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观后感:观影感悟与人生思考此外,您还可以浏览作文栏目的清除心中的雾霾作文。
每次欣赏一部作品,我们都能从中获得独特的心灵体验。而观后感,则是我们表达内心情感的好方法。一篇优秀的观后感,需要将所感所触与生活、学习相结合,努力将自己的感悟深入而透彻地书写出来。那么,我们如何去撰写一篇作品名观后感呢?小编考虑到您的需求,为您准备了一份实用而有用的“抗美援朝纪录片观后感”,如果您想要更深入地了解,请关注我们的主页!
抗美援朝纪录片观后感(篇1)
在家人的搀扶下,他从病床上艰难坐起来,说话口齿不清。但当听到熟悉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旋律,他突然有力地戴上泛白的旧军帽,敬上标准的军礼,坚毅果敢。
他就是那位三次奔赴朝鲜战场,九死一生,荣立一等战功,荣获朝鲜一级战士荣誉勋章,受到朝鲜领导人金日成会见,1953年随志愿军代表团回国受到_亲切接见的战斗英雄:孙景坤——今年96岁的中国人民志愿军40军119师357团3营7连战士!
就是他,和平年代深藏功名数十载,复员回乡带领乡亲拦河造田,造福一方;
就是他,坚守初心、甘于清贫、乐于奉献、本色不改。
一个人生命的长度是有限的,但一个为祖国和人民建立赫赫战功的共和国英雄的生命,却可以超越生命的长度拓展生命的宽度。
这是战士孙景坤军旅生涯中经历的最惨烈战斗。
“那场战斗打下来,好多战友都牺牲了,鲜血染红了阵地,最后只剩下我们4个人。”回忆起68年前并肩作战的战友,孙景坤眼含泪水。
1952年10月,炮火连天的朝鲜临津江畔,激烈的秋季战术反击作战正在进行。
在付出巨大代价之后,孙景坤所在部队夺取了美军王牌部队陆战一师苦心经营一年有余的一处坚固的环形防御阵地——161高地。
为重新夺回161高地,美军在大批飞机、坦克、火炮配合下,疯狂发起进攻,阵地一片火海。
志愿军将士们拼死阻击,伤亡惨重。
本来,孙景坤是不用参加这场战斗的。
1950年10月,从海南战场撤回的孙景坤随部队入朝参战,很快就与美军在朝鲜龙水洞地区展开激战。冲锋在前的孙景坤腿部中弹,被送回丹东治疗。
“养了一个多月伤,心里时刻想着奋战在朝鲜战场的部队和战友。”腿伤还没好利索,孙景坤就第二次跨过鸭绿江奔赴前线。
再次入朝后,孙景坤没找到老部队,只好二次回国。当他费尽周折终于打听到老部队下落后,又第三次入朝。
1952年10月27日,孙景坤闯进了357团3营指挥部,请求参战。营长当即命令他向161高地增援。
那时,阵地上的3营8连只剩下副连长支全胜和5个战士,他们已把爆破筒和手榴弹抱在怀里,准备随时与敌同归于尽。
副排长孙景坤带领营部9名战士,一人扛着一箱手榴弹,利用敌人火力死角,机智勇敢地冲上161高地。
“老孙,你们可来啦!”浑身是血、多处受伤的支全胜大喊了一声。孙景坤赶紧把他抱进坑道,一边为他包扎伤口,一边察看阵地。
孙景坤看到,整个高地硝烟弥漫,尸横遍野。正在这时,一群头戴钢盔的美军,端着卡宾枪向阵地冲上来。
孙景坤大喊:“打!”战士们一齐开火,手榴弹投向敌群,打退了敌人进攻。
“敌人第四次反扑的时候,有2个敌人借着烟雾的掩护,从侧面绕到我身边,离我就两三米距离。”孙景坤端起“水连珠”步枪,“砰、砰”两声,敌人应声而倒。
这场战斗,孙景坤和战友们一连击退敌人6次反扑,守住了阵地,但牺牲很大。他说,这么多年,他最怀念牺牲在战场的战友。
这场战斗,是志愿军发起的1952年秋季战术反击作战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力支援了著名的上甘岭战役。
1952年11月8日,志愿军司令部、政治部为孙景坤记一等功。
1953年,在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举行的纪念抗美援朝战争三周年授功典礼上,孙景坤荣获一级战士荣誉勋章,并受到中国代表团和金日成的亲切接见。
回忆起当年的那一幕,孙景坤至今激动不已。
如今,硝烟散去,孙景坤身上却留下20多处伤疤。“现在腿上还有一颗子弹没取出来。”他指着腿上一块已经变黑的皮肤说。
抗美援朝纪录片观后感(篇2)
新中国刚刚成立,鸭绿江边响起侵略者的枪炮声。都说肝胆相照,唇亡齿寒,有情有义的中国人从不会坐视不管。没有飞机航空母舰,没有过冬的棉衣和粮食,但我们有蔑视邪恶的勇气和为了正义不怕牺牲的精神。残酷的战争持续了三年,不可一世的美帝被英勇顽强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打退到三八线。中国人从不惹事,有了事也不会害怕,我们中国向来愿意和任何国家友好相处,中国人宁可自己吃亏也不亏待朋友。新丝绸之路,亚欧大陆桥,是当今中国在世界舞台的另一种展现,我们有自己的大国担当。
战争是残酷的,上甘岭战役是最艰苦,也是最惨烈的。地面被炮火翻了一个遍,战士在阵地争夺中反复博弈,并且撤入坑道后,没有水和食物,战士们艰难地坚持下来了,最后取得了战役的胜利,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通过观看影片,感到了我们的党是伟大的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是伟大的军队。中国人民自愿军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和勇于担当的勇气,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建立了让我们自豪和依仗的人民军队,是国家的安全保障,也是中国人民的守护神。
抗美援朝纪录片观后感(篇3)
中国人民志愿军奉命出兵朝鲜,为援助朝鲜、保卫中国安全,与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发生的战争.这场战争,志愿军得到了解放军全军和中国全国人民的全力支持,得到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配合.10月25日定为抗美援朝纪念日.
烈士当中,有抱炸药冲敌阵与敌同归于尽的杨根思,有挺胸膛堵枪眼视死如归的黄继光,有战友伤、自己上、炸死敌军的一级爆破英雄伍先华,有双腿伤、忍痛爬、捐躯开路的许家朋,有子弹打光拉响手榴弹冲向敌人的孙占元,有卧火海忍剧痛、维护潜伏纪律的邱少云,有抢修桥梁保畅通英勇献身的杨连第,有战终日、歼顽敌、屡建战功的杨春增,有冒严寒跳冰窟救少年的国际主义战士罗盛教……
在朝鲜牺牲的十几万名烈士,他们来自祖国的四面八方、五湖四海.家喻户晓的战斗英雄有:邱少云 黄继光 杨根思 罗盛教 毛岸英等.
无数先烈的鲜血,洗染了胜利的军旗,浩荡的铁流里,我看见了长辈伟岸的身驱,是他们,在为民族争解放,为人民争自由的战斗里,创造了伟大的功勋.我们不能忘记那段历史,更不能忘记战争中牺牲的先烈,解放军的丰功伟绩将永远铭刻在我们心中.
不久前我刚在网上看了一些关于《抗美援朝》的抗战事迹,这篇文章讲述了1950年6月间,美军悍然侵朝鲜,打到中国边境线,严重威胁到我国的安全,彭德怀率兵赴朝鲜,五战五捷定大局,将美军赶回“三八线”。读完文章后,文中的抗美援朝烈士们的故事就像短片一样在我脑海中浮现,一位位英雄用他们的血肉之躯保家卫国,从他们的事迹中我也领悟出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品质和精神。
邱少云在执行391高地反击任务时,和战友们埋伏在距离敌军只有60米的草丛中,不料有一颗炮弹在他身旁爆炸,引起了大火,火一直蔓延,直接烧到了邱少云身上。可是邱少云为了不暴露目标,保证战友的安全,他忍受巨大痛苦,让熊熊大火夺走了自己的生命。战友们都说邱少云没有死,他在烈火中永生!是啊,他们说得多好啊!邱少云为了党和人民,虽然在烈火中葬身,但是他的意志,他的心,永远在烈火中永生!
1952年10月19日,黄继光所在的部队遇到敌人一个暗藏火力点的疯狂射击,部队连续几次冲锋都没有成功,在这关键时刻,黄继光主动要求参加攻坚小组,负责消灭这个火力点,在战斗中,一名战友牺牲了,另一名战友也负伤了,黄继光又受了重伤,可他依旧不顾一切地爬到敌人的枪口旁边,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机枪眼,为大家争取了时间,创造了机会,最后光荣殉职。
不畏惧生死的吕松山,
吕松山原来是一个技术工人,后来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当上了一个战斗连队的小组长。那一年十月的一天,快接近黄昏的时候,攻击信号打响了。吕松山这个小组的任务非常艰巨,就是要摧毁敌人的核心工事。他们冲进去的时候,敌人的子弹“嗖嗖”地飞过来,好多同志都负伤了,可是吕松山还是坚持了下去。他朝敌人的战壕里一发一发的打枪,不让敌人出来。终于,敌人投降了。可是还有几个胆小的美国鬼子窝在战壕里,趁着这时打中了吕松山的肩膀,吕松山咬咬牙,在把所有的敌人都俘虏后,终于支持不住昏了过去……
在整个抗美援朝中,志愿军先后有三十多万名英雄和近六千个功臣集体。很多烈士都没有留下照片。今天,我们已经无从知道他们的形象,更多的英雄甚至连名字也不为百姓所知,可是他们却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这个世界最可爱的人。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之后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悍然入侵朝鲜。并且,美国多次派飞机侵入我国领空,轰炸扫射我国东北边境城市,入侵我国台湾海峡,严重威胁我国的安全。同年10月,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拉开了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的序幕。
这时的新中国成立刚刚一周年,在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等各个方面仍然困难重重,我们伟大的祖国还处在艰难时期。抗美援朝的前线上,广大志愿军在粮食和衣服补给相当困难的情况下,仍旧保持高昂的革命热情和强大的战斗力,不惧艰险、勇往直前、浴血奋战、不怕牺牲。在战斗中涌现了大批的战斗英雄,有抱炸药冲敌阵与敌同归于尽的杨根思;有挺胸膛堵枪眼视死如归的黄继光;有卧火海忍剧痛维护潜伏纪律的邱少云;有抢修桥梁保畅通英勇献身的杨连第;有冒严寒跳冰窟救少年的国际主义战士罗盛教;有志愿军第一人、领袖之子毛岸英……?他们抛头颅,洒热血,这种忠于祖国、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极大地鼓舞着广大战士,也有力地震慑了敌人,同时也重重的震撼了我的心灵。
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国际主义精神,他们是“最可爱的人”。是他们用宝贵的生命,顽强的毅力,视死如归的精神换来我们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我们又有什么理由贪于玩乐,虚度光阴呢?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祖国的未来,我们应该肩负起我们的责任。好好学习,掌握渊博的知识,学习先进的技能,树立责任感,具有凝聚力,时刻准备着报效祖国,成为最有用的人。我很喜欢林肯说过的一句话“每个人都应该有这样的信心:人所能负的责任,我必能负;人所不能负的责任,我亦能负。如此,你才能磨炼自己,求得更高的知识而进入更高的境界。”
古往今来,有无数像志愿军战士那样的人,在祖国危难时刻不惧艰险,挺身而出。而今天,在中国抗击疫情的战斗中,有一个名字,每一次听到都会觉着有了他就有了主心骨,就会满怀希望,就看到了光明,他就是钟南山院士,我们敬爱的钟爷爷,一位84岁高龄的老人。他曾在前击退了肆虐的非典。如今,国难当头,他肩负着全民族的希望,义无反顾奔赴武汉,与病毒赛跑,与生命赛跑。自己扛住危险,把安全带给全国人民。他是伟大的“逆行者”;他是全国人民的定心剂;他是我们的超级英雄,坚定而无敌。
可是我们的钟爷爷也会累,国之危难让他忧心忡忡,艰巨的工作让他满是疲惫。我在网络上看到了这样一张图片:在赶往武汉的列车上我们敬爱的钟老睡着了,灯光照着他早已花白的头发,那饱经风霜的脸上眉头紧锁。他的眼镜还架在脸上,电脑屏幕仍然是工作状态。这张图片,让全国人民心疼这位平凡而又伟大的老人。到底是什么力量支撑年迈的他如此超负荷的工作呢?当然是钟老的爱国信仰,无私的奉献精神。这才是我们应该去学习,去敬佩的偶像。我们应该心怀和钟老一样的信仰:爱国。
富裕、无忧的生活,让现代中学生的我们迷失了自己,不知道到底学习是为了什么?今天,我们的偶像用实际行动为我们回答了这个问题——为了国家,为了国家面临危险时,我们有能力尽自己的一份力,这才是我们学习的信仰,也是我们每个人存在的意义。
目标再远大,也要从小事做起。我们要认真上好每一节课,耐心整理好每一条笔记,勤奋背好每一篇课文,严谨对待每一道题……前有周总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今有我们“为中华之安全而读书”。刻苦学习,终有一日我们也能像我们的偶像那样报效祖国。
他们是楷模,是榜样,是真正的英雄,值得我们永远敬佩和学习。
抗美援朝纪录片观后感(篇4)
四枚志愿军纪念章、一张身着军装的老照片……这些普通的物件,因为一段特殊的历史,被92岁的抗美援朝老兵刘忠尔老人珍藏多年。
1951年1月,入伍两年的刘忠尔跟随大部队跨过鸭绿江,光荣地成为一名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
“我终于能投入到战斗中,很激动。”刘忠尔回忆,“刚入朝鲜战场,敌机轮番轰炸我军各级指挥所、炮兵阵地和仓库。敌我装备相差悬殊,战斗激烈。尽管我们武器不如敌人,但志愿军战士斗志昂扬,意志坚定,没有人退缩。”
1952年7月,刘忠尔荣立二等功。
“当时,敌人火力凶猛,我们的步兵连无法冲破火力封锁,我和另一名战友摧毁了敌人的火力点,为步兵连突击打开了一条路……”刘忠尔回忆,“后来,我们利用防空洞进行阻击战。躲在洞里空气十分潮湿,连阳光也没有,但条件再差,大家也毫无怨言。”
有战斗就有伤亡。1953年初,刘忠尔所在的连队护送运输装备的车辆到前线。途中,为了掩护运输队,刘忠尔被炸伤,后来被送回国内进行治疗。
“动完手术后,还要卧床休息一个月。”刘忠尔说,当时,一想到战争还未胜利,心里就着急,没等伤好自己就返回了前线。
刘忠尔说,朝鲜战场给养困难,战士们吃饭是一口压缩饼干就着一把雪。那里的冬天特别冷,积雪很深,严寒刺骨,每个人只有一身夹棉的军装,在零下三四十摄氏度的战场,根本不足以御寒,很多人都被冻伤了。
“条件最艰苦的时候,没有水喝。敌人在山下切断我们的水源,我们派一个取水的战士,就牺牲一个。”刘忠尔说。
虽然条件艰苦,但战士们的斗志从未减弱。
“1953年7月27日,签署朝鲜停战协定。我们所属的连队留在朝鲜,帮助当地老百姓修建学校、铁路……直到1958年才返回祖国。”刘忠尔说。
1964年,刘忠尔转业至金川集团公司露天矿。在岗位上,他兢兢业业、扎实勤奋,成为同事眼中的“岗位先锋”。经历过枪林弹雨,刘忠尔变得十分豁达,对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心怀感恩。
“平时我和老伴就在社区的幸福互助院就餐,这里菜品丰富、价格适中,很方便。”刘忠尔感慨,现在生活条件好多了,吃喝不用愁。业余时间,他将酷爱的武术当成第二事业。每次遇到武术技艺比他好的人,他总会虚心求教。
“我80多岁的时候还报名参加了全市武术比赛,拿到了老年组一金一银两块奖牌。”刘忠尔说,党和政府让我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虽然现在日子好了,但革命传统不能丢,革命历史更应该被时刻铭记。
抗美援朝纪录片观后感(篇5)
整个抗美援朝战争期间,那启明所在团20名飞行员击落敌机46架,仅有一人牺牲。这一名牺牲的战友让那启明铭记至今。
“他叫刘忠胜,是江苏人,从我参加抗美援朝以来就一直担任我的僚机。”老人深情地回忆道。
作为僚机,刘忠胜负责在那启明执行飞行任务时掩护其侧翼,也因此屡屡成为那启明与敌激战的第一见证者。1952年6月20日,那启明第一次击落敌机时,刘忠胜就在场。
“当时我把敌人的飞机打下来,他就在无线电里喊‘打掉了!打掉了!’”老人至今忘不了当时好友的兴奋之情。
一同出生入死的非凡经历在那启明和刘忠胜之间培养出了高度的信任,更让二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我被迫跳伞那次,刘忠胜恰好因为有事没能和我一起出任务。回到指挥部后,他知道了我被美机击中的事情,半开玩笑地跟我说‘要是我在,敌人的飞机打不到你’。这就是长机和僚机之间形成的默契。”那启明说。
回想起战友牺牲那天的情景,那启明的语气里满是遗憾。“1953年1月15日的那场大机群作战,我们中队还没爬升到预定高度就遇上四架敌机,展开了战斗。当时我看到刘忠胜的飞机被一架敌机咬住了尾巴。我向美机拦阻射击后,就和他分开了。”激烈的空战结束后,那启明和友机返回机场,但左等右等,却没有等来刘忠胜。之后他才了解到,刘忠胜已经在当天的战斗中牺牲了。
“那天刚好是我生日,本来还想着能打下几架敌机庆祝庆祝,没想到却发生了这种事。”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老人无比难过。
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那启明与刘忠胜的儿子取得了联系。“那之后,每次到丹东,我都会去看他,一起回忆他父亲和我当年一起作战的日子,算是一种慰藉。”
1953年国庆阅兵式,在战场上立下赫赫战功的那启明作为受阅部队的成员驾机飞过天安门广场。66年后的,作为“致敬”方阵的一员,那启明坐着礼宾车,再一次出现在了国庆阅兵的队伍里。
从1950年第一次开飞机算起,那启明将自己的大半辈子奉献给了祖国的空军建设事业。现如今,年过九旬的那启明目睹我国空军的发展,心里说不出的高兴:“咱们国家现在有了航母,战斗机也有了歼-20,空军的发展真是太快了!”
抗美援朝纪录片观后感(篇6)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听着熟悉的旋律,抗美援朝老兵朱玉元热泪盈眶。
虽已是90岁高龄,朱玉元的身体依旧硬朗。9月21日,在瓜州县家中见到朱玉元时,他正在收拾房子,家具和生活用品被摆置得整整齐齐、一尘不染,床上叠得整整齐齐的“豆腐块”似的被子也表明了他的“老兵”身份。
朱玉元老人小心翼翼地拿出珍藏了大半辈子的“抗美援朝纪念章”“和平万岁纪念章”,一边反复擦拭,一边讲起了在朝鲜时那段战火纷飞的峥嵘岁月。
1949年5月,年仅19岁的朱玉元在天津光荣参军入伍,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铁道纵队一支队21大队的一名战士。
1950年10月,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朱玉元随部队跨过鸭绿江进入朝鲜,参加抗美援朝。
“当时,每个人都只有单衣可穿,大家冻得瑟瑟发抖,可还是咬牙坚持。”朱玉元回忆说,当时条件有限,所有人脚上全是水泡、冻疮。但是当时战况吃紧,他们根本顾不上,而是立即投入战斗。
入朝后,朱玉元被分配到警卫连工作,主要负责执行警卫任务。1952年3月,朱玉元接到上级命令,需要进行夜间行军。作为警卫连副排长的朱玉元,迅速集结警卫战士,一边安顿战士做好准备,一边协调准备好行军装备。
朱玉元说:“在朝鲜沙里院至顺川一带通过敌人封锁线时,真的是炮火连天,敌人的飞机挨着头过,连续发射几十枚照明弹,照得山坡通明。敌人一旦发现目标,就用机关炮进行扫射,尘土飞扬、硝烟弥漫。”
“在行军过程中,许多受伤的战士由警卫连负责转运,战火冲天,到处都是炸弹坑,伤员随处可见,眼看着战友在我眼前牺牲……”谈起战场上的惨烈,朱玉元几度哽咽。
“由于没有飞机掩护,我军没有制空权,部队只能夜间开进,汽车也很少,全凭战士的两条腿,而且我们的轻武器对空射击不仅打不下飞机,反而会暴露地面部队目标,招致敌人更准确的轰炸,所以尽量采用掩护的方式行军。”朱玉元说。
朱玉元带着8名警卫战士,成功突破敌人的封锁线,安全到达目的地,保证了大部队的顺利转移。
问他当时怕不怕时,朱老坚毅地回答:“既然选择上前线,就已将生死置之度外了。为了保家卫国,必须勇敢坚强。”
参军7年,抗美援朝4年。1954年1月,朱玉元随部队回到国内进行休整,1956年5月,朱玉元从部队正式转业。
因作战英勇、成绩突出,朱玉元先后获得解放华中南纪念章、解放西北纪念章、抗美援朝纪念章、和平万岁纪念章、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团纪念章。
退伍不褪色,退役不退志。转业后的朱玉元,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赴黑龙江军垦农场参加北大荒开荒工作。1961年1月,朱玉元调动至甘肃省安西县(今瓜州县)工作,1989年7月在中国农业银行安西支行离休。从战场到地方,从东北到西北,整整70年,朱玉元奋斗的足迹跨越了大半个中国。2019年9月,朱玉元获得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荣誉纪念章。
抗美援朝纪录片观后感(篇7)
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关系到任何一个国家的核心利益,在任何历史时期,面对任何外来势力挑战、入侵、威胁绝不能作半点让步,誓死捍卫国家核心利益。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朝鲜人民军越过“三八线”准备统一朝鲜半岛,同美国支持的韩国军队展开战斗,6月27日,美国公然派遣海军和空军直接入侵朝鲜,同时派遣美国第7舰队侵入中国台湾海峡,以武力阻挠中国统一,解放台湾,6月30日,美国陆军第8集团军直接参加朝鲜地面作战。美国为了欺骗世界人民,标榜对朝宣战是为了维护朝鲜半岛及亚太地区的发展稳定,采取欺诈式惯用伎俩使侵略行径合法化,公然操纵联合国,以联合国的名义成立“联合司令部”,非法授权其指派司令官,统一指挥美、英、法、韩等17国军侵略朝鲜挑衅中国。
面对以美国为首的侵略者,刚刚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初建初创、百业待兴、贫穷落后的环境下,为捍卫国家的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新中国中央人民政府不信邪、不怕鬼、不示弱,严正警告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必须立即停止侵略行径,用和平方式公平、合理、有序解决朝鲜问题,否则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参战维护国家安全,并挽救邻国危机。美国政府依靠强大的经济实力、军事实力、帮手实力,妄想速战速决几个月内占领朝鲜,无视中国政府的警告和国际舆论的谴责,甚至断定中国无力更不敢出兵与美国对抗。1950年10月1日悍然越过“三八线”,疯狂向朝鲜首都平壤和东部重镇元山等地进逼,并多次派遣空军侵入中国领空,轰炸中国东北边境丹东地区的一些城镇和乡村,将战火烧至鸭绿江边,狂妄叫嚣“鸭绿江并不是把中朝两国截然分开的不可逾越的障碍。”显然美国的侵略野心和战争目的,不仅威胁着朝鲜生存,更严重地威胁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和世界和平。
国家领土主权神圣不可侵犯。刚刚取得解放战争胜利并获得全国政权的中国共产党,为保卫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果实、捍卫国家的领土主权不受侵犯、支援邻国抗击帝国主义侵略,毅然决定出兵抗美援朝。1950年10月8日党中央任命彭德怀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援朝作战,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开赴朝鲜战场,同朝鲜人民军一道抵抗以美国为的侵略者。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全党、全军、全国人民全力支持下,在以原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配合下,抗美援朝取得了决定性胜利,1953年7月27日战争双方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抗美援朝战争结束。
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经验启示我们: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任何环境下,对于侵犯国家领土主权等核心利益的行为,要敢于面对、敢于回击、敢于应战,忍让就是放纵、妥协就是就范、退缩就是屈服,结局就是既牺牲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又受别国宰割和欺凌。当今之美国,没有深刻吸取抗美援朝失败教训,在中华民族强起来时代,依然痴心妄想利用新疆人权问题、香港国家安全法实施问题、南海主权问题、台湾问题等挑起事端,粗暴干涩中国内政,损害中国利益,最终只是痴人说梦,注定失败。醒醒吧,美国!
抗美援朝纪录片观后感(篇8)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听着老旧收音机里循环播放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福建省闽侯籍老兵叶家如的思绪仿佛回到了70年前战火纷飞的朝鲜,那儿有他不能忘却的纪念和火红的青春。
1950年10月,中华英雄儿女跨过鸭绿江,抗美援朝,保家卫国。2030名福建省闽侯籍热血青年报名参加志愿军,叶家如、周章銮、周祯荣、杨学清、徐启柱也在这批志愿军队伍中,在异国他乡的土地上,他们抛头颅、洒热血,誓死捍卫祖国的尊严。
“我们出去的话都是怀着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精神,不怕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每个战士都下了决心。在辽宁丹东,我们每个人都写下了保证书,有阵地在就有我本人在,不当英雄不回国!”叶家如眼神坚定地说道。当年许下的铮铮誓言犹言在耳,当年穿过的军服依旧崭新笔挺,穿起军装再度整装待发,镜子前的叶家如一如50年前那般雄赳赳气昂昂。
这是一场不能忘却的战争,一段刻骨铭心的回忆。如今,志愿军老兵周章銮时常都会向晚辈讲述他在朝鲜战场的点滴故事。闲暇时,老人还会到院子里浇浇花,修剪修剪树枝,过着怡然自得的晚年生活,可他深知这份和平的来之不易。
周章銮在采访时缓缓说到:“我那时候打的是281.2高地,在石岘洞北山这个地方,当时手部受伤,也不懂是炮弹还是机枪弹造成的,直到见血了才知道自己手伤了。”穿上军服,迈过当年走过的从军之路,站在当年挥别故土的百年大榕树下,老人向着遥远的地方庄重的行了一个军礼。
拿出纪念相册,带上老花镜,志愿军老兵周祯荣又开始了一天的忙碌,他要整理的是抗美援朝幸存老战友的通讯录,看着通讯录上的名字,老人忍不住回想起那段奔赴前线救死扶伤的岁月。
“我是在前线卫生所、包扎所工作,前方包扎所就我一个人,当时工作很辛苦,既要看仓库,又要应付几个连队的伤员。救命如救火,每次抢救病人我都是跑步赶去。”回忆起当年的战火岁月,周祯荣激动地说道。数次与死神擦肩而过的经历,至今依然让周祯荣心有余悸,可他最不能忘却的还是牺牲在异国他乡的战友,每年的抗美援朝纪念是,是他一年中最重要的日子。
当杨学清、周祯荣、叶家如、周章銮、徐启柱这些志愿军老战士再次重聚在闽侯县城抗美援朝纪念厅,缅怀战友,寄托哀思。他们缅怀的不仅仅是朝鲜战场上牺牲的221位战友,还有过去的峥嵘岁月,敬一个军礼,是老兵对烽火岁月的追忆,更代表对祖国永不磨灭的忠诚。
致敬老兵,勿忘英雄!
抗美援朝纪录片观后感(篇9)
六集电视纪录片《为了和平》已经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这是央视为庆祝抗美援朝70周年为全国亿万观众奉献的一部精品力作,观后深受教育。这部纪录片必将对激发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和中华民族的自豪感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7O年后的今天,回眸历史,更能彰显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这一决策的伟大光荣正确!百废待兴的新生的人民共和国面对以美帝国主义为首的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敢于亮剑,用2年9个月的时间,19万多志愿军战士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打赢了这场正义之战,硬是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这一切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才能实现!
《为了和平》中,有人们耳熟能详的黄继光,邱少云,杨根思,毛岸英等一大批在战场上光荣牺牲的志愿军烈士;有王海,刘光子,李延年等一大批创造奇迹的英雄战士;有义演募捐米格战斗机的表演艺术家常香玉;更多的是无数有名无名的前方志愿军将士和后方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祖国人民!正是亿万中国人民前赴后继凝聚起来的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创造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伟大胜利!
70年后的今天,《为了和平》昭示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弘扬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凝聚起十四亿多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阔步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
抗美援朝纪录片观后感(篇10)
为什么说抗美援朝我们交出了一份相当优秀的答卷,最主要就是这一仗打出了中华民族的国际地位,连《剑桥中国史》都毫不否认这一点。抗美援朝作战之后,全世界认识到:新中国作为一个军事强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当然这个军事强国指的不是国防投入如何巨大、装备如何精良。从这两方面看,我们的国防投入、我们的装备与美军是完全不能比的。抗美援朝打出了中国一种全新的精神面貌。在过去,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都已经看透了中国东亚病夫般的孱弱。只要别人一瞪眼,腿肚子就哆嗦;别人一挥拳头,脖子就往后一缩,赶紧往后藏。这是中国人传统的形象,被国际社会所熟知的。中国人忍让,中国人难以和强权对抗,在安全和生存发生冲突的问题上,中国人基本上是保生存,对自己安全的考虑、安全的要求都是很低的,这是旧中国给世界的印象。新中国完全不一样。新中国成立时,毛泽东界上最强的国家较量,还能战而胜之,对于新中国和近代中国人来讲,都是极为了不起的事情,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重要心理支撑点。。抗美援朝战争打出了我们的国际地位,另外开拓了我们的国际视野。在纪念这场战争时,其实很多文章并没有提到这一点。美国人在入朝作战以前追求的是什么?要把对手彻底击倒。。一战",让德国无条件投降;。二战。,让日本无条件投降。朝鲜战争开始的时候,麦克阿瑟追求的也是这一点,就是让对手彻底地失败。但是他面对中国根本不可能做到这一点。当然对我们来说也有一种转换。当美国提出要对手无条件投降的时候,我们的解放军作战也有一个传统,就是完全、彻底、干净、全部地把敌人消灭光。中美双方在朝鲜经过较量达成一种势均力敌的状态,出现了有限战争的状态。我觉得这对新中国的领导人建立这种国际视野有很大的帮助。从朝鲜战争来看,它有个非常大的启示:今天世界,你压倒我,我压倒你;你战胜我,我战胜你;你把我消灭,我把你消灭,实际上都不可
世界观,使大家共存、发展、互派。所以,朝鲜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第一次接触有限战争的概念,它第一次知道军事手段是有限的。中国从朝鲜战争这场仗里获得了很大进步,这场仗是一场政治仗,打到最后是边界谈判,通过谈判的形式确定了朝鲜的军事停火线,确定了各方利益的划分。我觉得这对我们来说,也是对我们过去传统观念的一种转换。我们今天采取融入世界的这种方略,加入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包括改革开放等,都能从其中看到朝鲜战争带来的视野观念上的改变和影响。当然,朝鲜战争还给我们一个很大的提示,就是如何建立一支现代化的军队,如何由革命战争的革命军队向新中国现代化军队迈进。但我们绝不单单是学到了军事,实际上它还给了我们更大的启示;就是怎样在一个日益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和各大国打交道。我们从朝鲜战争中,第一次学到了在各大力量的较量之中纵横捭阖的能力。
抗美援朝纪录片观后感(篇11)
昨天我观看了《英雄儿女》这部电影。故事情节很感人,让人看完后记忆犹新。
这部电影中让我感触最深的情节是:王成战士为了消灭敌人,双手紧握爆破筒冲向敌人的阵地并对自己团的战士大喊“向我开炮,向我开炮”王成战士英勇牺牲了,战士们因为烈士王成取得了胜利。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许多人都具有舍己为人、大公无私的品质,也许是我们平常人,也许是那些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也许是不怕牺牲的解放军。这不禁让我想起因为天灾解放军战士救援当中所壮烈牺牲的许多感人至深的故事。那些为了人民的生命不怕牺牲的解放军、平常人、救援的白衣天使身上具有的就是舍己为人的品质。所有具有这些品质的人我从心底里佩服。具有这种品质的人,他们的生命会发光,行为会留在每个人的心目当中。在汶川的地震中,我们全中国的人民都用自己的方式表示对受伤的孩子、大人、老人的安慰、祈福和生活的帮助,有的人捐钱、捐衣服,有的人亲自赶到灾区慰问心灵上受伤的孩子、身体受伤的大人、老人、孩子,还有些人自发的和解放军战士一起救埋在废墟下的人,这些人大公无私,不求回报,哪怕奉献很渺小,可是对于地震灾区那些人呢?就像是一束阳光照进了他们的心田。
我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每个人都是大公无私、舍己为人、助人为乐。
抗美援朝纪录片观后感(篇12)
常言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后勤保障对于战争来说至关重要,也是敌机轰炸的主要目标之一。
敌人为了切断我军后勤运输保障线,白天不断派出飞机轰炸桥梁、道路。“运送物资的大桥和道路全部被敌机炸毁,为了保障战场上物资供应不受影响,我所在的部队决定晚上搭桥保障运输。”王宏贤说,天黑后,4个连队通力合作,分工明确,抱着树桩的战士很快下水,将树桩竖立起来,其他战士迅速铺上木板,一座座简易桥梁很快被搭建起来。
“通过用战士身体和木桩搭建的桥梁,运送物资整整持续了一年多时间。”王宏贤回忆,整个冬天也都在下水搭桥,冰冷的河水刺痛着战士们的双腿,双手双脚被冻裂是常事,但战士们还是将树桩做成的桥墩子抱得稳稳的,确保汽车顺利通过,将物资运达前线战场。
为了保障指挥部的安全,附近的山头上都布置了高射炮。有一天,十几架敌机前来轰炸指挥部,前往山头的道路被炸毁,运送炮弹的车辆不能通行。王宏贤和11名战友顶着敌机的猖狂轰炸,用肩扛、背驮的方式将炮弹成功送到阵地,在这一过程中,有9名战士牺牲。
“就剩下我们3个人了,就剩下我们3个人了……牺牲的战友,名字至今我还记着。”说到此处,王宏贤的眼睛湿润了,他不断地重复着,“就剩下我们3个人了”。
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王宏贤表现突出,受大站通令嘉奖一次,大站物资奖励一次,连队嘉奖两次,中国人民志愿军政治部奖励三等功一次。
“能够参加抗美援朝战争,我感到无比的自豪。那场战争,志愿军打出了士气,中国打出了国际地位。”王宏贤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