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祝福logo
地图 > 祝福语 > 范文大全 > 世界地理教案 >

世界地理教案15篇

世界地理教案15篇

趣祝福范文大全(编辑 梦想家)趣祝福为您整理了这篇“世界地理教案”希望对您有所启发,如需进一步了解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教案课件在老师少不了一项工作事项,撰写教案课件是每位老师都要做的事。老师的上课要按照教案课件来实施。

世界地理教案(篇1)

形成原因:夏季受控制,冬季受控制。气候特征:夏季,冬季,年降水量。分布规律:。

形成原因:受到因而形成的冬夏季风的控制。气候特征:,年降水量。分布规律:。

形成原因:受到因而形成的冬夏季风的控制。气候特征:夏季,冬季。年降水量。

气候特征:全年严寒,皆为冬季。最热月平均气温在10℃以下;降水量少,多云雾,蒸发弱。

主要分布地区:亚欧大陆的北冰洋沿岸、格陵兰岛沿海的一部分、北冰洋中的若干岛屿上等地。

气候特征:全年酷寒,各月平均气温都在0℃以下,雪量少,但长期积累,形成厚冰原。主要分布地区:南极大陆和格陵兰岛内陆地区,北冰洋若干岛屿上也有分布。5、理想大陆的气候成因与分布示意图

☆做一做☆

8.填写下表,分析这些气候的形成原因。

①,②。

10.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在气温上的差异是,形成原因是。

11.海洋性特征最强的气候类型是、。12.气压带风带的移动对、、气候的特征影响最大。13.读世界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图1.1.13),完成:①说出图中字母表示的气候类型和自然带名称。

A:气候;带②在图幅旁边的方框中填写出该处的纬度数。

14.在图1.1.14(甲)中画出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区。(自己设计图例)

15.在图1.1.14(乙)图中画出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分布地区。(自己设计图例)

五、气候类型的判断(1)根据气候特点判断①判断步骤:

先判断南北半球——根据判断;

再判断所在温度(热量)带——根据判断;最后判断所属类型——根据判断。第5页

世界地理教案(篇2)

一、教学目标:

1.掌握东亚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

2.掌握日本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

五、教学方法:

读图法、比较法、综合分析法。

六、教学过程:

1.导入:观看中国、蒙古、朝鲜、韩国、日本五国的图片,引出东亚的学习。

临海国:中国——北京;内陆国:蒙古——乌拉巴托;半岛国:朝鲜——平壤;韩国——首尔;岛国:日本——东京。

(2)地形:

①地势西高东低,起伏大;②地形多样,多高原山地丘陵,西部内陆:多高原、山地,东部沿海:多平原、丘陵半岛,岛屿:多山地、丘陵;③海岸曲折,沿海有许多半岛和岛屿。

(3)气候:受海陆位置影响:日本的季风气候具有海洋性特征,我国季风气候具有大陆性特征,朝鲜季风气候具有过渡性。

思考:为什么日本、韩国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位置较中国偏北?

日本、韩国临海,受日本暖流影响明显,气温和降水高于中国东部,所以其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分布较中国偏北。

3.东亚的人文地理特征:

(1)人口:总人口较多,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平原,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

(4)经济:东部沿海气候温暖湿润,平原较广,耕地也多,人口稠密,农业发达,世界水稻、茶叶、蚕丝等农产品的主要产区;交通便利、科技发达、工业发达。西部内陆高原、山地较多,气候干燥,人口稀少;草原广阔,畜牧业和畜产品加工业在经济中占重要地位,经济水平低。

朝鲜半岛:农业以水稻种植业为主;朝鲜森林资源丰富;韩国经济以汽车、电子、服装为主,进出口贸易发达;

蒙古:(游牧)畜牧业和畜产品加工业在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4.小结:

世界地理教案(篇3)

4、对照地图,熟悉和记住我国的主要山脉;利用山脉的位置识记我国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的位置、范围

1、从考核内容上看,侧重考查我国主要地形区的地理特征。

2、从考核形式上,多以区域地形图、等高线图、地形剖面图等图像资料考查与地形相关的知识。

3、注重考查学生的空间定位能力,图表分析能力、综合分析、比较能力。

分析自然地理特征从哪些方面入手?地形、地势特征是很重要特征。这节课学习中国的地形有关内容。放视频中国地形片段。

通过视频导入增强学生学习地理兴趣。

我国地势分布状况对气候、河流和经济的发展的影响通过分组进行讨论,培养学探究能力。

重点分析900E、1100E、北回归线、400N所经过地形单元,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

从中国地形图分析我国主要山脉、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和主要丘陵的位置和主要特点,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能力。

思考:我国地势西高东低的分布状况对气候、河流和经济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2)决定了我国许多大河东流入海,既有利于沟通我国的海陆交通,又便于我国东西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

(3)由于地势起伏大,河流的落差大,特别是第一、二级阶梯交界处,水流湍急,产生巨大的水能。

2、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2)、山地的`迎风坡,有利于地形雨的形成并富水力但滑坡、泥石流、水土流失严重

(3)、我国冬季多偏北风,夏季多偏南风,东西向的山脉对寒冷的偏北风有削弱作用,成为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要求学生掌握800E、900E、1000E、1100E、1200E、1300E和北回归线、300N、400N、500N经过的地形单元

世界地理教案(篇4)

高三地理二轮专题复习策略

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结束后,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知识,但还不能满足地理高考的要求。纵观近几年地理高考试卷,提倡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等特点。要求高三地理后期复习应注意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重视基础知识,突出基本能力

基础知识的“基础”地位,不仅在于它是形成基本能力的基础,还在于它是地理高考试卷组成的基础。地理高考强调对地理主干性基础知识的考查,有些知识点的复现率很高。如自然地理中的地图和等值线的判读;大气运动中的天气和气候;水的运动中的洋流和径流等。人文地理中的五大区位因素;人口、城市、交通、农业、工业、服务业等;环境问题等。这些知识又以《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中的某些区域为载体进行测查。这些主干知识是地理学科的理论基础,对考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方法的考查有很大的操作性。

二、重视知识重组,加强针对性训练

二轮复习时要加强知识的联系和延伸。横向延伸主要体现在区域地理的复习过程中。要抓住区域中自然地理、人文地理要素进行区域特征的分析。以南方低山丘陵地区为例。首先分析南方低山丘陵的自然要素:地形、气候、河流、植被、土壤等的相互联系,尤其是抓住气候和地形这两个关键性因素。其次要在分析自然要素的基础上分析人文地理状况,如人口、城市、交通、工农业生产等。

二轮复习要加强对于“弱点”的针对性训练。所谓“弱点”大致有两种类型:知识性弱点和非知识性弱点。知识性弱点,就是学生学习中有缺陷的地理概念、原理和规律。对这样的知识,尤其是每次考试学生必定失误的弱点知识,除加强相关的课本知识复习外,还必须针对弱点强化练习。非知识性弱点,主要指学生的考试习惯和考试素质。如书写不规范,审题不认真、粗心大意,表达不清楚,术语不规范,心理紧张等导致考试失误频频。这必须通过大量的训练考试,心理辅导才能得以解决。

三、重视文字、突出地理图表

资料、地理图表是地理信息的载体,近年地理高考试卷,每一道试题都是读图、读表、读资料获得有效信息的解答。今年的考试说明中又再次强调考察学生读地理图表的能力,但是在复习中一个常见的问题就是学生重“文”轻“图”,对文字知识机械记忆的多,对地理图表记忆、注意、理解得少。有些学生的复习过程就是背书、记答案的过程。地理图表是地理学科的特色,学生读图、作图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地理成绩的高低。复习中要强化学生对地理图表的判读及分析处理能力,要求学生达到图文转换、图图转换,并能对图表综合归纳出各种信息,并找出有用信息去分析解决问题。

世界地理教案(篇5)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学生的精神世界尤为重要。”所谓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中主动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那么,如何在探究性学习中设计教学问题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在传统的地理教学中,主要教具是挂图、课本插图和一些投影,由于不能看到地理事物的运动变化,学生便难于理解一些抽象的知识,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地壳运动”一节,学生在书上看到的褶皱及断层都是非常简单的图片,利用多媒体可以通过动画模拟、过程演示,使静止图成为动态图,从中观察整个变化过程,学生边观察边思考、讨论,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也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了学生能动作用,使教与学成为有机的整体,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思维向纵深发展。再如,在介绍我国黄河下游地上河成因时,我们可以先放一段黄河中游水土流失的影视,再用动画演示“地上河”的形成过程。这样学生就很容易地了解它是由河流泥沙淤积形成的。同时,教学中还可以让学生搜集一些与授课内容有关的材料、图片,让学生讲一讲,在此基础上调动学生参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发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思路开拓了,创新思维自然会如泉般涌出。

给孩子一些权力,让他自己去选择;给孩子一些机会,让他自己去体验;给孩子一些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给孩子一个问题,让他自己找答案;给孩子一种条件,让他自己去锻炼;给孩子一片空间,让他自己向前走。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先进的学习方法,不仅是课外做课题研究,还要与日常的学习活动相结合,而且必须落实到每一天的学习活动中。如,在第一章“活动”中,专门设计了引导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内容。动手:引导学生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解释地球运动的规律;画图表示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计算两地的时差等。动口:引导学生说明生命出现应具备的条件;分析归纳太阳辐射随纬度分布的规律;分析判断太阳黑子的活动规律等。动脑:引导学生思考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总结八大行星的运动规律和结构特征;分析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规律;用科学的术语解释四季的形成原因和过程。这些都为新课程课堂教学设计提供了有利条件。当然,这类问题式的研究,有利于学生学习信心的培养及研究方法的初步掌握。只要有适合的研究点,我们无论论题大小、难易,都可以让学生分组尝试研究。平时勤练兵,到研究大型课题时,就不会“望而生畏”了。

世界地理教案(篇6)

第一单元

地球

复习目标 识记

1.地球的极半径、赤道半径和赤道周长;纬线和纬度、经线和经度;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划分

2.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国际日期变更线;地球公转的轨道、方向和周期,地轴倾斜的方向和角度

3.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昼夜长短变化;四季的形成;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五带的名称和范围 理解

1.世界的时区与区时差,北京时间 2.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

3.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注意生态平衡 基本训练要求

1.初步学会在地球仪上识别经线、纬线、赤道、两极、南北半球、东西半球、本初子午线 2.初步学会在地球仪上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任何地点的大致位置 3.初步学会在地球仪与两半球图上指出五带的界线和范围

4.初步学会在时区和日界线图上,根据两地所在时区,推算区时 从近年高考看本单元复习纵观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涉及本章内容的命题更加注重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计算能力及灵活运用已有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其综合性、分析性及实用性明显加强。如地方时间的换算;据地表昼夜状况推断时间,进而推断出更加复杂的地理现象;或反过来据时间推断以上一系列的地理现象等等。总之,这些综合性题目的加重,要求学生对知识掌握既要扎实又要活学活用。课时

2课时 复习过程

课后反思

要求学生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要注重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在做题过程中注意题目所隐含的条件,从而推出相应的结论。第二单元

地图 复习目标 识记

等高线与等高线地形图;地形剖面图 理解

1.比例尺的大小与地图内容详略的关系

2.海拔和相对高度 基本训练要求

1.学会运用比例尺在地图上量算两地间的实际距离

2.学会在地图上用指向标和经纬线判别方向—

3.初步学会在等高线地形图和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上判断地面高低和坡度陡缓

从近年高考看本单元复习

等高线地形图是传统的高考内容,主要可用来考查地图知识、等高线判读、特殊地形部位的名称、海拔和相对高度、气温的垂直变化、地形剖面图的画法等。而且考查不断转向深层次,即根据等高线图判读地形种类,再解释地形与降水的关系,以及地形对人文地理要素的重要影响,试题的广度、深度、综合性不断增强。

另外,比例尺的变换与比较及各类地图中方向的判断也依然是本章中考查的重点。而且,在考查中将更趋向与实际相联系,应用性增强。

课时

1课时

复习过程 课后反思

要求学生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要注重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在做题过程中注意题目所隐含的条件,从而推出相应的结论。

第三单元

世界的陆地和海洋

复习目标 识记

1.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

2.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的种类

3.世界著名的山脉、高原和平原

4.各大洲地形的基本特点

5.板块构造及其运动;褶皱和断层,世界火山地震带的分布 理解

1.火山和地震

2.地形是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基本训练要求

1.在地球仪或世界地图上找出七大洲和四大洋并能在两半球图上准确地填出它们的名称

2.学会在分层设色地图上识别平原、高原山脉与盆地;在亚洲地形图上,学会分析亚洲地形特点

3.初步学会对照阅读世界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和世界火山地震带分布图,分析世界火山地震带的分布同板块运动的关系

从近年高考看本单元复习

通过上海和广东高考命题情况来看,本章在高考试题中没有什么大的综合性的题目,主要以选择题和填空题为主,但是高考题中涉及到本章的内容往往不单纯是孤立的一小部分,而总是和世界分区地理知识以及高中自然地理部分的基础知识结合在一起,如:2003上海卷和2004上海卷,这样就极大程度地增加试题的难度,促进了考生综合能力的提高。课时

1课时 复习过程

课后反思

针对高考试题的特点,要求考生今后应当将所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前后系统起来,特别是有关联的部分,一定要弄清楚它们的联系,注意知识的综合,从而也就提高了考生的应考能力。

第五单元

世界的居民和政区

复习目标 识记

1.世界人口地区分布的特点;人口向城市的迁移 2.三大人种的主要地区分布 3.世界的国家、领土和国界 理解

1.世界人口的增长及人口问题 2.正确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原则 基本训练要求

1.学会计算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密度 2.初步学会阅读分析世界人口分布图 3.初步学会阅读世界人,仲和语言分布图

4.对照世界政区图,指出世界地理的13个大区。从近年高考看本单元复习

本单元为世界地理总论部分,知识点较多,难度不大,通过对高考试题的展望,重点还在世界各国的人口上面,要求考生熟练掌握,世界面积较大的国家,世界上人口过1亿的国家,以及世界人口的分布,并且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考生的应试能力。要求考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扎实地掌握基础知识,同时多注意知识的综合。如:2002年全国高考试卷中,问人口过一亿的亚洲国家的数量,就是一个很好的题目。其次要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分析能力,如:2002年上海高考卷中,问非洲人口最多的国家是什么,就是一个此类的题目。课时

3课时 复习过程

课后反思

在以后的教学中应注重要求学生注意前后知识的联系,注意分区与各大洲的联系,区别好总论与分论的关系。第六单元:东亚 复习目标 识记

1.日本海、黄海、东海、日本群岛、琉球群岛、朝鲜半岛的分布 2.中国、蒙古、朝鲜、韩国、日本位置及首都 3.太平洋沿岸多平原,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

4.日本四岛和富士山、濑户内海、横滨、大阪、神户 5.日本矿产贫乏,农业精耕细作 理解

1.温带季风气候及其成因

2.内陆地区的高原地形和干旱大陆性气候

3.日本发达的资本主义经济,原料进口、产品出口。4.日本工业临海分布及太平洋沿岸工业地带 基本训练要求

1.将东亚的主要岛屿、半岛、临海、国家及其首都的名称,正确填到图上。

2.初步学会从海陆位置方面,分析东亚地区从沿海到内陆气候与农牧业的逐渐变化。3.将日本的主要岛屿临海、山峰、首都和主要的工业中心正确填入到图上。从近年高考看本单元复习

通过对高考试题的研究与分析得知,东亚部分高考命题的重点在日本国家上,要求考生把日本的双基知识要认真把握好,同时将日本的工业特点、工业区、工业分布知识很好地与高中经济地理部分紧密地结合起来,提高应试能力。

还要做好日本与其它国家的对比如:2003年上海高考试题中,将日本与英国进行了比较,从以下几千方面:①世界著名渔场②海底隧道③全国最大金融中心④电子工业基地⑤能源资源状况及生产、消费特点。基本上概括了日本与英国的特点,具有较大的相似性,却又有着本质的不同,都要求考生利用比较法把握住,多注意知识的联系。课时

1课时 复习过程

课后反思 第七单元:东亚 复习目标 识记

1.地理位置和范围,多半岛和岛屿

2.南海、中南半岛、马来群岛、马六甲海峡、湄公河、伊洛瓦底江

3.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国及首都

4.锡和石油的生产和出口 理解

1.中南半岛上山河相间,马来群岛多火山、地震

2.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 3.热带经济作物(天然橡胶、油棕、椰子、蕉麻)和稻米的重要产区和出口区 基本训练要求

1.将东南亚地区的岛屿、半岛、临海、海峡、山脉、河流、主要国家及城市的名称填入图中

2.初步学会阅读马六甲海峡航线图,分析说明马六甲海峡在世界航运中的重要地位 从近年高考看本单元复习

通过对高考试题的回顾可以看出,东南亚这个分区是高考中经常涉及到的地方,高考考查的重点有基础知识,也有较多的能力要求,基础知识以本区的热带经济作物和矿产品为主,如:2001年上海卷中的题目,能力要求主要与时事政治和气候知识联系较为密切。如:2003上海卷。

要求考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应当牢记双基知识,同时多关心时事政治,多注意与东南亚有关的知识,关心引起全球气候反常的“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对于提高应考能力具有很重要的影响作用。课时

1课时 复习过程 课后反思

第八单元:南亚 复习目标 识记

1.地理位置和范围;孟加拉湾、阿拉伯海、南亚次大陆、印度半岛、斯里兰卡岛 2.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尼泊尔等国及其首都,克什米尔地区

3.平原和高原为主的地形;喜马拉雅山脉、德干高原、恒河与恒河平原、印度河与印度河平原

4.印度主要农作物:水稻、小麦、花生、黄麻、甘蔗、茶叶

5.煤、铁资源及其分布;德干高原东北部重工业区和南部新兴工业区 理解

1.热带季风气候

2.印度发展农业的有利与不利条件 基本训练要求

1.在南亚填充图上,按正确的位置填绘出南亚主要岛屿、半岛、临海、山脉、高原、平原、河流以及主要国家和城市的名称

2.初步学会分析印度主要农产品的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从近年高考看本单元复习通过对高考试题的回顾,可见本章与高考联系较多的部分在印度这个国家。它是南亚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要求学生掌握印度的自然地理状况和人文地理状况。如:2003年上海卷和 2002年上海卷的题目,同时要做好印度和南亚其它两个临海国: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的对比,通过比较牢记地理知识提高应考的能力。如:2004年上海卷中,选择题第26题,比较印度和巴基斯坦共同的地理特征,就是一个很典型的题目。课时

1课时 复习过程

课后反思

第九单元:中亚 复习目标 识记

1.平原为主的地形;土兰平原、帕米尔高原、天山、咸海、里海、阿姆河、锡尔河、卡拉库姆运河

2.中亚五国的分布

3.煤、铁、石油、有色金属资源丰富;工业以采矿、冶金、纺织为主 理解

1.干旱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2.以小麦、棉花为主的种植业,以养羊为主的畜牧业 基本训练要求

1.从地图上判别中亚有哪几个国家同我国新疆接壤 2.学会分析本区工农业生产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从近年高考看本单元复习

通过对高考试题的解析,我们可以看到,中亚这一个分区,在高考中没有一些大的综合性的题目,在历年的高考中,考查的重点在于本区的内陆性和干旱的自然环境。例如:在02年的上海卷中,重点考查本区有世界上最大的内陆国即:哈萨克斯坦。在03年的上海高考卷中,重点考查本区干旱的自然环境,除了这两部分是重点内容之外,本区的棉花生产,以及本区有唯一的外流河——额尔齐斯河,也是常考之处。课时

1课时 复习过程 课后反思

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要求考生应当掌握本区的重点,领会贯通中亚5国的地理位置以及干旱的自然环境,同时多与历史知识相联系,多与环境问题相联系,以提高考生应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十单元

西亚和北非 复习目标 识记

1.波斯湾、红海、地中海、苏伊士运河、土耳其海峡、霍尔木兹海峡、直布罗陀海峡

2.伊朗、伊拉克、土耳其、科威特、沙特等西亚国家和埃及、突尼斯、利比亚、摩洛哥等北非国家

3.高原为主的地形和干旱的气候特征

4.复杂的居民和宗教

5.埃及长绒棉,石油和旅游业 理解

1.西亚和北非重要的地理位置

2.灌溉农业和畜牧业

3.世界最大的石油宝库

4.尼罗河与埃及现代经济的发展 基本训练要求

1.阅读世界地图,学会分析说明西亚和北非交通位置的重要性

2.初步学会运用比较法分析北非与西亚两个地区在地形、气候、居民、资源、农业和工业等方面相近的地理特征 从近年高考看本单元复习通过对高考试题的解析,可以看出西亚和北非一直是高考的重点,特别是本区重要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石油资源,更是热点内容。例如:96年上海卷中,考到本区重要的地理位置,在2001年上海卷中,考到本区的地理位置,石油矿产以及阿拉伯国家的知识,所有这些都是高考的具体要求,既有对双基知识的要求,也有对综合分析能力的要求。如:2002年上海卷中,第(4)问为什么西方强国一直将西亚作为争夺的重点地区? 按照高考的要求,在抓好基础知识的同时,更要考查学生的能力,这就要求考生还要理解好本区与其它学科的联系,西亚和北非都是人类古代文明的发祥地,这与历史学科发生联系,而在西亚和北非各国中经济发展极不平衡与各国的政府决策和相关的经济政策和国际上的经济秩序密切相关,这又与政治及经济学科密切相关,了解掌握这些联系,对于提高考生的综合能力,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课时 2课时 复习过程 课后反思

第十一单元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复习目标 识记

l.地理位置和范围;马达加斯加岛、几内亚湾、好望角

2.高原为主的地形;东非高原、南非高原、乞力马扎罗山、刚果盆地、东非裂谷、刚果河

3.尼日利亚、科特迪瓦、扎伊尔、赞比亚、南非等国

4,以黑种人为主的居民,南非人民反对种族歧视的斗争 理解

1.热带草原和热带雨林为主的气候及自然带

2.干旱与荒漠化问题 基本训练要求

初步学会运用景观图片和有关数据,比较热带雨林、热带草原和热带沙漠的气候与景观特点,并分析其在非洲分布的规律性 从近年高考看本单元复习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在高考当中是经常涉及到的地方,既有一些小的题目类型,也有较大的综合性题目。高考中本区的自然地理环境是个考查的重点,除此之外,局部地区的经济状况也是一个考试内容。

例如:93年全国卷中,考查东部非洲的状况,主要为自然地理要素成分。而98年全国卷中,考查西部非洲的情况,除了自然成分外,也有经济地理成分,同时还注意考查了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本单元内容与历史、政治知识联系非常密切,如非洲的黑人奴隶贸易,属于历史知识,而非洲单一的殖民地经济以及非洲的种族问题,则属于政治问题。

因而要求学生在学习本区的过程中,除了扎实地掌握好基础知识外,还要多注意本区与其它学科的联系,以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课时

2课时 复习过程

课后反思

第十二单元

欧洲西部 复习目标 识记

1.地理位置和范围;曲折的海岸线

2.山地与平原的分布及其特征

3.意大利、西班牙、英国、法国、德国、波兰、瑞士、挪威、瑞典、芬兰等国家及首都

4.人口稠密、国家众多、居民以白色人种为主

5.旅游业与旅游胜地 理解

1.深受海洋影响的气候,自西向东大陆性增强;北大西洋暖流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2.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及其特征

3.发达的资本主义经济

4.发达的资本主义工业国——德国 基本训练要求

1.初步学会阅读欧洲地形图,分析欧洲西部海岸与地形特点

2.初步学会运用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量各月份配柱状图,说明欧洲西部气候自西向东的变化特点

3.以鲁尔工业区为例,初步学会分析工业发展与矿产资源、交通条件的关系 从近年高考看本单元复习

通过对高考试题的研究,可以看出本区是高考中的重点内容,既有小的基础知识点,也有一些较大的综合性题目,试题的覆盖面比较广,既有自然地理成分,更重要的是考查本区的经济地理状况。

例如:例1主要以自然部分为主,而例

2、例

3、例4和例6则重点以考查欧洲西部的经济成分为主。

本区与其他学科的联系较为密切,如:欧洲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人文景观吸引了不少中外学者为之写下名篇,这是与文学相关的知识,而欧洲是资本主义发展最早的地区、马克思主义的发源地、二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与主战场,这是与政史相关的知识,另外,本区还有众多的新闻热点,如:欧元诞生,“科索沃危机”,“北约轰炸南联盟”等。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首先要扎实地掌握基础知识,其次要明确本区与其他学科的联系,特别要注视本区的新闻热点往往这也是高考的重点。课时

3课时 复习过程 课后反思 第十三单元

欧洲东部和北亚 复习目标 识记

1.地形的东西差异;主要地形区和河流 2.温带大陆性气候和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3.煤、铁、石油、森林资源丰富

4.农林业和主要工业区的分布

基本训练要求

1.在欧洲东部填充图上,填注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等国家及首都的名称

2.学会分析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对俄罗斯气候的影响 从近年高考看本单元复习

通过对高考试题的研究可以看出,本区也是高考中经常要考到的地方,主要以考查俄罗斯的自然地理、自然资源和经济地理为主。有时考查一个局部的地方。例如:例

1、例3和例2。有时也综合全面考查,例如:例3。

考查的知识有双基内容,也有部分能力提高的内容。如:例3中考查俄罗斯工业布局的因素以及工业布局的特点,就属于分析综合能力的地方。

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既要牢固掌握基础知识,还要学会读图、识图,用图来分析解决问题,还要学生注意本区的新闻热点,如“车臣问题”等。课时

2课时 复习过程

第十四单元

北美 复习目标 识记

1.地理位置和范围,墨西哥湾、加勒比海、格

陵兰岛

2.地形呈三大带状纵向分布;科迪勒拉山

系、密西西比河、五大淡水湖

3.美国的领土组成和居民的组成 4.美国丰富的自然资源

5.美国主要农业带的分布及主要农产品 理解

1.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2.美国发达的工农业;东北部工业区、南部和西部的新兴工业区 基本训练要求

1.运用北美洲地形图,学会分析山脉走向对气候的影响

2.简要分析形成美国棉花带的主要因素

3.初步学会从资源和交通条件方面,分析美国东北部工业发展的条件 从近年高考看本单元复习

北美这一个地理分区是高考的重点内容,通过对高考试题的解析可以看出,本区考查的知识点较多,既有概述部分的内容也有美国的地理知识,考查的内容有基础知识,如:例3和例4也有许多的能力考查,如:例1和例2。在例2考查美国的经济地理就很好地结合了自然部分,提高了学生运用基础知识,综合分析解答问题的能力。

本区与其它学科联系较为密切。如:在美洲的居民中,由于历史上人口的迁移,使地理、历史、政治有机结合,在美国国内由于人口的迁移,使美国地理与历史有机地结合起来了。

因而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很好地把握基础知识,同时还要注意本区与其它学科的联系,特别要充分运用地图,把美国的地理知识落实好,真正掌握这个高考的重点。课时 2课时 复习过程 课后反思

第十五单元

拉丁美洲 复习目标 识记

1.地理位置和范围;加勒比海巴拿马运河、麦哲伦海峡

2.墨西哥、古巴、巴西、阿根廷、秘鲁、智利

3.地形特征:安第斯山、巴西高原、亚马孙平原、亚马孙河

4.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热带经济作物

5.巴西发展迅速的工业部门和工业中心 理解

1.拉丁美洲暖湿的气候特征及成因

2.民族经济的发展

3.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 基本训练要求

1。学会列表比较巴拿马运河与苏伊士运动的所属国家、地埋位置、沟通的海洋以及在缩短航程方面的作用

2.初步学会利用地形图和气候资料,分析安第斯山对两侧降水的影响zfw152.com

3.初步学会分析亚马孙河水量大的原因 从近年高考看本单元复习

通过对高考试题的研究和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拉丁美洲这个分区,是高考的重点内容,特别是巴西这个国家更是一个重要的考点,如:例2考查巴西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状况,例3考查巴西这个国家与欧洲的法国的比较,内容较好,例4考查了巴西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除了巴西之外,拉丁美洲的概述部分也多高考内容,如:例1,考查南美洲南端的综理知识。总之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认真把基础知识掌握好,同时提高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要注意本区的新闻知识,如:巴拿马运河的收回,厄尔尼诺现象对本区的影响等。课时 2课时 复习过程

第十六单元

大洋洲 复习目标 识记

1.大洋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太平洋三大群岛、新西兰南北二岛、新几内亚岛

2.澳大利亚三大地形区分布

3.澳大利亚草原、沙漠面积广大;地广人稀的国家

4.澳大利亚主要出口农矿产品:煤、铁、小麦、羊毛 理解

1.澳大利亚大部分地区气候炎热干燥,东南沿海地区温暖湿润

2.澳大利亚发达的工矿业。养羊业和耕作业

3.澳大利亚居民与城市集中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 基本训练要求

1.在大洋洲地图上找出太平洋三大群岛、新西兰南北二岛、新几内亚岛

2.初步学会分析澳大利亚养羊业发达自然条件 从近年高考看本单元复习

通过对高考试题的分析,可以看出本区在高考中也是一个重点内容,既有一些基础知识,也有一些较大的综合性题目,澳大利亚是一个重点考查内容。如:例2和例3都是与澳次利亚有关的内容,既有自然地理知识,也有经济地理知识,要求学生认真掌握双基内容,同时多利用地图,争取把知识都能落实到地图上。

本区与其它学科的联系较为密切,如:大洋洲政治地图的变化,澳大利亚的发展都与历史有着密切的联系,澳大利亚独特的自然环境,使得物种比较单一,与生物学有联系,要求学生多注意这些学科之间的联系,同时多与新闻地理联系,有助于更好地解决问题。如:例3考查奥运会的开幕地,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课时

1课时 复习过程

课后反思

第十七单元

南极洲 复习目标 识记

1.南极洲的地理位置

2.冰雪覆盖的高原

3.丰富的矿产资源和海洋生物资源 理解

1.南极洲的冰原气候

2.人类对南极洲科学考查和保护南极环境的意义 基本训练要求

1.在以南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判定周围大洋的名称

2.在南极洲填充图上填注出长城站、中山站 从近年高考看本单元复习

通过对高考试题的解析,可以看出本区在高考中是个重点,特别是在近几年的高考中,更是一个’热点内容。考查南极洲往往与其它地理知识密切联系。如:在例1中,第(1)问考查区时的知识,就与地球的运动和时区的知识密切相关。因而要求学生在学习本区时,要注意前后知识的联系,特别是与经纬网和地球的运动的知识,一定要认真领会贯通。

本区除了与地理知识前后有着密切联系外,还与其它学科有联系。如:地球表面两点最短距离的计算与数学紧密联系,南极独特的自然环境,使得物种较为简一,这与生物学密切相关,要求学生多注意这些学科之间的联系,真正提高综合分析能力。课时

1课时 复习过程

课后反思

世界地理教案(篇7)

1、通过阅读了解印度是南亚面积最大国、世界第二大人口国及世界农业大国,人口、民族、种族复杂;

2、根据热带季风气候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分布图,初步学会分析南亚地区旱涝灾害频繁的原因及其影响;

3、通过分析印度地形、气候图及农作物种类分布图,分析印度农业生产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4、通过讲述印度独立前后的经济概况,使学生认识到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了解印度工业的发展状况及主要的工业区。记住印度的主要城市。

5、了解印度的人口压力,使学生认识到人口的增长一定要与经济的增长相适应。

印度是南亚面积和人口第一位的国家,所以其自然条件与南亚的差不多,为了避免重复,本节重点突出了印度的人文地理特征。

印度是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国,古代印度的疆域与现在的印度疆域不同。为避免将地理课上成历史课,重点从古代印度的文化成就、城市建筑、物产、宗教与语言等方面阐述。

在“农业发展与人口压力” 部分,主要侧重农产品的分布自然条件之间的'关系。同时通过分析印度经济发展的有利与不利因素,人口过度增长对农业生产的压力,辩证的认识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对于“发展中的民族工业”,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印度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同时明确工业的发展与自然条件也是密不可分的。进而了解印度主要的城市。

印度农业历史悠久,矿产资源丰富,有发展经济的良好条件,但是只有在独立后经济才有较快发展,成为发展中国家中经济较为发达的国家。

印度是世界地理中接触到的第一个世界文明古国,首先应使同学了解文明古国的含义,了解印度灿烂的文化与悠久的历史,可布置学生提前查找资料进行演讲,或通过媒体资料介绍印度的文化、艺术、建筑等。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使学生了解印度的近代历史状况,为后面经济发展打基础。

对于印度的农业发展与人口压力部分,可以采取以下步骤:

2、读图分析印度农业生产的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4、世界第二大人口国,阅读人口增长曲线图,得出人口增长过快对农业生产压力大

对于工业生产与主要的城市,可以采用谈话讨论法,重点培养观察、分析“矿产资源和工业分布图”的能力:

1、印度有哪些工业部门?

2、印度工业区主要分布何处?为什么?

【教学重点】印度的农作物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农业发展与人口压力。

【教学用具】印度景观图片;印度地形与降水图;印度农作物分布图;人口增长曲线图

(引入)展示印度景观图片(也可为相应的投影片),这是哪个国家的?

(引申提问)世界上的文明古国除了印度外,还有哪几个?大家知道这四个国家位置上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吗?(课外知识—紧邻大河)

(承转)印度为世界人口第二大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是一个农业大国。一个国家农业发展对环境的依赖主要表现在地形和气候两方面,通过前面的学习,你认为印度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及不利条件分别是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补充):光热(位于热带,光热充足)、水(降水适宜较好,多就涝灾少就旱灾)、土(土地肥沃,广阔的冲积平原,是亚洲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

印度主要农作物有什么?

根据地图及所学内容分析农作物的分布与地形、气候等因素有什么关系?

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对农作物的分布有着重要的影响,发展农业必须充分利用当地自然条件,种植与之相适应的农作物,才能提高农作物产量。

(提问)印度是个农业大国,但是粮食出口较少,请分析原因?

人口增长太快,数量巨大,急剧增长的人口抵消了取得的成果,对农业生产构成很大的压力。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提高科技种田;提高单产;培育良种;修水库等等

世界地理教案(篇8)

1.了解东南亚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的重要地理位置。

2.了解东南亚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特点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了解东南亚主要农作物和热带经济作物的分布。

3.结合中南半岛的地形特点,分析东南亚的自然条件对人口和城市分布的影响,掌握世界人口和城市分布的一般规律。

4.了解东南亚人口稠密、华人众多的特点,了解华人、华侨在开发东南亚和支援我国经济建设中做出的贡献。

1.会读东南亚地形图、马六甲海峡图,会利用地图来分析地形特征和位置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2.会用比较的方法来分析东南亚的自然环境特征,区内差异,培养学生的区域分析能力。

进一步树立各国发展应该因地制宜的观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世界的优良品质。

1.东南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和地形特征。

2.热带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1.马六甲海峡和中南半岛的地形特征。

2.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的'主要分布、气候特征和主要区别。

[导入新课]

旅游情景方式引入:近些年来中国人出国旅游有一大热点(新马泰)。这些国家都有哪些自然景观、名胜古迹呢?今天咱们就一起到东南亚旅游一趟,去了解一下该地区的风土人情。

板书:第一节 东南亚----两洲两洋的“十字路口”

[讲授新课]

1.课件展示:图9.1“东南亚在世界中的位置”和图9.2“东南亚政区图”,明确东南亚的范围,主要国家和重要的地理位置。

2.学生回答,教师引导。

(1)范围: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大部分。中南半岛因位于中国之南而得名,北部与中国相连;我国有时称南海为南洋,故习惯上常把马来群岛称为南洋群岛。

(2)国家:共11国,其中东帝汶为新建的国家。教师指图让学生说出:与中国相邻的国家(越南、老挝、缅甸);内陆国(老挝);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印尼),也被称为“千岛之国”。

教师指图让学生说出:纬度位置(10°S~25°N),这就决定了东南亚主要位于热带。

海陆位置:西临印度洋,东临太平洋,大部分国家都是临海国和岛国,受海洋影响比较大。

交通位置:位于南北两个大洲(亚洲和大洋洲),东西两个大洋(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处于“十字路口”,这种地理位置使此地自古以来成为重要的战略要地。特别值得关注的是著名的马六甲海峡。

3.课件展示:图9.3“马六甲海峡的航线”,看图后请大家思考:日本称马六甲海峡为“海上生命线”,为什么?

4.学生讨论,教师作适当点拨:马六甲海峡位于马来半岛和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岛之间,是从欧洲、非洲向东航行到东南亚、东亚各港口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是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日本从波斯湾进口石油,向西欧等国出口工业产品,都要途经该海峡,因此日本才会把马六甲海峡称为它的“海上生命线”。

5.承接过渡:东南亚主要位于热带地区,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密切。

①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东南亚的哪些地区?

②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东南亚的哪些地区?

7.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得出结论。

①从地区看,马来半岛的南部及马来群岛的大部位于赤道附近。从国家看,印尼、马来西亚、文莱、新加坡和菲律宾南部都位于赤道附近,这些国家和地区应属于热带雨林气候。

②从地区看,中南半岛和马来半岛的北部、菲律宾群岛的北部,纬度相对较高,属于热带季风气候。从国家看,主要是缅甸、泰国、老挝、越南、柬埔寨等国。

而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8.课件展示:①图7.25“曼谷年内各月气温与降水量”,归纳出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然后,读图7.27“热带雨林气候区一天中的天气示意”,由学生说出热带雨林气候区一天中降水出现的时间(午后两点左右),以加深学生对东南亚高温多雨气候的印象。

②图7.26“新加坡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归纳出热带雨林气候的特征,分析这种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课堂小结]

A.农作物随时可以播种,四季有收获B.农作物在春季播种,夏季收获

C.农作物多雨季播种,旱季收获D.农作物秋季播种,第二年春季收获

世界地理教案(篇9)

(1)、中美地峡、巴拿马运河、古巴岛、火地岛、麦哲伦海峡的位置,亚马孙河、拉普拉塔河的位置

(2)、拉丁美洲东西地形是差异。

(1)能够在地图上指出拉丁美洲主要地形区、河流的位置。

教学重点 1、拉丁美洲的范围和国家分布 2、拉丁美洲的地形特点和地形区分布 教学难点 拉丁美洲范围分布的空间概念

本节概况也是学生在初中就已涉及过的知识,关键是读图要求比初中有所增强,希望通过本节可以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以及对世界地理的更好掌握。

1、传统式的讲授法和启发式方法运用。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城市图片。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看拉丁美洲地图,首先我们来看拉丁美洲的位置。

师:(板书西半球上)看图: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它的西边靠什么(太平洋!) 师:东边临什么洋?(指图)

师:本区大部分在南纬50°和北纬30°之间,赤道穿过本区南部?北部?还是中部?

师:(板书:赤道横中),从本区所处的纬度位置,同学们不难判断:拉丁美洲大部分地区属于寒、温、热五带中的那一带?

师:拉丁美洲的位置我们看过了。拉丁美洲的范围(板书)有多大?包括哪些地理区域? 请同学看地图并。

拉丁美洲以巴拿马运河为界分为南北两部分:

A:墨西哥高原(叫学生在图上找到)。B、中美地狭(也叫学生在图上找到)。C、西印度群岛(也叫 学生在图上找到),以上三个说拉丁语的北美地区与上个单元我们学过的说英语的美国、加拿大和世界上最大 的岛屿-格陵兰岛,同属北美洲,在巴拿马运河以北。 (2)、南部一洲(板书)这就是南美大陆,若用数字表示:一个说拉丁语的南美洲,加上说拉丁语的三 个北美地区,就是拉丁美洲。它在哪个国家以南地区?(学生:美国) 师:拉丁美洲1+3的范围,我们刚才学过了。拉丁美洲有多少个国家?

这33个国家,不要求同学们全记,但其中七个面积较大、人口较多的国家是需要我们熟悉的。请同学们 在图上把:墨西哥、巴西、阿根廷、秘鲁、哥伦比亚、委内瑞拉、智利找到。简介:

(1)、墨西哥:被称为“仙人掌之国”(放1号景观图)世界上玉米的故乡。墨西哥人能把玉米做成许 许多多精美可口的食品,如玉米饼子、玉米粽子、玉米春卷、玉米粥等。他们还信奉玉米神,庆丰收时还跳玉 米舞。

(2)、巴西:拉丁美洲面积最大的国家。因为这个国家是世界上生产和出口咖啡最多的国家,所以人们 称它为“咖啡之国”(放2号投影片)。巴西人民群众特别喜爱足球运动,足球运动水平很高,曾出现像贝利 这样的世界球星,因此又被称为“足球之乡”。为了振兴我国的足球运动,去年我国派出20多位像你们这么 大年岁的少年朋友留学巴西踢足球,不久他们将学成归来,报效国家。

(3)、秘鲁:“渔业之国”,这个国家海域有世界著名的大渔场秘鲁渔场,每年都能捕获大量的鱼,吃 不了,加工成鱼粉出口。

(4)、阿根廷:世界上著名的农牧业大国,牛肉出口占世界第一。

(5)、“铜矿之国”智利:在这个国家到处都能见到铜制品,铜似乎显得不怎么珍贵, 最珍贵的是粮食 。

师:拉丁美洲陆上重要国家,刚才我给同学们作了重点介绍,拉丁美洲沿海有哪些重要 岛屿呢?请同学们 在图上找一找。

世界地理教案(篇10)

一、

1.读东亚地区图,回答:

(1)将数码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填在写列横线上:

② 海峡,西侧为____国,首都 ;东侧为____国,首都 ③为____国,首都 ;④为____海;⑤为____洋。

(2)从A到B,从沿海到内陆,降水量由____向____递减。东亚东部受________影响比同纬度其他地区获得较多的____,地形以 为主,间有丘陵河湖多,该地的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 。

东部海岸线曲折多 ,交通便利,城市众多,经济发达。

(3)东亚西部地区地处亚欧大陆内部距___远,降水 ,为__ __气候,以 ____(地形)为主,多内陆河湖,多为草原荒漠景观, 在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4)在图中添加40oN和120oE.

2.在“日本图”中填注:

(1)经纬度、四个隔海相望国和四个大岛;

(2)用字母在图上标注地理事物位置:A.日本海、B.濑户内海、C.朝鲜海峡、D.关东平原、E.富士山、F.首都东京、G.港口神户、H.横滨。

(3)用字母在图上标出主要城市位置:①大阪、②北九州、③长崎、④筑波、⑤名古屋。

(4)用 ∥∥ 标出四大工业区的位置,并写出名称。

①东亚岛国,由 、、、四大岛及一些小岛组成,②面积狭小,人口稠密,人口超亿的国家

⑥季风显著, 强:与亚洲大陆同纬度地区比较冬季较为温暖、夏季较为凉爽。多 、、;西北沿海冬季多雪。

⑦矿产贫乏,是世界上最大的原料进口国:石油( 、)、煤( 、)铁矿石( 、、)、棉花(中国、美国),但硫磺矿较多,这是火山活动的结果。

⑧ 、丰富:国土面积小,山地为主(日本注重封山育林,森林覆盖率达68%,远大于其国土面积在世界上的比重),降水较多→河流短急,水能资源丰富。

③扬长避短,发展经济。对外贸易发达,但经济对外 很大。

④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 、、、、五大工业区。 有”硅岛”之称。

人多地少,采用小型农业机械,侧重于 和水利的发展,单产高。

主要粮食作物是 ,达到基本自给、自足,多种在平原地区,但每年要进口小麦、玉米等农作物。

山丘地区多种桑树、果树和蔬菜。但蔬菜和水果仍需大量进口。渔业发达,捕鱼量常居世界第一,有世界著名的北海道渔场( 寒流和 暖流交汇)

首都东京,是超千万的特大城市。

读黄皮书23页2-2-2沿40°N的东亚地形平面图,回答:

图示地势有什么特点?

1. 日本东海岸(太平洋沿岸)和(日本海沿岸)降水有何不同?原因是什么?

分析日本的地形和气候对河流特征的影响有哪些?

世界地理教案(篇11)

东亚在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侧,包括中国、朝鲜、韩国、蒙古和日本等国家(见上图)。其中朝鲜、蒙古同我国接壤,日本、韩国与我国隔海相望。

东亚海岸线比较曲折(图7.2),沿海有许多半岛(朝鲜半岛、山东半岛)、岛屿(日本群岛、琉球群岛、南海诸岛、台湾岛、海南岛)和边缘海(日本海、黄海、东海、南海)。

东亚的西部内陆多高原和山地,东部沿海多平原、丘陵。地势西高东低,许多大河从西往东注入太平洋。

东部的半岛和岛屿上多山地和丘陵,平原面积狭小,河流短促。(下图)。

(1)影响气候: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利于(夏季风)来自海洋上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丰富降水;

(2)影响河流(水系):地势西高东低使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了东西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地的经济联系。

(3)影响河流(水文):地形呈阶梯状使河流在流经阶梯之间的河段,由于具有较大的地形落差,蕴藏极为丰富的的水能资源。

(4)影响河流(水系水文):半岛和岛屿上多丘陵山地,使河流短促,落差大,水能丰富。

(5)影响植被与含沙量(水文):半岛和岛屿上多丘陵山地,加上气候湿润,有利林木生长,森林覆盖率高,河流含沙量小。

海陆位置和交通 深居内陆,距海遥远,交通不便 临海,有优良的港口,交通条件优越 地形和土地资源 多高原、山地,平原广阔 多平原、丘陵,耕地数量多 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干燥) 温带、亚热带季风气候 科技力量 比较薄弱 强 经济上的差异 畜牧业和畜产品加工业在经济中占重要地位,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难度较大,人口稀少 出现了不少经济发达的新兴工业区;人口稠密

(一)位置范围:

位于30°N~45°N,东亚岛国,领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洲四大岛屿及其附近的1000多个小岛组成。

学生完成后结合多媒体讲解。

1.海陆位置:

太平洋____部,亚洲____部。

让学生在图中找出关东平原、富士山,并分析日本的地形特征。

1.日本地形以_____和______为主(3/4),平原面积______,最大的平原是__________。

世界地理教案(篇12)

一、教学内容:

学唱二声部歌曲《剪羊毛》

二、教学目标:

1.学生能基本准确地演唱歌曲《剪羊毛》,并表达出愉快活泼的情绪。

2.初步了解大洋州及其音乐概况。

三、教学重点:

了解歌曲中重复、副歌等表现方法。

四、教学难点:

正确演唱歌曲中的附点节奏。及变化音的学习,二声部的学唱及谐调。

五、教学准备:

1.课件:包括歌曲欣赏、歌曲flash和歌谱。

2.竖笛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歌曲

1.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坐上音乐的列车踏上“音乐之旅”的行程,让音乐带着我们穿越时空、穿越国界,到异国他乡去认识那里勤劳的人们、感受那里美妙的音乐。

2.猜一猜:

(1)地图上显示的是哪个洲?你了解吗?

(2)这里的哪个国家有(骑在羊背上的国家,世界上绵羊最多)之称?

(3)草原上的人们要带我们去做什么?(学生猜)就让澳大利亚民歌《剪羊毛》带着我们去剪羊毛吧!(老师带领大家有节奏地模拟剪羊毛动作,这是一首澳大利亚家喻户晓的歌曲,喜欢吗?)(大屏幕显示大草原、绵羊、人们)

3.看来我们的音乐之旅要在澳大利亚稍作停留,一起来学唱这首澳大利亚民歌《剪羊毛》(板书课题:剪羊毛)。 (设计意图:通过猜一猜激发学生的兴趣及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为下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欣赏歌曲

1.聆听歌曲 (感受歌曲的情绪、速度、意境)

2.下面让我们再来仔细聆听歌曲,听听歌曲主要唱了什么内容?(播放flash)(小河、白云、雪堆、绵羊、皮袄、剪子、咔嚓、劳动人民、发抖、劳动、幸福) 补充:

3.人们在劳动中,有轻松愉快的歌曲作伴,忘记了疲劳,也提高了劳动的效率。现在老师来唱这首歌,这次要请大家边听边看歌谱,找找歌谱都有些什么特点?(附点、副歌、延音线?学生说后,媒体展示)

(设计意图:通过聆听培养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的能力及参与意识,为下面的学唱打下基础。)

(三)学唱歌曲

1. 再连续听两遍,请大家边听边看歌谱,在听完两遍后,测试一下,谁的记忆最好?哪一位能唱出歌曲中记忆最深的乐句?比谁唱出句子多而准确? (电子琴伴奏)

2.用听唱法练唱第一段;用接唱法练唱第二段;然后完整地唱一遍。

3.你觉得哪些地方最容易唱错,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学生回答,并单独练习)然后再完整地演唱一遍歌曲。接着再跟着歌曲flash唱一遍。

4.在这首歌曲中好多地方采用了重复的方法,你能看出来吗?(找一找,媒体展示)

学生回答后,师:在音乐中,重复使用同一句旋律,就叫——板书“重复”。

5.随音乐完整的唱一遍。

6.二声部的学唱。用听唱法练唱第一段;用接唱法练唱第二段;然后完整地唱一遍。

(设计意图:通过学唱及难点练习培养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的能力及参与意识,为下面的学唱打下基础。)

(四)小组创作

内容形式不限,可吹奏、唱歌、打击乐伴奏、歌表演等

(五)小组展示(擂台赛)

1.同学们分小组把你心中的澳大利亚草原表现出来。可用不同的方式展示。

2.小组展示,老师评价,鼓励,提出参考性建议。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使学生能大方、自信乐观的展示自我,增强自信心。)

(六)小结

同学们,我们的音乐之旅马上就要结束了,大家有什么收获吗?(大家自由发言)师:同学们,今天我们通过听、想、唱、演等方法使我们的音乐之旅收获还不少呢,现在让我们在《剪羊毛》的歌声中结束本次音乐之旅,好吗?

学生在歌声中走出教室,下课!

世界地理教案(篇13)

对于区域地理知识,利用区域分析的方法,以区域分析为地理切入点,涉及的内容较多,包括地貌、气候、水文、植被、动物、人文、历史、交通、土壤、经济、政治等等。本节以大洋洲为例,通过对大洋洲的区域分析,掌握区域分析的一般规律,特别是复习区域地理一般方法。

(1)运用地图描述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运用气候类型分布图,分析澳大利亚的气候分布及特点。 (3)理解澳大利亚的人口、城市、交通分布方面的特点及成因。

(1)通过对资料进行对比和分析,使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提高. (2)学会运用基本的地理原理和理论解释大洋洲的自然和人文现象和规律,形成知识的迁移能力。

学生通过探究澳大利亚人与环境的关系初步形成正确的人地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1、澳大利亚气候、植被呈半环状分布的原因。

2、三种类型的岛屿----大陆岛、火山岛和珊瑚岛的成因及分布。

引入:大家是否还记得,25届奥运会是在哪里举行的? 学生回忆:略

教师引入:本次课,我们一起来复习世界地理部分的大洋洲。 板书:大洋洲

教师提问: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大洋洲位置、范围等基本情况。 学生总结:四至及主要国家等

教师提问:为什么大陆面积不很大而中央沙漠面积很大? 学生探讨:结合位置、地形、气候等等。 教师提问:那么澳大利亚有什么气候类型呢?

学生总结:若一个学生总结不完善,可由多个学生总结半环状的气候植物带(澳大利亚南纬11°—39°之间)北部沿海一带属南半球的热带草原气候;东北部沿海降水特多,为热带雨林气候;南部沿海一带,为地中海式气候,大陆中央为荒漠。 教师引导:澳大利亚的气候类型分布与什么有密切关系昵?

学生思考后可得出结论:与纬度、地形、风带气压带及寒暖流等有密切关系。 教师引导:澳大利亚有什么样的地形呢?

教师引导:还有哪些大洲也有类似的地形区呢?对当地的气候又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呢? 学生补充:美洲(北美、南美)、欧洲等

教师提问:大洋洲主要国家的经济类型如何呢?我们分别来看。 教师引导:通过气候类型方面加以引导。 学生总结: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经济特点。

教师补充:大洋洲人口也主要集中于这两国,其中,澳大利亚人中较多,并且多集中于东南沿海。那么,思考一下:

1.还有哪些国家的人口分布也有这样的特点?

2.是什么因素使得人口集中分布在这个区域? 学生思考:世界主要国家人口分布。

教师引导:美国、中国、巴西等国也是如此,主要从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两方面考虑。 自然因素:地形、气候、资源(水、矿产等)。

社会经济因素: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农业基础、工业、开发历史等角度。 小结:总结了大洋洲的有关知识,包括:地形、气候、人口、经济等等方面。

世界区域地理知识面较广,本节以大洋洲为例,从概况入手,着重地理知识的结合,联系高考,抓住本区的主要特征,培养区域分析能力,对其它区域的复习起到指导作用。即达到以点带面的效果。

世界地理教案(篇14)

1.感知印度人口众多。(展示漫画“中国春运”、图片“拥挤的印度火车”“印度码头拥挤的人群”,提问:这些图片反映了什么?)

2.畅所欲言——关于印度,你还知道???

学生活动——填图、填空:要求自主阅读教材P32—34,参考《地理图册》P16,完成《导学案》的【自主学习】。

请在“南亚地图”相应的地方标注:

我国的_______面;西临_______海,南临_______洋,东临_______湾。印度是南亚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

是山脉,中部是平原,南部是_____ __高原。河是印度最大的河流(圣河、母亲河),最终经孟加拉国,注入 湾。

3.气候:印度被 (特殊纬线)穿过,以 气候为主,一年分为明显的 两季,是一个 灾害频繁的国家。

4.人口:,印度人口已达到_______亿,目前,印度的人口还以较快的速度增长,总人口居世界第_______位,仅次于。 教师板书,板图(“南亚空白地图”),巡堂答疑。

1.展示:自学完成【自主学习】以后,小组互相核对答案,并按照上表所示的任务安排,派代表上讲台以板图、板书的形式展示。

2.讲评:按照分工,小组派代表上讲台对展示的结果进行点评和讲解。

3.教师点拨:总体评价展示与讲评,播放视频“印度的雨季和旱季”。

(一)学生分组讨论,组长做好记录。教师巡堂答疑。

1.印度的雨季、旱季盛行的季风有什么不同?印度的水旱灾害十分频繁,这是为什么?(请结合教材P33—34图文资料来分析)

2.探讨印度人口众多的优势和劣势,说说印度政府推行的控制生育计划与中国的计划生育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教材P32—33图文资料来分析)

(二)学生代表发言,小组补充,教师点评。

(一)课堂小结,梳理本节课的知识结构(如图):

(二)课堂练习,及时反馈:

2.印度经常出现水旱灾害,主要受下列哪种季风的影响?

3.读“南亚1月和7月风向图”,回答下列问题。

(1)南亚1月主要吹_______风,风从_______吹向_______,降水较_______。

(2)南亚7月主要吹_______风,风从_______吹向_______,降水较_______。

(3)每年6~9月为_____ _季,此时所吹的 季风与农业生产关系特别密切,当这种季风风力太强或太弱,停留时间太长或太短时,往往就会造成___ _ __灾害,为了抗御这种自然灾害,南亚人民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

世界地理教案(篇15)

一、教学目标:

①通过填图,明确东南亚的位置、范围。

②通过图表资料,了解东南亚的自然地理特征。

③通过图表资料,分析东南亚人口、城市、经济活动等人文地理特征。

④运用相关资料,探索东南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教学重点:通过图表资料,分析东南亚人口、城市、经济活动等人文地理特征。

教学环节 过程与组织 设计依据与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创设情景(1分钟) 放映“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使东南亚的水果更多的出口到中国的视频,便宜的视频东南亚与中国联系更密切。 学生观看,感受身边的变化。 就发生在身边的感受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为探究埋下伏笔,导入新课。 自主学习展示

方法点拨:

一般来说,描述地理位置主要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两个方面来回答。

描述气候特征的一般方法:气温(最高温、最低温和气温年较差等)和降水(降水量和降水的季节分配)。

完成学案中的填图,根据填图总结描述东南亚的位置和范围。

参考东南亚地形图总结东南亚(可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分别描述)地形特征并注意描述地形特征的一般思路。

参照东南亚气候类型图,读出东南亚的主要的两种气候类型、特点、分布及成因。

完成学案,了解东南亚河流特点和主要资源。

了解东南亚人口分布特点,分析东南亚自然地理环境对人口、城市分布的影响。

通过阅读完成学案初步了解东南亚工农业主要特点。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读图、析图能力,避免眼高手低。

出示泰国香稻种植相关资料。

点拨提示:

分析农业区位的方法思路(除题目中提到的有利条件外还要注意不利条件)


本文的网址是http://www.zfw152.com/a/58493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