指导学生确定主题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关注周围的生活及现象,从而提出自己感兴趣又值得研究的问题,在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生活背景与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进行取舍,确定活动的主题。只有这样,主题才能决定学生是否愿意接受,学生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才会有生命基础;也只有这样坚持下去,不同年级、不同年段的学生才会呈现出不同领域中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主题,教师的引导也才会使同一批学生在不同的年龄段关注不同领域的问题。
感恩课件(篇3)
蕲春县漕河镇田河中心小学田广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让学生知道父母对自己的爱,理解他们对自己的爱,对父母表示感谢。
过程与方法:能主动分担家务,赞美家庭中的亲情。能尊重父母,经常与父母沟通,懂得感恩父母,回报父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长辈在家庭生活中的关爱,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理解家庭中的亲情。爱家人,养成关爱他人的生活态度。
学情分析:
小学高年级学生进入青春期以后自我意识迅速发展,批判性思维不断涌现,亲子关系发生变化;同时现在的学生集万千宠爱于一身,“恩多不知恩”视父母长辈的关爱为理所当然。与人交往却难以融洽,甚至出现负情绪——焦虑、孤独、自卑、厌学、仇视等。尤其是农村地区部分爷爷奶奶对学生灌输的自我思想,因此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让他们感受别人对自己的爱和付出,感激最亲近的人,进而扩大到感激帮助过我们的人,学会与人和谐相处十分重要。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感受身边的事物,引导学生理解无价的亲情,激发学生对父母、祖父母的爱。
教学难点:感谢长辈们的努力,对父母和祖父母有一颗感恩的心。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走进亲情
将班级学生温馨快乐的家庭照制作为电子相册,以一曲《母亲》为背景**。它被放在课前的互动中,供学生欣赏和复习。设计意图:
相册展示了学生们熟悉的生活场景,让学生们在温馨的画面中再次感受到浓浓的亲情。板书:爱
二、事例分析,感悟亲情
过渡语:一幅幅**,一张张笑脸,一个个幸福快乐的家庭!谁愿意和我们分享一下你和家人在一起快乐的事情呢!
随机采访、汇报。
老师:在这些快乐的时光里,我们感受到父母的爱。今天,有一个叫子健的孩子,他想和妈妈算账。让我们看看。
课件显示了课本第22页上的两张账单。读了这两份账单,你有什么感想,和大家交流吧。
学生自由回答。
老师总结:是的,**是珍贵的,亲情是无价的;珠宝是珍贵的,母爱是无价的。亲情是世界上无价的财富。父母的爱是我们成长的摇篮。父母的爱是无私的、宽广的、无回报的。
(板书:父母关爱无私)
过渡语:亲情是爱,亲情是人间无价的珍宝,亲情融化在家庭生活的细节当中。一句唠叨、一句问候、一个动作等等,都包含着关爱。你能感觉到这种亲情吗?
2,请学生朗诵:《无言的爸爸》,《妈妈的唠叨》
你从父亲的沉默和母亲的唠叨中看到了什么?你如何理解父母和长辈的爱?
学生交流谈感受。
3,欣赏美文《母爱如佛》。
三、共诉心曲,赞美亲情
过渡语:我们的成长充满了父母辛勤的养育。他们脸上的道道皱纹,头上的缕缕白发,无不诉说着为我们辛勤奔波、呕心沥血……。
让我们用最美的语言,最甜美的歌,最好的礼物赞美你的父母,好吗?
1.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赞美父母。
2,学生齐读《游子吟》
过渡语:爸爸妈妈对我们的关心、照顾可以说是无微不至的了,可是我们为父母又做了些什么?是否了解父母呢?
老师在学校曾看到这样的现象,开学报名时,我们班有个学生在家里玩,而让年迈的奶奶扛着他的被子棉絮和生活用品来学校帮他报名。同学们,在想想你们自己日常与家长相处时的所作所为,你们是否应该思考一下。
3,学生默读《父亲》并思考:如果你是王小满,你会不会请爸爸妈妈去参加家长会?(小组讨论)
出示名言
四、学会感恩,回报亲情
天下父母都一样,一张幸福的脸背后,有太多他们的担忧和期待。想听听你父母的意见吗?他们会对我们说什么?
请组长充当邮递员,将爸爸妈妈的信送到同学们手中吧!(提前与学生父母联系)
师:刚才听同学们说了这么多,老师发现,我们有的同学已经有了孝敬父母的准备,有的同学已经有了感谢父母的行动。对!
行动起来,用我们灵巧的双手和一颗真诚的心,做一份最能表达我们心意的礼物吧!(板书:子女感恩有行)
一个简单的词,一张小卡片······
老师总结:父母的爱是伟大的,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也有很多人关心我们。学校里,有老师的教导和同学的帮助;生活中,有许多认识或不认识的叔叔、阿姨们的辛勤劳动保障着我们幸福的生活。
因此,我们不仅要感恩父母,更要感恩老师、同学、身边人乃至整个社会。和他人和谐相处,和社会和谐相处。(补充课题:
我有一颗感恩的心)
最后,让我们唱响《感恩的心》,把你们的礼物带回家送给你们的父母吧! 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感恩我们的长辈。
感恩课件(篇4)
第二环节:制定小组活动方案
确立了小组课题,我和学生们开始着手策划方案,我们没有套用其他学校成型的**,而是根据课题本身特点,绘制了符合我们自己活动特点的计划表,此方案包括:活动流程、实施时间、主要任务、具体方法、阶段目标。在制定方案的过程中,孩子们思维的缜密性、计划的周密性和语言的精准性遭遇了严峻的挑战,大家可以看到方案表上反复涂改的痕迹。
我们的活动方案在经历了多次增添和删减之后,终于成形了。
【感悟:认真拟定活动方案对学生有着重要的意义,旨在让他们能自觉的、有计划的开展活动,逐步养成按计划性和指向性开展活动的习惯,减少盲目和无序。】
第二阶段:活动实施阶段,分为两个环节
之后,他们分组进行活动。很快,搜集资料的小组把他们从电脑上打印出来的各种资料交给了我,我发现孩子们的内容有十余张纸,内容雷同,没有重点。所以我安排全班同学停下来,向大家展示这个群体的信息。学生们为他们提出了许多建议。
接下来,各小组再次完善了自己的活动流程,不断修改和梳理,使内容更加精辟细致。
由于上课时间有限,在我的指导下,学生们在课余时间不断改进活动过程。一周后,每各小组完整的活动过程形成,他们采用了不同的设计形式,各具特色。有用的图表设计,有的通过问卷调查,也有用黑板报展示。
【感悟:孩子们心中的敬母感情并未减退,他们通过搜集、整理、询问、记录,正在慢慢体会母亲的艰辛,母爱的伟大。这一活动过程也大大提高了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阶段:活动体验阶段
从资料中深受感悟的孩子们希望能更进一步的走进母亲,了解母亲,因此,我们商讨出了三个亲身体验的活动:
(1)跟随母亲到工作单位,体验母亲一天的工作;
(2) 亲自为母亲洗脚,记录下母亲当时的表现,如语言、举止、动作等;
(3)坚持每晚临睡前拥抱一下妈妈,并说一声:“妈妈,我爱您!”记录一周内自己和妈妈的不同感受。
一周后,我们召开了一次“阶段汇报会”,会上,纪云博、刘耀文两位同学的汇报赢得了大家热烈的掌声。
【感知: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体验具有挑战性。在这个过程中,实践活动因其真实的生活背景而变得具体而有价值。】
第四阶段:交流展示阶段,我们安排了三个环节
第一环节:活动筹备
“母亲节”即将来临,孩子们希望给妈妈过一个集体的生日,我高兴地答应了孩子们的提议。应该送给妈妈什么礼物呢?孩子们兴高采烈的讨论起来,最后,我们归纳为三个小组的活动:
第一组学生给他们的母亲写了一封信来表达他们对母亲的感激之情;第二组画画,制做贺卡,并通过自己的巧手送给母亲一份特别的礼物;第三组的学生自己安排表演。队员们一下决心,孩子们就迫不及待地行动起来。
第二环节:制作编排
编排活动的小组动作最快,**课上手语表演的同学已经在校长室的电脑前一句句的学动作,动作成形后,又由组长带领编排队形,布置人员位置,排练进行得有条不紊。合唱团的学生有更好的方法。他们跑向老师,请老师给他们建议,向老师学习。为了让节目更精彩,孩子们的诗歌朗诵提出要背诵出手稿,互相点评,共同提高。
高菲的贺卡在小组同学的帮助下精致美观;孙新滨的蛋壳礼物也很有意义,包括母亲最体贴和体贴的照顾。正当我满意于孩子们的用心准备时,付可萌同学来到了我的身边,孩子的妈妈在她7岁时就弃她而去,她只跟爸爸和爷爷一起生活,她不知道自己的礼物该送给谁。看着孩子迷茫的眼神,我的心不禁为之颤抖。
我拉着她的手,告诉她礼物可以送给我,因为我也是一个母亲,孩子听了我的话后高兴地跑开了。
第三环节:活动展示
由于“母亲节”在周日,不方便召集学生及家长,我们便把活动日期定在周五下午,令人高兴的是除付可萌同学外,其余孩子的母亲全部如约到达了我们活动的现场。孩子们精心排练的节目不断得到家长们热烈的掌声,值得一提的是孩子们自己制作的小礼物,这件事情我并未参与,但孩子们用心的制作,感人的话语将活动推向了高潮,尤其是付可萌同学,她哭着将礼物送给我,我知道自己接过来的不仅是这份小小的礼物,更是孩子那一颗期待母爱的心,我也将一把伞送给孩子,希望她能在我这把大伞的呵护下健康成长,同时在我的引导下,班上所有的妈妈都接受了这个迟到的女儿。孩子们哭了,母亲们哭了,但是我知道他们的眼泪充满了无限的爱和幸福。
第五阶段:评价总结阶段
活动在泪水和感情中结束。活动结束后,好消息不断传来,纪云博的妈妈为付可萌买了一套新衣服,并常邀请她来家里吃饭,孩子脸上的笑容告诉我,她现在很幸福,她会用自己的行动来回报那些给予自己幸福的“妈妈们”。冯文博每天晚上都会给妈妈打来一盆洗脚水,刘杰不再和妈妈顶嘴了……妈妈们的欣喜溢于言表,孩子们的表现实实在在,这让我——一个为人师者倍感欣慰。
结束语《感恩母亲》的活动已经结束,可孩子们的感恩行动还在继续,他们不单单在感恩自己的母亲,也在感恩身边的人,感恩老师,感恩学校,感恩社会。从中,我深深地意识到孩子们在做他们真正想做的事。
在活动的过程中,他们利用不同的办法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升,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到了综合实践活动为他们所带来的自我成就以及积极的情感体验。孩子们的行动,传承中华民族的美德,展现孝道无价的真谛,预示着祖国灿烂的明天!
感谢您的倾听和期待您的建议和意见。
感恩课件(篇5)
活动目标:
1.了解故事发展的情感脉络,理解并表现词"气喘吁吁"等。
2.初步懂得向曾经帮助、关心过自己的人表达感恩之情。
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活动准备:
与故事内容匹配的动画课件、小动物图片"感恩备忘录"记录纸、视频仪等。
活动过程:
一、以"小猪"形象,导出课题内容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好听的故事,看看是关于谁的呀?
二、欣赏故事前半部分,理解故事内容。
1.教师边演示课件边讲述故事第一段,表现"气喘吁吁"等词语的表情与神态。
2.就故事内容进行提问。
"你认为是谁帮助了小猪?"发表各自的意见。
三、继续感受故事后半部分,学会感恩。
教师边演示课件边讲述故事第二段。设问:你喜欢这些小动物吗?为什么?
四、联系实际回忆别人对自己的关爱,表达感恩之情
师:生活中有没有别人关心爱护你的事呢?和你的小伙伴分享一下,你想感谢谁?为什么?怎样感谢?
五、制作感恩卡,感受互爱的情感
1.介绍"感恩备忘录",师幼共同探讨记录方法。
2.幼儿用自己的方式方法作记录。
3.鼓励幼儿大胆地介绍自己的"感恩备忘录"。
六、在"感恩的心"的音乐中,结束部分
1.鼓励幼儿多学本领,将来汇报父母
2.播放音乐《感恩的心》,把感恩卡送亲人。
活动延伸:
日常渗透:继续学习用多种方式对周围的人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
活动反思:
活动中给了幼儿发展的空间,幼儿的活动、活动之后的感悟和体验的表达给予了幼儿创造和发展的空间。幼儿在用心体验、真情表白之中,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得到了发展。给予了幼儿更多人文的关怀。幼儿在思考、交流、体验中得到了感情的升华,也学到了学习方法。
感恩课件(篇6)
尊敬的评委和老师们,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感恩母亲》。下面就我班开展这次综合实践活动的情况,向各位评委、老师做一简单介绍。
首先我来说说主题确立的背景。
一、主题确立的背景
知恩图报,尊老爱幼,待人诚恳……这些优良的传统从古至今都为人所熟知,翻开《**规》一读,就仿佛置身于文明当中,置身于做人的***道当中。百善孝为先。我校合并开发了“诵**规——做文明睿智的中国人”为主题的校本课程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孩子们边读边吟诵,既懂得了诗句,又学到了道理,学校的教育正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他们,校园中不文明的现象少了,助人为乐的事迹多了,使我校呈现出了一派温馨祥和的活动氛围。
学期初,我进行家访,很多家长们反映,孩子们在家里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只懂索取,不会回报。我觉得有必要开展感恩活动,那么如何开展感恩活动呢?我一边思索一边翻看着桌上的日历,突然“母亲节”三个字印入眼帘,对呀,何不利用这个特殊的节日让孩子们开始感恩活动呢?
于是我班以“感恩母亲”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就这样拉开了序幕。
我们的活动目标设定如下:
二、活动目标:
本次活动的目标就是让学生学会了解母亲,关心体谅母亲,学会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母亲的爱,懂得感恩,同时在活动中培养团结协作的意识,提升信息搜集与整理、组织活动、动手操作和表达沟通的能力。
三、活动步骤: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我们的活动分为五个阶段:
(一)、主题确立阶段
(二)、活动实施阶段
(三)、活动体验阶段
(四)、交流展示阶段
(五)、评价总结阶段
第一阶段:主题确立阶段,两个环节
第一环节:商讨研究小主题
我们全班围绕“感恩母亲”的大主题,展开了交流讨论,又研究出了许多小课题。最后经过大家的商讨,我们确定研究主题应该从了解妈妈(采访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姑妈姨妈或是邻居,了解我们小时侯妈妈辛苦带大我们的故事);最美妈妈(调查整理,介绍妈妈的优点);学做妈妈(当一天妈妈,照顾全家人的生活起居;也可以模仿孕妈妈,体会孕妈妈的辛苦);赞美妈妈(在网上搜集“母亲节”的来历、中华民族古今的伟大母亲的故事、孝敬母亲的故事,在网上搜集赞颂父母的诗词)四方面进行研究。
第二环节:制定小组活动方案
确立了小组课题,我和学生们开始着手策划方案,我们没有套用其他学校成型的**,而是根据课题本身特点,绘制了符合我们自己活动特点的计划表,此方案包括:活动流程、实施时间、主要任务、具体方法、阶段目标。在制定方案的过程中,孩子们思维的缜密性、计划的周密性和语言的精准性遭遇了严峻的挑战,大家可以看到方案表上反复涂改的痕迹。
我们的活动方案在经历了多次增添和删减之后,终于成形了。
【感悟:认真拟定活动方案对学生有着重要的意义,旨在让他们能自觉的、有计划的开展活动,逐步养成按计划性和指向性开展活动的习惯,减少盲目和无序。】
第二阶段:活动实施阶段,分为两个环节
之后,他们分组进行活动。很快,搜集资料的小组把他们从电脑上打印出来的各种资料交给了我,我发现孩子们的内容有十余张纸,内容雷同,没有重点。所以我安排全班同学停下来,向大家展示这个群体的信息。学生们为他们提出了许多建议。
接下来,各小组再次完善了自己的活动流程,不断修改和梳理,使内容更加精辟细致。
由于上课时间有限,在我的指导下,学生们在课余时间不断改进活动过程。一周后,每各小组完整的活动过程形成,他们采用了不同的设计形式,各具特色。有用的图表设计,有的通过问卷调查,也有用黑板报展示。
【感悟:孩子们心中的敬母感情并未减退,他们通过搜集、整理、询问、记录,正在慢慢体会母亲的艰辛,母爱的伟大。这一活动过程也大大提高了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阶段:活动体验阶段
从资料中深受感悟的孩子们希望能更进一步的走进母亲,了解母亲,因此,我们商讨出了三个亲身体验的活动:
(1)跟随母亲到工作单位,体验母亲一天的工作;
(2) 亲自为母亲洗脚,记录下母亲当时的表现,如语言、举止、动作等;
坚持每晚临睡前拥抱一下妈妈,并说一声:“妈妈,我爱您!”记录一周内自己和妈妈的不同感受。
一周后,我们召开了一次“阶段汇报会”,会上,纪云博、刘耀文两位同学的汇报赢得了大家热烈的掌声。
【感知: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体验具有挑战性。在这个过程中,实践活动因其真实的生活背景而变得具体而有价值。】
第四阶段:交流展示阶段,我们安排了三个环节
第一环节:活动筹备
“母亲节”即将来临,孩子们希望给妈妈过一个集体的生日,我高兴地答应了孩子们的提议。应该送给妈妈什么礼物呢?孩子们兴高采烈的讨论起来,最后,我们归纳为三个小组的活动:
第一组学生给他们的母亲写了一封信来表达他们对母亲的感激之情;第二组画画,制做贺卡,并通过自己的巧手送给母亲一份特别的礼物;第三组的学生自己安排表演。队员们一下决心,孩子们就迫不及待地行动起来。
第二环节:制作编排
编排活动的小组动作最快,**课上手语表演的同学已经在校长室的电脑前一句句的学动作,动作成形后,又由组长带领编排队形,布置人员位置,排练进行得有条不紊。合唱团的学生有更好的方法。他们跑向老师,请老师给他们建议,向老师学习。为了让节目更精彩,孩子们的诗歌朗诵提出要背诵出手稿,互相点评,共同提高。
高菲的贺卡在小组同学的帮助下精致美观;孙新滨的蛋壳礼物也很有意义,包括母亲最体贴和体贴的照顾。正当我满意于孩子们的用心准备时,付可萌同学来到了我的身边,孩子的妈妈在她7岁时就弃她而去,她只跟爸爸和爷爷一起生活,她不知道自己的礼物该送给谁。看着孩子迷茫的眼神,我的心不禁为之颤抖。
我拉着她的手,告诉她礼物可以送给我,因为我也是一个母亲,孩子听了我的话后高兴地跑开了。
第三环节:活动展示
由于“母亲节”在周日,不方便召集学生及家长,我们便把活动日期定在周五下午,令人高兴的是除付可萌同学外,其余孩子的母亲全部如约到达了我们活动的现场。孩子们精心排练的节目不断得到家长们热烈的掌声,值得一提的是孩子们自己制作的小礼物,这件事情我并未参与,但孩子们用心的制作,感人的话语将活动推向了高潮,尤其是付可萌同学,她哭着将礼物送给我,我知道自己接过来的不仅是这份小小的礼物,更是孩子那一颗期待母爱的心,我也将一把伞送给孩子,希望她能在我这把大伞的呵护下健康成长,同时在我的引导下,班上所有的妈妈都接受了这个迟到的女儿。孩子们哭了,母亲们哭了,但是我知道他们的眼泪充满了无限的爱和幸福。
第五阶段:评价总结阶段
活动在泪水和感情中结束。活动结束后,好消息不断传来,纪云博的妈妈为付可萌买了一套新衣服,并常邀请她来家里吃饭,孩子脸上的笑容告诉我,她现在很幸福,她会用自己的行动来回报那些给予自己幸福的“妈妈们”。冯文博每天晚上都会给妈妈打来一盆洗脚水,刘杰不再和妈妈顶嘴了……妈妈们的欣喜溢于言表,孩子们的表现实实在在,这让我——一个为人师者倍感欣慰。
结束语《感恩母亲》的活动已经结束,可孩子们的感恩行动还在继续,他们不单单在感恩自己的母亲,也在感恩身边的人,感恩老师,感恩学校,感恩社会。从中,我深深地意识到孩子们在做他们真正想做的事。
在活动的过程中,他们利用不同的办法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升,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到了综合实践活动为他们所带来的自我成就以及积极的情感体验。孩子们的行动,传承中华民族的美德,展现孝道无价的真谛,预示着祖国灿烂的明天!
感谢您的倾听和期待您的建议和意见。
感恩课件(篇7)
——大班社会活动《我有多爱你》课例研究
乐清市虹桥妇联幼儿园
一、**的源起
课例研究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解决教师教学困惑的重要途径,也为一线教师共同分享、共同合作、相互学习和相互提高创设了一个重要的平台。课例研究主要是教师共同体围绕一个课例一起设计方案,一起参与观课,一起分析反思,一起改进提升,一起分享成果的研课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位教师改进了教学技能,提升了教学智慧,促进了专业成长。
我园从1996年就开始做课例研究——“一课多研”,十几年如一日,一直坚持。这次为了组织参加全市幼儿园的“团队赛课”,我们选择了大班社会活动《我有多爱你》参赛课进行课例研究。
选择此主题进行研课,我们是基于如下考虑的:当今社会家庭的孩子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是家中的“小太阳、小月亮”,只知道被人爱,却不知道怎样去爱人。他们被爱意浸泡着成长,得到了家人的无数关爱,却理解不到父母、家人对其的付出,甚至认为父母、家人对其的精心呵护是理所当然的,缺乏感恩之心。
我们认为,这一切都不是孩子的错,而是老师和家长没有给孩子表达爱意的机会,没有引导他们如何感恩。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让感恩之心走进孩子的心灵,太重要了。
”基于此,我们选择了“感恩的心”这个主题,寻找隐藏在“感恩背后”的教育契机,挖掘孩子日常生活中的感恩素材,设计感恩活动课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那么,如何对孩子进行有效的感恩教育呢?多数教师为此感到茫然和困惑。
为了**解决这一困惑,我们确立了《我有多爱你》这一课题,并采用“一课多研“的方式进行课例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我们的实践
【第一次课堂的预设】
经过多次研讨,我园《我有多爱你》主题研讨小组制定的活动课目标为:在听听、看看、说说的过程中,感受母爱的伟大;在体验母婴关怀中,激发孩子们的感恩之情。活动内容设计了五个环节:
第一环节:通过欣赏歌曲《母亲》来导入主题。第二环节:
让幼儿讲述事先发放的《妈妈为我做的最感动的事》调查表,感受妈妈的爱。第三环节:观察《汶川**母子**》,感受母爱。
第四环节:欣赏故事《我有多爱你》,理解母爱的伟大。第五环节:
请邀请孩子的母亲到现场,让母亲与孩子互动,让孩子懂得感恩(详见附件)。
【第一次课堂的实录】
片段一:第二环节“讲述调查表,感受妈妈的爱”的实录
师:“你们的妈妈到底有多爱你,昨天我给了你们一张调查表,请拿出你们的调查表,和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这些感动的事。”
孩子1:我妈妈给我买了玩具。我很感动。
孩子2:我妈妈带我去玩。我很感动。
幼3:妈妈给我买吃的,我很感动。
片段二:第三环节“观察《**母子**》,感受母爱”的实录
(1)师:“你看到了什么?”
幼1:我看不清楚。
幼2:这黑乎乎中是不是有个小孩呀?
师:是的。
(2)老师:孩子们还有谁呢?
幼1:看不清。
幼2:好像是个人吧。
幼3:看不出来是谁。
(3) 老师:我看不清楚。实际上是一个母亲抱着她的孩子。
幼:她没有搂着孩子呀!是趴在他上面呢。(其它孩子也随之跟着呼应。)
师:“妈妈为什么要趴在孩子上面呢?
幼:这里太暗了,小孩害怕,就躲到妈妈身子下面去了。
师:你们看,这是在**?妈妈才会这样做?
杨:在一个黑暗的房间里,母亲害怕孩子,所以她躺在孩子身上保护他。
(4) 老师:孩子,其实这是妈妈和孩子在废墟下的**。孩子们,妈妈的压力是什么?”
幼1:是大大的石头。
幼2:是很多的砖头。
幼3:是楼板。
(5) 老师:这么重的水泥板压在妈妈身上,她是什么感觉?为什么这么沉重,那么痛苦,妈妈还是要坚持、忍受;为什么?
幼1:妈妈为了保护宝宝。
幼2:妈妈害怕孩子受伤吧。
幼3:妈妈和孩子好像都死去了。
2、师小结:妈妈为了保护她孩子的生命,用尽自己全身的力气支撑着重重的水泥板,结果宝宝活着,妈妈却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
片段三:第五环节“母子互动,懂得感恩”的实录
(1)师:你们真幸福!都有一位这么爱你们的妈妈。今天,我也邀请了你妈妈。用掌声欢迎你的母亲。
(2) 老师:孩子们,此时此刻,你想对你妈妈说些什么?
幼1:妈妈,我爱你!
幼全体:妈妈,我爱你!
(3) 老师:妈妈,听了孩子的话你感觉怎么样?
家长:很高兴
(4) 老师:孩子们,去拥抱你们的妈妈!(妈妈抱起孩子转圈)
【第一次试教后研讨】
执教教师:这个教学活动,主要的目的是让幼儿“感受母爱的伟大,激发感恩之情!”从孩子给我的反馈中可以发现:
孩子已体会到点滴感恩之情,但不够深入,还存在很多问题,请大家多提宝贵意见。
师1:在“讲述调查表,感受妈妈的爱”这一环节中,让幼儿拿出调查表,说说妈妈为我做的感动的事时,事例不典型、不动听,没有达到激发孩子们爱妈妈的情感,即使教师不断的追问,也无法让大家感动。我认为应将“讲述调查表,感受妈妈的爱”安排在第
三、第四环节之后进行,在幼儿被**、故事内容感染的基础上,再来讲述妈妈为我做的最感动的事时,可能情感流露会更好,讲述会更感人。
师2:**现场母子“写意画”**在荧屏上显得太模糊,孩子看不清母亲的身上压的是什么,无法让孩子在视觉上有强烈的震撼。需要更换清晰的**现场母子**。
师3:亲子互动不够。把妈妈请过来后,是为了升华母子之情,让孩子将自己的感恩之情表达出来,而短短的拥抱和“妈妈,我爱你”像昙花一现,显得家长资源浪费,课堂升华不够,应再设计一些亲子互动游戏。
通过第一次实践和课后研讨,我们将《我有多爱你》这一活动方案进行了如下修改和调整:
1、将第二环节安排在第
三、第四环节之后进行。这样的调整,使幼儿在被**、故事内容感染的基础上,再来讲述妈妈为我做的最感动的事时,可能情感流露会更好,讲述会更感人。
2、将原来模糊的**现场母子“写意画”**更换为清晰的**现场母子**或**。
3、在第五环节“母子互动,懂得感恩”这一环节中,增设:①孩子为妈妈做事的** ②了解妈妈的生日的亲子互动内容。
【第二次课堂的实录】
片段一:(将原来的“讲述调查表,感受妈妈的爱”改换为“观察《**母子**》,感受母爱”):
(1)师:“你看到了什么?”
孩子1:我明白了,我妈妈死了。
幼2:我看到这个小孩还活着。
幼3:我看到妈妈死了,可怀里还紧紧地抱着孩子呢。
孩子4:我还看到妈妈手里拿着一部手机。
(2)师:“妈妈为什么要紧紧地搂着孩子?”
幼1:妈妈想保护她的孩子。
幼2:妈妈不想让孩子受伤。
(3) 老师:孩子们,妈妈有什么压力?
幼1:压在妈妈身上的是墙。
幼2:压在妈妈身上的是石板。
幼3:压在妈妈身上的是水泥板。
(4) 老师:这么重的水泥板压在妈妈身上,她是什么感觉?
幼全体:很痛、很疼。
(5) 老师:为什么这么沉重和痛苦,我妈妈还要坚持和忍受?
幼全体:为了保护她的孩子呗。
(6)师小结:是的,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妈妈为了我们的健康,为了我们的生命,甚至不惜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
片段二:(将原来的“观察《**母子**》,感受母爱”改换为“讲述调查表,感受妈妈的爱”):
师:“你们的妈妈到底有多爱你,昨天我给了你们一张调查表,请拿出你们的调查表,和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这些感动的事。”
孩子1:我和妈妈发烧的时候,妈妈还抱着我去医院看病。她总是陪我喝点滴,抱着我,安慰我。我很感动。
孩子2:我的手断了。不管刮风下雨,妈妈都会带我去医院看病,每天喂我吃饭,直到我**为止。我很感动。
幼3:一次外出旅游,我摔倒后不会走路了,天又下着雨,妈妈从山上一直背我下山,全身都湿透了,后来妈妈都生病了,我很感动。
幼4:为了给我买钢琴,妈妈自己舍不得吃好的,舍不得穿好的,但是从来没有亏待我,我很感动,我要一辈子爱我的妈妈。
……片段三:第五环节“母子互动,懂得感恩”的实录
1、让孩子表达对妈妈的爱:
(1)师:你们真幸福!都有一位这么爱你们的妈妈。今天,我也邀请了你妈妈。用掌声欢迎你的母亲。(教室外孩子的妈妈走进教室)
(2) 老师:孩子们,此时此刻,你想对你妈妈说些什么?
幼1:妈妈,我爱你!
幼全体:妈妈,我爱你!
(3) 老师:孩子们,张开双臂拥抱妈妈!(妈妈抱起孩子转圈)
(4)师:孩子们,你们除了说:“妈妈,我爱你”,还能为妈妈做些什么?
幼1:帮妈妈扫地。
幼2:帮妈妈洗碗。
幼3:给妈妈锤锤背。
(5) 老师:妈妈们,听了孩子们的话你感觉怎么样?
妈妈:很高兴!很感动!
(6)师:你们说的真好!让我们看看这个孩子。他是怎么做到的?
2、懂得怎样爱妈妈:(****并提问:一位小小班的男孩正在给他年轻的妈妈洗脚)
师:这位小孩在做什么?
幼1:小孩在给妈妈洗脚。妈妈这么大,这么小的孩子怎么能洗脚呢!
幼2:老师,这位小孩这么小,毛巾都拧不动呢,怎么可以给妈妈洗脚?
孩子3:他妈妈太年轻了。这个小孩洗脚吗?
老师总结:虽然我们还年轻,但我们不能为妈妈做很多事情。但我们可以像这个小宝宝一样,尽量不给爸爸妈妈添麻烦!
妈妈今天来了。我们能做什么?(背景**《母亲》响起,亲子互动,幼儿给妈妈揉一揉、锤一锤、捏一捏、亲一亲)
感恩课件(篇8)
2.学生畅所欲言,对父母说想说的话
三。带着你的感激之情,把你想对父母说的话写在家庭卡片上
4交流展示亲情卡。
四.学会感恩孝敬父母
1.从十月怀胎到伴你学走路,送你去上学,教你学知识,学做人,一路走来父母真的很不容易,也付出了很多很多,想一想自己在孝敬父母方面做得怎么样呢?你曾为父母做过些什么呢?
2.学生谈论他们为父母所做的事情,并激发学生去爱和尊重父母。 黑板上写的:我们爱爸爸妈妈
3.我们要怎样表达这份爱?你想怎样做 ?板书?孝敬
4学生们畅所欲言,交流他们为父母所做的一切
5.课件展示为父母做家务等**,引导学生通过****发现孝敬父母不一定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从平凡小事做起,最温馨也最贴心。
6.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想一想您长大后可以做些什么来孝敬父母?
7名学生完成感恩父母的鲜花,表达对向日葵的欣赏。
8学生们交流并讨论他们将来打算做什么
五.全课总结
1同学们,让我们把对父母的爱落实到具体行动当中去,做一个听话懂事的好孩子,让爸爸妈妈也感受到我们的浓浓爱意,让爱充满我们的家吧
2 课件**《让爱住我家》结束全课
板书:1。有一颗感恩的心
父母爱我们很辛苦
我们爱父母要孝敬父母
感恩课件(篇9)
活动目标
1、通过亲子活动增加孩子与家长的情感,感受到母爱;
2、培养幼儿动手实践能力;
3、让幼儿体验亲子活动的乐趣。
4、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5、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一、活动准备教学准备:
细细的吸管多余幼儿人数;液体胶两瓶;碟子6个;棉签幼儿人手一个;康乃馨花瓣及花砣;背景音乐(集体背景音乐)。
教学课堂准备:
桌子 8张椅子30张人员安排:
主班老师引导家长入场,组织家长纪律;课堂操作过程中,。,主班老师和配班老师管好纪律,提醒家长配合工作;配班老师带孩子入场;保育老师帮着拿教学准备的东西。
二、活动步骤
1、老师致辞:
2、幼儿唱儿歌《世上只有妈妈好》送给妈妈
3、宝宝制作礼物送给妈妈《康乃馨》
4、老师示范,并讲解制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地方;、讲解规则纪律,如胶水的使用方法;、幼儿操作,家长可以帮助、提醒幼儿。
5、将制作好的康乃馨送给妈妈,并对妈妈说我爱您。
三、活动结束
1、签发礼物(到主班老师处)
2、结束致辞:今天孩子们用最简单最朴实的行动表达了对母亲的爱,并祝愿天下所有的母亲:幸福安康,永远美丽!
四、把班级物品带回班级,大扫除。
感恩课件(篇10)
一、活动目的:
通过班会的形式,加强学生对于生命的认识,请珍惜生命请珍惜你所拥有的一切,请珍惜他人为你的努力和付出,请常常报有一颗感恩的心。
二、活动形式:
围绕“常怀感恩之心”这一主题,利用歌曲,诗歌朗诵,游戏等文艺表演之中,使学生在欣赏一场生动感人的表演中受到教育。
三、活动准备:
1.收集中国传统美德小故事。
2.收集感人照片。
3.学习歌曲《永远的朋友》。
4.学习手语歌曲《感恩的心》。
5.准备演出道具。
四、活动过程
1、主持人宣布活动开始
2、合唱《感恩的心》
听歌以后,互动活动:说出最让你感动的事(请几位学生讲述)
3、世界上有一种琐碎的爱,她的名字叫母爱。阴雨时节,一把雨伞送来了她的深情,傍晚时分,一杯牛奶送来了她的关怀,琐碎之中,爱在荡漾,爱在澎湃。世界上有一种宽容的爱,他的名字叫父爱。像高山似大海,他包容着一切。多么宽容的父爱,多么博大的襟怀。让我们感恩我们的父母。朗读诗歌:《献给母亲的`赞歌》。
4、亲爱的同学们,我们父母的期望并不多,我们的一句问候、一次搀扶、一杯茶水、一个微笑、一次感谢,我们的爸爸妈妈就满足了。
同学朗读文章:《给妈妈的一封信》
5、故事讲述
九月的阳光如此灿烂,九月的校园如此深情。似滴滴雨露滋润着我们求知的欲望;似缕缕阳光温暖着我们心中的希望。让我们一起怀着一颗感恩的心,一起大声高呼:我爱你,敬爱的老师!我们的每一点知识,我们的每一个进步,都渗透着老师的汗水和心血。让我们用最真挚的感情,把最动人的诗篇送给我们敬爱的老师。
学生请听朗诵:《谢谢您,老师》全班合唱:《每当走过老师窗前》
6、友情是在两个人心声和灵魂的投缘中,在相互倾心交往的过程中,在相互认可的对撞中诞生。友情是一种纯洁、高尚、朴素、平凡、浪漫的感情,它需要真诚和忠实来播种,需要真、善、美来浇灌,需要良知与原则来栽培,需要坦诚理解来维持,需要善意谅解来呵护。现在拥有的每一份友情,或许你现在觉得它们平淡无味,但有一天你会发现,那才是人间最值得珍惜的东西,每时每刻,带给你温暖的关怀和前进的勇气。
下面请欣赏歌曲:《永远的朋友》和朗读《我眼中的友情》
五、感恩方法大奉献让同学们谈谈自己的具体做法。
(1)为工作劳累了一天的父母倒一杯茶,揉揉肩,讲讲笑话。
(2)每天好好学习,回家聊聊学习情况,谈谈收获,讲讲感受,给父母一个好心情。
(3)多体谅、理解父母,不与父母争吵,多为父母着想。
(4)学会拥抱父母,说声“谢谢”。
(5)为父母分担一些家务和烦恼。
(6)学会节约,不浪费父母的劳动成果。
(7)每天反思,学会对父母说“对不起”。
(8)学会尊重、关爱身边的人。多做有心人,及时送上温暖。
(9)多做慈善事业,尽自己最大的力量为社会、国家、人民作贡献。
(10)列一张感恩表,记下要感恩的人,要做的感恩事,值得努力的方向
六、合:下面全班齐唱《爱的奉献》
七、请老师总结讲话
八、让我们常常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哪怕是面对一个微笑,一句关怀,即使是不经意间的。
感恩课件(篇11)
一、活动目标:
1、让全体学生懂得“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美德,是做人的起码修养和道德准则。“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2、让学生懂得“感恩”不仅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责任。只要我们人人都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的校园、我们的社会也将会更加和谐。
3、让学生学会感谢、珍惜和感恩。
二、活动主题:感恩从心开始 让爱温暖彼此
三、活动实施 具体步骤:
第一阶段:宣传发动,渲染气氛。
1、通过周一国旗下演讲,宣读《感恩教育倡议书》全员发动。以“感恩”为主题布置宣传橱窗,校课间广播播放感恩歌曲,结合音乐课,学唱《感恩的心》,做到人人会唱会表演;班级出一期感恩教育专题板报,创设校园感恩氛围。
2、各班级召开《感恩从心开始 让爱温暖彼此》的主题班会。
第二阶段;五个“感谢”系列活动: 感谢父母养育我,感谢老师教育我,感谢同学帮助我,感谢社会关爱我,感谢自然赐予我。
(一)、感谢父母养育我
1、各班组织全体学生开展主题为“算算亲情账,感知父母恩”的班会。
2、布置爱心家庭作业:
① 每天为家里做至少一件家务,如:打扫卫生、叠被、洗碗、洗衣物、整理房间等。
② 在活动月期间,做一件令父母感动的事
③ 感恩卡大赛:在母亲节和父亲节送父母一张感恩卡,向父母说一声谢谢,道一声辛苦了,为父母送上一个温馨的祝福,让父母享受一份感动。
(二)、感谢老师教育我
1、班级开展《我和我的老师》故事演讲比赛,说说自己和老师发生的故事,要真实、感人。
2、在全校开展“尊师重教”活动。
(1)要求所有学生讲十字文明用语,遇到老师自觉向老师点头问好,标准语言是“老师早”、“老师好”,声音宏亮。遇见年长者(不管是校内工人、教师家属,还是校外来校办事人员)自觉点头问好,标准语言是“您早”、“您好”,声音宏亮,然后逐步推广到全校所有班级,所有同学
(2)让学生利用实际行动来表达对老师辛勤付出的尊重,报答老师厚重的师爱。
(三)、感谢同学帮助我
1、召开以“同学如手足”、“牵手同学、共同进步”为中心的主题班会活动,倡导每个星期为同学做一件有益的事,给班级做一件有益的事等活动,掀起同学之间互帮、互助、互学、互进的热潮,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
(四)、感谢社会关爱我
开展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教育活动,引导他们感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五)、感谢自然赐予我
结合学校环保郊游开展爱护自然,爱护环境活动。建议学生在家养一盆花,要求每一个孩子自觉保护校内外绿地,不乱扔纸屑,自觉成为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文明人。
第三阶段:活动总结与评比。
1、学生写出参与感恩教育活动后自己的思想变化和感想,班级交流。
2、按学校“校园之星”的评选要求,评选出“感恩之星”、“孝敬之星”、 “感恩教育”先进班级,予以总结表彰。
护环境活动。建议学生在家养一盆花,要求每一个孩子自觉保护校内外绿地,不乱扔纸屑,自觉成为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文明人。
第四阶段:活动总结与评比。
1、学生写出参与感恩教育活动后自己的思想变化和感想,班级交流。
2、按学校“校园之星”的评选要求,评选出“感恩之星”、“孝敬之星”、 “感恩教育”先进班级,予以总结表彰。
感恩课件(篇12)
毛坝镇中心校刘安俊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的说课题目是《感恩父母》
一、说活动背景、主题
今天说的少先队活动主要围绕“感恩父母”这一主题展开。在学校里,我们经常能看到这样的**
1早上上学的时候,孩子们走在他们前面,后面是拿着书包的父母。
2、傍晚放学时,孩子们理所当然地把手中的书包扔给来接的爸爸妈妈。
现在的父母们总是百般呵护自己的孩子,而孩子们呢,习惯了接受父母的付出,把呵护和关爱当做是理所应当的事情,却很少会对身边的父母说句最简单的“谢谢”!那么,孩子们怎样才能学会感恩父母呢?我将这次中队活动的主题定为《感恩父母》(课件出示主题),希望通过此次活动,能在孩子们心里播下感恩的种子。
二、说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引导学生感受亲情,学会反思自己,能够在体验活动中学习成长,懂得尊重父母、感恩父母。
2丰富学生的生活和情感积淀,感受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三。活动主题以调查、故事、歌曲、朗诵等形式,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活动原则。
三、说活动准备:
1、召开队干部会议,确立队会主题、商讨队会环节、确定两名口才好,思维敏捷的活动主持人,认真做好整个程序的准备工作。
2、准备歌曲、朗诵等节目
三。准备了一些关于父母的问题作为调查
四、说活动过程
围绕预期目标,经过团队成员的集体讨论,最终确定了5项活动
环节一:队会仪式
1、整队、报告人数
2、出旗敬礼、唱队歌
环节二:重温过去,回忆亲情
先****资料,引入到本次少先队活动的主题《感恩父母》,接着组织全体队员一起轻轻地低下头,闭上眼睛,聆听歌曲《母亲》,搜索记忆,在说说你心目中的父母是怎样的人?他们都为你做过些什么?回忆从童年到成年父母就一点一滴滴给予。
2分钟后先在小组中分享。(生配合)
让队员们认清身边父母最平凡、最共通的爱,也在心中荡起涟漪,激发了队员们的感恩之情。
环节三:升华感情,深入亲情
1、**出示在平常生活中,爸妈对我们做过的最多的但又是最平凡的事。让学生感受父母的爱。(展示**)
2、想想父母说过的最多的但被我们却当作唠叨的话语。谈谈自己的感想。
3、话锋一转,父母满怀爱意的对待我们而我们又是怎样对待自己的他们的呢?让团队成员分组讨论,然后报告和总结。(生配合)
环节四、创设情境,深入亲情
创设一个情景,我们做一个小调查,要求团队成员如实回答,能正确回答几个。( 出示小调查)
如果知道的不到五项的话,这就说明你需要多跟父母交流一下了。
也许你以前做的还不够好,那么你将来打算怎么做? (生配合)
环节五:付诸行动,感恩亲情
在这个环节中抛出问题:亲爱的队员们,感恩父母的方式有很多种,现在,你最想用什么方式来表达自己对父母的爱呢?在这样轻松的氛围中,让团队成员明白:
感恩不一定要惊天动地,感恩可以是一杯茶、一句暖人的话、一个简单的动作、一首别样的小诗、一段开心的表演……只要有心,感恩无处不在!让玩家说出自己的想法,然后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感激之情。(说出自己的想法)
环节六:画龙点睛,延伸感恩
活动进行到这里,相信在孩子们的心里已经埋下了感恩父母的种子,但是,感恩绝不仅仅只限于自己的父母,生活中处处需要感恩。学会感恩。不要把所有的事情都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实上,一切都来之不易。最后在优美的旋律中,集体朗诵《感恩》
活动进行到这里,相信在孩子们的心里已经埋下了感恩的父母的种子,但是,感恩绝不仅仅只限于自己的父母,生活中处处需要感恩。因此,活动结束时,我设计了这样的结束语:“赠人玫瑰,手留余香”,亲爱的队员们,在我们的人生旅途中,我们不仅仅要感恩父母,还要感恩我们的老师,感谢他们带领我们遨游知识的海洋;我们感谢我们的朋友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各种各样的色彩;我们感谢祖国为我们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今天,我们中队的活动非常精彩。我希望你能保持感激之情。最后的设计,就是唤醒每一个团队成员,将感恩融入自己的生活,让感恩的行动永存。这在一定程度上触动了孩子们大爱的心弦。
最后,整个中队的活动在收旗仪式结束后结束!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感谢您的指导!鞠躬,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