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祝福logo
地图 > 祝福语 > 范文大全 > 诗歌教案 >

诗歌家的教案十二篇

诗歌家的教案十二篇

【#范文大全# #诗歌家的教案十二篇#】老师根据事先准备好的教案课件内容给学生上课,每个老师都需要细心筹备教案课件。 学生反应可以反映教师对课程安排的条理性和合理性,对于写教案课件有哪些疑问呢?趣祝福的编辑花时间整理了“诗歌家的教案”,祝你在不断学习和工作中愉快成长!

诗歌家的教案(篇1)

活动目的:

1、体会创编的乐趣,感受语言美带来的意境美。

2、了解诗歌语句结构,能够大胆用连动性语言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

活动准备:

磁带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参与活动兴趣

请幼儿在户外捡落叶后进教室,教师提问:

2、它们是什么颜色的?为什么会成现在的颜色?

教师总结:秋天来了,树上的叶子变黄了,一阵秋风吹过,小树叶就跟着风姐姐怎样呢?(鼓励幼儿用肢体语言表现飘的动作)

二、再现已有知识经验,为创编做基础

师:现在我们就来当小树叶,一会儿,我们就跟着风姐姐用最轻、最美的动作飘起来,风停下时候,小朋友就要赶快想一想:你会落到哪里?(鼓励幼儿用肢体语言表现小树叶随风飞舞的情形后引导幼儿说出树叶有可能落的地方)

三、引导幼儿进行创编

师:刚才,我们的树叶跟着风姐姐去了好多地方。老师记下来的就有这些(分别用简笔画形式画出几个有代表性的地方)提问:

在这些地方都住着有谁?它看见小树叶,会拿小树叶来干什么?(引导幼儿用诗歌语句说出如:树叶落在小河里,小鱼游过来,把它当作伞)

请个别幼儿讲述后再分组讲述,将自己所想讲给朋友听。

四、延伸活动

师:小朋友讲得真好,现在老师就请小朋友将你们想的记下来,带回家讲给爸爸妈妈听听。(引导幼儿将自己的想法用图加文的形式记录下来再进行讲述)

本次活动以创编诗歌为主,发展了幼儿的想象力及语言表达能力,活动设计过程完整,层次性强!

诗歌家的教案(篇2)

儿童诗歌活动设计教案一,体验创作乐趣,感受语言美带来的意境美。

2了解诗歌的句子结构,能用连续的动作语言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3、学习运用动词:飘、落

1、录音机、磁带

2、水彩笔、纸

1、 引导活动,激发孩子们参与活动的兴趣

请幼儿在户外捡落叶后进教室,教师提问:

1、小朋友看看手里拿的叶子像什么呀?

2、它们是什么颜色的?为什么会成现在的颜色?

老师总结:秋天快到了,树上的叶子都变黄了,一阵秋风吹来,小叶子跟着风妹妹怎么了?

3、飘起来的小树叶又像是什么呀?

2、再现现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创作席打下基础

师:现在我们就来当小树叶,一会儿,我们就跟着风姐姐用最轻、最美的动作飘起来,风停下时候,小朋友就要赶快想一想:你会落到**?

三、引导幼儿进行创编

老师:刚才我们的叶子跟着风姐去了很多地方。老师记下来的就有这些提问:

在这些地方都住着有谁?它看见小树叶,会拿小树叶来干什么?

请个别幼儿讲述后再分组讲述,将自己所想讲给朋友听。

四、延伸活动

师:小朋友讲得真好,现在老师就请小朋友将你们想的记下来,带回家讲给爸爸妈妈听听。

这项活动以诗歌为主,培养儿童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设计过程完整,层次分明!

儿童诗歌活动设计第2课1,感知诗歌,学会用柔和、优美的声音读诗。

2. 理解诗歌内容。

3、体验在游戏中学习的乐趣。

1、挂图:四幅。

2、布娃娃。

3、**:摇篮曲。

4头饰;星宝宝,鱼宝宝,花宝宝

1、创设情境

①、**《摇篮曲》,教师抱着娃娃做睡觉动作。

老师:现在请仔细听,仔细看。老师在做什么?

提问:刚才老师在做什么?妈妈轻轻地唱摇篮曲,宝宝呢?

2、初步感知诗歌

过度语:你们知道,还有哪些摇篮吗?

提问:诗歌里有哪些是摇篮?

②、教师结合**再次朗读

师:小朋友们听得真仔细,那我们再来听听诗歌里到底有哪些摇篮,摇篮里有哪些小宝宝?

提问:诗歌里到底有哪些摇篮,摇篮里有哪些小宝宝?

3、进一步感知、理解诗歌内容

① 为什么蓝天是摇篮?

那蓝天这个大摇篮里睡着谁呀?

小结:蓝天很大,还有白云。星星宝宝睡在里面很舒服很暖和。

②、提问:大海这个摇篮里睡着谁呀?

浪花是怎么摇的?

③ 问题:花宝宝睡在哪个摇篮里?

谁来摇花宝宝呀?

风儿是怎么吹的?

④ 老师:妈妈的手是摇篮,摇动着宝宝,为什么宝宝睡着了。

4、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完整地朗读诗歌

①、第一遍。

师:这首诗真美。 老师请孩子们用优美柔和的声音朗读它。

②、第二遍。

老师:刚才孩子们读得很好,让我们一起读。

③、第三遍(分角色进行朗读)。

师:那现在我们来分角色来朗读,老师给你们准备好了头饰,有星宝宝、鱼宝宝、花宝宝还有小宝宝,你们选好自己要的角色,就去找自己的摇篮。

师:小演员们准备好了吗?让我们一起读这个题目,然后是蓝天,大海,花园,妈妈。

请个别幼儿上来表演。

教学反思:

《摇篮》的教学活动中,通过创设意境,引出诗歌摇篮,在分角色表演中,让幼儿多说多玩,巩固诗歌的内容,感受诗歌的优美。在活动中,意境的创造没有达到要求,所以在下一个活动中要注意。

幼儿诗歌活动设计教案篇三1、理解诗歌内容,有节奏地朗诵诗歌。

2学会用同一句式创作诗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1与诗歌内容有关的背景图。

2、流水声录音磁带一盒。

三。与水有关的各种**布局场景。

q: 我们读的时候你发现什么秘密了吗?

4、引导幼儿理解诗歌

q: 我们刚才读的那首诗有什么你不明白的吗?

问:你见过喷泉吗?为什么诗里说它是跳舞的水?

5、 幼儿集体朗诵诗歌。

1老师问:除了刚才提到的水,我们生活中还有什么样的水?

问:刚才我们说到的这些水,他们是什么样子的呢?

2鼓励孩子们成为小诗人,动脑作诗。

老师:你愿意在我们的诗中加入你所知道的其他水吗?

3、师:今天回家把你编的这首好听的诗念给爸爸妈妈听好吗?

附诗歌:

水小小的水是泪水

大大的水是海水

跳舞的水是喷泉

脏脏的水是泥水

静静的水是湖水

甜甜的水西瓜水

简评:这首诗结构简单,句型工整,语言优美,朗朗上口。它反映的是贴近儿童生活,美化生活。中产阶级儿童有一定的知识和经验,易于学习、理解和模仿。

诗歌家的教案(篇3)

教学目标

轻松的环境里说出自己的心愿。

形象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以“心愿”为主题创作一首儿童诗,抒发自己对美好理想的向往。

3、激励学生从现在做起,向着自己美好的理想而努力奋斗。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用诗一样的语言生动、形象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课前准备:

播放歌曲《种太阳》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心愿都是非常美好的(板书:美好),此刻,你想到了什么心愿?

3、交流,然后把心愿卡片贴在“心愿”榜上。

二、创设情境,营造氛围

心愿

夜,宁静安详

风,轻拂脸上

望着刚刚划过的流星雨

小姑娘诉说着她的心愿——

多希望当我放学回家时

能有爸爸妈妈站在门口

笑笑地笑笑地看着我

多希望当下课铃响起时

能有一只只温暖的小手

轻轻地轻轻地拉着我

这首小诗深深地打动了我们,因为它表达了小女孩发自内心的愿望,表达了她的真情实感,是那么地真诚美

好。(板书:真情实感)

三、激发情感,口头仿诗

心愿

夜,宁静安详

风,轻拂脸上

望着刚刚划过的流星雨

我许下了自己的心愿——

四、赏诗悟诗,拓展思路

1、师导:听到大家发自内心而又充满诗意的心愿,我突然想,除了我们,还有谁也会在这片星空下许下心愿呢。比如——

赏析两首诗歌:《美丽的愿望》、《渴望大海》。

美丽的愿望

红色的小花,有个红色的愿望:

春天来了,我要送给人们淡淡的清香??

绿色的小树,有个绿色的愿望:

夏天来了,我要送给大地一片片荫凉??

金色的果实,有个金色的愿望:

秋天来了,我要送给人们丰收的喜悦??

洁白的雪花,有个白色的愿望:

冬天来了,我要送给世界悄悄的祝福??

渴望大海

我是一条鱼。

昨天,还在辽阔的海洋,

今天,却被囚在小小的鱼缸。

我渴望自由,思念大海。

我怀念家人,想念朋友。

不知道他们怎样?

在小小的鱼缸里,

我天天做着同样的梦:

梦里我总是牵着爸爸妈妈的手。

好温暖,好温暖??

绿色的小树、金色的果实、洁白的雪花、渴望自由的小鱼??包括我们在座的每一位可爱的男孩女孩,都有着自己不同的心愿与梦想。孩子们,拿起笔,把你心中最想倾诉的那一个心愿用诗的语言写下来吧!

五、学生独立创作,师巡视,相机指导。(分行、标点、押韵等不做过多要求)

六、初稿展示,交流点拨

1、点拨三份习作。预设点拨:

(情感美)听完他的心愿,你有什么感受?(难过、感动~)这说明你被他的语言打动了,因为他倾注了真情,我相信每个人的小诗都饱含真情。

(想象美)你的诗把我们带到一个什么样的画面,你让我们的眼前浮现出什么样的一个情景。没有翅膀,就没有鸟儿;没有想象,就没有诗歌。

(语言美)语言是诗歌的衣裳,语言要凝练,排比让我们的诗更有气势,押韵是诗歌一种重要形式,如果能做到这一点,诗歌将更有节奏。

2、小结:写诗并不难,只要发挥自己的想象,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注意语言凝练,就可以写诗,每个人都能成为诗人。不过即使是诗人也会反复推敲自己的文字。孩子们,现在有没有新的想法,想不想再改一改!大家边读边修改!

七、完善习作,展示作品

八、深情总结,布置作业

1、师:孩子们,真的很高兴和大家度过这短短的四十分钟,我们许下了一个又一个的心愿。美好的心愿,是一份希望,是前进的动力,让我们为自己美好的心愿而努力吧!

2、作业:继续作文,和父母分享你的小诗。

附板书设计心愿

诗歌家的教案(篇4)

教学目标:

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能抓住关键词,感情朗读诗歌,在读中理解诗歌内容。

必要性,养成自觉遵守规则的良好习惯。

3、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进行仿写练习。 教学重点: 通过讨论,了解自觉遵守规则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教学难点: 仿照课文,续写诗歌。 课前准备: 多媒体电教

教学过程:

一、提问导入,引出课题。 同学们,昨天老师让大家到生活中寻找规则,谁能把自己收集到的规则说出来和大家一起交流?(学生纷纷汇报收集到的规则。)原来规则就在我们的生活中,社会生活有规则,学校生活有规则,家庭生活也有规则,规则与我们密不可分,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小诗――《谁说没有规则》。

二、初读诗歌,学习生字。 小声地读,也可以默读,遇到生字多读两遍,用喜欢的方式学会它。

理解字义,引导学生说说记字方法。

三、再读诗歌,领悟诗意。 这节小诗写了什么规则? (要读好这小节该注意哪个词语?用怎样的语气读? 同桌结合插图说一说,假如像诗中的主人公那样不遵守规则会发生什么后果? 5、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我们该如何遵守规则?

四、拓展学习,发散思维。 大街上有哪些不守规则的不良现象? 大组活动:交流作品,推荐佳作。 4、作品展示。

五、总结延伸,培养兴趣。 布置活动,课后延伸。 规则与我们密不可分,如果大家为了贪图方便和一时痛快而不遵守规则,我们的生活将一片混乱,所以我们要自觉遵守规则,从现在做起,从遵守身边的小规则做起,养成良好的习惯。为了把遵守规则落实到实际中,我建议同学们从今天开始开展做守规则的小学生活动,人人充当监督员,争做守规则的小学生,学期结束评出班中最守规则的小学生。

教学反思:语文教学不仅仅是完成知识教学,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语文教学应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体验成功,感受学习的乐趣,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提高语文综合能力,在本次教学设计中,我注意了以下几个方面:

1、指导朗读,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读得多是这节课的`亮点之一,我的做法是以读促讲,让学生通过读来充分感知诗歌的内容。读的形式多种多样,有朗读、默读、指名读、小组读、集体读、开火车读、男女生比赛读等。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后,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在读的过程中积累了语言材料,形成了一定的语感,为仿写诗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首小诗通俗易懂,我采取放手让学生小组合作自学的方式,选择喜欢的小节学习,创设读――议――创――评的氛围,引领学生自主合作学习。通过布置后续作业引导学生课后开展做守规则的小学生,让学生互评互学,互相监督,通过竞赛评比,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诗歌家的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诗歌《公园真美丽》,感知理解诗歌中春天的气息。

2.通过观察图夹文的诗歌,能有序地记忆诗歌的内容,并能有感情的朗诵。

3.感受公园美丽的色彩,尝试简单的仿编诗歌,体验仿编活动的快乐。

活动过程:(WWw.dG15.COm 工作总结之家)

一、音乐导入,引出主题师:小朋友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天)师:是啊,冬爷爷刚走,春姑娘就提着百花篮,伴着春风,带着春雨,悄悄地来到了人间,大自然又生机勃勃了,春暖花开的日子,我们一起去公园玩吧!(教师播放《郊游》的音乐,幼儿欣赏)二、欣赏学习诗歌(一)学习第一段1、师:哇,公园到啦!

师:在逛公园之前,我们猜猜看公园里会有什么呢?

师:那我们一起去逛公园,看一看公园里到底有什么?

2、师:那这些景色会是什么颜色呢?它们呀就藏在这一本书里,想看吗?

师:它们有什么颜色?谁能用一句完整地话说一说:公园里有什么颜色的什么?

师:那我们一起来夸一夸这个公园里的景色吧!(教师朗诵诗歌,鼓励幼儿一起参与朗诵)师:有的小朋友把公园里的景色夸的真漂亮,我们一起再来试一试!

(二)学习第二段1、师:你觉得公园还会是一本怎样的书呢?(出示另一本书图片)师:那谁会在公园里唱歌呢?

2、师:瞧,谁来了?那小鸟会在公园里唱什么歌呢?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3、师:看,是谁在公园里唱歌呢?他是怎么唱歌的呀?小青蛙们唱歌咯!

4、师:这些都是小动物在唱歌的声音,那还会有什么声音呢?听!(“嚁嚁嚁”)有谁猜出来这是谁在唱歌?这是蟋蟀的声音,它是一种昆虫,生活在田野里或者公园里,喜欢鸣叫,声音也很清脆很响亮。

5、师:(“沙沙沙”)这是谁在唱歌?原来小树叶也高兴的“沙沙沙”唱起了歌。

6、师:我们来玩个小游戏,我说小鸟,你们模仿小鸟唱歌;我说青蛙,你们模仿青蛙唱歌,再交换。

7、师:这么多好听的声音,公园真是一本——会唱歌的书。(教师示范带领幼儿朗诵)师:我们一起来把会唱歌的书唱一唱吧。

师:请女小朋友做小鸟,男小朋友做青蛙,老师做蟋蟀,最后大家一起做树叶,好吗?

(三)完整朗诵1、师:春天的公园是最美丽的,所以这首诗歌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公园最美丽”!

2、师:我们把最好听的声音亮出来!先一起读题目,请男孩子朗诵彩色的书,女孩子朗诵会唱歌的书,我们比一比谁朗诵的更好。

3、师:春风是很轻柔的,吹着公园里的小花小草,所以我们在朗诵彩色的书这一段时要用很优美的声音,我们再来试一试。(交替角色)三、创编诗歌1、师:公园是一本彩色的书,在公园里还有哪些有颜色的事物呢?什么颜色的什么,请你说完整。(黄黄的迎春花,粉红的桃花,白白的玉兰,红红的茶花……)2、师:公园是一本会唱歌的书,在公园里还有什么也会唱歌?会唱什么歌呢?(小鸭嘎嘎嘎,小鸡叽叽叽……)3、再将儿歌完整朗诵一遍。

教师:公园里这儿红,那儿黄,还有绿绿的草地和杨柳真美丽呀!让我们共同演奏一曲《杨柳青》吧!

公园是一本彩色的书,绿绿的草地,红红的玫瑰,黄黄的小船,蓝蓝的湖水。

公园是一本会唱歌的书,小鸟“叽叽叽”

青蛙“呱呱呱”

蟋蟀“嚁嚁嚁”

树叶“沙沙沙”。

诗歌家的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感受诗歌所表达的秋天的色彩美。

2、能根据诗歌的句式结构进行仿编,并用绘画表达自己的感受。

活动准备:

1、带领幼儿参观秋天的树木变化及菊花。

2、配乐诗歌。

3、课件《秋天的颜色》。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引导幼儿讨论:秋天有哪些花开了?它们是什么颜色的?秋天的树是什么样的?

2、导出诗歌:秋天是多么的美丽啊!这些花儿和树都要来说说它们看见的秋天。

二、欣赏诗歌:

1、幼儿观看课件,欣赏诗歌。

3、出示图片,欣赏诗歌,理解诗歌的句式:说:秋天是。

6、配上音乐,幼儿朗诵诗歌。

三、仿编诗歌:

1、还有许多东西也想说说秋天的颜色,出示苹果,你觉得苹果会说什么呢?

2、鼓励幼儿进行仿编。

3、把幼儿仿编的话编成一首新的诗歌。

活动延伸:

1、鼓励幼儿用色彩表现秋天的颜色。

2、在自然角收集、展示秋天的水果、种子。

诗歌家的教案(篇7)

课前布景:

古诗词鉴赏温习课现已展开了一个多星期,从学生的作业状况以及了解的反应状况来看,学生对诗篇仍抱着一种畏难心情,一位学生跟我说:“教师,您总跟咱们说,诗篇怎么怎么的美,诗篇怎么怎么能表情达意……但与咱们相隔上千年的所谓‘经典’,在咱们的眼中变得什么也不是。由于它们不知道咱们,咱们更不知道它们……”听了这一席话,我很有些悲痛,但我更在考虑:咱们的语文课是不是远离了学生的日子与认知?

事例展现:

学情剖析:高三四班是一个高考一般文科班。学生学习根底良莠不齐,但全体来说根底都比较差。关于高考温习中的诗篇鉴赏,他们可谓“闻诗篇色变”。

教育幻想:诗篇鉴赏温习课是高考温习中比较难的内容。在温习的进程中,学生存在的一个最大的问题是——怎么读懂诗篇所写的内容,怎么凭借诗篇所写内容了解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那么,这一节课首要便是针对这一问题,引导学生选用“一找二想三感触”的办法,尽量挖掘出意象(现象)与诗篇情感的联络。

学习方针:培育学生鉴赏诗篇现象形象的才干。

学习要点、难点:运用“一找二想三感触”的办法去鉴赏诗篇中的现象形象。

教育进程:

一、导入

1、学生齐读一遍诗篇,考虑:清晰这首词里选用了哪些意象?能否用你的言语把这些意象所构成的画面描绘出来?

2、这些意象所组成的画面给你什么感觉?

3、清晰什么是“意境”?

4、学生回忆考虑怎么得出意境。

清晰:找出诗中所描绘画面中的意象(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落日)——使用意象幻想画面——找出画面中给你的感觉。

二、鉴赏诗篇现象形象的办法(“一找二想三感触”:找:意象、表达作者片面情感上午要害词语,想:幻想、联想)

1、找出诗中画面所描绘的意象

2、找出诗中体现片面情感的词语

3、将意象与片面情感的词语构成画面

4、从构成画面中找出你的感觉

三、实战演练

(一)惠崇春江暮景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篓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1、找出诗中所描绘画面中的意象:竹、桃花、江水、野鸭、蒌蒿、芦芽

2、找出体现片面情感或润饰意象的词语(形容词):三两枝、暖、满地、短

3、将意象与片面情感或润饰意象的词语(形容词)构成画面:一片竹林外有三两枝桃花露出来,江上正有几只鸭子在嬉戏,河岸上满是蒌蒿,芦芽刚刚破土。

4、从构成画面中找出你的感觉:朝气蓬勃

(二)元白朴《天净沙秋》——暮年秋景图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1、找出诗中所描绘画面中的意象:村、落日、霞、烟、树、鸦、飞鸿

2、找出体现片面情感或润饰意象的词语(形容词):孤、残、轻、老、寒

3、将意象与片面情感或润饰意象的词语(形容词)构成画面:在日落时天空中来不及跟随太阳的残霞照射下,村落显的那么孑立。近处缕缕青烟中老树的枝干上还停藏着乌鸦,天空中还有大雁孑立的身影。

4、从构成画面中找出你的感觉:昏暗、萧条、冷清

(三) 杜甫《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彼苍。

1、找出诗中所描绘画面中的意象:黄鹂、柳、白鹭、彼苍

2、找出体现片面情感或润饰意象的词语(形容词):两个、翠、一行

3、将意象与片面情感或润饰意象的词语(形容词)构成画面:两个黄鹂在碧绿的柳树间鸣叫,一行白鹭飞上了湛蓝色的天空。

(柔密成荫的绿柳枝头,有两个黄莺在对唱着。它们悠扬洪亮的歌声,使翠柳也似乎要翩然起舞了。再将视野推行开去,较远的漠漠水田之中,正有一行白鹭列队似的飞向湛蓝的天空,心情是那么空闲洒脱。)

4、从构成画面中找出你的感觉:生机盎然

(四)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渭城朝雨浥(湿润)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找出诗中所描绘画面中的意象:雨、尘、客舍、柳

2、找出体现片面情感或润饰意象的词语(形容词):朝、轻、青青、新

3、将意象与片面情感或润饰意象的词语(形容词)构成画面:清晨,渭城由于一场朝雨的到来,把本来带有轻尘的路途变洁净,路旁的柳树也变碧绿,映照出客舍青青来。

4、从构成画面中找出你的感觉:新鲜、明亮

(五) 漫成一首  杜甫

江月人去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鸟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1、找出诗中所描绘画面中的意象:明月、风灯、宿鹭、跳鱼

2、找出体现片面情感或润饰意象的词语(形容词):静

3、将意象与片面情感或润饰意象的词语(形容词)构成画面:在日落时天空中来不及跟随太阳的残霞照射下,村落显的那么孑立。近处缕缕青烟中老树的枝干上还停藏着乌鸦,天空中还有大雁孑立的身影。

4、从构成画面中找出你的感觉:昏暗、萧条、冷清

四、小结

诗篇尽管离咱们是悠远了点,但它们也并不是“只可远看,不能近摸”,只需咱们能发挥咱们的联想幻想才干,用心肠去领会、感触,诗篇仍是能够“远看”,并且能够“近摸”的。

课后反思:

这节课上完后,我问了单个学生的感触,他们以为这种办法更适合他们,操作也比较简略。就算看到诗篇不能彻底了解,也知道该怎么下手去剖析、鉴赏。

这节课,让学生有所收成,也让我多了几分考虑:

1、教师备课,不只仅是备教材,更应该备学生。学生认知怎么、根底怎么,教师在备课的'进程中,一定要深化考虑。关于根底较好的学生,咱们在内容上能够备得有深度一点,常识拓宽得更丰厚;关于根底较差的学生,咱们在备课的时分一定要化繁为简,化深为浅,让学生更简略承受,让讲堂的效果更好。本节课我把鉴赏办法归纳成“一二三”,既通俗易懂,也便利学生回忆。导入的时分我选取的是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这首散曲简略,是写景诗的典型之作,并且学生也比较了解,他们的爱好一会儿就被挑起了。这为后来学生在“幻想—描绘”诗中画面环节中能轻松自如地发挥作了心思上的预备。操练的选取尽量选取一些简略易懂的,让学生的学习有一个按部就班的进程。

因而,“对症下药”确实是很有必要的。

2、本节课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特色,体现了学生自主、协作、探求地学习与有意义的承受学习相结合的特色。如同桌相互评论、描绘诗篇画面等,在教师恰当的引导下,都能很快走入诗篇中的情境,并且能发生自己共同的体会。如一位男生描绘《天净沙秋思》时,在立足于文本的根底上,还充分发挥了个人的幻想才干,言语诙谐,把全班同学都带到诗中画面去了。而我由此引导学生进行体会、点评,激起学生心里的情感共识,熏陶了学生的情趣。学生发生了寻求美的心思。

3、这个事例阐明,教师应具有讲堂开发的认识与才干,长于把握和调控讲堂气氛,添加讲义常识容量和密度。只需具有了这种认识与才干,以往那些被咱们忽视的日子场景与人生体会,都会被拿来当作语文教育的资料,从而为语文教育拓荒出一片新天地。

4、“良言一句三冬暖”,教师在讲堂教育中应多用“良言”,多给予学生必定,建立他们学习的决心。我以为语文学习既是一种学生个性化的活动,也是一种学生创造性的活动。作为教师不只需爱惜学生的感悟、体会,更要维护他们的才智火花。这样更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能。因而,整节课的“找—幻想—感触—描绘”环节,不论学生幻想感触到的是什么,只需他们能描绘出来,我都指出其闪光点,并加以必定。这也大大进步了学生学习的爱好,活泼了讲堂的气氛。

5、教师应改动陈腐的教育观念,让语文从“死水“变”活水”。仔细备课,把握重、难点,完结教育使命当然很重要,但我以为更重要的是把语文教“活”、让学生喜爱学,这才是语文学习的魂灵。假如教师死守定规,那么再好的教案也会成为捆绑教育的枷锁。活生生的学生也会变成讲义的奴隶。讲堂上铺开一些,反而更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效果,更能活泼思想,激起学生学习的活跃性,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诗歌家的教案(篇8)

1.乐于与同伴交流关于春天的感受,丰富有关春天的经验。

2.初步学习诗歌,了解诗歌的句式结构。

3、在绘画中体验学习儿童的乐趣。

1.标志图:问号三个,娃娃脸,跑、跳、飞的形象图各一个。

2.春天的景色图一副。

3.活动前组织幼儿在幼儿园寻找春天,感受春天万物的变化。

提问:现在是什么季节?

师:

现在是春天了,我们到小菜园种花。

游戏:种花。

师:春天来的时候,能看到什么?

能听到什么?能闻到什么?

你喜欢春天吗?为什么?

1.师交代诗歌名称,并朗读诗歌。

2.提问:你听到什么?

幼:草绿了……教师根据孩子的回答一一出示图片。如下图:

3.结合图标,朗读儿歌。

4.引导幼儿学习诗歌。

师:“问的时候,应该用什么语气问?”幼:好听的声音,温柔的语气。

让孩子们用探讨过的`语气朗读儿童诗。

1.进一步理解诗歌的拟人手法及诗句的结构方式,尝试仿编诗歌。

2.运用回忆,联想,仿编和合作表演的方式,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1.图标:问号,动作图若干。纸,油画棒。

2.抒情的背景音乐和语言磁带,录音机。

1.教师带领幼儿共同回忆诗歌内容,进一步体会诗歌中运用的拟人手法。

教师带领幼儿跟随音乐自然朗诵诗歌。

教师请幼儿轻轻闭上眼睛,仔细听。

教师:春天从花朵里跑出来,春天从绿色里跳出来,春天从我的心里飞出来。

启发幼儿想一想春天像什么,鼓励幼儿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感受。

引导幼儿按图谱的结构简单作图,尝试仿编。

4.幼儿合作,仿编,表演一首完整的诗歌。

教师:诗歌有几段?我们能不能三个小朋友一起来编一首完整的诗歌。

教师:怎么做呢?

幼儿合作仿编,排练一首完整的诗歌。

教师播放背景音乐,请幼儿在集体面前展示仿编的诗歌。

集体评议每组幼儿表演好的地方,并指出哪些地方还可以改进。教师要特别鼓励幼儿去发现,看到别人好的地方。

画诗歌,在活动的结束部分,改变一下学习的方式,让孩子自己动手来画诗歌,这个时候不要求孩子们安静,可以边画边读,好多孩子们在画的过程中,都是读一句,画一个内容。画完之后,他们还会看着他们的画,再整体朗读一遍。很有成就感。

在第二课时的创编活动中,给孩子们提供一些动作的简笔画,教师给画在黑板上,供孩子们创作作品时候借鉴。

诗歌家的教案(篇9)

雪的诗歌教案

诗歌是一张展开的画卷,将我们带入另一个世界,给我们带来新的感知和体验。而雪,作为自然界的奇迹之一,一直都是诗人们的灵感之源。本教案将围绕“雪的诗歌”展开,通过研读一些经典的雪诗,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体验能力,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诗歌的赏析力。

一、诗歌背景介绍(知识点解析):

1. 雪的特点:纯洁、柔软、不可思议;

2. 雪的姿态:飞舞、飘零、铺盖;

3. 雪在不同季节中的表情:冬天的凛冽、春天的滋润、夏天的惊艳、秋天的沉默。

二、学习与赏析

1. 诗歌欣赏:推荐一首著名的雪诗——《静夜思》

(1)文化背景介绍:《静夜思》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作品,被誉为中国古代诗歌的经典之作。

(2)学生分析:

a. 诗歌的主题:描写作者在一个寂静的夜晚,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b. 诗歌的表达方式:通过描绘夜晚的静谧和自然景观来表达作者内心的孤寂和思乡之情。

c. 诗歌的艺术特色:字句简练,意境深远,抓住人们普遍存在的情感体验。

2. 诗歌创作活动:编写自己的雪诗

(1)学生分组,每组四至五人,为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进来;

(2)要求每个小组根据自己对雪的理解和感受,共同创作一首雪的诗歌;

(3)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运用各种修辞手法,表达对雪的独特感受。

三、诗歌朗诵与分享

1. 小组成员在小组内互相朗诵自己创作的雪诗,并给予反馈;

2. 选取几首较为优秀的雪诗,邀请学生上台进行朗诵;

3. 朗诵过后,学生进行分享,讲述自己创作的灵感来源和感受。

四、诗歌展览

1. 将学生创作的雪诗集合起来,设计一份诗歌展览;

2. 将诗歌展览的时间安排在学校文化艺术节,邀请家长、老师和其他学生共同欣赏。

五、总结与体验

1. 学生个人请学生写下一段感悟的文字,总结在这个活动中学到的知识与体验;

2. 教师点评:教师针对每个小组的创作进行点评,鼓励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不断锻炼和提高。

结束语:

通过这个雪诗教案的学习,学生们扩展了自己对雪的认知,培养了自我的情感表达能力,加深了对诗歌的理解与赏析。雪诗教案的实施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诗歌文化素养,同时也能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细致能力和优秀的表达能力,为他们打开了一扇与大自然对话的窗口。

诗歌家的教案(篇10)

诗歌鉴赏专题教案 ——鉴赏形象

湘东中学 刘琳

【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诗歌中的形象。

2、了解如何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3、掌握答题的技巧、方法与步骤。

【教学重点】掌握答题的技巧、方法与步骤。【教学难点】教学生如何看懂一首诗。【教学方法】讲练结合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概念解析:

所谓“形象”就是诗歌中所展示出来的生活图景,一般可分为人物形象和自然景物形象、客观事物的形象。

1.人物形象 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有别于小说中的“我”(非作者本人)。还包括塑造的人物形象。

2.景物形象 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3.事物形象 诗人借助具有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来表明自己的心迹或某种情感。如咏物诗的“事物”和送别诗中的细节。

二、鉴赏指导:

(一)人物形象 ①常见人物形象类举

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如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如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如王维的《山居秋暝》通过对晚秋时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山水风光的喜爱。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的流下眼泪。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

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形象鲜明。如《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如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如王翰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表现了他们忠心报国,献身边塞之情。而杜甫的《兵车行》则体察人民痛苦,反对战争。8.爱恨情长的形象。如柳永的《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②人物形象的鉴赏方法

方法一:知人论世,结合背景,把握形象。例一:阅读下面的诗,回答以下问题。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注释]幽州台:即蓟北楼、燕台,为战国时燕昭王所建,原名黄金台,是燕昭王招纳贤才之地。试分析诗中的人物形象 【参考答案】塑造了一位胸怀大志却因报国无门而异常孤独苦闷的诗人形象。前两句俯仰古今,不遇明君,第三句写出空间的辽阔,第四句在广阔的时空背景下突出孤独的诗人形象。表现了怀才不遇的旷古之愁。

方法二:分析人物的行为、语言、心理,把握人物特征。例一:(05全国卷)阅读下面的诗,回答以下问题。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1)分析人物形象的特征。

(2)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说出作者当时怀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3)作者是怎样写“想家”的? 【参考答案】

1.刻画了佳节之夜客居旅馆,彻夜难眠,思念亲人的孤独的游子形象。

2.“抱膝”二字生动形象地勾画出作者默默呆坐的神态,用“灯前’’自然引“影”,而“伴”字又将影和身联系起来,只有影陪伴着身,显得形影相吊。这充分反映出作者思家时的孤寂心情。

3.作者用虚实结合手法来写想家。先写冬至夜自己旅居在外的孤寂情景,再想象家人围坐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夜行之人,这样构成两地相思,使想家情绪更浓。方法三:借助意象、重要词语或典故,运用想象,感知形象。

例一:(2004年广东)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

江 汉(杜甫)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这首诗刻画了一个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参考答案】

本诗塑造了一个漂泊异乡、孤苦无依、年老多病然不忘报国思用的儒士形象。诗人不但用“片云”“孤月”写自己孤独漂泊之苦,还用“落日”喻自己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尾联用“老马识途”的典故表明还可为国家效力,也含有对朝廷的怨愤。作者借这一形象抒发了怀才见弃的不平之气和虽已晚年仍报国思用的慷慨情思。

方法四:注意细节描写 例一:(00上海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

约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试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参考答案】

全诗通过对撩人思绪的环境及“闲敲棋子”这一细节动作的渲染,既写了诗人雨夜候客来访的情景,也写出约客未至的一种怅惘的心情,可谓形神兼备。全诗生活气息较浓,又摆脱了雕琢之习,语言清丽可诵。【小结】

提问方式: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 变式提问:请分析抒情主人公当时的心情? 人物形象鉴赏题的答案组织(1)明确诗中的形象是什么?(2)形象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3)形象的意义是什么(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三、课堂演练

例一: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参考答案】

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例二: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中的人物形象。

题葡萄图 徐渭

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注:徐渭,字文长,号青藤居士。天资聪颖,才华横溢,诗文书画戏剧皆佳,然终生不得志于功名。【参考答案】

诗歌塑造了一个饱尝辛酸、怀才不遇而又狂放孤傲的老人形象。首句既写出了已往生活的辛酸也写出了现状的落魄;但“独立书斋啸晚风”一句却写出了一派孤傲狂放的气概;三四句以“明珠”为喻,既指画中葡萄也指自己的超人才智。诗人借此表达了自己对当时社会的傲视和嘲弄。例三:分析下列诗中塑造的陆鸿渐的形象。

寻陆鸿渐不遇 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答案】

(步骤1)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

(步骤2)前四句通过对陆鸿渐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表现了他的高洁不俗。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

(步骤3)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四、布置练习

《走向高考》B组练习

第二课时

一、回顾上一节课内容

二、景物形象

(一)什么是意象? ⑴给意象下个定义:

意象,就是表意之象,即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是作者内在的思想情感与外在的客观物象的统一。⑵ 常见意象:见资料

一些物象由于自身某一特性,而成为人类的情感或品格的载体,从而形成具有特定寓意的常见意象。熟记这些意象,应从其特性入手,揣摩这一特性与寓意之间的关联,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例一:(09年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晚泊岳阳 欧阳修

 卧闻岳阳城里钟,系舟岳阳城下树。 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 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  一阕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去如飞。(1)诗中有三处写到“月”,请就此作简要赏析。(6分)

【答案】第三句写明月“来”悬空江,表现作者人在旅途,只有明月为伴;第五句用拟人方法呈现静夜“月弄清辉”的画面,也为下句渔人归家作因;第六句写月光引领水上人伴着歌声飞去归家,带出作者一丝思乡之情。例二;(08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画堂春 秦观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1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注】1捻(niǎn):持取,捻弄(1)上阙的景物描写是如何表现无奈之情的?请作简要分析。(4分)[答案]上阙通过描写铺径之落红、弄晴之小雨、憔悴之杏园、哀啼之杜鹃等残春景象,表现伤春(惜春)的无奈之情。

(二)意境的概念

⑴概念: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是诗人主观的“意”(思想感情)与客观的“境”(自然景物)的有机统一。

⑵意境分析要点

①绘景:抓住诗中的主要意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诗中展现的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描绘静景、串缀静景、挖掘虚景)语言力求优美。

②析境:准确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

③悟情:分析、体悟作者在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⑶鉴赏练习例一:(09年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军城早秋 严武[注] 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 【答案】(1)夜晚、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诗的前两局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浓重的夜景。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例二: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

双调·清江引(张可久)

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简要分析这首诗的意境。(步骤一)__________________(步骤二)__________________(步骤三)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这首诗取西风、雁啼、红叶、黄花、芭蕉和秋雨等一系列富有季节特征的景物,渲染出一种浓深的秋意,萧瑟中带着热烈,抒发了游子身处异地,思念家乡的浓烈的愁情.例三:(05辽宁卷)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8分)

江宁夹口三首(其三)宋·王安石 落帆江口月黄昏,小店无灯欲闭门。侧出岸沙枫半死,系船应有去年痕。舟下建溪 宋·方惟深 客航收浦月黄昏,野店无灯欲闭门。倒出岸沙枫半死,系舟犹有去年痕。

(1)两首诗的首句均用了“月黄昏”三个字,且用意基本相同。请问,两诗借此营造的是一种什么氛围?表达的又是怎样的心绪?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4分)【参考答案】

(1)“月黄昏”三字为两诗营造氛围、表达心绪定下了基本色调。客船、“无灯”野(小)店、半死枫树,这一切都笼罩在昏黄的月光中,暗淡朦胧,营造了一种凄迷、萧索、沉寂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孤寂怅惘的心绪。(“氛围”“心绪”各2分。)例四:(09全国卷)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

次石湖书扇韵① 姜 夔②

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②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答案】⑴描绘了一幅山环水绕,村阁隐然,浮萍泛绿,藕花飘香的恬静优雅的隐居风光图。分别写了溪桥横跃,曲水弯流,楼阁隐约,浮萍漂碧,藕花飘香。从视觉与嗅觉等角度渲染出闲适雅寂的石湖风景。【小结】

提问方式: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答题方法点拨】

1、找出描写诗歌形象的词语(绘景);

2、概括形象特点(析景);

3、理解形象中寄予作者的情感(悟情)。

【一般表达式】本诗通过描写„„等景物,营造了„„氛围(描绘出一幅„„的图画),表达了„„的感情。【特别提示】题目中如要求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一定注意结合原诗中的意象进行具体阐释。

【常见意境特点举隅】

雄浑壮丽 壮阔苍茫 苍凉悲壮 闲适恬淡 清幽明净 明丽清新 萧疏凄寂 安谧美好 幽僻冷寂 高远深邃 淡雅幽远 清冷幽静

三、事物形象

(一)分析思路

欣赏这类诗时,一要注意物象的特点,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二要注意作者在描摹的事物中所寄托的情感。

咏物诗运用的是托物言志(象征)的手法,通过对某一具体事物的描绘来表达自己的某种理想和人格,以物喻人,言在此而意在彼。

(二)鉴赏方法

①鉴赏的依据——事物形象的自然属性。②鉴赏的角度——事物形象的社会属性(作者借此抒发的感情、表现的寓意等)。鉴赏流程:物的外形特征——物的神韵、品格——诗人的理想情操

(三)答题步骤

(1)指出形象并概括形象的基本特征;

(2)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形象(结合表现手法);

(3)点出形象的意义(作者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四)答题示例

例一: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早 梅 张 渭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问: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 【参考答案】

(步骤1)本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的形象。(步骤2)“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迥”字表现出早梅的孤单;“白玉条“之喻、疑梅为雪之错觉,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冰清玉洁之质。

(步骤3)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

例二:(08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小孤山① [宋]谢枋得②

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③无涯骇众观。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澜。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注]①小孤山:位于安徽宿松县城南65公里的长江之中,四无依傍,地势险要,是南宋军事要地。

②谢枋得:宋弋阳(今属江西)人,以忠义自任,曾率军抗元。兵败后隐居福建一带,后被元人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③海眼:急流遇阻所形成的大漩涡。

(1)诗中小孤山的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此诗托小孤山以言志,表达了诗人尽管身为孤臣,时处末世,也要勇敢坚毅、杀敌报国的壮烈情怀,以及自己能够力挽狂澜、取得抗元胜利的坚定信念。

例三: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

白梅 王冕(元)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

(1)在这首诗中,诗人塑造的主要形象是什么?突出了它的哪些特征?(2)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 诗人借此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1)诗人塑造的主要形象是梅花;突出了它耐寒、清高、报春的特征。(2)主要运用了衬托(用冰雪衬托梅之坚毅)、对比(用桃李对比以显示梅之高洁守志)的手法;诗人借此表达了坚持理想操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四、规律总结

鉴赏诗歌的形象,要注意以下几个个方面的问题:

1、整体把握诗歌。

对诗歌地整体把握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看看作者、时代、注释、大致内容、感情基调、主要写法,以求对诗歌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2、正确把握诗歌形象。

首先需要知人论世,准确回忆作者的相关情况,包括生平经历、代表作品、政治主张以及创作背景等等。

其次在整体理解的基础上具体分析诗歌形象。对于人物形象来说,分析描写人物动作、语言、心理、神情等等,分析人物所处的环境,分析具体景物的含义以及作者在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感情倾向等等;对于事物形象来说,则要分析物象的具体方面,描写用语的感情色彩以及创作背景等等。

3、理解形象的意义

⑴从意境的角度来来考虑。

单从一个形象上看,可能会产生一些误解,多个形象组合在一起,表达的意境就较为明显了。同样是写柳,“两个黄鹂鸣翠柳”,形象明丽、有生气,传达出内心无比欢快的感情,而“杨柳岸晓风残月”则是一种凄凉孤寂。

⑵从作者的观点态度上来考虑。

诗歌总要使用一些思想倾向性较明显的一些词语来传情达意,鉴赏形象时,要善于抓住这些词语。比如诗中的描写用语、评价用语、反映心情的词语。如孟浩然的《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一个“愁”字,把作者的主要感情透露出来。

【教学反思】

通过两节课的学习,学生对诗歌的形象有较深的理解,特别是对诗歌形象的答题技巧有很好的把握。但在教学中发现,学生最大的问题是有时拿到一首诗根本就看不懂,所以在今后的诗歌专题教学中,在教学生如何看懂诗歌方面还要下点功夫。我相信,学生只要掌握了鉴赏诗歌的方法,对诗歌会有更大的兴趣,得分自然会高。

诗歌家的教案(篇11)

七彩的梦;眼睛睡了;嘴巴睡了;胳膊睡了;脚睡了;手睡了;全身都睡了;只有小鼻子在值班;呼——吸——七彩的梦悄悄溜出窗外

“今天比比哪个小朋友最先睡觉?”“浩浩,别和星星讲话了!”午睡前经常听到这样的话,加上本班的床位又是大通铺,小朋友一个挨一个的睡觉,给幼儿之间说悄悄话提供创造的机会,加上小班幼儿兴奋强于控制,自控能力差。所以幼儿在老师的来回巡视的情况下被动的入睡。这篇文章短小、简洁,用重复的手法创造出一种安静、甜美的氛围,让读者感到很温馨,像妈妈哼唱的摇篮幼儿曲,读者听着仿佛也要进入梦乡。“七彩的梦”溜出窗外,又营造了一个令人向往、值得回味的广阔空间。

1、初步理解诗歌,用语言、动作、表情表达自己对诗歌的理解。

2、感受诗歌摇篮曲的风格。

活动重点:初步理解诗歌,用语言、动作、表情表达自己对诗歌的理解。

一、调动幼儿已有经验,重点前置。

二、幼儿初步理解诗歌,用语言、动作、表情表达自己对诗。

诗歌家的教案(篇12)

教学目标:

1.了解钱塘江大潮到来时的情景,体会其雄伟壮观。

2. 理解,积累并运用课文中描写潮水的语句,熟读成诵部分语句。

3. 体会作者留心观察,抓住事物特点有顺序的描写方法。

教学重点:

理解,积累并运用课文中描写潮水的句子;学会按序背诵课文。(文字序领与画面结合法)

教学难点:

感悟领略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

1.谈话,板题。

2.理解“观”的意思,引出“天下奇观”。

3.导入3、4自然段。

二、观看录像,感受壮观 。

看看画面,听听声音,感受这一天下奇观。

1.谈话激发学习兴趣。

2.合作学习提示:a.你喜欢文中的那一句,为什么?你能把你喜欢的这句话读的让你们组内的同学也喜欢上它吗?b.你在学习中有什么问题,你们小组是怎样帮助你解决的?c.通过小组合作,你都学懂了些什么?

5.反馈合作成果,构建全体读书感悟氛围。

6.引导小组感悟。a.朗读文中描述大潮的句子;b.课件展示描述的情景;c.引导发现大潮雄伟壮观(想象和实践表演);d.感情朗读。(引导发现法)

1. 范读课文,听后练习。刚才大家很有感情地朗读了这些描写潮水的语句。不过,把“观潮”的顺序给打乱了。其实,作者写得可有顺序了。下面,我们就先来做一个听的练习。

听老师读这段话(出示),看谁本事大,能听清作者是用哪些词语把这四处的描写给连接起来的。待会儿,请你把听到的词语写下来。

师读生听: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大多高的白色城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2.感悟发现:作者是按从远到进顺序来描写潮水的;抓住了大潮的声音和大潮的变化描述出了大潮的雄伟壮观。

3.评价:背诵得多有感情啊!我们仿佛站在钱塘江畔,和作者一起感受到潮水越来越近,声音(越来越响),浪头(越来越高),气势(越来越大)。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天下奇观)!我们为之自豪,为之(骄傲)!

今天,我们学习的两个自然段里,词语非常丰富,你们想不想把它们积累起来?听老师说词语的意思,看谁的反应快,老师语音刚落,就能很快地站起来说出哪个词语表达了这个意思。 (人声鼎沸、山崩地裂……)

看得出,同学们在阅读课文的时候,还挺注意词语的积累,不过,会不会用了 呢?咱们来自我检验一下,我这儿有一段话,可是不完整,你们能不能在括号中用上今天学到的词语,使这段话表达得清楚通顺呢?师出示一段话:

今天,我去海宁观潮。潮来之前,江面上( )。可潮来时,却一浪一浪( ),一浪一浪( )。湖水声犹如( ),海堤上尽管( ),但竟听不出他们在说些什么。渐渐的,潮过去了,消失在( )的地方。

3.师生共同评价。


本文的网址是http://www.zfw152.com/a/58498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