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已经帮您收集了一些与“浮雕课件”有关的相关知识,品味这篇文章带你进入新的世界。教案课件是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老师还没有写的话现在也来的及。教案的具体实施是体现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标志。此外,关于范文大全,您还可以浏览最新校长辞职报告系列。
浮雕课件 篇1
浮雕课件——将教育更生动
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更新,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于学习的需求。近年来,一种名为“浮雕课件”的教学方式逐渐兴起,让学习更加生动有趣。本文就浮雕课件这一主题进行探讨,从何而来到如今的应用和前景展望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浮雕课件的来源
浮雕课件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方式,起源于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在这些国家,教育资源十分丰富,各类教育工具应有尽有。当地的一些教育专家研究出一种全新的课件制作方式——将课件运用到三维浮雕的领域。这种浮雕技术融合了科技与艺术,将学习过程变得越来越有趣和生动。
二、浮雕课件的应用
随着教育技术的不断推进,浮雕课件也正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学校、培训机构和企业等各个领域。以学校为例,浮雕课件可以应用于各科目的教学,从语文、数学、物理等学科基础知识的教学,到化学、历史等学科的深入学习,浮雕课件都能为学习带来不一样的体验。在训练机构,由于学员的水平不同,有时需要针对不同的人群制定不同的课程,而这个时候也可以使用浮雕课件来制作个性化课程。
三、浮雕课件的优势
相比于传统的课件方式,浮雕课件具有以下几个优势:
1.生动形象:由于浮雕课件是运用三维技术制作的,因此可以在课件中加入立体剪影和声音元素等,让学习者能够用耳、用眼、用脑去感受所学的内容。
2.兴趣激发:很多学生在学习时感到枯燥乏味,缺乏学习的兴趣。浮雕课件则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3.交互式学习:浮雕课件不仅能够呈现内容,还可以运用交互性技术,例如向学生提出问题并迫使他们思考,让学习过程更加深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
四、浮雕课件的前景展望
浮雕课件在今后的教育领域中,将会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浮雕课件也会不断得到完善。以后,人工智能、VR技术等也会和浮雕技术融合,带来更加新颖的学习方式。总之,浮雕课件的应用带给了学习者崭新的体验,引导着教育更加生动化、科技化,为学习者提供了更加优质的学习体验。
浮雕课件 篇2
浮雕课件是一种多媒体教学工具,通过采用图像、声音、视频等多种形式展示教学内容,给学生带来不同的视听体验,提高学习效果。浮雕课件主要有以下几个主题:
一、艺术类浮雕课件
在艺术类浮雕课件中,可以使用诸如油画、雕塑、壁画等多种艺术形式去呈现各个时期的艺术作品,让学生在视觉、听觉上获得更多的体验感受。此外,还可以配以专业的讲解,让学生更好地领略和理解艺术之美。
二、历史类浮雕课件
历史类浮雕课件则可以采用形象生动的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全面展现有关历史事件及人物等的内容,从而使学生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历史知识及历史文化。同时,也可以通过浮雕课件的形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探究遗存文物及史料等,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历史。
三、科技类浮雕课件
科技类浮雕课件可以采用多媒体制作技术,将科技产品的外形、工作原理、使用方法等进行展示,从而使学生更快、更准确地理解和掌握科学技术知识。此外,也可以通过互动学习模式,帮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提高知识的获取效率。
四、交通类浮雕课件
交通类浮雕课件可以采用实景拍摄、动画制作等方式,全方位地展现各种交通工具的外形、构造、运作过程等内容,让学生通过直观观察和深入分析,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交通运输的知识。此外,亦可以融入安全乘车、环保出行等现代文明的理念,引导学生健康生活、绿色出行的意识。
五、地理类浮雕课件
地理类浮雕课件可以采用图形、图片、动画等多种展现方式,帮助学生直观了解各种地理现象、气候、生态、人文等方面的知识,比如可以通过三维模拟展示山川河流分布、气候变化趋势、动植物特征等。此外,还可以通过浮雕课件的形式引导学生了解自然与人类环境的互动关系,以及如何保护人类居住的环境、生态和自然资源。
总之,浮雕课件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手段,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掌握技能,切实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根据课程内容及学生需求,科学地设计浮雕课件,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浮雕课件 篇3
"浮雕课件"——深化教育教学内容的利器
现如今,在数字化的时代,许多老师将教育教学内容转化为数字形式呈现给学生。这样的方式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注意力,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授课内容。而在众多的数字结合课件中,“浮雕课件”作为一种特殊的课件方式,更受到了教育工作者的喜爱。本文将深入探析“浮雕课件”的相关主题。
一、什么是浮雕课件?
浮雕课件,顾名思义就是将课件里的图像通过特殊的技术制作成立体的效果,给学生带来更好的视觉体验。浮雕课件和平面图片相比,它具有明显的立体效果,可以让学生获得更加直观的视觉感受和体验。
二、浮雕课件的优点是什么?
制作一个浮雕课件不仅仅需要精良的技术,还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是,由于它富有立体感,浮雕课件在教育教学中也具有很多的优点,例如:
1、更直观的呈现
浮雕课件可以通过加深和准确的阴影和光源来增加深度感,从而让学生更直观地获得知识的缩影,更好地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2、增加趣味性
许多学生对传统的平面图片更加无感,难以引起他们的注意力。浮雕课件在画面上的立体效果可以吸引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知识,进而对学习产生趣味。
3、更好地加深印象
浮雕课件不仅仅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还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地记忆。对于一些众多相似的知识点,浮雕课件的立体特效可以一一区分开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它们之间的不同点。
三、浮雕课件如何制作?
虽然浮雕课件具备多种优点,但是好的设计需要精良的制作技术和耗费大量的时间。这里简单介绍一下浮雕课件的制作步骤:
1、首先需要等比例地制作一张平面图片,并将其导入到3D建模软件中。
2、接下来,需要制定光线与阴影的方向以及颜色和亮度。
3、依照画面中物体的形状、大小以及材质等信息,可以对3D建模软件进行各种行为操作。
4、最后,可以通过软件将3D图像导出至其他课件制作软件中,进行最后的优化调整。
四、如何在教育教学中应用浮雕课件?
在教育教学中,浮雕课件虽然带来许多的优势,但也需要学生适应,才可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这里,介绍一些浮雕课件应用的方法:
1、注重勾勒主题思路
在制作好浮雕课件后,教师需要将主题思路和课件配合得当,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本节课目的。
2、注意科学的应用场景
在应用浮雕课件的时候,教师需要结合实际应用场景,更好地让学生理解知识。例如,在绘制一些生物学的知识点时,可以通过立体图像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看到动植物的生长形态。
3、配合主流的教育技术使用
浮雕课件可以与教育技术相结合,如配合智能互动白板等软件使用。通过互动的方式则再次提高浮雕课件的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浮雕课件在教育教学中,尤其是在数字化时代有着广泛和深远的应用价值。它可以带来更好的视觉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更好的授课效果,同时,也需要结合科学设计来充分发挥其应用价值。
浮雕课件 篇4
浮雕课件是一种用来展示三维立体效果的课件工具,它们在教育和文化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艺术教育中,浮雕课件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浮雕的基本概念和技巧;在历史学科中,浮雕课件可以用来呈现古代雕刻技艺和文化遗产等方面的内容。下面是我对浮雕课件两个相关主题的阐述,希望读者能够得到启发。
主题一:艺术教育中的浮雕课件应用探究
浮雕是雕刻艺术的一种形式,它通常将图案和图像刻在平面表面或立体材料上。在艺术教育中,浮雕课件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工具,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浮雕的基本概念和技巧。
首先,浮雕课件可以用来介绍不同类型的浮雕技术。在浮雕课件中,可以通过图片、图表等形式展示浮雕技术的种类和特点,例如高浮雕、浅浮雕、塑料浮雕等。学生可以通过观看示例和实际操作,更好地理解每种技术的特点和应用。
其次,在浮雕课件中,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不同时期和文化背景下的浮雕作品。通过观赏各式各样的浮雕作品,学生能够对浮雕这种艺术形式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能够了解浮雕作品所表达的主题、象征意义等方面的内容。
最后,浮雕课件也可以用来展示学生自己的浮雕作品。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制作浮雕作品,然后展示在浮雕课件中。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程度,还可以让其他同学更好地了解和欣赏他们的作品。
总之,浮雕课件在艺术教育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通过更多的学习和实践,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和应用浮雕技术,同时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浮雕作品。
主题二:浮雕课件在古代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应用探究
古代文化遗产是世界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不仅代表着历史、文化与艺术的高度成就,也是未来文明的重要遗产。在古代文化遗产保护中,浮雕课件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工具,它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保护古代浮雕作品。
首先,浮雕课件可以用来呈现古代浮雕作品的三维立体效果。这种效果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浮雕作品的细节和内涵。通过使用浮雕课件,可以让人们不必亲自到文物保护中心或博物馆里去观赏这些浮雕作品,同时也可以减少这些古代浮雕作品的损坏或破坏。
其次,在浮雕课件中,人们可以了解到古代浮雕作品的文化背景和历史价值。通过教师的讲解和浮雕课件中的图片、图表等形式展示,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到这些古代浮雕作品所代表的文化意义和历史背景。这对于古代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非常重要。
最后,在浮雕课件中,人们也可以了解到古代浮雕作品的保护和修复技术。古代浮雕作品遭受自然风化、人为破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需要精心修复和保护。通过浮雕课件,人们可以了解到这些浮雕作品的保护和修复技术,为保护古代文化遗产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总之,浮雕课件在古代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应用非常重要。通过更好地利用浮雕课件,人们可以更好地认识、欣赏和保护古代浮雕作品,为全人类的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做出重要的贡献。
浮雕课件 篇5
浮雕课件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现代教学方式更加注重互动性和直观性,而浮雕课件的出现正是为了满足这一需求。浮雕课件可以将教学内容以立体化的形式呈现出来,让学生通过观察、探究和操作的方式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本文将从浮雕课件的定义、特点、优势和展望四个方面进行阐述,并且通过案例进行实际应用的探讨。
一、浮雕课件的定义
浮雕课件是一种基于三维建模技术制作的教学资源,它通过呈现立体化的教学内容来提升学习效果。浮雕课件可以将平面的教学内容转换成为立体化的物体,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掌握知识。
二、浮雕课件的特点
1. 立体化:浮雕课件的最大特点就是立体化的呈现方式,这种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2. 直观性:浮雕课件以视觉化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到教学内容中的每一个细节,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3. 交互性:浮雕课件可以与学生互动,学生可以通过操作来呈现自己的思考和想法,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
三、浮雕课件的优势
1. 提高学习效果:浮雕课件可以以立体化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2. 增强学习兴趣:浮雕课件的立体化呈现方式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3. 方便教师管理:浮雕课件可以方便教师管理教学资源,节省教学时间和精力,提高教学效率。
4. 值得收藏:浮雕课件具有收藏的价值,因为它可以通过呈现立体的教学内容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
四、浮雕课件的展望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教育的不断发展,浮雕课件必将成为教学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的浮雕课件将更加互动、直观和灵活,可以更好地满足教师和学生的需求,为教育事业做出更加积极的贡献。
结语:通过上述对浮雕课件的阐述,我们可以看到,浮雕课件是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它能够以直观、立体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同时也为教师提供了更加便捷和高效的教学管理方式。未来的浮雕课件必将具有更加广泛和深远的意义,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不竭的推动力。
浮雕课件 篇6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教育已经离不开互联网技术。教学也不再满足于单纯的课堂教学,而是通过多种多样的网络工具进行高效、精准和深入的教学。其中,“浮雕课件”作为一种新型的互联网教育形式,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以下是关于“浮雕课件”的主题范文。
1.浮雕课件的实践系列
“浮雕课件”是由基础文化、教育和信息科学三大领域人才共同开发的一种聚合式教育课件平台。它能够充分结合学生的视觉与听觉感受,使学生能够更加生动、形象、深入地理解课程,不仅更有趣味性、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更加符合现代生活和互联网思维的特点。 本文围绕浮雕课件的实践系列为主题,系统地介绍浮雕课件是怎样通过实践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以及如何在教育教学中发挥积极作用的。
2.浮雕课件与现代教育的融合
传统的课程教学方式无论在课程方面还是在教学方法方面,都难以满足当今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需求。现代教育需要学生灵活、多元化及能够创新思考的教学方式,而这正是浮雕课件所具备的特点。本文从浮雕课件和现代教育的融合这一主题出发,讨论浮雕课件在现代教育中的优势和运用。
3. 基于浮雕课件的高中数学教学实践研究
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浮雕课件的高中数学教学方法,通过分析学生的认知心理,根据教学大纲设计了一系列基于浮雕课件教学的课程。实践表明,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优秀能力,同时也极大地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形式,增加了学习过程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4.浮雕课件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在小学教育阶段,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非常脆弱和单一。在这种情况下,用传统的教学方式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本文围绕着浮雕课件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这一主题,探讨了浮雕课件如何应用在小学课堂教学中,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帮助孩子更好地适应现代化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
总之,浮雕课件的应用结合了教育、文化和信息化三大领域,旨在为学生提供更具挑战性和吸引力的学习体验。浮雕课件的成功应用,不仅对提高学生素质有很大的积极作用,而且为教学模式转型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思维方式。
浮雕课件 篇7
一、浮雕的历史与发展
浮雕是一种由平面绘画发展而来的三维艺术形式。它是在物体表面上刻、雕或模压形成的凸起图案,与周围形成分明的立体效果,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早在古埃及时期,人们就在石墙和木片上刻画浮雕。而在古希腊时期,浮雕艺术达到了巅峰,高超的技法和神话故事的刻画,成为了当时艺术的代表之一。在文艺复兴时期,活版印刷的发明和雕刻技术的提高,为浮雕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条件。近年来,浮雕艺术已经与智能科技结合,形成了数字浮雕,为艺术的表现形式和应用领域带来了新的可能。
二、传统浮雕与现代浮雕的比较分析
传统浮雕作品一般采用岩石、大理石、青铜等硬质材料,其结构稳固,线条流畅,线条的深浅度差别明显。而现代浮雕因使用了更多的材料,如泡沫和金属材料等,常常能够表现出更复杂的、更生动的效果,更加具有现代感和科技感。
媒体报道中,一些大型城市公共艺术作品使用了现代浮雕技术,例如北京奥体中心雕塑、上海世博会园区等。这些浮雕作品体现了城市文化的氛围和城市形象的美感,成为观赏和拍照的热门景点。
三、浮雕艺术在公共场所的应用
浮雕艺术的应用场所不限于艺术馆和博物馆,如今越来越多的浮雕作品在公共场所展现自己的艺术魅力。在公园、广场、游乐园、商场等公共场所,能看到许多各种风格的浮雕作品,成为城市文化的组成部分。
此外,一些知名公共建筑也融入了浮雕创作元素,例如高铁站、机场、地铁等交通枢纽。精巧的浮雕艺术作品不仅展现了城市特色,展现了艺术家的创作和创新能力,也为城市增色不少。
四、数字浮雕的未来
除了传统的仿佛手雕的艺术作品外,还有一种全新形式的浮雕——数字浮雕。通过将计算机辅助设计和数字打印技术与传统艺术技法结合起来,艺术家们能够更加自由地表达自己的创意,将浮雕艺术带入一个崭新的数字时代。
数字浮雕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已被广泛应用于雕塑、建筑、街道家具、室内设计等领域。它极具创新性和表现力,可实现更灵活的创作和构思。
总之,无论是传统浮雕还是数字浮雕,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他们各有千秋,在跨越千年的过程中,通过艺术家们的传承和创新,浮雕艺术不断焕发出新的光芒。期望在未来,它能够继续为我们的城市生活和精神世界增加更多的美好。
浮雕课件 篇8
教材分析:
本课是造型、表现领域。本课根据美术课程标准要求,充分利用随处可取的黏土材料。运用传统的泥塑造型方法,塑造学生喜欢的人物、动物或者景物形象,并通过小小的泥浮雕来了解祖国民间艺术文化。欣赏泥塑的艺术特色和审美情趣,同时让学生感受泥材,了解三维空间的塑造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造型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了解浮雕的概念和分类
2、技能:学习用陶泥制作一个浮雕作品。
3、情感:培养在生活中发现美,并用自己双手美化生活的情趣。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制作泥浮雕。
教学难点
设计一个自己喜爱的泥浮雕
教具准备
收集有关浮雕的资料、图片,准备多媒体课件及示范用材料。
学具准备
陶泥、泥塑工具、报纸、画稿、抹布
课件内容
1、浮雕图片
2 浮雕的概念
3、制作步骤
教学评价
1、大胆想象,设计出与众不同的泥浮雕
2、装饰方法多样,作品突出
3、学生之间互相取长补短
教学过程:
活动一:欣赏
1、 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到雕塑馆去参观,想去吗?(生答:想)
2、 课件展示一起欣赏古今中外的浮雕作品如:中国唐朝的《昭陵六骏》,《人民英雄纪念碑》、非洲浮雕、青岛沿海的浮雕柱子等或者是其他学生的浮雕作品
这不仅有中国的雕塑还有外国的,看还有我们家乡的雕塑呢!
欣赏到了这么多的雕塑作品有什么感想?教师拿同学以前做的泥笔筒或完全立体的雕塑(本地特有的雕塑)与我们欣赏的这些雕塑有什么不同?
(生答:一种是完全立体的,一种是在平面的基础上有一部分立体)
3、揭示“浮雕”的概念
我们知道,从背景中凸出形象的雕塑称为浮雕。根据凸出的程度不同,还可以分成高浮雕和浅浮雕。浮雕具有绘画与雕塑相结合的特点。
为什么我们说浮雕具有绘画与雕塑相结合的特点呢?
(学生回答:因为浮雕和普通雕塑一样是凸出的,但却又和绘画一样只能从一个方向进行观察,所以我们这样说。)
设计意图:
通过对比欣赏,认识、了解浮雕,先由学生揭示浮雕的概念,然后老师给以总结
活动二:学习制作泥版浮雕
1、 看到这么多的浮雕作品,我想同学们也都跃跃欲试了,你们想做一个什么样的浮雕呢?(生答:动物的、人物的、植物的、太阳的等)
2、 那怎样做呢?来看书上下方的步骤图,请同学说出制作泥版浮雕的步骤,师生共同演示制作一条鱼的泥浮雕
制作泥版浮雕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
1、揉泥
2、拍泥板
3、割边
4、画形象;
用铅笔或者自己的泥塑工具在底板上画上形象。画形象时我们可以参考我们制作漏印版画时制作的形象。
5、堆出大的形体;
注意看老师都用了那些制作方法?
(生答:用搓、捏、压、剪、刻、画等方法制作出泥版浮雕大的形体,并将他们按照刚才画出的形象,利用水作为粘合剂,将他们粘在底板上。)
6、塑造形象局部;
注意看老师都用了那些装饰的方法?
这一步实际上就是绘画过程中的精细描绘。我们要利用泥塑工具或者手指,将自己已经制成的大的形体进行仔细的描绘,也要用到压、剪、刻、画等方法进行装饰最后形成制作好的泥版浮雕。
设计意图:
让学生通过看书和师生的共同演示、探究,自己总结出制作的方法
活动三:创作.评析
1、分小组讨论你打算怎样表现泥浮雕
选出代表谈一谈想法
2、小组合作、实践
3、评析作业
将小组的作品放在展示台上,请小组代表介绍本组的作品,其他小组可提宝贵的意见
今天我们各小组的作品不仅创意好而且制作的也非常精美,希望同学们能够利用所学过的陶艺制作方法,作出更多更出色的作品来!
板书设计:
泥雕塑
课件展示 制作步骤
揉泥
排泥板
割边
粘墙和窗框
刻出砖痕
粘花
频道小编推荐: |
浮雕课件 篇9
浮雕课件:探究文化艺术的精髓
浮雕,是一种立体造型艺术,被广泛应用于建筑装饰、石刻艺术、雕塑等领域。浮雕作品丰富多彩,既可刻画形象的无数细节,又能突显出图案的整体美感,更能通过艺术的形式传达大量文化信息。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课堂教学也借助浮雕课件来丰富教学内容,深化学生对文化艺术的理解和认识。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介绍浮雕课件的主题内容:
一、浮雕课件的基本知识
浮雕,源于拉丁语 " Relievo ",意思是 " 凸起 "。测试中,可以用纸模拟,将画纸折叠成离合页后,往其中画上一幅图案,折叠开来即成 "浮雕"。在现实生活中,浮雕分为高浮雕、中浮雕、镂空浮雕三种类型。高浮雕距离背板较远,整体立体感强;中浮雕距离背板较近,整体效果稍弱但是人物形象比较立体;镂空浮雕则是将浮雕部分雕刻出来,画面呈现出一种空心立体感。
二、浮雕艺术与历史文化
从古至今,浮雕艺术一直是传承下来的,无论是石窟壁画中的浮雕还是甲骨文中的浮雕,都体现了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艺术价值。例如,在秦汉时期墓葬中常如绘制浮雕装饰墓室。唐代以后,宫廷中兴起佛文化,浮雕出现了更多的宗教和民俗的题材。如今,浮雕艺术在建筑装饰中应用广泛,成为各种设计、建筑艺术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元素。
三、浮雕课件讲解与展示
通过浮雕课件讲解的方式,教师可以将各种浮雕作品真实地呈现给学生,让他们感受到文化艺术的魅力。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秦始皇陵中的陶俑浮雕、佛教寺庙的壁画浮雕、欧洲中世纪建筑上的浮雕雕塑等,让学生了解不同时代的文化背景和艺术特色。此外,学生还可以借助3D打印技术,将自己喜欢的浮雕作品制成立体模型,更加深入地探索浮雕艺术的精髓。
结语:
浮雕课件是一种现代化教育手段,通过多媒体方式将浮雕艺术融入课堂教学,对学生的文化认知和审美情趣产生积极影响。希望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浮雕课件成为深入了解文化艺术的重要工具,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和世界文化,不断拓宽自己的视野。
浮雕课件 篇10
主题:浮雕艺术
浮雕艺术是一种用雕刻手法将形象或者图案立体地刻在一块基础材料上的艺术形式。它是一种具有立体感的视觉艺术,能够给人们带来极强的视觉震撼和美感享受。在很早以前,浮雕艺术就已经出现了,而今天的浮雕作品也已经多种多样,无论是在建筑上还是雕塑上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浮雕艺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早在古代埃及、古希腊和罗马时期,浮雕艺术就已经被广泛地运用于建筑、雕塑、壁画等方面。古希腊的浮雕艺术以神话故事、英雄传说为题材,艺术家们运用各种技巧,展现出人物的神态、造型和服装等,体现出了古希腊独特的审美观念。古埃及的浮雕艺术则以象征式的符号和图案为主,用于装饰神殿、陵墓等建筑,表现出了当时的礼仪、信仰和宗教文化等。
现代浮雕艺术的发展从20世纪初期开始,特别是在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浮雕艺术在欧美国家得到了迅猛的发展。随着工艺技术的进步,现代浮雕艺术在造型表现、色彩运用和材料选择上都有了较大的创新,其中一些作品因其独特的风格和技巧,成为了当代艺术收藏市场中的珍品。例如,英国艺术家海达·鲁什沃思的“石化女性”系列作品,多次在苏富比、佳士得等拍卖会上以高价成交,成为当代雕塑中的佼佼者。
浮雕艺术的应用非常广泛,不仅可以用于建筑中的装饰、雕塑和壁画刻画,也可以嵌入家具、文房四宝等工艺品中,以达到更好的装饰效果。在现代社会中,浮雕艺术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例如在汽车、钟表、金属工艺品等制品上也可以看到浮雕雕刻的形式。此外,浮雕艺术还可以与其他艺术形式相结合,例如与建筑、绘画和电影等相融合,使其产生更为广泛的艺术价值。
总之,浮雕艺术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艺术形式,它不仅是历史文化的瑰宝,也是现代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水平的提高,浮雕艺术必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浮雕课件 篇11
浮雕课件
随着教育技术的发展,电子教育课件已成为学校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中,浮雕课件是一种特殊的电子教育课件。它能够展示逼真的三维效果,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本文将从浮雕课件的教学优势、浮雕课件的制作及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透彻理解浮雕课件的相关知识。
一、浮雕课件的教学优势
浮雕课件的三维效果可以给学生带来更强烈的视觉刺激,让他们更容易被吸引。更重要的是,浮雕课件能够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知识。例如,在学习生物的过程中,浮雕课件可以将细胞、器官等呈现出更加逼真的样子,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生物学的基础知识。此外,浮雕课件也可以帮助学生在多方面发展,如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二、浮雕课件的制作
1、选择制作软件
目前常见的制作软件有AutoCAD、Maya、Zbrush等。AutoCAD是一种三维建模软件,其制作效果适合于一些线条比较简单的模型;Maya是国内比较流行的三维软件之一,具有强大的建模能力和动画制作能力;Zbrush是一款专业的数字雕刻软件,其功能强大,但操作相对复杂。
2、准备模型素材
制作浮雕课件一个重要的步骤就是准备好模型素材。一般来说,素材可以通过模型库或在网上搜索获得。还可以自己制作模型,不过这需要一定的设计能力和时间。
3、制作过程
制作过程包括模型的建立和纹理贴图的增加。建模过程需要对模型进行调整,使其符合教学需要。纹理贴图的增加则需要在软件中使用材质球将纹理贴图添加到模型表面。
三、浮雕课件的应用
浮雕课件可以应用于很多学科,例如数学、物理、生物、地理等。下面以地理学为例,介绍浮雕课件的应用。
在学习地球构造和地质变化的过程中,浮雕课件可以将地球、火山、地震等以三维的形式呈现出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质的基本原理。在学习地形地貌的过程中,浮雕课件可以将山脉、河流、沙漠等以逼真的形式展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综上所述,浮雕课件是一种具有很大教学优势的电子教育课件,它的制作和应用需要一定的技术支持和规范的教学内容。在未来,浮雕课件的应用发展将更加广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浮雕课件 篇12
浮雕课件是一种通过图形、文字、音频、视频等多种资源,生动直观地呈现教学内容的电子课件。它不仅能够提高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方便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下面我将从浮雕课件的定义、特点及应用等方面,详细阐述浮雕课件的相关主题。
一、浮雕课件的定义
浮雕课件是一种提供各种交互性和视觉效果的教育工具。它是基于电子技术开发的一种教学辅助工具,具有便捷、艺术性、可视化、互动等多种特点。浮雕课件能够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和图像处理技术,将图形、文字等多种资源融合在一起,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生动。
二、浮雕课件的特点
1、互动性强
浮雕课件具有很强的互动性,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增强学生参与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2、视觉效果突出
浮雕课件采用丰富的图形、动画、视频等多种视觉效果,使学生在视觉上得到启发,更加容易理解和接受教学内容。
3、多媒体融合
浮雕课件可以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课件资源进行融合,使学生在听、看、思考等各个方面得到锻炼和提高。
4、艺术性强
浮雕课件能够通过多种艺术手法,如画面设计、音乐编排等,使教学内容具有更好的视觉效果和艺术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
三、浮雕课件的应用
浮雕课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可以用于中小学、高等院校等多种教育场所。下面具体来看浮雕课件的应用:
1、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采用丰富的图形、动画等视觉效果,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提高学习兴趣
浮雕课件采用多媒体融合技术,使学生在听、看、思考等各个方面都有更好的参与度,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自觉性。
3、便于互动交流
浮雕课件提供了多种互动方式,如测试题、讨论区等,能够方便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更好地促进教学的进行。
4、整合多种资源
浮雕课件能够整合多种资源,如文本、音频、视频等,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对学习资源的需求,提高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综上所述,浮雕课件是一种拥有很多优点的教育工具,可以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自觉性,方便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整合多种资源,提高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扩展阅读
泥浮雕课件(必备八篇)
泥浮雕课件【篇1】
主题:浮雕艺术
浮雕艺术是一种用雕刻手法将形象或者图案立体地刻在一块基础材料上的艺术形式。它是一种具有立体感的视觉艺术,能够给人们带来极强的视觉震撼和美感享受。在很早以前,浮雕艺术就已经出现了,而今天的浮雕作品也已经多种多样,无论是在建筑上还是雕塑上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浮雕艺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早在古代埃及、古希腊和罗马时期,浮雕艺术就已经被广泛地运用于建筑、雕塑、壁画等方面。古希腊的浮雕艺术以神话故事、英雄传说为题材,艺术家们运用各种技巧,展现出人物的神态、造型和服装等,体现出了古希腊独特的审美观念。古埃及的浮雕艺术则以象征式的符号和图案为主,用于装饰神殿、陵墓等建筑,表现出了当时的礼仪、信仰和宗教文化等。
现代浮雕艺术的发展从20世纪初期开始,特别是在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浮雕艺术在欧美国家得到了迅猛的发展。随着工艺技术的进步,现代浮雕艺术在造型表现、色彩运用和材料选择上都有了较大的创新,其中一些作品因其独特的风格和技巧,成为了当代艺术收藏市场中的珍品。例如,英国艺术家海达·鲁什沃思的“石化女性”系列作品,多次在苏富比、佳士得等拍卖会上以高价成交,成为当代雕塑中的佼佼者。
浮雕艺术的应用非常广泛,不仅可以用于建筑中的装饰、雕塑和壁画刻画,也可以嵌入家具、文房四宝等工艺品中,以达到更好的装饰效果。在现代社会中,浮雕艺术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例如在汽车、钟表、金属工艺品等制品上也可以看到浮雕雕刻的形式。此外,浮雕艺术还可以与其他艺术形式相结合,例如与建筑、绘画和电影等相融合,使其产生更为广泛的艺术价值。
总之,浮雕艺术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艺术形式,它不仅是历史文化的瑰宝,也是现代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水平的提高,浮雕艺术必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泥浮雕课件【篇2】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教育已经离不开互联网技术。教学也不再满足于单纯的课堂教学,而是通过多种多样的网络工具进行高效、精准和深入的教学。其中,“浮雕课件”作为一种新型的互联网教育形式,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以下是关于“浮雕课件”的主题范文。
1.浮雕课件的实践系列
“浮雕课件”是由基础文化、教育和信息科学三大领域人才共同开发的一种聚合式教育课件平台。它能够充分结合学生的视觉与听觉感受,使学生能够更加生动、形象、深入地理解课程,不仅更有趣味性、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更加符合现代生活和互联网思维的特点。 本文围绕浮雕课件的实践系列为主题,系统地介绍浮雕课件是怎样通过实践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以及如何在教育教学中发挥积极作用的。
2.浮雕课件与现代教育的融合
传统的课程教学方式无论在课程方面还是在教学方法方面,都难以满足当今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需求。现代教育需要学生灵活、多元化及能够创新思考的教学方式,而这正是浮雕课件所具备的特点。本文从浮雕课件和现代教育的融合这一主题出发,讨论浮雕课件在现代教育中的优势和运用。
3. 基于浮雕课件的高中数学教学实践研究
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浮雕课件的高中数学教学方法,通过分析学生的认知心理,根据教学大纲设计了一系列基于浮雕课件教学的课程。实践表明,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优秀能力,同时也极大地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形式,增加了学习过程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4.浮雕课件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在小学教育阶段,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非常脆弱和单一。在这种情况下,用传统的教学方式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本文围绕着浮雕课件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这一主题,探讨了浮雕课件如何应用在小学课堂教学中,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帮助孩子更好地适应现代化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
总之,浮雕课件的应用结合了教育、文化和信息化三大领域,旨在为学生提供更具挑战性和吸引力的学习体验。浮雕课件的成功应用,不仅对提高学生素质有很大的积极作用,而且为教学模式转型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思维方式。
泥浮雕课件【篇3】
教材分析:
本课是造型、表现领域。本课根据美术课程标准要求,充分利用随处可取的黏土材料。运用传统的泥塑造型方法,塑造学生喜欢的人物、动物或者景物形象,并通过小小的泥浮雕来了解祖国民间艺术文化。欣赏泥塑的艺术特色和审美情趣,同时让学生感受泥材,了解三维空间的塑造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造型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了解浮雕的概念和分类
2、技能:学习用陶泥制作一个浮雕作品。
3、情感:培养在生活中发现美,并用自己双手美化生活的情趣。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制作泥浮雕。
教学难点
设计一个自己喜爱的泥浮雕
教具准备
收集有关浮雕的资料、图片,准备多媒体课件及示范用材料。
学具准备
陶泥、泥塑工具、报纸、画稿、抹布
课件内容
1、浮雕图片
2 浮雕的概念
3、制作步骤
教学评价
1、大胆想象,设计出与众不同的泥浮雕
2、装饰方法多样,作品突出
3、学生之间互相取长补短
教学过程:
活动一:欣赏
1、 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到雕塑馆去参观,想去吗?(生答:想)
2、 课件展示一起欣赏古今中外的浮雕作品如:中国唐朝的《昭陵六骏》,《人民英雄纪念碑》、非洲浮雕、青岛沿海的浮雕柱子等或者是其他学生的浮雕作品
这不仅有中国的雕塑还有外国的,看还有我们家乡的雕塑呢!
欣赏到了这么多的雕塑作品有什么感想?教师拿同学以前做的泥笔筒或完全立体的雕塑(本地特有的雕塑)与我们欣赏的这些雕塑有什么不同?
(生答:一种是完全立体的,一种是在平面的基础上有一部分立体)
3、揭示“浮雕”的概念
我们知道,从背景中凸出形象的雕塑称为浮雕。根据凸出的程度不同,还可以分成高浮雕和浅浮雕。浮雕具有绘画与雕塑相结合的特点。
为什么我们说浮雕具有绘画与雕塑相结合的特点呢?
(学生回答:因为浮雕和普通雕塑一样是凸出的,但却又和绘画一样只能从一个方向进行观察,所以我们这样说。)
设计意图:
通过对比欣赏,认识、了解浮雕,先由学生揭示浮雕的概念,然后老师给以总结
活动二:学习制作泥版浮雕
1、 看到这么多的浮雕作品,我想同学们也都跃跃欲试了,你们想做一个什么样的浮雕呢?(生答:动物的、人物的、植物的、太阳的等)
2、 那怎样做呢?来看书上下方的步骤图,请同学说出制作泥版浮雕的步骤,师生共同演示制作一条鱼的泥浮雕
制作泥版浮雕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
1、揉泥
2、拍泥板
3、割边
4、画形象;
用铅笔或者自己的泥塑工具在底板上画上形象。画形象时我们可以参考我们制作漏印版画时制作的形象。
5、堆出大的形体;
注意看老师都用了那些制作方法?
(生答:用搓、捏、压、剪、刻、画等方法制作出泥版浮雕大的形体,并将他们按照刚才画出的形象,利用水作为粘合剂,将他们粘在底板上。)
6、塑造形象局部;
注意看老师都用了那些装饰的方法?
这一步实际上就是绘画过程中的精细描绘。我们要利用泥塑工具或者手指,将自己已经制成的大的形体进行仔细的描绘,也要用到压、剪、刻、画等方法进行装饰最后形成制作好的泥版浮雕。
设计意图:
让学生通过看书和师生的共同演示、探究,自己总结出制作的方法
活动三:创作.评析
1、分小组讨论你打算怎样表现泥浮雕
选出代表谈一谈想法
2、小组合作、实践
3、评析作业
将小组的作品放在展示台上,请小组代表介绍本组的作品,其他小组可提宝贵的意见
今天我们各小组的作品不仅创意好而且制作的也非常精美,希望同学们能够利用所学过的陶艺制作方法,作出更多更出色的作品来!
板书设计:
泥雕塑
课件展示 制作步骤
揉泥
排泥板
割边
粘墙和窗框
刻出砖痕
粘花
频道小编推荐: |
泥浮雕课件【篇4】
浮雕课件是一种教育教学工具,它能够将抽象的概念图像化,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深入地理解知识点。浮雕课件的主题非常丰富,可以涵盖各种学科的知识点,以下将以三个主题为例,探讨浮雕课件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主题一:消除歧视
当今社会上,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歧视现象。无论是种族歧视、性别歧视还是地域歧视,这些都是影响着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问题。在教育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浮雕课件来消除学生的歧视思想,让学生们发现和认识到每一个人的独特之处和价值。
比如,在历史课上,我们可以利用浮雕课件展示各个民族的文化、习俗和传统,让学生了解各种民族的特点和贡献。同样,在语文课中,我们可以使用浮雕课件展示各个地域、各个民族间的诗词、歌谣等文学作品,让学生感受到这些地方、这些民族的美好与独特之处。
主题二:科技创新
科技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在教育教学中,我们应当注重发掘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并开发相关的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对科技的热爱和学习兴趣。在这方面,浮雕课件可以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比如,在物理实验课中,我们可以利用浮雕课件展示一些传统实验的原理和方法,或者是一些创新性的实验方法和应用场景。同样,在计算机课程中,我们可以使用浮雕课件来介绍一些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编程语言和算法等,让学生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和体验。
主题三: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是我们共同面临的全球性问题,这是一个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议题。在教育教学中,我们应该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让他们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方法。
在这方面,浮雕课件可以展示一些环境保护案例、公示栏、保护策略等内容,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环保问题。比如,在生物课程中,我们可以使用浮雕课件展示各种生态系统的特点和保护意义,让学生明白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又或者,在化学课程中,我们可以利用浮雕课件展示一些环境污染的成因和解决方法,让学生学会做一个负责任的环保行动者。
总之,浮雕课件具有直观,可读性好等特点。在教育教学中,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能够让学生更好的了解知识点,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泥浮雕课件【篇5】
浮雕课件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教育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新时代学生的需求。为了更好地适应现代化教学的需要,人们开始探索新的学习方式和教育技术。其中,浮雕课件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工具,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学生和教师所关注和应用。
浮雕课件是一种以三维立体图像为基础的教育软件,它通过立体图像和触摸屏幕的交互来帮助学生更直观、更深入地理解知识点。相比传统的教学方式,浮雕课件更加生动、直观,能够提高学习者的兴趣和参与度。下面我们来具体了解一下浮雕课件的特点和运用。
一、浮雕课件的特点
1.立体图像:浮雕课件的最大特点就是它以三维立体图像为基础,可以让学习者通过触摸屏幕实现对图像的旋转、放大、缩小等操作,从而更全面地了解知识点和学习内容。
2.互动性强:浮雕课件可以进行互动式学习,学生不仅可以通过观看课件来学习知识,还可以通过自主操作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3.图像逼真:浮雕课件的图像非常逼真,既能够展现出细节之美,也能够让学生更加感性地理解知识点,从而更好地掌握学习内容。
二、浮雕课件的运用
1.提高学习效率:浮雕课件可以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学生可以通过浮雕课件快速掌握知识点,同时还可以在课件中进行习题练习,提高自己的应用能力。
2.增强学习兴趣:浮雕课件是一种很有趣的学习方式,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和技能。
3.拓展学习内容:通过浮雕课件,学生可以掌握更多的知识点和技能,同时也可以了解更多的学科知识,拓展自己的学习范围。
总之,浮雕课件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工具,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通过浮雕课件的运用,可以更好地吸引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还能够拓展学生的学科范围和知识面,推动教育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泥浮雕课件【篇6】
浮雕课件的主题:
浮雕艺术对现代生活的启示
浮雕艺术是一种古老而又充满现代感的艺术形式。它通过雕刻的方式,将图案和文字凸起于平面上,创造出独特的立体感和纹理效果。浮雕艺术不仅具有高度的审美价值,而且在现代生活中也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首先,浮雕艺术向我们展示了人类对于美和艺术的追求。浮雕作品的思想和风格不同,却都充满着深深的人文情怀,呈现出了人类对于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正如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浮雕艺术家们所创造的作品,他们通过对人体雕刻的精细和身姿的优美来表达了对于人类的尊重和崇敬,彰显了人文主义的思想。我们可以从中学习到,作为现代人,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我们应当时刻保持对美和艺术的敏感和热爱,尊重并追求高度的人文思想。
其次,浮雕艺术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向过去致敬的渠道。随着时代的发展,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已经逐渐消失了,只有一些浮雕作品得以保存下来。这些作品不仅是文化财富,也是历史的见证。通过观赏浮雕作品,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文明的历史沿革、人类智慧和劳动技术的飞跃,以及不同时期不同文化的交融。这不仅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学习历史和文化的机会,也能够唤起我们对于历史的敬畏和尊重,让我们珍视人类文明的传承。
最后,浮雕艺术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创新的思考方式。在浮雕艺术中,展示的不仅是作品的表面,更是它所代表的独特思想和能力。通过观赏浮雕作品,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现代艺术和设计中的创新精神和思维方式,从而启发我们开拓创新的思维能力和视野。
总之,浮雕艺术既弘扬了美好的人文主义思想,又让我们感受到了历史和文化的厚重沉淀,更重要的是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向创新的探索之门。在今天这个讲究美感与精神价值的时代,我们应当进一步推广浮雕艺术,用艺术的方式向未来逐步展示和传递人类文化的良知,发扬人性的美好。
泥浮雕课件【篇7】
一、浮雕的历史与发展
浮雕是一种由平面绘画发展而来的三维艺术形式。它是在物体表面上刻、雕或模压形成的凸起图案,与周围形成分明的立体效果,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早在古埃及时期,人们就在石墙和木片上刻画浮雕。而在古希腊时期,浮雕艺术达到了巅峰,高超的技法和神话故事的刻画,成为了当时艺术的代表之一。在文艺复兴时期,活版印刷的发明和雕刻技术的提高,为浮雕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条件。近年来,浮雕艺术已经与智能科技结合,形成了数字浮雕,为艺术的表现形式和应用领域带来了新的可能。
二、传统浮雕与现代浮雕的比较分析
传统浮雕作品一般采用岩石、大理石、青铜等硬质材料,其结构稳固,线条流畅,线条的深浅度差别明显。而现代浮雕因使用了更多的材料,如泡沫和金属材料等,常常能够表现出更复杂的、更生动的效果,更加具有现代感和科技感。
媒体报道中,一些大型城市公共艺术作品使用了现代浮雕技术,例如北京奥体中心雕塑、上海世博会园区等。这些浮雕作品体现了城市文化的氛围和城市形象的美感,成为观赏和拍照的热门景点。
三、浮雕艺术在公共场所的应用
浮雕艺术的应用场所不限于艺术馆和博物馆,如今越来越多的浮雕作品在公共场所展现自己的艺术魅力。在公园、广场、游乐园、商场等公共场所,能看到许多各种风格的浮雕作品,成为城市文化的组成部分。
此外,一些知名公共建筑也融入了浮雕创作元素,例如高铁站、机场、地铁等交通枢纽。精巧的浮雕艺术作品不仅展现了城市特色,展现了艺术家的创作和创新能力,也为城市增色不少。
四、数字浮雕的未来
除了传统的仿佛手雕的艺术作品外,还有一种全新形式的浮雕——数字浮雕。通过将计算机辅助设计和数字打印技术与传统艺术技法结合起来,艺术家们能够更加自由地表达自己的创意,将浮雕艺术带入一个崭新的数字时代。
数字浮雕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已被广泛应用于雕塑、建筑、街道家具、室内设计等领域。它极具创新性和表现力,可实现更灵活的创作和构思。
总之,无论是传统浮雕还是数字浮雕,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他们各有千秋,在跨越千年的过程中,通过艺术家们的传承和创新,浮雕艺术不断焕发出新的光芒。期望在未来,它能够继续为我们的城市生活和精神世界增加更多的美好。
泥浮雕课件【篇8】
浮雕课件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现代教学方式更加注重互动性和直观性,而浮雕课件的出现正是为了满足这一需求。浮雕课件可以将教学内容以立体化的形式呈现出来,让学生通过观察、探究和操作的方式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本文将从浮雕课件的定义、特点、优势和展望四个方面进行阐述,并且通过案例进行实际应用的探讨。
一、浮雕课件的定义
浮雕课件是一种基于三维建模技术制作的教学资源,它通过呈现立体化的教学内容来提升学习效果。浮雕课件可以将平面的教学内容转换成为立体化的物体,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掌握知识。
二、浮雕课件的特点
1. 立体化:浮雕课件的最大特点就是立体化的呈现方式,这种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2. 直观性:浮雕课件以视觉化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到教学内容中的每一个细节,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3. 交互性:浮雕课件可以与学生互动,学生可以通过操作来呈现自己的思考和想法,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
三、浮雕课件的优势
1. 提高学习效果:浮雕课件可以以立体化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2. 增强学习兴趣:浮雕课件的立体化呈现方式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3. 方便教师管理:浮雕课件可以方便教师管理教学资源,节省教学时间和精力,提高教学效率。
4. 值得收藏:浮雕课件具有收藏的价值,因为它可以通过呈现立体的教学内容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
四、浮雕课件的展望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教育的不断发展,浮雕课件必将成为教学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的浮雕课件将更加互动、直观和灵活,可以更好地满足教师和学生的需求,为教育事业做出更加积极的贡献。
结语:通过上述对浮雕课件的阐述,我们可以看到,浮雕课件是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它能够以直观、立体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同时也为教师提供了更加便捷和高效的教学管理方式。未来的浮雕课件必将具有更加广泛和深远的意义,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不竭的推动力。
物理浮力课件
每个老师在上课前需要规划好教案课件,又到了老师开始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 教学过程中应该在教案和课件中得到准确的表达,大家在写教案课件前考虑哪些问题?经过趣祝福小编的不懈努力我们最终推出了最新的“物理浮力课件”,相信你会找到正确的东西!
物理浮力课件 篇1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8月17日,美韩“乙支自由卫士”演习第三天,据说,为防患于未然,中
国094级战略潜水艇从长江某基地赴黄海执行任务,在此过程中
【 】
A.潜水艇在海水中潜行时所受的浮力大于在江水中潜行时所受的浮力
B.潜水艇在海水中潜行时所受的浮力等于在江水中潜行时所受的浮力
C.潜水艇在海水中潜行时所受的重力小于在江水中潜行时所受的重力
D.潜水艇在海水中潜行时所受的重力等于在江水中潜行时所受的重力
2、某物体重为0.5N,把它放在盛有水的烧杯中,溢出0.3N的水,
则它受到的浮力【 】
A一定为0.3N B可能为0.2N C一定为0.5N D可能为0.4N
3、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大小【 】
A、和物体本身的重力大小有关 B、和物体的体积大小有关
C、和物体的密度大小有关 D、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大小有关
4、下列情形中,浮力增大的是【 】
A.游泳者从海水中走上沙滩 B.轮船从长江驶入大海
C.海面下的潜艇在下潜 D.“微山湖”号补给舰在码头装载货物
5、将重为4N,体积为6×10-4m3的物体投入一装有适量水的溢水杯中,溢出水300g.若不计水的阻力,当物体静止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物体上浮,F浮= 6 N B.物体悬
浮,F浮= 4 N
C.物体漂浮,F浮= 4 N D.物体沉
在水底,F浮= 63N
A.ρ甲ρ乙
C.F甲F乙
7、将一块实心物体放入盛水的烧杯中,物体静止时如图2所示。若将该物体分成大小不同的两块,仍然放在盛水的烧杯中,则【 】
A.大块沉入杯底,小块飘在水面上 B.大块、小块都沉入杯底
C.大块、小块都飘在水面上 D.大块、小块都悬浮在水中
8、如图3所示,把一个苹果放入浓盐水中,苹果处于漂浮状态。如果把水面以上的部分切去,则余下的部分【 】
A.沉入水底 B.仍然漂浮 C.刚好悬浮
D.无法判断
9、一艘轮船在海上遭遇风暴沉没,它从开始下沉到完全没入水中前,所受到的浮力变化情况是【 】
A.增大 B.不变 C.减小 D.无法判断
10、把重8N、体积为1.0×10-3m3的物体投入水中,当物体静止时,物体的状态和所受浮力是【 】
A.漂浮,F浮=10N B.悬浮,F浮=8N C.漂浮,F浮=8N D.沉在水底,F浮=10N
11、研究发现,同一物体在地球的不同纬度所受的重力不同,物体越靠近赤道,所受重力越小;越靠近地球两极,所受重力越大。一艘军舰从我国青岛港出发,前往位于赤道附近的亚丁湾执行护航任务,若海水密度及舰艇质量不变,比较两地,则该舰艇【 】
A.在亚丁湾所受浮力较小 B.在亚丁湾所受浮力较大
C.在两处所受浮力相等 D.在亚丁湾所排开海水的重力较大
13、甲、乙、丙三个体积相同的实心小球,静止在液体中如图5所示,关于三个小球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 三个球受到的浮力关系为F甲=F乙>F丙
B. 三个球受到的浮力关系为F甲
C. 三个球受到的浮力关系为F甲
D.不能确定
14、物理小组制作的潜水艇模型如图6所示。通过胶管A从烧瓶中吸气或向烧瓶中吹气,就可使烧瓶下沉、上浮或悬浮。当烧瓶处于如图所示的悬浮状态时,若从A管吸气,烧瓶将会【 】
A.上浮,它受到的浮力增大 B.下沉,它受到的浮力减小 C.下沉,它受到的浮力不变 D. 上浮,它受到的浮力不变
15、甲溢水杯盛满密度为1的液体,乙溢水杯盛满密度为2的液体。将密度为的小球A轻轻放入甲溢水杯,小球A浸没在液体中,甲溢水杯溢出液体的质量是32g。将小球B轻轻放入乙溢水杯,小球B漂浮,且有1/6的体积露出液面,乙溢水杯溢出液体的质量是40g。已知小球A与小球B完全相同,大于1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小球A的质量为32g B.小球B的质量为8g
C.1与2之比为23 D.1与2之比为2425
物理浮力课件 篇2
浮力教学设计
浮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浮力及其方向。
2.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过程与方法目标:
1.让学生充分经历探究“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的整个过程。
2.学习从实验数据分析,归纳物理学规律,培养学生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乐于探索的兴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师生合作与交流的过程形成互相尊重、团结协作的优良作用。
2.学习阿基米德善于观察思考的精神。
【教学重点】:
1.探究认识浮力,会测量浮力的大小。
2.阿基米德原理。
【教学难点】: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重力关系的过程。
【教具】
演示实验器材:氢气球、大烧杯、红毛线、演示小桌、水p准备一组与学生所用完全相同的实验器材
学生实验器材:石块、木块、曲别针、乒乓球、烧杯(100ml)、弹簧测力计、溢水杯、小桶、空易拉罐、水槽、铁块、细线。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从生活中的浮力现象入手,向学生们提出问题:“氢气球为什么会浮在空中?为什么船可以漂浮在水面上?再让学生搜集生活中浮力的现象,将学生的思维进一步的发散,从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
新课教学
认识浮力。
1:浸在液体或气体里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向上的托力称为浮力
2:浮力的方向。
演示实验:找一段较粗的红毛线,将其两端分别固定在乒乓球和大烧杯的底部,将水注入大烧杯,直到将乒乓球浸没,观察红毛线被在竖直方向拉直。将大烧杯的一端垫高,发现红毛线仍旧被在竖直方向拉直。此实验说明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
3:练习
一个盛水的杯中悬浮着一个小球,杯子放在斜面上,画出小球受到的浮力方向
探究一:在水中下沉的物体也受浮力吗?
1:提出问题。
首先让学生将石块p木块p曲别针p乒乓球放入盛水的烧杯,观察实验现象,发现木块p乒乓球在水面漂浮(用手下按体会浮力),而石块p曲别针却沉入烧杯的底部。
学生通过观察有了感性认识后向学生提出问题:“在水中下沉的物体也受浮力吗?”
2:猜想和假设。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在水中下沉的物体是否受水对它的浮力。到底哪种猜想正确要通过实验进行验证。
3:实验设计。
实验器材:烧杯、水、弹簧测力计、石块、绳。
学生再次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实验方案,然后各个小组
进行交流。
实验方案:将石块用线拴好挂在弹簧测力计的秤钩
上,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再将石块浸没在水中观察弹
簧测力计的示数有无变化。
注意事项:不要将石块放在容器底部,否则容器底部
对石块有一个向上的支持力,会影响实验结果。
4:进行实验。
(1)你观察到的现象?
(2)你观察到的现象能说明什么问题?
(3)通过实验,你能找到一种用测力计测量浮力大小的方法?
(4)表格一
5:交流评估。
各小组学生代表交流实验现象:实验发现当石块浸入水中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小了。教师可以用手托住石块,利用肢体语言让学生更深刻领悟弹簧秤的示数变小了,说明有一个力量向上托起了石块,在水中正是水向上托起了石块,因此在液体中下沉的物体也受到液体对它的浮力。
6:练习
(1)漂在水面上的木块受到水对它的___________,沉入水底的铁块也会受到水对它的_________。一切浸入液体中的物体,都受到液体对它的________。
(2)一个金属块挂在弹簧秤上,在空气中称时,示数为 27牛 ,把它浸没在水中称时,示数为17牛,它受到的'浮力是多少牛?
探究二: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
1:提出问题。
同学们用弹簧测力计分别测出了浸在水中的石块、铁块所受浮力的大小,用这种方法能不能测出一艘潜水艇潜入水中时所受浮力的大小?我们有没有办法求出潜水艇所受浮力的大小?
2:猜想和假设。
演示,将空易拉罐按入水中体会浮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
有关? 猜想“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
力的关系”。
3:实验设计。
学生再次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实验方案,然后各个小组进行交流
注意:向溢水杯加水至水从溢水口处流出,用小烧杯接住流出
的水,直到水恰好不向外流为止。小烧杯中的水应倒掉后再测G
实验过程中注意“慢”,不要把多余的水带出?
4:进行实验。
明确实验方案之后,分小组进行实验,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二中,并进行分析。
表二:
5:交流评估。
各小组学生代表交流实验现象汇总全班的数据,得出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F浮
=G排。适用范围:液体、气浮力教学设计体。讲解阿基米德鉴别
王冠的小故事,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学习阿基米德善于观察思考的精神。
6:练习
1.一个石块放入装水容器中,它排开9.8N的水,小石块受到的浮力为多大?
2.一个小石块放入装水容器中,它排开1dm3的水,小石块受到的浮力为多大?
3.水底下的辩论
【小结】通过交流、回顾来进一步巩固本节课的知识。
【布置作业】动手实验,并分析乒乓球从水中上浮到水面的过程中,所受浮力大小如何变化?
【板书设计】
§13-5 浮力
【课后反思】
1.教师应敢于放手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探究,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获取知识,通过实践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2.将测量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与测量物体浸在水中排开水的重力分开(要注意提示学生保证V排相同,在两次实验中采取让物体全部浸没在水中),这样
做大大简化了繁琐的实验步骤,将实验难点分散,效果较好。但同时也会给学生造成只有当物体全部浸没在液体中才会受到浮力的错误认识,教学中可以通过练习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完整理解。
3.本节课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案、测量方法很多,可以通过评估找到最优方案进行实验。如果仍有学生坚持自己的方案,可以允许其按照自己的方案进行,不要让学生留有遗憾。
物理浮力课件 篇3
浮力的知识在力学中对学生来说是较难的一个知识点。
浮力知识点的考查变化类型很多,但考查的内容主要就在两个方面,一是关于浮力的计算,二是关于浮力大小的判断。
浮力大小的判断,主要是依据两个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和物体的浮沉条件(可别说不知道浮沉条件哦)。因此对阿基米德原理和物体浮沉条件的熟练掌握,是做这种类型题的基础。在考试中我们要尽量将两种方法对比,才能找到正确的答案。
例题 1
两手分别拿着一个小木块和一个大石块,把它们都浸没到水中,同时松开手,小木块上浮,大石块下沉,受到浮力大的是( )
A.小木块 B.大石块 C.一样大 D.不能确定
分析
很多学生在做这题时,都会这么思考:因为木块上浮,所以木块受到的浮力比它自身的重力大,而石块下沉,石块受到的浮力比它自身的重力小,所以木块的浮力比石块的浮力大。在这里其实学生就不知不觉地用到了物体的浮沉条件来判断,但是这里木块的重力和石块的重力我们却是不知道的,因此这样理解这道题就错了。这题应该用阿基米德原理来判断:小木块、大石块其实已经隐含了一个体积大小的关系,而且小木块还在上浮,大石块下沉,所以大石块排开水的体积要比小木块多,所以是大石块受到的浮力大。
例题 2
一艘轮船在海上遭遇风暴沉没,它从开始下沉到完全没入水中前,所受到的浮力变化情况是( )
A.增大 B.不变 C.减小 D.无法判断
分析
这道题的判断就需要用到阿基米德原理,轮船下沉的过程中,其排开水的体积是在增大的,所以根据F浮=ρV排g可知,受到浮力变大。很多同学在做题的过程中,都认为轮船是漂浮的,所以浮力应该不变。这里运用物体的浮沉条件来判断浮力的大小显然就错了。
例题 3
一艘轮船从长江驶入东海,比较轮船在长江与东海里所受的浮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由于轮船始终浮在水面上,所以它受到的浮力不变
B.由于海水的密度大,所以轮船在海洋里受到的浮力大
C.由于轮船排开海水的体积小,所以它在海洋里受到的浮力小
D.由于轮船排开海水的体积大,所以它在海洋里受到的浮力大
分析
同样是轮船浮在水面上的问题,这道题很明显是轮船始终漂浮在水面上,所以前后两次浮力都和轮船的重力相等,答案是A。这道题就不能用阿基米德原理来判断,而应该用物体的浮沉条件来判断浮力的大小。
例题 4
“远征号”潜水艇从长江某基地赴东海执行任务过程中( )
A.潜水艇在海水中潜行时所受的浮力大于在江水中潜行时所受的浮力
B.潜水艇在海水中潜行时所受的浮力等于在江水中潜行时所受的浮力
C.潜水艇在海水中潜行时所受的重力小于在江水中潜行时所受的重力
D.潜水艇在海水中潜行时所受的重力等于在江水中潜行时所受的重力
分析
这道题在解题时,很多的学生就用到了物体的浮沉条件,因为潜水艇在长江水面下和东海海面下都是悬浮的,所以浮力和重力相等,而潜水艇的重力是不会变的,所以浮力也应该相等。浮力和重力相等,这个判断是不错的,但得出浮力相等的结论却是错误的。因为潜水艇的原理和轮船是不同的,潜水艇是靠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上浮和下沉的,也就是说潜水艇的重力是不断发生变化的。所以这道题应该用阿基米德原理来判定:潜水艇在两种液体中都处于悬浮状态,所以排开液体的体积是相等的,而海水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所以在海面下时受到的浮力更大。
例题 5
把质量相等的实心木球和实心铝球浸没于某种液体中,放手后,木球悬浮而铝球下沉,静止后它们所受浮力的大小关系是( )
A.F木=F铝 B.F木F铝 D.无法确定
分析
木球和铝球的质量是相等的,所以首先应想到的是利用物体的浮沉条件。木球是悬浮的,所以F木=G木,而铝球是下沉的,所以F铝F铝。
通过对这些关于浮力大小判断题目的分析,不难发现只要同学们熟练掌握了阿基米德原理和物体的浮沉条件,做这种题并不像我们想象中那么难,那么容易出错
初二物理学习心得
死记硬背
要得!基本概念要清楚,基本规律要熟悉,基本方法要熟练。课文必须熟悉,知识点必须记得清楚。至少达到课本中的插图在头脑中有清晰的印象,不必要记得在多少多少面,但至少知道在左页还是右页,它是讲关于什么知识点的,演示的是什么现象,得到的是什么结束,并能进行相关扩展领会。
独立做作业
要独立地(指不依赖他人),保质保量地做一些题。题目要有一定的数量,不能太少,更要有一定的质量,就是说要有一定的难度。任何人学习数理化不经过这一关是学不好的。独立解题,可能有时慢一些,有时要走弯路,有时甚至解不出来,但这些都是正常的,是任何一个初学者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把不会的题目搞会,并进行知识扩展识记,会收获颇丰。
要过程作图
要对物理过程一清二楚,不管是理论过程,还是实践过程,物理过程弄不清必然存在解题的隐患。题目不论难易都要尽量画图,有的画草图就可以了,有的要画精确图,要动用圆规、三角板、量角器等,以显示几何关系。画图能够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更精确地掌握物理过程。有了图就能作状态分析和动态分析,状态分析是固定的、死的、间断的,而动态分析是活的、连续的。
本次整理就到这里啦,祝大家在考试中能金榜题名!
物理浮力课件 篇4
1、教材内容要点:
第一,浮力;第二,物体的浮沉;第三,浮力产生的原因。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对浮力这一节内容的研究是在小学自然课和生活经验中已经熟悉浮起的物体受到浮力并结合前几节所学知识的基础上综合地应用液体的压强、压力、二力平衡和二力合成等知识来展开的。这一节是本章的重点和关键,对浮力的研究为学习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利用奠定了基础。浮力知识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和科学研究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通过对这一节课的教学,要使学生知道什么是浮力和浮力的方向,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分析概括能力以及演绎推理能力等。还要培养学生探索求真知的精神,对学生进行实践观点的教育。
浮力概念贯穿本章始末,与人们的生活密切联系,所以浮力概念的建立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对物体浮沉和浮力产生的原因的研究,需要综合应用旧知识来解决新问题,因而对理论分析和推理论证能力要求提高了。而初中生侧重于对直观现象进行具体、形象的思维来获得知识。因此这两个知识点既是本节课的重点又是难点。
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也是这节课的重点,这是素质教育对现代教学的要求。
任教班级属农村中学,多数学生上进心强,学习态度端正,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缺乏一定的探索研究问题的能力。
浮力现象是学生在生活中比较熟悉的,也是他们容易发生兴趣的现象。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充分发挥演示实验的作用,迎合他们好奇、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5岁左右的初中生的思维方式要求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通过理论分析和推理判断来获得新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当然在此过程仍需以一些感性认识作为依托,可以借助实验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以便学生理解和掌握。
教学中要以了解、学习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为基础,掌握知识为中心,培养能力为方向,紧抓重点突破难点,具体设计如下:
1、新课引入:
以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学源于思,思源于疑,一上课便以课文第一段文字引入课题,引导学生思考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造成悬念,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讲授新课:
任何物理规律的发现和物理理论的建立都离不开实验。这节课主要采用实验的方法来建立浮力的概念。我将书中图12-2这个演示实验改为学生探索实验,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增强了他们的感性认识。为了使学生能认识到浮力是液体对物体向上托的力,这里我增加设计一个用手托石块使弹簧秤示数减小这样一个随堂小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概括总结出浮力的概念。在此基础上请同学们从日常生活和常见的自然现象中举例说明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
在研究物体的浮沉条件这个重、难点时,日常生活中一些错误的经验或思维定势会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模糊的观念,最突出的是“重的物体下沉,轻的物体上浮”。这里可以演示一个小实验:一根小铁钉在水中下沉,而大木块在水中会上浮,大木块显然比小铁钉重。可能又有一部分同学这时会提出小铁钉下沉是因为铁的密度大。教师可再演示一个小实验:一个废牙膏壳密度没有变,空心时能浮在水面,揉成一团后在水中会下沉。说明密度也不是决定浮沉的条件。这样经过演示,讨论和分析,纠正了错误观点,引导学生从运动和力的关系角度来讨论物体的浮沉条件,对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抓住比较重力和浮力的大小关系,根据二力合成知识,由学生讨论得出物体的浮沉条件。
这时强调物体上浮、下沉是运动过程,此时物体受非平衡力作用。下沉的结果是沉到液体底部,上浮的结果是浮出液面,最后漂浮在液面。并再演示一下浸没在水中的木头的上浮过程,以加深印象。漂浮与悬浮的共同点都是浮力等于重力,容易使学生产生“物体的漂浮与悬浮是一回事或一个物体在同一液体中既漂浮又悬浮”的错误观点,这时我用一个乒乓球和一个空心金属球投入水中分别演示漂浮与悬浮实验。使学生直观比较出漂浮是物体浮在液面的平衡状态,物体的一部分浸入液体中。悬浮是物体浸没在液体内部的平衡状态,整个物体浸没在液体中。强调同一个物体在同一液体中既漂浮又悬浮是不可能的。
揭示浮力产生的原因这又是一个重、难点。这时可请同学回顾做过的一个旧实验:六个面扎上橡皮膜的空心正方体,当它浸没在水中时,六个面的橡皮膜均向内凹进,而且前后左右面凹进的程度相同,而下表面比上表面凹进的程度要大。引导学生密切联系原有的液体压强与深度的关系,二力合成、二力平衡等知识,通过由浅入深分层次的分析,把突破难点的过程变成巩固和加深对旧有知识理解应用的过程,变成培养学生分析能力的过程。由学生归纳总结出浮力等于物体受到的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最后再用如下演示实验加以验证:
(1) 将石蜡投入装水的烧杯中,观察其受到浮力是否上浮;
(2)将石蜡放在另一烧杯底使其和杯底紧密接触,沿杯壁缓慢注水观察其是否上浮从而通过实验证明前面理论分析得到的结论。并指出这也是物理学研究的方法:从实践到理论,再用理论来指导实践。达到从小培养学生研究物理的正确方法的目的。
至此,教材内容已经讲授完毕,浮力作为同学们新认识的一种力,它的三要素也就清楚明了。
根据农村学校学生情况,我继续引导同学们思考课文后的“想想议议”,由此引入对决定浮力大小因素的研究。学生经过合理猜想,讨论,设计出探索决定浮力大小因素的实验方案。通过学生分组实验,得出浮力大小与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与液体的密度有关,与物体浸没后深度改变无关。受时间、器材限制,浮力大小与物体本身密度、形状等因素无关可以通过演示实验加以说明。这样就为下一节学习阿基米德原理留下悬念,作好铺垫,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形成知识结构。
3、反馈和巩固:
这节课教学容量大,所以反馈和巩固主要留待课后完成。如果课堂上有剩余时间,可请同学回顾板书内容,归纳出通过本节课学到的三种测量浮力大小的方法。一是称量法,为下一节课理解阿基米德原理实验作准备。二是受力平衡法,指出悬浮和漂浮的区别。三是求压力差法,指出这是浮力大小的决定式。
本节是初二物理第九章“力和运动”的第二节,是在学习力学基本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有关“力和运动”的初步知识,同时也是在学习“牛顿第一定律”以后的进一步提高与拓展。
本节教材特点是:
首先,是从抽象的“惯性”概念建立入手,通过对“牛顿第一定律”的分析、推理和演绎,得出惯性的概念,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几个有趣的实验和生活中惯性事例的探究,使学生认识到:无论是运动的物体或静止的物体都具有惯性,同时学会应用惯性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惯性现象,这既能帮助学生认识生活中惯性现象的普遍存在,又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惯性现象的兴趣,培养其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
其次,特别安排了惯性现象的危害。这部分内容主要联系了跟人们生活联系密切的交通事故问题,还介绍了汽车安全带的作用,注意提高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这样的编排突出了《物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即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突出了物理与科学、技术、社会之间的联系,注意在培养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同时,着重“STS”意识的培养,使学生通过对本节的学习,既提高了对物理问题的认知水平,又让学生感到物理是有趣的,有用的。
另外,本节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对于学生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理解力和物体运动状态变化之间的关系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为后面“二力平衡条件”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与重、难点分析:
本节需要达成“三个方面目标”:
l 知识与技能目标:即使学生知道什么是物体的惯性,且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性质。
l 过程与方法目标:即知道惯性现象,会解释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惯性现象;会利用特定的思维程序解释生活中惯性现象。
l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实验激发学生探究惯性现象的兴趣,积极参与惯性现象的讨论,并对造成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引起关注。
重点是:对惯性的理解。因为学生常常把惯性跟受力情况、运动情况相联系,对理解惯性产生了一定的思维障碍,教学中要强调“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跟物体受力与否、运动与否以及怎样运动都无关。
难点是:对惯性现象的解释。因为初二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已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并不同步,由于教师在教学中过于关注知识的单向传授和接受式学习,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较为欠缺,同时与教师互动交流的机会相对贫乏,导致口语表达能力相对薄弱,因此,本节教学设计时要注意对学生的学法指导,精心教给学生分析和解释“惯性”现象有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同时鼓励学生多列举和解释生活中的惯性现象,将所学知识与生活紧密结合。
三、学情分析:
本节执教的对象是初二(2)班。该班学生物理学习能力参次不齐,客观上该班学生学习能力“分化”现象较为明显,既有学习能力强,思维反映快的学生,约20%,又物理基础知识相对薄弱的学生,约30%。总体而言,该班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较高,能感觉物理有趣,有学习物理积极性和主动性。由于惯性现象又比较抽象,若一味采用简单的讲授和单向灌输,本课的达标会有一定的难度,也不利于学生对“惯性”概念的理解,因此,在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上,本节课应当有所调整,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切入口,逐步展开教学。
本课的课堂教学策略是:采用集体教学与小组合作教学相结合的教学组织形式,并实施“课内分层递进,分类指导”。
教学方法是:将采用多媒体课件与演示实验相结合,讨论和说理相结合的.方法。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我打算下发“导学提纲”,让学生课前预习本节,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惯性,惯性有何特点;同时布置学生查阅资料,收集一些与交通事故有关的报道和图片资料。
五、教学程序与过程:
本节“惯性”概念是从牛顿第一定律分析推理和演绎得出的,学生对牛顿第一定律熟悉与否将直接影响到惯性观念的建立。因此,在本课的开始,就设计和安排了与 “牛顿第一定律”有关的几个问题,以此来帮助学生巩固牛顿第一定律知识。
利用电脑播放一幅地球自西向东旋转的动画,告诉学生地球自转的速度为360m/s,这个速度非常大,紧接着提出一个设想:站立在地球上的圣诞老人能否迅速跳离地面,地球此刻一定转过一段很大的距离,等圣诞老人落回地面,就不会留在原处,这样圣诞老人通过不断的上跳,不就可以周游世界了吗?
让学生充分讨论上述情况是否可行?能否解释原因?
接着再演示一个实验:
先将一个鸡蛋放在一块硬纸板上,缓慢的拉动硬纸板,会发现鸡蛋与纸板共同运动;再将硬纸板放在一个空茶杯上,把一个鸡蛋放在硬纸板上,试问学生:若用手将硬纸板用力弹飞出去,鸡蛋与硬纸板一同飞离茶杯呢,还是留在原处后落在杯中?操作实验,让学生对实验的结果产生一个意想不到的结果,从而引入本课的课题。
引导学生回顾牛顿第一定律,由牛顿第一定律得出: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时,都有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物理学上,把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由于“惯性”概念是由牛顿第一定律推理得出的,因此,牛顿第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律。
学生此时对惯性的理解还不是很深刻,因此,需要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和辨析两个问题: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还是一种力;物体的惯性跟物体是静止或还是运动是否有关?
重视“惯性”概念内涵的挖掘,让学生分组讨论,谈自己的认识和体会,逐步揭示出: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固有属性,无论物体是运动或静止,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为了强化学生对惯性概念的正确理解,在充分揭示和归纳“惯性”的内涵以后,安排一道对选择题和一道简答题反馈练习,以此来强化学生对惯性概念的理解和认识。此时注意实施分层教学,分类指导,努力引导学习程度较弱的学生发表看法,从他们的回答中反馈是否全班已掌握了惯性的概念。
简答题:
匀速行驶的轮船甲板上,有一个船员竖直向上跳起,当脚落地时,人落在何处?是原处,还是起跳点的后方?
(1)为了说明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教师演示一个有趣的实验:锤打象棋子
将几个象棋子叠放在一起,在锤击打底部棋子之前,引导学生思考:象棋子是否全部飞出去?
(2)一辆平板小车载一个直立的木块静止在水平地面上,若使小车在水平面上突然运动,观察小车上直立的木块倾倒方向;
再拉载着直立的木块小车,在水平面匀速做运动,若突然遇到障碍物时,让学生注意观察障车上木块倾倒方向,并向学生提出生活中什么现象与此类似?让学生分组讨论,使其逐步联想到生活中机动车突然启动和刹车的情景。
让学生深度思考,在此基础上,请一个中等学生回答汽车突然启动人或司机后倒的原因?若能解释完整,可再一个学习基础薄弱的学生试试。
若不能,就用电脑课件模拟汽车突然启动的情景,并反复几次,注意引导学生观察人与车的运动状态的不同。
由于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相对较弱,教师可以做一次示范,较为细致地对惯性现象做出解释,并归纳出解释“惯性现象”的一般表达程序。而后再请学生仿照老师指导的表达方法,进行尝试,解释汽车刹车时人为什么前倾。
继续让学生分组讨论生活中的一些惯性现象:
l 用铁锹挖煤向锅炉中送煤,手和锹停止运动,煤为什么能飞进炉膛??
l 人行走中,被石头绊到,为什么向前跌倒?
l 电脑模拟轰炸机投掷炸弹过程,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飞机要在目标前方提前投弹?
讨论结束,引导学生利用教师指导的方法和程序来解释惯性现象,并分组向全班汇报,其他组同学及时纠正和补充。
让学生展示和交流课前收集和查阅的有关交通事故的新闻报道和图片资料,引导学生分析造成交通事故的原因有哪些?在分析、归纳的基础上,使学生知道惯性是造成许多交通事故的原因。为了避免高速行驶的汽车紧急刹车时,人前倒,公安部门都要求系司机和前排乘客使用安全带,通过收集资料和交流体会,使学生感受到惯性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并进一步使学生认识到物理与社会、与生活的联系。
在理解了惯性,学会对惯性现象的解释后,教师应引导学生归纳整理本节知识,问问学生学到了什么?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和自主小结。并在此基础上,利用《物理目标与测试》,进行形成性练习,教师应注意进行分类指导,注意及时的反馈矫正。
最后结束本课,分层布置作业。
物理浮力课件 篇5
课本解析:浮力是学生熟悉的一种力量,是初中物理的重点内容之一。浮力的学习是在小学自然课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前几节所学的知识。由于浮力比较普遍,学生往往依靠自己的生活经验来理解浮力。其中一些理解是不科学的,甚至是错误的。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并加以纠正。那些错误的认知。
设计思路:新课改提出物理教育新理念,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物理教育的根本宗旨,走向“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物理”社会”、“注重科学探究,倡导学习方式多样化”作为课程的基本理念。在教学中,我们从围绕学生的例子开始提问。这样的例子让学生感到熟悉却无法回答问题,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创造探究的情境,为后续的探究教学奠定基础;因此,在这堂课中,我主要采用示范实验和学生实验相结合的方式,注重引导学生动动手、动脑、动口。以教师为灵感,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活跃了课堂气氛。为保证实验过程合理有序,让学生在脑海中清晰地理解如何进行实验以及为什么要进行实验,在实验前留出足够的时间设计和分组讨论实验方案,并通过相互启发和交流形成共识。在分组实验之前,确保学生清楚实验应该如何进行。这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减少学生实验的盲目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主题第十四章五、浮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浮力。
2.了解阿基米德原理。
过程和方法目标:
1.通过实验探索了解浮力。
2.体验探索浮力大小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协作精神。
2.学习善于观察和思考的阿基米德精神。
【教学要点及难点】
教学要点:
1.探索和了解浮力,能够测量浮力的大小。
2.阿基米德原理。
教学难点:探索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的重力关系的过程。
【教学过程】
题目介绍:如果把气球和铁块扔进水里会怎样?但是,钢制的船为什么不会沉没呢?潜水艇还能自由上下浮动,为什么?
(设计意图:创造一个问题情境引入新的课程。九年级的学生对浮力有一定的了解,并激活学生的思想通过情境收集生活中的浮力现象,学生可以发散思维。通过列出的现象,他们可以感受到物理就在我们身边,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
教学新课1.研究什么是浮力
[学生研究]:将乒乓球压入水中。观察乒乓球漂浮在水面的情况,用手指将乒乓球按入水中,感觉如何?
(设计意图:不仅自然引入浮力,同时也让学生认识到这个力是垂直向上的,对浮力的方向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为推测浮力的大小可能与物体浸入后排出的液体量有关液体。)
过渡:物体漂浮在水中,显然是由于浮力。但是,当石头这样的东西沉入水中时,它也会受到浮力的影响吗?
【学生研究】:沉没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的影响?浮力的概念和测量方法可以通过实验研究的方法得到。
(设计意图:任何物理定律的发现和物理理论的建立都离不开实验。本次示范实验改为学生探索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增强了感性知识。使学生消除“只有漂浮的物体有浮力,下沉的物体没有浮力”的错误观点。通过实验学习一种测量和计算浮力的方法,重新找出浮力的大小和浮力的多少。水被观察所取代。相关,为后面的探索铺路。)
过渡:水会对浸在其中的物体有浮力,那么空气也会对其中的物体有浮力吗?
【Demo 1】:一个会飞的气球(课件展示)
(设计意图:明确浸入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会受到向上的支撑力。)
p>
[演示2]:放置一个对象t在水中并称重 可以得到测量浮力的方法
Ffloat=G–F'(多媒体显示,增强可视性。)
(设计意图:让学生能够掌握称重和测量浮力的方法)
2.阿基米德原理
过渡:小物体可以用称重的方法求浮力,那么大个子应该怎么喜欢船舶测量浮力?
【示范3】:阿基米德原理(结合课件展示,帮助理解。)
(设计意图:让学生理解这个重要的原理,同时结合新的和旧教科书和两种实验方法,突破学生理解障碍。)
【课堂练习】
1.将物体放在弹簧测力计上,称重100 牛顿。将其放入水中,弹簧测力计读数为 80 牛顿。那么物体所受的浮力为 ()
A,100牛顿; B,80 牛顿; C,20 牛顿; D、120牛顿
2. 球浸入水中,放手后,从刚从水面浮出到最后浮在水面上()
A、浮力变大,重力变小; B、浮力不变,重力不变
(设计意图:巩固新知识,把握重点。)
【总结】
最后,让同学们分享本节课所学知识,有什么遗憾。通过交流和复习巩固本课的知识。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师应肯定学生的意见。老师终于画龙点睛,做了一个简短的总结。
[作业]
1. P97 Manual Brain Physics 3, 4, 5.
2. 课后检查材料,了解浮力的使用。
[黑板书写设计]
5.浮力
1.液体对浸入其中的物体的向上支撑力称为浮力。
2. 衡量浮力大小的称重方法:F float = G–F'
3. 阿基米德原理:物体浸入液体中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的重力。
用公式表示:F float = G row = ρliquid gv row
物理浮力课件 篇6
《浮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 体验浮力的存在,知道浮力的方向
(2) 理解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3) 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 学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浮力的大小
(2)通过实验探究,定性地认识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体会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团结协作的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实验探究浮力大小的影响因素、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重力的关系
教具:您现在阅览的是工作总结网-教学设计gzzj/jxsj/谢谢您的支持和鼓励!
演示实验器材:演示用弹簧测力计、烧杯、水、
学生实验器材:大小钩码、同体积的铜柱铝柱、弹簧测力计(12)、溢水杯(12)、塑料袋(12)、烧杯(12)、水、橡皮泥(1盒)
教学程序
故事激趣,导入课题
教师讲述文彦博树洞取球的故事:当皮球掉进了树洞里,有的用手掏,用棍子捅,也没能把皮球取出来,树洞又深又曲,文彦博很快想出了一个办法,他想的办法是什么呢?
学生:说出取球的办法,教师对学生的想法给予肯定
教师讲述:文彦博从小热爱学习,爱动脑筋,后来做了宰相,成了宋朝著名的政治家,在他想的办法中应用了什么物理知识?引入浮力课题。(板书浮力)
设计说明 :讲述学生熟知的故事,拉近物理与生活的距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意识到人们很早就会利用浮力,知道学习浮力的意义,自然引入浮力,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2、体验浮力的存在,寻找测量浮力大小的方法
[1] [2] [3] 下一页
物理浮力课件 篇7
初中物理浮力说课稿
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要说的课题是“浮力”,我将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要点
第一,浮力;第二,物体的浮沉;第三,浮力产生的原因。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对浮力这一节内容的研究是在小学自然课和生活经验中已经熟悉浮起的物体受到浮力,并结合前几节所学知识的基础上,综合地应用液体的压强、压力、二力平衡和二力合成等知识来展开的。这一节是本章的重点和关键,对浮力的研究为学习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利用奠定了基础。浮力知识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和科学研究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
3.教学目的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通过对这一节课的教学,要使学生知道什么是浮力和浮力的方向,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分析概括能力以及演绎推理能力等。还要培养学生探索真知的精神,对学生进行实践观点的教育。
4.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浮力概念贯穿本章始末,与人们的生活密切联系,所以浮力概念的建立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对物体浮沉和浮力产生的原因的研究,需要综合应用旧知识来解决新问题,因而对理论分析和推理论证能力要求提高了,而初中生侧重于对直观现象进行具体、形象的思维来获得知识,因此这两个知识点既是本节课的重点又是难点。
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也是这节课的重点,这是素质教育对现代教学的要求。
二、说学法
浮力现象是学生在生活中比较熟悉的,也是他们容易发生兴趣的现象。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充分发挥演示实验的作用,迎合他们好奇、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5岁左右的初中生的思维方式正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通过理论分析和推理判断来获得新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当然在此过程仍需以一些感性认识为依托,可以借助实验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以便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说教法
这节课可综合应用目标导学、分组实验、直观演示实验、讲授和讨论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创设物理情境让学生参与实验设计,边动手边思考。从实验数据总结出结论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四、说教学程序
教学中要以了解、学习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为基础,掌握知识为中心,培养能力为方向,紧抓重点,突破难点,具体设计如下:
1.新课引入
以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学源于思,思源于疑,一上课便以课文第一段文字引入课题,引导学生思考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造成悬念,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讲授新课
任何物理规律的发现和物理理论的建立都离不开实验。这节课主要采用实验的方法来建立浮力的概念。我将书中图12-2这个演示实验改为学生探索实验,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增强他们的感性认识。为了使学生能认识到浮力是液体对物体向上托的力,这里我增加设计一个用手托石块使弹簧秤示数减小这样一个随堂小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概括总结出浮力的概念。在此基础上请同学们从日常生活和常见的自然现象中举例说明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
在研究物体的浮沉条件这个重、难点时,日常生活中一些错误的经验或思维定势会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模糊的观念,最突出的是“重的物体下沉,轻的物体上浮”。这里可以演示一个小实验:一根小铁钉在水中下沉,而大木块在水中会上浮,大木块显然比小铁钉重。可能又有一部分同学这时会提出小铁钉下沉是因为铁的密度大。教师可再演示一个小实验:一个废牙膏壳密度没有变,空心时能浮在水面,揉成一团后在水中会下沉。说明密度也不是决定浮沉的条件。这样经过演示、讨论和分析,纠正了错误观点,引导学生从运动和力的关系角度来讨论物体的浮沉条件,对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抓住比较重力和浮力的大小关系,根据二力合成知识,由学生讨论得出物体的浮沉条件。
这时强调物体上浮、下沉是运动过程,此时物体受非平衡力作用。下沉的结果是沉到液体底部,上浮的结果是浮出液面,最后漂浮在液面。并再演示一下浸没在水中的木头的上浮过程,以加深印象。漂浮与悬浮的共同点都是浮力等于重力,容易使学生产生“物体的漂浮与悬浮是一回事或一个物体在同一液体中既漂浮又悬浮”的错误观点,这时我用一个乒乓球和一个空心金属球投入水中分别演示漂浮与悬浮实验,使学生直观比较出漂浮是物体浮在液面的平衡状态,物体的一部分浸入液体中。悬浮是物体浸没在液体内部的平衡状态,整个物体浸没在液体中。强调同一个物体在同一液体中既漂浮又悬浮是不可能的。
揭示浮力产生的原因这又是一个重、难点。这时可请同学回顾做过的一个旧实验:六个面扎上橡皮膜的空心正方体,当它浸没在水中时,六个面的橡皮膜均向内凹进,而且前后左右面凹进的程度相同,而下表面比上表面凹进的程度要大。引导学生密切联系原有的液体压强与深度的关系,二力合成、二力平衡等知识,通过由浅入深分层次的分析,把突破难点的过程变成巩固和加深对旧有知识理解应用的过程,变成培养学生分析能力的过程。由学生归纳总结出浮力等于物体受到的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
最后再用如下演示实验加以验证:
(1)将石蜡投入装水的烧杯中,观察其受到浮力是否上浮;
(2)将石蜡放在另一烧杯底使其和杯底紧密接触,沿杯壁缓慢注水观察其是否上浮,从而通过实验证明前面理论分析得到的结论。并指出这也是物理学研究的方法:从实践到理论,再用理论来指导实践。达到从小培养学生研究物理的正确方法的目的。
至此,教材内容已经讲授完毕,浮力作为同学们新认识的一种力,它的三要素也就清楚明了。
根据农村学校学生情况,我继续引导同学们思考课文后的“想想议议”,由此引入对决定浮力大小因素的研究。学生经过合理猜想、讨论,设计出探索决定浮力大小因素的实验方案。通过学生分组实验,得出浮力大小与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与液体的密度有关,与物体浸没后深度改变无关。受时间、器材限制,浮力大小与物体本身密度、形状等因素无关可以通过演示实验加以说明。这样就为下一节学习阿基米德原理留下悬念,做好铺垫,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形成知识结构。
3.反馈和巩固
这节课教学容量大,所以反馈和巩固主要留待课后完成。如果课堂上有剩余时间,可请同学回顾板书内容,归纳出通过本节课学到的三种测量浮力大小的方法:一是称量法,为下一节课理解阿基米德原理实验作准备。二是受力平衡法,指出悬浮和漂浮的区别。三是求压力差法,指出这是浮力大小的决定式。
我说课的内容完毕。谢谢大家!
篇七:《浮力》说课稿
浮力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叫陈训毅,来自华中师范大学,我说课的题目是《浮力》,选自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十四章第五节。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生分析、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教学过程、教法与学法以及板书设计这六个方面来展开本次说课,其中,将教学过程和教法与学法综述为设计思想。
首先是教材分析。本节是在学过质量、密度、力、二力平衡、液体内部压强的基础上研究浮力的。《浮力》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对浮力的研究为浮力的应用奠定了基础。同时,浮力知识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和科学研究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内容较抽象,综合性强。本节含三个知识板块即认识浮力、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阿基米德原理。课时安排为1课时。
其次是学生分析。从学生特点上来看,初中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和表现欲,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思维方式正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从学习障碍上来看,一方面由于前概念会干扰学生的认识,另一方面,本节内容较为抽象,不便于理解,所以要在教学中通过实验和多媒体,以感性认识为依托,借助实验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以便学习理解和掌握。
基于以上分析以及大纲和新课标的要求,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确定如下: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①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
②学习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浮力的大小。
③掌握阿基米德原理。
(二)、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实验探究,感受浮力、认识浮力。
②学会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实验操作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②体会物理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一门学科。
③学习阿基米德善于观察思考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1、 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2、 阿基米德原理。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将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设置如下:由三个部分组成:新课的引入、新课的教学、总结和布置作业。
首先进入第一个环节,新课的引入。在新课的引入上,我没有选择课本上的提问引课,而是选择了创设情境和演示实验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创设情景,并用实验模型进行模拟,同时通过实验进行分析,让学生直观形象的了解到出现两种不同现象的原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并为后一部分的教学奠定基础。
实验结束后,请学生举例说明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物体放在水中会浮在水面,哪些物
体放在水中会沉在水底,说明生活中的浮力随处可见,引领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
新课的引入后,就进入了新课的教学,分为三个部分:认识浮力、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阿基米德原理。
第一部分,认识浮力。首先由教师提出问题:浮力的方向是什么?接着,由教师完成以下的演示实验,请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由学生讨论后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得出浮力的方向。接下来,请学生思考如何测量浮力的大小。然后,将学生分成小组完成课本94页“想想做做”中的第三个实验,使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实验,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性学习,实验结束之后,各小组学生派代表交流实验现象,紧接着启发运用二力平衡的知识来得出浮力的测量方法。
第二部分,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老师让学生猜想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学生能够回答出多种因素。然后将学生分成小组,由每个小组设计一个实验,利用控制变量法来验证其中的某一个猜想,在探究实验过程中,由各个小组讨论之后,简明扼要地写出实验步骤,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之下,确定实验方案,并进行探究实验。这里是学生能够想到的比较好的实验方案。最后得出的结论即为:浮力与排开水的体积和浸入液体的密度有关,与其他因素无关。课本上的探究内容为探究阿基米德原理,而在我的教学设计中,利用控制变量法探究了多个因素对浮力大小的影响,使学生真正抓住阿基米德原理的实质,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同时通过探究实验,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也让学生体会到物理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之上的一门学科。
第三部分,阿基米德原理。由以上的探究性实验,总结出相关规律,直接介绍阿基米德原理,接着就给学生介绍阿基米德原理的历史故事,提高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也让学生学习阿基米德善于观察思考的精神。
接着让学生再次思考在引课时所提出的问题: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最后是总结和布置作业。以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自行从知识和方法上进行总结。有利于知识的巩固、学习物理方法的培养,也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作业的布置上,考虑到个体差异,我分别设置了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有利于所学知识的巩固,而选做题则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从而体现从“物理走向生活”和STS的教学理念,同时也为下节课做准备。
最后是我的板书设计,简明清晰地展现了本堂课的重点内容,有助于学生对本堂课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并与课件形成了很好的互补。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
浮力课件(系列8篇)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深入思考“教案课件的重要性”,并希望我们能始终不忘与他人分享。教案课件是老师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也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每位老师都应该设计出优质的教案课件。制作精良的教案是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措施之一。
浮力课件 篇1
浮力复习导学案
复习目标:
知识和技能:
1. 进一步了解浮力的现象,知道浮力产生的原因及浮力的方向。
2. 加深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和浮力的应用。
3.会熟练进行浮力的相关计算。
过程和方法
1.培养学生运用物理语言分析问题和表达观点的能力。
2.学会研究物理问题的科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生活中物理现象和物理原理。
教学重难点:
重点:浮力的应用和物体的浮沉条件。
难点:有关浮力的综合计算。
复习流程:
考点知识的梳理→解题方法→重难点例题详解→习题练习
(一)考点知识梳理:
1. 浮力(F浮)
(1)定义: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对其向上托的力叫浮力。 说明:①浸入包括全部没入或部分没入液体中两种情况。
②浮力的施力物:液体或气体;
受力物: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
③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
(2)产生原因:液体(气体)对浸入的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就是物体受到的浮力。即F浮?F向上?F向下
?G物?F拉
(3)用测力计测浮力的原理:F浮
2.浮力的大小
(1) F浮=G-F'(称重法)
(2) F浮=G排=ρ液gV排 (阿基米德原理)
(3) F浮=G(漂浮、悬浮)
(4) F浮=F上-F下 (压力差)
这四种方法都可以计算浮力的大小,其中阿基米德原理最为重要,下面重点对阿基米德原理进行回顾。
3. 阿基米德原理
(1)内容: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液体或气体受到的重力。
?G??gV (2)公式:F 浮排液液排
说明:
?G??gV(1)在气体中时,F 浮排气气排
VV (2)注意公式中的V排,当物体部分浸入时,V,当物体全部浸入时,V。 排?物排?物
4. 浸没在液体中物体的浮沉条件
?G??当F或?,物体上浮 浮物液物
?G??当F或?,物体漂浮 浮物液物
?G??当F或?,物体悬浮 浮物液物
?G?? 当F或?,物体下沉 浮物液物
5. 浮沉条件及漂浮条件的应用:
(1)潜水艇:下潜和上浮过程中,其体积不变,所受浮力不变(未露出水面),通过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其上浮或下沉。
(2)气球和飞艇:靠改变自身体积,从而改变浮力来实现其上升或下降的。
?G?G (3)轮船:利用漂浮条件工作的,应满足F。 浮船货
(4)密度计:测量液体密度的仪器,使用时是漂浮在液体表面上的。
6.浮力与密度
浮力的问题可涉及多个知识点,其中与密度知识的联系最为常见,如定性比较物体、
液体密度的大小关系,也有定量计算物体或者液体密度的综合计算题型,常用到下面的一些公式进行计算:
F浮??液gV排F浮?G?F拉
(二)解题方法: 如何判断物体的浮沉(主要两种方法)
(1)受力分析: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力和 力的作用,若,物体上浮,最终漂浮在液面上,此时 ;若,物体下沉,最终沉在底部,此时有F浮=;若,物体悬浮在液体中。
(2)密度分析:
若ρ物>ρ液,物体 ;ρ物
点拨:判断浮沉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是比较物体所受浮力和重力的关系,这个地方的浮力是物体的最大浮力,即浸没在液体中的浮力;第二种是比较物体的密度与液体密度的大小关系,这里指的是物体的密度而不是组成物体的物质的密度。
板书设计:
浮 力 复 习 课
1.浮力的计算方法:(1) F浮=G-F'(称重法)
(2) F浮=G排=ρ液??mVgV排 (阿基米德原理)
(3) F浮=G(漂浮、悬浮)
(4) F浮=F上-F下 (压力差)
?G??2.物体的浮沉条件:当F或?,物体上浮 浮物液物
?G??当F或?,物体漂浮 浮物液物
?G??当F或?,物体悬浮 浮物液物
?G??当F或?,物体下沉 浮物液物
(三) 巩固拓展:
1.如图所示,将一只玩具青蛙放入水中,它能漂浮于水面;把
它放入另一种液体中,它却沉入底部。则在这两种情况下这只
玩具青蛙受到的浮力大小相比较( )
A. 在水中受到的浮力较大B. 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较大
C. 受到的浮力一样大 D. 无法比较浮力大小
2.体积相同的三个球A、B、C,在水中静止时的位置如图所示,由图可知( )
A、球A受到的浮力最大 B、球B受到的浮力最大
C、球C受到的浮力最大 D、三个球受到的浮力一样大
3.一物体用细线挂在弹簧秤上,弹簧秤的示数是4.5牛,当把物体
浸没在水中时,弹簧秤的示数是1.5牛,那么这个物体受到的重力是 受到的浮力是牛。
4.密度为0.9×103kg/m3 ,质量为8.1千克石蜡,放入足量水中,石蜡受到的浮力多大?
(四) 链接加强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浸没在水中越深,受的浮力越大B.密度较大的物体在水中受的浮力大
C.重的物体受的浮力小 D.同体积的铁块和木块浸没在水中受的浮力一样大
2、体积是50cm,质量是45g的物体,将其缓缓放入装满水的烧杯中,物体静止后,溢出水的质量是________g.将其缓缓放入装满酒精的烧杯中,溢出酒精的质量是________g.(?酒=0.8×10kg/m)
3、某人用绳子将一物体从水面下2m深处的地方匀速提到水面0.5m处的过程中,人对物
1体做功为54J.当将物体拉到有体积露出水面时,让其静止,此时绳子对物体的拉力为5333 牛,浸入水中
40N.不计绳子的质量,忽略水的阻力,求物体的密度.(g取10N/kg)
4、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学习了浮力知识后,,想测量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体的密度。小组同学现有器材:量筒、牙膏皮(可放入试管中)、烧杯和水。请你测量牙膏皮的密度。
(1)写出实验方案:(可画图配合文字说明)
(2)所测密度的表达式:
浮力课件 篇2
一、教材分析
1.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浮力概念贯穿本章始末,与人们的生活密切联系,所以浮力概念的建立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对物体浮沉和浮力产生的原因的研究,需要综合应用旧知识来解决新问题,因而对理论分析和推理论证能力要求提高了。而初中生侧重于对直观现象进行具体、形象的思维来获得知识。因此这两个知识点是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2)知道浮力的方向。
(3)知道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
(4)知道浮力的应用。
2.过程和方法
(1)通过观察,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2)通过收集,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3)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认识浮力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初步建立应用浮力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意识。
三、学情分析
浮力现象是学生在生活中比较熟悉的,也是他们容易发生兴趣的现象。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充分发挥演示实验的作用,迎合他们好奇、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初中生的思维方式要求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通过理论分析和推理判断来获得新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当然在此过程仍需以一些感性认识作为依托,可以借助实验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以便学生理解和掌握。
四、教学方法
作为自然科学的规律课,教材的编写思路一般是无论从方法论的角度还是对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获得信息的分析,都表明这种方法是行之有效的,因此,本课的教法主要是“开放情境、引导探究”,而学法主要是让学生“亲身体验,在探究中学习”。这节课综合应用目标导学、分组实验、直观演示实验、讲授和讨论并辅以电教多媒体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这已列为《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中学物理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初中物理教学目的之一,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教学中创设物理情境让学生参与实验设计,边动手边思考。从实验数据总结出结论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浮力课件 篇3
2.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过程与方法目标:
1.让学生充分经历探究“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的整个过程。
2.学习从实验数据分析,归纳物理学规律,培养学生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乐于探索的兴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师生合作与交流的过程形成互相尊重、团结协作的优良作用。
2.学习阿基米德善于观察思考的精神。
【教学重点】:
1.探究认识浮力,会测量浮力的大小。
2.阿基米德原理。
演示实验器材:氢气球、大烧杯、红毛线、演示小桌、水p准备一组与学生所用完全相同的实验器材
学生实验器材:石块、木块、曲别针、乒乓球、烧杯(100ml)、弹簧测力计、溢水杯、小桶、空易拉罐、水槽、铁块、细线。
从生活中的浮力现象入手,向学生们提出问题:“氢气球为什么会浮在空中?为什么船可以漂浮在水面上?再让学生搜集生活中浮力的现象,将学生的思维进一步的发散,从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
演示实验:找一段较粗的红毛线,将其两端分别固定在乒乓球和大烧杯的底部,将水注入大烧杯,直到将乒乓球浸没,观察红毛线被在竖直方向拉直。将大烧杯的一端垫高,发现红毛线仍旧被在竖直方向拉直。此实验说明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
一个盛水的杯中悬浮着一个小球,杯子放在斜面上,画出小球受到的浮力方向
首先让学生将石块p木块p曲别针p乒乓球放入盛水的烧杯,观察实验现象,发现木块p乒乓球在水面漂浮(用手下按体会浮力),而石块p曲别针却沉入烧杯的底部。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在水中下沉的物体是否受水对它的浮力。到底哪种猜想正确要通过实验进行验证。
进行交流。
簧测力计的示数有无变化。
对石块有一个向上的支持力,会影响实验结果。
(1)你观察到的现象?
(2)你观察到的现象能说明什么问题?
(3)通过实验,你能找到一种用测力计测量浮力大小的方法?
各小组学生代表交流实验现象:实验发现当石块浸入水中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小了。教师可以用手托住石块,利用肢体语言让学生更深刻领悟弹簧秤的示数变小了,说明有一个力量向上托起了石块,在水中正是水向上托起了石块,因此在液体中下沉的物体也受到液体对它的浮力。
(1)漂在水面上的木块受到水对它的___________,沉入水底的铁块也会受到水对它的_________。一切浸入液体中的物体,都受到液体对它的________。
(2)一个金属块挂在弹簧秤上,在空气中称时,示数为 27牛 ,把它浸没在水中称时,示数为17牛,它受到的'浮力是多少牛?
同学们用弹簧测力计分别测出了浸在水中的石块、铁块所受浮力的大小,用这种方法能不能测出一艘潜水艇潜入水中时所受浮力的大小?我们有没有办法求出潜水艇所受浮力的大小?
实验过程中注意“慢”,不要把多余的水带出?
明确实验方案之后,分小组进行实验,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二中,并进行分析。
各小组学生代表交流实验现象汇总全班的数据,得出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F浮
王冠的小故事,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学习阿基米德善于观察思考的精神。
1.一个石块放入装水容器中,它排开9.8N的水,小石块受到的浮力为多大?
2.一个小石块放入装水容器中,它排开1dm3的水,小石块受到的浮力为多大?
【小结】通过交流、回顾来进一步巩固本节课的知识。
【布置作业】动手实验,并分析乒乓球从水中上浮到水面的过程中,所受浮力大小如何变化?
1.教师应敢于放手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探究,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获取知识,通过实践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2.将测量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与测量物体浸在水中排开水的重力分开(要注意提示学生保证V排相同,在两次实验中采取让物体全部浸没在水中),这样
做大大简化了繁琐的实验步骤,将实验难点分散,效果较好。但同时也会给学生造成只有当物体全部浸没在液体中才会受到浮力的错误认识,教学中可以通过练习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完整理解。
3.本节课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案、测量方法很多,可以通过评估找到最优方案进行实验。如果仍有学生坚持自己的方案,可以允许其按照自己的方案进行,不要让学生留有遗憾。
浮力课件 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的方法,知道盐可以增加水的浮力,让有些沉下去的东西浮起来。
2、了解自然界中死海能使人漂浮的成因。
【教学准备】
1、前期幼儿经验:知道有些物品会浮于水面,有些物品会沉在水底。
2、人手一个鸡蛋、半杯温水、一根筷子、糖、盐、味精、水、抹布、脸盆。
3、大记录纸一张。
4、死海的录像。
【重点】有序进行实验。
【难点】了解盐可以增加水的浮力,让有些沉下去的东西浮起来。
【教学过程】
一、猜测沉浮的物品
师:小朋友,你知道哪些东西放在水里会浮起来?哪些东西放在水里会沉下去?
对于幼儿答案中提到的有现成的,教师进行实验。
二、实验猜测
1、提问:如果把鸡蛋放在水里是沉还是浮起来呢?
2、教师出示记录表,引导幼儿解读。
3、当场把鸡蛋放进水里验证:鸡蛋沉入水底。
三、幼儿进行实验
1、有什么办法能让鸡蛋浮起来?
2、出示记录表,让幼儿猜测,并记录猜测结果。
3、把幼儿分成三组,一组给予盐、一组给予糖、一组给予味精,并告知幼儿。
四、揭示实验结果
1、教师出示记录表,分别让不同实验的幼儿回答实验结果,并帮助幼儿进行记录。
2、教师进行实验:脸盆里装水加盐搅拌,鸡蛋浮起来
3、实验后得出结论,放盐可以增加水的浮力,使鸡蛋浮起来。
五、拓展活动:死海的秘密
提问:放了盐的水能让鸡蛋浮起来,那人可不可以浮起来呢?”
教师播放PPT,介绍“死海的秘密”。
【教学反思】
科学小实验是幼儿非常喜欢的活动,只是我们现在碍于幼儿园班级人数多,材料不够、操作不便等因素,使得这样的小实验不能很好的开展。今天的活动,实验的材料也比较繁琐,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所以进行了分组实验的形式,给予不同小组不同的材料,汇总实验结果,这样不仅让每种可能都得到了验证,满足了孩子探索的欲望,同时也能清楚的得到实验的结果。这样的形式适合于班级人数多的实验。同时,记录表运用的也很有效,不仅帮助大家记录下实验结果,同时也能让幼儿一目了然的观察到不同材料的不同实验结果。我们的小实验要向着有效、易操作的方向努力。
浮力课件 篇5
浮力复习导学案
复习目标:
知识和技能:
1.进一步了解浮力的现象,知道浮力产生的原因及浮力的方向。2.加深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和浮力的应用。3.会熟练进行浮力的相关计算。过程和方法
1.培养学生运用物理语言分析问题和表达观点的能力。2.学会研究物理问题的科学方法和学习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生活中物理现象和物理原理。教学重难点:
重点:浮力的应用和物体的浮沉条件。
难点:有关浮力的综合计算。复习流程:
考点知识的梳理→解题方法→重难点例题详解→习题练习
(一)考点知识梳理: 1.浮力(F浮)
(1)定义: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对其向上托的力叫浮力。
说明:①浸入包括全部没入或部分没入液体中两种情况。
②浮力的施力物:液体或气体;
受力物: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
③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
(2)产生原因:液体(气体)对浸入的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就是物体受到的浮力。即F浮F向上F向下
G物F拉
液体密度的大小关系,也有定量计算物体或者液体密度的综合计算题型,常用到下面的一些公式进行计算:
F浮液gV排F浮GF拉
(二)解题方法: 如何判断物体的浮沉(主要两种方法)
(1)受力分析: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
力和
力的作用,若
,物体上浮,最终漂浮在液面上,此时
;若
,物体下沉,最终沉在底部,此时有F浮=
;若
,物体悬浮在液体中。
(2)密度分析:
若ρ物>ρ液,物体
;ρ物
;ρ物=ρ液,物体。
点拨:判断浮沉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是比较物体所受浮力和重力的关系,这个地方的浮力是物体的最大浮力,即浸没在液体中的浮力;第二种是比较物体的密度与液体密度的大小关系,这里指的是物体的密度而不是组成物体的物质的密度。板书设计:
浮 力 复习课
1.浮力的计算方法:(1)F浮=G-F'(称重法)(2)F浮=G排=ρ
液
mVgV排(阿基米德原理)
(3)F浮=G(漂浮、悬浮)(4)F浮=F上-F下(压力差)
G2.物体的浮沉条件:当F或,物体上浮 浮物液物G当F或,物体漂浮 浮物液物G当F或,物体悬浮 浮物液物G 当F或,物体下沉 浮物液物(三)巩固拓展:
1.如图所示,将一只玩具青蛙放入水中,它能漂浮于水面;把它放入另一种液体中,它却沉入底部。则在这两种情况下这只
浮力课件 篇6
教学目标:
1. 能用实验的方法比较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能对物体的沉浮提出假设和猜想,并通过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和猜想,了解水的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实验能力、细致观察能力、归纳概括能力以及合作意识、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兴趣。
教学重点:
能用实验证明在水中浮着的下沉的物体都受到水的浮力。
课前准备:
盆、泡沫、木块、石块、小皮球、橡皮、钩码、弹簧秤、视频等。
师:一天,几个小朋友在大树下玩皮球,一不小心,皮球掉进一个树洞里。
洞又深口又小,小朋友们的手臂根本够不到皮球。怎么办呢?同学们,你们有办法吗?
4、揭示课题,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5、学生质疑。
(学生可能会问:什么是浮力,是不是所有物体都会受到水的浮力,学习浮力有什么用……)
今天,我们不可能解决同学们提出的所有的问题,那么今天我们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什么是浮力。
(一)实验1:
1、要求学生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大胆猜想,哪些物体能浮在水面上,哪些物体会沉下去,并把猜想的结果记录在实验表格中。
3、实验验证学生的猜想。
刚才同学们的猜想到底对不对呢?有什么办法来证明?
4、学生实验并填写,老师巡视,学生汇报,师相应板书。
师:那水的浮力究竟是怎样的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感知一下。
2、出示实验要求:
把泡沫等上浮地物体放在水上,用手向下按,仔细体会手的感觉,并进行小组内交流,填写实验记录单。
这些物体在水中受到了 。
3、学生实验,并填写记录单,教师巡视指导。
4、学生汇报。
5、教师小结并板书:上浮的物体都受到一个向上的力,科学上称这力叫浮力。
(三)实验3:
1、质疑:上浮的物体在水中受到水的浮力,那下沉的物体有没有受到水的浮力呢?如何来证明你们的猜想?
2、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3、提出用实验来证明你们的猜想。明确实验步骤,提出实验注意要求。
v 物体要完全浸入水中;
v 物体和弹簧秤不能接触盆壁;
v 正确使用弹簧秤,并正确读写刻度;
v 把测量结果正确记录下来,完成实验三记录单。
4、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5、小组汇报实验结果。
6、教师小结: 在水中下沉的物体也受到一个向上的力。也就说在水中下沉、上浮的物体都受到一个向上的力,所以我们就能归纳:在水中的物体都受到一个向上的力,叫做水的浮力。
三、实践应用:
1、说说学了这一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2、引导学生说说生活中水的浮力的一些应用。
四、教师小结,布置作业。
首先,我认真阅读了《科学课程标准》,看到这样一句话: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我认真琢磨,细细体会,觉得这句话应该这样理解:科学学习应该是学生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那我们科学课该怎么上呢?我想,科学课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做到教师放手,让学生动手,自己提出问题,进行猜想,自己设计实验解决问题,证明猜想,从而来体验科学。因此,《浮力》这一课,我把学习的主动性完全放给学生,让学生自己猜想、动手、验证,教师只是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这样所取得的效果最佳。
其次,我做了充分的准备,我给学生准备了实验记录单和实验器材:泡沫、橡皮、木块、石头、弹簧秤……并让每组学生准备好一盆水。这样,尽可能多地给予学生实验材料,使学生更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得出的科学结论就更可靠,学生印象也最深。当然,以上的材料也可让学生准备,这就更锻炼了学生。
最好,上课时,我首先让学生进行大胆猜想,哪些物体是上浮的,哪些物体是下沉的。然后再让学生通过实验来验证。紧接着,从“为什么有的浮在水面上,有的却沉在水底这个问题”入手,得到受到浮力的结论,再引导学生利用浮在水面的物体去感受浮力,用手往下按,体会手上的感觉。学生经历这一探究过程,初步感受到了浮力。接下来,我让大家再自己设计实验证明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的作用。并通过实验得出下沉的物体在水中也受到水的浮力。最后,带领学生观看浮力的应用视频,让学生了解浮力在人们生活中广泛应用。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意识。
这堂课上,虽然课堂气氛并不浓,但孩子们的的智慧、想象力、动手能力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我想,为学生提供学习得以发生的情景和材料,让学生自己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真正体验自主探究的科学过程,那么,我相信,我们的学生会学得更好,得到更多!
同时,这堂课中也让我看到了许多不足,让我明白了,科学实验的结果很重要,但实验的感知更重要。在这堂课中,我让学生通过实验来感知浮力,但因缺乏经验,只重视了实验的结果,让学生通过填写实验结果记录单来代替了每个学生的实验感知,抹杀了学生对实验现象的充分感知和分析的过程,因而结果并不深刻。如果在实验后,让学生充分交流自己的实验感知,再通过表象去看本质,这样就能过水到渠成,自然得到实验结果,这样的结果,学生才会更理解、更深刻。
浮力课件 篇7
物体位于光滑的水平桌面上,如图1所示,当物体受力F1>F2时,这个物体还能保持平衡吗?学生们很快答出:“不能”。教师接着提问:“物体将要向哪个方向运动?”(学生答):“向F1方向运动”。接着,教师小结:“当F1>F2或F1二、新课引入:演示:木块浮在水面;用手将乒乓球压入水中,放手后乒乓球能浮上来,这是为什么?(学生答):“这是因为它们都受到了水的浮力。”那么在水里下沉的石块是否也受到水的浮力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演示:用细线拴住石块挂在弹簧秤上,弹簧秤读数表示石块的重力。此时我用手向上托一下石块,并向学生发问:弹簧秤的读数如何变化?学生答:“减少”。教师追问:减少的原因是什么?学生:石块受到手向上托的力。演示:课本12-2实验,学生观察弹簧秤的读数有何变化?学生观察后回答:“减少”,减少的原因是:石块受到了水向上托的力,这个托的力也就是水对石块的浮力,所以在水中的物体要受到水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重G减去物体在水中时弹簧秤的示数F。演示:将烧杯中的水换成酒精或煤油,重做上面实验。实验表明了石块在酒精或煤油中也受到了浮力作用,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一)浮力:一切浸入液体内的物体,都受到了液体对它竖直向上的浮力。(板书)既然浸在水中的物体都受浮力。为什么有的物体在水中下沉;有的物体在水中上浮呢?让学生思考:在水中下沉的石块受到哪几个力的作用?学生答:“受浮力和重力两个力的作用”。石块下沉说明了浮力小于重力,所以浸入液体的物体当浮力小于重力时,物体下沉。由此对于浸入液体的物体得出结论再让学生思考:浸入水中的木块受到哪几个力的作用?学生答:“受浮力和重力这两个力的作用”。木块上浮说明了浮力大于重力,所以浮力大于重力,物体上浮(板书)演示:将鸡蛋放入已配好的盐水中,使它悬浮在盐水中不动时,让同学们自己分析:鸡蛋受哪几个力的作用?鸡蛋不动说明这两个力大小如何关系?学生答:“受浮力和重力作用,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所以对于悬浮在液体中的物体得出结论:演示:继续往盐水中加盐,观察现象。鸡蛋将漂浮在液面上,同学们思考:鸡蛋受哪些力的作用?学生答:“受浮力和重力这两个力的作用。”这两个力的大小如何?学生答:“大小相等。”所以对于漂浮在液面上的物体得出以下结论:由此可知:判断一个物体在液体中是上浮还是下沉取决于它所受的重力和浮力的大小。通过前面学习我们知道,只要物体在液体中,都要受到浮力的作用,那么浮力是怎样产生呢?演示浮力产生的原因:演示一:用一个两端开口的透明圆筒,两端扎上橡皮膜,先将圆筒水平浸没入水中(如图2),橡皮膜受到水的压力向里凹,可以看到两边橡皮膜凹进程度比上端明显(如图3),这说明上、下表面受到的压力不相等,这个压力差就是物体受到的浮力。下面我们根据压强知识,分析浮力产生的原因:设想有一个立方体的浸没在水中它的六个表面都受到压力(图4)。它的左右两侧受到的压力有何关系?学生答:“受到的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互相平衡。前后两侧面受到的压力有何关系?(学生答):“是一对平衡力”。它的上、下面受到的压力是否也相等?(学生答):“不相等”。哪个表面受到的压力大?为什么?(学生答):“下表面受到的压力大,因为下表面距液面的深度大,受到的压强大,压力就大。”上表面受到的压力小,这两个压力的差,就是液体对物体的浮力。因为向上的力大于向下的力,所以,浮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演示二把表面很光滑的石蜡块紧贴在玻璃片上,将玻璃片及蜡块放入水槽,让蜡块与水槽底部紧密结合,蜡块并不上浮(如图5),轻轻拨动蜡块,让水进入蜡块底部。蜡块就会上浮(分析解释这个现象可使学生加深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是液体对物体上、下表面的压力差”。)所以,要判断一个物体在液体中是否受浮力,关键是看清这个物体是否受到来自液体向上的压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这个压力差方向是否竖直向上。[学生练习二]如图6示,两个正方体物体分别与容器底部和侧壁紧密接触,往容器中倒水,两物体是否受到浮力作用?学生回答:“侧壁上的物体受浮力、底部物体不受浮力。”物体不仅在液体中受浮力,在气体中也受浮力。演示:氢气球脱手后上升,就是因为受到空气对它的浮力。让学生思考:吹了空气的气球是否受浮力?(学生答):“受浮力”,为什么气球不上升呢?学生答:“因为受到重力大于它受到的浮力。”(2)物体的浮沉条件;(3)浮力产生的原因。六、课堂练习:[想想议议]从水中浮上来的皮球,从它刚露出水面到最后漂在水面上不动的过程中,皮球受到的重力始终不变,皮球上浮的过程中,浮力大于重力;当皮球漂浮在水面上不动时,皮球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可见浮力是逐渐减少的,皮球浸在水中的体积也在逐渐减少,所以浮力的大小跟浸在水中的体积有关,有何关系呢?同学们根据本节所学知识想一想,下节课我们再研究。
浮力课件 篇8
【设计理念】
1.从生活中浮力现象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将所学知识用于生产生活中,去解决实际问题,做到学以致用;
2.在研究问题过程中,引导学生注重科学方法探究,提倡多种学习方式,使学生成为知识“发现者”、“创立者”,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通过自己设计、思考、讨论、实验等方式参与到教学过程中,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认识浸没在液体和气体里的物体都受到浮力;
②理解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
③初步了解浮力在轮船上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实验体验浮力的广泛存在; ②通过探究理解F浮=G排;
③体验由“实践→理论→实验→实践”的探究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浮力对社会发展的影响,通过了解轮船搁浅的实例,提高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实验猜想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2.探究浮力与排开液体重力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
边观察、边实验、边讨论的启发式教学。
2.探究式教学。
四、教具和媒体
氢气球、乒乓球、土豆、弹簧秤、阿基米德演示器、水桶、盆子、盐、鸡蛋、饮料桶、烧杯、水等
【教学过程】
一、设情导入
师:演示实验,乒乓球从水中浮起来,氢气球离开手上升,是什么力使它们上升?生:浮力。师:(出示课题:浮力)生活中还有那些受到浮力的物体?生:(举例)
二、探究新知
师:请看这儿有两例受浮力的例子(投影图片)这些浮在水面上的物体能受到浮力,那么放入水中要下沉的土豆受不受浮力呢?生:(思考回答)
师:下面用实验来探究(投影)想想做做:在弹簧测力计的下面悬挂一个土豆,再把土豆浸在水中,比较前后两次测力计的示数。
生:(实验、讨论、发现)师:(归纳发现投影)一切浸没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都受到浮力;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浮力的大小:弹簧秤两次的读数差;(获得了一种测量浮力的方法)
师:如果我们换上其它的物体,浮力的大小会变化吗?下面我们还是用实验来探究。(投影)想想做做:
1.在水桶中装大半桶水,用手把空的饮料瓶按入水中,体会饮料瓶所受浮力及其变化,同时观察水面高度的变化;
2.将鸡蛋放入清水里,然后不断加盐,观察鸡蛋怎样运动,思考浮力有无变化。生:(实验、思考、发现)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的大小可以发生变化。大小与浸没的体积有关、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师:(归纳学生的发现,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的体积大小有关,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师生:通过实验我们发现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和液体的密度有关,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液体的密度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师:我们能不能影响浮力大小的两个因素归结为一个因素呢?生:质量。
师:质量越大?什么越大?生:重力。
师:下面我们用实验来探究:(投影)探究: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的关系小组讨论:设计思路、如何利用手边的器材设计。生:前台展示实验方法。师:(投影实验设计方案:如果水没有溢出,我们怎样判断塑料块排水的多少?两种设计图,引导学生设计数据表格,分发记录数据表格,说明
1、2分别是浸没、部分浸在)生:实验。
师生:分析得结论
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师:(过渡)由阿基米德原理我们发现,物体排开的液体越多,受到的浮力就越大。下面来做游戏:造“船”比赛,怎样获得最大的浮力?生:做游戏,获胜小组谈做法。师:(投影)“轮船搁浅”──谈环保
三、总结深化
1、师: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又有什么新收获?生:略
2、师生一起小结本节内容
四、拓展延伸
列举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