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大全# #2024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十一篇#】上课前准备好课堂用到教案课件很重要,撰写教案课件是每位老师都要做的事。 学生反应是教学过程中动态反馈的重要组成部分,好的教案课件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我们精心挑选了这篇文章它的标题为“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用请分享给您的朋友!
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1
1.主题解说
本文描写了美国第一大城市纽约的繁荣景象,也反映了纽约竞争激烈,生活压力大。在与纽约的比较中,作者深为祖国的落后而担忧,表达了作者心系祖国的思乡之情。
2.重点突破
第四自然段从哪些方面来体现纽约的紧张节奏?请找出有概括性的例句。
提示:(1)通过声音的喧嚣来体现。如“纽约的每一条街道因此而在抖动,纽约的每一条街道因此而在摇滚乐的节奏中摇滚”。
(2)通过直接描写纽约人的生活状态来体现。如“因为每个人都争分夺秒地追求着更高的工作目标和更高的收入”。
(3)通过写纽约的交通工具和交通状况来体现。如“整个纽约是一个快速奔驰的甲虫的世界”。
3.学法点津
常见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一篇文章的语言生动与否,与是否运用修辞手法有着很大的关系。巧妙运用了修辞手法的语言,生动形象,精彩纷呈,能够显示出无穷的魅力。因此,对于修辞手法及其作用的考查,也成为中考的必考考点。
【典型例题】“看纽约,看这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大都市,好像全球五大洲将近二百个国家的一切山、一切岳、一切岭、一切峰峦,都一齐汇拢到这儿来了!”这句话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起到了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排比;加强了气势,突出了纽约高楼林立,参差起伏的特点。
【技法点睛】常见修辞手法及其表达作用如下:(1)比喻:使语言形象生动;把深奥的道理说得浅显易懂。(2)拟人:使之具有人的情感,增加形象性和生动性。(3)排比:增加语言的节奏感、旋律美;加强语势,抒发强烈的感情。(4)夸张:揭示事物的本质,增强感染力,给人以深刻的印象。(5)反复:强调、突出重点,渲染气氛;抒发强烈的感情;增强叙述的条理性和生动性,起到标明层次、段落的作用;加强语言的节奏感和旋律美。
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2
【方案一】
教学角度:开发课文资源,探究说明技巧,从语言角度把握文体特征。
主要教学步骤:
1.下发同题材不同文体,引导辨析文体,初步感知说明文语言特征。
2.听读、跟读,自行筛选整理文中介绍的知识。
3.多媒体显示赵州桥、卢沟桥图片,图文对照,揣摩说明语言的科学性。
4.分组合作,深入探究本文语言技巧:
①善作比喻形象说明外形;
②借引诗文准确说明特征;
③妙用拟人描摹事物情状;
④常用限制语有分寸说明;
⑤多列数字提供说明依据;
⑥巧作比较突出对象特征;
⑦适时穿插历史性评价;
⑧偶用术语进行科学定义。
5.全班交流,作旁批评点。
6.运用说明性语言口头介绍:
我感兴趣的一种动物、我熟悉的一个生活用品、我爱用的一件学习用具、我珍爱的一样纪念品……
7.自由选题,交流评议。
【方案二】
教学角度:立足课文,延伸课外,培养抓住特征说明事物的能力。
主要教学步骤:
1.点击,观察桥的图片,多角度介绍各种桥,并用最简洁的语言准确说明其特征。
2.范读、齐读课文,概括说明对象、对象特征及说明特征的主要方法。
3.点读、自由读第四至八段,自行设计表格比较赵州桥、卢沟桥的历史、形状、构造、功能和成就,明确选例说明的作用与要求。
4.集体探讨:说明事物怎样抓特征?怎样写特征?教师教学小结。
5.课外尽多收集古今中外桥的资料,选择有特色的桥配以简要文字说明并建立小档案。如:①造型奇特的桥;②创世界之“最”的桥;③用途特殊的桥;④故事生动的桥。
6.组织主题为“多姿多彩的桥”的图片文字展。
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3
教师抛砖引玉:请同学们找出文中最能体现作者心声的句子,并证明自己的观点。本轮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采取小组讨论法,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一定要及时引导,帮助学生打开思路,降低难度。把个别的小问题放在下面解决,共性的问题,一起解决。教师的资料准备如下: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以山水引出陋室。这里,用山、水来比“室”,用“不在高”“不在深”比“陋”,用“仙”“龙”来比“德”,用“名”和“灵”来比“馨”。
作者的目的是写陋室,却用山水作比,使文意波澜起伏耐人寻味。既然山之名不在于高而在于仙,水之灵不在于深而在于龙,那么,室之陋与不陋,也就不在于它是否富丽堂皇,而在于主人之德是否高尚。“馨”字画龙点睛,统领全篇,是全文的文眼。“斯是陋堂,惟吾德馨。”点明全篇主题。《陋室铭》开篇以山水起兴,运用类比的手法引入正题,既显得出手不凡,也为以后的陋室歌颂功德埋下了伏笔。从侧面烘托陋室清幽,宁静。也表达了陋室是因室主人的德馨而出名的。
2、陋室不陋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从三个方面来具体论述陋室不陋:
(1)自然环境的清幽雅致。“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上、入”采用拟人的方法,以动写静,采用拟人的手法,赋予苔藓、草色以人的灵性,“苔藓”也想从台阶爬到陋室,听听主人在说些什么;“草色”也想从窗户窥视主人在干些什么。这样把苔藓和青草写活了。既有精神又有韵味,我们已不觉陋室的环境凄凉、荒芜,而感觉春意正浓,生机盎然。用拟人的手法渲染了环境的幽雅,流露出了作者的喜悦之情。
(2) 交往人物的贤良儒雅。“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俗话说,欲知其人应知其友,知其友者必知其人。因此我们便得知主人必是高雅之士。主人德才兼备,表明主人高雅脱俗的情怀。
(3)生活情趣的高雅脱俗:“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有正面描写即实写的句子,“可以调素琴,阅金经”;也有反面描写即虚写的句子,“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可以调素琴”与“无丝竹之乱耳”对应,“阅金经”与“无案牍之劳形”相对应。这样正反对照,虚实相生,表明了作者恬淡闲适、安贫乐道的情趣。
总之,作者描写室中之景、室中之人、室中之事,目的都在于表明“惟吾德馨”,暗示陋室不陋,这也就为下文“何陋之有”的结论提供了事实依据。
3、文章主旨至此已突出,意思似乎已写尽,为什么又写诸葛庐、子云亭呢?
运用类比,以“庐”、“亭”比“陋室”,以“诸葛、子云”自此,意在以古代名贤自比 ,表现了自己同诸葛亮和扬雄一样高洁而不受客观居住条件所困的高尚情怀。
4、文章结尾引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有什么含义?
孔子这句话是个典故,孔子打算搬到九夷山去住,有人对他说:“那个地方十分简陋,你怎么能去住呢?”孔子回答说:“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的话很坦率,而刘禹锡只引后一句,那是因为前一句的意思已包含在文章中了,其意却正在前一句,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自己就是和孔子一类的君子,这样更突出了作者高洁伟岸、不随世俗的志趣和抱负。陋室不陋,关键在于“君子居之”“惟吾德馨”。文章结尾引经据典,力发千钧,把作者的思想推到了高峰。
5、托物言志,小结主题。“托物言志”:是指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即将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于是,这个“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者。如“松、竹、梅”岁寒三友,常用于表示高洁的志向;“泥土”常用于抒发谦逊的情怀;“蜡烛”常用于颂扬无私奉献的精神。再如,我们学过的《紫藤萝瀑布》“花和人都会遇到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人们要汲取历史的经验,鼓起生命的风帆,并将这种个人的努力,融入千万人的群体奋斗中,才能组成 “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于谦的《石灰吟》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表达自己要和石灰一样,不怕艰难、不惜牺牲、坚守清白,决心在艰苦中磨练,坚守清白,准备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的不平凡抱负。
作者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通过赞美简陋的居室,一方面向朝中当权者显示自己并未因遭贬而郁郁寡欢,相反却过得安逸潇洒;另一方面表达自己身居陋室不改初衷,屡遭磨难而坚守节操的信念。本文充分表现了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和高洁傲岸的道德情操。
5、再读课文,抒发作者情怀。
六 、整理课文条理,引导学生当堂成诵。开篇运用类比引出主题: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再从三个角度具体阐明,即居室环境、交往人物和日常生活。最后总结全文,以诸葛庐子云亭作比,以孔子的话结束全文。
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4
【设计意图】
1、本单元的写作是学习描写景物。要培养学生学会调动所有感官观察景物的习惯,学习抓住景物的特征,细致地描绘景物的方法,提高写景的水准。
2、要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使他们在写作中感受自然的美好,培养亲近自然的习惯和热爱自然的情感,培养审美的情趣。
导入语:
美好的景色描写,能让人如身临其境,神游其中。它是春赏百花夏观雨,秋品金菊冬踏雪的浪漫;它是临池照影、望月思亲的感怀。一切景语皆情语,能渲染气氛,可烘托心情,会镌刻年轮,可铭记时光。完美的景色描写,能把读者的心牵入作者笔下的情境中。
四季风光流转,时光荏苒消逝,你我俱在其中,走过的路,路过的桥,看过的风景,就请你,尝试着用笔来写就美文吧。
本次活动,我们以通关为形式,逐级打通,掌握写好景物的秘籍,练就自己的生花妙笔吧!
第一关、突出特征
【美文欣赏】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两三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朱自清《春》
作者抓住春雨细密、轻盈、绵长的特点。从静景写到动景,由近写到远,勾勒出一幅南方傍晚春雨绵绵的朦胧剪影图,意境深远,十分诱人。
【写作秘籍】
抓住特征细描绘,笔下景物有神韵。
世间万物皆有个性,自然风景各具神韵。写出景物的特点与特征也就是要写出该景物与其他景物的不同之处,写出个性,写出神韵。只有这样,才可以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在描写过程中,要充分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增色。准确、恰当地使用修辞手法,有助于把景物写得更生动形象,让读者有身临其境的美好感受。
【习作展示】
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漫山遍野的绿。我揉了揉眼睛望着通往家门口的一条乡间小路,那幽幽的小路已经被绿色小草覆盖,嫩嫩的枝条沾了些小小的水珠,在微风吹动下闪烁着光芒,就像晶莹剔透的小珍珠。我顺着这条小路慢慢地向前走,小路两边垂杨柳已经长满细细的枝叶,我摘下一片嫩叶放在手掌心感受着春天的生机,嫩叶是绿色的,渗透出一点淡黄的颜色,它是那么的娇嫩。
——王佳浩《我爱春天》
老师:王佳浩抓住了春天充满生机的特点来写,生动细腻地描绘了一幅绿意盎然、生机勃发的景象。
第二关、多感并用
【美文欣赏】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春》
最难描绘是春风。
朱自清以多种感官感受春风,把春风写得有感有情。
从触觉上感受,“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轻柔、温暖,充满了爱意,让人依恋;从嗅觉上感受,新翻的泥土湿润,青草味清爽,花香,湿润、清爽、淡香由轻风融在一起,使人沉醉;从听觉上感受,轻风中传来了一曲鸟鸣、流水、短笛相和的和谐悦耳的春之圆舞曲,令人入迷。
【写作秘籍】
听触嗅味多感官,立体展示全方位。
自然景物有颜色、味道、质地、形状等各方面的特征,而要把它展示出来,给读者立体的感受,就要善于多角度描写,从不同的侧面入手描绘。如在写景时,很多人只习惯于描绘看到的事物,这样难免单调。其实,我们不妨充分调动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等多种感官,从多个角度描写景物,从而构建一幅立体的图画,带给读者真切的感受,让读者如历其境、如见其景。
【习作展示】
秋天,瓜果飘香。风里带来些湿润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野菊的清香,和甜丝丝的成熟的果实的味道酿在一起,愈酿愈浓。瞧,果园里,一个个黄澄澄的梨像金色的小灯笼挂满枝头,好像在庆祝秋天的丰收。卸去纸袋的红彤彤的苹果像一个个圆滚滚胖乎乎的小球,有的两个凑在一起,似乎在说悄悄话,还有的三五成群,仿佛在开丰收大会。葡萄的颜色就更多了,紫红的、淡绿的、深红的、淡黄的、深紫的……熟透的石榴忍俊不禁似的咧开了嘴,露出了光滑莹润的石榴籽,真是让人唾液潜涌。我掰下一粒石榴,放进嘴里,哇,又酸又甜,回味无穷。
——樊石林《我爱秋季》
老师:樊石林这段文字以嗅觉感其香气,以视觉观其色状,以味觉品其滋味,展现了一幅立体的果园的丰收的景象,读来不觉让人神往。
第三关、写之有序
【美文欣赏】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这一段围绕“妙”字,突出“小”字,按照山上、山尖、山坡、山腰的空间顺序层层铺写,把各个细部的色、态、光一一展现出来。写得层次分明,脉络清晰,笔法活脱,又不失参差错落之致。
【写作秘籍】
写之有序条理清,重点突出层次明。
我们观察和描写景物时,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写出来的文章才会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或按空间顺序,以一点观察点的转移为线索,由近及远,由远及近,由上而下,由下而上,由里到外,由外到里,或由中间到四周等等有次序地描写,要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或按时间顺序,写出同一景物在不同时间的特点,使文章富于变化,摇曳生姿。
【习作展示】
一夜细雨。清晨,被一阵啁啾鸣啭的鸟声叫醒耳朵,慢步走至阳台,推开窗户,清新
冷冽的空气扑面而来,让人心清神淡,怡然自得。雨已经停了,但见窗外树木棵棵挺
立,精神抖擞;近处原野,未成熟的庄稼绿意葱茏,青翠宜人;远处横亘的嵯峨山肌
理明媚,格外清新,给人以无限遐思。
——杨宸《秋晨》
老师:杨宸这段文字以空间为序,由近及远,依序描写了窗外树木、近处原野、远处嵯峨山,像是一幅层次分明,远近景相映衬的水墨画。
第四关、动静结合
【美文欣赏】
例1:
春冬之时,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素湍”即为白色的急流,“绿潭”则是碧绿的深水,“回清”回旋的清波,而“倒影”又为倒影着山石林木的影子,“素湍”“绿潭”,两种色彩、两种情态,动静交织,对比鲜明;“怪柏”“悬泉”“瀑布”,也是有静有动、有声有色;动静交叉,有张有弛;山水树木交汇其中,蔚为奇观。
例2
我在一片寂静中,默默地坐在那里,水面上看到的是荷花的绿肥、红肥。倒影映入水中,风乍起,一片莲瓣堕入水中,它从上面向下落,水中的倒影却是从下边向上落,最后一接触到水面,二者合为一,像小船似的漂在那里。我曾在某一本诗话上读到两句诗:"池花对影落,沙鸟带声飞。"
——季羡林《清塘荷韵》
在捕捉自然景象的时候,作者把"动"的感受融和到"静"的景物中。在池塘畔,四周静得人们可尽情地吮吸缕缕的清香,即使一片莲瓣落入绿肥红艳的水中,也未打破宁静,真静得出奇!这就是智者与自然的对话,是心灵与自然的交融。
【写作秘籍】
先静后动是规律,动静结合有灵性。
一味绘静,则呆板;一味写动,则嘈杂。
自然万物,有的相对静止,有的不断变化。因此,描写景物,既要写出静止时的优美景色,又要写出运动变化的动态美,静态与动态搭配,形态与姿态配合,写活写动,景物才能笔笔生辉,形象起来。
写这类文章,一般是先采取静态描写,然后再根据事件的发展和需要,进行动态描写。这样写,文章才会灵动起来,既有生命,又有灵性。
【习作展示】
秋天,虽然一些娇嫩的花儿枯萎了、凋谢了,但那菊花却迎着灿烂的阳光,肆意怒放。黄的似锦、白的如雪、紫的像霞。那一棵泼泼洒洒,像龙飞凤舞;这一朵热热烈烈,像节日焰火;那一株晶莹美丽,像精致的珊瑚;这一枚丝丝缕缕,如飘扬的发丝。一阵微风吹过,朵朵菊花又似摇曳着精美的裙摆,优雅又婀娜地起舞,让人目不暇接,不知看那一朵才好。
——惠勇蕾《我爱秋天》
老师:惠勇蕾笔下的菊花,既有色之缤纷,又有形之多姿;既有静态描摹,又有动态描写,生动优美,灵动鲜活。
总结语:
本节课我们以通关升级的方式学习描写景物,请牢记我们的写作秘籍:
抓住特征细描绘,笔下景物有神韵。
听触嗅味多感官,立体展示全方位。
写之有序条理清,重点突出层次明。
先静后动是规律,动静结合有灵性。
人的一生,就是一段永不返程的旅途。比目的更重要的是沿途的风景。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一林一天地,一水一乾坤。且让我们边行走,边记录,写出属于你自己的山川林海、四季风光。
【优秀习作】
我爱冬天
耿佳敏
盼到了,终于盼到了,冬天来了。
冬爷爷迈着缓慢而沉重的步子来了,他像是在担心我们生他的气,还为我们带来了好多好多礼物。
看呀!他为小草盖上了洁白的羽绒被,给树姑娘穿上了晶莹的白纱裙,给房屋盖上了一顶温暖的白线帽,为远山带来了量身定做的一套雪白的狐皮大衣。放眼望去,玉树琼枝、粉妆玉砌,大地上充满了诗情画意,好一个洁白无瑕的世界!
当然,和蔼可亲的冬爷爷也给人们带来了礼物—————漫天雪花。雪花像美丽的舞蹈家,在天空中轻盈地翩翩起舞;又像冬爷爷派出的使者,温柔地告诉人们冬天到了,忙了一年了,该休息休息了。
上学路上,我伸出手,接住一朵雪花,仔细观察了一番。小雪花共有六个瓣,是一个个透明的小冰晶,如同玉屑琼渣一般,又精美又可爱,只是一忽儿就化了。路上满是松软的雪花,踩上去咯吱咯吱作响,有趣极了!
到了学校,就听见孩子们欢乐的叫喊声。下课了,一群群孩子在操场上堆雪人、打雪仗,衣服上、头发上、手套上,到处都沾满了雪,他们也不在意,脸上洋溢着快乐的笑容,玩得开心极了。我跑出教室,立即加入到打雪仗的行列中。我迅速团了一个雪球,可是这雪像一个顽皮的孩子,故意跟我过不去似的,偏偏团不紧,可能是雪太蓬松的缘故吧!还没等我团完,一个老大的雪球向我飞来,我哪里来得及躲,雪球不偏不倚正好砸在我头上。我猛地抬起头只见同桌在一旁诡笑。不用多说一定是他!我抓起一把雪向他扔去,他哪里肯吃亏,又来反击我了。上课铃响了,同学们才依依不舍地回到教室。
望着窗外飘飘扬扬的雪花,我不禁想起一句农谚:"瑞雪兆丰年"。这场大雪来得很及时,一定会给明年的小麦带来丰收。
我爱冬天,因为冬有着冷若冰山的严峻,长天一色的苍茫,更有着包容万物的慈悲,无私馈赠的慷慨。
早春生机勃发,盛夏激情热烈,金秋收获累累,我却独爱这昭示希望的寒冬。
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味洋溢在字里行间的人间至情。
2.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以及学习抓住人物特征刻画人物的方法。
3.珍爱亲情,增进与父母的沟通与交流,培养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味洋溢在字里行间的人间至情。
2.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以及学习抓住人物特征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学习在叙述和描写中抒发感情的方法,理解深沉的父子之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不经意的细节,会引发我们内心的感动。比如:春天树尖上长出了第一片嫩芽,秋日里远处传来的一首怀旧的老歌,周六回到家,父母早已为我们准备了一桌热气腾腾的饭菜……这样的事,也许还有很多很多。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一篇令人感动的文章《背影》。
这篇课文追忆了作者在八年前,在北大读书时经历的家庭变故。当时中国社会的状况是:军阀割据,帝国主义势力明争暗斗,知识分子朝不保夕,奔波劳碌,谋事艰难,在他们心头笼罩着一层不散的愁云。采用纪实的手法,通过一个特定的角度“背影”去写父子之间在那特殊的社会背景之下的相爱相怜的感情,所以更唤起人们的同情、叹惋和共鸣。
二、课文欣赏
(一)整体感知:两个问题
1.本文写的主要事件是什么?
回答:父子浦口送别。
2.全文共写到父亲几次背影?表达了什么中心?
回答:四写背影。“背影”在文章中出现了四次,每次的情况有所不同,而思想感情却是一脉相承的。分别为:
(1)怀念父亲,惦记背影;第一次是开篇点题“背影”,有一种浓厚的感情气氛笼罩全文。
(2)望父买橘,刻画背影;第二次是在车站送别的场面中,父亲胖胖的身躯,步履艰难,蹒跚地走过铁道为儿子买橘子,使儿子感动得热泪盈眶。
(3)父子分手,惜别背影;第三次是父亲和儿子告别后,儿子眼望着父亲的“背影”在人群中消逝,离情别绪,又催人泪下。
(4)别后思念,再现背影。第四次是在文章的结尾,儿子读着父亲的来信,在泪光中再次浮现了父亲的“背影”,思念之情不能自已,与文章开头呼应。
表达的中心:父疼子,子爱父,──父子情深。
(二)思考讨论一:父疼子
1.在送行过程中,父亲为儿子做了哪些事?
答:亲自送行,照看行李,讲定价钱,送子上车,拣定座位,叮嘱儿子,嘱咐茶房,为子买橘。
体现:细心关照,周到入微。
2.其中哪一件事最让你感动?为什么?答:望父买橘见背影。
3.朗读,分析这一部分。
深青──家境不好,心情忧伤。(黑色给人压抑沉重的感觉,这是一个沉重的背影!)
5.走路的姿势:蹒跚──年纪较大,腿脚不便。(这是一个蹒跚的背影!)
6.爬月台动作:探攀缩倾──行动不便,步履艰难。(动作描写,“探”,体胖动作不灵便,下铁道小心翼翼;“攀”,既写出月台的高度,又可以想象父亲爬月台的吃力;“缩”,两脚无处可蹬,把怎样爬写得更细致;“倾”,爬上月台虽然十分艰难,但又十分努力的样子。──这是一个艰难的背影!)
7.父亲对儿子的关怀,除了为儿子做了这么多烦琐细小的小事以外,还以什么方式表达这种关爱?
答:父亲的语言。(1)不要紧,他们去不好!(2)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3)我走了,到那边来信!(4)进去吧,里面没人。
体现:怜惜体贴,依依不舍。(朴实而简洁的语言,表现出父亲无微不至的关心,深挚的关爱,怜惜体贴儿子,依依不舍,语言朴实,感情深沉。)
(三)思考讨论二:子爱父
1.儿子理解了父亲的深情吗?为什么?谈谈你的看法。
理解。三次流泪,两次自责:
A.望父买橘,艰难背影──感动之泪B.父子离别,惜别背影──惆怅之泪
C.含泪读信,再现背影──思念之泪D.太聪明了,聪明过分──后悔自责
儿子对父亲:从不理解到理解、体谅、感动、思念。
真切理解,真诚感激
(四)研究探讨
你认为父亲为儿子做的这些事普通吗?为何儿子会多次流泪。作者并不是第一次看到父亲的背影,这个背影对于儿子来说太熟悉了,如果是在平常,父亲的背影可能不会令儿子感动得掉下眼泪来。那为何会如此感动呢?
总结:特定的环境:家境惨淡,祸不单行。
学生总结:祖母去世,满院狼藉,变卖典质,父亲失业。失去亲人,父亲的内心是悲痛的;失业、借债等境况又使他的内心充满了忧愁。日渐苍老的父亲,还要承担家庭的重担。然而在这惨淡的光景中,父亲并不怨天尤人,一如既往地爱护着自己的儿子。父亲担心儿子看到家庭的变故影响学业,还宽慰儿子,并亲自送儿子上火车。这些事有的不是他非做不可,如送儿子上火车;有的既不是他非做不可,又不是他所能胜任的,如过铁道买橘子。但他不做便心中不安。为照顾儿子,什么灾祸,什么劳累,他都置之度外。父亲在千辛万苦中为儿子所做的一切,比平常特别是顺境中所做的一切不知可贵多少倍。所以儿子当然会感动得多次掉下眼泪。
教师总结:饱经忧患的父亲:一如既往爱护儿子,万般体贴关爱。父亲是一座山,伟大而坚强。严酷的现实扭曲了情感,沉重的负担压弯了脊背,他从无怨言,默默地用点点血汗,以透支的生命为儿女们开出一条成功之路。
三、拓展迁移
父母爱子女之心,无微不至,父母爱子女之事,可写的事情成千上万。本文以小见大,将父母的“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挚爱全部凝聚在这个背影里。就像我们熟悉的唐朝人孟郊的《游子吟》就把母亲对即将远行的儿子的种种复杂微妙的感情全部凝聚在“临行密密缝”这个形象上。读了本文,你不会不想到父母平时对自己的许多钟爱,甚至有些是自己本来不怎么在意的事情,这时也会浮现出来,令你动心,乃至流泪,甚或惭愧。
其实何止父爱,所有的亲情之爱都是感人的,也许你承受着却没有发觉,也许你失去了才觉珍贵。请你仔细品味这记忆中的珍宝,说说在你的家庭里,你所感受到的至爱亲情。
四、感受深情(放背景动画《懂你》)
同学们,至爱亲情是我们拥有的无上的财富。一桌准备好的饭菜,一件放在床头的衣服,一个鼓励的微笑,一句体贴的话语,都凝聚着亲人对我们的期望和关怀。正像父亲的背影一样,永远感动着我们。让我们都能对他们说一声:我爱你们,我理解了你们。
五、作业:请同学们回到家里,用你自己独特的方式,向你的父母、亲人表示你对他们理解,对他们给予你的无微不至的关怀的感激。给父母夹一次菜,给他们写一张纸条,为他们倒一杯水,向他们道一声辛苦……好吗?
一、活动目标
1.提高对战争的认识,培养热爱和平的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2.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全在与历史的对比中让他们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珍爱生命。
3.通过活动开阔文化视野,增加有关战争的历史知识和文学知识的积累。
4.培养资料信息搜集处理能力,锻炼围绕某一事件进行评说的口语表达能力和针对某一问题阐明自己观点的写作能力。
研究的能力
二、活动策划
(一)策划理念: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注重将资料的收集与实地访问调查结合;注重知识的获得与能力的培养相结合;注重学习活动与情感价值和世界观的形成相结合;注重校内活动与校外活动相结合。
(二)策划依据:从某种程度上讲,人类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战争史,在漫长的进程中,战争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化内容,我们完全有必要让学生积累有关战争的历史知识和文学知识,并将知识的获得与情感的培养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热爱和平的情感,促使他们的树立为人类和平事业而奋斗的理想。
我们麻城市地处大别山南麓,地理位置险要,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春秋战国时期,这里就是著名的柏举柏大战场,三国时期,曹操亦曾率部征战于龟峰山下,至今仍有楹联留于人间,到了现代,这里是红四方面军的主要策源地之一,从这里走出了以王树声大将,为代表的一大批共和国将领,王树声同志的家乡乘马岗乡是全国闻名的将军之乡,至今那里还留下了许多旧战场遗址,还有许多见证过当年战斗的老人及其后代,我们完全有必要让学生走进乘马岗,走近那里的人们,去感受战争,去感受今天的幸福生活,激发他们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感情。
(三)活动过程
活动过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资料搜集和校外活动准备阶段;第二阶段校外活动阶段,探访战场旧地,了解风情人情;开展社会调查;第三个阶段,活动成果展示阶段,整理收集到的各种资料,准备演讲、辩论。
前两个阶段都注意让学生分组开展活动,第三个阶段,注重集中活动。
第一个阶段:学生分组收集资料
①图片中的战争:注意收集有关战争的图片,并弄清其出处来源。
②文学中的战争:描绘战争的文学作品收集,写出其主要内容,分析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
③影视中的战争:介绍影视作品的主要内容。
④成语中的战争:与战争有关的成语典故不少,搜集它们,并弄懂这些成语典故的含义。
⑤诗词中的战争:古今中外,与战争有关的诗词不少,收集起来,注意对这些作品赏析品味,理解背诵。
⑥史料中的战争:收集历史当中的著名战例,弄清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在战争中寻求启发。注意收集岁月长河中,在战争中产生的英雄人物及其主要事迹。
⑦想像中的战争:展开合理的想像,描绘示来战争的情形,注重由现代战争引发想像,感悟未来战争与科学技术的关系。
⑧数据中的战争:收集二战,两伊占海湾战争的有关数据,感受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灾难。
第二个阶段:校外活动:参观访问调查
开展活动前,各组应预设调查访问重点
活动分四组进行:第一组:参观麻城市革命烈士陵园和革命史博物馆,了解麻城人民在为新中国成立及为保卫社会主义建设成就而产生的英雄人物及其动人事迹。侧重了解有关“黄麻起义”、“红四方面军建军”鄂、豫、皖苏区建立等有关史料。
第二组:旧战场纪念地采风:深入麻城市乘马岗乡杨泗寨、得胜寨等地参观,了解当年红军战士在此地战斗的情况。
第三组:将军故里今昔,深入到王树声同志、张才千同志、陈再道;王宏坤等同志故乡,听将军的后裔进述将军的故事,激发学生们对将军们为中国革命胜利不畏艰难不怕牺牲的高贵品质。请将军故里的民间艺人为学生教唱红色歌谣。如《八月桂花遍地开》、《大别山》等。
第四组:前往河南新县田铺乡河铺村,探访许世友将军故居,瞻仰墓地,了解其生平事迹,了解将军传奇的一生。
第三个阶段:整理资料,为活动展示作准备
经过前面两个阶段准备,同学们手中已经掌握的材料比较丰富,教师引导学生整理它们,使之系统化,材料按下列线索进行整理:①影视欣赏;②图片展示;③讲述故事;④知识竞赛;⑤发表演说;⑥开展辩论
第四个阶段:活动展示
展示过程:第一板块,影视欣赏,放影电影《太行山上》,利用战争的画面,创设活动情景。
第二板块:展示战争图片,让图片直观揭示战争的残酷,和平的可贵。
第三板块:英雄故事讲述,讲一讲历史上的战斗英雄,麻城籍的将军故事。
第四板块:战争知识竞赛①背诵有关战争诗词;②展示有关战争的成语、典故、名著;③介绍有关战争的文学名著;④经典战例汇集等内容都可以做为竞赛范畴。竞赛可以从必学题、抢答题、风险题等几个方面设题。
第五板块:发表演说。演说话题可以从“红军精神”、“长征精神”、“缅怀历史”、“珍惜和平”等几个方面确定话题,让学生发表演说。
第六板块:辩论。辩论分为正反两方,正方辩题“世界将会有永久的和平”乙方辩题“世界不会有永久的和平”。
第七板块:办一期专栏,展示学生写作的调查报告或参观访问心得、日记等。
三、活动反思
(一)语文学科有其本身的特点,它是通过在对学生进行语文知识的传授和语言能力的训练中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塑造学生的个性,培养他们健康的情感和积极的世界观的。我们这次活动,是语文实践活动,而不是历史课,也不是政治课,因此应该遵循语文的学科特点,活动的安排和展示,突出语文味,如演讲、写调查报告等。
(二)活动要注意学生的参与率,要培养学生大胆说话的能力,如在访问的时候,有的学生羞于开口,老师应该及时鼓励学生,大胆交际,问访向前,要求全体参加访问的学生要写好访问提纲。
(三)生活当中处处有语文,要让学生注意收集。麻城的红色歌谣已经被列入黄冈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活动中,红色歌谣的收集工作还做得不够。
四、活动训练题设计
1.今年是长征胜利70周年纪念年,班里开展了纪念活动“长征颂”诗歌朗诵及演讲比赛,赛后,将有关文稿编辑成册,已经确定了两个栏目:㈠回忆长征;㈡民族脊梁。现在,请你继续完成下面三项工作:
⑴设本文集再设两个栏目:a.________ b. ________
⑵为本文集取个名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分)
⑶请向你的朋友,写一封简短的推荐信,推荐本文集。(2分)
2.请以“要和平不要战争”为主题拟两条标语。(2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文学作品都与战争有关系,请选择一部作品,按要求填写卡片
《水浒传》、《三国演义》、《战争与和平》、《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安妮日记》(3分)
作品名称_______________;作者及国籍(朝代)_________
我最难忘的情节________ ; 我最难忘的人物: ___________
关于此人的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三十六计”是中国古人总结出来的战争智慧,也是生活智慧,请选择下面列举计策中的一计,调动你的生活经历或耳闻目睹的事例来说明它在生活中的运用(2分)
以逸待劳 声东击西 抛砖引玉 擒贼擒王 釜底抽薪
我能举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面参加辩论双方的观点,你赞成哪一方面的观点,试为该方写一段辩论词(3分)
正方:战争能推动历史向前发展。
反方:战争给人类造成巨大灾难,阻碍历史的发展。
我赞成________方观点,我的辩论词是__________________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指导学生快速梳理文章内容。
2.引导学生领悟文章材料和主旨的关系。
3.培养学生在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学习运用比较(原文与“变异版本”的比较)的方法,提高散文阅读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用心体会作者对“阿长”的怀念以及对“弱者”的同情。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理解材料和主旨的关系。
3.品味语言的内涵。
教学难点:
理解材料与主旨的'关系。
三、教学策略
本课主要采用“表格法”与“变异法”。
通过表格设计,引导学生快速理清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
通过文本改造的策略,将文章部分内容“变异”,再与原文进行比较,从而领会文本“材料与主旨”的关系。以之引导学生领会散文阅读与写作的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与学生朗读结合。
要求全体学生在听读课文的过程中,完成以下任务:边听读课文,边圈点批注,边思考问题,边填写表格。
思考的问题:看看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情,重点写了什么?从这些事情中,可以看出阿长是怎样一个人,作者对她有怎样的印象和情感?根据以上问题的提示,完成下列表格中的内容。(填写表格时注意原文语句的“化用”)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快速理清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
(二)主旨领悟
研读课文开头(第1~2自然段)与结尾(第30~31段)。
1.大家对“阿长”的称呼分别是什么,这是她的名字吗?她的这个“阿长”的称呼是怎么得来的?你如何理解这样的姓名来历?
2.品读课文结尾部分(第30~31段),从字里行间体会作者对他的“保姆,长妈妈即阿长”的情感。结合具体语句谈谈你的理解。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把握内容的基础上,领会文章主旨。
(三)深入探究:材料与主旨的关系;语言内涵的品味
1.关于“《山海经》”。
(1)借用鲁迅先生的语体形式,先问大家一个小问题:小鲁迅对《山海经》“发生”了怎样的情感?
【明确】“渴慕”。
(2)何为“渴慕“?
【设计意图】品析语言内涵。
【明确】所谓“渴慕”,表示比“羡慕、爱慕、思慕”等程度深,是渴望到极点,一种迫不可待的爱慕、思慕、欲求。
(3)从哪些地方能看出“我”的渴慕?
【设计意图】提取信息加以分析。
【明确】段突出“渴慕”之情。
(4)品味表现小鲁迅拿到《山海经》时的反应的语言:“震悚”“霹雳”。用得到满足时的激动和兴奋来表现“渴慕”“念念不忘”。
(5)让他发生如此“渴慕”之情的《山海经》是一部什么样的书?
【明确】是一部“刻印都十分粗拙的本子”。
(6)运用“变异法”,进行比较阅读:文中有三次提到“《山海经》”,文字有什么不同?如果把第三次和第一次调换顺序,可以吗?文字如下:
【明确】不能换,第三次的文字表明──经过“自己细细读”,已了如指掌,如数家珍,烂熟于胸。这些描写中,说明了《山海经》于“我”而言的意义是:“打开一个世界”“唤起无穷的好奇心,无羁的想象力”的一本书,甚至可以说有“启蒙”的意义。
【设计意图】进行比较阅读,引导学生体悟文章材料与主旨的关系,突破教学难点。
(7)成年鲁迅对《山海经》又有什么样的情感呢?他怎么看待《山海经》对他的意义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可以研读第29段。文章第29段,列举了5部“绘图的书”,都是些什么书呢?列举它们,作者的意图是什么(有什么表达效果)?可以删掉这一段吗?
【明确】这些内容的意图在于说明《山海经》对鲁迅的影响。
(8)阶段性总结:所以,于小鲁迅而言,《山海经》是他“最初得到的,最为心爱的宝书”。
品味语言内涵:什么是“宝书”、什么是“心爱的”、什么是“最为心爱的”。
2.关于“阿长”。
(1)小鲁迅是怎样得到《山海经》的呢?当然是阿长买来送给他的,但是为什么花了许多笔墨交代一位远房的叔祖的事儿?当然,我们可以说,是因为他惹起小孩子鲁迅对《山海经》渴慕之情。那么,直接就写从叔祖那里“最初看到”或“最初得到”《山海经》,不就行了吗?──当然不能这么写──为什么?──因为“不真实”,此其一也。其二,我们来比较对叔祖太太的“改写”文字,想一想,鲁迅写“叔祖及其太太”这段文字的用意是什么?
【明确】写叔祖太太,是为了说明叔祖“是一个寂寞者”,他是“很疏懒的”,暗示读者,他与“我们”往来,称我们为“小友”,只是为了排遣自己的寂寞,并不是真正关心、关爱孩子。
(2)那么,别人呢?──别人,“谁也不肯真实地回答我”。
(3)只有阿长,阿长是怎样的呢?可顺势分析品味:“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什么叫“也来问”?──说明好多人都问过,但只有阿长给我买了《山海经》,别人问过也就问过,没有真正关心过。只有“阿长”,目不识丁的阿长,主动来问,利用“告假时间”去买,最后“高兴的”送给“我”。(对比,反衬)
(4)文中有两次提到阿长有“伟大的神力”,但表述却有所不同,结合上下文谈谈你的理解。品味两次提到“神力”的不同。
【明确】之前“却不料她还有这样伟大的神力”,“神力”指的是她居然脱了裤子就能抵御大炮的进攻,小孩子信以为真,觉得好恐怖,好神秘;当然从大人,从成年的角度看,又会觉得好可笑,有一种幽默的调侃在里面。而“确有伟大的神力”则是指“她能够做成功”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情,她没有文化,目不识丁,把《山海经》误听为“三哼经”,她与小鲁迅没有血缘关系,只是一个保姆,但她关心、注意并重视了一个小孩子的精神需求。相对于她的“关心、重视”,别人则一律是“漠视”,这让成年鲁迅也颇多感慨。
(5)阶段性总结:所以,文章才叫《阿长与〈山海经〉》,而不像《藤野先生》那样叫《我的保姆阿长》,也才有了文章结尾那一声深沉的向大地母亲的“祈愿”,愿生前不幸的阿长在大地母亲的怀里得到灵魂的安息。
3.仿照老师的“变异”,如果由你来继续“变异”,以突出人物的特点和作者的情感,你还有哪些选择?并简要分析和阐释。
预设“变异”的可能性:
(四)总结
1.这节课,我们走进文本,利用“变异”比较的方法,领悟散文中有些“似乎无理,貌似闲笔”的文字,但仔细“想去”,“竟是有理有情”,这是领悟“材料与主旨的关系”。
2.还有,我们品味语言,发现有些字眼“好似无理,又似太俗”,但“合上书一想”,仿佛必须有它方才“形容得尽”,“念在嘴里倒像有几千斤重的一个橄榄”,这就是品味散文的语言,尤其是鲁迅的散文语言。
(五)布置作业
课外阅读《朝花夕拾》,将你感兴趣的文章与同学分享。
【设计意图】拓展学生课外阅读,对鲁迅先生的散文语言风格能有较深的了解。
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了解奥林匹克精神的内涵与价值。
2.抓住关键句,理清课文的思路,把握演讲的语言特点。
3.热爱体育,用体育精神来激发自己生活、学习的激情。
一、导入新课
奥林匹克精神的内涵是丰富的。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在其就任宣言中指出:“奥林匹克的格言是更快、更高、更强。”奥林匹克精神让我们振奋,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创始人顾拜旦先生。倾听他对现代奥林匹克精神的内涵与价值的阐述。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了解作者,熟悉背景知识
1.背景知识介绍。
顾拜旦在为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创立与发展的奋斗生涯中,发表了1200多篇著作和演说,内容涉及教育学、社会学、医学、心理学和美学等方面,其中闪烁着他的体育思想。《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是顾拜旦于1919年4月在瑞士洛桑庆祝奥林匹克运动恢复25周年纪念会上的演说,是奥林匹克运动的重要文献,顾拜旦用诗歌般的语言阐述了奥林匹克精神的内涵与价值。
2.作者介绍。
顾拜旦,法国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少年时代酷爱体育,对古希腊灿烂文化饶有兴趣。1896年创办现代奥运会,开始了体育活动家的生涯。他担任国际奥委会主席之职长达28年之久,终生倡导奥林匹克精神,被誉为“奥林匹克之父”。
目标导学二:整体感知,把握文章内容
1.“5年前”具体是哪一年?这一年有什么重大的事件发生?
明确:具体指1914年,这一年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2.第1自然段中提到了“恢复奥林匹克运动会”,“恢复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原因是什么呢?
明确:主要体现在第5自然段中。一是:现在,我们正处在历史的转折关头。人类渴望进步,但又常常误入歧途。二是:青少年开始为呆板而复杂的教育枷锁所套牢,被在愚蠢的.放纵和不明智的严厉交互作用下的道德说教以及拙劣肤浅的世界观所束缚。
3.顾拜旦认为奥林匹克主义与一般的体育运动有什么区别?
明确:奥林匹克主义包括但又超越了一般的体育运动。一是运动员非常享受努力拼搏的乐趣,二是体育带给人的是美感,三是体育能振奋人心。
4.“奥林匹克主义的完美实现”具体指什么而言?
明确:必须要面向大众,让社会底层的人们接触到现代工业所塑造的各种锻炼形式,达到强身健体的乐趣。这就是完美的、民主的奥林匹克精神。
5.请你用一句话,结合全文概括一下奥林匹克精神的内涵。
明确:奥林匹克精神包括又超越了一般的体育运动,它可以给人带来愉悦感,带来美感和荣誉感,它可以让大众参与,促进社会和平、公平,推动社会的进步。
目标导学三:理清思路,体会语言特色
1.这篇演讲稿思路清晰,结构严谨,请你梳理文章的思路。
明确:第1自然段,总领全文,指出奥林匹克主义在经历战争后即将扮演崭新的角色。第2—3自然段,指出平和与自信是奥林匹克精神的有力支撑;第4—5自然段,说明奥林匹克主义与一般体育运动的不同之处及恢复奥林匹克运动的原因;第6—7自然段指出如何将奥林匹克精神变成现实——大众参与;第8—10自然段,畅想美好前景,确信奥林匹克精神必将如阳光普照大地,必将拥有沉甸甸的收获。
2.演讲稿的语言特点有哪些?
明确:①准确性。演讲使用的语言一定要确切、清晰地表现出所要讲述的事实和思想。②简洁性。以最少的语言表达出最多的内容。③通俗性。演讲的语言要口语化;演讲的语言要个性化;要说自己的话。④语言要生动感人。好的演讲稿,语言应该是生动感人的。要使语言生动感人,必须做到用形象化的语言。⑤用幽默风趣的语言,能打动听众,富有感召力。
3.请学生再朗读课文,说说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色。试举例说明。
明确:①用词准确。如第1自然段,“这凸显了它即将扮演的崭新角色的意义”,“崭新角色”把“奥林匹克”当作人来写,准确阐明了奥林匹克主义在当今的意义与以往不同。
②表达生动感人,富有感召力。如:第4自然段描述奥林匹克主义带给参与者的快乐,“请想象一下,当这种愉悦向外喷涌……会是怎样的情景”,最后一段,畅想奥林匹克运动的美好未来:“待到中午时分,湛蓝的天空必将万里无云;收获者的双臂,捧满沉甸甸的金黄麦穗。”
4.尝试演讲,揣摩下面的句子,应用怎样的语气演讲呢?
(1)“奥林匹克精神开始为渐趋平和而又充满自信的青少年所推崇”应用怎样的语气朗读呢?
明确:用赞颂的语气,喜悦的语气。
(2)“奥林匹克主义包括但又远远超越了一般的体育运动”,找出应重读的关键词语。
明确:“包括”“超越”这几个关键词语需要重读。
(3)“请允许我详细阐述一下二者的区别”应用怎样的语调朗读呢?
明确:运用平和的语调。
(4)“待到中午时分,湛蓝的天空必将万里无云;收获者的双臂,捧满沉甸甸的金黄麦穗”应用怎样的语调语气朗读呢?
明确:语调逐渐上扬,用赞美的语气。
三、板书设计(略)
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7
【方案一】
教学角度:品味诗意语言,感受传统文化魅力,提高审美能力和艺术品位。
主要教学步骤:
1.配乐朗诵课前收集的与屏风有关的古诗词句,营造诗意氛围。
2.多媒体显示各种屏风图片,形象感知我国传统器具的特色。
3.配乐朗读全文,提取说明性文字,用自己的话介绍屏的知识。
4.寻读,齐读并品味:
①文中引用的古诗词句,理解其大意;
②文中流露作者情感的语句,体会对屏的喜爱之情;
③文中体现屏独特魅力的语句,感受传统艺术的神韵。
5.点击,分组活动,给几幅屏的图片配以生动的解说词。
6.全班交流,对照图片配乐朗读自创的解说词。
7.教师总结,评选“最佳解说词”。
【方案二】
教学角度:引导多角度的自学活动,在自主学习中提高独立阅读能力。
主要教学步骤:
1.由《口技》或《故宫博物院》中有关屏的文字激趣,导入课文。
2.速读,整体感知,条理性地把握文中的信息。
3.细读,围绕专题自主讨论,并做自读笔记:
①本文语言的韵味;
②本文说明方法的多样;
③本文说明层次的明晰。
4.全班交流,自行归纳、分类整理自读笔记。
5.教师小结。学生质疑问难,师生共同解答。
6.课余上网或从图书馆查阅有关屏的古诗词句、片段及相关材料,进行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7.组织“话说屏风”的读书交流会,书写活动心得。
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积累“翳”“策”“跻”等实词的含义。
2、理清作者的记游顺序,体会其条理分明的记游特点。
3、学习作者不畏艰险,勇于攀登的精神。
教时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
1、朗读课文,做到读准音,读顺句。
2、借助资料,了解徐霞客及其《徐霞客游记》。
3、多媒体课件。
学习过程:
一、谈话导入:
有这样一部著作,这是我国一部著名的古代游记,也是一部我国地理学名著。它凝聚了作者三十多年的旅游勘察汗水。这部著作就是《徐霞客游记》这部著作被誉为千古奇人的千古奇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选自这部著作的文章——————《游恒山记》。多媒体展示作者及文字图片资料。
二、疏通文意
1、读课文,小组合作完成文意的疏通这一学习任务。
2、交流在疏通文意过程中所产生的疑难问题。由组长汇报,组员补充。班际间解决。
三、合作探究
1、速读课文,划出作者登山所经过的地方,并绘制作者登山示意图。
明确:作者上山经过了望仙亭、虎风口、“朔方第一山”牌坊、寢宫、飞石窟、北岳殿、会仙台等地方。示意图略
2、划出文中标明里程的句子,想一想,作者这样写的用意?
明确:一里,又一里,又三里,三里——————
作者这样写,显出文章记游顺序清晰,条理分明的特点。
3、细读文章第三段,说出作者的观察角度,写景顺序。
明确:观察角度为俯视,由文中“俯瞰山北”“北瞰”可以得出。
写景顺序为:按照北—南—西——东的空间顺序来写景,并且是由远及近的。
多媒体展示恒山图片,增强学生的感官认识。
4、划出课文中写徐霞客登顶经过的文字,体会其所拥有的精神。
明确:课文第二段“余时欲跻危崖、登绝顶——————久之棘尽,始登其顶。这是写作者登顶经过的文字。
从登顶经过充分表现了徐霞客不畏艰险,不怕辛劳,勇于实践求实的。精神。
5、 小结:
这篇文章清晰地介绍了作者的游踪,描写了作者游恒山登顶的经过,表现了他不畏险,不怕辛劳,勇于踏勘实践的精祌。
四、迁移拓展
1、查阅资料,探究“是山土山无树,石山则有。北向俱石,故树皆在北”。这种现象的成因。
2、利用图书馆,阅读整本的《徐霞客游记》,写好读书笔记
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理解游记的特点,理清文章的脉络。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受各拉丹冬雪山的壮美,感悟长江源头的神异不凡。
3.抓住关键句,品味文章的语言魅力,理解关键词句的含义。
4.领会文章蕴含着的深刻意义——自然的伟力,民族精神的源头。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观看纪录片《再说长江》第二集《重上江源》。“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听着这熟悉的旋律,令人浮想联翩,歌词中的“雪山”就是长江的源头——各拉丹冬雪山,它位于东经91度07分,北纬33度29分。现在请同学们结合观看的纪录片,说一说各拉丹冬为什么会成为长江的源头呢。
今天我们学习马丽华的游记散文《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揭开各拉丹冬神秘的面纱,感受雪域高原的壮美景色,体会作者表达的细腻而丰富的情感。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整理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请同学通读全文,从文中找出关于时间推移、地点转换的词语。
1.第1自然段写到“各拉丹冬有阴阳二坡,西北阴坡尽是冰雪,景色单调,东南阳坡才好看”。你认为“我”游览的是哪里呢?
明确:“我”游览的是东南阳坡。从第3自然段“在各拉丹冬以东几公里处有牛粪可捡的草坝子上”可知游览的是东南阳坡。
2.本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组织材料的?找出第一天游览中体现这一顺序的词语。
明确:按照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来组织材料(也是以“我”的游踪为线索组织材料的)。叙述了“我”游览各拉丹冬雪山的所见所感。词语有:草坝子——冰河砾石堆上——走下砾石堆,接近冰山——此地海拔已超过六千米。
目标导学二:品读课文,感受雪山壮美
请同学们品读第5—6自然段。
1.从文中找出描写各拉丹冬雪山景物的语句。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描绘的?从中感受到雪山怎样的特点?
明确:远处全景:晶莹连绵的冰峰;平坦辽阔的冰河;远方白色金字塔的各拉丹冬统领着冰雪劲旅。近景(沿冰河接近冰山):冰山像屏风,精雕细刻着各种图案;冰塔林就由许多冰的庄园冰的院落组成。作者是按由远至近的顺序来描绘的。感受:天地间浩浩苍苍;这一派奇美令人眩晕。
请同学们品读第10—11自然段。
2.思考作者是从什么角度描写哪些景物,抓住了景物什么特点,从中感受到了雪山怎样的特点。
明确:触觉:写冰窟。特点:温暖。
让学生反复有感情地朗读句子,通过反复朗读加深对句子的理解及对作者的情感的把握。听觉:写风。特点:声音大(呼啸);不停息(川流不息);威力大(扫荡)。
视觉:冰体。特点:晶莹洁白;漂亮,千姿百态(挺拔的,敦实的,奇形怪状的,蜿蜒而立的。那些冰塔、冰柱、冰洞、冰廊、冰壁上徐徐垂挂冰的流苏,像长发披肩);熠熠烁烁,光彩夺目。
感受:是琼瑶仙境;这波纹是否就是年轮。
3.作者分两次集中描写雪山,这两次描写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在写第二次之前,还要写第一次来观看雪山的感受?
明确:第5—6自然段是从低处观赏描写,第10—11自然段是从高处观赏描写,这样从不同角度展现了各拉丹冬雪山的神韵。两次写观赏雪山的感受,表现了作者对雪山认识逐渐加深,对雪山的情感步步增强。也在读者心中留下深刻印象。
请同学们品读第12—14自然段。
4.这几段描写的重点是什么?作者从中感悟到了雪山怎样的特点?
明确:描写了砾石堆和坚冰之下的流水。感悟:一刻不停,开始演绎长江的故事。
第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跟着作者一起感受了各拉丹冬雪山的神异壮美,我们也感受到了造物主的伟力,今天我们来探讨一下这篇文章语言的`魅力,以及作者面对如此的美景,内心所生发出的怎样的情感震撼。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赏析句子,感受语言魅力
联系上下文,品味下面的语句的妙处。
(1)阳光使这位身披白色披风的巨人变化多端:融雪处裸露出大山黧黑的骨骼,有如刀削一般,棱角与层次毕现,富有雕塑感。
明确: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将白雪覆盖下的各拉丹冬雪山比作“身披白色披风的巨人”,赋予雪山以生命,“变化多端”一词,又写出了这里自然环境严酷,天气恶劣。
(2)频频小震酝酿着某一两次大地震:手背生起冻疮,肩背脖颈疼痛得不敢活动,连夜高烧,不思饮食,……活动时只能以极轻极慢动作进行,犹如霹雳舞的“太空步”。
明确: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身体不适应高山气候比作“地震”,“手背生起冻疮,肩背脖颈疼痛”比作小震,“连夜高烧”比作大震;把“动作的缓慢”比作“太空步”,写出了各拉丹冬雪山海拔高,气候条件的严酷。
(3)我双手合十,面向各拉丹冬威严的雪峰行了跪拜大礼。
明确:“行了跪拜大礼”这一动作描写,传神地写出了“我”的虔诚及对各拉丹冬雪山的崇敬。
(4)远方白色金字塔的各拉丹冬统领着冰雪劲旅,天地间浩浩苍苍。
明确:“白色金字塔”,暗示雪山犹如帝王一般,“统领”一词又赋予雪山以帝王的行为,表现了各拉丹冬雪山的高大威严,令人敬畏。
目标导学二:品味写景,体会作者情感
作者在写景时,自然而然地产生了联想想象,让学生品读课文,标画联想想象的句子。
1.作者在观赏雪山时,产生了哪些联想和想象?
明确:(1)这一派奇美令人眩晕,造物主在这里尽情卖弄着它的无所不能的创造力。
(2)端详着冰山上纵横的裂纹,环绕冰山的波状皱褶,想象着在漫长的时光里,冰川的前进和后退,冰山的高低消长,这波纹是否就是年轮。
(3)那是坚冰之下的流水之声,它一刻不停,从这千山之巅、万水之源的藏北高原流出,开始演绎长江的故事。
2.这些联想和想象中分别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
明确:第(1)句,“眩晕”的意思是“感到本身或周围的东西旋转”,这里是被眼前的奇伟的景象所折服。赞美造物主的伟大神奇的创造力,长江源头的各拉丹冬雪山就是大自然的杰作。
第(2)句,由冰山的裂纹和波状皱褶联想到树的年轮,赋予各拉丹冬雪山以生命,赞颂雪山的神奇,历史久远,如同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一般。
第(3)句,“演绎”是“铺陈,发挥”的意思,这里是说坚冰之下的流水,是圣洁的,是长江的生命源头,从这里开启了长江的生命之旅,长江从此开启了孕育生命,造福人类之旅,这流水,也是中华民族的生命之源,中华民族的历史也同长江一样源远流长。
小结:作者从不同的角度写景,抓住景物特点,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描绘了长江源头各拉丹冬雪山的神奇美丽,并赋予雪山以生命,写景中蕴含着作者对雪山的崇敬和赞美之情。作者又通过联想和想象,抒发了对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赞美。
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通过课文,认识和了解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我国广大乡村普通百姓的苦难生活,从而更好地理解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2.培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能力,学会思考人生。
3.感受作品中蕴含的父子之情、同学之情,以及人与狗的默契和情趣,培养乐观进取的生活态度和互助友爱的精神,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重难点:
1.重点:抓住重点,有条理地复述故事。
2.难点:认识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我国广大乡村普通百姓的苦难生活,体会苦难生活之于人的意义。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今天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谁都离不开书籍。
想一想,你读的第一本书是什么?(请学生说说,并谈谈阅读感受)不少同学对自己的第一本书已经记不清了,但诗人牛汉对自己的第一本书却永志难忘。那么,他读的第一本书到底是一本什么书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跟随诗人牛汉去了解围绕着第一本书演绎的故事,在体味语言特色的基础上,把握第一本书的深刻含义。
二、整体感知1.检查预习生字词的情况。
(1)给下列画线的字注音:酷(kù)似掺(ch1n)脊(jǐ)背枉(w3ng)读
2)解释下列词语:幽默: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凄惨:凄凉悲惨。奥秘:奥妙神秘。
翻来覆去:一次又一次;多次重复。掺和:掺杂混合在一起。
知书识礼:有知识,懂礼貌。指人有文化教养。酷似:极像。
2.播放媒体资源中的动画,在美妙的音乐中欣赏《我的第一本书》的朗读,初步感知全文。
3.默读课文,请学生复述“第一本书”的故事。要求:
A.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故事发生的过程。B.读音准确,口齿清楚,声音洪亮。C.语言简练生动,表达自然流畅。思考下列问题:(1)说说“我的第一本书”的含义。
明确:“我的第一本”不仅仅指那半本课本,也指“我”人生的第一课。这人生的第一课蕴含着生活的艰辛,人间的温情,同学的友谊和上学的乐趣。(2)作者是怀着怎样的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呢?
明确:作者追忆“第一本书”的心情是学生,他是怀着敬重、珍爱的感情追忆“第一本书”的,同时感情也是复杂的,因为那本书里深藏着苦难的生活和恶劣的学习条件与环境,同时也映照着那个时代人们不幸的命运,以及在那种荒寒背景下特别可贵的一点乐趣和温情。
三、研读与赏析:
1.“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作者对童年的感觉是怎样的?联系下文看,“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是什么?
明确:作者对童年的感觉是辛酸的,“童年没有幽默”写其童年生活的艰苦而沉重,不仅自己家的生活是穷困的,几乎所有同学都在生存的底线上挣扎,哪有幽默可言?但是,毕竟是童年,无论生活多么艰苦,也抹不去与生俱来的童年的好奇、天真和淘气,能和小伙伴们在一起,和小动物们在一起,回到大自然中间,就是快乐的,而且童年时代只要玩起来,什么困苦都会忘,这就是生命最初的快乐。
2.没有课本的乔元贞却考了第一名,父亲也认为他比“我”有出息,作者在文章的结尾处特意地补述了他一生的“出息”,“他一辈子挎着蓝子在附近几个村子里叫卖纸烟、花生、火柴等小东西。”这算什么“出息”?作者为什么作这样的交待?
明确:没有课本的乔元贞却考了第一名,这说明他是个聪明好学的孩子,父亲以他教师的经验感觉得出,这样的孩子是能成器的,但是,当“我”拿回那半本书让父亲装订完整时,乔元贞哭着对“我”说,他不能再上学了。这样,那半本书就“是他一生惟一的一本书”了,而“我”后来到条件好一些的学校上学去,而乔元贞这样一个聪明好学的孩子在最需要学习的时候失学了,人生成长的第一个阶梯就这样永远失去了,再加上当地文化、经济的极度贫困和落后,一辈子只能在生存的底线上挣扎,还能有什么发展可言呢?还能有多大“出息”?在这里,这就促使我们更深入的思考了。总之,作者对那个时代的苦难进行着辛酸的“诉说”,对苦难生活中小伙伴们寄予深切的同情,也让读者从乔元贞的命运中严肃思考生活与人生。
3.“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怎样理解“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枉写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的“本”?
明确:这里的“枉”可理解为白白地,无价值的,无意义地。作者的第一本书意味深长,它不仅表明第一次跨进学校的大门,走进了知识的世界,更重要的是,那第一本书里镶嵌着父亲的深情,同学的友情,童年的乐趣和生活的苦难以及在苦难生活中抗争的一段心路历程。它既是求知的第一本书,更是人生的第一本书。如果这第一本书不写出来,那么这几十年的读书和写书则失去了意义,变得毫无价值,因为你忘记了知识的源头和人生的起点,你忘记了过去,即忘本。作者巧妙地运用双关的修辞,“本”既指第一本国语教材,也指人生成长历程中最初的最有价值的奠基性的东西。
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1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美感、史诗、驻足”等词语,并练习用词造句。
2.了解文中所揭示的美学原则。
3.认识桥的美学价值,掌握与“桥之美”有关的美学常识。
能力目标
1.理清全文思路,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理解课文所介绍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水平。
2.理解本文的说明顺序,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逐步提高阅读说明文的能力。
3.揣摩本文充满诗意的描写文字和带有说明性的文字,体味语言的个性色彩,培养良好的语感。
德育目标
通过学习《桥之美》,让学生充分受到美的熏陶,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用“美”的眼睛去欣赏,用“美”的心灵去感受,最终成为一个有品位的人。
●教学重点
1.理解桥美在何处。
2.揣摩文中富有个性色彩的句子。培养语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难点
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把握说明方法,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明确说明对象,把握对象特征;把握行文思路,理清说明顺序;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的个性色彩;比较阅读,体会两文的相异之处。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桥是充满魅力的一种建筑,它集实用功能与审美价值于一身。生活中少不了桥,而且桥本身的美以及它给人的丰富的联想和感受,使桥历来都是文人画士笔下的宠儿。作为中国现代著名的画家,吴冠中先生用他那充满诗情画意的笔为我们介绍桥之美,让我们一同欣赏《桥之美》。(板书文题)
桥梁专家茅以升笔下的桥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在画家眼里,桥的魅力在哪里?让我们随着画家的构图框,对“桥之美”进行一番新的审视与追寻吧!
二、明确说明对象,把握对象特征
1.教师配乐朗读课文,学生听读,初步感知文意。
2.学生齐读课文,并思考:
(1)在作家看来,“桥”美在何处?请画出揭示“桥之美”的文句。
(2)你对此有何感想,从中得到了什么启发?
3.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力求人人发言,个个参与,然后以小组组长为本组代言人,进行全班交流。
明确:(1)课文揭示“桥之美”的文句有以下几句:“‘小桥流水人家’,固然具诗境之美,其实更偏于绘画的形式美”“我之爱桥,并非着重于将桥作为大件工艺品来欣赏,也并非着眼于自李春的赵州桥以来的桥梁的发展,而是缘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矛盾的发展促成戏剧的高潮,形象的重叠和交错构成丰富的画面,桥往往担任了联系形象的重叠及交错的角色”“凡是起到构成及联系之关键作用的形象,其实也就具备了桥之美”。这些文句揭示了“桥之美”的含义。
(2)学生从中得到的启发是多方面的。有的领悟到:桥梁除了具有实用功能外,还具有审美功能。有的领悟到生活周围本身就有饱含画意的景致,只是自己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有的同学领悟到:文中讲究对比、变化、和谐等,不光适用于发现、欣赏、品味“桥之美”,还可以把它们作为通用的原则对某一处自然风景及室内布置进行一番美的品评。有的领悟到:孤立的美固然很美,但与周围环境和谐交融才是美的极致。……
三、把握行文思路,理清说明顺序
1.学生齐读课文。
2.学生默读课文,把握文章的行文思路,理清说明顺序。
(1)教师提示:可以先逐段概括内容要点,再把内容相近的段并成部分,把全文划分为相对独立的若干部分,归纳出每部分的大意,将这些大意依次衔接起来,就形成了全文的思路,也就得出了全文的说明顺序。
(2)学生划分文章的结构层次,概括段意,理清行文思路。
(3)同桌之间交流看法。
(4)教师选三位同学发表自己的意见。
明确:画家眼中的桥的特殊美感,概括地说,是桥在不同环境中,起着各不相同的形式作用,即具有不同的美学效果。
为了能让普通读者理解和接受这个观念,文章从大家熟知的“小桥流水人家”这句诗入手,首先摆出一个看法:它“固然具有诗境之美,其实更具有绘画的形式美”。接着以粗笔勾勒、大块涂抹的方式迅速将小桥、流水、人家提炼成构图所需要的块、线、面,并把它们搭配、组合起来,构成画面,强调桥在其中所起的重要作用。然后又大而言之,指出桥在江南水乡和水上城市威尼斯同样在构成当地特色美景上不可或缺。
接下来作者强调不着眼于从桥自身的结构来欣赏“桥之美”,而是更着迷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为下文张本。
课文随后采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选用四个例子--石桥与苇丛的配合,石桥与细柳的合作,在背景烘托下的长桥之美,险峰、急流映衬下的风雨桥--说明桥在外观、材料与所处位置上各不相同,而都能和周围的景物既形成对照又不失和谐。
然后,作者比较概括地写桥普遍具有的形式作用:联系形象的重叠与交错。这是对“桥之美”的进一步补充。文章以《清明上河图》里的“虹桥”及乡间小桥为例,指出通过桥能构成丰富的画面。此后作者宕开一笔,结合具体实例谈桥与周围景物要互相衬托、呼应的问题。
最后收束全文,用一句话总结上文,回应文章的标题。
教师依据学生的回答,整理形成板书。
多媒体显示:
加入初二学习小组更多超值免费资料不容错过!
Section targeting
四、揣摩语言,体味本文语言的个性色彩
1.多媒体显示:
体味下列句子的情味。
(1)茅盾故乡乌镇的小河两岸都是密密的芦苇,真是密不透风,每当其间显现一座石桥时,仿佛发闷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畅的气。
(2)早春天气,江南乡间石桥头细柳飘丝,那纤细的游丝拂着桥身坚硬的石块,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
(3)无论是木桥还是石桥,其身段的纵横与桥下的水波协同谱成形与色的乐曲。
(4)田野无声,画家们爱于无声处静听桥之歌唱,他们寻桥,仿佛孩子们寻找热闹。
学生品读这些句子,欣赏其鲜明的个性色彩。
教师选四位同学品评这些句子。
明确:(1)苇丛是不会感到“发闷”的,也不会做“深呼吸”,这只是人的感受投射到它身上而已,这表现了作者已全身心融入周围环境,或者说自己已成为环境密不可分的一部分。
(2)杨柳拂桥是江南常见的景色,作者将时间限定为杨柳刚刚返绿发芽的早春天气,将桥限定为石桥,两种景物之间的反差与对比,形成特殊的美感。“杨柳岸,晓风残月”是宋人柳永《雨霖铃》中的名句,这里说“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是强调细柳与石桥构成的美景本身已够动人,不再需要别的东西来烘托了。
(3)这句话的意思是,桥横跨在水面上,与桥下的流水在平面上形成交错;同时,桥的颜色与流水的颜色也相互映衬。桥与流水如一支乐曲一样是一个整体。
(4)桥的美就是对桥的存在的一种大声宣告,桥的美也像乐曲一样有着和谐的韵律,这吸引着画家总是追寻着桥的身影。
2.学生自己在文中另外寻找一些充满诗意、语意蕴涵丰富的语例,品读赏析,感受其鲜明的个性色彩。
五、比较阅读
本文在内容和写法上都与《中国石拱桥》这种说明文有很大区别,试具体说明。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
教师提示学生可以从两文的说明对象、说明顺序、说明方法及语言特征等角度进行比较、评析。
学生明确:本文是一篇带有说明性质的小品文。它的说明性体现在文中先点明在画家眼里桥美在何处,随后举一些具体例子。着眼于桥的美学价值,发掘桥在不同环境中所产生的美学效果。文章语言优美,或描写景物,或抒发感情,文字极富表现力和感染力。
《中国石拱桥》是一篇较为规范的说明文。它说明对象(石拱桥)分明,特征(历史悠久、形式优美、结构坚固、成就突出)清楚,顺序合理,语言平实自然而又准确、严密,说明方法(举例子、引用、列数字、打比方等)得当。
教师引导学生利用表格使其更加清楚,表格设计如下:
比较篇目说明对象着眼点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语言特征
中国石拱桥
桥之美
学生根据表格要求填写相关内容,充分理解规范说明文与科学小品的区别与联系,全面认识“说明文”这种文体。
六、课堂练习
多媒体显示一幅山水画,画面上有高山、流水、长桥、树木、薄雾。要求学生运用对比、变化、和谐的美学原则来品味、欣赏画面美,并模仿课文第4段的写法把它表述出来。
学生观赏画面,并口头描述。
《桥之美》同步练习
一、实践活动设计
桥,不是没有生命的冷冰冰的建筑物,它体现着人类的智慧,并给人以美感,人们情不自禁地用诗文来赞颂它,关于它的故事传说也十分丰富。这些赋予了“桥”无穷的魅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资料搜集;了解一些桥的名称的由来,如西湖的断桥、上海朱家角的放生桥等;搜集有关桥的诗歌、对联、谜语、俗语、谚语、成语等;搜集有关桥的故事与传说;搜集绘画、雕刻、图片以及影视作品中的桥等等。
这项活动要求学生在搜集、整理完相关信息后,在班上进行口头交流,要求表达得生动有趣,吸引大家的注意力。
二、写作活动
高高耸立的塔有着与桥不同的美,试写一段文字,说明塔的美。
三、开放性探究
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
水的语言
郭治
水是会“说话”的。听听水的声音,可以判断水的状况。你不妨试一试:把满满的一瓶水倒出来,听!水在噗噗作响,它在告诉你:“我出来啦!”用墨水瓶、暖水瓶做这个实验,它们发出的声音是不同的。
这个原理很简单,因为水流出来的时候,空气要从瓶口挤过去,那一个个气泡钻出水面时,会因为压力变小而猛一下子膨胀,发出冲击,水就这样“说话”了。
把水壶放在火炉上,当水壶发出叫声的时候,水还没有开。等水真正沸腾的时候,叫声不是那样响了。“开水不响,响水不开”,水壶里的声息为什么能报告壶里的情况呢?
坐在火炉上的水壶,壶底的水最先热起来,于是那里就产生了气泡。这些气泡很热,也很轻,便在浮力的作用下,升到了上边的冷水层。热气泡在冷水中放出了大量的热,它的温度降了下来,好像泄了气的皮球,抵挡不住水的压力,就被水给压破了。气泡破裂时发出响声,水壶便“鸣”叫了起来。水在沸腾的时候,气泡一个接一个地钻出水面冲到空气里,很少有在水里破裂的,这时水的声音就变成“哗啦”“哗啦”了。
人被烫着会喊叫,水挨烫时也要“尖叫”呢!把几滴冷水滴在火红的炉盖上,听!它咝咝地尖叫了。烧水做饭时,我们常常会听到这种声音。
水当然没有知觉,它挨烫时的“尖叫”是由于它在急速地变成汽。炉盖或红煤球的温度都很高,水滴到上面马上变成了水蒸气,一滴水要变为汽,体积大约要膨胀1500倍,这一涨,就像小炸弹爆炸,发出了声音。
你会判断壶里的水开不开吗?
提一壶冷水,向地面上倒一点,你听到的是清脆的噼啪声;提一壶开水,同样向地面上倒一点,听!它发出了低沉的波波声。为什么冷水和开水声调不同呢?这跟水的温度有关系,当水温在100℃左右时,水不断地变成汽,开水四周包围着这层汽,好像裹着一层线毯,落到地上声调也就低沉多了,冷水落到地面上,没有气垫的缓冲作用,声音也就变得清脆了。这正像掉在地面上的钢球发出清脆的声音,掉在棉被上的钢球只会发出一点儿声响一样。
水的奇言妙语可多啦,你能自己做些实验,研究一下吗?
1.这是一篇说明文,其说明顺序是顺序,语言。
2.为了生动地说明水有各式各样的语言,很多地方运用了的修辞方法。
3.第2段画线句是为了解释(用原文回答)。
4.文章说明了水在三种情况下的语言:① ;② ;③ 。
5.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一下,怎样才能判断出壶里的水是否是开的?
参考答案:
1.事理逻辑生动
2.拟人
3.水流出来时为什么噗噗作响
4.流出来时水不开时水被烫时
5.向地上倒,发出清脆的噼啪声的是冷水,发出低沉的波波声的是开水。
《桥之美》教学反思
在对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的整合设计中,有一项是“桥”的教学系列:《中国石拱桥》、《桥之美》以及综合性学习“说不尽的桥”。两篇文章,一个综合性学习活动,从知识到审美,从课内到课外,再用课外的事例来检验课内知识,这样,对桥的文化更加深了理解。
《桥之美》是带说明性质的小品文,与《中国石拱桥》这篇规范的说明文不同。《中国石拱桥》从桥梁专家的角度说明中国石拱桥的形式、结构、成就、发展等,让学生获得知识。而《桥之美》从画家的角度发掘桥在不同环境中所产生的美学效果。写作目的不同,采用的写法也不同。这篇美学小品文,作者吴冠中以画家的眼光品评了桥之美。课文先抓住说明对象总的特征,即“桥在不同的环境中,具有不同的美学效果”,然后通过具体丰富的例子验证了“桥之美”,文章语言画面感很强,极富诗意。
当初选这篇文章作重点研讨,一是这篇文章语言很优美,师生都很喜爱。二是桥在从化并不少见,著名的桥有街口大桥、神岗大桥、流溪河彩虹桥等,容易引导学生去发现、欣赏“桥之美”。因而,准备阶段,我除了上网下载风雨桥、索桥、南京长江大桥等图片外,还专门带着数码相机去拍一些从化有名的桥。最有收获的是在离街口城区不远的流溪河山庄荔湖桥发现一大群白鹭在湖面活动。以前在从化电视上看见山塘水库有很多白鹭,已深为从化自然环境的优越感到自豪,想不到这么近的地方也有白鹭,景色这么美。白鹭悠闲地在觅食、栖息、飞翔,那情景深深地吸引着我。我灵感一来,觉得白鹭在我的图片中应占很重要的地位,桥有了白鹭就会更有生命力,我可把它引申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主题。事实上在课堂里也这样做了,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新课标要求我们要利用本地资源进行学习,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从化的青云公园情人桥、街口大桥等与学生的生活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很有亲切感,因而对“桥之美”的理解也发挥得非常好。
本课教学成功之处:
1.准备充分,制作的图片吸引学生,比单纯由文字去说效果更好。
2.师生配合较好,放得开,拓展延伸不离文本。
3.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师的特长去设计,展示师生的特色。
4.教师“导”的技能有了进步。
扩展阅读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十四篇
根据您的需求栏目小编为您整理了以下相关信息:“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希望您觉得本文是一篇优秀的文章。老师每一堂上一般都需要一份教案课件,写好教案课件是每位老师必须具备的基本功。教案规范的编写能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8个生字,认识13个生字。
2、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理解课文的内容。
重点:
掌握本课生字
难点:
正确书写生字。
课时:
2课时
教具:
课件、卡片。
相关知识点:对手的一些认识。
教学突破点:掌握识记生字的方法。
教学流程:
一、课题导入:
1、师在黑板上写一个“手”,这是我们以前学习过的一个字,大家还认识吗?
2、手可以做什么?你的手都能做什么,谁来说一说?你们的手可以做这么多事情,那你们想一想老师的手平时做哪些事?
3、这节课我们要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板题。
4、那么老师的手可以做哪些事呢?一起走进这篇课文。
二、朗读课文画出生字:
1、听老师范读课文。
2、借助书后拼音,自己试着读文,注意读准字音。
三、集中识字:
1、看黑板上的字,你们画出的字和黑板上的字一样吗?
2、小组内互相合作,运用多种方法集中识字。
3、小组选派代表汇报结果,让其他同学可进行补充。
四、指导书写:
1、在黑板虚宫格上范写。
2、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五、小结: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哪些知识?
特色作业设计:书写生字。
板书设计:
老师的手
级班桌佳养表课永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一、复习巩固生字:
1、拿出生字卡片,认读。
2、课件播放词语。
二、朗读课文深入理解:
1、老师的手平时做什么?
2、文中最后一句话,对于她常这样握孩子的手,但在道格拉斯的心里,却留下了永恒的记忆。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
3、齐读这一段。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完成课后习题:
1、读一读。家庭赐给佳肴永恒握手兴致勃勃
2、写一写。班级上课表扬桌椅
3、读一读,说一说。
(1)你都和谁握过手?
(2)读了《温柔的手》,再读《老师的手》说说老师的手是什么样的?
(3)如果你是道格拉斯,你想对老师说什么?
4、随老师读诗歌《握手》。
5、各种形式读诗歌《握手》。
特色作业设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老师的手,慈母般的爱。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学文,体会黄山石的奇妙,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2.通过观察图画和理解语言文字,培养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3.学会12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词语及由熟字组成的新词。
4.朗读课文,并选两段背诵。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看图、学文,体会黄山石的奇妙之处。
2.把课文中描写的画面想象出来。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学会12个生字及词语,理解词语的意思。
2、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层次。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弄清“区、滚、著、状”的字形。
2、查字典、观察图画以理解词语的意思。
三、教学过程
一、引题激趣。
同学们,我国有许多著名的游览圣地,你们也许去过“五岳独尊”的泰山,也许去过“天下奇秀”的庐山,但不知你们去没去过“人间仙境”的黄山。从今天起,老师要和同学们一齐游览黄山奇景,你们愿意吗?
二、初读课文,画出生字。
三、小组讨论,学习生字。
方法:四人为一小组,先读准字音,易错的字音相互提醒;再分析字形,易写错的字找出来,一齐学习。找出最巧妙的识记方法。
四、汇报学习情况。
请一组同学汇报,汇报后,重点指导以下字形。
区:共4画,笔顺是:区。
滚:右边中间部分是“公”,不是“合”。
著:要和“着”区别字形。
状:要和“壮”区分形、义。
五、理解词义。
1.观察图画、查字典理解词义。
2.哪些词义不懂提出来,同学一齐解决。
重点理解:
闻名:有名。“闻名中外”,就是在中国和外国都很有名。
尤其:表示更进一步。
秀丽:清秀美丽。
神奇:非常奇妙。
陡峭:山势坡度很大,好像直上直下似的。
翻滚:多指水、云等上下滚动。
六、指导书写。
翻:左右结构,“番”写在竖中线以左,“羽”写在竖中线右边。左高右低。
滚:左右结构,左小右大。
省:上下结构,“少”在横中线以上,“目”在横中线稍靠上起笔。
其:上横短,下横长。里面第二横在横中线上,避免“其”写得下坠。
七、作业。
搜集有关黄山景色的图片或介绍的文字。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通过看图、学文,体会黄山石的奇妙,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二)通过观察图画和理解语言文字,培养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看图、学文,体会黄山石的奇妙之处。2、把课文中描写的画面想象出来。
三、教学过程
一、介绍黄山,激发兴趣。(出示第一图)
黄山在我国安徽省南部,是著名的风景区,被联合国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几百年来,游过黄山的人,无不被它的山水奇景所倾倒,明朝的徐霞客把黄山列为群山之首。奇松、云海、怪石、温泉这黄山“四绝”名扬天下。下边我们就到黄山看一看吧!
二、逐段学习。
1.第1自然段:
默读再结合第一图说一说黄山风景怎么样?抓住“闻名中外、秀丽神奇、尤其”谈理解。(板书:秀丽神奇、奇石有趣)
齐读这一段。
2.指名读第2~5自然段。
(1)课文具体介绍了哪几种奇石?板书: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
(2)出示第二幅图。
提问:图上的岩石像什么?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看书上是怎么介绍的。
指名读第2自然段。结合插图说一说哪些地方像仙桃?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它所在的地方像石盘(观察石头的形状、观察周围景象。)
再读这一段。
(3)出示第三幅图。图上的岩石像什么?
默读第3自然段,有不懂的地方提出来。
“翻滚的云海”学生理解起来较困难,可以这样解决:①同学们,谁坐过飞机,谈谈你在云层之上看到的景象。②由于黄山的山峰高耸入云,从黄山上往下看,云彩在脚下,又浓又厚,云就像大海的波涛那样上下翻滚,非常壮观。
读这一段,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4)出示第四幅图,阅读第4自然段。
小组讨论学习:
①先观察图中的石头像什么?怎么看出来的?
②读课文,看课文中怎么说的?
③从哪儿看出像“仙人指路”?
④有不懂的地方提出来,讨论解决。
指名一组同学汇报讨论情况。
(5)学习第5自然段。
①指名读。
②提出不懂的问题。
③师生共同解决。
重点理解:石头怎么会变成“金光闪闪的雄鸡”?(联系上下文阅读思考)
山峰上几块巨石的形状很像只雄鸡,太阳光一照,巨石上金光闪闪,就更像是一只美丽的“金鸡”了。
指名读,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想像。睁开眼睛,把你想到的说出来。
黄山石可真奇妙,就像人们精心雕琢的一样,有的像巨大无比的仙桃,有的像猴子观海,有的像仙人指路,还有的像金鸡叫天都。是不是就有这些呢?
(6)齐读第6自然段。
指名说说还有什么奇石?板书: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
分小组学习,任选一种展开想象,说说奇石的样子。
请三组同学分别说一说。
三、老师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体会到了黄山石的奇妙,领略了黄山秀丽的景色。希望同学们长大后,能亲自去目睹黄山奇景,看一看那里的奇松、云海、温泉是一番什么景象。
四、作业
写一写心目中的黄山石。
板书:黄山奇石
仙桃石:像个大桃子
猴子观海:蹲在山头,望翻滚的云海
奇特、有趣 仙人指路:伸着手臂指向前方
金鸡叫天都:伸着脖子,不住地啼叫
天狗望月 仙女弹琴 狮子抢球……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篇3)
《狮子和鹿》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理解鹿对自己的角和腿的前后不同态度,这是课文学习的重点。
3、情感与态度目标:教学难点是使学生体会故事中所讲述的道理。
教学重点:理解鹿对自己的角和腿的前后不同态度。
教学难点:使学生体会故事中的寓意:尺有所长,寸有所短。不要光图外表的美丽,更要讲实用和它的存在价值。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课件展示:在大森林里,有一美丽的小鹿。同学们,你们喜欢它吗?最喜欢它的什么?
2、这头鹿也认为自己的角很美,可是它经历了一件事,使它改变了一些看法,咱们先来听听它自己是怎么说的?(放音,出示句子)“唉,两只美丽的角差点儿送了我的命,可四条难看的腿却让我狮口逃生。”请同学们读一读这个句子。
3、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那还得从《狮子和鹿》的故事说起,板书课题,生齐读题。好,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二、初读全文,了解课文大意。
1、你想想自己读一读课文吗?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全文吧!(课件出示自读要求。)
2、老师要看看同学们读书时认不认真,请同学们看一看这些词语,你都认识它们吗?(课件出示词语)
A、同桌互相读。
B、开火车读。
C、生齐读。
3、你能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指名根据提示说一说。
三、深读课文,体会鹿对自己的角和腿的不同态度改变的原因。
1、师:故事到底怎么向我们展开呢?让我们一起慢慢走进课文,去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课文1-3段,想一想小鹿认为自己的角怎么样。(板书:鹿角)
2、小鹿认为自己的角怎么样?(美丽)板书:美丽
小鹿是怎样赞美自己的角的?
(1)学生朗读,师在屏幕上出示句子,齐读。
A、它把自己的角比作什么?(珊瑚)出示珊瑚图,感受读
B、小鹿,小鹿,你发现自己的角如此美丽,你心情如何?是怎么想的?(兴奋、惊讶)
C、同学们,现在你就是这只漂亮的鹿,谁快来夸夸自己?
(2)带着你的满足,带着兴奋再次来读一读这句话
3、正在小鹿得意洋洋的时候,一阵清风吹过,池水泛起了层层波纹。鹿的视线往下一移,看到了自己的腿,请你读一读课文的第四段,
找一找它怎么评价自己的腿?板书:鹿腿
A、它认为自己的腿怎么样?(难看)板书难看
B、小鹿为什么会认为腿是难看的?(太细、配不上自己的鹿角)
C、你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它特别不满意自己的腿?(不禁撅起了嘴,皱起了眉头)
师:看起来它十分不满意自己的腿啊!小鹿,小鹿,撅起嘴,皱起眉头,把你的抱怨告诉大家吧!
课件出示句子:唉,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能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
个别读、齐读
4、师:就在小鹿抱怨的时候,危险也向它逼近了,看,你看见了什么?(狮子)小鹿,你心里怎么样?(害怕)
多么紧张,多么危险的时刻啊,带着你的害怕和紧张,谁来读一读第5段
(1)师:狮子正向小鹿逼近,多么危险啊,我们都很想知道,鹿能脱险吗?它又是靠什么脱险的呢?请同学们轻声读一读课文第六自然段。
(2)反馈,小鹿靠什么逃离狮子的追赶?(腿)这是怎样的腿?(有力的腿)从哪儿可以看出腿的有力?(读课文第六段的第一句)
(3)那美丽的角是不是也帮了它很大的忙?(没有,差点害了它)朗读剩余部分,读出危险
(4)幸好有惊无险,鹿最终逃脱了狮子的追捕,这让我们长长的舒了一口气,小鹿也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说:“唉,两只美丽的角差点儿送了我的命,可四条难看的腿却让我狮口逃生。”
四、师生共同总结,提示寓意,拓展延伸。
1、好了,学习到这里,我想你一定有很多收获,你懂得了什么?
2、师总结:很高兴同学们从这则寓言里悟出这么多道理来,在生活中,任何事物不可能完美无缺,正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板书)不要因为它的长处而看不见它的短处,也不要因为它的短处而否定他的长处。不要光图美丽,更要讲实用和它的存在价值。
3、小鹿经历这样一件事,它也懂得了许多。现在,它又一次来到小溪边,看见了自己的角和腿,它会对自己说些什么呢?请你拿笔写下来。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复习8个认读字,会写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会辨别“漂、飘”的不同用法。3.体会朋友间互相传递情谊的快乐。教学重点:
1、交流积累识记生字的方法,培养识字、写字能力。
2、在自主读文的基础上,体会小熊和小松鼠获得友谊的幸福,并积累好词好句。教学准备:自制生字卡,课件,动物头饰。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老师今天给你们带了两个礼物。看,这是什么?(出示纸船),生大声回答“纸船”。贴在黑板上。这又是什么呢?(出示风筝),学生争着回答,风筝。也贴在黑板上。老师听出来了,同学们在读风筝这个词的时候,“筝”字的发音读得非常准确。它应该是什么读音?(轻声)
2.它们之间发生了一个什么故事?(与纸船和风筝有关的故事)好!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课文的题目,板书课题,23纸船和风筝,指导学生记住“纸”的右边是四笔。大家一起来大声地读读课题。
二、复习字词,巩固知识
1.复习生字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8个生字朋友,谁来和他们打个招呼?我们来开火车读一读。(幻灯出示:坏扎抓莓幸福吵受)同学们读得很准确,继续加油。
重点强调“幸”的书写,区别“幸、辛”的字形。师提示学生注意“祝、福”二字是“礻”不是“衤”。
2.复习字词
将生字放到词语里面还会读吗?大家来试试,男女生比赛读,男生先读,女生后读。(幻灯出示:草莓吵架幸福抓住)
老师这里还有三个词,扎风筝乐坏了受不了(出示幻灯)。请你们仔细观察,发现了什么?(他们是多音字)你们真善于观察,大家一起来读读。
3.复习句子
现在,调皮的生字宝宝又藏到句子里面了(出示幻灯),有没有信心把它读好?(有)好!你们自己先小声读一读,然后我们再请三位同学分别来读一读。谁来?
风筝上挂着一个草莓,风筝的翅膀上写着:“祝你幸福!” 可是有一天,他们俩为了一件小事吵了一架。过了几天,松鼠再也受不了啦。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看来大家对上节课的知识掌握的都不错,那么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课文。打开书P103,自己读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中讲了谁和谁的故事?
2.课文写了谁和谁的故事?生汇报:松鼠和小熊的故事。(贴图)
四、学习课文,深入探究
(一)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它们住在哪儿?(松鼠住在山顶,小熊住在山脚)
2.课文的那一段写到了这个内容?(第一自然段)谁来读一读?
3.(老师在黑板上画图)看,这就是它们居住的那座山,还有溪流,谁来将松鼠和小熊的家摆在上面?
4.为什么这样摆?(因为课文中说松鼠住山顶,小熊住山脚)看来你已经理解了山顶(山的最高点)和山脚(山的脚下)的意思了。
5.你们在第一段还知道了什么内容?谁再来读读?(指名读)生汇报:“一条小溪往下流,正好从小熊的家门口流过。”老师画小溪。6.同学们,真了不起,自己读懂了第一段。
7.它们两个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想不想知道?我们继续来学习课文。
松鼠家
小熊家
(二)学习课文第2—6自然段
1.我们已经知道了松鼠住在山顶,小熊住在山脚,它俩是如何成为朋友的?指名读课文的第2—6自然段,其他同学在课文中找答案。
2.它俩如何成为朋友的'?(它们通过纸船和风筝成为朋友的)3.同学们,你们收到过朋友的礼物和祝福吗?(收到过)那么你们当时的心情如何呢?(非常激动和高兴)
4.那么它们收到礼物和祝福后心情如何?请默读第2—6自然段,用笔画一画,一会儿来说说。好了吗?谁来说?
生汇报,同时出示幻灯:小熊拿起纸船一看,乐坏了。松鼠一把抓住风筝的线一看,也乐坏了。指名读这两句话。
你们发现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都乐坏了)
谁来解释一下这个词?(“很高兴”“高兴极了”“很快乐”“美得不得了”)松鼠和小熊一样,第二句用了哪个词表示?(也)
它们为什么“乐坏了”?用上“因为??所以??”的句型来回答。
它们收到礼物多开心啊,你们是不是也一样开心呢?谁来带着这种感觉读一读。5.重点词语理解
(1)当小熊收到松鼠的礼物后,他是如何想的?在课文中找一找。“小熊也想折一只纸船送给松鼠,可是纸船漂不到山上去。怎么办呢?” 指导朗读,读出疑问的语气。
(2)当松鼠见到小熊送的礼物时,它的动作是什么?在课文中找一找。“松鼠一把抓住风筝的线一看,也乐坏了。” “一把抓住”体现了松鼠什么样的心情?
(体现了松鼠很激动,很着急)谁来做做这个动作。6.体会“飘、漂”的不同
听了同学们的朗读,老师觉得现在我们都在森林里,仿佛看到水里纸船在“漂哇漂”,天上风筝在“飘哇飘”。(加上动作)
出示“飘哇飘”、“漂哇漂”。谁能把这两个词贴到图中?(指名贴)能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贴吗?(根据不同的偏旁来区分的)我们来做一下巩固练习,出示幻灯片。能再读读文中的句子吗?
过渡:飘哇飘的风筝和漂哇漂的纸船让松鼠和小熊成了好朋友。
(三)学习课文第7—9自然段
可是有一天,它们俩为了一件事吵了一架,山顶上再也看不到飘荡的风筝,小溪里再也看不到漂流的纸船了。1.同学们,现在你的心情如何呢?带着你的心情去读读课文的7—9自然段。(齐读课文)2.松鼠和小熊的心情怎么样?(很难过)
3.原来它们吵架了,谁也不理谁了,可是它们为什么还要每天扎风筝,折纸船呢?(虽然它们吵架了,但是它们都还是想着对方,还想成为好朋友。)
4.原来是这么回事啊,那最后的结果如何呢?同学们想不想知道?(想)
(四)学习课文第10、11自然段
1.请同学自己读读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要读出自己的感受。开始。2.同学们,看,这只纸船上有一句话,它是松鼠写的,谁想读一读?
3.这只纸船漂哇漂,漂到了向了小熊的家。请两位同学一起合作读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同时体会松鼠和小熊的不同心情。
4.当这一只纸船顺流而下,来到小熊的家门口,你们说,这时候的小熊会怎么做呢?(他也同样放了一只风筝。)
5.然后松鼠是如何做的呢?请用书上的句子来回答。
6.现在我们闭上眼睛来想象一下,满天空飘荡的都是风筝,满小溪漂流的都是纸船。纸船和风筝又让他们和好了。
五、指导写字,拓展练习
1.拿出写话卡,写话卡上应该写哪两个字?(祝福)
2.观察它们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说要注意什么?(左窄右宽,都是“示”字旁)3.指导书写
师范写。好,先把这两个字工工整整地写下来。然后补充写话卡。学生写,教师巡视,提醒写字的“三个一”要求。
4.展示两名学生的写话卡
我想把送给。
5.谁愿意把你们的写话卡贴到黑板上,送给小熊和松鼠。
6.同学们,老师相信,有了你们真诚的祝福,小熊和松鼠一定会永远快乐地生活在一起。
六、课后作业: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
七、本节课的最后,老师送给大家一句话:“世界上最宽阔的东西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心灵。——雨果”
希望大家可以记住,今天的课就到此为止。
八、板书设计: 飘哇飘
松鼠家
小熊家
漂哇漂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篇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8个生字,会写10个字。
过程与方法:发挥学生的想象,为课文写续编,加深对寓意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懂得“尺有所长,寸所短”的道理,要多看别人的长处。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朗读、比较、体会课文内容,并懂得其中的道理。
难点:使学生懂得“尺有所长,寸所短”的道理,要多看别人的长处。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时间: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认识8个生字,会写10个字,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图片。
教学过程
一、 解题、导入新课:学生介绍有关柳树和枣树?
二、 识字、写字。
1、 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
2、 指名读带有生字的句子;读准生字的读音。
3、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记住生字的读音。
4、 识记生字,你有什么方法记住了哪个生字?
5、 开火车认读生字。
6、 听老师读生字,学生找生字卡片。
7、 指导书写。
三、 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四、 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朗读、比较、体会课文内容,使学生懂得“尺有所长,寸所短”的道理,要多看别人的长处。
教具准备:图片。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巩固词语。
二、 自由读课文,画出描写小柳树和小枣树的语句。
三、 小组合作学习。说说,你喜欢小柳树和小枣树吗?
四、 班上汇报。
五、 小组赛读、全班评读。
六、 评价读小柳树前后的表现有什么不同?
七、 分角色朗读全文。读后说说你的想法。
八、 布置作业。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学会7个生字,会认14个二类字
2、了解文章主要写了什么事
3、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学会7个生字,会认14个二类字
教学难点:
了解文章主要写了什么事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在板画“雪人”这是什么?什么时候可以堆雪人?冬天雪后还可以做什么?今天我们共同走进银白的世界,去体会雪给我们带来的乐趣。
二、随文识字:
1 ⑴范读,正音,生初读感知。
⑵领读,注意感情。
(3)自由读标出自然段,并圈画生字
2、指读第一自然段
⑴找出第二句话同桌间互读,认识“世界、窗户”
⑵集中出示“先、涌、乐、仗、抬、块、分”
(3)回顾在乐园中玩的游戏
(4)指读(齐读)第三自然段识字
3、读全文定位识字
三、巩固训练:
1、识字练习(认字卡、认词、应用)
2、完成课后1题
3、朗读全文
四、作业、小结:
1、师启发总结
2、识字、读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文章共有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共有几句话
2、了解文章主要写了什么事,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了解文章主要写了什么事,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文章共有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共有几句话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概括《雪趣》一文中你都知道了什么
2、认识字词
二、写字教学:
1、有困难的字指导书写“世、乐、快”特别是笔顺的书写示范
2、生按笔顺及书写规则书写其余的字
三、巩固训练:
1、完成课后练习
2、听写生字(同桌间、师生间)
3、听写生词
4、有感情第朗读课文
四、总结、作业
1、师对学生的写字情况做总结
2、写字作业。
3、搜集关于冬天和雪的故事或成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一)教师出示上节课认识的生字“六、七、八、九、十”。
(二)指名读,开火车读,分男女读,小组赛读,齐读。
二、和大人一起读
(一)学生观看插图,用自己的话说说插图的内容。
(二)教师范读儿歌《小兔子乖乖》。
(三)教师一句一句带读,同时示范做相应的动作。
(四)师生一起配乐表演读。
(五)教学小结:小兔子做得对,当陌生人敲门时,千万别开门。
三、书写提示
(一)复习田字格中横中线、竖中线及各小格的名称。
(二)师生齐读儿歌:田字格、四方方,写好汉字它来帮。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横中线、竖中线,各个方位记心间。
(三)教师:当我们在书写汉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
1、学生在“写汉字”软件里再次观看“二、三、十、禾”的书写顺序,以及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学生在田字格里认真描红,临写。
3、组内评议,写得好的奖励一颗小星星。
四、课堂小结
(一)说一说: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
(二)学生畅所欲言。
教后反思
优点:本节课最大的亮点就是字谜的`讲解,作为教师能够感受到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及学习的积极性,教师也适时地进行了其他字谜的拓展,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高涨。
不足:本节课在书写方面“八”字的掌握仍有待提高和加强,在撇低捺高和中间两笔不相连方面有部分同学做的还不够好,甚至有的同学写成了“入”字。教师会利用课下时间继续进行指导。
快乐读书吧
教学目标:
1、介绍课外阅读的方法。
2、学会阅读,体会课外阅读的乐趣。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爱读书的兴趣。
教学难点:
全班同学对读书感兴趣。
教学准备:
教学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一)教师读故事给学生听,如《白雪公主》。
(二)教师:你们喜欢读书吗?都读过什么书?有什么收获?(学生汇报交流)
(三)教师:同学们,阅读是一件快乐的事情。阅读可以让我们的知识越来越丰富,可以让我们越来越聪明。
二、图文结合,体会阅读的快乐。
(一)教学第一幅图。
1、出示第一幅图,学生观察后说说图意。
2、提问:在家里,除了和妈妈一起看书,还可以和谁一起看书?除了读故事书,还可以读什么书?你是怎么读书的?和家人一起看书,快乐吗?
(二)教学第二幅图。
1、出示第二幅插图,全班说图意。
2、教师:这位同学讲的故事精彩吗?从哪里可以看出?为什么这位同学会被评为“故事大王”?
学生自由想象汇报。
(三)教学第三幅图。
1、出示第三幅图,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图意。
2、教师:在书店里如何看书?
教师在学生回报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行为教育。
(四)教学第四幅图。
1、出示第四幅插图,学生观察后说说图意。
2、教师小结:在家里,我们主要是看图听家人读书,上学了,我们学会了汉语拼音,认识了很多生字,就可以读更多的书了。
三、讲故事比赛。
(一)小组推荐一位学生上台讲故事。
(二)师生点评,评出“故事大王”。
四、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同学们,今后我们班每个月都要举行讲故事比赛。你们要利用课外时间多看书、多读书,为下一次的讲故事比赛作准备。
教后反思
优点:本节课我利用ppt直观的。引入了童话故事《白雪公主》《卖火柴的小女孩》等名篇,让学生试着复述故事内容,激发学生的阅读和学习兴趣。
不足:对于开展比赛的方案自己还没有完全想好,正在思索如何行之有效的让学爱上阅读而并非硬性的去要求、去逼迫。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认识“滩、椰”等9个生字,结合生活经历,借助想象,感受四组词语所呈现的不同地貌和相应的自然风光。(重点)
2.学习用部首查字法查找独体字;积累描写天气的8个四字词语,结合生活体会词语的意思,并尝试运用一两个词语;从语言、动作中感受雾、风的顽皮、淘气,体会句子的有趣。(重点)
3.认真观察图片,了解图意,展开丰富的想象,用几句话把故事写完整。(重点)
4.展示交流改正错别字的方法,复习巩固易错字和易混字。
5.背诵民谣《数九歌》,读懂其中蕴含的气候知识,感受民俗文化。
6.阅读绕口令《分不清是鸭还是霞》,感受说绕口令的情趣,激发阅读绕口令的兴趣。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字典和自己平时积累的容易写错的字的汇总本。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课件展示魔法城堡图片,播放轻松愉快的音乐。)同学们,语文王国是一个丰富多彩、趣味多多的世界。那里有一座语文魔法城堡,里边有很多神秘、有趣的内容。让我们快快走进这座魔法城堡,去探究语文的奥秘吧!
二、多种方法,趣味识字
1.过渡:(课件出示魔法城堡墙上的四幅画:海滩、沙漠、高原、悬崖)同学们,魔法城堡墙上的这四幅画中有一些词语宝贝,让我们一起看一看吧!
2.学生自由读“识字加油站”中的词语,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拼一拼。
3.请小老师领大家读。
4.同桌合作识记生字。
5.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喜欢哪幅画,依据学生意见,相机出示有关那里风光的视频。
(1)播放有关海滩风光的视频。
①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②出示椰树、贝壳的图片及词卡,识记生字“滩、椰、壳”。
(2)播放沙漠风光的视频,请学生观看。
①出示胡杨树图片,认识胡杨树。
②出示骆驼图片,识记生字“漠、骆、驼”。
③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还在哪里见过骆驼。
(3)播放有关高原风光的视频。
①出示雪莲、骏马的图片,引导学生认识这两种事物。
②用换一换的方法识记生字“骏”:俊—骏。
(4)展示悬崖、青松、雄鹰的图片。
①出示词语“悬崖”,指名读。
②识记生字。给“悬”“崖”组词。
6.趣味练习,巩固生字。
(1)词语图片对对碰。读词语,把词语贴在相应的图片下。
(2)抽读带有生字的词语卡片,开火车轮读。
(3)出示生字卡片,学生抢答。
三、情感体验,字词句运用
过渡:(课件出示词典小精灵)同学们,我们现在来到魔法城堡的第二层里,这里住着词典小精灵,它可是我们学习的好帮手。现在,词典小精灵想要考一考我们,过了这一关,我们才能继续向上探索哟!你们有信心接受挑战吗?(出示题目)
●用部首查字法查出下面的字,再填一填。
1.指名说一说如何运用部首查字法查字。
2.课件播放查字典查“亏、申、丹”的动画过程,教师引导学生明确方法:先看看这个字的部首是什么,然后找到部首所在的页码,数一数这个字除去部首有几画,在相应的笔画下找到这个字,根据这个字后面的页码就可以找到相应的字了。
3.出示查字典儿歌,学生一起读一读。
小小字典用处大,我有困难请教它。
先数部首有几画,部首目录找到它。
看清页码去检字,去掉部首查几画。
对照页码找到字,会读懂义乐开花。
4.指导学生查独体字。
(1)课件出示“亏、申、丹”这三个字。
(2)教师指出:“亏、申、丹”这三个字的部首分别为“一、丨、丿”。
5.开展查字竞赛,看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里完成表格。
6.同桌互相检查。
7.为完成得又快又好的同学颁发“查字典小能手”奖章。
●你见过下面这些词语描写的景象吗?选一两个,跟同学说一说当时的情景。
1.课件出示下面的词语:
云开雾散微风习习冰天雪地风雨交加云雾缭liáo绕寒风刺骨ɡǔ鹅é毛大雪电闪雷鸣mínɡ
2.指导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读这些词语。
3.引导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当时的情景。(学生说一个词语,教师相机点击词语,学生说完自己想象的情景后,教师出示相应的图片。)
4.小组合作,给词语分分类,从中选择一两个,跟同学说一说当时的情景。
●读读下面的句子,说说有趣在哪里。
1.课件出示句子。
◇“我要把大海藏起来。”于是,雾把大海藏了起来。
◇调皮的风拿了我的手绢juàn,擦过了汗,扔到地上;又拿了妹妹的圆帽子,当作铁环滚走了。
2.学生先自由读句子,再采用多种方式读句子。
3.引导学生说说句子好在哪里。
4.同桌互说以后,再在小组内说说,明确:这些句子是拟人句,把雾、风当成会说话、会思考的人来写,生动、形象,读起来很有趣。
四、观察想象,训练写话
1.(课件出示写话图片)引导学生仔细看图,说一说:小老鼠在干什么?电脑屏幕上突然出现了谁?
2.引导学生想象,用恰当的词语形容小老鼠看到猫时的心情(大吃一惊、吓了一跳),体会小老鼠紧张、害怕的心情。
3.屏幕上突然出现了一只猫,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呢?观察图片中猫的面部表情,想象它准备做什么。
4.补充出示故事开头:“一天,小老鼠在电脑边玩耍,玩得正欢,突然,屏幕上出现了一只猫。”请同学们把这段话说完整。
5.小组里交流,说一说自己想到的故事。
6.评选“故事大王”。小组推荐一名同学,在全班说一说自己想到的故事,看看谁讲的故事最生动、有趣。
7.组织写话。把想到的故事写下来,注意恰当地使用标点符号,不会写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
五、课堂小结,课外延伸
1.总结:语文是一个奇妙的世界,那里的知识无穷无尽。在魔法城堡里,我们学会了几个生字,在字词句运用中我们还能读词语想象画面,积累了生动、有趣的句子,在写话中进行了写故事的练习。我们的收获是多么丰富啊!我相信这是一次快乐的神奇之旅。
2.拓展:把自己写的小故事读给爸爸妈妈听,并尝试着修改。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课件出示孙悟空图片)孙悟空有一双火眼金睛,真是令人羡慕。现在,我们走进生字王国,召集一些长得比较像的生字,看看能不能区分开它们,看看我们是否也具有火眼金睛。
二、火眼金睛,巧辨生字
1.第一关:错别字大会诊。(将“展示台”第一组词语中的加点字换成错别字,用课件展示出来。)
(1)同桌合作找一找错别字。
(2)大屏幕出示改正后的词语:棉被泼水带领展现散步南瓜
(3)指名读,齐读。
2.第二关:找不同。(课件出示第二组词语。)
(1)独立读第二组词语:纸巾低头战士土地今天口令
(2)仔细观察加点字,对比加点字不同的地方。
(3)全班汇报,指名说这些字的不同之处。
(4)齐读词语。
3.第三关:同音字大较量。
(1)读第三组词语:带领穿戴以后已经再见正在
(2)发现加点字的特点:字音相同。
(3)学生质疑,说一说自己区分不开的字。
(4)师生共同想办法区分同音字。
4.第四关:形近字大比较。
(1)出示第四组词语:果园圆心汽水气体心情晴天
(2)指名读。
(3)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区分形近字。(区分形旁,歌诀区分识记。)
(4)齐读,加深印象。
三、多种诵读,日积月累
1.出示《数九歌》,教师简单介绍“数九”的含义。
2.学生自由读。
3.多种形式诵读:指名读、男女生合作读、拍手读、齐读。
4.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找一找与儿歌对应的内容。
5.教师简单讲解儿歌内容。
6.练习背诵。
四、自主探究,热爱阅读
1.过渡:古诗是中国文化的瑰宝,绕口令也是一种妙趣横生的语言表达形式。
2.课件播放《分不清是鸭还是霞》,让学生一边听一边想:《分不清是鸭还是霞》里都有哪些事物?它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3.自由读《分不清是鸭还是霞》,遇到不会的字可以圈出来,问问老师,再多读几次。
4.指名朗读,纠正字音,重点读准“麻花鸭”和“五彩霞”。
5.思考交流:“麻花鸭”怎么会游进“五彩霞”,“五彩霞”又怎么会网住“麻花鸭”呢?
6.带着喜爱之情有感情地朗读绕口令。
7.赛读绕口令:一要读准字音,二要读通句子,三要读出喜爱之情,四要读出绕口令的节奏。
五、拓展练习,互动积累
1.背诵《数九歌》。
2.回家教家人朗读绕口令。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篇8)
预设目标
1.能用简单句式做自俺介绍;在交流、倾听中知道和了解一些有趣的动植物。
2.多交几个新朋友,能简单介绍他人,并懂得交往的基本礼仪,在交往中感受愉悦。
3.对生物发生兴趣,感受动植物间和谐、友好的情感。
课前准备
请同学了解一种有趣的动植物。
设计意图
《有趣的动物和植物》是人教社课程规范实验教材第三册第八单元的口语交际内容。低年级同学对动植物有着较浓厚的兴趣,本堂课试着让同学把自身当作一种有趣的动植物,通过创设一个“交朋友”的情境,引导同学进行有趣地介绍、交往,并在不同层次的口语交际活动中使同学学善于交际、乐于交际,并从中感受动植物的.有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交际情境,进行自俺介绍
1.导入。
2.进行自俺介绍,并展开互动交流。引导:其他的朋友们假如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提问。
?机动:弹涂鱼的录音介绍。并作交流:弹涂鱼的哪一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为什么记住了这一点呢?(同学如不能较有趣地进行介绍时可作这样的范例引导)
二、营造交际氛围,引导交朋友
1.互相介绍自身,自由交一个新朋友。
2.请两组扮演。引导同学评价:他们在交朋友的时候哪些地方值得你学习?
比你们要交得好?重点引导如何交际:交往时的态度要大方、自然、有礼貌。
3.播放《找朋友》,再度自由交往。
三、转换语言角度,介绍一个新朋友
介绍新认知的好朋友。引导:他人把你介绍给大家的时候,你可以怎么说呢?假如你觉得满意你就谢谢他,假如你还不满意那你自身再来补充。
四、引导组合情景,介绍几个新朋友
1.引导同学组成一个个“小小动物园”或“小小植物园”。通过准备,介绍组内的几个新朋友。
2.交流,评价。
五、师生一起小结,快乐结束课堂
师:这次聚会,俺们认知了这么多有趣的新朋友,收获真大,开心吗?那就带上你的新朋友,一起到外面去玩吧!在音乐《找朋友》中结束。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篇9)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8个一类生字及10个二类字,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能读懂课文的内容。
2、利用多种方法识字,理解字义,能从多角度感受到小老鼠旅行过程中的危险与收获。
3、通过读文,能够深深感受到小老鼠身上所具备的那种为了实现自己目标和梦想不怕艰险与困苦的坚韧不拔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乏、要、受”三个一类生字,并理解课文所的寓意。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时数:
4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识记一类生字。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
1、师范读课文,领读难以读准的字音。
2、采取多种方法读文。
指导学生读文时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件什么事?
二、识认一类生字。
乏:小篆像是“正”字的反写。《说文》:“反正为乏”。所以乏的本义是“不正”。不正则不完善,于是有“缺乏”的意义。这是本义的引申,后来成了乏的常用义。又引申为疲乏、困乏,人困马乏,乏味、不乏其人。
要:会意字。小篆像双手叉腰的形象。这是“腰”的本字,因为腰是人体的重要部位,于是引申为中枢、关键。又引申为要点、纲要。又引申为概括、总括。
要还是多音字:yào需要、重要yāo要求
阻:本义指“险要的地方”,又指道路的难行。引申为阻碍;阻止。阻止、阻碍、阻挡;山川险阻,通行无阻。
望:登高远望、望尘莫及、拜望、盼望、望子成龙、喜出望外、丰收有望、威望
但:形声字。本读作tǎn,是脱衣露出上身的意思。后来借作“只”、“反”或“徒然”的意思。其本义便写作“袒”来表示。但愿、但是、但凡
受:甲骨文、金文的受字,上面一只手,下面又是一只手,中间为“舟”,表示一方给予,一方接受的意思。所以受字的本义,既有给予的意思,又有接受的意思。在古书中两种用法并存。后来在受字旁再加手旁,另造一个“授”表示给予的意思。这样,受字后来就专作“接受”的意思来使用了。
受用、受命、受宠若惊、受贿、忍受痛苦、受害、受风、受暑
晚:本义是日暮、傍晚。引申指夜间。又引申指相对意义的“晚”,即“迟”。又引申为将终了、一个时期的后一段渗入:晚年;晚期;晚唐、晚辈。
沉:甲骨文中。间像牛,周围是水,表示把牛沉到水中的意思。上古把牛沉入水中,以祭祀山林川泽,这是一种祭祀仪式。沉,本义是“没入水中”,与“浮”相对,沉重、沉淀、沉思、沉醉、下沉。
三、练习
1、读课后“读一读”词语,并试着造句。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感悟文章内容。
教学过程:
一、巩固复习。
1、读一读一、二类字,词语卡片。
2、齐读课文。
二、读课文、感悟文章内容
(一)自由读文、小组讨论
1、()——()自然段讲了旅行前的准备。
2、()——()自然段讲了旅行中遇到了危险。
3、()——()自然段讲了小老鼠旅行的收获。
(二)多种方法读1—4自然段。
1、指导朗读,注意帮助学生把握对话时的语气。
2、你想对小老鼠的父母说些什么?
(三)读5—9自然段,思考问题:
1、旅行中小老鼠遇到了哪些危险、困难?
2、读读重点词语,如:幸免一死、数次迷路、受尽惊吓。
(四)读10—12自然段,思考问题:
1、找出你最喜欢的词语或句子读一读,说说为什么喜欢它?
2、读完文章你最想对谁说一说心里话?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连一连”练习题。
2、熟读课文。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指导书写,完成课后练习。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
读生字词卡片。
二、指导书写。
要:注意“西”的正确写法。
受:与“爱”区别讲解。
乏:共四笔
三、完成练习。
1、完成课后习题“读一读”、“背一背”。
2、熟读课文。
四、作业设计:
请你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一听。
五、板书设计:
小老鼠去旅行;
海滨旅游遇到危险咬断尾巴;
数次迷路爬上山头贪婪观望;
安宁满足。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篇10)
苏教版小语教材第三册的第八单元课文《水乡歌》,是一首歌颂水乡秀丽风光和幸福美好生活的诗歌,诗歌抓住绿水清波、白帆如云的特点,勾勒出一幅鲜明、形象、秀美的水乡风光图。因此,引导学生在朗读中进一步理会诗歌的内容,感受诗歌的意境,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是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设计如下: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认识2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感受水乡的秀丽风光和水乡人民的美好生活,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二、课前准备
1、收集有关福安风光、物产的资料图片。
2、教学用具:课件
三、教学课时:两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1、今天,老师心情特别好,想知道为什么吗?
今天,老师收到水乡小朋友的一封来信,他请我们一起去水乡游玩呢。谁知道水乡在哪儿?
2、让我们踏着歌声去和水乡的小朋友一起玩玩吧。(听音乐看课件:一组水乡风光图片)
3、刚才我们一路走来,你觉得水乡美吗?
这么美的水乡,你想夸一夸它吗?
4、你学过哪篇课文也写到水乡、赞美水乡,读一读吧。
生朗读《识字2》、《江南可采莲》、《忆江南》等。
5、水乡的小朋友是怎样赞美水乡的?齐读课题:水乡歌。
(设计意图:以多媒体播放课件一系列水乡风光的图片,创设了美好的学习情境,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储备,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进入情境,初步感知
你都看到什么?赶快借助拼音读一读吧。
1、自读(师巡视)。
2、读给同桌听听,请他帮帮忙听听有没有问题。(师巡视指导互纠)
3、自由分节朗读课文,及时评价,相机纠正“连”、“船”、“帆”、“咱”等读音。
4、再读课文,想想有哪些地方不懂,小组先交流帮助解决。
(设计意图:关注学生的差异,给他们充分的阅读时间,扎实展开朗读的过程,通过同桌帮助,难词指导,切实过好认读关。)
(三)精读课文,感悟意境
1、读了这首诗歌,你知道了什么?你喜欢哪一节,就轻声读读吧。
(水多、船多、歌多)(板书)
2、导读第一小节
(1)小组交流:你从哪儿看出水多?画出有关词语。
(2)你能通过读,让我们感受到水乡的水多吗?指读,学生互相评。
(3)声音轻些,速度慢一些,看看你还能想像到什么。
“荡清波”,谁能表演读。对,轻轻地,一波一波,就像妈妈摇摇篮。
(4)请闭上眼睛,你已经来到水乡。(听水声,画外音激情。)
这么多、这么绿的水从你的脚底流过,你有什么感觉?
(5)就把这种感觉美美地读出来吧。
(设计意图: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是情感外显的特殊形式。在指导学生朗读时,我们不但要让孩子们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重视在学习过程中观察、联想、发现和创造等多种能力的培养,更要引导他们读得有滋有味,真切地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的感情,并用自己的语言、想象、朗读把这种语言文字的感情表达出来。)
3、自学第二、三小节
(1)你还喜欢哪一节?
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课文读得更生动,学得更有趣吗?
(2)学生反馈。
(3)创造方法,合作学习。
(4)各组展示成果。
A、展示画一水乡的水面上飘着片片白帆。
①水乡的水上飘着的是什么?你想到了什么?
②平时你有没有坐过船?你去干什么?
③船这么多,它们在干什么?你能用“有的……有的……还有的……”说一说吗?(看课件)
句式联系:
水乡的船真多呀,有的在___________,有的`在______________,还有的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多么像天上的一朵朵白云。
B、表演读第二小节,相机引导学生评价,齐读。
(5)你由船多想到了什么?
(6)读读第三小节,提出不明白的问题?
什么装满一箩又一箩?你认为呢?
(7)如果你有满船的鱼、虾,你心情怎样?你会怎么做?
(8)你能把这种幸福的感觉读出来吗?
有感情朗读。(配乐)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科学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让学生在合作中探究,在合作中发现,并大胆地提出自己的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真正将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做学习的主人。)
(四)赏读课文,体会意境
1、此时此刻,你想对水乡的人民说些什么?
2、用你喜欢的方式,可以同桌互问互答,也可找小伙伴读,你认为怎么读能读出赞美水乡的秀丽风光和人民的辛勤劳动、美好生活之情,你就怎么读吧。
3、赛读,评价。
4、小结:水乡被称为“鱼米之乡”。
5、欣赏歌曲《洪湖水浪打浪》。
(设计意图:只有多读,才能真正领悟到文中之意,体会到文中之情,不失时机把握学生情感升华的一瞬间,无形之间渗透德育,在音乐声中学生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共鸣,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五)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读音。
2、观察字形,小组内交流:我用什么方法记住它?
3、谁来当小老师?
4、自学笔顺表。
5、重点指导难记的字。
荡:草字头。
飘:注意左右均衡,把“风”写狭长些。
装:衣字底,注意右上部分“士”,上窄下宽。
6、师范写,生描红,仿写,教师巡视指导。
7、反馈。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自主识记生字,重点指导几个难字的书写,教给识字方法,培养学生识字能力,更有利于激发学生识字、写字的兴趣。)
(六)拓展延伸
1、时间过得真快,小朋友们已畅游了美丽富饶的水乡,与人礼尚往来是我们的传统美德,让我们也邀请水乡的小朋友来福安做客好吗?
你怎么介绍自己的家乡呢?拿出课前收集的有关资料,小组讨论。
2、生反馈(写信、画画、编儿歌等)
那就赶快行动吧。
3、展示、评价。
(设计意图:在新课标,教会学生积累运用所学的知识,通过内化转变为技能,更好地为学习、为生活服务。教学生收集、处理资料、编儿歌,激发了热爱家乡、赞美家乡的情感,是一次很好的写话训练。)
板书设计:
水多
水乡歌 船多
歌多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篇11)
《蜗牛的奖杯》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1个多音字。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谦受益,满招损”的道理。
教学准备
1、与教材有关的多媒体课件。
2、蜗牛飞行图和蜗牛爬行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谜语,试一试你能猜得出来吗?“名字叫作牛,不能拉犁头。说它力气小,背着房子走。”学生猜出后教师相机板书:蜗牛。
2、(教师在黑板上贴出蜗牛爬行图)谁来介绍一下蜗牛?
3、师设悬念:其实很久很久以前,蜗牛可不是现在这个样子,那它是什么样子呢?读读这段话大家就知道了。(课件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学生自由读。)
4、(教师在黑板上贴出蜗牛飞行图)
看,多可爱的小蜗牛。它有——一对有力的翅膀,能在空中自由地飞翔。
5、指导读第一自然段:如果你就是这只能自由飞行的蜗牛,你的心情怎样?把你的心情读出来。突出“有力”、“自由”。
6、同学们,读到这里,看着这两幅图,你有什么疑问吗?读了《蜗牛的奖杯》这篇课文,相信你能找到问题的答案。(板书:的奖杯)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大声自由朗读课文,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同桌互相读、听,纠正读错的地方。
3、给课文标出自然段。
4、谁愿意把课文读给大家听?指名读,喜欢哪一自然段就读哪一自然段,其他同学认真听:他读得对不对。
5、默读:想想刚才提出的问题读懂了吗?
6、交流:蜗牛在一次飞行比赛中,夺得了冠军奖杯,它成天把奖杯背在身上,生怕被别人夺了去,晚上睡都睡在奖杯里,天长日久,蜗牛就变成现在这样了。这样学生就从整体上感知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精读课文读中感悟
过渡:蜗牛的硬壳原来是奖杯变的呀!让我们一齐好好读读故事的二、三、四自然段,看看作者是怎样来写的。
(一)学习二自然段
1、指名读二自然段、齐读。
2、从这段话中你知道了什么?从哪些词句中知道的?(多媒体显示比赛场面)蜗牛都甩下了谁?后面还会有谁?所有这些对手都被蜗牛甩得很远,这就是------“遥遥领先”。(多媒体出示词语“遥遥领先”)因此,它捧走了冠军奖杯,成了飞行冠军。(在蜗牛飞行图下面板书:飞行冠军)
3、如果你观看了当时的比赛,你不想夸夸这位冠军吗?你会怎么夸它?
4、指导第二自然段:把你对它的夸奖赞美读出来吧。指名读,评价。
(二)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如果你是这只蜗牛,你手捧着金灿灿的奖杯,听着人们对你的夸奖、赞美,你会怎么想呢?是呀,此时这只蜗牛手捧奖杯,它有兴奋、有得意、有自豪。从此它又是怎么做的呢?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2、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3、指明读这一段:认真听,你又知道了哪些刚才你不知道的?是从哪些句子中知道的?
4、引导学生读句子“它成天把奖杯背在身上,惟恐别人不知道它是飞行冠军。”理解“惟恐”。它就怕别人不知道它是飞行冠军。它遇到别人,会对别人说些什么?现在你就是这只蜗牛,你背着金灿灿的大奖杯,会对别人说些什么?谁来表演?哪只蜗牛还想说?同学们,听了蜗牛的话,你认为这是一只怎样的蜗牛?。谁再来读这段话?(出示句子:“从此,蜗牛得意洋洋。它成天把奖杯背在身上,惟恐别人不知道它是飞行冠军。”
5、它白天背着奖杯到处炫耀,到了晚上呢?(出示句子“到了晚上,蜗牛就睡在奖杯里,生怕被别人偷了去。)指名读这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理解“生怕”。该怎样读这句话?指名读,评价。
6、蜗牛成天背着奖杯,它还能飞吗?为什么?指名读这一段最后一句话。
(三)、学习第四段。
1、蜗牛飞不动了,不止如此,更糟糕的事还在后面呢。你读一读课文的最后一段,看看能知道些什么。
2、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指名回答。出示爬行的蜗牛图,相机指导理解“退化”、“勉强”的意思。蜗牛的翅膀为什么退化了?
3、将蜗牛的两幅图进行对照:现在蜗牛的心情是怎样的?把它的心情读出来。指名读,评价。
四、回归整体渗透教育。
1、这篇课文我们学完了,老师有一个问题不明白:蜗牛原来是了不起的飞行冠军,现在却只能在地上慢慢地爬行。是什么原因使它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请你把课文再读一遍,相信你会理解得更深,回答得更好。
2、看到再也不能飞上天的蜗牛,你想对它说些什么?
3、师总结:是呀,同学们,在你们的学习生活中,你们会得到奖状,得到奖品,也可能会得到奖杯,但是千万不能骄傲,不能像这只蜗牛一样让奖杯阻碍了自己前进。而应该让它成为激励我们不断进步的动力。
五、布置作业:
这么好的故事,你想不想讲给别人听?想不想把它表演出来?你可以讲给别人听,可以找你的伙伴合作表演,还可以邀请老师观看。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篇12)
教学内容:春天的小雨
教学目标:1、认识14个生字
2、读懂课文内容,学习一些象声词,感受春雨带给人们的快乐和希望。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重点:1、认识14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声音带给人们的喜悦,体会人们对春雨的喜爱。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听过春天小雨唱的歌曲吗?(没有)。那么大家看过小雨开的音乐会吗?(没有)那么大家想不想和老师一起去看一看啊?想。那么今天就让老师带领大家去看一看吧!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春天的小雨》
全班齐读课题
二、学习课文,掌握象声词:
1.听老师范读课文。
思考:这场雨下了多长时间?你是从哪知道的?
(下了很长时间,从第一自然段)齐读
2、顽皮的小雨发出了各种声音,请你们读一读。拿出笔来,把表示声音的词画一画。
汇报:⑴谁找到第一个词了?(说的时候有一定的顺序,从前往后说。)
板书:叮叮咚咚
嘀嘀嗒嗒
⑵听到这样的声音,你的心情怎样?怎样来读更好呢?(愉悦、清脆。)指名朗读
⑶雨不大,却淅淅沥沥下个不停。这就是春雨的特点。
结合春雨的特点,谁能把下面这段话补充完整?
雨不大,像( )像( )像( )
板书:淅淅沥沥
淅淅沥沥:是说雨下来时的声音很轻柔。
指导朗读(小组比赛读)
3、春雨就是这样绵绵地滋润着大地,唤醒万物的。
如果你是一滴小雨你想不想来到人类的世界啊?(想,那么文中的小雨和你的想法是否一样呢?就让我们来问一问它吧)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那么小雨想不想来啊?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学生:高兴得哗啦哗啦和推字)大家能做个推的动作吗?好的,大家看一看我们用什么推得,(手)所以它与我们的小手有关所以是提手旁的字。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读出那种高兴得哗啦哗啦的感情。
4、走在雨中,侧耳倾听,你仿佛置身在音乐厅中,那声音是如此的优美。听到了什么声音?
板书:啪啦啪啦
哗啦啦
既然春雨把我们带入了音乐厅,那就让我们一起来演奏这场音乐会,好吗?现在老师就是指挥,同学们要听老师的指挥,
否则出现的就不是音乐,而是噪音。
练习读:淅淅沥沥啪啦啪啦哗啦啦哗啦啦
1组2组3组齐读
再整句一齐读:太棒了!你们是真正的小乐手。我们可以开演奏会了。
这是小雨滴在树叶上像什么呢?(学生:像一颗颗大大的珍珠)那么大家想一想它真不真贵啊。那你们想想,春雨贵如(油)所以啊农民伯伯特别喜欢它,那么谁能带着珍贵之情来读一读呢?
师范读,生齐读。
各种声音除了使整个森林好像音乐厅之外,声音还像什么?(小鼓)
5、小鼓是什么样的声音?
板书:啪嗵嗵嗵咚——咚咚咚——
6、春风看到了,她连忙来凑热闹。书上的哪个词看出她来得特别急?(突然)可以换成什么词?(忽然)
7、她使雨声发生你听到了什么声音了?
板书:嗵嗵嗵
咚咚咚
啪啪啪
每个小组再分别读一下,最后的要齐读,看老师的手势。
指导朗读
这真是一场及时的雨呀!课文我们学习完了。看看黑板上的这些词,你发现了什么?
(表示声音,多带有口字旁。)
我们把表示声音的词叫做象声词
板书:象声词
四.总结
这么多声音都是描写小雨的,让我们在春天的小雨中聆听了一场美妙的音乐会。作者能把雨中这些声音细腻地写出来,就是因为他能观察生活。同学们,我们也要作生活中的有心人,倾听生活中悦耳的声音,并能在你的表达中让句子发出悦耳的声音来.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精选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篇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认识11个要求认的生字,会写7个要求会写的字;认识新部首“四点底”“口字框”。
能力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继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价值观
教育学生遇到困难要乐观、积极开动脑筋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认识11个要求认的生字,会写7个要求会写的字;认识新部首“四点底”“口字框”。
教学难点:
教育学生遇到困难要乐观、积极开动脑筋解决问题。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诱导质疑
1、你和小伙伴们一起约好了去做一件事情、但小伙伴却失约了。那时,你有什么感受?(指名交流)
2、小熊和小鹿是非常要好的朋友。有一次,它们约好了一起去种树,但小熊在家等啊等,却一直不见小鹿来。很明显,小鹿失约了。接下来的事情会是什么样的呢?学了这篇课文你就明白了。
3、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自学生字
1、首读课文,划出生字,读准字音。
2、教师范读课文。
3、再读课文,要读得流利、有感情。
4、检查生词认读,尤其是生字的读音及书写、识记。
5、分组朗读,相机指导。
6、交流:你有哪些不懂的问题?
三、引导探究
1、你从那些地方看出小熊非常想去奶奶家?
2、小熊为什么不去奶奶家?
3、学生交流,板书
小熊
(想去奶奶家)
“答应过在家等他”
4、指导分角色朗读小熊和妈妈的对话。
5、在你的眼里,小熊有什么优点?
6、小熊等来小鹿了吗?指名学生谈谈自己遭遇伙伴不守信用后的感受。
7、小鹿是不守诺言的孩子吗?你从哪个地方看出来的?
板书
托爸爸捎信
8、想一想:如果你是小鹿,会怎样做?
板书
请爸爸捎口信
9、小结
小鹿和小熊都是(守信用)的孩子。
板书
守信用
四、质疑讨论
五、反馈小结
1、说一说
小熊和小鹿都是守信用的好孩子。
都爱踢足球。
都。
2、和同学谈谈自己的收获。
六、指导分角色朗读课文
七、指导书写生字
板书设计:
小熊和小鹿
小熊小鹿
(想去奶奶家)(生病住院)
“答应过在家等他”请爸爸捎口信
守信用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篇2)
设计说明:
本课设计充分利用插图帮助学生认读字母,通过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图文结合以及多种形式的朗读等方式,引导学生突破难点,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愉快地学习拼音。
学前准备:
1.制作拼音卡片。(师生)
2.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教学目标:
1.学会“z、c、s”,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学会z、c、s与单韵母组成的音节,能准确拼读音节。
2.学会“zi、ci、si” 3个整体认读音节,会读它们的四声。
3.认识“字、词、语、句、子”5个生字,会读儿歌。
教学重点:
学会读写z、c、s与zi、ci、si。
学前准备:
1.制作拼音卡片。(师生)
2.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引出课题。(用时:5分钟)
1.导入:我们已经在拼音王国中认识了许多声母朋友,(出示声母卡片,指名认读)有位小朋友想和小刺猬、蚕姑娘比一比谁最能干,让我们一起来当他们的评委好吗?
2.板书课题。
二、学习声母z、c、s。(用时:10分钟)
1.学习声母z的读音和字形。
(1)课件出示画面,问:这个小朋友在干什么?
(2)出示字母卡片z,谈话:把写字的“字”读成第一声,读得轻一点、短一点就是声母z的读音。引导学生自由试读。老师纠正读音。
(3)出示四线格,教师范写z。强调书写要点。
(4)引导学生自由练习书写z。
(5)组织展示。
2.用同样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声母c、s。
三、拼读音节。(用时:10分钟)
1.引导学生回忆拼音口诀。交流:z喜欢和哪些韵母交朋友?
2.组织学生自由拼读出示的音节。引导学生练习拼读zɑ、ze、zu、zuo。
3.组织学生开火车拼读 zɑ、ze、zu、zuo的四声。
4.组织学生自主拼读c、s和单韵母组成的音节,方法同上。
四、学习整体认读音节zi、ci、si。(用时:10分钟)
1.引导学生读准音。
(1)听老师读声母z、c、s和整体认读音节zi、ci、si,引导学生比较它们有什么不同。
(2)引导学生练读。
(3)引导学生自由练读四声,采用在学习小组中互读等多种形式读。
2.引导认清形。
(1)出示四线格,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教师范写。
(2)引导学生练习书写。
五、学习生字,朗读儿歌。(用时:7分钟)
1.出示插图,引导学生看图说话。出示词卡,引导学生朗读。
2.课件出示儿歌,引导学生借助拼音试读儿歌,要求圈出5个生字:字、词、语、句、子。
3.指名拼读红色的音节,适时点拨。
4.引导同桌互读、小组读、做动作表演读儿歌。
教学反思:
一年级的孩子很喜欢受到老师的表扬,教师简单的话语就能鼓舞他半天,因此,课堂上,我从不吝啬自己对他们的赞赏。注重引导自主学习,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得到发展。在学习音节的书写时把主动权交给他们,让他们来说要注意的地方等,学生观察得非常仔细,写的时候自然也就容易些。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篇3)
《这样做多好》是快乐读书屋一中,第一篇独立阅读的课文,为了鼓励学生敢于自己阅读、乐于阅读,我将这篇文章让学生回家自学。没想到的是,我班学生能将这项作业做的很好。他们不仅能说出这课有几个自然段,而且能说出文章中的丹丹每一次遇到事情是怎样说的,又是怎样做的,以及老师对她的每一次回答是怎样说的。
在课堂上我引导他们说出了丹丹由一个单纯幼稚,不会关心别人、关心集体的小女孩,经历了几件事后,成长为一个助人为乐、有主人翁责任感、爱学校、团结同学的小学生,说明丹丹长大了。顺势我引导我班学生,你在学校、班级遇到过什么事情,你是怎样做的?
当我提出来后,学生反应并不是很积极响应,于是我让我班平时比较爱告状的同学说一说,这位同学站起来,说:老师,我忘记了。
见此景,我就举了一件小事:记得有一天,老师说:这是谁的纸呀?咱班同学说:老师这不是我的,老师这也不是我的,就是没有一个人捡?,还有一下课,就围到老师身边,不停地说:老师,老师那么通过今天的学习,老师要看看谁现在长大了,谁还处于成长期。
当同学们听到我的话,集体特别的活跃,马上看班级地面上有没有纸,为了捡起纸有的同学都下地去和别的同学争着捡,王博的书掉到地上,马上就有几名同学做起好人好事,可见孩子们是可爱的。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篇4)
学习目标:
1、学会“地、多、笑、快、欢、长、雨、过”8个字,会认“就、许、圆、放、挤抢、空、坡”8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通过课文的学习,想象文中描绘的画面,感受阳光、春雨、春风给大地带来的变化,感受到春天的快乐。
学习重难点:学习生字,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玩过滑滑梯吗?好玩吗?说一说。
出示课题。
二、自主合作,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1、学生大声、自由朗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就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同座互读,读准字音。
3、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由小组长抽读生字卡片。
4、学生通过玩“开火车”等游戏识记生字(去掉音节)。
5、学生再读课文,将课文读通、读顺,并把自己喜欢的部分多读几遍。
三、创设情境,指导朗读第一节。
1、指名读第一节,数一数这一节有几句话?
2、自己读一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3、理解第二句话:他们快乐的脸蛋儿,圆圆的,暖暖的,像春天的太阳。
说说脸蛋和太阳有哪些相像的地方。
4、指导朗读。
四、写字教学。
1、出示、认读生字:地多笑快
2、学习偏旁:竹字头提土旁竖心旁
3、说说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生字朋友?
如:“笑”字可展开想象,上半部分像老爷爷的笑眯眯的眼睛,“撇”像老爷爷的长眉毛;下部像老爷爷笑得合不拢的嘴巴,一撇一捺像老爷爷嘴巴上翘起来的白胡子。
4、想一想,怎样才能把字写漂亮?
5、老师范写,学生练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指名认读生字。
2、指名朗读第一节。
二、激发想像,朗读课文第二节。
1、学生自由朗读,边读边想像。
2、联系学生的生活体验,启发想象“太阳放下了一排排长长的、亮亮的梯子”的情景:我们平时在什么地方看到过这样的“梯子”?
3、学生结合实际,感受句子所描绘的情景。
4、学生读第二句,接着读第3、4句。
5、出示课件,大家看,多么可爱的阳光,多么美丽的天空,谁想读?
6、学生个别读3、4句。
7、齐读第二节。
三、自由学习三四节。
1、选你喜欢的自然段,自己朗读,说说你的感受。
2、指名汇报,相机指导朗读。启发学生想像,春风还会滑过哪些地方?
3、背诵你喜欢的自然段。
四、全班朗读课文。
五、想一想,在春天里,还有谁喜欢滑滑梯?
六、写字教学。
1、出示生字:欢长雨过
学生认读,组词。
2、说说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生字朋友?认识又字旁。
3、老师范写,学生练写。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篇5)
教学目的:
1、学会“汗、奇、怪、体、吐、舌、俩、原”8个字,会认“猫、淋、鼻、摸、凉、翻”6个字。认识2个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3、通过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对科学童话的兴趣,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学会“汗、奇、怪、体、吐、舌、俩、原”8个字,会认“猫、淋、鼻、摸、凉、翻”6个字。认识2个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2、通过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对科学童话的兴趣,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习本课生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学习本课生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一个戴小花猫头饰的学生,在自己身上找来找去。
2、老师问:“咦,小花猫,你在找什么呢?”
3、小花猫:这么热的天,我怎么没汗呢?
4、老师:同学们,我们今天就和小花猫一起去找找汗吧。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学习生字,爬词语智慧山。
1、请同学们小声读课文,勾画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出示生字卡片,请学生教读。
3、开火车读生字,及时纠正学生的读音。
4、出示本课生字所拓展的词语,写成“小山”的形状,玩“爬词语智慧山”的游戏。(指名读词语,全读对了,就爬到山顶了,插上红旗。)
三、指导朗读,分清角色。
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学生自己识记生字“奇”、“怪”。
指名生分析“奇”、“怪”的字形结构。
仔细观察“奇”、“怪”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一说在书写时应注意哪些地方?
师作示范指导,学生自己练写生字,再与范字作比较。
师选出写得较好的字全班展示。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习本课生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3、通过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对科学童话的兴趣,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2、通过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对科学童话的兴趣,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开火车认读生字卡片。
二、合作学习,朗读感悟。
1、自读课文。
2、同座之间分角色联系朗读。
3、请两对同座起来朗读,大家评议。相机指导读好反问句和感叹句。
4、边做动作边朗读。
三、连线游戏,理解课文。
1、出示老牛、小马、黄狗、小猪、小猫的图片。
2、请学生上来把“汗”贴在这些动物身上相应的位置。
3、翻到课后练习二,学生在书上连线,请一位同学上黑板连线。
4、把连好的句子读一读。
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学生自己识记生字“俩”。
2、指名生分析“俩”的字形结构。
3、仔细观察“俩”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一说在书写时应注意哪些地方?
4、师作示范指导,学生自己练写生字,再与范字作比较。
5、师选出写得较好的字全班展示。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
1、正确掌握本课生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3、通过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对科学童话的兴趣,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正确掌握本课生字词。通过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对科学童话的兴趣,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多种形式巩固生字认读。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生字
1、出示生字认读。
2、学生自学生字。(先说它是什么结构,是什么和什么组成的(独体字除外),它的笔顺是什么,共有几笔,组词是什么。
3、指名说记字的方法。
4、指导写字,看清每一笔和田字格里的位置,再写排头字。
三、复习巩固
1、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
2、完成课后第二题,第三题。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学会zh ch sh r四个声母,读准音,记清形,正确书写。
2、能准确拼读zh ch sh r和带调韵母拼成的音节。
3、学会zhi chi shi ri四个整体认读音节。
4、能够自己拼读儿歌,做到词语连读。
5、认识“出、读、书、骑、车、的、话”7个生字,并能在一定的语境中使用。
6、会读、会认、会用词语:竹子、日出、骑车、读书
教学重点:使学生能够掌握zh ch sh r四个声母,以及四个整体认读音节。使学生能够初步连起来说一句话。
教学难点:使学生能够初步连起来说一句话。r的发音比较难掌握。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zh ch sh r四个声母,读准音,记清形,正确书写。
2、学会zhi chi shi ri四个整体认读音节,会正确读出它们的四声。
3、能够看图说一句意思完整的话。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卡片认读:z c s这三个字母叫什么?zi ci si呢?发音时要注意什么?(发音时,舌头是伸直的,舌尖抵住上齿背后。)
2、拼读音节:板画苹果树,在苹果上分别填上zá cì sǎ sī sū zé cù zǔ cā等音节,做摘果子游戏。
(二)明确教学目标。
今天继续学习四个声母和四个整体认读音节。发音时要把舌头轻轻翘起来,看谁最先学会。(教师手心向上,指尖稍稍翘起。)
(三)教学zh ch sh r四个声母,及其相对应的整体认读音节。
1、教学zh和zhi。
(1)看插图说话引出zh:谁坐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听话说话:妈妈坐在椅子上织毛衣。)
织毛衣的“织”读得轻又短就是声母zh。板书zh
(2)教师范读,讲解要领:舌尖平伸,抵在上齿背后,我们叫它“平舌音”。今天学的声母发音方法与它们不同,要把舌尖翘起来,我们叫它“翘舌音”。
(3)z—zh对比读,zh比平舌音的z多了什么?“h”在这儿不念h,也不能和前面的z分开,z和h在一起表示读时要把舌头轻轻翘起来。
(4)声母zh读得轻短些,整体认读音节zhi要读得响亮些、长些。zh—zhi对比读。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篇7)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童话,以一只可爱的小蜗牛和它慈祥的妈妈之间有趣的对话呈现故事情景。小蜗牛在妈妈的提示下去树林玩,由于爬得慢,总是错过原来的季节,看到了下一个季节的景。课文借助小蜗牛先后三次去树林里的故事,帮助学生了解四季的不同特点以及蜗牛爬得慢的特点。
课文以小蜗牛的视角,生动鲜活的展现了一年四季的自然变化。本课的最大特点是第二、三、四自然段结构相同,小蜗牛的动作和蜗牛妈妈的语言不断反复。这种不断复现的情节,有利于学生习得语言,发展思维。
这是本套教材首次出现的一篇没有全文注音的课文,只给部分难字注了拼音,配有4幅色彩艳丽,季节特征明显的插图,以连环画的形式呈现,旨在培养学生看图学文、自主识字,独立阅读的能力。
教学目标
1.认识“住、孩”等12个生字和王字旁1个偏旁。会写“对、妈”等4个字。
2.借助图画、生活经验,读懂课文,了解一年四季的特点。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借助图画、生活经验,了解一年四季的不同特点。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生字卡片、笔画卡片、挂图、相关的课件。
2.学生预习课文和生字。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出示谜语,引出故事
没有脚,没有手,背上房子到处走,
有谁把它碰一碰,赶紧躲进房里头。
2.课件出示“蜗牛”,学生自由谈谈对蜗牛的印象。
3.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讲述的就是它们的故事。让我们一起读读课文吧!
4.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猜谜语是低年级学生十分喜爱的一种寓教于乐的游戏,用谜语导入能够激发孩子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谜语的谜面就在描述蜗牛这一种小动物,让学生更形象地了解蜗牛的特点,为课堂做铺垫。
二、借助图画初读课文,随文识字
1.先说说这篇课文与以往课文的区别。
2.自主阅读课文,遇到有注音的地方多读几遍,遇到读不出的地方看图猜想。
3.全班交流:认识了哪些字?是怎么认识的?在交流中,学生把猜读中的错误改正过来。
4.自由读课文,力求做到正确、流利,教师巡视指导。
5.字词盘点,书写“对,妈”。
(1)出示“对,妈”,提示学生注意偏旁。
(2)指导学生书写“对”。
(3)田字格板书范写。
(4)学生集体书写、练写。
(5)指导学生书写“妈”(步骤同“对”)。
6.反馈评价:第一步、展示优秀书写;第二步、出示问题范例,纠正;第三步、学生再练写一个字。
三、借助插图,认识四季
(一)了解树木的变化,借助拼音、图片认读部分生字。
1.引导:小蜗牛爬呀爬,小树林里的小树变化可大了,你们都知道吗?
2.出示文中4幅小树的插图和4个句子。
树叶全变黄了。
树叶全掉了。
小树发芽了。
小树长满了叶子,树叶碧绿碧绿的。
3.插图与句子配对,请学生读准上面4句话。
4.请学生按小树的生长过程给4句话排排顺序。
(二)了解其他景物的变化,认识四季。
1.过渡:哇,在小树不断的变化中,四季早已悄悄走过。小蜗牛爬呀爬,发现其实不仅是小树,还有很多景物也会悄悄地告诉我们四季的信息呢。
2.出示“草莓”“蘑菇”“雪”的带文字的图片,请学生根据图读准词语。
3.引导:这些景物属于哪个季节呢?请你把它们放到相应的图(小树的图)下去。
4.出示下面的句式,让学生把图上的内容说一说。
小树xxxxxxxx,已经是xxxxxxxxx了。
树叶xxxxxxx,地上xxxxxxxx,已经是xxxxxxxx了。
5.课间操--念儿歌,关注“芽、草莓、蘑菇、盖、全变”等词。
(1)引导:四季的景物真多呀!你分得清吗?
(2)出示儿歌读读。
叶芽叶芽点点,已经已经春天;
草莓草莓甜甜,已经已经夏天;
蘑菇蘑菇圆圆,已经已经秋天;
白雪盖住地面,全变全变不见。
【设计意图】运用“借图猜想”的方法,学生能更直观地感受文章内容,感受大自然的奇妙。文中的句子可以加以提炼作句式训练,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品读课文、感受四季
1.大家知道一年有四个季节吗?每个季节有什么特点呢?今天就让课文中的小蜗牛带我们去看一看吧!
2.学生听录音并朗读课文。
(1)学生分组朗读,反复练习,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全班朗读课文。教师播放课件,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小蜗牛眼中的景物。
(3)教师把课文中描述的景象以挂图的形式展示出来。
这是小蜗牛第几次出门看到的景象?你看到了什么?
3.同学们读得很认真,也能动脑筋想问题。那么请看看,小蜗牛看到的这些景象我们看到过吗?什么时候能看到?现在,教室外的景象和小蜗牛第几次出门看到的比较相似呢?
4.为了区分这四种不同的景象,我们把一年分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
师:咱们现在来玩一个游戏,把每一个季节和它对应的景象连起来。
5.同学们最喜欢哪个季节呢?为什么?
(1)学生自由发言,说明喜欢这个季节的理由。
(2)教师用多媒体课件播放视频,让学生感受四季之美,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6.一般来说,春、夏、秋、冬四季的时间是差不多的,都是三个月左右,大家觉得这个时间长吗?(长。)那为什么小蜗牛往返一趟,季节就变了呢?(因为小蜗牛爬得太慢了。)
7.小蜗牛除了爬得慢,还有没有其他特点呢?
(1)学生自由讨论,说说见过的蜗牛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背上总是背着一座房子。)
(2)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各种各样的蜗牛。
(3)蜗牛有很多种类型,大部分背上都有一个壳,遇到危险的时候就会缩到保护它的壳中。它属于爬行动物,动作比较慢。
8.语言训练
(1)学完这篇课文后,你们知道了什么?
(2)交流。
例如:我知道了一年有四个季节,每个季节的景物都不一样。
我知道了蜗牛是爬得很慢的爬行动物。
【设计意图】了解一年四季变化规律及景物特点,结合生活经验,让学生畅所欲言。
五、板书设计
14.小蜗牛
小树发芽采草莓长蘑菇盖着雪
春夏秋冬
教学反思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篇8)
教学目的
1.学会iuü三个单韵母,要求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学会读iuü三个单韵母的四声,要求准确熟练地读带调韵母。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重点
1.学会iuü的音、形,能正确书写。
2.掌握iuü的四声。
教学难点
i在标调时头上去点,ü在标调时头上有点。
教学准备
1.本课的教学挂图
2.拼音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师谈话: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会了aoe三个单韵母和它们的四声,今天我们接着来学习新的字母iuü。(教师在黑板上板书iuü,并用清晰、洪亮的声调读出字母的音。)
一、学习字母
(一)出示图1学习字母的音
问:图上画的什么?(借衣的音学习i)
讲:衣服的“衣”的发音与字母i相同。发音时,把嘴轻轻地张开一点,嘴唇不圆。
教师范读i
学生学读i
(教师注意要多叫几位学生单独读,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二)观察挂图学习字母的形
问:字母i与图上的什么地方很相像?
(学生应答出,衣服中间的一条花边和边顶上的一枚扣子,形状与i相似。)
教儿歌:一竖占中格,一点在上边。
(三)指导书写
讲:i的笔顺是先在中格写小竖要占满格,然后在竖的头上离开二线的地方写小点。
(书写时要注意,圆点不要点得又大又黑否则作业显得又脏又乱。)
二、学习字母u
(一)出示图2学习字母的音。
问:图上画的什么?(借乌鸦的“乌”,学习u)讲:乌鸦的“乌”的发音与字母u相同,发音时把嘴唇收成圆形,使中间留一个小孔。
教师范读u
学生学读u
(齐读,个人读,分行读等)
(二)观察挂图学习字母的形
问:字母u与图上的什么地方很相像?
(学生应答出,图上乌鸦的窝的样子与u相似。)讲:从字形上看u有些像喝水的杯子。
教儿歌:u像一个茶杯子。
(三)指导书写
讲:u的笔顺是先写“”,再写“”,要写在中格。课中休息:方法同第一课。
三、学习字母ü
(一)出示图3学习字母的音
问:图上画的什么?(借鱼的音学习ü)
讲:把鱼的音平读就是ü。发音时,口腔近似闭拢,双唇撮成一个小圆孔。
教师范读ü。
学生学读ü。
(有时学生读不准音,可以先发i的音再把嘴唇拢圆就可发出ü的音。)
(二)观察挂图学习字母的形
问:字母ü与图上的什么地方很相像?
(学生应答出,鱼嘴与上面吐的两个泡泡合起来很像ü。)
教儿歌:ü像小鱼吹泡子。
(三)指导书写
讲:ü占中格和上格,先写u,再写头上的两点。(写ü的两点时,要把两点的位置略微向中间靠拢一点,这样写出的字母好看。)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收藏七篇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1
4.比一比,读一读。
(1)读一读,看看这几组声母有什么特点?
这是三组形状相近的声母b—d、p—q、f—t。
(板书:b—d,p—q,f—t)
(2)如何区分这几组形状相近的声母?
出示顺口溜:
右下半圆b b b,
左下半圆d d d。
右上半圆p p p,
左上半圆q q q.
伞把朝上 f f f,
伞把朝下 t t t。
(3)看图,选择正确的声母,把音节补充完整。
luó b odǎ qiú
pù bùqī rén
tǔ sī fǔ zǐ
5.读一读,做动作。
hē chá qí mǎ chī xī ɡuā
tuō dì lǐ fà bá luó bo
(1)读一读上面的音节,看看有什么特点?
(这都是表示动作的词语。)
(2)确定是什么动作,然后一边读一边做动作。
(喝茶 读书 吃西瓜 拖地 理发 擦玻璃)
(3)你能读一读下面的音节,并做一做动作吗?
pā xià (趴下) lā chě (拉扯) shuā yá (刷牙)
shū lǐ (梳理) dá gǔ (打鼓) huà huà (画画)
6.把同类的事物涂上相同的颜色。
è yú bō luó luò tuo lǘ
yā lí wū yā jú zi má yǐ
(1)读一读上面的词语,看看有什么特点?
(上面的词语有两类:一类是动物,一类是水果。)(板书:动物 水果)
(2)请你给动物和水果涂上不同的颜色。
(3)读一读音节词,把表示水果的涂上绿色,表示动物的涂上红色。
lǐ zi xiǎo jī mǔ zhū lì zhī xī guā zhī zhū
【设计意图:儿歌诵读、补充填空,动作演示,涂上喜欢的颜色……多种活动的设计,都是低年级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在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中,不知不觉学会了拼读,掌握了方法。】三、课堂小结本次学习园地,复习了26个声母,会,做了一些关于拼读音节的练习,会识别字母的读音、形。第三课时【课时目标】1.通过练习,复习巩固音节拼读的方法。2.在大人的帮助下,能正确朗读《剪窗花》。【教具准备】 课件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2
教学要求:
1、通过观察图画和学习课文,理解诗句的意思,受到美的熏陶。
2、学会本课的6个生字,3个部首,理解文中的反义词;会认读5个字。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大概意思。
4、能正确、流利地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
2.难点:学会本课的生字和部首。
教具准备:投影仪、生字卡片、挂图。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
同学们,平时我们看了许多画,今天请同学们仔细地来看一幅图,看看这幅画画面上画了些什么?(用红笔板书:山、水、花、鸟)画的是什么季节?(春天)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是春天?(桃花)。
2、结合日常生活中看到过的“山、水、花、鸟”的情景,要求学生回答下面的问题。
(1)想一想,如果从远处看山,山上的景色能看清楚吗?(模模糊糊、没有颜色、看不清)
(2)如果水从山上直往下流,从近处听,会有什么声音?(有哗哗的流水声)
(3)各种花过了开花的季节就会怎样?(不再开了,看不到花)
(4)鸟停在树上,人来到鸟的前面,鸟就会怎么样?(鸟就会受惊,会飞走)
小结:我们日常生活中看到的山、水、花、鸟是这样的,那么画上的山、水、花、鸟是怎样的?作者又是怎样写画上的山、水、花、鸟的呢?请跟老师来看看。
二、创设情境、补充诗句。
1、请一位同学站在教室的最后排看画中的“山”有没有颜色?要求学生把看到的告诉同学。(板书:远看有色。)
2、请一位女同学来到画的前面听一下“水”有没有声音?要求把听到的告诉同学。(板书:近听无声。)
3、请一个同学说说,图上面的是什么花?(桃花)桃花是在什么季节开的?(春天)现在是什么季节了,为什么它还开着?
(板书:春去还在。)
4、请一同学到画前面来模仿一下平时赶鸟的情景,让别的同学看看鸟怕不怕?即它会不会飞走?板书:人来不惊。
三、齐读诗句,板书课题。
1、齐读诗句。
2、给诗加上题目。
3、弄清题目与诗句的关系。(谜底谜面)
四、自读课文,读准生字的字音。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找出生字并划上线,多读几遍,记住字音。
3、谁愿意把课文读给老师听一听。(指名读)
4、愿意读的站起来读。
五、齐读课文,试着背诵。
1、齐读课文。
2、试着背诵。(以最先用红笔板书的“山、水、花、鸟”四个字为线索来背。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3
1.看图,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再找找z、c、s三个声母。
2.学生看图,在小组中说一说图上的内容,并找出z、c、s三个声母。
3.交流观察的结果,代表展示。
生1:“紫色”的紫是z、zi的音,黑板上的字母是“z”。
生2:“刺猬”的“刺”是c、ci的音,刺猬的样子像c的形状。
生3:“丝”是s、si的音,死的形状像s。
三、借助课件,学习声母z、c、s。
(一)学习声母z。
1.学发音
教师示范发z的音,边读边讲发音方法,讲解发音要领,并做示范“舌尖向前平伸,抵住上齿背,憋住气,然后舌尖稍稍离开,形成窄缝,让气流从中挤出来。”学生观察、模仿,体会发音要领。学生反复练读。可以利用插图,借助“字”读准z的音;编成顺口溜帮助学生记忆发音方法,“像个2字z z z,娃娃写字z z z”。
2.教学z与单韵母组成的音节。
(1)出示z与ɑ、e、u相拼的两拼音节:
za ze zu
读音节的时候,我们应该注意——(生: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连猛一碰)。声母z和单韵母a e u组成的音节,你会读吗?自己先试一试。
找同学指名读。读的准确熟练的表扬。不准确的老师再进行范读。
开火车读。
(2)学习z的三拼音节。
出示z的三拼音节:zuo
教师示范三拼连读z?u?o zuo,学生跟读。
学生开火车、同桌互读,练习拼读三拼音节zuo。
教师相机教学口诀“声轻介快韵母响,三音连读很顺当”,帮助学生掌握拼读的要领。
设计意图:在情境中拼读音节,激发了学生的拼读热情,多种形式的拼读进一步巩固了音节的拼读。
(二)学习声母c。
1.学发音。
教师示范发c的音,边读边讲发音方法,讲解发音要领,并做示范。“发音部位、方法跟z大体相同,只是吐出的气流较强。”学生观察、模仿,体会c发音要领。学生反复练读。可以利用插图,编成顺口溜帮助学生记忆发音方法,“像个半圆c c c”。
2.教学c与单韵母组成的音节。
(1)出示c与ɑ、e、u相拼的两拼音节:
ca ce cu
读音节的时候,我们应该注意——(生: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连猛一碰)。声母c和单韵母a e u组成的音节,你会读吗?自己先试一试。
找同学指名读。读的准确熟练的表扬。不准确的老师再进行范读,开火车读。
(2)学习c的三拼音节。
出示c的三拼音节:cuo
教师示范三拼连读c?u?o zuo,学生跟读。
学生开火车、同桌互读,练习拼读三拼音节cuo。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山、出”2个字。认识“竖折”两种笔画和1个偏旁“阝”(双耳)。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受阳光的美好与宝贵。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和练习朗读。
【教学难点】
理解“河面闪着阳光,小河就像长长的锦缎了”这句话。
教学工具
多媒体工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大家看,认识这个字吗?一起说,我在它的左边加了一个双耳旁,它的样子很像我们的耳朵,我们叫它双耳旁,跟老师说双耳旁,我们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就能记住这个阳字。你能给她找个朋友组个词吗?
2.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第八课,感受阳光的温暖。请同学们看老师写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检查生字词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找寻阳光。请同学们打开书读读课文,老师还有要求呢,认真听: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试着标上自然段的序号。
二、认读生字词
1、同学们课文读得很认真,老师为你竖起大拇指。生字词都记住了吗?考考你,我们一起走进“词语大闯关”
1)请看第一关:(我会读)
可爱的词语宝宝跑到了大屏幕上,你会读吗?(出示带拼音的字)先自己读一读,不会读的词语借助拼音读,也可以请教你旁边的小老师。谁来读第一行?同学们读得不错。
2)请看第二关:(我能行)
(出示去掉拼音的生字)词语宝宝摘掉了小帽子,你还认识它吗?请看第二关。你能当小老师领着同学们读一读吗?谢谢三位小老师,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3)词语难不倒你们,生字你会吗?请看第三关:(勇夺生字红旗),看看谁能把小红旗插到生字塔上。男生准备好了吗?女生?祝贺大家把红旗插到了顶峰。
4)请看第四关:(火眼金睛):
出示日字旁的字,现在请你睁大眼睛,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他们都有一个相同的部分,日,在不同的位置他们的形状可不太一样啊。老师这里还有几个带有日字的字,你都认识他们吗?(出示小丑图)我们一起读,今后我们就能够用偏旁归类识字的方法记住可爱的生字宝宝了。你能给他们找个朋友,组个词吗?(同学们太棒了,你们知道这么多词语。)
2、看来同学们生字词都会读了,老师真为你们高兴。恭喜大家闯关成功!刚才读课文时标出自然段了吗?老师也标出来了,你和老师标的一样吗?下面我请五个同学朗读课文,大家认真听,发现读错的字音等他读完帮他指出来。同时思考:阳光都到过哪些地方?出示填空。
三、课中休息:
同学们生字字音读的准,课文读的也很通顺,下面我们一起来唱歌休息一下吧,全体起立,同学们可以跟着我的动作边跳边唱。《小星星》
四、学习课文
1.好我们现在继续学习课文。阳光都到过哪些地方?请把话说完整。学生说,板贴,田野、高山、小河。是啊,阳光像金子,洒遍——生说( )( )( ),同学们真会读书!出示课文第一段填空,我们一起来美美地读读这句话吧。
2.阳光来到了广阔的田野、雄伟的高山和长长的小河,这些地方就变了样,想不想去看看?(出示图片)快来读读第二段,看看这些地方都变成了什么样?(你能读读课文中的句子吗?)(我们就读到这里,把机会留给别的小朋友,好吗?)
1)出示田野图和句子,指生读,指导读:禾苗变得绿油油,可漂亮了,谁能起来读一读?我好像看到禾苗的颜色更绿了,谁再来读一读。听老师来读,你觉得怎么样?齐读。
2)出示高山图和句子,指生读,指导读:阳光一照,小树更高了,谁再来读一读。小树好像又长高了,谁能读得更高。自由读。
3)出示小河图和句子,大家看,阳光照在河面上,多美啊!谁来读一读。这是一个长句子,我们在读的时候要适当地停顿。谁会读?指导读:(出示锦缎图)这就是锦缎,闪着阳光的河面多像这美丽的锦缎啊,谁能读得更美。男女生比赛读。
4)指导背诵:
阳光的作用真大啊!(合作读一读)我们一起随着音乐男女生合作读一读这一段。男生读蓝字,女生红字,最后的一句齐读)因为阳光,禾苗绿了,小树高了,小河更美了,让我们把这美景记下来吧!(背一背)谁想展示一下?三个学生接读。
3.听了同学们的背诵,可爱的的阳光向你们竖起了大拇指,看,阳光又来到了小男孩的家里,自己读读这一段。你有问题吗?掉了跳,老师真粗心,你是一个细心的孩子,老师要向你学习,那就让阳光跳出来吧。阳光这么活泼、可爱,谁能让它跳进小男孩的家呢?指名读
4.阳光不仅作用大,而且还很活泼可爱,可是我们——学生读(谁也捉不住阳光……)。
5.(出示图片)你瞧阳光来到树林里,来到了花丛里,来到了我们生活的角角落落,这些地方都发生了什么变化?你能照样子说一说吗?(四幅图小草、苹果、花)
是啊,同学们,因为有了阳光,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美丽,因此——学生读(阳光像金子,阳光比金子更宝贵),读了这句话,你明白了什么?同学们说的真好,(阳光和金子一样都是金灿灿的,可是离开了阳光)让我们再来赞扬一下对生命对生活无比重要的阳光,齐读最后一段。
课后小结
最后我们来学习两个生字,“山、出”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老师也有新的发现,这两个字都有一个很重要的笔画,叫做竖折,我们在写的时候一定要把这笔写好,才能让这两个字顶天立地。下面请看老师范写:山、出。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5
设计理念: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关键词语,感情朗读,展开丰富的想像。教师适当地运用形象的挂图,帮助学生从观察中体会青蛙的快乐。
教学目标: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小心”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青蛙为什么要唱歌。
3、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
2、理解课文内容,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知道青蛙为什么要唱歌。
课 型:
新授课。
教学方法:
讲解法、讨论法、自学法、练习法。
教具准备:
小黑板、电教平台、挂图。
教 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图像导入,激发兴趣。
1、教师出示青蛙的挂图(开心的):同学们,这是一只什么动物呢?
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青蛙的表情,说一说。
———————的小青蛙。
3、教师板书课题,指导朗读。(要求读出快乐的情感)
4、教师导入:这只青蛙为什么快乐呢?今天,我们一起去了解这只快乐的青蛙。
二、初读,认读生字。
1、教师提要求,学生自由读课文。
(1)、大声地、自由读课文。
(2)、画出生字新词,并读一读。
2、检查生字的认读。
(1)、教师出示去拼音的生字卡片,指名读一读。并要求把文中的词语找出来读一读。
(2)、教师引导学生互相评议,强调生字读音上的要点。
(3)、教师出示生字词语卡片,大家一起认读读中巩固。
3、读通课文。
(1)、指名分段读课文,其他评议。(要求从正确、流利、感情三个方面进行评价。)
(2)、教师进行个别长句的指导。
“小青蛙/不小心/掉到/一口枯井里。”
“一头大象/听见井里/传出的歌声。”
(3)、全班初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体会青蛙的不急不慌。
1、教师出示挂图(青蛙在井里唱歌的`图):这只快乐的小青蛙在那里?(井里)
2、引导读文探究:这只青蛙怎么会到井里去了呢?请大家读课文,找出相关的段落。(指名反馈:课文第一自然段)
3、大家一起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4、教师出示练习,学生说。
这只快乐的青蛙是_____掉到枯井里的。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引导学生抓住“不小心”“不急不慌”,感情朗读体会小青蛙的快乐。)
四、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用你喜欢的方法记生字。
2、用生字口头组词。
小 结:
同学们,小青蛙不小心掉进了枯井里,可他不但没有哭喊,反而唱起了歌,真奇怪!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
后 记:
通过生字学习和感情地朗读课文、养成遇到事情不急不慌。并通过想读、爱读、会读,读中有所想、读中有所感、读中有所悟领会课文内容。
这节课我们学会了11个会认生字,还学会了正确书写“诉、阿”等7个生字,并且初读了课文,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
通过情感朗读,激发兴趣。自主学习生字,学会了11个会认生字,还学会了正确书写“诉、阿”等7个生字,并且初读了课文,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
第 二 课 时
一、复习,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指名读一读,并说一说怎样记这个生字。
2、教师出示在井里唱歌的小青蛙挂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只小青蛙不小心掉进了____里,他不但没有____,反而,真是一只____的青蛙。
3、教师导入:那么,这只青蛙掉进井里为什么还这样快乐呢?真是太奇怪了!你们看,它的歌声把大象吸引来了。(出示大象的兔)
二、朗读、讨论、突破重点。
教师导读:大象感到很奇怪,他走近枯井询问青蛙。它知道了青蛙唱歌的原因了吗?请大家朗读课文2到6自然段。
2、指导分角色朗读。
(1)、指名分段读,检查学生读情况。
(2)、教师指名评议学生读的情况,并引导学生抓住关键的词语进行感情指导。
“是谁在井里唱歌呀?”(“奇怪”“问”:读出疑问、好奇的语气)
“是我。小青蛙!”“大象伯伯,快救我出去吧!”(读出兴奋、激动、有礼貌的语气)
“你掉进井里,怎么不哭,还有心思唱歌呢?“(亲切地、疑惑地)
“你真是个聪明有勇敢的小家伙!”(“真”“有聪明有勇敢”:读出称赞的语气)
(3)、小组内分角色朗读课文,并演一演。
(4)、集体反馈、评议,教师适当地指导、评议。
3、讨论、交流青蛙唱歌的原因。
(1)、小组内讨论交流:青蛙掉进井里为什么还唱歌呢?(要求学生从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然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我唱歌是因为我相信,朋友们听到我的歌声,一定会来救我的。要是遇到一点困难就哭鼻子,多没出息呀!”
(3)、齐读青蛙说的话。
(4)、指导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青蛙唱歌的原因,(进行说话的训练)
4、再分组、分角色朗读课文,读中巩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三、总结全文,扩展详细。
1、教师导:从青蛙的身上,你们学到了什么?
2、教师出示一些关于勇敢克服困难的名言警句,让学生读中感悟。
3、教师小结:是呀,小青蛙的勇敢,告诉我们,面对困难不能灰心、放弃,要主动动脑思考,想办法克服困难。
四、布置作业。
1、把小青蛙的故事说给弟弟妹妹听。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小 结:快乐的小青蛙告诉我们快乐的秘诀,那就是遇到困难的时候不能哭,要勇敢地面对,要用自己的用和智慧战胜它。老师希望你们也能做一个勇敢、聪明、有出息的人。
板书设计:
快乐的小青蛙
不急不慌 结果
青蛙掉进枯井 }勇敢、聪明——— 被大象救了
唱起歌
后 记:
我们要学习小青蛙那种遇事不急不慌,勇敢、聪明的好孩子,但是今后要加强学生的朗读能力的培养和爱动脑的习惯。
学习了这节课后,同学们都知道了遇事不急不慌,爱动脑思考问题的习惯,但是,同学们缺少了观察能力,今后注意培养和朗读的练习。
通过分角色朗读,男女比赛,师生互读、给课件中动画配音等形式训练读,但是学生缺少了语气朗读的能力,今后注意指导。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6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出示字母:
d t n l i a u e
2.闪现声调符号,看谁读得又快又准。
3.大家拼读音节。
(1)出示dī、dí、dǐ、dì
(2)拼读ná、tí、dú
二、学习生字,朗读儿歌
1.出示“马路”“泥土”的图片,引导学生说说。
2.出示带有音节的生字卡片“马、土、不”,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3.指名领读带有拼音的生字。
4.教师出示不带音节的生字卡片,学生开火车读。
5.教师范读儿歌。
6.学生自由读儿歌,借助拼音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音节请教老师或同桌。
7.指2~3名学生朗读儿歌。
8.男女生对读儿歌。
9.齐读儿歌。
三、巩固练习
1.带学生到拼音乐园中去玩:学生找出音节,自己试着拼读。然后集体交流,熟练拼读。
2.学儿歌:
帮你学d t n l 分清n和l
d d d ,座钟笔筒摆成“的”。哪吒出关n n n ,
t t t ,时装表演当模“特”。小孩赶猪l l l 。
n n n ,杀出关门是“哪”吒。唱着歌,想着图。
l l l ,一根小棒竖直“了”。n 和l ,我会啦!
3.学生自己尝试编儿歌。
四、拓展作业
1.和父母一起做游戏,看看谁读得准确。
2.自己挑拣写得稍差的字母练写。(自选)
板书:
d t n l
d-e→de d-ɑ→dɑ d-i→di d-u→du
t-u→tu t-ɑ→tɑ t-i→ti t-e→te
n-u→nu n-ɑ→nɑ n-e→ne n-i→ni
l-u→lu l-ɑ→lɑ l-e→le l-i→li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7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谈话创境: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我们一起去一个美丽的地方游览一番,好不好?怀着阳光般的心情,我们快乐出发!(播放音乐,引导学生闭上眼睛。)看,这就是我们游览的地方——江南鱼米乡。
【挂图的运用,教师富有激情的话语,将学生带入意境中,增强了主体感受,调动了学生的情感参与。】
2.观察描绘:呈现挂图,引导学生按顺序观察,说一说图上有什么?
对话平台
初读。(整体感知,提出问题。)
1、教师范读课文(配乐)
2、学生自读,要求:读懂字音,读通句子;
3、同桌互读、相互评价;
4、指名读、伺机指导:如“绿油油”中的“油”应读you……
5、轻声读文,学生质疑,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
识字。(自主活动,适时调控,培养能力。)
1、自读:在课文中圈出生字;
2、逐个呈现生字:学生先读句,再说出句中的生字;
3、指读;
4、同桌讨论学习:怎样记住这些字?把你喜欢的方法说给大家听;
【及时交流识字方法,能使每一位学生掌握更多的方法,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5、汇报:教师适当总结识字方法,如用部件法记“排”,用动作发记“游”“唱”,用奇特联想法想像哗哗的流水从而记住“流”……
【有层次性地把识字放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与认识事物结合起来,提高识字能力。“语言环境中学到的字词是活的,带着感情去记忆的东西是牢固的,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6、巩固:
小老师带读(有注音)
集体读(无注音)
看卡片、开火车读(无注音)
7、朗读词语(课后“我会读“中的词)
8、“一字开花”游戏:用生字组词说话
写字。(认真指导、重在激励)
1、看笔顺图,描红;
2、试写感悟: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如“中“的最后一笔写在竖中线上)
3、示范指导、学生练写
4、引导欣赏:自我欣赏、组内欣赏、集体欣赏
第二课时
对话平台
回顾。
1、出示生字词;
2、开火车读、小老师带读;
3、阅读短文(把本课生字编成阅读材料,换环境识字).
夏天,我坐上小竹排,去江南游玩。看,小河两岸的景色多美。树木茂盛,花儿盛开,绿色的禾田,唱歌的小鸟,河水静静地流淌,水中的鱼儿游来游去,这就好像一幅画,江南鱼米乡真美啊!我们爱江南。
朗读。(品词析句,体会无限美感。)
1、自读:你都看到了那些美丽的景物?
2、汇报:先用书上的诗句说一说。如“两岸树木密”等。再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什么样的鸟儿,什么样的鱼儿……
点拨:看着这么美丽的景物,“我”的心情怎么样
(学生回答:高兴、快乐……)
教师伺机板书
3、美读:让我们怀着高兴、快乐的心情读课文,把你的美丽心情读出来。学生练读
4、汇报读:指读、对读.。
5.交流讨论:大家的朗读使人心情舒畅!看着这美景,你想说些什么?用一句话赞美江南。为什么说小小竹排是在画中游呢?
【教师要充分了解各小组的讨论情况,注意引导、诱导、辅导,使学生主动思考、学习。】
诵读。
1.教师配乐诗朗诵;
2.生模仿练读;
3.指读、轮读;
4.你问我答:引导学生看板书回答。师问:什么顺水流?(小竹排顺水流)谁在唱?(鸟儿唱)两岸有什么?(两岸树木密)什么绿油油?(禾苗绿油油)……
5.背诵:注意学生自己悟出背诵的方法,如看图背诵、看板书背诵等,引导学学会巧背。
6.朗诵会:评选未来的主持人。
小结。(引导学生表达对祖国的赞美之情。)
教学建议:教师创设优美的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语文是读出来的,形式多样的读会促进学生语言的发展。丰富多彩的识字活动把课堂变。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期盼这份"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能够为您提供更为详尽的资讯。教师在正式上课前需要充分准备本学期的教学教案及课件,现在开始准备教案课件也不算晚。充满创意的教学课件能够让学生轻松有趣地学习知识。非常欢迎您光临本网站,请继续关注我们的更新!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1)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38~39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找座位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能按照某一标准给物体进行分类。
2.通过操作学会分类的方法,能选择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不同的分类。
3.通过分一分、看一看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难点:
能选择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不同的分类。
教具学具:
课件,水果类、饮料类、文具类商品若干,各种形状学具若干。
师:小朋友们,你们去过森林吗?今天我们一起到大森林里去玩吧。
课件一:(动画)森林里,动物们纷纷到兔宝宝超市购物,各种商品杂乱地放在柜台上,兔宝宝东找找西找找,忙得满头大汗。
生:兔宝宝,你的货物摆得太乱了,如果你把相同的东西摆在一起,就不会那么忙了。
[评析:通过动画讲述故事的情境来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学生初步感知“分类思想”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师:小朋友们手上都有一件东西,有三个组桌上放了提示牌,请你们根据每组桌上的提示牌找准自己的位子。所带东西不属于这三类的小朋友,坐到没有提示牌的小组。比一比,看谁找得准。(生活动)
师:有提示牌小组的小朋友们互相看一看,如果有没坐对位子的,帮他找一找位子。没有提示牌的小组就商量着根据你们的东西,给小组起个名字。
师:现在我们有四个组了,可每个组还缺个组长呢,请每个组赶紧选一个最爱发言、声音响亮的小朋友当组长。(生活动)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分类的知识。
[评析:让学生根据手上的物品,按提示牌找座位,就是按指定标准分类。这种单一标准下的分类结果是既定的,不可改变的。学生肯定能分成四个组。其中三个组是教师给定的名称,指定标准,有一个让学生通过手上的物品合作概括出小组的名称,就是对儿童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组长是小组学习不可缺少的核心组织者,所以在同学们坐成四个组后,必须推荐一名组长。教师提出选组长的要求,让学生自主推荐,将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学生融入了小组集体之中。]
师:开动脑筋想一想,你们小组的这些东西还能再分类吗?请每个组的组长带大家一起
先讨论可以把什么样的东西放在一起(分类方法),再分别放在篮子里(动手操作)。
[评析:每个小组将组内的商品再分类,就是让学生按照自己的一定标准分类。本环节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分类方法,即什么样的东西放在一起,再动手操作。学生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也可以有几种不同的分类标准,学生将零散的、个别的知识系统化和条理化,从而形成有关分类的概念。]
师:我们来参观一下各小组分类的情况。请各小组的代表给大家介绍你们是怎么分的,其他小组的小朋友可以说说你们的看法,也可以给他们提提建议。
第一组:我们组把苹果放在一起,梨放在一起,香蕉放在一起,葡萄放在一起。 (其他组对之进行评价)
生:我觉得他们小组分得可以,但我想苹果还可以按大小分开,大的可卖得贵一些,小的便宜一点。
生:我想把梨也分开放,因为有的是青皮的,有的是黑皮的。
第二组:我们组分的是饮料,我们把矿泉水放在了一起,可乐放在了一起,橙汁放在了一起。
生:我认为他们这样分可以,可我的想法和他们不同。我想按包装分,瓶装的放在一起,罐装的放在一起。
第三组:我们把所有的笔放在了一起,本子放在了一起,墨水放在了一起。
生:铅笔还可以按长短分,长的放在一起,短的放在一起。
第四组:我们把圆形放在一起,三角形放在一起,正方形放在一起。
生:我看可以按颜色分,红色的放在一起,黄色的放在一起。
师小结:同学们都按不同的标准把组内的东西分得很好,有的按品种分,有的按颜色分,有的按形状分??还说出了不同的意见,个个都很能干。
[评析:各组依次参观的形式新颖,符合一年级儿童好奇心强、好动的心理特征,并且也将各组的分类情况充分展示。由本组成员介绍完分的方法后,其他小组成员自由评价,符合目前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让学生人人参与到数学活动之中,自主地位充分体现,合作学习交流使教师仅仅成为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学生交流后,教师再小结,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2.师: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地方要用到分类的知识,谁愿意给大家讲一讲。
生:家里的东西是分类放的,鞋子放在鞋柜里,衣服放在衣柜里。
师:大家说得真好,只要大家平时留心观察生活,就会发现好多数学知识。
[评析:通过让学生说说生活中的分类现象,让学生体会分类思维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使学生明确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课件三:大森林里许多动物依次出现,定格为一幅画面。(花、树、草、大象、熊猫、老虎、狮子、猫、狗、松鼠、鸡、鸭、马、猴子、青蛙、鱼、燕子、鸽子等)
师:你们能把画面中所有的东西分类吗?小组商量后说一说。
生:大象、熊猫、猴子是野生动物,鸡、鸭、猫、狗是家养动物。
[评析:用学生十分喜爱的动物录像,将学生带入一个美丽的动物王国,让学生观察后小组讨论,如何将画面中的所有东西分类,学生的思维开阔,能按自己不同的标准分类。只要能说出自己的道理,都是正确的。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电脑上用鼠标拖动动物,初步渗透信息技术教育。]
师:小朋友们学了这么多知识,我们的森林旅行也要结束了。我想分别请一名男同学、一名女同学当司机,开车送大家回家好吗?
男生:男同学坐我的车,穿校服的坐左边,没穿校服的坐右边。大家要守秩序。 女生:女同学坐我的车,矮的坐前面,高的坐后面。
师:小朋友们要按司机的要求上车,千万别上错车哟。
[评析:选两名司机,对学生提出上车要求,不但调动了学生的情绪,也是分类的再次应用并渗透安全知识教育,使学生依依不舍地在分类活动中结束全课。]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2)
教学目标 :
1、使学生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含义,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能正确的进行10以内的加减混合计算。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计算加减混合题。
师:同学们,安徒生有一篇著名的童话叫《丑小鸭》,大家听说过吗?这只受尽苦难的丑小鸭最终怎么样了呢?
师:小朋友们,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些丑小鸭,只要小朋友们把这些题做对了,这些丑小鸭就会变成美丽的白天鹅。同学们愿意帮助他们吗?
9-3-4=
8-2-3=
9+0+1=
4+3+2=
5+4+1=
5-3-1=
2+4+0=
10-7-2=
屏幕上出现2只天鹅向湖里飞走的画面。问:湖里的这些天鹅发生了什么变化呢?(学生:又飞走了2只天鹅)
学生同桌互相说说并列出算式,指名汇报师板书算式:4+3-2。
引导学生读一读算式,再对照画面说一说算式4+3-2所表示的意义,最后通过对比连加、连减的算式的不同引出课题:加减混合
让学生试着计算4+3-2的得数,计算后让学生说出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配合学生的回答板书计算小步骤,以突出计算的顺序和第二步计算减法时的被减数。
在注意观察 ;湖里的天鹅发生了什么变化呢?(湖里有4只天鹅,飞走了2只,又飞来了3只。)
师:这道算式谁会计算呢?(指名说说得数和计算顺序师板书得数和小步骤)
3、引导学生总结加减混合计算的运算顺序。
师:请大家回忆一下上面两道题的计算过程,谁能说一说我们计算的顺序?
加减混合并不难,从左向右依次算。
1、根据算式7+2-5编个故事。
2、指导丛书第35页。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3)
数学教学要重视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21世纪新教材》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因此,从学生的已有的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感受数学,不仅是数学本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数学教学的需要,更是培养未来人才的需要。下面我想就小学数学第一册《空间与图形》这一课详细的说明。
《空间与图形》
一、创设情景
我们一起变魔术。在这个正方体的盒子里有一些小东西猜一猜有可能是什么?请同学到前面摸出物品,说说是什么放在桌子上。
〖环节意图〗变魔术对于学生来说很有趣,同时充满了神秘感,有利于引起学生的注意。学生有强烈的学习愿望才会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极高的兴趣,才有可能积极思考问题。活跃的课堂气氛为整节课做了情感上的准备。
二、揭示课题
1、观察桌子上的物品,师:桌子上的东西很多,怎样才能清楚的知道都有些什么物品呢?(学生经过思考回答把物品分类,并说说是怎样想的。)教师鼓励学生积极思考采用不同的方法分类。多种方法比较后学生找到了最恰当的分法。
〖环节意图〗在观察之前,要给学生提出明确而又具体的目的、任务和要求。通过观察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把新旧知识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观察的角度不同会有不同的分类方法。让学生在观察比较中得到感性上的认识,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去感受图形之间的不同。教师鼓励学生自圆其说不人云亦云。
2、引出新课《空间与图形》
个别学生已经能说出图形的名称,老师要给予肯定。
〖环节意图〗出示彩色的图形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力。
三、巩固新知
1、动手分自己带的物品。
要求:仔细观察物体的外形。边摸边说是什么图形。
〖环节意图〗自己带的物品都来自于我们的生活。进一步体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也是对先前知识的复习巩固。通过动手触摸物体,让学生的多种感官综合在一起发挥作用。
(教师在巡视过程中发现:这种特殊的长方体学生分辨不清楚。)
2、出示:长方体,说说是什么图形?
〖环节意图〗老师先不给出正确答案,而是让学生充分说出自己的想法。经过争论学生动脑思考,老师在通过实验验证会有更加深刻的印象。
3、实验验证:左边三组闭上眼睛,右边三组观察。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把它们放在桌子上,分别放倒。让左边三组同学睁开眼睛,问他们长方体和正方体和刚才相比有什么不同?左边三组同学说:长方体倒了,正方体没有变化。再问右边三组的同学是不是这样。右边三组同学争着说:不是这样!正方形也倒了。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会了知识。
〖环节意图〗从学生分类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正好体现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从生活中来的思想。这也是培养学生有在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通过对比观察等手段让学生自己找到它们的不同让他们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久而久之,他们会对学习产生很浓厚的兴趣。
四、巩固复习(游戏)
1、创设情景: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好朋友嘟嘟。它邀请大家参加闯关大行动这个节目。顺利通过三关的同学会有小礼物。
〖环节意图〗可爱的小猴子能激发孩子们关心保护小动物的热情。21世纪教材非常重视学生的发展,以此作为向学生渗透人与小动物和谐相处的良好契机。好胜心强是儿童的天性,老师抓住儿童这个特点采用多种形式的练习题吸引他们的注意。让所有的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
1、第一关知识小屋:先观察再分类。
〖环节意图〗老师利用课件的直观性形象性为教学服务。老师先操作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一方面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对于顺利过关的学生予以表扬。
2、第二关组合变变变:
提出要求:小组合作先用8个小正方体摆一个大长方体,看那个小组摆的最多。再用10个小正方体摆不同的长方体。在学生操作的基础上老师用课件演示。
〖环节意图〗一方面,小组合作有利于学生学会与人交往;另一方面学生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能从其他同学那里获得更多的信息。在小组内把所有的智慧集中在一起,更有利发散学生的思维。小组的成功往往更能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用10个小正方体摆不同的长方体,开放式的练习目的是发散学生的思维。学生的思维很活跃,有的方法比老师要多,老师及时鼓励保护好他们的学习热情。
4、第三关:智力大比拼学生闭上眼睛老师摆图形(比较难的)看一看说说图形是由几块儿小正方体组成的。简单说明理由。
〖环节意图〗闭上眼睛增加神秘感,同时也是为了增加难度更好的教学。
五、联系生活实际
在生活中到处可见这几个好朋友你能说说吗?举例。
〖环节意图〗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联系生活实际,学以致用。
六、点题小结
这节课是如何体现让学生参与、探索、感受数学的呢?主要有以下三点。
1、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是学生主动探索的前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所学习的知识感兴趣,就会自觉自愿的参与到学习中去,从而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根据小学一年级学生好奇心强,喜欢新鲜事物的特点,我十分重视创设情景、激发学习的兴趣,让他们愉快、主动的探索知识、参与到学习中来。只有让学生活起来、动起来,才能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留给学生自主探索参与的空间。本节课在教学设计时本着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原则做到了前后呼应。
如:创设情景这一环节中,老师让学生自己摸出物品,既联系了生活实际又感到有趣。把抽象的图形和生活有机的联系在一起,通过自己动手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让学生感到学习是很有趣的可以解决生活中的难题。
2、多种感官协调发展,是学生主动探究的关键。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时参与的感官越多,越能充分发挥大脑左右半球的协同功能,思维活动的效率高,学习的效果就越好。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一规律,多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在教学中,利用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能动性,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操作中,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变为活生生的动作,从感受中获得正确认知。
如:多种感官协调发展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都有体现。摸自己带的物品;在组合变变变这一环节中体现的最明显。用8个小正方体摆大长方体、用10个小正方体摆不同的长方体等。在学生的实践操作过程中,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学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3、设计开放式练习,启发思考,是学生主动探索的良机。
北京市21世纪教材非常重视对学生素质的培养。重视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老师设计练习时必须创设活泼的课堂氛围,注重学生思维的激励,进行开放式练习。要多与学生做情感上的交流,即使学生的回答错误,教师也要给予鼓励性的评价,使学生真正感到师生间的平等、民主与合作。想方设法使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敢说、敢问,诱导学生多方面探讨,多方式表达,形成广阔的思维空间,提供灵活的思路选择余地,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如:用8个小正方体摆大长方体、用10个小正方体摆不同的长方体等。老师设计开放性的练习,学生的思维不受定势的影响。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一起探索、交流。学生的思维活跃了,开阔了,也轻松的学会了。
如果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探索参与数学的意识增强了,在学习中主动性、积极性、自觉性、能动性有所提高。既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又掌握了学习的能力。这是老师长期不懈努力的结果。我愿意为学生未来的成长发展做一点贡献。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4)
教学目标:
初步认识钟面,会看钟面上的整时和大约几时
发展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概括能力和合作意识。
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按时作息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钟面,会看钟面上的整时和大约几时。
教学难点:认识整时。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动手操作。
教学准备:课件,钟面模型等。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一位新朋友,你们看,他来了。(大屏幕上跳出一个小熊:嘿,大家好,今天我准备帮我叔叔照看一下钟表店,跟我来看看吧!)
大街上的店可真多啊!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哪个店是小熊叔叔的钟表店呢?(让学生说一说,指一指)
你真聪明,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回答:因为钟表店里有好多钟表。)
小朋友们都是在哪儿见到过钟表呢?(相互交流)
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钟,钟的作用可大了!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认识钟表。(板书课题)
认识钟表
,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一下,你发现了什么呢?(让学生充分说一说)(长针、短针、数字、方格)
我们把长针叫做分针,短针叫做时针(板书)
认识整时
钟面上用时针和分针来表示时刻,那么这个钟面表示的是几时呢?有谁知道?
(出示,再点击出示一组钟(让学生认,学生快速认出后,哎呀,你们真聪明啊!怎么一下子就认出这些时间呢?是啊,小朋友们是怎么认出这几个钟面上的时间的呢?把你的方法向其他同学介绍介绍吧。(一起来交流认识整时的方法。)
小熊:听了同学们的介绍,我知道了分针指着那下面的钟面各表示几时呢?
配场景的钟(中的时针和分针在转动)学生认一认,并强调分针指着
拨一拨
小猫说:“钟真好,我也要买一个。”小熊说:“现在是2时,你能拨出这个时间吗?”小猫说:“能。”
小猫会拨了,同学们会拨吗?试一试
同学们试拨,请一个小朋友到老师的模型钟上拨一拨,并演示拨钟的方法。我们可以先把分针拨到12,再把时针拨到2。
请小朋友们拨一个自己喜欢的整时,并说一说这时你可能在干什么。(结合情景进行时间教育)
修一修
看着小朋友们又说又拨的,小狗有点急了,它说:“我也要拨一个看怎么啦?(生:缺少分针)应该如何添呢?请同学到黑板上为它添上分针,(出示,让学生在展台上贴针,我们书上也有象这样的缺少分针或时针的钟,同学们也来帮忙添一添吧!(让学生做书做完后选择一些到展台上点评。
认识大约几时
去年在我国有一件大事,神舟6号飞船10月12日成功发射,并于10月17日安全返回,你们想看吗?让我们再来欣赏一下成功发射的情景,感受那激动的时刻吧!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5)
教学目的:
1.经历观察和操作等学习活动,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2.能正确计算得数是7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
3.能应用所学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简单的 教学重难点:
难点:能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教学吸盘7个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知道很多孩子都很喜欢吃土豆,你们喜欢吗?小老鼠也很喜欢吃土豆,你瞧!(让学生观察教材第36页情景图)
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讲故事。
师:是啊,小老鼠找到了7个土豆,它高兴极了,急忙装在口袋里背上就跑,结果还丢了1个土豆。同学们发现了不少数学信息呢。这里面就有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问题。(板书课题:背土豆) 设计意图:抓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从学生感兴趣的小故事导入新课,在观察情景图的过程中,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又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为新课的教学做好了准备工作。 二探究新知
1.“背土豆”中的问题。
师:现在同学们仔细看看第一幅图,看有哪些数学信息? 生:有两堆土豆,一堆有5个,另一堆有2个。
师:这也是老师想知道的问题?根据我们以前解决问题的方法,你想该怎么解决呢?
生:左边有5个,右边有2个,一共有7个,就是把两部分合在一起算,用加法,列式是5+2—7。
师:说得很好。但是小老鼠并没有背走那么多。不信你仔细看第二幅图,小老鼠的口袋上有一个大洞,口袋里掉出了1个土豆,还剩多少呢?你有什么办法解决呢? 学生可能会这样:
?摆出7颗棋子代表7个土豆,掉了1个,就去掉其中的1颗棋子,所以7—1—6,还剩6个土豆。
?可以画7个圆表示7个土豆,掉了1个,就去掉其中的1个圆,所以7一I一6,也是还剩6个十百
2.口袋上的洞……
师:小老鼠的口袋里最初装了7个土豆,外边1个也没有了,就是说外面有0个土豆(边说边板书算式记录);当小老鼠的口袋里掉出了1个土豆的时候,里面有几个土豆?用算式该怎么记录?
师:如果每次都从口袋里掉出1个土豆,你能用算式记录下每一次的结果吗?可以用你手里的棋子摆一摆,再写算式记录下来。
学生边摆棋子边记录算式,教师巡视指导。
师:如果一直这样漏下去,等小老鼠回到家的时候,口袋里就1个也没有了。现在把你记录的算式跟大家说说吧!
汇报交流后,填写教材第36页表格。
在小组交流后,汇报。
生1:原来大鱼缸里有5条小金鱼,现在又放进2条,这样鱼缸里面一共有7条小金鱼。
生2:原来有7个鸡蛋,已经有2个鸡蛋孵出了小鸡,现在还剩5个鸡蛋没有孵出小鸡。 设计意图:在引导学生用棋子演示“背土豆”游戏活动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记录,使学生懂得数学算式是记录活动的简单符号,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计算的能力,更让学生明白了7的组成,进一步体会到加减法的互逆关系。
师:同学们,能把前面学习加减法计算的方法应用到“得数是7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计算”中,这种举一反三的能力是越来越棒了,希望今后能巧妙地加以运用,帮你解决更多的问题! 板书设计:
背土豆(得数7的加减法) 7 1 2 3 4 5 6 6 5 4 3 2 1
作业设计:
(考查知识点:得数是7的加法计算和相应的减法计算;能力要求:学生能够看图计算得数是7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6)
教学内容:教材P57例题,想想说说习题。
教学目的:1、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掌握求未知加数的方法,反站解决问题的策略。
2.在探索的过程中发展观察、分析能力、追求思维的灵活性。
3.对参加数学学习活动感兴趣愿意互助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透发参与
1.小猴子聪聪想把书上结的又大又红的桃子装在盒子里送给自己的好朋友。瞧!他已经装好一些了,盒子没有装满。你愿意帮小猴子算一算应该再采几个桃子吗?
2.师引导学生观察:盒子里已经装了几个桃子,一共要采几个桃子,列出含未知加数的算式:8+()=10
二、自主探索,体验合作
1.师:刚才很多小朋友一下子说出了应该再采2个桃子,你们一定有自己的好方法,想和其他小朋友一起交流一下吗?
2.学生交流,由小组长负责统计有几种不同的想法。
3.全班交流,小组汇报。
(1)观察,发现有两个空格,就知道再放2个桃子进去就满10个了。
(2)联系前面学习的数的分与合的知识,10可以分成8和2,就知道应该再采2个桃子了。
(3)前面学习的加法非常熟练,一看就知道。
(4)联系减法,知道10减8等于2,就知道还要再采2个桃子。
三、巩固练习,拓展思维
1.演示,聪聪来到小河边,河上的五彩桥是由许多块大石头拼成的。现在小桥只剩了半边。只有让两块石头的数字相加等于10才能拼好小桥,快来帮帮聪聪吧!学生看屏幕,聪聪拼好小桥。
2.小游戏:找朋友。
3.师:刚才一直是老师出题小朋友来解决,你们想自己出几道这样的题吗?请每个小组合作出两道这样的题。我们来个小组比赛号码?学生在小组中讨论怎样出题,然后个组交换解答,最后展示各组出的题和答案,全班交流评价。
4.师:小猴子聪聪过了桥,来到了城堡的门口,特的朋友就在里面。城堡的门上三把大锁。(锁上有求未知加数的算式()+()=9,六把钥匙上各有一些数字)你能帮小猴子选好钥匙吗?
学生同桌交流,作为兴趣题。
四、小结: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