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位教师都需要提前准备自己的教案和课件,这学期又到了起草这些教学资料的时候了。制定一个良好的教案需要教师具备高尚的教学素养。现在趣祝福的编辑送上的是"插花课件",相信您会从这篇文章中获得很多有益的启示!此外,您还可以浏览范文大全栏目的酒店员工转正自我评价范文15篇。
插花课件 篇1
活动目标:
1、观察花的不同造型,并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插花。
2、能用数学语言清楚地讲述插花的方法。
活动材料:
大的记录纸操作材料包10、剪刀、胶水
活动过程:
一、讲讲说说:(价值:了解四季的花朵)
提问:你们认识哪些花?(介绍自己知道花)
这张图片里的花你们认识吗?我们一起来看看都是些什么花?他们是在什么季节开放的?
小结:原来花也有四季之分,每个季节我们都能看到不同的美丽花朵。
二、插花(价值:了解花的特征、进行插花)
1、过渡语:我们看一看这些花,一共有几朵花,他们分别有什么特征?
小结:这些花都有自己的特点,大小不同,颜色不同,花瓣多少不同等。
2、漂亮的花最喜欢在花瓶里,想一想,把它们放在哪个花瓶里,怎样插花你认为是最美的?要讲出你这样插的理由。
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三、分享交流(价值:了解插花的方法)
提问:说说你是怎么插的,一共插了几朵,分别是几朵什么样的和几朵什么样的?
小结:我插了5朵花,三朵红色的,2多大的。
小结:我们可以用颜色、大小、花瓣的多少……进行插花,插花的方法可真多啊。
提问:你们认为哪一种插花的方法最好呢?为什么?
小结:孩子们插的都很好,可以和旁边的朋友讲讲你插花的方法。
插花课件 篇2
活动意图
科学活动插花。是我们对导向式教学活动进行的一次尝试。插花来源于生活,先抛给幼儿一个明确的任务插花,让幼儿围绕任务去尝试探索,从中发现问题怎么插花瓶都会倒,教师激发幼儿解决问题的欲望怎样使花瓶不倒,并提供材料支持幼儿完成。探索过程对幼儿很有挑战性,任务=材料+创意在活动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活动目标
1.通过比较,发现物体不易倒的原因。
2.探索多种使物体不易倒的方法,培养探究的意识。
活动准备
每组矿泉水瓶、娃哈哈瓶、塑料花、泡沫块、小石头、橡皮泥、各种盘子、盖子、硬板等若干。
活动过程
一、抛出任务插花,发现花瓶易倒,引起探索兴趣
1.师:老师做了很多花,想请小朋友帮忙把花一朵一朵插在花瓶里(矿泉水瓶)。
2.教师请一幼儿将三朵花插在瓶子里,提问:花插在花瓶里,出现什么情况?(花瓶很容易倒)
二、初步探索使花瓶不易倒的方法,在比较中了解不易倒的原因
1.师:今天带来的花瓶都是容易倒的。我们要想办法使花瓶不易倒。我给你们准备了很多材料,等会每人拿一朵花插在一个花瓶里,请你们用最短的时间使花瓶不易倒。如果你成功了就请你贴上自己的号码,将花瓶放在花坛上(地面有条线)。
2.幼儿自由探索。教师观察。
3.幼儿操作后交流。
师:风来了,要看看谁的花瓶比较稳固。(用纸对每个花瓶扇一扇)
预设:
幼儿行为一:同样装了石头,一个倒了,而另一个不倒。
教师的对策:拿出来比较。
师:刚才用了同样的风力,为什么都装了石头的花瓶,一个倒了一个没倒呢?
幼:因为这个瓶子石头装得比较少
师小结:对,石头装多了就比较重。能使花瓶更稳固。
幼儿行为二:用光碟,一个放上面,一个放下面。
教师的对策:
师:这两个都是用了光碟。这个为什么倒了,而这个不倒呢?
幼:一个放在上面,一个放在下面。
师小结:对,重的放在上面反而更容易倒。而粘在下面使花瓶的底盘变大了。
三、探索多种使花瓶不易倒的方法,培养探究意识
1.师:桌上还有很多材料,这回要请你想出跟刚才不一样的方法去试一试,你可以使多个花瓶站稳,比比谁想的办法最有创意。在花瓶上也贴上自己的号码。
2.幼儿自由探索,教师指导。(孩子可以想出两个以上办法)
3.交流讨论。师:我们来看看你们都用了哪些办法。
预设:
幼儿行为一:会用多种材料,探索出不同的使花瓶不易倒的方法。;文.章出自屈,老师教.案网]如:增加重量、使底盘变大、将花站直。
教师对策:考虑进入下一环节探索不借助材料,使花瓶不倒,对幼儿提出更高的要求,发展他们的逆向思维能力。
幼儿行为二:大多数幼儿都采用增加重量一种方法。
教师对策:调整计划。改变原先预设的第四环节,改为在教师的启发下,幼儿继续探索用不同的材料使花瓶不易倒。
四、不借助其他材料,探索使花瓶不倒的原因,发展幼儿的逆向思维能力
1.师:现在桌上就只有许多花和花瓶,你们有没有什么办法使花瓶不易倒?
2.幼自由探索。
3.展示几种成功的方法。如:将几束花插在一个瓶子里,将小瓶放在大瓶里再插上花。
师:我也有一种方法可以使花瓶不倒(教师将花茎折短再插在花瓶里),知道为什么吗?我们在区角活动中再去试一试是什么原因。
活动反思
这节课的设计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又比较贴近幼儿的生活,同时又是幼儿游戏活动中需要的材料,于是幼儿在制作过程中充满了兴趣。对于提供的新材料幼儿们也乐于动手操作,并能结合自己已掌握的技能进行再创造,充分发挥了幼儿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在材料的准备上也充分体现了层次性,满足每个幼儿的需要。在活动中幼儿能主动与其他幼儿互商互量彼此合作完成作品。
插花课件 篇3
活动目标:
1、会选用不同的材料制作花卉,并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插花,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力。
2、培养幼儿之间的合作能力。
3、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4、感受作品的美感。
活动难重点:
会选用不同的材料制作花卉(餐巾纸)。
根据插花的方法,会修剪花枝。
活动准备:
吸管、糖纸、餐巾纸(新)、手工纸、剪刀、双面胶等。
活动过程:
一、 展示插花艺术
让幼儿观看多媒体了解插花,感受美的艺术。
你们看到的插花漂亮吗?什么地方漂亮?请幼儿自由讲述(各种颜色、形状样式)
二、 出示教师制作的插花
1、 说说这些花和我们刚才看到的插花有什么不同?(真花和假花)
2、 这些花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糖纸、手工纸、皱纸)
3、 数一数花盆里有几支花,分别有哪些颜色?
4、 这些花是如何插的(比较不同的插花方法):有中间高,四周低;有后面高,前面低。
三、 幼儿制作花卉
1、幼儿自己选择材料制作花卉(幼儿可以走出座位,挑选自己制作花时所需要的材料)
2、要求幼儿多做几朵,并能用不同材料和不同样式制作花卉。
3、提醒幼儿选用能选用新材料(餐巾纸)制作花卉
四、 插花
1、 幼儿之间合作商量选择插花的方法。(可以采用教师提供的方案,也可以自己进行创造性的插花)
2、 重点提醒幼儿能根据插花的方法修剪花枝,摆放出不同的造型。
3、 提醒幼儿插花时注意颜色的搭配,花朵的高低,前后的层次。
五、 结束
欣赏小朋友的插花,介绍自己的插花
1、说说自己的插花是用哪些材料制作,分别用了什么方法制作的。
2、并能说说插了这盆花所用的花束数量。
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设计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又比较贴近幼儿的生活,同时又是幼儿游戏活动中需要的材料,于是幼儿在制作过程中充满了兴趣。对于提供的新材料幼儿们也乐于动手操作,并能结合自己已掌握的技能进行再创造,充分发挥了幼儿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在材料的准备上也充分体现了层次性,满足每个幼儿的需要。在活动中幼儿能主动与其他幼儿互商互量彼此合作完成作品。
插花课件 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剪一剪、插一插,培养幼儿的创新求异思维和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并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2、欣赏插花艺术,感受插花艺术的色彩对比、高低错落对比、大小对比的美,对插花艺术感兴趣。
【活动准备】
1、插花录像;
2、花瓶(酒坛、竹桶、木桶);
3、各类野花、野草、树叶等。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话题。
师:小朋友,瞧,这些是什么呀?对这些都是我们一起去山上、田埂边采摘过来的。
师:瞧!(播放春游:采摘野花)
师:提问:这些花能摘吗?(镜头:人们种植鲜花)
师:这些是人们种植起来给我们欣赏的,而这些野花它是自己生长在大自然中,很漂亮,因此我们就想把这些漂亮的野花带回来,让更多的人能够看到大自然的美。
师:可是把这些野花摘回来这样放着会很容易枯萎,它们的美别人就欣赏不到了,那你有什么办法可以使这些野花变的更美,较长的留在我们身边,让别人很好的欣赏呢?
师:那我们就一起来插插花,我们插花的花瓶有些特别哦,瞧,是什么?(酒坛、木桶、竹桶)
师:好,现在就请你们上来试试吧!(如果觉得花柄太长,可以拿剪刀出来修一修,但用的时候要注意安全)
二、第一次尝试插花。
1、师:插好的小朋友请把自己位置整理干净,也可以去看看其他小朋友插的花。
2、师:好了,全部下来坐到自己位置,咱们一起来欣赏下吧。
3、师:你认为哪盆花插的最好看,那你觉得他哪里插的好看吸引了你呢?
三、(播放插花录像)欣赏插花艺术,感受插花艺术的色彩对比、高低错落对比、大小对比的美。
1、师:恩,小朋友很棒都说了自己的看法,老师也专门去了花店拍摄了插花师傅插花的过程,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插花师傅到底是怎么插花的?(播放插花录像)
2、师:看了录像有哪个小朋友能告诉我,为什么插花师傅插的花那么漂亮?(用姿态语言来引导他们说出花的插法,高低、大小、颜色、树叶的衬托)
3、教师小结:对呀,插花时一定要注意把花插得有高有低、有大有小,颜色有深有浅,( )再加一些草、树叶,互相衬托,这样一盆花插的才会更漂亮。
4、师:但刚才我们看到的只是插花师傅插了一种扇形形状的花,其实插花它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技术,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喜欢插出不同形状的花,如:还有球形、S形等很多,瞧我们来看看(播放录像不同造型的花)
四、第二次尝试插花,巡回指导。
1、师:看了这么多不同造型漂亮的花,你现在想插什么样的花呢?
2、师:好,我们根据自己的设想,再照着插花师傅的插法,把刚才觉得哪里插的不满意的地方进行调整下,也可以全部拔出来重新插一次。相信小朋友肯定比刚才插的更漂亮。(拍照)
五、结束、欣赏。
插好的小朋友请整理干净自己的位置,然后请客人老师一起来欣赏我们插的花吧!
插花课件 篇5
导读:《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保育教育目标中明确指出美育的目标是萌发幼儿初步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感。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人的审美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从小培养起来的。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在成人的正确引导下,感受和理解着存在于自然、社会中的美。无论是幼儿园环境的变化,还是大自然五光十色的景物和多姿多彩的变化都能引起幼儿的注意,激发审美情感,使他们受到美的陶治。有计划地引导幼儿参加美术实践活动,可以更有效地促进幼儿对美的感受力、理解力和表现力的发展。因为在美术教育中,教师引导幼儿欣赏的美是更集中、更典型的美、即艺术的美。幼儿在美术活动中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美的印象和感受,通过美术手段具体表现出来,这不仅能加深幼儿对美的理解,而且能使其不断追求美,探究美和表现美。
一.说目标
《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保育教育目标中明确指出美育的目标是萌发幼儿初步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感。依据《规程》中指出的美育目标,结合大班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确立了本次艺术活动的目标为:
目标一是情感目标,引导幼儿欣赏插花艺术,感受插花艺术的色彩美、造型美,体验成功的快乐。
目标二是能力目标,让幼儿尝试插花,掌握插花的基本方法,能初步表现出插花艺术的美。
二.说选材
插花艺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随着人民群众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插花艺术已经成为人们的一种精神文明的需求。而幼儿也非常爱花、爱草、爱叶,经常画它、唱它、抚摸它,摆弄它,这是幼儿爱美情感的自然流露。我受花店里艺术插花的启发,何不把这些美丽的插花搬到我们的教育中来,从而美化我们的环境,陶冶幼儿的性情,使幼儿感受生活中的美,萌发审美、表现美的情趣。因此,我就选择了插花艺术活动。
大班幼儿的动手能力已有一定的基础,让幼儿尝试插花,能使幼儿的动手能力进一步得到发展,满足幼儿尝试的欲望。
三.说教学方法
在活动设计中我主要运用了邱学华先生提出的根据浓度教学法先练后讲的尝试原则组织教学。先练――是让幼通过看看,试一试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习知识技能。后讲――是教师给予幼儿操作者的正确指导、启发、评价与鼓励。
第一.激发幼儿主动尝试的愿望
运用创设尝试环境的方法,让幼儿观察各种插花,激发幼儿愿意尝试的积极情感。
第二.给幼儿各种尝试材料
丰富的尝试材料是幼儿进行尝试的物质基础,我让幼儿根据观察后的感受尝试插花,鼓励幼儿想一想,试一试,让幼儿自己选择、操作。幼儿尝试后,让幼儿自己比较、讨论、讲述。
第三.教师讲解
帮助幼儿解决难点,帮助幼儿归纳整理,也就是尝试教学理论中的先练后讲,经过我的讲解示范,总结出正确的插花方法,幼儿在正确方法指导下再进行尝试。
四.说教学过程
首先设置丰富的插花艺术环境,让幼儿观察插花的造型、颜色等感受其艺术美,懂得怎样插花才好看,从中体味大自然可以创造美,人们通过劳动也能创造美。其次在幼儿观察认识的基础上,我提供插花的材料与工具,介绍其功用。让幼儿尝试插花,从中了解幼儿感受和理解插花的程度,在操作中,我提醒幼儿有秩序,互相谦让,按需要选取材料。幼儿操作完毕,我从幼儿的作品中挑出几盆,对照范样讨论,怎样才更好看?幼儿通过观察对比,寻找答案。然后教师示范,知道花朵颜色有深和浅,大花插在下,小花要偏上,选三个主枝为宜,三主枝插法不一,或直或斜,或高或低,并选择合适草,叶类搭配衬托。在老师示范后,幼儿再次尝试,放上轻柔悦耳的音乐,让幼儿置身于优美的听觉艺术中,对个别忽略插花规律的幼儿及时予以帮助,让他停下来,与范样做比较,找出自己作品的不足之处,及时修改,使每个幼儿的作品比前一次都有所提高。最后,展示幼儿插花作品进行欣赏,自由讨论,然后再请三、四名幼儿在集体前讲讲自己认为最好的一盆作品的优点和理由。通过欣赏与讲评,进一步提高幼儿对美的欣赏与创造能力,体验成功的喜悦。同时我启发幼儿把自己创作的插花布置在幼儿园的各个地方,让大家欣赏通过自己劳动创造的美。
整个教学活动让幼儿自己去观察、欣赏、尝试、比较、讨论、讲述,通过幼儿的自身的活动掌握了插花的要点,使幼儿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得到提高。
编辑推荐
插花课件推荐七篇
插花课件 篇1
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应多去关心周围的万事万物,积极关注社会,关爱环境,善于去发现美、感受美和欣赏美,培养鉴赏美的能力!通过这次环保艺术插花大赛,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如果人类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最终受害的将是人类。让学生真正明确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感受人地协调必要性。
一、活动目的:
1、丰富多姿多彩的'校园文化,增进同学间的友谊,创造美好校园生活。
2、激发同学们的创新潜能和学习插花的兴趣,提高同学们的环保意识和审美水平。
3、为同学们提供一个自我创新意识、树立更强的大学生环保形象和增强团队精神的平台,让同学拥有更多综合素质拓展的机会。
承办方: 管理系团总支组织部、秘书部、宣传部、社会实践部、信息部
七、活动内容:
为创建低碳校园,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创意设计能力增强学生环保意识和团结观念。我系于11月份将策划开展 “环保艺术插花大赛”,我系各个班级派出代表参加此次比赛,大家利用各种废旧材料和花材制作出了一盆盆精美又极具创意的花艺作品。
评委老师评分60%,观众投票40%;
3、由秘书处、组织部、实践部、信息部负责下各班宣传本次活动,动员同学积极参加
插花课件 篇2
导读:《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保育教育目标中明确指出美育的目标是萌发幼儿初步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感。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人的审美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从小培养起来的。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在成人的正确引导下,感受和理解着存在于自然、社会中的美。无论是幼儿园环境的变化,还是大自然五光十色的景物和多姿多彩的变化都能引起幼儿的注意,激发审美情感,使他们受到美的陶治。有计划地引导幼儿参加美术实践活动,可以更有效地促进幼儿对美的感受力、理解力和表现力的发展。因为在美术教育中,教师引导幼儿欣赏的美是更集中、更典型的美、即艺术的美。幼儿在美术活动中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美的印象和感受,通过美术手段具体表现出来,这不仅能加深幼儿对美的理解,而且能使其不断追求美,探究美和表现美。
一.说目标
《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保育教育目标中明确指出美育的目标是萌发幼儿初步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感。依据《规程》中指出的美育目标,结合大班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确立了本次艺术活动的目标为:
目标一是情感目标,引导幼儿欣赏插花艺术,感受插花艺术的色彩美、造型美,体验成功的快乐。
目标二是能力目标,让幼儿尝试插花,掌握插花的基本方法,能初步表现出插花艺术的美。
二.说选材
插花艺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随着人民群众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插花艺术已经成为人们的一种精神文明的需求。而幼儿也非常爱花、爱草、爱叶,经常画它、唱它、抚摸它,摆弄它,这是幼儿爱美情感的自然流露。我受花店里艺术插花的启发,何不把这些美丽的插花搬到我们的教育中来,从而美化我们的环境,陶冶幼儿的性情,使幼儿感受生活中的美,萌发审美、表现美的情趣。因此,我就选择了插花艺术活动。
大班幼儿的动手能力已有一定的基础,让幼儿尝试插花,能使幼儿的动手能力进一步得到发展,满足幼儿尝试的欲望。
三.说教学方法
在活动设计中我主要运用了邱学华先生提出的根据浓度教学法先练后讲的尝试原则组织教学。先练――是让幼通过看看,试一试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习知识技能。后讲――是教师给予幼儿操作者的正确指导、启发、评价与鼓励。
第一.激发幼儿主动尝试的愿望
运用创设尝试环境的方法,让幼儿观察各种插花,激发幼儿愿意尝试的积极情感。
第二.给幼儿各种尝试材料
丰富的尝试材料是幼儿进行尝试的物质基础,我让幼儿根据观察后的感受尝试插花,鼓励幼儿想一想,试一试,让幼儿自己选择、操作。幼儿尝试后,让幼儿自己比较、讨论、讲述。
第三.教师讲解
帮助幼儿解决难点,帮助幼儿归纳整理,也就是尝试教学理论中的先练后讲,经过我的讲解示范,总结出正确的插花方法,幼儿在正确方法指导下再进行尝试。
四.说教学过程
首先设置丰富的插花艺术环境,让幼儿观察插花的造型、颜色等感受其艺术美,懂得怎样插花才好看,从中体味大自然可以创造美,人们通过劳动也能创造美。其次在幼儿观察认识的基础上,我提供插花的材料与工具,介绍其功用。让幼儿尝试插花,从中了解幼儿感受和理解插花的程度,在操作中,我提醒幼儿有秩序,互相谦让,按需要选取材料。幼儿操作完毕,我从幼儿的作品中挑出几盆,对照范样讨论,怎样才更好看?幼儿通过观察对比,寻找答案。然后教师示范,知道花朵颜色有深和浅,大花插在下,小花要偏上,选三个主枝为宜,三主枝插法不一,或直或斜,或高或低,并选择合适草,叶类搭配衬托。在老师示范后,幼儿再次尝试,放上轻柔悦耳的音乐,让幼儿置身于优美的听觉艺术中,对个别忽略插花规律的幼儿及时予以帮助,让他停下来,与范样做比较,找出自己作品的不足之处,及时修改,使每个幼儿的作品比前一次都有所提高。最后,展示幼儿插花作品进行欣赏,自由讨论,然后再请三、四名幼儿在集体前讲讲自己认为最好的一盆作品的优点和理由。通过欣赏与讲评,进一步提高幼儿对美的欣赏与创造能力,体验成功的喜悦。同时我启发幼儿把自己创作的插花布置在幼儿园的各个地方,让大家欣赏通过自己劳动创造的美。
整个教学活动让幼儿自己去观察、欣赏、尝试、比较、讨论、讲述,通过幼儿的自身的活动掌握了插花的要点,使幼儿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得到提高。
插花课件 篇3
一、活动目标:
1、能按颜色标记给花朵分类。
2、学习根据点和数匹配。
3、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能够完整的表述一句话。
二、活动准备:
1、贴上颜色标记以及画上点数。
2、幼儿已认识各种颜色的花以及各种标记。
3、红、黄、蓝、三种颜色的花若干。三色筐各一只。
三、活动过程:
一、 讨论活动
1、送花导入
今天包老师第一次来你们班,给你们带来了礼物呢。教师拿出一大束花。好香啊。我想把他送给小朋友,开心吗?
2、幼儿讨论
哇!我有了好多漂亮的花!有红的、黄的、有蓝的。
你们也可以和好朋友说一说:“你有什么颜色的花?有几朵?”
4、请个别幼儿说一说
幼儿a:我有红颜色的花,有三朵!还有绿颜色的花,有两朵!
幼儿b:我有一朵黄颜色的花,还有三朵蓝颜色的花
二、区分颜色
1、 我们收到了这么多漂亮的鲜花,可真开心!
老师这里有三个花篮,大家看看
师:这些花篮是什么颜色的?
幼儿:红色、黄色、蓝色
师:那这些花篮告诉我们什么呢?
幼儿:红花放到红花篮里,黄花放在黄花篮里,蓝花放在蓝花篮里。
小结:对了,我们要看一下花是什么颜色的.,然后把花放到和它一样颜色标记的花篮里。
2、幼儿操作
三、插花
1、 你们收到了这么多的花,就这样放着会枯萎掉的多可惜啊!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很多的花瓶,你们看
教师出示五个标有1---5点数的红色花瓶,让幼儿观察
师:这些花瓶什么颜色?
幼:红色的
师:这些花瓶有什么不同?
幼儿:这些花瓶上都有圆点点。
师:那你们看这些花上有什么?
幼儿:数字
2、 老师这也有一束漂亮的花,那请谁帮我插到花瓶里呢?
幼儿示范给老师插花
小结:我们插花的时候要看看你的花是数字几,再数数和哪个花瓶上的圆点点一样多,最后把花插上去就可以了。
2、幼儿操作
四、赏花
和小朋友一起检查鲜花有没有种对。
五、结束活动
我们小朋友种的花可真漂亮,有红的、黄的、蓝的,我们请其他小朋友也一起来看一看吧!
插花课件 篇4
活动意图
科学活动插花。是我们对导向式教学活动进行的一次尝试。插花来源于生活,先抛给幼儿一个明确的任务插花,让幼儿围绕任务去尝试探索,从中发现问题怎么插花瓶都会倒,教师激发幼儿解决问题的欲望怎样使花瓶不倒,并提供材料支持幼儿完成。探索过程对幼儿很有挑战性,任务=材料+创意在活动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活动目标
1.通过比较,发现物体不易倒的原因。
2.探索多种使物体不易倒的方法,培养探究的意识。
活动准备
每组矿泉水瓶、娃哈哈瓶、塑料花、泡沫块、小石头、橡皮泥、各种盘子、盖子、硬板等若干。
活动过程
一、抛出任务插花,发现花瓶易倒,引起探索兴趣
1.师:老师做了很多花,想请小朋友帮忙把花一朵一朵插在花瓶里(矿泉水瓶)。
2.教师请一幼儿将三朵花插在瓶子里,提问:花插在花瓶里,出现什么情况?(花瓶很容易倒)
二、初步探索使花瓶不易倒的方法,在比较中了解不易倒的原因
1.师:今天带来的花瓶都是容易倒的。我们要想办法使花瓶不易倒。我给你们准备了很多材料,等会每人拿一朵花插在一个花瓶里,请你们用最短的时间使花瓶不易倒。如果你成功了就请你贴上自己的号码,将花瓶放在花坛上(地面有条线)。
2.幼儿自由探索。教师观察。
3.幼儿操作后交流。
师:风来了,要看看谁的花瓶比较稳固。(用纸对每个花瓶扇一扇)
预设:
幼儿行为一:同样装了石头,一个倒了,而另一个不倒。
教师的对策:拿出来比较。
师:刚才用了同样的风力,为什么都装了石头的花瓶,一个倒了一个没倒呢?
幼:因为这个瓶子石头装得比较少
师小结:对,石头装多了就比较重。能使花瓶更稳固。
幼儿行为二:用光碟,一个放上面,一个放下面。
教师的对策:
师:这两个都是用了光碟。这个为什么倒了,而这个不倒呢?
幼:一个放在上面,一个放在下面。
师小结:对,重的放在上面反而更容易倒。而粘在下面使花瓶的底盘变大了。
三、探索多种使花瓶不易倒的方法,培养探究意识
1.师:桌上还有很多材料,这回要请你想出跟刚才不一样的方法去试一试,你可以使多个花瓶站稳,比比谁想的办法最有创意。在花瓶上也贴上自己的号码。
2.幼儿自由探索,教师指导。(孩子可以想出两个以上办法)
3.交流讨论。师:我们来看看你们都用了哪些办法。
预设:
幼儿行为一:会用多种材料,探索出不同的使花瓶不易倒的方法。;文.章出自屈,老师教.案网]如:增加重量、使底盘变大、将花站直。
教师对策:考虑进入下一环节探索不借助材料,使花瓶不倒,对幼儿提出更高的要求,发展他们的逆向思维能力。
幼儿行为二:大多数幼儿都采用增加重量一种方法。
教师对策:调整计划。改变原先预设的第四环节,改为在教师的启发下,幼儿继续探索用不同的材料使花瓶不易倒。
四、不借助其他材料,探索使花瓶不倒的原因,发展幼儿的逆向思维能力
1.师:现在桌上就只有许多花和花瓶,你们有没有什么办法使花瓶不易倒?
2.幼自由探索。
3.展示几种成功的方法。如:将几束花插在一个瓶子里,将小瓶放在大瓶里再插上花。
师:我也有一种方法可以使花瓶不倒(教师将花茎折短再插在花瓶里),知道为什么吗?我们在区角活动中再去试一试是什么原因。
活动反思
这节课的设计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又比较贴近幼儿的生活,同时又是幼儿游戏活动中需要的材料,于是幼儿在制作过程中充满了兴趣。对于提供的新材料幼儿们也乐于动手操作,并能结合自己已掌握的技能进行再创造,充分发挥了幼儿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在材料的准备上也充分体现了层次性,满足每个幼儿的需要。在活动中幼儿能主动与其他幼儿互商互量彼此合作完成作品。
插花课件 篇5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插花艺术的对称式、均衡式、自由式等基本形式,能够运用高低错落、疏密有致、虚实结合等相关知识来进行艺术表达,装点生活。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实践等形式,学生能够学会插花艺术,并能够进行艺术创造。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提高动手操作能力,体验美术在生活中的运用,感受艺术的魅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感受插花的艺术性,学习插花的造型语言。
【难点】
灵活运用插花的基本形式,完成一幅插花作品。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激趣导入
教师带着花束及插花作品走进教室,引导学生观察:散落的花卉和经过精细设计的插花作品,哪一个更具有艺术性?为什么?同学们自由讨论回答:插花作品更具有艺术性,能为生活增添光彩,也更具有装饰作用。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引出课题《插花》。
环节二:描述分析
1、教师出示不同的花卉卡片,在学生手中传阅,并组织“快问快答”的小游戏:看到花卉图片时,以最快的速度说出这种花卉代表的花语。学生传阅卡片,参与游戏。如:康乃馨——母爱;向日葵——光辉;雏菊——天真等。
2、教师展示室内插花作品,引导同学观察交流:你最喜欢哪一件作品,为什么?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总结:由于插花作品中花卉的选择以及花器的选用,会给居室带来截然不同的装饰效果。学生观察图片,根据花的品种、花的摆插方式以及花瓶的造型交流意见。
3、教师继续展示郁金香、芦苇花等不同的花艺作品,提出问题:说一说插花的构图形式有哪些?不同的构图安排给人什么样的感受?学生认真观察,合作探究回答问题:插花的构图形式有对称式——外形整齐、对称;均衡式——稳定;自由式——别致自然。
环节三:示范讲解
1、向学生展示并介绍插花用的工具,通过视频播放插花过程,引导学生观看并思考:插花造型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学生浏览教材,思考回答:①高低错落;②疏密有致;③虚实结合;④俯仰呼应;⑤上轻下重;⑥上散下聚。
2、教师追问:尝试总结插花的基本步骤。师生共同总结:选定主题——选择花器——设定构图——点缀装饰——作品命名。
环节四:实践展评
1、大屏幕出示课堂实践要求:自主选择花材,运用造型原则制作插花,并为自己的作品命名。
教师巡视辅导,提示学生使用刀具时,注意安全。学生可以自主或小组合作完成插花创作。
2、开展“插花沙龙”的作品展,组织学生展示作品,大胆介绍设计思路;引导学生之间相互欣赏交流,教师总结。(引导学生从花材、花器的搭配、构图的选择等方面评价作品。)
环节五:小结作业
1、师生共同回顾重点内容,深入感受插花的艺术魅力,并领略插花给生活带来的独特美感。
2、将自己的插花作品带回家,来装饰自己的居室。
四、板书设计
(略)
插花课件 篇6
活动目标:
1、通过剪剪、插插,提高幼儿对美的鉴赏能力。
2、欣赏插花艺术,感受插花艺术的色彩对比、高低错落对比、大小对比的美,对插花艺术感兴趣。
活动准备:
1、插花若干瓶。
2、花瓶(大口的塑料瓶――农夫果园)。
3、各类鲜花、野草、树叶等。
4、抒情音乐磁带一盒、录音机。
5、倒背衣、剪刀放在衣服6、前面的口袋里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话题
1、小朋友,我们桌上都放着些什么呀?这些花草啊都是躺在在桌子上的,小朋友有没有办法把它们竖起来呢?(插在瓶子里)
2、那我们就把花插在瓶子里,在插花之前老师提要求:小朋友不认识的花可以问老师或其他小朋友;小朋友衣服口袋里的剪刀是插花时用的小工具,你需要的时候可以用。
二、幼儿第一次尝试插花。
1、在幼儿操作的过程中,教师不参加任何意见,随小朋友想象,让他们自由发挥。2、请插好花的小朋友坐到那边的垫子上,把花放在自己的前面,让其他小朋友看看你的花,你看看其他小朋友的花。“你认为谁的花插得好看,为什么?”
3、出示插花实物,欣赏插花艺术,感受插花艺术的色彩对比、高低错落对比、大小对比的美。
4、请小朋友们来看看插花师傅插的花是什么样的。“老师这里有插花师傅插的花,现在请小朋友来看一下,哪个小朋友能告诉我,插花师傅插的花是怎么样的?”(用姿态语言来引导他们说出花的插法,高低、大小、颜色、树叶的衬托)
5、让小朋友自由谈论。“你喜欢哪瓶插花?为什么?”
6、老师对插花实物做简单说明。(插花形状、颜色搭配、高低秩序等方面)
7、老师小结:插花时,要注意把花插得有高有低、有大有小,颜色有深有浅,还可以加一些草、树叶,互相衬托,这样,插花才会漂亮。
三、幼儿第二次尝试插花,教师巡回指导。
1、“现在请小朋友把这些花再重新插一次,相信小朋友会比刚才插的更漂亮。(对个别有困难的小朋友可稍加帮助。)
2、请客人老师欣赏幼儿作品,并向客人老师做介绍。请插好花的幼儿拿好自己的花,给客人老师欣赏一下。
插花课件 篇7
活动目的
学习用各种农村自然物进行插花,探索各种插花方式。
尝试为自己的插花作品取个名字。
萌发幼儿爱美,审美,表现美的情感。
设计思路
正值春天,农村的田埂,小路,小河边,各种各样的野花生机蓬勃,野草遍地皆是,虽不华贵,却也不失清丽,淡雅。当我们领着孩子们置身于其间时,从孩子们发亮的眼神,啧啧的称赞声中,我受到了启发。这是孩子们爱美情感的自然流露,何不把这些美丽的野花,野草搬到我们的教室中来,从而美化我们的环境,陶冶幼儿的性情,使幼儿发现和感受生活中的美,萌发审美,表现美的情趣呢?
在我们的周围,丢弃的瓶瓶罐罐俯首可拾。其中不乏造型别致,颜色美丽的物品,这些看似不起眼的东西,用作插花的器具,既可保护环境,又能废物利用,实在是妙不可言。
本班幼儿比较喜欢美工活动,动手能力有一定的基础。让幼儿尝试插花,有助于萌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使幼儿的动手能力进一步得到发展,满足幼儿探索的欲望。
材料准备
采集各种野花,野草,麦穗,芦苇,花枝,花叶等等。
收集各种可供插花的器具(如:酒瓶,易拉罐,冷饮盒,牛奶盒,竹筒,盒子等)。
各种插花辅助材料(花泥,彩色电线外皮,铁丝上绕彩色绉纸,剪刀,篮子,抹步等)。
教师插花作品及录像带,音乐带。
活动流程
观察、欣赏--插花练习--欣赏幼儿插花作品--结束
活动过程
观察,欣赏
导入主题
师:春天来了,美丽的花儿都开了。我们采了许多野花野草,老师把它们插成了美丽的插花(事先陈列在桌上),插花漂亮吗?
插花是一门艺术,里面有许多许多的学问,我们来看看艺术家的插花,好不好?
幼儿欣赏艺术插花录像
集中讨论:艺术家们的插花为什么这么漂亮?
**幼儿自由讲述
**教师小结
*插花时要注意花朵颜色的深和浅,花朵的大和小,花茎的高和低搭配,插花才好看。
*花插在哪里?(幼儿讲述)
师:只要你喜欢,无论什么都可以用来插花。
幼儿探索插花
教师示范
**提醒幼儿注意深和浅,大和小,高和低(剪刀)搭配。
**取名
师:老师插的这盆花,看上去像什么呀?(蝴蝶)
我们给它取了什么名字呢?(蝴蝶)
幼儿讨论:
师:你们想不想插花?你想插一盆什么样的花?
3)幼儿插花,教师巡回指导(播放音乐)
**引导幼儿探索与众不同的插花方式
**引导幼儿为自己的作品取个名字
欣赏幼儿插花作品
介绍自己的作品(与同伴,与客人老师)
师:先完成的小朋友可以向好朋友,客人老师介绍一下你的插花名字叫什么?为什么这样插?
2)评价自己的作品
集中幼儿作品,请个别幼儿介绍,评价自己的作品
与自己的作品留影
师:小朋友快来,我们请叔叔为我们和我们的插花拍照啰!
4)延伸活动:欣赏幼儿插花作品录像搜集整理。
荷花课件必备5篇
编辑为您整理了一份关于“荷花课件”的详尽文献资料。老师在上课前需要有教案课件,通常老师都会认真负责去设计好。教学目标的明确是教案设计的第一步。请将本网页加入收藏夹方便再次查看!
荷花课件 篇1
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荷花淀》。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过程四个方面对这篇文章加以分析和说明。
一、说教材
1、《荷花淀》是高中语文第一册第四单元“昨日的战争”中的一篇讲读课文。虽为战争的主题,但本单元的学习目标是欣赏小说的人物形象和语言。这篇文章是孙李先生在延安的窑洞里,一盏油灯下,用自制的草纸和墨水写成的。他用诗意的笔触,描写了在残酷激烈的抗日战争里,在一个关系民族存亡的大背景下,烟水淼淼风光无限的白洋淀里温柔多情而又坚贞勇敢的青年农村妇女群像,赞美了人民群众爱国爱家的高尚情操。
作为高一学生第一次接触的现代小说,学生通过学习本文,既能了解孙犁小说的艺术风格,又能体会“白洋淀派”小说的艺术特色,同时也能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得到爱国主义的思想教育。因此其作用与地位是十分重要的。
2、根据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说明,我设置以下学习目标和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1、根据语言的建构和运用,确定了解作者孙犁及“诗体小说的特点”,并学习运用生动传神的对话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2、根据审美鉴赏与创造,确定通过具体的语言分析,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敏感能力和表达能力,并培养学生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能力。
3、根据文化的传承和理解,确定培养学生爱生活、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怀,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根据小说三要素,最重要的是人物形象,二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就是欣赏人物形象和语言,所以把通过分析简介传神的对话和生动的细节描写把握人物是重点。
《荷花淀》与一般意义上的战争题材小说有着截然的区别。它充满浪漫主义气息和乐观精神,景物描写充满了诗情画意,有“诗体小说”之称。因此,赏析本文如诗如画的环境描写,体会“白洋淀派”小说的艺术特色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二、说教法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的点拨是必要的,但不能以自己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的独立阅读。”因此,这一堂课,在教法上我采用对话式教学模式,主要使用激发兴趣法、朗读法、指导归纳法等,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
并通过PPT,多媒体视频展示,投影仪等教学辅助设施与手段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特色,加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三、说学法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质疑为主线”的教学思路进行学法的指导。设计了诵读法、欣赏法、小组讨论法、质疑反馈法等学习方法,引导学生精力集中,身临其境,能细心体会小说对话描写和景物描写的妙处,合作交流分析人物形象。
四、说教学过程
为了让教法学法充分运用,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过程我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导入
战争是残忍的、恐怖的。作家在描写战争时,往往不惜笔墨叙写硝烟弥漫、尸陈荒野的景象。但也有作家用别样的方式来写战争,孙犁便是其中一个,《荷花淀》就是用别样方式来描写战争的优秀作品。
(二)介绍作品的写作背景
简介作者孙犁,让学生了解孙犁的主要作品及其代表的“荷花淀派”作品的特色,了解孙犁“诗体小说”的特点。(诗体小说:是诗化了的小说,它选择优美的、富有地方特色的景物,运用清新自然、富有韵味的语言,勾画了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意境,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三)整体感知,理清情节
《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本文没有复杂曲折的情节,因此,在学生课前充分预习的基础上让学生用简要的语言复述故事情节,然后用四字短语精要地概括情节就可以理清文章的思路了,基本理解文章的主旨。
1、学生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2、浏览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各节内容。
第一部分:夫妻话别
第二部分:探夫遇敌送夫参军(开端)→探夫遇敌(发展)→助夫歼敌(高潮、结局)第三部分:助夫杀敌
四)精讲课文,深入探究
1、分析景物描写。
作为“诗体小说”的代表,《荷花淀》独具艺术魅力。这个特征主要通过分析本文的景物描写来把握。请同学们有感情的朗读1-3段,思考这三段中描写了什么景?这些景有什么特点?这些景物又构成了怎样的意境?
运用了比喻修辞。创设这种洁白的意境,为全文确定了一个基调,整篇文章都是在这种银白的美景下进行的。为人物提供了背景,烘托了人物形象。“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由情生。荷花淀的人如此的勇敢坚强,荷花淀的景也应如此。这里的景物描写对人物起到的一种衬托作用。这两段景物描写都运用了贴切的比喻和准确的修饰词,写出了荷花淀充满生机、充满活力的人和景。作者让我们在炮火连天的战争生活中,阅读到了诗一般的语言,这是怎样的一种乐观精神。
2、品味人物语言,把握人物形象
这么美的景孕育着美的人。前面同学也谈到小说中人美,那么请问,这里的人美在哪里?
文中主要是通过人物间的对话,来反映人物内心,塑造人物性格的。下面让我们走进水生家的小院,去读一读水生嫂与丈夫间的那段对话,仔细揣摩人物的性格特征。
一读:分角色朗读
二读:比较性阅读。(运用倒装句式能起到很好的强调作用。语言要符合人物的性格。,作者用极其准确的语言使这些没有名、姓的女人们在小说中活灵活现,印象深刻,足见语言的艺术魅力。)
3、研习小说的对话描写和行动描写
作品中的对话描写简洁朴素,生动传神,刻画人物栩栩如生,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不仅如此,而且能形象的展现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展示白洋淀女人的成长经历,展现白洋淀人民的人情美、人性美,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4、归纳总结通过前面对景物描写的分析和对人物对话的揣摩,让我们真正领略了本文语言的美,作者通过个性化的语言让我们看到了人物鲜明的个性,也让我们看到了在残酷的战争生活中,为保卫家园而勇敢杀敌的荷花淀的人们,他们把自己的身躯融入这片土地,把自己的灵魂化作朵朵荷花,永远守护在美丽的家乡身边。
课文总结对于美的艺术创造,是孙犁一贯的追求。他曾这样说:“看到真善美的极致,我写了一些作品。看到邪恶的极致,我不愿意写。这些东西,我体验很深,可以说是镂心雕刻的,可是我不愿意去写这些东西,也不愿意去回忆它。”《荷花淀》则是最集中体现他追求美的极致的战争之说,是一篇真正的纯美小说。
五、布置作业
1、写作训练让学生用诗歌或者对联来总结所学
“风光无限白洋淀,战火未平民不安。保家卫国匹夫志,巾帼不让男儿汉。”
2、课外比较阅读鉴赏。白洋淀纪实二《芦花荡》一位年近六十的老人与两位十三四岁的小姑娘抗击敌人的故事。一是可以实现学生运用课堂所学去鉴赏,实现课内向课外的能力迁移,二是两相参照,便可发现孙李先生给我们描绘了那个战争年代中国的英雄人民的群像,无论是热血男儿,还是老弱妇孺,他们深深的热爱自己足下这片土地,用自己的智慧和生命与侵略者斗争到底的精神令人敬仰折服,备受鼓舞。
以上即是我对本课的粗浅的认识与理解,不足之处,敬请各位方家批评指正!
荷花课件 篇2
一、说大纲
《边城》《荷花淀》是高中语文第二册第一单元课文。属于现代文阅读单元。这两课都是小说,应该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小说的三要素。这两篇课文从知识角度说,都着力表现一种人性之美。从思想教育角度来说,有利于让学生返朴归真,由《边城》感受上世纪初湘西少数民族纯朴的风情和善良的心灵。从《荷花淀》感受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新一代妇女的崇高思想觉悟和传统美德的有机结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沈从文和孙犁的语言都具有清新秀美自然的特点。值得让学生反复体会摹仿。
二、说教材
这两篇课文写作年代不同,生活地域不同,一南方一北方,一种是人与人之间的纯朴情感,一种是先进思想武装起来的高尚情操。
《边城》是一部爱情悲剧,表现湘西苗族人民纯朴的心灵。《荷花淀》的思想境界就不同了,是新型妇女的爱国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作品。
这两课的语文都十分优美,两篇文章的共同特点就是有诗情画意。可作诗体小说,值得学生好好品味。
三、 教法
这两课都可以借助于多媒体教学课件。
《边城》可以让学生先观看电影故事片,可以使用PPT教学课件,让学生了解对作者的介绍,观看凤凰县城的优美景色。
《荷花淀》可以让学生观看有关白洋淀的视频资料。
从课堂活动上考虑,教《边城》可以让学生给课文加小标题,《荷花淀》可以让学生编故事提纲。让学生去分析结构。
还可以让学生分角色读课文。
可以就课文主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如翠翠为什么哭?
可以进行比较阅读,把水生嫂和翠翠进行比较,或把祥林嫂和水生嫂进行比较。
教学程序可以有如下考虑:
1、用视频资料进行铺垫;
2、作者介绍;
3、分角色朗读;
4、概括段意;
5、讨论语言特色;
6、讨论主题。
四、说学法
鼓励学生查资料,进行交流,实现资源共享。
反复阅读体会语言精妙优美。
课堂上配合教师概括段意,讨论主旨。
荷花课件 篇3
一、教材分析
《荷花》一课,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三课,是一篇写景记叙文,课文写“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并展开想像的事,赞美了荷花的婀娜多姿,生机盎然的美。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课文作者因景入情,以情观景,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写出了荷花的神韵,让读者既赏心悦目,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因此,这篇课文的教学,根据三年级学生形象思维较发达的特点,要充分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进行美的教育。
二、教学目标
根据本课以上特点,我制订了以下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图画,理解课文,欣赏荷花的美丽,培养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边阅读边想象画面、
教学重难点:
感受荷花的美。
教具准备:
课件、荷花的贴画。
教法:
为了突破重点,解决难点,达到目标,我主要采用了以下两种主要教法:
1、图文对照法;“图”是客观事物的描绘,“文”是语言文字对客观事物的记载,具体的画面内容,可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语言文字,本文利用《荷花》的课件帮助学生学词、学句、理解、想象。
2、以读代讲法。“读”是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有效手段,通过不同形式、不同要求的读,引导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和荷花美、
学法:抓住重点词体会句子
三、教学过程设计
我是紧扣“美”字进行设计的:
(一)创设情境,感知美
一堂好课,导语的设计至关重要,俗话所说“良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我在设计《荷花》一课导入时用课件播放采莲的录像,让学生谈有关荷花的知识和观看荷花图后的感受,师生交流后揭题板书。
如此激趣的导入新课,学生的听觉、视觉、思维、想象,“多频道”运作,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情趣,形成“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的课堂基调。
(二)自主探究,寻找美
让学生初读课文,谈读后的感受,使学生整体感知荷花的美,然后再读课文,找出具体描写荷花美的句子,反复诵读,并让学生相互间交流读后的感受。
(三)汇报交流,体验美
学生们通过上述两个环节,对文章的内容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也定会产生一定的疑惑,这时教师随机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体会句子,在读中理解,并展示图片,让学生更进一步体会荷花的美。然后有滋有味地读出美。
如教学写荷叶的句子,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写荷叶特点的词语“挨挨挤挤”,通过看图指导有感情读,想象一池荷叶长势之美,并教给学生这一学习的方法。而 “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中冒出来”这一句紧紧抓住“冒”字进行引导。让学生理解:怎样的长才能叫冒?给“冒”换个词,再让学生说说“白荷花冒出来仿佛是想干什么”?紧接着又抓住“冒”练习有感情朗读。荷花三种姿态的句子教学时分三步走:
(1)让学生抓住重点词体会;
(2)图文对照,让学生感受荷花的美;
(3) 以“荷花是那样美,谁能读出美?”激发读的兴趣,让学生练读、指名读、评读、边读边作手势。最后,让学生配乐朗读第二段,边读边想象相应画面。在感受了、体会了、读出了荷花的美后,教师还准备了贴画,要求他们在黑板上贴出荷花的美。
(四)含情诵读,释放美
在第二段读出美的基础上,第三、四段使美感进一步深化。学生饱含激情,齐读第三段,教师配乐范读第四段,学生闭眼边听边想象仿佛看到的画面,接下来课件展示动画,让学生想象说出似乎听见的语言。
(五)整体回顾,欣赏美
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再次让学生欣赏优美的画面,尝试自己介绍荷花的美、
(六)拓展延伸,深化美
展示满池荷花,让学生面对大自然描绘的美丽画卷,说出此时最想说的话,接下来出示一幅带民族音乐的配图古诗,让学生在课后借助工具书去理解、通过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从欣赏感受到荷花的美,延伸到对大自然的爱,让学生的感情进一步得到升华、
四、板书设计
板书是微型的教案,我的板书紧密结合教学内容,以直观形象的贴画和一个“美”字组成,让荷花的美再现在学生面前。
荷花课件 篇4
目标:
1、启发幼儿创编游戏歌谣尝试新的游戏。
2、继续引导幼儿在一定范围内四散追逐跑。
3、体验游戏中互相合作的快乐及获得成功的满足。
4、培养观察,比较能力。
材料准备:
1、几种花的头饰
2、认识了解迎春花、桃花等花儿。
流程:
一、游戏:荷花荷花几时开。
1、请一幼儿扮荷花,集体游戏,提醒幼儿避免互相碰撞。
2、再次游戏
规则:
(1)须等儿歌念完才能逃。
(2)不跑到远离老师的地方。
二、创编游戏歌谣。
1、师:除了荷花,你们还认识哪些花?(幼儿自由讲述花名)。
2、启发幼儿创编歌谣。
师:有两位花宝宝想和我们做游戏,看,这是什么花?几月开?
师:刚才我们怎么问荷花的,我们试试问桃花好吗?
桃花桃花几时开?一月开;
一月不开几时开?二月开;
二月不开几时开?三月桃花朵朵开。
(1)引导幼儿说出花开的月份。
(2)提醒幼儿有节奏地念儿歌。
三、游戏
1、教师扮桃花,师生游戏。
2、幼儿自由选择花儿并游戏。
师:这是什么花?几月开?
(提醒幼儿记住花开月份)。
教学反思:
今天语言活动《荷花荷花几月开》中,游戏的部分需要幼儿通过问答的形式说出一年四季的花卉,当我问幼儿:“什么花儿春天开?”时,幼儿说出的花卉有迎春花、紫玉兰、杜鹃花等,而这些都是幼儿园里有的或者是在“春天”主题活动中带幼儿出去看到的,幼儿对于夏天、秋天、冬天的花卉却了解的.比较少。虽然我已经通过家校路路通让家长告诉幼儿一些相关的知识,了解一些四季的花卉,然而今天的游戏活动中幼儿的回答却没有达到我预期的效果。
由此我想到了,课前渗透也需要讲究方式,最好是通过实物、图片等直观的东西引导幼儿,让幼儿亲身感受则是最好的方式,印象特别深刻。我想,对于今天的这个活动可以利用晨间谈话,一方面先了解幼儿在这方面的知识或是家长对其的丰富,另方面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教师本身也可以丰富他们在这方面的知识,这样才能使活动达到预期的效果吧!
荷花课件 篇5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的第三课《荷花》。下面我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方面作简要的说明。
一、教材分析
《荷花》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是叶圣陶先生的作品。课文描述了公园里的一池美丽的荷花和“我”看荷花时的感受。全文文字简短,却把一池的荷花写活了,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课文按照看荷花的顺序进行叙述,语言朴实优美,想象力丰富,对荷花的描写形象逼真,富于感染力,让我们读后产生一种美感,情操得到陶冶。课文一开始先告诉我们清早一走进公园的门,就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是因为有一阵荷花的清香吸引了“我”。直截了当,引人入胜。接着,讲那一池美丽的荷花——色彩鲜艳,形状各异,就像一大幅活的画。作者展开丰富的想象,叙述上有声有色,动静结合,真的把一池荷花绘成了一幅美丽的荷花图。最后,作者把自己比作一朵荷花,将自己看荷花时的全部感情都融入到文字当中去,感染了读者,让我们读后不仅欣赏到一池美丽的荷花,而且也获得了一种情感体验。 课文作者因景入情,以情观景,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写出了荷花的神韵,使读者既赏心悦目,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让学生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入情、动情、抒情、移情。通过教学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感受荷花的美丽,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我所教的三年级的孩子们思维活跃,接受新事物较快,但由于生活在农村,对荷花了解甚少。正是考虑到这个特殊原因,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巧妙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引导学生认识和欣赏荷花那不同寻常的美。
二、教法和学法
教法:
1、采用情境教学法,使学生感觉如临其境,易于理解。
2、直观教学法:通过多媒体的直观演示,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突破教学难点。
3、以读代讲法。教学时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读中理解,读中体会。
学法:
1、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三为主”原则,学生采用:看、听、读、品的方法学习。
2、抓住重点词体会句子。
3、采用探究性学习方法,使学生在阅读后自主探究合作。
三、教学过程
根据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的设定,我把荷花第二课时的教学设定为三大环节:
(一)课件播放荷花图片引入,整体感知(在初读课文和激发动机中——入情)
叶圣陶先生说:“入境始于亲。”新课开始,教师要让孩子情感的河水荡漾起来,使他们对新课的学习,形成一种期盼的欲望,关注的心理。为此,我设计了如下环节来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先来个谜语“开在炎炎烈日下,长在清清碧波中,身陷污泥心地洁,芳香扑鼻醉人心。”这么美的荷花,大家喜欢吗?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我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把孩子们带到荷花池。如此激情导入新课,学生的听觉、视觉、思维、想象,“多频道”运作,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的课堂基调。教学也因为学生的入情,而进入了积极的状态。
(二)直奔重点,品味美丽(在感受课文描写的形象中——动情
在欣赏画面以后,让学生听录音并思考:“哪几段直接写了荷花?”这一问题的提出让孩子直接去学课文的二、三自然段。
在学生充分读后交流。交流的方法是:找出自己觉得美的句子,说说美在哪里,能讲出理由更好。通过自主学习,孩子们一定能大胆地、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然后借助图画(课件出示):从“挨挨挤挤”体会荷叶的茂盛之美;从“碧绿、嫩黄”体会颜色之美;从“冒、饱胀、破裂”体会荷花的长势之美;从“有的……有的……有的……”体会一池荷花千姿百态的美。
在引导学生通过“冒”字,体会荷花竞相开放的蓬勃生机,我设计了以下的教学过程:(按)首先从文字入手,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上文中的“挨挨挤挤”一词初步感悟荷花向上“冒出”的生命力。接着引导学生读悟这段文字,在头脑中形成画面。在此基础上(按),向学生展示白荷花在挨挨挤挤的荷叶中冒出来,挺立
于荷叶之上盎然盛开的画面,并配上教师富有激情的语言渲染。学生的认识得到了深化,体会到“冒”用得好。他们自主的再次诵读课文,丰富情感体验。既而又从文中的“展开”、“露出”、“饱胀得要破裂”等词句中,体会出这一池美丽的荷花竞相开放的生机与活力,至此,学生内心对大自然这位高明画家的无比赞美之情油然而生。
在品味荷花的美丽之后,我运用课件再现画面(按),感受一大幅活的画,理解“画家”,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然后我让孩子们对着满池的白荷花说出他想说的话。有前边丰富的表象储备,加上自己对表象的体验,孩子们一定会迫不及待地举起小手、毫不拘束地畅谈心得,又使他们心中美的体验得到升华。这是与课文情感相碰撞产生的火花。这样设计,借助文本而又超越文本,引导想象,既发展了学生的形象思维,又加深理解和丰富了课文内容,培养了创造能力。
如诗的画面,优美的文字,让学生自读感悟,互读点评,用声音之美展现文字之美、景物之美。最后就能熟读成诵,由读到背,必将十分顺利地达到能力目标中的背诵目标。
(三)体会意境、升华情感(在表情朗读和语言训练中——抒情、移情)
课文的第四自然段是写当“我”仿佛就是一朵荷花时眼前出现的景象。学生理解想象文中“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时眼前出现的景象,这,是教学的另一个难点。我利用课件呈现一池生机盎然的荷叶荷花,(按)在优美的背景音乐中,让学生的视觉感受形之美,听觉感受声之美,仿佛置身其中,课文中描写的那种想象的原来似乎不可捉摸的情境变得可闻可见了。(按停)这时,学生不由自主的产生了学习探究的欲望:“作者看到这一切,他又是怎么想的?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想法呢?”于是,学生积极主动的自读自悟互相交流。“觉得自己就是一朵荷花,和满池荷花在微风中翩翩起舞”,就有了与作者相似的体验,情感上与作者产上了共鸣。通过感知领悟和积极丰富的想象,学生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出对荷花的美的感受。不仅理解了语言文字,想象力也得到了的发展。
诵读之后,课件再次呈现一池美丽的荷花,(按)伴随着优美的
音乐,学生深情的观赏,(看)这时,教师的话音柔和的响起:“在
这美丽的荷花池中,蜻蜓飞过来,小鱼游过来,它们会跟荷花说些什么呢?”(按停)画面为学生创设了语言实践的情境和想象的广阔空间,此刻,学生产生了表达语言的强烈的欲望。(按)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进入角色,在荷花池中尽情嬉戏,抒发内心情怀。
四、板书设计
闻到:清香
叶:茂盛
(挨挨挤挤、碧绿)
看到:荷花—美一大幅活的画
花:姿势多
(全开、刚开、未开)
(一朵有一朵的姿势)
想到:仿佛是荷花
板书内容突出了课文的重点,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能引导、发散学生创造性思维,也为背诵有困难的学生理清了思路。更多说课文章,请访问说课网频道。
万花筒课件(必备15篇)
下面为您呈现的是小编推荐的“万花筒课件”,阅读这篇文章后您会得到一些启发或想法。老师会根据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成教案课件,因此老师最好能认真写好每个教案课件。 详尽的教学教案能够让教师更好地讲述课程内容。
万花筒课件【篇1】
活动目标
1、了解万花筒的基本构造和影像变化的原理。
2、通过制作万花筒的过程,培养幼儿初步具有与他人进行合作、交流的态度与能力。
3、通过对万花筒图像形成原因的探究,发展幼儿创造力。 活动准备 万花筒展开图、观察图片、塑料镜子、小彩片、透明塑料片、万花筒
活动过程
(一) 提问导入
1、今天老师带来一个玩具,你们知道它是什么吗?
2、请大家都来玩玩这个万花筒,看看你们发现了什么?万花筒里面有些什么东西呢?(发现:许多美丽的花,万花筒每转一次,里面的花都不一样)
3、这么美丽又好玩的万花筒,它是怎样制作的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索一下万花筒的秘密吧!
(二)活动进行中
1、材料探索
(1)首先带领孩子们一起探索一下材料的名称和特征,如:材料的名字、颜色、形状、材质等,并且也可以让孩子们结合已有生活经验说一说在日常生活中在哪里可以见到这种材料。
(2)接下来让孩子们探索一下材料的关系和作用:我们怎样利用这张图片做成一个万花筒的筒身呢?在这个实验中镜子可以起到什么作用呢?彩色的小碎片要放到什么地方呢?透明塑料片有什么作用呢?
2、幼儿自由探索,教师指导幼儿操作。
(1)制作万花筒:
把万花筒展开图沿虚线取下来,并按折线折好。把三面塑料镜片用双面胶各贴在万花筒的展开图的背面。(注:贴三面镜片时,缝隙不要过大,否则会影响观察效果)
(2)使用万花筒看观察图片,看看有什么现象发生。
(3)提问:为什么我们每一次看到的效果不一样呢?(这是因为小彩片在万花筒里不断移动位置,被万花筒里的镜子反射后,就出现了五颜六色的图案。)
3、总结:万花筒中,三面镜子放在三棱柱的里面形成一个光线闭合的空间,这样看到的物体的影像从一面镜子反射到另外两面镜子上,这样反复反射,形成了一个排列很规则、互相对称的几何图案。
(三)互动课堂 下面几种情况,哪个看到的物体数量最多?(三角形的)。
(四)教师与幼儿一起总结,教师提问并进行作品展评
1、总结:万花筒中,三面镜子放在三棱柱的里面形成一个光线闭合的空间,这样看到的物体的影像从一面镜子反射到另外两面镜子上,这样反复反射,形成了一个排列很规则、互相对称的几何图案。
2、提问:书中科学知多少部分 3、作品展评:哪个小朋友的万花筒最漂亮?
(五)总结延伸 用四面镜可以做成万花筒吗?
(六)撕页、成品、袋子带回家。 活动反思
让幼儿通过观察自己总结万花筒里图案的形状和花的特征,对孩子来说是比较难的,因为万花筒里的图案由于镜面的原因会产生多个连接在一起的纹样,比较抽象,孩子是很难看出来的,因此帮助孩子进行观让幼儿观察万花筒,引导幼儿展开想象,制作万花筒,积极主动地进行创造。使教学变得更加轻松和愉快。
万花筒课件【篇2】
活动目标:
1.在观察、交流、讨论的过程中初步感受万花筒的内图案的色彩美和造型美。
2.积极发现万花筒的图案中色彩的规律,尝试按规律涂色。
3.在无穷的变化中感受万花筒的神奇,激发探究的欲望。
活动准备:
1.幼儿玩过万花筒。
2.万花筒(一个),有团花按的范例2~3张。
3.万花筒(人手一个),有简单团花图案的作业纸(每人一张)
4.幼儿用书、教学挂图
活动过程:
1.与幼儿交流万花筒的操作方法。
教师:这是玩具?(万花筒)你知道怎么玩吗?(边转边看。)谁来和我们说一说,玩给我们看一看。
2.幼儿一边玩万花筒,一边欣赏其中的图案。
(1) 幼儿结伴玩万花筒,自由交流自己的发现。
教师:玩一玩、看一看。和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你在万花筒里看到了什么?
(2) 集体交流。
1、线条和图形。
教师:你在万花筒里面看到了什么?(各种图形、线条等。)像什么?(花、爱心等)有哪些图形和线条?(方形、三角形和花边)这些图形和线条是怎么组合在一起的?(中间一个形状,上下左右各有一条线,然后又有图形)
2、色彩。
教师:你发现了哪些颜色?(红、黄、绿等。)找一找有没有相同的颜色?(有。)
在哪里?(四个角上、四边看的线条也是一样的。)你还看到什么样的图案?由哪些图形和线条组成?有些颜色?你发现他们又什么规律?(四个角、四个边上的图形和色彩都是一样的,或者对边是一样的等等)
3. 引导幼儿欣赏各种各种团花的范画。
(1) 欣赏团花图案(根据万花筒中的图案设计的)。
教师:这里也有有一个万花筒的图案。上面有些什么形状?哪些形状是一样的?你能给它涂上漂亮的颜色吗?
(2) 讨论涂色方法。
教师:怎么涂才像万花筒里的图案?(对边、对角颜色是一样的。)
4. 幼儿进行涂色练习。
教师:换颜色,用多种颜色涂色。一种颜色可以涂好几个地方。把颜色涂满,尽量不涂到轮廓线外。
5.与幼儿互相交流讨论作品。
教师:你用了什么好看的颜色来画画的?怎样涂,颜色会涂的好看?万花筒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得图案变化?(启发幼儿回家后将万花筒拆开看看。)
万花筒课件【篇3】
教学目标:
1.了解家庭模式的演变过程,对家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
2.吸取传统家庭的美德,引导运用于现代家庭生活中。
3.知道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知道家庭的稳定关系到社会的稳定,明确自己在家庭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
教学重点:
不论家庭模式如何演变,家对于个人成长与社会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教学难点:
体会得到自己家中的美德以及要建设美好家庭的责任感、自豪感。
课前准备:
课件、“小家庭大社会”图板基础、学生家庭合照
教学时间:2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家庭模式的演变,知道家庭是社会的细胞。
2.了解传统家庭的美德,发扬于现实家庭生活中。
3.知道构建和谐社会要从我做起,从每个家庭做起。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诵小诗,感亲情。(教师出示课件:“倾诉的声音”),朗诵这首诗。
2.揭示课题。
二、学习
1.彩虹镜——了解多彩的家庭模式。
⑴看合影,谈发现。
师:每个同学是否带来了自己家的合影。小组交流,看看合影,你发现了什么?(根据学生回答,投影展示“独生子女家庭、非独生子女家庭、三代同堂家庭”学生的家庭合影。)
师:这就是现代家庭普遍的三种家庭模式。说一说,你的家庭属于哪一种模式?
⑵了解家庭模式的演变。
⑶家庭模式展示会。
2.多棱镜——认识大家庭的独特模式。
师:在传统的习俗中,大家庭模式在历朝历代备受推崇。四世同堂、五世同堂是当时传统家庭生活的理想。很多影视、文艺作品都发生在传统大家庭的背景中,你能举一些这样的例子吗?
⑴分析《红楼梦》里的家。
师:我们班中的一些同学大概看过《红楼梦》吧,谁来说一说?(自由说。)
(教师播放影视片断:“宝玉挨打”),引导学生分析贾府是怎么样的一个大家庭。
⑵出示人物关系图。
师:《红楼梦》人物多达300余人。这是一个传统的中国大家庭、大家族,他们“同居共财”——居住在一起,共同拥有财产。
教师举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四大家族中的贾府,特别是贾府中贾母、贾政等人在家庭中的权威地位。
⑶拓展,进一步了解大家庭。
师:你还知道哪些大家庭?(可以《杨家将》、巴金的《家》为范本举例。)
⑷小结传统家族的异同。
师:看了以上这些大家庭,你有什么发现?(人多,关系复杂,家长是至高无上的主宰……)
3.聚焦镜——体验“郑义门”传统家庭美德。
⑴了解家庭的稳定关系到社会的稳定。
师:现在,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走入“江南第一家”去看一看。请大家认真思考,“郑义门”为什么能被赐封为“江南第一家”?
(教师播放录像:“江南第一家导游”。)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历代的统治者都很重视家庭问题。“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家庭的重要性由此可见。“郑义门”的忠、孝、节、义被统治者所推崇,其治家经验甚至被明太祖朱元璋借鉴用以治理天下。故而赐封其为“江南第一家”。
⑵感受“郑义门”为人处世的美德。
⑶体验“郑义门”的孝敬传统。
三、拓展
1.进一步了解“郑氏规范”的历史价值。
教师出示资料:据考证,日本、韩国一些法律制度也是遵照当时郑氏家族的治家方略制定的。
2.了解更多的传统家庭美德。
师:课前大家收集了许多有关传统家庭的美德,大家互相交流(小组内交流,教师有选择性地在投影仪上展示。)
3.了解家庭中的家谱。
4.课堂小结。
万花筒课件【篇4】
一、活动背景
小学高年级段学生正处在青春前期,他们的生理、心理正处于特别的发展期,情绪的波动较大,但又缺乏控制情绪的能力。有些学生出现了紧张、焦虑、自卑、厌倦等消极情绪,这些情绪如得不到及时地调节和控制,将会严重影响学生的精神状态和学习效率,也将对学生的身心造成较大的伤害。本节课有意识地帮助小学生认识自己的烦恼,并引导他们排解这些烦恼,也是帮助小学生培养健康积极情绪,树立完美人格的一个方面。要能把握自己的情绪,就必须了解,正视自己的情绪,并能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情感,找到驾驭情绪的方法。
二、活动目标
1、认识情绪的多样性,知道面对不同的情境、不同的事件会产生不同的情绪。
2、认识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对人自身的影响。
3、了解情绪是可以调节和控制的,初步学会调节和控制不良情绪。
三、活动准备
相关音乐素材,视频素材,情景素材
四、活动过程
1、暖身活动:抓手指
这个游戏的名字叫“抓手指”,伸出你的右手,手掌心朝下,伸出你的左手手指,和你左右的同学围成一个圆圈,老师讲一段话,当我说到“情绪”这两个字时,就用你的右手赶快去抓你旁边同学左手的手指,你自己的左手手指争取快速逃脱。描述的内容:说起情绪这两个字,我们就会想到很多描写这方面的内容,像“眉开眼笑,心花怒放”都是形容一个人的快乐的情绪的,像“怒发冲冠、勃然大怒”都是形容一个人的愤怒的情绪的,像“惊慌失措、惶恐不安”是形容一个人的惊慌的。当一个人悲痛欲绝时,说明他正处于极度的伤心之中,从热泪盈眶则可以看出一个人内心是万分激动的,因此,我们可以从一个人的表情、动作看出他情绪的变化。
刚才的游戏中,你都有怎样的情绪体验?
2、主题导入
刚才游戏的那一段话,老师说的最多的是哪个词啊?——情绪。在生活当中有各种各样的情绪,现代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人具有4种基本情绪:喜怒哀惧。具体表现就是平常说的:高兴、愤怒、兴奋、害怕、悲伤、难过……
3、情绪表演
下面有请几位同学上来表演一下老师刚刚说的那些情绪。
表演完毕,全班同学选取3个表演优秀的同学,给予掌声鼓励。
然后出示PPT,展示出不同的情景,全班同学一起来演绎一下遇到不同情景会有如何的情绪表现。
课件出示内容:
(1)六一儿童节时,上台为全校师生表演。
(2)和朋友闹矛盾,被误会时。
(3)考试成绩不理想时。
(4)被选为优秀少先队员时。
(5)看到有同学乱认垃圾时。
4、情绪感悟
在不同的两段背景音乐下播放同一个视频,让学生小组讨论在观看后的情绪体验。
在对比鲜明的两次情绪体验后,说说为什么同一个视频,在不同的音乐背景下会有不同的情绪体验呢?
引出情绪其实是可以调节和控制的:
(1)情感转移法:如果伤心,听快乐的音乐,听轻柔音乐;如果沮丧失望,听慷慨激昂的音乐。登山、跑步、散步等也可以转移不良情绪。
(2)情感宣泄:在适当的场合大声叫喊或痛哭一场;向亲人或好朋友倾听;
进行剧烈的运动;放声歌唱;眼泪缓解法。
(3)写心理日记:在日记中记下自己的喜怒哀乐。
(4)换位思考:假如是我,我会……
(5)做心理放松操:闭眼什么都不要想,先深呼吸一口气,慢慢的往外吐气,连续几次使身心放松。
五、感悟总结
当事件发生,情绪就开始伴随而来,因为我们的愿望与事件发生了联系。如果愿望实现了,我们就高兴;如果愿望没有实现,我们就不高兴,不满意。浴室情绪体验就有了积极和消极之分。情绪是生活的一面镜子,折射出人生的悲喜剧,我们既要接受生活中的积极情绪,同时也要面对并接受消极情绪,如是才能真正成为生活的强者。
万花筒课件【篇5】
活动目标:
1、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发现问题并大胆提出问题。
2、通过动手操作实验,幼儿初步了解磁铁吸铁的特性。
3、了解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
4、尝试用线条记录实验结果,并能用恰当的词汇进行描述。
5、能用较清楚的语言讲述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2、回形针、钥匙、纸片、雪花积木、硬币、螺丝、塑料玩具、图钉等物品。
3、记录单。
活动过程:
1、教师在活动区投放材料:磁铁、小铁片、曲别针、积木、插塑,让孩子们游戏。教师:小朋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种有魔力的玩具,想玩吗?教师出各种形状的磁铁,引导幼儿观察磁铁的形状、颜色。并提出问题:想知道它有什么魔力吗?请小朋友把它放到玩具框里试一试,玩一玩。
2、幼儿在玩中发现问题——磁铁上吸附了东西的现象。提出来问题:你发现了什么?那么磁铁都能吸什么?
3、让幼儿猜想结果,并为各组幼儿准备记录单,让幼儿把他们的猜想画在记录单中。
4、幼儿按照自己的猜想进行实验,看看自己猜想的现象是否发生了?
5、再次试验、并填写记录单。
6、幼儿把自己试验的结果统计出来,得出结论:不能吸积木,只能吸铁制品。(幼儿把自己的结论与大家交流分享)
1)教师出示没有鱼钩(有磁铁)的钓鱼竿,示范钓鱼,请小朋友想一想为什么能钓上鱼?
2)动脑筋、想办法。老奶奶缝衣服时,一不小心针掉在地上,老奶奶找来找去怎么也找不到十分着急,请小朋友想办法?
3)引导幼儿想一想、说一说日常生活中哪里用到磁铁(文具盒、钱夹、妈妈的包、冰箱门……)
万花筒课件【篇6】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万花筒【设计意图】我们观察到:孩子们往往对看起来变幻无穷、神秘莫测的万花筒百看不厌。常常会听到孩子们说:快来看!我的图案又变了!以孩子们看、玩万花筒为契机,设计出这一活动课例,可以从中揭示出万花筒这一常见儿童玩具的基本构造原理,继而鼓励孩子们积极思考身边众多的科学现象,努力去发现、去实验,在不断的探索中获得成功感。
【活动目标】
1.探索万花筒的主要构造,初步知道反射、透光的简单道理。
2.启发幼儿动手建构三棱镜,培养幼儿初步的立体空间知觉。
3.通过反复操作、摆弄,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在所有万花筒的外围标上1号、2号、3号、4号的标记,1号万花筒为完好的。
2.给每位幼儿准备至少两个万花筒(其中一个必须是1号万花筒)。
3.准备操作材料:镜片若干、小碎花片若干。
【活动过程】
1.观察活动:幼儿通过观察、比较自己的两个万花筒,说出两个万花筒的不同点:一个有漂亮的花纹;一个看不出什么。
2.启发幼儿对不好看(看不见花纹)的万花筒进行分析、猜想,记录不好看的原因,激发幼儿探索万花筒的兴趣。
(1)请幼儿看看上面,看看下面,还可以揭开盖子看看里面。
(2)检查万花筒时可以拿着1号万花筒进行比较,看看里面有什么不同。
3.实验操作、记录原因:
(1)老师提供材料,引导幼儿将不是完好的万花筒拆开、改装。对不同的幼儿提出不同的要求,每位幼儿必须拆装好一个万花筒,动手能力强的幼儿可多次拆装。
(2)幼儿用自己的方式在下面的记录表上做记录。(鼓励幼儿用绘画、符号等形式。)
幼儿记录表:
材料
给所有操作材料做标记
猜想原因
记录实验过程
2号万花筒
3号万花筒
4号万花筒
4.讲述结果:归纳、理解构成万花筒的主要条件,分析错误万花筒中出现的原因。
(1)2号万花筒底部挡住了光线,不透光。
(2)3号万花筒无镜片,不能产生反射作用。
(3)4号万花筒没有碎花片。
(4)一个好看的万花筒需要具备的主要条件:要有三面镜片对着中间,合起来成三角形,底部有小碎花片,花片与镜片之间要透光。
【设计评析】
活动充分利用幼儿已有的社会经验和生活经验,使幼儿不仅仅满足于老师教什么,我学什么的发展水平。在整个课例中充分设计比、看、拆、装等游戏化活动,使幼儿主动、积极地观察、探索、操作材料,从而有效地发展其分析、比较、观察、记录等能力。每个活动步骤以幼儿主动操作为主,在活动中层层剖析,步步深入,使操作活动与知识的掌握密切相连。在活动中鼓励幼儿大胆猜想,并用表格记录实验操作的结果,使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本活动适合分组教学,教师可将各类万花筒放在活动区中,给幼儿提供反复操作的机会。
万花筒课件【篇7】
但是不要灰心,我们还有一个秘密武器:“妈妈”,妈妈可是一个就是连千蚊万虫都能挡得住的人。
这不,就在这天晚上,一个“倒霉鬼”误打误撞地冲进了“抓蚊能手”的视野里。
妈妈先是警觉得捕捉到了蚊子的踪迹,她那眼神如犀利的豹眼,接着,妈妈伸出她那敏捷而锋利的黄金右手一把拽掉了蚊子的一只翅膀,又用她的迅猛右爪一把捏住了蚊子的身体,一秒捏死。
你们现在一定很好奇,妈妈为什么这么厉害,接下来听我慢慢道来。
有一次我们一起和太姥姥出去吃饭,在我们吃的正开心的时候,一直沉默的太姥姥伸出她的手,“啪”的一声,一只在桌上趴着的苍蝇一下被太姥姥打死了。哈哈,果然是有什么样的师傅就有什么样的徒弟啊!
最大的问题是:妈妈所到之处,蚊子落荒而逃,但是蚊子怕妈妈就不代表怕我们,我们每次身上全都是包。
我励志,我要向妈妈学习,做一个捉蚊能手,让这项“绝技”,流传给后代。
万花筒课件【篇8】
在幼儿园的教育教学中,教案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工具。幼儿万花筒教案是一种旨在激发幼儿好奇心和想象力的教学方法。通过设计各种生动有趣的活动,帮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社交技能。
幼儿万花筒教案注重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想象力。通过设计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如角色扮演、游戏化学习和实践探索等,引导幼儿主动探索、实践和学习,让他们在亲身体验中感受到知识的乐趣。比如,在“动物园日”主题的教案中,老师可以设计一系列与动物有关的活动,如观赏小动物的视频、做动物造型手工等,让幼儿在游戏中认识各种动物、学习它们的习性和生活习惯,激发他们对自然的热爱和探索欲。
幼儿万花筒教案注重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交技能。通过设计各种团体活动和互动游戏,鼓励幼儿与同伴交流沟通、合作互助,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情感交流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比如,在“小小厨师”的教案中,老师可以组织幼儿们一起做简单的食物,如果汁、三明治等,让他们学会分享和合作,并通过这些活动拓展幼儿的社交圈子,培养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
幼儿万花筒教案注重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通过设计一系列与日常生活和学习有关的启发性问题,引导幼儿主动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逻辑推理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比如,在“探险家”主题的教案中,老师可以引导幼儿们参加各种有趣的探险活动,挖掘身边的奥秘和秘密,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他们勇于探索、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习惯。
幼儿万花筒教案是一种非常生动具体的教学方法,通过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社交技能、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帮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让他们在快乐的氛围中茁壮成长,成为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健康活泼的幼儿。
万花筒课件【篇9】
【设计意图】
我们观察到:孩子们往往对看起来变幻无穷、神秘莫测的万花筒百看不厌。常常会听到孩子们说:快来看!我的图案又变了!”以孩子们看、玩万花筒为契机,设计出这一活动课例,可以从中揭示出万花筒这一常见儿童玩具的基本构造原理,继而鼓励孩子们积极思考身边众多的科学现象,努力去发现、去实验,在不断的探索中获得成功感。
【活动目标】
1.探索万花筒的主要构造,初步知道反射、透光的简单道理。
2.启发幼儿动手建构三棱镜,培养幼儿初步的立体空间知觉。
3.通过反复操作、摆弄,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在所有万花筒的外围标上1号、2号、3号、4号的标记,1号万花筒为完好的。
2.给每位幼儿准备至少两个万花筒(其中一个必须是1号万花筒)。
3.准备操作材料:镜片若干、小碎花片若干。
【活动过程】
1.观察活动:幼儿通过观察、比较自己的两个万花筒,说出两个万花筒的不同点:一个有漂亮的花纹;一个看不出什么。
2.启发幼儿对不好看(看不见花纹)的万花筒进行分析、猜想,记录不好看的原因,激发幼儿探索万花筒的兴趣。
(1)请幼儿看看上面,看看下面,还可以揭开盖子看看里面。
(2)检查万花筒时可以拿着1号万花筒进行比较,看看里面有什么不同。
3.实验操作、记录原因:
(1)老师提供材料,引导幼儿将不是完好的万花筒拆开、改装。对不同的幼儿提出不同的要求,每位幼儿必须拆装好一个万花筒,动手能力强的幼儿可多次拆装。
(2)幼儿用自己的方式在下面的记录表上做记录。(鼓励幼儿用绘画、符号等形式。)
幼儿记录表:
材料
给所有操作材料做标记
猜想原因
记录实验过程
2号万花筒
3号万花筒
4号万花筒
4.讲述结果:归纳、理解构成万花筒的主要条件,分析错误万花筒中出现的原因。
(1)2号万花筒底部挡住了光线,不透光。
(2)3号万花筒无镜片,不能产生反射作用。
(3)4号万花筒没有碎花片。
(4)一个好看的万花筒需要具备的主要条件:要有三面镜片对着中间,合起来成三角形,底部有小碎花片,花片与镜片之间要透光。
万花筒课件【篇10】
1、喜欢参加科学小实验活动,能大胆动手实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学会记录自己实验的结果。
3、感知磁铁吸铁的现象,知道磁铁能吸铁。
4、能大胆的交流自己的发现。
5、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活动难点:学会记录自己实验的结果,感知磁铁吸铁的现象。
1、篮子里有铁钉、棉花、积木、硬币、塑料玩具、气球、剪刀、花布、橡皮泥等,磁铁单独放。
1、师:“孩儿们,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一个新的朋友——小猫欢欢,它告诉老师它有一个神奇的功能,不用胶水就可以跑到黑板上不掉下来,你知道为什么吗?”
2、学生讨论、思考。(原来欢欢身上有一个奇特的黑色的小东西,它的名字就叫磁铁)
3、“为什么有了磁铁就不会掉下来呢?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探索磁铁的奥秘吧!”
二、提出假设,猜测结果。
1、请小朋友们找一找桌子上的磁铁。
2、认识桌面上的材料。
4、幼儿猜测结果,并说明原因。
三、动手实验,验证结果。
1、幼儿动手实验,验证假设。
提问:(1)请用磁铁碰一碰每样东西,看看刚才的猜测对不对。(2)你发现了什么?
(3)哪些东西吸起来了?哪些东西没吸起来?并在记录单上记录下来。
(1)教师出示实物卡片,请学生判断,教师在黑板上记录。
四、扩展认识经验。
1、教师出示实物卡片,幼儿判断这些实物能被磁铁吸起来吗?
(1)一天,奶奶正在订扣子,不小心把针掉在地上了,怎么找也找不到,请你想一个又快又好的办法帮奶奶找到针。
(2)妈妈想去买不锈钢的餐具,又怕买到铁的,怎么办呢?请帮妈妈想办法。
万花筒课件【篇11】
我们班的孩子一直都对我的黑板为什么会吸东西很感兴趣,也经常问我老师这个东西为什么会被黑板吸住,磁铁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我想既然他们这么有兴趣,就为他们设计了这样一节课。本次活动的内容源于生活,选取了幼儿现实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物品,它是幼儿能够直接感知,容易理解,并且用有吸引力的事物作为学习对象,增进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置身情境中去感受、去学习,既获得了许多磁铁的知识,也培养了幼儿科学探索的兴趣、习惯和能力。
1、培养幼儿积极参与探索活动,萌发求知欲望,体验科学实验所带来的乐趣。
2、让幼儿在玩的过程中,了解磁铁的基本特性和作用。
3、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初步学习用记录的方式记录自己的实验结果。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各种形状大小不同的磁铁、积木、回形针、积塑、饮料瓶、树叶、小剪刀、钥匙、铁夹子、铁盒子、小铁环、镙丝钉、水瓶、木板、纸、布、磁铁的小人、公园的背景图、记录表
(一)导入活动:
1、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变个魔术。(事先准备好的一张公园图片放在桌子上,图片上放有磁铁小人)老师操控磁铁在下面移动,带领磁铁小人游公园。操控磁铁使小人翻滚跳跃,表现出小人游公园的快乐心情。
2、师:小朋友,你们想想看,老师是怎样变的魔术呢?
3、介绍磁铁的特性,结合实例讲解什么叫“吸引”。
4、“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用过磁铁,用来做什么?”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很多磁铁和装有各种小东西的封袋,假如你们想知道磁铁能吸引住哪些东西,就用磁铁吸吸看,然后互相说一说,吸住了哪些东西?”
幼儿玩磁铁,老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每样都去吸一吸。
小结:原来磁铁吸住了铁钉、针。吸不住木块、布条、玻璃......
师:小朋友用磁铁吸住了很多东西,那我们把这些能吸的东西通通都记下来好吗?
师发记录表,在能吸的东西下面画“√”。不能吸的东西下面画“×”。
小结:请你们记住这些可以被磁铁吸的东西和不能被磁铁吸的东西。
1、为什么有的东西能被吸住,有的东西不能被吸住?
2、被吸住的东西是什么做的?
1、师:“磁铁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大的用处,它还能变魔术呢,今天就让它带着小朋友玩魔术好吗?”
2、让幼儿玩磁铁,让磁铁粘着桌子下面移动,看桌子上的铁制品也会跟着移动。
万花筒课件【篇12】
活动目标:
1、在拆拆玩玩万花筒的过程中激发探索万花筒的兴趣,学习拆分及组装万花筒的方法。
2、探索多面镜子的反射现象,初步了解万花筒成像的原理。
活动准备:
1、雪花片、平面镜两个。
2、大记录表一份。
3、万花筒、操作框人手一只。
4、万花筒的组装步骤图一份。
5、两个黑板、磁铁若干。
活动过程:
一、教师引题,幼儿回忆夹角成像现象。
昨天我们小朋友用两面镜子和一片雪花片做游戏,你发现了什么秘密。
教师小结:镜子的夹角大,成像的数量少;镜子夹角小,成像数量多。
二、自由玩万花筒,提出质疑。
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样好玩的玩具万花筒,请你们四人一组去玩一玩,互相交换看一看里面的秘密。
1、幼儿自由玩万花筒,交换玩万花筒,教师引导幼儿细致观察万花筒中的影像的不同。
2、幼儿交流。
你在万花筒中看到了什么?
四个万花筒里面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
为什么有的万花筒中有很多图案,有的万花筒中却看不到很多图案?
你怎么才能知道万花筒的秘密?
三、拆万花筒,了解万花筒成像的原因。
让我们一起动手试试拆开万花筒吧,看看里面到底装着什么东西。
1、观察万花筒的组成部分
提问:你拆开万花筒里看到了里面有什么?
你的万花筒里有几面镜子?
除了镜子还有什么?
拆开万花筒发现里面的东西和别人一样多吗?
一样多的配件为什么看到的图案不一样,有的多,有的少呢?
四、幼儿探索多面镜子的反射现象。
1、三面镜子如何摆放才能让珠子变成许多图案呢?
2、出示万花筒的组装步骤图,让幼儿自己学习组装方法。
提问:你能看懂吗?有没有看不懂的地方?
2、幼儿自由探索组装万花筒。
3、幼儿交流:教师记录大记录表,引导幼儿探索镜子摆放的位置与成像多少的关系。
4小结:万花筒就是利用三面平面镜做成三菱镜,让少量的珠子变出许多漂亮的图案。
四、幼儿组装好万花筒,再次感受多面镜成像。
1、请幼儿把拆开的万花筒重新组装好。
2、教师利用组装步骤图帮助有困难的幼儿解决问题,完成组装任务。
3、请幼儿和客人老师一起欣赏万花筒漂亮的图案。
自我反思:1、教学活动时间有点拖时,中班控制在30分钟。2、活动中目标基本达成。3、教师的语言有些唠叨,有些要求可以课前铺垫。师幼互动融洽,教师的随机教育比较灵活。
万花筒课件【篇13】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撰写人部门
时间活动目标:
1体验万花筒图案变化的奇妙感受,体验自己制作万花筒的乐趣。
2、能自己拆装、组合万花筒,发现物体成像与镜片的多少、排放角度、花片多少等因素有关。
活动准备:
1、每人自制一个万花筒(制作材料:塑料片和锡箔纸做成的"镜片",每位幼儿3片;牙签盒、桌面垫板卷成的筒各1个)。
2、自制的碎花片若干。
活动过程:
1老师用谜语引导主题:小花瓶、身藏花、转身、换装。
2引导孩子们观察万花筒,通过自己的拆解探索万花筒的秘密。
(1) 组织幼儿自由欣赏自制的万花筒,发现万花筒千变万化,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
(2)引导幼儿自己拆开万花筒,观察其结构,了解万花筒里有三块长方行的镜子,有各种颜色、各种形状的小花片,还有装花片的小盒子。
(3) 引导孩子们探索形成美丽图案的奥秘。一步一步的实验:物体在一个镜头和两个镜头前是什么样子,三个镜头应该如何排列,才能呈现出千变万化的图案。
研究发现,物体成像与透镜数目、放电角度、花片数量等因素有关。
三。帮助孩子安装好玩的花筒,继续观察和探索。
活动延伸:
更换不同的花片探索转动效果。
万花筒课件【篇14】
第三阶段:实践探索阶段。(一个月)第四阶段:成果展示阶段。(一个周)
第五阶段:活动反思阶段。(一个周)
四、实施过程
(一)活动准备阶段
1、认知主题,确定**切入点
我们以“色彩”为切入点,由同学的衣服的颜色引起学生的大讨论。让学生自由讨论色彩对世界的影响,让学生对色彩有感性的认识,激发他们进一步理解和**的兴趣。根据学生的讨论,教师和学生共同确定并开发了四个子课题
(1) 色彩百科全书(2)色彩与动物(3)色彩与服装(4)色彩与饮食
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结合自身优势,全班分为四个主题活动组进行调察研究。
2、制定方案,确立活动立足点
根据小组成员的特点和活动主题的特点,在老师或家长的指导下,制定了小组详细的活动计划。在这个阶段,我给学生们上了项目立项的课程。指导学生明确方案指定。
在活动计划中,要有明确的分工、时间安排和活动安排。各小组将自己制定的方案,在全班集中进行交流,相互补充,进一步完善活动方案。教师对方案中存在的问题(如可行性问题),或考虑不周的地方(如安全问题)提出建议,使各小组活动方案科学、合理、可行。
确定主题、制定方案后,各小组开展了实践研究活动。
3、教师准备
教师在活动方案确定后,以书面形式告知家长,并与学生需要采访的人员取得联系。寻求支持和帮助,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二)方法指导阶段
四个研究小组在研究方案中都提到了采访法,但是在活动的初期阶段我发现大部分孩子都是通过上网和查书来获得信息,很少有人能通过到社会中去进行采访来进行研究。这与小学生缺乏与他人沟通的技巧和对“采访法”这一研究方法的具体运用缺乏认知有关。在方法指导阶段,我给学生上了一节“色彩万花筒”研究性学习活动的采访指导课。
(三)实践探索阶段
在实践探索阶段,四个小组根据各自的研究课题,采取多种研究方法,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研究活动。教室里、走廊中,处处有孩子们活动忙碌的身影。孩子们去图书馆上网查询和浏览;来画室探秘、去商场考察;在家中体验,去服装店里采访。
我们的“色彩万花筒”研究性学习活动将学生的学习由课堂拓展到课余,由校内延伸到校外。孩子们兴致勃勃地做研究,齐心协力地去探索。
实地考察活动结束后,各小组整理考察所得的信息与资料,组内交流,并将研究成果以自己喜欢的形式确定下来,准备全班交流时展示汇报。
教师跟踪了解每各小组的活动过程,及时指导和协调。
(四)成果展示阶段
通过积极深入的实践和探索,孩子们获得了大量的信息,创作出了多种多样的作品。为了帮助孩子们将活动成果归结整理,也为了对我们整个的研究性活动进行梳理总结,为接下来的成果展示做准备。我作了一个结果比较的微型课程,这是对学生的示范教学。
在实践和探索中,学生通过自主参与、分工协作,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位学生搭建一个展示自己优雅风采的舞台,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在活动的后期我和学生们一起上了一节“色彩万花筒”的成果展示交流课。
附: 《色彩万花筒》成果展示课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主动观察、发现周围事物中丰富的色彩,感受大自然的美妙,愿意**颜色的作用,感受颜色所代表的意义掌握有关色彩的知识,了解色彩与动物的关系、色彩对服饰的影响、色彩与饮食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能将色彩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学会美化生活,用色彩相关知识来描述生活。
情感目标:通过感受色彩之美,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合作的快乐,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和审美创新的能力。
2.教学要点
(1) 重点:了解色彩知识,感受色彩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 困难:*练习和设计自己的作品。
3.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课件、标识、大米、水果、板书等。
(2) 学生准备:**过程的**、材料等。
4.活动过程主要环节设计
本节成果展示课共分五大环节:第一环节:回顾子课题。第二环节:小组展示。第三环节:现场体验。第四环节:总结提升
第一部分:回顾子主题,导入和显示。
同学们,寒假开学时齐夏卉橙黄色的衣服得到好多同学的羡慕,也引起了同学们关于色彩的大讨论,于是我们开展了《色彩万花筒》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活动期间,我们四个小组根据各自的研究课题,分工协作,积极参与,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在今天的课上,我们将向大家展示研究成果。小组准备好了吗?
[设计意图:教师运用情感语言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通过复习小班,让学生尽快进入该国,为学习动力和情感铺平道路。
同时导入的过程也是激起学生交流欲望的一个过程,在课的一开始,就确立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人”地位,给学生提供了一个交流、合作、表现的平台,老师是参与者、点拨者。】
第二个环节:小组展示,子项目成果交流。
(一)七色光小组
呈现方式:相声和探秘画室录像。
组长:大家好,我们是七色灯组,七色灯,红、黄、蓝,爱探索,有眼光。
我们小组的主题是色彩知识。提到色彩,我们最先想到的是美术课上五颜六色的颜料,于是活动中我们首先请教了我们的美术老师林老师,聆听了她对色彩的介绍,还聘请了林老师做为我们小组的指导教师。我们上网和图书馆查了很多资料,进工作室体验色彩变化,作了色卡。
我们把在研究中的了解自编成相声《考考你》,请欣赏。
相声内容:色彩中的三原色。
组长:同学们,看,色彩的世界不是很精彩!感兴趣的同学可以亲自去调试,感受颜色的变化。 我们的展示完毕,谢谢大家。
师:你们认为七色光小组这种展示成果的方式怎么样?学生评价。
老师:七色灯组以大家都喜欢看的形式展示了结果。太棒了。哪个小组想继续展示?
(二)动物天地小组
呈现方式:幻灯片、现场互动
组长:你好,我们是五彩缤纷的动物小组。五彩缤纷的动物,无限的研究,我们小组研究颜色与动物的关系。
在研究中我们发现有的动物自身皮毛的色彩能起到掩护的作用,有的能起到警戒敌人的作用,有的动物会随季节和年龄的变化而改变自身的色彩,还有的动物会突出身体的色彩来获得异性的青睐;总之,颜色对动物的生存有很大的影响。
现在我们要强调动物的保护色。请按着我们小组制作的幻灯片,与动物王国的伪装大师们见面!有请王治杰,学生在**中进行声情并茂地解说:
看这只绿色的青蛙。它与周围环境完美匹配!昆虫界中的伪装高手比比皆是,这只蝴蝶的颜色和周围的枯枝很像。看,这只蝗虫不是完全融入了草地吗?
组长:同学们,你认为这些动物的颜色伪装技术高超吗?学生;是。现在我们要考验大家的视力,敢接收挑战吗?这四幅画里有动物。你能找到他们吗?
学生观察。
组长:看来,动物们再高超的色彩伪装术也瞒不过我们同学们这双爱观察的眼睛呢!怎么样同学们,我们的研究是不让大家大开眼界呢,像这样巧妙利用自身色彩来保护自己的动物还有很多呢,大家可以从我们小组制作的成果集中去尽情欣赏。
在整理资料的过程中,我们一直在想我们看到的解放军叔叔的迷彩服和一些军用坦克,军用飞机很多都是迷彩的,这是不也算是利用色彩进行伪装了呢?我们打算在假期里走进军营了解这一点。
老师评价:谢谢你给我们带来了如此强大的视觉盛宴。今天的老师也是第一次如此强烈地感受到动物的色彩伪装。动物天地小组能从研究中产生了自己思索,很有**精神,值得表扬。
(三)美色美衣组
展示:调查统计、访谈回放、模特秀
组长:我们是美色美衣小组,美色美衣,齐心协办。
我们小组研究的是颜色对衣服的影响。在开展色彩与服饰的课题研究时我们按计划首先在三年级发放了30份调查问卷,并对这30份问卷进行整理,为了让统计结果看起来更清楚,我们还制作成了一个精致、美观的大统计图。大家看(展示统计图)。
1.引导学生看统计图。
2.录相回放。
组长;我们走进服装店,进行了现场采访。以下是我们采访的回放。请尽情享受。
采访中阿姨围绕四点进行解说(一是色系。二是取上身的颜色来搭配下身。三是突出季节特点。四是前后搭配的比较,错配与正确搭配。)
组长:阿姨的解释让我们知道,配色不仅要协调,还要适合季节性场合。带着阿姨给了我们一个新的启示,我们也在童装店调查,看,这是我们伙伴穿梭忙碌的身影!
3.时装秀。
组长:商场的一番实地考察,对我们触动很大,回到家我们都对平时的服装进行了重新搭配,快来看看我们的时装秀吧!
学生模特表演并交流评价
(四)有色饮食组
呈现方式:小品、现场互动
有色饮食小组长:大家好!我们是有色饮食小组,民以食为天,我们爱发现。我们小组研究饮食与颜色的关系。通过研究发现,饮食中的配色知识可以很大!
首先请欣赏小品《食以色为先》
组长:同学们,看,同一碗饭,因为前后颜色不同,给人完全不同的感觉。这是因为食物的颜色会直接影响人们味觉的敏感度。
在活动中,我们也在家长的指导下进行了对比实验。让我们看看,你喜欢哪一个?
课件**,引导学生对比**。
组长:看来大家都喜欢这些色彩搭配明亮的美食,的确,讲究色彩搭配的美食,就像一件艺术品,能起到“先色夺人”的效果呢!愿大家都讲究有色饮食,吃出好心情。
老师:中国饮食文化强调色、香、味的结合。事实上,不同颜色的食物含有不同的营养成分。你们感兴趣的话可以就食物色彩与营养的关系,继续做研究好吗?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以多种方式展示自己的成就,并通过多种方式进行评价,使学生在展示和交流中相互学习、共同提高。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教师根据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作一点指导,从而既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又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学生在具体的环境中感觉到自身在能力发展、交往合作中的不足,此时,教师的教育往往会事半功倍,这样才更利于学生的健全发展。】
第三环节:实践体验:
教师过渡:现在四个小组的研究发现都呈现在我们眼前,大家想不想去体验一下别的小组的研究呢?师:
我们的现场体验只有两分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这个体验最需要什么?学生:合作。
老师:现在请大家继续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到您最感兴趣的小组现场体验一下。请注意,一旦**停止,体验就必须停止。
学生离开座位体验。
体验后展示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现场体验,让学生进一步增强沟通与合作的意识,学会分享快乐。】
第四环节:总结提升
教师:同学们,我们本次“色彩万花筒”成果展就要结束了,但我们的研究不会结束,对于我们色彩万花筒的课题,大家还有什么想继续研究的?
学生交流出想继续研究的课题。
万花筒课件【篇15】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感知磁铁有吸铁和相吸、相斥的特性。
2、利用磁铁进行分类活动锻炼幼儿的分类能力。
活动准备:
纸、积木、钥匙、一元硬币、回形针、扣子、小铃铛、铁制易拉罐、小石头、橡皮筋、铝制易拉罐、橡皮筋、磁铁、铁沙和石沙混合放在若干个塑料版里、小布快,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老师魔术表演,启发小朋友猜一猜是什么使纸上的东西动起来的?有几个小朋
友说纸下面有吸铁石(磁铁)。
二、观察磁铁相吸、相斥的特性。
1、让幼儿尝试把两块磁铁放在一起,看看会发生什么事?
2、教师总结:有时两块磁铁会吸在一起,有时不会吸在一起,但是只要转换方向,两块磁铁就可以吸在一起了。
三、通过操作,感知磁铁吸铁的特性。
1、幼儿观察桌上的各种物品,猜想每样物品能否被磁铁吸起,并在书中的表格里做记号。
2、请每个幼儿用磁铁吸一吸桌子上的物品,把可以吸起来在幼儿用书框中做上记号。
3、请幼儿将物品分成能被磁铁吸起来的和不能被磁铁吸附的两堆。
4、讨论磁铁能吸起和不能吸起的物品的原因。
四、通过找铁沙游戏,进一步巩固幼儿对磁铁特性的了解。
1、教师:磁铁只会吸含铁的东西。现在这儿有一堆沙,老师不小心把铁沙混在了这堆沙里,请小朋友帮我把铁沙分出来好吗?
2、幼儿分组,每人一块用布包好的磁铁,每组一盘石沙和铁沙混合物,以及一个空盘。
3、教师向幼儿说明为了防止磁铁沾得满块都是铁沙,所以才用布块包着磁铁。
4、请幼儿将沙盘里的铁沙吸出来,放在另一个空盘子里。(教师先示范,将布块和磁铁分离,铁沙就会被取下来。)
白桦课件必备五篇
趣祝福的编辑为您搜集整理了关于“白桦课件”的相关内容,阅读后希望您能够将本网页网址收藏下来以享受更多的信息服务。新入职的老师需要备好上课会用到的教案课件,每位老师都应该他细设计教案课件。教案是推进课程改革的有效工具。
白桦课件(篇1)
【单元主题】现代诗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绣、潇”等8个生字,会写本课“涂、茸”等11个生字,学会本课新词、生字词,了解课文内容。
2、想象画面,感受白桦高大挺拔的形象。
3、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4、体会诗人对具有像白桦一样品格的人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难点】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及诗人的情感。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微课。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
【出示白桦图片】你们认识这种树吗?了解它的特点吗?
【介绍白桦,播放视频】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白桦》,让我们一起来走近作者。
【出示叶赛宁的资料】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思考: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
(从不同的角度写了白桦的美)
2、【出示生字词】这些字你会读吗?
3、这都是些比较容易出错的字,自己细心观察,动笔写一些。
【出示:绣潇朦晖徜徉余晖】
三、品读诗歌,感悟意境
1、【播放课文音频】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想象画面,思考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白桦的?【指名回答】
(外形特点、内在气质)
2、读第一小节,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窗前点明位置银霜雪花点明洁白突出白桦高洁挺拔的特点)
带着你的感受来读一读这一小节。【指名朗读】
3、作者用了哪些词语来描述白桦?谈谈给你留下的怎样的印象?
【出示相关词语:洁白的流苏、灿灿的金晖等】
(提示先读一读短语,再找出短语所在的位置,结合文意去感受白桦的形象)
4、读第二小节,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雪绣的花边指树枝上细细的雪,流苏指挂在树上的冰棱。体会白桦傲然挺立的品质。结合图片让学生感受“串串花穗、流苏”与白桦的相像之处。)
请你用“洁白的流苏”说说这棵白桦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吧!
【出示:白桦被()覆盖,一串串()的花穗纷纷(),仿佛洁白的流苏,优雅而又()。】
请大家对着画面,带着自己的感受来读这一小节。
【适时进行指导朗读,我们可以通过重读或慢读“毛茸茸、潇洒、如画”来表现白桦高洁的品质】
5、读第三小节,让学生谈眼前出现的画面。
(通过灿灿的金辉、晶亮的雪花感受金晖之后白桦绚丽辉煌、晶莹洁白的动态美)
请学生用“灿灿的金晖、晶亮的雪花”说说这棵白桦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吧!【屏幕出示:在灿灿的金晖里,白桦在寂静中(),金晖的映照下,它闪着晶亮的雪花,这是多么()()的白桦啊!】
请大家对照画面再来读读第三小节。
【适时进行指导朗读,我们可以通过重读或慢读“朦胧、玉立、晶亮”来表现白桦在寂静中的朦胧美】
6、出示第四小节,让学生思考诗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通过对徜徉、姗姗来迟、抹的理解体会拟人修辞的运用)
想象一下现在你就是一棵白桦,柔美的霞光正照耀在你身上,让我们美美地来读第四小节。
【适时进行指导朗读,我们可以通过重读或慢读“徜徉、姗姗来迟、抹”来表现白桦在朝霞中的美】
7、积累词语
同学们,像姗姗来迟这样结构的词语,你还能说出几个呢?
【出示:姗姗来迟依依不舍亭亭玉立息息相关默默无闻欣欣向荣彬彬有礼念念不忘津津有味】
那像白雪皑皑这样的词语,你又知道多少呢?
【出示:白雪皑皑可怜巴巴波光粼粼想入非非得意洋洋白发苍苍】
8、诗人笔下的白桦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诗人仅仅是在写白桦吗?
(从字里行间我们能感受到诗人对白桦由衷的喜爱、赞美和崇敬之情。白桦在诗人的心中不仅仅是一种树,而是纯洁、高尚人格的象征,对白桦的赞美实质上是对拥有像白桦一样品格的人的赞美)
9、请同学们带着对白桦由衷的赞美再读一遍全诗,找一找诗歌的韵脚。
(该诗歌是偶句最后一个字押韵“桦、花、洒、画、桦、花、霞、华”,韵脚为ɑ)
那你发现现代诗和古诗有什么区别?这首现代诗有什么特点呢?
(古诗,一般讲究字数、句数、平仄、押韵;现代诗不像古诗那样在字数和押韵上要求那么严格,它的写法比较自由,句子长短自由,分为若干小节。这首现代诗对应的句子字数一致,ɑ作为韵脚,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韵律感)
四、结构梳理,主旨概括
《白桦》全诗分为四个小节。第一小节运用整体描写总写白桦洁白的特点;第二、三、四小节分写白桦在雪花中的美、寂静中的朦胧美和在朝霞中的美。表达了诗人对白桦的赞美,对拥有白桦一样品质的人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家乡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五、拓展延伸
1、文人们经常会借某一事物的特点,来描写人的一种品格,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借物喻人。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些植物的象征意义。【屏幕出示松柏、竹、梅、兰、菊、荷花的象征意义】
2、诗歌中常常写到一些植物,你还知道哪些有关植物的诗歌呢?【屏幕出示:推荐希尔达·杜利特尔的《梨树》】
六、布置作业
搜集摘抄描写植物的诗。
白桦课件(篇2)
从大兴安岭回来以后,我一直怀念着你。
看林人啊,我的兄长,我们在那了望楼上只相聚了几个小时,但林业工人那颗纯洁的心,却永远涤荡着我灵魂中的浮躁与狂妄。
你有烟瘾,但在岗位上,你的www、slkj、org口袋里绝没有一撮烟草、一根火柴棒。不错,你怀里揣着一小瓶酒,但你给自己规定:每两小时喝一口,绝不违章。你不带书报,不是你不爱看,而是你的双眼必须随时注意四周的情况哪怕是一缕淡淡的细烟,也不能忽略轻放!你带了一台半导体收音机,但除了收听天气预报,你甚至不去收听你最喜爱的歌曲,因为你的双耳必须随时捕捉远近异常的音响哪怕有人偷伐一棵小树,你也不能将他原谅!
我问你:“寂寞吗?”你笑了,笑得那么爽朗,那么豪壮。你教我从各种鸟鸣中听出旋律,你教我从各种树姿中产生联想。你对我说:“森林是大地的绿毯,我们要把这厚厚的绿毯,一直铺到北京城的边上!”
白桦林该还在向你絮絮低语,你该还在用专注的神情同他们倾诉衷肠。在白桦林的低语中,愿你听到我的声音我还要到大兴安岭去,如一滴雨,如一片雪,充满渴望地投向森林和你们的胸膛!
《白桦林的低语》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抒情散文。白桦林,是茫茫林海的.缩影,没有白桦林就不会有大森林;白桦林是守林人的象征,没有守林人的牺牲,哪会有大森林的安静。文章热情讴歌了守林人经年累月,默默奉献,甘做牺牲的问答精神。
1、熟读课文,掌握课文内容。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分析并理解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赞美了林业工人的高尚品质。
3、感受作者对护林人深情的赞美,体会林业工人甘愿寂寞、无私奉献的平凡而又伟大、淳朴而又可爱的品质。
一、回顾引入:
1、出示《美丽的大兴安岭》一课中“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青松作衫,白桦为群,还穿着绣花鞋。……”
2、结合《美丽的大兴安岭》说说“白桦”是什么样的?
3、找找文中的段落哪些句子在描写“白桦”?指名读。
4、理解“低吟浅唱”
二、揭示课题:
三、学习课文。
(一)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作者从哪些方面介绍了守林人的默默奉献?
3、试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
(二)深入理解文章。
2、“从大兴安岭回来以后,我一直怀念着你。”这里的“你”指的是谁?
3、我为什么深深怀念着你?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了林业工人的奉献精神?你是通过哪些词句体会到的?自读课文2----7自然段,划出体会深刻的语句,并在旁边写出自己的体会。
(1)“你有烟瘾,但在岗位上,你的口袋里绝没有一撮烟草、一根火柴棒。”
(2)文章中还有类似的语句吗?指生读读,并说出自己的体会。
指导学生体会“绝不违章”、“不是……而是”、“哪怕……也”、“但……甚至”等词在文章中的含义。
(3)读到这里,你想到了什么?(林业工人为了守护森利,在岗位上绝不抽烟、限控酒量,不看书报,不听音乐,不怕寂寞的情景。)。
(4)此时,你想对这些纯朴的林业工人说些什么?
(5)指导朗读本段,读出自己对看林人的敬佩。
(1)在默默的思念中,我激励自己,要有你那样的胸怀,你那样的目光…。
(作者要学习他们那种牺牲个人利益、无私奉献的纯洁、广阔的胸怀,为了人类,为了下一代更好地生存的远大的目光。
(2)我还要到大兴安岭去,如一滴雨,如一片雪,充满渴望地投向森林和你们的胸膛!
(表达了作者对看林人的无限感激和赞美之情。)。
(3)指导朗读6、7、8自然段,读出自己对林业工人的敬佩和赞美之情。
四、总结课文,升华中心、体会表达。
1、课题是《白桦林的低语》,其实是谁在低语?他在低语什么?
3、本课语言具体生动,感人至深,在表达方面,你有得到了什么启示呢?
五、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文中优美的词句。
2、课后搜集身边默默奉献、坚守岗位的人的事迹。
白桦课件(篇3)
白桦林的低语这篇文章赞美的是林业工人那经年累月、默默无闻、甘做牺牲的可贵品质。那读者又有何心得呢?来看看本站小编精心为你整理白桦林的低语读后感,希望你有所收获。
当一位林业工人,责任就是管好每一片树林。当一位林业工人就得要耐得住寂寞。他们长年地住在树林里。他们日复一日地同他们的伙伴倒班在瞭望楼里守望同一片树林,这是多么寂寞,多么乏味的一件事啊!当一位林业工人,还要约束自己的嗜好,比如说:抽烟、喝酒之类的。所以由此可见,当一位林业人工人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啊!
林业工人怕森林着火,绝不抽烟,口袋里没有一丝烟草;规定自己每两小时喝一小口酒,绝不多喝,绝不违章……林业工人那一丝不苟,认真负责,无私奉献的态度,使我想到了一个人——我们的老师。
老师是一位辛勤的园丁,栽种着我们这些小花小草,把我们修剪成最美的样子;老师是一根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我们;老师是石阶,弯曲了自己的身体,让我们爬上知识的高峰。我的老师就是这么一位无私,负责,爱我们的人。
在我的记忆深处,我一直忘不了这一天、这件事,因为它使我刻苦铭心。
今天的天气阴沉沉的,似乎在预示着有什么事情要发生。我走进教室,随即,上课铃响了。老师依旧准时地走进教室,我明明知道上课了,可还跟同桌窃窃私语起来。老师的双眼很快就发现了我,老师的双眼,像一把利剑,深深地刺入了我的内心深处。我一愣,望着老师那生气的脸,我不敢说话了。
到了下午,第一节课是语文课,想起上午的事情,我羞愧的不敢看老师一眼,把头埋到了桌子下。“咳咳咳”。我心头一震,怎么了,这声音不对劲,我担心的望向老师,望到的是老师那张极不舒服的脸——老师的眉头拧成了“王”字,鼻头上冒出了汗珠,嘴唇干燥了起来。是的,老师生病了!!此时,我多么想化作一阵清风,吹去老师脸上不舒服的表情;化作一丝手绢,擦去老师额头上的一滴滴汗珠,化作一股清泉,帮老师解渴。
老师尽力地帮我们上完这堂课,拖着沉重的脚步,摇摇欲坠地走向办公室。在后面的两节课里,我根本无心上,心中惦记着生病的老师,脑海里不断浮现着老师不舒服的脸。又想起上午我对老师的不尊重,我感到无比的惭愧。
终于熬到放学了,我急于地想看老师一眼,我奔到楼下,看向办公室,本以为早就老师走了,可没想到看到的是老师那弓着身子背。是的,老师生着病在帮我们批改作业,我的心中有种说不出的感觉,不知是惭愧还是感激,这不知的感觉,让我感到温暖,直冲我的心怀。
…………。
看着老师弯曲的背,看着许许多多无私奉献的人,我想:要是世界上都是这种人,那我们的世界会有多么美好啊!
高尚的人像花儿一样灿烂美丽。看林人就是在这美丽花丛中的一朵美丽花儿。
可能有些人不认同,可是我觉得就是如此。你看,在那炎热的夏季,人们呆在空调屋里,喝着饮料,看着图书,是那么的惬意。而善良的看林人却忍受着太阳的狠毒,一丝不苟的巡逻这森林的每一角落,警惕着邪火出现的征象。到了冬天,天气越来越冷,可能还会降到零下几度,这时,人们又享受着暖气的款待,闲暇的干着自己爱做的事但看林人这是却冷得发抖。但为了祖国的生态绿化,他们愿意奉献。
看林人,用它们勤劳的双手,明亮的眼睛,灵敏的耳朵与一颗真诚的心,保护了祖国的绿化。他们为祖国谱写了一曲绿色进行曲,是让祖国在美丽的情况下更为美丽。
听着鸟儿的优美鸣唱,感受着阵阵清新山风,欣赏着远处美丽的风景。在这一切的背后,都是看林人的功劳。可看林人们觉得这样还不够,他们还要把这美丽的地毯铺到北京城的边上。看林人的远大志向,充足信心与热情的心感动了我,也感动了许许多多的人,所以我认为他是高尚的。
看林,这是一份在普通不过的工作了,但在普通的背后,还有责任与任务。虽然它看似普通,但在茫茫人海中挑出几个好的看林人,真是有些难。
白桦课件(篇4)
《白桦林的低语》是以“高尚”为主题的一篇课文,本课运用拟人化的手法,以第二人称的口吻叙述,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抒情散文。文章热情讴歌了守林人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表达了作者对无名看林工人无限的思念和赞美、敬佩之情。这篇文章构思精巧,脉络清晰,语言优美,作者感情的抒发饱含无限的深情,令人感动,是一篇培养学生高尚道德情操的教育素材。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基本掌握阅读的方法,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由于学生在理解本文含义深刻的句子时有一定难度,因此宜采用自主质疑,合作交流的方式探讨疑难问题,鼓励学生感悟语言文字,体会思想感情,促进学生情感的自我发展,从而发表个性化见解。
教学中通过质疑、读文、感悟、运用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借助读读、画画、自学、分组讨论、探究交流、教师点拨等方法,抓住重点词句来体会看林人的崇高品质。在理解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抓住几处关键的细节和重点的词句细细体会,引导学生注意内容上的相互联系,加以比较,通过比较深入体会看林人的伟大,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看林人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
2、品味文章饱含深情的语言,体会作者对看林人的无限崇敬与热爱。
3、采用自主质疑,合作交流的方式探讨疑难问题。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
通过反复朗读,
理解重点词句,细细品味文章饱含深情的语言。
教学难点:
理解本文含义深刻的句子,品味语言并体会看林人默默奉献的精神。
教学准备:
课前预习时布置学生查找资料,了解大兴安岭的概况和白桦林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上节课我们初学了课文,了解到课文讲的是作者来到大兴安岭,认识了淳朴而可爱的看林人,并被他的事迹所感动。那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看林人的高尚品质?作者为什么渴望再一次到大兴安岭的森林中去呢?这是本节课我们学习的重点。
1、齐读第一自然段。
2、思考:“从大兴安岭回来以后,我一直怀念着你。”这里的“你”指的是谁?我为什么深深怀念着你?
1、问题导入: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看林人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你是通过那些词句体会到的?
2、自读课文第四——六自然段,划出含义深刻的语句,并在旁边写出自己的体会。
3、学习小组进行合作学习,讨论探究,理解课文。
4、汇报交流学习收获:
(1)理解“你有烟瘾,但在岗位上,你的口袋里绝没有一撮烟草、一根火柴棒。”
通过这句话,你体会到了看林人怎样的品质?“绝没有”写出了什么?看林人是在怎样的情况下绝没有烟草和火柴棒?由此你想到了什么?(说明了守林人为了保护森林,强忍烟瘾。)
文章中还有类似的语句吗?读一读,并说出自己的体会。
(2)理解“不错,你怀里揣着一小瓶酒,但你给自己规定:每两小时喝一口,绝不违章。”
指导学生体会词语“绝不违章”,让学生说从这一句话体会到什么?
(说明了守林人为了森林,严控酒量,苛求自己。)
(3)理解“你不带书报,不是你不爱看,而是你的双眼必须随时注意四周的情况——哪怕是一缕缕淡淡的细烟,也不能忽略轻放!”
体会词语“不是……而是”、“哪怕……也”,这些词语说明什么?
(说明了守林人为了森林,瞪圆双眼,心系大地。)
(4)“你带了一台半导体收音机,但除了收听天气预报,你甚至不去收听最喜爱的歌曲,因为你的双耳必须随时捕捉远近异常的声响——哪怕有人偷伐一棵小树,你也不能将他原谅!”
体会“但……甚至”等词在文章中的含义。
(说明了守林人为了森林,拒绝歌曲,耐住寂寞。)
5、体会感情,思考:读到这里,你想到了什么?(感受到林业工人为了守护森林,在岗位上绝不抽烟、控制酒量,不看书报,不听音乐,不怕寂寞的情景;为了保护森林,守林人只剩下一颗纯洁的心;领悟默默无闻中的平凡中的伟大。)
6、鼓励学生有创意的表达:此时,你想对这些纯朴的林业工人说些什么?——指名说。
7、指导感情朗读第四——六自然段,读出自己对看林人的敬佩、赞美之情。
1、默读、思考:作者为什么深深思念着看林人,并渴望自己再到大森林中去,从这里你体会到了什么?
因为那里有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林木工人。作者知道有守林人的奉献,才会有大森林的安静,作者怀念守林人,他们是平凡的,而精神是伟大的。在默默的思念中,作者激励自己,要有看林人那样的'胸怀,那样的目光……
(作者要学习看林人那种牺牲个人利益、无私奉献的纯洁、广阔的胸怀,为了人类,为了下一代更好地生存的远大的理想。)
2、细细体味词语“絮絮低语”和“倾诉衷肠”所饱含的深情。
3、情感升华,理解句子:“在白桦林的低语中,愿你听到我的声音——我还要到大兴安岭去,如一滴雨,如一片雪,充满渴望地投向森林和你们的胸膛!”
(什么是平凡而伟大,什么是淳朴而可爱,白桦林可以作证,白桦林的低语即是回答。这是怎样的品质呀!表达了作者对看林人的无限感激和赞美之情。)
4、指导朗读7、8自然段,读出自己对看林人的敬佩和赞美之情,读出文章饱含深情的语言。再次品味语言并体会看林人默默奉献的精神。
师总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通过学习感受到了大兴安岭中白桦林的美,也感受到这里看林人的美。作者通过自己在大兴安岭中白桦林的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大兴安岭中看林人那不怕辛劳,默默奉献的高尚品德。深切体会到看林人是平凡伟大而可敬可佩的,他们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加深体会文章饱含深情的语言。
2、背诵自己喜欢的句段。
1、把你想对看林人说的话写下来。
2、查找诗人郭小川的一首赞美森林工人的诗歌,与本课进行比较阅读。
白桦林的低语
强忍烟瘾
看林人严控酒量默默无闻
为了森林瞪圆双眼无私奉献
拒听歌曲平凡伟大
白桦课件(篇5)
学生预习课文。
一、激趣导入
“白杨”是一种树的名字,哪位同学见过,你能介绍一下吗?调动学生学习新课的积极性,由学生们的介绍将同学们带入描写白桦林的情景中。同学们讲得好。生长着一片茂密的森林,其中就有茂盛的白桦。
二、揭示课题、审题:
课题是《白桦林的低语》,全文仅仅就是写白桦林吗?
三、学生自学课文
1、出示自学思考题,学生自学。
(1)查字典或根据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低吟浅唱、絮絮低语、倾诉衷肠。
(2)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3)作者从哪些方面介绍了守林人的默默奉献?
(4)试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
2、老师检查自学效果。
四、学生质疑问难。
五、课内练习:
1、写近义词:纯洁()忽略()激励()
2、写反义词:浮躁()异常()
一、复习导入,明确目的。
第一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了解到课文讲的是作者来到大兴安岭,认识了淳朴的看林人,并被他们感动的事。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看林人的高尚品质,是什么样的人或事使白话林低语吟唱呢?这是这节课学习的重点。
二、“从大兴安岭回来以后,我一直怀念着你。”这里的“你”指的是谁?
三、我为什么深深怀念着你?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了林业工人的奉献精神?你是通过哪些词句体会到的?自读课文2----7自然段,划出体会深刻的语句,并在旁边写出自己的体会。
1、“你有烟瘾,但在岗位上,你的口袋里绝没有一撮烟草、一根火柴棒。”
通过这句话,你体会到了看林人怎样的品质?“绝没有”写出了什么?看林人是在怎样的情况下绝没有烟草和火柴棒?由此你想到了什么?
文章中还有类似的语句吗?指生读读,并说出自己的体会。
指导学生体会“绝不违章”、“不是……而是”、“哪怕……也”、“但……甚至”等词在文章中的含义。
读到这里,你想到了什么?(林业工人为了守护森利,在岗位上绝不抽烟、限控酒量,不看书报,不听音乐,不怕寂寞的情景。)此时,你想对这些纯朴的林业工人说些什么?
指导朗读本段,读出自己对看林人的敬佩。
2、作者为什么深深思念着看林人,并渴望自己再到大森林中去,通过这些语句你体会到了什么?
在默默的思念中,我激励自己,要有你那样的胸怀,你那样的目光……
(作者要学习他们那种牺牲个人利益、无私奉献的纯洁、广阔的胸怀,为了人类,为了下一代更好地生存的远大的目光。
我还要到大兴安岭去,如一滴雨,如一片雪,充满渴望地投向森林和你们的胸膛!
(表达了作者对看林人的无限感激和赞美之情。)
指导朗读6、7、8自然段,读出自己对林业工人的敬佩和赞美之情。
四、总结课文,升华中心、体会表达。
1、课题是《白桦林的低语》,其实是谁在低语?他在低语什么?
2、总结启发想象。是啊,有多少边疆建设者,把青春献给了祖国,为了他人,甘于牺牲自己,默默奉献,我们的身边有没有这样甘于寂寞、无私奉献的人呢?
3、本课语言具体生动,感人至深,在表达方面,你有得到了什么启示呢?
五、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文中优美的词句。
2、课后搜集并朗读郭小川的赞美林业工人的诗歌,有感情地朗读。
板书设计
白桦林的低语
坚守岗位
看林人
无私奉献
默默守候
3、附录(教学资料及资源)
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教师用书。
4、教学反思:这几节课结束之后,我想了很多很多。在本节课中,我根据教学的需要,就设计了学生以不同的方式来读文,自由朗读、小组读、个人展示读、师生合作读、集体朗读等不同类型的读,目的是使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品味、在读中思考。学生非常乐意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这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个性化行为。因此我再一次深刻体会到尊重个性就是尊重生命。在阅读教学中,要逐步培养学生情感性朗读,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构建富有个性化的阅读教学,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自由飞扬。
机械课件(必备五篇)
在本文中我们将剖析“机械课件”,让我们一起领略阅读的乐趣和精髓感受文字和思想的魅力。每位老师不可或缺的课件是教案课件,因此教案课件可能就需要每天都去写。只有教学教案写的越优秀,所呈现出来教学情况也会更好。
机械课件(篇1)
知道做功是能量转化或转移的过程。
理解功的概念,知道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
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功的物理意义。
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学生已经学过了电功、机械能,知道了一些能量的知识,“功”的讲解应从能量转化的角度入手。课本图14.3-1中的三幅图表示在力的作用下,物体的动能或势能发生了变化,说明力对物体做了功。课本图14.3-2中,物体虽然受力,但是它的动能或势能都没有变化,就不能说力作了功。让学生理解做功是能量转化的过程。
在第十二章“力和机械”的学习中,学生知道了使用简单机械可以省力或者可以省距离,可先复习一下有关简单机械的知识。
用手直接把物体举高与使用简单机械把物体举高相同的距离,物体的势能的增加是一样的,而物体势能的增加是通过力来完成的。通过对定滑轮做功的演示、分析,得出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是一个不变量,给出功的定义。这里还可进一步用杠杆做演示,表明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等于不用机械而直接用手所做的功。
教师也可尝试用探究的方式来教学,向学生说明,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
由于做功的多少表示能量转换的多少,所以功的单位与能的单位是一样的,都是焦耳。把一个普通大小的苹果举高1m,做的功大约是1j,让学生对焦耳的大小有大致的概念。
这个讨论主要是要使学生认识功是由“力”和“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两个因素决定的。如果力没有“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力就没有做功。在课本图14.3-2动中,人提着桶虽然很费力,但是人的拉力没有在拉力方向(竖直方向)上移动距离,所以人的拉力没有做功。
这里可先复习一下电功率的概念,学生已经学过了“电功率”,知道电功率表示消耗电能的快慢,也就是电流做功(电能转换成其他能量)的快慢。课本用与速度类比的方法引入功率及其计算公式,使学生理解功率的物理意义,懂得它是一个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这里要强调刚才学的“功”和“功率”,与以前学过的“电功”和“电功率”的含义、单位、符号都是一样的。
课本上介绍了一些功率值,意在加深学生对功率的物理意义的理解,使学生对人和一些事物的功率数值有个具体的概念,懂得功率大或小的意思是什么。
这个讨论意在让学生了解比值的方法是物理学中一种常用的方法,在其他方面也有许多应用。在物理学中,振动次数与时间之比表示振动的快慢、熔化温度与时间之比表示熔化快慢等;在生活中,从媒体中经常可以听到的经济增长率、人口增长率都表示物理量变化的快慢。
课本列举了一个计算功率的例题,意在练习功和功率公式的应用,使学生加深认识功──力和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功率──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1.25kw×4h=0.4kw×t,t=250h。
2.不能。甲先到达山顶表明甲用的时间较短,但是甲和乙哪个做的功多并不知道,而功率是由功和时间两个因素决定的,所以不能判定哪个人的功率大。
3.3.6kw。
4.略。
5.从表中可以看出,洗衣机的额定洗涤输入功率是350w,额定脱水输入功率是220w。实际洗涤输出功率、脱水输出功率是多少等。
机械课件(篇2)
【目标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实验的设计思路,明确实验中需要测量的物理量。
2.知道实验中选取测量点的有关要求,会根据实验中打出的纸带测定物体下落的距离,掌握测量物体运动的瞬时速度的方法。
3.能正确进行实验操作,能够根据实验数据的分析中得出实验结论。
4.能定性地分析产生实验误差的原因,并会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小实验误差。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体验验证过程与物理学的研究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亲自实践,培养学生观察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和正确的科学观。
【教学重难点】
1.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原理。
2.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误差分析及如何减小实验误差的方法。
【教学方法】
学生分组实验。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机械能守恒定律,掌握了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条件和公式。这节课我们通过实验来验证一下机械能守恒定律。
二、进行新课
实验目的:通过研究物体自由下落过程中动能与势能的变化,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实验原理:用天平测出重物的质量,纸带上某两点的距离等于重物下落的高度,这样就可以得到重物下落过程中势能的变化。重物的速度可以用大家熟悉的方法从纸带测出(即每计数点的瞬时速度),这样就得到它在各点的动能。比较重物在某一过程的初末状态动能变化与势能变化的多少,就能验证机械能是否守恒。
机械课件(篇3)
授课地点: 多媒体教室 教学课题:机械能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1课时 仪器材料: 铅球,乒乓球 , 橡皮筋 , 纸弹 , 弹簧 , 小钢球 【 教学目标 】 1.知识与技能: (1) 理解动能、重力势能的初步概念,知道什么是弹性势能; (2) 知道动能的大小与质量和速度有关,重力势能大小与质量和高度有关;知道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弹性形变有关; (3) 知道机械能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 结合定义,寻找日常生活的各种形式能量的例子,初步具备从能量角度分析物理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现实生活中树立起科学的能量的观念。 【 教学过程 】 一、新课引入 引入能量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提到能量,也简称为能,诸如热能、电能、能源开发等等。“能量”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能量的概念跟功的概念有密切联系。 我们说一个物体能够做功,这个物体就具有能量。 并且,物体能够做的功越大,这个物体具有的能量就越大。能量的单位和功是一样的,也是焦耳。 自然界中,能量的形式很多,今天我们学习最常见的能量的形式―― 动能和势能。 二、动能 列举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具有动能的物体。 有条件时可以幻灯片演示 : 失控的汽车常常容易撞倒路旁的柱子、广告牌;呼啸的海浪有时会冲坏海堤,推倒房子;弹出去的玻璃球能把静止的球弹得远远的 , 跑动的人能撞倒别人… 这些现象说明了失控的汽车、呼啸的海浪、弹出去的玻璃球、跑动的人能够对其他的物体做功,可见它们都有能量。 提问 : 是什么原因使它们都能够做功的?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它们的能量是因为它们运动才具有的。 我们把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动能。 回答 : 它们都在运动。 提问 : 举例哪些物体具有动能。 提问:物体能够做的功越多,表示这个物体具有的能量越大。那么物体的动能的大小决定于哪些因素呢? 汽车速度越快出事故就越严重,对别的物体做的功越多,这说明物体动能的大小和它的速度有关。相同质量的物体,速度越大动能越大。一辆汽车以同一速度运动,重载时比空载时出事故会更严重,这说明物体的动能还和质量有关。具有相同速度的物体,质量越大动能越大。 总之,物体的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动能就越大 。 学生举例。 三、重力势能 1.重力势能概念 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动能,物体还可能由于其他的原因而具有能量。 提问 : 举高的物体具有能量吗?也就是说具有做功的能力吗? 例如:举高的铅球,能够在落地时将地面砸个坑;举高的铁锤,能够在落下时把木桩打入地里。高处的流水能够冲击水轮碾米,磨面。它们都具有做功的能力,也就是说它们都有能量。 分析一下它们的共同特点,它们的位置,都是相对于另一物体位置较高的方向。我们把 物体由于位置较高而具有的'能量叫重力势能。 学生回答。 2.重力势能的大小和质量及高度有关 让学生列举具有重力势能物体的例子。 举例。 试问树上的苹果有重力势能吗? 回答:有,因为位置较高。 反问:苹果没有做功啊,为什么有能量呢? 说明: 注意“ 能够 ”二字,我们说一个物体 能够 做功,这个物体就具有能量,不是说物体做了功才有能量。即物体具有做功的本领就有能量,不一定显露出来。树上的苹果虽然没有做功 , 但“能够”落到地面把地上砸一个坑,就是具有重力势能。 疑惑。 重力势能的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 举例:举起同样高度的铅球和乒乓球, 铅球能够在落下时做的功多(可看地上砸的坑),具有的重力势能大。可见 : 物体的质量越大 , 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大。 同一个铅球举的高度越高,能够做的功也越大,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大。可见 : 物体的位置越高 , 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大。 总之:物体的质量越大,位置越高,它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大。 回答。 四、弹性势能 得出弹性势能的概念 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弹性形变有关 演示并说明 : 橡皮筋弹射纸弹 , 拉长的橡皮筋能给纸弹一个力,并推动纸弹移动一段距离,从而对纸弹做了功。 压缩的弹簧使小钢球在桌面上滚动 , 也能够做功。 拉长的橡皮筋和压缩的弹簧都具有能量。 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回答:都是有弹性的物体,并且都在外力的作用下发生了形状的变化。 有弹性的物体, 在被外力改变形状时会产生一个弹力来对抗这种形变。 这种形状的改变叫做弹性形变。发生弹性形变后的物体产生弹力可以做功,因此物体具有能量。我们把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量叫弹性势能。 提问 : 请列举具有弹性势能的物体。 举例:拉长的弹簧,压扁的皮球,弯曲的钢锯条,拉弯的弓等。 很明显, 同一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它具有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如弹簧被压缩不同长度使放在上面的小球弹起的高度不同。 提问 : 如果外力撤消,物体恢复原状,这时物体有没有弹性势能了? 回答 : 没有弹性形变 , 就没有了弹性势能 五、势能 通常,把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统称为势能。 六、机械能 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一个物体既有动能,又有势能,那么动能和势能的和就是它的总机械能。机械能的单位和功的单位一样,是焦耳。 提问: 推出去的铅球,动能是300焦耳,重力势能是200焦耳,弹性势能为0 ,那么铅球的机械能是多少? 回答 :500 J 七、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自然界中最常见的能量的形式―― 机械能。 它包括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并且明白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各与什么因素有关。 八、作业 从斜槽上端滚下的小球,它有没有重力势能?在它下滚的过程中重力势能的大小有没有变化?为什么?在滚下的过程中有没有动能?它的动能有没有变化?为什么? 【 实践活动 】 观察现实生活中哪些物体具有机械能。 【 板书 】 什么是机械能 一 能量 : 我们说一个物体 能够 做功,这个物体就具有能量。 二 机械能 1.动能 : 我们把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动能。 物体的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动能就越大。 2.重力势能 : 物体由于位置较高而具有的能量叫重力势能。 物体的质量越大,位置越高,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大。 3.弹性势能 : 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量叫弹性势能 . 同一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它具有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4.势能 : 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统称为势能。 5.机械能 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参考资料:教科版《教师用书》八年级下及配套光盘
机械课件(篇4)
机械原理是工程学中的一门基础课程,它涵盖了机械结构、机械运动和机械力学等内容。在这门课程中,学生将学习到机械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了解机械设备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为日后的工程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机械原理的内容,课堂教学通常会配备相应的课件。
一、课件的作用和意义
机械原理课件是一种教学辅助工具,它通过图像、动画、示意图等多媒体形式,对机械原理的知识点进行详细解释和演示。相比传统的黑板教学,课件更加直观、生动,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课件还能够提供更多的案例和实例,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体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二、课件的内容和结构
机械原理课件通常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机械结构:介绍机械设备的基本结构和组成部分。通过课件,学生可以了解到不同类型机械设备的结构特点,了解不同部件之间的工作原理和相互关系。
2.机械运动:介绍机械设备的运动方式和特点。课件通过动画展示机械运动的过程,让学生更清楚地看到机械结构的协调运动,以及运动参数的计算方法。
3.机械力学:介绍机械原理中的力学概念和定律。通过课件,学生可以学习到质点运动、刚体平面运动、力的作用等力学方面的基本知识,为后续的深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课件的设计要点
为了确保机械原理课件的效果和效益,设计者需要注意以下几个要点:
1.内容的准确性:课件中的内容应该准确、清晰地呈现机械原理的基本原则和知识点。避免模糊表达或错误指导,以免给学生带来误导和困惑。
2.图像的直观性:机械原理课件中应该包含大量的图像、动画和示意图等多媒体资源,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这些图像应该具有直观性和生动性,能够清晰地展示机械设备的结构、运动和力学原理。
3.案例的实用性:机械原理课件中可以加入一些实际案例和实例。这些案例应该具有一定的实用性,能够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体的应用。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机械原理的基本规律和问题解决方法。
四、课件的使用方法
为了更好地使用机械原理课件,学生需要掌握以下几点:
1.预习课件:在上课前,学生应该提前预习相应的课件内容。通过预习,学生可以对机械原理的知识点有一个初步了解,对课堂上的讲解和演示更易于接受。
2.听课和笔记:在上课过程中,学生应该认真听讲,做好笔记。课件中的重点内容和关键思想应该被及时记录下来,以备复习之用。
3.课后复习:在课后,学生应该对机械原理课件的内容进行复习和巩固。对于难点和重点内容,可以多次重复阅读和查看相关的动画和图像,加深认识和记忆。
机械原理课件在机械原理的学习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通过多媒体展示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机械原理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方法。学生只有系统地学习和使用机械原理课件,才能在工程实践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机械课件(篇5)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机械能,知道物体的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2.会正确推导物体在光滑曲面上运动过程中的机械能守恒,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知道它的含义和适用条件;
3.在具体问题中,能判定机械能是否守恒,并能列出机械能守恒的方程式。
二、过程与方法
1.学会在具体的问题中判定物体的机械能是否守恒;
2.初步学会从能量转化和守恒的观点来解释物理现象,分析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能量守恒的教学,使学生树立科学观点,理解和运用自然规律,并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建立过程,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
2.在具体的问题中能判定机械能是否守恒,并能列出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教学难点】
1.从能的转化和功能关系出发理解机械能守恒的条件;
判断物体所具有的重力势能。
【教学方法】
演绎推导法、分析归纳法、交流讨论法。
【教具】
细线、小球、带标尺的铁架台。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我们已学习了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动能。这些不同形式的能是可以相互转化的,那么在相互转化的过程中,他们的总量是否发生变化?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这方面的问题。
二、进行新课
1.动能与势能的相互转化
演示实验:如图所示,用细线、小球、带有标尺的铁架台等做实验。
把一个小球用细线悬挂起来,把小球拉到一定高度的点,然后放开,小球在摆动过程中,重力势能和动能相互转化。我们看到,小球可以摆到跟点等高的点,如图甲。
如果用尺子在某一点挡住细线,小球虽然不能摆到点,但摆到另一侧时,也能达到跟点相同的高度,如图乙。
问题:这个小实验中,小球的受力情况如何?各个力的做功情况如何?这个小实验说明了什么?
学生:观察演示实验,思考问题,选出代表发表见解。
小球在摆动过程中受重力和绳的拉力作用。拉力和速度方向总垂直,对小球不做功;只有重力对小球能做功。
实验结论:小球在摆动过程中重力势能和动能在不断转化。在摆动过程中,小球总能回到原来的高度。可见,重力势能和动能的总和,即机械能应该保持不变。
教师: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得到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那么在动能和势能的转化过程中,动能和势能的和是否真的保持不变?下面我们就来定量讨论这个问题。
2.机械能守恒定律
物体沿光滑曲面滑下,只有重力对物体做功。用我们学过的动能定理以及重力的功和重力势能的.关系,推导出物体在处的机械能和处的机械能相等。
教师: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推导出机械能守恒定律。让学生亲历知识的获得过程。
学生:独立推导。
教师:巡视指导,及时解决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
推导的结果为:,
即 。
可见:在只有重力做功的物体系统内,动能和重力势能可以相互转化,而总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同样可以证明:在只有弹力做功的物体系统内,动能和弹性势能可以相互转化,总的机械能也保持不变。
结论:在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的物体系统内,动能和弹性势能可以相互转化,总的机械能也保持不变。这就是机械能守恒定律。
3.例题与练习
例题:把一个小球用细线悬挂起来,就成为一个摆,如图,摆长为,最大摆角为,小球运动到最低位置时的速度是多大?
学生: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上讲解自己的解答,并相互讨论;
教师:帮助学生总结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题的要点、步骤,体会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题的优越性。
总结:
1.机械能守恒定律不涉及运动过程中的加速度和时间,用它来处理问题要比牛顿定律方便;
2.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题,必须明确初末状态机械能,要分析机械能守恒的条件。
练习一:如图所示,下列四个选项的图中,木块均在固定的斜面上运动,其中图a、b、c中的斜面是光滑的,图d中的斜面是粗糙的,图a、b中的为木块所受的外力,方向如图中箭头所示,图a、b、d中的木块向下运动,图c中的木块向上运动。在这四个图所示的运动过程中机械能守恒的是( )
解析:机械能守恒的条件是:物体只受重力或弹力的作用,或者还受其它力作用,但其它力不做功,那么在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过程中,物体的机械能守恒。依照此条件分析,abd三项均错。答案:c。
练习二:长为l的均匀链条,放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且使其长度的1/4垂在桌边,如图所示,松手后链条从静止开始沿桌边下滑,则链条滑至刚刚离开桌边时的速度大小为多大?
解析:链条下滑时,因桌面光滑,没有摩擦力做功。整根链条总的机械能守恒,可用机械能守恒定律求解。设整根链条质量为,则单位长度质量(质量线密度)为,设桌面重力势能为零,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解得
4.课下作业:完成 25“问题与练习”中4.5题。
5.教学体会
机械能守恒定律是能量守恒定律的一个特例,要使学生对定律的得出、含义、适用条件有一个明确的认识,这是能够用该定律解决力学问题的基础。
本节知识点包括: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推导;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含义和适用条件。
机械能守恒定律是本章教学的重点内容,本节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掌握物体系统机械能守恒的条件;能够正确分析物体系统所具有的机械能;
分析物体系统所具有的机械能,尤其是分析、判断物体所具有的重力势能,是本节学习的难点之一。在教学中应让学生认识到,物体重力势能大小与所选取的参考平面(零势面)有关;而重力势能的变化量是与所选取的参考平面无关的。在讨论物体系统的机械能时,应先确定参考平面。
思维方法是解决问题的灵魂,是物理教学的根本;亲自实践参与知识的发现过程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关键,离开了思维方法和实践活动,物理教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学生素质的培养就成了镜中花,水中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