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祝福logo
地图 > 祝福语 > 范文大全 > 认识课件 >

0的认识课件范例十四篇

0的认识课件范例十四篇

【#范文大全# #0的认识课件范例十四篇#】在给学生上课之前老师早早准备好教案课件,因此老师最好能认真写好每个教案课件。写好教案课件,可以防止老师忽略重点内容,教案教案会包含哪些部分?今天趣祝福为大家带来了一篇与“0的认识课件”有关的好文章,我们将为您提供更多实用的信息希望您能够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

0的认识课件 篇1

本课我主要由五个教学环节来完成

一、激趣导入。

1.创设情境。

(1)猜谜:小小骏马不停蹄,日日夜夜不休息。蹄声哒哒似战鼓,提醒人们争朝夕。(创设情景,有效的课堂提问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根据出主题图设题提问。

提问:你能说出你自己的作息时间吗?你怎么知道的呢?(看挂钟或电子表。)

2.揭题:今天我们就来“认识钟表”。(板书课题:认识钟表)

二、探究新知。

1.认识钟面、电子表面。

(1)观察钟面和电子表面:学生自由地选择自己喜欢观察的对象,可以观察钟面,也可以观察电子表面,互相讨论、交流意见,教师参与共同研究。

(2)学生交流、反馈(得出以下几种答案)。

钟面:

①有1~12个数字(点击闪烁)。

②有2根指针,长针和短针。(身体又细又长的叫分针;身体又粗又短的叫时针。)

电子表:

①由数字表示时间。

②中间有2个点会闪烁。

(开放式的课堂,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能力。学生自主、有效的获取知识,学生掌握知识也就更加扎实。)

2.认识整时。

(1)课件依次出现“我的一天的生活”。

观察画面,说一说我接下来的一天是怎样安排的?

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观察、交流。

学生互相评价,教师引导学生体验:描述任何事物时都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学生的评价客观、真实。培养学生的自主评价能力。)

(2)认识钟面上整时刻。

①观察钟面,你有什么发现?学生充分交流

③引导学生小结:我们在看钟面时不仅要看时针,

还要看分针,如果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④反馈练习。出示模型钟:说说这是几时?你是怎样想的?

(设计此环节引导学生思考、观察、探究中发现知识。)

(3)认识电子表的整时刻。

1、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可以自行完成,也可以小组讨论完成。

2、教师:说一说你是怎样认识电子表上的时刻的?

3、引导学生小结:在电子表上,如果点的后面是2个0,前面的数字是几就是几时。

4、反馈练习。

出示模型钟:这个时刻用电子表的方式来表示,该怎样写呢?

(强调:电子表表示的整时刻时,点的后面是2个0。)

5、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用两种方法来表示整时刻。一种是文字表示,一种是电子表的形式。(小结加深学生对时间两种表现形式的理解)

三、知识延伸。

1、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起床的时间是6时,看动画片的时间也是6时呢?(得出一天有早晨、上午、下午和晚上,初步感知时针每天转2圈。)

2.练习十六第3题。

(1)提问:①钟面上现在是几时?

②再过1小时是几时呢?

(2)反馈(教师演示课件):分针转一圈,时针走一格。(4时)

(3)学生独立认识其余钟面时间。

3.实践活动:小组合作设计一份合理的作息时间安排表。

(这个实践活动体现有效教学的基本策略之一的关注发展和关注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四、情感体验。

你能说出妈妈一天的作息时间吗?她的作息时间和我们有什么不同呢?为什么会这样呢?(体现有效教学的特征,关注“全人”发展。)

五、小结。

师:学习了这节课后你有什么收获?懂得了什么道理?希望通过这节课大家不仅能认识钟表,还要懂得珍惜时间,和时间一起赛跑!应用较少的时间做更多的事情。

(渗透有效教学的内涵,节时高效。相机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课后总结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作为一名刚刚踏上数学教学之路的我来说,整堂课的设计和实施免不了会有许多不足。希望在座的各位老师能够给我批评指正,我虚心接受,并将努力改善。谢谢大家!我的说课到此结束。

0的认识课件 篇2

数学概念课的教学容易陷入枯燥、灌输的现象中,只有赋予抽象的概念以实际含义,发挥学生已有学习经验和学习方法,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合作意识。本课中乘法知识的教学分三步进行,在数数、连加等方法后,自然引出乘法,使学生了解了乘法产生的背景。

一是从实际问题里抽象出数学问题。从图中看,每张桌上有2台电脑,4张桌上一共有4个2台,8张桌子就是8个2,100张桌子上就有100个2台电脑。这时提示学生“还可以用乘法计算”,在引出乘法的时候就突出它是相同加数连加的新算法。二是教学乘法的基础知识。让学生有意义地接受“4个2相加可以写成4×2=8”。利用实例,把相同加数连加的数学问题与乘法准确地联系起来,初步教学乘法的含义。然后让学生自学教材,认识乘号,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三是给教学留出了反思的空间。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把黑板上同数相加的算式改写成乘法,使学生体会,相同加数相加时可以用乘法表示。

0的认识课件 篇3

一、教材

依据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88~89页。

二、设计思路

这节课内容是在学生认识整时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时、分的有关知识,并为学习认识几时几分以及认识秒作好铺垫。本节课设计围绕学生兴趣展开一系列活动:介绍新朋友――“小闹钟”、龟兔第二次赛跑、拍球、跳绳、测脉搏、口算比赛等,使学生在全面、深刻了解钟面的基础上,认识时间单位时、分,得出1时=60分,建立时分的时间观念。活动安排紧紧围绕学习内容,迎合低年级学生好奇、好动、具有竞争性、挑战性的心理特点,动静结合、层层推近,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学习的主人,培养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三、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讲述。今天,老师发现教室里多了一些新“朋友”――小闹钟。向你的同桌展示一下你的新朋友,看一看,它长得什么样,听一听,它在说些什么?

(2)同桌展示交流,指名汇报。

(3)讲述。小闹钟在滴答、滴答地说什么呢?它时时提醒小朋友,珍惜分分秒秒,好好学习,掌握本领,莫等闲,白了少年头。

同时,教师板书:时时分分秒秒

导入:这里的时、分、秒就是时间单位,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个新本领――认识时间单位时和分。

设计意图:低年级学生对学习目的尚未树立明确的认识,全凭好奇和新鲜感,他们的欲望往往是从兴趣中产生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奇是孩子的天性,好动是孩子的本能。我们应尊重孩子的需要,适时、恰当地去运用它、引导它,方可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这里,紧紧围绕学生学习兴趣,抓住学生最感兴趣的闹钟为切入点,接着由拟人化的小闹钟,巧妙地引出时间单位――时、分、秒,揭示本节课学习内容,小闹钟的短短几句话更胜过教师的说教,拉开本节课的序幕。

2.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首先,认识钟面。

(1)小组交流。刚才,我们已经简单的认识了我们的好朋友――小闹钟。下面,我们进一步的来观察它,看看钟面上有些什么?请你一边用手指着一边告诉小组里其他的小朋友。

(2)学生反馈,教师适时提问,引导学生进行有条理的观察、思考。

如“有哪些数字、怎样排列?”“有多少个大格,多少个小格,你是怎样知道的?”“时针长得什么样?分针长得什么样”……

同时,结合学生的汇报进行板书:

(3)讲述。时针走起路来慢又慢,就像乌龟爬呀爬。分针是只快乐的小白兔,高高兴兴往前走。秒针像只小跳蚤,还没等你数清它在哪一格,它已经跳下好几格,所以看时间一般不看秒针。

其次,认识时、分。

(1)猜测:分针和钟面上的大格、小格什么关系?

(2)课件演示:分针走一小格是一分钟。

(3)学生动手拨一拨:分针走两小格、一大格、两大格、一圈各是多少分?

(4)提问:分针从12走到4、从12走到6各需要多长时间,你是怎样知道的?

(5)过渡:分针是只不知疲倦的小白兔,它不停的工作着,时针有没有偷懒,它有是怎样工作的,请你猜猜看?

(6)课件演示:时针走一大格是一小时。

(7)提问:时针走两大格、一圈各是多少?

时针从12走到4需要多长时间,你是怎样知道的?

第三,时、分的进率。

(1)讲述:一分钟究竟有多长,让我们听一分钟的音乐故事《龟兔赛跑》。音乐故事起

(2)学生猜测,课件演示验证:龟兔赛跑

(3)学生操作,得出:1时=60分

设计意图:学生对钟面的熟悉程度直接关系到认识时间的准确性,通过大小不同的字体、字号、不一样的颜色、不同的形状,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龟兔赛跑”更是学生熟悉的童话故事,极大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龟、兔、跳蚤的形象比喻,更让学生联系到时针、分针、秒针的运转,以乌龟、小兔的口气代替老师的告诉,龟兔的第二次赛跑得出:1时=60分,帮助学生克服认知上的障碍。

3.亲身体验,感受新知

(1)闭眼,用心感受一分钟。

(2)一分钟活动:跳绳、拍球、测脉搏

(3)一分钟口算。

(4)课后了解:一分钟,我们的爸爸妈妈能做哪些事情?

设计意图:时间概念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摸不着、看不见,5个一分钟,充分让学生获得直接体验,从听到跳、拍再到写、说,学生的眼、耳、口、手、足等均参与学习,层层推进,动静结合,使学生在体验中感悟数学知识,建立一分的时间观念。

4.总结评价,构建新知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评价自己及他人的学习情况。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设计突出以下几个方面:

1.从学生的关注点出发,引入新课

儿童对任何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对小闹钟也是如此。为了避免学生在课堂上过分关注小闹钟,将闹钟当成玩具。课始,首先从学生最感兴趣的小闹钟出发,让学生初次观察交流,展示、介绍自己的闹钟,一吐为快,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和展示的欲望,并由此引出时间单位时、分、秒。

2.巧妙设计板书,刺激学生多种感官

现代社会电子产品广泛运用,机械钟表在现实生活中已经很少见到,学生对钟面的熟悉程度将直接影响认识时间的准确性,在学生两次观察钟面的基础上,结合学生汇报进行板书,板书中用较大的字号突出“大格”之大,较小的字号突出“小格”之小;运用红色隶书突出“时针”的“时”,红色给人以厚重之感、隶书更显得粗短,代表“时针粗而短”;用蓝色瘦长字体突出“分针”的“分”,蓝色给人以明快轻松之感、瘦长的字体更代表“分针细又长”,不同的字体直接作用于学生的眼睛,形成鲜明对比,直观形象。色彩鲜艳的大钟面,让人赏心悦目,同时,在钟面周围标出每大格也就是每个数字所表示多少分,简洁明了,便于学生今后准确地读出分针所表示的时刻。

3.形象贴切的比喻,将数学知识趣味化

童话世界对孩子充满无穷魅力,龟、兔、跳蚤的形象比喻,让学生联系到时针、分针、秒针的运转,“龟兔赛跑”是学生熟悉的童话故事,设计“第二次龟兔赛跑”极大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通过猜测、验证,得出时、分的进率,帮助学生克服认知上的障碍。

4.注重体验,在体验中构建新知

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如拨动时针分针、听音乐感受一分钟的长短、测脉搏、跳绳等,使课堂动静结合,学生的眼、耳、口、手、足等均参与学习,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学习的主人,这样的学习,学生兴趣高涨,学得轻松愉快,提高了教学效率,培养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0的认识课件 篇4

教学内容:一上P39~40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建立6、7的概念;知道7以内数的数序,理解6、7基数和序数的含义,能够正确读写6、7。

2.经历数一数、摆一摆、说一说等活动,丰富6、7的概念,获得数感的发展。

3.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在学习活动中体验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

建立6、7的概念,会读写6、7,理解6、7基数和序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

理解6、7基数和序数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师:小朋友们,小猫最爱吃什么?(鱼)

2.(出示小猫图片)有一群小猫约好一起去钓鱼,瞧,已经来了几只小猫了?

①独立数。②请生上来数小猫的数量。

二、结合情境,认识6和7

(一)建立6的概念

1.(出示一只小猫)问:现在有几只小猫了?你是怎么知道的?

引导学生说出5只,又多了一只就是6只。

2.(摆5颗珠子)黑板上已经有5颗珠子了,请个小朋友帮帮忙,怎样表示出6?

小结:6比5多1, 5的后面是6。

3.说一说:6还可以表示什么?

(若学生难以想到,则给学生举例。)

小结:只要数量是6,都可以用6表示。

(二)建立7的概念

1.再来一只小猫,现在一共有几只小猫了?你是怎么知道的?

2.黑板上摆出六颗珠子,问:怎样表示7?

小结:6的后面是7。

3.摆一摆

师:除了用圆片表示7,你还想到什么方法?

①组里讨论:用你喜欢的方法表示7,比比谁想到的方法多?

②请学生汇报。

小结:只要数量是7个,都可以用7来表示。

4.认识生活中的7

过渡:咱们来看看生活中还有哪些7。

①一个星期有7天。②电影《7个小矮人》。③彩虹有7种颜色。④7星瓢虫。

5.揭题

今天这节课咱们就来学习《6和7的认识》。

(三)理解6和7的基数和序数

1.数的顺序

(1)瞧!7只小猫到齐了,可以出发了。等会它们要进行钓鱼比赛,让我们给它们排排队吧!

(课件出示:1到6号码的小猫,有只小猫没有号码。)

师:猜猜看,这只小猫可能是几?(0或7)

(2)揭示:小猫是7号,应该排在哪里?

(3)这是从小到大的顺序排起来的,还可以怎么排?

(4)(出示直尺)将数宝宝6和7填进直尺中。

说一说:7的前面是谁?6的邻居是谁?

2.对比基数和序数

(1)出示6缸鱼,问:小猫们钓完鱼了,它们都把钓到的鱼放进鱼缸里。小朋友们看看,这里几缸鱼呢?

追问:鱼缸到齐了吗?为什么?(板书:6

(2)(出示小猫,每只小猫对应一只鱼缸,同时空出两缸鱼。)

师:让我们帮助小猫们找到自己的鱼缸吧!7号小猫说:“我钓的鱼比5条多。”猜猜看,可能会是几条?(板书:6>5)

师:听听还说了什么,“但是又比7条少。”谁来帮忙?(6条)

(3)找找看,6条是第几缸?

(指导完整说话:从左边数第3缸,右数第5缸。)

(4)提问:①有7条鱼的是第( )缸。

追问:这个7条和7缸表示的意思一样吗?

②从左边数起第7缸有( )条鱼。

追问:这个第7缸和7缸鱼表示的意思一样吗?

(5)给这几只小猫排排名次,几号小猫是冠军。第6的是几号小猫……

(四)6和7的书写

师:我们刚认识了6和7,你会写吗?

①看老师写。 ②跟老师书空。 ③自己尝试写。

三、巩固练习,深化概念

出示8个正方形,

1.红正方形排在第几个?

2.(在后面增加一个)红正方形排在第几个?

3.(在前面增加一个)红正方形排在第几缸个?

4.(上下排列)询问位置。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认识了哪个数字宝宝?谁来跟它们打个招呼。

0的认识课件 篇5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所学有关认识人民币的知识。

2、通过模拟购物活动,使学生综合应用人民币的知识和100以内数的组成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减法计算问题。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家庭的购物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的实用价值。

教学重点:学会用所学人民币的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教师:例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角=( )元( )角

角 元( )角

二、学习新知:

1、教师出示例8主题图让学生说说图上都画了什么?引导学生说一说图上物品的价钱及小朋友的购物活动。

提出数学问题:还剩多少钱?或应找回多少钱?学生列算式计算。

3、如果你手中只有20元钱,想买一架小飞机,还差多少钱?学生列算式解答。

多少元?

(1)学生在小组中提具体一些的问题,如乒乓球拍比小皮球贵多少钱?

(2)学生根据同伴提出的问题列算式解答。

(3)鼓励学生提出其它问题。

(4)列算式解答。

三、练习:完成练习九的11题。

1、学生看图明确题意。

2、根据问题列算式解答。

3、订正答案。

四、小结: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2、希望小朋友们在以后的日子了,做好小当家,帮爸爸妈妈理财。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简单的计算

0的认识课件 篇6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掌握数位顺序表,知道亿以内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

2 过程与方法:

理解多位数的读法,在具体情境中,能够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出亿以内的数,体会并能阐述多位数读数的规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认数的过程中,结合现实素材,使学生感受亿以内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团队精神。

2.教学重点/难点

1 教学重点:

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能正确地读出多位数。2 教学难点:

学生能够结合具体问题,感受计数单位的大小,理解多位数的读法及十进关系。

3.教学用具

多媒体设备

4.标签

教学过程

1 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小组派代表读数比赛:4

425、650

3、8

210、1040

2、提问:怎么读得又快又准,有什么好方法?

总结方法:从高位读起,千位上是几就读几千,百位上是几就读几百,十位上是几就读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哪一位上一个单位都没有就读零。

3、理解位值(数位上各数的意思)、数的组成 (1)认识数位

9999是一个几位数?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第二位呢?(板书:千位 百位 十位 个位)(2)了解数位上各数的意思

每个“9”在什么数位上,分别表示多少?(3)认识数的组成9999是有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几个一(个)组成的?

4、引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万以内的数。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我们还经常用到比万大的数。(出示我国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

这些数据你会读吗?(如有同学举手要读,请两三位同学试着读读,老师不评价读得对错)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亿以内数的读法,同学们有信心学好吗?(板书课题:亿以内数的认识)

2 探索交流,获取新知

1、联系生活,认识新的计数单位,了解十进制计数法 (1)认识“十万”

老师在计数器上拨珠,拨上一万,然后一万一万地拨,一直拨到十万。

同学们,能不能再在千位上拨一个珠子?(不能)那怎么办?九万加上一万是多少?(一万)

对极了,万位满十,应该向十万位进一,所以我们应该在万位上拨一个珠子。也就是说,几个一万是十万?(10个)(板书:十万)

(2)认识“百万” 同样的方法,学生在计数器上边拨边数,一万一万地数,从九十六万数到一百零三万,知道10个十万是一百万。(板书:百万)

(4)认识“千万”

通过同桌互相讨论,和类推的方法,认识“千万”,知道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板书:千万)

(5)认识“亿”

通过独立思考,和类推的方法,认识“亿”,知道10个一千万是一亿。(板书:亿)(让学生明白还有无穷多个计数单位)(6)了解十进制计数法,并学会应用

同学们,我们刚已经学过这么多的计数单位,我们一起说一说。那你们发现这些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吗?请同桌互相合作,完成老师给你们的表格。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计数单位“个”“十”“百”“千”“万”,它们分别在数位顺序表中的什么数位上? 今天我们认识的“十万”“百万”“千万”“亿”呢?它们分别又是在什么数位上呢?(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亿位)

介绍我国的四位分级计数法。(从右往左四位分为一级,第一级是个级,包括个位、十位、百位、千位;第二级是万级,包括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第三级是亿级。)

(7)练习:书上第4页“做一做”第一题数数 1.学生试着读 2.交流读数的方法(①标数位读;②数位表中,按照数位顺序读;③虚线把万级和个级隔开,先读万级,再读个级;)

3.根据学生读数中遇到的困难,教师和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好这些数字,学生再读。交流讨论的结果,引导学生总结出含两级的数的读法:含有两级的数,先读万级再读个级;万级的数按个级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一个"万"字;中间不管有几个“0”,只读一个零;末尾“0”,不读。

4.理解位值、数的组成 例中十万位“6”表示6个十万,十位数上的“6”表示6个十,那么其他数位上的数各表示多少? 5.你能填出数位顺序表吗?(提问学生试一试回答有关数位表问题)3 巩固练习,形成能力

1、说说横线数字表示的含义

2、照样子说一说:(知识巩固)

(表示4个万,7578个一)(表示28个万,64个一)

3、摆一摆:用四个“5”,四个“0”按下列要求摆出八位数。 ①一个“零”都不读出来的八位数。②只读出一个“零”的八位数。③读出两个“零”的八位数。用0,0,0,1,2,3,4七个数字按要求组成一个七位数。

4、小结:请同学们认真对照学习内容,谈一谈本节课的学习体会、收获。

4 板书设计

0的认识课件 篇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在日常生活中的购物问题。

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护人民币。

教学重点:

有关人民币的简单计算。

教学难点:

统一单位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教学挂图;学生:模拟人民币。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出示上两节课所认识的人民币学生辨认。

2、填空:

角 分

二、探索新知:

1、学习例6。

(1)出示1张1元的纸币或1每1元的硬币和2格1角的硬币,请学生说出是多少钱。学生动手在自己的桌上摆出1元2角钱。

(2)教师提问:“1元2角等于多少角?”学生先借助自己摆的学具“1元2角”进行操作和思考,再同桌互相交流。学生演示操作过程。

(3)教师进一步提问:“不摆学具,怎样想1元2角等于多少角?”引导学生在操作的基础上抽象出思考的一般方法:1元是10角,1元2角就是10角加上2角,等于12角。

(元( )”。让学生理解10角是1元,还有2角,所以12角=1元2角。

(5)学生独立完成“做一做”第1题。

2、学习例6。

(35.90元各表示这几种物品的什么?它们各表示几元几角钱?”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然后派代表上台说讨论的结果。

(3)引导学生概括认识物品单价的方法:小数点左边的数表示几元,小数点右边的第一个数表示几角,第二个数表示几分。

(4)学生独立完成“做一做”第2题。

3、学习例7。

(。买哪两个好呢?小兔犹豫不决。小朋友,你能帮小兔选购气球吗?

(2)学生和小兔一起认识每种气球的价钱。

(3)引导学生由无序选择信息到学习有序选择信息。

①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帮小兔选购气球。能选几种就选几种,并写出每种选法的算式和结果。

②各小组展示自己的选择方案和结果。每小组的选择方案和结果基本上是无序的。对方案多的小组加以鼓励,让学生由成功感。

③引导学生将无序的选择过程引入有序。教学生作如下思考:

a、先考虑所选两个气球是不一样的,这样有3种选法。

出示:

每种选法的结果如下:元( )角

元( )角

b、再考虑所选两个气球是一样的,这样也有3种选法。每种选法结果如下:

元( )角

元( )角

④让学生讨论:怎样有规律地选择气球。强化上述有序选择信息的过程,让学生在讨论中培养思维的有序性。

(4)完成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名板演订正。

三、练习:

练习九第9题:学生独立完成,订正。

四、小调查:

回家后调查一下自己熟悉的商品价格,每人至少调查3种:①这些商品是用什么方法标价的?②它们各表示多少钱?

五、小结:

这些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学到了什么新东西?

作业布置:把调查的结果记录下来。

板书设计:

简单的计算

12角=1元2角

0.50元=5角 1.20元=1元2角 0.80元=8角

0的认识课件 篇8

二、教材来源:小学一年级《数学》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版 三、内容来源: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 2 单元 四、主 题:前、后的位置 五、课 时:1课时 六、授课对象:一年级学生

七、设 计 者:刘全良 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韩庄小学 八、目标确定的依据:

2.教材分析 : 本节课教学简单的方位知识,使学生能够分辨自己的前、后,并会用这些方位词描述物体简的相对位置。由于学生在生活中都接触过这些方位,而且以自己为中心的前、后都很容易界定,教学中要注意结合具体的情景引导学生在使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中获得自主的认识。

3学情分析:一年级下的.小学生在学前已经初步确立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有了一定的实际经验,尤其在生活中在具体的活动中,基本能确定上、下、前、后的位置。学生年龄较小,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在教学中要注意安排一系列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感知上、下、前、后的位置。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不是很强,在描述物体的位置时,有时会不全或者遗漏表达方位的关键词语,教师要注意进行强调和纠正。 九、学习目标:

1.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前、后的位置关系,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确定物体前、后的位置和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3、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4、初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十、评价任务:

任务2.会辨认和区分前、后的基本含义,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完成目标2) 任务3.完成P9做一做(完成目标3)

0的认识课件 篇9

学习目标:

1.理解“井沿”“大话”“无边无际”等词语;

2.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会分角色朗读对话;

3.发挥想象力,初步理解寓意。 重点难点:

懂得“坐井观天”寓意,明白本词含有贬义。

教学准备:

小青蛙、小鸟的图片及头饰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课文讲了谁和谁发生争论的故事?争论什么?

二.学习课文,理解内容

1.同学们,课文中讲青蛙住在什么地方?那么,小鸟从哪儿来的呢?

2.对话导读,理解

【出示第一次对话】

①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第二段和第三段,你从这次对话中知道了什么?

②青蛙说的话是个什么句子?要读出奇怪地问的语气。谁来读读?

③假如你是这只小鸟,飞了一百多里,你会有什么感觉?所以小鸟的话要读出又累又渴的感觉。谁来试试?

④分角色朗读第一次对话

【出示第二次对话】

①谁找出它们的第二次对话读读?

②从这次对话中,你知道青蛙认为天多大?小鸟眼中的天是什么样子的?

③改换句式:“还用飞那么远吗?”意思就是说“不用飞那么远。”

④指导朗读:青蛙的话要读出不相信的语气,小鸟的话要读出耐心诚恳的语气。

【出示第三次对话】

①自由读第三次对话,提出不懂的问题。

②小组合作学习,组内讨论和交流上述问题。

③汇报交流。(青蛙的笑表现了傲慢、自信与自以为是的心理状态;小鸟的笑则表现出耐心、讲道理、实事求是的诚恳态度。)

④补充读,说说这样读的理由。

分角色朗读课文,先组内读,再全班读。

3.小实验: 把书卷起来,卷成一个纸筒,往上面看,你能看到多大的一片天?

小结:青蛙不就是这样吗?它一直生活在井里,视线被井壁挡住,所以它看到的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三.总结拓展,揭示寓意

1.想象、说话练习:假如这只青蛙真的跳出井口,它将会看到一些什么?那它可能会说些什么呢?小鸟又会说什么呢?

2.学完课文,你想对小鸟、青蛙、自己或同学说些什么?

3.揭示寓意

四.课后游戏:分角色朗读表演

0的认识课件 篇10

1、授课内容:

新课标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课本第38~39页。

2、教材分析:

角的初步认识这一教学内容是学生在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教材从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所学几何图形,再通过学生实际操作活动,加深对角的认识和掌握角的基本特征。教材中不要求掌握角的定义,只要求学生认识角的形状,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直尺画角,为以后进一步学习三角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等几何图形奠定了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3、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编写的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制定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学会用尺子画角。

(2)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创造意识。

(3)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精神。

4、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对于角的认识往往只是借助于实物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对角缺乏系统的认识,所以本课时的重点是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难点是引导学生画角的方法。

0的认识课件 篇11

在教学过程中我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体现新课标精神,按照直观感知—表象认识—概念形成—拓展运用的规律组织教学。因此我安排了以下五个教学环节:

1、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2、情境导入,探究引新。

3、师生互动,探索新知。

4、巩固练习,开智培能。

5、及时总结,深化新知。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应用的过程。所以我打算用2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探究乘法产生的过程。学生理解了乘法含义后,安排形式多样,灵活有趣的巩固练习,巩固练习要用15分钟。剩下大约5分钟时间老师和学生一起总结对乘法的认识。下面我详细说一下每一个教学环节。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低年级学生对直观的图片非常感兴趣。教育和心理学巨匠皮亚杰认为,儿童在理解乘法过程中,其数学思维发生了重要变化,教科书应该提供合乎儿童认知特点的知识和丰富的学习情境。

因此一上课我就引入教材第一页上的的情境图,让学生仔细观察画面,并抽学生说说画面上的内容。只要学生能将自己看到的讲出来(如有小朋友在玩滚铁环、接力赛跑等),老师都要给予鼓励。

学生在观察图画时,教师要有意识的把他们的注意力吸引到图中三个小朋友提出的问题上去,并让他们采用有利于引出乘法的方法来数数。如:图中上面小男孩说:“每层楼有9扇窗户,3层楼有多少扇窗户”的问题,引导学生一层一层的数,即有1个9,2个9,3个9。然后用同样的方法数教学楼左右两边树的棵树、荡秋千的人数、赛跑的人数等。在这里要特别注意让学生体验数数的过程,充分尊重学生对解决问题方法的选择,不必强求一致。无论学生是通过一个一个地数来解决问题,还是用连加计算来解决问题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让学生初步感受到他们用的方法比较麻烦,并由此产生新的学习需求。

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有部分学生可能会列出连加算式来解决情境图中的问题,这时教师可乘机说明除了这种方法外,还可以用别的更简单的方法来解决同样的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引出例1的教学。

2、情境导入,探究引新。

建构主义认为:“复杂的学习领域应针对学习者先前的经验和学习者的兴趣,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才可能是主动的。”

出示教材第2页例1植树的情境图(幻灯片),让学生仔细观察,提问:你们怎么来解决图画中的问题呢?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已有的经验,学生可能采用数数的方法算出共植了多少棵树。数的方法也可能是多样的,如一棵一棵地数,两棵两棵地数,一行一行地数,一列一列地数等,不管学生怎么数,老师都应给予肯定。如学生没有出现1个8,2个8,3个8……,1个4, 2个4,3个4……,这两种数法,老师应给予必要的引导和启发。

接着提出如何算的要求,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并结合学生回答,教师将学生的各种算法用算式表达出来(可能会有如下情况)

并板书:

8+8+8+8=32(棵)

4+4+4+4+4+4+4+4=32(棵)

引导学生观察这两个算式,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一下,说说你们发现了什么。

启发引导学生说出:这两个算式都是连加法,每个算式中的加数都相同,结果相同等等。

然问向学生提问:“这两个算式分别表示几个几相加?”

启发学生说出:4个8相加和8个4相加。老师引导:“像这样几个几相加的连加算式,在书写上十分不方便,有没有更简单一点的方法呢?”让学生产生学习新知识的需要。

在这里,教科书采取了让学生进行接受学习的方式,老师指出:“像这样的加法还可以用乘法计算。”并板书。

揭示课题板书:乘法的初步认识。

3、师生互动,探索新知

这个时候,老师问4个8相加和8个4相加用乘法怎么样表示呢?请同学们看黑板老师教乘法算式的写法:4个8相加可以在4和8之间写一个乘号,8个4相加,可以在8和4之间写一个乘号,在这里,我把书本上安排的做了一个下调整,把4×8=32(棵)写在了前面,以便于学生记忆和理解。

板书:

4×8=32(棵)

8×4=32(棵)

告诉学生:“×”叫做“乘号”,并板书。然后让学生观察乘号像什么,可能学生会说像错号,像汉语拼音字母里的x等等。这样让学生把抽象的知识与自己的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加深理解,加深学生对乘号的记忆。

然后引导学生比较一下,用加法算和用乘法算有什么不同?使学生认识到从书写形式上看,乘法比连加更简便,同时乘法也是实际生活数学应用必须的。

下面老师教学乘法算式的读法。对照乘法算式教读:

4×8=32 读作4乘8等于32

8×4=32 读作8乘4等于32

4、巩固练习,开智培能。

叶圣陶先生曾说:“当老师像是帮助小孩走路,扶他一把,要随时准备放手”。学生对乘法算式有初步的认识后,为了及时巩固所学知识我安排了三个层次的练习。首先我用幻灯片的形式出示4个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让学生填空是几个几相加,然后再让学生根据加法算式写出乘法算式并且能读出来。最后,老师把教材第一页的校园图画展示出来,作为第三个层次的练习,让学生通过观察提出数学问题,要求能用乘法计算,这样让学生感觉生活中有很多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真正把数学回归于生活。

5、及时总结,深化新知。

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乘法的理解,练习之后,老师提问:孩子们,今天大家学到了什么知识,,你是怎样理解的?教师不要急于把自己的观点灌输给学生,而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他对乘法的认识,也许语言不是那么准确,表达不是那么完整,只要孩子能正确说出他对乘法的理解,教师都要给予肯定。我的教学过程已全部结束,下面说一下板书设计。

0的认识课件 篇12

一、教材剖析

(一)、教育规划理念

方位学情: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圆的知道是在学生知道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后所要知道的小学阶段的最终一种图形。学生知道圆应把握它的特色,凭借多媒体使学生领会到圆所蕴涵的美学特征与文明沉淀。本课教育针对的是六年级学生,他们已开始具有处理信息和网络上自主学习的才能,特别是结合长途多媒体教育使这成为实践。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学生是学习进程的主体,长途多媒体教育网络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渠道。

理念想象:学生不是一张白纸,有着丰厚的日子领会和常识堆集。数学教育应合适学生认知水平,树立在学生片面希望及常识阅历上。供给充沛活动和沟通时机,引导学生自主探求,了解把握根本的数学常识技术思维及办法阅历,加强数学与日子的联络,显示美学价值,让学生感触到圆与人们的日子、修建、人文艺术和实践运用等休戚相关。

(二)、方针设置

依据数学课程标准与本课教材特色以及学生学情和规划理念,结合学生实践情况拟定以下教育方针。

1、常识方针:知道圆各部分称号,把握圆的特征和画圆的办法。

2、技术方针:在已有常识阅历基础上,熟练把握用圆规画圆,培育学生实践操作才能。

3、情感方针:经过生动画面、图画、演示让学生感触日子中圆的存在与效果,感触其奇特与包含的美学价值。

依据本课的规划理念和方针设置确认本课的教育要点即经过多媒体知道圆各部分称号,把握圆的特征。

教育难点在于把握圆的特征,能熟练地画圆。

(三)、教法、学法

依据本课的方针设置和重难点特拟定

1、教法:以学定教、协作探求如情形熏陶法等。

2、学法:顺学而导、协作学习如师生互动学习法等。

二、教育流程

(一)、情形导入

经过多媒体、课件演示,创设情形,展示大天然中随时都有圆的存在。让学生感触到圆的奇特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爱好,顺畅地导入到新课之中。(课件展示,国际星际、其它星球、地球、月亮和日子中的日落等美景以及大天然中的物体如鲜花等)

(二)、探求新知

1、发明圆:

学生在预备好的纸上作圆,办法东西不限。一起教师课件演示一两种作圆的进程办法,以启迪学生。)

2、学生完结后我会发问:

(1)你是用怎样的办法画的?在学生作答间我会当令做出科学的评语固定的一点叫做圆心,用字母O表明。从圆心到圆上恣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用字母r表明。经过圆心且两头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用字母d表明。(课件圆的画面及各部分的称号展示)

(2)一起依据课件图片请学生剖析圆上、圆内、圆外和圆心各指什么?我再当令解说加深学生的了解。

3、学生探求

(1)此刻我会播映课件——以半径旋转并标有直径的圆,请学生调查剖析而且发问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会发现直径是半径的两倍等。

(2)我再结合课件图片总结:圆的半径在旋转中,与圆的直径重合时,半径只要直径的一半,由此得出:r=d/2d=2r

给答对的学生给予奖赏、以鼓励学生的积极性。(一起课件展示两个别离以半径和直径旋转的圆)

(3)接下来我会再问那圆有多少条半径和直径呢?为什么?学生自己看着旋转的圆自己总结,我当令做出评述圆的半径有很多条、直径也有很多条、在同圆或等圆中所有的.半径持平直径也持平,圆心确认圆的方位、半径确认圆的巨细。

4、常识延伸

(1)我会向学生发问:方才同学们画圆时都用到了些什么东西和办法啊?和咱们沟通学习一下阅历好吗?学生:学生会说出不同的办法和东西我再课件播映(可能会用到的东西如硬币、线、笔、圆规等)。

(2)此刻我会假装很着急的姿态向学生问:教师想画一个直径8厘米的圆可不能够用一块钱的硬币哦?为什么啊?生:学生会从巨细不契合等方面来阐明不可。此刻我又会说那我要是想画一个半径6厘米的圆又该怎样办呢?为什么啊?生:可能会比较尴尬(我再当令从巨细契合以及便利等方面渐渐导出学生说出用圆规画)

(3)接下来我再小结得出画巨细不同的圆咱们通常用圆规来画并播映课件圆规确认半径的办法以及圆规画圆的办法的重复进程(并得出定论用圆规画圆能够画出巨细不同的圆、也能够得到咱们想要的圆,再次证明得出半径越大,圆就越大。半径越小、圆就越小)

(三)、常识反应

1、请同学们用圆规画出一个半径5厘米的圆并用字母标出圆心、半径和直径,画好之后彼此查看以稳固方才所学的办法。

2、测验、学生举手答复并说出理由(课件展示)

A、

图(1)中直径是()

(图1)半径是()

B、圆规两脚分隔间隔是4厘米,画出的圆直径是()(图2)

C、图(2)中长方形的长是(),宽是()

3、解说日子中的圆的相关运用如:

(1)车轮为什么是圆的?

(2)飞标标靶的靶圈为什么是圆的?我会当令引导加以稳固。

(四)、常识拓展

1、史料衔接:有关圆的常识、名言、名句以及网页链接等,经过课件展示使学生领会到圆所蕴涵的前史与文明沉淀、激起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热情以及在今后的数学学习中愈加用心。(课件展示)

2、圆与日子:(课件展示圆与人们的日子如鲜花、日落、小桥流水、雄壮美丽的修建物以及日常日子中常见的一些表现有圆的运用的物体等等,使本课常识得以拓展,学以致用,表现数学来源于日子而又返回到日子中去,使学生感触到学数学、用数学,数学无处不在。)

三、板书规划

圆的知道

很多条r=d/2d=2r

直径半径

0的认识课件 篇13

1、画一画:你能想办法在纸上画一个圆吗?

说一说你是怎么画的?

2、剪一剪:把你画的圆剪下来?

圆与我们过去认识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有什么不一样?(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

3、折一折:先把圆对折打开,换个方向,再对折,再打开……这样反复折几次。

仔细观察:折过若干次后,你发现了什么?(结合书理解)

在动手实验与合作交流中得出圆心、半径、直径的概念:在圆内出现了许多折痕,它们都相交于一点,这一点就是(),圆心一般用字母()表示。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一般用字母()表示。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一般用字母()表示。

4、找一找:在同一个圆里,有多少条半径、多少条直径?

在同一个圆里,半径有()条,直径有()。

5、量一量:自己用尺子量一量同一个圆里的几条半径和几条直径,看一看,你有什么发现?

在同一个圆里,半径有()条,所有的半径都(),直径有()条,所有的直径都(),半径是直径的(),直径是半径的()。

活动二:探究圆的画法

1、想一想,画一画:怎样才能画出任意大小的圆?圆的位置和大小和谁有关?

看看书上的理解是不是和你想的一样,试用圆规画一个半径是2CM的圆。

2、思考:图图想在操场上画一个圆做游戏,没有那么大的圆规怎么办?

【巩固提高内化新知】

1、用圆规画一个半径是3cm的圆,并用字母O、r、d标出它的圆心、半径和直径。

2、用圆规画圆,如果半径是4cm,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取()cm,如果要画直径是10cm的圆,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取()cm。

【解惑释疑应用拓展】

思考:车轮为什么是圆形的?车轴应装在什么位置?

板书设计:圆

圆心:o

直径:d

半径:r

达标测评

一、填空

1.圆中心的一点叫做(),用字母( )表示。

2.通过(),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叫做圆的直径。用字母( )表示。

3.从()到()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半径。用字母( )表示。

4.圆是平面上的一种()图形。将一张圆形纸片至少对折( )次可以得到这个圆的圆心。

5.在同一圆所有的线段中,()最长。

6.在同一个圆里,所有的半径(),所有的()也都相等,直径等于半径的()。

7.在同一个圆里,半径是5厘米,直径是()厘米。

8.画圆时,圆规两脚间的距离是圆的( )。

9.()确定圆的位置,()确定圆的大小。

10.在一个直径是8分米的圆里,半径是()厘米。

11.用圆规画一个直径20厘米的圆,圆规两脚步间的距离是()厘米。

二、判断

1.所有的半径长度都相等,所有的直径长度都相等。()

2.直径是半径长度的2倍。()

3.两个圆的直径相等,它们的半径也一定相等。()

4.半径是射线,直径是线段。()

5.经过一个点可以画无数个圆。()

6.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就是直径。()

7.画一个直径是4厘米的圆,圆规两脚应叉开4厘米。()

8.在画圆时,把圆规的两脚张开6厘米,这个圆的直径是12厘米。()

9.半径能决定圆的大小,圆心能决定圆的位置。()

0的认识课件 篇14

一、复习铺垫

1.引导学生从0数到5,再从5数到0。(可用指名数、齐数、拍手数等方式进行)

2.出示0~5六个数字,读数。

3.按顺序读数:( )2( )4( )。ZfW152.COm

[设计意图:通过数数认识数字、数的顺序,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

二、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学习数数和认数。

a.出示第42页的主题图:教室里,同学们正在大扫除。教室里摆放着6张桌子、7把椅子,6个同学在打扫卫生,又从外面走进来1个女同学。

b.引导观察,启发思考。

在学生观察画面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说一说画面上有哪些人和物,各有多少?(学生讨论交流的时候,教师要到各组巡视、倾听,并加以指导。)

c.交流、汇报。

师:图上有些什么?

生可能:图上有同学、老师、桌子、椅子等。

师:图上有多少桌子、椅子?有多少人?

生可能:图上有6张桌子,7把椅子,7个人。

师:你是怎样数教室里的人数的'?

生可能:先数教室里面打扫卫生的同学和老师有6人,再数从外面走进来的一位同学,一共是7人;还可以先数学生人数,再数老师,一共7人。

师:你又是怎样数椅子的数目的?

生可能:先数已放好的6把,再数又搬来的1把,一共是7把。对表现好的学习小组在黑板上粘贴小红花奖励,下同。

[设计意图:在这一教学环节中,通过创设情景,使学生融入到课堂中,感受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观察到的内容,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d.抽象出画面中的数。

桌子的张数、同学的个数用数字几表示?(用数字6表示)板书:6

椅子的把数、师生的个数用数字几表示?(用数字7表示)板书:7

2.根据6、7的基数含义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

a.数一数主题图下面的人数和点子的个数。

b.小组合作,分别用6或7根小棒或学具摆出自己喜欢的图形,并上台展示,进一步加强认识。

c.请学生举例,说一说生活中哪些事物可以用6、7两数表示。

(设计说明:通过学生实践操作,使学生明确6、7的基数意义)

3.教学数序。

a.学生认真观察计数器上的珠子有几颗?(5颗)再拨一颗是几颗珠子?学生上台操作,发现是6颗。再拨一颗是多少呢?(7颗)

b.通过直尺,直观教学数序。

让学生在自己的尺子上找一找5、6、7的顺序。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人教版数学《6、7的认识》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人教版数学《6、7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师将直尺图利用课件展示出来,只写出0、1、2、3、4、5。提问:6和7应该写在什么位置呢?让学生自己去发现7以内的数的顺序。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共同操作学具,从感性明确6与7的大小关系。]

4.比较大小。

a.利用学具,先摆5个圆片,在下面再摆6个圆片,然后根据直观很容易发现:5个圆片比6个圆片少,6个圆片比5个圆片多。板书:5<6 6>5

b.利用学具,先摆6个圆片,在下面再摆7个圆片,然后根据直观不难发现:6个圆片比7个圆片少,7个圆片比6个圆片多。板书:6<7 7>6

5.明确6、7的序数意义。分组进行,看金鱼图,观察并回答问题,再动手填一填。

a.先让学生找准起点,从第1瓶数到第7瓶,再观察第6瓶里有几条金鱼。

b.认真观察找出装有6条金鱼的瓶子,再从左边数出装有6条金鱼的瓶子是第4瓶。

c.从左边数起找到第7瓶,再数一数瓶里有多少条金鱼。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生动的情境,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明确了6、7的序数意义。]

三、巩固练习

1.做抢答练习。5后面的数是几?6后面的数是几?7前面的数是几?

2、结合黑板上的小红花,说一说第一小组得了几朵,哪个小组得的最多,第四朵小红花是哪个小组得的。

3.完成练习七第2、3题。

(1)完成第2题。出示题目,明确要求,学生自行完成题目。小结。

(2)完成第3题。教师引导学生理解题目要求。学生小组合作完成练习。适当引导学生对6只和7只作比较,加深学生对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的理解。

[设计意图:这一练习紧跟课本教学内容,通过巩固练习,使学生巩固对6、7意义的理解。]

四、指导书写

1.图片展示6、7的形象,指导学生观察,启发想像6和7像什么?(6像哨子,7像拐杖等。)

2.图片展示6、7的书写笔顺及在写字格中的布局,学生观察学习。

3.教师在田字格中板书6、7。学生在书上写字格中描出6、7。提醒学生坐姿端正,眼与书之间保持合理的距离,书写要工整美观。

[设计意图:通过指导学生观察课件形象、直观地展示6、7的笔顺,帮助学生掌握6、7的写法;启发学生想像6、7像生活中的什么,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总结: 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

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教学中注意向学生进行讲卫生、爱劳动、爱集体、分工合作等方面的教育。6、7的认识这节课实验教材仍然重视学生数概念的建立。在认数教学中,都要教学数的基数含义、数的顺序、数的大小比较、数的序数含义等内容。利用直尺的操作,使学生清楚地发现5、6、7之间的关系,结合发红花的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几个和第几个的含义。利用摆小棒,6根和7根小棒,分别摆出喜欢的图形等方式,使学生在丰富的操作和实际活动中逐步形成数的概念,发展数感。同时,结合教学过程,我注意渗透学生之间的评价意识,鼓励学生用你真棒你的回答很好等语言来发挥学生之间的评价功能,使学生都爱上数学课,愿意探究数学知识。


本文的网址是http://www.zfw152.com/a/58530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