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祝福范文大全(编辑 摇滚小子)每个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是教案课件,但老师也要清楚教案课件不是随便写写就行的。教案是为加强教育教学团队建设和职业发展提供的有效支持。想要更好地了解“认识口教案”我们为您推荐这篇详细的解读文章,我们会持续更新该领域的最新资讯帮助您了解行业动态!
认识口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发展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概括能力和合作意识。
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按时作息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钟面,会看钟面上的整时和大约几时。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一位新朋友,你们看,他来了。(大屏幕上跳出一个小熊:嘿,大家好,今天我准备帮我叔叔照看一下钟表店,跟我来看看吧!)
大街上的店可真多啊!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哪个店是小熊叔叔的钟表店呢?(让学生说一说,指一指)
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钟,钟的作用可大了!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认识钟表。(板书课题)
1、(出示钟表店门上的一个钟),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一下,你发现了什么呢?(让学生充分说一说)(长针、短针、数字、方格)
2、你能在学具钟上找出时针和分针吗?(同桌相互指一指,再让学生指出老师模型钟上的分针和时针。)
钟面上用时针和分针来表示时刻,那么这个钟面表示的是几时呢?有谁知道?
(出示7时整钟),再点击出示一组钟(1时、4时、)让学生认,学生快速认出后,哎呀,你们真聪明啊!怎么一下子就认出这些时间呢?是啊,小朋友们是怎么认出这几个钟面上的时间的呢?把你的方法向其他同学介绍介绍吧。(一起来交流认识整时的方法。)
小熊:听了同学们的介绍,我知道了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板书)那下面的钟面各表示几时呢?
配场景的钟8:00(升国旗)11:00(放学)4:00(体育活动)(中的时针和分针在转动)学生认一认,并强调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数学上说8时,生活中一般说成8点。)
小猫说:“钟真好,我也要买一个。”小熊说:“现在是2时,你能拨出这个时间吗?”小猫说:“能。”
同学们试拨,请一个小朋友到老师的模型钟上拨一拨,并演示拨钟的方法。我们可以先把分针拨到12,再把时针拨到2。
请小朋友们拨一个自己喜欢的整时,并说一说这时你可能在干什么。(结合情景进行时间教育)
看着小朋友们又说又拨的,小狗有点急了,它说:“我也要拨一个3时,可是我,我,我怎么拨啊?”我们来看看它的钟表怎么啦?(老师展示一只缺少分针的钟,时针指着3时的钟)看怎么啦?(生:缺少分针)应该如何添呢?请同学到黑板上为它添上分针,(出示3根针,分针、时针、还有比时针还短的一根),让学生在展台上贴针,我们书上也有象这样的缺少分针或时针的钟,同学们也来帮忙添一添吧!(让学生做书85页第5题,为时钟添上分针和时针)做完后选择一些到展台上点评。
去年在我国有一件大事,神舟6号飞船10月12日成功发射,并于10月17日安全返回,你们想看吗?让我们再来欣赏一下成功发射的情景,感受那激动的时刻吧!
认识口教案 篇2
一、 联系旧知,导入新课。
1、 出示一个角,让学生说说对它的认识。
师:我们在二年级时已经初步认识了角,这节课我们进一步来认识角。板书课题:角的认识。
二、 认识直线和射线。
你能用你自己的话来形容一下这条线的特点吗?
2、 出示教材场景图。
师:其实在我们平常生活中,这样的线是比较常见的。你瞧这些探照灯射出的光线都可以看作像手电筒射出的这种光线,我们把从一点出发射出的光线叫做射线。(板书)
3、 学生试画射线,教师巡视。
交流:老师在黑板上画一条线段,再将一端端点擦除将其延长。
4、 体会射线是可以无限延长的。
借助手电筒的光线,问:这段光线上截了一个点就形成了线段。如果大家想想,在这个过程中,没有任何阻挡物呢?
引导学生体会射线是可以无限延长的。
5、 认识直线。
师:如果我们把线段的两端都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直线。(板书直线)
学生试着画直线。
学生画时,体会直线的无限延长。
6、 比较直线、射线、线段。
集体交流,板书。
先让学生自己判断,再集体判断,并说出判断的理由。
7、认识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①让学生通过一点画直线,可以画几条。
②让学生通过两点画直线,学生体会到只能画一条。
③ 结合生活实例,体会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光盘出示教材场景图,引导学生理解,并让学生找找生活中这样的例子。
8、认识两点间的距离。
光盘出示:书本第17页想一想图,引导学生得出:连接两点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间的距离。这条线段在所有连接线中是最短的。
进一步认识角及各部分的名称。
②根据老师的演示,练习画角。
③介绍角各部分的名称。
④体会角的两边是可以无限延长的,但角的大小是不变的。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关于角你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认识口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教材第59~60页和例1、例2。
【教学目标】
1、认识钟面、时针、分针,掌握整时、几时半在钟面上的表示方法,能认读这些时间。
2、能结合现实生活了解时间在生活中的作用,感受时间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师准备
学生准备:一只实物钟表、钟面模型。
【教学过程】
一、猜谜引入
师:请小朋友们先来猜一个谜语:没脚能行走,说话不用口,它说是几点,人人都遵守。学生猜出是钟表后,师告诉学生,钟表在生活中用处非常大,下面我们看看这样一幅图。
用出示主题图。
师:仔细观察这幅图,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
学生甲:我看到了公鸡在叫,小朋友起床了。
学生乙:我看到了墙上有作息时间表,还有……
师:大家都看到了图上的小朋友正在起床,你知道这个小朋友什么时候起床?(早上)你从哪里知道的?
学生甲:我看到大公鸡在叫。
学生乙:我看到……
师:这个小朋友要按时起床,就需要知道时间。在生活中我们主要靠什么知道时间的?(钟表)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钟表。(板书课题)
二、观察钟面,认识整时、几时半
(一)观察钟面
师:互相观察自己带来的钟表,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观察后,回答略。
师:老师也为大家带来了一些钟表。
用出示各种各样的钟表。
师:这些钟表哪些地方不同?
学生讨论后回答。
学生甲:它们的形状不同,样式不同……
学生乙:有的钟表有12个数,有的没有。
师:这些钟表虽然各不相同,但它们都能表示什么?(时间)它们靠什么表示时间呢?(指示电子钟)这种靠什么表示时间?(数字)(指示剩下的钟表)那这一类呢?(指针)
放大显示一个钟:师介绍时针、分针后,学生进行拨针小比赛。
(二)认识整时
1.认识7时
显示77页例1的三个钟面,放大显示7时钟面。
师:看看这个钟面的`分针、时针分别指在哪里?(板书:看分针、时针。)
学生:这个钟面的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7。
师:议一议这个钟面表示多少时间。(板书:议。)
如果学生能说出是7时,则鼓励学生说出“你是怎样知道的?”并明确告诉
学生:“在生活中也能学到很多知识。”
如学生不能回答,则直接告诉这是7时,并出示电子表显示的时间。
师:看看早上7时图上的孩子在干什么?(起床)想想(板书:想。)每天早上的7时你经常干什么?
学生甲:我在起床。
学生乙:我开始上学了。学生丙:我开始……
师:再想想你周围的人,每天早上7时经常做什么?
学生甲:我爸爸在洗脸、刷牙。
学生乙:我奶奶在……
师:如果没有钟表告诉你是早上7时,你怎样判断大约是早上7时了呢?
学生甲:如果我听到公鸡叫,天也亮了,我想可能7时了。
学生乙:如果我看见小朋友们背着书包上学,我会觉得大约是7时了。……
师:这样学会用周围的环境来判断时间,小朋友们每天都能准时上学了。
2.认识12时、4时
用显示12时、4时的钟面。
师:我们就用同样的方法来认识第二、第三个钟面分别表示多少时间,教学过程基本与认识7时相同,但主要以学生认识为主。
3.归纳认识整时的方法
师:刚才我们认识的7时、12时、4时都是整时。你会认整时了吗?请小朋友们先自己想一想,再在小组交流自己的看法。
学生先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再组织汇报。
学生: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师:你们觉得他说得对吗?(对)师也赞同他的意见。同学们还知道哪些整时?它们的分针指在哪里,时针又指在哪里?
请学生说一说,并在钟面模型上拨一拨。
(三)认识几时半
显示9时钟面。
师:这是几时?(9时)请小朋友们注意观察,(显示:分针转到6,时针转到9与10之间)这时的时针和分针的位置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生:分针转到6,时针转到了9与10之间。
师:现在钟面上表示的时间还是整时吗?(不是)像这样的钟面还有两个。(显示3时半、8时半的钟面)
师:请小朋友们用我们刚才认识整时的方法
认识口教案 篇4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认识图形》中的第一课时《认识角》 设计理念: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新课程要求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认识角”一课意在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整节课将观察、操作、演示、讨论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让学生通过找一找、摸一摸、玩一玩、比一比、等实践活动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掌握知识、形成技能。 教学目标:
1、经历从现实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2、 通过找一找、做一做、比一比等活动让学生直观地认识角,感受角有大小。
3、结合生活情境,感受生活中处处有角,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初步地认识角。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图形朋友,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它们都是谁?(教师出示课件)
师:如果我们要将这些图形分成两类,你会怎样分呢?
生: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这三个图形都有角,圆没有角。
(一)找角——直观感知角。
师:你身边的哪些物体上面有角呢?谁愿意来说一说。学生自由发表意见说说自己见过的生活中的角
生:数学书上有角,黑板上有角,桌子上有角、三角板的上面有角等。
师:老师这也有几个物体,请你仔细观察一下,你能找出它们上面的角吗? 师:(出示剪刀图)你在剪刀的什么地方发现了角?给老师指一指。(课件红线标示)
师:(出示红领巾图)你在红领巾的什么地方发现角?(学生上前指一指)(课件红线标示)
师生共同观察,还有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角的边。
师:我们一起来小结一下,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 板书:角有一个顶点,两条直直的边。)
2、摸角并感知角.
师:刚才同学们说三角板上有角。请拿出你们的三角板,找出其中的一个角,用手摸一摸角的顶点,角的两条边。(教师注意动作的引导和示范)。和你的同桌说说你的感受器。
学生活动,教师做好指导。
教师让学生说说角的画法,并在黑板上示范画一个角,并标出它的顶点和边。 师:下面老师再来画一个角,看看老师是怎样画的。
教师画角(我们先画一点,这是它的顶点(点出一点)再从顶点起画一条很直的线,这是它的边,再从顶点起往不同方向再画一条边。)
师:为了便于区别很多角,我们还可以给它们取个名字。比如第一个角,我们可以在角的两边张口的地方,用一个小“ )”线把两条边连起来,然后在它的后面写上数字1。我们把这个角记作:∠1,读作:角1。(教师板书)
师:请同学们给自己画的角起个名字?然后把它记下来,读一读。
师:现在我们已经认识了角,能不能和角成为好朋友,可就要看你接下来的表现了!
(1).辨角。找出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为什么?
(2).找出下边每个图形中的角。
师:同学们打开课本67面“指一指”中有一组图形,你能从中找出角并标出来吗?试试看。
展示学生作业,集体交流。
师:看来你们已经和角交上了朋友,接下来我们来玩游戏吧!
师:这是一个可以活动的角,就藏在你们课桌里面,请你拿出来,玩一玩。在玩的过程,看看你能发现什么?
生:我把角的两边拉开,角就变大,我把角的两边合起来,角就变小。 师:角的两边拉得越开,我们就说,张口变大,相反,就是张口变小。你能说说什么样的角大,什么样的角小吗?
生:角的两条边张口越大,角就越大;角的两条边张口越小,角就越小.
比一比哪一个角大?(展示两组角,第一组可直接判断大小,第二组是无法直接判断大小的角。)
学生思考,小组讨论。
指名学生上前比,老师指导比的方法:顶点和顶点对齐,一条边对齐,比另外的一条边,哪个角的边在外面,那个角就大。
师:我这儿还有两个角(张口一样大,一个边长,一个边短),你们观察一下,哪个角大?
师:学了这么多与角有关的东西.假如你是一个可爱的角,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你自己吗?
师:生活中角都有哪些应用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课件出示用一用) 结束:同学们,角的用处很大,角的秘密还有很多,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仔细观察,找到更多的角,发现角更多的秘密.
教学反思:
课的引入从学生熟悉的图形和分类的知识入手,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学生能很快将图形分成两类,一类有角,一类没有角,这又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能很快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为后面的探索知识创设了很好的学习氛围。
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在生活中学生对角有了初步的了解:角是尖尖的。但对角的几何图形的认识还是第一次,要将学生的生活经验提升到数学层面,教学让学生在剪刀、红领巾、钟面等实物上找角,并利用课件抽象出角的形象,在直观认识的基础上仔细观察,抓住角的本质属性,使学生初步感知角的特点,再通过摸角、画角等操作活动,使学生积累操作活动经验,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角有一个顶点两条直直的边的特点。这样,从生活经验到数学概念,顺利突出本节课重点。
联系实际生活,说出角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同时也加深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最后再次将总结放给学生,让学生进行梳理、内化新知。
教学过程中还有以下不足:
1、让学生画出不同的角,学生的思维受先前老师示范性的影响,有的学生画出的角张口方向都是朝着同一个方向,可以将问题的指向性再明确一些,可以是方向不同或是大小不同的角,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2、在探索眼睛无法直接判断大小的角的比较方法时,先让学生讨论后说一说方法,再让一个学生上台比给其它学生看,学生操作的全员参与面小,可以让
同桌合作,用活动角做出一样大的角,使学生不得不思考怎样操作才能做一个一样大的角,从而进一步体验重合比角大小的方法。
认识口教案 篇5
复习巩固6时整,
用课件出示画面1:电影院门口《哈利波特》的海报场景。
师:星期天的晚上6点整,电影院播放《哈利波特》。淘气可高兴了。因为今天晚上他要和妈妈一起去看电影。
出示画面2:淘气在家,客厅墙上的时间指向了5时56分。
师:同学们猜一猜,淘气看到时间会对妈妈说什么?
(学生状态高昂。)
生1:妈妈快点吧,要开始了。
生2:妈妈快到6点了,再不走就来不及了……
出示画面3:到了电影院门口,电影院的钟面显示6时过4分。
师:淘气又会对妈妈说什么呢?
生3:妈妈,电影已经开始了。
生4:都怪您做事慢,已经6点多了……
(教师适机对学生进行要遵守时间的教育。)
教师再引导学生观察这三个钟面时针和分针的位置,让学生体会到:“快到6时”和“刚过6时”。
就这样,在这样轻松、愉悦而又和谐的氛围中结束了这节课的教学。在这次尝试中,我没有让孩子直接观察钟面指针的变化,也没有数学问题的引导,只用一句“淘气会对妈妈说什么?”这个很生活化的情境问题引起了学生的共鸣,没有告诉没有引导,学生一定会自学地去观察时针与分针的位置,知识也不知不觉地在学生的体验学习中生成。学生都处在了“我要学”的积极状态,所以这节课整体感觉比第一次尝试更具特性和魅力。学生的学习更具有活力。教学效果更是不言而喻的。那么通过这次的对比教学与尝试,我受益非浅,也为我以为的教学给了一些启示。
教学反思:
1、让自己的课堂更真实。
所谓的真实,应该是面对学生的真实的认知起点,展现真实的学习过程。也就是我们不能无视于学生的学习基础,不能把学生当成白纸和容器。随意刻画和灌输。更不能死抱教案一问一答。牵着学生鼻子走,这样我们会把“人”教“死”了,这也是为什么对我们备课提出备学生的要求,第二次尝试虽然没明显的复习痕迹,但其实也都是建构在学生已有的生活与知识基础上的,承认他们的知识功底,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
2、要让自己的课堂动起来。
这里是指“互动”。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好的数学老师应该营造一种生动的数学情境,一种平等的对话情境。在这种讨论或交流中,我们进行平等的心灵沟通与知识互换,才能取得更理想的教学效果。”在第二节课中我就采用的是生活的,对话的形式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生活中来,课堂更体现了活力。
3、让自己的课堂充满耐心与智慧。
其实课堂是充满生命活力的。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预设与复制的生命历程。我们应该让孩子对你的课堂印象深刻。所以课前教学设计成为重要。备课要全、深、细。没有备课时的全面与周密设计,就没有课堂上的有效引导和动态生成。没有上课前的胸有成竹,就没有课堂上的游刃有余。我们只能运用教师的智慧与耐心引导学生,使之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获得健康的人格和优秀的品质。
4、也是最深的体会。情境的'选择与应用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不可忽视。
它是促使和引导学生积极置身于自主探究学习的有效途径和手段。有些情境的创设可能只不过是一幅供学生欣赏的美丽图画而已,无法点燃学生心中探究欲望之火。比如说做法一中的情境图。只是单纯的呈现工具而已,作用不大,教学效果不是很明显。而且可能很被动。新课标指出提供给学生的学习内容必须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而对于处于不同年龄层次的小学生来说,现实的含义又是不同的。对低年级而言,它就更多意味着与他们直接相关的发生在他们身边的事或物,颜色,声音。动画是他们喜闻乐见的内容,所以我选择了幻灯片的教学手段,并且以现代感极强、时下最轰动的动画片为饵,以激起他们内心主动探究的愿望。
所以说教师要善于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问题产生的情境,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学生可以体验的数学事实。唤醒学生的学习潜能。放飞学生想象的翅膀。给予学生自由表达的空间,还学生一个新奇、美丽、富有童真和灵性的数学课堂。
认识口教案 篇6
1、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能结合生活情境,能辨认角。2、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3、知道角有大小,理解与角的大小有关的因素。
1、 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画角。
2、 结合生活情境,使学生能辨认角。
【教具学具】大三角板、学具袋(三角板、绒线绳、剪刀、图钉、折扇、硬纸条)。
1、(出示4幅建筑物的图片)找出与其它三幅图不一样的地方,并说出理由揭示课题。板书:角的初步认识
1. 看一看、找一找、摸一摸、议一议生活中角的特点。
是角的画对号,不是角的画错号。
(1)、给一条射线,画一个角。
6、 唱一唱:
小小角真简单,一个顶点两条边,画角时,要牢记,先画顶点后画边。
7、摆一摆:
(1) 从学具袋中寻找材料,看谁最快摆出一个角。
(2) 同桌合作,把你们准备好的绒线变成一个角。
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角的两边张开的程度有关:角的两边张开的程度越大角越大。
3、反馈检测结果。
四、课后拓展:
课后观察一下,你还见过哪些地方有角,听说过哪里有角,然后把它们写下来,题目就叫《我是一个小小角》
认识口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通过搭一搭、分一分、看一看、摸一摸,从实物抽象出图形,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这些形体的名称和特征,能识别这些形体。
2、感知平面与曲面,发展初步的观察能力和空间观念,感受数学的美和数学思想方法。
3、培养与人合作的意识,发展初步的实践能力,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发展初步的观察能力和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介绍物体
(1)个别介绍物体。
“小朋友,你们在课前收集了很多各种各样形状的物体,今天,我们一起来玩一玩,好吗?
在玩之前,谁愿意选一个你最喜欢的物体来介绍一下:你带来的是什么?它的形状是怎么样的?”
(学生介绍)
生1:我带来的是一个球盒子,它长长的,有一个面是圆圆的,还有两个面是圆形的,平平的。
生2:我介绍的是一个药盒,它的形状是长方体,有6个平平的面,还有8个尖尖的角。
生3:我手里的这个是魔方,它是方方正正的,也有6个平平的面,8个尖尖的角。
生4:我带来的是一个球,它是圆圆的,能滚来滚去。……
(2)同桌介绍物体。
“这么多的小朋友都想来介绍自己带来的物体,那你就看一看、摸一摸,然后介绍给同桌小朋友听听。”
(学生活动,同桌介绍。)
二、思索探究交流共享
1、分类。
“刚才通过小朋友的介绍,我们发现日常生活中见到的物体,都有着各种各样不同的形状。老师从小朋友当中拿了几个,也带了几个,我们一起来看看好吗?”
(出示各种形状的物体)
这么多的物体,你们能根据刚才观察物体的方法,给“形状相同的”放在一起吗?谁来分分类?(学生分类)为什么这么分?
2、出示名称。
“每类形状的物体,他们都有个共同的名字,你们知道吗?”
(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3、抽象成几何图形。
“刚才小朋友通过观察,发现这四类形状的物体,都有着各自的.特点。”
“现在我们脱去它们的花外衣,你还能认出它们吗?谁来给它们找找自己的家?”
(4名学生分别把图形贴到黑板上)
“闭上眼睛,想一想这四种形状。”
4、举例欣赏。
“请你找一找、看一看、想一想,在我们的周围,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呢?先说给同桌小朋友听听,看谁找得多、说得多?(反馈)”
生1:空调接近长方体的。
生2:日光灯的灯管是圆柱;吊扇的杆子也是圆柱。
生3:篮球、乒乓球都是球。
生4:魔方、骰子形状是正方体的。……
归纳:“生活中这些形状的物体随处可见,用处可大了。”
(课件欣赏)
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通过生活举例,进一步认识物体,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生活问题。
三、反馈完善,深入感知。
1、你能找到它们的朋友吗?
2、下图中有哪些图形?
长方体有( )个,正方体有( )个,
圆柱有( )个,球有( )个。
3、猜一猜
圆圆鼓鼓小淘气,
滚动起来不费力。(球)
正正方方6张脸,平平滑滑都一样。(正方体)
上上下下一样粗,放倒一推就滚动。(圆柱)
长长方方一物体,平平稳稳随处见。(长方体)
4、总结
1.今天,我们和谁成了好朋友?学到了哪些知识?
2.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这样的朋友,课后,大家再去找找吧!
认识口教案 篇8
认识公顷
教学内容:课本第81-82页例1,练习十四第1题-第3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通过实际观察和推算,了解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知道1公顷 = 10 000平方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观察、想像、发现、交流等数学活动的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加深对公顷的认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数学思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能借助计算器,应用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和有关面积单位换算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了解公顷,感知1公顷的大小,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教学难点: 感知1公顷的大小。教学用具: 课件(PPT)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一些常用的面积单位,你还记得有哪些吗? 生: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随即板书用符号 cm² dm² m²
课前复习:(师:1平方厘米有多大呢?你能比划一下吗?
生:大约和我们的大拇指的指甲面差不多大。
师:1平方分米又有多大呢?
生:大约和我们的手掌心差不多大。
师:1平方米又该有多大呢?
生:比划。
师:我们已经知道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2、想想看,填上合适的单位。)
师:你能用所学的这些面积单位将下面的这段话补充完整吗?
早晨7:30,小明离开了面积是90(平方米)的家来到实小,上楼走进教室,按下了面积是2(平方厘米)的日光灯开关按钮后,坐到自己的座位前把铅笔盒放到了面积是24(平方分米)的课桌上,手捧起语文书和同学们一起早读。(师:大家想想,如果在90后面填平方厘米会有什么感觉?如果在2后面填入平方米有什么感觉?所以我们在填写面积单位的时候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预设生:一定要心中根据具体的大小而定,不能乱填)很好,继续往下看。)
下午5:10,伴着放学铃声,小明欢快的迈着大步离开了占地面积约3()的学校向家里走去。
这里该填什么单位呢?你会选择这三个面积单位吗?为什么?
(预设生:我不会,因为黑板上的这三个单位太小了,最好要选一个比平方米还要大的单位)
师: 谁来说说应该填什么单位比较合适?(公顷),你是怎么知道公顷这个单位的?(生发言)。真不错。预设师2:当没有学生说出公顷,那老师说:当占地面积很大时,再用平方米作单位就有些不合适了,这时我们要用到一个新的面积单位——公顷。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公顷。
二、新授
(一)认识公顷
公顷这个面积单位的用处可大了,瞧,这些地方都用到了公顷。(课件出示课本第81例题1.)
(1)看了这些图片和文字,你知道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生:这些地方都很大; 生:公顷是很大的面积单位; 生:公顷是土地面积单位。
师:你们观察的真仔细。测量和计算土地面积时,通常用公顷作单位。(课件出示)公顷可以用符号“hm²”表示。(课件显示)(2)你能用手在空中把公顷的符号写一遍吗?(3)你还想到了什么?(4)生:北京中华世纪坛很美;(5)生:台湾的日月潭风景秀丽。(6)生:这些地方都很大。
(7)师:是啊,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山河壮丽秀美!作为一个中国人怎能不感到骄傲与自豪呢?
(二)感知1公顷的大小
1、师:公顷是用来测量和计算土地的面积单位,那1公顷到度有多大呢? 请把书打开,自己找找看-----多媒体显示: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积是1公顷 师:请学生算一算,1公顷有多少平方米?
生:10000平方米?(请学生说一说理由----是100乘100得到10000平方米)师:板书 1公顷=10000平方米
师:从这个公式上从中你发现了什么?(生:公顷和平方米之间的进率是10000)
2、师:1公顷究竟的多大呢?让我们下面来实际的感受一下。(科学研究证明的人二手臂长和人的身高是相同的)7位1.4米的同学站成一排,大约长10米,那么由28位同学围成的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吗? 生:面积是100平方米
多媒体显示:我们知道有28个小朋友手拉手围成一个正方形,面积大约是100平方米(学生齐读)想一想:有多少个这样的面积就是1公顷?
3、师:刚才我们一起认识了1公顷的大小。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1公顷有多大吗?(生先同桌互讲,指名回答)
三、练习
1、我们已经认识了公顷,你能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吗?(生:能)来试一试:一块平行四边形菜地,底是250米,高是160米。这块菜地有多少平方米?合多少公顷?(用计算器计算)要求学生把解答过程和单位换算的方法与同学进行交流。小结:把以平方米作单位的数量改写成以公顷做单位的数量时,可以用原来的数除以10000,或者直接把原来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四位。
2、一个足球场,长是110米,宽75米,这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这个足球场的面积有1公顷吗?(学生独立计算再讨论)
3、同学们真聪明,想了解一下我们学校的占地面积吗?
多媒体出示:阳高县新建路明德学校占地9300平方米,建筑面积3600平方米。你能用公顷来描述一下吗?
4、师:现在我们一起放松一下,一起欣赏两幅美丽的图片。(课件出示):(1)天安门广场是世界上最大的广场,占地面积大约是400000平方米,合()公顷。
(2)北京的故宫是世界上最大的宫殿,占地面积约72公顷,合()平方米。
5、回答的真好,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的反应能力,不许计算哦(抢答)。6公顷 =()平方米 70000平方米=()公顷 0.8公顷 =()平方米 9000平方米=()公顷 师 :大家这么快就算出来了,有什么“秘诀”?
(把公顷化成平方米是把高级单位改写成低级单位要乘它们的进率10000,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4位就可以了。把平方米化成公顷是把低级单位改写成高级单位要除以它们的进率10000,只要把小数点向左移动4位就可以了。)强调:进行单位换算时,一定要先想清楚这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如果把高级单位改写成低级单位要乘进率,如果把低级单位改写成高级单位要除以进率。
四、总结
今天我们都学习了什么内容?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1、课本练习十四(第3题)
2、课本练习十四(第4题)
认识口教案 篇9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91~92页。
本节课是认识时间的第一课时,要求学生认识整时,它是学生建立时间观念的初次尝试。教材以小明一天的学习生活情景作为学习的线索,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来学习数学,它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也为今后学习有关时分的知识奠定基础。
大部分孩子在学前教育或家庭教育中多多少少都接受过一些关于时间的知识,他们每天起床、吃饭、上课、下课都要按照一定的时间来进行,这样在生活中潜移默化的就感知到了时间这一抽象概念的存在,而且每个家庭都有挂钟或手表,钟面、表面对于他们来说也并不陌生。但时间比较抽象,因此教学时要把时间的认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并结合大量的操作活动,才让学生容易掌握。
1、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钟面,知道时针、分针及钟面上的数字;并使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学会看整时,知道整时的两种表示方法。
2、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学习意识,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3、使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自觉养成遵守和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整时的认读方法。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会看钟表上的时间。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钟面模型。
【学具准备】空白钟面,指针,颜色笔,小钟面。
1、教师讲故事《喜欢钟表的国王》。请同学们想想,如果没有了钟表滴答滴答国还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2、师:小朋友们,你们觉得钟表在我们的生活中重要吗?它有什么作用吗?
(1) 师:小朋友,张老师也像滴答滴答国的国王一样很喜欢钟表,今天我也把我收集到的钟表带来了,大家一起来欣赏一下好吗?(点击课件,出示钟表图)
(2)师:这么多漂亮的钟表,你喜欢吗?钟表的作用很大,在它们漂亮的外表身上还藏着许多数学知识呢! 你仔细看看这些钟表,都有些什么?
(1)师:都看清楚了吗?想不想自己亲自动手做一个呢?拿出老师给你们准备的1号纸,和你的同桌商量一下,一起动手来画一个钟面吧!
(3)让学生上台展示钟面并汇报。
认识时针和分针:
(4)师:请你给同学们指一指哪根是时针,哪根是分针?它们长的是什么样子?同学们怎么才能区别它们呢?
(5)时针和分针在钟面上是怎样运动的?请你用手比划一下。
(6)师:这些数字是怎样排列的?你怎样记住它们的位置呢?
(7)师:小朋友仔细观察,两个数字中间还有什么?(大格)我们一起数一数,钟面上一共有多少个大格?
让学生纠正自己画的钟表图,再认一认时针和分针吗,记一记它长什么模样?和你的同桌互相指一指,说一说。
(1)师:同学们对钟面已经有认识了,我们看到这样一个钟面。(课件出示):
师:对,不过在数学上我们通常把7点说成是7时。
师:说得真好,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7,这个时间就是7时。
(2)师:除了7时,你们还会认钟表上的其他时间吗?出示三个钟面的时刻
全班交流汇报……
师:仔细观察几个钟面针的指向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师:像这样分针指着12,我们把这样的时刻叫做整时。谁来说说怎么看整时呢?
(1)师:同学们都会认钟表了,那老师想考考你们,老师拨一个时间,你们来认一认 。
(2)师:现在由老师来说一个整时,你来拨一拨,看谁拨得对。
学生拿出小钟面,拨出下列时刻:5时、9时,12时(说一说12时时分针和时针是指向哪里的?)
4、用两种方法记录时间。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已经学会认整时了,那你们会把时间记下来吗?
教师讲解:第一种方法是普通计时法,是几时就在几的后面写上一个“时”,如2时写作2时(教师板书:2时)第二种方法是电子计时法,是几时就在左边写上数字几,中间写两个小圆点,右边写两个“0”。(板书:2:00)
请全体学生把黑板中三个钟面上的时刻写下来,写在练习纸上,并互相检查。
东东的一天都在干些什么呢?(要引导学生学会用早上、中午、晚上这些词语,只要学生说得有道理,都要肯定。)
2、连一连:小朋友,你们能找到小明每一项活动的准确时间吗?
3、猜一猜:下面是四个没有刻度的钟表,你能说出它们的时间吗?
4、想一想:小朋友,你们知道下面三个钟表再过2个小时后,是几时吗?
1、师:时间过得真快呀,一节课很快结束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感受?
师:时光一去不复返,时间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很宝贵的,我们不但要珍惜时间,还要合理利用时间,准确掌握时间,按时起床,按时睡觉,不浪费时间,做个遵守时间的好学生。
认识口教案 篇10
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角、初步认识三角形的基础上安排的系统研究三角形特征的知识。本课教学内容为第一课时,教材安排了两个例题:例1通过让学生从现实背景中找出三角形来初步感知,例2着重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去体验和了解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特征,例2的内容是课程标准新增加的内容。教材在编排上注重了与学生生活的联系,注重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不是把知识简单地呈现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发现现象、研究原因、探索规律,充分体现了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自主发现和主动建构的特点。
教学思路: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新课程倡导的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在本课教学中,我力主让学生从生活中熟悉的物体去感知三角形,在充分的操作活动中去体验、感悟,经历探索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以外在的动,促进他们思维内在的动,促使学生主动构建知识,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能力,发展数学思维。在练习设计上除了课本习题外,作了适当补充,为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探究的空间,使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等学学习活动中,感受并发现三角形的有关特征,了解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2、在经历充分的 探索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体会三角形在日常生活中的普遍性,通过学习进一步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好积极性。
教学重点:
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知道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教学难点:
探究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教学准备:
学生每人准备小棒若干,4厘米、5厘米、6厘米、10厘米的彩色纸条各一根(颜色同课本),教学课件。
1、谈话:江阴长江大桥是我们泰州市在长江上架设的第一座大桥,是泰州人的骄傲,同学们见过吗?(出示江阴长江大桥图片)
师:观察一下,你能在这座大桥上找到我们熟悉的图形吗?
【设计意图】:由课本插图改为学生熟悉的江阴长江大桥引入,使学生感到亲切,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寻找生活中的三角形。
学生举例说一说生活中见到的三角形。
教师课件展示:红领巾、三角尺、交通指示牌、房屋等含有三角形物体的图片。
【设计意图】:从生活中丰富的三角形物体的图片,使学生从整体上进一步感知三角形,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唤起他们主动探究的欲望。
1、做三角形,初步形成概念。
⑴师:三角形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一种图形,你能用自己手中的材料做一个三角形吗?
学生动手操作,小组交流,全班展示。
⑵学生可能出现的方法:
①用三根小棒摆成一个三角形。
②在钉子板上围成三角形。
③用三角板画一个三角形。
④在方格上画一个三角形。
分别指名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三角形,并要求其说说自己的想法。
【设计意图】:不同的学生由于生活经验的不同,呈现出来的三角形的形状、大小、位置也不一样,这一环节重点让学生在交流时分析各种做法的共同点,初步感知三角形的特征。
这样的图形是三角形吗?为什么?学生讨论教师将图形移动。
【设计意图】:学生对三角形的认识停留在较肤浅的层面上,他们有时会把类似于三角形的图形当作三角形,通过这个环节的设计,三角形是由三长线围成的这一重要特征。
2、认识三角形各部分名称。
教师出示手中的小棒,我们用小棒围成一个三角形时,实际上是把这根小棒看成一条什么?(线段)
学生讨论、交流。
3、画三角形。
⑴学生在作业本上画一个三角形,同桌互相说一说三角形的边、角、顶角。
学生画好后,再指名说三角形的特征。
【设计意图】:学生在“做三角形、画三角形、比较三角形”等活动中逐步由具体到抽象,由生活到数学,初步实现了三角形的概念的主动建构。
师: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知道了三角形是三条线段围成的,现在给你任意三根小棒,你能围成三角形吗?
【设计意图】:数学猜想是探索数学规律或本质时的一种策略,当学生基本认识了三角形的特征后,教师提出这个猜想的话题,激发了学生对正确结果的渴望,从而水到渠成地进入下一步学习环节——小组实验。
⑴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信封,拿出4厘米、5厘米、6厘米、10厘米的彩色纸条各一根。
你发现了什么?
⑶学生分小组实验,并填写表格,组织汇报。
⑷教师用视频展示台展示,学生填写的实验记录表。
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分别用电脑演示:
研究:这两组数据都不能围成三角形,你有什么发现?
两边之和等于第三边,不能围成三角形。
观察一下,你又有什么发现?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在交流中碰撞思维,引发思考,经历了发现问题、合作探究,解决问题主动获取的过程,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
⑸讨论:在10、4、5和10、6、4这两组数据中,
都有符合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条件,为什么它们不能围成三角形呢?
学生再次讨论、交流。
认识口教案 篇1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通过实际观察和推算1公顷的实际大小,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会应用面积公式和换算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3、体会数学和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点、难点: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建立1公顷的数感。
教、学具: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硬纸片若干。挂图或投影。米尺一把。
课前体验:围一围100平方米,走一走1公顷。
教学过程:
一、旧知唤醒:
1、我们学过哪些面积单位?说一说它们具体的大小。
(橡皮1个面的面积、课桌面、教室地面面积)
2、贴图:知道1平方厘米是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1平方分米是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1平方米是边长1米的正方形。
3、演示: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0000平方厘米
二、新课展开:
1、读收集的信息:
篮球场的面积大约是400平方米。
冈东小学的面积约2公顷。
中华世纪坛的面积约4﹒5公顷。
常州天目湖占地约4000公顷。
读了这组信息你有什么体会?
(面积大一点的可以用公顷作单位)
2、1公顷有多大?结合课前步测来体会描述。
板书:边长1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积是1公顷。
3、算一算1公顷有多少平方米?(学生算)
板书:100×100=10000平方米
1公顷=10000平方米
书上是怎么说1公顷的?(学生自学后交流)
4、想一想:
①用1平方米的纸去铺1公顷要多少张?
你是怎么想的?
②课前我们围的边长10米的正方形有多大?头脑里想出来了吗?
把它2个、3个、4个……10个拼起来拼成多少,够不够1公顷?
5、找一找,议一议:
我们的教室里有没有公顷?
1公顷大概相当于几个教室的大小?多少个篮球场大约是1公顷?
你觉得生活中还有什么面积可以用公顷作单位?
三、练习拓展:
1、82页试一试、练一练。
2、用合适的单位填空(口述)
橡皮上面的面积约6()冈东小学的面积约20000()
黑板的面积约4()天安门广场占地约4()
3、广告真实吗?
绿阳小区面积12公顷,公共设施1﹒5公顷、绿化5公顷,聪聪估房屋75幢,每幢长80米,宽10米。
四、总结作业:
练习十四1、2、3、4题
认识口教案 篇12
(1).能认识钟表。
(2).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时间。
(3).能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时间有关的简单问题。
教材84页设计了一副妈妈叫孩子起床的情境图,帮助学生认识钟面和电子表。学生每天都会经历妈妈叫自己起床的过程,一看到这幅图,就会联想到早晨起床的情景。学生在自己熟悉的生活情境里,会很自然的去感受那是早上七时。教材第84页下半部分,将钟面和电子表表示时间的方式对照出现,使学生认识整时。
1.认识钟面,能区分时针、分针。
1.会通过钟表感知钟表的几个特点,会说出分针、时针。
2.通过说自己见过的不同形状的钟表,学生了解钟表与生活密切相连会认读整时。
1. 《认识钟表》是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内容,它是学生建立时间观念的初次尝试。教材以一个孩子小明一天的学习生活场景作为学习的线索。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认识整时。它是本单元的重点,也为今后学习有关时分的知识奠定基础。
2. 本节课流程:谜语导入 认识钟表 练习拨钟 课堂总结3. 本节课重点:正确读写闹钟上的整时。
2.出示教科书第84页上的学生起床图,提问:这位同学在做什么呢?(在起床)你们早晨都在什么时间起床?(同学们会说出不同的时间)我们要向这位同学学习,听到闹钟响了就要马上起床,不要睡懒觉。那么你们自己会看钟表吗?
1.认识闹钟。
2.谈谈闹钟的作用。
教学新知1.初步认识钟面。
教师:请同学们拿出学具钟表,仔细观察钟面上都有什么?教师:这两根针有什么特点?教师:同学们观察得很认真,现在请同学们观察这个钟面。教师拿着实物钟表,边演示边说:这根又细又长的针叫分针,又短又粗的针叫时针;钟面上有1到12这12个数,还有12个格
2.认识整时。
。
教师:你看它的分针都指向几?都朝上指着几?生:12整理归纳:当钟面上的分针指向几,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
(3)对比6时和12时,你有什么发现?
1.认识钟面。
这根又细又长的针叫分针,又短又粗的针叫时针;钟面上有1到12这12个数,还有12个格
4、同样是10时,为什么做的事情却不一样?
小编推荐
幼儿认识1教案
在上课之前,准备好所需的教案和课件是非常重要的。每位老师都要花时间撰写教案和制作课件,因为教案是传授知识的有效工具。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幼儿认识1教案”的范文,请收藏本网页链接,以免错过重要内容!
幼儿认识1教案【篇1】
《各种各样的树》教案1
教学目标:
1、让幼儿仔细观察各种树的特征,使幼儿知道各种不同的树,它们的树叶、树杆各不相同。
2、通过观察活动,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的观察兴趣。
教学准备:
1、组织幼儿参观各种树木。
2、标本若干或图片若干。
3、绘画用品。
教学过程:
一、观察活动。
组织幼儿走去园门到公路旁,小学里去观看各种树木,要求幼儿能按照一定的顺序细致地观察树木的根、茎、叶。
二、分组讨论。
组织幼儿回到活动室,进行分组讨论以下内容:
1、你在外面看到了什么树?它是什么样子的,说说它的特征,(它长的是什么样子它的主杆是怎么样的是什么颜色?树枝是怎样的,树叶长的象什么?是什么颜色)
2、你还看到了什么树有什么特征?
3、除了我们刚才看到的树木,你还在哪里看到什么树木?
三、大组活动:
针对以上内容请各组派小朋友在班级里进行大组发言。这次要求小朋友能比较各种各样的树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都有根树干、树枝、树叶。不同点:可以从颜色上分,可以从特征上分有高矮粗细之分……)
四、说说树木的作用,教育孩子爱护小树苗,
五、画树:要求小朋友把自己最喜欢的树木画下来。
幼儿认识1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知道月亮是会变化的,中秋节的月亮是圆的。
2、在教师的引导下,尝试学习围绕主题“月亮”进行谈话。
3、喜欢与同伴交谈,并安静地倾听同伴说话。
活动准备:
。
2、有关中秋赏月的1幅图画。
教学挂图、磁带、CD、练习册。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2、因为昨天是8月15中秋佳节,每个人的家里都有圆圆的月饼吃,圆圆的月饼又香又甜真好吃。
二、幼儿欣赏中秋节的图画。
2、幼儿分组讨论,教师参与指导,提醒幼儿安静地倾听同伴说话。
教师:一个小朋友在说话的时候,其他小朋友要安静地听他说,等他说完以后再补充。
3、教师边出示月亮的图片边请幼儿回答:月亮有时候是圆圆的,有的时候是弯弯的。
4、教师完整地朗诵一遍儿歌。
教师: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一首关于月亮的儿歌。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提醒小朋友仔细倾听)
三、幼儿学习儿歌。
2、儿歌里面说中秋到,月儿圆圆庆国庆,那是因为我们国家的国庆节马上就要到了。
3、教师:我们一起来念一念这首儿歌。根据幼儿对儿歌的熟悉度,可重复几次。
4、幼儿集体念一遍儿歌。
小朋友们真棒!我们知道了中秋节的时候,月亮是圆圆的,圆圆的月亮就像我们的小圆脸。
四、幼儿画一画月亮。
教师:请小朋友们在练习册上画一个你喜欢的月亮。
幼儿传书(老师继续教孩子学习传书)
幼儿认识1教案【篇3】
2、能用语言简单讲述操作过程和结果。
3、培养幼儿对自然界探究的欲望,感受对生活的乐趣。
每组红、绿、黄三种颜色的篮子各一个,大、小篮子各一个,树叶若干。
今天老师为小朋友学本领准备了一样东西,这种东西小蚂蚁用它来做小船,小蟋蟀用它来做帐篷,它还可以用来做肥料,它是什么?谁猜出来了?
二、探索方法。
1、出示形状、大小不同的树叶,请小朋友把它们分一分,放到篮子里。
2、指名上台演示分类方法,并说说分类的过程。
三、进入情境,实物操作。
1、师:教室的外面有好多树叶掉下来了,我们去拾一些回来,分一分类,好吗?带小朋友去捡树叶(教师制作的学具)。
2、幼儿分小组进行分类,尝试用不同的分类方法进行分类,教师引导幼儿从篮子的颜色、大小引导幼儿整理归类。
1、教师戴上小蚯蚓头饰,请小朋友和小蚯蚓一起送不同种类的树叶肥料回家。
2、唱《树叶歌》后与树叶告别。
幼儿认识1教案【篇4】
幼儿认识形状的教案
引言:
幼儿时期是认识世界的重要阶段,而形状是他们认识世界的基础。通过教学,幼儿能够认识不同的形状,并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这些知识。本文将详细介绍一份幼儿认识形状的教案,通过生动的教学方式,帮助幼儿掌握形状的概念。
1. 目标:
- 认识基本的形状,如圆形、方形、三角形等;
- 能够描述不同形状的特点;
- 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识别不同形状的物体;
- 能够通过游戏和手工制作等活动巩固所学的形状知识。
2. 教学准备:
- 形状图片,如圆形的球、方形的盒子、三角形的旗帜等;
- 形状模型,如塑料圆球、木制方块、纸制三角形;
- 形状卡片,每个卡片上有一个形状的图片和名称。
3. 教学活动:
- 活动1:形状观察
- 准备形状图片,向幼儿展示不同的形状,让幼儿观察并描述形状的特点。例如,指着圆形的图片问孩子:“这是什么形状?”孩子回答“圆形”,然后引导孩子描述圆形的特点,如“没有边,边界是弧线”;然后依次展示其他形状。
- 给孩子展示一个形状图片后,让他们在一块宽大而平整的表面上用手指模仿形状的轮廓。
- 活动2:形状识别游戏
- 准备形状卡片,将卡片洗匀后放在桌子上,向幼儿解释规则。每次抽出一张卡片,幼儿应该快速识别卡片上的形状,并喊出其名称。可以设置计时器,看谁能在规定时间内识别最多的形状。
- 活动3:形状制作
- 准备形状模型,让每个幼儿取一个模型。然后给他们提供一些纸和涂料等材料,鼓励他们将这些材料用于装饰和制作模型。
- 引导幼儿用纸板或纸杯等材料,手工制作不同形状的模型。例如,可以通过剪裁纸板制作圆形的风车、方形的房子和三角形的帐篷等。
- 活动4:形状探寻
- 带领幼儿进行户外形状探寻活动,引导他们观察周围环境中不同形状的物体。在花坛里找圆形的花盆,在教室里找方形的书桌,在操场上找三角形的旗帜等。鼓励幼儿与他人分享他们所发现的形状。
- 活动5:形状配对
- 准备一系列形状卡片,将卡片分成两份。把其中一份的卡片洗匀,然后将另一份的卡片发给幼儿一个个地配对。每当幼儿成功配对一对形状时,表扬他们。
4. 结束活动:
- 活动1的结束可以将形状图片贴在墙上,供幼儿参考。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寻找不同形状的物体,并观察和描述这些形状的特点。
- 活动2到5的结束可以进行小组或个人展示,让幼儿展示他们制作的形状模型或讲述他们所观察到的不同形状的物体。
结论:
通过本教案中的各种活动,幼儿将能够认识和理解不同形状的概念,并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应用。这样的教学方式生动有趣,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同时也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形状识别能力。相信通过这份教案的实施,幼儿们将对形状有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幼儿认识1教案【篇5】
幼儿园大班认识半点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认识半点的形状和大小。
2. 熟悉半点的位置和特点。
3. 能够运用半点进行简单的计数和量比较。
4.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
二、教学准备
1. 教具:半点模型、色彩鲜明的小球。
2. 素材:绘本《小动物的半点旅行》、半点课件。
3. 辅助工具:手指指示器。
三、教学活动
活动一:半点探寻者
1. 老师出示半点模型并与幼儿解释半点是什么,引导幼儿观察模型形状和大小。
2. 指导幼儿使用手指指示器寻找环境中的物体,分辨其中哪些是圆形,哪些是半圆形。
3. 老师展示一些半圆形的物体图片,让幼儿通过指示器圈出半圆形的部分。
4. 老师出示不同大小的半点模型,引导幼儿思考、比较大小。
活动二:半点绘画
1. 请幼儿把手放在纸上,让老师在手的一侧迅速画一条直线,然后把纸对折,展示给幼儿看。
2. 让幼儿观察对折后的形状,向幼儿解释这是半点的形状,与他们手指的形状相似。
3. 给幼儿提供彩色纸和蜡笔,引导他们用半点形状进行自由创作。
活动三:半点计数
1. 老师出示一颗半点模型,并告诉幼儿半点由两个半圆组成。
2. 让幼儿用手指指示器点数,每点一次数一颗半点。
3. 老师在黑板上绘制半点图形,并在每个半点中标注数字,让幼儿通过手指指示器指出正确的数字。
活动四:半点动物园
1. 借助绘本《小动物的半点旅行》,让幼儿通过观察图片发现半点的应用。
2. 老师用半点模型组织幼儿进行游戏,指导幼儿用半点模型搭建小动物园。
3. 幼儿可以自由选择半点模型并搭建在指定区域,让他们观察和描述搭建过程中的难点和方法。
四、教学评估
1. 观察幼儿是否能够正确辨别半点形状和大小,并说出半点的特点。
2. 检查幼儿在活动中是否能够运用半点进行简单计数和量比较。
3. 观察幼儿在半点绘画和搭建小动物园的过程中,是否能够运用半点正确地进行操作。
五、课后延伸
1. 让幼儿在家中观察和寻找半圆形的物体,并记录下来。
2. 给幼儿提供一些游戏,让他们通过游戏的方式巩固对半点的认识。
3. 引导幼儿制作简易的半点教具,如用纸板切割出半圆形,通过搭建模型或拼图等方式进行游戏。
这个教案的目标是帮助幼儿认识半点的形状和大小,熟悉半点的位置和特点,并能够运用半点进行简单的计数和量比较。通过活动的方式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教学活动包括半点探寻者、半点绘画、半点计数和半点动物园等。在每个活动中,幼儿将通过观察、探索和操作来逐渐掌握半点的概念和运用。教师将通过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来评估他们的学习情况,并提供相应的延伸活动以巩固和拓展知识。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幼儿们将逐步建立起对半点的认知和理解。
幼儿认识1教案【篇6】
农场里的小动物
活动目标:
1.指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在说出不同动物叫声的`基础上初步认识象声词。
2.通过游戏的形式,进一步提高幼儿对学习汉字的兴趣。
活动准备:
1.课件-动画片:我爱农场小动物(我爱小狗)
2.课件-幻灯片:夏天的识字树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今天农场里的动物朋友邀请我们到农场去做客,你们高兴吗?
二、展??
1.动画片《我爱农场小动物》,激发兴趣。
(1)在农场里有哪些小动物?
(小狗,小猫,小猪,老牛)
要求幼儿完整回答问题
(2)它们是怎样叫的?
引导幼儿学一学动物的叫声.
2.游戏:小动物在哪里?
(1)教师做动作并问:小狗小狗在哪里?
幼儿回答:汪汪汪在这里。
出示识字卡:汪
(2)教师做动作并问:小猫小猫在哪里?
幼儿回答:喵喵喵在这里。
出示识字卡:喵
(3)教师做动作并问:小羊小羊在哪里?
幼儿回答:咩咩咩咩在这里。
出示识字卡:咩
(4)教师做动作并问:小鸡小鸡在哪里?
幼儿回答:叽叽叽在这里。
出示识字卡:叽
3.引导幼儿观察汉字,启发幼儿读一读动物叫声的汉字。
4.动画片里除了农场和小动物还有什么?
课件:识字树
指导幼儿根据根据识字树上的图案,认读汉字。
这里还有一些汉子呢,你能猜出这个汉字念什么吗?(认读)
小结:我们一起完整地说说这些汉字吧!这些汉字你们都记住了吗?
三,结束
幼儿指认汉字
小朋友,我们再看一遍动画片,哪一个小动物出现,你们就指出哪一个小动物叫声的识字卡,好吗?
幼儿认识1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了解季节的变化,感受四季的色彩美。
2.鼓励幼儿选择观察到的四季的色彩进行拓印。
3.在创作时体验色彩和图案对称带来的均衡美感。
4.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彩色纸、水粉颜料、四季的图片、棉签、抹布。
知识经验准备:幼儿理解相邻色,体验同种色(1.柠檬黄、中黄、蛋黄、土黄、橘黄;2.大红、朱红、深红、土红、橘红;3.熟褐、赭石、棕色;4.深绿、翠绿、草绿、橄榄绿、墨绿;5.普兰、群青、紫罗兰、胡兰等);观察四季色彩的变化,欣赏视频后观察自然风景的图片。教师自身需要了解色彩搭配的基础知识,准备几组同种色调的调和好的水粉颜料。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谈话导入
小朋友们一年四季中你最喜欢什么季节?为什么?
每个季节带给我们不一样的感受。小朋友想一想你最喜欢的季节什么颜色呢?
幼儿答:春天:绿色、红色、黄色……夏天:黄色、红色、蓝色……秋天:黄色、红色……冬天:蓝色、白色……
(预设:如果孩子只说了三个季节,老师要指出第四个季节)
2.欣赏图片
过度:小朋友们说的都很好,老师这里也有几张图片,请你根据它的颜色猜一猜它们都是什么季节。(出示8张图片)知识点了解四季突出的色彩
(边看图片边问怎么看出是四季)
小结:每个季节都有自己的色彩。每个季节都有自己的色彩,春天的色彩鲜艳清新,夏天的色彩浓烈,秋天四处都是金黄的,冬天白雪盖地,真漂亮。
二、示范
这么美丽的四季让我们用手里的颜料把它们留在画纸上。
选择一种色彩,想一想它是哪个季节?示范:把颜料倒入盘中,这边到一点那边倒一点,找到与这个季节对应的色彩(黄色)。示范:这边倒一点那边倒一点。也可以留白。
把纸盖在颜料,轻轻按一按,慢慢掀起来。
哇,我们用色彩把这个季节留在画纸上。你们来试试。
三、幼儿操作
1.幼儿选色拓印,教师巡回指导
重点:选择和季节对应的颜色进行拓印。
选择你喜欢季节对应的颜色,颜料轻轻倒在盘子里,注意颜色这边倒一点那边倒一点。
双手拿着画质纸的两边盖在颜料上,轻轻按一按、慢慢拿起来。
四季美丽的色彩就跑到纸上去了。把拓印好的画纸放在一边晾一晾。
(预设:老师关注孩子倒颜色是否均匀及时指导。例如小朋友把颜色都倒在一起)
2.教师示范借形想象
看一看,老师拓印的色块中藏着什么小动物?(幼儿答)我选用黑色勾画。也可以用白色来勾画。谁能帮我画出它的眼睛。
我们把它找出来。先用不一样的颜色勾画出动物的身体。
然后再画上眼睛、鼻子、嘴巴和身上的花纹。你们也来大胆的试试吧
3.幼儿借形想象并添画
难点:借形想象画出动物,并表现动物的特征。
记得先用白色或者黑色来勾边,找出动物的身体。
再找一找动物的眼睛在哪里?把它画出来。
添画动物的鼻子、嘴巴及身上的皮毛花纹。
画得不像也没有关系
想一想他们在哪里?干什么?
动物们生活在草原上、森林里、动物园里,给他们画上漂亮的背景。
四、作品评价
你留住了哪个季节?
画面里藏着许多小动物,你都发现啦!
你留住的春天里动物最多,想象力真丰富。
幼儿认识1教案【篇8】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认识斑马线的作用,了解斑马线在交通安全中的重要性。
2、引导幼儿有过马路走斑马线的意识,做个遵守交通规则的好孩子。
活动准备:
背景图(马路)、斑马图片、斑马线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1、讲述故事有一群快乐的主动放慢了速度。
1)今天有小动物到我们班级来,他们要给我们说个好听的故事。故事的名字是《马路上的斑马线》。
2)小动物们是怎么过马路的?(坐在斑马叔叔的背上,让斑马叔叔驮着过马路)
3)可是斑马叔叔每天这么背小动物过马路,他多累啊,你们有没有好办法?(幼儿想办法)
4)你们想了很多好办法,小动物们也想到好办法了,让我们来听听他们的办法。
2、讲述故事
聪明的小猴子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就一点也不害怕了。
小班认识0教案
我作为一位读者,认为“小班认识0教案”这篇文章绝对是佳作中的佳作。这篇文章一定能对您有所帮助。对于每位老师来说,提前规划好每节课的教学课件可谓是至关重要。要写好教案课件,需要具备基本功。教案不仅对提高教师的教育和教学规范化和制度化有着很大的帮助。
小班认识0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感知红、黄、蓝、绿4种颜色,对颜色感兴趣。
2、体验游戏的快乐。
活动重点、难点
让幼儿在活动中感识颜色,激发幼儿对各种颜色不同玩法。
活动准备
塑料篮子(红、黄、蓝、绿)4个、塑料果蔬模型(红、黄、蓝、绿)若干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
(出示一个大盒子)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一份礼物,请小朋友猜猜盒子里面有什么呢?(幼儿自由谈)
二、观察交流
1、(围坐)
师:孩子们,我们一起来看看,老师拿的是什么东西?(从盒子里拿出实物西红柿,引导幼儿说出实物的名称、颜色)
(幼儿可集体自由说说:也可请个别幼儿说一说、认一认)
(幼儿讨论还有什么东西是红色的)
2、出示第二种实物,香蕉
师:孩子们说说它是什么,像什么(引导幼儿说出实物名称、颜色)
(幼儿讨论,展开想像。)老师肯定每个幼儿的想法。
3、出示第3、第4个实物(绿色的大树叶、蓝色的杯子)
三、游戏
1、出示红、黄、蓝、绿四个塑料篮子。(引导幼儿说出它们的颜色。)
师:现在请小朋友每人拿一个水果或一种蔬菜(幼儿自由拿)
(个别提问幼儿手上拿的是什么颜色的水果或蔬菜。)
2、师:老师手上拿的是红色的西红柿,谁手上拿的东西也是红色的请站到老师这里来。(引导幼儿再次说出各自拿的是红色的XX。)
3、以同样的方法,让幼儿辨认自己所拿的东西认黄色、蓝色、绿色。
师:我们要把果宝宝,菜宝宝送回它们的家,谁手上抓的是红色的水果或蔬菜就送到红色的篮子,拿着黄色水果或蔬菜的就送到黄色的篮子,拿着蓝色的水果或蔬菜就送到蓝色的篮子,拿着绿色的水果或蔬菜就送到绿色的篮子。
——放背景音乐《丰收》,活动在歌声中结束。
小班认识0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会避免受伤。
2、培养幼儿互相关心、互相助的好品质。
3、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4、培养幼儿动脑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培养幼儿胆发言,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受伤的事例图片
活动过程:
1、启发幼儿结合生活经验,谈谈有关烧伤、烫伤、破伤的情况
教师:小朋友你们有没有不小心被烫伤、烧伤或者是摔到跌破、划破过呢?那是怎么样的呢?有什么感觉?
2、教师引导幼儿通过讨论的方法了解应该怎样避免受伤
(1)教师鼓励幼儿讨论预防烧伤、烫伤、破伤的方法:小朋友有时候会不小心受伤,那我们平时应该怎样做才能避免受伤呢?(教师提供时间给幼儿结伴讨论,同时深入到幼儿的讨论当中,听听幼儿们说的有关情况是怎样的。)
(2)教师用提问的方式助幼儿巩固记住平时生活中应记住的问题:中午老师在盛午饭的时候小朋友能不能靠近?能不能在教室里面跑跳呢?在平时能不能乱跑?玩耍得很过分呢?妈妈煮饭时能不能站在旁边呢?能不能玩火?能不能玩尖利的东西?
3、教师向幼儿简单介绍受伤后自救的方法
(1)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如果人不在身边,你或者别人受伤后,你该怎样做?
(2)教师总结:如果烧伤、烫伤,可以把伤口露在外面,用冷水冲洗,然后马上请人忙等。
4、总结评价,结束活动。
小班认识0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在游戏活动中,通过视觉、听觉、触摸觉等感知1和许多; 了解1和
许多的关系,知道“许多”可以分成一个一个,一个一个合起来是许多。
2、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许多红萝卜,一个白萝卜,兔子玩具一个,黑板上布置一扇门,门里面
有许多小兔图片,花生米一斤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
“今天我们教室里有谁来了啊?”(幼答:老师)
“有几个老师?”(幼答:有许多老师)
“呜呜呜……我也要到小三班来”
“咦!是谁哭了啊?”
“谁来了?” (师出示玩具小兔)
“有几只小兔”(幼答:1只小兔)
二、用听觉、视觉及动作感知、掌握“1”和“许多”
“今天兔妈妈要与小朋友做游戏。我们来看看,这里有谁?”
!、师指着黑板上的门,并打开,引导幼儿观察:
“有谁?”(有小兔)
“有几只小兔?”(有许多小兔)
“它们都一样吗?”(不一样,有1只小黑兔,有许多小白兔。)
2、小兔要和你们玩拍手游戏:老师指着一只小黑兔,小朋友就拍一下手;指着许多小白兔,你就拍许多下;说停,你就赶快把小手放好。
游戏后,问:“你拍了几下手?”(我拍了一下手,我拍了许多下手)让幼儿集体、个别练习。
3、改变游戏玩法,进一步感知“1”和“许多”如:听铃声拍手,听铃声跺脚。
4、 看图判断1和许多如:出示有1个实物的图片幼儿蹲下;出示有许多实物的图片,幼儿起立。
三、指导幼儿亲自参加分和操作活动,感知“1”和“许多”之间的关系。(许多个物体可以分成一个一个的物体,一个一个的物体合起来成为许多个物体。)
小兔肚子饿了,兔妈妈要去拔萝卜了。(师把黑板上的“门”关好,请小兔在家里别开门。)
1、 观察萝卜,寻找1和许多
教师指着菜园问:“这里有多少萝卜?”(许多萝卜)
“这些萝卜都一样吗?”(不一样)(有一个大萝卜,有一个白萝卜,有许多红萝卜)
2、 拔萝卜
幼儿帮小兔每人去拔1个萝卜,“你拔了几个萝卜”(1个)
教师小结:菜园里有许多萝卜,每人拔一个,菜园里一个萝卜都没有了,许多萝卜分成了1个、1个、1个……
3、 送萝卜
幼儿唱歌请黑板上的兔子开门,并告诉兔子“我给你送萝卜来了,我送你一个萝卜。”
幼儿把1个1个萝卜都送到小兔家里去。
师小结:小朋友把1个1个萝卜送来,小兔有许多萝卜了。
四、小兔请客
1、 摸摸说说
小兔:“谢谢小朋友把一个一个萝卜送来,使我有了许多萝卜。我要请你们吃花生米。请老师来分,大家闭上眼睛,仔细摸摸手上有几颗花生米,摸好后举手告诉大家。”先分给幼儿每人一颗,让幼儿说:“我有1颗花生米。”再分给幼儿每人一把,防在盘子里。让幼儿说:“我有许多花生米。”
2、 吃花生米
请幼儿一颗一颗的吃。等吃完后问:“你们现在还有花生米吗?”“1颗也没有了”
3、谢谢小兔,把1只兔妈妈和许多小兔送回家,再见。
小班认识0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知道自己的小手能干好多事情,能说出手指的名称,初步培养幼儿动手的兴趣及能力。
(2)能根据歌曲内容进行表演。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5)让幼儿能在集体面前大胆表演、表现自己。
活动准备
1、做手指套10个分别画有爸爸妈妈哥哥姐姐弟弟
2、《五指歌》碟片及磁带。
活动过程
1、出示全家福照片问:小朋友,你们都有自己的家家里有谁呢?幼儿回答师总结:家里有爸爸妈妈我还有爷爷奶奶,我们的手指也组成了两个家,他们家里有谁呢?你们想知道吗?(边说边戴上手指套)
(伸出双手)“奥他们的家里有爸爸妈妈哥哥姐姐弟弟边说边勾动左右手的大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
他们两家人非常友好互相帮助帮我们做了好多事(做神秘状)小朋友手指在说话呢,让老师来听听他们在说什么(作倾听状)奥他们在说小朋友都有好听的名字,可是我们没有名字那就让我们一起来给手指起个名字好吗?
2、师:(伸出大拇指)爸爸是家里最大的,我们就叫他大拇指吧(幼儿学说大拇指)
(伸出食指)妈妈就在爸爸的旁边每天给孩子做好多好吃的食品,就叫他食指吧!(幼儿学说食指)
(伸出中指)哥哥在爸爸妈妈和姐姐中间他的个子最高就叫他中指吧(学说中指)
(伸出无名指)给姐姐起个什么名字?咱们一起动动脑筋(做思考状)姐姐可不能没有名字啊哎小朋友没有就是无那就叫它无名指吧,(学说无名指)
(伸出小指)弟弟最小我们就叫他小指吧(学说小指)
3、游戏:玩手指
师:小朋友现在手指都只有自己的名字了他们可高兴了,不过他们还有个要求要考考我们,看谁把他们的名字记住了。
(1)教师伸手指请全体幼儿说出它是谁?叫什么?
如"它是妈妈叫食指”它是弟弟叫小指。
(2)引导幼儿按教师指令让某个手指"弯下去”或“站起来”练习手指的灵活性。
4、歌表演《五指歌》
师:小朋友你们都记住了手指的名字,你们还知道吗?手指一家人和小朋友一样可勤快了,能干许多许多的事情,下面就请小朋友猜一猜他们的家人都在做什么?
(1)教师分别做开汽车洗衣服拍皮球跳舞敲鼓的动作引导幼儿猜教幼儿学说歌词
(2)边唱边示范动作表演
(3)分句教唱歌曲指导幼儿一起表演动作
(4)分角色表演
幼儿分别扮演爸爸妈妈哥哥姐姐弟弟边唱边表演。
活动延伸
1、在一日活动中让幼儿反复练习伸手指说指名
2、开展“我的小手真能干”的活动鼓励幼儿用自己的小手在家里为爸爸妈妈服务为自己服务为集体服务。
活动反思
在整个活动中,追求一种“宽松、自然、科学、愉快”的活动氛围,让孩子在合作中成长,在分享中体验快乐,在成长中拥有自信。活动基本达到预定的目标,孩子们在活动中的积极性很高。如果在这个活动中设计一些能抓住某件事物或某个现象来重点让孩子观察、探讨其变化的环节,活动效果会更加突出,并会让延伸活动更加丰富。
小班认识0教案(篇5)
电脑活动:认识电脑
教学内容:认识电脑——第1课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认识电脑的几种类型
2、认识电脑由哪几部分组成
教学重点与难点:
电脑的分类和组成
教学准备:
电脑实物、挂图
教学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问):同学们,你们看见过电脑吗?家里有电脑吗?它们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轮流发言)
导入课题:认识电脑
二、新授
1、电脑分类
教师展示实物、挂图
师述: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就是各种电脑,一般说来,常见的电脑有: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大型电脑、掌上电脑等等。现在在老师的这张挂图上,请你们来看一下,它们分别属于哪种?
学生发言
师问:除了上面的,同学们还看到过哪些呢?
生交流
2、电脑组成部分
师述:上面我们看到了电脑可以分成很多种类。其实在我们平时最常见到的是台式电脑,也就是许多同学家中所使用的。现在大家看到的就是一台台式电脑;
教师展示实物、挂图
引导学生观察台式电脑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启发学生通过观察,想想它的每一部分和我们人的一些部分能否对应起来?
学生相互讨论
师归纳:实例讲解
台式电脑包括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器、音箱、打印机等几部分。
学生分别认识各部分并了解其名称
三、小结
今天我们通过看实物和挂图,了解了电脑的分类和组成部分,老师请同学们回去想一想,电脑的各个部分都有些什么作用呢?
小班认识0教案(篇6)
2、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初步掌握涂刷的方法,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
2、铅画纸卡片若干,卡片上用白色油画棒画有各种玩具。
活动过程:
1、出示玩具,请幼儿挑选一件自己喜欢的玩具自由玩耍。
(1)“今天,陶老师要带小朋友去一个好玩的地方,想不想去?”
(2)“哇!到了,是玩具城。里面有很多的玩具,现在跟陶老师进去看看吧。”
(3)“这么多好玩的玩具,想玩吗?现在你可以去选一样你最喜欢的玩具玩一玩,还可以向你的好朋友介绍一下你的玩具,这么好玩的玩具叫什么名字?是什么颜色的?”
2、请个别幼儿拿着玩具告诉大家,玩具的名称及颜色。
3、出示天线宝宝波儿,展示红颜色。
(1)[小波走出来]“快看,谁来了?小波也来玩具城了。”’
(2)“波儿你今天穿的衣服可真漂亮。这么漂亮的衣服是什么颜色的?你有没有红色的玩具呀?”
4、扩展幼儿思维,鼓励幼儿大胆发言。
“你们除了有红色的玩具,你还在哪里见过红颜色?”
5、游戏“捉迷藏”。
(1)“玩具城的玩具宝宝想跟小朋友玩一个捉迷藏的游戏,你们玩不玩?”
(2)“那请小朋友跟陶老师低下头,蒙上眼睛,等老师数完十,玩具宝宝都会藏起来,然后请小朋友去找一找,找到后说说你找到了什么玩具,在那里找到的?”
(3)幼儿玩游戏“捉迷藏”,幼儿介绍自己找到的玩具。
(4)“想不想再玩依次。不过这次玩具宝宝说要给小朋友提个要求,去找红色的玩具。”
(5)幼儿第二次游戏。
6、游戏“洗相片”。
(1)“上次,我们还给好多玩具拍了照。今天,我们把它洗出来看看,好不好?”
(2)“老师已经把小朋友拍的底片放在了桌子上,还给小朋友准备了洗照片的红色颜料,洗照片的时候用毛笔蘸上红色颜料在你的底片上来回的刷,注意刷的时候要顺一个方向,全部刷满后,你拍的照片就洗出来了。”
(3)老师边讲边示范“看看,陶老师拍的好看吗?“
(4)辅导幼儿洗照片,鼓励幼儿大胆尝试。
“现在请你们把你们的照片洗出来让大家看看,洗的时候注意刷的方法,还要保持桌子、身上的干净。”
(5)幼儿操作,老师指导。
7、自由探索。鼓励幼儿到户外去寻找漂亮的红颜色。
“拍的真好,我们幼儿园里还有好多红色的玩具,现在请小朋友跟老师到外面去找一找,然后把它拍下来。
小班认识0教案(篇7)
一、游戏目标:
1、训练爬、跑等动作技能。
2、练习遇到火险时的自救方法,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意识。
3、增强安全意识,克制自己的好奇心,不去危险的地方玩耍。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
二、游戏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了解防火的相关知识,知道如何自救。
2、物质准备:地垫2组、盛满水的塑料容器2个、毛巾与幼儿人数相等,小锤子2个,鼓1个。
三、游戏玩法:
把幼儿分成2组,当幼儿听到鼓声时,每组第一名幼儿迅速跑到毛巾处,拿起一条毛巾,跑到盛满水的容器面前,把毛巾沾湿后捂住嘴巴和鼻子,趴到地垫上匍匐前进,到达终点后用锤子敲一下小鼓,下一名幼儿再开始游戏。
四、游戏规则:
1、每个组员都要在听到鼓声后才能出发。
2、必须用毛巾捂住嘴和鼻在地垫上爬行。
五、延伸活动:
可在游戏后开展真正的防火演习活动
小班认识0教案(篇8)
活动目标:
1、观察图片了解认识剑、棍、刀的结构特征,并能准确说出这些兵器的名字。(重点)
2、幼儿初步学习使用兵器方法尝试做武术动作。(难点)
活动准备:
图片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活动
小朋友,你认识兵器吗?你认识什么兵器呢?今天老师也带来了几种兵器,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吧。
二、出示图片,认识刀、棍、剑,并了解兵器的结构
这是什么?刀由那几部分组成。(刀身、刀刃、刀背、刀柄)这是什么?剑是由那几部分组成。(剑身、剑刃、剑柄)这是什么?剑在那里?刀在那里?棍在你那里?
三、了解兵器的使用方法
这些兵器应该怎么用呢?谁愿意来试一试?
四、幼儿使用兵器尝试做武术动作
五、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幼儿通过观察图片中的兵器和真实的兵器模型,认识了刀和剑这两种兵器,能够说出他们的名字,知道使用的方法,孩子们对使用兵器时的武术动作最感兴趣,在讲述兵器的构成和使用方法的时候孩子们兴趣不怎么高,再次活动的时候可以为准备孩子多一些兵器,让孩子亲自玩一玩,效果可能更好。
小班认识0教案(篇9)
一、阅读绘本《123,数兔子》。
和幼儿共同阅读绘本《123,数兔子》,引领幼儿进入情境:兔妈妈生了好多兔宝宝,小兔子们好调皮呀,兔妈妈忙得照顾不过来,小朋友可以帮它照顾小兔子吗?那老师可要考考你们,看看你们有没有那个能力照顾小兔子。
二、感知5以内的数。
展示课件《点数5以内的物体》,引导幼儿感知5以内的数。
如,图中有几块面包,用数字几来表示。
三、游戏:照顾小兔子。
师:看来我们小朋友都很聪明,有能力照顾小兔子。那你们知道怎么照顾小兔子吗?
1、教师讲解操作规则,并清个别幼儿示范。
(1)领任务。
从盘子里选择一张任务卡(数卡),由任务卡决定要照顾几只小兔子,从盘子里挑选要照顾的兔子。
(2)给小兔子喂食物。
——小兔子肚子饿了,想吃东西了,我们给它们喂点食物吧!那我们应该喂几个萝卜呢?
——哦,对了,有几只兔子就喂几只萝卜。兔妈妈说了一只兔子吃一个萝卜就够了,吃多了肚子会不舒服的。
(3)给小兔子选衣服。
天好冷啊!兔妈妈给小兔子准备了好多衣服,我们给小兔子选衣服吧。
2、幼儿自主操作,教师指导。
观察幼儿的操作,并适时给予指导。做完任务的幼儿经教师检查后可以更换任务卡,继续操作。
3、教师根据幼儿操作情况小结。
四、和小兔子做游戏。
——看来小朋友把小兔子照顾得很好,小兔子想和你们做游戏,一起来玩吧!
教师带领幼儿边读儿歌,便表演。
附儿歌:小兔子
一只小兔蹦蹦跳,
两只小兔啃萝卜,
三只小兔荡秋千,
四只小兔转圈圈,
五只小兔拍手笑。
教学反思:
在执教的过程中缺少激情,数学本身就是枯燥的,那在教孩子新知识的时候,就需要老师以自己的激情带动孩子的学习,在今后的教学中这方面也要注意。
小班认识0教案(篇10)
为了培养孩子学会认真观察事物,认识事物的能力。并且学习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设计了一节认识水果的教学课。
1、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积极动脑的习惯。
2、通过比较,能够运用多种感官感知苹果、桔子的特征。
3、乐意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冰糖橙、苹果、梨、桔子若干;水果刀一把,盘子一只。
1、出示各种水果,让孩子说出它们的名称。
2、观察水果,说出它们的外部特征。
3、游戏:摸水果,增强孩子对各种水果的外部特征的感知。
4、观察水果的内部特征。
切开各种水果,让孩子观察水果的内部结构。
5、品尝水果。
(1)将切好的各种水果分别让孩子品尝,并说说其味道是什么样的?它们有什么不同?
(2)教师将孩子眼睛蒙住后, 让他们来品尝水果,然后请他们说一说吃的是什么水果。
小班认识0教案(篇11)
一.说教材:《小手比一比》是幼儿园小班数学内容,本节课要求幼儿对1.2.3这几个数能手口如一的点数,一般来说,3-4的幼儿对数的概念有一定的认识,让幼儿学习手口一致点数。可以为幼儿在今后学习数学打下基础。
四.说准备:
为了更好的进行教学,我为本次数学活动准本了:
五.说教法、学法:这一节课的数学是针对小班幼儿,他们的年龄小,爱动,爱玩儿,好奇心强,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据这一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我采用了愉快的数学方法。以游戏的形式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充分发挥幼儿对学习的积极性。为了更好地突出有幼儿的主体地位,在整个数学过程中,通过幼儿数一数,说一说,做一做多种形式,让幼儿积极动眼,动脑,动手,引导幼儿通过自己的学习经验来学习新知。积极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
六.活动程序:课堂教学是幼儿数学知识的获得,技能,技巧的形成,智力能力的发展,因此我设计了以下3个环节:
1.唱歌曲引起兴趣,在这个环节中说出1.2.3分别像什么,引发幼儿的好奇心,这样,幼儿对之就有了兴趣。
2.观察:这个环节中我出示的图片让幼儿观察他们像什么,然后说出是几
3.运用游戏,进入主题,在这个环节我利用老师和幼儿互动的游戏《我出几你念几》,《我来说你来比》,《看实物出手指》,自己动动手,根据实物说出1.2.3的数量。
这节课,我通过3各环节的教学设计指导幼儿观察游戏操作,获取新知,在教学过程中让幼儿动眼,动手,动脑为主的学习方法,是幼儿学习有兴趣,学有所获。
小班认识0教案(篇12)
活动目标:
我们联系的方式很多的,校信通(教学)、家园联系手册、老师的博客、园的网站、口头交流、电话交流、我的博客留言等等。
1.知道幼儿园里有许多小朋友,愿意和大家一起做游戏。
2.能关注到其他的小朋友,有了解同伴的愿望。
3.能比较大胆地在集体面前说出自己的姓名。
活动准备:
1.活动前幼儿自由地一起玩。
2.每个幼儿照片一张(将幼儿的照片制成PPT更好)。
3.阅读材料2《坐车》。
活动过程:
1、请幼儿在照片堆中找一找自己。
(1)出示全班幼儿的照片,引导幼儿在照片堆里找一找自己,说说自己在哪里?告诉我们你叫什么名字?
(2)幼儿找照片,并说:"我在这里,我叫XXX。"
2.请幼儿找一找自己的好朋友,并说说他在哪里。
(1)指认照片上一名幼儿。
提示语:找一找,说说照片上的小朋友在哪里?告诉我们他叫什么名字?
(2)指认座位旁的一名幼儿。
提示语:你座位旁的新朋友叫什么名字?找一找,他的照片在什么地方?
3.请幼儿找个新朋友做游戏。
(1)幼儿找个新朋友拉拉手,说说自己的名字,相互简单交流。
(2)和朋友一起唱歌《我爱我的幼儿园》。
活动建议与提示
方。指方法。学习语文没有捷径,但绝对是要讲方法的。方法因人而异,但原则是需遵循的。古人讲:工夫在诗外,很适合现在语文学习的现状。综观近几年来的高考,我们不难发现,要从课本中寻找到高考试卷的标准答案几乎是不可能的事,这也就是说,学习语文要灵活,不能死板,要以教材为参照,举一反三,活学活用。“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原指写文章的最佳状态,引用到这里就是指学习语文的感觉,只要有了这种感觉,你的语文水平也就真出来了。学习语文的方法还很多,此处我不多讲,在今后共同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还有更多的机会一起探讨,就此打住。
1.游戏时,可拍摄下幼儿交朋友时的录像。游戏结束后,与幼儿一起观看,讲述"我和谁一起玩游戏"。
2.对于胆小的幼儿,要鼓励他(她)大胆参与活动,如果幼儿不愿意,千万不要强求。
3.提供阅读材料2《坐车》,指导幼儿观察并回答图书中的问题。
认识季节的教案
认识季节的教案 篇1
认识季节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四季的变化及其特点;
2. 学生能够列举出各个季节的标志性天气和自然景观;
3. 学生能够用简单的句子谈论自己喜欢的季节和原因。
二、教学重点:
1. 学生能够准确地描述四个季节的特点;
2. 学生能够用简单句子谈论自己喜欢的季节。
三、教学难点:
学生能够用简单句子谈论自己喜欢的季节和原因。
四、教学准备:
1. 图片和PPT,展示各个季节的特点和景观;
2. 学生的小组作业,准备了关于四个季节的海报。
五、教学过程:
Step 1:导入
1. 教师出示四个季节标志性的图片,问学生图片中有什么特点。
2.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四季的特点和变化。
Step 2:听说训练
1. 教师播放季节的视频,让学生听视频中描述四季的特点。
2. 学生观看完视频后,教师和学生一起讨论视频中描述的四个季节的特点。
Step 3:阅读练习
1. 教师发放学生之前的小组作业——关于四个季节的海报。
2. 学生小组互相交流海报中的内容,并尝试合作完成一个全新的四季海报。
3. 每个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他们的新海报。其他学生可以提问和互动。
Step 4:表达训练
1. 教师和学生一起讨论自己喜欢的季节,并列出喜欢该季节的原因。
2. 学生分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季节,展开小组讨论,互相分享每个人喜欢该季节的不同原因。
3. 每个小组派代表上台讲述他们小组的讨论结果。
Step 5:拓展延伸
1. 教师给学生出示一些关于季节的谚语和俗语,让学生试着翻译并解释其中的意思。
2. 学生互相交流自己所了解的谚语和俗语,并讨论它们与季节的关系。
六、教学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四个季节的特点和变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能够用简单的句子描述四个季节。通过小组合作的海报制作和讨论,学生不仅锻炼了合作能力,还加深了对季节的认识。讨论自己喜欢的季节和原因,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通过谚语和俗语的讨论,学生扩展了对季节的认识,并培养了学生的文化素养。整个教学过程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和分享自己的想法,提高了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口语表达能力。
认识季节的教案 篇2
认识季节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识四季的特点和变化。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描述自己喜欢的季节。
3. 学生能够通过实地观察和探究,感受四季的美妙。
二、教学重点
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识四季的特点和变化。
三、教学难点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描述自己喜欢的季节。
四、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季节图片、四季变化图、四季特点表等。
2. 学生准备:绘画纸、彩色铅笔等。
五、教学过程
Step 1: 导入新课 (Introduction)
1. 教师出示季节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四季的名称。
2. 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四季的特点和变化。
Step 2: 学习新知 (Acquiring New Knowledge)
1. 教师出示四季变化图,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四季的特点。
2. 学生自由讨论四季的特点,并教师总结。
3. 教师出示四季特点表,让学生填写不同季节的特点。
Step 3: 巩固知识 (Reinforcement)
1. 教师出示一张季节图片,让学生详细描述这张图片表达的季节特点。
2. 学生互相交流并讨论,教师板书学生的描述。
Step 4: 运用知识 (Application)
1. 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季节进行深入研究。
2. 小组成员互相讨论并收集关于该季节的信息,包括天气、服装、活动等。
3. 小组成员利用绘画纸和彩色铅笔,创作一幅描绘该季节特点的画作。
4. 学生展示和分享自己的画作,并向全班介绍所选择的季节。
Step 5: 结束课堂 (Conclusion)
1. 教师让学生回顾今天所学的内容,并总结四季的特点和变化。
2. 教师布置下一堂课的预习作业。
六、教学延伸
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四季实地观察和探究,让学生亲身感受四季的美妙。可以安排秋游、春游等户外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来加深对四季的认识。
七、课后作业
请学生回家观察自己周围的季节变化并记录,下节课上来和全班分享。
通过以上的教学过程,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识四季的特点和变化,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描述自己喜欢的季节。同时通过实地观察和探究,学生能够深入感受四季的美妙。
认识季节的教案 篇3
认识季节是幼儿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主题,通过引导幼儿认识季节的变化,可以帮助他们建立时间感和空间感,培养观察力和感知力,提高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下面是一个关于认识季节的主题范文,供您参考。
标题:认识季节——四季变换的奥秘
一、引言
季节是大自然变化的周期,是地球公转和自转的结果。——在日常生活中,孩子们是否能够感知到四季的变换?我们可以通过教育活动,帮助孩子们认识季节的特点,了解季节的变化规律。接下来,我们将带领孩子们一起探索四季变换的奥秘。
二、教育目标
1. 认识四季的特点和变化规律,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和感知力。
2. 发展孩子们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3. 培养孩子们的环保意识,关注季节变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三、教育活动和教学方法
1. 季节变换观察活动:每个月都安排一个观察活动,引导孩子们观察周围环境的变化,记录观察结果。
2. 四季特点的讲解: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向孩子们介绍每个季节的特点和变化。
3. 绘画和手工制作:引导孩子们用画笔、颜料、纸张等材料,表达他们对季节的感受和理解。
4. 季节歌曲和故事:通过季节歌曲和故事,培养孩子们的音乐和语言表达能力。
5. 角色扮演和游戏活动:组织孩子们进行角色扮演和游戏活动,体验不同季节的特点和乐趣。
四、活动内容和分析
1. 观察春天的变化:教师带领孩子们在校园中观察春天的变化,引导他们注意花草的生长、树叶的绿化、天气的转暖等。回到教室后,教师展示春天的图片和视频,向孩子们介绍春天的特点和变化。然后,组织孩子们绘制春天的画作,表达他们对春天的感受。
2. 感受夏天的炎热:在夏季到来之际,教师带领孩子们观察夏天的特点,引导他们注意天气的炎热、雨水的多少、植物的茁壮等。通过观察和讨论,让孩子们了解夏天的特点和变化。接着,教师讲述夏天的故事,给孩子们听夏天的歌曲,培养他们的语言和音乐表达能力。
3. 探索秋天的变幻:在秋天到来之际,教师带领孩子们观察秋天的特点,引导他们注意天气的凉爽、树叶的变色、果实的成熟等。通过观察和讨论,让孩子们了解秋天的特点和变化。然后,教师引导孩子们制作秋天的手工作品,用树叶、果实等材料,表达他们对秋天的理解。
4. 迎接冬天的寒冷:在冬季到来之际,教师带领孩子们观察冬天的特点,引导他们注意天气的寒冷、雪花的飘落、动物的冬眠等。通过观察和讨论,让孩子们了解冬天的特点和变化。接着,教师带领孩子们进行冬天的游戏活动,如堆雪人、捕捉秋天的活动等。
五、结语
通过这样的认识季节的教学活动,希望孩子们能够深入了解四季变换的奥秘,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感知力,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让我们一起探索季节的奥秘,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与变化!
认识季节的教案 篇4
认识季节教案
引言:季节的轮回是自然界中的周期性变化,孩子从婴幼儿开始身体就会感受到自然的变化,而教育孩子认识季节,不仅有利于培养孩子对自然的敏感性,更有利于孩子发展各种生活技能和认知能力。
一、 教学目标
1、使孩子学会认识四季及其变化规律,区分不同季节的特征和重要节日。
2、让孩子理解季节变化与生活方式、季节主要植物的生长和变化、气象等的关系。
3、通过多元化的活动、游戏、体验、观察、互动等方法,提高孩子观察能力、感受力、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创造力等等,培养良好的生态意识和环保习惯。
二、 教学内容
一、春天(3月到5月中旬)
1、春天这个季节是一个新的开始,所有花朵、树木和草地都在春天开始恢复生机。
2、在春天里,天气变暖,体感逐渐舒适,可以减少穿的厚或多层的衣服,对于孩子们来说也开始玩水、玩泥土、户外散步、玩耍。
3、春天也是啄木鸟回巢季节,桃花、李花、梨花、樱花、银杏花等等的花大量绽放,春田里种了各种蔬菜,红彤彤的草莓、黄橙橙的柠檬和橘子等都是春季的季节性水果。
二、夏天(6月到8月)
1、夏天是一个温暖的季节,气温变得很高,它使花开得更大更快,开始大量野外露天活动。
2、夏季的空气潮湿,孩子容易出汗,需要注意及时取水补充水分及注意身体的卫生和消毒。
3、夏天在大自然中是水的季节,孩子可以去游泳,玩水和沙滩球。
三、秋天(9月到11月中旬)
1、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收获丰满、凉爽,孩子会喜欢收获一切,小小的苹果和柿子,金色的玉米和棉花等等。
2、秋天的天气很美,宜人的气候给人们带来了轻松和享受,同时,它也是一个重要的季节,在这个季节,也会有一些重要的节日和纪念的日子。
3、秋天是紫菜、海带、核桃、栗子、梨子最嫩美味的季节,孩子们在这里可以品尝到各种美食,感受到它所带来的温馨和感动。
四、冬天(12月到2月)
1、冬天寒冷,人需要穿上厚衣服保暖,但同时也是节日多多的季节,比如我们每年的春节,孩子们也要庆祝圣诞节等节日。
2、冬天也是一个有点孤独、深邃、缥缈的季节,这个时候自然界的花朵已经凋萎没有了生气,但是,春天的到来也会变地更加美丽。
3、冬天有很多美丽的景点,雪山、雪地、雪原等等,孩子们可以去进行冰雪游戏,玩雪人,堆雪堆,用想象力创造和自然融合。
三、 教学方法
1、小组讨论
2、学生自主学习
3、教师讲解
4、活动任务
5、家庭作业
四、 教学步骤
第一步:让孩子看图识字
本节课的第一部分是展示四季不同的图片和季节特征的文字说明,让孩子对季节的更深层次的理解,帮助他们更好地识别图像。
第二步:和孩子们聊天
孩子们现在对季节已经有了一些基本的了解,我们可以向他们询问季节的一些特征和活动。
第三步:观察
让孩子们观察季节的变化,比如:叶子的变化,天气的变化,海拔高度的变化等等。
第四步:小组活动
让孩子们分组,完成由教师设定的小组任务。
第五步:家庭作业
安排孩子们在家里完成自己每周的季节观察日记和自己的感受,通过这个简单的练习,可以帮助孩子们更有效的理解季节的变化。
五、 教学评估
最终评估是通过孩子们的努力和结果来检查教学的成果,评估可能会采取多种方式,包括:作业评估、考试评估、观察评估等等,一般会根据每个孩子的情况而有所不同。
六、 教学成果
孩子们在本课上已经了解了季节的变化规律,并学会了认识四季的重要特征和重要节日。他或她们学会了观察季节的变化、比较不同季节的差异、更好地理解植物和动物的周期性和季节性变化。同时也教会了孩子们,按照季节性的变化来安排自己生活和运动的方式,从而适应自己的身体,以适应季节性的变化。
认识季节的教案 篇5
认识季节教案
主题范文:四季的变化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到四季的变化,掌握四季的特点和气候变化,了解四季的生态环境变化。
2.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重视环境保护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通过反思、讨论,使学生认识到四季的变化,掌握四季的特点和气候变化。
2.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四季变化的原因。
三、教学准备
PPT:显示图片,引导学生认识季节的变化,课堂讲解和讨论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10分钟)
向学生展示四季变化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感受四季的不同。鼓励他们讲述看到的四季特点和感受。
2. 感知(15分钟)
通过PPT向学生展示四季的图片,介绍春夏秋冬的特点以及每个季节的气温、气候等变化。引导学生讨论每个季节的特点和他们喜欢的季节,理由是什么。
3. 理解(15分钟)
提问学生为什么会有四季的变化,引导他们思考。然后向他们解释四季变化的原因:地球绕太阳运动的方式和轨道的倾斜度造成了四季的变化。同时,地球的自转也会使得地球表面的光照时间和太阳的高度不同,从而产生了四季的循环变化。
4. 运用与拓展(30分钟)
让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季节进行深入研究,包括该季节的天气、温度、气候、动植物的变化等方面。然后让小组成员向全班做一个简短的报告。
5. 总结与评价(10分钟)
总结四季的特点和气候变化,并帮助学生理解四季变化对动植物生长发育和人们生活的影响。最后,鼓励学生对环境保护表示关注,保护四季的美丽自然。
六、教学反思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感知四季的变化,让他们更好地认识到四季的特点和气候变化。通过小组活动,学生不仅加深了对每个季节的了解,还锻炼了合作和表达能力。同时,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也有所提高。这样的教学活动既能让学生学到知识,又能培养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认识季节的教案 篇6
认识季节
【导语】
季节是地球绕太阳公转的结果,反映着地球气候和生物的变化。季节的交替给人类带来了不同的体验和感受。本文通过介绍不同季节的特点和人们对季节的感受,让读者能够更好地认识季节的变化。
【正文】
一、春季
春季是指立春后到立夏前的三个月,也叫做初春、迎春、仲春、孟春等。春季的特点是气温逐渐回升,大地开始复苏,鲜花盛开,绿叶抽枝,万物复苏。春季是万物生长的时节,也是春雷初鸣、百鸟争鸣的季节。
春季的特点给人们带来一种活力和希望的感觉。寒冷的冬天过去了,春风吹拂着大地,带来了温暖和明媚的阳光。人们开始脱去厚重的衣物,穿上轻薄的春装,迎接春天的到来。春季的阳光明媚,天空湛蓝,空气清新,让人感到舒畅和愉快。大街小巷的花坛都被各种各样的花朵装点得五彩斑斓,给人们带来了视觉的享受。春季还是一年中最适合郊游的季节,人们可以踏青赏花,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二、夏季
夏季是指立夏后到立秋前的三个月,也叫做初夏、盛夏、仲夏、孟夏等。夏季的特点是气温高,阳光炽热,雨水丰沛,万物长势旺盛。夏季是生命充盈、万物茂盛的季节。
夏季给人们带来的感受是炎热和沉闷。夏季的阳光强烈,天气炎热,大气湿度高,太阳直射地面,使人感到闷热和汗流不止。人们常常穿着简单的衣物,选择凉爽的地方度过炎热的夏季。夏季是游泳的好时机,人们可以去海边、湖泊或者游泳池游泳,消暑降温。夏季也是水果丰收的季节,各种各样的水果成熟上市,给人们带来了清凉和口感的享受。
三、秋季
秋季是指立秋后到立冬前的三个月,也叫做初秋、盛秋、仲秋、孟秋等。秋季的特点是气温逐渐降低,天空湛蓝,阳光温和,气候干燥,果实成熟,实物丰收。秋季是万象更新、五谷丰登的季节。
秋季给人们带来的感受是凉爽和舒适。夏季的炎热过去了,秋风吹拂着大地,带来了凉爽和清爽的感觉。人们可以穿上合适的衣物去郊游,感受秋天给人们带来的无限魅力。秋季的阳光温和,天空湛蓝,让人感到舒畅和安逸。秋季也是一年中最适合旅行的季节,人们可以去山水之间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也可以去赏红叶,感受秋天的韵味。
四、冬季
冬季是指立冬后到立春前的三个月,也叫做初冬、深冬、仲冬、孟冬等。冬季的特点是气温低,天空灰暗,寒风刺骨,大地休眠,冰雪覆盖。冬季是大自然清冷、寂静的季节。
冬季给人们带来的感受是寒冷和静谧。冬季的寒冷让人们不得不穿上厚重的衣服保暖。天空多是灰暗的,阳光比较稀缺,给人们带来了沉闷和郁闷的感觉。冬季是一年中最适合室内活动的季节,人们可以在家里温暖地度过冬季,享受家庭的温馨。冬季也是滑雪的好时机,人们可以去雪山滑雪,感受冰雪世界的迷人魅力。
【结语】
季节的交替给人类带来了不同的体验和感受,也给大自然带来了生命的循环和变化。每个季节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美丽的景色,人们在不同的季节中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伟力和无穷的魅力。通过认识不同季节的特点和人们对季节的感受,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季节的变化,珍惜和享受每一个季节带给我们的美好。
认识季节的教案 篇7
认识季节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学习不同季节的特点,使学生能够正确辨认并描述不同季节的气候与景象;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总结的能力;
3. 通过与他人合作,促进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重点:
1. 学习不同季节的特点和变化;
2. 学生能够正确辨认和描述季节。
三、教学准备:
1. 课件和投影仪;
2. 不同季节的图片、视频和音频素材;
3. 不同季节的服装和装饰品。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10分钟)
教师通过播放四季的音乐或展示四季的图片引起学生对季节的兴趣,并与学生进行简短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季节的特点和变化,并列举一些季节的关键词,如夏天-炎热、晴朗、游泳等。
2. 学习和讨论(15分钟)
教师提供不同季节的图片、视频和音频,让学生观察和感受不同季节的气候和景象。学生通过观察和讨论,总结出各个季节的特点和变化,并记录下来。教师指导学生关注温度、天气、植物、动物等方面的变化。
3. 游戏互动(15分钟)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游戏互动,通过模拟四个季节的气候和活动来加深对季节的理解。学生分为四组,每组代表一个季节,穿上对应季节的服装和装饰品,并进行相应的活动,如夏天的游泳、秋天的收获等。学生需要通过观察和猜测来判断其他组的季节。
4. 知识拓展(15分钟)
教师通过给出一些季节的描述,让学生配对出对应的季节。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协作,通过对季节特点的总结和记忆,正确拼配出对应的季节。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帮助学生巩固对季节的认识。
5. 练习与评价(15分钟)
教师分发练习册,让学生根据图片或描述判断出所属的季节,并写下一些与该季节相关的关键词。学生在练习册上完成练习,并进行自我评价。教师收集练习册,进行评价和反馈。
六、教学延伸:
教师可以将学生的作品展示出来,让其他学生欣赏,并邀请学生就季节气候变化对他们生活的影响进行讨论和分享。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季节的周期性变化以及对人类和动植物生活的影响,并进行相关知识和实践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