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祝福logo
地图 > 祝福语 > 范文大全 > 循环小数教案 >

循环小数教案

循环小数教案

【#范文大全# #循环小数教案#】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辅助工具,只要我们老师在编写教案时认真负责,就可以确保教学的质量。教案起着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的规划和安排的作用,它是教师教学的重要保障。下面是我们为您准备的最新关于“循环小数教案”的原创文章,请您将此页加入收藏夹,以便随时翻阅!

循环小数教案【篇1】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初步认识循环小数、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认识循环节,能用简便记法表示循环小数。

(二)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与概括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循环小数,会用简便记法表示循环小数。

教学难点:认识循环小数、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给出故事情境。(PPT课件适时演示。)

(1)在上课之前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从前有座山,山里有个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在给小和尚讲故事。讲什么呢?从前有座山,山里有个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在给小和尚讲故事。讲什么呢?从前有座山,山里有个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在给小和尚讲故事。讲什么呢?

(2)你能接着讲这个故事吗?(让几个学生继续讲这个重复的故事。)

2、理解循环。

(1)同学们,你们从这个故事中发现了什么规律吗?(随着学生的交流、互动,适时板书重复出现不断依次等。)

(2)像这样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现象,我们把它称为循环(板书:循环)。在实际生活中,也有许多循环的现象,如一年有春、夏、秋、冬四季,每年都是按照这样的规律依次不断重复出现。你们发现生活中还有哪些循环的现象呢?(PPT课件演示。)

(3)这样的循环现象不仅出现在故事中、生活中,在我们的数学中也有这种有趣的循环现象,你们想了解吗?

【设计意图】用有趣的故事和生活中的循环现象导入新课,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同时让学生初步感知循环与无限。

3、揭示课题。

(1)出示教材第33页例7。(PPT课件演示。)

(2)引导学生弄清题意,并列出算式40075。

(3)组织学生用竖式进行计算,并观察竖式计算的过程,提问:从中你能发现什么?

(4)组织学生交流,引导学生发现40075的竖式计算过程有三个特点(PPT课件适时演示):

①余数总是重复出现25;

②商的小数部分总是重复出现3;

③继续除下去,永远也除不完。

(5)揭示课题:怎样表示这种永远也除不完的商呢?这样的商有什么特点呢?就是我们这节课我们要研究的问题,也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认识的'新朋友循环小数。(板书课题:循环小数。)

(二)自主探究,构建新知

1、初步认识循环小数。(教学教材第33页例7。)

(1)教师:我们刚才发现了40075的竖式计算过程中有三个特点,下面我们探讨一个问题,为什么商的小数部分总是重复出现3?它和每次出现的余数有什么关系?

(2)猜想:如果继续除下去,商会是多少?它的第4位商是多少?第5位商呢?(引导学生发现:如果继续除下去,无论除到哪一位,只要余数重复出现25,它的商也就会重复出现3。)

(3)验证:是这样的吗?同学们可以接着往下除试试看。

(4)表示:那么我们可以怎样表示40075的商呢?(引导学生说出:可以用省略号来表示永远也除不完的商;教师板书:40075=5.333。)

(5)揭示:像5.333这样小数部分有一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小数,就是循环小数。

2、进一步认识循环小数。(教学教材第33页例8。)

(1)出示教材第33页例8。(PPT课件演示。)

(2)学生用竖式计算2818,78.611,并指两名学生板演。

(3)请同学们观察这两道算式的商,你发现有什么特点?(PPT课件演示。)

(4)思考:你觉得像这样的算式除到哪一位就可以不除了?(引导学生发现:只要余数出现重复了,就可以不除了。因为余数重复出现,商也会跟着重复出现。)

(5)揭示:像5.333、1.555、7.14545这样的小数都是循环小数。

(6)学生尝试写出几个循环小数。

(7)归纳:观察这些循环小数,想一想,到底怎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先让学生尝试归纳,然后让学生打开教材第33页看看是怎么说的,教师适时PPT课件演示。)

(8)练一练:下面哪些数是循环小数?(PPT课件演示。)

0.426426 1.444 6.32121 3.1415926

【设计意图】由简单到复杂的几个事例,让学生逐渐认识循环小数的特点。通过尝试归纳循环小数的含义,将学生的初步感知上升为理性认识。设计练一练,让学生通过正反两方面的对比进一步认识循环小数。

3、认识循环节,学习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PPT课件适时演示。)

(1)请同学们自学教材第34页做一做上面的内容,思考下面两个问题:

①什么是循环节?

②怎样用简便记法表示循环小数?

(2)组织学生结合具体例子说明什么是循环节以及如何用简便记法表示循环小数。

(3)老师介绍简便记法的读法。例如7.14545记作,读作:七点一四五,四五循环。

(4)练一练:完成教材第34页做一做第1、2题。

【设计意图】自学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通过自学,学生不仅能认识循环节,学会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而且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还能得到锻炼和提高。

4、认识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PPT课件适时演示。)

(1)尝试计算:我们刚才在做一做的第2题中已经计算了三道除法题目,现在请同学们再计算下面两题:1516和1.57。

(2)思考:请同学们观察这五道除法算式题,想一想,两个数相除,如果不能得到整数商,所得的商会有哪些情况?

(3)引导学生归纳出两种情况:一种是继续除下去能够除尽,像1537.2和1516一样;另一种情况是继续除下去,永远也除不完,像2.291.1、233.3、1.57一样。

(4)教师概括:我们把小数部分的位数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无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

【设计意图】在进一步认识循环小数的练一练环节,学生通过对1.444是不是循环小数的辨析,已初步感知了小数位数的有限与无限。这里利用教材第34页的做一做第2小题的教学资源及1516和1.57的计算,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小数位数的有限与无限,通过教师的适时介绍帮助学生建立有限小数与无限小数的概念。

(5)质疑:循环小数是有限小数还是无限小数?为什么?(通过辨析让学生明白:看来循环小数都是无限小数,但无限小数并不都是循环小数,例如3.1415926是无限小数,但不是循环小数。)

(6)建立循环小数、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之间的关系。(PPT课件演示。)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思考循环小数是有限小数还是无限小数,接着教师举例说明无限小数并不都是循环小数,结合图示,让学生明确循环小数、有限小数、无限小数之间的关系,突破教学难点。

(三)练习巩固,深化认识

1、基本练习。

(1)完成教材第36页练习八第6题。

①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计算情况。

②组织学生交流哪些题的商是循环小数。

(2)完成教材第37页练习八第7题。

①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适时指导。

②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对于简便记法表示的循环小数取近似数时应注意什么?

2、提高练习。

完成教材第37页练习八第9题。

①组织学生先独立思考怎样比较循环小数的大小,再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想法。

②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解答情况。

③让学生说一说对于简便记法表示的循环小数比较大小时应注意什么?

(四)课堂小结,畅谈收获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练习,快乐巩固

1、课堂作业:教材第37页练习八第8题、第10题。

2、课外作业:

(1)教材第37页练习八第11题。

(2)算一算,想一想:107的商的小数部分第100位上的数字是几?

循环小数教案【篇2】

九年制义务教学六年级小学数学教科书(苏教版)第九册第48~49页。

循环小数是学生教难准确地理解和表述的一个概念,特别是在表述其意义的一些抽象说法,学生难以理解。教材通过除法的实例,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使学生掌握循环小数的特征,理解循环小数的意义,在此基础上,认识循环节、纯循环小数和混循环小数,并学习循环小数的简便写法。

生:我们全班同学都是按照先拍一下,后拍两下,这样相同的节奏拍的。

师:如果老师让你们按照这样的节奏,不断重复地一直拍下去,不叫停止,

师:象这样拍的次数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

2、找规律,猜图形。

运用抽拉教具,一次出现两个圆和一个三角形的图形。

⑴ 当逐个出现至第七个图形,即第三组的第一个圆圈后,提问:

生:因为这幅图形的排列顺序是有规律的,每组都有三个图形,前面两个是圆,后面一个是三角,而且是按照这样的规律重复地出项的,所以这个图形应该是第三组的第二个图形,当然是“圆形”。

⑵ 出示完第12个图形,当学生猜出下面一个是“圆”时,出现了“……”。

生:表示后面有很多组前面两个圆,后面一个三角,这样的'图形。

师:对的。也就是说,这幅图形是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这样的图形。请同学们想一想,这幅图形中有多少组这样的图象呢?

1、组织学生用竖式计算一道题(出示32÷6),并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商有什么

特点?

生:我发现这道除法题除不尽,商总是重复出现“3”。

2、出示2.7÷11,让学生除到商是五位小数时停笔。

生:因为余数重复出现“5”和“6”,所以商就会重复出现“4”和“5”。

循环小数教案【篇3】

教学内容:P27例8、例9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循环小数、有限小数、无限小数,认识循环节,学会循环小数的简便写法。

2、使学生经历观察和比较循环小数特点的过程,提高他们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循环小数、有限小数、无限小数。

教学准备:PPT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理解依次重复出现的意义。

(1)出示月历表。月历表中的星期几是按照怎样的规律排列的?(星期一后是星期二,直到星期天,再回到星期一,继续重复)这种情况我们可以称它为“依次不断重复”,或者说是“循环”。

(2)观察月历,理解依次重复和循环的含义。

2、导入:生活中有这些重复现象,数学计算中也会遇到一些重复现象,这节课我们大家就一起探讨吧。

二、小组合作,探索新知

1、教学例8。

(1)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例8的情景图,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图意。

师:请看屏幕,它都提供了哪些数学信息?

(2)学生独立列出算式:400÷75。

(让学生试着计算,看他们有什么发现。)

(3)前面我们发现有些除法总是除不尽,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除不尽时商有没有规律,有什么规律?

(4)全班交流。

问:在计算过程中是否遇到什么问题?

(它的商有除不尽的现象。)

(5)如果继续除下去会是什么情况?(余数的数字和商的数字还会不断重复出现)

2、出示例9两题:28÷1878.6÷11

男生做第一题,女生做第二题。(体验余数的数字和商的数字不断重复出现的情况。)

3、讨论:怎样表示这个除不尽的商呢?讨论除不尽的现象。

4、你知道这样的小数叫什么小数吗?

循环小数有什么特点呢?在循环小数里,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叫什么呢?怎样表示循环小数呢?看教材P28第一小节,将概念性的名词做上记号。

5、看教材理解。

三、理解循环节、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

1、看教材。

反馈看教材的情况。

(1)举例说明循环小数中的循环节。

(2)怎样简便表示循环小数?

(3)什么是有限小数?什么是无限小数?请举例说明。循环小数属于哪一种?

2、练习反馈。

(1)下面几个数中,是循环小数的有(),请用简便方法表示出来。

4.20.6666…2.7467467…3.08787…5.476763.1415926…5.7676…

(2)你还能给它们分一分类吗?

分类:可分成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无限小数中又可分为循环小数和无限不循环小数。

3、取近似值。

对于循环小数,有时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取它的近似数。任取上面练习中的两个循环小数,取它们的近似值。

4、试做:如果有需要请老师帮助。

0.6666…≈()保留一位小数

0.6666…≈()保留两位小数

2.7467467…≈()保留一位小数

2.7467467…≈()保留两位小数

2.7467467…≈()保留三位小数

(1)你是用什么方法取近似值的?

(2)比较0.6666……和2.7467467…在保留一位、两位、三位小数时有什么不同?

(比较区别得出:保留几位小数,就看几位小数的后一位,如果大于等于5,则向前进一;反之,则舍去。)

四、实践、练习

1、判断正误,并改正。

(1)一个小数从小数部分的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循环小数。()

(2)9.666是循环小数。()

(3)循环小数是无限小数。()

(4)3232.32是有限小数,也是循环小数。()

(先独立判断,再交流评价。)

2、选一选。

(1)循环小数()无限小数,无限小数()循环小数。

A、是B、不是C、不一定是

(2)3.223223的循环节是()。

A、233B、223C、322

3、小刚练习书法,他把“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这句话依次反复写,第62个字应写什么字?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交流收获,并提出问题。

六、作业。

1、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哪些是循环小数?将循环小数表示出来。

5.7÷95÷86.64÷3.3

2、8.736726……小数部分第17位上的数字是几?

5.23434……小数部分第50位上的数字是几?

(通知学生下节课带计算器。)

循环小数教案【篇4】

教材简析:

循环小数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除法的意义、小数除法的计算及商的近似值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概念较多,又比较抽象,是教学的一个难点。课本的例8,是教学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重复出现的情况,为认识循环小数提供感性材料。例9通过计算两道除法式题,呈现了除不尽时商的两种情况:一种是从某位起重复某个数字;另一种是从某位起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由此引出循环小数的概念并介绍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接着教材用想一想的方式组织学生讨论两个数相除,如果不能得到整数商,所得到的商会有哪些情况。由两个数相除时商的两种情况,介绍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的概念。

以前学生对小数概念的认识仅限于有限小数,到学习了循环小数以后,小数概念的内涵进一步扩展了,学生认识到除了有限小数以外,还有无限小数,循环小数就是一种无限小数。 从知识角度来看,循环小数是数概念的一次重要扩展,即从有限扩展到无限,是学生对数的认识的一个飞跃。

学情分析: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都感受过循环、重复等现象,比如:春夏秋冬四季的交替;十字路口红绿灯的不断重复等,对循环这一概念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而且通过五年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比如学生在学习图形的认识、学习统计等知识的时候,已经经历过将事物进行分类、整理的活动,具备了初步的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能力。因此,我认为在这个阶段让学生开展一些探索性学习活动是可行的。

教学难点:

理解循环小数的意义及判断商是否为循环小数的方法。

教学方法:

新课开始,采用故事情境法,用故事导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接着设计一个分组计算的动手情境,让学生动手计算,引导学生主动探索,通过竞争比赛,亲身经历,体验。感受循环小数相关概念的形成过程,建立初步的知识概念。然后采用讨论法,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解决自己在学习中提出的各种问题,通过观察比较得出循环小数与有限小数的区别。再采用练习法,促进学生知识内化。

教学学法:

有意识地教给学生独立探索知识的方法。通过让学生试算、观察、看书、比较、讨论等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让学生全面参与新知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多种感官参加学习活动,可使学生内容在大脑建立多层次多网络联系,利与学生理解记忆。也能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教学程序:

(一)优化教学导入: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

采用故事导入:使学生理解依次不断重复、循环。

接着让学生例举生活中的循环事例,如交叉路口的红绿灯,一年四季,钟表的时针、分针等加深认知,为后面的学习作好铺垫。此时,教师顺势说明:数学中也存在这种有趣的循环现象,多媒体课件出示第27页王鹏赛跑的情景图。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被调动起来了,以此导入新课。

(二)优化教学过程:明确目标,自主探究,师生互动

新课程理念要求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式学习转变为主动的探究式学习,以课堂的讲授为主转变为学生自主探究、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合作学习为主。趁者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被调动起来之际,我设计了请同学们用竖式计算算式40075,引导学生在计算过程中能发现什么?

利用多媒体吸引大家一起关注到主要问题上:为什么商的小数部分总是重复出现3?学生猜想如果继续除下去,商会是多少?然后请学生进行验证。大家一起想办法解决:当商除不尽时用省略号表示,接着介绍循环小数的简便写法和读法,从而学生初步认识像5.333这样小数部分有一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小数,就是循环小数。

接着教师请同学们用竖式计算例9:2818、78.611,然后在小组内讨论:这两个算式能不能除尽?它们的商会不会循环?如果循环它们是怎么样循环的?

学生独立完成例9、讨论结束后,教师引导观察比较1.555、7.14545这两个循环小数,说说他们有什么不同之处?引出循环小数的意义: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同时介绍循环节的概念和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

以上整个过程教师不再以讲为主,只是导演,学生是主角,耳、眼、口、脑、手全频道表演,尽情表现。亲身经历、体验、感受循环小数相关概念的形成过程。

在学习上述知识后,让学生想一想,两个数相除如果不能得到整数商,所得的商会有哪些情况?计算:1516= 1.57=

教师提问:这两个算式的商是整数吗?让学生计算并讨论,汇报。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归纳有限小数、无限小数的概念: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例如0.9375是一个有限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例如0.2142857142857是一个无限小数;循环小数属于无限小数。

(三)优化课堂练习,培养能力

教师在练习题的设计上尽量避免简单的重复和模仿,力求典型、多样、深刻、有趣,尤其强调具有开放性,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需求,充分释放每个学生的潜能和才华,让人人体验成功的快乐。

循环小数教案【篇5】

它们的循环节各是多少?(3或27)

(4)请同学们说出翻板上几个循环小数的循环节

(5)介绍简写方法

写循环小数的`时候,为了简便,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中不循环的部分照写下来,循环的部分只写出第一个循环节,并在这个循环节的首位和末尾的数字上面各记一个小圆点。

如;0.333……写作

5.32727……写作

6.416416……写作

(6)练习,用简便形式写出下面的循环小数

1.746746……0.105353……312.222……

四、综合练习

1、判断对错

(1)一个小数,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的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

(2)9.4747是循环小数()

(3)是循环小数()

(4)2.07=()

(5)3.2456456……=()

(6)循环小数13.243243……可写作()

(7)>1.333()

五、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分析、发现,原来数学王国中也有循环现象,那就是循环小数(齐读循环小数概念)。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循环小数教案【篇6】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同仁,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循环小数》,希望各位评委、同仁多提宝贵意见。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数学实验教材》五年级上册第27-28页例8和例9.

2、教材简析:循环小数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除法的意义、小数除法的计算及商的近似值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概念较多,又比较抽象,是教学的一个难点。课本的例8,是教学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重复出现的情况,为认识循环小数提供感性材料。例9通过计算两道除法式题,呈现了除不尽时商的两种情况:一种是从某位起重复某个数字;另一种是从某位起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由此引出循环小数的概念并介绍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接着教材用想一想的方式组织学生讨论"两个数相除,如果不能得到整数商,所得到的商会有哪些情况".由两个数相除时商的两种情况,介绍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的概念。

以前学生对小数概念的认识仅限于有限小数,到学习了循环小数以后,小数概念的内涵进一步扩展了,学生认识到除了有限小数以外,还有无限小数,循环小数就是一种无限小数。 从知识角度来看,"循环小数"是数概念的一次重要扩展,即从"有限"扩展到"无限",是学生对数的认识的一个飞跃。

3、学情分析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都感受过循环、重复等现象,比如:春夏秋冬四季的交替;十字路口红绿灯的不断重复等,对循环这一概念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而且通过五年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比如学生在学习图形的认识、学习统计等知识的时候,已经经历过将事物进行分类、整理的活动,具备了初步的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能力。因此,我认为在这个阶段让学生开展一些探索性学习活动是可行的。

4、教学目标 :

(1)知识目标:使学生初步认识循环小数、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能用简便记法表示循环小数,能用循环小数表示除法的商,并能正确地区分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

(2)能力目标:培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抽象概括能力。

(3)情感目标:感受数学的美与乐趣,激发探究的欲望,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初步渗透集合思想。

5、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循环小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循环小数的意义及判断商是否为循环小数的方法。

二、说教法

新课开始,采用故事情境法,用故事导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接着设计一个分组计算的动手情境,让学生动手计算,引导学生主动探索,通过竞争比赛,亲身经历,体验。感受循环小数相关概念的形成过程,建立初步的知识概念。然后采用讨论法,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解决自己在学习中提出的各种问题,通过观察比较得出循环小数与有限小数的区别。再采用练习法,促进学生知识内化。

三、说学法

有意识地教给学生独立探索知识的方法。通过让学生试算、观察、看书、比较、讨论等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让学生全面参与新知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多种感官参加学习活动,可使学生内容在大脑建立多层次多网络联系,利与学生理解记忆。也能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四、说教学程序

(一)优化教学导入: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

采用故事导入:使学生理解"依次不断重复"、"循环".

接着让学生例举生活中的循环事例,如交叉路口的红绿灯,一年四季,钟表的时针、分针等加深认知,为后面的学习作好铺垫。此时,教师顺势说明:数学中也存在这种有趣的循环现象,多媒体课件出示第27页王鹏赛跑的情景图。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被调动起来了,以此导入新课。

(二)优化教学过程:明确目标,自主探究,师生互动

新课程理念要求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式学习转变为主动的探究式学习,以课堂的讲授为主转变为学生自主探究、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合作学习为主。趁者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被调动起来之际,我设计了请同学们用竖式计算算式400÷75,引导学生在计算过程中能发现什么?

利用多媒体吸引大家一起关注到主要问题上:为什么商的小数部分总是重复出现"3"?学生猜想如果继续除下去,商会是多少?然后请学生进行验证。大家一起想办法解决:当商除不尽时用省略号表示,接着介绍循环小数的简便写法和读法,从而学生初步认识像5.333…这样小数部分有一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小数,就是循环小数。

接着教师请同学们用竖式计算例9:28÷18、78.6÷11,然后在小组内讨论:这两个算式能不能除尽?它们的商会不会循环?如果循环它们是怎么样循环的?

学生独立完成例9、讨论结束后,教师引导观察"比较1.555…、7.14545…这两个循环小数,说说他们有什么不同之处?"引出循环小数的意义: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同时介绍循环节的概念和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

以上整个过程教师不再以讲为主,只是导演,学生是主角,耳、眼、口、脑、手"全频道"表演,尽情表现。亲身经历、体验、感受循环小数相关概念的形成过程。

在学习上述知识后,让学生想一想,两个数相除如果不能得到整数商,所得的商会有哪些情况?计算:15÷16= 1.5÷7=

教师提问:这两个算式的商是整数吗?让学生计算并讨论,汇报。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归纳有限小数、无限小数的概念: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例如0.9375是一个有限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例如0.2142857142857……是一个无限小数;循环小数属于无限小数。

(三)优化课堂练习,培养能力

教师在练习题的设计上尽量避免简单的重复和模仿,力求典型、多样、深刻、有趣,尤其强调具有开放性,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需求,充分释放每个学生的潜能和才华,让人人体验成功的快乐。

我在教学循环小数的意义、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的概念后分别安排了如下练习:

1、判断下面的数,哪些是循环小数,为什么?是循环小数的用循环点表示。

0.9375 1.5353…

5.1281414… 0.2142857142857…

5.314162… 8.4666…

3.1415926… 0.19292

2、判断下列各数哪些是有限小数,哪些是无限小数,哪些是循环小数。

①3.141596……, ②0.625, ③4.1666……,

④6.5555555, ⑤ 4.8686……, ⑥ 0.00909……

有限小数有( ),

无限小数有( ),

循环小数有( )。

学习新知后及时反馈,有助于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效果,并能根据相应的情况引导学生准确把握概念。这个过程让学生试着独立完成,给学生动脑、动口的机会,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全部知识学完后我又安排了系统的反馈练习:

1、下面哪道题的商是有限小数?哪道题的商是无限小数?

10÷9 1.332÷4 23÷3.33

2、下面的循环小数,各保留三位小数写出它们的近似值。

1.29090……( ) 0.083838……( )

0.4444……( ) 7.275275……( )

3、在○里填上">","

3.14○3.1 Arial, 宋体" * hps28 oad(s· 3. Arial, 宋体" * hps24 oad(s·○3.222 8. Arial, 宋体" * hps24 oad(s·○8. Arial, 宋体" * hps24 oad(s· Arial, 宋体" * hps24 oad(s· 4÷9○0. Arial, 宋体" * hps24 oad(s·

4、动脑筋

循环小数0.48536536……的小数部分第60位上的数是几?第100位上的数呢?

这些练习题的形式多样,有趣味性,并联系生活,这样安排既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有利于学生对概念的熟悉、理解、掌握,达到巩固新知的目的。

(四) 课堂小结

让学生自己说说这节课学会了什么?并说说是怎样学到的。目的是让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有系统的认识,培养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方法、达到学会目的

循环小数教案【篇7】

1、组织学生用竖式计算一道题(出示32÷6),并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商有什么

特点?

生:我发现这道除法题除不尽,商总是重复出现“3”。

2、出示2.7÷11,让学生除到商是五位小数时停笔。

生:因为余数重复出现“5”和“6”,所以商就会重复出现“4”和“5”。

师:“等等”用什么符号表示?能不能不写省略号?为什么?

生:不能不写省略号。因为只有写上省略号,才能表示商后面还有很多45。

师:(出示下面一组题)能说出省略号表示的意思吗?

2÷9=0.222 ……

5÷12=0.4166 ……

9÷55=0.16363 ……

3、概括。

师:象这些小数,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循环小数”(板书课题)。谁能说一说什么叫“循环小数”?

生:一个小数,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

师:你们认为哪些同学说的最好?最请同学们看看书上写的与×××同学刚才说的还有什么不同?

师:书上为什么要强调从“小数部分”的某一位起呢?

生:这就是说循环小数是从“小数部分”而不是从整数部分的`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段地重复出现。

4、判断。

0.999 ……

5.02727 ……

3.1415926 ……

0.547745 ……

学生判断后,教师组织讨论。

师:小数部分的“21”这两个数字不是依次重复出现三次吗?为什么不是循环小数呢?

生:虽然“21”重复地出现了三次,但没有“不断地”重复出现,所以它不是循环小数,它是有限小数。

生:因为小数部分没有出现一个或几个相同的数字,所以……。

⑶ 师:在0.547745 ……这个小数中,“5”、“4”、“7”这三个数字已重复出现两次,它是不是循环小数呢?为什么?

生:虽然“5”、“4”、“7”这三个数字重复地出现,但没有依次地重复出现,所以它也不是循环小数。

师:(指板)“5.333 ……”中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是哪一个?(3)

在“0.24545 ……”中依次不断出现的数字是哪几个?”(4、5)在循环小数中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有个名字:我们把它叫做循环节。

师:想一想,什么叫做循环节呢?请你找出以上判断题中循环小数的循环节。(教师指数,学生回答)

生:不对,因为这个数不是循环小数,所以它没有循环节。

师:对的,循环节只有在循环小数里才出现,如果不是循环小数也就没有循环节。

1、讲解。

师:循环小数一般的写法是把循环节写出两边或者三遍,然后写上省略号。

不过这样写比较麻烦,简便写法是只写出一个循环节,然后在循环节的首位和末位数字上各记一个小圆点,这个点叫做循环点。例如:0.245。读作:零点二四五,四五循环。

2、练习。

⑴ 写出 5.33 ……的简便写法。

师:比较一下:“3.67”和“3.267”这两个循环小数的循环节的位置有什么不

同?

生:“3.67”的循环节是从小数部分的第一位就开始的;而“3.267”的循环节不是从小数部分第一位开始的。

循环小数教案【篇8】

《循环小数》是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它是学生在学习除数是整数的除法、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和商的近似值的基础上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概念多,又比较抽象,是教学的一个难点。教材的编排意图是:例1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小数的循环现象,初步探索循环小数的特征,例2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循环小数,研究循环小数的循环规律,并用描述性的语言归纳循环小数的意义,在此基础上学习循环节、有限小数、无限小数和循环小数的简写方法。循环小数是小数除法的商的一种特殊情况,可以看成小数除法的深层次的研究,通过对商的研究,学生可灵活的处理小数除法的商,为学生用小数除法的相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1)知识目标:初步理解循环小数、有限小数、无限小数的意义,能正确区分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了解循环节的`概念和循环小数的简写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抽象概括能力。

(3)情感目标: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探究欲望,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初步渗透集合思想。

二、说教法:

1、依据《数学课程标准》中“变注重知识获得结果为知识获得的过程”的教学理念,以学生的发展为立足点,以自主探索为主线,通过学生动脑、动手、动中、动眼充分感知,然后经过学生观察、比较、小组合作、交流展示来概括循环小数的意义,从而使学生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

2、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调动学生兴趣,通过趣味性、竞争性等多种形式巩固练习,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把数学课上的有趣、有效。

三、说学法:

为了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学会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理解掌握新知,学会有顺序地观察问题、对比分析问题、概括知识等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说流程:

本节课我安排了四个教学环节:

(1)从生活现象中感知循环。

(2)从数学现象中认识循环。

(3)从数学乐园中巩固循环。

(4)质疑问难,畅谈收获。

在这个环节,我首先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欣赏一年四季的图片,当画面停止时,让学生猜测下一个季节是什么,从中你发现了什么?目的是让学生初步体验四个季节是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感受四个季节的循环现象。接着我让学生说一些生活中的循环现象,这样有机的将生活与数学融合在一起,让学生懂得数学来源于生活。

1、在学生课前预习的基础上我出示例1、例2两道算式,让学生分组同时来完成,并用竖式计算,在计算过程中认真思考你有什么发现,为什么不继续往下除?先由学生独立思考,接着在小组内讨论交流,由组长整理交流结果,然后组长在全班进行交流展示,有不同意见其它学生可补充。这样设计给学生探究新知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同时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我适时引导、点拨及时评价,由传授者变成合作者和引导者。通过汇报交流得出三个特点:(1)余数不断重复出现,商也不断重复出现。(2)除不尽。(3)例1是一个数字不断重复出现,例2是两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让学生初步理解循环小数意义,从而揭示课题。

2、引导学生写商及商的读法,然后让学生计算4÷37.

3、让学生举出循环小数的例子,从中进一步观察特征,并用自己的话叙述循环小数的意义,然后与课本对照,使学生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为了加深理解意义让学生圈出你认为重要的词语,并说一说。

在以上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观察、分析、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等方法理解总结循环小数的意义,从而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4、让学生阅读教材,自学循环节,有限小数、无限小数和循环小数的简写方法。指导学生在读中思,思中读,把自己认为重要的内容画出来。然后汇报通过自学你知道了什么?这里还应让学生理解:循环小数是无限小数,但无限小数不全是循环小数。采用自学的教学方法,达到学生能读懂的教师不要教,学生能探索的教师不要代替,从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习题的设计要面向全体学生,力求做到人人学有必须的数学,我设计以下有层次、有针对的练习,并采用富有趣味性、竞争性的练习形式,来巩固新知。课件出示第1题,找出图中哪个小动物说的数是循环小数。第2题对号入座,让学生从下面数中快速找出有限小数、循环小数与其它。

鼓励学生仔细阅读课本,提出质疑,共同解决,因为善于提问题是学生创新思维最突出的特点,应提倡学生多问“为什么”?接着引导学生回忆总结:这节课你们都有哪些收获?你得表现怎样?目的是让学生在重温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自信心,激发他们更好的学习数学知识。

板书设计:我的板书采用师生共同完成的板书形式,直观形象,一目了然,突出本课重点,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巩固和掌握知识。

循环小数教案【篇9】

首先出个问题,假设给你一个小数(无限循环小数),你能说出小数点后第10000位的数字是几吗?10000位?是在开玩笑吗?数都要数好久。其实用心点的同学们就已经知道了,这个数字肯定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寻的,不然,真的就是死记硬背的数学了。

每天10分钟头脑大风暴,开发智力,培养探索能力,让你成为学习小天才。

教案分析:

阿尔法趣味数学课程教案是通过对小学数学课本上的知识点分析和趣味故事相结合,让同学们感知到数学其实还挺有趣的。培养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逻辑思维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案要求及解读:

老师通过趣味小故事的形式引导同学们在游戏中学习。

教学目的:

了解和认识无限循环小数的意思及其特点,规律,学会在什么场景下使用循环小数;

了解除法中商的小数部分的特点。

适合年级:小学五年级

教学重点:认识循环小数。教学难点:循环小数的循环节和循环点。循环小数的意思:

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像:5.333…和7.14545…都是循环小数。一个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就是这个循环小数的循环节、例如:

5.333…的循环节是3。

7.14545…的循环节是45。

6.9258258…的循环节是258。

写循环小数时,可以只写第一个循环节,并在这个循环节的首位和末位数字上面各记一个圆点。例如:

教学过程:

老师:同学们,最近你的数学学习进步很大呀,我来考你们一道题吧。5÷7等于多少?

学生:这么简单呀,约等于0.71

老师:说准确点!小数点后第1000位的数字是几?

学生:啊!这个可难住我们了,到底是多少呀,老师给我们讲讲吧。

老师:这道题的得数是个无限循环小数:5÷7=0.714285714285......

循环小数是有循环节的,循环节首尾相接循环出现。仔细看"714285"这6个数字在不断循环。那循环节就是它们6个了!这样就好算第1000位是多少了。1000÷6=166……4,循环节在到第1000位的时候循环了166次,并余下4个数字,那么从循环节开始往后数第4位就是2。

学生:哦,也就是小数点后第1000位的数字应该是2.

老师:那我再问你们,前1000个数字的和是多少?

学生:是4496,哈哈,你考不倒我。这个得数是经过166次循环再加上余下的4位数字得到的。那么这个小数的循环节的和是7+144+2+8+5-27,那么166 × 27=4482;剩下的4个数字之和是7+1+4+2=14,所以前1000个数字之和就是4482+14=4496。

思维挑战:

你学会这种方法了吗?来试试吧:计算5÷13的商的小数点后面第1000位的数字是多少?

提示:解答这道题要注意:一是5÷13的商要算准确,否则就无法求出第1000位的数字;二是要找准商的循环节,看清循环节有几个数。

教案总结:

无限循环小数是由小数除法的商产生的,学习无限循环小数的前提是要掌握好除法,商和余数。

课后思考:

计算5÷13的商的小数点后面第10000位的数字是多少?

无限小数一定比有限小数大。

无限小数都是循环小数。

循环小数都是无限小数。

0.66666是循环小数。

一个小数不是有限小数,就是无限小数。

循环小数教案【篇10】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初步认识循环小数、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认识循环节,能用简便记法表示循环小数。

(二)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与概括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循环小数,会用简便记法表示循环小数。

教学难点:认识循环小数、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给出故事情境。(PPT课件适时演示。)

(1)在上课之前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从前有座山,山里有个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在给小和尚讲故事。讲什么呢?从前有座山,山里有个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在给小和尚讲故事。讲什么呢?从前有座山,山里有个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在给小和尚讲故事。讲什么呢?

(2)你能接着讲这个故事吗?(让几个学生继续讲这个重复的故事。)

2、理解循环。

(1)同学们,你们从这个故事中发现了什么规律吗?(随着学生的交流、互动,适时板书重复出现不断依次等。)

(2)像这样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现象,我们把它称为循环(板书:循环)。在实际生活中,也有许多循环的现象,如一年有春、夏、秋、冬四季,每年都是按照这样的规律依次不断重复出现。你们发现生活中还有哪些循环的现象呢?(PPT课件演示。)

(3)这样的循环现象不仅出现在故事中、生活中,在我们的数学中也有这种有趣的循环现象,你们想了解吗?

【设计意图】用有趣的故事和生活中的循环现象导入新课,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同时让学生初步感知循环与无限。

3、揭示课题。

(1)出示教材第33页例7。(PPT课件演示。)

(2)引导学生弄清题意,并列出算式40075。

(3)组织学生用竖式进行计算,并观察竖式计算的过程,提问:从中你能发现什么?

(4)组织学生交流,引导学生发现40075的竖式计算过程有三个特点(PPT课件适时演示):

①余数总是重复出现25;

②商的小数部分总是重复出现3;

③继续除下去,永远也除不完。

(5)揭示课题:怎样表示这种永远也除不完的商呢?这样的商有什么特点呢?就是我们这节课我们要研究的问题,也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认识的新朋友循环小数。(板书课题:循环小数。)

(二)自主探究,构建新知

1、初步认识循环小数。(教学教材第33页例7。)

(1)教师:我们刚才发现了40075的竖式计算过程中有三个特点,下面我们探讨一个问题,为什么商的小数部分总是重复出现3?它和每次出现的余数有什么关系?

(2)猜想:如果继续除下去,商会是多少?它的第4位商是多少?第5位商呢?(引导学生发现:如果继续除下去,无论除到哪一位,只要余数重复出现25,它的商也就会重复出现3。)

(3)验证:是这样的吗?同学们可以接着往下除试试看。

(4)表示:那么我们可以怎样表示40075的`商呢?(引导学生说出:可以用省略号来表示永远也除不完的商;教师板书:40075=5.333。)

(5)揭示:像5.333这样小数部分有一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小数,就是循环小数。

2、进一步认识循环小数。(教学教材第33页例8。)

(1)出示教材第33页例8。(PPT课件演示。)

(2)学生用竖式计算2818,78.611,并指两名学生板演。

(3)请同学们观察这两道算式的商,你发现有什么特点?(PPT课件演示。)

(4)思考:你觉得像这样的算式除到哪一位就可以不除了?(引导学生发现:只要余数出现重复了,就可以不除了。因为余数重复出现,商也会跟着重复出现。)

(5)揭示:像5.333、1.555、7.14545这样的小数都是循环小数。

(6)学生尝试写出几个循环小数。

(7)归纳:观察这些循环小数,想一想,到底怎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先让学生尝试归纳,然后让学生打开教材第33页看看是怎么说的,教师适时PPT课件演示。)

(8)练一练:下面哪些数是循环小数?(PPT课件演示。)

0.426426 1.444 6.32121 3.1415926

【设计意图】由简单到复杂的几个事例,让学生逐渐认识循环小数的特点。通过尝试归纳循环小数的含义,将学生的初步感知上升为理性认识。设计练一练,让学生通过正反两方面的对比进一步认识循环小数。

3、认识循环节,学习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PPT课件适时演示。)

(1)请同学们自学教材第34页做一做上面的内容,思考下面两个问题:

①什么是循环节?

②怎样用简便记法表示循环小数?

(2)组织学生结合具体例子说明什么是循环节以及如何用简便记法表示循环小数。

(3)老师介绍简便记法的读法。例如7.14545记作,读作:七点一四五,四五循环。

(4)练一练:完成教材第34页做一做第1、2题。

【设计意图】自学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通过自学,学生不仅能认识循环节,学会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而且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还能得到锻炼和提高。

4、认识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PPT课件适时演示。)

(1)尝试计算:我们刚才在做一做的第2题中已经计算了三道除法题目,现在请同学们再计算下面两题:1516和1.57。

(2)思考:请同学们观察这五道除法算式题,想一想,两个数相除,如果不能得到整数商,所得的商会有哪些情况?

(3)引导学生归纳出两种情况:一种是继续除下去能够除尽,像1537.2和1516一样;另一种情况是继续除下去,永远也除不完,像2.291.1、233.3、1.57一样。

(4)教师概括:我们把小数部分的位数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无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

【设计意图】在进一步认识循环小数的练一练环节,学生通过对1.444是不是循环小数的辨析,已初步感知了小数位数的有限与无限。这里利用教材第34页的做一做第2小题的教学资源及1516和1.57的计算,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小数位数的有限与无限,通过教师的适时介绍帮助学生建立有限小数与无限小数的概念。

(5)质疑:循环小数是有限小数还是无限小数?为什么?(通过辨析让学生明白:看来循环小数都是无限小数,但无限小数并不都是循环小数,例如3.1415926是无限小数,但不是循环小数。)

(6)建立循环小数、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之间的关系。(PPT课件演示。)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思考循环小数是有限小数还是无限小数,接着教师举例说明无限小数并不都是循环小数,结合图示,让学生明确循环小数、有限小数、无限小数之间的关系,突破教学难点。

(三)练习巩固,深化认识

1、基本练习。

(1)完成教材第36页练习八第6题。

①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计算情况。

②组织学生交流哪些题的商是循环小数。

(2)完成教材第37页练习八第7题。

①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适时指导。

②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对于简便记法表示的循环小数取近似数时应注意什么?

2、提高练习。

完成教材第37页练习八第9题。

①组织学生先独立思考怎样比较循环小数的大小,再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想法。

②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解答情况。

③让学生说一说对于简便记法表示的循环小数比较大小时应注意什么?

(四)课堂小结,畅谈收获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练习,快乐巩固

1、课堂作业:教材第37页练习八第8题、第10题。

2、课外作业:

(1)教材第37页练习八第11题。

(2)算一算,想一想:107的商的小数部分第100位上的数字是几?

延伸阅读

数数歌小班教案推荐


每个老师需要在上课前弄好自己的教案课件,没有写的老师就需要抓紧完成了。老师上课时要以教案课件为依据,什么样的教学课件才是好的?小编在大量阅读中发现了一篇特别实用的“数数歌小班教案”,阅读此文后您的知识水平一定会得到提升!

数数歌小班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巩固手口一致数3以内的数。

2、培养按数量归类的能力。

3、通过游戏,提高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教学准备:

有1、2、3个斑点的瓢虫图片若干;分别粘有1、2、3个圆点的树叶3片;小纸虫若干;儿歌录音:小瓢虫。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师幼共同玩手指游戏:小瓢虫。

二、利用图片,练习手口一致数3以内的数。

通过数瓢虫身上的斑点及瓢虫数,巩固数数1、2、3。

三、通过游戏,培养幼儿按数量归类的能力。

1、游戏“小瓢虫抓害虫”。通过照顾小瓢虫,提高幼儿活动的兴趣。

2、送瓢虫宝宝回家,按数量进行分类

1)让幼儿把不同数量斑点的瓢虫宝宝放到对应圆点的树叶上。

2)集体验证。

教学延伸:

1、提供有更多斑点的瓢虫,供幼儿练习数数。

2、给瓢虫身上的斑点涂色。

活动反思:

一般来说,幼儿对于数学活动会显得很不感兴趣。但在这个数学活动中我看的出幼儿一直处于好学、兴奋的这个状态中。

优:让幼儿体验到了对数学活动的乐趣,让他们变的主动在学。目标也有基本达到。环节设计比较清晰,新颖,难度也层层递进,能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幼儿在不停的围绕我的思维转。

缺:在有些细节方面我想的还不够周到。导致幼儿在找树叶这个环节中进行了过于简单的操作,幼儿没有动脑筋,没有去数数。在请个别幼儿上来介绍瓢虫和纠错的时候可以请下面的孩子也参与进来。而在最后一个环节中,增加了难度,却并没有进行讲解示范,导致幼儿盲目操作,一片混乱。作为一名新教师我还需要不断学习,不断磨练,不断进步,不断完善。

数数歌小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让幼儿区别物体及自身在空间中的上下位置关系,用上面、下面方位词回答问题。

2、培养幼儿的空间感知能力。

活动准备:

动物玩具若干个,小架子(上、下两层)1个,苹果树挂图一幅,苹果卡片干

活动过程:

(一)运用演示法、操作法教幼儿辨别上、下

1、展示小架子,确定上、下位置

2、请小朋友按要求将玩具放在指定的上、下位置(如:小狗、小猫放在上面、小兔小鸡放在下面)

3、自由取玩具,并说明是从什么地方(上或下)拿来的。

(二)用游戏法辨别上下

出示苹果树及苹果,组织幼儿做游戏苹果树上结苹果(请小朋友把苹果粘贴到苹果树上),苹果熟了(请小朋友将苹果从树上摘下来)

(三)看图《小动物藏在哪儿》教师让幼儿看用书上的图,说一说小动物都藏在哪儿,如:小猫藏在桌子下面等。

教学反思:

通过上课、反思,我意识到本次活动有不足之处。在整个活动中,一个环节向下一个环节过渡时,都是由老师提出问题,不应过多的去牵着幼儿走,让他们独立完成,这样才能看出幼儿对本次活动的掌握差异,以对个别没掌握的幼儿进行巩固辅导。

数数歌小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操作过程中,感知物体的大小特征

2培养幼儿比较的意识与能力

活动准备:

自备教具:

1母鸡教具一个,有大有小的鸡蛋纸做教具若干

2大、小、比较大的筐各一个

活动过程:

一、通过游戏,培养幼儿比较的意识与能力

请幼儿按老师的要求,将手伸进摸箱里,摸一摸,感觉一下里面都有什么?一样不一样,哪个大、哪个小,并能按老师的要求正确取出大球或小球。

儿歌:摸摸看,摸摸看,摸出个大(小)球看一看

出示动物形象,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咯咯咯咯哒!是谁在叫呀?”(老母鸡)

“你们看看,老母鸡要干什么呢?”(生鸡蛋)

通过操作比较,感知物体的大小特征

教师:“咯咯咯咯哒,老母鸡生了几个鸡蛋?(三个)

“鸡蛋像什么”?(幼儿自由说说)

“鸡妈妈生的三个鸡蛋一样吗”?(一个大一个比较大一个最小)

教师:“你们看,老母鸡又下了很多的鸡蛋(出示大小不同的鸡蛋),我们帮它把鸡蛋装进小筐里吧”(发给每人几个大小不同的鸡蛋,比较后,放进前面的小筐里,要求按大小放进不同的筐里)

二、请幼儿完成书上的评价练习

请幼儿翻开书第13页,提问:“树上有什么?看到了什么”

请幼儿比较图中每组事物的大小,讨论哪件衣服与那件短裤是可以配在一起的。

请幼儿自己在书上为短裤涂上与之大小相配的衣服的颜色。

数数歌小班教案 篇4

设计意图:

《新纲要》中提出,"幼儿园教育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幼儿游戏中蕴藏着发展的需要和教育契机,小班的孩子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易分散,幼儿注意的稳定性相对就较小,游戏是幼儿最感兴趣的活动形式。糖果是幼儿最喜欢的零食,基于这一理念,我设计了《包糖果》这节活动。

小班幼儿的手部大肌肉群和精细动作的发展使他们能完成糖果包装任务,为此,我提供实物让幼儿感知数量,运用观察法、操作法等使幼儿在操作中感知5以内的数量。这不仅生动有趣,又能提高幼儿认知数量,巩固手口一致点数,非常适合小班教学。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感知5以内的数量,能按照点卡匹配相应数量的糖果。

2、学习手口一致地点数5以内的数量,按照数量对应摆放糖果。

3、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知识经验准备:会包糖果、知道糖果都是有包装袋的。

物质材料准备:场景布置、货架、糖果、糖果纸、礼盒。

活动过程:

一、参观糖果屋,激发幼儿兴趣

今天我带小朋友去一个地方,你们想去吗?那就一起去看看吧!

哦,是糖果屋对吗?那请你们来看看我的糖果屋里面都有些什么啊?(引导观察货架)

虽然糖果店是装修好了,但糖果还不够,你们愿意帮我把包装袋和糖果包装好吗?

二、幼儿操作:按点装糖

观察包装袋,发现圆点,讨论该怎么装糖果:包装袋上面有几个圆点就放几个糖果。

1、个别示范、交流:

你装了几颗糖,为什么?

原来糖果袋上有几个圆点就装几颗糖,那你们会装吗,大家试一试

2、集体操作、交流:

谁愿意上来说一说自己装了几颗糖,为什么?

哦,你们都帮我的糖果包装好了是吗?那请小朋友来帮我放到架子上好吗?

咦,你们看,我的架子上面也有圆点,你们能按照架子上的圆点来帮我放放好,好吗?

三、集体操作:按数装糖果

看,这边还有什么啊?那这些礼盒该怎么办呢?

1、认识5以内的数字

在这里面我该装几颗糖呢?为什么?

哦,那我装对了吗?(集体验证,引导幼儿盒子上有几个圆点就装几颗糖)

小结:你们真棒,知道礼盒上有数字几就装几颗糖。

2、糖果上架

哦,刚刚我们一起把这些礼盒都装好了,那我们再把它们按照这里的圆点数量摆放好,好吗?

看,我的糖果都包装放好了,我的糖果店开张啦!欢迎大家来买糖。

四、分享糖果,体验游戏的快乐

糖果屋开张啦,为了感谢大家的帮忙,我请小朋友们吃糖喽!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是想通过用简单易懂的方法教会幼儿感知5以内的数数,进一步帮助幼儿对1-5数字的理解,同时也给孩子独立动手操作练习的机会。但这节课下来也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在课堂中没有灵活准确运用量词,自己对数学语言组织还有所欠缺,自己的语言有点零乱,啰嗦,也没有激情的教学语言,这些都是我在以后的教学中必须改进的地方。

数数歌小班教案 篇5

数学活动《有趣的数字宝宝》

三.活动目标:

1、在认识数字0——9的前提下,将他们排序。

2、在比较观察中,了解发现数字在生活中的意义。

3、数字变化后,幼儿对其形状感兴趣,幷乐意产生想象。

4、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

5、发展观察、辨别、归案的能力。

四.活动准备:

PPT课件、日历、奶瓶、温度计

五.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出示10个格子,幼儿数出。

2、幼儿根据提示猜出每个格子中的数字宝宝。

(二):1、给数字宝宝排序(提示顺序,倒序,单数,双数)

0123456789

9876543210

13579

2468

2、分享老师展示的各种排列方式

(1)认识基数13579

(2)顺时针,圆形,三角形

(三):结合生活中的数字,让幼儿理解这些数字宝宝所表示的意义,教师展示PPT中不同的物体

(1)日历

(2)奶瓶

(3)温度计

(4)目录

(四):数字宝宝的组合图形

幼儿逐一观察每个有数字宝宝组成的图形,说一说画的是哪些图形?是有哪些数字宝宝组成的?

(五):活动延伸:

幼儿挑选自己喜欢的数字宝宝,动手画一画。

教学反思

活动中,我充分考虑到如何“防止小学倾向”活动全过程以游戏为主,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特别是随着音乐的身体活动,不仅让幼儿认识自已,又找到了自已身体上与数字有关的事物。

活动中,投放了一些材料。打扮漂亮的猫宝宝;分组装好的花片;装有数字的彩色气球。这些调动了幼儿的兴趣,做到材料投放的有效。在小屋内,上床有气球,幼儿爬上床才取下气球,锻炼幼儿的攀爬技能。

课后,有个听课老师问我,你这节课是不是想实现孩子认识1-5,初步理解数意义?我说,是啊。可后来细细一想,我真的实现了。我预定的目标的吗?是不是每个幼儿都认识了呢?今后在活动中要注重实现活动目标

如果让我重上这节课,在“神秘小屋探险 ”时,我会和幼儿做一些进入“神秘小屋”的准备活动。如手电筒等。

数数歌小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感知7的组成

2、初步感知数的分合有序性

活动准备:教具:每名幼儿人手一份数量为7的棋子,记录纸,数字粘贴,

活动过程:

一、设计情景:“有一只小猪做事不专心,有一天妈妈确定考考小猪,让小猪分一分7能分成几种小猪低下头难为情的说妈妈我不会”请幼儿来帮助

二、幼儿动手操作:分棋子边分边记录

三、教师和幼儿共同总结、请幼儿来说一说是怎样分的,教师在黑板上记录(记录时要找具有代表性的,一种是有规律的,一种是无规律的)请幼儿对比一下,哪种方法更容易记录,你最喜欢哪一种为什么?感知数的分合有序性

四、幼和相互检查并改正记录纸上的错误,改过后自已奖力自已数字粘贴,贴于胸前

游戏:找朋友。

玩法:跟椐胸前的数字粘贴进游戏,要求两个好朋友胸前的数字合起来是7

活动反思:

经过之前对数学数字的练习,我班的幼儿对数字组合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在教学的开始,我们对5、6的组成进行了复习,这样用之前学过的知识先做了一个简单的铺垫,对幼儿接下来的学习也打下了基础,让幼儿在学习新知识会更容易更轻松。

本课活动完成后,幼儿对7之内数字组合还是有了一定的掌握,基本达到教学目标

数数歌小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幼儿学会比较物体的大小,能用"大"或"小"来表述物体,体验物体的相对性。

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活动准备:

1、各种实物(如碗,皮球等)2、雪花片大的,小的和幼儿人数相等。

3、大小皮球各半,大小筐各一只。

活动过程:

1、比比哪个大,哪个小逐一出示各种实物(如碗,皮球等)每种大小各一个,教师问:"这是什么?哪个大?哪个小?"再出示大小篮子各一只,请幼儿按大小给实物分类,大的放在大的篮子里,小的放在小篮子里。

2、玩"听口令举雪花片"的游戏请幼儿每人拿一种图形雪花片,大小各一片,听教师的口令举雪花片,如举大的圆形雪花片,举小的正方形雪花片等等。

3、玩"拣皮球"游戏①幼儿围在皮球周围念儿歌。"小小皮球真调皮,一眨眼儿跑掉了。"念完儿歌后,教师把大小皮球向四周滚出去,幼儿分散捡皮球,捡到皮球后说,"我捡到一个大(或小)皮球。"②出示大小筐各一只,请幼儿先想一想自己的皮球应放在哪个筐里,然后把自己的皮球放到筐里。

教学反思:

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活动枯燥、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未发展,所以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操作的丰富材料的环境,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选择性、可操作性的空间。使幼儿能独立的操作材料,并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幼儿的自主性,选择性,独立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达到了主题总目标预设的要求。

数数歌小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理解长短的概念,学习比较物体的长短,并用语言进行描述。

2、能用一端对齐法对物体进行比较,并按照物体的长短特征进行分类。

3、很快融入游戏氛围参与活动,体验游戏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人手一只篮子。里面放有彩色纸条两根(一样长),吸管两根(有长短),彩带三条(红长、绿短、黄最短)。

2、彩色纸一张,透明敞口塑料袋两个(袋上分别标有数字1、2)。

3、音乐《红绸舞》。

4、场地布置:红绿黄三个圈作舞池。

活动过程:

一、小魔术导入,激起兴趣、感知长短。

(一)老师变魔术。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小魔术,睁大你们的小眼睛,看仔细喽。

把两根相同的纸条变成一长一短。

2、幼儿观察有何不同,说说是怎么知道的。

小结:我们的宝宝真棒,用眼睛就能看出两根纸条不一样,一根长一根短。

3、告诉幼儿“变”的秘密。

(二)幼儿变魔术。

1、幼儿从篮子里拿两根纸条学做小小魔术师。

2、说一说,哪根长哪根短。

二、操作活动,进一步加深对长短的理解。

(一)两个物体进行长短比较、分类。

1、请幼儿从自己的小篮子里拿出两根吸管进行比较。

说说你是怎么发现哪根长哪根短。

2、除了用眼睛看,还可以怎样做呢?

引导幼儿用一端对齐法进行比较。(可横着也可竖着斜着比)

3、送吸管回家。将长的送进1号袋,短的送进2号袋。

4、检验。

师将一个袋子里的吸管拿出用一端对齐法检查是否一样长。另一个袋子里的请有意愿的幼儿进行检查。

(二)尝试用一端对齐法对三个物体进行长短比较、分类。

幼儿从篮子里取出三根彩带。

1、选一条自己喜欢的彩带。

2、尝试比一比、说一说自己拿的是长的、短的还是最短的。

3、长的请到红舞池、短的请到绿舞池、最短的请到黄舞池。

三、游戏:彩带飘起来。

播放《红绸舞》,和幼儿共同跳起来,把彩带舞起来。

课堂实录:

一、小魔术导入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小魔术,睁大你们的小眼睛,看仔细喽。

师:(出示彩色纸)这是一张黄色(幼儿说)的纸。

我要把它变成四根一样的纸条。(取两根)

师:看好了,我要变了……

师:现在它们一样吗?

幼:不一样。

师:哪儿不一样?

幼:这个小了。(手指着短的一根)

幼:变短了。

师:真棒!是啊,有一根变短了。这一根呢?

幼:没有变。

幼:变长了。

师:其实啊,这一根没有变,跟它比起来长一些。我们就叫它长纸条,短的这个呢,就叫短纸条。跟老师一起说——

师幼:长纸条、短纸条,长纸条、短纸条。

师:想知道这个魔术怎么变的吗?

幼:想。

师:看仔细了!这个手指悄悄地把上面的纸往下一压,再赶紧捏住就行了。你们也来变变吧!

师:轻轻地从篮子里拿出两根纸条。带着一起变,再指导个别孩子。

师:你们都成了小小魔术师喽!把纸条举起来说说哪根长哪根短。

幼儿看着自己的纸条口中念念有词——这个长,这个短。

师:把纸条放回篮子,来活动活动我们的手指。

教师边带幼儿活动手指边说:我们的手指也有长短,捏捏最长的……

二、操作活动

(一)两根吸管比。

师:请你们从自己的小篮子里拿出两根吸管,看谁最快!

师:看看它们一样吗?如果不一样,哪里不同呢?

幼:有个长、有个短。

师:你们是怎么发现它们一个长一个短的呀?

幼儿茫然。

师:是用……(暗示幼儿说用眼睛看的)

一幼儿:我是用眼睛看的。

师:是啊,我们的小眼睛真能干。

师:除了用眼睛看,还可以怎样做呢?

幼:我这样比的。(他把两根吸管靠在一起)

师:这个办法真不错。

师介绍一端对齐法。

师:你们也试试。

幼儿操作。师提示幼儿说说长吸管、短吸管。

师:现在请你们帮忙把送吸管回家。将长吸管送进1号袋,短吸管送进2号袋。

师:送得很快啊,表扬一下。

师:我们一起来检查一下。

师拿1号袋检查。

师:谁来检查2号袋?

另一个袋子里的请有意愿的幼儿进行检查。

(二)三根彩带比

师:篮子里还有什么呀?

幼:是彩带。

师:选出一条你喜欢的。

师:用刚才的方法来比一比看看拿的是长的、短的还是最短的。

幼儿操作。

师:每个人手上只有一条,把其它两个放进篮子。

师:把长的举起来。

幼儿都举对了。

师:很棒。长的放下,举最短的。

几个幼儿看到别人举起黄的,也跟着举了起来。

师:想想哦。最短的放下,举——短的。

师:接下来请长的站到红圈里。短的站到绿圈里。最短的站到黄圈里。

三、彩带舞

音乐:红绸舞。

师:我们一起来跳个彩带舞吧!

师带幼儿随乐翩翩起舞。

课后反思:

整个活动下来,发现幼儿之间在能力上还是有差异的,大部分幼儿能很好地进行比较,但在表达方面上就有所欠缺,部分幼儿不能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在这点上还需要进一步思考,思考如何在数学活动中引导他们大胆讲出自己的想法,并帮助他们梳理总结。

在活动之前也看过一些关于“比长短”的文章,和同行的活动反思,所以在准备学具和提要求时更谨慎了。引出“一端对齐法”的概念,对幼儿能较快地理解还是有帮助的。相信对将来三个以上的物体进行比较有一定的帮助。

整个活动让幼儿在魔术中开始、游戏中结束,整体感觉孩子们能尽快地融入整个活动的氛围,都还挺开心的。

数数歌小班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能够区分图形特征,尝试根据图形特征、大小进行配对。

2、体验帮助小熊的快乐。

活动重点:

区分图形特征、大小。

活动难点:

根据图形特征、大小进行配对。

活动准备:

1、画有房子和小路的背景图、纸制小路(上面镂刻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的图形)。

2、形状、大小不同的图形多个,人手一份镂空纸制小路。

3、PPT。

活动过程:

一、熊宝宝摔跤了

1、出示手偶小熊胖胖:(幼儿向小熊问好)

2、播放PPT:小熊摔跤(音效)小熊怎么了?为什么会摔跤?

重点提问:原来路上有洞洞,让小熊摔得好痛!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洞洞是什么形状的?那可怎么办呢?(引导幼儿说出洞洞的形状、大小,并想到要修路)

二、一起帮小熊修路

1、说说怎么修?用什么修?(引导幼儿想象)

2、修路(出示背景图以及有洞洞的路面、与洞洞相应数量的三角形、圆形、正方形"石头"若干。)

重点提问:说一说你搬的石头是怎么样的,你的是什么形状的,是大石头还是小石头?

?可能出现状况1:图形未配上。(提醒幼儿看看形状对不对)

状况2:图形配上,大小没配上。(提醒幼儿看看大小对不对)

小结:原来要把洞洞填满,把路修好,需要找和洞洞的形状和大小都一样的"石头"才行。

三、结束活动

小熊说:"谢谢你们!帮老师把路修好!现在老师可以和老师的朋友一起去做游戏啦!"

活动评析:

1、精心选材,符合幼儿年龄特点。

动物是小班幼儿极为感兴趣和喜欢的,出于幼儿的兴趣以及小班幼儿对数活动中几何图形的认知需要,选择学习活动教材中,"动物花花衣"主题中的"熊"这一点,进行了适当的延伸,设计了此数学活动,从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来看,幼儿对这样的选材是非常感兴趣和投入的,是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能关注本年龄段幼儿兴趣点。考虑到小班幼儿的认知特点,在图形配对上,其实,老师考虑融入大小、图形特征两个维度,因此在提供的图形数量上,老师进行了限制,只提供与洞洞数量相应的图形数量,以降低幼儿操作难度,提高活动的可操作性和可行性,但根据幼儿的经验和发展,可适当将难度提升,提供比洞洞数量更多的图形数量,这样就对幼儿的操作造成了干扰,提高了挑战性。

2、游戏激趣,引发幼儿学习兴趣。

幼儿辩认平面几何图形是小班数学教育中的难点,考虑到已经进入小班第二学期,因此在此基础上让幼儿更具图形特征、大小进行配对,就增添了一定的挑战,但这也给幼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又由于几何图形的认识过程往往过于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因此在这个活动中,老师以游戏情节贯穿始终,使幼儿的情感得到了满足。首先,漂亮的房子、坑坑洼洼的小路背景,以及将主人公小熊会声会色的表演融于PPT的音效及视频的直观画面,极大地吸引了幼儿;其次,修路的游戏操作又使幼儿体验到助人为乐的美好情感,在一定程度上也让幼儿感受到了极大的成功感,以及自老师价值的实现。

3、精美教具,激发幼儿主动学习。

首先,老师用纸板制成小路,并在上面挖出一些大小不一的几何图形作为坑,又以这些几何图形制片作为修路的材料。这样,既巩固了幼儿对几何图形的认识,又便于幼儿发现并改正错误,让幼儿在帮助小熊修路完成修路任务之后获得成功感,提高自信心,这比单纯的练习具有更大的教育价值。其次,将主人公小熊摔跤的可怜形象以及急切需要帮助的表现,淋漓尽致地表现在PPT的制作中,采用形象直观画面,以及生动的音效,很好地激发了幼儿帮助小熊修路的情感。

数数歌小班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在游戏情境中说出数词,尝试10以内的有序数。

2、有兴趣进行阅读,体验游戏的快乐。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下午好,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故事,小朋友想看吗?哎呀,我的书害羞了,不好意思出来了,大家一起来数一数,数到5,让我的故事变出来,好不好?1、2、3、4、5……不要害羞了,赶紧出来吧!”

1、看看上面都有谁呢?(蜗牛、螃蟹);

2、谁来告诉我,这是在哪里呢?(大海)有一只蜗牛爬啊爬,它爬到哪里去了呢?(沙滩上),谁来告诉我,蜗牛用身体的那一部分来爬呢?(谁上来指一指),对了,这是它的身体,有几个?(1个)蜗牛的身体体积真大,就像它的脚一样,所以它有几只脚呀?(1只)对了,所以呢,我们说1是蜗牛;

3、蜗牛干什么去呢?我们一起来问问它吧!”蜗牛蜗牛,你去哪?”(我去找朋友),你们看,它找到谁了?(小朋友),小朋友是用哪里在跑步呢?请幼儿数一数小朋友有几只脚呢?所以,我们就说2是是一个人,蜗牛和小朋友在一起玩的很开心,谁来数一数,现在沙滩上有几只脚?(3只),那这3只脚都是谁的呢?(蜗牛和小朋友的),所以,3是1只蜗牛和1个人;

4、蜗牛跟小朋友完了一会,不想玩了,说:“我要找朋友去了。”于是,就和小朋友再见了,那我们看看沙滩上这是谁呢?他又找到了谁(小狗),那现在沙滩上的脚变多了还是变少了?(变多了),数一数小狗有几只脚?(4只),那4是什么?(4是一只小狗);

5、小狗对蜗牛说:“蜗牛蜗牛咱们一起玩吧,于是两个小伙伴们在沙滩上开心的玩耍,看一看,沙滩上有几只脚?“(所以5是一只蜗牛和一只小狗),蜗牛找了这么多好朋友,可还是没有找到最喜欢的,蜗牛又走了……

6、我要问小朋友了,刚开始,沙滩上有1只脚,后来有2只,3只,变的越来越怎么样呢?(越来越多了),那小朋友来猜一猜沙滩上还会有几只脚呢?(幼儿自己回答);

7、蜗牛爬呀爬,你们看,它又遇到谁了?(七星瓢虫),蜗牛喜欢它吗?于是,它们在一起玩耍,我请一个小朋友数一数,现在有几只脚?(所以,7是一只七星瓢虫和一只蜗牛);

8、瓢虫说:“你要走了吗?“蜗牛说:“我要去找我的朋友。”

小朋友猜猜,接下来,沙滩上会有几只脚呢?会有谁呢?

9、蜘蛛从石头下面出来,说:“蜗牛,早上好吖,你这么着急要去哪里呢?数一数,现在有几只脚?”(9是……..)

10、蜗牛终于找到自己满意的好朋友,你们看,是谁?(螃蟹),它们开心的在沙滩上晒起了太阳。

二、游戏:

幼儿自己围城圈,说:“站起来,蹲下去,小脚小脚放放好,1、2、3,我来数一数”(数一数一共有几只脚。)

数数歌小班教案 篇11

活动目标:

1、在游戏活动中,初步尝试按鞋子的大小、颜色、外形等特点进行配对。

2、初步培养观察力和动手能力,萌发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3、养成自己整理鞋子的良好习惯。

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5、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活动准备:

半圆形的座位安排,中间留有空地;经验准备:宝宝有穿脱鞋子的经验材料准备:与幼儿人数相近的大小、颜色、款式各异的鞋子散落放在鞋架上,用布先遮起来;人手一张白纸;欢快的音乐一段。

活动过程:

一、奇怪的鞋子师:娃娃家里的宝宝呀,特别爱漂亮,她每天都要换一双新鞋子,所以她的鞋子特别多,最后,连她自己都分不清哪两只是一双了,有一天他穿了一双很特别的鞋子,一只是大的红鞋子,一只是小一点儿的花鞋子(教师边讲边出示两只鞋子),可是这一天,她非常不开心,你们知道她为什么不开心吗?(幼儿猜测,引导幼儿发现两只鞋子的不同)小结:两只大小不同、形状不同、颜色也不一样的鞋子不是一双,所以穿的人当然就不舒服了。

二、我的鞋子师:那我们穿的鞋子是怎样的,它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呢?

师:我们穿的鞋子的大小相同,颜色一样,款式也一模一样。除了这些秘密外,它还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呢?

教师提供白纸,引导幼儿观察鞋底的秘密小结:两只大小相同,颜色一样,款式一样,鞋底的花纹和形状也相同,但朝向相反的鞋子,我们叫它一双鞋。

三、鞋子配对(出示鞋架和随处乱放的鞋子)师:娃娃家的宝宝经常把鞋子乱丢乱放,害得妈妈找也找不到,还常常把鞋子穿错。听说我们小朋友很聪明,能够把鞋子一双一双的整理好,他们家的妈妈想请我们小朋友帮忙整理一下,好吗?可是怎样的两只鞋子才算一双呢?

师:我们脚上穿的鞋子的款式、颜色和大小都是一样的,请你也按照鞋子的大小、颜色、款式、鞋底的花纹和形状以及朝向等特点,把这些鞋子一双一双的配配好,再把它们摆放在座位前。

师:我们为什么要把这两只鞋子放在一起呢?

小结:外形一样、颜色一样、大小一样、鞋底的形状和花纹也一样,凹型所朝的方向不一样的两鞋子叫一双,所以要放在一起。

四、养成整理鞋子的好习惯师:我们的小朋友真是太棒了,把娃娃家的鞋子一双一双的摆放整齐,这下娃娃的爸爸、妈妈和宝宝要穿鞋就很方便,也不会穿错了,看上去也很漂亮。平时,我们回家换下来的鞋子也要一双一双的放整齐,下次穿的时候会又方便又快,而且,看上去也舒服。

活动反思:

1、根据幼儿的需求生成教育。

本活动的设计以"为了孩子的发展"的新课程理念为宗旨,教育价值取向强调的是让孩子们在活动中获取经验,获得学会学习的能力,当幼儿在生活中遇到困难(配错鞋子),于是我生成了《鞋子对对碰》这一活动。通过幼儿的实践,来解决幼儿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从而把"数学"的概念渗透于生活,促进幼儿的发展。

2、让幼儿在同伴的相互作用下进行学习。

同伴的相互作用是幼儿主动学习的重要因素之一,让他们共同交流中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互相启发、修正。这种相互的学习方式,会使幼儿学会接纳他人的观点,获得心理上的安全感。

3、提供合理的教育"平台"。

活动的目标符合我们小班幼儿的发展水平,在原有的经验基础上又适当的增加了难度。活动内容的选择既是幼儿感兴趣的又贴近幼儿的生活。在教学方法上注意"玩中学,玩中教,玩中求进步"的观点。在活动中,教师更多是以一个观察者、支持者的身份,关注幼儿与材料的互动情况,支持、推动幼儿主动学习。

数数歌小班教案 篇12

活动目标:

对生活中的数字赶兴趣,了解数字与人们现实生活中的联系,认识并且能正确书写10 以内的数字。

活动要素:

认读数字

辨别单双数

对数量对应关系的理解

活动准备:

漫画,数字胸卡,水果卡片“车票”等

活动过程:

一 开始部分

手指律动《数字歌》

1头牛 2匹马 3只小羊 找妈妈 4只ji 5只鸭 6只小鸟叫喳喳 7条鱼 8只虾 9条小虫慢慢爬 10个数字真有趣 我们一起学习它

二 基本部分

(1)通过手指律动 引出活动主题 《有趣的数》

师:小朋友表演的可真棒 今天老师就带你们一起去认识 有趣的数字宝宝

(2)请幼儿先说说在那里见过 有趣的数字宝宝

师:在正式认识他们之前 我想先请小朋友说说你都在那里见过他们呢?

生:闹钟 日历 电话 尺子 汽车路牌 等……

(3)如果没有了这些数字 我们的生活会什么样子呢

师:生活中没有了数字 我的生活一定很糟糕 你们说呢?

生:我们就不知道时间 不知道几号 不知道多长不知道有几岁不……

师:既然数字宝宝这样重要 现在我们就快来认识他们吧

1象铅笔细又长 2象鸭子水上漂

3象耳朵听声音 4象小旗迎风摇

5象秤钩来卖菜 6象豆芽列嘴笑

7象镰刀割青草 8象麻花拧一遭

9象饭勺来盛饭 10象铅笔和ji蛋

@_@我是分割线@_@师:小朋友们说不定这些可爱调皮的数字宝宝已经钻进你们的衣袖里给你们挠痒痒呢!快找找看吧

生:( 发现身边的数字贴 和水果贴)惊喜

师:小朋友们快告诉我 你们都找到了什么?(师让幼儿一个一个说一说找到的数字和水果的数量)

师:我建议 咱们一起和他们做个游戏好不好?

生:好~!

(4)游戏 “找朋友”

游戏规则: 相对的数字找到对应的水果数量

游戏目的:培养幼儿对数,量对应关系的理解

(5)游戏“快乐宝贝车”

游戏规则: 幼儿根据“车票”找座位共同帮助没有找到座位的小朋友找“座位”

(6)“请你画一画”

师:我们和数字宝宝做了怎么多的游戏 数字宝宝实在是太有意思了咱们来画画他的样子好不好啊?

生:好 ~!(发现描红纸拿出描红纸和彩笔)

师:(出示田字格)一座房子真奇怪,墙上开着窗四块,要问人从哪里进从前往后第2排小朋友看看这个是什么?

生:田字格

师:今天我们就在田字里画数字宝宝竖起我们的小耳朵仔细听

师:( 播放数字童谣)和小朋友一起写数字

三 结束部分

师:小朋友今天表现的非常聪明咱们的活动很成功老师奖励给你们一幅神秘的画这幅画的神奇之处在于他是由很多数字拼成的那么他们都是谁呢?小朋友你们能猜出来吗?

咱们下次活动一起来找找看好吗

生:小朋友们再见吧!

小学数学教案


每个老师都需要在课前有一份完整教案课件,而课件内容需要老师自己去设计完善。写好教案,才能实现完整课堂教学,写一篇教案课件要具备哪些步骤?经过多次挑选栏目小编为您整理出了这份最适合的“小学数学教案”,不要失去信念相信这篇文章会解决您的问题!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1、使学生掌握质数和合数的概念,知道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能正确判断一个常见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3、培养学生判断、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 质数和合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 正确判断一个常见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谁能说说什么是约数?

2.请写出下面这些数的所有约数。

15, 20, 34, 55

二、新课引入

师:想一想,如果要给1~12这12个数分类,你会怎么分?

生:按奇数和偶数分。

按一位数两位数分。

师:同学们还有新的分法吗?(没有了)这节课老师要给你们介绍一种新的分法,这是按一个数的约数的个数来分,可以把它分成质数和合数两类。那什么是质数?什么是合数呢?这节课我们将一起来认识一下。(板书:质数和合数)

三、新课讲解

1.学习质数和合数

(1)找出12个数的所有约数

师:怎样按约数的个数来分类呢?下面先请同学们找出这12个数的所有约数。

请两位同学到黑板上各写出6个数的约数,全班判断答案是否正确

(2)对这12个数进行分类

师:请同学们按照约数的多少,把这12个数分成以下三类:

只有一个约数 有两个约数 有两个以上约数

全班检验分法是否正确。

(3)引出质数与合数的定义

只有一个约数 有两个约数 有两个以上约数

1

4,6,8,9,10,12

2,3,5,7,11

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质数 合数

观察分出的三类约数各有什么特征,让学生说出质数与合数的定义

师:质数和合数的主要区别在哪里?(约数的个数不同,只有两个约数的是质数,有两个以上约数的是合数)

师:仔细观察这5个质数的约数,都有什么特点?(只有1和它本身)

师:根据这个特点能试着给质数下定义吗?

指数的定义: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我们把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

师:仔细观察这6个合数的约数,它们都有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为什么就不是质数呢?(除了1和它本身外还有别的约数)

师:根据这个特点能试着给合数下定义吗?

合数的定义: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外还有别的约数,我们把这样的数叫做合数。

师:你觉得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定义的关键词是什么?

理解只有除了还有这两个关键词的区别。

提出:只有是除了就没有的意思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五年级下册《合数与质数》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五年级下册《合数与质数》教学设计师:那为什么数1分到第三类呢?(它只有约数1一个约数,因此它不能分到质数(两个约数)类,也不能分到合数(两个以上约数)类)

师:因此,我们说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2、质数、合数的判断方法

出示例2

判断下面各数,哪些是质数,那些是合数?

17, 22, 29, 35, 37

师:你会根据什么方法来判断呢?(检查这个数的约数的个数)

师:是不是要把这个数的所有约数都找出来才能判断吗?(不用,根据质数和合数的定义,除1和它本身外,只要看还能不能找出其它的一个约数就可以判断了)

师:非常好,现在同学们试试用这种方法判断这几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抽学生口答,并说出判断的依据

练习:做一做

3. 探索100以内的质数表

师:判断这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如果每次都要算出这个数的约数的个数,麻烦吗?(麻烦)下面老师介绍一种更简便的方法查质数表法。只要我们把一定范围内的质数都找出来,判断时,只要查一查表内有没有这个数,有就是质数,没有就不是质数。

师:那怎么做100以内的.质数表呢?

阅读练习十三第1题,按十三题的方法找100以内的质数:

(1) 写出2~100的数

(2) 依次划去2,3,5,7的倍数,2,3,5,7本身不划

翻开书本60页,对照质数表是否与自己的结果相同。

四、巩固练习

1. 练习十三第3,4题

2.找出20以内的质数与合数

3. 说一说

(1)既不是质数,又不是合数的自然数可能是 .

(2)即使偶数,又是质数的数肯定是

(3)即使奇数,又是合数的数肯定是

(4)即使质数,又是奇数的最小的是

五、作业

练习十三第2题

预习分解质因数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复习圆和轴对称图形

复习要求:

学生进一步弄清概念,能正确地运用公式解答问题。

复习步骤:

一、基本练习

口答:

1、分别说出从1――9的值。

2、求1的平方――15的平方分别等于多少?

二、概念

1、圆、圆心、半径、直径。

2、圆周率、圆的周长。

3、圆的面积。

4、环形。

三、弧、圆心角、扇形。

熟记:

(1)在同一个圆里,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也都相等。

(2)圆是轴对称图形,任何一打直径都是圆的对称轴,圆有无数打对称轴。

(3)圆的画法。

(4)轴对称图形、对称轴。

四、公式

1、求圆的半径r

(1)已知直径d,求半径r

(2)已知周长C,求半径r

2、求圆的直径d

(1)已知半径r,求直径d

(2)已知周长C,求直径d

3、求圆的周长。

(1)已知半径r,求周长C

(2)已知直径d,求周长C

4、求圆的面积。

(1)已知半径r,求圆面积S

(2)已知直径d,求圆面积S

(3)已知周长C,求圆面积S

5、求环形的面积

大圆面积-小圆面积

五、作业:

课本第120页9、10题。

课本第123页11――12题。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根据生活经验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并能够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位置。

2.能力目标:经历又根据生活经验辨别东南西北各个方向的过程和物体所在的方向位置的探索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积极参与观察、辨认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与同伴合作意识和表达交流的习惯,感受数学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点:

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并能够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位置。

教学难点:

根据地图上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培养和发展空间观念。

解决策略:

合作探究前置作业在操场上辨认东、南、西、北,说说四个方向分别有什么,再记录下来。

教学内容:

辨认东、南、西、北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问题探究

1.老师明确:太阳升起的方向是东方。

我们面向东方,后面就是西方,是太阳落下去的方向。左方是北,右方是南。

2.学生互相说一说东、南、西、北,并指一指。

3.小组合作:看看东、南、西、北各有什么,

认真倾听,仔细记忆,边指边说,在附页的记录纸上把它们记下来,标明方向。

每组派一名代表说一说。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体验感悟

三、总结

1.地图是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顺序绘制的。

2.在教室里辨认东、南、西、北,并填空。你面向方。

门在方。黑板面向着方。你的左方是方,右方呢?后方呢

3.游戏。三人一组,一人说要求,一人做,另一人裁决是否正确。例:甲说:请你面向东。乙就按要求面向东。丙看看乙做得是否正确。

3.介绍指南针。(1)、出示指南针。告诉学生指南针是辨认方向的能手,不管把它放在什么地方它总是一端指南、一端指北,有了它,人们就不会再迷失方向。(2)你们知道这神奇的指南针是哪能个国家发明的吗?(中国,指南针是我们的祖先在20xx多年前发明的)

回家后观察你家的'门朝哪个方向?

课下搜集辨别方向的方法。

想一想,填一填。

小明面向北方站着,他的后面是方向,左边是方向,右边是方向。

小华面向西站着,她的后面是方,她的左边是方,她的右边是方。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需要在哪方面努力?你的同桌呢?

学生总结。课题

辨认方向

教材简析:

知道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学生在上节课已掌握东、南、西、北四方向知识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本节课教材的设计重视自然数、奇数、偶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基础,利用真实的生活素材开展数学学习。

学情分析:

学生对生活中的情景比较熟悉,在认识自然数上并不陌生。但是奇数、偶数的特点总结方面可能会欠缺一些。 设计思路 通过用谜语星星引发后面的故事情景,让学生打开智慧之窗。从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深刻理解了“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道理,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并深深体会到数学的价值。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合作交流,认识奇数和偶数。

教学方式:

自主、探究、合作。

教学手段:

借助多媒体课件。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经历认识自然数、奇数、偶数的过程。

2、认识自然数,能用直线上的点表示自然数;知道奇数、偶数;能判断一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

3、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让学生认识自然数,能用直线上的点表示自然数。

教学难点:

知道奇数、偶数;能判断一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探索自然数的特征。

师:老师发现,天空有几颗非常明亮的星星,它们一共是4.5颗,你觉得老师这句话有什么问题吗?

生:我觉得星星的颗数不能用4.5来表示。

师:那你觉得用什么数来表示才好呢?

生:我觉得用像1、2、3这样的数来表示好。

师:说的非常好!我们平时数东西的'时候,就像这样1,2,3,4,5一个一个地数,这些数都叫自然数。(板书:自然数) 课件出示问题:0是自然数吗? 小组讨论。学生汇报结果。

小结:0也是自然数,它表示一个物体都没有。

二、用直线上的点表示自然数。

师:自然数不但可以用数的形式来表示,还可以用直线上的点来表示。我们一起来看。(课件出示:用直线上的点表示自然数的内容。)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直线上的数,(手势)看看你能发现什么?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学生观察交流、讨论。教师可以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去。 教师指名回答。

师:这些就是我们今天要掌握的自然数的特征,大家跟老师一起再来概括一遍,“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没有的自然数,最小的自然数是0。”

三、认识奇数和偶数。

师:大家喜欢做游戏吗?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请十位同学到前面来。 学生举手,教师请十位学生到前面站成一排报数:1、2、3 师:请报单数的向前一步走。

师:你有什么发现吗? 学生交流。

生1:我发现10名同学的报数不是双数就是单数。

师:刚才我们提到了单数和双数,单数都有哪些数?双数又有哪些数?谁给举一些例子?

师:在数学上,我们把单数又叫做奇数,(板书:奇数),注意字的读音。双数又叫做偶数。(板书:偶数)值得说明的一点:0也是偶数。

师:现在,谁能举出几个奇数和偶数的例子呢?

四、尝试应用。

1、师:我们在生活中也经常用到奇数和偶数。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奇数和偶数?

生1:电影院的座位号分奇数号和偶数号;

生2:上体育站队报数。

2、观察数列,初探奇数、偶数的规律。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奇数和偶数。下面请同学们拿出练习本,试着按要求写出奇数和偶数。

(1)写出自然数1-30之间所有连续的奇数。

(2)写出自然数1-30之间所有连续的偶数。 学生在练习本上写,教师巡视指导。

师:谁愿意给大家展示一下你写的。你给大家读一下好吗?

师:我们一起来看这两组数,有什么新发现吗?四人小组可以讨论讨论。 学生讨论。

师:哪个组想把你们的发现告诉大家?

五、课堂练习。

1、下面各数中,哪些是自然数? (出示题目:6、25、1、47、0.01)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3、在圆圈里填上奇数偶数。

4、数字游戏。 (学生手中拿着奇数和偶数的数字牌根据老师口令做游戏)

六、全课小结。

师: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呀?(学生交流)

师:看来同学们的收获真不少,老师这有一道拓展练习想考考大家,请看大屏幕(拓展练习:教室里有一盏亮着的日光灯,淘气的小明一连拉了8下开关。聪明的同学们,现在请你们来判断,这盏灯是否还亮着?如果拉9下呢?拉100下呢?)

师:看来,自然数就在我们身边,让我们都做生活的有心人,去生活中发现数学的美吧!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一、教材内容分析

1. 第95~ 97页例1、2

2.计算方法。

3.退位减法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理解掌握小数加、减法的方法。

2、 培养计算能力。

3、 培养细心检查的好习惯。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说明学习者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等三个方面的学习准备(学习起点),以及学生的学习风格。要注意结合特定的情境,切忌空泛。

说明教师是以何种方式进行学习者特征分析,比如说是通过平时的观察、了解;或是通过预测题目的编制使用等。

一般应包括学生的年级段、年龄特征、已有的基础、兴趣、思维能力、学习习惯等。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说明本课题设计主要采用的教学与活动策略,以及这些策略实施过程中的关键问题。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一是为支持教师教的资源;二是支持学生学习的资源,包括学习的环境、多媒体教学资源、特定的参考资料、参考网址、及其他需要特别说明的传统媒体。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一、 复习引入 2、 准备题:先计算,再说说整数加、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3、 引入:小数加法的意义与整数加法的意义相同,是把两个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今天学习小数加法。

754+3826 20xx-493

由本单元主题图创设的情境引入小数加减法的学习。

二、 教授新课

1、 创设情景:20xx年雅典奥运会跳水比赛中,女子10米跳台双人决赛中,中国的劳丽诗和李婷夺得冠军。

2、 劳丽诗和李婷是如何夺得冠军的呢,现在我们就把当时的情景回放一下。

通过这个表,你得到了什么信息?

现在你又得到了什么信息?

3、 小组尝试总结:小数加减法需要注意什么?

注意:上面数据中并没有去掉0是为了统计分数的时候能够方便比较。

生活中还有的时候也不需要把0去掉,谁能举例?(价签上)

4、 小结:计算小数加、减法,先把各数的小数点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得数里的小数点,要和横线上的小数点对齐。得数的小数部分末尾有0一般要把0去掉。

小组合作:

(1) 根据上面表格中的信息,你了解到了什么?

(2) 你是怎样知道的,说说你的方法。

(3) 你为什么这么计算,说说具体的计算过程。

汇报:重点是计算过程

以故事形式动态呈现小数加减法。

与以往教材编写加减法的顺序不同,本例题是先学减法,再学加法,是以故事发展的先后顺序来编排的。由于要知道“第一轮动作后,中国队领先多少分?”所以本例先安排小数减法的学习。接着,要知道“中国队两轮的总成绩是多少?”所以再学习小数加法。这样安排,合乎情理,易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主动计算的兴趣。

三、 复习巩固:

四、 复习巩固:

1、 口算下面各题:

0.7+0.9 4.7-0.5 0.56-0.45 1.2+0.8 1-0.4

0.39+0.15 7.7+0.6 3.6-0.8 4.8-3 1.7-0.3

2、 算一算:

10.52+3.48 15.24-3.84 9.9+10.11 100-0.27

3、 培红小学师生自己粉刷墙壁,节约了1118.32元;自己修桌椅,又节约了120.8元。一共节约了多少元?

4、 一箱钉子,连箱共重52.5千克,箱重2.5千克,钉子净重多少千克?

五、 总结:今天我们复习了什么内容?要注意什么?

报:

(1) 小数点对齐

(2) 数位对齐

(3) 得数的末尾有0,一般要把0去掉

板书设计:

小数加减法

小数加减法的`方法:计算小数加、减法,先把各数的小数点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得数里的小数点,要和横线上的小数点对齐。得数的小数部分末尾有0一般要把0去掉

七、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不必面面俱到:

1. 反思在备课过程中对教材内容、教学理论、学习方法的认知变化。

2. 反思教学设计的落实情况,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出现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等,避免空谈出现的问题而不思考出现的原因,也不思考解决方案。

3. 对教学设计中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尤其是对以前教学方式进行的改进,通过设计教学反馈,实际的改进效果如何。

4.如果让你重新上这节课,你会怎样上?有什么新想法吗?或当时听课的老师或者专家对你这节课有什么评价?对你有什么启发?

小学数学教案 篇6

教学内容:

负数的初步认识,教科书第2~4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的作用,感受运用负数的需要和方便。

2、能力目标 使学生知道正数和负数的读法和写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又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3、感目标 使学生体验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正数和负数以及读法和写法。

教学难点:

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温度计、练习纸、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承前启后

1、出示主题图。教材第2页主题图。

2、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说出图中内容。(教师:观察上图,你能发现什么?0℃代表什么意思?-2℃ 和 2℃ 各代表什么意思?) 引出课题并板书:负数的初步认识

二、学习引领

1、教学例1 。

(1)教师板书关键数据:0℃ 。

(2)教师讲解0℃的意思: 0℃表示淡水开始结冰的温度。

比0℃低的温度叫零下温度,通常在数字前加-(负号):如-2℃表示零下2摄氏度,读作:负三摄氏度。

比0℃高的'温度叫零上温度,在数字前加+(正号),一般情况下可省略不写:如+2℃表示零上2摄氏度,读作:正三摄氏度,也可以写成2℃,读作:三摄氏度。

(2)我们来看一下课本上的图,你知道北京的气温吗?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都是多少呢?随机点同学回答。

(4)了解了北京的气温,下面我想请同学告诉我哈尔滨的气温,它与上海气温比较又怎样呢?用手势告诉大家好吗?

2、学生讨论合作,交流反馈。

(1)请同学们把图上其它各地的温度都写出来,并读一读。

(2)教师展示学生不同的表示方法。

(2)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用+和-就能准确地表示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

3、教学例2。

(1)教师出示存折明细示意图。(教材第2页的主题图)教师:同学们能说说支出(-)或(+)这一栏的数各表示什么意义吗?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交流,然后指名汇报。

小学数学教案 篇7

一、创设问题情境,复习旧知识,激发学生兴趣,引出本节要研究的内容.

活动1 纸币问题

小明手头有12张面额分别是1元、2元、5元的纸币,共计22元,其中1元纸币的数量是2元纸币数量的4倍.求1元、2元、5元的纸币各多少张?

学生活动设计:

设1元2元分别为x张、y张,如何列方程组?用什么消元法比较好呢?

只设一个未知数,用一元一次方程能否求解?(能,但不方便。对未知量较多的问题,所设的未知数越少,方程往往越难列。其实题中有三个未知量我们就设三个未知数来解决。)

自然想法是,设1元、2元、5元的纸币分别是x张、y张、z张,根据题意可以得到下列三个方程:

x+y+z=12,

x+2y+5z=22,

x=4y.

这个问题的解必须同时满足上面三个条件,因此可以把三个方程合在一起写成

教师活动设计:

在学生活动的基础上,适时给出三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并激发学生探究其解法的热情.

板书:三元一次方程组:含有三个相同的未知数,每个方程中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并且一共有三个方程,像这样的方程组叫做三元一次方程组.

活动2 讨论如何解三元一次方程组

我们知道二元一次方程组可以利用代入法或加减法消去一个未知数,化成一元一次方程求解.那么能否用同样的思路,用代入法或加减法消去三元一次方程组的一个或两个未知数,把它转化成二元一次方程组或一元一次方程呢?观察方程组:

仿照前面学过的代入法,可以把③分别代入①②,得到两个只含y,z的方程:

4y+y+z=12

4y+2y+5z=22

得到二元一次方程组后就不难求出y和z的值,进而可以求出x了.(问题:同学们还有不同的消元法吗?比较一下哪种方法较好。)

总结:

解三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思路是:通过“代入”或“加减”进行消元,把“三元”转化为“二元”,使解三元一次方程组转化为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进而再转化为解一元一次方程.即

板书:

三元一次方程组

二元一次方程组

一元一次方程

消元(代入、加减) 消元

三元变二元最佳方法:

1、有表达式的用代入法;2、缺某元,消某元;3、相同未知数的系数相同或相反或整数倍的用加减消元法。例分析:p114习题1

二、主体探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题分析:解三元一次方程组

分析:方程①只含x,z,因此可以由②③消去y,得到一个只含x,z的方程,与方程①组成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

解:②×3+③,得

11x+10z=35 ④

①与④组成方程组

解这个方程组,得

把x=5,z=-2代入②得

因此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为

板书:(可略)解三元一次方程步骤、格式:1)、三元变二元(有的可直接变一元),利用代入消元法或加减消元法或其他简便的方法,把三元变二元的方程组;2)、解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求得两个未知数的值;3)、将这两个未知数的值代入原方程组中较简单的一个方程,求出第三个未知数的值;4)、把这三个数写在一起就是所求的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小学数学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根据统计结果回答问题、发现问题,进行简单的预测和较为合理的判断。

2、让学生进行一些社会调查,体验实践性和现实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让学生选择记录方法作记录,并体会哪种记录方法既清楚又方便。

教学难点:

根据统计表提出问题并初步进行简单的预测。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教师谈话:同学们,新的学期已经开始了几天,我们的'学习生活正逐渐步入正轨,今天,老师要请你们帮忙,为老师评选一名数学学习委员。

教师出示评选条件

1、数学成绩优秀。

2、愿意为大家服务,乐意为数学老师服务。

师:你想推荐谁当数学科代表?(学生自由发言并说出理由。)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筛选出两位学生的名字写在黑板上,如

教师:刚才我们通过筛选选出了两位合适的同学,那么,这两位同学哪个更合适呢?我们要从这两位同学中选一位,你有没有合适的方法?引入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1、学习用记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2、根据统计结果回答问题、发现问题,进行简单的预测和较为合理的判断。

三、师生合探

1、用我们上节课学习的举手统计的方法可行吗?为什么?

2、我们如何 收集数据?

生汇报(学生自由发言。)

师小结:举手投票,存在很多人情因素,有时会出现其他同学不公平、不服气的情况,影响同学之间的和睦相处,那有没有更公平、公正的方法呢?出示小精灵的话:可以用投票的方式来决定谁能担数学学习委员。

教师讲解投票的方法,拿出准备好的小纸张,从黑板上选一个你心目中的科代表的名字。

学生动笔写,将写好的纸张折好,由小组长收上来。

师:现在老师要从这些纸张里拿出一张,报出名字,同学们要想办法把它记在纸张上,老师报一个,你记一个,一直到把这些纸张记完。请小组讨论一下,你们准备用什么方法来统计数?(提示学生:纸张很多,报得又很快,必须抓紧时间统计,最好能分工合作。)

小学数学教案 篇9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6页、47页例1及课堂活动第1题,练习九第1~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地图上的4个方向,并能运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

2.经历辨别方向的过程,初步体验方向的相对性,发展学生的方位感和空间观念。

3.明确方向在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具学具: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单元主题图、例1图、中国地图)。

教学过程:

一、拍手活动,引入课题

师生边拍边说:上拍拍,下拍拍,左拍拍,右拍拍,前拍拍,后拍拍。教师:我们刚才拍手时用到了哪些表示方向的词语?

学生:上下、左右、前后。

教师:你知道还有哪些表示方向的词吗?

学生:东南西北。

教师:在生活中,我们常利用这几个方向来描述事物所在的位置。(课件出示单元主题图,展示方向在生活中的应用)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4个方向。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教学地图上的东、南、西、北

(1)出示书中第50页中国地图。

教师:在地图上怎样辨认东南西北呢?谁会看地图?(会看地图的学生举手)(课件中内蒙古自治区整块闪动)

教师:内蒙古自治区在我国的哪一方?谁知道?

学生:内蒙古自治区在我国北方。

教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我是看了电视后知道的。

教师:你的`知识可真丰富,在内蒙古自治区有美丽的大草原(课件出示)。我们再来看看地图下方的海南吧!(课件出示美丽的大海图片)这里有蓝色的大海,气候温暖,燕子和大雁都要到那儿去过冬呢!你知道海南在什么方向吗?

学生:南方。

教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1:海南有个南字。

教师: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中国的许多地方在命名的时候确实考虑到了方向这个问题。

学生2:南和北是相对的。

教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从这里可以看出,地图的上面是北,下面是南;(板书:南、北)想一想,地图的左边、右边是什么方向呢?

学生:左西右东。

教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1:我从书上看到过,况且我爸爸也告诉过我。

学生2:因为西藏在我国的西方,西藏在地图的左边,所以我想地图上是左西右东。

学生3:我知道上海在我国的东方,被称为东方之珠,所以我想地图上是左西右东。

教师:同学们真能干,能够从生活中积累知识。人们规定,绘制地图时,上面表示北方,下面表示南方,左边表示西方,右边表示东方,简单地说,就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今后同学们就可以根据这句话来判断地图上的方向了。(板书:东、西)

(2)介绍十字形方向标。

教师将黑板上的东西相连,南北相连,做成十字形方向标,学生快速记忆地图上的方向。

(3)在课间活动中体验东南西北。

①徒手操:全体起立,面向黑板,和老师一起边做动作边说:面向地图,上面是北,下面是南,左面是西,右面是东!

②游戏:小小机器人,面向地图指方向!(教师说地图方向,学生用小手指出这个方向)

2、理解运用

(1)教师:请孩子们看书中47页图,这张图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法绘制的吗?你是怎样发现的?

学生:地图的右上角有一个箭头和一个北字。

教师:这个叫做方向标,猜一猜它表示什么意思?(学生:地图的上方就是北方)你还能联想到其他几个方向吗?(学生: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同学们在面向地图,看地图的时候,只要看见方向标,然后就可以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这句话来判断方向了。

(2)教师:请大家在书中的图上标出东、南、西、北。

(3)说一说:以岗亭为中心,东、南、西、北各有什么?然后和自己的小伙伴相互说一说。

教师:如果站在草坪、新华书店、红光路转盘、少年宫看,岗亭的方向又该怎样说呢?(学生分别回答)

教师:岗亭没动,为什么一会儿东、一会儿西、一会儿南、一会儿北呢?(小组讨论,汇报)

学生:因为观察地点不同,以草坪为观察点,岗亭在草坪的东面;以新华书店为观察点,岗亭在新华书店的北面

教师:物体所在的方位是相对的,观察的地点不同,方向就可能不同。

(4)指导学生完成书中例1第(2)小题,然后再集体订正。如果学生有难度,可借用十字形方向标。

三、解决简单问题

出示课堂活动第1题的中国地图。

教师:同学们,我们生活在重庆市,看一看,找一找,我们的家乡重庆的东、南、西、北方各有哪些省(市)呢?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然后集体汇报。

四、联系生活,拓展提高

(1)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九第1题。

(2)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九第2题。(可以用学具摆一摆,代替军舰,更形象直观。)

五、反思小结,自我评价

教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小学数学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学会十几减8、9的退位减法。

2、初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独立性。

教学重点:学会十几减8、9的退位减法。

教学难点:探讨十几减8、9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铅笔、投影。

教学过程:

一、模拟表演,提出问题

请表演的小朋友上台表演,师口述内容,生表演,一只大兔子开了一家文具店,小老鼠和袋鼠也在文具店里,这时来了一只小兔,它对大兔说:我买9支铅笔。大兔把铅笔都拿出来了:一捆(10支)和散的5支,这时大袋鼠提出了一个问题:15支铅笔,卖出9支,还剩多少支?

二、猜一猜,列出式子

1、想一想,猜一猜,还剩多少支铅笔呢?

2、列出算式,159

三、讨论159的算法

1、让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题。

2、小组讨论:你是怎样算的?

3、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1)、一根一根地减。

(2)、15分成10和5,10-9=11+5=6

(3)、把9分成5和4,15-5=1010-4=6

(4)、9+6=1515-9=6

4、尝试练习

(1)、让学生拿出学具摆一摆,计算试一试各题。

(2)、交流,你是怎么算的?

四、巩固算法

1、基本练习(练一练第1题)

(1)、让学生独立计算。

(2)、选3题跟同桌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2、摘苹果(练一练第2题)

在游戏中进行计算。

3、发展练习,(练一练教学游戏)

(1)、让学生自由看图描述故事,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

(2)、交流。

五、总结

板书:买铅笔

(1)15-9=6(2)15-9=6(3)15-9

因为9+6=

10-9=115-5=10所以15-9=6

1+5=610-4=6

小班数学教案


小班数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和一样多。

2、在活动中能用语言表达多、少和一样多的数量关系。

3、感受操作活动的乐趣,初步尝试与同伴配合操作。

活动准备:

1、小兔、小狗、小猴、小猪动物胸牌。

2、教具:4块菜地、各种不同数量的蔬菜卡片、圆点卡片。

3、学具:8块菜地、各种不同数量的蔬菜卡片。

4、糖果一罐。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引发幼儿活动兴趣。

师:春天到了,熊伯伯的菜园要播种了,想请小动物们一起帮忙种菜,看看都有谁来帮忙了呢?

依次出现各种动物角色,引导幼儿手口一致点数。

师:走,我们一起去帮熊伯伯种菜吧!

二、学习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一样多。

师:熊伯伯的菜园到了,快看熊伯伯已经帮我们分好了四块菜地。

1、交代种菜要求:每个小动物选择属于自己的菜地种菜,不能到别人的菜地里去种菜。

2、小动物们开始种菜。

3、统计并匹配对应的圆点朋友。

师:种的什么菜?种了几个?可以送几个圆点朋友?

4、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一样多。

师:你们知道谁和谁种的菜是一样多的?谁种的菜多,谁种的菜少?

小结:小动物们真厉害,发现了小兔和小狗、小猴和小猪种的菜是一样多的。还发现了小猴和小猪种的菜多,小兔和小狗种的菜少。

三、小动物们合作种菜,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

师:熊伯伯的菜园里还有菜没种完呢,想请小动物们再来帮帮忙。

出示菜地,交代种菜要求:两个小动物合作在一块菜地上种菜,看看你种的是什么菜?种了几棵?种好后和对面小动物种的菜比一比哪种菜多,哪种菜少?

1、小动物们合作种菜并交流谁多、谁少。

2、小结。

四、分享礼物—糖果,结束活动。

师:今天熊伯伯真高兴,谢谢你们的帮忙,熊伯伯菜园里的菜都种好了。这是熊伯伯给你们的礼物—糖果,我们一起回家分享好吃的糖果吧!

小班数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结合日常生活的具体事情理解并区分先后。

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活动准备:

1.礼品盒、内装有桃子的生长、小鸡的生长图片。

2.兔子、乌龟、小蚂蚁、小鸡的头饰、哨子、小旗

活动过程:

一. 谈话激趣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一段精彩的动画片《龟兔赛跑》。动画片中谁先到达终点?谁后到达终点?小兔子很不服气,想和乌龟再比赛一次,请小朋友当裁判好吗?

二. 理解先后

1. 教师布置好场地,幼儿扮演角色进行比赛,结束后提问:它俩谁先到达终点,为什么?

2. 小蚂蚁和小鸡看到小兔子和乌龟赛跑很有意思,它俩也想参加比赛,你们再当一次裁判好吗?

这次,是谁先到达终点?为什么?谁后到达终点?为什么?

三. 辨别先和后

比赛结束了,为感谢小朋友来给它们当裁判,小动物们给大家带来了一份精美的礼物,我们一起来看看!呀!是个漂亮的盒子,不知道里面装着什么?你们想不想知道?老师也很想知道,怎么办呢?(引导先做什么,后做什么)然后教师打开盒子,取出一些礼物。

1. 桃子的生长图:图上画着什么?都是桃树,开花和结果,哪个在先?哪个在后?

2. 小鸡的生长图:图上画着什么? 在小鸡的生长过程中,哪个在先?哪个在后?

四. 结合日常生活,扩散幼儿对先后的认识。

原来,赛跑有先有后,植物生长,动物生长有先有后。那么,在生活中,我们做事情也应该有先有后,请小朋友想想,你穿衣服时,应先做什么,后做什么?

每天早晨你来到幼儿园,会先做什么,后做什么?

在你吃水果前,应该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在小朋友吃饭前,你应该先做什么,后做什么?

小结:生活中的每件事做起来都有先有后,现在咱们一起随着音乐到外面表演日常生活模仿操吧!

教学反思:

本活动通过游戏形式让孩子在玩玩中掌握新的知识:先让孩子扮演角色进行比赛理解先和后?此游戏即让孩子复习了已学过的知识,同时也在潜意识里向孩子灌输新的知识点(先后);接着为了感谢小朋友当裁判,小动物们给大家带来了一份精美的礼物,呀!是个漂亮的盒子,在取礼物的同时让幼儿进一步辨别先和后。此环节大大提高了孩子游戏的兴趣,从而使每个孩子都乐于参与到活动中来,并在游戏的过程中体验到知识点(先后);最后让孩子结合日常生活,扩散幼儿对先后的.认识。让游戏在高潮中结束。这节课我基本的教学思路和流程没有大的的问题,但在细节方面存在不少的问题。想的太少,没有考虑到孩子们回答问题会千奇百怪的,只考虑最基础的。在以后我要把自己变成一个细心的人,上一节课不但要注重细节,要多想,把所有可能出现的问题都想到,还有学会创造教材。

小百科:

先后是指先和后,早与晚。

小班数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了解蜗牛身体的外形特征。

2、学说象声词“轰隆隆”、“哗啦啦”。

3、萌发关爱动植物的美好情感。

活动准备:

《蜗牛的房子》ppt活动过程:

一、出示小蜗牛课件,了解蜗牛的外形特征

1、教师一边说一边操作课件。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只可爱的小动物,宝宝们,看,它是谁?(小蜗牛)

2、教师以蜗牛的口气自我介绍,引导幼儿了解认识蜗牛的外形特征。

“嗨,小朋友们好,我是你们的新朋友小蜗牛,我有软软的身体,背上背着一个硬硬的贝壳,它就是我的家,可以保护我哦!我的头上还长着两只小犄角,它是来帮我辨别方向的。”

二、播放PPT,引导宝宝听听、说说

1、教师分别播放打雷、下雨的.录音,引导宝宝倾听,并学说象声词“轰隆隆”、“哗啦啦”。

师:春天来了,小蜗牛从窝里慢慢爬出来,来到草地上,快乐的唱呀、跳呀。忽然,从天那边飞来好多好多乌黑的云彩,不一会铺满了天空。呀!听一听,发生了什么事情。

2、引导宝宝学学打雷和下雨的声音。

三、播放课件,引导宝宝听听、看看、讲讲。

1、教师逐一播放课件,边讲边问,引导宝宝看看、讲讲故事内容。

“天空中飞来好多黑黑的云彩,轰隆隆、哗啦啦!发生什么事?”“地上有些什么小动物?下蚂蚁正在做什么?”“小鸟在做什么?”“树上的小鸟在跟谁说话呀?说了些什么话呀?”“小蜗牛的身体怎么不见了?藏到哪里去了呢?”

2、教师完整讲述故事一遍。

四、带宝宝玩“小蜗牛避雨”游戏

请宝宝用拇指做身体,其他做壳,听到教师说“轰隆隆”、“哗啦啦”时,将拇指藏进其他手指里,停止不动。“天晴了,太阳出来了,小蜗牛们快再出来玩吧”。游戏再次进行。

幼儿园小班语言教学方案5

设计思路:

早期阅读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动机和阅读兴趣,养成阅读的习惯,并获得阅读技巧的准备,进而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发展幼儿的智力,丰富幼儿的情感体验,促进完美人格的建构。3-4岁的孩子,正处于阅读能力发展关键期的开始阶段,是关键期的基础。而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往往追求视觉的刺激,阅读过程没有顺序,针对这个特点,我选择了《贪吃的变色龙》这一色彩鲜艳、新颖有趣、短小精湛,符合幼儿阅读心理、发展需要和接受能力的这样一个读本。

小班幼儿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就要充分的尊重孩子,让孩子自主阅读,在此次活动的过程中,我采用了PPT分页阅读、大书完整欣赏、尝试想象表述、动作表现延伸等多种方式进行,为孩子们创设了一种多元的阅读环境。让孩子们在看看、听听、说说、玩玩、阅读的过程中开阔幼儿的视野,启迪幼儿的智慧,陶冶孩子的性情。

活动目标:

1.乐意倾听故事,理解故事中变色龙变色的过程。

2.尝试想象并表述变色龙继续变色的故事。

活动准备:绘本《贪吃的变色龙》、PPT课件、自制魔术花、多种颜色变色龙小卡片、收集的彩色瓶子、包装袋等。

活动过程:

1.魔术导入,激发幼儿探究学习的兴趣。

教师变花色的魔术,出示会变“魔术”的变色龙,引起幼儿的兴趣。

2.PPT分页阅读,引导幼儿讲述、理解变色龙变色的过程。

出示影音PPT:贪吃的变色龙,引导幼儿分页观察画面,通过想象,猜测,尝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3.观看绘本,完整欣赏故事。

出示大书,集体完整阅读故事《贪吃的变色龙》。

4.尝试想象,表述变色龙继续变色的故事。

想一想,变色龙还可能吃些什么呢?还会变成什么颜色?请小朋友来说一说。

5.音乐对答,肢体动作表现故事。

游戏过程中,让孩子通过肢体动作表现故事,拓展物品颜色的对应关系,发展孩子的想象力。(“吃汽车,变红色;吃大树,变绿色;吃草莓,变红色等。”)

6.拓展延伸:变色镜游戏(可多种物品,多种颜色)。

引导孩子用“色彩”的眼睛观察欣赏周围的环境。

师:“宝贝儿们,希望你们能动动脑,动动手,将我们住的地方变成五颜六色七彩的世界。好啦,让我们一起去外面看看都有哪些颜色吧!”

小班数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能正确地将相同颜色的夹子与色卡进行匹配。

2.初步学习按卡片上动物的颜色数量匹配相应颜色数量的夹子。

3.喜欢参加活动,愿意和同伴讲述自己活动的过程。

活动准备:

1.黄绿蓝塑料夹子若干。

2.动物卡片若干。

3.色卡幼儿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玩夹子。

1.教师出示夹子,引起幼儿兴趣。

师:看!今天老师带来了什么?这些夹子一样?哪里不一样?

师:你们知道夹子宝宝有什么本领吗?

2.幼儿玩游戏夹夹子。

二、夹子与色卡匹配。

1.引导幼儿学习将相同颜色的夹子与色卡匹配。

师:刚刚在做游戏的时候,老师听到夹子宝宝说肚子饿了,这该怎么办呢?

2.幼儿尝试操作

三、按动物颜色数量匹配相应夹子。

1.学习按动物颜色数量匹配相应夹子。

师:老师的夹子宝宝吃饱啦!它想找好朋友一起出去玩。我们一起帮它们找朋友吧!

2.集体操作:夹夹子。

3.幼儿尝试操作,教师个别指导。

4.成果展示,教师评价。

请几个小朋友上来说一说是怎么帮助好朋友的。

小班数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认识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知道各形状的简单特征。

2、喜欢参加数学活动,在游戏中获得愉悦的情绪体验。

3、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的简单特征。

难点:根据房子窗户的特征为图形找家。

活动准备:

1、自制课件;三种形状的糖果;三个配班老师(身上各贴有一种形状的贴纸)。

2、三种形状的图形贴纸(多于幼儿人数相同);地上画有三个形状。

活动过程:

(一)认识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知道其简单特征。

1、师:今天形状王国里来了三位图形朋友,我们赶快来认识一下吧!(课件: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分别作自我介绍。)

圆形:大家好,我是圆形,我的身体呀胖乎乎的,一个棱角也没有。

正方形:嗨,我是正方形,我有四条边和四个角,非常高兴能和大家做朋友。

三角形:小朋友好,我是三角形,我呀有三条边,三个角,大家愿意和我做朋友吗?

2、师:听了它们的介绍,谁来说说你认识了什么图形?它长得怎样?你们觉得XX图形像什么?

3、除了圆形还看到了什么图形?它长得怎样呢?它像什么呢?还有一个什么图形呢?它又长得怎样呢?像什么?

4、结合课件,师幼小结:刚才我们认识了长得胖乎乎的,一个棱角也没有的——(圆形);有四条边、四个角的——正方形;有三条边、三个角的——三角形。(师幼共同讲述,教师操作课件。)

5、你喜欢哪个图形?请你做做它的样子。一起来做一做。

(二)为图形找家(继续播放课件)

1、师:现在图形朋友要回家了,看,有几座房子?告诉你们哦,这些房子呀就是图形朋友的家,猜猜1号房子会是谁的家?请与边上的好朋友说一说。谁来说说?(请2、3名幼儿)(师继续操作课件)看谁猜对了?你为什么这么猜?(这里教师要突破一个难点——看窗户来猜。)

2、那猜猜2号、3号房又是谁的家呢?请再与边上的幼儿说说。(要引导幼儿先说为什么,然后教师再操作课件。)

(三)游戏:做客

1、师:图形都回家了,它们也想请我们去做客呢。看,那边是三个图形的家,先想好去谁家,然后到这边来选择一张图形贴纸。(师稍做示范)赶快来选择吧!去做客吧喽,我们要有礼貌哦!(提醒幼儿看清自己选择的图形贴纸)

2、幼儿选择与图形贴纸一样的糖果进行品尝。

配班老师:XX形朋友,欢迎你们来我家做客,我呀要请你们吃XX形的糖果,快来拿吧!(幼儿在音乐声中选糖果品尝)

活动反思:

圆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东西充满了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从玩具到食品,从服装到建筑,等等,无所不在,无处不在。

1、本次活动以数学教育生活化为主导思想,以来自现实生活中的图形作为操作材料,让幼儿充分体验到活动的乐趣,真正做到“玩中学”、“学中玩”。

2、整个活动目标明确,层次清楚。从第一环节引导幼儿有意识认识圆形、正方形和三角形,到第二环节尝试着做做圆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样子,到第三环节尝试送图形回家,进一步感知了圆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本特征,环环相扣,层层推进,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和效果。

3、多媒体的运用声形并茂,更易唤起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便于幼儿理解、掌握。

分数化小数教案必备


编辑为您整理的“分数化小数教案”资料希望能够帮到您。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工作中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就需要老师用心去设计好教案课件了。教师要以教案为纲把握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下面的内容仅供参考希望大家阅读!

分数化小数教案 篇1

六年 级        数学学科                          教 师:高春枝

标 1、通过观察、类比,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并会运用这个性质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观察、类比的能力,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与人合作的意识,并能与他人互相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案 1、什么叫做比?比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

2、比与除法和分数有什么关系?

流 1、猜测比的性质:除法有“商不变性质”,分数也有“分数的基本性质”,根据比与除法和分数的关系,同学们猜想看看,比也有这样的一条性质吗?如果有,这条性质的内容是什么?说给你小组内的同学听听。

(1)小组派代表说明验证过程,其他同学补充说明。

(2)正式得出“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这叫做比的基本性质。

(2) 先审题,说说题目提出了几个要求(两个,一是化成整数比,二必须是最简的)

(3) 说出自己化简的方法,全班评判。

(4) 总结化整数比、分数比、小数比的方法。

1、P46“做一做”

2、练习十一第2题(提醒学生第二个长方形,长的那条为“长”,短的那条为“宽”)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比的基本性质可以应用在哪些方面?

(1)4÷5=(    )÷(    )=

(3) 分米: 米的比值是(    ),化成最简整数比是(    )。

(4)六(1)班有45名同学,共买了225本练习本。练习本的总数与人数的比是(    ),化成最简整数比是(    )。

(5)甲、乙两个数的比值是 ,如果乙数除以3,要使比值不变,那么甲数(    )。

(6)甲、乙两个数的比值是0.36,如果甲数乘以5,要使比值不变,那么乙数(    )。

(7)甲、乙两个数的比值是 ,如果甲、乙两数都乘4,那么比值是(    )。

(8)甲、乙两个数的比值是6,如果甲、乙两数都除以6,那么比值是(    )。

13:26        18:45          0.375:0.25      0.8:0.05

3、商店运来的苹果箱数是运来梨的1.6倍,写出苹果箱数和梨箱数的比,并化简。

4、汽车每小时行驶72千米,火车每小时行驶120千米,写出汽车速度与火车速度的比,并化简。

审核人:

分数化小数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过百分数的意义,明确了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联系的基础上教学的。由于百分数的计算,通常是化成分数、小数来进行,而求百分率,又要把算出的结果化成百分数,所以学好这部分内容就为后面学习百分数的计算和应用打下基础。教材先教学百分数和小数的互化,再教学百分数和分数的互化。

学情分析:

学生以前学过小数与分数的互化,因此,学习本课内容对于学生来说并不会很困难。在学习新课之前有必要引导学生复习小数与分数互化的知识和百分数的意义,十分必要。同时教学中还要引导学生总结、理解掌握百分数和分数、小数互化的方法,从而使其明确三者之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百分数、小数、分数互化的方法,并能正确的互化。

2.在学习互化的过程中使学生认识到这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为后面学习百分数的计算和应用打下基础。

3.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和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掌握百分数和分数、小数互化的方法。

教学难点:明确三者之间的关系。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教学设补充(点评)补充(点评)

活动(一)复习准备

1.我们以前学过小数和分数,现在又学习了百分数。想一想,小数和分数之间可以互相转化吗?

2.(1)把下面的小数化成分数,并说说怎样把小数怎样化成分数。

0.451.20.367

(2)把下面的分数化成小数,并说说怎样把分数又怎样化成小数。

3/25,63/100,15/8

(3)把下列分数写成百分数的形式。

37/100,8.6/100,5/100

3.引入。

在生产、工作和生活中进行统计和分析时,为了便于统计和比较,我们常用百分数表示一些数据。除了用百分数表示,还可以用什么数表示?(小数和分数。)

分数化小数教案 篇3

首先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小数乘小数》选自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小数小数乘法和除法中例7至例9的内容,这一部分属于数与代数的领域,主要内容是教授学生如何计算小数乘小数,具体来说在例7中让学生对于小数乘小数的基本方法进行探究。在例8中讲解对于在积里点小数点时,位数不够时应如何做。在例9中讲解取近似数的方法。本节的内容在小学数学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也完善了学生对于计算的理解。

接下来谈谈学生的实际情况。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所以要成为符合新课标要求的教师,深入了解所面对的学生可以说是必修课。对于学生来讲,整数的运算、小数的运算与分数的运算,虽然有相近相似之处,但是确实又是有着不同的计算方法与技巧和注意事项,那么就需要我们在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前后逻辑的同时也要注意到小数乘法中应该注意的地方。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以及对学情的把握,我制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掌握将小数乘以10或100变为整数,再利用整数的乘法得到积,再通过积的变化规律除以相应的倍数得到原来的积的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在探索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时,提升逻辑推理能力以及运算能力。

在自主探索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我认为一节好的数学课,从教学内容上说一定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而教学重点的确立与我本节课的内容肯定是密不可分的。那么根据授课内容可以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小数乘小数的基本方法;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根据积的变化规律得到原来的积。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根据这一教学理念,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本节课我采用讲授法、练习法、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

下面我将重点谈谈我对教学过程的设计。

首先是导入环节,这里我采用书中小明房间大小的问题,对于情景进行适当的改编以便于更贴近学生生活,如教师家中装修需要测量面积,或学校规划新的活动室等等。尤其是让学生帮助老师解决问题能够让学生更有学习的兴趣,问题解决之后更有成就感。

接下来是教学中最重要的新知探索环节,我主要采用讲解法、小组合作、启发法等。

提出问题之后学生能够很轻易的列出算式3.8×3.2,但是后面的计算对于学生来说难度较大,可以不着急让学生立刻开始计算,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估算,因为学生之前在试商法等地有过大量的估算经验只要教师提出学生就能自己解决,因为有着3.8五入看作4,3.2四舍看作3等,估算一个数或估算两个数等方法,在学生尝试后可以请学生发表自己的方法,由教师进行呈现。

接下来要让学生进行具体运算,这里出现小数乘法中最容易出现的小数点的问题,故而教材中给出的解决方法是先将小数看作整数进行计算,然后根据数位变化再写出正确的积。本着以学生为本的教学原则我们应该设身处地的思考学生能做到哪一步,而又不能做到哪些。对于这个计算来讲应该又教师提出化为整数的计算方法,然后便可以安排学生小组一起计算,计算完互相对比下结果是否一致,问题在于哪里。这样的预设好处就在于能够顺势引出本节课的难点,根据积的变化规律得到原来的积。这里可以采用让学生板演的方式进一步讲解由3.8到38和由3.2到32分别乘以10,所以在积要除以100这样的方式,放在板书上能够非常直观的表现出来。真正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接下来是巩固提高环节。

本节课的课后作业我设计为:

尝试解决生活中或者与父母去购物时遇到的小数乘法。

分数化小数教案 篇4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五单元《百分数》第80页《百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学过百分数的意义,明确了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联系的基础上教学的。由于百分数的计算,通常是要化成小数来进行,而求百分率,又要把算出的结果化成百分数,所以这部分内容就是为后面学习百分数的计算和应用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通过沟通分数、小数、百分数之间的联系,自主探索出百分数和小数互化的方法和规律;

2、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推理和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和理解百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和理解百分数与小数互化的原理。

【教学策略】

在百分数与小数互相转化的过程中,要求学生能自主探索出转化的规律,自主归纳出转化的方法。

【教学课型】

新授。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教师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百分数的意义,现在同学们说说,百分数表示什么?出示课件:百分数表示()是()的()

【设计意图:复习百分数的意义,为后面的学习进行巩固。】

2、继续引导复习:一位小数表示();两位小数表示();三位小数表示();

【设计意图:复习小数的意义,让学生为后面的转化学习做准备。】

3、复习分数和小数的互化,进行练习:0.24=();1.4=();=()

【设计意图:复习分数和小数的转化,为后面的学习做准备。】

二、教学新知。

1、引入。

出示题目:在一次篮球训练中,教练要求:小明完成指定个数的113%;小红完成指定个数的1.12倍。你觉得谁完成的多一点?

教师讲话: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将一些百分数进行比较、解决问题等,这时就要将百分数和小数、分数进行转化。正如上面的题目,究竟113%大还是1.12大呢,就需要我们去学习解决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百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板书课题:百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设计意图: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对学习的知识点产生兴趣、疑问,来引导学生进行下面的学习。】

2、教学例1。

老师出示题目:出示例1:把0.24、1.4、0.123化成百分数。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请同学看一下这三个小数,你觉得我们怎么样才能它化成百分数呢?

(小组进行讨论。)

小组进行汇报:把小数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数,再化成百分数。

汇报后老师讲解,板书,把方法呈现出来。

转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数

方法:小数—————————————百分数

【设计意图: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根据已有的知识及转化方法进行大胆尝试。】

3、教学例2

教师讲话:刚才同学们已经很好地掌握了把小数化成百分数的方法,我相信同学也能很快地把百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找出来的。

出示例2:把27%、135%化成小数。

(1)让学生独立完成;

(2)让学生汇报方法

(3)老师和学生一起归纳方法。

转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数

方法:百分数—————————————小数

【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上面已有的转化经验,进行大胆尝试,并能根据。】

4、进行练习:课本80页做一做。

做一做:把下面的小数化成百分数,百分数化成小数。

2.1=31.3%=

0.185=107%=

0.2634=59.8%=

1.41=69%=

学生完成后,校对答案,并让学生进行对比分析,引导出学生得到如下的规律:

小数点向右移两位,加上“%”

规律:小数————————————————百分数

去掉“%”,小数点向左移两位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仔细的观察,利用所学知识,大胆尝试归纳转化规律。】

三、巩固练习。

1、判断:

(1)2.45%=245()

(2)小数化成百分数,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再添上“%”即可。()

【设计意图:上面两题都是针对转化时小数点移动的方向的内容。利用转化规律时,强调小数点该向左移还是向右移。】

(3)在37后面加上一个%,不影响原数的大小。()

【设计意图:先为下面的选择题做准备,引起学生的疑问和注意。】

2、选择:

(1)把45.2%的百分号去掉,结果()

a.不变b.扩大100倍c.缩小100倍

(2)在63的后面添上“%”,结果()

a.不变b.扩大100倍c.缩小100倍

【设计意图:上面两题是针对百分号的实际意义进行设计,让学生从大小方面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3)把5化成百分数是()

a.0.05%b.5%c.500%

(4)7000%等于()

a.70b.7000c.700000

【设计意图:有了上面(1)(2)踢的理论学习,这两题就是实践练习了。】

3、完成课本83页练习十九的第1题和第2题。

【设计意图:巩固练习,熟练转化方法和规律。】

四、课堂小结。

让学生翻开书本80页,阅读课文,看看还有什么疑问。

老师问:同学们,你们这节课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呢?(学生发言)

引导学生将之前所学的方法复习一遍。

五、板书设计。

百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转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数

方法:小数————————————————百分数

小数点向右移两位,加上“%”

规律:小数————————————————百分数

去掉“%”,小数点向左移两位

分数化小数教案 篇5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最简分数化成有限小数的特征,并能正确地进行判断。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营造氛围

引导学生观察P108

A、这两个圈内的分数,都有什么特征?(最简分数)

B、这两个圈内的分母,有什么特征?(只问不答)

二、尝试探索建立模型

1.把这些分数的分母分别分解质因数,你发现有什么特征?

2.怎样的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怎样的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填上P108

3.师生共同归纳。

4.议一议:为什么判别一个分数能不能化成有限小数,要看是不是最简分数?

5.举例验证。

6.教学例5

A、独立判断

B、议一议

三、巩固深化拓展延伸

1.判断P109、1,2

2.比较大小P109、3

3.综合练习P109、4,5

4.总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还有什么要说的?

分数化小数教案 篇6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小数乘小数》。它是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第九单元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本课时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以及前一节课《小数乘小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既是小数除法学习的基础,也是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学习的基础。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 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掌握小数乘小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通过学生的积极思考、全班交流和教师引导,得出确定积的小数位数时,位数不够要用“0”补足的方法。并能正确进行笔算和口算。

2、让学生体验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遇到问题、不断探究解决问题方法的过程,感受探索成功的愉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在探索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归纳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积里小数点的位置。让学生掌握确定积的小数位数时,位数不够用“0”补足。

本节课是计算教学,传统的计算教学往往只注重单一的算理算法及技能训练,学生深感计算枯燥、错误百出。计算本身有很强的抽象性,但其反映的内容常常是现实的、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有这紧密的联系。所以在教法、学法指导上应着重突出以下几点、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要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本课创设了计算小明卧室内几种物品占地面积的现实情境,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根据自己的体验,感悟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本课力求在每一个环节的推进过程中都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探究,在让同桌合作探究,教师只起穿针引线的作用,给予学生应有的尊重与信任,提供其广阔的思考空间与交流机会,使其通过个体思考、小组或班内交流逐步得出自身认可的计算方法,充分体现学生是课堂的主人。

昨天我们参观了小明的新卧室,并且运用集体的智慧帮他算出了卧室和阳台的面积,小明非常佩服大家。今天,他又邀请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他房间的新摆设,并且想再次考考大家:在他的新卧室里,你们还能发现哪些数学问题?哪些是你们已经会解答的,哪些是还需要大家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来解决的?你们有信心吗?

(学生发现的信息应该是:房间里多了床、床头柜、写字台、书橱、阳台上多了花架,以及每样物品后都有一道乘法算式,也可能有学生知道乘法算式的意思。如果没有可选择一道乘法算式让学生说说是什么意思。或者发现表面是长方形的家具有哪几样,它们的长和宽各是多少米,表面是正方形的物品它们的边长各是多少。)

这里可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并排板演在黑板上。

(设计意图:现代心理学表明,精彩的开头不仅能使学生很快由抑制到兴奋,还能使学生把知识的学习当成“自我需要”,使教学任务顺利完成。这个环节以帮助小明计算家具占地面积以及寻找新知来导入,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又复习了旧知,为新知识的学习架起桥梁,可谓一举多得。)

师:在小数乘小数这一课时,我们学习了那些知识?

(方法: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是多少,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计算要求:每人选做一题,如果在做题时有新发现或有疑惑的,可同桌交流。)老师巡视

指名展示作业,说说自己的新发现或疑惑,并且说说自己的.处理方案。 以及遇到这样的问题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选做1.95×1.1的同学应该毫不费力就能完成,并且发现自己所做学题就是昨天学习的类型,而选做别的习题的同学可能就会说出自己在点小数点时的困惑并能根据小数点移动规律来确定解决方案。)

现在我们就以计算花架占地面积的算式0.28×0.28为例,谁能有一个快速的检验方法?同桌可讨论一下。

根据学生的回答,肯定学生的计算方法。并要求学生用完整的语言向同桌、向全班同学叙述自己的计算方法。

板书课题,说明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所学的“小数乘小数”里的新内容积小于1的情况,计算时要注意:在积里点小数点时,位数不够的,要在前面用0来补足。)

根据你们刚才总结的计算方法,你能快速、准确地计算出小明卧室内另几件家具的占地面积吗?

小组派代表汇报计算情况,并说说遇到在积里点小数点时,位数不够的时候怎么处理的。

(设计意图:周玉仁教授倡导:凡是学生能自己探索得出的,决不替代;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的,决不暗示。本 环节在推进过程中我都力求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探究,再让小组合作讨论、探究、验证、解决, 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思考空间与交流机会,使其通过个体思考,小组或组际交流逐步得出自身认可的计算法则或规律,充分体现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

3、针对练习、强化认识:

你能给下面各题的积点上小数点吗?

0.67×0.13= 1.02×0.76= 0.045×14=

2、解决实际问题。

(1)一块长方形铝板,长0.85米,宽0.6米;一块正方形铝板,边长0.72米。哪一块铝板的面积大一些?大多少平方米?

(2)一台拖拉机每小时耕地0.5公顷,1.2小时可耕地多少公顷?0.75小时可耕地多少公顷?

(设计的一些专项性习题,根据算式特点在积或因数中点上小数点的正确位置,以更一步强化积中的小数位数由因数中小数的位数来决定这一规律。为了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和想象空间,安排了一组开放性练习, 使学生的基础知识得到落实,也使学生的学习潜能得到开发,探索能力得到训练。)

四、趣味探索。

用计算器计算前三道题,再直接填出后两道题的得数。

0.3×0.3=

0.33×0.33=

0.333×0.333=

0.3333×0.3333=

0.33333×0.33333=

学生自主探讨,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颇有兴趣的计算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感受探索成功的愉悦,感受数学的魅力。)

五、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计算时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分数化小数教案 篇7

教学内容:

教材第8页例5,做一做,练习二1~4。

教学目标: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并掌握小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2、经历小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的探究过程。

3、体会算法多样化的数学思想,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小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灵活选择不同的计算方法,熟练地进行小数乘分数的计算。

教具运用: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请同学们计算下面各题。(学生分别回答第1、2、3题,让学生说一说计算方法和计算过程中的约分方法。)

2、把下面的小数化成分数,分数化成小数。 1.2 0.4 3.5 1.25 3/4 2/5 13/10 3/8

你是怎样将一个小数化成分数的? 又怎样把一个分数化成小数的?这是我们前边学习的“约分“和”小数与分数的互化“两类知识,

二、探索新知

1、请大家看例题5:松鼠的尾巴长度约占身体长度的3/4 。松鼠欢欢的身体长2.1分米,松鼠乐乐的身体长2.4分米。

(1)哪位同学能给大家说说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是什么(指名学生)

已知条件:松鼠的尾巴长度约占身体长度的3/4,松鼠欢欢的身体长2.1dm。 所求问题:松鼠欢欢的尾巴有多长?

(2)好,要根据题中的那一句话来确定单位“1”呢?这个单位“1”题中告诉我们了吗?要求松鼠欢欢的尾巴有多长,其实是想让我们求什么的呢?那到底应该怎样列式计算呢?请根据老师提出来的这四个问题,同桌两个讨论一下。

(讨论完后,教师提问并总结)这位同学,你来说一说……

对,刚才几位同学回答的都很正确。根据“松鼠的尾巴长度约占身体长度的3/4”这一句话可以知道,应把“松鼠欢欢的身体长”看作单位“1”,单位“1”在题中已经告诉我们了,所以求松鼠欢欢的尾巴有多长,就是求2.1dm的3/4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列式为2.1×3/4 (板书)。

(启发观察:)这个算式和我们前面学习的分数乘法有什么不同吗?这位同学,你来说一说

(3)探讨小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提问:小数乘分数,可以怎样进行计算呢?请同学们独立思考后,尝试计算一下,然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小组交流后汇报)这位同学,你来说一说。(可以把2.1化成分数,也可以把3/4化成小数。)汇报交流计算方法,教师板书:

小数化成分数:2.1×3/4=21/10×3/4=63/40=1.575(分米)

分数化成小数:2.1×3/4=2.1×0.75=1.575(分米)

3、解决问题二。

(1)那下面我们来看第二个问题:松鼠乐乐的尾巴有多长?

(2)请同学们独立解答。

(3)(组织交流汇报:)

a、这位同学,请你说说你列式计算的依据和计算方法是什么。(肯定学生。学生可能会采用问题一中学习的方法进行计算,这时教师追问):同学们,想想分数乘整数时,我们是怎样进行约分的,小数乘分数也能这样约分吗?请大家观察。

b、哦,有一部分同学已经有所发现了,好,你来说一说……

c、对,刚才几位同学回答的都很正确。下面,请同学们根据刚才这位同学回答的思路再次进行尝试计算。

计算完了吗?请这位同学把你的计算过程写在黑板上。

(分米) (引导学生观察对不对)

4、观察比较,回顾思考。

(1)观察上面三种计算方法,你对小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有什么见解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讨论。

(2)(汇报交流。)这个组的代表,请发表一下你们的见解……

(3)(学生汇报交流结果的基础上,教师总结:)对,刚才每个组的代表都有他们不同的见解。在三种方法中,把小数化成分数的方法具有普遍性,适用于所有的小数乘分数的计算;当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时,一般不采用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进行计算;当小数和分数的分母不能进行约分时,一般不采用小数和分母约分的方法进行计算。三种方法中,小数和分母约分的方法计算起来最简便,因此在计算小数乘分数时,先观察这个小数能不能和分母进行约分,如果可以进行约分,一般采用先约分再乘的方法。

三、巩固练习。

1、下面请同学们独立完成教材第8页“做一做”。

(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组织汇报交流。交流时让学生说说为什么选择这样的方法进行计算)

2、请同学们把教材第10页“练习二”第2、3、4题做在课堂作业上。

分数化小数教案 篇8

本节课的内容是《分数乘分数》。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及其算理,为今天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材在编写时十分注重直观性和可操作性,这一课主要在学生的原有认知上通过知识的迁移推导出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及其算理。

(1)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对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进行迁移,使学生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掌握并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及算理。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和处理能力。

3情感目标:在教学中应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进一步使学生感知数学的美,让学生更加爱数学,学数学。

四、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及其算理。根据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分数乘分数计算方法的'推理过程。

为了掌握本节课的重点,突破难点,我采用多种教法,使学生更加容易的学习本课,新课标准指出,教师在教学中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根据这一理念,在教法的选择上遵循:激—导—探—放的原则,设置情景,诱导学生思考,操作,引导学生探究,鼓励学生用所学知识去进行大胆的创新。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处于主体作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参与状态和参与度是影响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因此,在学法的选择上,我从学生的主体出发,遵循了学中玩,玩中学,合作交流中学,学后交流合作的理念,这样的设计,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教学能够顺利地进行。

通过复习引入新课:在黑板上列一些分数乘整数的式子,叫学生进行计算,逐步引入分数乘分数的式子,引导学生思考,并板书这一节课的课题《分数乘分数》,这样的设计,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又诱导学生对新知识进行思考。

在学习分数乘整数时,学生已经掌握了计算方法和算理,为此,这一节课我同样采取相同的方法,叫学生用一张白纸折叠后的面积来表示分数乘分数的计算结果,并反复进行填涂,这样做使学生在原有知识上进行知识的迁移,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同时又让学生归纳概括出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分数×分数=分子×分子作为积的分子,分母乘分母作为积的分母。

此时,我就在黑板上板书计算法则。这样做使学生有成就感,对以后的探究更加感兴趣。同时,我在黑板上演示几组分数乘分数,叫同学们观察,有什么特点,经过学生的小组交流得出:

1分数乘分数所得的结果有分数,也有整数。

2计算后的结果要进行约分,得到最简分数。

分数化小数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掌握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一般方法。

(2)能正确,合理地进行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培养仔细观察,认真分析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正确,合理地进行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教具、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

备注

一、复习铺垫

1、判断下列分数中哪些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把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化成有限小数。

1/83/44/57/259/122/3

1/68/157/167/3312/159/13

2、把下面各小数化成分数:

0.010.750.969.8

2.053.132.223.375

二、教学新知、揭示课题

1、出示课题《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2、出示例1。

计算1又3/4-.045+3又2/5

(1)尝试(用两种方法计算)

(2)投影片反馈

解法1:把小数化成分数计算

1又3/4-0.45+3又2/5

=1又3/4-9/20+3又2/5小数化分数

=1又15/20-9/20+3又8/20通分

=4又14/20计算

=4又7/10约分

解法2:把分数化成小数计算

1又3/4-0.45+3又2/5

=1.75-0.45+3.4分数化小数

=4.7

(3)讨论比较后教师小结。

A、进行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时,往往把分数化成小数或把小数化成分数计算。

B、在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中,当分数能化有限小数时,通常是:

教学过程

备注

把分数化成小数计算比较方便。

(4)巩固

0.38+3.59-1又2/53又7/20-1又9/10+2.415

在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中,如果遇到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时,又怎么办呢?

3、出示例2。

计算3又5/6+4.25-2又5/8

(1)审题:确定采用什么方法计算?

(2)试做。

(3)投影反馈。

小数化分数做:

3又5//6+4.25-2又5/8

=3又5/6+4又1/4-2又5/8

=3又20/24+4又6/24-2又15/24

=5又11/24

(4)讨论后小结:

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中,如果分数不能化有限小数时,要把小数化成分数计算。

(5)巩固练习

4.2+2又1/6-3.152又2/3-0.75+1又1/2

三、归纳总结

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计算时要认真审题:根据题目中的具体情况,先判断把分数化成小数,还是把小数化成分数,如果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的,通常把分数化成小数计算比较简便,如果分数不能化有限小数的,可以把小数化成分数计算,这样才能使计算既正确有迅速。

四、综合练习

1、判断。

下列过题怎样计算正确又迅速:为什么?(化分数做还是化小数做)

0.2+1/4-0.39.8-1又5/16+1又7/24

3/7+0.25-2/312+4.375-6又5/12

2又4/5+78.02―70又3/85/6―0.42+1又1/4

2、练一练:

2又1/3-(0.75+7/10)

3、投影反馈

五、作业布置。《作业本》

学生都能掌握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一般方法。但在实际计算练习中,正确,合理地进行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还有部分学生不够,对学生出现的这种情况今后还要多提醒和训练。

分数化小数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发展学生的数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结合具体的情境,进一步体会“整数”与“部分”的关系。

教学重点:

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教学新课。

现场组织活动:请两位同学到台前,每人分别从一盒铅笔中拿出1/2,结果两位学生的结果不一样多,一位学生拿出的是4枝,另一位学生拿出的是3枝。

师:这里有两盒铅笔,你能从每盒铅笔中分别拿出全部的1/2吗?其他同学注意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师:你准备怎么拿呢?

生1:我准备把全部的铅笔平均分成2份,拿出其中的一份就是1/2。

生2:我准备把全部的铅笔除以2,也就是平均分成2份,其中一份就是1/2。

学生活动,一位学生拿出3枝笔,另一个学生拿出4枝笔。

师:你发现了什么现象,你有什么疑问,或者说你能提出问题吗?

生:他们拿出的枝数不一样多,一个是3枝,一个是4枝,这是为什么呢?

师:他们两人都是拿全部铅笔的1/2,拿出的铅笔枝数却不一样多,这是为什么呢?请想一想,然后小组交流一下。

学生小组交流,再全班反馈。

生:我们认识两盒铅笔的总枝数不一样多。

生:有可能数错了。

师:现在大家的意见都认为是总枝数不一样,也就是整体“1”不一样了吗?

学生都表示同意。

师:告诉大家总枝数是多少,1/2是多少枝。

生1:全部是8枝,1/2是4枝。

生2:全部的铅笔是6枝,1/2是3枝。

师:真的是不一样多,一盒铅笔的1/2表示的都是把一盒铅笔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1/2。但由于分数所对应的整体不同(也就是总枝数不一样多),所以1/2表示的具体的数量也就不一样。

师:原来分数还有这样一个特点,你对它是不是又有了新的认识?

二、练一练

1、看数学书说一说,小林和小明一样多吗?笑笑和小红一样多吗?

说说理由。

2、画一画,说说画法对吗?为什么?还有别的画法吗?

三、巩固练习:

1、独立完成1、2、3,然后选几题说说思考过程。

2、第4题让学生充分说说自己的想法,必要时可以举例说明。

3、第5、6题独立完成,然后选几题说说思考过程。

四、思考题。

放学后独立完成,课后讲评。

五、课堂作业

小学整数教案


编辑推荐一篇关于“小学整数教案”的文章,希望大家喜欢。一般来说,老师在给学生上课之前就会提前准备好教案和课件,因此需要花费一些时间来编写。教案是实现高效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不可或缺。感谢您的关注,请多多关注我们的网站!

小学整数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第一级运算和第二级运算的概念。

2.进一步认识括号的作用,并认识中括号。

3.掌握整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4.知道四则混合运算中商是循环小数或小数位数较多时一般保留两位小数。

5.初步掌握判断能简算的四则混合运算,并正确简算。

6.培养认真审题的习惯和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难点:根据算式的数据特点,选择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复习铺垫

(1)设问:我们学过哪些计算?(学生回答后,告诉学生: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这四种运算,统称为四则运算。)

(2)填空回答。

①在一个算式里,如果只有()或者只有(),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②在一个算式里,如果有(),又有(),要先做()后做()。

(3)在一个算式里,如果有括号,要先算()。

2.新课展开。

一,教学例1。

(1)板书例1:3.7-2.5+4.63.669

然后设问:

①这些算式里有哪些运算?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告诉学生:加法和减法叫做第一级运算,乘法和除法叫做第二级运算。

②这两个算式的运算顺序怎样?

③如果用第一级运算代替加、减法,用第二级运算代替乘、除法,运算顺序怎样叙述。

根据学生回答,改变复习填空①的叙述。

④再概括一点讲,这句话可以怎样叙述?

小学整数教案(篇2)

教学目标

掌握把整数或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的方法.

教学重点

掌握把整数或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

0.45151.53-0.70.40.84.80.020.31.5

0.8-0.377.8+0.90.80.514-7.432+1.68

2.口答.

(1)各表示什么意义?

(2)2个是几分之几?5个是几分之几?12个是几分之几?

3.把下面的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

教师提问:,表示什么?(表示1与的和)

二、探究新知.

你会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那你能把3和化成假分数吗?今天咱们就来学习把整数或带分数化成假分数.(板书课题)

(一)教学例5.

1.例5.把1化成分母分别是2、3、4、5的分数.

出示图片:

2.分别用分数表示出图中阴影部分.(板书)

教师提问:说说为什么这样表示?

3.分组讨论:这说明了什么?

1可以化成分母是任意分数的假分数.

4.学生举例.

(二)教学例6.

1.例6.把2和5分别化成分母是3的假分数.

2.学生分组讨论:把2化成分母是3的假分数应怎样想?

想:1里面有3个;2里面有(32)个,即,所以

3.学生试做:把5化成分母是3的假分数.

教师提问:怎样把2和5化成分母是其他数的假分数?由此你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归纳:整数都可以化成分母是任意自然数的假分数.把整数化成假分数,用指定的分母作分母,用分母和整数的乘积作分子.

4.思考:怎样把1、2和5分别化成分母是1的假分数?

归纳总结:把一个整数化成分母是1的假分数,假分数的分子就是这个整数本身,所以整数都可以看成分母是1的分数.

5.练习.

(三)教学例7.

1.例7.把化成假分数.

出示图片

2.分组讨论:是由哪两部分合成的?怎样把化成假分数?

明确:由整数部分2和分数部分合成.把化成假分数时,先把整数2化成分数,再把它和真分数部分合起来.是10个,是4个,合起来是14个,就是,所以.

3.总结: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用原来的分母作分母,用分母和整数的乘积再加上原来的分子作分子.

4.练习:把下面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三、课堂小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知识?

四、随堂练习.

1.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2.在下面的○里填上>、<或=.

○1○1○1○

○2○4○○

五、布置作业.

把下面的带分数化成假分数.

小学整数教案(篇3)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整数、带分数化成假分数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把整数、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的方法,能正确的把整数、带分数化成假分数。

2、通过这两节课的计算,让学生体验形式与实质的关系进行初步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假分数化成整数、带分数的过程。

二、引入新课

例4把1化成分母是2、3、4、5的分数

分析:一个圆可以分成2个1/2,3个1/3,4个1/4,5个1/5。所以1=2/2=3/3=4/4=5/5

结论:把整数1平均分成2份,

1可以表示分子、分母是任意自然数,而且分子和分母相同的假分数。

例5把2和4分别化成分母是3的假分数

分析:因为1里面有3个1/3,所以2里面有(32)个1/3.,4里面有(34)个1/3。

讨论:

(1)整数化假分数,用指定的分母做分母,用整数与分母相乘的积做分子。

(2)整数可以化成分母是任意自然数的假分数。

(3)任何自然数,都可以写成分母是1的假分数,并用这个自然数做分子。

例6把二又四分之三化成假分数

分析:2里面有(24)个1/4,再加上3个1/4,一共是(42+3)个1/4,

讨论:带分数化假分数,用原来的分母做分母,用整数和原来的分母相乘的积,再加上原来的份数部分的分子,

三、巩固练习

1、练一练

比较下面每组数的大小

四、

总结归纳

1、整数化成假分数,用指定的分母做分母,用整数和指定的分母相乘的积做分子,

2、带分数化假分数,用原来的分母做分母,用整数部分和原来的分母相乘的积,再加上原来的分数部分的分子做分子。

五、布置作业

反思:把整数、带分数化成带分数我觉得应遵从这样的教学过程:

1、首先应加强1的训练,强化1里面有2个1/2,3个1/3,4个1/4。

2、在教学2里面有几个1/2、1/3、1/4..。3里面有几个1/2、1/3、1/4..让学生知道整数就有整数分母个几分之几。

3、然后在教学带分数转化成假分数。

小学整数教案(篇4)

一、复习

1、口算:8×01250.9×0.9

0.35×30.4×0.57×06

5.5÷58.4÷43.6÷3

2、引入新课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小数除以整数的除法式题。

二、学习新课

1、引入提问:“广场上每天早晨有许多人在干什么?”(晨练

“王朋和爷爷也在坚持晨练。

2、出示例2:王朋计划每周跑5.6千米,他每天应跑多少千米?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分析题意,列竖式笔算:5.6÷7

0.8

——

7)5.6

56

——

(3)、观察:被除数和除数有什么特点?

(4)、想一想:在整数除法中,除到哪一位不够商1时是怎么处理的?

(5)、学习笔算方法

(6)、同桌互相说计算过程

(7)、小结:当除数的整数部分比除数小时,不够商1该怎么办?要注意什么问题?(商的小数点位置与被除数小数点的位置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理解后回答。

“因为在除法算式里,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上面,也就是说,被除数和商的相

同数位要对齐,只有把小数点对齐了,相同数位才对齐了,所以商的小数点要对着被除数的小数点”

3、练习:

6.23÷70.54÷614.21÷71.56÷12

4、学习例3:

王朋和爷爷每天坚持晨练,爷爷每天用12分钟跑1.8千米,王朋每天跑5分钟,爷爷的慢跑速度是多少千米?

(1)读题,理解题意。

(2)、分析列式。

(3)、尝试练习(列竖式笔算)

(4)、指名板演,全班齐练。

(5)、集体订正

(6)、明确:如果除到被除数末尾仍有余数,在余数后面添0继续除,

(7)、思考:看看百分位上还有余数吗?

讲解:当小数除法除到最后没有余数了就叫除尽。

5、练习:

7.56÷86.3÷1472÷15

质疑:在什么情况下小数除法中商的最高位上商0?

讨论总结。

三、巩固练习

1、下面各题中的商哪些是小于1的?

4.03÷536.4÷270.84÷26

2、解决问题。

(1)6个苹果1.26千克,平均每个苹果多少千克?

(2)小红买了6个苹果共用3.12元钱,平均每个苹果多少元钱?

四、课堂总结:

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教材19页4、5、6题。

小学整数教案(篇5)

一、准备导入:

1、复习小数的意义

说说下列小数的意义:

0.50.20.1230.56

2、出示例题

一种抛毛线每千克售价78元,买2千克要多少元?买0.5千克要多少元?买0.1千克呢?

学生列式不计算。

3、揭题:今天继续来学习小数乘法中的另一类,一个数乘小数。

二、展开教学

1、分别说说这三个算式所表示的意义,可以讨论一下。

2、揭示并板书意义

3、请在小组中相互编题来考考同学,说说意义。之后抽一个小组汇报一下编的情况和说的情况。

4、尝试用竖式来计算一下

5、反馈尝试情况: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为什么要这样计算?

格式上有什么要求?投影学生在草稿上的格式。

6、用竖式规范地计算下面各题:

351.2350.9

351.1350.6

学生板演

比较积与第一个因数的大小,你发现了什么?

三、练习:

完成课本中的练一练各题

四、小结:说说你有何收获?

小学整数教案(篇6)

教学目标

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

(一)下面各题怎样列式?你是怎样想的?

5个12是多少?10个23是多少?25个70是多少?

(概括:整数乘法表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二)计算下面各题,说说怎样算?

+ + = + + =

说一说,这两道题目有什么区别和联系?第二小题还有什么更简便的方法吗?请你自己试一试.

同学之间交流想法: + + = = 3 3=

3这个算式表示什么?为什么可以这样计算?

教师板书: + + = 3=

二、自主探索

(一)出示例1 小新、爸爸、妈妈一起吃一块蛋糕,每人吃 块,3人一共吃多少块?

1.读题,说说 块是什么意思?

2.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自己列式计算

三、交流、质疑

(一)学生汇报,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方法1: + + = = = (块)

方法2: 3= + + = = = = (块)

(二)比较这两种方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联系:两种方法的结果是一样的.

区别:一种方法是加法,另一种方法是乘法.

教师板书: + + = 3

(三)为什么可以用乘法计算?

加法表示3个 相加,因为加数相同,写成乘法更简便.

(四) 3表示什么?怎样计算?

表示3个 的和是多少?

小学整数教案(篇7)

《分数乘整数》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苏教版第十一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主要包括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计算方法。它是在分数加减法和整数乘法的基础上安排的,本节课的学习将为本单元学习分数乘法应用题和混合运算作好铺垫。

依据新课程三维一体的教学目标要求,本节课我确定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2、通过知识的迁移,经历观察、讨论、交流、推理、验证等教学活动,主动建构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概括与推理能力,并能利用计算法则正确计算。

3、让学生参与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增强学生积极的数学情感,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和信心。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及计算法则的推导。

根据教学内容的安排,有效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并考虑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和发展水平,并结合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这节课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在同桌间通过独立思考,信息交流,抽象概括等数学活动,实现学习者的自觉、积极、主动的构建新知,老师只是作适当的启发,引导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力求让全体学生全面参与,学得积极,学得主动。

我力求达到如下效果:在谈话中引出例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能熟练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让学生知道到学习分数乘数的计算让学生知道学习分数乘整数可以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

小学整数教案(篇8)

教学内容:教材第65~66页整数、小数四则运算及运算法则、四则运算之间的关系、练一练,练习十二第1~5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正确掌握整数、小数四则运算的法则及整数计算法则与小数计算法则之间的联系,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掌握加减法之间、乘除法之间的关系,并能应用这种关系进行验算。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复习整数和小数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板书课题)通过复习,要加深认识四则运算的意义和计算法则,能正确地进行整数和小数的四则运算,并能验算。

二、复习意义和法则

1、复习整数四则运算意义。

提问:通常所说的四则运算是指什么谁来说一说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各是怎样的结合学生说明的意义,要求学生举例说明,注意减法和乘法举例联系加法,除法举例联系乘法。

2、提问:你能根据刚才整理的知识说一说整数四则运算之间的联系吗

3、做练一练第1题。指名学生说一说。

减法对于加法、除法对于乘法各是什么运算

4、做练练第2题。

(1)做第(1)小题。

小黑板出示。学生分两组,分别做加法题和减法题。口答得数,老师板书。提问:计算整数加法和小数加法有什么共同特点计算整数减法和小数减法有什么共同特点大家把黑板上的加、减算式比较一下,再想一想:整数、小数的加法、减法计算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指出:因为只有计数单位相同的数才能直接相加、减,所以整数、小数的加法和减法都要把相同数位对齐,并且都从个位算起。加法里哪一位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减法里哪一位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作十再减。

(2)做第(2)小题。

指名两人板演列竖式计算,分别做乘、除法。学生分两组,分别完成乘法和除法计算。集体订正。提问:整数乘法和除法是怎样计算的小数乘法和除法计算和整数有什么相似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指出:计算整数乘、除法都要按法则进行计算。小数乘法先按整数乘法算,再根据因数里一共几位小数,在积里点上小数点;小数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来除,同样注意小数点的处理。

5、学生练习。

(1)计算:2637+85142-7.51.4152.412

指名四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

(2)做练一练第3题。

小黑板出示,指名口算。提问:谁来说一说,在计算时有。和1时,有哪些规律

三、复习四则运算关系

1、整理四则运算关系。

让学生完成教材第65页上的填充。提问:加、减法算式各部分之间有怎样的关系乘、除法算式之间呢(老师板书)

2、学生练习。

(1)提问:四则运算的这些关系有哪些应用

(2)做练一练第4题。

指名四人板演,其余学生分四组,分别做前两题和后两题。集体订正,要求说说各是依据什么来验算的。

四、综合练习

1、口算练习十二第2题。

小黑板出示,让学生口算结果并板书。引导学生讨论,说说每组计算有什么规律。

2、做练习十二第3题。

要求学生一组一组题填符号,然后思考在乘法和除法计算里,你发现结果有什么规律让学生说一说发现的规律。

3、做练习十二第4题。

让学生估计得数,并说明想法。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复习了什么内容你进一步认识了哪些内容

六、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练习十二第1题和第5题。

家庭作业:练习十二第4题。

小学整数教案(篇9)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整数除以整数商是小数的计算方法.

2.通过对算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法则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补0继续除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列竖式在练习本上计算

90.7224262.818

订正时请同学说一说计算过程.

二、新课

(一)揭示课题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二)教学例2

永丰乡原来有拖拉机36台,现在有117台.现在拖拉机的台数是原来的多少倍?

1.读题并列式

11736=

2.尝试计算

3.针对学生存在的困难除到被除数的末位还有余数等组织学生讨论解决.

4.继续完成解答过程

5.练习,列竖式计算

25.568616

6.师生共同总结: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三)教学例3

0.0560.15=

1.学生尝试独立解答

2.全班共同订正,解决问题

3.交换因数的位置,进行验算

4.比较:这个题和前面学过的有什么不同?如果不够商1时该怎么办?

三、质疑调节

(一)今天这节课你都学到了哪些新的东西?

1.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怎么办?

2.在什么情况下,小数除法中商的最高位是0?

(二)对于今天学习的知识还有什么问题?

四、巩固练习

(一)判断下面的计算对不对?如果不对,应怎样改正.

2415=161.2628=0.7

(二)列竖式计算.

3256.646101637.56

17.92321.262816.8281.3527

(三)讨论:在什么情况下得到的商比1小?什么情况下得到的商比1大?

五、课后作业

(一)张村去年只有24家有电视机,今年又有30家买了电视机.张村今年有电视机的家庭是去年多少倍?

(二)一个机械化养鸡场的产蛋量,平均每只每年产蛋294个.如果按照每16个蛋重1千克计算,平均每只鸡每年产蛋多少千克?

(三)一只大象体重5.1吨,是一头黄牛体重的15倍.这只大象比这头黄牛重多少吨?

小学整数教案(篇10)

教学内容:课本第33页的例2,完成做一做和练习九的1~4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理解整数除以分数的算理,掌握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并培养学生的推理归纳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说出下列各分数的分数单位,每个分数中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再说出每个分数的倒数。

2.口算下面各题。

问:怎样计算分数除以整数?(用分数乘以整数的倒数)

3.解答应用题。

一辆汽车2小时行驶90千米,1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问:这道题求的是哪个数量?(求速度)根据已学过的数量关系怎样求速度?(板书:速度=路程时间)指名一学生解答,集体订正。

二、新授。

导语:今天我们学习新的知识:一个数除以分数。现在先学习其中的一种:整数除以分数。(板书课题:整数除以分数)

1.出示例2:一辆汽车小时行驶18千米,1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问:这道题要求哪一个数量?根据已学过的数量关系,这道题应该怎样列式?

指名列出算式,教师板书:

2.教学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教师先在黑板上画一条线段。问:怎样在图上表示小时行驶18千米这个已知条件?(引导学生回答,教师画出)里面包含有2个

小学整数教案(篇11)

教学目标:

1、学生在具体教学情境中,通过猜想、验证等方式,探索出积和因数的小数位数之间的联系,会正确的用竖式计算。

2、增强估算能力,提高归纳能力

3、经历自主探究的过程,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态度,并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探索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确定积的小数位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谈话导入:在炎热的夏天,你喜欢吃西瓜吗?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现在的人们不仅能在夏天吃到西瓜,在寒冷的冬天也能吃到西瓜。

2、课件出示例题的场景图,提问:从图中你能知道什么?

3、引导

根据图中的信息,要求“夏天买3千克西瓜要多少元”这个问题,你会列式吗?

“0.8×3”是求几个0.8相加的和?这个乘法算式和我们以前学习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有一个因数是小数)

板书课题:小数乘整数。

二、探索计算方法

1、启发:你能用以前学过的知识算出“0.8×3”的得数吗?先想一想,再算一算。学生各自思考、计算,师巡视,了解学生用什么方法。

2、交流:谁先来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算出的结果是多少?

学生回答后继续提问:谁还用不同的计算方法?

3、指出:“0.8×3”也可以用乘法竖式计算。

讨论:谁能看着竖式,说说用竖式计算“0.8×3”的过程?

比较:0.8是几位小数?2.4呢?

4、提出要求:冬天买3千克西瓜要多少元?先列加法竖式计算,再列乘法竖式计算。

学生按要求独立进行计算。

5、交流

列出的`加法计算式是求几个2.35相加的和?列出的乘法算式呢?

谁来说说用乘法竖式计算的过程?

2.35是几位小数?2.35×3的积是几位小数?

6、猜想:如果用一个三位小数乘3,积会是几位小数?如果用一个四位小数乘3呢?

三、归纳计算方法。

1、出示4.76×12,2.8×53,103×0.25,要求先猜一猜积是几位小数,再用计算器验证。

2、讨论:通过刚才的计算和比较,你认为在计算小数乘整数时,可以怎样确定积的小数位数?

3、小结:计算小数乘整数时,一般可以先按整数乘法算,再看因数里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并点上小数点。

四、指导练习

1、完成练一练第1题。

集体交流、纠正。

小结:如果积是小数而且末尾有0,一般要进行化简。

提问:刚才计算的四道题中,还有哪些题目的计算结果需要化简的?

2、指导完成练一练第2题。

先让学生根据要求在教科书上填一填。

指名交流。

五、巩固练习

1、要求学生在作业本上计算练习十二第1题。

学生完成后,适当组织交流,初步了解学生作业情况。

2、指导完成练习十二第2题。

学生读题讨论:响雷和打闪应该是同时发生的,但为什么会先看到打闪,后听到雷声呢?

指出:因为光传播速度快

提问:这道题中雷声在空气中传播了几秒钟?每秒的速度是多少千米?想一想,要求打闪的地方离小华有多远,就是求什么?

学生在作业本上解题。

3、指导完成练习十二第3题。

学生读题。

提问:这辆汽车的油箱里现在有多少千克汽油?这些汽油够这辆汽车行使多少千米?

学生列式计算后,组织讨论。

六、全课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你认为计算小数乘整数时要注意什么?

小学整数教案(篇12)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会计算小数除以整数。

2.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类推能力。

3.体验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难点:理解小数除以整数的算法及算理。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视频展示台。

教学过程:

一、问题回顾:用竖式计算

228÷4、486÷3、252÷6、345÷15。

找四个学生到黑板前计算,其余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228÷4这道题是怎样算的,教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出竖式,重点说说每一步表示什么。

二、探究新知、自主学习

1、课件出示图片

四包饼干8.4元,每包饼干多少元?

先找出图中的信息,这道题该怎么列式?

找个生说一说,师板书出算式:8.4÷4

这个算式与我们以前学的有什么不同?

揭示并板书课题:小数除以整数

2、该怎样计算呢?

生4人一组,讨论交流,看谁的方法多,教师巡视指导。

汇报交流结果:①8.4元=84角,84÷4=21角,21角=2.1元,所以8.4÷4=2.1元

②8元÷4=2元,4角÷4=1角,1角=0.1元,2+0.1=2.1元

③用竖式计算

如果出现竖式计算方法,让学生板演到黑板上,重点说说商的2表示什么,商的1表示什么。使学生明白1是十分位上的,所以前面应加上小数点。

全体学生用竖式算一算,重点强调商的小数点应点在哪里。

3、课件出示5千克苹果共22.5元

根据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

该怎样列式计算?

生列出算式,师板书:22.5÷5

你们能试着算一算吗?

生同位间合作,尝试计算出结果。

汇报时,重点说说22除以5余下的2应怎么办,25表示什么意思,使学生明白,25个十分之一除以5,商的5在十分位上。

小数点应点在哪里?和谁对齐。

4、你能试着算一算这道题吗?

出示:5.7÷6

生试着算一算。

汇报时让学生说说在计算时,又遇到了什么新情况?你们是怎么处理的。使学生明白,哪一位上不够除,商0占位置。

余下的3怎么办?明确:余下的数可以添0继续除。

出示练一练:4.75÷56.3÷2

找两名学生到黑板前计算,其余独立计算。

5、经过上面的探讨,你觉得应该怎样计算小数除以整数?

生四人一组讨论、交流。

师生共同总结得出:计算小数除以整数可以按照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在计算中,如果哪位不够商1就商0,如果有余数,就在余数后面添0继续除。

三、巩固练习

1、完成30页自主练习第一题

学生自己读题,师引导要想知道那种便宜,应怎么比较?

2、31页第四题口算

开火车口算

5、第五题你能接着算下去吗?

学生在课本上完成。

四、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还有什么问题?


本文的网址是http://www.zfw152.com/a/56388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