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祝福logo
地图 > 祝福语 > 范文大全 > 瓶盖小班教案 >

瓶瓶盖盖小班教案汇集5篇

瓶瓶盖盖小班教案汇集5篇

瓶瓶盖盖小班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瓶盖拓印使幼儿初步萌发艺术创作欲望。

2、初步培养幼儿构图能力,及想象添画能力。

3、练习用大小不同的瓶盖印染出不同的圆或圆圈,并添画出有情节的画面。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5、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活动准备:

课件小瓶盖变魔术;

大小不同的瓶盖; 颜料 ;

纸; 画笔

活动过程:

一、让全体幼儿在一张大纸上随意印染瓶盖,然后请幼儿观察讨论所印染的瓶盖象什么。

二、请幼儿根据讨论结果自由在大纸上进行添画,看看所印染的瓶盖变成了什么。

三、幼儿根据所添画的印染的瓶盖互相讨论如何将他们组成一幅美丽的画,然后教师根据幼儿的表述,进行课件操作,让幼儿直观的看到自己表述的结果。

四、幼儿根据想象进行制作添画,教师巡回指导。(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

指导要点:

1、幼儿能否充分发挥想象进行添画。

2、画面构图是否合理。

活动延伸:

幼儿互相参观作品,布置展板。

活动反思:

开放式的课堂,为幼儿提供了自由发表意见的时间和空间,使幼儿敢于质疑,敢于提出挑战性的问题,在问题的讨论中促进信息的探究,以获取知识和技能。在玩中发现问题,争论问题,从而共同解决问题,有利于从小培养幼儿的合作习惯和合作精神。

瓶瓶盖盖小班教案(篇2)

秋季开学,小鱼哥哥转到小班带班。毕竟小班的孩子年龄小,管理难度上来了,但是乐趣却更多了。想想,得还是大于失的,更何况,小鱼哥哥也喜欢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耍。

自从接了小班后,小鱼哥哥也捉摸着设计一些游戏,让孩子们能在幼儿园里享受快乐的时光。今天小鱼哥哥又自己捉摸出来了一个游戏,但还只是雏形,写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也希望大家也帮助小鱼哥哥一起改善这个游戏。

一,游戏目的

帮助小班小朋友提高观察力,锻炼小朋友的耐心,提升小朋友的动手能力,并建议小朋友建立小团队,帮助小朋友建立友好关系。

二,游戏道具

空饮料瓶。把盖子拧下来,混乱地与瓶子放在一起。

三,游戏过程

1,幼教先给小朋友们讲一下这个游戏的规则,那就是帮助每一个不同的瓶子找一找它的盖儿。(教案出自:教案网)然后让孩子们把盖盖到瓶子上。配对好的瓶子放到一边。看哪个小朋友配对的瓶子最多,给予小红花奖励。

2,孩子们找不到配对的时候,幼教可以善意地提醒一下。

3,让小朋友自由组合,可以一个人找瓶子,一个人找盖子。或者是单独游戏也可以。

4,小朋友配对好后,把瓶子交到老师手里,由老师帮助小朋友记数。

5,最终瓶盖配对完成,老师开始给表现好的小朋友奖励,并对认真的小朋友也给予奖励,还要对友好的小朋友给予奖励。

给瓶子找盖儿,并不是一个复杂的游戏,对于小朋友来讲,看似简单,却不是非常简单的事情,(教案出自:教案网)因为找盖子并不只是找,而是还要把盖子盖到瓶子上,有时候,小朋友看着是可以配对的瓶子和盖子,却盖不上去,就得让孩子不断地找,不断地盖,对于锻炼孩子的耐心是十分有帮助的。

瓶瓶盖盖小班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初步知道瓶和瓶盖的作用,能选择合适的盖子。

2.能积极尝试拧紧瓶盖,获取拧、按的技能,发展手部动作。

3.积极参与活动,体验与同伴共同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课件PPT、法袋、小蜗牛图片

2、收集各式带盖子的瓶子。

3、伴奏音乐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出话题,并引导幼儿讨论盖子的作用。

教师:

(1)魔术小蜗牛逛超市。

(2)出示魔法袋,引起幼儿兴趣。

(2)教师:谈话引出主题,并引导幼儿讨论盖子的作用。出示PPT.

小结:没有了盖子,瓶子里面的东西会掉出来,会被弄脏,用时不方便,( )吃的东西就会变的不卫生。

(3)教师提问引起幼儿动手操作的兴趣:“谁能帮老师的瓶子找找盖子呢?”(个别幼儿探索)

二、幼儿动手操作。

1.讲明要求:四人一组,每人站在放有瓶子的桌子前面,把盖好的瓶子轻轻放进篮子里,瓶子都盖完了请小朋友坐回自己的位子上。

2.观察并引导幼儿用拧、按的方法盖瓶盖。

3.鼓励幼儿说说自己是怎么样盖瓶盖的。(盖好与没有盖好的各举一个例子)

小结:给瓶子找盖子,要找到跟瓶口一样大盖子的才能盖上,太大或者太小都盖不了,盖瓶盖可以用按的,拧的。(请小朋友一起试试,按和拧的动作)

三、游戏《找朋友》

幼儿听音乐找朋友:音乐开始拿瓶子和瓶盖的幼儿就互相找朋友(盖子要盖得上瓶子)。音乐停老师检查,并提问为什么找对方做朋友。反复玩两次。(第二次瓶子和盖子要互换)

四、结束:“小朋友真棒,我们一起回班上和小朋友们一起玩找朋友的游戏好吗?”

瓶瓶盖盖小班教案(篇4)

活动目的:

1.通过本次活动使幼儿生活中常见的瓶盖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且能够积极参与瓶盖游戏。

2.通过几种瓶盖游戏,了解瓶盖的各种用途。

3.通过对瓶盖游戏的探索,提高幼儿的观察力﹑思考力﹑动手能力以及平衡能力。

活动准备:

制作的瓶盖乐器(每位幼儿一份)﹑教室的墙面摆放用绳子系好的瓶子若干﹑几种带瓶盖的瓶子﹑起子﹑用瓶盖铺的路﹑小筐若干﹑课件相关磁带。

活动过程:

一﹑每位幼儿手拿瓶盖乐器用不同方法演奏中激发幼儿对活动兴趣。

教师引题:

师:老师今天为小朋友带来了有趣的瓶盖乐器让我们一起来演奏吧!

1.跟着教师按教师的口令打拍

2.随着不同的音乐有节奏的打拍

师:小朋友的小手真能干,太棒了!老师为你们鼓掌。咦!你们听到什么声音了吗?许多瓶子宝宝们现在找不到自己的瓶盖都哭起来了,让我们一起来给瓶宝宝们找合适的瓶盖吧!

二、观看课件了解不同瓶盖的用途

1.观看水壶瓶盖的用途

师:小朋友,你们在哪儿看过这样的瓶子?它要不盖好瓶盖会怎么样?(水壶里的水会变凉的﹑会进很多的灰尘的鈥Γㄓ锥ü婀鄄炜且院笕人滴碌墓獭#┬〗幔浩扛侨盟锏乃唤页径一谷闷孔拥娜人沟母恍?/p>

2.找出食醋瓶盖的用途

师:这里的食醋瓶要是没有瓶盖会怎么样呢?(它的味道很快消失的鈥Γㄈ糜锥乓晃庞闷扛歉呛帽4娴氖炒缀兔挥衅扛潜4娴氖炒自谖渡嫌惺裁床煌#┬〗幔翰桓瞧扛腔崤芪兜溃员4媸北匦胍呛闷扛恰?/p>

总结:我们今天看到了瓶盖有很多用途。不盖好瓶盖会撒水﹑瓶子里还会进灰尘﹑喝了这样的水会得病﹑不盖好瓶盖还会使热水很快变凉﹑会使醋很快跑味,所以这些瓶子一定要盖好瓶盖保存。

三、幼儿操作中掌握起开瓶盖的各种方法

师:小朋友们这里有很多不同的瓶子宝宝,它们都有不同的方法来起开瓶子的。让我们一起来试一下它们都用什么方法来起瓶盖呢?

瓶瓶盖盖小班教案(篇5)

活动名称:小瓶盖创意屋

活动目标:

1、通过瓶盖拓印使幼儿初步萌发艺术创作欲望。

2、初步培养幼儿构图能力,及想象添画能力。

3、练习用大小不同的瓶盖印染出不同的圆或圆圈,并添画出有情节的画面。

活动准备:课件“小瓶盖变魔术”;大小不同的瓶盖;颜料;纸;画笔

活动建议:

1、让全体幼儿在一张大纸上随意印染瓶盖,然后请幼儿观察讨论所印染的瓶盖象什么。

2、请幼儿根据讨论结果自由在大纸上进行添画,看看所印染的瓶盖变成了什么。

3、幼儿根据所添画的印染的瓶盖互相讨论如何将他们组成一幅美丽的画,然后教师根据幼儿的表述,进行课件操作,让幼儿直观的看到自己表述的结果。

4、幼儿根据想象进行制作添画,教师巡回指导。活动延伸:幼儿互相参观作品,布置展板。

活动评价:

1、幼儿能否充分发挥想象进行添画。

2、画面构图是否合理。

小编推荐

瓶和盖教案汇总


趣祝福编辑花时间为你编辑了瓶和盖教案,请收藏好,以便下次再读。每个老师在上课前会带上自己教案课件,就需要老师用心去设计好教案课件了。 编制高效的教学课件有助于教师更加灵活和深入地授课。

瓶和盖教案(篇1)

b p m f 说课稿

亲爱的老师们,下午好!

所有为拼音教学贡献自己光和热的老师,都值得我们深深敬仰。

非常荣幸为大家呈现人教版第一册第二部分汉语拼音的第三课《b p m f》。围绕着教材解读、学情分析、教学过程这三个方面,我将进行简单的阐述。旨在抛砖引玉,不当之处,敬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教材解读

1、教材分析

本课配有字母音节相对应的图片10张。这些插图色彩鲜明,形象直观,准确地揭示了教学内容。图1—4揭示了声母b、p、m、f的发音和字形。图5提示了拼音方法,渗透拼音和音节的概念,这是学习拼读的开始。图6—9揭示了b和a的四声发音方法,这是本课教学的难点。图10是在学生掌握拼读基础上进行的扩展练习,同时认读“爸、妈、我”三个字。

2、教学目标

根据大纲的具体要求,结合单元的训练重点,本课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学会“b p m f”四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2)、学会“b p m f”四个声母与单韵母“a、o、i、u”的拼法,能正确熟练地读出带调音节的音。(3)、正确读词,认识3个生字

3、教学重难点

我将用两个课时完成本课的教学,第一课时完成教学目标一,第二课时要达到的目标是:学会声母“b”和单韵母“a”的拼读,掌握拼读方法;学会拼读“b p m f”与“a、o、i、u”组成的音节。教学重点是学会拼读;教学难点是能读出带调音节。

二、学情分析 学生刚入学,对新环境的生活感到新鲜好奇,又因为环境的改变与学习方式的变化有些许不适。汉语拼音的学习内容本来有点枯燥,加上孩子年纪小,活泼好动,个性十足,所以,应尽可能的通过各种有趣的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增强教学活动的趣味性,让孩子们在玩中学,乐中学,同时,促进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1、乘坐快乐列车启程,与b p m f打招呼

可爱的孩子们,上节课咱们在拼音王国认识了声母b p m f,这节课,就让我们继续乘坐快乐列车前进吧?准备好了吗?看,这是他们送给咱们的明信片,还记得吗?复习顺口溜。

2、唤醒沉睡的声母大哥,书空记忆。咦,声母大哥去哪了?哦,原来,他们还没起床呢。我们一起去唤醒沉睡的他们吧。小手指,伸出来。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的创设,快乐列车的开动,叫b p m f起床,调动学生眼睛,耳朵等多种感官共同参与课堂,让孩子们在愉悦的氛围中无意识的复习。充满童趣的语言描述,使枯燥的字母富有生命力,也能更好的聚焦学生的注意力、引领孩子书空,能帮助他们更好的记忆,从而减轻学习难度,为第二课时的学习做好充分的铺垫。)

二、学习拼读,领悟方法

1、出示图片,故事讲解,示范拼读,指导方法 ①出示b“和”ɑ"组成的音节。②刚才收到一条信息,原来拼音王国今天有个盛大的舞会,你们想不想参加?声母大哥有点害羞,韵母小弟倒是大大方方的走了过来。他们开始跳起舞来。③师手势示范:声母b,韵母a,他们跳舞b-a-ba。④你想让他们跳个舞吗?那可有法宝的。强调拼读方法: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连猛一碰。

2、学习拼读,自由练习,体会方法 生拍手练习拼读法宝。

3、同桌互拼,互帮互助;火车开动,单个展示

4、全班齐读,分组拼读,男女赛读

5、课间操,小游戏

(设计意图:皮亚杰指出:教育的宗旨不在于把尽可能多的东西教给学生,取得尽可能大的效果,而首先在于教给学生怎样学习,学习发现自己,事实证明,凭借学生的已有经验,让他们自己去尝试,就能让他们体验品尝成功的快乐,同时树立起学好拼音的信心。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学生的脑力活动中,摆在第一位的不是背书,而是让学生本人进行思考,也就是进行生动的创造。拼音教学中,我们应还学生思考的时间,给学生练习的时间,这样的话,他们得到的不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自信心,创造力和拼读能力。在拼音教学的过程中,采取游戏,竞赛,PK等方式进行拼读练习,能让学生始终在兴致盎然中学拼音。)

三、练习拼读,巩固运用

1、指导看图,展开联想

2、戴帽拼读,赋予意义:

bā:图上画着谁?卡片上的数字是几?

bá:一起玩拔萝卜的游戏,在游戏中反复练习读准bá的音。bǎ:想象说:谁在打靶? bà:用bà组词或说句子。

(设计意图:声母、韵母是记录汉语拼音音素的符号,就其本身而言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单靠死记硬背早晚会让学生失去兴趣。所以,在教学中启发学生用声母、韵母说词造句,赋予字母以意义,是帮助学生记住发音的好办法。注重扶放结合。关注学生课堂上拼读能力的提升。当音节有了意义,便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让学生联系实践组词,就激活了已有的知识储备,又拓宽了知识面,使拼音教学与说好普通话相结合。

四、拼读认字,课堂小结

1、指导观察,说话训练(图上有谁,他们在哪里,在干什么)

2、图文结合,随图识字

3、练习说话,作业布置,课堂小结

自本课起,开始认字。让孩子们凭借已掌握的音节读词认字,丰富了拼音教学的内容,较早地发挥拼音帮助识字的功能,有助于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成就感。认字的要求只是认识,不要做过细的字形分析,即能读正确,结合词句知道字的大致意思,整体认记即可,不要求书写。当然,也可以让学生自己说一说是怎么记住汉字的,在哪里见过这个字。其实,本课的三个生字极其常用,学生多读几遍就能够辨认,重点是借助拼音规范读音。如,“妈”应该读第一声,“爸爸、妈妈”第二个字要读轻声。教学中通过看图指导说话,认读三个词,借助音节读准字音,从读词到认字,再到离开音节熟读生字,了解三个人之间的关系,并找寻语言知识点,进行简单的选词说话训练,最后,通过连线进行检测,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设计意图:将学生所学的汉语拼音与已有的生活经验相结合,有助于在头脑中建立起一座抽象的汉语拼音符号与具体事物之间的桥梁,保护孩子刚刚萌发的学习兴趣与自信心,从而更好完成学习汉语拼音的任务。)简单的教学设计,朴素的教育理念,望孩子们在课堂上拥有实实在在的拼读时间和练习机会。

瓶和盖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速读小说,概述小说的能力

2、掌握学习小说通过细节描写塑造人物的方法

3、理解小说人物的人物形象

4、理解小说标题的含意和小说主题

【教学方法】

学生自读,教师指导的合作探讨教学方法。

【教学重点】

1、掌握学习小说通过细节描写塑造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1、理解小说人物的思想情感和主题

2、理解小说标题的含意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把握故事情节,理解小说主题

【教学过程】

一、自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了解小说大体内容(课前布置阅读,但为了发挥课堂最好的效果(营造阅读氛围),让学生再次在课堂阅读)(10分钟)

2、谈论:谈谈小说当中印象最深刻的情节并阐述原因

二、把握故事情节,理解小说主题

(一)把握故事情节——梳理小说的故事情节

1.思考:文章写了哪几个人物?围绕这些人物写了哪几件事?

提示:

人物:“我”、小通讯员、新媳妇

情节:1、通讯员送“我”去前沿包扎所

2、借被子

3、通讯员救人牺牲

4、新媳妇献被子

2.请按照小说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理清全文情节。

(提示:全文以时间为顺序,以“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展开情节。)

通讯员带“我”去包扎所(带路)开端

通讯员随“我”借被子(借被)发展

新媳妇和“我”一起在包扎所救护(救护)再发展

通讯员救人牺牲、新媳妇献出自己的新婚被子(牺牲、献被)高潮、结局

(二)理解小说主题——小说为什么以百合花为题

1.百合花有什么特点?

请学生谈看图片的感受,得出白色“百合花”这种花卉的主要特点:色泽文雅,香气清幽,白净纯洁,即清丽,纯洁,高雅……

(提示:这是个开发的话题,尽管让学生谈,意思在,就要肯定。)

2.百合花被在文中出现几次?它在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提示:物象的具体作用)

明确:3次。

第一次:新媳妇拿出自己唯一的嫁妆百合花被子

第二次:新媳妇把自己那条白百合花的新被子,铺在外面屋檐下的一块门板上

第三次:把白百合被子盖在小通讯员身上

作用总结:

A被子,是情节的一部分,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借被子、献被子)

B被子与人物性格关系。

3.围绕百合花被子,小说讲述哪些情节?从中可以看到了新媳妇怎样的性格?

明确:美丽、纯洁、善良、高尚。

①刚过门才三天,小通讯员就要借她唯一的嫁妆——一个有着百合花图案的被子,她当然有些舍不得,这种情感在情在理。但当听我说借被子是为了打仗为了老百姓之后,“一边听着,一边不断向房屋瞅着……半晌,她转身进去抱被子。”这表现出她善良、淳朴、深明大义。

②到了包扎所,她又主动将被子“铺在外面屋檐下的一块门板上”

这表现她无私、高尚

③当卫生员动手要揭掉通讯员身上的百合花被子时,新媳妇“劈手夺过被子”。

这表现她善良、果断坚毅

小说通过对新媳妇一系列的动作和细节描写,不仅写出了她对通讯员的友善、关切、崇敬、痛惜、悼念、歉疚的态度变化,更展示了新媳妇娴静、淳朴、善良、纯真、高洁。

4.思考:作者为什么以百合花为题?

(1)赞美新媳妇娴静、淳朴、善良、纯真、高洁如百合花一样美丽的人性美和性格美。所以,百合花,正是人物纯真、高洁的优美心灵和品格的象征。

(2)“那条枣红底色上洒满百合花的被子,这象征纯洁感情的花,盖上了这位平常的、拖毛竹的青年人的脸。”百合花象征了军民间纯洁的感情,赞美了普通人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人民对革命英雄的崇敬与热爱。百合花为象征,赞颂人物的人性美、人情美。

(3)“百合花”为题的寓意

百合花,色泽文雅,香气清幽,白净纯洁。本文题目以借代的手法指印有百合花的被子。更重要的是,百合花,作者赋予了它丰富的象征意义:即小通讯员和新媳妇他们都有百合花一样高尚纯洁美好的心灵,军民之间的感情也像百合花一样纯洁高尚美好,战士和战士之间的情感也像百合花一样纯洁高尚美好,一句话,百合花,象征着人性美性格美。

三、布置作业

思考问题:

1.“百合花”仅仅是新媳妇心灵和性格的象征吗

2.和小通讯员和我有关吗?全篇主题是什么?

第二课时

学习内容: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一、探究人物形象及作用

(一)“我”的形象

1、“我”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线索人物。

2、“我”对小通讯员的情感前后是否有变化?文中找出原句为证。

“生起气来”——通讯员一下“把我撂下几丈远”

“发生了兴趣”——总和我保持丈把远的距离

“越加亲热起来”——艰难而有趣的对话

“从心底爱上了这个傻乎乎的同乡”————和“我”一起把被子借来之后

战斗打响,不断有伤员被送到包扎所的时候——我”挂念着通讯员的安危

怀着崇敬的心情怀想他——通讯员身负重伤被送到包扎所时

(二)小通讯员的形象

1.小通讯员是一个怎样一个人呢?小说是如何刻画小通讯员这个人物形象的。

腼腆、淳朴、勇敢、热爱生活、善解人意、天真纯洁,充满朝气

A腼腆、羞涩、局促而又质朴纯洁:带路”情节中他总和“我”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张皇”“数摸”“数摸”这一动词更突出了小通讯员那种忸怩的神态,拘谨局促的心理。看出他的朴实、纯洁;

B“借被”的情节中,更看出通讯员的憨厚朴实,不善言辞;

C一路上的走走停停,等我,给我留两个馒头,看得出他关心同志

D即将发起总攻的时刻,还在枪筒上插上几根树枝和野菊花,表现出其天真纯洁,充满朝气,对生活和自然无比热爱。

他憨厚朴实,拘谨腼腆,比如,“带路”情节中“张皇”“数摸”这两个动词的描写作用。

E从他掩护群众和伤员,看出他舍己救人的高尚品德。表现了他对革命和人民群众的无限忠诚。

通过细节描写、语言描写、肖像描写、心理活动

2.鉴赏小说细节描写的手法。

提问:小说几次写衣服上破洞,有什么作用?

【明确】小说中先后四次写到通讯员衣服上的破洞,对展开故事情节、表现人物性格有着特殊的作用。

第一次:是在“我”和通讯员从新媳妇家借了被子出门时,通讯员由于“接过被子慌慌张张地转身就走。不想他一步还没有走出去,就听见8222;嘶8223;的一声,衣服挂在门钩上,在肩膀出挂下一片布来,口子撕得不小”,结果“那媳妇一面笑着,一面赶忙找针拿线要给他缝上。通讯员却高低不肯,夹了被子就走。”这一细节,一方面写出通讯员的朴实、腼腆、执拗,另一方面写出新媳妇的友善、热情、关切。在情节上为第二次出现作铺垫。

第二次:是当通讯员回部队时,“他已走远了,但还见他肩上撕挂下来的布片在风里一飘一飘的”。这一细节写出了通讯员天真质朴的心理和回部队时乐观的情绪。

第三次:是在通讯员临牺牲前,被安排在屋檐下那块门板上,“他安祥地合着眼,军装的肩头上露着那个大洞,一片布还挂在那里”。这一方面印证了牺牲的就是通讯员,照应上文,铺垫下文,另一方面写出新媳妇和“我”为此而万分痛惜的心情。

第四次:是在作品的倒数第四段,“我过去一摸,果然手都冰冷了。新媳妇却像什么也没看见,什么也没有听到,依然拿着针细细地、密密地缝着破洞。”这一细节不仅照应了上文,更表现了新媳妇把通讯员当作亲人,对他无比崇敬的感情。“细细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是要把这和通过那细密的针脚注入英雄穿的衣服里,使新媳妇的感情得到一次升华。

二、小结

小说撷取了革命战争时期人民斗争生活中的一朵小小的浪花,刻画了有着百合花一样纯洁高尚美好心灵的小通讯员和新媳妇的形象,表现了纯洁深厚的军民之情和战友之情,传达了高尚的人情美和人性美。

资料补充:

文章从三个方面来刻划小通讯员。

第一个方面,他是个英雄,他的牺牲是为了掩护民工。当敌人的手榴弹“在人缝里冒着烟乱转”的时候,他让民工趴下,自己英勇无畏地扑了上去。在一般小说中,这个方面无疑是本质,是重点,是高潮,是要大笔浓墨地正面抒写的。但是,作者却只是让一位民工在事后用几句话交代了过去。这种侧面叙述的方法,透露了作者的匠心。虽然从意识形态上,这是个是重点,用当时的理论话语来说,是人民战士的本质,但是,这不是小说的重点。因为简单地再现战士的英勇无畏,早就成了流行的俗套,光是写这些,并不能表现茹志鹃对英雄个性的发现,在这里没有她的创造和突破。

第二个方面,和在冒烟手榴弹面前的英勇无畏相反,他在异性面前十分地腼腆。按当时的主流意识形态的教条来看,这一切都是现象,不是本质,是不值得过多地花费笔墨的。光是腼腆,在女干部面前腼腆,最多只是显示他幼稚、单纯。茹志鹃的匠心在于把这种在部队内部的、异性面前的腼腆,打入另一种环境:不是在部队内部,而是在部队以外,在群众工作中,和老百姓发生冲突——借不到被子。

第三个方面,作者把新娘子作为战士的一个陪衬,一种反照,是一个“镜像”。新娘子对战士的拒绝,甚至某种意义上和他顶牛,不是说明和他关系的对抗,相反,恰恰正是说明关系融洽。设想如果不融洽,如果是在日本鬼子兵面前,她敢这样放肆吗?敢于争吵正是亲密、不怕得罪的表现。茹志鹃的才气正是把这种争执处理得相当有分寸,面且有特色。这种特色表现为:一方面是在小战士生前拒绝借被子,可是另一方面,在他牺牲以后,就坚决把自己那么宝贵的被子填到棺材中去。被子由于失去了实用价值,显得更加富于深情。这种深情,又由于一个细节的强调而显得分外生动,那就是小战士牺牲后,新娘子还坚持给他缝补衣服上撕破的口子。这在审美价值超越实用价值上,和被子是同样的道理。

为了表现这一点,作家在结构方面确实是匠心独运。在这一点上,茅盾洞察细微地称赞说它“结构上最细致严密,同时也是最富于节奏感的。”(茅盾《谈最近的短篇小说》,《人民文学》1958年6月)“结构上最严密”,这一点很好理解,凡在后面有结果的,前面一定有伏笔,有交代。如:为了表现小战士牺牲后新媳妇坚持为他缝合挂破了衣衫,事先作了交代,不但交代如何挂破,而且在离去之时,还看到他的破布片在肩头一飘一飘的。又如:为了表现对小战士的怀念之情,写“我”无意触摸到身边干硬的“馒头”,事先就特别作了交代,小战士生前如何把馒头放在路边石头上,说是给她开的饭。这就是茅盾所说的:“没有闲笔”,“善于用前呼后应的手法布置作品的细节描写,其效果是通篇一气贯串,首尾灵活。”(同上)这一切,都使小说情节细节各个部分富于有机联系。

瓶和盖教案(篇3)

一、说教材

《三峡之秋》一课是第九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方纪先生用他的亲身感受,向我们介绍了雄奇壮丽的三峡景色。作者按照早晨—中午—下午—夜晚这一时间顺序,抓住不同时间景物的特点,描写流畅,韵律感强烈,琅琅上口,适合学生朗读。学生自读课文,既让学生受到三峡美景的熏陶,培养审美情趣,又让学生在新闻记者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本文是这一单元的自读课文,针对文章特点、单元训练重点和学生实际,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认识本课的生字、理解词语。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来按时间顺序,抓住景物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贪图三峡之秀丽雄奇的美景,产生热爱三峡,热爱祖河山的感情。学习作者按时间顺序,抓住景物进行观察的方法是本课的重点。

二、说教法

为完成本课时教学目标,突破难点,宜将情境教学法贯穿始终,并辅以重点词语突破,图文结合,反复阅读等教学方法完成本课时教学。

三、说方法

通过本单元的教学,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所以本课时可引导学生应用“谈→思→议→读”,即:“初步了解深入体会→评议提高→诵读升华”这一学习方法,学习本课时内容。

四、说程序

(一)创设情境感受美

1、虽然巫溪地处三峡库区,但学生几乎都没有切身体验过三峡的雄奇壮丽。因此,授课时可用1、语言描述激发学习兴趣(长江,养育了炎黄子孙,滋润着华夏儿女的心里。长江三峡,那里群山耸立,雄奇壮丽,就像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

2、听学生介绍搜集的资料;

3、欣赏《三峡风光》等三个步骤,逐步引入本课教学。

(二)凭借情境鉴赏美

在学生进入情境后,可引导学生按以下方法去鉴赏美。

教师把录像定格、让学生说出三责秋天的景物特点,并抓关键词句学文,重视比喻句的学习,抓住词句的形象点现象,体会景物的特点。

具体学习过程:

①出示学习方法的要求:在书上圈圈重点词、划划重点句,注注自己的想法。你知道作者写一天中的哪些影响,它们有哪些特点吗?

②按照谈—思—议—读的方法,全班同学一起学习课文的第一段。(成熟—果实累累—喜悦);

③学生按照上述要求选择最喜欢的部分自学,然后全班交流汇报,出示课件、感情朗读。

时间 特点 词句 朗读

早晨 明丽 露水闪亮—露水消逝 清新明快

中午 热烈 群峰披甲—金鳞巨蟒 热烈欢快

下午 明亮 于是……长江变成小溪 轻柔明快

夜晚 清冽 沉沉欲睡静明亮像…… 温柔惊奇

④谈感想:三峡的孩子爱三峡。孩子们读了《三峡之秋》后一定有很多想法,告诉老师和同学们好吗?出示课件《山峡风光》,配乐《三峡的孩子爱三峡》。

五、板书设计:

早晨→明丽

中午→热烈

下午→明亮

夜晚→清冽

瓶和盖教案(篇4)

说课内容是全日制小学数学课本第十二册"圆的面积".本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长方形面积的基础上,通过直观、演示,把圆分割成若干等份,再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然后由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圆的面积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也是今后进一步学习圆柱体,圆锥体等知识的基础,本节课的教学目的要求是:

1.通过学生操作、观察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正确计算圆的面积。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3.渗透转化数学思想。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观察操作总结圆面积公式。难点是理解公式的推导过程。关健是弄清圆与转化后的近似长方形之间的关系。本课教学,采用直观演示和学生动手操作等方法,充分运用电教媒体辅助教学,由圆转化为近似的长方形,总结出圆的面积公式,并能在实际中加以运用。

课堂教学程序设计

本节课分四个环节来设计教学。

第一个环节:复习导入新课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计算机的屏幕上显示出一个红颜色的圆,请同学看这圆一周的长度叫什么?这个圆所占平面的大小又叫什么?引出课题"圆的面积".

第二个环节:新授

教学中,运用转化的方法,将未知转化为已知,不仅可以化繁为简,化难为易,而且可以勾通知识之间的联系。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新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鉴于此,新授部分我是这样设计的。

(一)公式的推导

1.准备题请同学们回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再想想,三角形、梯形又都是转化成哪一种图形推导出它们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本课就用这种转化的方法来推导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2.推导圆面积公式

第一层次教授转化的方法。让学生看屏幕上的圆,老师把它平均分成8份,先把上面的4等份和下面的4等份分开,再交*地拼在一起,看看,拼成了一个什么图形的近似图形?为什么说是近似的平行四边形呢?让学生继续观察,我们将其中左边的一个等份再平均分成2份,将一小份移到右边拼起来,现在拼成的图形近似什么图形?由圆转化成近似的长方形,什么发生了变化,什么没有变?

第二层次运用转化方法让学生进行操作,再通过演示渗透极限思想。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16等份的圆,利用刚才的方法把它剪开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观察一下,拼成的近似的长方形与屏幕上8等份的比较一下,哪个更接近于长方形,为什么?如果我们把一个圆等分成32份,拼成的长方形会怎样呢?(屏幕上演示)这时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刚才是把一个圆平均分成8份、16份、32份,如果再继续分下去,分的份数更多,拼成的图形你会发现什么?由此可得:把圆等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就越接近于长方形,尽管形状发生了变化,但面积是不变的,也就是说,拼成的长方形的面积等于圆的面积。

第三层次推导公式让学生再注意观察屏幕上显示的由圆转化为长方形的过程,思考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各相当圆的哪一部分?那么,能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吗?归纳得到圆的面积。(公式略)回顾学习过程:将圆平均分成8份,进行拼图,目的是教给学生由圆转化为近似长方形的方法,并初步感知圆的形状变了,但面积并没有变。再让学生亲自动手将圆平均分成16份拼图,使学生进一步感知拼成的图形更接近于长方形。此时,经过学生的空间想象,他们在大脑中已经形成了由圆转化成长方形的图像,这时在计算机上再显示将圆等分32份后拼成的近似于长方形的图像,会使学生在视觉上得到证实,他们的思维结果是正确的:将圆平均分成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接近长方形,但面积始终是不变的。运用计算机显示由圆到近似长方形的图像的变换过程,揭示出数学知识的内在规律的科学美,并充分体现构图美和动态美的特点,它能刺激学生,强化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探求知识奥秘的欲望,有助于解除学生视听疲劳,提高学习效率。计算机的辅助教学促进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达到了预想的教学目的。

3.小结

让学生回忆一下圆的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要求圆的面积,需要知道什么条件?这样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4.阶段性练习

a.看标有半径的圆,求面积。

b.已知半径求面积。(练习时交待运算顺序。)

(二)学习例1要求学生运用公式正确计算,注意书写格式和运算顺序。

第三个环节:巩固练习

对于巩固练习,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设计,意在让学生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正确地掌握公式,并能运用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第一层次的练习是以文字题的形式给出直径求圆的面积。第二层次的练习给出半径和直径求圆的周长和面积。第三层次的练习是在两个圆(一个标有圆心,一个没标圆心)中量出所需条件求圆的面积。然后,对全课进行总结,质疑问难。

第四个环节:布置作业。

(书中题)本节课可采用由计算机设计的三维动画,给学生以生动、形象、直观的认识,富于启发地清晰揭示了知识的内在规律,再加上学生实际动手操作和老师的点拨解说、提问,使教学过程有机组合,充分显示了电化教学的优势,较之其它教学手段和方法更易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瓶和盖教案(篇5)

各位评委老师上午(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XXXX》。我从以下几个部分逐一产开分析:

一、说教材:本节课出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7—9)年级《体育与健康》,第X章第X节。通过本节课学习,提高同学们(力量,柔韧,速度)等身体素质,促使同学了解和掌握关于XXX的技术,进一步增强学生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水平。同时培养学生自信,拼搏的良好的意志和团结协作的集体意识,促进社会适应能力。

二、说学情:教学对象为X年级学生,该阶段学生普遍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接受能力快。但是对于单调而又枯燥的运动项目往往学习兴趣不高,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针对本节课,我采用以游戏方法为主线贯穿。课堂中鼓励同学们勇于创新,敢于想象的意识。

三、说教学目标:新课标下的体育教学要求以“终身体育”和“快乐体育”为指导思想,使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正确的锻炼方法,从而增进健康,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1、知识目标:了解XXX技术的相关知识和动作概念。

2、技能目标:掌握XXX技术,提高XXX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自信,拼搏,坚持的良好品质和团结协作,密切配合的集体意识。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根据新课程标准,人体生理结构特点和学生的具体实际情况,确立本节课教学

重点为:XXX技术中的XXX动作。

难点为:该动作整体协调连贯,一气呵成

五、教法与学法:

教法:为营造一个活泼的课堂气氛,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采用以“游戏法”为主导,并配合以“讲解法”“分组法”“比赛法”等穿插使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学法:学习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同时伴随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及师生评价等来发挥学生的自主创新精神。

六、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3分钟)

1、课堂常规2、引导讲解本节课教学内容

二、准备部分:(7分钟)

1、队列队形练习(“弹钢琴”游戏)[队列队形练习为大纲要求内容,通过练习,集中学生注意力和振奋的精神];

2、“听数报团游戏”[该游戏把单调的跑步与游戏结合,从而活跃课堂气氛。为学生的身体机能进入运动状态做准备]

三、基本部分:(30分钟)

1、老师讲语言导入教学内容,讲解示范XXXXX技术动作

2、学生友情分组,由小组长领导进行模仿练习,给学生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同时增加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老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错误动作。

3、学生进行“小刺猬回家的游戏”(XXXX游戏,简易讲解一下游戏玩法),从而提高学习集积性。

4、创设“小白兔采蘑菇”的游戏”(XXXX游戏,简易讲解一下游戏玩法),使学生在游戏中掌握知识。

四、结束部分:(5分钟)

1、学生之间相互放松。2、课后总结,师生互动

3、收回器材4、师生告别

2024瓶和盖教案


在这里,栏目小编为大家提供了一篇关于“瓶和盖教案”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如果你认为这个想法值得推广,欢迎分享给你的社交圈。教师在给学生上课之前,应该提前准备好教案和课件,需要确保每份课件都要设计得更加完善。教师的专业素养与教案的设计与实施密切相关,两者密不可分。

瓶和盖教案 篇1

成都电教馆下周五下午准备给我录一堂初中教学的课,制成光盘。他们让我在新教材九年级上册选一篇课文,我看了一下目录,便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致女儿的信》,原因很简单,作者是苏霍姆林斯基,而且我和这位“女儿”有交往。

这是一篇自读课文,应该说对我而言教起来不难。难的是写教案,因为我本来不写教案,只写提纲的。注意,不写教案不等于不备课。其实上我今天整整一天都在备这篇课文。我之所以觉得写教案很难,是因为我的可从来都是生成性很强,无法预设许多情况。

但我还是写了一个教案。很可能上的时候与教案根本不一样。关键是看现场学生的情况。到时候我再请铁皮鼓帮我现场实录。

虽然这是初三的课文,但我打算用初二的学生上,因为这封信是写给14岁生日那天的女儿的,现在初二的学生大多也是14岁。

大家帮我提提意见吧!

教学目的

1、让学生初步思考认识“爱情是什么”这个问题。

2、体会用童话表达思想感情的写法。

3、学会前后照应、层层推进的叙述手法。

教学设想

这是一篇自读课文,我打算把整个教学过程的重点放在学生“学”上,尽量使教学过程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阅读程序相吻合;采用师生讨论的形式,研讨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自己感悟和思考。真正把“教”的过程变成“学”的过程。

预习要求

自读课文,准备说说自己的体会,并提出不理解的问题或不同的看法。

教学步骤

一、谈话(要点)

同学们满十四岁了吗?

你们的爸爸妈妈给你们说过什么是“爱情”吗?

你们能否试着回答“什么是爱情”?

除了概念性地下定义,可不可以形象地表述什么是“爱情”?(过渡到课文)

通过预习,你们已经阅读了这篇文章,这篇文章的内容是什么?(复述课文内容)

这我接到上这堂课的任务时,在可供选择的许多课文中,我毫不犹豫地选了这篇!因为二十年前,我第一次读到苏霍姆林斯基的《给女儿的信》时,非常感动。我不止一次地给我的处于青春花季的学生读这些充满父爱的信。开头的几句话我至今还能背诵──‘亲爱的女儿:你提出的问题使我忐忑不安。今天你已经14岁了,已经迈进开始成为一个女人的年龄时期。你问我说:“父亲,什么叫爱情?”我的心经常为这种思想而跳动,就是今天我不再是和一个小孩子交谈了。进入这样一个年龄时期,你将是幸福的。然而只有你是一个明智的人,你才是幸福的。’……”

你们怎样评价这位父亲?

(引出对作者的介绍。)

二、关于苏霍姆林斯基(选自拙著《走进心灵》)

作为饮誉全球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首先是一位充满童心的真诚人道主义者。他的名字是和他创办的帕夫雷什中学联系在一期的。苏霍姆林斯基每天的工作、生活规律总是这样的:五点钟就开始起来写教育日记,一直写到八点钟;然后,他便来到校门,以亲切慈祥的笑容迎接每一位上学的孩子。学校上课期间,在校长办公室里是很难找到苏霍姆林斯基的,不过,在教室里、体育馆里、学校养蜂场或教研组会议上倒是可以见到他。到了下午,放学的时候,他又来到校门口,以深情眷恋的神情目送每一个孩子回家……在帕夫雷什中学,每一个学生都不怕校长;相反,苏霍姆林斯基在哪儿出现,哪儿就会有一群孩子围上来和他说笑。

看着他那精力充沛、仿佛永远年轻的身影,人们很难想像这是一个长期受着伤病折磨的人。苏霍姆林斯基曾以连政治指导员的身份奔赴反法西斯战场,因身负重伤而被抬下战场,两块弹片一直残留在他的胸部。尽管这样,他仍然一刻不停地从事着教育实践与教育科研,因为他实在太爱他的学生了。为了直接与孩子打交道,他放弃教育局长的职位,而甘愿当一名校长和教师──在他担任校长的同时,他一直还担任一个班的班主任和教学工作。他与学生朝夕相处,在教室中给他们上课,在假日里带领他们去郊游,他甚至还曾和学生一起去荒无人烟的小岛探险。他称学校的每一个学生为“我的孩子”。正是由于他几乎整天都泡在孩子当中,所以他对孩子们了如指掌,经他长期观察并跟踪记录起成长历程的学生共有3700多人!

1970年9月3日,还不到52岁的苏霍姆林斯基阴残留在胸部的弹片侵入心脏旁那根主要的血管而去世了。在生命的最后日子里,他仍然怀念他的孩子们,渴望回到学校去,同孩子们在一起,听孩子们的笑声。他虽然过早地离开了这个世界,但他却给后来的教育者留下了40多部专著、600多篇论文、1000多篇小说和童话故事。他的著作被称为“教育百科全书”。

这位伟大而充满童心的教育家,在晚年著作《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的前言中这样深情地写道:“在一所农村学校身不离校地工作32年,这对我来说是无与伦比的幸福。我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孩子们,所以考虑很久之后给这本书题名叫《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我认为,我是有这个权利的。……我生活中什么是最重要的呢?我可以毫不犹豫地说:爱孩子。”

(展示图片。)

三、生研讨

你最深的体会?

你最喜欢的段落或句子?

你不理解的问题?

……

(这一部分是课堂的主体部分和高潮,我无法预想和预设会出现什么情况,或者学生会提出什么问题。但我会重视学生研讨中出现的任何生成性问题,并与学生对话。)

四、教师发言

(这一部分内容实际上是适时穿插在和学生的对话中。)

用形象的故事和人物形象表达抽象的感情和道理。

前后照应和层层推进的写法。

为什么说人是“大地上的上帝”?

故事:巴莱特对勃朗宁的爱。金岳霖对林徽音的精神之恋……

五、总结

请学生起来说各自的收获。

教师:过十天,我将去江苏江阴华士学校参加一个国际研讨会,将再次见到苏霍姆林斯基的女儿苏霍姆林斯卡娅,同学们准备让我带几句话给她吗?

瓶和盖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口语交际,增强学生表达、倾听和乐于与他人交往沟通的能力。

2、学会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3、通过交流,进行习作。

课前准备

师:录有声音的磁带。

生:对动植物或是一种自然现象进行观察,要求用心用情。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这一组,我们学习了《山中访友》《山雨》《草虫的村落》和《索溪峪的野》四篇课文,课文带领我们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领略大自然的风姿,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与大自然互诉心声,交流感受。我们生活在这个有声有色、有情有意的世界中,我们也时时在观察大自然的美景,倾听大自然的各种音响,在观察和倾听的过程中浮想联翩。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说说自己对大自然的独特感受。

二、明确要求,发挥想象

1、自读“口语交际·习作一”各板块的学习提示,整体了解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

说说本次口语交际的主题和内容分别是什么。

2、师生共同确定每一项口语交际的要求和内容。

⑴我是大自然中的一员:

引导学生细致地去就观察到的内容和自己的感受进行交流,要激励学生充分调动平时的生活积累,发挥自己的想象,说出自己独特的感受。

将自己在自然王国中的游历和同学共同分享。

如:观察一棵树,可以引导学生细致地去感受这棵树的特点,感受树的周围以及生活在树上的小鸟、知了等小生命的气息。

⑵走进音响的世界:

教师播放课前录好的各种声音。

你听到了哪些声音,你想到了什么?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进行个人、小组交流。

如:听到滴水声,想象成泉水丁冬丁冬向前奔跑,小朋友们在泉水边欢快嬉戏的场面等等。

⑶丰富多彩的暑假生活:

回忆暑假生活,思考自己在假期生活中有哪些收获?小组交流,可以说说自己做了什么,什么事比较有意义,有什么感想或收获?

请学生个别汇报。

三、全班交流,分享奇趣

1、每一组推荐一名学生进行交流。

2、相互评议,对向全班交流的同学进行补充、提问等,开展对话,说说听后的感受。

瓶和盖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

3、有背诵古诗的兴趣。

重点难点

1、重点:

认字、写字。朗读背诵古诗。

2、难点:

体会古诗蕴含的情感;“篱、疏”的识记,“追、烧”的书写。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识字、小组合作检查、朗读、想象体会、编故事。

教学准备

投影仪、卡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引入

学习《找春天》后,我们发现了春天刚来到时的一些景物,小草从地下钻出来了,稀稀疏疏的。今天我们将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看看同学们对春天能不能有新的发现。

二、自由朗读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圈出不懂的词语,试着自读自悟。

三、小组朗读

1、个别读,正音。

2、个别读,比比谁读得好。

3、小组齐读。

4、组内交流讨论不懂的地方,如:

离离、岁、枯、荣、等词语的理解。

四、小组赛读

五、畅谈发现

1、你对小草在一年中的生长情况有什么新的发现?

2、你有什么要对小草说的吗?

3、小结:

小草虽然毫不起眼,但是它有着多么顽强的生命力呀!

六、比赛背诵

七、指导书写

1、观察字型及结构特点。

2、自主试写“未、店、枯、荣、菜”,评价再写。

3、教师指导书写“追、烧”。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认读词语:

枯木逢春枯树光荣

2、听写:

未来追赶枯树烧火光荣洗菜青菜店门

3、背诵古诗《草》。

4、我们接着来学习另一首描写春天的古诗《宿新市徐公店》。

介绍杨万里。

二、自由朗读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圈出不懂的词语,试着自读自悟。

三、小组朗读

1、个别读:

正音。

2、个别读:

比比谁读得好。

3、小组齐读。

4、组内交流讨论不懂的地方,如:

疏疏、未、走等词语的理解。

四、小组赛读

1、认读生字:

住宿徐徐篱笆稀疏未来

2、赛读古诗:

师读──生读──小组读

五、畅谈发现

1、你对暮春时节的景象有什么新的发现?

2、你对春天又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3、小结:

春光无限好,春天具有无穷的乐趣!

六、比赛背诵

七、指导书写

1、观察字型及结构特点。

2、教师指导书写:

徐宿

3、学生抄写生字。

八、迁移使用

拓展想象读了《宿新市徐公店》,看了插图,我能编个故事。

教师作业布置:

搜集有关春天的古诗。

课后反思

古诗教学重在入情入境赏读,不在解释词句的意思。

第一首古诗首先以问题带学生入境,通过看课件让学生初步感受小草生命力的顽强,再在学生的自读自悟、组内讨论、全班交流中入情。朗读从读通──读懂──读美──背诵体现层次的递进性,特别是背诵这一环节,用口语交际情景表演的方式来进行,学生兴趣浓,课堂气氛活跃,效果显然是一举多得。

绘画是低段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第二则古诗意境优美,画面生动,让学生给诗配画,把古诗教学形象化生动化了。在赏读环节上设计了让学生给课件配乐朗诵,让学生对诗歌的节奏、韵律、快慢、语调、情趣等有了充分的练习,学生喜欢。

瓶和盖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俩、摘”等7个生字。会写“球、玩”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地心引力”这一科学知识,并在实践中理解“引力”一词。

教学重点

通过桃子落地的事,引导学生留心身边的科学,让他们爱科学、学科学。

教学难点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理解“地心引力”一词。

教具、课件磁铁、金属片、地球仪、立体模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生字,正确朗读课文,初步感知“地心引力”的科学常识。

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

1、老师将自己的手贴在黑板上,用粉笔勾勒出手的轮廓。

师:“谁愿意把自己的小手也画在黑板上?”

师指着黑板上的小手问:“这些小手都能做些什么呢?”(生自由回答)

2、今天我们要一起来学习一双特殊的手──(师板书:地球爷爷的手)

“这是一双什么样的手呢?它能做什么呢?我们读了课文就会知道。”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认真读课文,划出生字、新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

2、能够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交流收获。(教师鼓励学生说认识的字、词、句,也可以谈自己的新发现。)

4、教师检查字词情况:利用小组比赛形式。

三、读中生思、读中感悟

1、同学们刚才谈了自己的收获。老师相信,只要再认真读,你就会有不同的发现。老师看看谁又有了新收获?(鼓励学生再次朗读)

2、讨论交流,领会文本。

⑴地球爷爷的手看得见吗?

⑵地球爷爷的手指的是什么?

⑶借助实验,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地心引力”。

3、实践活动:

⑴以小组为单位,小组长领取磁铁、金属片。

⑵小组实验:请你拿着金属片慢慢靠近磁铁,你会发现什么?(通过实验让学生理解“引力”)

4、在课文里,找出“地心引力”的例子。

地球爷爷就是靠“地心引力”来给小兔和小猴摘桃子的。我们地球爷爷的心脏就像这些磁铁一样具有引力,而且它的引力要比磁铁的不知大多少,能吸引住地球上的一切,它的这种引力就叫“地心引力”。现在你们能明白为什么纸飞机不管多轻,最后总是会掉下来了吗?(板书:地心引力)

5、演示“牛顿观察苹果落地,发现万有引力”的动画。

四、拓展与巩固

1、你们还能举出哪些例子说明地球爷爷有“手”──也就是“地心引力”?(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感受,各抒己见,师生共同评议。)

2、展示:我们的地球爷爷,它用那双有着很大很大力气的“手”──“地心引力”,牢牢地抓住了地球上的一切。看──(在地球仪上粘贴高楼、人等立体模型。)大家想想:如果地球爷爷没有“手”了,我们的世界会是什么样?(自由想像说。)

五、作业设计

1、努力把课文读得更好。朗读全文给家人听,说说自己学到的新知识。

2、找找有关地球知识的书刊读一读,并带到学校来和同学交换着读,下节课交流。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指导写字,分角色朗读课文,激发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设计

一、交流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通过咱们帮助小兔、小猴的忙,咱们从中知道了地球爷爷是有手的,它的手就是“地心引力”

1、汇报、交流。

2、小组擂台赛:谁还知道有关地球爷爷的知识。(鼓励学生说说自己了解或感觉到的地心引力。)

二、趣味朗读,深入领会

1、选择一个你最喜欢的角色,自己读一读,注意读出角色的语气。

如:小猴子──欢快、有礼貌、奇怪;

小兔──有礼貌、惊奇;

猴爸爸──慈祥、和蔼;

地球爷爷──稳重、有力。

2、四人小组分角色朗读。

3、全班分角色朗读。

三、写字指导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里的字,数数它们的笔画及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2、教师范写,学生评价。

3、学生描红,教师进行个别辅导。

四、拓展实践

试验:

跳一跳,看自己能跳多高。课件播放宇航员在月球上“跳”的画面,讨论:在月球上为什么宇航员能跳这么高呢?

瓶和盖教案 篇5

《菜园里》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识字二第3课的教学内容。本课是看图归类识字。

设计理念

生活是教学的源泉,也是学生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语文教学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因此,作为学习活动组织者和引导者的教师要充分开发和利用丰富的学习资源,拓展活动领域,架设生活与教材联系的桥梁,引导和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创设学生自主学习的氛围,开放学生识字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提高语文素养。

设计特色

本课通过多媒体演示有关蔬菜的图片,使学生通过看图了解一些蔬菜及有关蔬菜的一些常识,还可以认识一些表示蔬菜名称的汉字,让学生在学文的过程中识字,更能加深对生字的识记,又不至于感到枯燥。

学生分析

学生很喜欢直观的东西,给他们展示各种蔬菜图片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对蔬菜的了解和朗读时正确地运用技巧。

教材重组与加工

对于本节课我将识字和朗读儿歌放在一起,学生能通过朗读更加熟悉生字,还将形声字的教学纳入本节课的教学中,实现了利用教材教教材的教学理念。

教学目标

通过帮助学生认识一些蔬菜的及名称,通过儿歌帮助学生了解有关蔬菜的特点。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激发学生热爱劳动的兴趣。

重点及难点

让学生认识表示蔬菜的名称的汉字,了解有关蔬菜的特点。

教学流程

第一板块:创设生活情境,语境中渗透识字

1、认识蔬菜,语境中识字。

⑴老师这里有许多蔬菜,你们认识吗?(屏显)

⑵在认识蔬菜的过程中相机贴出词卡并认读。

2、知道这些蔬菜长在哪吗?(引出课题并板书课题)

第二板块:构建合作学习的平台,小组中自主识字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⑴些蔬菜要是长在菜园里是什么景象呢?请看大屏幕(课件展示),说说你看后的感受。

⑵想看课文里是怎么写的吗?请把书翻到95页,自己读读课文。(生自由读文,师巡视,了解学情)

⑶在老师巡视的过程中,发现与的学生读的不流利,因为有不认识的字,没关系,初次见面,肯定陌生,多读几遍就认识了。

看,字宝宝出来了。

2、小组合作,自学生字:

⑴下面就请个小组长领学这些生字,小朋友们要想办法,动脑筋记住他们,和字宝宝成为好朋友。

⑵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甚至生字。

3、汇报检查,交流方法。

第三板块:整合知识,精设练习,拓展中识字

1、读出轻声的词。

2、了解形声字的特点。

3、课件出示图,理解“捉迷藏”。

4、指名分别读句子。

5、句子练习

6、开火车认读生字。

第四板块:深化主题,乐中回味

1、朗读课文。

2、指名朗读。

3、生生互评。

4、深化主题。

⑴为什么说菜园一片好风光?

⑵你知道是谁创造出这么美好的景象?

对,因为劳动创造了美好的生活,所以劳动最光荣。最后,让我们在《劳动最光荣》的歌声中结束这节课。相信,听后,你一定会受到启发,有新感受。

5、歌声中结束。

瓶和盖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学习散文诗优美的语言,蕴含着哲理。

2、理解作者对人生、对生活的一种希望和信念。

教学重点、难点

1、课文中的联想与想象。

2、理解作品的主题。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无数人咏叹太阳和月亮,留下了美好的诗篇。作者在特殊的年代里,对着这永恒的星球发出了自己的感叹。

学生自由朗读《月》,提出问题,共同解决。

提问:

月亮在这里带给作者最突出的感觉是什么?你是通过文章的那些描写体会出来的?这里所表现的意境,能使你联想起故事中的那些诗句?

学生讨论、交流。

五、组织学生讲神话故事

如“夸父逐日”、“嫦娥奔月”等神话故事,小组之间进行比赛。

六、小结

《短文两篇》是巴金建国前创作的散文诗。它们发着作者忧郁而热情的青春气息。这两篇短文都表现了作者对人生、对生活的一种希望和信念。

七、布置作业

研讨与练习三。

瓶和盖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卜、又、心、风”4个生字,认识2个笔画和2个偏旁“走”、“几”。

2、正确、流利儿歌朗读。

3、认识一些蔬菜,了解它们的一些特点。

4、通过劳动实践,买菜、种种菜,进一步激发了解蔬菜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识字、写字。

2、难点: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在生活中学语文,培养观察能力。

教学准备

蔬菜;字词卡片;课件。

教学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读准、记忆9种蔬菜。学写本课4个生字。

教学过程

一、谈话交流,导入新课

1、小朋友都跟爸爸妈妈去过菜市场,请大家互相说说,菜市场里有些什么蔬菜呀?

2、这些蔬菜长在哪里呢?

二、走进菜园,学习字词

1、观看录像

想去菜园看看吗?(播放录像)菜园里的蔬菜可真多呀,仔细观察,把你认识的蔬菜名称说出来吧!

2、自主识字

这些蔬菜都有一张名片,上面写着他们的名字,(出示课文中带有拼音的词语)请小朋友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一认名片上的字。

老师将九种蔬菜名称的词卡贴在黑板上,会读的同学当小老师,取一个词带大家读一读。

以开火车的形式检查读音。

引导学生交流识字途径,如,“这个字你还在哪里见到过?”积极倡导生活中识字。

巩固词语:做找朋友的游戏,一个人拿菜,一个人拿词卡。(一人说“我是茄子,”另一人说“我是你的名字茄子”)。

三、指导书写

1、指导书写“卜、又、心、风”。

2、描红后各写两个。

3、展评。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读通儿歌,了解一些蔬菜的特点。

2、创设情境,拓展识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听音出示词语卡片

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九种蔬菜,你现在能让它对号入座吗?

二、朗读儿歌并理解

1、这些词语,放到儿歌中会读吗?

2、合作读、指名读、齐读、男生读前半句、女生读后半句。

3、读了儿歌,你知道了些什么?

4、表演读。

三、创设情境,巩固字词

为学校营养午餐排菜单。

1、我们认识的这些蔬菜还能做成小朋友爱吃的好多菜呢!瞧!(出示菜单:西红柿炒鸡蛋、萝卜烧排骨……)请小朋友先读读,然后选择几道你爱吃的菜,填在菜单上。

2、反馈:把菜单交给食堂,建议食堂采纳。

齐读词语和短文。

3、扩展活动

把自己认识的蔬菜、瓜果的名称制成图文结合的图片,课后交流。

板书设计

豆角细又长

黄瓜绿衣裳

茄子打灯笼

萝卜捉迷藏

辣椒尖尖角

南瓜越老皮越黄

瓶和盖教案 篇8

一、课前自学

1、读一读,尽量记住下列字词的读音、写法和意义:

浸(jìn)

一撮(cuō)灰

一瞬(shùn)间

旸(yáng):日出。

姮(héng)娥:即嫦娥。

皓(hào)月:明亮的月亮。

寂寞(jìmò):孤单冷清

2、朗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二、课堂活动(1课时)

1、积累知识:

⑴无数人咏叹过太阳和月亮,留下了很多美好的诗篇,就你喜欢的写几句。

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作者巴金,原名李晓棠,四川成都人,现当代著名文学家,主要作品有《急流三部曲》,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爱情三部曲》,即《雾》《雨》《电》。(2005年10月17日在编辑这篇课文时,惊闻本文作者巴金逝世。)

2、研习课文:

⑴整体感知:

①听课文录音,然后自由朗读,了解课文大意。

②在《日》中,作者写了_______和_______;在《月》中写了_______。

③让学生讲一讲“飞蛾扑火”、“夸父逐日”、“嫦娥奔月”的故事。

④联系特定的时代背景,理解“光明”“寒冷”的特殊涵义。

光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句段品读:反复朗读课文,挑选3个问题作答。

①在《日》中作者写“日”,却用主要篇幅来赞美飞蛾扑火,这是为什么?

②在《日》中叙述完夸父,飞蛾之后,为什么作者忽然笔锋一转,说起了“为着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

③在《日》中写道:“生命是可爱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联系特定的时代背景,你如何理解作者的这种人生追求?

④在《月》中月亮带给作者的突出感觉是什么?你是通过哪些描写体会出来的?

瓶和盖教案 篇9

布丰(1707-1788),18世纪法国博物学家、作家。少年时期就爱好自然科学,特别是数学。大学法律本科毕业后,又学了两年医学。后游历了法国南方、瑞士和意大利。毕生从事博物学研究,-每天埋头著述,四十年如一比终于写出犯.册的巨著《自然史》。包括地球史、人类史、动物史、鸟类史和矿物史几大部分,综合了无数的事实材料,对自然界作了精确、详细、科学的描述和解释,提出许多有价值的创见。并开了现代地质学的先河,尤其在物种起源方面,指出物种因环境、气候、营养的影响而变异。达尔文称他“是现代以科学眼光对待这个问题伪第一人”。《自然史》的文学价值也很高,其中关于动物活动形态的描绘尤富于艺术性。作者以科学的观察为基础,用形象的语言勾画出各种动物的一幅幅肖像。

1735年,当选为法兰西学院院士。入院时发表的著名演说《论风格》是一篇经典文论,提出。“风格即人”的名言。1777年,法国政府在御花园里给他建立了一座铜像,座上用拉丁文写着:“献给和大自然一样伟大的天才”。①

文艺性说明文,又称科学小品。其特点是长于运甩文艺笔调具体生动地向读者介绍说明对象。它的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性说明,是描写与说明的巧妙有机联合。这种融合与记叙文的描写有明显区别。记叙文运用描写,目的是再现事物形象,把人物与事件刻画得具体生动,从而表现文章的主题;而说明文运用描写,目的是为了进行生动说明,它仅是在说明表现对象过程中,借助某些形象化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对事物的特点作一些形象化描写,从而起到具体说明事物的作用。文艺性说明文不论采用什么样的形象化描写手段,都要以准确性为前提,本文就是一篇说明的准确性与描写的形象性完美结合的范例。②

全文分三部分。

第2自然段,侧重写松鼠的外形特征--漂亮。从面容、眼睛、身体、四肢、尾巴和吃食姿势几个方面来写。分别用了“清秀”(面容)、“闪闪有光”(眼睛)、“矫健”(身体)、“轻快”(四肢)、“敏捷、机警”(分别写动作和精神)等形容词加以描绘。特别在写尾巴时,更加细致生动,先写其形状,把它比作“帽缨”,再写具体功能,能“一直翘到头上”,让整个“身子就躲在尾巴底下歇凉”。写得栩栩如生。最后写吃食的'姿势,“最不像四足兽”,“它们常常直竖着身子坐着,……用前瓜往嘴里送东西吃”。写得活灵活现,扣住了总写中的“讨人喜欢”四字。

第3自然段,侧重写松鼠的性格特征--驯良。从它的活动范围,(住在树上,在树上做窝,摘果实,喝露水;从不在田野里,平原地区活动),活动时间(晴明的夏夜活动),吃的食物(虽也捕捉鸟雀。却不是肉食兽类,常吃的是杏仁、“榛子、榉实和橡粟)等几个方橱介绍。在介绍中,用了一些拟人化的动词,如“追逐”“练跑”“玩耍”等,读来生动亲切。

第4、5自然段,侧重写松鼠的行动特征--乖巧。一从它过水的情景来表现它的智慧;二从“有人稍微在树根上触动一下”时的反应来表现它的机敏、警觉;三从它那锐利的爪子和不高兴时发出的恨恨声来表现它的敏捷和丰富的感情。作者还列举了松鼠搭窝的经过,表现它的聪明、勤快。这一切,都围绕“乖巧”进行说明。

第三部分(第6自然段):介绍了松鼠的生育情况,何时换毛,性喜洁净以及它的用途。是全文旁及的次要部分。

主要介绍松鼠漂亮的外貌,驯良的习性和乖巧的行为,使人感到松鼠确实讨人喜欢。③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看出:从全文看,是先总后分。先总说松鼠的特点是漂亮、驯良、乖巧。然后分说“漂亮”(第鸣2自然段),“驯良”(第3自然段),“乖巧”(第4自然段)。从第2至第5自然段和第6自然段的关系看,是先主后次。第六段为旁及部分,是次要的。从主要部分的每一部分的说明顺序看,则又是由浅入深的。如说明松鼠外形漂亮这部分,先从大家熟知的面容、眼睛、身体等入手说明,最后说到尾巴的特殊功能及进食的样子,则不是大家所熟悉的了。再如说明松鼠乖巧这部分,先说它的机敏、警觉,一般人还容易了解,但说到搭窝的细致情况,则非经过仔细观察则不能了解。就是从说明顺序的先后看,漂亮--驯良--乖巧。也是本着由表面形体说到性格特征,再说到最不容易被人了解的乖巧行为这样一个由浅入深的说明原则的。

最新瓶和盖教案推荐十四篇


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的重要部分,准备教案课件的时刻到来了。做好教案对于教师具有非决定性的作用,怎么样教案课件才算不错呢?我们为您准备的“瓶和盖教案”将让您收获满满,欢迎阅读希望您在这里能找到您所需的信息并收藏!

瓶和盖教案 篇1

1、正确理解寓意。

2、领会作者独具匠心的构思。

3、学会正确对待厄运。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寓言含义;难点是寓言的构思匠心。

课时: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古语有云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人生在世,注定要与困难同行的,甚至要与挫折和灾难打交道。当某一天灾难降临到我们的身上时,我们该怎么办?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寓言故事

当我们遭到突如其来的灾难时,我们忙碌的身子一下子停了下来。灾难打断了我们所习惯的生活,同时也提供了一个机会,迫使我们与外界事物拉开了一个距离,回到了自己。只要我们善于利用这个机会,肯于思考,就会对人生获得一种新的眼光。一个历尽坎坷而仍然热爱人生的人,他胸中一定藏着许多从痛苦中提炼的珍宝。

七、教师总结

根据板书,总结本课。

最后,老师把周国平的这句话送给大家,与你们共勉!(齐读下面的句子)

人生在世,苦难是寻常事,无人能担保自己幸免,区别只在形式。我相信,在苦难中,一个人能够更深地体悟人生的某些真相。

周国平

八、布置作业

1、以苦难就像┅┅为开头,写一段话,表达你对苦难的理解认识,不少于100字。

2、阅读推荐:请用课余时间阅读周国平的下列书籍中的任意一本:

《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成为你自己》、《享受生命》。

九、板书设计

落难的王子

周国平

构思精巧:人物:王子典型性

我真实性

情节:天哪,太可怕了!普遍性

寓意深刻:苦难无法逃避,要坦然面对,勇敢承受。

瓶和盖教案 篇2

《聊斋志异》是中国最著名的文言短篇小说集。共有作品491篇,大部分是故事完整、人物形象鲜明的短篇小说。内容大致可以四种类型。

第一种类型内容是对科举制度的血泪控诉。这些篇章大都凝聚着作者浓厚的感情,与作者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熔铸着作者的自我形象。著名篇章有《叶生》、《司文郎》等。

第二种类型的内容是对真挚爱情的热烈颂歌,这是全书中数量最多,写得也最精彩的部分。名篇有《连城》、《阿宝》、《香玉》、《小谢》等,这些充满幻想的故事,真切地表达了广大青年男女对自由爱情的憧憬和渴望。

《聊斋志异》另一个重要类型,是揭露现实政治的腐败和对贪官污吏的严厉批判。代表作有《促织》、《席方平》等。

第四种类型是一些对世俗民风的劝戒讽刺的篇章。这是《聊斋志异》中题材最广泛,思想倾向最复杂的部分。《张诚》、《镜听》等有一定的代表性。

《聊斋志异》所写虽然多是幽冥幻域之境,鬼狐花妖之事,却曲折地反映了明末清初广阔的现实生活,提出了许多重要的社会问题,表达了作者鲜明的态度。在艺术上,《聊斋志异》创造性地继承了六朝志怪小说和唐传奇的优秀传统,谈狐说鬼,构思奇特,语言简洁,对清代文言小说产生过深刻影响。

聊斋,是蒲松龄书房的名字;志,记;异,奇异的故事。文言短篇小说集。

落拓名场五十秋,不成一事雪盈头。

腐儒也得宾朋贺,归对妻孥梦亦羞。 蒲松龄自己的一首小诗,对他一生的经历与心境作了概括。

第三部分(3-4),故事的发展:

第四部分(5-7),故事的高潮:

第六部分(9),作者的评语:

明朝宣德年间,皇室里盛行斗蟋蟀的游戏,每年都要向民间征收。这东西本来不是陕西出产的。有个华阴县的县官,想巴结上司,把一只蟋蟀献上去,上司试着让它斗了一下,显出了勇敢善斗的才能,上级于是责令他经常供应。县官又把供应的差事派给各乡的里正。于是市上的那些游手好闲的年轻人,捉到好的蟋蟀就用竹笼装着喂养它,抬高它的价格;储存起来,当作珍奇的货物一样等待高价出售。乡里的差役们狡猾刁诈,借这个机会向老百姓摊派费用,每摊派一只蟋蟀,就常常使好几户人家破产。

县里有个叫成名的人,是个念书人,长期未考中秀才。为人拘谨,不善说话,就被刁诈的小吏报到县里,叫他担任里正的差事。他想尽方法还是摆脱不掉(任里正这差事)。不到一年,微薄的家产都受牵累赔光了。正好又碰上征收蟋蟀,成名不敢勒索老百姓,但又没有抵偿的钱,忧愁苦闷,想要寻死。他妻子说:“死有什么益处呢?不如自已去寻找,也许还有万一找到的希望。”成名认为这些话很对。就早出晚归,提着竹筒丝笼,在破墙脚下。荒草丛里,挖石头,掏大洞,各种办法都用尽了,一直没有找到。即使捉到二、三只,也是又弱又小,不合规格。县官定了限期,严厉追逼,成名在十几天中被打了上百板子,两条腿脓血淋漓,连蟋蟀也不能去捉了,在床上翻来复去只想自杀。

这时,村里来了个驼背巫婆,(她)能借鬼神预卜凶吉。成名的妻子准备了礼钱去求神。只见红颜的少女和白发的老婆婆挤满门口。成名的妻子走进巫婆的屋里,只看见暗室拉着帘子,帘外摆着香案。求神的人在香炉上上香,拜了又拜。巫婆在旁边望着空中替他们褥告,嘴唇一张一合,不知在说些什么。大家都肃敬地站着听。一会儿,室内丢一张纸条出来,那上面就写着求神的人心中所想问的事情,没有丝毫差错。成名的妻子把钱放在案上,象前边的人一样烧香跪拜。约一顿饭的工夫,帘子动了,一片纸抛落下来了。拾起一看,并不是字,而是一幅画,当中绘着殿阁,就象寺院一样;(殿阁)后面的山脚下,横着一些奇形怪状的石头,长着一丛丛荆棘,一只青麻头蟋蟀伏在那里;旁边有一只癞哈蟆,就好象要跳起来的样子。她展开看了一阵,不懂什么意思。但是看到上面画着蟋蟀,正跟自己的心事暗合,就把纸片折叠好装起来,回家后交给成名看。

成名反复思索,莫非是指给我捉蟋蟀的地方吗?细看图上面的景物,和村东的大佛阁很想象。于是他就忍痛爬起来,扶着杖,拿着图来到寺庙的后面,(看到)有一座古坟高高隆起。成名沿着古坟向前走,只见一块块石头,好象鱼鳞似的排列着,真象画中的一样。他于是在野草中一面侧耳细听一面慢走,好象在找一根针和一粒小芥菜子似的;然而心力、视力、耳力都用尽了,结果还是一点蟋蟀的踪迹响声都没有。他正用心探索着,突然一只癞哈蟆跳过去了。成名更加惊奇了,急忙去追它,癞蛤蟆(已经)跳入草中。他便跟着蛤蟆的踪迹,分开丛草去寻找,只见一只蟋蟀叭在棘根下面,他急忙扑过去捉它,蟋蟀跳进了石洞。他用细草撩拨,蟋蟀不出来;又用竹筒取水灌进石洞里,蟋蟀才出来,形状极其俊美健壮。他便追赶着抓住了它。仔细一看,只见蟋蟀个儿大,尾巴长,青色的脖项,金黄色的翅膀。成名特别高兴,用笼子装上提回家,全家庆贺,把它看得比价值连城的宝玉还珍贵,装在盆子里并且用蟹肉栗子粉喂它,爱护得周到极了,只等到了期限,拿它送到县里去缴差。

成名有个儿子,年九岁,看到爸爸不在(家),偷偷打开盆子来看。蟋蟀一下子跳出来了,快得来不及捕捉。等抓到手后,(蟋蟀)的腿已掉了,肚子也破了,一会儿就死了。孩子害怕了,就哭着告诉妈妈,妈妈听了,(吓得)面色灰白,大惊说:“祸根,你的死期到了!你爸爸回来,自然会跟你算帐!”孩子哭着跑了。

不多时,成名回来了,听了妻子的话,全身好象盖上冰雪一样。怒气冲冲地去找儿子,儿子无影无踪不知到哪里去了。后来在井里找到他的尸体,于是怒气立刻化为悲痛,呼天喊地,悲痛欲绝。夫妻二人对着墙角流泪哭泣,茅屋里没有炊烟,面对面坐着不说一句话,不再有一点生趣。直到傍晚时,才拿上草席准备把孩子埋葬。夫妻走近一摸,还有一丝微弱的气息。他们高兴地把他放在床上,半夜里孩子又苏醒过来。夫妻二人心里稍稍宽慰一些,但是孩子神气呆呆的,气息微弱,只想睡觉。成名回头看到蟋蟀笼空着,就急得气也吐不出,话也说不上来,也不再把儿子放在心上了,从晚上到天明,连眼睛也没合一下。东方的太阳已经升起来了,他还直挺挺地躺在床上发愁。他忽然听到门外有蟋蟀的叫声,吃惊地起来细看时,那只蟋蟀仿佛还在。他高兴得动手捉它,那蟋蟀一跳就走了,跳得非常快。他用手掌去罩住它,手心空荡荡地好象没有什么东西;手刚举起,却又远远地跳开了。成名急忙追它,转过墙角,又不知它的去向了。他东张西望,四下寻找,才看见蟋蟀趴在墙壁上。成名仔细看它,个儿短小,黑红色,立刻觉得它不象先前那只。成名因它个儿小,看不上。(成名)仍不住地来回寻找,找他所追捕的那只。(这时)墙壁上的那只小蟋蟀,忽然跳到他的衣袖上了。再仔细看它,形状象土狗子,梅花翅膀,方头长腿,觉得好象还不错。高兴地收养了它,准备献给官府,但是心里还很不踏实,怕不合县官的心意,他想先试着让它斗一下,看它怎么样。

村里一个喜欢多事的少年,养着一只蟋蟀,自已给它取名叫“蟹壳青”,(他)每日跟其他少年斗(蟋蟀)没有一次不胜的。他想留着它居为奇货来牟取暴利,便抬高价格,但是也没有人买。(有一天)少年直接上门来找成名,看到成名所养的蟋蟀,只是掩着口笑,接着取出自己的蟋蟀,放进比试蟋蟀的笼子里。成名一看对方那只蟋蟀又长又大,自己越发羞愧,不敢拿自己的小蟋蟀跟少年的“蟹壳青”较量。少年坚持要斗,成名心想养着这样低劣的东西,终究没有什么用处,不如让它斗一斗,换得一笑了事。因而把两个蟋蟀放在一个斗盆里。小蟋蟀趴着不动,呆呆地象个木鸡,少年又大笑。(接着)试着用猪鬃撩拨小蟋蟀的触须,小蟋蟀仍然不动,少年又大笑了。撩拨了它好几次,小蟋蟀突然大怒,直往前冲,于是互相斗起来,腾身举足,彼此相扑,振翅叫唤。一会儿,只见小蟋蟀跳起来,张开尾,竖起须,一口直咬着对方的脖颈。少年大惊,急忙分开,使它们停止扑斗。小蟋蟀抬着头振起翅膀得意地鸣叫着,好象给主人报捷一样。成名大喜,(两人正在观赏)突然来了一只鸡,直向小蟋蟀啄去。成名吓得(站在那里)惊叫起来,幸喜没有啄中,小蟋蟀一跳有一尺多远。鸡又大步地追逼过去,小蟋蟀已被压在鸡爪下了。成名吓得惊慌失措,不知怎么救它,急得直跺脚,脸色都变了。忽然又见鸡伸长脖子扭摆着头,到跟前仔细一看,原来小蟋蟀已蹲在鸡冠上用力叮着不放。成名越发惊喜,捉下放在笼中。

第二天,成名把蟋蟀献给县官,县官见它小,怒斥成名。成名讲述了这只蟋蟀的奇特本领,县官不信。试着和别的蟋蟀搏斗,所有的都被斗败了。又试着和鸡斗,果然和成名所说的一样。于是就奖赏了成名,把蟋蟀献给了巡抚。巡抚特别喜欢,用金笼装着献给皇帝,并且上了奏本,仔细地叙述了它的本领。到了宫里后,凡是全国贡献的蝴蝶、螳螂、油利挞、青丝额及各种稀有的蟋蟀,都与(小蟋蟀)斗过了,没有一只能占它的上风。它每逢听到琴瑟的声音,都能按照节拍跳舞,(大家)越发觉得出奇。皇帝更加喜欢,便下诏赏给巡抚好马和锦缎。巡抚不忘记好处是从哪来的,不久县官也以才能卓越而闻名了。县官一高兴,就免了成名的差役,又嘱咐主考官,让成名中了秀才。过了一年多,成名的儿子精神复原了。他说他变成一只蟋蟀,轻快而善于搏斗。现在才苏醒过来。巡抚也重赏了成名。不到几年,成名就有一百多顷田地,很多高楼大厦,还有成百上千的牛羊;每次出门,身穿轻裘,骑上高头骏马,比官宦人家还阔气。

异史氏说:"皇帝偶尔使用一件东西,未必不是用过它就忘记了;然而下面执行的人却把它作为一成不变的惯例。加上官吏贪婪暴虐,老百姓一年到头赔上妻子卖掉孩子,还是没完没了。所以皇帝的一举一动,都关系着老百姓的性命,不可忽视啊!只有成名这人因为官吏的侵害而贫穷,又因为进贡蟋蟀而致富,穿上名贵的皮衣,坐上豪华的车马,得意扬扬。当他充当里正,受到责打的时候,哪里想到他会有这种境遇呢!老天要用这酬报那些老实忠厚的人,就连抚臣、县官都受到蟋蟀的恩惠了。听说“一人得道成仙,连鸡狗都可以上天。”这话真是一点不假啊!

瓶和盖教案 篇3

一、导入。

1.播放轻音乐《月光》,师有感情地导入:日月经天,江河行地,春风夏雨,秋霜冬雪。多姿多彩的大自然是我们人类好心情的家园。我们非常地幸运,生活在一个群山环抱的小镇里。这里有蓝蓝的天;高高的山;清清的水;还有淳朴的人。今天,我们就跟随作家李汉荣,到大山深处去拜访好朋友。

2.你从《山中访友》这个标题中读到了哪些信息?(2分钟)

地点、事件、作者对朋友的感情情感:“访”(喜爱、赞美、敬佩)

3.通过我们对文章标题的理解,你们认为应怎样来朗读?

轻松、愉悦的

4.大家猜一猜作者到山中去访问一位怎样的朋友?

5.可作者到底去山中拜访了怎样的朋友?请同学们放松,深呼吸,让我们一起快乐出发,走进山林……

二.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了解作者所访之“友”。

2.抓住重点词语,理清思路。

3.展开想象,感受作者的心境,体悟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重点:感知内容,理清思路,反复诵读,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难点:通过丰富的想象,让自然与人说话,人与自然对话,最终让学生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学生爱护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达成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三.生字词

幽径逝川青翠唱和湛蓝赞助玄奥清澈禅心

凝神犬吠德高望重波光明灭返老还童津津乐道

四.生速读

在这些景致“朋友”的名称下做上记号。

五.整体感知

1.作者是带着怎样的心情去拜访朋友的(用书本的话完整的表达)

心里的感觉好清爽(说明作者的心情是非常的轻松、愉悦的,从文题的“访”字可知,他对朋友的感情是喜爱的、赞美的、敬佩的)

2.作者去拜访他的好朋友,有没有带上礼物呢?或者说有没有捎上什么东西送给他的朋友呢?

没有,作者在文中提到,他只身一人,不骑车,不邀游伴,也不带任何的礼物,有的只是满怀的好心情。正所谓“君子之交淡如水”,这种君子之交是心与心的交流,是一种与天地共存的默契,所以作者省去了那些繁文缛节。

3.作者到底去山中拜访了哪些美的朋友?作者是如何称呼这些朋友的。

古桥——老朋友树——知己山泉——姐姐溪流——妹妹白云——大嫂

瀑布——大哥悬崖——爷爷云雀——弟弟石块落叶小花雷阵雨

老柏树蚂蚁——弟弟

4.一开始的时候,我们对作者要拜访的朋友做了种种的猜测,那么我们现在才知道,他要拜访的朋友原来是自然界的景物。说白了,就是在林中观景而已。可作者为什么说成是“山中访友”?而不是“林中观景”?

学法指导:从修辞手法、文章所写内容、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几方面去思考。

“山中访友”,用的是拟人的修辞手法,比“林中观景”形象生动。他把景物当成是朋友,也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同时,作者还需要有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这就是我们在《童趣》这篇文章里面,常提到的:童心看世界,万物皆奇妙。

5.那么作者是怎样和这些朋友交流的?是用语言吗?

不是,是用心去交流,作者已经到了物我交融的境界,是用心在冥想,用心在与大自然的朋友们交谈。

六、合作探究

1.在作者会晤山中的众朋友中,你最喜欢哪位朋友,为什么?四人小组合作交流。

⑴古桥——老朋友——得高望重,因为他在水上站了几百年,把许多人马渡过彼岸,而自己却坚持着,从不改变自己的姿态,让我看到的一种古老而坚韧的灵魂和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对于这样的一位朋友应该怎样对待?尊重和敬佩。

带着尊重、敬佩的语气读一下这段优美的文字

⑵树林(有着怎样的高贵品德)

作者很神往它,后来甚至把自己想象成一株树,脚长出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呼吸地层深处的元气,来给树冠输送养分。写出了树的什么品质:默默无闻的奉献的精神,从树的身上,读到了奉献之美。

作者具体写到了那一种树:老柏树,老柏树做了些什么?因为它很慈祥,待朋友很热情,朋友一来立即撑起大伞,让朋友避雨。多么热情好客的老柏树呀!但雷阵雨时去树下避雨的做法科学吗?看来我们同学的科学知识挺丰富的,以后大家走进大自然时可要注意安全。

⑶山泉——姐姐,像明镜照出人的浑浊,照出自己的缺点。

⑷溪流——妹妹,可爱,有什么特点(溪流妹妹在做什么),吟着一首小诗,说明它很有才气。

⑸白云——好女儿,好护士,有什么特点。护士的职业是照顾病人,白云大嫂的职责是让憔悴的天空,露出湛蓝的笑容。嫂嫂——细心,无微不至的关心。

⑥瀑布——雄浑的男高音,纯粹的歌唱家,说明它很有天赋啊,成为一位艺术家。不拉赞助,不收门票,体现出它不求名,不求利,只献身艺术,淡薄名利。

⑦悬崖——爷爷,悬崖爷爷虽然没有白云大嫂美丽,没有溪流妹妹清澈,但他那种无杂念的心境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他那么的高大,充满着智慧,从他身上我明白了做人要如悬崖一样,永远保持平和的心态。

⑧云雀——弟弟,它美在不搬弄是非,很正直。正直之美,令人称道。

⑨还有石头、花、草,这些都有各自品质和精神,为作为而折服。

2.在我们的眼中,山中的朋友是如此的真、善、美,让人忍不住想要去亲近。请同学们静下心来想一想,你有没有什么心声要向好朋友倾诉呢?

要求:要恰当地运用修辞手法、人称的变化。

古桥爷爷,虽然岁月在无情地流逝着,但是你那永不改变的姿态,让我产生了由衷的敬意。你使天堑变成通途;你给大自然增添了曲线的美;你让人们领略了什么叫坚韧。你真了不起!

白云大嫂,我的好嫂子!你像是一段绝细绝细的白纱巾,装扮着天空,只想着让天空更加湛蓝、美丽,而从不想着自己,我要向你学习。

花儿,我的挚友。我来到你的身边,只要我一闭上眼睛,我真的变成了一株花:我的身体成了花的干,我的手变成了花的叶子,我的笑脸成了盛开的花朵,呼吸成为花的芳香。

雪花妹妹,你是那么的轻盈,那么的洁白无瑕,你是美丽的化身,冬季的天使,你从高空轻轻地飘落下来,跳着美丽的舞蹈,让我感受到了冬的浪漫,我喜欢你。

七.小结

当你怀着一个好心情看这个世界时,你会发现世界原来如此妙不可言,大自然原来如此神奇,令人陶醉。李汉荣先生把自然景物当作自己的朋友,感觉那么美好,那么亲切。孔子曰:“有朋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而我们说:“有朋自山中来,不亦乐乎?有朋自大自然中来,不亦乐乎?”同学们,让我们敞开心扉,走进大自然,去拥抱大自然,广交大自然中的朋友吧!

瓶和盖教案 篇4

一、教材分析

《蒙娜丽莎之约》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本组教材的主题是感受艺术的魅力,即让学生感受音乐、绘画、戏剧等各种艺术形式的美,培养他们热爱艺术的情操,受到美的熏陶。这篇文章文笔洗练,是一篇介绍画作的经典之作。王克难先生用诗意盎然的语言,描述着画作中蒙娜丽莎温婉、优雅、端庄的形象;作者展开丰富的想象,解读着蒙娜丽莎那淡雅而又神秘微笑背后蕴含着的复杂情感。本课的教学要体现高年级略读课文的特点,结合单元训练,抓住重点,让学生自读自悟,在读悟的过程中感受《蒙娜丽莎》的魅力。本课教学重点是对照插图,在蒙娜丽莎的面部表情以及她的坐姿、双手和背景等具体的描写中体会世界名画的魅力,在文章中品味蒙娜丽莎那包含着复杂情感成为千古奇韵的神秘微笑。学习作者展开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朗读直接描写画像的段落,感受画作和文章语言的魅力,不断积累语言。

二、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肖像、悄然、矜持、难以捉摸、脸颊等词语。

2.对照画面,重点理解课文中具体描写画像的部分,通过品读感悟《蒙娜丽莎》的魅力,学习作者按照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方法和展开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

3.朗读课文中直接描写画作的部分,受到美的熏陶,积累语言。

4.结合课文内容和相关资料,介绍画作。

三、教学重难点

对照画面,重点理解课文中具体描写画像的部分,通过品读,感受《蒙娜丽莎》的魅力。学习作者展开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

1.学生按照统一要求预习课文。

2.教师准备:达芬奇及其画作的资料;cia课件、画作。

五、教学时间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检查预习。

1.谈话导入。

2.检查字音(多媒体出示):肖像、悄然、难以捉摸、矜持、脸颊

(1)指名读词语,教师相机正音。

(2)齐读词语。

设计意图:文中虽然没有生字,但对于悄、捉摸,颊这几个字,学生在朗读中容易出现错误,教师有必要强调。肖、矜、等字是渗透性识字,学生只要借助拼音认识即可。

(二)明确任务、感受魅力,感悟写法。

设计意图:对于略读课文而言,教学要整体求略,部分求精,求精的部分必是文章的重点内容。本环节中,重点引导学生交流作者描写画作的部分,也就是文章5、6、7自然段。在体会画作魅力的同时要注意感受作者语言文字的魅力,学习作者介绍画作时的观察顺序和表达方法,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让学生积累语言,内化语言。

1.默读连语接,找出学习要求。

2.出示自学提示,学生按照要求自学。

多媒体出示学习要求:默读课文,想一想,从课文哪些描写中看出这幅世界名画的魅力?标画出相关语句,并写下自己的感受。

设计意图:这是文前连接语中的问题,以此问题为突破口,引导学生整体理解课文,感受画作的魅力。学习时给学生留一定的时间,充分放手让学生自学,形成自己富于个性的理解。

3.全班交流,感受画作的魅力。

预设一:引导学生从参观的人多等语句中感受这幅画的魅力所在。

我们都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前排队,队伍像一条长龙,大家都在静静地等着。

听说美法两国多次交涉,他才暂时离开巴黎的卢浮宫前来纽约。

引导学生理解排着长龙一样的的队伍等语句,说明参观的人多,从侧面衬托出画作的魅力。

预设二:交流第五自然段的相关语句,感受画面的逼真。

(1)抓住关键语句体会画面的栩栩如生。

她的脸颊泛着红光你会怀疑血液真的在里面流动。

(2)读课文第五自然段,注意作者按照什么顺序进行观察。

(由远到近,由整体到局部)

(3)相机指导朗读。

预设三:交流第六自然段介绍画面中人物面部表情的部分,感受画作魅力,感悟写法。

(1)在学生交流的同时,让学生结合插图体会蒙娜丽莎神秘微笑背后蕴含丰富的情感。

那微笑,有时让人觉得舒畅温柔是那样耐人寻味,难以捉摸。

(2)让学生反复品读描写蒙娜丽莎微笑在作者心中感受的句子,感受画作的魅力和语言的魅力。

(3)作者采用什么表达方式把蒙娜丽莎神秘的微笑描述出来的?(展开丰富的想象)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预设四:从第七自然段相关语句中感受画作的魅力。

设计意图:重点指导学生观察蒙娜丽莎的身姿、服饰与她身后的背景。从文章的语句中体会,画面采撷了多种美的元素,集美、智慧、永恒三位为一体,增加了画面的艺术性和神秘感

4.小组交流,全面感受画作的魅力。

(1)四人小组交流:文中还有那些语句表现了画作的魅力?

(2)师小结。

设计意图:文中有许多描写反映了《蒙娜丽莎》这幅画作的魅力,课堂时间有限,无法进行全员交流,设计此环节的目的是给学生更大的交流空间,鼓励上课没有机会交流的同学充分发言,在合作交流中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取得更高的效率。

5.以读代讲,体会作者欣赏画作后的深刻感受。

引读最后一段。

(三)揭示课题,总结写法。

1.作者为什么以《蒙娜丽莎之约》为课题?

2.教师根据板书总结文章表达、观察方法。

(四)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美,积累文中语言。

1.自由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直接描写画作的部分。(课文5、6、7自然段)

2.把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试着背一背。

设计意图:遵循得意、得言、得法的教学理念,教学中抽出时间让学生自由诵读直接描写画作的5、6、7自然段,把课文中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五)创设情景,介绍画作。

1.创设情景,让学生以解说员的身份介绍画作。

师:假如中法两国经过多次交涉,这幅画能在宁夏展出,在我们的上课现场展出,由你来担任画作解说员,把这幅画作介绍给同学和来自全国各地的老师。

2.教师出示画作,学生口头练说。

提示学生介绍的方法可以整体介绍画作,可以介绍画作的部分内容,还可以介绍关于画作的创作背景及相关资料。

3.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略读课文的教学要体现一课一得的教学思想,本堂课的教学把落脚点放在介绍画作上,给学生留有一定的准备时间,让学生把课堂上积累的语言,学到的表达方法观察方法进行运用。

(六)拓展延伸。

多媒体出示达芬奇其它画作。

紧扣本单元感受艺术的魅力这一训练重点,让学生感受绘画艺术魅力,受到艺术的熏陶。

(七)布置作业(三选一)。

1.搜集关于《最后的晚餐》的有关资料,欣赏画作。

2.选择一幅画作进行介绍。

3.搜集、欣赏其他艺术形式,感受艺术魅力,办一期手抄报。

设计意图:作业设计围绕单元训练重点,由易到难,学生可根据不同情况,选择相应作业继续感受艺术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热爱艺术的情操。

七、板书设计

传神侧面、正面

蒙娜丽莎之约神秘想象

生命力远近

整体局部

相关链接:得意得言得法《蒙娜丽莎之约》教学实录及评析

第八届全国青年教师阅读教学比赛宁夏会堂赛区

瓶和盖教案 篇5

1.重点:体会作者刻骨铭心的家园之思,揣摩作者饱含感情,富有哲理的语言

《采薇》中主人公表现了强烈的思乡之情,这种乡愁并不仅仅萦绕在出征在外的战士心中,它也也久久萦绕在了每个游子的心底,凝结成了一个永恒的思乡情结,从古时吟唱到了今日,就连远在异国他乡的韩少功也在心底里深切地呼唤着——我心归去。(板书题目)

1、同学们把这篇文章都预习了,我们来交流一下这篇文章写了什么内容。

2、文章中最打动你的是什么?一句话,一个字,还是一段情?为什么打动你?

问:既然是想家,是否因为在国外不好?作者怎样来描写他在法国的情形?

“一幢雅静的别墅”“大”“环境优美”

“家”——引号的作用是特定称谓。

在法国的居住条件是非常优越的。

2、分析文章第2、3、4段:

问:读2、3、4段,从中找出印象深刻语句进行鉴赏,须注意朗读的节奏,体会作者的感情。

体会重点句子含义:

“这里一切声响都弃你而去”:周围与你有关的声音有哪些?学生自叙。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声响的包围中,每个种声音都为你而来,比如:早上厨房里妈妈“磁拉”煎鸡蛋的声音,是在为你准备早餐;晚上你房门钥匙的转动声,是爸爸来看看是否弄掉了被子;学校的铃声是在督促你学习;街上的汽笛声是在提醒你注意行车安全……

我们每个人都是生活的中心,所有的声音都为你而起。而在这里,在法国,韩少功异常孤独,因为他离开了熟悉的环境,熟悉的人群,熟悉的文化,甚至熟悉的母语,一种巨大的孤独感自然而然就产生了,周围的一切与你没有关系,你无法交流,这种孤独寂寞是可以让人发疯的。“法语法语法语,……无处逃遁”

“对吊灯做第六次或六十次研究”:无聊至极的举动,六次已经让人倍感无聊了,何况是六十次。真的可以让人发疯了。

朗读第二三段,体会作者情感。

(过渡)练习:就连现在流行的出国热在作者的眼里也不屑一提:“我就那么在乎法国的面包和雷诺牌汽车?”请把这个句子改成陈述句,可以添加一两个副词来强调

瓶和盖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 理解《四渡赤水出奇兵》歌词中关键词句的含义及其表达作用。

2、 体会歌词语言的高度概括、用词的准确生动。

3、 欣赏歌词中表现毛泽东用兵如神的军事家的风采。

[教学方法]  朗读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 预习:

1、收集有关长征的资料,特别是关于红军四渡赤水、过雪山草地方面的资料。

2、查字典,识记诗歌中出现的生字、词。

二、导入:

本文选自《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1965年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30周年而作,北京部队战友歌舞团当年首演于北京。全曲由十个乐章组成:①告别②突破封锁线③遵义会议放光辉④四渡赤水出奇兵⑤飞渡大渡河⑥过雪山草地⑦到吴起镇⑧祝捷⑨报喜⑩大会师。这部大型声乐作品,采用领唱、重唱、齐唱、合唱及乐队的表现形成,融汇长征沿途各地民间音乐和工农红军歌曲而加以发避孕药,艺术地再现了红军长征途中若干重大历史事件,构成一部宏伟壮丽的英雄史诗,塑造了中国工农红军的光辉形象,热情讴歌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伟大胜利。

二、 作者及背景:

1、 作者简介:萧华,江西兴国人。1930年参加红军并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第四军的团政委、总政治部青年部长、少共国际师政委。长征中任第一军团组织部长、第二师政委。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是中共第八、十一、十二届中共委员。

2、 背景简介:毛泽东曾说,四渡赤水是他一生中的“得意之笔”。四渡赤水战役,是毛泽东根据情况的变化,指挥中央红军巧妙地穿插于国民党军重兵集团之间,灵活地变换作战方向,调动和迷惑敌人,创造战机,在运动中歼灭了大量国民党军,牢牢地掌握战场的主动权,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这是中国工农红军战争史上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光辉战例。

三、 朗读诗歌,体会情感。

四、 学习《四渡赤水出奇兵》:

1、 歌词内容包括哪两部分?歌词的中心句是哪句?

《四渡赤水出奇兵》是长征组歌中的第四曲。歌词内容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第1-5行),表现红军在横断山脉行军的艰难和亲人送水解渴的军民鱼水深情。

第二部分(第6-17行),表现中央红军四渡赤水,巧妙穿插,同国民党军队进行了一场出色的运动战,赞扬毛主席用兵如神。这一部分分两层。第一层(6--9行),描写红军在几十万国民党军围、追、堵、截下面临的艰难处境。第二层(10-17行),展现红军在赤水河流域巧妙调动敌军最终摆脱其围追堵截而进行的几次重大战斗画面,赞扬毛主席用兵如神。

歌词的中心句是最后一句,“毛主席用兵真如神”一句水到渠成,画龙点睛地盛赞了毛主席用兵如神的军事艺术。

2、 自由讨论,说说你最喜欢的诗句,为什么?

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诗句,交流体会。

如“横断山,路难行,天如火来水似银。”(极写红军转战川黔边境所遇到的严酷的自然环境。)

“亲人送水来解渴,军民鱼水一家人。”(写沿途人民群众对工农红军的支持和拥戴,交代了红军四渡赤水、克敌制胜的群众基础。)

五、 学法指点:

如何判断歌词的中心句?可从中心句与其他句子内容上的联系,中心句在歌词中的具体位置(一般出现在歌词的结尾处,起画龙点睛的`作用),中心句在表达这首歌词的主旨方面的作用,中心句与《长征组歌》主旨的关系等方面考虑。

〖参考〗《四渡赤水出奇兵》描写一系列战事(在路途难行、敌军重兵围困下,红军依靠毛主席的正确指挥,演出了四渡赤水、飞渡乌江、威逼贵阳、佯攻昆明、巧渡金沙江等一幕幕令人惊奇的活剧,彻底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意在突出一个“奇”字,赞扬毛泽东出奇制胜的军事艺术,所以最后一句是中心句。

六、 学生当堂背诵课文。

这首诗描写红军在路途难行、敌军重兵围困下,依靠毛主席的正确指挥,演出了四渡赤水、飞渡乌江、威逼贵阳、佯攻昆明、巧渡金沙江等一幕幕令人惊奇的活剧,彻底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表现了红军战士在艰难环境中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赞扬了毛主席用兵如神的军事艺术。

2、写作特点:

歌词长短相间,适当反复,语言高度概括,巧用动词。还多处运用贴切的比喻。增强了表达效果。

八、布置作业:

背诵课文,学唱《长征组歌》。

[教学目标]

1、 体会歌词使用的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

2、 体会歌词的气势美和音乐美。

3、 背诵课文。

[重点难点]

1、理解歌词中关键词句的含义及其表达作用。

2、体会歌词的音乐美。

[教学方法]  朗读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2、 字词检测:

音:黔 qián  皑皑 ái  毡 zhān   炊chuī   毯tǎn    侵qīn

似  sì  水似银  似乎        重  chóng 重飞渡             扎  zhā 扎营盘

shì 似的                    zhòng 重兵                   zā  包扎

乘 chéng 乘机,乘人之危     行  háng 行情,欺行霸市          jiě  解嘲

shèng 千乘之国               xíng 行囊,行云流水      解  jiè 解送

奇 qí奇怪                                                    xiè 跑马卖解

形: 渴  解渴  渴求  渴望         饥  充饥  饥饿  饥荒     皑  皑皑    袭  袭击

喝  喝水  喝彩               肌  肌肤  肌肉  肌体     铠  铠甲    垄  垄断

奇兵--出乎敌人意料而突然袭击的军队。

弃甲--义同“丢盔弃甲”,形容打了大败仗时的狼狈相。

调虎离山--比喻为了便于乘机行事,想法子引诱有关的人离开原来的地方。

茫茫--没有边际看不清楚。

炊--烧火煮熟食物。

千锤百炼--这里比喻多次的斗争和考验。(千磨万击:多次击打锻炼。)

草毯泥毡--比喻战斗生活艰苦。

扎营盘--即扎营,军队安营驻扎。扎,驻扎。营盘,军营。

高于天--于,比。

二、 学习《过雪山草地》。

〖参考〗《过雪山草地》描写红军(在百困交加的情况下,翻越雪山、穿过草地)的惊世壮举,意在表现红军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所以最后一句是中心句。

2、歌词内容可以分为哪两部分?

第一部分(1-4行),描写红军过雪山草地时遇到的极大困难。

第二部分(5-12行),描写红军战天斗地、以野菜充饥的顽强斗志,表现了红军战士力量的源泉。

三、品味两首诗语言,体会修辞方法的作用。

1、〖参考〗“压”写敌军来势汹汹,“弃”、“丢”写敌人狼狈不堪、望风而逃,前后对比鲜明,反衬我军的神勇;“出、飞渡、临、逼、赶、袭”写红军作战机动灵活,“毛主席用兵真如神”;“走”古义是跑,这里既说明红军徒步长征的艰难,又写出红军运动的快捷;“飞”写出红军再渡乌江天险的神速。

2、两首歌词都恰当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你任选一种举例说明并谈谈其表达作用。

〖参考〗《四渡赤水出奇兵》:

①“横断山,路难行,天如火来水似银。”用比喻、夸张极写红军转战川黔边境所遇到的严酷的自然环境。

②“亲人送水来解渴,军民鱼水一家人。”把军民关系比作鱼水关系,说明红军和人民群众之间相互依存的深厚情谊。

③反复吟唱“横断山,路难行”,强调突出红军行军的艰难。

《过雪山草地》:

①“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用夸张手法突出了红军敢于战胜一切困难的英雄气概。

②“雪山低头迎远客”,(不直接说红军战士把高耸的雪山踩在脚底下,)“低头”、“迎”把雪山拟人化,写出红军不畏艰难、豪迈乐观的气概和征服雪山的喜悦之情。

③“草毯泥毡扎营盘”, “毯”、“毡”用比喻精练生动地展现了过草地时艰难困苦的情景,突出了红军在恶劣环境中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不怕难”的钢铁意志。

④“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 用对偶充分表现了红军饥寒交迫的处境,一个“更”字,一个“越”字,再次突现了红军“不怕难”的精神。

四、讨论:人们说,改革开放是一次新长征,你对这话怎么理解?当前应怎样发扬长征精神呢?各人谈谈自己的看法。

学生交流、明确:说改革开放是一次新长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一是处于历史转折时期,二是气势宏伟壮丽,三是任重道远,四是影响深广。

当前应怎样发扬长征精神,可以从大处着眼,面对强敌时,必须发扬长征精神,审时度势,正确决策,一往无前,也可以联系本地经济文化建设来谈,还可以联系本人实际来谈体会。

五、小结:

《过雪山草地》这首歌描写了红军战士在百困交加的情况下,翻越雪山、穿过草地的惊世壮举,表现了红军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

2、这两首歌词有异曲同工之美,说一说它们在写法上有哪些共同特点?

〖参考〗①都通过中心句直接表达主题;②均由两部分组成,都对红军所遇的困难作了描绘,以此衬托红军将士的高贵品质;③句式都长短交错,整齐中略有变化:都以七言为主,整齐的句式、和谐的韵脚,表现了一种壮阔的场面、宏大的气势,表现了红军从容不迫、英勇无畏的精神和乐观豪迈的情怀;都用整齐集中的三言句描绘红军所处的险恶处境,渲染了一种紧张、激烈或庄严、残酷的气氛,对红军起到了烘托作用。 [不同:《过雪山草地》主要是表现自然环境的恶劣,红军饥寒交迫、生存危机之严重;《四渡赤水出奇兵》中则既表现了自然环境的恶劣,也写了敌军的凶猛攻击。]

3、我们也读了很多有关长征的故事,请你思考一下:故事与歌词在语言表现形式上有什么不同?

〖参考〗故事需有完整情节,以叙事、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叙事生动具体,篇幅长;诗歌语言凝练,重在抒情。

〖参考〗学习革命前辈优良传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培养战胜各种困难的意志品质。

瓶和盖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故事中的道理和感情。

3、知道老奶奶为什么要写“我为你骄傲”,学会承担责任,学会宽容。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知道老奶奶为什么要写“我为你骄傲”,学会承担责任,学会宽容。

教具准备生字词语卡片,课文插图。

导学过程二次备课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你知道“骄傲”是什么意思吗?(学生联系实际说一说)

2、出示插图,交待“我为你骄傲”是图中老奶奶写给小男孩的一句话。(板书课题)

在这句话中,“骄傲”是什么意思呢?老奶奶为什么要对小男孩说“我为你骄傲”呢?只要大家认真地读课文,就一定会弄清楚答案的。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学生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圈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小组内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3、小组内交流: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学习生字,扫清字词障碍。

1、学生拿出自己的生字卡片,自由认读。

2、同桌交流读。

3、小组内交流记忆方法,将记生字的好方法说给同学听。

4、开火车检查生字读音,并组词。

四、练习朗读。

1、教师范读,学生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自由练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3、分自然段检查朗读情况。

4、分组赛读,看谁读得正确流利。

五、书写生字。

1、出示“报、拾、滑、封”等字。

2、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字形特点,教师提示书写时的注意事项。

3、教师范写。

4、学生练写,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姿势。

5、小组内互相欣赏,讲评。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开火车认读词语。

“伙伴、报纸、信封、便条、事情、害怕、轻松、微笑”

2、给“害怕、轻松”造句。

二、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听读课文,欣赏“真情”。

(1)教师配乐朗读课文,学生在优美的乐曲声中感受人格的美。

(2)小组内交流听后的感受。

2、自读课文,感悟“真情”。

自由朗读课文,把受感动的地方多读几遍。

3、品读课文,体验“真情”。

(1)课文中“我”的心理是怎样变化的?找出表现小男孩心理变化的语句,划出“我”心情变化的关键词语。

(板书:很开心——害怕、担心——很不自在——一阵轻松)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①想象扔小石头时开心、有趣的场面,想象当时“我”和小伙伴的神态、动作、语言,抓住重点句“我们看着石头像子弹一样射出,又像流星一样从天而降,觉得很开心,很有趣。”

练习朗读课文。

②“我”为什么会“害怕”?想象当“我们听到玻璃破碎的声音,就像兔子一样飞快地逃走了。”时的心理活动。

③“我”为什么又觉得不自在了?

④“轻松”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我”为什么会轻松了呢?

(2)思考:假如你是课文中的老奶奶,当你看到小男孩写的信和送来的修理窗户的7美元时,你的心情会怎么样?你会怎么做?

(3)讨论:老奶奶为什么要写“我为你骄傲”呢?

(4)续说课文结尾。

当小男孩看到“我为你骄傲”的便条时,是什么心情呢?

三、联系生活,领悟真情。

1、说说读了这个故事,最让你感动的是什么?

2、你想对“小男孩”和“老奶奶”分别说什么?

3、在生活中,你遇到过这样的事吗?说说你当时的感受。

四、写字。

1、出示“玻璃、破碎、继续、骄傲”等词,读字音,认字形。

2、观察教师范写。

3、学生练写。

4、同桌展示,互提建议。

五、布置作业

摘抄课文中让你感动的句子。

计22、我为你骄傲

很开心——害怕、担心——很不自在——一阵轻松

瓶和盖教案 篇8

标 认知目标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掌握本课主要词语:无瑕、峰峦雄伟、奇峰罗列、形态万千、危峰兀立、连绵不断等。认识排比句。注意分号的用法。

能力目标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掌握本课主要词语:无瑕、峰峦雄伟、奇峰罗列、形态万千、危峰兀立、连绵不断等。认识排比句。注意分号的用法。

情感目标 仔细看图和理解课文,使学生了解桂林山水独特的美,引导学生感受祖国锦绣河山的壮美,陶冶爱美的情趣,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措施 1.了解桂林山水独特的美,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

2.进一步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并在观察中展开合理的想象。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体 会 这篇课文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学生背诵课文的兴趣高涨,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积极情趣,指导学生多背诵类似的课文。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祖国的山河非常秀丽,在祖国的大地上有许多名山大川。你们去过哪些名山大川?没去过听说的也可以。(请同学们说)你们听说过我国广西省内有个桂林市吗?有谁知道这里最吸引人的是什么?为什么?的确,桂林山水比我们刚才说的这些名山大川更有一番独特的美,她是世界闻名的游览胜地。这里的山青、水秀、洞奇、石美,那么究竟山有多青、水有多秀、洞有多奇、石有多美?今天,让我们通过《桂林山水》这篇课文的学习,来领略一下桂林风光吧!

(二)观察彩图。

老师来给同学们做导游(出示放大的桂林风景彩图)。让我们一起来游览桂林山水吧!

(2)应该按怎样的顺序观察画面?

(3)按观察顺序说说画面上有哪些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看到这些景物使你产生了哪些联想?有何感受?

(引导学生抓住桂林山水的特点进行观察,注意水的清澈、山的奇特,边观察边想象,使学生的形象思维得到发展。)

(4)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请二三名同学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观察后的感受,教师给予适当的指点。

(三)教师范读课文。

(四)学习课文第1、2段。

1.学习生字、新词。

(2)分析字的结构,记住容易写错的字形。如:“瑕”右旁是“叚”,不是“段”;“筏”下旁是“伐”,不是“代”。

齐读。

请同学说说排比句的作用。

(4)讲分号。

(5)指点烘托的写作方法。

第2段开始,作者先写大海、西湖,再写漓江,这一段主要是写桂林的水美,为什么要写“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波澜壮阔”是雄伟壮丽的美,“水平如镜”是宁静柔和的美,两者都很美。而漓江水更有它独特的美,它的静、清、绿,是其他江湖无法相比的,所以作者说:“从来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

突出了桂林的水甲天下。

(五)齐读第1、2两段。

(一)老师引导学生,仿照学习第2段的学法自学第3段。

1.学生默读课文,看彩图,思考:桂林的山怎么美?(边读课文边用“--”在书上画出不懂的语句。)

2.学生质疑,老师解释。

(引导学生结合观察图画,联系生活积累理解“拔地而起”“奇峰罗列”“形态万千”“各不相连”“危峰兀立”“怪石嶙峋”的意义。)

3.为这段分层,说出每层的意思。

4.画出描写山的特点的句子,反复读,理解句子的意思。

5.小组讨论:

(1)读出描写桂林山的特点的三个排比句。说说对排比句作用的理解。

(2)课文是怎样描写桂林山的“奇”的?

(3)“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鲜丽”,你是怎么理解的?

(4)“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作者为什么要这样描写?

(二)学习最后一段课文。

1.指名学生读最后一段。

2.“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怎样的一种景象?

3.想一想,这段与课文开头第1段有什么关系”?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4.齐读最后一段课文。

(三)再读课文、评议欣赏、领悟意境美。

1.看图,再次听配乐录音,展开对桂林山水无比美好的想象。

2.讨论。

你觉得课文中哪些地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为什么?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指导背诵课文。

[《桂林山水》教案(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瓶和盖教案 篇9

一、教学目标

1.尝试进行文学创作,初步了解文学鉴赏的一般方法,学会做摘录式读书笔记。

2.组建自己的文学兴趣小组,搭建进行文学交流的平台,尝试进行活动的策划、组织和实施,培养学生组织策划的能力。

3.通过查找、阅读、交流、编写、合作等形式,培养自主阅读、主动探求的习惯和互助合作精神,激发学生文学阅读与创作的兴趣。

4.搜集整理学习成果,发挥学生各自的特长,利用文学角、校园网络和刊物展示成果,交流分享文学带给我们的诗意与美。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搭建进行文学交流的平台,建设一个发布成果的园地,尝试进行活动的策划、组织和实施。

教学难点:

拟定自己本次综合性学习的目标,自主阅读、主动探索,互助合作,认真完成自己的任务,交流分享。

三、教学策略

本课主要采用任务驱动式自主合作探究的活动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活动目标由学生根据个人情况自主设计,活动过程由学生组织策划。

2.自主阅读、搜集资料中质疑问难,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加以解决,过程中进行师生、生生和自我评价。

3.任务驱动激发学生文学阅读和创作兴趣,引导鼓励合作探究,交流分享,丰富人生体验,提高审美品位。

四、教学过程

(一)成立文学兴趣小组

1.教师明确本次活动的学习任务:向学生介绍本次综合性学习中需阅读、理解和搜集的资料,活动的目的,学习的程序。

(1)师生共同阅读一部文学作品,包括前言、后记,查找有关作者资料以及本部作品的相关评价。老师要关注同主题、同作家和同时期的相关作品,以及与教材内容的关联。

(2)通过活动,能够结合选材、构思、人物、主题或语言等方面,初步了解文学鉴赏的一般方法,学会做摘录式读书笔记,并且尝试进行剧本、诗歌、对联、评论、仿写、续写等多种样式的文学创作。

(3)学习中由个体自主阅读到分组创作交流,丰富阅读体验,拓展阅读思维。

设计意图明确阅读任务,指导学生围绕语文素养提升制定具体活动目标和计划。

2.有效合理地分组。

分组前,老师可根据所读作品的特点确定相应的组别,也可根据对学生阅读兴趣及问题点的调查了解来确定组别。例如,通过问卷、讨论、聊天及读书摘记情况来确定组别,使分组更加合理,以便交流活动有效地开展。

(1)组别: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每组4~6人。

(2)小组成员的构成:由师生共同参与决定。学生自愿加入感兴趣的小组,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调配。

(3)任务分配:让小组中的每个组员都有自己明确的任务,通过承担互补或互联的任务,使小组成员间形成积极的相互依赖的合作关系。

学生在组长的策划、组织下,分工完成内容梳理、小报或PPT制作及讲解词、歌曲选择及歌词改编、剧本创作编演、总结陈词等系列任务。

3.讨论确定活动主题。

设计意图通过分组,提高学生的兴趣培养,为文学部落的搭建做好准备,以便活动开展中的分工合作、个性展现。

(二)读书写作交流会(示例)

1.活动主题:苦难的微笑──《青铜葵花》读书写作交流会。

2.活动准备:学生用一周时间课外自由阅读曹文轩的《青铜葵花》,自主进行摘记。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自由阅读,通览全书,了解基本内容和人物,初步感知主题。

3.任务分工:小说组、诗歌组、戏剧组结合初读感受,分别确定小组任务,教师参与过程,提出建议,确定各组的任务单。学生确定本次活动的个人目标。

设计意图通过初读感受梳理,师生共同讨论,学生完成活动目标的自主设计,确定小组活动任务。

4.分组活动。

小说组──带领大家按照主题中苦难大美至爱三大方面,分别梳理小说的主要情节内容,并制作导图小报(可结合某个学科的图示特点展示)。结合小报解说,评析人物的某方面特点并提炼主题感悟的一句话观点。如:人生就如弹钢琴,在黑白键间,每一处都能发出最强音。人生并不是完美的,运用加减乘除,大美和至爱从苦难中孕育而出。

诗歌组──摘抄了小说中的歌谣;将优美写景片段改写成诗歌;挑选某首自己喜欢的歌曲,结合主题表现,改编歌词。展示演唱后,并解说歌曲选择的意图和改编点。诗歌组至少展示两首歌曲,小说组和戏剧组可配合演唱并感受评价。如:《天天向上》《我的未来不是梦》。

戏剧组──改编小说中的场景片段,并进行小场景剧目排演。小说组就其改编演出进行评价,从情节改编、人物刻画、语言表现等方面提出建议。诗歌组可配合编写主题歌及选择背景音乐。

设计意图学生根据分组开展相应的阅读写作表演活动,明晰任务,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完成,以个性展示,兴致盎然。

5.展示交流:召开读书交流会,按组进行汇报展示。

在展示中进行评价,指导学生制定本次活动的评价要点。

七年级综合性学习显性能力目标参照表

让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评价的着眼点主要在:

(1)在活动中的合作态度和参与程度。

(2)能否在活动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

(3)能否积极地为解决问题去搜集信息和整理资料。

(4)能否根据占有的课内外材料,形成自己的假设或观点。

(5)语文知识和能力综合运用的表现。

(6)学习成果的展示与交流。

设计意图学生在设计评价表的同时,明确标准,提高活动的有效性。

6.教师小结。

注重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参与度。

注重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合作学习能力的提高。

注重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创新精神的培养(有无创新措施)。

注重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形成长期、相对固定的阅读写作机制。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表现进行总结,强化过程,充分注意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思路和方法。

7.整理学习成果:摘录笔记、创作的作品、聆听讲座的记录、自己的发言提纲、活动计划、评价表、自己创作的诗歌、剧本、人物评论及制作的小报等。

设计意图通过整理,建立活动档案,记录活动情况,逐步提升。另外,在此基础上,班级可创办主题班刊,延续交流活动。

瓶和盖教案 篇10

1、指导学生积累词语并掌握一些积累词语的方法。

2、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习惯及口语交际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

1、学生自读词语。

2、借助工具书,大体弄清每个词语的意思。

3、想一想,这些词语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它们都是关于人们对待学习、工作态度方面的成语。)

1、指名读短文后面的思考题,明确阅读要求。

2、自读短文,一边读一边思考短文后面的思考题。

3、指名朗读短文。

4、学生再次读文,回答课后第一题。

第一题:他先用绳子把水桶系在扁担的两头,再把两个水桶轻轻地放到小桥两边的河水里,然后两只手抓着扁担的中间,推着它,慢慢地走过了桥,鞋子一点儿也没有湿。

5、组织交流、讨论第二题。

提醒学生要认真观察图画,联系上下文进行思考,精心组织语言。

6、读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深思熟虑,多动脑筋方能做好;盲目冲动只会事倍功半。

1、想一想自己遇到过哪些难题,在班级讨论会上提出来。

2、在同学们所说的难题中挑选一两个进行讨论,提出解决的办法。

3、讨论时,可以有不同的见解,最好是一个难题能想出多种解决的方法。

1、从这些难题中选取你最感兴趣的内容,开动脑筋,大胆想象,把想出的办法说给同学听。(注意说清楚遇到的难题是什么,解决的办法是什么,也可说说为什么要采用这种办法。)

2、把你的想法说给学习小组的同学听一听,其他同学注意帮他提意见。

请小组派代表上台说说,其他同学评论。

(1)评语言,要准确、规范。(2)评思路,说话的内容要清楚、通顺、完整。

(3)评仪态,声音要响亮,态度要大方,表情要自然,注意文明礼貌。

六、请你说一说,谁的办法好,并讲出为什么。

七、课堂小结。

生活中,我们会时常碰到这样那样的难题,在这些难题面前,我希望大家都能像今天这样,开动脑筋,发散思维,想出办法,解决难题。

[积累运用 七 教案教学设计]

瓶和盖教案 篇11

教材简析 本课教材通过燕子在春天里飞翔的美景,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激起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目的与 要 求 一、通过燕子在春天里飞翔的美景,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激起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巩固生字,理解本课生词:俊俏、阳春、盛会、生趣、掠、偶尔、荡漾、光彩夺目、百花争艳;体会比喻、拟人在课文中的作用。 三、让学生懂得本课有层次地描写画面的特点;并通过有顺序地看图和描述,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象力。 四、能有表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

教学重点与 难 点 初步掌握正确理解长句子的基本方法,通过学习课文的语言,感受燕子的可爱、春光的明丽和祖国语言的丰美。

教 学 过 程-、启发谈话,引人新课 同学们,当春回大地,万象更新的时候,是谁从遥远的南方飞来,为春光增添了生机?(燕子)谁见过燕子?它是什么样子的?燕子是一种美丽可爱的小鸟,它在田野里、在小河边、在村子里飞翔,打扮着春天。你想进一步了解它吗?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描写燕子的文章。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读音,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把课文读通顺。 2、默读课文(l)标出自然段序号,想想每个自然段讲的是什么?(2)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句。 3、汇报交流自读情况。 (1)抽读生字词卡片,可采用齐读、抢读、开火车读、比赛读等多种方式使学生读熟生字词。 (2)说说每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3)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三、深入探究,质疑解疑 1、细读课文,思考并勾画理解: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描写燕子的,表现了燕子怎样的特点? 2、小组内讨论交流,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记下来,待全班交流时共同解决。 3、全班交流,合作解疑。 (1)议答: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描写燕子的? (课文是从燕子的外形、燕子为春光增添生机、燕子的飞行、燕子的停歇四个方面来描写燕子的。) (2)在议答燕子每个方面的特点时,可让学生谈一谈你最喜欢燕子哪个方面的特点,并说出喜欢的理由,学生提到哪个方面的特点教师就引导学生议答理解相应的段落。 4、汇报交流对第1自然段的理解 (1)“我非常喜欢小燕子的外形,因为它长着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看起来是那么活泼可爱”。 (2)“凑”是什么意思?(几个方面合起来。) (3)教师提供媒体演示,帮助学生体会燕子的外形特点及理解“凑”字的意思:点击电脑课件,通过电视屏幕显示小燕子外形图。(边叙述边演示)“一身乌黑光亮的羽 毛”,(使图中燕子浑身乌黑的羽毛闪动。)“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使翅膀闪动。)“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尾巴闪动。)这几个部分合起来就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一个“凑”字使文章顿显生动,可爱的小燕子的形象便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4)指导感情朗读:谁能把小燕子活泼可爱的样子读出来? (5)背诵第1自然段。 5探究第2自然段 (1)默读思考:课文抓住了哪些景物特征来表现春天的?边读边勾画有关词语。 (2)理解“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光彩夺目”“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机”。 (3)在学生议答中,教师完成如下板书: 教师边板书边帮助学生理解本段内容,板书的形状犹如一朵鲜花,体现一种美感,有助于学生体会到春景的美,并利用板书展示的形象帮助学生理解“赶集”和“聚拢”这两个词。 (4)指导感情朗读。 6、探究第3自然段 (1)自由读,思考这段是从哪个方面来描写燕子的?(飞行),燕子飞行时有什么特点? 着重理解“掠”、“沾”这两个动词。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可让学生将课本翻开,将其想像成燕子的一对翅膀,将桌面想像成湖面,模拟燕子飞行。学生根据课文中的描述和插图,唤起头脑中有关鸟儿飞行的记忆表象,仔细揣摩,互相纠正。正确的做法应是:轻轻扇两下“双翼”,然后展开,快速均匀地向前滑行,再将书的一端点一下桌面。这样学生就深刻地理解了“掠”字的含义。 (2)思考: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观察和描写燕子飞行的?(上→下) (3)指导感情朗读 7、探究第4自然段 (1)自由读,边读边画出你最喜欢的词、句子。 (2)交流,重点赏析“几痕”、“五线谱”等词。 (1)辨析“几痕”和“几根”。 (2)教师在黑板上画两组线,帮助学生理解。 (“几痕”写出了电线很高很远,看上去淡淡的,隐隐约约的。) 体会为什么说“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 教师在两组线上再分别添上几笔:(教师利用板画进行巧妙的点拨。)

(3)理解“春天的赞歌”,课文最后一句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赞美春天充满生机,表达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五、总结全文,渗透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教育 1、学了本课,你有何感受? (爱护鸟--人类的朋友,保护大自然……)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第二课时⒈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燕子》这篇课文,这是一篇散文,课文描写了燕子的外形和它在烂漫无比的春天从南方赶来,在天空中、湖面上飞行,在电线上休息的情景。燕子活泼可爱的外形特点、轻快灵活的飞行姿态、文静优雅的休息场面给美丽的春天增添了无数的生机。今天,我们要再次步入春天,在进一步认识春天,了解春天万物生活的基础上歌颂春天。 ⒉深入了解春天各种动物的生活 ⑴课前,同学们收集了许多关于春天各种动物生活的资料,阅读了《谈谈春天动物的活动》丛书,那你们知道“春天哪些动物最可爱,最能给春天增添生机呢?”(鼓励学生大胆地说,以研究此类动物的“著名专家”身份向大家作“学术报告”。) ⑵播放春天各种动物活动的录像,再次了解各种动物的生活。 ⒊赞美春天 ⑴同学们,春天各种小动物开心地觅食,尽情地嬉戏,它们在美好的春光里自由地生活,春天可真好!春天真是美好的季节,让我们赶快出发,投入春天的怀抱。(播放有关春天花草树木等各种景色的录像) ⑵作者用笔描绘、赞美了美丽的春天,学了《燕子》这篇课文,看了刚才的录像,同学们,你们想用什么方式来赞美春天呢?(学生自由地发表意见) ⑶刚才,大家发表了不少意见,有的同学愿意写一段描写春天的话或一首小诗,有的同学愿意画一幅赞美春天的画,有的同学愿意挥毫泼墨写一份赞美春天的书法作品。⑷接下来就请同学们用不同的方式来赞美春天,你可以单独准备,也可以集体合作,两个人、三个人都可以,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组合,给大家10分钟的时间作准备。 ⑸学生以不同的形式赞美春天。 ①演唱歌曲《春天在哪里》; ③展示书法作品“春天,你是一幅精美的图画”; ④学生朗诵自己创作的小诗《春天的赞歌》; ⑤学生绘画春天美景的图画展览,并配上解说词。 ⒋还春天一片绿色 ⑴同学们,春天是美好的,但善于观察、研究的同学一定发现如今的春天同往日的春天有不少不同之处了?(请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⑵是的,现在春天里动物的种类少了,清澈见底的河水不见了,大地的绿装也没有昔日的翠绿了,同学们,你们可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呢?(指名回答) ⑶同学们,破坏生态环境就等于破坏人类自己的家园,长此以往,留给人类不再会有生机勃勃的春天,留给人类的只能是一片荒漠。作为新世纪的我们,能熟视无堵吗?同学们,你们说该怎么办?(学生讨论) ⑷大家讨论的真热烈,告诉大家,咱班有的同学已经行动起来了? ⑸同学们,保护环境是我们全人类的事,作为我们还要向我们身边的人呼吁,让他们和我们一起投入到植树造林之中去,所以,我希望大家能向身边的同学倡议,请大家写一份环保倡议书。(学生读倡议书)最后让我们高歌一曲《我爱地球妈妈》,用歌声祝愿春天更美好!(放歌曲《我爱地球妈妈》在歌声中宣布活动结束)

[燕子(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瓶和盖教案 篇12

纪念白求恩(语文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明确白求恩精神的具体内涵及每一段的中心句。

2、理解事实论据的概述和正反对比的作用。

能力目标

1、学习议论文语言的准确、生动、鲜明、概括的特点。

2、领会叙和议的关系,分论点和中心论点的关系。

情感目标

如何学习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事实论据的概述和正反对比的作用

教学难点

学习议论文语言的准确、生动、鲜明、概括的特点

教学用具

教学程序

一、导入:

白求恩是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他的死使人们无比悲痛,山石草木也为之流泪。这说明白求恩同志事迹感人,品德高尚,精神伟大,那么白求恩的感人之处表现在哪些方面呢?请读毛泽东同志为悼念白求恩的不幸逝世而写的纪念文章《纪念白求恩》

(大声自由朗读,找出各段的中心句)

二、根据中心句归纳各段要点:

(1)赞扬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精神

(2)赞扬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3)赞扬白求恩同志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

(4)号召全党学习白求恩同志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三、分析课文:

第1段

①夹叙夹议是本文写作上一个重要特点,那么这一段哪里是叙,哪里是议呢?(见书)

②叙的是什么?(白求恩--50多岁,不远万里,以身殉职。他是加拿大,共产党员,帮助,中国,抗日战争。)

③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国际主义精神)

④议的是什么?

(中国共产党员、联合、日英、美、德、意以及一切)

⑤为什么要先叙后议?交代白求恩来华帮助中国抗日的经过,使下文的论述有坚实的依据,增强说理的效果。

第一段板书:〉

⑦“一个外国人……当作自己的事业”,扣住了国际主义的原则作简述,课文接着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使论述的语言也富有激情?(设问)

⑧什么是国际主义?(见书)

⑨“我们要和一切……联合起来,要和日本的,英国……联合起来”一句简短一句详尽,长短结合,有何作用?(表达活泼而又严密)

⑩这一段最后一句“……”使是非更加分明。

本段先叙后议,由表及里;联系我党,由此及彼,突出国际主义战士的特点,把国际主义放在首位议论。

第2段

①给这一段分层(3层,见书)

②每一层中哪是叙,哪是议?(见书)

③第一层(1--2)以高度概括的语言、树立榜样。

④第二层(3---7)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既突出了白求恩的高尚,又阐明了学习他的必要(对比),以什么和什么对比?(a.以白求恩“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与“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相对比。b.白求恩“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与不少的人“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相对比。)一正一反分外鲜明。

⑤“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共产党员。”叙述之后又以一句话议论,看出党性的严格,批语的严肃,表达的严密。

⑥第三层(8---10)兼用口语与文言句式,生动而又简炼,我们看对他的称呼“白求恩”,“白求恩医生”“白求恩同志”有何讲究?

(转述前线回来人说的话,直称“白求恩”。就从事医疗工作而言,用人们的通称“白求恩医生”。从作为共产党员来说称“白求恩同志”)

第3段:

①第1句是从哪两方面概述的?这一段叙述和议论?

(钻研精神、医术水平)

②这一段又用了什么修辞了方法批评了那一班见异思迁、鄙薄技术工作的人?(对比)

板书:

各段要点:

(1)赞扬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精神

(2)赞扬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3)赞扬白求恩同志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

(4)号召全党学习白求恩同志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这”代(国际主义精神)

第一层(1--2)以高度概括的语言、树立榜样。

第二层(3---7)既突出了白求恩的高尚,又阐明了学习他的必要(对比)

第三层(8---10)

钻研精神、医术水平

第二课时

(提问)记叙文的叙和议论文的叙有何区别?

明确:议论文的叙是为议论服务的,叙是议的基础,议在叙的基础上展开。

第4段:

①找出文中的叙和议。(见书)

②叙了什么?(自己同白求恩的交往)

③按什么顺序交往?(时间顺序)先会面后通信,语言朴实感情真挚。“只见过一次面”的“只”表达了一种遗憾的心情。

④“后来他给我来过许多信”说的是什么?

(白求恩对中共及其领袖的热爱、忠诚、爱戴、敬仰。)

⑤“可是因为忙……收到没有”写了毛泽东什么样的心情?

(欠疚和疼惜之情)

⑥“对于他的死,我是很悲痛的”语气沉重,表达了一种怎样的心情?(沉痛哀悼)

纪念白求恩的最好行动无过于学习白求恩的精神。上文已具体阐述了白求恩精神,结束全文时又紧扣中心,再次号召全党同志学习白求恩的共产主义精神,着重阐明这种学习的意义。

从我的心情扩大到大家的心情,语流十分顺当。第二段说过“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无不为之感动”都从范围来说影响之广,现在说“他的精神感人之深”从一个新角度再次推崇白求恩精神之伟大。

⑦白求恩精神的核心是什么?(毫无自私自利之心)这是对上文三个方面的总结

⑧接着近一步阐明学习的意义,同时也是对白求恩同志高风亮节的崇高评价。先概括说一句“从这点出发……有利人民的。”

⑨结果就此结束,那么意味就显得枯瘠,语气显得窘迫,收束就显得无力了。作者充分发挥“大有利于人民”这个意思,具体精微的分析阐述为五个方面,哪五个方面?(见书)

用五个短语组成一组排比,议论得热情洋溢,意味非常丰美,语气非常流畅,收束非常有力。

⑩“高尚”“纯粹”“有道德”“脱离人低级趣味”“有益于人民”指?

人格  品质  修养   志趣  人生意义

言之有序,立体感强,五个短语由短而稍长,气势越发磅礴,内容五彩缤纷,有如赞美诗一般。

11这是对共产主义,对白求恩同志的赞美,这五点归结为?

“有益于人民”,与前面哪一句呼应?(“大有利于人民”)

板书:记叙文的叙和议论文的叙有何区别?

叙:(自己同白求恩的交往)

(时间顺序)先会面后通信,语言朴实感情真挚。

“只”表达了一种遗憾的心情。

说的是:白求恩对中共及其领袖的热爱、忠诚、爱戴、敬仰。)

心情:(欠疚和疼惜之情)

范围和广度:

白求恩精神的核心是:(毫无自私自利之心)

“高尚”“纯粹”“有道德”“脱离人低级趣味”“有益于人民”指?

人格  品质  修养   志趣  人生意义

板书设计

板书:

各段要点:

(1)赞扬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精神

(2)赞扬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3)赞扬白求恩同志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

(4)号召全党学习白求恩同志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瓶和盖教案 篇13

学习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以及其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激发关爱他人,帮助他人的情感.

3.在阅读中感受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进行细致描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在感情的阅读中感受卡罗纳的不幸,了解大家对卡罗纳是怎么做的,并交流各自的阅读体会和感受.

2.通过字面想象人物的内心活动,体会人物感情.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

一、故事导入,激发情感

意大利一个读小学3年级的孩子,在他母亲生日那天,献给了母亲一封长达八页纸的信,来深深表达自己对母亲的热爱,信的四周还画上了漂亮的花边.可是半年后,无限疼爱自己的母亲竟然生病去世,从此他失去了世界上最最珍贵的母爱,他是谁呢(师手指黑板上的板书),生齐说:卡罗纳.

二、检查预习

1、出示生字词,认读。

2、理解词语意思。

3、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文主要讲了卡罗纳失去母亲后很痛苦,老师同学们是怎么关心他,安慰他的.)

三、走进内心,感受痛苦

1、失去母爱的卡罗纳来到了学校,他的心情会怎样呢?请你拿笔边读边用“——”画出描写卡罗纳的句子。

2、指名读自己画的句子,直到补充完整。

3、同学们读书非常认真,一下子就找出来了,那么读了这些句子,你仿佛看见一个怎样的卡罗纳?(可怜、伤心、难过、憔悴、痛苦、脆弱、孤独……)

4、师生共读描写卡罗纳的句子。

师:母亲去世了卡罗纳他——生接读面容灰白……

师:卡罗纳走进教室——生接读,突然放声大哭……

师:卡罗纳翻开书——生接读当他看到一幅母亲拉着儿子的手的插图……

师:当卡罗纳看见我扑向母亲的怀抱时——生接读仔细端详着我……

四、身临其境,感受幸福

1、卡罗纳是不幸的,因为他失去了母亲的爱,但我要说他又是幸运的,为什么?(师板书:老师,同学,我,我母亲)

2.面对遭遇到不幸的卡罗纳,大家是怎么关心他的,用“~~~”画出句子.(学习方法是:先用“——”划出相关句子,再读一读,然后再想一想,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中去体会体会,最后把你的体会或感想写在这些句子的旁边.)(板书:划读想写并在想的右边横着板书:语言,动作,神态)

3、学生汇报交流自学情况.

(1)昨天上午,我们刚走进教室,老师就对大家说:“卡罗纳的母亲去世了,这个可怜的孩子遭到了巨大的不幸。他明天要来上课,孩子们,你们要庄重严肃,热情地对待他。任何人都不许跟他开玩笑,不许在他面前放声大笑!”

a.想一想,老师当时会怀着怎样的心情说这些话呢?

b.如果不庄重严肃,热情地对待他,如果跟他开玩笑,在他面前放声大笑,那会怎么样呢?

c.指导朗读。

(2)放学的时候,大家围在他身边,谁都没有说话,只用关切的目光默默地看着他。

a.如果你就是卡罗纳的同学,你就站在这些孩子中,你会用这目光对卡罗纳说什么?

b.让我们带着对卡罗纳无尽的关心和祝福再来读读这句话。

(3)我本想跟他说几句话,但不知说什么才好,就把一只手放在他的肩膀上,脸贴在他的耳朵上,对他说:“卡罗纳,别哭了。”

a.找出两个动作词。(贴、放)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b.这一“放”一“贴”,一句“卡罗纳别哭了”,让卡罗纳深切感受到同学对他的关爱。

c.指导朗读。

(4)母亲把我推开了,她目不转睛地望着卡罗纳.

a.母亲为什么要推开我?(她怕勾起卡罗纳的回忆而更加伤心.)

b.我明白母亲的用意吗?哪个词或哪个句子告诉你的?(课文最后一句话)

五、拓展延伸

1、是啊,卡罗纳失去了母亲,是那么的悲痛,幸运的是他的身边有那么多关心他爱护他的人,一句话,一个动作,甚至是一个眼神,都写满了大家对卡罗纳真挚的爱。这一切都深深的印在卡罗纳的心里。晚上他回到家,想起今天在学校里的一幕幕,他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他提起笔,写下了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如果你就是卡罗纳,你会怎么写呢?

2、大家的这份爱会使卡罗纳忘却伤痛,会让他鼓起勇气面对生活,成为生活的强者。

3.从大家的言行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3、知道这个感人的故事出自何处吗?(《爱的教育》)阅读资料袋

六、作业布置

1、阅读《爱的教育》,在自己感动的地方做批注。

2、与父母交流阅读感受,讨论其中的人物。

伤心老师

难过爱我

悲痛同学

可怜我母亲

瓶和盖教案 篇14

教学目的:

1、理解作者的创作构思:借前朝“治世”时的殃民故事,加以浪漫主义的幻想、虚构,来揭露“康熙盛世”的黑暗现实。

2、掌握本文情节曲折离奇,波澜起伏,跌宕有姿的特点。

3、学习本文人物心理描写细腻传神,不但切合人物的处境符合情节发展逻辑,而且用语极有分寸的写法。

4、掌握本课的重点的文言实词、虚词,注意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现象,学习文言句子的正确意译。

2、掌握本文的情节特点。

3、理解故事喜剧结尾的意义。

教学要点:

简介作者及作品,通读课文,解决词句疑难,理清文章结构。

画鬼画狐高人一筹,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二、作者与作品: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又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清代杰出文学家,山东省淄川县(现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

自幼聪慧好学,19岁应童子试,以县、府、道三考皆第一而闻名籍里,补博士弟子员。但后来却屡试不第,直至71岁时才成岁贡生。为生活所迫,他除了应同邑人宝应县知县孙蕙之请,为其做幕宾数年之外,主要是在本县西铺村毕际友家做塾师,舌耕笔耘,几近40年,直至71岁时方撤帐归家。1715(清康熙五十四年)正月病逝。

他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然坎坷的遭遇和长期艰辛的生活,使他加深了对当时政治的黑暗、科举制度的腐朽以及社会弊端的认识和了解,为文学创作奠定了基础。《聊斋志异》创作大约始于作者二十一岁时,四十岁左右成书,后又经不断修订,增补前后达三十年之久。为了写好这部书,作者广集素材,精心整理,反复加工,毕其一生精力完成了《聊斋志异》的创作,共8卷、491篇,约40余万字。正式刊行于清乾隆三十一年(公元1766年),距作者去世已五十多年。后多家竞相翻印,国内外各种版本达30余种,著名版本有青柯亭本、铸雪斋本等,近20个国家有译本出版。全国《聊斋》出版物有100多种,以《聊斋》故事为内容编写的戏剧、电影、电视剧达160多出(部)。

《聊斋志异》的内容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有涉及政治统治的,如《促织》、《梦狼》、《窦氏》;有反映科举制度的,如《司文郎》、《考弊司》、《于去恶》、《王子安》;有表现男女情爱的,如《连城》、《阿宝》、《青梅》;有概括生活经验,带有寓言性质的,如《画皮》、《峻山道士》、《狼》;有反映司法弊端的,如《席方平》、《胭脂》等。作者将笔触涉入杳冥荒诞之域,借神狐鬼怪直抒胸臆,把现实中的矛盾移到幻想领域里,从而酣畅淋漓,游刃有余。正如该书自序所说:“集腋成裘,忘续明之录,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寄托如此,亦是悲矣。”

《聊斋志异》内容丰富多彩,形象栩栩如生,故事新奇,结构巧妙,千姿百态。作者将古代小说中“志怪”“传奇”和“人情”的精华特色揉为一体,艺术造诣在历代文言小说之上,是17世纪后半期,话本、拟话本小说已过花红时节结出的硕果,也是我国微型小说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中的分水岭。(板书:我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中成就最高的作品集)

《促织》是《聊斋》中的名篇,作者通过写成名一家被官府逼迫交纳蟋蟀以致倾家荡产,但又终于致富的故事,深刻揭露了封建徭役的残酷,辛辣讽刺“一人飞升,仙及鸡犬”的丑剧,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活动设计1】初读课文(初读要求:对照注释逐段通读课文,画出不懂的词语句子)。

【活动设计2】解释疑难词语句子。

第一段:

①岁征民间:“岁”,名词作状语,表时间,有每年的意思。省略了介词“于”和动词宾语“之”--“岁征(之于)民间”。

④试使斗而才:承前省略“使的”宾语“之--促织”和“才”的主语“其--促织”。

⑤因责常供:“因”,连词,于是。与现代汉语“因为”意义不同。

⑥令以责之里正:蒙后省略介词宾语“之--促织”,“令以(之)责之里正”

⑦笼养之:“笼”,名词作状语,表示凭借的工具,可译为“用笼子养”。

⑧辄倾数家之产:“辄”副词,“就”,表承接。“倾”,“使……用尽”,使动用法。

第二段:

①邑有成名者:“邑”,古代称国为邑;京城也称邑;泛指一般城市;旧时县的别称。

②累尽,课文注释“受累而赔尽”。按:累,音(lèi),这里作亏损讲,就是“赔”的意思,“累尽”应作“赔光”讲。

⑤冀有万一之得:“冀”,希望。“也许还有万一找到的希望”。

⑥成然之:“然”,是;然之,“以之为然”的省略;成名(认为)对。

⑦败堵:“败”,倒塌,破旧;“堵”,墙壁;倒塌、破旧的墙壁。

⑧探古发穴,靡计不施:“发”,这里是“挖”的意思;“靡”, 无、没有。

⑨迄无济:“迄”,毕竟,终究;“济”,成功。意译为“一直没有找到”。

第三段:

①成妻具资诣问:“具”, 备办,这里是“准备”的意思;“诣”,前往,去到。

③再拜:“再”,第二次,这里是“拜了又拜”的意思。

⑦展玩不可晓:“展”,展转,翻来复去;“玩”,玩味,细细地体会;翻来覆去的细看,却不明(是什么意思)。。

第四段:

①得无教我猎虫所耶:“得无……耶”,固定句式,表推测,可译为“莫非……吗?“所”,名词,处所。

②乃强起扶杖:“乃”,连词,“于是”;“强”,勉强;“杖”,名词,“拐杖”,前面“杖至百”的“杖”,“杖责”的意思。

④俨然类画:“俨然”,宛然,好像真的一样;;真象画中的一样。

⑦冥搜未已:“未”,表示否定,不,没有;“已”,停止;他正用心探索着。

(  )遽扑之,(  )入(  )石穴中。(  )掭以尖草,(  )不出;(  )以筒水灌之,(  )始出,(  )极俊健。(  )逐(  )而得之”。

【参考答案】(成)遽扑之,(促织)入(于)石穴中。(成)掭以尖草,(促织)不出;(成)以筒水灌之,(促织)始出,(促织)极俊健。(成)逐(促织)而得之”。(这一语段有主语省略、宾语省略、介词“于”省略等现象。)

【活动设计1】继续解释疑难词语句子。

③径出:“径”,直,直截了当。意译为“一下子跳出来”。

⑤而翁归:“而”,同“尔”,第二人称,“你”;“翁”父亲。

③所往:“所”,助词,与动词构成名词性词语,可译为“去的地方”。

⑤因而化怒为悲:“因”,连词,“于是、就”;“而”,表承接,“就”。

⑥不复聊赖:“聊赖”,指生活或情感上的凭借。不再有一点生趣。

⑨奄奄思睡:“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气息微弱,只想睡觉。

⑩成顾蟋蟀笼虚:“顾”,回头看;成名回头看到蟋蟀笼空着。与“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中的“顾”--“只是”意思不同(见P171注释⑤)。

⒂顿非前物:“顿”,顿时;立刻觉得它不象先前那只。下文“顿足失色”的“顿”是“跺脚”的意思。

⒄惟�厢逭肮耍骸拔�”,副词,表示范围,“只”。

⒅惴惴恐不当意:“当”,(dàng)合适,适宜。但是心里惶恐,怕不合县官的心意。

第七段:

①欲居之以为利:“居”,积蓄、囤积,这里可译为“留着”;“以为”,“以之为”的省略;想留着它来牟取暴利。

②而高其直:“高”,形容词的使动用法;“直”,通“价值”。

③不敢与较:省略介词宾语,“不敢与之较”;“较”,较量。

④俄见小虫跃起:“俄”,副词,表时间的短促,可译为“不久”“一会儿”“很快”“突然”等。

⑤方共瞻玩:“方”,副词,表示动作行为正在进行,可译为“正”“正在”等。

⑥鸡健进,逐逼之:“健”,强壮有力;“逐逼之”,“逐(之)逼之” 的省略;“逼”,“接近”“迫近”。鸡大步上前,追逐它,接近它。

⑦成仓猝莫知所救“所救”,所字结构,相当一个名词性结构,救助的办法。

⑧旋见鸡伸颈摆扑:“旋”,副词,常用在动词前,表示前后行为在时间上的紧相连接,可译为“很快”“随即”“立即”“不久”等;随即见鸡伸长脖子扭摆着头。

⑩掇置笼中:“掇置笼中”省略句,“掇(之)置(之于)笼中”。

③虫尽靡:“靡”,音(mǐ),倒下;这里是“失败”的意思。

⑤以金笼进上:“以金笼(之)进上”的省略;用金笼装着它献给皇帝。

⑧无出其右者:“右”古代尊崇右,故以右为较尊贵的地位,这里是“高于”“超于”的意思。

⑨则应节而舞:“则”,连词,表承接,可译为“就”;“应”,应和,这里是“依照”“按照”的意思。

⑩益奇之:“奇”,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奇”;越发觉得出奇。

⑿上大嘉悦:“大”,副词,非常,很;“嘉”,赞美、嘉奖。

⒂成子精神复旧:“复旧”,恢复原来的;今义为“恢复旧有的制度、风俗、观念、样式等”。

⒃抚军亦厚赉成:“赉”音(lài),赏赐;巡抚也重赏了成名。

第九段:

①未必不过此已忘:“未必”,不一定,双重否定;未必不是用过它就忘记了。

②而奉行者即为定例:“即为”,就把它当作;“定例”,沿用下来的常规。

③加以官贪吏虐:“加以”,连词,承接前一分句,提出进一层的原因或条件。

⑤一跬步:“跬”, 古代的半步,古代以跨出一脚的距离为跬,两跬为一步;这里指“一举一动”。

⑦以蠹(dù)贫:蠹,蠹虫。课文用来比胥吏的侵害;由于胥吏的敲诈而贫困。

⑧裘马扬扬:“裘”“马”,名词作动词,穿裘衣,骑马;“扬扬”,得意的样子;穿上名贵的皮衣,坐上豪华的车马,得意扬扬。

⑩岂意其至此哉:“岂”,副词,表反诘,可译为“难道”“怎么”;“意”,“意料;“至此”到这种地步,是两个词,今义为”到了这个时间、地点或状态;“哉”语气助词,“啊”。

⑾天将以酬长厚者:“天将以(之)酬长厚者”,老天要用这酬报那些老实忠厚的人。

【活动设计2】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复述故事情节。

【活动设计3】思考下列问题:

1、作者以什么为线索展开全文的?紧扣线索,简要归纳段意。

2、结尾“异史氏曰”是否为多余笔墨?

教学要点:理清文章结构,认识情节与主旨的关系,了解主要的写作特点。

〖问题1〗贯串本文的线索是什么?以“促织”为线索,本文可分几部分?

【点拨】《促织》一文以“促织”为线索组织材料,叙述清晰,又曲折动人。它的情节可以概括如下:征虫--觅虫--求虫--得虫--失虫--化虫--斗虫--献虫。其中“征虫(①)”为故事的序幕,“觅虫(②)”可以看成是故事的开端,“求虫(③)--得虫(④)”是故事的发展,“失虫(⑤)--化虫(⑥)--斗虫(⑦)”是故事的高潮,“献虫(⑧)”是故事的结局,最后是作者的评语。这样,全文情节结构完整,一目了然。

【活动设计1】比较阅读,探讨情节与创作意图的关系。

【投影】“宣宗酷爱促织之戏,遣使取之江南,价贵至数十金。枫桥一粮长,以郡督遣,觅得一最良者,用所乘骏马易之。妻谓骏马所易,必有异,窃视之,跃出为鸡啄食。惧,自缢死。夫妇,伤其妻,亦自经(上吊)焉。”(《梅村诗集笺注》转引吕毖《明朝小史》)

〖讨论〗比较《促织》与材料的异同。

【点拨】《野史》是一大悲剧,蒲松龄改写的《促织》却是“喜剧”,两文比较,还有几处不同:①《野史》为骏马来换蟋蟀;②妻失促织,惧而自缢;③鸡啄食促织;④夫亦自杀。

【投影】“我朝宣宗,最娴此戏,曾密诏苏州知府况钟进四个。一时语云:‘促织瞿瞿叫,宣宗皇帝要。’此语至今犹存。”(沈德符《万历野获篇》)

〖讨论〗这两则史料在《促织》里是否都用上了?第一则史料和成名一家的遭遇很相似,并已具备一个完整故事的轮廓,为什么不按照这个故事的轮廓来展开情节,而要另外虚构一些离奇、虚幻的情节?

【点拨】这两个材料《促织》里都运用了,只是进行了改造。这就说明作者借讲前明宣德年间事来揭露现实黑暗,不是毫无根据的,而是有历史真实作依据。《明朝小史》中那条记载,虽然事情典型,情节轮廓完备,但仅仅按它的轮廓去写,蒲松龄的高超之处在于想象丰富,构思灵巧,能将简单的原始材料演化出复杂曲折、扣人心弦的情节,在写作技法上值得我们借鉴。

现在我们来逐个分析作者所虚构的的离奇、虚幻的情节:

成名夫妻由求神问卜而得佳品--这个情节提炼了旧时人们陷入绝境,往往寄希望于求神问卜的生活现象,但神图那么灵验却是虚幻的。作者虚构这个虚幻情节,正曲折地反映了成名夫妇实际上已无生路,读者读了,自会想到这点。

成名九岁的儿子魂化蟋蟀而且轻捷善斗--这个情节也有现实因素,在旧时代,孩子惹祸自杀,是常有的事。魂化蟋蟀则不可能。但这个虚幻情节却有着强烈震撼人心的揭露、批判力量。试想,一个九岁孩子,经历着多么大的肉体和精神折磨,这比成名夫妻的身陷绝境,更使读者感到心情沉重。

结尾的的喜剧结局--既然魂化蟋蟀不可能,那成名一家的摆脱厄运,裘马扬扬也就纯属幻想。但这个情节却深刻地揭示了封建政治的腐朽性,读者读了,自会联系当时官场的黑暗现象。

由上可见,作者虚构这些虚幻情节,不是仅仅为了引人入胜,也不是为离奇而离奇,而是要通过这样的曲折离奇、波澜迭起的情节,来强有力地揭露社会的黑暗,统治集团的腐朽,从而实现自己的创作意图。

【活动设计2】讨论P172练习一1,了解作品情节曲折离奇,跌宕起伏的特点。

【点拨】情节曲折离奇,跌宕起伏。故事不止一个转折,先是“山穷水尽疑无路”,为促织,成名先是“薄产累尽”,继而“无所赔偿,忧闷欲死”,而后费尽心力,捉不到一头合适的,以致被打得“两股间脓血流离”,但求一死了之。

下面的故事却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是一次转折。成名终于捉到一头好的,“状极俊健”,“巨身修尾,青项金翅”。从此可以不用瑟瑟发抖地向脸色铁青的官老爷苦求哀饶了吧?从此可以不挨无情的毛竹板了吧?从此可以过人的正常生活了吧──至少可以喘口气了吧?“举家庆贺”。妻子、孩子和他的脸上都浮起了一丝笑意。而转机非常神奇,是一个“能以神卜”的“驼背巫”,用一张画指点的。成名按图索“虫”,虽然很费了一番工夫,可是果真发现了,果真是价值连城的宝贝。占卜的情景写得神秘莫测,弥漫着神奇色彩。香烟缭绕,密室垂帘,巫婆并非装神弄鬼,竟是“无毫发爽”,非常之灵,可谓神了。这便是“志怪”了。事实上决不可能,而情节的离奇,却满足了读者的好奇心。

谁知一转身,天地马上变色,天大的灾祸又降临了!妻子吓得“面色灰死”,孩子吓得放声大哭,逃出门外,跳了井。夫妇“抢呼欲绝”,“茅舍无烟,相对默然,不复聊赖”。这一切全起因于孩子不小心把蟋蟀弄死了。这一转折,转得又完全自然,这样稀奇的促织让孩子好奇,是自然的,这样俊健的促织“跃掷径出”,也是自然的。一头促织,竟使儿子吓得寻死。作者通过小小的蟋蟀,脉络分明地把作为最高封建统治者的层层官员和处在社会底层、身受好几层压迫的老百姓,自上而下地都串联起来了。蟋蟀对于深宫中的.万岁爷,只是给他无聊的生活解闷的一种玩意儿,对于封建朝廷的大官小吏,是借机逢迎献媚的一种手段。对于主人公成名一家,蟋蟀却成了一场从天而降、躲不掉逃不了的灾祸。封建统治阶级对于普通老百姓的压迫与剥削,通过小小一只蟋蟀充分加以揭露。

下面又出现第三转,这一转折,笔法又有变化,不像第二转那样陡起陡落,而是慢慢转折过来,而且转折的原因秘而不宣,到最后才说明白,竟是成子身化促织。作者把这头促织写得处处出人意外:一是就在门外鸣叫;二是你捉它,捉不住,你不要它,它偏“跃落襟袖间”;三是粗看太小,不行,细看,“形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长胫,意似良”;四是大智若愚,大勇似怯。其实,这头促织乃成子所化,天下促织当然不在话下,公鸡也不在话下。可是作者并不把它写成“巨身修尾”“状极俊健”,反而把它写成又小又蠢,同时暗暗透露它乃神物。这样就在巨大的反差中生发出种种怪异有趣的情节。

成名捕捉的过程一波三折,由“喜而捕之”到“劣之”,为什么“以其小,劣之”?因为上品蟋蟀,形体上必须“头项肥,脚腿长,身背阔大”,色彩上则是“白逊黑,黑逊赤,赤逊黄,黄逊青”。为什么后来又觉得“意似良”?因为它“形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长胫”,而按明刘侗《促织志》,这些正是一等上品的标志,所以“喜而收之”。但到底有缺陷,所以“将献公堂”,又“惴惴恐不当意”。

与“蟹壳青”比试,也是一个跌宕的场面。“虫暴怒”前后,全然两个局面。起先,一大一小,一动一静,而促织的主人,一个是一笑再笑,一个是惭怍不已。待到“虫暴怒”,则天翻地覆,小虫竟“轻捷善斗”,“直敌领”,大笑者大骇了,惭怍者大喜了。作者趁势推进一步,设计虫鸡相斗的场面,写得活灵活现,跃然纸上。鸡取进攻态势,“径进以啄”“健进,逐逼之”,而虫由防御而至跳上鸡冠,力叮不释,出奇制胜。又用成名的心情作烘托,由“骇立愕呼”,到“顿足失色”,到“益惊喜”,这个场面多么跌宕起伏,曲折动人。

喜剧的结局,虫,是逐级献上去,奖,是逐级赏下来,似乎从上到下皆大欢喜。点出成子“自言身化促织”,真是挥洒出一把辛酸的眼泪。而逐级的赏赐乃至政绩的考核,竟然都是因为献虫有功,而不是关乎国计民生的政绩,朝廷的荒唐无道就显得可悲可叹。

【小结】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情节发展有三次大的转折:

第一次:成名不能按时上缴一只合格的促织,结果接连遭到官府毒打,生不如死。忽然得到神巫的指点,捉到了一只“状极俊健”的促织。(板书:征促织而不得--喜得佳品)

第二次:成名的儿子不小心使促织死掉,畏惧之下,他自己也跳井身亡。(板书:得而复失)

第三次:成名的儿子化身为一只小促织,极为勇猛善斗。成名把它献上去。小促织逐层进献,到了皇帝那里,皇帝非常喜欢它。于是逐层赏赐下去,成名很快富贵起来。(板书:失而又得,因促织富。)

曲折多变的情节发展既引人入胜,又能更充分、深刻地表现统治集团的荒谬、苛酷给普通百姓造成的巨大灾难。

【提示】情节的跌宕起伏,体现了人物的悲与喜。“征促织而不得”,作者集中笔墨写了成名的痛苦心情:郁闷欲死,惟思自尽;“问卜得图--按图得虫”,绝处逢生,成名由悲而喜;儿子“扑死小虫”,畏惧自杀,成名再次陷入困境,由喜而悲;成名的儿子化身为一只小促织,极为勇猛善斗,成名把它献上去,因此而富有,由悲而喜。三次转折,表现了成名的悲喜起伏变化,让读者看到成名整个生命的意义都集中在一点:蟋蟀,一只跟他毫不相干的小东西,得之则生,失之则死,促织决定了成名一生的命运,对读者产生了强烈的震撼力,深刻地表现当时社会的黑暗和腐败。

【活动设计3】讨论:你认为哪些情节写得详?哪些情节写得略?这样写得作用是什么?

【点拨】情节的描写并非都很细致,而是有详有略,用详反跌略。详写成名一家觅求蟋蟀的忽得忽失,忽忧忽喜过程,略写皇上喜悦、抚宰“蒙荫”的结局,前者的“详”,就反跌出后者已荒唐、腐朽到了怎样的程度。不但全文,每个细节的描写也常用详来反跌略,如村中少年找成名斗蟋蟀,详写少年三次嘲笑的情状,略写虫斗过程,前面的详就有充分的反跌作用。

这种反跌作用,不但反映在详略安排上,还反映在同类性质细节描写的处理上。如成名三次捕捉蟋蟀,二、三两次都详写,但前者详在“执图冥搜”,后者详在迷离恍惚,前者突出视若珍宝,后者突出“惴惴恐不当意”,而实际上后一次获得的蟋蟀更有异能。这就不但互相反跌,而且跌宕多姿。

随着情节变幻和内容性质的不同,作者运笔也有变化。写故事的发展和高潮,用工笔描绘;写故事的开端和结局,用粗笔勾勒。同样是粗笔勾勒,文笔的感情色调又有区别。前者饱含对成名一家的深切同情,后者饱含对皇上、抚、宰的辛辣嘲讽。这种工笔与粗笔的交替使用和感情色彩的变化,就使作者的文笔,也同详略处理一样,显得跌宕多姿。

【活动设计4】探讨写作特点二--描写细腻生动,情态毕现。

1、心理描写的真实细腻。其成功之处:①在心理上的细微曲折的变化,符合人之常情;②在虚幻情景与心理描写结合,逼似生活真实。如成名看到神示画图,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好像出现了希望;“细瞻景状,与村东大佛阁逼似,希望又近了一步;“执图诣寺”后,看到“俨然类画”,希望更近了一步。这事本来荒诞不经,但人物的心理活动合情合理,加以“蹑迹披求”,发现“虫伏草根”后的“扑”“掭”“灌”“逐”的描写逼似实际生活情景,就使人只觉情状“如在目前”,而忘了它的荒诞。

又如成名捕捉九岁儿子魂魄所化的蟋蟀,为什么听到门外虫鸣,“惊起觇视”,觉得原先那条虫“宛然尚在”?这是他一夜僵卧长愁、神思昏乱的错觉。“见虫伏壁上”,“审谛之”,为什么“以其小,劣之”?因为上品蟋蟀,形体上必须“头项肥,脚腿长,身背阔大”,色彩上则是“白逊黑,黑逊赤,赤逊黄,黄逊青”。为什么后来又觉得“意似良”?因为它“形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长胫”,而按明刘侗《促织志》,这些正是一等上品的标志。但到底有缺陷,所以“将献公堂”,又“惴惴恐不当意”。事虽神秘,但结合蟋蟀的鉴别,写出了人物心理细微的曲折变化,就仍使读者感到真实。

2、对促织的描写细腻、逼真,绘形绘声绘神。

作者写促织的外形,大佛阁的一头,是“状极俊健”,“巨身修尾,青项金翅”,“蟹壳青”则“庞然修伟”,写小虫,则“形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长胫”,可见状物的传神与精细。动态描写,则绘声绘影,惟妙惟肖,跃然纸上。特别是写小虫与“蟹壳青”斗:

小虫伏不动,蠢若木鸡。少年又大笑。试以猪鬣撩拨虫须,仍不动。少年又笑。屡撩之,虫暴怒,直奔,遂相腾击,振奋作声。俄见小虫跃起,张尾伸须,直敌领。少年大骇,急解令休止。虫翘然矜鸣,似报主知。

小虫貌不惊人,一“斗”惊人。两个“不动”,形若痴呆畏葸,不料这正是一种大将风度。一个“暴”字,动静陡转。“遂相腾击”四字,能表现一个连续的激烈的厮斗过程,能调动你的想像。“小虫跃起,张尾伸须,直敌领”,那奋勇搏击之状如在眼前。小虫的鸣声,一说“振奋有声”,似听得见叫声,看得见英姿,似在宣告初战告捷,似在自我鼓舞斗志,准备着最后的一搏。而最后的鸣声,是“翘然矜鸣”,叫声、形状、神气都栩栩如生,“矜”字尤其形神毕现。

蒲松龄不但对现实生活有精细的观察,而且想像力特别丰富,特别奇妙。波德莱尔说,想像乃“真实的皇后”。真实加想像,这样的志怪小说对现实是悲愤的谴责,思想性有深度,这样的志怪小说其情节有如万花筒,特别奇妙有趣,值得欣赏。

教学要点:继续分析写作特点,探讨文章的主旨及“人异化为蟋蟀”的意义,评价作者的局限性。

【活动设计1】试分析作品如何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有机结合的。

【点拨】写作特点三--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结合:

整个故事情节有三大转折,中间一个是现实的,前后两个是虚幻的。前后两个转折,求神问卜而得佳虫和儿子身化促织而轻捷善斗,这两个神鬼怪异的情节,将人间悲剧幻化成喜剧的形式,不但没有削弱对封建统治者的谴责力量,相反蕴含着更为深沉的悲哀,这里寄托了作者对成名的同情,对腐朽的封建统治者的谴责。成名的入邑庠,发大财,官员的得奖赏,获升迁,完全取决于皇帝的偶一欢喜。皇帝正经事不干,一味玩小虫,这是何等荒诞。对此,作者谴责和讽刺的意味非常辛辣。

【活动设计2】结合课文讨论问题。

〖问题1〗既然如此,为什么作者给故事安排一个喜剧的结局?要从课文中找出佐证的句子说明所以。

【点拨】①这个结局是虚幻的,当时的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出现。其一,从全文看,作者以血淋淋的事实告诉读者:成名因无法纳贡而“忧闷欲死”,继又“杖至百,两股间脓血流离”,甚至“转侧床头,唯思自尽”;接着成名子因死一蟋蟀而吓得投井自尽,成名夫妇“抢呼欲绝”,“茅舍无烟,相对默然”,这正是统治者为一小虫而逼得成名家破人亡。其二,成子化蟋蟀,大家都清楚这是不可能的。作者写此虚幻的事实,其意图在于证明,成子以自身性命化小虫去让皇帝玩赏,这正是鞭笞皇帝视民命如玩小虫。这个“结局”非但没有削弱本文的批判力量,而是从更高的层次上强化了批判力量。

②退一步讲,成名“因祸得福”即使是真,也是偶然的。结尾明明指出“独是”以促织富,“当其为里正,受扑责时,岂意其至此哉?”这有力地说明,百姓的生死祸福,竟系之于区区小虫,封建统治的腐败已到何种程度!

③“喜剧”的结局,实际上是嘲讽了一出丑剧,请看“成名裘马扬扬”,连“抚臣、令尹,并受促织思泽”,这岂不荒唐可笑!

〖问题3〗结尾“异史氏曰”是否为多余笔墨?

【点拨】这种写法是受史传文学的影响。我国著名纪传体历史巨著《史记》的传记之后加上“太史公曰”的评论,以直接表明作者的观点,其后的史传散文多用这种评论形式,通过评论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段评论说明主要有三点:一是从贪官追溯到天子宫廷,指出“天子一跬步,皆关乎民命,不可忽也”,寄讽谏之意;二是成名的一贫一富,说明是“天将以酬长厚者”,反映了“善有善报”的宿命论思想;三是针对抚臣、令尹蒙受促织“恩荫”,证实“一人飞升,仙及鸡犬”的说法,生动的表明封建官僚的升迁发迹是建立在老百姓的苦难之上的,含有对封建官僚的讥讽,抒发了愤懑不平之感。

【活动设计3】如何看待人的异化--人变蟋蟀。

人原是万物之灵,蟋蟀本是捕捉来给人当小玩意的,现在却似乎发生了莫明其妙的变化,倒转过来了──人成了一头无可奈何的可怜虫,而蟋蟀倒像在玩弄着人的命运。对于成名这一家,难道情形不正是这样吗?蟋蟀,成了主宰他们一家的生和死、凶和吉、祸和福的凶神恶煞!

这种人与物之间不正常的异化关系、人的“异化”,正是《促织》的深刻内涵。

从像虫子一般可怜的人的眼里看去,蟋蟀仿佛具有神的意志和神的巨力,威严极了,可怕极了;人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为了活下去,为了逃避灭亡的命运,只得献出“人”的庄严身份,心甘情愿去做那样一只小小的蟋蟀。悲剧的顶点还不是人之投井自尽,而在于人的自我否定;不仅否定了自己的生命,而且连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也一起否定了。人变成了蟋蟀,人的异化,这第二次自我否定比第一次自我否定更为可悲。

民间文学中有殉情夫妻双双变为比翼鸟的传说,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比翼鸟象征着封建社会中最可贵、最难得到的爱情。而《促织》中的“人变蟋蟀”的深刻意蕴,与它们都有所不同,作者正是通过“人变蟋蟀”揭示了在不合理的社会制度下,人的“异化”的悲剧。

当然,蒲松龄并不可能充分意识到他的出色的现实主义写作方法,已经把他的作品带进了“异化”的境界,因此,《促织》中的“人变蟋蟀”只能是一种不充分的“异化”现象。我们看到的不是一只痛苦的、愤怒的、带着精神创伤的蟋蟀;而是一只机灵、驯服、善于讨好的蟋蟀,它在皇帝面前“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也许它以为它的任务就是扮演一个大救星的角色吧,以为它的出现在这个凄凄切切的故事里,就是为了带来一个圆满的、喜剧性的结局。

反映在《促织》中,没有充分觉醒的人,对于人的异化,就只能是一种朦胧的认识,异化的感觉还只能是一种无意识的观念。

【活动设计4】讨论作者思想的局限性。

主要在下述两点上点拨:一是有因果报应的迷信观念;二是揭露黑暗现实,虽尖锐,目的仍只是为了讽劝天子,并没有否定整个封建制度,这仅是一种民主思想的萌芽。

学生如果指出成名一家“不数岁”就“田百顷,楼阁万椽,牛马蹄�N各千计”,“裘马过世家”的结局,是作者的庸俗幻想,不应否定这种看法。但要指出,因献异虫或善于斗鸡走马而贵显的现象,在封建时代是屡见不鲜的,这正反映了封建统治阶级的腐朽。

1、未几,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

表现了成名乍闻“噩耗”时全身心遭到巨大打击时的惊怖之情。“如被冰雪”用语非常形象。

2、表现了成名忧惧交加、一筹莫展的绝望心情。“目不交睫”“僵卧”刻画了他绝望到近于失去知觉的情形。

3、表现了处于极度绝望中的成名,忽然听到促织的叫声、看到促织时惊喜莫名、恍惚如在梦中的情形。“宛然”一词用得非常形象、贴切,它包含有多方面的意味:一则成名因为一夜没合眼而眼睛发花,看不真切,一则因为他不敢相信促织又活了过来,一则这只促织本身就是“虚”的,其任务只是引起成名的兴趣而已。

练习一2小说如果先交代勇猛善斗的小促织是成名的儿子所化,就有可能减少原文所具有的奇幻色彩,“两虫相斗”“虫鸡相斗”的场面也会没有了悬念,失去扣人心弦的效果。

三、教后记:

中班瓶子教案


中班瓶子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尝试了解水量的多少产生的声音不同。

2.感受探索发现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每组一套相同的玻璃瓶子(四个标有红黄蓝绿标记的瓶子、水装的不同)。

2.幼儿人手一根筷子。

3、记录表人手一张。

活动过程:

一.自由探索。

1.小朋友,你们发现我们桌上有什么?(瓶子)这些瓶子有什么特别的

地方?(有水)

2.你们再仔细看一下这些水,你们发现了什么?(水不一样多)

3.你们想玩一玩这些瓶子吗?(想)我们怎么玩?(用筷子敲)

4.好的,我们来玩一下这些瓶子,看看你们有没有更多发现,好吗?

5.幼儿自由探索。(师幼个别交流)

6. 你们发现了什么?(声音不一样)你们知道声音为什么会不一样吗?到底秘密在什么地方呢?

二.个别展示探索结果,再次探索并做记录。

1.接下来,我们有一张记录表,你们看,这张记录表上红黄蓝绿四个颜色标记代表了什么?(四个瓶子),这个音量的标记多的就表示声音是高的脆脆的,就下面两格的表示声音很低沉的,你们再仔细的探索一下,并且把自己的发现,记录下来,好吗?

2.幼儿再次探索。

3.幼儿个别展示自己的发现和记录表。

谁来分享一下自己的发现?(个别幼儿展示)

声音很低沉的瓶子里的水怎么样?(水多)声音脆脆的高的瓶子里的水就怎么样?(试着再敲敲看,验证一下自己得出的结论)

4.教师:瓶子里的水越是多,声音越是低沉;瓶子里的水越是少,声

音越是高。

三.声音不同产生的美妙音乐。

1.瓶子敲击的声音都不一样的秘密都被你们发现了,这些瓶子就变成乐

器,现在我就要让这些瓶子发出美妙的音乐。

教师演奏。

2.你们想尝试一下吗?幼儿演奏。

中班瓶子教案 篇2

学习目标

利用废旧瓶子和其他材料自制乐器,发展创造力。

尝试与同伴合作用自制乐器表演节奏乐,并提出自己的建议。

活动准备

幼儿自备塑料瓶。

老师自制的瓶子乐器。

各种美工材料,例如不同大小的豆子、小沙粒、小木棍、彩色橡皮圈、彩纸、颜料等。

活动过程:

形式 :小组

1. 请幼儿出示带到幼儿园的塑料瓶,利用各种美工材料,例如不同大小的豆子、小沙粒、小木棍、彩色橡皮圈等,制作一件乐器。

2. 制作完成后,请幼儿轮流示范怎样操作自制的乐器。

3. 老师提议大家组成一个乐队,利用自制的乐器进行表演。请他们选一首最喜欢的歌或儿歌来排练。

4. 老师帮助幼儿写下歌词,与幼儿商量在歌词哪一部分加入节奏乐。

5. 确定加入节奏乐的位置后,老师先用自制的乐器敲打拍子,幼儿用心听,跟着拍子敲打自己的乐器。

6. 待幼儿熟悉后,请他们提出自己的建议,如:歌曲中敲打拍子的次数和速度。老师向幼儿提问:怎样才能将讨论的结果记录下来?可引导他们用符号表示。

7. 经过几次探索和实践后,可请幼儿合作表演。

活动评价

能利用废旧瓶子制作乐器。

能跟随节奏打拍子。

能与同伴合作表演节奏乐。

中班瓶子教案 篇3

一.设计意图

《新纲要》指出,幼儿园艺术教育要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本次活动我运用中国伟大的传统艺术--瓷器,作为幼儿欣赏和感受的对象。首先让幼儿对我国伟大的传统陶瓷艺术有一定的了解。其次,让幼儿欣赏各式各样的瓷器瓶子,感受这些瓶子的形态美、对称美、图案美和线条美,从而达到幼儿园艺术教育的目的。

二.活动目标

1、知道陶瓷艺术是中国伟大的传统艺术。

2、通过欣赏和感受活动,了解瓷器瓶子的造型特点和图案美,提高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3、积极参加动手制作活动,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装饰瓶子,体验自由创作的乐趣。

三.活动准备

1、欣赏材料:一个陶瓷瓶子(实物)、陶瓷瓶子图片若干;

2、制作材料:白纸若干、各种颜色的毛线若干、各种豆类装饰材料若干;剪刀、胶水等制作工具。

四.活动过程

1、出示神秘袋,导入主题。

(1)教师出示装有陶瓷瓶子的黑色袋子激发幼儿兴趣: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个神秘的宝贝,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吗?(想)

(2)教师邀请个别幼儿来摸一摸,让幼儿一边摸一边大声说出自己摸到了什么东西,并描述摸到的东西的形状。

(3)教师拿出瓶子,揭示谜底。师:刚才我们小朋友摸了之后觉得是瓶子,你们觉得呢?(瓶子),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是什么吧!

(4)教师给幼儿介绍这是陶瓷瓶子,是我国伟大的传统艺术,并简单讲解中国陶瓷艺术的相关知识。

2、欣赏瓶子

(1)老师和幼儿一起欣赏瓶子。(提醒幼儿从形状、图案、线条、是否对称等方面进行欣赏)

(2)师生共同交流对瓶子的感受。师:欣赏了这么漂亮的瓶子,我相信小朋友们肯定有很多想说的,我来请小朋友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3)欣赏瓷器瓶子图片。老师出示各式各样的瓷器图片让幼儿欣赏,并且共同交流瓶子的造型美和图案美等特点。(提问:这些瓶子的左边和右边、上面和下面一样吗?瓶子上都有哪些图案,线条是什么样的?)

(4)教师总结:我们小朋友都说的很好,不仅说出了瓶子的外形美、图案美和线条美,还说出了为什么喜欢这个瓶子,老师觉得小朋友们都很棒。那你们想不想自己制作好看的瓶子呢?(想)

3.制作瓶子师:看了这么多好看的瓶子,小朋友们想自己动手制作好看的瓶子吗?(想)

(1)教师讲解制作方:首先在白纸上画出瓶子的形状,然后用剪刀剪下来,再用彩笔、毛线等材料装饰瓶子。(提醒幼儿在装饰过程中注意剪刀等材料的使用安全)

(2)幼儿自由制作、自由创作。

(3)教师巡逻,对于幼儿好的创意给以积极的鼓励和评价,对于能力欠缺的幼儿给予一定的指导和帮助。

4.展示作品、欣赏评析把幼儿制作好的作品贴在黑板上,请少数幼儿说说自己的作品,再请部分幼儿互相评价作品,最后教师总结。

五.结束活动师:今天小朋友们都制作了好看的瓶子,你们想不想让更多人看看你们的作品呀?(想)今天放学的时候每个小朋友都可以把自己的作品带回家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欣赏!

活动背景:

瓶子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但是真正又有几个人仔细观察过呢?在本课的学习活动中,引导幼儿充分地学会观察,引导幼儿运用线条、色块等方法来装饰瓶子,体验创作的乐趣和审美享受,最后的作品通过集中展示,自制唱歌瓶子等方式,丰富幼儿的生活,感受艺术学习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

1.在圆柱形的物体上绘画,并用不同的线条和色块进行装饰。

2.听不同的材料相同分量,和相同材料不同分量的瓶子,比较它们发出的声音。

活动目标:

1.尝试在圆柱形的物体上绘画,引导幼儿用线条、色块有规律排序来装饰瓶身。

2.培养幼儿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幼儿的环境保护意识。

活动准备:

1.收集瓶子若干;画笔。

2.魔术盒

3.沙类、小石子、豆类等。

4.音乐及图谱。

活动过程:

(一)变戏法引起幼儿兴趣。

出示瓶子,引出课题。

师:瞧,这是什么?

幼:牛奶瓶

师:牛奶喝完了,瓶子还会有什么用呢?

幼:可以放东西

师:真棒,不过,今天老师要把它变得不一样。(从魔术盒里拿出一个制做好了的瓶子)

(二)激发幼儿的操作欲望。

观察教师的瓶子与普通瓶子对比,找不同。

师:看看这两个瓶子有什么不同?

幼:上面有颜色、图案不一样。

师:我是怎么打扮这个瓶子的呢?

幼:有黄色还有绿色。

师:对!用不同的颜色来打扮。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瓶子上的颜色涂成了什么形状?

幼:三角形。

师:如果请你用蜡笔把瓶子装扮漂亮,你会用什么办法呢?

幼:涂不同的颜色。

师:那老师涂的颜色是什么形状呢?

幼:三角形。

师:你能不能用不同的形状来装饰它呢?想一想,可以用什么样的图形?

幼:圆形、正方形、梯形

【总结归纳装饰瓶身的方法:除了用不同的颜色和形状,还可以用不同的线条来装饰。】

师:听一听老师的瓶子,你还发现了哪些不一样的?

幼:瓶子里有东西!

师:所以老师摇动瓶子的时候,瓶子怎么了?

幼:瓶子响了。

师:那普通的瓶子里有吗?

幼:没有。

教师准备放入多个不同材料的牛奶瓶,摇晃瓶子,倾听声音的变化。

师:听,是什么声音呢?

幼:瓶子的声音。

师:它们发出的声音一样吗?

幼:不一样。

【引导幼儿幼儿说出装的材料不同,声音也不一样。】

师:你的瓶子会发出声音吗?谁来说说,你是怎么让瓶子发出声音的。

(幼儿说,教师示范,得出结论,装的材料正好,不多也不少否则都不能发出声音。)

(三)教师示范,提出要求,幼儿制作。

1.教师介绍重点:装饰瓶子,用笔画上自己喜欢的花纹。线条和图形,然后用不同的颜色进行填充。

2.幼儿操作瓶子,教师巡回指导。

3.在幼儿操作过程中,教师针对个别差异进行辅导。

【操作时,提醒帮助能力弱的孩子进行颜色的搭配,并找到在圆柱体上画画的技巧】

(四)介绍制作会唱歌的瓶子。

1.请拿着装有不同材料瓶子的幼儿,上前示范表演自己的瓶子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让孩子自己探索发现:用力的大小和装的材料的多少不同,发出的声音也不一样。

师:小朋友的瓶子都做好了,我们怎样让瓶子发出好听的声音呢?你的瓶子发出的声音像谁?我们一起来摇一摇。

2.去旅游,听音乐,看老师指图谱。

3.玩一玩,听音乐,打击乐器。

4.分组尝试,听音乐,简单演奏。

【通过游戏的形式,让一名幼儿摇一摇,其他幼儿猜的方式,引导幼儿猜一猜、学一学,让装有同一材料的孩子一起摇一摇,加深经验。】

活动延伸:

1.小型打击乐器演奏会。

2.将制作好的瓶子放在表演区供幼儿表演。

3.在科学探索区投放更多的材料,让幼儿继续探索。

活动反思:

孩子在看到瓶子时就显得很感兴趣,在之后的绘画过程中,孩子们的想法都很有趣,都自己大胆想象创作,用不同的图形拼成苹果、机器人、车、oooooo本节课的目标达成得较好,幼儿对于绘画瓶子以及瓶子发出的声音有很浓厚的兴趣,并且都能够用线条、色块有规律排序来装饰自己的瓶子,但是在介绍会唱歌的瓶子时,幼儿大声的评论小伙伴的作品,有些吵闹,在下次的活动中,这点是需要注意的。

一、活动的由来及意图:

通过前一阶段的瓶艺活动,幼儿充分体验到在制作过程中的乐趣,也在多姿多彩的成品中得到了美的享受,小朋友的学习兴趣也越来越浓。因此,我结合主题活动多彩的秋天开展艺术活动:好看的瓶子,满足幼儿的创作兴趣,进一步提供丰富的材料,为幼儿创设自由发挥的平台,使幼儿在制作瓶子的过程中创造美、感受美,并在欣赏自己作品的同时,体验成功的快乐。

二、活动目标:

1、试用多种材料,在光滑的瓶身上创造性地进行装饰,能耐心地完成作品。

2、让幼儿学习、体验新的装饰方法:灌沙法、粘沙法。

3、感受作品的色彩美,体验成功的快乐。

三、活动准备:

1、各种瓶子,作品展示台。

2、彩纸、固体胶、剪刀、橡皮泥、彩沙、胶带、毛笔、丙稀颜料。

3、统计表。

四、活动过程:

1、导入话题,激发幼儿的活动愿望。

(1)、引导幼儿谈论、回忆已有的制作经验。

师:小朋友,上一节课我们用了各种颜色的水粉颜料把花瓶装饰出了各种漂亮的图案,非常的棒!今天,老师请你们动动脑筋想想,除了用水粉颜料在瓶子上绘画出美丽的图案,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材料来装饰瓶子呢?(幼儿自由回答)

(2)、扩散幼儿的思维,启发幼儿想象用其他材料来制作。

师:哦!原来我们之前是用绘画的方法画出了好看的瓶子!其实,我们还可以用好看的材料装饰瓶子,把瓶子变得漂亮起来。生活中好多的东西都可以用来装饰瓶子,比如,蛋壳、黑米、花生、瓜子、松子、开心果壳、小海螺、形状各异的贝壳等:

(3)、欣赏教师准备的花瓶。

教师:

a、这些花瓶上有什么?

b、这些花纹是什么样的,像什么?

c、看了这些花纹你有什么样的感觉?

d、摸一摸花瓶,感觉一样吗?

e、你能说说这只花瓶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吗?(沙子)

(4)、介绍提供的新材料:彩沙,让幼儿学习新的装饰方法:粘沙法、灌沙法。

师:今天,老师就要跟小朋友们一起来学习这种装饰瓶子的方法,你们想学吗?(想)

2、制作七彩花瓶。

(1)、教师示范制作方法:先用勾线笔在瓶子上画出图案,再用棉签沾上浆糊涂抹在图案上,最后把彩砂洒在图案上!

(2)、交代制作的注意事项,请幼儿自由选择自己所需要的材料。

(3)、幼儿制作,老师适当指导。

3、七彩花瓶展示会。

(1)、让幼儿将自己制作的花瓶放在展示台上。

(2)、引导幼儿相互欣赏自己的作品,重点欣赏作品中丰富多变的色彩。并交流自己的感受。

(3)、介绍有关统计表。

延伸区角活动:

幼儿自由欣赏瓶艺作品,并可填写统计表,数一数相同材料装饰的瓶子有几个。

中班瓶子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探索瓶子乐器声音的不同,能大胆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

2、能根据声音的不同为乐曲伴奏。

3、体验与同伴合作演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课前幼儿自制的瓶子若干。(可乐瓶中装有黄豆,矿泉水瓶子中装有米粒或沙子)

2、音乐《森吉德玛》。

活动过程:

一、幼儿欣赏音乐,感受音乐的风格

1、分段欣赏第一、二段音乐,大胆想像和表达:你听了这段音乐好像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幼儿用身体动作表示对音乐的感受。

二、探索瓶子乐器的不同声音

1、幼儿自选瓶子乐器。请你玩一玩,听一听,有什么发现?

2、幼儿交流探索的情况。刚才你玩的是什么乐器?你听到的声音是会样的?幼儿用嗓音动作进行模仿。如沙沙沙、当当当等。

3、幼儿创编瓶子乐器的节奏。

怎样让瓶子乐器发出的声音更加好听呢?幼儿用瓶子乐器摇出不同的节奏,教师简单记录,并引导其余幼儿一起演奏创编的节奏。

三、尝试为音乐配乐器

师:第一段音乐听上去感觉怎样?可以用哪一种瓶子来演奏呢?为什么?请幼儿试着用乐器为两段音乐伴奏,感受不同乐器的演奏风格和效果。

四、积极演奏音乐,体验演奏活动的快乐

1、幼儿自选乐器,轮流为音乐伴奏。

2、幼儿交换乐器进行演奏。

3、请一幼儿学习小指挥进行演奏。

中班瓶子教案 篇5

幼教网整理了关于幼儿园中班数学礁:有趣的毛线宝宝,希望对幼儿学习有所助,仅供参考。

一、设计意图:

由于毛线是幼儿所熟悉的常见物品,其质地柔软、色彩鲜艳,易于吸引幼儿。因此,我为幼儿提供了长短、粗细、色彩不一的毛线,并使毛线在活动中人物化,通过游戏情节巩固了幼儿点数、比较、分类等方面的经验,让幼儿在游戏中充分体验了学习活动的乐趣。

二、活动目标:

1、巩固幼儿点数、比较、分类等数学知识。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2、鼓励幼儿胆参与创新活动,会用简短的句子主动表达。

三、活动准备:

各种颜色、长短、粗细不一的毛线。有各种颜色标记的小房子。

四、活动过程:

1、活动导入

教师:孩子们,我有许多毛线宝宝,快来挑选一个喜欢的宝宝。(幼儿4-6人结为一组,每人挑选一段毛线,鼓励幼儿相互摸一摸、说一说各自的宝宝。)

教师:请小朋友们来介绍一下你的毛线宝宝吧。(分别请幼儿用完整连贯的语句表述“我有一个**颜色的毛线宝宝”)

2、通过数一数、比一比、说一说等游戏环节,体验学习数学活动的乐趣。

(1)数一数

教师:请每组的小朋友数一数你们有几个毛线宝宝?(鼓励幼儿清楚点数4、5、6)

(2)比一比

教师:把你的毛线宝宝和好朋友比一比他们都一样吗?(引导幼儿从颜色、长短、粗细等方面比较不同。并鼓励幼儿胆和同伴交换比较。)

(3)说一说

教师:把你比较的结果告诉家。(分别请幼儿演示比较过程,并用简单的语句描述结果。)

3、毛线宝宝变魔术,鼓励幼儿胆参与创新活动。

教师:孩子们,毛线宝宝还会变魔术呢?我们快来动手试一试。(提供更多的毛线,让幼儿动手弯曲、折叠、连接、拼摆,胆想象、自由创意。在此过程中鼓励幼儿相互欣赏,胆交流,讲述自己的创意作品。)

4、送毛线宝宝回家,引导幼儿按颜色分类。

教师:孩子们,毛线宝宝们玩累了,家忙送她们回家好吗?同样颜色的宝宝住在一起,千万别送错哟。(幼儿按颜色不同分别将毛线送进相应颜色的小房间里。)

五、活动延伸:活动结束后,继续在区域活动中投放材料,了解幼儿兴趣及需要进行毛线粘贴及与毛线相关的各种活动。

六、活动自评:

此次活动有毛线宝宝为伴,吸引了全体幼儿的积极参与,并使不同能力的幼儿都得到了锻炼与提高。

1、活动目标与内容有机整合、合理渗透。在活动中既涵盖了科学、艺术、语言等领域内容,又包括了发展幼儿认知、情感等心理结构,改变了分科教学只关注知识或技能掌握,忽视情感、态度培养的狭隘做法。

2、注意了教育活动生活化、游戏化。使枯燥的数学活动融于人物化的情景中,更有益于年龄较小幼儿的接受。同时让幼儿体验了参与活动的乐趣,感受到与同伴交流、分享的喜悦。

3、创造宽松自由的环境氛围,扩展了教与学的互动空间,不断调动幼儿原有的经验,激发幼儿胆创新、主动学习的意识。

豆豆瓶的教案


在教学工作中,编写教案课件是不可或缺的基本工作之一。每位老师都应该重视教案课件的撰写工作,因为它直接影响到教学过程的质量和效果。而学生的反馈则是衡量教学成果的重要指标之一。今天趣祝福编辑为大家带来一篇和这个话题相关的文章,题目是“如何撰写高效教案课件”,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欢迎阅读。

豆豆瓶的教案(篇1)

一、活动目标:

1、能尝试学习用简单、完整地语句大胆地在同伴面前讲述图片内容及想法。

2、在蚂蚁合作搬豆的游戏中获得美好的情感体验,懂得团结就是力量。

二、活动准备:

背景图、小蚂蚁图片、豆豆图片

三、活动过程:

1、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带来了位小客人,你们想知道它是谁吗?

2、这位小客人可害羞了,让我妈轻轻地把它请出来吧!(小客人,下客人,快出来吧!)

3、是一只什么样的小蚂蚁啊?

4、哇,一只可爱的、活泼的小蚂蚁爬呀爬呀,掀起布,它爬到了什么地方啊?(草地上)

5、哦,这片绿油油的草地美不美啊?仔细看看你在草地上都看到了什么呢?

6、一只可爱的蚂蚁爬呀爬呀,它爬到了一片绿油油的草地上,草地真没啊!有五颜六色的鲜花、漂亮的蘑菇、高高的大树、小蚂蚁在草地上快乐地玩耍,仔细听:“轱辘轱辘”什么声音啊?

7、恩,“轱辘轱辘”的声音会是谁发出来的呢?

8、听,“轱辘轱辘”像是什么圆圆的东西滚出来哦?会是什么东西呢?

9、它黄黄的、香喷喷的吃起来咯嘣脆,究竟是什么东西呢?“轱辘轱辘” “轱辘轱辘”它滚出来了,它滚呀滚呀,滚到了小蚂蚁的面前了,小蚂蚁看到这颗香喷喷的豆豆会怎么样呢?

10、听,蚂蚁是怎么说的,这么大的豆豆怎么吃得完呢?还是带回家慢慢享受吧!

11、小蚂蚁要搬豆豆了,我们为它加油吧!

12、哦,豆豆怎么样啊?是呀,小蚂蚁搬得怎么样啊?

13、是啊小蚂蚁板得满头大汗,可是豆豆一动也没有动,小蚂蚁搬得动豆豆吗?

14、这么好吃的豆豆小蚂蚁搬也搬不动,它心里会怎么样啊?

15、是啊,这么好吃的豆豆小蚂蚁就吃不到啦,它的心里可真着急啊,快来帮它想想办法吧?

16、听一听,小蚂蚁怎么请好朋友帮忙的,这句话有点长哦!听好了:小蚂蚁,小蚂蚁,绿油油地草地上有一颗豆,你来搬,我来搬,我们一起搬回家!

17、小蚂蚁请得是谁啊?

18、它是怎么请得啊?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19、小蚂蚁听到我们的邀请,说:“哎,来了来了,我来帮忙搬豆豆!”

20、两只蚂蚁一起搬豆豆,我们一起为它们加油吧!豆豆怎么样啊?两只蚂蚁有没有搬起豆豆啊?

21、就是啊,两只蚂蚁还是没有搬起豆豆,这可怎么办啊?

22、那谁来请一请呢?

23、瞧,蚂蚁们开始搬豆豆了,看,豆豆怎么样啊?是啊,那再请些蚂蚁来加把劲怎么样啊?

24、这么多蚂蚁来搬豆豆了,我们再为它们加把劲吧!哦,豆豆怎么样啦?我们为它们鼓鼓掌吧!

25、老师讲的“蚂蚁搬豆”的故事有趣吗?小蚂蚁在草地上看到一颗豆,想搬回家,搬不动,请来好朋友帮忙,一起把豆豆搬回了家,平时,我们小朋友遇到困难也可以请好朋友帮忙的。

26、看,草地上还有一颗豆呢,谁愿意来做这颗豆,谁愿意做蚂蚁搬豆,你们都是它的好朋友,老师讲故事,我们一起来把它表演出来,要注意表情和动作哦!

27、外面还有很多豆呢,我们一起去把它们搬回家吧!

豆豆瓶的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感受数豆豆的乐趣,理解歌词内容,学唱歌曲。

2.能用自然、好听的声音演唱歌曲,并用动作、表情表现数豆豆的快乐。

3.了解游戏规则并能积极参与,体验结伴游戏的快乐。

4.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重难点:

感受数豆豆的乐趣,理解歌词内容,学唱歌曲

能用自然、好听的声音演唱歌曲,并用动作、表情表现数豆豆的快乐。

活动准备:

一个浅浅的盘子、若干豆子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数豆豆

1.教师出示一个浅浅的盘子,里面有若干大小适中的豆豆,请小朋友看一看这是什么?黄豆,他们是什么样子的?圆圆的,我们说得更好听一点——圆溜溜,我们一起来说一说豆豆的样子:豆儿豆儿圆溜溜。

2.看看我在做什么。

教师根据歌词来数豆豆:一、二、三、四,我在干什么?(数豆豆),豆儿豆儿怎么么样?(圆溜溜),接着数,五六七八哎哟哟(抓一把豆豆)真开心呀!装进我的小裤兜。

豆豆去哪啦?口袋里了,这个口袋还叫做裤兜。你的'小裤兜呢?

这边的兜兜还是空空的呢(教师指另外一边的兜兜),我们再来数一次吧。请你们跟着严老师一起来数豆豆吧,一边念歌词一边引导孩子做做动作。

数豆豆这么好玩,我们再来数一次。

二、学唱歌曲

1.我还要来数豆豆呢,听好了,这次我是怎么数的。

教师示范唱一次。

这么有趣,我们一起来唱唱吧。

数到豆豆真开心,我们把开心的样子做出来,可以这么做?(哎哟哟)。

2.我们一边做动作一边来唱一遍吧(伸出一只手数豆豆,另一只手当做盆子)。

3.这么有趣的歌,你最喜欢哪一句呢(唱那一句最开心呢)?再来唱一次。

三、跟钢琴伴奏唱歌,玩 “点豆豆”游戏

下面,你们都是小豆豆哟,

我来看看,哪个小豆豆圆溜溜的,(教师表扬圆溜溜动作的幼儿)(也可以请个别幼儿到前面来做一做豆豆的动作,大家学一学)

这些圆溜溜的豆豆在盘子里呢,我要来数豆豆了,数到的豆豆要站起来哦。(停一停,站起来了吗?到我的身边来)然后继续数。

严老师这里有一个大兜兜,(出示大兜兜),我要把歌声好听的豆豆都装到我的大兜兜里。——师幼一起唱,一下一下“点豆豆”(点小朋友),“装豆豆”请点到的豆豆到大兜兜里来吧。

哇,还有好多的豆豆呢,兜兜里都要装不下啦,那先请你们这些豆豆回到盘子里,我们再来数豆豆,好吗?

进行3-4次。

活动反思:

根据小班孩子的认知能力和发展水平来看,在活动中是不需要使用图谱的,在活动中我加入了图谱反倒是让孩子们觉得是无所适从了。在第一部分熟悉歌词时,只要和孩子们一起边指着豆豆,边数一数就好了,这样孩子们就清楚易懂。

整首歌曲的调子是有一定难度的,今天的活动由于熟悉歌词上掌握的不太好,所以在后面的歌唱部分也就打了折扣,孩子们不敢唱出来,由于我自身的原因,比较紧张,所以在学唱歌曲部分一带而过,孩子们没有透彻理解歌词的内容,比如:哎哟哟,是很开心的,应该让孩子们一起来做一做开心的动作,还可以请孩子们伸出一只小手,另外一只手当做盆子,来数豆豆,这样趣味性就更浓厚了。

所以这个活动还需要进一步的作调整。

豆豆瓶的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了解本书的主要内容,并对作者黑柳彻子有所了解。

2、通过猜读等形式,产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

3、在活动中习得一些读书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拓宽他们知识面。

4、通过导读活动,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猜一猜

1、出示“豆豆”这两个字眼儿,请孩子们动脑筋猜一猜:这会是什么呢?

2、再出示“小豆豆”时,你又能猜出些什么呢?

3、最后出示“窗边的小豆豆”时,你还能怎么猜呢?(建议对这本书有所了解的同学,可以把猜的机会让给其他小朋友,最后由他们来裁决或公布答案)

4、(出示小女孩“小豆豆”的图片)这位可爱小女孩的名字就叫“小豆豆”,她是《窗边的小豆豆》一书中的小主人公,这本书是日本作家黑柳彻子创作的。想知道“小豆豆”是一个怎样的女孩儿吗,那就让我们一起去认识认识吧!

二、认一认

1、认识小时候的特别“小豆豆”

(1)试一试镜头一:乒乒乓乓

“小豆豆上课时总是把课桌盖子开了关,关了开,足足有上百次!”

让学生随着老师的描述试一试(可以敲桌面代替):“打开!关上!打开!关上!……”,乒乒乓乓十余次后,有什么想说的吗?

(2)演一演镜头二:招呼问候

老师简单讲述小豆豆站在窗子旁边和窗外的宣传艺人打招呼的故事,当小豆豆高兴地对教室里的学生们叫道:“他们来啦!”——当时的教室里会成什么样儿呢?同学们会怎么做呢?

宣传艺人走远了,可小豆豆还站在窗边呢,噢,原来教室的屋檐下飞来一只燕子呢,这时的小豆豆又会怎样招呼问候小燕子呢?你来演一演吧!

(3)评一评小豆豆

小豆豆的奇怪故事可不止这两个,还有很多呢!试过演过后,你来评一评:小豆豆是个怎样的女孩儿呢?这样的孩子会遇到什么麻烦,你能猜得到吗?

2、认识长大后的美丽“小豆豆”

(1)赏一赏:出示黑柳彻子的照片,看看长大后端庄大方的一位女性,看着她大大的眼睛,洋葱头的发型,让学生自由感慨:哇,真漂亮!并出示一句话“她就是小豆豆”。

(2)悟一悟:再出示“她就是黑柳彻子”。“黑柳彻子”是谁,你还记得吗?当学生想起黑柳彻子就是《窗边的小豆豆》一书的作者时,会明白:噢,原来这本书就是黑柳彻子在写她自己呀!

师:这种书就叫“自传体小说”。“自传体小说”很多时候是用第一人称写成的,可有时候也会用第三人称来写,比如这本《窗边的小豆豆》就属于这种情况。

(3)赞一赞:黑柳彻子的成绩还远不止如此呢,让我们一起来享受享受戴在她头顶上的光环吧,出示:

她的代表作《窗边的小豆豆》1981年出版后,不仅在日本,而且在全球都引起了极大的反响,截至2001年,日文版累计销量达938万册,成为日本历史上销量最大的一本书。该书被译成33种文字全球发行,拥有读者数千万。

她还是世界上最有名的电视节目主持人之一,拥有观众数十亿。

她被美国《纽约地报》、《时代》周刊、《新闻周刊》赞誉为“日本最伟大的`女性”。

三、问一问

“她就是小豆豆,她就是黑柳彻子,一个因淘气,一年级就被退学的孩子。”此时,你的头脑有什么疑问吗?

让我们到书中去寻找答案吧!

四、乐一乐

如果说遭遇退学的小豆豆是不幸的,那么,找到一所新学校、遇到一位与众不同的校长后的小豆豆又是无比幸福的,从此以后,小豆豆的一切都改变了!我们真为小豆豆感到高兴,让我们和小豆豆一起去感受感受吧!

1、画一画:老师朗读描写巴学园校门的片段,请孩子们动笔画一画,发现了吗,“从地上长出来的”是什么呢?“两棵活的树”竟然是巴学园的校门,多有趣、多特别的学校啊!

2、读一读:复印了两个故事发给孩子们阅读——《校长先生》和《放回原处》。读后交流交流,你觉得这是个怎样的校长先生呢?你感受到这位校长先生的与众不同了吗?

出示:“谨将本书献给已逝的小林宗作老师”齐读。

五、看一看

看一看目录:在小林宗作校长的巴学园里,还有些与众不同的什么呢?小豆豆学习生活是怎样的呢?同学们想知道吗?

出示目录,说说哪个故事题目吸引了你?说说你心中的问号好吗:校园里那“一辆辆电车”又有何用呢?“山的味道,海的味道”又是什么呢?帮你了解到很多信息噢!

结束语:很想去读一读黑柳彻子的这本《窗边的小豆豆》吧,老师相信,除了故事本身,你们一定还能读出更多,期待我们再次相约“窗边的小豆豆”!

豆豆瓶的教案(篇4)

教学年级:三年级下册

教学内容:小学音乐湘艺版修订教材第六册第二课《拾豆豆》 教材分析:

《拾豆豆》是一首由山西民歌改编的儿童歌曲,六声徵调式,一段体结构。它的旋律和山西的方言紧密结合,如:“37”、“53•”、“3.5 76”,具有浓厚的民歌风格,歌曲活泼而富有情趣,以诙谐的音乐语言及民谣式的歌词,描绘了孩子们在田间拾豆豆时那顽皮而又朴实的形象。教学目标:

1.能用自然、活泼的声音演唱山西民歌《拾豆豆》,感受山西民歌的地域风格和特点。

2.能在歌曲学习中参与音乐律动,能通过演唱、表情及肢体动作等表现歌曲的音乐形象。

教学设计意图(理念):

课标中对三年级音乐教学中演唱的要求是乐于参与各种演唱活动,能够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有表情地演唱或参与齐唱、合唱。能够对自己和他人的演唱做简单评价。根据课标的这个要求,我为歌曲创设了一系列与拾豆豆有关的情境,通过儿歌、身势动作、学说方言等活动来感受体验歌曲,通过唱一唱、说一说、动一动等环节来学唱歌曲,并在最后加入了二声部的演唱,同过填充式和轮唱等方式丰富了歌曲的表现形式。让学生更充分地感受山西民歌的韵味,产生具体的审美体验,从而更生动地表现山西民歌,创造更多的美。教学设计亮点:

1.通过儿歌导入、身势参与、方言渗透等手段,解决歌曲的重难点,学歌曲,唱韵味。

2.从歌词、曲调入手,抓住山西民歌的风格特点,引导学生把握并表现歌曲的音乐性。

3.为歌曲加入了填充式的二声部演唱和简单的轮唱,丰富了歌曲的表现形式,增 强了歌曲的艺术表现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够用自然、明亮的声音演唱歌曲,感受山西民歌的风格特点。难点:能与人合作,用二声部填充式的演唱和轮唱表现歌曲。教学准备: CAI课件、钢琴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秋天到,豆豆跳,丰收的季节真热闹。孩子们,在这收获的季节,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首山西民歌。二.歌曲学唱

(一)感受山西民歌 1.初听歌曲第一段

提问:听了歌曲,你感受到了什么样的情绪? 2.复听歌曲

提问:歌曲中唱了哪些内容? 3.学山西儿歌

CAI出示 儿歌《拾豆豆》 ①情景互动(解决下滑音)

师:在坐的小朋友啊,都是老师最喜欢的胖丫丫俊妞妞,我叫你们的时候,你们可要答应哦!

师生互动“胖丫丫!哎!” ②儿歌参与(解决节奏难点)

引导学生在在所有叠词出现的地方通过点头来参与。③身势参与(加强情感体验)

带领学生用秧歌中甩手绢的动作参与律动。

(邀请一位第一段表演得非常出色的学生上台来带着大家一起动。鼓

励大家想不同的动作,在固定的地方使用)

(三)学唱山西民歌 CAI出示歌谱《拾豆豆》 1.唱一唱(熟悉歌曲)

歌曲教唱,师随时纠正演唱中发现的问题,体会山西民歌韵味,找出突显山西特色的乐句。

2.说一说(在个别字处用方言演唱,加深对歌曲形象的理解)

通过听老师说、唱,发现旋律和方言的联系,从而了解乐句中曲调的特点。3.动一动(师生互动演唱,用动作解决难点)

结合情境处理难点乐句,解决休止符、附点八分音符等问题,突破难点。着重处理“一拾拾了一兜兜”一句。4.师生合作互动演唱二声部

在第三句进行轮唱。“过沟沟,拾豆豆,一拾拾了一兜兜。” ①师生合作演唱,老师加入填充式的合唱,和二声部轮唱。②学生分组合作合唱。5.完整表现,师生互评

完整地呈现歌曲,首先让学生自己评价,不断完善演唱,再由老师评价、总结。

三、教师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拾豆豆》这首山西民歌,感受到了山西小朋友拾豆豆的快乐,更感受到了山西民歌独特的韵味儿。如果你有时间的话,可以自己去了解更多山西的民歌,了解更多关于山西的文化。

音乐在传承,快乐在传递,希望大家每天能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金豆豆。......

豆豆瓶的教案(篇5)

教学目标:

初步体验数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在活动中培养数感。培养初步的估计意识。

教具准备:

黄豆若干,计数器22个,塑料盆、小桶、纸盒子若干,实物投影仪。

重点难点:

会读写100以内的数。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学生在活动中进行数数,初步体会估数)

谈话:今天我们每组的桌子上都有豆子,上数学课拿豆子是干什么用的呢?(可让学生说一说)豆子是帮助我们学习数学的。今天我们看谁会思考、会观察、会从玩豆子中发现数学问题,请大家听清要求:玩的时候,同学之间要会合作,互相谦让。

玩豆子的时候要注意,别让豆子掉到地上。

同桌两人玩豆子。其中一人抓一把豆子,猜一猜有多少粒。两人数一数有多少粒豆子。看谁猜得最接近。

活动结束时,我就站在这儿,你就马上停止了。

(教师要走近学生,注意用积极的语言评价学生合作中的问题)

二、活动二(在活动中,让学生学会读、写数)师生互动活动。

你们玩得真开心,我也想抓一把豆子。(教师抓一把豆子)猜一猜我一把抓多少粒豆子?

(1)学生猜,教师不做评价。

(2)怎么知道有多少粒豆子呢?

(3)交流数的方法。

我每组都给你们抓一把豆子(教师边说边抓),数一数到底有多少粒豆子?

(1)小组内数豆子。

(2)小组汇报有多少粒豆子。在计数器上拨出你们小组数出的数?怎么写这个数,请你试着写一写。

(1)每组派代表到黑板前写数,其他学生在练习纸上写。

(2)老师根据学生写的数,进行适时指导。(例如62:6在十位上,表示6个十;2在个位上,表示2个一)

(3)同桌交流个位、十位上的数各表示多少。现在回过头来,说一说我(指教师)一把大约抓多少粒豆子? (引导学生找一个中间值)

三、活动三(在估数的活动中,进一步理解读、写数的方法)

(一)同桌两人玩豆子。其中一人抓一把豆子,一起猜有多少粒,猜后数一数有多少粒豆子,并写出这个数。你一把大约抓多少粒豆子?

(1)小组内交流。 (2)全班交流。

(二)指定物体量豆。(体会估计需要有依据)

一小桶豆子有多少粒呢?让学生自由地猜,猜的结果反差太大,怎么办呢?引导学生想方法估计。两人一组,装满一小桶豆子,想办法估计,看谁估计得比较准确。交流你是怎样估计的。

(1)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数一数有多少粒豆子,并写出这个数。

四、活动四通过游戏,激发学生读、

写数的兴趣) (一)拨数游戏一个拨数,两个同时读并写出这个数。全班交流。(教师注意抓住对特别的数的处理,例如90,66等数)认识百位。可以介绍一下三位数和两位数。

(二)猜数游戏

1全班一起做猜数游戏。 (1)在你的纸上悄悄写一个两位数。

(2)指名猜一名学生写的数。(其他学生猜,该生做提示) (3)教师试猜一个数。(用区间套的方法)同桌两人玩,一人在心中想一个两位数并写下来,另一个人猜这个数。

五、活动五

增加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谈谈你对这节课的感受。


本文的网址是http://www.zfw152.com/a/57317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