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祝福logo
地图 > 祝福语 > 范文大全 > 蚕姑娘教案 >

2024蚕姑娘教案优选十四篇

2024蚕姑娘教案优选十四篇

蚕姑娘教案 篇1

《蚕姑娘》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形象地描写了蚕由“蚕卵→蚕→蛹”的生长变化过程的相关知识:从蚕卵里孵化出来,四次蚕眠,蜕皮,上蚕山,吐丝结茧,变成蛾。全文结构方式基本相同,清晰醒目,前后贯通,易于学生阅读把握。特别是文章采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和惟妙惟肖的插图,传达了有如孩子般的喜爱之情。如此充满情趣的课文,孩子们乐学、爱学。课文以蚕姑娘为题,以拟人的手法来写蚕,可以看出作者对蚕的喜爱之情, 课文共有7个自然段,分为三个部份。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讲春暖时节,蚕从卵里孵化出来。

第二部份(第二—五自然段):具体描写了蚕的生长变化过程。

第一次蜕皮,从又黑又小变成黄姑娘。

第二次蜕皮,从又黄又瘦变成白姑娘。

第三次蜕皮,从又白又嫩变成胖姑娘。

第四次蜕皮,从又白又胖变成亮姑娘。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说课稿《蚕姑娘》:第三部份(第六、七自然段):讲蚕吐丝结茧,最后变成蛾姑娘的情况。

由于低段教学以识字为主,因此本课的重点:①掌握9个生字,做到会读、会写、会用。会认识5个二类识字。通过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②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牢记课文的内容,最后能进行背诵。

本课的难点:我认为是要学生通过学习课文,了解蚕的生长、变化过程,激发学生对昆虫的研究兴趣。因为生在城市的孩子,有的根本就没有见过蚕,多数学生缺乏对蚕的感性认识。但由于童心,他们会对新鲜的东西感兴趣,所以激发学生对昆虫强烈的研究兴趣,应作为本课的难点。

对于本文我安排2课时完成教学任务,第一课时主要做到: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

2、认识生字,学写其中6个左右结构的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注意指导读好“姑娘”中的轻声,二类字中的“卵”不要读成“软”“裳”是轻声。

3、在教学生字词时,可以用上猜谜法:15天是半个月“胖”;24小时是1天“旧”;上面的羊没尾,下面的血没撇“盖”。再用部件法学习“蚕”天虫;“姑”女古;“娘”女良;“床”广木;“响”口向,“桑”三“又”加一“木”。这些内容安排在第一课时完成。这样学生不仅知道学习生字的方法,还锻炼了学生的思维。

下面我说说第二课时的预设:

1、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牢记课文的内容,最后能进行背诵。

2、通过学习课文,了解蚕的生长、变化过程,激发学生对昆虫的研究兴趣。

二年级的学生具有好奇,爱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点。课文中那些形象、生动的语句,蚕的有趣的生长变化过程,以及相似的、前后贯通的文章结构,是学生学习本课最有利的因素,很容易激发出学生对学习本课的极大兴趣。

一、复习导入

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字词教学是重点目标,出示课文后的一组词语正好可以复习词语的同时回顾课文内容.

衣裳蚕姑娘又黑又小又白又嫩

漂亮暖洋洋又黄又瘦又白又胖

二、自学探疑

因为是科普性的文章,我认为教学这样的文章,应该有意地培养孩子探究的意识和提问的意识.在第一课时教学的基础上,要孩子提出自己的问题.老师把孩子们的问题集中后筛选,选出这节课要解决的问题,写在黑板上,:

1、如蚕的一生要睡几次?

2、是怎样进行变化的?

3、蚕最后是变成了什么样的?

4、你不明白的地方是什么?

接下来安排学生自学课文,让学生读读、想想、划划、写写,在文中寻找满意的答案。整堂课围绕这几个问题,进行教学,问题都由孩子们自己来解答,把课堂还给孩子老师只是听众,必要时做补充或者提示,这样能使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自己去找出课文中有关的答案。即使孩子自己不明白,在听了别人的解答后,也有了明确的认识。这种解问的方法,可以使多数的学生都动脑想想。

在这个过程中注意引导孩子的阅读,读和理解课文内容是相辅相成的,在阅读上,重点指导学生的阅读情感,语气。如“春天天气暖洋洋,蚕卵里钻出蚕姑娘。”让学生在读的时候,把春天来了和小蚕出生时的喜悦语气读出来。在读“睡了四回的蚕姑娘,吃了几天桑叶,就爬到蚕山上,吐出丝来,要盖新的房。”这是蚕姑娘的最后变化,要把蚕快要完成它一生的历史使命和就要结束蚕姑娘的日子,那种充满激情的语气读出来。这样读,能加深同学们对句子的理解,特别是老师对阅读情感与语气的指导,能使学生融情于文中。

在对词语的理解上,我采用划的方法,把一些重点词语勾画下来。如脱下、醒了、又黑又小、又黄又瘦、又白又嫩、又白又胖、爬到、丝儿、茧子、开了窗、蛾姑娘,学生们能记住这些词,也就基本记住了蚕的生长变化过程。对背诵这篇课文,也就有了一定的基础。我让学生边理解内容,边勾画词语。

在对课文理解后我抓住一些拟人化的词语,把为什么叫蚕姑娘的问题揭示出来。特别是通过对课文中反复出现的“变成”,黑姑娘变成黄姑娘,变成白姑娘,变成胖姑娘,变成蛾姑娘这些活泼生动的句子,让学生掌握了蚕的生长知识。明确为什么把蚕当作人来写。

三、拓宽训练

学了这篇课文后可以引导孩子看一些关于蚕的资料,正好是养蚕的时节,可以让孩子自己养几天蚕,观察蚕的生长过程。写观察日记。有兴趣的可以了解更多关于昆虫的知识。

蚕姑娘教案 篇2

对于《蚕姑娘》这一课,实在没什么把握,课文特别长,学生能掌握吗?虽然也在网上参考了不少教案,但总觉得不是很满意,如何根据自己班的实情开展教学,我决定采用王美卿老师所教的办法试一试。

教学过程:

师:上课前先给大家猜个谜语:姑娘真勤劳,专门吃树叶,成天吐银丝,供人做穿载。

生:蚕(异口同声)。

师:你养过蚕吗?

(很多学生举起手来,请一个学生介绍)

[自评;通过谜语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再通过请学生介绍养蚕的经历,激起学生学习兴趣]

师:先请大家做第一件事,读课后生字,把字音读准。(生读生字)

师:做第二件事,读读课文,把课文句子读通顺。(生读课文)

师:做第三件事,考虑两个问题:蚕姑娘是从什么地方钻出来的?蚕姑娘一共睡了几次?(生再读)

生:蚕姑娘是从蚕卵中钻出来的。

出示:蚕卵指读,告诉学生蚕卵就是小朋友看见的小黑点。

生:蚕姑娘一共睡了四回,从第六小节中可以找到。

师:那我们一起来学习蚕姑娘四次睡觉变化的过程。

师:什么季节,蚕姑娘从蚕卵里面钻出来?

生:春天。

师:从哪读出来的?

(生读第一小节)

师:春天到了,万物复苏,天气变得怎样?

生:春天天气暖洋洋,

师:蚕姑娘从哪钻来来?

生:蚕卵里钻出蚕姑娘。

[自评:这是从王老师那学来的朗读回答法,学生可以多次重复课文内容,一下就把课文,内容记牢了。]

师:蚕姑娘第一次睡觉后发生了什么变化?请你用笔划下蚕姑娘这时的样子?

(生读后找出又黑又小)

师:又黑又小的蚕姑娘,它的生存需要哪几个条件?

生:要吃桑叶。

生:还要睡觉。

出示:桑叶蚕床指读。

师:吃饱后他怎样?

生:一动也不动开始睡觉。

师:课文里说不吃也不动。

师:接着蚕姑娘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脱下黑衣裳,变成黄姑娘。

出示:黑衣裳黄姑娘指读。[

齐读第一小节后进行连词成句练习。

(按此方法学习第二小节)

[自评:本课生字较多,如何把这些生字结合到课文的教学中,成为本课的难点。我把生字词写成词卡,通过问题的设计,把这些生字词引出,相机教授,学生一下就接受了。再把这些词语串起来,就连成了一个小节,学生看着词卡,基本上能把本小节的内容复述下来,突破了课文要求背诵的难点,同时也减轻了学生的课后负担。]

蚕姑娘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了解蚕生长的整个过程及过程中的几次变化。

2、学会本课13个生字,理解蚕卵、桑叶、衣裳、又白又嫩、渐渐、又白又胖、信访、茧子、一声不响等词语的意思。

3、回仿照渐渐说一句话。

4、会正确朗读课文,能说出并看图写出蚕生长的过程。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了解蚕的整个生长过程以及不同时期的不同变化。

教学准备:

投影。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13歌声字,理解姑娘、桑叶、茧子等词语的意思。

2、初步理解课文,理清层次,了解蚕生长的整个过程。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出示一块丝巾,问:这块丝巾漂亮吗?请一位同学摸摸有什么感觉?你知道这块又软又滑的丝巾是用什么材料织成的吗?(是可爱的蚕宝宝吐出的丝织成的。)

2、板书课题:蚕姑娘(学习生子蚕)

蚕姑娘非常神奇,她一生中有许多变化,她是怎么变得呢?学了课文我们就明白了。

二、初读课文,了解蚕生长的过程。

1、边看《课堂作业》中蚕生长过程图,边听录音范读。

听了录音,你能说说图上画的各是什么吗?(蚕卵、蚕、茧子、蛾)

学习生子卵注意笔顺。茧蛾。

2、完成课堂作业:按蚕的生长过程填空

三、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自由轻声读课文。

要求:看图读文,给自然段标上序号。

填空:课文()自然段和第()幅图是写蚕卵中孵化出蚕;第()至()自然段和第()幅图是写蚕()次脱下旧衣裳,换上新衣裳;第()自然段和第()幅图是写蚕吐丝结茧的;第()自然段和第()幅图写了茧里的蚕变蛹成蛾的。

2、交流。

3、小结:课文就是按蚕卵--蚕--茧子--蛾向我们介绍了蚕的整个生长过程。每一次变化为一层意思,全文共有4层意思。

四、三读课文,学习新词。

1、自由读课文,划出剩下的生词,读准字音。

2、正音:桑叶、又白又嫩、脱下、渐渐

五、复习巩固

1、抽生读生字卡片。

2、指名分段读课文。

3、练习。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蚕生长过程中的几次变化,能用先后顺序的词说说蚕的变化。

2、会正确地朗读课文。

3、会仿照句子用渐渐写一句话。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开小火车认读生字卡片。

2、看拼音写字。(蚕变化的四个过程)

3、你能看着半数,说说蚕的生长过程吗?(学生边说,老师用箭头标出顺序。)

二、学习第1自然段。

1、默读,完成《课堂作业》题4(1)按课文内容天空。

春天天气(),()里钻出了()。

2、汇报。

3、齐读第1自然段。

说说读了这段话,你懂了什么知识?(蚕儿生长喜欢温暖的天气;蚕宝宝是从蚕卵里钻出来的。)

三、学习第2-5自然段。

1、自由朗读,思考:蚕姑娘在蚕床上先后脱了几次皮?没脱一次皮身体有什么变化?用---划出相关的词。

2、讨论:又黑又小--黄姑娘;又黄又瘦--白姑娘;又白又嫩--又白又胖;又白又胖--又白又亮;

3、指名读读课文的第2自然段(记第一次脱皮)

(1)指名读。

(2)又黑又小的蚕姑娘吃了几天桑叶后做了些什么?图o圈出表示动作的词。(一位学生在投影片上圈出)

动词:吃、睡、脱、醒、变

(3)你能用上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说说蚕的变化吗?(投影出示)

先...接着...然后...最后...

指名说,同桌互说。(又黑又小的蚕姑娘,先吃了几天桑叶,接着就睡在蚕床上,不吃不动,然后脱下黑衣裳,最后醒了变成黄姑娘。)

(4)指导朗读:醒了,醒了读得欢快一点,范读、自由读、指名读。

(5)质疑解难。

学习了这一段,你还后什么不懂的?(如:蚕床、睡脱下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4、小结学法。

刚才,我们是按什么方法学习第2段的?(板书:图--说--读--问)

5、学习第3自然段。

(1)四人小组按学法学习课文的第3自然段。

(2)汇报。

指名按:先...接着...然后...最后...的顺序说说蚕的第二次脱皮。

(3)齐读第3自然段。

6、学习第4、5自然段。

(1)默读第4、5自然段,找一找哪些句子在写法上与第2、3自然段不同,用--划出。

(2)投影片出示第4、5自然段的内容,学生汇报。老师边划边重点分析:

渐渐长胖、渐渐发亮种渐渐是什么意思?你可以用其他词来替换吗?(慢慢)课文指蚕姑娘睡醒后,身体--?

(3)师生对读4、5自然段。(老师读相同部分,学生读不同部分。)

7、小结:学习了课文2-5自然段,知道了蚕在四次蚕眠脱皮过程中身体的变化。

有感情的朗读第2-5自然段。

四、巩固练习。

用渐渐说话造句。

1、通过刚才的分析,我们已经知道渐渐就是指慢慢。你能按课文内容说话吗?

蚕姑娘的身体渐渐(发亮、长胖)。

2、你能离开课文用渐渐说话吗?

课后练习4:仿照样子写话。

蚕姑娘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了解蚕的生长过程,激发学生观察、研究昆虫的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来理解课文内容,掌握4次蚕眠的情况,了解蚕的成长过程。学会课文中的生字。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去体会课文语言的'生动,感悟词句表达的感情,抓住段落特点指导背诵。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检查词语

瘦小 蚕卵 茧子 蛾子 蚕姑娘 旧衣裳 暖洋洋

又黑又小 又黄又瘦 又白又嫩 又白又胖

▲除了书上提到的这几个,谁还能再说几个像“又黑又小”这样的词语?(指名说,师板书)

2、指名分段读课文。

问:文章中哪几个自然段具体写了蚕睡了四回的情况?

二、精读课文

1、蚕姑娘从蚕卵里钻出来是在什么时候?(春天)

春天的天气怎样?(练读“暖洋洋”)

▲春天天气暖了,春蚕迫不及待的要从蚕卵里出来,句中用了一个什么动词(字)?【钻】

▲从“钻”这个字你能感受到什么?

▲看,这就是蚕卵,什么时候才能从里面钻出蚕姑娘呢?让我们通过朗读告诉大家,引读:春天天气——

2、刚钻出来的蚕姑娘又黑又小,长长变得又黄又瘦,再长长就变得又白又嫩,再长就变得又白又胖。这说明蚕姑娘在一天天的长大,那它们是怎样逐渐长大的呢?我们小朋友自己先读一读第2到第5小节。

▲刚从蚕卵里钻出来的蚕姑娘是什么样子?(又黑又小)【板书:又黑又小】

读第二小节,告诉老师蚕姑娘出来以后做了些什么?(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第二段第一句)

圈出这一句中表示动作的词语。(指名学生说师板书;吃 睡 脱)

看到蚕姑娘有着这些变化并醒来,孩子们特别激动,他们情不自禁的喊道(出示第一段中第二句并引读——醒了,醒了。变成黄姑娘。)

师板书:醒 变

▲师指着板书讲:蚕姑娘像这样吃了几天桑叶,就睡在蚕床上,不吃也不动,脱下黑衣裳,最后醒来变成黄姑娘,这样的一个过程蚕就蜕一次皮。蚕蜕皮用书上的话说就叫换——衣裳。

▲多有趣的变化呀!谁能读出蚕的变化和其中的惊喜呢?(指名读)

齐读。

谁能根据老师的提示说说蚕第一次蚕眠的过程呢?出示:

( )的蚕姑娘,( )了几天桑叶,就( )在蚕床上,不吃也不动,( )下( )衣裳。醒了,醒了,变成( )姑娘。(指名两位同学说后全班齐说)

3、第一次蚕眠,黑姑娘变成了黄姑娘,那蚕的一生要蚕眠几次呢?下面请大家读一读第二次蚕眠的情景。

我们再来和第一次比较一下,看有了哪些变化?

▲出示第一小节和第二小节进行比较。

这两次蚕眠有什么不同处呢?

指名学生回答师板书:

又黄又瘦 脱(黄) 白

出示填空,指名同学补充完整。

( )的蚕姑娘,( )了几天桑叶,又( )在蚕床上,不吃也不动,( )下( )衣裳。醒了,醒了,变成( )姑娘。

▲师:第一和第二次的蚕眠蚕姑娘做的事情基本相同,但身体的颜色却发生了变化。那第三次和第四次蚕眠,又和前两次有什么不同呢?下面小组间先来讨论学习这两个问题:

①找出第三次蚕眠和前两次不同的地方。

②比较第三次和第四次蚕眠,找出这两次的不同处。

指名同学回答,师板书:

又白又嫩 脱旧换新 发胖

又白又胖 脱旧换新 发亮

▲根据板书,指导学生背诵第三第四自然段。

师小结:这几个自然段虽然较长,但是要背诵还是非常容易的,因为很多地方说的都是一样的,只有几处有点改动,只有记住蚕在不同生长阶段的特点就可。下面让我们捧起书一起来读一读描写蚕眠的四个自然段。(齐读2到5自然段)

4、经历过四次蚕眠的蚕姑娘,又要做什么了呢?下面请同学自己读一读课文的第六小节。

指名回答,师相机板书:

蚕上山——吐丝——结茧

在此过程中帮助学生理解“蚕山”和“要盖新的房”

“新的房”指的是茧子,此处把茧子比作新房。

▲结了茧以后的蚕姑娘就躲在茧里面一声也不响,过了好几天,怎么样?(茧子开了窗)

“茧子开了窗”是什么意思呢?(茧子上面的小洞,蛾姑娘就是从这小洞里飞出来的)出示图片引导学生理解。

让我们通过朗读一起来感受一下蚕姑娘变成蛾姑娘的过程。

蛾姑娘飞出来后,产下蚕卵,几天之后便会死去。虽然蚕姑娘一生吃的只是桑叶,但它吐出的丝却可以织成美丽的绸缎(出示美丽的绸缎),所以古人早就用这样一句话来称赞它——春蚕到死丝方尽

▲下面我们小朋友一起通过朗读来赞美一下蚕姑娘吧(齐读课文)

三、练习

1填空。

从( )钻出来又( )又( )的蚕姑娘,一共睡了( )次,每次醒来都变了样:第一次变得又( )又( );第二次变得又( )又( );第三次变得又( )又( );第四次身体一天天( )。它吐( )结( ),最后( )开了窗,飞出了( )姑娘。

2、课后第四小题。

蚕姑娘教案 篇5

引导:刚从卵了钻出来的蚕姑娘是怎样的?(板书:又黑又小)课文哪一小节告诉我们刚从卵里钻出来的蚕姑娘是又黑由小的? (第二小节)

(一)

1。让我们自由读第二小节(出示纸条:读课文),读好了请举手。再请一位小朋友读,其余同学边听边想:“蚕床”是什么意思?“黑衣裳”什么意思?

2。蚕姑娘吃了几天桑叶后做了什么?(生答:……) 你能动一动自己的小手吗?把这一小节中表示蚕姑娘动作的词用圆圈圈出来吗?(出示纸条:圈动词)(校对)睡前与睡后的蚕姑娘有什么区别?(出示板书:又黄又瘦)

3。你已经知道蚕姑娘的变化了,你能用“先……接着……然后……最后……”的句式(出示课件)来说说蚕姑娘第一次睡觉的变化吗?(出示纸条:说变化)(出示已写好的课件)请生个别读,再齐读。

(二)睡了一次的蚕姑娘还想睡觉吗?

1。哪一小节写了蚕姑娘第二次睡觉 ?(第三小节)请一位同学读第三小节

2。圈出表示蚕姑娘动作的词

3。(出示课件)用先吃桑叶,接着睡觉,然后( ),最后( )的句式来说说它的变化?

(三)

1。学完二,三小节,你发现我们学习这两小节的方法一样吗? (一样)都是用怎样的方法来学习的?(先读课文,然后圈动词,最后说变化)我请一位小朋友做一下小老师,用刚才的方法来教同学们学习第四小节。

2。师补充:这里“渐渐”什么意思?用渐渐说话(出示课件)

把句子补充完整。

蚕姑娘的身体渐渐

发黄了。

(四)让我们用同样的方法来自己学习第五小节(出示课件)

提示:1。读第五小节,读准字音2。圈出表示蚕姑娘动作的词3。用“先…接着…然后…最后…”的句式说说蚕的变化

省略1,校对2,重讲3

小总25节:

1。学完25小节,我们知道蚕共睡了四次觉,你能看着课件,用“先…接着…然后…最后…”来说说蚕四次睡觉的变化吗?

2。张老师把25小节归为一个小节,请同学读,再请你找一找这一段中的反义词(胖-瘦,黑-白,旧-新,穿上-脱下)

师说一个,生答一个,组成一对反义词,加强巩固。

(五)

睡了四次的蚕姑娘还有那些变化?(变茧,变蛾)边说边贴画 这就是蚕的一生。

蚕姑娘教案 篇6

1、教学第2自然段

(1)自由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

①刚从蚕卵里钻出来的蚕是什么样子的?

②蚕姑娘出来以后就干什么?边读边把写蚕姑娘动作词圈出来。

③讨论,圈出动词:吃、睡、脱、醒、变。

④讨论,出示句子:“又黑又小的蚕姑娘变成黄姑娘。”(师板书:黑→黄)

A比较:这个句子与课文第二段有什么不同?

⑤当看见蚕渐渐长大了,你的心会怎样呢?

⑥自由练读。

⑦指导看图理解词语“蚕床”。

⑧醒了,醒了”,省去一个“醒了”,读读,体会有什么不同?

⑨师小结:

蚕睡在蚕床上,不吃也不动,这就叫做“蚕眠”。蚕眠共有四次,每次都要脱去一层皮,第一次蚕眠脱去的是黑皮,换上了黄皮,所以说变成了“黄姑娘”。

2、教学第3-5自然段

①自由读课文3-5自然段,找找有关写蚕动作的词,想想蚕又起了什么变化,再读一读。

②指名说说圈出哪些动词。

③讨论蚕的变化,出示句子:“蚕姑娘变成白姑娘,身体渐渐发胖,渐渐发亮。”(板书:白→胖→亮)

A比较这句话与课文的第3-5自然段有什么不同?

④指导朗读第二至五自然段,指名读,师生评议。

3、教学第6-7自然段

(1)教学第6自然段。

①这个自然段蚕干什么呢?

②指名读。

③理解词语:“盖新的房,蚕山”。

(2)指名读第7自然段。

①茧子里面的蚕姑娘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蛹“。

②为什么它一生不响呢,它在干什么?

③“茧子开了窗“说明什么?

4.指导看图。

蚕姑娘教案 篇7

31.蚕会意字。从天,从虫。本义指一种吐丝结茧的虫。蚕丝对人类的丝绸发展起巨大作用。自古人们对蚕很尊敬,便以天虫称之。以为是上天所赐。

32.姑形声字。从女,古声。与女性有关,故从女。

33.娘形声字。从女,良声。基本义指母亲。又把年轻女性称姑娘,年长的已婚妇女为大娘。

34.桑会意字。从木,从叒。又是手的象形,表示众多的手又在采桑叶。本义是采桑。引申为桑树、桑叶。另说象形,叒是桑叶形。

35.床会意字。从广,从木。古文字从丬,从木。丬像竖起来的床形,本义是坐卧具。现楷化为广加木成床。本义为房屋(广)里最大的木制家具,那就是床。

36.旧繁体为舊,形声字。现简化为旧,从丨,从日。可灵活识记为:日是日子,丨为数目字一,表示过去的一日。本义是过去的,陈旧的,引申为用过的,以前的。

37.换形声字。从手,奂声。本义是贸易交换,引申为交换。

38.胖形声兼会意字。从肉,半声兼义。本义指古代祭祀时用的半边牲肉。引申为肥大。教学中可灵活解说为:身上的肉(月)又增加了一半,真肥胖。

39.盖繁体为蓋,形声字。从草头,盍声。本义是用草类编织而成的覆盖物。现为简化字,可灵活作会意识记为:把一只羊装进器皿中,羊脚虽已进入皿里,它还会跳出来,所以还必须要加上盖。

40.响形声字。繁体以音表义,现简化字从口,向声。口能发声,字义就指声响。

蚕姑娘教案 篇8

一、复习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蚕姑娘一课,初读了课文,学习了生字,还了解到蚕姑娘一共要经历四个阶段的变化:卵——蚕——茧——蛾。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蚕结茧前的生长变化过程。

二、学习第1自然段。

1.齐读第一自然段后指名答:你知道了关于(蚕姑娘的)什么?

(蚕姑娘是在春天天气暖洋洋的时候从蚕蛹里钻出来的。)表扬会读书的孩子。

过渡:刚从蚕蛹里钻出来的蚕姑娘是什么样子的?你怎么知道的?

三、学习课文的第2—5自然段。

(一)学习第一次变化

1.我们先来看看她的第一次变化吧!请大家轻声读第二自然段,想想第二自然段有几句话?

2.读书,就要好好地读,读通,读懂,有耐心地读,再请大家读第二自然段,这一次用默读的方法,并动动手,把第二自然段中描写蚕姑娘动作的词语圈起来。(出示课件文字:成长过程)

指名答。(板书:吃 睡 脱 醒)

3.睡前的蚕姑娘是什么样子的呢?(出示课件文字:睡前的样子)而当它美美地吃了几天桑叶,尽情地睡了一觉后,却变成了黄姑娘。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变化?(神奇的,有意思的……)

指导朗读,齐读。

4.你能根据老师的提示试着背一背第二自然段吗?

出示课件:( )的蚕姑娘,吃了( ),就睡在( ),( ),脱下( )。醒了,醒了,变成( )。

5.蚕不吃不动,这种睡叫“蚕眠”我们叫它头眠,后面的三次分别叫二眠、三眠、大眠。

(二)学习第二、三、四次。

1.过渡:瞧,蚕姑娘的睡眠这样有趣,那么二眠、三眠、大眠 与头眠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呢?继续学习就知道了。

四人小组同学合作学习:

2. 自由读课文3、4、5三个自然段,和第2自然段比一比,有什么一样,又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

3. 汇报:

一样的地方:都是吃 睡 脱 醒这几个变化的过程

不一样的:分别变成白姑娘、一天天发胖、一天天发亮 板书

师:蚕姑娘脱下黑的、黄的旧衣裳,换上了嫩白的新衣裳,一天变得漂亮起来,心情怎么样?越来越高兴。你能读出这种心情吗?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4.指导背诵。

师:细心的孩子会发现,3 4 5 自然段与第二自然段?心再细一点,你还会发现,这其中个别的词语发生了变化。

(1) 出示比较。就睡在蚕床上。又睡在蚕床上。为什么不用“就”而用“又”?举例说明

(2)指导背诵

师过渡:睡了四回的蚕姑娘终于睡足了,他要干吗了?指名读第六段。

五、学习第6段。

1.原来他要到蚕山上吐丝结茧了。(出示图片帮助理解)

⑴看课件理解“蚕山”。

⑵右边图片上画的是什么,(茧子,还可以说蚕姑娘盖的新房。)

新房子盖好了,这可是蚕姑娘经历多少个日日夜夜辛勤劳作地结果呀!你能读好这一个自然段吗?

2.指导朗读,重点读好“成了、成了”。

六、学习第7段。

1.字句:茧子里头的蚕姑娘,一声也不响,过了好几天,茧子开了窗。

“开了窗”是什么意思?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出示出示图,师补充介绍:

蛾姑娘从茧子里钻出来后把卵产在蚕纸上,产完卵就死去了。它产的卵在来年春天天气暖洋洋的时候再次从蚕卵里钻出姑娘,然后再次经历这样一个结茧、产卵的过程,继续着他的奉献。

春蚕虽然只有不到两个月短暂的生命,但因为它奉献的精神,李商隐的《无题》中这样赞美它,春蚕到死丝方尽,你有没有被春蚕这种奉献的精神感动呢?把你的感受带到课文的朗读当中,书捧起,齐读,注意指导读书姿势。

七、朗读全文。

八、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换 桑

2.学生交流记字方法。

3.教师范写生字,学生练习写字。

九、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2. 抄写课文词语。

板书设计:

2.蚕姑娘

卵 —— 蚕 —— 茧 —— 蛾

又黑又小 又黄又瘦 又白又嫩 又白又胖

(吃 睡 脱 醒 变 )

蚕姑娘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了解蚕生长的整个过程及生长过程的几次变化。

2、会本课的13个生字,理解“蚕卵、桑叶、衣裳、又白又嫩、渐渐、又白又胖、新房、茧子、一声不响”等词语的意思。

3、会仿照例句用“渐渐”写话。

4、能通过整理排列错乱的句子,了解蚕的生长过程。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了解蚕的生长过程。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蚕”图,问:图上画的是什么?它有什么用处?

2、揭题:教学“蚕”,想一想,为什么叫它蚕姑娘呢?

(1)出示一块丝巾,这块丝巾漂亮吗?用手摸摸有什么感觉?谁知道这块又软又滑的丝巾是用什么织成的?

(2)出示课题:12、蚕姑娘教学生字“蚕”,读准字音。

3、你知道关于蚕姑娘哪些知识?

这节课我们开始学习《蚕姑娘》这篇课文。齐读课题:蚕姑娘。学习生字“姑娘”

二、初读指导。

1、第一遍自己大声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号,圈出生字,并把生字多读几遍。

2、第二遍听同学朗读,听准字音,听懂句子。

看课件了解“蚕卵、幼蚕、蚕床、蚕山、蚕茧、蚕蛾”

①蚕卵:蚕蛾产下的子。

②蚕床:指养蚕的用具,如竹匾等(指看课件)。

③蚕山:(看课件)供蚕吐丝做茧的一束束草秆子或麦秸秆子,上尖下宽,所以叫蚕山。

④蛾:(看图)蚕的成虫。

3、第三遍小声读文,学习生字。

4、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字词:

蚕桑叶从此瘦

钻出换上卵茧

(2)指名读,引导学生读准加点字的平舌音、翘舌音、前鼻音及三拼音节。

(3)了解词语掌握情况。

(4)抽字词卡片,让学生读。

(5)分自然段读课文。

三、描红指导。

1、提示注意点。

2、学生练习描红。

四、布置作业。

1、练读课文,注意第2~5自然段词句的异同。

2、读抄词语(见文后)。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默写词语。

变成吐丝蚕姑娘吃桑叶

换上从此暖洋洋盖新房

2、指名读课文。

二、学习第1自然段。

1、自由读这一段,说这一段主要讲什么。理解“蚕卵”,(蚕姑娘产下的卵)。

2、齐读这一段,读了这段后,你知道了哪些知识?你是从哪里读懂的?(春天,从蚕卵里钻出来。)

三、学习课文的第2—5自然段。

1、整体入手:

①蚕姑娘是怎样的呢?请你读读课文2—5自然段。

读完后用句式练习:()的蚕姑娘

“AABB”的`蚕姑娘

蚕姑娘是()来说一说。

②、蚕姑娘真奇怪,为什么有的说是又黑又小,有的说是又白又胖的呢?

③、课文中哪段写又黑又小的黄姑娘,哪段写又黄又瘦的白姑娘,哪段又是写又白又嫩—又白又胖,又白又胖—又白又亮的蚕姑娘?指名读,共换了几次衣服?(四次)。[蚕不吃不动,这种睡叫“眠”我们叫它头眠、二眠、三眠、大眠]

2、学习第一次换衣服。

(1)自由读课文,又黑又小的蚕姑娘吃了几天桑叶后做了些什么?用波浪线划出表示动作的词。

(2)用上“先——接着——然后——最后——”说说蚕的变化。

(3)质疑问难,理解“蚕床”等词的意思。[蚕床就是蚕匾](说—问—读)

(4)指导朗读。

3、学习第二次换衣服。

(1)按上面的方法自学。

(2)交流。

4、学习第三、四次换衣服。

(1)自由读4、5段,找一找哪些句子在写法上与前两段不同,划出来。

(2)理解“渐渐长胖”和“渐渐长亮”中的“渐渐”是什么意思?可以用什么词语来代替?

(3)齐读4、5自然段。

5、小结:

①有感情地朗读2—5自然段。

②概括大意:从_____里钻出来的又_____又_____的蚕姑娘,一共睡了_____次,每次醒来都变了样,第一次变得又_____又_____;第二次变得又_____又_____;第三次变得又_____又_____;第四次身体一天天_____。

四、学习第6段。

1、看课件后读课文,思考:蚕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2、重点理解“蚕山”,“盖间新房”。

(1)看课件理解“蚕山”。

(2)在课件的画面中找找,哪些是蚕姑娘盖的新房?蚕姑娘的新房是用什么盖的?“盖间新房”究竟是指什么?

3、指导朗读,重点读好“成了、成了”。

五、学习第7段。

1、字句:茧子里头的蚕姑娘,一声也不响,过了好几天,茧子开了窗。

“开了窗”是什么意思?“天窗”在哪儿?

2、看图:说说蛾姑娘在干什么?(产卵)告诉学生:蛾姑娘把卵产在蚕纸上,产完卵就死去了。

3、指导朗读,“变了、变了”作重点指导。

六、朗读全文、拓展学习。(总结全文)

1、说说蚕的生长过程。

2、总结:蚕儿是个宝,蚕结的茧,可以缫丝,织绸。我国栽桑养蚕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早在两千年以前,我国的丝绸就已卖到国外,丝绸是我国的骄傲。

3、学了课文,你现在有什么感受?

4、师:大千世界,有着许多可爱的昆虫,它们各自有着神奇有趣的生长过程。只要我们多注意观察、研究它们,我们就能揭开它们生长的秘密,得到很多的知识,也得到无穷的乐趣。

5、上网查找有关蚕的知识

蚕姑娘教案 篇10

一、说教材

《蚕姑娘》这篇课文形象地介绍了蚕孵化出来后生长、结茧、由蛹变成蛾的过程。课文重点描写了 蚕的四次蜕皮过程,而每一部分的变化都经历了“吃——睡——脱——醒——变”的过程。课文以蚕姑娘为题,以拟人的手法来写蚕,语言活泼生动,段式回环往复,句末注意押韵,读起来琅琅上口,充满童趣, 也有利于学生朗读和背诵。字里行间还洋溢着春的生机和作者对蚕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会本课 9 个生字,两条绿线内5 个字只识不写。

(2)过程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图画,综合比较,合作探究等方法,读懂课文,理解文章蕴含的感情,了解文本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蚕的生长过程,激发学生对春蚕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低段教学以识字为主,因此本课的重点:

①掌握9个生字,做到会读、会写、会用。会认识5个二类识字。通过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②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牢记课文的内容,最后能进行背诵。通过朗读使学生了解春蚕的一生的生长过程。

本课的难点:针对课文蚕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大部分学生缺少对蚕的认识,因此了解蚕的一生变化生长过程也是教学难点。

四、说教法和学法

1、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基于此,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讲授法,点拨法。讲授法教师可以系统的传授知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2、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讨论法、朗读法和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

此外我准备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题。

1、解题。 出示图片,认读“蚕”。读准音。请你用一句话说说对蚕的了解。 【课前预习曾要求学生去搜集有关蚕的资料,向家人了解有关的蚕的知识。】

蚕的本领可大了,蚕会吐丝。(联想《三字经》中所学: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

出示 “丝绸、蚕丝被”的图片。吐出来的丝可以织成美丽的丝绸,现在还有了蚕丝被。中国已经有几千年的养蚕史了,丝绸传到西方以后,外国人更认为蚕是神奇的“天虫”。 (强调上面是天字,避免学生写成“夭”) 指导写字:撇捺舒展,上下对正。

课文中还有这样的词语:出示“蚕卵、蚕床、蚕山”等词语。你能读准 音吗?看图理解“蚕山”。

【 “蚕”的音、形都是教学重点,在此处随课题识字,一读,提示字音,二读,巩固了读音,三读, 放进词语里加深印象并丰富了词汇,解决了词语理解的难点。一环多效。】

作者可喜欢蚕了,亲切地称它为“蚕姑娘”。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指导看图。

(1)指名学生按自然段逐段课文。

(2)检查预习: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特别是生字“卵、桑、床、娘”等生字读音,读准“衣裳、姑娘、床上、吐出以及丝儿”等词语。(平舌音、翘舌音、三拼音节、前鼻音、后鼻音、边音、轻声词语)

(3)指导看图

课文共有四幅图画,通过观察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又能使学生增加对蚕的感性认识。

现在我们学习课文,看看课文是怎样表现图画意思的,蚕究竟是怎样生长变化的。

(三)精读课文,细读指导

1、学习课文的第一部分(1)

低年级学生的思维还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因此我用动画导入第一节,采用过渡性语言:刚刚从蚕卵里钻出来的蚕姑娘是怎样的后来又变成什么样子的?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的第二到五自然段。

2、学习课文的第二部分(2—5小节)

本课第二自然段至第五自然构段方式基本相同。教师可具体指导学生学习第二自然段,其余各段可放手让学生自学。学生有不懂的地方,教师相机给予指导。新课程又要求教师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我采用的方法如下:并借助生活或多媒体了解“蚕床”“脱下黑衣裳、变成黄姑娘”的春蚕的蜕变过程,最后在在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说说感受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1) 播放多媒体课件,借助生活或多媒体了解“蚕床”“脱下黑衣裳、变成黄姑娘”的春蚕的蜕变过程

(2) 讨论蚕的生长过程及形态变化,找出相同与不同。

生长过程的相同:

我主要抓住课文的第二自然段,用“先————接着—————然后———最后———”说说春蚕的变化,每一部分的变化都经历了“吃——睡——脱——醒——变”的过程。(板书:吃——睡——脱——醒——变)

【学生圈画动词的方法来了解蚕的生长过程。从相同的语句中提炼关键词,教给学生理解文本的方法:抓关键词。】

形态的不同:

又黑又小——又黄又瘦——又白又嫩——又白又胖——天天发亮

不同的语句中有没有发现有趣的地方呢?提炼出四个“又……又……”(板书)你能给这四个词语 排序吗?

【这一环节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使学生拥有了个性阅读,同时相互启发,降低了探究的难度, 进行了智慧的碰撞。】

(3)重点理解“就”“又”

比较句子,出示:

A又黑又小的蚕姑娘,吃了几天桑叶,就睡在蚕床上,不吃也不动,脱下黑衣裳。醒了,醒了,变成黄姑娘。

B又黄又瘦的蚕姑娘,吃了几天桑叶,又睡在蚕床上,不吃也不动,脱下黄衣裳。醒了,醒了,变成白姑娘。

指名读句子,找出不同。 想一想,就和又的区别。(引导学生体会用“又”是因为“睡”这个动作是重复发生的。)

(4)齐读课文2—5自然段。最后在在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说说感受,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如课文中说蚕的几次生长变化,分别用“醒了,醒了”、“成了,成了”、“变了、变了”这些连续的、反复的词句来表现人们对“蚕姑娘”的喜爱和对“蚕姑娘”的长大、变化而感到喜悦、兴奋的感情。因此在朗读“醒了,醒了”要用激动的语气,朗读“成了,成了”时要用喜悦的语气,而朗读“变了,变了”时要用惊奇的语气。这样读,能加深同学们对句子的理解,特别是老师对阅读情感与语气的指导,能使学生融情于文中。我把阅读穿插在理解课文中进行。

(5)小结:

仅仅二十多天, 蚕姑娘就睡了四次, 变了四次。 这样的变化可真 (神奇、 奇妙、 奇特、 美妙、 有趣 ) 。 填空:( )的变化。

(6)看提示背诵第2——5自然段。

2—3 又( )又( )的蚕姑娘,吃了几天桑叶,( )在蚕床上,不吃也不动,脱下( )衣裳。醒了,醒了,变成( )姑娘。

4—5 又( )又( )的蚕姑娘,吃了几天桑叶,又睡在蚕床上,不吃也不动,脱下旧衣裳,换上新衣裳。醒了,醒了,从此一天天发( )。

3、学习课文的第三部分

新课程标准对小学二年级的阅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学生要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因此,在教学最后两小节是,我主要借助多媒体播放录象,说说蚕眠后蚕要做什么了?“蚕山”是怎样的?“盖新房”是指什么?并通过实物“茧子”,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最后一小节。通过朗读,懂得茧子开窗,最后贴出三幅图帮助学生理解蚕的生长过程由蚕姑娘变成蛾姑娘,而蛾姑娘产子后又能孵出蚕姑娘这样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

(四)总结课文,复习巩固

教师出示提示性的句子:从( )里钻出来的又( )又( )的蚕姑娘,一共睡了( )次,每次醒来都变了样,第一次变得又( )又( );第二次变得又( )又( );第三次变得又( )又( );第四次身体一天天( )。它吐( )结( ),最后( )开了窗,飞出了( )姑娘。 让学生结合提示说说课文内容。

(五)生字教学

新课标中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写字教学要重视学生写字姿势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我在教学生字时把9个生字进行分类,重点指导学生“换、桑”的书写,了解左右结构字的书写特点——左窄右宽,而“桑”字的书写特点上小下大,注意上面又字的变形。第二课时完成左右结构的生字,给予学生充分自学的时间,自学生字表、笔顺表,学生自说注意点,教师重点板书相结合,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六)板书设计

2蚕姑娘

蚕:卵→ 茧 → 蛾

睡了四次吃-- 睡-- 脱 -- 醒 -- 变

又黑又小→ 又黄又瘦→ 又白又嫩→ 又白又胖

本课主要采用“文字式”板书。设计分三步完成:预先写好课题,让学生了解学习的内容;再随着课文学习补充完整板书。板书简洁明了,说明了蚕姑娘的生长过程,归纳了课文知识要点,破解了难点,揭示了主题教学思想,并能引导、发散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七)作业布置

1、把下面的句子合并成一句话。

春天到了,柳树发芽了。

春天到了,桃花开放了。

2、积累“又…又…”的词语和ABB式词语。

3、课外时间活动:

指导学生课外饲养春蚕或参观养蚕户,观察春蚕生长过程。

蚕姑娘教案 篇11

课文第2-5自然段写了蚕4次蚕眠脱皮的现象,用吃、睡、脱(换)、醒、变几个动词揭示了蚕的生长规律,并从蚕的身体大小、肥瘦、颜色、光亮的变化介绍了蚕眠每个阶段的特征。

教学的难点是:了解蚕的整个生长过程及不同时期的不同变化。

我是这样组织教学来攻破难点的:

(一)研读第2自然段。

1、自由读。

思考:圈出蚕的动作词。

2、交流。

板书:吃、睡、脱、醒、变。

3、补充板书:

又黑又小吃、睡、脱、醒、变黄姑娘

4、你能看着黑板上的这些词用上先后再最后这些表示先后动作的词来说说吗?

生:又黑又小的蚕先吃了几天桑叶,后睡在蚕床上,再脱下黑衣裳,醒了,最后变成了黄姑娘。

师:有没有不同意见。

生:没有。

师:五个动作词,这个最后应该放在哪里呢?你们自己换着说一说,觉得哪种说法比较顺口?

生尝试。

交流。

评议。

结论:最后放在醒前面比较好。

师:谁再来说一说?

生:又黑又小的蚕先吃了几天桑叶,后睡在蚕床上,再脱下黑衣裳,最后醒了,变成了黄姑娘。

5、指导朗读,要求用欢快的语气读。

6、小结学习方法:读、圈、说、读。

(二)自学第3-5段。

1、用学习上一段的方法步骤分组学习。

2、讨论。

师指名叫三个同学上来补充板书。

见下:

又黑又小吃、睡、脱、醒、变黄姑娘

又黄又瘦吃、睡、脱、醒、变白姑娘

又白又嫩吃、睡、脱、换、醒胖姑娘

又白又胖吃、睡、脱、换、醒亮姑娘

3、交流研读成果。

错误情况引导:

(1)渐学生当动作词有出示。

师:这是个动作词吗?

生没有反应。

师:课文中在哪里?

生读。

师:请你给他找一个近义词。

生:慢慢。

生:逐渐。

师:是动作词吗?

生:不是。

师:那我们应该把它去掉。

师:你能用渐渐说一句话吗?

生:小狗渐渐长高了。

生:我渐渐地变聪明了。

生:小树渐渐地长成了一棵大树。

(2)不知在后面两栏里填上什么姑娘。

部分学生说:胖姑娘。

部分学生说:白姑娘。

师:填哪个比较合适?

生:填胖姑娘,因为上面已经有了白姑娘,都是白姑娘就重复了。

生:填胖姑娘好,因为课文中说身体渐渐长胖。

师写上胖姑娘。

4、说话练习。

请你选3、4、5其中的一段,用上先后再最后说话。

(三)小结。

1、春蚕的变化。

师: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写出了蚕的变化?

生:开始由又黑又小变成了又黄又瘦。

师:也就是说从什么方面?(师指着黑黄)

生:颜色。

师:还有什么方面?

生:大小。

生:胖瘦。

师:还有吗?

生没有反应。

师:我们来看黑板,一起来读亮姑娘,其实文中还从光亮的变化来写了春蚕的变化。

2、读课文的第2-5段。

自由选择读指名读评读竞赛读齐读。

3、作业巩固。

写出与下面的词意思相反的词:(卡片)

穿()吞()瘦()

新()黑()暗()

反思:

文章中的四个自然段是极其相似的,故在教学中师带着学生研读了第2自然段,其他几段就由学生自学,这样的设计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自学中给了学生充分的学习思考时间,并针对一些错误进行了耐心的引导,不包办代替,让学生自读自悟。在教学中注重方法的渗透,让学生掌握一种学习的方法,并引导在读中把自身的理解、感悟表现出来。

蚕姑娘教案 篇12

一、谈话揭题、教学生字

1、看录像(蚕吃桑叶片段) 提问:见过这种身体软软的昆虫 吗?它叫什么?

板书生字"蚕" cán

请小朋友把这个字的音读准。(齐读)

2、你还知道哪些有关蚕的知识?

3、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个字?

师:古时候的人们把蚕叫作"天虫",也有人叫它"蚕宝宝",而 文中的小 作者亲切地

称它为"蚕姑娘"(板书姑娘)谁亲切叫它一声?(指名读)注意“娘niɑnɡ”的发音。我们一起来亲切地叫它一声"蚕姑娘"(齐读)

4、指名识记“姑、娘”。(偏旁、字音)

二、听课文录音,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师:蚕姑娘非常可爱!让我们打开课文, 一边听课文录音,一边轻声读,再想一想课文中讲了蚕姑娘的什么事?

2、听后交流。板书“生长过程”

三、指导初读课文

1、这篇课文写得非常有趣,你们想读好它吗?还得先过词语关。

屏幕出示词语(带拼音)

luǎn shòu jiǎn é

蚕卵 又黄又瘦 茧 子 蛾姑娘

cán ɡū niɑnɡ sānɡ chuánɡ jiù

蚕 姑 娘 桑叶 蚕 床 旧衣裳

huàn pànɡ ɡài xiǎnɡ

换上 发胖 要盖新的房 一声也不响

(1)自己读,看看哪些词要提醒大家。

(2)你要提醒大家的是哪些词,领读。

(3)开火车游戏:小朋友请注意,火车头在哪里?你的火车往哪儿开?

看拼音(开火车、倒火车)

去拼音(男女生赛读、指名分行读)

2、读准了生字词语,读好课文就更容易了。

看看蚕姑娘的提示吧(屏幕出示):

▲字字读准(不错字、不添字、不漏字)。

▲句句读顺(不断句、不重复)。

(1)放声读,标出自然段。

(2)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指名分段读,其他同学认真看专心听并做记号。

(3)读完后集体评议。

四、理清课文层次

1、探究性学习:刚才有四个同学读的内容中,你发现了什么?

2、发现二——五句式相同,部分词语不同。

3、每段写的是什么样的蚕(贴板书)画一画?

4、小组比赛读一读结构相同的四个自然段,不同的地方读重些。

5、指名上台贴图游戏。

提问:蚕从哪儿来的,又是怎么变的呢?师画好箭头。

6、四人小组对照每段的内容理清条理——“蚕、卵、茧、蛾”怎样排序?(小组汇报贴字游戏)

7、再小声地读读课文,找找不懂的地方。

8、学生对不理解的词语质疑(互帮互助,介绍学习方式)

9、(借助课件动画)理解“蚕床、 蚕山 、 茧子、 盖新房 ”。

五、小结

指板书:蚕姑娘从蚕卵里钻出来,慢慢长大,吐丝结茧,再转变为蛾。

它们是怎样渐渐变化的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六、写字指导

刚才同学们又动口又动脑,学得很认真。现在让我们的手指再来做做运动吧!比比谁写的字最棒!

1、娘、桑、床(读准字音)

2、桑(字形要点)。

3、描红,仿写。(巡视指导,提醒姿势)

七、课外作业

1、今天认识的5个生字朋友还可以组成哪些词?查查字典,看谁写得多!

2、熟读课文,试着给每小节画一幅小图组成连环画,相信你能行!

蚕姑娘教案 篇13

一、复习导入

昨天的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蚕姑娘一课,同学们交流了通过各种方法了解到的蚕的知识,初读了课文,学习了生字,还了解到蚕姑娘一共要经历四个阶段的变化:卵——蚕——茧——蛾。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蚕结茧前的生长变化过程。

二、学文:

1、蚕姑娘一共变了几次?

(一)指导学习第一次变化(第2自然段)(课件出示“蚕生长过程的学习表格”)

蚕眠的次数原来的模样成长的过程醒后的模样

第一次又瘦又小吃睡脱醒变黄姑娘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2、我们先来看看她的第一次变化吧!请大家轻声读第二自然段,想想第二自然段有几句话?

3、读书,就要好好地读,读通,读懂,有耐心地读,再请大家读第二自然段,这一次用默读的方法,并动动手,把第二自然段中写蚕姑娘变化的动作词圈起来。(出示课件文字:成长过程)

4、你能用“先……接着……然后……的句式把这几个动作词按顺序连起来说一说吗?

5、睡前的蚕姑娘是什么样子的呢?(出示课件文字:睡前的样子)

6、同学们学得很仔细,书上插图中的小同学和你们一样也在仔细地观察蚕姑娘的变化,看看,他们是怎样观察的?

7、是的,边观察边作记录是一种很好的观察方法,他们也发现了蚕姑娘吃了桑叶,就睡在蚕床上,不吃也不动了,如果你就是图中的小同学,发现这样的现像,你的心情会怎样呢?

8、带着你的好奇心、着急的心情读一读第一句。

9、(出示课件又黄又瘦的蚕姑娘的图片)同学们,快看:

10、蚕姑娘在睡前与睡后有什么变化?看着蚕姑娘的变化,你高兴吗?让我们读一读蚕姑娘的第一次变化吧!

11、你能根据老师的提示试着背一背第二自然段吗?出示课件:( )的蚕姑娘,吃了( ),就睡在( ),( ),脱下( )。醒了,醒了,变成( )。

12、蚕不吃不动,这种睡叫“蚕眠”我们叫它头眠,后面的三次分别叫二眠、三眠、大眠

蚕姑娘教案 篇14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民美术出版社教材第13册中的第七课《现代艺术大师毕加索毕加索》一课。下面,我着重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学法指导、教学手段、教学过程五个方面来谈谈我对本课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内容、地位、作用

本课是知识传授与欣赏评述融为一体的综合课,主要是通过对毕加索生平事迹的介绍和作品欣赏,使学生理解毕加索的艺术主张、艺术表现形式和特点。在对西方现代艺术多元化大背景的了解下,重点突出毕加索的立体主义。

本课将以油画图片欣赏和学生的分析回答为主线,教科书的引导讲解为辅,让学生感受美的同时向他们提供美术欣赏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欣赏水平。

2、教学目标

根据《美术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要求,本着提高学生艺术感知能力和审美辨别能力,使学生了解西方现代艺术思路,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①.知识目标:以画家毕加索的作品《格尔尼卡》为突破口,多角度欣赏西方现代绘画的艺术表现形式和内容特点。

②.能力目标:开拓学生的审美视野,逐步提高学生的视觉感受能力,掌握运用语言和文字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认识的基本方法。

③.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和平以及对世界多元文化宽容和尊重的情感。

设置目的:通过对《格尔尼卡》这副作品的赏析,增长艺术知识,陶冶审美情操,提高学生对西方现代绘画作品的欣赏能力。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欣赏毕加索的作品《格尔尼卡》,感受西方现代艺术,使学生从艺术形式和现实意义上认识《格尔尼卡》的价值,并以此培养学生对世界多元文化宽容和尊重的情感。

难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活动,提高学生对西方现代绘画的理解能力和欣赏水平,尤其对于现代绘画中的立体主义是学生理解上最难掌握的。

设置目的:鉴于《格尔尼卡》这幅作品在西方现代绘画中的重要地位,故而能够做到使学生能够真正了解这幅作品也就等于在他们面前打开了一扇走进西方现代艺术的大门,所以本课的重点和难点都在这幅作品里。

二、教法运用

教师作为教学过程的主导者,根据教材选择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十分重要。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顺利实现教学目标,以实例为线索,充分动用教具,不断采用欣赏,启发、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实例的引导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觉性,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使每个学生都能参加到动脑的积极思维中,真正做到面向全体。

做法如下:

1、情境再现法

在本课教学中,由于欣赏的绘画内容与形式比较难以理解,如果像传统的欣赏课老师讲学生听的方式这样的方式进行讲解,可能会造成学生学习兴趣缺乏,所以我运用了多次的情景模拟和再现,使学生能够在这样形象生动的过程中感受作品,在情感上达到和作品的共鸣。

2、德育渗透法

教育部副部长王湛在《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一文中指出各门课程之间要结合自身特点,对学生渗透德育教育。所以我在本课中,在欣赏作品的同时运用德育渗透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和平主义的思德教育。

三、学法指导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教师教任何功课,讲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叶圣陶的这一句话一针见血的指出了教师的重要任务不仅要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

因此,对于学生的学法指导在教学中显得尤其重要。

我的做法是:

1、自主探究学习法

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教学中,我运用探究式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训练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充分体现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以讨论总结,再讨论再总结的方式对作品进行赏析。

2、合作交流法

学习活动中,让学生通过相互交流,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与见解,目的是给学生之间提供不同的学习对象,听取不同的看法,分享彼此的经验,拓宽学生思路,达成教学目标。

四、教学手段

根据本课图片多、资料多的特点,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学生能够更近距离的接近作品,从而在丰富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认识作品,同时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过程

根据费德门教授提出的美术欣赏的程序:描述、分析、解释、评价。我在这节课上以欣赏作品――描述作品――了解作品--评价作品为主要教学环节来展开、深入课题。

(一)《格尔尼卡》

1、欣赏作品表达感受

⑴由人民艺术家齐白石导入西方现代艺术大师毕加索。

⑵出示课题,展示毕加索的作品《格尔尼卡》,让学生欣赏并交流,用语言如实的表达学生对这幅作品的第一印象。

⑶将自己不认同的感受如实地写在黑板上。(可能涉及丑、乱七八糟、不好看、恐怖等)

设置目的:从感性认识出发,让学生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感受,为下一步的描述和理解作品做好铺垫。

2、描述作品情感共鸣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描述画面:牛,马,灯,抱着孩子的母亲,战士的尸体,跳楼的人等一个战争场面。

情景模拟:请学生来模仿画中人物的动作和表情,可自配台词。

设置目的:运用情景模拟的方法,使学生从情感上体验作品,从与初步感性认识的反差中帮助于学生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3、了解作品体验风格

⑴为什么要画这幅画?

《格尔尼卡》名字的由来,引出格尔尼卡事件。这幅作品是毕加索立体主义时期的代表作,作品以象征性的手法,有力地揭露了法西斯的战争罪行。

⑵为什么这样画?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并将讨论结论写下来进行发言:

①画种形式线条质感肌理(新闻排版的平行线条)

②色彩(黑白灰)为什么?

③.艺术形象寻找、发现、讨论作品中的象征性的形象。

情感教育:将二战时期的图片与画面局部对照欣赏

④流派立体主义

A、赏析书上《牛的变形过程》,加深学生的画面中变形形象的理解。

B、欣赏毕加索其他的立体主义绘画。

C、通过纸杯的变化过程(分割打散重组)体验立体主义绘画,使学生了解立体主义的绘画特征。

设置目的:通过讨论与总结的方法使学生自主探究画面的奥妙所在,这个环节中立体主义的理解是本课的难点,通过亲手绘制纸杯变形的过程,能让学生从认知上认同立体主义的创作原理。

4、评价作品

⑴情景假设:曾经有一位德国法西斯军官指着《格尔尼卡》对毕加索问:这是您的杰作?毕加索当即反驳:不!这是你们的杰作。

教师布置口头评论作业: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毕加索性格的哪个方面?设想一次与毕加索对话,以Hi,picasso,......或德国法西斯军官选四至六名学生口头评论。

⑵宣布作业:在口头评论作业的基础上,加上画面的描述、介绍,写一段短评,作为日记。

设置目的:情景假设除了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还让学生以口头与书面的不同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从而使学生能够从理性认识上欣赏作品,逐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毕加索

1、生平:毕加索是个天才的艺术家,自幼学习绘画,被称为神童。他如何从写实绘画到创立立体主义这条路一步一步走过来?

2、不同时期的作品介绍:毕加索的绘画风格是丰富多样的,后人用毕加索永远是年轻的来形容毕加索的绘画风格的多变。

3、毕加索其他作品欣赏:油画雕塑版画陶瓷等。

4、谈一谈:你认为毕加索是怎样一个人?

设置目的:从作品到画家,从画家到他的艺术创作,再从绘画到其他艺术门类,使学生对整个西方现代美术有初步的认识,也为下个环节的课题延伸打下基础。

(三)课题延伸

1、讨论总结:谈一谈毕加索作品对你的启发

2、艺术多元化教育怎么样或好不好

3、总结:艺术的美不在于外表的漂亮,而在于是否能引起我们内心的某种感动。

设置目的:以学生自主探究的结论出发,从作品《格尔尼卡》延伸到西方现代艺术,使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四)板书设计

现代艺术大师毕加索

格尔尼卡毕加索

画种生平

色彩作品种类

艺术形象

流派立体主义作品风格

情感表达世界和平人格


本文的网址是http://www.zfw152.com/a/58687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