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祝福范文大全(编辑 飞翔的鱼)教师每堂课都要准备教案课件,需要认真准备自己的教案课件。学生反馈可帮助教师制定更适合学生的教学计划,大家在撰写教案课件前需要考虑哪些问题呢?不必担心,这份专门为您准备的“长方体的表面积课件”将完全符合您的需求。这篇报道仅供参考,请勿将其作为实际依据!
长方体的表面积课件(篇1)
第四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2)
教学内容:教科书P16页例5,相应的练一练,练习四(6-10)
教学要求:
1、进一步巩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含义和计算方法,能根据所求问题的具体特点选择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数学思考。
3、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
能根据所求问题的具体特点选择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前准备:长方体模型、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谁能说说什么是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
指名回答。
提问:长方体的表面积怎样求?正方体呢?
二、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例5:
指名读题。
启发思考:要求制作这个鱼缸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分米玻璃,实际上就是求什么?
可以怎样计算呢?
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想法,并选择一种想法算出结果。
集体交流订正。
2、出示练一练第1题
读题后启发学生思考:
这张的商标纸的面积就是那几个面积的面积之和?
明确就是求侧面积。
然后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三、巩固练习
1、练一练第1题
学生独立思考并解答。
师生双边活动
改进意见
集体交流。指名说说怎样想的。
2、完成练习四第6题
学生自己读题。
启发思考:解答这个问题是求那几个面的面积之和?
根据给出的条件,这几个面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
学生先在小组里交流,然后独立解答。
3、完成练习四第8题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说说如果要给教室进行粉刷,需要刷哪些面的面积?再结合题目进行解答。
4、完成练习四第9题
先画出台阶的示意图。
引导学生思考:
求五级台阶占地多少平方米实际上就是求什么?
求铺瓷砖的面积实际上就是求什么?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列式,集体订正。
四、全课总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些知识?你觉得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些什么?
五、作业
练习四第10题
长方体的表面积课件(篇2)
今天举行了辅导组级数学六(上)新教材培训,按照惯例,由六年级老师上一堂研讨课,然后是进行培训活动。
张华老师执教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一课,该课是本学期实行新的磨课形式以来的第一次校内实践课,此次采用的是渐进式磨课,先前已经过两次研讨,应该说磨课的效果还是非常不错的。小张老师的课不管是教学设计还是课件的制作,板书设计到教学的语言,练习的安排,都有了很大的进步。本节课的优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充分发挥情境的作用。本课创设了包礼品盒的问题情境,至少有如下三点作用:一是激发学生兴趣,二是巧妙地引入表面积这一新内容,三是要选择哪种包装纸,就要算出表面积,使表面积的计算产生了需要。
2、充分利用直观,帮助理解。课件不是点缀课堂的花样,而是应发挥其作用,看本课的课件,正是用在了刀口上,哪里该用哪里不该用,都是非常的到位,充分发挥了课件的作用。
3、注重对方法的理解。对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不是停留在依葫芦画瓢的层面上,而是注重让学生说每一步的意思,几乘几是算的哪个面,这样学生有利于把握算式与对应面的关系,对表面积的计算是做到了心中有数。
4、注重评价的方式。课中不但有教师的评价,也有学生的评价,而且评价语也不局限于非常好等内容,也有质性的评价。
5、练习设计合理,处理得当。练习的设计注意了层次,有针对性,处理到位,不流于形式。如选择题,选什么?为什么?其它选取项为什么不对?非常的扎实,使学生更好的掌握巩固所学知识。
当然,课中的一些细节问题需要注意:如怎样结合长、宽、高使学生更好地将算式与图形的面联系(对应)起来;怎样利用教具演示使学生理解包装纸要比长方体表面积大一些;在板演正方体表面积后评价时,应先说说算式的意思,再判断对错等。
长方体的表面积课件(篇3)
教学目标
1、能比较熟练地计算长方体和立方体的表面积。2、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难点:
教具、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
备注
一、复习旧知: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指的是什么?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怎样求?
二、练习:
1、计算下面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1)长2.8分米,宽1.5分米,高4分米
(2)棱长3.2米。
2、长方体的长8厘米,宽5厘米,高3厘米,求它的前后左右四个面的总面积。
3、做10个不带盖的立方体铁盒,棱长15厘米,至少要用铁皮多少平方厘米?
4、把3个棱长都是1厘米的立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5、一间教室长8米,宽5米,高4米。要粉刷教室的顶棚和四壁,除去门窗面积24平方米,粉刷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如果每平方米用涂料0.25千克,一共要涂料多少千克?
6、P10思考题
三、反馈:
四、作业:
课后反思: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后,我要学生测量一下教室的长和宽,及门窗黑板的长和宽,然后利用所学的知识,测算教室要粉刷的面积。通过学生具体搜索信息,并多信息加以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整个过程都是学生学习长方体表面积的真实体验。有利于学生数学知识的理解、消化。
长方体的表面积课件(篇4)
课题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以及长方体和正文体表面积的实际应用
教学要求1、根据正方体特征,推导出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2、学会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问题。3、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用具教师准备:一个正方体纸盒和例3的实物模型、投影仪;学生准备:一个正方体纸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看图并回答。(投影显示)
(1)什么是长方体的表面积?
(2)怎样计算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
2.看看各自准备的正方体回答问题。
(1)什么是正方体的表面积?
(2)正方体6个面的面积怎样?
(3)如果给你正方体一条棱的长度,你能算出它的表面积是多少吗?
师: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实际应用。(板书课题)
二、实践探索
1.小组合作学习----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
①题中的棱长就是每个面的什么?
②你能算出这个正方体的表面积吗?
③小组合作,寻找计算方法。
336或者326
=96=96
=54(平方厘米)=54(平方厘米)
说明:上面两种做法都对,32表示2个3相乘。
2.教学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某几个面的面积。
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有时还要根据实际需要计算长方体或正方体中某几个面的面积,如:投影显示例3,拿出实物模型。
(1)帮助学生分析题意。
①售米的木箱是什么体?
②上面没盖就是没有哪一个面?
③要求的问题,实际上是算哪几个面的面积之和?
(2)再让学生分小组讨论解答方法,只列式不计算。
(3)学生讲所列出的算式的含义,确定正确后算出结果,集体订正。
三、课堂实践
做第27页的做一做,先让学生列出解答的算式,并讲一讲自已是怎样想的,确定正确后算出结果。
四、课堂小结。
学生小结今天学习的内容。
五、课堂实践
做练习六的第5、6、7题。
编辑推荐
长方体的表面积课件
老师在开学前需要把教案课件准备好,每位老师都应该他细设计教案课件。编写好教案是教师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必要体现,老师在写教案课件的时候要注意什么?我为了满足您的要求整理了以下信息:“长方体的表面积课件”,希望您喜欢这篇文章一起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长方体的表面积课件(篇1)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帮助学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意义,由此建立表面积的概念。
2、能力目标:
⑴学生在理解长方体表面积的意义的基础上掌握长方体的计算方法,能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
⑵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概括、推理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形象直观的课件演示,培养学生“乐学”的兴趣和主动探索的学习习惯。
二、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本堂课的教学任务是帮助学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学会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的基础上学习的,不仅可以使学生学会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而且可以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重点、难点:
学生认识并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意义是本堂课的教学重点。学生只有在理解了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的基础上,才能正确掌握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教材中对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的表述只有一句话,即“长方体或者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而学生因为受年龄特征、认知水平及空间观念等诸方面因素的限制,对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概念的不容易理解,所以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意义既是教学重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三、教学对象分析
小学五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空间观念和动手能力,对长方体和正方体也已经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掌握了它们的基本特征。另外,学生们也掌握了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技能,所以本课采用了在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探究,互相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学习,获取知识。
四、教学策略及方法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这一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长、正方体的特征之后,进一步掌握长、正方体有关知识的学习内容。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掌握理解长、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能准确地计算它们的表面积,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而采用了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探究式和尝试式学习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五、网络教学环境
本课是在校园网络环境下,学生浏览由教师自制的网页和课件,进行探究式和尝试式的学习,从而获取知识。
六、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
教学过程设计思路
引入新课,利用多媒体教学网络,演播fla动画课件(biaomian.swf),同时提出问题:“你看到了什么?”通过播放动画,达到两个目的,①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②通过学生回答问题,逐步引入新课,同时使学生头脑中留下逐步的印象,即“长方体的各个表面可以展开”。
明确任务
自主探究
(一)揭示学习任务
1、理解长、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意义。
2、掌握长、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求法。
(二)搜索资源,获取信息
学生打开网页,进行自主学习,获取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有关信息。老师提供适当指导与帮助,对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个别辅导。
学生可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水平进行有目的、有选择地打开多媒体课件,根据课件中的揭示进行自主学习,获得长、正方体表面积的有关知识。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下带着问题,自主、积极地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探索的能力。
基于问题解决的探究式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重视问题解决的积极学习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从而实现课堂教学方式的根本转变与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优化了学生的学习策略。
师生交流
知识内化师: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能不能概括地说一说什么是长、正方体的表面积吗?
学生一边运行课件(cftbmj.gsp和zftbmj.gsp),一边描述什么是长、正方体的表面积。
师:谁能根据长方体表面积的意义,说一说如何来求长方体的表面积?
学生结合着课件(fangfa1.exe和fangfa2.exe)说出求长方体表面积的两种方法。
师:根据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你知道如何求它的表面积吗?通过师生间的交流、讨论,有助于学生相互学习、集思广益,使学生明确了长、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进一步促进了学生对“长、正方体表面积”这个概念的理解。
通过课件的演示,学生能更直观、更形象地获得概念,理解概念。
应用练习
巩固知识
1、学生自主选择自己认为比较好的方法,进行尝试练习例1、例2。
学生利用“几何画板”中的“计算”工具直接在课件中计算,
2、试一试:求“有两个面是正方形,其它四面是相同的长方形”这样的长方体的表面积。通过自主探究,学生领会了长、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及计算方法,因此,这里我采用尝试教学法,让学生根据自己已掌握的知识去解决问题。这样不但能达到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目的,而且能让学生产生学习的成功感,体会到学习带来的乐趣。
通过“试一试”拓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明白,要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适当的方法来,灵活地解决问题,不能死搬硬套,一味地按照公式来计算。
长方体的表面积课件(篇2)
教学内容:
教科书8992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帮助学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意义,建立表面积的概念。
2.结合具体情境,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3.在实际应用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表面积的意义
教学难点:
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预备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展开的教具,学生每人预备长方体、正方体纸盒和火柴盒各1个,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回忆一下,谁能说一说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哪些联系和区别?(学生回答)
师:今天咱们继续来探索长方体、正方体的新知识。观察信息窗2,说一说你们看到了什么?(学生观察、思考,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师:看到这些问题,你们想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1)我想知道将这两个盒子展开后各是什么形状?
(2)我想知道盒子展开后6个面共多少平方厘米?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让学生观察情境图,进而提出问题,这样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自主合作,探究新知
1、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概念。
师: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位同学提出的问题。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好的盒子,将它的6个面展开,看看各是什么形状?
(学生动手操作,提示学生对照实物,并充分发挥想象来完成。)
师:注意展开前长方体纸盒的每个面在展开后是哪个面。为了便于对照,可以在展开前的每个面上分别用上、下、前、后、左、右标明。请大家试试看。
(选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纸盒展开图贴在黑板上。用课件动态展示长方体的展开过程。)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分别用上、下、前、后、左、右标明。展开的这个图形的所有面的大小就是盒子的表面积。通过观察课件和动手操作实物模型,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吗?学生回答问题。
【通过摸摸、看看、剪剪,使学生在观察中充分感知,在动手中展开思维,在操作中尝试发现,从而理解表面积的意义。】
2、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师指着两个展开图说明: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板书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常常碰到要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怎样算长方体的表面积呢?
(1)课件出示问题:做这个长方体纸盒需要多少硬纸板?
(2)提问:要求做这个长方体纸盒需要多少硬纸板就是要计算什么?就是要计算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也就是求长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
(3)学生尝试计算
小组讨论,用什么办法把自己的计算方法和小组内的同学交流。
(4)全班交流方法。结合课件演示。
①1062+1022+622
分别算出上、下,前、后,左、右面的面积之和,然后算总和。
②(106+102+62)2
(长宽+长高+高宽)2
因为长方体6个面中分别有3组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所以是先算出上、前、左这三个面的面积之和,再乘以2.
多媒体展示长方体的表面积公式: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或者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2+长高2+宽高2.
③引导学生比较后提问:这两种计算方法有什么不同?
(第一种方法是先分别算出上、下面的面积和,前、后面的面积和,以及左、右面的面积和,然后加起来。第二种方法是先算上面、前面、左面三个面的面积和,再乘上2.)
提问:这两种方法有什么联系吗?引导学生说出:根据乘法分配律可以把第一个式子改变成第二个式子。第二个式子更简便些。
【教师让学生通过看实物图和平面展开图,想一想、量一量、算一算,大胆猜想,探索尝试计算等。不仅学生自己主动参与了获取知识的过程,而且也自己探索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3、强化练习:求下列长方体的表面积(课件出示)
4、探究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
师:正方体化妆品盒的表面积怎样求呢?(多媒体出示:棱长为5厘米的正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
师: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
汇报交流:由学生根据列式总结出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
正方体的表面积=一个面的面积6
(幻灯片出示: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老师把迁移类推的机会留给了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类推出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不仅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再创造能力。】
5、强化练习:求下列正方体的表面积(课件出示)
三、提高练习:(课件出示)
1、求下面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2、制作这样一个电脑包装箱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纸板?
3、分析在计算下列物体面积时,应考虑几个面的面积?
4、一个玻璃鱼缸的形状是正方体,棱长3dm。制作这个鱼缸时至少需要玻璃多少平方分米?(鱼缸的上面没有盖。)
5、如图所示:把一个长方体切成两个同样大的正方体,表面积比原来()了()平方厘米。
【当堂训练,由易到难,有层次性和趣味性,力求突出重点,解决难点,把抓基础知识和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紧密结合起来。】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新知识?什么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准确计算长方体表面积的要点是什么?
五、达标练习:(课件出示)
1、求下面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2、亮亮家要给一个长0.75m,宽0.5m,高1.6m的简易衣柜换成布罩,至少需要用布多少平方米?
3、一个正方体礼品盒,棱长1.2dm,包装这个礼品盒至少用多少平方分米的包装纸?
板书设计: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长方体的表面积课件(篇3)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15页例4及随后的试一试练一练,完成练习四第1~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操作、讨论、交流、归纳的过程,理解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含义,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解决一些与表面积计算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初步体会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计算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表面积计算方法的实际价值,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思维能力。
3.使学生在探索和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谈话:昨天,老师要求同学们从家里找一个长方体纸盒带到学校来,都带来了吗?(带来了)请大家先拿出自己带来的长方体纸盒,用尺量一量,你带来的长方体纸盒的长、宽、高分别是多少?把测量的数据记录在练习纸上,并按要求完成下面的填空。
出示练习四第1题的填空部分。
学生测量数据并完成填空,组织交流。
谈话: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同学们手中的纸盒,讨论一下,你打算从哪个方面来研究这些纸盒。
反馈:你认为可以从哪个方面来进一步地研究这些纸盒?(学生可能想到:把这些纸盒分分类;看做这些纸盒需要多少硬纸板;这些纸盒内能装多少物品)
揭题:同学们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问题,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认真地去研究和发现。今天我们选择其中的一个来研究,就选做这些纸盒需要多少硬纸板来研究吧。
[说明:让学生测量自己带来的长方体纸盒的长、宽、高,为后续探索长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的活动提供了具体材料,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展开自主的探索活动;让学生算一算长方体每个面的面积,为后面学生主动发现长方体表面积的简便算法做了必要的铺垫;讨论你打算从哪些方面来研究长方体的纸盒,为学生自主地提出问题提供了机会,也教给学生一些问题解决的方法;问题由学生自己提出,研究方向由学生自己确定,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自主探索
1.探索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谈话:确定了研究和探索的方向,下面要思考的问题就应该是用怎样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怎样计算做一个纸盒需要多少硬纸板呢?请同学们以自己带来的纸盒为例,按下面的要求开展研究活动。
出示活动要求:
(1)独立思考,想办法求出做自己的这个纸盒需要多少硬纸板。
(2)把自己的计算方法和小组内的同学交流。
(3)小组讨论:怎样计算做一个长方体纸盒需要多少硬纸板?
学生按要求活动,教师参与学生的活动。
学生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情况:(1)把纸盒拆开,再计算每个面的面积。(2)先算出每个面的面积,再把6个面加起来。(3)在计算6个面的面积时,发现计算的方法不够简便,改为分别求出3组相对的面的和,再相加。(4)分别求出每组相对的面中一个面的面积,相加后再乘2。
[说明:探索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本节课最重要的环节。为了让学生扎实有效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本环节设计了三个层次的活动:一是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找出计算做一个长方体纸盒需要多少硬纸板的方法。开放的活动要求,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探索空间,学生能够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和策略,找到自己能够理解的富有个性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二是让学生把自己的计算方法和小组内的同学交流,可以在小组内实现资源共享,计算方法不够简便的学生能及时得到他人的启发,主动修正自己的算法。三是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怎样计算做一个长方体纸盒需要的硬纸板,有利于学生主动地把个别经验上升为更具有普遍意义的结论。]
引导:每个小组都完成自己的任务了吗?再请同学们在小组里把你们小组刚才的研究过程整理一下。看一看,你们小组的同学想出了几种求做一个长方体纸盒需要多少硬纸板的方法,在这些方法中,哪种方法是比较简便的,然后再讨论一下,你们准备用怎样的形式向大家汇报。
[说明:学生活动后,并没有马上组织学生反馈,而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前面的小组活动进行整理和反思,目的是让学生对自己的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行更深刻的再思考,有利于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考的习惯,提高下一环节反馈与交流的质量。]
反馈:哪个小组先上来,把你们的研究过程和结果向大家汇报一下?在一个小组汇报时,其他小组的同学要仔细地听,认真地想,如果有什么问题,可以向他们提问。
学生按小组带着自己的纸盒和计算过程,到实物展示台上汇报。[着重引导学生体会两点:(1)求做这个长方体纸盒需要多少硬纸板,就是求长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2)计算长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先求出每组相对的面中一个面的面积,相加后再乘2比较简便。]
提问:求做一个长方体纸盒需要多少硬纸板,就是求什么?(长方体纸盒6个面的总面积;长方体纸盒的表面积。)怎样计算比较简便?
小结并板书:长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提问:刚才我们通过研究做一个长方体纸盒需要多少硬纸板,认识了什么是长方体的表面积,还总结了计算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共同帮助解答。
如果学生提出:做一个长方体纸盒还需要留出一些连接的地方,为什么不计算连接处所需要的纸?则引导通过交流体会一般情况下,我们只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接头处所需要的纸,很多情况下是忽略不计的。所以,实际问题中经常出现至少需要用多少硬纸板这样的问题。
如果有学生提出:有些纸盒只有5个面怎么办?则让学生说一说怎样算,再告诉学生,应用长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解决问题时,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下节课我们将专门研究这样的问题。
[说明:让学生提出自己感到困惑的问题,并对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进行充分预设,有利于培养学生质疑的习惯和意识,使学生的思维逐步走向深刻。]
2.探索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出示:试一试。
提问:求做这个正方体纸盒至少要用多少平方分米的硬纸板,就是求什么?
再问:怎样求正方体的表面积?自己在下面试一试。
学生独立解题,教师巡视。
反馈:你是怎样算的?为什么可以这样算?
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学会了求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方法,你能说说什么是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吗?
根据学生回答,完成板书: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一练。
出示第15页的练一练。
提问:求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就是求什么?
学生独立练习,并组织交流。
2.完成练习四第2题。
出示题目(长6cm、宽5cm、高3cm的长方体)。
提问:第一个问题要求的是什么?第二个问题呢?
学生练习后,提问:通过这道题的练习,你想到了什么?(求长方体的表面积,先求出每组相对的面中一个面的面积,再用三个面的面积和乘2,比较简便。)
3.完成练习四第3、4题。
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反馈。
4.完成练习四第5题。
先让学生独立填表,再指名把填的结果拿到实物展示台上交流。着重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判断每一个物体的形状的?计算第二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时,你发现了什么?
四、课堂总结
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五、课外延伸
出示练习四第6题。
提问:我们知道求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就是求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怎样解决这里的问题呢?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到生活中找一些这样的例子,再想一想怎样解决这样的问题,我们下节课将专门研究。
长方体的表面积课件(篇4)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出示一个长方体的礼品盒。问这个礼品盒是什么形?(长方体),长方体、正方体各有什么特征?
师:新年到了,老师想把这个礼品送给我一个长辈,我想要把这个礼品盒包装一下,你们能帮我算一算老师至少要准备多少彩纸吗?
二、学生小组合作探究。
如果你们小组有困难可以参考合作提示:
1、讨论,要求需要多少彩纸就是要求什么?
2、怎样求,列出算式,想想,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3、结合生活实际想想还需要考虑什么问题?
三、交流,汇报
四、小结,提升
1、师:要求需要多少彩纸就是要求什么?
每个物体都有表面和表面积,长方体的表面积是指长方体几个面积的总面积?长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2、师:真能干!把长方体或正方体纸盒的表面展开,看一看得到的是什么图形?把组合图形恢复到原来的长方体和正方体。(课件演示展开、复原全过程)
3、汇总小结长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
师: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必须知道哪些条件?
学生回答后逐步小结完整:
上面、下面长方形的长和宽相当于长方体的长和宽。
前面、后面长方体的长和宽相当于长方体的长和高。
左面、右面长方体的长和宽相当长长方体的宽和高。
用长宽2+长宽2+宽高2来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
用(长宽+长高+宽高)2来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简便些。
4、在实际生活中我们还需要考虑粘贴部分问题
五、简单应用
一个长方体长5分米,宽4分米,高3分米求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
六、拓展
1、课件演示,将刚才的长方体抽拉成正方体
2、学生尝试计算
3、小结,
师:求正方体表面积都必须知道什么条件?
55表示正方体一个面的面积。而正方体六个面面积都相等,所以求出一个面的面积后,乘6就得到了正方体的表面积。
师:谁来说说计算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方法?
七、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1、口答: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2厘米,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2、一节烟囱长4米,口径是一个边长3分米的正方形,做4节这样的烟囱,至少需要多少铁皮?
3、一个火柴盒长4厘米,宽2.5厘米,高2厘米,如果材料的厚度不计,做这样的一个火柴盒的外盒和内芯,共需材料多少平方厘米?
长方体的表面积课件(篇5)
一、创设情境
1.看图并回答。(投影显示)
(1)什么是长方体的表面积?
(2)怎样计算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
2.看看各自准备的正方体回答问题。
(1)什么是正方体的表面积?
(2)正方体6个面的面积怎样?
(3)如果给你正方体一条棱的长度,你能算出它的表面积是多少吗?
师: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实际应用。(板书课题)
二、实践探索
1.小组合作学习----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
①题中的棱长就是每个面的什么?
②你能算出这个正方体的表面积吗?
③小组合作,寻找计算方法。
336或者326
=96=96
=54(平方厘米)=54(平方厘米)
说明:上面两种做法都对,32表示2个3相乘。
2.教学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某几个面的面积。
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有时还要根据实际需要计算长方体或正方体中某几个面的面积,如:投影显示例3,拿出实物模型。
(1)帮助学生分析题意。
①售米的木箱是什么体?
②上面没盖就是没有哪一个面?
③要求的问题,实际上是算哪几个面的面积之和?
(2)再让学生分小组讨论解答方法,只列式不计算。
(3)学生讲所列出的算式的含义,确定正确后算出结果,集体订正。
三、课堂实践
做第27页的做一做,先让学生列出解答的算式,并讲一讲自已是怎样想的,确定正确后算出结果。
四、课堂小结。
学生小结今天学习的内容。
五、课堂实践
做练习六的第5、6、7题。
2023长方形的面积课件收藏
长方形的面积课件 篇1
教学内容:教材107―108页例1、例2及做一做,练习二十五的1―5题.
1.理解一个数连续乘以两个一位数,改成乘以这两个一位数的积的算理.
2.理解一个数乘以一个两位数转化为一个数连续乘以两个一位数的算理.
1.能正确运用一个数连续乘以两个一位数和一个数乘以两位数的简便算法.
2.正确、合理地进行简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通过灵活、合理的简便算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掌握一个数连续乘以两个一位数和一个数乘以一个两位数的.简便算法.
15=( )×( ) 30=( )×( ) 24=( )×( )
3.应用题:商店有5盒手电筒,每盒12个.每个手电筒卖6元,一共可以卖多少元?(让学生自己用不同方法列综合算式解答)一人板演,其它学生完成在练习本上.
使学生明确:
(1)两种解法的结果是一样的,即6×12×5=6×(12×5)从而得出:三个数相乘,除了从左到右依次相乘外,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一个数相乘,结果不变.
(2)当两个乘数相乘得整十数时,第二种算法简便.
①讨论怎样计算简便?
引导学生说出把16分成 4×4,这样25×4×4计算起来比较简便.
15×12怎样算比较简便?
=27×[( )○( )] =15×[( )○( )]
=27×[( )○( )] =15×[( )○( )]
=27×[ ] =15×[ ]
= =
2.在( )里填上适当的数,在○里填写适当的运算符号,使计算简便
46×25×4=46×[( )○( )]
有时一个数连续乘以两个一位数,改成乘以这两个一位数和积,比较简便.
有时一个数乘以两位数,改成连 续乘以两个一位数,计算比较简便.
=400 =400长方形的面积课件 篇2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六册123~124页。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自己去实验发现长方形面积计算的公式,使学生初步理解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2.通过教学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渗透实验——发现——验证的学习方法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为今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面积的计算打基础。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得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结构:
采用“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结构进行教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面积的知识(板书:面积),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呢?
生: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2.师:这是一个长方形纸板,要测量它的面积,你认为用哪一个面积单位比较合适?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怎样去测量?
根据学生的回答电脑演示测量过程,完成填空:这个长方形含有( )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 )平方分米。
3.播放录像,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用面积单位直接去量,可以得到这个长方形的面积.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如果要测量篮球场的面积、高楼墙面的面积、游泳池池面的面积……也用面积单位一个个去量,那可太麻烦了。所以,我们就要寻找一种更好、更简便的方法来计算面积,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完成板书:长方形面积的计算)
[评析:现代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必须让数学知识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贴近再贴近,教者在导入新课时捕捉住生活中的几个场景,通过录像呈现出高楼、篮球场、游泳池的长方形块面,鲜艳生动的画面,具体可感的生活实际场景,引起了学生新知的欲望:是呀,用面积单位直接量长方形的面积,这种办法在实际生活中太麻烦,也是行不通的。怎么办呢?这样就引出了一个数学问题:应该寻找一个简便地计算长方形面积的方法。]
二、提出问题、确定目标
1.师:看了课题,你们想知道哪些知识?
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归纳:
(1)计算长方形面积的方法是什么?(板书:方法)
(2)学了长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有什么用?(板书:应用)
师:这节课,我们就围绕同学们提出的这两个问题进行学习,希自己动脑,小组合作,共同来解决。
[评析:问题是学习的动力,有了问题学生才有学习的欲望,学习的目标。而教师把提出问题的主动权让给学生,又把寻找答案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学生探求奥秘的情感得到充分激发。]
三、实践探究、寻找方法
(一)材料,启发大胆猜想。
l.出示长2厘米、宽1厘米的长方形。
(1)师:这个长方形长和宽分别是多少呢?
生:这个长方形长是2厘米、宽是1厘米。
师:长2厘米,也就是长所含的厘米数是2,宽1厘米,也就是宽所含的厘米数是1。
(2)把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通过多媒体手段进行图形变化,得到四个大小不同的长方形。
(3)师:如果把一个长方形的长和宽不断地变化,可以得到多少个大小不同的长方形?
生:无数个。
师连问:通过这个长方形的变化,你们觉得长方形的面积可能和什么有关呢?请你猜一猜?
生A:和长有关。
生B:和宽有关。
生C:长方形的面积可能与长和宽有关。
[评析:教师通过一组感性学习材料,适当进行启发,使学生的思维有了一定的指向和集中。学生凭着对学习材料的直接反应作出了大胆的设想。避免了学生盲目的猜测,同时又唤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探究知识的欲望。]
(二)分组实验,发现计算方法。
1.师点拔:长方形的面积是不是与长和宽有关呢?我们可以做个小小的实验。(板书:实验)
师:要测量这些长方形的面积,你们需要什么工具呢?
生:我们需要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每组派代表领取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
师布置实验要求:测量时,由小组长负责,小组内两个两个分工合作,l号、3号、5号负责测量,2号、4号、6号记录结果。
2.各组测量,记录测量结果。
3.汇报测量结果后,各小组长带领组员认真观察表格,并对思考题展开积极讨论。
思考题。
从上往下:
长所含的厘米数有什么变化?
宽所含的厘米数有什么变化?
长方形面积所含的平方厘米数有什么变化?
从左往右:
长方形面积所含的平方厘米数和长方形的什么有关?
它们是怎样的一种关系?
4.各组汇报讨论结果,出示学生讨论后的发现:长方形面积所含的平方厘米数正好等于长和宽所含厘米数的乘积,齐读。
5.发现计算方法。
师:通过这个实验,你们有没有发现用更简便的方法来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生:只要用长乘以宽,就能得出长方形的面积。
师:这位同学真了不起,通过实验,发现了一个计算长方形面积的方法(板书:发现)。你叫什么名字哪我们就把这个发现命名为×××的发现。
[评析:在这一探究发现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和动脑,获得了认识。并经过启发、讨论和独立思考、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获得了长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学生认识水平、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从中得到了培养。]
(三)分类验证,确认计算方法。
1.师:这个发现是否准确无误呢?这个方法是否对计算所有的长方形的面积都适用呢?我们还要对这个发现进行验证。(板书:验证)
2.布置验证要求:出示5个大小不同的长方形,请各级组长任选一个长方形,组内同学一起来验证。
3.学生运用刚才的发现进行验证。
4.交流验证的结果。
师:通过验证你们认为这个计算方法正确吗?
生:我认为这个计算方法完全正确。
师:你为什么这么认为呢?
生:我先用×××发现的计算方法算出这些长方形的面积,再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直接测量出这些长方形的面积,两种方法的结果是一样的,所以,我们认为这个计算方法是正确的。
师:在各小组的努力下,我们证实了×××的发现是正确的,让我们用响亮的掌声向他表示祝贺!
[评析: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学生通过一次实验而发现的,是不能成为科学发现的结论,还必须通过“验证”这一环节,使学生明白在任何一种发现活动中,新的认识、新的结论不能盲目、划率地断言,必须要有充分的科学依据。教者设计达一教学环节,既渗透了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严谨科学态度。]
四、归纳、提示学习方法
1.师:学到这儿,同学们知道计算长方形面积的方法了吗?
生:知道,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以宽。
2.师:刚才,我们是怎样找到这个计算方法的?
生:我们先做了一个小实验,得到了一个发现,然后大家一起验证,证明这个发现是正确的,找到了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实验——发现——验证这种学习方法对我们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希学习新本领时,经常想起这种方法,用好这种方法。
[评析:整堂课的主体性学习,首先是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的掌握,其次是学习“实验——发现——验证”的学习方法,后者的学习方法的指导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来说更为重要。]
五、应用深知、巩固深化
1.应用公式,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1)教科书第125页练习中的第1题。
(2)教科书第124页做一做。
2.应用公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回到导入题,出示游泳池的画面,给出数据,请学生计算游泳池池面的面积。
(2)师:长方形是一种很常见,很实用的图形,在我们的周围随时随地都可以看到长方形,比如,国旗的面,黑板的面等等,同学们想测量一下藏在我们身边的一些长方形的面积吗?同桌两个合作,找到长方形的面,进行测量,一边测量,一边把结果记录在测量纸上。
生测量后各组交流测量的情况。
师:看来,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已经能够初步解决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了,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
(3)师:同学们,前两天,老师遇到了一件麻烦事,我办公桌上的一块台玻璃面积是24平方分米,不小心被打破了,我想配一块大小相等的玻璃,你们帮我算算看它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呢?
生A:长8分米,宽3分米。
生B:长6分米,宽4分米。
师: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生C:只要想()×()=24(平方分米)
师:同学们真行,一下子帮钱老师想出了好几块面积相等的玻璃。可是钱老师要配的玻璃不光大小相等,形状也要相同,那它的长和宽究竟是多少呢?
生D:这块玻璃虽然碎了,但它的宽没有破损,所以只要先量出它的宽是多少,再用面积除以宽就能算出长是多少了。
师:这位同学生活经验真丰富,回答得好极了。
[评析:通过自主探究,获得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后,教者设计了一些应用性练习,引导学生将获得的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学生将书本知识转化为能力。整堂课临近结束之际,教者又创设了一个生活情境:玻璃被打破了,配置大小相等的玻璃,它的长和宽是多少呢?这是一个颇具开放性的问题,学生的思维有效地得到发散。学生思维发散后,教者话锋一转:玻璃的面积不光要相等,而且形状也要相同,它的长和宽究竟是多少呢?这个实际生活问题得以解决,既丰富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同时又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布置作业(略)
板书:
[总评:就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来看,要很好地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不但要从观念和方法层面进行改革,更要注重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作为教师首先应充分发扬教学民主,以民主合作化的教学,塑造富有主体性的人。在课堂上给学生创设自由、自主的学习活动空间,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主体和创新意识得到充分培养。其次,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不论是教师的启发、提问,还是学生的讨论和动手实践,这些都必须紧紧围绕学生的学习。这节课改变了传统的“传递——接受”式模式,尝试采用“问题——探究”型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注重学习方法,注重思维方法,注重探索方法,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同时也让学生知道这些知识是如何被发现的,结论是如何获得的,体现了“方法比知识更重要”这一新的教学价值观,令人耳目一新,颇受启发。纵观这节课体现的设计,包括师生间民主合作、学生自主探究获取知识,把知识、方法和能力相互转化相互促进等等,都对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改革的深化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长方形的面积课件 篇3
一、教材分析:
《长方形的面积》一课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实验数学》第六册第三课时教学内容。本课是在同学已经初步认识面积和面积单位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是根据同学已经掌握了长方形的有关知识,通过同学的实际操作,量一量,摆一摆,初步得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与长和宽之间的关系,然后再进一步推广到任意长方形的面积都可用长X宽=面积的方法计算。根据大纲和教材的要求,确定本节课教学重点是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是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和归纳。本节课教学胜利与否,直接关系到后面正方形面积的教学,以至关系到整个小学阶段平面图形面积的教学。如: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面积等。这些平面图形面积的求法都是在计算长方形面积的基础上进行推导的。所以,这节课又是小学阶段平面图形知识的重点。
本节课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操作,使同学理解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与长方形的长和宽之间的关系,加深同学对此法的理解和掌握。
2、使同学会运用推导结论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3、通过此课的教学,培养同学动手操作、归纳、概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培养同学合作学习的精神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二、教法与学法:
三年级同学的思维形式正处在由形象思维过渡到笼统思维的阶段。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尽量运用直观教具、学具和操作手段,为同学提供丰富的感性资料,调动同学多种感官(手、眼、脑)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教法的选择以发现法为主、操作法和演示法为辅。
教具和学具:多媒体课件、直尺、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形若干、两个长方形纸片。
在学法上可归纳为:
1、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同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同学好学。
2、创设操作情景,调动同学学习的积极性,使同学会学,在学习过程中有意培养同学主动探索的能力。
3、运用电脑辅助教学和直观教学等多种手段,以便活跃课堂气氛,使同学乐学。
三、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设疑引入。
前几天我们已经学习了面积和面积单位,今天动脑筋爷爷想来考考大家。(课件演示动脑筋爷爷的画面)图1同学可根据前面所学知识能很快说出边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形面积代表1平方厘米,图2和图3是在图1的基础上将一个长方形用虚线勾勒多个小正方形的形式。同学对图2和图3已能通过数方格的方法求出各自的面积。但图4这个长方形没有虚线勾勒出来,它的面积如何求,是我们这节课讨论的问题。以此导入课题。
这样创设情景,提出疑问,使同学发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欲望,以便顺利进入下一步的教学。
(二)操作感知,探究新知。
为了让同学有目的、有重点地学习新知识,根据同学的年龄特点和知识特点,让同学自身想方法解决如何求出图4中长方形A的面积。在同学放手操作过程中,他们出现的解决方法可能有很多,如(1)摆出小正方形后用数格法来求;(2)用图形对比法求;(3)通过量出的长和宽计算求等等。限于同学的知识水平,其考虑过程中难免出现错误之处,教师要超前估计,顺势点拨,引出同学正确的想法。
这一过程同学通过量一量、摆一摆的方法就初步得出长方形A的面积与它长和宽有关的重要发现,即得出长方形A的面积等长X宽=面积的初步结论。
(三)运用结论,笼统归纳。
问:是不是所有的长方形面积都可用它的长乘以宽来计算呢?让我们来验证一下好不好?
以此提问引起同学强烈的求知欲望,于是出示任意长方形B,已知的条件课件中已显示出(课件演示)。要求同学通过现有的资料,各自操作、研讨、验证。
这一局部我放手让同学自身动手操作,让他们独立去探索、去发现,验证、推导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这样既加强了同学基础知识的教学,同时又培养了同学发明性思维能力,充沛体现出同学的主体作用。(课件演示长方形B的摆拼图形)
通过进一步的验证,让同学归纳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即长方形的面积=长X宽这一结论。
为了让同学将理论用于实践,培养同学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我让同学以《实验数学》课本为例,动手量出所需要的相关数据,计算出它的书面面积。接着我讲授用字母表示的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
(四)转化与应用。
为了进一步巩固同学掌握知识情况,让同学完成如下练习:
1、教科书P110页的“练一练”题(1)和题(2)。通过这一基础练习,使同学能够熟练运用长方形面积公式来解决一般问题。
2、考虑题。(课件显示)
下面是一张小红家的平面图(单位:米)。
(1)请算出他家卧室、客厅的面积。
(2)假如在客厅顶面的四周装上装饰条,需要装饰条多少米?
这些练习由易到难,重在加深同学对这节课所学知识的巩固,特别是考虑题的第(2)题,不只巩固了同学求长方形面积和周长的计算方法,更深刻区分了长方形面积和周长这两种概念,而且注意了同学实际能力的培养,提高了同学运用数学知识于生活的能力。
最后,教师以提问,同学自行小结的方式结束:这节课你们学了哪些知识?求长方形面积要知道哪些条件?怎样计算长方形面积?你们还有哪些疑问?
这一局部在同学小结的基础上教师进行补充,使这一节课的内容在同学大脑中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为了让同学学好《长方形的面积》这课知识,我是尽量多让同学自身动手操作,让他们去探索、去发现、去归纳,在同学探索的过程中,教师只是启发者、引路人,让同学真正成为课堂的主导者。这样,同学才真正学到了知识。
长方形的面积课件 篇4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在理解面积含义的基础上,通过实验操作推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运用长方形的计算方法正确解决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长方形面积计算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逐步养成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点:
长方形面积的推导过程。
三、教学难点:
运用所学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教法:
引导探究法。
五、教学学法:
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师:前面已经学习了面积和面积单位,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分别是怎么规定的?用手比划一下。
2、你想用什么单位度量你的课桌?为什么?为什么不用平方厘米和平方米呢?
3、咱们学校的大操场用什么度量呢?还能用摆正方形的方法吗?看来摆正方形的方法是有局限性的,如果有一个通用的计算公式那就方便多了。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节解决这个问题,板书课题:长方形面积的计算。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如果你有12个边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形,把他们拼成一个长方形,有几种拼法呢?
(1)生独立思考,用拼、画等方式完成。
(2)小组内交流方法。
(3)讨论:你们拼出形状各异的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为什么?
(4)汇报结果:
A、因为都是12个小正方形拼出的,所以是12平方厘米。
B、数出来的。
C、用长乘宽的办法
2、探究长乘宽的方法。
(1)先让第三位同学说说自己的想法。
(2)先观察你们拼的长方形中,长的方向上有几块小正方形?长是几厘米,宽的方向上有几块小正方形?宽是几厘米?再说说长方形中所含平方厘米数是多少。把结果填写在课本77页。
(3)从表中,你发现了什么? 每行的块数乘行数等于总块数,也就是长方形的面积。
每行的块数等于(长),行数等于(宽)所以得到:长乘宽等于面积。
3、验证与应用
再画一画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怎样求面积?口述如何摆。
(三)及时联系,巩固新知。
1、联系二十九第2题。
2、78页做一做。测量时取整数。
(四)交流收获,小结全课。
1、今天你学会了什么?在计算时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2、运用今天的知识,你能解决身边一些物体的面积吗?
长方形的面积课件 篇5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教科书第97—98页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和例1。在此之前,学生掌握了面积的含义和面积单位,对面积单位有了一个较深的感性认识,学会了运用面积单位直接度量面积。学好这一部分内容,对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公式推导及面积的计算方法的探究有着重要影响。在学习和研究这一内容后,让学生初步理解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运用计算公式正确地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在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的归纳概括能力;在小组合作,师生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交流发现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为了突破重点,长方形面积公式的得出采用让学生人人动手拼摆,列表观察,分析推导的方法进行。在学生掌握了长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大胆猜想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诱发其内在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创造性的思维。
2、学习目标:
⑴、认知目标:
①、理解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并能应用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进行计算。
②、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③、渗透“实验——猜想——验证”的数学学习方法,为今后学习其它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
⑵、情感目标:
①、让学生动手实验操作、大胆猜想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②、通过比较正方形和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异同,渗透事物间相互联系的辨证唯物主义观念。
3、学习重点: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交流发现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掌握面积计算公式。
4、学习难点: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二、说教法
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就是要让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强调“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他们积极主动地探索、解决数学问题,发现数学规律,获得数学经验;而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全面参与和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着对学生进行积极的评价、关注他们的学习方法、学习水平和情感态度,促使学生向着预定的目标发展的作用。因此,我运用了“摆一摆——猜一猜——验一验——用一用”的教学法,让学生知道身边的数学问题随处可见,能把自己的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当中的事情,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三、说学法
学生分小组活动:用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观察拼成后图形的长是多少,宽是多少,面积是多少,并作好记录。小组汇报拼摆结果,观察统计的数据,小组讨论:通过摆一摆,你们有什么发现?猜一猜:长方形的面积是怎样计算的。小组合作进行操作,验证猜想,讨论小结出长方形面计算的公式,在此基础上通过典型和有意义的材料,把一个长7分米、宽5分米的长方形,渐变成长5分米、宽5分米的长方形(边长5分米的正方形),让学生大胆猜想、自主探究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学生在活动中拼摆、观察、猜测、验证总结。这样,即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又体现了学生动手实践,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通过小组的拼摆——猜测——验证,让学生经历从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到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再创造,培养了学生探索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教学设计
1、沟通知识,建立联系(摆一摆)
①学生估计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面积大约有多大?
②学生把准备好的学具(面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卡片)拿出来摆各种长、宽数据不等的长方形,想一想:自己摆出来的图形面积是多少?
2、自主探索,领悟方法(猜一猜)
①教师准备几种不同的长方形,每组选择一种进行探究。
一种:一个长3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
二种:一个长4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
三种:一个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
②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研究,想办法求出各自图形的面积。
学生先讨论、交流想法,再在练习本上求长方形的面积
③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汇报交流,说出自己的方法。(可能出现的情况:用1平方厘米来测量或只测量长和宽再相乘……)
④师生交流,提炼方法: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什么有关系呢?(教师相机指导)
通过拼、量,学生发现长方形的面积与长、宽有关系,并得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3、利用迁移,探究知识(验一验)
①引导学生猜想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教师把一个长7分米、宽5分米的长方形,渐变成边长5分米的正方形的过程;让学生去猜想、发现其面积的计算方法。
②学生交流、验证计算公式的产生过程是否正确?
③小组交流长方形与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联系。
学生在交流、讨论中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就是两条相邻边长的积;只是求长方形的面积必须知道长和宽的长度,而求正方形的面积只需要一条边长的长度。
4、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用一用)
①请你帮老师配玻璃:老师办公桌上的一块玻璃面积是24平方分米,不小心被打碎了,我想配一块和桌面大小相等的玻璃,你们帮忙算一算它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
②学校有一块边长16米的正方形园地,中间有一个边长4米的正方形花坛,周围是草坪。请你算一算草坪的面积。
在本节课中,我以小组合作学习为基础,让学生操作,观察讨论,猜想验证;在活动探究中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充分创设情境、提供帮助、启发诱导的教学方法。教学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只要我们积极组织活动,变被动的教为让学生主动的学,那么教与学就能碰撞出创造的火花,我们的学生就会萌发创新意识,就会富有创新意识,就会富有创新能力。
长方形的面积课件 篇6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操作和观察比较,发现并验证长方形面积计算的公式,使学生初步理解掌握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2、过程与方法:渗透实验——发现——验证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质疑、分析、解决问题和动手操作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养成勇于探索和实践的良好品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实验操作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创新意识和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应用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得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同学们,老师遇到了一个数学问题,你能帮我解决吗?我请装修工人重新粉刷了一堵长方形墙壁的这个面(边播放幻灯片边讲),工钱是每平方米5元,你能不能帮我算出墙壁粉刷完后,我应该付给装修工人多少钱?
要算出一共要给装修工人多少钱?必须要知道什么?长方形的面积能用计算的方法求得吗?我们这节课就一起来研究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问题情境的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欲望,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在研究“有用”的数学。]
1、小组合作,利用摆、拼的方法探究长方形面积与长、宽的关系。
同学们,现在我们一起来研究长方形面积的计算,现在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桌面上的1平方分米的小正方形拼1个长方形,面积大小由你们来确定。看看能不能在你们设计的长方形中有所发现。如果老师给的卡纸不能满足你的需要,你也可以在桌面上摆,然后汇报。
2、取3张有代表性的长方形拼图展示,并汇报拼图过程。
3、探究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
老师沿着第一个长方形的长、宽各画一条线段,以每行摆正方形的个数引出“长”的长度,以摆的行数引出“宽”的长度。突出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第二个要求学生说第一排摆了几个,长是几,摆了三排,宽是几,摆了几个几,面积是几。第三个图则直接让学生说出长、宽各是多少,面积是多少。(按照学生回答板书)
[设计意图:通过探究任意设计的'长方形的面积与其长与宽的关系。渗透研究结果的普遍性。教师在长与宽各画线段,完成了由面到线的转变,这是推导长方形计算方法的重要依据。]
从展示的三个图形以及列表的数据中,你们能有什么发现呢?(小组交流)(补充完整板书:长×宽=长方形面积)
①还没有展示的小组,检验你们所摆的长方形是否也有同样的普遍性。
②在每格是1平方厘米的小方格纸上任意画一个长方形,标出它的长和宽。然后列式计算你画的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后再用数方格的方法检验你的计算方法是否正确。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验证,令学生对自己的研究成果深信不疑,并感受到这种方法的优越性。]
5、请大家翻开课本比较我们探究的计算办法与课本的是否一样。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6、假如我想求长方形的面积,必须要知道什么条件?
2、回应课前的数学问题:给出长方形墙壁的长与宽,计算要付的工钱。(课件出示)
课件演示由8×3的长方形转变成4×6的长方形的过程。
4、比较8×3、4×6两个长方形,你有什么发现?
5、学校准备在校园修建一个36平方米的长方形喷水池,现在请你当设计师,确定这个喷水池的长和宽各是多少?看能设计出多少种方案。你喜欢哪种设计方案?为什么?
6、屏幕出示一块碎玻璃板。知道面积是54平方分米,宽是6分米,求长是多少?
[设计意图:有梯度的练习,既巩固了新知识,又超越了教材内容,拓宽了知识面,挖掘了学生的自主潜能,培养了学生的个性和能力。联系实际生活的练习,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学习到的知识的作用与价值,感受到数学是有用的,把生活与数学联系在一起。]
有什么收获,提出不懂的问题,学了新知识后有什么新想法?
长方形的面积课件 篇7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教科书第97—98页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和例1。在此之前,同学掌握了面积的含义和面积单位,对面积单位有了一个较深的感性认识,学会了运用面积单位直接度量面积。学好这一局部内容,对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公式推导和面积的计算方法的探究有着重要影响。在学习和研究这一内容后,让同学初步理解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运用计算公式正确地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在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中,培养同学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的归纳概括能力;在小组合作,师生交流中,培养同学的小组合作能力,鼓励同学勇于探索,培养同学的探索精神。让同学通过动手实践,交流发现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为了突破重点,长方形面积公式的得出采用让同学人人动手拼摆,列表观察,分析推导的方法进行。在同学掌握了长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大胆猜测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激发同学学习数学的兴趣,诱发其内在的学习动机,促使同学积极、主动、发明性的思维。
2、学习目标:
⑴、认知目标:
①、理解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并能应用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进行计算。
②、培养同学动手操作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③、渗透“实验——猜测——验证”的数学学习方法,为今后学习其它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
⑵、情感目标:
①、让同学动手实验操作、大胆猜测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②、通过比较正方形和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异同,渗透事物间相互联系的辨证唯物主义观念。
3、学习重点:让同学通过动手实践、交流发现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掌握面积计算公式。
4、学习难点: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二、说教法
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就是要让同学“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强调“教学要从同学已有的经验动身,让同学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笼统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要激发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向同学提供充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他们积极主动地探索、解决数学问题,发现数学规律,获得数学经验;而教师只是同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全面参与和了解同学的学习过程中起着对同学进行积极的评价、关注他们的学习方法、学习水平和情感态度,促使同学向着预定的目标发展的作用。因此,我运用了“摆一摆——猜一猜——验一验——用一用”的教学法,让同学知道身边的数学问题随处可见,能把自身的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当中的事情,培养同学的发散思维,进一步激发同学学习数学的热情。
三、说学法
同学分小组活动:用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观察拼成后图形的长是多少,宽是多少,面积是多少,并作好记录。小组汇报拼摆结果,观察统计的数据,小组讨论:通过摆一摆,你们有什么发现?猜一猜:长方形的面积是怎样计算的。小组合作进行操作,验证猜测,讨论小结出长方形面计算的公式,在此基础上通过典型和有意义的资料,把一个长7分米、宽5分米的长方形,渐变生长5分米、宽5分米的长方形(边长5分米的正方形),让同学大胆猜测、自主探究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同学在活动中拼摆、观察、猜想、验证总结。这样,即培养了同学的观察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又体现了同学动手实践,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通过小组的拼摆——猜想——验证,让同学经历从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到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再发明,培养了同学探索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优秀教案
1、沟通知识,建立联系(摆一摆 )
①同学估计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面积大约有多大?
②同学把准备好的学具(面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卡片)拿出来摆各种长、宽数据不等的长方形,想一想:自身摆出来的图形面积是多少?
2、自主探索,领悟方法(猜 一猜)
①教师准备几种不同的长方形,每组选择一种进行探究。
一种:一个长3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
二种:一个长4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
三种:一个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
②同学以组为单位进行研究,想方法求出各自图形的面积。
同学先讨论、交流想法,再在练习本上求长方形的面积
③同学以组为单位进行汇报交流,说出自身的方法。(可能出现的情况:用1平方厘米来丈量或只丈量长和宽再相乘……)
④师生交流,提炼方法: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什么有关系呢?(教师相机指导)
通过拼、量,同学发现长方形的面积与长、宽有关系,并得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3、利用迁移,探究知识(验一验)
①引导同学猜测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教师把一个长7分米、宽5分米的长方形,渐变成边长5分米的正方形的过程;让同学去猜测、发现其面积的计算方法。
②同学交流、验证计算公式的发生过程是否正确?
③小组交流长方形与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联系。
同学在交流、讨论中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就是两条相邻边长的积;只是求长方形的面积必需知道长和宽的长度,而求正方形的面积只需要一条边长的长度。
4、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用一用)
①请你帮老师配玻璃:老师办公桌上的一块玻璃面积是24平方分米,不小心被打碎了,我想配一块和桌面大小相等的玻璃,你们帮助算一算它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
②学校有一块边长16米的正方形园地,中间有一个边长4米的正方形花坛,周围是草坪。请你算一算草坪的面积。
在本节课中,我以小组合作学习为基础,让同学操作,观察讨论,猜测验证;在活动探究中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充沛创设情境、提供协助、启发诱导的教学方法。教学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只要我们积极组织活动,变被动的教为让同学主动的学,那么教与学就能碰撞出发明的火花,我们的同学就会萌发创新意识,就会富有创新意识,就会富有创新能力。
长方形的面积课件 篇8
教学时间
1课时(40分钟)
学情分析
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的有关知识,会用数方格的方法计算长方形的面积,本节课也通过学生拼摆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来观察与长方形的长和宽的关系,进而概括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学生总结长方形面积公式也比较容易。因此,本节课应让学生亲自动手、动脑、小组合作共同推导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渗透“实验---发现----验证” 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小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2.通过学生亲手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二、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小组合作通过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摆一摆,掌握实验---发现----验证的学习方法。
三、知识与技能
1.经历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理解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2.会正确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1.让学生经历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并会应用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让学生自主探究,推导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并理解长方形所含的平方厘米数正好等于长方形长所含的厘米数与宽所含的厘米数的乘积。
教学资源
(1)教学课件(2)每人15个边长1厘米的卡片、每2人一个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卡片。(3)每4人一张表格。
长方形的面积课件 篇9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23—124页,“做一做”中的题目和练习二十八的第1—5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初步理解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长方形的面积,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
师准备卷尺,生准备一张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20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让学生说一说面积的含义,并举例说明。
2、让学生说一说学过的面积单位,并比划一下它们的大小。
二、新课。
1、教学长方形面积的计算。
让生拿出准备好的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测量一下它的面积。生摆完后问:一共摆了多少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沿长边摆几个正方形?沿短边摆几个正方形?
根据生的回答,是在黑板上画出图形(画长方形时用1分米表示1厘米):
师问:这个长方形的长是几厘米?沿长边一排摆几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是几平方厘米?每排正方形的个数与长方形的长有什么关系?这个长方形的宽是几厘米?沿宽边摆里几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排数与长方形的宽有什么关系?一共摆了多少个正方形?你是怎样计算的?
生答,师小结并板书: 5×3=15
长×宽=面积
2、练习。“做一做”的题目,让生先量出它的长和宽,再计算它的面积。
三、课堂练习。
1、做练习二十八的第1题。
先让学生说一说长方形的长和宽是多少厘米,再计算。
2、做练习二十八的第2题。
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做练习二十八的第3题。
先让一生与老师共同测量出黑板的长和宽,再让生计算。
四、作业
练习二十八的第4、5题。
长方形的面积课件 篇10
一、学前准备
口算下面各题。
15×380×6060×3025×44×3017×8
400×59×1312×726×311×10045×3
二、探究新知
1、学习教材第66页例4.
出示下图,请同学们说一说,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同学们可以用手中的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去测量,会发现正好能摆15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5平方厘米。
教师引导学生去观察摆小正方形的个数和长方形的长、宽有什么关系。
引导学生去设想:是不是长方形的面积就等于“长×宽”呢?它是不是适合所有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呢?
组织学生小组合作,用学生们准备好的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不同的长方形,边操作,便填表。
每排几个(长)6
有几排(宽)2
个数12
面积12
小组合作完毕后,由各组汇报本小组通过拼摆后的填表结果,教师提问:通过拼摆和表格的填写,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总结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让学生齐读并记住求长方形面积的方法。
2、引导学生总结计算长方形面积的方法。
学生在拼摆1平房里你的正方形求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时,教师有意识地观察学生有没有在记录表上记录长和宽的数
据相同的情况。如果没有,可指导学生去想,可不可以摆成一个每排个数和排数相同的图形呢?学生在汇报时,教师引
导学生:“长和宽相同那是什么图形呢?”(正方形)在正方形里,长和宽相等,我们就把长和宽统称为边长。
提问:那么你们知道正方形面积怎么求吗?
教师板书: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通过让学生观察板书,说一说,今天的学习收获和应该记住的公式。
3、学习教材第67页例5.
出示例5:数学书的封面的长大约是26厘米,宽大约是18厘米。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厘米?
让学生读题找出相关条件和问题,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道题给出了什么条件,要求什么?
学生独立在练习本上完成,学生说明计算过程后老师指导并说明书写格式。
教师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26×18=468(平方厘米)
答: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大约是468平方厘米.
教师提示:同学们要注意单位名称不要写错。
教师引导:同学们学会了面积的计算,你们想知道数学教材封面的面积吗?同学们可以先估算一下封面的面积再动手计
算一下。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口算下列各题。
13×55×112×2316×831×38×10
410×37×1242×24×12130×220×4
2、一个长方形游泳池,长45米,宽30米,占地面积是多少?如果在四周围上栏杆,栏杆长多少?
四、思维训练
1、把表格补充完整。
名称长宽周长面积
长方形8厘米7厘米
9米24米
正方形边长5分米
边长100厘米
2、从一个长8分米、宽5分米的长方形纸板上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剩下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2023长方形的面积课件精选5篇
长方形的面积课件 篇1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长方形面积计算的公式,使学生初步理解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运用公式正确的进行计算。
2、通过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引导学生推导出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3、交给学习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面积的知识,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2、巧设问题,激发兴趣。
我们教室地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呢?学生可能进行猜测,用面积单位来测量,教师指出:这么大的地面用面积单位来测量太麻烦,所以,我们就要研究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板书课题)
二、动手操作,研究方法
1、教师准备三种不同的长方形,每组只选择一种进行研究。
一个长3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 ;一个长4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一个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
(1)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研究,想办法求出各自图形的面积。
(2)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汇报交流,说出自己的方法。(可能出现的情况:用1平方厘米来测量或只测量长和宽,相乘即是面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适时地进行点拨、指导,后一种方法比较简单。)
(3)师生交流,提炼方法。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什么有关系呢?独立思考后交流。
(4)学生思考:求长方形的面积事实上是求什么呢?
2、那么同学们想一想我们教室地面的面积怎样计算呢?(例题)
学生独立完成,校对
3、学习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我们知道正方形是一个特殊的长方形,有长方形的特点,所以正方形的面积计算也可以和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相同。
4、出示例题3。学生试做,汇报答案。
三、联系生活,解决问题
1、我们用的数学书的面积大约有多少?先请你估计一下,再算一算。(学生独立完成,汇报。)
2、生独立完成P79页第1、2题。
四、全课总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2、师总结。
长方形的面积课件 篇2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初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以及它们的周长的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包括以下内容
1、面积与面积单位。教学时要充分利用直观,调动学生多种感官进行教学活动。 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对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建立正确的表象。教材还特别安排了面积单位和长度单位的比较,以免混淆面积和周长的计算。
2、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这一部分内容很重要,它是学生以后学习其它平面图形积计算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着重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找出面积与边长的关系,从而总结出面积计算公式,让学生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
3、面积单位间的进率。这里教材内容包括单位间进率和简单的换算,学好这个内容不但能加深学生对每个面积单位大小的印象,而且又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公顷、平方千米。这一内容主要是介绍教大的面积单位,它常用测量土地面积,我们有时称它为“地积单位”。认识这两个面积单位,对以后的生活 、生产劳动有很大的帮助。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对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起正确的表象,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较熟练地进行解答,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2、能运用所学到的知识,技能。来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有关问题,增强能力。
3、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的乐趣,感受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4、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面积的含义,建立正确的常用的面积单位的表象,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的计算。
教学难点: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单位的推导过程。
教学关键:
教师要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认真观察,找出面积与边长的关系。
第三课时
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
教学内容:
课本第77~78页例2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长方形面积计算的公式,使学生初步理解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运用公式正确的进行计算。
2、通过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引导学生推导出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3、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自学反馈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面积的知识,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二、教师点拨,领悟方法
1、巧设问题,激发兴趣
我们教室地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呢?学生可能进行猜测,用面积单位来测量,教师指出:这么大的地面用面积单位来测量太麻烦,所以,我们就要研究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
2、动手操作,研究方法
(教师准备三种不同的长方形,每组只选择一种进行研究。) 一种:一个长3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 二种:一个长4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
三种:一个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
(1)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研究,想办法求出各自图形的面积。
(2)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汇报交流,说出自己的方法。(可能出现的情况:用1平方厘米来测量或只测量长和宽,相乘即是面积。)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适时地进行点拨、指导,后一种方法比较简单。
(3)师生交流,提炼方法。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什么有关系呢?独立思考后交流。
教师指导:长方形的长摆了5排,说明是5厘米;宽摆了3排,说明是3厘米,那么,面积15平方厘米等于什么?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4)学生思考:求长方形的面积事实上是求什么呢? 那么同学们想一想我们教室地面的面积怎样计算呢?
课件出示:例2 学生独立完成,校对
三、知识的迁移
教师借此机会教学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我们知道正方形是一个特殊的长方形,有长方形的特点,所以正方形的面积计算也可以和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相同。
四、联系生活,解决问题
1、我们用的数学书的面积大约有多少?先请你估计一下,再算一算。 学生独立完成,汇报。
2、完成课本第78做一做。
3、完成课本第79页1、2、3、4题。
五、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长方形面积等与长乘宽,正方形面积等于边长乘边长,应该注意的是计算面积单位一定要用面积单位,不要与长度单位混淆。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板板书设计: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长方形的面积课件 篇3
教学内容:教科书51页。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的应用。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学会区分、比较周长和面积。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周长和面积的知识来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3、体验周长和面积的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学会区分、比较周长和面积。
教学过程:
一、通过复习旧知,导入本节练习。
二、练习
1、比较面积相等的长方形,它们的周长是否也相等。
这道题可以先让学生猜想,然后再通过计算来验证。从而得到:面积相等的长方形,它们的周长不一定相等。还可以进行拓展训练,如果周长相等的长方形,它们的面积是否相等。
2、第5题
先让学生交流一下怎样包书皮,亲自动手包一包、试一试,然后再出示该题让学生思考。得到:长方形纸的宽应比书本的长长一些,长要比书本宽的2倍多些。从而判断用这张纸来包书皮是完全可以的。
3、“聪明小屋”
可以先求出一个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再算6个长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如果学生还有其他算法,只要有道理,教师都要加以肯定,予以表扬。周长36厘米,面积12平方厘米。在计算周长时,如果学生用(12+6)×2一定要让他说说是怎样想的,并要给与充分的肯定。
4、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再加一些练习题。
课堂练习设计:
长方形的面积课件 篇4
教学内容:
长方形面积的计算(《现代小学数学》第六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形成过程,并且会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2.通过对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形成过程的理解,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及思维的深刻性.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教学重点:
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掌握和初步应用.
教学难点:
理解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形成过程.
教学用具:
电脑、每个学生6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直尺、米尺、卷尺.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提问.
(1)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面积单位?
(2)这些面积单位是怎样规定的?
(3)用手比划一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面积有多大.
2.说出下面图形的面积.(电脑演示)
画面一:
问: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问:这个长方形的面积为什么是20平方厘米?
生:一排有5个1平方厘米,有4排,一共有20个1平方厘米.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就是20平方厘米.
问:这个图形的面积是多少?你是怎样数的?
(先移动成为长方形再数)
设疑: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为什么答不出?你能想想办法吗?
导语:有些长方形的面积用数方格的办法数不出来,有些面积比较大的,如长方形操场,教室地面,用摆的方法也很不方便.这就需要我们必须找到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下面我们一起研究.[板书课题:长方形面积计算]
二、探讨新知.
1.理解长宽.(抢答)
问:长方形的长、宽各是多少?
问:为什么长是6厘米、宽是3厘米?
生:因为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是1厘米.
沿长边依次摆6个小正方形,长是6厘米.
沿宽边依次摆3个小正方形,宽是3厘米.
问:通过上面的练习,你能知道长、宽与什么有联系吗?
生回答后师总结:一排摆几个,长就是几厘米;摆几排,宽就是几厘米.表内板书:[长(cm)宽(cm)]
2.实践感知.
师:请你用6个1平方厘米摆一个长方形.(师巡视)
汇报你是怎样摆的?(生说师板书)
3.观察讨论.
讨论:仔细观察表格内长、宽、面积的数据,2人一组讨论:长、宽与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
初步得出结论:长方形面积=长×宽
4.深入探讨.
师:所有长方形的面积都等于长乘以宽吗?我们再来研究一个例子.2人一组用12个1平方厘米摆成长方形,比一比哪组摆的方法多.1个同学做记录.
师巡视,汇报结果如下:(电脑演示,可让学生操作)
问:这些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宽有什么关系?
你能总结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吗?
[板书:长方形面积=长×宽]
如果用S表示面积,a表示长,b表示宽.字母公式是:
[板书:S=a×b]
5.释疑
师:复习中画面七那个长方形你能准确地求出它的面积了吗?
生:先测量长和宽再计算.
三、巩固练习.
1.直接列式计算.(口答)
2.判断对错.
(1)5×2=10(dm) ( )
(2)(5+2)×2=14(dm) ( )
(3)5×2=10(dm2) ( )
(4)2×5=10(dm2) ( )
反馈:(1)为什么错?
(2)求的是什么?(周长)你能指一指求的是哪里吗?
(3)求的是什么?请你指出来.
(4)为什么对?
3.动手实践.
师:教室里有很多物体的面是长方形的,请你测量并计算它们的面积.
步骤:(1)各组讨论分工(测量、记录、计算).
(2)汇报分工情况.
(3)分小组进行测量.
(4)反馈交流.
选测量正方形的小组,问:长和宽相等了,是什么形状?你能总结出求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吗?
[板书: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S=a×a]
4.全课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看书、释疑)
5.思考题.
求阴影面积?单位:cm2
(多种方法解答)
板书设计:
长方形的面积课件 篇5
导学内容
导学内容(西师版)三年级下册第40~41页例1、例2,课堂活动第1题,练习七第2题。
教学目标
1本历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探索过程,培养探索和探索能力。
2闭莆粘し叫蚊婊计算公式,能运用公式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3痹诮饩鲇朊婊有关的实际问题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
导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经历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探索过程。
教具、学具准备
1cm2的正方形卡片若干张,。
导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什么叫面积?
说一说下面图形的面积是多少。(1小格是1cm2)
出示下面图形:
教师:你知道这个图形的面积是多少吗?
学生可能无法回答,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猜一猜,并把猜的结果记录在图的旁边。
教师:同学们用估计的办法测得了这个图形的面积,但不精确,如果要准确知道它的面积可以怎么办?
学生如果不能回答,教师可以引导:长方形的周长可以测量、计算,那长方形的面积呢?
(板书课题:长方形面积的计算)
二、探索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
1庇檬格子的办法探索面积计算公式
教师:用1cm2的正方形摆长方形,至少要多少个?(2个)
学生取几个正方形摆成一个长方形,边摆边思考:用了几个正方形?摆出的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cm2?
教师:用5个、10个、18个小正方形分别摆成一个长方形,可以怎么摆?请根据你的操作填写下表。
学生逐一填表后展示汇报。
姓名正方形个数(个)
面积(cm2)长(cm)宽(cm)
提问:从上表中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可能回答:
学生1:长方形的面积与正方形的个数有关,用了多少个小正方形,拼成的长方形的面积就是多少cm2。
学生2:与长方形的长有关,长越长,长方形的面积越大。
学生3:不,与宽也有关,如果宽很短的话,长方形的面积不一定大。如…
…
教师:也就是说长方形的面积与它们的长和宽都有关系,对吗?
2庇酶哺堑陌旆剿鞒し叫蔚拿婊计算公式出示下面的几个长方形:
学生分组用1cm2的正方形去覆盖上面3个图形,并填下表:
图形长(cm)宽(cm)面积(cm2)
ABC
教师:从刚才的探索中,你又发现了什么?通过交流,尽量让学生感受到长方形的面积与长和宽有关系。
教师:根据上表看一看,算一算,长方形的面积与长和宽有怎样的关系?
学生:长乘宽就等于面积。
教师:是这样的吗?再算一算学习例1时拼的长方形,看是否都具有这一关系?
教师:请你们大胆猜一猜,可以怎样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学生: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
(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3毖橹し⑾
(1)数一数,算一算,填一填。
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cm,
长方形面积是()每格1cm2,面积是()
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cm
长方形面积是()
(2)算一算。
三、巩固应用
1奔扑阆旅嫱夹蔚拿婊
2蓖瓿闪废捌叩2题
让学生完成练习七第2题。
3笔导活动:测量并计算面积物体名称课桌面数学书面文具盒面黑板面长宽面积
四、反思
教师:这节课你们学习了什么?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
圆柱的表面积课件
“圆柱的表面积课件”是由趣祝福的编辑特意为您提供的内容。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预先准备好的,教案课件里的内容是老师自己去完善的。教案是完整课堂教学的支柱。分享是一个很好的习惯快和你的朋友分享此信息吧!
圆柱的表面积课件(篇1)
一、设计理念
新一轮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有利于学生主动的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教学活动”
二、教学策略
1.创设生活情景,激励自主探索。
2.创建探究空间,主动发现新知。
3.自主总结规律,验证领悟新知。
4.解决生活问题,深化所学新知。
三、教材分析
《圆柱的表面积》是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内容,包括圆柱的侧面积和圆柱的表面积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例3是说明圆柱的表面积的意义,给出圆柱表面积的展开图,让学生了解圆柱表面积的组成部分。例4是让学生运用求圆柱表面积的方法求出做一个厨师帽的用料,使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让学生了解进一法取近似值的方法。
四、教学目的:
使学生理解圆柱体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掌握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运用公式计算出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五、教学难点:
理解和掌握求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六、教具准备:
圆柱表面积展开模型电脑课件
学具准备:
易拉罐、白纸壳、剪子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生活情景,激励自主探索
在导入新课时,老师用孩子们喜欢喝饮料的爱好创建生活情景:“同学们爱喝饮料吗?”“爱喝。”“给你一个饮料罐,你想知道什么?”学生提了很多问题,“有的问题以后在研究,今天我们来解决用料问题。假如你是一个小小设计师,要设计一个饮料罐,至少要多少平方米的铁皮?”
(评析: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实际,因此,用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去创设情景,很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活学生已有知识与经验,使其自主地积极探索新知,解决问题。)
(二)创设探究空间,主动发现新知
1、认识圆柱的表面积
师:我们先来做一个“饮料罐”(出示模型)薄纸壳当铁皮,你们想怎么做?
生:要卷一个圆筒,要剪两个圆粘合在圆筒的两边就行了。
师:用什么形状的纸来做卷筒呢? (有的学生动手剪开模型)
生:我知道了,圆筒是用长方形纸卷成的!
师:各小组试试看,这位同学说的对吗?
(其他小组也剪开模型,有的得到了长方形,有的得到了平行四边形,有的得到了正方形。)
师:还有别的可能吗?如三角形、梯形。
生:不能。如果是的话,就不是这种圆柱形的饮料罐了。
(评析:学生能拆开纸盒看个究竟,说明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学生是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合作完成了对圆柱各部分组成的认识。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2、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师:我们先研究把圆筒剪开展平是一个长方形的情况。“求这个饮料罐要用铁皮多少?”这一事件从数学角度看,是个怎样得数学问题?
学生观察、思考、议。
生A:它是圆柱体:两端是同样的两个圆,当中是长方形铁皮卷成的圆柱。
生B:求饮料罐铁皮用料面积就是求:
圆面积X 2 + 长方形面积
生C:必须知道圆的半径、长方形的长和宽才能求面积。
生D:我看只要知道圆的半径和高就可以求出用料面积。
师:我们让这位同学谈谈他的想法。
生D:长方形的长与圆的周长相等,长方形的宽与高相等。
所以只要知道圆的半径就可求出长方形的长,也可求出圆的面积。
师随着板书:长方形的面积 = 长 × 宽
圆柱的侧面积 = 底面周长 × 高
(三)自主总结规律,验证领悟新知
让学生就顺利地导出了圆柱的侧面积计算方法: S = 2 πr h
师:如果圆柱展开是平行四边形,是否也适用呢?
学生动手操作,动笔验证,得出了同样适用的结论。
(评析: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由学生得出结论,又让学生验证,极大地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地展示自我,使学生个性得到发展。)
(四)解决生活问题,深化所学新知
师:大家谈得很好,现在小组合作,计算出“饮料罐”的铁皮面积。
生汇报。
师:通过计算,你有哪些收获?
生E:我知道了,圆柱的则面积等于地面周长乘以高,圆柱的表面积等于侧面积加上底面积和的两倍。
生F:在得数保留时,我觉得应该用进一法取值,因为用料问题应比实际多一些,因为有损耗,所以要用进一法。
(评析:教师让学生合作学习,自主发现问题,交流解决。)
课件出示例四,读题明题意,学生试做,全班交流。
课件出示第16页第七题,学生试做,全班交流。
讨论:如果一段圆柱形的木头,截成两截,它的表面积会有什么变化呢?小结,谈收获。
八、板书设计
S表面积=S侧+2S底
=2πrh+2πr
圆柱的表面积课件(篇2)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圆柱体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圆柱体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的能力以及利用知识合理灵活地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地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求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解答有关圆满柱体实物表面积的实际问题。
教学关键:充分运用多媒体演示,引导学生观察,推导出面积公式。
教具准备:
学生准备自制圆柱、剪刀。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引入新课。
1.检查:拿出自制的圆柱,分别指出它的底面、侧面和高。
2.复习:(1)点名说说两底的关系,圆柱的高以及侧面积展开可能是什么图形。
(2)圆柱的特征是什么?
(3)答下面问题:
一个圆形花池,直径是5米,周长是多少?
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3.引入:两个底面和侧面合在一起就是圆柱的表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圆柱的表面积。
板书:圆柱的表面积
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
1.侧面积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1)摸一摸自制的圆柱的侧面,谈谈自己感觉到了什么.
(2)想一想用我们已有的知识,能不能求出这个曲面的面积。
小组讨论:有什么好办法求出圆柱的侧面积吗?
(3)剪一剪自制的圆柱汇报交流结果。
(4)说一说:圆柱的侧面可转化为已学过的平面图形,它的侧面积正好等于底面周长与高的乘积。
板书: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5)算一算:选出下图中给出的数据,求出侧面积。(单位:厘米)
小组汇报结果:可能出现的计算方法有
方法一:25.12×20=502.4(平方厘米)
方法二:3.14×8×20=502.4(平方厘米)
方法三:3.14×(2×4)×20=502.4(平方厘米)
小结:计算圆柱的侧面积,要根据所给的已知条件灵活计算。
(6)小组合作,量一量自制圆柱的有关数据,求出它的`侧面积,并反馈。
(7)完成教科书例1及34页“做一做”的第1题。
2.表面积的意义及计算方法。
(1)自读课本:什么是圆柱的表面积?
板书:圆柱的表面积=侧面积+2个底面积
(2)出示例2(课件显示例2)(单位:厘米)
小组讨论:根据所给数据,可以求出那些面积?学生可能得出以下几种结果。
a、侧面积:2×3.14×5×15=471(平方厘米)
b、2个底面积:2×3.14×5×5=157(平方厘米)
c、表面积:471+157=628(平方厘米)
(3)小结;圆柱的侧面积等于底面周长与高的乘积,圆柱的表面积等于两个底面积与侧面积的和,但是在实际生活中,有许多问题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灵活地求出圆柱地表面积。
三、巩固练习,灵活运用。
1、自学课本,教科书第34页例3。
(1)自读后分小组讨论:求圆柱形水桶所需铁皮地多少,是水桶哪几个面地面积?为什么?什么叫“进一法”为什么1821.2平方厘米≈1900平方厘米呢?
(2)学生反馈:
a.水桶是无盖的,所以求铁皮的面积就是求侧面积和一个底面的面积。
b.在实际生活中,使用材料要比计划得到得结果要多一些,因此要保留整平方厘米,都要向前一位进1,这种方法叫进一法,所以1821.2平方厘米≈1900平方厘米。
2、要知道下利物体的用料面积,要求那些面的总面积?(课件显示)
铁皮制成的糖盒 纸杯 塑料水管
3、只列式不计算。(课件显示)
用铁皮制成圆柱形的通风管10节,每节长8分米,底面周长是3.4分米。至少需要铁皮多少平方分米?
4、实践练习。
(1)小组合作:测量并计算自制圆柱形事物的用料面积。
(2)要计算制做这个圆柱形物体的用料面积,求哪些面的面积?需要知道哪些数据?怎样测量这些数据?
(3)测量:测量所需的数据。(取整厘米数)
(4)计算:根据量得的数据,列出算式并计算结果。
四、布置作业
教科书练习七的第2~5题
板书设计
圆柱的表面积课件(篇3)
教材内容和在本册教材中的地位:
《圆柱的表面积》是在学生五年级学习了长正方体表面积面的旋转,了解了点、线、面之间的关系,和认识了圆柱的基本特征后,安排的一节课,通过让学生观察、想象、操作等活动,运用迁移规律掌握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加以应用,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好这部分内容,为下节探究圆柱体积降低难度,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学生进入中学学习其它几个几何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它具有很重要的承上启下作用。
学情分析:
学生对圆柱体是有一定认识的,70%的学生知道圆柱体的表面积是哪,但是全班只有10%的学生会求圆柱表面积,而且这些孩子都是在外面上过补习班或者进行预习记住圆柱的表面积计算公式的。由此可见,学生对圆柱的表面积了解的比较少,存在一定的困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圆柱体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运用公式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的能力和利用所学知识合理灵活地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主动探求知识的学习品质和实践能力。
圆柱体侧面积计算方法的推导以及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个新的几何形体——圆柱。知道它是由平面和曲面围成的立体图形。
师:圆柱上下两个圆形的平面叫圆柱的什么?它们的关系怎样?两底面之间的距离叫什么?这个曲面叫什么?
引入:两个底面和侧面合在一起就是圆柱的表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圆柱的表面积。
1、我能理解和掌握圆柱体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运用公式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2、我能通过对已有知识的迁移,探索新知识。
(一)圆柱表面积的意义。
设疑:1、长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哪些面的总面积是圆柱体的表面积呢?
2、要求圆柱的表面积,首先应该计算它的底面积和侧面积。
(二)根据条件,计算圆柱的底面积。
圆柱的底面是圆形,同学们会求它的面积吗?
1、引导探究圆柱体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想一想,能否将这个曲面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从中思考发现它的侧面积该怎样计算呢?
2、计算圆柱体的侧面积。
(四)求圆柱的表面积。
1、设疑:学会了计算圆柱的底面积和侧面积,怎样计算它的表面积?
(一)汇报圆柱表面积的意义。
2、汇报交流研究结果,各小组展示。
3、小结:同学们会动脑,会思考,巧妙地运用了把曲面转化为平面的方法,探讨发现了圆柱体侧面积正好等于它的底面周长与高的乘积。
(三)以小组为单位自己做例4,做完组长检查。
1、求出下面各圆柱的侧面积.
3、用铁皮制作圆柱形的通风管10节,每节长8分米,底面周长是3.4分米。至少需要铁皮多少平方分米?
2、砌一个圆柱形的水池,底面直径2米,深3米,在池的周围与底面抹上水泥,抹水泥的部分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课后反思:
我从始至终贯穿着“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思维为主线”的原则,在各个环节中从扶到放,让学生自己去解决,让他们在动手操作、合作探究中学习,在体验中获得数学的乐趣。
在教学侧面积的计算时,精心设疑:圆柱的侧面是个曲面,怎样计算它的面积呢?想一想,能否将这个曲面转化为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从中思考和发现它的侧面积该怎样计算呢?在老师的启发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圆柱形纸筒进行实际操作,最后探究出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自己观察、发现,形成圆柱表面积的表象。认识到圆柱的表面积等于圆柱的侧面积和两个底面面积之和。其次,让学生通过动手,把自己课前准备的圆柱体模型展开,可以得到圆柱体的侧面积是一个长方形或者正方形。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的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就是圆柱的高,从而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自然推导出了圆柱侧面积的计算公式。
2、精讲多练。
新知的获得时间要短,课后的练习要从易到难。
本课我采取了分层练习法,先让学生练习侧面积的计算,再让学生试着把底面积乘2再加上侧面积得出圆柱体的表面积;这个计算过程很复杂,难度也很大。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所以我选取了两道生活中的圆柱表面积计算题,一道是完整的圆柱表面积,一道是特殊的圆柱表面积,丰富了学生的数学思维,也让学生学会了举一反三,学以致用。
当然,在这节课的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如:学生对圆周长和面积的计算不够熟练。
圆柱的表面积课件(篇4)
拿出圆柱体茶叶罐,谁能说说圆柱由哪几部分组成的?想一想工人叔叔做这个茶叶罐是怎样下料的?(学生会说出做两个圆形的底面再加一个侧面)那么大家猜猜侧面是怎样做成的呢?
二、自主探究,发现问题。
研究圆柱侧面积
1、独立操作:
2、观察对比:观察展开的图形各部分与圆柱体有什么关系?
3、小组交流:能用已有的知识计算它的面积吗?
4、小组汇报。重点感受:圆柱体侧面如果沿着高展开是一个长方形。(这里要强调沿着高剪)这个长方形与圆柱体上的那个面有什么关系?
长方形的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即长×宽=底面周长×高,所以,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S侧==C×h
如果已知底面半径为r,圆柱的侧面积公式也可以写成:S侧=2∏r×h
如果圆柱展开是平行四边形,是否也适用呢?
(因为刚才学生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剪开的,所以可能已经出现了这种情况。此时可以让已经得出平行四边形的学生介绍一下他的剪法,然后大家拿出准备好的圆柱纸盒用此法展开)
研究圆柱表面积
1、现在请大家试着求出这个圆柱体茶叶罐用料多少。
2、圆柱体的表面积怎样求呢?
3、动画:圆柱体表面展开过程
圆柱的表面积课件(篇5)
2、已知一个圆柱的半径是2厘米,高为3厘米,它的表面积是多少?
(二)指名展评
三、合作交流(10)
1、交流:
圆柱形烟囱、通风管、水桶、油桶、油漆柱子沼气池、厨师帽等各求的是圆柱的什么?做东西时,一般采取什么法取近似值?
2、学生评讲。
在实际应用中计算圆柱形物体的表面积,要根据实际情况计算各部分的面积.如计算烟囱、通风管用铁皮只求一个侧面积;水桶用铁皮是侧面积加上一个底面积;油桶用铁皮是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积,求用料多少,一般采用进一法取值,以保证原材料够用。
3、尝试练习,书上例4.
①侧面积:3.14×20×28=1758.4(平方厘米)
② 底面积:3.14×(20÷2)×2=314(平方厘米)
③ 表面积:1758.4+314=2072.4≈2080(平方厘米)
四、质疑探究(5)
通过本节学习,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请提出来?
五、小结检测(10)
(一)小结
通过本节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二)检测
1、圆柱的表面积=( )
2、求圆柱表面积。
c=6.28厘米 h=2厘米
3、书上22页2题
5、书上21页做一做
板书设计:
圆柱的表面积课件(篇6)
(一)、复习引入。(投影出示)
(1)口答下列各题:
①圆的半径是1厘米,圆的周长是多少?面积是多少?
②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如何计算。(单位:厘米)
33
43
53
你能算出它们的表面积吗?
(2)引入新课:我们已经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今天我们要来探讨圆柱表面积该如何计算。
板书课题:圆柱的表面积
(二)、探究新知。
(1)圆柱的表面积的含义。
师:你们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指什么?圆柱的表面积指的又是什么?(讨论、交流)
学生得出结论: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两个底面积
(2)计算圆柱的表面积。
①组织学生将自制的圆柱模型展开分组学习。
②侧面展开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
③以长方形为例,指导学生观察联系。
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
得出结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师:圆柱的两个底面是圆形,我们早就会计算它的面积了,现在我们又推导出圆柱的侧面积计算公式,那么你们知道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吗?
(3)解决实际问题。
①投影出示例4:一顶圆柱形厨师帽,高28cm,帽顶直径20cm,做这样一顶帽子需要用多少面料?(复数保留整十平方厘米)
②组织学生读题,找出条件,说说实际是求什么问题。分组学习
③学生独立完成计算。
④反馈订正。
订正时让学生讲解题思路和步骤及计算结果取近似值的方法。
强调:这里不能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在实际中,使用的材料都要比计算得到的结果多一些,因此要用“进一法”取近似值。
三、课堂小结:圆柱的表面积怎样计算?
四、应用反馈。(独立完成计算)
1、一个圆柱底面半径是2dm,高是4.5dm,求它的表面积。
2、广告公司制作了一个底面直径是1.5m,高2.5m的圆柱形灯箱,它的侧面最多可以张贴多大面积的海报?
板书设计:
圆柱的表面积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侧面积+两个底面积
宽(圆柱的高)
长(底面圆的周长)
圆柱侧面积=底面周长×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