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祝福logo
地图 > 祝福语 > 作文 > 教育专著读后感 >

教育专著读后感九篇

教育专著读后感九篇

这篇网络上的“教育专著读后感”文章非常精彩大家一定要看看。古往今来,书籍一直引领着人类前进,在阅读完作品之后,我们才能发现作品中更深层次的内涵。 不妨写下你的阅读体验,与其他读者分享。想获取更多信息请持续浏览我们的官方网站!此外,关于作文,您还可以浏览最新大国崛起读后感合集

教育专著读后感【篇1】

寒假里我拜读了陶行知先生的《陶行知教育名著》,受益匪浅,他的教育思想令人震惊。他用毕生精力批判旧教育,探索新教育。在新世纪,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先生毕生追求的教育真谛,“热爱每一个学生”是陶行知先生的人生格言,“为了孩子,甘为骆驼。于人有益,牛马也做。”是陶先生的办学心愿。

爱”是陶先生一生献身教育事业的不竭动力,也是他崇高人格的表现。作为一名教师,我很自豪能够用我无尽的爱在人生的道路上为孩子们的世界增添色彩。

读陶行知的教育名著,总能让我感觉到他对学习的坚定,对学生的爱护,对生活的真诚,对生命的热情,在我刚刚起始的教育道路上认识到了什么是真正的教育,真正的奉献,对教育也有越来越深的认识和体会。

一、主张“教学做合一”

教育并不是单纯的说教,他是学生在学习课本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实践来进一步巩固、加深、提升所学的知识的,所以在教学中,做是不可忽视、非常重要的。而学习知识的最终目的是运用知识,即在实践中运用知识。任何生活都是教育,但任何生活都不是我们理想的教育。

只有“健康的生活”才是我们健康的教育。“生活教育”另一层意义是人类需要什么,我们就教育什么;我们要教育社会需要什么;人生需要什么,我们就教育什么。学生需要面包,所以我们必须生活和接受面包教育。

“生活教育”可以找到现实需要的根基,“生活教育”也是学生需要的教育。在每年对学生教师教学情况的调查中发现,学生喜欢的知识与现实生活和学生生活密切相关;学生喜欢能用生活事件来解释学科知识的老师。

因此,以后在平时的教学中,我要积极创设情景,从学生的兴趣出发,选择富有生活气息的内容进行教学,“寓教于乐,情景创设”。在教学中,要积极鼓励、引导,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督促他们投入到教学中去。

二、因材施教

这本来是一个每个教师都应该做到的最基本的事情,陶行知说:“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教学的深度、广度、进度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时还要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性差异,从而使每个人的才能品艺获得最佳的发展。

因材施教是我国古代教学经验的结晶,是现代教学必须坚持的一条重要原则,它不仅有着传统的教学价值,更有着现实的教育意义。

三、播种爱心

当我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后,我越来越深切地感受到,只有把爱奉献给孩子,用爱来灌注自己的事业,才是我们能真正给予学生的最好的东西。如今的孩子看得多,听得也不少,想激趣,并非是件容易的事,有时真的很困惑:“孩子们,我该拿什么来吸引你们呢?

”没有兴趣就不会有积极的学习态度,高涨的学习热情。在教学实践中,我努力寻找答案,最终发现爱是我和孩子们快乐学习、和谐共处的源泉。

然而,当我走进教室,看到每个孩子都在不亦乐乎地说着、做着其它事时,我想:如果我大声吼叫,一定会有很多学生被我震住,但是还有一些还是会继续的。

只有尊重学生,才能教育学生。没有尊重就没有真正的教育。看到这种情况,我会微笑着对他们说:

“今天你们不想上课,如果你们能把自己管好,我就邀请你们一起来学习。”好奇让他们很快静下来了。在精心设计的游戏中,他们积极参与学习,感受课堂的美好,享受学习的快乐。

爱是世界上最真诚的情感,也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情感基础。“被阳光照耀的地方才是温暖的,被师爱撒播的眼睛才是明亮的。” 作为一名耕耘者,自己心中充满爱的阳光,把爱的种子播种在泥土里,就能让娇嫩的幼苗在阳光的沐浴下茁壮成长。

我们当教师的,在教育中若能始终想着两句话“假如我是孩子”和“假如是我的孩子”,这样的情感体验就能使我们对学生少一份苛求,多一份理解;少批评,多尊重,学生的爱的种子就会在老师的悉心呵护下生根发芽。

四、真诚对待学生

只要我们真诚地对待学生,我们就会收获丰硕的成果。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要成为一名真正的儿童教育者,我们必须全心全意为他们服务。在这里,我想说的是,平日里教师要给予学生适度的关爱,照顾,让他们感受到自己是受到重视的,那么,在孩子心里就会很满足,很满足,他们也会特别感激你。

“爱”是教育的基础,教育是“爱”的事业。让我们学习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坚定自己心中“以爱育人”的信念,在教育旅程中抒写最为壮丽的诗篇,奏响一曲激昂的人生凯歌!

教师是阳光下最光辉的职业,我相信只要对学生有爱、有信任,心甘情愿地付出,一切为了学生,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素养及业务水平,努力使自己成为学习型的教师,用自己的爱编织着学生成长的摇篮。在自己热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踏踏实实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关心、爱护、尊重每一位学生,用我们的爱心铸造我们崇高的师魂!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引导学生手脑并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使每一位学生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有用人才。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努力把这种理念贯穿在自己日常的教育教学中,体现在自己的每一堂课上,每一天的教学生活中。教育之路是漫长的。让我们以真诚的心对待教育和学生,在实践中漫漫解读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对陶行知教育理念最真实的概括,这也是我以后教育道路上的一个目标。他的思想,他的启蒙,在我的脑海中不断徘徊,在我未来的人生旅途中,将是一笔永不枯竭的财富。对待学生要有慈母般的爱心,做学生喜欢的老师,并不断更新、充实自己的知识,做一个学生喜爱的老师仍是我努力的目标。

谭哲二〇一一年二月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

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爱尔兰作家肖伯纳有这么一段名言:“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而我们彼此交换这些苹果,那么,你和我仍然是各有一个苹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我们彼此交换这些思想,那么,我们每个人将各有两种思想。

”学生在课堂上的讨论交流合作学习,大家交换的就是这样一个集众人智慧的、人人可得的大成果。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不仅可以相互间实现知识与资源的互补,不断地扩张和完善自我认知,而且可以学会交往、学会参与、学会倾听、学会尊重他人。这些都是新世纪人才的素质。

作为一名教师,如何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使合作学习更加有效,是每位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我在教学中对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进行了一些尝试,现**如下:

一、合理分组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个合作与互动的过程。在构建小组时人数要合理一般以4—6人为宜。可以由随机分组,同质分组,异质分组,我通常采用异质分组的形式,男女生人数要搭配,性格内向的和性格外向的分到一起,同时学生的能力层次要全面,即低、中、高都有,这样有利于优势互补,互相促进。

二、选拔培养组长

俗话说:“鸟无头不飞,兵无将不勇。”没有组长的组织和指挥,学习小组只是徒有其名,学生或盲目行动,或迟疑不动,根本无合作可言。

况且低年级学生自制力很差,贪玩好动,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合作学习氛围,就会导致课堂组织纪律散乱,教学只能是事倍功半。因此,为了有效地开展合作与沟通,选拔和培训班长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要确定智力好、讲话积极、动手能力强、表现欲望强的学生为班长。其次,对组长进行有效的培训:第一,督促组长积极主动地组织合作交流,使组员养成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培养合作意识;第二,指导组长组织合作交流时,要先进行有序地安排,如鼓励组员大胆发言,让会说的先说,不会说的先听后说,促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第三,指导组长在交流过程中进行灵活协调,如对于回答正确的同学报以掌声,当出现意见分歧时,组长应问个为什么,请组员说出理由,当出现冷场现象时,组长应带头先发言,起表率作用;第四,班长要善于收集队员对同一话题的不同回答进行沟通,并及时准确地向师生汇报。

培养班长的组织、安排、协调和诱导能力,促进有效的合作与交流。

3、 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与合作学习方法

在合理分组后,教师要通过一定的方法适时地引导,使学生意识到,一个小组就是一个独立的群体,每一个小组成员都是这个小组的一分子,小组的健康成长需要每一个成员自身的努力,也需要小组成员之间相互的帮助、合作、促进。小组的小进步意味着小组每个成员的努力和大家的共同荣誉。教师也必须明确这样一个道理,即合作技能不是与生俱来、自然生发的,它与其他技能一样,离不开后天的有意识、有计划的训练与实践。

在我的教学中,我注重小组活动的技本技能和思想交流的技能。首先,帮助学生了解每项合作技能的作用。比如听取的作用:

如果我们不听,就不会有合作。 只有认真聆听,我们才能有效合作并相互学习。其次,对学生的各种技能提出了具体要求,如听力要求:认真听讲,记住要点,不要随意打断。

四、选择恰当时机

小组合作交流是一种很好的教学形式,但是,并非任何时候都可以进行合作交流,而要选择恰当的时机,才能保证交流的有效进行。一般说来,动手操作时,进行小组合作,使组员养成一种与人配合默契、共同操作、共享成功的良好品质,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构词造句练习中,合作与交流可以拓宽学生的思维。新教材有很多开放性的题目,其答案多样化,而学生考虑问题比较单一,往往想不到多种答案,这时采用小组合作交流,学生间互相激励,互相促进,在合作氛围下迸发出创新的火花,往往能想出意料不到的答案,从而拓展了思维,同时也培养了向别人学习的好习惯。

此外,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采用合作游戏、合作表演、合作监督、合作竞赛、合作绘画、合作调查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合作精神。

五、给予小组合作学习充分的时间

合作学习滞后于自主学习,因此合作学习在课堂上需要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合作学习不是立即产生的,而是学生努力形成自己的思维,萌生合作的需要。如果我们不准备给合作学习预留下充分的合作学习时间,那么干脆就不要搞合作学习的形式。

目前的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一个问题是小组合作只作为一种学习方式,而未作为学习过程的组成部分,未讲究实效,因而出现学习要求不明,讨论时间匆匆。往往是教师刚让学生进行讨论又马上要求停止讨论,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六、注重合作学习的评价

合理评价对指导和调节学习过程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使学生深受鼓舞,从而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也可以使学生避免灰心丧气,走入误区。因此,教师在对待每个学生时,要坚持以正面表扬和激励为原则,“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为了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与竞争能力,教师应在小组活动中建立小组内合作与小组间竞争的合作机制。

并为了增强小组的凝聚力,使学生在小组中相互作用、相互鼓励、相互促进,从而提高合作的效率。对小组活动的评价可以采取“具体要求,小组评价,及时指导”的做法,着重对小组讨论的行为作集体评价。只要汇报交流有亮点,成员团结又合作,就能得“好”的评价。

教育专著读后感【篇2】

倍的认识

第1课时

教学内容:课本第83页例1、例2及课堂活动

教学目的:

1. 初步建立“倍”的概念,理解“几倍”与“几个几”的联系。

2。培养学生的观察、推理、迁移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数学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4、对学生进行爱护花草树木的教育

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及乘法与除法的内在关系。

教学难点:会用乘法算式求商的方法 。

教具准备:圆片、小棒、多**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设计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出示:2只白羊和6只小兔

教师:我们学习过比较两个量多少的知识,谁能根据这幅图说一句话?(小兔比白羊多4只;白羊比小兔少4只。)

老师:学生们说得很好。我还说兔子的数量是白羊的三倍。他们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

(当学生感到困惑时,展示今天的学习内容。板书:倍的概念。)

二、**新知

1. 教学例1

(1)动手操作。(指名学生上台摆。)

第一行摆

第二行:23根(老师只说了23根,让学生思考怎么放23根。)

(2)教师揭示倍的含义,指着学生摆的两行小棒小结:第一行摆了3根小棒为一份,第二行摆了2个3根是2份,我们就说,6里面有2个3,6是3的2倍。

(3) 老师在第二行加了三根棍子,问:第二行有多少根棍子?第二行的小棒数是第一行的几倍呢?

让同桌学生两个互相说一说,然后指名说。再添上3根呢?

(4)摆一摆,说一说。8是4的几倍?8是1的几倍?

2. 教学例2。

(1)教师摆。

第一行摆: 2 片枫叶

第二行摆:4片叶子

问:第二排是第一排的几倍?你是怎样知道的?

如何移动第二排叶子,一眼就能看出两排叶子之间的关系?摆一摆。你发现了什么?

(把4片叶子每2片分一份,可以分两份)用除法怎样表示?

黑板写字:第二行的数字是第一行的倍数。

4÷ 2=

教师提问:你能将空填完整吗?第二行要怎样摆,才能清楚地看出是第一行的2倍呢?

(2)教师摆第三排叶子

问:第三排是第二排的几倍?你是怎样知道的?

如何移动第三排叶子,一眼就能看出两排叶子之间的关系?摆一摆。你发现了什么?

(把12片叶子每4片分一份,可以分三份)用除法怎样表示?

黑板写字:第三行的数字是第二行的数倍。

12÷ 4=

3.新课小结 :这节课你都知道了什么?一个数中还有几个其他数,所以我们说这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4. 课堂活动

(1)学生自己画示意图,并完成填空。

(2) 我们来谈谈为什么红花的数量是黄花的五倍?

三、巩固练习

1. 课堂活动2题 。

摆一摆,说一说。

2.口答

12里面有()个6,12是6的()倍。

42里面有()个7,42是7的()倍。

25里面有()个5,25是5的()倍。

18里面有()个3,18是3的()倍。

21里面有()个3,21是3的()倍。

30里面有()个5,30是5的()倍。

四、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在这个班上一起学了什么?

学生交流后,教师小结:我们认识了倍,知道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还知道了倍不能带单位名称。

教育专著读后感【篇3】

赫章县财神中学

"十二五"教师继续教育

(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教育

专著读后

感学科p>

教师p>

读《洋思高效课堂》有感

我怀着激动的心情用一个月的时间读完了秦培元主编的著作《洋思高效课堂》。它深深地吸引了我,虽然看得眼睛发胀,仍然手不释卷,用废寝忘食来形容一点也不夸张。这部类似长篇报告文学的教育作品,在我的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一所不起眼的乡镇中学,为何散发出如此的吸引力?洋思中学作为江苏名校,已闻名全国。其“名”不外乎它所提出的“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的教育理念,它所实施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它所创造的三个“百分百”即合格率100%、升学率100%和巩固率100%的教学成绩。

“名”扬四海背后的“实”,更值得我们深思和学习。

洋思中学之“实”,首先在于它“落实”好。不管多么好的思想与理念,如果不能落实到行动中,那么它永远不能被人关注,永远不能创造出令人注目的成就。洋思中学的改革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

那时,蔡林森校长为推进自己的改革思路,几乎每节课都要到各班的课堂转

二、三圈。今天,洋思中学的“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已深入到每位老师的心中,他们在教学中自觉地去贯彻执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已被普遍运用,绝对没有“当面一套、背后另一套”的情况。

校长的决策要由中层领导来执行,中层领导的措施要由教师来执行。教学工作的落实,更体现在学生身上。在洋思中学的校园里、课堂上,几乎看不到“特例”,不管什么事,只要老师布置了,一声令下,全体同学马上行动,“不让任何一个学生掉队”在这里体现的更真切。

洋思中学之“实”,还在于各项工作的“扎实”。通过参观校园、听校长报告、听课,我们深切地感受到,无论洋思人做什么工作,都能脚踏实地地做好。他们提出要提高课堂效率,强调课堂效率,所以他们注重集体备课的有效性,于是随机点课,走进老师的课堂,检查课堂的有效性。

据我们观察,洋思中学的课容量没有小的,如一节《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其中包括四课内容,学生一节课全部复习完,而且过关率达到98%。扎实的课堂教学,得益于教师的精心准备、学习计划的精心编制和课堂检查监督机制的建立。

洋思中学之“实”,还表现为各种理念、各项措施的“实在”。在洋思中学五天的学习,我们听了五位领导的报告。这些报道的一个共同点是,没有浮华的虚拟美之词,这些都是对洋思中学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的真实诠释。

我们更钦佩的是,他们采取的一切措施都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的发展服务。比如,初中三年级没有秩序井然的队伍,大家都在跑步,有的跑的快,有的跑的慢,这就满足了不同体质和需求的学生的要求,同时也使他们锻炼身体。再如学生就餐,吃的是餐厅营养师已经搭配好的营养餐,既保证了他们身体发展的需求,又戒掉了他们挑食、偏食的毛病。

学生吃饭,8人一桌,根据体重、饭量不同搭配好,不能让学生吃得不饱或过剩。在教学上,洋思中学的作法并不是教条化的,如他们强调“兵教兵”,但并不是不准教师讲,需要教师讲的疑难问题,教师可以讲,甚至“满堂灌”。

洋思中学之“实”,更表现为其模式、经验的“实用”。他们的探索是实践中的探索,在实践中得到了证明和改进。虽然他们的模式和经验是在初中阶段形成的,但也适用于高中阶段。因为初中老师和学生能做什么,高中老师和学生也能做什么。

他们的“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的教育理念着眼于把每一个学生培养**才,这符合学校教育的社会目的和家长对学校教育的期望,是每一所学校都应坚持的理念。他们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符合当今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生素质”的大政方针,有利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研究能力。因此,我们在学习洋思中学的时候,应该把洋思模式和学校的实践结合起来,使洋思经验在学校扎根开花。

洋思中学,有名有实。我们在羡慕洋思中学之“名”的同时,更要看重其“实”,用洋思中学之“实”改造我们的教学与管理,助推我校早日腾飞!

为何迸发出无穷的能量?让全国各地的名校、名师都慕名而来。

看完几节课之后,也思考了很多,也感动着很多。

首先,我被学校和老师的改革勇气、创新一是和探索精神所感动。教育,改革才有出路,改革才能发展。杜郎口的课堂教学模式,完全就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颠覆和“革命”。

为他们大胆变革、锐意创新而感动。

二是为尊重学生的生命个体而感动。在课堂上,学生们基本上100%都很活跃。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性、主动性和自主性还给学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张扬了学生的个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能。让学生在课堂上认识到,自己仍然是一个有自己思想和声音的活生生的个体。

任何的学习都是极有必要的,任何的学习都是无法原样照搬的,任何的学习都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任何的学习都为成就今天的我们和未来的我们做着铺垫。走在洋思中学的校园里,我总时被一种热情所激励,这种热情总时促使我去思考和对比。在复杂的思想中,我总结了几条适合我们工作的经验:

一、树立先进、科学的教学理念。

“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让每一个家长都满意”,含义勿用解释,我想到的是,我们要为考上高中,得以继续升学的孩子负责,所有的教学机智、课题研究在此下了许多工夫,是不是也要花些心力为那些将来从事体力劳动的孩子们的教育做些什么哪?未来的园丁,出租车司机,厨师他们还需要什么?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无论我们未来的教育对象是什么样的人,在现阶段,他们都需要在义务教育阶段完成学习,更重要的是,他们需要一生受到尊重。

二、关注细节,提高习惯商。

洋思中学学生行为规范项目众多,细致严谨,校容整洁,秩序井然。我在课堂教学中也注意中学生的习惯,小到坐姿、写字和拿笔,老师多次提醒,学生在课堂上的文章摆放整齐,作业纸分类。当代教育心理学在智商和情商的基础上,提出了习惯商的概念,真正有利于人的终身素质。因此,注重细节,提高习惯商数,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质量是非常重要的。

三、关注学情,适时调整。

有感于洋思的课堂教学,课堂划定时间,时时检验学习效果,目标明确,给我的启示很大。我们可以暂时改变,但我们需要做足够的家庭作业,明确目标,根据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进度,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进而提高成绩。

四、加强教研组建设,全面提高教师的整体实力。

洋思中学集体备课系统完整有效,值得我们借鉴。我们组在资源共享方面一直做的很好,但集体备课不规范。今后要在这方面多探索、多学习、多总结,总结出一套适合我校情况的集体备课计划和方法,提高全班教学实力,使每年均衡发展、稳步提高。

教育就是努力促进大家过上幸福的生活。无论是教育还是教学,都是我们每天必须面对的。教育生活要求我们每天思考、总结、提炼、实践。学习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但必须通过学习来解决它们。通过学习,我们对“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洋思教学模式有了更深的理解。所谓“先学”,就是在课堂上学生按照教师揭示的学习目标和学前指导,看书、练习。

所谓“后教”,就是针对学生自学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及练习中的错误,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即“兵教兵”,教师只作评定、补充、更正。所谓“当堂训练”,就是让学生当堂独立完成作业,进行教师监督下的严格独立训练,形成能力。这样,课堂教师的教学过程就演变成了学生自主学习、探索和实践的过程。

从这个意义上讲,洋思中的高效课堂就是高效课堂,这才是真正的高效课堂。

通过学习,我们感受到了洋思中学严谨、认真、严格的学校管理。洋思中学的成功,得益于洋思人敢为人先、大刀阔斧的改革,得益于它的严谨治校、严肃制度和严格管理。洋思中学的管理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模式,是全校强有力的管理。

要求每位教师的教学内容必须在备课小组的框架内高度一致,集体备课后任何人不得擅自改变教学内容和结构。为了保证班级之间的绝对平衡,每学年都要进行班级安排考试,并根据成绩进行班级均衡。学生根据身体素质和性别平衡情况分组,分年级、班在错误的时间进食。

这一系列的做法,没有绝对的权威,没有严格的制度和实际的操作程序,是很难做到的。

洋思人有四个字:在课堂上学习,在课堂上教学,在课堂上实践,在课堂上高效。可见学、教、练的目的只有一个——高效。而“课堂上让每一位学生绽放生命色彩”才是真正的高效课堂。

这句话可以分为两部分来加以阐释,首先“让每一位学生”。

这里的每一位学生指重点关注后进生,“应试教育抓尖子生,是少数人;素质教育抓每个学生,是抓多数”,正体现了洋思人“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这一理念,首先老师要相信后进生,才能引导他们产生自信,“教育要从相信开始”,此外还要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采取师傅带徒弟、兵教兵的策略,日日清、周周清,争取不让每一位学生掉队。

其次说一下“绽放生命色彩”。

一方面,要使学生绽放生命色彩,拥有美好未来就必须“关注分数”。洋思中学以分数为基础,分数是教师、学生和学校发展的根本。我们不能把素质教育简单的理解为“音体美”,真正的素质是指能促进学生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优秀品质。

而分数是这种素质的外在体现,所以洋思人“理直气壮抓分数,不屈不挠抓成绩”。

另一方面,要让学生“绽放生命色彩”一定要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得高素质。课堂上听不懂、听不会,成绩才会差。要使学生课堂上高效利用时间,就要有耐力、注意力、毅力等素质要求,“分数是显性的而素质是隐性的;分数是素质的外化,必须抓素质才能出分数”,必须有勤奋积极的素质才能获得好分数。

洋思人坚信“有什么样的素质就会有什么样的分数”,所以要一手抓分数,一手抓素质。素质的核心不是音体美,音体美只是一种能力。素质的核心是真善美,是刻苦努力、积极向上的精神。

“真”即明确真我,我是学生、我是主人、我要学习;“善”即善良,不仅富有同情心,还要有感恩的心、负责任的心,要懂得感恩父母的辛勤劳动和老师的勤奋耕耘;“美”即课堂上劳动最美要让学生明确是非,老师讲课,不听的学生是丑陋的,认真听的学生是美的,这样帮助学生树立自尊,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懂得认真听课是一种美德,是对老师的尊重,是对家长的感恩,是对自己的负责。要想取得好成绩必须努力,高中的学习是超强的脑力劳动,必须要克服枯燥、耐得住寂寞,只有付出代价了,才能取得好成绩。

“孩子聪明,但不用功,这是素质不到位;孩子不聪明,但很用功,在进步,这是素质到位”,所以我们更应该重视孩子的内在素质的提升,用素质提高分数。

教育专著读后感【篇4】

涟水县南门小学杨风华

近期我捧读了《陶行知教育名篇》这本书,感慨颇多。初等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一个人意志和性格的形成,智力的发展迟早会,小学教育是非常重要的。那种只把眼睛盯在尖子生、升学率的做法和思想,既与素质教育的要求大相径庭,也与陶行知教育思想风马牛不相及。

1、 多亏陶先生的生命教育思想。

陶行知生活教育的内容论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看来,生活就是教育,就是教育的内容,他的生活教育内容博大无比,是动态的,因生活的变化而变化,因而也是全面的,由此而开展的教育是有利于受教育者的终身的。根据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的理论,“教的法子根据学的法;学的法子根据做的法,事怎么做,就怎么学,就怎么教,”:而教学的中心是“做”,即实际生活。

我们必须了解生活,了解学生生活的现状,了解生活发展的趋势,了解生活对人的要求的变化。陶行知先生把生活教育提高到这么一个高度,是我前所未闻的,更给了我一丝震撼,震撼于他的精辟和深刻,同时感叹教育家的前瞻性,这不就是我们现在提倡的素质教育吗?

二、有感于陶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陶先生说得好:“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正是教师无私奉献爱心的典范。

所有的学生,有高智商的,也有低智商的,无论是家庭条件好的还是差的,无论是安静听话的还是,还是调皮捣蛋的,都十分需要教师的关爱。老师的爱和尊重是照亮学生心灵之窗的一点烛光。确实,如果我们选择教育,我们就会选择奉献。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为了让公众掌握文化知识,陶行知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开展了文化教育活动。在我们前辈中间,也有许许多多平凡的教育工作者,无怨无悔地把自己的青春和一生精力挥洒在教书育人这块神圣的土地上。

没有流芳百世,没有权力财富,有的只是年复一年的耕耘,有的只是清贫与艰辛。

教师的爱心使学生更健康成长。对于成绩突出、才华横溢的学生,爱尤其表现在锻炼意志、帮助心理健康成长;对那些生理有缺陷或家庭贫寒的学生,教师的爱特别表现在关心、体贴和爱护上,使之摆脱自卑,增强其自信和勇气;对于那些犯了错误的学生,我们需要振作起来,找出要点,并通过精神交流让他们回到原来的轨道。

3、 感谢陶先生的创新教育思想。

陆先生在文章中引用了罗宾逊、爱迪生、富兰克林等许多例子,告诉我们创造教育的价值。陶行知先生说“什么叫创造呢?创造就是敢探未发明的心理。

即是创造的精神。”他指出:“要在儿童自身的基础上,过滤并运用环境的影响,以培养加强发挥这些创造力,使它长得更有力量。

”陶先生明确提出必须“教学做合一”。他认为“教学做合一”是对生活现象的说明,是生活法,也是教育法,其含义就是“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

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 中心在“做”的教学方**实际上是把传统教学中的以书本为中心,以文化知识为中心转移到以实践为中心,以实际生活为中心,有助于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加强教与学的结合,学与用的结合,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结合,理论与实际的结合,突出强调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它还启发我们作为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不是教人,不是教人学,乃是教人学做事、作为学生,学习的方法则应该是行动、观察、看书、讨论和思考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博大精深,值得我继续研读,我更需要的是自我思考,将先生的理论运用到实际中去,让我的教学更好地为我的学生服务。真正做到一个有号召力的老师,学生心目中爱戴的老师。

教育专著读后感【篇5】

《养成教育》读后感

永安乡夏庄小学

付映珍2012.3

养成教育是家庭教育的核心任务,也是新时期学校德育的核心内容。这个假期我有幸读了一本关于养成教育理论的专著。它是我国第一部科学、严谨、新颖、实用的养成教育经典。

本书的作者关鸿羽是我国著名教育专家。

我国古代第一部系统论述家庭教育的专著《颜氏家训》十分强调教育应当从小抓起。颜之推说:“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诲,使为则为,使止则止,比及数岁,可省苔罚。

”颜之推在这里提出了一个习惯的养成问题。我们知道,习惯的力量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习惯一旦形成,没有十倍的力量是很难改变的。

许多人的习惯,终其身也无法改变。

这本书中有一句话说得非常好:“培养良好的习惯不只是为了成才,更重要是为了孩子成人,在一定意义上说成人更为重要。”同时,这点我对于我自己也是深有体会的!

良好的习惯是可以养成的,习惯养成之后看上去如自然,但是养成的过程却并不是自然的。一些家长经常说:“树大自然直”,并不符合自然的规律。

更不符合人的成长规律。有些人确实在长大成人之后变“直”了,改掉了幼时的某些恶习,但是这要经过多少痛苦的磨练,碰了多少次钉子之后的结果,决不是“自然”的。现在对于青少年的教育,有种流行的偏向是只重视智育而忽视德育。

把德育也紧紧看作是有关知识传授的过程。德育却是离不开社会科学知识的传授。但是他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

道德作为一种行为规范,离不开行为习惯的培养。现代教育的优势在于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的分工,我们的教育任务就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我们每一位老师和每一个班级都有自己的分工,任务非常明确。

但人的全面成长,特别是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其实这只能渗透到和必须渗透到各种教育中去。否则就不可能很好地完成教学生怎样做人的任务。因此,养成教育应该能够掌握每一位教师和家长的教育艺术。

从多个角度总结丰富的经验,可以加深对法律的认识。

怎样才能养成良好的习惯呢?养成习惯贵在躬行实践。作为一名长期从事教育的实践者,叶圣陶先生非常重视习惯养成方面的实践。

他认为,要养成某种好习惯,要随时随地加以注意,躬行实践,才能收到相当的效果。正如柏拉图在两千年前所观察到的,教育的最高目的是训练年轻一代寻找“正确目标指导下的欢乐与痛苦”。现代著名遗传学家也获得同一结论,相信对人类来说,进化的最好方法是学会在从事于必须去做的事情中获得乐趣。

把一个信念播种下去,收获到的是一个行动;把一个行动播种下去,收获到的是一个习惯;把一个习惯播种下去,收获到的是一个性格;把一个性格播种下去,收获到的是一个命运。只有用科学的方法培养良好的习惯,花钱进行道德教育,才能使智力发挥更有效的作用。

教育专著读后感【篇6】

篇一:国际教育新理念读后感毕业十年了,十年来一直在从事教育工作。长期在工作中会觉得自己有些得心应手,在不断的实践中忽视了理论学习。

2010年的12月,参加了国培计划后,和省内各地的同行们相互交流,逐渐发现了自身的不足和一些缺失,回来后将所学到的理论和实践知识运用到教学中取的了意想不到的积极效果!不久前阅读了一本关于教育理念方面的着作:《国际教育新理念》,这是由顾明远先生和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院长孟繁华博士主编的一本关于教育理念的图书。

该书的内容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介绍了宏观教育、通识教育、教育学的概念。教育观念不是一个新名词。每一位教师在开展教育工作时都需要教育理念的支持和指导。但正如理想与现实总是有差距一样,教育理念与教育实践也总是有差距的。

无论什么样的教育理念,都应该通过教育实践落实到教育活动中去。很多教育理念在书本上是完美的,但在操作过程中总会出现一些问题!尤其是在农村教育中,现实教育资源的缺乏是一个不可回避的事实,现实的教学条件限制了教学活动的开展,当然也限制了教育理念的落实。

在阅读完《国际教育新理念》后,给我启发最大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终生教育思潮。“终身教育不是具体的实体,而是一定的思想或原则,或一系列的关怀和研究方法。概括而言,也即指人的一生的教育与个人及社会生活全体的教育的总和。

"--保罗·朗格朗"终身教育"这一术语自1965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持召开的**教育促进国际会议期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局局长法国的保罗?自朗格朗正式提出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终身教育的趋势已经遍及全球。终身教育是指终身教育,它不仅包括学校教育和继续教育,还包括职业教育。这是人类生活的事业。

对于教师来说,每位中、小学的教师都应该将终身教育运用到实际的教育和学习活动中去,教师都必须具备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能力,不断地提高自我素质,不断地接受新的知识和新的技术,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专业知识和能力结构,以使自己的教育观念、知识体系和教学方法等跟上时代的变化,提高对教育和学科最新发展的了解。终身学习能力既是社会发展对人的要求,也是教育改革对教师专业角色的要求。如果教师的观念和知识不能更新,显然就不能培养出与现实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人才!

对学生来说,要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要让学生建立终身教育的理念。学习终身教育是对我们不断学习和更新现有知识和技能的极大鼓励,学习不局限于书本的理论知识,而应是全方位的学习。

尤其重要的是要教会孩子学习方法,不仅能使他们学到一些知识,而且能使他们培养主动学习的兴趣,学会如何进行有效的学习。

二、学习型社会。"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党的十六大确定的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学习型社会强调学习的终身性、学习的普及性和学习的主动性。

所谓学习型社会,是一个具有相应机制和手段,促进和保护全民学习和终身学习的社会。其基本特征是善于不断学习,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机极社会氛围。其核心内涵是全民学习、终生学习。平等主要体现在学习型社会。要实现终身学习,人们必须享有民主和平等的受教育机会。

学习型社会和终身学习已成为人类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具有日常生活话语权。学习型社会和终生学习的实现,必须从空间上打破传统教育中学校教育居于垄断地位的终极型教育形态,实现社会各部分教育之间的联系和相互开放,把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看成是教育中的不同组成部分,同时赋予各自以不同的职能和义务。教育不仅在学校进行,而且是由社会、家庭、学校等教育氛围构成的大环境。

良好的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可以促进学校教育。只有把这三个方面结合起来,才能使教育效果最大化。它可以整合社会各方面的教育资源,调动各方面的教育力量,提高教育效果,改变社会风气,提高全民素质。

三、多元教育智力理论。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类至少存在七种以上的智能,即语言--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节奏智能、身体--动觉智能、视觉--空间智能、交往--交流智能和自知--自省认识智能。

综合教育应该培养每个人这七种智力。单纯用标准化的纸笔测验来区分儿童智力,甚至**其未来的成就和贡献,都是片面的。环境和教育在开发和培养这些智力潜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传统教育只注重课堂学习,忽视社会实践。声音、身体、美貌或其他特长也是高智商的标志。用这个理论来看待学习成绩差但专业不同的学生,我们会觉得他们很棒,而不是“差生”。

长期以来,我们把考试成绩作为衡量一个学生是否优秀的唯一标准,这对一些实践能力较强的孩子来说是非常不公平的。素质教育已经实施了一段时间,其目标是培养成功的人格。我们不仅要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还要看到如何培养人的潜能,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我认为素质教育不只是针对孩子,教师以及各行各业的工作者也应该投入到素质教育中来;素质教育不但体现在学习上,也体现在日常生活中一些好的习惯的养成上!在这一点上,对我影响最大的是如何评价和激励传统意义上的“差生”。布卢姆认为,学生经常表现的不及格和学习不胜任,会引起学生怀疑自己的应付能力,因此要引导他们在校外体验中寻求信任和胜任。

所以在课堂上或其他教学活动中为学生创造一定的成功感非常重要,在我们的预期效果和学生实际反映出的结果中,肯定有一定的差异。如何正确看待和缩小差异是值得我们继续探索的问题!篇二:

我的教育理想读后感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追求是我们永恒的主题。没有理想的教育不可能在教育活动中洋溢着激情、诗意,也不可能有优质的教育。为了未来的教育,我们必须要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

但是,光有满腔的热情和远大的理想是远远不够的。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更应该认真思考,什么是教育?教育为了什么?

通读全书,我们认为它有如下几个明显特点:第一,教育理想与教育现实相结合。第二,教育理念与教育实践相结合。

实践性与科学性、整体性与开放性的统一。再次又切入对中国德育改革与创新的关注,提出了中国道德教育目标、内容、方法、体制等创新的具有较强实践价值的具体构想。第三,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相结合。

第四,教育热情与教育沉思相结合。朱永新教授说"我心中的理想教师,应该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教育家和教书匠,一个最大的区别,就是教育家有一种追求卓越的精神和创新的精神,()他们以不教之本为基本的教育教学指导思想,追求的是一种充满灵性与智慧的教育教学。

而教书匠往往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灌输作为教育教学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的教育教学手段。接受教育的时间越长,却使学生的思维更加单一,视角更加狭窄,更加缺乏想象力,更加不自信,这难道是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吗?我们该如何人保护儿童的想象力与好奇心呢?

我想,或许我们会从中获得一些启示。我觉得像这样的教育才称得上是让人终身受惠的教育。其实这种教育也在进行灌输,但它不同于传统的灌输,它充满着灵性与智慧,能给每个孩子以深深的心灵震撼,又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能给每个孩子树立起远大而切实可行的目标。

"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一些教师,他教一年,然后重复五年十年乃至一辈子;有些教师,实实在在地教了五年。一个实实在在教五年的教师与一个教了一年却又重复了一辈子的教师,他们的成就是不一样的。

因此,作为一个教师,我觉得应该具有不探索、不断创新的精神,做一个教育上的有心人,千万不要成为一个高高在上的教书匠。此乃感触一。感触之二:

师德是教师之魂,完善的思想道德修是驱使教师运用已有的知识能力教育作贡献的动力。教师的角色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是"学生式的教师"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教师与学生的对立关系,教师的作用不再单纯地传授知识,而是注重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使用,学会生存,学会做人。"教师既是学生的伙伴,又是教学的组织者,诱导者,促进者;教师是"学生式的教师",学生是"教师式的学生",相互影响相互**,相互学习,共同发展。

课堂上,不仅仅学习书本上前人创造的知识,也学习师生共同**,发展,创新的新知识,使学生的认知解决,实用,贴近。教师要学会合作,要善于向别人学习,要学会支持,教师要善于运用支持的策略,使儿童获得更多的**机会。教师要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发现,让我们携手,更加努力,更加勤奋,充满了爱,充满了知识,充满了对工作的满腔热忱,无愧于"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做新时代的好教师。

行耐心教育,以知心、爱心为出发点和归宿, 以宽容、信任为桥梁,经过耐心、细心的转化工作,并持之以恒,后进生的病态心理是可以转化为健康心理的,我们所作出的努力一定会收到成效。转化后进生是一项艰巨的工作,只要教师用满腔的爱心,春风化雨,让爱之花常开在后进生心里,那么,转化后进生就不是一件难事了。让我们以春天般的温暖,使后进生不断取得进步,尽快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让"迟开的花朵"也和其他娇艳的花朵一样吐露芬芳。

读完这本书,我感觉到自己过去似乎都在沉睡之中,而这本书一下子就把我唤醒了。尤其是第二章"我心中的理想教师"中的内容,更是感触颇深。"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的教师。

"朱教授在论述这些理想教师特点的时候,不但在精神上给我以鼓舞,而且在研究的方法上也给予了无形的指点。比如,他在论及"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的时候,他就说到了我们现在的很多老师充当的是"教育警察"和"刽子手"的角色,无限地放大学生的问题,在我们手上,失去了很多诺贝尔获奖者。教师只有对学生充满爱心,才会去赏识他们,激励他们,让他们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读了他的这些论述,想想自己对学生的态度,看看周围的大多数同事对学生的态度,尤其在考试到来的时候,我和我的许多同事真的扮演着朱老师所说的那些可怕角色。读了他的论述以后,我决心改变自己的形象,只有真心爱学生、赏识学生,学生才会真正得到发展,这也是我读后最深刻的一个体会。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追求是我们永恒的主题。

没有理想的教育不可能在教育活动中洋溢着激情、诗意,也不可能有优质的教育。为了未来的教育,我们这些做教师的必须要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也许我们离人们心中的理想教师还有一段距离,但我们有决心更有信心将这段距离逐渐缩短。

我深信:"教育的理想会奏响新世纪中华民族的英雄乐章,理想的教育会开创新世纪中国文明的灿烂辉煌!"篇三:

大教学论读后感夸美纽斯是17世纪捷克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教育家 ,他于1632所着的《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形成独立学科的开始。教学论是教学的艺术,"大教学论"就是要"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的普遍的艺术",这是一种"教得准有把握"、 "教得使人感到愉快"、"教得彻底"的艺术。《大教学论》虽然具有不可避免的历史局限性,但它广泛深入地**了教育工作的各种问题,总结了历史和当时的教育教学经验,提出了许多宝贵的见解,是西方近代最早的有系统的教育学着作,它为近代教育学的建立打下了基础。

让人感动的是,《大教学论》中提出的让所有人都能受教育的理念:希望所有的人都能受到完善的教育,使之得到多方面的发展,强调了教育是一种和谐的艺术。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对学校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进行了阐述,他认为"学校的产生为少年儿童接受教育创造了必要的条件,他建议,不仅有钱有势的人的子女应该进学校,而且一切城镇乡村的男女儿童,不分富贵贫贱,都应该进学校。

他坚信人受教育而能获得发展的可能性,驳斥'智力迟钝'儿童不宜学习的论调。指出,人的心性愈是迟钝孱弱,他便愈加需要帮助,使他能尽量摆脱粗犷和愚蠢。世上找不出一个人的智性孱弱到了不能用教化去改进的地步。

"教育民主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教育平等,相信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在推进教育的平等化方面还有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教育平等是社会公平的基础,(其涵义包含四个重点:第一,人即目的,人受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个体自由和谐地发展,只有尊重每一个个体的基本人权与自由的发展,才符合教育平等的原则;第二,教育权利平等原则。

这是相对于政治、经济上的平等权利来说的。第三,教育机会均等原则。良好的教育制度是每个人有均等的人学机会,在教育过程中有均等的对待和成功的机会。

第四,差别性对待的原则。由于教育的效果会因受教育者个人的天赋、机会与机遇而不同,机会均等不可能机械地实现,因此,教育平等的实现必然对每一个个体以不同的教育待遇。)城市学校与农村学校、重点学校与非重点学校之间都有很大差距,我们可以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来缩小这种差距。

以日本为例:(据《中国教育报》报道,日本在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教师管理、教学评价、课程设置等方面进行了许多尝试,摸索出一套促进教育均衡和公平发展的有效办法。

一、硬件均衡所有学校统一标配在日本,受教育机会均等是历次教育改革的核心。为了体现教育的平等性,日本的中小学一般都没有重点和非重点之分。不论山区学校,还是繁华的东京都学校,所有的教育教学设施均以全国统一标准配备。

例如我们参观的茨城县麻生高中,虽然是一所建校81年的乡村学校,但配备着与东京市的学校几乎相同的基础设施:一栋多功能的教学楼、一座体育馆、一个运动场、一个游泳池。为了保证青少年学生身体的正常发育,日本的学校向学生提供便宜的营养午餐。

低收入家庭的学生可以向学校申请免费午餐。

二、师资均衡所有教师参加流动为了实现各个学校的师资平衡,"二战"后的日本形成了一个很好的制度--教师经常性流动。在日本,一位教师在一所学校最长只能任教7年,没有一位教师和校长能在一所学校工作一辈子。同时,在教师业绩评价方面,由于日本公立学校一般只给学生提供基本的生存和发展能力教育,大多数学生毕业后进入社区大学或短期大学,有多少学生考入大学,不会与教师的评估和待遇挂钩。

三、 个体均衡所有学生获得发展从上世纪70年代起,日本就一直试图打破对所有学生实施整齐划一的课程体系。为此,日本从中学阶段开始,采取必修课与选修课结合的做法。到高中阶段,学生基本以选修课为主,有的学校实行跨学年选修,加大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其实,教育公平堪称世界性难题。我国在法律上直接规定了"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地**要为流动人口子女提供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条件"的"平等保护"。从表面上看,这很公平,但实际上并没有教育平等的问题:

父母开始通过购房等手段为孩子的就学提供更有利的条件。也就是说你现在能否去得某个大城市的户口和房产不是关系到你自己,而是关系到你的下一代的入读学校的大问题。所以,我认为要实现真正的教育平等,最重要的是缩小各个学校与学校之间的差距。

例如象日本一样,设定某个统一的标准,使得每个学校的硬件设置和师资之间的差距逐渐的缩小。虽然要将所有的学校的均等化是不可能的,但只要努力去做,差距一定会一步一步的缩小,离真正的教育平等也会越来越近!篇四:

学习别听学校的读后感《学习,别听学校的!》,这本书的作者是德国教育家菲拉·费·毕尔肯比尔,他本人说这本书是写给两种人读的,一是抵学校之前的学生父母,二是思想开放的教育工作者。我自认自己教育思想比较开放,自然成为名正言顺的读者。

只看了一眼,《学习,别听学校的》就紧紧地抓住了我的眼球。但我并不惊诧,德国人以严谨而着称于世,更何况,菲拉·费·毕尔肯比尔是享有国际声誉的着名管理人才培训者和着名作家,她绝没有凤姐那种恬不知耻炒作的勇气。她所说的,定能反映德国学校教育的一些现实。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联想到我们国家的教育现实,真的叫人汗颜。我们可以骄傲地说,我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文明的古国,但如此泱泱大国却没有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但却有外籍华人获此殊荣,真的是在淮南为橘,淮北为枳,归根结底还是我们的教育问题。肯比尔认为:

"学习等于游戏"。它的意思是说:为了孩子们能积极主动地学习,我们要让孩子游戏般地学到东西。

要使学习过程重新成为一个有趣的、令人着迷的经历,而且要为孩子创造成功的经历。学习是游戏,而游戏同时也是学习。学习应该是快乐的,让学生乐此不疲的,但随便问我们的一些学生,有几个是愿意自觉主动学习的。

太多的条条框框,太多的要求,扼杀了孩子的天性,也磨灭了孩子的一点点的学习兴趣。老师累,学生苦。肯比尔还主张 "适时合作、讨论"、"深入浅出、简化知识"、"孩子教孩子"、"非教育者到学校"等等。

肯比尔也主张,孩子应该走出去,这与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是一致的。但如今,在安全第一的情况下,孩子一年一度的春游也成了奢望。孩子就如囚禁在笼子中的小鸟,缚了翅膀的笼中小鸟。

赵德成教授曾讲了小鸡学飞的故事,其实,有时并不是小鸡不想飞,而是小鸡被缚的太重。

教育专著读后感【篇7】

如今的21世纪是一个多姿多彩、光彩夺目的诱人世界,到处充满了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和谐与不和谐、公平与不公平。这源于每个人形形色色的性格、兴趣。当然,每个人刚刚降生在这个世界的时候,除了性别的不同,其实并没有什么不一样,但是最终成为一个什么的人,还要取决于你的后天学习,环境氛围、成长经历、学习能力等等因素都将会影响你后天的学习,因此孩童时期的教育至关重要。这个时期养成的性格习惯、兴趣爱好对你以后的为人处世、成才之路有着决定性的作用。而且人人都说孩子是祖国未来的接班人,所以我们更要为他们的教育着想,为他们的社会环境、学习氛围营造一个良好的条件,这必须依赖于我们热于奉献、不去回报的教师。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工作人员,我身肩巨大的责任。我必须要学会孩子的教育是如何去展开的,主要分学前教育、后续教育和自我认知教育。其中学前教育是一个人从小必学的,也是人与人之间开始不同的转折点,从师范学院毕业至今,学到了一定的知识,得到了一定的技能,在我看来,觉得对幼儿教育有了较深的了解。其实不然,当我满怀自信踏进幼儿大门后,我才发现,字的懂得的知识只是幼儿教育的皮毛,并不显眼,是那么的微不足道。每个孩子都是那么的活泼,理论知识只能作为一个参考,真的要学的是社会实践知识。而我却不知要怎么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当孩子们一个个踏进幼儿大门时是如此的迷茫,真如我一样的不知所措,像刚刚被抛弃的流浪猫一样。但是我必须要带领他们学会各种我自己都还没有学会的种种种种。一位幼儿教师的教学方式非常重要,因为幼儿有着强大的好奇心,有了好奇心他们就会产生模仿能力,久而久之就会形成自己的习惯。因此一位幼儿教师的性格、爱好对他们的影响是可想而知的重要。孩子的性格好坏有时就会取决于你。下面就大概的说一下本人的个人成长,总结一下自己的成长经验和性格去向。

个人成长分析

我出生在一个并不富裕的农村家庭,乡村生活是如此的美丽,美丽在何处?美丽在这里是文明的发源地—长江!父母从小就把我当成掌上明珠捧着,小时的淘气长大后也就忘记了当我拉着父亲的受走进校园时我都不知道这是什么地方、是干什么的。长大后才知道这是我第二个家、是我学习各种能力的地方。那年我8岁,在学校里都不敢和别人说话,因此也就养成了不善于主动谈话,做事较为腼腆的性格。可我比较喜欢帮助别人,记得在10岁时我

就是因为乐于助人而被学校表扬。记得那时经常和同村的孩子去长江河堤边玩,松软的泥土,偌大的江面,看了就会觉得心旷神怡。因为经常在河堤进行一些有点危险度的游戏,所以从小我就拥有了一颗勇敢的心。

进入中学了我的好奇心就愈发强烈,对于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总是摸不透,那时我总觉得你怎么对别人别人就一定会怎么对你,但是我想我错了,因为老师和家里人告诉我我正处于青春期,这是一个胡思乱想,心里矛盾,极为叛逆的时期。他们对我灌输了许多解决的办法,但是我一点都听不进去。因为我有自己的想法。也许这就是青春吧!但是这也确实是一个美好的时期,它让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让我拥有了我的知己,让我结识了许多朋友,让我明白了朋友的重要性。因此我就变得喜欢广交朋友,但是始终记住“善交益友、勿交损友”这八个字。也就使我变得比较容易亲近。

在幼儿师范学院的生活是最让我留恋的,一起学习、一起娱乐、一起分担互相的喜怒哀乐,感觉时间停留在那一刻该有多好,但是我们迟早要面临毕业,面临就业压力。毕业了,我们互相拉住对方的手,轻声叮咛:“你要好好的!”就业压力让我顿时觉得喘不过气,但是我就是不愿服输,不相信被社会打败。我成功了,我有了自己事业、有了一大群孩子每天的陪伴、有了无止境的童爱。我相信通过学校得到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培训一定可以让他们开心每一天。

我的成长经历相比其他人而言觉得还是挺幸福的,因为这一路都有不同的爱相陪,我从未孤单过,培养出了不服输、勇敢等等的性格。我知道这些性格会影响我的职业生涯,但是我相信我会用行动证明我的能力。

个人梦想

不知为什么从小我就喜欢孩子,对孩子有着一种说不出的爱,不知是他们太可爱还是我天生就有孩子缘,他们也喜欢亲近我。那时我就想要是总有一大群孩子每天都围在自己的身边该有多好,不知是天真的想法还是一时的冲动,因为那时还不知道有幼儿教师这一职业,所以也就为我以后的择业奠定了基础,加上我的脾气小、容易被别人亲近,就更加让我相信我可以胜任这一职业。有时我总会有一些奇思妙想的想法,就像孩子天马行空的构思,我觉得孩子们和我在一起会一直“张开嘴”的。毕业之时,家里人让我去选择医生这一职业,但是我对此没有一丝兴趣,因为我喜欢孩子的笑容,我必须要选择我所感兴趣的职业,只有这样我才会努力的去做好它,才会完成我的梦想,才会对得起自己这些年的规划。也许在未来的几十年后,我回过头我会说:“幼儿教师,一辈子的幸福,爱意永相随,一辈子不后悔!”

职场分析

幼儿教育,也许有些人会说很简单,因为小孩子嘛!哄哄就好了,但是这只是单方面的教学,哄孩子也有一定的要求和办法,就不细细说了。作为一个幼儿教师,更重要的是幼儿的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这就对老师巨大的挑战,这就不只是单方面的带孩子了,你说面对的不是大脑完全发育的群体,而是面对一大群刚刚来到人世间没几年的孩子,所以可想而知有多困难。孩子们的不懂事有事也让我束手无策,我的性格告诉我我不会发脾气的,更主要的是他们只是孩子,必须由我指引,当我顶着巨大压力一步一步向前挪进时,我就知道我没有任何退路的。我对他们的一切教学要通过别人审核的,孩子的监护人的语言是我们工作优与良的直接评论人。记得那次我只是按照规章规定管教孩子,结果却引来监护人的投诉,当时的我顿时觉得好委屈,但是这就是不可避免的事情。可我就是凭着那颗不服输的心挺了过来,每一次的困难我都会记下来,方便下次作为解决参考。加上我有着奇思妙想的想法,因此我就使压力转为动力。也许性格决定了我的心情、我的做事构思、我的一切一切。

对于幼儿的教育最主要的莫过于智力的开发,这有利于后期的智力挖掘,因为幼儿的学习能力在这一时期是比较优越的。针对各方面的发展都有较大的好奇心,之所以有好奇心所以他们喜欢从各方面去学习,这就对幼儿教师提出了较大的挑战,因为要求老师从各方面让孩子去感受学习、热爱学习。从而让孩子觉得学习是件有趣而开心的事情,为他们后期去接受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奠定基础。可见,幼儿的智力开发与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多么重要的事情。因此幼儿教师的重要性是不可忽视的。前面所说的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也就是所谓的智力开发。当我在学院接受技能培训时我就知道以后会发挥很重要的作用,要通过这些技能让孩子们去自己认知,因此我对待每一项技能培训都很认真的去努力学习。当我弹起钢琴时,看到孩子们天真的表情我就知道他们正在开心的接受音乐的熏陶,音乐可以舒缓他们的心情,让他们看到世界的美妙,从而触发他们的兴趣。当我诉说一篇又一篇的故事时,孩子们一声不响的看着我,我知道他们正在进入故事的深处,尽力的去开动大脑去联想着那些画面这极大的培养了他们的想象力。当我教孩子们做些自理的事情时,虽然他们有些顽皮,不太喜欢去做,但是他们还是尽力的去做,做游戏是他们最喜欢的活动,他们会玩的忘乎所以,但是这会让他们学会如何去开心,怎样和别人一起开心,最终达到学会和别人分享快乐时光的目的。

幼儿是社会各祖国的接班人,是一代又一代人的期待,。幼儿教育是幼儿成才的基础,是幼苗初出土壤的第一缕阳光。因此我们必须关注他们,关爱他们。作为幼儿教师,他们是我们的希望,我们身负使命。总之,给他们最好的教育都比不上给他们无限的爱,爱他们,

让他们亲近自己,感受到你的爱!

教育专著读后感【篇8】

南教场小学缑彩霞

读书是一种乐趣,读书更是一种享受。今天,随着科学技书的飞速发展,互联网时代已经进入我们的生活。喜欢看书的人在减少,玩游戏和聊天的人在增加。为了让读书活动轰轰烈烈,扎实有效的开展下去。

我拜读了教育专著《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细节决定成败》、《做一个幸福的教师》和《爱的教育》,通过读书让我觉得,读一本好的书受益终身。在阅读这些教育专著时,当我与自己比较时,不禁感慨和共鸣。这些书不仅教会了我如何做一个好老师,也教会了我们如何做人。

以下是我的点滴体会:

一、做一个不断进取的学者

海纳百川,才有了大海的浩瀚无边。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应该是一个有进取心的学者,向长辈、优秀的甚至是我们的学生学习。陶渊明说:

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坚持不懈,就会天天成长。作为知识的传播者和人才的培养者,教师应该努力学习。

最后,达到一种境界:阅读内化为自己的精神需要,阅读成为自己的生活习惯,阅读成为自己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师读书不同一般人读书,要活读书、读活书、读书活;要带着问题读书,深入思考、大胆怀疑、努力实践、勇于创新。

学习的方面要博而精,要有自己的主观选择。如阅读教育名著、与大师对话、育名校交流、向专家学习、与学者交朋友等。我们不仅要学习大师们的理论精髓和实践经验,更要学习他们不迷信权威的创新精神,学习他们对人生境界的不懈追求和对事业的执着。

同时,要懂得如何将学习内容转化为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创造力,从而提高我们的业务水平,提升我们的追求境界。许多专家也给我们提供了经验和指导意见。

一位著名学者总结的阅读方法是:发现身边的问题,带着问题阅读,通过阅读找到解决问题的观点,站起来,用书中找到的观点、立场和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改进自己的行为。融会贯通,学以致用,值得大家借鉴。

在新的教育形势下,做一名与时俱进的教师,从错误中学习,合作中探索。

二、做一个有思想的教者

教师没有了思想,就不能称其为教育者。教育需要思想。教育不光需要有思想的教育学者,有思想的行政管理者,更需要有成千上万有思想的教师做一个有思想的教育者,具有两方面的意义:

一是用思想去重塑我们的教育行为,“观念改变行动,行动改变命运”。二是用思想陶冶学生的心灵。只有思想才能滋养丰富的心灵和厚重的人格。

在教育世界中,倘若有丰富的思想熠熠生辉,倘若有丰富的思想相互碰撞,淌若有高尚、丰富、独到、深刻的思想来鼓舞人心,我们的工作,我们的人生,才更有趣味,更有魅力,我们才真正无愧于上苍给予我们的不可重复,不可替代,无比珍贵的生命。

三、做一个宽容的智者

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有一条就是宽容,在《中国教师缺什么》一书中有这样一句话我很欣赏:土地宽容了种子,才拥有了收获;大海宽容了江河,才拥有了浩瀚;天空宽容了云霞,才拥有了神采;人生宽容了遗憾,才拥有了未来。宽容意味着承认儿童的差异,承认儿童的未完成状态。

教育应从宽容开始。如果你宽容地对待你的学生,你会得到退后的喜悦。教师宽容对待学生,意味着教育思想更加深刻,教育手段更加成熟。如果一个老师宽容地对待他的学生,他将以一种科学的方式对待教育过程。正如陶行知先生说的:

“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

有人说生活有三种境界:物质生活、艺术生活和宗教生活。宗教生活我们普通人一辈子可能达不到,但追求一种能释放灵魂的快乐艺术生活是可以实现的,那就是多读书。作为教师,尤其要多读教育类书籍。

愿读书能让我们的人生充满智慧。

2012.1

南教场小学缑彩霞

新世纪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对我们的教育工作者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在新的教育形势下,加强教师自学,提高自身素质是十分必要的。古诗有云: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活动中,本人也受益多多。

一、做一个有思想的教者教育需要思想。教育不仅需要有思想的教育工作者、有思想的管理者、有思想的教育期刊,更需要有思想的千千万万教师。这些教师应该有自己明确的教育理想和教育追求。没有思想,教育家就不能称为教育家。他注定要白费一生。

做一个有思想的教育者,它具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用思想武装我们的行为,用思想去重塑我们的教育行为,“观念改变,行动改变;行动改变,命运改变”。命运的改变不仅是个人命运的改变,更是整个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改变。

二是用思想陶养学子的心灵。只有思想才能滋养丰富的心灵和厚重的人格。在教育世界中,倘若有丰富的思想熠熠生辉,倘若有丰富的思想相互碰撞,倘若有高尚、丰富、独到、深刻的思想来鼓舞人心,我们的事业,我们的人生,才更有趣味,更有魅力,我们才真正无愧于上苍给予我们的——不可重复,不可替代,无比珍贵的生命。

思想创造是一种精神冒险,需要勇气、勇气和宽松宽容的氛围。让我们共同去营造,让我们用心去呵护生长思想的土壤,让阳光洒满大地,让美好永驻人间,让我们的心灵沐浴在思想圣洁的光辉中,自由地舞蹈。

二、对教育有了新的认识 《教育——财富蕴藏其中》这篇报告中指出:“教育的基本作用,似乎比任何时候都更在于保证人人享有他们为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尽可能牢牢掌握自己的命运而需要的思考、判断、感情和想象方面的自由,读后感《》与“自由”相对的是压抑、禁锢、灌输、奴役、摧残、践踏、束缚、钳制……这是两种向度的力量。教育保证自由,意味着教育是探索,是启蒙,而不是宣传和灌输;是平等对话和自由交流,而不是指示和命令;是丰富认识,而不是统一思想;是尊重和信任,而不是消极防范。

教育的任务是把人们从相互敌视和相互防范中解放出来,从狭隘的功利和世俗束缚中解放出来,从依赖、盲目服从和成见中解放出来,从习俗、传统、群体压力和本能欲望中解放出来。 任何教育无论它处于什么层次,以哪一方面为侧重点,致力于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都应是其安身立命之所,都是其根系所在,人的自由、解放、超越、完善都应是其根本性内涵。舍此,教育就不成其为教育。

三、学习,学习,再学习 “教育在历史上第一次在为不可知的未来服务,教师和学生间的代沟从来没有像今天那么大,教师第一次不得不抛去因经验丰富而摆出的架子,虚心向孩子学。这是我们怕见到而不得不见到的一幅图景。教师此时有‘一桶水’也是不够用的。

”(《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在教育新形势下,做一个与时俱进的教者,学习是唯一的途径:学习,学习,再学习;以平常的心态对待学习,不急功近利,不心浮气躁;从错误中学习,在合作中学习,在探究中学习。 学习是人深层的精神需要,是“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精神漫游。

学习是努力的,也是快乐的,是一种由努力酿成的快乐。 学习是一种交流,是一种滋润,也是内省与自察。有了这种感觉和体验,淡淡的喜悦在我心中升起,飘荡的灵魂逐渐回归平静,使我始终保持着一种纯净而与时俱进的心态,自心地融入现实,介入生活,创造生活。

学习能够拯救我们自己。通过学习,我们把知识激活成许多好品质:个性、修养、风度、气质、幽默感、尊重人的态度、对真理的追求和敬畏。

这就是教者的魅力所在。最终,因为学习,我们胜任着我们的工作,我们将学习与工作合为一体,我们实现了我们美好的生活。

教育专著读后感【篇9】

朋友向我推荐了《每个孩子都能成功》这本书,近段时间借着学校读书活动的开展,我从头到尾细细看了一遍,看后感触颇深。

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著名的学习问题专家托马斯·阿姆斯特朗先生,他进行了15年深入的调查研究写成的经典教育专著,他的研究成果表明,实际上根本没有天生的所谓学习上不行的孩子。绝大部分也是世人带着有色眼镜看待的结果。在今天我们当前的学校教育中几乎天天都在制造着大量的“学习残疾人”,只不过是我们中国人给他们贴上了“差生”这个标签而已。他们带着这个标签在学习生涯中艰难跋涉,永远走不出失败的阴影。这样看来,我们教师岂不是变成了千古罪人。

书中讲到有一个活泼好学的六岁小姑娘,当她第一天入校时是何等地激动。她已习惯于把时间花在小池边与朋友们画画、戏水、玩沙、唱唱跳跳,在入校第一天这么一个有纪念意义的日子里,她充满了期待,她期待能在四周玩玩,她期待能了解一些新鲜事物,她还期待着能与其他伙伴在一起自由自在地交流。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她发现自己生活在一个不得不长时间坐在座位上的世界里,在那儿,她必须去解析老师冗长复杂的说解,眼睛必须一眨不眨地盯着书本上那些细小而又弯弯曲曲的数字与字母。当她在老师面前表露出自己的失望与迷惑时,老师就建议她去专家那儿做个检查。于是,她就接受了挑、串、刺等一系列深入检查后,又被人认为是彻头彻尾的“痴呆生”。实际上像《每个孩子都能成功》一书中的描述的这些外国孩子,在我们中国的现实生活中又何尝不多呢?

李圣珍,这位被中国教育界誉为“拯救差生的圣手”的本土教育家,在谈到她的教育经验时,她语出惊人:世界上不愿意学习好的孩子根本不存在,学业差只是教育不当的结果。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她成功的教育改变了这些所谓“差生”的人生。在这位老师身边曾有过这样一个女孩子。她从小就被老师当作“傻孩子”“疯孩子”,是不可救药的学生,是木头脑袋,被误送过精神病院。钢琴老师无情的将她淘汰,学校老师把它看作傻子不让她参加集体游戏,因为怕她给班级丢分,老师不允许她参加全班大合唱。她的身后常有冷漠的目光,她的耳边常响起老师同学讽刺的话语,几乎所有的人都抛弃了她,她的心陷入了无边的黑暗。她多次割腕自杀,两只手上布满了自己用刀片划的伤疤。就这样一个在老师家长眼里注定要失败的孩子,可在这位优秀老师的关怀教育下居然考上了北京重点大学,还在著名报刊杂志上发表了许多作品。是什么力量是这样一个濒临崩溃的孩子变得如此优秀呢?这位老师是用什么魔力拯救的这个孩子呢?是自信,培养自信。

看到这里,我也真有点愧疚感。虽然从没有歧视过成绩差、纪律不好的同学,而且加倍关怀,但是在几次活动中,为了不影响班级,我也有过不让余伟坤同学参加比赛。真没想到,这样竟然会给孩子带来这么大的伤害。昨天我听余伟坤妈妈讲,余伟坤叫他妈妈去买些小礼物,他要送同学,这样同学会对他好一点。听了此话,我心头一震,可怜的孩子多么需要大家庭的温暖。看来对这些孩子来说,老师的爱远远不够,更需要同学的帮助,他们才会感到幸福,才会树立自信。

我们老师的责任应该是鼓励每个学生树立自己的奋斗目标,而不是狭隘的追求超过别人,以提升自己的声誉,使考试和学习成为每个学生自我提高的途径,而不是个别能力较强的学生获得奖励的能力竞赛,要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就感,让每个学生都树立必胜的信念,让每个学生都把自己想象成一个成功的人,让他们表现的坚强又自信,一步步地走向成功。

【篇十:教育专著读后感:《我的教育理想》读后感】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追求是我们永恒的主题。没有理想的教育不可能在教育活动中洋溢着激情、诗意,也不可能有优质的教育。为了未来的教育,我们必须要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但是,光有满腔的热情和远大的理想是远远不够的。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更应该认真思考,什么是教育?教育为了什么?

通读全书,我们认为它有如下几个明显特点:第一,教育理想与教育现实相结合。第二,教育理念与教育实践相结合。实践性与科学性、整体性与开放性的统一。再次又切入对中国德育改革与创新的关注,提出了中国道德教育目标、内容、方法、体制等创新的具有较强实践价值的具体构想。第三,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相结合。第四,教育热情与教育沉思相结合。

朱永新教授说“我心中的理想教师,应该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教育家和教书匠,一个最大的区别,就是教育家有一种追求卓越的精神和创新的精神,他们以不教之本为基本的教育教学指导思想,追求的是一种充满灵性与智慧的教育教学。而教书匠往往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灌输作为教育教学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的教育教学手段。接受教育的时间越长,却使学生的思维更加单一,视角更加狭窄,更加缺乏想象力,更加不自信,这难道是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吗?我们该如何人保护儿童的想象力与好奇心呢?

我想,或许我们会从中获得一些启示。我觉得像这样的教育才称得上是让人终身受惠的教育。其实这种教育也在进行灌输,但它不同于传统的灌输,它充满着灵性与智慧,能给每个孩子以深深的心灵震撼,又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能给每个孩子树立起远大而切实可行的目标。“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一些教师,他教一年,然后重复五年十年乃至一辈子;有些教师,实实在在地教了五年。一个实实在在教五年的教师与一个教了一年却又重复了一辈子的教师,他们的成就是不一样的。因此,作为一个教师,我觉得应该具有不探索、不断创新的精神,做一个教育上的有心人,千万不要成为一个高高在上的教书匠。此乃感触一。

感触之二:师德是教师之魂,完善的思想道德修是驱使教师运用已有的知识能力教育作贡献的动力。教师的角色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是“学生式的教师”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教师与学生的对立关系,教师的作用不再单纯地传授知识,而是注重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使用,学会生存,学会做人。”教师既是学生的伙伴,又是教学的组织者,诱导者,促进者;教师是“学生式的教师”,学生是“教师式的学生”,相互影响相互探究,相互学习,共同发展。课堂上,不仅仅学习书本上前人创造的知识,也学习师生共同探究,发展,创新的新知识,使学生的认知解决,实用,贴近。教师要学会合作,要善于向别人学习,要学会支持,教师要善于运用支持的策略,使儿童获得更多的探究机会。教师要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发现,让我们携手,更加努力,更加勤奋,充满了爱,充满了知识,充满了对工作的满腔热忱,无愧于“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做新时代的好教师。

行耐心教育,以知心、爱心为出发点和归宿,以宽容、信任为桥梁,经过耐心、细心的转化工作,并持之以恒,后进生的病态心理是可以转化为健康心理的,我们所作出的努力一定会收到成效。转化后进生是一项艰巨的工作,只要教师用满腔的爱心,春风化雨,让爱之花常开在后进生心里,那么,转化后进生就不是一件难事了。让我们以春天般的温暖,使后进生不断取得进步,尽快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让“迟开的花朵”也和其他娇艳的花朵一样吐露芬芳。

读完这本书,我感觉到自己过去似乎都在沉睡之中,而这本书一下子就把我唤醒了。尤其是第二章“我心中的理想教师”中的内容,更是感触颇深。“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的教师。”朱教授在论述这些理想教师特点的时候,不但在精神上给我以鼓舞,而且在研究的方法上也给予了无形的指点。比如,他在论及“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的时候,他就说到了我们现在的很多老师充当的是“教育警察”和“刽子手”的角色,无限地放大学生的问题,在我们手上,失去了很多诺贝尔获奖者。教师只有对学生充满爱心,才会去赏识他们,激励他们,让他们享受到成功的快乐。读了他的这些论述,想想自己对学生的态度,看看周围的大多数同事对学生的态度,尤其在考试到来的时候,我和我的许多同事真的扮演着朱老师所说的那些可怕角色。读了他的论述以后,我决心改变自己的形象,只有真心爱学生、赏识学生,学生才会真正得到发展,这也是我读后最深刻的一个体会。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追求是我们永恒的主题。没有理想的教育不可能在教育活动中洋溢着激情、诗意,也不可能有优质的教育。为了未来的教育,我们这些做教师的必须要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也许我们离人们心中的理想教师还有一段距离,但我们有决心更有信心将这段距离逐渐缩短。我深信:“教育的理想会奏响新世纪中华民族的英雄乐章,理想的教育会开创新世纪中国文明的灿烂辉煌!”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一米范文范文为大家带来的3篇《教育专著读后感》,能够帮助到您,是一米范文范文最开心的事情。


本文的网址是http://www.zfw152.com/a/58274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