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对“《秋颂》教案”感到感兴趣,不妨来看看这篇文章。新入职的教师需要准备好上课时可能要用到的教案和课件,每天都需要撰写自己的教案和课件。写好教案和课件可以避免遗漏重要内容,希望本文能够对各位有所帮助!此外,关于范文大全,您还可以浏览英语学习计划(热门八篇)。
《秋颂》教案 篇1
秋颂
秋,季节的交替,万物的收获,是大自然最为美丽丰盈的时刻。在这个季节里,群山始染黄,金黄的菊花绽放,凉爽的秋风吹拂,漫天的黄叶飘舞。秋天的景色是如此的美丽,如此的丰盈,让人们不由得为之感叹,为之赞叹。
秋天的来临带来了丰收的喜悦,收获的时刻让人们充满感激之情。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各种农作物在此时收获。农民们忙碌的身影在田野上来回穿梭,收割着成熟的庄稼,收获着自己的辛勤劳动。在秋天,很多人会到田间地头,沉浸在收获的喜悦中,品尝着新鲜的水果,感受着大自然的恩赐。
秋天的景色让人们陶醉在自然的美中,象征着收获和成熟。美好的秋天让我们时时刻刻都充满感恩,感恩大自然的恩赐,感恩自己的劳动和付出。秋天也是一个追求收获的季节,它鼓舞着我们不断奋进,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努力工作,为自己和家人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在这秋天里,让我们感受自然的力量,感受收获和成熟的喜悦,启迪自己去更高更远的地方。让我们在感恩中,用自己的努力去创造更好的未来,不断为人类的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秋天就像一个缘分,让我们与大自然更加亲近,与自己的内心更加相连,走向更加幸福的生活之路。
秋的美景和收获带给我们的不仅是物质上的丰盈,更是精神上的满足。它是大自然的恩赐,也是人类文明不断发展的见证。秋天的景色和喜悦让我们感受到了生命的美好和坚韧,启迪着我们去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在这个美丽的季节里,让我们收获丰盈,感恩生命,去追求更加远大的梦想。
《秋颂》教案 篇2
秋颂
秋天,是大地的收获季节,也是最美丽的季节之一。秋天的气息中弥漫着金黄的颜色,红色的枫叶,丰收的果实和收获的喜悦。这是一年中最美丽、最令人陶醉的季节之一。在这个季节里,我们不仅可以欣赏到大自然的美景,也可以感受到收获带来的喜悦和满足。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下“秋颂”的主题。
一、秋天收获的喜悦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所以每个人都会感受到自己努力所带来的收获和满足感。无论是农民收割庄稼,还是工人胜利完成生产任务,都会在这个季节里收获丰厚的回报。同时,这也是一个值得我们感慨的季节,因为收获的过程常常也意味着劳动的艰辛和汗水的洒落。因此,在秋天,我们不仅要感谢劳动和生产,更要珍惜自己的努力所带来的喜悦和满足感。
二、秋日的景色
秋天的景色是多彩的,从落叶满地的景色,到橙红色的天空,再到金黄色的稻田和菜地,这一切都是秋天所带来的景色。这些景色不仅美丽,还给人以温馨和舒适的感觉。在这个季节里,我们可以欣赏到迷人的景色,感受到生命中的美好,同时也可以放松自己,享受大自然的恩赐。
三、秋游的乐趣
秋天虽然凉爽,但气候宜人,因此非常适合出游。无论是爬山、徒步、骑车还是野餐,秋天都是非常适合的季节。这个季节里大自然的色彩也是最美丽的,所以我们可以尽情地欣赏和体验,让自己更好地接触大自然,感受生命中的美好。
四、秋天的美食
秋天也是美食的季节,因为这个季节里,各种新鲜的水果和蔬菜成熟,味道鲜美,而且很有营养价值。秋天的菜肴也特别多样化,例如烤鸡、火锅、糯米饭、热饮、葡萄酒等等。这些美食不但味道美好,还能给人带来快乐和满足感。
五、秋天的感恩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也是感恩的季节。在这个季节里,我们不仅应该感恩大自然的赐予,更要感恩自己的努力和付出。此外,我们还要感恩周围的人,这些人帮助我们成长和进步,激励我们前进。因此,秋天的感恩成为了我们生命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总之,秋天是一个充满温馨、喜悦和感恩的季节。无论从哪个方面去欣赏、感受这个季节,我们都可以得到不少的收获。希望我们珍惜这段美好的时光,让秋天成为我们生命中最美好的季节。
《秋颂》教案 篇3
秋颂
绿叶变黄之际,世界华彩尽显。秋风乍起,瑰丽的景象令人陶醉。秋天是季节中最美的时刻之一,令人神往,因为秋天的美景让人感到无限的舒适和温馨。以下是有关秋天的主题范文,探讨了秋天给人们的启示。
秋色漫漫,自然的秀美令人缅怀
随着季节的转换,紫藤花落下让彩叶飞舞。秋景延伸到远处,红黄色涂抹在地面上,像是一幅艺术品的样子。枫叶的颜色在阳光下闪闪发光,金黄色的稻穗在风中摇曳,如同一波波潮汐。这样的景象让人的心醉倒,感受到心中无限的欢愉。落叶有一段时间,但是天空永恒,让美好的景点得以留存。享受大自然的美妙,让我们更加感激我们所居住的美好世界。
秋季的到来,我们收获着不仅仅是季节,更是丰硕的果实
感谢厚土保护我们,感谢四季的轮换带给我们的收获。这是一个季节性的过程,需要一段时间成熟并达到适合收获的时间,通常就在秋季。菜园里的果蔬都已经成熟,人们手中拿着一篮子的美食,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人类依靠土地,从土地上得到丰收,这是地球上发生的伟大的物质转化过程,透露出秋天的温暖与美好。
秋风吹来,生活也有了新的开始
秋风吹来,意味着气温正在降低,它为我们带来了一个新开始的时机。在这个季节,落叶掉落在地面上,它既代表着旧的结束,记忆和思维都变得模糊,也开启了新的旅程,新的开始,自然与生命正在重新出现。秋风吹着,替代了夏季沉重的空气,带着一份清凉和舒适,如同缓缓的钟摆品尝着生活的美好,让我们深有感触。
结语
秋天是一个凉爽的季节,在这个季节里,你会感觉到周围的一切都变得美丽和温暖。黄色加深,火红点缀,让世界变得五彩斑斓。秋天的到来意味着睡眠时长在增加,抵御紫外线的时间越来越短,身体向心灵防礼也开始升级。在秋色缤纷的季节,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美好和成长的喜悦,迎接新的开始。
《秋颂》教案 篇4
【主题一】秋天的美丽
秋天,是一个多姿多彩,蕴含着许多美丽的季节。清爽的秋风吹拂,在枫叶逐渐变红、菊花逐渐开放的季节里,自然的景色也变得格外美丽。秋天的景色千姿百态,总是让人感受到无限的美感。
我们可以去山区赏红叶,也可以在公园里赏菊花。对于登高远望自然风光的人来说,秋天绝对是那个最能让人领略美好风景的时节。不仅如此,秋天的景色还会给我们的身心带来许多益处。比如,秋天的阳光柔和、清新,呼吸清新空气也会让我们感到精神爽快。此外,秋季还是野外运动的最佳时间。适宜的宜人气候以及缤纷的秋景都会给人更多的健康体验。
总之,秋天不仅是丰收的季节,还是一个多彩多姿、美丽而又健康的季节。人们在享受秋景的同时,也要认识到它的健康、生态价值。希望大家在秋季能够拓宽自己的眼界,感受大自然为人类带来的指引与良好感受。
【主题二】秋风的味道
秋风,带着天高云淡的感觉,清新、舒适,总是让人感觉心情愉悦。我们可以闻到地面的气息,从潮湿的土地中散发出的清香,以及摘下来的菊花的清香;我们也能感受到,随着秋风的到来,更多的季节性食材也开始兴盛。
秋天,蔬菜类、水果类食材齐聚,比如:南瓜、菠菜、苹果等,这些当然不仅仅美食上的收获,它们还是对我们身体健康一份关怀。南瓜是C群、锌、维生素B1、B2等丰富的蔬菜,可保护我们的眼睛和皮肤;而苹果富含硒、钼等多种营养素,是保健、滋补、美容的佳品!
秋季的美食特别多,除了蔬菜和水果,还有很多传统小吃,如野菜、芋艿、蒸饺、口味独特的糕点等等,这使得人们在品尝美食的同时,对当地文化、历史、民俗的了解也更加深入。而这些美食,也是人们为了庆祝逐渐逝去的夏天、寻找更好的生活,在不同的地区和季节,创作出来的小宴席或大过年。
秋风的味道总是让人感到无比喜悦。在美食的同时,更要珍惜秋风的益处,以保证身体健康,同时也让整个季节显得更加丰富多彩。
【主题三】秋天的思绪
秋天,总是让人感到稍纵即逝的忧伤,是一份来自于心底的思绪,无处安放。清风,凉飕飕的空气,渐渐地掠过了心灵,唤醒了那些深藏着的思念。
秋风声入耳,月影铺满天,总会不经意地勾起人们对过去的回忆来。那些曾经的友情、爱情、青涩的学生时光,渐渐的变成了记忆中的一道风景。每当望着窗外的景色,明媚的阳光下,旧时的影像又在记忆深处浮现。是曾经的欢乐、是曾经的痛苦,还是曾经未曾完成的心愿,留存在了梦之间,渐行渐远。
这个季节总是会引起一种无法言说的感慨,伴随着秋风,心中涌起涟漪,随着每一阵秋风飘荡,都显得那么的静谧清透。回忆虽然不能挽回,但是我们能够感悟到生命中的珍贵,并且贡献出自己对生命的尊重,让自己更加坚强,更加懂得拥抱未来,以更积极的态度去迎接生活的美好。
《秋颂》教案 篇5
秋天,是万物收获的季节,也是一个丰收喜悦的季节。这个季节里,变化万千,有红枫叶的美丽,有金黄色麦浪的宁静,有硕果累累的果园,更有丰收的喜悦和幸福。因此,我想以“秋颂”作为主题,写一篇关于秋天的范文,展现这个季节的美丽和喜悦。
首先,秋天的美丽是无可比拟的。秋风带来了丰富多彩的颜色,让大地变得更加缤纷多彩。它是红叶落在了地上的颜色,是丰收的金黄色,是花儿脆厚的果实,还有田野上黄色麦浪的辽阔。而且,秋天的气息也独具特色,它带有一股清新的凉爽,让人感到非常舒适和宁静。总之,秋天的美丽是被许多人所欣赏的。
其次,丰收的喜悦是秋天的另一个主题。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不论是田野中的作物,还是果树上的果实都会开花结果。这就是说,万物都在这个季节里变得富有。农民们忙着收割,家家户户都要庆祝这个大喜事。收获的果实还会供大家享用,这也是一种幸福的感觉。收获的喜悦从人们的脸上体现得淋漓尽致,这是一种美好的感觉。
最后,秋天是一个思念的季节。在这个季节里,人们会思念很多事情,比如我的故乡,我的家人,我的朋友等等。人们会用松软的心把思念深深地埋在心里,仿佛希望能在这个季节里得到一些宽慰。虽然秋天短暂,但是人们的思念是永恒的。
总之,秋天是一个美好的季节,也是一个喜庆的季节。它带给我们许多美好的感受,让我们感到幸福和欣慰。在这个秋天里,让我们共同颂扬它的美丽和喜悦,享受收获的喜悦,一起思念往日的美好时光。
《秋颂》教案 篇6
秋颂
秋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也是人们感慨自然之美的时候。从大自然中萃取而来的一刻伟大的描写,充溢在每个人的胸膛里,荡漾在每个人的心湖上。在这个美丽的季节里,我们时刻为着我们的幸福而祈祷、感恩,同时也要找感动自己的美好事物,让我们的心灵抚慰,那么,如何在这美好的季节里找到属于我们的感动呢?
秋天的夜晚总是那么美丽,皎洁的月光四处散发出温馨的气息,像天上的珍珠,像宝石的星星,它们耀眼的流光如河,从天际流过,将四周照得一片魔法般的美好。我喜欢在夜晚里散步,听着秋风轻声呼唤,看着落叶在空中蹦跳着跳舞,看着繁星在宇宙中闪耀着光芒,感觉自己仿佛是舞动的夜风,飘向虚无缥缈的远方。
还记得那一年的秋天,我和两位好友去旅行,走在一片红叶组成的林间小道中,仿佛身处于一幅艺术品般的自然美景中,心旷神怡。树枝上寄生着琳琅满目、颜色璀璨的枫叶,每一片叶子都独具魅力,飘摇在秋风中,似乎在嬉闹、在跳跃。天上的太阳投下斑斓的色彩,映照在每一片枫叶上,犹如天然的艺术品般,不仅展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给予人们灵魂深处萦绕不去的思考。
有一年,我和朋友们去了一趟采橘园。一串串的小橘子挂在枝头,它们的颜色熠熠生辉,让我们口水直流。当我们拿起一颗、咬下去时,甜蜜的味道让我们感到幸福。采摘橘子的过程中,我们在那里嬉戏玩闹,一下子忘记了时间的流逝。当太阳开始向西方移动时,我们开始回家,路上沿途欢声笑语不绝,我们都发现了自己的心底深处流淌着对大自然的感激之情。
此刻,我想起这些美好的事情,心里暖暖的,仿佛被柔和的秋阳包裹住。秋天,不仅是大自然转换四季的时刻,也是我们重新发现内心感觉、体会美好人生经历的时候。它提醒着我们,在这纷繁的世界中,回归最纯净的美好,感悟生命的本质,体验人生的真谛。让我们在美好的季节里,乘着风的翼跃向更辽阔的天空,把握属于自己的幸福。
编辑推荐
《雷电颂》教案5篇
发现“《雷电颂》教案”是一次令人兴奋的冒险,请大家一同加入我们。教案课件是老师不可或缺的资源,因此在编写过程中需要耐心一点。教案是衡量教师教学成果的有效指标。希望大家阅读以下参考资料,以获取更多的学习思路和思考角度!
《雷电颂》教案(篇1)
1.找出文中所用的修辞手法、象征手法,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2.理解文章语言所包含的深意。 教学重点 领会文中所用的修辞手法、象征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 文章语言所包含的深意。
一、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感知了屈原的形象,那么本文中的雷、电具有怎样的寓意呢? 二、新授 1.检查上节课所学内容: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伫立(zhu4) 睥睨(pi4 ni4) 咆哮(xiao4) 波澜(lan2) 污秽(hui4) 犀利(xi1) 劈开(pi1) 稽首(qi3) 驰骋(cheng3) 虐待(nüe4) (2)解释下列词语。 睥睨:眼睛斜着看,形容高傲的样子。 污秽:不干净。 犀利:(武器、言语等)锋利;锐利。 播弄:摆布。 虐待:用残暴狠毒的手段待人。 雷霆:雷暴;霹雳。 踌躇:犹豫。 鞭挞:鞭打。比喻抨击。 祈祷:一种宗教仪式,信仰宗教的人向神默告自己的愿望。 忏悔:认识了过去的错误或罪过而感觉痛心。 罪孽:迷信的人认为应受到报应的罪恶。 拖泥带水:比喻说话、写文章不简洁或做事不干脆。 (3)要求学生按自然力声威的发展和屈原的感情脉络划分段落层次:
第一层(1~3段),呼唤风暴怒吼,由衷赞美“无边无际的伟大的力”。
第二层(4~6段),呼唤风、雷、电,表达憎恨黑暗、渴求自由的强烈愿望。 第三层(7~8段),赞颂闪电的光明与火花,并决心与之一起烧毁一切黑暗势力。 第四层(9-12段),义正辞严地诘责“土偶木梗”,表示与污秽、邪恶,势不两立。 第五层(13段),表现屈原的坚强意志与必胜的信心。
2.品味语言: (1)跳读、精读: 讨论:《雷电颂》既然是屈原的内心独白,那么我们就能够从这些话中读出屈原的内心世界。请找出你最感兴趣的句子或段落,朗读给大家听,并说说这里写出了屈原怎样的内心情感。 教师作出要求: 要求其他同学对发言同学的朗读及分析分别给予评价。 (2)教师点拨: A.“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地咆哮吧!” 这几句对风的呼喊,流露了屈原对风的急切的渴盼!风即是改变黑暗的变革力量,对风以及后面的雷、电的呼唤实际也就是对变革现实的伟大力量的呼唤。朗读时应把握急切、渴望之情。 B.“发泄出无边无际的怒火,把这黑暗的宇宙,阴惨的宇宙,爆炸了吧!爆炸了吧!” “电,你这宇宙中的剑,也正是,我心中的剑。你劈吧,劈吧,劈吧!把这比铁还坚固的黑暗,劈开,劈开,劈开!” 一连串的反复,“爆炸了吧!爆炸了吧!”、“劈吧,劈吧,劈吧!”、“劈开,劈开,劈开!”一个比一个强烈、一个比一个坚决,我们朗读时语气应不断加快、加重,以表达屈原想要冲破黑暗的急切而又果断的决心。 C.“火,你在天边,你在眼前,你在我的四面,我知道你就是宇宙的生命,你就是我呀!我这熊熊地燃烧着的生命,我这快要使我全身炸裂的怒火,难道就不能迸射出光明了吗?” 这几句是屈原对光明的狂热的呼喊,表达了诗人对光明未来的热烈向往与追求。朗读时应把握那如火一般炽热的感情及雷霆万钧的气势。 D.“把你这东皇太一烧毁了吧!把你这云中君烧毁了吧!你们这些土偶木梗,你们高坐在神位上有什么德能?你们只是产生黑暗的父亲和母亲!” “啊,你,你完全是一片假!” 深刻地指出了产生社会黑暗的根源,“土偶木梗”实际上就是指的世间昏庸腐朽、无德无能、欺民惑众的当权者和官僚统治集团。表现了作者鞭挞一切污秽、横扫一切邪恶的顽强战斗精神,体现了他与黑暗势力决斗到底的浩然正气。
3.概括屈原形象: 通过前边的朗读及对屈原内心情感的分析,你认为屈原是一个怎样的人? 明确:爱国爱民,忠贞不屈,有着浩然正气和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的人。
4.理解本文的象征手法 在前面的朗读中,我们还发现,课文中作者将很多事物都赋予了其它的含义。归纳一下,作者究竟赋予了这些事物以什么特别的含义?这又是一种什么手法? 明确: 风、雷、电:象征变革现实的伟大力量。 洞庭湖、东海、长江:象征人民群众。 无形的长剑:指坚定的信念 “土偶木梗”的群像:象征无德无能、欺民惑众的官僚统治集团。 象征手法。
5.讨论:《雷电颂》这段独白激情澎湃,气势雄浑,作者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 点拔:从句式,修辞等角度 明确: A.运用拟人兼呼告,(呼告:是在行文中直呼文中的人或物的一种修辞方式。也就是对本来不在面前的人或物直接呼唤,并且跟他说话,一般可把它分为呼人、呼物两种形式)最直接最有力地表达了爱憎 B.运用排比与反复,使句式整齐,铿锵有力 C.多用短句,表达激烈的情感,急促的语气 6.全体学生朗读,再次体会屈原忧国忧民、英勇无畏的伟大精神。
三、语文实践:
1.举办班级朗诵会。同学们自行选取《雷电颂》中的片段进行朗诵,优胜者给予奖励。
2.另:有兴趣的同学还可结合《屈原》的剧情,进行话剧表演。
四、小结 本文是历史剧《屈原》中的一个片段,是主人公屈原的长篇独自,也是一首激越澎湃的抒情散文诗。这篇散文诗,是“生之颤动,灵之喊叫”,波澜壮阔,气势磅礴,撼动人心。 “雷电独自”是“侮辱增加到最深度,彻底蹂躏诗人自尊的灵魂,,喷薄而出的诗。它不仅是刻画屈原典型性格的最重要的一笔.是屈原斗争精神最突出的体现,而且它使全剧主题思想鲜明地突现出来。这篇散文诗,想像瑰丽奇特,把屈原和风雷电融为一体,达到物我同化的境地,显示了追求光明,毁灭一切黑暗的力量,使屈原的形象成为光明与正义的化身,塑造了千古不朽的爱国者的形象。
《雷电颂》教案(篇2)
知识与潜力目标:1、理解、积累“睥睨、污秽、犀利、驰骋、鞭挞”等词语;
2、了解戏剧文学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3、诵读,体味文章炽烈的语言以及雷霆万钧的气势,感受情感律动;
情感与价值目标:4、理解屈原深切的爱国爱民思想和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
在初一时,我们学过郭沫若的一篇现代诗《天上的街市》,已经对郭老的丰富想象力有所了解,这天,我们再一次学习他的作品,以感受其炽烈的语言以及雷霆万钧的气势。
祈祷:一种宗教仪式,信仰宗教的人向神默告自己的愿望。
在《屈原》一剧里作者始终把屈原这个人物放到尖锐激烈的矛盾冲突中进行刻画,用不断激化的戏剧冲突,把人物一步步推上矛盾的顶峰,使人物性格在矛盾高潮时得到最鲜明、最强烈的展现。
五幕剧中矛盾冲突是直线上升的:第一幕:屈原家……;第二幕:后宫……;第三幕:屈原家……;第四幕:城外……;第五幕:尾声……。
《屈原》全剧就是这样透过矛盾的不断激化,塑造出一个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有崇高的道德情操,无私无畏的爱国志士的形象。
戏剧的文学部分,通称为剧本,是文学的一大类别,与诗歌、散文、小说并列。戏剧的三个集中:时间的高度集中,矛盾的高度集中,人物的高度集中。……
郭沫若历史剧《屈原》写于1942年1月。当时是抗日战争后期,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中国的半壁河山。1942年1月,时值“皖南事变,,以后,郭沫若在重庆创作了《屈原》,借古讽今,揭露国民党统治下的黑暗现实。他借屈原的独自,鞭挞蒋介石的反动统治,抒发了人民的愤恨。
《雷电颂》出此刻《屈原》第五幕第二场。屈原被囚禁在东皇太一庙。他手足带着刑具,颈上系着长链,散发披肩,独身徘徊。这时,狂风咆哮,电闪雷鸣。应对这黑暗的世界,他想到祖国就要沦亡,听着风吼、雷鸣,看着闪电劈空,他感到了大自然的伟大力量,他激愤的情绪发展到极点,他的心像火一样燃烧起来,铸成了这大气磅礴,动人心魄的独自——《雷电颂》。它是屈原斗争精神的最集中、最突出的表现。是全剧高潮中最强力的一个音符。
本文通篇运用拟人、呼告的修辞方法。如“风,你咆哮吧!咆哮吧!”“你们风,你们雷,你们电”,“啊,电!你这宇宙中最犀利的剑呀!”等等,这些语句,热切地呼告和歌颂风、雷、电;而“你,你东君,你是什么个东君”等语句,无比愤怒地斥责恶神。这样,就直接有力地表达了爱憎的感情,增强了语句的气势和表达效果。
其次,运用了反复、排比等方法,也增强了整个独白的抒情效果,有力地表达了爱憎的感情,又具有诗的形式美,回环往复,荡气回肠,琅琅上口,铿锵有力。
《雷电颂》教案(篇3)
1、了解戏剧文学的特点。
2、体味文章炽烈的语言及雷霆万军的气势,感受情感律动。
3、理解作品的内蕴和深刻的思想内涵。
4、德育目标:体会屈原的深切的爱民之情和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
1、导语:
透过历史的长廊,我们看到这样一个人:他身材魁梧,饱经风霜的脸上,愁眉不展。腰系博带,佩陆离长剑,戴切云高冠,着雪白的罗服。瑟瑟秋风下,踱步远方。似行吟泽畔,似引吭悲歌。他便是屈原,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郭沫若的《雷电颂》。
戏剧是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故事情节的一种艺术。戏剧的文学部分,通称为剧本,是文学的一大类别,与诗歌、散文、小说并列。剧本直接规定了戏剧的主题、人物、情节、语言和结构,是舞台演出的基础和根据。戏剧的基本要素是矛盾冲突,通过具体的舞台形象再现社会的生活斗争,激发观众强烈的情感反应,达到熏陶教育的目的。按反映矛盾的性质和表现手法分为悲剧、喜剧、正剧等;按题材和编演年代分为历史剧、现代剧、传统剧、童话剧等;按结构规模和容量大小,可分为独幕剧和多幕剧;按语言表现的形式,可分为话剧、歌剧、舞剧、哑剧等。
⑵ 屈原简介:
名平,字原。战国时楚国人,初辅佐怀王,做过左徒、三闾大夫。主张彰明法度,举贤任能,改革政治,联齐抗秦。后遭谗去职,迭遭放逐,至首都郢为秦兵攻破,遂投汨罗江而死。
3、整体感知:
⑴ 学生听录音机范读,理解剧情,体会文章气势。
⑵ 投影仪出示有关剧情及结构:
① 第五幕的剧情和情节结构:
剧作的第五幕展示了屈原和以南后郑袖为首的楚朝奸臣之间的`尖锐矛盾冲突,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开端。写靳尚和郑詹尹秉承南后旨意,欲密谋毒死屈原。充分暴露了以南后为首的楚朝的奸臣铲除政治异已的凶残和毒辣。第二部分,发展。写屈原的内心独白──《雷电颂》。第三部分,高潮。写婵娟之死。这一部分表现了光明和黑暗,正义和邪恶势不两立的冲突。婵娟替屈原喝下了毒酒,她为能代屈原死而高兴,展现了婵娟的高尚品格和为正义而献身的精神。
② 舞台说明:
屈原吟咏雷电颂的时间是在午夜已经过去,黎明尚未到来的时候,地点是东皇太一庙正殿,神像林立,奇形怪状,阴森可怖,给人威压的气势和令人窒息的气氛。
自然景象是雷电交加,狂风大作,无边的黑夜在颤动,在撕裂,在爆炸。
舞台上的屈原是一个坚持真理的爱国者,受到奸臣迫害的形象。他手足戴着刑具,颈上有长链,玄衣披发,但他大义凛然,目含怒火,坚贞不屈,满腔愤怒。
(希望通过舞台背景的了解,让学生走进屈原的内心世界,从而加深对文章内涵的领悟)
⑶ 学生配乐朗读,想象剧中的情景,以精炼的语言谈出自己的感受。
(通过诵读课文的方法,让学生在体味文章炽烈语言的同时,感受屈原英勇无畏的精神,并谈自己的感受。教师本着鼓励的原则,让学生各抒已见,言之有理即可)
4、深入阅读:
学生细读课文,思考:屈原的内心独白表达了哪两个方面的思想内容?体现在课文结构层次方面是怎样的?
明确:课文表达了屈原歌颂风雷电、怒斥神祗两方面。
板书:
第一层次:从风!你咆哮吧!到烧毁吧!。诗人呼唤并歌颂风雷电这些伟大的自然力,表达对黑暗的愤激和对光明的礼赞与向往。
第二层次:从把你这东皇太一到末尾。借指斥神鬼偶像来抨击昏庸腐朽的当权者。
(在这一教学过程中,以研讨探究的方法为主,让学生通过交流合作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以现实生活为内容,选择某一特定场景下发生的事情为题材,写一个小剧本,300字左右。
1、学习文中的修辞和象征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2、品味作品的思想感情,理解课文的艺术特色。
1、导语:
请小组表演自己编写的小剧本,教师适当的点评,以表扬为主,并引入正课《雷电颂》。
2、整体感知:
学生自读课文,找出文中哪些地方运用了象征的手法?体会其好处?
象征手法的运用能使不容易或不便于直接说出的思想感情委婉、曲折、含蓄地表达出来,化抽象为具体,增强艺术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3、深入阅读:
结合语句品析文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
通篇运用了拟人兼呼告的修辞:例风,你咆哮吧!咆哮吧!你们风,你们雷,你们电啊,电!你这宇宙中最犀利的剑呀等。直接有力地表达了爱憎之情,增强了语句的气势和表达效果。
其次,还有反复、排比、比喻、反问等修辞,也增强了抒情的效果,即表达了爱憎之情,又具有诗的形式美。如:啊,这宇宙中的伟大的诗!你们风,你们雷,你们电,你们都是诗,都是音乐,都是跳舞。兼用拟人、呼告、排比;你,你这土偶木梗,你这没心肝的,没灵魂的,我要把你烧毁,烧毁兼用反复、排比,无比愤怒地斥责恶神。
回忆以前学过的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与之相比较,找出两文在抒情方式上的不同点。
《雷电颂》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教育学生学会如何防雷电。
2、锻炼学生对事情的判断能力和想像力,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
活动准备:
课件《如何防雷电》;躲雷雨闪电的情景场地布置(即游戏场地):大树一棵、电线杆一条,房子一座,雨的形成:用银色的包装纸剪成一条条细小的长带,挂在场地的房顶上面飘落下来;情景演习的准备:电烫斗一个,一件破了一个洞的衣服;小兔子头饰、木篮子各40个;音乐《下雨了》。
活动过程:
一、活动的导入:今天,有一位同学邀请我们到她家去做客,现在,我们出发吧。
二、躲雷雨闪电的情景:
1、刚走到半路上,突然传来一阵雷雨闪电的声音(用录音机播放音乐),“孩子们,下雨了,打雷啦,赶快躲”。仔细观察孩子们躲在哪里。
2、雨停了,继续走,来到了黄可芳的家里坐下,她妈妈热情招待我们。
三、围绕刚才躲雷雨闪电的情景进行提问:
1、刚才我们在半路上遇到什么事情啦?
2、你们是怎样避雷雨闪电的?躲在哪里?
3、今天小可爱也遇到了像我们同样的事情,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她是怎样做的?
四、观看课件《如何防雷电》。
五、围绕课件内容与学生展开讨论:
1、故事里的小可爱她是躲在哪里避雷雨闪电的?
2、小帅哥又是躲在哪里避雷雨闪电的?
3、小可爱、小帅哥谁做得对呢?请幼儿自由讨论,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对事情的判断能力。
4、老师小结应该怎样防雷电。
(1)不可以跑到大树下躲雷雨闪电。
(2)不可以躲在电线杆下。
(3)不可以躲在高危的地方。
(4)不可以躲在潮湿的地方。
课堂小结;通过这节的学习我们知道哪些防雷电安全的知识呢?
《雷电颂》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打雷是自然现象,提高幼儿预防雷电伤害的意识。幼1家
2、使幼儿初步了解雷电的形成和危害,掌握防止雷电伤害的基本知识。
3、幼儿通过亲身体验,明确五官的重要性。
4、知道一些保持身体各部位整洁卫生的方法。
活动准备:
1、事先师生、家长共同收集有关雷电知识的资料。
2、教学挂图:《雷电的产生》、《大树下避雨》、《田野里踩水》、《看电视》。
活动过程:
1、 组织幼儿根据生活经验谈话:雷电是什么样子的?雷电都是在什么时候出现?并请幼儿模仿打雷的声音、描述闪电的景象。幼6家6儿童2、 借助教学挂图,将雷、电、云等图片贴在大图上,帮助幼儿初步理解雷电的产生和危害。
3、 出示挂图,引导幼儿观察讨论,他们做的对不对?应该怎样做?
(1) 图上有雷电和雨点,一幼儿在大树下躲鱼。
(2) 雷雨天,一幼儿在空旷的地方踩水。
(3) 雷雨天,一幼儿在家看电视。
4、 引导幼儿谈一谈,电闪雷鸣时我们应该怎么做?
5、 启发幼儿谈谈:危险的事情还有哪些?我们应该怎么做?
活动反思:
对于雷雨天孩子们还是比较熟悉的,只是关于雷电形成的过程不知道,在听老师讲解的时候,孩子们都听的很认真,我将重点放在雨点的形成上,孩子们很快就明白了。在自我保护上我们采用了情景表演的模式,更深一步的加大孩子们的自我保护经验。目标1、2大成效果较好。
《雷电颂》教案汇总
《雷电颂》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打雷是自然现象,提高幼儿预防雷电伤害的意识。幼1家
2、使幼儿初步了解雷电的形成和危害,掌握防止雷电伤害的基本知识。
3、幼儿通过亲身体验,明确五官的重要性。
4、知道一些保持身体各部位整洁卫生的方法。
活动准备:
1、事先师生、家长共同收集有关雷电知识的资料。
2、教学挂图:《雷电的产生》、《大树下避雨》、《田野里踩水》、《看电视》。
活动过程:
1、 组织幼儿根据生活经验谈话:雷电是什么样子的?雷电都是在什么时候出现?并请幼儿模仿打雷的声音、描述闪电的景象。幼6家6儿童2、 借助教学挂图,将雷、电、云等图片贴在大图上,帮助幼儿初步理解雷电的产生和危害。
3、 出示挂图,引导幼儿观察讨论,他们做的对不对?应该怎样做?
(1) 图上有雷电和雨点,一幼儿在大树下躲鱼。
(2) 雷雨天,一幼儿在空旷的地方踩水。
(3) 雷雨天,一幼儿在家看电视。
4、 引导幼儿谈一谈,电闪雷鸣时我们应该怎么做?
5、 启发幼儿谈谈:危险的事情还有哪些?我们应该怎么做?
活动反思:
对于雷雨天孩子们还是比较熟悉的,只是关于雷电形成的过程不知道,在听老师讲解的时候,孩子们都听的很认真,我将重点放在雨点的形成上,孩子们很快就明白了。在自我保护上我们采用了情景表演的模式,更深一步的加大孩子们的自我保护经验。目标1、2大成效果较好。
《雷电颂》教案 篇2
知识目标:
1.知道电流的热效应;
公式、单位及其运用。
过程方法:
知道科学研究中常用的等效替代法和控制变量法在本节实验中的运用。
情感目标:
通过对焦耳生平的介绍,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克服困难的决心和信心。
学习重点
电流的热效应跟电阻大小的关系
学习难点
实验操作
教学方式
演示法、观察法、讨论法。
教具与媒体
电流的热效应演示器一台,火柴、电阻丝、泡沫塑料块等及多媒体。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老师出示一些电器的图片,让学生观察。
〖提出问题〗:
①比较它们有何不同?
②灯泡发光一段时间后,用手触摸灯泡,有什么感觉?为什么?
③电风扇使用一段时间后,用手触摸电动机部分有什么感觉?为什么?
④电能在转化为其他形式能的时候,为什么都要发热?影响它们发热的因素是什么?
⑤它们发热时有什么规律?
二、进入新课,科学探究
(一)电流的热效应
电流通过导体时,电能要转化成热,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电流的热效应。
(二)探究:电流产生的热跟哪些因素有关呢
【猜想】
1.可能与电压有关,因为电压越大,电炉中产生的热越多;
2.可能与电阻有关,因为电炉丝发热,而跟电炉丝相连的铜导线却不太热;
3.可能跟电流有关,因为常听说,电流大容易引发火灾。
电流、电压和电阻三个量之间是有联系的,明确了二个量就可以再确定另外一个量,故我们研究电流、电阻与导体产生热量的关系就可以了。
学生观察
学生回答
学生尝试回答
学生回答
师生讨论
注意从众多的用电器工作时的特点中把电与热抽出来发动学生猜想越充分越好
【设计实验】应采用控制变量的方法
1.如何控制电流一定时电阻的变化?
2.如何控制电阻一定时电流的变化?
3.如何比较电流产生热的多少?(转换的思想)
〖方案〗
第一次实验:把两个电阻放在煤油中或密闭的空气盒中,使之它们产生的热对煤油或空气加热。使两电阻丝串联,以保证它们的电流相等;让甲瓶的电阻相对乙瓶中的较大,观察两瓶中煤油或空气的膨胀程度,如图1所示。
第二次实验:欲使其电阻一样,电流不等,可以在两个相等的电阻上再并联一个等值的'电阻丝,则干路和支路上的电流不相等,如图2所示。
【进行实验】
1.被加热的'物质是煤油。
介绍课本上实验。
2.被加热的物质是空气。
老师使用电热效应演示器一台进行演示,学生观察。
3.〖视频播放〗:用凡士林将火柴粘在串联的电阻丝上,接通电源,过一会儿发现,电阻大的火柴先掉下。
4.用两段不同材料电阻丝和一根长竹片制成的弓型的电热锯,串联后接入电压为4~6 V的蓄电池组上.切割泡沫塑料。感觉电阻丝细的部分切割快,而粗的部分切割迟钝。
【分析论证】
1.在通电电流一定的条件下,电阻越大,电流产生热的功率就越大,精确的实验表明:电流产生热的功率与电阻成正比。
2.在电阻一定的条件下,电流越大,电流产生热的功率也越大,大量的精确实验表明:电流产生热的功率与电流的平方成正比。
【结论】
上述关系式用公式表示为:P=I2R。
(三)理论上对该表达式的推导
由P=UI与欧姆定律的变形式U=IR综合得出P=I2R。
(四)焦耳定律
英国物理学家焦耳通过大量的实验于电阻的关系是一致的,于是人们为了记住他,把这个规律叫做焦耳定律。其公式为:Q=I2Rt。
公式中的电流I的单位要用安培(A),电阻R的单位要用欧姆(Ω),通过的时间t的单位要用秒(s)这样,热量Q的单位就是焦耳(J)。
介绍焦耳的生平,对学生进行爱科学的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电热的利用和防止
1.任何用电器工作时都是产生电热。因为用电器都是由一定阻值的导体组成的,导体中或多或少在都有电阻,所以电流通过这些电阻时都会发热。
2.电热的利用
凡是加热的装置都利用了电热。请大家举一些实子说明。
3.电热的防止
不是想把电能转化为热能,而是想转化为机械能、化学等装置的用电器都需要防止电热的产生。
如电视机的散热窗、电动机的散热风扇等。
三、思考与练习(略)
学生回答
师生讨论得出
《雷电颂》教案 篇3
知识目标
积累“睥睨、污秽、犀利、驰骋、鞭挞”等词语。
2、了解戏剧文学的特点。
3、理解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象征手法,体会表达效果。
能力目标
1、诵读,体味文章炽烈的语言以及雷霆万钧的气势,感受情感律动。
2、体会课文抓住事物的特征展开的丰富想象,感悟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培养欣赏戏剧文学的能力。
3、品味语言的抒情效果,理解作品内涵的深刻的思想内涵。
德育目标 理解屈原深切的爱国爱民思想和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
教学重点 诵读并背诵课文前六段。体会作品第雄伟气氛和深厚的抒情意味。
教学难点 联系背景资料,深刻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诵读法 研讨探究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郭沫若历史剧《屈原》中的灵魂和高潮——《雷电颂》,去倾听诗人的抒情独白。(板书课题、作者)
二、资料助读
1、戏曲知识简介
2、屈原简介
3、历史剧《屈原》的写作背景及意图
三、朗读,整体感知
1、学生默读全文,初步感知文意。标示段序并疏解字词。
睥睨(p
ìnì):眼睛斜着看,形容高傲的.样子。
伫(zhù)立:长时间地站着。
犀利:(武器、言语等)锋利;锐利。
迸(pèng)射 眩(xuàn)目 稽(qí)首
摆弄:摆布。
驰骋(chíchěng):(骑马)奔驰。
虐(nüè)待:用残暴狠毒的手段待人。
鞭挞(tà):鞭打。比喻抨击。
2、学生听读,理解剧情
3、学生自由读课文,体察屈原的内心世界。
4、学生以精炼概括的语句,谈出自己的诵读感受。
5、合作研讨课文思想内容。
思考:屈原的内心独白表达了哪两个方面的思想内容?体会在课文的结构层次方面是怎样的?
学生小组讨论后回答,教师明确
6、教师范读,学生跟读,深入体会文意。
四、布置作业
反复朗读课文,尝试背诵前六语段。
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
抽查背诵
二、研读赏析文意
1、小组展开朗诵课文“歌颂风雷电”片断比赛。
2、研讨:
(东海、长江,有形、无形的长剑,没有阴谋、没有污秽、没有自私自利的没有人的小岛等物象象征了什么?运用象征手法的表达作用是什么?
(雷、电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小组讨论交流,教师明确
3、师生共同评点屈原形象。
4、学生通读全文,结合具体语句品析文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三、对比引申,把握抒情方式
思考:与以前我们学过的郭沫若诗歌《天上街市》《静夜》相比,《雷电
颂》的抒情方式有什么特点?
学生研讨后回答,教师明确
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
阅读历史剧《屈原》,全貌性感受作品的思想内容,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
板书设计
雷电颂
郭沫若
屈原:光明与正义的化身 爱国爱民 英勇无畏
歌颂风雷 浪 象
风、雷、电:象征人世间追求 漫 征 怒斥神祇
正义、光明的变革力量 主 拟 “东皇太一”等众神:象征人世
洞庭湖、东海、长江:象征 义 人 间昏庸腐朽的当权者和官僚
人民群众 诗 呼 统治集团
风 告
手
法
《雷电颂》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教育学生学会如何防雷电。
2、锻炼学生对事情的判断能力和想像力,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
活动准备:
课件《如何防雷电》;躲雷雨闪电的情景场地布置(即游戏场地):大树一棵、电线杆一条,房子一座,雨的形成:用银色的包装纸剪成一条条细小的长带,挂在场地的房顶上面飘落下来;情景演习的准备:电烫斗一个,一件破了一个洞的衣服;小兔子头饰、木篮子各40个;音乐《下雨了》。
活动过程:
一、活动的导入:今天,有一位同学邀请我们到她家去做客,现在,我们出发吧。
二、躲雷雨闪电的情景:防雷击、防暴雨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教案
1、 刚走到半路上,突然传来一阵雷雨闪电的声音(用录音机播放音乐),“孩子们,下雨了,打雷啦,赶快躲”。仔细观察孩子们躲在哪里。
2、 雨停了,继续走,来到了黄可芳的家里坐下,她妈妈热情招待我们。
三、围绕刚才躲雷雨闪电的情景进行提问:防雷击、防暴雨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教案
1、刚才我们在半路上遇到什么事情啦?
2、你们是怎样避雷雨闪电的?躲在哪里?
3、今天小可爱也遇到了像我们同样的事情,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她是怎样做的?
四、观看课件《如何防雷电》。
五、围绕课件内容与学生展开讨论:
1、故事里的小可爱她是躲在哪里避雷雨闪电的?
2、小帅哥又是躲在哪里避雷雨闪电的?
3、小可爱、小帅哥谁做得对呢?请幼儿自由讨论,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对事情的判断能力。
4、老师小结应该怎样防雷电。
(1) 不可以跑到大树下躲雷雨闪电。
(2) 不可以躲在电线杆下。
(3) 不可以躲在高危的地方。
(4) 不可以躲在潮湿的地方。
课堂小结;通过这节的学习我们知道哪些防雷电安全的知识呢?
《雷电颂》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教育幼儿学会如何防雷电。
2、锻炼幼儿对事物的判断能力和想象能力,增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3、通过表演游戏的形式,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感受到活动的乐趣,并更快、更好地掌握所学的安全知识。
4、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
1)录音机、磁带
2)模拟大树一棵
3)模拟电线杆一根、电线一条
4)模拟房子一座
5)用银色的包装纸剪成一条条细小的长带
6)小兔子头饰(若干)
7)篮子一个
8)音乐《下鱼了》
9)自编儿歌一首《安全避雷电》
2、知识经验准备:认识情景表演中的小演员
活动过程:
1、导入,今天,小朋友邀请我们到他家去做客,现在我们出发吧。
2、躲雷雨闪电的情景
1)刚走到半路上,突然传来一阵雷雨闪电的声音(用录音机播放音乐)“孩子们,下雨了,打雷啦,赶快躲”,仔细观察孩子们躲在哪里。
2)雨停了,继续走,来到了的家里坐下,他妈妈热情招待我们.
3、围绕刚才躲雷雨闪电的情景进行提问:
1)刚才我们在半路上遇到什么事情啦?
2)今天小可爱也遇到了像我们同样的事情,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他是怎样做的,好么?
4、观看课件《如何防雷电》
5、围绕课件内容与幼儿展开讨论。
故事里的小可爱她是躲在哪里避雷雨闪电的?
《雷电颂》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同学们通过这次安全教育课的学习,能够了解雷电的危害等有关知识,并能掌握室内预防雷电的措施和雷电时自救及互救的方法。
[教学方法]
导入主题———询问同学们对雷电的认识———同学们介绍自己曾看到过或听说过的雷电现象———老师解释雷电现象及说明其危害———老师讲解雷电时的自救措施和互救知识以及室内雷电预防———同学们讨论雷电天气时预防雷击及自救的方法———课堂小结———作业布置
[教学重点]
1、雷电的危害。
2、雷击易发生的部位。
3、雷电时的自救及互救。
4、室内雷电的预防措施。
[授课时间]
[教学过程]
一、导入本次安全教育课的主题:
由于夏季的到来,雷雨天气增多,为切实加强学校安全管理,让学生充分认识雷电的危害,并学会预防雷电袭击的知识,故将雷电知识讲给学生们听。
由于雷电袭击引起的灾害回放:
(1)1987年3月26日,美国国家航天局的大力神/半人马座火箭升空时遭雷击,损失超过1.5亿美元。
(2)6月22日到28日短短七天的时间里,江西省南昌市近效一个名为“雷公村”的村子里有23人遭雷击身亡。
二、询问同学们对雷电的认识。
三、同学们介绍自己曾看到过或听说过的雷电现象。
四、老师解释雷电现象及说明其危害。
《雷电颂》教案 篇7
今天我为大家说课的内容是《探索雷电关注安全》综合实践活动中,我指导三(八)班孩子制定活动策划表的一节课。
[主题由来]
之所以确定《探索雷电关注安全》的主题,是因为恰逢三月,阴雨连绵,经常伴有电闪雷鸣。3月3日,省气象台还发布了两次雷电黄色预警。许多孩子都有探索闪电的想法。
而我正好利用大自然给我的这次好机会,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会孩子“关爱生命,关注安全”。通过学生的初期调查和主题确定课上的讨论,我们确定了五个主题:雷电的特点、雷电的形成、雷电的危害、防雷避险的知识、遭遇雷击后的急救方法。
[活动目标]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开展活动,有必要制定活动计划表来指导行动。因为我的教学对象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年级低,从来没有制定过计划表,更不用说实地调查和面试了。因此,在学生开展各种调查活动之前,我设计了这个活动计划表。
希望通过本课程的实践,使学生掌握计划表的主要内容,了解编制计划表的步骤;锻炼团结协作的能力;感受集体的力量和合作的乐趣;也可以为今后的综合实践活动制定计划积累经验。
[活动策划过程]
上课前,我以为大部分学生只有七八岁,于是我精心设计了三个教学环节
第一:模拟实践,学生初步了解活动策划表制定方法;第二:分组合作制定活动方案。
第三:交流讨论完善活动方案。希望学生通过模拟实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实践中掌握制作计划表的知识。
在简要回顾了课题之后,我首先展示了一个完整的计划表样本,介绍了计划表的组成,然后在小组内口头讨论了计划表的内容。学生的表现在我意料之中,尤其是其中的活动目标学生确定起来是一头雾水,组内发言陷入沉默。我打出准备好的简化**说:
“你们从没有制定过活动策划表。所以,这次,让我们从一个简化的计划列表开始。”
我问其中一个组:“你们组确定研究的主题是哪一个?”
廖浩文说:“我们研究遭遇雷击后的急救方法。”
“那你们打算怎么做?”
《雷电颂》教案 篇8
1、了解戏剧文学的特点。
2、体味文章炽烈的语言及雷霆万军的气势,感受情感律动。
3、理解作品的内蕴和深刻的思想内涵。
4、德育目标:体会屈原的深切的爱民之情和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
1、导语:
透过历史的长廊,我们看到这样一个人:他身材魁梧,饱经风霜的脸上,愁眉不展。腰系博带,佩陆离长剑,戴切云高冠,着雪白的罗服。瑟瑟秋风下,踱步远方。似行吟泽畔,似引吭悲歌。他便是屈原,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郭沫若的《雷电颂》。
戏剧是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故事情节的一种艺术。戏剧的文学部分,通称为剧本,是文学的一大类别,与诗歌、散文、小说并列。剧本直接规定了戏剧的主题、人物、情节、语言和结构,是舞台演出的基础和根据。戏剧的基本要素是矛盾冲突,通过具体的舞台形象再现社会的生活斗争,激发观众强烈的情感反应,达到熏陶教育的目的。按反映矛盾的性质和表现手法分为悲剧、喜剧、正剧等;按题材和编演年代分为历史剧、现代剧、传统剧、童话剧等;按结构规模和容量大小,可分为独幕剧和多幕剧;按语言表现的形式,可分为话剧、歌剧、舞剧、哑剧等。
⑵ 屈原简介:
名平,字原。战国时楚国人,初辅佐怀王,做过左徒、三闾大夫。主张彰明法度,举贤任能,改革政治,联齐抗秦。后遭谗去职,迭遭放逐,至首都郢为秦兵攻破,遂投汨罗江而死。
3、整体感知:
⑴ 学生听录音机范读,理解剧情,体会文章气势。
⑵ 投影仪出示有关剧情及结构:
① 第五幕的剧情和情节结构:
剧作的第五幕展示了屈原和以南后郑袖为首的楚朝奸臣之间的`尖锐矛盾冲突,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开端。写靳尚和郑詹尹秉承南后旨意,欲密谋毒死屈原。充分暴露了以南后为首的楚朝的奸臣铲除政治异已的凶残和毒辣。第二部分,发展。写屈原的内心独白──《雷电颂》。第三部分,高潮。写婵娟之死。这一部分表现了光明和黑暗,正义和邪恶势不两立的冲突。婵娟替屈原喝下了毒酒,她为能代屈原死而高兴,展现了婵娟的高尚品格和为正义而献身的精神。
② 舞台说明:
屈原吟咏雷电颂的时间是在午夜已经过去,黎明尚未到来的时候,地点是东皇太一庙正殿,神像林立,奇形怪状,阴森可怖,给人威压的气势和令人窒息的气氛。
自然景象是雷电交加,狂风大作,无边的黑夜在颤动,在撕裂,在爆炸。
舞台上的屈原是一个坚持真理的爱国者,受到奸臣迫害的形象。他手足戴着刑具,颈上有长链,玄衣披发,但他大义凛然,目含怒火,坚贞不屈,满腔愤怒。
(希望通过舞台背景的了解,让学生走进屈原的内心世界,从而加深对文章内涵的领悟)
⑶ 学生配乐朗读,想象剧中的情景,以精炼的语言谈出自己的感受。
(通过诵读课文的方法,让学生在体味文章炽烈语言的同时,感受屈原英勇无畏的精神,并谈自己的感受。教师本着鼓励的原则,让学生各抒已见,言之有理即可)
4、深入阅读:
学生细读课文,思考:屈原的内心独白表达了哪两个方面的思想内容?体现在课文结构层次方面是怎样的?
明确:课文表达了屈原歌颂风雷电、怒斥神祗两方面。
板书:
第一层次:从风!你咆哮吧!到烧毁吧!。诗人呼唤并歌颂风雷电这些伟大的自然力,表达对黑暗的愤激和对光明的礼赞与向往。
第二层次:从把你这东皇太一到末尾。借指斥神鬼偶像来抨击昏庸腐朽的当权者。
(在这一教学过程中,以研讨探究的方法为主,让学生通过交流合作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以现实生活为内容,选择某一特定场景下发生的事情为题材,写一个小剧本,300字左右。
1、学习文中的修辞和象征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2、品味作品的思想感情,理解课文的艺术特色。
1、导语:
请小组表演自己编写的小剧本,教师适当的点评,以表扬为主,并引入正课《雷电颂》。
2、整体感知:
学生自读课文,找出文中哪些地方运用了象征的手法?体会其好处?
象征手法的运用能使不容易或不便于直接说出的思想感情委婉、曲折、含蓄地表达出来,化抽象为具体,增强艺术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3、深入阅读:
结合语句品析文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
通篇运用了拟人兼呼告的修辞:例风,你咆哮吧!咆哮吧!你们风,你们雷,你们电啊,电!你这宇宙中最犀利的剑呀等。直接有力地表达了爱憎之情,增强了语句的气势和表达效果。
其次,还有反复、排比、比喻、反问等修辞,也增强了抒情的效果,即表达了爱憎之情,又具有诗的形式美。如:啊,这宇宙中的伟大的诗!你们风,你们雷,你们电,你们都是诗,都是音乐,都是跳舞。兼用拟人、呼告、排比;你,你这土偶木梗,你这没心肝的,没灵魂的,我要把你烧毁,烧毁兼用反复、排比,无比愤怒地斥责恶神。
回忆以前学过的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与之相比较,找出两文在抒情方式上的不同点。
《雷电颂》教案 篇9
(一)正确认识雷电
1、观看幻灯片。
交流,你看到过这样的景象吗?
2、这就是雷电场面,虽然很美,但有时却会影响我们的生活,甚至会对我们造成伤害,那你了解过雷电事故吗?(学生自由谈)
3、网上有很多雷电事故,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
有条件的,课堂百度雷电事故;如果不能,课前布置学生搜集资料。
4、交流汇报谈体会。
(二)握防雷电知识
1、根据学生回答,归纳问题:
雷电是怎样产生的?怎样防雷电?
2、你们知道雷电是怎么产生的呢?
学生自由说。
3、我们来看看对于雷电产生的科学的说法。
出示幻灯:
雷电产生的原因:一部分带电的云层与另一部分带异种电荷的云层,或者是带电的云层对大地之间迅猛的放电。这种迅猛的放电过程产生强烈的闪电并伴随巨大的声音。这就是我们所看到的闪电和雷鸣。
4、那你知道怎样预防雷电吗?
学生自由说。
5、除了这些,还有其他要注意的地方吗?我们一起再来百度搜索预防雷电的方法,交流:
一般避雷方法
①雷击时远离大树,高大建筑。
②避免使用电器,看电视,打手机,打电话(必须打时使用免提)。
③关闭门窗。
④不拿金属物体在手
板房避雷:
①课桌椅离开墙壁。
②不靠进避雷杆。
6、读儿歌
阴雨天,生雷电,避雨别在树下站,铁塔线杆要离远,打雷家中也防患,关好门窗切电源,避免雷火屋里窜。
(三)正确应对雷电
1、我们了解到了这么多防雷电的知识,那我们看看下面这些人的做法对不对?
2、辨别,说明理由。
(四)小结
生命只有一次,我们掌握了这些防雷电知识,以后要正确应对,学会防范。
《雷电颂》教案 篇10
《雷电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文章使用的象征手法,体会作品的思想内涵。
2、了解直接抒情的特点,体会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品味语言的抒情效果。
3、体会屈原深切的爱国爱民思想和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用多种修辞方法,表达思想感情,增强气势。
2、品味语言,理解语言中所包含的深意。
【教学步骤】
一、新课导入
播放《橘颂》(电影《屈原》的插曲及背景画面,让学生感受草木飒飒的凄凉气氛,倾听屈原在波涛汹涌的汨罗江边仰天长叹,以情景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
1、自由朗读:
课文在形式上并不押韵,但节奏分明,声调铿锵有力,要求学生反复朗读,品味文章语言,体会文章气势,并谈感受。要求学生尽量体会屈原的内心感受,学生如果不清楚剧中人物的身份和关系,或有疑难问题可勾画出来。
2、资料阅读和介绍:
屈原(约前名平,又名正则,字灵均,战国时楚人。传为湖北秭归人。出身贵族,曾做左徒、三闾大夫,怀王时,主张联齐抗秦,选用贤能,但受贵族排挤不见用,遭靳尚等人毁谤,被放逐于北,于是作《离骚》表明忠贞之心;顷襄王时被召回,又遭上官大夫谗言而流放至江南,终因不忍见国家沦亡,怀石自沉汩罗江而死。其忌日成为后人纪念他的传统节日──“端午节”。重要作品有《离骚》、《九章》、《天问》等,对后代文学影响极大。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抒情诗,全诗共二千四百多字。是一首浪漫主义作品。比喻生动,语言瑰丽,夸张大胆,诗中融入大量的神话传说及历史人物故事,使诗篇波澜起伏,千变万化,雄伟奇观。屈原创造了骚体,即“楚辞”,为后世诗人的创作开辟了无限的空间。
郭沫若,现代著名作家,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他从抗战的`现实斗争中深切感受到人民的呼声和时代的责任,又从往昔的历史回顾中汲取着斗争的力量与澎湃的诗情。
三、课文探究
1、你觉得本文在语言上有何特点?跟以往课文相比,这篇课文在形式的特点:
参考:激情澎湃,气势雄浑。全文都是屈原的内心独白。
2、结合课文背景,根据你的理解,谈谈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情感:
参考:第一部分(从“风!”……“烧毁了吧!”)诗人呼唤与歌颂风雷电这些伟大的自然力,表达了对黑暗的愤激和对光明的礼赞和向往。第二部分
(从“把你这”到文末)借指斥神鬼偶像来抨击昏庸腐朽的当权者。
3、通过前边的朗读及对屈原内心情感的分析,你认为屈原是一个怎样的人?学生自由讨论。
4、课文中作者将很多事物都赋予了其他的含义。归纳一下,这又是一种什么手法?
参考:风雷电:象征变革现实的伟大力量。
洞庭湖、东海、长江:象征人民群众。
无形的长剑:象征坚定的信念。
“土偶木梗”的群像:象征无德无能、欺民惑众的官僚统治集团。 象征手法。
5、《雷电颂》这段独白激情澎湃,气势雄浑,作者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
参考:运用拟人兼呼告,最直接有力地表达了爱憎;运用排比和反复,使句式整齐;多用短句,表达激烈的情感,急促的语气。
四、教学小结
本文是历史剧《屈原》中的一个片段,是主人公屈原的长篇独自,也是一首激越澎湃的抒情散文诗,是屈原对命运的抗争宣言,是“生之颤动,灵之喊叫”,波澜壮阔,气势磅礴,撼动人心。塑造了千古不朽的一位爱国者的形象。
五、拓展延伸
1、谈谈你读了《雷电颂》后是否和本诗的作者有类似的感受?尝试着也将其写下来。
《雷电颂》教案 篇11
【教学目标】:
1、通过分析剧情、结合背景了解本文的写作目的。
2、通过朗读体会文章的写作手法及抒情方式。
【预习要求】:
1、流畅地朗读全文,初步感受文章的赞扬及批判对象。
2、仔细阅读课后剧情梗概,了解文章的出处。
“薄暮雷电,归何忧?厥严不奉,帝何求?”(《天问》节选,译文:“傍晚时分雷鸣电闪,想要归去有何忧愁?国家庄严不复存在,对着上帝有何祈求?”)两千多年前,一位伟大的诗人向着世界发出了这样的疑问,在这疑问中铭刻着他对于身处危机中的祖国深深的忧虑。1942年,同样感受到祖国的内忧外患,另一位诗人郭沫若以这几个诗句为基础,在话剧《屈原》中书写了一首有关风、雷、电的慷慨激昂的颂歌。今天,我们学习这篇悲壮的诗歌,就是要感受这些先辈的情感,并用我们的声音再现那个时刻的场景。
2、检查预习,整体把握文本的情感。
⑴大家已经阅读过课后的话剧《屈原》的剧情梗概,本课选自五幕话剧的哪一幕?(第五幕)屈原为何被囚?(遭受了以南后郑袖、上官大夫靳尚的诬陷)郑袖为何要与秦相张仪勾结,出卖自己的祖国呢?
补充剧情:当时战国的形势是秦国最强、楚国最大、齐国最富。因此齐楚联盟对秦国威胁最大,秦国自然处心积虑要拆散两国联盟。秦相张仪扬言要送中原的美女给楚王,早已人老珠黄的郑袖担心失宠,张仪乘机提出不送美女的条件就是让郑袖出力拆散齐楚联盟。这一联盟的倡导者屈原自然就是他们最大的障碍,郑袖就设计让楚王相信屈原“调戏”自己,进而诬陷屈原。
由此可见,郑袖陷害屈原完全是出于个人的私利,为此出卖祖国她在所不惜。
⑵郑袖的设计实际上非常荒谬,因为她在上演这出闹剧时舞台上还有许多扮演《九歌》中诸神的演员在场。可楚王没有想过屈原平时的行为,也没有询问其它人,轻易相信屈原已“疯”,这并不符合历史。在郭沫若原本的设计的话剧《屈原》,时间横跨了二十余年,基本上比较符合历史,郭沫若对剧情作出如此巨大的调整,并且将时间压缩至一天,就是为了突出生活的荒谬,也正是生活的荒谬才使屈原内心爆发出如此剧烈的愤怒。
⑶朗读全文,归纳一下文中出现的形象,并根据屈原的对其的不同态度将之分类。
提示:为什么把雷比作车轮滚动的声音?为什么要到洞庭湖、长江、东海以及那个小岛上去?
屈原用什么来称呼那些只会产生黑暗的诸神?
归纳:
⑷全文何处在歌颂追求光明的风雷电?(1-8)何处在痛斥黑暗?(9-11)在这两部分之间,有明显的过渡句,反复强调了什么?(“烧毁”,毁掉黑暗,赢得光明)在文中的最后两节(12、13),同样也有着过渡句,提到了谁?(“河伯”)这一节中两次提到河伯是同一个人吗?(不是,后一个就是为他辩诬的扮演河伯的演员)实际上,屈原在这里描述了现实的黑暗,而在最后再一次呼唤“毁灭”这个黑暗的世界,也就是全文的总结。
3、指导朗读,品读文本。
⑴刚才我们所归纳的情感如何通过朗读来体现呢?我从两个段落中各选取了一个典型的语句,我们就从此开始,看看如何读出不同的情感:
A、“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地咆哮吧!”
B、“你,你东君,你是什么个东君?”
提示:在朗读这两句时可以通过语气的变化体现出情感的不同,而语气的变化具体来说就是声调的高低,语速的快慢。大家思考一下,两个语句,一表现热烈地呼唤,一表现愤怒地斥责,声调语速应当如何变化呢?特别是语句中几个重复的词语,应当读出什么样的变化呢?
(A、由低而高,由快而慢,表达迫切的渴望之情。B、由高而低,由慢而快,表达轻蔑和痛恨)
⑵我们再来读这两句话所在的小节,也请大家读出语气的变化。
黄河颂教案收藏
这里有关于“黄河颂教案”的多个实用案例资料趣祝福为你整理。做好教案课件是老师上好课的前提,因此在写的时候就不要草草了事了。教案是趋向科学化管理和规范化教学的重要抓手。希望这些内容能够给你带来一些启示!
黄河颂教案 篇1
1、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整体把握歌词主体部分。
三、情感:
体会诗歌蕴含的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培养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
1、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及突破策略:
抓住诗歌的节奏与感情反复朗读诵诗歌,体味诗歌浓烈的爱国热情。
1、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滚滚东去的黄河见证了古老中国的兴衰荣辱,黄河澎湃的惊涛,恢弘的气势和那奔腾不息的精神,也激励着一代代的中华儿女为之拼搏奋斗。在抗日战争那段血雨腥风、民族危亡的日子里,一首深沉豪迈的黄河赞歌传遍了大江南北,激励了众多爱国志士保家卫国的万丈豪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豪迈的黄河赞歌―――《黄河颂》
1938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周恩来代表党向全国发出了“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的号召。通过自己创造的艺术形象反映现实斗争,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是许多进步作家、艺术家的心愿。《黄河大合唱》是著名诗人光未然(张光年)为配合音乐家冼星海创作的大型民族交响乐而写的组诗,《黄河颂》是著名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第二乐章的歌词。
1、师范读,要求学生记准字音,听出情感。
屏幕展示:
(1)诗歌分为朗读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读时应该注意停顿,以示区别。
(2)“我站在高山之颠,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一句总领下文,因此停顿要稍长。后面的四个分句注意重点词语“奔”“劈”的重读,且四句应该越读越激昂,表现黄河的气势。
(3)三个“啊”要读得深沉,声音稍稍延长,“黄河”要读得高昂,表明在歌颂。
(4)最后的两句“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充满了战斗的决心,要读得铿锵有力
要求:把握好诗的节奏和重音,注意对诗人生平和时代背景的把握。
4、学生质疑,教师整理预设如下:
(1)本课题目是《黄河颂》,哪个词是关键?
(2)请概括课文分别写了什么。
(3)在主体部分,作者并没有一开始就赞颂黄河,而是对黄河作了一番描写,由哪个字引起?下面从哪些角度写了黄河?
(4)颂黄河这一环节也有明显的外部标志,这就是文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以此把内容划为几部分,主要内容各是什么?
通过刚才的朗读我们已被黄河所感染、所鼓舞,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诗篇,去聆听黄河的声音,去感悟中华民族的灵魂!
(1)《黄河颂》由序曲、主体、尾声三部分组成,序曲展示了黄河的伟大坚强,主体歌颂了黄河的伟大精神,尾声号召我们学习黄河的精神。
(2)让我们聚焦于黄河的主体部分!主要是“颂黄河”,但并不是立即开始歌颂,在“颂”之前有一个蓄势阶段,如果在文中找出一个字来统领,应该是哪个字?(即“望”字。) 绘黄河,绘出了黄河的磅礴气势,绘出了黄河的英雄气魄。 (男同学来读绘黄河部分,我相信,你们一定能读出气势。)
(3)“颂黄河”这一环节也有明显的外部标志,这就是文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这句话把内容划分为几个层次?每个层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诗人反复吟唱:“啊!黄河!”, 我们应该怎样来读出这三个小节的情感与气魄呢?(分小组讨论,试读。明确:第一节,舒缓深沉;第二节,坚强有力;第三节,高亢激昂。)
分成三个小组来齐读这三个小节。
4、诗歌最后一段联系时代背景,我们可以知道作者的写作目的,就是要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精神,抗日救国。因为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是在黄河流域中产生、发展起来的,是黄河养育了世代炎黄子孙。所以称它为“摇篮”。 这是一个喑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表达作者对黄河的赞美之情。诗中类似于此的比喻还有两个″民族的屏障″″千万条铁的臂膀″分别是从黄河的地势特点和自然特点作喻,肯定了黄河的保卫作用和激励中华民族斗志的作用。
1、从以下几种发言形式中选择一种与小组同学交流:
①这首诗歌中我最欣赏的是-------
②读了这首诗歌,让我最感动的是-------
③这首诗歌让我明白了--------
④读了这首诗歌,我有这样的疑问-----
欣赏《河大合唱》写出自己的感悟。
本课知识体系:
1、反复诵读;2、体味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培养爱国情怀。
黄河颂教案 篇2
① 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播放音乐《黄河大合唱》之第一、第二部。以强烈的气势感染学生,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二、朗读。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
①教师范读。
②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②这首歌词的一、三两节很显然是首尾呼应,但这两段文字着眼点完全相同吗?(第一节重点落在“黄河”上,第三节重点落在“中华儿女”上。)
③第二节是主体部分,主要是“颂黄河”,但并不是立即开始歌颂,在“颂”之前有一个蓄势阶段,如果在文中找出一个字来统领,应该是哪个字?(即“望”字。)
④“颂黄河”这一环节也有明显的.外部标志,这就是文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这句话把内容划分为几个层次?每个层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⑤小结文章。
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根据《黄河颂》音乐,进行配乐诗朗诵。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安排学生齐读、领读或个别诵读。
教后记:随着诗人行进在黄河岸边,感受黄河的气魄,回想着雄奇壮丽的山河,英勇的战士抗击敌人的气概,使学生感受到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黄河颂》给了学生一个了解先烈精神的机会。
黄河颂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
1、联系时代背景理解诗歌的内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2、训练与提高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的能力。
(初一学生对这首歌词产生的时代背景的认知比较浅显,教师应设法使学生通过了解时代背景来体会诗歌的内容,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故确立第一个教学目标 。
感情朗读是语文能力的重要体现,新课标中对学生的朗读能力非常重视,诗歌是训练朗读水平最好的题材,况且这首诗歌感情澎湃激越,尤其值得朗读,故确立第二个教学目标 )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
教学难点 :
联系时代背景理解诗歌的内容,调动并强化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通过历史课了解抗日战争时中华儿女可歌可泣的事迹,了解黄河在中华民族历史上的重要地位;通过地理课了解黄河在地理位置上的重要性。
[设计思路]
《黄河颂》是著名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第二乐章的歌词,同时也可当作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来读。这首诗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黄河的形象,语言和抒情方面浅显易懂,情绪慷慨激昂,是初一年级学生接受诗歌教育、领略新诗艺术的好材料,更是他们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强化爱国热情的好题材。
调动学生情感是上好本课的首要条件,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歌词主体部分是深入理解课文的关键。学生对本诗产生的时代背景多少有一定的了解,也有着朴素的爱国感情。教师应设法激发并强化这种感情。我设计在课堂上借助音乐的力量,通过直接诉诸听觉的音乐打动学生的心灵,并且在适当的音乐背景下,通过配乐朗读反复体味歌词中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然后对第二节文字做一思路分析即可。
总的来说,我设计本课的思路是以诵读为主,不过多讲解,只略加点拨,相信学生的理解感悟能力。
[教学过程 ]
一、情境导入
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源地,它孕育了五千年的古国文化,哺育了流域两岸的人民。
黄河惊涛澎湃,具有恢弘的气势,而且它源远流长、九曲连环,仿佛象征了我们中华民族曾经有过的荣辱兴衰。每一个看到它的人都会为之而感动。在抗日战争期间,我国著名诗人光未然跟随抗日战士行军来到了黄河岸边,看到这一奇景,感慨不已,于是写下了歌颂黄河母亲的豪迈颂歌《黄河颂》,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这首诗歌,不但要领会它的内涵,还要学会朗诵,像诗人一样热情地歌颂我们伟大的母亲黄河!
(通过导入 语将课前布置学生准备的资料和课文相联系,调动学生的知识储藏和爱国情感)
二、激发情感:
1、欣赏《黄河大合唱》中第一、七、八乐章的片段,并对音乐所要描绘的内容和表达的主要情感进行自由想象。
2、学生说脑中想象到的画面并谈谈从音乐感受到了怎样的感情。
3、带着从音乐中体会到的感情来齐读课文。
(首先借助音乐,以强烈的气势感染学生,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然后通过想象音乐中描绘的场景和体会音乐中的感情完成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交流转换。《黄河大合唱》中八个乐章的感情一脉相承,因此最后就能以学生自己从音乐中感受的思想感情来朗读诗歌,效果显然胜于教师对学生说要用怎样的感情来朗读)
三、朗读交流
1、四人小组中的成员进行朗读交流,相互做出评价。
2、请两到三名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部分在课堂上朗读,并请全体学生讨论如何读得更好,更能读出感情。发言者也可通过自己朗读来表达意见。
3、全班齐读诗歌。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改的基本理念。在课堂中应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交流中应鼓励学生发表见解,提出看法。先给一点时间小组中交流,可避免刚开始就单独朗读的胆怯。
教师时时提醒学生:出感情才能读好诗歌。朗读技巧的指导不必过多过细,尽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朗读来体会。老师视情况适当的范读。以下几点供参考:
① 诗歌分为朗诵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读时应该注意停顿,以示区别。
② 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一句总领下文,因此停顿要稍长。后面的四个分句注意重点词语掀奔劈的重读,且四句不妨越读越激昂,以表现的黄河的气势。
③ 三个啊要读得深沉,声音稍稍延长,黄河要读得高昂,表明在歌颂。
④ 最后的两句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充满了战斗的决心,要读得铿锵有力。)
四、内容研讨:
1、全诗分成朗诵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诵词可以看作是一个序曲,它的主要内容和作用是什么?
(了解黄河精神:伟大坚强,作用是引出下文的颂歌)
2、歌词中哪些内容是来歌颂黄河的?分别是从哪些方面进行歌颂的?(见板书设计 )
3、在颂之前对黄河进行了一番描绘,表现了黄河怎样的特点?(见板书设计 )
4、最后一段就是尾声,主要写了什么?(号召我们学习黄河精神)
5、结合时代背景,你认为这首诗歌的主题思想是什么?(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以激发中华儿女的爱国豪情,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针对教学目标 1以全班交流的形式将课文的结构、内容、主题进行梳理明确,同时也有助于更好地朗读诗歌)
五、配乐朗读:
1、 小组中练习。
2、 上台配乐朗读表演。
3、 师生共同评出最好的小组。
(通过深入理解课文,朗读时可以更好地把握感情,再配以音乐的辅助,将学生的感情提升到最高。借助表演和评选的形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并给予适当的刺激和压力。达成教学目标 2的要求。)
六、结束语:
革命烈士抛头颅洒热血为我们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但是,今天的中华民族还没有足够强大。所以,我们仍然要以黄河为榜样,学习它伟大和坚强,团结起来,振兴中华!为使我们的民族跻身世界强国之林而奉献自己的力量。
(将学生的爱国热情引导向实际行动,动之以情,导之以行)
七、布置作业 :
1、 阅读《黄河大合唱》第三部分:《黄河之水天上来》。
2、 欣赏《黄河大合唱》其它乐章的音乐。
[板书设计 ]
养育
序曲 主体 尾声
保卫
黄河伟大坚强 绘黄河 颂黄河 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精神
激励
黄河颂教案 篇4
(1)联系时代背景理解诗歌的内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2)训练与提高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黄河的悠久历史与波澜壮阔的形象,理解黄河所凝聚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
难点:
联系时代背景理解诗歌的内容,调动并强化学生的爱国热情。
课件:黄河大合唱之――《黄河颂》配乐朗诵及歌曲,壶口瀑布视频,保卫黄河的歌曲
现在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感受黄河颂。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诵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停顿、节奏。揣摩思想感情。边读边思考边体会,诗歌结构分为几部分?诗歌饱含什么样的感情?(要表达的感情是什么样的?)(自由诵读)
1、诗歌分为几部分?
生:分为两部分,分为朗诵词和歌词两部分。歌词分为描绘黄河,赞美黄河
2、作品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什么?
总结:也就是体现在一个字上的话就是“颂”。黄河颂是对黄河的颂歌,那么我们在读文章的时候表达的情感基调是什么样?(应该是赞美之情激昂,雄健,热情悲壮自豪深沉赞讼豪迈之情)
3、如何把握文章这种感情基调呢?请同学选择你喜欢的一节练读,看你所选的这一节该怎样去读?(练读)
师:声音洪亮,读得很用心,但是情感节奏把握不到位。
师:那么我们来听一段配乐朗诵,请同学们仔细揣摩朗诵的语气语调,及情感的把握(听读)
4、听完诵读后说说他为什么会读得那么好呢?
读得这么好还源于作者对诗歌的深入理解,我们要想读得更好些,需要把握诗歌内容。感受诗句的内涵,受到诗句的感染,作者的情感在朗读中就会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那让我们一起赏读课文,品读歌词
师:下面我们以朗诵词为例一起来揣摩读诗的方法,拿出你的笔把关键的词句画一下
师:哦,朗诵词。在歌词之前加朗诵词能起到怎样的作用呢,我们在影视作品里头也会经常发现这样的形式,对吧?这样,老师来把朗诵词读一下,同学们边听边体会、边思考,看一看朗诵词在作品当中能起到什么作用。(范读)
1、这段朗诵词摆在歌词之前你们认为可以起到什么作用呢?好,请你说说。
领起下文,领起下文的,是英雄气魄,民族精神,伟大坚强,赞歌,(齐读)
2、诵读诗歌应该注意什么?
(1)理解诗歌内容。在朗读时要通过对文章字词的分析,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注意朗读重音和朗读节奏,读好关键词,把握时代背景这样,才能在朗读时做到传情达意。
(2)把握诗歌的情感。朗读时要读得热情悲壮,读出黄河滚滚奔流的气势,读出中华民族团结抗战,伟大而又坚强的精神。
(4)把握时代背景。1938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诗人光对黄河的颂歌,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
运用这种读诗的方法做一个训练:下面我们以纵列小组为单位,赏读歌词部分,每组读一节,(这组读望黄河,这组颂黄河的第一层,这组读颂黄河的第二层,这组读颂黄河的第三层。)选择你喜欢的一个句子或一个词,用声音传递情感,边读边赏,说说你喜欢的理由,应该怎样去读?并作有感情诵读。
现在我们一起带着你对文章的理解,对诗歌饱满的激情,以及对诗歌中关键语的把握。用你喜欢的方式自由组合,可以分角色,可以配乐,可表演,把你的最高水平展示给大家。(练读),
自己组合,如果要分角色可以采用和同伴互助的形式,在小组中选择同伴合作,试着练一下,等会请同学们表演
师:不错,看来同学们有合作经验,这样来全班合作读,
下面我们来配音朗读,在画面、乐曲声中,进一步感受黄河勇往直前的气魄、伟大坚强的民族精神。特别要要读好关键词。让我们一起投入感情,放声朗读吧!老师读第一段(齐读)
师:在你们的朗读中我感受到了黄河滚滚东流的气势,感受到了黄河永往直前的气魄,也感受到了黄河伟大坚强的民族精神,老师想问一下作者在这里只是想赞美黄河吗?
2、主旨:
作者想借黄河赞美我们的民族,我们的祖国,借此激发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雄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祖国。
1、你这节课的最大收获是什么?(鼓励学生自由谈)我们能不能利用这节课学到的朗读方法和技巧,来解决这一类问题呢?
2、下面我播放《保卫黄河》的VCD,我们边听边看文字,找出要重读的关键词,听后我们一起来朗读。(播放《保卫黄河》的音乐,同时展示文字幻灯片)
让学生找重读关键词,并说说重读的理由,鼓励试着读一下,然后师生齐读,在高昂的气氛中结束歌词的学习。
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了《黄河颂》,我们对歌词的认识才刚刚开始,我们对黄河的关注才刚刚开始,第二单元的综合性学习就是保卫我们的母亲河――黄河。我希望大家收集资料、开展广泛的课外阅读,有机会亲自到黄河去看一看,真正的走进黄河。
最后让我们一起欣赏黄河颂的歌曲,在歌声中,再次感受黄河的英雄气魄和伟大坚强的民族精神
黄河颂教案 篇5
一、 说教材
《黄河颂》是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这个单元所选五篇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都是以祖国为主题的。学习这个单元,要反复朗读,整体感知课文的思想内容,培养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操,并揣摩精彩段落和关键词句,学习语言运用的技巧。
学习《黄河颂》这首抗日救亡的诗,还要为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黄河,母亲河》作基础,由课内向课外深化拓展,让学生更多地了解黄河。
二、说目标
本文是诗歌,易于朗诵,所以要加强朗读教学,不宜过多讲解,应该相信学生的理解感悟能力。根据单元要求、课文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确定教学目标为:
1.通过反复朗读,自行领会内容以及所表达的情感。
2.培养对诗歌的感悟能力,并把这种感悟表达出来。
3.理解比喻的修辞方法在诗歌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确定为:培养对诗歌的感悟能力,并把这种感悟表达出来。
教学难点为:通过反复朗读,自行领会内容以及所表达的情感。
三、 说教法
《黄河颂》是著名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第二乐章的歌词,同时我们也可以当作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来读。这首诗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黄河的形象,语言和抒情方式浅显易懂,情绪慷慨激昂,是接受诗歌教育、领略新诗艺术的好材料。
调动学生情感是上好本课的首要条件,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歌词主体部分是深入理解课文的关键。
学生对这首歌词产生的时代背景要有一定的了解,也有着朴素的爱国感情,所以应设法激发并强化这种感情。可以借助音乐的力量,通过直接诉诸听觉的音乐打动学生的心灵,并且在音乐的背景下,通过配乐朗诵反复体味歌词中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然后对第二节文字做一思路分析即可。本课教学应以诵读为主,不宜过多讲解。应该相信学生的理解感悟能力。
四、 说学法
引导学生在课前了解中国的现代国情——抗日战争部分,了解一些这个时期的一些作家,如田间、公木等。积累一些这些名家对同一样的主题、同一样的情感不同样的表达方式(名篇、佳句)。
至于具体的教学过程,通过整体阅读,我们可以把握作者的情感;通过体会对文中精彩语句的品读,我们可以了解把这种情感所表达出来的语言技巧;同时,通过阅读,我们还可以体会到汉语优美丰富的表现力。这篇课文非常适合朗读,大声地朗读可以进一步加深文章对学生的感染。
五、 说教学设计
1、师生共同欣赏搜集到的黄河照片,请学生谈观后感,导入至抗战救亡的历史背景,请学生简单介绍抗战时期著名诗人(如田间、公木)及其作品。
2、播放音乐《黄河大合唱》之第一、第二部。以强烈的气势感染学生,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3、朗读。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
①教师范读。
②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③学生齐读。
4、问题研讨
5、小结课文。
6、再朗读。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根据《黄河颂》音乐,齐读诗歌,共同赞颂黄河,赞颂伟大的中华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