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心得讲座 篇1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今天有幸聆听了**老师关于“把握教学本质,打造高效课堂”的专题讲座,**老师结合具体生动的课例,进行了细致深入地分析总结,让我受益匪浅。“高效课堂”一直以来是每一位教师都在努力追寻的至高境界,今天,**老师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为我们指出自身素质的提高才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决定性因素。
1、 提高学科素质是专业发展的前提。
在大力倡导高效课堂的今天,我们的课堂不再是传授知识的课堂,而是学生自主探索知识、自主学习研究问题的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的生本课堂。规则、结论、经验、技能等不再是教师教给学生的,而是学生自己在教师的帮助下探索和获得的。要想轻松地掌控课堂局面,就要求每一位教师不断完善和丰满自身专业化知识,不但要深究自己教学语言文本本身的正确判断性,还得对教学学科知识本质能准确把握乃至深刻了解所教授内容在整个知识体系结构中的意义。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示范学习是真正有效的课堂。教师课堂角色由传道者、传递者转变为组织者、促进者、扶助者,激励者,其实为教师职业专业化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契机。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的高效课堂是帮助教师摆脱传统权利依赖的最有效途径,学生自主性的高度发展,是教师提高专业化素养的最大推动力。
2、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人的自我
“高效课堂”真正从学生自我成长的实际出发,实现了两个解放:既解放了学生,也解放了老师。在这个问题上,**老师指出,我们的教学是让孩子们借助学习知识来拓展其思维,所以更需要每一位教师应努力营造出智慧的课堂,将教学定位为人本身而不是教材内容。
**老师从日本人的历史课、德国人的体育课的两个课例深刻的揭示出现在我们教学中存在的这样那样的现实问题,改变着这一现状就需要我们用“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进人的发展”的观点来支配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力争突破只用知识来武装人的局限,让学生们在课堂上能获取更多的技能与方法。课堂应当是一方流淌生命长河的精神家园,在这里应当营造一种开放、和谐的心理环境,让每一个孩子充满安全感和幸福感。课堂应该是学生自主参与的大舞台,每个人都要充分展示自己的风格,释放自己的能量,体现自己的价值。
课堂应当是“思维超市”,在这里人人张开智慧的翅膀,自由的飞翔。
3、 实实教学目标比选择教学形式更重要
今天的课堂往往随着教学资源和教学设备和教学条件越来越好,我们更注重了直观教学,注重了各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注重了浅表性的活动,表面看到了热闹,实质缺失了深层次的思维活动。教学方法复杂多样,导致教学理念模糊,学生学习缺乏逻辑性,无法突破学生思维的困难。以至于学生思维断层,有位教育专家说得好:
如今,课堂教学中不乏内容、资源和话题。缺少的是学生的思维;这里不乏有潜力的学生,而是挖掘他们潜力的老师。所以我们老师要弄清学生的思维特点和习惯,顺着学生的思维来设计教学过程,善于给学生的思维搭桥铺路,使学生的思维不断层,这样他才能愿意思考,积极思考。
**老师一句话说的很好:落实教学目标的关键在于我们能否结合学生的认知状况,对这些知识正确地加以判断,并选择恰当的教学手段。
注重引导学生有效沟通也是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积极有效的学生交流不能只停留在课堂上学生们热烈的讨论,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明了仅仅是充分交流是不够的,交流中还要引导学生彼此沟通中相互理解,培养学生们的优化意识。
以上是我听完这次专题讲座的一些浅显认识,**老师能够对打造高效课堂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正是**于他站在提高自身专业发展的角度上去拨开自己教学中遇到的层层迷雾。教育是一种觉醒,一种引导,一种理解,一种宽容,一种尊重,一种提升。教是启发引导,学是积极思考;教是有效促进,学是主动获取;教学是真诚的服务,学习是主动发展——这应该施高效课堂是实的真正主题。
愿从今天开始,立足课堂,依托课堂,自觉提高自己的专业发展水平,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有了质的飞跃。
教师心得讲座 篇2
桂老师知道,孩子是人,是不成熟的人,是在不断改正错误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人。因此,他们今天犯这样的错误,明天打这样一个鸡蛋,后天又出人意料地恶作剧,是很正常的。老师清醒地认识了这一点,那么无论学生好与坏,无论学生优与劣,无论学生调皮与乖巧,无论学生无知与懂事,老师都要包容、都要接受。
这就是桂老师对孩子们的了解。她真诚地爱他们,把关心他们当作自己的天职。这一点我深受启发,那就是得切切实实的认清自己所面对的教育对象是——孩子。一个优秀的班主任,他们充满智慧,智慧地表达自己的爱,智慧地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的爱。
只有大智慧的教师才能与学生融为一体,赢的学生的尊重。
2、爱需要阳光心态。
看到gui老师本人,然后听她说话,阳光明媚,乐观起来这些话立刻跳入我的脑海。在听桂老师的报告时,我发现她完全陶醉在自己的演讲中,“校长我爱你”“乖乖我爱你”这样雷人的语言虽然引来一阵阵笑声,但与此同时她身上透出来的那一股特别的自信感,一种积极向上的阳光心态,影响着在场所有的老师,我非常欣赏她这样的心态。有了这样的心态,教育教学中那些困难和烦忧都不在话下,有了这样的心态,幽默、阳光、智慧、幸福就都会与你作伴。
很幸运,我们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实践学习,桂老师的教师生涯是精彩的,我想其秘诀无非在于她认真用心去对待每一件事,踏踏实实去做好每一件事。教育无小事,需要每一位老师爱护每一个孩子的心,用爱滋润每一个孩子的心。希望我们每一位老师都能与快乐和智慧相处!
桂贤娣老师不仅是一位学习型教师,更是一位敬业的教师。她的专业精神总是能打动她周围的每一个人。她对教育事业如琢如磨,对孩子如琢如磨。正因为如此她创造了“以情激情,以情传情,以情移情”的情感教学法。
桂老师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奉献精神的深刻内涵。奉献不仅是一种努力,更是一种专注、一种责任、一种追求、一种价值取向、一种自发、自动的工作精神。
教师心得讲座 篇3
赵海燕,5号大兴安岭区塔河县小学
2013年10月23日下午,我荣幸地听取了北外外国语研究所专家付学军的主旨演讲。在这个短暂的下午,我听了她对英语教学的详尽解释,这确实使我受益匪浅。感谢这次培训,我完成了教育教学理念的洗礼;感谢这次培训,让我在教学知识上得到一次短暂的“充电”。
1、 提高自己的素质是一个好英语教师的先决条件,
付学军教授已经快70的人了,但在三个多小时的讲座中没有坐过过一分钟,精神矍铄,充满激情知识丰富,举例生动,讲座不用稿子而知识讲得条理分明,深入浅出。同时,清晰的发音和条理清晰的语言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难怪全电教中心的老师根本不说话。当然,这与她独特的人格魅力是分不开的。
讲座过程中她的说唱、表演赢得了的台下一阵阵掌声,她的讲座不是那种高高在上、板着面孔讲课。它让我们感觉很亲近,很真实,就像我们要回家一样。他讲课的热情鼓舞了我,也鼓舞了我。
我认为他最能体现的是教师的责任心、激情和毅力。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也会用我的激情和人格魅力去影响和教育学生。
二、理念指引课堂
修订后的外语教材理念是:注重素质教育,体现语言学习对学生发展的价值;对所有学生来说,要注意语言学习者得不同特点和个体差异;优化评价考试方式,评价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丰富课堂资源,拓宽英语学习渠道。并逐一阐述了国外研究型教材的五大特点:
特色一:全面开展素质教育;特色二:一条龙有机衔接;特色三:
认真遵循语言学习规律;特点四:充分遵循儿童学习规律;特色五:系统提供学习资源。
修订教材的概念和特点将对课程改革和今后的教学起到主导作用。
三、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付教授说,要保证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首先要走出英语课堂教学的四个误区:
1,教学流畅,教学效果好;
2、 教师的语言素质代表着教学效果的高低;
三、优秀生代表了整体水平;
4、 教学计划的完成被认为是有效的。这些都不是真正的课堂教学效果。真正的高效课堂是:
全体员工的参与与互动,真实的学习过程,自然的预设与生成,科学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从现有水平“滑动”到教师帮助下达到的水平。所以,在教学设计时,要以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为前提,教师设计的教案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周密地考虑到学生存在“已有知识经验和思想方法基础”的事实。
要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的能力,对教材进行调整合整合。
4、 课堂教学方法创新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虽然我们已经教了三年英语,但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着照本宣科的现象。付教授在讲座中说的最多的是:为了让枯燥的学习更有趣,她用自己的方式说。
1、唱。付教授说英语教学中可以运用唱的方式来解决疑难的单词和句子,如: i have two hands, i have two hands,
where are they ? where are they ? here is the right hand , here
is the lift hand . here they are , here they are.
把它编成《两只老虎》的调子,并可以多次运用。再如把一些归类词用节奏的形式唱出来。如表示颜色的单词red、green、blue、white、black、brown、orange、grey等,然后通过比赛看谁编得好,争当擂主。
2、画。付教授说,课堂上的介绍也可以用简单的笔画来完成。当你谈论水果词时,你可以在黑板上画三个圆圈,让学生加上几笔把它们变成水果,然后根据它们的形状来解释。效果会更好。再学“happy
birthday”这一课,讲的是同学为ann过生日,在黑板正**,画一个大蛋糕,插上几支蜡烛,再画几个茶杯、水果之类的东西,就构成了一幅生日画面,根据这些插图,结合课文内的知识,再根据复述课文内容,边复述,最终以达到完全掌握,做到了**并茂。
3、演。表演的形式更是多种多样,可以是学生之间,也可以是师生之间,也可以是学生个人,摆脱了死记硬背的旧模式,用表情、动作、眼神和学生交流,
使学生情绪兴奋,快速进入“角色”,沉浸在浓厚的英语氛围中,不知不觉地积累、应用所学语言,还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表达能力。
5、 英语课堂也是思想碰撞的平台
付教授不仅仅从英语教学中高手,在我的心目中他还是心理专家,还是班级管理的高手,讲座中他还向我们介绍了她刚刚接手的差班里进行整补教学;如何更好地管理学生的班级管理经验:**了如何使用记忆曲线应对遗忘曲线、有效地记忆单词,其中最让人心中一震的是课堂上的“追公交车效应”和教学设计中的“合理搭梯子”。
学生学不好或不爱学英语的原因,他们大多表示是因为家长不支持、学习环境不好、教材难度大等等,很少有人从自身找原因。她让我们关注课堂上的“追公交车效应”。当公交车离自己稍近些,跑几步就可以跟得上,若离自己太远,距自己跑的速度相距太远就会放弃,让大家突然意识到,学生不爱学习与教师的教学有直接关系。
在某种程度上,教师是问题学生的生产者。那又该如何来处理这个问题呢?就是多设计几站----小步教学,也就是“合理搭梯子”。
“汽车”不能开得太快,但也不能太慢。付教授和我们分享了维果茨基关于学习与发展的核心概念——“最近发展区”,并提出“合理搭梯子”的概念。当学生一步不能达到教师要求的水平时,教师必须合理设计重点和难点梯度。
换句话说,就是从学生的认知能力入手,把大任务切割成小任务,实施小步教学,适当降低难度,让学生易于接受。
“埋头苦干是必须的,仰望星空也是必要的”。一味埋头苦干会迷失道路,偶尔抬头望天才能看清方向。特别是课程标准修订后,我国的教学中暴露出许多问题。此时,我们需要理论的指导和专家的指导。
对于我个人而言,这次培训无疑是一场“及时雨”,不仅明晰了新课标的修订后的要求,明确了课程标准修订前后的对比与异同,整整两天的讲座没有让我们感到疲倦,反而离别时留下的是学员们对付教授深深的敬意和眷恋。课程改革很多时候让我们无所适从,我们很多时候感到茫然,感到束手无策,而这次讲座犹如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拨云见日,使我在一次次的感悟中豁然开朗。我们不但要传授知识,而且要善于以自身的智慧不断唤醒孩子们的学习热情,点化孩子们的学习方法,丰富孩子们的学习经验,开启孩子们的学习智慧,为孩子构建一座神秘快乐的殿堂!
教师心得讲座 篇4
我自认为是喜欢看书并看过不少书的人,但是现在想想我看过的书,记住的很少,**类的还有些许印象,至于实用技术类的,基本忘光了。鉴于这种状况,我看书少了,买书更少了,多数时候是从网上**电子版,大概浏览一遍,反正看了,过不了多久也会忘掉。我也试着反省自己,为什么看了一会儿就忘了。
所以我读得更仔细,做了笔记。情况稍微好一点,但没有质的变化。这样情况就僵在那了,直到我遇到了“拆书帮”,僵局才被打破。
一个偶然的机会,看到一篇**关于拆书帮的微博,并提到一本书叫《这样读书就够了》, 于是就关注了拆书帮微博和该书作者赵老师的微博,了解到这本书很不错,有可能医治好我看书读完就忘的毛病。正打算买的时候,看到拆书帮微博说赵老师要对拆书做个讲座,于是毫不犹豫的报了名,因为我觉得听讲座肯定比自己看书收获大,而且更重要的是,赵老师是**徒,我也是**徒。
讲座很有吸引力。一开始,赵老师通过调查阅读中经常遇到的几个问题,引导大家进行思考。然后我们开始逐步解决问题。
给我触动最大的问题是,看懂了,记住了又怎样呢?是啊,这又怎样呢?对我改变了什么吗?
我一直都觉得看书要看懂,要记住而且还要把整本书看完,如果书不读完就觉得是半途而废,对不起这本书和买书的钱。但是我真的有想过,我对这本书感兴趣,我想学到书中提到的知识,会因为我看懂了,记住了,就达到我买这本书的目的吗?我真的就学会了吗?
我完全陷入了赵老师说的“搞错了学习主体”当中,就是看书时都是在对书负责,把书当做了主体,没有把自己当做主体,没有学以致用对自己负责。而且,阅读方法都是学术性阅读,按照章节结构,循序渐进地阅读,没有任何主动的阅读和思考。这也是我之前阅读悲剧的结果。
那么应该怎样读书呢?
赵老师举了一个例子:有一本叫《关键时刻》的书,定价32元,一场同主题的培训,培训费3.8万元。
他们的核心内容完全一样,但为什么两天的培训要贵上千倍呢?价值差是什么呢?我们先分析一下。什么是书?
图书=核心知识+书面表达。培训等于什么呢?培训=核心知识+口头表达=x。
由此推导出图书+x=培训。因此x就等于价值差。那么x是什么呢?
x=参与+关联+启发+演练+点评。
也就是培训的时候培训师可以带领学生互动参与,书本知识如何转化成实际操作,还会给学生很多启发和演练,最后会点评。这样,知识就会活起来,让学生更好地消化、理解并应用到实践中去。如果读者掌握了x,那么再次阅读就等于参加了**值的训练,其结果于参加训练是一样的。
因此,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获得和浪费时间。
如果你想获得这种学习能力,并不容易,而是通过不断有效的训练。首先,判断你在学习的哪个阶段。如果你读书是运用记忆、理解、归纳,那么你就停留在初级学习者阶段,如果你读书过程中会问自己,联系自己的实际了吗?
我能加个案例吗?这样,你将被提升到高级学习者阶段。第三阶段是学习促进者帮助引导他人学习。
我就是一个初级学习者,所以我就要学会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能力,因为知识本身是没有用的,要通过结合自身情况来灵活运用的。如果我不打破以前循规蹈矩的学院式读书模式,我就会把自己框架化,平面化了。
对于初级学习者来说,如果他们想成为高级学习者,最好的方法是学习赵老师开卷的方法。
方法如下:1.阅读本书的一部分。
2.看拆书家示范。3.
自己模仿练习。4.依据自己经验写案例。
5.听拆书点评。6.
应用于实际。
在此过程中,您可以使用赵先生推荐的为宜* *便条-便条,购买三种颜色的便条,并且手掌大小合适。分别在便签左上角标明i、a1、a2. 用于做三类笔记。
i代表用自己语言解读。a1代表描述自己的相关经验。a2代表我以后如何应用。
最后,拿出a2字条贴在墙上,提醒自己改变行为,并督促自己随时使用。
赵老师,谢谢您精彩的讲座,让我找到了阅读病的根源!使用开书方法后,我发现它确实提高了阅读质量,并将其转变为我自己的能力。兴奋之余,我把这个方法分享给大家,希望对你们也有所帮助。
最后,结束本文的宣言:群的核心不是书,而是人!破书帮的要求不是知识,而是能力!
我们不问“读懂这本书了吗?”
而问“能用到你身上吗?”
我们不问“知道正确答案了吗?”
而问“你的职场核心能力增强了吗?
不破不能立,不拆不成器!
拆书帮,把知识拆成你的能力!
教师心得讲座 篇5
赵老师今天的成功,得益于他昨天的刻苦自学,得益于他的博览群书,得益于他的勤奋练笔,得益于他的独特备课法,得益于他对学生无限的爱,得益于他对语文教学的不断**与进取,更得益于他的“敬业、创业、乐业。”
听了赵老师的报告,我想看一眼老师和学生;如沐浴春风,母语荡涤心灵;如向导带路,寻找“语文”教学之根本。
听了赵老师的报告后,我会永远记住,语文教学应该雄辩、多话、富有诗意。我会时刻牢记:
教书育人,自己的职责。我会提醒自己:奉献、创业、**产业。
我会对学生:倾大写之爱,育大写之人的。
做赵老师那样的人,应该是我毕生的追求,注定永远也达不到那样的境界,我想,我还是应该行进在这条路上,能走多远就要走多远。
许多名师都是从教学第一线起步的,在这个起跑线上人人都有机会,只是在向终点行进的过程里大家有了不同的选择。我佩服那些为了崇高理想坚持不懈的教师,但也清楚的明白自己永远不可能达到那样的境界,但是我却坚信自己能在教学生涯中充满热情。
杨友文2010-12-4
教师心得讲座 篇6
讲座心得:音乐教师的重要性
最近我有幸参加了一场以“音乐教师”为主题的讲座,这是一场极其丰富和有启发性的经历。通过讲座,我对音乐教师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并从中受益匪浅。
讲座强调了音乐教师在培养学生音乐天赋方面所起到的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优秀的音乐教师能够发现和挖掘学生的潜力,并且激发他们对音乐的热爱和追求。在我个人的亲身经历中,正是因为我的音乐老师的耐心和鼓励,我才能够坚持学习音乐,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因此,一个熟知音乐教学理论和方法的教师是非常关键的。
讲座强调了音乐教师在塑造学生个性发展方面的重要性。音乐是一门富有表达力和情感的艺术形式,而一个好的音乐教师会教会学生如何用音乐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思想。他们会教导学生们如何演奏出自己的音乐特色,而不仅仅是机械地弹奏乐谱。这种音乐个性的培养,对于学生的整体素质和艺术鉴赏能力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
讲座还强调了音乐教师在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方面的重要性。在音乐的世界里,合奏和合唱是重要的表演形式,而一个好的音乐教师会教导学生们如何与其他音乐家合作,通过表演来创造出最佳的效果。在我的个人经历中,参与团队合作的机会非常多,这有助于培养我的集体意识和合作能力,进一步提高了我的音乐水平。
讲座还探讨了音乐教师在音乐教育中扮演的文化传承者的角色。音乐是一种流传了千百年的艺术形式,而音乐教师有责任将传统音乐文化传承给下一代。通过教授古典作品和民族音乐,他们不仅帮助学生培养对音乐的欣赏能力,还保护了文化遗产并鼓励学生对音乐的创作。
通过这场讲座,我深刻认识到了音乐教师的重要性。他们是学生音乐之路上的引路人和良师益友,他们具备专业的音乐知识和技能,能够全面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口才能力。作为一个雄心壮志的音乐学生,我深感自己在选择音乐教师时的重要性。我希望能够找到一个教育风格独特、富有热情和毅力的音乐教师,他们能够对我提供持续的指导和鼓励,在我音乐之路上实现我的梦想。
小编认为,讲座让我对音乐教师这个职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他们不仅仅是教授学生技巧和知识的人,更是音乐之路上的引路人和灵感来源。我深信,通过认真学习和与优秀音乐教师的密切互动,我将能够成为一个在音乐领域有所建树的人。有了这次讲座的启示,我将更加勇往直前地追求我的音乐梦想。
教师心得讲座 篇7
曾教授强调,科学研究要有求真的欲望,坚持不懈的追求,不能分心。这确实是一个好的研究机构的必要条件。试想,一个教师整天为名利所困扰、为纷杂的事物所困扰,怎么可能有好的成果?
曾教授还告诉我们,在提出教育问题时要注意五个方面:1。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的需要;2。现实的教育问题与创新的需要;3、相关研究的启发与支持;4、研究者的研究兴趣;5个。研究者的工作经验或以前的研究成果。这五个方面对选题至关重要,其中第4条——研究者的研究兴趣——应当说是重中之重,我们经常对学生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其实对于我们又何尝不是如此?
当我们对某一教育问题感兴趣,自然而然就会探个究竟,科研的动力也由此产生,再加上科学的研究方法,也自然会出成果的。
教育课题研究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曾教授也说了,参与课题研究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而教师的专业成长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所以,曾教授同意李希贵校长的“学生第二,教师第一”的说法。其实换个角度将,所谓“教师第一”终究还是“学生第一”,“教师第一”是“学生第一”的前提,有优秀的教师便可教出优秀的学生。
当我们对教育课题研究有了深入的理解之后,我想我们教师下一步应该做的就是做一名有心的教师——生活中处处留心,捕捉住教育教学方面的案例、并用心去研究,一定能有所获。
歌德说过:“最重要的不是你站在何处,而是走向何方。”作为引导学生发展、成长的教师,更应注重自身的发展。
新时期,对教师不断提出新的要求。科学研究和教育不仅仅是一个口号。为了真正实践临邑的教育,让我们行动起来!
教师心得讲座 篇8
3月24日,我校请来了于小江老师为我们做了一个“课堂管理艺术”的讲座。于老师是一名有着丰富教学经验的特级教师,现在已经离开一线工作,在市教育局工作。在今天的讲座上,我聆听了于老师关于课堂管理者一块的一些经验之谈和肺腑之言,深有感触,受益匪浅。
下面来谈谈感触最深的几个方面:
于老师提到了教师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放任型、独断型、保姆型、民主型,然后她一一进行了其特点的解剖。我想,每位老师都会在此时思考自己属于那种类型吧?而我呢,我觉得比较偏向于民主型,但有时候也[内容来于斐-斐_课-件_园]像保姆型的。尤其是于老师说到某些老师会由于个别学生出现问题而在课堂上耽误时间来进行说教时,我心里一惊,这似乎在说我呢!因为一直从事班主任工作,不知不觉已经变得唠叨起来。此时,我有如醍醐灌顶,是该警醒了!以后,我一定要改掉这个坏毛病。
于老师又说到课堂上,教师应该照顾到每位学生的感受,即使没有答问的机会,也应给其思考的时间和机会,不能只让少部分学生在课堂上“说了算”。是呀,平时教学内容比较多的时候,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我们何尝不是会在提出某个问题之后,只要有学生回答出来,那个问题就算过了呢?其实,很多时候,当我们没有很好的激发起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时,一些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是没有好好地被全体学生所掌握的。可是,究竟该如何突破这个难点呢?这也是不好把握的。但是,今天听了于老师所说的,我至少认知到要关注每位学生,至于如何处理这个问题则需要在教学中不断去探索。
于老师还提到现在搞课改,使得一些老师迷失了方向,课堂上出现了教师“不作为”的现象,也就是说所谓的`学生自主学习根本得不到教师的合理引导。关于这个话题,我也有同感,课堂上对学生的答问或辩论是是而非,不予评判的行为现在比比皆是,我时常在想,这样学生怎能知道孰是孰非呢?知识可不能模棱两可呀!今天听了于老师说的这些话,我很赞同。于老师说:“课堂上小组讨论的目的在于共享,每个人都应表述自己的观点。而教师应关注学生讨论到了什么程度,进行有效地应对,起到调控的效果。”前半句是我所期待的,但是我们农村学校的孩子似乎还很难做到人人发言,需要长期地磨练和培养才行,我会努力去做到。而后半句,则是我们每位教师都应该践行的,否则小组学习就沦为了一种无效的模式,是空谈。我喜欢于老师说的“体现课堂上教师的管理很重要,任何时候,都不能弱化教师地教。”这是我努力的方向。
听了于老师的讲座,又让我的思想得到一次洗礼。不敢说今后就会有怎样的表现,但是收获肯定是有的,集思广益,我相信,自己在教学中会越来越成熟。
教师心得讲座 篇9
听特级教师李俊和讲座有感
上周,我有幸听了北京市第四中学高级英语教师的演讲。李俊和老师不愧为特级教师,他在教育教学中积累了大量的教育教学经验,尤其是他的教育观,教师观,学生观都比较先进,听了他的讲座获益非浅,下面就总结如下:
1.***认为,我们教师应有大海般的胸怀,身在小课堂,胸怀大境界。作为教师,我们不应该只考虑自己的课程,而应该考虑整个课程。
比如,我们不应该随意占用学生课后的时间,而是要做好备课,把每一节课教好,把每一个学生都好好对待。
2。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我们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给予学生自主权。英语教师应该走出过去的话语教色,把课堂还给学生,给予他们充分的自主权。
在课堂上,我们应该给学生六样东西:信心、乐趣、知识、能力、方法、外国文化。此外,还应利用现代教学技术,对学生进行有差异的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
三。教师应充分利用一切机会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能力。
作为教师,应该具备说英语的能力,每天多听一些英语,可以每天利用10分钟的时间来听***,提高听力水平。你可以每天阅读15分钟来扩大你的视野。每一位老师都应该多听课,多写反思,多听别人的话剧,多唱自己的话剧;如果你不听别人的教训,你就永远教不好自己。
4. 一定要学生多背诵,比如从高一开始,就背诵新概念英语第二册的小短文,定时抽背,甚至写下来,然后让学生学会讲故事等。
5个。灵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俗话说,条条大路通罗马,你可以用任何教材参加高考,因为高考就是考查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所以,我们可以对教材大胆的进行删减,整合,使教材更适合我们的教学。
6。***为高三毕业班的教学提出了许多可行而简单的方法和思路。
总之,通过李俊和老师的经验介绍,我对英语教学更有信心。
教师心得讲座 篇10
薄家小学刘广乐
陶老师的讲座结合自己的经历,结合自己的工作结合自己的研究讲的深入浅出,让我们每个人都进入到,他用言、用动作、用神情、用人格、构建起来的那一个特定的场景中!陶老师没有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却像一位兄长在和我们娓娓地诉说,在和我们做着心与心的交流。他的或富含哲理和情真意切的话语,一直流进我们每个人的心里。
只听所有老师的笑容,别感叹,想得妙!
读书,读经典作品!陶老师很平淡的说着这几个字,但是它们所激发的能量像是原子弹般的爆发在我的心里,我突然悟出了很多,突然发现了很多的问题,我一下明白了。这时我笑了,到底是名家啊,一下就点出了问题的关键了读书的重要性,怎么说都不觉得过。
一位学者这么说过:“我坐在这里,就是我所看过的东西的总和,如果没有阅读,我将一文不值。”作家余华说:
“没有一位作家的写作史长过他的阅读史。就像没有一种阅历长过人生一样。”美国认为二十一世纪劳动者最重要的素质就是会搜集和处理信息,也就是读书。
阅读是学习的基础,是教育的根源,是生存的途径。阅读应该是教师最重要的事情。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说实在的,我不是在听,而是在分享,在品味,在感受。分享那种幸福,品味那份心境,更多的是感悟:读书应该是人一生的追求,读书方能提升文化品味,提升人生的幸福指数。
有位诗人说:“读书香里跳跃的人生,一定是智慧的人生;弥漫在书香中的生活一定是美好的生活。”这也许是对“靠学研富脑修身”这种管理理念最好的“诗化”吧!
读书背书:生命的快乐:养一养浩然正气
激情澎湃:用一生的储备激活每一个教学
教师读书生命成长的必须
教师心得讲座 篇11
万分荣幸,能够和诸位同仁和局领导一起青岛之旅,心中倍感受宠若惊,尤其一路之上,余还状况连连,害的大家担忧,在此表示深深的谢意!愿我们此行是起点,但不是终点,人生之路,有你我相随,幸事一桩!特在此,拾拙笔,书感受,表寸心!
青岛之旅,不虚此行,在此,我们倾听了全国闻名优秀班主任王文英教师的讲座,听罢,如同醍醐灌顶,痛快淋漓。下面,就本次讲座感受略表一二,还望各位同仁相互切磋,共议教育进展。
由于布满激情,由于心中有太阳,所以年轻,所以生命布满了亮丽的颜色。你我相逢,或许只是匆忙的邂逅,但却给我留下了一辈子受用不尽的收获。这是王文英教师带给我的第一感受。
7月28日上午我们来到了青岛气象度假村的会议室,等待全国闻名班主任王文英教师讲座。刚刚坐定,就观察上来俩个人,一个年轻些的,一个年纪稍大些的,这时旁边的秀捅捅我说:“你看,那个穿白衣服的人,是她给咱们讲座吗?”我定睛一看,真的是很另类的一个人,高高的发髻盘起,化着妆,身着一身白色的连衣裙,足蹬一双前卫的高跟鞋,说实话,怎么看都不像是教师,倒是真的很像大堂经理,我没敢直接答复,静观其变吧。时间到了,令我们大为惊异,那位很另类、很时尚的人真的是王文英教师,众座一片哗然。在王文英教师一曲班歌《相逢是首歌》拉开了这次学习的序幕,她那悦耳的歌声和激情的演绎感染了在座的每一位教师,大家掌声雷动,深深被王教师所吸引。
从她的叙述中,我们深深体会到了王教师教育生涯的曲折历史,但有感于她的不放弃,始终对教育事业怀着一颗热诚之心,同时让自己活得潇洒,有味道。她极爱美,但不拘泥传统的.师德形象,衣着装扮共性鲜亮而时尚,曾经引起了家长对其剧烈的不满和抗议,听着她的辛酸史,令我不得不佩服她的士气与她的坚持。她时刻布满着火一样的激情,对自己好,对学生更好。她不讲师道尊严,称学生为小弟小妹,让自己成为学生以及家长鄙视的大姐、老姐。一个称呼让我看到了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公平;一声“老姐”饱含着多少学生对她的崇拜之情;简洁的称呼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更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布满了活力的王文英。
王教师可谓是一个全才,她用自身独特的魅力制服了一届又一届学生,令我们瞠目结舌的是她的个人特长多达十余项。练过平衡木,学过钢琴;市级大奖赛美声唱法三等奖;她学过舞蹈,曾在全国竞赛中获奖;她学过指挥,荣获过省青年指挥家称号;此外还有衰弱操、古筝、设计、编织、美容美发无所不会,这些本领让她“解决”了一个又一个、一种又一种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就是这样一位“另类”教师用她自身的才华影响着学生,用她自身的人格魅力制服着学生。现场的指挥,激情四射;现代舞的表演,雷动全场;自己裁剪的衣服,令人啧啧赞美;每当大家离开校园时,穿上婚纱,与学生惜别。王教师在给我叙述时,真是一浪接似一浪,让我们目瞪口呆,大饱眼福。这些都不是一朝一夕得来的,全是自己一点点磨练出来的。
台上的王教师的年龄,始终是我们倍感扑朔迷离的,猜想应当五十左右了吧,但台上的她外表俨然是三十岁的人,布满活力的话语更像是二十多岁的。我想说由于心中有阳光,所以才那么年轻,一个永久布满力气的人能教不好学生吗?学生能不喜爱吗?又怎能不令他们深深折服?想想自己,三十多岁已经很世故了,哪里还有年轻的影子,和王教师相比真是自惭形秽。
教师心得讲座 篇12
济水东庄学校二年级陈巍燕
周日下午,听了王老师的讲座之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特别是王老师讲的那三句话,一直在我脑海里浮现:要把孩子当成孩子;别把孩子当成孩子;药把自己当成孩子。猛一看,这三句话好像是互相矛盾的,但听王老师一讲,自己又细细想想,真的很有道理,也给我的班级管理工作指明了方向。
王老师说,要把孩子当成孩子,就要俯下身来,真正的把自己的学生当成小孩子,他们有玩耍的天性,他们有调皮的天性,他们的天真不懂事,要用自己的爱心、耐心、和敬畏心去对待。只有当我们有爱,我们才能真正爱孩子,像他们一样,保护他们,教育他们。我们有了耐心,才能包容孩子们的错误于无知,才能细心的为他们讲解知识。
有了敬畏心,我们才能无时无刻不担心我们的孩子,关心我们的孩子,尊敬他们的家长,敬畏我们的工作。我想,王老师正是心中一直有这“三心”,一直把她的孩子当作是真正的孩子,她才赢得了孩子们和家长们的认可和赞美。
别把孩子当作孩子,王老师说,孩子也有她的内心世界,也有她的想法,所以我们不要老是拿自己的观点来衡量孩子们,我们要充分考虑孩子们的想法,要站在孩子们的角度去想问题。不要把孩子当作不懂事的孩子。这样,孩子们会更加信任你,更好地完成你交给他们的任务。
要把自己当成孩子,我们看问题总是带着**的眼光去看待,可是我们不知道孩子们心里所想,有时会伤害到孩子。所以王老师就告诉我们要把自己当成孩子,想孩子们所想,及孩子们所及,真正地走到孩子们中间去,和孩子们做朋友,这样好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想想王老师的好多做法,真的是很平凡,但她一直这样坚持着,坚持着自己的原则和想法,很多事情就变得不平凡了。再想想自己的工作,有时在班级管理上也会有一些新奇的想法或是好的办法,没有考虑孩子们的感受,或是粗暴的执行,或是草草的收尾,都没有收到很好的效果,现在想来,如果我能把王老师的这三句话再好好地理解一下,并且运用到我的工作中,我想工作的效果就会不一样了。
我想我听了王老师的讲座之后,在班级管理上有了明确的方向,知道了管理班级,特别是和孩子们打交道,不仅仅要有方法,更重要的事要有爱心、耐心、责任心,要走到孩子们中去,站在孩子们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再加上王老师的一些治班的好方法,班级管理一定不成问题。
要把孩子当成孩子!
别把孩子当成孩子!
要把自己当成孩子!
我要努力做到这三句话,加油!
教师心得讲座 篇13
让学生成为英语学习的实践者
南洋中学陶昕煜
2010.1
当今课堂教学中,由于受高考模式的左右和支配,老师在上课时往往把重点放在词汇的辨析和语法的操练上,课文内容一带而过,而学生的参与活动似乎成了多余,抬头听老师,低头记笔记,这似乎成了每堂英语课的唯一内容,至多再加上提问解答之类的东西,课堂气氛单调沉闷不必说,学生深感机械乏味不必说,最令人痛心的是:学生潜伏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被扼杀,思维和想象被抑制,锻炼和尝试的机会被剥夺,在这种课堂模式中长期被灌输、被支配的学生,不仅不能满足社会对英语人才的要求,连在他们为之寒窗数十载、白了少年头的高考面前,也会一筹莫展,高考成了一道跨不过的坎。
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运用英语进行交际,bacon曾说:“优秀的语言学习者愿意实践。”这意味着语言学习者必须通过参与各种具有真实目的的语言实践活动,真正地去感知语言、运用语言,在真实交际活动中培养有效的交际策略,从而锻炼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激发语言表达兴趣、拓宽语言思维空间,这对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活动组织能力等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如果只注重教材本身,不深入挖掘与教材内容相关的材料的话,那么,abraham lincoln是一篇词汇语法浅显、语篇内容简单的文章,两个教时就可把所有的教学任务搞定。但是,对于影响了美国一代人的叱咤风云的**来说,他的家庭背景、他的政治生涯、他的不幸遇难等等,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因而在对这篇文章进行教学时,不能只停留在对文章表面的理解学习上,而是利用**、人物传记等渠道,从不同的侧面对一代伟人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
在具体操作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达到教学目的:
一. 课前的小组组合:
发展的差异导致学生的个性差异和能力差异,通过小组的自愿组合,进行取长补短,资源共享,以达到学生潜能的最大发挥。在上abraham lincoln 之前,我让学生根据他们平时的关系及彼此的特长进行小组组合,选定组长并分配任务,任务包括:设定主题、查找资料、内容整合、制作课件、演讲准备等,通过以上活动,所有的同学都参与了英语学习的实践操作,亲历了语言学习的各种体验,感受了面对问题的困惑和解决问题的喜悦,从而萌发新的语言实践的愿望。
二. 课堂的交流展示:
在语言教学中,我们时常面临的困惑是:究竟是该把课堂交给学生还是占为己有?主要是讲授语言规则还是语言实践?
究竟是以教师为中心(teacher-centered)还是以学生为中心(students-centered)?根据英语教学法的理论,语法规则作为语言知识的代表之一,不是教学的终极目标,终极目标是交际能力,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教学手段,语言知识需经过教学活动和言语训练转化为语言技能,语言技能为交际需要服务。(隋铭才:
《英语教学论》)通过课堂的交流展示活动,同学们可以把从各个不同渠道获取的信息材料再加上他们自己的整理编排展示给大家,既能得到信息的有效交流,使全体同学对abraham lincoln有一个更新更全的理解,又能让同学得到展示自己的才能、锻炼自己的口才的机会。对老师来说,这不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吗?若不是同学齐心合力搜寻资料,老师和其他学生都不知道lincoln的以下信息.
如果不是亲历这样的课堂展示,学生何能得到这么大的信息量,又何能欣赏到如此经典的原汁原味的英语美文,更不用谈语言实践中的成功的喜悦和对新的挑战机遇的展望了。
三. 课后的总结反思:
课堂语言实践活动常常占据大量的课堂时间,有些活动过程或结果也不能达到预期目标,因而,教师应及时反思课堂教学,回顾教学设计,总结成败得失;学生也通过一堂课的展示实践过程后,选出优秀小组,完善活动设计,加强语感体验。在对abraham lincoln的家庭背景、政治生涯、他的经典演讲、死后他人的评价等一系列进行陈述、展示、交流后,同学们列举出那些所在小组出色的表现,诸如课件的新颖别致、小组间的默契配合、材料的充实独到等,但也能举出那些有待于提高的地方,比如语音语调的错误、内容的繁杂凌乱等。这样做,不仅反思了成败得失,为今后活动的完善积累经验、提供方法,也加深了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情感体验,有利于学生学习策略的形成和调整。
学习语言是个信息加工过程,只有通过丰富多样的语言环境才能使语言学习者逐步趋向语言学习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正如美国学者robert. w.
blair 所说的那样:“只有学习外语的人沉浸在丰富的强化的持续不断的外语环境中,而且有办法理解语言的内容,并去接受这些语言,那才会达到最有效的外语学习效果。”
教师心得讲座 篇14
听传统教育讲座有感
卉原中学地理组——牛吉祥
2014年11月28--30日,我校组织传统教育道德大讲堂活动,听了企业家王双利老师,中国汉字专家张凯和史春东老师,**电视台节目主持人王晶晶老师;不再卖腐烂猪肉的罗光升老师还有《90后的坏女孩变成淑女开启了孝心》的牛文荣老师 ,素有儒商义商美誉的全国著名企业家、教育家、慈善家王竑锜老师的关于传统文化的讲座,特别对王竑锜老师讲座听后感受颇深,深受启发。
王竑锜老师结合自身经历,对传统经典文化进行了系统演讲,从传统文化铸就灵魂的角度,通过对佛教的觉悟、圣经的感恩博爱、古兰经的至善至德、道教的无我无为,以及儒家的“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等中外道德学说理念进行归纳分析,得出了大爱无疆的道德精髓和“觉悟人生、奉献人生、回报社会”的人生追求。正如他所说,我将把创业的艰辛留给自己,把成功的喜悦奉献给人民,在艰辛中永远享受生活的幸福。
王竑锜老师以铜钱为例,人在方孔里便是一个“囚”字,所以人不能钻在钱眼里,能放下钱的人才会有智慧。铜币内外,中间为空心,三重含义:圆:
代表包容、理解的胸怀;方:代表仁、义、礼、智、信的正确品格和人格;空心:代表无私的境界,为公众服务,为社会做出贡献。
做个什么样的人?进一步进行了阐释。人身在世,是社会关系之和,有父母、兄弟、夫妻、朋友、领导、自然等等,在人周围编制了一张网,每道线代表一个关系,每个关系内涵孝悌、仁、义、礼、智、信。
每处理好一道关系,便解除一道线,人就在关系中获得了“解放”,成为独立的、大写的、上可通天、下可入地、顶天立地的人,等等。在这些传统文化种子的散播中,充满了他的人生故事,凸显了他的人格魅力,透视出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告诉我们“德行”的重要性。
王老师对深奥的国学精髓有着独到的领悟,他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我们阐释了为何行善、为何尽孝、为何感恩,用自己的“道德之光”,点燃了我们的“心灵之灯”。王竑凯先生精彩的演讲深深地影响了我,使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对生活有了新的认识。
(一)要常怀感恩之心。一是感恩父母,这是做人之本。父母给了我生命和一个温馨的家庭,把浓浓的爱延伸到整个家,他们不辞辛劳的照顾着孩子,让我们专心工作,无后顾之忧。
二是要感恩组织和领导,这是立身之基。无论在什么岗位上,都离不开组织和领导的教育培训。因此,要把忠诚领导、忠诚组织、忠诚事业贯穿于一切工作全过程,不断增强政治敏锐性和工作责任心,老实做人,踏实做事,提高工作效率,做好本职工作,以实际行动回报组织和领导的培养。
三是感恩同事,这是为人之道。每个人的成长进步离不开周围同志的关心和帮助,除了父母和组织的培养。正是他们感染了我,让我在和谐、团结、进取的工作氛围中收获,成长,享受工作的快乐。
(二)要提高道德素养。牢固树立“立德固本”意识,自觉加强道德修养、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宗旨,弘扬优良作风,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注重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精华,不断提升思想境界,培养高尚情操,巩固做人之本。
(三)要有奉献精神。树立多干工作、奉献社会光荣的意识,始终保持旺盛的工作激情,快乐工作,树立“任务就是机遇”、“压担子就是关心培养”的理念,在奉献中体现价值、实现自我。
(四)要不计得失。王竑锜老师举了一个例子,把100元钱放在眼前,你就什么都看不到了,当他把钱放下了,又能看到前面的路了。因此,只有看低了利益,你的道路才会非常宽广。
在工作中,要时刻以大局为重,服从集体利益,从王老师的血缘关系图中可以看出,大家都是亲人,亲人之间就要团结干事、不计个人得失,这样才能推动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五)要努力践行。学习传统文化,要自觉实践。今后,我将把学习、弘扬传统文化作为一种精神追求和人生情趣,同时,把学习传统文化同做好本职工作结合起来,用实实在在的工作业绩来感恩、回报社会、回报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
2014年11月2日星期日
延伸阅读
讲座心得教育实用
讲座心得教育(篇1)
陶老师的讲座生动、生动、真实,直指教育的难点。在讲座中,她谈到了学生早恋的问题。大多数时候,学生的早恋不是学生的早熟,基本上是一种不成熟的表现。但是一味的拦阻是不行的,青春发育期的少男少女异性相吸是正常的,但是如何正确引导是我们做教师的责任。
陶老师用她的智慧为我们做出了解决此类问题的范例,并且也给了我思想上的启示:我们不应该为“教育”而教育,而要明白教育的真正使命在于:改变生命,拯救灵魂。
每个学生都有一颗向上的心,这是人性之初。但是需要循循诱导,耐心灌溉,我们也需要足够的信心来相信每一个生命都有无限的潜能,值得我们尊重与信赖,呵护与灌溉,用生命去影响生命,用信心去创造奇迹,这是每一个老师的神圣使命!
陶老师的讲座还有很多其他方面。我深受感动和鼓舞。由于时间原因,在此我不会一一列举。 她的讲座值得听,思考,体验和学习。
时不我待,唯有昂首努力前行。让我们坚定自己的信念,明确自己的使命,让学校,周边,人人都能给我一份感动,还你一个奇迹,期许左中美好的未来!,
王广南2016年2月29日
讲座心得教育(篇2)
通过听了老师的讲座,颇有收获,新课程背景下,数学课堂追求开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要求学生积极探索、大胆质疑,提 己的问题,这同时也暗示教师在设计问题目标时,要结合课堂教学内容一定要有针对性,要给学生明确解决问题方向。,也让我对整体把握教材有了个全新的认识。主要体会有三点:
一、数学学习是整体过程。因为数学知识是一个系统的整体,所以数学教学应强调整体联系,以培养学生对数学联系的理解。当学生开始把数学看成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时,他们应被鼓励寻找联系以帮助他们理解和解决问题。
二、数学教材内容和数学教学应该是系统整体的。
三、为什么要整体把握数学教材。
三年级 在“数与代数”领域里,除了安排“测量,时分秒”两个单元以外,重点编排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有余数的除法,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四个主要内容。
在“有余数的除法”中,要使学生懂得列竖式计算时,被除数、除数、商的书写位置。学会怎样进行计算以及余数的表示形式,能解决在平均分分不完的情况下,所进行的有余数的除法。
在“多位数乘一位数”中,安排了“口算乘法和笔算乘法”,重点引导学生在笔算时,怎样利用列竖式的方法进行运算。
在“分数的初步认识”中,教材安排了“分数的认识(几分之一,几分之几),以及简单的分数计算
1、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在本学段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3、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在本学段的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初步的估算技能。
4、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本学段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此次培训活动,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教学行为方法、专业化水平,教育教学理论均有了很大的提升。今后,自己充分将所学、所悟、所感的内容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去。
受邀参加了XX县XX小学x主任主讲的《家庭教育》专题讲座,x老师围绕“用心呵护,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这个主题,深入简出的阐述了孩子学习、日常行为习惯和安全教育等方面的内容。听完了杜老师的讲座,作为家长的我感触颇多,在孩子到学校的这段时间里,孩子学到了很多知识,也比以前懂事了很多,这些都要感谢老师们的关爱和教诲,也离不开学校给家长的培训。自己也通过和老师的配合,悟出一些教育孩子的方法:
1、家长的一言一行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想法和行为,以后我们对待孩子要言行一致,一切从有利于孩子的心灵健康出发。
2、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按各科的教学目标引导孩子,使孩子乐于学习,勤于思考,善于观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以及安全意识。教会孩子认真遵守交通规则,提高自我防范意识。快快乐乐的生活、学习,做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为以后成功的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3、合理安排孩子的课余时间,在完成家庭学业的前提下,给予其他兴趣爱好培养,让他做个全面发展的孩子。
4、要时刻保持与学校的沟通,尤其是班主任的沟通,对于一个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他还不具备自学能力,凭借着的是个人的兴趣爱好接受教育。孩子大部分时间在学校里,只有时刻保持与学校的沟通,才能更全面的了解孩子,通过学校和家长的努力,让孩子快乐的接受教育。
5、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良好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培养孩子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增进父母与孩子心灵的沟通。
一个人命运的好坏,取决于一个人的性格,而完善性格的培养取决于好习惯的养成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品德修养。但是这些东西从小就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尤其是在孩子成长的黄金时期,多方面的因素都会影响到孩子,主要有家庭、学校、社会等。所以,我们大家要群策群力,努力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
感谢XX小学的领导和老师提供了这样一个让家长提高进步的平台。正是因为你们的不辞辛劳,无私付出,牺牲自己宝贵的休息时间为我们提供这样的培训讲座,真正的体现了老师们教书育人、无私奉献的崇高品德。
讲座心得教育(篇3)
近日,透过观看有关“禁毒”的图片材料、电影、电视,使我们对吞噬人类宝贵生命的魔头——毒品,有了一个正确地认识。
这些年,由于国际毒品的泛滥,毒品像一头张开血盆大嘴的猛兽,正飞快地吞蚀着年轻的一代,这个大恶魔头正无时无刻地危害着那些充满期望的年轻的生命。难道我们就不就应谢绝毒品,珍爱生命吗
人们一旦染上了毒品,精神就会开始腐化,人格势必扭曲。毒品不仅仅残暴地销蚀着人的灵魂,还无情地破坏着我们的家庭生活。因此,我们就就应谨慎地防范它,克服它。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洁身自重,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寻求健康的生活乐趣,识破毒品诱惑,坚决抵制毒品的`入侵。
二、要谨慎交友,不能义气用事,发觉朋友吸毒要及时劝阻,当无计可施时就该阔别他(她)。
三、多参加禁毒活动,让自己彻底地认识毒品的危害性,增强防毒意识和拒毒信心。
四、加强学习,让知识来充实自己,优化自己的心态,从中找到避毒方法。我坚信:只要我们行动起来,团结一心,共同努力,就必须能把“毒品”这个致命的恶魔革除,从而使我们的身体永久健康,生活永久充满阳光。
讲座心得教育(篇4)
通过反思,我们经常在课堂上发现很多问题,并从教学中获得很多新的启示。设计《百分数的认识》一课教案时,一位老师给我提了个建议:在表述百分数时借助百格图。
我用这种方法上上下下,学生很容易理解百分数的含义。在反思时,我考虑是不是还可以把百格图应用到后面的解决问题中帮助理解,因为解决问题往往是利用线段图,比较抽象,学生一时难以掌握。后来,我把百格图作为与线图的连接,学生们很好地掌握了用线图来表示解决问题的百分比的数量关系。
三是及时帮助后进学生。我们常说教育不能一刀切,因为学生作为个体有自己的特点。更加艺术的形容一下,就是所有的种子都会发芽,只是种子的成长阶段不一样罢了。
班上的后进生往往是老师最头疼的,但我很乐意和他们交流。通过与他们的交流,你将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问题,学会耐心和关注。
以前班里有位徐同学,每一位任教过这个班级的老师都对他“印象深刻”,我在**之初就对其暗暗关注。慢慢地,我发现徐同学虽然有各种各样的坏习惯,比如上课乱说话,爱发脾气,顶撞老师,不做作业等,但是从他身上我还是看到了两个最大的优点。一是他脑子很灵,想数学问题方法很特别,只是不喜欢表达出来,数学成绩不算很差,二是他很善于与同学交流,虽然在班里经常捣蛋,但是同学们都不讨厌他,能跟大多数同学好好相处。
于是我委以重任,安排他协助数学课代表收本子等一些小事,渐渐地徐同学体会到了老师对他的尊重、同学对他的尊重,学习上也渐渐有了起色,坏习惯也慢慢减少了。
所以,我觉得教师的师德之美应该体现在日常教学中,将对教育事业的热爱,转化到对工作的敬业,对社会的奉献,对学生的关爱。用自己的力量去实践师德之美,决不会辜负自己的初衷。
讲座心得教育(篇5)
孩子是家庭的期望,社会的未来。望子成龙,盼女成凤乃人之常情,天下做父母的无不期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为令人敬慕的人中豪杰。然而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结果常常事与愿违,我们看到太多的父母在为子女的不争气而捶胸顿足,摇头叹息。于是,怎样教育子女,特别是怎样做好幼儿教育便成为摆在每位父母眼前的一道困难。作为一位家长,我也同样遭受了这道困难,妈妈和婆婆有时说:“我那时一个人带三、四个孩子,你们才不过一个,就忙得人仰马翻的”。究竟是现在父母比较“脆弱”,还是现代父母“难为”?
当我听了县张局长关于家庭教育的讲座后,忽然使我眼前豁然开朗了,他那简而易懂又富有幽默生动的语言对我的内心触动很大,也让我从家庭教育的误区中走了出来。近三小时的讲座让我领会到了:
一、良好的家庭教育是优化孩子心灵的催化剂孩子从婴儿期步入幼儿期,随着年龄的增长,由家庭这个小环境终将步入大社会,接触家庭外的人群、事物。社会中那些真善美假丑陋不时地进入孩子的视野,大人采取隔离手法是行不通的,由于家庭中的电视录像也会从不同角度不断地反应着当今社会的现实,问题既有正面的,也有反面的。
儿童特别是幼儿缺少理性的辨别是非能力,但有着比成人敏捷的感受能力。他们对身边产生的亲切的可怕的事物,敏锐性强,而这种敏锐性正是培养理性辨别能力的良好基础,做为家长应利用这一拓点帮助孩子在这种感受能力的.基础上,发展对社会生活的辨别能力和心理承当能力,过滤社会信息,优化孩子幼小的心灵。如果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能针对孩子年幼接受能力不太强的特点,抓住具体的日常杂事,帮助孩子认识辨别社会中产生的是是非非,让他们具体地感遭到真善美光明的一面,也体会到丑陋的卑鄙,可以帮助孩子增强扬善除邪的正义感,从而抵制丑陋阴暗面对孩子心灵的腐蚀。为此家长做好优化儿童心灵的工作对安定社会,安定国家功在千秋。
二、让孩子感到生活和学习的快乐
第一要给孩子创造宽松的成长环境。不要有过量的禁令束缚孩子,不要絮絮叨叨地抱怨责怪孩子,更不要打骂体罚孩子,要让孩子自由发展,纵情挥洒他们的天性,展现他们的才华。这样他们才会无忧无虑地成长,开开心心肠生活,感到生命的快乐。
其次,在游戏中,要让孩子纵情展现自我。孩子最快乐的时候常常是他们玩得最尽兴的时候,而现在的孩子好象丢失了尽兴玩耍的条件和勇气,他们在玩耍的同时担忧父母的叱骂。那怎样才能让孩子玩得尽兴,玩得快乐呢?第一,我们要具有一颗童心,能站在孩子的位置上,走进他们的心灵深处,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体察他们的需要,归还他们游戏的权益,创造有趣的空间和环境,让孩子纵情地开释自我,充分享受童年的快乐时光,给他们青春的回想录上画下童年的天蓝色和快乐的淡粉色。再次,在活动中多给孩子自己挑选的机会。幼儿年龄虽小,但具有完全的人格和威严,也是独立的人,应当有自我挑选的权益。他们会对自己所挑选的事情投入百分之百的热情,从而以全身的豪情投入其中,以快乐的心情去享受快乐,因此会得到全身心的放松和到达活动的终究目的。
最后,答应孩子犯“毛病”。幼儿的身心特点决定了他们是在不断地尝试中学习和成长的,尝试就免不了犯毛病。而那些“毛病”一样都是由于孩子缺少生活体会和缺少知识的原因,对于孩子显现的这样那样的“毛病”,我们要认真分析,充分知道,以科学的方法和宽容的心态对待孩子,让他们在宽松的环境下无拘无束地认知、探索、创造这个世界。在享受快乐的同时吸取知识的养料,在成长的年轮上轻轻松松地,快快乐乐地度过光辉的童年岁月,踏着快乐的节拍去创造快乐的未来生活。
讲座心得教育(篇6)
通过对党史的学习和教育,我们对<;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历史的真相。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青年党员党史专题学习教育讲座感悟体会的文章3篇 ,欢迎品鉴!
第一篇: 青年党员党史专题学习教育讲座感悟体会
存史、学史、治史是我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中国共产党继承文化传统,积极倡导学习历史,研究历史,从历史中汲取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曾鲜明地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好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以史鉴今,传承“四史”的力量,建设美好社区,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建设。
一、“党史”彰显信仰力量
一部党史承载了中国共产党从初创阶段、成熟阶段、曲折阶段到全面发展阶段的艰辛和不易。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7月成立以来,引领方向、凝聚力量,激励着无数共产党员们为之努力奋斗。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从此就有了自己的信仰和坚强的后盾,这信仰力量指明了我们奋斗的方向,让我们看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二、新中国史彰显榜样力量。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华民族逐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让中国人民从被压制的“东亚病夫”到昂首挺胸做实实在在“龙的传人”。新中国成立以来,在10月1日国庆庆典上共进行过__次阅兵。每一次的阅兵活动,都见证了新中国不断的成长和变化,彰显了榜样的力量、增强了国民信心和自豪感。
三、改革开放史彰显经济力量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从此改革开放的春风使中华大地再次焕发了活力,中华民族终于踏上了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改革是分阶段进行的,分三步走,第一步是解决温饱,这个已经实现了。第二步是达到小康水平,这个也实现了。第三步是:在本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改革开放是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必由之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前进的成功之路。一部改革开放史充分彰显了经济力量!
四、社会主义发展史彰显制度力量
从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中可以看出,社会主义建设是一个曲折的发展历程,历经政权巩固,经济恢复,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社会主义建设开展与实务,调整以及改革开放;
从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心任务来看,历经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农业合作化和公社化、整治民主化,以及以阶级都中为中心到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历程;
从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的道路来看,历经了照搬苏联模式到逐步摆脱苏联模式,走自己的道路。如今中国人民终于开创了适合自己国情发展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制度也越来越展现了鲜明的制度优势力量。
总之,传承“四史”精神,将其力量转化为社区服务的实践中去,要将“四史”学习教育作为基层党建工作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抓好抓实,要知史爱党、知史爱国,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让初心薪火相传,把使命永担在肩。
第二篇: 青年党员党史专题学习教育讲座感悟体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不忘初心才能更加自觉,担当使命才能更加坚定。“四史”是一以贯之的党的思想史、实践史,而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也是一以贯之、始终不变的。“四史”内容虽各有侧重,但整体讲的就是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历史。
战疫以来取得的各项成果,离不开共产党的领导,也离不开一线所有同志的努力。党员同志全面参与疫情防控斗争,以实际行动守初心,担使命,为战疫斗争提供了坚实的保障。我们深切感受到,科学思想的指引,是重中之重的任务。
思想引领要明确的是,温故而知新,吸取历史经验,才能把握历史大势,才能在历史学习中总结经验、认识规律,不断前进。学好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是党员领导干部的必修课。
伟大的历史无不沉淀为精神,精神又无不是历史的,即便历史事件会定格在过去,历史精神却是“永恒的”,值得我们传承并发扬光大,使之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物质力量。年初的这场疫情,让所有人猝不及防。
仅仅三个月的时间,疫情从出现到爆发到蔓延,面临着这场大考,不同国家交出了一份截然不同的答卷。各地采取“一级响应”后,如何能保证这不仅仅是一句口号?答案是,在最危难的时刻,共产党员先上。在未知的风险之前,他们英勇无畏,这便是(百味书屋)对初心和使命最好的践行。不管是医护人员,科研人员,教职人员,还是基层各个岗位上坚守的人,每个人都是英雄,这才是真正的“群体免疫”,一线的普通平凡人,为我们筑牢了这一道坚不可摧的保护屏。
这次疫情,是对我党执政能力的检验,也是对广大人民群众的检验。成千上万个最美逆行者,不顾个人安危,舍小家、为大家,这种壮举深深感染了我,强化了我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只有人人奋勇争先,将初心和使命牢记心头,并用实际行动去落实,才能传承历史,适应新时代新要求,实现新变革。
第三篇: 青年党员党史专题学习教育讲座感悟体会
要在“四史”学习教育中坚定理想信念。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是共产党人的精神动力和理想源泉。当代青年大多没有经历过战争和贫苦,没有亲身体验过国家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巨大变化,我们只有通过学习“四史”,才能了解中国共产党走过的光辉岁月和艰苦历程,才能弄清楚我们从哪里来、到那里去,让党员更好地牢记初心和使命,切实增强信仰、信念和信心,从而坚定理想信念。
要在“四史”学习教育中提升党性修养。我们现在能够生活在这样一个盛世中,都是共产党员先辈们用生命和献血换来的。通过学习“四史”,能让我们更好地重温红色革命精神,青年党员要学习先辈们不惧艰难困苦的意志,在学习中锤炼坚强的党性,追寻先辈的步伐,尽心尽力坚守岗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奋力征程新时代。
要在“四史”学习教育中提高担当作为。党的奋斗史中涌现出无数革命先烈、英雄模范和时代先锋,面临各种困难挑战,他们牢记宗旨、矢志不渝、牺牲奉献,是我们最好的学习榜样。我们应该在本职工作上谋大局,脚踏实地的做出实实在在的工作,做充满激情、富于创造、勇于担当的新时代上海青年干部,努力为中国共产党今后的历史做出自己的贡献。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对于党员干部来说,知史爱党、知史爱国,是对每一位党员同志的基本要求。每位党员干部,都应好好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增强守初心、担使命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使头脑更加清醒坚定,行动更加坚决有力。
讲座心得教育(篇7)
法治教育讲座心得体会
近期,我参加了一场法治教育讲座,收获颇丰。在这次讲座中,专家团队对法治的重要性、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以及法律如何保护我们的权益等内容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解读。以下是我对此次讲座的心得体会。
首先,这次讲座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让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法治的意义和价值。讲座中,专家们以生动的案例为例,清晰地解释了法治所确立的法律权威和公正原则,强调法律的普遍适用性。法治不仅仅是国家的基石,也是社会稳定与公平的基础。学习了法治的概念和内涵后,我深刻认识到只有依法行事,社会才能繁荣和谐。
其次,讲座中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讲座中,专家们特别强调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无论是富裕还是贫穷、智者还是愚者,法律都是公平对待的。这让我想到了一句名言:“宁可做法律底层的人,也不做法律的上层建筑。”法治的核心就是公正,就是让一切都在法律之下平等地接受审判和裁决。
此外,讲座中对于法律如何保护我们的权益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专家们详细解释了法律保护人权、财产权和知识产权等各方面的内容,并通过真实的案例让我们对法律的作用有了更加直观深刻的认识。法律的存在使我们受到保护,每个人的权益都可以通过法律进行维护。这让我意识到,只有深入了解法律,知晓自身权益的保护方式,我们才能够更好地维护自己的权益。
最后,讲座中专家们提到了少年儿童的法治教育的重要性。他们强调,只有从小培养和教育孩子们对法治的认知,他们才能健康成长,用法治的原则来引导自己的生活。这让我对未来的法治教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相信通过法治教育,我们可以为下一代培养更加积极、负责任的公民。
通过这次法治教育讲座,我学到了很多知识,也懂得了法治的重要性和作用。作为一个普通公民,我会从自己做起,尊重法律、依法行事,并且努力提高自己对法律的认知水平,为法治社会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我相信,在全社会共同努力下,我们的国家将会更加和谐、稳定,每个人的权益也将得到更好地保护和维护。
讲座心得教育(篇8)
体会心得一般分为学习体会,工作体会,教学体会,读后感,观后感。本站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的校园法制教育讲座的心得体会范本,供大家参考选择。
校园法制教育讲座的心得体会范本
上星期,我们学校举行了法制教育讲座,让我们学习了《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这次讲座,就像一股清泉,洗涤了我们的心灵,净化了我们的思想。
《未成年人保护法》共七十二条,它于2007年6月1日制成,为我们未成年人明确了各项保护法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让我们明确了如何预防和纠正我们的不良行为,如何预防犯罪。
青少年的成长,离不开家、学校和社会的影响。社会这个大家庭,形形色色的东西鱼龙混杂,有的对我们身心大有益处,有的则对我们有害,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有是非观念,必须让我们有所判断和选择。《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都为我们作出了指引,特别是在预防我们人生错误上作出了明示。我曾读过一首诗“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其实人的一生中有许多个十字路口,许多个选择,有时只是因为年少的无知,年少的冲动走上一条不归路,有时也只是因一念之差,铸成大错,往往醒悟后,又追悔莫及。这都是法律意识淡薄造成的。我们生存在这个社会,言行就必须遵守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鲁迅先生曾说过:“中国欲存争于天下,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所以我们要与法律作朋友,与犯罪作斗争,我们要知法、懂法、会用法,学会利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
从现在开始学好法律,我们要以实际的行动证明,青少年不是枯萎的残花,而是灿烂的鲜花!
我们要以法律为准绳,以法律为武器,以法律为保障,作一个知法懂法的少年!
校园法制教育讲座的心得体会范本
学校邀请了县关工委的同志给全校的教职工进行了一场法律讲座。听了关工委的同志讲的《法制教育的重要性》、《教师如何上好一节法制课》、和《教师在法律方面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后,使我对教师的权利和义务、教师的行为规范、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等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他们正处于生理和心理的生长发育阶段,具有极强的可塑性。从小培养小学生法律意识,进行法律素质培养教育,不仅可以预防和减少学生违法犯罪,更重要的是促使他们养成依法为事、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作为教师要以身作则,做好表率,要有事业心和责任感,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努力学习新的教育理念,深入理解心得教育思想,切实提高教学水平和思想教育能力。在教育学生时要做到:诚心、热心、关心、耐心和爱心。不简单粗暴地训斥学生,不体罚学生。法制教育不是简单的说教,教师要提高法制教育能力,注重调查研究,讲究发式方法,把法制教育寓于教育教学之中,在新课程中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
教师若能把法制教育的方法、时机掌握恰当,运用灵活,对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觉悟,抵制精神污染,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法制教育不是一朝一夕和几堂课就能解决的事情,它需要家长的配合,更期待着社会风气的好转和我们教师能始终不渝的寓法制教育于课堂教学之中。
校园法制教育讲座的心得体会范本
今天(xxxx年5月30日),我校专管安全教育的吴连文副校长抽出时间为我们做了一次《法制教育专题讲座》,听后使我们明白了什么是法律,什么是违法的,遇到坏人坏事该如何应对。那一个个鲜活的例子犹如一面警钟,告诫我们不能犯法,不然就追悔莫及了。让我们的少年儿童从小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长大后才能成为对社会有用之人。
有位学生说:以前总认为如果有人打了我,我也必须还手,就算是把人打伤了也没事,谁让他先来侵犯我的。可听了讲座我才知道这种想法大错特错了。如果把人打伤了,两个人都有责任。就算没打伤也违反了校纪校规。这就说明了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是必须的,让学生明白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同时进一步为保护青少年身心健康,加强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强化法律意识,丰富青少年的学习生活。
针对目前社会出现的青少年犯罪现象,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兼备的青少年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对此,在教育课上,吴副校长从法制教育的意义、违法犯罪的危害性、如何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行为等方面做了生动的阐述,并通过旁征博引,列举具体典型案例,以进一步增强青少年学生们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法制讲座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加上他风趣幽默的论述和具体生动的事例引起了在场青少年的极大共鸣,让老师们也增长了知识,起到了良好的效果。为全校的老师和同学上了一堂生动的法制教育课。
讲座心得教育(篇9)
《专家教育讲座心得体会反思》
近期,我有幸参加了一场专家教育讲座。这次讲座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对教育有了全新的认识。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观点以及讲座内容,详细、具体而生动地写一篇文章,来分享我的心得体会以及反思。
这次讲座由一位教育领域的专家主讲,他通过丰富的教育案例和深入浅出的讲解,让听众对现代教育产生了新的思考。他首先从教育的定义入手,将其定义为一种“激发学生内在潜力,使其得以全面发展”的过程。通过这个定义,他强调了传统教育中师生关系的转变,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引导者和激发者的角色。
该专家讲解了教育过程中的几个关键环节。首先,他提到了个性化教育的重要性。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独特特点和潜力,所以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并根据不同的需求进行教学。这需要教育者具备对学生的细致观察和理解,以便培养出一个个特长突出的学生。
其次,该专家强调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他指出,传统教育过于注重的是对知识的传授和学习的表面性功利,从而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事实上,只有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基础上,他们才能在日后的社会中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因此,他提倡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
另外,该专家还探讨了教育领域的新技术应用。他谈到了互联网和人工智能对教育的改变和带来的机遇。例如,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各种信息,实现自主学习和思考;人工智能可以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辅助和反馈。然而,他也提醒我们要正确使用这些技术,避免陷入依赖和盲目崇拜的泥潭。
通过这次讲座,我不仅对教育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也对自身的角色和职责有了新的思考。首先,作为一名教育者,我要深入研究每位学生,了解他们的需求和特点,以便更好地帮助他们发展。其次,我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技能,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环境。最重要的是,我要时刻关注教育的本质,不迷失在技术的纷繁应用中,保持教育的初心和使命。
总之,这次专家教育讲座给我带来了很多启示和反思。通过深入的讲解和生动的案例,我对教育的定义、个性化教育、培养创新能力以及新技术应用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我相信,只要我们关注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需求,积极引导他们的潜力发展,我们的教育将会更加有效和有意义。同时,我们也要保持对技术的正确使用和思考教育的本质,才能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创造更广阔的空间。
教师教育讲座心得(锦集十篇)
撰写心得体会时应注重内容的实际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那么,心得体会的内容应该包括哪些方面呢?为了在您的指导下为您提供解决方案,栏目小编特地为您准备了一份题为“教师教育讲座心得”的文档,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您可以随时收藏并参考!
教师教育讲座心得 篇1
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教师,我深深懂得,身心健康是教师完美人格的充分体现。二者缺一不可,如何做才能使教师身体和心里都健康积极向上呢?x校长的这次心理健康讲座,给了我们明确的指导方针;使我们的精神躯体充实了有活力的新鲜血液,使一些蒙昧的心灵豁然开朗!这次讲座给我们定义了心理健康的标准,让我们工作学习生活有清晰的指向!从而更加积极快乐,健康向上的走小学教育这条充满阳光的道路。
作为一名教师,除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优良的教学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人格健全的教师,能在课堂中创造一种和谐与温馨的气氛,使学生如沐春风,从而能够快乐地探究知识领域,把学习变成乐趣。因而提高教学效率。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什么样的树结什么样的果,什么样的老师教什么样的学生。通过此次聆听讲座,不但增加了我刻苦钻研、努力奋斗的信心和力量。还使我意识到重新审视自己的价值,正确看待自己的优缺点。学习掌握心理调节的方法,学会缓解心理压力;人生都不是一帆风顺,遇到困难与挫折要勇敢面对知难而进!
就如讲座所讲:“学会调整不稳定情绪,保持心理的健康平衡;所以我准备做快乐圣洁天使。看身边同事领导都象鲜花雨露般美好!汲取芬芳与养料储备精神食粮!正所谓,学人之长补己之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就能灵活的选择自己愉悦心态角度去思考问题、机智正确处理问题。培养多种兴趣与爱好,如冰心老人所说:“读书好读好书”陶冶情操。关注时事新闻,做一名热爱祖国,崇尚教育事业的品质良好的新型教师。只有这样,才能以积极健康地工作,热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只有这样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追求真理的积极思想,就能顺应教育信息技术发展,更好的打造高效课堂。也就会成为一名合格的新型人民教师。
讲座最大的亮点是:“如何拥有快乐”?阐释简单明了,就是“首先要拥有一双发现快乐的眼睛;其次要拥有能够发现快乐的智慧”。进而介绍提升心理素质的办法,让我耳目一新、振奋不已。可谓受益匪浅啊!我又体会到,教师要保持一份健康积极的心态,要放下过多的心理负担轻装上阵。这样多轻松?还要节制物欲、简化生活保持心灵的单纯与自在。保持积极心态,学会宽容以仁爱之心待人……在我看来,这可谓是人生大智慧。这样的心态让我与同事姐妹们和谐相处。真是快乐!还要不盲目竞争,避免心理过度紧张。这话实乃金玉良言啊!所以我觉得有衣有食当知足。真是“人知足定常乐”!物欲横流的今天,我们有这样的思想应该是一种心灵超脱吧?
我决定这样主宰自己的生活、工作,结合实际发表点见解,首先必须要有健康的生活习惯。工作和作息要有规律;要有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管教儿女和为人处世要光明磊落;公义正直、善良宽容、实事求是,有良好心态,真诚地对待身边的人,微笑面对人生、积极期待美好未来!用向上的心态去做每件事,用快乐爱怜之心去热爱身边所有学生!一个连孩子都不爱的人怎么能当教师呢?孩子才是真正的天使!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我们只需给予正确引领!愿快乐的我们去感染身边的所有孩子和同事,让大家都成为快乐的教师!这是我最深的体会。
感谢这次师德讲座,都是积极的思想点拨。会让我的生命花束绽放艺术奇葩。拥有积极崇高的思想真快乐!做健康美德教师更快乐!
教师教育讲座心得 篇2
其次,我们应该反思我们自己的教学课堂。再成功的课堂,也难免会出现教学失误。当出现失误时,我们不能置之不理,应当及时弄清楚原因。比如,课堂上学生气氛沉闷、不参与教学,我们应该想一想:是不是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味地传输知识,而没有把课堂留给学生;在备课时,是否只是备了教材,传输了知识,而没有“备学生”未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等等。诸多因素,都会导致课堂的失败。所以,在上完一节课之后,回到办公室细细地回味与反思自己的课堂,是一个重要且必要的过程。
此外,我们可以反思师生关系的处理是否恰当。我认为教师与学生的相处要存在一个“度”,既不能与学生走得太近,混淆了自己教师与学生的身份,也不能过度疏远学生,不利于师生关系的发展。在对待每一位学生的态度上,我们也可以在反思过程中问问自己,是否做到了对待每一位学生都做到了公平公正。
最后,我们也要反思学生的行为,从而优化自己的教学设计。在课堂上,我们不能一味地传授知识,也要关注到学生的行为与发展。当学生积极回答问题,表现良好时,我们应该及时给予肯定与鼓励;当学生走神或违反上课纪律时,我们要及时地提醒与制止。教师要善于捕捉和及时反思,充分关注学生的.差异,尊重不同学生在知识、能力、兴趣等方面的需要,适当加以调控。学生产生疑问时,教师要及时判断和分析,找到学生产生问题的根源,然后按不同的原因、不同的学生用不同的方法给予解疑答难。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教学反思,重要在及时与坚持,经过我们的反思,相信我们能够在反思中成长,成为优秀的教师!
教师教育讲座心得 篇3
中国有句俗话: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走路有走路的规矩,说话有说话的规矩,做事有做事的规矩,这些规矩就是法。5月13日下午,我聆听了原临高县人大副主任、临高县关工委主任王贻安同志《法制教育的重大意义》和原临高县政法委书记、临高县关工委法制教育讲座团团长吴安奇同志《教师如何上好一堂法制课》、《教师在法律方面应该注意哪些问题》的专题讲座后,给我们作的讲座才知道,法就在我们身边!
吴安奇同志和我们谈了许多事例,给我影响映象最深的是有两个同学因一件小事吵了起来,以致后来大打出手。甲同学一失手将乙同学推下了楼。两家人因此而闹上了法庭,双方都有各自的理由,乙同学的家长称对方是故意伤人,而甲同学的家长不承认,认为自己的.孩子是正当防卫,双方争执不下。你认为在这件事上谁对谁错呢?
其实,两人由于一时冲动,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悲剧,他们都有错。同学间有矛盾那是正常的,可我们该怎样处理呢?是像上面两位同学这样,还是去告诉老师,让老师帮助解决呢?在这场悲剧中受害的又何尝只是甲同学,他不但给对方带来巨大的痛苦,同时也给自己的家庭带来巨大的损失和痛苦。
如果一个学生没有法律意识,触犯了法律,再好的学习成绩也没有用的。在此我要真心的对那些爱惹事的同学说一声:朋友们,多学一些法律常识吧!把勇气和精力用在学习上,用在对坏人坏事的斗争中,你才是真正的英雄。
教师教育讲座心得 篇4
本周五通过聆听了赵老师如何做好班主任的讲座,我深深感受到赵老师浓浓的爱:爱教师这个职业,爱班主任这个岗位,爱所教的每一个学生。本周五周六我有幸参加了省级班主任培训学习及有效观课评课策略的相关活动,收获颇丰。各位教育专家从班主任工作理念到方法和策略,从学生心理健康指导到教育法,从不同的角度诠释了该如何做一个优秀的班主任,使我从理论上感受到了在当今教育形势下如何做一名合格的班主任!我想一个优秀的班主任首先应该是快乐而有智慧的一个积极进取的人。
听了赵老师的讲座以及其他教育专家的报告,我看到了自己工作的不足,今后在工作中要从小事做起,教育学生讲究方法,注重策略。下面我就结合专家的讲座以及自己的工作实践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一、读懂学生,需要我们越过学生行为,读懂学生行为背后的故事
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说过:“教师应具备进入学生心灵的本领。育人先育心,只有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的教育,才能引起孩子心灵深处的共鸣。”赵老师在讲座结束后,送给我们一句话,“没有融化不了的冰山,只有不够温暖的太阳。”这句话很好的诠释了师生的关系。作为班主任,与学生接触的时间是最多的,我们需要走进学生,走进每位有着不同问题的学生。对于上课捣乱的,说话的,睡觉的,不交作业的……这些学生这些行为的背后有着不同的故事,我们应该课后找他们一一谈话,而不是只是莫名的生气,严惩他们。
二、读懂学生,需要我们做到共情
共情是指体验别人内容世界的能力。即体验别人内心世界,就好像那是自己的内心世界一样的能力。而教师的共情,就是教师体验学生内心世界的能力,包括三个方面:
(1)教师借助学生的言行,深入学生内心去体验学生的感情、思维;
(2)教师借助于知识和经验,把握学生的体验与学生经历和学生人格之间的联系,更好地理解学生问题的实质;
(3)教师运用技能技巧把教师的共情(站在学生的角度对学生问题的理解)传递给学生,以影响学生并取得学生对问题的反馈。身为人师,我们只有与学生较好共情,才能走近学生,才能倾听到他们的真正心声,在听学生时,更不能仅仅听到声音,更应该听其所讲内容、听其所在状态、听出其内在关系、听到深层需求。
这样,我们才能与孩子的心走得更近。
教师教育讲座心得 篇5
通过听了老师的讲座,颇有收获,新课程背景下,数学课堂追求开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要求学生积极探索、大胆质疑,提出自己的问题,这同时也暗示教师在设计问题目标时,要结合课堂教学内容一定要有针对性,要给学生明确解决问题方向,也让我对整体把握教材有了个全新的认识。主要体会有三点:
一、数学学习是整体过程
因为数学知识是一个系统的整体,所以数学教学应强调整体联系,以培养学生对数学联系的理解。当学生开始把数学看成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时,他们应被鼓励寻找联系以帮助他们理解和解决问题。
三、要整体把握数学教材
三年级在“数与代数”领域里,除了安排“测量,时分秒”两个单元以外,重点编排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有余数的除法,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四个主要内容。
在“有余数的除法”中,要使学生懂得列竖式计算时,被除数、除数、商的书写位置。学会怎样进行计算以及余数的表示形式,能解决在平均分分不完的情况下,所进行的有余数的除法。
在“多位数乘一位数”中,安排了“口算乘法和笔算乘法”,重点引导学生在笔算时,怎样利用列竖式的方法进行运算。
在“分数的初步认识”中,教材安排了“分数的认识(几分之一,几分之几),以及简单的分数计算。
1、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在本学段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3、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在本学段的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初步的估算技能。
4、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本学段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此次培训活动,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教学行为方法、专业化水平,教育教学理论均有了很大的提升。今后,自己充分将所学、所悟、所感的内容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去。
教师教育讲座心得 篇6
【内容提要】现有教师在职教育虽形势多样,但效果颇难如愿,多数参与培训的教师依然很难将所培训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日常课堂之上。以“课例”为载体、在教学行动中开展包括专业理论学习在内的教师教育――行动教育模式,既利于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又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
教师在职教育有多种形式,如短期课程培训、单元式工作坊、教学观摩和研讨会等等,所有这些形式都要面对理论到实践的转移问题。实际上,大部分教师在参与了这类培训后,都感到很难把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日常的课堂上,这似已成为不易消解的困惑。这一现象,国内有,国外也存在。
国际文献表明,解决理论向实践转移的做法主要有下述两种:
(1)结合课例(注:本报告中的课例是指一个实际的教学例子,课例学习活动是围绕一节课的课前、课中、课后所做的一系列讨论。)的同事互助指导(peercoaching)。西方学者乔依斯和许瓦斯(Joyce & Showers,1982)(注:Joyce,B,& Showers,B.(1982).The coaching of teaching.Educational Leadership,40(1))的一项实证研究表明,学校内教师之间的相互听课和指导能使教师将在职培训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日常课堂上。研究者对两组参与了三个月课程的在职培训的教师进行对比研究,其中一组教师所在的学校在培训期间推行了同事之间相互听课和指导,而另一组教师所在的学校则没有这样的活动。结果发现,前一组有75%教师在日常的课堂中能有意识地、而且比较有效地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后一组则只有15%能有同样的表现。以后的几项研究(注:如Signh,K.& Shifflette,L.M.(1996).Teachers'Perspectives on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Journal of Personnel Evaluation in Education,10(2))也都发现,校内同事之间互助指导的效果明显超过单元式的工作坊。
目前,美国、香港等地的一些学者正据此在中小学推广同一层级教师之间的互助支援,认为这样做既能避开上司对下属评鉴考绩的“干扰”,又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相观而善之谓摩”,相互听课有利于缩小课程发展与教师实践之间的落差,可以引发艺术切磋与教学研究,长此以往又可以促成研讨与培训一体化的校本发展机制。然而,根据我国内地长期以来教研活动的经验,同层级的横向支援,明显缺少了纵向的引领,尤其是在当今我国课程发展大变动的时期,先进的'理念如若没有以课程内容为载体的具体指引与对话,没有专家与骨干教师等高一层次人员的协助与带领,同事之间的横向互助常常会自囿于同水平反复。
(2)案例教学方法(case methods of teaching)。案例教学法是一种教与学两方直接参与,共同对案例或疑难问题进行讨论的教学方法。案例讨论能促进理论到实践的转移,这种方法最早运用于律师与医生的培养,哈佛工商学院的科普兰将其使用于工商管理人才的教学中,同样取得显著的成效,这种方法的广泛采用后来成为整个哈佛大学培养专门人才的重要特色之一。20
教师教育讲座心得 篇7
很荣幸的在20____年12月10日这一天听了由进修校王瑛老师开的一节精彩生动的讲座,收益匪浅。现在,针对“指导——自主学习”结合本人实际教学谈谈个人的感受:
一、课前导读是基础
首先在课题开始实施之前,我把重点放在课前导读上。因为学生也是首先接触自主学习,他们对自主学习更是陌生。所以,我让学生先学会怎么读教材,我做到以下两点:
1、让学生逐字逐句的读文本,对一些结论的重点字词标明,如果出现两个例题,可让学生进行对比,把课后的一些练习坐在课本上。
2、对于“几何概念的教学”文本,可让学生一边动手操作,一边解读文本,看看课本中提的问题你是否会解决,如果不会可以用问号标明,待到课上解决。
二、导学提纲的设计
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大多数学生能够进行自主读教材。接着设计“导学提纲”,我根据本班的实际特点设计、修改导学提纲,让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完成导学提纲。在导学提纲的设计上我认为要以基础为主,满足大部分学生的学习需求,再设计一些开放的灵活性题目满足部分超前学生的学习需求。在“导学提纲”上还出现“问题小站”,我对问题小站很重视,从这里我可以看出学生对这节课的理解程度,但发现学生提的问题不够好,过于肤浅或应付,所以,下学期要在学生提问题上多培养与训练。
三、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很重要
在学生提前预习的基础上,教师要对学生的自学情况做一个了解。通过多种渠道的学习,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做好检查工作:
1、如果第一节课有课,教师可以提早进班,抽样检查自学笔记,或与部分学生谈话,教师对学习后进生要关注“做一做”;对中等生要关注“问题的解答”;优生关注“提的问题”。
2、如果第一节没课,教师可收取两组学生的自学笔记,查阅并调整教学设计。
四、课堂教学是关键
在做好前面一系列的工作后,教师开始进行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我认为教师还是要继续保持课堂教学的时效性,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虽然“教无定法”,但我觉得在实施该课题的懵懂时期,也可以采取以下的教学环节:
1、合作交流,汇报心得
教师可以采取小组讨论或全班交流的形式,让学生按照导学提纲,逐题的进行交流,让学生根据自己自学的情况提出疑难问题,同学帮忙解决。
2、共同研讨,解决疑难
教师应通过师生间和学生间的互动,以讨论、解答或辩论等形式,探讨和解决学生在阅读教材过程中的疑难问题,教师不能泛泛地讲解教材中已有的现成结论,应该注重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鼓励学生争论甚至辩论,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对问题的补充和提升
教师要针对课程的知识点和重难点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或者根据教材的特点,提出知识背后的思想方法,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4、巩固应用,启思导法
在练习的呈现上要有层次性,例如:第一步,模仿练习,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第二步,变式练习,让学生理解方法和发展学生的思维;第三步,综合应用,培养学生的能力。
5、总结反思,完善结构
不管是学生还是教师都要对本节课的学习进反思,特别是要让学生记住什么经验和获得什么教训。
总之,听了这节讲座,我感触很深。当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说,学生提出的问题还不够深刻,教师应该怎样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课堂上如何更为有效地指导学生的学法?怎样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希望在接下来教学生活里,能够学习更多的理论知识,并把理论知识结合实际,运用到课堂中。相信,只要经过我们的学习一定会把自主学习做到最好。
教师教育讲座心得 篇8
我是一名有十年教龄的教师,长期在农村工作。非常渴望得到名师的引领,渴望能有更多的学习机会,以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内涵,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教学,享受教育的幸福。
农村教师素质提升工程的实施,如春风化雨滋润了我们农村教师的心田,也如点点灯光照亮了我们前进的方向。当我在暑期拿到一大叠散发着油墨清香的崭新的学习资料时,顿感无比的清新和喜悦,在炎热的暑假空闲,我开始如饥似渴地阅读这些书籍,当我读完《教师职业道德与修养》一书中《做一个有奋斗感的老师》这篇文章时,更是心潮澎湃,思绪万千:是啊,我们的教师需要的就是这样的教育信念,这样的教育理想。于是,我欣然坐到电脑前,写下了《农村教师素质工程提升》中的第一篇学习心得,以不断激励自己,鞭策自己。当我在认真学习精彩的教学案例、教学设计以及课堂教学评价时,深感自己当前教学水平的低下,教学能力的薄弱,而当这一些精湛的教学设计、理论等都在暑期的最后几天由我县的名师、学科带头人亲临指导时,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学习的快乐,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许多一直困绕我的难题迎刃而解了,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对我们怎样做教师,怎样有效地展开教育教学工作又有了较深入的理解和新的认识。
通过这次学习,我接触到了很多新的名词。教育信息化就是其中的一个。教育信息化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教育体系,包括教育观念、教育组织、教育内容、教育模式、教育技术、教育评价、教育环境等一系列的改革和变化。教育信息化并不简单地等同于计算机化或网络化,而是一个关系到整个教育改革和教育现代化的系统工程。发展教育信息化的目的是使我国现有的教育体系能够培养出信息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从技术上看,教育信息化的基本特点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从教育上看,教育信息化的基本特征是开放性、共享性、交互性与协作性。教育信息化是一个渐进的社会过程,是一个适应性社会过程,它意味着一定要与传统的教育形态发生作用,它的性质决定它是否能很好地适应环境,及如何适应环境。
因此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会自然而然地创造教育奇迹,它可能促进教育革新,也可能强化传统教育,因为任何技术的社会作用都取决于它的使用者。教育信息化还是网络化、智能化的统一。教育信息化要求创设教育信息贮存、处理和传递的教育信息环境。它包括用于远程教育的信息网络系统、学校的校园网、CAI教室、网络教室、用于教和学的各种支援系统及用于各种教育资源、教育设施管理的管理信息系统。教育信息化为学校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大量有用的教育信息资源。从素质教育的观点看,能够接受终身教育观念并躬行终身教育实践的人,不可能在现代社会里自发产生,而是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成功实施素质教育的结果。也就是说,只有贯彻了素质教育思想的学校,才能向社会输送处于求知未完成状态的、有着极强继续教育意识与自我教育能力的人。
教一篇课文,我们可以把有关这篇课文的研究资料提供给学生,出示若干讨论题,让学生任选一题写出心得,看看学生能否根据资料来证明观点,能否对自己提出的看法多方面地寻找同一性质的论据,从而有针对性地培养他们的理性思维,这些都是创造的根基、创造的素质。教师在施教过程中要勤于思考、探索、总结、学习、创新出一套先进的、多元化的教育教学方法,可以创设情境培养创新意识。比如在教诗歌散文时,可以借助配乐欣赏,在欣赏配乐朗读中,学生们受到了情的感染、美的熏陶和理的启迪,不但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而且潜移默化地理解了作者以情为线索,运用借物抒情的手法表现主题的写作特点。总之,要培养创新人才,教师就得先创新,先学习,摒除自满意识,先作学生,勤奋学习,积极进取,加快自身知识结构更新的速度,增强教育教学的创新能力。要拓宽学习领域,扩大知识层面,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使自己成为一个开放型的教师。
教师要有适应新的“课程改革”的能力,这就需要不断地接受“继续教育”,加强学习,而学会读书,爱好阅读,是“学会学习”的最主要内容。而要让阅读成为学生的自觉习惯和精神需要,教师是很重要的,教师的读书风气能影响和带动学生的爱好和社会的风尚。当书籍成为教师第一至爱的时候,喜爱读书便会成为学生的第一爱好。爱好读书应该是教师的职业素养和习惯,如同军人喜爱武器、孩子喜欢玩具一样,教师的第一至爱应该是书籍,只读教材和教参两本书的教师无论如何不能称之为优秀教师。
教师在教学中要具有平等意识,既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又要使自己与学生平等,教学相长,师生共进。作为教师,必须辩证地看待现实中的各种问题和现象,教师本身需具有健康的心理状态,良好的心理素质。从而能够适应未来社会中的“快节奏、高竞争、高风险和高压力”环境的需要。要培养良好的心理状态,关键是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着重大的意义,也有利于培养教师良好的心理状态。师生关系的好坏首先取决于教师。第一,教师必须善于了解自己,善于自我鉴定。自我了解是教师本身心理健康和有效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善于了解自己的教师才善于了解学生。第二,良好的教学艺术是师生建立良好关系的基础。教师的教学艺术包括教态、板书、语言上的绘声绘色、表情等。第三,教师要做学生心理的保健医生。对于成绩好的学生,要帮助他们克服骄傲自满的情绪,继续努力。对于后进学生,应研究他们的心理是如何形成的,从多方面摸清他们的心理状态,找出原因,拟定教育措施,再对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这样,尊师爱生的关系也就自然形成了。
总之,要培养创新人才,教师就得先创新,先学习,摒除自满意识,先作学生,勤奋学习,积极进取,加快自身知识结构更新的速度,增强教育教学的创新能力。要拓宽学习领域,扩大知识层面,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使自己成为一个开放型的教师。
教师教育讲座心得 篇9
教师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心得体会
艳
听了徐传英老师主讲的这次讲座,使我对“健康”有了重新认识,在日常的生活我们往只关注身体健康,事实上除了身体健康,更应该关注心理的健康,心理专家认为,心理问题已成为现代社会中的一种职业病,而教师又是这种心理问题的高危人群之一。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首先,教师的工作压力比较大。教师时刻面对几十甚至上百名学生需要耗费大量情感和精力,加上考试压力大,工作负担重。其次,社会对教师的期望过高且复杂多样,教师的付出和回报不成正比,社会日趋功利性,师生关系日渐淡薄。由此可见,教师职业在辛苦之余,还必须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这种压力长期积累下来,就容易导致心理问题的产生。
心理的健康不仅影响我们的个人生活,还会影响我们周围人的生活,也会影响工作。所以,我们必须重视我们的心理健康,那么怎样才能保持心理的健康呢?
一、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教师的价值观取向直接影响教学行为与效果。教师应为“人师”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加强教学心态和自我心理健康调空。树立甘为人梯,乐于奉献,爱护学生的价值观,用积极乐观的情绪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平等和谐的氛围中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从而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二、正确认识自己
接纳自己
教师不是圣人,对自己要求不要过高,并不是每个人都会成为专家、学者,不一定要做最好的老师,但一定要做最快乐的老师。只有坦诚地承认自己的不足与缺点,只有完全的肯定和尊重自己的长处和优点,才能获得别人的认同和尊重。
三、加强学习,提高自我修养
教师的社会作用主要是承前启后,但更在于启后,要让“青出于蓝胜于蓝”。俗话说“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要有一桶水”,水从哪里来,就是不断学习,活到老学到老,不与社会发展相脱离,有了渊博的知识,才不会与学生产生代沟,才不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工作才不会太辛苦,无趣。
四、培养经积极的、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
有时候我们应该有“啊Q”精神,生活中难免事事顺心如意,总有困难和挫折,烦恼、忧愁伴随着。教师应努力培养自己的爱好、兴趣,不断加强意志锻炼。
五、建立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教师所从事的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我们要学会宽容,学会善待别人当然也包括学生,与同事和睦相处,互学互助、尊重领导,彼此理解,与学生民主平等,教学中,教师更应放下权威身份,对学生要求不过高也就是对自己不苛刻。
总之,教师要爱自己,对自己不要过分苛刻,对他人要能宽容、理解、使自己保持良好的心态,良好心态是教育教学工作的必要条件,也是教师个人身心健康的必要条件。
焦
10月18日,听了一场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后,受益匪浅,体会颇多。
一、了解了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
我在教师岗位上工作了十几年了,渐渐感到工作激情不如以前,感觉精力不够,从各种媒体上不断看到说老师大多数心里都不太健康。于是无端的怀疑自己是不是心理有问题。今天听了徐老师的讲座,知道教师的健康心理要从这几个方面来看:能积极地悦纳自我;有良好的教育认知水平,热爱教师职业,积极地爱学生;具有稳定而积极的教育心境;能自我控制各种情绪与情感;和谐的教育人际关系;能适应和改造教育环境。
我觉得心理健康的教师首先是要热爱教师这个职业,从内心深处认同这个职业,真正觉得自己从事的职业是高尚的,有意义的。另外就是要自我肯定,认同自己的能力,说“我能行”。还有就是要有平常心、包容心,要有和谐的人际关系。还要保持一种不断进取的心。热爱这个事业就会全身心的投入,就会有幸福感,就会快乐的工作,享受工作。心理自然就健康了。
二、通过学习,我认识到了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我认为,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具体实施者,一个成功的教师,除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优良的教学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很大影响,特别是对低年级学生更是如此,在他们的心目中,教师是智者——什么都懂;是能者——什么都会;是圣者——不会犯错;是权威者——具有比父母还高的权威力量。教师的衣着举止,言谈风度,以及待人接物等,都会使学生受到深刻的影响。人格健全的教师,能在课堂中创造一种和谐与温馨的气氛,使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愉快,而人格不健全的教师,只能在课堂上造成一种紧张或恐怖的气氛,使学生如坐针毡,惶惑不安。所以,教师完善的心理素质和人格,是构成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情感教育的出发点和首要原则,新的教育实践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应该从自身的心理健康的角度,完善自己的人格,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通过学习,我也知道了教师要善于做好自身的心理调节及保健工作,了解自我,辩证地看待自己的优缺点;学习心理卫生知识和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心理调节的方法,学会缓解心理压力,改善不良人格,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调整情绪,保持心理的平衡;善于选择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乐于为工作奉献,并合理安排时间,张弛有度;培养多种兴趣与爱好,陶冶情操,只有这样,才能以积极健康地工作热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
三、学会给自己减压
教师这个职业给赋予了太多的赞美,同时也给老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有时感觉自己有很大的压力,怕教不好学生,怕学生处安全事故,怕领导批评、怕社会。常常感到孤独、无援、痛苦。以前总觉得这些痛苦不能和别人说,因为你是老师。而今天纪院长就说要把内心的苦闷宣泄出来或者转移掉,并交给哦了我们很多简单实用的减压方法。我想起自己常常在郁闷的时候会吃很多零食,原来是在给自己减压。尤其是她提到的与人交谈,这个太好了,与人交谈不仅可以使我们内心的消极情得到一定程度的渲泄,把积郁在心里的能量及时释放出来,也可以使我们获得朋友、亲属及社会上其他人的理解和支持,从而帮助我们抵御沉重的心理压力,消除紧张情绪。只有幸福的老师才能有快乐的学生,以后在工作中要不断调整心态,做一个幸福快乐的人民教师。
王建才
学做快乐的教师
《心理健康讲座》心得体会
11月8日,我校心理咨询师徐传英老师为我们做了一次教师心理健康培训,受益匪浅,感想颇多。现谈谈自己的体会。
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没有严格的界限,由于内外因素的影响,使人的心理功能受到阻碍的情况是经常发生的,所以对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有可能出现某些不够健康的心理状态。教师也不例外。尤其是现代高速发展的充满竞争的社会,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给教师带来更大的心理压力,更可能产生不健康的心理状态。教师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学生问题,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
教师的心理健康从根本上说还得由教师自己维护。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能够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既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也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优秀的教师在需要的时候能承受巨大的压力,但他绝不应让自己一直处于压力之中以至于身心俱损,影响工作和生活的正常进行。身为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尽快适应新的教学观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达到新的教学要求,才能寻求新的发展,也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师不断地接受新知识,开拓自己的视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问题,以更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工作中不尽人意之处,更少地体验到焦虑和挫折,对维护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个尽职的教师是非常辛苦的,需要休息和放松。充当"无所不能"的教育者形象的确使人精疲力尽。
因此,教师可以试着在假期给自己充电,例如:学习做旅行家,用胶片记录生活中的美景美事;学习做美食家,在品评佳肴的同时自己也做一次大厨。新的工作体验不仅能使教师得到放松,而且可以开阔教师的视野,增加教师的知识面。教师可以把从其他工作体验中获得的经验、积极情绪带到教育工作中来,更好的促进教育工作。
武玉娟
《心理健康教育》学习心得体会
听了徐传英老师的专题讲座,使我懂得心理健康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学活动,现今社会不仅要求我们具有健康的身体,而且需要健康的心理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经过这次心理健康教育的学习,我的收获很大。不仅学习了许多专业的心理知识,以前很多的疑问都得到了解决,我真正认识到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以下是我学习后的一些心得:
一、教师自己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
通过一线的教学经历,深深的体会到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到周边的人,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学生问题,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
教师的心理健康从根本上说还得由教师自己维护。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能够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既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也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优秀的教师在需要的时候能承受巨大的压力,但他绝不应让自己一直处于压力之中以至于身心俱损,影响工作和生活的正常进行。身为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尽快适应新的教学观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达到新的教学要求,才能寻求新的发展,也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师不断地接受新知识,开拓自己的视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问题,以更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工作中不尽人意之处,更少地体验到焦虑和挫折,对维护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
一个尽职的教师是非常辛苦的,需要休息和放松。充当“无所不能”的教育者形象的确使人精疲力尽。因此,教师可以试着在假期给自己充电,例如:学习做旅行家,用胶片记录生活中的美景美事;学习做美食家,在品评佳肴的同时自己也做一次大厨。新的工作体验不仅能使教师得到放松,而且可以开阔教师的视野,增加教师的知识面。教师可以把从其他工作体验中获得的经验、积极情绪带到教育工作中来,更好的促进教育工作。
二、经常关注特殊学生的心理辅导
教师的天职就是教书育人,对待问题学生更应该尽心尽责,遇到问题学生怎么办呢?一定要充分利用班集体的作用,在宽松平等的班级氛围中,加强对学生心理的团体辅导,通过主题班会的形式,充分发挥班队活动课的集体心理辅导效应。针对特殊学生的特点,有侧重地选择团体辅导的主题。如自信心教育、青春期教育等。采用讲座法、认识法、操作法、表演法、角色扮演和行为训练等多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内在动机,并在活动中得到领悟。通过一系列的团体辅导活动,不仅让全体学生获得心理健康方面的有关知识,也拉近了同学间、师生间的距离,融洽了师生关系。
在考虑学生一般心理规律的同时,也要对暴露出来的个别学生的个别心理问题进行疏导帮助。在对学生的个别辅导中,我一方面通过心理辅导室兼职心理教师的个别咨询辅导,另一方面也进行了个别谈心与辅导。以上,是我的一家之言,收获是巨大的,体会可能肤浅,切记心理健康的前提是身体健康!重视我们自己的心理,正视我们自己的问题,看到自己的优势,找到自己的不足,这样才能更有效的帮助我们身边的人,希望我们都能保持开阔的心境,良好的心态!
常国庆
心理讲座心得体会
王玉强
通过对生活深入思考“希望得到什么成就、做好哪些准备、如何循序渐进的行动”,我应该对自己有个的规划了,让没有梦想的日子远离!时代的发展,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拥有健康的心理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从素质教育的着眼点来看,健康的心理是孕育良好素质的保障。然而,在我们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由于社会、学校、家庭多方因素,导致部分老师,部分学生厌学等不健康心理,严重影响了教与学的工作。故而,我一直对心理健康的问题非常感兴趣。现对这次心理健康学习谈一点自己肤浅的体会。
一、通过学习,我认识到了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我认为,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具体实施者,一个成功的教师,除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优良的教学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很大影响,特别是对低年级学生更是如此,在他们的心目中,教师是智者——什么都懂;是能者——什么都会;是圣者——不会犯错;是权威者——具有比父母还高的权威力量。教师的衣着举止,言谈风度,以及待人接物等,都会使学生受到深刻的影响。人格健全的教师,能在课堂中创造一种和谐与温馨的气氛,使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愉快,而人格不健全的教师,只能在课堂上造成一种紧张或恐怖的气氛,使学生如坐针毡,惶惑不安。所以,教师完善的心理素质和人格,是构成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情感教育的出发点和首要原则,新的教育实践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应该从自身的心理健康的角度,完善自己的人格,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通过学习,我也知道了教师要善于做好自身的心理调节及保健工作,了解自我,辩证地看待自己的优缺点;学习心理卫生知识和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心理调节的方法,学会缓解心理压力,改善不良人格,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调整情绪,保持心理的平衡;善于选择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乐于为工作奉献,并合理安排时间,张弛有度;培养多种兴趣与爱好,陶冶情操,只有这样,才能以积极健康地工作热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
二、通过教师的心理健康的学习,我也知道了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古老文化的中国有这样一句格言3岁看小,7岁看老。这充分说明了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健康对其一生有何其重要的影响。结合我的实践经历和周边情况,我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做了认真地分析。我认为,我们目前正处于一个社会的转变期,纷纭复杂的社会现象,多元化的价值观,来自升学、就业、竞争等方面的压力,各种不可测的变数,引发了学生心理疾患的上升,也对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过去与现在虽然做了不少探索性工作,但审视我们目前学校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层出不穷的新现象、新问题面前,存在种种不足也是明显的。为何不足?很有必要追根溯源,以利对症“下药”。
总之,教学的目的就是教书育人。为了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师就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良好的性格、高雅的气质、卓越的才能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质将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熏陶与教化作用,真正作到为人师表。只有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齐抓共管,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水平一定能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教师心理健康知识讲座
心
得
体
会
诸葛二小
教师教育讲座心得 篇10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是说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所以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重视兴趣在智力开发中的作用。
今天我参加____区“班主任培训”,有幸聆听了x老师讲座,她在讲座开头就提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我感受最深的问题。她在讲座中讲了钱学森先生的故事。钱学森先生是航天之父,虽然去世了,但是我们从他的成长经历中可以有所收获。钱学森在少年时代是个贪玩、淘气的孩子,他的父母就给他找了一个勘探学者,让他去挖石头,找石头,他对地质学产生了兴趣;后来又让他跟一个生物学者学习,他对生物学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从他的父母对孩子的培养中,我们不难看出培养孩子,首先最主要的是培养孩子的兴趣,这就需要我们要有一个伟大的父母,有一个伟大的教师,要有一双善于发现孩子的慧眼。要在孩子的培养上,要看孩子长大后需要什么,要有他的兴趣来决定。x老师说:“一个孩子没有兴趣,长大后肯定很平庸”。钱学森虽然没有成为地质学家、生物学家,但是他的成功就是兴趣给他带来的,是兴趣是他走向了成功。
看看我们今天的教育,家长、社会、学校只培训的是社会认同的学生,高学历的学生。因为有了高学历,才有好的职业,没有高学历,就没有好的幸福人生。
在教育发展的今天,作为父母、作为一个一线的教育工作者、班主任,值得我们深思,怎样去解决这个问题,怎样打破人们认同的这种教育方式,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教育规律,必须有一套教育艺术,要不断的用自己的慧眼去关注学生、发现学生,学着看穿他们的心灵,用心灵,用眼神来传递彼此心里的话。并且要关注每一个学生。因为所有的人没有高低之分,都是平等的。我们要教育学生“天生我才必有用”。要帮助学生树立信心,要了解学生需要什么,就教什么,学什么。
通过听x老师的讲座,我受益匪浅,思想上有很大的触动。作为父母、作为教师,要从培养学生兴趣入手。外力的强迫永远教导不出人才,一个人想学好一方面的知识,绝对都是内因起着主导的作用。正如爱因斯坦的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人亦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对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让学生真正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同时还要么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我们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是“授人以鱼”还是“还是授人以渔”?让学生掌握好的学习会让孩子受益终生,因此,在教学中,我要避免单纯知识性的教学,还要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孩子具备自学的好习惯。
x老师的讲座让我感受到了为人师表的重要,真正领悟到了为人师应该具备的心怀和情操,更加感受到自己离一个优秀班主任之间的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大量的阅读与教育教学有关的书籍,拓展知识面,开阔视野,积累更多的教育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育技能。只有不断的吸取营养,只有不断的让自己进步,及时的进行“充电”,才能提高个人素质和修养,掌握更多科学的教育方法和管理方法,将教育教学工作做好。
教师心理讲座心得
教师心理讲座心得【篇1】
如今的中小学校里出现了诸多的教师心理和学生的心理不健康的问题,师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当前学校教育面临的新任务和新要求。下面谈谈我的学习心得体会。
一、师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
由于教师的工作压力过大、各界对教师的角色期望过多过高、教师的自我定位过于完美、教师评价制度不够完善乃至家庭负担、同行人际关系以及其他诸多因素,使得很多教师或多或少地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甚至出现心理疾病的先期预兆。由于受各种不良思潮影响和学习上的巨大压力,使在校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出现了问题。青少年学生正值成长发展过程中,缺乏科学的辨别能力和社会实践经验,加上中学生的独立意识较差,所以中学生易发生心理行为偏差。近年来,中学生常出现妒忌、自卑、孤僻等不健康心理行为,究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他们存在心理偏差,是由于在学习和生活中碰到问题和困难时,缺乏解决矛盾,应对挫折和处理危机的能力。
二、改变师生心理健康的对策。
首先,我以为改变自己是当今教师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的惟一选择,因为学生的改变是教师的自我改变换来的。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是教育业绩和身心健康的和谐统一,他们能在课堂中创造一种和谐与温馨的气氛,使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愉快,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童化了心灵、纯化了心灵、美化了心灵,纯洁高尚、幸福乐观。他们用自身的经历向我们提示了教师工作“自利利人”的本质。教师的心理健康从根本上说还得由教师自己维护。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能够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既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也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优秀的教师在需要的时候能承受巨大的压力,但他绝不应让自己一直处于压力之中以至于身心俱损,影响工作和生活的正常进行。
其次,作为教师“教书”和“育人”是我们的神圣职责。我们不能只注重分数而不管学生是否具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要提高认识,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在教育实践中,教师要抓学科渗透,扎实推进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不仅是科学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学生心理发展的过程。教师在各科备课时注意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因素。思品课,抓好心理疏导的教育;语文课,以教材中大量的优秀文学形象,从这些人物身上体会和感悟良好的心理素质;数学课中研究重点是观察、注意、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另一方面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家长关心子女的心理健康,在发现学生心理有缺陷时我们就及时与家长联系,做到及时矫正,并用过家长学校开展如何对子女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讲座,引导家长科学地教育孩子,从而培养孩子关心社会、关心他人,培养他们的责任感、独立性和自制力,养成乐观进取的精神。
总之,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在新形势下的新问题,师生心理健康教育在现代社会的教育中的地位是及其重要的。
教师心理讲座心得【篇2】
5月中旬,监区领导为我们服刑人员请来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郑寒梅老师,听过郑老师的讲课后,她那传奇般的身世让我感到无地自容,为自己所犯的罪行而感到深深的忏悔。
一个女人还是一个残废人,经历过战争的洗礼,经历过史无前例的*****,能活下来就很不容易了,而她面对各种艰难困苦,并没有倒下去,而是斗志昂扬,奋发进取,意志坚定,矢志不渝,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面对人生,最终实现了自己的崇高理想。
想想我们自己,从小就生活在一个太平盛世的年代里,不知道困苦,挫折,没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一失足成千古恨,整天还埋三怨四,怨天尤人,不服从管理,甚至破罐破摔,试想,与郑老师比起来,理应羞愧难当。只有当一个人经历了艰难困苦,克服挫折,他才能磨炼自己不屈不挠的意志,积累丰富的经验,为以后的发展打下基础。真正理解在磨炼中新生的含义,通过自己不懈努力奋斗认真反省自己积极改造,才能到达从新做人的目的。
服刑人员:阳刚明
不言弃、不放弃
——听郑教授《心理健康讲座》有感
5月24日,监区以上“大课”的形式组织全体服刑人员听了一堂深刻的心理健康讲座励志教育课,授课老师是从岳阳请来的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郑寒梅教授,课后反响强烈,大家都感到对自己的改造及今后的人生很有启发。
课中郑教授着重介绍了她自己经历磨难,曲折坎坷,最后走向成功的经验,她那种对生活,对人生不言弃、不放弃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的同时,也给我们对过去,对自身的反思和反省。
在人生的道路上,要面临各种风险和挑战,我们因犯罪而入狱服刑,无疑是事业的失败,是家庭的不幸,是人生的挫折,现实是残酷的生活还将继续下去,不求如郑教授那精彩,成功的人,但为了将来,改造自我是人生的一次洗礼、一次重生,改造中也会有诸多的痛苦和磨难,诸多的个人权益受到法律法规的限制,日常生活中也可能发生各种不顺心的事情,但我们现实生活中的这些困苦比起郑教授当年食不饱腹,重疾缠身又算得了什么,郑教授一个女人都家受得起各种压力、打击和摧残,我们没有理由不坚强起来,没有理由不树立起战胜磨难,挑战挫折的信心和勇气。我们要用脱胎换骨的意志力认清自己的罪责,在改造生活中承受各种严峻的考验,做到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在改造转化中不断的修正人生的坐标,重新树立生活的信心,敢于面对人生中新的挑战,战胜自我,改造自己。真正做到对生活、对人生永不言弃、永不放弃。
唯有如此,才能真的告别自我、重塑自我、超越自我,才能走向人生的精彩,人生的成功。
服刑人员:汤伟才
教师心理讲座心得【篇3】
听了《教师心理健康专题讲座》,受益匪浅,感想颇多。现谈谈自己的体会。
当听到:“早在1996年,联合国的心理学专家就预言:从现在到21世纪中叶,没有任何一种灾难能像心理危机那样给人们持续而深刻的痛苦,现在这种痛苦已经在教师和其他群体中体现出来了,但解决还仅仅才开始。”我震惊了。随着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科学技术进步,生活节奏加快,人际关系复杂,人们的思想观念不断更新,社会环境也日趋复杂。这一切给人们的心灵带来极大的冲击,也波及到了校园,波及到了学生。而作为一名教师只要自己拥有健康的心理,才能培养出健康的学生。
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没有严格的界限,由于内外因素的影响,使人的心理功能受到阻碍的情况是经常发生的,所以对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有可能出现某些不够健康的心理状态。教师也不例外。尤其是现代高速发展的充满竞争的社会,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给教师带来更大的心理压力,更可能产生不健康的心理状态。教师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学生问题,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
教师的心理健康从根本上说还得由教师自己维护。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能够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既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也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优秀的教师在需要的时候能承受巨大的压力,但他绝不应让自己一直处于压力之中以至于身心俱损,影响工作和生活的正常进行。
身为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尽快适应新的教学观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达到新的教学要求,才能寻求新的发展,也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师不断地接受新知识,开拓自己的视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问题,以更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工作中不尽人意之处,更少地体验到焦虑和挫折,对维护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个尽职的教师是非常辛苦的,需要休息和放松。充当无所不能的教育者形象的确使人精疲力尽。因此,教师可以试着在假期给自己充电,例如:学习做旅行家,用胶片记录生活中的美景美事;学习做美食家,在品评佳肴的同时自己也做一次大厨。新的工作体验不仅能使教师得到放松,而且可以开阔教师的视野,增加教师的知识面。教师可以把从其他工作体验中获得的经验、积极情绪带到教育工作中来,更好的促进教育工作。
教师心理讲座心得【篇4】
我在教师岗位上工作了,也一直认为自己是个积极肯干、身心健康的人。听了专家的讲座,知道教师的健康心理要从这几个方面来看:能积极地悦纳自我;有良好的教育认知水平,热爱教师职业,积极地爱学生;具有稳定而积极的教育心境;能自我控制各种情绪与情感;和谐的教育人际关系;能适应和改造教育环境。
我觉得心理健康的教师首先是要热爱教师这个职业,从内心深处认同这个职业,真正觉得自己从事的职业是高尚的,有意义的。另外就是要自我肯定,认同自己的能力,说“我能行”。还有就是要有平常心、包容心,要有和谐的人际关系,还要保持一种不断进取的心。热爱这个事业就会全身心的投入,就会有幸福感,就会快乐的工作,享受工作,心理自然就健康了。
我认为,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具体实施者,一个成功的教师,除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优良的教学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很大影响,在他们的`心目中,教师是智者什么都懂;是能者什么都会;是圣者不会犯错;是权威者具有比父母还高的权威力量。教师的衣着举止,言谈风度,以及待人接物等,都会使学生受到深刻的影响。
人格健全的教师,能在课堂中创造一种和谐与温馨的气氛,使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愉快,而人格不健全的教师,只能在课堂上造成一种紧张或恐怖的气氛,使学生如坐针毡,惶惑不安。所以,教师完善的心理素质和人格,是构成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情感教育的出发点和首要原则,新的教育实践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应该从自身的心理健康的角度,完善自己的人格,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通过学习,我也知道了教师要善于做好自身的心理调节及保健工作,了解自我,辩证地看待自己的优缺点;学习心理卫生知识和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心理调节的方法,学会缓解心理压力,改善不良人格,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调整情绪,保持心理的平衡;善于选择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乐于为工作奉献,并合理安排时间,张弛有度;培养多种兴趣与爱好,陶冶情操,只有这样,才能以积极健康地工作热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
我认为,我们目前正处于一个社会的转变期,纷纭复杂的社会现象,多元化的价值观,来自升学、就业、竞争等方面的压力,各种不可测的变数,引发了学生心理疾患的上升,也对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过去与现在虽然做了不少探索性工作,但审视我们目前学校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层出不穷的新现象、新问题面前,存在种种不足也是明显的。为何不足?很有必要追根溯源,以利对症“下药”。
无论是从处理好师生关系还是从处理好学校、家庭、社会关系来讲,都必须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始终保持清醒理智的头脑。要集思广益,不要主观臆断。一定要有很强的平等、共同学习的意识,遇事多商量、多沟通,经常性地交流思想,交换意见,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教师要心胸宽广,不要小肚鸡肠。一定要有一种容人、容事的宽广胸怀,能够听取各种不同意见,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少一点猜疑之心、嫉妒之心、怨恨之心,多一些理解之心、关怀之心、友爱之心,这样给学生良好的示范作用。会使教学效果收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河西学校的李校长在讲座中讲到:教师这个职业给赋予了太多的赞美,同时也给老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有时感觉自己有很大的压力,怕教不好学生,怕学生处安全事故,怕领导批评、怕社会常常感到孤独、无援、痛苦。我觉得李校长讲得非常好。以前总觉得这些痛苦不能和别人说,因为你是老师。而李校长就说要把内心的苦闷宣泄出来或者转移掉,并交给了我们很多简单实用的减压方法。
我想起自己常常在郁闷的时候会吃很多零食,原来是在给自己减压。尤其是她提到的与人交谈,与人交谈不仅可以使我们内心的消极情得到一定程度的渲泄,把积郁在心里的能量及时释放出来,也可以使我们获得朋友、亲属及社会上其他人的理解和支持,从而帮助我们抵御沉重的心理压力,消除紧张情绪。压力大时,找来一些极幽默的笑话、相声、漫画、书籍等来听或看,并从内心发出开怀大笑。也可以减压。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教师所从事的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我们要学会宽容,学会善待别人当然也包括学生,与同事和睦相处,互学互助、尊重领导,彼此理解,与学生民主平等,教学中,教师更应放下权威身份,对学生要求不过高也就是对自己不苛刻。
总之,教学的目的就是教书育人。为了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师就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良好的性格、高雅的气质、卓越的才能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质将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熏陶与教化作用,真正作到为人师表。只有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齐抓共管,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水平一定能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这次福州市骨干班主任培训,我有幸聆听了刘晓明的《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状况》讲座。首先是教师的讲座非常的生动有趣;其次就是通过教师心理健康讲座,在我心中奠定了教师心理健康对于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的重要特殊的地位。使我对“健康”有了重新认识,一个成功的教师,除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优良的教学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很大影响,人格健全的教师,能在课堂中创造一种和谐与温馨的气氛,使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愉快,而人格不健全的教师,只能在课堂上造成一种紧张或恐怖的气氛,使学生如坐针毡,惶惑不安。所以,教师完善的心理素质和人格,是构成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情感教育的出发点和首要原则。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往往只关注自已的身体健康,事实上除了身体健康,更应该关注心理的健康,心理专家认为,心理问题已成为现代社会中的一种职业病,而教师又是这种心理问题的高危人群之一。
心理的健康不仅影响我们教师的个人生活,还会影响我们周围人的生活,也会影响工作。所以,我们必须重视我们教师的心理健康。
通过学习,我也知道了教师要善于做好自身的心理调节及保健工作,了解自我,辩证地看待自己的优缺点;学习心理卫生知识和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心理调节的方法,学会缓解心理压力,改善不良人格,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调整情绪,保持心理的平衡;善于选择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乐于为工作奉献,并合理安排时间,张弛有度;培养多种兴趣与爱好,陶冶情操,只有这样,才能以积极健康地工作热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一定会保持一颗健康的心态,关注每一个学生,善待每一个学生。时刻保存高度的责任心,关心爱护自己的学生,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快乐成长,成为祖国的有用人。
教师心理讲座心得【篇5】
一、教师心理健康的价值
美国一位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吉诺特博士(Dr.HainG.Ginott)曾经说过:“Forbetterorforworse”。意思是:作为一位教师,他(她)要么是帮助人,要么就是伤害人。因为首先教师的期望值将对学生产生巨大的作用——正向的,亦或是负向的。他还在他的著作中这样阐述教师的力量:
“经历了若干年的教师工作之后,我得到一个令人惶恐的结论,教学的成功和失败,‘我’是决定性的因素。”
“我个人采用的方法和每天的情绪,是造成学习气氛和情景的主因。”
“身为老师,我具有极大的力量,能够让孩子们活得愉快或悲惨,我可以是制造痛苦的工具,也可能是启发灵感的媒介。我能让人丢脸,也能叫人开心,能伤人,也可以救人。”
“无论在任何情况下,一场危机之恶化或解除,儿童之是否受到感化,全部决定在我。”
世界教师组织联合会1970年代表大会主题“教师素质”的决议中提到:“相信任何一个国家的教育素质,有赖于其教师的素质;相信任何一个人的健康及其生活的素质,有赖于教育的素质;相信惟有适当的支持,具有理想的素质之足够的师质才可以获得。”
因此在这里我们说素质教育的核心是教师,是非常恰如其分的。教师素质的内涵不仅仅是指教师个人的智慧,它还包括教师的人格魅力和教师职业的社会化。具体地说就是教师在教育和学科方面的专业与学术的水平,教师在伦理道德、个性品质等修养,教师与社区、与社会的良好关系的建立等等。由此可知,一位有发展教师,他(她)的素质应该是一方面身心健康状况良好,另一方面要有领导及与他人合作的能力。而其中教师做为学生认同的楷模,其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态又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对于学生的爱、敬业乐群的精神,就像勇气在困境中一样,都是不可缺少的。此外,忍耐、理智的好奇、批判的思维与容忍,也是不可缺少的,因为教师在执行职务时必须尊重学生,并帮助他们发展其个性,这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身心平衡的能力。
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日益关注,尤其是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进而影响到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目前,关于教师心理健康的价值,可以说社会大众已经形成了一定共识:
1、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培养出身心健全的学生。
2、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胜任教育工作。
美国著名教育家怀特(Witty)调查了4700名学生,得出以下评价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派墨(F.H.Palmer)出版过一本著名的著作《理想教师》(TheidealTeacher),其中谈到理想教师应具有以下四种品质:
(1)高度的同情心;(2)丰富的学识;(3)激励学生的能力;(4)淡泊宁静的人生观。
美国教育学家塞尔(J.B.Sears)在经过长期的“理想教师”研究之后,得出了一些理想教师人格的构成要素:(1)坦白;(2)忠诚;(3)同情;(4)牺牲;(5)乐观。
3、教师心理健康才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与氛围。
1988年在香港建立的会学校香港圣洁会灵风中学的校长著名教育家张俭成博士说:“教师的尊贵使命在于帮助学生肯定自我价值,发挥潜质和建立尊严,致力塑造充满尊重、真挚、信任、欣赏和优良纪律的校园文化,并积极推动情意教育。”他还说:“在一个支持、鼓励、欣赏、接纳的环境中,人就更能发挥潜质,实现成长,教师应给予学生更多的欣赏和鼓励。”此外他认为,教师之间互相接纳、彼此欣赏,是这种积极校园文化环境建立的第一步。
二、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
教师的心理健康具有如此重要的意义和价值,那么什么是心理健康呢?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健康与心理健康的内涵与标准。
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成立时,在宪章中把健康定义为:“健康乃是一种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都臻完满(Well—being)的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对于具体的健康标准,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以下十大标准:
1、精力充沛,能从容不迫地担负日常工作和生活,而不感到疲劳和紧张;
2、积极乐观,勇于承担责任,心胸开阔;
3、精神饱满,情绪稳定,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4、自我控制能力强,善于排除干扰;
5、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各种变化;
6、体重得当,身体匀称;
7、眼睛炯炯有神,善于观察;
8、牙齿清洁,无空洞,无痛感,无出血现象;
9、头发有光泽,无头屑;
10、肌肉和皮肤富有弹性,步态轻松自如。
教师心理讲座心得【篇6】
【内容提要】现有教师在职教育虽形势多样,但效果颇难如愿,多数参与培训的教师依然很难将所培训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日常课堂之上。以“课例”为载体、在教学行动中开展包括专业理论学习在内的教师教育――行动教育模式,既利于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又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
教师在职教育有多种形式,如短期课程培训、单元式工作坊、教学观摩和研讨会等等,所有这些形式都要面对理论到实践的转移问题。实际上,大部分教师在参与了这类培训后,都感到很难把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日常的课堂上,这似已成为不易消解的困惑。这一现象,国内有,国外也存在。
国际文献表明,解决理论向实践转移的做法主要有下述两种:
(1)结合课例(注:本报告中的课例是指一个实际的教学例子,课例学习活动是围绕一节课的课前、课中、课后所做的一系列讨论。)的同事互助指导(peercoaching)。西方学者乔依斯和许瓦斯(Joyce & Showers,1982)(注:Joyce,B,& Showers,B.(1982).The coaching of teaching.Educational Leadership,40(1))的一项实证研究表明,学校内教师之间的相互听课和指导能使教师将在职培训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日常课堂上。研究者对两组参与了三个月课程的在职培训的教师进行对比研究,其中一组教师所在的学校在培训期间推行了同事之间相互听课和指导,而另一组教师所在的学校则没有这样的活动。结果发现,前一组有75%教师在日常的课堂中能有意识地、而且比较有效地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后一组则只有15%能有同样的表现。以后的几项研究(注:如Signh,K.& Shifflette,L.M.(1996).Teachers'Perspectives on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Journal of Personnel Evaluation in Education,10(2))也都发现,校内同事之间互助指导的效果明显超过单元式的工作坊。
目前,美国、香港等地的一些学者正据此在中小学推广同一层级教师之间的互助支援,认为这样做既能避开上司对下属评鉴考绩的“干扰”,又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相观而善之谓摩”,相互听课有利于缩小课程发展与教师实践之间的落差,可以引发艺术切磋与教学研究,长此以往又可以促成研讨与培训一体化的校本发展机制。然而,根据我国内地长期以来教研活动的经验,同层级的横向支援,明显缺少了纵向的引领,尤其是在当今我国课程发展大变动的时期,先进的'理念如若没有以课程内容为载体的具体指引与对话,没有专家与骨干教师等高一层次人员的协助与带领,同事之间的横向互助常常会自囿于同水平反复。
(2)案例教学方法(case methods of teaching)。案例教学法是一种教与学两方直接参与,共同对案例或疑难问题进行讨论的教学方法。案例讨论能促进理论到实践的转移,这种方法最早运用于律师与医生的培养,哈佛工商学院的科普兰将其使用于工商管理人才的教学中,同样取得显著的成效,这种方法的广泛采用后来成为整个哈佛大学培养专门人才的重要特色之一。20
教师心理讲座心得【篇7】
刘清老师的经验十分丰富,她经历的危机干预案例数不胜数,除了亲身经历了汶川**后的危机干预,在连云港市也有成功的危机干预案例。一场意外的火灾使一个大家庭充满了矛盾;正是刘清的指引,让他们共同努力,重建美好家园。一场意外车祸,使孩子原本快乐“六一”儿童节变得沉重,是刘清老师,陪伴这个孩子度过了他的儿童节,而她却没有陪伴自己的孩子;当同桌遭遇车祸以后,他的同桌无法接受,几乎要放弃自己的学业,依旧是刘清老师的陪伴、倾听,让这位学生重返校园,继续自己的学业,现在刘清老师已成为他的忘年交了。
通过刘清老师的案例分享,我看到了一名优秀的心理学老师的形象代表,从她身上更加坚定我成为一名专业心理学老师的决心。我想以这次培训为契机,学习更多的专业知识,迅速成长为一名合格的专业心理学教师。我坚信通过训练和自己的努力,我很快就会实现我的目标。谢谢!
教师心理讲座心得【篇8】
心理学,一个既熟悉又感到陌生的词。
一直以来我都对心理学充满了好奇与兴趣,但却很少有机会接触与之相关的课程。因此当我看到培训课程中有心理学教育培训课程时,我便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它。
对于我来说,选择这门培训课程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在选择课程的时候我把兴趣放在第一位。记得有一位老师对我说过:“世界上最幸福的事就是从事自己所喜欢的职业并从中赚钱。”简单的一句话却道出了人生的真谛。不管是选择职业还是课程或者是其他更复杂的选择,我都会把兴趣放在首要位置,因为我相信只有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才能从中受益。
其次,我想对自己有个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心理学教育培训或许能帮助我更加的了解自己,学会让自己浮躁的心态,归于平静,学会如何放松自己,永远保持健康的心理人格。古人云:做人“每日三省吾身”,“人贵有自知之明”,说的是人要不断认识自己。因此,选择这门课程绝对没错。
最后,我相信学习心理学与生活,不仅对于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有着重要意义,同时对于关注他人,帮助他人也有重要意义。我希望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可以学会观察并理解他人的心理以及情绪上的变化,并力所能及的给予一些心理上的疏导和言语上的安慰,以缓解轻度的心理上的问题。
对这门课程的学习虽然只有短短几周90课时的时间,说不上深入了解了关于心理学的专业知识,但我确实收获不少。虽然这只是选修课,但我确从未错过蔡老师的每一节课。或许有一部分同学对于大学的大部分课程存在着抗拒甚至厌烦的心理,出于压抑且无聊的课堂氛围,与之相反的带给我的是无尽的兴趣与快乐。
在接触心理学这门学科的以前,它总给我一种很玄的感觉,总以为它和算命一样有点不可捉摸,但是通过这半个学期的学习,我被它的科学性,真实性所折服,可以说它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东西,与此同时我还发现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同样重要,同时两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心理学不仅具有科学性,而且也不乏应用性。心理学来源于生活,又指导生活。
在蔡老师的课堂上,我们更加深入的了解了心理学的奥妙,感受到幸福和快乐作为一门学问来研究时的魅力,而不仅仅是看不到摸不着的感受,
冯丹老师的课堂整个过程基本上都在笑,感觉整个人轻松了不少,不仅缓解了我们在上完专业课后的压抑,还学到了不少东西。
经过对心理学与生活课程的学习之后,我逐渐发现想要了解自己其实并不难,除了要做一个冷静的现实主义者,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在渐渐了解自己之后,我发现自己以前总是在怨天尤人,不仅如此,还喜欢把一件小事考虑的很复杂。但是现在我发现所学习的心理学与生活的知识在我脑中结成了一张大网,活生生的经历时时接受着理论的检验。我了解了,我不怨了。我学会了忍耐,学会了宽容。
通过心理教育培训学习,我的性格、为人处事的方式,甚至价值观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开始学会如何去关心他人,处理事情时开始考虑的周到了些。逐渐开始观察、理解朋友的心理,情绪上的变化,并力所能及的给予一些心理上的疏导,和言语上的安慰,以缓解轻度的心理上的问题,也许这些“微乎其微的事”不值得一提,但从小的行为的改变,可以看到心理学与生活课程对我的影响。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心理学的学习使我无论从文化知识上,还是从自身修养上我都进步了不少,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在不断地成长着。
通过心理教育培训学习不仅让我了解了许多心理特点,也让我掌握了如何正确对待周围的朋友,但最重要的是我学会了自我调整,失意的时候,悲伤的时候,我会不经意地想起
虽然培训课程已经结束了,它带给我的收获真的很多,但我还是觉得还有很多很多的东西想去了解和领悟。如前,开始有点小后悔为什么当时没有选择心理学专业。如果有机会的话我想多点了解一些关于心理学的专业知识,深入学习现代心理学,了解心理学的发展史,学习一些团体活动的知识,通过在参加活动课的过程中体会人生的知识。我想掌握更多的心理学方法,认识自己和他人,提高自己和帮助他人的能力。希望老师能在心理学与生活的课程中多讲一些关于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知识。当今社会,在物质得到满足的情况下,如何让自己浮躁的心态,归于平静,如何放松自己,寻找心理的健康与和谐,已成为现代社会重要的新课题。
有人说,快乐,对大多数人来说,已成为遥不可及的梦。其实不然,一个人要快乐是谁也阻止不了的,快乐的因子是每一个人都有的,关键在于你自己想不想快乐,当遇到心烦的事时候,乐观一点,勇敢一点,博学一点,那快乐就在你身边。因为心理学与生活的价值就是让世界充满快乐!
教师心理讲座心得【篇9】
这次参加了学校教师心理健康培训,受益匪浅,感想颇多。我想就此问题谈谈自己从这次培训中获得的体会。
一、通过培训,提高了自己的思想认识。
由于是新教师,没有更多的了解现在教育的现状和教师成长方面的情况,就像井底之蛙,对所从事的教育教学工作缺乏全面的了解。通过此次培训,我清楚地知道了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所提出的要求。我们要以更宽阔的视野去看待我们从事的教育工作,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不断地总结自己的得失,提高认识,不断学习,才能适应教育发展对我们教师的要求。网络研修,好处多多。可以说网页学习的即时性,有利于我自主安排学习,减少了工作与学习的矛盾。可以说网页学习的快捷性,有助于我提高学习和实践应用的效率。可以说网页学习的互动性,有助于我和众多教师及时学习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研修让我明白的不仅仅是教学上,还有人生感悟。
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教出心理健康的学生。应付压力最好的办法就是关爱自己,保持身心健康。我们要学会认识、接纳自己,关心自己,爱自己。谁关心自己也不如自己爱自己。
首先,处理好与同事、领导、家长、学生之间的关系,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工作环境的好赖是开心工作的前提,更是保障。
教师心理讲座心得【篇10】
教师心理健康培训心得
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没有严格的界限,由于内外因素的影响,使人的心理功能受到阻碍的情况是经常发生的,所以对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有可能出现某些不够健康的心理状态。许多天才人物或多或少地具有心理不健康症状。例如荷兰画家凡高生前是一个画坛无名小卒,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孤独中生活,是一个躁狂症患者,曾割下自己的耳朵作为礼物送给自己钟爱的女人,最后不能忍受贫困和疾病的折磨,开枪自杀;苏联著名诗人马雅柯夫斯基具有癔病性人格,情感多变,易激动,感情用事,好幻想,缺乏理智,缺乏自制力,由于他的恋人急着要去上班,没有听从他的意愿留下来陪他谈话而开枪自杀;美国作家海明威晚年患有躁郁症,由于不堪忍受疾病和心理上的重压也是开枪自杀的。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这充分说明常态心理与变态心理之间没有绝对的鸿沟。每一个人都会或多或少具有一些心理障碍,只是严重程度和影响学习生活的程度不同而己。教师也不例外。尤其是现代高速发展的充满竞争的社会,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给教师带来更大的心理压力,更可能产生不健康的心理状态。
教师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学生问题,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
教师的心理健康从根本上说还得由教师自己维护。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能够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既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也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优秀的教师在需要的时候能承受巨大的压力,但他绝不应让自己一直处于压力之中以至于身心俱损,影响工作和生活的正常进行。身为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尽快适应新的教学观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达到新的教学要求,才能寻求新的发展,也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师不断地接受新知识,开拓自己的视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问题,以更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工作中不尽人意之处,更少地体验到焦虑和挫折,对维护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
一个尽职的教师是非常辛苦的,需要休息和放松。充当"无所不能"的教育者形象的确使人精疲力尽。因此,教师可以试着在假期给自己充电,例如:学习做旅行家,用胶片记录生活中的美景美事;学习做美食家,在品评佳肴的同时自己也做一次大厨。新的工作体验不仅能使教师得到放松,而且可以开阔教师的视野,增加教师的知识面。教师可以把从其他工作体验中获得的经验、积极情绪带到教育工作中来,更好的促进教育工作。
与本篇教师心理健康培训心得体会内容有关的:
青年干部培训班心得体会学生干部培训心得总结县处级干部任职培训体会参加学院新员工培训个人心得体会电信员工岗前培训心得体会范文村干部集中培训心得体会范文大学生村干部培训心得体会范文小学班主任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教师心理讲座心得【篇11】
心理讲座心得体会
为增强教师的身心健康,缓解职业心理压力,提高教师和教职工应对新形势下巨大职业压力的能力,近日,方舟教授应邀为我校教师进行了健康知识讲座。
方教授以“健康工作快乐生活”为题,围绕教师这个特殊职业群体的特点,从教师职业健康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入手,对造成教师身心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阐述,并详细介绍了疾病防治和心理调适的若干策略。方教授的讲座图文并茂,生动生动,受到全校师生的热烈欢迎。
听完讲座教师心理问题后,我感触很多现在的教师心理问题真值得大家注意的问题,教师的压力大在生活方面、心理方面都得到完善,才能健康的培养学生才能让学生全面的发挥他们的智慧。教师心理问题的自我调适很重要作为教师在生活和工作中碰到挫折或者困难的时候必须自我调适好,让生活觉得美好,让工作得到充实,不能遇到挫折就自卑,自负一定要自己的身心轻松不紧张不冲动,让挫折和困难良好的解决主动请教有经验的朋友或者同事让自己的的心理健康起来,讲座里讲的那些心理问题我都有过有的时候我没有自我调适让冲动紧张让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听完讲座后我感慨很多,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当中我要自我调适,让身心得到健康又健康的心理才能培养出色的学生。
健康讲座得到了全校老师的积极响应,老师们表示受益匪浅。今后,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多参加体育活动,积极投身工作和生活,共享准旗教育的新辉煌!
心理讲座心得体会
我从方舟荣教授的心理健康讲座中学到了很多。
方老师开师讲健康的定义、健康的标准、健康的问题和不健康的问题,觉得老师讲的很实际、很实用,特别是对我们工作压力很大的老师来说。听完讲座,我感到很放松,我觉得我比以前更了解自己了。在课堂上听很容易,不感到疲倦,一天的时间过得很快。而在以后的教育中对学生自身的自我调节也有很大的启发,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没有万能的、普遍的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师不仅要懂得传授技能和技巧,还要懂得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尊重学生,让孩子喜欢你。在喜欢你的基础上,学生会对你教的科目感兴趣并愿意学习,因为兴趣是孩子们最好的老师。
二、在我的心里上,老师的讲座让我释放了很多压力。首先,让我知道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当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有压力时,我们应该学会放下思想,放下负担,学会调整自己。此外,我们必须正确认识自己,学会独立生活,生活中最不独立。
当我们不能改变环境时,我们要试着适应环境。
总之,人无完人,金无足金,我们在生活工作中该怎么过怎么过,高兴也是一天,不高兴也是一天,为什么不高高兴兴过好每一天呢?
拥有阳光心态 ,为心灵“减负” ,
做幸福快乐教师
教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是保证心理健康教育正常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影响着儿童的心理成长。
泉准旗把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校心理教育的重点。近日,我校邀请心理专家方舟教授为全体教师做了一场《教师心理调适与压力管理》的精彩心理讲座。
讲座中,方舟教授从什么叫“心理健康”、什么叫“心理压力”入手,旁征博引,娓娓道来,为大家阐释了“压力管理的意义”、“长期压力与身体疾病”、“长期压力与心理问题”、“压力的**”、“释解压力的方法”等内容。方舟教授还以生活中的典型实例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并对其进行了分析和剖析,指出了提高精神生活水平和保持健康工作态度的重要性,以期给教师以深刻的启示和指导。从心理健康指标方面,我们可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引导人们在新的教育形势下如何进行自己的心理调试,为自己营造轻松的工作氛围,在工作和生活中微笑,不断改变自己的教色,以适应社会变化的压力。
让教师掌握并运用善待自己、转变观念、帮助他人等一系列方法来调节自己的职业情感。笑对人生,让生活多一份和谐,少一份压力。方舟教授的讲座既友好又富有感染力。这不仅是一次讲座,更是一次轻松愉快的交流和沟通,对所有教师都有好处。
如今,教师的工作压力和精神压力非常大,随之带来是情绪上的变化,谢维兴教授的讲课教会我们如何去评判、指导别人的同时,还让我们从心理上认识到心态对决策、绩效和健康的重要性,他开出的管理压力、调整心态的药方“万灵公式”,为我们更好处理工作与生活的关系提供了参考。许多教师听后纷纷表示今后工作及生活中,不仅要关注身体健康,“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行动上入世,心态上出世”,拥有阳光心态,保持一颗平和的心,做幸福快乐教师。
教师心理讲座心得14篇
每次完成一件事后,我们都会产生许多想法,遇到这种时候,不妨提笔写一篇心得体会。心得体会是自我进步和自我完善的关键因素,你想了解写好心得体会的诀窍吗?我们作为服务提供者编辑了“教师心理讲座心得”以满足您的需求,请在阅读后,可以继续收藏本页!
教师心理讲座心得 篇1
通过两个多月的网络培训,我学到了学生心理健康和教师自身心理健康的知识,尤其是学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一专题后,受益匪浅,感想颇多。现将我的心得小结如下:
一、心理健康教育小学教育中的的重要意义: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在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我们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促使教师更新教育理念,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形成完善的人格;有利于提高德、智、体、美、劳教育的成果;有利于学生心理障碍的排除、心理疾病的防治和精神健康的维护。因此说,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心理健康教育要包含学生道德情操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是指一种良好的心理或者精神状态。心理健康这个概念,既代表心理健康,当然也代表着它的反面——心理问题。围绕着心理健康开展的教育,我们称之为为心理健康教育。但在教学实践中,从班主任的职责来看,班主任既要当好学生的心理保健医生,关心学生心理健康,促使他们身心健康的发展;又要关心学生的道德情操健康。这两方面的教育是班级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班主任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和道德情操教育,才能够全面地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全面素质。
三、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
一般来说,人的心理状态可以分为三种:正常状态、不平衡状态与亚健康状态,与这三种心态相应,其社会行为方向也表现出十分重要的特点。在没有较大困扰的情况下,小学生的心理处于正常状态之中。这种状态之下,学生的行为基本上预期价值观体系、道德水平和人格特征相一致,是一种健康或者优秀的状态。作为班主任,我们要看到广大学生的两个主流,一是大部分的学生心理健康是主流;二是有些学生由于学业、生活、环境的压力产生暂时的心理不适,他们要求给予指导,以帮助他们正确应对遇到的问题。对于班主任,在面对学生发展中所出现的心理偏差,应树立正确的观念,采取有效的方法予以解决;而针对极个别的出现严重心理障碍的学生,则要能够及时甄别,并积极寻求专门机构予以解决。
四、教师也要注重自身的心理健康。
教师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学生问题,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
教师的心理健康从根本上说还得由教师自己维护。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能够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既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也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优秀的教师在需要的时候能承受巨大的压力,但他绝不应让自己一直处于压力之中以至于身心俱损,影响工作和生活的正常进行。身为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尽快适应新的教学观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达到新的教学要求,才能寻求新的发展,也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师不断地接受新知识,开拓自己的视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问题,以更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工作中不尽人意之处,更少地体验到焦虑和挫折,对维护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
总之,通过这次远程培训,我懂得了:教学的目的就是教书育人。为了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师就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教师良好的性格、高雅的气质、卓越的才能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质将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熏陶与教化作用,就能真正做到为人师表。
教师心理讲座心得 篇2
通过本次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学习,让我了解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以及它的重要性,现谈谈自己本次学习的心得体会: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关键是教师,教师要尊重学生。不可有私心讲究诚信,要创设和谐、宜人的教育教学物质环境,给孩子一片空气,让他们自由呼吸;给孩子一块绿地,让他们栽花种草;给孩子一片绘画壁,让孩子自由描绘;给孩子一片饲养园地,让他们感受动物的可爱。顺孩子之天性,让他们快乐的成长。 创设优美、安全、舒适的物质环境。整洁优美的物质环境唤起了小学生对生活的热爱,陶冶了小学生情操,充实了小学生生活,激发了小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了小学生的探索精神与生活情趣。
要创设民主、和谐的教育教学精神环境,平等相待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真诚是最重要的,要做到能理解别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作为教师,在学生面前必须表现一个真实的自我,用真诚的爱去对待每位学生,才能使学生感到真实、可信 师生心理交融的基础是感性的交情,也是爱的投入。教师应重视那些存在各种缺点的学生,多关心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因为这些学生常常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心理上受到压抑,失去平衡,性格比较孤僻,心理也比较脆弱。当学生遇到不顺心的事时,就会产生不良情绪,并对学习和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如何让这种消极的影响降到最小?我认为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善于与学生沟通,进行谈心、交流,进而开导学生,倾听学生的内心情感,感知学生的内心世界,以老师真诚的爱去关心、呵护每个学生,让学生的心灵得以寄托,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倾诉,精神得到依靠。当学生需要关心、帮助时,老师应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学生,使学生幼小的心灵得到鼓舞,让学生相信自己一定能行,逐步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总之,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学校教育改革在新形势下的新视角,它注重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发展,虽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与途径有很多,但我个人认为,事实也证明了,当学生需要关心、帮助时,教师只有对学生倾注真情的爱,才能更好地塑造、净化学生的心灵,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去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学生只有在教师“真爱”的陶冶下,才能更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这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可缺的方法与手段。
教师心理讲座心得 篇3
这次参加了学校教师心理健康培训,受益匪浅,感想颇多。我想就此问题谈谈自己从这次培训中获得的体会。
一、通过培训,提高了自己的思想认识。
由于是新教师,没有更多的了解现在教育的现状和教师成长方面的情况,就像井底之蛙,对所从事的教育教学工作缺乏全面的了解。通过此次培训,我清楚地知道了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所提出的要求。我们要以更宽阔的视野去看待我们从事的教育工作,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不断地总结自己的得失,提高认识,不断学习,才能适应教育发展对我们教师的要求。网络研修,好处多多。可以说网页学习的即时性,有利于我自主安排学习,减少了工作与学习的矛盾。可以说网页学习的快捷性,有助于我提高学习和实践应用的效率。可以说网页学习的互动性,有助于我和众多教师及时学习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研修让我明白的不仅仅是教学上,还有人生感悟。
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教出心理健康的学生。应付压力最好的办法就是关爱自己,保持身心健康。我们要学会认识、接纳自己,关心自己,爱自己。谁关心自己也不如自己爱自己。
首先,处理好与同事、领导、家长、学生之间的关系,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工作环境的好赖是开心工作的前提,更是保障。
教师心理讲座心得 篇4
【内容提要】现有教师在职教育虽形势多样,但效果颇难如愿,多数参与培训的教师依然很难将所培训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日常课堂之上。以“课例”为载体、在教学行动中开展包括专业理论学习在内的教师教育――行动教育模式,既利于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又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
教师在职教育有多种形式,如短期课程培训、单元式工作坊、教学观摩和研讨会等等,所有这些形式都要面对理论到实践的转移问题。实际上,大部分教师在参与了这类培训后,都感到很难把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日常的课堂上,这似已成为不易消解的困惑。这一现象,国内有,国外也存在。
国际文献表明,解决理论向实践转移的做法主要有下述两种:
(1)结合课例(注:本报告中的课例是指一个实际的教学例子,课例学习活动是围绕一节课的课前、课中、课后所做的一系列讨论。)的同事互助指导(peercoaching)。西方学者乔依斯和许瓦斯(Joyce & Showers,1982)(注:Joyce,B,& Showers,B.(1982).The coaching of teaching.Educational Leadership,40(1))的一项实证研究表明,学校内教师之间的相互听课和指导能使教师将在职培训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日常课堂上。研究者对两组参与了三个月课程的在职培训的教师进行对比研究,其中一组教师所在的学校在培训期间推行了同事之间相互听课和指导,而另一组教师所在的学校则没有这样的活动。结果发现,前一组有75%教师在日常的课堂中能有意识地、而且比较有效地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后一组则只有15%能有同样的表现。以后的几项研究(注:如Signh,K.& Shifflette,L.M.(1996).Teachers'Perspectives on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Journal of Personnel Evaluation in Education,10(2))也都发现,校内同事之间互助指导的效果明显超过单元式的工作坊。
目前,美国、香港等地的一些学者正据此在中小学推广同一层级教师之间的互助支援,认为这样做既能避开上司对下属评鉴考绩的“干扰”,又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相观而善之谓摩”,相互听课有利于缩小课程发展与教师实践之间的落差,可以引发艺术切磋与教学研究,长此以往又可以促成研讨与培训一体化的校本发展机制。然而,根据我国内地长期以来教研活动的经验,同层级的横向支援,明显缺少了纵向的引领,尤其是在当今我国课程发展大变动的时期,先进的'理念如若没有以课程内容为载体的具体指引与对话,没有专家与骨干教师等高一层次人员的协助与带领,同事之间的横向互助常常会自囿于同水平反复。
(2)案例教学方法(case methods of teaching)。案例教学法是一种教与学两方直接参与,共同对案例或疑难问题进行讨论的教学方法。案例讨论能促进理论到实践的转移,这种方法最早运用于律师与医生的培养,哈佛工商学院的科普兰将其使用于工商管理人才的教学中,同样取得显著的成效,这种方法的广泛采用后来成为整个哈佛大学培养专门人才的重要特色之一。20
教师心理讲座心得 篇5
参加了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学习,让我了解了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时代的发展,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拥有健康的心理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对这次心理健康学习谈一点自己的体会。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具体实施者,一个成功的教师,除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优良的教学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很大影响,特别是对低年级学生更是如此,在他们的心目中,教师是智者,是能者,是圣者,是权威者。教师的衣着举止,言谈风度,以及待人接物等,都会使学生受到深刻的影响。人格健全的教师,能在课堂中创造一种和谐与温馨的气氛,使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愉快,而人格不健全的教师,只能在课堂上造成一种紧张或恐怖的气氛,使学生如坐针毡,惶惑不安。所以,教师完善的心理素质和人格,是构成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情感教育的出发点和首要原则,新的教育实践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应该从自身的心理健康的角度,完善自己的人格,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通过学习,我也知道了教师要善于做好自身的心理调节及保健工作,了解自我,辩证地看待自己的优缺点;学习心理卫生知识和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心理调节的方法,学会缓解心理压力,改善不良人格,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调整情绪,保持心理的平衡;善于选择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乐于为工作奉献,并合理安排时间,张弛有度;培养多种兴趣与爱好,陶冶情操,只有这样,才能以积极健康地工作热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
在教师对学生众多的影响中,心理素质的影响是最重要的,好的影响会形成学生健全人格、健康心理,不好的影响可能就直接或间接地导致学生的心理问题。首先教师自身得具备这些东西。如果教师自身都心理不健康,人格不健全,影响与培育就无从说起。甚至会产生一些不良影响,如教师情绪不好会影响学生心情;教师若惩罚、报复学生,学生会形成敌视和对抗的习惯等。因此,教师的心理健康是获得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关键。
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会对学生产生人格上的影响,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但是,如果教师能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其影响会更加深远。因此,教师不仅要具有健康的心理,还应具有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有些教师缺乏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比如,仍有不少教师把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看成是思想品德问题;有的教师虽然认识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却认为是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事,与自己无关,类似思想观念仍然普遍存在。因此,只有在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有着充分认识的基础上,教师才会有意识地培养其心理健康教育能力。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一定会保持一颗健康,公平的心态,关注每个学生,善待每一个学生,关心爱护自己的学生,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快乐成长,成为祖国的有用人才。
教师心理讲座心得 篇6
听了《教师心理健康专题讲座》,受益匪浅,感想颇多。现谈谈自己的体会。
当听到:“早在1996年,联合国的心理学专家就预言:从现在到21世纪中叶,没有任何一种灾难能像心理危机那样给人们持续而深刻的痛苦,现在这种痛苦已经在教师和其他群体中体现出来了,但解决还仅仅才开始。”我震惊了。随着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科学技术进步,生活节奏加快,人际关系复杂,人们的思想观念不断更新,社会环境也日趋复杂。这一切给人们的心灵带来极大的冲击,也波及到了校园,波及到了学生。而作为一名教师只要自己拥有健康的心理,才能培养出健康的学生。
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没有严格的界限,由于内外因素的影响,使人的心理功能受到阻碍的情况是经常发生的,所以对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有可能出现某些不够健康的心理状态。教师也不例外。尤其是现代高速发展的充满竞争的社会,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给教师带来更大的心理压力,更可能产生不健康的心理状态。教师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学生问题,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
教师的心理健康从根本上说还得由教师自己维护。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能够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既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也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优秀的教师在需要的时候能承受巨大的压力,但他绝不应让自己一直处于压力之中以至于身心俱损,影响工作和生活的正常进行。
身为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尽快适应新的教学观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达到新的教学要求,才能寻求新的发展,也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师不断地接受新知识,开拓自己的视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问题,以更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工作中不尽人意之处,更少地体验到焦虑和挫折,对维护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个尽职的教师是非常辛苦的,需要休息和放松。充当无所不能的教育者形象的确使人精疲力尽。因此,教师可以试着在假期给自己充电,例如:学习做旅行家,用胶片记录生活中的美景美事;学习做美食家,在品评佳肴的同时自己也做一次大厨。新的工作体验不仅能使教师得到放松,而且可以开阔教师的视野,增加教师的知识面。教师可以把从其他工作体验中获得的经验、积极情绪带到教育工作中来,更好的促进教育工作。
教师心理讲座心得 篇7
最近我参加了南阳市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受益匪浅,感受颇多。我学习了许多专业的心理知识,以前很多的疑问都得到了解决,我真正认识到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教师要用高尚的师德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去感染和熏陶学生,而高尚的师德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来源于教师的心理健康。
通过学习,我懂得了教师首先要具备健康的心理。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实施者,不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出色的专业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很大影响,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是很神圣的。教师的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的方式,都会让学生受到深刻的影响。一名优秀的教师,会在课堂中营造出和谐与温馨的气氛,让学生如沐春风。因此,教师完善的心理素质,是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和情感教育的出发点。新的教育实践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应不断地完善品德修养,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通过学习,我认识到了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中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健康对其一生有极为重要的影响。我们常常能在报纸或新闻中看到学生自杀的事例,有学习方面,也有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方面的因素。这表明,当代青少年学生承受心理压力的能力有待提高。在这些新现象、新问题面前,心理教师应力求“对症下药”,给予学生鼓励,帮他们重拾信心。要对学生不良心理的成因多加了解,是学校因素,还是家庭或社会因素。当我们感觉无力摆脱社会风气的困扰时,就要会同学生家长采取较为科学的方法教育学生。例如,可以尽量创设健康的教育环境,可以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可以与学生家长沟通思想,相互配合,而且要将其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全过程。我们的目的就是教书育人,是素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和具体实施者。除了要有渊博的知识和优良的教学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还要针对学生关键时期的心理变化进行教育,才能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
教师的工作环境是学校,每天和自己的上级同事,又和自己的学生终日在一起。社会分工的其他工作都是针对物品或者人的某一方面或者某一时间段来服务,而老师的服务对象是人——成长中的人,并且肩负着指导他们成长的重任。那种八小时以外的时间还在为自己的学生的成长和未来殚精竭虑的事情,是不做此项工作的人所不能理解的。做教师根本就是一个累身更累心的活计。而社会对老师的认同却是让老师不平衡的。在外地的公共汽车里看到一句话:市民应该做到尊师重教。朋友看到了之后说:看你们教师多受重视。我苦笑了一下,说:“市民做不到什么,社会才提倡什么的。”因为教师的收入低,部分家长急功近利仅仅关注学生的短期成绩对老师求全责备等原因,教师得不到社会的真正重视,压力太大。碍于自己的所谓“面子”,普遍的现象是有了心理问题不会疏导又不去找专业人士治疗,甚至于心理健康教育未能普及的情况下,教师有了心理障碍和疾病却不自知!积劳成疾是常有的事情,所以现在的舆论开始纷纷关注教师的“亚健康”状态,不仅是身体的,更多的问题来源于心理。那么,教师怎么样避免或者剪除自己的心理健康问题呢?
一、要开阔自己的视野,让自己的业余生活丰富起来。就我个人而言,运动是一个调节身心的好方法,找几个朋友,在运动场上大汗淋漓后,不仅疲劳的身体得到了锻炼,有资料指出:运动时,身体内部会分泌一种物质,俗称“快乐物质”——会让人们放松,高兴。
二、要有知心朋友。时常和他们聊天,好的,不好的;得意的,失意的;大的,小的……把心事跟大家倾诉,是缓解心理压力的好办法。
三、利用好你的假期。对于平时假期少的教师,可以选择附近的地区游览,逛逛市区,或者去家乡有名的景区游览。当然。教师的两个长假是放松自己调节情绪的最佳时间。
四、照顾好家庭。什么都不顺利的时候,家是你永远的避风港湾。永远不要试着只顾大家,不顾小家。最后的可能是会失去两个家。
以上,是我的体会,收获是巨大的,体会可能肤浅,一点建议仅给同行们参考,当然,切记心理健康的前提是身体健康!重视我们自己的心理,正视我们自己的问题,看到自己的优势,找到自己的不足。希望我们都能保持开阔的心境,良好的心态!
教师心理讲座心得体会2
带着一份憧憬,带着一份喜悦,带着一份期待与责任,我有幸参加了远程教育的心理健康的培训,不仅有理论的学习,充实我们的大脑,同时还深入教育教学第一线参观学习和调研,使我在思想理念和工作能力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程度的提升,真是感受颇深,受益匪浅。
感受一:认识心理健康重要,促发展。
通过本次的学习,我认识到了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我认为,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具体实施者,一个成功的教师,除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优良的教学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很大影响。教师的衣着举止,言谈风度,以及待人接物等,都会使学生受到深刻的影响。人格健全的教师,能在课堂中创造一种和谐与温馨的气氛,使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愉快,而人格不健全的教师,只能在课堂上造成一种紧张或恐怖的气氛,使学生如坐针毡,惶惑不安。所以新的教育实践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应该从自身的心理健康的角度,完善自己的人格,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感受二:提高自身素质,助成长
通过培训,自身有了提高。我对心理调适的技能,提供维护心理健康和提高心理素质的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通过对个别典型的案例的分析学习,对认识与识别心理异常现象有了认识,而且有了一定的辅导思路。教学活动是师生双向互动的过程。心理素质良好的教师,会凭借自己的语言、行为和情绪,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学生在教师的感召下,会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体验到愉悦、满足的情感,并流露出对教师的尊敬和爱戴。要努力克服不良情绪的困扰,在不断提高知识素养的基础上,培养自信乐观、豁达开朗的健康心理。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掘自己的潜能,发挥自己的才干,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提高教育教学的整体效益。
总之,在这次的培训的锻炼中,我增长了知识,扩大了视野,在业务水平上有了一定的提高,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在原有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努力,将所见、所学根据实际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工作,为学校工作尽己所能!
教师心理讲座心得 篇8
从步入教学领域到现在,弹指间,数载光阴一晃而逝,从开始教学的第一天我便在课后总要想想自己这节课的得与失,收获的大与小,哪些地方处理得不是很妥当,哪里如果换个方式讲的话效果会更好。慢慢的就养成了一种习惯,每节课后都要去回顾,而且时间也越来越长,回忆的细节也越来越多,日积月累,随着时间的推移,教学日子的渐长,我渐渐发现课后的教学反思的好处所在。
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它一方面是对自己在教学中的正确行为予以肯定,不断地积累经验;另一方面又好像是自己同自己“过不去”挑自己的刺,找出在教学实践中与教学新理念不相吻合的甚至和教学新理念相违背的做法,进行自我批评,并且予以改正,不断地完善自己的教学行为,使自己以后的教学行为更加完美。
在课程改革的今天,教学反思是一种良好的教学习惯。能否坚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是一个教师进取心、责任心、勇气和意志力的表现,是教师能否在教学实践中运用好教学新理念的决定因素。教学反思被看作是教师职业发展的决定因素。叶澜教授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教学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这句话反映出教学反思对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教学反思应从教师的教育思想、教学理念、教学行为、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以及学生的表现、学生学习的习惯、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全面、全程的反省、思考。
教学反思虽然这么重要,在现实教学生涯中,我们好多处在一线的教师却忽略它的作用。课后多数教师一般都会在内心回想自己在这一堂课中的得与失,但很少有人提笔动手把当时的想法真实、及时地记录下来,其实,他们都意识不到,自己错失了一次学习与提升自己教学业务水平的机会。因为教学反思要与教学同步进行,及时记录每节课后的发现和想法,及时分析收集到的教学信息,及时对教学结果做出评价和鉴别,这样受益会更大。而教学反思也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教学反思是收效甚微的。
反思是思考过去的事情,从中总结经验教训。推及到教学中,反思有着更为深厚的内涵。教学反思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体行为表现,通过观察、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或给予肯定,支持与强化;或给予否定、思索与修正,从而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提高教学效能的过程。美国学者波斯纳提出一个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他还提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只有经过反思,教师的经验方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并对后继行为产生影响。”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思考,那么他的发展将大受限制。由此可见,教学反思对一名教师的成长有多么重要。教师要善于对自己的工作回过头来总结,坐下来反思。教学反思能力并不是一项与生俱来的或是会随时间流逝而自然形成的能力,它需要教师有意识地、有计划地自我培养和自我提升。“实践出真知”教师的反思能力应在自身的反思过程中得以形成和提高。以理论经验为基础,教师反思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首先是具体经验阶段。这一阶段,教师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并明确问题情境,然后进入到反思环节。也就是教师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
接着是观察分析阶段。教师的这种循环往复的反思过程会给教师带来自身反思水平的提高,也对教师的教学水平的提高有所裨益。让教师自觉承担起学习和能力提高的责任,具有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权。教师在自我进修、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以自己的数直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用教育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促进自身能力的发展。这个阶段是教师发现问题后,从而解决问题的阶段。因为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我们只有运用头脑真正地反思,才会有我们教师自身的发展,才会有学生的发展。
通过我的历史教学实践,结合教学反思,使我真正的体会到反思对一个教师成长的重要性,下面我就来谈一谈“教学反思”给我带来的`好处。
我们每位教师在上每节课时,都会有自己的感受,或愉悦,或平淡,或痛苦,或气愤,在这不同的情绪中,往往蕴藏着宝贵的经验教训。每节课给我们上课的感受不同,因而我们得到的经验教训也不同,及时总结记载下来,可使自己在日后的教学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找到突破点。
有一次,在132班课上,我有意识地贯彻新课标,上了一节活动剧历史课。那次,我让学生自己查资料熟知当时的历史情节,同时我在课前,做了充分的备课和精心的课堂设计,所以我满怀信心地走进了课堂,谁知那堂课上得乱七八糟,课堂秩序混乱不堪,活动剧的节目草草收场……学生讨论也不是那么激烈,甚至好像没话说,这节课结束后,我深刻反思,最后总结,学生对课本知识理解不很透彻,分组讨论得选一个有威信、有震撼力的组长;而且不能自由结组,平时关系不错的学生坐在一起,只是谈天了。此后,在课堂组织的问题上,我更加注意细节问题,把课堂上可能出现的问题尽可能想周全…-?我想,我的这一进步,不得不归功于课堂反思的驱动力。
为了体现民主、平等,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我在上第一节时,让每一位同学写一下自己心中的历史课和心目中的好老师形象,他们写好后,我会总结和整理,因为我们的服务对象是学生,只有了解了学生,才能更好地为历史教学服务,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服务。记得今年毕业的高三学生说:“老师,我可不可以课堂上叫你老师,课余叫你芳姐。”我笑着说:“可以啊,那你可把老师叫年轻了。”事实上,在校的三年里,活泼的那几个女学生真的在课余一见到我就叫“芳姐”,我也干干脆脆地答应。
通过课堂实践,我真真切切体会到了反思对课堂教学的反馈指导,对教师成长至关重要,它有利于不断提高自身的课堂教学素质,从一个“教书匠”发展成一个“教育家”!更理解了经验+反思=成长。
总之,实行教学反思是教师自我成长、自我提高的前提,它能将课堂上的意外收获,得心应手,一吐为快;它能把难于宽释,鲠骨在喉的失误记载成文,作为前车之鉴;它也能让感性的实践升华成理论性的经验,从而得到更深刻的历炼,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
教师心理讲座心得 篇9
【内容提要】现有教师在职教育虽形势多样,但效果颇难如愿,多数参与培训的教师依然很难将所培训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日常课堂之上。以“课例”为载体、在教学行动中开展包括专业理论学习在内的教师教育――行动教育模式,既利于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又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
教师在职教育有多种形式,如短期课程培训、单元式工作坊、教学观摩和研讨会等等,所有这些形式都要面对理论到实践的转移问题。实际上,大部分教师在参与了这类培训后,都感到很难把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日常的课堂上,这似已成为不易消解的困惑。这一现象,国内有,国外也存在。
国际文献表明,解决理论向实践转移的做法主要有下述两种:
(1)结合课例(注:本报告中的课例是指一个实际的教学例子,课例学习活动是围绕一节课的课前、课中、课后所做的一系列讨论。)的同事互助指导(peercoaching)。西方学者乔依斯和许瓦斯(Joyce & Showers,1982)(注:Joyce,B,& Showers,B.(1982).The coaching of teaching.Educational Leadership,40(1))的一项实证研究表明,学校内教师之间的相互听课和指导能使教师将在职培训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日常课堂上。研究者对两组参与了三个月课程的在职培训的教师进行对比研究,其中一组教师所在的学校在培训期间推行了同事之间相互听课和指导,而另一组教师所在的学校则没有这样的活动。结果发现,前一组有75%教师在日常的课堂中能有意识地、而且比较有效地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后一组则只有15%能有同样的表现。以后的几项研究(注:如Signh,K.& Shifflette,L.M..Teachers'Perspectives on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Journal of Personnel Evaluation in Education,10(2))也都发现,校内同事之间互助指导的效果明显超过单元式的工作坊。
目前,美国、香港等地的一些学者正据此在中小学推广同一层级教师之间的互助支援,认为这样做既能避开上司对下属评鉴考绩的“干扰”,又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相观而善之谓摩”,相互听课有利于缩小课程发展与教师实践之间的落差,可以引发艺术切磋与教学研究,长此以往又可以促成研讨与培训一体化的校本发展机制。然而,根据我国内地长期以来教研活动的经验,同层级的横向支援,明显缺少了纵向的引领,尤其是在当今我国课程发展大变动的时期,先进的理念如若没有以课程内容为载体的具体指引与对话,没有专家与骨干教师等高一层次人员的协助与带领,同事之间的横向互助常常会自囿于同水平反复。
(2)案例教学方法(case methods of teaching)。案例教学法是一种教与学两方直接参与,共同对案例或疑难问题进行讨论的教学方法。案例讨论能促进理论到实践的转移,这种方法最早运用于律师与医生的培养,哈佛工商学院的科普兰将其使用于工商管理人才的教学中,同样取得显著的成效,这种方法的广泛采用后来成为整个哈佛大学培养专门人才的重要特色之一。20世纪90年代以后,案例讨论被移用于教师培训,现已发展为课例学习(lesson study)。
教师是一个特殊的职业,教师职业虽然也有一般职业的若干共同特征,毕竟与医生、律师、工商管理者不同。比如说后者技术含量高,前者工艺性特别讲究;后者的学习与培训采用书面个案讨论的方式很能有所建树,而前者还需在反复讨论中做行为自省与调整的跟进才能见效。国外、国内的事实业已告诉人们,教师培训仅用案例讨论的形式,成效远不如其他职业那样突出。
3.我们的思考――“行动教育”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靠实践性知识保障的,教师成长和发展的关键在于实践性知识的不断丰富,实践智慧的不断提升。实践智慧是缄默的,隐含于教学实践过程之中,更多地与个体的思想和行动过程保持着一种“共性”关系;它又是情境性的和个体化的,难以形式化或通过他人的直接讲授而获得,只能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发展和完善。我国众多优秀教师、教改先行者的成长历程无一例外地显示:在“课堂拼搏”中的“学会教学(learning how to teach)”,是他们成长与发展的规律性进程。
综合文献研究、经验总结和对改革实践的深入洞察,我们关于教师在职教育的思考是:①保持同事之间的互助指导,还须注重纵向的理念引领;②保持侧重讨论式的案例教学,还须包含行为自省的全过程反思。于是,我们在通常的教师培训形式之外提出一种以课例为载体、在教学行动中开展包括专业理论学习在内的教师教育,简称“行动教育”。
如今对教师怎样教学生要求很高,天天在呼唤尊重儿童的主体地位,强调把儿童的需求作为教育的出发点。那么培训者培训教师,是否也应当尊重被培训者的主体地位,把教师的需求作为培训的出发点呢?恰巧在这点上,以往的培训出了毛病。因此,人们已经建议把教师培训改称为教师教育,甚至认为称教师学习更妥当。
本课题研究之初,我们曾对青浦区部分中小学311名教师作问卷调查(有效问卷295份),其中两个结果引起了我们的关注。
“在课程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怎样的专业指导对教师的帮助最大?”统计结果如图1所示,老师们选择较多的是:C.课改专家与经验丰富的教师共同指导课堂教学(36.7%);D.身边经验丰富:教师在教材教法方面的指导(35.7%);E.同事之间对教学实际问题的切磋交流(21.6%)。选择很少的是B:与同事共同阅读理论材料并相互交流(2.8%);A.未结合课例的纯理论指导(3.2%)。其中,受教师欢迎的C、D、E指导方式均涉及具体课例,教师不太喜欢的A、B选项均无具体课例,从中不难得出一个结论:教师需要有课例的专业引领。
“哪种听课、评课方式对教师帮助最大?”统计结果如图2所示,老师们选择较多的是:专家、优秀教师和自己合作备课,再听课、评课,指导改进(57.7%);听优秀教师的课,参加讨论并结合自己的数学实际加以应用(24.6%)。选择较少的是:与和自己水平相当的教师相互听课讨论(0.7%);专家和优秀教师听自己的课并点评(5.9%);听优秀教师的课并听专家点评(11.1%)。有意思的是,老师们的选择倾向恰好使选项占比分成了多、少两类:少的一类只有讨论、点评而没有行为跟进,多的一类既有讨论、点评又有与自己教学实际结合的行为跟进。然而,教师需要的是有行为跟进的全过程反思。
在行动过程的访谈中,不止一位老师对我们说:“理论是我们最缺乏的。”也不止一位教研员反映:“指导教学要避免盲目性,补上理论这一课很重要。”
教育家经常提醒专业工作者要注意引导教师学会理性地思考问题,不要小看理论思维。其实,从教师的需求出发不仅指要尊重教师的个体需要,而且还应该重视教师职业所承载的社会需要,其中也包含对本专业的理性关怀。
基于教师的需求与本报告开头所述的思考,我们运用了假设演绎与逆推溯因等方法(注:假设演绎与逆推溯因科学发现的模式,它要求研究者在所设想的多路演进的逻辑推理过程中敏锐地抓住那些具有必然联系的逻辑链条,由此建构新的假说,然后在实践中检验并修正它。详见顾泠沅著.教学实验论.教育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66-69页.),提出如图2所示的实施“行动教育”的基本模式。我们认为要解决教师成长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需要构建一个以课例为载体的、强调专业引领和行为跟进的操作系统。“行动教育”该是怎样的'模式,在我们的行动开始之初,这个问题已经在头脑中反复酝酿,随着研究的推进,这个模式从萌生雏形到确立基本框架逐渐清晰化。
于是,我们在前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以上海青浦区为基地,制定了在该区试验“行动教育”基本模式的行动计划,该计划从的1月起实施:
②选6所中小学、4门学科(中学数学、物理,小学数学、自然常识)作为样本,每门学科选对应的有经验教师和职初教师作为研究课的执教教师
为了使本研究充分体现“行动教育”模式基于课例的、研究者与教师合作的、课例讨论与行为自省相结合的全过程反思的特点,课题组由以下人员组成: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上海研究中心和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的研究人员、青浦区教师进修学院的教师、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专业的博士研究生、青浦区参与学校的校长和教师。这样的人员结构,可以充分发挥作为专业研究的主体――研究人员、教研人员、专家教师,与作为教学行动的主体――一线教师相结合的互补优势。
本研究为了要探析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如在“行动教育”过程中,教师的理念与行为是如何发生变化的?因此,数据资料的搜集采用了多种途径,如问卷,小组讨论录音,课堂录像和研究人员的现场观察,学生和教师的工作档案,学生的知识产品,教师的反思录(反复递交),对教师、学生和专家的深入访谈等。在这个过程中,课题组共组织了100多次学习、研讨活动,30多次个别与团体访谈,整理编辑了50余万字的文字资料、150多小时的录音和24节课堂录像资料,拍摄了100多幅照片。
所有的方法都服从于一定的目的。本项研究具有比较鲜明的行动研究的特点。它是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在教师教学中进行的,为了提高教师实践智慧的研究。这种行动研究,既不是某一种理论的简单验证,又不是某个流派的实际示范,而是以科学研究为手段,致力于解决教师在职培训中的现实问题,这也是研究构想的出发点。研究中我们在运用行动研究方法的同时又引进科学发现模式,使之具备双重机制――既能改善教师的教学行为,又能为建立科学假说或理论构想提供素材。
我们的“行动教育”以探究性理解水平的教学为行动的目的,为此选择中小学数学与科学学科的4个“课例”作为首批研究对象,旨在从中探寻并揭示有效提升教师实践智慧、促进其专业成长的运作方式与规律。在此过程中,研究者与教师亲密合作,发展学与教的策略,教师则一面从事实际教学,一面从事教学研究,一面在工作过程中接受在职教育,而且将三个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
这一部分先对4个课例做一个概要的介绍,使教师与研究者在共同制作课例中出现的困惑与差距,教师在理念与经验引领之下的行为自省、教学经验重构、扎根理论建立等过程有一个背景式的展示。
荷兰弗赖登塔尔(Freudenthal)数学教育研究所的达朗其(Jan de Lange,1996)在国际数学教育大会(ICME-8)的大会报告中介绍了荷兰的一堂课:81名学生家长出席家长会,每张桌子可坐6人,需要布置多少张桌子?第一类学生动手摆桌子;第二类学生经历了具体到形式的抽象;第三类学生直接套用算式去做。实际上,三类学生中只有第二类才在真正体验“数学化”的含义。
让学生体验数学化,在数学学习中感受从具体到形式的抽象过程,是现代小学数学课程改革所强调的重要理念。本次研究,小学数学研究小组选择了“有余数的除法”这个内容,试图让教师体悟小学数学课程改革这一理念。
研究从分析教师原有经验开始,采用录像带分析技术对这课堂进行分析,结果发现至少有三处涉及理念与行为问题:
①余数概念的建立。教师从上课一开始就“纠缠”于区分“等分除”、“包含除”等枝节问题,而未突出“有余数”这个要点。
②试商。教学中教师习惯于按部就班,强调用乘法口诀作为试商的“拐棍”――“括号里最大能填几”,如3×( )<7,致使程式化的计算训练替代了对试商本来意义的理解。
③寻找规律: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教师让学生观察下列一组有余数除法的横式:
然后问:“余数1、2、3、3与除数5哪个大?”由此引导“发现”余数小于除数的规律,貌似寻找规律,学生实际并未动多少脑筋。
在教师与研究者共同经历了完整的“行动教育”过程之后,课堂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数学教学向儿童生活回归,原来的繁琐变为简明,原来的程式化训练变为体验数学化的过程。改进后课的教学思路如图3所示:
●对小学生来说,“数学就是生活”。根据儿童的生活经验,“除法就是分豆子”,教师由此得到启发:7颗豆子平均分到3个盘子里,那个分剩下来不够再分的豆子数就是“余数”,盘子里试着放豆子的过程就是“试商”。这里,从实物到算式是“形式化”的过程,从算式运算返回到实物解释是“寻找意义”的过程。数学化就是在具体、半具体、半抽象、抽象之间的铺排,是穿行于实物与算式之间的形式化过渡。
学生通过体验数学化的过程,不仅加深了对“有余数的除法”的理解,而且很快找到了算式运算中的规律。当教师让学生思考被除数、除数、商和余数之间有什么关系时,学生不仅能说出“除数乘商加余数等于被除数”,还能有把握地说出“余数一定比除数小”。教师又问为什么,学生答道,“如果余数比除数大,就是分剩的豆子数比盘子数多,那么每个盘子至少还可以再分到一颗豆子”。这番建立在学生理解基础上的对话多么好啊,其意义决不同于“猜谜游戏”般的问答。
●小学生学数学,从实物到算式存在着一道鸿沟,如何让学生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算式运算,优秀教师的经验为该课的改进提供了宝贵的支持。这就是:先让学生动手分豆子,然后不用盘子,在脑中分豆子,如此多次之后,学生便会比较顺利地越过上述鸿沟。经分析,这一设计符合布鲁纳“三个操作”的认知理论(图4)。其中脑中分豆子的方法是一种“表象操作”,它是从“实物操作”到“符号操作”的中介。
“表象操作”的作用在数学教学中并不鲜见,比如在退位减法“23-8=?”的教学中,学生的思维表现出多种水平:
其中,停留于第一、第二种水平的学生“只会动手做,不会动脑想”,从第二种到第三种是关键的一步,学生通过表象操作,越过这一步,才能达到计算自动化,或灵活运用多种方法并说出算理(见左图)。
●改进后,课堂的师生语言行为也有了很多变化,下面是用“弗兰德师生语言互动分类”方法对“余数比除数小”这一数学片段所做的比较(表1与图5)。
注:学生小组讨论,改进前为115″,27.2%;改进后为135″,32.9%。
从表1和图5中可以清楚地看出,改进后师生语言互动出现了下述情况:(1)课堂静止或不理解⑩、教师指示或命令⑥与批评或辩护权威行为⑦的时间下降为零,教师演讲⑤、学生按老师要求表述⑧的时间在明显减少;(2)教师提问④、学生主动表达自己发现⑨的时间在明显增加,教师接纳学生感觉①的时间也有上升。由此可见,教师的教学理念与行为有了明显的改变。
――小学自然《淀粉》片段“淀粉遇碘酒变为蓝紫色”
现代自然科学课程理念指明,亲自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因此课程应教给学生科学加工的方法,给他们提供一种思想工具,这样,学生就会更接近地了解作为科学特点的探索精神了。
小学自然“淀粉”是一堂带有实验的课,其中“淀粉遇碘酒变为蓝紫色”是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按照以往的教学方式,教师通常是拿出事先准备的淀粉,在告知学生淀粉的性质之后,做一个教学演示:将碘酒滴在淀粉上,验证淀粉的特性――遇碘酒会变成蓝紫色。
参加我们行动计划的X老师,她上的课与以往相比已经有所改变。在她的课上,学生被调动起来,不停地随着教师的指示动手做实验。可是,如果仔细分析,学生的行为实际上是对教师指令的被动回应:把指定的液体(碘酒)滴到指定的物品(淀粉)上,使之产生一种预定的变化(变成蓝紫色)。这样做,看似让学生观察与探究,实质上仍然停留在“告诉事实,验证结论”的水平,学生没能亲身经历主动观察与分辨的学习活动,思维活动投入量明显不足。
●针对上述情况的改进课,使用的“液体”增至黄酒、酱油、碘酒3种,“物品”改为马铃薯、盐、面粉、米饭、糖等多种,然后放手让学生在各种“液体”与各种“物品”之间一对一“找朋友”――哪种“液体”碰到哪种“物品”会发生新的颜色变化?教师组织学生观察,学生通过亲自分类、亲自鉴别,从而发现淀粉特有的性质。下面是一名学生的观察结果记录单。如所周知,分类与观察是科学探究的第一步,学会运用这种分类、鉴别的思想工具比知道某个特定的性质更为重要,改进课在达到这一目标上有所突破。
●改进前后的课有没有本质的区别?对此,我们根据两堂课所作实验的有关记录材料将其甄别为教师的演示实验、学生的模仿实验和探索实验三类,并对所用时间及占比做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
从表中数据可以清楚地看出:在改进后的课中,学生探究实验的时间占比从原来的9.50%增到到65.41%,而相应的学生模仿实验的时间占比却从原来的73.14%减到了零,变化十分明显。
●这种通过主动观察、分类,鉴别物品特征与性质的学习方法,其效果还体现在后续的学习之中。在“水能爬高吗?”一课中,学生完成了一项更为精彩的“有结构的探究”:
①将玻璃棒、粉笔、细沙柱、玻璃细管、宣纸等插入红色水中,学生按“能爬高”与“不能爬高”对物品进行分类。
②学生用放大镜观察“能爬高”物品的共同特征:有小孔或缝隙。教师归纳,这就是“毛细现象”。
③学生把3支粗细不一的玻璃细管插入红色水中,观察发现:管子越细水爬得越高。一块玻璃片不行,“不能爬高”,但在两块玻璃片的一端插入小木棒,制造缝隙,观察发现:缝隙越小水爬得越高,而且还呈现了一条“漂亮”的曲线(可供儿童长大后进一步研究)。
④学生用毛细现象解释酒精灯燃烧、树枝插在红色水中插久了变色的原因。
“科学是探求意义的过程”(爱因斯坦)。作为一种学生的学习方式,探究活动关注的重点是围绕解决问题,采用一定的方法问题进行学习。学生的探究是需要方法引导的,这种引导将经历“有结构的探究→指导性探究→自由的探究”的过程,逐步放开。
一位外国教育专家观看了这堂课后,兴奋地说:“我终于看到了儿童真实的探究。这里真是课堂改进的天堂。”
教师心理讲座心得 篇10
一、教师心理健康的价值
美国一位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吉诺特博士(Dr.HainG.Ginott)曾经说过:“Forbetterorforworse”。意思是:作为一位教师,他(她)要么是帮助人,要么就是伤害人。因为首先教师的期望值将对学生产生巨大的作用——正向的,亦或是负向的。他还在他的著作中这样阐述教师的力量:
“经历了若干年的教师工作之后,我得到一个令人惶恐的结论,教学的成功和失败,‘我’是决定性的因素。”
“我个人采用的方法和每天的情绪,是造成学习气氛和情景的主因。”
“身为老师,我具有极大的力量,能够让孩子们活得愉快或悲惨,我可以是制造痛苦的工具,也可能是启发灵感的媒介。我能让人丢脸,也能叫人开心,能伤人,也可以救人。”
“无论在任何情况下,一场危机之恶化或解除,儿童之是否受到感化,全部决定在我。”
世界教师组织联合会1970年代表大会主题“教师素质”的决议中提到:“相信任何一个国家的教育素质,有赖于其教师的素质;相信任何一个人的健康及其生活的素质,有赖于教育的素质;相信惟有适当的支持,具有理想的素质之足够的师质才可以获得。”
因此在这里我们说素质教育的核心是教师,是非常恰如其分的。教师素质的内涵不仅仅是指教师个人的智慧,它还包括教师的人格魅力和教师职业的社会化。具体地说就是教师在教育和学科方面的专业与学术的水平,教师在伦理道德、个性品质等修养,教师与社区、与社会的良好关系的建立等等。由此可知,一位有发展教师,他(她)的素质应该是一方面身心健康状况良好,另一方面要有领导及与他人合作的能力。而其中教师做为学生认同的楷模,其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态又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对于学生的爱、敬业乐群的精神,就像勇气在困境中一样,都是不可缺少的。此外,忍耐、理智的好奇、批判的思维与容忍,也是不可缺少的,因为教师在执行职务时必须尊重学生,并帮助他们发展其个性,这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身心平衡的能力。
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日益关注,尤其是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进而影响到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目前,关于教师心理健康的价值,可以说社会大众已经形成了一定共识:
1、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培养出身心健全的学生。
2、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胜任教育工作。
美国著名教育家怀特(Witty)调查了4700名学生,得出以下评价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派墨(F.H.Palmer)出版过一本著名的著作《理想教师》(TheidealTeacher),其中谈到理想教师应具有以下四种品质:
(1)高度的同情心;(2)丰富的学识;(3)激励学生的能力;(4)淡泊宁静的人生观。
美国教育学家塞尔(J.B.Sears)在经过长期的“理想教师”研究之后,得出了一些理想教师人格的构成要素:(1)坦白;(2)忠诚;(3)同情;(4)牺牲;(5)乐观。
3、教师心理健康才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与氛围。
1988年在香港建立的会学校香港圣洁会灵风中学的校长著名教育家张俭成博士说:“教师的尊贵使命在于帮助学生肯定自我价值,发挥潜质和建立尊严,致力塑造充满尊重、真挚、信任、欣赏和优良纪律的校园文化,并积极推动情意教育。”他还说:“在一个支持、鼓励、欣赏、接纳的环境中,人就更能发挥潜质,实现成长,教师应给予学生更多的欣赏和鼓励。”此外他认为,教师之间互相接纳、彼此欣赏,是这种积极校园文化环境建立的第一步。
二、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
教师的心理健康具有如此重要的意义和价值,那么什么是心理健康呢?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健康与心理健康的内涵与标准。
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成立时,在宪章中把健康定义为:“健康乃是一种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都臻完满(Well—being)的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对于具体的健康标准,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以下十大标准:
1、精力充沛,能从容不迫地担负日常工作和生活,而不感到疲劳和紧张;
2、积极乐观,勇于承担责任,心胸开阔;
3、精神饱满,情绪稳定,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4、自我控制能力强,善于排除干扰;
5、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各种变化;
6、体重得当,身体匀称;
7、眼睛炯炯有神,善于观察;
8、牙齿清洁,无空洞,无痛感,无出血现象;
9、头发有光泽,无头屑;
10、肌肉和皮肤富有弹性,步态轻松自如。
教师心理讲座心得 篇11
心理学,一个既熟悉又感到陌生的词。
一直以来我都对心理学充满了好奇与兴趣,但却很少有机会接触与之相关的课程。因此当我看到培训课程中有心理学教育培训课程时,我便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它。
对于我来说,选择这门培训课程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在选择课程的时候我把兴趣放在第一位。记得有一位老师对我说过:“世界上最幸福的事就是从事自己所喜欢的职业并从中赚钱。”简单的一句话却道出了人生的真谛。不管是选择职业还是课程或者是其他更复杂的选择,我都会把兴趣放在首要位置,因为我相信只有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才能从中受益。
其次,我想对自己有个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心理学教育培训或许能帮助我更加的了解自己,学会让自己浮躁的心态,归于平静,学会如何放松自己,永远保持健康的心理人格。古人云:做人“每日三省吾身”,“人贵有自知之明”,说的是人要不断认识自己。因此,选择这门课程绝对没错。
最后,我相信学习心理学与生活,不仅对于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有着重要意义,同时对于关注他人,帮助他人也有重要意义。我希望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可以学会观察并理解他人的心理以及情绪上的变化,并力所能及的给予一些心理上的疏导和言语上的安慰,以缓解轻度的心理上的问题。
对这门课程的学习虽然只有短短几周90课时的时间,说不上深入了解了关于心理学的专业知识,但我确实收获不少。虽然这只是选修课,但我确从未错过蔡老师的每一节课。或许有一部分同学对于大学的大部分课程存在着抗拒甚至厌烦的心理,出于压抑且无聊的课堂氛围,与之相反的带给我的是无尽的兴趣与快乐。
在接触心理学这门学科的以前,它总给我一种很玄的感觉,总以为它和算命一样有点不可捉摸,但是通过这半个学期的学习,我被它的科学性,真实性所折服,可以说它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东西,与此同时我还发现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同样重要,同时两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心理学不仅具有科学性,而且也不乏应用性。心理学来源于生活,又指导生活。
在蔡老师的课堂上,我们更加深入的了解了心理学的奥妙,感受到幸福和快乐作为一门学问来研究时的魅力,而不仅仅是看不到摸不着的感受,
冯丹老师的课堂整个过程基本上都在笑,感觉整个人轻松了不少,不仅缓解了我们在上完专业课后的压抑,还学到了不少东西。
经过对心理学与生活课程的学习之后,我逐渐发现想要了解自己其实并不难,除了要做一个冷静的现实主义者,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在渐渐了解自己之后,我发现自己以前总是在怨天尤人,不仅如此,还喜欢把一件小事考虑的很复杂。但是现在我发现所学习的心理学与生活的知识在我脑中结成了一张大网,活生生的经历时时接受着理论的检验。我了解了,我不怨了。我学会了忍耐,学会了宽容。
通过心理教育培训学习,我的性格、为人处事的方式,甚至价值观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开始学会如何去关心他人,处理事情时开始考虑的周到了些。逐渐开始观察、理解朋友的心理,情绪上的变化,并力所能及的给予一些心理上的疏导,和言语上的安慰,以缓解轻度的心理上的问题,也许这些“微乎其微的事”不值得一提,但从小的行为的改变,可以看到心理学与生活课程对我的影响。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心理学的学习使我无论从文化知识上,还是从自身修养上我都进步了不少,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在不断地成长着。
通过心理教育培训学习不仅让我了解了许多心理特点,也让我掌握了如何正确对待周围的朋友,但最重要的是我学会了自我调整,失意的时候,悲伤的时候,我会不经意地想起
虽然培训课程已经结束了,它带给我的收获真的很多,但我还是觉得还有很多很多的东西想去了解和领悟。如前,开始有点小后悔为什么当时没有选择心理学专业。如果有机会的话我想多点了解一些关于心理学的专业知识,深入学习现代心理学,了解心理学的发展史,学习一些团体活动的知识,通过在参加活动课的过程中体会人生的知识。我想掌握更多的心理学方法,认识自己和他人,提高自己和帮助他人的能力。希望老师能在心理学与生活的课程中多讲一些关于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知识。当今社会,在物质得到满足的情况下,如何让自己浮躁的心态,归于平静,如何放松自己,寻找心理的健康与和谐,已成为现代社会重要的新课题。
有人说,快乐,对大多数人来说,已成为遥不可及的梦。其实不然,一个人要快乐是谁也阻止不了的,快乐的因子是每一个人都有的,关键在于你自己想不想快乐,当遇到心烦的事时候,乐观一点,勇敢一点,博学一点,那快乐就在你身边。因为心理学与生活的价值就是让世界充满快乐!
教师心理讲座心得 篇12
教师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心得体会
艳
听了徐传英老师主讲的这次讲座,使我对“健康”有了重新认识,在日常的生活我们往只关注身体健康,事实上除了身体健康,更应该关注心理的健康,心理专家认为,心理问题已成为现代社会中的一种职业病,而教师又是这种心理问题的高危人群之一。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首先,教师的工作压力比较大。教师时刻面对几十甚至上百名学生需要耗费大量情感和精力,加上考试压力大,工作负担重。其次,社会对教师的期望过高且复杂多样,教师的付出和回报不成正比,社会日趋功利性,师生关系日渐淡薄。由此可见,教师职业在辛苦之余,还必须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这种压力长期积累下来,就容易导致心理问题的产生。
心理的健康不仅影响我们的个人生活,还会影响我们周围人的生活,也会影响工作。所以,我们必须重视我们的心理健康,那么怎样才能保持心理的健康呢?
一、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教师的价值观取向直接影响教学行为与效果。教师应为“人师”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加强教学心态和自我心理健康调空。树立甘为人梯,乐于奉献,爱护学生的价值观,用积极乐观的情绪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平等和谐的氛围中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从而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二、正确认识自己
接纳自己
教师不是圣人,对自己要求不要过高,并不是每个人都会成为专家、学者,不一定要做最好的老师,但一定要做最快乐的老师。只有坦诚地承认自己的不足与缺点,只有完全的肯定和尊重自己的长处和优点,才能获得别人的认同和尊重。
三、加强学习,提高自我修养
教师的社会作用主要是承前启后,但更在于启后,要让“青出于蓝胜于蓝”。俗话说“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要有一桶水”,水从哪里来,就是不断学习,活到老学到老,不与社会发展相脱离,有了渊博的知识,才不会与学生产生代沟,才不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工作才不会太辛苦,无趣。
四、培养经积极的、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
有时候我们应该有“啊Q”精神,生活中难免事事顺心如意,总有困难和挫折,烦恼、忧愁伴随着。教师应努力培养自己的爱好、兴趣,不断加强意志锻炼。
五、建立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教师所从事的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我们要学会宽容,学会善待别人当然也包括学生,与同事和睦相处,互学互助、尊重领导,彼此理解,与学生民主平等,教学中,教师更应放下权威身份,对学生要求不过高也就是对自己不苛刻。
总之,教师要爱自己,对自己不要过分苛刻,对他人要能宽容、理解、使自己保持良好的心态,良好心态是教育教学工作的必要条件,也是教师个人身心健康的必要条件。
焦
10月18日,听了一场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后,受益匪浅,体会颇多。
一、了解了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
我在教师岗位上工作了十几年了,渐渐感到工作激情不如以前,感觉精力不够,从各种媒体上不断看到说老师大多数心里都不太健康。于是无端的怀疑自己是不是心理有问题。今天听了徐老师的讲座,知道教师的健康心理要从这几个方面来看:能积极地悦纳自我;有良好的教育认知水平,热爱教师职业,积极地爱学生;具有稳定而积极的教育心境;能自我控制各种情绪与情感;和谐的教育人际关系;能适应和改造教育环境。
我觉得心理健康的教师首先是要热爱教师这个职业,从内心深处认同这个职业,真正觉得自己从事的职业是高尚的,有意义的。另外就是要自我肯定,认同自己的能力,说“我能行”。还有就是要有平常心、包容心,要有和谐的人际关系。还要保持一种不断进取的心。热爱这个事业就会全身心的投入,就会有幸福感,就会快乐的工作,享受工作。心理自然就健康了。
二、通过学习,我认识到了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我认为,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具体实施者,一个成功的教师,除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优良的教学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很大影响,特别是对低年级学生更是如此,在他们的心目中,教师是智者——什么都懂;是能者——什么都会;是圣者——不会犯错;是权威者——具有比父母还高的权威力量。教师的衣着举止,言谈风度,以及待人接物等,都会使学生受到深刻的影响。人格健全的教师,能在课堂中创造一种和谐与温馨的气氛,使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愉快,而人格不健全的教师,只能在课堂上造成一种紧张或恐怖的气氛,使学生如坐针毡,惶惑不安。所以,教师完善的心理素质和人格,是构成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情感教育的出发点和首要原则,新的教育实践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应该从自身的心理健康的角度,完善自己的人格,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通过学习,我也知道了教师要善于做好自身的心理调节及保健工作,了解自我,辩证地看待自己的优缺点;学习心理卫生知识和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心理调节的方法,学会缓解心理压力,改善不良人格,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调整情绪,保持心理的平衡;善于选择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乐于为工作奉献,并合理安排时间,张弛有度;培养多种兴趣与爱好,陶冶情操,只有这样,才能以积极健康地工作热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
三、学会给自己减压
教师这个职业给赋予了太多的赞美,同时也给老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有时感觉自己有很大的压力,怕教不好学生,怕学生处安全事故,怕领导批评、怕社会。常常感到孤独、无援、痛苦。以前总觉得这些痛苦不能和别人说,因为你是老师。而今天纪院长就说要把内心的苦闷宣泄出来或者转移掉,并交给哦了我们很多简单实用的减压方法。我想起自己常常在郁闷的时候会吃很多零食,原来是在给自己减压。尤其是她提到的与人交谈,这个太好了,与人交谈不仅可以使我们内心的消极情得到一定程度的渲泄,把积郁在心里的能量及时释放出来,也可以使我们获得朋友、亲属及社会上其他人的理解和支持,从而帮助我们抵御沉重的心理压力,消除紧张情绪。只有幸福的老师才能有快乐的学生,以后在工作中要不断调整心态,做一个幸福快乐的人民教师。
王建才
学做快乐的教师
《心理健康讲座》心得体会
11月8日,我校心理咨询师徐传英老师为我们做了一次教师心理健康培训,受益匪浅,感想颇多。现谈谈自己的体会。
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没有严格的界限,由于内外因素的影响,使人的心理功能受到阻碍的情况是经常发生的,所以对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有可能出现某些不够健康的心理状态。教师也不例外。尤其是现代高速发展的充满竞争的社会,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给教师带来更大的心理压力,更可能产生不健康的心理状态。教师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学生问题,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
教师的心理健康从根本上说还得由教师自己维护。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能够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既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也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优秀的教师在需要的时候能承受巨大的压力,但他绝不应让自己一直处于压力之中以至于身心俱损,影响工作和生活的正常进行。身为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尽快适应新的教学观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达到新的教学要求,才能寻求新的发展,也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师不断地接受新知识,开拓自己的视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问题,以更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工作中不尽人意之处,更少地体验到焦虑和挫折,对维护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个尽职的教师是非常辛苦的,需要休息和放松。充当"无所不能"的教育者形象的确使人精疲力尽。
因此,教师可以试着在假期给自己充电,例如:学习做旅行家,用胶片记录生活中的美景美事;学习做美食家,在品评佳肴的同时自己也做一次大厨。新的工作体验不仅能使教师得到放松,而且可以开阔教师的视野,增加教师的知识面。教师可以把从其他工作体验中获得的经验、积极情绪带到教育工作中来,更好的促进教育工作。
武玉娟
《心理健康教育》学习心得体会
听了徐传英老师的专题讲座,使我懂得心理健康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学活动,现今社会不仅要求我们具有健康的身体,而且需要健康的心理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经过这次心理健康教育的学习,我的收获很大。不仅学习了许多专业的心理知识,以前很多的疑问都得到了解决,我真正认识到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以下是我学习后的一些心得:
一、教师自己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
通过一线的教学经历,深深的体会到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到周边的人,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学生问题,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
教师的心理健康从根本上说还得由教师自己维护。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能够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既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也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优秀的教师在需要的时候能承受巨大的压力,但他绝不应让自己一直处于压力之中以至于身心俱损,影响工作和生活的正常进行。身为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尽快适应新的教学观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达到新的教学要求,才能寻求新的发展,也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师不断地接受新知识,开拓自己的视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问题,以更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工作中不尽人意之处,更少地体验到焦虑和挫折,对维护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
一个尽职的教师是非常辛苦的,需要休息和放松。充当“无所不能”的教育者形象的确使人精疲力尽。因此,教师可以试着在假期给自己充电,例如:学习做旅行家,用胶片记录生活中的美景美事;学习做美食家,在品评佳肴的同时自己也做一次大厨。新的工作体验不仅能使教师得到放松,而且可以开阔教师的视野,增加教师的知识面。教师可以把从其他工作体验中获得的经验、积极情绪带到教育工作中来,更好的促进教育工作。
二、经常关注特殊学生的心理辅导
教师的天职就是教书育人,对待问题学生更应该尽心尽责,遇到问题学生怎么办呢?一定要充分利用班集体的作用,在宽松平等的班级氛围中,加强对学生心理的团体辅导,通过主题班会的形式,充分发挥班队活动课的集体心理辅导效应。针对特殊学生的特点,有侧重地选择团体辅导的主题。如自信心教育、青春期教育等。采用讲座法、认识法、操作法、表演法、角色扮演和行为训练等多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内在动机,并在活动中得到领悟。通过一系列的团体辅导活动,不仅让全体学生获得心理健康方面的有关知识,也拉近了同学间、师生间的距离,融洽了师生关系。
在考虑学生一般心理规律的同时,也要对暴露出来的个别学生的个别心理问题进行疏导帮助。在对学生的个别辅导中,我一方面通过心理辅导室兼职心理教师的个别咨询辅导,另一方面也进行了个别谈心与辅导。以上,是我的一家之言,收获是巨大的,体会可能肤浅,切记心理健康的前提是身体健康!重视我们自己的心理,正视我们自己的问题,看到自己的优势,找到自己的不足,这样才能更有效的帮助我们身边的人,希望我们都能保持开阔的心境,良好的心态!
常国庆
心理讲座心得体会
王玉强
通过对生活深入思考“希望得到什么成就、做好哪些准备、如何循序渐进的行动”,我应该对自己有个的规划了,让没有梦想的日子远离!时代的发展,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拥有健康的心理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从素质教育的着眼点来看,健康的心理是孕育良好素质的保障。然而,在我们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由于社会、学校、家庭多方因素,导致部分老师,部分学生厌学等不健康心理,严重影响了教与学的工作。故而,我一直对心理健康的问题非常感兴趣。现对这次心理健康学习谈一点自己肤浅的体会。
一、通过学习,我认识到了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我认为,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具体实施者,一个成功的教师,除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优良的教学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很大影响,特别是对低年级学生更是如此,在他们的心目中,教师是智者——什么都懂;是能者——什么都会;是圣者——不会犯错;是权威者——具有比父母还高的权威力量。教师的衣着举止,言谈风度,以及待人接物等,都会使学生受到深刻的影响。人格健全的教师,能在课堂中创造一种和谐与温馨的气氛,使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愉快,而人格不健全的教师,只能在课堂上造成一种紧张或恐怖的气氛,使学生如坐针毡,惶惑不安。所以,教师完善的心理素质和人格,是构成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情感教育的出发点和首要原则,新的教育实践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应该从自身的心理健康的角度,完善自己的人格,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通过学习,我也知道了教师要善于做好自身的心理调节及保健工作,了解自我,辩证地看待自己的优缺点;学习心理卫生知识和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心理调节的方法,学会缓解心理压力,改善不良人格,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调整情绪,保持心理的平衡;善于选择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乐于为工作奉献,并合理安排时间,张弛有度;培养多种兴趣与爱好,陶冶情操,只有这样,才能以积极健康地工作热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
二、通过教师的心理健康的学习,我也知道了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古老文化的中国有这样一句格言3岁看小,7岁看老。这充分说明了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健康对其一生有何其重要的影响。结合我的实践经历和周边情况,我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做了认真地分析。我认为,我们目前正处于一个社会的转变期,纷纭复杂的社会现象,多元化的价值观,来自升学、就业、竞争等方面的压力,各种不可测的变数,引发了学生心理疾患的上升,也对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过去与现在虽然做了不少探索性工作,但审视我们目前学校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层出不穷的新现象、新问题面前,存在种种不足也是明显的。为何不足?很有必要追根溯源,以利对症“下药”。
总之,教学的目的就是教书育人。为了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师就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良好的性格、高雅的气质、卓越的才能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质将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熏陶与教化作用,真正作到为人师表。只有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齐抓共管,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水平一定能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教师心理健康知识讲座
心
得
体
会
诸葛二小
教师心理讲座心得 篇13
其次,我们应该反思我们自己的教学课堂。再成功的课堂,也难免会出现教学失误。当出现失误时,我们不能置之不理,应当及时弄清楚原因。比如,课堂上学生气氛沉闷、不参与教学,我们应该想一想:是不是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味地传输知识,而没有把课堂留给学生;在备课时,是否只是备了教材,传输了知识,而没有“备学生”未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等等。诸多因素,都会导致课堂的失败。所以,在上完一节课之后,回到办公室细细地回味与反思自己的课堂,是一个重要且必要的过程。
此外,我们可以反思师生关系的处理是否恰当。我认为教师与学生的相处要存在一个“度”,既不能与学生走得太近,混淆了自己教师与学生的身份,也不能过度疏远学生,不利于师生关系的发展。在对待每一位学生的态度上,我们也可以在反思过程中问问自己,是否做到了对待每一位学生都做到了公平公正。
最后,我们也要反思学生的行为,从而优化自己的教学设计。在课堂上,我们不能一味地传授知识,也要关注到学生的行为与发展。当学生积极回答问题,表现良好时,我们应该及时给予肯定与鼓励;当学生走神或违反上课纪律时,我们要及时地提醒与制止。教师要善于捕捉和及时反思,充分关注学生的.差异,尊重不同学生在知识、能力、兴趣等方面的需要,适当加以调控。学生产生疑问时,教师要及时判断和分析,找到学生产生问题的根源,然后按不同的原因、不同的学生用不同的方法给予解疑答难。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教学反思,重要在及时与坚持,经过我们的反思,相信我们能够在反思中成长,成为优秀的教师!
教师心理讲座心得 篇14
如今的中小学校里出现了诸多的教师心理和学生的心理不健康的问题,师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当前学校教育面临的新任务和新要求。下面谈谈我的学习心得体会。
一、师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
由于教师的工作压力过大、各界对教师的角色期望过多过高、教师的自我定位过于完美、教师评价制度不够完善乃至家庭负担、同行人际关系以及其他诸多因素,使得很多教师或多或少地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甚至出现心理疾病的先期预兆。由于受各种不良思潮影响和学习上的巨大压力,使在校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出现了问题。青少年学生正值成长发展过程中,缺乏科学的辨别能力和社会实践经验,加上中学生的独立意识较差,所以中学生易发生心理行为偏差。近年来,中学生常出现妒忌、自卑、孤僻等不健康心理行为,究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他们存在心理偏差,是由于在学习和生活中碰到问题和困难时,缺乏解决矛盾,应对挫折和处理危机的能力。
二、改变师生心理健康的对策。
首先,我以为改变自己是当今教师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的惟一选择,因为学生的改变是教师的自我改变换来的。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是教育业绩和身心健康的和谐统一,他们能在课堂中创造一种和谐与温馨的气氛,使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愉快,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童化了心灵、纯化了心灵、美化了心灵,纯洁高尚、幸福乐观。他们用自身的经历向我们提示了教师工作“自利利人”的本质。教师的心理健康从根本上说还得由教师自己维护。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能够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既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也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优秀的教师在需要的时候能承受巨大的压力,但他绝不应让自己一直处于压力之中以至于身心俱损,影响工作和生活的正常进行。
其次,作为教师“教书”和“育人”是我们的神圣职责。我们不能只注重分数而不管学生是否具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要提高认识,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在教育实践中,教师要抓学科渗透,扎实推进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不仅是科学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学生心理发展的过程。教师在各科备课时注意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因素。思品课,抓好心理疏导的教育;语文课,以教材中大量的优秀文学形象,从这些人物身上体会和感悟良好的心理素质;数学课中研究重点是观察、注意、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另一方面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家长关心子女的心理健康,在发现学生心理有缺陷时我们就及时与家长联系,做到及时矫正,并用过家长学校开展如何对子女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讲座,引导家长科学地教育孩子,从而培养孩子关心社会、关心他人,培养他们的责任感、独立性和自制力,养成乐观进取的精神。
总之,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在新形势下的新问题,师生心理健康教育在现代社会的教育中的地位是及其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