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祝福logo
地图 > 祝福语 > 范文大全 > 花钟教案 >

花钟教案

花钟教案

为了充分满足您的需要,我整理了以下信息:「花钟教案」。每一位教师在上课前都需要准备一份完整的教案课件,相信对于教案课件的编写,老师们并不陌生。因为只有拥有一份完整的教案课件,才能确保不会遗漏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知识点。感谢您阅读本文,还请收藏!此外,关于范文大全,您还可以浏览售前辞职报告推荐

花钟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花钟》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思路清晰,语言很美,让学生把朗读、理解、感悟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自由、充分地读。读出对花的喜爱,读出对修建奇妙的花钟的赞叹。课文按照“归纳现象—揭示原因—实际运用”的思路,说明不同的花会在不同的时间开放及其原因。作者先讲观察后的发现: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时间是不同的。并形象列举了牵牛花等湿度、光照有关,与昆虫的活动时间有关;最后扩展开去,谈到植物学家修建“花钟”,其做法很奇妙。

教学目标:

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合作意识。

3、激发学生观察兴趣,学习作者留心观察,善于探索的科学态度。初步培养学生留心周围事物,认真观察和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理解不同的表达句式,对一些句子尝试换一种说法。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师述: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能说说什么是花钟?

(点评:课件让学生更加深刻的感受到了花钟的神奇,开阔了视野,激发了学生热爱科学的意识,培养了他们留心观察事物的能力。)

3、赞美花钟:参观完你想说些什么?

二、品读感悟,交流体会

(一)学习第三自然段

谁把文中描写花钟的段落给大家读一下。

1、指名读

a、我看到什么花开了,就知道是几点了你只要

b、看看什么花刚刚开放,就知道大致是几点钟。

两组句子有什么不同?“刚刚”可以去掉吗?为什么?“大致”还可以换成什么词?

3、是啊,作者用词非常准确,这个看似用来表达模糊意思的词语,实际反映了客观事物真实的状况,反映了科学家遵循客观事实的态度,文中还有几个这样的词语,让我们边学边找吧!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花钟上这些争奇斗艳、芬芳迷人的鲜花都是在什么时间开放的呢?让我们一同走进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1、默读课文:

这段给我们介绍了一种有趣的现象,文中的中心句是什么?围绕它介绍了哪几种花?用“———”勾出来,

生答:牵牛花五点开放,蔷薇花五点左右开放……

3、读读说说:

同样是写什么花在什么时候开放,书上是怎么写的?请再读一读第一段中的相关句子,并选一句自己最喜欢的,反复读,和同桌说说你想像花开时的情景并说说喜欢的原因。

4、学生在全班交流

5、师生合作品读,赞美鲜花

男生读开花时间,女生读花是怎么开的,老师读其它。

a、四点左右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五点左右蔷薇绽开了笑脸,六点睡莲从梦中醒来,下午三点万寿菊欣然怒放,七点左右烟草花从暮色中苏醒,八点月光花开了,九点昙花含笑一现。

b、四点左右牵牛花开了,五点左右蔷薇开了,六点睡莲开了,下午三点万寿菊开了,七点左右烟草花开了,八点月光花开了,九点昙花开了。

(1)学生自由读,并想一下你喜欢哪一段,为什么?同桌交流一下。

(2)全班交流

(点评:通过课件出示重点语句,让学生体会不同的句式表达的效果不同,增强了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积累了好词佳句。)

牵牛花

蔷薇睡莲

万寿菊烟草花

月光花昙花

我知道了用不同的句子写()的情景,会使句子更()更()

(点评:通过做这个练习,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语言表达的丰富性,增强语言的感悟能力。)

7、想想作者为什么会“发现不同的鲜花会在不同的时间开放”?

对你有什么启示?(学习作者留心观察,善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以自主合作学习方式为主)

1、不同的鲜花为什么会在不同的时间开放?植物学家进行了研究,有什么发现呢?让我们共同走入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2、合作学习:

(读一读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第二段。想一下你读懂了什么?

(议一议

在小组里讨论讨论:为什么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不同?

造成不同的值五开花的时间不同的原因是:

a、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有着密切的关系。

b、还有的花,需要()传播花粉才能结出种子,因此与()有关。

老师相机点拨并板书:温度湿度光照昆虫活动。(评价学生合作学习的情况)

4、说一说:

结合课文说一说昙花为什么会在九点含笑一现?“吻合”是什么意思?

5、课件欣赏昙花开放的美丽瞬间。

(点评:利用课件化抽象为具体,使学生直观感受到平时很难看到的昙花一现的美。)

6、理解朗读全段。

四、再读全文,总结拓展

师总结:作者之所以能写出这么精彩的文章,是他留心观察,不断探索的结果。我们也要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好习惯,发现探索美丽的大自然。

五、作业:

1、观察一种动植物,把观察发现记录下来。

《少年科学》等。

板书设计:

13花钟

湿度

温度花钟光照

昆虫活动

教学反思

回顾这节课,本课的亮点是多媒体的运用,尤其是导入这一环节较为成功:让学生观看美丽的花钟,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同时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在学生与文本这间建起了一座桥梁。

还有就是《花钟》是一篇很美的文章,尤其是课文中描写花开了的语言特别生动。教学时,我把这一段作为重点,让学生通过听、读、辨,自己发现问题,自己随着动画上的花钟充分地去理解文本,体会花钟的有趣。这样就能够很好地激起学生去寻求、去感受,去体验丰富、生动有趣的语言美的欲望,也体现了新课标自主探究的精神。同样是写“花开了”,课文里却用了丰富多彩的语言表达方式: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绽开了笑脸,从梦中醒来,欣然怒放,在暮色中苏醒,舒展开自己的花瓣等,让学生真真切切地体会到语言的丰富和精妙。通过这样的语言活动,培养、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能力。然后,我结合本单元训练重点,让学生用这样的写法来描写一种动植物。

花钟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指导书写“醒”;理解“欣然怒放、暮色、舒展”等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了解课文资料,感悟文章语言的准确与生动,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的热爱之情。

3.积累自己喜欢的词语。

教学重点:

1.会认8个生字,指导书写“醒”;能正确、流利、有表现力地朗读第一自然段,运用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联系字形演变等方式理解“欣然怒放、暮色、舒展”等词语的意思。

2.积累陌生和喜欢的词语。

1.从课题引出的问题入手,引导学生自读课文,随读疏通生字词。同时提示学生思考:什么是花钟,植物学家修建花钟是利用了花的什么现象?

2.组织旨在学认生字和新词的语文游戏活动。

3.出示语句,指导朗读,帮忙学生理解“暮色”等词语;引导积累陌生或喜欢的词语。

4.指导书写“醒”。

1.边读文边勾画读不准或不认识的字词。

2.读字识词,对不理解的提出疑问。

3.修改不规范的字,书写陌生和喜欢的词语。

1.引导学生边大声、正确地朗读课文,边继续思考:怎样选用文中的句子来解释什么是“花钟”。

2.引导学生思考:修建花钟是利用了花的什么现象,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3.出示语句,指导朗读。

1.练习朗读,并选用书中的句子解释什么是花钟。

2.学生寻找相应的句子。

3.练习朗读好较难读的句子。

1.引导学生大声、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快速回答:在花钟上可能会有哪些花在陆续开放?

2.分早晨、中午、下午、傍晚和夜晚五组出示写花在陆续开放的语句,指导有表现力地朗读,帮忙学生体会运用“欣然怒放、舒展”等词语把花“当作人来写”的妙处。

3.组织齐读第一自然段,如可能,相机指导学生背诵。

1.朗读课文;快速浏览,回答问题。

2.品读语句,交流理解,有表现力地朗读。

3.全班齐读,如可能进而齐声背诵。

1.学习运用把花“当作人来写”的方法,学写午时花、夜来香开放情景。

2.布置作业:课后了解其他时间开放的花朵,仿照书中的句子加以描述。

当场练习运用把花“当作人来写”方法,写一写午时花、夜来香开放情景。

教学目标:

1.有表现力地朗读课文,在读文中继续体会课文词句的准确、生动。

2.交流查找的资料和课外练笔成果,丰富课外知识,提高遣词造句潜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1.有表现力地朗读课文,在读中继续体会课文词句的准确、生动。

2.交流课外练笔成果,提高遣词造句潜力。

1.指名朗读课文,回顾课文大意。

2.出示形近字,练习组词语。

1.朗读课文,交流对课文大意的理解。

2.辨字组词,复习巩固生字词。

1.交流第从课文中积累的语句;引导学生完成补充句子练习。

2.检查作业,指导评改。

1.背诵积累的语句,完成练习。

2.介绍查找的资料;朗读对其他时间开放花朵的描述。

3.小组评议,全班交流,教师点评。

1.出示花钟图,引导学生补充新的花朵。

1.补充花钟图,补充原文第一自然段。

2.赏新图,读新文。

五、布置作业,结束全课布置作业:

1.回家自己动手制作一个“花钟”(在钟面上写上花朵的名字)。

2.继续背诵自己喜欢的语段。

3.誊写小练笔。依据潜力,选取适合自己的作业。

姜宁,女,天津市和平区万全道小学语文教师,中共党员,学科带头人、和平区拔尖人才。曾荣获天津市“双优课”评选一等奖;在全国人教版语文实验教材培训会上做观摩课《和时间赛跑》,并录制教学光盘;参与多项国家级、市级课题研究及丛书的编写工作;多篇论文在全国获奖。

教学感言:坚持“欣赏、尊重、激励、期盼”的施教原则,让语文课充溢着知性、理性与人性的光辉,做这一方圣土的开创者、耕耘者、守护者。

花钟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花钟》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一篇讲读课文。在教学这一课时,我根据三年级学生的特点,利用形象生动的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有效的突破重难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鲜花的喜爱之情,使学生能主动地参与学习。在感悟理解环节中,课件出示的重点句子,并通过品词、品句、表演、朗读,引导学生体会不同句式的表达效果,还增设了课堂小练笔环节,目的是让学生在品词、句,和积累好句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应用,并增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和运用的能力。

教学目标

1、了解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不同以及其中的原因。

2、体会拟人句的妙用,并仿写句子。

3、有感情的朗读花开的句子,体会不同说法来表达鲜花的开放。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品词、品句、表演、朗读等方式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用不同的说法表现鲜花开放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第13课,“花钟”

板书并齐读课题: 13 花种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能给大家说说什么是“花钟”吗?

3、这不正是课文里的第三段吗?一起来读读。

多有趣呀,又多么美呀!那么美丽的花钟里有哪些花,它们又在什么时间开放呢?

二、学习第一段,品味花美。

1、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用圆圈圈出花的名称,用波浪线划出花开放的时间。

2、同桌合作以一对一答的方式完成:什么时间开什么花的说话练习。

4、对比体会句子。

牵牛花开了。

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

(1)你认为那句好,为什么?

(2)教师引导:抓住“吹”的动作。引导想象。

(3) 指导朗读。

5、还要哪些花也是运用了拟人手法呢?请同学们找找,完成书本54页的练习。

,重点引导:

睡莲 、烟草花的动作、蔷薇开得灿烂、万寿菊的“欣然怒”放、昙花的羞涩、月光花的“舒展”。

7、把花的美通过朗读读出来。

8、 小结写法,仿写句子。

9、汇报。

三、学习第三段,探究原因

1、今天我们欣赏了很多花开得样子,也明白不同的花在不同时间开放是一种现象,这里头是有原因的,为什么不同的花在不同时间开放?

板书:

花钟

现象 原因

2、边读第二段,边画出能说明原因的句子。

3、课件出示相关句子,让学生朗读。

四、读文并总结

1、再读最后一段。

作者的留心观察几个方面来谈。

五、作业布置(选一题)

湿度、光照、昆虫活动时间的关系。

(附)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激趣。

1、交流课前收集的心得,营造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

◆ 四人小组交流课前准备的资料,说说自己在课前 观察了哪些花,以及它们开放的时间。

◆比一比,看谁搜集的信息多。(可以得到观察“小能手”的称号)(板书:花)

2、教师播放课件

◆师:老师也收集了一些花的图片与它们的开放时(与课文有关的图片),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它们的美姿吧。

◆看过后,师:让我们走近课文,感受它的美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 根据课题质疑。

2、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并圈出生字词,遇到不认识的字做符号。

2、 同学互读,纠正读音。

3、 指名认读生字词。

3、再读课文,想想每段讲了什么?

4、指名汇报,并梳理课文主要内容。

5、解疑课题。

三、书写指导。

认读,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然后观察生字,交流写字经验。

2、书写生字。

◆教师在田字格上书写,学生学写。(教师写的时候,要使学生看到字的笔画顺序)

◆让学生上来摘“苹果”,学生把摘到的“苹果”上的生字读出来,并在黑板写出(师生一起评议)。

◆学生练写,反馈结果。

花钟教案 篇4

1.会认“怒、暮、吻”等8个生字,会写“艳、内、梦”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争奇斗艳、芬芳迷人、欣然怒放、悄悄绽放”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能读懂课文内容,初步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用科学的思想去发现世界的奥秘。

随着音乐老师调动学生的情绪:你们把眼睛再睁大点;深深的吸一口气;喊出来吧(学生在此时激情得到充分的调动,让学生看到花的美丽,感受花的香味,激发对花的喜爱。)

师:花儿不仅仅有漂亮的身姿,迷人的香味,还有她神奇的地方呢。

学生自由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符号d s表示:读一读,说一说)

1、(聚精会神)学生读课文,重点是批划生字词。

用符号(——)画出要求会读的词,(圆圈)画出要求会写的生词在生字上注上拼音再读一读。

2、(互相帮助)学生互相交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1、请学生分段读课文,说说自己喜欢的部分,为什么。(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的自然段的分段、大概的段落大意的理解)

2、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女同学齐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这一段的主要内容:归纳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不同的现象。2、归纳有趣的现象。)

请同学们在书上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生:(1、开花的时间2、用了许多的形容词来形容花开的样子,写出了各种花的特点3、同一事物的不同的表达方式。)

老师要在此,时时指导学生对词语的理解。

表演读课文。加强对词语的理解。

师:读到这里,同学们对花的不再是因为花美丽,花香而喜欢它。更知道了花的神奇之处。那么,花儿为什么有这样的神奇呢?我们下节课继续读课文。

师:上节课同学们在花的世界里感受了花的形美、味香和不同的花开花的时间不同的神奇。下课了,有同学问我,为什么不同的花开花的时间不同呢。我想你们也有这样的疑问吧。作者有吗?

(反复让学生读第二段第一句话,体会作者发现一种现象后的行为和我们师一样的感受。)

(1)点名同学读第一句话。(了解句式,设问句用于开头的作用引人入胜)

(2)老师顺势强调这个问句,并让学生采取互相交流的方式学习第二段。

师: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再读第二自然段的后部分。在相关的句子上做上记号。

2、学生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详细地读第三句话中的举例——昙花。(强调与温度、湿度、关照的关系)

生:略(有的花需要借助花粉结出种子,开花的时间与昆虫活动的时间吻合)

课外延伸:

(1)学生能够举例说说什么花与昆虫传播花粉有关系。

(2)把自己查找的资料拿出来交流。

师小结:是的,花儿世界有自己独特的生活条件与开花的时间,植物学家根据这一现象产生了一种巧妙想法。

老师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中花儿开放的时间,你来读花儿开放的句子也可以做动作来表现。

师:咱们一起读读最后一句话,注意这句话的标点符号。

进一步感受植物学家的读出对修建奇妙花钟的赞叹。

学生观察一种或几种植物,并记录好观察日记,看看会有什么发现。

这是一篇文理非常清晰的文章。从发现不同的花儿开放的时间不同这个现象,到观察认识花儿在不同时间开放的奥秘的过程及植物学家的奇思妙想。很好的把自然界的有许多有趣的事物这一事实诠释。

在设计本课教案时,我针对学生年龄及认识事物的有限性方面的考虑。采取了激趣入课的方式,通过漂亮的鲜花组图把学生带到花的世界里去,直观的感受花美的美丽,从而引出花儿还有她的神气。带着学生去认识花的奇妙。

在教学过程中我能够始终以“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通过不仅仅了解花的世界奇妙,也让学生体会到了作者的用词准确、漂亮;体会到了作者语言表达的多样特点。

虽然在设计时,我做了许多的案头工作,也把学生的认知水平放到了设计中去考虑。但是,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及学生涉猎的知识的局限性,还是影响了学生在学习第二段内容时的激情的产生。尤其是知识的拓展一环出现了冷场的状况。

课后,我反复的思考了其中的原因。一是学生没有查找资料的习惯或能力。二是学生没有查找资料的条件。三是教师在设计是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不够。

花钟教案 篇5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结合语境理解、品味词语。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理解不同的表达句式。

两课时。

过渡 :“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这句话出现在课文的哪一自然段?

(课件出示九种花的图片)这么多花竟相开放,真是美不胜收。你喜欢哪一种花呢?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种花所在的句子读一读。(指名读)

师指导生品读重点句子。

过度:大自然是一位奇妙的造物主,不同的花能够按时开放,这样的现象是如何产生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索其中的秘密吧。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争奇斗艳、芬芳迷人、留心、艳丽”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读懂课文内容,初步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4、学习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

《花钟》是一篇有趣的科普小品文。课文按照“归纳现象——揭示原因——实际运用”的思路,说明不同的花会在不同的时间开放及其原因。其中第一自然段在介绍花开的样子时,运用了不同的表达手法,语言优美,对于训练学生的多种表达能力及积累优美语言都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理解不同的表达句式,对一些句子尝试换一种说法。

一、猜谜语,激趣导入。

1、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

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一匹马儿三条腿,日夜奔跑不怕累,马蹄哒哒提醒你,时间一定要珍惜。谜底是什么?(板书:钟)

2、你见过用花做得钟吗?(板书:花)齐读课题,今天我们一起看看花钟是什么样的?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理解词语。

1、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通、读顺课文,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学生同桌两个互相检测课后生字。

3、老师把课后生字组成了词,你们会读吗?在屏幕上出示词语:暮色、干燥、淡雅、昆虫、艳丽、传播、吻合、大致、欣然怒放

指名读,相机纠正字音,指导书写致、昆、播齐读。

4、把词语放到句子里还会读吗?重点朗读以下几个句子。

屏幕出示句子:“傍晚六点,烟草花在暮色中苏醒”

屏幕出示句子:“下午三点,万寿菊欣然怒放;”

一位植物学家曾有意把不同时间开放的花种在一起,把花圃修建得像钟面一样,组成花的“时钟”。

三、研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其他同学思考这一段主要围绕哪句话写的?写了那几种花?用笔把花的名字画出来。(指名说)

2、想看看这些花吗?屏幕播放课文第一段中写到的九种花,让学生认识

3、师:有个小学生,也看到了这些美丽的花儿开放,他写了一段话。

用字幕出示这段话凌晨四点,牵牛花开了;五点左右,蔷薇开了;七点,睡莲开了;中午十二点,午时花开了;下午三点,万寿菊开了;傍晚六点,烟草花开了……这段话与课文第一段相比,你觉得哪段话写得美?(学生自由说)

4、写花开,不能都用“开了、开了”,该怎么写呢,我们好好向作者学习学习。

屏幕出示牵牛花图片及句子:“凌晨四点,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

师:牵牛花了,作者却不说“开了”,而是说“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这样写,把牵牛花写得像个调皮的孩子,有趣多了。指名读。

屏幕出示蔷薇花的图片那我这样说行不行:五点左右,蔷薇吹起了红色的小喇叭。(学生自由说)

师:写花开,要写得生动,但不能乱写,要根据花的特点来写。

指导朗读这个句子。

5、师:鲜花朵朵,争奇斗艳,课文第一段还有很多像这样描写花的句子,自己再去读读,然后选一句自己最喜欢的,美美地读一读,过一会儿,咱们比一比谁读得最美。指名学生读自己喜欢的句子,相机进行朗读指导

四、迁移运用,练习说话。

1、师:你们有没有发现,第一段中,有两种花作者写得也很简单?你们能不能仿造书上的写法把句子写生动?

屏幕出示午时花和夜来香的图片,指导学生进得说话练习。

2、学生反馈。

3、这段话写得这么美,老师也想加入你们的行列来读读。(师生合作读)

五、总结

六、作业:

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花,仿照课文的写法,把它写生动。

花钟教案 篇6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3课《花钟》

学情分析

我班学生都生活在农村,对花很感兴趣,有许多感性的认识,但缺乏有关花儿在不同时间开放原因的常识,所以学生有很强的探究欲望。大部分学生思维活跃,肯动脑筋,识记、理解、运用能力都较强,少数几个学生的学习能力较差。

教材分析

《花钟》是一篇写得很美的文章,文章结构简单、清晰,三个自然段分别介绍了不同的花卉开放的时间也不同、不同植物开花时间不同的原因以及植物学家利用花的这种特点制作了有趣的花钟。

设计理念

“课标”指出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不容置疑,众多的不必要的花样,只能虚化了语文,虚化了小学语文课堂!语文课堂最主要的任务还应该是让学生品味语言,感悟形象。正本清源,这才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魂,其他的那些形式可以作为语文学习的补充,决不能喧宾夺主。要让学生在语文素养上得到实实在在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进行科学的“训练”,开展以课文学习为基础的真正的语文活动。在训练的同时,淡化训练的痕迹,力求达到“春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界。

教学预设目标

知识目标:会认“怒、暮、燥、雅”等8个生字。

能力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语境理解词语,并用欣赏的心情朗读和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读懂课文内容,体会课文用不同的说法表现鲜花开放的特点。

情感目标:激发观察的兴趣,初步养成留心观察和思考的习惯。

教学预设过程

一、观看视频,初读课文

(一)谈话:同学们喜欢花吗?(欣赏花儿开放的视频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二)花儿开放不仅能给人美的享受,还有一个特殊的作用,那就是给我们提示时间。(出示课题——《花钟》并欣赏日内瓦大花钟图片)

(三)边读课文边思考:课文中介绍的花钟是什么样的?

二、认识花钟,学习第三自然段。

(一)讨论读书时思考的问题,指名正确朗读第三自然段。

(二)看花钟,怎么能知道时间呢?

(三)过渡:要看懂花钟,就要知道什么花是什么时间开的。引读课文第一段。

三、细读第一段,感受作者写法的多样性、。

(一)认识花名

1.把第一段里写到的花画下来。

2.指名把花的名字读正确。

3.看图片,结合语境,理解“欣然怒放”“暮色”“含笑一现”等词语意思。

(二)欣赏花开

1.花儿开花的样子各不相同,作者的写法也不一样,找到最喜欢的句子读一读。

2.用“xx花开花了”的句式来说文中九种花儿的开放,说说有什么感觉。对比欣赏文中描写九种花开的句子,感知写法的多样性。

3.配上动作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

4、时间写法

(1)观察描写时间的词语,看看有什么特点。

(2)四人小组讨论:这一段中的时间写得好在哪里?

教学预设:

①按时间早晚的顺序来写的。(结合第三段理解“陆续开放”的意思)

②时间在句子中的位置不同。(时间可以放在句子的最前面,也可以放在句子的中间。)

③“左右”一词用得好。为什么要用上“左右”这个词语呢?(用上这样的词语,课文的表达就更加准确了。)

四、拓展延伸,制作花钟。

(一)师生合作,用图片在电脑中制作花钟。

(二)学生独立设计不同风格的花钟。

五、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一)生活中处处充满着美丽与精彩,就等着大家去观察和发现。

(二)观察身边的花草,把你的发现记下来。

花钟教案 篇7

小编今天推荐给大家的是花钟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用。关注网获得更多内容!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有活力的。”本课以建构主义理论为依据,构建信息环境下“主体参与”教学模式。设计以学生原有知识经验为基础,利用虚拟网络,为学生提供多样化学习资源,创设生动有趣的自主学习环境,引导学生在合作中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根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地理、美术、环保、社会、自然等方面的学科知识。在教学中推崇创造性学习,让学生在开放的课堂快快乐乐地获取新知,从而品尝到成功的乐趣。

[学生特征分析]

1、小学三年级学生,年龄在10-11岁之间。作为"四结合”的实验班,学生已经懂得电脑的基本常识及基本操作。

理解、运用能力属同年级段学生中上水平。

3、学生对花感兴趣,但缺乏有关花儿开放原因的常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在网络上查找资料,了解“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不同”以及“为什么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不同”等知识。

2、体会作者用多种方式来表达句意。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通过网络教学,让学生实现自主学习,培养他们通过网络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美的情趣,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初步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精神和主学习的意识。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小朋友们,你们喜欢鲜花吗?喜欢鲜花什么?今天就让我们走入花的世界,去领略一下花的美丽与神奇吧!(媒体出示,配上轻音乐,学生在观看的时候可以小声议论。)

2、你用一个词或者一句话来描绘你刚才看到的景象。(学生自由谈感想,感受花的美)

〈学生踊跃介绍从多媒体、书中、课外等获悉的材料〉

3、老师也想用一句话表达一下我的感受:鲜花朵朵,争奇斗艳,芬芳迷人。(出示)愿意读读这句话吗?

4、这么多的花争着开放来比美真是繁花似锦,美不胜收呀!知道么,这么美的花儿身上还蕴藏着许多奥秘呢!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一篇有关于花的文章(出示课题 齐读)

5、读了课题以后你首先会想到什么?

二、自主朗读,感悟文意(利用电子课本进行阅读)

那就让我们先在课文找找答案吧。

1、选择你自己最喜欢的方式在电脑上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喜欢的部分多读几遍。

2、有喜欢的句子吗?读给大家听听吧!(学生边读,边正音)

3、刚才有些同学提出了问题,通过读课文有哪些同学的问题得到了解决?

最著名的日内瓦大花钟,它座落于瑞士这个“花园之国”。瑞士又称"钟表之乡",瑞士的能工巧匠绝妙地将花卉之美同钟表的制造工艺完美地结合起来,别出心裁地创造出了"花钟"。

三、入境入情、自悟自得

1、美丽的.“花钟”上到底是有哪些花呢?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找花。

2、交流:

a、边回答边出示带图片的花:牵牛花、蔷薇、睡莲、午时花、万寿菊、烟草花、月光花、夜来香、昙花

b、你认识它们么?来叫一叫他们的名字吧。

3、这么花是什么时候开放的呢?请找出相关的句子来说一说(生边回答边或展示网站中的资料)

a、读这句描写花开放的句子。

b、出示句子进行比较。

c、带着独特的体验朗读本句

(凌晨四点,牵牛花开了;五点左右,蔷薇开了;七点,睡莲开了;中午十二点左右,午时花开了;下午三点,万寿菊开了;傍晚六点,烟草花开了;月光花在七点左右开花;夜来香在晚上八点左右开花;昙花却在九点左右开放……)

〈在比较中体验到课文用词的准确性,训练学生对好词的积累〉

4、省略号告诉我们什么?想不想知道还有哪些花也会在整点开放呀?就让我们上网看看,找到后,也用小作者的表达方式来描述一下花。

a、上网浏览

b、句式说话。_____点,______花________。

〈拓展性处理教材,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发挥网络教学功能〉

了解花是什么时候开放的以及用诗人般的言语描绘网上的花,现在,你们对花的感受不一样了吧!带上你独特的体验齐读第一段。

6、读了这段课文,小朋友们又会很自然地发出哪些问题?(主要是“为什么这些植物开花的时间会不同”)

四、小组合作,自主解疑

1、利用网络,自主探究

这么多的问题,如果一个一个回答,这节课肯定解决不了,怎么办呢?

(小组合作,由同学解答一部分)这样吧,现在大家以小组协作的方式来展开学习。现在,就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大家都感兴趣的问题,利用网络查寻相关资料,共同讨论。

电脑出示学习步骤:

(a)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b)利用网络浏览相关资料。

(c)共同讨论,每一小组推荐一名同学向全班介绍你们组的学习成果。

2、组内学生自主学习,老师巡视,随机指导。

五、演示汇报,交流反馈

湿度、光照有着密切的关系”。

〈发挥小组学习的合作力量,从理解、模仿到迁移、创造〉

2、知识拓展“虫煤花”“风煤花”“鸟煤花”“水媒花”等。

六、激趣引申、课外拓展

今天,我们通过认真的阅读,积极的探索,在广阔的知识海洋里,学会了思考,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老师相信,大自然里还有许多许多的奥秘等着你们去发现。

1、利用本校校园网的bbs发表贴子“当当小诗人”。

2、师生互评。

3、总结本课。

〈这部分设计为学生提供语言学习实践应用的机会,采用选择性教学,鼓励他们主动学习,勇于创造。〉

扩展阅读

花钟教案优选


花钟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会认“怒”等8个生字,会写“斗”“艳”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争奇斗艳”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的意思,了解“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不同”以及“为什么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不同”等知识。

3、读懂课文内容,初步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4、在语言实践中,学习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

【教学重点】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理解不同的表达句式,对一些句子尝试换一种说法。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能运用多种句式进行表达。

【课前准备】

1、教师、学生搜集课文中提到的花的照片,教师准备“花钟”钟面演示图。

2、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本课教学安排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完成“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整体感知”完成“学写生字”。第二课时“精读感悟”“探究解惑”环节“交流小练笔”“拓展延伸”环节。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花钟》,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我们的植物学家呀把花卉的美丽与时钟的制造工艺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别出心裁地创造了花钟。那么,什么是花钟呢,课文有是怎样向我们解释的呢,让我们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把描写花钟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

二、过渡,释题什么是花钟,你找到了吗?(课件出示句子)你来读一下。

你们想去参观花钟吗?(课件出示花钟)

我们一起来(读这个句子)。

(再次播放花钟的课件)解说:花钟是瑞典日内瓦景点,曾是世界最大的花钟。瑞士号称“花园之国”,又称“钟表之乡”。林奈是著名的植物学家,瑞典人,他长期观察和研究,发现各种植物开花都有一定的时间,它们受约于生物钟,植物的生物钟可以控制花的开放。人们把林奈的这个发现称为“花钟”。

板书:学会创造三、精读感悟,突破重难点美丽的花圃上到底有什么花呢,你们想知道吗?那就请同学们放声读第一自然段,(课件出示)边读边完成:用横线画出写了那些花,用圆圈圈出开花的时间,想想课文是怎样描写的。

(1)(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指名到台上用横线画出写了那些花。

你们想不想跟这些花见面吗?(超链接播放鲜花)全班齐读花名。

这么多的花,老师用一个词来形容:百花争艳,你想用什么词来形容?咱们的课文用三个词来形容,你找到了吗?是什么,谁能用你的感情朗读出来,全班一起来(读)。

(2)这么美的花,它们分别在什么时候开放的呢?请一位同学说说,老师在白板上用圆圈圈出来。

你能说出什么时候什么花开放吗?(课件出示思维导图)呈现时间导图,师生共同完成。

老师:凌晨四点,学生: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全班齐读)……你所圈画的时间,你发现了什么?(时间不是非常准确)(3)刚才介绍的`这些花,做成花钟,应该摆放在几点钟的位置呢?请大家拿出准备好的画着时钟的纸,在钟面上写上花的名字,请两个同学到台上合作做花钟。(课件出示钟面、鲜花,用拖拽功能制作花钟)(4)课文是怎样描绘花儿开放的呢?让我们走进花的世界。快速读第一自然段,指名师生共同完成。老师:凌晨四点,学生: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课件蒙层出示)……你喜欢哪种与同桌交流。

(拟人、动作、颜色描写)使句子表达得更具体、生动。

个人读、全班读,结合表情、动作读出对花儿的喜爱。

课件播放昙花一现的视频,帮学生理解。

(5)老师也想来写一写(课件出示)凌晨四点,牵牛花开花了;五点左右,蔷薇开花了;七点,睡莲花开了;

中午十二点左右,午时花开放了;下午三点,万寿菊开花了;傍晚六点,烟草花开放了;月光花在七点左右开花;夜来香在八点开花;昙花在九点左右开花。这样写好不好呢?

(6)妙笔生花。

老师也让你们写一写,仿照课文来赞美大自然中的花,用上修辞手法写一写。(播放茉莉花、蛇床花),花。

指名学生交流,读出对花儿的喜爱。(希沃投屏学生佳作)(7)这段话围绕那句话写的?(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全班齐读,相机教育,学会留心观察板书:留心观察四、小组合作,探究解惑为什么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呢,现在我们就来探索其中的秘密吧。

(1)交流汇报,说说原因(完成课件的填空,使用拖拽、蒙层)(2)举例子说明:我能说出花开放与温度、湿度、光照有关的例子……

四总结拓展

1、总结课文,把板书补充完整。

2、把花钟补充完整,下节课我们交流。

花钟教案(篇2)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1、师出示谜语:一匹马儿三条腿,日夜奔跑不怕累。马蹄哒哒提醒你,时间一定要珍惜。

2、揭谜底:钟(板书)

3、给“钟”字组词。(生回答) “花钟”(课件出示或师板书)

4、读词质疑:读了这个词语,你最想知道什么?你想说点什么?(生回答)

5、这些问题的答案也许都在课文中藏着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花钟》这篇课文,一起去揭示其中的奥秘吧!

二、学习生字、词语。

1、师引出生字的学习。

2、出示生字卡片,以全班读、开小火车读两种形式检查学生预习生字的情况。

3、(课件出示词语)全班齐读。

4、师重点强调

① 容易读错的字:嫩、致、燥

② 容易写错的字:醒、播、吻

三、初读感知

1、师提出读书要求: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读的时候要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或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边读边思考:这篇课文的各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生自由读课文,师巡视。

3、交流总结:这篇课文的各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师根据生的回答归纳板书)

① 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

② 不同植物开花时间不同的原因。

③ 植物学家修建“花钟”,做法很奇妙。

四、再读探究

过渡 :“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这句话出现在课文的哪一自然段?

1、生齐读第一自然段。

2、生齐读第一、二句话(鲜花朵朵,争奇斗艳,芬芳迷人。要是我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

3、词语理解

(1)争奇斗艳:奇、艳是形容词。奇,奇异;艳,色彩鲜艳;争、斗是动词。形容百花竟放,十分艳丽。

(2)芬芳迷人:形容花的香味非常浓烈。

(3)换词理解:留心(注意、仔细、细心)

4、生再次齐读第一、二句话。 过渡: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怎么不同呢?课文的哪些地方说了?找出来读一读。(生齐读:凌晨四点,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含笑一现……)

5、这一自然段向我们介绍了哪些花呢?它们分别是什么时候开放的?在文中用笔画出花的名称和花开放的时间的词语。

6、一天之内,仅仅只有这几种花开放吗?(不是)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省略号) 教师补充不同的花开放时间不同的资料:如凌晨五点左右,蒲公英开花;上午十点左右,半支莲开花;下午五点左右,紫茉莉开花…… 大自然还有许多奥秘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只要你留心观察就会有很多的收获。生课后可查找相关花开放时间的资料。

五、细读品味

(课件出示九种花的图片)这么多花竟相开放,真是美不胜收。你喜欢哪一种花呢?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种花所在的句子读一读。(指名读)

师指导生品读重点句子。

1、(课件出示)凌晨四点,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 (一生读句子,师可相机点拨。)

(1)谁能把小喇叭吹得更响亮?(该生再读或另一生读)

(2)师范读。同学们都读得很不错,老师也想来试一试。 听了老师的朗读,你是否仿佛听到了小喇叭响亮地吹起来了?来,全班的小喇叭一起吹起来。(全班齐读句子)

2、(课件出示)五点左右,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

(1)抓住“绽开了笑脸”来体会蔷薇的美。

(2)喜欢这个句子的同学一起站起来读一读。

3、(课件出示)下午三点,万寿菊欣然怒放。

(1)抓住“欣然怒放”来体会万寿菊开得多、旺。

(2)你知道万寿菊欣然怒放的样子是怎样的吗?(像礼花绽放,愉快的,迫不及待的)

(3)同学们看见过烟花吗?万寿菊开放的样子就像我们过节时放的烟花一样,突然向外爆开来,五彩缤纷,非常美丽。当你看到绽放的烟花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带着这样的感受来读读这句话。(指名读)

(4)看,一朵万寿菊开了,两朵万寿菊开了,三朵万寿菊开了,百朵,千朵万寿菊开了。多美呀。我们大家一起来再读一读。(齐读)

4、(课件出示)昙花却在九点左右含笑一现……

(1)抓住“含笑一现”来体味“昙花一现”的美。读出不同的感受。

(2)谁来读读这个句子。(指名读) 你来说说,你为什么要这样读这个句子?(因为昙花开花的时间很短,没多久就凋谢了,所以我读的速度就快些,我想快些把昙花的美留在脑海里) (3)谁还有不同的感受?(生读) 你为什么要这样读呢?(因为因为昙花开花的时间很短,没多久就凋谢了,所以我读的速度就慢些,我想把昙花的美留下来,不要它凋谢那么快)

六、对比品读

1、(课件出示)

①凌晨四点,牵牛花开了;五点左右,蔷薇开了;七点,睡莲开了;中午十二点左右,午时花开了;下午三点,万寿菊开了;傍晚六点,烟草花开了;月光花在七点左右开了;夜来香在晚上八点开了;昙花在九点左右开了……(全班齐读)

②凌晨四点,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五点左右,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七点,睡莲从梦中醒来;中午十二点左右,午时花开花了;下午三点,万寿菊欣然怒放;傍晚六点,烟草花在暮色中苏醒;月光花在七点左右舒展开自己的花瓣;夜来香在晚上八点开花;昙花却在九点左右含笑一现……(全班齐读)

2、对比发现:读完后,同学们有什么发现?(全部是用“开了”写出来) 同学们说说哪一句写得好?(第二句)那第一句为什么不好?(句子不美,单调、重复、乏味) 第二个句子美在哪里呢?我们大家一起再来读读。(生齐读)

3、师引导生赏析重点句子。

(1)(黑板出示)凌晨四点,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

①这个句子从哪些方面描写了牵牛花开花的样子?(动作、颜色、形状) ②多么可爱的小喇叭呀,简简单单几个词就把牵牛花描写得那么生动、形象。我们再来把这句话读读。(分男、女生朗读,小组读)

(2)(课件出示)五点左右,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 这句话从哪些方面描写了蔷薇的开放?(颜色、动作) (生齐读)

(3)(课件出示)七点,睡莲从梦中醒来。 他把睡莲开放的样子跟人从梦中醒来的样子有机联系起来,非常生动形象。

(4)(课件出示)昙花却在九点左右含笑一现…… 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昙花开花的特点(晚上开。开花的时间很短,没多久就凋谢了,所以有一个成语叫做-----昙花一现(板书)

4、课文中像这样美的句子还有很多,你还认为哪些句子写得美,找出来我们大家一起来分享。(生自由交流朗读)

5、师小结

(1) 刚才我们看了作者笔下的这些花,它们各有各的长相,各有各的姿态,各 有各的性情。看来,写花的开放不止一种说法,用不同的说法表达同一个意思,这篇课文就给同学们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同学们以后在写作文的时候就可以学习课文中的这种写法。要想把文章写得美,积累很重要。同学们可以将这些好词妙句抄到积累本上,相信同学们一定会有很大收获的。

(2) 作者把这些花描写得那么美,说明作者对这些花充满了——(喜爱之情) 他非常热爱大自然,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让我们一起带着喜爱、赞赏之情再来读读第一自然段。(师生引读)

(3) 拓展练习:我们也来赞美大自然中的花。(课件出示) 金秋十月, 菊 花 在秋风里昂首怒放。 ------------,------花---------------------------。 ------------花------------------------------------。

七、总结作业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这种现象是如何产生的呢?我们下节课再一起来探讨。

2、作业:抄写生字、词语。

花钟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认识“怒、燥、暮”等8个生字,能正确读出“争奇斗艳、芬芳迷人、苏醒”等19个词语;结合语境理解词语;能用欣赏的语气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情感目标:读懂课文内容,激发学生观察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留心周围事物,认真观察和思考的习惯。

3、发展目标:学习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学生读懂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用不同的句式表达同一个意思。

1、小朋友们,你们喜欢鲜花吗?喜欢什么花?

2、媒体出示图片,配上轻音乐,师简说。

3、用一个词或者一句话来说说你刚才看到的景象。(学生自由谈感想,感受花的美)

5、这么多的花争着开放来比美真是繁花似锦,美不胜收呀!可大家知道吗,这么美的花儿身上还蕴藏着许多奥秘呢!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一篇有关于花的文章(出示课题:花钟 齐读)

1、让我们一起去课文里看看这个花钟吧。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难读的句子可以多读几遍。

(2) 一起读。

3、把他们放入课文中,同桌两人也来读读课文,读完后再说说你从课文里都知道了些什么。

出示句子:一位植物学家曾有意把不同时间开放的花种在一起,把花圃修建得像钟面一样,组成花的“时钟”。这就是花钟。齐读

4、(出示日内瓦大花钟)这是世界上最早发明、最著名的日内瓦大花钟,它座落于瑞士这个“花园之国”。瑞士又称钟表之乡,瑞士的能工巧匠绝妙地将花卉之美同钟表的制造工艺完美地结合起来,别出心裁地创造出了花钟。

1、师:刚才我们读了课文,知道了那么多知识。那课文花钟上到底都有哪些花,他们都在什么时候开放呢?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然后用横线轻轻地划出时间,用波浪线划出花儿的名字。

2、交流,什么时候什么花开放了?

3、生生配合读,师生配合读。

4、读着读着,大家发现了没有,在这些表示时间的词语里还藏着一个小秘密,“五点左右,十二点左右,七点左右,九点左右”为什么用上“左右”呢?

5、作者词语用得真准确啊!那么小作者又用怎样的语言来写花儿开放的呢?再去读读第一自然段吧!

出示:凌晨四点,牵牛花( );五点左右,艳丽的蔷薇( );七点,睡莲( );中午十二点左右,午时花开花了;下午三点……

(1)先来说牵牛花开得怎么样了?

老师把这句子改成牵牛花开了,你觉得好吗?

凌晨四点,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

师:这一句把牵牛花的颜色、开花时候的样子、声音都写了出来,一起读。

做做绽开笑脸的动作,一起读。

从梦中醒来,怪不得叫睡莲呢!一起读。

给怒找个朋友,“怒气冲冲,愤怒”以前这些怒都表示生气的,那这里的怒还会是生气的吗?怒放是怎样的开放啊?你也在脑子里画画,万寿菊欣然怒放是怎样的?看着这些欣然怒放的菊花,一起读。

傍晚六点,天色渐渐朦胧,这个时候的天色就是暮色了。指名读,女同学一起读。

(6)月光花在七点左右舒展开自己的花瓣;

现在你们就是一朵朵的月光花了,月光花们,我们一起舒展一下自己的花瓣吧

要想看到昙花开放可不容易。你要一不留神呀,就错过了。看图片,看着那么美的昙花一下子闭合了,有什么想说的?昙花开花的时间是那么地短暂,但它仍然把最美好的那一刻展现给了大家。有一个成语就叫“昙花一现”。

6、小结:同样写开花,每种语言都不一样,这么美的花,这么生动的文章,快把他们存在大脑仓库里,积累下来。

(1)互动,交流背诵。

学着小作者的表达方法让午时花,夜来香也开出更美的姿态!

3、仿写 :快把刚才那么美的语言写下来,拿出你们的作业纸。

花钟教案(篇4)

设计意图:

《花钟》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一篇讲读课文。在教学这一课时,我根据三年级学生的特点,利用形象生动的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有效的突破重难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鲜花的喜爱之情,使学生能主动地参与学习。在感悟理解环节中,课件出示的重点句子,并通过品词、品句、表演、朗读,引导学生体会不同句式的表达效果,还增设了课堂小练笔环节,目的是让学生在品词、句,和积累好句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应用,并增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和运用的能力。

教学目标

1、了解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不同以及其中的原因。

2、体会拟人句的妙用,并仿写句子。

3、有感情的朗读花开的句子,体会不同说法来表达鲜花的开放。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品词、品句、表演、朗读等方式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用不同的说法表现鲜花开放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第13课,“花钟”

板书并齐读课题: 13 花种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能给大家说说什么是“花钟”吗?

3、这不正是课文里的第三段吗?一起来读读。

4、让我们一起欣赏一下由花组成的钟(出示课件)

多有趣呀,又多么美呀!那么美丽的花钟里有哪些花,它们又在什么时间开放呢?

二、学习第一段,品味花美。

1、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用圆圈圈出花的名称,用波浪线划出花开放的时间。

2、同桌合作以一对一答的方式完成:什么时间开什么花的说话练习。

3、同桌汇报(结合课件)

4、对比体会句子。

牵牛花开了。

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

(1)你认为那句好,为什么?

(2)教师引导:抓住“吹”的动作。引导想象。

(3) 指导朗读。

5、还要哪些花也是运用了拟人手法呢?请同学们找找,完成书本54页的练习。

6、指名汇报(相机出示课件),重点引导:

睡莲 、烟草花的动作、蔷薇开得灿烂、万寿菊的“欣然怒”放、昙花的羞涩、月光花的“舒展”。

7、把花的美通过朗读读出来。

8、 小结写法,仿写句子。

9、汇报。

三、学习第三段,探究原因

1、今天我们欣赏了很多花开得样子,也明白不同的花在不同时间开放是一种现象,这里头是有原因的,为什么不同的花在不同时间开放?

板书:

花钟

现象 原因

2、边读第二段,边画出能说明原因的句子。

3、课件出示相关句子,让学生朗读。

四、读文并总结

1、再读最后一段。

2、结合板书小结。指名学生谈学完这课的收获,老师可引导学生从植物学家的做法,花开得不同表达、作者的留心观察几个方面来谈。

五、作业布置(选一题)

1、收集其他植物花开时间和温度、湿度、光照、昆虫活动时间的关系。

2、继续观察搜集各种花不同时间开放的资料。然后把这些资料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给他人。(如编科学小报、做资料卡、写观察日记等)

(附)

花钟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力目标:读懂课文内容,体会课文用不同的说法表现鲜花开放的特点。

3、情感目标:激发观察的兴趣,初步养成留心观察和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理解不同的表达句式,对一些句子尝试换一种说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质疑,激趣导入

板书“钟”,说说钟是干什么用的呢?

再板书“花”,你喜欢用什么样的心情读一读“花钟”呢?

读到“花钟”这个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你有什么想问的呢?(学生质疑)

(总结学生提出的问题,并板书于黑板上。)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快速阅读课文,从课文找一句话说说什么叫花钟。

只要看看什么花刚刚开放,就知道大致是几点钟,这太不可思议了。

再补充课外知识:日内瓦大花钟——这就是世界上最早发明、最著名的日内瓦大花钟,它座落于瑞士这个“花园之国”。瑞士又称钟表之乡,瑞士的能工巧匠别出心裁地创造出了“花钟”。

2、那“花钟”里都种了哪些花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入花的世界,去领略一下花的美丽与神奇吧!

学生读第一段;

师:欣赏完这些花,你们有什么感受想说说吗?

老师也想用一句话表达一下我的感受,能给我这个机会吗:鲜花朵朵,争奇斗艳,芬芳迷人。愿意读读这句话吗?(用欣赏的语气读)

3、自由读课文,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读书方式,可以摇头晃脑地读,也可以小组、同桌一起读,同学互读,爱怎么读就怎么读。

三、入境入情、品悟文本

1、美丽的“花钟”上到底都有哪些花呢,课文是怎么介绍的呢?同桌合作,你读我找。

2、欣赏各种各样的花,结合课文图片,说出花的名字。

3、体会花的奥妙与神奇:这么多花是什么时候开放的呢?找出相关的句子来说一说

(1) 读读这些句描写花开放的句子。

凌晨四点,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五点左右,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七点,睡莲从梦中醒来;中午十二点左右,午时花开花了;下午三点,万寿菊欣然怒放;傍晚六点,烟草花在暮色中苏醒;月光花在七点左右舒展开自己的花瓣;夜来香在晚上八点开花;昙花却在九点左右含笑一现……

(2)小黑板出示句子进行比较。

(凌晨四点,牵牛花开了;五点左右,蔷薇开了;七点,睡莲开了;中午十二点左右,午时花开了;下午三点,万寿菊开了;傍晚六点,烟草花开了;月光花在七点左右开花;夜来香在晚上八点左右开花;昙花却在九点左右开放……)(老师读,自己读读,你觉得怎样?)

(3)带着独特的体验朗有个性的朗读。( 你觉得哪句写得最好,最喜欢哪句,就读哪句,带上自己的感受和动作)

(4)下面,老师和同学们来玩一个游戏,咱们一起去探寻这座花钟里的奥秘。

老师说什么时间,你们说什么花开;说什么花开,能对出时间来吗?

师生配合读(它们各有各的长相,各有各的姿态,各有各的性情,就像你们一样可爱,看来花的开放不止一种说法,用不同的说法,表达同一个意思,这篇课文给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例子)

(5)、引导摆“花钟”,黑板上的这座花钟,我想请两名同学来帮我修建,谁来?

自豪地夸夸咱们修建的这座花钟——读“你只要看看什么花刚刚开放,就知道大致是几点钟,这是不是很有趣?

五、 总结延伸:

用花的开放,就可以表示时间,这才是真正的——《花钟》。

学习了《花钟》这篇课文,我们知道了很多关于花的知识,其实,大自然中还有很多的奥秘,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就一定会有更多的发现。

花钟教案(篇6)

一、教学要求。

1.读懂课文资料,激发学生观察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留心周围事物,认真观察和思考的习惯。

2.能用欣赏的语气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

学生读懂课文资料,了解花儿开放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昆虫的活动时间有关。

三、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各种鲜花开放的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1、引述:鲜花是我们都喜爱的。它装扮着我们的世界,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交流一下你们明白哪些花,喜欢什么花,为什么?

2、直观感受:老师搜集了一些有关花儿的资料,想欣赏一下吗?(展示多媒体课件)

3、读题引疑:这些花儿不仅仅美丽,而且在它们身上还蕴藏着许多奥秘呢,(出示课题,读题读后有什么疑问吗?)

(二)初读课文。

1、要求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一遍课文,遇到带拼音。生字多读两遍。

2、指名做小老师,带读带拼音的生字。

1、朗读、理解第一自然段。

(1)听第一自然段录音。

(2)朗读展示。分组朗读。营造乐读的氛围,激励学生用欣赏性的语气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可欣赏性地听,听后可仿读,可评点。(多人次多形式地读)

(3)同学们此刻把你喜欢的句子划出来,读给大家听一听。然后老师出示比较的句子。

(4)引导发现。朗读了这么多遍,同学们对这些花儿必须有许多新的发现,明白什么吗?(交流要点:一是花儿开放的样貌不一样,二是开放的时间不一样。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发言相机引导。若学生发言先说花儿开放的样貌不一样,可顺势让学生之后说说自己最喜欢哪一句,然后说说这方面的感情发现并结合指导有感情朗读。若学生先说到花儿开放的时间不一样,也可让学生先找出各种花的不同开放时间。)

(5)再引生疑。读了这段课文,同学们又会自然地生发出哪些问题呢?(主要是“为什么这些植物开花的时间会不同”)

2、顺势深入,探究解惑。

a.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画出表示植物开花时间不同的原因的句子。

b.交流并朗读“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有着密切的关系”和“还有的花,需要昆虫传播花粉,……”等句子。

c.指名用自己的话或课文句子说说昙花的开花时间和温度、湿度、光照等有什么关系。

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说说这位植物学家的做法妙在何处。讨论交流。

(四)小结。

1、齐读课文。

2、同学们,透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平时要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认真思考,就会从观察中得到新的发现。

(五)作业。

我们继续观察搜集各种花儿在不同时间开放的资料,然后把这些资料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给他人。(如:资料卡、日记等)

花钟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了解“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不同”以及“为什么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不同”等知识。

2、体会作者用多种方式来表达句意。

3、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4、培养学生美的情趣,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初步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理解不同的表达句式,对一些句子尝一种说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看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

师:鲜花朵朵,争奇斗艳,芬芳迷人。同学们,喜欢吗?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关于花的课文,看老师写课题《花钟》。

生:花钟。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能来说说花钟是什么。(生自由说,估计表述不太准确)

其实在课文的第三自然段作者用准确的语言解释了什么是花钟。请大家打开书自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找到答案。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再次交流:什么是花钟。

2、(课件出示花钟图片)老师这儿有几张花钟的图片,请大家欣赏一下。那么怎么来看花钟呢?花钟真的能报时吗?请快速浏览第3自然段,从中找出答案。(出示句子生齐读)

4、生齐读第3自然段。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品味花美(铺垫背诵、积累)

1、美丽的“花钟”上到底是有哪些花呢?这些花又是什么时候开放的呢?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边读边划出来。

2、交流:

1)课文中写了哪些花?指名说。课文为我们展示了这么多的花,课件出示带图片的花:牵牛花、蔷薇、睡莲、午时花、万寿菊、烟草花、月光花、夜来香、昙花。

叫一叫他们的名字吧。瞧:这么多花陆续开放,所以课文的第一句说:(齐读)“鲜花朵朵,争奇斗艳,芬芳迷人。”

2)那这些花分别在什么时间开放?指名说。师连起来说什么时候什么花开了。问:听老师刚才说些什么了?真会倾听。我们把刚才说的话连起来就是,(课件):

凌晨四点,牵牛花开了;

五点左右,蔷薇开了;

七点,睡莲开了;

中午十二点左右,午时花开了;

下午三点,万寿菊开了;

傍晚六点,烟草花开了;

月光花在七点左右开花;

夜来香在晚上八点左右开花;

昙花却在九点左右开放??

自己读一读,你觉得怎样?(单调、干巴、乏味无趣)

3、同样写“花开了”文中是怎样写的?读一读,画一画。请挑其中一句,反复朗读,可以一边想像这花的样子,一边做做动作读。

4、 想象展示读:谁来读一读花儿的开放?大屏幕出现花的图片及相关句子。(指导朗读,重点理解“欣然怒放”、“舒展”)师:看你们读得这么美,老师也忍不住想参加,我们来接读吧!(师生接读)这些花太美了,用课文中的词语来说这真是——“鲜花朵朵、争奇斗艳、芬芳迷人”。同样写花开了,运用的语言不同,给人的感受也就不一样了。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探究花开原因:

1、默读第二自然段画出表示植物开花时间不同原因的句子。

2、交流:小结板书

3、以昙花为例,理解花开与环境的关系。

师:课文以昙花为例,讲了花开与环境的密切关系,谁能找出相关句子来?抽生说(出示句子:比如,昙花的花瓣??灼伤的危险。深夜气温过低,开花也不适宜。)指导读出昙花的娇嫩。(回扣理解“含笑一现”)。

四、启发小结:

瞧,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有着多么密切的关系啊!大家还记得《植物妈妈有办法》吗?其实植物开花的时间和种子的传播一样还与风、昆虫、小鸟、水等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大自然中还有许许多多的奥秘,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善于发现,说不定你也能像课文中提到的植物学家一样创造出像花钟这样奇妙的发明。最后让我们齐读课文,再次感受花钟的美妙。

花钟教案(篇8)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认识“怒、燥、暮”等8个生字,会写“艳、内、梦”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争奇斗艳、芬芳迷人、苏醒”等19个词语;结合语境理解词语;能用欣赏的语气朗读课文。

2、情感目标:能感受课中文字的准确与美感;激发学生观察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留心周围事物,认真观察和思考的习惯。

3、发展目标:学习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方法。

教学重点: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花儿开放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昆虫的活动时间有关。

教学难点:学习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

教学准备:与课文有关图片的演示文稿。

教学方法:引导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略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小朋友,你们喜欢花吗?(喜欢)那么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欣赏一下花的美丽。(课件出示花图片)

2、鲜花朵朵,争奇斗艳,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也不同。现在就让我们就继续来学习《花钟》这篇课文。

3、在学习课文之前,老师想检查一下同学们对上节课学习的生词掌握的怎么样?

二、学习课文

过渡:字词掌握的很好,那我们现在来学习课文。

(一)学习第一段

1、师:同学们,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花钟》这篇课文的录音,大家想不想听?(想)不过,在大家听完以后要告诉老师,你从中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不同。

生:我知道了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有着密切的关系。

生:我知道了有位植物学家修建了一个“花钟”。

2、同学们听的真认真,那么谁能告诉老师课文中一共讲了几种花?(9钟)分别是什么花呢?(牵牛花、蔷薇、睡莲、午时花、万寿菊、烟草花、月光花、夜来香、昙花)

3、牵牛花是什么时侯开放?蔷薇牵牛花是什么时侯开放?睡莲是什么时侯开放?午时花是什么时侯开放?万寿菊是什么时侯开放?烟草花是什么时侯开放?月光花是什么时侯开放?夜来香是什么时侯开放?昙花是什么时侯开放呢?

4、作者亲切的把它们的开放叫做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

5、我们能不能把它们的动作做出来呢?(同学们试着做动作。)

6、你们觉得这些花美不美?(美)作者的这种写作手法也很美,在我们以后的写作中,我们也可以这样写。

7、这么美的句子,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好吗?(好)读完后你有什么发现?(生自由回答)

8、“省略号”告诉我们什么?

(还有许多的花会在整点开放)看课件。

(二)学习第二段

过渡:看到这么多美丽的花,而且知道它们开花的时间不同,你们会提出什么问题?

生:为什么这些植物开花的时间不同?

1、现在请大家快速阅读课文第二段,说说为什么这些植物开花的时间不同?

(生:植物开花的时间是与温度、湿度、光照有着密切的关系。)

2、能不能找出书中的例子?

(生:昙花的花瓣又大又娇嫩,白天阳光强,气温高,空气干燥,要是在白天开花,就有被灼伤的危险。深夜气温过低,开花也不适宜。长期以来,它适应了晚上九点左右的温度和湿度,到了那时,便悄悄绽开淡雅的花蕾,向人们展示美丽的笑脸。)

3、植物开花的时间还和什么有关?

(生:还有的花,需要昆虫传播花粉,才能结出种子,它们开花的时间往往跟昆虫活动的时间相吻合。)

(三)学习第三段

过渡:经过我们对课文的学习,我想聪明的你已经探寻到花钟的秘密了,课文中提到一个植物学家修建了一个花的“时钟”,那么这就是什么呢?(花钟)

1、老师这里也收藏了一些花钟的图片,大家想不想看?(想)(课件展示花钟图片)

2、这些花钟美不美?(美)

3、这些花在二十四小时内陆续开放,你只要看看什么花刚刚开放,就知道大致是几点钟,这是不是很有趣?

4、指着板书回忆花开的时间。

5、那我们一起把课文的最后一段读一下。(生齐读)

6、花钟上还有些时刻上是空白,该用什么花表示呢?这就需要你们像植物学家一样到大自然中去细心的观察,争取能把这个花钟补满!

三、选择自己喜爱的部分起立读或背。

四、读完全文,谈谈自己的学习感受。引导学生养成细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并写观察日记的习惯,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

五、填一填(课件出示)

六、作业布置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选择自己喜爱的部分背下来。

2、观察周围的事物,写一写观察日记。

花钟教案(篇9)

【情景说明】

《花钟》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四组的一篇讲读课文,本文按照“归纳现象──揭示原因──实际应用”的思路,说明不同的花会在不同时间开放及其原因。通过教学,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激发学生观察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其教学重点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理解不同的表达方式,对一些句子尝试换一种说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花钟)师述: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学习了生字新词,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花钟》。

2、请同学们打开书52面,自由读课文,看看哪部分最有趣。

二、理解感悟

1、学习第3自然段:

(1)指名把第3自然段读给大家听。

(2)说说有趣在什么地方?

(师引导学生找到“刚刚”、“大致”,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3)师述:只要看看什么花刚刚开放,就知道大致几点钟,这太奇妙了,我们去看一看。

(4)课件播放花钟画面。(师配上解说)

(5)鼓励学生说说看了这么美的花钟,有什么样的感受?(学生自由谈感受)

(6)请同学们带着自己不同的感受再读一读第3自然段。

2、学习第1自然段:

(1)过渡:科学家有意识把不同时间开放的花种在一起,组成了花钟。(板书:开花时间不同)那么,什么花在什么时候开放呢?请同学们认真朗读第1自然段。

①学生回答后,课件出示句子:(凌晨四点,牵牛花开了;五点左右,蔷薇开了……)

②请学生看看出示的句子。小声读一读,说说这些句子写得怎么样?

③师述:同样写“花开了”,书上是怎样写的,边默读,边画一画。画完了的同学小声读一读。

④课件出示书中的原句:(凌晨四点,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五点左右,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

(2)品读句子:

①让同学挑一个描写花的句子,用心地、反复地朗读,然后和小伙伴交流一下,具体好在哪里?

②师生交流。(重点指导朗读,也可尝试让学生对某些句子换一种说法。)

如:指导学生读“昙花开得如此美丽,可生命又如此短暂”;让学生用一个句子描写一下睡莲;让学生说说哪些花还可以用“绽开”。

③师述:欣赏了这么美的句子,看到了这么美的花,老师也禁不住想放声朗读,同学们愿意给我一个展示的机会吗?

(师配乐朗读)

④师述:听完老师的朗读,你们有什么话想对我说吗?

(谢谢你们对老师的赞美和鼓励,你们的称赞给老师带来了快乐和自信。)

⑤学生自由读一读这段。(自由读)

⑥指名读、齐读。

⑦小结:同学们不但读出了声,还读出了情,这些花被你们读得更美了。

⑧讨论:不知同学们注意了没有,这一段后边还有一个省略号是什么意思?你知道还有哪些花在什么时候开?(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

⑨师述:同学们知道的真多,课后我们也可以像书中那样用不同的语句把它描写下来。

3、学习第2自然段:

过渡:不同的花为什么开放的时间不同呢?请同学们分小组学习第2自然段,注意先读书,后讨论。

(1)小组学习讨论,教师巡视。

(2)师生交流,教师相机板书。

(3)小结:刚才小组内自主合作,找到了不同的花开放时间不同的原因,小组学习很认真。

三、总结延伸

学习了《花钟》这篇课文,我们知道了很多关于花的知识,其实,大自然中还有很多的奥秘,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就一定会有更多的发现。

附:(板书)

花钟

温度、温度、光照

开花时间不同

昆虫活动

花钟教案(篇10)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字,理解、积累好词佳句;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经历逐段读书了解课文大意的过程;在感悟、品味、运用语言的实践中,学习用不同说法来表达同一个意思。

3.体会留心观察事物的作用,初步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在品词品句,感情朗读的语文实践中,体会、学习用不同的说法灵活表达同一个意思。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质疑,初读课文。

(一)观赏鲜花图,激发学趣,引发质疑。

(二)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三)采用多种形式检查学生认读生字、词语和读长句子的情况。

(四)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二、阅读交流,整体感知。

(一)检查学生读书的情况,师生相互评价。(重点纠正学生读不准确的字音和句子停顿。)

(二)交流阅读收获,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围绕开课时质疑的问题,组织交流,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三、精读感悟,学习表达。

(一)引导学习第一段。

(二)品读写九种不同花开的句子,交流读后的发现和感受,体会表达方法。

1.齐读写九种花开的句子,边读边想:在读中你发现了什么?鼓励在读中发现表达的特点。

2.同桌互相交流自己读书中的发现。

3.全班交流,老师相机指导。

4.师生合作交流,想象品味九种花开的不同说法,体会表达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说法。

(在想象理解、鉴赏评价、感情朗读的学习过程中体会花开的美,课文表达的具体、形象,提升学生的认知和审美能力,感悟作者表达上的特点。)

6.迁移方法,学习表达。

(1)创设情境,合作读文。

(2)仿照课文的表达方法,说说自己喜欢的花开放的样子。(鼓励学生用上课文中学会的词语或平时积累的好词语)

7.感情朗读,积累语言。

四、感悟“留心观察”,了解观察方法。

五、指导写字,规范书写。

指导书写第一自然段中出现的五个生字,重点指导“醒”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积累语言。

出示一天之内,各种花开放的“时间表”,学生根据“时间表”的提示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二、细读探究合作学文。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1.默读第二自然段,画出介绍不同植物开花时间不同原因的词语或句子。

2.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交流不同植物开花时间不同的原因。(师根据生的回答归纳板书:温度、湿度、光照、昆虫活动的时间)

3.用自己的话说说昙花的开花时间和温度、湿度、光照等的关系。

4.指导朗读,在读中引导体会设问句写法的好处。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朗读第三自然段,体会植物学家绝妙的做法。

2.抓住“刚刚””“大致””等词语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三、回顾全文,学会观察。

(一)理清文章顺序,指导根据每个自然段的意思简要说说课文的大致内容。

(二)回顾全文,体会作者对事物的留心观察和善于思考。

(三)指导学习书写“播、湿、娇、嫩、强、适、昆、修、致”9个生字。

(四)拓展阅读,了解更多有趣的“生物钟”。

作者简介:

钟蕙,女,1978年6月出生。小学高级教师。现任教于广西南宁市滨湖路小学。钟老师是南宁市的教学骨干,先后获得了“南宁市五一劳动奖章”“南宁市优秀教师”“南宁市教学能手”等荣誉称号。在教学实践中,她逐渐形成了“自然扎实高效”的教学风格,她执教的《纸船和风筝》获全国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优秀课例评比一等奖;《乡下人家》获广西小学语文青年教师阅读教学比赛一等奖;《搭石》《“精彩极了”“糟糕透了”》获南宁市阅读教学比赛一等奖,撰写的多篇论文和教案在全国级、省级的论文评比中获一、二等奖,有2篇教学设计在全国核心期刊上发表。

相关链接:《花钟》教学实录

花的时钟教案


探索“花的时钟教案”相关内容的精髓接下来请继续阅读。教案课件是老师工作当中的一部分,每个老师对于写教案课件都不陌生。教案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希望您能在本文里得到一些对您有用的收获!

花的时钟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本课7个生字,会写课后4个生字,学会本课词语。

2.通过课文的学习,朗读感悟,激发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复习巩固本课7个生字,会写课后4个生字,学会本课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诵读全文。

教学难点:

通过课文的学习,朗读感悟,激发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读生字、词。

2.上节课中,我们知道了什么内容?

二、学习课文。

1.自由朗读第二段,想想书上列举了哪几种花儿?它们是怎么报时的?

2.小组讨论,汇报。

3.指导朗读。

4.用同样的方法学习课文3.4自然段,了解其他的动植物报时的方法。

5.为什么有一些动植物能准时的活动或开放呢?帮助学生理解“生物钟”。

6.大自然中有哪些动植物能报时呢?学生互相交流。

7.感情朗读课文。

三、指导书写生字。

1.观察,读记生字。

2.学生独自观察田字格中的字,看清楚字形,找出关键笔画。

3.看范写。

4.学生临写,注意强调握笔姿势和写字姿势。

5.对比观察,品字。

要求学生写完后仔细端详,与田字格中的字比较,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品味字的笔画美,结构美。

6.评析。

你的哪一个字写得最好?好在哪里?

四、课外延伸。

你还知道那些自然界中有趣的生物钟现象?说一说。

五、作业设计。

1.书写生字。

2.朗读课文。

3.《同步训练》14课。

4.预习古诗。

花的时钟教案 篇2

自然界的时钟教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学习课文第3、4、5自然段,学习“洞、细、昆、访、内、部”六个生字。

【教学目标】

1.学会“洞、细、昆、访、内、部”六个生字,能正确书写,能正确组词。

2.读懂课文第3、4、5自然段的内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课文学习和课外阅读拓展学习,初步了解生物钟的秘密,激发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新词,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回答课后问题。

【教学难点】

了解猫头鹰、蜜蜂等动物的活动规律,知道什么是生物钟,感受动植物“生物钟”对人类的好处。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2课,请大家一起读课题。

生:12自然界的时钟

师:我们知道,只要仔细观察大自然里的生物活动,就会发现(手指板书)——

生:大自然是一座美丽的时钟

师:可这是为什么呢?课文第2自然段已经告诉了我们,植物是知道时间的,会按时活动,那么第3、4自然段又告诉了我们什么呢?

从板书上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和结构,围绕课后核心问题“为什么说大自然是一座美丽的时钟”,以第2自然段主要内容“植物是知道时间的,会按时活动”为桥梁展开教学。

二、学习课文第3、4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第3、4自然段,思考:你知道了什么?

指名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动物知道时间,会按时活动。

2.出示过渡句:植物知道时间,动物也有这种本领。

①读一读,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②动物有什么本领?圈出来!(知道时间)

③小结:植物和动物都知道时间。

3.再读第3、4自然段,默默地读,找一找:课文写了哪几种动物知道时间,按顺序画出来;动物又是怎样知道时间的,读一读相关的句子。

师生交流:

①指名回答,板书:鸟田鼠猫头鹰蜜蜂夜蛾

②指名读句子“东方欲晓,百鸟就开始啼鸣了。”

理解:东方欲晓,即天刚刚亮。

③指名读句子“日落西山,躲在地洞里的田鼠开始活动了。”

理解:日落西山,即太阳下山了,天快要黑了。

交流:田鼠在哪儿活动?田鼠会干什么?

(田鼠在田野里吃东西,偷吃庄稼)

④出示句子:猫头鹰似乎知道田鼠的底细,它白天睡觉,夜间到田野中巡逻捕鼠,不用小闹钟,到时候它自然就醒了。

A自由读句子,指名读句子。

B师:猫头鹰知道什么?

生:猫头鹰知道田鼠白天睡觉,晚上出来偷吃庄稼。

师:这就是田鼠的底细。

C师:猫头鹰是怎样做的?(学生回答并勾画语句:它白天睡觉,夜间到田野中巡逻捕鼠)

师:猫头鹰怎样巡逻捕鼠?

生:猫头鹰一边飞,一边看,看到田鼠偷吃庄稼就飞过去抓田鼠,吃掉田鼠。

师:田鼠偷吃庄稼,是人类的敌人;猫头鹰抓田鼠保护庄稼,是农民的好卫士!

D学生有感情读第3、4句:日落西山……到时候它自然就醒了。

⑤出示第4自然段:昆虫根据花儿开放的时间,安排自己的活动:辛勤的蜜蜂一早飞向牵牛花,中午飞向午时花;至于夜蛾,它们是夜来香的客人,每天晚上,总是准时去拜访它。

A师:这一段一共有几句话?伸出手指告诉老师。(独句段)

B多种形式读:学生自由读、师生合作读、联系课文插图分别读两个分句。

C理解:拜访、访问

D教师随机标红标点符号,如“:”“;”“。”

4.教师小结:动物和植物都知道时间,都知道按时安排自己的活动,可这是为什么呢?到第5自然段去找找答案吧。

让学生说出自己对课文内容片面的、直觉的感知,以保护学生的阅读直觉,唤起学生的阅读自信。

渗透过渡句教学,用“圈画”的方式理解句中词组“这种本领”。

尝试教给学生“整体把握”重点段落主要内容的方法:默读,有序勾画,先主要对象(动物),再重点句子。

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理解句中词语“东方欲晓”、“日落西山”。

结合上下文和学生生活经验理解长句中词语“底细”、“巡逻捕鼠”。

学会勾画重点词语“底细”、“巡逻捕鼠”,勾画重点语句“它白天睡觉,夜间到田野中巡逻捕鼠”。

联系上下文和学生生活经验理解重点句子“猫头鹰似乎知道田鼠的底细,它白天睡觉,夜间到田野中巡逻捕鼠,不用小闹钟,到时候它自然就醒了。”

此段以读代讲,分角色读和分层次读都是为了渗透标点符号的作用,同时借助了课文中的图画阅读。关于此段中标点符号的特色,课外阅读拓展学习时也会进一步强化。

三、学习课文第5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第5自然段,交流:动物和植物为什么知道时间?

2.教师点拨:“原来”一词告诉了我们答案。

板书:动植物身体内部有个生物钟

3.生再读第5段,交流:为什么说大自然是一座美丽的时钟?

4.回答问题:为什么说大自然是一座美丽的时钟?

(学生写在书上第65页)

用关键词“原来”、板书、回答问题等形式体现第5自然段的归纳总结说明作用,回扣第1自然段的总起说明作用和课题的点睛作用,从而整体把握课文教学。

让学生人人能在课堂上用简洁的句子书面回答课后问题。

四、全文总结

师:大自然真是神奇(板书:神奇),需要我们不断探索!

单元话题是“奇妙的自然”,“神奇”一词点明单元主旨。

五、课外阅读拓展。10分钟

师:自然界这座美丽的时钟给人类带来哪些好处呢?自由读读语段。

出示:

农民根据植物和动物的生物钟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农民伯伯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农民伯伯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了,农民伯伯赶快割麦播禾……大自然真是人类的好朋友!

1.这一段一共有几句话?

2.师生合作读第一句话。师读冒号前的部分,生读冒号后的部分。

3.指导有感情朗读第2句话。

4.根据语段内容改编歌谣。

师:二月杏花开,农民快耕地;

生:三月桃花开,农民快种谷;

师:布谷鸟叫,北京一般是农历六月,中部武汉可能是五月,而最南方的广东可能四月布谷鸟就叫了,我们就以首都北京为准。

师:布谷鸟叫时,农民伯伯做了几件事?两件事,我们可以用“又”来连接。

生:六月布谷叫,农民割麦又播禾;

学生完整地齐读歌谣

5.小结:同样的内容,语段描写生动具体,歌谣描写简约明快,这都是文学的美!

整合语文教材。本册语文乐园(四)有首诗歌《大自然的语言》,三年级上册有篇课文《大自然的语言》,这些都是紧密相关的资源。出示的语段来自竺可桢的《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节选),但是文字有改动,并且仿照了课文第4段的形式,用了冒号、分号,另外增加了省略号和感叹号,同时增加了一句体现文章核心和人文气息的句子作为结尾,最后用改编歌谣的形式考查学生捕捉信息的能力和语言运用的能力,从而感受文学的丰富多彩。

六、学习生字。

1.出示:洞细昆访内部

2.指名识记、男生识记、女生识记,如:“洞”字左右结构,左边三点水旁,右边是“同学”的“同”。

3.强调:“内”的笔画变化、“部”的部件组合

4.生字组词。

5.学生写字。

学生自主识字、组词为主,教师适当点拨。

板书设计

12自然界的时钟

大自然是一座美丽的时钟

植物动物知道时间按时活动神奇

(鸟田鼠猫头鹰蜜蜂夜蛾)

动植物身体内部有个生物钟

花的时钟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一类生字,理解课文内容,感悟重点词语的含义。

2.激发学生已有知识储备,鼓励多种方法查阅资料,感悟文章内容;多种方法识字。

3.通过了解动、植物的生物钟,充分感悟大自然的奥妙,激发学生热爱,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课10个一类生字。

2.了解动植物的生物钟。

3.理解文章的内容。

4.熟勤拜貌窝字形的掌握。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学习一类生字。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在印度班加罗尔城,有一只猴子和一只狗经常按时定点在一起相会。每天上午9时30分,猴子就先来到路旁的树荫下等着了,接着,一条狗也摇着尾巴跑来。于是,猴子就骑上狗背,一起上街游逛。这一对神奇的伙伴,吸引着人们跟着围观。说来有趣,它们天天聚会老时间,老地方,从不失约,也不迟到,好像他们都懂得看钟表似的。

这件有趣而古怪的事儿是怎么一回事呢?科学家认为,这一对伙伴的协调行为,是他们体内的生物钟在指导他们的行动。我们也将其称为自然界的时钟(板书课题)读课题。这是一篇科普类文章。

课文中哪一处介绍了生物钟?找一找,读一读。

二、师范读全文,注意字音。

一些字音难于掌握,指导学生多读:凋、喇、叭、蠢、潮、汐

三、学习小组合作读文。

小组成员研究讨论这篇课文主要向我们介绍了什么?

四、学习一类生字。

1.学习生字:

熟:熟知、熟菜、成熟、熟睡、熟悉、熟人、熟练、熟手

熟铁、熟皮子、饭熟了、深思熟虑、熟能生巧

观:观看、观摩、观光、观察、观瞻奇观、壮观、乐观、观点、观念、人生观、宇宙观、坐井观天、走马观花

艳:鲜艳、艳丽、艳情、艳史、艳羡、艳阳天

貌:相貌、容貌、礼貌、全貌、貌合神离

皎:皎皎白驹、皎洁

窝:鸡窝、狼窝、窝贼、窝赃、窝藏、贼窝、酒窝、窝火、窝心、窝工、马蜂窝、一窝小猪

勤:勤快、勤劳、出勤、缺勤、考勤、后勤、内勤、外勤、殷勤、勤洗澡、勤学苦练

拜:拜托、拜访、拜望、礼拜、拜年、拜寿、拜将、拜把子

构:构造、构屋、构图、构词、构怨、虚构、构思、佳构

赴:赴宴、赴约、赴北京、赴汤蹈火

2.读词语,巩固练习。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多种方法读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读第一自然段,引发思考。

1.通过读第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2.为什么说自然界是一座奇妙的活时钟呢?读一读课文,看一看你能不能找到答案?(自然界中的植物、小动物都有生物钟,所以说大自然就是一座奇妙的活时钟。)

3.作者分别在哪一自然段介绍了它们的生物钟?

二、读第二自然段。

1.这一自然段主要介绍了植物的生物钟。

2.重点介绍的是哪几种花开放和凋谢的时间?

3.认识分号,并了解它的用法。

4.你还知道哪些花开放及凋谢的时间,请仿照书中的写法为大家介绍一下。

5.有感情朗读文。

三、读第三自然段。

1.这一自然段主要介绍了小动物的生物钟。

2.重点介绍了哪几种小动物的活动、休息时间?

3.你认为这一段中哪些词句用的好,说一说好在哪里?

4.请你也尝试着写一个拟人句。

四、读第四自然段。

1.小组合作学习:在这一段中你知道了什么?教师要适时给予指导。

2.小组汇报,教师检查指导,做好评价。

五、读第五自然段。

1.你还知道自然界的哪些生物钟现象?

2.播放有关自然界生物钟的课件,拓宽学生知识面。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巩固所学知识,学会制作问题树。

教学过程:

一、读课后一题中的词语。

二、积累好词。

绽放笑脸争奇斗艳含笑点头东方欲晓日落西山蠢蠢欲动公鸡报晓皎洁拜访

三、学习制作问题树。

讲几点要求:

1.敢于针对文章提出问题。

2.把问题归类。

3.将问题写在问题树上。

4.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作业。

1.书写生字,熟读课文。

2.有感情朗读课文。

3.结合一篇自己喜欢的课文制作一棵问题树。

花的时钟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主题性综合活动,引导幼儿认识时钟,知道时针、分针的名称和用途,引导幼儿初步了解时针、分针的运转规律。

2.在活动中,激发幼儿观察周围事物和探索问题的兴趣。

3.通过活动,让幼儿懂得爱惜时间,珍惜生命。

4.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5.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活动准备:

各类时钟、筐若干(与幼儿人数相符)、音乐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1、听音乐做活动前的热身运动,师生共同进入活动状态。

2、谈话激趣,自然引入本活动主题--时钟。

老师:孩子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时间吗?(让孩子自由说)你们是怎么知道的呢?(通过时钟)

3、分散幼儿思维,给孩子一个自由想象和回忆的空间。

老师:时钟是什么样子的?你能说一说你见过的时钟吗?(幼儿自由回忆并进行描述)

4、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时钟,并把自己用眼睛看到的用语言表达出来。

老师:原来你们见过这么多不同形状的时钟啊,今天,我还给你们带来了很多时钟呢!我们一起来仔细的看看它们是什么样子的吧!

--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时钟,发现问题并想办法解决问题。

老师:看看你的时钟上面有什么?(数字、刻度、时针、分针、秒针)

你的时钟跟别的小朋友的时钟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的?(时钟上都有数字、刻度、时针、分针、秒针。不同的是:它们的'材料不同、大小不同、形状不同)--为什么会有这些呢?如果没有会怎么样?(让幼儿自由想象)

5、引导幼儿通过动手操作发现时针、分针运转的规律。让幼儿动手操作,发现时针、分针运转的规律。

老师:时针和分针是怎么来告诉我们时间的呢?请你自己认真想一想,做一做。

老师:时针和分针它们非常喜欢和我们一起做你追我赶的游戏呢,它们是怎么做的?(教师拨动时针,让幼儿仔细观察并说一说)

老师:时针走的慢还是分针走的慢?分针走一圈,时针走多少?

(时针走的慢,分针走的快,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格,这就是一小时。)

6、师生共同小结。总结时针、分针运转的规律。

老师:孩子们,你们喜欢和时钟做好朋友吗?那你们把它的小秘密都记在心里了吗?能悄悄的告诉我时钟上面有什么吗?时针和分针是怎么运转的呢?(幼儿踊跃发言)

7、教育幼儿要爱惜时间,珍惜生命。

老师:时钟可以告诉我们现在是什么时间,那我们就要在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时间离开我们就不会回来了,孩子们,我们一定要爱惜时间。

活动延伸:

艺术综合活动:时钟

活动评价:

我们每天根据时间来做不同的事情,而时钟就是时间的载体,我们通过本主题活动让孩子认识时钟,初步了解时针和分针运转的规律。培养幼儿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让幼儿通过活动能爱惜时间,知道时间的珍贵。

通过本次活动,幼儿对时钟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也有了珍惜时间的愿望,从而充满自信地去迎接人生新阶段。我们不仅希望在这一主题中,而且在整个学期中都把珍惜时间教育贯穿始终,让幼儿从小就有良好的时间观念。珍惜时间会让幼儿受益终生。

花的时钟教案 篇5

教学目的:

1、了解时钟的表面结构及时针、分针的运转、规律,学会看整点、半点。

2、发展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

3、教育孩子珍惜时间,养成按时作息的好习惯。

教学准备:

1、实物挂钟一个,自制一座大钟)

2、每个幼儿准备硬纸片做的钟一个。

教学过程:

一、教师出示挂钟

1、提问:它叫什么?家里还有哪些钟(大座钟,催我们早早起的小闹钟,还有人们为了携带方便,将钟做得很小,戴在手上,叫手表)?

2、钟的作用是什么?(时钟不停地走动,为人们显示时间,人们按时钟上的时间来进行工作,学习和休息)。

二、教师出示自制的大挂钟

1、请幼儿看看这个钟是什么形状的(圆形的),小朋友们还看见过什么样的钟(正方形的,青蛙形的,心形的等)。

2、请幼儿看看钟上面有什么?(有1-12的数字,有二根针)教师讲解钟上的数字“12”总是在上面,“6”总是在下面,并教幼儿认识“时针”和“分针”的名称。

三、教师将时针、分针都拨在“12”上,然后将长针转一圈,让幼儿注意短针有什么变化(走了一大格,或走了一个数字)教师反复拨几次,使幼儿明白长针(分针)每走一圈,短针(时针)就走一个字,这就是一个小时。

四、教师继续拨长针。边拨边告诉幼儿当短针(时针)正指向某一个数字,长针(分针)正指向12时就表示“×点钟”。边拨边和幼儿一起说:“一点钟、二点钟、三点钟……”直到“十二点”(即两针再次重合)为止。

五、请幼儿看一日作息图片,要求全体幼儿按上面的方法在自制的硬纸片钟面上拨出各个钟点(早上7点起床,上午9点上课,中午12点吃午餐,下午5点放学,晚上8点睡觉)。教育幼儿从小做到按时间进行各种活动,珍惜时间,上学不能迟到,放学时不能在路上贪玩。

六、教师再将长、短针都拨到“12”上。请幼儿注意老师拨针,教师边拨边说“分针从12开始走起,经过1、2、3、4、5指在6上面,正好走了半圈(多远了?)”。这时,时针走在12和1的中间,这就是12点半”告诉幼儿分针走半圈,指在6上面,时针就走半格,就是半点钟,然后教师依次拨1点半、2点半、3点半

七、玩老狼老狼几点钟游戏,请幼儿拨钟。

1、讲游戏规则:小朋友们扮小羊拨钟,老师说几点,小羊就拨几点,请老狼看钟。小羊拨好了钟就定住,老狼看时间未到就不吃小羊,时间到了6点,就吃小羊。

2、请幼儿将钟当方向盘,开车出教室玩游戏

花的时钟教案 篇6

对于大班的孩子来说,认识时间十分重要。因此我们本次的数学活动内容为认识了时钟_上的整点与半点,知道了整点与半点时分针与时针在钟面上的位置。所以在本次数学活动《掏出灰色空间》中,在设制目标时我把活动的重点定为认识整点与半点,并能准备地说出时间。

那么在活动开始时,为了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我在利用了故事进行了导入。让幼儿知道认识时间的重要性。接下来我引出了钟表,让幼儿认一认钟表的结构,初步了解时针分针运转的规律,从而认识整点和半点。通过游戏“我说你做”巩固幼儿对整点半点的认识,在游戏上学习幼儿的兴趣也很浓厚。根据时间整理“一日生活”图片的顺序,并知道时间的珍贵。

在整个数学活动中,我发现幼儿对于学习钟表的兴趣浓厚。我觉得活动结束之后的游戏也能更好的呼应前面部分也能更好的帮助幼儿巩固本次活动所学带的知识。

在活动中有的幼儿对时针分针运转的规律掌握的不是很好,应设计更多的操作材料放在区角里供幼儿多次操作。通过多次操作达到活动目标。

花的时钟教案 篇7

1.了解钟面的主要结构,知道时针、分针的运转规律。

2.学会看整点和半点。

3.增强时间观念,体验游戏的快乐。

经验准备:对认识时钟已有一定的知识经验,并了解幼儿园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

物质准备:课件,大钟、幼儿每人一个小时钟,实物投影仪,幼儿分组操作材料,大灰狼头饰等。

一、猜谜引题,认识时钟

1.猜谜引题,激发兴趣

2.交流经验,理解用途

小结:时钟是我们的好朋友,可以提醒我们:现在是什么时间,应该做什么事情了。它是我们生活的好帮手,我们的生活少不了它。

3.播放课件,认识时钟

引导语:如果我们要把圆变成时钟要添加什么?有哪些数字?数字排列有规律吗?长针叫什么?短针叫什么?

小结:钟面上有1-12的数字按一定的顺序排列,(教案出自:教案网)长针叫分针,短针叫时针;时针比较粗,分针比较细。分针走得快,时针走得慢,分针跑一圈,时针走一格或者一个数字,这就是一小时。

二、操作学习,认识整点与半点

1.观察课件,认识整点

小结:原来分针指在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点整。

2.分组操作,巩固整点

a看时拨钟b看时间对应画时钟

c对应时间插卡d时间时钟对对碰

3.观察课件,认识半点

小结:当分针都指向6的时候,时针指向两个相邻的数字中间,时针刚走过几,就是几点半。

4.观看课件我的幼儿园半日生活

小结:小朋友们每天都要做很多事情。而且你们马上就要上小学了,会有更多的学习任务。我们可以请时钟帮忙,提醒我们做好每天该做的事情,按时起床、准时睡觉。让我们一起做一个守时的好宝宝吧!

三、游戏体验,复习巩固

游戏名称:老狼老狼几点钟

教师讲解游戏规则:老师当老狼,小朋友们当小羊。老狼出示时钟时,请小羊说出时间。老狼说几点时,小羊就把手上的钟拨几点。小羊拨好了钟就停下来,请老狼看时间。如果拨错时间,可能会被老狼吃掉。

创作感悟:

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从小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让幼儿知道时间的珍贵,懂得爱惜时间,特别是对于马上就要跨入小学大门的大班幼儿,开展此类活动很有必要也很有意义。本次活动中,教师注意结合幼儿熟悉的生活经验,引导幼儿主动探究,增进幼儿对时钟的进一步了解,取得较好的效果。

1.活动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纲要》中指出科学教育的目标是: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教案出自:教案网)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阐明科学教学应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为幼儿提供充分从事科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活动中教师采用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作为认识时钟的载体,使幼儿充分感受时钟对学习、生活的很大帮助,真实体会到时钟就在身边的生活中,从而激起学习情趣和学习动机,主动去探究新知。

2.为幼儿提供观察、思考、发现、表达的机会

科学的知识、思想、方法必须由幼儿在实践活动中理解、感悟、发展,不是单纯依赖教师的讲解去获得。在活动中,教师为幼儿提供操作的机会,并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分组共同合作完成,幼儿根据自己的认知经验和刚学到的知识进行操作,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幼儿操作结束后,教师通过提问与幼儿互动,给幼儿有一个交流表达机会,引导幼儿认识时钟,让幼儿自主自觉掌握时间的概念,教师是在幼儿回答的基础上总结提炼的,不仅肯定了幼儿的想法,而且在幼儿原由的知识层面上作了提升,体现幼儿在前,教师在后的教育观。

3.体现良好的师幼互动

不难看出,教师在活动中运用幽默、简洁的语言,留足时间反问,善于观察、果断决策,针对幼儿的表现,尊重幼儿的活动兴趣,让幼儿在积极互动的活动氛围中进行探究活动,调动了幼儿活动的积极性,促进了活动的顺利开展。分组练习则为幼儿提供了动手操作的实践机会,不但激发了幼儿探究事物的兴趣,也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最后,教师通过《老狼老狼几点钟》的游戏给枯燥的数学活动带来了欢乐,让幼儿在玩中学的同时也巩固了幼儿对整点、半点的认识,活动在愉快的氛围中结束。

花的时钟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 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半点,能较好地区分整点和半点(重点)

2、 在活动中感知时针、分针的的运转关系(难点)

3、 会将时间以电子钟的形式记录下来

活动准备:

1、 幼儿每人一个自制钟面

2、实物钟表8个

3、铅笔,记录表、置物筐

活动过程:

一、 复习整点

教师拨时间,幼儿准确地说出是“几点整”

二、认识半点

1、 教师拨到1:30,让幼儿猜猜这是几点?(个别幼儿回答),你是怎么知道是1点半?时针和分针在哪里?

2、 教师拨到10:30,让幼儿回答是几点?你是怎么知道是10点半的?时针和分针在哪里?

3、 对比一个整点的实物闹钟,让幼儿观察和刚才两个半点的实物闹钟分针有什么不同?

请配课的老师帮忙拿着两个半点的钟面,教师拿着刚才拨好的整点钟面,提问:“小朋友们,请仔细看看半点和整点有什么不同啊?”

4、教师总结:“整点时,分针指着12 。当分针指着6时,就代表是半点。”

三、通过操作感知时针、分针的运转关系

1、教师请个别幼儿到前面来用实物闹钟拨半点,并在拨的过程中说明时针和分针的位置。在每拨一个半点后,教师用钟面的形式记录在黑板上。(共3个)

教师:“那么,现在我想请小朋友来前面尝试一下拨半点。”

教师:“你拨的半点分针指向哪?时针呢?

教师:“好,那老师把你拨的半点画下来。?

2、幼儿通过自己观察和尝试操作来发现半点的规律。

教师:“请小朋友们看看我黑板上去记录的这三个半点,有什么规律呢?”

教师:“现在请小组长站起来拨拨半点,其他小朋友要仔细看,时针和分针哪个走的快?哪个走的慢?”

教师:“原来,半点时,分针走了半圈,指向6,而时针只走了一点,在两个数字之间?

教师:“那现在,小朋友们认识半点了吗?会自己拨半点吗?”

四、幼儿自己操作动手拨半点,并且将时间以电子钟的形式记录下来。

1、教师说几个半点时间,发放记录表,让幼儿拨时间并且记录

教师:“现在,请小朋友们从你们的小框中拿出自制钟表,并且把你拨的半点,用电子钟的形式记录在表里,看看哪个小朋友做的又快又好。”

2、教师巡视,纠正操作及记录错误的幼儿

3、教师总结

五、完成作业第74页

教师巡视,发现有错误的孩子,并纠正。

花钟教案收藏


经过反复磨练和修整我们终于完成了这篇“花钟教案”。老师的部分工作内容就有制作自己教案课件,需要老师把每份课件都要设计更完善。 教案课件是新教师让学生理解课堂内容而要做的事情。希望本文内容能给您提供帮助!

花钟教案 篇1

一、教学要求。

1、 认知目标:认识“怒、燥、暮”等8个生字,会写“艳、内、梦”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争奇斗艳、芬芳迷人、苏醒”等19个词语;结合语境理解词语;能用欣赏的语气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 情感目标:读懂课文内容,激发学生观察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留心周围事物,认真观察和思考的习惯。

3. 发展目标:学习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方法。

二、教学重点。

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花儿开放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昆虫的活动时间有关。难点是学习作者用不同的句式表达同一个意思。

三、教学准备。

1、教师演示文稿。

2、学生课前观察的一天花儿开放时间的资料。

四、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激趣,存疑导入。

1、 四人小组交流课前准备的资料,说说自己观察了哪些花,它们在什么时间开放?比一比,看谁搜集的信息多。(可以得到观察小能手的称号)(板书:花)2、 教师播放课件:欣赏一些美丽的花。问:你知道这些花的名字吗?它们是在什么时间开放的呢?(学生可以猜测。)有一位植物学家,他的做法真绝妙呀!连老师心里都痒痒的,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吗?请我们一起走进文本。

二、熟读课文,初步释疑。

1、 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想一想怎样才算把课文读熟练?(遇到意思不明确的词,可以用自己已有的方法理解。)

2、 交流自己读的过程。

3、 请学生读1、2两段。

4、 评议。

5、 余下一段同桌读。(帮助伙伴纠正错误)6、 现在知道那位植物学家做了什么吗?(补充课题:钟)

7、 你觉得他的做法如何?(讨论、交流)你喜欢用什么样的心情读一读这课题呢?(自由读课题)教师有意识地进行表扬。

8、 读了课文你还知道些什么?(交流)出示填空:我知道

9、 你认为课文哪部分让你很感兴趣?

三、探究课文,感情朗读。(根据学生的兴趣读懂课文。)

如:学生选择第一自然段。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这一段。

2、谁想用朗读来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请学生朗读)师:你读出了自己的感情,老师都被你感动了。你为什么会如此钟情于这一段呢?(说体会,谈感想)

3、 用课件出示两段话,学生朗读进行比较。(一段是原文;一段是教师改编,描写花儿开放的句式单调、干巴。)为什么你喜欢原文?(说理由)

4、 师生合作朗读本段课文。

5、 交流自己的收获。

6、 带着自己的体验与感受再美美地朗读这段课文。

7、背诵喜欢部分,与同学交流。

8、课件出示课后第三题。

小结:大自然实在奇妙,这些美丽的花儿为什么不在一个时间开放呢?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同学们,你们想去探究一下吗?要知原因,下节课再见。

四、书写指导。

1、出示生字认读,观察生字,交流写字经验。

2、书写生字。

(1)教师范写,学生学写。

(2)学生自己写,师生评议。

(3)学生练写,反馈结果。

五、课堂练习。

(1)课件出示练习题。

(2)抄写19个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听写词语,巩固反馈。

(1)学生听写词语。

(2)同桌相互检查。

二、展开想象,推测原因。

1、为什么这些植物开花的时间不同?

2、学生自由推测。

三、研读课文,探究解惑。

1、默读课文第二段,画出表示植物开花时间不同的原因的句子。

2、讨论交流。

3、课件出示相关句子,学生朗读。

4、用自己的话说说昙花的开花时间和温度、湿度、光照等有什么关系。

5、小组交流,说说其他植物开花时间和温度、湿度、光照、昆虫活动的关系。

7、 全班交流。

四、总结全文,拓展能力。

1、朗读课文最后一段,体会植物学家绝妙的做法。

2、继续观察搜集各种花不同时间开放的资料。然后把这些资料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给他人。(形式多样:如编科学小报、做资料卡、写观察日记等)

板书设计:(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13 花钟 湿度 花 温度 花钟 光照 不同 开放 昆虫活动时间 (一天内)

花钟教案 篇2

教学预设目标

1 认识“怒、暮”等生字和生字组成的新词。结合语境理解词语。

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用欣赏的心情朗读第一自然段。

3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多样性和准确性。

4 初步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教学预设过程

课前:看花猜花名(板书:花)

荷花 牵牛花(喇叭花) 蒲公英花 铃兰花 牡丹

一 猜谜揭题

1 喜欢猜谜语吗?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一匹马儿三条腿,日夜奔跑不怕累,马蹄哒哒提醒你,时间一定要珍惜。谜底是?教师写下“钟”字。(真聪明,猜对了)

2 花,钟,今天,我们要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题目就叫做《花钟》课文预习过没有?

如果没有:看了课题,你最想问的一个问题是什么?

预习过了:课前预习,是个学习的好习惯。现在,请你再读读课文,想一想:花怎么会变成钟呢?读完课文的同学可以站起来说给自己听一听。(把读书要求打在大屏幕上)

二 初读课文 认识花钟

1 谁来说给大家听?

2 你们说的这些内容,在课文的第几段?

3 一起读读第三段,这儿有两个新词,要注意读正确。

4 这花钟可有趣了,钟面上没有指针,也没有数字。那么看花钟,怎么知道时间呢? 陆续开放是什么意思?

6 花儿是怎么陆续开放的呢?让我们一起去读读第一段吧。

三 细读课文 感知写法的精妙

(一)识花名

1 读第一段,找找这一段写到了哪些不同的花?把花的名字划下来。(动作快的同学轻轻读读。)

2 请一个同学读,正音。

3 这些花迫不及待想和你们见面了,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轻轻读一读描写花儿的句子。

欣然怒放(这个词语不容易读正确,主要是意思还不太明白,放就是(开放)。欣然就是高兴的意思,高兴地答应就叫欣然同意。怒在这儿是什么意思呢?我们可以。怒:选择字义)

暮色 大概是什么时候的天色?你是怎么知道的?(联系上下文是理解词语意思的好办法。)

含笑一现——开花的时间很短 15——30分钟。

(二)赏花开

1 这些花开花的样子各不相同,作者在描写他们的时候,写法也不一样。你最喜欢哪个句子,找到这个句子,好好地读一读。

2 你最喜欢哪一句?有像他一样喜欢这句话的吗?一起来读读描写牵牛花的句子。边读边想,为什么喜欢这个句子?

在作者眼里,牵牛花就像我们人一样,他是会吹(喇叭的)。凌晨四点,牵牛花在吹什么呢?牵牛花在吹喇叭的时候,心情一定特别高兴,让我们也带着高兴的心情,和牵牛花一起来吹一回小喇叭吧!

3 还有喜欢其他句子的吗?这一回,你得先给大家读读自己喜欢的句子,还要说说为什么喜欢?

蔷薇:我仿佛已经听到蔷薇呵呵呵的笑声了,蔷薇花儿在笑,还有谁也在笑呢?

绽开笑脸,含笑一现,两种不同的笑容,请男同学读读些蔷薇的这一句(笑得阳光),女同学读读写昙花的这一句。(有点含羞)

4 花儿特别有意思,他们不仅会吹喇叭,会笑,他们还会睡觉、会醒来、还会跳舞呢!你找到这样的句子了吗?

l (学生读:七点,睡莲从梦中醒来。)睡莲早早起来了,谁在睡懒觉呀?(学生读描写烟草花的句子)

l 请女孩子起立,你们就是一朵朵美丽的月光花,请你们舒展开自己的花瓣吧!这美丽的月光花多像在跳舞呀!男孩子,你们说,他们在跳什么舞呢?是啊,白色的花瓣多像小姑娘的纱裙呀!

同样是描写花儿开了,可是每一句都写得不一样,这样的写法真好。

(三)品花时

其实在这段中,描写时间也写得特别好。请四人小组讨论一下,这一段中的时间写得好在哪里?好的地方可不止一个。

l 按一定的顺序写。(按时间顺序来写的。)

l 提示:在描写最后三种花的时候,时间是放在什么地方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是啊,在写文章的时候,在恰当的地方做一点变化,读起来就不会觉得单调了。)

l 提示:我们来做一个抢答游戏:艳丽的蔷薇绽开笑脸—五点左右。(有区别吗?)昙花含笑一现——九点左右。

为什么要用上左右这个词语呢?怪不得课文的最后一段有这样一句话:你只要看见什么花刚刚开放,就知道大致是几点钟了。左右和这句话中的哪个词语用法是一样的。

同学们真了不起,留心观察,就发现了这一段话中那么多写得好的地方。让我们把这一段连起来读一读,读到你特别喜欢的花,你可以给他配上动作。

(四)词语盘点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盘点一下这段话中用得好的词语。我把这些词语分成了两类,这样分有道理吗? 读一读

争奇斗艳 芬芳迷人 艳丽 欣然怒放 含笑一现 绽开 苏醒

左右 大致

用词不仅丰富,还要准确,课文作了一个很好的例子。

四 拓展写话

1 根据课文的介绍,我做成了一只有趣的花钟,让我们一起来欣赏。

2 有趣的花钟也留给我们一点遗憾,花钟上还有几个时刻,没有花来表示,怎么办呢?陆老师找来了两种花:

(出示图片 蒲公英花 早上六点 茉莉花 傍晚五点左右)

请你选一种花,也来写一写,什么时间,什么花是怎么开的?要是你能用上这些词语来写,很了不起。如果你想用自己的话来说,那也很好。赶快下笔吧!

2 为什么不同的花开花的时间不一样?课文是怎么把这个原因写清楚的呢?下节课,就请带着大家继续研究。

花钟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拼音读准“钟、香、睡、号、饭、觉、张、种、再”9个生字的字音,并能在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积累9个词语。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描摹“香、再”两个字。

2、正确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按标点停顿。在老师的指导下,尝试着根据不同的提示语读出句子不同的语气。

3、了解牵牛花、午时花、夜来香开花的时间,有进一步了解植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能借助拼音认读生字。

2、正确朗读课文,能根据不同的提示语读出句子不同的语气。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具准备:

教师方面的准备:多媒体课件、成功帽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让小朋友听课文第一小节录音。(电脑出示第一节,配录音)

小山羊给小白兔想了什么办法?

(电脑出示牵牛花、午时花、夜来香这三盆花)

2.小山羊为什么要送花呢?请大家继续听录音。

3.揭示课题。(指名读课题)

说明:

听说读写语文能力的培养过程中,进行听的训练十分必要的,本课教学通过让学生带着问题听故事来导入课文,对全文进行整体感知,与此同时,培养了学生听的习惯。

二、读第一节课文,学习两个生字

1.圈划第一节中的生字。(电脑出示:第一节中的两个生字变红)

2、把句子读正确,记住两个生字的读音。

3、你怎么记住它们?请大家仔细看。(电脑演示字形一,然后回到第一节)

4、请给生字找朋友。(电脑出示课文中词语变红)

5、这个字还有哪些朋友?(香)

6、齐读第一节。

说明:

教给学生读短文识字的方法,先找到生字的位置,在短文中圈出,把句子读正确,知道生字的读音。再读准字音,想方设法记住生字的字形。最后给生字找课内课外的朋友组成词语,了解字义。这一教学环节是老师指导和学生自学相结合,让学生掌握读短文识字的方法。

三、读第二、三节课文,学习七个生字

1.小山羊的办法好不好啊?请大家看动画片。(电脑动画演示,配第二节课文录音)

2.打开书,自由读读第二节,想怎么读就怎么读。

3.小朋友还记不记得牵牛花、午时花和夜来香是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提醒小白兔的?

(出示三盆花,根据小朋友回答,逐句出示:

太阳出来了,小白兔还睡在床上打呼噜。

太阳升到了头顶,小白兔还在跳舞,午饭也忘了吃。

天黑了,小白兔还不想睡觉。)

老师带读第一句(指导“还”字重读)。其余两句老师引读。

谁能把这三句话读好。(请三名学生分别读三句话。)

4.牵牛花、午时花和夜来香分别对小白兔说了些什么?老师来演小白兔,你们一组演牵牛花,你们一组演午时花,你们大家演夜来香。(老师做动作,读除三盆花说的话以外的句子,小朋友分组说出三盆花说的话。)

(电脑出示三朵花说的话:

“呜哩哇,呜哩哇,小白兔,起来啦!”

“小白兔,该吃饭啦!”

“小白兔,九点啦,快快睡觉吧!”)

5.这三盆花是怎样对小白兔说的呢?请小朋友仔细看书。(根据学生回答,电脑逐句出示:

牵牛花开了,吹响了起床号:

午时花开了,笑哈哈地叫着:

夜来香张开嘴轻轻地说:)

6.师范读。(老师边范读夜来香说话的提示语和说话的内容,边做动作)

(指名学生读,要求读出语气。)

7.请三名学生扮演三盆花,一名学生扮演小白兔,其他学生读作者的话,把第二节演一演。

8.引读课文第三节。

齐读课文第三节。

9.自学第三节中的七个生字。先找到这些生字,读句子记住它的读音;再想办法记住字形;最后给生字找朋友,组成词语。(给学生一定时间自学)

检查学习情况。

(1)你是怎么记住这些生字的?(电脑出示七个生字,学生自由发言。电脑演示记字形的方法)

(2)电脑游戏:捡树叶(复习七个生字及组成的词语)

10.齐读第二、三节。(电脑出示第二、三节课文)

说明:

在这一教学环节中,利用电脑动画演示课文内容,再配上课文录音,使学生能够生动、直观地看到课文中的内容,为后面深入地学习奠定基础。

老师边朗读夜来香说话的提示语和说话的内容,边做动作,是为了给学生作出榜样,起到示范作用,为学生读好其他两盆花说话的提示语和说话的内容作好铺垫。

第二、三节中的七个生字的教学是采用老师指导和学生自学相结合,让学生掌握读课文识字的方法。

四、练习读句子,积累词句

1.(电脑出示第三节,“再”变红)老师读第三节。

今天我们学了这个“再”,以前我们还学过一个“在”。(电脑出示这两个字)请小朋友分别给它们找朋友。

(电脑出示:小明自从有了小闹钟,起床()也不要妈妈叫了。)请小朋友想一想这里应该用哪个字?(电脑演示填字,读句子)

说明:

让学生通过给两个“再、在”找朋友,不但了解了字义,而且帮助学生区别了这两个同音字,又通过练习读句子,达到积累词句的目的。

五、复习巩固生字新词

游戏:小蝴蝶采花粉。(电脑演示)

说明:

“小蝴蝶采花粉”的游戏旨在结合课文内容,复习生字新词,师生共同参与,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学生词、句读对了,花儿就会竞相开放,露出可爱的笑脸。到最后,满园的鲜花都盛开了,五颜六色,美丽极了!这也意味着孩子们已顺利完成今天新知的学习,喜悦之情油然而升。

六、说说花的知识,看谁知道得多

小朋友看着刚才游戏中的花园画面,选择一种花来介绍一下。老师示范,并要求把话说清楚,说完整。

说明:

让学生交流自己知道的花的知识,这既是课外知识的拓展,更是一次说话的训练。

花钟教案 篇4

导学目标:

1、熟悉“怒、暮、燥”等8个生字。会写“斗、艳、内”等14个字。能正确写“争奇斗艳、芳香迷人”等19个词语。学会通过读课文,了解段落的大致意思,简要概括意思。同学自主读书,了解“为什么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不同”。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结合语境,用做动作,看图,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并用观赏的心情朗读自己宠爱的部分。读出对花的宠爱之情。

理解课文内容,在朗读,对比中体会课文用不同的说法表现鲜花开放的特点,感受语言的精妙,丰富多彩的语言表达方式。仿照课文表达方法,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

导学重难点:

1、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理解不同的表达句式,对一些句子尝试换一种说法。

2、读出同学对花的宠爱,培育同学语言表达的力量。

导学过程:

一、预学

1、经典诵读:(课件出示)

A、关于花朵的词语

鲜花朵朵争奇斗艳

芳香迷人繁花似锦

美不胜收万紫千红

百花齐放五颜六色

B、古诗

梅花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足雪,为有暗香来。

小池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山行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同学领读

师总结:哪一位同学可以跟大家说说这些诗句主要是描写什么的?

(鲜花)

2、师点播:鲜花是我们特别喜爱的,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很常见。它装扮着我们的世界,丰富了我们的生活。老师搜集了一些有关花儿的图片,让我们一起观赏吧!

观赏完,师:今日我们就要学习一篇和花朵有关的课文,这篇课文的名字叫——《花钟》,看到这个课题你想到了什么?你有什么问题想提?

生回答,师总结:让我们一起带入这些问题走进课堂来学习吧!

二、互学

1、创设情境,图片导入

师:同学们,首先老师要来检查同学们的预习状况

(出示生字词,指名由同学领读)

师:读的很准,看来同学们都仔细预习了,通过我们的预习,课文主要讲了什么?(PPT出示)

生回答,师总结板书

A、不同花开时间不同

B、花开时间不同的缘由

师总结点播:那么今日就让我们走进第一自然段,看看不同花开的时间是怎么不同的。

2、初读课文,小组沟通

出示导学单

自读课文

①找出不同种类的花,用“”做标注;

②找出不同花开的时间,用“——”标注出来。

标注完成后在小组内沟通

①课文介绍了哪几种花?

②这些花是什么时候开放的?

③这些花是怎样开放的?

展现一:请某一小组进行展现,由某一组同学沟通,

第一发言人、其次发言人、第三发言人。

沟通完之后对比钟面进行点播。

3、再读课文,朗读品尝

展现二:这些花儿是怎样开放的?

同学齐读第一自然段,读完后师分组点播

假如你是牵牛花···我们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边读边做动作)

展现三:对比句子

课件出示三组不同的句子引导同学观看对比:

①凌晨四点,牵牛花开花了;

凌晨四点,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

②下午三点,万寿菊开花了;

下午三点,万寿菊欣然怒放;

③昙花却在九点左右开花了……

昙花却在九点左右含笑一现……

师:同学们,读完这些句子你有什么发觉?

生:其次句写的好,由于它是根据花朵的特征写的。

师总结,点播,为什么其次句写的好。

4、激趣引申表演品尝

师:同学们,这些花儿开的这么漂亮,他们的心情是怎样的呀?

生:快乐、欢乐

师:那我们可不行以把它的快乐表现出来呢?

师带领全班进行边读、边表演。

三、评学

(1)课后拓展:

书上的花儿开得这么漂亮,那我们四周的花儿呢?我们一起来说一说吧!课件出示拓展仿写句子。(PPT出示图片)

1、春天到了,桃花xxx。

2、夏天,荷花xx。

3、秋天到了,菊花xxx。

4、冬天,梅花xxx。

(2)巩固反馈:

师:这篇课文写的这么漂亮生动。我们试着背一背吧!

全班一起背诵,老师指名背诵进行嘉奖。

师总结:这真是一篇美丽的课文呀,信任通过今日的学习同学们对花钟都有了肯定的了解,至于为什么不同种类的花开时间不同,我们下节课在连续探讨吧!

花钟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 认识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19个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 结合语境理解词语,体会使用不同的说法表现鲜花开放的钟点。

重难点:

1、 解课文内容,结合语境理解词语。

2、 会课文使用不同的说法表现鲜花开放的钟点。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同学们,大家喜欢鲜花吗?是啊,鲜花装扮了我们的世界,你们都知道哪些花呢?(生自由说)这些花儿不但美丽,它们还藏着许多奥秘呢!今天咱们就来学习《花钟》。

板书:花钟。

二、出示目标,让学生明确这节课的所要达到的目的。

1、 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识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19个词语。

3、 合语境理解词语,体会使用不同的说法表现鲜花开放的钟点。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借助拼音和上下文认识并理解词语。用简洁的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学生速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学生一边读书一边圈画批注,养成好习惯。)

2、学生汇报课文的主要内容,师补充。

3、检查生字。

8个需要认读的和14个需要书写的。生自己归纳总结识记这些字的规律,师适时指导。

4、 花开的时间与什么有关呢?找出相关的语句读一读。

生读课文,师引导。

5、 作者为什么会写得如此仔细有这么多发现呢?

生讨论后得出结论:因为作者通过了细心的认真的观察,所以能有这么多的发现。我们以后也要多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

三、再读课文,探究发现

1、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找出不同的花在不同时间开放的语句。

生读第一自然段后,再读划出的表现不同的花在不同时间开放的句子重点读一读。

花开的不同说法:

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 绽开了笑脸 从梦中醒来

欣然怒放 苏醒 舒展开自己的花瓣 含笑一现

2、生上台表演花开的情景

学生兴致很高,表演得非常投入。

3、大家知道不同的花在不同时间开放的原因吗?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四、作业

观察自己感兴趣的花,写出自己的感受。

板书设计:

花儿开放的样子不同

花钟 原因?

花儿开放的时间不同

花钟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会认“怒”等8个生字,会写“斗”“艳”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争奇斗艳”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结合语境理解词语,并用欣赏的心情朗读和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读懂课文内容,初步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4、学习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结合语境理解、品味词语。

教学难点: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理解不同的表达句式。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

2、教师、学生搜集各种鲜花开放的资料。

3、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1、师出示谜语:一匹马儿三条腿,日夜奔跑不怕累。马蹄哒哒提醒你,时间一定要珍惜。

2、揭谜底:钟(板书)

3、给“钟”字组词。(生回答) “花钟”(课件出示或师板书)

4、读词质疑:读了这个词语,你最想知道什么?你想说点什么?(生回答)

5、这些问题的答案也许都在课文中藏着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花钟》这篇课文,一起去揭示其中的奥秘吧!

二、学习生字、词语。

1、师引出生字的学习。

2、出示生字卡片,以全班读、开小火车读两种形式检查学生预习生字的情况。

3、(课件出示词语)全班齐读。

4、师重点强调

① 容易读错的字:嫩、致、燥

② 容易写错的字:醒、播、吻

三、初读感知

1、师提出读书要求: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读的时候要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或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边读边思考:这篇课文的各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生自由读课文,师巡视。

3、交流总结:这篇课文的各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师根据生的回答归纳板书)

① 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

② 不同植物开花时间不同的原因。

③ 植物学家修建“花钟”,做法很奇妙。

四、再读探究

过渡 :“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这句话出现在课文的哪一自然段?

1、生齐读第一自然段。

2、生齐读第一、二句话(鲜花朵朵,争奇斗艳,芬芳迷人。要是我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

3、词语理解

(1)争奇斗艳:奇、艳是形容词。奇,奇异;艳,色彩鲜艳;争、斗是动词。形容百花竟放,十分艳丽。

(2)芬芳迷人:形容花的香味非常浓烈。

(3)换词理解:留心(注意、仔细、细心)

4、生再次齐读第一、二句话。 过渡: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怎么不同呢?课文的哪些地方说了?找出来读一读。(生齐读:凌晨四点,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含笑一现……)

5、这一自然段向我们介绍了哪些花呢?它们分别是什么时候开放的?在文中用笔画出花的名称和花开放的时间的词语。

6、一天之内,仅仅只有这几种花开放吗?(不是)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省略号) 教师补充不同的花开放时间不同的资料:如凌晨五点左右,蒲公英开花;上午十点左右,半支莲开花;下午五点左右,紫茉莉开花…… 大自然还有许多奥秘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只要你留心观察就会有很多的收获。生课后可查找相关花开放时间的资料。

五、细读品味

(课件出示九种花的图片)这么多花竟相开放,真是美不胜收。你喜欢哪一种花呢?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种花所在的句子读一读。(指名读)

师指导生品读重点句子。

1、(课件出示)凌晨四点,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 (一生读句子,师可相机点拨。)

(1)谁能把小喇叭吹得更响亮?(该生再读或另一生读)

(2)师范读。同学们都读得很不错,老师也想来试一试。 听了老师的朗读,你是否仿佛听到了小喇叭响亮地吹起来了?来,全班的小喇叭一起吹起来。(全班齐读句子)

2、(课件出示)五点左右,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

(1)抓住“绽开了笑脸”来体会蔷薇的美。

(2)喜欢这个句子的同学一起站起来读一读。

3、(课件出示)下午三点,万寿菊欣然怒放。

(1)抓住“欣然怒放”来体会万寿菊开得多、旺。

(2)你知道万寿菊欣然怒放的样子是怎样的吗?(像礼花绽放,愉快的,迫不及待的)

(3)同学们看见过烟花吗?万寿菊开放的样子就像我们过节时放的烟花一样,突然向外爆开来,五彩缤纷,非常美丽。当你看到绽放的烟花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带着这样的感受来读读这句话。(指名读)

(4)看,一朵万寿菊开了,两朵万寿菊开了,三朵万寿菊开了,百朵,千朵万寿菊开了。多美呀。我们大家一起来再读一读。(齐读)

4、(课件出示)昙花却在九点左右含笑一现……

(1)抓住“含笑一现”来体味“昙花一现”的美。读出不同的感受。

(2)谁来读读这个句子。(指名读) 你来说说,你为什么要这样读这个句子?(因为昙花开花的时间很短,没多久就凋谢了,所以我读的速度就快些,我想快些把昙花的美留在脑海里) (3)谁还有不同的感受?(生读) 你为什么要这样读呢?(因为因为昙花开花的时间很短,没多久就凋谢了,所以我读的速度就慢些,我想把昙花的美留下来,不要它凋谢那么快)

六、对比品读

1、(课件出示)

①凌晨四点,牵牛花开了;五点左右,蔷薇开了;七点,睡莲开了;中午十二点左右,午时花开了;下午三点,万寿菊开了;傍晚六点,烟草花开了;月光花在七点左右开了;夜来香在晚上八点开了;昙花在九点左右开了……(全班齐读)

②凌晨四点,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五点左右,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七点,睡莲从梦中醒来;中午十二点左右,午时花开花了;下午三点,万寿菊欣然怒放;傍晚六点,烟草花在暮色中苏醒;月光花在七点左右舒展开自己的花瓣;夜来香在晚上八点开花;昙花却在九点左右含笑一现……(全班齐读)

2、对比发现:读完后,同学们有什么发现?(全部是用“开了”写出来) 同学们说说哪一句写得好?(第二句)那第一句为什么不好?(句子不美,单调、重复、乏味) 第二个句子美在哪里呢?我们大家一起再来读读。(生齐读)

3、师引导生赏析重点句子。

(1)(黑板出示)凌晨四点,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

①这个句子从哪些方面描写了牵牛花开花的样子?(动作、颜色、形状) ②多么可爱的小喇叭呀,简简单单几个词就把牵牛花描写得那么生动、形象。我们再来把这句话读读。(分男、女生朗读,小组读)

(2)(课件出示)五点左右,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 这句话从哪些方面描写了蔷薇的开放?(颜色、动作) (生齐读)

(3)(课件出示)七点,睡莲从梦中醒来。 他把睡莲开放的样子跟人从梦中醒来的样子有机联系起来,非常生动形象。

(4)(课件出示)昙花却在九点左右含笑一现…… 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昙花开花的特点(晚上开。开花的时间很短,没多久就凋谢了,所以有一个成语叫做-----昙花一现(板书)

4、课文中像这样美的句子还有很多,你还认为哪些句子写得美,找出来我们大家一起来分享。(生自由交流朗读)

5、师小结

(1) 刚才我们看了作者笔下的这些花,它们各有各的长相,各有各的姿态,各 有各的性情。看来,写花的开放不止一种说法,用不同的说法表达同一个意思,这篇课文就给同学们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同学们以后在写作文的时候就可以学习课文中的这种写法。要想把文章写得美,积累很重要。同学们可以将这些好词妙句抄到积累本上,相信同学们一定会有很大收获的。

(2) 作者把这些花描写得那么美,说明作者对这些花充满了——(喜爱之情) 他非常热爱大自然,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让我们一起带着喜爱、赞赏之情再来读读第一自然段。(师生引读)

(3) 拓展练习:我们也来赞美大自然中的花。(课件出示) 金秋十月, 菊 花 在秋风里昂首怒放。 ------------,------花---------------------------。 ------------花------------------------------------。

七、总结作业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这种现象是如何产生的呢?我们下节课再一起来探讨。

2、作业:抄写生字、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生交流汇报。

二、细读探究

过度:大自然是一位奇妙的造物主,不同的花能够按时开放,这样的现象是如何产生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索其中的秘密吧。

讲读第二自然段

1、生默读第二自然段,画出表示不同植物开花时间不同的原因的词语或句子。(生默读,师巡视)

2、不同的植物开花时间不同的原因是什么?(师根据生的回答归纳板书:温度、湿度、光照、昆虫活动的时间)

3、昙花开花时间和温度、湿度、光照有什么关系?同桌之间互相说说。

4、课文中还有哪些词你不理解? 适宜:合适、相宜。 吻合:完全符合。

讲读第三自然段

1、前面同学们提出了一些问题:什么叫花钟?花钟真的能够报时吗?这些问 题的答案同学们都找到了吗?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第三自然段,答案也许就在里边。

2、生齐读第三自然段。

3、什么叫“花钟”?(指名回答) 同学们见过花钟吗?老师这儿收集了几张花钟的图片,大家一起来欣赏一下。(课件出示花钟图片)

4、“这些花在二十四小时之内陆续开放。”“陆续”什么意思?(表示前后连续不断) 你能用“陆续”说一句话吗?

5、比一比:①你只要看到什么花开放就知道是几点钟。

②你只要看看什么花刚刚开放,就知道大致是几点钟。(生齐读) 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生回答) 是的,“刚刚”和“大致”这两个词是不能去掉的,去掉后意思就不准确了。

6、全班齐读第三自然段

三、总结作业

1、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不同的植物开花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昆虫活动的时间密切相关。正是因为善于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认真思考,植物学家才突发奇想地修建了“花钟”,这真的是很有趣。 在日常生活中,只要你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认真思考,做生活的有心人,你也会有许多发现。

2、作业:观察你最感兴趣、最想写的一样事物,把它写到日记里。

花钟教案 篇7

一、激发学生读短文的兴趣

1、精心设计多媒体课件,用于识字,用于了解课文内容,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利用其直观、形象、生动、娱乐的特点,在游戏中学习,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2、课件内容涉及到一些植物方面的知识,促使小朋友由课内到课外,进行广泛地阅读,从而主动地认识更多的字,增加了识字的数量,提高了识字的能力。

二、从小重视听的训练

在听说读写语文能力的培养过程中,进行听的训练是十分必要的,本课教学通过让小朋友带着问题听故事来导入课文,对全文进行整体感知,与此同时,培养了小朋友听的良好习惯。

三、教给学生读短文识字的方法

1、找到生字的位置,在短文中圈出,把句子读正确,知道生字的读音。

2、读准字音,想方设法记住生字的字形。

3、给生字找课内课外的朋友组成词语,了解字义。

4、老师指导和学生自学相结合,让学生掌握读短文识字的方法。

四、最大限度地使用和发挥课文的作用

1、听课文录音,帮助小朋友了解课文内容,把课文读正确。

2、利用课文做载体,联系上下文学习生字,理解词义。

3、用各种方式朗读课文,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积累语言文字。

五、给学生充分的表现机会

1、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尊重学生的个性和选择。

2、分角色朗读课文,做动作辅助朗读,上台表演课文内容,让学生充分表现。

六、培养质疑能力

对课文的插图和最末一节质疑,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肯定学生敢于向权威挑战的科学态度。

七、营造融洽的、民主的课堂气氛

1、充分肯定学生。

2、面向全体学生。

3、尊重学生个性化发言。

4、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

花钟教案 篇8

一、教学要求。

1. 认知目标:认识“怒、燥、暮”等8个生字,会写“艳、内、梦”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争奇斗艳、芬芳迷人、苏醒”等19个词语;结合语境理解词语;能用欣赏的语气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 情感目标:读懂课文内容,激发学生观察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留心周围事物,认真观察和思考的习惯。

3. 发展目标:学习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方法。

二、教学重点。

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花儿开放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昆虫的活动时间有关。难点是学习作者用不同的句式表达同一个意思。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孩子们,大自然是非常神奇的。前几节课我们已经去动物世界和微生物界游览了一番。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花的世界看看。)

教师播放课件:欣赏一些美丽的花。(问:你认识他们吗?知道的可以叫叫它。学生可以猜测。)

(看了这些美丽的花儿,你有什么要说的吗?)

学生自由谈话。

(是呀,鲜花朵朵,争奇斗艳,芬芳迷人。孩子们你们知道吗,这些花儿不仅美丽,而且在他们身上还蕴藏着许多奥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3、花钟,来看看他们有些什么奇妙。)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听课文录音,划出生字、词。

(请大家边听课文录音,边轻轻地跟着读,遇到不认识的字词,划出来。)

2、几生读,评议,随机指导生字的朗读。

3、读生字卡片

三、再读课文,初步释疑

(生字宝宝我们都认识了,再来读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什么?同桌讨论)

1、学生读课文。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课文讲了什么?)

3、看课件认花。

(请再读课文,找找这些花。等一下我们来认识这些花朋友。)

(这些是什么花?)

(他们开放的时间都不相同,课文是怎么描写的,我们来读一读第一段。找出优美的语句,精彩的地方)

四、交流,学习第一自然段(重点讲解)

课件随机显示不同的句式,讲评。(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评价和分析。)

(看来这里写得都很美,我们来美美的读读这一段。)

五、感情朗读第一段,师生合作朗读本段

六、填空,了解不同的说法表达鲜花的开放。

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

蔷薇 睡莲

万寿菊 烟草花

月光花 昙花

午时花 夜来香

小结:大自然实在奇妙,这些美丽的花儿为什么不在一个时间开放呢?这到底是什么原因?下节课我们再来研究。

七、书写指导。

1、出示生字认读,观察生字,交流写字经验。

2、书写生字。

反思:

初次接触新课程,有许多疑惑和迷茫。在教研室组织的听课活动中,见到许多老师都上了精彩的课,总是又佩服又感动。于是有了这一次的尝试。当然,缺点很多,现在就对此梳理一下。

一、反馈不够及时

在带领学生跟读课文时,要求遇到不认识的字词,划出来。学生方面做的很好,可在授课中老师比较紧张,并未反馈。直接请学生朗读课文,忽视了学生对生字的理解和把握。

二、对待学生不够亲切

当有些学生在课堂中注意力不够集中、朗读不好时。采取的是比较生硬的批评,不是柔和的教育。新课程要求尊重学生的个性和个别差异。这一点我做的非常不到位,可以在教学时把评判的权利教给学生。这样既能突出学生的主动性,又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可以一举两得。

三、课堂引导不够灵活

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课堂生成非常多,老师却没能很好的把握住这些资源。教学比较死板,不够灵活。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语文教学中只有怀有一颗爱心,与学生进行坦诚对话、平等交流,才能实现人文合一。给学生创设一个开放的思维环境,有利于学生更好的动脑思考。不能把学生当作流水线上的待制品,按一定大小、形状、颜色进行生产。因此,在教学中要灵活地评价、引导学生是非常重要的,需要不断地学习、锻炼和积累。

花的时钟教案10篇


每位教师在授课前需要备好教案和课件,现在开始准备教案和课件也绝不晚。教学实践中,编写好的教案将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那么一个能被视为出色的教案和课件必须具备哪些要素呢?本人已经根据您的需求为您写好了一篇“花的时钟教案”的文章,欢迎您来阅读!

花的时钟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了解时钟的结构及时针、分针的运行规律,学会看整点

2、通过拼摆感受整点时针、分针的位置,并能正确摆出整点

3、教育孩子珍惜时间,养成按时作息的好习惯重点难点了解时钟的结构及时针、分针的运行规律,学会看整点。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份硬纸片钟

2、实物钟

3、反应幼儿一日生活的图片

4、画有整点钟面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猜时钟谜语,激发幼儿关注时钟的兴趣

师:短腿腿,圆脸膛,耳朵长在脑袋上,肚里声声滴答响,提醒我们早起床。你们知道它是谁吗?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它吧!(板书:认识时钟)

2、教师提问钟的作用是什么?

(钟不停的走动,告诉人们几点了,人们就按照时钟上的时间安排休息、工作、学习)

二、观察活动

1、通过观察比较钟表上时针、分针的不同,认识12个数字以及数字的排列位置

师:小朋友们观察一下钟面上都有什么?(数字、针)

师:钟面上有多少数字?这12个数字是怎样排列的?

(认识几个典型的数学位置:12、3、6、9)

2、比比看,钟表上的针有什么不一样?(长短、粗细之分)短短粗粗的这根针我们叫它时针,长长细细的这根针我们叫它分针

三、由时针、分针赛跑,引导幼儿感知时针、分针的运转规律

师:小朋友们刚才我们看到了钟表内有时针和分针,它们都在不停的跑着,今天我们来看一场它们俩个的比赛,现在它们都站在数学12的起跑线上了,比赛开始。

(老师操作钟表)

师:刚才这场比赛谁跑的快?(分针)

议论:时针和分针赛跑的时候,分针跑了一圈,时针跑了多少?教师反复操作

总结: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格,这就是一个小时。

四、认识整点

1、教师依次出示画有12点、3点、6点、9点的四幅图片,问问:这是几点?你是怎么知道的?分针都指到几?时针指到几?将四幅图分别贴到黑板上

2、找找四幅图什么地方一样什么地方不一样

师:小朋友们仔细看看这四幅图,时间在12点、3点、6点、9点都是整点的时候,分针都指向谁?(12)

小结:分针指向12的时候,时针指向数学几,就是几点钟

3、认整时

师快速拨出几个不同的整时,幼儿回答

五、幼儿尝试活动

1、幼儿各自拿出手中的硬纸片钟,教师说出几个整点时间,让幼儿根据教师说出的时间,拨动手中的钟表,教师巡回检查,看幼儿拨出的整点是否正确

(拨钟时,一定要按顺时针方向拨,顺时针的方向就是钟面上的数学从小到大的方向)

2、幼儿之间互相玩游戏“我说你拨”,看哪些幼儿能快速拨对同伴说出的整点时间,看谁拨的又对又快

六、出示图片

出示幼儿一日作息图片,要求全体幼儿按图片上的时间,在自制的硬纸片钟面上拨出各个钟点(早上7点起床、上午8点上课、中午12点吃午饭、下午5点放学、晚上8点睡觉)。教育幼儿从小做到按时进行各种活动,珍惜时间,上课不迟到,晚上按时休息

七、总结并安排课后作业

小朋友们今天很能干,通过玩一玩、看一看、拨一拨这些环节,我们认识了时针、分针和它们各自的特点,学会了认整时。放学后请你们将今天学到的东西说给家长听,请家长和你们一起再玩一次“我说你拨”的游戏,看看小朋友和家长谁拨对的次数多,明天上课时说给老师听听。

活动总结

通过玩一玩、看一看、拨一拨这些环节,我们认识了时针、分针和它们各自的特点,学会了认整时,通过动手操作更加深了认识与理解。但是个别幼儿还是不能准确认识并操作。

花的时钟教案【篇2】

教学内容:

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学习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初步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点: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理解不同的表达句式,并尝试使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初读了《花钟》一文,你了解到了什么?

2、小结:因为花开放的时间不同,有一位植物学家就利用它做了一个大自然的花钟,小朋友们你们想知道这个大自然的花钟是什么样子又是怎么做出来的吗?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多媒体课件出示花钟图片,生欣赏。

2、学生一边欣赏老师适时解释:只要看看什么花刚刚开放,就知道大致是几点钟,这太不可思议了。世界上最早发明、最著名的花钟是瑞士的日内瓦大花钟,它座落于瑞士这个花园之国。瑞士又称钟表之乡,瑞士的能工巧匠绝妙地将花卉之美同钟表的制造工艺完美地结合起来,

3、学生谈欣赏后的感受。

4、读文章第三段说说植物学家的做法妙在何处?

5、生汇报。

6、指导朗读,注意带着赞赏的语气读。

7、小结,导入第一自然段。

三、入境入情、自悟自得(学习第一自然段)

1、老师范读课文,生找出中心句。

2、学生汇报,师引导朗读中心句。

3、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找花。

4、交流:

A、生说花名:牵牛花、蔷薇、睡莲、午时花、万寿菊、烟草花、月光花、夜来香、昙花

B、你认识它们么?来叫一叫他们的名字吧。(课件出示图片)

C、联系课文及图片理解“鲜花朵朵,争奇斗艳,芬芳迷人”

5、这么多花是什么时候开放的呢?请找出相关的句子来说一说

A、读这句描写花开放的句子。

B、出示句子进行比较。

C、带着独特的体验朗读本句:

(凌晨四点,牵牛花开了;五点左右,蔷薇开了;七点,睡莲开了;中午十二点左右,午时花开了;下午三点,万寿菊开了;傍晚六点,烟草花开了;月光花在七点左右开花;夜来香在晚上八点左右开花;昙花却在九点左右开放……)〈在比较中体验到课文用词的准确性,并理解“欣然怒放,含笑一现”的意思,训练学生对好词的积累〉

D、省略号告诉我们什么?想不想知道还有哪些花也会在整点开放呀?找到后,也用小作者的表达方式来描述一下花。句式说话:_____点,______花________。

6、真能干,一个个都简直成了小诗人了。各位小诗人,刚才我们通过认花、了解花是什么时候开放的以及用诗人般的言语描绘自已知道的花,现在,你们对花的感受不一样了吧!带上你独特的体验师生对读第一段。

7、读了这段课文,小朋友们又会很自然地发出哪些问题?

(预设:为什么这些植物开花的时间会不同?)

四、小组合作,自主解疑

1、出示问题,学生自读找答案。

2、同桌讨论,相互交流。

3、分小组汇报,从中理解原来植物的开花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有着密切的关系。

4、知识拓展虫煤花风煤花鸟煤花水媒花等。

五、激趣引申、课外拓展

今天,我们漫游了花之语王国,通过认真的阅读,积极的探索,在广阔的知识海洋里,学会了思考,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老师相信,大自然里还有许多许多的奥秘等着你们去发现,那我们就应学会观察自然。(出示课件)

六、总结内容

七、作业:

观察一种动物或植物,写好观察日记。

八、板书设计

不同的花开放时间不同

花钟温度湿度光照有趣

原因昆虫活动观察

九、教学反思

(一)、把“品味和发展语言”作为切入点。

要让学生在语文素养上得到实实在在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根据学生兴趣及文章特点,把“品味和发展语言”作为切入点。学习的重点放到第一自然段,设计了四大环节:

(1)、自读圈点,初步感悟;

(2)、比较句子,品味语言;

(3)、自悟自得,积累语言;

(4)、仿写延伸,发展语言。这些教学环节,既有前后关联,又有层次推进,层层内化地将学生引领进入“花钟”的奇妙世界之中,学习课文是如何借助语言对花开进行丰富精妙的表达的,体会汉语言文字的丰富,从而扎实学生语文功底,体现了语文学科特点。如,进行句子对比,学生通过听、读、辨,自己发现问题,发现了改过的句子是那样单调、枯燥乏味,激起了学生去寻求、去感受,去体验丰富、生动有趣的语言美的欲望,体现了新课标自主探究的精神。同样是写“花开了”,课文里却用了丰富多彩的语言表达方式,让学生真真切切地体会到语言的丰富和精妙。其间,学生对“吹起小喇叭”、“欣然怒放”的理解与感悟是那么独到又富有想象!这样的语言活动,培养、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能力。

(二)、多媒体课件教学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本节课恰如其分的情境布置、生动的多媒体课件,构成了轻松,愉悦的语文课堂,而这一切都应从课堂需要出发,从学生的心理需要出发,要让“现代化教学手段”直接指向语文学习。本节课上几处运用多媒体手段,如,各种鲜花的图片与文中的美言相结合,实现了图文并茂;接着将学生在第一课时后查找到的各种花儿的图片用于本节课的“语言再现”;出示花钟图进行欣赏。这样的教学设计,使课堂流露出一种自然的美,生趣盎然,而且与教材情境浑然一体,水乳的交融。

另外,本课教学中学生不仅利用课余时间查找资料、运用资料,更重要的是通过课堂反馈、评价、留作业等手段,意在增强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运用信息帮助学习的能力,并使学生养成收集、查找资料的习惯。

(三)、给学生提供“自由的学习空间”。

本课的学习中,学生能够“读一读讲一讲”、“说一说背一背”、“交流归纳”、“介绍资料并仿写”,可以根据兴趣爱好自由选择“喜欢哪句就说哪句”;可以在想象的召唤下,转换角色变成小喇叭;可以身临其境徜徉在百花园中观看花儿绽放的美姿;还可以通过朗读的表现力来抒发自己的情感……老师在课堂中是引导者、倾听者、合作者。学生们在合作学习,研究探讨中,体验了学的过程,实现了教材的开放,课堂的开放,获得了自由的学习空间。

当然,本节课也有一些不足之处,第一段是重点,没有把握好时间,在训练学生说话时,未能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在第二段教学时显得有些仓促,因此,结尾草草收兵。在今后的教学中学会更好的把握课堂,提高课堂驾驭能力。

花的时钟教案【篇3】

一、活动目标:

1、使幼儿认识时钟,能叫出名称,基本掌握钟面的主要结构。

2、使幼儿知道时针、分针、以及它们之间的运转关系,能正确辨认整点、半点。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操作能力,使幼儿建立初步的时间概念。

二、活动准备:

小兔木偶,动物钟若干只(小老鼠、小猪、小猴、小牛、小狗等),图片若干张,红、黄、绿钟各两只,幼儿人手一只钟,实物钟一只。

三、活动过程:

1、认识时钟,知道钟的`名称及用途

“小兔家开了家钟表店,里面有许多钟,有大挂钟、动物钟可热闹了。”(教师出示钟)“钟有什么用途?”(使幼儿知道钟能告诉我们时间,人们学习、工作、生活离不开时钟)。

2、观察认识钟面

(教师手指钟面)“看,钟面上有什么?”(有1"12个数字,有长针和短针)“钟面上有多少数字呢?”“这12个数字是怎么排的?”(有顺序的从小到大,排着队伍)。“这两根针一样长吗?”这两根针也有自己的名字,长一点的叫分针,短一点的叫时针。

3、认识整点、半点,了解分针与时针的运转关系。

⑴、认识整点,

(出示红、黄、绿三只钟)“三只钟分针、时针分别指向哪里?”“你发现这三只钟有什么秘密?有没有相同的地方?”(分针指向12),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点种。

下面,老师要考考小朋友(1)出示小老鼠钟,问几点?为什么?(2)出示小狗,问几点?为什么?(3)出示小牛钟,问几点?为什么?

(出示实物钟)“请小朋友看老师手里的钟,是几点钟呢?”(12点种)(教师操作)“从12点走到1点分针和时针是怎么变化的?”(一起转的,朝一个方向走的,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格),“从1点到2点是怎么变化的?”(教师不操作)“从2点到3点是怎么变化的?”

⑵、认识半点方法同上

4、看图拨时间

“小兔看小朋友这么认真,请小朋友看几张照片。”(出示图片一):“早上6:30明明起床了,请小朋友拨明明起床的时间。”(个别幼儿)(出示图片二):“明明上课了,几点种在上课呢?”请幼儿拨,拨好后把钟面举起来,给大家看。(出示图片三):“明明吃午饭了,明明几点吃午饭呢?”请幼儿拨好后相互检查。(出示图片四):明明睡觉了,拨好后一起说说明明是几点睡觉的。“小兔有个问题要问大家,明明每天7:30睡觉,那我们小朋友几点睡觉呢?”分别请幼儿说,并拨一下。(教师总结)“小朋友睡觉要有规律,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

5、评聪明娃娃

每组评出一个聪明娃娃,给聪明娃娃发小红花,然后一起到室外跳舞祝贺他们。

花的时钟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了解时钟的结构及分针、时针的运行规律。学会看整点。

2、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

3、教育孩子珍惜时间,养成按时作息的好习惯。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乐意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游戏的愉悦。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份硬纸片钟。

2、动物手偶

3、实物钟活动过程:

一、引入并简单认识钟及其作用。

1、 引入并简单认识钟的种类及其作用。

教师调闹钟闹铃引入。

提问:

⑴你们猜猜是什么声音?(闹钟的闹铃)。

⑵家里还有哪些钟?是什么形状的?(有闹钟,手表,挂钟和大座钟)。

⑶钟有什么作用?

(钟不停的走,告诉人们几点了,人们就按照时钟上的时间进行学习休息)。

2、简单认识钟面。

教师: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个钟,看看它是什么形状的?请你仔细观察钟面上有什么?

总结:有两根针和12个数字。

提问:⑴这两根针有什么不同?(长度不同)教师:他们都有自己的名字,长的叫分针,短的叫时针。我们在看看数字,提问:⑵正上面的是数字多少?(12)⑶正下面的是数字多少?(6)。

二、由时针、分针赛跑,引导幼儿感知时针、分针的运转规律。

教师:时针和分针要进行依次跑步比赛,他们都摘在数字12的起跑线上了。请你们猜猜谁回赢?(教师操作钟表)提问:⑴谁跑的快?(分针)议论:分针和时针跑的时候,他们之间有什么秘密呢?教师反复操作。

总结:分钟走一圈,时钟走一格,这就是一小时。

三、认识整点。

教师:那么分针和时针指的数字又表示几点呢?看钟的时候,先看时针,在看分针。当时针正指着一个数字时,分针有正指着12时,就表示“几点了”边拨钟边和幼儿一起“一点钟,两点钟,三点钟……六点钟”。

拨钟的时候,一定要按照顺时针的方向拨,顺时针的方向就是钟面上数字从小到大的方向。

四、请个别幼儿练习。

练习拨7点,8点,9点,10点……12点五、全体练习。

幼儿按照一日生活时间表“早上7点起床,上午9点上课,中午12点吃午饭,下午4点放学,晚上9点睡觉”另外请小动物来检查。

五、游戏“老狼,老狼几点了”。

1、讲游戏规则:老师扮演老狼,请小朋友来当小羊。老狼在前面问“小羊,小羊几点了?”老狼双手拿着一个钟,然后拨的时间,小羊一起说几点了。如果老狼拨到6点,那就要吃小羊了。

2、请几名幼儿和老师先示范一次。

教学反思:

通过学习,我们把一天生活的作息时间也进行了演练,幼儿兴趣非常高,并记住了学习时间,上学放学时间,培养了他们热爱时间的好习惯。

花的时钟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感知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知道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两种。

2、认识面值10元以内的人民币并学习使用。

3、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4、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5、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成功后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

1、活动重点:感知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2、活动难点:认识10元以内的人民币并学会使用。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有用钱购物的经验。

2、材料准备:课件ppt、创设“超市”的情景、学具“人民币”若干。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猜谜语。

师:今天老师请小朋友动动脑筋,猜一猜谜语。

谜面:长长方方一张纸,上有人头和数字。拿它可以进超市,买了东西报数字。多退少补很简单,小朋友快试一试。

谜底:人民币。

(二)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1、放映幻灯片,出示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师:仔细观察人民币有什么不同?分别是多少钱?你是怎么知道的?

幼:大小和图案不同,看钱上面的数字。

小结:这些人民币上都有数字和图案,长方形的人民币叫纸币,圆形的人民币叫硬币。面值小的人民币分为角,如5角;面值大的人民币分为元,如100元。

2、小游戏

师:小朋友们都认识了人民币,那现在我们玩个小游戏。

教师出示教具“仿真人民币”,从中取出学具人民币各一张,将人民币摆成一排,边摆边引导幼儿读出所出示的人民币。待幼儿熟悉后,请幼儿闭上眼睛,教师从中任意拿走一张人民币,请幼儿睁开眼睛找一找,哪张人民币不见了。

3、学习10元以内的兑换1张2元等于2张1元;1张5元等于5张1元;1张10元等于10张1元。

(三)游戏活动

师:小明家的超市开张了,我们去小明家的超市购物吧。游戏“开超市”,教师带领幼儿进入游戏场地,观察陈列在货架上物品的价格,玩“开超市”的游戏。将幼儿分成两组,人数较多的一组当顾客,人数较少的一组扮售货员。买东西时要算清自己应该付多少钱,找回多少钱。幼儿游戏时,教师根据情况引导幼儿正确地付钱、找零钱。

(四)活动结束

今天小朋友们认识了人民币,学会了取钱和兑换,请小朋友回家后和家人一起去超市买东西,并能算出自己所买东西的价钱。

认识球体

活动目标:

1、认识球体,在生活中找到相似的物体。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5、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成功后的乐趣。

活动准备:

教具:篮球、足球各1只,圆镜子一面,一圆硬币2—3枚,玻璃球2—3扣子2—3个,圆卡2-3张。

学具:幼儿人手1份操作材料(塑料球1只、圆卡1个。)

活动过程:

一、以游戏激发幼儿探索兴趣,导入课题。

“今天老师带来一个好玩的游戏叫《小孩小孩真爱玩》,在游戏中小朋友一定要仔细观察物品,找出它们的不同,好吗?”

二、与圆形比较观察,认识球体。

1、幼儿自由观察学具物品,并说一说它们有什么不同。

2、教师小结:像圆形卡片一样的东西都是圆圆的、扁扁的;而像皮球一样的东西不管从哪个方向看都是圆的。

三、了解球体特征。

1、继续以游戏形式请幼儿自由操作。(“现在就请你们都来摸一摸、比一比、滚一滚这些东西,看你能发现什么?”)

2、请幼儿说一说自己的发现,并上前试一试,玩一玩,指出哪些东西能向不同方向滚动。

3、教师小结:扁圆形的东西只能向前或向后滚动;而球状的东西可以向任何方向滚动。)所以我们把能向任何方向滚动的,无论从哪个方向看都是圆形的物体叫做球体。

4、师生共说儿歌,理解球体的特征。

“球体球体圆溜溜,那边看它都是圆,球体球体圆滚滚,哪边推它都能滚。

四、巩固对球体特征的认识。

1、分类:将扁圆形物体与球体物体分类。

2、请幼儿想一想,说一说日常生活中与球体相似的物体。

五、区分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知道球体属于立体图形。

六、延伸活动

观察幼儿用书的图例,找一找哪个不是球体,想一想它们为什么不是球体。

花的时钟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认识时钟,了解时钟的基本用途。

2、初步了解时针和分针的运转关系,学习辩认整点。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在活动室墙面上挂一面时钟,引导幼儿了解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

2、物质准备:师幼共同收集各种各样的种、教师自制的“整点作息表”、按扣(与幼儿人数相同)、幼儿活动操作材料《科学时钟》。

活动过程:

1、以观察钟表引入。

(1)观察钟表,引导幼儿观察每个钟的钟面上有什么。

(2)师幼共同小结。

认识时钟:钟面上有数字,从1-12.钟面上有两根针,一根长针和一根短针。长针叫分针,走得快;短针叫时针,走得慢。

了解时针和分针的运转关系:教师边演示时钟的调节器,边引导幼儿观察,并以儿歌“哥哥短,弟弟长,天天竞走大家看;弟弟走一圈,哥哥走一步”帮助幼儿了解时针与分针的运转关系。

2、教师出示“整点作息表”,引导幼儿观察并认识整点。

(1)引导语:小朋友在干什么?短针指在数字几?长针指在数字几?表示几点?(分别是:晨间检查、做游戏、吃饭等)

(2)引导幼儿发现8点、10点、11点这三个时间都有一个共同点,即长针(分针)都是指向数字12.

(3)小结:整点时,分针一定指在12上;当分针指在12上,时针指向数字几就是几点整。

3、以游戏形式,巩固对整点的认识。

(1)游戏一:报时拨钟。出示操作材料《时钟》,引导幼儿用按扣将时针和分钟固定在钟面上,做成一个简易的时钟。根据教师的报时,幼儿进行拨钟,如教师播报“嘀嘀嘀,现在是两点整,小朋友要起床了”,幼儿即将时针拨到2,分针拨到12.

(2)游戏二:小小作息表。每位幼儿都有一张“小小作息表”,这张“小小作息表”有的有时间没有相应的内容,有的既没有时间也没有内容,请幼儿在没完成的作息表上填写相应的时间和内容。

活动延伸:

生活活动:结合一日活动的作息时间表,提醒幼儿看整点进行各项活动。

花的时钟教案【篇7】

设计意图:

大班幼儿思维特征已经从具体形象思维逐渐向抽象逻辑思维逐步转化,而幼儿园数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它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因此必须密切联系幼儿的生活,结合幼儿生活实际和知识经验来设计数学活动。

活动授课对象:

大班幼儿

活动目标:

1、认识时钟,了解钟面的结构以及分针时针的运作规律。

2、能认识整点、半点。

3、懂得珍惜时间,养成按时作息的良好生活习惯。

活动准备:

多媒体PPT课件、幼儿人手一只手工钟表、日常作息记录表

活动过程:

谜语导入:猜一猜

会走没有退,会说没有嘴,它会告诉你,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引出钟表。幼儿一起欣赏各种表(闹钟、手表、钟楼、挂钟)引出钟表

认识钟表,幼儿欣赏从家里带来的各种各样的自制钟表,引导幼儿每个钟表都有什么相同的地方。然后教师出示自制的挂钟,总结,(每个钟表上都有12个数字,有两个指针)

教师提问“小朋友,看,钟面上有什么呀?”“这钟面上都有那些数字?”“这些数字都是怎么排列的?”“这两根针一样长吗?”等等,来引导幼儿初步的认识时钟。

引导幼儿说说钟的用途,总结出钟能告诉我们时间,人们的学习、生活、工作都离不开它。

1、教师:小朋友都知道了时钟的作用,可有个叫豆豆的小朋友不知道,有一天妈妈要出门,告诉豆豆5:00钟看动画片,当他打开电视,动画片都演完了,豆豆伤心的哭起来,这时被善良的人听见了,他们教了豆豆什么?来看看吧。时钟有三兄弟,老大时针,个子又胖又矮,走一个数字就是1个小时,分针走的快,走一圈才1个小时。

认识整点、半点

龟兔赛跑故事导入,兔子分针走过12个数字,乌龟时针才走过一个数字。幼儿知道分针走一圈,时针才走一大格子。

小猫(7:00)小兔(1:00)小狗(6:00)考一考

总结:当分针指在12上的时候就是整点钟,这时候时针指在几上就是几点整。那么,这是几点整?......5点整时针指在哪个数字上?分针指在哪个数字上?8点整呢?(幼儿讨论操作)

游戏巩固“老狼老狼几点钟”

我们小朋友真棒!现在我们来玩一个“老狼老狼几点钟”的游戏。小朋友们扮演小羊拨钟,你们问:“老狼老狼几点钟?”老狼说几点,你们就拨几点,拨好就定住,老狼看小羊拨对了就不吃他,如果谁拨错了,就要被老狼吃掉。

教师再将时针、分针拨到12上,请幼儿注意拨针,边拨边说“分针从12开始起,经过1—5,指到6时,正好走了半圈(多远?)这时,时针走到那个数字前面,就是几点半(告诉幼儿分针走半圈,指到6上面,时针走到几前面,就是几点半。

游戏巩固:看图拨钟:出示ppt图片。

教师出示PPT课件我的一天(起床7;00、入园8:30、上课10:00、吃饭11:30、午睡12:30、放学5:00)

结束:老狼老狼几点了游戏结束。

花的时钟教案【篇8】

【活动目的】

1.通过观察及幼儿自身的尝试活动来认识时钟,初步了解时针、分针之间的关系,掌握整点、半点并知道其规律,结合日常生活理解时钟的用途。

2.培养观察力、思维力、动手能力及大胆尝试精神。 3.教育幼儿每天准时来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4.培养爱科学的意识和激发幼儿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

【活动准备】

1.创设“钟表展览馆”的教学环境。

2.人手一只可以拨动的小时钟。

3.反映幼儿一日生活内容的图片(起床、上学、午饭、午睡等),时钟演变过程图片。

4.可以用来自制钟面的有关材料(如长短针、1~12的数字、各种形状和造型的硬板纸或吹塑纸若干)。

【活动过程】

一、创设尝试情境,激发幼儿尝试欲望

边听“在钟表店”里的音乐,边把幼儿带进“钟表展览馆”,引导幼儿欣赏各种各样的钟表,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师:请小朋友仔细看看、找找、比比这些钟表有什么地方是相同的?再想想,工人叔叔和阿姨为什么要设计、制造这些钟表?

二、观察活动

通过观察活动比较钟表上时针、分针的不同,认识12个数字以及数字的排列位置。

提问:

1.每只钟面上都有什么?(出示3只不同形状的时钟,幼儿找出钟面上都有两根针和1~12的数字)

2.比比看,两根针什么地方不一样?(长短、粗细之分)它们的名称叫什么?(了解时针、分针的名称)

3.钟面上的数字排列位置是怎样的?(认识典型的几个数字位置12、9、3、6)

三、幼儿第一次尝试活动

让幼儿理解并掌握分针、时针与数字的关系(幼儿人手一只时钟)

提问:

1.请小朋友看一看钟面上时针和分针都指在哪一个数字上?(12上)

2.请小朋友把时针从12拨到1上,看一看分针有什么变化?(分针从12走一圈又回到12)

3.小朋友自己拨钟试一试,然后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4.得出结论:当时针走一个数字(一格),分针就要走12个数字(一圈),这就是一小时。

四、认识整点、半点,寻找和发现它们之间的规律。建立正确概念

1.教师操作演示:一只钟两根针都指在12上;一只钟时针拨到1上,分针拨到12上;另一只钟时针拨到12和l的中间,分针拨到6上。

2.提问:①三只钟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它们分别代表几点钟?②整点时,分针总是指在哪里?半点时,分针指在哪里?③想一想,2点整时,时针应在哪个数字上,分针应在哪个数字上?1点半时,时针指在哪里?分针应在哪个数字上?

3.老师归纳:整点时,时针指在一个数字上,分针总是指在12上;半点时,时针指在两个数字的中间,分针指在6上。

4.小朋友第二次尝试练习:①按老师的要求拨整点、半点;②结合日常生活图片拨出整点、半点,小组中的幼儿互相检查准确与否,并说一说时针、分针指向的数字。

五、教师总结时钟的有关知识内容

六、帮助幼儿理解时钟的功能,重点说明时钟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提问:小朋友,你们家里有钟吗?你还在什么地方看见过钟?为什么那么多的地方都要用到钟呢?(启发幼儿结合生活经验或看图片来说出钟的用途)

2.教师归纳:时钟和手表都是计时工具,它可以告诉人们,现在是什么时间了,应该干什么事情了;它可以帮助人们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钟是人类的好朋友。

小朋友认识了钟,可以按时起床,按时上幼儿园。老师可以根据钟上的时间按时上课,按时做游戏,按时让小朋友吃午饭,钟的用处可大啦。

七、出示时钟演变过程的图片,让幼儿简单了解从古到今计时器的变化,激发幼儿尝试探索知识的兴趣

师:古时候没有钟,人们用沙漏、日晷、滴水的方法来计时。日晷在常州的天宁寺就有,小朋友可去看看。随着科学的发展,聪明的叔叔阿姨设计、制造了各种各样的钟和表(闹钟、石英钟、音乐钟、工艺钟、手表、怀表),给人类生活带来方便,还可以美化人们的生活。小朋友,你们现在好好学习,长大后也来发明创造出更多更美的钟和表,好吗?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营造高涨的学习氛围。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惫。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的兴趣,学习也就成了负担。”所以,我一直在思索,怎样从一上课就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马上处于振奋状态呢?于是,我利用课件,伴着音乐欣赏各种各样的钟表,学生非常感兴趣。学生看到各式各样的钟表发出惊喜的叫声,露出喜悦的神情,通过听觉、视觉走进钟表的世界,引发学生强烈的兴奋感和亲切感,营造积极活跃、向上的学习氛围,为学习新知创设良好的情境。

2.抓住学生的年龄特征,在玩中学数学。充分利用好学具,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课中让学生亲自动手拨学具,为学生提供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观察与思考、发现、表达的机会,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际中运用所学知识,密切联系实际。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注重学生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教学中注意创设生活情境,使数学更贴近学生。“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

花的时钟教案【篇9】

目标:

在操作中熟悉时钟钟面,知道时针、分针的名称。

认识正点,尝试将钟面上的时间和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体验时间的宝贵。

准备:

知识经验准备:知道钟是计时工具

材料准备:PPT

重点

初步认识正点并读数

过程

熟悉钟面:

你知道现在是什么时间吗?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钟是什么样子的?你能说一说你见过的时钟吗?(结合课件,幼儿自由回忆并进行描述)

观察后提问:

1、钟面上有什么?(数字、时针、分针)

2、钟面上什么是固定的,什么是在不断运动的?

小结:钟面上有两根针,长的是分针、短的是时针。

操作:幼儿拨弄时针和分针

认识正点:

时针和分针是怎么来告诉我们“现在是几点”呢?

大家来看看,现在时钟上显示的是几点? (教师拨到正点,让孩子们认一认几点?)

这个时候你们在干什么呢?(早晨8点,中午11点,下午2点,晚上8点)

看图匹配

出示操作材料,幼儿进行匹配游戏。

活动延伸

时针和分针会告诉我们现在是几点?钟还会用什么方式来告诉我们时间呢?

花的时钟教案【篇10】

教学目的`:

1、了解时钟的表面结构及时针、分针的运转、规律,学会看整点、半点。

2、发展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

3、教育孩子珍惜时间,养成按时作息的好习惯。

教学准备:

1、实物挂钟一个,自制一座大钟(分针上有一只小兔,时针上有一只小乌龟)。

2、为每个幼儿准备硬纸片做的钟一个。

3、龟兔赛跑课件,幼儿一日作息图片5张,小猴、小老鼠、奥特曼、大灰狼等布动物。

教学过程:

一、教师出示挂钟

1、提问:它叫什么?家里还有哪些钟(大座钟,催我们早早起的小闹钟,还有人们为了携带方便,将钟做得很小,戴在手上,叫手表)?

2、钟的作用是什么?(时钟不停地走动,为人们显示时间,人们按时钟上的时间来进行工作,学习和休息)。

二、教师出示自制的大挂钟

1、请幼儿看看这个钟是什么形状的(圆形的),小朋友们还看见过什么样的钟(正方形的,青蛙形的,心形的等)。

2、请幼儿看看钟上面有什么?(有1-12的数字,有二根针)教师讲解钟上的数字“12”总是在上面,“6”总是在下面,并教幼儿认识“时针”和“分针”的名称。

三、放龟兔赛跑课件给幼儿看

帮助幼儿认识较短的时针和较长的分针,感受时针、分针的运转规律。

四、教师将时针、分针都拨在“12”上,然后将长针转一圈

让幼儿注意短针有什么变化(走了一大格,或走了一个数字)教师反复拨几次,使幼儿明白长针(分针)每走一圈,短针(时针)就走一个字,这就是一个小时。

五、教师继续拨长针。

边拨边告诉幼儿当短针(时针)正指向某一个数字,长针(分针)正指向12时就表示“×点钟”。边拨边和幼儿一起说:“一点钟、二点钟、三点钟……”直到“十二点”(即两针再次重合)为止。

六、请幼儿看一日作息图片

要求全体 幼儿按上面的方法在自制的硬纸片钟面上拨出各个钟点(早上7点起床,上午9点上课,中午12点吃午餐,下午5点放学,晚上8点睡觉)。教育幼儿从小做到按时间进行各种活动,珍惜时间,上学不能迟到,放学时不能在路上贪玩。

七、教师再将长、短针都拨到“12”上

请幼儿注意老师拨针,教师边拨边说“分针从12开始走起,经过1、2、3、4、5指在6上面,正好走了半圈(多远了?)”。这时,时针走在12和1的中间,这就是12点半”告诉幼儿分针走半圈,指在6上面,时针就走半格,就是半点钟,然后教师依次拨1点半、2点半、3点半。不

八、教师再请幼儿自己按上面的方法在纸钟面上拨出半点钟

请小动物检查是否拨对了(1点半小猴检查,6点半小老鼠检查,10点半奥特曼检查,最后老师说晚上6点了,出示大灰狼,请幼儿将钟反个面放在桌上,不让大灰狼看)。

九、玩老狼老狼几点钟游戏,请幼儿拨钟。

1、讲游戏规则:小朋友们扮小羊拨钟,老师说几点,小羊就拨几点,请老狼看钟。小羊拨好了钟就定住,老狼看时间未到就不吃小羊,时间到了6点,就吃小羊。

2、请幼儿将钟当方向盘,开车出教室玩游戏 。

石钟山记教案


您可以考虑看一看“石钟山记教案”或许能够带给您一些新的思路,这篇文章讨论了多个话题您一定能从中找到所需的信息。作为老师的任务写教案课件是少不了的,因此在写的时候就不要草草了事了。教案的编写需要注重教学环节的连贯性和衔接性。

石钟山记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作者反对臆断、重视考察的观点。

2、了解记叙、说明、议论相结合的写法。

[教学重点]

品味本文抑扬顿挫的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

了解记叙、说明、议论相结合的写法。

[媒体设计]

多媒体课件以声音画面渲染气氛,突出教学目标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问:这篇就是说跟我们刚学过的《游褒禅山记》有相同之点吗?请说出主要的。(都有记游的内容,都有相当多的议论成分,”记”和”议”又都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

指出:能看出这些相同点,说明同学们能够举一反三,这是阅读能力提高的一个标志。这两篇文章还有一些不同点,而且是很大的不同。这一点现在先不讨论,但同学们在诵读过程中要认真加以领会。现在请看”预习提示”的'第2段。

提问:“未能进一步从”形“的方面作全面考察”这句话是对苏轼的批评吗?(是。)这个批评是严了一点?

教师作解释后,进一步指出: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有一个过程,一开始不完善是难免的。苏轼的论断被人们承认八百年之久,这是很了不起的。

(二)教师示范背诵全文和学生齐读全文。

要求学生在听教师背诵的过程中给难字注音,并认真品味每句话的语气。

教师背诵完毕,出示小黑板,再次正音:

蠡(lǐ) 枹(fú) 铿(kēng) 磔磔(zhézhé) 噌吰(chēng hóng) 罅(xià) 窾坎(kuǎn kǎn) 莫(mù) 镗鞳(tāng tà) 识(zhì) 无射(wú yì)

指出哪些通假读的字(莫、识),哪个字是古音异读(射)。

正音后学生齐读全文。

(三)划分结构的探究主旨。

说明:本文说的是石钟山命名的来由,文中的叙事因此而发,言论也因此而发,用的是卒章显志的写法,全文的结构都是为“显志”服务的。作者的“志”即文章的主旨在最后一段说得十分明白,首先抓住作者的“志”,全文结构就可以一目了然。据此,这五项内容拟采用“倒析法”,也就是从最后一段着手分析,先探究文章主旨。这种分析是纲要式的,目的是使学生获得一个统率全文的初步概念,然后在诵读过程中逐步加深体会。

1.主旨的分析。

提问:先将最后一段读一遍,从中找出两句话来说明作者的意图(“叹郦元之简,万而笑李渤之陋”)。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①文章开头提的正是这两个人关于石钟山山名来由的说法,前后对照,可见作者用心;②这两句被置于文末,正是“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

提问:作者这一“叹”一“笑”,有什么深刻含义?(郦元是经过实地考察的,然而“言之不详”,所以使人有“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之疑,这是可叹的;李渤“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这种做法本身就很可笑,是自欺欺人之谈。)

提问:作者依据这两件事提出了怎样的观点?(反对臆断——“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担倡实地考察——“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

2.结构的分析。

现在再来看看作者是怎样依据这个主旨给全文作出恰当的布局的。

学生概括第1段大意。(“对石钟山命名缘由的两种说法表示怀疑”。)

问:这是作者的言论,它跟下文叙事有什么关系?(疑而后察。)作者对郦说用“人常疑之”,对李说则用“余尤疑之”,从这里可以看出什么问题来?(“人常疑之”,我未必疑,或疑参半,不是完全否定,但仅据文字表面意思,又难以肯定;“余尤疑之”,疑的程度胜过他人,有否定之意,而又拿不出证据__可见对郦、李二说的态度是不相同的。)指出:这是为下文写“察”作铺垫的。

学生概括第2段大意。(通过实地考察证明李说纯系臆则,而郦说是正确的。)

问:这段话中哪些语句是对上述二说的表态?(对李说——“笑而不信”;对郦说——“古之人不余欺也”。)为什么说郦元没有欺骗他?(作者发现声源有两处,一是山下石穴罅,一是中流之大石,都是因“水石相搏”而发声。)到此可以指出:全文的结论,即由这里所说的事实导出。

3.板书:

对旧说质疑——实地考察中所见——结论

(提倡)实地考察(反对)主观臆断

说明:在分析主旨和结构时,可依次写出,最后用线连结如图,不要等到分析完毕再写。

(四)诵读第1段。

1.学生齐读一遍。

2.教师领诵一遍,并作简释、简评。

①“《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此句秘下名合为第一层,为下文质疑张本。按:湖口县有石钟山二座:上钟山在城西,下钟山在城东。下钟山即苏轼作记处。作者引《水经》而不释,笔法何等简洁。

②“郦元以为……声如洪钟”——这是转述郦元的话,“水中相搏”一语耐人寻味.,下文写作者的发现,可谓道貌岸然尽“相搏”之状,但世人不亲临其境,便无法想象。由此导出第二层。

③“是说也……而况石乎”——这是第二层。“也”字作一顿,以示将有所论。“人常疑”,作者政治性疑,恨无证耳。“以钟磬置水中”是“常人”的类比之法。“疑”之所由生也,亦“不耳闻目见”过之。④“到唐李渤始访其遗踪……于潭上”——叙事何等简洁。由此句至段未为第三层。

⑤“扣而聆之……余韵徐歇”——作者如此描写,颇有讥李之意。李文《辨石钟山记》今已不可见(《文苑英华》不收,)估计是作者转述,有意作夸张描写。

⑥“自以为得之矣”——他人未必信,一句话写尽俗人情态。为下文“笑陋”张本。

⑦“然是说也,余尤疑之”——“余尤疑”三字为一篇之一骨。全文重在“笑李渤之陋”

⑧“石之铿然有声者——何哉”——驳得有力。

(五)诵读第2段。

1.学生齐读这一段。

2.教师范读,加简释及评语。

①段首至“因得观所谓石钟山”——叙述考察机会到来的缘由,仅14字,何等简洁。

②“寺僧使小童……笑而不信也”——此即李渤之固智。李文误人之深,于此可见。“固”,这里应训“当然”、“本来”,引申为“自然”之意。作者不写亲访寺僧问山名来由,而直书小童择石而叩之,又省却不少笔墨。

③“至莫夜月明……此鹳鹤也”——此数句写景。问学生:有哪些细节?(大石、鹘、鹳鹤。)渲染了怎样的气氛?(阴森恐怖。)要求学生将作者的描写语划出来(“如猛兽奇鬼,森然欲博人”、“磔磔云霄间”、“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

④“余方心动欲还……如钟鼓不绝”——妙在“欲还”而未还。“大声”突如其来,伏下文“恐”字。“如钟鼓”,点出山名来由,照应开头“声如洪钟”。

⑤“舟人大恐。”舟人既“恐”,作者焉得不“恐”?但忽悟郦元所云,又继之以喜,喜而后“察”。前此所有之“疑”顿失。

⑥“徐而察之……而为此也”——具体道出“水石相博”之状。为“叹郦元之简”伏笔,下句亦然。

①“舟回至两山间……如乐作焉”——又一“水石相搏”之状。问学生:“噌吰”与“窽坎镗鞳”有别乎?(前者出自绝壁下,有共鸣,显得雄浑;后者出自大石中,风来时则有,一吞一吐,节奏鲜明。)

③“因笑谓迈曰……不余欺也”——作者将长子迈写入文中,其意在此——迈是他的宏论的第一位听众。以此结束考察过程,恰到好处。“古之人”,指郦元。

3.学生讨论层次划分,然后分层练习背诵。

说明:这一段是诵读的难点。为了便于学生记诵,除了划出大的层次而外,还可以板书行文顺序。待学生能基本上背出这一段后,拭去板书,再做检查。板书形式如下(括号中的话可略而不书):

第一层(段首至“此鹳鹤也”)发现声源之前

访石钟山缘由→小重扣石→绝壁下所见所闻:大石、栖鹘、鹳鹤。

第二层(“余方心动欲还”至段末)发现声源

石穴罅中的“噌吰”之声→大石中的“窽坎镗鞳”之声→语迈作结。

4.检查背诵。

(六)讨论作者对郦、李二说的态度。

问:郦、李二说的不同点是什么?(郦说认为“水石相搏”而发声,李说认为潭石有声。)这意味着什么?(李说是对郦说的否定。)从寺僧使小童择石而扣之一事,能看出什么问题来?(说明信李说者多,俗见之误人。)

问:从这一段的内容来看,作者对郦、李二说的态度有什么不同?

问:作者对李说“尤疑”,为什么写小童扣石事仅用一句带过?(不值一驳。)试品味这句话的语气。(轻蔑、讥笑。)本段着重写声源,有什么作用?(证实郦说。)还有什么作用?(证实郦说,正所以批李说。)本文不是游记,而是考察记,为什么要渲染绝壁下的阴森恐怖气氛?(唯其如此,故士大夫不至,而浅人之无知妄说遂行于世。)

小结:本段是为破疑案而写,作者对郦说是信中有疑(故结句是“古之人不余欺也”),疑既释而益信;对李说则是绝对否定。

(七)诵读第3段。

1.学生练习诵读2~4遍。

2.教师提问。

①“事不目见耳闻……可乎”照应上文哪一句?(“今以钟磐……而况石乎”。)是什么辞格?(反问。正意是:不目见耳闻而谓“不能鸣”,便是臆断。)

②“殆与余同”的“殆”能换成“盖”字吗?(不能。作者只能据文字推测,而无法证明,用“盖”则会加重肯定的意味。)跟“言之不详”相照应的上下文是哪些词句?(上文是“水石相搏,声如洪钟”;下文是一个“简”字。)

③“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与上文哪些话呼应?(“至莫夜月明……此鹳鹤也”。)这句话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强调实地考察,不盲从。)怎样的情绪?(坡公何尝不自得?然与李渤有别:李是臆断,坡公是以事实为据。)

补充问:有人说这句话中的“夜”字可删,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讨论此题不必涉及科学原理,而要着重探究作者的意图,其实“不肯”后暗含“如我之”三字,是坡公得意处。)

④“而陋者……得其实”——再次讥评李渤。上文评李渤只说事实,至此才出现一“陋”字,贬斥之意昭然若揭,何等笔力。

⑤“余是以记之……李渤之陋也”——卒章显志。

3.教师领诵。

4.检查背诵。

(八)比较、辨析。

1.将本文跟(游褒禅山记)作比较。

说明:先检查练习第二题的完成情况,然后做具体分析,不是简单地列出异同之点,而是从文章的整体构思出发,用列表的形式来进行比较。

2.教师将本文改成一篇说明文,学生听后再进行比较。进一步认识本文的特点。

改写如下:

①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②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③微波入之,涵滔澎湃,④有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⑤近港口处,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则多窍,与风水相吞吐,发为窽坎镗鞳之声,与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此山名之所由也。郦元注《水经》,但云⑥“水石相搏,声如洪钟”,可谓⑦言之不详。⑧唐李渤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自以为得之,其实悖矣。

说明:教师读的速度要慢一些。读前告诉学生,用铅笔划出书上的语句,并标上句子的序号。便于学生连缀成文。

从比较中可以得出如下的结论:

①苏文的内容核心是说明性的,跟考察记相近。但作者把考察的内容跟记游结合在一起,不仅写了景物,也写了自己的心态,这就属于生动的说明了。由此可见,从基本性质来说,本文文体应定为考察记。

②作者的考察目的是补郦说之不足,破李说之陋。由此自然生发出“提倡实地考察,反对主观臆断”的议论。

③文中的记叙成分只有“元本七年……所谓石钟者”这一小段,是为了说明考察缘由的;描写成分只有“大石侧立……此鹳鹤也”这一小段,是为了说明考察之不易的。

石钟山记教案(篇2)

1.掌握“函胡/莫/识”等通假字;掌握“鼓/是/绝/而/焉”

等常用实词和虚词;

2.掌握“鼓/舟/目/耳”等在句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3.掌握判断句/定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和介宾短语后置句;

4.掌握苏轼和本课的有关文学常识;

恰当结合及将情/景/理浑然融合的写法;

6.了解和体会作者在文中提出的观点和主张.

一、导入:俗话也说:“眼见为实”,可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的韦斯克博士却用事实证明了“眼见”也出错。他进行过一项有趣的研究:他给参加减肥夏令营的青少年,每人发了一个杯子,用来倒橙汁喝。所发的杯子容量相等,却有高有矮,高的高度是矮的两倍。结果发现,青少年用矮杯子的人多出用高杯子的,可见对一件事情的认识是必须不仅要眼见还要亲自考察研究,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今天苏轼也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范例。(板书课题)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四川眉山人 ,北宋著名思想家和文学家。“三苏”:苏洵(父)苏轼 苏辙(子名与车有关)“唐宋八大家”:韩愈、王安石、柳宗元 欧阳修、“三苏”、曾巩。他是中国文人用儒佛道三家构筑精神世界的典型代表,他的一生最能体现“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人生信条,在政治改革中既不同意新派的么某些做法,也不同意老派的观点,结果“如风箱中的老鼠两头受气”一贬再贬。创豪放一派词风,与辛弃疾合称“苏辛”。

三、先请一位同学朗读全文,检查预习情况,扫除生字词障碍以及停顿。

蠡(lǐ) 枹(fú) 铿(kēng) 磔磔(zhézhé) 噌吰(chēng hóng) 罅(xià) 窾坎(kuǎn kǎn) 莫(mù) 镗鞳(tāng tà) 识(zhì) 无射(wú yì)

指出哪些通假读的字(莫、识),哪个字是古音异读(射)。

(二)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和现代汉语用法是否相同?

(四)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加以解释。

1.听写生字词.

2.请生朗读课文,要求声音宏亮,吐字清楚,断句正确.

请生齐读课文,根据以上分析,理清文章结构.

全文分为三部分:

1.《水经》是谁的作品?是一部什么书?

答:《水经》也叫《水经注》,是郦道元的作品,他是记载我国山川地理概貌的游记。

2.郦道元认为石钟山是怎样命名的?

3.李渤认为石中山又是因为什么命名?

4.作者认为李渤的观点不对,基本理由是什么?采用了什么方法来反驳?

答:石头大都能敲击发出如钟一般的声音;这是驳论据。

5、郦道元、李渤、苏轼关于石钟山命名的由来陈说有何不同?

答:郦道元认为是水石相击产生的声音像钟而得名;李渤认为是山石敲击发出的声音像钟而得名;苏轼认为是风水进出洞穴发出的声音像钟得名

6、本段在评说中采用了什么方法进行议论?

7、“此世所以不传也”和“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中“此”和“陋者”具体指什么?

答:“此”指石钟山命名的真正原因。“陋者”指李渤一类人。

五. 将本文跟(游褒禅山记)作比较。

说明:先检查练习第二题的完成情况,然后做具体分析,不是简单地列出异同之点,而是从文章的整体构思出发,用列表的形式来进行比较。下面是供参考的表的模式:

内容记游。

从游未尽兴生发感受,谈人生哲理和治学态度。形式是记游,实际是记考察所得。用事实破千古疑案,提倡实地考察,反对主观臆断。

结构先记游,后议论。议论——记游——议论。

写法叙与议紧密结合,议论统率叙事,议论重在“立”。叙与议紧密结合,议论统率叙事;议论有“破”有“立”。

2、完成课后练习,

原文:

《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是说也,人常疑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枹止响腾,余韵徐歇。自以为得之矣。然是说也,余尤疑之。石之铿然有声音,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铙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至暮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欬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淡澎湃而为此也。

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之声,与向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古之人不余欺也!”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如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译文:

《水经》上说:“鄱阳湖口有座石钟山。”郦道元认为,这山下面临深潭,微风掀起波浪时,水和石互相撞击,发出的声音象大钟一样。这种说法,人们常常怀疑它。现在把钟和磬放在水里,即使大风浪也不能使它发出声音,何况石头呢。到了唐代,李渤才寻访了它的遗迹,在潭边上找到两座山石,敲着听听它的声音,南边的山石声音重浊而模糊,北边的山石声音清脆而响亮。鼓槌的敲击停止以后,声音还在传播,余音慢慢消失。他自己认为找到了石钟山命名的原因了。然而这种说法,我更加怀疑。能敲得发出铿锵作响的山石。到处都有,可是唯独这座山用钟来命名,这是为什么呢?

元丰七年农历六月丁丑那天,我从齐安乘船到临汝去,正好大儿子苏迈将要到饶州德兴县做县尉,送他到湖口,因此能够看到这座叫做“石钟”的山。庙里的和尚叫小童拿一柄斧头,在杂乱的石壁中间选择一两处敲打它,发出硿硿的响声,我仍旧笑笑,并不相信。到了晚上,月色明亮,我单独和迈儿坐小船,到绝壁下面。大石壁在旁边斜立着,高达千尺,活象凶猛的野兽、奇怪的鬼物,阴森森的想要扑过来抓人似的;山上栖息的鹘鸟,听到人声也受惊飞起,在高空中磔磔地叫着;还有象老头子在山谷中咳着笑着的声音,有的人说:“这就是鹳鹤。”我正心中惊恐想要回去。忽然,巨大的声音从水上发出,噌吰的声音象击鼓敲钟一样不停。船夫非常害怕。我仔细地观察,原来山下都是石头的洞穴和裂缝,不知它的深浅,微微的水波进入里面,冲荡撞击,便形成这种声音。

船划回到两山中间,快要进入港口,有块大石头挡在水流中心,上面可以坐百来人,中间是空的,有很多窟窿,风吹浪打吞进吐出,发出窾坎镗鞳的声音,跟先前噌吰的声音互相应和,好象音乐演奏起来一样。我因而笑着对迈儿说:“你明白吗?发出噌吰响声的,那是周景王的无射钟,发出窾坎镗鞳响声的,那是魏庄子的歌钟。古人没有欺骗我们啊!”

事情没有亲眼看到、亲耳听到,却主观地推断它的有无,能行吗?郦道元见到和听到的,大概和我的见闻相同,可是说得不够详尽;一般做官读书的人又总不愿夜晚乘小船停靠在绝壁下面,所以没有谁能了解真相;而渔夫船工,虽然知道却又不能用口说出用笔写出来。这就是这座山(命名的真实原由)在世上没能流传下来的缘故啊。而浅陋的人竟用斧头敲击来寻求用钟命名的原由,还自己认为得到了它的真相。我因此把上面的情况记载下来,叹息郦道元记叙的简略,而笑李渤见识的浅陋。

第一组的代表是课代表罗鹏,小组选他的理由是形象好,游客看到就会“赏心悦目”,这一解释博得满堂哄笑,罗鹏也红了脸。他首先向游客自我介绍,然后报了一天游程安排,在乘车前往景点的途中,他开始给大家讲解有关石钟山得名的看法,然后讲述了苏轼实地考察的经过,并赞扬了苏轼的精神,最后结合俞樾的说法,总结出现在对石钟山得名的科学解释。讲解线索基本清楚,不过比较平淡,没有设计比较有吸引力的问题,重点在向游客灌输知识,气氛一般。

第二组是比较活跃的叶成龙同学,选他的理由是他理解力强,语言表达能力好,比较大胆,有亲和力。这一解释同样让大家感到有趣。叶成龙的开场比较轻松,先为大家唱了首歌,调动了大家的气氛,然后简要交代行程。他比较有点子,先提问:“有谁知道石钟山得名的相关典故,说出者有奖。”呵呵,这下在下面当游客的同学可炸开了锅,纷纷举手,并大声问奖品是什么?气氛一度高涨,叶不慌不忙,说礼物就是为大家争取到更优惠的午餐,好啊,同学们就象模象样的开始说,叶觉得比较混乱,就点名让“游客”说,大家就像学者一样较了真,把自己知道的相关知识都讲了出来,这下好了,不需要导游再多说了。叶成龙最后补充说,哇噻,你们太厉害了,我看来快要下岗了啊,呵呵,大家对景点了解真是详细,我就老老实实的为大家跑腿好了。同学们大笑,我觉得他很灵活,能随机应变。比较像专业导游。

第三组是徐月薇同学,女生就是不一样,首先用甜美的笑容拉近距离,欢迎辞致过,就介绍行程相关景点,重点游览石钟山,她先不直接说此山得名的原因,而是绘声绘色的介绍了石钟山的特点,主要是根据俞樾的《春在堂笔记》中关于山洞的描写和苏轼夜泊绝壁之下的环境描写,并告诫大家晚上去玩千万要有一定的胆量,而且心脏病患者最好不要前往,逗的大家欢欣一笑。然后,根据介绍内容,她提问,谁能说出此山得名的原因,“游客们”就准确回答了,她又补充说明,其实此山的得名由来还是颇费一番周折呢,接着就介绍了《石钟山记》的相关内容,举出郦道元、李渤和苏轼俞樾的的观点,最后总结。她的讲解让大家耳目一新,博得了热烈的掌声。

第四组是何雨露同学,小组选她的理由是她文笔好,人也活泼大方。她也不负众望,向大家讲述了石钟山之所以著名是因为和一位大人物的关系,然后介绍了苏轼,并说明了他途经此山的原因,让大家了解了有关苏轼的身世典故,然后赞扬苏轼的勇敢质疑考察的精神,并遗憾的解释苏大学士也没有最终全面概括此山得名的原因,最后为大家补充介绍了石钟山得名的科学解释,并提醒大家到景点的时候要仔细观察,看看究竟与我们解释的观点是否一致。

把一节课完全交给学生,他们出色的表现让我暗暗惊奇,我真的忽略了他们的实力,开始时我还担心他们会推脱不做呢,没有想到,他们合作完成的这样好。我综合评定,给了叶成龙所在的第二小组90分,第三组88分,第四组86分,第一组85分。我觉得他们的表现都很好,如果作为一次研究性学习活动测评,他们都是优秀的。在一天的时间内,他们通力合作,能有这样的表现真的很难得。我相信他们课下的合作一定很成功。

通过学生们自己的互动,大家对课文的理解已经比较深入了。接下来就是我们一起把重点要掌握的文言知识点归纳总结,并点评文章的特色。这些工作我是在第三课时完成的,在要求大家背诵最后一段时,基本上没有人皱眉头,我说利用晚自习时间默写此段,大家都满怀信心的开始等待了。

总结这一课的教学,我认为比较成功的地方有如下几点:

一:课堂设计思路比较新鲜,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同时导游词的写作也是一种比较实用的文体写作,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我安排了小组合作的探究学习模式,促进了大家的合作,也减轻了学习的负担,降低了个体学习的难度,大家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在合作中找到自信。

三:我自己敢于放手,把课堂时间交给学生,让大家在轻松、民主的气氛中学习、获取知识。

四:我没有抛弃传统的文言文教学要求,在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之后我及时带领学生落实知识点,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我想只要我们认真钻研,努力探索,一定能找到合适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石钟山记教案(篇3)

1.掌握"函胡/莫/识"等通假字;掌握"鼓/是/绝/而/焉"

等常用实词和虚词;

2.掌握"鼓/舟/目/耳"等在句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3.掌握判断句/定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和介宾短语后置句;

4.掌握苏轼和本课的有关文学常识;

恰当结合及将情/景/理浑然融合的写法;

6.了解和体会作者在文中提出的观点和主张.

散文常用的修辞方法,这是本文重点掌握的内容;

加深了了解.这对他的作品有很深的影响.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教师示读课文,请学生注意课文中的生字生词.

2.生读课文,继续了解课文内容,思考下列问题:

样的事,阐明了怎样的道理?

(2).请生按照以上问题,从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加以回答.

3.再读课文,继续思考并讨论:

点,是怎样的观点?作者赞成他们的观点吗?请用原文回答.

--石头发音说.

对李勃说,"余尤疑之";

(2).那么,作者认为石钟山得名的原因是什么呢?请用原文回答.

"CENGHONG之声"与"KUAN坎镗TA之声"相应,"如乐作焉"

请生再读课文,根据以上分析,理清文章结构.

全文分为三部分:

(1).朗读全文,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

1.听写生字词.

2.请生朗读课文,要求声音宏亮,吐字清楚,断句正确.

二.课文重点提示与难点的突破:

1.请生根据课文注释并借助工具书翻译课文.全班订正.

2.找出课文中的通假字,并释义.

3.找出文中词类活用现象,并指出活用类型.

⑴微风鼓浪--鼓,吹起,名词作动词.

⑵余自临安舟行适临汝--舟,乘船,名词作状语.

⑶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目,亲眼;耳,亲耳,名词作状语.

⑷虽大风浪不能鸣也--鸣,使......鸣,动词的.使动用法.

4.讨论完成练习三,了解一现象.

5.讨论完成练习四,掌握宾语前置的规律.

宾语前置.这些句子在结构上有如下特点:

==============(      ) ----  ~~~~

6.完成练习五,掌握"而"的多种用法.

1.本文表达方式:

(2).讨论完成练习二,进行比较阅读.

共同点:即事明理,通过记游来发议论.与一般游记不同的是,它们不重山川风物的描绘,而重在因事说理,也不同于一般的议论文的写法,而是通过具体记游来阐发道理.

不同点:<游>文先记游山,后发议论,<石>文由议论带出记叙,最后又以议论抒发感想.

(3).找出本文中的比喻/夸张/拟人/引用/对偶等修辞句,体会它们各自的作用.

1.背诵全文;

2.完成同步训练各题.

石钟山记教案(篇4)

《石钟山记》是宋代文学家苏轼于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游石钟山后所写的一篇考察性的游记。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石钟山记高二语文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

《石钟山记》教案

[课文说明]

此文作于神宗元丰七年(1084 年6月),是苏轼由黄州贬所调往汝州途经江西时所作,当时,苏轼已经47岁,仕途之路几经波折。文中寥寥数语对环境描绘得诡谲阴森,正与《后赤壁赋》与神人相遇幻境的神秘空旷相谐,正是这些不经意的点滴记录却让我们感受到他心灵的颤动和气息。

这篇特别的游记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执著的赤子情怀,而这只属于精神无比丰厚的人。

[作者简介]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四川眉山人 ,北宋著名思想家和文学家。“三苏”:苏洵(父)苏轼 苏辙(子名与车有关)“唐宋八大家”:韩愈、王安石、柳宗元 欧阳修、“三苏”、曾巩。他是中国文人用儒佛道三家构筑精神世界的典型代表,他的一生最能体现“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人生信条,在政治改革中既不同意新派的么某些做法,也不同意老派的观点,结果“如风箱中的老鼠两头受气”一贬再贬。创豪放一派词风,与辛弃疾合称“苏辛”。

一、导入:俗话也说:“眼见为实”,可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的韦斯克博士却用事实证明了“眼见”也出错。他进行过一项有趣的研究:他给参加减肥夏令营的青少年,每人发了一个杯子,用来倒橙汁喝。所发的杯子容量相等,却有高有矮,高的高度是矮的两倍。结果发现,青少年用矮杯子的人多出用高杯子的,可见对一件事情的认识是必须不仅要眼见还要亲自考察研究,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今天苏轼也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范例。(板书课题)

二、简介作者

三、先请一位同学朗读全文,检查预习情况,扫除生字词障碍以及停顿。

四、课文分为三段,逐段研习。

(一)老师边读边理解字词,句式。(通译)

以为:认为

临:接

微风鼓浪:鼓,激荡

常:一直,时间副词

钟磬:(磬,qìng,古乐器名,曲尺状平面体,上有空,系在架上巧计发声。用玉或石头制成。 偏义复词:偏在“钟”)

访:探寻

双石:两块石壁

腾:传扬

徐:慢慢

歇:消失

1、指导朗读第一段

我觉得得重视诵读,这一段整散结合读起来很有韵致。(我喜欢把散文也按读诗的语调来读,有点唱的意味)

“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枹止响腾,馀韵徐歇”每句最后的字,四声基本都全了,读起来很有顿挫感,“胡”还是轻声。

还须注意,作者质疑的反问句也要读出反问语气!

2、质疑。

(1)石钟山的地理位置(背答)

a原话:《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

(2)文章一开始讲“《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为什么作者不直接讲出来位置,而要引用《水经》中的话?是不是多余的。

(自圆其说即可)

(3)对石钟山命名的缘由有哪两种解释?提出这两种解释的人各持什么依据?人们对此持何种态度?作者对这两种解释提出质疑的理由是什么?

a依据事实

b人们的态度

c质疑理由

郦说

a下临深潭, 微风鼓浪, 水石相搏, 声如洪钟。

b人常疑之

c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李说

a得双石于潭上, 扣而聆之, 南声函胡, 北音清越

b余尤疑之

c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3)齐背第一段。

二、研度读第二段

(一) 1、老师边读边理解字词,句式。(通译)

舟:名作状,

适:去(“之”、“诣”也有到……去的意思)

因:因此

元封:年号,六月丁丑,阴历六月初九日 古人用干支纪日

固:通“姑”,姑且

莫:“暮”的本字

独:副,仅搏:击

且……且……:也……也……

有大石当中流:(当,dāng)有块大石头在水流中间。

察:细看

浅深:同义复词,偏在深

涵澹:形容水波荡漾

澎湃:形容波浪冲刷

与风水相吞吐:相,指示性副词,代风水。

汝识之乎:(识zhì,这里结合上下文的意思,应释为“知道”。)

因笑谓:因,副,于是

古之人不余欺也:就是古之人不欺余,在否定句中,人称代词作宾语前置。条件:一是否定句或疑问句,二是代词作宾语。

2、指导诵读:

“余固笑而不答”想想该用怎样的语气读(作者为什么笑?笑寺僧和小童,也笑李渤) ;那段景物描写也要读出作者恐怖惊惧的心理,有如临其境感。作者“因笑谓迈曰……”想想该怎样读出感情?(愉快自得的笑,反映出探得山名由来的兴奋和自豪)

(二)探疑

1、作者何年何月何由和谁一起探寻石钟山的?

用原文的话回答: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板书背诵要点)

2、在真正去之前,庙里小童沿用李渤之发做了演示(为什么要插这一笔?答曰:以讹传讹,可叹李渤谬论流毒之广。)

文中哪几句话: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空空焉,余固笑而不信也。

3、因为作者固笑而不信,所以亲自考察。考察中作者见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用原文回答)

看到: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

听到: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

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这是水上的声音) (噌吰如钟鼓不绝:鼓,《说文解字》中“鼓”除了名词义项即所敲之鼓外,还有动词的义项即以手击鼓之意,引申为“敲击”。而“噌吰”课本中的解释是形容钟声宏亮,所以“如钟鼓不绝”中的鼓应为动词,译为像敲击钟的声音响个不停。)

作者的心情怎样:余方心动欲还

( 动:惊。害怕、恐惧,精神紧张,周围的环境诡谲阴森,令人毛骨悚然。然而作者能不顾艰险这样的地方,足见他的勇气和胆量。现在不是流行探险这一运动吗?攀登珠穆朗玛,穿越荒滩戈壁,探险原始森林,不仅为了科学研究,更为了挑战自身。)

好,大家来读这一段,读出作者的感受来。

4、作者没有离开这种离开恐怖的环境,他怎么做了,发现声音从那里来的?

“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澹澎湃而为此也”(背答)

5“舟回至两山间”,作者又发现了什么?

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竅,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背他)

这是另一种声音“窾坎镗鞳之声”,形成原因:“空中而多竅,与风水相吞吐”,

所以石钟山得名的真正原因就是这种“窾坎镗鞳之声”和“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

作者把它比作什么?

“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

可作者为什么要用“无射”“歌钟”做喻呢?

(1)为了说明山有钟声,因为“无射”“歌钟”都是钟名

(2)“无射”本来是古代很好听的乐曲的名字,那么以无射命名的大钟演奏的音乐必定也十分悦耳了,这里作者也意在表明石钟山发出的水声悦耳,不仅有深沉的旋律还有宏大的气势。

(3)衬出作者经过一番探究得到原因的喜悦和兴奋,真的那么好听吗?心理作用。

“古之人不余欺也”这是对郦道元的侧面肯定。古之人,暗指郦道元

这一段写夜间实地考察,发现了钟声和山形水势的关系,找出了始终山命名的真正原因。

《石钟山记》同步练习

一、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彭蠡(lǐ)  郦元(lì)  钟磬(qìng) 枹(bāo)

B.铿然(kēng) 硿硿(kōng) 莫夜(mù)  栖鹘(hú)

C.磔磔(zhé)  鹳鹤(guàn) 穴罅(xià) 噌吰(chéng hóng):

D.窾坎(kuǎn) 镗鞳 (tāngtà)识之(zhì) 澎湃(pài)

二、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始访其遗踪 访,寻访然是说也,余尤疑之 尤,更加

B.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舟,坐船适,到

C.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 莫,暮汝识之乎 识,记得

D.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 殆,几乎余固笑而不信也 固,本来

三、写出下列多义词的义项。

1.鼓

(1)微风鼓浪( )

(2)噌吰如钟鼓不绝( )

(3)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 )

(4)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

(5)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

2.当

(1)有大石当中流( )

(2)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

(3)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 )

(4)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

(5)卿卿复卿卿,木兰当户织( )

四、写出下列虚词的不同义项。

1.何

(1)不然,籍何以至此( )

(2)徐公何能及君也( )

(3)受赐不待诏,何无礼也( )

(4)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

(5)豫州今欲何至( )

2.而

(1)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 )

(2)余固笑而不信也( )

(3)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 )

(4)涵淡澎湃而为此也( )

(5)吾恂恂而起( )

(6)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 )

五、下列不含通假字的一组是( )

A.至莫夜月明

B.汝识之乎

C.周景王之无射也

D.长乐王回深父

六、以下各句中“虽”的意义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1.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2.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3.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

4.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5.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

6.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A.1、2、6/3、4、5B.1、2、3/4、5、6

C.1、2/3、4、5、6 D.1、3/2、4、5、6

七、下列各句按其活用加以分类,全出现名词作状语的一组是()。

1.大石倒立千尺

2.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3.土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

4.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罅

5.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6.郦元之所见,殆与余同,

7.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

8.郦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9.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10.天下云集响应

A.1、3、5、7、9、10B.l、2、3、5、8、10

C.1、2、4、5、8、10D.2、4、6、8、9、10

八、下列句子中不属于名词作状语的一项是( )。

A.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B.其一犬坐于前

C.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D.卒廷见相如

九、下列各句中句式与其他各句不同的一项是( )。

A.时人莫之许也

B.古之人不余欺也

C.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D.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十、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2.枹止响腾,余韵徐歇,自以为得之矣

3.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4.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十一、用原文的语句回答问题。

1.作者认为,世人不能准确说明石钟山得名由来的原因是什么?

2.文章结尾段,作者对郦道元和李渤所持的各是什么态度?

十二、略

十三、阅读唐代李渤《辨石钟山记》,完成文后各题。

《水经》云:“彭貂之口,有石钟山。”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响若洪钟,因受其称。有幽栖者(隐居的人,即李渤自称),寻纶(钓鱼)东湖,沿澜穷此。遂跻崖穿洞,访其遗踪。次(临时住宿)于南隅,忽遇双石,漱(倾斜)枕潭际,影沦(倒映)波中。询诸水滨,乃曰:“石钟也,有铜铁之异焉。”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枹止响腾徐歇。若非潭滋其山,山涵其英,联气凝质,发为至灵,不然,则安能产兹奇石子?乃知山仍石名,旧矣。如善长(郦道元字善长)之论,则濒(濒临)流(水流)庶峰,皆可以斯名贯之。聊刊前谬,留遗将来。贞元戊寅岁七月八日白鹿先生(李渤的号)记。

1.解释加点的词。

(1)山涵其英 涵:

(2)山仍石名 仍:

(3)安能产兹奇石乎 兹;

(4)濒流庶峰 庶:

2.写出《石钟山记》中与本段中下列语句意思相应的句子。

(1)枹止响腾余歇

(2)如善长论

3.与“乃知山仍石名”中“名”的含义相同的一项( )。

A.有仙则名B.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C.名微而众寡D.而此独以钟名

4.理解下面句子的意思。

(1)询诸水滨

(2)聊刊前谬,留遗将来

(3)有铜铁之异焉

5.用上文中的有关语句回答问题

(1)李渤探访石钟山遗踪所得的结论是什么?

(2)李渤对郦道元的观点持什么态度?文中是怎样说的?

6.苏轼在《石钟山记》中对李渤的观点是怎样评价的?(用原文语句回答)

参考答案

一、A

二、D

三、1.鼓(1)振动(2)鼓(3)弹奏(4)击鼓(5)击鼓

2.当(1)挡住(2)应当(3)在(4)抵挡(5)对着

四、1.何(1)什么(2)怎么(3)多么(4)为什么(5)哪里

2.而 (1)表承接(2)表并列(3)表转折 可是 (4)因而(5)表修饰 ……地(6)表假设 如果

五、C

六、A

七、B

八、C

九、C

十、1.现在把钟磬放在水中,即使大风大浪也不能使它发出声响。

2.鼓槌停止敲击,余音还在传扬,就以为得到(名为石钟)的缘由了。

3.被敲打时发出响亮声音的山石,到处都是这样。

4.我从齐安坐船到临汝去。

十一、1.“郦元之所见闻……虽知而不能言。”

2.“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十二、1.苏轼,子瞻,东坡居士。北宋。

2.解疑,实地考察去探究石钟山命名的真实原由,记叙;“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3.议论记叙、描写、抒情,记叙、描写议论,议论。因事。

十三、1.(1)蕴含(2)沿袭(3)这(4)众多

2.“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

3.D

4.(1)向住在水滨的人询问原因

(2)姑且修订前人的错误说法,以留给将来的人

(3)有铜铁那样的特异声音

5.(1)“潭滋其山,山涵其英,联气凝质,发为至灵”“山仍石名,旧矣。”

(2)否定。“如善长之论,则濒流庶峰,皆可以斯名贯之”

6.“然是说也,余尤疑之……何哉?”“笑李渤之陋”。

《石钟山记》测试练习

一、填空(18分)

(注:1—6题,每空1分;7—10题,每空2分)

1.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2.故木受绳则直, 。

3. ,不复挺者, 。

4. ,非利足也, 。

5.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

6. ,不能十步, ,功在不舍。

7.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论语 雍也》)

8.岁寒, 。(《论语 子罕》)

9.大智若愚, 。(《老子》)

10.疏影横斜水清浅, 。(林逋《山园小梅》)

二、文学常识(10分)

11.苏轼,字 ,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 时期著名思想家和文学家。苏轼的诗风豪迈清新,尤长于比喻,与 并称“ ”;词题材广泛,开豪放词派的先河,与 并称“ ”。散文汪洋恣肆,结构谨严,明白晓畅,与 并称“ ”。苏轼还擅长行、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 ”。他的一生最能体现“ ,穷则独善其身”的人生信条。

石钟山记教案(篇5)

教学目标

(一)认识作者反对臆断、重视考察的观点。

(二)了解记叙、说明、议论相结合的写法。

难点、重点

实词析疑:

鼓:①乐器。例。噌吰如钟鼓绝。②击鼓;例:一鼓作气。③弹秦。例:令赵王鼓瑟。④鼓动、掀动。例:微风鼓浪。

是:①是。例:问今是何世。②正确。例:辨清是非。③这、这样。例:是说也。所在皆是也。

得:①得到、找得。例:得双石潭上。②能够。例:因得观所谓石钟者。③收获。例:此余之所得也。

遗:①遗留;例:先帝之遗德。访其遗踪。②遗失、遗弃。例:得遗金一饼。

鸣:①鸟叫。②一切物体发出声音。例;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徐:慢慢的。与”疾”相反。

适:往。

固:①巩固。例:固国不以山溪之险。②坚决。例:相如固止之。③本来。例:余固笑而不信也。

莫:①不要。例:莫用众人之广议也。②没有谁。例:莫不响震失色。③通暮(mù)。例:莫夜月明。

磔磔:见注释。

罅:见注释。

当①对、向。例:当窗理云鬓。②阻挡。例:豺狼当道。③抵敌。例: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操者。④在。例:有大石当中流。

向:①去向。例:闻操已向荆州。②从前、刚才。例:寻向所志。与向之噌吰者相应。

斤:①重量单位。②斧头。例: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提问:这篇就是说跟我们刚学过的《游褒禅山记》有相同之点吗?请说出主要的。(都有记游的内容,都有相当多的议论成分,”记”和”议”又都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

指出:能看出这些相同点,说明同学们能够举一反三,这是阅读能力提高的一个标志。这两篇文章还有一些不同点,而且是很大的不同。这一点现在先不讨论,但同学们在诵读过程中要认真加以领会。现在请看”预习提示”的第2段。

提问:“未能进一步从”形“的方面作全面考察”这句话是对苏轼的批评吗?(是。)这个批评是严了一点?

教师作解释后,进一步指出: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有一个过程,一开始不完善是难免的。苏轼的论断被人们承认八百年之久,这是很了不起的。

(二)教师示范背诵全文和学生齐读全文。

要求学生在听教师背诵的过程中给难字注音,并认真品味每句话的语气。

教师背诵完毕,出示小黑板,再次正音:

蠡(lǐ)枹(fú)铿(kēng)磔磔(zhézhé)噌吰(chēnghóng)罅(xià)窾坎(kuǎnkǎn)莫(mù)镗鞳(tāngtà)识(zhì)无射(wúyì)

指出哪些通假读的字(莫、识),哪个字是古音异读(射)。

正音后学生齐读全文。

(三)划分结构的探究主旨。

说明:本文说的是石钟山命名的来由,文中的叙事因此而发,言论也因此而发,用的是卒章显志的写法,全文的结构都是为“显志”服务的。作者的“志”即文章的主旨在最后一段说得十分明白,首先抓住作者的“志”,全文结构就可以一目了然。据此,这五项内容拟采用“倒析法”,也就是从最后一段着手分析,先探究文章主旨。这种分析是纲要式的,目的是使学生获得一个统率全文的初步概念,然后在诵读过程中逐步加深体会。

1.主旨的分析。

提问:先将最后一段读一遍,从中找出两句话来说明作者的意图(“叹郦元之简,万而笑李渤之陋”)。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①文章开头提的正是这两个人关于石钟山山名来由的说法,前后对照,可见作者用心;②这两句被置于文末,正是“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

提问:作者这一“叹”一“笑”,有什么深刻含义?(郦元是经过实地考察的,然而“言之不详”,所以使人有“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之疑,这是可叹的;李渤“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这种做法本身就很可笑,是自欺欺人之谈。)

提问:作者依据这两件事提出了怎样的观点?(反对臆断——“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担倡实地考察——“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

2.结构的分析。

现在再来看看作者是怎样依据这个主旨给全文作出恰当的布局的。

学生概括第1段大意。(“对石钟山命名缘由的两种说法表示怀疑”。)

问:这是作者的言论,它跟下文叙事有什么关系?(疑而后察。)作者对郦说用“人常疑之”,对李说则用“余尤疑之”,从这里可以看出什么问题来?(“人常疑之”,我未必疑,或疑参半,不是完全否定,但仅据文字表面意思,又难以肯定;“余尤疑之”,疑的程度胜过他人,有否定之意,而又拿不出证据__可见对郦、李二说的态度是不相同的。)指出:这是为下文写“察”作铺垫的。

学生概括第2段大意。(通过实地考察证明李说纯系臆则,而郦说是正确的。)

问:这段话中哪些语句是对上述二说的表态?(对李说——“笑而不信”;对郦说——“古之人不余欺也”。)为什么说郦元没有欺骗他?(作者发现声源有两处,一是山下石穴罅,一是中流之大石,都是因“水石相搏”而发声。)到此可以指出:全文的结论,即由这里所说的事实导出。

(四)诵读第1段。

1.学生齐读一遍。

2.教师领诵一遍,并作简释、简评。

①“《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此句秘下名合为第一层,为下文质疑张本。按:湖口县有石钟山二座:上钟山在城西,下钟山在城东。下钟山即苏轼作记处。作者引《水经》而不释,笔法何等简洁。

②“郦元以为……声如洪钟”——这是转述郦元的话,“水中相搏”一语耐人寻味。,下文。写作者的发现,可谓道貌岸然尽“相搏”之状,但世人不亲临其境,便无法想象。由此导出第二层。

③“是说也……而况石乎”——这是第二层。“也”字作一顿,以示将有所论。“人常疑”,作者政治性疑,恨无证耳。“以钟磬置水中”是“常人”的类比之法。“疑”之所由生也,亦“不耳闻目见”过之。④“到唐李渤始访其遗踪……于潭上”——叙事何等简洁。由此句至段未为第三层。

⑤“扣而聆之……余韵徐歇”——作者如此描写,颇有讥李之意。李文《辨石钟山记》今已不可见(《文苑英华》不收,)估计是作者转述,有意作夸张描写。

⑥“自以为得之矣”——他人未必信,一句话写尽俗人情态。为下文“笑陋”张本。

⑦“然是说也,余尤疑之”——“余尤疑”三字为一篇之一骨。全文重在“笑李渤之陋”

⑧“石之铿然有声者——何哉”——驳得有力。

(五)诵读第2段。

1.学生齐读这一段。

2.教师范读,加简释及评语。

①段首至“因得观所谓石钟山”——叙述考察机会到来的缘由,仅14字,何等简洁。

②“寺僧使小童……笑而不信也”——此即李渤之固智。李文误人之深,于此可见。“固”,这里应训“当然”、“本来”,引申为“自然”之意。作者不写亲访寺僧问山名来由,而直书小童择石而叩之,又省却不少笔墨。

③“至莫夜月明……此鹳鹤也”——此数句写景。问学生:有哪些细节?(大石、鹘、鹳鹤。)渲染了怎样的气氛?(阴森恐怖。)要求学生将作者的描写语划出来(“如猛兽奇鬼,森然欲博人”、“磔磔云霄间”、“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

④“余方心动欲还……如钟鼓不绝”——妙在“欲还”而未还。“大声”突如其来,伏下文“恐”字。“如钟鼓”,点出山名来由,照应开头“声如洪钟”。

⑤“舟人大恐。”舟人既“恐”,作者焉得不“恐”?但忽悟郦元所云,又继之以喜,喜而后“察”。前此所有之“疑”顿失。

⑥“徐而察之……而为此也”——具体道出“水石相博”之状。为“叹郦元之简”伏笔,下句亦然。

①“舟回至两山间……如乐作焉”——又一“水石相搏”之状。问学生:“噌吰”与“窽坎镗鞳”有别乎?(前者出自绝壁下,有共鸣,显得雄浑;后者出自大石中,风来时则有,一吞一吐,节奏鲜明。)

③“因笑谓迈曰……不余欺也”——作者将长子迈写入文中,其意在此——迈是他的宏论的第一位听众。以此结束考察过程,恰到好处。“古之人”,指郦元。

3.学生讨论层次划分,然后分层练习背诵。

说明:这一段是诵读的难点。为了便于学生记诵,除了划出大的层次而外,还可以板书行文顺序。待学生能基本上背出这一段后,拭去板书,再做检查。板书形式如下(括号中的话可略而不书):

第一层(段首至“此鹳鹤也”)发现声源之前

访石钟山缘由→小重扣石→绝壁下所见所闻:大石、栖鹘、鹳鹤。

第二层(“余方心动欲还”至段末)发现声源

石穴罅中的“噌吰”之声→大石中的“窽坎镗鞳”之声→语迈作结。

4.检查背诵。

(六)讨论作者对郦、李二说的态度。

问:郦、李二说的不同点是什么?(郦说认为“水石相搏”而发声,李说认为潭石有声。)这意味着什么?(李说是对郦说的否定。)从寺僧使小童择石而扣之一事,能看出什么问题来?(说明信李说者多,俗见之误人。)

问:从这一段的内容来看,作者对郦、李二说的态度有什么不同?

问:作者对李说“尤疑”,为什么写小童扣石事仅用一句带过?(不值一驳。)试品味这句话的语气。(轻蔑、讥笑。)本段着重写声源,有什么作用?(证实郦说。)还有什么作用?(证实郦说,正所以批李说。)不是游记,而是考察记,为什么要渲染绝壁下的阴森恐怖气氛?(唯其如此,故士大夫不至,而浅人之无知妄说遂行于世。)

小结:本段是为破疑案而写,作者对郦说是信中有疑(故结句是“古之人不余欺也”),疑既释而益信;对李说则是绝对否定。

(七)诵读第3段。

1.学生练习诵读2~4遍。

2.教师提问。

①“事不目见耳闻……可乎”照应上文哪一句?(“今以钟磐……而况石乎”。)是什么辞格?

石钟山记教案(篇6)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

1.了解作者、石钟山。背诵课文。

2.结合语境揣摩语言。掌握重要文言字词及文言现象。

3.学习课文记叙、说明、议论相结合的写法。

二、过程和方法

诵读、感悟、理解、揣摩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学习作者反对臆断、亲自考察的精神。明白认识事物的真相必须“目见耳闻”,切忌主观臆断的道理。

●重点、难点

“余方心动欲还……古之人不余欺也”

记叙、说明、议论相结合的写法。

●解决办法

这篇课文的语言障碍不多,内容也不难理解,可让学生结合注释,自己读懂课文。指导学生弄清文章结构。理解三段之间的逻辑关系和文章的表达方式。还可以通过与《游褒禅山记》的比较,帮助学生理解本文的特点。

本文是一篇考察记,开头说作者对郦说和李说的怀疑,正是交代考察的缘起;中间记“游程”也是先访寺僧,后游绝壁,这是为考察目的而安排的;待到考察目的已经达到,便不再提游览之事,而着重抒发议论。按照考察记的要求来安排教学的各个环节,才会显得顺理成章。

●学生活动

发挥学生主体性,让学生借助注释疏通课文。指导学生认真朗读,揣摩语言。熟读成诵,背诵课文。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预习。

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课文。

二、导入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因事说理:要“深思慎取”,要“尽吾志”。苏轼《游石钟山记》又是怎样写的呢?

《石钟山记》是一篇考察性的游记。写于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夏季,苏轼由黄州赴任汝州的旅途中。文章通过记叙作者对石钟山得名由来的探究,说明要认识事物的真相必须“目见耳闻”,切忌主观臆断的道理。

三、范读。

放课文朗读录音,或教师示范朗读。

四、朗读

学生朗读,要求读准字音,注意节奏和感情。

五、结合课后练习,疏通文意,积累语言。

1.词类活用

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使……发出声音,动词的使动用法)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目,用眼睛看;耳,用耳朵听。均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

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席,像卷席子那样;包,像用布包那样;囊,像用口袋那样。均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状态。)

若人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祝寿,名词用作动词。)

函梁君臣之首,人于太庙(用木匣装,名词用作动词)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筑舍定居,名词用作动词)

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舟,名词用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舟行”的“舟”表示“行”的方式,有“以舟(介宾短语)”的意思,可以译为“乘舟”,但要注意,这样译并末准确表达“舟”作为状语的语法特点。

2.句式

古之人不余欺也

“不余欺”即“不欺余”,否定句中代词宾语置于动词之前。

六、理清思路,把握结构

1.第一段写什么内容?

第一段,提出石钟山得名由来的两种说法,以及对这两种说法的怀疑。可以分为三层。

第一层,引《水经》上的话,交代石钟山的处所,紧扣题目,点出石钟山,引起下文。

第二层,提出六朝人郦道元对石钟山得名由来的说法,点明人们对此说法的怀疑态度,用钟磬置水中不能发声的情况对郦说质疑,说明“水石相搏”之说难以取信于人。正因为对郦说“人常疑之”,才引起后人的异议,这就由郦道元的说法导出唐人李渤的说法。

第三层,提出李渤的说法并质疑。李渤也在“人常疑之”的“人”之列,于是就有他“访其遗踪”的行动。他亲“访”遗踪,亲“扣”其石,亲“聆”其声,理应无疑。作者表明自己对李锐的怀疑,并以处处有石,石石能扣而发声,反驳李说,说明扣石发声之说难以置信。

对这两种说法,看起来是相提并论的,但实际上是有先有后,有主有次的。对两说的分别怀疑,提法上也有所不同:用“人常疑之”,说明人们对郦说的疑惑,这里的“人”是否包括作者,没有明说,这是一种客观记叙,作者没有轻率地判断郦说的是非;用“余尤疑之”,强调自己对李说的否定,这里的“余”字,就明确地表示了作者对李说的态度。对郦说“人常疑之”和对李说“余尤疑之”,这两疑引出作者探访石钟山的行动,为第二段的“固笑而不信”和夜游石钟山,以及结尾的一“叹”一“笑”,一“简”一“陋”作铺垫。

2.郦道元、李渤对石钟山得名由来各有什么说法?为什么对郦道元的说法“人常疑之”,对李渤的说法“余尤疑之”?(用课文原话回答)

[明确]第一问: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

(李渤)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浮止响腾,余韵徐歇。自以为得之矣。

第二问: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3.第二段写什么内容?

第二段,记叙实地考察石钟山,得以探明其名由来的经过。可以分为三层。

第一层(“元丰七年……得观所谓石钟者”),点明探访石钟山的时间、同行者和缘由。

因为对石钟山得名由来已存“疑”念,所以作者乘自己赴任临汝并送长子苏迈赴任饶州德兴之便,顺道考察石钟山,正好借此释疑。这一层紧承上文。

第二层(“寺僧使小童持斧……余固笑而不信也”),写访问寺僧。

寺僧“使小童持斧”扣石发声,表明他们相信李渤的说法,也说明李渤的说法影响很大。这一段回应李说,“择其一二而扣之”,“因笑而不信”,分别照应第一段的“扣而聆之”,“余尤疑之”。寺僧的做法既然不能使人满意,就有了作者下面月夜考察的行动。

第三层(“至莫夜月明……古之人不余欺也”),写月夜考察游石钟山的经过。

先交代探访石钟山的时间是“莫夜月明”时分,同游者是长子苏迈,方式是“乘小舟”,地点是“绝壁下”。

然后写绝壁下的情景:看见的是“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的大石;听到的是“云霄间”鹘鸟的“磔磔”的惊叫声,以及“山谷中”鹳鹤像老人边咳边笑的怪叫声。描绘出一幅阴森可怖冷清凄厉的石钟山夜景,有远有近,有高有低,有动有静,有形有声,十分逼真,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这段描写着力渲染阴森可怖的环境气氛,烘托出亲身探访的不易,为下文批评“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伏笔。

转而写作者在“心动欲还”的时候,忽然“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使“舟人大恐”,而作者却被吸引了。他“徐而察之”,发现“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人焉,涵澹澎湃而为此也”,查明了发出“噌吰”之声的原因。但事情并未到此为止,下面又起波澜。作者在“舟回至两山间”的时候,发现入港处有“大石当中流……空中而多窍,与风声相吞吐,有窾坎镗鞳之声”。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回”不是“返回”的意思,而是“掉转”的意思。“舟回至两山间”,不是船返回到两山中间,而是船掉头转行至两山之间。如果解释为前者,就会令人疑惑不解,为什么去的时候没发现“大石当中流”呢?另外,“回”的本义是“旋转”“回旋”,在古汉语中的常用义是“掉转”;现代汉语“回来”的意思,古代汉语一般用“返”不用“回”。作者对两处声音的考察,极为细致深入,处处印证了首段的郦说:“微波人焉”和“与风水相吞吐”,分别照应“微风鼓浪”;“山下皆石穴罅……涵澹澎湃而为此也”和“大石当中流……空中而多窍”,分别照应“水石相激”;“噌吰如钟鼓不绝”和“窾坎镗鞳之声”,分别照应“声如洪钟”。这就不仅证实了郦说,而且以详补“简”,为末段叹郦说之“简”作好铺垫。

最后写作者对苏迈的谈话。“因笑谓迈曰”的“笑”不同于前面“笑而不信”的“笑”。前者是表示怀疑和否定的笑,这里是释疑后轻松愉快的笑,表现了作者探明真相后的得意、兴奋。作者在谈话中将两种声音与“周景王之无射”和“魏庄子之歌钟”相联系,肯定自己的考察结果,点出以钟名山命名的缘由。又以“古之人不余欺也”肯定郦道元的说法,言语之间生动地显现了作者的确信和欣喜。

在这一段,作者以自己的目见耳闻,证实并补充了郦道元的说法,进一步否定了李渤的说法,为末段的议论提供了事实依据。

4.文中是怎样描写月夜绝壁下的情景的?这段描写与下一段的哪句话照应?经过实地考察,作者认为石钟山得名由来是什么?(用课文原话回答)

第一问:“大石侧立千尺……或曰此鹳鹤也”,这段描写与下—段的“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照应。

第二问: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深浅,微波入焉,涵澹澎湃而为此也。

有大石当中流……如乐作焉。

5.第三段写了什么内容?

第三段,写探明石钟山得名由来的感想,表明写作意图。可以分为三层。

第一层,“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这句话,语气强烈,以反问的方式表示充分肯定的意思,点明了全篇的主旨,是作者探明石钟山得名由来后所得出的结论、所总结的事理,是作者的心得。

第二层分析世人不能准确知道石钟山得名由来的原因,从两方面说。一方面是说正确说法不能流传的原因,有三点:一是“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是说郦道元的说法是正确的,可惜“言之不详”,致使“人常疑之”,得不到人们的承认;二是士大夫不做实地考察,“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三是“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不能言”是说不能为文,并非不能说话。郦说失之于不详,士大夫能为文而“莫能知”,“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为文,这就是石钟山得名由来在世上没有流传下来的原因。然后用“而”字转到另一方面:“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是说李渤之类的“陋者”,主观臆断,“自以为得其实”,这是得以有李渤的错误说法和后人以讹传讹的原因。

第三层分承上面所说的两个方面,点明写这篇游记的目的。“叹郦元之简”是肯定郦道元的观点,而又叹其太简略。“笑李渤之陋”是否定李渤的观点,并讥笑其浅陋。这就表明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为了传播自己的见解,证实、补充郦道元的观点,纠正李渤的观点。

6.作者在探明石钟山得名由来以后,悟出什么道理?在他看来,世人为什么不能准确知道石钟山得名由来?在本段结尾,他对郦道元和李渤的说法各持什么态度?(用课文原话回答)

[明确]第一问: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第二问: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大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

第三问: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

7.文章是按什么来组织材料的呢?

以石钟山得名由来为线索。

六、布置作业

查阅有关资料,思考:石钟山得名的由来有哪些说法?什么说法比较科学?怎样看待苏轼的结论?

第二课时

●教学步骤

一、齐读

学生齐读课文,温习巩固,加深理解。

二、研讨

作者对石钟山得名由来的探究,表现了怎样的精神?后人认为,作者的结论也是片面的,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让学生查阅有关石钟山得名由来的资料,或发给学生有关资料,让学生阅读、思考、讨论,畅所欲言。

[明确]苏轼为了弄清石钟山得名的真相,不避艰险,亲身探访,是难能可贵的。虽然由于种种原因,他考察得出的结论,不完全正确,但这种精神是值得肯定的。

第三段提出结论,也就是本文的中心:“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这话无疑是正确的。

虽然后人有了新的看法,认为石钟山是因山形像覆钟而得名的,今人经考察又认为石钟山是因“形”和“声”两方面而得名的。苏轼的说法不完全正确。但并不能因此否定苏轼的努力。人们对于客观事物的认识,本来就有一个过程,而且后人对苏轼说法的怀疑、察疑、释疑,正是和苏轼的不迷信古人,不轻信旧说,不主观臆断,而自愿亲身实地观察的精神一致的。

三、比较

比较《石钟山记》与《游褒禅山记》两篇文章。

让学生思考、讨论,畅所欲言,老师引导、点拨、归纳。

相同点——

通过记游来说明道理,叙议紧密结合,前后呼应,事、理浑然一体,这是两篇文章写法的相同之处。它们与一般游记不同,不重山川风物的描绘,而重在因事说理。它们也不同于一般议论文的写法,而是通过记游来说明事理。

不同点——

1.叙议结合的安排和文章的结构不同。《石钟山记》全文分为议论、记游、议论三部分,先议沦,由议论带出记叙,最后又以议论抒发感想。它的第一段是质疑,对石钟山得名由来的两种说法表示怀疑,属议论部分;第二段是解疑,通过实地考察探究石钟山得名由来,属议论部分;第三段是结论,在质疑、解疑的基础上得出要认识事物真相必须“目见耳闻”,切忌“臆断其有无”的事理,属议论部分。第一段议论是第二段记叙的前提,第二段记叙是上下两段议论的中间环节,第三段议论是第一段议论和第二段记叙的自然归结,全文为“议论——记叙——议论”的三段式线性结构,一脉相承。这是与《石钟山记》具有考察性质这一特点分不开的,《游褒禅山记》的文章主体分为记游和议论两部分,前面记游山,后面发议论,它的记叙和议论是上下相对、两相配合的二合结构。

2.议论事理的不同。《石钟山记》通过质疑、释疑得出事理,事理极其简明,仅为一句话,不加阐释,也无须阐释。《游褒禅山记》借记游内容为喻,对事理作逻辑严密的深入阐释,充分论说,有更多的说理成分、更强的论说文特点。

3.记游的不同。《石钟山记》的记游部分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从整体来说是记叙,但其中又有不少描写,既以叙事过程的波澜起伏取胜,又以景物描写的生动形象取胜,叙事、描写交相烘托。夜游石钟山的一段记叙,既贯穿了考察的完整经过,又通过对怪石鸣禽的逼真描写渲染环境气氛,也有探究两处声响原因的描写,还有作者议论兼抒情的踌躇满志的感慨,写得饶有兴味。《游褒禅山记》的记游部分扼要地交待游山的经过,概括地叙写景物,以记叙的简要明白取胜。

4.文章风格不同。前者缘事寓理,将记叙、议论与描写、抒情熔于一炉,率性而至,毫无凋琢痕迹,行文简洁而又随笔挥洒,轻快自如,写得颇有情致。后者借端说理,记叙、议论丝丝入扣而毫无旁骛,刻意追求,逻辑严密,析理精微,说理透辟,笔锋刚健有力。

四、作业

将本单元所学的词类活用进行整理。

石钟山记教案(篇7)

【目的要求】

1、理解作者有疑必察、反对臆断、重视实地考察的精神。

2、重点掌握“鼓”、“是”、“遗”、“得”等实词的用法。总结“而”的用法和否定句、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的规则。

【课文解析】

注音释义

1、噌吰如钟鼓不绝:鼓,《说文解字》中“鼓”除了名词义项即所敲之鼓外,还有动词的义项即以手击鼓之意,引申为“敲击”。而“噌吰”课本中的解释是形容钟声宏亮,所以“如钟鼓不绝”中的鼓应为动词,译为像敲击钟的声音响个不停。

2、钟磬:(磬,qìng,这里指佛教的打击乐器,形状象钵,用铜制成。)

3、臆断:(臆,yì)仅凭主观推测来断定。

4、夜泊绝壁下:(泊,bó,这里是停船靠岸之意;湖泊,音为pō)

5、穴罅:wuéxià(罅,裂隙)

6、有大石当中流:(当,dāng)有块大石头在水流中间。

7、殆与余同:(殆dài,这里是大概之意;百战不殆,殆的意思为“危险”。)

8、汝识之乎:(识zhì,这里结合上下文的意思,应释为“知道”。)

9、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饶,ráo)(苏轼的)长子,苏迈要到饶州的德兴县去任县尉。

【内容主旨】

本文记录了作者考察石钟山得名的原因的过程,文中的叙事,议论皆由探寻石钟山命名的来由而发,卒章显志,先得出“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的观点,再用“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的一叹,一笑点写自己的写作意图。全文分三个部分,第一段,对石钟山命名缘由的两种解释表示怀疑。第二段解疑,通过实地考察去探究石钟山命名的真实缘由。属记叙部分。第三段得出结论,即事情如果没有亲眼看见,亲耳听到就不能凭主观臆测去推断它的有无。属议论部分。

【写作手法】

《石钟山记》的结构不同于一般的记游性散文那样,先记游,然后议论,而是先议论,由议论带出记叙,最后又以议论作结。作者以“疑──察──结论”三个步骤展开全文。全文首尾呼应,逻辑严密,浑然一体。本文第一句就提郦道元的说法,提出别人对此说的怀疑,这种怀疑也不是没有根据,而是用钟磬作的实验为依据。这就为文章的第二段中作者所见的两处声源──石穴罅和大石当中流──作铺垫,从而发出“古之人不余欺也”的慨叹。在文章最后又一次慨叹郦元所说虽对,但太简单了,让世人不能真正明白。而对李渤扣石聆之以此推石钟山得名原因的作法,作者在第一段就表示“余尤疑之”,第二段中寺僧使小童持斧,扣石,作者对此种验证方法仍是“笑而不信”。待实地考察,得出真相之后,在第三段中,作者又回扣前文“笑李渤之陋”。全文由思而行,由感而发,夹叙、夹议,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环环相扣,浑然一体,是为因事说理的千古明篇。

【重点语段研读】

第二段:……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日此鹳鹤也。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淡澎湃而为此也。舟回至两山间,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古之人不余欺也!”

分析:这段先写作者有机会去考察石钟山名之来由,非常简洁而直接地切入正题──小童择石而叩之,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写出李渤之说被世人广泛地接受,而用一个“固”字表明作者对这种不动脑筋的解释的轻蔑。(固本意为“本来”,这里引申为“自然”,“当然”。)接着写作者暮夜实地考察,又先写环境,描绘出阴森恐怖的气氛,从而让人感悟到探求事情的真相是需要有勇气战胜自己内心的软弱的,同时也点明下一段的“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的原因。再写心动欲还时有“大声发于水上”,舟人大恐,而作者却一改刚才的胆怯为欣喜──“徐而察之”,再具体写声音是怎样发出来的,同时为下文的“叹郦元之简”作伏笔。又用回程中,河中“窾坎镗鞳”的大石与先前“噌吰”的绝壁下的穴罅作比。区别两者的'声音不同之处:绝壁下,水石相搏,有共鸣,声音雄浑,故曰“噌吰”;大石中,风水相吞吐,风时有时停,水一吞一吐,“窾坎镗鞳”强调节奏鲜明。反复写声源,用以证实郦道元的说法,推翻李渤的“谬论”。最后作者欣喜的告诉独儿子说“古之人不余欺也”。显然,这里的古之人是指郦道元。此段为破疑而写,在释疑的过程中证明郦说,否定李说。

【解题指导】

一、见【内容主旨】

二、首先从文章的内容讲两篇文章都是游记,并且都不重山水风物的描绘,而重在因事说理。《游褒禅山记》从游而未尽兴引发谈人生哲理和治学态度;《石钟山记》用事实破疑问,提出要重实地考察,及对主观臆断的观点。所不同的是《游褒禅山记》的结构是典型的游记体结构,先记游,后议论。记游虽简,但游踪很清楚,体现了游记文的一般特征;而《石钟山记》先议论,再记游,后议论。首先对石钟山命名缘由的两种解释提出质疑,然后通过实地考察去探疑和解疑,最后在解疑的基础上得出结论。在写法上,也有不同。《游褒禅山记》的议论重在“立”;而《石钟山记》的议论是“立”中有“破”。

三、鼓:①鼓动,动词。②击打,动词。③弹奏,动词。④正确,形容词。是:①这,代词。②这样,代词。③是,判断动词。④正确,形容词。得:①得到,动词。②能够,动词。③收获,名词。④交好,形容词。遗:①遗留,动词。②送给,读wèi,动词。③丢弃,动词。④遗失,动词。

四、1.古代的人没有欺骗我啊!2.城里(的人)都没有察觉到这个(情况)。3.当时(一般)人不同意。4.我不欺骗你,你不欺骗我。这些句子的动词分别是:欺、觉、许、诈、虞。宾语是:余、之、尔、我,都是代词。这些宾语都移到了动词前面。各句中的否定词是:不、不、莫、无、无。(补充,常见的其他否定词还有:弗、未、否、毋。另外,在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的也要提宾,疑问代词有“何、谁、孰、恶、安、焉、胡、奚、遏。)总结:古汉语否定句,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

五、1.承接,可以不译。2.并列,不译或译为“又”。3.转折,可是。4.因果,因而。5.前“而”表并列,不译,后“而”表转折,却。6.并列,可译为并且。7.并列,不译。8.前、后“而”,都表修饰,可译为“地”;中间“而”表并列,不译。9.因果,因而。10.假设,如果。

【资料窗】

一、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人。是著名的文学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善画竹木怪石,其画论,书论也有卓见。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他的词气势磅礴,风格豪放,一改词的婉约,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共为豪放派词人。

二、补充整理文言文基础知识:①词类活用:A使动,例:“虽大风浪不能鸣也”。鸣,使之鸣。B名词做动词:例1.“而此独以钟名”。名,命名。例2.“枹止响腾”。枹,用鼓槌敲击。C形容词作名词:例:“枹止响腾”,响,声音。D名词作状语:例:“目见耳闻”。目,用目,耳,用耳。②古今异义:“自以为得其实”,其实,那事情的真象。③焉的用法:A指示代词,那里,这里。例:心不在焉。B疑问代词,哪里,怎么。例:1且焉置土石?2不入虎穴,焉得虎子。C兼词,于之,在哪里。例: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D语气助词,啊,呀。例:1于是余不叹焉。2如乐作焉。E形容词或副词词尾,……的样子。例:硿硿焉。

三、文学常识:纪年法:

(一)干支纪年法,干即天干,共十位: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支即地支,共十二位: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一干一支互相结合以纪年,六十年一轮。

(二)帝王年号纪年法:皇帝即位,都要改元,称元年。汉武帝起有年号,后多用年号记年。如开元,天宝为唐玄宗的年号。(三)王公年次纪年法,这种纪年法多在春秋,战国时代。如赵惠文王十六年,鲁孝公三十七年等,以元、二、三等序数记。(四)星岁纪年法:星指岁星(木星),岁指太岁。又分岁星纪年法和太岁纪年法。岁星纪年法即根据岁星在十二星次中的位置纪年。十二星次名称自西向东依次为:星纪、玄枵、诹訾、降娄、大梁、实沈、鹑首、鹑火、鹑尾、寿星、大火、析木。12年一轮。太岁纪年方向与岁星纪年相反,名称更为繁复。

四、关于石钟山的资料:石钟山位于鄱阳湖入长江之口,属江西湖口县。石灰岩质。关于它命名的原因历来有三种意见,

(一)风水声如钟,认为山下缝隙洞穴与“风水相吞吐”发出敲钟的声音。北魏郦道元与北宋苏东坡就是持此说。

(二)石声如钟,由于此山是石灰岩质,内中石钟乳、石柱、石笋等,用槌敲打,也会发音。唐代李渤持此说。

(三)山形如钟。《石钟山志》记载:“上钟崖与下钟崖,其下皆有洞,可容数百人,深不可穷,形如覆钟。”清代的俞樾就持此说,他在《春在堂笔记》中记着:每冬日水落,则山下有洞门出焉。入之,其中透漏玲珑,乳石如天花散漫……洞中宽敞,左右旁道可容千人。……壁上镌“丹房”二字,且多小诗,语皆可喜。如云:“我来醉卧三千年,且喜人世无人识。”“小憩千年人不识,桃花春涨洞门关。”无年代姓名,不知何人所作。盖全山皆空,如钟覆地。故得钟名。

石钟山记教案(篇8)

一、教学要点

1、掌握"函胡/莫/识"等通假字;掌握"鼓/是/绝/而/焉"等常用实词和虚词;

2、掌握"鼓/舟/目/耳"等在句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3、掌握判断句/定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和介宾短语后置句;

4、掌握苏轼和本课的有关文学常识;

5、了解和体会本文的写作特点--将议论/记叙/描写/抒情恰当结合及将情/景/理浑然融合的写法;

6、了解和体会作者在文中提出的观点和主张、

7、学习以事明理的写法、

二、教时安排:

二教时

三、教学内容及步骤

第一教时

一、导入:

俗话也说:“眼见为实”,可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的韦斯克博士却用事实证明了“眼见”也出错。他进行过一项有趣的研究:他给参加减肥夏令营的青少年,每人发了一个杯子,用来倒橙汁喝。所发的杯子容量相等,却有高有矮,高的高度是矮的两倍。结果发现,青少年用矮杯子的人多出用高杯子的,可见对一件事情的认识是必须不仅要眼见还要亲自考察研究,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今天苏轼也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范例。(板书课题)

二、简介作者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思想家和文学家。“三苏”:苏洵(父)苏轼苏辙(子名与车有关)“唐宋八大家”:韩愈、王安石、柳宗元欧阳修、“三苏”、曾巩。他是中国文人用儒佛道三家构筑精神世界的典型代表,他的一生最能体现“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人生信条,在政治改革中既不同意新派的么某些做法,也不同意老派的观点,结果“如风箱中的老鼠两头受气”一贬再贬。创豪放一派词风,与辛弃疾合称“苏辛”。

三、先请一位同学朗读全文,检查预习情况,扫除生字词障碍以及停顿。

蠡(lǐ)枹(fú)铿(kēng)磔磔(zhézhé)噌吰(chēnghóng)罅(xià)窾坎(kuǎnkǎn)莫(mù)镗鞳(tāngtà)识(zhì)无射(wúyì)

指出哪些通假读的字(莫、识),哪个字是古音异读(射)。

正音后学生齐读全文。

四、分析理解第一段

(一)补充注释

1、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焉:语气助词,不翻译

2、微风鼓浪鼓:振动

3、水石相搏搏:拍击

4、南声函胡函胡:重浊而模糊

5、北音清越越:高扬

6、枹止响腾,余韵徐歇腾:传播;歇:消失

(二)解释下列句中活用的词语

1、微风鼓浪,水石相搏

2、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3、枹止响腾,余韵徐歇

4、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三)补出下列句子中省略的成分

1、郦元以为下临深潭

2、今以钟磬置水中

3、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4、扣而聆之

5、自以为得之矣

(四)朗读第一段,边读边翻译。

五、分析理解第二段

(一)补充注释

1、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适:到,往

2、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赴:赴任,就职

3、余固笑而不信也固:姑且

4、森然欲搏人森然:阴森森的样子

5、微波入焉焉:兼词,相当于“于之”,在洞和缝里面

6、涵淡澎湃而为此也涵淡:水波动荡

7、因笑谓迈曰因:于是

(二)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和现代汉语用法是否相同?

1、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

2、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

3、涵淡澎湃而为此也

4、与向之噌吰者相应

(三)辨析写列句子的句式特点

1、而大声发于水上

2、空中而多窍

3、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

4、古之人不余欺也

5、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四)朗读第二段,并通译全段

六、分析理解第三段

(一)补充注释

1、而臆断其有无臆断:主观地作出判断

2、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殆:大概

3、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终:总

4、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考:敲

5、自以为得其实实:事情能够的真相

6、盖叹郦元之简盖:表原因、目的

(三)解释下列句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1、事不目见耳闻

2、而言之不详

3、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

4、自以为得其实

(四)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加以解释。

1、南声函胡,北音清越

2、余固笑而不信也

3、至莫夜月明

4、汝识之乎?

5、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

6、及雠仇已灭,天下已定

7、长乐王回深父

8、暴秦之欲无厌

第二教时

一、复习检查

1、听写生字词、

2、请生朗读课文,要求声音宏亮,吐字清楚,断句正确、

二、分析课文结构

请生齐读课文,根据以上分析,理清文章结构、

全文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质疑--提出对两位古代名人观点的疑问;

第二部分(2、3):察疑--通过实地观察,得出结论、

第三部分(4):释疑

三、分析赏读

1、《水经》是谁的作品?是一部什么书?

答:《水经》也叫《水经注》,是郦道元的作品,他是记载我国山川地理概貌的游记。

2、郦道元认为石钟山是怎样命名的?

答:以浪打岸石,声如洪钟命名。

3、李渤认为石中山又是因为什么命名?

答:以山石敲击所发出的声音像钟声而命名。

4、作者认为李渤的观点不对,基本理由是什么?采用了什么方法来反驳?

答:石头大都能敲击发出如钟一般的声音;这是驳论据。

5、郦道元、李渤、苏轼关于石钟山命名的由来陈说有何不同?

答:郦道元认为是水石相击产生的声音像钟而得名;李渤认为是山石敲击发出的声音像钟而得名;苏轼认为是风水进出洞穴发出的声音像钟得名

6、本段在评说中采用了什么方法进行议论?

答:类比和对比的方法。

7、“此世所以不传也”和“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中“此”和“陋者”具体指什么?

答:“此”指石钟山命名的真正原因。“陋者”指李渤一类人。

8、、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答:做事不可主观臆断,要实地考察。

五、将本文跟(游褒禅山记)作比较。

说明:先检查练习第二题的完成情况,然后做具体分析,不是简单地列出异同之点,而是从文章的整体构思出发,用列表的形式来进行比较。下面是供参考的表的模式:

课文

项目《游褒禅山记》《石钟山记》

内容记游。

从游未尽兴生发感受,谈人生哲理和治学态度。形式是记游,实际是记考察所得。用事实破千古疑案,提倡实地考察,反对主观臆断。

结构先记游,后议论。议论——记游——议论。

写法叙与议紧密结合,议论统率叙事,议论重在“立”。叙与议紧密结合,议论统率叙事;议论有“破”有“立”。

作业:

1、学案中的练习

2、完成课后练习,

3、翻译背诵全文。


本文的网址是http://www.zfw152.com/a/57418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