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祝福logo
地图 > 祝福语 > 范文大全 > 荷花课件 >

2024荷花课件(集锦六篇)

2024荷花课件(集锦六篇)

趣祝福范文大全(编辑 勇敢的心)经过趣祝福的勤奋和努力我们呈现了最新的“荷花课件”。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的重要部分,准备教案课件的时刻到来了。教案是充分发挥教师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必要途径。分享可以带来力量也让我们之间的联系更加深入!

荷花课件【篇1】

一、教学目标:

1.理解“挨挨挤挤”、“饱胀”等词语意思;

2、学1—3自然段,能用谁怎么样或干什么的句式说

说1、3自然段主要意思。

3.能有感情朗读2、3自然段,感受荷花的美,这活画的画家是谁?

二、教学重点:描写荷花的样子的2、3自然段感受荷花的美。

三、教学难点:这幅活的画画家是谁?体会“活”的境界。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谜语激趣,课件激情,交流收集的文字资料或信息。

(二)、进入情境,初品课文

播放音乐,出示画面,带着脑中荷花美景自由读文。

找出写荷花美的语句,品读谈感受。试用生动形象的词语形容荷花?

(三)精读细研,品味荷花

品味荷叶美:(挨挨挤挤

碧绿

大圆盘)

1、“挨挨挤挤贴荷叶”游戏使学生明白词义。

2、领悟荷叶数量多,颜色绿,又大又圆特点。

品读荷花美:

1、荷花“冒”出美。重点理解“冒”,能找其他字取代“冒”吗

给“冒”前面加上形容词,试说荷花怀着哪种心情冒?、肢体动作感悟白荷花在挨挨挤挤的荷叶中冒出来。

2、荷花姿势美。抓重点词(这么多

一朵有一朵

这一朵

那一朵

了不起)

(四)转换角色,个性体悟

1、在情境中学生醉为荷花,展示各种姿势,体会画家难画的原因。

2、这里指的画家是谁?非叶圣陶,而是大自然。渗透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

(五)积累延伸,美感再造

此时此刻你最想要做什么?任选一项你感兴趣,有信心做好的作业。

如果你觉得有更合适的作业也可以自主完成另外你还可以将你认为有价值的作业推荐给老师和同学。

荷花课件【篇2】

教学目标

1、会认3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荷花”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部分,积累优美语句。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培养爱美的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4、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学习边阅读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

教学重点

感受荷花美丽的姿态,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培养对大自然的美的体验。

教学难点

理解重点语句。

教学准备

1、学生查找有关荷花的资料。

2、师制作教学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引入

师出示课题:荷花。

师:你见过荷花吗?它是什么样的呢?

生说后师大屏幕展示荷花图。

二、初读课文,正音

1、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2、指名读,正音。

3、分小组读。

三、再读课文,了解内容

1、生边读边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交流,文章条理。

第一节:“我”去公园看荷花。

第二、三节:荷花生长的各种优美的姿态。

第四、五节:自己观赏荷花时的想象和感受。

四、学习课文第一节

1、指名读。

2、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4、朗读。

五、学习第二、三节

1、生自读二三节。

勾画你难以理解的句子。

2、师出示“如果──了不起”。

请生谈自己的看法。

3、引导读第三节。

师让生看图,看看作者是怎样写出这一池荷花的。

你喜欢哪句?为什么?

交流:

荷叶:像大圆盘(比喻)

冒:形象写出了荷花突现出来,格外引人注目。

(理解后读。)

师引读:“有的──有的──有的──”

想象荷花的姿势。

你还能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荷花吗?

(生各抒已见。)

朗读第二节。

4、再读第三节。

谈自己的理解。

(荷叶、荷花有各种美妙的姿态,而且,它们在微风的吹拂下,更有一番别样的风韵。)

生想象动态荷花图。

5、朗读二三节。

六、自学生字

师作个别易错字的指导。

七、作业

2、3节。

荷花课件【篇3】

1、未成曲调先有情

儿童的情怀是一湾浅浅的河,无风不起浪,无物不扬波,外力像一只蜻蜓在水上轻轻一点,或是像一阵微风悄悄地掠过水面,它就平静不下来。新课伊始,老师要放飞一群“蜻蜓”,要送过一阵“微风”,让孩子情感的河荡漾起来,使他们对新课的学习产生一种期盼的欲望、关注的心理。情感的酝酿有赖于“情境的创设”,为此我设计了如下环节入新课:

播放乐曲“出水莲”,学生闭眼欣赏,想象音乐带给他的画面,音乐拨动了学生的心弦,令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并介绍从古自今荷花就是就是文人描写、喜爱的对象,赞美荷花的诗篇数不胜数,使学生产生对荷花的急切向往之情,很想看看荷花。此时,跟学生说:“就让我们乘着音乐的翅膀,到荷花池边去看一看,听一听吧!”

学生的视觉、听觉、想象、思维“多频道运作”,全身心感应,“未成曲调先有情”。

2、心有灵犀一点通

语言的学习,是学生与课文的对话。学生的情感总与他们对教材的认识相联,而作者的情感是寓于他们所描绘的对象之中的,如何让学生走进课文,入情入境,进而一下子揪住学生的心,这是进入课文的第一通道。导入新课后我是这样设计的: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展开想象的翅膀,一起来倾听《荷花》。听完后,荷花美景萦回于学生脑海,久久不能散去。这时,我没有让学生说脑海中的境象,只是轻轻地说:“嘘!不要声张,不要打破荷花池边的宁静,把你脑海中的美景留着,带着它一起去读读课文吧!“学生下子坠入了文中优美的画境当中,找到了与课文的共鸣通道。学生的心灵之门也随之打开 ,进入了荷花的世界,荷花美景也随之一点一点地展现。教学也随着情感层层递进。

如抓住“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的“冒”字让学生体会荷叶长得使劲和迅速。进而引导学生“:如果这句话让你来写你准备用什么字呢?”打开学生富有个性化的思维空间,继而打开学生的想象空间。引导思考想象“这满地的白荷花在碧绿的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想干什么?”让学生换位思考,贴近荷花,产生荷花的情愫。接着让学生做动作朗读文中荷花的三种姿势,使学生感受自己就是荷花冒出开花,把荷花的动作、情感移植到自己身上,达成与荷花的融合,可谓与荷花“心有灵犀一点通”,举手投足均有情。

3、情之所至醉为荷

物我两忘是情感的最高境界,随着学生对荷花形象理解的深入、情感的交融,使学生“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随风舞蹈,与物交流。“蜻蜓飞来过,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适时扩展学生视野:“你还看到……你还听到……”宛若就是美若天仙的荷花仙子吸收着日月精华,品评着物语流声。醉了,醉了,班上成了荷花池,飘舞着满地的荷花。完全达到了物我合一的境界,学生走进了课文,领悟到荷花的神韵。

4、一言一语总关情。

学生的情感被激活了,无穷无尽的赞叹充塞于胸腔,他们不容自遏地想抒发自己的情感。情感的抒发可以使学生之间的内心感受得到交流,可以相互启发,相互感染。因此我让学生美读、做动作读。在第二自然段中还让学生诵读。在反复品读欣赏后,荷花的美跃然纸上,呼之欲出。当学生醉为荷花的时候,让他说说“此时我最想……”学生的情感达到了高潮,一言一语饱蘸着深情,促进了学生对优美词汇的积累和内化,使学生的受到美的洗礼,全身心溢满了美的因子,从而达到了全面发展。

荷花课件【篇4】

1.会认3个生字,会写出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荷花、挨挨挤挤、莲蓬、饱胀、仿佛、衣裳、翩翩起舞、舞蹈、蜻蜓、随风飘动”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积累优美语言。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培养爱美的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4.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学习边阅读,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

感受荷花美丽的姿态,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培养对大自然美的体验。

理解课文内容,抓住重点语句,感受荷花的美丽。

识字卡片、学生查找有关荷花的资料、课件、挂图。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交流诗句,激趣导入

1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关于荷花的诗句。

(1)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2)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2导语:自古以来,就有很多赞美荷花的诗文。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是纯洁的象征。今天,让我们跟着叶圣陶爷爷一起去公园看荷花!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荷花的美

1师出示课件:

请同学们边看边想,公园里的荷花怎么样?

2学生交流看后对荷花的感受。

教师:这么美的荷花,叶圣陶爷爷又是怎样描写的呢?

3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认记生字。

4检查反馈。

5指名读课文:注意读音正确,不多字漏字,不读破句。

三、品读课文,具体感知荷花的美

默读课文,想一想每段写了什么内容?

(理清“闻到清香—观察形状—欣赏姿势—想象情景—回到现实”的过程)

四、指导书写

“蜓”“蹈”“佛”等。

第二课时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轻声读这一自然段,边读边想:你觉得作者的心情怎么样?从哪里看出?(提示:心情是急切的、迫切的。从“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可以看出。)

为什么他要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

(未见荷花先闻其香!)

(板书:闻 清香)

师:我们在读到这一句的时候,怎样才能把叶爷爷急于看到荷花的迫切心情读出来呢?先自己试试。(指名学生读,评议,全班齐读。)

2相机引入学习后面的自然段。

师:这么美的荷花,这么浓郁的清香,把人都给深深陶醉了!怪不得,叶爷爷说:“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课件出示句子,学生初读。)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出示句子)“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教师:这个“冒”字写得特别美。到底美在哪儿?请大家想一想,“冒”字还可以换成别的什么字?

(长、钻、伸、露、探、冲)

师:自己用心读读前后几句话,体会一下,你觉得怎样长出来才可以叫做冒出来。

(使劲地、急切地、笔直地、高高地、争先恐后地、生机勃勃地、精神抖擞地……要求学生分别把这些词填到原句中去,再来读读悟悟。)

这些白荷花冒出来以后,仿佛想干些什么?

组织学生想象写话:“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写后组织全班交流。例如: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想看看外面这个精彩的世界。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想深深地吸一口新鲜的空气。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在进行时装表演。

教师:多么可爱的白荷花呀,一个“冒”字,不但把白荷花写活了,而且使白荷花变得更美了。正像同学们所讲的那样,这是一种喜气洋洋的美!这是一种生机勃勃的美。请大家带着赞美之情读一读这句话。

2(出示句子)“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挨”和“挤”所表示的词义程度不同,看图,请同学上前指一指,哪处荷叶是“挨”着,哪些荷叶是“挤”着。

教师讲述:看,它们多像一个个绿娃娃。这儿亲密地“挨”在一起;那儿又顽皮地“挤”在一块儿。“挨挨挤挤”说明人或东西很多,那么,这儿说荷叶“挨挨挤挤”,告诉我们荷叶长得怎么样?

(荷叶长得生机勃勃,非常茂盛。)

教师: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句中“挨挨挤挤”这个词语,我们通过比较,想象体会到了它的作用。再回忆一下,你还在什么时候或什么地方看到过“挨挨挤挤”的情景?

师:接下来,请大家自学后半句,看看还有哪些词语也写得很好,并说说好在哪里。

(此处要引导学生抓住“一个个”“像……大圆盘”“碧绿”等词语进行分析比较,使学生真正感受到荷叶的色彩美和形状美,以及它旺盛的生命力,为下文分析“一大幅活的画”作铺垫,同时培养学生对词语的初步赏析能力。)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出示句子)“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对照插图,想一想,课文中一共描写了哪些姿态?找到读一读!(学生自由读句子:“有的……有的……有的……”)

师:除了书上讲到的这些姿态外,还有别的姿态吗?(歪着脑袋的样子,翘着嘴巴的样子,挨挨挤挤靠在一起的样子;还有的荷花的花瓣都张开了,就像一张花瓣床;小莲蓬就像个调皮的孩子……)

2(出示句子)“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1)教师:眼前的荷花有多美?你怎样感受到的?为什么称它为“一大幅活的画”?

(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

随后用课件呈现多幅荷花照片并伴随播放背景音乐。

(2)教师:花,用眼去欣赏;优美的文字,让我们一起用心去体会。同学们,让咱们再一次有滋有味、全神贯注地来看看这美丽的、动人的荷花。边看边想,你打算用怎样的语言来赞美这美丽的、动人的荷花。(学生无拘无束、有滋有味地观赏。看后鼓励学生自由起立发言。)

提示:可要求学生用这样的句式来说:“荷花! ”

例如:荷花!你美丽动人的形象将永远留在我的心里。

荷花!你的清香是那样迷人,你的形状是那样美丽,你的姿势是那样动人。

荷花!你的魅力令我终身难忘!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出示句子:“不光……好梦……”,齐读。

1蜻蜓在荷花上空飞行,为什么会感到快乐?

2小鱼在这么美丽的荷花池中游过,它会梦见什么?

3蜻蜓、小鱼都是“我”的伙伴,他们会跟“我”说些什么呢?还会有哪些动物来与“我”交谈,会对“我”说些什么?

4指名读第四节,分角色再现课文情境。

5让我们满怀爱的感情来配乐读第四节。(配乐齐读)

6多热闹的荷塘呀!大自然不用笔、纸就能画出这么美的荷花,那我们又应该怎样画荷花,赞美荷花呢?

学生自由说:如果你是歌唱家,你怎样?如果是诗人呢?如果是舞蹈家呢?

五、学习最后一自然段

师:我们沉醉了,过了好一会儿才清醒过来。哎,其实,我们都不是荷花,作者也不是荷花,我们都是在看荷花。一齐读第五节。

六、小结

同学们,荷花是美丽的,它是那么洁白,那么清纯,那么努力向上。让我们在音乐声中,把我们对自然的热爱,对荷花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一起融入书中,用我们的声音把这一池荷花留下来!

七、课外延伸

1让学生积累本课的好词佳句。

2提醒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收集描写荷花的诗句及文章。

1.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整堂课通过多媒体课件的运用,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体验,深入地进行感悟,受到情感的熏陶,享受审美的乐趣。

2.抓住阅读,培养语感,体会“冒”字。

《荷花》这篇文章对于阅读教学来说是十分合适的文本材料,课文中许多地方都有着深厚的情感流动,因此在教学中,我比较注重让他们去抓住一些重点的词句,进行分析、体会,对词句进行一定的品读、研讨,深入到文本中去。“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这一

句我是抓住“冒”字进行教学的,让学生给“冒”字换个词,理解“冒”的意思,再让学生说说从“冒”字你体会到什么?紧接着又抓住“冒”练习有感情朗读。最后,让学生配乐朗读,边读边想象相应画面。

3.抓住想象点,培养想象力。

乐于想象是儿童的天性,学生的学习也总是伴随着想象。在本文中有三处想象的训练点:

(1)想象白荷花冒出来干什么?

(2)看图想象白荷花有哪些动人的姿态?

(3)第4自然段小鱼、蜻蜓与“我”的对话。

以读为本,读中感悟。在整篇课文中我贯穿一个“读”字。通过多样的诵读,大大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从中领悟感受荷花的美丽,进而升华到体会大自然的美丽。

荷花课件【篇5】

一、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二、教具准备:

小黑板

三、教学过程:

一、揭题

1、你看过荷花吗?什么时候看到的?你仔细观察过荷花吗?有一位作者仔细观察过荷花,并写了一篇优美的文章,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篇文章。

2、揭题,板书课题:12 荷花

二、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词

(1)默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字词。

(2)会读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

(3)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挨挨挤挤 花骨朵 莲蓬 饱胀

翩翩起舞 了不起 仿佛 破裂

2、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生字词

(2)指名解释词语

饱胀:形容果实饱满。

破裂:(完整的东西)出现裂缝。

了不起:不平凡,优点突出。

翩翩起舞:形容轻快的跳舞。

花骨朵儿:没有开放的花朵。

(3)齐读生字词

(4)指导书写:蓬 骨 梦

3、各自轻声读课文。

4、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师生评议。

5、理清脉络

思考:全文共有多少个自然段?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五个,作者是按照先总述后分述的方式描写白荷花的各种娇美姿态的

三、精读训练

1、导读第1自然段

思考:这段主要讲了什么?

比较:一进门就闻到花香,我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

进门闻到花香,我往荷花池边走去。

(第一句用一就说明荷花花香飘得很远;赶紧、跑表现了作者赏花的急切心情。)

四、结束语

满池的荷花,让我们下次课再去欣赏吧!

教学反思:

《荷花》这篇课文以我的感受力为线索,写出了荷花的美。怎样引导学生通过课文的阅读来欣赏这种美呢?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先指导学生理清了课文记叙的顺序,接着,指导学生理解看荷花这节课文是怎样写出荷花的美的。

通过范读,引导学生把在看荷花这节课文中感受到的荷花的姿势美、颜色美、动态美,充实到赞荷花这节课文中去,再要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部分课文,这样,学生在读到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的时候,那赞美之情就溢于言表,把这一池花读活了。最后,我启发学生想象,化为课文中的我,化为池中的一朵荷花,身历其境,一阵风吹来怎么样,风停了又怎么样,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怎么快乐,小鱼告诉我昨夜做的是什么好梦。

荷花课件【篇6】

一、激情引趣,复习导入 。

同学们,我们已经背过几首写的诗了?你们还能想起来吗?

李泽齐:我们背过《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春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别样红。”

师:孩子,你的记忆力真好!下面请同学们一起背一遍(齐背)。通过背诗,谁能告诉我,一般都在几月开放?(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六月”)。

师:同学们反应真快!谁能告诉我,我们还学过哪首诗?

韩旭:《小池》,唐、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同学们一起跟着背了起来。)

师:同学们记得也很好!其实,从古代起,就已经成了文人描写、喜爱的对象。从古至今赞美的诗篇很多。人们之所以喜爱是因为有“出淤泥而不染,擢清莲而不妖”的品质。又叫莲花,有赤、白、红、紫、青、黄六种颜色,以红、白两种颜色最多。今天,我们一起再学习一篇有关的文章。这篇文章是我国现代著名文学家、教育家叶圣陶爷爷写的(板书:7、)。同学齐读课题。

二、自学探究,学习课文。

师:在叶圣陶爷爷的笔下,是什么样的呢?请同学们边读课文边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并画出课文中自己认为好的词语。

1、学生自读课文,并画生字新词。读完后,同桌讨论文章的主要内容。

2、指名(学困生)分段朗读课文,检查学生读课文的情况,教师注意纠正字音。

3、检查学生对生字词读音的掌握情况,同桌讨论生字的规律,并记忆生字词。

4、再读课文,画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同桌讨论或解决。

5、继续读课文,画出自己觉得优美的地方,练习背诵。

6、共同讨论本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李文青:这篇课文主要写了的样子和他的想象。

师:孩子,你说的真好!这篇课文主要写了谁看到的的样子和由此展开的想象?你把这句话说完整好吗?(李文青重说后其他同学同桌互相练说。)

师:嗯,同学们理解的真好!下面,我检查一下同学们记忆生词的情况。请同学们拿出听写本来,我们开始练习默写。谁记住了生词到黑板上默写。

生:默写开始。(由于本课生词较少,同学们的记忆效果实在不错。)

三:布置作业 。

1、课下抄写生词,并再组一个新词。

2、熟读并努力背诵课文。

小编推荐

荷花的课件


荷花的课件 篇1

情感素养是人的一切素养的血肉。没有了情感,就没有什么素质可言。儿童是“情感的王子”,人小情多(李吉林语)。我们的小学语文教材也都是有情之物。中国的文艺创作历来讲究一个“情”字。“情者文之经”、“情动而辞发”、“为情造文”等等阐述都表明“情”是“文”的命脉。小学语文教材正是“情景交融”的产物,其中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荷花》是一篇写景记叙文,写了“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并展开想象的事,赞美了荷花婀娜多姿、生机盎然的美,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课文作者因景入情,以情观景,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写出了荷花的神韵,使读者既赏心悦目,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有情,教材亦有情,“教材——学生”之间的情感的桥梁就是我们老师的情感,要由老师去传递,去强化,让学生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入情、动情、移情、抒情。课堂教学以情感为纽带,变得更富诱惑力,使学生的好学精神得到培养,促使学生在好学、乐学中逐渐懂得爱,懂得热爱崇高,追求美好。

荷花的课件 篇2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请同学们边看边想,你看到了什么?(课件呈现多幅荷花图片,播放背景音乐。教师相机板书课题:荷花)

2、荷花出淤泥而不染,自古有很多文人墨客都赞美它,今天,让我们跟随叶圣陶先生一起去荷塘,去看看他笔下的那一池白荷花。(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看清字形。

(2)标注自然段,把句子读通顺。

(3)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2、检查预习。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师生评议,纠正读得不准确的字音。(指导学习多音字“挨”——[āi][ái])

(2)汇报对词语的理解,教师评议,相机正误、补充并小结。

①翩翩起舞;

②挨挨挤挤;

③清香;

④饱胀;

⑤破裂;

⑥姿势。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探究交流。

课文围绕荷花讲了哪些内容?(讲了荷花的样子、姿态及作者的想象和感受)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写“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并展开想象的事)(板书:荷花的样子和姿态作者的想象和感受)

2、课件出示第1自然段。

(1)教师范读,思考:“一进门就闻到一阵清香”这句中的“一……就……”这个关联词语说明了什么?(荷花散发出来的清香传得很远,从荷花池一直飘到公园门口。)

(2)为什么“我”一闻到清香,就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呢?(因为“我”喜欢荷花)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读出作者闻到荷花香味后,希望看到荷花的迫切的心情以及对荷花的'喜爱。(自由读、指名读)

(4)小结:“赶紧”“跑”表现了作者赏花的急切心情,真可谓花香袭人、花香诱人啊!

四、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认读、组词。

2、观察描写,识记字形。

3、集体交流,重点点拨范写。(“蹈”“佛”)

4、形近字辨析:瓣、辩和辨;蓬和篷;拂和佛。

5、书写练习,自评互评。

荷花的课件 篇3

在本节课中,我以新理念为指导,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自主创新的学习积极性,注重调动学生多种感官进行学习,注重借助多媒体进行合理情境的创设,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从而学好语文。

在这堂课中,我想以美的情境打动学生,感染学生。一段美的情境会省去我们教者多少繁琐的分析讲解。本节课中设计的就是让学生在情境中理解课文,升华情感。比如:配乐范读,播放课件,创设并引学生入情境。(师配乐朗读有关课文)深入情境(出示课件)“荷花真美!让我们起立,像作者那样久久地、深情地看着它们!”这些情境地创设显然大大优化了教学,节约了时间,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用于阅读、感悟、积累语言文字。

另外,这堂课中,我在不同的诵读阶段,落实相应的语感训练任务,对语感培养的客观规律作了有益的探索。我抓住课文重点,引导学生在精读细赏之后使课文烂熟于心,并因此转化为学生的语言背景,进入潜意识之中。以后一旦有相似的情境诱发,就会自然地渗透其间,成为天成的直觉,直觉的天成。

以上两点,我认为是这堂课中做的不错的地方。

当然也有很多的不足和很多引起我们思考的问题。如:在课的设计过程中,我对在老师范读时,是否让学生闭目体会荷花的状态这个环节犹豫不决,即一认为要;一认为不要。这堂课上,我没有用上。上完课,我还在想这个问题,认为当时该用上中国环节,毕竟那是学生个性化领悟语言文字的过程。学生在闭目欣赏的同时,经历了一次课文中的语言文字在学生脑海中反映的再造想象的过程。学生凭借各自不同的积累,在不同层次水平上理解了这段文字,想象了这段文字所表现的内容,不仅体现了语文姓“语”这一要求,而且使学生感悟语言文字的过程又成了锻炼思维的过程,可谓一举两得!语文课程标准中有这样一段话也给了我们最好的指导:“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荷花的课件 篇4

教材分析:

《荷花》一课是浙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八单元的第二课。本文先从正面(形状和姿态等作了生动的描写,随后用侧笔(第想象进一步表现了荷花的动态美和我对荷花的赞美,虚实结合,写出了白荷花美的极致。

本文的训练重点是学会概括一段话的主要意思。课文第3、4自然段段意的概括有一定的难度,课后题4以把句子补充完整的方式进行训练,较适合学生现有的水平,的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现有水平和已有的能力,采取灵活有效的方法。

本文第5、6三句话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进行分析,指导学生理解是围绕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来写的,写出了三种不同形状的荷花。再进行荷叶的分析。

教学目标:

1、了解荷花的美丽,感受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8个新词的意思。

3、能按要求把句子补充完整,能按提示分析指定的句子。

4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4自然段。

教学重点:

1、初步学会概括自然段段意的方法。

2、在朗读中体会荷花的美丽。

教学难点:

第4自然段意的概括。

教学准备:

1、课前请美术老师指导学生进行荷花的图画。

小黑板等。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第1-3自然段,初步感受荷花的美丽。

2、学习生字新词,练习概括1-3自然段的段意。

3、在课文的学习中结合绘画,培养学生表现美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初步学会概括自然段的段意。

2、在朗读中体会荷花的美丽。

教学难点:

在朗读中体会花荷花的美丽。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我们学过的古诗很多,谁能背背已学过的古诗。对于已学的古诗中我们能不能背一首描写荷花的古诗。

1、出示荷花图。设问:小朋友,你们看了图上的荷花有什么感受?同学们想不想用自己的画笔画出今天我们要学的古诗呢?

板书课题。

二、初知课文内容。

1、听课文录音,说说课文哪几个自然段直接在写荷花的美丽。

2、听清课文中生字新词的读音。

三、检查

1、自学课文,读准课文中的生字和新词。

挨挨挤挤莲蓬花骨朵饱胀

破裂姿势翩翩起舞舞蹈

以最快的速度记住自已认为最难的字词,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的。(莲蓬、舞蹈重点词语来讲解。指导学生在图中找一找莲蓬,说说字的结构,指导书写。)

2、说说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3、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直接写荷花的美丽?

四、学习课文第1--3自然段。

我们学习画画,首先自己要有一个整体的构思,今天的课文已经告诉我们应该从几个方面来构思。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形状、姿势)

1、学习第一自然。

(1)齐读这一段话。思考:这一段话写出了荷花的什么特点?这段话中的哪个词语说明荷花的香气很诱人?

(2)如何概括这一段话的主要意思。

复习单元学习提示:用什么,怎么样。来概括。(小黑板出示单元学习提示)

练习:(小黑板出示)

A、清早,我到公园玩。

B、我一到公园,就闻到荷花的香味。

C、我赶紧向荷花池跑去。

(3)如果用图画来表示清香,我们该如何体现呢?

先闻到了荷花的清香,接下来,我们向荷花池边跑去,去看一看如诗中描写的那样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荷花。

2、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教师范读第2自然段,学生标上句子序号。

(刚开、末开)

(3)课文是用什么词把这3种形状连接起来的?

(4)指导读

(5)看起来,荷花已经开了不少,而且形态各异,那么,这三句话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呢?

辨析:

A、荷花已经开了不少、

B、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主要是在写冒出来的形状,应采用第二句。

(5)理解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说说这句话中哪个词语用得好,好在什么地方?

引导学生体会冒,写出了荷叶的茂盛,又写出了荷花的婷婷玉立。在画上体现荷花的三种不同的形态。

设问:课文只是写了荷花吗?如果我们这样的图你认为好看吗?还应该画上什么?课文中有没有写到,课文是如何来描写荷叶的呢?

(6)学习第二句话。

小黑板出示: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找出描写荷叶又多又密的词语(),表示荷叶颜色的词语(),写荷叶形状的词是()。(在理解句子中理解挨挨挤挤词语的意思。)

(7)这段话主要是写荷花,为什么要写荷叶?(荷叶茂盛,荷花又美;碧绿的大圆盘衬托着雪白的荷花,使荷花更美。)

荷花的课件 篇5

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挨挨挤挤、莲蓬、饱胀、仿佛、衣裳、翩翩起舞、舞蹈、蜻蜓”等词语。

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优美语言。

3.初步感受荷花的美丽,培养爱美的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

挨挨挤挤、莲蓬、饱胀、仿佛、衣裳、翩翩起舞、舞蹈、蜻蜓”等词语。

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优美语言。

教学难点:

初步感受荷花的美丽,培养爱美的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3.看来同学们课前都认真的搜集了资料。这里,老师也搜集了一些有关荷花的图片资料,我们一起来看看.(课件出示)

看完这些美丽的荷花,你最想用一个什么字来形容它:美(板书)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关于荷花的一篇文章,作者是我国现代著名文学家、教育家叶圣陶,看看他笔下的荷花又是怎样的一种美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出示词语课件,开火车出示生词,指读,正音。

挨挨挤挤、翩翩起舞荷花、莲蓬、饱胀、衣裳、仿佛、舞蹈、蜻蜒、

3.看来同学们都认会了词语,这些词语中隐含着两个多音字你能找出来吗?

课件出示两个多音字:挨佛

4.看看,这些生字从词语中跳出来了,你还认识它们吗?(出示课件,分组开火车读)荷挨莲蓬胀仿佛裳翩蹈蜻蜓

5.我们已经掌握了一些识记生字词的方法,大家认真观察课本10页生字条中的生字,想想你用什么方法能记住它们。再把你认为比较难写的生字在练习的田字格中写一写。

写完了,我们一起来看看。展示“蜓、翩”书写好的,有问题的,穿插让学生说说怎样把它们写的更好。学生可以编儿歌记忆,可以换偏旁识记等。

6.扫除了课文中的拦路虎,我们就可以好好的读课文了,指名分节读课文,边听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指名学生回答。

7.再快速浏览课文,想想课文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分别在课文的哪些自然段?

师板书:闻看想

课文先写了闻荷花的香味,再写了看荷花的姿态,最后写了作者的想象.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过渡:理清了作者的思路,我们就能比较准确的理解课文的内容了.首先,作者一进公园,最先吸引他的是什么呢?(出示:清香),你是怎样理解清香这个词语的。(淡淡的香味)(这种香味不浓烈又让人感觉很舒服)

1、课文的哪些词语可以看出荷花的香味很诱人呢?

赶紧、跑

说明作者心情很急切。你能读出来吗?

4、从第一自然段中,我们还知道了什么?

作者观看荷花的时间是在早晨,地点是在公园.

四、读议结合,体会情感。

作者一进公园大门就往荷花池边跑去,他要去干什么呀?(看荷花),那就让我们下节课和作者一起去看看吧。

板书:12荷花

闻看想

2024花婆婆课件(集锦五篇)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们为大家推荐一篇题为“花婆婆课件”的好文。希望通过阅读这篇文章,你能够更加清晰地认识自己,并取得更好的成就。作为教师,在上好课的前提下,制作优质的教案和课件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撰写教案和制作课件时,我们不能草率行事。只有拥有科学合理的教案,才能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花婆婆课件 篇1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学会本课15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偏旁,并在语境中理解生字词.

3.继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默读能力,借助插图指导学生观察、练习说话。

教学重点难点:

抓住文中关键词句,运用多种朗读形式,激发学生奉献爱心,主动关心、帮助他人,用心体验“爱”的价值。

教学时间:两个课时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质疑课题

1.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以为新朋友,你们认识他吗?(出示图片)(板书:蝈蝈,学生书空练习,提醒学生注意题目中的偏旁“虫”的写法)。齐读。

2.质疑: 假如你有这样一只蝈蝈,你会送给谁呢?(补充完整课题)

3.今天呀!这只送给盲婆婆的蝈蝈带小朋友们带来了一首小诗但它有个小小的要求,要听小诗的小朋友必须默默跟老师把课文中的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

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1. 教师范读课文。

2. 学生自由练读,出示自学要求

(1)读一读:轻声读课文2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

(2)画一画:标出自然段的序号,画出文中生字新词,想想它们是什么意思?

3. 检查自读情况。

(1)读准字音

绿色 唱歌 邻居 田野 童年 往事 难忘 欢乐

你想提醒大家读时要特别注意哪些字的读音:

“童、往、唱”都是后鼻音;

“邻、领”两个字声母相同,韵母有前后鼻音之区别,容易混淆;

“邻、您”,这两个字韵母相同,声母不同。

指名读,开火车读,男女生读。

(2)词语放进课文中你还能读好吗?同桌、小组内读一读。

(3)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指导读好长句。

乐呵呵地捉回了一只绿色的蝈蝈,喜滋滋地送给了邻居家的盲婆婆。

(4)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想一想,这一课主要写谁?写了什么事?

(5)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再读课文,说说课文围绕“送蝈蝈”、“献爱心”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三、再读课文,理解感悟

1.品读第1自然段——感受蝈蝈的可爱。

过渡:咦,这是一只什么样的蝈蝈,我怀着怎样的心情把它送给盲婆婆的?

2. 让我们来看看文中的插图,再大声朗读第一节,边读边想象: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场景呢?(你仿佛看到了?听到了什么?)

3.“我”提回蝈蝈时的心情是怎样的?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我”送蝈蝈给盲婆婆时的心情又是怎样的?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

通过朗读让老师知道你们已经明白这两个词的意思了吗?

(自读 指名读、评读 齐读 )4.你还知道那些像“乐呵呵”这样的表示高兴的叠词吗?(喜洋洋 笑盈盈)

5.现在你们就是图上的小朋友,把你们高兴的心情读出来吧!可以边读边做动作。

四、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认读,指导学生观字形、析结构。

2.说说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生字?你认为哪些字难写,写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教师相机板书。提醒学生:本课要求书写的生字中上下结构的字较多,如“婆、替、您”等,书写时注意上宽下窄,而“难、绿”要注意左宽右窄,“领、邻”则左右大体等宽。特别注意“替”和“难”的笔顺。)

3.教师范写,学生在习字册上描一个写一个。

4.扩词。

五、课堂作业

同步导学1、2题。

花婆婆课件 篇2

一、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送给盲婆婆的蝈蝈》,齐读课题。

2、检查生词

二、学习第一节

1、送给盲婆婆的蝈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是谁把蝈蝈送给了盲婆婆?

2、你知道这是一只怎样的蝈蝈吗?

绿色的蝈蝈(看到的)

会唱歌的蝈蝈(听到的)

3、捉到这样一只蝈蝈,邻居家的小男孩心情怎么样呢?你是怎么知道的?快速读一读课文的第一小节

乐呵呵,我们来做一个乐呵呵的表情,现在就让我们乐呵呵地读一读这句话。指名读

4、乐呵呵,心里多高兴啊,文中还有一个跟它有相同意思的词语,是(喜滋滋),他们不但意思相同,而且形式也相同,像这样的词有个专门的形式,我们叫它abb式,像这样形式表示高兴的词,还有吗?

(笑呵呵的、笑眯眯、喜洋洋、笑哈哈)

师:这样的词都可以用来表示开心。

4、小男孩喜滋滋地把蝈蝈送给了邻居家的盲婆婆,你知道我们二(6)班的邻居是谁吗?所以盲婆婆就住在小男孩家的(隔壁),离得非常得近。

5、就让我们开心地读一读第一小节

三、学习第二节

过渡:对呀,把自己刚捉到的蝈蝈送人,我们都会有些舍不得。那小朋友为什么“喜滋滋”地送蝈蝈呢?我们读一读第二小节,从里面找一找原因。

1、自由读课文第二小节

2、瞧,一进门,小男孩就喊:出示第二小节(齐读),

3、这两个词语怎么读呢?指名读(有点着急,想快点把这只蝈蝈送给婆婆,很开心,因为今天我捉到了一只蝈蝈。)

4、小男孩这么开心,是因为这还是一只——(生接读)在我上学的时候,——(就让它替我给你唱歌。)

5、点红“替”理解替。

那不上学的时候,小男孩就自己为盲婆婆唱歌。为什么要为婆婆唱歌呢?

她眼睛长期看不到光明。所以她看不到(),指名说。

然后完成练习:邻居家的盲婆婆,孤零零地住在小屋里,看不到xxx,看不到xxx,也看不到xxx,她感到xxx。

师:盲婆婆看不到红红的太阳,看不到花草树木,看不到这五彩的世界,她觉得自己非常孤独,感到难过。邻居家的小男孩有空就来陪伴她,解除盲婆婆心中的寂寞,除了唱歌,小男孩还会为盲婆婆做些什么呢?

这是一位很有爱心的小男孩。今天,他捉到了一只蝈蝈,很开心,他喜欢蝈蝈,但更喜欢邻居家的盲婆婆,他怕自己上学的时候盲婆婆孤独,所以,他要把这只会唱歌的蝈蝈送给盲婆婆,让蝈蝈代替他给婆婆唱歌,解闷。

7、谁来读一读这一段。把这个好消息告诉盲婆婆?

8、小结:无论是上学还是不上学,小男孩都想方设法地帮助盲婆婆,真是一位热心的好孩子。

四、学习第三节

过渡:那蝈蝈的歌声能给盲婆婆带来快乐吗?请小朋友自由地读读第3节,找找答案。出示第三小节

1、蝈蝈的歌声给盲婆婆带来快乐了吗?你是从哪里读出来的?

2、盲婆婆真的用眼睛看到了吗?(练读第1句,像盲婆婆一样美美地想象,再美美地读出来。指名读,齐读)是盲婆婆用心感受到的,(出示插图二:盲婆婆手捧蝈蝈,大背景是广阔的田野)小朋友,你看,盲婆婆双手捧着蝈蝈,脸上露出微笑,聚精会神地听着,听着(播放蝈蝈叫声)她仿佛会听到什么,看到什么呢?

指名说

3、“往日”是什么意思?(联系上文“童年”理解词语的意思)

你们猜猜盲婆婆往日有哪些难忘的欢乐?(说后读好“难忘的欢乐”)

同学们,听!(播放蝈蝈叫声录音)你们知道吗?盲婆婆也有着快乐的童年,那时的她能看到一望无边的蓝天,听到唧唧喳喳的鸟叫;能看到自己美丽的村庄,听到小伙伴们欢快的笑声;能看到村前清澈的小溪,听到小溪流淌的声音,她还时常和晓伙伴们光着脚丫在小溪里玩呢!她多么想再听到这一切,看到这一切呀!

4、如果你就是蝈蝈,你最想把盲婆婆带到哪里去?(出示:歌声会x____,xx。)谁能说得和书上不一样的?

5、指导朗读

(是呀!蝈蝈的歌声使她仿佛置身于美丽的大自然中,享受着阳光雨露,感受着鸟语花香。她听着想着,心中充满了欢乐,我们就把婆婆心中的欢乐读出来吧!)

男生读,女生读

(我们多么希望盲婆婆享受欢乐的生活。让我们也来做一只蝈蝈,给她带去欢乐。)

齐读

5、你们瞧,盲婆婆听到这样的歌声,笑得多开心啊!小组比赛读,读出盲婆婆的快乐。

五、学习第四节

过渡:盲婆婆笑得这么开心,看来这只蝈蝈唱得怎么样?

1、齐读第四节

2、蝈蝈唱得多好啊!咯咯,咯咯,咯咯,点红省略号,这是(省略号)。在这里,省略号省略了什么内容?(那这个咯呼就表示它还在叫。这是蝈蝈的声音,它还像什么声音?课文中是谁在笑?他们为什么在笑?)

3、让我们一起聆听蝈蝈的歌声,感受盲婆婆的快乐。(齐读第四小节)

4、文中的小男孩是多么热心地帮助了盲婆婆,让我们带着他的这份热心再读读课文。

总结:有了这善良,乐于助人的小朋友,盲婆婆的生活仿佛重见了光明和幸福,快乐又回到她的身边。我们也要向课文中的小朋友学习,生活中学会去关心别人,帮助别人,我们要关心身边的人。尤其是老人和身体有残疾的人。给别人带来快乐,也使自己更加快乐,一起读好课题《送给盲婆婆的蝈蝈》。

六、教学生字

花婆婆课件 篇3

活动目标:

1、喜欢听故事,萌发爱鸟意识。

2、能理解故事,并简单的讲述故事内容。

3、初步理解故事情节,理解故事中语言的重复性特点。

4、能安静地倾听别人的发言,并积极思考,体验文学活动的乐趣。

准备材料:故事《树婆婆和鸟娃娃》、故事系列图片

重点难点:看图讲述故事内容

活动地点:活动室

活动形式:集体活动

活动过程:

1、出示图片,让幼儿说说上面都有什么?引起幼儿听故事的愿望。

2、幼儿听一遍故事《树婆婆和鸟娃娃》。

3、幼儿回忆故事内容。

①开始的时候,树婆婆有孩子吗?

②鸟儿在树婆婆身上做了窝,树婆婆高兴吗?

③后来很多鸟儿都在树婆婆身上做窝,树婆婆变成什么样了?

④为什么鸟儿都搬走了?树婆婆高兴吗?为什么?

⑤鸟儿让树婆婆伤心了吗?为什么?

4、让幼儿说说小鸟能够为人们做什么,萌发幼儿爱鸟的意识。

5、结合图片,鼓励幼儿与老师再讲述一遍故事。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过程,思路比较清晰,教态自然,能够根据教案的`流程来上课。但是整个活动过程的气氛有点沉,不能够体现幼儿对活动的乐趣。

花婆婆课件 篇4

设计意图:

《汤婆婆的汤》讲述了一个由汤婆婆送汤引发的有趣故事。一大罐香喷喷的汤引来了老鼠,老鼠引来了猫,猫引来了狗,狗又引来了警察……大家你追我,我追他,跑呀跑,又引来了菜婆婆……汤婆婆完全没有想到送汤会引出一幕闹剧,她会怎么收场呢?幽默诙谐的故事非常有趣味性。

活动目标:

1、能根据图画线索大胆猜测故事的发展,理解故事内容。

2、在感知文本重复结构的基础上,能用自己的语言讲述故事。

3、知道分享可以给大家带来更多的快乐,获得更多的朋友。

4、借助图文并茂,以图为主的形式,培养孩子仔细阅读的习惯,激发阅读兴趣。

5、帮助幼儿体验和理解故事内容,尝试讲清简单的事情。

活动准备:

1、大书、PPT2、小书人手一本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活动师:小朋友你们喜欢喝汤吗?喜欢喝什么样的汤呢?

师:如果有一碗非常香的汤在大街上,你猜猜看会发生什么有趣的故事呢?

二、幼儿观看PPT,分享阅读经验1、观察画面,猜测故事师:在一个美丽的小镇上就发生了一件这样奇怪的事情,看看图上有谁?他们在干什么?为什么会发生这种事情呢?

2、幼儿观看PPT,猜测故事内容3、幼儿用自己的语言初步讲述自己看PPT后所理解的故事内容。

三、师生共同阅读大书,完整理解故事内容第1页:这是一锅美味的汤,从那里可以看出来?为什么?

第3页:汤婆婆出门了,她把汤放在马车上,会发生什么事情?

第4―5页(重点引导幼儿观察这几页,):画面上多了哪些动物?老鼠为什么要追着马车跑?后面又会发生什么事情?你从那里看出来的?

第6―7页:后面依次请幼儿分析每一页多出了那个动物?谁在追着谁跑?为什么狗要追猫?为什么警察要追狗?

第8页:观察画面,引导幼儿发现又多了一个菜婆婆,菜婆婆为什么要追警察呢?请幼儿用自己的话来描述画面。

第9页:花婆婆不在家,汤婆婆会怎么做呢?请幼儿猜测讨论。

第10――14页,连续出示引导幼儿讨论,汤婆婆现在在那里?老鼠、狗。猫都在那里?为什么小动物跑到了车顶上?最后是谁把这锅汤喝完的?喝汤人的心情怎样的?汤婆婆的心情又是怎样的?

花婆婆课件 篇5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温柔、优美的旋律,初步学习用连贯和跳跃的方法唱歌。

2、根据动作的提示,尝试用两种方式唱歌。

3、初步感受合作演唱的效果及优美歌曲带来的享受,充分体验成功的喜悦。

4、让幼儿感受歌曲欢快的节奏。

5、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活动准备:

录音机、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师幼共同回忆生活中的情景。

二、欣赏

1、师:我还会唱一首关于月亮的歌曲呢!

2、教师清唱歌曲,幼儿欣赏,再一次感受歌曲的优美旋律与歌词内容。提问:歌里的月亮婆婆是怎么喜欢小朋友的?

3、教师范唱歌曲《月亮婆婆喜欢我》,幼儿再次欣赏。

师:我们再来听一遍,边听边用优美的动作来为乐曲打节奏。提问:刚才你是用什么动作为乐曲打节奏?(幼儿学习2——3种幼儿的动作)

三、幼儿完整的学唱歌曲《月亮婆婆喜欢我》。

1、听音乐旋律根据音乐节奏引导幼儿说歌词。

2、引导幼儿整首学唱歌曲。

3、引导幼儿为歌曲创编动作。

4、幼儿起身散点站位,听音乐做动作,表达小朋友与月亮婆婆亲密的情感。

四、教师与幼儿共同进行表演。练习数遍以后,在唱到停的地方要求幼儿摆一个好看的造。

在活动开始,我让孩子回忆生活中的情景,感知我走月亮走我停月亮停的意境,然后欣赏我朗诵歌曲,最后才是带孩子学唱歌曲。我还在演唱的基础上加入了表演,在停的同时让宝宝摆一个造型,停也就更好的掌握了!

活动反思:

活动的开始我让孩子们回忆生活中的情景:你走的时候月亮走吗?有许多观察过的孩子能给出正确的答案:月亮也走的!接着就让孩子欣赏歌曲,了解歌词的内容,理解歌词的旋律是优美的!在初步感受的基础上,我让孩子学唱歌曲,我发现宝宝在停顿的地方不能很好的掌握,于是我就请孩子在唱到“停”的地方摆一个好看的造型,这样一来孩子就能表现跳跃了。在这首歌曲中有两个角色,我请幼儿找好伙伴,自由商量,一个充当月亮一个充当我进行游戏,孩子们玩的很开心,但也有幼儿只顾表演忘了唱歌了。

荷花课件(范本6篇)


每位教师都需为每堂课准备一个完备的教案课件,以确保按时按质地完成备课任务。教师将会根据教案课件来实施授课,您知道有哪些优秀的教案课件值得推荐吗?在这里,趣祝福的编辑为您推荐一份名为“荷花课件”的教案课件,期待为您带来喜悦,相信看完后一定会对您有所收获!

荷花课件 篇1

【学习目标】

1、体会荷花淀清新优美,富有诗情画意的荷花淀派的写作风格。

2、品读文本,揣摩人物的内心世界。

3、感受抗日战争时期白洋淀地区人民的抗日斗争精神。

【知识夯实】

作家作品

孙犁(1913――1996),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县人,现代作家。抗日战争爆发后,在晋察冀根据地从事革命文化工作。1944年去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工作。解放后,在《天津日报》工作,注重发现和培养文学新人,并坚持写作。曾任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理事。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铁木前传》,短篇小说集《白洋淀》、《荷花淀》、《采蒲台》、《嘱咐》,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等。

孙犁小说:语言清新自然、朴素洗练,笔调婉约而流畅,风格秀雅隽永。感情的抒发和人物感情的叙写,都同景物与人物的描绘自然地融合,篇篇作品都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和抒情诗的韵致,追求散文式的格调,追求诗歌般的意境,被称为“诗体小说”。这就是孙犁小说清新、雅丽的独特风格。作品集结为《白洋淀纪事》。

“荷花淀派”:以孙犁为代表的一个当代文学的流派。主要作家还有刘绍棠、从维熙、韩映山等。荷花淀即白洋淀,这一流派得名,不但源于白洋淀这个地方,也源于孙犁的短篇小说《荷花淀》。《荷花淀》以白洋淀明媚如画的风当作背景,具有朴素、明丽、清新、柔美的风格。洋溢着诗情,带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这一派作家的共同特色是着力追求诗情画意之美,早期作品都吐露出华北的泥土和水乡的清新气息。在创作风格上有共同的特点:如荷花一样根植于水乡泥土,带着自然的清新纯朴,充满诗情画意。被称之为“荷花淀”派。

背景简介

1936年孙犁到了白洋淀附近的安新县同口小学教书。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或是清晨或是黄昏,他经常到白洋淀边散步,慢慢地,他熟悉了这一带的风土人情,熟悉了这里人民的劳动和生活。1937年,日寇的铁蹄踏进这一地区,他切身体验到了这里人民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尊心。在抗日的旗帜下,男女老少都动员起来,各个村庄的青年农民都自愿地奔赴抗日前线。至于那些青年妇女所表现出的识大体、顾大局,乐观向上、无私奉献的精神,更使他由衷敬佩。基于这种心理,1945年他写成了《荷花淀》这篇著名的小说。

【学习过程】

一、导入

2002年7月,正是荷花摇曳荷叶飘香的季节,我国当代文学大师孙犁在绵绵细雨声中静静地离去了,享年90岁。巨星虽然陨落了,但白洋淀里的荷花依然开得姹紫嫣红,他的代表作《白洋淀》也象那一株亭亭玉立的荷花,静静地绽放在中国现代文学的长廊中,幽幽地散发着那怡人的清香。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走进白洋淀,感受在那战火纷飞的岁月里,发生在白洋淀里的感人故事,学习白洋淀人民优秀的品质,品味孙犁小说的独特魅力。

二、理清情节

思考1: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有怎样的故事发生呢?描写了几个生活场景,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给几个生活场景拟一个小标题,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明确:形式、内容

第一组:夫妻话别——探夫遇敌——助夫杀敌

第二组:杀敌送夫参军别意长——探夫不遇遇豺狼——又见水生战场上——抛却红妆换武装

三、鉴赏景物

思考2:本文结构并不复杂,情节也不跌宕起伏,没有惊险的战斗故事,甚至没有留下一两个具体的、活生生的人物形象,却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艺术感染力呢?

明确:景物描写如诗如画

思考3:反复朗读课文前三段,体会景物描写的诗情画意,尝试利用文中词句组合成一首现代短诗,并读给同学听。

明确:学生展示

总结:月色皎洁,洁白的苇席遍地银白的淀水,薄雾,清风,荷花飘香,展示了荷花淀的地域风貌,勾画出一幅恬静的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

思考4:这三段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

第一,为人物提供背景,烘托人物形象。这段景物描写,渲染了一种清新宁静的气氛,水生嫂就在这样的背景里生活,劳动,烘托了水生嫂勤劳纯朴,温顺善良的形象。

第二,情景相生,展现人物的精神面貌。“一切景语皆情语”,作品中的景,都是人物眼中的景,也都充溢着人物心中的情。在水生嫂们的眼里,家乡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这样美好的家乡岂能容忍外国强盗来侵犯?因此必须拿起枪,为保卫可爱的家乡而战,对战争满怀着必胜的信念。这种情景相生的境界,使得作品的意境更加广阔而深邃。

第三,为情节的展开作了铺垫。开头部分对小院子及白洋淀夜景描写,不仅为“话别”提供了时间、地点和谐和的氛围,而且也为下文荷花淀伏击战的环境作了铺垫。

概括“荷花淀派”的艺术特色:散文式清新秀美的语言,浓郁的诗情画意,在细腻的描写中开拓诗一般的意境。

四、品读文本,揣摩人物的内心世界

思考5:你喜欢文中的哪个人物?人物形象的特点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明确:水生、水生嫂、其他妇女等。对话描写、细节描写等

思考6:分析“夫妻话别”的对话揣摩人物形象

(1)学生分角色朗读“夫妻话别”的对话(一男、一女和一个旁白,读第5节—23节)其他同学认真听,看看他们对话的语气和感情处理得是否合理,同时思考这一段对话反映了水生嫂怎样丰富的内心和她具备哪些优秀的品质?

明确:

①“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晚?”——表现了水生嫂对丈夫的忧虑和关切之情。

②“他们几个呢?”——水生答非所问,故意岔开话题,水生嫂觉察丈夫有心事,不便直问,只得再次试探。

③“怎么了,你?”——水生对妻子的问话用“还在区上”,虚晃一枪,又岔开了话题,无话找话。水生嫂察颜观色,感到今天事情有点蹊跷,只得逼问。

以上几句对话,表现了水生嫂体贴、温柔、机敏和稳重的性格。

④“你总是很积极的。”——(可以试用不同的语气来读,体会它内在的意蕴)在妻子的逼问下,水生终于说出自己“第一个举手”报名参加大部队。水生嫂此时的心情是十分复杂的,她爱丈夫,爱自己的家,更恨鬼子,丈夫第一个报名参军,她为自己有这样一个丈夫而感到自豪,所以,对丈夫责怪中含有赞扬。

⑤“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丈夫参军去打鬼子,她没有理由也不会阻拦,这是女人的态度。但她毕竟是一个普通的劳动妇女,自然会联想起,丈夫一去,留下的生产和生活的担子该有多重啊!

⑥“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了。”——经过水生的一番劝说,水生嫂感到自己的丈夫确实是个好丈夫,他不仅为革命事事走在头里,而且能体谅家里的难处,所以,水生嫂摆正家庭和民族的关系,统一对丈夫和祖国的爱,决心挑起生产和生活的重担,支持丈夫参军。

以上几句对话,表现了水生嫂识大局,明大义的崇高品格。

⑦“你有什么话,嘱咐嘱咐我吧。”——水生嫂为了让丈夫放心,自觉承担任务。

⑧“嗯。”——水生鼓励妻子政治上、思想上、文化上进步,劝诫妻子不要当俘虏,要与敌人拼命。两个“嗯”字,表现了水生嫂既有中国妇女吃大苦,耐大劳的传统美德,又有新一代劳动妇女勇敢战斗的精神。

小结:“夫妻话别”这段对话,刻画了水生嫂这样一个勤劳纯朴,挚爱丈夫,热爱祖国,识大体,明大义的农村妇女形象,为后来写水生嫂等机智勇敢地与敌人斗争,发展成为抗日游击战士作了铺垫,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2)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也是本文一个突出的特点,试举一例进行讨论。

明确:“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请理解“震动”和“吮”这两个词的深刻含义?

明确:这是水生嫂听到丈夫报名参军之后出现的一个细节描写。丈夫“明天”就要参军到大部队上去,的确出于水生嫂的意料之外,心里受到震动,手指不由自主地震动了一下。我们不难想象,这时水生嫂心里的感情一定是很复杂的:几年的夫妻恩爱,家中生产生活两副重担,上前线前途莫测……但水生嫂毕竟是一个识大体,明大义的人,很快地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她用这个动作迅速平衡了自己的情绪,她不能让丈夫看出自己有软弱的表现,并作出了支持丈夫参军的决定,显示了她的坚强性格。

(3)讨论分析四个女人的心理和性格特征:

第一组:

A、“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

B、“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

C、“听他说,鬼子要在同口安据点……”水生的女人说。

D、“哪里就碰得那么巧,我们快去快回来。”

E、“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

学生分析,教师概括总结:

这五句话表现了四个女人各自不同的性格特点,那么爽朗直率,忸怩含蓄,机智伶俐,沉稳谨慎。这段简短的对话,把她们羞涩和想去探望丈夫的急切心情表现出来了。

第二组

①““你看他们那个横样子,见了我们爱搭理不搭理的!”

②“啊,好像我们给他们丢了什么人似的。”

③“我们没枪,有枪就不往荷花淀里跑,在大淀里就和鬼子干起来!”

④“我今天也算看见打仗了。打仗有什么出奇,只要你不着慌,谁还不会趴在那里放枪呀!”

⑤“水生嫂,回去我们也成立队伍,不然以后还能出门吗!”

⑥“刚当上兵就小看我们,过二年,更把我们看得一钱不值了,谁比谁落后多少呢!”

学生分析,教师总结:

她们不甘落后、勇敢自信、稳重谨慎、追求平等普通的女人,从庭院走向了战场,用编席的手拿起了抗战的枪,抛却红妆换武装。

鲁迅说:“高尔基很惊服巴尔扎克写对话的巧妙,以为并不描写人物的模样,仅使读者看了人物对话,便好象目睹了说话的那些人。孙犁的这段对话写得也很精彩,使人闻其声如见其人,我们仿佛看到了白洋淀妇女那象“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一样淳朴、真挚的美好形象。

(4)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请大家概括一下以水生嫂为代表的白洋淀妇女的共同特征。

明确:白洋淀妇女既有中国妇女的传统美德,又有解放区妇女的特点,他们勤劳善良,温柔体贴,识大体、明大义,坚强勇敢。

五、探究结尾,思考主题

思考:小说结尾写妇女们配合子弟兵作战好不好?说明理由。

明确:小说有两条线索,水生嫂们的活动贯穿全文的始终,是小说的主线。地区队的行动,大都是侧面交代,仅在伏击相会的高潮处交叉,接着又分开进行。小说以青年妇女们的成长结尾合乎情理,充分显示出中国人民抗日的积极性,使作品充满了鼓舞人心的力量量。

结束语:

冰心说:如果这世界上少了女人,就会减少了七分的美,六分的善,和五分的真。小说以中国妇女为切入点,描写一群勤劳善良的劳动妇女,他们深爱着自己的丈夫,当自己的家园遭到日本侵略者的践踏时,他们又积极支持丈夫参军,同时他们自身也不甘于落后,勇敢的投入到保家卫国的战斗中。这是根据地人民的精神风貌,也是抗战胜利的精神源泉。

荷花课件 篇2

【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的紧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学习语言,发展语感。因此,阅读教学的整体构架必须以培养学生的语感为核心,以指导读书活动为经,以字词句的训练为纬;阅读教学的基本策略必须坚持重感悟、重积累、重运用。《荷花》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力图落实和体现上述教学理念。

【设计特色】

以读为经,以练为纬,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设境激趣,触发语感

创设语境。学生齐读课题后,教师问:哪些同学看过荷花?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自己看过的荷花。(亭亭玉立的荷花、婀娜多姿的荷花、千姿百态的荷花)

教师引入:这样的荷花,同学们还想看吗?请大家边看边想,你看到了什么。看的时候,同桌之间可以交头接耳、指指点点。随后用课件呈现多幅荷花照片并伴随播放背景音乐。教师作随机点评,并相机教学部分生字新词。

二、充分诵读,激活语感

在读中揣摩思路。学生交流后,教师引入:同学们是这样看荷花的,作者又是怎样看荷花的呢?请大家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作者是怎样看荷花的,你是从哪儿体会到这一点的。学生读完全文后,教师组织全班交流。(例如:作者迫不及待地看荷花、作者津津有味地看荷花)(斯茅语:从作者又是怎样看荷花的切入,极妙!)

在读中整体感知。当学生体会到作者是这样看荷花时,教师要趁势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是从哪段课文中体会到这一点的。然后组织学生反复诵读相应的段落。课文第2段可组织学生进行发散性诵读,鼓励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出不同的感受和情味;课文第3段可组织学生进行竞赛性诵读,鼓励学生一个比一个读得好;课文第4段可组织学生进行示范性诵读,以优生的朗读为样板,鼓励学生向优生学习朗读。在学生的诵读过程中,教师随机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闻到清香观察形状欣赏姿势想象情景回到现实)进行整体感知。

三、潜心品读,领悟语感

在读中有所感悟。在学生充分诵读,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教师引入:作者是这样看荷花的,作者又是怎样写荷花的呢?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第2段课文。边读边想,你觉得这段话中哪个句子写得特别美,说说你对这个句子的体会。学生自读课文,潜心品读美的语言。随后组织汇报交流。对学生的交流,教师做两个层次上的把握:一是面上的层次。对多数的语句,只要学生有所感悟且言之有理,均予肯定,但不作充分展开,把主要精力花在读好、读美这些语句上面;二是点上的层次。对极少数重点语句,教师要视学生的感悟情况,作出相应的点拨和必要的调控。

四、多元解读,积淀语感

在学生交流汇报的过程中,教师可适时地引导学生对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做出多元解读。

教师:你觉得哪个句子写得特别美?(指名读说)

学生:我觉得这个句子写得特别美:(朗读)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我觉得这个冒字写得特别美。到底美在哪儿,我也说不清楚。

教师:说不清楚是正常的,说得清楚却是不正常的。你能觉察到冒字特别美,就已经非常了不起。请大家想一想,冒字还可以换成别的什么字?(长、钻、伸、露、探、冲)

教师:自己用心读读前后几句话,体会一下,你觉得怎样长出来才可以叫做冒出来。(使劲地、不停地、急切地、笔直地、高高地、痛痛快快地、争先恐后地、生机勃勃地、兴高采烈地、精神抖擞地、喜气洋洋地要求学生分别把这些词填到原句中去,再来读读悟悟。)

教师:大家看,这就是从挨挨挤挤的荷叶之间喜气洋洋、生机勃勃地冒出来的白荷花。(课件播放荷花)你们想啊,这些白荷花冒出来以后,仿佛想干些什么。组织学生想象写话: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_____________。写后组织全班交流。例如: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想看看外面这个精彩的世界。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想深深地吸一口新鲜的空气。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在尽情地展示自己的美丽。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在进行时装表演。

教师:多么可爱的白荷花呀!大家看,一个冒字,不但把白荷花写活了,而且使白荷花变得更美了。正像同学们所讲的那样,这是一种喜气洋洋的美!这是一种生机勃勃的美!让我们一起,像白荷花一样地冒出来!快冒!快冒!

学生起立,摆出自己最喜欢的姿式。教师诵读第3段。

五、抒情表达,丰富语感

学生坐下后,教师引入:让咱们再一次有滋有味、全神贯注地来看看这美丽的、动人的荷花。边看边想,你打算用怎样的语言来赞美这美丽的、动人的荷花。随后用课件呈现多幅荷花照片并伴随播放背景音乐。学生无拘无束、有滋有味地观赏。看后鼓励学生自由起立发言。可要求学生用这样的句式来说:荷花!__________例如:

荷花!你美丽动人的形象将永远留在我的心里。

荷花!你的清香是那样迷人,你的形状是那样美丽,你的姿势是那样动人。

荷花!你的魅力令我终身难忘。

荷花!我真想把你带回家里,好让我天天与你做伴。

(斯茅语:王老师的设计让学生从另外一个角度去解读课文,真正达到了以读为经,以练为纬的目的。)

【评点】

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一个重要基础是养成语感。本案在不同的诵读阶段,落实相应的语感训练任务,对语感培养的客观规律作了有益的探索。教者抓住课文重点,引导学生在精读细赏之后使课文烂熟于心,并因此转化为学生的语言背景,进入潜意识之中。以后一旦有相似的情境诱发,就会自然地渗透其间,成为天成的直觉,直觉的天成。此种状态貌似雪泥鸿爪,无迹可寻,实乃日积月累所达成的语感境界。

荷花课件 篇3

《荷花》一课是小学语文第六册的一篇传统的讲读课文,可以说这堂课整体来看是成功的,体现了教者的设计意图。

一、贴近新课程,较好地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者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上教师为学生创设了“主体参与、和谐发展”的教学氛围,教者用“作者从哪几方面写荷花好,是怎样具体写荷花美好的?”这一个大问题统领全文。引导学生读书自悟,给了比较充分的自主探究的时间,在学生探究汇报的过程中老师相机知道了修辞方法如何排比、比喻等。引导学生重点理解了“冒”字为什么用的好?换一个词行不行和“如果把眼前的一大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大的了不起。”用这些词句的理解和感悟,对学生进行了语文能力的培养,受到了较好的效果。

二、阅读贯穿全文引导学生感受美、体验美。

《小学语文课标》指出,“只有多读,才能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只形成独立阅读能力。”而多读中又特别强调了朗读。

《荷花》一课是一篇语言优美生动,富有想象力的文章,同时也是一篇非常适合朗读的文章。同此,教者根据教材自身的特点多次引导学生读自己喜欢自己的语句,在教师相机引导时又再次引导学生去读,在课文结束后,双配乐齐读。在这一次又一次的读文过程中,学生逐步感悟到文章的含义。感到荷花的美,体会到语言的生动和优美,使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培养了学生的语感。

三、引导搜索、拓展延伸了语文课堂教学。

《小学语文课标》提出“努力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标。”在学生的学习过程可以看出学生查找了很多有关荷花的诗、文。教师在教学中抓住“省略号”,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想下去,从开始想像蜻蜓、小鱼会说什么。到后来想象还有哪些什么呢?这种想象能力的训练是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是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设计。

四、多媒体的恰当运用,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教师善于运用多媒体手段,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在学生整体感知的时候,出现了荷花的配乐画面、在学生读文过程中多次出现荷花的画面。在结尾学生在读体会全文时,又加入了优美动听的音乐,把学生带入了美妙的境界。

荷花课件 篇4

教学目标

一.通过看图学文,引导学生感受荷花的美,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并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加深对美好事物的情感,发展学生观察、想象的能力。

二.理解文章的结构层次,训练学生有条理的表述能力。

三.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前准备:

一段配合学生看图想象的音乐;一张挂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揭示课题。

1.小朋友,在一年级的时候,我们学习了王冕学画的故事,知道荷花是一种很美的 花,有个小姑娘非常爱荷花,她在公园里仔细观察了荷花后,写了一篇文章,这就是我们书上的《荷花》(板书课题)。荷花又叫“莲花”。

(板书:莲花)

2.荷花的叶子叫什么?(荷叶,又叫“莲叶”。)

(板书:莲叶)

3.我们还学过一首古诗,里面也赞美过荷花,我们把这首古诗背诵一下。

(师生一起背古诗——宋朝杨万里的《咏荷》)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荷花还会结果呢,它的果实就是“莲蓬”。

二.观察图画,把学生带入课文描写的荷花池边。

启发:那个小姑娘看到的是什么样的荷花呢?你们看那一池荷花就像这一幅美丽的 图画。

(出示一幅彩色的荷花图,并且向学生提出看图学文的要求。)

指导看图:请小朋友按次序仔细看图,看看图上画了些什么?然后再读读课文。读中启发:课文中有个小朋友在看荷花,她见荷花非常美,就写了这篇文章。现在打开书本,自己看看图,读读文章。看看文章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三.自学课文。

四.自学讨论,理清层次。

1.“我”去看荷花。

2.“我”看荷花。

3.“我”看荷花时展开的美妙想象。

4.“我”又回到看荷花的情景中。

综合板书:

我去看

看着

想着

看着

五.讲读课文。

(启发学生把这幅图当作真的荷花,使学生进入想象的境界,置身于情境之中。)

第一节:

1.启发:同学们,你们再看这幅图,画上的荷花多美,我们看着,觉得它就是真的荷花。现在我们就把它看作一池真荷花,边看边想象,好像看到什么?闻到什么?

2.指点:课文一开头就是这样写的。“一进门就闻到一阵清香“,这就把荷花的特点写出来了。现在请同学们带着想象读课文的第一节。

3.学生齐读课文第一节。

第二节:

1.学生默读第二节,要求很快地读。简单地说说“我”看到些什么?

(出示小黑板。提供句式,分步训练)

我站在荷花池边看:

看到()荷叶();

又看到()荷花();

还看到()花骨朵()。

(小莲蓬)

要求学生用“又”“还”这两个连词口述一句完整的复句。)

2.进一步要求:我站在荷花池边看到什么样的荷叶,什么样的荷花,什么样的花骨朵。(进一步启发学生在上述荷叶、荷花、花骨朵前面加上附加语,把句子说得更好、更美一些。)

例句:

(1)我站在荷花池边看,看到碧绿的荷叶,又看到雪白的荷花,还看到含苞待放的花骨朵。

(2)早晨,我站在荷花池边,看到碧绿的荷叶上滚动着晶莹的露珠,看到雪白的荷花在微风中摇摆,又看到含苞待放的花骨朵小巧玲珑,还看到嫩黄的小莲蓬躲在荷花中间张开笑脸。

(3)早晨,我站在荷花池边,看到碧绿的荷叶上露珠滚来滚去,看到雪白的荷花在微风中舞蹈,又看到含苞欲放的花骨朵胀得饱饱的,还看到嫩黄的小莲蓬在花心中藏着。

3.指点:小朋友已经说了荷花是雪白的,这是白莲,我们平常看到的粉红的荷花叫红莲。荷叶的颜色是碧绿的,这就写出了荷花色彩的美。

(板书:色彩美)

4.还有刚才你们说荷叶上滚动着晶莹的露珠,荷花在微风中舞蹈,花骨朵小巧玲珑,小莲蓬张着笑脸,这些是写荷花的什么?(姿态)这样把荷花的姿态写出来,就把荷花写活了。

(板书:姿态美)

5.学生集体朗读课文的第二节。

6.这一节里还有两个字用得很好,你们看出来了吗?(“冒”“露”

7.指点:“冒”出荷花亭亭玉立的样子。“露”来是躲在下面的,而现在显露出来了,好像把头探出来了,露出来了,这个“露”把小莲蓬写得可爱极了。

(板书“看着”加上“冒”、“露”、“美“三个字)。

8.(激起情绪,展开想象)我站在荷花池边看。看着,看着,觉得自己仿佛就像一朵荷花。

表情朗读第四节。

9.课文中的小朋友是怎样看荷花的?

那么请小朋友们想想,表示看的时间长,表示看得很专心,或者表示看时显出爱荷花的神情,可以用哪些词。

出示一块准备好的卡片,上面写着:

“我[ ]看着满池的荷花。”

(例:我久久地看;我默默地看;我目不转睛地看;我入神地看;我凝神地看;我深情地看;我全神贯注地看。)

(通过语言训练明确认识,在学生理解基础上,启发学生的想象带入课文情境。)

10.诱导:现在请小朋友久久地、凝神地、深情地来看这幅彩色图。

(这时放轻音乐,学生随着柔和的乐曲,深情地凝视着图画。其间轻轻地提示:“荷花翩翩起舞了”)

11.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

学生进行想象性描述。

12.指导朗读:课文中的“我“爱”荷花,因为荷花非常之美。现在就让我们深情地读课文。请同学们把这一节再读一遍。

(“想着”下面板书“爱”)

“自己仿佛”要读得慢一些,要像真的一样,好像看出了神似的,“风吹来”“风过了”由动到静,要交代清楚。

13.戴上荷花头饰,表情复述课文。

学生准备。

提示;复述时要有次序,先说什么,再说什么,要想想好。过了一会儿,“我“才记起,我不是荷花而是在看荷花。

[板书设计]

荷花

我去看色彩美

看着美冒露姿态美

风吹过来

想着爱

风过了

看着

荷花课件 篇5

教学目标:

1.理解、学习抗战军民深明大义、舍家卫国、积极乐观的民族精神。

2.学习、赏析名家通过传神的对话描写把人物写活的本领。

教学重难点:

重点:把握人物形象

难点:人物对话的分析

教学课时:1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一定看过不少描写战争的小说和影视剧,下面请大家说一说描写战争场面的成语。

如:枪林弹雨、硝烟弥漫、刀光剑影。

能再说几个吗?最好能残酷点的。 如:炮火连天、血肉横飞等。

“血肉横飞”“刀光剑影”充满血腥味的战争场面描写的确让人惊心动魄,而今天我们要学的孙犁的《荷花淀》,也是描写抗战最艰苦阶段白洋淀人民的战斗生活的。大家看过课文了,小说中有没有“血肉横飞”“刀光剑影”的战争场面?

2、那么主要描写了什么? 景物。还有人物对话。

小说共四千余字,我统计了一下,有将近一半的篇幅是人物的对话描写,很显然这篇小说刻画人物形象主要的手法是——人物的对话描写。

3、中国文学史上长篇古典小说对人物的对话描写都极为出色,极为精彩,大家能说出几部这样的作品吗? 《三国演义》。《红楼梦》。好像还有《水浒》。

孙犁先生十分推崇《水浒》和《红楼梦》这两部小说,说这两部小说的人物对话读起来“叫人就像看见了说话人的神情,听见了说话人的声调”。也就是说这两部小说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把人物写活了。孙犁的《荷花淀》汲取了传统经典小说的精华,把对话写得简洁朴素,读后让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窥见了人物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这节课我和大家一起来赏析这部小说高超精妙的人物对话艺术。

4、:小说的人物对话部分分布在故事的哪些情节里?

“夫妻话别”“探夫遇敌”“助夫杀敌”。

二、分析小说传神的对话描写: |

A、分析小说“夫妻话别”中三处对话描写:

师:小说写到由于白洋淀抗日形势的变化,小苇庄游击组长水生和同村的几名年轻人参加了地区队,明天就要上前线打日本鬼子去了,大家推选水生回家和家人说一说,尽管水生嫂还是个开明的人,但水生还是担心妻子一下子承受不了,水生吞吞吐吐、想方设法地寻找着最佳的开口时机,但细心、温柔的女人还是觉察到水生今天的反常,经过再三追问,水生终于小声说了句“明天我就要到大部队上去了”,于是就引出了下面这段十分精彩的夫妻对话。

(一)、分角色朗读这段对话(水生小声说:“明天……”到‘女人流着眼泪答应了他”)

1、尽管水生小声地告诉了水生嫂“明天我就要到太部队上去了”,但女人还是不由自主地“震动”了一下,这“震动”写出了女人怎样的心情? 震惊、悲痛。

2、为什么?

因为上战场总会有牺牲,说不定这次夫妻话别就是生死离别,女人是不忍离别。

3、女人有没有把这种强烈的感情发泄出来给水生看? 没有,她克制住了。

4、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吮”字。

5、她是把强烈的感情克制住了,用一个“吮”的动作掩饰过去了,那么她为啥要克制与掩饰?发泄出来好了!

因为女人懂得丈夫上前线是光荣的,自己不能拖后腿,但确实又不忍心离别。

6、这一“震动”—“吮”,把深爱丈夫、不忍离别又顾及大局,顾及丈夫事业的复杂、缠绵的心理刻画得惟妙惟肖。我们很自然会关心水生嫂到底会怎样对待生死攸关、至关重要的大事呢?

(二)、分析“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

1、经过水生一番说,水生嫂终于有了一个明确的态度——“你走……怎么办?”说起此句,还流传着一段佳话。有家印刷厂把此句中的句号印成了逗号,为此孙犁先生大为光火,说这是个非常严重的错误,你说错误在哪里呢?

逗号与句号的区别是什么? 停顿语气的长短。

2、如果是逗号,这个就成了什么复句?

转折复句,重心在后句了,那就是说女人是不开明的,拖她丈夫的后腿了,应该说水生嫂这话是发自内心的,她是理解和支持丈夫的。

3、要是你是水生嫂你也会这样做吗?

是的,我觉得水生嫂很光荣。

4、看来代代总有英雄出!巾帼不让须眉!既然是不拖后腿,理解、支持丈夫,女人为啥还要说“家里怎么办”?水生嫂说此话时,家里该怎么办,心里想好了没有?

没想好。 不,我说想好了。 (众说纷纭,意见不一)

5、要正确理解一句疑难的语句,要从上下文中寻找有价值的语言信息。大家在上下文中找找,哪句可帮助大家统一意见。

我认为是想好了的,因为下文有句“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了”。

其实她要水生明白她已下定决心,鼓起勇气要担起这副干斤重担。她只要水生理解,她再苦再累也心甘情愿,因为她是人,她是女人。

6、就这么个简单的句号,一个含蓄的却又明知故问的问句,把一个深爱丈夫却又深明大义、敢挑重担的真实自然又光彩照人的形象矗立在我们面前了。

(三)、分析“嗯”“嗯”“无言地流泪地答应”。

1、水生明天就要去了,水生嫂主动要水生嘱咐她,水生嫂是怎样答应的?

“嗯”“嗯”。 “无言地流泪地答应”。

2、虽说水生嫂的回答是简而又简,就这么个“嗯嗯”,甚至是无声地回答,但总觉得水生嫂在听水生嘱咐时是心潮起伏、久久难平的。你想她此时的心情会是怎样的? 依依不舍,她呆呆地等着。

3、水生有没有说:“我走了,你要照顾好爹和小华”,他嘱咐的内容有什么特点?

要求水生嫂积极进步。

4、那么最后一句为啥是最重要的一句,女人为什么流着眼泪答应了他?

如果叫敌人活捉了,对一个弱小的女子会是怎样的境遇。

会受欺辱。会受蹂躏。

5、与之拼命会牺牲这是很明显的,那么水生为什么要妻子选择牺牲也不让妻子受辱?

要她保持女人的清白。 更重要的是在日本鬼子面前要保持民族尊严。

6、那女人为啥要流泪呢?那是什么眼泪?

是悲伤的眼泪,因为马上要与丈夫离别了。

是激动的感激的眼泪。

7、何以见得?

打是亲,骂是爱。选择牺牲是对她的爱。

8、此时水生嫂有的是对丈夫深深的依恋、无尽的感激、含蓄的表态。反正这些说也说不完的心情都包容在这一字干金的“嗯”里和无言的流泪的回答中了。读后让人回肠荡气,真可谓达到了“一切尽在简言中,—切尽在不言中”的神妙的境界。

B、分析“探夫”前的一段对话:

才过了两天,女人就藕断丝连起来了,她们商量着要去探望丈夫,在这之前有一段十分富有个性的对话,我让大家自己来阅读分析。

1、女人此时共同的心理是什么? 思念丈夫。

2、比较第一和第五个女人性格的异同,第一与第五个女人的异同在哪里?都是内心的,秀气的。

第一个女人可用含蓄来概括。

第五个女人更有一种害羞的可爱。

3、补全水生嫂的话,省略句的作用是什么? 担心叫一男生回答,你觉得那个女同学说得好不好?能对一个已经很出色的答案提出更高的要求,至少追求很高,下工夫总会有收获。

C、分析战后回家路上的对话:

女人们不巧没碰上她们的丈夫,在回家的途中却碰到了日寇的船,她们急中生智将小船驶进了荷花淀,碰巧又把敌船引进了伏击圈,又十分碰巧在伏击战中碰见了日夜思念的丈夫,她们目睹了丈夫们神速、彻底地消灭日本鬼子的情景,她们感到非常自豪,由于刺激和兴奋,回家的路上她们又说笑起来。

1、这八句精妙灵动,这些对话表现了女人们怎样的愿望?

不甘落后,积极上进,与男人们并肩作战,成为抗日战士。

2、最后一句大家猜猜是谁的话?

最后一句到底是谁说的?这是个无法确定的问题,只要说出理由就行。不过我们必须要从文中找出理由来。

(1)可能是水生嫂说的,因为前面水生曾说:“不是她们是谁,一群落后分子。”

水生真的是在责怪女人们吗? 似责怪,实为疼爱、体贴。

(2)另外有人要求水生嫂成立队伍。倒像前面提到的第二个女人说的,她心直口快。水生嫂性格比较内向、含蓄,不会是她说的。

你们的分析都有道理,难能可贵的是能从上下文中找到有关的语言信息,真正钻入了课文。

三、小结:

1、小说最后一段要不要?为什么?

要,说明女人们由普通的农村妇女成为抗日战士了。

2、作者在对这群女人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刻画的时候,没有作任何肖像描写,甚至后面两段对话描写时也没有介绍哪句话是谁说的,但这简洁朴素的语言,使人物一个个栩栩如生,真情毕现,呼之欲出。这简直是太神妙了。如果说《红楼梦》《水浒》通过人物的对话把人物写活了,那么我们通过分析体会也可以理直气壮地说,孙犁的《荷花淀》通过人物的对话把一群真挚多情、深明大义、积极上进的妇女写活了,这对话就可以口叫“传神”的对话。

四、分析本文优美的景物描写,揭示文章的主题:

有道是一方水土养育了一方人,培育这些女人的荷花淀该是如诗如画,令人痴迷。齐读2、3段。

1、好一幅静谧、和平、朦胧的人间仙境图,真是太美了。你认为画中最美的一笔是什么?

画中的“灵魂”——水生嫂。

2、通过对水生嫂对话的分析,你觉得她的美仅限于此吗?

她的心灵更美。 ′

3、总结:

白洋淀是那么的美丽富饶,人民的生活是那样的和平幸福,白洋淀的人民深深爱着淀里每一根芦苇,每一支荷花,但无耻、凶残的侵略者要践踏、蹂躏我们的家园,我们的人民岂能容忍?他们深深地爱着自己的家人,深深地爱着自己的生活,深深地爱着自己的家乡,更深深地爱着自己的祖国。正因为爱,所以女人们能割舍自己的柔情与幸福,送丈夫上战场;正因为爱,所以她们能从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逐渐成长为一个英勇的抗日战士;也正因为爱,这场残酷又神圣的抗日战争才能在党的领导下取得彻底的胜利。所有这一切,都是因为我们伟大的人民心中有一个用真情甚至用生命、热血写就的“爱”字。

五、结束:

1、当年此小说发表时,许多大评论家把它当作散文来评价了。你们想想看,这是为什么?

⑴没有血腥的描述;⑵有的是清风明月,雾白的苇地,粉红的荷尖及充满浓郁生活气息的传神的对话描写。

2、用茅盾先生的话说,《荷花淀》是“用谈笑从容的态度来描摹时代的风云变幻”。之后人们送给它一个富有个性意味的名字“诗体小说”,而且因此形成了一个文学流派,名为“荷花淀派”或“白洋淀派”。

3、我们今天学习的仅是小说的一部分,要全面了解孙犁小说的风格,还需大家课后仔细去阅读、分析,我向大家推荐,如果大家有兴趣,可阅读《荷花淀》的姊妹篇——《芦苇荡》。

六、作业:

阅读《芦苇荡》及完成同步训练。

荷花课件 篇6

课文结构:

【文章条理】

这篇课文先写清晨,我到公园看荷花。再写荷花已经开了不少,它们十分美丽。然后写“我”仿佛变成了一朵荷花,穿着洁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最后写过了好一会儿,我才想到是在看荷花。

【结构图示】

课文中心:

这是一篇抒情散文,作者以朴实清新的语言描绘了一池荷花的美景,并通过想象抒发了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语言感悟:

本文作者以朴实清新的语言给我们描绘出了一池荷花的美景,优美语句较多,应该把它积累下来。朗读时,语调要轻缓,以展示荷花的美丽,表达对大自然的赞叹。

色彩艳丽,形态各异的荷花,不仅打动了作者也感染了读者,让人们不仅看到了浮现在眼前的一池美丽的荷花,也得到了美的感受和体验。

语言积累:

挨挨挤挤 清香 饱胀 仿佛 翩翩起舞 随风飘动 碧绿 嫩黄色 花骨朵儿

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一阵微风吹过来,我就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随风飘动。

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写作特点:

作者充分发挥了想象力,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荷花的静态美、动态美。并抓住景物的特点展开合理的想象,表达了对自然界、对生活的热爱。

课后题解:

用彩笔画出来的是色彩明丽的画面,而一池荷花就是一幅色彩明丽的画面,因为荷花是活生生的真实景色,那么看上去这一池荷花就像一大幅活的画。


本文的网址是http://www.zfw152.com/a/57820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