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祝福logo
地图 > 祝福语 > 范文大全 > 统计学课件 >

2023统计学课件(范例九篇)

2023统计学课件(范例九篇)

统计学课件【篇1】

教学内容:苏教版教材第九册第79—81页例1、练一练、练习十八第1、2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通过自己喜爱的情境学习数据整理,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感知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2、使学生感受数据地整理过程,通过自主性学习 ,学会制作简单的条形统计图,并学会分析条形统计图,能从中获得简单的信息;

3、培养学生脱离老师的讲解、自主学习,有条理思考的`习惯和应用意识,体验与同伴的合作探索、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掌握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并从中进行观察、分析。

教学准备:自主性学习平台、课件、液晶投影仪、实物投影仪、统计表格、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一年中有哪些日子是你感到特别高兴的呢?

生:————

师:生日对每个同学来说都是一个难忘的日子,谁来告诉老师你的生日在哪个季度?(学生举手发言)这么多同学都想告诉老师,可老师记不住,老师还想了解我们班在各个季度过生日的人数情况,你能帮老师想个办法吗?

生:———— 师相机板书:统计

二、 调查分析,探索新知

师:那你准备用什么方法来统计呢?

生:画“正”字、打“√”————

师:方法很多,哪种方法最简便呢?

生:————

师:统计的时候还要注意什么问题?

生:————

师:现在请班长来帮助老师一起统计我们班同学生日的时间。

(出示黑板上的统计表:第一季度生日的同学请举手,班长记录人数;第二季度生日的同学请举手,班长记录人数———。统计的时候不要忘了把班长自己也要统计在内。)制好表后再合计一下,看看总人数是不是等于全班人数。

师:这就制成了一张五(4)班同学生日的时间统计表。现在从这张表中可以看出在各个季度过生日的人数,那整理出来的数据除了可以制成统计表外,还可以制成方块图,现在老师这里也有一张统计表,(课件出示)根据表中的数据可以制成一张方块图。(课件出示)

师:从这张图中可以看出哪些信息呢?

生:————(图中一个方块表示5人,第一季度12人,就画两个方块和一个表示2人的小方块,用方块来表示人数。)

师:在生活中方块图很少用到,我们一般常用条形统计图。

三、 制作条形统计图

那么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制作条形统计图,板书:条形统计图

下面就请同学们跟着电脑老师来学习,想一想制作条形统计图可以分哪几步,应该注意什么,电脑老师会通过耳机悄悄地告诉你的。

(学生操作电脑,课件演示制作的步骤)

师:通过刚才和电脑老师的交流,你知道如何制作条形统计图呢?有哪些步骤?自己可以先轻声地说一说。

生:———— (点2名学生自己说说)

师:那在制作的过程当中还需要注意什么呢?

生:———— (在横轴上适当分配条形的位置,直条的宽度要一样,间隔的大小也要一样;纵轴上每一小格的数据要恰当)

重点:横轴,确定直条的宽度、间隔;纵轴,一小格表示的数量。一般把纵轴平均分成5—6份。

师:看来,大家跟着电脑老师学得真不错,那同学们能否尝试着将黑板上的这张统计表也用统计图表示呢?画在老师发下来的那张练习纸上。

(学生画图,画好后,选一名优秀学生的统计图投影展示给全班同学看,并让他说说是怎样画的;再选两名学生的有缺点的作品也投影展示给全班同学看,一起分析有什么不足之处)

四、 分析条形统计图

师:刚才同学们自己制作了条形统计图,那我们还要学会分析统计图。分析统计图时一般从上往下,先分析图中各部分的名称和表示的意义,然后思考从图中还能获得哪些信息。下面请同学们看着电脑老师是怎样来分析这张条形统计图的。(介绍方法:只要你的鼠标点到那,就会出现这部分的名称和意义)

(学生操作电脑,分析统计图,可以一边分析一边讲讲)

师:通过刚才的分析,你可以解决下面的问题吗?(课件出示问题)

生:————(点名2位学生说说)

(学生制作的统计图)

师:下面老师就让大家来进行比赛,看哪组的同学说得又对又快。

1、(投影学生画的统计图)师:我的手指到哪一部分,请你说出这部分表示的意义;(老师指,学生抢答)

2、师:通过刚才的分析,你能回答老师提出来的问题吗?(师提:哪个季度过生日的人数最多,是几人;哪个季度过生日的人数最少,是几人)

3、师:那同学们觉得是从统计表中还是从条形统计图中更容易看出这些信息呢?(生答)

师:老师还带来了很多的资料,请同学们看一下(课件出示资料),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相比,有什么优点呢?

生:————

师:(小结)运用条形统计图可以很清晰地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直观、形象,便于分析和研究问题。 师相机板书:直观、形象

师:从这张统计图中你还可以得到其它信息吗?

生:————(学生讲比多少)

(书后的练习)师:老师这里还有一张我国四大淡水湖面积的统计图,(课件出示)你能说说图中各部分的名称和表示的意义吗?同桌之间相互说说。(点二名学生上来说说)

师:那从这张图中你还能得到哪些信息呢?先自己说说,再“专题讨论”让学生输入得到的信息。

生操作。

五、 总结

师:通过这堂课和电脑老师的交流,你学到了哪些本领呢?

生:————

六、 课外延伸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制作和分析条形统计图,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会看到一些其他类型的统计图,(课件出示折线、饼形统计图)如折线统计图、饼形

统计图等,那么我们以后还会学到更多有关统计图的知识,最后请同学们到网上去查一些有关统计图的资料。

七、 巩固练习(课后练习)

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掌握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并从中进行观察、分析。由于学生是第一次接触条形统计图,对于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分析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给学生的思维也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本课的教学设计力求体现:数学问题生活化,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能力和实际操作、思维发散能力。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比较成功的有以下几点:

一、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数学的生活化,让学生学习现实的数学”是新课程理念之一。小学生学习的数学应是生活中的数学,是学生自己的数学。这节课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我并没有直接选用教材上的五(4)班统计表这个内容,而是采用学生比较感兴趣的生日着手,从整体上创设了一个统计我们班同学在各个季度过生日的活动这样一个情境,通过复习旧知识(小统计),力图从真实的生活中提出问题,感悟统计活动的目的使学生从内心感受到有必要去进行统计,很自然的进入了调查统计的环节,从而引入课题。因为这是一个孩子们比较感兴趣的话题,所以能吸引学生,将学生迅速的引入情境之中。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他们实际的生活素材来进行教学,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与数学知识的密切联系,变传统的“书本中学数学”为“生活中学数学”使数学课富有浓浓的生活气息。

二、 运用电脑,自主探究

教学的第三个阶段,是制作条形统计图,教材上主要是要求学生会制作简单的条形统计图。数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教学不但因两者有不可分割的渊源,互为依存,而且这种整合也是数学应用思想的延续和发展。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运用“自主性学习”平台,课件循环演示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步骤,并附有教师的讲解,让学生脱离老师的讲解、自己尝试着学习制作,更直观、形象,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的能力和意识。学生通过操作学习,尝试着自己来制作条形统计图,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还可以再仔细观察课件的演示过程,其中在制作过程当中有些需要注意的地方,也采用多媒体技术加入录音,这是一般课堂所不能实现的。在学习完条形统计图的制作后,就要来学习怎样分析,这部分的教学还是让学生跟着电脑自主学习,可以反复地操作,加深学生的印象,从而举一反三分析其它的条形统计图,学生将自己的见解通过键盘输入,发送到教师机,让全班学生都可以体会到。自学探究活动的开展,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是学生进行“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基础载体。学生能学的教师绝对不讲。借助于“自主性学习”平台这一软件载体来学习统计图的制作、分析,通过信息技术的链接、转换功能表现得淋漓尽致。在观察、比较、思考中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且丰富了原有的知识结构,增加了对知识深层面联系的感知。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提出人的五种需要,最高层的需要就是自我实现的需要。虽然每个学生的学习背景和目标不同,但都有强烈的自我表现意识和自身价值实现的愿望。从搜集统计图,到认识各种统计图的作用,再到制用统计图,评价优劣等等,每一个教学环节,都有学生参与,在相互学习中,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不同层面上得到了不同的收获,在切磋中学会了用各种方法来学习,打开了学习的视野,既有全体学生的全面提高,又不乏个性智慧的闪光。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加上信息技术所创设的广阔舞台,使学生各施其能。比如,对于计算机,有的学生擅长上网搜集,有的学生善于制作图表,有的学生热衷于分析统计图等等,其所表现程度有一定的开放性,很难有标准的答案,倒是随处可见闪光点。各个学习环节上各有所长又得到相互弥补。

三、师生关系,重在交流

在课堂师生人际关系上,创设一种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使学生感到教师是自己的亲密朋友,平等相待,和蔼可亲,本堂课中老师与学生一起进行统计、交流,课堂上流露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营造一个和谐、民主、愉快的学习氛围。教师不以权威者自居,通过自己的语言、动作、情感传递给学生亲切、信任、平等的信息。使学生感到教师是自己朋友,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敢说敢想,敢于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使学生自觉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

总之,本节课最大的收获是通过教学形成了对该类知识点的教学模式:观察统计图表——自主探索制作过程——制作统计图——分析统计图——解决问题。

反思这节课的不足主要是:

(1)在小组交流的形式上可以再多方位一些,发言面可以再广一些。在学生制作条形统计图时,除了现场统计的内容,还可以增加一些分散的数据,让学生通过挑选同一类型的数据制作统计图,这样对学生分析的能力又是一种提高。

(2)本节课在教学评价方式上略显单一。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多一些,缺少生生之间的评价。如学生独立制成五(4)班同学生日时间统计图时,可以组织学生之间进行评价,如“她画的怎么样,你能评价一下吗?”“你认为哪位同学画得最好?”把评价的权力交给学生,及时激励学生。

在今后,我将不断学习,以课改精神为指导,认真钻研教材,研究学生,反思教学行为,勇于改革和创新,扎扎实实上好每一堂课,努力成为一个学生爱戴的好教师。

统计学课件【篇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数据的意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的方法。

2、使学生知道绘制简单统计表的方法,并学会看简单的统计表。

3、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互相合作的团队。

教学过程:

1、师:统计数据除了可以分类制成统计表外,还可以制成统计图,统计图的种类很多,今天我们学习其中的条形统计图。出示P、126统计图

2、问:你有什么想法?(作用、制作方法、和统计表的区别)

3、认识统计图

(1)让学生看刚才的统计表和统计图,反映的情况都是学生转圈的情况,请大家认真观察、仔细对比,想一想他们的效果有什么不同?(统计图比统计表更加形象、清楚、一目了然、印象深刻……)

板书(形象具体、一目了然、印象深刻)

(2)条形统计图的结构、意义和作用。

刚才我们通过观察对比,比统计表更加形象具体、一目了然、印象深刻,现在以这一幅统计图为例,谁能说一说统计图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标题、制图日期……)

你从这幅统计图上了解到了什么信息?

师:怎么看出来的呢?

生:直条越长,数量越多。

师:说明直条的长度是根据什么画出来的?

生:数量的多少。

师:(画出竖轴)垂直射线也可叫做纵轴或Y轴,在这里表示什么?

生:表示人数。

师:(画出X轴)水平射线也可叫做横轴或X轴,在这里表示什么?

生:表示统计的项目。

师生谈话制出条形统计图。

师:这幅图说明了什么?

生:……

师:这样的统计图是条形统计图。

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比较,你觉得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优点?

生:更清楚、更形象、更容易比较大小。

:条形统计图比统计表更形象、直观、具体,更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

(板书:条形统计图的作用——很容易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

联系实际:你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条形统计图?它们的Y轴表示什么?X轴表示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还有哪些数据可用条形统计图来展示?可以怎样设计?(讨论后再回答)

四、自主练习

五、

1、通过今天这节课你又知道了哪些知识?学会了什么本领?

2、这些知识和方法你是怎样学会的?(观察对比、自学课本、合作交流、动手操作……)

统计学课件【篇3】

教学目标:

1、经历收集统计图、读统计图、分析数据信息、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

2、能读懂生活中的统计图,能对统计图中的数据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

3、体验统计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统计图在交流和传递数据信息中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能读懂生活中的`统计图,能对统计图中的数据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认识扇形统计图,学习有关扇形统计图的知识。

二、新课

1、读统计图

课件出示关于七大洲分布情况的扇形统计图,如教材104页图1。

学生读统计图并回答问题:

(1)全世界有哪几个大洲?哪个洲的面积最大?

(2)图中各个扇形分别表示什么?

(3)哪两个洲的面积之和接近地球陆地总面积的一半?

(4)你能从统计图中知道各个洲的面积是多少吗?为什么?

2、读统计图

课件介绍四大洋,出示地球上四大洋面积分布图。

学生读统计图并回答问题:

(1)你从统计图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2)哪个大洋的面积约占海洋面积的1/2?

(3)太平洋的面积约是17967.9万平方千米,地球上海洋的面积大约是多少万平方千米?

(4)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3、读统计图

课件出示2050年预计人口发展条形统计图。

根据统计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到2050年,亚洲人口将达到多少亿?占世界总人口的百分之几?

(2)到2050年,非洲人口将占世界人口的百分之几?

(3) 2050年世界人口将比1999年增加多少?

(4)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三、课堂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课后做一做。

统计学课件【篇4】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第一层:认识并会看扇形统计图,知道扇形统计图表示的意义,了解扇形统计图的作用。班上有待提高型(约占总数的15% )的学生能达到。

第二层:用比较的方法发现并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有较强的解读信息、重组信息的能力。发展型60%的学生能达成。

第三层:对扇形统计图的绘法有所了解。不仅只关注统计结果,更要在数据的收集、整理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实事求是、严谨科学的态度。超前型25%的学生能达成。

第四层:德育教育:通过调查学生体重,教育学生要养成合理饮食、坚持锻炼的良好生活习惯。同时还要教育学生热爱祖国。

教学重难点:比较发现扇形统计图的优点。

教学过程:

一、呈现信息,提出问题。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肥胖在我国正在逐渐成为一种突出的流行病,而且在青少年人群中尤为突出。明明对五年级一班学生的体重情况进行了调查。数据如下表:

体重类型营养不良较低体重正常体重超重肥胖人数5,7,13,3,4占总人数的百分比15.6%,21.9%,40.6%,9.4%,12.5%,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你从中明白什么?

二、描述数据,分析数据,认识扇形统计图

1、用条形统计图描述数据。(全员参与)

师:不同体重类型的人数情况怎样呢?怎样能看得更清楚呢?

生: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

师:那就自行操作完成吧。

生:操作。

师:谁上来展示一下你的作品?这样整理有哪些优点?

生:很清楚直观表示出每种体重类型各有多少人。

师:怎样能表示出每种体重类型的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之几?这需要用一种新的统计图——扇形统计图。

2、介绍扇形统计图的绘法。(超前型学生简要了解)

师:扇形统计图的绘法虽然不需要大家掌握,但最起码要知道是怎么回事。绘制扇形统计图时,是用整个圆表示总数,用圆内大小不同的扇形表示各部分所占总数的百分比。各扇形大小的确定是根据圆心角的度数。

3、引导学生从扇形统计图发现信息。(全员参与)

师:仔细观察扇形统计图,从中你能发现哪些信息呢?

生:回答。

4、对比发现。(发展型学生)

师:比较两种统计图,你有什么话要说?

生1: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多少。

生2: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与总数的关系。

师:那能说说扇形统计图有什么优点吗?

生:能清楚表示各部分与总数的关系。

师:在具体情况中应该怎样选择用哪种统计图呢?

生:要表示各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用扇形统计图。

师:实际应用时看来要根据需要灵活合理选择统计图。

(德育教育):通过列表法整理数据,学生了解到有一大半学生身体不够健康,从而教育学生要合理饮食,加强锻炼,以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同时,告诉学生现在初中考高中,无论是超出或低于正常体重,差1斤减1分。

三、自主练习,巩固内化。

1、全员参与:书105页第1题。让学生先自己阅读统计图,然后与同伴说一说发现了哪些信息。交流时重点说说各部分所表示的实际意义。使学生对我国人口的基本情况有简单了解。教育学生:我国有56个民族,我们是一个大家庭,加强民族团结尤为重要(第一个扇形图)。

通过观察扇形图,教育学生我们现在所处的年龄段占我国人口很大的比重,所以我们肩负重任,应该努力学习,将来为祖国建设做贡献。

2、独立解决第2 、 3题。

3、第4题,先让学生说说各部分所表示的实际意义,再让学生对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所占的百分比分别进行比较,明确百分比大的其含量就高。

4、第5题分层练习:出示扇形统计图后,问题分三个层次出现:

一层:如果五年级共有400名学生,你能提出两个问题并解答出来吗?

二层:如果喜欢排球运动的有30人,你能提出两个问题并解答出来吗?

三层:如果喜欢篮球和足球的共有120人,你能提出两个问题并解答出来吗?

你自行选择适合自身水平的题目进行解答。

小结:无论选择哪层题,从计算结果上看,你认为学校应该组织哪种球类比赛?理由是什么?

四、全课小结,分层布置作业。

这节课你有什么新发现?课后请同学们找找扇形统计图在生活中有哪些作用,有能力的同学找找三种统计图在生活中的应用并对比分析其理由。

设计:xx

执教:xx

五、教学后记:

多数同学对扇形统计图不是很陌生,基本达成了预定目标。班上有待提高型15%的学生能认识并会看扇形统计图,知道扇形统计图表示的意义,了解扇形统计图的作用。发展型60%的学生能用比较的方法发现并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有较强的解读信息、重组信息的能力。超前型25%的学生对扇形统计图的绘法有所了解。不仅只关注统计结果,而且在数据的收集、整理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实事求是、严谨科学的态度。除个别学生的表述不够流利完整,对意义的理解还是比较到位。更为重要的是我充分利用书中教材,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品德教育,并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统计学课件【篇5】

教学内容:

苏教版五上p110~111例2、"试一试"、练习二十一、补充练习。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产生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的需要;能看懂复式条形统计图,并能根据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数据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和简单的分析,同时提出合适的问题加以解决。

2、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并能用数据来说明、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现象;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3、在认识、分析、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的过程中,体会条形统计图的优点,感受到统计的广泛应用价值,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发展统计观念,初步形成统计的思想。

教学准备:

课件、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寻找"最近发展区"

1、出示北小五年级各班男生人数统计图

师:观察大屏幕,你看到了什么?

哪个班男生人数最多?

2、出示北小五年级各班女生人数统计图

师:你还看到了什么?

哪个班的女生人数最多?

二、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

1、体会复式条形统计图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

(1)合并统计图

师:这两幅统计图每1厘米长的条形表示的人数相等,从这两幅统计图中,你能不能看出二班男生人数多还是女生人数多?

能想出什么办法来比较呢?

这样合并在一起有什么好处呢?(板书:便于比较和分析)

(2)感受复式统计图的特点(用两种不同颜色的条形来表示两组数量)

师:这时统计图的名称还能像这样表示吗?为什么?该怎么表示?

师:别人能不能从这幅统计图中看出二班是男生多还是女生多?

怎样表示就能让别人很容易就看得出来呢?

用两种颜色表示就能看出来了吗?这样能看得出来吗?

如果像这样表示能看得懂吗?你看懂了什么?

小结:用两种不同颜色的条形来表示两组数量。(板书)

(3)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结构

师:看现在这幅统计图,再回忆一下我们以前学过的有关统计的知识,和我们的什么统计知识很相似?

想到了条形统计图,感觉这幅统计图是不是还缺少点儿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分别出示。

2、提示课题

师:像这样的统计图我们叫它复式条形统计图,简称复式条形图。(板书课题)

3、教学例2

(1)出示例2统计图

师:从图中你能了解到哪些信息?

(2)小组交流后汇报

(3)出示统计表

师:你能根据统计图中的信息填写下面的统计表吗?

①学生独立完成统计表,教师进行个别辅导。

②核对统计表数据

小结:填写完以后我们要把统计图和统计表中的数据核对一下,避免出错。

(4)出示问题并解决

师: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来回答下面这几个问题吗?

你是怎么知道这两个城市平均气温相关最小的?相差多少?

你是怎么知道北京市这两个季度的'平均气温相关最大的?相差多少?

小结:复式条形统计图既能对两级数据进行比较,也能对一组数据进行研究。

(5)体会算式条形统计图的优点

师:这两个城市各季度的平均气温变化有什么相同特点?

师:回答这几个问题的时候,你觉得是看统计图方便,还是看统计表方便?

小结:这是因为复式条形统计图很直观地显示了数据间的大小关系,便于我们进行比较和分析。

三、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

1、出示统计表和复式条形统计图

师:观察统计表,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你能根据上面的统计表,完成下面的统计图吗?

2、指导画"电脑组"条形

延伸阅读

2023旅游学课件(范例4篇)


旅游学课件 篇1

千万不要忽略前景

笔者在初学摄影的时候也常常犯下这个错误,便是忽略了「前景」的重要性。背景很容易便看到,但前景其实一样重要,前景不但可以有效衬托出相片的主体,而且有些时候更能作为构图的一部分。有了前景,你的相片绝对会变得不一样啊!

注意天空

拍摄户外风景时难免会拍到天空,对于天空,我们可以按以下的小tips来决定:

天空漂亮时:我们可以考虑把重点放在天空上,有时更能占相片的2/3;

天空很沉闷或不好时:不要把天空拍得太多,主要以景物作为主角。

天空的云层也能成为相片的焦点,特别是风强的时候,在长时间曝光时可以拍到流动、充满动感的云!

留意水平线

无论你是在拍摄大海、山丘,还是建筑物,最好也留意水平线是否平直,除非你想拍出特别效果,否则一条倾斜的水平线可以破坏整张相片的美感啊!除了是否平直,也要留意水平线的位置,若果想突出天空,可以把水平线放下一点,尽量不要把它放在中间(拍摄倒影除外)、

寻找线条

旅游学课件 篇2

第一课时(1---3)

1、导课:观看《山东旅游宣传片》,学生主动的说出了家乡的旅游地名,引导出课题《旅游节》。

2、以小组为单位介绍自己搜集的有代表性的旅游资料,让大家在讨论中了解我们的家乡有哪些特色旅游资源及风土人情等。

3、发展:

(1)教师出示图片,让学生说出地名;然后提出问题:按属性分图片应属于那种旅游资源。然后说出旅游资源按其属性分可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种。自然旅游资源有山、水、森林、江河湖泊等各种自然风光。人文旅游资源有各种民俗风情、文化遗址、工艺品等。

(2)教师介绍一下旅游资源的定义及构成旅游资源的基本条件和旅游资源的分类。

(3)教师出示各种风景图片(例如:桂林山水、云南石林、斗南花街、北京颐和园、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等)让学生做分类,同时,教师从多角度介绍这些风景的旅游特色。在这期间,教师介绍是可假如一些风俗故事和神话传说等学生感兴趣的.话题。

第二课时(4、5)

4、作业:

(1)让学生通过观察风景作业和宣传海报及旅游宣传手册,了解各种创作手法,启发学生创作思路,制作作业,教师适当介绍一些制作旅游宣传海报和设计旅游绿线图的几种简单方法。

(2)学生曾经旅游过哪些地方,留下美好印象,可根据这些制作地图或宣传海报。

(3)小组合作,以一个特色景点为主制作出宣传海报或宣传手册,设计出合理的旅游线路图,选出一名导游向学生介绍,在班级中举行一次旅游评比。

(4)找出优秀作业进行点评,让学生自己说出自己作业的特点,什么地方值得别的同学学习,什么地方应该注意。从色彩、构图、作用等方面进行阐述。

5、课后拓展:

让学生把自己的旅游照片和大家分享,并说出其中的乐趣,让同学们在这个充满活力的世界中,体会艺术,体会生活,体会大自然,体会人生的真谛。

精彩记忆:

学生告诉老师,在这一可不但学习到了美术知识和技巧,还丰富了地理知识、人文知识、历史知识、科学知识、环保知识等等,感觉丰富了视野,陶冶了情操,让自己在快乐的学习气氛中更加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身边的一点一滴。

反思:

浓缩了中国历史文化的旅游胜地,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等几方面进行讲述,其中一定会有枯燥的一面,但是如果这些知识,让学生自己搜集和介绍,效果就会不一样,兴趣也比以往高涨,所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让学生被动的接受学习,学习结果是截然不同的,所以,教师应该吸取经验,多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旅游学课件 篇3

教案目标:

1、培养幼儿与同伴分享国庆节旅游的快乐事。

2、让幼儿了解旅游中怎样保护环境。

教案准备:

1、幼儿旅游照片若干。

2、环保图片。

教案过程:

一、分享趣事

1、国庆长假刚结束,有些小朋友就急忙想告诉老师他们都去了哪些好玩的地方,可是如果只说给老师一个人听多没意思呀,今天大家一起来说说你去了什么地方?

2、幼儿分享交流自己的长假趣事。

3、教师小结:刚才你们说的真好,老师国庆节也出去旅游了,可是我却遇到了不高兴的事,你们想知道吗?

二、旅游中怎样环保

1、我在旅游途中看见很多被丢弃的餐巾纸、空酒瓶、易拉罐被扔在路边,清洁工叔叔和阿姨都忙得来不及清扫。(出示图片)

2、你们说说这样旅游会开心吗?

3、那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4、教师讲“在旅游中应当怎样保护环境?”提问:你们能做到吗?

5、小结:我们都来做文明小卫士,开开心心、干干净净地旅游吧

旅游学课件 篇4

活动要求:

1.引导幼儿介绍自己去过的地方,带领同伴了解当地的著名风景及特色

2.在参与讨论的过程中,了解祖国的广阔.间接地感受国家的雄伟

活动展开;

一、自由欣赏

孩子们,你们知道吗?在你们当中有很多了不起的旅行家啊!他们的脚步踏遍了祖国的山山水水。你看。这些就是他们留下的美好回忆。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二、展开讨论

1.他们去的地方你认识吗?

2.你是怎么知道这个地方的?

3.你是从照片上的哪个部分看出来的?

4.我们请这位旅行家来公布正确的答案

5.我们的小脚印走遍了祖国大地

6.你们觉得每个地方都一样吗?

7.他们都是各有特色的。

8.我们的祖国到底有多大?

9.他一共有几个城市呢?

三、拓展话题

1.你最想去哪里?

2.为什么?

3.让我们来寻找一下它的位置。

四、延伸

中国地图我最想去的地方。

楼梯课件范例九篇


楼梯课件(篇1)

一、引言

数学教育在幼儿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能够帮助幼儿建立起数学的基本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根据中班数学课堂上的一节教学活动——小鸡爬楼梯,进行详细的教案反思,并归纳总结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向。

二、教学背景

教案的目标是帮助幼儿认识数字的大小顺序,通过实际操作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和思维逻辑。本节课的主题是小鸡爬楼梯,鼓励幼儿在数学活动中积极参与,培养他们的数学兴趣。

三、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了一套印有数字的楼梯图示。

2. 关于小鸡爬楼梯的故事或游戏背景,用以引发幼儿的兴趣和思考。

3. 数字图卡,用于幼儿配对游戏。

四、教学活动

1. 导入环节

教师通过引入小鸡爬楼梯的故事,引起幼儿的好奇心和兴趣。同时,启发他们思考如何帮助小鸡,让小鸡能够顺利地爬上楼梯。

2. 操作实践

教师展示楼梯图示,然后请幼儿集中注意力观察。随后,教师将数字图卡分发给幼儿,要求他们按照数字图卡上的数字,在楼梯图示上找到相应的位置,并贴上对应的数字。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帮助孩子们辨认数字,并指导他们正确地贴上对应的数字,鼓励他们互相配合和交流。

3. 游戏互动

教师将幼儿分成小组,让每组的孩子轮流做小鸡,通过掷骰子的方式来决定小鸡爬的步数。同时,其他组的孩子观察和记录与写下小鸡爬过的数字,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记忆力。游戏结束后,教师引导幼儿进行比较,让他们分析哪组的小鸡爬得更高,并引导幼儿总结出结论。

五、教学反思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些问题和改进的方向。

一是引导问题不够明确,对于幼儿来说,他们可能会出现迷失方向或者不知道如何开始的情况。因此,在教学前,应该明确引导幼儿思考的问题,并向他们简单解释相关概念。

二是活动设置稍显单一。虽然我通过游戏的方式来吸引幼儿的兴趣,并进行了小组互动,但是整个教学活动中缺少一些多样性和变化的元素。在未来的课堂中,我可以设计更多的游戏和活动,丰富幼儿的参与方式。

三是教师角色发挥不够。在这节课中,我发现我在引导幼儿进行思考和交流时的指导和激励不够明确和充分。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更加积极地引导幼儿思考问题,并及时给予他们正确的反馈和鼓励。

六、改进方向

通过对这节课教学活动的反思,我总结出以下改进方向:

一是引导问题要明确。在引导幼儿思考问题时,应该明确问题的方向和目标,并在开始前向幼儿解释相关概念,以便于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参与。

二是活动设置要多样化。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设计更多的游戏和活动,以增加幼儿的参与度和兴趣。通过多样化的方式来进行教学,能够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三是加强教师角色的发挥。作为教师,应该积极参与到幼儿的学习过程中,起到引导和激励的作用。在幼儿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时,教师要及时给予他们正确的反馈和鼓励,并引导他们积极思考和交流。

七、总结

本节课中班数学活动“小鸡爬楼梯”的教案反思,通过分析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之处,总结出了改进方向。数学教育对于中班幼儿的发展至关重要,希望通过不断探索和改进,能够培养出更多对数学感兴趣并具有解决问题能力的幼儿。

楼梯课件(篇2)

活动目标:

1、知道上下楼梯的安全常识。上下楼梯时要保持正确,不要钻栏杆,不要担心,不要拥挤,不要奔跑,防止危险的发生。

2养成耐心谦逊地上下楼梯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教学**及课件幼儿安全用书、

活动过程:

一、 ****导入活动

引导孩子回到孩子在电视上看到的上下楼梯的不文明行为。

2、 楼梯上有危险。在课间讲一个安全故事

(一)第一天

1上学的时间到了。让我们看看冲动的骆驼是怎么下楼的

帮助孩子了解和学习:冲动的骆驼在楼梯上横冲直撞。丰富词汇:横冲直撞

2、冲动驼这次又闯祸了。把淡定驼压在了身下。

看到被撞得鼻青脸肿的的淡定驼,冲动驼后悔了。

讨论:冲动型骆驼如何下楼(扶好扶手,向右慢慢走,不要拥挤)。

(二)第二天

1、冲动驼在楼梯上慢慢地走着,看到一只小蜜蜂,它就去追赶结果不小心把头钻到了护栏中间,幸亏黑熊门卫力气大才救了他。

讨论:如何做好冲动骆驼的安全(扶住扶手,慢慢向右走,不要追上)。

(三)发散性提问:小朋友应该怎么安全上下楼梯?

1上下楼梯时,万一发生危险,该怎么办?

老师总结:上下楼梯时,不要着急,不要拥挤,不要跑,不要钻栏杆,要扶住扶手,慢慢向右走。养成耐心谦逊地上下楼梯的好习惯。

2上下楼梯时,万一发生危险,该怎么办?

告诉幼儿:要大声呼救。

三、结束活动

师幼一起总结安全小儿歌:上楼梯下楼梯,右侧行走要牢记。扶好扶手慢慢走,不乱跑来不拥挤。互相谦虚好习惯,安全行走我第一。

楼梯课件(篇3)

活动目标:

1、知道上下楼梯的安全常识,学会靠右手边走,一个跟着一个走。

2、知道团结的力量大。

3、提高动作的协调性与灵敏性。

4、愿意与同伴、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清除楼道上的.障碍物

2、保持地面干燥

3、图书27本

活动过程:

一、左手和右手

播放音乐:《左手右手》

伸出你们吃饭的时候,拿小勺子的那只手,举得高高地,给老师看一看,可爱的小手在哪里?

请放下,现在请你伸出另外一只可爱的小手,举得高高地,给老师看一看。(音乐结束)

你们知道哪只是左手?哪只是右手吗?

你在做什么事情的时候,会用到右手呢?

你知道,我们在走楼梯的时候,要靠那只手那边走吗?

那你知道,靠右手边走楼梯的时候,你的右手要做什么事情吗?为什么要这么做?

对了,在我们走楼梯的时候啊,右手要扶着墙上的扶手,这样啊,我们就不容易摔倒了。

二、动手动脚去操作

楼上有一堆书,太多了,老师一个人搬不动,想请你们帮帮我。我要请我们小二班的小朋友排好队,一个跟着一个走上楼梯,右手扶着墙上的扶手,走到楼上去,每个人都用左手拿一本书,然后右手扶着扶手再走下楼梯,回到我们的教室里。这样,厚厚的一堆书就轻松地搬下来了!

你们愿意帮助我吗?

走楼梯的时候,老师希望你们一个跟着一个,不推、不挤,用右手扶着扶手走上去,你们能做到吗?

右手在哪里?好,排队。

幼儿在走楼梯的时候,老师引导个别幼儿做正确的动作。

三、总结幼儿活动情况

谢谢你们帮助老师,搬下来这么多书,你们真能干!

楼梯课件(篇4)

讲授目的:

1、在游戏中,开端感觉音阶差别节拍的上行与下行,体验音乐运动的快活。(重点)

2、牢固小老鼠、小雄、大象的步法。

3、温习音阶的唱法。

预备运动:

小老鼠、小雄、大象布偶

运动历程:

一、出场运动:《小老鼠和小花猫》

二、引起爱好1、故事引出:一只老鼠到丛林里玩,看到一幢屋子。小老鼠轻轻的推开门,看到屋子中心有着很美丽的楼梯。走一格楼梯,楼梯就会发出好听的声音do、re、mi……

三、想想玩玩

1、小老鼠可真淘气在楼梯上上高低下,一会快一会慢你们听:

1-2-3-4-5-6-77-6-5-4-3-2-11o2o3o4o5o6o7o7o6o5o4o3o2o1o

12345677654321

2、小老鼠先是一层一层的逐步上,逐步下。想一想这时间小老鼠是什么心境?(当心翼翼)应当怎么走?1-2-3-4-5-6-77-6-5-4-3-2-1-

3、小老鼠一层一层跳上去这时间小老鼠是什么心境?(开端以为好玩了)应当怎么走?1o2o3o4o5o6o7o7o6o5o4o3o2o1o

4、鼠不绝的窜上窜下这时间小老鼠是什么心境?(越玩越开心)应当怎么走?12345677654321

5、先生弹奏幼儿跟琴声走(留意速率快慢的转变)

1-2-3-4-5-6-77-6-5-4-3-2-11o2o3o4o5o6o7o7o6o5o4o3o2o1o

1234567

四、幼儿园教育随笔刮奏

1、请幼儿想想小老鼠产生什么事变了?(摔跤)

2、摔跤了怎么上楼梯呢?(幼儿评论辩论)

3、老师弹奏跨八度音4、团体学走

五、小动物也来了:小老鼠走楼梯发出的声音,引来了小熊和大象。

1324354657……135246357……

5、请幼儿想想谁先来?谁厥后?为什么?

6、请幼儿学小熊,学走二分音符的节拍上楼梯

7、请幼儿学大象,学走全音符的节拍上楼梯

六、请小朋友们说说小老鼠、小雄、大象走路的.声音有什么差别?(音的是非、轻重)

七、老师小结。

我们学走其他小动物也去那全部会发作声音的楼梯的屋子里去玩一玩好欠好?用《小动物走路》进场。

楼梯课件(篇5)

讲授目的:

1、在游戏中,开端感觉音阶差别节拍的上行与下行,体验音乐运动的快活。(重点)

2、牢固小老鼠、小雄、大象的步法。

3、温习音阶的唱法。

二、引起爱好1、故事引出:一只老鼠到丛林里玩,看到一幢屋子。小老鼠轻轻的推开门,看到屋子中心有着很美丽的楼梯。走一格楼梯,楼梯就会发出好听的声音do、re、mi……

1、小老鼠可真淘气在楼梯上上高低下,一会快一会慢你们听:

1-2-3-4-5-6-77-6-5-4-3-2-11o2o3o4o5o6o7o7o6o5o4o3o2o1o

2、小老鼠先是一层一层的逐步上,逐步下。想一想这时间小老鼠是什么心境?(当心翼翼)应当怎么走?1-2-3-4-5-6-77-6-5-4-3-2-1-

3、小老鼠一层一层跳上去这时间小老鼠是什么心境?(开端以为好玩了)应当怎么走?1o2o3o4o5o6o7o7o6o5o4o3o2o1o

4、鼠不绝的窜上窜下这时间小老鼠是什么心境?(越玩越开心)应当怎么走?12345677654321

1-2-3-4-5-6-77-6-5-4-3-2-11o2o3o4o5o6o7o7o6o5o4o3o2o1o

五、小动物也来了:小老鼠走楼梯发出的声音,引来了小熊和大象。

1324354657……135246357……

5、请幼儿想想谁先来?谁厥后?为什么?

六、请小朋友们说说小老鼠、小雄、大象走路的声音有什么差别?(音的是非、轻重)

七、老师小结。

我们学走其他小动物也去那全部会发作声音的楼梯的屋子里去玩一玩好欠好?用《小动物走路》进场。

楼梯课件(篇6)

活动目标:

1.使幼儿掌握安全地上下楼梯的方法。

2.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

3.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识。

4.知道检查身体的重要性。

活动重点难点:

1、重点:使幼儿学会安全地上下楼梯。

2、难点:两脚交替走楼梯。

活动准备:

印有脚印的楼梯。

活动过程:

一、创设相应的环境,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感受

在园楼梯间设置安全教育的活动设施,包括正确上下楼的标志、印制上下楼的脚印等;在班上张贴形象有趣、易理解的上下楼标志等图片;在语言区设立“我会走楼梯”园地。

二、听老师正确介绍上下楼的安全知识

由老师结合图片向幼儿介绍怎样上下楼和认识相关安全标志;结合小朋友上下楼梯打闹的图片,让小朋友们描述图片内容,分析图中的小朋友哪儿做得不对;请小朋友们讨论上下楼梯应该怎样做才是正确的;结合实际事故发生的案例分析,告诉幼儿哪些行为是安全的,哪些危险的;一起学习儿歌《上下楼梯》:上下楼,排好队。 右侧行,手扶把。 不喧哗,不推闹。 慢慢走,保安全。

三、提供实践场地进行模拟演练,在游戏中加强安全知识教育

通过角色游戏将“知”转化为“行”。如开展“做客”“地震演练”等游戏,让幼儿来把学习的上下楼梯的知识运用到游戏中。

活动延伸:

每天设立值日生,在楼梯处监督小朋友是怎样走楼梯的,设立“安全走楼梯,我最棒”评比栏,评选出能坚持安全走楼梯的幼儿。

活动反思:

学走楼梯是幼儿园日常活动之一。班级幼儿在走楼梯的过程中经常会发现挤推的现象,有的.幼儿无法做到正确规范的走楼梯。因此在走楼梯的活动中出现了安全隐患。如何正确规范的走楼梯,如何保证走楼梯活动的安全工作是教师在做好一日活动安全工作不容忽视的环节之一。通过各种手段帮助幼儿学习正确方法,建立一定的安全意识是本次活动的价值。

由于幼儿的心理特点—喜欢争先、不乐意等待,所以在走楼梯的过程中难以做到一个跟着一个。而往往因为争抢发生不安全的因素很大。如何让幼儿能一个跟着一个走成为了本次活动需要突破的难点。

图片对比能直观的让幼儿发现走楼梯的正确规范的方法,在选择与辨识中建立正确的认知。实践活动能让幼儿将意识转化为行为。在练习中学习与巩固正确的方法。儿歌方法语言精练,便于幼儿掌握要领,能方便幼儿边实践的过程中反思自己的动作与要领之间的区别,从而直接的纠正。谈论活动是经验的拓展,利用幼儿举一反三。

小班的孩子连单独走楼梯还有困难,更不用说一个跟着一个走有序的走楼梯了。因此特意安排了走楼梯的内容,在走的过程中还是有幼儿不会跟着走,有的走到楼梯左边,有的走到前面来。但通过练习,感觉孩子们进步不少。活动中老师强调一定要跟住老师,老师在哪里,你也必须在哪里,不可以远离老师。

楼梯课件(篇7)

活动目标:

1、感知附点、跳音及快与慢的变化。

2、乐意参加音乐活动。

3、节奏谱|,,―| ―|

4、录音故事《小老鼠上楼梯》,。录音机。

活动过程:

1、引出故事“小老鼠上楼梯”

师:今天,有位小客人来到我们中5班,你们看他来了。

由小朋友扮演“小老鼠”

幼:我是小老鼠(边说边出示字卡),我刚从森林里回来,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故事,你们想听吗?

(2)、小老鼠在森林里发现了什么?(小朋友回答后出示图片“金色的`房子”)

(3)、发生了一件奇怪地事情是什么?(出示“音乐楼梯”的图片及字卡)

3、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现小老鼠上下楼梯时的变化。

(1)、师:原来小老鼠遇到了一个音乐楼梯,,小老鼠好奇地爬上了楼梯,谁来学一学小老鼠上楼梯时的样子。(请2-3个小朋友表演,后让全体幼儿来表演)

师:小老鼠上楼梯时,音乐楼梯发出了个好听的声音,谁能用声音来告诉我小老鼠是怎样撒谎能够楼梯的。(出示节奏谱)原来小老鼠是这样上楼梯的。

(2)、师:小老鼠太开心了,一不小心,摔了一跤,后来它是怎样上楼梯的。请以为小朋友一边学小老鼠的样子,一边用声音来告诉我。(出示节奏谱)原来小老鼠是这样上楼梯的。

师:小老鼠一个人玩得时间长了,觉得内有意思,它是怎么做的?

师:小老鼠请来了好朋友,这下可热闹了,听一听,小老鼠请来了谁?为什么?(教师弹钢琴)

6、活动延伸:

师:小老鼠和好朋友在金色的房子里玩得真开心。小老鼠,谢谢你带来了这么好听的故事,谢谢你!

小老鼠:不用谢!我还想让小朋友们到金色的房子里和我们一起玩呢!你们想去吗?(想)那好,我们现在就出发吧!

7、幼儿到户外楼梯上练习所教的节奏。

楼梯课件(篇8)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懂得安全上下楼梯的道理;

2.学习上下楼梯的正确方法。

活动准备:

在活动室内布置成小兔的家,一位教师扮演小兔,准备四、五样小食品或礼物。

活动过程:

一、游戏口吻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刚才我接到“小兔” 打来的电话,他说今天是他的生日,请我们到他家做客。那我们就带点礼物到他家去向他表示祝贺吧?带什么礼物呢?

取出幼儿可能说出的.礼物四、五样分给幼儿看,将幼儿带到通向二楼的楼梯口处。

二、让幼儿懂得安全上下楼梯的道理,学习上下楼梯的正确方法。

1.“小兔”的家就住在这个楼下,他刚才在电话里告诉我们上下楼梯时一定要注意安全,为什么呢?不注意安全就会怎样呢?怎样上下楼梯才是安全的呢?(让幼儿边说边用动作演示)

教师小结:上下楼梯时不要害怕,也不要着急,眼睛看着前方,脚踩稳台阶一级一级向前走;人多时要一个跟着一个,不拥挤,不抢先;上下楼梯时都要靠者右边走,如果拿者东西上楼,应一手拿东西,一手抓扶把,这样做才是安全的。

帮助上下楼梯动作不协调或有不安全行为的幼儿。

集体唱《生日快乐》歌。“小兔”为大家表演一个节目,小朋友与“小兔”告辞。

三、教师小结,活动结束。

拓展阅读:我会爬楼梯教案

活动目标:

1、 知道走楼梯的正确方法:一手扶栏杆,一手摸小肚子;紧跟前面的宝宝;一步一步上下楼梯,不跳;

2、 尝试用正确的方式走,并说说感受;

3、 获得有序上下楼梯的愉快体验。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宝宝平时上下楼梯的视频;

经验准备:宝宝在园经常上下楼梯;

活动过程:

2、师幼讨论找出其中宝宝做的不好的地方,请宝宝自己说出其是否正确和应该怎么做。

3、学习儿歌通过儿歌进行自我指导:

扶栏杆,摸肚子;你先我后别着急;一步一步下楼梯。

5、 再次观摩视频教师引导宝宝发现自己的进步,同时看看还有哪些欠缺,予以指出,并在以后的生活中慢慢改善。请宝宝大胆自由表达

楼梯课件(篇9)

活动名称:小矮人上楼梯

活动目标:

◇ 愿意跟着老师一起进行10以内的唱数活动。

◇ 能按正确的顺序唱数1-10。

◇ 能合着身体动作有节拍地唱数。

◇ 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 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活动准备:

◇ 学具:小矮人指偶,卡纸制作的10步阶梯。

活动过程:

◇ 游戏:小矮人上楼梯

1.老师操作纸偶讲故事:

小矮人很想爬到高高的楼梯上去玩玩,看看上面有什么。小矮人一边爬楼梯一边有节奏地唱数:1 2 3 4 5, 6 7 8 9 10。小矮人爬到了10步高的楼梯上,他高兴得跳呀跳,向小朋友们挥挥手。

2.请幼儿用手点桌子或身体某部位,老师操纵小纸偶,师生一起有节奏地学小矮人唱数,反复唱数几遍。

3.幼儿操纵小指偶玩上楼梯唱数游戏。教师观察幼儿唱数的情况,能否按正确的顺序唱数,是否有节奏,手口能否配合一致等。对不能正确唱数的幼儿老师可操作教具同小朋友一块玩游戏,带领幼儿唱数。

◇ 音乐游戏:《十个小矮人》

1.请十个小朋友当小矮人。老师一边唱一边轻轻摸小朋友的头。边唱歌曲《十个小矮人》。

2.十个手指头当做十个小矮人,一边唱一边伸出手指头。

◇ 户外游戏:小朋友上楼梯。

带小朋友到教室外楼梯处,边上楼梯边唱数。

分析:

这是一个数前教育活动,目的在于让幼儿熟悉10以内各数词的顺序。在幼儿学习点数之前,首先要学会按照顺序念数词,为幼儿正式学习数数打下基础,这种唱数活动常常是在日常生活中进行,比如:一边走路、或者上楼梯,一边和孩子念数词;通过儿歌进行唱数练习,如《上山打老虎》等。当然,也可以组织一些典型的游戏活动,有目的地对幼儿进行强化训练。上面这个教学活动就是一个典型的唱数练习活动。在组织这个活动是要注意三点:

(1)趣味性。整个活动以游戏的口吻贯穿,使活动充满趣味,这样才能激发两岁多到三岁左右的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2)以动作伴唱数。在唱数的过程中,老师要引导幼儿做各种不同的动作伴随口头唱数,这样有利于幼儿从口头数数逐步发展到按物点数。

(3)注意练习的密度。老师要少讲,幼儿要多练,变换不同的形式,不断地练习。

教学反思

幼儿能接受,幼儿兴趣较大,能被幼儿理解,学会了绕口令

统计表课件范文12篇


为了更方便使用小编整理了“统计表课件”类的内容。老师会根据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成教案课件,因此老师最好能认真写好每个教案课件。 新老师要让课堂更加有趣,就要在教案课件上下功夫。希望此文能够为您提供一些资讯和信息!

统计表课件(篇1)

教学要求 使学生初步学会把几个有联系的统计表合编成一个复式统计表,认识复式统计表的意义和作用,并通过教材中有说服力的数据对学生进行爱科学的教育。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分栏的方法和步骤,看懂表头。

教学用具 投影仪和放大的例3统计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投影出示。

下面是兴农小学活动课程四个小组的学生人数。

数学组:男生14人,女生8人。

航模组:男生13人,女生4人。

生物组:男生7人,女生12人。

美术组:男生12人,女生12人。

请根据上面的数据填写下面的统计表。

2.请同学们思考并回答。

(1)每张统计表能反映出什么情况?

(2)如果想了解或者比较各个小组的人数情况,用这四张统计表是否方便?有无更好的方法?(让学生分组讨论,说说各自的想法)

显然用这四张表比较不方便,为了便于比较各小组中男女生参加人数的情况,我们可以把它们合编成一个统计表。

板书课题:复式统计表

二、探索研究

1.小组合作讨论

(1)把这四张有联系的统计表合编成一个统计表,要反映哪几个方面的情况?

(要反映两个方面的情况,一个是分组的情况,也就是分几个组;另一个是各组的人数情况,也就是各小组中男、女生参加的人数。)

(2)怎样划分统计表的栏目才能反映出这两个方面的情况呢?

(用投影一部分一部分地显示)

(①表头的竖向分栏中写出四个小组的名称和总计;②表头的横向分栏中写学生性别和合计;③一般统计表的左上角一格(表头)用斜线分成三个部分:右上部分说明横栏的类别;左下部分说明竖栏的类别;中间部分说明右下方的空格是留着填写数据的。)

2.小组合作实践

①让学生翻开书第8页,小组合作填写复式统计表并填写第9页上的第(1)~(4)小题。

②填好后回答:合编后的统计表有什么好外?

三、课堂实践

做第9页的做一做首先让学生口述怎样填写;再让学生独立去填;最后回答:从这张表中你能看到什么?

四、课堂小结

①今天学习的内容;

②编制统计表的方法和步骤。

五、课堂作业

做练习二的第1、3题。

课后反思:不要怕学生出错,因为谁都可能出错,你在一件事情上越琢磨得多就越容易出错。

统计表课件(篇2)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百分数统计表的结构及能够准确熟练地进行数据计算与表格填写。

2.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

3.通过制统计表,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1.讲述练习内容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制作含有百分数的统计表,这节课我们进行巩固练习。

2.复习

让学生观察教材52页例1统计表提问:制一张合格的统计表的步骤是什么?(要求边看书边讨论,然后回答)

制复式统计表的步骤:

(1)设计表头

(2)定纵横栏目各需几格

(3)画表

(4)填写数据(包括总计、合计)

(5)写上名称、制表日期

3.巩固练习

在学生掌握复式统计表制作方法的基础上,出示练习十七第3题。

方法:指导做题,让学生研究后再制表

(1)提问:各年级和全年级各表示什么意思?

(2)教师巡视指导,然后让学生结合题目说一说制表的步骤。

4.综合练习

(1)完成教材练习十一第5题。

方法:独立完成。然后让学生回答第二季度合计数填写的位置,全班齐练。

(2)完成教材练习十一第4题。

方法:要求学生认真审题,抓住关键词语,弄清数量关系,正确列出算式,准确计算。在做题时一定要注意差后,发现普通的问题要统一纠正。

5.深化练习

练习十一第6题,不要求所有的学生都能完成,教师提示引导,学生试做。

教师引导,表中各班占总数的百分几中的总数指的是谁平均每人植树的棵数又是什么意思?学生试做后讲评。

6.全课总结

有关统计部分的知识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很广,因此这部分知识很重要,同学们一定要牢牢记住。

7.作业(补充)

(1)请把下面统计表填写完整

双林衬衫厂去年各季度生产情况统计表1993年1月

(2)填表。根据统计要求将下表填写完整

东方小学男、女生人数统计表

统计表课件(篇3)

教学内容:

上海市义务教育课本二年级第一学期P39、40

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情景,明确统计的必要性,体会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2、初步学会收集数据,会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记录,经历计数的过程。

3、了解统计表的组成,能根据统计结果正确地填写统计表,并根据统计表中的信息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4、对身边的事物进行调查统计,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合作、实践及初步统计的能力。

教学重点:

会用各种方法进行记录,整理数据并填写统计表。

教学难点:

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准备:

seewo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创设情境:今天是喜羊羊的生日,他想为小伙伴们准备一些水果。

2、提出问题:小伙伴们喜欢哪些水果呢?最受欢迎的又是哪一种呢?

二、经历统计过程

1、尝试用各种方法收集数据

(1)你有哪些记录的好方法?

(2)“正”字和小棒该怎么记录呢?自学课本P39。

(3)小游戏:①请你看图想想它是几?

②将下列各数用“正”字和小棒表示?4、6、9

(4)请你选择一种最喜欢的方法,记录在学习任务二上,看看哪种水果最受欢迎?

2、交流结果,比较各种符号

3、跟进练习

能不能用这两种方法记录一下小动物喜欢的游戏情况,完成学习任务三。

三、认识统计表

1、了解统计表的结构

(1)现在,你知道每种游戏分别有几个小动物参加了吗?

(2)为了看得更清楚,我们把游戏和小动物的只数对应好,就形成了这样一张表格。想一想,第一行表示什么?第二行呢?

(3)从这张表格中我们就能知道小动物喜欢的游戏项目情况。这就是这张表格的标题。

(4)像这样的一张表格就叫做统计表。有了刚才收集的数据,我们就可以把“正”字或小棒转化为数记录在表格中,制作完成这张统计表。

(5)谁能说说看,统计表中有什么?

2、根据统计表分析数据

(1)统计表有什么用呢?我们继续来研究。仔细观察这张表格,你看懂了什么?

(2)进一步分析研究表格中的数,我们还能发现一些新的问题。

(3)你能像这样再提一些问题吗?

(4)有了统计表,我们不仅很清楚地看出喜欢每种游戏的小动物的只数,还能进一步分析这些数,解决其它的问题。

四、巩固练习

喜羊羊和我们一起学习了新本领后,也用写”正”字的方法记录了每个小动物喜欢的运动项目情况,你能将这些结果整理成右面的那张统计表吗?。

小结:为了保证统计的完整,我们必须把每个项目的情况如实地记录下来,没人喜欢就用0来表示。

五、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统计表,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本领?

统计表课件(篇4)

教学要求①使学生认识分组整理和编制统计表的意义;②初步学会分组整理原始数据的方法;③学会填写简单的统计表。

教学重点分组整理原始数据的方法。

教学用具放大例2的两张统计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我们复习一下已学过的简单数据整理和一些统计表的知识。

2.下面是某班数学兴趣小组中女同学测量身高的统计表。

独立之后思考回答问题:

①如何求出这组女同学的平均身高?

②这组女同学的身高有什么特点?

③最高的女同学比最矮的女同学高多少厘米?

④如果这张表上的女同学很多,又不能清楚地看出她们身高的分布状况,怎么办?这节课我们学习把原始数据按照数量的大小划分成几组,再制成统计表。

二、探索研究

1.分组整理原始数据的方法。

(1)教师出示记录单,学生独立思考

①谁最高?身高多少?

②谁最矮?身高多少?

③身高大多在什么范围?(很难看出,要分组整理一下)

(2)小组讨论:

怎样分组整理?说说你的设想。

(3)分组整理的具体做法(对照着做):

①找出原始数据的范围(学生找出记录单中原始数据的范围)。130~154厘米。

②把数据的范围划分成几组并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制成表。(按5厘米一组可分为五组,再分成身高和人数两栏制好表并出示例2的统计表)

③统计各组中的数目,填写统计表(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并让学生填好统计表)。

(4)看书回答问题:

①看教材第3页,回答下面的三个问题。

②看教材第4页,想一想该怎么办?(说明记录单上的原始数据的重要性,不能随便丢掉)

三、课堂实践

1.调查本班学号1~32的学生的体重,并将调查结果按分组的方法进行整理。

2.课堂作业

做练习一的第4、5题。

课后反思:

收集信息、整理信息是现代化社会对人的最基本要求,是每一个人必备的技能之一。而让学生感受体验到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意义,是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内的最好方法。

统计表课件(篇5)

教学目标:

1、学生熟练的认真填写复式统计表,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2、感受数学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调查活动的内容

1、本校各年级男生、女生人数。

2、调查本小组同学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情况,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的各组人数。

3、调查自己所在年级的两个班,学校田径运动会班机的得分情况。

二、完成练习十九第3题

1、小组分工合作,整理调查到的有用的数据。

2、小组分工合作,把下面的统计表填写完整。

----小学男、女生人数统计表

性别

人数

年级合计男女

总计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三、完成练习第4题

1、让学生把收集到的数据适当进行整理,然后全班交流。

2、明确这里所说的体育达标是指最后的一次。

3、小组分工合作,把下面的统计表填写完整。

五年级---------同学体育达标情况统计表

年月

成绩

人数

组别合计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

总计

第一小组

第二小组

第三小组

第四小组

4、你还了解到你们班同学体育达标的哪些情况?

四、完成练习十九第5题

1、你们学校最近一次田径运动会是什么时候召开的?完成下面的统计表。

---------学校田径运动会班级得分情况统计表

班级

得分

项目合计()班()班()班

总计

短跑

长跑

跳高

跳远

投掷

2、从表里你知道些什么?

3、你们班得分情况怎样?对你们半的体育老师和体育委员你有什么建议?

4、分析哪些项目有优势,哪些项目比较弱,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统计表课件(篇6)

教学要求使学生初步学会把几个有联系的统计表合编成一个复式统计表,认识复式统计表的意义和作用,并通过教材中有说服力的数据对学生进行爱科学的教育。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分栏的方法和步骤,看懂表头。

教学用具投影仪和放大的例3统计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投影出示。

下面是兴农小学活动课程四个小组的学生人数。

数学组:男生14人,女生8人。

航模组:男生13人,女生4人。

生物组:男生7人,女生12人。

美术组:男生12人,女生12人。

请根据上面的数据填写下面的统计表。

2.请同学们思考并回答。

(1)每张统计表能反映出什么情况?

(2)如果想了解或者比较各个小组的人数情况,用这四张统计表是否方便?有无更好的方法?(让学生分组讨论,说说各自的想法)

显然用这四张表比较不方便,为了便于比较各小组中男女生参加人数的情况,我们可以把它们合编成一个统计表。

板书课题:复式统计表

二、探索研究

1.小组合作讨论

(1)把这四张有联系的统计表合编成一个统计表,要反映哪几个方面的情况?

(要反映两个方面的情况,一个是分组的情况,也就是分几个组;另一个是各组的人数情况,也就是各小组中男、女生参加的人数。)

(2)怎样划分统计表的栏目才能反映出这两个方面的情况呢?

(用投影一部分一部分地显示)

(①表头的竖向分栏中写出四个小组的名称和总计;②表头的横向分栏中写学生性别和合计;③一般统计表的左上角一格(表头)用斜线分成三个部分:右上部分说明横栏的类别;左下部分说明竖栏的类别;中间部分说明右下方的空格是留着填写数据的。)

2.小组合作实践

①让学生翻开书第8页,小组合作填写复式统计表并填写第9页上的第(1)~(4)小题。

②填好后回答:合编后的统计表有什么好外?

三、课堂实践

做第9页的做一做首先让学生口述怎样填写;再让学生独立去填;最后回答:从这张表中你能看到什么?

四、课堂小结

①今天学习的内容;

②编制统计表的方法和步骤。

五、课堂作业

做练习二的第1、3题。

课后反思:不要怕学生出错,因为谁都可能出错,你在一件事情上越琢磨得多就越容易出错。

2.求平均数

课题:求平均数

教学要求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求平均数的意义,学会较复杂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重点学会较复杂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用具投影仪(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投影显示第13页的复习题,让学生思考并回答:(1)这题要求的是什么?(2)必须要知道什么?(3)怎样列式解答?

计算的结果能说明什么问题?它有什么用?

思考:全班同学上美术课每个人都带了些橡皮泥做手工用,为了使大家都拥有有等量的橡皮泥,我们该用什么办法把我们手中的橡皮泥平均一下呢?

今天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求平均数(板书课题)

二、探索研究

小组合作讨论:研究例1。

1、观察比较:例1与复习题有什么相同处与不同处?

2、思考并回答:

(1)这题求的是什么的平均数?

(2)必须要知道什么?

(3)你会解答这道题吗?

(先让学生分小组试着做一做,再选几名学生代表,讲一讲他们是怎样做的,老师将学生说的解题过程板书出来后集体订正)

①全班一共投中多少个?28+33+23=84(个)

②全班一共有多少人?10+11+9=30(人)

③全班平均每人投中多少个?8430=2.8(个)

列成综合算式是

(28+33+23)(10+11+9)=2.8(个)

答:全班平均每人投中2.8个。

小组合作学习:研究例2。

1、观察比较:例1与例2的条件与问题又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思考并解答:你能联系例1的解题思路计算出这题的结果吗?

放手让学生尝试做一做,再讲一讲是怎样做的,老师将学生说的解题过程板书出来,使学生明白:条件与与问题不同,计算方法和步骤也就不同,最后集体订正。

①全班一共投中多少个?2.512+311+3.210=95(个)

②全班一共有多少人?12+11+10=33(人)

③全班平均每人投中多少个?95332.9(个)

列成综合算式是:

(2.512+311+3.210)(12+11+10)

=9533

2.9(个)

答:全班平均每人投中2.9个。

三、课堂实践

做教材第14页的做一做

四、课堂小结

学生小结今天学习的内容。

五、课堂作业1、练习三的第2题。2、练习三的第1、3、4题

统计表课件(篇7)

教学内容:复式统计表

教科书第105~106页例1、练一练,练习二十题第1、2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2、让学生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统一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让学生通过学习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还有几分钟就要上课了,老师想和大家聊一聊,聊什么呢,就聊一下大家的兴趣爱好吧。你有什么兴趣爱好呢,说说吧。

1、今天,张老师带来了青云小学五年级四个兴趣小组活动的图片。一起来看一下。从这些图片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呢?还有吗?(,有四个组,航模组男生8人,女生6人)

2、为了能更清楚看出各组的情况,通常我们把这些数据填入统计表中。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统计表。(板书:统计表)

3、老师这里就有四张统计表。你能把四个组的信息填入相应的统计表中吗?

把书打开,填在书上。(学生独立填写)。

好了吗,请仔细核对数据。填对了吗?仔细观察这四张统计表,他们有什么共同点?(都有性别,都有合计)。

合计数你是怎么求的?同意吗?课件逐步展示。

4、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四张统计表,回答老师的问题:航模组男生有多少人?(8人),美术组有女生多少人?美术组一共有多少人?(10人)

反应真快!为什们回答的这么快?

5、那下面这几个问题你能很快回答出来吗?请听题,哪个组男生最多?哪个组女生最少?四个组里面男生一共有多少人?这四个组一共有多少人?你能很快说出来吗?(有困难。表格里没有,要在四张表中找一找,再通过计算才能得到。)

6、是呀,这四张统计表都是单一的反映了一个组的情况,如果要对不同小组的一些情况进行对比或者了解四个组总的情况,这4张统计表就显得不太方便了,那有什么好办法让我们一下子既能看出每个组的情况又能看出四个组总的情况呢,有没有办法?(可以把四张表重新安排制作成一张新的统计表)

嗯,办法不错。把这四个小组的信息都反映在一张统计表上!

7、那你觉得这样的一张新的统计表应该反映出哪些信息呢?(或这样的一张统计表里应该设置哪些项目呢?)小组之间讨论一下!

指名回答。

8、对!把同学们所说的这些项目排列起来,首先要有性别,可以分为男、女两栏,还要把每个组都列出来,最好要有总的情况,所以可以加上合计、总计,然后加上表格线、表头,我们再给它添上一个名称,最后加上日期,就可以制作成这样一张统计表(课件逐一展示)。出示统计表。我们把这样的统计表叫做复式统计表。板书:复式

二、新授。

1、首先我们一起来认识这一格(师指)一般统计表的左上角一格称为统计表的表头。(板书表头)

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表头,表头用斜线分成三个部分:右上部分说明横栏的类别;左下部分说明竖栏的类别;中间部分说明右下方的空格是留着填写数据的。所以一个表头可分为三部分,横栏类别、竖栏类别、表中数据。课件展示并板书:横栏类别、竖栏类别、表中数据

在这张统计表表中,性别是对横栏内容的概括,它包括男、女这两个栏目,

组别是对竖栏内容的概括,它包括四个兴趣小组。

那么人数指的就是表格中填的数据,清楚了吗?

2、好,表格制作好了,你会把相关的数据填进去吗?

请同学们完成教科书上空白表格的填写。

学生填写。

3、请同学们看统计表,在填数据的过程中,你先填了哪些数据。是这一块吗?

你们也是先填了这些数据吗?为什么?

接下来,你填了哪些数据呢?合计和总计,好,我们把合计和总计数填上去,

这里的总计数18和21是怎么算出来的?(把每个小组男、女人数分别相加起来)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下面几个合计数呢?又是怎么算的?表示什么意思?

4、那这里的总计和合计交*的这一格39你又是怎样算出来的呢?

可能(1)把竖列四个小组的合计人数加起来的。

表示什么意思?四个小组的总人数。

还可以怎样算呢?

(2)把横栏里男生、女生的总计加起来。

表示什么意思?男女生总人数,也就是四个组的总人数。

像这样横着算出总人数数再竖着算出总人数,虽然方法不一样,但计算结果一样,平时用这两种方法算一算,可以起到检验的作用。那如果两次计算得到的结果不同,说明什么?

以后在填这类统计表的时候,可以用这种方法来检验一下。

最后填上日期。这张统计表就填写完整了。(课件逐一展示)

5、现在,看着这张复式统计表,你能不能很快回答老师刚才提出的问题了呢?我们来试一试,哪个组男生最多?哪个组女生最少?这四个组男生一共多少人?四个组一共有多少人?答案都可以从表中直接找到,方便吗?

6、嗯,的确很方便。那么你觉得这张复式统计表和前面四张统计表相比,有什么不同呢?(课件)

学生回答。

7、说得很好!这张统计表能容纳的数据信息比前面四张统计表多得多,全面反映了五年级四个兴趣小组的人数情况,而且便于组与组之间进行比较。(信息全面,便于比较)板书

8、正因为如此,在我们的生活中也经常要用到复式统计表。

比如:

(1)开学时,张老师要统计我们学校每个年级的人数以及整个学校的总人数,就要用到复式统计表。

(2)学校对面的如海超市统计饮料销售情况也要用到复式统计表

三、教学试一试

1、复式统计表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其实在竞技体育中也往往会用到复式统计表。还记得刚刚结束的在我国举行的体育盛会第二十九届奥运会吗在这一届奥运会上,我国体育健儿奋勇拼搏,获得51枚金牌,位居金牌榜第一,取得优异的成绩。请看一组信息。(出示课件)看完了吗

2、你能根据这些信息,独立完成这张统计表吗?拿出作业纸,完成这一题。

校对,你填对了吗?你先填的是什么信息?

谁来说说这里的总计326你是怎样算出来的?

学生回答。

还可以怎么算?都填对了吗?

3、那么,从这张统计表中,你又能了解到哪些信息呢?

学生回答。

你能预测一下,20xx年的伦敦奥运会中国队能夺得多少枚金牌。

好!那就让我们期待中国队在伦敦奥运会上的精彩表现吧!

四、教学练习二十

1、我国的体育事业发展迅速,最近几年民航机场的发展也很快,请看这一组信息。出示练习二十第二题。你会填吗?填在书上。

数字比较大,可以用计算器来帮忙。

校对,填对了吗?比较一下,这张复式统计表与前面的两张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不把总计合计放进去?(也许设计表格的人觉得放进去没意义)。

小结:复式统计表的具体形式是可以变化的。栏目设置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

2、接下来我们来完成练习二十的第三小题。

1、请各小组长下去统计一下各小组拥有固定电话、移动电话的情况。小组长汇报后,教师填在表格中,请同学们拿出作业纸二,完成这张复式统计表。一起校对,教师填进去。

2、看着这张复式统计表,你又获得了哪些信息?

五、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复式统计表,说说看,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填写复式统计表要注意些什么?

六、作业

完成练习二十、1剩下的题目

统计表课件(篇8)

教材分析:

本单元第一个信息窗是学习较复杂的平均数的求法;第二个信息窗是学习学习复式统计表和复式分段统计表,在这以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单式统计表、单式分段统计表和平均数。本单元的学习是今后继续学习统计知识的基础。信息窗一知识点:较复杂的平均数是对三年级学习的平均数的巩固和拓展,所以可先放给学生,然后作必要的引导即可。信息窗2知识点:复式统计表和分段复式统计。教学时,教师可续接第1个信息窗的内容以谈话的形式导入,直接提供两个球队队员的纵跳高度数据,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从而引入对复式统计和分段统计的学习。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通过操作和思考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感受统计的意义,学会求较复杂平均数的方法,能运用平均数分析与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学生统计观。

3.在解决具体问题的情境中,通过整理数据、分析数据,体会学习统计知识的价值。

4.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增强信心,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学会求较复杂平均数的方法,能运用平均数分析与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提问:同学们最喜欢什么球类运动呢?

同学们知道吗?篮球运动是我校的特色之一,同学们想看看我校篮球队比赛的风姿吗?

播放段红、蓝两队比赛的录像。

同学们也许都知道,一个篮球队的水平除了技术、配合等因素外,还有什么也非常重要?

学生回答:身高。

出示红、蓝两队运动员的身高测试记录(师挂图出示两队队员的身高记录单)

教师提问:

1、请大家观察数据,你从中能得到那些信息?

2、根据得到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

学生可能提出:

(1)谁的身高最高?谁最矮?

(2)哪个队队员的身高比较高?

二、解决问题,探究方法

1.教师提问:怎样才能知道哪个队队员的身高比较高?

学生讨论交流。

学生可能想到:

(1)看看哪一队高的人比较多?

(2)计算两队队员身高的总数进行比较。

(3)比较两队的平均身高。

2.比较三种方法,感悟求平均数的必要性,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第一种方法:误差较大。

第二种方法:虽然能比较出哪一队的身高更高,但看不出这一队的身高整体水平。

第三种方法:既能比较出哪一队的身高更高,也能看出这一队的身高整体水平。所以求平均身高比较可行。

3.让学生独立做,先求红队的平均身高。

4.学生交流:

(1)红队队员的身高总和:160+156+172++158=3476(CM)

红队队员的平均身高:347622=158(CM)

(2)红队队员的身高总和:1452+1513+1564++1721=3476(CM)红队队员的平均身高:347622=158(CM)

5.比较上述两种方法的异同,深化认识。

教师提问:这两种方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

三、自主练习,应用方法

1.出示四年级六个班学生捐书情况的统计图。

教师提问:从图中大家都了解到哪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你能求下列各题的平均数吗?如果能,只列式不计算,但请估计答案合理范围。如果不能,什么理由?

(1)甲乙两个小组,甲组平均每人9岁,乙组平均每人11岁,那么这两个小组的学生平均每人几岁?

(2)小燕子用8天时间读完一本书。他前2天每天读26页,后6天每天读40页,小燕子平均每天读几页?

四、总结全课,整理方法

统计表课件(篇9)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对几个实际问题的调查统计,经历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整个过程,体会统计的意义。

2、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收集与整理,会填写简单的统计表,能对统计结果进行简单的分析。

3、培养“合理推理”的思想,感悟“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道理。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你平时喜欢看什么样的书籍?

一、知识引入

从刚才的谈话中,老师知道了你们喜欢的各种类型的书?为丰富我们小朋友的课余生活,最近,新华书店准备到我们官堂小学向同学们出售故事书、作文书、科技书,但新华书店的叔叔、阿姨不知道要带多少本不同的书,怕带多了卖不掉,带少了又不够,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帮助他们呢?

二、知识构建

(一)数据的收集

1、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帮助新华书店的叔叔、阿姨解决这个问题吗?

(1)四人小组合作讨论方案。

(2)汇报交流方案。可能出现有的学生认为可以一个一个问过来?有的提出这样不好,调查的人太多了,应该是调查一个班级,然后就可以大概地知道我们学校学生需要各种书籍的数量。

2、你准备怎样调查我们班级同学喜欢各种书的情况呢?(可以让学生通过举手的方式来进行调查)

3、让学生统计自己班级里学生准备购买书的情况。

(二)数据的整理。

1、怎样把刚才统计的结果表示得更简洁、清楚?

2、简单认识统计表。

老师这里就有一个统计表,请你认识一下。

3、形成统计表。

准备购买的书籍 故事类 作文类 科技类 合计

人数

几个空白处各应填些什么?

这里的合计表示什么?

为了让别人看得懂这些数据,我们是不是应该给这个表取一个名字?(四(1)班准备购买各种书籍的人数统计表)

(三)数据的分析

1、从上面的信息或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2、你想提出些什么意见?

三、问题解决

1、学校准备在“六一”节的时候,准备在苹果、香蕉、梨、橘子中选出两种大家喜欢的水果作为活动时的食物,我们班的同学能不能帮学校的总务处想一想该买哪两种水果呢?

学生讨论该用怎样的方法进行统计

预设:根据课前让学生收集自己组里喜欢各种水果的人数,让学生根据数据进行统计。(老师绘制好基本的格式)

让学生根据统计的数据提出一些问题。

2、观察一段投影,统计在一段时间内经过某路口机动车的辆数,合作完成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和填写简单的统计表。

一共有几辆车,各种车各有多少辆(可以先放慢的速度,让学生自己想一想有什么好的方法可以统计这个路口的车辆,再加快速度让学生感到无法完成,)

通过学生的讨论后合作分工来解决这个问题(可能学生仍然感到无法正确地统计出来)再让学生说说是用什么方法来统计的?

自制表格,说一说你从这表中知道了些什么信息?你想提出一些什么问题吗?

四、小结

今天,你学到了那些知识?你认为统计有什么作用?(出示课题)

五、机动

1、欣赏六年级学生设计的漂亮的统计表。

2、我们学校在搬到新校舍后准备建一个新的停车棚,你认为建一个可以停几辆车的棚呢?

统计表课件(篇10)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1~102页例1、练一练,练习十九第1、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2.使学生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使学生通过学习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教学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教科书第101页例1的场景图。

提问:同学们,这是青云小学五年级四个兴趣小组的活动情况,你从图中能知道些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提出要求:你能把这四个兴趣小组的人数填在下面的统计表中吗?

学生各自填写,老师提醒学生注意核对数据。

提问:哪个组的男生最多?哪个组的女生最少?

指出:这里的每张统计表都只是反映一个兴趣小组的男、女生人数,如果要对不同小组的男、女生人数进行比较,就显得不很方便。所以,人们就想到把这些简单统计表合并成一张统计表。(出示例题中的复式统计表)

二.认识复式统计表

1.谈话:请同学们先认真观察这张表,再想一想,表中各个栏目各是什么意思?

学生观察、交流后提问:(指航模小组男生格)你知道这一格该填哪个数吗?(指航模小组女生格)这一格又该填哪个数?(指航模小组合计格)这一格呢?(分别指男、女生总计格)这两格分别应该怎样填?

出示表头,提问:表头被分成了几个部分?性别代表的是哪几个栏目?组别代表的是哪几个栏目?表中所填的数据都叫-?(人数)

2.提出要求:现在请同学们把刚才几张单式统计表中数据合在这张统计表中.会不会?学生尝试填写,指名板演.

3.提问:(指总计格)谁来说说"总计数"是怎样算出来的?

学生回答后提问:还有不同的计算方法吗?

启发:从现在的这张统计表中,你又能知道些什么?

你觉得这张统计表与刚才的几张统计表比较,有那些特点?

小结:刚才的每张统计表都只能反映一个小组的男、女生人数;用刚才的统计表不便于比较不同小组的人数,这张统计表不仅便于比较各组人数,而且能看出四个小组的整体情况。

引导:如果把刚才的几张统计表叫做单式统计表,你觉得这张统计表该叫什么名称?学生讨论后揭题。(板书课题)

提醒学生进一步核实复式统计表中的数据,并写上填表日期。

三.巩固练习

1.指导完成练一练。

先让学生说说题目提供的是什么数据,在指名介绍一些与这些数据有关的事。然后让学生把上面的数据填写在统计表里。

学生完成后,提问:你能分别说说金牌合计数、银牌合计数、铜牌合计数以及总计数吗?总计数是怎样算出来的?还有不同算法吗?从上面的统计表中你还能了解些什么?

2.指导完成练习十九第1题。

(1)简单介绍农村固定电话城市固定电话移动电话的含义。

(2)提出填表的要求,并提醒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合计数和总计数。

(3)讨论教材提出的两个问题,引导学生分别解答。

(4)指导学生分小组调查小组里同学家中拥有的电话数量。

(5)组织交流,指导学生记录各小组收集的数据,并完成统计表。

3.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十九第2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适当组织交流。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认识了什么统计表?你知道复式统计表有哪些特点?通过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统计表课件(篇11)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二)过程与方法

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据收集和整理的必要性和数据分析方法的多样性,培养数据分析观念。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目标解析】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对收集数据、记录数据的方法已经有初步的体验,会将数据整理后填入单式统计表,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解决简单的问题,也积累了一定的学习经验。在此基础上,本单元借助复式统计表的学习,进一步体会数据收集和整理的必要性和数据分析方法的多样性,体会数据中蕴含的丰富信息及其应用价值,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统计的方法和意义。复式统计表呈现、处理数据的方法也是学生以后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基础。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正确填写数据,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教学难点: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培养数据分析观念。

三、教学准备

PPT课件等。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师生交流:同学们,课余时间你有什么兴趣爱好?

2.(相机出示情境图中的六项活动)提出问题:我们班同学最喜欢的活动是什么?怎样验证你的想法?

学生意见不一,引发用统计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出发点,创设了一个调查学生最喜欢的活动情境,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让学生初步感受到统计的必要性,为复式统计表的学习做好铺垫。

统计表课件(篇12)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2.过程与方法: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据收集和整理的必要性和数据分析方法的多样性,培养数据分析观念。

3.情感与价值观: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正确填写数据,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教学难点: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培养数据分析观念。

3.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表格

4.标签

教学过程

1.复习引入

同学们,为了我们的健康,每年我们都要进行一次体检,在体检中有一项是称体重,你们还记得吗?今天,老师带来了我们班同学的体重统计表,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出示课件)

1.1.你能简单地说一说同学们的体重情况吗?

1.2.你怎么看出来的?(学生说:我是从下面这张统计表中看出来的……)

【设计意图】通过边演示边说想法,明确一沓就是一个十,几沓就是几十,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2.探究新知

教学例1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生交流:同学们,课余时间你有什么兴趣爱好?

(相机出示情境图中的六项活动)提出问题:我们班同学最喜欢的活动是什么?怎样验证你的想法?

学生意见不一,引发用统计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出发点,创设了一个调查学生最喜欢的活动情境,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让学生初步感受到统计的必要性,为复式统计表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自主探究,构建新知

2.1.复习旧知,铺垫新知

(1)收集数据

统计一下本班同学最喜欢的活动(每人限选一种)。你打算用什么方式进行调查呢? 预设1:全班集体举手表决;

预设2:男生和女生的特点不一样,喜欢的活动也有很大差别,应该分开统计。

集体讨论后,用男女生分开统计的方法进行调查统计。

(2)整理数据

根据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并填入以下表格。

问题1:观察统计表,能验证你刚才的想法吗?

问题2:从统计表中还知道哪些信息?在使用统计表时有什么发现?

(3)分析数据

从上面的表格中,可以知道哪些信息?

2.2.对比分析,引发冲突。

(1)观察讨论:这两张表有什么共同点?又有什么不同点?

(这两张表统计的项目都是一样的,但调查的对象不同,每项的数据也不同。)

(2)提出问题:最喜欢看书的是男生多,还是女生多?多多少?最喜欢踢球的是男生多,还是女生多?多多少?……

(3)引发冲突:两张表不方便比较,有更好的方法使男女生各项对比更方便?

2.3.合并表格,揭示课题。

(1)合并表格,认识“表头”。

(2)比较表格:这张统计表与合并前的统计表有什么不同?

(3)揭示课题:复式统计表。

2.4.解读信息,体验优势。

这张表包含哪几项内容?根据上表回答下面的问题。

(1)男生最喜欢哪种活动的人最多?女生呢?

(2)参加调查的一共有多少人?

(3)你对调查的结果有什么看法和建议?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新课教学的主体,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培养数据分析观念。从复习二年级上册学过的单式统计表入手,把握学生知识的起点,通过对比分析,引发学生内在的认知冲突,从而产生合并创造一个更简洁的表格的欲望,真切地感受到复式统计表的优越性和必要性,体会数学学习的价值。

3.课堂练习

3.1.课件出示教材第37页“做一做”。

(1)全班讨论,集体收集数据。

(2)记录数据,小组讨论分析。

(3)解读信息,完成三个问题。

3.2.课件出示教材第38页练习八第1题。

思考:这个表格与例题相比有什么不同?怎样阅读表格?

引导学生根据表格结构有序地阅读信息,在此基础上完成本题辨析。

3.3.课件出示教材第39页练习八第2题。

要求:先将记录单中的数据整理在统计表中,再说一说这个班的体育成绩。

3.4.设计活动(课件出示对应内容)。

4.拓展练习

【设计意图】通过分层练习,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巩固运用复式统计表,在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课堂小结

回顾课堂,畅谈收获

这节课我们研究了什么问题?你有什么收获?

新旧对比,积累经验

复式统计表和单式统计表相比有什么不同?它有什么优势?

师生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会了把两张单式统计表,合并成一张复式统计表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总结、畅谈收获让学生重温回顾本课内容的同时,也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复式统计表的优越性,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深化统计思想,享受数学的简洁美。

板书

复式统计表

故乡课件(范例九篇)


故乡课件 篇1

一.教学目标:

1.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对话描写、外貌描写的作用。

2.理解课文通过人物形象的对比来突出中心思想的方法。

二.教学过程:

1.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理清了小说的线索和情节,对课文已比较熟悉,现在我们

来讨论闰土的形象塑造。

2.分析闰土人物形象:

(朗读第12自然段—30自然段;第55自然段)

《故乡》写闰土着重的是前后对照的方法。作品从哪几方面进行对照?通过对照突出了什么?

明确:

(1)外貌对照:少年闰土:'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淳朴天真、可亲可爱;

中年闰土:'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受尽生活折磨,命运悲惨(经济生活的艰难和精神负担的沉重)。

(2)动作、对话对照:

少年闰土:雪地捕鸟,月夜刺碴,'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聪明勇敢、活泼开朗;

4个省略号(5处对话)说明闰土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说也说不完。

中年闰土:说话前的神态是'欢喜--凄凉--恭敬';他说了七句话,前六句用断断续续的话表达自己的心情和谦恭,最后一句还是用断断续续的话诉说自己的苦状;说话后的神态是'只是摇头,脸上虽然刻着许多皱纹,却全然不动,仿佛石像一般'。——迟疑麻木、痛苦难言。

9个省略号(5处对话)说明闰土心里有说不尽、道不明的苦处。

“迅哥儿”改称“老爷”,写出闰土不仅为饥寒所苦,而且深受封建等级观念思想的束缚。

“厚障壁”就是所谓“身份”、“地位”所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精神隔阂。

(3)闰土对'我'、对生活的态度前后对照:

对我:

少年闰土:'只是不怕我','不到半日,我们便熟识了'。——情真意切,亲密无间;

中年闰土:恭敬地叫'老爷',要水生'给老爷磕头',认为少年时的'哥弟称呼'是'不懂事',不成'规矩'。——被封建礼教牢牢束缚。

对生活:

少年闰土:捕鸟、看瓜、刺碴、拾贝、观潮……——天真活泼、对生活充满热情和希望。

中年闰土:拣了'一副香炉和烛台'。—— 将希望寄托于神灵。

(4)小结:

残酷的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多子、饥荒、税、兵、匪、官、绅,把一个活泼的少年折磨成凄惨的苦人儿。

鲁迅在这个人物的前后对比中,不仅从经济上、政治上刻画了闰土的痛苦,而且十分深刻地从精神上揭示了闰土的痛苦。封建思想意识给他加上精神枷锁,尊卑观念愚弄淳朴的农民。见“我”时,强自按熄霎时间闪现出来的真挚友谊的火光;见面时一系列精神变化细致入微地刻画了尊卑观念给闰土心灵深处留下的创伤。对香炉和烛台细节的描写,进一步揭示内心世界,他虔诚地渴望神灵的赐福,摆脱贫困与苦难,这样描写,可清楚地看到:闰土对苦难根源有直觉,但不理解;希望改变现状,却又无可奈何;他憧憬未来,却寄希望于渺茫的神佛保佑。

在鲜明的对比中,揭示了闰土们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黑暗制度下,遭受经济上的剥削,政治上的压迫,精神上的摧残,也揭示了闰土们悲惨命运的深刻的社会原因是多子、饥荒、税、兵、匪、官、绅。是旧中国贫苦农民的典型。

3.杨二嫂人物形象(外貌、对话、动作描写):

(朗读39自然段—52自然段)

小说对杨二嫂的描写,先闻其声,再见其人。

外貌描写——'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对话描写——

动作描写——

——她的说话和动作表现了她尖嘴利舌,贪小泼辣的小市民习性和日趋贫困的生活。

杨二嫂是当时社会既被侮辱、被损害,而又深受私有观念支配的村镇小私有者形象的代表,她的形象塑造有两个意义:一是用她的自私刻薄来衬托闰土的纯朴善良;二是用她的变化来说明城镇小市民的贫困化,从另一侧面反映了农村经济的破败,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弊病。

>>>下一页更多精彩“《故乡》教学反思”

故乡课件 篇2

1、学习小说人物描写的方法和采用对比表现主题的方法。

2、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习惯与培养学生思维创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小组学习掌握相关知识点。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加强作品与现实生活的多元化链接,从而激发学生对新生活的热爱与珍惜。

教学难点:

“我”离开故乡时的心情与感受。

其实,所有的故乡原不都是异乡吗?所谓的故乡不过是我们祖先漂泊旅程中落脚的最后一站。

在课文结尾,文中的“我”这样写到:故乡的山水渐渐远离了我,但我却并不感到怎样的留恋。……使我非常的气闷……又使我非常的悲哀。(教师板书:悲哀)亲不亲,故乡人;美不美,家乡水。为什么二十年后的一次故乡之行却给我留下了如此悲哀的心情?请大家看课文,找一找故乡使我悲哀的理由。

1、情节把握――小说以时间为序,以我回故乡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全文可按“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三个方面分为三个部分:

(1)交代了时间、地点、回家原因及心情。

回忆与少年闰土的友情。

“杨二嫂”的变化。

闰土的变化。

(3)“我”怀着深深的失望与痛苦的心情离开故乡,把希望寄托于未来、寄托于下一代。

2、找一找故乡使我悲哀的理由。

3、故乡的景色怎样?

(1)第二段描写写出了故乡怎样的特点?哪几个词语能集中表现出来?

――天气阴晦、冷风呜呜、苍黄的天、横着萧索的村庄――没有一些活气。

学生齐读来感受一下这种悲凉。

十二段12段:深兰的天,金黄的圆月,碧绿的西瓜,英雄少年――令人神往。

――回故乡所见到的景象与记忆中的进行对比,并说明其作用――突出变――变后心情(烘托铺垫)

分析闰土,杨二嫂形象,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

上节课,我们整体感知了情节与环境,本节课我们将见到二十年后的闺土,在对闰土二十年前后的巨大变化及杨二嫂的变化的分析中,努力探究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及作品的主题。

1、复习、预习:

⑴二十年前后故乡的景象有哪些变化?这个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⑵在故乡,“我”见到了许多人,其中着重写了哪两个人物?这两个人物中,又重点以写谁为主?

2、分析中年闰土:

⑴少年好友闰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闰士的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①肖像变化:

“紫色的圆脸’──“灰黄”且有“很深的皱纹”

“小毡帽”──“破毡帽”

“红活圆实的手”──“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问:中年闰土的脸色为什么会变得“灰黄”?“很深的皱纹”和松树皮似的手”说明了什么?

明确:脸色“灰黄”是饥寒交迫造成的营养不良的结果,“很深”的皱纹是生活的重负刻下的痕迹,“松树皮”似的手是长年累月超负荷的劳动造成的结果。

问:59节中“终于”一词,体现了闰土怎样的感情变化过程?

明确:重逢的喜悦──想要叙旧、畅谈──想到自己的现状、凄凉──自卑自贱一终于恭敬地称“我”老爷。

②称呼的变化:

问:“老爷”这一称呼写出了闰土心目中两人之间的什么变化?

③语言变化:

问:中年闰土的话中也有许多省略号,这些省略号有什么作用?

明确:显示闰土说话吞吞吐吐,断断续续,谦恭而又含糊,表现了他的迟钝麻木。

“怕羞”“高兴”天真活泼──“欢喜”“凄凉”“像石像”“像木偶人”。

问:“石像”这个比喻说明闰土的精神状态起了什么变化?

明确:由于饱受生活的折磨,已经变得呆滞、迟钝、衰老、麻木,了无生气。

问:是什么原因使他发生这样大的变化?用文中话回答,并理解这句话对表达中心意思的巨大作用。

明确:“多子……木偶人。”说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统治是当时中国农村衰败、萧条、日趋破产的根源,揭示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

明确:把未来寄托神佛。说明他受封建迷信思想愚弄之深,说明了他的麻木迟钝。说明了闰土是旧中国一个尚未觉醒的农民形象。

明确:说明了辛亥革命后,中国农村破产,农民生活痛苦的现实。劳苦大众在封建传统观念辖制下所受的毒害以及人与人之间的隔膜。

3、分析杨二嫂形象:

⑴杨二嫂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她的变化又说明了什么问题?

语言、行动:尖叫,两手搭在髀间、贵人眼高──体现性格泼悍、放肆、尖刻

杨二嫂的变化,说明了辛亥革命后城镇小市民阶层的贫困化,反映了经济破产的另一个侧面。

⑵作者塑造杨二嫂这一形象有什么作用?

明确:作用一,以杨二嫂的自私、刻薄衬托杨二嫂的善良、朴实。

作用二,以杨二嫂的变化说明城镇小市民的贫困化,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破产的广度和深度。

4、见到故乡的景和人发生如此变化后,“我”产生了什么样的心情?

明确:由下文“老屋离我愈远了;故乡的山水也都渐渐远离了我,但我却并不感到怎样的留恋。”可见“我”对故乡巨变成如今的样子是十分失望的。

本节课,我们着重分析了闰土和杨二嫂两个人物形象。闰土是解放前老一代农民形象的代表,他身上有着中国农民传统的美德──勤劳、善良、忠厚,但因长期遭受经济的压迫和思想上的愚弄,他被那个社会折磨得像个木偶人。从这个人物身上,我们可以读到作者对老一代农民不幸命运的深切关心和同情。杨二嫂是一个城镇小市民形象的代表,是一个既遭受压迫、侮辱,又深受私有观念支配的被扭曲了的人物形象。从她身上,我们可以读出作者对她的种种恶习是持否定态度的。

文中,作者着力写两个人的今昔变化,通过对比,深刻地揭示出两个人物形象所蕴含的社会意义,并揭示出小说的主题。

分析课文第77~88节,理解作者的希望,了解小说问中议论的作用,总结全文。

“我”是怀着十分激动的心情回久别的故乡的,又因为这次是为永远别她而回来的,所以心中难免留恋、不舍,但是,当“我”见到如此凄淡的故乡,发生了如此巨大变化的景和人后,我的心情满是失望。“我”离故乡而去了。可是“我”去得干脆,去得坦然吗?课文最后一部分向读者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从中体现了“我”对光明幸福生活的向往和坚信。

1、分析课文第77~88节,理解作者的希望,了解小说中议论的作用。

提一生朗读77~88节,其他同学思考下列问题:

⑴渐离故乡时,“我”的思想感情是怎样变化的?

师生议论后明确;先是气闷、悲哀,然后寄希望于下一代,继而害怕希望得不到实现,最后又振奋起来。

⑵“我为什么”感到气闷?“高墙”比喻什么?

明确:“高墙”是比喻封建等级观念造成的人们精神上的“厚障壁”,也就是人与人之间的隔膜。

儿童时亲密的伙伴闰土与“我”隔膜了,杨二嫂对“我”不了解,也隔膜了,所以“我”四面像竖起了“高墙”,所以气闷。

⑶“我”为什么感到“悲哀”?“西瓜地上小英雄的影像,我本来十分清楚,现在却忽地模糊了”中“模糊”与“清楚”是否矛盾,为什么?

师生讨论后明确:

“西瓜地上小英雄的影像”中寄托了对美丽故乡的回忆,对理想生活的憧憬和追求。“清楚”是说追求的目标是清楚的,“模糊”是因为故乡的现实使“我”感到美好未来的渺茫,正因为这些“我”所以感到“悲哀”。

三个“辛苦”在“辛苦展转”中的意思为奔波劳碌,在“辛苦麻木”中意思为“辛勤、劳苦,”在“辛苦恣睢”中意为“处心积虑,挖空心思”。

⑷“我”希望下一代怎样?不希望下一代怎样?

答案略(见书)。

⑸“我”为什么寄希望于下一代?

明确:一方面,“我”对自己这一代的社会表示否定,另一方面又感到美好未来的渺茫,所以只有寄希望于下一代了。

⑹“我”想到希望,为什么“害怕”?

明确:想到希望,就想到希望的实现,如此凄惨的故乡现实,又使我觉得希望实现的渺茫。所以“害怕”。

⑺如何理解“现在我所谓的希望,不也是我自己手制的偶像么?只是他的愿望切近,我的愿望茫远罢了。”这句话的含义?

明确:“我”对新生活的希望念念不忘,但又没有找到实现新生活的道路,所以说和闰土一样是对偶像的崇拜,而且“茫远”。

⑻划出文中表明“我”充满希望,精神振奋的语句,并理解其含义。

含义:希望的有无取决定于人是否努力,光有希望而不努力奋斗,希望就不会实现,即“希望本无所谓有”;有了希望并努力奋斗、实践,希望就可能实现,即“希望本无所谓无”。全句强调了要为新生活的到来而努力奋斗。以路为喻,形象,且富含哲理,深化了主题,给人以信心和鼓舞。

⑼“我”是一个有怎样性格的形象?明确“我”不等于作者自己。

明确:“我”是一个同情热爱劳动人民的具有民主思想倾向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形象。文中对“我”的形象刻画,着重运用心理描写。“我”为寻找新的生活,过着辛苦展转的生活。看到故乡惨淡的情景,“我”感到悲哀,失望,但又不甘心故乡坏下去,为故乡的远景构制着蓝图,憧憬着美好的生活。

2、结合全文,讨论下列问题:

⑴作者笔下的闰土,杨二嫂形象具有怎样的社会意义?

师生讨论后明确:

闰土是旧中国尚未觉醒的老一代农民形象的代表,作者满怀深情地刻画他,写他的种种不幸,正是在揭示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揭示当时的社会弊端,从而启发人们去深思,去探索,去走希望的路。作者深刻地揭示了农民问题的重要性,提出要改变农民命运,必须改变整个腐朽的社会制度。

杨二嫂是个被侮辱、被损害,而又深受私有观念支配的村镇小市民形象的代表,通过这一形象,人们可以看到随着农村经济的破产,小市民阶层也日益贫困化的现实。

⑵作者对闰土,对杨二嫂的态度有什么不同?

讨论明确:对闰土,作者寄予的是深切的同情,而对杨二嫂,作者对她身上的种种自私和恶习是取批判态度的,但对她的处境也是同情的。

1、小说以“我”回故乡的活动为线索,按照“回故乡一在故乡一离故乡”的顺序安排情节,依据“我”的所见、所闻、所忆、所感,着重描写了闰土和杨二嫂的巨大变化,从而反映了辛亥革命后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农村破产,农民生活痛苦的现实,揭示了封建传统观念对劳动大众精神上的束缚,人与人之间的冷漠、隔膜,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强烈不满和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

2、写作中,通过景物描写为人物活动提供背景,为表达中心意思服务。

3、刻画形象,采用肖像、语言、神情、动作的描写及对比的方法,使人物性格鲜明。突出了主

(1)茅盾先生认为这篇小说的主题是“悲哀那人与人之间的不了解,隔膜”。渴望纯真的人与人的关系。

(2)反映辛亥革命前后农村破产,农民痛苦生活的现实,揭示产生这种现实的根源。

(3)表达对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愿望与信心。

(4)表现中国社会愚昧、落后、贫穷的轮回;

仿照本文的写法,以“家乡”为题,写一篇500字左右的课外练笔。

故乡课件 篇3

教育方针:

1、情节的把握;

2、言语、心思、表面等描绘人物的办法;

3、了解小说的特色并了解文章主题

教育要害难点:

剖析人物,点评人物,评论人物与主题的联络。

教育进程:

【要害】全体感知情节与环境

一、导入新课

在课文结束,文中的“我”这样写到:故土的山水逐渐远离了我,但我却并不感到怎样的眷恋。使我十分的气闷……又使我十分的悲痛。(教师板书:悲痛)亲不亲,故土人;美不美,家园水。为什么二十年后的一次故土之行却给我留下了如此悲痛的心境?请咱们看课文,找一找故土使我悲痛的理由。

二、全体感知

1、情节把握——小说以时刻为序,以我回故土的所见所闻为头绪打开故事情节,全文可按“回故土——在故土——离故土三个方面分为三个部分:

(1)告知了时刻、地址、回家原因及心境。

(2)“我”在故土期间的见识和感触,

老屋的寂寥,决议搬迁。

回想与少年闰土的友谊。

“杨二嫂”的改变。

闰土的改变。

(3)“我”怀着深深的失望与苦楚的心境脱离故土,把期望寄予于未来、寄予于下一代。

2、找一找故土使我悲痛的理由。

————板书:故土的景、故土的人。

3、故土的风景怎样?

(1)第二段描绘写出了故土怎样的特色?哪几个词语能会集体现出来?

——气候阴晦、凉风呜呜、苍黄的天、横着萧索的村庄——没有一些活气。学生齐读来感触一下这种凄惨。

十二段12段:深兰的天金黄的圆月碧绿的西瓜英豪少年——心旷神往。

————回故土所见到的现象与回想中的进行比照,并阐明其效果——杰出变——变后心境(烘托烘托)

第二课时

【要害】人物与主题

一、课文中写了故土哪些人,首要写了谁?

假如说故土风景的凄惨或许会遭到“我”的心境的影响(怎样的心境?)或许气候的影响(怎样的气候?)而故土的人却使“我”不折不扣地感到悲痛之至了。

二、咱们先来看看二十年后的闰土有哪些方面使我悲痛、

1、描绘

少年闰土中年闰土

表面憨厚单纯、可亲心爱受尽日子摧残、命运凄惨

动作语态聪明英勇、活泼开朗踌躇麻痹、苦楚难言

对“我”的心境情真意切密切无间被封建礼教牢牢捆绑

对“日子”的心境对日子充溢热情和期望将期望寄予神灵

2、改变原因

社会的:多子,饥馑,苛税,兵,匪,官,绅,好像一把把挫刀,在时刻这块励石上,活生生地把一个少年小英豪磨成了一个木偶人。

阶层的:一声“老爷!”就把自己与儿时的老友隔在了无形的厚障壁的两头;带回家去的香炉、烛台何曾不是在添加这厚障壁的高度呢!

定论:闰土是在日子重压下艰难地挣扎着的我国劳累民众的代表。

三、杨二嫂:

表面:西施圆规”

工作与性情:美貌招生意无业泼悍、猖狂、刻薄、自私

定论:杨二嫂是一个被社会歪曲了的变形人,庸俗的小市民的典型形象。体现在自己被凌辱、被危害的一同,又在凌辱和危害着他人。

四、“我”的形象及其意义

(1)叙述者头绪人物——小说实在便于抒情

(2)我的思维爱情怎么样——悲痛愤恨分别期望

(3)怎样对待闰土——悲痛中怜惜惋惜中重视

定论:寻求新日子,心胸期望的常识分子形象。“我”:曾使自己魂牵梦萦的故土,一会儿就暴显露了它的丑恶;为使它美丽,只要在原本没有路的当地走出一条新路来。

五、“我”母亲:

慈祥、宽恕、厚道地对待所有的人,对待这个国际;国际却没有给她以公正:变卖家产,离别家园,跟儿子去外地营生,她的前面是一片不知道。

六、水生宏儿:

20年前的闰土和“我”,20年后,或许不会再成为今日的闰土我;对他来说,与生俱来的磨难其实也是一种改变命运的财富!

定论:从“飞”出家门的那一刻起,他就开端“飞”向这个既生疏又新鲜的国际了。——也便有了路。”——期望

板书:

悲(比照)变〒乡村破落人际隔阂

【小结】“故土”是我国人精力的反映。从孩子的纯真、有生气到成年人的麻痹、弛禁,体现了我国一般民众的生命和生机怎样被摧残。

故乡课件 篇4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正确把握文章的叙述顺序。

通过教师讲授和小组合作,学生可较为熟练地进行人物性格特征的分析。

结合创作时代背景,学生可深刻体会作者对封建制度的决绝的摒弃态度。

【教学重点】通过教师讲授和小组合作,学生可较为熟练地进行人物性格特征的分析。

【教学难点】结合创作时代背景,学生可深刻体会作者对封建制度的决绝的摒弃态度。

谈话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请学生说说学过的鲁迅的小说中,不变的元素是什么。互动两轮,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答案:鲁镇。

1、教师提问,学生独立思考,回顾:结合所学小说谈谈鲁镇在鲁迅的小说中的意义。

(明确:故事发生的社会环境,同时为人物活动和故事情节进展提供了空间。)

2、同桌讨论,本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叙事的?

(明确:插叙。有关于主要人物的主次事件,在叙述主要事件中穿插次要事件。)

1、独立思考,回顾人物形象的分析方法。

(明确:与人物相关事件——从每一件事中提取人物的性格特征——整合)

2、教师示范以此思路分析少年闰土的形象。

3、同桌合作,分析中年闰土的人物形象。

(明确:生活贫苦、内心麻木,坚守封建礼教,没有主动改变自身状态的中年底层农民。)

4、小组合作:为什么闰土会从一个天真聪明机智果敢的少年变成一个麻木落魄的中年人?

(明确:外部原因—动荡的时局,统治阶级的压迫;内部原因—闰土自己的性格使然;闰土自身性格的形成深受封建制度浸染以及所处的社会时代的影响。)

小组讨论,如何理解“我知道我在走我的路”?鲁镇在这篇文章中又有怎样的意义?

(明确:这句话采用了双关的修辞。一方面“路”指的是作者一家离开的水路,另一方面指的是作者正在走的思想的路,即摒弃旧社会旧制度的民主科学的路,鲁镇在鲁迅的小说中一直是深受封建思想影响的地区,在本文中,鲁镇就是封建思想及制度的象征,作者离开鲁镇再不回来,代表着与封建思想及制度的决裂。)

小结:结合板书请学生集体简述本文说明的内容,结束课文。

作业:从对人物的细节描写中,有哪些能凸显主旨,突出人物形象?课下独立思考。下节课分享。

若想深刻了解本文内涵,把握本文情感,须对鲁迅先生个人生平以及时代背景有一定地了解,在这个问题地处理上,可以预先留下预习任务,让学生先对此进行材料收集和分享,在导入环节讨论

故乡课件 篇5

《故乡的小路》教学案例

教学理念:

本教案设计以音乐新课程标准为根据;以审美为核心,教师以情感为切入口,教学注重情感的交流与体验;以兴趣为动力,打破以钢琴为主要伴奏器乐的传统,给音乐伴奏注入新血液,新元素;突出强调“以学生为本”,面对全体学生,重视实践与鼓励创编,人人动手搞创编,为歌曲伴奏,鼓注重个性发展,以个人形式进行表演唱,其中更是包括的学科的综合,突出了学生的本位,强调音乐新课程标准的教学基本理念。 教学目标:

1、聆听和演唱歌曲《故乡的小路》,探索、体验不同风格的家, 据《故乡的小路》进行创编,体会创编成功的快乐。

2、能清晰正确的演唱歌曲,并能边打拍子边唱歌曲,表达自己对故乡的爱,对家的爱。 教学重点:

较熟练的演唱歌曲《故乡的小路》 教学难点:

理解、表现《故乡的小路》的情感内涵 教学课时:1 教学准备:萨克斯、多媒体教学平台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前音乐:课堂里回荡着悠扬的歌声《想家的时候》,学生在歌声中走进课堂。(课前酝酿“想家”的气氛) 鸣)

二、新课

1、欣赏歌曲《故乡的小路》,边听边用脚轻踩拍子,注意重拍。 设置疑问:

(1) 歌曲所表现的内容是什么?情绪如何?

(2) 歌曲的重拍在哪?是几拍子?(第二遍聆听)

2、教师范唱

3、学唱歌曲A部分旋律,前8小节。

4、分声部学唱歌曲B部分旋律。

5、歌曲合成

6、歌曲理解与处理,感受并对比萨克斯演奏的不同风格的不同小路(理解、体验和感受不同的“家”) (1)教师演奏:慢速 中速 快速 (2) 提问:

A、你觉得这三种风格的《小路》各表现的是什么样的路、什么样的家?

B、配上歌词来比较(教师演奏学生演唱) (3) 你觉得那种表现风格比较合适属于你自己的故乡的小路?并说说理由,学生讨论 (4) 老师小结:第一种风格慢速节奏,表现的是悲伤,走在路上的人很伤感,可能这个人不开心或者这个家不大幸福;第二中是中速,表现的是甜美、幸福的路,是幸福之家;第三种是快速,表现高兴,快乐,是个快乐的家庭!

7、带着情绪演唱全曲(甜美的)

三、创作与活动

1、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改编自己的《故乡的小路》,标名速度、风格,并唱一唱

2、教师作伴奏,邀请学生表演自己的作品,其他同学做动作表演或伴奏

五、小结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家,回家的这条小路也各不相同,路虽然有好走的,也有难走坎坷的,但是,家是我们的港湾,是我们停靠的彼岸,家才是最温暖的。所以我们要好好珍惜生活,珍惜和热爱自己的家乡和家园! 教学分析:

本教案设计立足于新音乐课程标准,重点突出,目标明确,教学内容安排合理、恰当,符合小学五年级学生的学习、发展的要求。 教学反思:

一、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突出学生本位。

情感就是艺术,音乐作为一门艺术课,很显然,它需要情感的投入,作为音乐老师,我们应该很明白,要唱好一首歌,要表演一个人物角色,必须要以感情的投入为基础,上音乐课也是一样,我们作为学生的策划指导者,要想他们投入,是不是意味着我们先要付出更多呢,以前上音乐课我也没注意到这一点,结果学生就表现得很散,不集中,通过这一节课,我终于找到了答案。

二、加强与学生合作,挖掘学生的闪光点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学生也不例外,有些学生条件好,唱歌自然好听,也有些学生舞蹈动作做得很好,具有很丰富的表现力,所以,我在课堂上常常轮流安排一些学生表演,这就很容易去发现他的优点,既锻炼了他本人,也乐趣于他人,形成对比,帮助他人乐于去找自己的闪光点,这很有利于学生的成长。

三、不断注入音乐新元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音乐教育也要不断加入新元素,如果一味以歌碟,又或者是钢琴这种单一的形式,很容易使学生对音乐感到厌倦,那么对于音乐的学习,那可能是件很可怕是事,兴趣是学习的动力,通过不同的方法和手段,让学生永保新鲜感,那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应用到了萨克斯管作伴奏乐器,尽管吹得不大好,但是,学生还是投入了浓烈的兴趣,在这种气氛下教学,是我要的效果,我相信这也是大多数老师的意愿。既然如此,我们何不在这方面多下点功夫,搞搞新意思,或许会有更多的惊喜!

故乡课件 篇6

【教育方针】

1、了解、把握小说的基本常识。

2、了解作者是怎么运用“比照”的办法来描绘人物形象和展示主题的。

3、开始把握从动作、言语、表面、心思和细节等描绘来剖析人物性情特征并由此探求文章主题的鉴赏办法。

4、开始学会运用“比照”办法进行写作。

5、了解作者对文中人物的杂乱爱情。

6、喜欢新日子,建立为远大理想而不平尽力的决计和决心;培育在窘境中坚韧不拔、坚强不平的杰出心思素质。

【教育要害、难点】

1、要害:

首要人物形象及其描绘办法。

“比照”办法的运用。

2、难点:

从剖析人物到提炼主题的思维操练。

“比照”办法在实践写作中的运用。

【教法、学法阐明】

为完结教育方针,在学生熟读课文、细心预习、扫清字词妨碍的基础上,分三课时来完结教育使命。榜首、二课时首要完结课文内容剖析和人物剖析;第三课时首要完结写法剖析和写作片段操练。在教育进程中坚持以学生才干培育为方针,运用启发式教育法和协作探求学习法,重视言语品尝和情感熏陶。

【教育进程】

课前预备

1、通读课文,扫清字词妨碍。

2、阅览讲义附录《谈谈小说》(第259页)。

3、搜集有关鲁迅生平与发明的介绍。

课堂教育

榜首课时

一、导入

问题1:谈谈你所知道的鲁迅。

在学生介绍的基础上,教师首要着重或补偿鲁迅《呼吁》的内容及发明布景。

问题2:什么是小说?阅览小说应留意些什么?

在学生答复的基础上,清晰榜首问的答案(拜见课讲义附录《谈谈小说》)及小说的三要素。

二、清晰学习方针和要害

三、列出人物表

提示:《故土》中写到了那些人物?他们的身份各是什么?相互之间有什么联络?

人物表:(按进场次序)

我(迅哥儿)

我的母亲

宏儿(“我”的侄儿)

闰土(小时侯“我”家一个“忙月”的儿子,“我”的儿时老友)

杨二嫂(“我”老家的街坊邻居)

水生(闰土的第五个孩子)

四、要害剖析闰土

提示:闰土是这篇小说要害描绘的人物,也是小说的主人公。咱们能够经过对闰土这个人物形象的剖析,来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思维主题。

问题1:闰土的身份是什么?他现在的日子景况怎么?从哪里能够看出?

学生四人小组评论,然后确认一个小组的代表说话,其他小组若有不同观念或补偿再说话,最终构成比较一同的观念。(个人的不同定见能够保存)

闰土是其时(二十世纪一、二十年代,辛亥革命后十年间)我国江南乡村的一个一般农人。他现在的日子“景况很不满意”(“我”的母亲语),“十分难”(闰土语);“仅仅摇头”,“大约只觉得苦”;多子,饥馑,苛税,兵,匪,官,绅,都苦得他像一个木偶人了。

问题2:课文中说:“尽管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回想上的闰土了”,我回想上的闰土又是怎样的?

辅导学生阅览“这时候,我的脑里遽然闪出一幅奇特的图像来”至“但从此没有再会面”,归纳出少年闰土的形象特色来。然后齐读“这时候,我的脑里遽然闪出一幅奇特的图像来”一段,感触这个“少年英豪“的形象。

问题3:这个“少年英豪”现在却变成了一个“木偶人”,作者从哪些方面来写出了闰土的这种改变?运用了什么办法?

学生四人小组评论,然后确认一个小组的代表说话,其他小组若有不同观念或补偿再说话。

作者从多方面临少年闰土与中年闰土进行了比照描绘,首要有:表面、言语(包含对“我”的称号)、神态(包含对“我”的心境)等。

问题4:关于闰土的这种改变和日子景况,“我”有怎样的心境与主意?

辅导学生从文中寻觅有关语句,了解剖析:

“叹气”(怜惜),“惘然”(丢失感),“悲痛”(哀其不幸),“不愿意”(对实践的不满)……

问题5:作者描绘闰土这一人物形象的意图是什么?

在学生评论答复的基础上,教师当令提出:关于这个问题,有以下几种了解,你拥护那一种?为什么?

A、经过对“我”和闰土联络改变的叙写,提醒了人与人之间的冷酷麻痹,表达了对相等密切人际联络的等待。

B、描绘了农人日子的悲苦与挣扎,表达了对农人的殷切怜惜。

C、经过写闰土的种种不幸,提醒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揭穿社会的坏处。

五、安置作业

《故土》中所描绘的人物,除闰土外,作者着墨较多的另一个人物便是杨二嫂。课外细心阅览课文有关内容,自己剖析杨二嫂这个人物(杰出一点,不求全面),写一篇两三百字的短文。下节课沟通。

第二课时

一、学生沟通对杨二嫂的剖析

挑选三五个学生当堂沟通,其他的可在课外经过网络或墙上粘贴等恰当办法沟通。

假如学生的剖析不到位,教师要恰当补偿。(对杨二嫂的剖析要害可参阅教师用书有关内容。)

二、探求剖析宏儿和水生

问题1:《故土》中的闰土和杨二嫂这两个人物,是两个不同的典型人物。经过描绘这两个人物,作者表达了自己的对其时社会的观念。为何还要写宏儿和水生?

辅导学生从课文有关语句中去剖析作者写宏儿和水生的意图,了解在宏儿和水生的身上寄予着新日子的期望。

问题2:他们能过上新日子吗?──作者认为?──你认为?

引导学生剖析了解课文最终两段的深层意义,特别是下面语句的意义:

1、我想到期望,遽然惧怕起来了。

──为什么惧怕?

──“我”怕的是:期望不能完结;完结期望要支付艰苦的尽力;完结期望要作出献身;期望是空想,一碰到实践就被破坏。

2、现在我所谓期望,不也是我自己手制的偶像吗?仅仅他的期望切近,我的期望茫远算了。

──“偶像”、“切近”、“茫远”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我的期望茫远”?

──“手制的偶像”是:

⑴亲手用木头或泥土做成的神像;

⑵比方让子孙过上新日子的片面期望。

⑶比方用来自我安慰的一种梦想。

“我的期望茫远”的原因是:

⑴底子没有完结的或许;

⑵其时大多数人还不想去完结这种期望;

⑶不知道经过何种途径、也不知何时才干完结;

⑷不如求神拜佛那样能给人带来优点。

3、期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期望为什么无所谓有无?决议期望有无的要害是什么?这儿的路是什么路?走的人多吗?

──期望是虚无缥缈的,看不见,摸不着。期望是改变不定的:跟着客观实践的改变,原有的期望或许会化为空想,本来没有的期望也或许会产生出来。期望的有无取决于实践:不去实践,有期望也等于无期望;勇于实践,期望就能变成实践。期望的有无也好像地上的路,地上的路是咱们走出来的,有人走就有路,没有人走就没路,尽力去实践就有期望,不去实践就没有期望。这儿的路是完结期望、建造新日子的路途,他需求一代又一代的人去探求,去开辟,去闯出一条通往新日子的阳光大道来。

问题3:课文最终一段中为什么再次描绘海滨沙地的月景?这儿与前文榜首次的描绘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有这样的不同?

引导学生比较两处描绘的异同,了解末段描绘与议论结合的写法,深入了解作者对完结新日子的期望及决心。

三、主题探求

要求学生根据这两节课来对课文的阅览与剖析,自己归纳这篇小说的主题。然后沟通评论。教师要及时点评,既要把握住大的方向准则,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了解。最终教师能够作如下的小结:

《故土》的主题思维是恰当丰厚、深入的。它反映“兵,匪,官,绅”也便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反抗控制,形成了城乡劳动人民从物质到精力、从表面到心里的十分可悲的改变。物质和表面的改变是清楚明了的,能够不用多说。精力、心里的改变,则不只体现在闰土成了封建思维俘虏的木偶人,杨二嫂成了令人惊诧、讨厌的畸形儿,并且体现在人与人之间的严峻隔阂,互不了解。闰土、杨二嫂尽管性情悬殊,体现各异,但“我”同他们之间都“无话可说”,则是一同的。反过来说,闰土、杨二嫂关于“我”,又何曾不如此。在他们看来,“我”现已成了“老爷”,或现已“放了道台”,他们之间现已存在厚障壁,也便是隔着一道阶层的距离。这阶层的距离,不仅仅千百年的传统观念问题,首要仍是实践的阶层存在问题。关于“闰土”、“杨二嫂”既有怜惜也有批评:怜惜闰土的疾苦并批评他的愚蠢和麻痹,怜惜更多些;讨厌和挖苦杨二嫂的庸俗和卑鄙也怜惜她的疾苦和魂灵的歪曲。

四、拓宽延伸

“闰土”和“杨二嫂”的子孙日子得怎样?

课外查找有关材料,安排成一篇通讯报导或随感。

五、安置作业

关于这篇小说,你觉得还有什么问题值得探求?请进一步细读课文,提出两个你觉得最值得探求的问题,并就其间的一个做一些剖析与探求。下节课沟通。

第三课时

一、问题探求

就上节课的作业挑选三五个学生当堂沟通,每个学生既要说出自己对某个问题的探求剖析,又要给咱们留一个值得探求的问题。其他的可在课外经过网络或墙上粘贴等恰当办法沟通。

假如学生的探求剖析产生准则性、方向性的违背,教师要恰当指点,及时纠偏。

二、拓宽阅览

王富仁《精力“故土”的丢失──鲁迅〈故土〉赏析》(见“教师用书”)

让学生自己阅览,教师只需引导学生把握要害,答复学生的疑难问题即可,不用作什么剖析。要让文章自己来“说话”。

故乡课件 篇7

【教学目标】

学生通过摄取闰土的所有信息对比分析、讨论他前后二十年的变化,把握人物变化的社会根源,初步理解小说的主题。

【教学重点】

对比分析、讨论闰土二十年前后的变化。

【教学难点】

把握人物变化的社会根源,理解小说的主题。

【教学策略】

圈划标注、对比分析、讨论等。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一、导入

直接导入分析闰土形象。

二、闰土人物形象分析

1、圈划闰土二十年前后的变化点对比分析:

⑴ 肖像

⑵ 神情

⑶ 言谈举止

⑷ 对我的称呼

⑸ 精神世界

⑹ 闰土本性

2、归纳闰土的形象

精神变化的社会根源:

寒噤表达了我怎样的思想感情?

5、透过信息我们可以领悟到作者创作的意图是什么?

画出闰土二十年前后发生变化的地方,包括言行举止、精神世界进行信息提炼。

小组分工合作交流、讨论。 通过摄取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形成对比的细节信息分析闰土发生的变化及变化的原因。

三、小结

通过闰土变化作者揭示了穷苦人民生活、精神贫穷的社会根源,在他们依然善良的本性后唤起疗救的注意。那豆腐西施的形象有如何把握?我希望的路又怎么理解?下节再议。 作业

1、完成旁批理解词语和读准字音。

2、完成课后练习一。 板书

故乡(小说,选自《呐喊》)

鲁迅(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银项圈少年──木偶人

闰土 怕羞──仿佛石像一般

迅哥──老爷(封建等级受害者)

热情──矜持依然热情(这一点干青豆)

社会根源

唤起疗救的注意

生活贫穷、精神失去活力、依然善良真诚

故乡课件 篇8

一、教学目标

(一)体会作者对于大陆故乡和乡亲们的真挚眷念的感情。

(二)注意眼前景和故乡情的联结点,掌握文章情以物兴、寄情于物的写法。

(三)体会文章语言的诗意。

二、难点、重点分析

(一)本文的结构与思路是怎样的?

分析:全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3段):由眼前的景物引出对故乡榕树的怀念。这三段是全文的引子,作者缓缓地把读者也带进了自己的回忆之中。

第二部分(第4~10段)围绕故乡的榕树,描述了有关的人和事,寄托着作者的思乡之情。

这一部分是主体,共分四个层次。

第一层次(第4段)写故乡榕树四周的景色。这是一个过渡段。两个“我怀念”交待了榕树四周的环境:溪畔的景物,桥上的景物,这一段故乡景色的描写,清晰地烘托出榕树的背景:小溪、鹅卵石、洗衣和汲水的少女、鸭子、石桥、石碑、栏杆上的小石狮子……写出这闽东农村特有的风光,为刻画榕树涂抹了一层底色。

第二层次(第5、6段)具体而细致地刻画榕树。在着力渲染了榕树四周环境之后,作者马上回到榕树,写“站在桥头的两棵老榕树”。一棵略写,一棵详写。细致描绘了那棵被称为“驼背”的老榕树,接着再叙儿时和小伙伴把老榕树当作船划的趣事,“船”驶进了五彩缤纷的梦中,使文章充满了浓郁的诗情画意,寄托着作者无限的情思。

第6段,进一步叙述这棵老榕树的传说:玉皇大帝用雷火烧死藏在树洞中的蛇精,给这榕树增添了美丽的神话色彩。因为是村中最老的老人说的,小时的作者深信不疑,字里行间,露出稚拙的童真,也唤起了读者的亲切感。

第三层次(第7、8、9段)写有关榕树的人和事。对故乡榕树的怀念,其实是对故乡和亲人的怀念。第7段写母亲用榕树汁为“我”治癣和“我”奉祖母之命上树折枝的事。一枝一叶总关情,对榕树的记忆联系着对亲人的记忆。祖母的形象着墨不多却生动感人。那蹑着小脚“笃笃笃”地走到石桥,“唠唠叨叨”的神态,慈爱善良,使人难以忘怀。第8段,写榕树给农人带来的好处。第9段,作者缘物生情,直接抒怀,通过拟人的手法,赞颂榕树的崇高品格。对榕树的赞美,其实是表达了作者对劳苦而纯朴的乡亲们的关切之情。

第四层次(第10段)写自己儿时在榕树下度过的愉快的夏夜。这一段描写富有生活情趣。那简陋的卧具、神秘而恬静的气氛,似梦似仙的月夜景色,沉入梦乡那美妙的感觉……都着意铺陈,创造出一个轻盈、静谧的意境。儿时的夏夜如此美丽、迷人,充分表现了作者对故乡生活的无限眷恋。

第三部分(第11~13段)抒发了蓄积在心头的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和真挚眷念之情。 第11段写从美好的回忆中回到现实中来。“仿佛刚刚从一场梦中醒转”,“这一觉已睡过了三十年”暗示离童年生活已过了三十载。作者身在异乡仍挂念着故乡榕树的遭遇,惦念着把树干当船划的小伙伴们。

第12段,呼应开头。小儿子的话打断沉思,再写叶笛的哨音“弥漫成一片浓浓的乡愁,笼罩在我的周围”,把听觉感受到的当着视觉感受到的,更为形象。最后以设问结尾,把思乡之情引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表达了作者永远不忘故乡养育之恩,永做故乡儿子的一片诚挚之心,以“故乡的榕树呀……”几个字独立成段作结,寓含了不尽的情思。 (二)本文是怎样运用情以物兴、寄情于物的写法的?

分析:这篇散文写久居异乡的“我”,带着小儿子在大榕树下散步,由眼前景引出故乡情,这眼前景和故乡情的触发点、联系点就是榕树,作者把对故乡和乡亲们的深情厚意都寄托在榕树上,通过对榕树的描写抒发思乡之情。

情以物兴,寄情于物,首先要求作者有真情实感,“不精不诚,不能感人”。作者的感情是真挚的、热烈的、蓄积在胸,不得不发。榕树写得愈美,爱乡,思乡之情就愈加跃然纸上。虽是写景,却“句句是情、字字关情”。无论是写景、写物、写人、写事无不渗透着浓郁的思乡之情,从而形成整篇文章的基调,以情为经纬把故乡琐碎平凡的生活掠影贯串起来。 (三)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分析:作者是诗人,擅长用诗一般的语言描摹事物、抒发感情。本文在描写景物时,善于绘声绘色,饱含感情,创造出诗一般的意境。

如,第10段写儿时在榕树下度过的愉快的夏夜,有画面,有音响,有动作,有感情。写那睡意朦胧的感情,尤为精彩。又如,第4段,用“我怀念……我怀念……”等诗歌的语言,尽情铺叙故乡的景象,选取感情色彩浓郁,形象优美、能牵动情思的事物写景抒情,是景语,又是情语,情景交融、浑然一体。作者还善于运用诗歌的句式和多样的修辞手法写景抒情,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唤起读者的共鸣和联想。如文章最后抒情部分。

(四)本文创造的意境有何特点?

分析:意境深邃,是这篇散文的又一特色。散文贵有意境,有无意境,意境高下,是衡量散文作品优劣的首要标准。《故乡的榕树》开头描绘了一幅“我”的小儿子吹笛逗狗的富有动感的画面,接着写“我的心却像一只小鸟,从哨音里展翅飞出去”,奇思泉涌,妙绪纷披,向我们展示了故乡的风物土地。作品氤氲着幽婉清丽的艺术境界,与所要抒发的思恋之情极其和谐地照应,也把读者引入那不绝如缕的思绪之中。作品描写“我”在榕树下度夏夜的那一段,从儿童的眼中显现出那个神秘而恬静的夜晚,童稚的天真更使得环境蒙上了如诗如画的色彩。故乡的榕树下“似梦境,似仙境”,多么引人神往啊!作品这里用的笔墨越多,越见得作者思乡情之浓,意之切。深邃的意境,使得这篇散文洋溢着一种诗美,一种含蓄的美。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指导学生自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1.查工具书,理解以下词语。

袅袅:①形容烟气缭绕上升。②形容细长柔软的东西随风摆动。③形容声音延长不绝。文中用来形容微风。

清澈:(水)清而透明。澈:水清澄。

汲水:从下往上打水。 兀立:直立。兀,高耸突出的样子。

汩汩:水流动的声音或样子。

苍虬:像龙一样盘曲的青色枝条。苍,青色。虬,盘曲如虬龙。

虔诚:恭敬而有诚意。虔,恭敬。

祈求:恳求地希望或请求。

战战兢兢:形容害怕而小心的样子。战战,恐惧的样子;兢兢,小心谨慎的样子。

留恋:不忍舍弃或离开。

黝黑:黑黑的。黝,淡黑色。

习习:形容风轻轻地吹。

粗犷:①粗野,粗鲁。②粗豪,豪放。本文是第二个意思。

苦涩:①又苦又涩的味道。②形容内心痛苦。本文是第二个意思。

庇护:袒护,保护。

恬静:安静。 温馨:温暖馨香。馨,芳香,特指散布很远的香气。

安然无恙:形容平安无事,没有受到什么损害。恙,疾病;伤害;忧患。

荫庇:大树枝叶遮蔽阳光,宜于人们休息。比喻尊长照顾着晚辈或祖宗保佑着子孙。庇,遮蔽,掩护。文中的“荫庇”用的是本义。

(二)讨论以下问题,深入理解文章。

1.从文章前后所写事情的空间和时间关系来看,文章可分为几个部分?

分析:文章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3段),由眼前住所附近的景物,引出对从前故乡榕树的怀念;第二部分(第4~10段),围绕从前故乡的榕树,描述有关的人和事,寄托作者的思乡之情;第三部分(第11~13段),抒发蓄积在心头的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和真挚眷念之情。本文作者黄河浪,福建省长乐县人,1975年9月赴香港定居。三个部分从时间看,分别写眼前、过去、眼前;从空间看,分别写香港、福建、香港。

2.回忆故乡的部分,内容较散,但读起来并不觉得杂乱。这一部分的材料是按怎样的顺序,用了哪些过渡性语句组织起来的?

分析:文章回忆故乡的部分是按以下顺序写的:作者用“而我的心却像一只小鸟……”一句过渡到对故乡的怀念。用“我怀念从故乡的后山流下来,流过榕树旁的清澈的小溪……”一句作为过渡句,写故乡榕树四周的景色,如小溪、鹅卵石、洗衣和汲水的少女、鸭子、石桥、石碑、栏杆上的小石狮子……这些闽东农村特有的风光,为刻画榕树涂抹了一层底色。用“站在桥头的两棵老榕树……”一句过渡到对榕树具体细腻的刻画,特别是详细描绘了与那棵被称为“驼背”的老榕树及有关的传说。接着,文章又写了有关榕树的人和事,如母亲用榕树汁为“我”治癣,“我”奉祖母之命上树折枝,农人在树下纳凉,自己儿时在树下过夜。在叙事的基础上,作者感物抒怀,抒发了对故乡榕树和故乡亲人的眷念之情。全部以榕树为线索“物一事一情”的次序组织起来,状物、记事、抒情都紧紧围绕着故乡的榕树,不枝不蔓。

(三)精读重点段落,理解其深刻含意及在全文中的作用。

1.“而我的心却像一只小鸟,……摇落一串串晶莹的露珠。”

分析:这一段是由眼前景象到回忆的过渡。“我的心却像一只小鸟,从哨音里展翅飞出去”,“小鸟”之喻,充分表现了心情的轻快、愉悦和联想的迅捷。“飞过迷蒙的烟水,苍茫的群山,停落在故乡熟悉的大榕树上”,照应自己千里万里远离故乡的实际,并借助飞鸟的“飞”与“停”,巧妙地引出了故乡的榕树,文笔自然,不露痕迹。“我仿佛又看到那高大魁梧的躯干,卷曲飘拂的长须和浓得化不开的团团绿云”,紧紧抓住了故乡榕树的主要特征,字里行间充满了赞美之情,“浓得化不开”,给人以“凝碧”之感。如果说这个分句主要写榕树的形的话,“看到春天新长的嫩叶,迎着金黄的阳光,透明如片片碧玉,在袅袅的,风中晃动如耳坠,摇落一串串晶莹的露珠”,则是绘色绘声地展现了榕树的美。这一段文字虽短,却渗透着浓烈的乡情,奠定了全文基调。 2.“我深深怀念在榕树下度过的愉快的夏夜。……搁浅在乱石滩上……”

分析:这一段写自己儿时在榕树下度过的愉快夏夜,描写富于生活情趣。从卧具来说极为简单:一床被单,席地而卧;几块床板,搁在长凳和桥栏杆上。人与自然紧紧融为一体。仰望黝黝树影,“用心灵与天上微笑的星星交流”,没有烦恼,没有痛苦,身心愉快。月色朦胧之中,睡意朦胧之时,嫦娥悄然飞过,桂香轻轻飘洒,流水静静唱曲,催人沉入梦乡,这种诗情画意般的描绘,意境优美,想象丰富,刻画细腻,美丽迷人,正是一首对故乡风情永难忘怀的乡恋之歌。“早上醒来”,才发现枕头不见了,“原来是掉到溪里,吸饱了水,涨鼓鼓的,搁浅在乱石滩上”,这些文字里不见任何懊恼,相反情趣盎然,令人忍俊不禁,特有的故乡风情尽在其中。

故乡课件 篇9

一.教学目的

1.认识《故乡》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作者所要表达的思4102想主题。

2.学习本文运用1653对比的手法进行肖像描写的技巧。

3.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深情。

4.体会作者在小说末尾寄予的深沉的思想感情。

二.课时

四课时

三.教学重点

同上一

四.教学方法

1.传统讲读法。

2.网络资源辅助法。

3.计算机媒体实用操作法。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整体感知之一

(一)导课问题设计

1.笔名叫鲁迅的人,原名是什么?名叫周树人的人,他的笔名是什么?

2.请给鲁迅先生的身份一个合理的定位?

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面旗帜。

3.《故乡》这篇小说自发表以来,将近八十年,一直被选进各种各样的语文课本里,成为语文课里的一篇重要的文章。从小学生到中学生,到大学生,从中国到外国,人们都把它当成一部经典来阅读。尤其是日本,对这篇小说的更是十分重视。原因是什么,是它深刻的思想和和高超的写作手法。这些正是我们需要学习的。今天我们要来学习此文。

(二)小说写的是什么故事?

故乡二十多年以来发生了巨大变化的故事。

具体讲有以下六个方面的故事:

二十多年前的故事:

1. 二十多年前“我”家的故事。

2. 二十多年前“我”的朋友闰土的故事。

3. 二十多年前豆腐西施杨二嫂的故事。

二十多年后的故事:

4. 二十多年后“我”家的故事。

5. 二十多年后“我”的朋友闰土的故事。

6. 二十多年后豆腐西施杨二嫂的故事。

同学围绕这六个故事,默读课文,找出相关的描写,等候回答问题。

(三)回答问题

1.二十多年前“我”家的故事。

我所记得的故乡全不如此。我的故乡好得多了。

这时候,…………

全体诵读。体悟与点拨

2. 二十多年前“我”的朋友闰土的故事。

这时候,我的脑里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

全体诵读。体悟与点拨。

3. 二十多年前豆腐西施杨二嫂的故事。

哦,我记得了。…………

所有这些都是二十多年前的故事。从这些故事里我们都能读出什么信息来?

原来至少那时的社会还是比较令人过得去的。故乡好,故乡的人也不赖。

第二课时整体感知之二

今天我们来看二十多年后的故事:

7. 二十多年后“我”家的故事。

我冒了严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

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

阿!这不是我二十年来时时记得的故乡?

我所记得的故乡全不如此。

…………

8. 二十多年后“我”的朋友闰土的故事。

现在我的母亲提起了他,我这儿时的记忆,忽而全都闪电似的苏生过来,似乎看到了我的美丽的故乡了。我应声说:

“这好极!他,——怎样?……”

“他?……他景况也很不如意……”

9. 二十多年后豆腐西施杨二嫂的故事。

“哈!这模样了!胡子这么长了!”一种尖利的怪声突然大叫起来。

我吃了一吓,赶忙抬起头,却见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我愕然了。

“不认识了么?我还抱过你咧!”

我愈加愕然了。

…………

二十年前的故乡经过二十年的发展应当变得更好,然而却不然。是什么原因?请找出原文回答。

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都苦得他像一个木偶人了。

第三课时课外延伸阅读

(一) 网络信息的获取与学习。

网上语文课堂:《故乡》专集

1. 打开网上语文课堂

2. 查找《故乡》专题

3. 进行阅读

4. 进行思考:小说的技巧何在?价值何在?

对比。加深印象。

(另见局域网:网上邻居。)

5. 练习解答。

(二) 小结

小说写得好的原因是什么?

开放性回答。

1. 有深刻的思想内容。

2. 高超的艺术技巧———对比方法的运用。

第四课时媒体操作

(一) 问题设计

上一节课已经把《故乡》的有关艺术技巧进行了分析。这节课请用Word把这篇小说改编成一篇普通的叙事文章。

(二) 操作过程指导

1. 打开网上邻居——教师频道——语文——金传富——共享区——《故乡》语言训练专用表(表1、表2)。

2. 选中,复制。

3. 粘贴到一个新的Word里。

4. 存盘到D区。

5. 打开网上邻居——教师频道——语文——金传富——共享区——《故乡》原文

(网上语文课堂《故乡专题》)

6. 选中,复制。

7. 粘贴到表格的后面

8. 按表格要求剪接填空。

9. 在适当的段落中间补上适当的连接词,使它们成为一篇新的《故乡》。

10. 把两篇《故乡》进行对比。

11. 同学诵读。

12. 得出结论:

适当地运用对比可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13. 练习处理略。


本文的网址是http://www.zfw152.com/a/56598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