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祝福作文(编辑 糖果公主)如果您还不了解“沈浩观后感”的话建议阅读一下本文。随着时代在不断发展,好的影视作品也越来越多,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 让我们把注意力放在写出精彩的观后感上吧,观后感可以让我们更加敏锐地察觉到各种事物背后的内涵与意义。作品名观后感的写作格式是怎么样的呢?如果您对本话题有兴趣请关注我们的网页!
沈浩观后感 篇1
我是一名大学生“村官”,看到了沈浩的典型先进事迹后,我感概万千。沈浩同志是当代共产党的优秀代表,是大学生“村官”的楷模,是大学生“村官”为群众服务的榜样,是深入学***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涌现的典型。
我作为一名新时期的大学生村官,应该学***心为民、服务群众的宗旨意识,沈浩同志以党和人民的需要为自己的需要,自愿报名从省财政厅到小岗村工作,苦干六年,始终无怨无悔,他经常深入农户特别是贫困户家中,倾听他们的呼声,关心他们的生活,为他们排忧解难。在日常生活中,要真心实意为人民工作,为人民办事事,尽力解决困难,坚持做好事,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作为新时期的大学生村官,我们要学习“落实思想”、“立志改革”的创新精神。沈浩同志大力弘扬小岗村敢为人先的精神,引导农民成立专业合作社,调整产业结构,推进“红色旅游”,加快农业化步伐,探索出一条符合小岗村实际的发展道路,改变了小岗村的生活面貌。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就要像他那样,坚持科学发展不动摇,勇于创新,眼界宽,思路宽,胸襟宽,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努力服务“三农”。
作为一名新时期的大学生村官,我们应该学***根基础、埋头苦干的求真务实的作风。沈浩同志在小岗村任职期间,坚持吃住在村,与群众一起“吃苦、干事”,全身心地投入到推动小岗村的发展上,节假日很少休息,兢兢业业、忘我工作。在村里修水泥路整天都在工地上忙碌。我是一个小工人,搬运水泥和混合砂浆。
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就要像他那样,深入群众、服务群众、联系群众、踏实工作。
作为一名新时期的大学生“村官”,我们应该学***结合作,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他一到小岗村,沈浩同志就用一个多月的时间把全村100多家农户跑了两遍,和群众共商发展大计,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用热心、诚心、耐心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广泛征求群众的意见。
沈浩同志是大学生“村官”的指明灯,为当代“村官”指明了前进的道路,沈浩同志是大学生“村官”的标杆,为当代大学生“村官”树立了榜样。沈浩同志是大学生“村官”的航杆,为当代大学生“村官”指引了前进的方向,我们应以实际行动向沈浩同志学习,做一名新时期合格的大学生村官。
沈浩观后感 篇2
沈浩先进事迹观后感一:
人们没有吝惜泪水,用爱的思念追忆着这位“农民群众的贴心人”,用心灵的鼓舞缅怀着这位“群众离不开的好干部”。
观众中有尚未丧失学生精神的大学生村官,有白发老干部,有**国家机关领导,有来自基层一线的干部。大家齐聚一堂,聆听沈浩的领导、同事、亲友的心声。
伴随着豪迈的红旗颂主题**,沈浩留在小岗的身影再次闪回,亲切而爽朗的面容,沧桑而坚毅的目光,拨动着现场每个人的心弦。
“两任村官沥血呕心带领一方求发展,六载离家鞠躬尽瘁引导万民奔小康。”这幅挽联的画面让人们的思绪定格在了小岗,定格在了沈浩短暂而又绚丽的人生。
在安徽省某县县委书记马占文看来,沈浩是一位排除万难、践行科学发展的基层先锋。土地流转改革遇到阻力,嘴上起泡,嗓音沙哑的沈浩不向困难低头:“改革总是要承担风险的,当年搞大包干难道没有风险吗?
只要能让小岗村富裕起来,更别说这种误会和委屈,我愿意付出我的生命。”
小岗村党委副书记赵家龙在追忆,____年11月12日那天是沈浩去世的第七天,也是农村讲的“头七”,忙完工作,天色已黑,冒雨到他的墓前,微弱的手电筒光下,看到墓前早已摆满了水果、鲜花。
“我默默为他点上一支烟,好兄弟,你都看见了,大伙儿心里丢不下你呀,我们想念你。今年过年,我们再不催你回家了,我们准备把嫂子和孩子接过来,在村里一起陪你过年”。说着说着,赵家龙哽噎了。
这些天来,通过**的报道,人们都记住了小岗村人留下沈浩的三次红手印,还有“大包干”带头人严金昌的那句话:“当年坐牢杀头都不怕,可沈浩要走,我们怕了。”
“现在,我们什么都有了,可是我们的沈书记却没了。”报告会上,严金昌老人低声哭泣。“沈浩呀!
怎么说走就走了呢?难道我们三年前把你留下来,留错了吗?要不是当初我们大伙儿一起挽留你,也许这时候你正在省城上班,你早已把老母亲接到城里,尽你的孝心,你也能多陪陪爱人,帮她做做家务,你的女儿也不用送回老家上学了……
沈浩观后感 篇3
在小岗村的改革中,其实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沈浩受过误解,挨过打,也曾经考虑过自己的人生所得,但最后他都没有退却,而是一心一意地躬身于小岗村的建设中,在他身上,体现出来的是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优秀品质。
在小岗村的六年时间里,沈浩在家里呆得时间还不到100天,上有88岁的老母亲,下有十几岁住校的女儿,沈浩没有尽到为人父为人子的义务,虽然他也曾有过内疚,可是面对那些庞杂的工作,沈浩还是选择了小岗村。“两任村官,呕心沥血带领一方求发展;六载离家,鞠躬尽瘁引导万民奔小康。”从这幅挽联中,我们不难看出小岗村的老百姓对沈浩的高度概括。
而这样的信念,在今天看来,是如此珍贵。时代需要廉洁的干部,老百姓需要廉洁的干部。沈浩说是他干的。
诗人臧克家曾有诗云: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司马迁还说,人的固有死亡要么重于泰山,要么轻于鸿毛。
沈浩无疑是“还活着”的人,他是一个大写的人,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
沈浩观后感 篇4
周二下午看了《第一书记》这部电影。先说好,我不是党员,也不是干部,更不是“积分(fen)”,所以我是带着随便看看的心情去看的。由于观后要帮着写观后感,所以去之前就把观后感写好了,属上某某大名,然后上交党组织,最后应该封存在入党档案里吧。
在网上,我看到有人说去之前应该带纸巾,因为这会让人哭。我觉得我是用不着了,因为是报着写观后感的心态去观影的,关于***在影片,我觉得自己应该不会被导演的剧情来牵动感情。
我自认为是很会猜剧情的人,影片一开始,我就知道了导演想怎么叙事,而每个小事件发展的结果我也猜到了十之**,等等,都是一些老掉牙的电影俗套。因为一些“红***”要歌颂一个人,要讲述一个人的丰功伟绩,无非就是“为群众办事”,如何为了群众的利益“牺牲小我”,如何“对不起家人”,还有在恶劣天气中工作的情节。这些这部电影里都有。
电影里无论是主演还是一些配角,都是我们平时熟悉的著名演员,据说是人艺演员鼎力加盟。电影里有许多我们熟悉的演员。直到最后,我真的把杨建新当成了沈浩,但我还是最喜欢徐帆的表现。片中没有过多的词语和行为想博取人们的眼泪,更多的却是引得大家不时发出笑声。
渐渐地让我忘记了这是一部“红***”了。
影片最后以女儿的一段告白为结尾。这时,我静静地环顾四周,大多数人都有擦眼泪的动作,老天爷,伟大的导演。不,这或许就是真实的力量。
因为真实引起了观众们的共鸣。当然,看完电影后,也会引起人们更深层次的思考。这就是导演的魅力所在。我认为这部电影的教育目标已经实现了。
沈浩观后感 篇5
他深刻明白要想富先修路的道理,于是他首先就立志要把村里的大道修成水泥路。他带领全村人修了一条水泥路,极大地方便了全村人的生活。再次,由于京沪铁路的阻隔,使得村里与县里的交通带来了极大的不方便,他不辞辛苦,跑遍了南北双方,终于,在一天傍晚,南北双方的火车停在了铁轨上,鸣起了响亮的鸣笛,好似是小岗村崛起,向全中国发出呼喊的叫声。
沈浩同志善于结合实际和科学发展技能,不断提高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沈浩同志带领大包干带头人与全体村民积极转变观念,充分利用小岗村的名声优势,转化产业结构,利用小岗村的资源发展旅游业,进行招商引资,努力增加集体收入,增加村民就业几率,使小岗村的发展一步一步迈上了新的台阶。作为一名农村基层干部,他十分重视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事事与村民商量,深入细致地做好群众思想工作,善于统一群众思想,组织动员农民自己建设新生活。
正因为这样,小岗村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和土地征用、迁坟等一系列农村基本问题上,才创造了让人叹服的“小岗速度”。作为一名基层干部,他虽然只是一个小村委书记,但也应该为人民服务。这是伟大的毛主席交给党员的最基本、最必要的任务。
但是一个伟大的人,顾得了工作,就无法顾得了家里。自古忠孝难两全。6年来,他与家人分居三地,既不能在年迈的老母身边尽孝,也难以为心爱的妻子助力分忧,更无暇顾及女儿的学习生活;2000多个日日夜夜,他勤勤恳恳,刻骨工作,为小岗村的发展殚精竭虑,最终累倒在工作岗位上,用自己的生命史谱写了忠诚于党的事业、忠诚于人民群众的壮丽史篇。
一场隆重的葬礼在安徽凤阳小岗村举行。就在几天前,一封在一夜之间印满67位小岗村农民红手印的“请愿书”递到上级组织和家属手中,请愿书中的意愿就是“请回沈浩同志骨灰”。此刻,上百户人家拖儿带女、扶老携幼聚集在这片旷野上。
一块高大的黑色墓碑被一双双粗黑而又粗犷的手直直的竖立在小岗村公墓中最神圣的位置,上书:“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沈浩同志之墓”。
充满阴凉而又凄惨的墓室上,覆盖着一面鲜红的党旗。神圣而又壮观......
沈浩用自己的历程书写历史,阐明党的基本路线,坚持毛泽东思想最鲜明的征治立场。
沈浩,作为铜陵大学的一员,我为自己是他的校友而自豪;作为共产党员,我为自己是中华民族的一员而高兴;作为党员的楷模,我们应该向他学习他的内在精神。
中华党员内心的灯亮了,中华人民群众内心的灯也就亮了。
沈浩观后感 篇6
正气永长存 风范人间颂 ——写在《第一书记》观后
怀柔镇村官助理 刘昌翠
8月13日,我和其他村官和村委会成员代表一起走进怀柔电影院,观看了《第一书记》。这是村官岗前培训的延续,是我们对村官岗位认识的升华。
《第一书记》是根据改革开放第一村——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优秀村党委书记沈浩的真实事迹改编而成。影片通过收回村里集体财产、帮助贫困户、为小岗村修路、为招商引资动员村民迁坟等事迹,真实而深刻地再现了沈浩短暂而绚丽的人生。在沈浩身上,我看到了一种正气,一种风范,感人至深,让我们永远地记住了这个扎根基层、鞠躬尽瘁、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的好公仆,好村官!
沈浩刚到小岗村时,村民对他这个省城来的干部心存怀疑,认为他和其他来小岗的挂职干部一样,仅仅是借着小岗的名气“捞取政治资本”。面对群众的冷眼和不屑,他二话没说,一连30天走访入户,与村民促膝交谈,了解民情,逐渐赢得村民信任。收回村里集体财产遭遇滋事群众报复、面对老资格前辈为谋取私利牺牲集体利益、为村里架桥到北京、上海各地奔波??六年,2000多个日日夜夜,沈浩没有节假日,不分昼夜,勤勤恳恳,忘我工作,为小岗村的发展殚精竭虑,为小岗人的幸福奔波操劳。沈浩对工作是任劳任怨、不计回报,对个人却十分苛刻、克己奉公。他生活简朴,勤俭节约,特别能吃苦。他一心为公,清正廉洁,始终严格要求自己。在沈浩身上,我看到了一位共产党员、一位人民的好公仆勤勉为公的崇高境界,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当小岗村的村民第三次为沈浩按下红手印的时候,他却不幸倒在了工作岗位上,为农村基层建设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他以实际行动体现了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浩然正气和时代风范。
古人云:“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我作为一名中共党员和大学生村官,要主动对照“沈浩精神”这面镜子找不足、找差距,让榜样的力量鞭策自己一路前行、永不言弃!“乡亲们找我的事再小也是大事,我们干再多的事也是份内的事。”这是沈浩曾经说过的一句话。他是这么说的,也一直是这么做的,这充分体现了他一心为民、甘当公仆的拳拳赤子之情。他这种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极大地震撼了我,鼓舞了我在基层工作的勇气和决心,让我看到了基层大有可为,也更加坚定了我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信念。我决心在以后的工作中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牢固树立扎根农村,服务农民的坚定信念。沈浩被组织上安排到小岗村任职,心里没有任何怨言,反而把这一次下派当作提高自身能力的好机会,他把全身心的精力都扑在了基层工作上,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联系到自身,作为一名马上就要深入农村工作的大学生“村官”,我们的服务对象是广大的农村和农民群体,因此,我们要忘却自己是刚刚走出校门的学生身份。这种角色的转换要求我们必须放下身份、运用自己的所学知识、加强实践,广泛地接触农民,密切群众,了解农村的生活,倾听老百姓的呼声,知道老百姓最想知道什么,最需要解决什么和最盼望得到什么。只有这种坚定扎根农村,亲近农民的意识,才能让我们很快找准自己的定位,才能知道自己该干什么和怎么干,做出真正有益于“民生”的成果来。
其次,时时刻刻心系群众,以为民造福为工作中心。“只要你们欢迎我,我愿一辈子留在小岗!”这是沈浩对小岗村村民说过的话。他把群众当亲人,时刻把群众放在心坎上,以服务群众为根本出发点,在为民造福的实践中体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从沈浩同志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为人民服务就体现在一点一滴的小事上。向沈浩同志学习,就是要像他那样,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需,一心一意为群众,当好为民造福的带头人。今后,在自己的工作中,我将牢记党的宗旨,甘当公仆,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
再次,要准备好面对困难和挫折的勇气和永不言弃的创新精神。沈浩在小岗的六年是经受各种考验和磨练的六年,在面对各种瓶颈时,他及时调整工作思路,敢于创新,调整产业结构搞旅游,攻坚克难上项目,面对重重困难从不犹豫大胆干,从不守旧超前干。在他的带领下,小岗村终于找到了快速发展的新思路。对于我们这些刚从校门走出的大学生“村官”而言,到基层后也会面临着一系列的困难:村里的办公条件稍显落后,不可能像城市里有现代化的办公设备和软件配置;居住、饮食、交通等生活条件相对较差,衣食住行将会面临一些方便的地方;农村工作繁杂琐碎,村民以及他们提出的问题是多样化的??这些艰苦的条件不仅是对我们意志力的挑战,同时也是对我们人生追求的一大考验。如何实现自己的理想,从容的面对这些困难并能很快的克服它们,全身心的投入到农村各项工作中,就要求我们在面对这些困难和挫折的时候,必须拿出当代大学生的勇气和信心,做到真心、耐心、细心,勿以小事而不为。这样在农村能够干出自己一番事业,对农民的热爱和关心、对农村有所贡献才不会成为一句空话。
风范长存励万众,留下美名人间颂。斯人已逝,追思无穷。沈浩是一面镜子,透过这面镜子,我看到了一种精神,一种力量。在被他的浩然正气深深折服之余,除了扎根基层、无私奉献,我们别无选择!希望通过这三年的努力,我能够在农村这片热土上大干一场,为老百姓们作些实事,办些好事,要像沈浩那样将自己的激情与梦想、青春与汗水洒向农村,信念不止、奋斗不息,这样我们才无愧于我们的工作,无愧于国家对我们的期望和培养。
沈浩观后感 篇7
沈浩,一个平凡的人物,一个平凡的故事,生活很多,有血有肉,有情有义;没有惊人的壮举,没有射击,也没有高大全。虽然是小事,是家事,但老百姓切身利益的需要和关心,实事事求是的好事,不容易解决。沈浩同志始终坚持权为民、情为民、利为民的宗旨和信念。他以实际行动赢得了全体村民的理解和支持。他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光明磊落、豁达进取的领导者。
如何让生活更美好?站在改革开放30年的新起点上,沈浩、小岗等人正在思考发展什么、突破什么。这也是中国农村改革发展的共同思路。
看完电影《第一书记》,我被沈浩的精神感动和敬佩。这部影片之所以被观众接受,是因为它不同于以往“主旋律”影片的特点,而是通过再现沈浩在小岗村工作6年的点点滴滴,着重挖掘了他内心最真实的想法,重现了他感人的生活细节。没有脸谱化的“高大全”形象,也不是观众印象中的模式化人物,给我们的感觉:
沈浩其实是我们身边的普通人,但普通人是非凡的。他用行动实现了自己的价值。
这部影片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价值观,我们的党从诞生到现在涌现出无数英雄和模范,从张思德、雷锋、焦裕禄到孔繁森……他们都代表着那个时代的价值观,而从沈浩身上却表现了新时代共产党人的价值观。当别人把农村培训当作一块金跳板时,就是他敢于超越传统价值观,以小岗村为人生平台,以新的价值观实现对理想的追求。可以说,沈浩改造了小岗村,小岗村也造就了沈浩。
沈浩对生命价值的追求,对于我们每一个党员来说,如何树立正确的时代价值观,都是值得思考和学习的。
▲第一书记观后感
今年七月,所里组织全体职工和学生去看了《第一书记》,由于很早就知道第一书记的沈浩的事迹,所以大家都对这部**报以极大的期待,电影还没开演就已经坐无虚席了。影片以沈浩的猝然长逝开头,以女儿的一段深情而坚强的告白结尾。
影片最后以女儿的一段告白为结尾。影片结尾时悄悄在看了一下周围,多数人都有抹眼泪的动作,这不是导演的功劳,也不是编剧或者演员,这就是真实的力量!因为真实引起了观众们的共鸣。
当然,看完电影后,也会引起人们更深层次的思考。这就是导演的魅力所在。我认为这部电影的教育目标已经实现了。
在120分钟的时间里,事先准备的纸巾并没有派上用场。有眼泪,但没有哭泣。对一些细节的处理甚至很幽默,让观众笑了。
电影制片人张旸的观点印证了我的这一感受。他说,这个电影从一开始创作,就没有定位在“苦哈哈”上,而是希望记录一个真实的人生。沈浩是一位优秀的共产党员。他想实事求是,不在乎人们是否知道。
他是典范,但不应该被神化。沈浩在小岗生活了6年,不仅饱受磨难,还收获了成功的喜悦。通过电影展现这些真相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一个观众能够接受的真正的人。
因此,电影没有走苦情的路线,而是一种平实的纪录风格。这就是真实的力量。真实引起了共鸣,引发了思考。
从屏幕上我看到了一个真实的沈浩,一个感人的沈浩,一个配得上共产党员称号的沈浩。
2006年底,沈浩在小岗村的三年任期届满,小岗村民力劝沈浩留下。20多年前集体按指纹的故事再小岗村再次发生。村民们派了10名代表到安徽组织部和财政部,要求沈浩留在小岗村,再带领他们3年。
作为一名当选干部,他可以在偏远的农村呆六年,并在那里实际工作。我深深被他执着着自己的理想、忠于组织和人民感动了,被他为了农村离家六载顾不上亲人感动了,也被他把最后的时间捧给农村感动了。
当我还回味沈浩媳妇徐帆一句听似可笑、实际寓意很深的经典台词“没坑时萝卜在,有坑时萝卜不在了”,沈浩回到省财政厅联系业务,他的同事升任省财政厅副厅长,而沈浩感慨“当官的不一定做事,做事的不一定当官”。这句感慨不是他无奈也不是不平;不是自嘲也不是不屑。他真正认识到当官的意义,不是要居高临下,不是要谋取私利,而是要为人民办实事。
而且如果所有人都做守着坑等着官位的萝卜,把精力用在邀功争权,专门比空洞的政绩的话,这对社会资源是一种巨大的浪费,而沈浩到了小岗,开辟了一个新天地、有了用武之地,这样才是真正实现了自己的个人价值,也为村民带去了万世福音。
当小岗村的农民们踌躇满志的期待来年的春天时,一声惊雷将所有村民震呆了,整个村子顿时陷入悲怆的气氛中。2009年冬,中国第一个农村改革村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沈浩在小岗村临时租用的房子里去世,享年46岁。
纵观全剧,友情出演的名角虽不及电影《建国大业》多,但能有如此众多的名角给一个小小的村党支部书记捧场,可以说明沈浩的形象和他代表着的100多万村党支部书记的形象。
银幕上打出演员表,放映厅里的灯渐渐亮了,有些观众大概公务在身,匆匆起来快步退场。我直到屏幕完全变白才站起来,在这其间我想,中国真的事一片神奇的土地,因为人太多,事太多。我希望有一天,我有机会到凤阳去看看,一来看看朱元璋的老家明中都皇古城;二来看看沈浩带领小岗人建设了6年的小岗村。
我作为一名渴望加入中国共产党的青年,应该在沈浩身上学些什么呢?学***私奉献、任劳任怨的实干精神,学***群众的事挂在心上。虽然我也只是一名刚工作不久普普通通的青年职工,不能为群众谋福造利,但是我认为不管在什么岗位上,这种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先忧世后乐的精神,是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必须具备的。
▲第一书记观后感
“第一书记”,沈浩同志,一个平凡的人,一个为群众办实事的村委书记,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共产党员。他胸怀理想抱负,选择下放基层,在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勤勤恳恳、踏踏实实地干事业,以实际行动忠实地履行了共产党员的神圣职责,将宝贵的生命奉献给了小岗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短暂的一生。
一座崭新的大包干纪念馆,一条开启民心的通村公路,一场隆重特殊的葬礼,一顿热闹特殊的年夜饭,一次又一次挽留的红手印……正是这样的一个好人,一个普普通通的共产党员,用他的执著与真诚,凝聚了小岗人的心,感动了小岗人的情。“在祖国和人民需要的时候,我将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甘愿牺牲自己的一切,绝不叛党。”沈浩同志做到了,他用自己的生命履行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庄严承诺。
沈浩观后感 篇8
热心.真情.奉献——《沈浩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观后感
英雄已矣,青史长存。沈浩同志以他踹踹的热心、浓浓的真情、无私的奉献,富裕了小岗人民、激励了党员干部、感动了中华儿女。沈浩走了,但他的精神永驻,值得我们认真学习。
一、学习沈浩同志踹踹的热心
沈浩同志之所以是深受小岗人民爱戴的好“村官”,靠的是他始终饱含着千方百计促进小岗发展的踹踹的热心。6年前,沈浩同志毅然放弃省城优越的工作、生活条件,接受党组织的安排,前往小岗村任职。2000多个日日夜夜,沈浩同志没有节假日,勤勤恳恳,为小岗村的发展忘我工作,为小岗人的幸福日夜操劳。他对工作任劳任怨、不计回报,对自己却十分苛刻、克己奉公。他生活简朴,勤俭节约,一心为公,清正廉洁,始终严格要求自己。在沈浩同志身上,集中展示了一位人民公仆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的优良作风,用实际行动将我党的宗旨得到了最好的诠释。我们大学生“村官”学习沈浩同志,就要像他那样,热心为百姓排忧解难,热心为当地谋求福祉。
二、学习沈浩同志浓浓的真情
沈浩同志之所以是深受小岗人民爱戴的好“村官”靠的是他始终饱含着任劳任怨服务小岗百姓的浓浓的真情。6年来,沈浩同志始终牢记宗旨、造福百姓。学习沈浩同志,就要像他那样。沈浩同志始终与小岗人民同呼吸、共命运,把赤诚的心捧给群众,把浓浓的情献给百姓。村里的“五保”户生病住院,他自己掏钱为其治疗;村民家庭生活困难,他想方设法帮助解决;村民住房出现危险,他连夜冒雨动员搬迁。当“有困难,找沈浩”成了百姓的福音书,当“我们能有今天,多亏了沈书记”成了百姓的口头禅,我们感到荣耀、因沈浩而荣耀,感到的是惋惜、为沈浩而惋惜。他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以实际行动阐释了“情为民所系”的精髓,用生命代价诠释了共产党员的真谛所在。我们大学生“村官”学习沈浩同志,就要像他那样,真情视群众为亲人,真情为群众办实事。
三、学习沈浩同志无私的奉献
沈浩同志之所以是深受小岗人民爱戴的好“村官”,靠的是他始终饱含着无私无畏扎根农村基层的无私的奉献。6年来,沈浩同志克服了种种困难,扎根农村。他一心扑在工作上,无暇顾及到自己年迈老母和心爱的妻子,无暇顾及女儿的学习生活。选派期满时,小岗村民以摁手印方式的真诚挽留和组织上的殷切期望,深深地打动了沈浩,使他主动作出了留在小岗村、继续干下去的决定。他这种舍小家、顾大家的奉献精神,用实际行动生动彰显了共产党员的无私情怀。我们大学生“村官”学习沈浩同志,就要学习他那无私的奉献精神,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奉献自己的青春和热血。
沈浩同志虽然离开了,但他那踹踹热心、浓浓真情、无私奉献的可贵品质、崇高情怀留给百姓的是无比的敬仰,留给我们大学生“村官”的是无形的鞭策,鞭策着我们要以对基层无比热心、对群众饱含真情、对事业无私奉献的精神面貌,在基层岗位实实在在地踏着英雄的足迹锐意前行。
沈浩事迹有感
2010年1月15日下午,我和大家坐在电视机前等着收看沈浩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当看到小岗村人民送给沈浩同志的一幅挽联:“两任村官沥血呕心带领一方求发展,六载离家鞠躬尽瘁引导万民奔小康”时,我的眼睛湿润了。臧克家在《有的人》中说:“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我想,沈浩虽然死了,可精神却永存了,他活在了群众的心中。
沈浩带给我一些思考: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基层工作人员?如何让群众满意,让人民放心?沈浩用他的实际行动给我们一个完美的答案:怀揣爱民之心,心系群众,想群众之所想,及群众之所及。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要学习沈浩精神,扎根基层,为民服务,让自己的青春在平凡的岗位上绽放光彩。坚持发展为了人民,一切工作围绕群众的利益,顺应人们过上好日子的愿望,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沈浩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用一名共产党员最质朴的方式回馈百姓,做人民群众满意的公仆。
作为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沈浩带领干部群众的6年探索与实践,推动小岗人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赢得了群众真诚的支持和拥护,被誉为小岗村的“顶梁柱”、小岗人的“主心骨”。他以忠诚和大爱,以创新和奋斗,以青春和生命,抒写了当代中国农村优秀基层干部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诠释了优秀共产党人的政治品格,树立了新时期基层干部的良好形象,成为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当之无愧的优秀典型。
作为一名选聘到村任职的大学生村官,我们在日常的工作中更应该把沈浩同志作为我们的榜样和标杆。无论是在思想上还是在行动上都要向沈浩同志学习,学习他一心为民、心系群众的精神。农村是一片广阔的天地,为我们大学生村官提供了舞台,需要我们这样的年轻人来书写她、描绘她。但如何在基层扎下来,如何深入到群众中去,如何发挥自己的作用却成了我们首先必须要解决的事情。沈浩是走了,但他的精神依然活在我们中间;他用自己模范的言行,铸就永垂不朽的丰碑。我们大学生村官们都当以沈浩为榜样,用真情、实干和实绩赢得百姓的信任与支持,为自己的人生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沈浩观后感 篇9
==本文为word格式,**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沈浩同志2004年放弃在省城工作的优厚条件到小岗村挂职是响应党的号召,服从组织的决定,是一个共产党员应具的政治素质,那么2006年底被98个红手印留下来,又增加了他对基层农民、对小岗深厚的感情,体现了他作为**公务员应有的公仆情怀。让我们看看当小岗村民遇到困难时沈浩做了什么:
自己掏钱给刚出生的孩子买奶粉;冒雨连夜转移住在危房里的困难户;带五保老人看病……大包干带头人严立华的评价是:“沈浩事事想到群众,考虑得周到细致,群众没想到的他都能想到,他就是我们的亲人。”这是肺腑之言。
他将小岗村民当成自己的亲人,心里时刻装着他们,所以小岗人用98个鲜红的手印,挽留任期将至的好书记。他真正做到了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而不只是写和将为民服务。
沈浩同志扎根基层、服务农村的奉献精神,十分感人。在小岗村任职6年来,他始终怀着一种重任在肩的使命感,保持一种昂扬向上的精气神,舍小家、顾大家,尽职尽责,辛勤耕耘,生动展示了共产党员的无私情怀,充分彰显了对人民群众的无私大爱。学兴同志和他一样,要始终高度中实党和人民的事业,在为人民服务、为祖国服务的过程中,坚守岗位,履行职责,奉献才华,努力实现人生价值。
沈浩同志心系百姓、一心为民的公仆精神令人敬仰。他始终与小岗人民同呼吸共命运,把赤诚的心捧给群众,把无限的爱献给百姓,呕心沥血,鞠躬尽瘁,以模范行动践行了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用生命代价诠释了共产党员的真谛所在。学兴同志和他一样,要把群众当亲人,把自己当公仆,全心全意为群众着想,一切为了群众,永远爱人民、权为人民、利为人民。
大学生村官的经历是我今后工作的宝贵精神财富,将激励我更加珍惜青春时光,以沈浩同志为榜样,以在他的身上体现出的“五种精神”对照自己,检查自己,真正做到为民、务实、勤奋、勤廉,在自己的岗位上,脚踏实地,勤奋工作,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当好人民的公仆,切实改进作风,为实现我市跨越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沈浩观后感 篇10
近日,我读了《沈浩日记》一书,一时心潮澎湃,百感交集。最感人的是全书最后的两个附录,两个附录是沈浩妻子和女儿在沈浩死后分别写的两封公开信,特别读到女儿信中写到在她送别爸爸的时候,双手捧着爸爸冰冷的脸,拼命的亲着,不停的呼唤着“爸爸……爸爸……,你真的舍得下你的汪汪走了吗,”还写到妈妈哭的像个泪人似的,声嘶力竭呼唤着爸爸的名字。读到这里,我的泪水潸然而下,人非草木,此情此景怎么能不让人动情。
沈浩是安徽省财政厅派往凤阳小岗村的轮岗干部。他六年的辛勤劳动使小岗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于多年的无私工作和心脏病发作,他在45岁时英年早逝。沈浩同志用他的生命诠释了对党对人民的无限忠诚,他不愧是新时期共产党优秀的代表,他逝世后被安徽省委追授为“优秀共产党员,模范基层干部”,他短暂的一生光辉而伟大,是对共产党员崇高理想、高尚情操最好的诠释。小岗村人民忘不了你,6000多万党员忘不了你,沈浩的名字永远记录在党的光辉历史上,你永远是人民心中的丰碑!
读沈浩的日记,就像和他面对面交流一样。我读到他对党的责任感,对人民的真诚,对母亲的孝心,对女儿的父爱,对妻子的爱。沈浩同志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涌现出来的生动典型。他为我们每个党员干部树立了一面镜子。与沈浩相比,我思考应该如何对待组织、工作、责任和生活。小岗村的男女老少无不说沈浩是个好人,我想面对工作,面对人生,面对家庭,我也要做一个“好人”,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要做个好人,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生命的意义在于不断开拓,不断的拼搏。“搏”在沈浩的日记就这样写到了:
“搏,使青春光彩夺目;搏,使生命充满光和热。搏的每一步艰辛、成功、胜利、欢乐是血和泪凝聚而成,是理想与信念的结晶,也是一曲动人心魄的生命之歌!”回想自己走过的路途,从一个普通的路政队员成长为一名路政队长,也是一个不断拼搏的过程。
当今社会飞速发展,自己从事的高速公路路政工作也是日新月异,不学习、不进步,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必将会被淘汰出局,要走在别人的前面,只有拼搏。
要想做个好人,就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沈浩在他的日记中写道:“人生如戏,紧要关头,走错一步,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要把握好人生的每一步,无论怎样都不可以做错事,法网恢恢,疏而不漏,追逐金钱、权利是没有尽头的。
”自己从事的路政执法工作,还是一名队长,面对金钱、权利诱惑很多,要向沈浩同志那样,顶得住名利诱惑,不违法乱纪,时时刻刻要提醒自己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牢记一失足成千古恨,要做到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不违法是做个好人最低的标准。
要做个好人,就是要有正确的幸福观。沈浩在他的日记中写道“人生什么是幸福,身体健康是福,生活平安是福,人活一世就要努力活的开心、快乐,不应有太多凡俗、为人情所累,有钱不一定是快乐,快乐的关键是你怎样对待权利和金钱。”一个人的幸福观是决定一个人的生活态度,面对挫折、困难、失意,只有怀着一颗平常心,才会从容、淡定、致远。
当今社会市场经济浪潮风起云涌,各种利益交织不断,人们的思想更是趋于多元化,在新时代、新的环境下滋生出来的物质至上、金钱至上、拜金主义、实用主义让人应接不暇。一个人没有一个正确的幸福观,很可能步入歧途,滑出道德的底线,特别是在宦海沉浮的官场,利益熏心的名利场,唯利是图的商场,怀有一个平常心就更显的难能可贵。做一个好人和一个普通人这样的中流砥柱,往往是所有人都困惑的。做一个好人,要有平和的心态,坚信平淡是真,要努力工作,在平凡中书写自己的伟大,用自己的人格魅力赢得别人的尊重,努力创造自己的幸福和社会价值。
做一个好人,就是认真负责地工作,尽职尽责。沈浩在自己的日记中写道:“不因碌碌无为而后悔,三年能在小岗村做出一点成绩来,也是自身价值的最好体现。
要有信心,要一心一意谋发展,用事实证明,无论如何都要克服困难,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依靠上级组织和领导的支持,团结‘两委’班子,使小岗村走向‘小康’之路。”沈浩的日记中百分之九十都是工作计划和总结,不难看出他对工作极端负责,工作、工作、还是工作。
要做人民心目中的好人,就要努力工作,热爱工作,热爱事业,以努力工作为己任,为他人创造幸福,培养光荣使命感和成就感。心系群众,权为民谋。我们从事的路政执法工作,在人民群众心目中代表着党和国家的形象。做好这项工作,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出行服务,确保公路的安全、快速、畅通,是我们路政执法人员的心愿和责任。
要成为一个好男人,我们必须照顾老人、他的妻子和孩子,用心去爱他们。沈浩在日记写到:“看着女儿一天天长大,担忧之心油然而生,孩子是祖国的未来,为人父自然要有责任感,培养孩子成才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女儿聪颖可爱,因为平时较忙,自己对孩子教育不够,多亏她的母亲辛苦照料有加,只是有些方法不对,这要多协商多沟通,共同担负起教育孩子的责任。
”我想一个人爱家才能爱国,国是家的国,家是国的家,有国才有家,大家才是国。家是每一个人心中的港湾。在生活中,对老人是责任,对孩子是义务,对妻子是关爱,做好人就要对得起自己的家庭,一言一行都要对自己负责,同时也要对自己的健康负责,有了健康的身体,才能承载起更多的责任与义务。
禁欲、谨慎、不放松、不放纵,时刻提醒自己,严格要求自己,才能拥有完整的生活,给家庭带来稳定和幸福。只有当一个家庭爱自己的家庭,善待自己,善待家人和朋友,才算是一个好人。
做人难,做好人更难;做一天好人容易,做一辈子好人不易。生活不可能十完美的。人生总有遗憾。自古以来,忠孝不可能完全,但我们必须有遗颗心。好人的平常心、孝心、善良、爱心、真诚、责任和事业。只有有远达的理想、高尚的情操、豁达的胸怀、执着的事业追求,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纯洁的好人。
沈浩观后感 篇11
—— 活在当下
刚拿到这本《沈浩日记》还是年前第一次党会的时候,党支部王书记把他作为2011年第一季度的学习任务。书拿到了,可因为一直忙于照顾小孩,还没来得及翻阅,甚至以为不过是些冠冕堂皇的言辞。眼看第一节就要过去了,我心里还是没有这个经验,就赶紧完成任务。
但当我真正看起一页一页的沈浩日记时,心却被一点一点震撼了,思绪万千,突然觉得自己语拙词穷,不知道该从哪些方面表达自己的感慨。心灵像接受了一次彻底的洗礼,觉得自己现在的工作生活状态很糟糕,平时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自己曾经也有着和沈浩一样的激情,却被时间一点一点吞噬了。
人怎么能活得有价值呢?沈浩的话把我彻底唤醒了。记得年少时曾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所疯狂,书中那段经典铭记于心: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
不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为碌碌无为而惭愧。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
“我把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事业而斗争!”多么崇高的信仰,多么伟大的灵魂,而沈浩也有着保尔一样的精神和信念。看着他们,觉得自己很是渺小和惭愧,我想我应该重新定位,规划人生,活出精彩和价值,而不虚度这美好年华。
沈浩的这本日记记录着他的大学时代,他一直是个踏实、精神饱满和信心十足的人,保持着思想正派和生活乐观,哪怕偶尔情绪低落的时候,他总能把自己扳回。回想起自己的大学生涯,觉得也算充实。我的父母都是农民出生,没有给我创造优异的家庭环境,在那个重男轻女的年代,能供我上大学已经是最大的恩惠了。
因为那时,很多农村女孩初中毕业后到工厂打工,这是我一生的感恩。都知道当时家里务农基本增加不了收入,父母都是靠去厂里打工赚的血汗钱,但他们却无怨无悔地供养我和弟弟读书上大学,我一直都觉得他们很伟大。现在自己有了小孩,平时工作之余带带都觉得很辛苦,更别说他们那时又要工作又要干农活还要带小孩。
所以对于父母,正如沈浩所说,我们应该永远孝顺和感恩。不过我也没有让他们失望,大学里我比别人更刻苦,更努力,因为我想争取更多的奖学金来减轻父母的压力,想毕业后改变家境,想改变自己的命运,想让父母生活得更好。事实上,我做到了。每一个能坚持到底的人,都取决于他每天鞭打自己的意志。
我在学校每年都拿到一等奖学金,毕业后顺利进入环保局,一切顺利。
参加工作以后,前两年还是激情四射,热情澎湃,真的想干出点成绩。但慢慢经过时间的磨砺,人们开始追求舒适。曾经的坚强意志开始放松,直到后来无意中考上了后备干部,这才开始了我志也生涯的第一个转折点。
看着沈浩的选拔经历和他为小岗做的工作,我感到很惭愧。2009年,组织部还选派我作为后备干部到基层锻炼,成为新农村指导员。这是深入基层锻炼身体的好机会。
我真的很想借次机会锻炼自己,提高自己的觉悟,代表派出部门为贫困村做点事。不过由于工作不久,阅历不够,经验缺乏等各方面因素,虽然通过自己部门帮村里申请了环保生态项目,也帮助协调了一些与上级其他部门的事情,以及和村干部一起调解了一些矛盾纠纷……,但跟沈浩为小岗付出的比起来,这些都太渺小了,他几乎不思日夜,把所有的时间和热情都投入了小岗。沈浩的日记中百分之九十都是工作计划和总结,不难看出他对工作的极端负责,对带领小岗人致富的迫切愿望,工作、工作、还是工作。
这真是个伟大的共产党员。结束指导员任期后,开始我还想在原有的工作岗位上进行开拓和创新,作出更大的成绩,但慢慢又对自己的要求有所松懈,人又开始安逸了。据说机关单位就像瑶池,会让人贪得无厌。有一些事实。
读过沈浩的日记后,我重新清醒,觉得每个人对工作都应该有一个追求,不是一定要做多大的官,也不只是一定要对社会做多大贡献,而是对自己努力和付出的一种肯定,是一个人对社会产生的价值。对于我目前的工作,我有以下想法:
一、所在综合室是监测站的对外科室,代表单位形象,今后做事一定要谨言慎行,待客户要真诚,要全心全意为企业服务;
二、作为技术人员,一定要严把技术关,不断充实新的理论知识,要认真学习水和废水及大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
三、要端正自己的思想动态,跟上党的先进脚步,切不可一味低迷,偶尔低落时也要及时扳回;
4、 我们不应该因为职称有限而气馁,而是要学会对自己负责;
五、以后做事不但要会做还要会表达,要多发表文章简讯;
6、 想一个研究课题,努力发表一个科研项目。针对以上的几点想法,为不断约束和完善自己,每天提醒自己“优秀员工的12个习惯”:凡事不给自己找借口;对重要文件和档案进行备份;比别人多做一点;主动与领导沟通;不打越级报告;不占单位的小便宜;不介入派系斗争;不抱怨额外的工作;遇到工作绝不拖延;在工作中不断创新;勇于承认错误;及时主动承担责任。
沈浩不平凡,因为他带领小岗走出了二十多年来的贫困;沈浩平凡,因为他有着和常人一样的情感,有着对母亲、妻子还有女儿的眷恋。沈浩能成就小岗的事业,其实少不了家人的理解和默默支持,在日记中随处可见他对不能赡养八旬老母,不能帮妻子分担家庭责任和不能陪女儿成长的的愧疚。但他一直记得老母的警言,深深刻在心里,要当个清白的好官;他也记得女儿的告诫,爸,别做**。
他获得了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即爱、家庭、梦想和信仰,这些都是自由和无价的。生活中,有时自己难免为琐事所累,认为家里人不懂得分担,有所抱怨。事实上,抱怨并不能让任何人放松,包括他们自己。为什么我们不能有更多的了解?
看着沈浩妻子的遗言,她感动得流下了眼泪。事实上,人很小,生命也很脆弱。自从雪灾、**和海啸等自然灾难接踵而来,我觉得生命可贵,健康平安才是福。我们要珍惜现在,珍惜现在,多花点时间陪年迈的父母,孝顺不能等。
一直很喜欢那句话:活在当下。
读《沈浩日记》最大的感悟就是活在当下,要好好地工作,好好地生活,做身心健康的人,做对社会对他人有价值的人。
沈浩观后感 篇12
假期里,我阅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一百条建议》的经典教育理论著作,这本书我不只一次阅读,读后使我感到激动、赞叹、惊异。苏霍姆林斯基是国内外著名的教育家。他是一位品德高尚、心地纯洁、理想、追求、目标和忠诚的著名教育家。他为培养高水准的跨世纪人才做出了贡献。
作为一个刚参加工作没1年的年轻教师,读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确实受益匪浅,特别是——关于如何获取知识,读完之后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一年来深深困扰着我的问题突然间找到了方向。
记得有一次为了准备一堂课足足花了一个星期的时间,查资料,认真读课文,教案反复修改了无数次。那次的课因我的精心准备而上的格外精彩,下了课很多学生跑来告诉我,我比他们原来的老师讲的好很多了,我至今仍记得那时的兴奋与激动。那是鼓舞我工作后走上讲台的最初的自信和成就感。
从那以后,我总结了一个我认为非常有用的教学经验:收集所有与课文相关的材料,组织起来,最后安排学生的活动,这样就可以备课了。那时候,我认为找到了教学的不二法门。
觉得只要课前认真的准备好每一堂课,就可以讲好课。而且总觉得自己在课堂上给了学生一道色、香、味俱全的“菜”,刚开始学生还很配合,很欣赏这道菜。随着上课时间的增长,一些不和谐的音符开始出现在课堂上。我渐渐觉得我的班级和我的语言和学生有了分离的感觉。有些所谓的讨论和课堂活动只是表面的,不能深入到课文中去。
有很多时候发现自己在唱独角戏,振臂一呼却应者寥寥,反而有一两次仍开教案跳出书本却有意想不到的精彩。也曾经多次跟其他老师讨论这一情况,很多时候都把问题归于学生对语文主观上的不重视,而恰恰忽视了我们自身存在的问题,直到那天我看到苏霍姆林斯基在谈谈教师的教育素养中写下的这些话:
注意那些只知道该给学生什么的老师的工作。他认真的按照教科书把要讲述的东西准备好,甚至把讲述的内容和逻辑顺序都记住。你将会发现:
那些在讲述新教材时应当使用的直观教具和说明性材料,好像是人为地附加在课的内容上的,所有这些都从学生思想的表面上滑过去。为什么我们能得到这样的结果?这是因为教师的中心是教材的内容,而不是教育过程的细节。教师使足力气去回想讲述的过程,他的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自己的思考和教材内容上,学生要领会这样的讲述是困难的,在这种课堂上没有不随意识记忆,因为在教师的讲述和语言里没有情感,如果教师不得不使足自己的全部力气去回想教材的内容,他的讲述缺乏情感,那么学生就不会感兴趣。
我重点看了其中的《6、谈谈对"后进生"的工作》《76、怎样对待学***难的儿童》《78、一个"差生"的"思维的觉醒"》《96、我怎样研究和教育学***的学生》,书上所谈到的费佳、彼嘉、巴甫里克等学生的成功教育的案例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对后进生我一直认为这是智力问题和一个人的品质问题,无论是谁,无论用什么方法教育都是无济于事的,很多道理只能从理论上行得通,而实践中要想让一个智力有问题的人有进步有发展是不可能的,要让一个品质不好的人真正弃恶从善也是不可能的,也就是所谓的“本性难移”,对现在很流行的一句话“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嗤之以鼻。 但苏霍姆林斯通过多年的教育工作的实践,和对儿童的脑力劳动和精神生活的研究,深信:儿童学***,功课不及格,落后于别人,其原因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在于儿童在童年早期所受的教育和他周围的条件不够好。
他认为:当学***的儿童跟能力较强的儿童在一起上课学***候,需要对他们加以特别的关心和有耐心。不要一句话,不要一个手势让这种孩子觉得老师对自己的未来失去了信心。
同时,它也提醒我们,不要强迫孩子们尽可能长时间地挖书,而要培养智慧,发展大脑,教会他们观察世界,发展孩子的智力。读完这本书,我想我们的老师应该记住:
对于每一个学***的学生、不管他已经被耽误到了什么程度,我们都应当有爱心、信心、耐心。要相信人人能成才,特别要关心后进生的成长,但也不要把他们看得和优秀学生一样的能干,这样只会越学越死,越学越笨。而要更注重锻炼他们的思维,发展智力,为他们今后的不断学习,不断发展打磨“脑机器”。
正如苏霍姆林斯所说我们的崇高的使命就在于:要使我们的每一个学生选择这样一条生活道路和这样一种专业,它不仅是供给他一块够吃的面包,而且能给予他生活的欢乐,给予他一种自尊感。
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中,我觉得自己在渐渐的走向苏霍姆林斯基笔下的这类老师。那么怎样的讲述才能引导学生产生疑问呢?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
哪些东西要讲,哪些东西则留着不要讲完。没有讲完的东西,就好比是给学生的思维埋下一段“导火线”。在这里,没有任何适用于一切场合的现成方案。
那么,如何让我们的语言直接告诉学生的思想呢?在实践中我渐渐明白:不是我如何“讲好”,而是如何让学生“学”好。
所有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程序都要以学生的思想为基础,这是我坚定不移的原则。尽可能引导和调动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了去感悟课文,尽可能的尊重学生哪怕是肤浅但很真诚的理解,尽可能的让学生自己去与课文中的人物对话而贴近作者的精神世界,这比我个人滔滔不绝或慷慨激昂地精辟分析更为重要。”
没有固定的教学方法,但有一个永恒的方向:一切为了学生。是的,思想财富是永恒的,是教育的核心。
读后,我掩卷细想,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念真的使我受益匪浅,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孜孜不倦地拜读,用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指导自己的教育工作,培养出更多、更全面的学生。
沈浩垒读书笔
记高二数学沈浩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