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阅读一生中,会自然而然地沉淀一些经典作品。当我们翻开手中的这本书时,内心会涌起澎湃的情绪。在阅读后的感受中,我们不能简单地将所读到的内容写成流水账。鉴于您所提的建议,栏目小编特意为您创作了一篇名为“理想国读后感”的文章。期待您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以便随时了解最新的情况!此外,关于作文,您还可以浏览四年级成长的作文16篇。
理想国读后感【篇1】
节制是人生航船之帆
最近,我读了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理想国》,收获良多。柏拉图采用对话体,借苏格拉底和几位哲学家睿智的辩论,描绘出心目中 “理想国”的蓝图,表达了自己的哲学思想,这个理想国和国人都一定要具备四种品质:节制,勇敢,智慧和正义。
我认为柏拉图对“节制”这一品质的推崇对我们当下的社会发展以及个人的品德修养有着重要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第一,一个有节制的国家是和谐的。 “用一种有节制的和谐的爱去爱美的有秩序的事物”。柏拉图主张国家要节制,为了自己城邦的利益去侵略其他城邦的行为是“不正义”的。
他主张各个阶层的人要遵纪守法做好自己份内的事情,不越俎代庖,国家才能和谐安定。我非常认同这一观点,我国儒家思想宣扬的“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和“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也就是这个道理。
第二,柏拉图认为“无节制是恶的东西”。一个不节制的国家会走向灭亡。遥想秦始皇当年,大兴土木,劳民伤财,修建阿房宫,最终“戊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加速了秦王朝的灭亡。
无独有偶,唐玄宗李隆基,骄奢无度,任用奸佞,导致安史之乱,使得盛唐走向衰败。倘若秦始皇、唐玄宗懂得节制,治国有度,也许大秦帝国和大唐盛世能持续上千年的国泰民安呢!
那么,一个不节制的地球会如何呢?当今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已经破坏了地球的生态环境。柏拉图反复强调的“节制”给我们地球人敲响了警钟,对生态文明建设具有指导意义。
《论语·述而》:“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孔子反对“竭泽而渔、覆巢毁卵”,认为获取生物要有度。再譬如,唐代名相陆贽上疏唐德宗:
“夫地力之生物有大数,人力之成物有大限。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取之无度,用之不节,则常不足。”可见,儒家思想的节制跟柏拉图的节制是不谋而合的。
人类只有在珍惜和爱护自然资源的前提下,才能合理、节约地利用自然资源,才能保持其可持续的生存合理用。保护生态环境刻不容缓,否则,当地球只是最后一滴水的时候,我们怎么可能呢?
第三,节制是一种美德。柏拉图认为 “过分的痛苦可以让人失态,过分的快乐同样可以让人忘形”。 节制对个人而言就是做自己的主人。
这一观点与儒家思想的“哀而不伤,乐而不淫”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相同的。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物质财富的不断增长,一些人越来越拜金、失控、自我膨胀,变得任性、奢侈、富贵和放纵。这是值得重视的社会问题。
如果我们的医生知道如何控制,他们就不会从病人身上挣钱,医患关系就会改善。我们的公务员倘若懂得节制,就不会****,钱权交易,落得锒铛入狱。如果我们的食品生产经营者懂得控制,就不会忘恩负义,轻视食品安全。我们可以吃绿色安全的食物。
我们的社会也会变得更加文明和谐。
一个知道并能控制的人,必须是一个遵纪守法,身心健康的人。我们大学生应该扬起节制的人生航船之帆,做一个有节制的人。我们不妨从排队等车开始,不要在公共场所大喊大叫,不要傲慢任性,不要暴饮暴食,勤俭节约,待人友好等小事,逐步成长为一个有节制有修养的谦虚绅士。
理想国读后感【篇2】
很多人称 “精神恋爱”为“柏拉图式的爱情”,这是我最早听说柏拉图这个名字。由于他所处时代与现今大不相同,《理想国》中又充满了理性的玄冥、逻辑的曲折和言辞的诡秘,很难彻底读懂了这本书,只有一些粗略的感受。此书被称为“关于正义的学说”。
该书以正义的范畴为中心,通过谬误归约的方法,首先提出了正义的不确定性定义,然后通过归纳和抽象找到正义的真谛。在这本书中,他谈到了道德问题、教育问题、独裁问题、民主问题、宗教问题,以及男女参军、男女参政、男女平等权利等问题,涉及面广,言辞深刻,都受到了好评。
“什么是正义?”本书一开头就提出了这样的问题。第一卷里,柏拉图和格劳孔、西蒙尼德、玻勒马霍斯、色拉叙马霍斯等人先后讨论了“欠债还债就是正义”,“正义就是给每个人以适如其份的报答”,“正义就是把善给予友人,把恶给予敌人”,“正义就是强者的利益”等观点。
柏拉图从第二卷开始论述城邦正义,认为正义是理想城邦的原则。一个好的城邦应该有勇气、智慧和节制。政体中王政或贵族政体最好,寡头政体、民主政体和僭主政体都不如哲学王做统治者的智慧王政体更符合正义。因此,从第五卷开始,讨论涉及儿童教育、教育立法以及妇女和儿童如何分享。
在第六、七卷中,柏拉图提出了自己的思想理论和认识论,论述了哲学王与城邦的关系以及哲学王的形成。这时,阿得曼图斯参与并提出了哲学家是陌生的人,对城邦毫无用处的观点。苏格拉底用上尉的比喻来说明一个城邦里真正的哲学家的处境。
其后苏格拉底给出了其“理想国”存在的可能条件。在第六卷末、第七卷初,苏格拉底用一系列隐喻来表现柏拉图整个哲学的出发点和基本原则,即可知世界和感性世界,从而建立起他的理想世界,即人们想要获得对美的理解,知世要明白美本身就是美。
当柏拉图的理想国——正义的城邦建立完毕,他终于可以提出自己思想的核心了:“哲学家应该为政治家,政治家应该为哲学家。哲学家不应该是一个生活在象牙塔里,白白学习的书呆子。他应该把自己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夺取政权。一个政治家应该充满对哲学的向往,不断追求自己在哲学上的进步,用哲学来管理人民。”
理想国读后感【篇3】
——柏拉图眼中的大同社会
柏拉图是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也是全部西方哲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理想国》从理想国与理想政治、正义与非正义,国民与民生描绘了一个社会结构井然有序、以追求家正义为目标的理想国家,从另一个层面来讲它也体现了中国人大同社会的理想。
柏拉图作为苏格拉底最得意的门生,在看到现实世界的污秽不堪,认为只有他的理想国才能给予人们真正的幸福,我们可以通过与中国《礼记·礼运》中《大道之行也》的理念进行比较来更好的体会柏拉图的蓝图。
一、理想国家与理想政治
一个国家的繁荣绝不是一两个人的力量和责任,这无疑是全民共同努力的结果。同时,要依靠各行各业的力量,各司其职,各行各业相互依靠,相互发展,使国家兴旺发达,人民安居乐业。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大道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也就是说当政治上的最高理想实现的时候,天下都是公有的,高尚能干的人被选拔出来,社会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用现在的词来说可以称为和谐社会,与此同时在柏拉图的《理想国》中和谐社会也是主旋律。
柏拉图精心设计的“理想国”,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在政治家和士兵阶层实行财产、妇女和儿童公有制,其目的是防止国家争端和混乱,这已成为理想国家的基本出发点。柏拉图认为,“人们之间的混乱都是由于财产、儿女与亲属的私有造成的。
”‘因此,实行这种公有制,“对国家来说也是最大的善,并且是这种善的原因。”显而易见,
柏拉图试图从经济和社会两个方面切断社会混乱的根源,把实行财产、妇女和儿童公有制作为建立理想社会的基础。柏拉图构建的理想城邦是一个公正的城邦,一个能够实现全体公民最大幸福的城邦,一个发展非常和谐的城邦。他认为理想的城邦应该具备四种品质: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并详细展示了它们之间的关系。
正因为不同成员具有不同品质, 在城邦中适宜从事不同的工作, 所以各人应当竭力尽责, 做好自己的工作, 从而得到自然赋予他们的那一份幸福。柏拉图的理想城邦的观点与当今中国政出构建和谐社会观点以及强调的全体社会成员各尽所能,按劳分配, 共同发展,共同富裕的奋斗目标不谋而合. 《大道之行也》中说道“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guān)、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所以说人不仅仅孝顺自己的父母,不仅仅抚养自己的子女,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青年人能为社会效力,未成年人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由此可以看出,尽管生在不同的国家,拥有不同的文化背景,但是构建一个完满和谐的社会却是共同的意愿,尽管这样的设想在当时的社会发展力水平和政治环境下是不可能实现的,但是哲人是有想象力和前瞻性的,同时也对于现今社会的发展也是有参考意义的。
二、正义与非正义
对一个社会来说,正义对国家的发展和维护至关重要。一个国家只有正确认识正义,才能立于世界而不倒。柏拉图想要树立自己对于正义的真意观念,而他是经他伟大的导师苏格拉底止口来表达的,苏格拉底使用的通过对话寻求普遍性的定义寻求真理的方法 ,就是古希腊最初意义的辩证法。他的辩证法的特点是不断分析事实、推理,揭示对方在问答中的矛盾,示对方承认错误,按照自己的指导方向不断纠正错误,从而激励对方了解真相。
在苏格拉底看来,这是一个帮助他人生育的过程。故而称这种方法为思想的助产术。通过这种方式驳欠当时被大众屈解的正义观;第一欠债还债就是正义,第二以善待友,以恶对敌就是正义,第三正义就是强者的利益。
这三种不正确的正义观扭曲了当时人们的思想,柏拉图用苏格拉底的话加以纠正。
对于第一点书中是这样说的:
苏:克法洛斯,你说的妙极了,不过讲到 “正义” 嘛,究竟正义是什么呢? 难道仅仅有话实说,有债照还就算正义吗?
这样做会不会有时是正义的,而有时却不是正义的呢?打个比方吧!譬如说,你有一个朋友在头脑清楚的时候,曾经把**交给你;假如后来他疯了,再跟你要回去;任何人都会说不能还给他。
如果竟还给了他 ,那倒是不正义的了。把整个真实情况告诉他也是不正义的。
苏格拉底用不能将**还给一位疯朋友的例子,有力的批判了有债照还是正义之举的说法。因为原来主人的头脑不清楚时,你是无法知道当你把**还给疯朋友时,你的朋友是否会去伤害他自己或者是其他人,将**还给他对他个人来说是危险的,同时对大多数人来说是有潜在威胁的,那么这就不是正义而是非正义了。无论如何,我们不能简单地遵循共同的还债原则,否则会给对方带来伤害,产生不公正的后果。
在这种情况下,债务**显然忽视了正义的真正本质。一旦它在生活中被简单地复制,可能会产生矛盾的结果。
对于第二点来说书中是这样说的:
玻 :苏格拉底 ,假如我们说话要前后一致那么,正义就是 “把正义善给予友人,把恶给予敌人。 ”
... 苏:所以正义的定义不能成立。但现在谁能给正义下一个更恰当的定义呢?
在辩论中,苏格拉底谈到了战时盟友、医生和航海家,以证明这一点也是站不住脚的。因为首先,就时间言,这个观点只能用在战争中和盟友合力抗敌的时候才能显现出把善给予友人,把恶给予敌人的作用,那么就会得出正义在战时有用而在平时无用的观点。苏格拉底说,不是医生不生病就没用,也不是舵手不航海就没用。
这说明这样的正义定义太过狭窄。事实上,恰恰相反,一个正义的人和一个正义的人在正常时期都能做好维护自己和国家的长期安全的工作。第二,如果正义在平时也是有用的,比如说,在为朋友存钱的时候,如果我们善待朋友,那么我们就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当金钱不被使用的时候,正义是有用的。一旦金钱被使用,正义就毫无用处。
最后,正义还要求 “以恶对敌”,这是不是意谓着还要替朋友去掠取敌人的东西呢?这样的正义行为不是小偷的行为吗?这样的反驳看似荒谬,但恰恰揭示了定义本身所蕴含的内在矛盾。
我在读到这里的时候对苏格拉底的搞得很迷茫,众多跳跃式的例子若不反复看,便无法理解。事实上,对苏格拉底来说,善与恶是相对的,正义不能用绝对的东西来对待。
对于第三点来说书中是这样说的:
塞:不是谁强谁管吗?每一个统治者都为自己的利益制定法律,老百姓制定民主法律,老百姓制定法律等等。
他们法律明告大家:凡是对**有利的对百姓就是正义的;谁不遵守,他就有违法之罪,又有不正义之名。所以,我的意思是,在任何国家,正义都是当时人民的利益。
**当然,有权力,所以唯一合理的结论应该是:无论在**,正义是强者的利益。
……苏:请你考虑一点:按你自己所承认的,正义有时是不利于统治者 ,即强者的 ,统治者无意中也会规定也对自己有害的办法来的;你又说遵照统治者所规定的办法去做是正义。
那么,最最智慧的色拉叙马霍斯啊,这不是跟你原来给正义下的定义恰恰相反了吗?这不明明是弱者去做对强者不利的事情吗?
... 苏:萨拉苏马霍斯!在任何一个**,一个统治者,当他是统治者的时候,他不能只关心自己的利益而忽视人民的利益
也就是说,国家是为人民谋福利的,不能命令人民只为强者谋利益。一旦这一点被违背,国家就会为所欲为,引发社会动荡。《大道之行》中这样写到:。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而去收贮它)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但是不一定是要为自己谋私利。
(对于力气,人们憎恨不把它从身上使出来的行为,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在我看来只是中国人对正义最质朴的理解。
三、国民与民生
教育是一个国家民生的基础,而国民的教育又决定着国民的素质。书中这样写道:
苏;他们应接受的教育应包括什么呢?我觉得好像很难找到比我早已发现的那种教育方式跟有效的了。这种教育大抵分为两个部分:一是用体操来锻炼他们的体格;一是用**来陶冶他们的灵魂。
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柏拉图对**教育青睐有加。**一词的希腊文是 mousike ,它在当时的含义比英文的music 要广泛得多 ,它泛指文艺但偏重于**和带**的抒情诗。古希腊的教育以学***诗人的作品和**为中心。
**为诗文吟诵进行伴奏的同时 ,还传递了整个城邦普遍的精神和情感。柏拉图意识到了这一点 ,对**教育非常重视。但是在他看来 ,复杂的**产生放纵 ,朴质的**却能产生心灵方面的节制,**教育的形式单朴素。
柏拉图用著名 “洞喻” 来解释教育对人的意义。他的洞穴理论给了我一些思考,那些被放出洞穴中的人,就属于从一格灰暗的,一个虚假的世界中逃离出去,他回到洞中再去解救其他人时却被无视甚至是绑了起来。洞穴中的人意味着愚昧无知的,怎样将人从蒙蔽的状态解救出来才是关键,也应该是教育的本质,洞穴对应现象世界提升到洞穴中外的理念世界,他用隐喻的手法把教育视为受教育者从蒙蔽走向自我解放的过程,历经的一个极其痛苦又极其重要的过程。
在他看来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应该从小的时候就予以重视,那么他就不会害怕受别的实物的影响。书中这样写道:“苏:
那么,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这样的了。任何原本是好的事物,不论是人们加工形成的,还是天然形成的,都最不容易为外界的因素而发生改变了。”
良好的教育的结果是什么呢?《大道之行》这样写道: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兴起。所以大门都不用关上了,这叫做理想社会。
无论是柏拉图的理想国还是《礼记》中的大同社会,都是我们的先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为了构建一个跟好的社会的美好希冀,尽管在当时那个社会很难实现,但现在却是我们所追求的目标。
哲学圣贤的话总能超越时间和空间来感染我、启迪我。二千多年前柏拉图的正义观在我们现在看来还有这么深刻的现实意义,还能给我们带来深深的思考,或许这正是名著的魅力之所在。
理想国读后感【篇4】
关于《理想国》
前些日子,刚刚读了《理想国》的内容,粗略地看完全书。由于柏拉图所处时代与现今大不相同,书中又大量使用晦涩绚烂甚至近乎诡秘的言辞来描述一些虚幻的精神理念,所以看完后仍有一些茫然,只有一些零乱琐碎的片段从脑海中闪过,零零总总拼凑后,便有了这份读后感想。
有人说《理想国》通篇就是一个疯子的自说自话。这样的观点未免过于激进,缺乏看待历史的客观公正性,但从事物本质外化的多样性即矛盾的多种表现形式来看,此言又非全然胡说八道。
作为西方乃至世界上影响力最大的哲学家之一,柏拉图一生立著无数,而《理想国》无疑是其中最能表现其政治思想的作品,其中哲学家与王的辩证关系也一直为后人称道。通过苏格拉底与其他人丰富多彩的对话,向后代展示了一个完美而优越的城邦。这个城邦是历史上大大小小“乌托邦”的开山鼻祖。
理想国家的宗旨是建立一个公正有序的国家。围绕这个目标,柏拉图很快开始讨论什么是正义的国家,而不是什么是正义的人。他理想化了一切,生活,工作,教育和一切,从城邦到市民,从上到下,从大到小。这本书是柏拉图中期思想的总结。它语言华丽,逻辑缜密,想象力丰富,论述精辟,在历史上具有重大影响。
《理想国》谈及了道德、教育、专政、民主、独裁、共产、文艺、宗教以及男女参军、男女参政、男女平权等等问题。思想大师怀海特这样评价:“两千年的西方哲学史都是柏拉图的注脚。
”可见其涉面之广、言论之深,叫人称奇。如果亚里士多德创造了一个学科分支,那么柏拉图的意识形态就是知识的综合,是所有分支的源泉。
那么,究竟什么是理想国呢?
所谓理想国,是柏拉图推理出的一个充满正义和美德,并让人热血沸腾无限神往的国度,秩序井然,至善至美。这个国家应该由三个阶级组成:立法统治者、国民警卫队和普通劳动人民。
在一个理想的国家,哲学家应该是政治家,政治家应该是哲学家。哲学家不应该是躲在象牙塔里死读书而百无一用的书呆子,应该学以致用,去努力实践,去夺取政权。政治家要充满对哲学的向往,不断追求自己在哲学上的进步,用哲学来管理人民。
共和国的宗旨是建立一个公正的国家和一个完美的城邦。围绕着这个目的,柏拉图在一开始不久就开始讨论什么是正义的国家。
什么是正义?这是《理想国》开篇就提到的问题。第一卷里,柏拉图和格劳孔、西蒙尼德、玻勒马霍斯、色拉叙马霍斯等人先后讨论了“欠债还债就是正义”,“正义就是给每个人以适如其份的报答”,“正义就是把善给予友人,把恶给予敌人”,“正义就是强者的利益”等观点。
柏拉图通过对正义具体而微的讨论首先在我们脑海中架构出某些理念的轮廓及约束,接着他从第二卷起,开始讨论城邦的正义。柏拉图认为,正义是理想城邦的原则,一个好城邦应该有勇气、智慧和节制。“每个人必须在国家里执行一种最适合他天性的职务”,也就是各守本分、各司其职。
当其城邦的三个阶层(统治者、守卫者和劳动者)各守其责、互不僭越、和谐分工、互助合作的时候,这个城邦才具备了“正义”的美德。然后,他从城邦的正义类比地推出个人的正义,认为那是“大”与“小”或“外”与“内”的关系。个人的正义就是“正义的人不许可自己灵魂里的各个部分互相干涉,起别的部分的作用。
他要安排好自己的事情,首先要管好自己,内部秩序井然有序,对自己要友好。”同时,“在挣钱、照料身体方面”或“在某种政治事务或私人事务方面”,保持符合和谐状态的行为,就是正义的好的行为。正义的人是快乐的,不正义的人是痛苦的。
《理想国》的意义在于首先开启了对理想国家加以描述的先河。在这部作品中,柏拉图将讨论个人正义。为了说明个人正义,他以城邦正义为铺垫和类比,然后用大量的空间来展示和描述理想的城邦。柏拉图的证明方式给后人一个暗示,连他自己也没有想到:
除了个人正义,还有城邦正义,或者说是国家制度的正义。
《理想国》是一本哲学思想与政治理想交织的煌煌巨著。整个故事充满了哲学智慧,充满了政治思想的精髓,反映了柏拉图一生的理想。然而,我们必须提醒自己,共和国是一个崇高的谎言。
这正如疯子的自说自话,不能较真,却也不全为假。“理想国”的理念甚至已超越了真假范畴,或者干脆说,它存在的本身就是真假的依据。就这个意义上说,“理想国”本没有真假之分。
如果我们非要同“理想国”当真了,那么就会像亚里士多德那样,发现整个《理想国》到处都是问题,而且都是一些“低级错误”。况且柏拉图本人也从来没有使用过“理想”一词,而且古希腊语汇中并没有现代意义上的“理想”概念,柏拉图式的古典政治哲学关注得更多的是现实而非理想。尽管柏拉图笔下的苏格拉底明确地宣称,“理想国”的各项(法律)措施不仅可能,而且对于城邦也是最好的,因为它是“根据自然”而建立起来的。
但书中处处自相矛盾的说法,早已经摆明,那不过是半真半假、亦真亦假的高贵谎言。苏格拉底把高于真假之分的高贵谎言叫做“范式”(paradeigma),或者说苏格拉底逐渐从高贵的谎言过渡到了“范式”之上。我们必须从“范式”这一维度来看待苏格拉底的“理想国”。
那么什么是“范式”?在古希腊语中,它有许多含义,如例子、麻烦、模型、样本、先例、训诫或训诫。在苏格拉底那里,他的“理想国”这一“范式”也具有双重性质:
在天上是模型,在地上是鉴诫;或者说在天上乃是美好的模式,搬到地上则要出问题,会变成一种反面的镜鉴——天尊地卑的等级秩序需要截然有分:天上才有的,就不能在地上去找、更不能去建,否则就是僭越。苏格拉底明确地说,他们寻求正义本身是什么样子,以及完美的人一旦产生,会是什么样子,其目的正是“为了找到一种范式”,以此来判断正义与否和幸福与否,而并不是要表明那些东西有可能产生。
大概到这儿,我们略微能明白,什么叫自说自话,自给自足了。借由“范式”理念,柏拉图力图透过苏格拉底之口证明:不能因为无法找到一个与言辞中那种“善邦”一模一样的城邦,就认为“我们”所说的东西(理想国)就是不好的。
以“范式”作为约束自身的理念,容易看见仁善的本质,如同心底处处潜藏着仁慈,虽时常杳渺飘忽不可寻迹,但也无需冥思苦想非要有某些不同寻常的作为才能勾画出灵魂之灯的绚丽光辉。
“范式”是灵魂的灯塔,完美无瑕的存在,一近乎于信仰,但它不能是生活的目标,或者说人生的目标。虚无是绝望的诱因,“范式”作为理念中绝无仅有的存在,它美丽、炫目、诱人,同时又虚妄、无情、决绝。如果我们贫穷,一辈子都在追求这个理想国家的蓝图,那最终将是仇恨、绝望和麻木。
《理想国》是唯心而在的,柏拉图对世界的态度如同他看待海市蜃楼,他坚持先有虚无的存在然后有可以捉摸现实。但《理想国》也包含着一种朴素的辨证主义观点和应变的思想,柏拉图自始至终都没有明确给出正义的定义,他不过是提示我们,没有所谓的绝对正确,一切还需要继续的探索和研究。
就像共和国的末日一样:让我们永远坚持上路,追求正义和智慧。这样我们就能得到我们自己和上帝的爱,无论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还是死后得到报答。
我们也才可以诸事顺遂,无论今世在这里还是将来在我们刚才所描述的那一千年的旅程中。
理想国读后感【篇5】
当我拿到这本书,看着两千多年前的哲人写的,突然有一种庄重感。柏拉图是古希腊三大哲学家之一,他师从苏格拉底,一生致力于钻研哲学,并游历了埃及、西西里等地,一手创办了西方最早的高级学府“柏拉图学院”,他一生忙于研究、教学和著述工作,与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共同奠定了西方文化的哲学基础。《理想国》用辩论对话体裁写成,是柏拉图成熟期的代表作,书中人物性格鲜明,场景生动有趣,语言流畅明晰,论证严实细致,内容深刻丰富,达到了哲学、文学、政治学和逻辑修辞学的高度统一,此书是西方文艺、政治、民主理论的奠基之作,是人类思想史上第一部政治学巨作,对西方政治学有着深远的影响。
《理想国》是一部政治学经典,但在读这本书时,我的思维常常在字里行间悄悄的远行,所以有时候不得不停下来想想自己的思维跑到了**,是怎样跑的。这本书不是很容易读懂的,在细读起来总是觉得在和先哲对话时少了那份开阔与气度,多了些唯唯诺诺,人云亦云,很想用自己的话去理解去探索可那毕竟是一道很漫长且艰辛的路,所以我将慢慢的前行,那样收获的也许才更多。
读这本书,你会被苏格拉底睿智而深刻的思想所淹没。他的诡辩不仅让对手难以招架,也让读者难以跟上他快速机智的思维。柏拉图借苏格拉底的辩论一步步将自己客观唯心主义的哲学思想完整表达出来,同时通过对城邦的哲学、道德、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的争论,设定了一系列的制度和规定,并在辩论中不断完善,一步步建立了他心目中的“理想国”的蓝图,向世人展现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而读到这部分,我却觉得很多说法都似曾相识,早在中国的夏商周时期,就有用系统的礼制来约束臣民的做法,分封制要求奴隶服从统治,诸侯享有封地上一切努力的劳动所有,但有义务向君主定期朝贡、纳税,君王号召时要集合军队保护君主。中国几千年来流传下来的儒家文化与柏拉图的许多思想相似。君主对整个国家的思想,用道德和礼仪来约束人们的行为,用武力都属于当权者,通过一系列的比较和思考,我明白了:
这些都是为了维护封建**的需要。在这一系列的教育中,只有一个终极目标,即道德约束和神性意治的伪装。那就是维护封建**,愚弄人民。所以,通过书中的政治辩论,我发现了很多我不同意的柏拉图的观点。例如:
为维护统治,掌权者可以用假话欺骗民众,甚至编造所谓的“腓尼基人的传说”,假借神意来证明人生来就有贵贱之分,“老天铸造他们的时候,在有些人的身上加入了**,这些人因而是最可宝贵的,是统治者。在辅助者(军人)的身上加入了**。在农民以及其他技工身上加入了铁和铜。
”这些都体现了柏拉图所倡导的“理想国”的实质——封建贵族专职的奴隶制国家,特权横行、等级森严,压迫沉重,人与人之间严重不平等。在我看来,柏拉图出生在这样一个时代。他是一位具有创新意识、远见卓识和改革思维的智者。但是,因为时代的局限性以及阶级的局限性,柏拉图代表的是封建贵族的利益,这决定了他的政策主张都是为封建贵族服务的,他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客观性和公正性,有很多的主张都不见得是正确的,他的主张也不见得是真正正义的。
作为一个唯物主义者,我一直认为世界是唯物主义的,一切事物都处于发展变化的过程中,人们可以主观能动地认识世界上的事物,但人们的认识会受到不同的因素如地位、知识、世界观等的影响。虽然我和柏拉图的世界观有着很大的不同,但是对于善、对于美,我们都是心怀感恩并敏锐感受着的,对于它们的歌颂我们有一颗同样的心。
看这本书,不仅能了解古希腊的政治制度、经济状况、风俗人文等,还能跟着苏格拉底的辩论培养一些哲学思维,一定程度上了解了哲学家思考问题的方式和对待生命的态度,同时也能学到很多为人处事的道理。这些对我来说都是不小的启迪。读这本书,我收获良多。
理想国读后感【篇6】
读《理想国》有感---------一道耀眼的闪光
作为西方乃至世界上影响力最大的哲学家之一,柏拉图一生立著无数,而《理想国》无疑是其中最能表现其政治思想的作品,其中哲学家与王的辩证关系也一直为后人称道。通过苏格拉底与其他人丰富多彩的对话,向后代展示了一个完美而优越的城邦。这个城邦是历史上大大小小“乌托邦”的开山鼻祖。
理想国家的宗旨是建立一个公正有序的国家。围绕这个目标,柏拉图很快开始讨论什么是正义的国家,而不是什么是正义的人。他理想化了一切,生活,工作,教育和一切,从城邦到市民,从上到下,从大到小。这本书是柏拉图中期思想的总结。它语言华丽,逻辑缜密,想象力丰富,论述精辟,在历史上具有重大影响。
罗素先生评价柏拉图的《理想国》时说,这篇作品有一个蓝本,是斯巴达和它的立法者莱库格斯。无数青年读了这类著作,燃烧起雄心,要做一个莱库格斯或者哲人王。
公元前5世纪,雅典哲人柏拉图以苏格拉底的名义、以对话体的方式著述《理想国》,这是人类思想史上第一次系统地探寻人类正义问题的著作。柏拉图不仅是古希腊哲学家,而且是西方哲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中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
所谓乌托邦,是柏拉图推想出来的一个充满正义和美德的国家,由立法统治者、国民警卫队和普通劳动人民三个阶层组成。这本书的核心思想是哲学家应该是政治家,政治家应该是哲学家。哲学家不应该是躲在象牙塔里死读书而百无一用的书呆子,应该学以致用,去努力实践,去夺取政权。
政治家要充满对哲学的向往,不断追求自己在哲学上的进步,用哲学来管理人民。
共和国的宗旨是建立一个秩序完善的公正国家。围绕这个目的,柏拉图开始讨论什么是正义的国家,什么是正义?柏拉图首先问身边的各种人,有人说:正义就是还债。
还有的人说:正义就是强者的利益。柏拉图的乌托邦是一个充满正义和美德的国家。这个国家由三个阶级组成:立法统治者、国民警卫队和普通工人。
这本书的核心思想是哲学家应该是政治家,政治家应该是哲学家。政治家要充满对哲学的向往,不断追求自己在哲学上的进步,用哲学来管理人民。而这些所要体现的东西在他的《理想国》开始时候并没有直接提出来,他是利用了正义二字逐渐将其拓展并且引申出来的。
在我看来,《理想国》首先开启了对理想国家加以描述的先河。在这本书中,柏拉图最初打算讨论个人正义。为了说明个人正义,他把城邦正义作为一个铺垫和类比。然而,柏拉图却用大量的空间来论证和描述理想的城邦。柏拉图的证明方式给后人一个意想不到的暗示:
除了个人正义,还有城邦正义,或者说是国家制度的正义。
后来,人们在思考国家正义和法律正义的过程中,形成了许多对人类文明产生重大影响的思想成果。而我国古代没有关于国家正义问题的思考。中国古代虽然有一些关于个人正义的思想,但主要涉及个人的义务和行为,基本上不涉及国家制度的正义。因此,他们的思想深度与西方司法思想相去甚远。
根据中国传统政治法律思想史,君主制是一个自然正义的问题,不可改变。没有西方思想的引进,我们仍然有可能生活在君主政体或专制政体中。想到现今的社会,正义一直都是受人们褒扬的话题,正义的事情永远都是被人们所称颂的。
但什么是正义,我想很多人都无法给出一个全面的解决方案,或者即使给出了,他们也有分歧。一个简单而有思想的人可以用柏拉图的反驳来推翻。社会现象纷繁复杂,人们的思想各色各样,在此处正义的事情,放到彼处马上就变成了荒唐的事情,甚至是极其不正义的事情。从一个简单的角度去判断事物总是片面的,从一个深思熟虑的头脑去思考事物总是不清楚的。在生活中,我们只能根据情况做事。
同时,《理想国》还是一本哲学思想与政治理想交织的煌煌巨著。通篇充斥着哲学的智慧,饱含着政治思想的精华,这体现了柏拉图毕生所追求的理想:“政治家应为哲学家,哲学家应为政治家,政治家应为哲学王”。
其讨论的热点是正义哲学的问题。苏格拉底与洛斯、霍斯、马霍斯等智者展开了激烈的对峙。他们先后讨论了“欠债还债就是正义”,“正义就是给每个人以适如其份的报答”,“正义就是把善给予友人,把恶给予敌人”,“正义就是强者的利益”等观点。
苏格拉底一个接一个地驳斥,最终得出了真正的正义观。然而文章没有仅仅落在关于个人正义的讨论上,柏拉图其实着眼于城邦的正义。 在《理想国》中,柏拉图认为正义是理想城邦的原则,并将这条正义原则归结为:
“每个人必须在国家里执行一种最适合他天性的职务”,或“每个人都作为一个人干他自己份内的事而不干涉别人份内的事”,也就是各守本分、各司其职。当然,柏拉图的城邦是所谓的众生平等吗?在这个国家里,没有阶级和压迫,人人平等。他所谓的城邦分为不同的等级,即分为统治者、士兵和劳工。
所谓“各守本分,各司其职”乃是统治者、军人、劳动者各守其责,互不僭越的意思,同时,也有和谐分工,互助合作的思想。城邦正义是柏拉图理想国家的统治。没有正义,理想的国家就会成为所谓的空中楼阁。或许这种“各守本分,各司其职”,与现在所提倡的人人皆平等自由是格格不入的,或许还有种专制专职的色彩。
然而,在艺术行业有一个专业。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不能用尽所有的知识。因此,一个人只能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趣的成就,专注于研究。比如,让爱因斯坦画油画,贝多芬发明油画,这会让世界变得更可笑。
柏拉图的《理想国》里面不仅有着他对理想国的阐述,也包含着一种朴素的辨证主义观点和应变的思想,他自始至终没有明确给出正义的定义,也暗示着人们,这里没有什么正确的定义,还需要继续的探索研究,只不过他的想法是让人们去利用这个探索研究构造他那种柏拉图式的理想国。
“让我们永远坚持走向上的路,追求正义和智慧……我们也才可以诸事顺遂,无论今世在这里还是将来在我们刚才所描述的那一千年的旅程中。”柏拉图在《理想国》的结尾如是说。
正义哲学家成为国王,这也许是柏拉图对国家的完美定义。
曾经以为智者哲人如柏拉图者,其著作势必是艰深、睿智、充满智慧的火花,使我如坠云端而不知所踪。从来认为像《理想国》这样的在西方哲学史上的辉煌巨著一定也写得玄之又玄。如今,看着柏拉图的《理想国》,尽管依旧无法参透《理想国》中的奥妙,也无法深入的了解它的深层次含义,因为它就像一座空中花园,必须有足够的思想阶梯才能够爬的上去,但它带给我的启迪确是深远的——尽管我只能仰望而叹之,道听途说而思之,片言只字而感之。
其实,经典的影响力,不在于天马行空的文句,也不在于振聋发聩的论断,而在于它给世人幽暗闭塞的观念世界以一道耀眼的闪光。
理想国读后感【篇7】
柏拉图在书中用苏格拉底的对话引出:理想的国家是由捍卫者、士兵和普通公民组成的;三种人履行职责,为城邦的利益而奋斗。这句话还可以说得更加通俗:
每个人的价值都是做好自己的工作,为国家和整个人类的发展做出贡献。
这真的是一种伟大的思想!但是,或许是这句话太过宏大,或许是我的思想境界不够,也或许是在这个社会分工高度发达的时代里人们已经很难从自己的职业中找到满足,我总是感到自己无法像柏拉图说的那样,一直怀有这样高尚的信念,不动摇地度过自己的人生;也总是感到困惑,感到痛苦,总是在想什么才是一个人真正的意义。
柏拉图说,为城邦正义而活;霍布斯说,为金钱享乐而活;释迦牟尼说,为普度众生而活;曹雪芹说,为人间真情而活……城邦正义,普度众生让人望而生畏,难以操作坚持,我无法把我们每天的工作和城邦、和正义联系在一起,我也不知道什么可以让社会和人类变得更好;而金钱享乐只能给我们生存上的满足,在生存之后又是无尽的困惑;真情看似是一个切实的可操作的意义,实质上却是他人身上的对自我的投射,是一种转移了的顾影自怜。这些答案都无法让人满足。
我们从小就被教倒了很多意义。当我们长大了,我们驳斥了这些意义,但我们也驳斥了自己,最后陷入了无限的困惑。路漫漫兮,无处求索。
理想国读后感【篇8】
经典的影响,不在于天马行空的文句,也不在于振聋发聩论断,而在于它给世人幽暗闭塞的观念世界以一道耀眼的闪光。
他提出了一个命题,他给出了一个假设,他使后世的思想家有了发挥的空间,也为后世提供了无数社会制度的可能性。他,就是柏拉图!最早接触到柏拉图应该是在高中的政治和历史课本了。
那个时候对他的思想接触涉及甚浅,对他关于国家政体及相关的政治**从未涉及过。再次了解到柏拉图是在《理想国》中,它通篇饱含哲学见解和政治思想,构造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乌托邦。
关于社会分工,柏拉图认为城邦的公民分为三等:赋有最高理性的哲学家是神用金子做成的,他们是理想国的立法者和监护者;赋有意志的本性,勇敢善战的军人是神用银子做成的,他们是国家的卫士;只有情欲的本性的生产者是神用铜和铁做成的,他们安分守己,节制情欲,忍受劳苦,他们处于最下层,为统治者及其辅助者服务。他从个人和城邦的角度出发,认为城邦应该由哲学家和士兵来领导,以统治生产者。
但我们很清楚,历史从来不是皇帝创造的,而是历史上劳动人民创造的。把生产者放在社会历史的最低层,很容易忽视生产者作为社会历史中流砥柱的作用。国家的统治者应该是哲学家,这种想法在如今体现出不合时宜的特点,或许夸张地抬高了哲学家的地位和品质,但准确地表达了一个国家领导人应该具有的品质,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于正义,他认为城邦的正义就是“我们选拔其他的人,按其天赋安排职业,弃其所短,用其所长,让他们集中毕生精力专搞一门,精益求精,不失时机。”这是因为之所以要建立一个城邦,是因为我们每一个人不能单靠自己达到自足,我们需要许多东西。柏拉图强调社会分工:
根据天赐的本性,每个人都做自己的工作而不干涉别人的工作。对于一个城邦来说,这意味着三个层次中的每一个都各司其职,各尽所能。其实在如今社会中,这个“正义”也得到了印证:只***每个人做自己最擅长的职业,才能使效率达到最大化,才能创造出更多的生产生活资料,由此促进整个国家整个人类社会的进步,正义从来都不是假大空的,它体现在每个人在自己的岗位做好自己的事,每个人都拥有一份“匠心精神”。
关于教育,《理想国》告诉我们,“最好的男人必须与最好的女人尽多结合在一起”,“儿女应该出生在父母年轻力壮的时候”。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一概念迎合了现代人择偶育儿的观念,是一种比较科学的观点。《理想国》中强调了早期教育的重要性:
“儿童阶段**文艺教育最关紧要”,先入为主,早年接受的见解总是根深蒂固不容易更改的。为了培养美德,孩子们首先应该听到最美丽、最美好的故事。所以说,柏拉图对儿童早期优质教育的重视。
但柏拉图也提出,孩子不应该被迫学习,而应该用游戏的方法来教和享受,更好地了解自己在游戏中的每一种天性。这就让我们思考,现在的应试教育是否给孩子带来了太多的胁迫,扼杀了大多数孩子的天性。同时,他也规定了一个连贯受教育的过程,对于人生各个阶段和各个方面的教育——包括幼儿、青少年、中老年的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都进行了论述,反映教育应保持连续性和一贯性。
这种观念与中国古代活到老学到老的观念不谋而合。此外,柏拉图还体现了教育中男女平等的思想。他认为,女性和男性一样,也应该接受教育。必须说,两千多年前,这种想法非常罕见。但值得怀疑的是,在一个理想的国家,受教育者只能接受有益于国家的教育。
这必然使教育成为国家统治的工具,是一种思想统治。教育不应与政治有关,受教育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和理解,从许多有用的学科和知识中选择自己想要的东西。
“政治家应为哲学家,哲学家应为政治家,政治家应为哲学王”,这是柏拉图毕生的追求;个人是城邦的缩影,城邦是个人的放大,其要求公民内部高度统一与和谐,所以每个人在社会上的角色显得尤为重要。教育的政治化也有助于净化城邦。在理想的国家里,正义的城邦是为了实现最高的善。每个人都各司其职,尽力而为。
众所周知,古希腊社会混乱,统治者愚昧无能,人性堕落。柏拉图改造公民、改变城邦的计划注定不会在现实生活中施施。但他的哲学智慧和政治精髓赋予了后人向前看的美德。(作者:
陈清海)
理想国读后感【篇9】
第一卷:
1.第一卷中提到了几种正义观
传统的正义观:西蒙尼得斯、赛勒斯、玻勒马霍斯
按照传统的正义观,正义就是照旧取回别人的东西,还别人的债。朋友之间的正义是善待他人,而不是恶人。帮助朋友是正义的,伤害朋友也是正义的。
正义总结起来就是给每个人以恰如其分的报答。这便是所谓的“还债”。
1 西蒙尼得:认为有话实说,拿了人家东西照还,欠债还债就是正义。朋友之间应该与人为善,不应该与人为恶。正义就是给予每个人适当的报酬,这就是他所谓的“还债”。
玻勒马霍斯:正义就是给每个人正确的奖励。正义在平时也是有用的。帮助朋友,伤害敌人是正义的。伤害非正义者,帮助正义者是正义的。
激进的正义观:
色拉舒马霍斯:正义是强者的利益,也就是说,正义是当时**的利益。**制定法律明告大家,凡是对**有利的对百姓就是正义的;谁不遵守,他就有违法之罪,又有不正义之名。
在任何一个国家,所谓正义都是当时国民党的利益所在。无论在国家、家庭、军队或任何团体,不公正首先使他们无法采取一致行动。不正义的人根本不能合作。
普遍的正义观
格劳孔:正义的人生活得比较有益。
苏格拉底:正义的人又聪明又好,不正义的人又笨又坏。
2.苏格拉底是怎么反驳这些正义观的
反驳玻勒马霍斯的观点:起先针对玻同意的诗人西蒙尼得的“欠债还债就是正义”的观点,苏格拉底举了医术、烹调术、舵手、打仗中正义的人等例子,推出了如若正义仅仅对于无用的东西才是有用的,那么正义也没有什么了不起了。问题就变成如何判断友人与敌人?
对于这一判断,很容易“把坏人当成好人,把好人当成坏人”。然后进一步举例说明,正义的人做正义的事,但做不正义的事,伤害他人。这样子推导出互相矛盾,跟西蒙尼得的意思相反。
最后苏格拉底与玻达成一致,认为“正义就是助友害敌”是佩里安得罗,或者佩狄卡,或者泽尔泽斯,或者是忒拜人伊斯梅尼阿,或其他有钱且自以为有势者的主张。
反驳色拉叙马霍斯的观点:首先,针对“正义不是别的,就是强者的利益”这个正义观,苏格拉底首先反驳“服从统治者是正义的”这个观点,指出各国统治者难免也犯点错误,他们立法的时候,有些法会有可能出现立错了的情况。然后根据色拉叙马霍斯的正义观,推出 “不但遵守对强者有利的法是正义,连遵守对强者不利的法也是正义了”的谬论。
萨拉·苏马霍斯反驳说,犯错误的人犯错误是不能称之为坚强的人。
苏格拉底通过对一系列职业的举例说明,没有一门科学或艺术追求强者的利益,而忽视弱者的利益。从而进一步指出,在任何**中,统治者都不能只考虑自己的利益,而忽视他手下人民的利益,他的言行都是为了人民的利益。
他们担任公职是为了被统治者的利益,而不是为了他们自己。没有一种技艺或统治术,是为它本身的利益的,而是像我们已经讲过的,一切营运部署都是为了对象,求取对象(弱者)的利益,而不是求取强者的利益。作为一个统治者,他会得到报酬,因为在治理技术的范围内,他把自己所有的努力工作的能力都发挥出来,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治理的对象。
所以要人家愿意担任这种工作,就该给报酬,或者给名,或者给利;如果他不愿意干,就给予惩罚。
苏格拉底认为色拉叙马霍斯是把不正义归在美德与智慧这一类,‘把正义归在相反的一类,主张不正义是美好和坚强有力;我们一向归之于正义的所有属性你要将它们归之于不正义。’
三。总结萨拉苏马霍斯的正义观并作一个完整的陈述
正义不是别的,就是强者的利益。
每一个统治者都制定对他有利的法律,平民制定民主法律,平民制定法律等等。他们制定了法律明告大家:凡是对**有利的对百姓就是正义的;谁不遵守,他就有违法之罪,又有不正义之名。
在任何一个国家,所谓正义都是当时国民党的利益所在。**制定了法律明告大家:凡是对**有利的对百姓就是正义的;谁不遵守,他就有违法之罪,又有不正义之名。
遵守统治者的命令是正义的。强者有时会命令弱者——他们的人民——去做对强者不利的事情。在这种观点下,正义是强者的利益,也可能是强者的损害。
正义的人跟不正义的人相比,总是处处吃亏。最不正义的人就是最快乐的人。那些不想作恶的人是最痛苦的人。
不正义比正义更有益。不正义的事只要干得大,是比正义更有力,更如意,更气派。
理想国读后感【篇10】
柏拉图不仅是古希腊哲学家,也是西方哲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中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他的《理想国》是通过苏格拉底与他人丰富多彩、环环相扣的对话,给后人展现了一个完美优越的城邦。这个城邦是历史上大大小小“乌托邦”的开山鼻祖。
这本书是柏拉图中期思想的总结,在历史上有很大的影响。
书的开篇是论“财产与老有所福”。这一节概述了柏拉图对财产的态度,特别是旧财产与财产的关系。正如最后那句话:
“钱财固然能给人带来许多好处,但对于一个有理智的人来说,明白事理才是最重要的。”柏拉图集中的论证了老人除了财产以外,还要拥有一个和平的精神世界,同时每个人获取财产的手段要是正义的。
正如中国那句古话“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一样,柏拉图认为一个人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富有了,身上却充满了**,**的富人老了是得不到安宁的,因为人老了就会反思自己一生所为,并对上天堂和下地狱产生想法,于是生前做了坏事的老人得不到安宁,“人老了,应该多一份宁静与自由感。”因为一切欲望都消退了。说到老人问题,与中国恰恰相反,中国老人老了得到的是长者之尊,而西方老人却相反的拥有迂腐之年的孤独,了解了这一点,书中的“年老不是问题,真正会出现问题的是人的性格因素,一个乐观的、心境淡泊的人是不会因为年岁的增长而增加压力的,反之那些具有相反性格的人,即使年纪在轻,他活着也是负担。
”这段话就更加容易理解了,老了以后并不是什么大问题,最关键的是在于你的态度。
而书中理想国的宗旨是缔造一个秩序井然至善至美的正义国家。围绕这个宗旨,柏拉图开篇不久就开始讨论什么是正义的国家,而不是什么是正义的人,他从城邦至公民、从上往下、从大往小地理想化地安排了城邦公民的一切,生活、工作、教育及一切。
所谓理想国,是柏拉图推理出的一个充满正义和美德的国家,这个国家由立法统治者,国家护卫军,普通劳动民三个阶级组成。这本书的核心思想是哲学家应该是政治家,政治家应该是哲学家。哲学家不应该是躲在象牙塔里死读书而百无一用的书呆子,应该学以致用,去努力实践,去夺取政权。
政治家要充满对哲学的向往,不断追求自己在哲学上的进步,用哲学来管理人民。而这些所要体现的东西在他的《理想国》开始时候并没有直接提出来,他是利用了正义二字逐渐将其拓展并且引申出来的。正义是一种很好的表现,但什么是正义?面对这个似乎很明白的词,柏拉图首先进行了深入的**。
柏拉图的《理想国》里面不仅有着他对理想国的阐述,也包含着一种朴素的辨证主义观点和应变的思想,他自始至终没有明确给出正义的定义,也暗示着人们,这里没有什么正确的定义,还需要继续的探索研究,只不过他的想法是让人们去利用这个探索研究构造他那种柏拉图式的理想国。
柏拉图认为国家是扩大的个人,个人是减少的国家。比如,人的灵魂有理性、意志和欲望三部分,最理想的状态也应该由三个相应的层次构成。柏拉图把分工看作国家的构成原则,他在《理想国》中编织了一个美丽的谎言,用于欺骗城邦中的所有人,那就是神创造三种人的说法:第一个等级是有智慧之德的统治者,这些人是神用金子做成的,具有智慧的品德,通晓“善”的理念及治国的哲学,是国家当然的统治者;二是有勇敢之德的卫国者,他们是神用银子做成的,具有勇敢的品德,是国家的保卫者;三是有节制之德的农民和手工业者,这些人是神用铜铁做成的,具有节制的品德。
前两级有权但没有私有财产,第**有私有财产但没有权力。这三个层次在我国具有不同的美德,履行着不同的职责。至于奴隶,在柏拉图看来,根本就不算人,在《理想国》中毫无地位可言。
他认为这三个等级就如同人体中的上中下三个部分,协调一致而无矛盾,只有各就其位,各谋其事,在上者治国有方,在下者不犯上作乱,就达到了正义,就犹如在一首完美的乐曲中达到了高度和谐,只有这样,整个国家才算是取得“和谐一致”,实现了正义的原则,否则就违反了“正义”的原则,国家就要灭亡。
对于今天的中国而言,柏拉图给予我们最大的启示在于:对所有人而言,我们不要仅会把一生用来忙忙碌碌的追求钱财,而更要会构建一个自我的精神世界;对于老人而言,你应当处理好你和金钱的关系;又告诫每一个人,你应该对你的一切行为负责,到老来不要因为生平的错误而产生恐惧和自责,但这对中国人来说效果是不怎么明显的,因为中国人是彻彻底底的无神论者,由这一思中国也该是宗教精神回归的时候的了,天不怕地不怕的中国人不会有多少反思与畏惧,相对而言,财产于老人的关系,中国人做得不错,早就传承到下一代人手中,但现实中中国人又太经世致用了,太世俗化了。当我们每每看到那些女孩填写“一生中最重要的东西”的问卷时,她们会毫不犹豫的写下“金钱”,我们的心就不由的寒了起来,中国人现在最需要的就是一个精神世界,中国人需要“真性情”,而不是“奴才样柏拉图构建了自己的理想国家模式,并宣称理想的国家应该是有着学家莱领导的,他具体的论述了理想国家的模式,从寻求正义出发,来阐述了幸福国家的模型。
对中国而言,我们得政治文明还不够高,我国自古皆**,偶有民主,却终是“只闻其声不见其人”。那在今天中国政治面临了一个大的变革瓶颈,我们的政体是人民民主**,今天的西方民主已是今非昔比,中国只有在原有的框架下积极探索,最为主要的还是学习西方的政治文明,中国一点会追寻到适合我们自己的政体,同时,也希望我国政治文明能够生根、发芽、开花和结果。
柏拉图《理想国》到处是经典,特别是在其中篇,但因为上篇经常翻到,故断章取义,仅写了上篇的读后感,读后感写完了,我却打算用一辈子来读这本书。
这并不是结束,恰恰相反,这仅仅是一个开始,间或是尚未开始。
理想国读后感【篇11】
柏拉图认为城邦是在分工的基础上,由具有不同技能的共匠、农民和商人组成的共同体。而当城邦发展到一定规模后,与外部世界的战争就不可避免,这就需要城邦的捍卫者。城邦保卫者包括统治者和辅助者。
三种人的分工如下,城邦统治者,具有知识,故考虑整个国家大事,对国家事务进行谋划安排;城邦护卫者是统治者的辅助者,他们是被选拔出来的专门从事战争、保卫城邦的人;各种工匠从事自己的手艺工作;农夫种地;商人贸易。很重要的是,虽然他把人分为统治者、监护人和人民,但他们的地位不是世袭的,可以改变。而这些人的正义能够引导社会的正义,进而使社会变得和谐。
但柏拉图也指出,要使社会和谐,必须通过一些具体的制度安排来教育和培养城邦的守护者。这些制度包括:进行各种**性考察,选拔那些注重公益、经得住考验、无懈可击者担任护卫者;护卫者专职化,专门从事军事训练和战斗,不得学习其它工艺;以良好的音乐来陶冶护卫者的精神;以严格的体育来锻炼护卫者的身体;护卫者的生活方式必须是公有制,不得有自己个人的房屋、土地、金钱,也不得有个体的家庭;妇女、子女一律公有。
在这一具体的制度安排下,三类人严格区分,不可混为一谈。由此,按照三种人各自的品性,各自从事适宜于其从事的职业。当三种人在国家里各做各的事——统治者以自己的智慧统治城邦、辅助者以自己的勇敢保卫城邦、工匠商人农民等节制欲望,接受哲学家的智慧统治——而互不干扰时,城邦就是正义的。
柏拉图在演绎了城邦正义之后,转向了个人。在他看来,个体与城邦相似,在灵魂中有三个与城邦相似的成份:思考和推理的理由;让人愤怒的激情;对爱、饥渴的渴望。
在柏拉图看来,理性体现了智慧,它类似于城邦的统治者。它的规划是为了整个城邦的利益,所以它应该在个体灵魂中发挥主导作用。激情类似于城邦里的帮手,协助和协助理性的领导。欲望的满足可以使人感到幸福,但欲望太大、太强则会使人变得**,因此,理性和激情有必要结成联盟,引导欲望,控制欲望。
通过教养、教育,通过训练,人们的理智和激情就能够起到领导作用。个人正义就在于,他心灵的各个部分各起各的作用,领导的领导着,被领导的被领导着。正义的人,不会监守自盗,不会亵渎神灵、偷窃、不会出卖朋友,出卖祖国,不会违反誓言或协约,不会犯其它种种别人可能犯的罪恶。
《理想国》首先开启了对理想国家加以描述的先河。在书中,柏拉图打算讨论个人正义,但为了说明个人正义,他用城邦正义作为铺垫和类比,但柏拉图实际上用了很多空间来展示和描述理想的城邦。柏拉图的这种证明给了后人一个提示:
除了个人正义,还有城邦正义,或者说是国家制度的正义。正因为如此,人们在思考国家正义和法律正义的过程中,形成了许多对人类文明产生重大影响的思想成果。然而,在中国古代,关于国家正义的思想却很少。
中国古代虽然有一些关于个人正义的思想,但主要涉及个人的义务和行为,基本上不涉及国家制度的正义。因此,这有别与西方的正义思想。根据中国传统思想史,君主制是一个自然公正的问题,不可改变。没有西方思想的引进,我们仍然有可能生活在君主制或君主制之中。
从这个意义上说,正是柏拉图从源头上给我们带来了民主变革。
看这本书,不仅能了解古希腊的政治制度、经济状况、风俗人文等,还能跟着苏格拉底的辩论培养一些哲学思维,一定程度上了解哲学家思考问题的方式和对待生命的态度,同时也能学到很多为人处事的道理,例如正义、规则。这些对我来们说都是不小的启迪。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