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祝福logo
地图 > 祝福语 > 范文大全 > 三年级西师版教案 >

三年级西师版教案9篇

三年级西师版教案9篇

趣祝福范文大全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做的提前准备,我们需要静下心来写教案课件。教师需要不断优化教案追求卓越。今天编辑给大家分享一篇关于“三年级西师版教案”的内容,希望您能够一直关注我们的网站我们将为您带来更多的实用信息!

三年级西师版教案 篇1

一、教材和教学目标

1、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基础上而编排的。“面积”的编排,突出的变化是加强了探索性,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教材首先让学生理解引进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设计了一系列“矛盾冲突”:两个面积相近但形状不同的长方形靠观察很难看出哪个大一些,用重叠的方法也很难比较出它们的大小。从而使学生产生认识冲突,促使学生尝试用间接比较方法,即用其他图形作标准来比较。通过亲身体验与讨论交流,学生发现“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测量”。接着教材进一步启发学生探索“用什么样的图形表示面积单位比较合适”,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发现“选用正方形测量比较方便”,进而自然地引出面积单位的教学。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面积单位。难点是:初步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表象,使学生认识到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2、教学目标

本节课教学目标有以下三点:

(1)理解面积的意义。

(2)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初步形成这些单位实际大小的空间观念,形成正确的表象。

(3)学习选用观察,重叠,以及估测等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

3、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正处在学习能力发展的关键期,他们具体形象思维也正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我以学生自己已有的空间知觉为基础,在教学中安排大量的观察,比较,测量,操作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过渡,真正落实培养和发展空间观念目标。

4、时间安排

基于对教材的以上认识,按照大纲要求,本节课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教学:

(1)通过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等体验活动,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用时5分钟。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建立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初步理解面积单位的建立规则。用时10分钟。

(3)认识常用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并在活动中获得关于它们实际大小的空间观念,形成正确表象。用时15分钟。

(4)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能力,使学生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用时10分钟。

5、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正方形各1个。两个大小不一的长方形。

学具:两张面积相近但形状不同的长方形。大小不同的正方形,长方形纸片和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实物。

二、教法和学法

本节课我采取教学方法是观察、实验探究法,将情景引入、直观演示等方法贯穿于各个教学环节之中。比如:上课开始通过情景引入创设涂色比赛情境,使学生提高学习兴趣,产生探索新知的需求。理解面积的意义,我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在运用学具、动手操作与合作探究中真实地感受什么是面积,获得实实在在的直接经验。为了让学生形成面积单位实际大小的正确表象,我采用活动教学法,目的是直观体验活动为主线,结合生活实例,创设数学情景,提出数学问题,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学习,建立正确的表象,并运用这些表象解决相关的问题。学生认识了面积和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后,我把探究的主权让给学生,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自学。通过自学,学生能迅速理解面积单位含义,学习选用观察,重叠,以及估测等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

三、教学程序和教学策略

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我从以下几个环节进行教学来培养学生的三维目标。

1、 激趣导入新课

根据三年级学生年龄特点,易从情景中引发学习兴趣,因此我首先由在两张大小不同的白纸上进行涂色比赛引入,当学生完成后,我提出问题:谁输?谁赢?原因是什么?让学生真切感悟平面是一个面,有大小之分的,为学生学习面积概念做好铺垫。

这一环节设计目的有二:一是让学生在游戏的参与中体验,感知,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自然引出新知,为新知的学习做好铺垫;二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起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2、充分感知,概括面积的含义。这一环节分三步完成。

第一步:教学物体的表面感知面积。

通过让学生指一指身边物体(如:黑板,课桌,书本等)的表面在哪;摸一摸这些物体的表面有什么感觉;比一比这些物体的表面谁大谁小,让学生通过实物感知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在此基础上小结出: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第二步:教学封闭图形的大小。

通过质疑:假设我们把练习本的封面画到黑板上是什么形状?引出封闭图形,并出示一组封闭图形,让学生认一认有哪些是封闭图形,指一指封闭图形的面积,比一比哪个封闭图形面积大一些,让学生感知到封闭图形的大小也叫做它们的面积。

第三步:概括出面积的含义。

由学生概括说出面积的含义,教师板书: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这一环节设计,通过学生亲身经历,通过与环境的交互作用来实现。“面”是什么?说不清,道不明。但在大量直观,实践,体验活动中,学生能实实在在的感受到“面”是什么。

3、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比较中理解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面积有大有小,那么怎样比较它们的大小呢?

(1)课件出示:两个面积接近但形状不同的长方形。请学生思考:用什么方法可以比出哪块面积小一些?学生通过观察、重叠,无法直接比较,这就造成了学生认知上的冲突,促使学生尝试用间接比较方法,即用其他图形作标准来比较。

(2)提供学具,让学生自己选择测量标准进行比较。

(3)汇报展示。学生在选择过程中选择不同的标准:有的选择形状不同,大小不同的图形,既长方形和正方形混合来摆;有的选择大小相同的图形(如同一种正方形或同一种长方形),通过亲身体验让学生发现:要得到一致的测量结果,作为比较标准的图形,形状、大小不同不行,从而得出“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测量”。进一步让学生思考,用什么样的图形表示面积单位比较合适?因为前面学生已经拼摆、测量,所以学生自然而然的选择正方形。

在这个环节中,我主要采用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激发认知冲突后,提供学具,引导操作、合作探究。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体现了活动化的数学学习过程,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

4、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这个环节分三步来完成。

第一步:让学生自学课本并出示相应的自学提示。

第二步:分层次来学习三个常用面积单位。学习“1平方厘米”的教学以“教“为主,具体环节如下:拿,让学生从学具中拿出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想,看着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图形并把它印到脑子里;比,比一比你手上的哪个指甲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画,画一个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量,量一量你的橡皮大约是多少平方厘米?学习“1平方分米”的教学以“扶”为主;学习“1平方米”的教学以“放”为主。以上利用多种方法的教学,促使学生巩固面积单位,发展其空间观念。

第三步:用面积单位测量物体表面的面积,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解决问题,促进理论同实践的结合。为此,在教学中都进行了操作练习让学生量一量橡皮、书本封面、课桌,并让学生学会估量黑板和教室地面的面积。

这一环节,我采用自学辅导方式,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进而在汇报拿、画、找、量等环节中,充分感知面积单位的实际大小,并和身边的某个面建立联系,从而起到帮助表象记忆的作用。

5、练习内化,巩固新知

在这个环节中,我设计了三个练习。第一题目的是强化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第二题使学生学会区分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为下节课做好铺垫,并且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求知欲,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为学生提供创造思维的空间;第三题进一步在学生脑海中加深面积单位的表象。

① 填一填

(1)( )或( )的大小,就叫做它们的面积。

(2)边长是( )的正方形,面积是( )。

②填上适当的单位。

一枚邮票的面积约是4( )

教室的地面约是45( )

小明的身高是125( )

数学课本长大约是20( )

③拼一拼: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一拼

(1)面积是16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和长方形。

(2)面积是8平方厘米的图形。

6、全课总结

这个环节主要让学生来谈谈收获,不但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可以从中了解学生这节课学到了什么。

四、教学体会

本节课的教学我充分体现了新课标“以学为本”的教学理念,有以下两个突出特点:

1、立足面向全体,重视发展学生的主体作用,始终把学生的体验、探索放在首位,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说、看、摸、比、想等一系列的活动,来实现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无论是时间的安排还是教学策略上都结合学生提供大量的主动探索、体验、领悟与创造学习的时间与空间,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2、注重学生的情感和态度,从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到引导学生观察实物,鼓励学生拿、想、比、画、量等策略让学生参与整个学习过程。整节课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悟,有效的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研究面积是什么,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年级西师版教案 篇2

1痹擞醚Ч的方法,认识文中带拼音的字。

2蹦苷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诗歌,学会在阅读中积累优美的词句。

3蓖ü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作者对云的喜爱,以及愿做自由幸福的云的愿望。

1焙⒆用牵你们注意过天上的云吗?有些什么发现?

2迸淅郑ɑ蚺淇渭)欣赏《写给云》,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板书课文题目。

1弊杂衫识寥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诗句。

2币孕∽槲单位,通过已学方法,扫清字词障碍,读通课文。

3碧致邸⒔涣餮习方法,理解部分词语。

4笔ξ剩和ü刚才的阅读,你读懂了些什么?

三、品读课文,体会蕴意

2苯涣鳎耗闾乇鹣不赌男┦句?为什么?

3崩鲜ο嗷指导孩子们品读。(引导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体会诗文的意思及所表达的情感)

4笔Γ憾嗪醚剑≡贫想变什么就变什么,愿做什么就做什么,它像人一样会说话、会思考!你们知道这是什么修辞方法吗?大家自由地读一读吧!(让孩子们感知拟人手法的好处)

5贝耸贝丝蹋我们也和作者一样,感受到了云儿的可爱,大自然的神奇,让我们美美地朗读课文吧!

6碧致邸⒔涣鳎涸普媸潜浠多端、美妙无穷,真是自由自在,无比幸福。大家一定有许多话要对云说吧!

师:平平常常的自然现象在作者的眼里是那样美好,他喜欢云的美,惊叹云的千变万化,更羡慕云的自由幸福,禁不住想“让我也变成一朵云,一朵自由幸福的云吧”。让我们也学着作者的样,写一节小诗,向白云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愿望吧!

三年级西师版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抓住诗歌中众多形象的具体特点,理解形象所包含的少年人对自由幸福的向往与追求,品味诗歌的形象美。

2.通过对比朗读,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停顿、节奏、重音、押韵,在诵读中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教学难点:

少年追求的自由并不是完全不受拘束的绝对自由,而是按自己的意愿、个性,快乐成长所应有的自由。

老师背诵《写给云》第一节,将学生带入课堂。

二、把握形象,理解感情,品味诗歌形象美。

1. 自由朗读,注意停顿,明确表达的感情。

明确:作者模仿少年人的口吻,表达少年人对童年世界里自由幸福的追求。

2.为什么选择云呢?“云”和自由有什么联系呢?

3.哪些地方最能体现云是自由的呢?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聚焦形象,梳理每一节的形象组合,掌握形象的特点,形象组合的画面美,以及所传达的少年心声。(重点赏析第二节,理解自由的内涵;赏析第三节,感受云行动自由的画面美。)

三、关注韵律,深情诵读,感受诗歌韵律美。

1. 朗读重新排列的短文《写给云》和诗歌《写给云》,观察其变化,在视觉、听觉上哪种富有美感?思考为什么。

2. 引导学生以第一节为例,根据抒情的需要,标出停顿、节拍、重音,并反复朗读。

明确:有怎样的情感就有怎样的节奏,感情强调的重点在哪儿,哪儿便要重读。节奏和重音的读法都是为了抒情的需要。

3. 观察每个短句子最后一个字,押“a”韵。试着将“手帕”、“小花”改改不押韵,比较朗读,感受押韵的音乐美感。

教师总结:诗歌词与词、句与句、节与节之间特别讲究停顿、节奏、重音、押韵等等,相对而言,它比别的体裁如散文、小说等更讲究音律的美感,这就是诗歌的韵律美。

四、学习总结。

这首充满童真童趣的诗歌,借助形象、画面、韵律来表达追求自由、热爱生活的美好感情,形象美、韵律美、情感美共同组成了诗歌独一无二的美感。今后,在赏析诗歌或者创作诗歌时,需要抓住诗歌的这些特征,更好地品味或创造诗歌的美。

三年级西师版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了解袁隆平研究杂交水稻的经过,学习他敢于实践,敢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准备:了解袁隆平的事迹。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

板书 16 杂交水稻之父

质疑 “杂交水稻之父”指谁?为什么称他“杂交说稻之父”?

读课文第一小节回答第一个问题。

交流自己了解的袁隆平。

二:自学课文。

1、读通课文,标好小节,划出不理解的词语。

2、交流。(1)读书,纠音。(2)质疑解疑。

3、默读,文章主要写上什么?

三:学习重点段。

1、袁隆平为什么决心攻克“人工杂交水稻”这一世界难题?

读课文二、三自然段。首先明确袁隆平是为了解决人民的吃饭问题;其次明确这是一个世界难题,国内外从无人试验过,而且外国专家武断地肯定“此路不通”。但袁隆平坚信有天然杂交水稻就一定能培育出人工杂交水稻。再次袁隆平作出这个决定要有极大的勇气,要有创新精神,更要付出艰辛和心血。

2、袁隆平为了研究付出了怎样的艰辛和努力?

读三、四、五、六自然段,找出有关的语句,并通过想象去体验和感悟。

学生边说边指导朗读。

3、袁隆平的研究作出了怎样的巨大贡献?

读七、八小节,对文中的几个数字算算账,具体感受一下这是怎样的巨大的贡献。

4、指导朗读。

四:总结。

1、为什么称袁隆平为“杂交水稻之父”?

2、为什么本文以“杂交水稻之父”为题?

4、 袁隆平为什么能取得成功?

三年级西师版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鸽子象征和平的原因。激发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课文内容。

2.使学生知道和平的重要性,自觉为维护和平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一、课前导语:

1.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

2.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弄明白这个问题。

二、初读课文。

1.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标出自然段。

1.学生齐读第1自然段,画出不懂的词语。

(1)教师释词。

(2)希特勒法西斯是什么时候攻占了巴黎?

(3)这一段说了什么内容?

邻居米什老伯捧着一只死鸽子闯了进了,哭诉了哪些话?用铅笔画出来。齐声朗读米什老伯的话,想一想,米什老伯向毕加索哭诉了一件什么事?他请求毕加索干什么?

3.全体女生齐声朗读第3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

(1)毕加索听来米什老人的哭诉后,他的心情怎样?

(2)他是怎么做的?

(3)安慰是什么意思?学生可查字典后解释这个词。

4.全体男生齐声朗读第4自然段,思考:

(1)1949年,毕加索把这幅画献给了哪里?

(2)这幅画上画有什么?

(3)他这样做是为了什么?

(4)“从这以后”指什么时间以后?

(5)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四、归纳总结全文。

这篇课文讲述了鸽子成了和平的象征,表达了作者的美好愿望:热爱和平,努力维护世界和平。小朋友,回家后,可不要忘了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听哦。

1.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能说一说鸽子成为和平象征的原因?

2.检查朗读情况。

3.自由读课文盖出生字多读几遍。

二、用生卡片检查学习情况。

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字。

四、全班交流学习方法,启发学生多动脑。

1.用学过的偏旁加上熟字。

孙:右边的小字基本上要写在竖中线的右边,使左右平衡。

三年级西师版教案 篇6

1、诵读诗歌,理解少年人追求自由幸福生活的感情。

2 、拓展学生的思维,展开想象,写出自己的心声。

《写给云》是一首语言朴素亲切的儿童诗。诗歌内涵丰富,作者在作品中对青少年的生命形态进行了深入思考,诗歌充分反映了当代少年向往自由,追求个性发展的心声。这首诗歌的题目是“写给云”,实际上是内心感情的独白。透过充满想象力的诗句,从中感受作者对于自由个性的赞美。所以,除了诵读,把握主题外还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心声,让诗歌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

1、朗读诗歌,品味语言,理解少年人追求自由幸福生活的感情。、自主积累优美词句。 3、写写你想对云说的话。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

2、鼓励学生留心观察,体会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教学课时 1课时教学过程 一、谜语激趣,引入新课 1、孩子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出示谜面)大大一团棉花糖,高高挂在蓝天上。天天飘来又飘去,小小雨滴里面藏。(学生自由猜) 2、你能谈谈你见过的云吗?

3、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诗《写给云》,一起去听听诗人对云说了些什么吧。

二、粗读课文,初步感知 1、出示自读提示******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小诗,读不通顺的地方多读几遍。

(2)边读边思考你对云的感受。2、指名分小节读课文。 3、全班交流,谈谈你读懂了什么? 三、细读课文,体会意蕴 1、选择自己喜欢的小节或诗句多读几遍。 2、交流自己喜欢的小节或诗句并说说原因。(课件出示相应诗 句)全班一起品读。

(1)你想变小你就变小,你想变大你就变大。(想象一下,小到怎样?大到什么程度?)

(2)你想变什么就变什么,小鹿、大象、小鸟、青蛙……(……表示什么意思?云还想变成什么?)

(4)啊,让我也变成一朵云,一朵自由幸福的云吧!(从这一句中,你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情感?)

(学习以上诗句时,要着重引导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体会诗文的意思及所表达的情感)

3、师:多好呀!云儿想变什么就变什么,愿做什么就做什么,它像人一样会说话、会思考!你们知道这是什么修辞方法吗?大家自由地读一读吧!(让孩子们感知拟人手法的好处)新课标第一网4、此时此刻,你是否和作者一样,感受到了云儿的可爱,大自然的神奇呢?让我们一起美美地把这种感情表达出来吧!(有感情朗读课文)5 、讨论、交流:云真是变化多端、美妙无穷,真是自由自在,无比幸福。我想大家一定也有许多话要对云说吧! 四、阅读提升,鼓励创新 师:平平常常的自然现象在作者的眼里是那样美好,他喜欢云的美,惊叹云的千变万化,更羡慕云的自由幸福,禁不住想“让我也变成一朵云,一朵自由幸福的云吧”。让我们也学着作者的样,写一节或一首小诗,向白云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愿望吧!

三年级西师版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会本课生字,联系上下文或利用工具书,理解“和谐”、“错觉”、“权威”、“附和”、“郑重申明”、“精心设计”、“世界一流”等词语的意思。

2、 取自己喜欢的方式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会背诵课文最后一段。

3、继续学习运用抓住重点句提出问题并讨论解决的方式,读懂课文内容。体会小泽征尔坚信自己的正确判断、不畏权威的精神。

教学重点

体会课文说明的道理,解决学生不懂的问题。

教学难点

“贯”的书写,“郑重声明、世界一流、附和”的理解,课文说明的道理的体会。

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小泽征尔的有关资料和《哥白尼观日》的故事。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读题提问

1、 教师板书,学生跟着书写课题。一边书写一边注意引导“乐”的读音和“谱”的书写。

2、 读题,说说从题目中懂得什么?有什么不懂的?(从“!”中可以看出说话的语气很坚决等等。还可以从课题提出以下问题:是谁说的这句话?他在什么情况下说的这话?围绕乐谱错了,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从这句话中我们知道了些什么?)

3、 借机介绍小泽征尔的有关情况。

4、过渡: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课文。

二、学习课文内容

1、检查预习情况。了解学生是否预习,预习得怎么样,并渗透预习的一些要求。让学生读全文,再见机引导正确字音,读通句读。重点纠正难读易错的字音。

2、再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课文中有哪些不懂的词语或句子,并做上记号。

3、学生自学课文。教师了解情况。将学生不懂的词语或句子书写在黑板上。重点指导生字“贯、冠”的书写,“错觉”、“权威”、“附和”、“郑重申明”、“精心设计”、“世界一流”等词语的意思。

4、根据学生不懂的词语或句子分段学习课文。

(1)郑重声明——根据以下问题带着学生一边读课文一边理解词语和课文内容。

谁“郑重声明”?解决此问题时,借机理解“权威”一词的意思。评委是些什么人?根据这些人的身份,你觉得“权威”是什么意思?

在什么情况下?借助此问,理解“和谐”“错觉”的意思。

声明的是什么内容?怎样声明的?你能站在权威们的角度,说说是怎样声明的吗?借此问题进行语言再创造的训练。

根据以上阅读和理解,再说说“郑重声明”的意思。

(2)世界一流——以这个词为线索,提出以下问题,一边读课文一边理解词语和课文内容。

课文讲谁是“世界一流”?

从课文的哪些地方表现了他的“世界一流”的水平?如果前面没有对小泽征尔进行介绍,可以在这个环节对他的情况进行介绍,有助于扩展学生的知识帮助生了解词语。

课文中还有哪些人是“世界一流”?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借助此问理解“精心设计”。评委是怎样精心设计的,假如你是评委主席,你在竞赛之前面对评委说说你的“精心设计”。

借这个问题理解“附和”的意思。课文中用附和一词来写谁?是说他附和吗?把表现他不附和的行为的语句找出来读一读,再说说“附和”是什么意思。

如果小泽征尔面对世界权威,不坚持自己的判断,去附和评委的声明,这个故事将会是怎样的?请你改编故事讲一讲。

5、说说读了这篇课文懂得了什么道理。

(要有主见,不人云亦云;要坚持自己的意见,不因为别人而轻易放弃;要有自己的思想,不要因为面对的是长辈、权威就把对的也说成错的;就是科学家也有错的时候,应当坚持自己的判断……)

还有这样的故事吗?讲来大家听听。(如《哥白尼观日》)

三、掌握生字、新词

采用学生提问,学生竞答的方式掌握生字、新词。

四、课堂作业

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自主积累好词佳句。

三年级西师版教案 篇8

教学要求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理解课文内容。

3. 体会“一个人常常感激,才会幸福,才会快乐,心灵才会充满阳光”的道理。

重点难点

1. 抓住重点词句提出疑问,并通过联系上下文领悟。

2. 理解课文内容,明白一个人常常感激,都会幸福、快乐的道理。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谈话引入,引发思考(5)

激发兴趣:同学们,你有感激的人和感激的事儿吗?你每天都能找出三个感激的人或三件感激的事儿吗?

就有这样一个小女孩,花开了,也感激。

就让我们一直来听听她的故事。

二、读文质疑,抓住重点提问(15)

1.启发学生在读中学会思考,知道“学贵有疑”、“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扫除害怕提问的心理。

2.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学着提出问题,做上自己的读书符号。

3.小组交流,互相启发。

在小组交流中,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将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在交流中学习别人提出问题的方法。

4.面向全班交流,评出有价值的问题。

请学生回忆、展示问题产生的过程,重点引导学生感悟:只有抓住重点词句提出的问题才更能引发我们思考。

请学生试着评价哪些问题更有价值,学习抓住重点词句提出问题的方法。

“爸爸为什么给蓝蓝安排这个任务?”“为什么一个人常常感激才会幸福、快乐?”

三、自主选择,默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领悟(15)

1.选择你最感兴趣的问题,默读课文,在文中去找答案,做上自己的读书符号、批注。

2.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体会,互相感染、启发。

指导学生可以联系课文,联系生活谈体会,也可以通过感情朗读相关句子表达感受。

3.全班交流,指导感悟,感情朗读。

围绕几个中心问题,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感悟到蓝蓝感激都是生活中不起眼的小事,谈自己的体会,并相机指导朗读。

四、联系生活,加深体会(5)

现在请你想一想,你生活中有值得感激的人和事了吗?给大家谈一谈。

五、作业设计(5)

1.填上合适的词。

一( )故事 一( )事 一( )钢琴

一( )感激 一( )深思 一( )茉莉花

2.下列句子有毛病,请你修改。

⑴会感激茉莉花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每天晚上,蓝蓝总是经常默默感激三个人或三件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在会上,明明首先第一个谈了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想一想,你生活中有值得感激的人和事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设计

爸爸的安排——睡前感激三人人或三件事

花开了 小女孩——正在“为难”“伤脑筋” 一个人常常感激

就感激 爸爸引导——让你“快乐”的事都值得感激 才会幸福、快乐

茉莉花开——小女孩感激花开

三年级西师版教案 篇9

大熊猫是世界上最珍贵的动物之一,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四川、甘肃、陕西省的个别崇山峻岭地区,数量十分稀少,属于国家一类保护动物,称为“国宝”。它不但被世界野生动物协会选为会标,而且还常常担负“和平大使”的任务,带着中国人民的友谊,远渡重洋,到国外攀亲结友,深受各国人民的欢迎。大熊猫身体胖软,头圆颈粗,耳小尾短,四肢粗壮,身长约1.5米,肩高60-70厘米左右,体重可达100-180千克。特别是那一对八字形黑眼圈,犹如戴着一副墨镜,非常惹人喜爱。大熊猫的祖先是食肉动物,现在却偏爱吃素,主要以吃箭竹为生。一只成年的大熊猫每天要吃20千克左右的鲜竹。有时,它也会开一次“斋”,捕抓箭竹林里的竹鼠美餐一顿,甚至大摇大摆闯入居民住宅,偷吃食物。大熊猫性情孤僻,喜欢独居,昼伏夜出,没有固定的居住地点,常常随季节的变化而搬家。春天一般待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山竹林里,夏天迁到竹枝鲜嫩的阴坡处,秋天搬到2500米左右的温暖的向阳山坡上,准备度过漫长的冬天。每年的四五月份是大熊猫的繁殖季节,雄、雌大熊猫难得同居在一起。但5月一过,便又各奔东西。雌性大熊猫怀孕4-5个月左右,就急着寻找树洞或石穴作为“产房”,它每胎产1-2仔。刚生下的幼仔重量只有150克左右,相当于妈妈体重的1‰。可是,一个月后体重可达2千克,3个月就能长到五六千克。熊猫妈妈常把小熊猫搂在怀中,轻轻抚摸,外出时也把它衔在嘴里,或用背驮着,亲亲热热,形影不离。等到小熊猫五六个月大时,妈妈就开始教它爬树、游泳、洗澡和剥食竹子等本领。两年后,小熊猫才离开母亲,开始独立的生活。大熊猫的寿命一般为20-30年。大熊猫的家族非常古老。大约在一百万年前,它们遍布我国的陕西、山西和北京等地区,在云南、四川、浙江、福建、台湾等省也有它们的踪迹,现在留下来的数量很少,成为科学家研究生物进化的珍贵的“活化石”。

扩展阅读

西师版五年级教案


经过趣祝福编辑的精心制作这篇“西师版五年级教案”,将会满足您的期望。当老师开始讲授新课程时,通常会准备好教案和课件,但其中的知识点设计尤为重要。在准备教案课件的过程中,老师需要思考如何使其更加有趣活泼。如果您对这个主题感兴趣,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

西师版五年级教案(篇1)

这篇课文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六组的第三篇课文。课文中讲述的是三个儿子面对各自的妈妈拎着沉重的水桶走来时,不同的表现:第一个儿子只顾翻跟头;第二个儿子只顾唱歌;第三个儿子却能帮助妈妈拎水桶。这三个儿子得到妈妈的评价也不同:第一个妈妈认为自己的儿子力气大;第二个妈妈认为自己的儿子嗓子好;第三个妈妈却认为自己的儿子没有什么特别。文章通过一个老人目睹三个妈妈和三个儿子的情景,说“只看见了一个儿子”的话,告诉我们能帮妈妈提水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儿子。

《三个儿子》是一篇生动感人的生活故事。课文通过三个妈妈对自己儿子的夸奖和三个儿子在妈妈面前的具体表现的对比叙述,揭示了一个深刻而又厚重的道理,即儿女应该以实际行动为父母分担生活重担。

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拟定以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字,会写9个字,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围绕本课的教学目标,紧扣新课标的教材训练重点,为在教学中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思想,体现以读为本,以读促学的教学方法,注重听、说、读、写、练,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为此,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学法上,我贯彻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具体的学法是讨论法、反复诵读,培养语感和勾画圈点法,以此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我的课堂结构是:谈话导入,激发兴趣--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感知课文,了解大意--精读课文,理解内容--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首先,由老师问在日常生活中,小朋友们都会帮妈妈们做些什么事情呢?学生们回答后。接着,我就总结说看来孩子们在生活中都是一个懂事、孝顺的孩子,今天,咱们的课堂上也来了三个孩子,那么他们在是不是也像你们一样孝顺、懂事呢?咱们今天来学习《三个儿子》这篇课文。这样我就激发了他们的兴趣,从而顺利的过度到新课的学习。

这是一篇浅显易懂的故事,根据课文和学生实际。我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初步认识课文,学习生字和新词,攻克生字的难关。最后像“胳膊、水桶”等常见的词语,我让我的学生用这样的词语来说话。我这样做是来培养他们的说话能力,为以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因为在上一环节中,解决了生字的困难,因而学生读通课文不是难题了,所以我让学生勾画出本课的自然段,接着我让学生小组朗读并讨论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这样做既培养了他们的朗读能力,也培养了他们的初步的概括能力,而且对课文的内容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便于他们更好的学习这篇课文。

前面学生们已经朗读了这篇课文,而且对课文的内容也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我把课文分为四部分来讲。

第一部分是第一自然段,首先我让学生们齐读第一自然段并思考这段中有哪些人物,他们在做什么?以此来培养他们的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第二部分是2--6自然段,首先由我朗读这几个自然段,其他同学勾画出三个妈妈说自己儿子的话来。有如下几句:

1、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2、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

3、有什么可说的,他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在学习第一句话时,我让小朋友起来回答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这句话,然后让他们齐读这句话。读出骄傲、自豪的感情。接着我继续问小朋友们在第一个妈妈的心目中他的儿子是既聪明又有力气的。既和又是一对好朋友,最后我让他们想象如果你的妈妈夸奖你会说“既‥…又…”让他们用这个说话,培养他们的说话能力。

在学第二句时,我让小朋友们起来说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读,然后让他们齐读,接着同学比赛读,最后让让小朋友们说说在第二个妈妈心目中他的儿子是有一个好嗓子。

当其他的母亲都在夸奖自己的儿子的时候有一个妈妈是怎样说自己的儿子的呀。接着让他们思考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这句话。

这样做,把说话与情感朗读相结合,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思维,提高学习效率,还能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朗读能力。

第三部分7--8自然段,三个妈妈打完了水,老爷爷跟在他们后面,这是怎样的一桶水呢?我让他们带着这种疑问朗读7、8自然段。并思考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这样通过层层的递进,启发他们思考问题。充分发挥每位学生的学习、思考能力。最后指出走走停停这个词语让他们回忆在生活中还有没有这样的词语。

第四部分9--12自然段,在这部分我让学生自由的朗读用波浪线勾画出三个儿子的表现。并指名说三个儿子的表现是怎样的?接着用一个……一个……另一个造句,然后让他们说说对三个儿子的看法并说说你的理由。接着我让他们同桌之间讨论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见了一个儿子?(引出主题只有疼爱妈妈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儿子。)最后我让小朋友们想象如果其他两个儿子听了老爷爷的话会怎么做。在这一环节中我用讨论法、想象法扩展他们的思维,让小朋友们在讨论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并培养他们的说话能力。

(五)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学习完了这篇课文我让小朋友们分角色朗读这篇课文,读出每个人物应读的语气,接着我让小朋友回答学了课文,从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最后有老师总结在生活中我们要做一个好儿子,时刻孝顺自己的父母。接着,我让他们写下相对父母说的话或者想做的一件事情。这样设计也证实了语文回归了我们的生活。让他们把所学的运用到生活当中。

一个好的板书,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把课文的思路、教师的教路、学生的学路融为一体,本着板书为教学服务的目的,我设计了这样的板书便于学生对不懂问题提问,体现教学的难点和重点。

[三个儿子 说课稿(西师版三年级上册)]

西师版五年级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体会转折关系关联词的作用和不同表现形式,积累关联词。

2.积累谚语,感受谚语在生活中的妙用。

3.在互动中,学习一些说明的方法。

4.能清楚地写出一件自己亲身参与的家务事,养成修改习作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1.积累关联词,体会表示转折关系的关联词的作用。

2.能够写清楚一件亲身参与的家务事,详写自己做家务事的经过、遇到困难时的心理活动以及你怎样克服困难。

教学难点

能够写清楚一件亲身参与的家务事,详写自己做家务事的经过、遇到困难时的心理活动以及你怎样克服困难。

教学准备

学生在进入本单元学习时,教师就可布置本次综合性学习的学习任务,让学生确定实践活动的内容或方向,通过多种途径大量搜集有关的信息资料。

教学时间

4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1.抽学生回顾以前学过的带有关联词的句子今天我们要读的句子同样也带有关联词,请我们一起到温故知新里去看一看。

2.学生自读三个句子,思考每句话有几层意思。

3.互相交流每句话的两层意思之间是用什么词语连接起来的。

4.总结:可却但是都是表示转折关系的词语。

5.你能试着用表示转折关系的词语说话、写话吗

二、语海拾贝

人类在几千年的生产劳动和生活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往往用简洁明确的语言总结出来,称为谚语。请同学们认真读读下面的句子,想想你从中明白了什么规律?

1.个人读句、解句。

2.小组交流解句、赏句。

3.全班交流,展示成果。

4.个人背。

5.小组互背互评。

6.全班齐背。

7.你还搜集了哪些谚语?讲给大家听一听。

三、互动平台

1.读互动平台的内容,勾画出本单元《送你一片绿荫》《有趣的生命时钟》中所用的说明方法。

2.对照课文《送你一片绿荫》《有趣的生命时钟》,找出列数据、举例子的地方,认真读一读,体会用上这些说明方法的好处。

3.浏览本单元课文,看看还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4.小组交流。

5.你还知道哪些说明方法?

四、综合性学习

1.进入本单元学习时提前布置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确定观察的内容或方向。

2.根据自己的选题和小伙伴组成合作小组,以便在搜集过程中互相帮助、共享资源。

3.各合作小组通过多种途径(电视、网络、报刊、向人请教、走进大自然仔细观察等)查阅、搜集资料,并进行归类整理。

4.和合作者一起筛选搜集的资料构思主题报告会的方案。

可办成小报,可写成文章,可汇成图片集,有条件的还可录成音像资料,制成幻灯片

5.成果展示,共同分享。

(1)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成果,边展示边介绍。

展示者可以介绍自己小组的成员在搜集资料及准备过程中的经验教训、收获、体会等。

(2)观摩者可以质疑,并诚恳地提出意见或建议。

(3)成果评比,重在激励。

6.教师小结本次活动。

五、习作百花园

1.阅读习作提示。

(1)说说读懂了什么?用序号在书上标出来。

①写什么样的事自己亲身参与的一件家务事,比如:上街买菜闹笑话,协助长辈做事却帮了倒忙,自己做出的饭菜让爸妈赞不绝口

②怎么写这件事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写好后读给同桌听听,并进行修改。

(2)以学过的课文为例子说说怎样把事情的经过和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具体。

要写出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不说空话;要描写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活动、心情、表情、神态;要描写环境以衬托。

(3)在怎样写方面谈谈你的补充意见。

如,要强调详略得当。详写:怎样做家务事的,做家务事时遇到哪些困难,自己有些什么心理活动?又是怎样克服的

小组交流:我写什么,我怎么写。

2.运用修改符号,自读自改。

3.师生合作,当面点评,以点带面。

4.分小组评改。在评改过程中,要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学习别人的长处。

5.全班欣赏同学的精彩习作,共同分享习作的快乐。

六、自主阅读园地

1.学生通读全文,看看你从中捕捉到哪些有关长江的信息。

2.小组交流。

3.反馈:长江发源地在哪里?都流经了哪些省、市?接纳了哪些支流?

4.思考: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体会这样写的好处。学生勾画、批注、汇报。

5.请把长江的有关知识回家讲给家长听。

西师版五年级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绿线里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居然””不由自主”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4个自然段。

3、了解珍珠鸟的外形特点,活动范围,理解信赖”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深刻含义,培养学生爱鸟护鸟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珍珠鸟的外形特点、活动范围,理解信赖”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深刻含义。

1、同学们,前面我们学过《鸟语》这一课,懂得了鸟儿是我们的好朋友,今天我们学习的一篇课文讲的是人和鸟儿友好相处的乐趣。

(1)出示挂图,让学生观察后说说珍珠鸟的样子。

(2)师小结:珍珠鸟体形小,因它后背有珍珠似的白点而得名,是一种观赏鸟。

1、自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

(3)给课文各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1)抽读生字,读准下列字句的字音。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轻声自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解珍珠鸟的外形特点,活动范围,理解信赖”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深刻含义,培养学生爱鸟护鸟的思想感情。

2、指名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1、指名读1、2自然段,想想你从中读懂了什么?

3、引导学生体会:

(1)开头用“真好”反映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2)“巢”指什么?舒适而温暖的巢是谁安排的?这反映了“我”对珍珠鸟什么样的感情?

(3)“我”喜欢珍珠鸟还有哪些表现?

5、师小结:这两个自然段主要讲了“我”给珍珠鸟安排了一个舒适、温暖和安全的住处。

1、指名读第3自然段,想想这一自然段写了什么?圈出有关词句。

(1)出示句子;

三个月后,那愈发繁茂的绿蔓里边,发出一种尖细又娇嫩的鸣叫。

过不多久,忽然有一个小脑袋从叶间探出来。

瞧!多么像它的母亲,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只是背后还没有生出珍珠似的白点;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

A学生自由读,体会并找出描写鸟特点的词语。

(3)师小结:这一自然段作者按部分到整体的顺序写了雏儿的外形特点。

(1)自由读,想想你从中读懂了什么?

(5)“渐渐地它胆子大了”“它完全放心了”这是用什么手法写雏儿的?这说明了什么?

(1)师引读,第5自然段,用一句话来写雏儿的活动情况。

白天,生接读………

C这一自然段里哪些句子写到了“我的动作和心理活动”?

活动范围以及与“我”的亲密相处,想想该用什么语气读?

教学要求:

1、学习第七节,理解反问句的意思。

1、指名读,想想这一自然段共几句话?

作者称珍珠鸟是可爱的小家伙,这些概括了上文的哪些方面的内容?

3、“不由自主”是什么意思?

4、课文最后一句是什么句式?能不能换种口气来说?

(2)第5自然段,出示:

白天,它____________;信晚,它_____________。

(3)第6自然段,出示:

有一天,我伏案写作时________,我手中的笔__________。不一会儿,_____________它睡得好熟呀!_________。

(4)第7自然段,出示:

看着___________我不由自主地_______________;信赖,__________________。

2、指名四人试着完成填空,练背。

居然-------

2、造句。

居然--

不由自主--

3、解释字义。

西师版五年级教案(篇4)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霍霍”、“绯红”、“广漠”、“苍穹”等词语的含义。

能力目标

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深入理解文章,品味精妙语言,以达到提高语言分析能力,接受情感熏陶的目的。初步学会课文抓住景物特征细腻描写景物变化的写法。

情感目标

结合课文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

教学重点:

体会本文以“流动的画面”表现夜景及人物感受的写景的方法。

教学难点:

情景交融、融情于景的写法 教学模式 学、探、练、展 教学准备 课前预习,解决字词,熟读课文。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我们已经学过朱自清的《春》,在《春》这篇课文里,我们领略过春天的美丽。那你想知道夏天的景色如何吗?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描写仲夏时节海滨景色的文章,看了它,你将被海滨那迷人的景致所陶醉。 板书课题、作者。

1.解题:海滨(地点);仲夏(季节);夜(具体时间)。

2.简介作者:峻青,原名孙俊卿。山东海阳县人。幼年贫困,曾当过徒工。抗战爆发,参加革命。主要作品有短篇集《黎明的河边》、《海燕》、《最后的报告》、《胶东纪事》;散文集《欧行书简》、《秋色赋》。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出示小黑板。(要求学生运用工具书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霍霍 绯红 广漠 苍穹 皎洁

三、细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1~3节):写海滨夏夜的美景。

第二段(4~7节):写“我”在夜色中的感受。

第三段(8~12节):写月下沙滩。

2.播放录音。学生看书并思考

作者在这一部分中描绘了哪两幅图景?各抓住了什么特征? 提示:这一段按“夕阳落山”、“夜色加浓”的时间顺序推进,以苍穹和大海为背景,抓住海滨夏夜的景物特征,描绘了两幅图景:教师边讲边板书:小结:一天一海,一静一动,互为映衬。让人读来自有一种自然美。

四、精读(选读)课文,深入感悟,鉴赏创新。

读第一段。

要求:边读边展开想象。在具体形象中获得美的实感。

学生表达各自的感受。在此基础上指名学生运用抑扬顿挫、轻重疾徐、高低升降的语调朗读这一段,使学生受到感染,进入美的意境。

学生默读第二、三段。

问题组;

1、 作者是怎样随着时间的推移描写沙滩上景物的变化的?

2、作者为什么用更多的笔墨写了沙滩上的人? 提示:以上问题的第二问有一定的难度,教学时,可启发学生分步思考。

3、先想一想写的是什么人? ——在各个岗位上劳动了一天的人们„„ 从田里割麦于归来的人们„„ 这些英雄的人们„„

4、他们在怎样的环境中?心情怎么样? ——在软绵绵的沙滩上,浴着海风,望着夜空,尽情地说笑„„ 点拨:作者从描绘海滨夏夜的自然美进入到描绘海滨夏夜的生活美。

5、学生齐读:“我漫步沙滩„„”到文章结尾。

教师归纳:这一部分,作者由景及人,从描绘海滨夏夜的自然美,进入到描绘海滨夏夜的生活美。

五、课堂总结

作者先描绘大海月色,再写沙滩也突然明亮了起来,写了沙滩上乘凉人们的众多和欢闹。随着月亮的升高,夜已经很深了,沙滩上的人也“变化”了,有的睡着了,有的还在谈笑。最后,作者以抒情的笔调将眼前的情景和人物结合起来,以更多的笔墨写人们在这自由的天幕下酣畅地休憩,目的在于写生活美,从而将文章推进了美的境界。

板书设计:

海滨仲夏夜

尽情说笑、休憩

人们:生活美 议论年景、笑声

西师版五年级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会本课的生字、词语。

2.默读课文,并能讲述故事的梗概。

3.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体会贺龙在艰苦岁月里的乐观、幽默,激发学生对革命先辈的热爱和崇敬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1.能通过人物语言、动作体会人物的内在精神。

2.能讲述故事的梗概。

教学准备

学生:搜集贺龙及其他革命前辈的故事。

老师:把关键词句做成课件。

教学时间

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质疑问难

1.课件出示贺龙照片,师生交流搜集到的有关贺龙的资料。

2.齐读课题,学生质疑。

3.作为十大元帅之一,作者为什么不写贺龙驰骋沙场的英姿,却写他钓鱼呢?让我们带着问题走进课文。

二、整体感知,检测字词

1.默读全文,想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听写文中重点词语、生字,检查学生课前自学字词的情况。

3.利用投影仪展示学生听写的字词,相机重点指导撅髯的结构和笔画、腆的读音。

4.再次默读课文,试着讲述故事的梗概。

5.教师相机指导怎样讲述故事的梗概:要交代清楚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主要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6.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分别练习。

三、精读课文,感悟体会

1.文中的贺龙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默读勾画出有关词句,并把自己的感受批注在旁边。

2.学生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进行重点指导。

3.精读第11段。

(1)这一段主要写的是什么?(贺龙拔下马尾毛做钓鱼竿。)

(2)哪些词语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从老伙计抚摸会意体会贺龙与战马之间的深厚情意以及默契,也说明了钓鱼补充粮食对贺龙来说是常事。)

(3)勾画出本段中表示动作的词语,这些动词的准确使用有什么作用?

(4)贺龙是当时的总指挥,为什么单单写他钓鱼呢?

引导学生读第2段的1~2句,体会红军部队在进入草地后所遇到的困难。

(5)指导朗读这段话:抽读齐读。

4.细读第14段。

(1)这个句子采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2)为什么说渔竿凝聚着贺龙对革命必胜的信念,对战友骨肉般的深情厚谊?

(3)小结:这句话是对贺龙的高度赞扬。贺龙在困难面前的乐观、幽默鼓舞着大家,在缺粮少食的境地里对战友的深情厚谊感动着大家。

5.细读第18段。

(1)从贺龙的语言、动作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乐观精神)

(2)这样的精神在艰苦的革命战争年代有什么作用?(这种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是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重要因素,鼓舞着大家与恶劣的自然环境、艰苦的生活条件作斗争。)

(3)带着自己的感受再读这段话。(抽读赛读)

四、情感升华,拓展练笔

1.读了《贺龙钓鱼》的故事,你都想到些了什么呢?说给大家听听。

2.课后继续搜集贺龙或其他革命前辈的故事。

西师版五年级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 自主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中的对话部分,读出人物相应的语气,背诵课文第4、5自然段。

3 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描写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的句子了解人物的内心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4 激发学生对革命先烈的敬仰与怀念之情,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教学重难点

由人物动作、神态、语言体会人物的内心,感受江姐的英勇无畏和视死如归的崇高品质。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朗诵诗词,导入新课,了解江姐

1 师激情朗诵《红梅赞》一词,生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从这首词中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你感受到了什么?(指生畅谈,感受红梅傲雪的精神。)

2 出示《红梅傲雪图》和《红梅赞》一词,生有表情地朗诵。

3 讲述梅花的品质。继而引出:几千年来,我们中国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尽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是梅花一样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人。江姐就是其中代表性的一位。(板:江姐)

4 出示关于江姐的文字资料,让学生抓住资料中最能触动自己心灵的文字谈感受,了解江姐。

5 过渡: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关于江姐的一个片段,看这个片段又能带给你哪些心灵的震撼。

二走进文本,感知文意,了解故事起因

1 轻声细读课文,要求:

(1)把课文读通读顺,难读的词语或句子多读几遍。

(2)思考:课文讲述的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事情?

2 读后交流:

(1)出示文中生词和一些较难读的词语,学生开火车读,老师口头解释“渣滓洞”、“阴丹士林布”等词语的意思。

(2)快速浏览全文,看课文讲述的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事情?(让学生明白课文讲述的是江姐临刑前发生的事情)

3 哪一段交代了事情的起因?找出来读一读(生读第1段)。

4 这一段中,点明故事起因的一个关键词是什么?(转移)对江姐来说,这次转移意味着什么?你是从哪些句子读出来的?(以文中的语句为依据,让学生明白江姐转移的实质)

5 作者为什么还要在这一段开头交代当时的天气情况,有什么别的用意吗?

6 面对所谓的“转移”江姐又有着怎样的表现呢?接下来,我们将与她进行面对面地交流,深入她的内心世界。

三抓好事件,品读细节,感悟江姐的品质

1 用心默读2?5自然段,思考:面对所谓的“转移”,江姐都做了哪些事?

2 读后交流。(师相机板书:塞好提纲梳妆打扮)

3 再次细细咀嚼这几段文字,哪些细节最让你心动,就在相应的文字旁写下自己的体会。(在这一环节中,重点交流江姐“梳妆打扮”的细节(出示),师做好朗读指导)

4 过渡:就在江姐梳妆打扮的同时,特务在门外不停地催促,于是江姐准备告别女室的同志。下文就是江姐与同室难友深情话别的场景。(板:深情话别)

(1)出示7—15段(11、12、13、14段用省略号代替)在音乐的伴奏下同桌合作分角色朗读人物对话(注意人物说话的表情、语气),练读完毕,再在全班展示读。问难友扮演者:作为江姐同室的难友,此刻你的心里在想些什么?你的心情又是怎样的?问江姐:能告诉大家你此刻的心情吗?(让学生学会设身处地地去读、去想,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

(2)老师提出自己感受深刻的词语(第8段中的“接过”和“递还”)这一接一还,接还的仅仅是一个布包吗?(交流感受同志之间的深情厚谊。)

5 引导学生找出省略号省略的部分,并把教学重点锁定在第12、13自然段——鼓励战友的细节(出示),通过朗读交流,感受江姐坚贞不屈、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板:激励战友)

6 江姐又是怎样做的呢?一起走进最后一段。(出示,指生读)(1)透过这些文字,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从江姐和这些革命志士身上你又感受到了什么?(生谈感受)(2)伴着《红梅赞》歌老师作激情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段。

四再读资料,升华感情

1 看板书总结全文,感受江姐的品质。

2 出示关于江姐的第二段文字资料(写给亲友的信),让学生明白:无数的革命后代会继承先烈们的遗志——为共产主义革命事业而奋斗,直到胜利的那一天!

3 让课文留下思考(作业):

(1)想对包括江姐在内的革命先辈们说些什么,动笔写下来。

(2)课外阅读《红岩》这部小说。

板书设计

塞好提纲

梳妆打扮从容不迫

江姐深情话别视死如归

激励战友

西师版五年级教案(篇7)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读准多音字:吆喝(h)、看(kān)管、调转(diozhuǎn)。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思考、讨论问题,围绕迪斯尼乐园路径设计为什么被评为世界最佳设计?它与法国南部农民卖葡萄有什么联系等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收集有关迪斯尼乐园的介绍,以走进迪斯尼、迪斯尼的故事开展综合活动。

情意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尊重他人,相信他人,给人自由与选择的机会,其中蕴含着巨大的价值。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激发兴趣,初读课文,了解大意,理清层次,阅读课文1、2自然段,引导学生各抒己见。

第二课时:阅读课文37自然段,了解相关资料,阅读同题文章,联系生活实际,寻找生活中的最佳路径。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么?大家一定对米老鼠唐老鸭这样的动画人物不陌生。知道他们是谁创造的么?(美国动画片大师沃尔特.迪斯尼)

(格罗培斯:美国哈佛大学建筑学院院长,现代主义大师和景观建筑方面的专家,他从事建筑研究40多年,攻克过无数个建筑方面的难题,在世界各地留下70多处精美的杰作。)

2、迪斯尼公司的创始人不但创造出了这么多个性鲜明、活泼可爱的动画人物,对于全世界热爱动画片的人来说,他还有一个巨大的贡献,那就是迪斯尼乐园。迪斯尼乐园备受全世界男女老少的喜爱,这里可以说是每个人梦的故乡,好像来到了用梦和幻想编织的殿堂。

3、揭示课题,质疑。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和迪斯尼乐园有关的。

【板书课题:6、最佳路径】(最佳路径:就是最好的路线。)

看到这个题目,你们脑中产生了哪些问题?

(为什么迪斯尼乐园的路径是最佳路径?这条最佳路径是如何设计出来的?)

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1、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检查读书情况。指名分节通读全文,正音:滨、窄、踩,多音字:吆喝(h)、看(kān)管、调转(diozhuǎn)。

3、交流初步阅读后能解答的问题,也可提出新的问题。

4、能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吗?

(▲世界建筑大师格罗培斯为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设计大伤脑筋,后来从一位年老的葡萄园主卖葡萄的方法上受到启发,最终他设计的路径被评为世界最佳设计。)

5、理清课文层次

你能按照事情的发生、发展、高潮、结果来给课文分分段吗?

第一段(12)写格罗培斯为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设计大伤脑筋,前往地中海海滨清理思绪。(遇到难题)

第二段(34)写一位年迈的葡萄园主卖葡萄的办法让格罗培斯从中受到启发。(获得启示)

第三段(56)写格罗培斯设计迪斯尼乐园路径的方案和过程。(完成设计)

第四段(7)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设计最终被评为世界最佳设计。(获得最佳)

分排分段朗读课文。

三、阅读课文12自然段

1、指导看图,带入情境

同学们看这幅图,谁在哪儿干什么呀?(一群充满童话色彩的宫殿式房子前,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以及一些可爱的动物们在草地上讲故事。)

这就是迪斯尼乐园中的一部分。迪斯尼乐园是一座现代化的游乐园,它有着探险世界未来世界幻想世界开拓之城等主题乐园,把严肃的教育内容寓于娱乐形式之中,丰富而且有趣。那一座座建筑新颖别致,造型独特,是世界建筑大师格罗培斯精心设计的,经过3年的精心施工,马上就要对外开放了,可是他却遇到了一个难题,是什么呢?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的1、2自然段。

(各景点之间的道路该如何设计还没有具体方案。)

2、是因为到现在还没有设计吗?

(已经修改了50多次,没有一次是让他满意的。)

3、大家能不能想象一下,格罗培斯当时是怎么想的?【指名表演】

4、读到这儿,大家有问题吗?

▲格罗培斯是一个世界建筑设计大师,从事建筑研究已经40多年,攻克过无数个建筑方面的难题,为什么路径设计却让他大伤脑筋?

▲比起迪斯尼乐园的设计,路径的设计应该是微不足道的,简直可以说是小菜一碟,为什么会让他伤脑筋?

(景点之间的道路设计并非如一般人所说的微不足道,而是与整体设计密切相关,是有机组成部分;因为他追求的不是设计出,而是最佳。)

5、读到这儿,可以看出格罗培斯是一个怎样的人?

(▲对路径设计的要求之高,总是力求完美,追求最佳,并为之付出艰辛的劳动。对工作一丝不苟、认真严肃、精益求精)

6、指导朗读。突出:40多年、无数个、难题、微不足道、大伤脑筋、50多次、没有一次、更加焦躁。

那后来迪斯尼乐园的路径是如何成为最佳设计的呢?我们下一课再来探究。

四、复习生字词,学生抄写生字词。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阅读有关迪斯尼乐园的资料。

3、阅读《创新的奇迹》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的学习,我们阅读了课文第一段,初步接触了世界建筑设计大师格罗培斯,对他的工作精神十分敬佩。齐读第一段。

二、继续阅读课文

阅读第二段(34)

1、后来迪斯尼乐园的路径不仅设计出来了,还被评为世界最佳,这是怎么回事呢?自读课文3、4自然段。

(从卖葡萄的老人那儿受到启发)

2、汽车在法国南部的乡间公路上奔驰,一路上卖葡萄的人很多,为什么格罗培斯会从一位老人那儿受到启发?许多园主是怎么做的,年迈无力的老太太又是怎么做的?结果呢?

太卖葡萄的办法好在哪儿?

▲无人看管,大家可以走进园里自由选择,无拘无束地挑选自己称心如意的葡萄,同时享受亲自摘葡萄的乐趣。

▲直接从葡萄架上摘,果子更新鲜。

▲只要就可以这种方法给人以自由,任其选择的做法,使人们感到被信任、被尊重。

4、大师看到这一切深受启发,他下车摘了一篮葡萄,就让司机调转车头,立即返回了巴黎。此时,大师的心里究竟是怎么想的呢?(引导:可读读5、6自然段)

是的,大师的心里已经有了一盘棋,想好了该怎么做了,他真善于从成功者身上得到启示。朗读34自然段。

阅读第三段(56)

1、格罗培斯从老太太给人自由,任其选择的做法得到启发后,立即返回了巴黎,设计了怎样的方案?他是怎么想的?小组学习5、6自然段。

步骤一:撒下草种,提前开放。

步骤二:按照足迹,铺设道路。

▲小草长出来了,草地上被游人踩出宽窄不一的小道,宽的地方说明走的游客多,于是路径就设计得宽些,窄的地方说明走的游客少些,也该设计得窄些,而没有人走的地方,自然就用不着去设计路径了。这些优雅自然的路径是游客自己走出来的,格罗培斯的设计是一种顺其自然的方法,可见他设计的用心良苦。

2、你对格罗培斯的设计是如何认识的?说说你的见解。

▲这样的设计给了游人以权利,是把游人放在了第一位的;

▲这样的设计是顺其自然的,看来在没有办法的时候,顺其自然是一种最佳的选择;

▲道路的设计不是用脑子挖空心思想出来的,而是用脚走出来的

▲它是众多的人自由选择的结果,符合众多人的心愿

3、朗读第三段,体会方案的高明。

阅读第四段(7)

1、指名朗读第7自然段。

2、你认为格罗培斯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格罗培斯追求完美,先后修改了50多次,还不满意,最后让大家共同来创造,这样的路径已不是哪一个人的设计,而是大家共同的选择。

▲这许多小道踩出来了,但并不一律,有宽有窄,宽的走的人多,窄的走的人少些,却又优雅自然,据此铺设的人行道就没有刻板的模式,富有艺术性。

▲行人走出来的路是优雅自然的,格罗培斯在按照踩出来的痕迹铺设路径时,一定会施展全部的本领,使路径更美。

▲这样的路是行人自己走出来的,不仅美观,而且保证了人们游玩时的方便、快捷。

▲设计路径的方法不同寻常,顺其自然,包含着深刻的道理,给人以极大的启迪。

▲如此设计是格罗培斯从法国南部卖葡萄的农民那里获得启发,汲取了给人自由,任其选择的精神而完成的。

▲格罗培斯对待微不足道的问题同样认真对待,他对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

3、最佳路径的设计与法国南部农民卖葡萄有什么联系?

(因为格罗培斯是受当地农民卖葡萄的方法而产生路径设计方案的,两者之间有一些共同点,都把选择的权利交给了大家,让大家去寻找最适合最佳的东西,都是顺其自然的,都包含着对人们的信任、尊重

4、齐读第四段

三、总结延伸

1、至此,你想对格罗培斯说些什么?

▲格罗培斯,你不愧是世界建筑大师!

▲格罗培斯,你善于向成功人士学习,我也要向你学习。

▲你做细小的事情都那样一丝不苟,实在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3、格罗培斯从老太太的做法中深受启发,获得成功。你们从格罗培斯身上得到了什么启发呢?联系生活,寻找生活中的最佳路径。

4、布置以走近迪斯尼、迪斯尼的故事等为主题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

西师版五年级教案(篇8)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会本课生字,能工整地书写、正确地运用。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感受儿子创意的精彩和它给母亲带来的震撼,体会作者对创造力的赞赏之情。

3.联系上下文的具体语境,理解词句的含义以及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感受儿子创意的精彩之处,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创意的故事:《做别人没做过的事》。准备几张具有创意的广告图片。

学生:了解作者毕淑敏,搜集有关创意的例子。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从课题入手,整体感知

1.出示几张具有创意的广告图片,让学生猜猜这些是什么产品的广告,让学生对创意有所感知,随后谈谈自己对创意的理解。

2.引出本课课题:儿子的创意。

读课题,并质疑。如:儿子的创意是什么?

3.了解作者毕淑敏:请学生谈谈自己对毕淑敏的了解,教师适当补充。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通过抽读生字、词,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

2.联系生活积累,让生谈谈自己对异想天开奢谈粗糙遐想置之不理毫不气馁等词语的理解。

3.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能用简洁的语言说说。

4.理清文章的脉络。

(1)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呢?(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起因、经过、结果。)

(2)你能将课文分成三部分吗?(起因:1~6段;经过:5~19段;结果:20段。)

三、细读课文,感受人物思想

1.事情的起因是怎么回事呢?读相关段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1)从第一部分中可以感受到儿子最突出的性格是什么呢?用文中的词语概括(勇敢)。

在第一部分里,什么地方能感受到儿子勇敢的性格。(敢于参加竞争激烈的创意征文赛)

(2)面对儿子如此自信的想法,母亲是何种态度,她为什么对儿子的举动不予理睬?(母亲持怀疑态度,认为这件事不过又是儿子的异想天开,因为母亲认为像这样的事不单是勇敢就够用,还得有钱。)

2.母亲与儿子的不同看法,导致母子之间发生了争论。让学生自读事情的经过部分,找出儿子与母亲的几次争论,边默读边勾画,想一想,从每次争论中能看出什么?并能批注在课文旁边。(板书:三次争论)

母亲的观点儿子的想法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何为创意

引导学生填表,相机理解课文。

(1)第1次争论。

①母亲的观点、儿子的想法各是怎样?母亲觉得一个小学生对于科技、建筑,根本懂不了多少,只有大人才能参加这样的比赛。而儿子毫不气馁,认为自己知识不多,但有创意。

②从母亲、儿子的观点里,你体会到了什么?

母亲对儿子的不信任;儿子的毫不气馁,坚持自己的想法。

③你从哪儿可以感受到儿子勇敢?

儿子敢于实践大人不敢想象的事情,而且充满信心。

(2)第2次争论。

①母亲的观点、儿子的想法各是怎样?

母亲认为建筑创意需要独特的风格,而儿子小时候连积木都搭不好。儿子却是自言自语地将自己的创意讲述给母亲听,用自己独特的创意回答了母亲关于独特风格的疑问。

②分角色朗读这部分,勾画出儿子的创意,借机体会遐想(悠远地思索或想象),说说你觉得儿子的创意如何?(儿子的创意的确很有新意,从儿子具体的描述中我们也感受到儿子的创意很具体,并不是随便的胡思乱想。)

③这一部分里你能看到儿子的勇敢、自信吗?(儿子能在母亲一次次的怀疑下坚持自己的想法,这种勇气与自信是难能可贵的。)

(3)分角色朗读第3次争论,找出各自的观点、想法。

第3次,母亲毫不客气地打断儿子,说这样的设计不可能实现。儿子则回答说,那是工程师的问题,与他的创意无关。在此体会遐想与瞎想的区别。

总结:从两人三次争论中,我们可以看到母亲眼中的创意含义与儿子迥然不同,你能谈谈二人眼里创意不同的含义吗?如,母亲的看法:创意是成熟的独特的见解(或发明创造),学生最大的创意是有一个好的学习成绩。儿子的看法:创意就是最富于创造性的意见(敢于想象、善于想象、有创造性的想象)。

3在母亲与儿子的三次争论中,他们分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母亲对儿子能力的怀疑、不信任;儿子勇于创造、大胆尝试,面对阻挠毫不言弃。)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勇敢、怀疑)

4正是儿子的敢于创造,勇于在母亲的怀疑面前坚持自己的想法,所以他获得了成功。齐读课文最后一段。面对这样的成功,儿子会是什么心情?母亲又会怎么想?她会对儿子说点什么呢?试着写写。

(相机板书:成功、震撼)

四、课外拓展

1.学习了这一课,同学们对创意是否有了新的感知?其实创意并不难,它存在于敢于大胆尝试的人身上。让学生交流搜集的有关创意的例子,教师也相机讲《做别人没做过的事》等故事。

2.学了本课,听了这些故事,你的脑海里是否也碰撞出了创意的火花呢?有什么创意与大家交流交流呢?

西师版五年级教案(篇9)

1. 有人说,珍珠鸟是一种怕人的鸟,是一种很难养的鸟,是真的吗?请大家通读课文,注意遇到生字或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2. 出示全文的生字新词,诵读,自主识记,并把生词所在的句子读一读。

3. 交流课前准备的资料。

4. 读完全文,你能说说作者是怎样去养护珍珠鸟的吗?

第1部分:

1. 自读第1部分,摘录出你最喜爱的语句,并试着说说喜爱的原因。

2. 交流。 朗诵第1段,从中你读出什么情感来?

为什么要单独用一段文字强调珍珠鸟“是一种怕人的鸟”? 诵读第3~5段,我是如何照料朋友送给我的珍珠鸟的?

“我们就这样一点点熟悉了”,你认为这其中的奥妙在哪里? 交流自己喜爱的句子和喜欢的原因。

第2部分:

1. 默读课文,在我的照料下,小珍珠鸟是如何与我接近的?画出文中交代“我”的举动的语句,并思考“我”和珍珠鸟之间的信赖关系是怎样逐步建立起来的。

2. 交流。 ⑴这只雏鸟可爱吗?从哪些句子看出来的?读这些句子。

⑵小鸟在我的呵护下,逐渐与我熟悉起来,距离由远到近,经历了哪三个阶段?

3. 读三个阶段,交流描写“我”举动的语句和小鸟活动的语句。

4. 小鸟对大鸟的呼唤前后有什么不同的反应?齐读,这说明了什么?

⑴最能体现鸟儿“信赖我”的一个细节是什么?你认为产生这种“信赖”的基础是什么?

⑵在与珍珠鸟的交往中,作者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⑶作者在对小鸟神态、动作的描写中融入了自己的喜爱之情,你喜欢这些句子吗?请反复研读,小组交流一下喜欢的原因。

第3部分:

1. 小鸟就是这样越来越亲近我,信赖我,以至于有一天,我伏案写作时,它居然落到我的肩上……多美的画面,我们都陶醉了,作者此时的感受是什么呢?

2. “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你如何理解这句话?能举些生活中的例子吗?

1. 如果你是小鸟,你最想对作者说些什么?

2. “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在你看来,为了在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创造出这种境界,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信任是一种有生命的感觉,信任也是一种高尚的情感,信任更是一种连接人与人之间的纽带。你有义务去信任另一个人,除非你能证实那个人不值得你信任;你也有权受到另一个人的信任,除非你已被证实不值得那个人信任。 --戴维威斯格特

西师版五年级教案(篇10)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5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4~5段。

3.通过描写人物语言、神态、动作和心理活动的句子,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4.感受江姐英勇无畏、坚贞不屈的革命精神,体会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教学重、难点

1分析人物言行、心理,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积累描写人物语言、神态、动作和心理活动的句子。

2感受江姐英勇无畏、坚贞不屈的革命精神,体会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教学准备

教师:幻灯片(文字)。

学生:了解江姐,了解文章的背景。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课文

师:你们看过《红岩》这本书或电视剧吗?到过渣滓洞参观吗?哪些人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指名说)江姐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江姐的事迹。(板书课题)

(多媒体:简介江姐的情况。)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快速地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江姐是怎样的人?你是从课文中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2.同桌合作学习生字新词。

三、浏览课文,把握文章脉络

1.师: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思考作者重点叙述了哪个部分?

2.学生交流,教师引导。

3.小结:文章用2~15段重点叙述了面对死亡时,江姐的从容不迫。一方面从特务不停地催促来反衬江姐的不慌不忙与从容平静,另一方面从难友们难过、不安、痛哭、舍不得烘托出江姐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我们可以通过这两条线索,深刻体味江姐那英勇无畏、坚贞不屈的革命精神。

四、细读课文,感悟积累

1.再次默读课文2~15段,边读边勾画出描写江姐动作与神态的句子或词语,并多读几遍,边读边体会在这部分中,江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为什么会留下这样的印象。

2.同桌交流:把你找到的这些段落或句子读给同桌听,把你感受最深的地方说出来与同学分享。

3.组织交流:结合学生的回答随机指导理解并读好有关句子。

4.讲解4~5段。

江姐梳好了头,从枕头下面取出了她那件洗得干干净净的、被捕时穿的阴丹士林布旗袍,脱下了打着号的囚服。

蓝色的旗袍外面套着一件玫瑰色的短毛线衣。江姐习惯地用手拍拍身上的灰尘,再理着旗袍上的折痕,然后弯下身子擦去皮鞋上的泥污。她又在镜子面前看了一下,在室内试着走了几步,像要去赴什么隆重的典礼似的。

(1)出示句子,读一读,思考从梳好了头取出脱下用手拍拍理着擦去在镜子面前看了一下试着走了几步这一系列的动作中,你感受到了什么?这句话在表情达意上有什么作用?(引导学生感受江姐面对死亡时的从容不迫,这一系列动作描写烘托出了江姐对生活的无限热爱,但为了崇高的革命事业,她置生死于度外。)

(2)再读,说说这两段话表现了怎样的江姐?(临危不惧、视死如归、为了革命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

(3)理解后有感情地朗读。(可个别读、小组读)

5.再次探讨像要去赴什么隆重的典礼似的深含着的意思。

6.还有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江姐崇高的革命精神?(可以引导学生再读读第2、3段,抓住不慌不忙像平常一样平静的表情来谈感受。)

五、品读课文,再识江姐

1.分析江姐的形象。

(1)学生在文中画出叙述江姐语言的句子。

(2)讨论:这些内容表现了什么样的江姐?(坚强)

(3)学生发言,结合学生的回答随机指导理解并读好有关句子。

2.要勇敢一些!每一个革命者,当他面临着最后考验的时候,都应该脸不变色,心不跳!这句话到底表现了怎样的一种革命品质?

3.思考:课文结尾有这样一段话,像迎接庄严的战斗,像迎接即将到来的光明。看,他们的脸上充满着胜利的欢笑,洋溢着圣洁的光辉作者这样写有何用意呢?你感受到了什么?(革命先辈对党、对革命事业无限忠诚和坚贞不屈的高尚品质。他们的牺牲换来了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六、总结

师:是啊,江姐钢铁般的意志鼓舞着狱中同志们与敌人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他们和江姐一样,顽强地等着黎明的到来,等着胜利的枪声,迎接1949年的春天。可是,丧心病狂的敌人却在解放军的炮火快攻克重庆的时候,当狱中的同志们就要与亲友们团聚的时候,敌人将关在牢中的1000多名的共产党员杀害在革命胜利的前夕。

1.听歌曲《红梅赞》(要出示歌词)。

2.同学们,让我们把江姐的光辉形象深深地印在头脑中吧!背诵课文4~5段。

西师版五年级教案(篇11)

1. 读题,说说你从中了解到什么?

2. 什么是词?结合课文链接了解词与诗的不同之处。

1. 自由读诗词,想想诗词给我们讲了什么,遇到生字或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学习《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1. 借助注释说说词的意思。

2. 想象词中描写的景象。

3. 读词,从词中你感受到什么?

4. 读读,背背。

2. 听了这首诗你感受到什么?

3. 读一读,结合注释说说诗句意思。

4. 再读诗,把诗中描写的景色画一画。

1. 朗诵全文。

2. 说说本课中的诗与词有何异同。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居士,历城(今山东省济南市)人。爱国主义、英雄主义是辛词的主调,亦有作品写农村生活小景,清新可爱。有的作品流露出托靠老庄求得与世相忘的消极情绪。在艺术上,他继承发展了苏词的风格和南宋初年爱国诗人的传统,融会诗歌、散文、辞赋乃至口语,或用比兴,或用典故,或直抒胸臆,抒情、议论、状物都不拘一格,又意境宏大,感情抑扬顿挫,形成独具一格的豪放词风,并开启了后来的辛派词风。词集有《稼轩长短句》(十二卷)与《稼轩词》(四卷)两种刊本。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他平生力主抗金,秉性刚直,立朝廉洁,遇事敢言。他做诗主张师法自然,构思新颖奇特,笔调幽默诙谐,语言通俗活泼,风格爽朗轻快,人称“诚斋体”。他工于七绝,以写景咏物见长,著有《诚斋集》。

西师版五年级教案(篇12)

设计理念

语文教学应该是师生、文本、作者之间的多边深层的对话,从而达到积累语言,激荡心灵,提高语文素养的目的。本课的教学力求通过对文中蒂姆的所作所为、所言所思进行深入的学习、思考,以走进人物的内心,体会人物的思想境界和编者意途。提倡多元解读,让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实现本课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联系课文理解本课重点词语。

3.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体会蒂姆所表现出来的协作精神和无私奉献的品质。培养协作意识和奉献精神。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词,联系课文理解本课重点词语,体会蒂姆所表现出来的协作精神和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

教学难点

理解也许,在别人看来,蒂姆的一切举动都超凡脱俗,而在蒂姆眼里,让人类共享知识和互相协作是理所应当的这句话的深刻含义。体会蒂姆所表现出来的协作精神和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

教学准备

课件制作,搜集资料。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设置悬念,导入新课

20xx年,在芬兰埃斯波市举行的一个仪式上,芬兰技术奖基金会授予49岁的蒂姆全球最大的技术类奖千年技术奖。这是一个迟到xx年的奖赏,你想知道为什么吗?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将句子读通顺,将字音读正确。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边读边用笔勾画出生字,多读几遍,记住这些生字。同时将你不懂的词作上记号。

2.抽读课文,学生评,师生共同正音。

3.小组交流,采用联系上下文等多种方法,解决不懂的词语,老师相机指导。

4.教师出示能概括本课主要内容的词语,读词,检查学生理解情况。同时让学生看着这些词语,大致说说本课的主要内容。

5.教师指导记住字形,书写课后生字、词。

三、再读课文,理解感悟

1.默读课文,思考:许多人都觉得蒂姆获得千年技术奖是当之无愧的,你是怎么看的?学生边读边作勾画,作批注。

2.汇报交流,根据学生答,结合课后2题的词语相机理解以下几个句子:

(1)在他之前,没有浏览器,网络世界一片空白。万维网的诞生给全球信息的交流和传播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一举打开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便之门。

学生汇报,互联网给你们带来了哪些方便?什么叫革命性的变化?互联网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变化?教师小结,蒂姆发明的万维网为信息的交流和传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2)在他将自己的发明公布于众之后,互联网立即风靡全球。不久,网络公司便风起云涌。一夜之间,一批富翁宣告诞生。而万维网之父蒂姆却分文未取,依然进行着自己清贫的科研工作。

3.理解加点的重点词语,把蒂姆的行为与其他人作对比,体会他的高尚。

4.教师补充资料:天下真有免费的午餐。蒂姆将自己的发明无私地奉献给了全世界,分文未取。他给无数人创造了暴富的平台,自己却一直苦于无钱修厨房。当十五年后蒂姆拿到100万欧元时,他这样说:这的确是个惊喜,但金钱还不至于让我疯狂。100万欧元的奖金我得妥善分配。我家住郊区,子女上学不方便,另外,妻子总在抱怨,说我们该修修厨房了。

有谁知道,当蒂姆给了无数人财富的时候,他自己的生活却有这么多的困难?从而引导学生体会蒂姆无私奉献的精神。让学生反复读,认真体会。

5.有的人说蒂姆太傻,有的人说蒂姆是超凡脱俗,你是怎样想的呢?找出蒂姆说的话,用笔勾画出来,写出你的体会。汇报交流。通过理解蒂姆说过的话,来理解在蒂姆眼里,让人类共享知识和互相协作是理所应当的,从而体会蒂姆身上表现出来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6.教师小结本文。

7.学生再次默读课文,认真体会。

四、拓展升华

1.结合现实生活,学生讨论,你能感受到蒂姆精神品质的高尚吗?

2.学生讨论:如果你有一次可以给蒂姆写信的机会,你会对他说些什么呢?

西师版三年级教案合集十五篇


为了方便您我整理了以下信息:“西师版三年级教案”,欢迎访问我们的网页会有更多收获。对于新入职的老师而言,教案课件还是很重要的,因此教案课件不是随便写写就可以的。教案是帮助学生学好知识的重要途径。

西师版三年级教案 篇1

电话:13896274918     邮编:404500   小学高级教师   县级骨干教师

《竹石》是西师版第五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

古代有许多画家和诗人。他们既绘画又赋诗,大家把这样的作品称为题画诗。

《竹石》就是一首题画诗,是诗人为自己所画的竹石而题写的诗。诗人歌咏了长在青山、扎根岩石缝中的竹子。咏物言志,表现了诗人那种刚烈、坚韧、不畏任何艰险、不怕牺牲,在人生道路上不怕任何打击的硬骨头精神,清清白白做人的高尚情操。这首诗语言质朴,形象生动,寓意深刻。

1、渗透辩证的思想,竹能经受“千磨万击”,真正的原因是自己生命力强,自己的目标坚定。郑燮能一生经历磨难,依然乐观,也是自身的人格决定,在课堂上努力体现这种辩证的思想。

2、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给学生学习理解古诗的方法,以帮助学生去自学古诗。

3、从一堂课发散开去,希望学生能去爱竹,爱郑燮的作品。

1、 抓住重点词,联系生活实际、联系作者的背景多方解读诗歌,理解诗歌,体会竹的精神,人的精神。

2、 学习联系作者理解古诗的方法。

1、 会读会背会默写诗歌。

师:一竹一兰一石,               生:有节有香有骨。

师:任他风霜严寒,               生: 自有春风信息

一、读竹。

2、猜猜这是谁的诗?(郑板桥),今天,我们认识他的另一个名字,我会写,但不会认,你们能当我的一字之师吗?(郑燮)

3   板书  清  郑燮  查字典认“燮”。

(二)自由读《竹石》。

1、读准,读通顺。

2、抽生读,检查读书情况。

3、借助注释读诗,初知意思。

(三)按平仄读诗。

一二声为平声,34声为仄声,两个字后面是平声时拉长,后面三个字的末尾是平声的拉长。

︱︱- -︱︱-  ︱- -︱︱- -  - -︱- -︱ ︱- ---︱-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一句一句地抽生读。

二、品竹。

读书,我们不光用眼看,用耳听,还要用嘴读,用心悟,用心学。

1、读着读着,你的眼中出现了什么样的竹?

2、 你是从哪里看到的?在诗中将词语画出来。

这是一株生命力顽强的竹子,从“破岩”体会。他生活在荒山野岭,草木无法生存的是风里,他却坚强地牢牢地李在那里。

这是一株坚忍不拔的竹子,从“千磨万击还坚劲”可以读出了。他经历了怎样的磨难和打击?

这是一株意志坚定的竹子,从“咬定青山不放松。”既然选择了在这里生活,就要在这里生活好,长得苍翠挺拔。一个“咬”,咬牙度过难关,咬牙克服困难,多么形象地写出了竹子顽强的生命力啊!

这是一株不怕任何打击的竹子,从“任尔东西南北风”“任尔”随便你是什么风我都不怕。

这是一株乐观向上的竹子。……

3、边汇报边知道朗读。

一、背竹。

1、抽生背诵《竹石》。

2、说说诗句的意思。

1、介绍作者及他的故事。

郑燮, “扬州八怪之一”,人们称赞他的“诗书画三绝”。

可是,郑燮从小生活在贫寒的家庭里,四岁就死了妈妈,14岁,深爱自己的继母又去世,在没有成名之前,他的画一文不值,只靠教几个小孩过日子,在他30多岁的时候,自己的儿子被活活饿死。可是他从不放弃读书,不放弃画画,不放弃写字。这就是竹子一样的意志坚定啊!读:“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是呀,郑燮常勉励自己:我已经经历了这么多磨难,我已经具有了坚强不屈的精神,我害怕什么呢?他三岁开始读书,而到20岁才考个秀才,40岁才中举人,44岁终于中了个进士,当上了个小小的县官。他对学习的追求难道不是具有竹子一样执着的精神吗?读“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哪怕是当个小小的县官,他也当得与别人不一样,他睡在床上,听到竹子的声音,就怀疑是民众叫苦的声音,他爱他的子民如爱自己的孩子。乾隆十一年,郑燮任潍县县令时,恰逢荒年,百姓饥饿得吃人。郑燮开官仓放粮赈济灾民,有人阻止。郑燮说:“都到什么时候了,要是向上申报,辗转往复,百姓怎么活命?要是上边降罪,我一力承担。”于是开官仓赈济灾民,救活了一万多人的性命。

而就是这样一个好官,由于影响了有钱有势的人的利益,有人告发他开关仓赈济灾民一事,被迫辞官。而郑燮却乐观地说:我正好去画我的竹。于是牵着一条小黄狗,拿着一盆兰花,带着几卷书,回扬州卖画为生。这是一个多么乐观的郑燮啊。读“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2、讲“咏物明志”的写法。

郑燮写《竹石》赞美竹子生命力顽强,具有坚忍不拔的精神,不也正是在写自己吗?表示自己要做一个像竹子一样的坚强的人啊!这种写法叫“咏物明志”。

3、联系自己的生活,回归古诗。

孩子们,学习是为了运用。那么,当我们面对学习中的一道道难题,准备放弃的时候告诫自己:“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当我们正为学习才艺感到困难时,我们鼓励自己:“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当我们遇到生活中突然降临的灾难时,我们坦然的迎接他,一起背背《竹石》。

4、唱《竹石》。

我们不仅会读,要是能唱诗多么幸福的一件事儿啊!听!跟唱!

总结:我知道张飞庙里有郑燮的兰竹图,我们学校竹园有一句“未出土时先有节,待到凌云尚虚心。”也是根据郑燮的诗句“未出土时先有节,已到凌云仍虚心”改写的。郑燮就在我们身边,文化就在我们身边。推荐你们读《郑燮传》、《郑燮书画集》。

西师版三年级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4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学习课文,了解森林王国失踪的原因及后果,使学生树立环保意识,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学习用文中的话概括课文。

教学重难点:

学习课文,了解森林王国失踪的原因及后果,使学生树立环保意识,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解决文中生字词。

2、学习课文,了解森林王国失踪的原因及后果,使学生树立环保意识,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板书课题《失踪的森林王国》,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大家提的问题,课文都做了介绍。

二、初读课文,解决不认识的生字。

1、自渎课文,画出不认识的生字,想办法解决。

2、文中哪个词语不理解,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如还不会,学习课文时再解决。

三、学习课文。

1、自渎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引导:

(1)失踪前的森林王国是什么样的?想象“鲜花四季开放,野果挂满枝头,人们生活安居乐业”的情景。体会特别法令森严,森林是王国的保护神。

(2)失踪后的森林王国又是什么样的?结合课文描写,学生谈感受。师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来体会。

(4)师总结:有了森林,人们生活安居乐业,幸福美满;没有森林人们遭受各种天灾人祸,过着背井离乡、四处逃荒的生活。可见,森林是多么的重要。学习了这篇,你想说些什么?想做些什么?(是学生树立环保意识,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课时目标:

1、再读课文,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完成语文天地中的练习。

1、《失踪的森林王国》这篇课文讲的是什么?

2、学生根据课文所描写的,(也可加上自己临场发挥)编成课本剧表演,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二、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说说哪些字容易写错?

3、学生写字,师巡视检查。

三、完成语文天地“笔下生花”。

提示:把你走进大森林里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做了些什么?用自己的话写一写.

西师版三年级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思想情感目标:领略我国古代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品位古代诗歌丰富的内涵。

2、知识目标:初步掌握评价性阅读的知识,学习简单的文艺评论的写法。

3、能力目标:在活动中进行联想和想象能力的训练,增强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教师:播放课件(课文配套光盘中的图片+民乐《雨打芭蕉》),教师朗读《清明》。并请学生评价这首诗哪些字词用得好。

学生:欣赏图片、音乐及教师朗读,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师:小结,多媒体展示课文对本诗的评价。

纷纷(在周汝昌先生心目中纷纷一词正是《清明》绝句中的诗眼,那么何谓诗眼?)

比较:纷纷之雪──大

纷纷之雨──细

揭示了诗歌形象春雨的特色

比较:春雨:天街小雨润如酥

夏雨:如倾如注

秋雨:淅淅沥沥

小结:揭示了春雨做冷欺花,将烟困柳的凄迷而又美丽的境界。体会做冷欺花,将烟困柳的独特境界:春雨寒冷,侵袭了开发的花朵,春雨迷蒙,象烟雾般笼罩着柳树。纷纷所体现的正是这样一个凄迷而又美丽的境界。通过对纷纷这个词语的品味,领会了诗歌所描绘的景:春雨的特点与境界。纷纷还形容了行人的心情,凄迷纷乱的心情,由何而来

行人断魂:

通过品味这两个词语,作者体会了诗歌的情:清明时节,应当是家人团聚,悼念已逝亲人之际,可自己却孤身行路,不免触景伤怀,又加上细雨纷纷,更增加了愁绪。

小结:通过品味纷纷、行人和断魂,我们体会了诗歌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这正是我国古典诗歌中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一种绝艺,一种胜

联想:《红楼梦》:杏帘在望《小放牛》

揭示了遥的妙处:不远不近的距离,包含了含蓄无尽的兴味,引起无穷想

杏花村

美丽的杏花深处的村庄──增加了诗歌美感,引起无限想象。

小结:诗歌到此戛然而止,可是通过对这两个词语的品味,我们发现诗歌言已尽而意未完,它留给我们一个广阔的想象余地。

(二)、展示信息,引发思考

学生:各小组演示课件,汇报收集整理后的材料。其他学生记录和自己所收集不同的观点。

教师:总结评价,简要概括。

活动依据:开放式教学活动模式,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潜能,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创新学习,从而让更多学生获得全面、主动、自由、和谐的发展。

(三)分组活动,构图绘画

学生:分四个小组活动讨论,根据自己的想象,给《清明》这首诗配一幅插图。并通过投影仪展示(一般的班级可只谈构思,如艺术班幼师班可展示绘画的草图,烹饪班可进行菜式的设计。)

教师:做适当的优劣点评。

活动依据:在课堂上把话语权交给学生,把表达的舞台让给学生,让学生做学习的真正主人。拓宽语文学习的思路,把语文学习和专业、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创造的快乐。

(四)拓展探究,迁移提高

教师:课件展示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学生:找出这首诗的关键词进行评价,展开合理想象,口头描绘这幅图景。

活动依据: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语文课堂教学要来源于课本而高于课本,教学的首要任务是拓宽学生的思路,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能。

(五)小结

教师提问:如何评价一首诗?

学生:思考回答,总结规律。

教师:多媒体展示小结。

1、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与诗歌留下的想象空间,正是作者赏析这首绝句的两个角度。而这两点也是我们赏析其它诗歌的重要角度。

2、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人正是通过塑造心物相契的艺术景象来表达情感,从而创造出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的。因此,我们在赏析诗歌时,要抓住语言品味出景象的特点,进而领会诗人的思想情感,品出诗歌的味外之味。

3、一首好诗,要能够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而我们在赏析诗歌时,要想把握好诗歌形象,领会诗歌的不尽之意,必须张开想象的翅膀,填补诗的空发觉诗的深层意蕴。

西师版三年级教案 篇4

教材说明:《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轼为惠崇的画作的题画诗。诗歌语言精练,节奏鲜明,音韵和谐。全诗用白描手法简洁的写出了最富有特征的

景物,使人如沐浴春风,如临其境。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生字,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

2、让学生了解《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的意思。能够描述诗中所描绘的场景,体会诗人的心情,并熟读成诵。

3、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情感。

教学策略:

从感性知识入手,通过对重点字、词的理解,加深对诗句的理解;巧妙点拨,横向迁移,最终化解难点。

教学准备 :

查阅诗人资料,搜集相关古诗;

古诗是我国文化的瑰宝,大家喜欢古诗吗?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

请生介绍作者苏轼,揭示课题。

(3)这两行诗的意思是什么?

(4)师归纳,生质疑。

(5)师生交流。

(1)出示句子,指名读、齐读。

(2)学生自读,再集体交流。

师:想象当时的情景,桃花刚开,鸭子戏水,蒌蒿长势很旺,鲜嫩的芦芽从土里钻出。

3、描述全诗的画面,背诵古诗。

4、出示问题,反馈所学知识。

1)读了这首诗,你从中感受到里什么?

2)“正是河豚欲上时”从画面上看得到吗?

5、学生小结学法:解题目------知作者-------释词句------懂诗意------品诗味。

教学反思:

《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意境幽远,它深深地烙刻在我的记忆里,久久不能忘怀。全诗用白描手法简洁的写出了最富有特征的景物,使人如沐浴春风,如临其境。因此我从感性知识入手,通过读,以读解义、以读悟情。结合注释理解了“三两枝”、“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的意思。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入手,巧妙点拨,横向迁移,最终化解难点。学生在循序渐进的学习中,体会了诗的情感,进入了诗的意境。在课堂上,学生们各抒己见,出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由此,我想到每堂课只要精心设计,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就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惠崇春江晚景》教学设计 (西师版三年级下册)]

西师版三年级教案 篇5

设计理念:莫高窟是西师板教材三年级下册的一篇说明文,里面有大量的经典短语,它们读起来朗朗上口,形成了语言上的对称。学习本文我想抓住语言对称这条线,通过语言对称来展开学习,重点引导学生积累本课的好词好句。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师:老师知道你们没有去过莫高窟,所以带来了一些关于莫高窟的图片,请同学们静静地欣赏。(此时,师配乐朗诵“在祖国西北那神气的地方,有一座举世闻名的艺术殿堂。那姿态各异的彩塑和宏伟瑰丽的壁画,吸引了无数中外游人。她如明珠般熠熠闪光。”)

师:同学们,欣赏了刚才的图片,谁来夸夸莫高窟?

师:说得真有感情,还有想说的吗?没了,没有关系,因为我们都没有去过莫高窟,仅凭老师这几张图片,确实感受不深刻。那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本文的作者是怎么评价莫高窟的吧。

1、初读这两句话。

3、把什么比作什么?

4、再读第一句话。(师:是啊,作者把莫高窟比作一颗明珠,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莫高窟的美丽。我们应为拥有一颗这样美丽的明珠而感到自豪。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自豪的读读这句话吧!)

5、作者不但赞美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还是什么?(板书:智慧的结晶

6、理解智慧的结晶。

7、作者说莫高窟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9、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知道莫高窟里主要有什么和什么?(板书:彩塑、 壁画)

1、出示第二段的第一句过度语,请生先读,再找彩塑和壁画的特点。(板书:栩栩如生、宏伟瑰丽)

2、出示短语“栩栩如生的彩塑、宏伟瑰丽的壁画”指名读。

3、点评生读的好坏。(要是能把的字前面的这个四字词读的字字清晰,的字后面的这个名词读得响亮些就更好了。)

4、点评后全班齐读。

5、请生观察这两个短语,说说有什么特点?

6、引导生说出,它们都是六个字,的字前面是一个四字词,的字后面是一个二字词。

7、在文中去找出类似的短语。(像这样的短语文中还有很多,请同学们赶快打开书,看谁找的更多。)

8、生汇报找的情况。(师:是啊 ,文中这样的词语可真多,老师就不一一呈现了。请同学们看到大屏幕上。)

9、出示第二段中描写彩塑的那三个短语。了解什么叫语言对称。

师:瞧,老师把这些短语放到了一起。赶快读读,感受一下怎么样?

师:是的,我们把这种字数相等,词性相当的短语放到一起,就叫做语言对称。它们读起来是多么的朗朗上口啊!

10、指名读这些对称的短语。

(师:读的真好,虽然你很娇小,但当你读到威风凛凛的天王、强壮勇猛的力士时我也感觉到了那股强大的力量。)

11、有情感地齐读这些短语。

12、放到句子中再读体会语言对称的魅力和感受莫高窟彩塑的美丽。

13、介绍卧佛。课件出示图片简单介绍。升华情感。

[(师:莫高窟除了这三种彩塑,还有一尊卧佛,长15米。厕身卧着,神态安详。看到这姿态各异的彩塑,游人不禁啧啧赞叹到--(引导学生一起朗读大屏幕出示的第一段第一句和文中最后一段)升华情感。)]

(同学们,除了我们刚才学的这种短语放到一起可以构成语言上的对称,像这样的也能。)

1、课件出示(记录佛教故事、描绘神佛形象、反应民间生活、描摹自然风光)

2、请生齐读。

3、放到句子中再读。(让我们把这样的对称语言放到句中,一起来感受它的节奏美。)

4、找出文中另外的对称短语。(同学们,除了刚才我们学得这两种属于语言对称,文中还有呢,赶快把它门找出来吧。)

5、这些短语都是描写什么的?

6、引导学生读出意境美。(同学们,飞天就是天上飞的神仙,她们在天上翩翩起舞,轻歌曼舞,多美啊!我们要的读出这种意境美。)

(1)全体女生读这些短语。

(2)加上动作全体齐读。

(3)放到文中体会感悟再齐读。

7、情感升华(同学们,人们看到这姿态各异的彩塑、千姿百态的飞天壁画,人们怎么能不啧啧赞叹--(第一段的第一句和最后一段)。

(同学们,以前我们也学过不少类似的短语,但他们都很散,可是今天这些短语都被莫高窟的美丽所吸引了,都到莫高窟来了。这好的句子我们就要将它们积累起来。同学们全体起立,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段背诵,会背之后坐下背其它两段。)

1、出示文中三段精简的好句,让生背诵。

2、抽背。

1、引导学生找出串连这些短语的关联词。

2、出示这三组关联词,让生选择写话。

同学们,请把你们的目光聚焦到黑板上,请记住我们今天学的是14课莫高窟,它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莫高窟里有栩栩如生彩塑和宏伟瑰丽的壁画。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还知道了什么叫做语言对称,和感受到了语言对称的魅力。

[莫高窟教案 (西师版三年级下册)]

西师版三年级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并能结合课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贫民窟祈祷等词。

2、用读、思、批相结合的方法,了解课文内容,理解我今天得到了世界上最好的礼物这句话的含意。

3、联系生活实际,感悟文中所蕴含的道理。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人物的美好心灵。

教学重点:

用读、思、批相结合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文中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难点:

感悟教练与贝利的美好心灵。

一、激趣引入

你得到过礼物吗?是什么人送的?为什么送?是什么样子的?给的的礼物取个名字的礼物。

珍贵的礼物漂亮的礼物可爱的礼物特别的礼物

二、学习课文

抓住人物内心活动,因为这篇课文展示的就是主人公美好的心灵。一个富有爱心,醉心于足球事业。一个富有感恩的心,懂得知恩图报。所以设计中我抓住这根主线人物内心活动。

当教练看到孩子在踢布球的时候,教练心里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当男孩得到足球的时候心里是怎样想的?又是怎样做的?当圣诞节到来时,妈妈是怎样想的?又是怎样做的?男孩是怎样想的?又是怎样做的?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当教练看到男孩给他挖的树坑时,心里是怎样想的?又是怎样做的?这个树坑是空的吗?里面装满了什么?(孩子说美好的愿望和深深的感激)教练为什么说是他一生中最好的礼物?最好是什么意思?(有意义有价值出于真心让人感动)这样从这些内心活动中去想象和感受人物美好的内心世界。

三、拓展

1、我们从文中学到了什么?该怎么做?

2、下载感恩的故事《一杯热牛奶与手术费的故事》《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一个失语的小姑娘失去妈妈的故事

3、学习名言警句: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贝利)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教练)。

西师版三年级教案 篇7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2-4自然段。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有……有……有……还有……”造句。

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自主互动式课堂教学流程,体验有效学习。

理解课文内容,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敦煌艺术宝库”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第二至四自然段,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2、学习围绕中心句把内容写具体的方法。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层次。

4、自读课文第二自然段,了解彩塑的特点。

同学们,在我国甘肃东南有一个著名的石窟,叫莫高窟,也叫“千佛洞”。相传前秦建元二年僧乐开始凿窟造像。经历隋唐以至元代,均有修建。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莫高窟》这篇课文,欣赏这座石窟灿烂辉煌的艺术文化。

1、自由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学生自学课文。

3、检查自学效果。

(1)生字词正音。

(2)指名读课文中自己认为最难读的部分。

4、给课文分段。

(1)提问:课文第一自然段与最后一个自然段分别讲了什么?哪些自然段可以合并为一段?

1、指名读,思考:这一段写什么?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用“--”画出来。

2、自由读第二自然段的其它语句,看看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可以提出来。

3、学生读后质疑,教师相机点拨。

①引导学生想像“慈眉善目”、“威风凛凛”、“强壮勇猛”的样子,对照插图试着做出这些样子。怎样读才能让人也好像看到这些样子,从而帮助理解“个性鲜明”和“神态各异”。

②16米多长?读时应突出“16”这个数字。课文是如何描述这尊卧佛的神态的?

③“惟妙惟肖”说明了什么?游人们啧啧赞叹时会说些什么呢?

朗读体会,指导背诵。

4、小结学习第2自然段的方法。

2、各小组根据检测题复习本节课内容,准备迎接检测。

1、实施检测,各人独立完成检测题。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第3-4自然段内容,凭借课文中的具体的语言文字,体会“敦煌艺术宝库”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

谁来说说,我们学习第二自然段时采用了怎样的方法?

1、要求学生根据学习第2自然段的方法,自学第3自然段。

2、讨论交流自学效果。

①这一自然段围绕哪句话来写的,在文中起什么作用?结合图文,理解“精妙绝伦”和“宏伟瑰丽”的意思。

②从哪些描写可以看出壁画宏伟瑰丽?

③出示投影片,学生朗读感悟。

“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有记录佛教故事的,有描绘神佛形象的,有反映民间生活的,还有描摹自然风光的。”

对照插图4理解这句话的内容。这句话采用了先概括后具体的方法介绍了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是用什么句式来表达的?

④文中还有哪儿也采用了这样的句式,找出来,读一读。

图文对照,朗读体会作者优美细腻的描写笔触。

3、提示学生用“有……有……有……还有……”的句式,改写本自然段的第四句。

4、朗读体会,想像画面,直至背诵。

精读课文第4自然段。

1、学生用以上方法自读、质疑、讨论。

2、介绍“藏经洞”的发现及遭帝国主义掠抢、破坏的情况。

3、指导朗读、背诵。

2、各小组根据检测题复习本节课内容,准备迎接检测。

1、实施检测,各人独立完成检测题。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第一段和第三段,理解课文内容,增强民族自豪感。

抽查学生背诵第2--4自然段的情况。

1、介绍敦煌文化,理解“举世闻名”。

2、由“每一尊彩塑、每一幅壁画”引导学生去联想古代劳动人民非凡的创造力和高超的智慧,理解“结晶”的意思。

3、指导朗读,要读出自豪、骄傲的感受。

学习第一段。

1、举世闻名的莫高窟在哪儿呢?齐读第一段。

2、“蜂窝似的”说明了什么?

3、对照插图想像莫高窟的全貌。

听课文,让学生回味全文,再次感受莫高窟灿烂辉煌的艺术文化。

三、创设情境,复述课文。

假如你刚从莫高窟观光回来,你怎样向我们这些未去过的人介绍她呢?

请把下面的一段话补充完整,尽量写得精彩些。

下课了,同学们像小鸟似的飞出了教室,奔向操场快乐地玩耍起来。他们有的,有的,有的,有的……那一刻,操场就是我们的小乐园。

(提示:写之前,可以先回忆一下课间操场上的情景,最好先观察一下再写,那样会使句子更生动。)

[莫高窟(西师版三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西师版三年级教案 篇8

文本分析:

本课写的是美国前总统里根童年时代的一个故事。童年时的里根在踢足球时不小心打碎了邻居窗户的玻璃。父亲要他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暂时借给他15美元赔偿邻居的玻璃,并要求他必须想办法把这15美元还给父亲。小里根靠打工、捡破烂儿挣了15美元,他把钱还给了父亲,得到了父亲的夸奖。许多年后,当了美国总统的里根说,当年这件事使他懂得了做人的责任。文章告诉我们,从小培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意识,长大后才能成为对社会负责的人。

通过初读课文,学生大致概括出文章的重要内容。

这篇课文的主题“责任”的含义深刻。无论从四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还是年龄特点来说,他们对“责任”的理解都很模糊、浅显,所以使学生真正理解“责任”的含义比较困难。此外,孩子对“责任”的意识比较淡薄,让他们真正从心灵深处懂得并能够在生活中勇于承担责任,也需要教师随着学习课文的深入引导学生去体会。

1、小男孩在挣15美元时会遇到哪些困难?

2、小男孩闯祸时父母的态度、做法有什么不同?

3、责任是什么?

4、里根懂得了做人的责任是什么?

5、父亲让里根自己挣钱偿还15美元的目的是什么?

这些问题都需要在精读课文时解决。A类学生肯能会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理解,BC类学生相对就很困难。因此,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积极的阅读通过结合课文内容及生活实际,从多个角度去理解责任的含义。教师可以概括为:父亲让里根自己挣钱偿还15美元的目的是什么?里根懂得了做人的责任是什么?

教学目标:

1 .学会14个生字(含1个多音字“空kong”)及新词,认读1个字。

2.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解父亲让小里根“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目的。

3.引导学生增强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勇于承担责任的意识。

4.能够想象小里根把钱还给父亲时的情景,并能把这个情景写成一段话。

5.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认识到责任对于做人的重要性。

6.文中男孩的父母态度和做法有什么不同,发表自己的意见。(A.B)

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教学的重点、难点时理解父亲让小里根“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目的(即理解小里根父亲的做法)。

一、导入新课:

引入:同学们,做人要有自己的责任,要有尊严。今天老师介绍给大家的是一位外国的小孩,从他的行为和做法中,会给我们很多新的启示。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及时纠正错误的读音,注意指导长句的读法。

2.学习生字:

给学生动笔写字的时间。

1.读了课文,知道课文说了一件什么事?

指名说一说,教师提示指导。

3.提出不懂的问题。有价值的留在第二课时完成。疏疑。

二、深入理解课文,体会“责任”的意义:

1.提示:请学生读课文,每人一段,你知道文章讲了什么事吗?

2.读第课文1、2自然段,里根发生什么事情了?

引导:别人都跑了,他为什么不跑?老人什么态度?小男孩当时是什么心情?委屈 理解勃然大怒。固执。

3.读第3自然段,画出描写里根和爸爸神态、动态和语言的句子,想想你体会到了什么?

出示:父亲冷冰冰的说道:“家里虽然有钱,但是它闯的祸,他就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父亲严肃的说:“这15美元我暂时借给你,你去赔给人家。不过,你必须想办法把钱还给我。”

4.有语气的朗读第三自然段。变换角色,体会父亲的用意。

引导:爸爸为什么不给里跟钱?如果你是里根,你怎么做?孩子辛勤打工还了你的钱,你会怎么想?你觉得自己的儿子怎么样?你借钱给孩子的用意是什么?

二人合作,把爸爸与里根的对话表演出来。

(引导孩子说父亲的用意,读批注,解决生成的问题,明白父亲在培养孩子为自己的过失负责)

6.读4、5自然段,小男孩是怎么还上父亲的钱的?靠什么还的呢?

(让学生推想小男孩洗盘、刷碗,打工挣钱的情景,感悟小男孩劳动的辛苦。)

7. 体会“自豪”的心情。

引导:挣钱辛苦、不容易,如果你是小男孩一旦还上了父亲的钱,心情怎样?(体会小男孩的自豪。让学生通过朗读体现。)

父亲高兴的说:“一个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人,将来一定是会有出息的。”

出示:和上两句滚动对比读,父亲说话时的神态有什么不同?小男孩的心情又有什么变化?

结论:我们肯负责,就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会成功。

引导:想象里根把钱给父亲时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爸爸会怎样?2人表演。

8. 学生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理解“深有感触”,里根为何感触?学了本文,说说现在你对“责任”有了什么新的理解和认识。体会什么是“责任”。谈谈你的感想。

结合自己的阅读感受,在读中进一步理解课文。

看来,伟大的父亲造就了伟大的儿子,让我们记住这父子俩的话。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责任》一课,认识了里根总统,懂得了什么是责任。小男孩后来成了美国总统,一个有出息的人。请把自己当成里根,设想这件事对里根所产生的巨大影响。祝愿我们大家个个都是有责任心的人。

拓展:

你曾经有过过失吗?当时你是怎样对待的?学了本文,你有什么触动?请学生写一个片段

[《责任》教学设计 (西师版三年级下册)]

西师版三年级教案 篇9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1.惠崇:宋初僧人,擅长诗歌和绘画。这是苏轼为惠崇画的《春江晓景图》所做的题画诗。晓:早晨。

2.蒌蒿:生长在河滩上的一种草本植物,可以食用。芦芽:芦笋。烹调河豚时,用蒌蒿和芦笋做佐料,味道十分鲜美。

3.河豚:一种有毒的.鱼,经过加工后可以食用。河豚欲上时:河豚春天要从海里回游到江河,初春正是河豚将要逆流而上的时候。

这是一首题画诗。为元丰八年(1085)所作。诗是艺术,画也是艺术,而题画诗则是诗画兼备,写好是不大容易的。题画诗既要符合画意,又要自出机杼才是上乘之作。苏轼这首题画诗就再现了原画中的江南仲春景色,又融入诗人合理的想象,与原画相得益彰。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开头两句紧紧抓住画面景物,又突出重点。竹林、桃花为江岸之景;鸭子为江中之景,是画面的重心所在。据诗意,惠崇这幅画是“鸭戏图”,“春江水暖”用“鸭先知”来加以表现,令人击节称叹。诗人在这里凭感觉和想象再现了暖融融的春意,移情于物,把画面无法表现的内容活灵活现地表现了出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这两句前者仍是画面之景,后者是出于诗人的想象。遍地蒌蒿,芦苇刚刚吐芽,点出正是江南二月。诗人正是看到画面上的蒌蒿和芦苇,便想到以之做烹,调佐料的河豚,合情合理。这句虽离开画面,但仍写春江,题画而不拘泥于画。

这首诗有实有虚,虚实相生,不仅真实地再现了“春江晚景”(哲理古诗名句),而且又通过想象弥补了所不能表现的内容,生动形象而又极富生活气息。

西师版三年级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抓住对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的描绘的语句,揣摩人物的内心世界,感悟人物的高贵品质。

3.理解课文内容 ,初步感知课文介绍的三个小故事 。能抓住人物特点,理清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及各部分与整篇的关系,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务求理解的读书习惯。

准确概括人物特点,理清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各部分与整篇文章的关系。

导入语:我早就听说六年级的同学基础知识掌握得非常牢固,今天老师想出几个多音字考考大家,你能准确地说出他们的读音吗?

(3)“和”的读音有( )( )( )( ),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今天我们将学习以这三个字为课题的课文,想知道他们在这里的准确读音吗?请同学们打开书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看看课文里都讲了些什么故事?

(1)“将” ,这里读( ),本文中指( )。(板书)你怎样理解文中的“将”。

(2)“相” ,这里应读( ),本文中指( )。(板书)你怎样理解文中的“相”。

(3)“和” 这里读( ),既然讲“和”说明他们原来( )。

(一)、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们失和?又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们言归于好的呢?找到课文里的相关句子来读一读。

(二)、原来他们不和是因为蔺相如升了官,职位比廉颇大。那蔺相如这官该不该升?

1、抓住“骗”字教学“完璧归赵”:

(1)、自由读课文1--8自然段,讨论完璧归赵的起因是什么?(以城换璧、秦国骗璧``````)结果怎样?(完璧归赵)要求答案的内容用四字加以概括。教师依据学生的回答引导教学。

秦国作为当时最强的国家,以城换璧是诚心诚意的吗?你从那里可以看出来?

“秦国骗璧”,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2)、蔺相如识破了秦国的骗局,他是怎么做的?从中你体会到蔺相如是个怎样的人?(不畏强暴、机智勇敢、深谋远虑``````)对于这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动作(上前一步、后退几步,靠着柱子站定。),神态(理直气壮、慷慨激昂),语言进行充分的讨论。并指导学生演一演。

2、抓住“逼”字教学“渑池之会”。

(1)、“完璧归赵”之后,秦国两次打败赵国,在这种情况之下年,秦王约赵王在渑池相会。渑池之会上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结果怎么呢?

(2)、默读课文,相互讨论,答案用四个词语概括。(侮辱赵王、没占便宜``````)

秦王是如何侮辱赵王的?(逼赵王鼓瑟)对于秦王的侮辱,蔺相如是如何反应的?(逼秦王击缶)蔺相如为什么逼?如何逼?(出示句子:蔺相如说:“您跟我现在只有五步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指导朗读。)逼的结果怎样?

从这个故事中你体会到蔺相如又是一个怎样的人?说说理由。(突出蔺相如为了维护国家的尊严,对敌人寸步不让。)

3、抓住“避”字教学“负荆请罪”:

(1)、过渡:蔺相如为了国家的尊严,国家的利益,对敌人寸步不让,相反,对于居功自傲的廉颇老将军,他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

(2)、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三个故事,找出关键词“避”,围绕下面三个问题并体会蔺相如的为人。(为了国家的利益,对友宽容大度)和廉颇的性格特点。

A、蔺相如是如何设法避开廉颇,不跟廉颇见面的?

B、蔺相如的手下是怎样看待他的避让态度的?

学习了这篇课文以后,你有什么想法?

教师利用课文最后一句:“从此以后,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办保卫赵国。”设疑:此后赵国真的强大了吗?历史是怎样的?启发学生读课外资料,了解这一段历史。

七、板书设计:

将              相                           完璧归赵--骗

廉颇     和      蔺相如                      渑池之会--逼

(勇于改错)(爱国)(机智勇敢、顾全大局)          负荆请罪--避

西师版三年级教案 篇11

1. 老师语言引入:大家都知道中国民间流传有许多的寓言故事!这些寓言故事往往能用最浅显的语言告诉大家一个深刻的道理。看哪些同学能把自己以前读过的寓言说给大家听一听,如果谁还能讲讲它的寓意,那就更好了。

2. 同学交流自己读的寓言故事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3. 给予评价,引出新课,板书课题。

1. 自由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2. 遇到不认识的字、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并多读几遍。

三、再读课文,勾画重要句子

1. 再一次自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

思考:

(1)课文中哪些人对父子俩的不同做法有评论?他们是怎么说的,父子俩又是怎么做的?

(2)怎么理解父亲最后说的那句话“我们应该有自己的主见”。

2. 学生自读,用不同的符号勾出不同人物说的话以及父子俩的做法。

3. 同桌相互说说你对最后父亲的话的理解。

1. 抽生读读课文中不同的人对父子俩不同做法的评论。

2. 体会不同人物的话。

(1)老先生的话:结合“哈哈大笑”、“竟然”体会老先生的内心活动。你觉得老先生的话对不对?

(2)老奶奶的话: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孝”的理解。老奶奶主张父子俩怎么做?

(3)表演读年轻母亲的话和一群小孩子的话,提醒注意说话人的身份。

4. 引导学生说出觉得怎么做才好呢?

5. 读一读父亲的话,说说你从这个寓言中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6. 分角色朗读课文。

1. 齐读课文。

2. 结合生活实际,说说你对“我们应该有自己的主见”这句话的理解。

3. 学生自由组合表演课本剧。

4. 回家后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里人听一听。

西师版三年级教案 篇12

1.能联系诗歌内容和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背诵自己喜欢的诗节。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师出示世界地图:你们能在这张地图上找到自己的祖国吗?请一位同学找一找。那么,你们对我们的祖国了解有多少呢?请同学们展示你们预习搜集到的图片资料,互相交流。(给学生充足的展示交流机会)

2.教师展示图片,小结:是呀,我们的祖国山河壮美.地大物博.历史悠久.繁荣富强,在她960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上,生活着56个民族,13亿的中国人民。如今的中国,正迈着矫健的步伐走向一个又一个的胜利。

1.教师配乐范读诗歌,学生边欣赏边思考课件出示的问题。(本诗共几个小节?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一部分是围绕哪句诗写的?)

a.指名朗读第一小节,理解“我们天天在思索,一年长一岁,答案有千万个。”

b.教师:那么,在作者的心中究竟什么是祖国,随着年龄的增长,答案又有什么不同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2.3.4小节,说一说你的体会。

c.指名说体会,教师板书。

d.出示课件,欣赏配乐朗读说画面,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请同学们闭上眼睛静静地听,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此时此刻,你最想对祖国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e.教师小结:你们说得太棒了,我们拥有这样一个强大而又和平的祖国,我们怎能不爱祖国呢?有感情地朗读1-4小节。

a.教师出示课件问题,学生自由读诗歌5-8小节,小组讨论交流解决问题。

1. “我们天天在思索,一年长一岁,答案有千万个。”这句诗与第一部分中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2. 反复朗读6.7.8小节,体会什么是对祖国的爱?

3. 除了诗中的,你还知道怎样做是对祖国的爱?

c.教师小结:是呀,为国捐躯是爱祖国,建设祖国是爱祖国,做好一个中国小公民也是爱祖国,正像诗歌中写的“我们对祖国的爱,像涓涓细流,汇入长江.黄河,一路奔腾,一路唱着歌:我们爱祖国,我-们-爱-祖-国。”

5.请6位同学表演配乐诗朗诵。

这首诗歌让我们更真实.更深刻地认识了什么是祖国,以及什么是祖国的爱,我们作为一个中国人,都要爱我们的祖国。

2.请同学们拿起手中的笔,画一画.写一写你心中的祖国,以及你对祖国的爱。

西师版三年级教案 篇13

师: 在蔚蓝的大海里,三三两两穿着花衣裳的小鱼在美丽的珊瑚丛中游来游去,多么快活,多么幸福。可是一场暴风雨之后,巨浪把一条条小鱼卷上岸滩,这些小鱼还能不能回到大海妈妈的怀抱呢?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齐读课题。

“在乎”是什么意思,你能把它换个词语吗?( 指名: 在意)“这条小鱼”仅仅一条吗?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这些小鱼都怎么了?( 困在沙滩上的小鱼)

有谁愿意讲讲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 指名谈故事主要内容,结合板书: 男孩   小鱼)

师: “这条小鱼在乎”是谁说的呢?(生齐:小男孩)请孩子们打开书,浏览课文,在课文中用你最喜欢的符号把男孩 说的这句话画出来,多读多体会。

(1) 生汇报,师结合课件出示”这条小鱼在乎!””这条在乎,这条也在乎!还有这一条,这一条……”

(2) 自由读该句,结合全文想想小男孩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这句话?

(生交流: 小鱼被困在浅水洼里想回到大海里却没办法自己回去的情况下; 小鱼快要被干死的情况下; 一位先生劝告他别再捡鱼的情况下………

说得好,那先生跟男孩说了些什么呢?你愿意读给大家听吗?

先生觉得男孩这样做有必要吗?那我们就应该读出先生的满不在乎来,女孩子们一起来试一试。(女生齐读先生的话) 男孩怎么回答的,男孩子们一起答 -----男生读男孩的话)

师: 是的,此时鱼儿们困在了水洼里,快要被干死了,课文哪儿写出了鱼儿们此时的危险处境呢?请孩子们小声地读读课文,勾出最能体现鱼儿们危险处境的语句来。

(1) 生汇报,结合出示:“它们被困在…….会干死。”)指导朗读:小鱼快干死了,你替它着急吗,谁能把你的着急送进朗读中。

师: 老师给你们带来了浅水洼里的一条小鱼,你看到了什么?(指名:水洼里只有巴掌多的水,太阳越来越大,眼看水越来越少,鱼儿在拼死挣扎)

你觉得小鱼怎么样?(指名: 小鱼很可怜,快要死了; 鱼很无助,迫切需要得到别人的帮助………)

师: 说得好,在这段话里哪些词最能让我们感受到小鱼的无助呢?( 指名:“困” 结合变红色)什么叫困,你能举例说说你对困的理解吗?(指名)那小鱼为什么会困在水洼里呢?(被暴风雨卷上岸来的)

师: 还有能让我们充分体会到小鱼无助的词语吗?( “近在咫尺,却回不去”结合把”近在咫尺”变红)那你们知道什么叫近在咫尺吗?(课件出示画面:成千上万被困的小鱼)

瞧,这些鱼儿跟大海就近在咫尺,看看画面,鱼儿跟大海相距远吗?是的,近得来简直可以用孩子们文具盒里的直尺来丈量了,看到这样的画面,相信你对”近在咫尺”这个词语有了一定的理解吧!(指名: 形容距离很短) 如此近的距离,小鱼靠自己的力量能回去吗?

师: 假如你就是沙滩上的小鱼,此时此刻你心里会想些什么,嘴里会喊些什么?( 师指着鱼儿,这条小鱼说,指名: 我多想水洼里的水能多一些;这条小鱼叫:我多想太阳公公不要出来,雨婆婆赶紧把我带回大海吧;这条小鱼嚷道:完了完了,我再也见不到我的妈妈了;这条小鱼大声喊:谁来救救我呀!我想我的妈妈,呜呜…….)所有的小鱼都在大呼:(所有的生大声喊)

师: 老师从你们的呐喊声中听出了你们对鱼儿的同情,感受到了鱼儿的无助,让我们用朗读的方式表达出这种感情来吧!(再出示鱼儿被困语句,齐读)

师: 孩子们的朗读声再一次让老师听到了鱼儿那一声声撕心裂肺的呐喊,可沙滩上来来往往那么多人,他们都漠不关心,熟视无睹,只有一个小男孩在告诉我们------(再次出示小男孩的话,齐读)

看了刚才的画面,读了小男孩的话,你们现在明白了小鱼在乎的是什么了吗?(引导说出: 在乎自己的生命,希望自己能活下去)

过渡: 鱼儿们,别着急,小男孩不仅嘴里这么说着,更重要的是他已经向你们伸出援助之手了,请孩子们放声读读课文2-----6自然段,找出小男孩救鱼的句子,划一划,读一读.(出示边范读: “他边走边看……扔回大海”)请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这句话,在你认为写得好的词语下面作上记号,反复品读品读,看看你从这些词语中体会到了什么。

师: 现在请孩子们在小组内交流交流你刚才独立学习的结果吧!

愿意来展示展示你们合作学习的成果吗?(指名; 重点抓出: 边走边看: 说明小男孩很细心;不停: 看出鱼多,捡鱼很辛苦,但小男孩不放弃;用力: 救小鱼很费力,但小男孩生怕稍一涨潮鱼儿又被冲上岸,于是想把鱼儿扔到水深一些的地方,好真正把鱼救回大海……)随机在这些词语下面加上点

读到这里,你觉得这是位什么样的男孩? 指名: 善良,有爱心,爱护小动物。关爱生命,热爱生命。不怕苦,不怕累,做事认真,执着……)结合板书: 爱

师: 多可爱的男孩,谁愿意用朗读的方式来赞一赞男孩。其他孩子愿意用动作来表达对男孩儿的赞美吗?(指名朗读,其他孩子站起来边听朗读边表演动作。随机评价,指导加点词语读成重音,才能感受到男孩的坚定,执着。)来吧,我们一起来读出男孩的坚定,读出男孩的执着。齐读)

师: 男孩为了救小鱼,他在捡鱼,扔鱼的过程中会遇到哪些困难呢?( 指名:腰酸,胳膊疼痛,力气用完,被太阳晒得满头大汗……)

但男孩的每一个动作却都是那么坚定有力,孩子们,带上你的感受,一起读读吧!

师: 面对水洼里如此多对生命充满渴望的小鱼,男孩一边捡一边说-----(出示男孩的话,引读)

仅仅是小鱼在乎吗?男孩这么做说明还有谁在乎?(引导说出小男孩在乎小鱼的生命,明知道小鱼是救不过来的,他却要抓住每秒钟,尽自己的全力救助小鱼) 是呀,这可这是一位什么样的孩子?(引导生再说男孩珍爱动物,珍爱生命)

此时,你就是这位男孩,你愿意把你对小鱼的关爱,在乎朗读出来吗?(分男,女生读)

孩子们想想,此时,还有谁在乎?(指名: 小鱼的爸爸妈妈,大海妈妈,小鱼的伙伴……所有有爱心,珍爱生命的人都在乎小鱼)

男孩纯真的童心深深打动了我们的心,那文中的先生会被打动吗?沙滩上还有哪些会被打动呢?那此时沙滩上会是怎样一种景象呢?(大家都投入到救鱼的队伍中去了)

其实,我们身边每天都有许许多多关爱幼小,关爱动植物的人和事出现,你做过吗?你看到过吗?听到过吗?或者在课文里学到过这样的故事吗?来吧,我们来说说(课件出示: 我会说:说说我或者我身边热爱动、植物,珍爱生命的人和事)(指名谈: 看见受伤的小鸟主动带回家为鸟儿包扎,喂养;看见路边被暴风雨吹倒的小树苗主动找来绳子捆好……)

师: 听了孩子们的讲述,老师心潮起伏。是的,每一个有爱心的人不仅会对动物植物献出爱心,更会在意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孩子们都还记得今年的5月12日这个令每一个中国人都刻骨铭心的日子吧,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8级地震。(出示地震图片) 看到这样的画面,你想说点什么吗? ( 引导生说出: 我们要善待身边的一切生灵,珍爱自己的生命,珍爱他人的生命,当别人有困难时要伸出援助之手,做一个有爱心的人……)

是的,爱是我们人类永恒的主题,可是,生活中有些人不仅珍爱生命,还经常无端地伤害动,植物。面对他们,我们又该说些什么呢?孩子们,拿出笔来写一句提醒人们赈灾生命,做善良人的话吧。(课件出示:我会写:设计一则”珍爱生命,保护动物、植物”的宣传用语。继续伴让世界充满爱的音乐)

结束语:有了孩子们一则则感人的宣传标语,我相信我们每个人拿出行动来珍爱生命,我们这个庞大的地球村上所有的生命都会快乐幸福,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会撒满阳光,撒满爱!

西师版三年级教案 篇14

西南师大版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86-87页的例1、例2、例3,以及相关练习。

1.结合事物或图形,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2.能测量物体表面及图形的周长,会用测量的方法算出长方形的周长。

3.结合具体情境,感受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1、激趣:孩子们,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吗?乌龟和兔子第一次赛跑是谁得了第一啊?那我们来看看两只兔子赛跑,(出示情境图)谁会得第一呢?(让学生猜测)我们来看看比赛现场。

(1)视觉感知手绢的周长。

出示一张白手绢,让学生观察,再出示一张镶有花边的手绢,让学生比较,那张更漂亮?为什么?

那我们给第一张手绢也镶上花边,你知道应该在什么地方镶吗?指名学生上讲台前用手指一指。

学生操作口答后,教师用课件闪现手绢的边线,并指出:花边就镶在这些地方,围手绢一周的长度是手绢的周长。(板书)(让学生从视觉上感知手绢的周长)

出示“树桩图”让学生观察,从中获取信息。

提问:看到这幅图,你想说什么?图中这两位同学在干什么?(测量树桩面周长)

你知道树桩面周长指的是什么地方的长吗?(指名学生上讲台前用手指一指实物)

学生操作、口答后,教师用课件闪现树桩面的边线(让学生从视觉上感知树桩面的周长),并指出树桩面一周的长度就是树桩面的周长。(板书:树桩面)

(3)出示树叶,指出树叶的周长。

(4)你能从我们身边找一个例子说说什么是周长吗?下面请你们同桌合作找一找,并且指一指它的周长。(指导:课桌面的周长、课本封面的周长、窗框的周长、文具盒表面的周长、黑板面的周长、屏幕周长等)

(1)    摸课本封面的周长。

刚才摸了这两个图形的周长,你们能摸摸数学书封面的周长,(强调:封面)它的周长是哪一部分呢?大家能用手指在书上摸一摸它的周长吗?(同桌轮流摸)

(2)指名学生上台摸。

问:你认为摸的时候要注意什么?(摸的时候要注意从封面四周上一点出发沿着4条边围1周,又回到出发点就是这本书封面的周长。)

强调描的终点和起点都在同一个点上。

(4)概括周长的含义。

刚才你们摸的课本封面、手绢、树桩面它们的形状都不同,我们用两个字“图形”来概括它们,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可以总结出什么是图形的周长呢?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周长的含义。(板书:图形)

引导学生找一找重点词语“一周”“长度”,加深对周长意义的理解。

强调描的终点和起点都在同一个点上。

(1)小组内讨论测量周长的方法(先交代规则,再出示大屏幕)。

出示长方形纸片、纸杯,先让学生指一指杯子下底面、长方形纸片的周长各指的是哪一部分的长,认识工具后再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在小组内交流、讨论树桩面、杯子的下底面、长方形纸片的周长的测量方法。

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学具(杯子、长方形纸片、软尺、线、直尺等),测量出杯子下底面、长方形纸片的周长,并在小组内交流。然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测量方法。

用软尺量;

先用线围,再用尺子量;

先量每边长,再加起来。

(3)优化方法。

用相同长度的铁丝围刚好一周的不同形状的图形周长都相等,让学生理解“守恒”原理。

孩子们,今天的收获多吗?

再认识周长。

让学生说一说什么是周长。(围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教师强调“一周”的含义,并配合课件演示,让学生体会“一周”的内涵。

练习十六第3题。

西师版三年级教案 篇15

2、能准确地说色、调色和涂色。

3、增强美术活动的兴趣和体验成功的快乐,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和集体协作精神。

四、教具准备:

水粉颜料、水粉笔、毛笔、小水杯、调色盘、挂图。

欣赏荷兰画家凡高的代表作品。引导提问:你见过这些话吗?特别是最后一幅《向日葵》,也就是课本所展示的是同一幅画,你们的感受有相同和不同呢?(学生组内交流、讨论)

1、引导思考:这幅画主要有哪些颜色?(学生观察与说色,教师提问与引导)

2、探索调色方法:这些颜色是怎样调配出来的呢?(学生讨论,自由发言,注意切实的交流探讨)

1、根据教材的提示,用大红和柠檬黄进行调和,把产生的橙色与同桌的比一比,色彩效果是否一样?为什么?

教师演示重点小结:两种颜色相调和,颜色分量的不同使得色彩效果产生变化,一般朝分量多的颜色方向倾斜,所以调色时应该能判断看准色彩的倾向性。

2、在一种颜色中调入黑色或白色,看看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教师演示小结:通过这一个办法可以让色彩发生明度变化,这样就可以调出许多颜色丰富的层次了。

3、出示教材右页马赛克效果的《向日葵》画中取一方格(G5),这一格是有24个块组成的,将它们分解开,与色谱中的颜色对号入座(学生也可参与部分)

4、任意找一种《向日葵》这幅画的颜色,尝试调配一下,是否很接近?

1、我们可以将这幅画分解成许多小色块,近看这些颜色,但远一点看或眯眼看,向日葵就清晰地呈现出来了。将横排的A-J与竖排的1-5交叉组成编号,全班每个同学画其中的一部分。

2、临摹合作。按照小格的颜色来调色、涂色,注意不要出格,相同的颜色可以一次涂完再换蘸颜色。

1、让完成作业的学生按照底纸上的格子,找准坐标贴上自己的那部分作品。

2、引导学生眯眼睛看看,欣赏评述全班同学集体组合画出来的作品。

色彩是绘画的语言,也就象文学语言运用的艺术一样,色彩语言的调配也需认真的研究与探讨,今天你有收获吗?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中,我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向日葵》这幅画的主要颜色及指导学生探索调色方法,使学生在体验调色过程中掌握基本技能,在合作过程中获得成功和快乐,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集体协作精神。但在“组合展示”环节,由于时间把握得不够好,故没有一一欣赏点评。今后,我会继续努力,合理安排时间,提高课堂效率。

[《一幅画》教学设计 (西师版三年级下册)]

西师版一年级教案六篇


西师版一年级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认识10个生字,其中5个会写。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知道“大米”、“面粉”、“玉米”是粮食,“白菜”、“黄瓜”、“萝卜”、“扁豆”是蔬菜,并能从日常生活中举出一些粮食、蔬菜来。让学生了解粮食和蔬菜都是人们生活不可缺少的食物,都是农民种出来的,应该珍惜。

教学准备:

教师:1、课前组织学生开展小队活动,到农村、到菜市场、到粮店去考察,认识蔬菜和粮食。。

2、准备本课生字词语卡片,少量大米、玉米等粮食和扁豆等蔬菜。

要求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图文结合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学生再读课文,对照生字表在课文中画出生字,并拼读音节,读准生字字音。

2、学生看田字格自己认读生字,有不认识的到文中去看音节,然后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检查认读情况。为进一步熟记理解生字可采用多种方法。如:组詞读、“开火车”读、抢读、同桌互考、“一字开花”等。

3、认读生字时,要注意读准“食”(翘舌音)、“菜”(平舌音)、“卜”(轻声)、“粮”、“瓜”(三拼音)。

4、在田字格中指导书写:让学生看田字格自己写,养成写好后与书对照的习惯。

1、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共同讨论解决。

2、引导学生注意认识书上所讲的三种粮食、四种蔬菜,然后让学生分别列举另外的粮食、蔬菜。如:高粱、小米、黄豆;芹菜、菠菜、南瓜、花菜等。

3、讲讲你认识的几种粮食或蔬菜的用途及营养等。

1、用下面的字口头扩词(能组多少组多少)。

2、 鼓励学生仿照“……都是……”的句式说话。如:韭菜、冬瓜、地瓜都是蔬菜;小明、小东和我都是少先队员。

西师版一年级教案 篇2

1. 复习d、一课的儿歌。出示注音字卡:“团”、“甜”、“碗”,让学生在儿歌中找找读读。

2. 观察,找出三个音节相同的部分。

3. (出示)慢慢地读一遍“团、甜、碗”,猜猜念什么。

4. 小朋友猜得对不对呢?用表音图检验一下。

二、学读、

1. 学习。

⑴ 看图: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读准“天安门”。⑵ 今天,我们要认识的这位韵母朋友,它的读音就藏在“天安门”的音中,猜猜它读什么。读准,讲发音要点,辅以形象的手势演示,介绍前鼻韵母。

2. 学。看图,读准“昂着头”。由“昂”引出,讲发音要点,辅以形象的手势演示,介绍后鼻韵母。

3. 读带调韵母。读给同桌听;同桌读给大家听,师生共同指正;齐读,分大组赛读(不按声调顺序读)。

1. 两拼音。

⑴ 射线图出示图上声母与、相拼的练习。⑵ 自由练读,抽学生读,齐读。

2. 三拼音。

⑴ 以i为例,课件演示两拼音变三拼音的过程(中间嵌进介母),练习拼读

⑵ 换声母与i相拼,学生教读,领读。

3. 拼读带调音节词。

西师版一年级教案 篇3

1毖Щ嵩夏福铮酢ⅲ铮瞑溃能在四线格里正确地书写,会读它们的四声。

2蹦苷确地拼读韵母是ou、onɡ的音节。

孩子们,我们今天又来到了拼音王国,首先进入韵母乐园,来和老朋友打打招呼吧。

你能说说这四个韵母共有的特点吗?读的时候该注意什么?

对,这四个韵母都是ɑ打头的,读的时候,我们的口型都张得大大的,然后迅速向后一个字母滑动。

今天我们要认识两个以o打头的韵母,它的发音方法也和这几个韵母一样,不同的是开口时的口型是圆的。

1鼻肟创笃聊 (藕的图片)。

孩子们,这是什么?(藕)领读,读准ǒu。

这“藕”的音节是第三声,你能试着读出第一声的音吗?(学生试读)你体会到它的发音方法了吗?

对,口型由o滑向u,o的发音响亮清晰,u只表示舌位滑动的方向,发音轻短、模糊。

范读,领读,齐读。

2蓖桌互相读读,看看口型变化,听清发音。

3背槎粒检查是否读准,读得好的孩子当小老师教读)。

4绷范了纳。

孩子们,我们学会了ou的发音,下面我们练习ou的四声,读的时候借助手势,读准四声。

(1)教读。

(2)自由读。

(3)同桌互读, 读准了伸伸大拇指奖励对方。

(4)开火车读卡片( 注意纠正,特别注意二声与三声的读音,二声与四声的手势)。

(5)齐读。

5焙⒆用牵我们学会了ou的读法,我们还要学会写,请大家先看清楚ou的形状,谁能给大家提个醒儿,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看清它们是一个韵母,两个字母要挨拢,成为一体。)好,现在在书上写一遍,要写得漂亮。

6背樯上台书写,大家评价。

7弊芙嵫习方法。

我们学会了ou,想想我们是怎样学的。

看图读音节想韵母的读音练读练习四声练写。(学生边总结边出示大屏幕)

下面我们运用这种方法学习下一个韵母。

1鼻胨娜诵∽楹献餮习(学生学习时,老师巡视)。

2毙∽榛惚ǎ耗忝茄习的韵母由哪两部分组成?(onɡ)你推断出这个韵母读什么?

你是怎么推断出来的?(onɡ是后鼻韵母,发音方法是在发好o的基础上,舌位迅速向鼻韵尾玻瞑阑动。)

孩子们,经过了韵母乐园,我们来到拼读乐园。看看小猫和小熊它们手里拿着什么。

哦,原来是漂亮的气球。这些气球是拼音气球,拼对一个,就能得到一个气球。孩子们,你能帮助小猪它们得到气球吗?

(拼对了,气球就到了小动物手里。拼的时候可以加声调,组词,说话练习,注意n和ou相拼只有一个音节“耨”。)

孩子们,刚才我们帮助四位小伙伴得到了气球,有一位爱劳动的小豆豆也在帮助爸爸做事,他做了什么呢?请看课文。

出示课件:一片美丽的荷塘,大肚皮的青蛙蹲在迷人的荷叶上,池塘里的荷花开得正艳,空中飞着鼓眼睛的蜻蜓。一个胖乎乎的男孩背着一篓白白胖胖的鲜藕。(小豆豆帮助爸爸挖藕,背藕。)

孩子们,你觉得这图美吗?

图美,课文也美,想读读吗?课文中的拼音娃娃我们都认识,我们来合作学习吧。(图中出现课文全文)

(1)先用铅笔圈出带有今天学的ou、onɡ的音节,试着拼读。

(2)出示音节词:hónɡtōnɡtōnɡ、dòudou、lián’ǒu、yídàlǒu、xiān’ ǒu,拼读。

(3)四人小组选读句子,愿选读哪句就选读哪句。

(4)选的句子大家分别拼读,一人拼读一两个音节词,然后小组合起来练读,把这一句读通。

(5)交流。每小组读自己拼读的内容,并把它教给大家。

(6)齐读儿歌,边读边看汉字。

(7)熟读儿歌,看谁读得最美。

(8)抽读。你最喜欢读哪句,先说说喜欢的原因,再美美地读读看。读完后大家评价,谈读的体会。(指导朗读)

1痹谄炊晾衷袄铮汉字娃娃和拼音娃娃玩得可高兴了,小伙伴都走散了,你能帮它们找到自己的伙伴吗?

课件出示课后题“试着读读连连”,大家在书上完成,课件上检查。

西师版一年级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能用下列词语中的任意两个词语造句:世界议论七嘴八舌解答强大胸有成竹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能用下列词语中的任意两个词语造句:世界议论七嘴八舌解答强大胸有成竹

重难点突破法:朗读法讨论法

美育渗透点:教育学生敢于提问、探索,不断地学习。

能力训练点:训练学生的理解能力、说话能力和朗读能力

拓展:你们遇到好奇的事情是怎么做的?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小朋友们,你们见过花吗?都见过什么颜色的花?你们见到的花可真多呀,可是你们有没有问过:为什么花会有颜色呢?着名的生物学家达尔文和你们一样大的时候就问过这样的问题,那么他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呢?今天我们来学习课文《达尔文浇花》。指导读好课题。

二自读课文,认读生字。

1边读课文边勾画生字词语。

2指名反馈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3出示要求自读课文。

4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5再读课文巩固生字的认读情况。

三图文结合,讲读课文。

1再读课文,思考:小时侯的达尔文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2指名读第一自然段,理解什么是好奇心强?你们对什么比较好奇,想弄个明白呢?

3指导感情朗读。

4有一次,和小伙伴们爱花园里玩时,发生了什么事呢?请小朋友们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大家七嘴八舌议论,达尔文是怎么回答的?

指导学生用肯定的语气朗读。

5讨论:达尔文为什么那么肯定地说?当时他在怎么想?

6小结:达尔文可没有乱说话,他是经过他的观察和思考解决问题的。可他的想法对吗?我们一起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达尔文的想法虽然错了,但是他的想法是大胆的,也敢于试一试,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请大家跟老师一起读渴望呢的最后一个自然段。从这段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四课堂小结:达尔文是个好奇心很强的孩子,凡事都喜欢问个为什么,还努力的进行实践探索,终于成了世界上着名的生物学家。

五布置作业:熟读课文;收集有关达尔文的资料。

第二课时

一巩固复习。

1出示生字词语让学生认读。

2朗读课文。

二拓展延伸,了解达尔文。

1讨论交流:达尔文为什么能成为世界着名的生物学家?

2小结:正是因为达尔文的不断学习和探索,他终于成为了着名的生物学家。

三语文实践。

1出示课后词语,要求学生自由读一读。

2简单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

3选两个词语口头造句。

四指导写字。

1、范在田字格中书写生字,学生观察。

2、指名反馈这些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学生自由的说,书写时要注意些什么?

3、教师总结强调。

4、学生书写,师巡视,个别辅导。

5、作业点评,鼓励学生把字写好。

西师版一年级教案 篇5

1比鲜冻<的蔬菜,愿意把自己爱吃的蔬菜介绍给大家。

2毖习用普通话进行口语交际,能用几句话介绍蔬菜的样子、颜色、味道、营养等。

3迸嘌学生说话的兴趣和与人交流的勇气,说话时态度自然大方,听话时认真有礼貌,培养良好的听说习惯。

1北究畏糯蟮牟噬图一张。

2笔卟舜笈锷产基地录像带和各种蔬菜卡片。

3备髦志美的蔬菜头饰。

4毖生每人准备一种自己喜欢吃的蔬菜(可以是实物,也可以是自己画的画或者图片)。

课前布置学生在家长的带领下去农贸市场或蔬菜大棚生产基地走一走,看一看有哪些蔬菜,又有哪些蔬菜是你喜欢的,并记住蔬菜的样子、颜色、味道,以及咨询蔬菜的营养等。可以把自己喜欢的蔬菜画下来或拍摄下来,也可以把实物带到学校。

1钡加铮盒∨笥眩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好多新鲜、可爱、好吃的蔬菜,你们想认识他们吗?

2辈シ趴吻白急傅氖卟舜笈锫枷翊。

3毙∨笥眩刚才我们跟着农民伯伯一起到蔬菜大棚里去走了一圈,你们都认识哪些呢?(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认识的蔬菜。)

4毙∨笥衙钦婺芨桑认识那么多的蔬菜。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说说我爱吃的蔬菜吧!

1毙∨笥眩老师把你们认识的蔬菜画了一些下来。(出示本课放大的彩色图。)老师画的这些蔬菜有的和你们一样特别爱玩捉迷藏的游戏,你们有兴趣和他们一起玩这个游戏吗?

2北纫槐龋猜一猜,看一看谁最能干、最聪明。

紫色树,开紫花, 我像一个大苹果,

紫花谢了结紫果, 脸皮厚得不得了,

紫果里面装芝麻。 去了一层又一层,

(猜谜语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而且可以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趣,加深学生对蔬菜的认识,为口语交际做铺垫。)

3毙∨笥眩你们真能干,认识了那么多的蔬菜。你们瞧,书中图上的小朋友都忙着介绍自己喜欢吃的蔬菜呢。我们也一起来加入他们的活动吧!

4比醚生拿出自己喜欢吃的蔬菜实物或图片,先同桌互相说一说:你喜欢吃什么蔬菜?为什么?(重点指导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理由。可从蔬菜的外形、颜色、味道、营养价值等方面讲述。)

5痹俜中∽樗狄凰担鼓励学生人人参与,大胆地无拘无束地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三、游戏表演,培养习惯

1毙∨笥眩你们刚才在小组内都说得非常精彩,听得那些大萝卜呀,西红柿呀,花菜呀……都乐得合不拢嘴。(出示蔬菜头饰)

2彼愿意带上这些漂亮的头饰,把蔬菜介绍给大家?

比一比,看一看,谁最能干、最勇敢?最好能结合自己课外收集到的相关知识,如营养等方面,一起介绍给大家就更好了。

(学生能说多少就说多少,不强求面面俱到,要注意培养学生说话的兴趣和锻炼学生当众说

3碧岢鲆求:

(1)说的学生注意说话时态度要自然大方,尽量把自己想说的话说清楚;

(2)其余学生注意倾听,然后发表自己的意见。

4毙∨笥眩刚才你们的表演非常精彩,不仅从蔬菜的样子、颜色、味道等方面介绍了自己爱吃的蔬菜,还从营养的角度角度介绍了各种蔬菜,所以我们从小就要养成不挑食的好习惯。

5背鍪径歌,读一读,记一记。

紫茄祛风通脉络,白菜利尿排毒素。

黄瓜减肥有成效,莲藕除烦解酒妙。

菜花常吃癌症少,芹菜能降血压高。

1北硌镉掠诜⒈硪饧的学生,有机渗透说话、听话的要求。

2被丶液蟀炎约合不冻缘氖卟私樯芨自己的小伙伴或家长。

西师版一年级教案 篇6

《uw》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学会单韵母u、大写W和音节wu,能读准音,认清形。

2能在四线格里正确书写u、W,注意正确的书写格式。

3在教师指导下朗读儿歌。借助图画、儿歌让学生有兴趣地学习本课的韵母和音节。

教学重点:

U、W、wu的认读和u、W的书写。

教学难点:

读准u、w、wu。

教学方法:

启迪、导读。

学习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

投影。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开火车读i、yi及其四声。

二学习韵母u

1出示乌鸦图,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

2学生反复读乌,借助乌读准韵母u。

3示范发音,观察口形,编顺口溜:突出嘴巴u、u、u。

4认清u,指导书写。

⑴看图想想u像什么,你怎么记住它?

⑵观察笔顺图,小老师指导书写。

⑶观察u在拼音格里的位置。

⑷检查坐姿和执笔,学生练习书写,评价。

5练读u的四声。

三学习大w

1单韵母u还有一位朋友,它是谁呢?

2提示:它和单韵母的读音是一样的。但一定要读得轻一些,短一些。

⑴学生自由练读。

⑵开火车读。

⑶辨认u和w。

⑷学生编顺口溜记住读音:大写w,小写u,大w小u都读乌。

3出示图片:怎么记住w。(房屋倒影w,w,w)。

4指导书写。

⑴让学生观察笔顺图,说说发现了什么。有什么问题?

⑵学习新笔画:斜下斜上v。

⑶书写笔顺笔画。

⑷观察w在拼音格中的位置。

⑸学生书写,要求做到三个一。师生评议。

四学习整体认读音节wu

1课件演示认识wu,告诉学生它也读乌。想想怎么记住它?(大w带小u,紧挨在一起,它是音节wu。)

2熟读wu和wu的四声调。

3练习用四声调组词。

4区分:u、w、wu,说说他们的异同。

五看图读儿歌

1看图说说树上有什么?树下的小朋友在做什么?

2自读儿歌,用横线标出带u的音节。

3教读,读后交流。

六巩固练习,完成读读连连

1放手让学生做,然后讲评。

2指导读wwa,练习读轻声。


本文的网址是http://www.zfw152.com/a/56073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