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祝福logo
地图 > 祝福语 > 范文大全 > 秋水教案 >

《秋水》教案通用

《秋水》教案通用

趣祝福范文大全每一位教师在上课之前都需要充分准备好教案和课件。现在是教师们开始撰写教案和课件的时候了。只有教案和课件准备得越充分,课堂氛围就会越好。以下是趣祝福的编辑为您准备的“《秋水》教案”,或许可以作为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秋水》教案 篇1

学生活动设计

1.组识学生进行三次诵读:第一次,正音正字,疏通文句;第二次,理清思路,领会主旨;第三次,背诵,领会庄子的风格。

2.组织学生制作文言知识卡片,以养良好习惯。

3.组织学生讨论庄子形象化的比喻,分析河伯慨叹的内容,深入把握主旨。

教具准备: 投影仪 课件

一、明确目标

1.初步了解庄子其人

2.积累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和句式

3.当堂背诵,领会主旨,鉴赏语言及表达技巧

二、教学步骤

(一)导入语:

著名学者南怀瑾这样说:“儒家像粮食店,绝不能打倒,否则打倒了儒家,我们就没饭吃,道家则是药店,如果不生病,一生也可以不必理会它,要是一生病,就非自动找上门去不可。”

千百年来,道家思想对乱世中饱经创伤的心灵给予了莫大的慰藉,而道家集大成者人物便是庄子,鲁迅先生曾在《汉文学史纲要》中这样评价过他:“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今天我们就来感受其文章魅力。

(二)介绍庄子.(师生共同完成)

庄子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人,大体与孟轲同时或稍后。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世称“老庄”。

庄子的思想属主观唯心主义体系。他片面夸大一切事物的相对性,否定客观事物的差别,在认识上走向相对主义。庄子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应自然。庄子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建议该部分换用一些感性的语言,引导学生对庄子的兴趣和喜爱,不要让人误以为你对庄子有厌恶之感)

庄子的文章,想象奇幻,构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

《秋水》是《庄子·外篇》中最重要的一篇,它以河伯和海若对话的形式,讨论了“价值判断的无穷相对性”的问题。

课文节选《秋水》开头的一段,以河神见海神为喻,说明个人的见识有限,经过比较,就会显示自己的不足,如果骄傲自满,就难免贻笑大方。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听录音磁带

2.组织学生诵读课文,制作文言知识卡片

第一次诵读,正音正字,疏通文字。

①正音:

涘(sì) 渚(zhǔ) 少(shǎo) 殆(dài)

②制作文言知识卡片(不是完全详尽的)

卡片一:古今异义

至于北海(至:动词“到”,于:介词)

望洋向若(联绵词,仰视的样子)

大方之家(修养高,明白事理)

秋水时至(时令,季节) 卡片二:通假

不辩牛马(辩,通“辨”)

泾流之大(泾,通“径”)

卡片三:词类活用

顺流而东行(名词用作状语,向东)

少仲尼之闻(形容词作动词,小看,也可以理解为意动用法,以……为少)

轻伯夷之义(形容词作动词,轻视,也可以理解为意动用法,以……为轻)

卡片四:文言句式

以为莫己若者(否定句代词宾语前置,莫若己)

我之谓也(用“之”帮助宾语前置,谓我也)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被动句)

卡片四:一词多义

泾流之大(代词,这样)有教师对“之”的用法提出质疑,有待查实

我之谓也(结构助词,帮助宾语前置)

仲尼之闻(结构助词,的)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介词,因)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介词,被)

第二次诵读,理清思路

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课后练习一)

①河伯在什么情况下欣然自喜?

②河伯为何“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

③河伯为什么认为自己“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3.指导学生背诵课文,讨论以下问题

(1)全文可以分为几个层次?大意各是什么?(以下开始板书)

层意 连接语

第一层:黄河的宽阔;河伯的骄傲自满 于是焉

第二层:北海的壮阔;河伯自愧弗如 于是焉

(2)河伯引“闻道百,以为莫己若”的作用是什么?

批评自己“以天下之美尽在己”的狂妄自大。

(3)河伯引“少仲尼之闻,轻伯夷之义”的作用是什么?

批评自己的盲目崇拜。

(4) 本文属于一篇寓言故事,在这则故事写河神认识的前后变化时,采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手法?

明确:对比(见板书)

(5)从这些对比中,我们可以获得哪些启示呢?(启发学生敞开思路,大胆发表看法)下述观点都符合文意:

人贵自知之明;谦受益,满招损;自大由于无知;知耻者近乎勇(知耻而后勇)克服主观主义,防止片面性;有比较才能有鉴别。

(6)通过这篇课文,你认为庄子的文章有什么特点?

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想象丰富,善用比喻,寓言富有创造性,善用对比。

第三次全体同学试背《秋水》

总结、扩展

《秋水》我们学的只是开头的一段。 《秋水》全文以河伯和海若对话的形式,讨论“价值判断的无穷相对性”的问题。庄子采用寓言形式,用河伯、海若的对话来讨论玄妙的哲学问题。课文这一段河、海的对比,实际只是引出大小、多少、贵贱之类的看法,然后一层深一层地引到漫无边际的认识海洋。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课外阅读《秋水》全文。

另外,庄子作为我国古代八大笑星之一,他的很多言行都是很特立独行的,大家可以多阅读一些他的故事,这样可以更深刻地体会他的哲学思想.

附:板书设计

秋 水

《庄子》

黄河宽阔 不辨牛马 北海壮阅 不见水端

↓于是焉 ↓于是焉

河伯自大 欣然自喜 望洋兴叹

为尽在己——狂妄自大 始吾弗信——盲目崇拜

总体评价:

体现了文言文教学的根本——落实字词

10——15分钟的朗诵时间安排,体现文言教学的重点

《秋水》教案 篇2

一. 学情分析

本课采用“词串”的形式,介绍了金秋水乡富有诗情画意的美景。学生现在接触到的事物可能没有那么多,就对课文介绍的美景无法有深刻的体会。可通过观察课文中的配图进行联想,也可以找一些优美的图片,通过朗读来了解词语,从而感受水乡的美丽富饶和风土人情,感受语言的优美。

二. 教学目标

1. 了解金秋水乡特有的景色,引发对金秋水乡美好生活的向往,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情景中识字、朗读、联想,了解词语的意思。

3. 学会本课的7个词语,认识“火”、“欠”偏旁。

三.教学准备:生字卡片,金秋水乡的图片或者照片

四.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 一 课 时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小朋友,我们生活在的这块地方啊,有青青的山,碧绿的水,蓝蓝的天空,粉红的鲜花,多么美丽啊!我们能够生活在这么美丽的地方,是多么幸福的呀!现在老师想考考大家,你们知道古代的人们是怎么称呼我们这块美丽的地方的呢?小朋友,你想知道吗?(板书:水乡)恩,为什么说是水乡的呢?小朋友,你们来猜猜看呢?

我们水乡美,一年四季都是美丽的!但是啊,有一个季节是最美的,你们知道是什么季节吗?(板书:金秋)这是什么季节?(秋天)为什么说是金秋呢?有金色的秋天吗?(农田里稻子熟了,一片金黄色的)

金秋真的是最美的季节吗?老师这有几幅图,大家一起先看看,水乡的秋天都有什么呢?再想想,你会用什么优美的语句来赞美这些景色呢?

二.观察联想,读中感悟

1. 说到水乡就当然要说到水了啊!小朋友,我们来看这幅画。你都看到了什么呢?(板书:芦苇 菱藕 荷塘 )你见过这些东西吗?他们是怎样的芦苇,怎样的荷塘呢?相机补充板书。(注意“芦”的读音)

2. 仔细观察,引发联想:水乡的荷塘里还会有什么呢?(板书:荷叶、荷花等)谁能具体说说它们呢?(板书:挨挨挤挤的荷叶、千姿百态的荷花等)

3. 碧绿的荷塘中,挨挨挤挤的荷叶下小鱼在捉迷藏,千姿百态的荷花盛开着,放眼望去,远远的隐约有几只小船在芦苇丛中飘动。在这烟雾笼罩的荷面上美的就好象是在天上一样,好象我们就在云朵的中间,在仙景中那样飘渺。

《秋水》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阐发的人生哲理,力戒骄傲。

2、学习对比的方法。

3、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式。

4、背诵课文。

教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在小学阶段就学过唐朝诗人王之涣的千古绝句《登鹳雀楼》。(老师和学生一起背诵)“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首诗的前两句描绘出一幅壮阔辽远的山河图,气势宏大,笔意高远。后两句则十分富有哲理:想要穷尽目力遥望千里,还须再登上一层高楼。这首诗给我们的启示是:山外有山,天外有天,站得高才能看得远。而现实生活也的确如此,人的认识是有限的。如果做井底之蛙,沾沾自喜,骄傲自满,只会贻笑大方。这个道理,在先秦诸子散文中已有所阐述,下面我们就学习选自《庄子》的《秋水》。(板书课题)

二、作者介绍:(投影)

庄子:战国时期宋国蒙人,大约与孟子同时而稍后,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为道家学派的重要人物,世称“老庄”。

庄子思想比较复杂,基本上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主张保身、全生、养亲、尽年。

庄子的思辨的哲学智慧常常令人神往。代表作《庄子》,现存33篇。

《庄子》散文是战国中最重要的散文成果之一。它的文章写得汪洋恣肆,不拘绳墨,变化无端,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和浓郁的诗意。

三、根据课文注释自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投影)

1、找出古今异义词,并解释。

2、找出词性活用词语,并理解。

3、找出特殊句式,并分析。

4、找出文中的成语,并理解。

5、理解这则寓言故事包含的道理。

小结:(投影)

(1)古今异义:古今

至于北海到了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表示另提一事。

百川灌河特指黄河天然的或人工的大水道,泛指河流。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脸脸的形状,相貌。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深明大义的人,或

①不吝啬专通某种学问的人

②自然,不拘束,不俗气。

(2)词性活用:

秋水时至名词做状语,按时。

顺流而东行名词做状语,向东。

东面而视名词作动词,面对。

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意动用法,以……为少,以……为轻。

(3)特殊句式:

闻道百定语后置

以为莫己若宾语前置

我之谓也宾语前置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被动句

(4)成语

望洋兴叹:望洋,抬头向上看的样子。本义指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藐小,今多比喻要做一件事而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

见笑大方(贻笑大方):让内行见笑。

补充:

1、通假字:

泾流之大。(“泾”通“径”,直流。)

不辩牛马。(“辩”通“辨”,分辨,辨别。)

2、固定格式:

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非……则”,表示假设,译为:“不是……就……”。)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且夫……”,再说,而且,用于承接上文,引出另一层意思。)

四、课堂讨论:这则寓言故事包含哪些道理?

人贵有自知之明知耻近于勇

谦受益,满招损克服主观主义,防止片面性

自大由于无知有比较才有鉴别

五、课堂小结:

《秋水》这篇课文虽然仅仅节选了《庄子·秋水》的第一自然段,但我们同样领略到了庄子散文的风行水上,自然成文,设喻巧妙,机趣横生的特点。不仅如此,还使我们深刻地认识到:人的认识是有限的,只有开拓视野,不断创新,才能有所提高,顺应时代的潮流。同学们生活在改革开放的今天,一定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把握机遇,超越自我,用我们的智慧、知识去创造更美好的明天。

板书设计

欣然自喜(黄河)天下之美尽在己

河伯(骄傲自满)人的认识山外有山

有限天外有天

(设喻)望洋兴叹(大海)见笑于大方之家

(自叹不如)

《秋水》教案 篇4

一目标

1、理解课文阐发的人生哲理,力戒骄傲

2、学习对比的方法。

3、解重点词语和句式。

4、背诵全文。

这篇课文篇幅短小,文字浅显,学生在课上自读、研讨,可以解决大部分问题,疑难处,教师适当讲解、点拨。课文语脉清晰,层次清楚,前后形成鲜明对比,利于背诵。教学中可充分利用课文内容和结构的特点,指点背诵的方法。

5、指导学生理解、积累和正确使用成语“望洋兴叹”“贻笑大方”。

二、教学时数

1课时

二、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学生齐读。正音。

2.学生简述课文内容,其他同学补充纠正。教师将暴露出来的问题写在黑板上。

三、理解疑难词句,学生质疑,课堂讨论,教师讲解。

1.古今异义

至于:古义,到了。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表示另提一事。

面目:古义,脸。今义,脸的形状,相貌。

大方:古义,深明大道的.人,或转通某种学问的人。今义:①不吝啬;②自然,不拘束;不俗气。

河:古义,特指黄河。今义,天然的或人工的大水道,泛指河流。

2.词性活用

秋水时至(名词做状语,按时。)

顺流而东行(名词做状语,向东。)

东面而视(名词用为动词,面对。)

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形容词为动词,小看;轻视。)

3.特殊句式

闻道百(定语后置)

以为莫己若(宾语前置)

我之谓也(宾语前置)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被动句)

4.成语

望洋兴叹(望洋,仰视貌。“望球兴叹”“望水兴叹”属生造。)

见笑大方(贻笑大方,大方之家,方家。)

四、理解思想内容

课堂讨论:这则寓言故事包含哪些道理?

启发学生敞开思路,大胆发表看法。下述观点都符合文意:

a、人贵自知之明; b、谦受益,满招损;

c、自大由于无知; d、知耻近手勇;

e、克服主观主义,防止片面性; f、有比较才能有鉴别。

五、指导背诵

这篇课文结构简单,层次清楚,可采用关系法背诵。先划分层次,概括层意。第一层上有两句,第一句写黄河的壮阔,第二句写河伯骄傲自满。两句之间的连接语是“于焉”。

《秋水》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领悟庄子的思想在《秋水》中的体现

2.进一步体味庄子思想的深刻含义及现实意义。

课前准备:

完成第一课时词语疏通的教学并要求全文背诵,请同学们以四人为组查找庄子最有名的寓言故事。

教学安排:

二课时

教学步骤:

第二课时

1.导入

师:前一段时间我们一直在学习诸子百家散文,其中著名的有哪几家?

生:儒家、道家、法家、墨家……

师:著名学者南怀瑾这样说:“儒家像粮食店,绝不能打,否则打倒了儒家,我们就没有饭吃;道家则是药店,如果不生病,一生也可以不必理会它,要是一生病,就非自动找上门去不可。”多少年来,道家思想对乱世中饱经创伤的心灵给予了莫大的慰藉,而道家集大成的人物便是庄子。在现今高度发达的社会里,庄子思想对于我们或许更有一种特殊的感受和意义,今天就让我们来感受一下庄子的精神世界。

师:庄子是一个善于用寓言讲故事的人,他讲了许多有趣的故事,我们现在常用的“井底之蛙”就是其中的一个,有哪位同学能讲给大家听听?

生:井底之蛙对东海的大甲鱼说:我快乐极了,出来时在井栏上跳跃,回去时在井底休息;在水里游的时候,水会浮起我,到水底的时候呢,有泥巴来按摩我的脚,可看看旁边的小蝌蚪、小螃蟹它们就比不上我了。我独据一池井水,跳跃其间,无比自在,你也进来享受享受吧!可是甲鱼的左脚还没有跨进去,右膝却已被绊住了。它缓缓地说道:东海有一千里长,八千尺高,即便连年旱灾水灾海水都不曾为之减少或增加,这才是它真正的快乐呢!井底之蛙听了之后若有所思。(可简要讲述)

师:庄子通过这样的一个故事想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

生:不要自以为是,天外有天……

2.领悟课文《秋水》中庄子的思想含义

(1)师:那么课文《秋水》中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要告诉我们什么道呢?请全体同学齐声朗读课文,思考这个问题。

生:以河伯与北海若的一段对话说明要谦虚,不能自满;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强中自有强中手……

(2)师:我们从课文中的什么地方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请同学们散读文章的第二段,从文中找出最关键的词句。

(3)师请生一边回答,一边自己出示板书:

水——海——天地

小石小木大山

中国——四海——天地

小米粒—大粮仓

小洞穴旷野

人——万物

毫末马体

(4)师总结归纳:

我们来看看课文中的这几个比较,“百川之水,莫大于海”,四海与天地比,好似小石小木与大山,中国与海内比,有如小米粒在大粮仓中,四海在天地之间,犹如小洞穴在旷野里,人与万物比,又如毫末在马体上,同样的“四海”因为所比的对象不同,也被比成了“大粮仓”和“小洞穴”,同一个事物,可以是大的,也可以是小的,我们很自然地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事物的大和小是相对的。(出示板书)

水——海——天地

小石小木大山大和小

中国——四海——天地是相对的→

小米粒—大粮仓

小洞穴旷野

人——万物

毫末马体

3.由课内知识延伸至课外,进一步理解庄子思想的深刻含义。

(1)师点拨:由前面我们所得出的“大小是相对的”结论,很容易能想到物理学家爱因斯坦的时间空间和物质运动相联系的相对论,空间的大小是相对的,时间的长短是相对的,《秋水》中的“少仲尼之闻”也反映出了另一种相对性,同学们想一想这指的是哪方面的相对性?(知识)

(2)庄子有句与此有关的名言:“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在现实生活中,任何一件物象,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会得出不同的印象。在庄子看来,一样事物可以是大,又可以是小,可以是贵,又可以是贱,事物没有确定不变的标准,所以他提出了大小、贵贱、生死、物我等同的观点,即齐大小、齐贵贱、齐生死、齐物我,这就是庄子思想颇具特色的“齐物论”。(出示板书)

水——海——天地

小石小木大山大和小齐(以…为同)大小天地与我并行

中国——四海——天地是相对的→齐生死→

小米粒—大粮仓齐物我万物与我合一

小洞穴旷野

人——万物

毫末马体

(3)师:这些看来很深奥的道理庄子也是通过讲寓言故事的形式来告诉大家的,上节课后,我布置大家回去找一些庄子最有名的寓言故事,有没有同学找到庄子讲的有关生死的小故事?

生讲述“鼓盆而歌”的故事,师同时放幻灯。

师点拨:这个看起来有点无情的故事恰恰体现了庄子的生死观。人一旦死去,埋掉、烧掉化为泥土,散为尘垢,甚至连意识也没有,这给人带来了无限的恐惧,无怪乎王羲之要说“岂不痛哉”而庄子则认为人开始是没有生命的,只有气息形成“形”,“形”变成“生”,“生”又变成“死”,最后又归为气息。这样生来死往的变化就好象春夏秋冬四季的运行一样自然。这样的观点不是让人轻视生命、一心求死,而是要人呵护生命,不因为死亡的到来而忧伤生命。

(4)师:下面我们要讲的故事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关于庄子做梦的故事,请查到这个故事的同学为大家讲述一下。

生讲述故事,师放幻灯。

师点拨:以梦喻志是文人常用的方法,著名的有南柯一梦、黄粱美梦,都是些平生穷困潦倒的人,在梦中享尽荣华富贵,一旦梦醒,一锅黄粱尚未煮熟,而南柯也不过是一个蚂蚁窝。他们梦的是自己梦寐以求的东西,求之不得就产生破灭感。而庄子的梦更奇异、更优美,翩翩而飞的小蝴蝶徜徉在大花园中,蝶儿飞舞在花丛间,逍遥在阳光空气下,在这里天地万物与我合二为一,达到了物我相忘的境界。庄子为我们营造了一个精神上无限自由的世界,从整体处观察事物,从各个角度作全面的透视,不以人类为中心,不以自我为中心,取消了天地万物和我对立的宇宙观,达到万物合一的境界。

4.讨论体会庄子思想在今天的现实意义。

师;现实生活中物质的欲望、名利都可以是牵制我们自由的东西,照庄子看来,人、物欲、自然等等都应该是一个和谐自然的整体,人类的行为与行事都应合乎自然的运行。对于现世人类无止境的贪欲与物化,庄子的思想无异是调剂人心的清凉剂。下面请同学们的四人小组讨论一下现实生活中的.那些例子是可以体现庄子思想的时代意义的。

生讨论略(可考虑人与自然的关系,人对物欲过度的追求而失控浮躁等方面展开)

5.师小结:庄子的思想博大精深,一节课的时间只能“蜻蜓点水”,其中的睿智与哲学还需要我们在课后进一步感悟与领会。在上课开始的时候曾经说过,在我们心灵生病的时候,会需要进进药店,可是任何药也不能吃得过量,否则也会有负面的效应,所以关键的是对度的分寸拿捏。

《秋水》反思

今天下午上《秋水》一文,在导入新课阶段,我引用了南怀瑾的一句话“儒家像粮食店,绝不能打倒,否则打倒了儒家,我们就没饭吃,道家则是药店,如果不生病,一生也可以不必理会它,要是一生病,就非自动找上门去不可”,介绍了道家思想在历史上的深远影响以及它对于心灵生活的滋润。又引鲁迅《汉文学史纲要》中的“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一句,指出了《庄子》著作的的艺术风格,学生感到很新鲜。然后又让学生试着介绍他们所了解的有关庄子的生平事迹以及《庄子》中的有关故事等,从学生的介绍来看,他们对庄子其人其书的了解是很有限的,这有点出乎我的意料之外(这里是一级达标学校,是全市最好的生源;可见他们在初中时候的课外阅读是比较狭隘的)。为了让学生对庄子其人其书产生点兴趣,我在学生介绍的基础上,扼要地概括介绍了庄子的生平与思想,介绍了《庄子》一书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与基本艺术风格。然后选择了几个比较典型的能体现庄子个性风采的故事片段,如鼓盆而歌,拒不为相、路遇骷髅等介绍给学生,从他们的惊讶的反映可见出他们对庄子这个人是有点兴趣了。接着顺水推舟。转入对《庄子·秋水篇》的全篇思想内容要点的介绍,强调原文全篇的主要意图是在于表达“价值判断的无穷相对性”。但是如果单独将其开头部分抽取(即课文的节选部分),它还给人以关于“人的认识是有限的,不能骄傲自大”“人贵有自知之明”“谦受益,满招损”等等的启示。上述启示在赏析中,学生基本上能说出。

本课计划用一节课教完,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我只用了30分钟多一点,前面近15分钟用以课前口语训练以及对第22课《寡人之于国也》一课的总结性复习问答。这学期文言文快要结束了,我想得告诉学生学会自己分类整理语言点,即按照易错读字、通假字、古今异义、文言实词、一词多义、特殊句式、固定结构等知识点来梳理,以便复习巩固,因此这节课在赏析的同时向学生提示、点拨了本课的重点的字词句,在黑板上板书了部分语例,并将此项工作布置为课后作业。课后找了几个学生谈话,了解对这堂课听课的反馈。大部分学生表示听得懂,这篇课文比较浅易。这让我有点担忧:因为感觉浅易,觉得没有什么值得深究的问题了,可能只是知之皮毛。这篇课文是节选,只是原文《秋水》篇的一个开头部分,部分与整体的内涵在读者的阅读理解来看又会存在一些出入。

在〈1〉班讲这篇课文时,我把课文中的提到的伯夷与孔子这两个人的用意作了个具体的解释,介绍的了庄子的“知量无穷”的观点。指出文本中海若与河伯的象征蕴涵,如果说海若是庄子的自我写照,那么河伯则是儒家门徒之类的投影,孔子及其门徒们在这个文本中是一个被奚落和挖苦的对象,这是庄子的诡秘之处。(1)班的叶莹莹同学对“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轻伯夷之义”一句如何理解提出了疑问,这是我事先估计到的。在讲解过程中,我对此也做了简要阐述:《秋水》的主体是河伯与海若的七次对话,对话的核心内容就是庄子的无限相对思想。河伯与海若在后面的对话中也曾提到孔子与伯夷,原文是“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与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意思是伯夷辞让君位以成就好名声,孔子大谈天下事以显示自己学识渊博,他们的自满,不就好像你刚才在秋水面前洋洋自得样子吗?通过这样的补充介绍,学生对节选部分的思想内涵有了一个更深刻的认识。

《秋水》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育目标

1.初步了解庄子的思想及作品风格

2.积累实词:时、泾流、望洋、少、轻、殆、穷

3.积累虚词:之、以、则、见、于

4.掌握文言句式:被动句与宾语前置句

5.学习运用寓言故事说理的写作特点

二、能力训练目标

1.训练结合语境、借助工具书推断文言词语的含义与用法的能力。

2.培养把握作品思路,熟读成诵的能力。

3.训练鉴赏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目标

使学生认识个人见识有限,若骄傲自满,就难免贻笑大方的道理。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熟读成诵,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及句式,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河伯对海神的感叹中引用两则材料的作用。

解决办法: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指导学生做文言知识卡片,组织学生讨论两则材料的作用,引导学生鉴赏庄子运用形象说理的艺术风格,把握文章观点。

课时安排

1课时

学生活动设计

1. 组识学生进行三次诵读:第一次,正音正字,疏通文句;第二次,理清思路,领会主旨;第三次,背诵,领会庄子的风格。

2. 组织学生制作文言知识卡片。

3. 组织学生讨论庄子形象化的比喻,分析河伯慨叹的内容,深入把握主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多媒体投影)。

著名学者南怀瑾这样说:“儒家像粮食店,绝不能打倒,否则打倒了儒家,我们就没饭吃,道家则是药店,如果不生病,一生也可以不必理会它,要是一生病,就非自动找上门去不可。”

千百年来,道家思想对乱世中饱经创伤的心灵给予了莫大的慰藉,而道家集大成者人物便是庄子,鲁迅先生曾在《汉文学史纲要》中这样评价过他:“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今天我们就来感受其文章魅力。

明确:庄子《秋水》(板书课题)

二、朗诵《秋水》。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教师作朗读常规指导。

2.放课文朗诵。(放录音的同时出示投影“秋水归至大海图”,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3、学生再度课文。

三、简介庄子并解题。

学生介绍后,教师点拨补充:(多媒体投影)

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人,大体与孟轲同时或稍后。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

庄子的思想属主观唯心主义体系。他片面夸大一切事物的相对性,否定客观事物的差 别,在认识上走向相对主义。庄子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应自然。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 治。

《庄子》一书,汉代著录为五十二篇,现存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篇,通常认为是庄子本人所著;《外篇》十五篇,《杂篇》十一篇,有庄周门人及后来道家的作品。

庄子的文章,想像奇幻,构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鲁迅先生在《汉文学史纲要》中曾经这样评价他的文章:“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秋水》是《庄子·外篇》中最重要的一篇,它以河伯和海神对话的形式,讨论了“价值判断的无穷相对性”的问题。课文节选《秋水》开头的一段,单看此文,寓意已经有了新的理解。

四、根据课文注释自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多媒体投影)

1、 找出古今异义词,并解释。

2、 找出词性活用词语,并理解。

3、 找出特殊句式,并分析。

4、 找出文中的成语,并理解。

5、 理解这则寓言故事包含的道理。

小结:(多媒体投影)

(1) 古今异义:

古 今

至于北海 介宾短语,到了 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表示另提一事。

百川灌河 特指黄河 天然的或人工的大水道,泛指河流。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 脸 脸的形状,相貌。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深明大义的人,或 ①不吝啬

专通某种学问的人 ②自然,不拘束,不俗气。

东面而视 脸朝东 东边

于是 介宾短语,在这时 连词,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后

一事往往是由前一事

(2) 词性活用:

秋水时至 名词做状语, 按时。

顺流而东行 名词做状语, 向东。

东面而视 名词作状语,朝东,向东

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 意动用法,以……为少,以……为轻。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形容词作名词,美景

(3) 特殊句式:

闻道百 定语后置

以为莫己若 宾语前置

我之谓也 宾语前置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被动句

(4)通假字

泾流之大。(“泾”通“径”,直流。)

不辩牛马。(“辩”通“辨”,分辨,辨别。)

(5) 成语

望洋兴叹:望洋,抬头向上看的样子。本义指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藐小,今多比喻要做一件事而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

见笑大方(贻笑大方):让内行见笑。

(6)固定格式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判断句。“……者,……也”表示判断)

以为莫己若者(宾语前置句。否定句中,代词“己”作宾语前置。)

我之谓也(宾语前置句。助词“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被动句。用“见……于……”表示被动)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以……为……”是古汉语常见的固定形式,可译为“认为……是……”“觉得……是……”)

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非……,则……”,是副词“非”和连词“则”的配合格式,可译为“(要)不是,就……”假设性的否定句)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且夫”,连词。连接上句或上段,用在下句或下段的开头,可译为“再说”“况且”,表示意思推进一层)

(7)通假字

泾流之大(“泾”通“径”,径直)

不辩牛马(“辩”通“辨”,辨别,区别)

秋天的雨水按季节来到了,许许多多的小水流都注入黄河。畅通无阻的流水是这样大,两岸和沙洲之间,都分不清是牛是马了。这时候,河神乐滋滋地高兴起来,觉得天下的美景全在自己这里。他顺着河流往东走,到了北海,面对东面一看,看不到水的尽头。这时候,河神才转过脸来,对着海神若迷茫地感叹说:“俗语有这种说法:‘听到的道理很多,就认为没有谁比得上自己。’说的就是我啊。我曾经听说过,有小看仲尼的学识、轻视伯夷的义的人,开始我还不相信;现在我亲眼见到您的`广阔无边,我要不是来到您的门前,就危险了。我将长久地被大方之家耻笑。”

五、问题研讨:

(1)全文可以分为几个层次?大意各是什么?

层意 连接语

第一层: 黄河的开阔;河伯骄傲自满 于是焉

第二层: 北海的壮阔;河伯自愧弗如 于是焉

(“于是焉”也就相当于“于是乎”)

河伯也挺可爱。

对比说明,情况不同,时间不同,认识也不同,透露出庄子的哲学思想。

(2)河伯引“闻道百,以为莫己若”的作用是什么?

批评自己“以天下之美尽在己”的狂妄自大。

(3)河伯引“少仲尼之闻,轻伯夷之义”的作用是什么?

批评自己的盲目崇拜。

(4) 本文属于一篇寓言故事,在这则故事写河神认识的前后变化时,采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手法?

明确:对比(见板书)

(6)通过这篇课文,你认为庄子的文章有什么特点?

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想象丰富,善用比喻,寓言富有创造性,善用对比。

寓言: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常带有讽刺或劝戒的性质,用假托的故事或拟人手法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

六、课堂讨论:这则寓言故事包含哪些道理?

1、人贵有自知之明

2、知耻近于勇

人应当敢于正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也不能因为嫉妒对别人的长处视而不见。

人应当敢于自我批评,这需要勇气

3、谦受益,满招损

4、克服主观主义,防止片面性

5、自大由于无知

6、有比较才有鉴别

人的知识是个圆,半径越大,与未知的世界接触的区域就越大,就越能意识到自己的无知。

何伯看见自己壮观就夜郎自大,看到海洋广阔才发现自己的渺小,所以我觉得人在生活中要经常把自己和别人进行比较,要能正确看待自己,给自己正确地定位,从而不断地提高自己。

这就是我们常常说的: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人不但要和别人比较发现自己的短处,看到别人的长处,取长补短,还要善于 自我反思,善于反思的人善于进步,《劝学》里面说了: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7、“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这说明黄河水以前并没有这么壮观,许多河流的注入才壮大了它的声势,学习就像黄河一样,需要积累,才能积少成多。

8、我们不能相信道听途说的一些东西,要从实践中总结经验。

“闻道百,以为莫若己着”,我之谓也。何伯原先只是听说有这种人,经过自己的切身体验他才发现自己就是这样的人,所以我觉得只听不行要多实践。

七、课堂小结:

庄子和《庄子》是一座博大精深的文化宝库,需要有一定的时间和耐力甚至穷其一生才能欣赏一二。刚才有同学说,庄子的思想有些消极。这要看你怎么去理解庄子的思想。高三的时候我们将读到一篇文章《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可给大家一个解答,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找高三同学借阅“先睹为快”。学哲学的目的是什么,周国平说:“没有哲学,我们找不到回家的路。”哲学是对人生与社会的理性诠释,哲学是人精神家园的支撑。现在有一个很流行也很沉重的词语“精神守望”,学了哲学,对人生对社会可能看得更清楚更透彻,就能够把好心灵的航船,守住自己的精神家园。我的话对你们来说也许太深奥了些,如果将来有一天你突然想起了我的话,突然对人生有了深刻的感悟,一定要和我共享。

《秋水》教案 篇7

一、设计思路

本文以河神的故事设喻,学生理解有一定的难度,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扫除文字障碍,反复诵读,疏通文意,合作讨论理解其中蕴涵的深刻哲理,教师可以根据课堂情况给予适时的指导。

二、教材分析

本文以河神见海神为喻,说明个人的见识是有限的,大小都是相对的,告诫人们不要骄傲自大。比喻和对比手法在本文中得到了成功的运用。

三、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常识,提高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

2、简单了解庄子的基本思想,理解本文寓意。

四、教学重点

1、了解文中一词多义的现象,理解重点实词的意思以及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学习本文运用的比喻和对比的写法。

3、了解课文的写法及其中寓示的哲理。

4、熟练背诵课文。

五、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的写法及其中寓示的哲理。

六、课时安排

1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预习

1、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对全文进行翻译。

2、掌握文中注释的字词,找出通假字、古今异义的词、成语及较难翻译的句子。

(二)预习反馈

1、发放译文材料,要求学生与自己的译文对比,找出翻译错误的地方,并自己矫正。

2、文言常识整理:

(1)通假字:

泾流之大(“泾”通“径”,直流。)

不辩牛马(“辩”通“辨”,分辨,辨别。)

(2)古今异义:

至于北海到了(古)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表示另提一事(今)

百川灌河特指黄河(古)天然的或人工的大水道,泛指河流(今)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脸(古)相貌(今)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深明大义的人或专通某种学问的人(古)

不吝啬,自然,不拘束(今)

(3)成语:

望洋兴叹:望洋,抬头向上看的样子。本义指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藐小,今多比喻要做一件事而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

见笑大方(贻笑大方):让内行见笑。

(4)难译句子:

如:“闻道百”,“以为莫己若”,“我之谓也”,“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等特殊句式可由教师讲解翻译一下。

(三)朗读全文

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朗读全文,加深理解。

(四)研读课文

1、找一找:河伯的感情是如何变化的?

2、想一想:河伯为什么会欣然自喜?为什么会望洋兴叹?

3、填一填:结合全文内容,在“这是一个的河伯”中填入恰当的词句。

参考:开始盲目自大,又能及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自我批评。

(4)议一议:我们从河伯的故事中能得到什么启示?

(五)理解寓意

讨论后概括寓言的意思以及对自己的启示:一个人应该有自知之明,要知道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不能坐井观天。真有学问的人总是虚怀若谷,觉得自己有许多的不足。因为,在无限广大的宇宙中,个人的认识和作为都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因而是十分有限的,寓言的客观思想意义在于人的认识既然是有限的,人们就不能囿于个人有限的见闻而自满自足,而应不断开阔眼界,不停止学习。

(六)了解作者

(以教师介绍为主)

1、关于背景:庄子生活的战国时期,社会正处于剧烈的大变动之中,奴隶主统治政体已分崩离析,封建君主制度尚未建立,诸侯兼并,天下纷争,政治腐败,社会混乱。庄子对当时的社会现实深感不满,但又无力反抗。

2、关于作者:庄子,名周(约公元前369年—约前286年),战国时代哲学家,散文家,宋国蒙人。曾任蒙漆园吏,但不久辞去,不愿和统治者合作。《史记》上说,“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可庄周并未接受,“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庄周一生贫困,他身居陋巷,向人借粮,自织草鞋穿粗衣和破鞋子,甘愿闲居独处。他继承并发扬了老子思想,和老子同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老庄。庄子认为世间一切事物并无本质区别,无论大小、贵贱、寿夭、生死、善恶、得失、荣辱都是相对的。

3、关于特色:《庄子》一书,道家经典之一,共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一般认为,内篇是庄周自著,外篇、杂篇是庄周的门徒所著。《庄子》一书风格独特,它把深奥玄妙的哲理与生动具体的想象融于一炉,使抽象的逻辑思维与具体的形象结合起来;它想象丰富,构思奇特,词汇丰富,善于对事物进行极细致、生动的描绘。庄子散文善于运用寓言来进行说理。本文虚构了河伯与北海若这两个人物的对话,北海若代表庄子思想,河伯则代表庄子思想的对立面,通过两人对话展开说理,阐明主旨。用鲜明生动的形象来说话,避免了呆板、抽象说理的枯燥乏味,使哲理与形象结合起来,有化抽象艰涩为具体可感的效能。

4、关于评论:

鲁迅: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要》)

刘熙载:庄子寓真于诞,寓实于玄,于此见寓言之妙,意出尘外,怪生笔端,庄子之文,可以是评之,《庄》尤缥缈奇变,乃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也。(《艺概》)

郭沫若:庄子固然是中国有数的思想家,但也是中国有数的文艺家。他那思想的超脱和精微,文辞的清拔恣肆,实在是古今无两。他的书中有无数的寓言故事,那文学价值是超过他的哲学价值的。(《沫若文集》卷十二《今昔蒲剑今昔集》)

(七)自由背诵

背一背:个人背诵—小组背诵—班级背诵。

(八)迁移延伸

1、作业一: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练习。

庄惠濠梁之辩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同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1)借助工具书,翻译这则短文。

(2)理解寓意,体会庄子寓言故事的特点。

2、作业二:用正楷抄写全文。

3、完成同步练习题。

附:

《秋水》同步练习

阅读《秋水》这篇文章,完成14—17题。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秋水》教案 篇8

教学目的:

1、 简单了解庄子的基本思想;

2、 掌握文中的重点词语和特殊句式;

3、 掌握“非……则……”、“见……于……”两个特殊句式;

4、 理解本文寓意,5、 分析其语言特色。

教学重点:

1、 在背诵的基础上掌握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2、 结合本文寓意进一步分析庄子的'思想。

主要是字词和朗读情况。

二、导入  新课:

以庄子及其基本思想导入  ,主要含以下四个方面:

(一)、“老庄”; (二)、基本思想:1、主张“天道无为”(故事分析-“庄子钓于濮水”);2、主张相对主义的认识论(《逍遥游》);3、主张无条件的精神自由(“秦失吊老聃”-《养生主》)。

详细解说:

庄子,名周(约公元前369年---约前286年),战国时代哲学家,散文家,宋国蒙人。曾任蒙漆园吏,但不久辞去,不愿和统治者合作。《史记》上说,“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可庄周并未接受,“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

庄周一生贫困,他身居陋巷,向人借粮,自织草鞋穿粗衣和破鞋子,甘愿闲居独处。他继承并发扬了老子思想,和老子同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老庄。庄子认为世间一切事物并无本质区别,无论大小、贵贱、寿夭、生死、善恶、得失、荣辱都是相对的。

《庄子》一书,道家经典之一,共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一般认为,内篇是庄周自著,外篇、杂篇是庄周的门徒所著。《庄子》一书风格独特,它把深奥玄妙的哲理与生动具体的想象融于一炉,使抽象的逻辑思维与具体的形象结合起来;它想象丰富,构思奇特,词汇丰富,善于对事物进行极细致、生动的描绘。鲁迅先生曾称赞他的文章说“汪洋辟阖,仪态万方”。书中的寓言很多。

(1)、 解释下列加下划线的词:

(3)、 特殊句式(并在课文中找出例句, 译成现代汉语):

非……则……

见……于……

贻笑大方4、 集体朗读,思考:

(1)、 河伯在什么情况下欣然自喜?

(2)、 河伯见了北海为何“始旋其面目, 望洋向若而叹”?

(3)、 河伯为什么认为自己“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5)、 这篇文章的寓意是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这篇文章通过寓言设喻,说明了个人的见识是很有限的,只有经过的别人的比较,才能显示出自己的不足。如果盲目骄傲自大,就难免会贻笑大方。)

5、 分析特殊句式:

(4)、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被动句)   (5)、百川灌河--百川灌(    )河。   (6)、(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7)、(      )顺流而东行,(      )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5)(6)(7)为省略句。]  三. 语法总结--省略句:

1、省略主语:

例:  永州之野产异蛇,(      )黑质而白章,(      )触草木,(      )尽死。

--《捕蛇者说》   2、省略谓语:

例:  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 。

《秋水》教案 篇9

一、教材分析

《秋水》是庄子的名篇。庄子的文章,想象奇幻,构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庄子的思想与智慧非常人所能及,高中一年级学生在理解上会有困难,正因如此,课本将原有的《逍遥游》换成现在的《秋水》。课文仅仅节选了《秋水》前面的一小段,篇幅很短,文字也浅显,所表达的思想单独来看并不深奥。故此,教学过程中当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拓展阅读。

二、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庄子的思想及文风。

2、懂得形象化说理的方法。

3、培养阅读文言文的兴趣和能力。

三、教学重点

在读懂文章的基础上得出启示。

四、教学步骤设计

1、导入

以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庄子中出现的成语导入。

(现代社会信息异常丰富,学生往往对文言文阅读缺乏兴趣和能力,但我们得实行“拿来主义”,从古文中汲取营养。庄子的文章一方面给我们以思想的启迪,另一方面也给我们以语言的滋养。)

2、朗读

以Flash课件营造朗读氛围。

教师范读。

学生集体或个别朗读,教师指导朗读。

3、分析课文

承接导入语中的成语话题来切入本文。

引导学生找出能帮助理解课文的关键成语:“望洋兴叹”,然后围绕该成语提出问题,一步步引导出翻译、层次、写作手法、思想等方面的学习。

1)“叹”的内容是什么?

2)为什么会“叹”?

3)怎样写“叹”?

4)从“叹”中得到什么启示?

5)总结读书方法:对以上学习过程进行小结,总结出一种读书方法:“中心开花”分析法。

4、练习

堂上练习,及时检测学习效果。

练习涉及文学常识、字词理解、句式分析、课文理解等方面。

5、拓展

学习文言文并不是为学而学,应是“古为今用”,可用现代人的眼光来看庄子的文章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启示。

在对课文进行讨论后,可另从《庄子》中选择一则或两则较为熟悉的寓言小故事,引导启发学生读一读,想一想,谈一谈。

——以上设计的内容及步骤,并不意味着教师在堂上按部就班地全部都讲,亦不意味着学生要按部就班地全部都学,应根据具体情况和个体特性来调节教学内容和顺序。

《秋水》教案 篇10

[设计思想]

本篇案例设计的中心思想就是如何让河伯这个形象深入人心。所以在设计时,我们层层深入,分为导入、走进庄子、基础知识预习检查、课文分析、拓展延伸,文言文关键是让学生深入形象并找到美感。

[教学内容分析]

本专题主要是节选,当然和庄子在《秋水》篇的整篇文章的思想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一方面通过对河伯的形象分析来掌握文章的主题,另一方面也要明确这篇文章的主题和《秋水》篇的主题是有所出入的。

[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目标

1.初步了解庄子的思想及其作品风格;

2.理解和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虚、实词的意义和用法及文言句式;

能力目标

在诵读学习中体会河伯这个形象的可爱之处。

德育目标

让学生明白个人的知识见解是很有限的,不能骄傲自满。

[教学准备]

多媒体

[素材推荐]

1、中华成语画廊《望洋兴叹》。

2、《秋水》朗读flash.

[学习过程]

一、导入

对于庄子,闻一多先生曾这样评论:“中国人的文化上永远留着他的烙印。他的书成了经典,至于历代文人学者对他的崇拜,更不用提,别的圣哲,我们也崇拜,但哪像对他那样倾倒、醉心、发狂?”庄子究竟是什么让大名鼎鼎的闻一多先生也崇拜到发狂的地步?下面让我们走进庄子。

二、走进庄子

(板书:秋水庄子)

问:请同学们谈一谈你对庄子及《庄子》一书的了解。

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人,大体与孟轲同时或稍后。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

庄子的思想属主观唯心主义体系。他片面夸大一切事物的相对性,否定客观事物的差别,在认识上走向相对主义。庄子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应自然。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庄子的文章,想像奇幻,构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鲁迅先生在《汉文学史纲要》中曾经这样评价他的文章:“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把前面板书的“庄子”两字上加上书名号)

《庄子》一书:作为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当然“道”是贯穿于他的始终的。在天地生成之前,有一个混混沌沌的东西,它生成世间的万事万物,这就是所谓的“道”。

所谓“大象无形”,道能够生成万物,所以它本身没有任何规定性。也就是说,无生成了有,有就是无,无就是有。不仅有和无是这样的,一切都是既相对又可以相互转化的。那么,世间万物就没有好坏之分,没有差别,就像《庄子》一书中说他梦见蝴蝶,他问究竟是我变成蝴蝶还是蝴蝶变成了我呢?既然快乐和痛苦都是一样的,才有了庄子的妻子死了以后,庄子鼓盆而歌。既然世间的所有事情都是一回事,那么何必再去斤斤计较呢?所以庄子认为政治上应该“无为而治”,生活上应该“安时而处顺”。学者南怀瑾这样说:儒家像粮食店,绝不能*,否则*了儒家,我们就没饭吃,道家则是药店,如果不生病,一生也可以不必理会它,要是一生病,就非自动找上门去不可。千百年来,道家思想对乱世中饱经创伤的心灵给予了莫大的慰藉。

为了把它的“道”说清楚,他在文章中用了很多小故事来让人们明白他要讲的故事,如上面讲的庄周化蝶、鼓盆而歌,这也是《庄子》一书的特色所在。

三、听动画范读,正音以后,齐读。

径(jìng)、涘(sì)、殆(dài)

四、基础知识预习检查

分组检查——

1、重要实词

百川:众多。

泾流:直流的水波。泾:同“径”,直。

两涘:两岸。

旋:掉转。

面目:偏义复词,指面部。

野语:俗语。

闻道百:听说的道理很多。

闻少仲尼之闻:听说

子之难穷:穷尽

大方之家:指修养很高,明白道理的人。

2、活用词语

百川灌河古:黄河今:河流古今异义

至于北海古:到今:表示另起话题

于是焉古:在这时今:连词,表结果

不辩牛马。同“辨”,分辨通假字

泾流之大,同“径”,直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形容词作名词,美景活用词语

少仲尼之闻形容词作动词,小看

轻伯夷之义者形容词作动词,轻视

顺流而东行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东

本项考察用人机对话的方式进行。将词义之间的切换时间设定为10秒,那么学生抢答,看是学生抢答快还是计算机答案出现的快。在实践过程中,学生基本能够提前40秒。

3、特殊句式。

①闻道百,以为莫己若

宾语前置。应该是“莫若己”。属于宾语前置中的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这一类型。

②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被动句:见……于,见,被。

状语后置:“于大方之家”后置。

4、成语

①望洋向若而叹曰

望洋兴叹:望洋,仰视的样子。仰望海神而兴叹。原指在伟大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②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贻笑大方:贻笑,让人笑话;大方,原指懂得大道的人,后泛指见识广博或有专长的人。指让内行人笑话。

五、课文分析

问题一:河伯的感情是如何变化的?

答:欣然自喜——望洋兴叹。

问题二:河伯为什么会欣然自喜?

答: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问题三:既然欣然自喜,为什么会望洋兴叹?

答: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问题四:河伯叹什么?在河伯的感叹中体会河伯这一个形象。

答: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本文中河伯这个形象还是非常可爱的。河伯一开始见到黄河直流的水波这样大,他就开始飘飘然,认为天下间的美景全在自己这里。当他见到大海后,他认识到自己的盲目自大,很快,掉转脸,对海神做自我批评,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他这种很快认识自己错误,勇于做自我批评的精神是非常难能可贵的。要想到,毕竟他是一条大河的神仙啊。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后,继而进一步论述,在社会上,像我这样的人不在少数。我曾经听说过,有人小看孔子的见闻,轻视伯夷的大义,开始我不相信,现在看到自己是这样的,那么社会上肯定存在的。

问题五:那么本文通过河伯经历的一件事,这个寓言想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呢?

答:个人的知识见解是有限的,如果骄傲自满,难免会贻笑大方。

问题六:“秋水”这个题目只是取课文的前两个字,那么根据你的理解,给本文换个题目。

六、拓展延伸。

1、本专题的名称是“寻觅文学津梁”,在寻找通往中国古典文学的路上,我们走得很辛苦,古典文学的熏陶要从儿童抓起。那么请你根据本篇文言文,请你为中国儿童设计一个动画片。

设计完之后,展示样板动画片,素材来源于《中华成语画廊》。

2、那么在我们古典文学中,有哪些富有哲理的小故事?

七、小结

庄子的寓言博大精深,人人都可能从不同的视角读出不同的意味。它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正如一位评论家所说:“庄子的思想像燃烧千年的精神圣火,照亮了许多作家的人生之路;庄子的人格像一堆精神篝火,烘烤着现代人潮湿的心灵。”

[板书设计]

秋水

《庄子》

欣然自喜自大

望洋兴叹自叹

贻笑大方自愧

《秋水》教案 篇1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和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在掌握字词句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3.了解庄周及他的哲学思想,准确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

能力目标

1.通过自读,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培养学生初步鉴赏文言文的能力。

德育目标

使学生懂得“山外有山,天外有天”的道理。

教学重点

1.重点理解“泾流、涘、望洋向若、少、轻、殆、大方之家”等词语。

2.整理和归纳“焉、于、而”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高中文言知识表解》)

3.了解“非……则……”和“见……于……”两种固定句式。

教学难点

1.借助语境推断文言词语的意义。

2.理解河伯对海神的那番感叹。

教学方法

1.朗读法。课文篇幅短小,文字浅显,宜于以读带讲。因此应把反复阅读作为疏通文意,理解课文内容的突破口,通过范读、齐读、自读、默读等多种形式促使教学任务的完成。

2.问答法。以有针对性的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发学生的思维。以此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3.探究拓展法。指导学生阅读《庄子》中的有关篇目,开拓视野,更深入地了解庄周及他的哲学思想。

教具准备多媒体PPT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步骤

预习提纲

1.反复阅读课文,结合课文下面的注释初步疏通文意。

2.完成课后练习第一题。

3.阅读有关资料,了解庄子。

教学要点

了解庄子及他的哲学思想,学习课文,整理和归纳文中重点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及用法。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我们在小学阶段就学过唐朝诗人王之涣的千古绝句《登鹳雀楼》。(指名学生背诵)“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首诗的前两句描绘出一幅壮阔辽远的山河图,气势宏大,笔意高远。后两句则十分富有哲理:想要穷尽目力遥望千里,还须再登上一层高楼。这首诗给我们的启示是:山外有山,天外有天,站得高才能看得远。而现实生活也的确如此,人的认识是有限的。如果做井底之蛙,沾沾自喜,骄傲自满,只会殆笑大方。这个道理,在先秦诸子散文中已有所阐述,下面我们就学习选自《庄子》的《秋水》。

二、了解庄子

1.庄子简介(多媒体显示)

庄子,名周(约公元前369年~约公元前286年),战国时代思想家、文学家。宋国蒙人,曾任蒙漆园吏,但不久辞去,不愿和统治者合作。他一生贫困,身居陋巷,向人借粮,自织草鞋,穿粗布衣服,甘愿闲居独处。他继承并发扬老子思想,和老子同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老庄。庄子认为世间一切事物并无本质区别,无论大小、贵贱、寿天、生死、善恶、得失、荣辱都是相对的。

《庄子》一书,道家经典之一,共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一般认为,内篇是庄周自著,外篇、杂篇是庄周的门徒所著。《庄子》一书风格独特,能将深奥玄妙的哲理与生动具体的想像融为一炉,使抽象的逻辑思维与具体的形象结合起来,构思奇特,想像丰富,汪洋恣肆,仪态万千。

2.检查预习

1)河伯在什么情况下欣然自喜?

明确: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2)河伯见了北海为何“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面叹”?

明确: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3)河伯为什么认为自己:“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明确: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之子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3.了解庄子的基本思想。

师问:庄子的思想主要通过什么形式来后人传达?你对《庄子》一书感兴趣吗?

明确:寓言故事。

教师:对。庄子非常擅长用寓言故事说理。下面的故事蕴含了庄子的什么哲学思想?(媒体展示)

故事一:相传楚威王听说庄子有才干,派了使臣,带了千金重礼,想聘他为相。他对楚国的使臣说:“千金是很重的财物,卿相是尊贵的地位。你难道没有看到祭祀用的牛吗?人们养它几年,然后给它披上绣花的衣服,送进太庙,杀了祭祀。到这时,它即使想做一头自由自在的小猪也不行,你快走吧,不要玷污我。

他还问了两个使臣:“楚国水田里的乌龟,它们是愿意到楚王那里,让楚王用精致的竹箱装着它,用丝绸的巾饰覆盖它,珍藏在宗庙里,用死水换取“留骨而贵”呢,还是愿意拖着尾巴在泥水里自由自在地活着?二位大夫此时倒很有一点正常人的心智,回答说:“宁愿拖着尾巴在泥水里活着。”

教师:看来庄子淡泊名利,向往那种不受任何约束,自由自在的生活。

故事二:有一次,庄子到楚国去,路上见到一个髑髅,他枕着髑髅睡觉,髑髅给他托梦说:“死了,就没有君主在上面,没有臣子在下面,也没有四季变化的事,能从容自在地与天地共久,即使南面而王的快乐,也不能超过这了。”

教师:这个故事也很有意思。庄子不仅向往自由,还十分不满那个等级森严的社会,髑髅之言说明了此点。

故事三:传说庄子的妻子死了,惠施前去吊唁,看到庄子正伸开两腿,像簸箕一样坐着,敲着瓦盆唱歌。

教师:这个故事表明了庄子的生死观,他认为生来死往的变化就如同春夏秋冬。

小结庄子思想:

主张“天道无为”的思想;持有相对主义的认识论;主张无条件的精神自由

点评;闻一多先生对于庄子曾作出了这样的评价:“中国人的文化上永远留着他的文化烙印。他的书成了经典,至于历代文人学者对他的崇拜,更不用提,别的圣哲,我们也崇拜,但哪像对他那样倾倒、醉心、发狂?”

当代作家李怀宁看了庄子的书,就写了一篇文章《忙里偷闲读庄子》,其中这样形容庄子:

“他是个特立独行的思想家,是文采斐然的散文家,是幽默大师,是故事大王,是心理医生,是穷光蛋,是常常感到寂寞的隐士,是藐视权贵的奇才,是淡泊名利的高人,是悲天悯人的仁者,是滔滔不绝的辩士,是好抬杠的朋友,是田园诗人,是经常援引神话的无神论者,是喜欢异想天开的理想主义者,是濮水边的渔翁,是田间的歌者。然而,这一切仍然不足以概括他。”

教师:课文《秋水》中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下面我们学习《秋水》一文。

三、学习课文

《秋水》这篇课文节选了《秋水》的第一段。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教师作朗读常规指导。

(多媒体显示:)

(1)给加点的词注音并加以解释。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

望洋向若而叹睹子之难穷也

旋其面目则殆矣

明确:“秋水时至”的“时”读作“shí”指“时令、季节”。“百川灌河”的“灌河”读作“ɡuànhé”,“灌”是“注入”的意思,“河”指“黄河”。“泾流之大”的“泾流”读作“jīnɡliú”,指“畅通无阻的水流”。“两涘渚崖之间”的“涘”读作“s씓渚”读作“zhǔ”。“涘”是“水边”的意思,“渚”指“水中的小块陆地”。“望洋向若而叹”中的“望洋”读作“wànɡyánɡ”,“若”读作“ruò”。“望洋”是“仰视而望的样子”,“若”指“海神名”。“睹子之难穷也”中的“难”读作“nán”是“难以”的意思。“旋其面目”的“旋”读作“xuán”,是“掉转”的意思。“则殆矣”的“殆”读作“dài”,是“危险”的意思。

2.诵读文本,整体感知(多媒体显示:)

①全文可分为几层意思?

明确:①全文可分为两层意思。

第一层从“秋水时至”到“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写黄河的壮阔和河伯的骄傲自满。

第二层从“顺流而东行”至“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写河伯见到大海后自叹不如。

板书:骄傲自满自叹不如

②全文的主旨是什么?

明确:本文以河神见海神为喻,说明人的认识是有限的,通过开拓视野加以比较,就能感觉出自己的不足。如果盲目地骄傲自满,就难免会贻笑大方。要懂得山外有山,天外有天。

板书:人的认识有限

山外有山,天外有天

③本文在写作上有何特点?

明确:这篇文章通篇设喻,用河神见海神的寓言故事说明哲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并在行文的过程中巧妙地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如黄河的宽阔与北海的壮观的对比;河伯的“欣然自喜”与“望洋向若而叹”的对比。在对比中情节得以推动,在对比中河伯大彻大悟,有了新的认识。

板书:设喻

④这篇文章的寓意的启示

明确:《秋水》一文使我认识到骄傲自满会束缚我们前进的步伐。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河伯就是顺流而东行,望到了无边无际的大海才深深感到了自己的不足;《秋水》一文的启示我们:有限的环境中,人的认识是非常有限的,就如河伯,他面对黄河,觉得天下美景全在自己这里,见到大海后,他才由衷地自叹不如。这就告诉我们,必须不断地超越自己,才会有所发展;学习了这篇文章,我们更应该懂得山外有山,天外有天的道理。因为知识的海洋是无边无际的,只有不断探索,才能攀登高峰。

3.三读课文,尝试背诵。

四、课堂练习多媒体显示:

(1)整理归纳下列各词的意义和用法

①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语气词句中表停顿)

②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疑问代词,当作“怎么、哪里”讲。)

焉③今吾子又死焉。(兼词,当作“于此”讲。)

④寒暑易节,始一返焉。(语气助词。)

⑤空囊橐,徐徐焉实狼其中(语气助词,用作形容词词尾。)

①于是焉河伯使旋其面目。(介词,当作“在”讲。)

于②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介词,引出了行为的对象。)

③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介词,用在形容词后及被比对象之前,表比较。)

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介词,用在动词之后,名词之前表被动。)

①东面而视,不见水端。(连词,用在中心语与修饰语之间,表修饰被修饰关系。)

而②性贪而狠。(连词,用在并列词语中间,表并列关系。)

③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连词,表转折关系。)

④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代词,用“尔”,当作“你”讲。)

(2)与“莫己若”的句式完全相同的是()

A.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B.何厌之有

C.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D.国人莫敢言

(3)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轻伯夷之义(轻视)B.少仲尼之闻(名声)

C.吾非至子之门,则殆矣(危险)D.我之谓也(说的就是我)

明确:第(2)题答案是A项。因为“莫己若”与“未之有也”均为否定句中的宾语前置。“莫己若”按现代汉语语序应为“莫若己”,译为:没有谁能比得上自己。“未之有也”按现代汉语语序应为“未有之”,译为:没有这种情况。B项是疑问句中的宾语前置。“之”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何厌之有”应译为:有什么满足的呢?C项“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句中介宾倒置,“何以”按现代汉语语序应为“以何”,可译为:凭什么。D项中没有宾语前置的情况。第(3)题答案是B项,“少仲尼之闻”的“闻”当作“见闻、学识”讲,“少仲尼之闻”可译为:小看孔子的学识。

五、课堂小结

《秋水》这篇课文虽仅仅节选了《庄子秋水》的第一自然段,但我们同样领略到了庄子散文的风行水上,自然成文,设喻巧妙,机趣横生的特点。不仅如此,还使我们深刻地认识到:人的认识是很有限的,只有开拓视野,不断创新,才能有所提高,顺应时代的潮流。同学们生活在改革开放的今天,一定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把握机遇,超越自我,用我们的智慧、知识去创造更美好的明天。

六、布置作业(《学海导航》“语段精炼”)

板书设计

编辑推荐

防溺水安全教育教案通用


编辑耗费了很多精力和时间,将资料整合成了这篇“防溺水安全教育教案”,感谢您的阅读,愿这篇文章能带给您幸福,并请与您的朋友分享。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都需要提前规划好每节课的教学课件,这是必不可少的。每位老师都需要设计更加完善的教案课件。良好的教案是成功教学的前提条件。

防溺水安全教育教案 篇1

1。活动目标

1. 提高孩子的安全意识,了解在水边玩耍的危险,了解溺水安全。

2.引导孩子了解溺水安全内容,了解落水自救常识,不要亲自下水,达到基本的安全防护意识。

3.引导孩子正确认识不遵循你的睡眠安全的不良习惯现象,提高孩子对生活中危险行为的基本辨别和判断能力。

2.活动准备

1.安全教育课件《防溺水》;

2.游泳池、河塘、海边游泳图片;

3.安全教育相关视频。

3. 活动过程

1. 教师带领孩子通过对话,唤起孩子对本次活动主题的先入为主的感受。很酷的方法,孩子们在举例时带入了本次活动“防溺水”中的游泳、洗澡等关键词。

老师:孩子们,昨天下午我们做课外活动的时候,孩子们都热得汗流浃背,有些孩子的衣服和头发都湿了,夏天快到了!天气热的时候,我们怎样才能立即降温?

老师引导孩子回忆夏日消暑的相关措施:吃冰淇淋、冷饮、西瓜、吹空调等。老师注意引导孩子说游泳和洗澡等词。

2. 老师展示《防溺水》教学课件,进入安全中心,观看孩子们避暑的措施和方法。

(1) 孩子们刚才的回答很好,这些方法可以让我们凉快,但是很多孩子夏天喜欢去游泳,父母带他们去洗个冷水澡,你呢?夏天热的时候男生喜欢游泳吗?

(2) 你会游泳吗?游泳时感觉如何?游泳时带什么?

(3) 看看图中的小男孩在游泳时做了什么。你觉得他做的对吗?我们的孩子可以自己去游泳池、海边和河塘游泳吗?会发生什么?

夏天游泳是一种清凉的方式!许多孩子在父母的带领下到游泳池或海滩游泳。他们会穿泳衣、泳帽和泳圈。带游泳圈是防止溺水的安全措施!儿童不得自行在游泳池游泳或在河中沐浴。如果没有大人陪同,有溺水的危险!会淹死在水里,失去生命!

3.教师展示安全课件,进入安全钥匙链接。教师引导孩子观看溺水安全视频动画,引导孩子回答相关问题,引导孩子了解溺水安全相关知识。

(1) 看看图中的孩子,她在哪里玩?后来发生了什么?

两个孩子自己去河边玩,一个在河边抓小鱼,一个在水里游泳,没有大人陪!然而,危险发生了。抓到鱼的孩子不小心淹死了,游泳的孩子也被水冲走了!

(2)欢欢很想去游泳,可是欢欢是怎么做到的呢?你觉得他说的对吗?

欢欢很想游泳,但是父母都告诉欢欢,孩子不能在水边玩,也不能一个人在水里游泳!欢欢的父亲周末带着欢欢去正规的游泳池游泳解暑。游泳池非常安全。欢欢带来游泳圈,父亲教欢欢游泳,保护欢欢。没错,欢欢没有溺水的危险!

4.活动小结:教师要引导孩子理解游泳,需要注意。在游泳池游泳时,不要离开家人的视线,不要在游泳池里乱跑,在池边玩水,池子很湿很滑。 , 很容易摔倒掉进水池里。如果不注意这些安全,也会有溺水的危险!

四。活动延伸

1、老师展示教学课件,进入拓展安全温馨提醒环节,根据屏幕提示主要内容和重点,引导孩子们谈论本次活动。

2.老师根据活动延伸温馨提示链接:看到其他小朋友掉水里怎么办?你能自己下水救他们吗?

孩子自身能力有限,没有条件下水救人。如果孩子溺水,可以给身边的大人打电话,或者拨打110。

防溺水安全教育教案 篇2

小学生防溺水安全教育教案教学反思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对于安全意识的重视也日益提高。而在小学生的教育中,防溺水安全教育更是一项尤为重要的任务。为了提高小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水上安全技能,我校特制定了一份详细的小学生防溺水安全教育教案。在教学过程中,不但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的特点,还通过多种教学方法,使得防溺水安全教育更加生动有趣。

为了让小学生意识到防溺水的重要性,我们在教学的第一课中,通过引发他们的思考,让他们了解到溺水事故的危害和发生的原因。在讲解案例的过程中,我们用大量的图片和视频来展示溺水事故的真实现场,并引导学生讨论事故的原因和后果。通过这种方式,小学生对溺水事故的认识更加直观和深刻,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更加重视防溺水安全。

在教学的随后几节课中,我们结合小学生的年级特点和学习能力,设计了一系列生动有趣的防溺水安全教育活动。比如,在课上我们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小品表演,模拟溺水场景并演示正确的自救方法。通过观看同学的表演,学生不仅能够加深对溺水场景的理解,还能够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救能力。在教科书中,我们还穿插了一些游戏和趣味问答,例如“小鱼儿过河”和“你在水中会做什么”,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到了防溺水的基本知识和技巧。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在参与互动中更加积极,提高了对防溺水安全的学习兴趣。

此外,我们还特别邀请了游泳教练来学校进行游泳安全教学。在游泳池中,教练向学生们演示了正确的游泳姿势和救援方法,并亲自指导学生进行游泳练习。通过实际操作,学生们不仅能够掌握一些基本的游泳技巧,还能够提高自救能力和抵抗意外事故的能力。这种实践式的教学方法,更加贴合学生的需求,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使得防溺水教育更加全面和有效。

通过以上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我们发现学生们对防溺水安全教育充满了兴趣和热情。他们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主动向教师提问,并且在活动中表现出了良好的合作精神。通过这次教学,我们也发现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他们对于防溺水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有了更加深入和全面的理解。同时,他们也将这些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了自我保护的能力。

总的来说,小学生防溺水安全教育教案的教学效果显著。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我们使得防溺水安全教育更加贴合小学生的生活实际,更加易于学习和理解。通过这次教学,小学生不仅加深了对防溺水安全的认识,还提高了自我保护的能力。同时,我们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比如教学内容还可以更加细化和具体化,教学方法还可以更加多样和创新。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将进一步完善教案,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和活动来提高小学生防溺水安全教育的效果。

防溺水安全教育教案 篇3

现在向您介绍幼儿园教案《中班安全公开课教案活动《安全的玩》含反思》

中班安全公开课教案活动《安全的玩》含反思适用于中班的安全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培养识别游戏时识别安全和危险的能力,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培养幼儿动脑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快来看看幼儿园中班安全公开课活动《安全的玩》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

1、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

2、培养幼儿识别游戏时识别安全和危险的能力。

3、培养幼儿动脑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幼儿大胆发言,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1、图片两张

2、安全卡片和不安全卡片若干

操作要点:

一、导入活动,引出话题

1、小朋友都喜欢玩球,而且有许多玩球的方法,但是小孩子应该在哪里玩球呢?

2、出示图片

有两张图片,请大家仔细观察,然后讲讲在哪里玩球好

3、一张图片里有车道,旁边有小河,另一张是有围栏的空地

4、我们应该在第二张图片所表示的地方玩,为什么,引导幼儿说出第一幅图片中的不安全的因素,只有在没有障碍的空地玩球才是安全的。

二、故事受伤的皮皮

1、故事里有谁,讲了什么

2、皮皮为什么三次受伤

3、我们从故事里受到什么教育

三、游戏:传球

玩法:教师准备有安全内容和不安全内容的卡片,幼儿围坐在一起听铃声传球,当铃声停下时,手拿球的幼儿从盒子里取出一张卡片面向全体幼儿问;这样玩可以吗,幼儿根据卡片内容边拍手边讲对,对,对对可以这样玩,或错,错,错不能这样玩。游戏可以反复进行。

四、集体讲评:

今后在生活,游戏中如何学会自我保护,注意安全。

教学反思:

在平日里,孩子们总是跌跌撞撞,磕磕绊绊,小伤难免的,所以整个活动孩子们沉浸在故事画面里,听得很专注。知道了以后哪些东西不能碰,不能做哪些危险的事情,知道自己已经长大了,要学会保护自己。通过故事画面,孩子能准确判断是与非,增强自己的安全意思。其实,也提醒老师在平常生活里要比较注意孩子的安全。

小百科:安全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ānquán,通常指人没有受到威胁、危险、危害、损失。人类的整体与生存环境资源的和谐相处,互相不伤害,不存在危险的隐患,是免除了不可接受的损害风险的状态。安全是在人类生产过程中,将系统的运行状态对人类的生命、财产、环境可能产生的损害控制在人类能接受水平以下的状态。

防溺水安全教育教案 篇4

一、活动目标

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工作方针,从建设平安惠东、平安校园的高度,切实强化领导,落实责任,齐抓共管,全面加强预防幼儿溺水工作,认真组织开展预防幼儿溺水安全专项活动。以零溺亡事件为目标,以学校周边水域综合治理为重点,以加强宣传教育为抓手,以家校联动为延伸,全面清查并彻底整改溺水隐患,杜绝溺亡事故发生。

二、组织领导

1、成立《惠东县大岭爱丁堡第六幼儿园幼儿防溺水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园长——戴火娇

副组长:助理——欧阳品开

成员:全体教职工、家长

2、责任分工:组长是防溺水工作第一责任人,对防溺水工作负总责,分年级制定切实可行性方案并进行布署;分管安全的副组长是防溺水工作的主要负责人,负责防溺水工作的具体管理和上传下达的工作,做到有检查、有反馈、有通报,并对相关材料的收集、整理、归档;各成员是防溺水的直接责任人,负责对每一个幼儿在校或在家的安全实施监控,进行全方位的管理。同时规定所有科任老师均是安全管理工作的间接责人人,对相应班级的安全管理工负连带责任。

三、工作措施

(一)精心组织防溺水专项教育活动。全面开展预防幼儿溺水安全教育“六个一”活动。一是每学年开展一次全校性的“防溺水”教育动员大会。通过宣誓和承诺签名活动,让幼儿自己做出“不私自外出游泳、不到非泳池游泳、不到水边私自玩耍”的书面承诺及宣誓,并将其作为幼儿的一项行为规范与纪律要求。校园悬挂“关爱生命,请勿私自下水游泳”或“关爱生命,远离溺水伤害”的横幅。宣传教育活动要落实到每个学生,确保人人受教育,确保入耳入脑入心。二是每学期召开一次“预防溺水”专题家长会。通过多媒体做好案例教育,发放《防溺水安全教育致家长的一封公开信》,学校与每位幼儿及其家长签订一份《学生防溺水安全责任书》(并且有家长签名的回执),节假日进行预防溺水工作全覆盖的家访活动。三是每月开展一次班级防溺水主题班会。用互动体验式教学方式来培训、来感受、来感知,把防溺水安全当做一种最基本的生活常识、一种最基本的生活技能,融入到日常生活、学习中。利用体育课开展游泳常识教育,并于六月份组织园内游泳实践。组织师生、家长观看防溺水安全教育公益宣传片,组织开展防溺水体验式教学和防溺水演练,溺水安全橱窗图片专项展览,举行知识竞赛活动等形式,让幼儿做到“六不两会”。四是每星期一条防溺水专题安全提示短信。及时收集近期发生的一些安全事例,在双休日、节假日前一天,暑假期间等重要节点。向家长发出安全提示,要求家长加强节假日和其它非上学时段对幼儿的`教育与监护,提醒家长要做到“六个知道”,做到校讯通安全信息100%转发。五是每天一次安全提醒。在每天下午和周末最后一节课,尤其双休日、节假日和暑假,要在放学(放假)前提醒幼儿注意安全。六是每节课一次人员清查点名。认真落实上课前点名制度,对迟到、缺勤的幼儿及时进行电访,户外活动课要核对人数;做到不随意停课或提前放学,如果因特殊原因要提前放学必须要提前告知家长,并做到凭卡专人接送,杜绝未成年人来接送。

(二)切实明确家长的安全监护责任。家长是双休日和假期学生防溺水教育管理工作的法定监护人和主要责任人,通过加强宣传,指导家长做好防溺水各项工作。一是开好家长会,增强家长的安全意识和监护人的责任意识,提醒家长注意孩子的安全教育和监管,在幼儿回家后,家长要切实担负起监护人的责任,确保幼儿的校外活动安全。二是家校联动,及时发放《防溺水安全教育致家长的一封公开信》,提醒家长注意孩子的安全,避免发生溺亡意外事故。要求家长与幼儿园签订一份《幼儿防溺水安全责任书》(有家长签名的回执),让幼儿自己作出“不私自外出游泳”等书面承诺,并将其作为幼儿的一项行为规范与纪律要求。三是学会游泳、自救。建议家长周末、假期在合适的时间带大班孩子到正规游泳池或有安全保障条件下游泳,尽早让大班孩子掌握游泳与自救能力。

(三)主动构建完善的“防溺水”工作体系。与村委等部门开展联动联防合作,针对未成年人溺水死亡“四多”、“二无”的特点,每月对校园及周边水域的安全隐患开展一次详细的排查,对可能发生溺水事故的水塘、水渠、河流等危险地段进行汇总,通过告知幼儿,树立警示牌;提醒池塘、水库等的责任人落实好防溺水的相关措施,切实承担起安全责任。

以上是我园幼儿防溺水安全专项活动方案,为了确保幼儿生命安全,我园将会根据活动方案扎实认真开展各项活动,并坚持属隶上报的原则,保证每月5日前报送上月《惠州市学校防溺水安全工作落实情况登记表》、十月份将总结我园幼儿防溺水安全工作方案的情况并上报上级。

防溺水安全教育教案 篇5

1。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生命的来之不易和可贵,体会生命的价值。

2.让学生学会珍惜生命,学会自救。

3.初步培养孩子的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4.培养孩子运用大脑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难点

让学生学会珍惜生命,学会自救

了解难点赢得了生命和珍贵,感受生命的价值

3.教学过程

(1)激情介绍

1.展示一张溺水死亡的孩子的照片,老师们讲述他们的故事。

2. 听完这个故事,我想这里的每个同学都不会松口气。一个生命在一瞬间消失在人世间,你是感叹还是遗憾?你此刻在想什么?请你的同学分享你的观点。

3、总结:人要珍惜生命。今天的课,我们要学会珍惜生命——防溺水安全教育

(2)我们外出游泳洗澡,严格遵守“四不”:

(1) 否 未经家长和老师同意,请勿前往;

(2) 没有会游泳的成年人请勿前往;

(3) 不要去深水区;

(4) 不要去陌生的河流和池塘。

(3) 讨论原因

1. 溺水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小组讨论。

2、小组代表回答后得出结论:

(1)不会游泳;

(2)游泳时间过长,疲劳;

(3)水中突发疾病,尤其是心脏病;

(4) 盲目游入深水漩涡。

(四)救援措施

1、如何保证游泳的健康安全,避免溺水事故的发生?

2. 指定学生回答并总结:

(1)手脚抽筋的,如果手指抽筋,可以握拳,然后张开努力,并快速多做几次重复。直到抽筋消失。

(2)如果小腿或脚趾抽筋,先深呼吸,仰面漂浮,与抽筋肢体相反的手握住抽筋肢体的脚趾,用力将其拉向身体用力,同时用同一侧握住抽筋肢体的脚趾 将手掌按在抽筋肢体的膝盖上,以帮助伸直抽筋的腿。

(3)如果大腿抽筋,可以用同样的方法来拉长抽筋的肌肉。

(5)总结

同学们,珍惜生命吧。珍惜生命,就是珍惜每一天。绝对不能去玩水。

教案设计频道编辑推荐:幼儿园教案

防溺水安全教育教案 篇6

1. 谈话中的话题介绍

生命安全高于天,父母只给你一条生命,所以大家要珍惜生命注意到安全。

2. 新教学

1. 游泳注意事项:

组织学生观看安全教育专题电影中学生游泳画面。

学生讨论:游泳要注意哪些问题?

学生分组讨论后,老师总结:

游泳要严格遵守“四不”:未经家长和老师同意,不去;不要在没有会游泳的成年人的情况下去;不要去深水;不要去河流和池塘。

2.在网上收集学生溺水事故,然后组织学生共同分析溺水事故的原因。老师做个总结:

溺水的主要原因如下:不会游泳;游泳时间过长,疲劳;水中突发疾病,尤其是心脏病;盲目地游进深水漩涡。

三、教育学生如何防溺水

1、不要一个人出去游泳,更不要不知道底线和水情况,否则很危险很容易去游泳发生溺水伤亡的地方。选择一个好的游泳场所,要了解该场所的环境(如水库和洗浴场所是否卫生,水是否平坦,是否有暗礁、暗流、杂草、水深等。 )。

2.游泳必须由老师或熟悉水的人组织和带领。互相照顾。集体组织外出游泳,应在入水前后清点人数,并指定救生员进行安全防护。

3.注意身体健康。四肢容易抽筋的人不宜参加游泳或深水游泳。下水前要做好准备,先移动身体。如果水温过低,应先在浅水中用清水冲洗身体,适应水温后再下水游泳。戴假牙的学生应摘下假牙以防窒息。当有水存在时,假牙会落入食道或气管。

4.对自己的水质有自我意识。入水后不要展示自己的能力。不要贸然跳水浮潜,也不要互相打架,以免酒后溺水。不要在急流和漩涡中游泳。

5、游泳时如突然感到不适,如头晕、恶心、心慌、气短等,应立即上岸休息或求救。

6. 如果游泳时小腿或脚抽筋,不要惊慌。你可以用力踢腿或做跳跃动作,也可以用力按摩或拉扯狭窄的部位,同时呼叫伴侣寻求帮助。

第四,教育学生溺水时如何救人

1.求救。向附近的成年人大喊大叫,试图引起他们的注意,并要求他们营救他们。

2.向救援人员简要说明溺水人员的数量和位置,以方便救援工作。

3.将救生圈、竹竿、木板等物抛给落水者,然后拖到岸边;如果没有救援设备,可以下水直接救援。如果未成年人发现有人溺水,不能冒险下水救人,但应立即求救,或使用救生设备求救。

V.课堂总结

1. 学生总结:

你通过这次活动学到了什么?

p>

2. 老师总结:

人生只有一次,幸福就在你手中。希望通过本次安全教育课,让学生学会珍惜生命,养成自觉遵守防溺水安全原则的好习惯。

防溺水安全教育教案 篇7

防溺水安全教育教案范文

一、教 育 目 标

1. 知道水的危险性。

2. 学习熟练掌握安全游泳基本技能。

3. 培养珍爱生命的意识,养成安全的生活习惯。

二、教 育 内 容

1. 知识讲解

(1)水的危险性:水深、水流、水温、水质污染、游泳工具等。

(2)掌握安全游泳基本技能:安全环境、呼吸技能、浮力技巧、游泳姿势等。

(3)水上救援技巧。

2. 体 验 学 习

(1)积极参加水上活动,切实掌握游泳技能。

(2)接受实际演练,学习水上救援技巧。

三、教 育 方 法

1. 知识讲解:通过图文、视频等形式讲解水的危险性、安全游泳基本技能、水上救援技巧等。

2. 体验学习:让学生充分参与水上活动,接受实际演练,掌握游泳技能和水上救援技巧。

四、教 育 进 程

第一节:水的危险性教育

1. 引入课题

通过引入海上风景的美丽等话题,提高学生们的兴趣。

2. 讲解水的危险性

通过图片、图表、PPT等形式,详细阐释水的危险性,如游泳池,河流等水域的危险。此外,在讲解中应注重举例说明。

3. 交流反思

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并针对有关问题进行反思的活动,对学生理解水的危险性是否准确进行调查,以发现不足之处。

第二节:安全游泳基本技能教育

1. 引入课题

通过引入蝴蝶泳、自由泳等浏览方法的话题,提高学生的兴趣。

2. 讲解安全游泳基本技能

通过图片、图表、PPT等形式,详细阐释安全游泳基本技能,如呼吸技能等。此外,在讲解中应注重举例说明。

3. 交流反思

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并针对有关问题进行反思的活动,对学生掌握了安全游泳基本技能的水平进行调查。

第三节:水上救援技巧

1. 引入课题

通过引入游泳队员的荣誉等话题,提高学生兴趣。

2. 讲解水上救援技巧

通过图片、图表、PPT等形式,详细阐释水上救援技巧,如固定救护、背身救护等。此外,在讲解中应注重举例说明。

3. 交流反思

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并针对有关问题进行反思的活动,对学生掌握了水上救援技巧的水平进行调查。

第四节:生活习惯培养

1. 引入课题

通过引入珍爱生命的重要性等话题,提高学生兴趣。

2. 讲解生活习惯培养

通过图片、图表、PPT等形式,详细阐释生活习惯培养,如不靠近水域等。此外,在讲解中应注重举例说明。

3. 交流反思

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并针对有关问题进行反思的活动,对学生是否掌握了生活习惯培养的水平进行调查。

五、教 育 效 果

通过本次学习,学生们充分认识到水的危险性,并掌握了安全游泳基本技能和水上救援技巧。同时,培养了珍爱生命的意识,养成了安全的生活习惯。

防溺水安全教育教案 篇8

1.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提高安全意识,愿意自觉学习防溺水安全知识,在学习意识上加强与同学的合作交流.

2.知识目标:初步了解防溺水安全相关内容,了解每个学生(包括市民)都应该提高安全意识。

3.能力目标:改变生活中不遵守防溺水安全的坏习惯,提高识别生活中违反安全原则的行为的能力。

二、课时数

1课时

三、教学过程

(1) 对话介绍话题。

生命安全高于天。你的父母只给你一个生命,所以每个人都应该珍惜生命,注意安全。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主题是溺水预防教育。

(2) 新奖。

1、游泳时要注意的问题:

(1)组织学生观看安全教育专题片中学生游泳的画面。

(2)学生讨论:游泳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3)学生分组讨论后,老师总结:

(4)游泳要严格遵守“四不”:未经家长同意不得去教师。不要在没有会游泳的成年人的情况下前往。不要去深水区。不要去河流和池塘。

2.在网上收集学生溺水事故,然后组织学生共同分析溺水事故的原因。老师总结:

溺水的主要原因如下:不会游泳。游泳太久,很累。水中突发疾病,尤其是心脏病。盲目地游入深水漩涡。

3. 溺水急救。

(1) 了解如何将溺水者救上岸。

老师详细讲解:

方法一:把救生圈、竹竿、木板等物扔给落水的人,然后拖到岸边。

方法二:如果没有救护设备,可以下水直接抢救。通过将他的臀部远离你(为什么?)并拖拉来接近溺水者。牵引时,通常采用侧泳或仰泳牵引方式。

未成年人发现有人溺水不能冒险下水求救,应立即大声呼救,或使用救生设备呼救。未成年人保护法还规定:“未成年人不得参加紧急救援等危险活动。”

学生按照老师的讲解方式,全班2人一组进行模拟演示,溺水者一人,救助者一人。每组轮流,其他同学仔细观察,最后总结,指出优缺点。

(2)如何进行岸上急救。

老师详细讲解急救步骤:

第一步:溺水者上岸获救后,应立即张开嘴巴,清除体内的分泌物等异物。口。如果溺水者牙关紧闭,用双手拇指从后往前按压下颌关节,用力向前推。同时,双手的食指和中指可以下颌骨移动下颌。

第二步:控水。施救者单腿跪下,另一只膝盖弯曲,将溺水者的腹部放在跪下的大腿上,一手托住头部,嘴巴朝下,另一只手按压背部。它的腹内水被排出。

第三步:如果溺水者处于昏迷状态,呼吸微弱或停止,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通常,口对口吹气的方法是有效的。如果心脏停止跳动,应立即配合胸外按压,进行心肺复苏。

第四步:在紧急情况下,注意拨打紧急电话或快速派车到医院。

根据老师的讲解方法,全班同学2人一组进行模拟演示,一人扮演溺水者角色,另一人扮演救助者角色.每组轮流,其他同学仔细观察,最后进行总结,指出优缺点。

(3)课堂小结。

1. 学生总结:

你通过这次活动学到了什么?

2.老师总结:

人生只有一次,幸福在你手中。希望通过本次安全教育课,让学生学会珍惜生命,养成自觉遵守防溺水安全原则的良好习惯。

(4) 家庭作业。

通过查书、上网、调查等方式,深入了解防溺水知识,撰写调查报告

4。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提高了安全意识。大多数学生可以改变生活中不遵守防溺水安全的不良习惯,提高对生活中违反安全原则的行为的识别能力。

防溺水安全教育教案 篇9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有关生命的来之不易与宝贵,感悟生命的可贵。

2、使学生懂得溺水的主要原因和自救的方法

二、教学过程:

1、导入

现在正是天气逐渐转热季节,暑期即将来临,中小学生溺水伤亡的事故也明显多了起来。据教育部等单位对北京、上海等10个省市的调查显示,目前全国每年有1、6万名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平均每天约有40多名学生死于溺水、交通或食物中毒等事故,其中溺水和交通仍居意外死亡的前两位。让我们一看6年的一组溺水事故数据。

6月21日,陕西省紫阳县发生一起5名女学生溺水死亡事故。在死亡的5名学生中,最大的14岁,最小的只有7岁。

6月25日,福建省福安市的三名小学生在溪畔游泳时溺水身亡。

6月29日,四川省达州市3名10岁左右的女学生在水塘玩耍时溺水身亡。

7月1日,河南省商都市3名女学生在水库游泳时溺水身亡。

7月4日,4名16岁左右的初中生在吉林省松花江游泳,3人溺水身亡,一人生还。

老师:听了这个实例,我想在座的每一位同学心里都不会感到轻松。你是否感叹,是否惋惜,一个生命就这样在世界上转瞬消失?此刻,你在想什么?请同学谈谈你的看法。

人,应该珍爱生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珍爱我们的生命——防溺水教育

2、因此,我们外出游泳洗澡严格遵守“四不”:①未经家长老师同意不去;②没有会游泳的成年人陪同不去;③深水的地方不去;④不熟悉的江溪池塘不去。

3、溺水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①不会游泳;②游泳时间过长,疲劳过度;③在水中突发病尤其是心脏病;④盲目游入深水漩涡。

4、如何保证游泳的健康和安全,避免溺水事件的发生?对水情不熟而贸然下水,极易造成生命危险。万一不幸遇上了溺水事件,溺水者切莫慌张,应保持镇静,首先应打110报警,然后积极自救:

(1)对于手脚抽筋者,若是手指抽筋,则可将手握拳,然后用力张开,迅速反复多做几次,直到抽筋消除为止;

(2)若是小腿或脚趾抽筋,先吸一口气仰浮水上,用抽筋肢体对侧的手握住抽筋肢体的脚趾,并用力向身体方向拉,同时用同侧的手掌压在抽筋肢体的膝盖上,帮助抽筋腿伸直;

(3)要是大腿抽筋的话,可同样采用拉长抽筋肌肉的办法解决。

对于溺水者,除了积极自救外,还要积极进行陆上抢救:

(1)若溺者口鼻中有淤泥、杂草和呕吐物,首先应清除,保持上呼吸道的通畅;

(2)溺者若已喝了大量的水,救护者可一腿跪着,另一腿屈膝,将溺者腹部放在屈膝的大腿上,一手扶着溺者的头,将他的嘴向下,另一手压在背部,使水排出;

(3)若是溺者已昏迷,呼吸很弱或停止呼吸,做完上述处理外,要进行人工呼吸。可使溺者仰卧,救护者在身旁用一手捏住溺者的鼻子,另一手托着他的下颚,吸一口气,然后用嘴对着溺者的嘴将气吹入。吹完一口气后,离开溺者的嘴,同时松开捏鼻子的手,并用手压一下溺者的胸部,帮助他呼气。如此有规律地反复进行,每分钟约做14—20次,开始时可稍慢,以后可适当加快

5、课堂:同学们,珍爱我们的生命吧。珍爱生命就是珍惜每一天。请同学说说-------怎样珍惜每一天?

结束语:同学们,生命的全部意义在于无穷地探索尚未知道的东西,在无穷的探索里,你会看到光辉、灿烂的前景。祝愿大家今天好,明天会更好!

一、活动目的:

1、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学习溺水安全有关知识。

2、自我能改变生活中不遵守溺水安全的不良习惯,提高对生活中违反安全原则的行为的辨别本事。

3、学习自防自救的知识,深化防溺水安全教育,提高自防自救本事。

4、感悟生命的可贵,学会珍爱生命。

二、活动准备:

学生溺水新闻视频;编演故事;溺水自救等相关安全知识。

三、活动过程:

(一)新闻播报3分钟(3’)

主持人:欢迎收看今日的《新闻大事件》,那里有一则令人心痛的消息,近日,某市一小学的5名学生生在吃完午饭后,相约到附近的河边游泳。其中的一名男孩儿不慎被急流冲走,剩下的4名孩子连忙手拉手去救落水的同伴。不幸的是,这4名学生最终都被急流卷入河中,溺水身亡。无独有偶,梧州市的三名小学生在没有家人陪同的情景下,私自到一条河中游泳,其中的一名孩子也因水流过急而丧身水中。据统计,每年夏天,各地都会频繁地发生学生因私自到江河湖海戏水、游泳而溺水死亡的杯具,人数占溺水身亡总数的6成。这是一个令人揪心的数字,多么完美的生命却这样短暂的结束,怎能不令人惋惜呢今日,我们就以此为话题,上一节异常的班会课――珍爱生命,谨防溺水。

(二)溺水原因大揭秘(7’)

1、主持人:看到这么多的悲惨事故,有些小朋友可能会说:“他们必须是不会游泳吧不然怎样会上不了岸呢”其实呀,有句话话说得好:“会溺水的十有八'九是会游泳的。”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请大家看一段视频,你必须能找到答案!

2、播放视频,学生观看,分小组讨论。

3、各小组拍代表发言,总结:

溺水的主要原因有:

①不会游泳;

②游泳时间过长,疲劳过度;

③在水中突发疾病尤其是心脏病;

④盲目游入深水漩涡。

主持人:看来,大家已经得到答案了,我相信那些会游泳的小朋友再也不敢无所谓地说“没事儿,我会游泳,没关系”这句话了。所以,会游泳不代表不会出事故,一些基本的安全原则是我们每个人都要遵守的,就让“安全小贴士”来提醒我们吧!

4、出示安全小贴士:小朋友们,外出游泳洗澡必须要严格遵守“四不”原则哦:

(1)未经家长、教师同意不去;

(2)没有会游泳的成年人陪同不去;

(3)深水的地方不去;

(4)不熟悉的江溪池塘不去。

(三)游泳常识我明白(10’)

1、学生表演:准备不足险丧命。

小芳利用暑假两个月的时间学会了游泳,异常高兴。秋季开学后的第一个星期天,她约上在学游泳时认识的好朋友小丽一齐去游泳。到了游泳馆,小丽在做准备运动,小芳却直接爬上跳水台,扑通一声跃入泳池。不久,小芳就因右腿突然抽筋开始在谁挣扎,幸好泳池的工作人员及时发现,将她救起,施行一番急救后幸无大碍。

主持人:感激几位同学的表演。亲爱的同学们,你们从中得到什么教训了吗

2、学生交流,自由发言。

主持人:是的,如果不具备一些基本的游泳常识,再熟悉水性的人也有可能在水中丧失宝贵的生命。安全小贴士又有温馨的提示要告诉我们了,快一齐来看看吧!

3、安全小贴士:小朋友们,必须要记住,在游泳之前要做好充足的准备运动哦!

①在游泳之前必须要做充足的准备活动。夏季天气炎热,不做准备活动立刻入水,水温、体温、气温相差很大,骤然入水,毛孔迅速收缩,刺激感觉神经,轻则引起肢体抽筋,重则引起反射性心脏停跳休克,很容易造成溺水死亡。

②如何准备:

经过跳跃、慢跑使身体发热但不出汗至2—4分钟。其目的是使身体内各个器官进入到活动状态。

做徒手操:(体育课教师经常采用的)使身体各关节、韧带及身体肌肉做好充分活动准备,以防受伤。

入水前用冷水淋浴一下,以适应水温,然后下水。

水上准备工作。入水后不宜立刻快速游泳,更不宜立刻流入深水区。应在浅水区适应一段时间后,再逐渐加速。

主持人:多谢小贴士的温馨提示,让我们明白了如何做好泳前工作,让自我安全地享受游泳的乐趣。

(四)急救措施要记牢(15’)

1、观看一则新闻:4名学生为救同伴不幸溺亡。

主持人:看完这则新闻,我相信大家必须和我一样,为5个完美生命的逝去而心痛。本来是要救回同伴的,结果却连自我的生命也丢掉了。这让我们不得不大声地劝这些可爱的又可怜的孩子:你们真傻!为什么不去找大人呢要明白,我们太小了,在遇到这样的情景时,最好的办法不是自我盲目地区救人,而应当呼喊大人或者打电话报警。这则新闻同时也让我们懂得,在发生溺水事件时,懂得急救知识是多么重要。

2、出示急救知识窗:

①当发生溺水时,不熟悉水性时可采取自救法:除呼救外,取仰卧位,头部向后,使鼻部可露出水面呼吸。呼气要浅,吸气要深。因为深吸气时,人体比重降到0.967,比水略轻,可浮出水面,此时千万不要慌张,不要将手臂上举乱扑动,而使身体下沉更快。

②会游泳者,如果发生小腿抽筋,要坚持镇静,采取仰泳位,用手将抽筋的腿的脚趾向背侧弯曲,可使痉挛松解,然后慢慢游向岸边。

③救护溺水者,应迅速游到溺水者附近,观察清楚位置,从其后方出手救援。或投入木板、救生圈、长杆等,让落水者攀扶上岸。

④如何开展岸上急救(四步)

A当溺水者被救上岸后,应立即将其口腔打开,清除口腔中的分泌物及其他异物。如果溺水者牙关紧闭,要从其后面用两手的拇指由后向前顶住他的下颌关节,并用力向前推进。同时,两手的食指与中指向下扳颌骨,即可搬开他的牙关。

B控水。救护者一腿跪地,另一腿屈膝,将溺水者的腹部放到屈膝的大腿上,一手扶住他的头部,使他的嘴向下,另一手压他的背部,这样即可将其腹内水排出。

C如果溺水者昏迷,呼吸微弱或停止,要立即进行人工呼吸,通常采用口对口吹气的方法效果较好。若心跳停止还应立即配合胸部按压,进行心脏复苏。

D注意,在急救的同时,其他要迅速打急救电话。或拦车送医院。

4、主持人:我想,家长和教师们看到这则新闻时,也必须会对我们异常强调:未成年人发现有人溺水时,千万不能冒然下水营救,应立即大声呼救,或利用救生器材呼救,《未成年人保护法》也规定:“未成年不能参加抢险等危险性活动。”这也是我们学校强调学生去游泳要由家长带领的原因。

5、快板《防溺安全大家知》

防溺水,有高招,大人陪伴最是好。

私自游,很危险,不去深水很重要。

私下塘,不安全,要防头昏与痉挛。

要游泳,告家长,跳水潜泳会受伤。

伙伴不见大声喊,叫来大人最梦想。

防溺水,要注意,江水旁边莫贪玩。

水激流,不打闹,掉进激流会要命。

防溺水安全教育教案 篇10

1.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溺水安全内容,提高儿童安全意识。

2. 学习如何改变生活中不遵守溺水安全的坏习惯,提高识别生活中违反安全原则的行为的能力。

3.培养孩子利用现有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活动准备

1.儿童溺水图片或视频。

2.周边环境中一些不安全的地方的图片。

活动流程

1.谈谈介绍孩子,现在是什么季节?是的,现在是夏天,天气越来越热了。热的时候应该怎么办?但今年,有几个孩子因为炎热,悄悄地去河流和池塘里洗澡。你想知道他们去洗澡的时候发生了什么吗?我告诉你,过去有几个孩子去河里洗澡淹死了,他们再也没有见过他们的父母。他们很可怜,他们的老师很伤心,他们的父母也很伤心。

2. 教育孩子预防溺水,我们如何预防溺水事故?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 教育幼儿,严禁在周末、节假日、寒暑假期间,严禁在河流、池塘和裸井中玩耍或游泳。不要一个人或一群人去钓鱼、游泳或在池塘里玩耍。

(2) 教幼儿不要在假期里玩水,不要在河里游泳。

(3)我们是幼儿园的孩子,很多孩子不会游泳。如果发现孩子不慎掉入河流、水库、池塘、水井等,无法下水自救,应大声呼救大人或拨打“110”。

(4) 老师讲案例。孩子们议论说几个孩子去河里钓鱼玩,两个孩子掉进河里淹死了。这些孩子哪里错了?我们应该做什么?

(5)谈谈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溺水事故。

3.总结:

我们只有一个生命,我们要保护自己。不能一个人去河边、海边、井边玩耍,必须有大人陪同。遇到危险,求救!

《秋水》教案推荐


期待这篇"《秋水》教案"的出现能增进读者对相关事项的深度了解,如果您有任何问题需要解答,可以首先参考本文的内容。老师会将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因此在书写教案时必须予以慎重对待。教案课件是构建教学框架的工具,必须认真地撰写。

《秋水》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领悟庄子的思想在《秋水》中的体现

2.进一步体味庄子思想的深刻含义及现实意义。

课前准备:

完成第一课时词语疏通的教学并要求全文背诵,请同学们以四人为组查找庄子最有名的寓言故事。

教学安排:

二课时

教学步骤:

第二课时

1.导入

师:前一段时间我们一直在学习诸子百家散文,其中著名的有哪几家?

生:儒家、道家、法家、墨家……

师:著名学者南怀瑾这样说:“儒家像粮食店,绝不能打,否则打倒了儒家,我们就没有饭吃;道家则是药店,如果不生病,一生也可以不必理会它,要是一生病,就非自动找上门去不可。”多少年来,道家思想对乱世中饱经创伤的心灵给予了莫大的慰藉,而道家集大成的人物便是庄子。在现今高度发达的社会里,庄子思想对于我们或许更有一种特殊的感受和意义,今天就让我们来感受一下庄子的精神世界。

师:庄子是一个善于用寓言讲故事的人,他讲了许多有趣的故事,我们现在常用的“井底之蛙”就是其中的一个,有哪位同学能讲给大家听听?

生:井底之蛙对东海的大甲鱼说:我快乐极了,出来时在井栏上跳跃,回去时在井底休息;在水里游的时候,水会浮起我,到水底的时候呢,有泥巴来按摩我的脚,可看看旁边的小蝌蚪、小螃蟹它们就比不上我了。我独据一池井水,跳跃其间,无比自在,你也进来享受享受吧!可是甲鱼的左脚还没有跨进去,右膝却已被绊住了。它缓缓地说道:东海有一千里长,八千尺高,即便连年旱灾水灾海水都不曾为之减少或增加,这才是它真正的快乐呢!井底之蛙听了之后若有所思。(可简要讲述)

师:庄子通过这样的一个故事想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

生:不要自以为是,天外有天……

2.领悟课文《秋水》中庄子的思想含义

(1)师:那么课文《秋水》中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要告诉我们什么道呢?请全体同学齐声朗读课文,思考这个问题。

生:以河伯与北海若的一段对话说明要谦虚,不能自满;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强中自有强中手……

(2)师:我们从课文中的什么地方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请同学们散读文章的第二段,从文中找出最关键的词句。

(3)师请生一边回答,一边自己出示板书:

水——海——天地

小石小木大山

中国——四海——天地

小米粒—大粮仓

小洞穴旷野

人——万物

毫末马体

(4)师总结归纳:

我们来看看课文中的这几个比较,“百川之水,莫大于海”,四海与天地比,好似小石小木与大山,中国与海内比,有如小米粒在大粮仓中,四海在天地之间,犹如小洞穴在旷野里,人与万物比,又如毫末在马体上,同样的“四海”因为所比的对象不同,也被比成了“大粮仓”和“小洞穴”,同一个事物,可以是大的,也可以是小的,我们很自然地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事物的大和小是相对的。(出示板书)

水——海——天地

小石小木大山大和小

中国——四海——天地是相对的→

小米粒—大粮仓

小洞穴旷野

人——万物

毫末马体

3.由课内知识延伸至课外,进一步理解庄子思想的深刻含义。

(1)师点拨:由前面我们所得出的“大小是相对的”结论,很容易能想到物理学家爱因斯坦的时间空间和物质运动相联系的相对论,空间的大小是相对的,时间的长短是相对的,《秋水》中的“少仲尼之闻”也反映出了另一种相对性,同学们想一想这指的是哪方面的相对性?(知识)

(2)庄子有句与此有关的名言:“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在现实生活中,任何一件物象,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会得出不同的印象。在庄子看来,一样事物可以是大,又可以是小,可以是贵,又可以是贱,事物没有确定不变的标准,所以他提出了大小、贵贱、生死、物我等同的观点,即齐大小、齐贵贱、齐生死、齐物我,这就是庄子思想颇具特色的“齐物论”。(出示板书)

水——海——天地

小石小木大山大和小齐(以…为同)大小天地与我并行

中国——四海——天地是相对的→齐生死→

小米粒—大粮仓齐物我万物与我合一

小洞穴旷野

人——万物

毫末马体

(3)师:这些看来很深奥的道理庄子也是通过讲寓言故事的形式来告诉大家的,上节课后,我布置大家回去找一些庄子最有名的寓言故事,有没有同学找到庄子讲的有关生死的小故事?

生讲述“鼓盆而歌”的故事,师同时放幻灯。

师点拨:这个看起来有点无情的故事恰恰体现了庄子的生死观。人一旦死去,埋掉、烧掉化为泥土,散为尘垢,甚至连意识也没有,这给人带来了无限的恐惧,无怪乎王羲之要说“岂不痛哉”而庄子则认为人开始是没有生命的,只有气息形成“形”,“形”变成“生”,“生”又变成“死”,最后又归为气息。这样生来死往的变化就好象春夏秋冬四季的运行一样自然。这样的观点不是让人轻视生命、一心求死,而是要人呵护生命,不因为死亡的到来而忧伤生命。

(4)师:下面我们要讲的故事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关于庄子做梦的故事,请查到这个故事的同学为大家讲述一下。

生讲述故事,师放幻灯。

师点拨:以梦喻志是文人常用的方法,著名的有南柯一梦、黄粱美梦,都是些平生穷困潦倒的人,在梦中享尽荣华富贵,一旦梦醒,一锅黄粱尚未煮熟,而南柯也不过是一个蚂蚁窝。他们梦的是自己梦寐以求的东西,求之不得就产生破灭感。而庄子的梦更奇异、更优美,翩翩而飞的小蝴蝶徜徉在大花园中,蝶儿飞舞在花丛间,逍遥在阳光空气下,在这里天地万物与我合二为一,达到了物我相忘的境界。庄子为我们营造了一个精神上无限自由的世界,从整体处观察事物,从各个角度作全面的透视,不以人类为中心,不以自我为中心,取消了天地万物和我对立的宇宙观,达到万物合一的境界。

4.讨论体会庄子思想在今天的现实意义。

师;现实生活中物质的欲望、名利都可以是牵制我们自由的东西,照庄子看来,人、物欲、自然等等都应该是一个和谐自然的整体,人类的行为与行事都应合乎自然的运行。对于现世人类无止境的贪欲与物化,庄子的思想无异是调剂人心的清凉剂。下面请同学们的四人小组讨论一下现实生活中的.那些例子是可以体现庄子思想的时代意义的。

生讨论略(可考虑人与自然的关系,人对物欲过度的追求而失控浮躁等方面展开)

5.师小结:庄子的思想博大精深,一节课的时间只能“蜻蜓点水”,其中的睿智与哲学还需要我们在课后进一步感悟与领会。在上课开始的时候曾经说过,在我们心灵生病的时候,会需要进进药店,可是任何药也不能吃得过量,否则也会有负面的效应,所以关键的是对度的分寸拿捏。

《秋水》反思

今天下午上《秋水》一文,在导入新课阶段,我引用了南怀瑾的一句话“儒家像粮食店,绝不能打倒,否则打倒了儒家,我们就没饭吃,道家则是药店,如果不生病,一生也可以不必理会它,要是一生病,就非自动找上门去不可”,介绍了道家思想在历史上的深远影响以及它对于心灵生活的滋润。又引鲁迅《汉文学史纲要》中的“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一句,指出了《庄子》著作的的艺术风格,学生感到很新鲜。然后又让学生试着介绍他们所了解的有关庄子的生平事迹以及《庄子》中的有关故事等,从学生的介绍来看,他们对庄子其人其书的了解是很有限的,这有点出乎我的意料之外(这里是一级达标学校,是全市最好的生源;可见他们在初中时候的课外阅读是比较狭隘的)。为了让学生对庄子其人其书产生点兴趣,我在学生介绍的基础上,扼要地概括介绍了庄子的生平与思想,介绍了《庄子》一书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与基本艺术风格。然后选择了几个比较典型的能体现庄子个性风采的故事片段,如鼓盆而歌,拒不为相、路遇骷髅等介绍给学生,从他们的惊讶的反映可见出他们对庄子这个人是有点兴趣了。接着顺水推舟。转入对《庄子·秋水篇》的全篇思想内容要点的介绍,强调原文全篇的主要意图是在于表达“价值判断的无穷相对性”。但是如果单独将其开头部分抽取(即课文的节选部分),它还给人以关于“人的认识是有限的,不能骄傲自大”“人贵有自知之明”“谦受益,满招损”等等的启示。上述启示在赏析中,学生基本上能说出。

本课计划用一节课教完,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我只用了30分钟多一点,前面近15分钟用以课前口语训练以及对第22课《寡人之于国也》一课的总结性复习问答。这学期文言文快要结束了,我想得告诉学生学会自己分类整理语言点,即按照易错读字、通假字、古今异义、文言实词、一词多义、特殊句式、固定结构等知识点来梳理,以便复习巩固,因此这节课在赏析的同时向学生提示、点拨了本课的重点的字词句,在黑板上板书了部分语例,并将此项工作布置为课后作业。课后找了几个学生谈话,了解对这堂课听课的反馈。大部分学生表示听得懂,这篇课文比较浅易。这让我有点担忧:因为感觉浅易,觉得没有什么值得深究的问题了,可能只是知之皮毛。这篇课文是节选,只是原文《秋水》篇的一个开头部分,部分与整体的内涵在读者的阅读理解来看又会存在一些出入。

在〈1〉班讲这篇课文时,我把课文中的提到的伯夷与孔子这两个人的用意作了个具体的解释,介绍的了庄子的“知量无穷”的观点。指出文本中海若与河伯的象征蕴涵,如果说海若是庄子的自我写照,那么河伯则是儒家门徒之类的投影,孔子及其门徒们在这个文本中是一个被奚落和挖苦的对象,这是庄子的诡秘之处。(1)班的叶莹莹同学对“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轻伯夷之义”一句如何理解提出了疑问,这是我事先估计到的。在讲解过程中,我对此也做了简要阐述:《秋水》的主体是河伯与海若的七次对话,对话的核心内容就是庄子的无限相对思想。河伯与海若在后面的对话中也曾提到孔子与伯夷,原文是“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与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意思是伯夷辞让君位以成就好名声,孔子大谈天下事以显示自己学识渊博,他们的自满,不就好像你刚才在秋水面前洋洋自得样子吗?通过这样的补充介绍,学生对节选部分的思想内涵有了一个更深刻的认识。

《秋水》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

2.了解庄周及他的哲学思想,准确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

教学重点、难点:

一、 导语设计:

今天我们来学习庄子的《秋水》。先来看几幅对联:

架上南华秋水篇,屏间北苑春山画。

人在南华秋水,家居北苑春山。

春风大雅能容物,秋水文章不染尘。

《庄子》又名《南华经》,此处“南华秋水”即指《庄子》中的《秋水》篇。明清时期的张岱、宋时的李塗更是直抒胸臆,来表达对庄子《秋水》篇的仰慕和叹佩:

南华秋水意,千古有人钦。

——明清·张岱

不读庄子秋水篇,见识终不宏阔。

——宋·李塗

从以上可以看出庄子的《秋水》篇对文人的生活方式、生活态度,人生观、价值观等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秋水》到底有多大的魅力使这些文人纷纷为之倾倒呢?也许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能从中懂得一二。

二、简介作者:

战国时哲学家,散文家,宋国蒙人。他继承并发扬了老子思想,和老子同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老庄。

庄子认为世间一切事物并无本质区别,无论大小、贵贱、寿夭、生死、善恶、得失、荣辱都是相对的。

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莫寿乎殇子,而彭祖为夭 。

译文:天下没有什么比秋毫的末端更大,而泰山算是最小;世上没有什么人比夭折的孩子更长寿,而传说中年寿最长的彭祖却是短命的。

以死生为一条,以可不可为一贯

译文:死生都一样,可与不可无差别。

之所以着重介绍庄子的相对主义哲学思想,是因为“相对主义”贯穿于我们即将学习的《秋水》中。

三、朗读课文并正音(略)

四、研习课文:

1.河伯的心理前后有何变化?找出关键句。

明确:欣然自喜——望洋向若而叹

①河伯因何而“喜”?(请一生朗读相关内容,师点评指导)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时:名词—状语,按时令;

川:河流;

河:河伯,黄河之神;

泾流:直流的水波;

辩:通“辨”,分辨,辨别

②河伯因何而“叹”?

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2.河伯面对海神若,又发出了怎样的感叹呢?(请一生朗读,师点评指导)

①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闻道百:定语后置,“闻百道”;

莫己若:宾语前置,“莫若己”;

我之谓也:宾语前置,“谓我也”;

此句批评自己“以天下之美为尽在 己”的狂妄自大。

②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

且夫:句首助词,表更进一步议论;可译为:“而且”、“况且”、“再说”;

少:轻视,看不起;

闻:见识,见闻;

此句批评自己见识的狭隘。

这句话经常有人做出相反的阐释,现特补充本科《秋水》(节选)剩余部分中海神若的话,以便于大家理解:

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

译文:伯夷辞让它(指天下)而博取名声,孔丘谈论它而显示渊博,这大概就是他们的骄傲与自满,不就像你先前的洋洋自得吗?

③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也矣。吾尝见笑于大方之家。

非……则:表假设,不……就……;

殆:危险;

见……于:表被动;

大方之家:见识广博、修养极高的人

此句“殆”字阐明骄傲自满的危害性。

3.本文对我们有何启示?

(1)不要拘泥于一己之见而固步自封;

(2)谦受益,满招损;

(3)知耻而近乎勇;

(4)承认自己渺小是超越局限,走向伟大的开始;

五、探讨:《秋水》的哲学思想。

在这节课的开始,我们说过,庄子的《秋水》篇让无数人为之倾倒,根据我们刚才所学,似乎并未见出其特别奇异之处。其实“人不能骄傲自满”并非庄子本文所要表达的人生态度;要想真正明白庄子的表达意图,得联系《秋水》全文。为此,给大家补充了相关内容。

以道观之,何贵何贱,是谓反衍……何少何多,是谓谢施。

译文:用道的观点来看,无所谓贵贱,贵贱是相互转化的……无所谓多少,多少是相互转换的。

万物一齐,孰短孰长?

译文:万物原本是齐一的,谁为短谁为长呢?

教师总结:从海神的话中我们可以明白,《秋水》全文所宣扬的还是庄子一贯的思想,即人的生死、寿夭、祸福、穷通、贵贱、得失、成败等等都是完全相对的东西,并且是人力所不能左右的,应一切任其自然。

庄子的思想虽有消极、虚无的一面,但其根本目标却在于要使人的.生活和精神达到一种不为外物所束缚、所统治的绝对自由独立的境界。多少年来,庄子思想对饱经创伤的心灵给予了莫大的慰藉,即使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也有它独特的作用。

儒家像粮食店,绝不能打,否则,打倒了儒家,我们就没有饭吃--……道家则是药店,如果不生病 ,一生也可以不必理会它,要是一生病,就非自动找上门去不可。

语言特点:

《庄子》以丰富的寓言和奇崛的想象,构成了瑰玮奇诡的艺术境界,具有散文诗般的艺术效果。《庄子》的语言如行云流水,汪洋恣肆,跌宕跳跃,节奏鲜明,音调和谐,具有诗歌语言的特点。

再次齐读课文。

《秋水》教案 篇3

[设计思想]

本篇案例设计的中心思想就是如何让河伯这个形象深入人心。所以在设计时,我们层层深入,分为导入、走进庄子、基础知识预习检查、课文分析、拓展延伸,文言文关键是让学生深入形象并找到美感。

[教学内容分析]

本专题主要是节选,当然和庄子在《秋水》篇的整篇文章的思想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一方面通过对河伯的形象分析来掌握文章的主题,另一方面也要明确这篇文章的主题和《秋水》篇的主题是有所出入的。

[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目标

1.初步了解庄子的思想及其作品风格;

2.理解和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虚、实词的意义和用法及文言句式;

能力目标

在诵读学习中体会河伯这个形象的可爱之处。

德育目标

让学生明白个人的知识见解是很有限的,不能骄傲自满。

[教学准备]

多媒体

[素材推荐]

1、中华成语画廊《望洋兴叹》。

2、《秋水》朗读flash.

[学习过程]

一、导入

对于庄子,闻一多先生曾这样评论:“中国人的文化上永远留着他的烙印。他的书成了经典,至于历代文人学者对他的崇拜,更不用提,别的圣哲,我们也崇拜,但哪像对他那样倾倒、醉心、发狂?”庄子究竟是什么让大名鼎鼎的闻一多先生也崇拜到发狂的地步?下面让我们走进庄子。

二、走进庄子

(板书:秋水 庄子)

问:请同学们谈一谈你对庄子及《庄子》一书的了解。

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人,大体与孟轲同时或稍后。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

庄子的思想属主观唯心主义体系。他片面夸大一切事物的相对性,否定客观事物的差 别,在认识上走向相对主义。庄子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应自然。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 治。

庄子的文章,想像奇幻,构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鲁迅先生在《汉文学史纲要》中曾经这样评价他的文章:“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把前面板书的“庄子”两字上加上书名号)

《庄子》一书:作为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当然“道”是贯穿于他的始终的。在天地生成之前,有一个混混沌沌的东西,它生成世间的万事万物,这就是所谓的“道”。

所谓“大象无形”,道能够生成万物,所以它本身没有任何规定性。也就是说,无生成了有,有就是无,无就是有。不仅有和无是这样的,一切都是既相对又可以相互转化的。那么,世间万物就没有好坏之分,没有差别,就像《庄子》一书中说他梦见蝴蝶,他问究竟是我变成蝴蝶还是蝴蝶变成了我呢?既然快乐和痛苦都是一样的,才有了庄子的妻子死了以后,庄子鼓盆而歌。既然世间的所有事情都是一回事,那么何必再去斤斤计较呢?所以庄子认为政治上应该“无为而治”,生活上应该“安时而处顺”。著名学者南怀瑾这样说:'儒家像粮食店,绝不能打倒,否则打倒了儒家,我们就没饭吃,道家则是药店,如果不生病,一生也可以不必理会它,要是一生病,就非自动找上门去不可。' 千百年来,道家思想对乱世中饱经创伤的心灵给予了莫大的慰藉。

为了把它的“道”说清楚,他在文章中用了很多小故事来让人们明白他要讲的故事,如上面讲的庄周化蝶、鼓盆而歌,这也是《庄子》一书的特色所在。

三、听动画范读,正音以后,齐读。

径(jìng) 澹sì) 殆(dài)

四、基础知识预习检查

分组检查――

1、重要实词

百川:众多。

泾流:直流的水波。泾:同“径”,直。

两澹毫桨丁

旋:掉转。

面目:偏义复词,指面部。

野语:俗语。

闻道百:听说的道理很多。

闻少仲尼之闻:听说

子之难穷:穷尽

大方之家:指修养很高,明白道理的人。

2、活用词语

百川灌河 古:黄河 今:河流 古今异义

至于北海 古:到 今:表示另起话题

于是焉 古:在这时 今:连词,表结果

不辩牛马。 同“辨”,分辨 通假字

泾流之大, 同“径”,直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形容词作名词,美景 活用词语

少仲尼之闻 形容词作动词,小看

轻伯夷之义者 形容词作动词,轻视

顺流而东行 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东

本项考察用人机对话的方式进行。将词义之间的切换时间设定为10秒,那么学生抢答,看是学生抢答快还是计算机答案出现的快。在实践过程中,学生基本能够提前40秒。

4、特殊句式。

①闻道百,以为莫己若

宾语前置。应该是“莫若己”。属于宾语前置中的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这一类型。

②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被动句:见……于,见,被。

状语后置:“于大方之家”后置。

5、成语

①望洋向若而叹曰

望洋兴叹:望洋,仰视的样子。仰望海神而兴叹。原指在伟大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②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贻笑大方:贻笑,让人笑话;大方,原指懂得大道的人,后泛指见识广博或有专长的人。指让内行人笑话。

五、课文分析

问题一:河伯的感情是如何变化的?

答:欣然自喜――望洋兴叹。

问题二:河伯为什么会欣然自喜?

答:泾流之大,两邃狙轮间,不辩牛马。

问题三:既然欣然自喜,为什么会望洋兴叹?

答: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问题四:河伯叹什么?在河伯的感叹中体会河伯这一个形象。

答: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本文中河伯这个形象还是非常可爱的。河伯一开始见到黄河直流的水波这样大,他就开始飘飘然,认为天下间的美景全在自己这里。当他见到大海后,他认识到自己的盲目自大,很快,掉转脸,对海神做自我批评,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他这种很快认识自己错误,勇于做自我批评的精神是非常难能可贵的。要想到,毕竟他是一条大河的神仙啊。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后,继而进一步论述,在社会上,像我这样的人不在少数。我曾经听说过,有人小看孔子的见闻,轻视伯夷的大义,开始我不相信,现在看到自己是这样的,那么社会上肯定存在的。

问题五:那么本文通过河伯经历的一件事,这个寓言想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呢?

答:个人的知识见解是有限的,如果骄傲自满,难免会贻笑大方。

问题六:“秋水”这个题目只是取课文的前两个字,那么根据你的理解,给本文换个题目。

五、拓展延伸。

1、本专题的名称是“寻觅文学津梁”,在寻找通往中国古典文学的路上,我们走得很辛苦,古典文学的熏陶要从儿童抓起。那么请你根据本篇文言文,请你为中国儿童设计一个动画片。

设计完之后,展示样板动画片,素材来源于《中华成语画廊》。

2、那么在我们古典文学中,有哪些富有哲理的小故事?

六、小结

庄子的寓言博大精深,人人都可能从不同的视角读出不同的意味。它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正如一位评论家所说:“庄子的思想像燃烧千年的精神圣火,照亮了许多作家的人生之路;庄子的人格像一堆精神篝火,烘烤着现代人潮湿的心灵。”

[板书设计]

秋 水

《庄子》

欣然自喜 自大

望洋兴叹 自叹

贻笑大方 自愧

《秋水》教案 篇4

秋水(说课)

一目标

1、理解课文阐发的人生哲理,力戒骄傲。

2、学习对比的方法。

3、解重点词语和句式。

4、背诵全文。

这篇课文篇幅短小,文字浅显,学生在课上自读、研讨,可以解决大部分问题,疑难处,教师适当讲解、点拨。课文语脉清晰,层次清楚,前后形成鲜明对比,利于背诵。教学中可充分利用课文内容和结构的特点,指点背诵的方法。

5、指导学生理解、积累和正确使用成语望洋兴叹贻笑大方。

一、教学时数

1课时

二、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学生齐读。正音。

2.学生简述课文内容,其他同学补充纠正。教师将暴露出来的问题写在黑板上。

三、理解疑难词句,学生质疑,课堂讨论,教师讲解。

1.古今异义

至于:古义,到了。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表示另提一事。

面目:古义,脸。今义,脸的.形状,相貌。

大方:古义,深明大道的人,或转通某种学问的人。今义:①不吝啬;②自然,不拘束;不俗气。

河:古义,特指黄河。今义,天然的或人工的大水道,泛指河流。

2.词性活用

秋水时至(名词做状语,按时。)

顺流而东行(名词做状语,向东。)

东面而视(名词用为动词,面对。)

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形容词为动词,小看;轻视。)

3.特殊句式

闻道百(定语后置)

以为莫己若(宾语前置)

我之谓也(宾语前置)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被动句)

4.成语

望洋兴叹(望洋,仰视貌。望球兴叹望水兴叹属生造。)

见笑大方(贻笑大方,大方之家,方家。)

四、理解思想内容

课堂讨论:这则寓言故事包含哪些道理?

启发学生敞开思路,大胆发表看法。下述观点都符合文意:

A、人贵自知之明;

B、谦受益,满招损;

C、自大由于无知;

D、知耻近手勇;

E、克服主观主义,防止片面性;

F、有比较才能有鉴别。

五、指导背诵

这篇课文结构简单,层次清楚,可采用关系法背诵。先划分层次,概括层意。第一层上有两句,第一句写黄河的壮阔,第二句写河伯骄傲自满。两句之间的连接语是于焉。

第二层也是两句,第一句写北海的广阔,第二句写河伯自愧弗如,也用于是焉组合。利用关系法把握语言结构,有利于背诵。

还可采用排词法。课文用对比方法写河伯认识的前后变化。可提取、排列两相对照的词语:河与海的比较,河伯认识的变化。

课后练习还介绍了问题法。所提的三个问题恰好针对三个内容要点,逻辑性强。运用此法掌握内容梗概,利于背诵。

课上背诵练习:

个人默记一两篇后,由老师带领集体背诵。集体背诵好,互相提醒,脑记耳听口诵,可加强记忆。

六、布置作业

1.制作词语、句式卡片。

2.笔译全文。

3.写读后感。

《秋水》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育目标

1.初步了解庄子的思想及作品风格

2.积累实词:时、泾流、望洋、少、轻、殆、穷

3.积累虚词:之、以、则、见、于

4.掌握文言句式:被动句与宾语前置句

5.学习运用寓言故事说理的写作特点

二、能力训练目标

1.训练结合语境、借助工具书推断文言词语的含义与用法的能力。

2.培养把握作品思路,熟读成诵的能力。

3.训练鉴赏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目标

使学生认识个人见识有限,若骄傲自满,就难免贻笑大方的道理。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熟读成诵,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及句式,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河伯对海神的感叹中引用两则材料的作用。

解决办法: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指导学生做文言知识卡片,组织学生讨论两则材料的作用,引导学生鉴赏庄子运用形象说理的艺术风格,把握文章观点。

课时安排

1课时

学生活动设计

1. 组识学生进行三次诵读:第一次,正音正字,疏通文句;第二次,理清思路,领会主旨;第三次,背诵,领会庄子的风格。

2. 组织学生制作文言知识卡片。

3. 组织学生讨论庄子形象化的比喻,分析河伯慨叹的内容,深入把握主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多媒体投影)。

著名学者南怀瑾这样说:“儒家像粮食店,绝不能打倒,否则打倒了儒家,我们就没饭吃,道家则是药店,如果不生病,一生也可以不必理会它,要是一生病,就非自动找上门去不可。”

千百年来,道家思想对乱世中饱经创伤的心灵给予了莫大的慰藉,而道家集大成者人物便是庄子,鲁迅先生曾在《汉文学史纲要》中这样评价过他:“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今天我们就来感受其文章魅力。

明确:庄子《秋水》(板书课题)

二、朗诵《秋水》。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教师作朗读常规指导。

2.放课文朗诵。(放录音的同时出示投影“秋水归至大海图”,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3、学生再度课文。

三、简介庄子并解题。

学生介绍后,教师点拨补充:(多媒体投影)

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人,大体与孟轲同时或稍后。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

庄子的思想属主观唯心主义体系。他片面夸大一切事物的相对性,否定客观事物的差 别,在认识上走向相对主义。庄子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应自然。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 治。

《庄子》一书,汉代著录为五十二篇,现存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篇,通常认为是庄子本人所著;《外篇》十五篇,《杂篇》十一篇,有庄周门人及后来道家的作品。

庄子的文章,想像奇幻,构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鲁迅先生在《汉文学史纲要》中曾经这样评价他的文章:“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秋水》是《庄子·外篇》中最重要的一篇,它以河伯和海神对话的形式,讨论了“价值判断的无穷相对性”的问题。课文节选《秋水》开头的一段,单看此文,寓意已经有了新的理解。

四、根据课文注释自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多媒体投影)

1、 找出古今异义词,并解释。

2、 找出词性活用词语,并理解。

3、 找出特殊句式,并分析。

4、 找出文中的成语,并理解。

5、 理解这则寓言故事包含的道理。

小结:(多媒体投影)

(1) 古今异义:

古 今

至于北海 介宾短语,到了 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表示另提一事。

百川灌河 特指黄河 天然的或人工的大水道,泛指河流。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 脸 脸的形状,相貌。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深明大义的人,或 ①不吝啬

专通某种学问的人 ②自然,不拘束,不俗气。

东面而视 脸朝东 东边

于是 介宾短语,在这时 连词,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后

一事往往是由前一事

(2) 词性活用:

秋水时至 名词做状语, 按时。

顺流而东行 名词做状语, 向东。

东面而视 名词作状语,朝东,向东

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 意动用法,以……为少,以……为轻。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形容词作名词,美景

(3) 特殊句式:

闻道百 定语后置

以为莫己若 宾语前置

我之谓也 宾语前置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被动句

(4)通假字

泾流之大。(“泾”通“径”,直流。)

不辩牛马。(“辩”通“辨”,分辨,辨别。)

(5) 成语

望洋兴叹:望洋,抬头向上看的样子。本义指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藐小,今多比喻要做一件事而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

见笑大方(贻笑大方):让内行见笑。

(6)固定格式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判断句。“……者,……也”表示判断)

以为莫己若者(宾语前置句。否定句中,代词“己”作宾语前置。)

我之谓也(宾语前置句。助词“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被动句。用“见……于……”表示被动)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以……为……”是古汉语常见的固定形式,可译为“认为……是……”“觉得……是……”)

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非……,则……”,是副词“非”和连词“则”的配合格式,可译为“(要)不是,就……”假设性的否定句)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且夫”,连词。连接上句或上段,用在下句或下段的开头,可译为“再说”“况且”,表示意思推进一层)

(7)通假字

泾流之大(“泾”通“径”,径直)

不辩牛马(“辩”通“辨”,辨别,区别)

秋天的雨水按季节来到了,许许多多的小水流都注入黄河。畅通无阻的流水是这样大,两岸和沙洲之间,都分不清是牛是马了。这时候,河神乐滋滋地高兴起来,觉得天下的美景全在自己这里。他顺着河流往东走,到了北海,面对东面一看,看不到水的尽头。这时候,河神才转过脸来,对着海神若迷茫地感叹说:“俗语有这种说法:‘听到的道理很多,就认为没有谁比得上自己。’说的就是我啊。我曾经听说过,有小看仲尼的学识、轻视伯夷的义的人,开始我还不相信;现在我亲眼见到您的`广阔无边,我要不是来到您的门前,就危险了。我将长久地被大方之家耻笑。”

五、问题研讨:

(1)全文可以分为几个层次?大意各是什么?

层意 连接语

第一层: 黄河的开阔;河伯骄傲自满 于是焉

第二层: 北海的壮阔;河伯自愧弗如 于是焉

(“于是焉”也就相当于“于是乎”)

河伯也挺可爱。

对比说明,情况不同,时间不同,认识也不同,透露出庄子的哲学思想。

(2)河伯引“闻道百,以为莫己若”的作用是什么?

批评自己“以天下之美尽在己”的狂妄自大。

(3)河伯引“少仲尼之闻,轻伯夷之义”的作用是什么?

批评自己的盲目崇拜。

(4) 本文属于一篇寓言故事,在这则故事写河神认识的前后变化时,采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手法?

明确:对比(见板书)

(6)通过这篇课文,你认为庄子的文章有什么特点?

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想象丰富,善用比喻,寓言富有创造性,善用对比。

寓言: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常带有讽刺或劝戒的性质,用假托的故事或拟人手法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

六、课堂讨论:这则寓言故事包含哪些道理?

1、人贵有自知之明

2、知耻近于勇

人应当敢于正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也不能因为嫉妒对别人的长处视而不见。

人应当敢于自我批评,这需要勇气

3、谦受益,满招损

4、克服主观主义,防止片面性

5、自大由于无知

6、有比较才有鉴别

人的知识是个圆,半径越大,与未知的世界接触的区域就越大,就越能意识到自己的无知。

何伯看见自己壮观就夜郎自大,看到海洋广阔才发现自己的渺小,所以我觉得人在生活中要经常把自己和别人进行比较,要能正确看待自己,给自己正确地定位,从而不断地提高自己。

这就是我们常常说的: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人不但要和别人比较发现自己的短处,看到别人的长处,取长补短,还要善于 自我反思,善于反思的人善于进步,《劝学》里面说了: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7、“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这说明黄河水以前并没有这么壮观,许多河流的注入才壮大了它的声势,学习就像黄河一样,需要积累,才能积少成多。

8、我们不能相信道听途说的一些东西,要从实践中总结经验。

“闻道百,以为莫若己着”,我之谓也。何伯原先只是听说有这种人,经过自己的切身体验他才发现自己就是这样的人,所以我觉得只听不行要多实践。

七、课堂小结:

庄子和《庄子》是一座博大精深的文化宝库,需要有一定的时间和耐力甚至穷其一生才能欣赏一二。刚才有同学说,庄子的思想有些消极。这要看你怎么去理解庄子的思想。高三的时候我们将读到一篇文章《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可给大家一个解答,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找高三同学借阅“先睹为快”。学哲学的目的是什么,周国平说:“没有哲学,我们找不到回家的路。”哲学是对人生与社会的理性诠释,哲学是人精神家园的支撑。现在有一个很流行也很沉重的词语“精神守望”,学了哲学,对人生对社会可能看得更清楚更透彻,就能够把好心灵的航船,守住自己的精神家园。我的话对你们来说也许太深奥了些,如果将来有一天你突然想起了我的话,突然对人生有了深刻的感悟,一定要和我共享。

乌鸦喝水教案通用六篇


乌鸦喝水教案 篇1

学习者分析

一年级的孩子识字、朗读能力都较弱,落实识字、写字,才能为阅读打下基础,孩子已初步具备了拼拼音识字的能力,但识字水平不高,因此,老师在引导孩子识记时,要鼓励他们自己想办法,阅读后孩子对课文已经有自己的一些问题和想法引导他们动脑想,动手做,动口说来解决问题,逐步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课文。

2、 能用“渐渐”说话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感受乌鸦由找水的着急到喝着水高兴的变化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

引导学生从文中感悟乌鸦的聪明能干,懂得遇到问题要开动脑筋,积极想办法解决。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朗读感悟“乌鸦急着找水喝不着水想办法喝水-喝着水了”这一系列变化的过程,背诵课文。

2.感悟“乌鸦急着找水喝不着水想办法喝水喝着水了”这一系列变化的过程。明白遇到困难的时候要动脑筋想办法,克服困难。能用“渐渐”说句子。

教学资源

1. 教师自制的生词卡片;

2. 教师自制的多媒体课件;

3. 乌鸦喝水的图片;

视频展台和大屏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这节课继续学习乌鸦喝水的故事。(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想问问乌鸦吗?(乌鸦,你为什么要喝水?你怎么找水喝的?最后你喝到水了吗?) 2.现在,小乌鸦可要考考大家呢。认读生字词。(出示生词卡片) 口渴 喝着水 瓶子 到处 石子 渐渐 办法 许多 找水在这些生字中,有两个字很相像,你是怎么记住并区分它们呢?喝渴(口“渴”需要水三点水;“喝”水要用嘴口字旁)3.指名分节朗读课文,他生评议。

二、问题引领,感悟课文

大声地朗读课文,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一边读一边想:乌鸦为什么要找谁喝?他是怎么找水喝的?最后它喝着水了吗?

2、学习第一自然段。

(一)学习第一句

(1)你知道,乌鸦为什么找水喝吗?快来读读这句话。(课件出示第一句)

(2)乌鸦口渴了,你知道它渴到什么程度吗?

(3)你从哪里知道它特别渴?(到处找水喝)请你想象一下,乌鸦会飞到哪些地方去找水呢?找的地方多不多呀?文中用了一个什么词?说明乌鸦确实很渴,就像我们平时口渴了一样,是一种什么感觉?

(4)你能通过读把这种口渴的感觉表现出来吗?谁想试试?

指导读:渴得都快说不出话来了。

(二)学习第二、三、四句

(1)师: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乌鸦终于找到水了。此时乌鸦的心情又怎样?让学生扮演小乌鸦,老师采访各位小乌鸦,谈谈此时的心情。

(2)正当乌鸦高兴的时候,它又遇到了什么困难呢?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到句子,划出来。

(3)出示课件(课文插图),思考:乌鸦为什么喝不着水?你能不能用上“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乌鸦喝不着水的原因。

(无可奈何、难过的心情。)

(5)乌鸦虽然很着急,但是它仍然在积极地想办法。快来读读最后的这句话吧!怎么办呢?

(三)指导朗读:想象自己就是那只小乌鸦,再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3、学习第三自然段。

(1)师:是呀,多着急啊,快来看看小乌鸦想出了一个什么办法呢?(出示第三段)

(2)请大家自由朗读第三段,边读边把乌鸦的办法用波浪线画出来。

(3)比较句子:(出示课件)乌鸦把小石子一下子都放进瓶子里。这句跟书上的一样吗?这样改行吗?为什么?

(4)分组实验:那一个一个是怎样放呢?请你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拿出课前准备的瓶子(里面装有一点水)和小石子,往里面一个一个地放吧。注意边放边观察瓶子里的水有什么变化。

(5)在小乌鸦的努力下,水怎么样了?用你的手势来告诉老师,课文中用的是哪个词?

(6)比较句子,用“渐渐” 造句。

课件出示句子: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乌鸦就喝着水了。

瓶子里的水很快升高,乌鸦就喝着水了。

哪一句好,为什么?

你能用“渐渐”说一句话吗?

出示课件: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了。

天气_____热起来了。

____渐渐__________。

追问:此时,你最想对乌鸦说些什么? (乌鸦很聪明;乌鸦很执著;乌鸦遇到困难能开动脑筋等。)

(7)指导朗读第三段。乌鸦喝到水了,心情怎么样啊?那你就高兴地读一读吧!

4、学习第二段。

乌鸦的这个办法好吗?它为什么能想出这个好办法来?

三、方法引领,指导背诵

不怕困难,爱动脑筋啊!让我们大家像小乌鸦一样,积极动脑,想办法背会这篇课文。

2、提示方法:

(1)想想乌鸦先遇到什么困难?接着它想出了什么办法?最后怎么样?

(2)把自己当作小乌鸦,边做动作边背诵。

(3)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背诵。

3、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课文。

4、检查背诵情况,师生评议。教学活动4

四、总结评价,拓展延伸

1、你喜欢这只乌鸦吗?用一句话夸夸它。

评议方法的合理性。)同学们像小乌鸦一样爱动脑筋,能想出这么多的办法。

3、在你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遇到过什么困难,你是怎么解决的呢?(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时间进行充分交流,渗透思想教育,培养学生遇到困难勇于克服的品质。)

乌鸦喝水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乌,鸦”等9个字。会写“可,石”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通过朗读感悟“乌鸦急着找水--喝不着水--想办法喝水--喝着水了”这一系列变化过程。能用“渐渐”说句子。

3、明白遇到困难应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道理。

教学重点:认字,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投影片,瓶子,小石子。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乌,鸦”等9个字。会写“可,石、办”2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感悟“乌鸦急着找水--喝不着水--想办法喝水--喝着水了”这一系列变化过程。

教学重点:认字及初读课文

教学难点:朗读感悟“乌鸦急着找水--喝不着水--想办法喝水--喝着水了”这一系列变化过程。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出示乌鸦图片。谈话导入:老师曾经给同学们讲过关于乌鸦的一个故事,你们还记得吗?

2、乌鸦不仅是个孝顺的好孩子,还十分聪明可爱呢,今天我们就学习另一个关于乌鸦的故事。

3、出示课题,学习“乌,鸦,喝”三个生字,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这三个字。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明确学法:用感情朗读的方法感悟课文内容。

2、教师范读。

3、学生回答:课文写了关于乌鸦的什么事?

4、对老师的朗读做以评价,为生的自读自悟做好准备。

5、学生自读,把课文读准、读通、读顺。并自学课文中的生字。

6、小组长检查本组同学的生字和课文的朗读情况,然后汇报。

三、再读课文,感悟内容。

1、学生练读课文,认为该怎样读就怎样读,并想想为什么要这么读。

2、指名读,学生评价,自己说说为什么这么读。

3、通过刚才的朗读你明白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

(学生质疑问难,师生共同解答,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4、想办法:如果乌鸦旁边没有小石子,怎么能喝到水?

四、指导书写“石、可、办”

1.注意“办”字的两个点的书写。

2.“可”的一横要长,竖钩的起笔处不能写在横的最右边。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写“法、找、许”3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能用“渐渐”说句子。

3、明白遇到困难应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实践探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生字。

二、实践活动

1、探究活动。

分小组进行,合作完成乌鸦喝水的小实验。

2、讨论:你发现了什么?

体会“渐渐”一词的含义。

3、比一比,看谁想的办法比乌鸦的好。同时也可随学生说的进行演示。

三、识字写字

1、学生自己在课文里找到要求会认的和要求会写的字,连词勾划,再读一读。

2、指导”喝、渴“两个字的区分。

它们哪里一样,哪里不一样?怎样记住?(喝水需要用口,口渴需要水,渴字是三点水旁)

3、小结:我们通过形近字比较识记生字。找一找,生字中还有哪些与我们以前学过的字形相近?你能用这个办法学习其它生字吗?|

4、学生汇报。

四、指导写字。

1、复习笔顺规则: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先中间后两边。

2、找一找,哪几个字写的时候是从左到右?

(法、找、许)

3、这几个字的结构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4、学生进行书写练习

板书设计

19、乌鸦喝水

水不多口又小----------喝不着

放石子---------喝着了

乌鸦喝水教案 篇3

大班科学活动乌鸦喝水教案主要包含了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等内容,知道有水的瓶子中加入石子和沙子可以使水位升高,通过积极探索,发现乌鸦能否喝到水与水量的多少和加入的材料有一定的关系,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大班科学活动课,快来看看乌鸦喝水教案吧。活动目标:

1要知道,在装有水的瓶子里加入石头和沙子可以提高水位。

2通过积极探索,发现乌鸦能否喝水取决与水的量和添加的物质。

三。积极参与探索活动,体验学习的乐趣。

4培养孩子对事物的好奇心,勇于尝试。

5激发孩子们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瓶子,石头,沙子,勺子,筷子,盆,漏斗,记录纸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小朋友,我们都听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对吧。那么谁来告诉我:乌鸦怎么喝水?(让几个孩子交流,注意语言的完整性:乌鸦往水瓶里放石头喝水。)

过渡:对呀,故事里的乌鸦真聪明,在有水的瓶子里放了石子就喝到了水,那是不是在有水的瓶子里放了石子都能喝到水呢?

二、幼儿实验探索,并记录

(一)用石子进行第一次实验

1.(显示带水的瓶子)老师,这里有两个水瓶子。 看一看。 你发现了什么?(水位线、水的颜色不同、水不一样多)

2猜猜如果我把石头放进去,乌鸦能喝水吗?(幼儿猜测)

3、有的小朋友说都能喝到,有的小朋友说都不能喝到,还有的小朋友说一个能喝到,一个不能喝到,那到底是怎样的呢?请我们小朋友呆会自己去试一下。你试过之后,把结果写在纸上。

4(出示记录纸)我们如何记录?(幼儿讨论)

5、四个小朋友一桌,每人拿一个瓶子,操作完把结果记录下来,拿到红水瓶的记录纸贴到这边,蓝水瓶的记录纸贴到那边上,并把瓶子放到前面的桌子,明白了吗?开始行动吧。

6、幼儿操作

7.交流:您在哪个瓶子中放了石头,找到了什么?

8你们都发现在蓝色的水里加石头达到了水位,而在红色的水里加石头,水就达不到水位了。同样是加了石子,为什么结果不同呢?

9小结:乌鸦能否喝水,与原来瓶子里的水量有关。

过渡:乌鸦可以喝红水吗?是吗?老师在那边给你们每人准备了一个瓶子,和刚才是一样多的红水,我们换一种材料——沙子再来试一下,乌鸦到底能不能喝到水?

(二)用沙子进行第二次实验

1我们可以用一些工具来做,我们也需要记录下来,好吗?

2、幼儿操作

3、交流:你在红水瓶子里加了沙子,发现了什么?

4、哇,乌鸦终于喝到了红水。咦,为什么一样多的红水,加了石子没喝到,加了沙子能喝到呢?(两瓶比较)

5、哦,我明白了:石子比较大,它们之间的缝隙也大,而水很调皮就喜欢钻到下面的缝隙里去,不跑到上面去;而且沙子比较薄,它们的缝隙很小,水再也不能淘气了,只能往上跑。

三、活动结束

1、总结:今天通过我们小朋友自己实验,知道了乌鸦能喝到水,除了与原来瓶子里水的多少有关系,还和加入的材料有一定的关系。

2、延伸:其实这里面还有很多的秘密,譬如水的多少还和加入材料的多少有关系,我们小朋友下课后再去试一下。

乌鸦喝水教案 篇4

教学目标分析:

1 认识“ 乌 鸦 喝 渴,会写可、找、办。

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初步感受课文中乌鸦的形象。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图文结合,学习第一自然段

1、故事导入(创造性地指图(1)讲述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一只乌鸦很口渴,到处找水喝。找呀,找呀,它看见了一个瓶子,瓶子里有水!可是水不多,瓶口又小,乌鸦喝不着水。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乌鸦喝水》的故事。

2、出示课题并齐读

3、出示并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第一自然段,想想刚才老师的介绍,看看你从中了解了什么?

(2)把自己的学习所得在学习小组内交流

(3)大堂交流

①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抓住“到处”启发学生想象乌鸦四处找水的情景,(睁大你的千里眼,竖起你顺风耳,乌鸦会到哪些地方找水,边找还边说着什么,想一想,说一说再来演一演)体会乌鸦口渴难耐焦急的心情。并指导朗读第一句]

【通过学生的“听”、“说”和“演”把学生带入课文情境,从局外人变成局内人。并为指导课本剧表演埋下伏笔。】

②乌鸦找到了水,可是因为瓶子里水不多,瓶口又小,所以喝不着水。(抓住“可是”引导学生了解乌鸦发现水的惊喜和喝不到水的无奈,并指导朗读第2、3两句)。

③乌鸦开始想办法了。(指点:怎么办呢?这是乌鸦思考时的自言自语。并指导读好这一句。)

4、小结朗读第一自然段。(举行朗读背诵擂台赛)

【直接引用课文第一自然段导入课题,让学生自主地在听--读--说--读的阅读实践中理解课文学会阅读,完成内化,积累语言。这是国标本编者意图的体现。】

二、大胆猜想,动手实验,学习第二、第三自然段

1、过渡

(1)乌鸦找到了水,可是因为瓶子里水不多瓶口太小,所以喝不着水。

(2)再读课题,猜想课文既然以“乌鸦喝水”为题,那事情结果?——必定是乌鸦喝到了水。

(3)这时,你最想知道什么?(乌鸦是怎样克服难题喝到水的?或乌鸦想出了什么办法才喝到了水?)

【大胆猜测找到矛盾焦点,提出问题,造成悬念,激起遐想,产生好奇心与求知欲,使学生在跃跃欲试的状态下进入阅读。】

2、指名读第2自然段猜想:石子——办法(用一句话说清两者关系即乌鸦怎样利用小石子喝到了水。)

3、小组合作学习第三自然段

(1)朗读第3自然段

(2)讨论:乌鸦是怎样利用这许多小石子喝到水的呢?

(3)交流

4、实物演示,突破难点

(1)指名表演演示,其余学生观察:乌鸦怎能样把小石子放进瓶里,水又是怎样升高的`?(一个一个;渐渐)

(2)交流,并指导用“渐渐”说话(出示“读读说说”中的例句并完成填空。)

(3)追问:此时,你最想对乌鸦说些什么?(乌鸦很聪明;乌鸦很执着。乌鸦遇到困难能开动脑筋等。)

【根据一定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通过实验,化静为动,突破教学难点,使学生认识事物间的联系。另外,一个巧妙的追问,挖掘了课文的思想内涵,表现了语文课程重视提高学生品德修养的课改理念。】

9、指导表情朗读,背诵2、3自然段

(第二自然段要表现乌鸦想出办法后的兴奋,第三自然段前文表现乌鸦的艰辛后文则要读出乌鸦如愿以偿的欢欣。)

三、回归整体,总结全文,指导课本剧表演

1、齐声朗读全文

2、回忆第一自然段第1句话我们是如何来再现当时场面的?(为人物加上动作,语言,神情等,尤其是语言,可用来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例第二自然段用上“这么多小石子……有办法了!”第3自然段用上“一个、两个、三个……”“多甜的水啊!”等)

3、两人合作,一个戴上头饰表演课本剧一个给予指导而后交换。

【高万同老师说:小孩子都是有灵性的,天生都有很强的好奇心与表现欲,他们对课文中的人、事、物都会产生自己独有的感受和想法,虽然他们说不清楚,但一心想表现,教师要给他们充分的机会。】

 四、推翻条件,引出问题小论坛中比创新

小论坛:

瓶子旁边要是没有小石子,乌鸦该怎么办呢?

分小组讨论

大堂交流(比谁的点子更多谁的方法更合理。)

五、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练读生字并组词

2、学生看笔顺图并描红课本上的生字

3、师生共议书写要点

4、学生在习字册上练习描红(仿影、临写)

六、作业

1、背诵课文

2、继续准备课本剧表演

乌鸦喝水教案 篇5

1、初读:谁能找到“一个一个的”和“渐渐”的家?试着读一读。

(出示句子:乌鸦把小石子一个一个地放进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乌鸦就喝着水了。)

2、实验演示:许多同学不明白,“瓶子里的水为什么会渐渐升高?”我们来研究一下。大家读一读句子,想想乌鸦是怎样把石子放进瓶里的?(学生再读句子,找到一个一个的放)

接着我请找个这个词语的学生放给大家看一看。

(拿出预先准备的装有半瓶多水的窄口瓶和一包石子,生上台,拿起石子一个一个放进瓶里,放三个后,师示意生暂停)我问同学们:这样是一个一个地放吗?

师:把石子一个一个地放进瓶里,瓶里的水会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请大家要注意看,认真想。

(师示意学生继续一个一个地放石子直至水将升至瓶口)

师:瓶子里的水是怎么升高的?

师:因为石子是一个一个地放,所以水是一点一点地升高,慢慢升高,书上用哪个词来说?

师:你能用“渐渐“也来说句话吗?

师:为什么放进石子,水就会升高?

师:那乌鸦是怎么想出这个办法来的?

教师小结:乌鸦真聪明,注意看,积极想,就想出办法来了。我们同学更聪明,认真读书,积极动脑筋,弄明白了乌鸦是怎么喝着水的。

【设计意图】

这个教学环节。我抓住学生感兴趣的问题“瓶子里的水为什么会渐渐升高”作为研究对象,抓住重点词语“一个一个”和“渐渐”等重点词语,通过往瓶子里放石子的实验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研究问题的情景,让学生观察、思考,多方交流,解决了问题,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学生在主动探究的过程中得到了发展。最后的小结,又自然地进行了德育渗透。语文教学多种功能的开发,满足了学生生命成长的多方面需求。

3、赞美:同学们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乌鸦?(学生以赞美的语气与乌鸦交谈)

4、儿歌:同学们,老师学了这个故事以后,渐渐地喜欢上了这只乌鸦,有人还为它写了一首歌呢!(教师出示儿歌,学生跟唱)

5、思维拓展:

同学们,如果瓶子旁边没有小石子,那该怎么办呢?启发学生根据当时的情况以及自身的生活体验,说出一些可行的办法。

【设计意图】

识字与阅读的结合:从字到词,从词到句,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既巩固了字词的识记效果,也巧妙地与课文阅读紧紧联系在一起。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到处、喝不着、一个一个地、渐渐),通过朗读实验演示引导学生感悟乌鸦在喝水过程中的心情,体会乌鸦遇难不让、聪明能干、肯动脑筋的精神,使三维目标得以实现,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体现。

五、课后延伸

播放“乌鸦喝水终结版”的动画片。让学生感受其中受到环保的教育。

教师:同学们,刚才大家学习的可真认真,老师和大家一起看个动画片好不好?边看边想,你都看懂了什么?

【设计意图:新课标主张语文阅读应向课外延伸,向生活开放。环境保护是我们永恒的一个话题,借这只可爱的小乌鸦的故事,让学生受到教育,感受到环保的重要性。】

六、说教学效果

在我的教学中,我充实运用了课件资源,让在边远屯子的孩子担当了先辈的教育方法。在如许“有谜语、有动画片、有音乐…”的一个整合的讲堂中上课,学生应该是一种享受,这不但制止了学生由于枯燥引起的反感,也制止了低段孩子细致力会合的限定,让学生对讲堂满盈奇怪感,满盈兴趣。在如许快乐的学习历程中,不但学到了语文知识,还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让学生养成善于思索的好风俗。这正是本质教育下的新讲堂的表现。

乌鸦喝水教案 篇6

第三部分: 说教学程序

情景介绍→小组讨论→实验探索→实验结果比较→结论

一、情景导入

1.展示小乌鸦* *

孩子们,看,这个小家伙是谁?这只小乌鸦遇到了点小麻烦。我们需要你的帮助。让我们看看小乌鸦遇到了什么问题?

2、为幼儿**“乌鸦喝水”的课件。幼儿了解到天热,小乌鸦口渴了,可是却喝不到瓶里的水。教师再次提出问题:

天这么热,想一想如果小朋友喝不到水会有什么感觉呢?

鼓励幼儿在口渴时表达自己的感受,充分调动他们已有的经验,激发他们的同情心。

三。教师提问引导孩子进入讨论情境。

小乌鸦怎么能喝水?我们能帮这只小乌鸦想办法吗?

二、幼儿分小组进行讨论:怎样能让小乌鸦喝到水呢?

讨论后,各小组出代表说出各自的观点。

教师收集孩子们的答案,展示给孩子们的课件,并引导到下一个环节。

3、 探索活动:如何让乌鸦快速喝水?

1展示豆子和水瓶,组织小朋友玩扔豆子的游戏。

2请先了解豆子,然后向孩子们介绍游戏规则。水瓶子上有一个黄色标记,是小乌鸦能喝到水的记号,请小朋友自己选择两种豆子,分别投入两个瓶中,看看,两种豆子各放多少颗能让乌鸦喝到水。

教师引导和参与儿童探索活动

(1) 提醒孩子们边放豆子边数。

(2) 鼓励孩子们介绍他们自己的实验结果。

实验产生了两个结果,导致了下一个游戏:

三。游戏-豆豆比赛:雪豆和云豆的比赛,看看哪种豆子可以先让乌鸦喝水?

游戏规则:一组雪豆,一组云豆,每组每次投一颗豆。两组人同时放豆子。当一种豆子达到水位时,游戏结束。

孩子们发现雪豆让乌鸦先喝水。并产生另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投进同样多的豆子,有的能先让小乌鸦喝到水,而有的却没能让小乌鸦喝到水呢?

老师把问题留给孩子们,孩子们进行了充分的讨论。

4、 教师总结:鼓励和肯定儿童在探索活动中的发现。

“今天,我们帮助小乌鸦想了一个好办法,能让口渴的小乌鸦快速地喝到水,希望小朋友在生活中遇到事情也要多动脑筋,选择聪明的方法来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难题,你们有信心吗?”

五、结束部分

跟随《乌鸦喝水》的歌曲一边演唱一边表演,自然结束活动。

我认为本次活动内容比较丰富,情景介绍→小组讨论→实验探索→实验结果比较→结论,整个活动体现了分层第进、分步落实的教学特点。从激发幼儿的情感出发来设计活动,会使幼儿主动的参与到活动中来。在操作中,孩子们了解了豆粒大小与水位上升速度的关系,能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发现,达到预定的目标。

我认为教师提问是引导活动深入、激发孩子积极思考的重要环节。所以在活动中,我精心设计了适当的问题,引导孩子们进一步思考和探索。


本文的网址是http://www.zfw152.com/a/57416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