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祝福logo
地图 > 祝福语 > 作文 > 打年糕作文 >

打年糕作文

打年糕作文

趣祝福作文(编辑 快乐魔法师)通过作文我们可以运用语言的魅力来打动和感动他人,通过写作人们可以获得一个空静的空间专注于自己的想法和思考。写作文的时候要注意语言生动,抓住重点,内容具体,你认为写作文应该注意哪些方面呢?希望您能多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并从中发现新商机。

打年糕作文【篇1】

今天上午,我早早地起床,和爸爸妈妈兴致勃勃地一起去宋城游玩。

经过几个小时的车程,我们来到了目的地。这里真是热闹非凡,到处挂着大红灯笼,一片新春的景象。

我们来到了一条古街上,我听到不远处传来“一打步步糕,二打财富糕,三打学习糕……七打吉祥糕,八打年年糕。”我好奇地走上前去,想看看年糕究竟是怎么打出来的。年,是一种兽,糕,是一种食物,年糕就是为了赶走年兽的一块糕。在打年糕的场地旁边,还挂着一串串的腊肉和鱼干。我看着这些带有年味的美食,真是让人馋涎欲滴。

打年糕开始了,只见店家先把磨好的米倒进了木桶里,接着把它放入了大灶里蒸,过了一会儿,蒸好便成了糕粉。

他们开始打年糕了。“哎呦,哎呦”打年糕的两个人一个拿起重重的锤子打了起来,一个不停地揉着。随着他们的一捶一揉,年糕就打好了。打好的糕团再揉成一块块的长方形后切下来。就这样,软糯的手工年糕就做好了。

妈妈买了一碗油炸年糕,放上我爱吃的调料酱。我端着这碗新鲜出炉的年糕,吃得津津有味!原来打年糕是这么有趣,吃了年糕,希望年年高!

打年糕作文【篇2】

过年时,我最想看的就是打年糕。这不,一听到老家打年糕的消息,我就拉上爸爸妈妈一起去看。 车一停,我马上向农家小院奔去。村里的几十户人家都已经聚在这里,开始打年糕了。

“咚、咚、咚、咚!”大木槌敲击石窝的声音像打雷一样震耳欲聋。我好奇地四下张望,只见晒场上并排垒起了两个“老虎灶”。灶上面是两个大蒸笼,蒸笼里热气腾腾的。我心想,里面蒸的是什么东西?李家大伯看出了我的疑惑,走过来,打开了蒸笼,笑着说:“小秀才,城里人还没看过年糕吧?来看里面是啥?”

蒸笼一揭,一股白汽像潮水一般涌出来,原来,蒸笼里是白白的糯米粉,平平地铺在蒸笼里的纱布上。缕缕热气夹杂着米香,迅速裹住了每一个人。炉下的火烧得旺旺的,把我们的脸蛋照得通红。

“好了,起锅啦!”那边叔叔揭开了另一个蒸笼,我赶紧钻过去看,李家叔叔和明家叔叔一起紧紧拽住了纱布的四个角,就像打渔人提起的渔网一样。“来喽,让一让!”他们两个稳稳地向屋内的石窝奔去,我奶奶顺势往糯米粉上抹冷水。拍的一声,那大粉团子就翻个身,滚进了石窝。

随后,李家三叔举起了十多斤重的大木槌,涨红了脸,一下一下地使劲向石窝里的大粉团子砸去。“啪、啪、啪!”粉团子像顽皮地孩子一样跳了起来。紧接着,奶奶用手蘸了凉水,猛地将粉团子翻过来,在一砸一砸之间粉团子变得越来越富有弹性。“噢!”转眼之间,粉团子被捧起了竹匾中。大婶们用线切下一小块,蘸上桂花和白糖,一股香香甜甜的味道让我的口水像放开闸门的水似的快往外冒了。我一吃,哇!好好吃!下一次我还要吃年糕!

打年糕作文【篇3】

年糕寓意着生活一年比一年高,是我们那里过年必备的食品之一,到年底家家户户都要打年糕的。我家有口大石臼,村里许多人家的年糕都在那口石臼里打出来的,常常是一天中有好多家人要在那里打年糕,要排队呢,那热闹的情景好像还在眼前。

每年农历腊月二十七八的时候,家里的晒场可热闹了,村里人都聚到这里来打年糕。邻居们打年糕一般都约好时间同一天打,这样可以连续打,不用重复清洗工具,大伙一起还能互相帮忙。 打年糕的头一天下午,就有人拿把石臼洗得干干净净,预备用它来打出美味的年糕。

打年糕有一种专门的年糕米,要先洗净晒干后碾成粉,到打年糕的那天,把粉加水和成絮状,放进饭甑入锅蒸。蒸粉时厨房里雾气腾腾,白色的水蒸气弥漫着整个厨房,灶里的火旺旺的,映着烧火人红红的脸。女人忙里忙外一刻不停,蒸年糕粉、清洗模具和案板,男人则在灶前烧火,到用力气的时候他们才会大显身手。小孩总是最没耐心的,叽叽喳喳地吵着,盼着年糕早早打好,能早些吃到嘴里。粉蒸好后就是男人们显身手的时候了。女主人把一饭甑热腾腾的年糕粉倒入石臼,男人就拿着槌子开始捣了起来。槌子用整根木头做成,两头粗中间细,有将近一人高,拿在手中有点重,打年糕可是个力气活。只见俩男人各拿一支槌,你一下我一下,轮流着打下去,一会儿,那松软的粉就被打得向两边散去,一会儿,男人的头上就冒出了密密的汗珠。打几下就要被打散的粉拢到一起来继续打。经过努力,粉被打成了团,变得柔韧有弹性。打好的粉团放到了旁边案板上,女人们就聚了过来,将粉团抹上些菜油,用力地揉搓着粉团,先搓成长条再两头折回重新搓,反复几次后,粉均匀了,分成几块,拣出一块搓成长长的一条,摘成鸡蛋大小的一堆小团子,又反复揉搓一番,变成十公分左右长圆柱形的长条,最后用模具(刻着花纹的竹片)压到二公分左右厚,这样一条漂亮的冒着热气的年糕就做好啦!嘴馋的小孩早就候在边上了,第一条年糕刚成形,就被手快的那位抢了去,捧着一碗白糖,躲在一旁边蘸边吃,看得妈妈笑眯了眼。那时,院子里一大群人聚着,大家说着笑话,嘻嘻哈哈的声音此起彼伏,小孩跑来跑去的在追逐,打年糕的人口里喊着号子,热闹极了,洋溢着浓浓的过年的气氛。

年糕可以用青菜肉片来炒,那是饱腹的主食,过年时大鱼大肉吃腻了,用来换换口味。正月里晚上玩得迟,肚子饿了,可以把它放在火炉上烤,直烤得表皮变黄,外脆里软,喜欢吃甜的蘸上点糖或蜂蜜,喜欢吃咸的就抹点豆瓣酱、豆腐乳,是一样不错的点心。而除夕是一定要吃年糕的,那天晚上,有满桌的好菜还有妈妈自己酿的米酒,那又香又软的年糕和加了猪肠的米羹,真感觉年的味道就在这里了。

打年糕作文【篇4】

一对用黄槿木做成的槌,一个用青石凿成的槽,两个用竹蔑编织的匾,一群乡下男女老少……一切都是原生态的,这就是乡下打年糕的场景。

腊月廿四,在老家尧坊,我正好赶上了打年糕。

年糕的原料是糯米,这种糯米是用草木灰过滤出来的水浸泡过的,呈金黄色,蒸熟后灿若黄金,芳香扑鼻。我进厨房时,母亲已经把糯米蒸熟了。母亲蒸米的蒸笼是木制的,自打我懂事起就知道有这个蒸笼,它曾经给我蒸过许多美食,现在一看见它又唤起了我的美好的回忆。

打年糕总是相对固定在某户人家,一来石槽沉重,有二百来斤,扛来扛去不方便;二来打年糕断年糕是个“劳动密集型”工作,不是两三个人能够完成得了的。往年打年糕总是落脚在我家, 今年打年糕落脚在邻居家,父亲把蒸好的糯米搬到邻居家,我也兴冲冲地跟了去。一见面,邻里乡亲纷纷跟我打招呼,非常欢迎我加入他们的队伍,屋子里更加热闹起来。

既然入了伍,我该干什么呢?断年糕(就是把大块的年糕搓揉成一个一个的圆圆的小年糕)粘手,要是沾油又腻腻的,我可受不了。调年糕太烫,也不是我辈能胜任的。那就打年糕吧。乡亲们见我接过槌子,不无担心地议论,天天坐办公室的人,有力气打得起吗?他们的担心不无道理:一个槌子重三四十斤,高高地举过头顶,挥手而下,“咚”地一声打在石槽中,深深地陷进年糕里。年糕粘稠得很,要拔出槌子可比举起槌子还艰难。如此周而复始,不停地举起落下,拔出举起,没有充足的气力,根本不要尝试。

然而乡亲们的担心可是多余的。为了打年糕,平时我就注重锻炼呢,拉单杠,举哑铃,玩拉力器,都是我的爱好,上场打年糕自然是胸有成竹了。见我把式不错,大家夸赞不已,似乎对我更亲近了些。见我持续不断地劳作,又夸赞我气力不小,经过一致认定,还把我推上了第二把交椅。在一群长年从事体力劳动的庄稼汉中,我这个书呆子排名第二,可真是一种荣耀呢,呵呵……

早些年村里有了机器,有人尝试用机器机年糕。但年糕一出来,大家就失望了,这机出来的年糕色泽差,不经煮,一放进祸里就松散,和稀泥似的,既没口感又没味道。打出来的年糕呢,表面柔嫩细腻,光泽烁烁,像金元宝似的。放进锅里煮,越煮越软,软而不散,吃在嘴里,可以拉得老长老长的,甚是有趣。

打年糕作文【篇5】

年前,我终于有机会去外婆家打年糕了,这让我兴奋不已!

吃完午饭,我就在静静地等待。外公帮他们洗打年糕用的东西了,我就来来回回跟在他的屁股后面,生怕漏掉了哪一环节。可是,半个小时过去了,一个小时过去了,除了外公在忙碌,其他人却一点动静都没有,爸爸钓鱼未归,舅舅理发去了,只有我和妈妈在家里。哎,我觉得有点儿扫兴,便回了房间。过了一会儿,听见妈妈焦急的步子声,急切地喊道:“打年糕啦!”这时,我如一阵风似的跑过去,幸好并没有错过什么。

打年糕开始了,用的糯米粉是用糯米磨成的,首先把糯米粉放在大脸盆里,再放点儿冷水,搓成小颗粒,然后就可以去蒸了。蒸好后,放到打年糕的大石碗里,用大锤子沾点水,使劲打,那声音震耳欲聋。打得差不多了,得有人拿用热水洗过的湿毛巾,擦大石碗,并把年糕翻一面,反复大约三、四次,就可以了,把年糕拿出来,放在一块专用白布上,包起来,用木棒压成长方形,放在上面,凉一会儿,然后在扁上铺一个干净的蛇皮袋,把放年糕的那块布让两个人分别抓住两头,抬起来,甩在扁上放凉,这块年糕就打好了。

看完了整个打年糕的过程,吃着热乎乎的年糕,似乎对年糕也有了新的认识。打年糕是我们过年的一种习俗,意味着过年了,听妈妈说现在有打年糕的已经不多了,我想,我们一定要把这个习俗传承下来。

打年糕作文【篇6】

元旦假期,爸爸带我们去体验打年糕。爸爸说打年糕是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年糕也就是“年高”,象征着我们的生活一年比一年更好,所以,每逢临近过年的时候,人们都要打年糕。但是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已经很少有人亲自打年糕了,都是在商店买现成的。

s两个小时的车程,我们才来到了打年糕的地方。这是一间小磨坊,打年糕的人已经排起了长龙,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喜悦的笑容。好奇的我便趁着排队的时间仔细观察了年糕的做法:首先,人们把带来的粳米和糯米一起放进研磨机的斗里,米立刻被磨成了粉状漏到了下面的筐里。然后,师傅们把筐里的米粉倒进了木桶,只见木桶周围蒸气四溢,弥漫整个磨坊,仿佛仙境一般,还伴着浓浓的米香,真是让人垂涎三尺。

接着,人们又把蒸熟的米粉倒进了年糕机里,米粉被螺旋杆旋进去后,从边上的小口出来了五六厘米宽的白白的长条年糕,落在传送带上一直往前输送,就像一根白色的绸带,不断给人们输送幸福。输送带的前端还有一把自动切刀,它把“绸带”切成了均匀长度的小块年糕。在这个过程当中,有一根小水管一直在年糕上面浇冷水,防止年糕落下的时候粘连在一起。

最后,年糕落在了传送带末端的篓子里,爸爸、我和妹妹一人拿了一块香喷喷的年糕,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一边吃一边帮忙把篓子里的年糕端到外面去晾干。一不留神,我们每人都吃了好几块,撑得我们午饭都吃不下了。

一块小小的年糕,原来里面却包含了很多快乐。人们辛勤劳动了一年,在过年的时候打些年糕,丰富一下日常饮食,也会送些给亲朋好友品尝,所以,年糕也是一条延续亲情的纽带,更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打年糕作文【篇7】

随着时间的消逝,延续至今的习俗很多都已不在了,但也有些人为了怀旧重新将先前的习俗重温一遍,打年糕的习俗仍在,但也并不常见,父母便商量在新春佳节来临之际重温一次打年糕。

年糕有年高之意,意味着年年高升。我看着父母准备打年糕的工具,首先是将未成形的年糕制作好,虽然是未成形的,却也需要十余条工序。先将糯米用水浸几天。把淘净的米挑回,放进一个大木桶,在一口大锅的沸水里开始蒸,蒸成米饭后,把水份少许沥干。然后倒入石舀內,再准备一个榔头状的东西,就可以开始打年糕了。我握紧檀木榔头,尝试着掂量了下重量,发现比我想象中的要重很多,怪不得能用来捶打年糕。

到了春节,挂春联,贴倒福等习俗无不体现出这个节日的喜庆和特殊性,然而我一直期待的只有准备已久的打年糕,好不容易盼到吃完年夜饭,还没等父母提起,我便直接去将檀木榔头拖了出来,父母也从我脸上掩盖不住的兴奋得知了我的目的,于是期待已久的打年糕开始了。

我自告奋勇,第一个上前抓住檀木榔头。当用力的时候才想起它的重量,我处于一个很尴尬的局面,只能背水一战。奋力举起,还没举过胸前,便只能放下。我又转头看看父母鼓励的目光,就明白了,破釜沉舟,即使没有前进,也没有退路。于是慢慢举起,感觉到了极限高度之后,微微放下一点,用尽力气猛的举起,举到头顶,然后轻松放下。坚持,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困难总能迎刃而解的。

打年糕的习俗是因为当时制作年糕需要应运而生的工序,因为有了机器,无需人工,现在已经不怎么能看见打年糕了,这也正好说明了我国现代的科技发展速度之快,让我们感到自豪与骄傲。打糕机,洗衣机等机器都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便利。最主要的还是享受习俗带给我们的乐趣,同时学到更多,知道更多。

欢乐的氛围依然笼罩着我们,在进入梦乡的同时也会明白:这一年已经过去,新的一年便是新的开始,打年糕的习俗既给这一年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又给了新的一年完美的开头。

哦,打年糕!

打年糕作文【篇8】

又到了梭子蟹盛产的季节,今天我也来学做一道关于螃蟹的美食。

妈妈早早的从菜市场买来了活蹦乱跳的梭子蟹,梭子蟹又称白蟹,白蟹炒年糕,是我们宁海人们爱吃的一道主食,当季正是螃蟹蟹肥肉美的旺季,此时的螃蟹最为鲜美。

开始制作了,年糕和青菜洗净,等待备用;看着这些张牙舞爪的螃蟹,它们个个都像拿着兵器的“武士”。我不知该如何下手,我灵机一动,拿来剪刀把它们的“兵器”大钳子一个个剪掉,这下危险不到我了吧!我掀开蟹壳,螃蟹就像一位多动症患者,不停的垂死挣扎,去掉腮等多余的东西清除干净,把螃蟹对半切,再用剪刀均匀剪成六份。

准备就绪,就开始制作吧!热锅烧油,开大火,油热后,放入葱、姜、蒜爆香,我急急忙忙的把螃蟹倒进锅里,锅里油花四溅,发出“噼里啪啦”的响声,和我“嗷嗷”的叫声,合在一起,这可真是一曲好听的交响乐。

炒至螃蟹壳变红,加上料酒,盖上锅盖焖一会儿。翻炒一下,放入青菜,继续翻炒。最后放入年糕,把大火调成中火,快速翻炒,放上各种酱料调味,年糕也变得鲜美可口——出锅前撒上葱花。

新鲜美味的白蟹炒年糕就出炉了!吃着自己亲手做的年糕,觉得特别的香。

打年糕作文【篇9】

“吃年糕了!”爸爸一声令下,我们全家人围坐在桌子旁一起吃年糕。爷爷夹起一块年糕,放入嘴里说:“好久没有吃过这样的`年糕了,嗯,有我们当时自己做的味道!”

爷爷边嚼边向我们讲起了年轻时自己打年糕的欢快场面。

做年糕可是需要准备很多东西的呢。首先把100斤晚米和10斤糯米拌到一起,浸上个天,然后把浸泡过的米淘洗干净并沥干。

做年糕的当天,是最最最欢乐的一天。邻居的大人小孩都会聚在那户做年糕的人家里,欢声笑语充满了整座房子。那些经验丰富的大人把准备好的米放到石磨上,开始水磨。磨好后,用一块布把湿面粉包起来,用大石头等重物压在上面,把水份挤压出来。压干后的面料成了面团,人们还得把它一点点地揉开,再变成粉状。最后把这些粉放在蒸笼上蒸个分钟,这时粉又变成了面团,用手捏一下,又粘又有韧性,有几个迫不及待地小孩子会偷偷摘下一小团放入嘴,只见他们“哇哇”跳脚直叫,真是性急吃不了热豆腐啊,引得大人们哄笑起来。

大人们把下了蒸笼的面团放入大石臼里,一人用大木锤敲打面团,在木锤举起的空档,另一人则连忙用手把面团往中间一推,一起一落,配合得异常默契。妇女孩子们或站或坐,聊着笑着。

大人们喊着“嗨哟嗨哟”的口号,大伙也被感染了,一起喊起来。这样一直要敲打20分钟左右,,直到面团变得非常粘并且有劲道。敲打完后的面团放到了桌上,一人趁热把面团搓成一长条,再一小团一小团地摘下来,这时大伙一齐动手,用自制的木印板一压,就做成了最常见的年糕。小孩子们就像玩橡皮泥一样,捏着自己喜欢的各种模样。瞧,那条大鲤鱼,活灵活现的,似要跃龙门。“年年有余”更是朴实的劳动人民对来年的莫大希望。还有那些鸡,鸭等造型,在祝福的时候可能派上大用场。这时候孩子们不用再担心被烫着,也顾不得再做什么造型了,揪一点下来就往嘴里送。有些大人也没能忍住,边吃边做,好不热闹。

爷爷回味着儿时的味道,我们也好像回到了过去,加入到其中,幸福,满足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


本文的网址是http://www.zfw152.com/a/57741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