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祝福范文大全(编辑 笑面虎)每个老师需要在上课前弄好自己的教案课件,老师还没有写的话现在也来的及。教案是课堂教学的蓝图,教案教案会包含哪些部分?想要查看“大班数学教案”相关资料您可以参考以下资料,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帮助收藏备用更佳!
大班数学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让幼儿积极探索尝试,引导幼儿进行20以内的分类计数。
2.通过游戏活动,让幼儿理解并读懂统计表,进行连加练习。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
挂图一张、备用挂图一张 提前画好的统计表、无色的图片、备用挂图一张(磁性教具摆上方,统计表下方) 颜色卡红黄蓝各一个、鸭子、鱼、 蝴蝶无色的各一个、(红黄蓝)若干 数字卡1(2)2(4)3(2)4(2)6 (1)7(2)9(1) 铅笔、橡皮
活动过程:
一、情境主题导入
师:小朋友,我们先和客人老师问个好。今天呀老师接到一个来自数学王国的电话,国王先生邀请我们去数学乐园玩。高兴吗?好的,让我们做上火车出发吧。(师幼做韵律操、出示挂图)小朋友们你们看路上多热闹啊!
1.小朋友数数路上红、黄、蓝色的汽车分别有几辆?共有辆汽车?
2.谁的手里有气球?红、黄、蓝色的各有几个?一共有几个气球?
3.马路边红、黄、蓝色房子各有几栋?一共有几栋房子?
我们继续(师幼做韵律操)
二、布题
师:哎!是鸭子、鱼和蝴蝶,他们排好队在干嘛呀?咱们过去问问。你们好!你们在干什么呢?
-----我们正准备比比谁的速度快,
师:哦原来是在进行比赛呀。我们来看看参赛的鸭子、鱼和蝴蝶都有些什么颜色的?
幼:红、黄、蓝。(出示统计表)
师:1.哦有红黄蓝三种颜色。咱们来数数红黄蓝三种颜色的鸭子、鱼和蝴蝶各有多少只?
2. 请小朋友数数鸭子、(鱼、蝴蝶)公有多少只?
3. 鸭子、鱼和蝴蝶要进行比赛,小朋友们想想该怎们比呢?是的相同颜色的为一组,小朋友帮忙数一下红(黄、蓝)色的参赛的有多少?
师:(请小朋友贴出相应的数字宝宝。)
三、评价练习
师:鸭子、鱼和蝴蝶都有点累,咱们听一段音乐吧,小朋友喜欢看《小鲤鱼历险记》吗?那动画片里都有些呀? (有泡泡、小美美、阿酷还有小龟)
师:瞧!泡泡小美美、阿酷正在研究呢 。他们想按照红、黄、蓝进行分类统计。
1. 他们想知道按红、黄、蓝三种颜色分,数数各有多少?
2.然后泡泡想知道三种颜色的共多少个?小美美想知道三种颜色的共有多少个? 阿酷想知道三种颜色的共有多少个?
3.最后还想知道红色(黄、蓝)的图形共有多少个?
师:现在老师邀请小朋友们来帮帮他们,愿意吗?(每个小朋友发一张)
师:集体讲解。
四、延伸
泡泡、小美美、阿酷特别感谢小朋友们,想不想邀请他们来咱们班区域里玩玩呢?我们邀请他们玩串项链的游戏,我们区域里有红黄蓝色的珠子,请小朋友用细绳子穿好后按颜色分类并算出红黄蓝色珠子各有多少个?
大班数学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教幼儿学习自然测量,初步掌握测量的方法,激发幼儿参与测量的兴趣。
2、鼓励幼儿自主选择测量工具来测量周围物体,在探索比较中发现测量工具和测量结果的关系。
3、愿意与同伴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活动准备:
1、长度不同的筷子、铅笔、吸管等。
2、若干张记录表格。
3、粉笔若干。
4、魔箱和宝藏图。
活动过程:
1、以游戏“看谁跳得远”引入活动,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
2、学习测量方法。
(1)自主探索测量方法。
要求幼儿人人动手,运用测量工具(筷子),测量桌子的长度。
测量结束,鼓励幼儿把自己的测量方法和想法与老师、同伴们交流。
(2)教师示范正确的测量方法。
测量时,筷子的一头要对齐桌子的边角,在筷子的另一头用粉笔画一条短线作记号,第二次测量的时候要从记号的开始处接下去量,边量要边数,一根筷子,两根筷子,……最后就能记住桌子长度有多少根筷子长。同时强调测量工具(筷子)必须沿着边测量。
(3)幼儿分组测量,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
①幼儿两人一组,用不同长度的筷子,测量活动室的门、窗户及黑板的边,并记录测量结果。
②教师巡回观察、倾听、了解幼儿测量的情况。
③请个别组幼儿交流测量时遇到的困难,并采取哪种办法解决,再汇报测量的结果。
(4)引导幼儿分析讨论:同样的门、窗户、黑板,为什么都用筷子测量,而结果却不一样?
老师用与孩子一样的测量工具(筷子)进行演示,引导幼儿观察筷子的长短,得出筷子长,量出的次数少;筷子短,量出的次数多。
3、游戏:找宝藏。
幼儿从魔箱里摸出一张画有藏宝地点的标记图,根据图运用各种测量工具进行测量,找出宝藏。
4、结束小结:今天我们学会了用各种测量工具进行测量,还知道了测量的结果和量具的长短有关。出来今天用的量具外,还有哪些东西可以用来测量呢?小朋友会去后找一找、试一试好吗?
大班数学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亲近自然,产生关爱自然的情感。
2、练习目测数群,尝试先目测一部分,再接着数完全部的方法进行8以内的数数。
3、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4、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能目测简单数群。
物质准备:学具:标有5、6、7、8点子卡片的布条若干,点子排列有规律;标有5、6、7、8朵花的纸袋若干,花朵排列有规律。场地:带幼儿到园内落叶较多的大树下。
【活动过程】
1、练习按点子数捡落叶。
(1)师:“小树叶离开大树妈妈,落了一地,好美啊。我们来玩一个捡落叶的游戏吧。(出示带点子卡片的布条)请小朋废看清卡片上有几个点子,就捡几片叶子,再用布条把叶子捆成一捆。”
(2)幼儿自选点卡,目测卡片上的数群,听音乐捡落叶。
2、检查点卡和树叶的匹配情况。
讨论:你们怎么知道卡片上有几个点子的?你发现怎么数速度最快?(重点学习“接数”的方法,即先目测一部分,再接着数完全部的方法)
3、再次练习按接着数的方法捡落叶。
鼓励幼儿多次取不同卡片,捡、捆扎树叶,比一比谁捡得又对又快。
4、给落叶装袋。
(1)出示4只贴花纸袋,请幼儿给纸袋编号。
(2)请幼儿将刚才捆扎的树叶,放入与其对应数字的纸袋中。
活动延伸:
请孩子们把落叶带回教室,放在区角继续练习数数,也可进行手工粘贴等活动。
教学反思:
在活动过程中,孩子们兴意盎然,非常的开心。这样的活动打破了幼儿园狭小的空间限制,为幼儿提供锻炼的机会,让孩子通过直接与自然、社会接触来获得感性的知识,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提高语言能力,同时也激发了孩子的求知探索的欲望。满足幼儿主动发现、探索的心理需求,吸引他们主动参与到看看、听听、想想、做做的过程中,才能更有效地发展他们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使幼儿创造潜能的发展具有了必要性。大自然社会是一本包罗万象的百科全书,我们只有走出幼儿园狭小的天地,把孩子们解放出来,带他们到社会中、自然中,孩子们眼中的世界就会变大,心胸宽广,性情快乐,生活活力、思想情感、身心素质都得到了提高,正如陈老先生所说:“儿童的世界,是儿童自己去探索、去发现的,他自己所求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他自己所发现的世界才是真世界。”
大班数学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 在电影院座位排列中,学习横排座位的10以内单双数与竖排物体位置的5以内的序数。
2. 回忆已有的数学经验,运用反复操作、图示摆放等方法创设情境。
3. 充分扩展、提升相关经验,解决生活中面临的单双数及序数的数学问题。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设置“电影院”的情境(一)座位按照1-30数字顺序排列、;“电影院”的情境(二)具有单
双数座位按顺序排列。电影票若干、相关电影院的图片。
经验准备:幼儿事先对电影院熟悉的,知道座位排列方式,对电影票也有初步的认识;
幼儿大多数在成人的带领下寻找到电影票的座位,对序数(排数)和单双数缺乏一定的了解;
幼儿在生活情境中,特别是在电影院中运用单双数和序数结合的数学知识有待关注和提高。
活动过程:
一、创设“电影院”
(一)的情境,让幼儿根据电影票对号入座
1.教师带领幼儿玩“看电影”的游戏,帮助幼儿回忆看电影的相关经验,如电影院的名称,买电影票等。
2.出示电影票,让幼儿根据电影票寻找座位,观察幼儿寻找座位过程中现象以及问题。
3.教师扮演电影院的工作人员,检查幼儿的“对号入座”的正确性,引导幼儿发现问题。
4.教师启发幼儿谈谈对号入座中遇到的困难和困惑。
游戏问题之一:电影票的结构
解决方法:观察电影票,对号入座
电影票的认识(展示电影票),了解电影票的结构(电影院的名称、序号和座位号)
认识电影票的“排”和“座位号”含义
分享经验,根据电影票对号入座
幼儿自己验证,调整座位,巩固“排”和“座位号”得含义
二、创设“电影院”
(二)的情境,让幼儿根据电影票对号入座
1.教师带领幼儿创设的“电影院”(二)的情境,启发幼儿观察这个电影院与前面电影院有什么不同?如入口处的单号、双号的标记、座位排列等。
2.出示电影票,让幼儿看电影票、对号入座,观察幼儿寻找座位过程中现象以及问题。
游戏问题之一:电影票的结构 对号入座
解决方法:观察电影票,认识单双号 对号入座的程序
电影票的认识、重点观察单双号
分享经验,根据电影票对号入座
了解对号入座的程序,如看电影票单号与双号——看排——看座位号
幼儿根据对号入座的程序,自己验证,调整座位,巩固“单号双号”“排”和“座位号”的含义
三、再次情境巩固,运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
幼儿和同伴或者教师现场玩游戏“看电影”,巩固数字认识,运用按顺序排列的方法解决模拟现实情境中的问题,锻炼数学思维、提高数学能力。
大班数学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能自主地选择和应用材料制作面具,表现出动物的基本特征。
2、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作力,制作出不同的面具。
3、体验创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1、面具俘(狮子、象)半成品的面具(兔子、孔雀、狐狸、猫、老虎)
2、材料:毛线、吸管、彩色手工纸、纸盘、浆糊、双面胶、剪刀、勾线笔
活动过程
一、以谈话活动导入
1、师:森林里要举办动物聚会了,你想有哪些动物来参加?(幼儿讲述)这么多小动物都来参加了,曹老师也想去参加聚会,我们用这个纸盘来做个面具。我想做个象,怎样让家一看就知道是象呢?(幼儿讲述象的特征:长鼻子、耳朵)
2、刚才你们说的就是象的特征,象来了,这就是象(出示象面具)谁来做象甩鼻子的动作、象吸水的动作?(幼儿表演)。
二、出示只有主要特征的纸盘
1、(出示猫、孔雀、狐狸、老虎和兔子)你们知道它们是谁吗?(幼儿讲述)你从哪里看出来的?(说出动物的主要特征)。你们真棒,一眼就能看出它们是谁,说明老师很会抓动物的特征。介绍动物的同时介绍面具用的材料。
2、(出示狮子)你看,这时谁?你怎么知道是狮子的?(说出主要特征)狮子满头的鬃毛是用什么材料做的?(毛线)看上去很可爱,与凶猛的狮子比可爱多了,用不同材料做出的面具也不一样,老师相信你们最有创意。
3、介绍材料
做这么多面具也花了好多心思,用了很多材料,你们认识吗?(吸管、毛线、彩纸……)
你们想不想也来做个面具参加动物聚会?(想)你最想扮演谁?你会抓住它的什么特征?(幼儿讲述)谁想扮演这里没有的动物?
三、幼儿操作,教师指导,助能力弱的幼儿。
四、结束活动
带着你的动物面具听着音乐我们一起去参加动物聚会吧。
班动物聚会礁:美术礁动物聚会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愿意自主选择动物头型进行创作。
2、引导幼儿用团、搓、压等技能表现出动物的脸部特征,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性。
3、培养幼儿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活动准备
1、牧场的背景图。
2、KT材质的圆形、三角形、梯形头型的动物俘若干,圆形、三角形、梯形若干。
活动过程
(一)请幼儿参观牧场导入,激发幼儿的兴趣。
师:听说今天开心牧场有一场动物聚会,我们一起去看看好吗?
引导幼儿发现牧场里空荡荡的,怎么一个动物都没有呢?
(二)以猜谜语的形式一一出示俘。
1、师:噢,原来小动物们都躲起来了,让我们把它们请出来。
师说动物谜语,幼儿说对谜底师随即出示俘,并引导幼儿想象三角 形、圆形、梯形的还可做成哪些动物?
(1)圆圆脑袋长耳朵,红红眼睛白白毛,爱吃萝卜和青菜。(兔子:圆形头型)
(2)尖尖脑袋尖尖嘴,狡猾聪明注意多。(狐狸:三角形头型)
(3)头上尖尖角,说话“哞哞”叫,只把草当饭。(牛:梯形头型)
(三)引导幼儿根据老师的俘说说三种动物的制作方法,教师小结制作方法。
(四)介绍操作材料,操作要求,幼儿动手操作,教师指导。
1、先想好自己要什么动物,选好头型底板。
2、在选用各种色彩的橡皮泥根据需要搓条、团圆、压扁,创意动物 五官。
3、做好以后可以轻声交流,动作快的幼儿可以再做不同的动物。
(五)展示幼儿作品在开心牧场,欣赏评价。
请幼儿说说哪个小动物最神气?为什么?(引导幼儿针对头型和色彩进行评价。)
欣赏完作品后,自然结束教学活动。
大班数学教案(篇6)
教材分析:
日历对于大班幼儿来说并不陌生,几乎家家都有,是幼儿生活中非常熟悉的事物。《指南》中也指出“数学的核心目的就是引导幼儿初步感知数学的有用和有趣”怎样让这些内容由“枯燥”变得“有趣”呢?我实行了两个策略和两个变化。
第一,利用多媒体游戏化教学将“年”变成了“年妈妈”的角色,由“抽象思维”变成了“具体思维”;
第二,结合幼儿的亲身体验,如:制作“班级生日册”、“合作游戏”等方式引导幼儿巩固“看日历找日期”的方法,让幼儿由“被动学”变“主动学”。
与此同时,我还整合了语言活动中的儿歌,把“看日历找日期”的方法可以总结成朗朗上口的小秘诀“先找月,后找日,最后对应找星期”这样既发挥了幼儿的主动性,又便于幼儿记忆和使用。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适合大班幼儿的现有水平,也是幼儿感兴趣的身边科学。
活动名称:
数学
活动内容:
《认识日历》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日历种不同符号的意义,知道一年有12个月,一个星期有7天及它们的排列顺序。(重点)
2、掌握看日历的方法,能迅速找出日历中的日期。(难点)
3、感受日历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体验合作探索的快乐。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5、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
1、PPT课件;
2、日历册和幼儿1寸照片;
3、四本挂历册、动物图片及抢答牌
经验准备:
1、知道自己的生日;
2、对日历有初步的了解
活动过程:
一、时光精灵导入,引导幼儿了解日历的种类及日历中不同符号的意义。
1、提问:今天是几月几日?出示各种日历,引导幼儿了解日历的种类及用途。
小结:这是日历、月历、年历,他们都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日历”。
2、组织谈话,播放课件,引导幼儿初步认识日历中不同符号的意义。小结:日历中的不同数字,文字和颜色分别代表年份、月份、星期和节假日等。
二、结合故事《年妈妈和它的孩子们》,引导幼儿知道一年有12个月,1个星期有7天及它们的排列顺序。
1、讲故事《年妈妈和它的孩子们》,引导幼儿知道一年有365天,12个月。
提问:年妈妈有几个孩子?年妈妈给孩子盖了几座房子?大房子、小房子、最小的房子分别有几座?大房子、小房子、最小的房子分别住多少人?
2、提问互动,引导幼儿知道一星期有7天及他们的排列顺序
提问:为了让孩子们生活更有规律,年妈妈是怎样安排他们住的?是按照什么顺序排列的?
小结:一星期有7天,他们是按照星期日——星期六排列的。
三、利用多种形式,引导幼儿掌握看日历的方法,能迅速找出日历中的日期,感受日历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1、利用课件,初步掌握看日历的方法
提问:请小朋友在日历中找出今天、昨天、明天分别是几月几日,星期几。
小结:找日历的小秘诀就是先找月,再找日,最后对应找星期。
2、制作班级生日册,进一步掌握看日历的方法,感受日历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玩法:在“大日历”中找出自己的生日贴上照片并说出自己的生日是几月几日星期几,巩固幼儿找日历的方法,最后制成生日册。
3、“找节日大比拼”比赛,引导幼儿迅速找出日历中的日期,体会合作探索的快乐。
玩法:4人为一组,分为4组,教师说节假日,幼儿迅速在日历中找到相应的节日,并圈出,马上举起抢答牌,又快有准的一队加分。
小结:今天小朋友都学会了看日历找日期的小秘诀,其实日历中还藏着许多小秘密,比如说公历和农历,回家可以和爸爸妈妈继续探索哦!
活动反思
通过故事的形式,利用故事便于幼儿理解的特点,使幼儿喜欢、理解日历。果然,这种方式大大的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幼儿很容易就理解一年有365天,分别住在12个月里,其中有的月是29天、30天、和31天。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得到了大大的提高,我发现孩子们掌握的较好,效果也不错。
大班数学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发现两种图形的排序规律并能按此规律进行走迷宫活动。
2、理解游戏规则,并在游戏情景中增强幼儿数学逻辑推理能力。
3、增进幼儿勇于接受挑战,积极动脑的习惯。
教学准备:
1、白板课件,视频转换仪,电子白板一块。
2、操作纸每人一张,图形(不同颜色、不同形状)若干。
3、场地布置:迷宫游戏图一张。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瞧!是谁啊?是懒羊羊!懒羊羊的的表情怎么样?为什么这么着急?
懒羊羊:不好了,村长被灰太狼抓走了,要我赶紧回羊村拿锦囊去救他。发生了什么事情?
小朋友你们知道什么是锦囊吗?原来锦囊里装的一般都是解决问题的好方法。那就让我们一起帮助懒羊羊回羊村吧!
二、主动探究,找出规律顺序。
(一)学习ab形式的排序方式。
1、铺桥。
(1)可是回去的路上灰太狼设了许多陷阱,看,前面是什么?(操作: 懒羊羊过桥)懒羊羊要过桥了,呀!桥上的木板没有了,走不了了,我们来帮懒羊羊铺好吧!
(2)看一看这座桥是按什么规律铺的?那后面应该怎么铺?谁愿意来帮助懒羊羊?注意了铺错了可是要掉进陷阱的哦!
(3)小结铺桥规律:原来这座桥的路是按照1个正方形、1个圆形、两个图形为一组的规律来铺设的。
有了你们的帮助懒羊羊终于顺利的通过了这座桥。
(二)学习abb形式的排序方式。
1、过山洞。
(1)看,来到哪了?山洞,山洞里灰太狼设置了很多迷宫,也要我们自己铺一铺道路。山洞里一共有几个迷宫?3个迷宫,它们的路都不一样。
(2)各个山洞
我们先来看一看第一个迷宫,你看到了什么?原来 这是禁止标记,它告诉我们有它的地方能通过吗?你还看到了什么?图形,这些图形告诉我们什么?原来是铺路的规律。这个规律是什么?(1个圆形2个正方形或圆方方)还看到了什么?箭头,箭头表示什么?那入口在哪呢?请小朋友找一找入口,你觉得在这里那我们插一面小旗,再用手指画一画看一看能不能走出迷宫?呀,碰到 还能通过吗?不行,那谁还找到了入口,我们一起用手指走一走,
能走出迷宫说明入口找对了。找到入口和出口后,再按照规律圆方方来铺路。接下来应该铺什么?后面铺什么?后面还有几个迷宫要请小朋友动动脑筋帮助懒羊羊铺路,好吗?
2、幼儿操作。
请小朋友在铺路的时候先找一找迷宫的入口和出口,找到入口后将小旗贴在入口处,然后找一找铺设道路的规律,从入口处开始,按照规律把迷宫里的路铺好。(小朋友加快速度,不然我们会被灰太狼发现的),铺好后请你用手指按照你的路线走一走,看看能顺利走出迷宫吗。完成的小朋友请你拿好迷宫图轻轻坐回小椅子上和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你是按照什么规律铺的
3、交流纠错。
谁来介绍一下你的迷宫?好,我们按照他的路线一起用手指走一走看看能走出迷宫吗?你是怎么铺路的?按照什么规律?他铺的对吗?我们按照规律说一说。你们都铺对了吗?
三、集体游戏,体验成功快乐。
1、出示锦囊。
懒羊羊终于回到了羊村拿到了锦囊了,我们打开看一看,锦囊里有什么好办法?要请我们小朋友按照规律铺设道路去救村长。
2、了解“营救村长”的方法。
你看到了什么?小旗表示什么?是起点,你还看到了什么?这些图形告诉我们什么?铺路的规律。是三角形、圆形、正方形。
示范: 看着就是那条小路,从起点处开始按照三角形、圆形、正方形的规律一格一格往下铺。
请小朋友小组合作,每一组上都有一个锦囊请小朋友打开锦囊,看清锦囊里的指示的规律一起铺路,铺好后请你检查一下是否和你锦囊中的规律一致,完成后把你们的小路放在前面相应颜色的小旗处,然后排好队。
3、游戏“营救村长”。
你们的道路都完成了,下面我们赶快排好队伍,和懒羊羊一起去营救村长吧!还记住我们要轻轻的不然会把灰太狼引来的。“村长,你在哪?我们来救你了。”我们赶快把村长扶出来。(教师带领幼儿按照示意图走出迷宫)
四、结束(村长成功获救)。
耶!终于成功救出村长。我们赶快送村长回羊村吧!
大班数学教案(篇8)
设计思路:
沙是幼儿最喜欢的“玩具”之一,它的可塑性、流动性常常会使孩子激动不已:他们会用沙堆高山、做蛋糕等;会把沙当成米、糖等做游戏;会在沙里种上一棵小树或小草;会在沙坑里挖个洞做小动物的家。。。。。。他们喜欢用各种各样的工具来玩沙,相互比着各自沙的多与少,常常争执不下。(因为大班幼儿对于长度、高矮有一定的测量经验,但对于沙、米类的量的测量,幼儿缺乏经验。)针对他们在玩沙过程中碰到这样的实际问题,我设计了《量沙》这一活动。
本次活动主要引导幼儿两两合作、实验、记录,集体统计、比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掌握科学的量沙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幼儿操作记录中的数据作用。量沙活动始终结合在运沙游戏中,游戏性与探索性恰当地结合,使幼儿探究既有兴趣,又有目标。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让幼儿在探索活动中掌握运沙的科学方法。
2、引导幼儿在活动中发现:用大小不同的工具来运同一堆沙,大工具运的次数少,小工具运的次数多。
3、培养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沙、大小不同的杯子、盆子、记录单、铅笔等
活动过程:
1、谈话引起幼儿兴趣。
今天我们来玩一个运沙游戏,你想用什么工具来运沙?
2、幼儿第一次运沙。
(1)提出要求:两人一组轮流运沙,并记录运沙的总次数。
(2)出示统计表格,记录每组幼儿运沙次数,并引导幼儿观察,发现问题。(每组两人使用一个工具运同一堆沙,为什么次数不一样)
(3)引导幼儿用科学的方法运沙:每一次要运得一样多,通过讨论、示范明确运沙的具体操作规则(满杯后用工具刮平)
3、幼儿第二次运沙,验证。
(1) 统计运沙次数
(2) 引导观察数据,得出结论:同一堆沙用同样的工具,都装满抹平了来运,运的次数是一样的。
4、幼儿第三次用不同工具运沙。
(1) 幼儿预测大工具来运刚才的一堆沙,运的次数会怎么样?
(2) 幼儿操作
(3) 统计数据
(4) 幼儿通过观察数据得出:运的`次数不一样;大杯子那一排的数据小,小杯子那一排的数据大……
教师小结:用大小不同的工具运同一堆沙,大工具运的次数少,小工具运的次数多。
5、延伸游戏
请小朋友想想,如果用小碗来运沙,运的结果又会怎么样?下次我们再来试一下。
大班数学:猫捉老鼠
活动目标:
1、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能准确迅速地进行运算。
2、发展幼儿的灵敏性,培养幼儿良好的游戏秩序。
活动准备:
老鼠(背后有式题)、小猫头饰、拱形门、海洋球(球上贴有算式)、投球盒(盒上数字为1-10)、算式题(幼儿、老师都有)、彩旗(旗上有数字)、布置场景、铃鼓一只、雪花片
活动过程:
1.老师扮演猫妈妈,幼儿扮演猫宝宝
师:宝宝们,今天妈妈带你们出去玩,好吗?来,坐上火车,出发啦!(火车音乐)
进场后转一圈
2.无意发现鼠迹
师:呀,这里真漂亮,你们找个朋友玩一会儿吧!
宝宝,你们快来看哪,这里怎么乱七八糟,是谁干的呀?瞧,这里还有老鼠脚印呢!
幼:老鼠
师:喔。原来是老鼠干的坏事情呀,我们来收拾一下(带领幼儿将垃圾捡干净)
师:宝宝,来,我们坐下来想用什么办法对付他们,好吗?
幼儿坐好后
师:宝宝们,你们想用什么方法对付他们呢?
幼儿讨论回答。
老师小结:刚才小朋友想得办法真多,现在妈妈就来教你们一些捉老鼠的本领,好吗?
3.老师教本领
A.看谁脑筋动得快(看算式说答案)
师:妈妈现在就来看看哪个宝宝的脑筋动得最快,好吗?
出算式,幼儿说答案
B.对暗号(复习对数游戏)
师:刚才,宝宝们的脑筋动得真快,现在妈妈还要来考考你们,待会儿抓老鼠时,妈妈和你们会有联络暗号,我们的暗号是看妈妈小旗上的数字,听妈妈跺脚,你们接下去跺,让妈妈跺脚的次数和你们跺脚的次数合起来是小旗上的数,好吗?
C.看谁耳朵灵(听得数出算式)
师:现在妈妈要来考考你们的听力,看谁的听力最棒,好吗?请你们从小椅子下拿出卡片,妈妈拍铃鼓,你们听是几下,把你卡片上的算式算出答案,如果答案跟妈妈铃鼓声一样,那就站起来,好吗?
D.打靶(综合练习)
师:现在妈妈来请你们玩个游戏,把你的小椅子和卡片放到前面来,好吗?
幼儿摆好椅子后
师:宝宝,瞧,这里有什么,知道怎样玩吗?谁来说一说
老师交代要求,幼儿练习投掷,玩后,老师检查对与错。
4.执行任务
师:宝宝,你们的本领练得真棒,现在我们就出发去抓老鼠啦!来跟在妈妈后面
放音乐,走一圈,停下
师:宝宝们,现在妈妈先去试探一下,待会儿我们用暗号联络,好吗?
老师悄悄走过去,用小旗挥挥,跺暗号,幼儿回答。
A.先派一名幼儿抓
师:瞧,老鼠真狡猾,还有问题让幼儿回答对了才能真正抓住。宝宝把题目算出来,抓住一只就到妈妈这里来领奖。
幼儿计算后到老师那里那雪花片(老师看幼儿题目是否正确,如正确才给予雪花片)
老师小结:今天开心吗?谁抓的老鼠最多?
5、结束部分
带幼儿开火车回家。
大班数学教案(篇9)
活动目标:
1、认识半点,了解时针和分针的运转关系。
2、巩固对整点的认识,能辨认半点和整点。
3、结合日常生活知道时钟的用途,初步建立珍惜时间的意识。
活动准备:
1、小时钟人手一只(12只),大时钟一只。
2、情景操作题12份。
3、水彩笔12支、篮子3只。
4、ppt。
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
师:小朋友们,你们玩过猜谜语的游戏吗?
幼:玩过。
师:大家都玩过啊,那你们觉得这个游戏好玩吗?
幼:好玩。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神秘的朋友,它就藏在这个谜语里面,请你们来猜一猜它是谁?竖起小耳朵听仔细了哦~
滴答,滴答,
会说没有嘴,
会走没有腿,
它们告诉我,
什么时候起,
什么时候睡。
师:这个神秘的朋友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每天都会接触到,猜猜它是谁?
教师引导幼儿自由猜测。
幼:小时钟。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一下子就猜出来了。小时钟说既然你们猜出来了,那我就出来和你们交个朋友吧!
二、巩固认识整点
师:(出示一个时钟)小朋友们,我们和小时钟成为了好朋友,那你们对这位朋友了解多少呢?看,这里就有一只小时钟,看看钟面上有什么?
幼:有数字。
师:看看数字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
幼:1—12的顺序。
教师和幼儿按顺序读一读数字。
教师小结:数字是按1—12 的顺序排列在钟面上的,12在上面,6在下面,3和9在左、右两边,还有什么呢?
幼:有时针、分针。
师:那时针长什么样子?
幼:短短的,粗粗的。
师:分针呢?
幼:细细的,长长的。
师:秒针是不停地走动的。
师:那你们知道这三根针走过的一个面,叫什么吗?
幼:钟面。
师:今天呀,时针和分针要进行一次跑步比赛,现在他们都在数字12的起跑线上。请你们猜猜谁会赢?
教师引导幼儿自由猜测。
师:谁快谁慢比比不就知道了吗?好,比赛就要开始了,预备—开始 !(教师操作实物钟表)
师:谁跑得快啊?
幼:分针。
师:请小朋友好好看看分针和时针跑的时候,它们之间到底有什么秘密呢?(教师反复操作)
师:原来!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格,这就表示一个小时。
三、巩固认识整点
师:刚刚我们认识了时钟,那你们会看时钟吗?
教师出示整点的ppt四张,请幼儿讲述。
师:分针指着什么?
时针指着什么?
现在是什么时间?
教师小结:当分针指向12就是整点,这时时针指向数字几,就是几点整,现在是几点整?
师:学会了看整点,那你们知道怎么记录整点吗?
教师出示时间记录卡,告诉幼儿时间用“:”表示,“:”前面记录时针的位置,后面记录分针的位置,整点时,分针记录为00,12点整记录为12:00。
四、初步认识半点
师:刚刚我们学会了看整点,那你们会看半点吗?
教师出示两张半点的ppt(7:30,8:30),引导幼儿观察并了解。
师:分针指着什么?
时针指着什么?
现在是什么时间?
教师引导幼儿说一说。
教师小结:当分针指向数字6,就是半点,这是看时针前面的数字是几,就是几点半。
师:那你们知道半点该怎么记录吗?
幼儿自由回答。
教师小结:半点时,“:”前面记录时针的位置,后面记录分针的位置,分针记录为30。
五、听指示,拨时钟
1、教师报时间,幼儿集体拨时钟。
2、你说我拨:2位幼儿合作游戏,一幼儿先发口令:某某某请你拨到几点,另一幼儿拨好后给发口令的幼儿检查,正确后交换游戏。
六、操作活动:观察情境图连线
师:我们马上就要上小学了,那你们想知道小学里的哥哥姐姐的一天是怎么安排的吗?(出示图片)
师:看看图片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教师引导幼儿说说。
师:(出示情景操作图)小学生明明为了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给自己制定了一份时间表,可他不小心把时间表打乱了,想请你们给他重新排一排,观察前面小时钟上的时间,想想这个时间该做什么事?给它连一连线好吗?
幼儿分小组操作,全部完成后请一两个小朋友展示自己的操作图,共同讨论操作结果。
七、延伸活动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小时钟,学会了看时间,那你们知道小时钟有什么用吗?
幼儿自由讲述。
教师小结:时钟告诉我们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它可以告诉人们,现在是什么时间了,应该干什么事情了,它可以帮助人们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钟是人类的好朋友,小朋友认识了钟,可以按时起床,按时上幼儿园。老师可以根据钟上的时间
按时上课,按时做游戏,按时让小朋友吃午饭,钟的用处可大啦。
师:时间过得很快,过去了就回不来了,我们要珍惜时间,不能浪费。
大班数学教案(篇10)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用一样大小的物体来间接测量比较面积的方法。
2、感受为故事情节中的公主挑选物品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公主来了》;
2、幼儿人手操作材料一份(磁性板一块——正反面分别贴有地毯图片和记录表;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磁片若干;记号笔若干)
活动过程
一、比较床的大小
1、操作课件,讲述故事的第一部分:公主要来村子里游玩并要住一晚,村长号召大家把家里最大、最好的东西拿出来给公主用。我们一起去帮村长把最大的东西挑出来吧。
2、提问:用什么办法来比一比,两张床哪一张更大呢?村长想了什么办法?第一张床用了几块垫子?第二张床呢?那么哪张床更大呢?
二、比较镜子的大小
1、出现两面镜子,提问:你觉得哪面镜子最大?你们的意见都不一样,可以用什么办法来证明呢?
2、操作课件,提问:村长为你们准备了长方形和圆形两种垫子,你想用哪一种?为什么圆形不太合适?
3、请个别幼儿上前分别在两面镜子上铺满方形垫子。提问:两面镜子各用了几块垫子?第一面镜子和第二面镜子比,到底有没有谁大谁小呢?它们一样大吗?
三、比较地毯的大小
1、出示操作材料,请幼儿自己选择一种形状的材料去铺满两张地毯,比一比,看看哪块地毯更大?
2、教师展示幼儿操作材料,提问:哪块地毯更大?你是怎么知道的?虽然你们用了不同形状的材料,但是比下来结果一样吗?
大班数学教案(篇11)
设计背景
大班数学活动七朵花教案(附教学反思)主要包含了设计背景,活动目标,重点难点,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学习7的不同组成方法,发展观察和逻辑思维能力,学习7的加法,尝试编加法题,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大班数学活动课,快来看七朵花教案吧。
本次教学活动中,我把操作法作为幼儿学习编7的加法应用题的学习方法,通过观察————表述交流———探索发现————小结提升等循环往复的操作练习中,让幼儿在观察这7朵花中进一步掌握加法应用题的结构,体验编应用题的乐趣,又让幼儿在活动中发展了数学能力,从而进一步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与逻辑性。
活动目标
1、学习7的不同组成方法,发展观察和逻辑思维能力。
2、学习7的加法,尝试编加法题。
3、能完整、准确的表述,培养幼儿语言概括能力。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看图学习7的加法。
2、知道加法应用题的结构、理解算式的含义。
教学难点:能根据不同的画面进行讲述,并列出相应的算式。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瓢虫找朋友》。
2、花园的图片1张:不同颜色、种类、大小等特征的花朵共7朵;纸、笔若干,7的加法算式题若干,蝴蝶和花朵的胸饰,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一、复习7的加法。
二、引导幼儿观察图片
问题导入:这是什么季节?这么美丽的花都是一样的吗?(:教案网。)引导幼儿观察,寻找花朵的不同特征。
三、看图列式
1、算一算:花园里一共有多少花朵?
2、幼儿尝试根据花朵的特征编加法题,并讲讲题目所表示的意思。(2+5=72朵花有叶子,5朵花没有叶子)
教师:有谁也是找到这个特征,但是编的题目不一样?(5+2=7)
引导幼儿理解:加号两边的数字换一换,答案是一样的。
四、动脑筋
1、教师:有几道题目都是1+6=7,表示的意思一样吗?
2、教师小结:花园里一共有7朵花,大家列出题目的根据虽然不一样,但是答案是一样的。
五、幼儿操作幼儿用书《瓢虫找朋友》。
六、做游戏:蝴蝶找花
1、介绍游戏规则:花和蝴蝶身上都有数字,蝴蝶听着音乐找花,音乐结束时,花和蝴蝶必须结成一对。检验:蝴蝶和花的两个数字加起来正好是7,就算胜出。
2、幼儿选择角色玩游戏。
3、交换角色再次游戏。
教学反思
学前班的数学教学是一门系统的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具有一定特点的规律,密切联系幼儿身边的生活实际。学习七朵花研讨课,我运用幼儿生活中熟悉易理解的美丽的花朵,设计花园图片进行教学,按花朵的不同颜色、种类、大小等特征。直观解决教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幼儿思维具体形象。加深幼儿理解加号左、右边的两个加数可以交换位置和不变的道理,能让幼儿在发展思维中体验,感知物体的数量与变换及学会分析问题,我的教学能做到让幼儿在想一想,练一练,玩一玩的练习中得到巩固。本节课的整个教学过程能激发幼儿探究知识的兴趣,能较好地达到教学目的。
延伸阅读
小班数学教案11篇
根据您的需求趣祝福为您收集整理了一篇“小班数学教案”,本文内容精辟建议加以收藏保存。一般给学生们上课之前,老师就早早地准备好了教案课件,因此就需要老师自己花点时间去写。教案的具体实施是体现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标志。
小班数学教案(篇1)
一、活动目标:
1. 引导幼儿进一步感知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尝试根据形状及颜色的特征找相对应的图形。
2.初步感知图形(圆形、正方形)之间的转换关系,尝试拼合图形。
3、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思维的灵活性。
二、活动准备:
1、用硬纸制成的小路,上面镂刻大小不同的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图形周围涂上颜色(有红、黄、绿);小路示范图片一张。
2、三角形、正方形、圆形若干。
3、几何图形的房子。
4、欢快的音乐。
三、活动过程:
(一)、以故事形式引出主题
1、讲故事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小朋友,老师昨天接到小白兔的电话,它说:“昨天,森林里刮起了大风,把我的房子都给吹破了。现在小白兔需要造一间新房子来过冬,昨天老师连夜帮小白兔造了一间新房子。
2、出示几何图形的房子,认识房子各部分,巩固对图形的认识。
(二)、引起幼儿“修路”的游戏兴趣。
1、小白兔再次打电话给老师,并要求再次帮助
(嘟…)教师接电话,小白兔说:“谢谢你为我造了一间房子!刚才我想来跟你道谢时,家门口有很多泥坑,我不小心就摔倒了,老师你能不能再帮助我把这条路铺好呢?”
2、教师引导幼儿在示范图上“修路”
引导幼儿观察泥坑的形状、颜色:“这些泥坑都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请小朋友拿合适的石头补上。”
启发幼儿想办法把两块半圆形的“石块”和两块长方形的“石块”嵌入“土坑”中。
3、幼儿自己尝试在用硬纸板做成的小路上“修路”。
4、教师检查。
小结:“小朋友真聪明,大石头用完了,就用半块的石头合起来补上。”“小路修好了,我们把它铺在地上吧。”
(三)、游戏:踩石头
小路现在变安全啦!我们现在沿着这条小路去小兔家做客吧!(音乐)
教师引导幼儿,说说:“你现在踩到的是什么形状的坑?”教师也可向幼儿提要求:“请你踩一个正方形的坑。”
(四)、延伸活动
1、把示范图投放在数学区域中,让幼儿进一步练习根据不同形状和颜色的配对活动,引导幼儿找出三角形转换方法。
2、引导幼儿用彩色纸、皱纸等材料把这条小路装饰成一条五彩路。
小班数学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尝试按纽扣的特征(颜色、形状、大小、纽扣上的扣眼数量等)进行配对,并愿意在同伴面前大胆表达。
2.乐意帮助别人,知道捡到的东西要归还主人。
3.体验匹配操作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活动准备:
1.课件
2.幼儿的操作材料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播放课件,引起活动的兴趣。
师:今天老师带来一个和纽扣有关的故事,我们一起来看看。
一天,天气真好,一只小老鼠出来散步,走着走着,他看见前面有个东西向他滚来,捡起来一看,哦,原来是颗纽扣。
提问:咦,这是一颗怎么样的纽扣呀?谁能来说一说?(圆形的、白色的、上面有四个洞眼)
师:嗯,观察的真仔细,那这颗扣子会是谁的呢?小老鼠决定去问问它的朋友们。
二、观察画面,感知发现纽扣的颜色、形状、扣眼数量的不同。
(一)引导观察画面,感知发现纽扣颜色不同
问:小老鼠在路上看见了谁?(小狗)它会对小狗怎么说呢?小老鼠拣到的纽扣是小狗丢的吗?为什么?如果你是小狗,应该怎么说呢?
(二)引导观察画面,感知发现纽扣形状不同
问:小老鼠来到了萝卜地里,看见了谁?(小白兔)它会对小白兔怎么说呢?小白兔拿起放大镜看了看衣服的我纽扣,会怎么说呢?为什么?如果你的小白兔,应该怎么说?
(三)引导观察画面,感知发现纽扣扣眼数量不同
问:小老鼠这回找到了谁了?(小猫)它对小猫怎么说呢?小老鼠捡到的纽扣是小猫丢的吗?为什么?如果你是小猫,会怎么说?(要求说完整话)
(四)引导观察画面,感知发现纽扣大小不同
看接下来小老鼠遇到了谁?(大象和蜜蜂)小老鼠说:为什么你觉得不是?
小结:大象的纽扣比小老鼠的纽扣大,蜜蜂的纽扣比小老鼠的小。
三、观察画面,感知发现小老鼠拣到的纽扣与妈妈的纽扣相同
(一)师:那纽扣到底是谁丢的呢?小老鼠回到家,发现了什么?(妈妈身上的衣服纽扣丢了)你们和小老鼠一起观察观察它手上的纽扣和妈妈身上的纽扣一样吗?有哪些地方一样呢?
小结:小老鼠拣到的纽扣与妈妈纽扣的颜色一样、形状一样、扣子上的洞洞数量一样,还有大小也一样,是妈妈的纽扣。
(二)小老鼠帮妈妈找到了纽扣,妈妈心里怎么样?
四、操作感知,体验匹配活动的乐趣
(一)出示操作图片,交代要求。
师:刚才我们帮小老鼠找到了丢纽扣的人,今天,许多小动物的纽扣丢了,想请小朋友帮它们找回来,每个小朋友的椅子下面都有一只小动物,请小朋友比一比,看一看,找一找它的纽扣是哪一个,然后把纽扣贴上。
(二)幼儿操作,教师观察,根据需要择时介入指导
(三)小组或个别分享幼儿操作作品。
五、活动延伸
这些操作板放到区角里,我们下次还可以玩,也可以给更多的小朋友玩。
教学反思:
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活动枯燥、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未发展,所以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操作的丰富材料的环境,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选择性、可操作性的空间。使幼儿能独立的操作材料,并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幼儿的自主性,选择性,独立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达到了主题总目标预设的要求。
小班数学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 观察、比较物体的大小,知道大与小的区别。
2、 丰富量词。
3、 在活动和操作中找出大小不同等物体并能进行连线。
活动准备
1、 图片、椅子、头盔
2、 笔、幼儿活动材料4p7-8
活动过程
一、区别生活中的大和小
1、这是谁啊!(柴老师和一名幼儿)我们来看看他们谁要大啊!谁要小啊!(柴老师大,小朋友小)。
2、小眼睛真灵,现在再考考你们哦!出示(大椅子和小椅子) 请你找找那把椅子要大,那把椅子要小。(学习量词:把)。
3、你们真厉害!这也难不到你们。我再出一点难的,看你们行不行。(大头头盔和小头盔)看看现在是哪个头盔要大,哪个头盔要小(学习量词:个)
二、分辨图片中的大小
1、我们小小班的.小朋友真厉害!来自己表扬一下自己。今天我们这里来了两位客人,它们碰到了一些麻烦的事,想请你们帮帮它们。你们愿意吗!瞧,他们来了。出示课件四(大大熊和小小熊)
2、你们能猜出谁是大大熊,谁是小小熊啊!为什么?(大大熊要大,小小熊要小)大大熊和小小熊带来了好多好东西,让我们来看看吧!请幼儿观察图片,并请幼儿说说看到了什么?(手套、围巾、帽子等)3大大熊和小小熊把它们的东西都放在一起了,不知道哪些东西是小小熊的,哪些东西是大大熊的,你们来帮帮他们找找。你帮它们找的时候要记得大大熊是用大东西,小小熊是用小东西的。
4、请幼儿说说哪些东西是属于大大熊?哪些属于小小熊的?为什么?(教师可进行示范,同时请几名幼儿上来将大小的东西贴到相应的位置上)
5、刚才我们是把大的东西放在大大熊的东西,把小的东西放在小小熊那里。现在你们看大大熊和小小熊还有一些东西,可是现在它们想请你们用连线的方法东西连到它们那里。(提醒幼儿如果在连线的时候要画直线,不要歪来歪去)
6、我们现在已经把属于熊大大和熊小小的东西找到了。看!现在我们的本子上也有大大熊和小小熊,现在请你们也用线把大的东西连到大大熊的那里,小的东西连到小小熊那里。
三、操作练习连线
1、教师提醒幼儿要一个一个找过去,不要漏掉了。
2、幼儿练习,教师在旁指导并及时帮助能力较弱的幼儿。
3、请家长帮忙检查幼儿是否做对,如做对的到教师这里贴一个五角星。
小班数学教案(篇4)
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
用讲故事的方式引出课题 。于是,智慧爷爷就告诉了这3只小动物,"你们不听妈妈的话,每次出去玩都不知道回家,你们做错了事情,还不知道悔改,那就要受到惩罚了,我已经把你们回家的路给没收了,每条路只留了前面几块砖,除非你们找出规律并且正确的剩下的砖铺对了,才能再回到家里"3个小动物一听,就嗷嗷大哭起来,这可怎么办啊,后悔自己没有听妈妈的话早点回家,他们呀就做在一起想啊想啊,想怎么把回家的路铺好,聪明的小兔子想啊想,想啊想,终于想出来了,找出了规律并且把砖铺好了,可是小熊和小刺猬伤透了脑筋也想不出来,一直在嗷嗷的哭着,他们哭着哭着就走到了我们小二班,小熊和小刺猬一想,小二班的小朋友都是非常聪明的,就想请你们来帮帮他们回到家,小朋友愿意帮忙吗?
基本部分
1。启发幼儿观察小路,并发现小路的排列规律
①请幼儿观察小兔铺的小路,让幼儿讨论其规律是什么(发现砖是一个红的,一个黄的排列规律)
②再请幼儿集体帮助小熊铺路。先观察:颜色一样,形状不同的排列,讨论一下后面应该怎么排,请幼儿讨论,并且集体说出来(如果小熊的路铺对了,就把小熊换成微笑的,如果不对,还挂着哭着的小熊)
2。请幼儿操作帮助小刺猬回家(每个小朋友发一个操作卡)(水彩笔)
①教师指导
②请幼儿说出你是怎么铺的。老师小结:观察前面是怎么铺的,后面的要和前面的一样铺下去。
结束部分:集体游戏:铺路
玩法:请两个小朋友出来比赛,看谁铺的又快又好。(游戏可玩N次)
小班数学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2.感知5以内的数量,能按点卡匹配相应数量食物的图片。
活动准备:
彩色小口袋、发卡,供幼儿装扮毛毛虫。
与故事内容相应数量的食物小图片若干,1~5点卡。
根据故事制作的PPT,欢快的音乐伴奏带。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趣 师:可爱的毛毛虫们,今天大家都很漂亮,我们到草地上来玩游戏吧! (在欢快的音乐伴奏下,师生一起模仿毛毛虫快乐地在草地――绿地毯上爬行、嬉戏,教师不时地用头轻轻触碰幼儿的头或用脸轻轻地贴近幼儿的脸,并大声地招呼:“你好!”“你真可爱!”……在教师的感染下,幼儿也快乐地相互碰碰头、贴贴脸,整个气氛轻松、快乐而友好。)
二、寻找食物――感知5以内的数量1.师:虫宝宝们玩累了,肚子有点饿了吧?我们去找些东西吃。
师引导幼儿在草地上边爬边寻找食物, (一个苹果→两只梨→三个李子→四颗草莓→五个橘子)。食物卡片散布在垫子四周。
2.(引导幼儿坐下)提问:你找到了什么好吃的东西?数数有几个? (教师通过集体、个别提问的形式,引导幼儿观察并手口一致地点数图片中的食物数量,鼓励幼儿大胆表述)
3.师:赶快把这些好吃的食物放到小口袋里吧。将图片放进胸前的口袋里。
三、欣赏故事――拓展对数量的认知1.师:我们能干的毛毛虫宝宝们都找到了很多好吃的东西,还有一只有趣的毛毛虫,它也出来找东西吃,它找到了哪些好吃的东西呢?想知道吗?2.师幼共同欣赏PPT,让幼儿在看看、说说、数数、猜猜中,巩固对数量的认知。 (色彩鲜明、富有童趣的画面深深吸引着幼儿,教师适时的提问――“毛毛虫找到了什么”“有几个”“一起来数一数”不断引导着幼儿去观察和思考,让幼儿的注意力始终追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
四、点卡找朋友――匹配相应数量的食物1.师:毛毛虫从星期一到星期五每天都出去找东西吃,为了让大家看的很清楚,我们用点子卡片来表示。星期一用几个点子表示呢?(逐一出示点卡,点子数代表第×天)
提问:毛毛虫星期一到星期五每天找的东西是不是都一样呢?找了哪些水果,找了几个?(星期一找了什么水果,找了几个苹果?一个苹果就贴在一个点子的下面)2.操作活动。
师:老师为大家也准备了点子卡片,请毛毛虫们仔细看看水果卡片上的水果数量是几个就贴到一样多的点子卡片的下面。(幼儿每人取一张点卡,将口袋中的小卡片,按数量匹配到卡片中相应点子下面的空格里。)
五、毛毛虫变蝴蝶――感受快乐
活动评价:
贴完的毛毛虫把卡片送给老师,操作正确的小朋友在其额角上贴上毛毛虫贴画以示奖励。
毛毛虫变成了一只美丽的蝴蝶。我们也变成蝴蝶飞一飞吧。音乐声中,师生一起挥舞着“翅膀”飞出活动室。
小班数学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通过音乐活动,激发幼儿高高兴兴参加音乐活动的兴趣。
2、激发幼儿爱小动物的情感。
重点与难点:
能参与游戏,并模仿大班幼儿学做各种小动物。
材料与环境创设:
1、动物头饰(小狗、小猫、小鸭、小鸡)若干个,小动物的家。
2、录音机、磁带、各种乐器若干、积木若干块。
设计思路:
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妈妈的依恋,喜欢“小狗”、“小猫”等小动物。故选择了这一教材,通过轻松、愉快的游戏活动来激发幼儿爱小动物的情感。
活动过程:
1、以游戏口吻,引出主题。
鸡妈妈:“咯咯哒:小朋友好,我的小鸡不见了,可把我急坏了,你们看见我的宝宝吗?我得赶快去找找。”
2、幼儿欣赏、感受
鸡妈妈与大班幼儿合作表演“小鸡在哪里”,其中大班幼儿分别扮演小狗、小猫、小鸭、小鸡。
3、鸡妈妈问:“我的小鸡找到了吗?到底到哪里去了呢?”幼儿第二遍感受。
4、鸡妈妈问:“鸡妈妈找到宝宝了吗?找到谁的宝宝了?”(幼儿自由发言)。
5、鸡妈妈:“我的心里真着急,我一定要把小鸡找到!”
幼儿第三遍感受。最后“小鸡”找到了。
6、问:“鸡妈妈先找到谁?它是怎么回答鸡妈妈的?”幼儿熟悉歌词。
7、问:“想不想一起做游戏?想做鸭宝宝到小鸭家里去,想做狗宝宝到小狗家里去……”幼儿跟着大班幼儿一起游戏,反复两遍。
8、鸡妈妈:“小鸡,你们以后要跟着妈妈。”
9、介绍游戏名字__小鸡在哪里。
“鸡妈妈带你们出去玩玩好吗?”
小班数学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喜欢参加操作活动,并能按要求完成操作活动。
2、能手口一致地点数5以内物体的数量并说出总数。
3、学习按数取物,根据5以内的指定数量取出相等数量的物体。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教具:带圆点的蘑菇形房顶用1―5的点卡表示;贴有小动物的房间,分别为五种不同的动物;大子两颗。
2.学具:幼儿人手一份操作学具“糖”、糖纸、数字卡等)。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练习点数
唱歌《开车歌》到小动物家做客。依次出现小动物的房间:“看看我们先到谁家啊?”(小猪)“有几只小猪在家?”(3只)打乱顺序出示,请幼儿点数并说出总数。
小结:大家都数一数,知道每个房间住着几只 小动物。
(二)游戏“挂门牌”――将数字与数量对应匹配
“小动物的房子盖好了,可是它们都忘记挂门牌号了,我们大家来帮它们挂一下吧!”请幼儿分别用数字卡表示门牌号。并提问:“你怎么知道这个门牌号是ХХ家的呢?”
小结:小狗的房间里住着一只小狗,门牌号应该是1。(类推)
(三) 游戏“包糖果”――练习按数取物
1.教师掷有点卡的 子,幼儿根据点卡数量取出相应数 量的糖纸,边拿边说:一个点我拿一张糖纸。(重复游戏)
2. 教师掷有数字的 子,幼儿根据数字取出相应数量的糖纸,并边拿边说。
3.幼儿自由“包糖果”,把糖果送给自己想送的小动物。
小结:有几只小动物就包几颗糖果。
教学反思:
3岁半到4岁的幼儿已经开始掌握计数活动,并学会按计数活动的要素进行计数,形成了最初的数概念。我班幼儿现处于小班下学期,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学习和训练,已经能够按顺序口头数数,能够手口一致地点数4以内物体的数量,并说出总数。根据幼儿计数能力发展的顺序:按顺序口头数数→按物点数→说出总数→按数取物,特设计此次数学教育活动。
小班数学教案(篇8)
活动目标:
1、学习区别1个物体和许多物体。
2、认识1和许多的关系,知道许多可以分成1条、1条……;1条、1条……合起来是许多。
3、激发幼儿对数的兴趣,发展感知能力。
4、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5、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
小动物图片若干,小鱼图片若干、音乐磁带《去郊游》。
小班数学教案模板《1和许多》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出课题:“今天的天气可真好,让我们一起去郊游好不好?”
教师与幼儿一同听音乐《去郊游》。带领幼儿活动后在座位坐好准备上课。
二、了解1和许多的关系。
1、巩固幼儿对数量1的认识。
《祝你生日快乐》音乐响,师:今天是谁的生日呀?出示小猫家的图片,今天是小猫的生日,我们看看是谁跟小猫一起过生日,好吗?
家里有1只小猫、1个生日蛋糕,巩固对1的认识。
2、了解很多1合起来是许多。
咚咚咚,有人敲门,是谁呀?一只小狗、一只小兔、一只小鸡、一只小青蛙、一只白鹅、一只小牛、一只小猪,来了许多小动物,教师引导幼儿说“许多小动物”。许多小动物都是有谁呢?小狗、小兔、小鸡、小青蛙、白鹅、小牛、小鸭、小猪。今天小猫过生日。
3、许多可以分成很多个1。
他们给小猫送的生日礼物是什么呢?(教师出示许多小鱼),引导幼儿说出许多小鱼,教师把许多小鱼分别对应放在每只小动物身边,说:我们看每只小动物给小猫送了几条小鱼?一条,让幼儿知道许多可以分为许多的1,教师重复:小猫过生日,来了许多小动物,他们每人给小猫一条小鱼,送了许多小鱼,
小动物说:“我们给小猫送来了许多小鱼”,通过小动物的`礼物,“我给小猫送来了一条小鱼”,了解许多可以分成1只、1只、1只。
三、通过游戏,让幼儿进一步掌握1和许多的关系。
小猫过生日了,小朋友也给他准备了礼物,教师出示许多小鱼,(幼儿说:“许多下鱼”)小朋友把小鱼送给小猫好吗?教师把鱼发给小朋友,每人一条小鱼,边分边说:“许多小鱼可以分成一条一条”。
通过小朋友给小猫送礼物,说:“我送给小猫一条小鱼”最后小猫得到许多小鱼。让幼儿进一步了解1和许多的关系。
四、小朋友听郊游音乐休息。
活动延伸:
幼儿到院子了捡树叶,每人一片,合起来是许多。
引导幼儿寻找周围环境中“1”或“许多”的物体有哪些。
教学反思:
老师在课前首先吃透教材,根据幼儿年龄特点来设计教学方法,课后还要善于认真反思,找出不足,进行完善,提高教学水平。在小班数学《认识“1”和“许多”》的教学中,我根据小班幼儿生活经验不丰富,参与活动时的注意力容易分散的特点,在教学活动中采用让幼儿直接参与的情景教学方法,让幼儿在有趣、直观、形象的情景中,始终以角色身份参与游戏。既符合小班幼儿好动的特点,又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在有趣的游戏中体验并感知了“1”和“许多”,引起幼儿对数的好奇和探索兴趣,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对教材的反思 认识“1”和“许多”是幼儿认识数活动的开始,比较适合于3岁左右的孩子。根据他们年龄小、好玩、好游戏、有意注意时间短的身心特点,我设计了认知活动“1”和“许多”。只学习“1”和“许多”相对低年龄段孩子而言较抽象和枯燥。但伴随着游戏活动,就会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既可以满足幼儿游戏和好动的需要,又能很好地完成数学教育目标。根据这一指导思想,我选择了小班幼儿学习区别“1”和“许多”的教材,通过游戏教学法、情景设置等手段开展了此次活动。在活动中始终围绕目标开展活动,帮助幼儿初步理解“l”和“许多”之间的关系。
小班数学教案(篇9)
设计思路:
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是一个多彩的季节,幼儿们都非常喜欢这个季节,而且秋天丰收的水果幼儿更加熟悉,又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孩子们也非常感兴趣。于是我就利用秋天的水果来进行一些数活动,试着将幼儿数学活动生活化,让幼儿通过游戏的情境来感知数量,以及不同的对应匹配的方法。于是我就就设计了这个教学活动《水果店》。
活动内容:水果店
教学目标:
1、在开水果店的过程中感知“8”以内数的实际意义。
2、了解吃水果对身体有益。
教学准备:
1、水果拼图(数点对应)
2、各类水果树、水果等
3、货架:(分别贴上随意排列的各种图形)
4、灯笼若干(红、黄、绿、蓝)
教学过程:
一、导入活动:
1、妈妈要开店了,猜猜要开一家什么店?
2、拼图游戏,知道要开水果店。(要求幼儿数点对应)
3、说说为什么要开水果店?
师小结:因为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水果的品种非常多,而且营养又好,人人都爱吃,有利于身体的成长,所以要开水果店。
二、摘水果
请幼儿摘水果,说说、讲讲、数数自己摘了些什么水果,它是怎样的?
三、送货
1、幼儿把自己摘的水果送到货架上。(引导幼儿物物对应,不受颜色、形状、排列的影响,只要数量相同就送对了,了解不同方法的对应。)
2、每组检查,帮助纠正。
师小结:让幼儿知道尽管标记与标记排列的顺序不同,但是数量相同也能够交朋友。
四:挂灯笼
1、请幼儿说说新店开张怎么庆祝?(幼儿自由讨论)
2、幼儿挂灯笼(要求幼儿必须看清楚标记上的颜色、数量、数字进行对应)
3、参观灯笼,引导幼儿发现灯笼有规律地排列。
五、延伸活动:
妈妈的水果店开张了,我们一起去品尝水果。
小班数学教案水果在哪里教学反思篇二: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水果排序
活动目标
1、学习按大小顺序将3以内的物体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进行排序。
2、乐意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排序方法,并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
3、体验数学排序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趣味练习-排序
2、教具:苹果树一棵、3个大小不一样的苹果图片2套、2张有小红旗标志的操作卡
3、每个幼儿一套操作材料;草莓、香蕉、桔子、西瓜、菠萝、梨子、石榴大中小各一套,分别放入7个盒子中。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兴趣。
1.出示苹果树,引导幼儿观察。教师:瞧,果园里苹果树上的苹果成熟了,哪个小朋友想来摘苹果呢?
2.分别请2位幼儿上来摘苹果,引导幼儿比较苹果的大小。提问:这2个苹果有什么不一样呢?哪一个小?哪一个大?(小的、大的)
3.教师再摘一个,引导幼儿比较说出最大的。教师:老师也来摘一个苹果,小朋友看看我摘的这个苹果和他们比一比是怎么样的?(最大的)
4.师幼共同小结:3个苹果大小都不一样,他们一个小的,一个大的,还有一个是最大的。
二、学习将3个苹果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序。
1.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序:小的--大的--最大的`。教师:这些苹果想学小朋友们排队开火车的游戏呢,他们想请你们帮忙,你们愿意吗?请把最小的苹果当排头,站在第一个,其它的苹果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沿着这个小红旗所指的方向排在这个苹果的后面,应该先排谁呢?(请1--2位幼儿上来排)
2.幼儿和教师一起说排序的规则:小的--大的--最大的。
3.请幼儿按教师的要求将苹果按从小到大的顺序练习排序,边排边说:小的--大的--最大的。
三、幼儿探索从大到小的顺序将苹果进行排序。
1.继续出示3个大小不一的苹果,引导幼儿观察。
教师:你们瞧,这里又摘了几个苹果呢?他们也有什么不一样吗?(大的、小的、最小的)
2.师介绍排序要求:这一次,这3个大小不一样的苹果想请小朋友们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一排,请小朋友继续在操作卡上试一试,排一排呢!
3.幼儿操作活动,探索从大到小的排序方法,教师指导幼儿边排边说:大的--小的--最小的。
4.请1--2名幼儿上来边展示自己的排序方法。
四、师幼共同小结:
今天,小朋友们真了不起啊,学会了给3个苹果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进行排序。还会一边排一边说:小的--大的--最大的;大的--小的--最小的。
五、游戏:送水果。
1.介绍送水果的游戏规则:
教师:送水果前先请小朋友选好自己要送的水果,然后和拿相同水果的两个好朋友一起比一比3个水果的大小,最后再按照从小到大或者从大到小的顺序来排排队,开着小火车送到我们班,好吗?
2.幼儿自由找水果,相互比较并协商按一定顺序排队送水果,结束活动。
小班数学教案(篇10)
设计意图:
纸与幼儿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在与幼儿一起游戏的过程中,我发现幼儿对各种各样色彩鲜艳的纸非常感兴趣,总喜欢摆弄它们,撕揉它们。同时,小班幼儿的思维具体形象,他们的无意注意占绝对优势。于是,我设计了“彩纸飘飘”这个活动,旨在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让幼儿巩固认识“红、黄、蓝、绿”四种颜色,并在探究活动中认识纸、了解纸,让不太有目的的撕纸活动在游戏的情景中进行,在锻炼幼儿小肌肉的同时,让幼儿体验游戏的乐趣。
活动目标:
1、学习撕纸,会按要求撕纸。
2、复习认识“红、黄、蓝、三 种颜色并会按颜色分类。
3、乐于参与活动,体验成功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在生活中,让幼儿对“红、黄、蓝、三种颜色有初步的认识。
2、“红、黄、蓝、”三色彩纸条若干;
3、小塑料盆,小手镯一个;活动过程:
教学过程:
一、认识三种颜色:
1、教师:宝宝们,(出示彩纸条)老师给每位宝宝准备了一根彩纸条,拿出你的彩纸条看一看,谁来告诉我你拿到的是什么颜色的纸?
幼儿回答:红,黄。蓝小朋友们们看看,你们手上的手镯是什么颜色的呢?
幼儿回答:红,黄,蓝三种颜色。
2.教师:(挑2-3位宝宝说说)现在我的纸条宝宝来找朋友了,“我的朋友在哪里?”
3.教师:(是手举一种颜色的纸条),你是我的好朋友,我们来碰一碰,换一种颜色找朋友。
2. 老师:找到好朋友了高兴吗?
回答:找到了,在这里。
3老师:蝴蝶找花:(播放图片三只蝴蝶的故事)
4. 老师:找到相同颜色的纸,请小朋友们放回去。
5.示范撕纸。
师:好了,回到座位上吧!
6.教师:宝宝们!彩纸条除了这样玩还能怎么玩呢?
回答:可以拿到手上玩。
7.看老师还能这样玩,“拇指食指碰碰,做把夹子夹住,前后“呲啦”老师撕下来了什么?(小纸片),放在篮子里,你们想玩吗?我们一起来试一试,“拇指食指碰碰,做把夹子夹住,前后“呲啦”,放在篮子里。
总结
师:宝宝们,你们学会了吗?那我们来比赛怎么样?看谁撕得快,记住要把撕下来的小纸片放在自己的小篮子里。
8.老师:宝宝们,你们撕完了吗?老师已经撕完啦。真高兴啊!高兴的时候我们可以做什么?
9.老师:(师抛纸片),喔!好高兴呀!(你们想高兴吗?一起来高兴一下吧!)
二、找颜色纸片
1.师:我们回到座位休息一下吧,呀!小纸片也要休息啦,他们应该在哪里休息呢?
2.老师:出示红纸片篮子,这是什么颜色,对这就是红纸片宝宝的家,红纸片宝宝就应该在这里休息,宝宝们先把地上的红纸片捡到你的篮子里,捡好了回去坐在你的位置上。
2.师:让我看看宝宝们有没有把红纸片宝宝都捡起来了呢,师巡视。让我们把红色小纸片送到它的家里来吧。
3.老师:地上还躺着许多小纸片呢,他们也想回家了,看(出示贴有黄色纸片的篮子)这是谁的家?(出示贴有蓝色纸片的篮子)这是谁的家呢?(出示贴有绿色纸片的篮子)这又是谁的家呢?小纸片的家你们都认识了吗?你们能帮帮地上的小纸片找到家吗?
4.师:我请宝宝说说你想送哪种颜色的小纸片宝宝回家?除了这种颜色你还想送哪种颜色的小纸片回家。要把它们送到自己的家喔!不然它们会哭的。
5.师:先把你想送的小纸片捡到你自己的篮子里面,捡完以后回座位。我请XX来送你捡的小纸片回家。
6. 师:小纸片都回家了,我们也一起回家吧。拿着你们的小篮子走!
小班数学教案(篇11)
活动目标:
1、幼儿说出2―9各数与其相邻数的关系(多1或少1的数)。
2、让幼儿熟练地找出2―9个数的相邻数。
3、理解相邻两数间多1或少1的关系。
4、获得参与数学活动的快乐体验,培养幼儿的专注力、想象力、和乐于助人的精神。
活动准备:
1、1― 10的数字头饰一套,1―10的数字卡一套。
2、已学会10以内的数字。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师:小朋友,我们知道每个数子都有自己的邻居,前面一个,后面一个,前面的比它少1,后面的比它多1。今天,我们来做个游戏,看谁能快速的找出数字的邻居。
二、基本部分:
1、游戏:找朋友
将幼儿每十人分为一组,每组幼儿将1―10的数字头饰看好戴在头上。教师请数字3的幼儿找朋友时,全体幼儿一起唱《找朋友》的歌曲,最后把2和 4 找出来并按顺序站成一排,告诉大家,数字3的好朋友是谁和谁,为什么?
游戏前,教师请能力强的幼儿示范一遍,然后游戏继续。
(这个游戏让幼儿说出2―9各数与其相邻数的关系)
2、游戏:邻居拍拍手
每次请10名幼儿游戏,请10名幼儿任意选一张1―10的数字卡片站成一排,教师说:请数字5的邻居拍拍手,这是数字4的幼儿就拍4下手,数字6的幼儿就拍6下手,启发幼儿说出因为4比5少1,6比5多1,所以4和6是5邻居。(游戏继续)
(这一游戏能让幼儿熟练地找出2―9各数的相邻数。)
三、结束部分:
师:“今天,我们知道了每一个数字宝宝都有自己的好朋友、好邻居,它们之间互相帮助团结友爱,快乐的生活着。我们小朋友也要像数字宝宝一样,大家团结友爱互帮互助。”
(练习生活,对幼儿进行团结友爱的教育。)
延伸:
教师把头饰、数字卡投放到数学区角中,小朋友可在区角活动中进行游戏。填写好准备的数字卡让幼儿从卡片中看出相邻数的规律(单数的相邻数是双数,双数的相邻数是单数)。
大班数学教案(实用五篇)
每位老师每节课都需要创建一份完整的教学课件,认真规划教案和课件是日常工作的必要任务。优秀的教案和课件能够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深入学习。很多人对于“大班数学教案”可能有些疑惑,下面趣祝福编辑将为您一一解答,希望这些策略能够提升您的市场营销效果!
大班数学教案【篇1】
附1故事:
“年”妈妈的孩子真多呀!它给孩子起了一个好听又奇怪的名字叫做“日”。年妈妈到底有多少个“日”娃娃?数呀数呀,一共有365个日娃娃。
这365个日娃娃住在一起吗?不、不,那么多的日娃娃挤在一起怎么能行呢,于是,年妈妈就为它们盖起了12座漂亮的小房子,让所有的日娃娃分别住在这12座房子里,并且给这些房子起名:一月房、二月房……十二月房。
咦,这些房子怎么看起来有的大,有的小?而且还有一座顶小顶小的房子,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呀?原来,一月、三月、五月、七月、八月、十月、十二月房子住的娃娃多一点,每座有31个日娃娃;四月、六月、九月、十一月房子里住的日娃娃少一点儿,每座有30个日娃娃;那座顶小的二月房子里,只住了28个日娃娃。
年妈妈是那么的疼爱自己的孩子,它常常担心她的孩子因为贪玩而找不到家。于是,房子盖好以后,年妈妈就从一月房子里数着自己孩子的名字:一日、二日、三日……从早数到晚,当它数到第十二个月里的最后一个娃娃时,就要带它的所有孩子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再也不回来了,到那时就会有一位新的年妈妈,带着它自己的孩子又住进这十二座漂亮的月房子里,重复过着同样的生活……
附2谜语:
一件东西真稀奇,身穿365件衣,
每天都要脱一件,最后只剩一层衣。
大班数学活动:《有趣的数字》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年月日的概念,感知年月日之间的关系,了解一年,有12个月,一个月有30(31)天,一年共有365天。
2、引导幼儿知道日历等是查看时间(日期)的工具,学习查看他们的方法。
3、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想象能力,发展幼儿的交往能力。
活动准备:
1、大字卡(年、月、日)各一张,自制外形似房子状的20xx年1月--12月的月历(大月、小月、2月房子大小有区分),小字卡(同前)和数字卡(12、30、31、28、365)人手1份。
2、各类挂历、台历、月历等布置的展览区。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激发兴趣。
导入语: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有趣的数字和小朋友一起做游戏,高兴吗?那我们先一起来认一认、读一读。看到这些数字,你想到了什么?(学号、年龄、时间等)
二、出示房子,讲述故事。帮助幼儿理解年、月、日的概念,了解数字之间的关系。
1)出示房子图,小朋友瞧,这里还有许多有趣的数字呢!仔细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你们发现了这么多秘密,真了不起!咦,这些数字里还藏着一个好听的故事呢!想不想听?
教师利用大字卡讲述故事。
2)幼儿操作小字卡、数卡回答问题。
年妈妈的孩子叫什么名字?它有多少个日娃娃呀?它为日娃娃盖了多少座房子?
大月房有哪几个月?小月房有哪几个月?
大月有几日?小月有几日?
顶小的月是几月?有多少日?
三、学习查看挂历的方法,练习找日期。
1)现在老师指日期,请小朋友说出是几月几日?
老师说日期,请小朋友把它找出来。
师:那今天是几月几日?你们怎么知道的?
教师总结:对了,象日历、挂历、台历等可以查看日期。
2)前几天小朋友都带来了一些挂历、台历,今天我们就来开个展览会,看看找找说说日期(如:生日、节日等),并介绍给旁边的小朋友和后面的老师听。
大班数学教案【篇2】
1. 游戏“找朋友”,理解单双数的含义。
导语:“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老师请一些小朋友来玩找朋友的游戏,两个两个找到好朋友,看看是不是都能找到好朋友” 。
2. 通过动物两两配对,来验证单双数。
导语:“小动物也想来玩找朋友游戏啦,有谁啊?它们是单数还是双数?
(利用遮盖幕布遮挡动物图片,激发幼儿游戏的兴趣。并用放大镜功能将局部放大,让幼儿目测数群,再利用白板的拖动功能为小动物两两匹配,来验证数字“5、6、7”是单数还是双数。)
3.区分10以内的单数、双数。
导语:“这儿有一些小动物,它们迷路了,想请我们小朋友来帮忙,把单数的小动物送到单数的家里,双数的小动物送到双数的家里。谁愿意来帮忙。”
(利用categoyr---image和旋风游戏,从实物过渡到点子再到数字,来检验幼儿对单双数的掌握情况。)
4.幼儿操作。
(讲评作业时利用白板可以更直观的表现对单双数的认识和理解,也利于同伴间的相互检查和学习)
大班数学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生活中许多物体呈格子状,感知格子的特征。
2.体验玩格子的乐趣。
3.促进数学空间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的发展。
4.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活动准备:
1.课件、多媒体设备。
2.人手一张正反有8格和9格的格子图谱,人手6个棋子。
3.布置"寻找周围象格子形状的物体"之任务。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题,了解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物体呈格子形状。
1.看课件,猜一猜礼物(格子)。
师:今天天线宝宝给我们带来一件礼物,看看是什么呢?(放课件,至出现格子)
2.寻找和回忆生活中的格子师:你们平时有没有见过什么东西也是一格一格像格子形状的?(启发回忆在家里、幼儿园、马路上、野外等地方)
3.续看课件,了解生活周围有许多东西呈格子状。
二、感知8个格子的特征,和8个格子玩游戏。
1.那这个格子到底是什么样的呢?看看相同的小格有几个,横线有几条,竖线有几条呢?引导幼儿从上往下数横线,从左往右数竖线,并小结:原来8个格子由3条横线和5条竖线组成。
2.看课件中的一个棋子,说出位子。(在第几条横线、第几条竖线上)
3.我们已经可以快快地在格子上找到棋子的位置了,棋子要叫出很多朋友跟你们玩追棋子的游戏,请小朋友拿出棋子摆在你的格子上,看谁放得又快又好!
4.和8个格子玩追逐游戏,感知方位及空间,棋子由1个、2个、4个、6个递增。
三、感知9个格子的特征,和9个格子玩追逐游戏。
1.师:8个格子,6个棋子,一点儿都难不住你们,想不想挑战更难一点的格子?画面出示九格,问有几格,它是什么样,由几条横线、几条竖线组成的?
小结:九个格子是由4条横线、4条竖线组成的。
师:格子想跟你做游戏,他跳到哪儿?你就追到哪儿?谁的棋子放对了,就捉到了。
2.请幼儿翻到9格的格子图,玩追逐游戏,棋子由1个、2个、4个、6个递增方法同上,速度加快。
3.玩格子转转转、棋子跳跳跳的游戏。
规则:幼儿的格子不能转,等画面中的格子停下来后,重新移动棋子。
四、玩棋子捉迷藏的游戏。
1.出示魔棒,介绍游戏规则:现在格子上所有的棋子都躲藏起来了,老师说出棋子躲藏的位置,请幼儿用魔棒在对应的格子上点出来,如果点对了,会显示出笑脸,点错了,会出现警报。
2.幼儿玩棋子捉迷藏的游戏,反复进行几次。
五、导入延伸活动:在12个格子上玩跳一跳的游戏。
1.画面出示12个格子,老师同时出示大KV板,介绍规则:请6个小朋友来当棋子,电脑上调皮的棋子跳一跳,上来的6个小朋友快快地找到自己的位置,在这12个格子上站好。
2.邀请6个小朋友合作游戏一次。
3.提出游戏要求:要想玩好这个游戏,需要我们大家仔细观察,共同合作,你帮我、我帮你。下课以后我们到操场上一块儿玩好吗?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在说一说、摆一摆、比一比、赛一赛的环节中完成,幼儿的情绪高涨,操作兴趣浓厚,竞争意识强,个个不服输。在玩中学,学中玩的氛围中,孩子的空间能力。观察能力和反应能力都得到了培养。
大班数学教案【篇4】
活动目标:1、通过多种手段,激发幼儿探索欲望,理解“0”的意义。2、结合生活实际,使幼儿感受到“0”的作用大。活动准备:白板课件、图片、数卡板等。活动过程:一、游戏引出数字“0”1、用不同方式,请出数字朋友。师:跟客人老师打个招呼,很好,声音很响亮,听,谁在表扬我们啊?(放音频:小猫的叫声)孩子们,你们真的很棒,小猫都在表扬你们呢。刚才,小猫表扬了我们几下?3声用数字几来表示?引导幼儿用不同的身体动作请出其余的数字。2、知道没有可以用“0”来表示师:孩子们,数字宝宝们都出来了吗?还有谁没出来?3、熟悉“0”的形状特征,并能用身体动作,表示“0”。师:它就是0,看它长得像什么?生活中有什么东西长得像0?找找看,老师身上有象0一样的东西吗?引导幼儿用身体动作表示“0”二、感受“0”的作用1、数字排队游戏。(游戏显示:其他数字宝宝们排斥0)能说出数字的不同排列顺序(从小到大、从大到小),并熟读。2、寻找生活中的0。(教师小结:0在生活中无处不在。)通过图片寻找,说出生活中“0”的作用,知道0在生活中无处不在。3、数与物匹配游戏。(知道0的重要性。)通过游戏,理解“0”的作用,知道“0”在数字后面,可以使数字变大,同一数字后面,“0”越多,表示这个数越大。三、巩固对“0”的理解1、师幼互动,进一步理解“0”的作用2、活动延伸,回教室和同伴一起寻找并说出“0”的更多用处。
大班数学教案【篇5】
活动目标:
圈画、数数等活动区分单双数。
2、培养幼儿从身边事物中发现单双数的能力。
3、激发幼儿对单双数的兴趣,能积极主动参与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
自制ppt课件、画有水娃娃的`卡片若干、彩笔、神秘袋一个。
活动过程:
,噢有这么多数字宝宝和我们一起玩呢。下面小朋友一起喊口令“一二一、一二一…”来帮这些数字宝宝按顺序排成一队吧。
2、集体活动:继续观看ppt课件
(
(个别幼儿两个两个数,数出每一组水娃娃是多少个。
(讨论:
画面上是不是每一组水娃娃都被两个两个圈起来了?
哪几组水娃娃两个两个的圈,被全部圈完了?是那几个数字?
哪几组水娃娃两个两个的圈,到最后没有圈完的?是哪几个数字?
(4)引导幼儿回答后教师:
像这些全部圈完的7、9叫单数。
教师小结:a、像9两个两个地数,数到最后总会剩下一个的数叫单数。
像10两个两个地数,全部都能数完的数叫双数。
b、10以内有5个单数,有5个双数。
c、单数挨着双数,双数挨着单数,他们手拉手都是好朋友。
(偶数。
小朋友你们告诉老师,你有几个名字?启发幼儿说出幼儿园里老师、小朋友叫你什么,在家里爸爸、妈妈又叫你什么。(如:我叫李艳,还叫贝贝)师:老师告诉你们,数字宝宝也有两个名字,单数也叫奇数,双数也叫偶数。
(说一说哪些是单数,哪些是双数。
3、在游戏与操作中区分单双数
(
(2)练习卡操作活动
(3)集体游戏:单数自己抱自己,双数找个朋友抱一抱。
活动延伸:
幼儿回家后,在家里的东西什么是单数,什么是双数,并记录下来,明天来幼儿园交给老师。
数学七年级上教案通用11篇
根据您的要求我们准备了这份实用的“数学七年级上教案”,希望大家能够继续关注我们我们将会为您提供更多的相关内容。每个老师在上课前会带上自己教案课件,因此每天老师都会按质按时去写好教案课件。 精心准备的教学教案能够实现教师和学生的良好互动。
数学七年级上教案【篇1】
一、变式教育的优点
(一)让学生更理解数学。如前文所说数学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思考能力。变式指在数学本质基础上通过其他方式和方法呈现数学内容。如一种数学题目在不同试卷上可以用不同方法表示,也可以通过不同方法解决。虽然解决一道数学题目的方法很多,但是题目考验学生能力的内容是一致的,即在本质上解答问题的思路是一致的,并且使用的数学公式是不变的。通过变式教学方法可以让同学更了解数学题目,即不停留于一种题型,让学生在了解公式的基础上灵活解决同类型题目。有句话一直牢记在我心中:要活学并活用。变式教学就是教会我们活用的技巧,让我们更好地解决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提高自身能力。
(二)提高答题效率,减轻学生压力。目前学生压力大,课后作业占据学生大部分放松时间。学生在课后作业上面花费的时间越来越多,是因为课后作业不断增多还是因为学生不会做题而无法快速完成?这个问题的答案从优秀学生和后进学生身上可以反映出。学习好的学生几乎在学校就可以基本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回家后还利用休闲时间对所学内容进行复习或者做自己买的练习,甚至可以挤出时间看课外书。但是成绩差的学生可能回家做了几个小时的作业还没有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更别说做自己购买的练习或者看书复习了。这是什么原因?因为成绩不好的学生对学习的知识还不是很了解,并且不会灵活运用,他们只会做上课老师所讲的题目,如果让他们解与老师所讲的题目做法相同但是条件不一样的题目可能仍无法解决或者需要花费很久时间。这种情况下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运用变式教学,在学生了解教学内容基本概念之后给学生不断练习不同的题型,只有不断解题之后学生才可以牢记所学知识,并且能够活用,而且日后学习中还要不断练习和巩固。但是在变式教学运用上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根据学生正常学习新内容的`能力给学生安排合适练习;第二,加强学生对专业性概念的理解,只有在学生理解数学概念的基础上才可能运用概念,如果对概念都无法理解几乎无法解决那一类题目;第三,在学生学习新知识时,教育者可以把该知识与学生之前所学的知识相联系,让学生通过对旧知识的巩固学习新知识,容易理解和掌握现在要学习的知识。变式教学是保持数学题目中原有的实质,对题目进行改变并通过不同方式展现出的一系列问题变化,通过这样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轻松地运用所学知识举一反三,快速解答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解题效率,并且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
二、通过变式教学加强学生对数学的学习
变式教学通过不改变题目基本知识点而改变题目题型为学生学习提供开放性的条件,让学生通过各方面研究和多角度思考解答该题目。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的反应更灵活,增强他们对做题的自信,并且更喜欢学习。在变式教学中,教育者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数学练习,在不同数学练习中学生只有不断研究、不断对比,并且愿意主动去思考、去提问,才可以不被其他同学比下去。但是做题时学生不应该死板,在做题前应思考今天学习了什么知识,并与之前所做的题目相比较。在不断练习之后,他们会发现题目想要考查的知识点是相同的,只是题型不同而已。经过对不同题型的练习和思考,提升学生的解题速度,让学生了解一道题目可以用不同方法解决,很好地提高逻辑能力。
三、变式教学的实施
(一)变式教学的运用时机。进行变式教学时教育者应该选择合适的时间,就是在学生初步了解一项数学知识之后。刚教完数学概念后,学生对该条概念还不是十分了解,这个时候教育者就需要让学生练习不同题目对该项知识加以深刻了解和巩固。需要注意的是老师给出的题目应当从简单到复杂、从小到大。这样可以让学生一步步详细了解概念,而不是一开始就给学生难题让学生花费过多时间解决,结果可能就是学生无法做出该题目,并且对概念的理解还和之前一样,那么这将是无用功。
(二)改变问题的条件。在学生解决一个问题之后老师可以适当改变问题中的条件让学生练习。如证明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我们知道证明一个图形是平行四边形有许多种方法,如证明两组对边平行或者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如果在一道证明题中该题之前的条件为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那么我们可以转变为两组对边平行,结论还是该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但是改变条件后是运用了另一个原理证出平行四边形,不仅巩固学习内容,还让学生了解到问题的解决可以采取多种方法。对学生解决其他问题运用多种办法有促进作用。变式教学是通过不同方法、不同角度等反映出教学中的基础问题。通过变式教学不断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并且有力地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更热爱学习,同时减轻学习压力。可以说目前教学中变式教育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并且取得一定的成果。
数学七年级上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整理前两个学段学过的整数、分数(包括小数)的知识,掌握正数和负数的概念;
2、能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会用符号表示正数和负数;
3、体验数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生活实际的需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
正确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
知识重点两种相反意义的量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设计理念
设置情境
引入课题上课开始时,教师应通过具体的例子,简要说明在前两个学段我们已经学过的数,并由此请学生思考:生
活中仅有这些“以前学过的数”够用了吗?下面的例子,仅供参考。
师:今天我们已经是七年级的学生了,我是你们的数学老师。下面我先向你们做一下自我介绍,我的名字是xx,身高1.73米,体重58.5千克,今年40岁。我们的班级是七(13)班,有60个同学,其中男同学有22个,占全班总人数的37%…
问题1:老师刚才的介绍中出现了几个数?分别是什么?你能将这些数按以前学过的数的分类方法进行分类吗?
学生活动:思考,交流
师:以前学过的数,实际上主要有两大类,分别是整数和分数(包括小数)。
问题2:在生活中,仅有整数和分数够用了吗?
请同学们看书(观察本节前面的几幅图中用到了什么数,让学生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并思考讨论,然后进行交流。
(也可以出示气象预报中的气温图,地图中表示地形高低地形图,工资卡中存取钱的记录页面等)
学生交流后,教师归纳:以前学过的数已经不够用了,有时候需要一种前面带有“—”的新数。先回顾小学里学过的数的类型,归纳出我们已经学了整数和分数,然后,举一些实际生活中共有相反意义的量,说明为了表示相反意义的量,我们需要引入负数,这样做强调了数学的严密性,但对于学生来说,更多地感到了数学的枯燥乏味为了既复习小学里学过的数,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创设如下的问题情境,以尽量贴近学生的实际。
这个问题能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学生自己看书学习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途径,都应予以重视。
以上的情境和实例使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通过实例,使学生获取大量的感性材料,为正确建立相反意义的量奠定基础。
分析问题
探究新知问题3:前面带有“一”号的新数我们应怎样命名它呢?为什么要引人负数呢?通常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用正数和负数分别表示怎样的量呢?
这些问题都必须要求学生理解。
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出示这些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看书自学,然后师生交流。
这阶段主要是让学生学会正数和负数的表示。
强调:用正,负数表示实际问题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而相反意义的量包含两个要素:一是它们的意义相反,如向东与向西,收人与支出;二是它们都是数量,而且是同类的量。这些问题是这节课的主要知识,教师要清楚地向学生说明,并且要注意语言的准确与规范,要舍得花时间让学充分发表想法。
举一反三思维拓展经过上面的讨论交流,学生对为什么要引人负数,对怎样用正数和负数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有了初步的理解,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举出实际生活中类似的例子,以加深对正数和负数概念的理解,并开拓思维。
问题4:请同学们举出用正数和负数表示的例子。
问题5:你是怎样理解“正整数”“负整数,,’’正分数”和“负分数”的呢?请举例说明。
能否举出例子是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的体现,也能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引负数的必要性。
数学七年级上教案【篇3】
学习目标:
1、理解并掌握单项式、单项式的系数、单项式的次数的概念;
2、能确定一个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
3、能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简单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教学重点:单项式、单项式的系数、单项式的次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确定一个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
教学流程:
一、情境诱导:
学校为了创建书香校园,每个班都配有一批图书,现在知道一本书的价格是25元,我们七年级六班要买20本需要多少钱?要买y本书需要多少钱?你能把它表示出来吗?(像这种用含有字母的式子来表示数量关系,那么它还有什么特征?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单项式 板书:课题)
二、自学指导:
(下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56页)认真阅读课本(56页思考到57页练习,用你喜欢的颜色标注定义、关键词或你认为是重点的句子),并完成下面自学提纲:
1、填空:
(1)苹果每千克8元,则买b千克苹果( )元;
(2)某产品前年的产量是m件,去年的产量是前年产量的n倍,那么去年的产量是( )件;
(3)一个长方体的长和宽都是a,高是h,它的体积是( );
2、你所填式子有什么特点?
3、什么是单项式?它是怎样构成的?请举例说明。5是单项式吗?x呢?-n呢?
4、什么是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请举例说明。
5、你能给0.9b赋予一个实际意义吗?
6、说出单项式 a , a2h, -mn, -0.8p , 单项式 ,πr2的次数和系数。
三、展示归纳:
抽有问题的学生逐个展示自学提纲中的问题答案,学生说,老师板书,再发动其他学生进行评价、补充、完善,老师根据每个题目的展示情况进行必要的讲解和强调;全部展示完毕后,老师对本节知识做系统梳理,关键点予以强调。(特别强调:单独的一个字母或一个数字还有π都是单项式,单项式的系数包括它前面的符号,单项式的.次数必须是所有字母的指数和)
四、变式练习:
1、在式子单项式 , -4x, 单项式 , 0,a-b, 单项式 中,单项式有 ( ) A. 3个, B. 4个, C、5个, D、6个
2、下面各题的判断是否正确。
①-x2y3与x3没有系数; ( )
②-a3的系数是-1; ( )
③单项式 πr2h的系数是单项式 ; ( )
④7的次数是0。 ( )
3、说出下列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
(1)2xny, (2)-32x2y3 .
4、(1)如果单项式52x2yn+1的次数是5,则n=___;
(2)若mx2yn是关于x、y的六次单项式且系数为-2,则m=___,n=_____.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你认为难点在哪儿?
你对同学们有什么提醒?还有哪个知识点没理解?
六、作业布置:
课本练习1,2,3
选做题 :
观察下列单项式-a , 2a2, -3a3 , 4a4 , -5a5 ,…
(1)写出第20xx个和第20xx个单项式:;
(2)试写出第m个和第m+1个单项式(m为正整数).
数学七年级上教案【篇4】
教学建议
一、知识结构
二、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的重点是:单项式乘法法则的导出.这是因为单项式乘法法则的导出是对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的综合运用,渗透了“将未知转化为已知”的数学思想,蕴含着“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节的难点是:多种运算法则的综合运用.是因为单项式的乘法最终将转化为有理数乘法、同底数幂相乘、幂的乘方、积的乘方等运算,对于初学者来说,由于难于正确辩论和区别各种不同的运算以及运算所使用的法则,易于将各种法则混淆,造成运算结果的错误.
三、教法建议
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可以采用了不同的教学方法,以适应教学的需要.
(1)在新课学习阶段的单项式的乘法法则的推导过程中,可采用引导发现法.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链,引导学生将需要解决的问题转化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可以解决的问题,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始终处在观察思考之中.
(2)在新课学习的例题讲解阶段,可采用讲练结合法.对于例题的学习,应围绕问题进行,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解题的过程中展开思维.与此同时还进行多次有较强针对性的练习,分散难点.对学生分层进行训练,化解难点.并注意及时矫正,使学生在前面出现的错误,不致于影响后面的学习,为后而后学习扫清障碍.通过例题的讲解,教师给出了解题规范,并注意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3)本节课可以师生共同小结,旨在训练学生归纳的方法,并形成相应的知识系统,进一步防范学生在运算中容易出现的错误.
教学设计示例
一、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单项式的乘法法则,能够熟练地进行单项式的乘法计算.
2.注意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以及运算能力.
3.通过单项式的乘法法则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二、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的法则.
难点:分清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中,幂的运算法则.
三、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什么是单项式?什么叫单项式的系数?什么叫单项式的次数?
引言 我们已经学习了幂的运算性质,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可以学习整式的乘法运算.先来学最简单的整式乘法,即单项式之间的乘法运算(给出标题).
新课 看下面的例子:计算
(1)2x2y·3xy2; (2)4a2x2·(—3a3bx).
同学们按以下提问,回答问题:
(1)2x2y·3xy2
①每个单项式是由几个因式构成的,这些因式都是什么?
2x2y·3xy2=(2·x2·y)·(3·x·y2)
②根据乘法结合律重新组合
2x2y·3xy2=2·x2·y·3·x·y2
③根据乘法交换律变更因式的位置
2x2y·3xy2=2·3·x2·x·y·y2
④根据乘法结合律重新组合
2x2y·3xy2=(2·3)·(x2·x)·(y·y2)
⑤根据有理数乘法和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得出结论
2x2y·3xy2=6x3y3
按以上的分析,写出(2)的计算步骤:
(2)4a2x2·(—3a3bx)
=4a2x2·(—3)a3bx
=[4·(—3)]·(a2·a3)·(x2·x)·b
=(—12)·a5·x3·b
=—12a5bx3.
通过以上两题,让学生总结回答,归纳出单项式乘单项式的运算步骤是:
①系数相乘为积的系数;
②相同字母因式,利用同底数幂的乘法相乘,作为积的因式;
③只在一个单项式里含有的字母,连同它的指数也作为积的一个因式;
④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积仍是一个单项式;
⑤单项式乘法法则,对于三个以上的单项式相乘也适用.
看教材,让学生仔细阅读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的法则,边读边体会边记忆.
利用法则计算以下各题.
例1 计算以下各题:
(1)4n2·5n3;
(2)(—5a2b3)·(—3a);
(3)(—5an+1b)·(—2a);
(4)(4×105)·(5×106)·(3×104).
解:(1) 4n2·5n3
=(4·5)·(n2·n3)
=20n5;
(2) (—5a2b3)·(—3a)
=[(—5)·(—3)]·(a2·a)·b3
=15a3b3;
(3) (—5an+1b)·(—2a)
=[(—5)·(—2)]·(an+1·a)b
=10an+2b;
(4) (4·105)·(5·106)·(3·104)
=(4·5·3)·(105·106·104)
=60·1015
=6·1016.
例2 计算以下各题(让学生回答):
(3)(—5amb)·(—2b2);
(4)(—3ab)(—a2c)·6ab2.
=3x
3y3;
(3) (—5amb)·(—2b2);
=[(—5)·(—2)]·am·(b·b2)
=10amb3
(4)(—3ab)·(—a2c)·6ab2
=[(—3)·(—1)·6]·(aa2a)·(bb2)·c
=18a4b3c.
小结 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是整式乘法中的重要内容,它的运算法则的导出主要依据是,乘法的交换律与结合律以及幂的运算性质.
数学七年级上教案【篇5】
教学目标
会进行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运算。
理解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算理,体会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的作用和转化的数学思想。
在探索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过程中,体会利用乘法分配律化未知为已知的转化的数学思想。
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
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运算法则及其运用
难点
灵活地运用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运算解决数学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 计算单项式乘单项式时,要把系数和同底数幂分别相乘,这样做的依据是什么?体现了怎样的数学思想?
2. 你能用字母表示乘法的`分配律吗?
3. 类似的,对于单项式乘以多项式,比如
你能将它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单项式乘单项式来计算吗?
二、新课讲解
探究新知
1.怎样计算 ?
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想到运用乘法分配律将问题进行转化:
教师指出,可以把单项式看成一个数,把多项式看成3个数的和。
2. 下面的运算该如何转化成单项式乘单项式呢?请你试一试:
(1) ;(2)
利用变式,进一步强化学生对算理的理解。学生互相交流后,教师板书,强调转化的过程中要把一个项(包括项前的符号)整个的看成一个数,这样能避免符号错误。
3. 你能根据上面的运算,用文字叙述一下单项式乘多项式的方法吗?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叙述上面的运算过程,然后师生共同总结:
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单项式成多项式中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通过乘法分配律,把单项式乘多项式转化成已经解决了的单项式乘单项式问题,这里体现了转化的数学思想。
三、典例剖析
例1. 计算:
(1) ; (2)
学生解答各题,教师巡回指导,发现学生解题中存在的共同错误并点评,注意强调:
单项式乘以多项式要特别重视转化的过程,初学时这一步不要省略,以后熟练了可以逐步省略。
例2 求 的值,其中
提问学生,可以直接把 带进式子运算吗?如果觉得运算很繁琐,你有其它的建议吗?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后,让学生尝试解答,之后教师板书示范,共同总结出方法:
计算代数式的值的一般步骤是先化简,再求值。
四、课堂练习
基础练习:
1.计算:
(1) ; (2) ;
(3) ; (4)
2.先化简,再求值:
,其中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注意发现学生的错误,组织学生对错误进行分析,切实夯实基本运算能力。
提高练习
3.已知 ,求代数式 的值。
4.已知 ,求 的值。
让学生自己分析,相互讨论,丰富解决数学问题的经验。
五、小结
师生共同回顾单项式乘以多项式的运算法则,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所起的作用,交流解答运算题的经验。教师对课堂上学生掌握不够牢固的知识进行辨析、强调与补充,学生也可以谈一谈个人的学习感受。
六、布置作业
P41 第7题
数学七年级上教案【篇6】
1、教学资源分析
采用多媒体课件,导学案进行教学。
2、教学内容分析
在初中阶段,不等式位于一次方程(组)之后,它是进一步探究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重要内容。不等式的研究从最简单的一元一次不等式开始,一元一次不等式及其相关概念是本章的基础知识。解任何一个代数不等式(组)最终都要化归为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因而解一元一次不等式是一项基本技能。另外,不等式解集的数轴表示从形的角度描述了不等式的解集,并为解不等式组做了准备。本节内容是进一步学习其他不等式(组)的基础。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与解一元一次方程在本质上是相同的,即依据不等式的性质,逐渐将不等式化为x>a或x
●重点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难点
不等式性质3在解不等式中的运用是难点
3、教学目标分析
●目标
1.使学生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
2.使学生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并能在数轴上表示其解集。
3.经历探究一元一次不等式解法的过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合作交流的意识。
●目标解析
达到目标1的标志是:学生能说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的特征,会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并能在数轴上表示出解集。
达到目标2的标志是:学生能通过类比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过程,获得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思路,即依据不等式的性质,将一元一次不等式逐步化简为x>a或x
达到目标3的标志是: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后积极参与学习中去,在轻松,没有负担在氛围中完成对新知的学习。
4、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了解不等式的解和解集的意义,了解不等式解集的数轴表示方法,能利用不等式的性质对不等式进行简单变形的基础上学习本课的。现在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本节的学习中我以问题串的形式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对比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方程的有关内容,尤其是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比较,有利于对新知识的掌握,同时培养了学生类比的学习方法。
5、教学过程设计
、问题导入,探索新知1
问题1:举出一元一次方程的例子?
【设计意图】复习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便于对比探索一元一次不等式概念。这不仅有助于对旧知识的复习和巩固,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类比和探究能力。
问题2:
将学生举出的一元一次方程中的等号改写成不等号。请学生观察有哪些共同的特征?
通过以上问题归纳得到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只含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次数是1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
【设计意图】问题2采用自主发现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众多的不等式中,通过归纳其共同特点,得到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培养了学生观察、归纳和语言表达能力。
问题3:学生举一元一次不等式的例子,学生判断。
师:判断下列各式是否是一元一次不等式?
①②③④⑤
⑥
【设计意图】此题让学生运用概念识别一元一次不等式,考察学生是否达成教学目标1。
、探索新知2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解不等式的目的,就是将不等式变形成x>a或x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不管一元一次不等式有多复杂,最终都可以转化为x>a或x
师:那怎么来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呢?有具体的解法吗?请看下题
(1)解方程解不等式
2(1+x)=3 (1) 2(1+x)
学生回答不等式含有分母
师:怎样变形使不等式不含分母?
师生共同去分母解(2)题
师:通过(1)、(2)题的学习你有什么发现?
生: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题步骤和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解题步骤相同,都是: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
师:在解(1)和(2)题的过程中注意些什么?
生:系数化为1时,注意未知数系数的符号,未知数的系数是正数,则不等号的方向不变,若未知数的系数是负数,则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已经会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实际情况,学生主动地参“探究——讨论——交流——总结”等数学活动,把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一次不等式进行了对比,实现了知识的自然迁移,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学到了新知识,理解并掌握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一般步骤,教学重点得以基本达成,教学难点也取得相应突破。
练习小明解不等式的过程如下,请找出错误之处,并说明错误的原因。
解:2x-2+2
2x-3x
-x
本节课你学会了些什么?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和解一元一次方程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再次回顾本节课。
布置作业
教科书习题9.2第1,2,3,题
目标检测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并把它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6、教学评价的设计
本节课主要以问题串的形式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学生任务明确。教师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灰渗透了类别的学习思想,这使学生在学习新知的过程中利用正迁移,在轻松的氛围中完成了对新知的学习。课上回答的问题及解题在正确率以小组的得分的形式计入到小组教学成绩日常评比中。
数学七年级上教案【篇7】
一、学生起点分析:
通过前几节解方程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解方程的基本方法.在此过程中也初步掌握了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过程,基本会通过分析简单问题中已知量与未知量的关系列出方程解应用题,但学生在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常常会遇到一下困难,就是从题设条件中找不到所依据的等量关系,或虽能找到等量关系但不能列出方程.
二、教学任务分析:
本课以“等积变形”为例引入课题,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协作交流,教师点拨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动手操作的方法分析问题,体会用图形语言分析复杂问题的优点,从而抓住等量关系“锻压前的体积=锻压后的体积”展开教学活动,让学生经历图形变换的应用等活动,展现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过程.因此,本节教材的处理策略是:展现问题情境——提出问题——分析数量关系和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解方程——检验解的合理性.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借助立体及平面图形学会分析复杂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等量关系,体会直接与间接设未知数的解题思路,从而建立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必须检验方程的解是否符合题意.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解决,体会方程模型的作用,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敢于提出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我变胖了”中的数学问题的探讨,使学生在动手、独立思考、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方程模型的作用,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主动学习的欲望.
四、教学过程设计:
环节一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内容:同学们自己预习的基础上,用已经备好的橡皮泥,自制“瘦长”与“矮胖”的圆柱,观察分析个中现象.
考虑几个问题:
1、 手里的橡皮泥在手压前和手压后有何变化?
2、在你操作的过程中,圆柱由“瘦”变“胖”,圆柱的底面直径变了没有?圆柱的高呢?
3、在这个变化过程中,是否有不变的量?是什么没变?
目的:让学生在玩中体会等体积变化的现象中蕴涵的不变量.同时分析出不变量与变量间的等量关系.
学生能够认识到: 手里的橡皮泥在手压前和手压后形状发生了变化,变胖了,变矮了.即高度和底面半径发生了改变.手压前后体积不变,重量不变.
环节二:运用情景,解决问题
内容: 例1、将一个底面直径是10厘米、高为36厘米的“瘦长”形圆柱锻压成底面直径为20厘米的“矮胖”形圆柱,高变成了多少?
目的:将上述环节中体会到的形之间的变与不变的关系、量之间的等量关系抽象成数学问题,利用前几节的解方程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实际效果:学生解答过程布列方程很顺利,有的学生还使用了下面的表格来帮助分析.
锻压前 锻压后
底面半径 5cm 10cm
高 36cm xcm
体积 π×25×36 π×100?x
由实验操作环节知“锻压前的体积=锻压后的体积”,从而得出方程.
解:设锻压后的圆柱的高为xcm,由题意得
π×25×36=π×100?x.
解之得 x=9.
此时有学生将π的值取3.14,代入方程,教师应在此时给予指导,不要早说,现在恰到好处!
(1) 此类题目中的π值由等式的基本性质就已约去,无须带具体值;
(2) 若是题目中的π值约不掉,也要看题目中对近似数有什么要求,再确定π值取到什么精确程度.
过程感悟:本节内容通过一幅几何图形展示题目中的一些数量关系,而实际操作的过程有同学将圆柱体变成了长方体,需要教师把握教育机会,引导学生作出相关的解释.
分析: 锻压前 锻压后
底面半径 5cm 长acm, 宽bcm
高 36cm xcm
体积 π×25×36 abx
环节三:操作实践,发现规律
内容:学生用预先准备好的40厘米长的铁丝,以小组作出不同形状的长方形,通过测量边长,近似求出长方形的面积,比较小组内六个同学的计算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目的:我们知道, 感知到的东西往往没有自己亲手经历操作后的感受来得实在.所以设置此环节,让学生手、眼、脑几个感官并用,在操作中体会,在计算中验证,在变化中发现.这样能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等数学学习中不备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也同时让学生感悟最复杂的问题中的道理,就在我们玩的过程,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实际效果:
长(cm) 宽(cm) 面积(cm2)
长方形1 15 5 75
长方形2 13.6 6.4 86.4
长方形3 12.8 7.3 93.44
长方形4 11.6 8.4 97.44
长方形5 11 9 99
长方形6 10 10 100
由学生的实际操作得到的近似值已反映出来一个很好的规律.
学生:由操作的过程,同学们作出的长方形形状有“胖”有“瘦”, 反映到表中数据为, 当长方形的周长一定,它的长逐渐变短,宽随之逐渐变长,面积在逐渐变大.当长与宽一样长时面积最大.
过程感悟:不要把学生逼太紧,不要怕完不成进度,这个过程进行完后,学生对课本设置相关内容就剩下规范解题过程了.学生的理解远比直接先讲教材的例题效果要好的多.
环节四:练一练,体验数学模型
内容:课本例题
目的:体验“数学化”过程,进一步理性地感受上一个环节中得出的结论,培养学生数学思考的严谨性,判断推理的科学性,语言表述的准确性.
例2、 一根长为10米的铁丝围成一个长方形.若该长方形的长比宽多1.4米.
(1)此时长方形的长和宽各为多少米?
(2)若该长方形的长比宽多0.8米,此时长方形的长和宽各为多少米?它围成的长方形的面积与(1)相比,有什么变化?
(3)若该长方形的长与宽相等,即围成一个正方形,那么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它围成的长方形的面积与(2)相比,有什么变化?
实际效果:学生掌握很好.课本已有完整的解题过程,留做课后作业.
环节五:课堂小结
1.通过对“我变胖了”的了解,我们知道“锻压前体积=锻压后体积”,“变形前周长等于变形后周长”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其中也蕴涵了许多变与不变的辨证的思想.
2.遇到较为复杂的实际问题时,我们可以借助表格分析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借此列出方程,并进行方程解的检验.
3.学习中要善于将复杂问题简单化、生活化,再由实际背景抽象出数学模型,从而解决实际问题.
环节六:布置作业
数学七年级上教案【篇8】
一、打破传统模式,构建思维型课堂
初中阶段是学生情感意识建立的关键时期,而学生对于教师的良好感情则是课堂互动的基础。教师在教课过程中应该避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因为这种教学方式很容易使学生增加对教师的依赖感,降低了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在课堂上,教师应当加强与学生互动,适当地增加问题的提问。另外,教师在教学时应当结合实际,问题的设置要尽量贴近中学生的兴趣爱好,打破原来枯燥的说教方式。只有学生和教师之间建立起了良好的情感交流平台,学生才能对课堂感兴趣,才能在自主的学习过程中使自己的思维能力得到有效的锻炼。
二、在解题过程中锻炼思维能力
(一)加强审题能力
审题是解题的第一个步骤,而细看当今中学生的答题试卷便可发现,因为审题出错的题目比比皆是,所以提高审题能力是解题的关键步骤。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应当注重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意识,如可以让学生在读题时用笔标出关键条件,也可以让学生小声朗读题目。这都有助于学生对于题目的理解。
(二)设置思维型问题,给学生留下想象空间
无论是课堂例题的设置还是课后练习题的设置,都需要教师动脑筋,教师要用贴近学生生活的题目去吸引学生,并使之从中得到练习,加强对知识的巩固。思维发散的题目对于学生各项思维能力的培养都是很有益的。且这类题目一般形式新颖,学生对于它们的印象比较深刻,从而有利于学生对此类知识的吸收。例如,现有含盐15%的盐水200克,含盐40%的盐水150克,另有足够的盐和水,要配置成含盐20%的盐水300克。
1.如果要求是使用现有的盐水,但尽可能地少使用盐和水,应该怎样设计配置方案?
2.你还有其他的配置方案吗?这一类的题目就是一种思维发散的题目,第一问更多地给予了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能使他们利用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展开想象,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最终求得合理的配置方案。而第二问则在第一题的基础上进行了拓展,学生可以相互展开讨论,培养自己的求异意识。这样,在整个解题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都得到了有效的锻炼。
(三)培养对错题的反思意识
对于错题的整理与反思是纠正错误、加深印象和提高成绩最有效的办法。而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较弱,对于这方面的内容做得还不够好。因此,教师应当注重学生对错题反思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的学习习惯做硬性的要求,使学生在不断地总结与反思的.过程中去发散思维,得到新的启示。
学生可能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如在做一道题时,反复思考都得不到答案,但是一经别人的提点或者一看答案解析,就立马想到了做法,实际上这还是因为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掌握不牢固。因此,学生要培养错题反思、整理的意识,在了解标准答案的同时还要对自己不熟悉的知识进行着重的记忆,在造成解题障碍的环节上多下功夫。另外,学生在整理错题的过程中往往能收获新的解题方式,或者能对题目有更深的理解,这些都是思维锻炼的方式。
三、结语
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方面应当将知识准确地传达给学生;另一方面,也应当注重学生对于学习方法方式的培养和思维能力的锻炼。数学的学习是一个有趣灵活的过程。在数学课堂中,学生的思维得到锻炼的可能性将更大。因此,教师一定要抓住初中生这一时期的特点,构建思维型和情感型课堂,使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得到能力的提升,最终达到新课程改革的目标。
数学七年级上教案【篇9】
6.3.1实数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以及实数的分类;
②知道实数与数轴上的点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在数的开方的基础上引进无理数的概念,并将数从有理数的范围扩充到实数的范围,从而总结出实数的分类,接着把无理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从而得到实数与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了解数系扩充体会数系扩充对人类发展的作用;
②敢于面对数学活动中的困难,并能有意识地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
教学重点:
①了解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
②对实数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对无理数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无理数:
利用计算器把下列有理数3,,34795,,写成小数的形式,它们有什么特征? 58119
发现上面的有理数都可以写成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的形式即:33.0,34791,50.5 0.6,5.875,0.858119
归纳:任何一个有理数(整数或分数)都可以写成有限小数或者无限循环小数的形式,
反过来,任何有限小数或者无限循环小数也都是有理数。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有很多数的平方根或立方根都是无限不循环小数,
把无限不循环小数叫做无理数。比如,5,等都是无理数。3.14159265也是无理数。
二、实数及其分类:
1、实数的概念: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
2、实数的分类:
按照定义分类如下:
整数小数)有理数(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实数分数数)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
按照正负分类如下:
正有理数正实数负无理数实数零
负有理数负实数负无理数
3、实数与数轴上点的关系:
我们知道每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物理是合乎是否也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出来吗?
活动1:直径为1个单位长度的圆其周长为π,把这个圆放在数轴上,圆从原点沿数轴向右滚动一周,圆上的一点由原点到达另一个点,这个点的坐标就是π,由此我们把无理数π用数轴上的点表示了出来。
活动2:在数轴上,以一个单位长度为边长画一个正方形,则其对角线的长度就是2以原点为圆心,正方形的对角线为半径画弧,与正半轴的交点就表示2,与负半轴的交点就是
可以把每一个无理数都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即数轴上有些点表示无理数。
归纳:①实数与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即没一个实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
反过来,数轴上的每一个点都表示一个实数。
②对于数轴上的任意两个点,右边的点所表示的实数总比左边的点表示的实数大。
三、应用:
例1、下列实数中,无理数有哪些? 2。事实上通过这种做法,我们
2,2,3.14,,0,10.12112111211112,π,(4)2。 3,0.717
解:无理数有:2,5,π
2注:①带根号的数不一定是无理数,比如(4),它其实是有理数4;
②无限小数不一定是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一定是无理数。
比如10.12112111211112。
例2、把无理数5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分析:类比2的表示方法,我们需要构造出长度为的线段,从而以它为半径画弧,与数轴正半轴的交点就表示5。
解:如图所示,OA2,AB1,
由勾股定理可知:OB5,以原点O与数轴的正半轴交于点C,则点C就表示5。
四、随堂练习: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⑴无限小数都是无理数;
⑵无理数都是无限小数;
⑶带根号的数都是无理数; ⑷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反过来,数轴上所有的点都表示有理数;
⑸所有实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反过来,数轴上的所有的点都表示实数。
2、把下列各数分别填在相应的集合里:
有理数集合无理数集合
22, 3.1415926,7,8,2,0.6,0,,,0.313113111。 73
3、比较下列各组实数的大小:(1)4,(2)π,3.1416 (3)32,
五、课堂小结
1、无理数、实数的意义及实数的分类. 2、实数与数轴的对应关系.
六、布置作业
P57习题6.3第1、2、3题;
数学七年级上教案【篇10】
知识目标:
掌握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与表示,认识开平(立)方与平(立)方的联系,会用计算器求平方根与立方根,了解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实数与数轴的对应关系。
过程目标:
经历从有理数到实数的扩展,体验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探究用实数运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目标:
运用实际例子帮助学生了解这些抽象概念的实际意义,学会用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与表示,会用计算器求平方根与立方根。
教学难点:
实数与数轴的对应关系,探究用实数运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通过填空,梳理知识系统)
1、如果一个数的____等于a,那么这个数叫做a的平方根(也叫做二次方根)
一个正数a有___个平方根,正平方根用___表示,负平方根用___表示,零的平方根是___,____没有平方根。求一个数的平方根运算叫做____。
2、正数的___平方根和___平方根,统称算术平方根。一个数a(a≥0)的算术平方根记做____。
3、一个数的立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叫做a的___根(也叫做a的三次方根),记做____。一个正数有一个___的立方根,一个负数有一个___的立方根,零的立方根是___。
4、_________________叫做无理数,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_______。
5、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实数,____的数总比____的数大.
二、练一练:(学生抢答,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1、下列各数有没有平方根?并说明理由。
2、已知某数的一个平方根为,求这个数和它的另一个平方根。
4、求图中阴影正方形的面积和边长。
5、一个立方体的体积是125,它的棱长是多少?
三、应用:(学生先小组讨论,再个别发言)
1、把一个长.宽.高分别为50cm,8cm,20cm的长方体铁块锻造成一个立方体铁块,问锻造成的立方体铁块的棱长是多少?
四.想一想:(学生口答,巩固概念)
(让学生动手画,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用数学思维方式来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七年级上教案【篇11】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1)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
2)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概念。
3)会用列表尝试的方法找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2.能力目标:
1)渗透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思想。
2)通过尝试求解,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3.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细致,认真的学习习惯。
2)在积极的教学评价中,促进师生的情感交流。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二元一次方程的意义及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概念。
难点:把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形成用关于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未知数的形式,其实质是解一个含有字母系数的方程。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1.本班共有40人,请问能确定男女生各几人吗?为什么?
(1)如果设本班男生x人,女生y人,用方程如何表示?(x+y=40)
(2)这是什么方程?根据什么?
2.男生比女生多了2人。设男生x人,女生y人.方程如何表示? x,y的值是多少?
3.本班男生比女生多2人且男女生共40人.设该班男生x人,女生y人。方程如何表示?
两个方程中的x表示什么?类似的两个方程中的y都表示?
像这样,同一个未知数表示相同的量,我们就应用大括号把它们连起来组成一个方程组。
4.点明课题:二元一次方程组。
(设计意图:从学生身边取数据,让他们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探究新知,练习巩固
1.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
(1)请同学们看课本,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的概念,并找出关键词由教师板书。
[让学生看书,引起他们对教材重视。找关键词,加深他们对概念的了解.]
(2)练习:判断下列是不是二元一次方程组,学生作出判断并要说明理由。
①x2+y=0 ②y=2x+4 ③y+?x ④x=2/y+1 ⑤(x+y)/3-2=0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本课设计的重点,为加深学生对“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次数”的内涵的理解,我采取的是阅读书本中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形成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对“项的次数的思考”,进而完善血生对二元一次方程概念的理解。)
2.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概念
(1)由学生给出引例的答案,教师指出这就是此方程组的解。
(2)练习:把下列各组数的题序填入图中适当的位置:
方程x+y=0的解,方程2x+3y=2的解,方程组的解。
(3)既满足第一个方程也满足第二个方程的解叫作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4)练习:已知是方程组的解,求a,b的值。
(三)合作探索,尝试求解
现在我们一起来探索如何寻找方程组的解呢?
1.已知两个整数x,y,试找出方程组的解.
学生两人一小组合作探索。并让已经找出方程组解的学生利用实物投影,讲明自己的解题思路。
一般思路:由一个方程取适当的xy的值,代到另一个方程尝试.
(设计意图: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探索并解答问题,在获取新知识的同时也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
2.据了解,某商店出售两种不同星号的“红双喜”牌乒乓球。其中“红双喜”二星乒乓球每盒6只,三星乒乓球每盒3只。某同学一共买了4盒,刚好有15个球。
(1) 设该同学“红双喜”二星乒乓球买了x盒,三星乒乓球买了y盒,请根据问题中的条件列出关于x、y的方程组。(2)用列表尝试的方法解出这个方程组的解。
由学生独立完成,并分析讲解。
3.例 已知方程3X+2Y=10
⑴当X=2时,求所对应的Y 的值;
⑵取一个你自己喜欢的数作为X的值,求所对应的Y的值;
⑶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Y;
⑷用含Y 的代数式表示X;
⑸当X=-2,0 时,所对应的Y值是多少;
(设计意图:此处设计主要是想让学生形成求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一般方法,先让学生展示他们的思维过程,再从他们解一元一次方程的重复步骤中提炼出用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未知数,然后把它与原方程比较,把一个未知数的值代入哪一个方程计算会更简单,形成“正迁移”,引导学生体会“用关于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未知数”的过程。)
(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这节课学哪些知识和方法?
2.你还有什么问题或想法需要和大家交流?
3.教材P82
教学设计说明:
1.本课设计主线有两条。其一是知识线,内容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到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的概念再到列表尝试法,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第二是能力培养线,学生从看书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到学会归纳解的概念,再到自主探索,用列表尝试法解题,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2.“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体”是本课设计的主要理念。由学生给出数据,得出结果,再让他们在积极尝试后进行讲解,实现生生互评。把课堂的一切交给学生,相信他们能在已有的知识上进一步学习提高,教师只是点播和引导者。
3.本课在设计时对教材也进行了适当改动。例题方面考虑到数码时代,学生对胶卷已渐失兴趣,所以改为学生比较熟悉的乒乓球为体裁。另一方面,充分挖掘练习的作用,为知识的落实打下轧实的基础,为学生今后的进一步学习做好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