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祝福logo
地图 > 祝福语 > 范文大全 > 组歌课件 >

最新组歌的课件(精选6篇)

最新组歌的课件(精选6篇)

教案课件既关系到教学步骤,也关系到教学的课程标准,每位老师都要用心的考虑自己的教案课件。一份详细的教案对于教师的教学活动具备非常重要的价值,教案课件应该从哪些角度来写?编辑根据您的意愿为您整理了一份完整的“组歌的课件”指南,请收藏此页和我们的网站以备后用!此外,关于范文大全,您还可以浏览防艾心得

组歌的课件 篇1

教学目标

1、理解作者笔下的海浪和雨的形象。

2、学习文章优美的语言中所蕴含的丰富哲理。

3、发挥想象力,借助丰富的联想,在反复品读中理解诗歌的主题。

4、把握诗文的节奏与美妙的意境并从中理解诗歌的主题。

教学内容

1、指导朗读:

在朗读中整体感知这两首散文诗中的形象及作者思想感情。

2、品读欣赏:

促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点。

3、模仿写作:

锻炼学生自由想象能力及表达能力。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这个单元的选文都是散文诗,通过前面几篇课文的学习,同学们对“散文诗”这种文学体裁的特点已经有所认识,那位同学能对此谈谈?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小结。

我们在前面集中学习了几位中国作家的散文诗作品,同学们还知道那些外国

著名的散文诗作者吗?

如屠格涅夫、泰戈尔、高尔基等。今天我们学习的这两首散文诗的作者纪伯

伦,其在散文诗方面的成就和影响均可与以上诸位并肩。谁来对纪伯伦的有关情

况作些介绍?

学生介绍后教师可作适当补充。

二、听读,整体感知形象及作者情感

听诗朗诵是一种高雅的活动,而听美好的散文诗更是能让人陶醉。请同学们闭上眼,美美地听读课文一遍,边听边想象其展现的画面,进入情境,体会稳中美好的情韵。

1、教师配乐朗诵。

2、默读思考:

这两首散文诗中的“浪”和“雨”的形象各有什么特点?请在横线上添加修饰语,说一说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的浪______________的雨

3、“诗根情”,作者写作散文诗,其根本就是要抒发内心充溢的情感。而这种情感往往借助于具体的形象来传达。也就是说,诗的形象(意象)之中渗透着诗人的情意。那么,这两首散文诗借助“浪”和“雨”的形象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小结。

4、请两位同学分别朗诵这两首散文诗,以加深对诗中形象及情感的理解。其他同学可轻声跟读。

女生配乐朗诵《浪之歌》;

男生配乐朗诵《雨之歌》。

三、品读,感悟欣赏诗中美点

品诗是一种个性化的阅读行为,通过积极主动的情感体验,可以培养我们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品读这两首散文诗,可以从诗的形象,诗的语言,诗的修辞方式,诗的结构形式,诗的情感,诗的抒情方式等方面进行。

1、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个人兴趣,选择其中一篇认真品读,自选角度,说一句或多句品析课文美点的话:

先说《浪之歌》:“美在……”

学生自由评说。

再说《雨之歌》:“美在……”

学生自由评说。

2、教师归纳学生发言,可作如下小结:

同学们赏析的内容,综合起来,有如下美点:

第一,形象之美;

第二,意蕴之美;

第三,表达之美。

四、美读

两首散文诗的表达之美,美在语言的清丽流畅,美在诗中语义的递进伸展,美在丰富的想象,美在作者的想象与海浪和雨水的自然物理特性相贴合,美在比喻、对比、排比、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美在它所营造出的咏叹调似的浪漫与抒情,……

大家自由选择组诗《浪之歌》或《雨之歌》中的任意一首,按下列步骤,练习朗读。

一读:重在整体中感知诗中形象,注意语音的饱满与圆润。

二读:重在体味情感。注意语流顺畅,注意把握好朗读的节奏、停顿、快慢等。

三读:重在进入情境。注意韵脚,注意语气的轻重抑扬,注意体现散文诗的抒情性。

五、拓展阅读,增加学生阅读面

发给学生纪伯伦《组诗》中的另外三篇《一支歌》、《美之歌》、《幸福之歌》,要求学生以“____之歌”为题模仿写一首散文诗,表现你对人生的思考。并将这几篇文中你喜欢的词语、句子抄写到摘抄本上。

组歌的课件 篇2

创意说明

这两首散文诗,形象生动感人,情感美好真挚,语言清丽流畅,是进行朗读训练的上佳文本。教师以其中的一首诗为范本,在精心设计的有序诵读中,引导学生感悟形象,品味情感,并加以朗读技巧的指导,再以另一首诗作方法实践,自学自读,使学生掌握诗歌朗读的基本方法,学会感情朗读。

教学设计

一、设情境、激兴趣、导入新课

1、设情境:

教师朗读

1、通过刚才对《浪之歌》的学习和朗读,同学们应该掌握了朗读诗歌的基本方法。现在,请大家自主学习《雨之歌》,按下列步骤,练习朗读:

一读:

感知形象,注意语音的饱满与圆润。

二读:

体味情感。注意语流顺畅,注意把握好朗读的节奏、停顿、快慢等。

三读:

进入情境。注意语气的轻重抑扬,注意体现散文诗的抒情性。

2、学生讨论交流阅读心得:

形象──奉献者,传情使者。

情感──慷慨无私的爱。

3、全体和乐朗读《雨之歌》。

六、结语

诗人敏感而多情地体察寻常生活,激荡出心灵的鸣唱,展现了海浪和雨水的诗意形象。同学们也通过自己深情地朗读再现了诗情画意。谢谢同学们和老师度过了美好的45分钟!

组歌的课件 篇3

教学目的

1、学习文章优美的语言中内含丰富的哲理。

2、理解作者采用第一人称,借助丰富的想像,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

教学重点、难点

1、朗读课文,体会感情。

2、理解作者笔下的海浪和雨的形象。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炽热(chi4)

祷词(dao3)

执拗(niu4)

俊俏(qiao4)

衷情(zhong1)馈赠(kui4)

憔悴(cui4)

真谛(di4)

夫穹(qiong2)

璀璨(cui3can4)

镶嵌(xiang1

qian4)

翱翔(ao2)

丧吁短叹(xu1)

千山万壑(he4)

2、解释下列词语。

执拗:固执任性,不听从别人的意见。

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馈赠:赠送(礼品)。

真谛:真实的意义或道理。

璀璨: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

镶嵌:把一物体嵌入另一物体内。

酷肖:酷似。

海誓山盟:男女相爱时所立的誓言和盟约,表示爱情要像山和海一样永恒不变。

长吁短叹:因伤感、烦闷、痛苦等不住地唉声叹气。

盛气凌人:傲慢的气势逼人。

纹丝不动:一点儿也不动。

二、导人

诗人有一颗敏感而多情的心。在他笔下,浪和雨有生命,有灵气,有个性,它们与自然万物和谐共处,构成生生不息的美妙世界;同时,它们又闪烁着理性的光辉,给人以启迪。

作者简介:

纪哈纪伯伦(1883~1931),黎巴嫩诗人、画家。著有散文诗集《泪与笑》《先知》《沙与沫》等。本文选自《泪与笑》。《组歌》共包括五首散文诗,这里选的是其中两首。

三、朗读课文

要求读出感情和节奏,初步体会两首诗表现作者怎样的感情。

四、学习课文

(一)学习《浪之歌》。

1、朗读课文,学生在散文诗旁用旁批的形式写下自己的短评。

如《浪之歌》开头写浪花对海岸的深情,浪花的性格是活泼的,她像一个纯情的姑娘日日夜夜嬉戏在海岸身边

学生讨论、交流。

2、学生找出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并加以评析。

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

3、理解海浪的形象。

明确:海浪的形象是一个博爱者的形象。

(二)学习《雨之歌》。

1、朗读课文,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加以评析。

学生交流自己的见解。

2、理解文章丰富的内蕴。

明确:

风情雨态是难以描摹的,更何况所写的并非是在特定情景中的某一场雨。作者在短短的篇幅中描绘了种种的雨:轻轻洒下的,如金线泻地,珍珠抛落;伴同雷电而来的,瓢泼而下,疗救饥渴的大地;叮咚作响的,轻叩着人们的心扉。

组歌的课件 篇4

【创意说明】

《浪之歌》海浪被赋予了一个浪漫的花的形象,是一个博爱者的形象。诗人借助海浪与海岸这对热恋形象,曲折表达了他对祖国忠贞不渝的情感和火热衷肠。《雨之歌》里,雨的形象是一个奉献者和使者的形象,借写雨来赞颂人类七情中最美好的感情──爱,并借以袒露诗人自我仁爱博大的襟怀,并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学习这两首诗要加强诵读,感受它们在辞色和声音上的美感。另外在诵读中还要把握作者的思路,领悟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作者笔下的海浪和雨的形象,学习文章优美的语言中蕴含的丰富哲理。

【教学步骤】

一、诵读──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认真地听读课文,边听边想象其展现的画面,进入情境,体会诗中美好的情韵。

2、学生朗读:

读诗是一种高雅的情感体验活动,当我们在想象中进入诗中的意境,体悟到诗中美好的情韵而又能恰当运用朗读技巧用声音加以传达,这时,我们的心灵深处便会激起情感的火花,受到美的熏陶。现在,请大家自由选择组诗《浪之歌》或《雨之歌》中的任意一首,进行朗读感受。

一读:重在整体感知诗中形象,注意语音的饱满与圆润。

二读:重在体味情感。注意语流顺畅,注意把握好朗读的节奏、停顿、快慢等。

三读:重在进入情境。注意韵脚,注意语气的轻重抑扬,注意体现散文诗的抒情性。

整体感知诗人情感。

3、散文诗往往借助于具体的形象来传达诗人的情意,那么,这两首散文诗借助浪和雨的形象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作者采用第一人称,借助丰富的想像,艺术地描绘浪和雨的生活,借它们来赞颂人类七情之中最美好的感情──爱,并借以袒露诗人自我仁爱博大的襟怀,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

二、品读──形象赏析

1、这两首散文诗中的海浪和雨的形象各有什么特点?

如:(热情洋溢的浪;

一往情深的浪;无比忠诚的浪;多情浪漫的浪;温柔善良的浪;痴情的浪;缠绵的浪;任性的浪等)

(滋润万物的雨;让山河欢乐的雨;让花草欢笑的雨;为云彩和田野传递爱情的雨;充满爱心的雨;启迪心扉的雨;沁人心田的雨等)

2、你能说说海浪和雨到底具有怎样的形象?

(海浪被诗人赋予了一个浪漫的花的形象,海浪的形象是一个博爱者的形象,从中可以看到诗人自己的影子,诗人是世间种种美好事物的守护者。)

(雨的形象是一个奉献者和使者的形象,它滋润万物,同时也把距离遥远的事物联结起来──传情的信使)

三、美读──特色把握

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个人兴趣,自选角度,说一说品析课文美点的话。(可以从诗的形象,诗的语言,诗的修辞方式,诗的结构形式,诗的情感,诗的抒情方式等方面进行。)

先说《浪之歌》:美在

(学生自由评说)

再说《雨之歌》:美在

(学生自由评说)

讨论明确:

美在形象:

在《浪之歌》里,海浪被诗人赋予了一个浪漫的花的形象,它首先作为海岸的情人出现,她对情侣海岸一往情深,爱得热烈,爱得深沉,在周而复始的潮汐的律动中与爱人难分难舍。不仅如此,这个女性化的形象还被融进了更深广的喻义,它成为人间世界的守护者──夜阑人静,万物都在梦乡里沉睡,唯有我彻夜不寐;时而歌唱,时而叹息。在《雨之歌》里,雨是一个奉献者和使者的形象,它滋润万物,同时也把距离遥远的事物联结起来。

美在意蕴:

意蕴,就是渗透在作品艺术形象中的理性内涵,是读者能够体味得到的作品内在的情感、灵魂、风骨、精神及某种人生精义。从《浪之歌》中,我们可以领悟到诗中海浪的爱情的内涵,那不仅仅是对海岸的爱情,是更广阔的对世间万物所怀的满腹的爱情,这博大的爱情闪耀着母性的光辉──爱情的真谛就是清醒,因为爱着这世界,所以哪怕彻夜不眠让我形容憔悴,也要守护着这个世界,它的和谐,它的美。从中我们看到了诗人自己的形象,诗人正应是这世间种种美好价值的守护者,正如诗的末尾所写:这就是我的生活:这就是我终生的工作,在这里,海浪的形象已经幻化为诗人自己的坚定的声音。而在《雨之歌》里,雨的形象是多么令人欣喜,它是慷慨无私的奉献者和殷勤的使者。自然万物因为它的滋润而生动而美好。我们敏感的心灵常常就是在这潺潺的雨水中,被引领着去触及那些离我们很遥远的记忆、梦想,以及深邃的精神世界。

美在表达:

两首散文诗的表达之美,美在语言的清丽流畅,美在诗中语义的递进伸展,美在丰富的想象,美在作者的想象与海浪和雨水的自然物理特性相贴合,美在比喻、对比、排比、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特别是《雨之歌》中拟人手法的灵活的多方面运用)美在它所营造出的咏叹调似的浪漫与抒情,

四、写读──模仿创造

万物有灵,只是因为人的存在。正是因为有灵性的人的凝视,万物才显出人间的情态。正因为有了人的聆听,雨点的敲击才构成一首首乐曲。

下面请你采用第一人称,发挥丰富的想象,学习多样化的拟人手法以及其他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选取自然一物,以____之歌为题(如小草之歌、白云之歌、春风之歌等)模仿创作一首散文诗,表现你对人生的思考。

【备选创意】

〖创意说明

读──通过朗读来使学生对这两首散文诗形成初步的印象,在美妙的意境中体会诗歌的感情。

评──用细致的诱导性的逐段分析法引发学生对文章中的丰富内涵的理解。写──通过仿写练习,感受作者拟人化手法的妙用。

〖教学步骤

一、读

要求读出感情和节奏,初步体会两首诗表现作者怎样的感情。

两首诗在翻译过来时都着意安排了明显的韵脚,同时又有很多换韵和交韵以使得诗在声音层面不显得单调。从文中找出诗的韵脚。

二、评

1、朗读课文,学生在散文诗旁用旁批的形式写下自己的短评:

如《浪之歌》开头写浪花对海岸的深情,浪花的性格是活泼的,她像一个纯情的姑娘日日夜夜嬉戏在海岸身边

(学生讨论、交流)

2、学生找出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并加以评析:

(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

3、理解海浪、雨的形象,理解文章丰富的内蕴。

4、教师向学生推荐纪伯伦《组歌》中其他三首:《美之歌》《幸福之歌》《花之歌》,要求学生用旁批的形式写下自己的短评,并摘抄散文诗中的佳句。

口头仿写训练。

三、写

朗读《浪之歌》第五节曾有多少次,当美人鱼从海底钻出海面,坐在礁石上欣赏星空时,我围绕她们跳过舞;曾有多少次,当有情人向俊俏的少女倾诉自己为爱情所苦时,我陪伴他长吁短叹,帮助他将衷情吐露;曾有多少次,我与礁石同席对饮,它竟纹丝不动,我同它嘻嘻哈哈,它竟面无笑容。

要求运用曾有多少次,当时,我;曾有多少次,当时,我;曾有多少次,我句式来说一段话。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学生说话要有一个中心,前后句连贯,衔接自然。

组歌的课件 篇5

《组歌》之《雨之歌》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体会散文诗中的的感情和美妙的意境。

2.在反复诵读中理解诗歌主题

3.理解作者笔下雨的形象

4.学习文章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的运用

教学重难点:

1.在诵读中理解文章的情感内涵

2.理解作者笔下雨的形象

3.体会文章比喻和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

教学方法:诵读法(朗读和细读相结合)、合作探究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播放一段雨声,感受雨中的美好境界。

师:听,这是来大自然的声音,这是我们熟悉的声音,它从遥远的国度而来,滋润万物,它有时多情而缠绵,有时狂野而奔放,有时哀怨而伤感,有时飘逸且清高,这就是雨。古诗中有很多写雨的佳句,我们来回忆下关于“雨”的诗句:

例: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我们感受过古人笔下多姿的雨,朱自清笔下温柔的雨,今天就让我们来听一听著名诗人纪伯伦的《雨之歌》。

二、朗读诗歌,整体感知

1.请一学生配乐朗诵,感觉诗歌的感情基调

2.全班朗诵,边读边思考:(从文中你感受到的是怎样的雨)

用自己的话来说说你从文中感受到的雨,在横线上加一个修饰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雨

滋润万物的雨让山河欢乐的雨让花草欢笑的雨为云彩和田野传递爱情的雨充满爱心的雨启迪心扉的雨沁人心田的雨等

过渡:这么富有诗意的雨,带给人丰富的联想和想象,那么雨在诗人的笔下是怎样的形象呢,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

三、合作探究

小组讨论:

1.文章中作者用了哪些事物来描绘雨?塑造的雨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2.作者通过雨的形象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板书:银线,珍珠,传情的信使,大海的叹息,天空的泪水,田野的微笑。

作者以极大的热情歌颂雨。雨,在作者的笔下是一个奉献者和使者的形象。

它滋润万物,同时也把距离遥远的事物联结起来(是云彩和田野的传情的信使)。有了雨,千山万壑将会更加美丽;有了雨,大地万物将会充满生机;有了雨,花草树木将会绽开笑脸;有了雨,云彩和田野成了一对情侣。这些都说明雨是一个美好的事物,是一个奉献者和使者的形象。

表现作者对自然、生活的热爱对无私的奉献者的歌颂

3.全班再次朗诵诗歌

过渡:前面我们与诗人笔下的雨已有一次心灵上的亲密接触,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那颗敏感而多情的心,他赋予了雨以活的生命,在诗人的笔下,雨富有灵气,有个性,它滋润万物,奉献自我,你喜欢这样的雨吗?找出文中你喜欢的句子和同学们分享你的感受吧。

四、品味赏析——品一品,谈一谈

品读诗歌,可以从语言、修辞方法和诗的情感等方面来谈。

备案:

(1)“于是清晨的女儿把我偷去”“偷”字,巧用拟人,写出了雨的珍贵。

(2)“我哭,山河却在欢乐;我掉落下来,花草却昂起了头,挺起了腰,绽开了笑脸。”

字面上的意思是说“下了雨,河水涨了,可以浇灌田野,花草,其实是在描写奉献者的形象化,写雨以自己的”哭“换来山河、花草的欢乐(昂起,挺起可见雨水的润物之功)。

(3)“我从湖中升起,借着以太的翅膀翱翔。一旦我见到美丽的园林,便落下来,吻着花儿的芳唇,拥抱着青枝绿叶,使得草木更加迷人。”把雨写成鸟的形象,“吻”“拥抱”写出雨对万物的滋润,富有情味。

过渡:同学们都说得非常好,除了同学所讲的外,我们再来看看这两个句子

(4)“我是大海的叹息,是天空的泪水,是田野的微笑。这同爱情何其酷肖:它是感情大海的叹息,是思想天空的泪水,是心灵田野的微笑。”

此句教师稍作点拨:“我是大海的叹息,是天空的泪水,是田野的微笑。”这是在说明自然界中雨水的形成的循环过程(海水被蒸发成水汽,一部分水汽到了一定的饱和度就形成降雨,这雨滋润了万物)这如同生活,爱情,也同样会充满叹息、泪水、微笑这样一个循环过程。

(5)尘世人生也是如此:开始于盛气凌人的物质的铁蹄之下,终结在不动声色的死神的怀抱。

人生也像雨一样,到来时雷声隆隆,在物质世界里喧嚣一世,或许为了生活奔波、或许为了功名利禄争夺,但生命结束时也是一无所有,悄无声息,埋葬在泥土里。

过渡:这篇文章不仅带给我们美的享受,也给了我们一些写作手法的借鉴,诗人为何能够把一个非常普通的事物雨写得如此生动形象呢?首先是本文通篇都利用了第一人称的写法,其次是作者以丰富的想象来美化雨,利用了比喻和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才塑造成了这丰富而多情的雨的形象。

五、拓展延伸

你也来试一试,展开自己的想象,利用自己的表达能力,选择你喜爱的大自然的某一种事物(如花、草、彩虹、雪等等),采用第一人称仿写一番。

要求:采用第一人称。运用比喻、拟人或排比等修辞手法。

仿写句式:

(1)我是大海的叹息,是天空的泪水,是田野的微笑。我是根根晶亮的银线……我是颗颗璀璨的珍珠……(选一仿写,注意要有中心)

范例:

A、我(希望)是迷途中的一屡炊烟,是雾海中的一座灯塔,是沙漠中的一片绿洲。

B、我(花)是大地的女儿,是蜜蜂的母亲,是蝴蝶的情侣。

C、我(雪)是只只寻梦的蝴蝶,漫天飞舞着,以我婀娜的舞姿,装饰美丽的人间。

D、我(雪)是朵朵微笑的棉花,尽情绽放着,以我温暖的胸怀,拥抱裸露的大地。

五、作业:

将课堂上的仿写加以整理写在练习本上

板书设计:

雨之歌

雨的形象银线

(奉献者、使者)珍珠对自然、生活的热爱对无私的奉献者的歌颂

信使

感情大海的叹息

思想天空的泪水

心灵田野的微笑

(比喻、拟人、排比)

教后反思:语文课是美的,这种美潜伏在语言的深处。语文课首先要上出语文味儿,要上得朴素自然,要向学生传递语言深处的美。应鼓励学生成为充满热情的、独立的、反思的读者。创新的课堂是开放的课堂、安全的课堂、问题的课堂、情感的课堂。

语文综合性学习——寻觅春天的踪迹

活动目标:

1、注重以“春天”为话题,引导学生积累关于春天的俗语、谚语、成语和诗词名句,注重学生的文化积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2、通过寻觅春天,观察春天的踪迹,让学生深入认识大自然的物候特征,了解一点生命在春天里成长变化的过程与特点,培养热爱春天的感情。

3、在观赏春天、赞美春天的活动过程中,加深对春天的体验和感悟,培养初步的自然观赏与艺术欣赏能力。

4、学会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悟和感情,培养能将描写与抒情相结合的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课时:第1课时学生集中活动。第2课时学生自由作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引导学生诵读写春天的名篇;

朱自清的《春》;杜甫的《春夜喜雨》;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总给人带来许多希望、生机,古往今来,许多画家、散文家、诗人都会用自己的传神之笔,去描写春天的景象。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自然去感受春天的美景吧!

(二)学生分组活动:

A、成语中的“春天”

B、诗文中的“春天”

C、绘画中的“春天”

D、现实中的“春天”

E、我心中的“春天”

活动要求:

A组:收集能够描写春天成语的,不少于10个,请选择其中6—8个写一段话,描绘春天。

B组:收集诗词中写“春天”的名篇名句,写一段赏析的文字。

C组:创作一幅“诗画”。给一幅有关春天的画题诗或者为诗配画。

D组:现实中“春天”:春天自然风光在变,人也在变,同学们的目光脚步乃至整个心态是不是因为沐浴了春天的春风、春雨和春光变的更加明澈,矫健和朝气蓬勃了?请描写春天的风景画和人情画。

E组:春天到了,一定会引发你很多思绪和感触,请用优美抒情的语句写出来。

(三)活动成果展示

(四)学生作文

题目:“我心目中的春天”

参考资料:

关于春天的成语:

春暖花开,春意盎然,满面春风,春光无限,四季回春绿草如荫,春风和气春光漏泄春光明媚春花秋月春华秋实春晖寸草春回大地春兰秋菊春暖花开春色撩人春色满园春山如笑春深似海春生秋杀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春笋怒发春蛙秋蝉春意盎然春意阑珊红情绿意花红柳绿花香鸟语枯木逢春柳暗花明漏泄春光满园春色柳绿花红鸟语花香双柑斗酒寻花问柳雨丝风片莺歌燕舞雨后春笋有脚阳春暗香疏影百花齐放姹紫嫣红倡条冶叶尺树寸泓出水芙蓉摧兰折玉繁花似锦凡桃俗李纷纷扬扬纷红骇绿风吹雨打风花雪月浮花浪蕊孤标傲世桂馥兰香桂林一枝桂子飘香含苞待放含苞欲放红衰翠减鸟语花香

有关春天的诗歌:

1、绝句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2、春夜喜雨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3、游园不值宋*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4、春日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5、春晓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6、绝句宋*志南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7、鸟鸣涧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8、渔歌子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9、咏柳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0、丰乐亭游春宋*欧阳修

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

11、春望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2、江南春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13、村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14、忆江南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15、清明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16、惠崇《春江晚景》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17、早春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8、大林寺桃花唐*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19、泊船瓜洲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关于春天的散文:

心灵的春天

祝成明

故乡还没有从冬眠中苏醒过来,广州已是万花争艳。我带着渴望来到广州,带着一支笔和一沓文稿,最大限度地承受生命的轻与重。一支笔已经锈迹斑斑,古典情怀在红尘中找不到方向,我躲在春天的深处仰望天空。

赏花花城,这是一桩很美妙的事。我一直在构思我和广州的关系。半年以前,我辞去工作,在南昌念了半年的英语,投考华南师大的研究生。现在,我就租住在华南师大的围墙外,坐在四楼的阳台上,晒着太阳,喝茶,眼前就是空旷的运动场,红色的环形塑胶跑道,足球场上绿草如茵,令人浮想翩翩。临近黄昏,跑步的人渐渐多了,汇成一条流动的河流,奔向没有终点的终点。一向喜欢运动的我,做了一回旁观者。旁观者有旁观者的悠闲,表演者有表演者的精彩。在广州,有一间属于自己的宁静的房间,从此就可以栖息漂泊的心灵。

所有的忙碌结束后,生活卸去了过多的重量,在过年的热闹中我一次又一次地干杯,酒气弥漫了我所有的日子。青春的背影已渐行渐远,突围的狂热让我脚步踉跄。一个丢掉一切的人,是不容易醉的。酒精中我可能淡忘了一些熟稔的古文名篇,唐诗宋词,还有曾经朝吟暮诵的英语单词,对于这些东西的失去我一直耿耿于怀,似乎更加平添了一份人生的沧桑。酒和人生一样都是值得品味的。在广州,我学会了优雅地喝着啤酒和红酒,所有的怀旧在杯子中荡漾,热情的语言穿上漂亮的修辞,似乎光艳照人。渐渐的,我已开始删除生活中不健康的章节,比如酒,重新寻找心灵的归宿和家园。春天,没有观众。春天,让我用完最后一笔的构思,让我穿好最后一件衣裳,让我从无数的等待中苏醒,让我从遥远的希望中回来。在春天,我不能沉睡。

广州的春天令人陶醉,我开始发芽。

怀念家乡的春天

祝成明

世界繁华,我选择了寂寞的内心居住。

在广州幽僻的一角,我静静地守候在思维的边缘,怀念家乡的春天。

因为一场追赶,我离开家乡。白天和晚上的寻找,让我充实。闲着的日子,我的左手握着右手,就好像抚摸着家乡的春天。我从容地喝着家乡的味道,那从茶杯中飘出的芳香,热情的温度让诗歌开始沸腾,一片片碧绿的意象,鲜翠如初,追逐着记忆中的山野田园。我怀念与家乡与诗歌与人生有关的一切,怀想白雪盖住了我们的屋顶,春天的上游,母亲正在小溪边濯洗萝卜,她总想把日子喂肥养大。透过母亲佝偻的身影,我看到天空其实并不开阔,它只比我们的村庄宽一点点而已。当冬天的柴薪燃尽,春天也该出锅了,就像我的笔尖,总是构思家门口桃花盛开的速度,如何追赶天空中飞翔的燕子,如何迅速地占领这个季节的版面,让花朵从此成为春天的主题。故乡的炊烟也许在风中变弯了,我无法纠正。任我怎样竖起耳朵也无法听到家乡的春天,她的沉默与我有几千里的距离。

谁的手编织着家乡的春天?谁让我离开又不断地回望?美是一个人内心深处隐藏的爱,爱是一个人内心深处隐藏的美。一个人其实是一个大瓶子,贮满了友爱和关怀,只是坚硬的世俗,让我们时刻小心翼翼,生怕一旦失手,这样的伤害甚于一场旱灾。一个人其实也就是一个大瓶子,里面装填着水、食物和日子,假如还需要什么的话,那一定是朝霞中我们披衣起床,推开门扉时的眺望和夕阳里我们的安详。心系一处,守口如瓶,我们一生要承载这么沉重的躯体。春天像一条河流,从远处来,到远处去,来来去去之间,一切仿佛轮回。只是缘,也需要心灵的虔诚。最美丽的春天在家乡,最美丽的春天是一位三十岁的男人拽住春天的尾巴,一遍又一遍地怀念。最美丽的生命是这么普通,我们只有尽可能慢地行走在世上。

我常常想,风是没有家的,随风而奔,不如逐水而居,心灵如舟,泊在宁静的水面,渐渐隐入暮色的苍茫里。“春潮带雨晚来急”,哪一场爱情带给我今夜的思念?那一定是在家乡的春天里拈花微笑。

窗外是春天

祝成明

每年春天,我都会将书桌搬到靠窗户的角落。这样,我的眼光透过窗户,便可观赏到田野里大片大片的紫云英,倾听到那还等不及夜色弥漫便迫不及待奏响的蛙鼓。我觉得这是一件很有意蕴的事。我的读书和写作便有了一缕诗意。

我一直在寻找春天,从书本里,从生活中,从自我营造的氛围里。我企图将春天绣进人生的画卷里,像永开不败的鲜花一样。这个美丽的错误蛊惑着我,我选择了坚持,坚守乡村,坚守小屋,为生命编织一个绚丽的光环。

生命是我们在尘世上的最后一次努力。这就决定,我对现实的审美关系,只是一枝媚春的幽花。有阳光的日子,通过开放的窗户,书房里便有了另一种的花朵。春天多雨,我怕这淘气的精灵尿湿心爱的书本,我关起窗户,将雨关在外面,檐水击打泥土的声音,绵绵不绝地飘进来,一点一滴地啄掉这个季节的喧嚣,一声一声地唤起这个季节的宁静。风中,雨中,倒有一方博大的宁静。入夜,淅淅沥沥的雨水淋着起起伏伏的蛙声,我总是有点害怕,这乍暖还寒季节,无情的雨水会浇灭多情的蛙声,亦如唐诗所言,“怪来一夜蛙声歇,又作东风十日寒”。然而,我的担心是多余的,二十一世纪的春天大概比千余年前的春天更温暖些吧!时代的发展令人惊叹,气温越来越高了,诗歌越来越少了。春雨绵绵好读书,在孤独和寂寞中倒觉得美丽更是达到了至高的境界。这实在是因为心里有一个春天。

在春天,各种事物都忙着赶着出发。蝶儿翻飞,蜂儿授粉,燕子从另一个世界赶来奔赴一个不聚不散的约会。正如这样一则手机短信,“鸟儿恋爱了,蚂蚁同居了,蝴蝶离婚了,毛毛虫改嫁了,聪明的你,还等什么呢?”百花竞艳,万木争秀,流水以更欢快的旋律奔向远方。农民兄弟们又播下了一年的希望。

春天,没有观众。在春天,沉睡便是死亡。

坐在窗前,我将心中的歌谣唱响,一个直奔三十的男人,也要安安静静地写一首关于春天的诗歌。

春蛙第一声

祝成明

我还没从正月的酒席中退出,新的一个学期又开始了。生活总是这样周而复始,在这个僻静的乡村中学,我已生活近七年,一直从不自卑地努力着。夜晚总是能给我的心灵一些宁静,我靠在床上背诵着英语单词,准备一个新的开始。突然,我听见蛙的叫声,从窗外的田野传来,撞击着我的心扉。这是比摇滚更能震憾我的心灵的微弱声音,让我开始遐想。

又是一年春天!尽管天气还很寒冷,田野还在沉睡中,青蛙却醒来了。她们是不是会感到孤独?一个冬天的沉寂,一片田野的荒芜,我可是越来越孤独,但还是自信而执着,像这些青蛙一样。在这样宁静的夜晚,黑夜照亮了我们的梦想。有时候,并不是光明照亮了一切,而恰恰是黑夜照亮了事物,正是黑夜的到来使我们看见了无穷的星空,白昼将我们锁在有限的空间里。春天的第一声蛙鸣,引领着我的热爱上升。我看到了世界的生气。我听到了人生的真切。那一声声脆弱的蛙鸣,将她们坚持的信仰点燃。

幽暗中,微弱的蛙声鸣叫着,这多么像我在这个村庄的处境:无边的黑夜里,独自亮着的一盏台灯。

一个世界的热闹,一个人的梦。白天的忙碌歇下,奏响春天的第一声蛙鸣。

组歌的课件 篇6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

2、学习文中拟人化写作手法

3、学习借物抒怀的艺术构思

4、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5、仿写美文

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

2、学习文中拟人化写作手法

3、学习借物抒怀的艺术构思

教学难点:

仿写美文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方法:

讲授法,品读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姓孔,孔子的孔,大家叫我也老师就可以了。(提前下发一张纸)请每个同学在右上角也写上你的名字。

现在开始我们今天愉快的课。

1、本单位我们主要学习了什么体裁的文章(散文诗),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它的特点[散文的形式,诗歌的语言,而诗歌的语言是特殊的语码,不仅讲究格律,充满意象(诗中用来表达思想和情感的具体形象)且具有联想的功能](2’)

二、导学达标:

1、在学习新课之前,我们先来欣赏一小段视频,想象一下,我们同学正漫步在碧海蓝天的松软沙滩上,看到波浪一层一层的涌过来,远处传来海鸟的鸣叫,似乎还可以闻到海水淡淡的咸味,你会产生什么样的感想,请把它们写在你的纸上。给大家两分钟时间。(6’)

2、请同学来读一读(分享一下)(2’)

师总结:(鼓励)但是诗人纪伯伦是怎样想的呢?打开书第10课。

板书:题目,是节选,共有五首

3、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作者

教师补充:他活了多大年纪(48岁),英年早逝,但生命的长度并不影响生命的宽度,虽然他12岁就被迫离开了祖国,但这使他对祖国的热爱反而更加的炽热,即使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仍伏案写作,这也使得他的成就与泰戈尔比肩,成为将近代东方文学推向世界的先驱者。(2’)

4、展示学习目标。找学生朗读(1’)

5、检查字词的预习情况;读音,展示,抄在纸上一遍。(2’)

6、朗读课文,注意节奏和重音,尤其是逻辑重音。(你要突出的部分)(10’)带着问题“意象是什么?”

重点朗读〈雨〉第五段:押韵,对仗,突出了诗的特点

重点朗读〈雨〉第八段:诗人感情的升华,从“个人”的感受到对爱情的理解(增词)真的是在写爱情吗?

7、在文章中我们看到了哪些意象?使用了什么的手法?

8、诗人透过文字的表象,实际上借浪和雨的形象表达的是对谁的热爱与奉献?

9、讲授:这种写作手法就是借物抒怀。

举例:多媒体,小组讨论发言 请同学来举例,还有那些“借什么表达了什么情感?”的句子。

三、达测:以“--------之歌”仿写一篇美文,展示图片。

师:“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每一景每一物都有它独到的美。老师准备了几张图片,供我们同学参考,有岁寒三友‘松、竹、梅’,亭亭玉立的荷花,朴实无华的玉米,积极向日的葵花,屹立千万年而今却不断哭泣的冰川。”

给同学五分钟时间写作,运用拟人化手法,借物抒情。收集上交作品,朗读,品评。

四、布置作业:未完成作文的作为作业。

板书中学语文在线

纪伯伦(1883--1931)48岁

他的成就与泰戈尔比肩,是近代东方文学推向世界的先驱者

延伸阅读

6的组成课件九篇


6的组成课件 篇1

一、 活动背景

数的组成是数概念教育内容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学期大班的孩子们已经学习过了《5以内各数的组成》,对于数的组成他们也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在日常的教学中发现,平时执教这样的活动所运用的教育过程与手段都注重记忆与训练,于是在选材后思考:如何增强活动的趣味性,运用操作和游戏覆盖传统的记忆和训练。新《纲要》中关于数学领域的目标定义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找了在数学教学中有丰富经验的老教师讨教,他们给我的建议是:不要花哨要实用;不要枯燥要趣味。细细研读他们给我的建议,回忆着以前听过的优秀数学活动,觉得很有道理,于是我在设计教案时也时刻遵循着这个原则。

二、 活动过程中的思考

(一)复习5以内各数的组成

1、师:秋天到了,果园里的苹果都成熟了,我们一起去摘苹果吧!不过果园里的叔叔说要答对题目猜可以去,让我们认真听题目吧!

2、进行游戏:出手指

(思考:在课前,我思考了很多,如:座汽车游戏、按票座位游戏,但是考虑到活动是全班幼儿一起参与的,一个人数比较多,再一个开始的有些总觉得不用太复杂,只要简单能见效果就行,于是就选择了简单的游戏:出手指。在活动后发现这个游戏还是太过于简单了,如果再增加一点趣味性就更好了)

(二)自主探索6的组成

1、师:果园里的叔叔想请小朋友帮忙,把这6个苹果,分成两份,该怎么分呢?有几种方法呢?我们一起试一试吧!

2、幼儿自主探索并记录

(思考:在这个环节中,给幼儿准备了6个操作苹果,原本想再给幼儿准备一张有两个盘子的背景操作纸,让幼儿在两个盘子中给6个苹果分成两份,但想想,大班的孩子如果不在盘子中进行操作,他们肯定也能理解老师所说的“分成两份”是什么意思,所以考虑教具的有效性,就没用背景操作纸。但在这个过程中我还发现了一个现象是我课前没有考虑到的,就是在自主探索组成时,有好几个孩子都记录了6可以分成0和6,这是我课前没有考虑到的,于是我就在个别交流的时候给予解决了,没有再集体面前说到,也就是在活动中我没有找到很合适的解释语,就让它过去了。从幼儿的操作过程中看,他们都能基本上进行独立操作,并给自己的答案进行记录。)

6的组成课件 篇2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件

在现代社会中,计算机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和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然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计算机到底是如何工作的,它的内部构成又是怎样的,可能还存在很多疑问。而计算机组成原理课件就是为了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计算机的构成和工作原理。

首先,让我们来简单了解一下计算机组成原理的基本概念。计算机组成原理是一门研究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它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分、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之间的接口、计算机指令系统和指令执行过程等。通过学习计算机组成原理,我们可以深入了解计算机的内部构造,从而更好地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件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部分。首先是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中央处理器(CPU)、主存储器(内存)、输入输出设备等。CPU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它包括运算器和控制器两个部分。运算器负责进行各种运算操作,而控制器则负责控制整个计算机的工作。主存储器是计算机用来存储程序和数据的地方,它的容量越大,计算机的存储能力就越强。输入输出设备是计算机与外界进行信息交换的接口,例如键盘、鼠标、显示器、打印机等。

接下来是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之间的接口。硬件和软件之间的接口是计算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之间的良好互动可以保证计算机系统的正常运行。在计算机组成原理课件中,我们将学习如何设计合理的硬件接口,以支持不同的软件需求。

最后是计算机指令系统和指令执行过程。计算机指令系统是计算机的命令集,它规定了计算机可以执行的各种操作。指令执行过程则是计算机根据指令系统执行指令的过程,包括指令的获取、解析和执行等。在计算机组成原理课件中,我们将学习不同的指令系统和指令执行过程,并了解如何优化指令执行效率。

通过学习计算机组成原理课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计算机的内部构造和工作原理。这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使用和维护计算机系统,还有助于我们深入思考和理解计算机科学的发展和应用。计算机组成原理课件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具体的示例和实验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各个概念和原理。

总之,计算机组成原理课件是对计算机内部构造和工作原理进行详细讲解的教学资料。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们可以深入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分、硬件和软件之间的接口、指令系统和指令执行过程等内容。这些知识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使用和维护计算机系统,还有助于我们深入思考和理解计算机科学的发展和应用。希望这篇文章能够为大家对计算机组成原理课件的理解提供一些帮助。

6的组成课件 篇3

一、活动目标

1. 激发幼儿参加数学活动的兴趣。

2. 使幼儿通过观察,比较,了解数的组成的互补和互换关系,发展幼儿初步的推理能力。

3. 知道6的各组分法。

二、活动准备

1.水彩笔6支。

2.小石子,纸诺干。

三、活动过程

1.复习5的分解组成。

(1)探索数的组成的互换关系。

教师:“谁知道5可以分成几和几?在黑板上写出5的各组分法。如下图所示:

5555

∧∧∧∧

14412332

教师:“5可以分成1和4,5可以分成4和1.这两组分法什么地方一样,什么地方不一样?”

教师:“5可以分成2和3,5可以分成3和2.这两组分法什么地方一样,什么地方不一样?”

(2)用互换的方法写出5以内各数的组成。

教师在黑板上写出3、4、5各数的一种分法。请幼儿写出另一种。

2.学习6的分解组成。

(1)教师:“今天,老师带来了6支漂亮的水彩笔。大,考吧.幼,师,网这6支水彩笔分给两个小朋友,可以怎么分?”“请小朋友每人拿6粒小石子试一试,然后做记录。”

幼儿操作探索6的各种分法,教师观察指导。提醒幼儿分完,做记录,找出6的各种分法。

3.讨论。

(1)教师:“你是怎么分的?怎么记录的?”“你找到了几种分法?”“6有几种分法?”

(2)游戏。

教师(出示两个神秘袋):“请一名小朋友来摸一摸,里面分别有几块糖?然后合起来看看,一共有几块糖?调换其中一个袋中糖果的数目,换别的小朋友来摸。

四、活动延伸

把小石子放在活动室,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操作。

五、温馨提示

1.引导幼儿用互换的方法写出6的各种分法。

2.幼儿操作作用的小石子要先洗干净。

六、活动反思

在6的分解和组成这一教学内容中,我注意创设有意义的活动情境,给孩子提供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允许孩子用自己不同的方法去学习,使不同的孩子在数学的学习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体现了因材施教的过程。1、创设情景,在活泼气氛中引发兴趣。这节课,我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孩子的个性特点,大胆地创造、使用教材,以“分彩珠”这一游戏情景出发引入课题,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使孩子一开始就处于积极状态中,激发孩子的思维,激起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2、动手操作,在合作交流中感受快乐。因为孩子们已有一定的分解组合知识经验,于是我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尝试,去探索,去记录、去交流尝试的结果。在这个探索、交流的过程中,孩子印象必然较深,同时增强了自信心,激发了成功、愉悦感。总之,在教学中,教师要设计生动、活泼的教学环节,不断地激发孩子学习的乐趣和欲望,不断地使孩子得到鼓励,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培养孩子积极的情感。

6的组成课件 篇4

一、活动目的:

1、 积极参与探索8以内数的组成、加减、编题,运用数的组成、加减、编题、解决生活中碰到的难题。

2、 感知数在活动中应用与趣味。

二、活动准备:

制作一本供幼儿看的大书(第1页小兔哭了、第2页树林、第3页小河木桩、第4页小村庄、第5页小兔的家、第6页兔妈妈和礼物)上面结合8以内数的组成题目、8以内数的加减法题、编题的数字等)移动贴纸:小兔,各色水彩笔。

三、活动过程:

1、 数学游戏:对数。

教师:小朋友,我问你:8可以分成5和几?(按节奏拍手)

幼儿:老师、老师告诉你,8可以分成5和3,5和3和起来是8。(按节奏拍手)

教师可以随意问8以内的数的组成,速度由慢变快。

2、 出示大书引起幼儿的兴趣。

“小兔为什么哭了?”

“小兔迷路了,让我们帮它找到家!”交待任务,必须按要求完成任务才能帮小兔找到家。

3、 教师和幼儿一起看书,并完成任务。

(1) 编题。

翻开大书第二页:一条小河,拦住了小兔,河上有8个木桩,每个木桩上都有3个数字,如(4、3、7)(3、1、2)等,让幼儿将3个数字编在同一道算式题中,如:4+3=7、3+4=7、7-3=4、7-4=3,当幼儿完成树桩上的编题任务,小兔就踩在树桩上顺利的过小桥。(幼儿欢呼)

(2) 加法计算。

翻开大书的第三页:一片树林,树上挂满了8以内的加减运算题,要求每位幼儿接龙似的完成算式题,如:3+4= 5+1= (内容由浅入深) 直到将所有的题目回答完,才演示小兔穿过障碍小树林。(幼儿欢呼)

(3) 涂色找小兔的家。

翻开大书第四页:来到小村庄,有很多的小房子,到底哪座是小兔的房子呢?将幼儿分成4小组,请幼儿根据零星的拼图照片,把图的颜色涂上与桌面上数一样的颜色。将4组拼图拼在一起就出现了小兔的房子。

(4) 编图拿礼物。(减法计算)

翻开大书第五页:小兔回到家,兔妈妈高兴极了,她要送给大家小礼物,每个礼物上面都有一个数,必须编得数礼物上得数一样的减法题,礼物才是你的。如:苹果上的数字4,可以编8-4=4、7-3=4、6-2=4等

4、 活动结尾:听音乐和小兔一起跳个欢快的舞蹈。

设计意图:

在本班幼儿已经学过8以内的数的组成的基础上,教师为了避免数学活动单一枯燥的形式,又结合大班幼儿有帮助他人的欲望的情感需要,所以设计了一起看一本大书的形式将所要复习的内容通过小兔迷路了的故事贯穿整个数学活动,通过多种游戏形式旨在增加活动的有趣性,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喜爱,乐于参加学习,并训练幼儿思维的敏捷性。

6的组成课件 篇5

活动目标:

1、探索6的组成,知道6分成两份有几种不同的分法。

2、巩固对分合号的认识,能用分合号进行记录。

3、乐于探索,并能边操作边记录讲述。

4、能按顺序进行操作,初步感知数的互补关系。

活动准备:

1、教具:

(1)小鱼六条,记录纸,房子图一张。

(2)分合式复习卡、数卡若干张。

2、学具:

(1)小箩筐若干,内放数量为6的操作材料,记录纸,人手一支笔。

(2)《幼儿用书》第38页。

活动过程:

一、复习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1、 教师:我们一起来开火车复习分合式,看看哪一列火车开的最快。(出示分合式卡片,开火车复习)

2、教师:现在我们来做一个“碰球游戏”,眼睛看好黑板上老师贴的数字,数字是几,我们就做几的碰球游戏。(分小组进行碰球游戏)

二、自主学习6的组成。

1、教师:每个小朋友的小椅子下面有一个箩筐,每个箩筐里的东西都不太一样,但数量是一样多的,都是6个,现在要请小朋友帮你箩筐里的东西来分一分家,把他们分成两个家,看看有几种分法,一边分,一边把它记录下来。(幼儿操作)

2、教师:现在请小朋友来说一说,你有几种分法,是怎么分的。(请两位幼儿说一说分法)

三、探索学习6的组成

3、教师:今天我们教室还来了一群客人呢,看看我们的客人是谁啊?(出示鱼的图片)数一数一共来了几位客人?(6位)请小朋友仔细看一看,这些鱼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颜色、大小不同,有的鱼在吹泡泡,有的鱼不吹泡泡)现在要请小朋友来帮帮这些鱼,给它们分一分家,(出示房子图)把鱼分到两个家里面去,并且要说说你是根据什么来分的。(请一个小朋友操作)幼儿操作后,教师记录分法,除了可以根据鱼的大小来分,还能根据什么来给小鱼分家,(按照颜色分,请小朋友操作,教师记录分法)除了根据大小、颜色分,还可以怎么分,(吹泡泡,可以分成3和3)现在6已经有了3种分法,请小朋友动动脑筋想一想,还有没有不一样的分法,(四条绿色的鱼住前面,两条红色的鱼住后面,6可以分成4和2)。

4、教师:我们一起来数一数,现在6已经有了几种分法了,(4种)告诉你们哦,6有五种分法,现在我要来考考你们了,看谁最会动脑筋,能想出6的第五种分法(请小朋友操作,找出6的第五种分法,5五条小鱼住前面,1条小鱼住后面,6可以分成5和1)

5、教师:现在6的五种分法我们已经都找到了,请你观察一下6的五种分法,仔细看前面的数字,你发现了什么?它们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排的(顺数)。我们按照顺数的顺序来分,这样就不会漏掉了,就能很快地把6的五种分法找出来。

四、游戏巩固6的组成。

1、教师:6的五种分法我们已经全部找出来了,现在我们一起来念一念分合式。(分男女小朋友念)

2、教师:数字宝宝要跟我们小朋友来做游戏了,请小朋友闭上眼睛,(师拿掉几个数字,纸上只剩一个数字)请小朋友睁开眼睛看一看,哪个数字少掉了,要把6的分合式说出来哦。(分小组进行游戏,多次玩游戏)

五、讲解操作作业,理解操作要求。

1、教师:请你将6个圆点分成两份,然后把你的分法用数字记录下来。

2、教师:书上还有很多的分合式需要小朋友动脑筋把它们填写完整,请你开动小脑筋,比一比谁做的又对又快。

3、孩子自主操作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6的组成课件 篇6

一、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自主探索动手操作,感知6的分解组成,掌握6的5种分法。

2、在感知数的分解组成的基础上,掌握数组成的递增、递减规律、互相交换的规律。

3、发展幼儿观察力、分析力,记录能力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4、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二、活动重点

感知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学习并记录6的5种分法。

三、活动难点

总结归纳6以内数的分解和组成规律。

四、活动准备

PPT课件、学具操作材料(打印)、数字卡片(打印)。

配套课件:大班数学公开课课件《6的分解组成》PPT课件

五、活动过程

复习5的分解组合、

对对碰

教师:我说五、

幼儿:我对五、

教师:5可以分成1和几?

幼儿:5可以分成1和4。

教师:5可以分成4和几?

幼儿:5可以分成4和1。

(一)开始部分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6的分解组成》含PPT课件

(二)基本部分

1、请幼儿帮助小熊猫来分房子。

(1)幼儿观察小熊猫,将6只小熊猫分在两座房子里,请幼儿说一说自己分的结果,教师将每分一次的结果记录下来。

2、教师归纳幼儿的分法,总结出“6”的5种分法。

3、观察幼儿无序的分法,引导学习有序进行“6”的分解组成。

(1)教师分别演示点击给6只熊猫分房子,一边分一边和幼儿点数两座房子里小动物的数量,并记录下分的结果,“6”可以分成1和5、2和4、3和3、4和2、5和1。

(2)幼儿观察“6”的分解式,初步掌握有序的进行“6”的分解组成,了解数组成的递增、递减规律、互相交换的规律。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6的分解组成》含PPT课件

(3)请幼儿读屏幕上的分解式:如:6可以分成2和4,2和4组成6,2加4等于6。

(三)巩固练习(操作学具)

找钥匙开锁(开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请小朋友仔细看看钥匙和锁上的数字,哪两个数字合起来是6,就用线连起来)。

(四)、游戏活动

1、“找朋友”。

游戏规则:请前面手里拿卡片的小朋友找座位上的小朋友做“好朋友”,要求两数和起来是6。

2、火车开了。

游戏规则:幼儿每人一张数字卡片,找和自己卡片上数字合起来是6的小朋友手拉手一起上火车,边唱《火车开了》歌曲边出活动室。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的设计根据新《纲要》精神,要求幼儿“从生活和游戏中感知事物的数量关系”,还要关注幼儿探索、操作、交流、问题解决和合作的能力。本学期我们大班幼儿已经学过了《2—5以内各数分解与组成》,对于数的组成孩子们也已经有了一定经验。我尝试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然后记录结果,在教师的引导下寻找分解和组成的规律,让幼儿在玩中学,以达到活动目标与幼儿兴趣最优化的结合。活动的设计思路来源最近我们学的《树的名片》、《树妈妈写信》两首诗歌,孩子们知道秋天到了,树妈妈忙着写着信,树妈妈告诉小动物们要做好过冬的准备,结合诗歌的内容,本次活动以尝试为小动物分房子,幼儿通过自主探索动手操作,感知6的分解组成,掌握6的5种分法,在感知数的分解组成的基础上,掌握数组成的递增、递减规律、互相交换的规律。活动围绕着给小动物分房子进行,每个幼儿都分到6只小动物,小动物各不相同,有的是6只小狗、有的是6只小猫、还有的是6只犀牛、6只大象、6只狮子等。每个幼儿还一张画有两座房子的图。形象可爱的教具,再加上幼儿乐于帮助小动物分房子的喜悦心情,充分调动了幼儿动手操作、自主探索的'积极性。在第一次给小动物分房子并记录的过程中,幼儿通过操作、探索,找出了“6”的五种分法,在展示幼儿分房记录时,有的孩子没有找出了“6”的五种分法,还有的分出的一组数字合起来不是“6”,这是孩子们第一次尝试记录,对没有掌握好的在下一个环节中我会多给予关注。接下来引导观察幼儿无序的分法,教师并演示给6只熊猫分房子,一边分一边和幼儿点数两座房子里小动物的数量,并记录下分的结果,“6”可以分成1和5、2和4、3和3、4和2、5和1,引导学习有序进行“6”的分解组成,幼儿观察“6”的分解式,初步掌握有序的进行“6”的分解组成,了解数组成的递增、递减规律、互相交换的规律。幼儿在第二次为小动物分房子时,掌握了有序的进行“6”的分解组成,记录每次分房的结果。活动在游戏《找朋友》的欢快气氛中结束,幼儿通过探索、操作、交流、在玩中学,学中玩,达到活动目标与幼儿兴趣最优化的结合。

6的组成课件 篇7

2、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口头表达及迁移类推能力。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数字卡片、小黑板、学具。

1、学习6的组成:

(1)给P44圆片图涂颜色。

(2)汇报不同的涂色方法,指名说表示什么?即把6分成几和几?大家都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3)说说6的组成,齐读一遍。

(4)动手用你喜欢的方法(摆小棒、数字卡片、小花等)来表示6的组成。

(5)刚才,同学们通过给圆片图涂颜色,知道了6的组成有这么多,可是要把这么多的组成都记下来,可真不容易。请同学们再观察一下黑板上的内容,你能想办法减少一些记忆的内容吗?同桌互相说一说。找几个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教师要引导学生说出:看一个,记两个,看到就想到。这样只需要记住3个即可:

(6)通过大家的一致努力,同学们知道了1和5、2和4、3和3组成6。由1和5组成6,想到5和1组成6,由2和4组成6,想到4和2组成6。我们只要记住1和5组成6、2和4组成6、3和3组成6就可以了。你们觉得这样记忆好吗?请四人小组合作一下,试着用这个办法来迅速记住6的组成,看谁最先会背。

(7)请几位最先举手的小朋友来背6的组成,背完后,教师问:说说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6的组成?

2、学习7的组成:

(1)你试试用学习6的组成的方法来学习7的组成。(学生自己摆学具)

(2)指名说说你是把7分成几和几?几和几组成7?(教师板书7的组成)

(3)用自己的好方法记住7的组成。

3、指导学生看书答疑:这节课所学的知识在书上44页,请同学们看一下,还有什么问题吗?

生(伸出5个手指)对:1的朋友在这里呀,在这里。1和5组成6。 (7也用同样方法来巩固练习)

四、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你记住了什么?

6的组成课件 篇8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体验并理解10个十是一百。

2.知道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3.在解决趣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知道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教学难点:

体验并理解10个十是一百。

教学过程:

一、活动形式引入新课。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数出30根小棒,摆在桌子上。

师提出蓝灵鼠的问题,咱们的好朋友蓝灵鼠想问大家:怎样做到让别人一看就知道是30根?(投影出示)。

师:小朋友们快快开动脑筋想一想,哪个聪明的小朋友来回答蓝灵鼠的问题?

学生可能会说出各种各样的方法,只要无错误,教师不要否定。重点对将10根放在一起或捆起来的做法给予表扬,并展示给全班同学看。从而教师引导学生说出一捆是1个十,两捆是2个十,那么3捆是3个十。

2.师出示一捆小棒,问:是多少根?(10根),那么10捆呢?

(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去想,再回答,)大部分学生都能说出是100根。可指名一生来数,其余学生跟着一起数:1捆是1个十,2捆是2个十、、、、、、10捆是10个十,也就是100。引出10个十是100。(板书)

3.投影出示图片,或用背投摆出小棒:4捆2根。同时出示问题:()个十和()个一,合起来是()。 (给学生时间观察,再指名回答)。

二、分小组竞赛的形式来巩固练习。

将学生们按排分成三组,讲明规则:3组轮流答题,答对得5分,答错不加分。如果在答题的过程中,有的学生不遵守课堂纪律,就扣分。

1、1组选手答题:练习第一题第一幅图片及问题。

2、2组选手答题:练习第一题第二幅图片及问题。

3、3组选手答题:练习第二题第一小题。

再从1组开始轮流答题,可适当增加书中没有的练习题。最后得出冠军给予表扬。

三、小游戏。

1、教师和一名学生先做示范:师问6个十和2个一和起来是多少?生答62。

2、全体学生同桌互相进行对口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四、趣味数学。

出示情景图,学生动脑筋想怎么分?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出结果。

6的组成课件 篇9

预设目标:

1、让幼儿通过有趣的游戏活动来学习6的组成,知道6有5种分法和掌握数分合的规律。

2、发展幼儿思维的灵活性,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3、培养幼儿同伴之间的协助能力。

活动准备:分合式卡片;录音带;立体纸板树三棵;纸制半个苹果若干(写有5以内数字);纸制鞋若干对(写有5以内数字);黑板3块;插板2块。

活动过程:

1、游戏:开火车

教师以“开火车”游戏来引导幼儿复习5以内数的组成。教师问:“小朋友,我问你,我的火车几点开?”幼儿回答分合卡片上空格的数:“X老师,我告诉你,你的火车X点开。”

2、游戏:我们都是好朋友

(1)、请6个幼儿为一组,手拉手边念儿歌边走动:“你拉我,我拉你,我们都是好朋友,你蹲下我站起。”儿歌念完,有的幼儿蹲下,有的幼儿站起,请一个幼儿在黑板上用分合的方式记录下来。然后继续游戏,引导幼儿把每一次游戏的情况记录下来。

(2)、教师引

导幼儿小结游戏的情况,把6的5种分法列出来,引导幼儿发现几组分法里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知道分合的交换规律。

(3)、把6的几种分法用综合式的方式记录,引导幼儿发现两边的数字排列规律。

3、游戏:啄木鸟医生

以苹果树生病,请小朋友扮演啄木鸟医生为果树治病为引子,请幼儿把两个分半的苹果合在一起,要求两半个苹果身上的数字合起来是6 。

4、游戏:鞋子配对

把幼儿分成两组进行比赛,每组幼儿两个两个排在一起。游戏开始,每组一对幼儿合作找到一对鞋子,要求两个鞋子上的数字合起来是6 。看看哪一组找得又快又对。

歌曲课件精选


“歌曲课件”教案课件的准备方法探讨

歌曲课件 篇1

小学歌曲教案

一、简介

歌曲是儿童学习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小学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歌曲教育也因此成为了教师必须重视的教学内容之一。小学歌曲教育包括歌曲欣赏、歌曲表演、歌曲创作等多方面,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更加丰富、全面的教育环境。

二、教学目标

本教案的教学目标分为两部分,即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

知识目标:

1.学生能够听懂、唱好小学歌曲;

2.学生能够了解小学歌曲的演唱技巧、情感传达等方面的要求;

3.学生能够领会小学歌曲中所蕴含的美好情感和阳光正能量。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和音乐表现能力;

2.培养学生发掘和表达情感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感性表达能力。

三、教学内容

1.歌曲欣赏

让学生听一些富有童趣、寓意深刻的小学歌曲,教师可通过多媒体手段,为学生展示一些有关歌曲的图片、MV等,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更好地接受歌曲教育。同时,也要引导学生深入品味每首歌曲所蕴含的美好情感和价值观。

2.歌曲表演

歌曲表演是小学歌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的重要手段。在教授歌曲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一起合唱或分组合唱,让学生在不断地练习中提高演唱技巧,增强表现力和舞台感。

3.歌曲创作

歌曲创作是小学歌曲教育中非常有趣、富有挑战性的部分。教师可以发动学生通过课余时间的练习,一起合作创作自己的歌曲。教师可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也可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内心世界,从而创作出风格各异、充满生动、真实的小学生活歌曲。

四、教学方法

1.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法是一种注重学生主体地参与学习过程的教学方法。在小学歌曲教育中,教师可以通过启发式教学法,让学生自己发现学习的答案,并且积极参与和互动,从而更好地掌握歌曲的演唱技巧和蕴含的情感。

2.游戏教学

游戏教学法可以增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兴趣,让学生在一种玩耍的状态中学习歌曲,提高教学的效果。例如,在歌曲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多种小游戏,通过小游戏的形式引导学生学习歌曲相应的技巧和情感,增加学生的参与感,并激发学生学习歌曲的兴趣。

3.情景教学

情景教学法是在某一情境中为学生提供特定的学习任务,在学习过程中重点培养学生能够更好地应对具体情境的能力。在小学歌曲教育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特定情境,让学生进一步领会歌曲中所蕴含的情感,提高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环节

以歌曲《茉莉花》为例,播放歌曲MV,学生跟着歌曲的旋律跳起欢快的舞蹈,为课堂气氛预热。

2.讲解歌曲

对于歌曲《茉莉花》的创作背景、历史渊源、歌曲的演唱技巧,进行详细的讲解。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一起观看歌曲的MV,引导学生从中领会到歌曲所表达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与美好情感。

3.歌曲合唱

引导学生唱出整首歌曲,并让学生分成小组合唱,教师在一旁进行指导,帮助学生提升歌曲演唱和表现的艺术水平。

4.歌曲创作

在合唱结束后,教师组织同学们在课下创作一首小学歌曲,学生可以就校园环境、校园生活、朋友情感等方面进行歌曲创作。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可以相互商量、协作,发挥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力。

5.歌曲表演

教师在指导小组完成歌曲创作后,安排每个小组进行歌曲表演。学生通过表演,展示了自己的歌唱和表现技巧,同时在舞台上传递着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6.教学总结

教师对学生进行小结,鼓励学生扩展、推广所学的歌曲表演技巧和情感。学生自主总结自己在学习歌曲表演中的感受和体验,教师会带领学生对全课进行回顾,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和理解。最后,歌声悠扬,寄托着同学们对爱和美好的憧憬。

六、教学评价

1.学生课堂表现评价

教师可以通过课后问答或 oral表演,检测学生对歌曲表演技巧的掌握和理解,了解学生学习的成果。

2.学生成果评价

教师可以评估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了一首小学歌曲的创作和演唱情况。对于学生在歌曲演唱技巧、情感表达能力上的提高,教师也要进行相应的评价和鼓励。

3.学生反馈评价

教师可通过课堂反馈或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该教案的评价和反馈,从而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歌曲课件 篇2

活动目标:

1、感受同伴合作演唱的快乐。

2、引导幼儿用跳跃、轻快的歌声演唱歌曲。

3、学习借助图谱、节奏创编,合作表现等形式,提升幼儿音乐的操作性水平,促成幼儿快乐的学习。

活动准备:

1、布置理发店场景,课前排练好一段理发的情景表演。

孩子们,今天大街上可热闹了,我们一块去看看吧!(律动《逛大街》)

听,理发店里传来了一首好听的歌,我们瞧瞧去。

师:刚才理发阿姨在理发时唱了一首歌,你们听见歌曲里唱了谁?

师:瞧,已剪好了,多漂亮,怎样才能看到自己漂亮的样子?理发师完成了自己的工作会感觉怎么样?

师:理发师在理发时还会发出什么声音,仔细听我唱一唱。

师:理发师灵巧的推着剪刀,那发出的声音应该是连贯的还是跳跃的?(引导幼儿用跳跃的声音表现歌曲中的节奏“咔嚓咔嚓”)

1)师:刚才理发师理发时发出了“咔嚓咔嚓”的声音,如果你来理发,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呢?(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师:你们理发的本领都很棒,现在我们就来玩玩“理发店”的游戏吧!请你们找一个小伙伴商量商量,看看谁先当理发师,谁先当顾客。

歌曲课件 篇3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音乐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到郊外去》中的最后一课时《郊游》

教学目标:

1、演唱歌曲《郊游》,感受歌曲,用优美的声音演唱,《郊游》教案。

2、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积极参与音乐活动。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力和进行创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3、通过歌曲教学和即兴创编,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丰富其对音乐的感受。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引导学生用悦耳动听的歌声和富有情感的'动作去体会和表现音乐的内容。

2、难点:教师为音乐创编表演营造气氛,并做好组织工作。教学准备:电子琴、录音带、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导语:亲爱的同学们,“五·一”假期马上就要到了,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计划到野外去游玩?学生回答,教案《《郊游》教案》。

过渡语:今天老师就提前带领同学们去领略郊外的美景。

教师操作:播放课件

(一) 郊外美景图教师引导:

谁能用语言描述一下这美丽的景色呢?学生回答,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表示赞赏。过渡语:同学们说的非常好,老师把同学们的描述总结成了一首歌谣。

教师操作:出示课件

(二) 歌词师生活动:

1、请一名学生朗读,教师带领学生聆听,并为他鼓掌。

2、学生集体有感情的朗读。

二、学唱歌曲

1、聆听歌曲,体验感受过渡语:刚才我们用图画的形式、语言的形式,感受到郊游的快乐场面,同学们想不想用歌唱的形式来表达我们快乐的心情呢?教师操作:播放歌曲录音或多媒体动画《郊游》学生活动:随音乐哼唱。

2、学习歌曲,难点教唱过渡语:同学们真的很棒,已经能合着音乐演唱这首歌了,只是有些地方还不是很有把握,下面我们一起来跟着琴学一学。师生活动:随琴教唱,了解歌曲相同的部分,找出难点。难点学习

教师讲解:这个乐句中的“飘”字和“柔”字,都是一字多音,是这首歌的难点,但也是最好听的地方,我相信同学们一定能唱好它!教师操作:播放课件(四)难点部分的歌词和旋律线 师生活动:跟着琴,边画旋律线边歌唱。

3、歌曲处理教师设疑:“大家想一想,郊外的天空是怎样的,春风吹在身上是什么样的,我们应该用怎样的声音来歌唱呢?”学生讨论,共同探究得出结论。教师找出一两名学生示范唱。

4、全班完整的歌唱全曲过渡语:让我们用最美好最快乐的歌声来演唱这首歌吧!教师操作:播放歌曲《郊游》的伴奏带。

学生活动:随音乐演唱歌曲

三、音乐活动,即兴创编

教师操作:播放课件

(1)郊外美景图过渡语:伴着我们美妙歌声,现在我们大家来到了美丽的郊外,同学们想在这做点什么呢?学生回答。教师组织:根据学生的回答组织学生准备活动过渡语:好!让我们高兴地在这里唱吧,跳吧!

学生活动:随音乐即兴的表演

四、结束部分

过渡语:同学们今天玩的很开心,现在天色已晚,让我们一起乘上火车回家吧!

教师操作:播放乐曲《出发》的旋律学生活动:站成一排做开火车的动作,出教室。

歌曲课件 篇4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歌曲《郊游》,感受歌曲的ABA结构,初步学习用跳跃和连贯两种唱的方式来表现歌曲。

2、迁移以往的歌唱经验,尝试做跳跃和连贯的动作来帮助理解和表现歌词内容。

3、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体验与朋友结伴表演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幼儿在教课之前有关于郊游的生活经验。

2.幼儿用书:《郊游》(活动前指导幼儿看画面,引起有关郊游的回忆)。

3.音乐CD《郊游》和音乐播放器。

活动过程

一、引发幼儿关于“郊游”的美好回忆。

教师:小班的时候老师、爸爸妈妈带你们去粱丰生态园玩了你们还记得吗?玩了些什么?

教师:在生态园里你都看到了什么?你玩的开心吗?

二、创设情境——导入歌曲:

教师:同学们,这节课老师要带你们到美丽的野外去做什么呢?你们听!

教师:我们要去做什么呀?(学生回答去郊游,揭示了歌曲题目。)

教师:你们想去郊游吗?

教师:要去郊游了,你们现在的心情怎样?(学生回答高兴、兴奋等。)

三、幼儿学习歌曲《郊游》。

1.出示歌片挂图,幼儿用好听的词语赞美、夸耀秋天的变化。

2.教师范唱歌曲。

3.教师带领幼儿跟琴歌唱,并引导幼儿理解B段歌词。

教师:歌里唱到白云和阳光怎么样?青山和绿水怎么样?你们还想去郊游吗?那我们一起出发吧!

4.教师引导幼儿讨论歌曲中间部分和前后部分两种不同的演唱风格。

教师:你们发现我唱的时候中间和前后重复的地方有什么不同吗?

5.教师当导游,创设游戏的情境,带领幼儿完整地学唱歌曲1~2遍。

教师:刚才我们郊游是去××地方了,现在你们还想去哪里郊游?各位游客,下面我将带大家去××地方游玩,请做好准备。

6.教师启发幼儿创编彩云飘的动作,教师带幼儿边做动作边唱歌。根据幼儿创编情况决定唱2~3遍。

教师:谁能做和别人不同的彩云飘动作?(个别幼儿示范动作,教师提升并反馈幼儿动作,再带领大家集体练习)

四、选择打击乐器,配伴奏类型。

教师:我们怎样才能更好地表现歌曲呢?

教师:第二大乐句优美、柔和,应用什么打击乐器伴奏,请把你选择的打击乐器举起来,互相看看谁的乐器不适合为这一大乐句伴奏?

教师:让我们边唱边用自制地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吧!

歌曲课件 篇5

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是对前一阶段学习的一个总结。是从一个侧面——抗日救亡的歌曲,这一方面来反映中国人民团结抗日、不怕牺牲、为民族而战的可贵精神的。教师可以选取一些有关的、学生比较熟悉的抗日歌曲,在课堂上放、并组织学生进行演唱(可独唱、可合唱)。在抗日歌曲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教师可在课前布置给学生准备任务:查阅相关歌曲的创作背景资料等等,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歌曲的内涵。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通过在课前阅读本单元的课文及与抗日战争相关的历史知识读物,了解抗日救亡艺术作品诞生的历史背景。

2.通过学唱抗日救亡歌曲,重温历史,加深对抗日战争这段历史的认识和理解。

(二)过程与方法

1.了解每一部文艺作品诞生的特定的时代背景,提高从历史角度来欣赏文学艺术作品的能力以及从文艺作品中感知历史的能力。

2.培养合作学习与共同成长的团队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演唱抗日救亡歌曲,体会中华民族在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斗争中,不畏强敌、万众一心的民族斗志和豪情,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使学生在歌曲中体会到当时中国人民的斗志和豪情。

2.使学生通过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加深对抗日战争的理解。

3.通过歌唱,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

(二)教学难点

通过歌曲,帮助学生对当时的政治、社会环境有一个更深的理解。

教学方法

讨论法、讲述法、影像辅助法

教学媒体

(一)教具准备

多媒体教学设备

(二)素材准备

相关音频素材,例如《毕业歌》、《义勇军进行曲》、《松花江上》、《大刀进行曲》、《游击队歌》等等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结构与过程

(课堂导入)

“同学们,大家起来,担负起天下的兴亡!”“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的新长城!”“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当年,这一首首抗日救亡的歌曲,曾经使无数中华儿女热血沸腾,奔赴抗日杀敌的战场。今天,让我们放开歌喉,在歌声中重温那一段令人激昂的历史,体会先辈们万众一心、为民族而战的高昂斗志吧!

(讲授新课)

(板书)一、抗日救亡歌曲简介

(教师讲述)在全民抗战的热潮中,歌曲作为宣传群众、鼓舞士气、团结民心的最直接最有力的形式,自然成为这一时期最主要的音乐体裁,不仅使众多的爱国音乐家们全力以赴地投入了创作,而且一般业余音乐爱好者们也写出了不少好作品,从而使抗战歌曲获得了巨大的丰收。

抗战歌曲中数量最多的是直接号召人民奋起抗日和正面表现军民抗日斗争的战斗性的群众歌曲,如孙慎的《救亡进行曲》、孟波的《牺牲已到最后关头》、麦新的《大刀进行曲》等等,这些歌曲在音乐表现上虽各有特点,或深沉稳健,或慷慨激昂,或豪放粗犷,但一般多为行进曲形式的齐唱歌曲,并含有呼唤或呐喊的音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随着救亡歌咏运动的不断发展,群众歌唱水平的不断提高,小型合唱曲的创作得到发展,并日益受到大众的欢迎,特别是贺绿汀的《游击队歌》曾广为流行,反映了在群众歌咏活动广泛普及并提高的基础上,大众由习惯于传统的单音音乐的审美趣味开始向复音音乐转移的客观现实与可能。

这一时期产生的不少抒情性歌曲同样激发着人们爱国抗战的热情,像《五月的鲜花》(阎述诗)、《松花江上》(张寒晖)、《长城谣》(刘雪庵)、《故乡》(陆华柏)、《嘉陵江上》(贺绿汀)及《思乡曲》(夏之秋)等,都是感情真切,激动人心的优秀之作,这些歌曲往往在对烈士悼念或沦亡的家乡的怀念中,不失愤怒和复仇的决心,通过结构、音调、节奏的对比手法,使悲伤、痛苦和激昂、仇恨的多种情感表现交织发展,从而在音乐上获得了戏剧性的效果。

(板书)二、抗日救亡歌曲演唱

1.《毕业歌》

(教师介绍歌曲产生背景)你们对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又了解多少呢?特别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东北3000万同胞沦陷在日寇的铁蹄之下,不久华北又告急,民族危机日益严重。1937年日本又发动了蓄谋已久的全面侵华战争,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全国各界群众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抗日救亡歌咏运动。一首首唤醒民众抗日救亡的歌曲响彻大江南北、长城内外,融进了人们的血脉,成为抗战年代的进军号角。

由陈瑜作词,聂耳作曲。1934年为影片《桃李劫》创作的《毕业歌》以其进行曲的速度和坚毅、果敢的气魄鲜明地反映和表达了中国人民反帝爱国斗争的决心和热情。

同学们,大家起来,担负起天下的兴亡!听吧,满耳是大众的嗟伤!看吧,一年年国土的沦丧!

我们是要选择“战”还是“降”?我们要做主人去拼死在疆场,我们不愿做奴隶而青云直上!

我们今天是桃李芬芳,明天是社会的栋梁;我们今天是弦歌在一堂,明天要掀起民族自救的巨浪!

巨浪,巨浪,不断地增涨!同学们!同学们!快拿出力量,担负起天下的兴亡!

(播放相关音频)

(学生自由演唱)

2.《义勇军进行曲》

(教师介绍歌曲产生背景)田汉词聂耳曲诞生于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年代的《义勇军进行曲》,现在已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为捍卫国家和民族的尊严,中华民族的坚强斗志和不屈精神永远不会被磨灭。《义勇军进行曲》原是聂耳于1935年,为“上海电通公司”拍摄的故事影片《风云儿女》所作的主题歌。这部影片描写了三十年代初期,以诗人辛白华为代表的中国知识分子,为拯救祖国,投笔从戎,奔赴抗日前线,英勇杀敌的故事。它在影片中首尾两次出现,给观众极为深刻的印象。因此,它很快就成为中国最著名的抗战歌曲。1978年,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又通过,《义勇军进行曲》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播放相关音频)

(学生自由演唱)

3.《五月的鲜花》、《松花江上》

(教师介绍歌曲产生背景)这一时期产生的不少抒情性歌曲都是感情真切,激动人心的优秀之作,这些歌曲往往在对烈士悼念或沦亡的家乡的怀念中,不失愤怒和复仇的决心,像《五月的鲜花》(阎述诗)、《松花江上》(张寒晖)、《长城谣》(刘雪庵)等等。1937年7月,张寒晖作《松花江上》于西安,词曲均出他之手。这首歌最强烈地触动了中国人的亡国之痛,歌声所至,莫不唏嘘,成为中国民族刻骨难忘的抗日歌曲之一。

(播放相关音频)

(学生自由演唱)

4.《游击队歌》

(教师介绍歌曲产生背景)《游击队歌》的节奏活泼、富于变化,曲调轻快、流畅,充满旺盛的活力,具有鲜明的进行曲风格。歌曲生动地刻画了游击战士在敌后艰苦环境中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刻画了游击战士机智、灵活、勇敢、顽强的群体英雄形象,深刻地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反击侵略者的坚强决心。

(播放相关音频)

(学生自由演唱)

5.《黄河大合唱》

(教师介绍歌曲产生背景)光未然词,冼星海曲。1938年11月武汉沦陷后,我国现代著名诗人光末然(即张光年)带领抗敌演剧三队,从陕西宜川县的壶口附近东渡黄河,转入吕梁山抗日根据地。途中亲临险峡急流、怒涛旋涡、礁口瀑布的境地,目睹黄河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聆听了悠长高亢、深沉有力的船夫号子。1939年1月抵达延安后,一直酝酿着《黄河》词作,并在这年除夕联欢会上朗诵了这部诗篇。冼星海听后非常兴奋,表示要为演剧队创作《黄河大合唱》。在延安一座简陋的土窑里,他抱病连续写作六天,于同年3月31日完成了这部大型声乐名作。4月13日在延安陕北公学大礼堂首演(由邬析零指挥),引起巨大反响,很快传遍整个中国。作品共有八个乐章,每章开首均有配乐朗诵。

《黄河大合唱》是我国近代合唱音乐的一座光辉的里程碑,也是我国近代大型音乐作品的典范之作。气势磅礴,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全曲包括序曲和8个乐章,并由配乐诗朗诵和乐队演奏将各乐平连成一个整体。各个乐章从内容到音乐形象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乐章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作品以抗日和爱国两个主题为中心。从深厚的情感和感人的艺术形象上一步步展开,直至宏伟的终曲,激荡的感情浪潮发展到了最高点。

(播放相关音频)

(学生自由演唱)

6.《南泥湾》

(教师介绍歌曲产生背景)一首《南泥湾》唱了半个多世纪,让人对延安的风土人情总是这么亲切,这么眷恋。当年,作曲家马可在延安鲁艺当教员,诗人贺敬之是学员。他们曾经体验过烧木炭、开荒地、蚊子一抓一大把的辛苦,看到了南泥湾大生产运动的变化,创作了一部歌舞剧《挑花篮》。1943年春节,鲁艺的秧歌队来到南泥湾,向三五九旅的英雄们献上这部新编的秧歌舞,《南泥湾》是其中的插曲。这首歌,以优美热情的旋律,描绘陕北江南的美景,礼赞劳动模范的功勋,将群众歌曲的激情与优美、抒情的浪漫主义融为一体,吸取了民间歌舞的音调和节奏,加上载歌载舞的演唱形式,成为一首脍炙人口的名曲,很快在边区和全国流行开来。

(播放相关音频)

(学生自由演唱)

(课堂总结)

抗日战争时期,国破山河碎,大敌当前,亿万民众把个人的命运和祖国的安危系在一起,“天下一家”的民族意识使整个中华民族形成了坚不可摧的感召力、凝聚力和向心力,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应把维护祖国安全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我们今天的安定团结的生活来之不易,通过这次活动,希望同学们珍惜生活,热爱祖国,在学习历史的同时去了解祖国的一切,为美好的明天打好基础,让我们成为一名国家的栋梁之才。

板书设计

第23课抗日救亡歌曲演唱会

一、抗日救亡歌曲简介

二、抗日救亡歌曲演唱

歌曲课件 篇6

1、尝试用轮唱的方法演唱歌曲。

2、师:黄色的星星听到小朋友都知道它的歌名,都高兴地眨起眼睛来,好象在和我们打招呼呢,我们也来和它打声招呼吧!

3、师:小星星玩了一会,要回去睡觉了,这时你觉得要用什么样的声音来唱歌?

4、师:夜深了,小星星们都睡着了,这时又该用怎样的声音唱歌呢?

橙色的星星也想考考我们小朋友,它要请我们小朋友跟着琴声把歌词念出来,不是唱,我们来试一下吧!

3、师:橙色的星星还想考考我们,它想听听小朋友能不能用舒缓、柔和的声音把歌词念出来。

1、师:现在我们来分一下,这一半的小朋友扮演黄色的星星,你们是唱歌词;这一半的小朋友扮演橙色的星星,你们是念歌词。

1、师:橙色的星星可真调皮,它要和黄色的星星做一个游戏,你们看!

2、师:你们看橙色的星星是不是和黄色的星星一起开始唱啊?

那它在什么时候开始唱呢?

4、师:对了,当黄色的星星唱完“一闪一闪”开始唱“亮晶晶”时,橙色的星星才开始唱“一闪一闪”,这样一个先唱,一个后唱会是怎么样呢?你们想听吗?

(拍手请另一个老师共同表演,一个老师戴黄色星星胸饰,做黄色星星,另一个老师戴橙色星星胸饰,做橙色星星)

5、师:这样唱歌有趣吗?这种一个先唱,另一个后唱的方法叫轮唱。

这一半的小朋友扮演黄色的星星,你们是先唱还是后唱?

这一半的小朋友扮演橙色的星星,你们怎样?

那我们就请这两个小朋友来带一下,黄色的小星星跟某某大黄色星星唱,橙色的小星星跟某某大橙色星星唱。

4、师:我们再交换一下,现在哪边的小朋友做黄色的星星,哪边的小朋友做橙色的星星,谁先唱,谁后唱?

5、师:刚才,你们有没有发现,你们唱的时候老师只弹了前奏,现在我们来跟着琴声唱歌,老师只给橙色的星星弹琴,黄色的星星要自己唱,可不能跟着橙色的星星唱啊!

师:最后,我们来听音乐做动作,如果你想唱的话,可以在心里唱,但是音乐停的时候,你要摆好一个造型,看哪颗星星摆的动作最优美,就请他下次做指挥!

歌曲课件 篇7

教学目标:

1、愿意参加音乐活动,在活动中能友好相处、相互合作。

2、能用欢快的歌声演唱彝族民歌曲《阿西里西》,感受民歌欢快活泼的特点。

3、能分句视唱曲谱,初步掌握圆滑线、八分休止符的唱法。

4、积极参与学习歌曲的音乐活动中,学会表现歌曲。

教学方法:

1.体验2.模仿3.探究4.合作5.综合

教学思路:

本课是以审美为核心,通过多种音乐实践活动,感受音乐的旋律美、节奏美、音色美。我本着知识技能是手段,审美是目的,寓知识技能于审美教育之中。并以兴趣爱好为动力,我认为兴趣不仅仅是高兴、玩,它还应体现在追求美、创造美的过程中,兴趣就是愿望,是成功的体验。因此,我特别注意降低知识的难度,尽量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注意把一些枯燥的理性知识和技能训练渗透在有趣的音乐活动之中。我还觉得,每一首音乐作品,根据个人的理解都可以有不同的表现,过去的唱歌,我们习惯了按着教师的一种理解来表现,即使是启发学生,最后还是要绕到教师设计好的结果中去。我们可以尝试在演唱这首歌曲时,让学生自由发挥,可快、可慢,可舒展、可跳跃,可强、可弱,充分的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感受情境,激情参与

1.师:同学们,这首歌却你们熟悉吗?

让我们跟随《爱我中华》的音乐进入教室(座位站好)

我们来做几个少数民族的舞蹈动作吧(这是蒙古族的)

2.师:一首我们熟悉的《爱我中华》,又让我们走进了愉快的音乐课堂,也让我们想起了我们国家是一个有着56个民族的大家庭

下面,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音乐,听听,它把我们带到了哪个民族的村寨

二、聆听歌曲,初步感受

3.师:同学们,音乐把我们带到了(彝族)村寨,彝族人们在月光下,围着篝火尽情的歌舞,那么大家想不想知道彝族的小朋友在做些什么呢?原来他们在随着音乐做游戏呢!我们也去吧(放伴奏)

1)我们先来做一个拍手游戏,第一段,自己,拍手,拍前;第二段,老对俩随着音乐拍一拍

2)我们还可以再换一种拍法,请看黑板的第一条节奏(XXX/X―/),我们一起划拍

4.师:我们再来做一个跳绳的游戏,注意看老师的动作,我们跟着音乐做一下。(第二段间奏时,手势引导起立)一起来跳绳。游戏中紧凑的节奏就是第二条(XXXX),我们一起来划拍读一下

5.师:彝族小朋友在游戏时又唱了什么呢?(放音乐范唱)

(断后)你能听到歌中唱了什么?

6.师:今天我们就来学唱这首彝族小朋友做游戏时最喜欢的歌曲《阿西里西》,(拉开窗帘)听老师范唱一下。(放音乐伴奏)

(听后)听完这首歌曲之后你的心情怎样?歌曲的情绪如何?

那我们就带着这种心情随着节拍读歌词。(及时纠正停下来)

三、学唱歌曲,逐步体验

7.师:黑板上歌词的颜色有什么特别(可用手引导一下相同处,每组红、黄两部分都是一样的)所以老师唱“阿西里西”,(手指向学生,你只唱黄色)老师唱红色、白色词。

8.师:下面,我们随着琴慢速的唱一下。(及时停下来纠正问题)

四、分析歌曲,深入理解

9.师:同学们,在演唱的时候你发现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再唱“丘嘟啦”)

10.师:下面我们随着这种心情,用彝族的语言完整地演唱一遍(放范唱)

11.师:同学们演唱的不错,老师也被你们快乐的歌声和心情感染了,老师也想唱一唱,(唱旋律),仔细听,今天哪个小音符没有来?(指出12356再唱一下)这就是中国的民族调式。下面,跟着老师唱一唱曲谱,感受一下民族调式,还是老师唱红色句,你唱黄色句,白色句一起唱。

五、表现歌曲,拓展延伸

12.师:咱们同学歌唱的好,谱也唱得不错,彝族小朋友已经把我们当作好朋友了。要请同学们一起舞蹈,先练习一下几个动作。下面就来边歌边舞。(放范唱)

13.师:下面,我们就想彝族的小朋友一样,唱着歌做游戏好啊?放音乐,快乐的拍手游戏,老对俩准备好,随着音乐,你还有哪些拍法。

14.师:再来做一个“钻山洞”的游戏,先请第一排的同学来做,其他的小朋友跟着一起来演唱,哪排唱得好,下一组就是你们。

15.师:我们可以自由发挥,可快、可慢,可舒展、可跳跃,可强、可弱,尝试演唱这首歌曲,先自己练习一下,然后,选择一种你喜欢的方式唱给同学们听一听。

六、总结收获,律动下课

16.师:通过学习,我们了解到了彝族小朋友幸福的生活,让我们拉起手,共同创造美好的明天。(唱一遍,引导出教室)

教学反思:

我认为这节课成功的关键在于整个教学过程将学生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释放出来,给学生以最大的空间感受、体验、想象、表现的机会,从而能够充分展示才华,挖掘潜力、释放情感的成功体验。

一、在音乐活动中,我让学生通过合作的方式,以自己的兴趣爱好尽情表现音乐,整个课堂成了学生展示的舞台。

二、我设计了一系列的音乐游戏,我和他们一起在表演拍巴掌、跳绳、钻山洞时学唱《阿西里西》。在音乐游戏活动中,老师和学生们形成了互动的教学环境,在轻松愉快的音乐游戏中,课堂气氛活跃,节奏、知识点和重点、难点也迎刃而解、水到渠成了。

三、本节课的教学,我创设了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关注学生的情感,从谈话中、表扬中、活动中充分让学生说、玩、唱、跳、想象和创造,孩子们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和成功的喜悦。新《标准》中提到: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位置,本节课注重学生的发展,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让每个学生都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四、在这节课中,我巧妙设疑,针对课堂教学进行中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去评价。如:你觉得我们唱的怎么样?你觉得他们组的游戏做的怎么样等等。这些问题激励了学生去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培养了他们独立思考、独立分析、发表见解的能力。

不足之处:

一、在歌曲的艺术处理的时侯,仓促了些,不精细。学生的演唱情感表达不够,应在唱好歌曲的基础上,再进行表演舞蹈、音乐游戏,效果会更好。

二、当看到学生们表现好的时候,没有做到随时巩固同学们的自信心。我应该不断地支持、鼓励,以巩固他们的自信心。在音乐课上,教师应以自然、亲切的微笑面对学生经常用“你真棒,你能行”等鼓励性的语言。

总之,通过本课,我从学生的演唱、歌表演、音乐游戏活动中,发现了他们一点一滴的进步,使音乐学习形成良性的循环,音乐是美的,游戏是快乐的,让孩子们在美中享受快乐。

歌曲课件 篇8

教学内容:

1、学会彝族歌曲《阿西里西》和歌表演。

2、欣赏《我的家在日喀则》

教学目标:

1、学会歌曲《阿西里西》,能表现出欢快愉悦的情绪。

2、进一步引导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鼓励学生随歌声做动作,展现表演欲望和自信心。

3、在欣赏中体会少数民族载歌载舞的特点。

教材分析:

《阿西里西》是一首贵州彝族儿童游戏歌曲,“阿西里西”为“我们是好朋友”的意思,“哪哟”“翁啊”“啊呀”是表示欢乐情绪的衬词。歌曲表现了孩子们游戏时无忧无虑的欢乐心情

这首民歌属于五声宫调式。二四拍,旋律简洁,节奏整齐,结构方整。全曲以召唤性的乐句开始。起于歌曲中的高音,就好象在呼唤众多的好朋友一起来做游戏似的。

教学重点:

1、能表现出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

2、感受少数民族歌舞的特点。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手脚的协调能力。

教具准备:

课件一份(或录音机、磁带,跟歌曲的相关图片和音乐)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课间播放歌曲《爱我中华》。生随音乐拍手听音乐进教室。

2、师生问好歌。

二、情境引入,激发兴趣。

导入:刚才我们听到的是什么歌曲?

生:(宋祖英的《爱我中华》)

师:我们伟大的祖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养育着各族勤劳的人民。你知道我国有多少个民族吗?(56个民族)你知道的有哪些民族呢?(藏族、傣族、蒙古族等)

师:同学们真棒,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少数民族朋友的热情和快乐吧!

1、课件(或用图片和磁带)播放歌曲片段:让同学们说一说是分别哪个民族的歌曲?

A、《我们新疆好地方》-------新疆维吾尔族歌曲

B、《孔雀舞》-------傣族

C、《乃哟乃》--------土家族儿歌。

2、引出欣赏《我的家在日喀则》

①听片段感受藏族踢踏舞曲。

②说一说是哪个民族?(藏族)

③藏族的了解:藏族民歌清脆、嘹亮、高亢、具有舞曲的特点。比如大家熟悉的歌曲有------《青藏高原》《珠穆郎玛》等。

④学生跟唱《我的家在日喀则》,感受对家乡的热爱和舞曲的分格。

⑤模仿老师踏踏唱唱,感受藏族舞曲的韵律。

3、播放彝族民歌《阿西里西》伴随节日载歌载舞的场景。结束时播出邀请“小朋友,你也想来参加我们盛大的节日吗?只要能唱好我们的彝族歌曲《阿西里西》,展现你火一样的热情就能参加拉!”

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努力吧!

三、歌曲教学

1、放《阿西里西》伴奏,师边唱歌曲并加入舞蹈动作展示。

要求:说出歌曲的情绪是什么?(欢快、活泼)

2、歌曲介绍

这是一首贵州的彝族民歌《阿西里西》,是彝族小朋友做游戏时唱的歌曲。贵州有许多的少数民族,其中有苗族、布衣族、仡佬族、彝族。彝族人民热情好客,能歌善舞。

师:“阿西里西”为“我们是好朋友”的意思,“哪哟”“翁啊”“啊呀”“丘都拉迪”都是表示欢乐情绪的衬词。具有感受浓郁的地方特色,趣味性很强。

3、节奏练习,挑战自我。

A、出示四句节奏谱和歌词。

歌曲课件 篇9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这首歌曲是德国影片《英俊少年》中的插曲,能与他人一起有表情的演唱《小小少年》。

3、了解《英俊少年》故事梗概,学习主人公海因策机智勇敢的精神。教学重点:整体把握歌曲用丰富变换的情绪来演唱。教学难点:正确把握弱起节奏、附点节奏的正确演唱。教学方法

师:大家知道这是哪部电影的剧照吗?这位小主人公可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想不想知道他的童年有什么变化吗?

师:他的童年本来是无忧无虑的,为什么后来有烦恼了呢?这期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下面我给大家简要介绍一下这部电影的内容:这个

小男孩名字叫海因切,他聪明活泼而且爱唱歌。不幸的是他母亲很早就去世了,他一直和父亲卡尔生活在一起,更令他烦恼的是他父亲和外公的关系不好,外公不喜欢他们,有一天,他的父亲遭人诬陷被判入狱,这个时候海因切并没有退缩,而是凭着他的机智勇敢和坏人展开了危险的斗争,最终在他的不懈努力下父亲无罪释放,更让他惊喜的是外公从此喜欢上了他。这部电影的所有插曲都是这位小男孩演唱的,令人感到惊奇的是他的真实姓名也叫海因切。

3、复听歌曲师:下面我们再次聆听这首歌曲,感受一下这位少年积极向上、勇敢面对烦恼的阳光心态!(播放歌曲)

二、难点节奏练习导入:师:不知道大家在平时唱歌时有没有这样的尴尬场面:你这里唱完了,伴奏还没结束呢;你唱第三乐句时,伴奏第四乐句已经播过去了,惹得旁边的人哄堂大笑,搞得自己很难堪。如果我们平时在音乐课堂上能够掌握好歌曲的节奏,就不会让自己如此狼狈了,下面我

师:下面我们再听一遍这首歌曲。找一找哪一句歌词的旋律有我们刚才练习的节奏型?并看着歌谱再打一遍我们刚才练习的节奏。

导入:师:我们学了这么长时间的音乐,我想考考大家对音乐的听力、眼力是否敏捷?师:大家请看大屏幕(出示歌谱)我把上面的歌谱演奏一遍,看看同学们能不能找出相同的旋律?可用歌词把答案说出来

师:我再演奏一遍,请同学们注意附点音符和连音线的唱法。

导入:师:一首歌曲不可能自始至终只表现一种情绪:有的歌曲它会用逐渐递增的方式来表达浓郁的情感;还有的歌曲时而悲愤时而哀怨时而坚强又充满希望,这首歌曲我们应该用怎样变换的情绪来演唱才更能够表达出少年的内心变化呢?(分组讨论,展示。)教师简单提示:歌曲的哪些地方需要变化一下情绪?变成什么情绪合适呢?

A、师:大家请看歌谱(出示歌谱)歌曲第一段歌词的第一乐段应该用什么样的情绪来演唱才能表现出少年的纯真快乐?(舒缓、无忧无虑、对生活充满美好的向往这种心情来演唱)当大家听到“一年一年时间飞跑,小小少年在长高”这句歌词时,你的心情如何?(欣喜)当你听到“随着年龄由小变大,他的烦恼增加了”又是什么心情?

A、师:当你听到“但有一天**突起,忧虑烦恼都来了”这句歌词中的“**突起”是指什么?大家回忆一下我对这部电影的简介海切尔的生活发生了什么变化?(海切尔的母亲早逝、外公不喜欢他、父亲被冤入狱)海切尔面对这么多突如其来的烦恼和压力,此时你的心情如何?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情绪演唱这句歌词呢?(悲伤)

师:海切尔面对这么多的忧虑他是怎样面对的?是颓废妥协还是利用聪明机智勇敢地解决困难?第二段歌词副歌部分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情绪来演唱才能表现海切尔的这种品质?(坚强勇敢)

3、在教师的提示下用丰富的表情完整演唱歌曲。

六、小结欣赏口哨版《小小少年》师:在这节音乐课中我们通过学习《小小少年》这首歌深切的感受到海因切的坚强勇敢,我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如果遇到困难也能够坚强勇敢机智的解决。大家课后观看一下《英俊少年》这部电影,感受一下电影插曲为影视作品所带来的作用,下一节音乐课告诉同学们,再见!

最新燕歌行课件


燕歌行课件 篇1

【教学目标】

通过诵读和分析讨论,体味《短歌行》忧而奋发、慷慨悲凉的思想感情;希望能为学生学习古诗文提供一个一般性的样例(诵读熟悉-解决词句疑难-领悟思想情感-诵读巩固)。

【教学设想】

1、贯彻两个思想:诵读是基础,尽量让学生自己讨论分析。

2、本诗的思想感情还是较明显的,但如何深入理解,却是个难点;应该通过分析曹操的生平、为人及写作背景来评析,给学生一些相关的补充阅读材料是必要的。

3、全课教学分为三块:

⑴ 初步体味(熟悉内容),

⑵ 深入体味(讨论分析其思想感情),

⑶ 巩固体味(诵读、听音乐)。

深入体味部分用三个问题来结构(你对诗中哪个句子有感触?忧、求贤各为了什么?曹操何许人也?)。

【教学步骤】

一、简洁导入

以前,我们学过曹操的两首诗歌──《观沧海》和《龟虽寿》。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位胸怀天下、壮志凌云的英雄。我们来学习他的《短歌行》,进一步体会诗人的英雄气慨。

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在《三国演义》第48回宴长江曹操赋诗中,赤壁之战前夕,曹操和众部将一起狂饮,他四顾空阔,心中大喜,与诸将讲述自己希望收服江南的雄心壮志。这时候,看到乌鸦向南飞去,他已经喝得大醉,拿起自己的槊豪情满怀地讲述自己破黄巾、擒吕布、灭袁术、收袁绍等历史丰绩,一边唱起了《短歌行》并要求将士和之。他的一位老部下刘馥认为其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栖?不吉利,他很生气刘馥扫他的兴,于是拿起槊就刺死了他。

也有人认为该诗作于曹操晚年,大败于赤壁之战之后,当时曹操53岁,年时渐高,面对战乱连年,统一中国的事业仍未完成的社会现实,因而忧愁幽思,苦闷煎熬。但他并不灰心,仍以统一天下为己任,决心广泛延揽人才,招贤纳士致力于建功立业。

二、整体感知诵读熟悉──解决疑难

1、解决难懂的字词句(要求学生参看注解,提出不懂之处,一起解决。如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如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如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如月明星稀,乌鸦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2、朗读全诗

三、讨论鉴赏

1、讨论分析名句。叫学生说说哪个句子对他有启发。(如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⑴ 如何理解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这四句诗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诗人奋发进取,不懈追求的理想。对酒当歌,猛一看很象是《古诗十九首》中的消极调子,而其实大不相同。这里讲人生几何,不是叫人及时行乐,而是要及时地建功立业。又从表面上看,曹操是在抒个人之情,发愁时间过得太快,恐怕来不及有所作为。实际上却是在巧妙提醒广大贤士:人生就象朝露那样易于消失,贤士应该珍惜时间,及时施展才华。

在这四句诗中,诗人主要的情感特征就是一个愁字,愁到需要用酒来消解的地步。愁这种感情本身是无法评价的,能够评价的只是这种情感的客观内容,也就是为什么而愁。由于自私、颓废的缘故而愁,那么,这愁就是一种消极的感情;反之,为着某种有进步意义的追求而愁,那就是一种积极的情感。放到具体的历史背景中看,曹操为了实现统一中国的雄心壮志而苦苦追求。这个愁是追求中的痛苦,是远大理想还没有实现时所产生的烦恼,是一种积极的情感。

⑵ 如何理解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这四句诗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心情。周公吐哺的典故出于《韩诗外传》,据说周公自言: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周公为了接待天下之士,有时洗一次头,吃一顿饭,都曾中断数次,这种传说当然是太夸张了。不过这个典故用在这里却能突出地表现作者求贤若渴的心情。山不厌高,海不厌深二句也是通过比喻极有说服力地表现了人才多多益善。

2、明确忧和求贤的思想情感内涵:

⑴ 提问:你以为在本诗第一段中曹操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呢?(忧)从哪个句子可以看出呢?忧的是什么呢?(人生苦短)(板书:对酒当歌,忧的是人生苦短)

⑵ 那么从本诗后三段来看,作者表达的是什么样的感情呢?(求贤)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呢?作者为了什么而求贤呢?(求贤才为己用,实现统一天下的宏伟壮志)

板书:

求贤若渴,求的是一统天下

3、解决忧和求贤的统一问题:

既然曹操那么忧,又深知人生苦短,为什么没有真的唯有杜康了呢,还要那么辛苦地但为君故,沉吟至今,还要去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呢,还要去忧从中来,不可断绝呢,还要去周公吐哺呢?要做什么统一大业呢?岂不很苦吗?因为世上多的是享用人生的人,多的是庸庸碌碌但较安逸的人。(曹操何许人也?)

要求学生讲讲自己所知道的曹操。

(可以是对曹操的评价,也可以是曹操的人生态度,也可以是你知道的曹操的一些故事)

结论:曹操乃世之英雄,《短歌行》乃英雄之慷慨悲歌。

板书:

英雄之慷慨悲歌

4、这首诗的艺术特色有哪些?

⑴ 巧用典故。青青子衿二句,因子《郑风·子衿》,用以比喻渴慕贤才。本意是传达恋爱中的女子对情人爱怨和期盼的心情。这里诗人化用诗意,比喻热烈期待贤士的到来。古朴深沉,自然妥贴。

⑵ 巧用比兴。乌鹊南飞一句,以乌鹊比喻贤士;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则比喻贤士徘徊选择明主之意;山不厌高,以山高海深比喻广招人才的博大胸怀。

四、小结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是啊,人生苦短,韶光易逝。身处乱世的曹操尚有建功立业的坚定信念,我们生逢盛世的青少年更要发愤图强,铸造绚丽辉煌的人生。

燕歌行课件 篇2

教学目标:

1、准确朗读《长歌行》,熟读成诵。

2、对照注释初步理解诗文的大概意思。

3、激发学生朗读、诵读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诵读、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熟读成诵。 教学难点:理解诗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前几天,老师布置同学们收集关于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现在大家将收集的句子在小组内互相交流一下,并大声朗 读一遍。

2、师:古今中外,凡是能有所成就的人,都懂得珍惜时间,充分利用好宝贵的一分一秒。今天,我们学习《长歌行》 这首古诗,从中明白珍惜时间的道理。

3、板书课题,生齐读。

4、师解题。 行:是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长歌行》是一首汉代乐府民歌。(“长”和“乐”都是多音字,找生口述字音字义组 词。)

二、学习《长歌行》

(一)读古诗,读准字音。出示《长歌行》的内容。 长歌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xī)。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kūn)黄华(huā)叶衰(shuaī)。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1、师范读,生认真听。

2、生练习读诗,同桌互相读。

3、检查学生读,指名评价并做纠正。(主要针对字的读音,如:日晞xī,焜kūn,华 huā叶衰shuaī,朝zhāo露)

4、全班齐读 全诗。

(二)划节奏,读出韵味。

1、划上停顿依节奏读。(提示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2、练习读

(1)学生按老师的提示练习读古诗。

(2)指名朗读,师生作评议,并集体指导读。

(3)有韵味地 齐读全诗。

(三)了解汉代乐府民歌,理解诗意。

1、师简介乐府诗歌。

2、学生自主看诗后注释、译文。

3、师生合作读诗歌和译文。(师一句,生一句,交换读)

4、老师先说诗句的意思,学生边听边看画面,猜猜老师说的是哪几句诗,找到后大声读出来。师描述:你看,那园中 的蔬菜一颗颗长得绿油油的,那早晨的露水正等着太阳来晒干,春天的阳光把所有的`一切都给了这世间的生命,这一草一 木。也正是无私的太阳让世界有了如此美丽的光辉。大家猜猜老师描述的是哪一句?如果你是这位诗人,面对这眼前的一 切,你将怀着怎样的心情读这两句呢?指名答,学生点评或补充。

5、理解第三、四句。师:诗人正陶醉在美景中,可一想到随着时间一天天溜走,秋天一到,这草木都会枯黄,花儿也 会枯萎。就像河流总会向东流到大海里,而从来不会向西又回到它们的起点一样。猜猜这是哪两句诗的意思。指名猜 你准备 用怎样的心情读这两句?为什么?

6、从刚才同学们的深情诵读中,你仿佛看到一个怎样的情景?感受到了什么?

三、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1、大家刚才在理解中读出了自己的感受,现在我们再做一个“看图找诗句”的游戏。 课件播放画面:春天百花盛开、阳光灿烂;秋天草木枯萎,河水向东奔腾;一个小孩在家中埋头苦读的画面。请你为每 一个画面配上相应的诗句朗诵。

2、“你读大家评”。挑选自己喜欢的诗句读出自己的体会到的感情,其他同学点评他读得好不好。指名读,师生评 议。

3、古诗学到这儿,你们能背诵了吗?请同学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试着背一背。你可以摇头晃脑地背;也可以像诗人一 样踱着方步边走边背;还可以一边做动作一边背;甚至可以唱背。(学生选择不同的方式背诵。)

4、小组内展示背诵情况。

5、用各种背诵方式找同学代表上讲台展示。

四、课堂小结,谈收获。

1、诗的前四句通过朝露易逝、花草枯萎和百川归海说明美好时光短暂而易逝,且一去不复返,后一句直抒胸臆,劝诫 人们珍惜时光,及早努力,不要等老了再徒然叹息。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的感受到了什么?你想说什么?

3、你对学习古诗词,还有什么好的建议?

燕歌行课件 篇3

一、简洁导入

以前,我们学过曹操的两首诗歌——《观沧海》和《龟虽寿》。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位胸怀天下、壮志凌云的英雄。我们来学习他的《短歌行》,进一步体会诗人的英雄气慨。

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在《三国演义》第48回“宴长江曹操赋诗”中,赤壁之战前夕,曹操和众部将一起狂饮,他四顾空阔,心中大喜,与诸将讲述自己希望收服江南的雄心壮志。这时候,看到乌鸦向南飞去,他已经喝得大醉,拿起自己的槊豪情满怀地讲述自己破黄巾、擒吕布、灭袁术、收袁绍等历史丰绩,一边唱起了《短歌行》并要求将士和之。他的一位老部下刘馥认为其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栖?”不吉利,他很生气刘馥扫他的兴,于是拿起槊就刺死了他。

也有人认为该诗作于曹操晚年,大败于赤壁之战之后,当时曹操53岁,年时渐高,面对战乱连年,统一中国的事业仍未完成的社会现实,因而忧愁幽思,苦闷煎熬。但他并不灰心,仍以统一天下为己任,决心广泛延揽人才,招贤纳士致力于建功立业。

二、整体感知诵读熟悉-解决疑难

1、解决难懂的字词句(要求学生参看注解,提出不懂之处,一起解决。如“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如“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如“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如“月明星稀,乌鸦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2、叫两个学生个读诗歌。分别叫他们说说自己为什么要这样读诗。再指出其优缺点。

三、讨论鉴赏

1、讨论分析“名句”。叫学生说说哪个句子对他有启发。(如“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如何理解“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这四句诗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诗人奋发进取,不懈追求的理想。“对酒当歌”,猛一看很象是《古诗十九首》中的消极调子,而其实大不相同。这里讲“人生几何”,不是叫人“及时行乐”,而是要及时地建功立业。又从表面上看,曹操是在抒个人之情,发愁时间过得太快,恐怕来不及有所作为。实际上却是在巧妙提醒广大贤士:人生就象“朝露”那样易于消失,贤士应该珍惜时间,及时施展才华。

在这四句诗中,诗人主要的情感特征就是一个“愁”字,“愁”到需要用酒来消解的地步。“愁”这种感情本身是无法评价的,能够评价的只是这种情感的客观内容,也就是为什么而“愁”。由于自私、颓废的缘故而愁,那么,这愁就是一种消极的感情;反之,为着某种有进步意义的追求而愁,那就是一种积极的情感。放到具体的历史背景中看,曹操为了实现统一中国的雄心壮志而苦苦追求。这个“愁”是追求中的痛苦,是远大理想还没有实现时所产生的烦恼,是一种积极的情感。

如何理解“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这四句诗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心情。“周公吐哺”的典故出于《韩诗外传》,据说周公自言:“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周公为了接待天下之士,有时洗一次头,吃一顿饭,都曾中断数次,这种传说当然是太夸张了。不过这个典故用在这里却能突出地表现作者求贤若渴的心情。“山不厌高,海不厌深”二句也是通过比喻极有说服力地表现了人才多多益善。

2、明确“忧”和“求贤”的思想情感内涵。

(1)提问:你以为在本诗第一段中曹操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呢?(忧)从哪个句子可以看出呢?忧的是什么呢?(人生苦短)(板书:对酒当歌,忧的是人生苦短)

(2)、那么从本诗后三段来看,作者表达的是什么样的感情呢?(求贤)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呢?作者为了什么而“求贤”呢?(求贤才为己用,实现统一天下的宏伟壮志)

(板书:求贤若渴,求的是一统天下)

3、解决“忧”和“求贤”的统一问题:

既然曹操那么“忧”,又深知“人生苦短”,为什么没有真的“唯有杜康”了呢,还要那么辛苦地“但为君故,沉吟至今”,还要去“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呢,还要去“忧从中来,不可断绝”呢,还要去“周公吐哺”呢?要做什么“统一大业”呢?岂不很苦吗?因为世上多的是“享用人生”的人,多的是庸庸碌碌但较安逸的人。(曹操何许人也?)

要求学生讲讲自己所知道的曹操。(可以是对曹操的评价,也可以是曹操的人生态度,也可以是你知道的曹操的一些故事)

结论:曹操乃世之英雄,《短歌行》乃英雄之慷慨悲歌。

(板书:英雄之慷慨悲歌)

3.这首诗的艺术特色有哪些?

⑴巧用典故。“青青子衿”二句,因子《郑风•子衿》,用以比喻渴慕贤才。本意是传达恋爱中的女子对情人爱怨和期盼的心情。这里诗人化用诗意,比喻热烈期待贤士的到来。古朴深沉,自然妥贴。

⑵巧用比兴。“乌鹊南飞”一句,以乌鹊比喻贤士;“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则比喻贤士徘徊选择明主之意;“山不厌高”,以山高海深比喻广招人才的博大胸怀。

四、思想教育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是啊,人生苦短,韶光易逝。身处乱世的曹操尚有建功立业的坚定信念,我们生逢盛世的青少年更要发愤图强,铸造绚丽辉煌的人生。

五、背诵课文

附:板书:

短歌行曹操

对酒当歌,忧的是人生苦短

求贤若渴,求的是一统天下

结语:英雄的慷慨悲歌

燕歌行课件 篇4

短歌行教案

短歌行教案(一):

教学目标:

1.掌握《短歌行》的思想资料和艺术特色。

2.背诵本诗歌。

3.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难点:①《短歌行》中,运用典故及引用诗句表达感情的技巧。

②透过诗歌的语言把握诗歌的意境。

教学重点: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情绪。

教学方法:①点拨法:以点带面,抓住关键诗句进行点拨

②诵读法:反复诵读,逐步加深对诗意的理解

教学用具:磁带、录音机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三国演义》卷首词)在历史的大浪淘沙中,有多少英雄能够经得起历史的千淘万漉而流芳百世呢?曹操就应是三国时代留下了浓重一笔的人物,请同学说说自己所了解的曹操:

老师总结,并启发他们去联系:我们学过他的《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还有《龟虽寿》神龟虽寿,猷有竟时。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而《三国演义》中的曹操是个奸雄的形象,如曹操借刀杀祢衡杨修等,曹操的名言就是“宁教我负天下人,天下人不可负我”。所以后人觉得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京剧中曹操的白脸形象(在戏剧中白脸代表坏人),其实小说戏剧不必须能全面反映曹操的性格,历史上真实的曹操也许不像小说戏剧当中所描述的那样奸诈、阴险、嫉妒。

二、解题

1.写作背景

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列阵长江,想一举消灭孙权和刘备的势力.赤壁大战前夕,酒宴众文武,喝酒到半夜,忽然听到乌鸦声往南飞鸣而去,曹操感此景而持长矛唱《短歌行》.此诗格调高远感情丰富,是诗人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哪位同学先自告奋勇朗读一下这首诗呢(请一学生朗读完后首先肯定她的优点:如声音洪亮,有激情,普通话很标准.大家再一齐来听听磁带,听完后我会请同学起来回答朗读带读出的声音给你什么感受和刚才这位同学读的一样吗你觉得怎样读这首诗歌会更好(明确:要把那种苍劲雄健,慷慨悲凉的感情表现出来)

(诗歌要多读才能体会出它的内在深韵,我们全班一齐来朗读一下《短歌行》)

2.作者简介

曹操,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作为政治家:曹操二十岁被举为孝廉,参加镇压黄巾起义,起兵讨伐董卓,先“挟天子以令诸侯”,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官渡之战大破河北割据势力袁绍后,成为北方势力最强的军阀,并逐渐统一了中国北部。建安十三年,进位为丞相,率军南下,被孙权刘备联军击败于赤壁。曾几次下《求贤令》,打破当时以德行和家世为用人标准的惯例,实行任人唯贤,唯才是举政策,采取抑制豪强,限制兼并,广兴屯田等一些有利于人民的措施.他儿子曹丕称帝后,追尊曹操为魏武帝.

作为军事家:实践方面,指挥了官渡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例。理论上,著有《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书。

作为文学家:曹操精音律,善诗歌,即使在鞍马劳顿中,也常常横槊赋诗,随章命题。他的诗歌资料较为丰富,风格苍劲悲凉。有反映战乱和民生疾苦的《蒿里行》等;有反映个人政治抱负的《短歌行》;有写景的《观沧海》和抒情的《龟虽寿》等。

联想起新中国开国领袖毛泽东的《浪淘沙.北戴河》中“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这词句说明曹操的内修文德外治武训对历史的发展有不可泯灭的功勋。“文如其人”,透过一个人的作品去分析一个人的形象,才是比较可靠的方法,《短歌行》是最能体现曹操诗歌思想艺术风格的代表作之一,这节课我们就试着透过《短歌行》去了解曹操.

三.分析诗歌

1.齐读诗歌

2.同学对照注释,疏通诗意。(三分钟)

3.分节解读诗歌:诗歌按照意思来分可分为四小节,每二行一小节,主要从思想资料、表达技巧来鉴赏。

4.鉴赏第一节:

①请一位同学朗读第一小节,读的过程中思考本节曹操在对酒当歌之际,有着怎样的情绪,并请这位同学试用一个词或一个字来概括这情绪。(明确:情绪“忧”)

②这位同学读得很有激情,当读到“对酒当歌”时大家是否有联想起以前学过的一些有涉及酒这个字的诗词.(同学思考,群众发言)

请大家说说作者喝酒时发出的是怎样的感慨(明确:人生几何也就是人生短暂)

③作者形容人生苦短的时候用了什么修辞(明确:比喻把人生比作朝露)

这个比喻的好处是什么?(明确:比喻的好处是形象生动)

④作者忧愁的是什么呢?

明确:原文说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忧愁的是人生苦短.

⑤赏析:自古以来叹时光易逝,人生易老,大有人在.曹操《短歌行》开头也发出了时光短促,人生几何的感慨.但我们读过全传,就会感到,作者发此感慨,是因为他感到年纪已高,时日见浅,而眼下大业未成,匡扶济世之才又极为难得,是紧迫感,焦灼感使他这样,实际上曹操又是在巧妙地感染广大“贤才”,提醒他们人生就象“朝露”那样易于不见,岁月流逝已经很多,就应赶紧拿定主意,到我那里来施展抱负。.

第一节诗中,主要的情感特征就是一个“忧”字,“忧”到需要用酒来消解。“忧”这种感情本身是无法评价的,能够评价的只是这种情感的客观资料,也就是为什么而“忧”。从具体的历史背景中看,曹操当时思考的是要在他自己这一生中结束战乱,统一全中国。为着某种有进步好处的目的而忧,是隐含的是用心昂扬的精神。所以作者才慨当以慷,忧思难忘。来来,举杯邀明月,与尔同销万古愁!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杜康”相传是最早造酒的人,那里就用他的名字来作酒的代称)

5.比兴手法:

诗歌采用一连串的比兴手法,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作者思贤若渴的急切情绪.如明明如月,以明月不可掇停,比喻得不到贤才的忧思不可断绝;乌鹊南飞中以乌鹊比喻贤才尚在徘徊选取之意,流露诗人惟恐贤才不来归附的焦急情绪.诗末山不厌高等句子以山高海深比招纳人才的阔大胸怀,又以虚心对待贤才的周公自比,表示自己象周公一样热切殷勤地招待贤才,使天下的人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

曹操作为一代英雄,有着统一天下的壮志,在本首诗歌当中作者开头就提出了人生短暂这个话题,正是因为人生的短暂,所以作者想在有限的时间之内作出一番事业,这也是他在《观沧海》、《龟虽寿》中所说的观点。联系东汉末年的时代背景,人民生活困苦,军阀混战,国家衰微,作为一个有统一天下壮志的政治家兼诗人来说,他心忧天下,因此决定了他的诗歌风格只能是悲凉的。另外,建安时期是一个追求建功立业的时代,所以他的诗歌一方面反映社会的动乱,一方面反映报效国家或建功立业,风格苍劲雄健,情辞慷慨悲凉,有力地表现了时代特色。后人将这种鲜明的风格称作“建安风骨”或“建安风力”。

②建安文学

公元一九六年,曹操奉汉献帝移都许昌,改元“建安”,他以海纳百川的胸襟,招集当时的许多著名文人,当时文坛领袖是“三曹”(曹操、曹丕pī、曹植)和著名的作家“七子”(孔融、陈琳,王粲càn、徐干、阮瑀yǔ,应瑒yáng、刘桢)和女作家蔡琰yǎn等,构成一个文学中心,建安年代并包括其后若干年的的文学创作,就称为“建安文学”

6.鉴赏留下三节:

①齐读余下三节,思考作者在其中写了什么资料,或者抒发了怎样的情感。从诗歌中哪些句子能够看出来。

明确:对贤才的渴望。从“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等能够看出。

②这些句子用了什么样的表达技巧?(明确:引用典故《板书》)

③这种引用典故表达技巧的目的是什么,好处又是什么呢?

大家能够边看注解⒁:“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这一句出自《诗经-郑风-子衿》,原文是;”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大意是:爱人你那青青的衣领阿,深深萦回在我的心灵纵然我没有去你那里,难道你就不能和我持续联系吗嗣,意为继续;音,声问;嗣音,继续相问,即持续联系之意.那里只用了前两句,后两句作者改为”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意为,只为你等贤才的缘故,我沉思吟咏至今.这一改动,由思慕情人变作思慕贤才,因求之不得而日夜沉吟,感情表达得更加深挚自然.”曹操浑然天成、天衣无缝地表达了对贤才的渴求。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这四句选自《诗经-小雅-鹿鸣》。“雅”是宫廷乐曲歌辞,《小雅-鹿鸣》诗表现的是天子宴请群臣的盛况和宾主之间融洽的温情。这句意思是“野鹿呦呦不停叫,在那野外吃青苹。我有高贵宾客,吹笙鼓瑟使宾朋欢悦。”这四句诗信手拈来,却与全诗融为一体,说明贤良才若来投奔我,必将极尽礼节招待他。

④请位同学分析一下文中其它有引用典故的句子

课文的注解⑹“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化用《管子-形势解》的话,用比喻手法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注解⑺“周公吐哺”是出自《史记-鲁周公世家》的一个典故。周公是周文王的儿子,武王之弟,在历史上素有礼贤下士之美名,曾“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周公说他在洗头发的时候曾几次把头发湿漉漉地卷起来,吃饭时曾几次把饭从嘴里吐出来,惟恐因接待贤士迟慢而失掉人才.曹操在那里以周公自比,是说自己也有周公那样的胸襟,必须会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的人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这几句气势是宏大的,好处是深远的表现出一种王者的霸气,根据我们刚才对使用典故句子的分析请同学们总结引用典故的的好处是什么(请同学回答)(应用典故嘛,看这个典,我们会想到…..古典,典雅,作者引用的是诗歌,诗歌就应有什么特点:有文采,而且作者引用的诗歌的虽然只有经典的一两句,但却给读者有十分大的想象空间,所以就增加了《短歌行》的内涵容量.

《板书》引用典故的好处是使诗歌典雅耐读,富于文采,增加诗歌内涵容量

⑤同学就文中不懂的句子相互讨论一分钟,老师给予点拨。

明确:课文第三节:“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字面意为“天空上那明亮皎洁的月亮,什么时候才能够摘取呢?”那里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贤才喻为明月,恰如其分地表达渴望贤才来归的心意。而在这还没有实现的状况下,才“忧从中来,不可断绝”。也表现曹操的求贤之思也是不会断绝的。说这种话又是用心周到的表现,因为曹操不断在招揽人才,那么之后者会不会顾虑“人满为患”呢?(大家说会不会)所以曹操在那里进一步表示,他的求贤之心就象明月常行那样不会终止,人们也就不必要有什么顾虑,早来晚来都一样会受到优待。关于这一点作者在下文还要有更加明确的表示,本句是承上启下,起到过渡与铺垫的作用。

“越陌度阡”四句句意呼应第二节,仍是想象贤才归已时的欢快场面。从表达诗的文学主题来看,这四句也不是简单重复,而是内含深意的。那就是“贤才”已经来了不少,我们也合作得很融洽;然而我并不满足,我仍在为求贤而发愁,期望有更多的“贤才”到来。所以曹操穿过纵横交错的小路,屈驾来访.久别重逢,欢饮畅谈.

第四节:“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四句是自然环境描述。相传这首诗写于曹操与孙权刘备对战前夕,曹操在长江边宴请文官武将,月近中天,使诗人豪兴大发。同时这也是社会环境描述。可理解为连年战乱,百姓流离失所;也可理解为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邦无定土,士无定主.良禽择木而栖,忠臣择主而侍.有些人才犹豫不决,彷徨不知何去何从。所以曹操以乌鹊绕树、“何枝可依”的情景来启发他们,不要三心二意,要善于择枝而栖,赶紧到自己这一边来。这四句诗生动刻画了那些犹豫徬徨者的处境与情绪,然而作者不仅仅没有丝毫指责,反而在浓郁的诗意中透露着对这一些人的关心和同情。这恰恰说明曹操很会做思想工作,完全是以通情达理的姿态来吸引和争取人才。而象这样一种情味,也是充分发挥了诗歌所特有的感染作用。最后四句“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画龙点睛,明明白白地披肝沥胆,确切地点明了本诗的主题:表达作者思贤若渴的情绪和对人才的尊重.

7.齐背诗歌,去体味悲凉慷慨的风格。

8.小结:《短歌行》实际上就是一曲“求贤歌”,总的来说,《短歌行》正象曹操的其它诗作如《蒿里行》、《对酒》、《苦寒行》等一样,是政治性很强的诗作,主要是为曹操当时所实行的政治路线和政策策略服务的;然而它那政治资料和好处却完全熔铸在浓郁的抒情意境之中,全诗充分发挥了诗歌创作的特长,准确而巧妙地运用了比兴手法,来到达寓理于情,以情感人的目的。在曹操的时代,他就已经能够按照抒情诗的特殊规律来取得预期的社会效果,这一创作经验显然是值得借鉴的。同时因为曹操在当时强调“唯才是举”有必须的进步好处,所以他对“求贤”这一主题所作的高度艺术化的表现,也应得到历史的肯定。身处乱世的曹操尚有建功立业的坚定信念,我们生逢盛世的青少年更要发奋图强,创造绚丽辉煌的人生.

附:板书《短歌行》

思想资料表达技巧风格

(第1节)对酒当歌,忧人生苦短比喻(形象生动)悲凉

(2—4节)求贤若渴,求天下一统用典(典雅耐读)慷慨

短歌行教案(二):

《短歌行》教案

教学目标:

透过诵读和分析讨论,体味《短歌行》“忧”中奋发、慷慨悲凉的思想感情;期望能为学生学习古诗文带给一个一般性的样例(诵读熟悉-解决词句疑难-领悟思想情感-诵读巩固)。

教学重难点:

1、体会诗句流露出曹操的思想感情,领会全诗的主旨。

2、反复诵读,体会本诗的艺术特点,学会鉴赏诗歌的方法。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设想:

1、贯彻两个思想:诵读是基础,尽量让学生自己讨论分析。

2、本诗的思想感情还是较明显的,但如何深入理解,却是个难点;就应透过分析曹操的生平、为人及写作背景来评析,给学生一些相关的补充阅读材料是必要的。

3、全课教学分为三块:初步体味(熟悉资料),深入体味(讨论分析其思想感情),巩固体味(诵读)。深入体味部分用三个问题来结构(你对诗中哪个句子有感触?“忧”、“求贤”各为了什么?曹操何许人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龟虽寿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从中能够看出他是一位胸怀天下、壮志凌云的英雄。能够说,曹操的功绩是十分大的。但是为什么历来人们对他毁誉参半呢?当时的汝南名士许邵shào曾说,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戏曲舞台上也给曹操画上了代表奸臣的白脸。其实,站在客观历史的角度上来看,曹操确实对历史做出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作家介绍及背景

(一)作家介绍

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说他是政治家呢,是因为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知人善察,唯才是举;说他是军事家呢,是因为他指挥了官渡之战,逐渐统一了中国北方;说他是文学家呢,则是因为他是建安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既然我们此刻明白他是个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那么这天,我们就从文学家的角度上来看一看他作为政治家和军事家的抱负和情怀。

作为文学家:曹操精音律,善诗歌,即使在鞍马劳顿中,也常常横槊赋诗,随章命题。他的文学成就颇高,与其子曹丕、曹植成为建安文坛的领袖,开创了一代文风,其诗语言质朴,情感深沉,格调苍凉悲壮,被称誉为“建安风骨”,他用乐府古题写时事,继承汉乐府民歌“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真实反映了汉末动乱的社会现实。他的诗歌资料较为丰富,风格苍劲悲凉。有反映战乱和民生疾苦的《蒿里行》等;有反映个人政治抱负的《短歌行》;有写景的《观沧海》和抒情的《龟虽寿》等。

他以海纳百川的胸襟,招集当时的许多著名文人,集中在邺下,公倡和,构成一个文学集团。曹操自己的文学路线和写作态度对于其他作家起着更具体的领导和倡导作用,促进了建安文学的繁荣。

(二)解题

我们先看下题目,了解些基本知识,这是一首乐府诗,是汉乐府的一个曲调的名称,乐府诗有“长歌,短歌”之分。一般是根据歌词音节的长短而言。一般说,长歌比较热烈奔放,而短歌的节奏比较短促,低吟短唱,适于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因此我们从题目能够明白这首诗的音节较短。行,则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可配乐歌唱。这些,大家作为常识了解即可。

(三)、相关背景

建安十三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击败吕布、袁术等豪强集团,又在著名的官渡之战一举消灭了强大的袁绍势力,统一了北方。这年冬天,亲率八十三万大军,列阵长江,与“孙刘联盟”战于赤壁之下,想一统天下,结果大败。当时曹操已经五十余岁,应对战乱连年,统一中国的事业仍未完成的社会现实,因而忧愁幽思,苦闷煎熬。但他并不灰心,以统一天下为己任,决心广泛延揽人才,招纳贤士致力于建功立业,并写下了这首诗《短歌行》。

三、整体感知诵读熟悉-解决疑难

1、朗读感知:所谓诗歌是“三分诗,七分读。”下面我们听下《短歌行》的配乐诗朗诵,体会诗歌的情感基调,听后我请同学来谈谈有什么感觉体会?看我们从中能得到什么启示?(给红色的字标音)

2、字词点拨:朗读诗歌其实就是我们每个人用自己的情感去解读诗歌,与作者产生心灵上的共鸣。此刻请同学们扮演一次曹操,来次横槊赋诗。如今你就是那位文才武略,领军出征,欲一统天下的曹操,你该怎样去读请学生翻译。

3、明确“忧”和“求贤”的思想情感内涵。

提问:你以为在本诗中曹操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呢?(忧)从哪些句子能够看出呢?忧的是什么呢?从哪些句子能够看出呢?

板书:

(人生苦短)(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贤才难得)(求贤才为己用,实现统一天下的宏伟壮志)从“青青……断绝”

(功业未就)作者为了什么而“求贤”呢?“山不厌高……天下归心”

(求贤若渴,求的是一统天下)

4、解决“忧”和“求贤”的统一问题:

既然曹操那么“忧”,又深知“人生苦短”,为什么没有真的“唯有杜康”了呢,还要那么辛苦地“但为君故,沉吟至今”,还要去“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呢,还要去“忧从中来,不可断绝”呢,还要去“周公吐哺”呢?要做什么“统一大业”呢?岂不很苦吗?因为世上多的是“享用人生”的人,多的是庸庸碌碌但较安逸的人。(曹操何许人也?)

要求学生讲讲自己所明白的曹操。(能够是对曹操的评价,也能够是曹操的人生态度,也能够是你明白的曹操的一些故事)

结论:曹操乃世之英雄,《短歌行》乃英雄之慷慨悲歌。

(板书:英雄之慷慨悲歌)

5、诗歌的主旨:

这首诗感慨光阴易逝,功业难成,抒发了作者求贤若渴,共图大业的急切情绪。表现出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和用心进取的人生态度。

6、解决疑难(资料、手法、情感)

①如何理解“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这四句诗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诗人奋发进取,不懈追求的理想。“对酒当歌”,猛一看很象是《古诗十九首》中的消极调子,而其实大不相同。那里讲“人生几何”,不是叫人“及时行乐”,而是要及时地建功立业。又从表面上看,曹操是在抒个人之情,发愁时间过得太快,恐怕来不及有所作为。实际上却是在巧妙提醒广大贤士:人生就象“朝露”那样易于不见,贤士就应珍惜时间,及时施展才华。

在这四句诗中,诗人主要的情感特征就是一个“愁”字,“愁”到需要用酒来消解的地步。“愁”这种感情本身是无法评价的,能够评价的只是这种情感的客观资料,也就是为什么而“愁”。由于自私、颓废的缘故而愁,那么,这愁就是一种消极的感情;反之,为着某种有进步好处的追求而愁,那就是一种用心的情感。放到具体的历史背景中看,曹操为了实现统一中国的雄心壮志而苦苦追求。这个“愁”是追求中的痛苦,是远大理想还没有实现时所产生的烦恼,是一种用心的情感。

②如何理解“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这四句诗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情绪。“周公吐哺”的典故出于《韩诗外传》,据说周公自言:“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周公为了接待天下之士,有时洗一次头,吃一顿饭,都曾中断数次,这种传说当然是太夸张了。但是这个典故用在那里却能突出地表现作者求贤若渴的情绪。“山不厌高,海不厌深”二句也是透过比喻极有说服力地表现了人才多多益善。

7.这首诗的艺术特色有哪些?

⑴巧用比兴。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贤才喻为明月,恰如其分地表达贤才难得而忧虑不绝的情绪。

“乌鹊南飞”一句,以乌鹊比喻贤士;“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则比喻贤士徘徊选取明主之意;乌鹊南飞比喻贤才尚在徘徊选取之意,流露诗人惟恐贤才不来归附的焦急情绪。

“山不厌高”,以山高海深比喻广招人才的博大胸怀。意在证明诗人以开阔的胸怀接纳贤才,唯才是举,多多益善。

⑵巧用典故。

“青青子衿”二句,因子《郑风·子衿》,用以比喻渴慕贤才。本意是传达恋爱中的女子对情人爱怨和期盼的情绪。那里诗人化用诗意,比喻热烈期盼贤士的到来。古朴深沉,自然妥贴。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表达诗人礼遇贤才的态度

周公吐哺:作者以周公自比,表达求贤之诚恳,用周公礼贤下士的精神自励。

(3)借代。唯有杜康:以发明酒的人名来代指酒

四、思想教育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是阿,人生苦短,韶光易逝。身处乱世的曹操尚有建功立业的坚定信念,我们生逢盛世的青少年更要发愤图强,铸造绚丽辉煌的人生。

五、课外探究

(1)鲁迅: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2)、许绍对曹操的评语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3)、太祖过伯奢,伯奢出行,五子皆在,备宾主礼。太祖自以背卓命,疑其图己,手剑夜杀八人而去,既而凄怆曰:“宁我负人,毋人负我!”遂行。《武帝纪》

以上是一些关于曹操的资料,请你结合《短歌行》诗人的形象来评价历史人物曹操。

短歌行教案(三):

《短歌行》

教学目标:

1.背诵本诗歌。

2.掌握《短歌行》的思想资料和艺术特色。

3.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情绪。

教学重点:1.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情绪。

教学难点:1.《短歌行》中,运用典故及引用诗句表达感情的技巧。

2.透过诗歌的语言把握诗歌的意境。

教学方法:1、诵读法:反复诵读,逐步加深对诗意的理解

2、点拨法:以点带面,抓住关键诗句进行点拨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三国演义》卷首词)在历史的大浪淘沙中,有多少英雄能够经得起历史的千淘万漉而流芳百世呢?曹操就应是三国时代留下了浓重一笔的人物。

以前我们还学过曹操的哪些诗歌?大家一齐来回顾一下吧。(《龟虽寿》《观沧海》《长歌行》)

龟虽寿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长歌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师:在《三国演义》中的曹操是个奸雄的形象,如曹操借刀杀祢衡杨修等,曹操的名言就是“宁教我负天下人,天下人不可负我”。所以后人觉得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京剧中曹操的白脸形象(在戏剧中白脸代表坏人),其实小说戏剧不必须能全面反映曹操的性格,历史上真实的曹操也许不像小说戏剧当中所描述的那样奸诈、阴险、嫉妒。

二、解题

1.作者简介

请同学说说自己所了解的曹操:

曹操,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作为政治家:曹操二十岁被举为孝廉,参加镇压黄巾起义,起兵讨伐董卓,先“挟天子以令诸侯”,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官渡之战大破河北割据势力袁绍后,成为北方势力最强的军阀,并逐渐统一了中国北部。建安十三年,进位为丞相,率军南下,被孙权刘备联军击败于赤壁。曾几次下《求贤令》,打破当时以德行和家世为用人标准的惯例,实行任人唯贤,唯才是举政策,采取抑制豪强,限制兼并,广兴屯田等一些有利于人民的措施.他儿子曹丕称帝后,追尊曹操为魏武帝.

作为军事家:实践方面,指挥了官渡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例。理论上,著有《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书。

作为文学家:曹操精音律,善诗歌,即使在鞍马劳顿中,也常常横槊赋诗,随章命题。他的诗歌资料较为丰富,风格苍劲悲凉。有反映战乱和民生疾苦的《蒿里行》等;有反映个人政治抱负的《短歌行》;有写景的《观沧海》和抒情的《龟虽寿》等。

联想起新中国开国领袖毛泽东的《浪淘沙.北戴河》中“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这词句说明曹操的内修文德外治武训对历史的发展有不可泯灭的功勋。“文如其人”,透过一个人的作品去分析一个人的形象,才是比较可靠的方法,《短歌行》是最能体现曹操诗歌思想艺术风格的代表作之一,这节课我们就试着透过《短歌行》去了解曹操.

2.建安文学与建安诗人

建安至魏初的文学,以诗歌的成就最为显著。有不少作品能从汉乐府民歌中吸取养料,反映出社会动乱和人民流离失所的痛苦,体现了要求国家统一的愿望,情调慷慨,语言刚健,后人称为“建安风骨”。

曹操诗风慷慨悲壮,是“建安文学”的开创者。团结在他们周围的一批诗人叫“建安诗人”。

建安诗人以“三曹”“七子”和蔡琰yǎn为代表。

三曹:曹操、曹丕、曹植。

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幹gàn、阮瑀yǔ、应瑒yáng、刘桢。3.写作背景

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列阵长江,想一举消灭孙权和刘备的势力.赤壁大战前夕,酒宴众文武,喝酒到半夜,忽然听到乌鸦声往南飞鸣而去,曹操感此景而持长矛唱《短歌行》.(观看电影片段--曹操吟唱短歌行)

此诗格调高远感情丰富,是诗人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哪位同学先自告奋勇朗读一下这首诗呢(请一学生朗读完后首先肯定她的优点:如声音洪亮,有激情,普通话很标准.大家再一齐来听听磁带,听完后我会请同学起来回答朗读带读出的声音给你什么感受和刚才这位同学读的一样吗你觉得怎样读这首诗歌会更好(明确:要把那种苍劲雄健,慷慨悲凉的感情表现出来)

(诗歌要多读才能体会出它的内在深韵,我们全班一齐来朗读一下《短歌行》)

三.感受和鉴赏诗歌

1.齐读诗歌。

短歌行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沈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同学对照注释,疏通诗意。(三分钟)

参考译文:

一边喝酒一边高歌,人生短促日月如梭。好比晨露转瞬即逝,失去的时日实在太多!席上歌声激昂慷慨,忧郁长久填满心窝。靠什么来排解忧闷?唯有狂饮方可解脱。

那穿着青领(周代学士的服装)的学子哟,你们令我朝夕思慕。正是因为你们的缘故,我一向低唱着《子衿》歌。阳光下鹿群呦呦欢鸣,悠然自得啃食在绿坡。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我将奏瑟吹笙宴请嘉宾。当空悬挂的皓月哟,你运转着,永不停止;我久蓄于怀的忧愤哟,突然喷涌而出汇成长河。

远方宾客踏着田间小路,一个个屈驾前来探望我。彼此久别重逢谈心宴饮,争着将往日的情谊诉说。

明月升起,星星闪烁,一群寻巢乌鹊向南飞去。绕树飞了三周却没敛翅,哪里才有它们栖身之所?高山不辞土石才见巍峨,大海不弃涓流才见壮阔。只有像周公那样见到贤才,吐出口中正在咀嚼的食物礼待才能使天下人心都归向我。

板书:四节诗歌的主要资料:

第一层:时光易逝人生苦短

第二层:渴望贤才礼遇嘉宾

第三层:渴盼人才忧思难解

第四层:虚心纳士竭尽诚心

3.同学就文中不懂的句子相互讨论一分钟,老师给予点拨。

明确:课文P15第三节:“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字面意为“天空上那明亮皎洁的月亮,什么时候才能够摘取呢?”那里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贤才喻为明月,恰如其分地表达渴望贤才来归的心意。而在这还没有实现的状况下,才“忧从中来,不可断绝”。也表现曹操的求贤之思也是不会断绝的。说这种话又是用心周到的表现,因为曹操不断在招揽人才,那么之后者会不会顾虑“人满为患”呢?(大家说会不会)所以曹操在那里进一步表示,他的求贤之心就象明月常行那样不会终止,人们也就不必要有什么顾虑,早来晚来都一样会受到优待。关于这一点作者在下文还要有更加明确的表示,本句是承上启下,起到过渡与铺垫的作用。

“越陌度阡”四句句意呼应第二节,仍是想象贤才归已时的欢快场面。从表达诗的文学主题来看,这四句也不是简单重复,而是内含深意的。那就是“贤才”已经来了不少,我们也合作得很融洽;然而我并不满足,我仍在为求贤而发愁,期望有更多的“贤才”到来。所以曹操穿过纵横交错的小路,屈驾来访.久别重逢,欢饮畅谈.

第四节:“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四句是自然环境描述。相传这首诗写于曹操与孙权刘备对战前夕,曹操在长江边宴请文官武将,月近中天,使诗人豪兴大发。同时这也是社会环境描述。可理解为连年战乱,百姓流离失所;也可理解为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邦无定土,士无定主.良禽择木而栖,忠臣择主而侍.有些人才犹豫不决,彷徨不知何去何从。所以曹操以乌鹊绕树、“何枝可依”的情景来启发他们,不要三心二意,要善于择枝而栖,赶紧到自己这一边来。这四句诗生动刻画了那些犹豫徬徨者的处境与情绪,然而作者不仅仅没有丝毫指责,反而在浓郁的诗意中透露着对这一些人的关心和同情。这恰恰说明曹操很会做思想工作,完全是以通情达理的姿态来吸引和争取人才。而象这样一种情味,也是充分发挥了诗歌所特有的感染作用。最后四句“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画龙点睛,明明白白地披肝沥胆,确切地点明了本诗的主题:表达作者思贤若渴的情绪和对人才的尊重.

4.找出你《短歌行》中最欣赏的一句诗,并说明原因。○1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赏析:自古以来叹时光易逝,人生易老,大有人在.有的是因为岁月蹉跎,不知老之将至而感叹;有的是因富贵荣华未及尽享而叹惋;也有的是因贪生畏死而惆怅.曹操《短歌行》开头也发出了时光短促,人生几何的感慨.但我们读过全传,就会感到,作者发此感慨,是因为他感到年纪已高,时日见浅,而眼下大业未成,匡扶济世之才又极为难得,是紧迫感,焦灼感使他这样,实际上曹操又是在巧妙地感染广大“贤才”,提醒他们人生就象“朝露”那样易于不见,岁月流逝已经很多,就应赶紧拿定主意,到我那里来施展抱负。.

师:“对酒当歌”时大家是否有联想起以前学过的一些有涉及酒这个字的诗词.(同学思考,群众发言)

教师明确:“把酒问青天”的苏轼感叹“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柳永“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屈原“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李白“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范仲淹“酒入愁肠子,化作相思泪”还有“酒逢知己千杯少”“浊酒一杯家万里”“琵琶美酒夜光杯”“今朝有酒今朝醉”“酒不醉人人自醉”等等,正象《三国演义》主题曲“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说明我国的酒文化是源远流长,很多东西来源于酒,归根于酒,当你举杯的时候你会想起家乡,父母,事业,感情,欢乐,悲伤等等…

师:请大家说说作者喝酒时发出的是怎样的感慨(明确:人生几何也就是人生短暂)

○2“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赏析:这一句出自《诗经郑风子衿》,意思是你那青青的衣领阿,深深萦回在我的心灵。原是一首女子思念男子的情诗,曹操将之嫁接到那里,说“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意思是:但是因为你的原因,我一向沉默到此刻.爱你在心口难开!本来在《诗经》中,这“君”只是指一个具体的人;而在那里则具有了广泛的好处:在当时凡是读到曹操此诗的“贤士”,都能够自认为他就是曹操为之沉吟的思念对象。正因为这样,此诗流传开去,才会起到巨大的社会作用.曹操浑然天成、天衣无缝地表达了对贤才的渴求。“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这四句选自《诗经小雅鹿鸣》。“雅”是宫廷乐曲歌辞,《小雅鹿鸣》诗表现的是天子宴请群臣的盛况和宾主之间融洽的温情。这句意思是“野鹿呦呦不停叫,在那野外吃青苹。我有高贵宾客,吹笙鼓瑟使宾朋欢悦。”这四句诗信手拈来,却与全诗融为一体,说明贤良才若来投奔我,必将极尽礼节招待他。

○3“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赏析:化用《管子形解》的话,用比喻手法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注解⑺“周公吐哺”是出自《史记鲁周公世家》的一个典故。周公是周文王的儿子,武王之弟,在历史上素有礼贤下士之美名,曾“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周公说他在洗澡的时候曾三次把头发湿漉漉地卷起来,吃饭时曾三次把饭从嘴里吐出来,惟恐因接待贤士迟慢而失掉人才.曹操在那里以周公自比,是说自己也有周公那样的胸襟,必须会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的人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这几句气势是宏大的,好处是深远的表现出一种王者的霸气根据我们刚才对使用典故句子的分析请同学们总结引用典故的的好处是什么(请同学回答)(应用典故嘛,看这个典,我们会想到…..古典,典雅,作者引用的是诗歌,诗歌就应有什么特点:有文采,而且作者引用的诗歌的虽然只有经典的一两句,但却给读者有十分大的想象空间,所以就增加了《短歌行》的内涵容量.

《板书》引用典故的好处是使诗歌典雅耐读,富于文采,增加诗歌内涵容量

5、把握诗歌情感。

○1作者在诗中流露了一种怎样的情感?(一个字概括)忧-诗眼○2如何理解他这种情感?(诗人为何而忧?)

人生苦短对酒当歌忧贤才难求

霸业未成

6.比兴手法:

诗歌采用一连串的比兴手法,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作者思贤若渴的急切情绪.如明明如月,以明月不可掇停,比喻得不到贤才的忧思不可断绝;乌鹊南飞中以乌鹊比喻贤才尚在徘徊选取之意,流露诗人惟恐贤才不来归附的焦急情绪.诗末山不厌高等句子以山高海深比招纳人才的阔大胸怀,又以虚心对待贤才的周公自比,表示自己象周公一样热切殷勤地招待贤才,使天下的人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

曹操既然深知人生苦短,为什么还要不去尽情享受“唯有杜康”的人生,还要四方求才,完成统一大业,那么辛苦呢?结合你认识的曹操来探讨一下。

7.齐背诗歌,去体味悲凉慷慨的风格。

四、自主探究。

1、曹操既然深知人生苦短,为什么还要不去尽情享受“唯有杜康”的人生,还要四方求才,完成统一大业,那么辛苦呢?结合你认识的曹操来探讨一下。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带给参考:

曹操其人

十分之人,超世之杰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

王者之诗“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沉雄俊爽,时露霸气”

在中国历史上,曹操是一个颇有争议的人物。说他是治世之能臣也好,还是乱世之奸雄也罢,历史自有公论。在文学史上,曹操又是一个才华横溢的诗人,给后人留下了虽然数量不多质量却上乘的诗篇。他登高必赋,且多悲凉之句,诗作以慷慨悲凉之风骨见长。《《短歌行》》集中展现出了曹操作为一位英雄主义者的豪情壮志,一向为后人传诵不衰。对曹操而言:“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能够说:曹操堪称人生的斗士。

五、课堂总结

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当站在历史的关口,每个人都会产生危机感和忧患意识,为自己的前途感到彷徨和苦闷。同样,曹操也是。只但是在曹操身上表现的更为强烈罢了。

自古诗人多忧愁。

他们因爱生愁,他们因壮志难酬而忧。

但他们不因此沉溺其中,反而因忧愁而迸发出巨大生命能量.在朗朗长空留下光辉灿烂流传千古的诗篇!

六、布置作业

1、背诵《短歌行》,默写在语文作业纸上。

2、熟读《归园田居》,字词正音,预习相关资料。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进行赏析。

3、思考:你如何看待陶渊明的这种隐居思想?他的做法是否值得赞赏?

短歌行教案(四):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诗歌意象。

2、学习汉魏诗歌典型艺术手法。

二、潜力目标

培养鉴赏古典诗歌的潜力。

三、情感与价值目标

学习曹操用心进取、重视人才的精神风貌。

教学重点:

1、解读诗歌意象,领会诗歌意境。

2、学习汉魏诗歌典型艺术手法。

教学难点:

解读诗歌意象,领会诗歌意境。

教学方法:

1.诵读法:反复诵读,逐步加深对诗意的理解。

2.探讨法:把握重点,抓住关键诗句互动探讨。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讨论中国古代帝王不同的“人才观”)

商纣王自高自大,—意孤行,最终落得葬身火海;楚怀王闭目塞听,弃屈子的进谏于不顾,无奈客死他乡;齐威王善于纳谏,门庭若市,赢得诸侯朝拜;唐太宗广纳贤才,开创“贞观盛世”。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它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一个人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就要重视人才!

三国时魏武帝曹操也是十分重视人才的,他广纳贤才,建立魏国,三分天下。我们这天就一齐来学习他的一首诗——《短歌行》,看看他的“人才观”。

二、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

曹操(155-220),字孟德,东汉人。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是建安(汉献帝年号)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其诗直接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他的创作一方面反映了社会的动乱和民生的疾苦,一方面表现了统一天下的理想和壮志,具有“慷慨悲凉”的独特风格。这种风格被称为“建安风骨”或“魏晋风骨”。

写作背景:

建安十三年,曹操统一了北方,然而南方“孙刘联盟”虎视眈眈,统一天下的大业久久不能实现,因而忧愁幽思,苦闷煎熬。这年冬天十一月十五日夜,皎月当空,曹操乘船察看水寨,后置酒宴请诸将,酒至兴处,忽闻乌鸦往南飞鸣而去。曹操感此景而横槊赋诗,吟唱出了这首千古名作。

二、整体感知

1、范读。

2、初步感知全诗的感情基调。

[明确]“忧”(全诗都有体现)

3、齐读(带着忧的感情)

三、课文赏析

一、抓住作者的情感脉络,理解诗歌大意。

问:通读全诗,能够看出作者在忧什么?

[明确]:人生短暂、人才难得、功业未就

诗的前八句写:应对美酒就应高歌,人生短促日月如梭。好比晨露转瞬即逝,失去的时日实在太多!席上歌声激昂慷慨,忧愁长久难以散去。靠什么来排解愁绪呢?唯有饮酒方可解脱。这八句就写出了曹操对人生短暂的忧叹。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那穿着青领(周代学士的服装)的学子哟,你们令我朝夕思慕(化用典故表达对人才的渴求)。“正是因为你们的缘故,我一向低唱着《子衿》歌。阳光下鹿群呦呦欢鸣,悠然自得啃食在绿坡(据说麋鹿找到了艾蒿就会遥相呼鸣)。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我将奏瑟吹笙宴请宾客。当空悬挂的皓月哟,什么时候能够摘取呢?我久蓄于怀的忧愤哟,突然喷涌而出不能停止。远方宾客穿过田间小路,一个个屈驾前来探望我。彼此久别重逢谈心宴饮,争着将往日的情谊诉说。明月升起,星星闪烁,一群寻巢乌鹊向南飞去。绕树飞了三周却没敛翅,哪里才有它们栖身之所?”反复咏叹,人才难求,抱负难以实现。

“高山不辞土石才见巍峨,大海不弃涓流才见壮阔。(比喻用人要唯才是举,多多益善。)只有像周公那样礼待贤才(周公见到贤才,吐出口中正在咀嚼的食物,立刻接待。《史记》载周公自谓:“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贤。”)才能使天下人心都归向我。”点名主题,渴望招纳贤才,建功立业,抒发了功业未就的忧愁。

二、解读诗歌意象。(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问:诗歌运用了那些意象来营造忧愁的情绪?

[明确]:“酒”、“朝露”、“鹿”、“明月”、“乌鹊”

1、“酒”意象

“酒”这一意象历来被文人运用,如:“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表达了人们对美满团圆的追求和愿望;“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这是离别的酒,前路渺茫,愁绪在胸。“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这是思乡的酒,家园迢迢,感叹唏嘘。酒似乎总是被用来表达忧愁,所以人们常说“借酒消愁”,“酒”似乎成了忧愁的代名词。曹操在那里用“酒”意象同样要表达的是自己的那份忧愁——人生短暂。

问:然而,作者在那里对人生是抱有一种消极的态度还是用心地态度?(请同学们思考讨论,然后请同学回答)

[明确]猛一看很像是《古诗十九首》中的消极调子,应对美酒应当高歌,人生就像朝露那样易于不见,仿佛是在叫人们要“及时行乐”。但是我们说了,学习这首诗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就是知人论诗,曹操是胸怀大志的人,他是要干一番事业的。(赤壁之战后,曹操已经53岁了,应对战乱连年,统一中国的事业仍未完成的社会现实,因而忧愁幽思,苦闷煎熬。但他并不灰心,仍以统一天下为己任,决心广泛延揽人才,招纳贤士致力于建功立业)。而且结合全诗我们就会发现曹操在那里感叹人生短暂,不是要人及时行乐,而是要抓紧有限的时间及时地建功立业。

问:但是这样强烈地目的,曹操为什么要用这样低沉的笔调来写呢?

[明确]实际上曹操是在巧妙地感染广大“贤才”,提醒他们人生就象“朝露”那样易于不见,岁月流逝已经很多,就应赶紧拿定主意,到我那里来施展抱负。这样用心的目的而故意要用低沉的调子来发端,就会说得十分真切,更能打开处于下层、多历艰难、又急于寻找出路的贤士的心扉。所以说曹操的用意和遣词既是真切的,也是巧妙的。

2、“朝露”意象(重点)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汉乐府《长歌行》。园中有碧绿的葵菜,晶莹的朝露在阳光下晒干。那里主要是表现的春天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但也暗含了“要趁年轻好好努力,不要到老了一事无成”,所以诗歌后面才有“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露”(曹植)“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阮籍)也都借“朝露”表达人生、生命的短暂。

3、“鹿”意象。据说麋鹿找到了艾蒿就会遥相呼鸣。那里比喻作者渴望找到贤才。

4、“明月”意象

“明月”这一意象在中国古典诗词中的运用也是相当多的。“床前明月光”(表达思念)、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思念故国)“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以月寄情爱)。曹操在那里以”明月”喻贤才,气魄非凡。一般人是不敢说自己要摘取天空上的月亮的,然而曹操气魄宏大,他就是要摘取那天空上的皎洁的明月。而这明月正是贤才。贤才那么完美,我多么想得到他们阿!但又不明白什么时候能够得到,所以“忧从中来,不可断绝”。对贤才的那番渴求,感人至深。

5、“乌鹊”意象

诗人以“乌鹊南飞”之景隐喻无所依托之贤才,这毋庸置疑。“乌鹊”一词有多种理解:乌鸦和喜鹊;乌鸦;泛指飞鸟。清代沈德潜亦指出:“‘月明星稀’四句,喻客子无所依托”(《古诗源》卷五)。但“乌鹊”这一古诗中常见的意象承载了很多的文化信息。古人常以乌鸦的鸣叫、飞行或出行作为决定人事吉凶的依据,叫做鸦占。鸦占之俗可溯久远。《诗经》中就有“哀我人斯,于何从禄瞻乌爰止,于谁之屋”(《诗经·小雅·正月》)意思是说乌鸦明白谁家富贵就会飞落到谁家的屋顶,这系吉兆。其后以乌鸦决定吉凶的信仰一脉传承下来。

三、概括分析诗歌的艺术手法。(突出重点)

问:作者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抒发情感、表达志向的呢?

[明确]比兴、典故、抒情与言志相结合

1、比兴(首先温习什么是比兴手法)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用早晨易逝的露水比喻人生短促。

用“明明如月,何时可掇”用明月不可拾掇比喻理想可望而不可即。

用暮色苍茫中乌鹊南飞的形象比喻贤者的四处奔走,以乌鹊的绕树而飞、择木儿栖喻指贤者的择主而事,都自然贴切的表达了作者渴慕贤才、以共图大业的思想。

2、典故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二句原先是《诗经·郑风·子衿》中的话,原诗是写一个姑娘在思念她的爱人,其中第一章的四句是:“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你那青青的衣领阿,深深萦回在我的心灵。虽然我不能去找你,你为什么不主动给我音信?)曹操在那里引用这首诗,而且还说自己一向低低地吟诵它,这实在是太巧妙了。他说“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固然是直接比喻了对“贤才”的思念;但更重要的是他所省掉的两句话:“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曹操由于事实上不可能一个一个地去找那些“贤才”,所以他便用这种含蓄的方法来提醒他们:“就算我没有去找你们,你们为什么不主动来投奔我呢?”由这一层含而不露的意思能够看出,他那“求才”的用心实在是太周到了,的确具有感人的力量。而这感人力量正体现了文艺创作的政治性与艺术性的结合。他这种深细婉转的用心,在《求贤令》之类的文件中当然无法尽情表达;而《短歌行》作为一首诗,就能抒发政治文件所不能抒发的感情,起到政治文件所不能起的作用。

紧之后他又引用《诗经·小雅·鹿鸣》中的诗句,“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描述宾主欢宴的情景,意思是说只要你们到我那里来,我是必须会待以“嘉宾”之礼的,我们是能够欢快融洽地相处并合作的。这八句仍然没有明确地说出“求才”二字,因为曹操所写的是诗,所以用了典故来作比喻,这就是“婉而多讽”的表现方法。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化用《管子·形解》的话用比喻手法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

“周公吐哺”的典故出自《史记·鲁周公世家》,周公自己说:“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周公为了接待天下之士,有时洗一次头,吃一顿饭,都曾中断数次,这种传说当然是太夸张了。但是这个典故用在那里却是突出地表现了作者求贤若渴的情绪。

3、抒情与言志相结合

诗歌抒发了诗人的感情:有人生苦短的忧叹,有对贤才的渴求,有既得贤才的欣喜,有对犹豫徘徊的贤才的劝慰,有坚信天下贤才尽归己有的的自信。诗人把这些复杂的感情,透过似断似续,低廻沉郁的笔调表现了出来,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加强作品感染力的艺术效果。抒情的同时也表达了诗人渴望招纳贤才、建功立业的宏图大愿。

四、课文小结

《短歌行》是一首政治性很强的诗作,然而他那政治资料和好处却完全熔铸在了浓郁的抒情意境之中。全诗巧妙地运用了比兴、用典等手法,来到达寓情于理,以情感人的目的。诗人以貌似颓废的意态来表达及时进取的的精神,以放纵歌酒的行为来表现对人生哲理的严肃思考,以觥筹交错之景来抒发渴慕人才和一统天下之情,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最后,让我们再次齐声朗读这首诗

五、拓展练习

引来人才固然是好事,但用好人才更重要。曹操如何对待人才?从何处能够看出他对人才的态度?能够结合《鸿门宴》相关情节,讨论刘项二人成败与用人态度的关系,引出曹操的用人观。

项羽:刚愎自用乌江自刎

刘邦:虚心请教成就天下

曹操:“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六、作业

透过学习这首诗,大家必须受益匪浅。写一篇短文谈谈《短歌行》中曹操表露的思想感情对你的启示。

提示:

从写作的角度——敢于创新,抒发真情实感。

从人才的角度——广纳人才,唯才是举。

从人生理想的角度——用心进取,建功立业。

从国家政治的角度——国家的统一、安定是主流。

短歌行教案(五):

《短歌行》教案

教学目标:

透过诵读和分析讨论,体味《短歌行》“忧”而奋发、慷慨悲凉的思想感情;期望能为学生学习古诗文带给一个一般性的样例(诵读熟悉-解决词句疑难-领悟思想情感-诵读巩固)。

教学设想:

1、贯彻两个思想:诵读是基础,尽量让学生自己讨论分析。

2、本诗的思想感情还是较明显的,但如何深入理解,却是个难点;就应透过分析曹操的生平、为人及写作背景来评析,给学生一些相关的补充阅读材料是必要的。

3、全课教学分为三块:初步体味(熟悉资料),深入体味(讨论分析其思想感情),巩固体味(诵读、听音乐)。深入体味部分用三个问题来结构(你对诗中哪个句子有感触?“忧”、“求贤”各为了什么?曹操何许人也?)。

教学过程:

一、熟悉诗歌

1、导入:

导语:(指黑板)这个人大家认识吗?我们在初中的课文《青梅煮洒论英雄》中曾和他见过,《三国演义》电视剧播出后,大家和他也就频频见面了。《短歌行》大家听过吗?在《三国演义》的赤壁之战中,就有一段曹操“横槊赋诗”的场面,唱的就是这首《短歌行》;同学们谁会唱这首歌吗?――我会,我给唱唱看好吗?

自唱《短歌行》。

(过渡语:遇到古诗文,我们怎样进行学习呢?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把它背下来再说)

2、要求学生用5分钟的时间来背诵全诗,之后齐声背诵。

(过渡语:……之后再来解决古诗文中的疑难问题)

3、解决难懂的字词句(要求学生参看注解,提出不懂之处,一齐解决。如“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如“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如“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如“月明星稀,乌鸦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4、叫2个学生个读诗歌。分别叫他们说说自己为什么要这样读诗。再指出其优缺点。

二、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

(过渡语:……之后,我们再来领悟古诗文的思想感情)

1、讨论分析“名句”。

叫学生说说哪个句子对他有启发。(如“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2、明确“忧”和“求贤”的思想情感内涵。

(1)提问:你以为在本诗第一段中曹操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呢?(忧)从哪个句子能够看出呢?忧的是什么呢?(人生苦短)

(板书:对酒当歌,忧的是人生苦短)

(2)、那么从本诗后三段来看,作者表达的是什么样的感情呢?(求贤)

从哪些句子能够看出呢?

作者为了什么而“求贤”呢?(求贤才为己用,实现统一天下的宏伟壮志)

(板书:求贤若渴,求的是一统天下)

3、解决“忧”和“求贤”的统一问题:

结合板书,提问:既然曹操那么“忧”,又深知“人生苦短”,为什么没有真的“唯有杜康”了呢,还要那么辛苦地“但为君故,沉吟至今”,还要去“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呢,还要去“忧从中来,不可断绝”呢,还要去“周公吐哺”呢?要做什么“统一大业”呢?岂不很苦吗?因为世上多的是“享用人生”的人,多的是庸庸碌碌但较安逸的人。(曹操何许人也?)

要求学生讲讲他自己所明白的曹操。(能够是对曹操的评价,也能够是曹操的人生态度,也能够是你明白的曹操的一些故事)

结论:曹操乃世之英雄,《短歌行》乃英雄之慷慨悲歌。

(板书:英雄之慷慨悲歌)

三、诵读体会:

(过渡语:……最后,还是要归结到诵读上来,透过诵读进行巩固。――诵读是学习古诗文的根本大法)

1、叫2个学生个读(配乐),分别叫他们说说为什么这么处理,再简评;再齐声诵读。

2、听歌曲《短歌行》。

板书:

短歌行

曹操

对酒当歌,忧的是人生苦短

英雄的慷慨悲歌

求贤若渴,求的是一统天下

四、归纳:参见学习提示

五、作业:练习五

短歌行教案(六):

短歌行教案原创

教学目标:

1、掌握《短歌行》的思想资料和艺术特色。

2、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情绪。

教学重难点:

1、诗人怎样抒发自己的“忧”。

2、引用诗句、妙用比喻、巧用用典故来表达感情的技巧。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电影《天下无贼》中,葛优有这样一句经典台词: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的确如此,当今时代是个人才竞争的时代,那么在群雄纷争的三国时期,被称为“治世之能臣”的曹操又是怎样对待人才的呢?这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他的《短歌行》,体会他求贤若渴的情绪!

二、解题

“短歌”是汉乐府的一个曲调名称,短歌、长歌,因歌词音节的长短区分。一般说长歌比较热烈奔放,而短歌的节奏比较短促,低吟短唱,适于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行,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

三、知人论世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击败吕布、袁术等豪强集团,又在官渡之战一举消灭了强大的袁绍势力,并北征乌桓,统一了北方。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冬天,曹操亲率八十三万大军,饮马长江,欲一举荡平“孙刘联盟”,统一天下。赤壁之战前夕,曹操在江上设酒置乐,款待文武众将,饮至半夜,忽闻鸦声往南飞鸣而去。年过半百的曹操感此景而横槊赋诗,吟唱了这首千古名作——《短歌行》。

(下面,让我们穿越历史的天空,回到三国,与曹操对话。)

四、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营造氛围: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曹操吟唱《短歌行》片段。

(鲍国安的吟唱,慷慨悲凉,扣人心弦。曹操当年是不是也是这么唱的?请大家注意,《短歌行》这首乐曲在东汉时期是怎样个唱法已经失传了,鲍国安演唱的《短歌行》是现代人重新谱曲演唱的。)

(指出版本的区别,见幻灯片。)

2、检查预习:指名学生朗读。(请其他同学认真听,看有无读错的字音。)

3、教师范读或播放名家诵读。学生齐读课文。

4、大家已经初步熟悉了课文,本诗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从哪些诗句能够看出?

明确:

忧(板书)——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忧从中来

5、全诗充满了诗人的“忧思”、“忧愁”、“忧虑”,由此引发读者的思考。诗人为何而忧?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忧”——人生短暂、功业未就、贤才难得(板书)

(接下来就让我们深入到诗作当中去,进一步和诗人对话,看看诗人是如何抒发自己的“忧”的。)

五、分析鉴赏

㈠人生短暂

1、诗人是怎样表达“人生短暂”之忧?请同学们把相关的诗句大声读出来。

2、前四句运用什么手法写“人生短暂”的?

明确:比喻。朝露,太阳出来一晒就没有了,转瞬即逝。“朝露”这个意象,在古诗文中有特定的含义,即生命短促易逝,如“人生处一世,去若朝露晞。”(曹植《赠白马王彪》)“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古诗十九首驱车上东门》)诗人将人生比作朝露,形象生动地表达了人生短暂,韶光易逝。

(自古以来,叹时光流逝、人生易老的大有人在,如孔子: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庄子:人生天地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我们也会发出“时间过得真快呀”的感慨。)

3、诗人在宴请文武众将时,发出人生短暂的感慨,该如何理解?他要那么多时间干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建功立业,一统天下。(板书)

(播放《三国演义》片段)

(放到具体的历史背景中我们能够看到,曹操击吕布,败袁术,灭袁绍,征乌桓,此刻又列阵长江,为了实现统一中国的雄心壮志而苦苦追求。此时,曹操已年过半百,统一天下的大业尚未完成,所以才会忧人生短暂。但他雄心不减,依然图谋大志。我们初中学过曹操的《龟虽寿》,其中有两句诗正是表达了这种意思,“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所以我们能够这么说,曹操之忧,是用心进取的英雄之忧,是“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老骥长嘶。)

4、“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杜康之酒真的能解诗人之忧吗?

明确:

当然不能。李白有诗云:“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唐代诗人罗隐也说:“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酒即使能让人忘却忧愁,也只能是暂时忘却,而不可能从根本上除去,比如曹操忧人生短暂,杜康之酒并不能延长其人生。(如果曹操活到此刻,我会向他推荐一首歌:韩磊的《向天再借五百年》)

㈡贤才难得

1、既然作者觉得人生不够用,那么他要实现一统天下的抱负,此时他迫切需要做的一件事是什么?

明确:招揽人才。司马徽对刘备说:“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讲的就是人才的重要性。汉高祖刘邦有张良、萧何、韩信等人才的辅佐,一个小小的泗水亭长也能够成为开国之君!

2、诗人是如何表达出他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情绪?用原文回答,并请同学们大声朗读出来。

3、诗人这种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情绪是直接抒发出来的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总结:

⑴引用《诗经》

①“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这两句出自《诗经郑风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的是你的长领襟,悠悠的是我想念你的心,虽然我不能去找你,你为什么不主动给我音信呢?)

原写姑娘思念情人。曹操在那里引用这首诗,直接比喻了对“贤才”的思念;但更重要的是他所省掉的两句话:“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曹操由于事实上不可能一个一个地去找那些“贤才”,所以他便用这种含蓄的方法来提醒他们:“就算我没有去找你们,你们为什么不主动来投奔我呢?”诗人不直接证明自己对贤才的思念和渴望,而是引用《诗经》的句子,向人才发出了深情的呼唤。

②“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这四句出自《诗经·小雅·鹿鸣》,主要表现的是天子宴请群臣的盛况和宾主之间融洽相处的温情。“呦呦”是鹿的叫声,说是鹿发现山野之间有它喜欢吃的苹草,就发出快乐的叫声,招呼同伴们都来享用。“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这是国君的口吻。他说,我这天要宴请你们大家,不但为你们准备了完美的宴席,还准备了完美的音乐。而曹操引用这几句诗的意思是说:如果你们来归附我,我也要为你们准备这样完美的宴席,好好地招待你们,共享君臣之乐。简而言之,礼遇贤士。

⑵妙用比喻

①“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曹操将贤才比作高空的明月,光照宇内;可望而不可即,不由得使诗人的担忧从内心当中抒发出来,绵绵不断。

②“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曹操这几句虽然是写眼前的实景,其中却有深意。清人沈德潜在《古诗源》中说:“月明星稀四句,喻客子无所依托。”这说明他看出了这四句是比喻,但光说“客子”未免空泛;实际上这是指那些犹豫不定的人才,他们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一时无所适从。

曹操的言外之意是说,你们这些有才干的人还在犹豫什么呢你们要找一个贤明的主人,为什么不投奔到我曹孟德这儿来呢只有我那里才是你们最好的归宿!

⑶巧用典故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借用《管子·形解》中的话,曹操表示期望尽可能多的招揽人才。他海纳贤才的诚意,其宽广的政治胸怀和求贤之心永无止境,犹如大海不辞涓流,高山不弃土石一样。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运用周公的典故,在于说明,自己会像周公那样,有宽广的胸襟,殷勤地接待贤才,期望天下贤士都来归顺自己。而这正是对“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所做的艺术的回答——投奔我这个思贤若渴的明主才是最好的选取!同时,也是卒章显志,诗人以周公来勉励自己,只要得到人才,我就能够实现统一天下的大业了。

板书:统一天下

(诗人委婉曲折地证明心迹。诗人引用《诗经》语句证明自己对贤才的仰慕和思念,妙用比喻形象生动的说明贤才难得,巧用典故说明自己要尽情地招揽贤才,并且像周公一样礼遇贤才。)

㈢小结:何以解忧?

诗人忧人生苦短,忧贤才难得,而真正的忧在于统一大业还未完成。何以解忧?——唯有贤才!

六、朗读体悟(把握诗歌风格)

(幻灯片)

“曹公古直,甚有悲凉句。”——钟嵘《诗品》

“志深笔长,梗概多气。”——刘勰《文心雕龙》

“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毛泽东

(为什么会构成曹操这样的风格呢?我们来回顾一下当时的历史。)

(幻灯片)东汉末年的战乱带来的饥荒和瘟疫,给社会带来的灾难是历史上空前的。史书也多有记载,如《三国志》中记载说:“吏士大小自相啖食。”《世语》:“家家有强尸之痛,室室有号涕之哀……或举族而丧。”此时的人们似乎是第一次认识到人生的无常,生命的短暂。《古诗十九首》就是那个时代的产物。但这种哀叹并没有走向完全否定人生的悲观主义。建安文学在此之后,它也发出人生无常的哀叹,但这哀叹已经同这社会灾难,以及如何结束这社会灾难,重新建立统一繁荣的国家的热望和努力结合在一齐。这首先鲜明的表此刻曹操的诗作中。

(曹操的一统天下抱负和这种抱负实现的艰难,构成了曹操诗文的慷慨悲凉的特色。也是那个时代英雄诗文共有的特色。曹操这首诗的风格就是“建安风骨”的主要体现。)

(幻灯片)

建安风骨:建安(汉献帝年号)时期,以曹操三父子为代表的创作反映了社会的动乱和民生的疾苦的同时,又表现了统一天下的理想和壮志,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具有“慷慨悲凉”的独特风格,这种杰出成就被称为“建安风骨”,也叫“魏晋风骨”。

学生齐读,体会诗歌慷慨悲凉的风格。

七、课堂小结

一般有诗人才情的人不必须有曹操这种雄图霸业的抱负,而有雄图霸业抱负的人又不必须有诗人的才情,只有曹操二者兼而得之,所以《短歌行》是一首别具一格的好诗。这首诗以“忧”贯穿全诗,一气呵成,无论是忧人生短暂,还是忧贤才难得,实际上都是因功业未就而忧,而且这种忧是与诗人心中的志向并存的,他期望的是能够统一天下。我想能够这么说,《短歌行》这首诗就是一曲英雄的慷慨悲歌,期望在座的各位同学也能够向曹操学习,既然不能增加生命的长度,那么我们就增加生命的厚度吧,做一个“及时当勉励”的有志之士。

八、巩固与训练

1、背诵并默写《短歌行》。

2、把《短歌行》与刘邦的《大风歌》作比较阅读,体会两词在资料上和风格上的异同。

大风歌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板书设计:

短歌行

曹操

人生短暂,人才

忧——贤才难得——————统一天下

功业未就,解忧

燕歌行课件 篇5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了解曹操及其在诗歌发展的中的作用。

⑵体会诗人在诗中所蕴含的思想情感。

2、能力目标:

⑴培养学生阅读古诗文的一些技巧。

⑵培养学生借助注解,疏通、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⑶培养学生的综合探究能力。

3、德育目标:

⑴培养学生树立崇高理想,珍惜学习时间,

⑵使自己锻炼成为一名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

【教学重点】

1、品味诗人在诗中表现出来的求贤若渴的思想。

2、学习诗中用典的流畅自然。

3、分析本诗构思上的深入细巧。

【教学难点】

诗歌在用典上如何跟主题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教学方法】

1、点拨法(对学生通过自读、自解、自悟等方式解读课文时留下的问题进行启发和点拨)

2、朗读法(让学生通过听、读,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3、讨论法(教师对文章内容进行激疑,开启学生思维,并由学生充分讨论后明确)

4、综合探究法(引导学生探究“古诗中的酒文化”)

【教具准备】

录音机和课文朗读带。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实施过程】

师:中国古代有四部非常有名的小说,也就是我们后来经常说到的四大名著。那么,这四部小说分别是什么呢?

(学生纷纷举手。)

生:我国的四大名著分别是: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施耐庵的《水浒传》、曹雪芹的《红楼梦》、吴承恩的《西游记》。

师:说得很好。看来大家的文学常识还是挺扎实的。那请问在座的同学有多少人看过《三国演义》。

(学生纷纷举手,反应强烈。)

师:好。《三国演义》是历史小说中的经典之作,特别是它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是相当成功的,如曹操、孙权、刘备、诸葛亮等。那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曹操这一个人。下面由哪位同学来介绍这一人物?

(学生小声议论,陆续有人举手。)

生1:曹操乳名阿瞒,字孟德。他曾率军镇压黄巾起义,后起兵讨伐董卓,又相继灭掉了袁绍和袁术,“挟天子以令诸侯”,最终统一了北方,与吴、蜀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生2:曹操,东汉沛国谯郡人,是当时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刘备等人视之为“汉贼”,后人评价为“一代枭雄”。

师:看来大家对《三国演义》都很熟悉,对曹操了解的也不少。历史上的曹操除了刚才同学们说到的之外,同时他还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他能文善诗。他的散文风格清峻、简约严明,被鲁迅称为“改造文章的祖师”;其诗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语言质朴,气魄雄浑,格调慷慨悲凉,代表了“建安风骨”。下面,我们就来学他的一首非常有名的诗《短歌行》。

师:我们先来了解其创作背景。据考证,这首诗作于曹操的晚年,即东汉末年的建安十三年(208)曹操大败于赤壁之战之后。当时曹操已经53岁了,年事渐高,面对战乱连年,统一中国的大业仍未完成的社会现实,因而“忧从中来”,苦闷煎熬。但他并没有灰心,仍以统一天下为己任,决心广招人才,建功立业。

师:我们先来听这首诗的录音朗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播发录音。)

师: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感叹时光易逝,生命苦短,功业未成的苦闷和要求招揽贤才、建功立业的情怀。诗的总体基调是慷慨悲凉的,朗读时要把握好作者的这种感情。如开头八句“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前四句是作者感慨人生有限、生命易尽,情调感伤苍凉。读时应该语速缓慢,语气伤感低沉。后四句诗人慷慨高歌,借酒消愁,寄托忧思。读时感情要激昂慷慨。同时,该诗继承了《诗经》四言诗的特点,以四言为主。读时要把握好节奏,2/2断读,如“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下面就让大家自读这首诗。

(学生自读。)

师:请一位同学来朗读这首诗。

(某生举手朗读。)

师:(读毕,师生鼓掌)这位同学读得很好,基本能够把握准诗的感情基调。下面,我们再来听听录音朗读。听的过程中,同学们可以小声跟读。

(播放录音,学生小声跟读。)

师: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诗犹是如此。诗歌要反复朗读,以读带解,从而体味作者在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师:下面,我们就共同来鉴赏这首诗。全诗共三十二句,大家讨论一下应该怎样划分?

(学生积极讨论。)

生1:全诗可分为三层:1~8句为第一层,抒发诗人对人生地感慨,借酒消愁;9~25为第二层,表达诗人得到人才地喜庆心情;26到结束为第三层,抒发了诗人的胸襟抱负。

生2:全诗分为两层:1~25句为第一层,表达诗人对人才的渴求;26到结束是第二层,抒发了诗人要广招人才、一统天下的胸襟和抱负。

师:其他同学还有别的意见吗?

(学生没有异议。)

师:大家赞同哪种分法?

生:第一种。

师:好,既然大家都同意这种分法,我们就按照这样的思路来分析课文,理解字词句的意思,体味诗人的思想情感。我们班共有三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个层次,大家可以互相讨论、交流。待会,每组派一位同学来发言。

(各组学生相互讨论,交流意见。)

生1:第一层前四句诗人借酒抒情,感叹人生苦短、生命易逝,情调有点悲凉。后四句诗人借酒消愁,慷慨高歌。

师:诗人在感慨人生有限的时候运用了什么手法?

生:运用了比喻,把“人生”比作“朝露”。

师:对。面对美酒本应放声高歌、及时行乐,但诗人却感叹年华易逝、生命易尽,就像早晨的露珠,太阳一出来就被蒸干了。诗人心中痛苦不堪,诗句带有明显的感伤苍凉的情调。

师:诗人说“忧思难忘”,他为何忧思?

生1:可能是因为生命易逝所产生的忧愁吧。

生2:依据文章的内容,诗人的忧思是因求贤若渴却求之不得和他功业未成却感人生苦短而产生的苦闷。

师:回答得很好。“忧思”是全诗的脉络,既解释了前面痛苦感叹的原因,又为后面诗人对贤才的渴求埋下了伏笔。“杜康”本是古代发明造酒的人,这里采用了借代的手法,是酒的代称。

师:一组的同学把这一层朗读一次。

(学生朗读。)

师:接着,请第二组的同学来分析第二层。

生1:这一层是诗人抒发对贤才的渴慕,表明自己对嘉宾的礼遇和思念。

生2:这一层采用了借喻和比兴的手法。“青青子矜,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是借喻,“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是比兴。

师:这一层作者就是用这样的手法来展开的。他活用了《诗经·郑风·子矜》里面的诗句:“青青子矜,悠悠我心。”本是表达对情人的思慕,这里借喻对人才的渴求。“明明如月,何时可掇”运用了比兴的手法,以“明月”喻指“贤才”。作者面对一轮皓月,感慨人才如空中之月可望而不可得,何时才能为我所用。于是,很自然地引出下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的人生感叹。

师:本文在用典上贴切自然。除了刚才我们讲到的例子之外,“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四句引用了《诗经·小雅·鹿鸣》,它所起的作用是什么呢?

生:这本是宴请宾客的诗句,这里用以表示对贤才的礼遇。

师:这八句化用《诗经》的成句,以明己志,表达了诗人求贤若渴、尊重贤才的思想感情。化用前人成句自然严整,与诗歌主题浑然一体。

师:这一层点明前面忧思的原因,呼应了前文。

师:现在我们进入对第三层的学习。这一层的前四句该如何理解?请第三组的同学来回答。

生:明月当空星辰稀少,乌鹊展翅向南而飞。绕树飞了三圈,有哪枝高枝可以栖息。

师:这四句勾勒出一幅月夜乌鹊南飞图。作者触景生情,寓情于景。“乌鹊”比喻贤才,“乌鹊南飞”暗喻人才南流。“三匝”是“多圈”的意思,是个概数,不能翻译成“三圈”。“何枝可依”比喻贤才寻找归宿,但无所依托,表达作者的惋惜之情。

师:“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最后四句借用典故,表达诗人愿以山高海深的胸怀,效法周公广招人才,抒发了他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

师:大家再把这首诗朗读一次,并试着背诵全诗。

(学生朗读。)

【布置作业】

课后探究性话题──本诗以酒开篇、借酒抒情。可以说在中国古代,酒与诗是不相离的。大多诗人喝酒必赋诗,有酒兴才能有诗情。最典型的是李白,他能杯酒诗百篇,他是诗的一生也是酒的一生。《归园田居》作者陶渊明,其诗也是“篇篇有酒”。酒与诗有着源远的姻缘,酒文化在中国文化史上有着其独特的地位。同学们可以就“古诗中的酒文化”为课题,就某一方面搜集材料,进行探究,写一篇小论文。

1、探究话题:古诗中的酒文化

2、方法指导:

⑴以4~6人为一小组,搜集相关资料。

⑵汇集材料,分析讨论,综合意见,写成一篇小论文。

燕歌行课件 篇6

集体备课记录

备课时间:2012年10月9日 备课地点:会议室 备课年组:五年组 备课人:臧远双

参加人:宋福群及本组所有教师

备课内容: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学会8个生字,能够熟读这首诗,并理解这首诗的意思。

能力目标:通过教学提高学生朗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情感目标:

使学生知道时间是宝贵的,一去不复返的,要珍惜时间。

教学重难点:

认识本课生字,理解这首诗的意思,正确流利的朗读这首诗。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课前准备:生字卡片、挂图。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个谜语,请大家猜一猜,看谁猜得对,(有关时间的谜语)。由此引入新课。

2、导课,板书课题:《长歌行》

3、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自读课文,划出不认识的字,自己解决生字。

2、放录音,要求学生认真听,注意生字的读音。

3、学生在读课文。(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4、同桌互读,并交流认字情况。

5、指名读课文,大家评议。

6、教师检查认字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齐读(读后把生字卡片贴在黑板上。)

(2)读生字,并组成词语。

(3)做猜字游戏。

三、图文对照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让学生观察图画。

2、小组讨论:途中的一老一少在看什么?他们可能说些什么?

3、小组汇报讨论情况。

4、师生总结:时间像流水,一去不复返,我们要珍惜时间。

四、课堂小结:说说自己的收获。

五、作业:背课文

板书设计:

长歌行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会读会写本课7个生字,能用字组词,能背诵课文。

能力目标:正确流利地背诵课文。

情感目标:

让学生珍惜时间,并能用“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名句激励自己。

教学重点难点:会写本课的生字,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并口头组词、扩词。

2、指名读课文,(中、差生)

二、朗读背诵练习。

1、让学生练习有感情的朗读。

2、老师指导朗读古诗。

3、指名朗读,(学生评议)

4、让学生背诵课文。(可分小组进行比赛,看谁背得快)

三、学写生字。

1、小黑板出示田字格中的生字,指名读,齐读。

2、让学观察田字格中生字的位置。

3、小组讨论生字的笔顺。

4、师指导“川”,中间竖要写直。

5、学生书写练习,师巡视指导。

6、小组内展示自己写的字,并相互评价。

四、课堂小结:说说这节课自己的收获。

板书设计: 长歌行

努力

伤悲 讨论意见:

宋福群:本课在情感设计上合理,能够根据情节激发学生的内心活动及感受,情景交融,富于想象。

臧远双:小组合作这一环节设计的非常好,真正激发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对于提高自身的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燕歌行课件 篇7

1、了解贾谊对王朝迅速灭亡原因的分析及借古讽今的进步意义。

2、积累并理解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

3、把握文意,理清思路,划分结构。

4、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借论秦之过以反对暴政提倡仁政的政治主张。

5、学习从史实对比中引出结论的写作方法。

1、积累并理解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

2、把握文意,理清思路,划分结构。

1、结合课文词句的特点,归纳文言词法句法知识,逐步掌握文言字词句运用规律。

2、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理解作者借古喻今,借论秦之过以反对暴政提倡仁政的政治主张。

3、学习从史实对比中引出结论的写作方法。

五、朗读方式:

1、自由朗读2、齐声朗读3、指名朗读4、熟读背诵5、范读。

秦孝公占据着崤山和函谷关的险固地势,拥有雍州的土地,君臣牢固地守卫着,借以窥视周王室(的权力),有席卷天下,征服九州,横扫四海的意图,并吞八方荒远之地的雄心。在那时候,(有)商君辅佐他,对内建立法规制度,大兴耕作纺织,修造防守和进攻的器械;对外实行连衡策略,使山东诸侯自相争斗。这样,秦人毫不费力地夺取了西河之外的土地。

孝公死后,惠文王、武王、昭襄王(先后)继承已有的基业,沿袭前代的策略,向南攻取汉中,向西吞并巴、蜀,向东割取肥沃的地盘,向北占领要害的郡邑。诸侯恐慌害怕,开会结盟,谋求削弱秦国的办法。不吝惜奇珍贵重的器物和肥沃富饶的土地,用来招致天下的优秀人才,订立合纵盟约,结成一体。在这个时候,齐国有孟尝君,赵国有平原君,楚国有春申君,魏国有信陵君。这四位封君,都见事明,有智谋,心地诚而讲信义,待人很宽厚,对贤能之士很敬重,(他们)以合纵之约击破秦的连横之策,将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的部队结成联军。在这时,六国士人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等人为他们出谋划策,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等人(为各国)沟通意见,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等人统率他们的军队。他们曾经以十倍于秦的土地,上百万的军队,开往函谷关去攻打秦国。秦人大开关门引敌深入,九国的军队(却)迟疑起来,不敢入关。秦人没有丢失一支箭那样的消耗,天下的诸侯(却)已陷入狼狈不堪的境地了。这样一来,纵约解散了,各诸侯国争着割地来贿赂秦国。秦有富余的力量利用对方弱点来制服他们,追赶(九国的)败兵,百万败兵横尸道路,血流(成河),大盾牌也漂浮得起。(秦人)凭借这有利的形势,割取天下的土地,(重新)划分山河的区域。强国主动表示屈服,弱国(按时)入秦朝拜。待到孝文王、庄襄王依次继位,他们统治的时间不长,秦国没有什么大事。

到始皇的时候,他大大地发展了前六代君主的功业,挥舞着长鞭来驾驭全中国,将东周、西周和各诸侯国统统消灭,登上最尊贵的宝座来统治天下,用种种刑具来迫害全国人民,威风震慑四海。向南攻取百越的土地,把它划为桂林郡和象郡,百越的君主低着头,颈上捆着绳子,性命听凭秦的官吏处理。于是(又)派蒙恬到北方去修筑长城,守卫边境,击退匈奴七百多里;胡人(再)不敢到南边来放牧,勇士不敢拉弓射箭来报仇。接着就废除古代帝王的治世之道,焚烧诸子百家的著作,为的是使百姓变得愚蠢;毁坏高大的城墙,杀掉英雄豪杰;收缴天下的兵器,集中在咸阳,去掉刀刃和箭头,用来铸成十二个金人,以便削弱百姓(的反抗力量)。然后据守华山以为帝都东城,以黄河作为帝都的护城河,上有亿丈高的城墙,下临不可测量的深渊,作为坚固(的防御工事)。好的将领手执强弩守卫着要害的地方,可靠的官员、精锐的士卒拿着锋利的兵器,盘问过往行人。天下已经安定,始皇心里自以为关中的险固地势,方圆千里的铜墙铁壁,正是子孙万代的帝王基业。

始皇去世之后,他的余威(依然)震慑着边远地区。可是,陈涉不过是个破瓮做窗户、草绳做户枢的贫家子弟,是氓、隶一类的人,(后来)做了被迁谪戍边的卒子;才能不如平常人,并没有孔丘、墨翟那样的贤德,也不像陶朱、猗顿那样富有。(他)跻身于戍卒的队伍中,从田野间突然奋起发难,率领着疲惫无力的士兵,指挥着几百人的队伍,掉转头来进攻秦国,砍下树木作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天下人如同云一样聚集起来,回声似的应和他,都带着粮食,影子似的跟着他。崤山以东的英雄豪杰于是一齐起事,消灭了秦的家族。

可以断言,一统天下的秦王朝并不弱小(无力抵抗),雍州的地势,崤山和函谷关的险固,还是从前那个样子。陈涉的地位并不比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的国君更尊贵;锄头木棍并不比钩戟长矛更锋利;那迁谪戍边的卒子的(作战能力)并不比九国部队更强;(至于)深谋远虑,行军用兵的策略,(陈涉)也比不上九国的武将谋臣。可是条件好者失败而条件差者成功,功业完全相反,为什么呢?假使拿山东诸国跟陈涉比一比长短大小,量一量权势力量,那简直是天渊之别了。然而秦凭借着它的区区之地,发展到兵车万乘的国势,招致八州的列国诸侯来朝拜自己,已有一百多年历史;然后将天下作为一家私产,用崤山、函谷关作为宫墙;一个戍卒发难就毁掉了天子七庙,皇子皇孙都死在人家手里,被天下人耻笑,是什么原因呢?就因为不施行仁义而攻守的形势已经发生了变化啊。

1、给加点字注音:

腴(    )轸(     )镞(      )笞(       )

恬(    )藩(     )瓮(     )牖(       )

孝公既没(     )   召滑(     )   俯首系颈(     )

践华为城(      )劲弩(   )  不及中人(      )

墨翟(     )蹑足行伍(      )将数百之众(      )

度长絜大(      )  比权量力(    )  万乘之势(      )

2、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

①约从离衡                      ②合从缔交

③制其弊                        ④陈利兵而谁何

3、指出下列句子中的词类活用词语的用法和意义。

4、找出并辨析下列句子中的古今异义词语。 ①以致天下之士                古:               今:②不爱珍器                    古:               今:③于是六国之士……            古:               今:

④秦人开关延敌                古:               今: ⑤制其弊                      古:               今: ⑥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古:               今: ⑦赢粮而景从                  古:               今:

⑧山东豪俊并起                古:               今: ⑨流血漂橹                    古:               今: 5、辨析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①收天下之兵(    )        制其兵 (    )②赵奢之伦制其兵(    )    制其弊(   )③开关延敌(     )         延及孝文公(    ) ④不爱珍器(     )         宽厚而爱人(    ) ⑤因遗策(     )           因利便乘(     )  6、指出下列特殊句式。①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②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③陈利兵而谁何?④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⑤委命下吏。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⑥铸以为金人十二。7、古人为了使文章有变化,不呆滞,遇到上下文有相同的字词重复出现的情况,就用

近义词代替,避免“同字重出”。这种情况在连用结构相同的句子时,更为常见,找出下列加点的词语的近义词,并附上相关的句子。

8、翻译下列难句。

①外连衡而斗诸侯②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③会盟而谋弱秦④追亡逐北⑤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⑥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⑦锄耰棘矜,非銛于钩戟长铩也四、选择式板演展示、表演展示(6分钟)

一、分发《过秦论》纸质学案。

三、指名朗读、齐声朗读、MP3范读课文《过秦论》。(早读或课外)

四、精讲并点拨【知识积累】1-7 (答案见幻灯片21-30) (10分钟)

一、自由背诵课文《过秦论》最后三段。

二、研读语文必修3《示范课堂要点扫描》P85-92和语文必修3《目标素养评价》丛书P39-40,并自主完成“问题探究”1-7题。(18分钟)

1.整体把握:这篇课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可分为几部分?请概括段落大意。

答:

2.本文从秦孝公写起,为什么不从孝公以前的国君(如秦穆公)写起?

答:

3.本文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答:

4.作者认为秦灭亡的原因是什么?作者是怎样运用事实来证明其论点的?

答:

5.本文意在指出秦之过失,但一上来却用大段篇幅叙述秦攻取天下的过程,你认为作者有何用意?

答:

6.最后两段写到陈涉起义,作者却极言“陈涉如此之微”,并拿陈涉与六国之师作了对比,这对于证明作者论点有何作用?

①题目(要求就课文提问):

②答案(字数在50-100个之间):

二、指导研读语文必修3《示范课堂要点扫描》P85-92和语文必修3《目标素养评价》丛书P39-40, 并要求学生自主完成“问题探究”1-7题。(18分钟)

三、点拨精讲“问题探究”1-7题(10分钟) (答案见幻灯片31-38)

A.膏腴(yú)   藩篱(fān)  崤山(xiáo)  蒙恬(kuò)

B.逡巡(qūn)  锋镝(dí)  蹑足(niè)    墨翟(zhái)

C.谪戍(zhé)  鞭笞(chī)  黔首(qián)  囊括(nánɡ)

D.隳名城(huī)户牖(yǒu) 棘矜(jí)     赢粮(yín)

A.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候。

B.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C.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抱怨。

D.蹑足行伍之间,而崛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

C.才能不及中人    中人:平常的人。     D.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作难:起事、首倡。

[10《过秦论》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燕歌行课件 篇8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育目标

1.鉴赏汉、魏、晋诗歌的情趣和艺术魅力。

2.了解五言诗的特点,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这三首诗。

二、能力培养目标

培养学生鉴赏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鉴赏可以突出重点,不必求全。

三、德育渗透目标

引导学生接受诗中高尚而纯真的情感熏陶,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人生态度。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如果字词过关了,对诗歌的浅层次的鉴赏比较容易办到,但深层次的鉴赏恐非易事。希望能够通过这三首诗引导学生对诗歌进行较深层次的鉴赏。

解决办法

1.疏通诗句,诵读涵咏。

2.从知人论世和语言技巧人手,把握意象,进入意境。

3.领会意蕴,汲取精神营养。

【学生活动设计】

1.第一课时,让学生诵读第一、二首诗,并尝试着从表达技巧上进行鉴赏。

2.第二课时,让学生结合陶渊明的生平,从情感深处与《归园田居》产生共鸣。

【课时安排】2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学习并鉴赏《涉江采芙蓉》、《短歌行》。

二、整体感知

《涉江采芙蓉》写的是游子采芙蓉送给家乡的妻子。采摘花草赠给远方的亲人,这种举动在古代诗歌里多有表现。它寄托了什么呢?让我们看看《古诗十九首》中的“庭中有奇树”一诗: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由此可以看出,送花草给”所思”是在思念之情铭心刻骨时自然而有的一种举动,并且所送的花草或为“芙蓉”。或为“奇树”开的芳香浓郁的花,这又表现了对“所思”的珍惜之情。

不过,花草很快就会枯萎,送花草给远方的亲人是“无理”的想法,当送花草的人一转念间意识到花草无从寄出时,内心的痛苦与惆怅可想而知了。

《短歌行》这首诗流露出对于生命短促的浓浓感伤,不过诗人并没有陷在消沉的情绪中不能自拔,而在对统一天下大业的追求中获得了超越。人生苦短、生命无常,这是汉乐府涛歌里常见的主题,可见当时这个问题萦绕在人们的心中,挥之不去。由人生有限,引发出人们的思考:人应该怎样活着?对此,汉乐府诗歌里更多的是主张及时行乐,“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西门行》)将这种主张发挥到了极致。也有劝导人们努力进取的。如”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曹操的《短歌行》这首诗,前半部分的情调和汉乐府诗歌相近,后半部分古雅雄浑,气度非凡,又完全是他自己的风貌了。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学习鉴赏《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这首诗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意境高洁、清幽,一是含蓄不尽,余味悠长。

起首四句是平缓的叙述。“芙蓉”“兰泽”“芳草”等语,让人顿感抒情主人公形象的稚洁以及所表达的感情的纯洁、美好。“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这两句自问自答,语气也是较为缓和的,不过“远道”一词已为下面的情绪转折透露出一些消息。五六两句承“远道”而来,“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将“远道”的意思说尽。“还顾”一词,动作性和画面感很强,读者似乎看到主人公孤单、忧愁、怅惘地立在船头,徒劳地往故乡的那个方向张望,他看到的是什么呢?是他不敢去仔细计算的迢迢路程!“漫浩浩”一词,读起来即给人以路途绵延无尽的感觉。故乡在哪儿?“所思”在哪儿?至此,抒情主人公感情痛苦到极点。可是,这两句并没有直接点明主人公的痛苦,这样,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像空间,具有含蓄不尽的效果。最后两句也并没有顺接上面两句,而是从眼前想到此后的生涯,主人公更探的担忧是,如果两个相爱的人此生都不能相聚相守,那就只能是“忧伤以终老”了。黯然的情绪真是令人消魂!

2.学习鉴赏《短歌行》

理解和欣赏这首诗,可能有两个难点:一是对诗中引用的《诗经》里诗句的意思不理解,一是对诗中情绪断续、起伏、变化不易把握。“青青子衿”两句、“呦呦鹿鸣”四句出自《诗经》,学生对照课文注释理解它们的主要意思即可。至于如何把握这首诗中情绪的断续、起伏、变化,我们可以从人的情绪在某个时候变化无端、不必强寻线索的角度来理解,也可以从它原本是配乐的,首先要和音乐旋律相应和的角度来理解。从这首诗本身来看,它创作于宴飨宾客时。起首“对酒当歌”,可见这是一场盛大的筵席。然而,乐极悲来,诗人油然生出人生苦短的感叹。“譬如朝露”的比喻,可能和汉乐府《薤上露》有关联:“薤上露,何易晞!露晞明朝更复落,人死一去何时归!”至“何以解忧?惟有杜康”两句,诗人借酒浇愁的形象让读者体会到他的情绪低落到极点;接下来“青青子衿……鼓瑟吹笙”,转到对人才的渴慕上,似乎是诗人有意自我排解,自我振作;随后“明明如月……不可断绝”却又回到“忧”上来,似乎是天上皎洁清冷的月亮又无端触发了他的愁思;“越陌度阡……心念旧恩”接续前面的对人才渴慕的情思;最后由“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的实景,体察人才的心理,表达希望能够延揽人才、完成统一天下的大业的雄心壮志。从以上简要分析来看,诗人由人生无常带来的深沉忧思和他要招揽贤才、统一天下的壮志豪情相混杂,情绪或低落或高昂,到诗歌的结尾处,才让读者体会到诗人已用对理想、对事业的不懈追求驱散了此前萦绕在心头的忧思愁绪。读整首诗,让人由衷赞叹曹操的心胸肝胆。写忧思,自然随意,反反复复,将它写得无处不在,难以排解,让人产生共鸣;写壮志,头角峥嵘,完全是豪杰气象,又非他人所能比,结语“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何等有气魄!

布置作业

完成“研讨与练习”一的1、3两问。

第二课时

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了解陶渊明所处的时代背景、生活经历、真正理解《归园田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了解诗歌鉴赏的一般步骤。

二、整体感知

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陶渊明少年时代由于家庭和儒家的影响,对统治阶级抱着幻想,有“大济苍生”的壮志。但他的家世出身和所处的时代都是对他十分不利的。左右政局的士族和军阀所热衷的是争权夺利,他们既不想整顿政治,也无意收复失地。在这样的政治局面下,想实现进步的政治理想是不可能的。这种客观现实对陶渊明的生活道路以及思想变化有着深刻的影响。

陶渊明直到29岁才出仕,以后十多年里,他几次做官,都不过是祭酒、参军等职,不仅济世的抱负无由施展,而且必须降志辱身和一些官场人物周旋。这一切只使他感到“志意多所耻”和“违己交病”。在老庄思想和隐逸风气盛行的影响下,陶渊明早年就有爱慕自然、企羡隐逸的思想,当他仕途不得志时,便怀恋这种生活,所以,这十多年里他一直“一心处两端”,行动上也是仕隐无常。39岁时,他的思想有了更大的变化,他说:“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就是说本应该是忧道的,可是道不行,那就只好躬耕自给了。就在这一年他亲自参加了劳动。此后,因为“耕植不足以自给”,又一度为彭泽令,在官八十余日,逢郡督邮来县,属吏告诉他应束带接见,他叹道:“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职而归。从此他结束了仕隐不定的生活,坚决走上了归隐的道路。

《归园田居》共5首,约作于从彭泽弃官归隐的第一年,时年42岁。课文是第一首。《归园田居》写他摆脱污浊的官场,来到清新的农村后的自由生活和愉快心情,表现了超俗不羁的品质和闲适愉悦的心境。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朗读诗歌,疏通诗句。

补充注释

(1)尘网:尘世的罗网,指仕途。意谓仕途有如罗网一样,使人不得自由。

(2)故渊:鱼儿原来生活的深水潭。

(3)方:傍。

(4)罗:排列。

(5)尘杂:尘俗杂事,主要指过去官场的案牍和应酬一类的琐事。

(6)虚室:虚空闲静的居室,比喻没有人事滋扰明净洞澈的心境。

2.简析诗歌的内容结构。

第一层:表作者个性思想,渴望归田。

第二层:绘作者情趣盎然的田园生活。

第三层:写田园乐之因。

3.结合陶渊明所处的时代背景、生活经历,理解本诗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陶渊明的志趣与性格、社会的黑暗污浊,终于使他同统治阶级上层社会完全决裂,回到田园中来。诗歌开篇两句写出了作者爱丘山、憎世俗的情感,统领全篇。接着以比喻、对偶的手法,生动地展示了自己为官13年的“羁鸟”“池鱼”的仕途生活,表现了对仕途的厌恶,对自由田园生活的强烈渴望。第二层作者由近及远着力描绘了田园风光:方宅以下四句,以简淡的笔墨,勾画出自己居所的朴素美好;暧暧以下四句,视线转向远处,使整个画面显出悠邈、虚淡、静穆、平和的韵味。作者正是以此作为污浊喧嚣的官场——“樊笼”——的对立面,表现自己的社会理想和人生观念,结末“复得返自然”的“自然”,既是指自然的环境,也指自然的生活。诗中诗人把统治阶级的上层社会斥为“尘网”,把投身其中看成是做“羁鸟”、“池鱼”,把退处田园说成是冲出“樊笼”重返“自然”,表现了他对丑恶社会的鄙视。在这里,淳朴、宁静的田园生活与虚伪、欺诈、互相倾轧的上层社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具有格外吸引人的力量。

当然,陶渊明的归田,是在对污浊的现实完全绝望之后,采取的一条洁身守志的道路。这时儒家的“独善其身”的思想占了主导的地位。从他放弃了实现济苍生的理想来说,具有一定的消极性,但从他坚持高尚的志趣,决不和统治阶级同流合污来说,仍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4.领悟陶诗平淡质朴语言中所蕴含的浓郁诗意。

陶渊明的诗艺术上具有独特的风格和极高的造诣。他的诗给人的突出印象是平淡自然,平淡的田园风光、农村的日常生活,以及处于这种生活中的恬静心境;而又是通过朴素的语言、白描的手法,真率自然地抒写出来,使人感到真好像是从“胸中自然流出”,没有一点斧凿痕迹,读来十分亲切,还富有意境。《归园田居》中,我们不只看到榆柳桃李中的几间草房、村落中的几缕炊烟,听见深巷的犬吠、树头的鸡啼,所有这些还构成一种境界,它宁静安谧、淳朴自然。这种特点的形成与诗人的创作方法密切相关。诗人写作田园诗,目的并不在于客观地描摹田园生活,而是要强调和表现这种生活中的情趣。因此,他在创作时,并不是随意摄取田园生活的影像,而是把那些最能引起自己思想感情共鸣的东西摄取到诗中来,在平凡的生活素材中含有极不平凡的思想意境,,它潜移默化,使人感到亲切,又感到崇高。苏轼说:“观陶彭泽诗,初若散缓不收;反复不已,乃识其奇趣。”所谓“奇趣”正是从意境中产生的。由于他的诗有意境,因而也就全篇浑然一体。这在艺术上又与汉魏诗的“气象混沌,难以句摘”不谋而合。

总结、扩展

通过两个诗歌单元的学习,诗歌鉴赏应该在我们头脑中形成明晰的概念:它是读者阅读诗歌时的一种审美认识活动,读者通过诗句的媒介,获得对诗歌塑造的意境的具体感受和体验,引起思想感情上的强烈反应,得到审美的享受从而领会诗歌的主旨。诗歌鉴赏是一项较复杂的思维过程,本无固定顺序,为了帮助同学们较快地形成初步鉴赏诗歌的能力,暂分三个步骤:诵读、涵咏——解题(知人论世)——释句披文——人境(进入意境)——会意(领会主旨)——评价(评定优劣高下)。希望学生们能循着这步骤,鉴赏《归园田居》的其他四首诗及《其他古诗背诵篇章》中的诗歌,逐步形成鉴赏诗歌的能力。

布置作业

1.很平常的农村生活场景,在陶渊明笔下为什么显得那么美?

2.鉴赏《归园田居·其二》,体会陶诗平淡自然的风格。

附:板书设计

爱田园—个性、思想

陶渊明—《归园田居》 田园美—虚淡、静穆 超俗不羁的品质

平和、淳朴 闲适愉悦的心境

最新赶海课件(精品6篇)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准备好教案和课件。现在又到了写教案和课件的时候了。教案和课件是实现培养复合型人才目标的有效实践手段。趣祝福编辑为您搜罗的“赶海课件”,我们会不断更新和改进网站,以便为您提供更多值得关注的内容!

赶海课件 篇1

教学内容:

歌曲《赶海的小姑娘》

教学目标:

1.会唱歌曲《赶海的小姑娘》

2.能用欢快活泼的歌声来表现儿时的喜悦。

3.练习节奏,经过节奏练习更好的掌握歌曲节奏。

4.在“视,听,唱,动”的音乐活动中感受海的美丽,体验踏浪的喜悦,表达对大海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用欢快、活泼的声音来演唱丹麦民歌《丰收之歌》

教学难点:

运用所学的集体舞创编技巧创编表演简单的集体舞。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

电子琴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见过大海吗?谁来说说他见过的大海是什么样子的?同学分别说出对大海的印象:海水蓝蓝的咸咸的,海风吹在脸上的感觉很凉爽。

2.看来同学们和大海已经是老朋友了,那同学们再来说说大海边有什么呢?同学:大海边有沙滩、有贝壳、还有礁石

师:那今天我要给同学们上的音乐课跟什么有关呢?(大海)对了,首先我把这歌曲唱一遍,同学们仔细听了,等下我要提问的。

二、教唱歌曲《赶海的小姑娘》

教师范唱《赶海的小姑娘》歌曲一遍,同学们喜欢听这歌曲吗?(喜欢)那好,今天我们就认真的学,你们学会了,会比老师还唱得好呢!

1.分乐句教唱歌曲一遍。

2.用琴声伴奏较唱歌曲两遍。

3.重点讲解休止符和延音的唱法。

三、同学和老师一起把《赶海的小姑娘》完整地演唱两遍。

结束新课。

教学反思:

学生学会唱本首歌曲,积极参与音乐活动。

赶海课件 篇2

《赶海》是任务教导课程尺度试验教材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文是一篇记叙文,叙述了“我”在童年时期跟舅舅去赶海的事,生动展现了赶海的无限乐趣。课文语言活跃、趣味横生,字里行间充斥了童年的无限乐趣,处处洋溢出作者酷爱大海、酷爱生涯的情怀。课文插图再现了课文情境,可以辅助学生更好地体悟课文。

全文共5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每当“我”唱起《大海啊,家乡》这首歌,便想起童年赶海的趣事。作文以歌词开始,奇妙地引出下文。“每当……便……”突出赶海给“我”留下了深入的印象。第二自然段到第五自然段,按“赶到海边——抓蟹、捉虾——满载而归”的次序具体记叙了赶海的进程。第二自然段中“海水哗哗往下退,只要浪花还不时回过火来,好像不忍分开似的”赋予浪花以人的神态心理,使浪花奔涌跳跃的形象跃然纸上。“我高兴极了,飞跑着追赶……”写出“我”赶海的高兴与快活。第三自然段既用“有的……有的……”句式,总体写出赶海的人们的运动,又通细致节描写,写了“我”和一个小伙伴的个体运动。其中抓蟹、捉虾是重点,描写得生动具体,富有童趣。第四自然段写赶海的人们在夕阳中归家,海滩也恢复了安静。既展现了薄暮大海的美景,又给人留下想象与回味的余地。作文的结尾再一次引用歌词,照顾开始,使全文浑然一体。

教学目的

依据新课程的三维目的,我制订了以下的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巧:

(1)准确、流畅、有情绪地朗读课文,培育良好的浏览习惯。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9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似”。

(3)通过接洽高低文,懂得重点句中“武将”、“俘虏”等词语的意思。

2、进程与方式:

通过抓住文本语言,或借助多媒体、朗读等多种情势,调动学生的生涯经验,启示想象,感悟赶海的乐趣。

3、情绪、态度、价值观:

懂得课文内容,感受“我”童年赶海时的乐趣,激发酷爱大海、热爱生涯的思想情绪。

重点难点

1、重点:

通过抓螃蟹、捏大虾领会赶海的乐趣,激发学生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2、难点:

通过学习感受赶海给“我”带来的乐趣。

教学设计

一、初读感知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大海的背景图,在播放《大海啊,家乡》的乐曲,把学生带入情境。

、领导学生说说大海是什么样子?大海退潮后,人们常去干什么?

3、学生答复,教师归纳:大海退潮后,人们常去海边捉鱼虾、捞海带、捡贝壳,这就是——赶海。

4、板书课题,揭示课题,并引读。

5、齐读课题,学生质疑。

[设计意图:小学生的感情极易受到环境氛围的沾染而发生共识,基于这一点,我借助背景图画和乐曲等手腕营造氛围,将学生带入情境,为课文的学习奠定感情基本,拉近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时空距离。]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2、检讨自读后果,改正错音。

3、领导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想,用自己的话说说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在此基本上,再让学生浏览课文,弄清作者写了赶海时追浪花、摸海星、抓螃蟹和捉大虾这些有趣的事,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4、让学生选自己爱好的趣事再自由朗读,教师领导学生用惊喜、好奇等适当的语气读好练习4中的句子。

[设计意图:课标强调,整体感悟是深入领会的基本。而学生对作文的整体把握,是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的成果。所以,我设计了让学生初次自读、再次自读的环节,让学生在重复的朗读中去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

二、精读感悟

本文的内容比拟浅易,同时“赶海”对本地的大部分学生而言是非常接近生活的。教学中,我通过抓住文本语言,借助多媒体、朗读,调动学生平时的生活经验等道路,领导学生感悟赶海的乐趣。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播放一段《大海啊,家乡》的歌曲,借助精美的音乐创设情景,唤起学生对大海的憧憬和回想。

2、齐读课文,引诱学生抓住“每当……便……”句式,领会赶海给“我”留下的深入印象。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媒体展现大海退潮时的画面,让海水涌动、浪花跳跃的情景和哗哗的海浪声打动和沾染学生。

2、领导学生读课文,从“还不时回过火来,好像不忍分开似的”、“飞跑着追赶”体会海浪与赶海人相互迷恋、嬉戏的情趣。从“闹着”、“高兴极了”体会“我”想去赶海的迫切心境。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撒手让学生缭绕“趣”字自读课文,找出文中的语句,依据课文的描写,想象运动中哪些处所是有趣的。

组织合作学习,小组成员间议议自读的感受,互读对方觉得有趣的内容,并相互评议。

[设计意图:合作学习,可以让学生在小组中表达自己的学习成果,同时也能分享别的同窗的学习成果。在这样的交换中去相互比拟、相互评价,既能丰盛学生的学习收获,也培育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2、组织集体交换,引诱学生从“不甘束手就擒”、“东逃西窜”、想像螃蟹逃生时有趣的样子;从“小伙伴只努努嘴儿,不作声……突然,小伙伴‘哎哟’一声叫起来,本来……”体会小伙伴抓蟹时的专注尽力以及被螃蟹的大螯夹住时疼得龇牙咧嘴的有趣样子;从“本来是一只大虾在逗我”、“摇摆着两条长须,活像戏台上的一员武将”、“轻轻伸过手去,只一捏……成了我的俘虏……”等词句中体会大虾看似威武,实则无力抗争,只能束手就擒的有趣情景。在把握这些句子的进程中,渗透着对“武将”、“俘虏”等词语的懂得

同时在交换过程中,相机再次出示课后练习4中的句子,接洽高低文体会并读出小作者赶海时喜悦、欢乐的心境。

3、经过前面充足的交流和朗读,引诱学生把有趣的情景演演,在富有情趣的表演中,让学生入境悟情,加深情感体验。抓住第三自然段的省略号展开想象,说说人们赶海时还会做什么,怎样的有趣,进一步丰盛学生的体验。

[设计意图:情景表演是学生由:“理解文本——感知文本——表示文本”的一个认知升华的过程,对巩固学生的理解起到非常主要的作用。]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展示夕阳西下、海鸥翱翔的情景,让学生借助图景朗读课文,想象此时海滩的安静,感受人们三三两两满载而归的喜悦心境。

(五)学习第五自然段

再次呈现音乐与画面,引导学生读文,感受“我”对大海深深的爱,懂得课文首尾呼应的特色。

板书设计

赶海

浪花回头追赶浪花

抓螃蟹捉、捞、捡捉大虾

赶海课件 篇3

教材分析

《赶海》叙述了“我”在童年时代跟舅舅去赶海的事,生动展示了赶海的无穷乐趣,表露了作者对大海、对生活的热爱。课文语言生动活泼、趣味横生、贴近儿童、感情真挚,容易引起儿童的情感共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一篇深受学生喜爱的课文。

全文分为3段。第一段,以歌词开头,写每当“我”唱起《大海啊,故乡》这首歌,便想起童年赶海的趣事,巧妙地引出下文。第2段,按“追赶浪花——抓蟹、捉虾——满载而归”的顺序具体记叙了赶海的过程。第3段再一次引用歌词,照应开头,使全文浑然一体。其中第二段是重点。

学情分析

“赶海”是指人们在海水退潮时,到海边去捕捉捡拾海鱼、海蟹、贝壳、海藻之类的东西。对于住在海边的人来说,“赶海”是很平常的事,但对于生活在内陆的孩子来说,对大海并不了解,要激发起他们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有些困难。

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的分析,结合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9个生字和1个多音字“似”。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中“武将”、“俘虏”等词语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抓住文本语言,借助多媒体、朗读等多种形式,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启发想象,感悟赶海的乐趣。

3、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我”童年赶海时的乐趣,激发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1、重点:

通过抓螃蟹、捏大虾体会赶海的乐趣,激发学生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2、难点:

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来体会赶海的“乐趣”。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这一课,我设计了两课时,下面我重点说说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我首先出示大海波涛澎湃的背景图、播放《大海啊,故乡》的乐曲,把学生带人情景。(小学生的情感极易受到环境气氛的感染而产生共鸣,背景图和乐曲所营造的氛围很快将学生带入情境,为课文的学习奠定情感基础,拉近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时空距离。)

2、在自然地揭示课题后,紧接着我引导学生紧扣课题,思考、讨论:什么叫赶海?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语文。此时,我出示了一组图片,学生看着生动直观的图片,听着老师的讲解,很容易就理解了赶海就是大海退潮后,人们去海边捉鱼虾、捞海带、捡贝壳之类的东西。

二、精读感悟

(一)学习第一段

我是先播放一段《大海啊,故乡》的歌曲,借助优美的音乐创设情境,唤起学生对大海的向往,然后读课文,引导学生抓住“每当我唱起这支歌,便想起童年赶海的趣事”这句话,体会赶海给作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多媒体展现大海退潮时的画面,让海水涌动、浪花跳跃的情景和哗哗的海浪声打动和感染学生。再指导学生读课文,从“还不时回过头来,好像不忍离开似的”、“飞跑着追赶”体会海浪与赶浪人相互依恋的情趣。从“闹着”、“兴奋极了”体会作者想去赶海的急切心情。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第三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我采取的是让学生合作学习的方法来学习。(合作学习,可以让学生在小组中表达自己的学习成果,同时也能分享别的同学的学习成果。在这样的交流中去相互比较、相互评价,既能丰富学生的学习收获,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我先让学生围绕“趣”字自读课文,找出文中的语句,根据课文的描述,想象活动中哪些地方是有趣的。然后,组织合作学习,小组成员间议议自读的感受,互读对方感到有趣的内容,并相互评议。最后,老师组织集体交流,引导学生从“不甘束手就擒”、“东逃西窜”、想像螃蟹逃生时有趣的样子;从“小伙伴只努努嘴儿,不作声……突然,小伙伴‘哎哟’一声叫起来,原来……”体会小伙伴抓蟹时的专注努力以及被螃蟹的大螯夹住时疼得龇牙咧嘴的有趣样子;从“原来是一只大虾在逗我”、“摇摆着两条长须,活像戏台上的一员武将”、“轻轻伸过手去,只一捏……成了我的俘虏……”等词句中体会大虾看似威武,实则无力抗争,只能束手就擒的有趣情景。

在把握这些句子的过程中,我特别注意抓住文中的“武将”、“俘虏”等重点词语的理解,来帮助学生体会赶海的乐趣。在理解“武将”一词时,我出示了一张穆桂英的武将图,让学生通过直观图片把武将头上插着的两根翎毛与大虾摇摆的两条长须进行比较,发现两者十分相像,更突出了大虾的威武神气。同时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这里,我顺势向学生提出要向作者学习,只有仔细观察,才能把文章写得生动。

3、在充分交流、朗读的基础上,我还抓住了第三自然段的省略号让学生展开想象,说说人们赶海时还会做什么,怎样的有趣,进一步丰富学生的体验,发散学生的思维。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如果说课文的第三自然段更多的表现赶海的热闹有趣、充满动感,那么,课文第四自然段则重在突出大海的平和,优美,展示赶海有趣的另一面。学习这一自然段时,我又向

学生展示了夕阳西下、海鸥飞翔的情景,让学生借助图景朗读课文,想象此时海滩的宁静,感受人们三三两两满载而归的喜悦心情。

(五)学习第五自然段

为了凸显文章结构的圆合之美,在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我再次播放音乐与画面,引导学生读文,感受作者对大海深深的爱,了解课文首尾呼应的特点。

板书 赶海

追赶浪花

摸海星、捉螃蟹、捏大虾

满载而归

赶海课件 篇4

我阅读《赶海》这篇课文,应该说有多遍了。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怎么学习这篇文章呢?思来想去,感觉这篇文章最主要的还是引导学生学会用文字记录自己参与过的活动。

《赶海》这篇文章文字优美,富有童趣,短短五个自然段,把赶海的整个过程介绍给了读者,尤其第三自然段,写的很具体,很好玩。当然这篇文章还是有难点的,因为大多数学生并没有去过大海,没有看过大海,当然理解赶海,只能借助这些文字,只能是一种表面的获取。也许通过这一课的学习能够给学生建立起一个海的概念,建立起一种美好的愿望,建立起赶海的向往。

第三自然段写的很具体,这个场景我们可以帮助学生暂时的建立,让学生感受到赶海中最值得记忆,最值得写的过程。所以,这一段,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反复读读,虚构式的享受一次赶海的美,引领他们走入到这个情境中来。

三年级的语文学习,其实读还是最重要的,没有反复的阅读,没有大量的阅读,阅读不能走进学生内心,学生是很难走下去的。所以,在学生完成读熟的任务后,我们应该引导学生以另外一种形式占有这篇文章。而这种方式,就是引导他们明白,作者是怎样记下这一次赶海的。

第一自然段与最后一个自然段,前后照映的写作方式,我们不需要过分强调学生去模仿。因为这是次要的。关键是引导学生认识作者是怎么写中间那三个自然段的。

从第二自然段中,一个“闹”字,应该说非常有意思的,这个字留在作者的记忆力,是因为作者童年有这种好玩的需求。而每个孩子其实都有这种经历。还有一个词是“兴奋”,这个词也是引导学生掌握习作方法的好词,有了兴奋,才能玩出个所以然来。如果是一种无奈,是一种不高兴、不情愿,肯定写不出这篇文章的赶海之美。所以,学习第二自然段,引导学生认识到这两个词,用习作的思维引领学生认识,孩子们会感受到写作其实就是这样“闹”出来的,“兴奋”起来的。

第三自然段,是本文的中心段,这其实就是兴奋下的内容。我们应该引导学生一条条认识这些内容,把内容理清楚。这其实就是引导学生在自己参与的活动中,学会把一些事理清头绪来,这是教给学生有序思考的方法,有了有序思维,孩子在习作时,才能感觉到重点段怎么写。这其实是把孩子往明白人上领。因为好多孩子玩过之后忘记了,参与活动之后,却不知如何下手。当然这一段,学生在阅读中还可以学会如何表达才能更有趣。

第四段是略写。其中“平静”一词,我觉得最能引导学生认识习作的重要性。我们参与任何一次活动,总会有结束的。总是要平静下来。平静下来做什么?文中是回家,最后是作者写出了《赶海》这篇文章。引导到这一步,学生会豁然开朗,恍然大悟,会真心感触到写作原来如此这么好玩。

赶海课件 篇5

一、说教材:

《赶海》是苏教版第六册第四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文章生动地描写了作者“我”的赶海经历。全文围绕“趣”字展开,语言富有童趣,深为学生喜爱。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精神,结合我县教研室开展的“读写说”活动,考虑到三年级学生年龄特征、实际认知水平及课文本身的特点。我确定了以下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感受“我”童年赶海的乐趣,激发学生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2.体会“嘿”、“哎”、“咦”、“哦”等语气词及比喻、拟人修辞手法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3. 练习正确美观地书写“暑、捏、舅、俘虏等字”。

4. 通过对子之间的交流、全班交流、利用文本的空白处进行说话练习。

我把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感受“我”童年赶海的乐趣,激发学生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作为本课的重点;体会语气词在句子表情达意上的作用并学会运用作为教学难点。

三、说教法学法

为了让学生学得轻松活泼、积极主动,我将围绕“趣”字展开,采取以趣引读,以读激趣,以形助读,以读显形,由读入情,以读悟文,读中感悟,美读欣赏的方法进行教学。

采取“以读代讲法”“情境交流法”进行教学。让学生增强学习兴趣,在读中感知,感悟,使其能目视气温,口发其声,心同其情,耳醉其音。

学法上,我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走上一条自主,合作,探究,和谐,愉快,发展的学习之路。

四、说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能否完成,教学程序的安排是关键。我想围绕“趣”分六大块进行:

第一步:激趣。

上课伊始,我通过复习回顾,听写本课易错、难写的字词,巩固写字目标的落实。随后通过回忆课文内容,引出“赶海给你留下的最深印象是什么”引导生引出“趣”。这节课就让我们迎着凉爽的'海风,一起赶海去,好不好?(板书:赶海)

第二步:找趣。

师过渡:请大家打开书,默读课文,找出你最感兴趣的句子画下来。

第三步:读趣。

这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学习这篇课文的重中之重,分三小步进行。

1、学生放声朗读自己画的句子,要让人听了觉得真的有趣。提醒学生运用边读边想的读书方法。

2、交流:主要是课文的二、三两小节。让学生自由读画的句子,相机通过各种手段指导感情朗读,读出趣味。

第2小节:抓住“闹”字,师生合演、体会,然后在浪花声中一起读一读,从而让学生认识到赶海的“趣”。

第3小节从五个方面入手:

(1)是抓住语气词指导朗读,读出趣味,带动课堂气氛:“嘿”——惊喜;“哎”——好奇;“哎哟”——疼,但疼得高兴;“咦”——惊奇;“哦”——恍然大悟。

(2)是抓住“摸、捏”,带动作读,感受趣味。

(3)是通过比较“武将”——“俘虏”,感受趣。

(4)是多媒体显示活动的虾、小伙伴被螃蟹夹住的动画,再现“趣”。

(5)是整体演读,体验“趣”。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这一部分内容不做繁琐的分析,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看、听、说、读、演的过程中自主参与阅读实践,感受阅读乐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第四步、说“趣”。

出示:这时,沙滩上已经有好多人了,他们有的捉螃蟹,有的捞海鱼,有的捡贝壳……

(赶海不止这些乐趣,还有哪些乐趣呢?看看省略号选择其中一件有趣的事说一说。本环节利用文本的空白处让学生进行说话练习,一方面培养学生说话表达的能力,另一方面,挖掘文本的空白处,丰富文本内容,深化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第五步,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

本环节主要让学生体会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无形中渗透写作知识。

第六步、课堂总结,情感升华。

海的儿女们生在海边,长在海边,大海不仅是养育他们生命的母亲,更是带给他们无限欢乐的伙伴。所以,当海的儿女们长大之后,即使他是身处异国他乡,与故乡远隔万水千山,无论他走到哪儿,也不会忘记自己的故乡——大海。

赶海课件 篇6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您们好,今天我要说课的课题是人民教育出版社音乐四年级上册第1课《赶海的小姑娘》

教材分析:

本单元仅选择了一个简单的侧面,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本课通过对一个小姑娘“赶海”的描写,表现了赶海小姑娘欢快的心情和一颗纯真的童心。歌词形象生动,有捡海螺、抓对虾的具体描写,也有如松软的海滩、金黄的沙、渔歌盖上了一抹晚霞等景物的描写,充满了诗情画意。

歌曲音乐形象鲜明,旋律流畅,结构工整,为单二部曲式。第一乐段,四个乐句,每个乐句四小节,节奏紧凑,虽然每个乐句的旋律、节奏都不相同,又富于变化,但一气呵成,显得非常流畅。第二乐段有三个乐句组成。第一乐句较为舒展,节奏与第一乐段紧凑的节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第二乐句为第一乐句的模进,节奏基本相同。第三乐句是一个扩展的乐句,六个小节,变化再现了第一乐段第二乐句的材料,使歌曲前后呼应,融为一体。最后一模仿螺号的长音结束。

学生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其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有了进一步发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有所增强,所以在音乐学习中会更加的有所期望。而四年级同时也是童声发展的黄金时期,要求教师在正确引导与科学训练下,能唱出非常优美的声音来。

一:课前预设

本课学习过程中要注意多让学生仔细聆听歌曲,让学生通过听自己去感受音乐所传达的内容和情感的表达。要注意结合图片、音乐、视频等方式,打开学生充分的想象空间。多让学生自己尝试演唱和表演,大胆的找出自身的不足,从而得到解决,对表现能力、想象理解能力好的学生给予肯定,从而促进学生课堂表现的积极性。

二:教学目标

1、能正确地演唱歌曲《赶海的小姑娘》,并创造性地创编舞蹈动作,为同学们表演。

2、通过演唱及欣赏歌曲,感知音乐的要素,感受和体验音乐的情绪,联想音乐所表达的意境。

3、通过欣赏,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和祖国的美好情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演唱歌曲体会“赶海”的情景,感受音乐欢快活泼的情绪。用不同的情感来感受大海的内容。

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演唱歌曲,能创编舞蹈为大家演出。有创造性地运用歌曲表达自己的感受。

四:教学用具

多媒体、钢琴、海螺、贝壳、鹅卵石、小竹筐等

五、教法和学法

1、情景导入法:播放两幅画面来进行对比,以此来导入()这一主题。

2、旋律摸唱法:引出难点之后,先让学生跟教师朗读歌词,再通过教师准确的范唱解决,这样有利于训练学生的音准和节奏。

3、自由创编,大胆放手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指导学生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能够根据歌曲的音准和节奏去演唱,解决较难乐句,分析试唱,化难为易,从而完整表现歌曲。

4、群体合作法:全体师生表演,参加音乐舞会/让学生上来自由表演的情景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发挥其独特的才华,鼓励他们自由发挥想象。

六、教学过程

一、教学过程:

1、导入。

你们去过海滨,到过大海吗?谁来说说对大海的印象?

提起大海,同学们的脑海里就出现了蔚蓝的海水、汹涌澎湃的海浪、金色的沙滩、神奇的海底,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美丽的大海,好吗?(播放课件,边欣赏图画,边聆听《赶海的小姑娘》)

2、出示题目。

刚才我们听的这首歌,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歌曲《赶海的小姑娘》。

提要求,认真聆听。注意坐姿。

3、认真听歌词的内容,看看你都听到了些什么?

有捡海螺、抓对虾的具体描写,也有松软的海滩、金黄的沙、抹晚霞等景物的描写。

4、教师范唱

5、学生有节奏的朗读歌词

6、让学生认歌谱

7、跟着钢琴伴奏,随老师一起轻声唱歌曲

8、处理歌曲的重点、难点

9、解决完重难点后,完整的唱一遍歌曲

10、感情处理

歌曲通过对一个姑娘“赶海”的描写,表现了赶海小姑娘欢快的

心情和一颗纯真的童心。

11、齐唱歌曲

12、结束课堂教学。

四、总结全课,结束教学。

通过本节课时的学习学生基本掌握歌曲的演唱能够用生动活泼的情感来表达歌曲所表现的内容。通过创编表演,大大提高了学生对歌曲的加深理解。但是,学生的想象力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发掘,学生的声音和行为的表现了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本文的网址是http://www.zfw152.com/a/58199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