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预先准备好的,教案课件里的内容是老师自己去完善的。教案是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有效方式。经过阅读我们对于“数列教案”的了解更加深入了,我们会对该领域进行多角度深度分析为您呈现全面的内容!此外,关于范文大全,您还可以浏览爬山心得(经典6篇)。
数列教案 篇1
1、若 为等差数列,且 则 ;
2、若 为等差数列, 当为奇数时, , ( 中间项),
当n为偶数时, 。
3、若 为等差数列,则连续 项的和组成的数列 仍为等差数列。
4、等差数列 中,若 ,则 , 是其前 项之和,有如下性质,
(2)若 则 ;
(3)若 则 ;
(4)若 ,则 。
5、有两个等差数列 、 ,若 ,则 。
6、若 为等差数列, 为公差,则 。
7、若 、 都是等差数列,公差分别为 、 ,若这两个数列有公共项,则公共项组成的新数列一般仍为等差数列。
8、等差数列 中, (d为公差)。
若公差非零的等差数列 中的三项 构成等比数列,则其公比为: 。
9、等差数列前项和公式 。
10、在等差数列 中,有关 的最值问题常用邻项变号法来求解,分类如下:
(1)当 时,满足 的项数 ,使得 取最大值;
(2)当 时,满足 的项数 ,使得 取最小值;
说明: 存在最大值,只需 , 存在最小值,只需 。
11、若 为等比数列,则连续 项的和组成的数列 仍为等比数列。( )。
12、若 为等比数列,且 则 ;
,
13、若 为等比数列, 、 、 成等差数列,则 、 、 成等比数列,其中 、 、
14、若 为等比数列,则 。
15、若 为等差数列,则 。
16、 ;
;
18、由递推公式求数列通项公式类型与方法归类:
配成 ,等比数列,其中 ;
(2)若 ,考察特征方程, ,设其两根为 ,分类讨论如下:
特别地:选择或填空题中,若所求数列某项的项数较大,且求通项不容易,则该数列可能为周
期数列,可通过归纳求某项。
(1)若 为等差数列, 为等比数列,则数列 前 项的和可用错位相减法求得。
(2)如果一个数列 ,与首末两项等距离的两项之和等于首末两项之和,这样的数列可用倒序相加法求和。
求 的值,就可用倒序相加法求和。
(3)若通项为 个连续自然数积的倒数,则一般可用裂项法求前 项的和。如 是公差为 的等差数列,则有 ,
(4)当一个数列既不是等差数列又不是等比数列时,如果能将这个数列分解为一个等差数列和一个等比数列对应项相加得到的一个新数列,此时可用分组法求和(有时按奇数项和偶数项分组)。
20、数列 是公差非零的等差数列的充要条件是: 是关于 的一次函数,或 是关于 的不含常数项的二次函数。(有时可设 ,若 ,则 是常数列)
21、等差数列 的前 项的算术平均值 是等差数列,等比数列前 项的几何平均值是等比数列。
22、一般地,若 为等差数列, 是 的前 项和,则 也是等差数列。
23、等差数列 中, , 且 ,则使前 项和 成立的最大自然数 是 。
数列教案 篇2
学习内容:二年级下册第116页例2
学习目标:
1、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发现数的排列规律,认识新的数列即等差数列。
2、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及推理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
学习重点、难点:认识并发现等差数列的规律,能初步运用规律。
教具准备:课件
预设流程:
一、课前轻松,请同学们互相猜谜语
师:大家情绪这么活跃,能不能课堂上也这样。我发现同学们,特别喜欢猜,这节课就让同学们玩一玩,猜一猜,好不好?
二、谈话导入
师:今天我们班还来了一位数学王国的小朋友,猜,他是谁?(课件出示明明)明明觉的大家很聪明,想和大家来猜谜,你们愿意吗?(愿意)
明明带来了一堆小气球,第一组他挂出了一格。(课件出示)第二组他会挂出几个小旗子呢?你能猜出来吗?
三、初步探索
1、小组讨论,猜测明明第2组会挂出几个小气球子。
2、汇报: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
第二组挂出2个小气球
第二组挂出3个小气球
第二组挂出10个小气球
3、揭示谜底
师:我们来看看明明是怎样想的吧。(课件出示)是几个小气球?(2面)
谁猜中了举一下手。其他同学虽然你们和明明的想法不一样,但是都很好,很有想法。
仔细看图,你还能发现什么?(第2组比第1组多出1个小气球。)
大家愿不愿意继续来猜猜明明是怎样想的?我们来听听明明是怎样说的吧。课件出示。(画外音:我想让小旗子有规律的摆放)
四、深入探讨
1、师明确要求:老师来提一个要求,请同学这次继续想出下面3组气球的摆放,如果同学们想和明明想的一样的几率大一些,可以多想几种情况。先自己利用小旗子代替学具摆一摆。
2、4人小组,讨论交流,并把想法画在纸上(播放音乐)。
3、汇报:(明确先说一说,每组摆了多少个小气球,再说一说有什么摆放规律)
(1)第一种12345(课堂上生是指着所画小气球来说的)
规律:每次都比上一次多一面。
师在纸上画出来,每组都比上一组多出一面。问:大家看明白了吗?是有规律的吗?谁和他们组想法一样?
(2)第二种12121
生说出每组小旗的摆放数量,让大家共同找出其中的规律。
师:谁和他们组想法一样请举手。
(3)第三种124711
生说完之后,师:这么多的小气球,大家能数的过来吗,你有更好的方法表示吗?
生在黑板用数字上记录,横着记录。
124711
+1+2+3+4
师引导生继续发现1234都相差1。
明确再继续汇报时,一人指着图说,一人在黑板上写。
第四种:1251017(板书)
第五种124816(板书)
4、汇报后,揭示谜底
师:我们来看看明明是怎样想的吧.
课件出示,先出示第3组,再出示4,5组。
请一个学生说一说明明是按着怎样的规律去想的。
师:谁和明明的想法一样,举一下手,你们真棒。如果明明能像大家一样再添上黑板上的表示方法,我想大家能看的更清楚,对吗?
五、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的想法真是又多又好。
真善于动脑筋!这节课我们探索的就是事物中存在的一些简单的数量规律。板书:找规律
六、巩固练习
1、师:刚才有的同学猜的小气球的摆放是这样的
出示1101001000
最后一组,应是多少?(生齐答10000)师:为什么?
提示:数量上是怎样有规律的变化的?几个1变成了10,几个10变成100
指明答后,师总结:也就是说,每次增加10倍,就变成了下一个数。
2、师:老师也摆出了几组小气球,课件出示
24814224458
师:你能不摆出图片,就猜出老师空中所要摆的数字是几吗?规律是什么,想好后,可以像黑板上的样子,写出来。
指明订正,出示正确答案。让学生说一说,还有什么发现。(即增加数字都相差5)
3、师:明明从同学们的讨论中也得到了许多知识,现在他想带同学们到森林中走一走,坐一坐运动,你们想去吗?(想)不过,要去森林王国必须要闯过三关,你们能闯过去吗?(能)
第一关27173252
第二关100907040
第三关139
每一关都让学生说一说答案,以及找出的规律。
师:同学们,你们真棒,三关都闯过了,我们就一起随着明明到达森林里去吧。
播放课件(让学生欣赏一段大森林里的动画美景。)
师:大森林里这样美,明明做起了运动。你知道他是怎样运动的吗?
出示练习十二第四、五题,学生完成。
七、拓展练习
师:聪聪看大家玩的这样高兴,也来了。他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拼摆游戏。
课件出示,练习十二思考题。
第四组该是几个圆片,是多少,应该怎样放呢?愿不愿意和聪聪一起想一想,分成4人小组,利用学具代替圆片,摆一摆想一想。
八、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同学们有着丰富的想象和推理。在我们生活中到处都存在着规律,希望同学们做个有心人,不断的来发现它,创造它,丰富它,好不好?
数列教案 篇3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等差数列定义等差数列通项公式
能力目标掌握等差数列定义等差数列通项公式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推理、归纳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等差数列的概念的理解与掌握
等差数列通项公式推导及应用教学难点等差数列“等差”的理解、把握和应用
教学过程
由《红高粱》主题曲“酒神曲”引入等差数列定义
问题:多媒体演示,观察----发现?
一、等差数列定义:
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通常用字母d表示。
例1:观察下面数列是否是等差数列:….
二、等差数列通项公式:
已知等差数列{an}的首项是a1,公差是d。
则由定义可得:
a2-a1=d
a3-a2=d
a4-a3=d
……
an-an-1=d
即可得:
an=a1+(n-1)d
例2已知等差数列的首项a1是3,公差d是2,求它的通项公式。
分析:知道a1,d,求an。代入通项公式
解:∵a1=3,d=2
∴an=a1+(n-1)d
=3+(n-1)×2
=2n+1
例3求等差数列10,8,6,4…的第20项。
分析:根据a1=10,d=-2,先求出通项公式an,再求出a20
解:∵a1=10,d=8-10=-2,n=20
由an=a1+(n-1)d得
∴a20=a1+(n-1)d
=10+(20-1)×(-2)
=-28
例4:在等差数列{an}中,已知a6=12,a18=36,求通项an。
分析:此题已知a6=12,n=6;a18=36,n=18分别代入通项公式an=a1+(n-1)d中,可得两个方程,都含a1与d两个未知数组成方程组,可解出a1与d。
解:由题意可得
a1+5d=12
a1+17d=36
∴d=2a1=2
∴an=2+(n-1)×2=2n
练习
1.判断下列数列是否为等差数列:
①23,25,26,27,28,29,30;
②0,0,0,0,0,0,…
③52,50,48,46,44,42,40,35;
④-1,-8,-15,-22,-29;
答案:①不是②是①不是②是
等差数列{an}的前三项依次为a-6,-3a-5,-10a-1,则a等于()
A.1B.-1C.-1/3D.5/11
提示:(-3a-5)-(a-6)=(-10a-1)-(-3a-5)
3.在数列{an}中a1=1,an=an+1+4,则a10=.
提示:d=an+1-an=-4
教师继续提出问题
已知数列{an}前n项和为……
作业
P116习题3.21,2
高中数学有效的学习方法
高中数学学习是中学阶段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不少学生升入高中后,能否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是摆在高中新生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除了学习环境、教学内容和教学因素等外部因素外,同学们应该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和改进学法,本文就此问题谈点看法。
1、认识高中数学的特点。
高中数学是初中数学的提高和深化,初中数学在教材表达上采用形象通俗的语言,研究对象多是常量,侧重于定量计算和形象思维,而高中数学语言表达抽象.
2、要提高自我调控的“适教”能力。
一般来说,教师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后,因自身对教学过程的不同理解和知识结构、思维特点、个性倾向、能力品质、教学观念、职业经历等原因,在教学方式、方法、策略的采用上表现出一定的倾向性,形成自己独特的、鲜明的、一贯的教学风格或特点。作为一名学生,让老师去适应自己显然不现实,我们应该根据教的特点,从适应教的目的出发,立足于自身的实际,优化学习策略,调控自己的学习行为,使自己的学法逐步适应老师的教法,从而使自己学得好、学得快。
3、正确对待学习中遇到的新困难和新问题。
在开始学习高中数学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不少困难和问题,同学们要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胜不骄,败不馁,有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愈挫愈勇,千万不能让问题堆积,形成恶性循环,而是要在老师的引导下,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要将“以老师为中心”转变为“以自己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学习模式。
数学不是靠老师教会的,而是在老师引导下,靠自己主动思维活动去获取的,学习数学就是要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并经常发现和提出问题,而不能依着老师的惯性运转,被动地接受所学知识和方法。
5、要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提高自学能力。
课前预习而“生疑”,“带疑”听课而“感疑”,通过老师的点拨、讲解而“悟疑”、“解疑”,从而提高课堂听课效果。
6、要养成良好的审题和解题习惯,提高阅读能力。
审题是解题的关键,数学题是由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构成的,拿到目要“宁停三分”,“不抢一秒”,要在已有知识和解题经验基础上,译字逐句仔细审题,细心推敲,切忌题意不清,仓促上阵,审数学题有时须对题意逐句“翻译”,将隐含条件转化为明显条件;有时需联系题设与结论,前后呼应挖掘构建题设与目标的桥梁,寻找突破点,从而形成解题思路。
7、要养成良好的演算、验算习惯,提高运算能力。
学习数学离不开运算,初中老师往往一步一步在黑板上演算,因时间有限,运算量大,高中老师常把计算留给学生,这就要同学们多动脑,勤动手,不仅能笔算,而且也能口算和心算,对复杂运算,要有耐心,掌握算理,注重简便方法。解后要反思,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完题目之后,要不失时机地回顾:解题过程中是如何分析联想探索出解题途径的?使问题获得解决的关键是什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怎样克服的?这样,通过解题后的回顾与反思,就有利于发现解题的关键所在,并从中提炼出数学思想和方法,只有勤反思,才能“站得高山,看得远,驾驭全局”,才能提高自己分析问题的能力。
8、要善于交流,提高表达能力,养成纠错订正的习惯。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对一些典型问题,同学们应善于合作,各抒己见,互相讨论,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也可主动与老师交流,说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在老师的点拨中,他的思想方法会对你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只有不断交流,才能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提高表达能力。如果固步自封,就会造成钻牛角尖,浪费不必要的时间。
9、要勤学善思,提高创新能力。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贻”。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要遵循认识规律,善于开动脑筋,积极主动去发现问题,进行独立思考,注重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把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做到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不满足于现成的思路和结论,善于从多侧面、多方位思考问题,挖掘问题的实质,勇于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因为只有思索才能生疑解疑,只有思索才能透彻明悟。一个人如果长期处于无问题状态,就说明他思考不够,学业也就提高不了。
10、要养成做笔记的习惯,提高理解力。
为了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老师补充内容和方法很多,如果不做笔记,一旦遗忘,无从复习巩固,何况在做笔记和整理过程中,自己参与教学活动,加强了学习主动性和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自己的理解力,也养成归纳总结的习惯。
总之,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勤奋的学习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不仅学会,而且会学,只有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高中数学考试的技巧
总体原则
1、先做简单题,后做难题。
2、遇到较难的大题,把所有跟该题有关的知识点都写出来,要知道数学讲究步骤分。
3、若是证明题,万一不会,可以先写出已知条件,再写出要证明的最后一步,再一步一步往上推,中间步骤随便写点。(使用于粗心的教师,但我们不提倡,重点是要平时学好)。
一、整体把握、抓大放小
拿到试卷后可以先快速浏览一下所有题目,根据积累的考试经验,大致估计一下每部分应该分配的时间。对于能够很快做出来的.题目,一定要拿到应得的分数。
二、确定每部分的答题时间
1、考试时占用了很多时间却一点也没有做出来的题目。对于这类题目,你以后考试时就应该尽量减少时间,或者放弃,等以后学习进阶了再尝试着做。
2、考试时花了过多的时间才做出来的题目。对于这类题目,你以后平时做题时要尽量加快速度,或者通过“反复训练”等提高反应速度,这样,你下次考试时能用较少的时间做出来。
三、碰到难题时
1、你可以先用“直觉”最快的找到解题思路;
2、如果“直觉”不管用,你可以联想以前做过的类似的题目,从而找到解题思路;
3、如果这样也不行,你可以猜测一下这道题目可能涉及到的知识点和解题技巧。
4、对于花了一定时间仍然不能做出来的题目,要勇于放弃。
四、卷面整洁、字迹清楚、注意小节
做到卷面整洁、字迹清楚,把标点、符号、解题步骤等小的地方尽量做好,不要丢掉应得的每一分。
数列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等比数列的性质并且能够初步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类比、猜测等推理方法,提高我们分析、综合、抽象、
概括等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类比在研究新事物中的作用,了解知识间存在的共同规律。
二、重点:等比数列的性质及其应用。
难点:等比数列的性质应用。
三、教学过程。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等差数列,又学习了等比数列的基础知识,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等比数列的性质及应用。我给大家发了导学稿,让大家做了预习,现在找同学对照下面的表格说说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差别。
数列名称 等差数列 等比数列
定义 一个数列,若从第二项起 每一项减去前一项之差都是同一个常数,则这个数列是等差数列。 一个数列,若从第二项起 每一项与前一项之比都是同一个非零常数,则这个数列是等比数列。
定义表达式 an-an-1=d (n≥2)
(q≠0)
通项公式证明过程及方法
an-an-1=d; an-1-an-2=d,
…a2-a1=d
an-an-1+ an-1-an-2+…+a2-a1=(n-1)d
an=a1+(n-1)*d
累加法 ; …….
an=a1q n-1
累乘法
通项公式 an=a1+(n-1)*d an=a1q n-1
多媒体投影(总结规律)
数列名称 等差数列 等比数列
定 义 等比数列用“比”代替了等差数列中的“差”
定 义
表
达 式 an-an-1=d (n≥2)
通项公式证明
迭加法 迭乘法
通 项 公 式
加-乘
乘—乘方
通过观察,同学们发现:
等差数列中的 减法、加法、乘法,
等比数列中升级为 除法、乘法、乘方.
四、探究活动。
探究活动1:小组根据导学稿内容研讨等比数列的性质,并派学生代表上来讲解练习1;等差数列的性质1;猜想等比数列的性质1;性质证明。
练习1 在等差数列{an}中,a2= -2,d=2,求a4=_____..(用一个公式计算) 解:a4= a2+(n-2)d=-2+(4-2)*2=2
等差数列的性质1: 在等差数列{an}中, a n=am+(n-m)d.
猜想等比数列的性质1 若{an}是公比为q的等比数列,则an=am*qn-m
性质证明 右边= am*qn-m= a1qm-1qn-m= a1qn-1=an=左边
应用 在等比数列{an}中,a2= -2 ,q=2,求a4=_____. 解:a4= a2q4-2=-2*22=-8
探究活动2:小组根据导学稿内容研讨等比数列的性质,并派学生代表上来讲解练习2;等差数列的性质2;猜想等比数列的性质2;性质证明。
练习2 在等差数列{an}中,a3+a4+a5+a6+a7=450,则a2+a8的值为 . 解:a3+a4+a5+a6+a7=(a3+ a7)+(a4+ a6)+ a5= 2a5+2a5+a5=5 a5=450 a5=90 a2+a8=2×90=180
等差数列的性质2: 在等差数列{an}中, 若m+n=p+q,则am+an=ap+aq 特别的,当m=n时,2 an=ap+aq
猜想等比数列的性质2 在等比数列{an} 中,若m+n=s+t则am*an=as*at 特别的,当m=n时,an2=ap*aq
性质证明 右边=am*an= a1qm-1 a1qn-1= a12qm+n-1= a12qs+t-1=a1qs-1 a1qt-1= as*at=左边 证明的方向:一般来说,由繁到简
应用 在等比数列{an}若an>0,a2a4+2a3a5+a4a6=36,则a3+a5=_____. 解:a2a4+2a3a5+a4a6= a32+2a3a5+a52=(a3+a5)2=36
由于an>0,a3+a5>0,a3+a5=6
探究活动3:小组根据导学稿内容研讨等比数列的性质,并派学生代表上来讲解练习3;等差数列的性质3;猜想等比数列的性质3;性质证明。
练习3 在等差数列{an}中,a30=10,a45=90,a60=_____. 解:a60=2* a45- a30=2×90-10=170
等差数列的性质3: 若an-k,an,an+k是等差数列{an}中的三项, 则这些项构成新的等差数列,且2an=an-k+an+k
an即时an-k,an,an+k的等差中项
猜想等比数列的性质3 若an-k,an,an+k是等比数列{an}中的三项,则这些项构成新的等比数列,且an2=an-k*an+k
an即时an-k,an,an+k的等比中项
性质证明 右边=an-k*an+k= a1qn-k-1 a1qn+k-1= a12qn-k-1+n+k-1= a12q2n-2=(a1qn-1) 2t=an2左边 证明的方向:由繁到简
应用 在等比数列 {an}中a30=10,a45=90,a60=_____.
解:a60= = =810
应用 等比数列{an}中,a15=10, a45=90,a60=________. 解:
a30= = = 30
A60=
探究活动4:小组根据导学稿内容研讨等比数列的性质,并派学生代表上来讲解练习4;等差数列的性质4;猜想等比数列的性质4;性质证明。
练习4 设数列{an} 、{ bn} 都是等差数列,若a1+b1=7,a3+b3=21,则a5+b5=_____. 解:a5+b5=2(a3+b3)-(a1+b1)=2*21-7=35
等差数列的性质4: 设数列{an} 、{ bn} 是公差分别为d1、d2的等差数列,则数列{an+bn}是公差d1+d2的等差数列 两个项数相同的等差数列的和任然是等差数列
猜想等比数列的性质4 设数列{an} 、{ bn} 是公比分别为q1、q2的等比数列,则数列{an*bn}是公比为q1q2的等比数列 两个项数相同的等比数列的和比一定是等比数列,两个项数相同的等比数列的积任然是等比数列。
性质证明 证明:设数列{an}的首项是a1,公比为q1; {bn}的首项为b1,公比为q2,设cn=anbn那么数列{anbn} 的第n项与第n+1项分别为:
应用 设数列{an} 、{ bn} 都是等比数列,若a1b1=7,a3b3=21,则a5b5=_____. 解:由题意可知{anbn}是等比数列,a3b3是a1b1;a5b5的等比中项。
由(a3b3)2= a1b1* a5b5 212= 7* a5b5 a5b5=63
(四个探究活动的设计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为主题,以教师的指导为辅,开展教学活动)
五、等比数列具有的单调性
(1)q
(2)q>0(举例探讨并填表)
a1 a1>0 a1
q的范围 0 q=1 q>1 0 q=1 q>1
{an}的单调性 单调递减 不具有单调性 单调递增 单调递增 不具有单调性 单调递减
让学生举例说明,并查验有多少学生填对。(真确评价)
六、课堂练习:
1、已知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an}中,a1a2a3=5,a7a8a9=10,则a4a5a6等于( ).
A. B.7 C.6 D.
解析:由已知得a32=5, a82=10,
∴a4a5a6=a53= = =5 .
答案:A
2、已知数列1,a1,a2,4是等比数列,则a1a2= .
答案:4
3、 +1与 -1两数的等比中项是( ).
A.1 B.-1 C. D.±1
解析:根据等比中项的定义式去求。答案:选D
4、已知等比数列{an}的公比为正数,且a3a9=2 ,a2=1,则a1等于( ).
A.2 B. C. D.
解析:∵a3a9= =2 ,∴ =q2=2,∵q>0,∴q= .故a1= = = .
答案:C
5练习题:三个数成等比数列,它们的和等于14,
它们的积等于64,求这三个数。
分析:若三个数成等差数列,则设这三个数为a-d,a,a+d.
由类比思想的应用可得,若三个数成等比数列,则设这三个数
为: 根据题意
再由方程组可得:q=2 或
既这三个数为2,4,8或8,4,2。
七、小结
本节课通过观察、类比、猜测等推理方法,研究等比数列的性质及其应用,从而培养和提高我们综合运用分析、综合、抽象、概括,逻辑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
八、
§3.1.2等比数列的性质及应用
性质一:若{an}是公比为q的等比数列,则an=am*qn-m
性质二:在等比数列{an} 中,若m+n=s+t则am*an=as*at
性质三:若an-k,an,an+k是等比数列{an}中的三项,则这些
项构成新的等比数列,且 an2=an-k*an+k
性质四:设数列{an} 、{ bn} 是公比分别为q1、q2的等比
数列,则数列{an*bn}是公比为q1q2的等比数列
板书设计
九、反思
数列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认识百的数列。能找出相邻数、相邻整十数,并知道邻数的由来。
2.能力目标:会用多种直观手段描绘数、展示数、数数、写数;结合数射线进行凑整、推算的练习,培养学生推算、归纳的能力。
3.情感目标:在交流探究与讨论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善于表达自己见解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1.掌握找邻数的方法,结合数射线进行凑整、推算练习。
2.探究回到整十数和进到整十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数射线、百数表上填数。
1.出示
将39、83、45、97在百数表与数射线上表示出来。说一说是怎么找的?有什么好的方法?
二、在数龙上探究。
1.出示数龙。
(1)问:你看到了什么?看懂了什么?
(学生观察回答:数的排列顺序、邻数、数的组成、数的大小等等)
根据学生的回答适当引导、补充。
(2)在数龙上标数。
2.找邻数。
(1)先说说65、50、85、20、35的邻数,并在数龙上找一找。
(2)同桌交流找邻数的方法
(进一格或退一格;前一个数比这个数小1,后一个数比这个数大1)。
(3)练一练:
A找邻数(任选一列完成)
__15,____,75,____,20,____,80,____,35,____,85,____,40,____,90,____,55,____,95,____,60,____,100,__重点说清如何找100的邻数。
B通过向前、退后找邻数。
小结:找一个数的邻数,不但能在数龙上找,还能通过-1和+1的方法找到。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找邻数的方法,如果要找与一个数相邻的整十数,你会找吗?
3.找与某数相邻的整十数。
(1)在数龙上找一找47,63,99,16,34分别位于哪两个整十数之间。小组交流找的方法。
(2)用找的方法说说52、76、85在哪两个整十数之间。
4.回到整十数和进到整十数。
(1)尝试完成第一列后交流方法,再完成第二、第三列。
21-()=2097-()=9025-()=2022-()=2077-()=7025-()=2023-()=2057-()=5025-()=2024-()=2037-()=3025-()=2025-()=2017-()=1025-()=20交流完成后的发现。
(2)小结回到整十数的方法:一个数减去个位上的数,就可以回到整十数。
(3)进到整十数(先讨论方法,再实践练习,任选一列)
39+()=4026+()=3025+()=3038+()=4046+()=5036+()=4037+()=4066+()=7049+()=5036+()=4076+()=8064+()=7035+()=4086+()=9081+()=90(4)小结进到整十数的方法:一个数个位上的数加上某数后得到十的数,就能进到整十数。
三、运用:
1.推算。
7+3=()4+6=()8+2=()17+3=()24+6=()28+2=()37+3=()44+6=()58+2=()试一试,你有什么发现?
2.补充成整十数。
6+()=104+()=()7+()=()66+()=7024+()=()47+()=()86+()=9054+()=()77+()=()理解要求、观察算式、说说想法、谈谈疑问、动手完成、在数龙上检验。
四、总结
说说你的最大收获,你还想知道哪些?
数列教案 篇6
(1)数列本身的有关知识,其中有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概念、性质、通项公式及求和公式。
(2)数列与其它知识的结合,其中有数列与函数、方程、不等式、三角、几何的结合。
(3)数列的应用问题,其中主要是以增长率问题为主。
试题的难度有三个层次,小题多以基础题为主,解答题多以基础题和中档题为主,只有个别地方用数列与几何的综合与函数、不等式的综合作为最后一题,难度较大。
接下来为大家介绍下高中数列解题中,经常会用到的几种方法,大家可以按照这个解题思路来回答数列相关的问题,掌握了这几点并融会贯通,你会发现,数列其实并不难。
数列本身就是一个特殊的函数,而且是离散的函数,因此在解题过程中,尤其在遇到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这两类特殊的数列时,可以将它们看成一个函数,进而运用函数的性质和特点来解决问题。
数列这一章涉及了多个关于首项、末项、项数、公差、公比、第n项和前n项和这些量的数学公式,而公式本身就是一个等式,因此,在求这些数学量的过程中,可将它们看成相应的已知量和未知数,通过公式建立关于求未知量的方程,可以使解题变得清晰、明了,而且简化了解题过程。
不完全归纳法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直观,而且可以帮助学生有效的解决问题,在等差数列以及等比数列通项公式推导的过程就用到了不完全归纳法。
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中,就根据等差数列的特点,很好的应用了倒序相加法,而且在这一章的很多问题都直接或间接地用到了这种方法。
错位相减法是另一类数列求和的方法,它主要应用于求和的项之间通过一定的变形可以相互转化,并且是多个数求和的问题。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就用到了这种思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