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祝福logo
地图 > 祝福语 > 作文 > 阿特拉斯耸耸肩读后感 >

阿特拉斯耸耸肩读后感(汇总13篇)

阿特拉斯耸耸肩读后感(汇总13篇)

作者在作品描述了这样的情节,读了以后让人眼前一亮。 阅读和写作是相互促进的过程,而写作读后感则是一个重要的桥梁,接下来是栏目小编带来的关于“阿特拉斯耸耸肩读后感”的范文,如果您喜欢此篇文章请将其收藏起来!此外,关于作文,您还可以浏览志愿者日记十四篇

阿特拉斯耸耸肩读后感 篇1

\我结交的是能够给予生命的人,不是那些食人者\

在阅读的过程中,价值观崩塌了又重构,人生观重构了又崩塌,我有脑袋,却没有思想。

1、我心中真实的人物

书中第一处划线是艾迪·威勒斯所说,“牧师上周日说我们必须一直追求我们所拥有的最好的东西。”艾迪不是兰德笔下的英雄人物,但他是我心中最真实的人物,不管是他对高尔特的唠叨还是对塔格特的坚守。兰德笔下要在废墟中重建的世界要求绝对理性的人组成,艾迪不是这样的人,所以他不是高尔特山谷的人,然而他也不是旧世界的人,不是创造者,也不是毁灭者,只是个理性又感性的追求者。

达格妮的第一次辞职他想追随,到他跟达格妮的最后告别,他的确一直在追求他所拥有的最好的铁路,他没有放弃铁路,是铁路放弃了他。

“达格妮,你无论走到哪里都能建起一条铁路,可我不能。我甚至都不想再去重新开始,看到发生的这一切,我再也不愿意从来再来了。”我读出了疼痛,他何尝不是我们现在世界千千万万在生存着的人的样子?把这句话脱离故事文本,除了热爱,他也可能是很多职场中人的缩影。

2、没有拥有,也没有失去

“不要喊什么你们拥有我们,你们并不拥有。”没有人是拥有谁的,无论是在道德危机的年代,还是现在最好的时代,我们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个生命都是如此,若遇志合者,可能生活会锦上添花,若没有,生活也应是繁花似锦。我们的生命,意识、思想、行动,并不需要依附谁而存在,所以谈何拥有?谈何失去?

3、他的生命属于他自己

“我们没有任何精神上的追求或品质,追求的只是物质的东西,这是我们唯一关心的。”书中对里尔登的描述篇幅比较多,也正因为如此,他是书中英雄人物中我最欣赏的一个。他对自己所认定的东西的坚持,敢于质疑一切“权威”,他是书中几个英雄人物中所受苦难最多的一个,但他并不是完全理性者,如果是,那么他便不会签署礼券,随着故事的发展,他渐渐变得更加理性的,他有多么热爱着他的合金,就忍受着多么强烈的孤独。他是在变化的,从他开始跟艾迪说的,“反正我们有的是劲,可以捎上他们,对不对?”到最后绝望地离开,到了属于他的地方。即使如他,都在制约中前进那么久,最后,他的生命属于他自己。我并不否认,我是很希望他到山谷的,因为不想看到他继续被折磨,他的精神太强大了。他的生命属于他自己,我们的生命也应该属于我们自己。

4、人是作为人生存

“人要生存,除了去获取知识外,别无他法,而理性就是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在兰德笔下,一切存在必须是有前提的,那便是符合她的哲学观,理性是人唯一的绝对标准。脱离这个哲学观,很多论点都难以立足。但人的确是一种有意志感知的动物,因为人是要有思想的,一个没有思想的人,如同提线木偶有何区别呢?

“存在着可以被人感知的事物,以及拥有意识的人的存在,意识的存在就是为了感知存在的事件……要想活着,人必须信守三样东西,把它们作为生命中至高无上的决定性价值:理性—目标—自尊。把理性作为他获取知识的唯一手段,把目标作为必须加以实现的对于幸福的选择的手段,把自尊作为他神圣的信念,相信他的头脑有能力思考,相信他这个人值得获得幸福。”曾经以为这个世界上是没有绝对的思想的,读到兰德这段话的时候,她的思想是到了极端的地步,绝对的客观主义,排斥任何形式的利他主义。在这种思想下,人类并不缺乏自我保存功能。

话是聚焦在一个人思想上的透镜。

5、精英的乌托邦

“我以我的生命以及我对它的热爱发誓,我永远不会为别人而活,也不会要求别人为我而活。”说这个话的高尔特是矛盾的,在《自我主义者》一章中,还是透漏着他在为达格妮而活呀。

在兰德笔下,食人者的世界是被高尔特玩弄的世界,以感性的视角,我痛恨汤普森他们的种种行为、我痛恨一切的窃取,他们是一个“国家利益”的极端,而高尔特他们是理性的极端,理性的极端,到最后会重建怎样的世界呢?

消失的创造者在高尔特山谷,按着高尔特的客观主义道德去生活,他们的确摆脱了食人者的世界,可读到最后,我感到害怕。在高尔特山谷的一切是绝对理性的,每个人都有双重职业,真正擅长的领域却是副业,一个由精英构成的世界将如何发展呢?如果有人想退出会怎样呢?在以理性为前提的利己主义,兰德想构造的是一个放任自由的资本主义世界能延续多久呢?小说的故事在这里画上了句号。

唯一存在的情绪,无以描述。何等幸运,邂逅此书。

阿特拉斯耸耸肩读后感 篇2

《阿特拉斯耸耸肩》是我在阅读《货币战争》时发现的一本书,在《货币战争》这本书中,对这本书做了一个简单的解释:强调精英阶层的重要性,认为普罗百姓不能对精英阶层抱有不满。这种撞击理论正是我读这本书的原因。

阿特拉斯是希腊神话中一个承载天空的巨人。他为人类撑起了天空,给了人们生存的空间。然而人们却对他有种种非议臆测,终于有一天阿特拉斯受够了。他决定不再撑起天空,这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在这本书中,作者把资本主义社会中伟大的资本家和精英们置于地图集的位置。它描述了一个没有石油巨头、铁路大亨和矿主的社会。在这个社会里,一切生产秩序和社会秩序都消失了。

而这一切的起因是民众希望将任何社会资源都公平分配而不是侧重分配。终于在最后,民众们认为只有在这些“精英”的领导下才能生存,请求“精英们”出山,这些大资本家才以一副救世主的姿态重新回到了大众社会。在这本书中,作者无疑站在垄断资本家的立场上,她对离开后的精英的猜想也不无道理。

在他的假设中,人民都是愚昧的都是不清楚自己有几斤几两的人,人民要求增加工资,**要求降低花费,而不顾企业的存活。高科技才被要求平均分配,昂贵的合金在没必要使用的合金羽毛球拍中使用而在继续的机械和建材方面却无法充足提供。技术人员因为不能得到高报酬而纷纷离职,而没有能力的人却坐上了高位实现了公平,然而最终导致了一系列悲剧。

但是,这本书的观点我并不认同。因为我也是普通市民,我不同意作者对公中的看法。 在作者的假设中,大众们(以工人为主)要求更高的工资和更高的地位,而相应的,各行各业的精英们,创新者们却要降低工资,被迫与愚昧的大众一个地位。

这显然反映了美国的一种社会状况:公会不断要求加薪,法院也不断呼吁打破垄断。但是让我们在另一个方面想,人类都有追求更好生活的权利不是吗,作者的看法不也是为资本阶级精英阶级争取利益吗?

而且,任何阶层都有权享受科学技术发展带来的便利,对吧?以书中所谓的高科技合金x合金为例。即使铁路有更大的需求,老百姓能不能不用?在这本书中,作者夸大了失去精英的后果。

书中写到,这些人离开的时候,石油大亨将所有的油田烧掉,铜矿所有者封掉了所有的矿山,技术人员将发动机摧毁。这并不是精英人员的离开,而是科技的毁灭,20世纪的人,却只有18世纪的生存技术,这肯定会导致秩序的崩溃。再者说,所谓精英人员,实际上并不是创造者,他们只是管理者,运营者,他们能让一份资源拥有两份资源的价值,或者让本来只能生产一份资源的生产两份。

但他们终究不是直接的生产者。然而反过来,失去了普罗大众,让谁去从事最基本的生产活动呢,假设这群精英们都躲到了阿拉斯加的一个山脉里,终究还是要有人去生产粮食,挖掘矿物的,这群人都自命为精英,又有几个有觉悟去做那些基本的生产活动呢?当然,这篇文章的想法一点也不令人讨厌。

我们在这片**中,平民对平均分配的要求里看到了“民主暴动”的影子,即大多数人的想法虽然合情但不合理,从而使民主破坏社会正常秩序。比如减税,这对于人民来说的确增加了一定的收入,但是却为**部门的收入带来了极大的负担,使得**只能靠其他收入来进行社会必须设施的建设。但是,大多数人并不接受这种现象,而是认为它是民主的体现。

其实这种现象在我国真实的发生过,那就是人民公社化运动,过度的对“平均”的要求与“不平均”的人口素质和地域差异碰撞,使得劳动热情被浇灭,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 《阿特拉斯耸耸肩》是一部深刻的,对社会现实思考的书籍,虽然想法有其偏激之处,但是仍不失为一本值得阅读的好书。

阿特拉斯耸耸肩读后感 篇3

“我以我的生命以及我对它的热爱发誓,我永远不会为别人而活,也不会要求别人为我而活。”

终于把这本书读完了,这是本奇书。情节可以说非常魔幻,但是又在情理之中。

这本书在很大程度上以小说的形式阐释了很多经济学、哲学、社会学甚至心理学的内容。搭配张维迎的《经济学原理》实用效果极佳。

一如米尔顿提到的“没有免费的午餐”,全文提倡利用劳动、智慧来换取他人的劳动、智慧。提倡平等、自由地交换,反对以任何形式(包括以群众的利益为由)的剥削和掠夺。文中几乎所有的反派,都想得到“免费的午餐”,而当提供午餐的人终于罢工以后,他们所面对的就是“饿死”的命运。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到“我们每天所需的食物和饮料,不是出于屠户、酿酒师或面包师的恩惠,而是出于他们自利的打算。”本书以各种形式反复印证了这点。这就是文中反复说到的“我永远不为别人而活”。能认识到这一点就避免了对他人的道德绑架,从而也从他人的道德绑架中抽身,得到了真正的自由灵魂。

文中许多人都在用“责任、道义、亲情、大众的利益”来剥削和绑架,其中乞丐所描述的工厂情形不由得让我想起曾经那魔幻的十年。人性和制度是互相影响的。制度的改变可以改变人的行为。尊重产权和个人自由,人们才能更有效率地创新和劳动。反之则会唤起人性中的懒惰、自私和贪婪。

在作者的年代,一位女性作者能写出这样一本书,我深表敬佩,觉得她真的帅气炸了。

当然这本书读得我很痛苦。这是我给它打四星的理由。

作者对于读者真是丝毫不怜香惜玉,冗长而绕弯子的对话绝不含糊,力求让读者明白主角那种面对“凡事含糊其辞、不做决定”的人,无从下手、烦不胜烦的感觉。

比起一本单纯的小说,这本书的说教意味过于浓厚,主角说起话来,道理一套一套的,那排比句一串一串的,用得语不惊人死不休。而且一番话生怕读者不明白、不吸收,真正做到了“教育的重复性”,一个主角重复还不够,几个主角轮番讲一遍。其中弗兰西斯科每次见到顽固的小可爱里尔登都要重复一次。每次都看得我心胆俱裂。

阅读时不是看到评论对女主的“玛丽苏”、“绿茶”的行为感到震惊。甚至好多因此弃文的。女主先后被四个男人爱着,或者说是同时,但这几个男人不但没有不共戴天,甚至可以自组cp。(真的可以说非常魔幻了,有时候我甚至读出了基情)

然而我个人非常欣赏女主的果敢,也能理解为什么他们之间能如此惺惺相惜。所谓:知己难觅。

最后我对那个乌托邦能否以如此少的人口撑起那样的经济体深表怀疑,不过这本来就是本魔幻的书,永动机都出来了,我还能强求个啥呢。

阿特拉斯耸耸肩读后感 篇4

IWILLBYMYLIFEANDMYLOVEOFITTHATIWILLNEVERLIVEFORTHESAKEOFANOTHERMAN,NORASKANOTHERMANTOLIVEFORMINE.

如果那个用肩膀扛起整个地球的“阿特拉斯”,但他的胸口正在流血,膝盖弯曲,手臂发抖,却还在竭尽全力的扛起整个世界,即使是耗尽了他最后一份力量也不松手,我想对他说,“耸耸肩膀”。

以“谁是约翰.高尔特?”开篇,伴随着每件大事件的发生,对谁是约翰.高尔特的不停追问,政府为了公众的利益,所谓的使国家经济均等化,通过机会均享法案,扮演着蛀虫式掠夺者的角色,对个人英雄主义作出的贡献视若无睹,认为没有价值,不尊重,不停的抢夺私人企业的资源,执行很多荒谬的政策,由此一批批优秀杰出的科技人员罢工、神秘消失,导致国家经济不断衰退,而于此相对的是,神秘消失的优秀人才,聚集在一起,建立起一个世外桃源式的乌托邦社会,完全不受政府干预,以自我实现和满足作为人生的最高境界。

安.兰德,她用略夸张的手法表达了对空想社会主义的批判,在吴晓波的《激荡三十年》中,有点偏像中国刚解放时期的社会,大锅饭,一切国有化,私有企业被政府各种打压和折磨,国有企业又是扶不起的阿斗,导致各种懒惰滋生腐化。实践证明,在人性的缺点没有充分了解时,财富还没有达到完全充裕的时候,空想社会主义的乌托邦显然是行不通的。

虽然有一定的时代局限性,但我喜欢安兰德的哲学观,“从本质上讲,我的哲学观就是把人看做一个英雄一样的存在,他的幸福便是他生活的道德目标,创作和生产便是他最高尚的行动,理性便是他唯一的绝对标准”。

很有趣的客观主义:

1.形而上学:客观现实,“要想驾驭自然,就必须尊重自然”。

2.认识论:理性,“你不能既想吃掉蛋糕,又想留着它”。

3.道德:私利,“人最终还是为自己”。

4.政治:资本主义,“不自由,毋宁死”。

阿特拉斯耸耸肩读后感 篇5

读《阿特拉斯耸耸肩》有感

早就听说俄裔美国女作家安·兰德的《阿特拉斯耸耸肩》曾经是美国历史上仅次于《圣经》的超级畅销书,被誉为对美国影响最大的10本书之一。最近,总算能腾出一些时间静下心来读读这本颇负盛名的著作。

起初,与其说是对这本书感兴趣,倒不如说是对这位拥有巨大声誉的女作家更感兴趣。为了更深切地领会这本书的内涵,也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我先去了解了一下安·兰德的生平经历。

安·兰德原名为阿丽萨·济诺维耶芙娜·罗森鲍姆。1905年出生于俄国圣彼得堡一个富裕的资产阶级家庭中,犹太人。在经历了二月革命、十月革命、由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政党的统治、俄国红军与白军的内战等一系列历史事件后,兰德一家饥寒交迫、颠沛流离,家里的药房的生意也被政府没收充公。不过感谢俄国革命,大学开始向女性开放。兰德成为了第一批女大学生,主修哲学与历史。在大学中她接受了关于亚里士多德、柏拉图,尤其是尼采等诸多哲学家的影响。不久,兰德因为资产阶级成分问题被清洗出校园,但在俄国的访问学者的压力下,这些被清洗的大学生得以重回校园完成学业。1925年秋,安兰德得到了签证允许前往美国探访亲戚。当她看到美国曼哈顿高楼大厦的天际线,她对资本主义的美好社会喜极而泣。1931年安兰德通过婚姻的结合成为美国公民,为了避免在俄国的家人受到牵连,自己更名改姓为安兰德。

这部小说大概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有名的一部为资本主义制度正名的作品。它的剧情相当简单,一句话概括就是:在无产阶级的压迫与剥削下,全世界的资本家联合起来罢工。作为一部乌托邦小说,这本书描绘了一个由自私而精明的商人、科学家、艺术家等社会精英组成的世外桃源,有着田园诗般的诗意和现实社会中的欲望的满足。在这里,维系着一切的不是道德而是金钱,金钱被视作为崇拜的偶像,是自由交换和公平正义的象征,每个人都是独立的创造者和思考者。

与兰德所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是乌托邦一样,在她笔下所描绘的纯洁理性的自由资本主义世界也同样是一个乌托邦。在她的理想中,新知识分子不断创新,成为勤劳聪慧的“知本家”,为营造明天更好的社会而不懈奋斗,可是,在现实社会中,资本家的聪慧往往是首先体现在不择手段,而不是去努力进行科技创新自由也往往成为借其名而施行罪恶的借口。

在这本长达130万字的小说中,兰德试图在经济范围内把那些成功的商人作为一个群体来讲述。但从本质上看,兰德的思想并不具有革命性,她无非是重申了理性主义、个人主义和资本主义,而在经济思想史上这并不是新鲜话题,但兰德却在恰当的时刻,通过小说将这些思想灌输给了普罗大众,使人很容易在阅读快感中感受其理念。但是在我看来,这种一劳永逸的社会制度是不会存在的,任何制度都有一定的寿命和周期。过于拘泥于制度,只会让我们的社会很难理解和生活。

阿特拉斯耸耸肩读后感 篇6

一位很要好的外教朋友推荐,两本加起来一千多页,xx年的暑假一口气读完,是很喜欢的一部书,把爱写得那么高那么美但写的却不是情情爱爱,而是让人更坚定的相信一个信仰,是阿特拉斯是读过的当中最大气最好的一部

个人主义理性主义女权兰德果然是女人中的男人很强势有胆有识的女子

接触外语才明白西方人的世界有多复杂。写书就像盖摩天楼,框架、材质、防震设施、下水管道和所有的stakeholders……操心费力,不过还总有强人痴痴迷迷地一直把工程做下去,不论赔赚,那么多的痛苦,那么坚决,真的是,羡慕

那群仰着脸翘着腿儿写书评的——人家少了枚小螺丝都挨骂……有时候真不知道到底是有用还是没用

好像人的脑袋里装着电子云,飞旋搅乱,有时候远远看着都怯怯的。

阿特拉斯耸耸肩读后感 篇7

我以我对生命的热爱发誓,我不会为别人而活,也不会要求别人为我而活。有太多触动我的句子,看到的瞬间让感受到是一种清醒的、理智的光芒在照亮从前浑浑噩噩的时光。

我不可以对自己撒谎,却在祷告时向神祈求财富和更好的人生。

这需要我自己的努力去创造。如果上帝是公正的,他不会偏爱任何人。

业力和福报的积累是最公正的判断。善恶不争。没有竞争,但每个灵魂都为自己选择了不同的道路。

为自己的目标奋斗,会迸发出强烈的动力,能承受几乎苛刻的薪酬,要求自己,不放纵。

任何时候,不要为自己找借口,看看自己有什么,遇到问题就解决。

在做命理解读的时候我常常跟顾客说,人生的体验要靠自己。

但是我以前从未真正明白,命盘就是神的礼物。

一路上的风风雨雨摆在我们面前,勇往直前并非勇敢。明知道道路曲折依然不放弃努力,依然去追求自己能到达的最高处,去承受痛苦,去解决问题,去创造,去体会生命的光荣,才是勇敢。

这本书质疑上帝的存在,我认为作者以上帝为借口质疑逃避现实者。

以前在看到不同的观点时,我心里第一感觉是害怕,是排斥,害怕它摧毁我既有的信念,拒绝去深想,但是今天我承受住了,我多想了一步,我能理解作者想凸显的美好和我心中所深信的神性的美好是一致的。

即使我下次真的看到了矛盾概念的影响,我也应该多想想,用自己的认知来分辨是非。

更有可能的是,反对会改善我的看法。

我要对自己诚实,信任自己的道德感,想要任何东西都要用自己的价值去换,用自己的付出去换,用自己的创造去换。

我要对自己诚实,不要通过任何欺骗和包装的手段来陷害人,不去获得不属于我的信任。

踏踏实实地进步,明确地告知别人自己所能提供的帮助,坦坦荡荡地成长。

我有自己的宇宙观,也要靠自己去修行验证。

这是我要为之负全部责任的,我自己的人生。

阿特拉斯耸耸肩读后感 篇8

自由意志与理性的利己主义——《阿特拉斯耸耸肩》读后感

“假如你看到阿特拉斯用肩膀扛起了地球,假如你看到他站立着,胸前淌着鲜血,膝盖正在弯曲,双臂颤抖,但还在竭尽最后的力气高举地球,他越努力,地球就越沉重地向他肩膀压下来——你会告诉他该怎么办?耸耸肩!”

一部充满着争斗与恶毒、付出与索取、正直与算计、利己与利他、自我与泯灭的交锋之作,试图用思想者与创造者的‘罢工’来向读者演示,这个世界是如何迅速跌落悬崖、进入恶性循环,直至文明崩塌。

安·兰德用她的‘客观主义’、‘理性的利己主义’哲学理念,为读者诠释道德、牺牲、金钱、理性与自由意志的重要性。虽然出版之初备受诟病与攻击,但正像这个世界是多么需要推动者一样,她的思想被人们狂热追捧正说明了自由意志的重要性。而这一切正符合人们理性的追求——为自己而认真的活。

故事背景在美国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女主人公达格妮担任着祖辈们创造的铁路运输公司的业务副总,她一心想要挽救事故频发与破败命运的铁路公司。而与她对立的除了充满罪恶虚伪嘴脸的哥哥外,还有一众阴暗的社会政权的掌握者。在这个斗争过程中,围绕着铁路建设与工业发展故事,逐渐出现了一些站在对立面的社会推动者与贪婪的权谋家,愚昧的大众被不劳而获的贪婪欲望冲昏头脑,与那些无能却仅以需求为道德准则的索取者、权力掌握者同流合污。

在失去理性与道德约束的社会中,推动者与创造者被打压,有能力的被没能力的排挤,而这一切皆源于社会道德的败坏。一个个兴旺的企业倒闭,一项项伟大的科技被无偿占有。在这之后,逐渐出现了一些勇敢的思想家与企业家用毁掉自己或祖辈的成就为代价,回报给那些贪婪者一堆废墟。紧接着越来越多的精英消失在茫茫人海中,权谋者除了如愿以偿的到了他们的企业与发明外还收获了社会进入毁灭的恶循环。

在女主人公追寻神秘发动机制造者的时候,飞机失事意外跌入了一个山谷。当她醒来后才发现自己进入了一个乌托邦一般的完美世界,那是一个消失者们聚居的山谷,有着最先进的科技,最成功的企业家们,最伟大的哲学家,最优秀的音乐家,最公正的法官,最正直的道德和社会准则。而那个神秘的发动机及其发明者就在她的眼前。这个山谷像是桃花源一样隐匿于外面逐渐破败、毁灭的世界之中。而发起这场罢工与消失、制造这个动荡与毁灭的人们都在这里——高尔特山谷。

与山谷中和谐完美的生活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外界社会的破败。掌权者成功的掌握了社会一切资源,但无能的计划经济与对社会资源贪婪的占有,加速了经济的崩溃、道德的沦丧以及社会恐慌的蔓延。贪婪的当权者无力改变或改良社会,毁灭的列车已经无法停止。而那些推动者们正静静的看着这一切的发生,他们在等待着毁灭之后的回归与重建。

阿特拉斯肩负地球身心俱疲还得不到厚爱,怎么办?

耸耸肩,让地球颤抖,让毁灭带来重生!

文字的书写就是与自己思想交流的过程,读他人文字就是与作者的思想共鸣、求证或对抗的过程。

自由意志正是可以独立的选择并为之付诸行动。正因如此,在读小说过程中不是全盘吸收,偶尔难免对作者一些观点产生质疑与抗拒,我想这一定是自我未成系统的生存哲学与作者‘理性利己主义’的碰撞。虽然有时会觉得作者观点偏左或偏右,但那些锋利如刀的观点正好切中自己不敢大肆宣扬,但内心却悄悄认可的小角落。我们中庸惯了,慢慢的学会了宁可错过、不可过错,学会了闭紧嘴巴明哲保身而这正是你我自我意识与自由意志丧失之日。所以,虽然有些许观点还需商榷,但作者这么勇敢的去赞扬自我、存在主义、理性与自由却值得我用一生去膜拜。

阿特拉斯耸耸肩读后感 篇9

这本书文字之多让人细读起来非常困难,并且前面故事情节的张力与逻辑都较后半部分强,能读下来也是很不容易的。

初读时,里尔登合金的诞生,塔格特公司的繁盛,都是资本主义制度下的胜利,创新与奋斗换来巨大的财富,并且以财富为荣,以物质为荣。但是资本主义所带来的贫富分化导致了国家机器的开动,强制性的税收与国有化取代了自由竞争,随之而来的是社会制度的僵化与生产力的衰落。此时约翰高尔特的理想乌托邦开始崭露头角,选拔制下的精英乌托邦展现出了无比的魅力。在电影《明日世界》里也有一些乌托邦的影子,但这样的想法注定不会成为主流。随着创新者的流失,外部世界逐渐土崩瓦解,于是最后达格妮也加入了高尔特山谷。

书中的关键词包括金钱,税收。税收制度起始于何时了解的并不深刻,但是越来越发掘到这个制度对现今世界的影响。其操控能力之强已经足以改变世界的观念。金钱本身产生于人类文明的进化过程中,本意也只是一种交换介质,但不知道从何时起开始成为了邪恶的象征,人们开始仇富。这或许都应了书中那句话,约翰高尔特发现了青春泉却发现它带不回来,亦如良好的社会制度(乌托邦)很难在现实中实现。

面对社会体制的改革,出现了四派人物,以约翰高尔特与德安孔尼亚为代表的彻底决裂派,他们决心摧毁腐朽的体制,建立自己的新世界;以里尔登与达格妮为代表的改良派,寄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世界改变;以国家科学院教授为代表的懦弱派,他知道自己做的是违背了正义与理性的事情,但是却不愿意摆脱甚至会去拥护它;以及其他所有人代表的腐朽派,无顾所有的法则与规律而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的人群。这里突然联想到了互联网的SNS社区。社区最初往往会有一些精英用户,创立了自己的乌托邦,但是随着越来越多人的涌入,慢慢地这些社区都变得荒草丛生。

查阅了一些资料,作者曾是俄国人,所以对社会主义所带来的破坏性描述如此真实也就不足为奇。但是正如其他人所言,极左很容易变为极右,安兰德也不例外。在绝对的理性主义下,并没有提出一个对腐朽制度的新方案,而是回避了税收,政府的因素,唯一借助的是金钱的力量。甚至通过乌托邦去影响外部世界,让本身存在的资本主义制度渐渐变为社会主义制度,以至于最后达格妮为首的改良派也加入了高尔特山谷,彻底放弃外部世界。安兰德希望通过绝对的精英制度去推广到外部社会,但是忽略了精英制度的缺陷:它注定无法承受团体成员的剧烈变更。一旦外部大众涌入,或者成员的自身更替,都会导致精英团体的破裂。安兰德提出了一个自由主义的乌托邦世界,但她没有预见到所有人为规划的制度一定是反自由的,真正的自由制度应当是尽量少的制度束缚;并且每个制度一定有利有弊,关键是利弊的博弈。社会主义拥有强势的国家机器,可以轻松应对宏观形势的变化,但无力应对微观经济的调节;资本主义在经济上成效卓越,但随之而来的是垄断寡头的威胁。因此合理制度的关键并不是绝对完美,而是不断进化,相互制衡。

但这仍然是一本具有重要意义的书,其对理性主义的崇尚,以及物质主义的赞美和对道德的讽刺更是这个社会所忽视的。或许最完美的结局应当是,他们学会接纳,而不是逃避外部世界,取得外部世界的多数派胜利,而非绝对胜利。只要社会的主流仍然是自由派,那么这个社会就是自由主义的。

阿特拉斯耸耸肩读后感 篇10

可读性强的哲学小说!

事实,对错,信念,真假,一切都与思考与哲学有关。什么是思考?为什么要去思考?思考能带来什么?

在现今务实的社会,谁还去想这些虚无的东西。可就是这所谓的虚无给我信心,让我独立,不去依赖任何,都清楚的知道自己是对的。就像书里说的“我永远不会为别人而活,也不会要求别人为我而活。”

人在最初身为孩子的时候,大人经常会从头至尾灌输使他生命和意识的动力瘫痪的一连串打击。“别问这么多问题,你一小孩子不懂!”——“别争,听大人的!”——“要去适应,让步就好”——“都是为了你好”“你懂什么?”——“别问为什么,你相信就好了”——“要合群!”,本应依靠头脑生存的人不仅不教孩子思考,更要送他们去接受泯灭思想的教化,在他们开始思考之前,说服他们去相信思考是无用的并且是罪恶的。

不去思考,你怎么能知道你说听到的看到的感知到的是真的,是真实存在的,是正确的呢?难道就因为书上说的或者老师教的或者专家经验?他们又是怎么确定自己是对的呢?

阿特拉斯耸耸肩读后感 篇11

我以我对生命的热爱发誓,我不为别人而活,也不要求别人为我而活。

有太多触动我的句子,看到的瞬间让感受到是一种清醒的、理智的光芒在照亮从前浑浑噩噩的时光。

我不可以对自己撒谎,却在祷告时向神祈求财富和更好的人生。

这是需要我自己去努力创造的,神若是公正,便不会向任何人徇私。

业力与福报的积累,正是最公正的宣判,善与恶不是较量,没有较量,只是每个灵魂为自己选择的路不同罢了。

人为自己的目标而奋斗,才会迸发出强烈的动力,才会去承受近乎苛刻的付出,要求自己,而不是放任。

任何时候都不要给自己找借口,看到自己已经拥有的一切,遇到问题解决问题。

在做命理解读的时候我常常跟顾客说,人生的体验要靠自己。

但是我以前从未真正明白,命盘就是神的礼物。

一路的坎坷崎岖都摆在面前,勇往直前不算最勇敢的。明知道道路曲折依然不放弃努力,依然去追求自己能到达的最高处,去承受痛苦,去解决问题,去创造,去体会生命的光荣,才是勇敢。

书里质疑神的存在,而我认为作者质疑的是以神为借口的逃避主义者。

以前在看到不同的观点时,我心里第一感觉是害怕,是排斥,害怕它摧毁我既有的信念,拒绝去深想,但是今天我承受住了,我多想了一步,我能理解作者想凸显的美好和我心中所深信的神性的美好是一致的。

即便下次我真的看到矛盾对立的观念冲击,我也要多想一层,用自己的认知去分辨对错优劣。

更多的可能是,对立会完善我的认知。

我要对自己诚实,信任自己的道德感,想要任何东西都要用自己的价值去换,用自己的付出去换,用自己的创造去换。

我要对自己诚实,不通过任何欺骗和包装的手段立人设,不去获取不属于我的信任。

踏踏实实地进步,明确地告知别人自己所能提供的帮助,坦坦荡荡地成长。

我有自己的宇宙观,也要靠自己去修行验证。

这是我要为之负全部责任的,我自己的人生。

阿特拉斯耸耸肩读后感 篇12

阅读《阿特拉斯耸耸肩》读后感1000字:

不得不说的是,这件书有800多页厚,1000831个字,实体书上下二本,估计有10CM几厚,此实体书足可以当成摆设炫耀我曾经看完了如此厚书。事实也是我真是拿纸书来炫耀,我曾经翻开过一天,阵阵书香飘出来唯一的功效就是让我马上睡着了。

是的,但是最终我还是看完了,花了近38小时12分,这是微信读书里面导出来的记录。意思是,实体书当摆设,电子阅读才是我最终选择的阅读方式。

我想,是的。之所以这么多年我能坚持阅读这个习惯,唯一的依靠是我的智能手机。感谢科技。

最先是从ANYVIEW,然后是百度阅读,用过一段时间的KINDLE,最终选择的方式用网盘存书,ANYVIEW看书,这15天前我才知道有微信读书这一APP,第一次试,我想,我喜欢上了这个软件,估计我会去充值。我一边买实体书一边看电子书,唉,看起来为了喜欢的书,我得花费二次的钱。

看《阿》的读后感,我却洋洒洒写了我现实中怎么样选择阅读方式,有点跑题了吧,但细想想,好像也没有,伟大的科技跟伟大的商业精神的完美结合让这一切成为了可能,《阿》,在我理解,就是告诉我们商业,那些商业大亨领头羊是有多伟大。

老实说,我为什么没有在开头被这么厚的书吓住而止步不前呢,是因为,安·兰德在一开头就描述了有钱人的日常,我想能开始看这本书的读者打底骨子里是向往成为一个有钱人的,并且是那种靠自己得天独厚的智慧与无人敢汲的努力去打拼出来的有钱世界更是让我们佩服得五体投地。汉克·里尔登,弗兰西斯科·德安孔尼亚所代表的世界。

我们作为勤勤垦垦的劳动一族,想当汉克·里尔登的那一类家人我们想当也没有机会(想不劳而获,只是没这命),如果有个角色扮演现实离哪个人最近的游戏选择的话,我想是跟达格妮·塔格特一起长大并且陪伴一生同劳同苦的艾迪·威勒斯,只是他的最终结局我也搞不大明白,达格妮感觉上抛弃了他,还是他抛弃了达格妮?他是最终忠于铁路的唯一一人?

作为如此庞大的男性世界里的一位女性,达格妮·塔格特,她的感情故事当然是我这凡夫女子看故事能看下去的一根线,可是最后一段的感情故事在我理解起来有点唐突,也许我是太痴迷于汉克·里尔登了,不知道在哪一个环节里我跳裆了所以一直到最后我都有点承受不住,我知道她肯定不是喜新厌旧,但是我没有做到跟她感情同步,这也影响了我去欣赏约翰·高尔特,以于最后他的演讲稿,我看不下去,我全给划屏划过去了……

所以,这书,我以后肯定得重新再看一遍……

据我了解,这书已经拍成了电影,可是以我的资源,我找不到电影,我说的是付费电影!你看,这就是我所在的层……

以此读后感,励缅一下迄今为止我看的第二部的大块头书,以后,我将不再惧怕这些大块头了,我想,这是它给我的最积极意义。

阿特拉斯耸耸肩读后感 篇13

《阿特拉斯耸耸肩》是我在阅读《货币战争》时发现的一本书,在《货币战争》这本书中,对这本书做了一个简单的解释:强调精英阶层的重要性,认为普罗百姓不能对精英阶层抱有不满。而这种冲击性的理论,正是我阅读这本书的原因。

阿特拉斯是希腊神话中背负天空的巨人,他为人类撑起了天空,让人们有生存的空间。然而人们却对他有种种非议臆测,终于有一天阿特拉斯受够了。他决定不再撑起天空,这也为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在这本书中,作者将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大资本家和精英阶层放到了阿特拉斯的地位。描写了一个没有大石油家,没有铁路大亨,没有矿山老板的社会。在这个社会里,一切生产秩序和社会秩序都荡然无存。而这一切的起因是民众希望将任何社会资源都公平分配而不是侧重分配。终于在最后,民众们认为只有在这些“精英”的领导下才能生存,请求“精英们”出山,这些大资本家才以一副救世主的姿态重新回到了大众社会。

在这本书中,作者毫无疑问是站在垄断资本家的立场上,而她对于精英们离开后的猜想也不无道理。在他的假设中,人民都是愚昧的都是不清楚自己有几斤几两的人,人民要求增加工资,政府要求降低花费,而不顾企业的存活。高科技才被要求平均分配,昂贵的合金在没必要使用的合金羽毛球拍中使用而在继续的机械和建材方面却无法充足提供。技术人员因为不能得到高报酬而纷纷离职,而没有能力的人却坐上了高位实现了公平,然而最终导致了一系列悲剧。

但是,这本书的观点我并不认同。因为我也是普罗大众中的一员,我不赞同作者对大众的看法。

在作者的假设中,大众们(以工人为主)要求更高的工资和更高的地位,而相应的,各行各业的精英们,创新者们却要降低工资,被迫与愚昧的大众一个地位。这显然是反映了美国的一个社会状:公会不断要求加薪,不断上诉法院要求打破垄断。但是让我们在另一个方面想,人类都有追求更好生活的权利不是吗,作者的看法不也是为资本阶级精英阶级争取利益吗?再者,任何阶层都有享受科技发展所带来的便利的权利不是吗?就拿书中所谓的高科技合金x合金来说,纵然在铁路方面有更大的需求,平民们就不能使用了吗?

而且在这本书中,作者更夸大了社会失去精英的后果。书中写到,这些人离开的时候,石油大亨将所有的油田烧掉,铜矿所有者封掉了所有的矿山,技术人员将发动机摧毁。这并不是精英人员的离开,而是科技的毁灭,20世纪的人,却只有18世纪的生存技术,这肯定会导致秩序的崩溃。再者说,所谓精英人员,实际上并不是创造者,他们只是管理者,运营者,他们能让一份资源拥有两份资源的价值,或者让本来只能生产一份资源的生产两份。但他们终究不是直接的生产者。然而反过来,失去了普罗大众,让谁去从事最基本的生产活动呢,假设这群精英们都躲到了阿拉斯加的一个山脉里,终究还是要有人去生产粮食,挖掘矿物的,这群人都自命为精英,又有几个有觉悟去做那些基本的生产活动呢?

当然这篇文章的思想也不是一点都不可取的。我们在这片小说中,平民对平均分配的要求里看到了“民主暴动”的影子,即大多数人的想法虽然合情但不合理,从而使民主破坏社会正常秩序。比如减税,这对于人民来说的确增加了一定的收入,但是却为政府部门的收入带来了极大的负担,使得政府只能靠其他收入来进行社会必须设施的建设。但大多数人民并不认可这种现象,反而认为这是民主的体现。其实这种现象在我国真实的发生过,那就是人民公社化运动,过度的对“平均”的要求与“不平均”的人口素质和地域差异碰撞,使得劳动热情被浇灭,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

《阿特拉斯耸耸肩》是一部深刻的,对社会现实思考的书籍,虽然想法有其偏激之处,但是仍不失为一本值得阅读的好书。


本文的网址是http://www.zfw152.com/a/58295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