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祝福logo
地图 > 祝福语 > 范文大全 > 离子课件 >

离子课件(模板9篇)

离子课件(模板9篇)

离子课件(篇1)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学内容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一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二节《离子反应》的第一课时。通过本课时的学习,建立电解质的基本概念,建立电解质电离的基本模型,在初中导电性实验的基础上理解电解质溶液和熔融电解质导电的基本原因,为下一课时——离子反应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强弱电解质的定义并会判断;

(2)了解离子反应的定义和实质;

(3)能正解书写离子方程式

2、过程与方法

(综合归纳的能力;

(交流、总结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精神;

(归纳、总结的能力。

三、教法分析

本节内容采用实验法、探究法、启发法、讲授法的方式来进行,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自主思考,适时地进行实验来探究以及观看实验视频来获得有效的知识信息。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注重学生自我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科学的实验态度和科学精神以及团队合作能力等。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电解质的基本概念,建立电解质电离的模型。

难点:电离,用物质结构解释电离。

五、教学设计过程

1、引入问题:

教材结合生活常识,给电器设备通电时,湿手操作容易发生触电事故。

积极思考,探究,发言为什么会有触电现象。

创设情境,以真实、有意义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思考。

2、回顾初中知识:

水导电吗?什么是导电物质?什么不是?

根据所学内容,通过初中知识的回顾,引发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模型(基于已有知识对问题进行思考)

3、解释:

实际上纯水是不导电的。同学们初中做过电解水实验,当时老师应该告诉了同学们,电解的不是纯水,水中应该加入了硫酸。

4、学生听讲

引出下面的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5、实验探究:

(氯化钠固体和蒸馏水。按照课本中的图示连接装置,将石墨电极伸入到烧杯中,观察小灯泡是否发光。

讲解:严格的说蒸馏水也能导电,但是其导电能力很微弱,用上述的实验装置无法测出。

观察实验中的现象小灯泡都不发光,总结硝酸钾固体、氯化钠固体、蒸馏水都不导电)

①认识物质的导电性,②引出电解质的概念,③为学习电离的概念提供实验证据。

增强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究的能力。

带电荷的粒子。

7、引出:电解质非电解质概念

学生通过理解导电原因,更好记忆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在实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推理、假设、验证等探究过程,建立微观模型,从而对实验事实作出合理解释。通过电离概念建立过程中培养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核心素养。

利用分类方法将电解质非电解质归纳物质中用图示表示,并举例说明哪些是电解质哪些是非电解质。

8、学生进一步理解记忆,加深对电解质非电解质的理解

回答:人的手上常会沾有NaCl(汗液的成分之一),有时也会沾有其他电解质,当遇到水时,形成电解质溶液。电解质溶液能够导电,因此,湿手直接接触电源时容易发生触电事故

引出为什么氯化钠溶液可以导电而固体不能

提问:为什么氯化钠固体不导电而溶液和熔融氯化钠能导电

学生思考

讲解:氯化钠固体就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在空间上堆积形成的,是不能随意移动,一定受到某种作用相互束缚;而氯化钠的固体在溶于水的过程中,受到水分子的作用,逐渐解离为各自独立的水合离子,使体系中存在可以移动的带电粒子,从而导电

学生理解记忆

通过微观机理图的观察,培养学生宏观辨识与微观辨析思维。

引出电离概念和电离方程式电解质在溶于水或受热熔化时,形成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

学生根据老师讲解写出电离方程式,讨论氯化钠溶液和熔融氯化钠电离方程式是否一样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

离子反应——电解质的电离

概念:电解质

非电解质

电离

电离方程式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按照新课标的要求,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教师作为引导者来进行教学。通过引导法和实验探究以及运用多媒体,使得学生自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其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探究的科学精神。也进一步提高和巩固了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同时让学生明白探索物质可以通过化学实验来进行,以提高学生对于实验的热情。

离子课件(篇2)

一、教材分析

《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是高中化学选修3的第三章“晶体的结构与性质”第二节内容。本课时是在学习了分子的结构与性质和分子晶体之后编排的。本节在复习化学键等知识的基础上引入晶体结构、化学键间相互作用力等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并运用化学键理论和晶体结构理论分析晶体结构与性质的关系,本节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难点,也是历来高考的热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既可以对共价键和分子的立体构型的知识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又可以为以后学习金属晶体与离子晶体打下基础。此外,金刚石、二氧化硅的知识与我们日常生活、生产、科学研究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学习这部分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

二:学情分析

(1) 学生已经掌握原子空间构型、化学键、杂化轨道等理论为基础

(2) 学生学习了分子晶体,对晶体有了一定的了解,对空间结构有一定的了解。

三: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 了解原子晶体的概念,掌握原子晶体的熔、沸点,硬度等物理性质,能够区分原子晶体和分子晶体

(2) 掌握金刚石典型晶体的晶胞和结构特征。能够通过金刚石结构特征分析晶体硅、二氧化硅等原子晶体结构。

(3) 理解并掌握原子晶体内原子间作用力的类型。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 通过对原子晶体概念的教学,培养学生准确描述概念、深刻理解概念、比较辨析概念的能力。

(2) 从结构理解原子晶体的性质,明确原子晶体的物理性质及化学变化特点和空间结构。

(3) 运用归纳、对比等方法,理解原子晶体的特点和与分子晶体的区别及联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 通过小组讨论小组竞赛等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 通过结构决定性质的知识对学生进行内外因辩证关系的教育。

四: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原子晶体的概念

原子晶体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难点:原子晶体的结构及特点

五:教法学法分析

教法:探究教学法为主,多媒体教学法为辅

学法:思考、讨论、归纳等自主学习

六:预计课时: 2

七:教学过程

引入:以二氧化碳与二氧化硅的熔沸点数据比较表格,判断二氧化硅是否属于分子晶体?为什么?

比较干冰与二氧化碳的模型,有什么区别?

学生自行总结原子晶体的定义、构成粒子、作用力、气化或熔化时破坏的'作用力、物理性质、等。

以上内容学生自己总结教师辅助。

展示典型的原子晶体(金刚石)的球棍模型幻灯片辅助金刚石晶体结构示意图,学生自己总结:通过你看到的模型,对于金刚石你有哪些了解?(此部分内容学生分组讨论并在演草纸上记录并整理,再分组回答问题,其它小组如果有不同意见可以当堂反驳,互相辩论。)

通过学生小组之间的互相辩论和总结得出以下内容:

1、每个碳原子为SP3杂化,每个碳原子与四个碳原子形成4个共价键并且形成正四面体构型。键角为109度28分(此部分是通过学生相互PK得到的正确结论)

2、为空间立体网状构型

3、只有σ键没有π 键

4、最小环为六元环(既六个碳原子形成一个最小环)且不共面,有六条碳碳键

每个碳碳键长和键能都相同。

5、金刚石中碳原子个数比与碳碳键数比为1比2且说出了计算方法。

6、说道了金刚石的晶胞,但是找错了,说正四面体的最小结构单元是晶胞此部分教师加以引导。

7、每个金刚石晶胞中含有完整的碳原子数为8个,碳碳键为16个。(金刚石的晶胞课本p64学与问中有)这部分内容实际上是对于已有知识的复习和拓展。

教师辅助:每个碳原子被12个最小环共用,每个碳碳键被六个最小环共用。所以金刚石中碳原子个数与碳碳键数之比为1比2。

以上步骤完成后给学生2分钟时间让其自己再梳理。

巩固训练1:晶体硅的结构与金刚石相似,回答以下问题。zfw152.com

每个硅原子与相邻的 个硅原子以 键相连接,形成 构型。这些四面体向空间发展,构成一个坚实的、彼此联结的 结构晶体。每个 Si―Si键长相等,键角均为 。晶体中最小环由____个硅组成且不共面,每个硅原子对这个环的贡献为 、而每一条边为 个六边形,晶体硅中硅原子个数与Si―Si键数之比为 。

巩固训练2:展示二氧化硅的模型,仿照金刚石将二氧化硅结构进行归纳总结

离子课件(篇3)

第二课时

一、教材分析

本章以分类为中心,介绍物质的分类、化学反应的分类。第二节“离子反应”第一课时学习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情况,并从电离的角度深化酸、碱、盐的定义。本课时学习离子反应的概念,从概念出发总结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掌握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2、在学生掌握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条件的基础上,能够分析溶液中离子的共存问题。

3、通过组织学生实验探究的方法,掌握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并在此基础上掌握溶液中离子的共存问题。

4、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通过学生自主探究获得知识,让学生体验科学知识获得和形成的过程与方法,体会成功的获得知识的乐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和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教学难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复习:电解质和电离的概念。

过度:有以上知识做基础下面我们学习离子反应和其发生的条件。电解质在溶液里的反应必定有离子参加,离子间是如何进行反应的呢?其本质是什么呢?

板书:

二、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

推进新课:

老师:演示实验

学生:试管有白色沉淀。

老师:从溶液中离子变化的角度分析实验现象。

过度:电解质在水或熔融状态下电离出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这些电解质在这种状态下发生的反应实质上是离子间的反应。

板书:1、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的反应叫离子反应。

过度:那么离子反应怎么来表示呢?

板书:2、离子方程式: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

过度:那么如何书写离子方程式呢?

板书: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

老师:我们来阅读书本P32的以CuSO4溶液与BaCl2溶液反应为例,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与步骤。

老师:针对上面的每一步骤我们可以记为:写、拆、删、查。

板书:写、拆、删、查

练习:练习习题

老师:通过习题体现这四步中最重要是是拆的这一步,那些物质要拆呢?那些不要拆呢?

(易电离的物质。

A、强酸:HHCl、HNO3

B、强碱:NaOH、KOH、Ba(OH)2

C 、可溶性盐(注意记忆课本后的溶解性表)

D、有微溶物参加或生成的反应。若微溶物是反应物且浓度稀,写离子形式。如果是浊液写出分子形式。若是生产物则用分子表示且打沉淀符号。

(2)仍用化学式表示的物质

A、难溶物质:BaSO2等

B、难电离物质:水等

C、气体:COSO2等

D、单质:HI2、O2等

E、氧化物:NaFe2O3等

老师:那么我们来用离子方程式来表示下列的反应:

1、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中和

2、硫酸中加入氢氧化钾溶液

3、澄清石灰水中滴入硝酸

H+ + OH—== H2O

4、氢氧化铜溶于盐酸

Cu(OH)2 + 2H+ == Cu2+ +2H2O

对于以上的离子方程式表达了什么意义呢?

学生:H+++OH—=H2O这一离子方程式只能表示强酸和强碱生成可溶性盐和水这一类型的中和反应。离子方程式的意义就是:离子方程式不仅可表示一定物质间的某个反应,而且可表示所有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板书:离子方程式的意义:离子方程式不仅可表示一定物质间的某个反应,而且可表示所有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老师: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我们还应当注意:

(1)凡非溶液中进行的反应一般不能写离子方程式。

如:NH+Ca(OH)=CaCl2+2NH3↑+2H2O

(2)多元弱酸的酸式盐的酸根离子在离子方程式中不能拆开写。

例:

1、NaHCO3与盐酸反应:HCO32—+H+==H2O+CO2↑

2、KHSO4与BaCl2反应:SO42—+Ba2+==BaSO4↓

老师:这种离子与离子间的交换的反应正是我们中学的复分解反应。那么这种反应要成立的条件是什么呢?

板书: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离子反应的实质是:离子浓度减少的过程

作业布置:P34

11。

板书设计:

二、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

1、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的反应叫离子反应。

2、离子方程式: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

写、拆、删、查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离子反应的实质是:离子浓度减少的过程

离子课件(篇4)

【知识与技能】

1.掌握离子晶体的概念,能识别氯化钠、氯化铯、氟化钙的晶胞结构。

2.学会离子晶体的性质与晶胞结构的关系。

3.通过探究知道离子晶体的配位数与离子半径比的关系。

4、了解晶格能的应用,知道晶格能的大小可以衡量离子晶体中离子键的强弱。

【教学重点】离子晶体的物理性质的特点;离子晶体的配位数及其影响因素;晶格能的定义和应有用。

【教学难点】离子晶体配位数的影响因素;晶格能的定义和应有用。

【教案设计】

【回忆复习】分子晶体、原子晶体分别有哪些物理特性?

【投影】晶体比较

晶体类型 分子晶体 原子晶体 金属晶体 构成粒子 ? ? ? 粒子间相互作用 ? ? ? 硬度 ? ? ? 熔沸点 ? ? ? 导电性 ? ? ? 溶解性 ? ? ? 典型实例 ? ? ? ?

【问题引入】

1.钠原子与氯原子是如何结合成氯化钠的?你能用电子式表示氯化钠的形成过程吗?

2.常见的离子化合物包括哪些?常温下以什么形态存在?晶体是如何形成的?构成微粒是什么?这些微粒是怎样堆集的?

【展图观察】NaCl、CsCl晶体模型。

【板书】一、离子晶体

1、? 定义:离子间通过离子键结合而成的晶体

(1)结构微粒:阴、阳离子

(2)相互作用:离子键

【讲解】通常情况下,阴、阳离子可以看成是球形对称的,其电荷分布也是球形对称的,只要空间条件允许,一个离子可以同时吸引多个带相反电荷的离子。因此离子键没有方向性和饱和性。

【板书】离子键无方向性和无饱和性

【展示图片】(3)种类繁多:含离子键的化合物晶体:强碱、活泼金属氧化物、绝大多数盐

(4)理论上,结构粒子可向空间无限扩展

【思考】NaCl、CsCl晶体中有无单个个分子,“NaCl”、“CsCl”是否代表分子组成呢?

【讲述】在NaCl晶体或CsCl晶体中,都不存在单个的NaCl分子或单个的CsCl分子,但是,在这两种晶体里阴、阳离子的个数比都是1∶1。所以,NaCl和CsCl是表示离子晶体中离子个数比的化学式,而不是表示分子组成的分子式。

【思考】在 NaCl晶体中,每个Na+周围有几个Cl-?每个Cl-周围有几个Na+?在CsCl晶体中,每个Cs+周围有几个Cl-?每个Cl-周围有几个Cs+?

【板书】二、离子晶体中离子键的配位数

(1) 定义:是指一个离子周围邻近的异电性离子的数目

【探究】NaCl和CsCl晶体中阴、阳离子的配位数

离子晶体 阴离子的配位数 阳离子的配位数 NaCl ? ? CsCl ? ? ?

【思考】为什么同是AB型离子晶体, CsCl与NaCl的晶体结构和配位数不一样?请从两者的组成中试寻找形成差异的原因。

【板书】(2)影响阴、阳离子的配位数的因素|:

①正、负离子半径比的大小

【投影】

离子 Na+ Cs+ Cl- 离子半径/pm 95 169 181 ?

【学生活动】 NaCl、CsCl中正、负离子的半径比和配位数

NaCl CsCl r+/r- = r+/r- = C.N.=6 C.N.=8 ?

【自主探究】CaF2晶体中阴、阳离子的配位数

前面两例中每种晶体的阴、阳离子所带的电荷数相同,阴、阳离子个数相同,配位数不相同。如果离子晶体中阴、阳离子的电荷数不相同,阴、阳离子个数不相同,各离子的配位数是否也不相同?下面请看CaF2晶体结构回答问题:

?

请根据图中晶胞结构计算:每个Ca2 +周围最邻近的F-有____个,表明Ca2 +的配位数为____。每个F-周围最邻近的Ca2 +有____个,表明F-的配位数是_____。由此可见,在CaF2晶体中,Ca 2 +和F-个数比为______,刚好与Ca2 +和F-的电荷数之比______。整个晶体的结构与前面两例的结构完全不相同。因此可以得出晶体中阴、阳离子电荷比也是决定离子晶体结构的重要因素,称为电荷因素。

(2)电荷因素:晶体中阴、阳离子电荷比

此外,决定离子晶体结构的因素还有离子键的纯粹程度,称为键性因素。对此高中不作详细学习。

(3)键性因素:离子键的纯粹程度

【思考】:

1、根据氯化钠的结构模型确定晶胞,并分析其构成。每个晶胞中有 Na+,有 个Cl-

2、在每个Na+周围与它最近的且距离相等的Na+有 个

3、在每个Na+周围与它最近的且距离相等的Cl-所围成的空间结构为 体

【板书】立方晶系的晶胞中, 原子个数比的计算:

(1)处于体心的原子: 完全属于该晶胞

(2)处于面心的原子,属于两个晶胞共有,每个晶胞平均占有它的1/2

(3)处于棱上的原子,属于四个晶胞共有,每个晶胞平均占有它的1/4

(4)处于顶点的原子,属于八个晶胞共有,每个晶胞平均占有它的1/8

晶胞中微粒个数= 晶胞中可视的微粒个数×晶胞占有值

【练习】CsCl的结构晶胞:

1、根据氯化铯的结构模型确定晶胞,并分析其构成。每个晶胞中有 Cs+,有 个Cl-

2、在每个Cs+周围与它最近的且距离相等的Cs+有   个

[小结]

类型 离子晶体 结构 构成晶体的粒子 ? 相互作用 ? ?

[反馈练习]

1.某离子晶体的晶胞结构如下图所示:

则该离子晶体的化学式为 ( )。

A.abc B、abc3

C.ab2c3 D.ab3c【wwW.dm566.COm 66职场网】

?2.高温下,超氧化钾晶体呈立方体结构。晶体中氧的化合价可看作部分为0价,部分为-2价。下图为超氧化钾晶体的一个晶胞(晶体中最小的重复单元)。则下列说法正确的

A.晶体中与每个K+距离最近的K+有12个

B.晶体中每个K+周围有8个O2-,每个O2-周围有8个K+

C.超氧化钾的化学式为KO2,每个晶胞含有14个K+和13? 个O2-

D.晶体中,0价氧原子与-2价氧原子的数目比可看作为3:1

5.某离子晶体部分结构如图

?

(1)晶体中每个Y同时吸引着最近的________个X,

每个X同时吸引着最近的________个Y,该晶体的化学式为________

(2)晶体中每个X周围与它最近且距离相等的X共有________个.

(3)晶体中距离最近的2个X与一个Y形成的夹角∠XYX的角度________

(4)设该晶体的摩尔质量为M g mol-1,晶体密度为 ,阿佛加德罗常数为NA,则晶体中两个距离最近的X中心间距离为_____cm

5.答案: (1)从图中可知,Y位于立方体中心,X位于立方体相向的四个项点,故一个Y同时吸引着最近的X有4个,每个X同时吸引着最近的8个Y,由此确定其化学式.:XY2

(2)由于顶点X是8个立方体共有,每个面是两个立方体共享,故晶体中每个X周围与它最近且距离相等的X应有8×3× =12(个)

(3)可将图中4个X分别与Y连线,

形成的构型类同于CH4分子,∠XYX=

(4)每个小方体中会XY2的物质的量为

【作业】1.当人们谈论1991年初春海湾战争中的先进武器时,都免不了要提到隐身战斗机F-117A,目前研制和应用陷隐形材料是铁氧体等磁性物质,右图是某隐形材料晶胞,其化学式表示为( )

A、XY B、X4Y C、XY2 D、X2Y

3.如图是氯化铯晶体的晶胞(晶体中最小的重复单元),已知晶体中2个最近的Cs+离子核间距为a cm,氯化铯的式量为M,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则氯化铯晶体的密度为

A. g/cm3 B. g/cm3

C.g/cm3 D. g/cm3

4.已知氯化钠的摩尔质量为58.5 g.mol-1,阿伏加德罗常数取6.02×1023 mol-1,则食盐晶体中两个距离最近的Na+的核间距离最接近下面四个数据中的哪一个.( )

A、3.0×10-8 cm B、3.5×10-8 cm C、4.0×10-8 cm D、5.0×10-8 cm

?第二课时

【练习】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离子晶体中一定含有金属离子

B、晶体中若有离子键则晶体一定是离子晶体

C、离子晶体中一定无非极性共价键

离子课件(篇5)

1.下列物质中,能够导电的电解质是 ( )

A.Cu丝 B.熔融的MgCl2 C.NaCl溶液 D.蔗糖

2.下列物质中,不能电离出酸根离子的是()

A.Na2S B.Ba(OH)2 C.KMnO4 D.KCl

3.NaHSO4在水溶液中能够电离出H+、Na+、和SO42- 。下列对于NaHSO4的分类中不正确的是 ( )

A.NaHSO4是盐 B.NaHSO4是酸式盐

C.NaHSO4是钠盐 D.NaHSO4是酸

4.下列物质的水溶液能导电,但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 )

A.HClO B. Cl2 C. NaHCO3 D. CO2

5.今有一种固体化合物X,X本身不导电,但熔化状态或溶于水中能够电离,下列关于该化合物X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X是一定为电解质 B.X可能为非电解质

C.X只能是盐类 D.X可以是任何化合物

6. 能用H++OH- = H2O表示的是 ( )

A.NaOH溶液和CO2的反应 B.Ba(OH)2溶液和稀H2SO4的反应

C.NaOH溶液和盐酸反应 D.氨水和稀H2SO4的反应

7.下面关于电解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均不导电的化合物叫非电解质

B.电解质、非电解质都指化合物而言,单质不属于此范畴

C.电解质在水中一定能导电,在水中导电的化合物一定是电解质

D.纯水的导电性很差,所以水不是电解质

8.关于酸、碱、盐的下列各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化合物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是氢离子的是酸

B.化合物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是氢氧根离子的是碱

C.化合物电离时,生成金属阳离子和酸根离子的是盐

D.NH4Cl电离的电离方程式是:NH4Cl=NH4++Cl-,所以NH4Cl是盐

9.下列各组离子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

A.Na+、Ba2+、Cl-、SO42- B. Ca2+、HCO3-、C1-、K+

C.Mg2+、Ag+、NO3-、Cl- D. H+ 、Cl- 、Na+ 、CO32-

10.在某无色透明的酸性溶液中,能共存的离子组是 ( )

A.Na+ 、K+、SO42-、HCO3- B.Cu2+、K+、SO42-、NO3-

C.Na+、 K+、Cl-、 NO3- D.Fe3+、K+、SO42-、Cl-

11.已知某酸性溶液中含有Ba2+、Fe3+,则下述离子组中能与上述离子共存的是 ( )

A.CO32-、Cl- B.NO3-、Cl- C.NO3-、SO42- D.OH-、NO3-

12.能正确表示下列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的是 ( )

A.氢氧化钡溶液与盐酸的反应 OH-+H+ = H2O

B.澄清的石灰水与稀盐酸反应 Ca(OH)2 + 2H+ = Ca2+ + 2H2O

C.铜片插入硝酸银溶液中 Cu + Ag+ = Cu2+ + Ag

D.碳酸钙溶于稀盐酸中 CaCO3+2H+=Ca2++H2O+CO2

13.在下列化学方程式中,能够用离子方程式Ba2++SO42-=BaSO4↓表示的是 ( )

A.BaCl2+K2SO4=BaSO4↓+2KCl

B.BaCO3+H2SO4 = BaSO4↓+CO2↑+H2O

C.Ba(NO3)2+ H2SO4= BaSO4↓+2H NO3

D.Ba(OH)2+ 2KHSO4 = BaSO4↓+K2SO4+2H2O

14.重金属离子具有毒性。实验室中有甲、乙两种重金属离子的废液,甲废液经化验呈碱性,主要为有毒离子为Ba2+,如将甲、乙两废液按一定比例混合,毒性明显降低。则乙废液中可能含有的离子是 ( )

A. Cu2+和SO42- B. Cu2+和Cl- C. K+和SO42- D. Ag+和NO3-

电解质有强电解质、弱电解质之分,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而弱电解质如弱酸、

弱碱在水中则不能完全电离,不能完全电离的弱电解质在离子方程式中用其化学式表示,不能以离子的形式出现。请解答15、16两题。

15.下列溶液的溶质都是强电解质,这些溶液中的Cl-浓度与50 mL 1 mol ·L-1 MgCl2溶液中的Cl-浓度相等的是 ( )

A. 150 mL 1 mol·L-1 NaCl溶液 B. 75 mL 1 mol·L-1 CaCl2溶液

C. 150 mL 2 mol·L-1 KCl溶液 D. 75 mL 1 mol ·L-1 AlCl3溶液

16.已知硫酸铅难溶于水,也难溶于硝酸,却可溶于醋酸铵溶液中,形成无色的溶液,其化学方程式是:PbSO4+2NH4Ac = Pb(Ac)2+(NH4)2SO4。当Pb(Ac)2(醋酸铅)溶液中通入H2S时,有黑色沉淀PbS和弱电解质HAc生成。表示这个反应的有关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Pb(Ac)2+H2S = PbS↓+2H Ac B.Pb2++H2S = PbS↓+2H+

C.Pb2++2Ac-+H2S = PbS↓+2H Ac D.Pb2++2Ac-+2H++S2- = PbS↓+2HAc

17.下列反应不是离子反应的是:( )

A.二氧化硫与生石灰 B.氯气通入溴化钾溶液中

C.实验室用锌和稀硫酸反应制氢气 D.铜片与浓硫酸共热

18.要把溶液中C1—、CO32—、S2—分别用AgNO3溶液、Ba(NO3)2溶液和CuSO4溶液沉淀出来,要求每一次只得一种沉淀,正确操作顺序是: ( )

A.AgNO3、Ba(NO3)2、CuSO4 B.Ba(NO3)2、AgNO3、CuSO4

C.CuSO4、Ba(NO3)2、AgNO3 D.Ba(NO3)2、CuSO4、AgNO3

19.某溶液中只含有Na+、Cl—、Al3+、SO42—四种离子,已知Na+、Al3+、Cl—的个数比为3:2:1。则溶液中Al3+与SO42—离子的个数比为: ( )

A.1:2 B.1:4 C.3:4 D.3:2

20.xR2+ + yH+ +O2 == mR3+ + nH2O的离子方程式中,对m和R3+判断正确的是:( )

A.m=4 B.m=y

C.m=2 D.m=y/2

离子课件(篇6)

第一部分: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离子反应》是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第二课时内容,本节课着重介绍“离子反应方程式的正确书写”。这在中学阶段基础理论知识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贯穿于中学化学教材的始终,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物质的分类,这为过渡到本节课的学习起到了铺垫作用。本节内容是后面《氧化还原反应》内容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因此,本节内容在整个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第二部分:学情分析

由于学生刚步入高中,未能完全适应高中的教学方法,学习的能力不是很强,乐于机械接受,特别是本节内容抽象难于理解,为了避免这些情况,使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得到积极发挥,我采用实验和播放离子反应的动画来引导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让抽象的事物变得直观,使学生融入课堂,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

但由于学生学习方法还不够完善,因此在本节教学中我注意以下几方面:

1、着重突出教法对学法的指导作用。在教学双边活动中,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由个别到一般。用旧知识为指路灯来探寻新知识,层层深入掌握新知识。在学习中培养学生分析、对比、归纳、总结的能力。达到举一反三。

2、用实验来导出问题,解决问题。新课引入用实验,知识巩固,升华用实验。目的在于使学生明确实验在化学学习中的重要性,使他们注重自己对实验的观察分析及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并学会运用实验去解决问题,真正将素质教育落实的课堂上。

3、通过授课过程中一系列发散性的问题,质疑,使学生明确理论知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学好理论重在要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自己才能真正成为知识的主人。

4、拓展课堂,结合网络教学资源,进行研究性学习。

第三部分:教学设计思路分析

由于本节内容属于微观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只有把微观的概念转换到宏观的现象才易于理解,首先,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对溶液的导电性,电解质、复分解反应的知识已有一定的认识,知道了电解质在溶液中能电离出离子,知道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因此从课程的开始对熟悉的现象进行提问,如:“为什么水垢加入食醋就可以去除?”、“工业污水是怎样净化的?”并展示图片。再从实验入手,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推出微观粒子的反应,再通过播放离子反应动画使学生理解离子反应的实质。

第四部分:教学过程设计

(一)考纲对本节内容的要求:

(标志)知识目标

1、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初步学会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物质在水溶液中的存在形式以及所发生的反应。

2、会书写易溶、易电离的酸、碱、盐之间发生的复分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能利用离子反应检验Cl—、SO42—、CO32—等常见离子。

4、根据离子反应学会判断溶液中离子的共存问题。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学会探究、分析化学反应的实质,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观察反应和反应事实,使学生了解研究事物从个别带一般的思想方法,体验研究问题寻找规律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动手参与能力,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辩证和唯物主义教育。

(二)教学重点难点及突破

教学重点:

1、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2、知道常见的易溶、易电离的酸、碱、盐并会写这些物质之间发生的复分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教学难点:知道哪些物质是易溶、易电离的物质,并据此学会判断离子大量共存问题和常见离子的检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科学方法的训练。

(三)教法分析

教学方法是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以学生情况为依据,以教学内容为基础,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标来确立的。

(1)、情景激学法: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欲望,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促进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主动探究科学的奥妙。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2)、实验探究法:通过学生对问题的分析,实验探究归纳而获得知识。这样可充分发挥学3

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四)教学程序、教学程序

1、新课导入:用化学反应的应用实例从学生熟悉的醋酸除水垢、盐酸除锈,及展示工业污水的处理图片入手导入新课,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渗透学以致用的思想。

2、讲授新课

(1)设疑用实验探究新课:

上节课已学习了电解质,知道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存在形式,但如果从定义上引入会使学生感到乏味。而对于溶液中反应本质的深入,他们还非常薄弱。所以在此设疑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实验1、2。学生动手实验,观察现象,讨论,总结:得出离子反应的概念。 [实验操作1]:向盛有5ml 1mo1/L的CuSO4溶液中加入5ml 1mo1/L的NaCl溶液,观察现象。由实验现象分析溶液中离子在混合前后发生的变化并填表小结:小结:通过表格可以看出混合前后Cu、SO4、Na、Cl均无变化,没有发生反应。

[实验操作2]:向盛有5mL CuSO4溶液的试管里加入5mLBaCl2溶液,观察现象,并填表小结。

小结:通过表格及分析,我们认为混合后Ba和SO4相结合,溶液不再有大量的Ba和SO4,而Cu2+和Cl—仍存在于溶液中。

(2)播放离子反应动画揭示反应过程

在做完探究性试验给学生播放离子反应动画,引导学生写出探究性实验的离子方程式,使微观的反应宏观化,便于学生理解与记忆。

(3)突破离子方程式书写难点

初学者按课本上四个书写步骤,第二步“拆”是教学中的难点。如何突破难点呢?

引导:和学生一起分析教材;“把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写成离子形式;难溶的物质或气体、水仍写成化学式。”说明无论是难溶的物质或难电离的物质,只要是酸碱盐电解质,溶于水的部分都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它们之间的反应都是离子反应。为什么不全拆成离子?原因是书写离子方程式实际上是依据该物质在反应体系中的主要存在形式,来决定书写离子形式还是写化学式。

举例:CaCO3与盐酸溶液反应。CaCO3不溶于水,在离子方程式书写中写成化学式。但它是电解质,参加反应是离子。

设问:a、澄清石灰水中加盐酸其离子方程式如何书写?

b、石灰乳中加盐酸呢?

2+

2—2+

2—2+

2—+

— 4

c、哪些物质能拆成离子形式,哪些不能拆呢?

组织学生积极思考、讨论、最后归纳总结,不完整的由教师补充。

设计目的:通过“引导→设问→讨论→总结→练习”五步曲,攻克了重点,突破了难点,使学生掌握知识具体化。并且通过学生讨论,最终解决问题,让学生有成就感,反过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

(3)对离子方程式意义的处理

先质疑酸碱中和反应的本质是什么,再实验探究,根据现象再质疑,再分析。将教材处理成几组酸与碱反应书写离子方程式的练习题。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得出结论。这样做的目的,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活跃的思维状态,通过设置问题台阶,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欲望。既练习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又通过学生自己动手解决问题,有助于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同时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4)对离子反应发生条件的探究

先设疑:通过前面的实验知道,不是所有的电解质溶液混合都会发生反应,离子反应发生需要什么条件呢?再一次激发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根据实验现象,讨论分析,最后得出结论。目的: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欲望,促进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主动探究,获得知识,真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并且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为终身学习打基础。

3.总结归纳,形成方法:提出问题—实验探究—综合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的方法模式,学习科学的学习方法,突破难点。

4.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5.布置作业,应用迁移

第五部分:本教学设计的创新之处

图片的展示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探究性实验的开展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离子反应动画的放映使抽象的反应具体化。通过以上的教学手段使以前生僻难懂的概念具体化,同时也体现了当今的教学趋势,信息技术与教育有机的结合。

第六部分:板书设计

板书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帮助学生掌握和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及其发生的条件,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技能。

附板书设计

第二节离子反应

一、离子方程式

1.定义: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叫做离子方程式。

2.意义:不仅表示某一物质间的某个反应,而且表示了所有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四步:写拆删查

三、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生成难溶物、难电离物质(弱酸、弱碱、水)或挥发性物质(气体)。因此,复分解反应均为离子反应。

第七部分:教学反思

优点:本节课的内容主要是概念的教学,通过多媒体图片与动画的放映相结合,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并且学生的讨论互动、实验探究,提高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将概念应用到具体问题中的能力,提高了教学效率,培养了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了本节课的预期目标。

缺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与掌握需要学生们对以往所学的电解质与复分解反应有良好的基础,因此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理解本节内容比较困难,而本节课时内容也较多,未能在课程的开始帮同学很好的复习电解质与复分解反应的内容。

离子课件(篇7)

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和原子晶体(一)

一、学习目标

1.使学生了解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和原子晶体的晶体结构模型及其性质的一般特点。

2.使学生理解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和原子晶体的晶体类型与性质的关系

3.使学生了解分子间作用力对物质物理性质的影响

4.常识性介绍氢键及其物质物理性质的影响。

二、重点难点

重点: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和原子晶体的结构模型;晶体类型与性质的关系

难点: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和原子晶体的结构模型;氢键

三、学习过程

(一)引入新课

[复习提问]

1.写出NaCl 、CO2 、H2O 的电子式

2.NaCl晶体是由Na+和Cl―通过           形成的晶体。

[课题板书]  第一节 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和分子晶体(有课件)

一、离子晶体

1、概念:离子间通过离子键形成的晶体

2、空间结构

以NaCl 、CsCl为例来,以媒体为手段,攻克离子晶体空间结构这一难点

[针对性练习]

[例1]如图为NaCl晶体结构图,图中直线交点处为NaCl晶体中Na+与Cl-所处的位置(不考虑体积的大小)。

(1)请将其代表Na+的用笔涂黑圆点,以完成 NaCl晶体结构示意图。并确定晶体的晶胞,分析其构成。

(2)从晶胞中分Na+周围与它最近时且距离相等的 Na+共有多少个?

[解析]下图中心圆甲涂黑为Na+,与之相隔均要涂黑

(1)分析图为8个小立方体构成,为晶体的晶胞,

(2)计算在该晶胞中含有Na+的数目。在晶胞中心有1个Na+外,在棱上共有4个Na+,一个晶胞有6个面,与这6个面相接的其他晶胞还有6个面,共12个面。又因棱上每个Na+又为周围4个晶胞所共有,所以该晶胞独占的是12×1/4=3个.该晶胞共有的Na+为4个。

晶胞中含有的Cl-数:Cl-位于顶点及面心处,每.个平面上有4个顶点与1个面心,而每个顶点上的氯离于又为8个晶胞(本层4个,上层4个)所共有。该晶胞独占8×1/8=1个。一个晶胞有6个面,每面有一个面心氯离子,又为两个晶胞共有,所以该晶胞中独占的Cl-数为6×1/2=3。

不难推出,n(Na+):n(Cl-)=4:4:1:1。化学式为NaCl.

(3)以中心Na+为依据,画上或找出三个平面(主个平面互相垂直)。在每个平面上的Na+都与中心 Na+最近且为等距离。

每个平面上又都有4个Na+,所以与Na+最近相邻且等距的Na+为3×4=12个。

[答案]

(1)含8个小立方体的NaCl晶体示意图为一个晶胞

(2)在晶胞中Na+与Cl-个数比为1:1.

(3)12个

3、离子晶体结构对其性质的影响

(1)离子晶体熔、沸点的高低取决于离子键的强弱,而离子晶体的稳定性又取决于什么?在离子晶体中,构成晶体的粒子和构成离子键的粒子是相同的,即都是阴、阳离子。离子晶体发生三态变化,破坏的是离子键。也就是离子键强弱即决定了晶体熔、沸点的高低,又决定了晶体稳定性的强弱。

(2)离子晶体中为何不存在单个的`小分子?

在离子晶体中,阴、阳离子既可以看作是带电的质点,又要以看作是带电的球体,其中,阳离子总是尽可能的多吸引阴离子、阴离子又总是尽可能多的吸引阴离子(只要空间条件允许的话)这种结构向空间延伸,即晶体多大,分子就有多大,晶体内根本不存在单个的小分子,整个晶体就是一个大分子。

4、离子晶体的判断及晶胞折算

(1)如何判断一种晶体是离子晶体

方法一:由组成晶体的晶格质点种类分:离子化合物一定为离子晶体。

方法二:由晶体的性质来分:①根据导电性:固态时不导电而熔化或溶解时能导电的一般为离子晶体。

②根据机械性能:具有较高硬度,且脆的为离子晶体。

(2)什么是晶胞?如何由晶胞来求算晶体的化学式?

构成晶体的结构粒子是按着一定的排列方式所形成的固态群体。在晶体结构中具有代表性的最小重复单位叫晶胞。

根据离子晶体的晶胞,求阴、阳离子个数比的方法?

①处于顶点上的离子:同时为8个晶胞共有,每个离子有1/8属于晶胞。

②处于棱上的离子:同时为4个晶胞共有,每个离子有1/4属于晶胞。

③处于面上的离子;同时为2个晶胞共有,每个离子有1/2属于晶胞。

④处于体心的离子:则完全属于该晶胞。

[学生练习]

题目:在高温超导领域中,有一种化合物叫钙钛矿,其晶体结构中有代表性的最小单位结构如图所示试回答:

(1)在该晶体中每个钛离子周围与它最近且相等距离的钛离子有多少个?

(2)在该晶体中氧、钙、钛的粒子个数化是多少?

[解析]由图看出,在每个钛离于的同层左、右与前后、上下各层中都紧密排列着完全相同的钛离子,共有晶胞边长的6个钛离子。

至于同一晶胞中独占三元素粒子个数比,则从每种元素粒子是晶胞中的位置考虑。Ca2+位于立方体的中央为一个晶胞所独占;钛离子位于晶胞的顶点上,为相邻两层8个晶胞所共有(左右、前后、上中下、左右前后4个而上下中相同重复共8个),而每个晶胞独占有8×1/8=1个。氧离子位于棱上,在同一晶胞中,每个氧离子为同层的4个晶胞所共有,一个晶胞独占12×1/4=3个。故氧、钙、钛的粒子数之比为 3:1:1

[答案]6  3:1:1

5、总结

1.离子间通过离子键结合而成的晶体叫离子晶体。构成离子晶体的微粒是阳离子和阴离子。离子晶体中,阳离子和阴离子间存在着较强的离子键,因此,离子晶体一般硬度较高,密度较大,熔、沸点较高。

2.一般地讲,化学式与结构相似的离子晶体,阴、阳离子半径越小,离子键越强,熔、沸点越高。如:KCI离子晶体针对性训练一、选择题1.下列性质中,可以证明某化合物内一定存在离子键的是    (    )A.可溶于水     B.有较高的熔点C.水溶液能导电  D.熔融状态能导电2.下列物质中,含有极性键的离子化合是。A.CaCl2    B.Na202    C.NaOH    D.K2S3.Cs是IA族元素,F是VIIA族元素,估计Cs和F形成的化合物可能是A.离子化合物    B.化学式为CsF2  C. 室温为固体    D.室温为气体4.某物质的晶体中含A、B、C三种元素,其排列方式如图所示(其中前后两面心上的B原子未能画出),晶体中A、B、C的中原子个数之比依次为A.1:3:1    B.2:3:1C.2:2:1    D.1:3:35.NaF,Nal,MgO均为离子化合物,根据下列数据,这三种化合物的熔点高低顺序是    (    )物质①NaF②NaI③MgO离子电荷数113 m2.313.182.10A.①>②>③    B.③>①>②C.③>②>①    D.②>①>③6.在NaCl晶体中与每个Na+距离等同且最近的几个Cl-所围成的空间几何构型为    (    )A.正四面体    B.正六面体C.正八面体    D.正十二面体7.如图是氯化铯晶体的晶胞(晶体中最小的重复单元),已知晶体中2个最近的Cs+离子核间距为a cm,氯化铯的式量为M,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则氯化铯晶体的密度为    B.  C.  D. 二、填空题8.参考下列熔点数据回答:物质NaFNaClNaBrNaI熔点℃995801755651物质NaClKClRbClCsCl熔点℃801776715646钠的卤化物从NaF到NaI及碱金属的氯化物从NaCl到CsCl的熔点逐渐____________这与__________有关。随__________增大__________减小,故熔点__________逐渐    。9.某离子晶体晶胞结构如下图所示,x位于立方体的顶点,Y位于立方体中心。试分析:(1)晶体中每个Y同时吸引着__________个X,每个x同时吸引着__________个Y,该晶体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 。(2)晶体中在每个X周围与它最接近且距离相等的X共有__________个。(3)晶体中距离最近的2个X与1个Y形成的夹角∠XYX的度数为__________。(4)设该晶体的摩尔质量为M g・mol-1,晶体密度为ρ・cm-3,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则晶体中两个距离最近的X中心间的距离为__________ 。10.晶体具有规则的几何外型、晶体中最基本的重复单位称为晶胞。NaCl晶体结构如图所示。已知FexO晶体晶胞结构为NaCl型,由于晶体缺陷,x值小于1测知FexO晶体密度为ρ=5.71 g・cm-3,晶胞边长为4.28×10-10 m。(1)FexO中x值(精确至O.01)为(2)晶体中的Fe分别为Fe2+、Fe3+,在Fe2+和Fe3+的总数中,Fe2+所占分数(用小数表示,精确至0.001)为 ______________。(3)此晶体的化学式为 _____________。(4)与某个Fe2+(或Fe3+)距离最近且等距离的O2-围成的空间几何形状是_____________。(5)在晶体中,铁元素间最短距离为_____________cm11.有一种蓝色晶体,它的结构特征是Fe2+和Fe3+分别占据立方体互不相邻的顶点,而CN-离子位于立方体的棱上。(1)根据晶体结构特点,推出其化学式(用最简单整数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此化学式带何种电荷?用什么样的离子(用Mn+表示)与其结合成中性的化学式?写出此电中性的化学式。答:(3)指出(2)中添加离子在晶体结构中的什么位置。答:12.1986年,瑞士两位科学家发现一种性能良好的金属氧化物超导体,使超导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为此两位科学家获得了1987年的Nobel物理学奖。其晶胞结构如图。(1)根据图示晶胞结构,推算晶体中Y,Cu,Ba和O原子个数比,确定其化学式(2)根据(1)所推出的化合物的组成,计算其中Cu原子的平均化合价(该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为Y+3,Ba+2,Cu+2和Cu+3)试计算化合物中这两种价态Cu原子个数比离子晶体针对性练习答案一、选择题1.D  2.C  3.AC  4.A  5.B  6.C  7.C二、填空题8.降低  阴离子半径由F-到I-逐渐增大离半径  阴、阳离子相互吸引  降低9.(1)4  8 XY2(或Y2X)(2)12  (3)109°28'(4) 10.(1)0.92    (2)0.826(3)(4)正八面体  (5)3.03×10-1011.(1)FeFe(CN)6-(2)带一个单位负电荷,可用Na+,K+,Rb+ (用M+表示)与之结合MFeFe(CN)6(3)M+在每隔一个立方体的体心上。12.(1)YBa2Cu3O7(2)Cu2+:Cu3+=2:1

离子课件(篇8)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复习钠与氯形成氯化钠的过程,使学生理解离子键的概念、形成过程和特点。

2、理解离子晶体的概念、构成及物理性质特征,掌握常见的离子晶体的类型及有关晶胞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

复习离子的特征,氯化钠的形成过程,并在此基础上分析离子键的成键微粒和成键性质,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在学习本节的过程中,可与物理学中静电力的计算相结合,晶体的计算与数学的立体几何、物理学的密度计算相结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的学习,进一步认识晶体,并深入了解晶体的内部特征。

[板书计划]

第四节 离子晶体

一、离子晶体:由阳离子和阴离子通过离子键结合而成的晶体。

1、几何因素:晶体中正负离子的半径比(r+/r-)。

2、电荷因素:正负离子的电荷比。

3、键性因素:离子键的纯粹程度。

4、离子晶体特点:硬度较大、难于压缩、较高的熔点和沸点。

二、晶格能

1、定义:气态离子形成l摩离子晶体释放的能量,通常取正值。

2、规律:晶格能越大,形成的离子晶体越稳定,而且熔点越高,硬度越大。

【教案设计】

1、钠原子与氯原子是如何结合成氯化钠的?你能用电子式表示氯化钠的形成过程吗?

2、根据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差异,你知道哪些原子之间能形成离子键?

【板书】 第二单元 离子键 离子晶体

§3-2-1离子键的形成

一、离子键的形成

【学生活动】写出钠在氯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思考:钠原子与氯原子是如何结合成氯化钠的?请你用电子式表示氯化钠的形成过程。

【过渡】以阴、阳离子结合成离子化合物的化学键,就是离子键。

【板书】1、离子键的定义:使阴、阳离子结合成离子化合物的静电作用

2. 离子键的形成过程

【讲解】以 NaCl 为例,讲解离子键的形成过程:

电子转移形成离子:一般达到稀有气体原子的结构

【学生活动】

分别达到 Ne 和 Ar 的稀有气体原子的结构,形成稳定离子。

2)判断依据:元素的电负性差要比较大

【讲解】元素的电负性差要比较大,成键的两元素的电负性差用△X表示,当 △X >1.7, 发生电子转移, 形成离子键;

当△X

【说明】:但离子键和共价键之间, 并非严格截然可以区分的. 可将离子键视为极性共价键的一个极端, 而另一极端为非极性共价键. 如图所示:

化合物中不存在百分之百的离子键, 即使是 NaF 的化学键之中, 也有共价键的成分, 即除离子间靠静电相互吸引外, 尚有共用电子对的作用. X >1.7, 实际上是指离子键的成分(百分数)大于50%.

【小结】:

1、活泼的金属元素(IA、IIA)和活泼的非金属元素(VIA、VIIA)形成的化合物。

2、活泼的金属元素和酸根离子(或氢氧根离子)形成的化合物

3、铵根和酸根离子(或活泼非金属元素离子)形成的盐。

【板书】二、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

【练习】1、写出下列微粒的电子式:(1)Na+、Mg2+、Cl-、O2-、

(2)NaCl MgO MgCl

小结:离子化合物电子式的书写

1.简单阴离子的电子式不但要表达出最外层所有电子数(包括得到的电子),而且用方括号“[ ]”括起来,并在右上角注明负电荷数

2.简单阳离子的电子式就是离子符号

3.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由阴离子和阳离子电子式组成,相同的离子不能合并

【练习】2、用电子式表示NaCl、K2S的形成过程

小结:用电子式表示离子键的形成过程

1.左边是组成离子化合物的各原子的电子式 , 右边是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

2.连接号为“ ”

3.用 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

【板书】三、离子键的实质

思考:从核外电子排布的理论思考离子键的形成过程

【板书】: 实质是静电作用

靠静电吸引, 形成化学键 体系的势能与核间距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横坐标: 核间距r。 纵坐标: 体系的势能 V。 纵坐标的零点: 当 r 无穷大时, 即两核之间无限远时, 势能为零. 下面来考察 Na+ 和 Cl- 彼此接近时, 势能V的变化。

从图中可见:

r >r0, 当 r 减小时, 正负离子靠静电相互吸引, V减小, 体系稳定.

r = r0 时, V有极小值, 此时体系最稳定. 表明形成了离子键.

r

势能骤然上升.

因此, 离子相互吸引,保持一定距离时, 体系最稳定, 即当静电引力与静电斥力达到平衡时,形成稳定的离子键,整个体系达到能量最低状态。

【板书】四、离子键的特征

【讲解】通常情况下,阴、阳离子可以看成是球形对称的,其电荷分布也是球形对称的,只要空间条件允许,一个离子可以同时吸引多个带相反电荷的离子。因此离子键没有方向性和饱和性。

【讨论】就NaCl的晶体结构,交流你对离子键没有饱和性和方向性的认识

【板书】 (1)离子键无方向性

(2)离子键无饱和性

【板书】五、离子键的强度——晶格能

(1). 键能和晶格能

【讲解】以 NaCl 为例:

键能:1mol 气态 NaCl 分子, 离解成气体原子时, 所吸收的能量. 用Ei 表示:

【板书】(2).晶格能(符号为U):

拆开1mol离子晶体使之形成气态阴离子和阳离子所吸收的能量

【讲解】在离子晶体中,阴、阳离子间静电作用的大小用晶格能来衡量。晶格能(符号为U)是指拆开1mol离子晶体使之形成气态阴离子和阳离子所吸收的能量。

例如:拆开 1mol NaCl 晶体使之形成气态钠离子和氯离子时, 吸收的能量. 用 U 表示:

NaCl(s) Na+(g) + Cl-(g) U= 786 KJ.mol-1

晶格能 U 越大,表明离子晶体中的离子键越牢固。一般而言,晶格能越大,离子晶体的 离子键越强. 破坏离子键时吸收的能量就越多,离子晶体的熔沸点越高,硬度越大。键能和晶格能, 均能表示离子键的强度, 而且大小关系一致. 通常, 晶格能比较常用.

【板书】(3). 影响离子键强度的因素——离子的电荷数和离子半径

【思考】由下列离子化合物熔点变化规律 ,分析离子键的强弱与离子半径、离子电荷有什么关系?

(1)NaF NaCl NaBr NaI

988℃ 801℃ 747℃ 660℃

(2)NaF CaF2 CaO

988℃ 1360℃ 2614℃

(提示:Ca2+半径略大于Na+半径)

【讲解】从离子键的实质是静电引力 出发, 影响 F 大小的因素有: 离子的电荷数q 和离子之间的距离 r (与离子半径的大小相关)

1) 离子电荷数的影响:电荷高,晶格能大,离子晶体的熔沸点高、硬度大。

NaCl MgO

晶格能(KJ.mol-1) 786 3791

熔点(℃) 801 2852

摩氏硬度 2.5 6.5

2) 离子半径的影响:半径大, 导致离子间距大, 晶格能小,离子晶体的熔沸点低、硬度小。

3) 离子半径概念及变化规律

将离子晶体中的离子看成是相切的球体, 正负离子的核间距 d 是r+ 和r- 之和:

离子半径的变化规律

a) 同主族, 从上到下, 电子层增加, 具有相同电荷数的离子半径增加.

b) 同周期: 主族元素, 从左至右 离子电荷数升高, 最高价离子, 半径最小. 如: 过渡元素, 离子半径变化规律不明显.

c) 同一元素, 不同价态的离子, 电荷高的半径小. 如:

d) 一般负离子半径较大; 正离子半径较小.

e) 周期表对角线上, 左上元素和右下元素的离子半径相似. 如: Li+ 和 Mg2+, Sc3+ 和 Zr4+ 的半径相似.

【小结】离子电荷数越大,核间距越小,晶格能越大,离子键越牢,离子晶体的熔、沸点越高,硬度越大。

【课后练习】

1.下列各组数值表示有关元素的原子序数,其中所表示的各组原子能以离子键结合成稳定化合物的是( )

A.1与6 B.2与8 C.9与11 D.8与14

2.用电子式表示下列物质的结构:NaOH、Ca(ClO)2。

3.离子化合物 LiCl、NaCl、KCl、RbCl和CsCl熔点由高到底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某主族元素A的外围电子排布式为ns1,另一主族元素B的外围电子排布为ns2np4,

两者形成的离子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能为

A.AB B.A2B C.AB2 D.A2B3

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氯化钠晶体不能导电,所以氯化钠不是电解质

B.氯化钠溶液能导电,所以氯化钠溶液是电解质

C.熔融的氯化钠和氯化钠溶液都能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

D.氯化钠熔融时不破坏氯化钠晶体中的离子键。

7.NaF、NaI、MgO均为离子化合物,根据下列数据,这三种化合物的熔点高低顺序是( )

离子课件(篇9)

离子辐照后4H-SiC晶体退火前后的光谱研究

分析了高能pb27+辐照预注入12C+的和未预注入12C+4H-SiC样品在,退火前后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和拉曼散射光谱的变化.从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可以知道,900℃以上的`退火使损伤层发生显著恢复;在拉曼散射光谱中可以看到1200℃退火后有石墨相的存在.实验结果说明,高温退火有利于损伤的恢复,使注入到碳化硅中的碳原子发生聚集并引起相变.

张崇宏,宋银,ZHANG Chonghong,SONG Yin(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兰州,730000)


本文的网址是http://www.zfw152.com/a/58464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