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祝福logo
地图 > 祝福语 > 范文大全 > 管理系统方案 >

管理系统方案合集

管理系统方案合集

趣祝福范文大全(编辑 勇敢的心)在我们不知道工作该如何实施时。我们可以精心编写一份关于自己的方案,你所见过的工作方案应该是什么样的?栏目小编经过整理,为你编辑了“管理系统方案”,如果您想再次浏览此页请及时收藏!

管理系统方案(篇1)

合同管理系统是一种用于有效管理和跟踪合同的软件系统。在现代商业环境中,合同管理系统已经成为许多组织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合同是组织之间的法律文件,对于公司的利益和风险管理至关重要。因此,一个有效的合同管理系统可以帮助组织提高效率、降低风险,并保护其合法权益。

一个完善的合同管理系统应该具备以下几个关键功能:

合同存储和检索功能是合同管理系统的基础。该系统应该能够方便地存储合同文件,并提供快速的检索功能。通过使用关键词或搜索条件,用户可以快速找到需要的合同文档。该系统还应提供合同审查和编辑功能,使用户能够对现有合同进行必要的修改和更新。

合同跟踪和提醒功能是合同管理系统的重要部分。该系统应能够跟踪合同的状态和进展,并提供相应的提醒和警示。例如,在合同即将到期时,系统可以自动提醒用户做出相应决策,如是否续签合同或寻找替代供应商。通过这种提醒和警示功能,合同管理系统可以帮助组织及时采取措施,避免合同方面的风险和纠纷。

合同管理系统还应具备工作流程管理功能。工作流程管理是通过定义和自动化各个合同审批和执行的步骤,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并优化资源分配。例如,系统可以自动将合同发送给相应的审批人员,并在每个步骤完成后提醒下一步操作。这样可以避免重复的人工操作,加快合同处理速度,并降低人为错误的发生。

安全性和权限管理是合同管理系统的关键要素。合同涉及到组织的核心利益和敏感信息,因此确保合同管理系统的安全是至关重要的。系统应具备访问控制功能,以确保只有授权人员才能查看和修改合同。系统还应提供详细的日志记录功能,记录每个合同的访问、修改和审批历史,以便进行追溯和审计。

报告和分析功能是合同管理系统的附加价值。系统应提供灵活且易于使用的报告工具,以便用户可以生成各种合同相关的报告和分析图表。这些报告可以帮助组织了解合同的执行情况、风险和效益,并支持决策制定过程。

一个合同管理系统是组织管理合同的关键工具。它可以帮助组织提高效率、降低风险,并保护其合法权益。强大的存储和检索功能、合同跟踪和提醒功能、工作流程管理、安全性和权限管理以及报告和分析功能是一个有效合同管理系统的关键要素。通过使用合同管理系统,组织可以更好地管理和控制合同,从而为公司的长期发展创造更大的价值。

管理系统方案(篇2)

随着现代商业活动的不断发展,合同的管理成为各个企业不可忽视的一项重要工作。合同的签订、执行和归档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而且一旦出现失误或疏漏,就可能给企业带来重大的损失。为了解决这一难题,许多企业开始引入合同管理系统,以提高合同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合同管理系统是一种基于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系统,用于集中管理和监控企业的合同相关信息,包括合同的起草、审批、签订、执行和归档等各个环节。在传统的合同管理模式中,各个环节之间的信息流动存在着许多问题,比如沟通不畅、信息丢失、难以追溯等,而合同管理系统的引入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合同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在合同管理系统方案中,首先需要进行合同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这个过程包括确定合同管理的目标、功能和要求,以及对系统的使用者进行需求调研和访谈,了解他们的期望和痛点。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可以制定出合同管理系统的功能模块和流程图,为系统的开发和实施提供指导。

接下来是合同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开发。在设计阶段,需要根据需求分析结果制定合同管理系统的软件架构和数据库结构,并设计用户界面和交互方式。在开发阶段,根据设计文档编写代码,并进行测试和优化,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在开发完成后,还需要对系统进行培训,以便用户能够熟悉和正确使用系统。

一旦完成了合同管理系统的开发和实施,就可以开始系统的试运行和使用。在试运行阶段,可以选择一个小范围的用户群体,对系统进行测试和评估,以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在系统正式投入使用后,还需要进行持续的监控和维护,及时修复系统中出现的bug和故障。

合同管理系统的实施和应用将会给企业带来许多好处。合同管理系统可以提高合同管理的效率。通过集成各个环节的工作流程,避免了传统管理模式中出现的沟通和信息不畅的问题,从而加快了合同的处理速度。合同管理系统可以提高合同管理的准确性。通过自动化流程和数据管理,减少了人为疏忽和失误的可能性,确保了合同的完整和正确。合同管理系统还可以提供实时的数据分析和报告,帮助企业了解合同的执行情况和发现潜在的风险。

合同管理系统是一项对企业而言非常重要的管理工具。通过引入合同管理系统,不仅可以提高合同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还可以降低企业的风险和损失。因此,对于任何一家重视合同管理的企业来说,合同管理系统都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选择。

管理系统方案(篇3)

在现代商务环境中,合同管理是每个组织及企业必须关注的重要方面。合同是商业交易的基石,管理良好的合同可以帮助组织避免法律风险,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为了满足企业对合同管理的需求,合同管理系统应运而生。本文将详细讨论合同管理系统的方案,包括系统功能、实施步骤以及系统带来的收益。

一、系统功能:

合同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合同创建、审批、存储、跟踪和统计分析等。下面将详细介绍每个功能的具体内容。

1. 合同创建:

通过合同管理系统,用户可以方便地创建合同,包括填写合同基本信息、附加条款和约束条件等。系统提供模板库,用户可以选择合适的合同模板,节省时间和精力。

2. 合同审批:

合同管理系统可以建立多级审批流程,确保每个合同得到正确的审批。审批流程可以根据具体合同的类型、金额和重要性来定制。审批人可以在系统中在线审查合同,并提供意见和建议。

3. 合同存储:

合同管理系统提供安全、可靠的合同存储功能。通过数字化合同存储,企业可以避免合同丢失或损坏的风险。存储的合同可以按照不同的分类进行管理,方便用户快速检索所需合同。

4. 合同跟踪:

通过合同管理系统,用户可以实时跟踪合同的执行情况。系统提供合同的提醒和警报功能,帮助用户掌握合同的里程碑和关键日期。同时,合同跟踪功能可以提醒用户进行续签或终止合同操作,以确保合同的有效执行。

5. 统计分析:

合同管理系统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生成各种统计报告和分析图表。通过分析合同的执行情况和成本效益,企业可以及时调整战略,并制定更好的商务决策。

二、系统实施步骤:

要成功实施合同管理系统,下面是一些重要的步骤和建议。

1. 需求分析:

企业应该仔细分析自身的合同管理需求。确定具体的功能和流程,以便在系统实施过程中进行准确定制。

2. 选择合适的系统供应商:

根据企业的需求,选择一家经验丰富且口碑良好的合同管理系统供应商。同时,要评估系统的功能完备性、易用性和可扩展性。

3. 数据迁移与系统设置:

在系统实施中,需要迁移现有的合同数据。这些数据可能来自不同的来源,如Excel表格、纸质文档等。还需要为系统进行设置,如权限管理、审批流程等。

4. 系统培训与推广:

在系统实施完成后,为相关员工提供培训,确保他们能够正确使用系统。同时,通过内部推广活动宣传系统的好处,以便提高员工的接受度和使用率。

三、系统带来的收益:

合同管理系统的实施将给企业带来许多收益,下面列举了一些主要的收益。

1. 降低法律风险:

通过合同管理系统,企业能够及时发现合同风险和违约行为,减少诉讼和法律纠纷的风险。系统中的审批流程和提醒功能可以确保合同的合规性和效力。

2. 提高效率:

合同管理系统可以自动化合同流程,减少纸质合同的使用和处理时间。通过可视化的数据报告和分析,企业可以及时发现合同管理中的问题,进行持续改进。

3. 优化成本控制:

通过合同管理系统,企业可以更好地控制成本。系统可以提供合同执行的实时数据,帮助企业及时调整资源和战略,避免多余或不必要的开支。

4. 加强合作伙伴关系:

合同管理系统可以提高合作伙伴关系的透明度和信任度。通过系统的合同共享和在线协作功能,企业可以更好地与供应商和客户合作,实现共赢。

合同管理系统是现代企业必备的工具之一。通过合同管理系统,企业可以降低法律风险、提高效率、控制成本和加强合作伙伴关系。在选择和实施系统时,企业应根据自身需求和情况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决策。只有系统的正确使用和持续改进,才能实现合同管理的最大效益。

管理系统方案(篇4)

浅析海尔集团的采购管理

摘要:采购作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首要环节,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海尔集团采购组织现状,采购流程现状以及供应商管理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企业今后在采购组织上企业领导应大胆下放权限;在采购流程上企业应引进先进管理理念ERP;在供应商管理中,企业应重视供应商的作用,更高效的利用供应商的价值等改进措施。

关键字:采购管理

组织结构

采购流程

供应商

采购是从资源市场上获得资源的过程,是商流过程与物流过程的统一。采购作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首要环节,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采购是企业的入口,掌握着企业的健康状况。对一个企业来说,科学合理的采购,可以降低采购成本,节约采购费用,提高采购效率,为企业提供符合品质要求的原材料,保证企业的正常生产和经营。采购不仅仅是某个部门的职责,而且是整个企业每个环节的重要工作。只有全员动起来,做好采购的每个环节、每个细节,才能使采购管理发挥它的作用,体现它的效益。加强企业采购管理是公司降低成本的关键环节,是保证商品质量的重要手段,是提高公司敏捷度的重要前提,是增强公司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一、海尔集团概况

海尔集团创立于1984年崛起于改革大潮之中的海尔集团,是在引进德国利勃海尔电冰箱生产技术成立的青岛电冰箱总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名牌战略”思想的引领下,海尔经过十八年的艰苦奋斗和卓越创新,从一个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厂发展壮大成为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美誉的跨国企业。

二、海尔公司的采购体系

海尔采取的采购策略是利用全球化网络、集中购买、以规模优势降低采购成本,同时精简供应商队伍。据统计,海尔的全球供应商数量由原先的2336家降至840家,其中国际化供应商的比例达到了71%,目前世界前500强中有44家是海尔的供应商。

(一)供应商关系的管理

对于供应商关系的管理,海尔采用的是SBD模式:共同发展供应业务。海尔有很多产品的设计方案直接交给厂商来做,很多零部件由供应商提供今后两个月市场的产品预测,并将待开发产品形成图纸。这样一来,供应商就真正成为海尔的设计部和工厂,加快了开发速度。许多供应商的厂房和海尔的仓库之间甚至不需要汽车运输,工厂的叉车直接开到海尔的仓库,大大节约运输成本。海尔本身则侧重于核心的买卖和结算业务。这与传统的企业与供应商关系的不同在于,它从供需双方简单的买卖关系成功转型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是一种共同发展的双赢策略。

(二)成本控制

1999年海尔的采购成本为5亿元,由于业务的发展,到2000年,其采购成本为7亿元,但通过对供应链管理的优化整合,2002年海尔的采购成本控制在4亿元左右。可见,利益的获得是一切企业行为的原动力。降低成本、与供应商双赢关系的稳定发展带来的经济效益,促使众多企业以积极的态度引进和探索先进、合理的采购管理模式。与胜利油田相似,由于企业内部(尤其是大集团企业内部)采购权的集中,使海尔在进行采购环节的革新时,也遇到了涉及“人”的观念转变和既得利益调整的问题。然而,与胜利油田不同的是,海尔在管理中已经建立起适应现代采购和物流需求的扁平化模式,在市场竞争的自我施压过程中,海尔已经有足够的能力去解决有关“人”的两个基本问题。

三、海尔集团的传统采购管理的弊端

在传统的海尔采购管理中,海尔只注重短期的经济利益,使得供应商和海尔之间建立的是一种临时性、短期性的合作关系,而且企业间的竞争多于合作。同时,传统的海尔采购流程使得海尔对市场对市场变化和客户需求的响应能力反应迟钝。由于采购和供应双方在信息的沟通方面缺乏有效的手段和及时的信息反馈,当市场的需求发生变化时,海尔采购部门不能够根据实际的市场变化更改原有的订货合同。因此,海尔在生产的实际需求减少的情况下会造成库存的增加,而当需求增加时又会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

传统的海尔采购流程是典型的信息非对称博弈过程,缺乏主动性,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补充库存而采购。海尔采购部门对生产部门的生产进度和需求情况并不是很了解,采购部门制定的采购计划不能很好的适应生产部门的需要。在这种背景下海尔采购流程改革的必要性凸显无疑。

四、海尔集团的采购管理创新

2000年以来,海尔在全集团范围内由物流推进本部统一协调和管理全集团的物流改革工作,本部下设采购、配送、储运三个事业部,使得采购、生产支持、物资配送从战略上实现了一体化。改革后的采购事业的职业责主要是负责向供应商采购产品所需要的零部件,并对供应商进行管理。具体包括以下内容:供应商的优化,招标,下达采购计划,零部件的选购以及全球网络资源。

1、海尔采购流程改革主要特点

①、交易过程简化、降低成本。由于供应商与海尔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签订供应合同的手续大大简化,不再需要双方多次的协商,交易成本也因此降低。

②、确保质量。海尔采购部采购原料的质量对海尔最终产品的质量有很大的关系,海尔和供方是供应链上的合作伙伴关系——意味着供应商的资格认证、产品质量、信用程度都是可靠并值得信赖的,这有助于产品质量的保证。

③、信息共享、降低风险

2、海尔的供应商管理

供应商管理有两种模式,其一是竞争关系模式,其二是双赢关系模式,在现在供应链管理趋势下,海尔选择了双赢关系模式,双赢关系模式是一种合作的关系。它强调在合作的供应商和海尔之间共同分享信息,通过合作和协商协调相互的行为。

①、海尔对供应商给予协助,帮助供应商降低成本、改进质量、加快产品开发进度;

②、通过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提高效率,降低交易/管理成本;

③、长期的信任合作取代短期的合同;

④、比较多的信息交流。

总之科学有效的采购才能达到“双赢”的目的,对于采购方来说,可以降低采购成本,在获得稳定且具有竞争力的价格的同时,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库存水平,通过与供应商的合作,还能取得更好的产品设计和对产品变化更快的反应速度;对于供应方来说,在保证有稳定的市场需求的同时,由于同采购方的长期合作伙伴关系,能更好的了解采购方的需求,改善产品生产流程,提高运作质量,降低生产成本,获得比传统采购模式下更高的利润。此外,企业应采用现代技术,加强采购管理,从采购中节约资本,从采购管理中摇出钱币。

参考文献

[1]张浩,《采购管理与库存控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2月第一版.[2]高林玉、郑一群,《采购实战精要》,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年第一版.[3]忠复台,《企业采购操作规范》,中国经济出版社,2003年第一版.[4]沈晓静、谭广奎、唐长虹,《采购管理》,中国物资出版社,2003年.[5]肯尼斯.莱桑斯,《采购与供应链管理》,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年.

管理系统方案(篇5)

在现代社会中,管理系统解决方案是组织和企业追求有效管理和高效运营的关键之一。管理系统解决方案是一种综合性的管理策略,利用先进的技术和工具,帮助企业实现精益化生产、高效运营和优质服务。本文将从不同角度详细探讨管理系统解决方案的重要性及其具体应用。

首先,管理系统解决方案可以帮助企业优化资源配置和提高生产效率。通过引入信息化管理系统,企业能够对物资、人力和财务等资源进行全面的监控和调度。管理人员可以根据实时数据和指标,灵活安排生产计划,并及时调整生产线和供应链,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此外,管理系统解决方案还可以自动化数据采集和处理过程,减少人为错误和信息滞后的风险,提高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从而为企业提供更好的决策依据。

其次,管理系统解决方案可以帮助企业提高组织协同和信息共享能力。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业务复杂度的增加,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同变得更为困难。管理系统解决方案通过集成各类应用系统和工具,实现了不同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实时协同工作。管理人员可以通过管理系统解决方案获取到全面的业务数据和绩效指标,进行跨部门间的协同决策和协作。此外,管理系统解决方案还可以提供强大的报表和分析功能,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业务现状和趋势,以制定更科学的发展战略和规划。

再次,管理系统解决方案可以帮助企业提升客户服务质量和满意度。现代企业越来越重视客户的愿望和需求,通过提供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增强客户忠诚度和口碑。管理系统解决方案可以帮助企业建立完善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实时跟踪客户信息和反馈,将市场需求和客户反馈迅速反馈给研发和生产部门,以更快速地满足客户需求。此外,管理系统解决方案还可以通过互动平台和移动应用的形式,提供在线咨询和购物等一站式服务,为客户提供更便捷和个性化的体验。

最后,管理系统解决方案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竞争力提升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全球化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需要不断提升内部管理和运营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和服务成本,以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和利润。通过引入管理系统解决方案,企业可以实现信息化管理和全面改进的目标。管理系统解决方案可以帮助企业建立有效的绩效评价和激励体系,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管理系统解决方案还可以通过持续改进和卓越运营的理念,提高企业的质量和效率,降低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的风险。

综上所述,管理系统解决方案是企业实现有效管理和高效运营的重要手段。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组织协同、提升客户服务和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管理系统解决方案可以帮助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企业应积极研究和采用管理系统解决方案,不断提升内部管理和运营水平,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并取得更大的成功。

管理系统方案(篇6)

新宏GPM集团采购管理系统解决方案

概述

北京新宏软业公司经过多年的企业信息化调研和研究,在成功实施一汽集团“采购资源信息网”和东风汽车股份公司“供应链管理系统”的基础上,研制并推出具有中国特色的、面向机械制造业的集团采购管理系统——GPM(Group Purchase Management)。

GPM产品主要帮助集团采购部门实现定点、定价、订货等采购资源整合业务,并通过信息网实现与供应商、中转库之间的信息快速交互,同时GPM产品还包括分厂信息化基础平台(计划管理、物料需求、采购管理、库存管理和质量管理等),并通过内部数据接口实现集团与分厂的信息交互,保证分厂与集团在统一的平台上协同工作。

新宏GPM产品通过规范的业务流程,整合并优化企业的采购资源,同时辅以有效的执行和监督,实现集中采购,有效降低采购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

1.1 系统框架

1.2 系统目标

新宏GPM产品帮助企业实现以下目标:

1)整合、优化采购资源,降低采购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 2)制定合理的采购管理制度,设置合理的岗位职能,规范业务流程; 3)集成各环节信息,提高决策分析能力;

4)提高企业内部之间及与外部的信息交互速度,及时响应市场需求; 5)抓大放小,循序渐进,逐步提升企业管理信息化水平; 6)与供应商共赢。2.集团采购管理 2.1 基础数据

基础数据主要包括供应商信息、分厂信息和产品信息,管理的难点在于如何对供应商和产品进行统一的分类和编码,并通过产品信息建立供需对应关系,如下图。

2.1.1 供应商信息

供应商(供方)信息包括静态信息和动态信息两部分。

供应商的静态信息主要包括基本信息、资产信息、生产设备、管理认证、产品质量认证、开发能力和主要产品等。

动态信息是指供应商与企业商务交流过程中产生的信息,如产品报价信息、供货信息、反馈信息等。

供应商信息管理的难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供应商分类:如何对供应商进行分类;

2)供应商编码:如何对各分厂供应商的编码进行统一;

3)管理模式:供应商编码集中统一后,如何更新、维护,以及与已有系统接口。

建议对供应商进行统一的分类和编码,并按统一的要求进行管理和维护。

2.1.2 分厂信息

分厂(需方)信息包括基本信息、主要产品、生产能力以及与供货有关的信息。

为实现统订分交,需对分厂进行统一的信息编码,并按统一的要求进行管理和维护。

2.1.3 产品信息 产品是指所有纳入集中采购的零部件或原材料,产品信息包括产品编码(零件号)、所属类别、规格、单位、质量要求、各分厂需求量,以及能供货的供应商等。

对不纳入集中采购的产品在分厂的系统中进行管理。产品信息管理的难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产品分类:集团和分厂如何对产品进行分类; 2)产品编码:如何对各分厂产品的编码进行统一;

3)管理模式:产品编码集中统一后,如何更新、维护,以及与已有系统接口。

建议对产品进行统一分类和编码,并按统一的进行管理和维护。2.2 新产品管理

新产品管理的关键环节是如何确定新产品的潜在供应商和供货供应商,主要流程如下图。

2.2.1 确定潜在供应商 【实现业务】

通过项目确定、新产品发布、选择潜在供应商、确定潜在供应商、确定价格意项、签定试制协议等一系列的流程和控制,确定新产品的潜在供应商。

【系统功能】

新产品描述(规格、技术要求等)、新产品发布(可按供应商类别发布)、供应商反馈、供应商反馈分析(对供应商的反馈信息进行分析)、潜在供应商确定。

2.2.2 确定供货供应商 【实现业务】

通过项目策划、项目跟踪、首批样件认可、批量认可等一系列的流程和控制,确定新产品最终供货的供应商。

【系统功能】

试制协议签定、项目策划(具体的要求描述)、项目跟踪(进展状况的描述)、首批样件认可(首批样件信息描述)、批量认可(节拍生产、批量试装信息描述)、供应商确定。

2.3 路线管理 2.3.1 定路线 【实现业务】

通过控制供应商的供货状态,实现路线的管理。

供货状态分为正常供货、受控供货(供货环节有问题,受控制的供应商)和取消供货(供货环节有问题,停止供货的供应商)三种。

【系统功能】

根据各供货环节的评定信息,设置供应商的供货状态,当改变供货状态时,与路线有关的比例、价格状态也进行变更。

当供货取消时,供货比例立即取消或到期取消,供货价格立即取消; 当供货转正常时,对供货比例进行调整,并建立新的供货价格; 当供货受控时,调整供货比例,发出供货监控提示,必要时对价格进行调整。

2.3.2 定比例 【实现业务】

根据产品的供方和需方信息,考虑产品的价格和供货地点,合理分配供货比例。

比例定义包括:产品、供方、需方、数量、比例、日期等。【系统功能】

需求统计(集团和分厂)、比例分配(集团和分厂)、比例查询。2.4 价格管理

通过周期性的询价,不断获取供应商在不同供货比例下的产品价格和成本构成。通过网上询价或现场竞价等方式,替代一年一度供应商大会定价的传统方式,为企业及时获取市场价格信息,降低采购成本打下基础。

价格管理主要包括询价单管理、报价单管理和价格协议管理等功能,具体流程如下图。

2.4.1 询价/竞价 【实现业务】

通过周期性的网上询价/报价(供应商报价保密),或网上/现场竞价(报价公开),获取产品的价格信息和成本构成。

询价时必须提供产品数量、供货比例和交货地点等信息;报价时必须提供不同供货比例、不同交货地点的产品价格和成本构成。

询价/竞价时可指定参与报价/竞价的供应上范围(如无限制、现有供应商、某类供应商、指定供应商、现供此货供应商等)。

【系统功能】

询价单建立、询价单审核、询价单发布、供应商报价、报价分析。竞价产品定义、竞价产品发布、供方竞价、竞价分析。2.4.2 定价 【实现业务】

分析供应商的报价/竞价信息,确定产品的初步价格,在定价时,基于比质比价的原则,并充分考虑供货比例和交货地点等要素。

定价的内容包括:产品、供方、需方、比例、价格等。【系统功能】

质量信息收集、服务信息收集、价格信息收集、比质比价分析、定价。2.5 供应商管理

供应商管理主要实现四个目标:

1)将优秀供应商纳入企业的供应商群体;

2)对供应商进行严格、全面的资格评审和业绩评价; 3)将供应商信息透明,避免不规范采购;

4)通过规模化采购,逐步优化供应商群体,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降低采购成本。

供应商管理的难点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1)如何避免不规范的采购?特别是特殊关系型的供应商!2)如何确定资格评审和业绩评价的标准和指标,以及在哪些环节引用这些结果?

建议成立采购委员会负责供应商管理,并站在企业战略发展的高度严格执行。

2.5.1 资格评审 【实现业务】

通过体系评审、能力评审和业务评审,分析供应商的整体能力水平,并确定供应商是否具备供货资格,并在定路线、定比例、定价时参考。

体系评审:供应商的管理体系、生产工艺、产品认证等情况; 能力评审:供应商的生产设备、研发能力、物流运输、持续改进等情况;

业务评审:供应商的主要产品及主要客户、已供货情况等。【系统功能】

体系评审及信息汇总、能力评审及信息汇总、业务评审及信息汇总。2.5.2 业绩评价 【实现业务】

从产品质量、信息反馈、及时交货、供货价格、服务质量、成本控制、持续改进等方面对供应商进行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定期在网上发布,促进供应商改进,同时在定路线、定比例、定价格时参考该评价结果。

【系统功能】

产品质量信息汇总、产品质量问题分析、供货信息汇总(供货及时性、供货期量变更适应能力等)、供货控制分析、供货价格分析(自身价格变化分析、市场价格变化分析、路线内供应商价格变化分析)、服务质量分析、成本控制分析等。

2.5.3 供应商分类

按发生业务的管理要求,将供应商分为以下四类: 1 长期供应商:企业正式供货的固定供应商; 暂停新业务供应商:被取消长期供货资格的供应商,完成现有供货后暂停新的业务; 临时供应商:发生过采购关系,临时有需要时进行采购; 4 潜在供应商:潜在供应商分为以下两类

A已经通过体系评审,达到合格供应资格的供应商; B尚未达到合格供应资格的供应商。分类说明: 1)暂停新业务供应商、临时供应商、潜在供应商都属于非正式供应商,它们如果表现良好,都可以转为长期供应商(正式供应商)。

2)只填写了一些资料但尚未经过评审的供应商不在供应商分类之内,它们只有经过评审后才能成为上述供应商中的一类。

2.6 订单管理

订单管理是统订分交的具体实施,主要包括请购生成和订单生成两个部分,但订单并不能替代分厂的发交计划,只用来指导分厂的发交计划。

2.6.1 请购 【实现业务】

汇总各分厂的采购需求,形成产品的需求合计,由计划员根据产品库存、在途产品等信息,形成正式的产品需求计划。

汇总各分厂的采购需求,形成采购批量,同时可实时掌握各分厂的采购需求。

请购汇总周期可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调整。【系统功能】

请购收集(按分厂)、请购调整、请购汇总、请购审批、产品需求计划。

2.6.2 订单 【实现业务】

根据产品需求计划和采购路线,结合交货地点、价格、批量、质量等因素编制总体采购订单和分厂采购订单。并将分厂的采购订单下发给各分厂,分厂依此指导其发交计划。

采购订单包括供应商、交货地点、产品、数量、交货开始(结束)时间等,不包括具体的交货期量。

【系统功能】

产品需求计划转订单、订单分配(结合采购总量、采购路线、采购比例、执行差额反馈、供方产能、交货地点、批量等因素)、订单确认(供方确认能够满足的供货要求)、订单审批、订单发布(向供需双方)。

2.7 执行监督

对采购过程中的主要流程进行监督,保证企业采购资源的整合,并要求分厂在优化后的供应商群体内完成采购,即分厂不能超出规定的供应商群体,不能超出产品的采购价格,并按下发的订单指导发交计划,同时需对各种变化提供决策信息。

1)新产品管理流程执行监督:是否按新产品管理流程确定潜在供应商、确定供货供应商,并分析各环节的数据,确定供应商的决策依据。

2)路线管理流程执行监督:是否按规范定路线、定比例,每次确定或调整路线、比例的决策依据。

3)价格管理流程执行监督:是否按价格管理流程确定价格,每次确定供应商供货价格的依据。

4)订单管理执行监督:分厂是否按总部下发的订单指导发交计划,若由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选择其它供应商的决策依据。

2.8 接口数据管理

实现总部与各分厂之间的数据交互,及时获取相关的信息。对各种接口数据,需要定义的内容包括数据内容、提供者、接收者、日期、数据要求等。

分厂 → 总部:生产计划、物料需求、供货信息、质量信息、服务信息、库存状况等。

总部 → 分厂:产品信息、供应商信息、采购路线、采购价格、请购调整、采购订单等。

2.9 采购信息网

实现集团公司与供应商之间的信息共享、信息快速交互,及时响应市场的需求和变化,进一步把握市场机会。

供应商 → 集团公司/分厂:基本信息(资产、规模、生产能力、业务范围、技术能力等)、生产情况、当前库存、当前供货能力、订单响应、发货情况;

集团公司/分厂 → 供应商/中转库:采购计划、询价单、公告信息、质量信息、应付款、生产计划、采购订单、分交订单、看板计划、库存状况、生产情况、业务考核情况(质量、期量、服务、能力);

中转库→ 集团公司/分厂:库存状况、看板发交。2.10 决策分析

【供应商结构分析】

分析企业现有供应商的构成,并提供资格评审内容、业绩评价内容,以及地域、类别、供应产品重要度等方面进行分析。

通过供应商结构分析,得出目前的结构状况,并进行相应的调整,以获得一个优秀的供应商群体。【供应商供货质量分析】

分析产品的质量信息,并提供按产品、分厂、供应商、质量问题环节、质量问题描述等方面进行分析。

通过分析得出质量问题最多的产品和环节,以及问题的原因,并有针对性的加强监控,减少质量问题。

【供应商供货期量分析】

分析采购订单和产品入库记录,按供应商、产品、分厂对期量到货状况进行分析。

通过供应商交货期量分析,得出经常延期的供应商名录,供应商的供货响应。

【重要产品成本分析】

分析企业A类产品(重要零部件)的供应商群体、供货量、供货价格、产品质量等。

通过分析得出A类产品各个供应商的供货情况和成本构成。【零部件价格分析】

分析询报价/竞价信息,并结合企业对产品成本的分析结果,得出该产品的计划价格,进行分析(走势、对比等)。

通过产品的价格分析,进一步有效地控制价格,降低采购成本。【供应商服务分析】

分析供应商的服务质量,包括及时供货、信息反馈、问题改正、持续改进等。通过供应商服务分析,并依据相关的标准确定供应商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

3.分厂管理

GPM产品提供分厂信息化基础平台,包括计划管理、采购管理、库存管理和质量管理等,并通过内部数据接口与集团系统实现信息交互,保证分厂与集团在统一的平台上协同工作。系统结构如下图。

3.1 计划管理 3.1.1 生产需求 【实现业务】

依据各类需求(销售订单、销售预测、调拨、试制、散发等),完成生产需求的收集及整理。

【系统功能】

生产需求(销售订单、销售预测、调拨、试制、散发等等)填写,生产需求汇总。

3.1.2 生产计划 【实现业务】

依据各类生产需求,完成生产计划的编制及发放,并实现对生产计划的版本控制。

【系统功能】

主计划生成、生产计划编制、生产计划变更、生产计划颁布、生产计划执行。

3.1.3 生产日计划 【实现业务】

以月生产进度计划为大纲,具体安排生产日的工作内容。【系统功能】

日计划生成、日计划调度、日发交计划等。3.2 采购管理 3.2.1 MRP分解 【实现业务】

针对月生产进度计划,依照产品BOM结构,生成MRP需求。【系统功能】

BOM查询、车间进度计划查询、MRP分解。3.2.2 物料请购 【实现业务】

通过对MRP分解结果的调整,生成物料的请购,并上报集团采购部进行审批。

【系统功能】

需求调整、物料请购单、上报集团采购部。3.2.3 发交计划 【实现业务】

在整体订单的指导下,生成生产锁定期内的发交计划。供应商根据具体的发交计划往生产线上进行发货。

【系统功能】

发交计划编制、发交计划审批、发交计划发布。3.3 库存管理 3.3.1 采购入库 【实现业务】

管理协配库的收货业务,保证库存状况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严格按照采购订单进行收货,如有差异应分析原因。

【系统功能】

采购订单收货、非订单收货、看板收货。3.3.2 生产出库 【实现业务】

管理协配库的发货业务,保证库存状况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保证生产线的及时供货。看板件的有序制作、发交,生产出库按发交计划执行,如有差异应分析原因。

【系统功能】

发交计划出库、非计划出库、看板发货、集配发货。3.3.3 库存盘点 【实现业务】

管理协配库的存货业务,定期进行库存盘点,保证库存状况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库房物料实际数量与帐上数量保持一致,并对盘盈、盘亏进行分析。【系统功能】

库房盘点、盘点调整、盘点过帐、盈亏报表。3.4 质量管理 【实现业务】

对供应商供货产品在各个环节的质量信息进行采集和汇总,形成质量信息台帐,并及时上报质量信息,使质量问题透明化。

采集的环节包括收货质量、入库质量、上线质量、终检质量、售时质量、售后质量。

采集的内容包括质量缺陷、性能影响、安装影响、安全影响等。【系统功能】

质量信息采集、质量信息确认、质量信息汇总、质量信息报表、质量信息上报。

管理系统方案(篇7)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深化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方案》精神为指导,以落实《税收征管规范(1.1版)》《纳税服务规范(2.3版)》《国地税合作工作规范(2.

0版)》(以下简称“三个规范”)为主要抓手,以解决问题、防范风险为导向,以加强基础工作和基层建设为着力点,全面推进依法治税,全面提升税收征管、纳税服务规范化水平,全面推动国地税深度合作,为税收现代化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二、总体目标

通过“业务管理规范年”活动的深入开展,实现以下四个方面目标:

(一)法治思维全面深化提升。要大力弘扬法治精神,使法治理念成为整个制度的共同价值取向。要重视法律思维的实际运用,在各项工作中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养成用法治思维处理问题、用法治方式规范工作的良好习惯。

(二)纳税服务更加优质便捷。坚持以纳税人为中心,下决心破解纳税人办税中的“痛点”、“难点”问题,最大限度便利纳税人,减轻纳税人负担,进一步增强纳税人获得感。

(三)税收征管更加科学严密。进一步夯实税收征管基础,强化薄弱环节管理,加强征管数据监控和分析,查找和解决征管工作中的突出问题,不断提高税收征管质效。

(4) 国家与地方税务机关的合作全面开展。全面落实基本合作事项、积极探索创新合作事项,突破合作重点和难点,打造合作新特色和新亮点,推动国地税合作达到新水平。

三、主要任务

(一)规范税收执法管理制度

认真落实税收政策法规要求,全面清理税务规范性文件。对不符合“三个规范”要求的,及时进行调整和修订,保证规范性文件与“三个规范”衔接一致。

(二)规范岗责设置

按照税收征管规范、纳税服务规范以及金税三期信息系统具体应用要求,将由纳税人、缴费人依申请办理的涉税业务前置到办税服务厅。严格按照省局确定的岗责体系,规范岗责设置,进一步优化配置办税服务资源,确保前台、后台岗责调整到位,人员配备到位,业务衔接到位,防止出现因岗责配置错误而导致的工作流程无法正常运行的问题。

(三)规范办税服务

1.统一资料报送。严格执行《税收征管规范》《纳税服务规范》明确的业务受理资料规定,不得要求纳税人额外报送资料。

2.规范业务流程。严格执行“三个规范”明确的业务流程,不得额外增加,不得随意简化。

3.严格办理时限。加强各工作环节的业务衔接,严格按规定时限办理业务,提高业务事项的流转和处理效率。

4.推进全省通办。全面实现税务登记、纳税申报、发放涉税表证单书、受理纳税咨询等业务全省范围内通办。

(四)规范日常税收征管

1.加强“三证合一”改革后税源状况监控。密切监控、定期分析“三证合一”改革后税源管理状况,包括新增市场主体户数、办税户数、用票户数、申报户数、有税户数、零申报户数、税额、清税户数及非正常户数等情况。

及时总结“三证合一”改革后出现的新问题,有效排查风险,采取有针对性地应对措施,加强税收征管。

2.规范欠税管理。严格按照《税收征管规范》要求,依法采取各项欠税清缴措施,遏制欠税增长势头,防范税收执法风险。

进一步落实欠税公告制度。严密监控欠税大户动向,动态开展跟踪分析。要加强部门协作,严格欠税纳税人的税收抵免管理,形成清欠合力。

3.严格注销税务登记管理。及时完成省市局推动的可疑户风险应对工作。

加强注销税务登记各环节风险监控与管理,确保户户资料齐备、程序合法,同时做好与国税部门的衔接配合,进一步提高效率。

4.规范非正常户管理。加强非正常户认定及解除管理,严格按照《税收征管规范》履行程序。

实行异常户公示制度,提高社会关注度。加强非正常户的协同管理,利用税务总局非正常户风险库、长江经济带信息共享平台等信息,加强与国税部门的沟通协作,形成管理合力。

(五)规范税费政策执行

1.加强收入规范化管理。要认真落实税费政策,坚持依法征管,严格征收管理范围,按照规定的预算水平存放税费。

2.加强申报规范化管理。实行财产行为税统一申报表,实现按税目核算税收,按减免税政策计算减免税数据**。

规范个人所得税自行纳税申报和全员全额扣缴明细申报管理,确保自行纳税申报人数平稳增长、电子明细申报覆盖面扩大和申报质量提高。

3.加强税种规范化管理。落实土地增值税清算管理规程、车船税管理规程、城镇土地使用税管理指引和耕地占用税管理规程等税种管理规范,规范管理程序,细化管理措施,提高税种管理规范化水平。

4.规范减免税核算管理。从政策登记开始,全面推行全口径申报,按流程备案或审批,科学组织减免税核算,客观反映减免税真实情况,提高减免税核算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

5.加强税收政策落实。广泛开展税收政策宣传,提高税收政策意识;规范税收政策执行,跟踪落实。

(六)规范稽查执法行为

1切实履行税务稽查的法定职责。要严格执行税务稽查工作程序,加强内部控制机制建设,加强对选案、检查、审判、执行的监督制约。

2.充分发挥稽查软件作用。加强对稽查案件金税信息系统三期的监督管理,推进稽查信息化建设。

3.加强稽查案源管理。建立健全税务稽查对象分类名录库、税务稽查执法检查人员名录库和税务稽查异常对象名录库,落实随机抽查制度。

4.充实稽查力量。加大稽查力度,规范进户执法,推进国地税联合检查,提高案件查办质效,发挥好以查促收、以查促管和以查促查作用;严格稽查案件审理,落实稽查案件**审理制度。

5.加强案件执行管理。加强案件执法,规范税收执法措施。

(七)规范征管数据质量

1.加强数据质量分析。分析登记基础信息、申报缴税信息、认定分类信息、减免和退库信息不真实、不准确、不完整等状况,制定数据信息纠错措施,处理系统推送错误信息,从源头开始不断提高数据信息质量,扭转由于数据信息质量问题制约税收工作的被动局面。

2.开展问题数据整改。县局定期开展数据质量分析监测,发现问题数据,发布基层响应;基层分局要加强辅导、培训,减少纳税人和税务人员的误操作,把好数据入口关,并做好上级下发数据问题的整改落实。

(八)规范征管档案管理

1.完善征管档案管理。推进税收征管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应用,加强税收征管档案共享和应用,提高税收征管档案管理质量和效率。

2.开展征管档案清理。结合税收征管电子档案管理系统推广工作,以近3年以来的征管档案为重点,全面检查、补缺、纠正,保证征管档案真实、完整、准确。

(九)深化国地税合作

1.落实重点合作事项。推进合作办税便利化。

联合规范、简并纳税报表资料,实行纳税人涉税信息一次采集、按户存储、共享共用,减轻纳税人办税负担;开展联合进户稽查,联合开展“失信惩戒”,联合开展打击发票违法犯罪活动,推进国地税联合执法规范化;建立信息共享机制,联合推动建立国地税统一规范的信息交换平台,依托税务专网,定时传递国地税双方在业务办理过程中产生的数据;共同推动地方**建立信息共享机制,联合采集第三方涉税信息,联合对外发布税收信息,建立信息共享机制,提高运用第三方涉税信息加强税收征管的能力,提高利用税收信息促进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能力。

2.推进服务合作常态化。要从整合征管资源入手,发挥各自优势,完善国家与地方税收合作常态化机制,降低征收成本,提高征管效率。

通过设立国税、地税窗口,共建办税服务机构,共建政务服务中心,开展税收征管合作。2016年实现“前台一家受理、后台分别处理、限时办结反馈”的服务模式。国税、地税业务、识别系统一体化建设

一、流程统

一、操作统一的电子税务局,2017年基本实现网上办税。

三。促进国家和地方跨地区税收信息共享、资质互认、征管互助。县局要应用信息比对情况,建立区域内非正常户征管联动机制和纳税人异地经营税收管理机制,形成异地协作合力,实现跨区域迁移纳税人的相关信息在区域内税务机关之间有效承续。

进一步创新免费**试验区纳税服务办法,让纳税人享受到优质、便捷、统一的服务。

四、活动时间及步骤安排

“业务管理规范年”活动分三个阶段部署开展:

(1) 动员部署阶段(xx,xx)。按照省、市局统一部署,印发《“业务管理规范年”活动实施方案》、制订具体计划,深入开展动员部署。

(2) 组织实施阶段(从xx到xx)。根据活动计划和计划要求,围绕主要任务,结合当地实际,扎实推进活动的开展。各活动项目领导部门要明确工作安排,采取切实措施,确保有效。

(3) 总结评估阶段(xx,xx)。各分局、局属各单位要认真总结“业务管理规范年”活动的开展情况,于xx月xx日前分别报送总结材料。市局将对“业务管理规范年”活动开展情况进行考核并择优推荐省局参加评比,省局将对先进单位给予表彰。

五、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业务管理规范年”活动是继20xx年“树立法治精神,守纪律讲规矩,加强制度建设,规范内部管理”主题学习讨论活动之后,全省地税系统又一项全局性、系统性工作。全县地税机关应充分认识开展“业务管理规范年”活动的重要意义,把落实“三个规范”作为地税机关和地税干部的自觉行动。

要总结地税部门推进“三个规范”落实方面的经验和做法,结合实际提出具体可行的落实措施,在优化服务、科学征管、深入合作等各个领域全面推进规范落地生根,开创依法治税新局面。

(二)加强领导,统筹安排。为了加强“业务管理规范年”活动的组织领导,建立工作机制,县局制定《全县地税系统“业务管理规范年”活动责任分解表》和具体实施方案。要加强对规范落实工作的督促和指导,牵头部门要精心组织,加强协调,跟踪落实,相关责任单位要细化工作任务,明确具体要求,确保按时按质完成。

(三)全面学习,深入应用。结合“岗位大练兵、业务大比武”活动,组织学习“三个规范”,对地税干部开展全面、深入地培训,确保干部职工掌握“三个规范”总体内容,精通本岗位的规范要求,熟悉其他岗位的基本要求。要发挥金税三期系统应用作为落实“三个规范”的重要支撑作用,将各项税收业务的发起、受理、流转、办理全部纳入系统,保障各项规范无缝衔接。

省局建立“三个规范”试题库,市局组织培训、测试。为检验学习效果,市局将组织干部职工参加省局开展的“三个规范”全员测试,统一安排时间,集中**考试。

(四)积极宣传,营造氛围。各单位要结合“业务管理规范年”活动开展情况,深入挖掘工作亮点,充分发挥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新闻**的引导作用,加大宣传力度,提升活动的社会知晓度,为贯彻落实“三个规范”营造良好**环境,引导广大干部积极投身到规范落实工作中去,县局将在内网刊载各单位活动动态,宣传推介各单位好的经验做法,营造系统上下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

管理系统方案(篇8)

光缆在线检测及控制系统是利用利用通信网络及其相关检测设备建立光缆通信网的综合监测系统,实现对光缆网络的实时监测功能,提高光缆通信网运行可靠性。为确保施工安全,确保施工质量,确保按时完成工程项目,特制定本施工方案。

一、 工程项目:光缆在线检测及管理系统

二、 工程概况

1、 设计方案:本方案设计采用备纤监测方式

2、 中心站:济源地调

3、 检测站:苗店变

4、 光路设置:

光路1:苗店→地调→白涧→虎岭→王屋→下冶供电所;

光路2:苗店→荆花→白涧;

光路3:苗店→罡头→亚桥→济源→荆花→克井→原昌;

光路4:苗店→休昌。

三、 工程施工地点:地调、苗店变、荆花变、白涧变、虎岭变、王屋变、下冶所、罡头变、亚桥变、济源变、克井变、原昌变、休昌变

四、 工程施工内容:

机柜的安装、固定;

设备安装、电源接入;

信号电线、电缆布放;

光端机网管系统数据配置;

2m通道的调试;

网络安装、测试;

监测用光纤的接续、连通;

rtu的调试;

光源的安装与调试;

全部移交管理部门。

七、 施工技术措施:

1、 机柜固定牢靠,水平度达到要求,屏面无损伤划痕、无脱漆反锈现象;

2、 设备按图纸要求的位置安装在机架(柜)上,固定牢靠,按说明书和施工图纸要求将板卡插入机框内,拧好固定螺丝,如有疑问,应向厂家技术人员询问后,按要求安装调试。

3、 设备按照图纸和说明书要求用对应的线缆连接,线缆走径要求做到横平竖直,排列整齐;交流电源线、直流电源线和信号线分开放置,并且避免交叉,如有交叉,应做好隔离处理。

4、 光纤连接正确、牢固可靠,连接部位保持清洁。

5、 带电设备上工作时,一定要认清位置,经工作负责人许可后方可进行工作。

6、 在工作中如遇到不清楚的问题或有疑问的地方,可向工作负责人提出,待问题清楚后方可进行工作。

7、 光器件应保持洁净,不得任意触摸。

8、 严格按照设备说明进行安装调试,不明之处必须向生产厂家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咨询后方可进行。

9、 设备加电之前,必须对设备进行检查确认,且确认所加电源符合要求并保证接线正确。

10、 设备安装调试完毕,按要求进行分段及全程测试,做好测试记录。

11、 要作好线缆走向的标记工作,并作好施工记录。

12、 在计算机上工作时要及时作好资料的备份,以防丢失。

13、 保存好设备技术资料。

八、 安全目标、安全保证体系及措施

1. 安全管理目标

(1)不发生人为责任的人身轻伤及以上事故。

(2)控制工作中不发生设备障碍。

(3)不发生司机人身轻伤及人员责任的车辆损伤以上事故。

(4)不发生调试中误动、误碰、误接触。

(5)控制火灾隐患。

(6)杜绝习惯性违章现象。

2. 主要职责

项目负责人:负责编制安全技术施工措施,组织研究、解决施工中存在的安全技术问题。

现场负责人:本施工队第一安全责任人,对本班组人员和工器具在运输过程中的安全负责。负责落实班组控制异常及未遂的预防措施,做好施工前的技术安全交底工作。贯彻上级的安全指令和本规程的安全规章制度,组织好本队安全活动,带头尊章守纪、支持安全员的监查工作。

3、安全管理制度及管理办法

(1) 严格执行dl4081《电业安全工作规程》(发电厂和变电所部分)

(2) 建立行政管理保证体系及安全技术保证体系,实施对工程的全面管理。

(3) 工程开工前,对现场的工器具、设备、机具必须进行维修保养,经检查合格后使用。

九、 危险点分析:

1、 砸伤,设备在搬运、移动、安放过程中易发生脱落、坠地,砸伤人体,放置时易发生挤伤手的现象,所以搬运、移动、安放设备时应多人进行,抓放牢靠,小心放置;

2、 划伤,在安装设备时,设备的棱角易划伤人体,应做好劳动保护措施,工作时要穿工作服,戴手套,并小心进行;另外,要防止设备外包装上的钉子等尖锐物体造成划伤;

3、 在拨光缆时,不要伤及自己和他人,应做好劳动保 护措施,工作时要穿工作服,戴手套,并小心进行;另外,要防止设备外包装上的钉子等尖锐物体造成划伤;

4、 电锤、电钻等电动工具使用,做好绝缘,使用时要握紧,用力均匀,防止钻头折断,并要防止碎屑崩入眼睛,换钻头时,要关闭电源,并拔掉插头方可进行;

5、 电源,接电源线时,应关闭电源,与带电部分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和活动范围,并做好安全保护措施;

十、 质量目标、质量保证体系及技术组织措施

为规范施工,确保施工质量,管理部门、监理部门、施工单位应共同遵照有关国家标准、本工程设计要求及说明,调试设备参照设备厂家的技术标准及说明。

1、 质量保证体系

技术保证体系: 建立以项目负责人为首,由各级技术人员组成的技术保证体系,实行三级技术管理,编制相应作业指导书,用科学的管理来保证工程质量。

管理系统方案(篇9)

    关键词:嵌入式系统 内存管理 静态分配 动态分配

引言

内存管理机制是嵌入式系统研究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的问题,它必须满足以下几个特性:

①实时性。从实时性的角度出发,要求内存分配过程要尽可能地快。因此,在嵌入式系统中,不可能采用通用操作系统的一些复杂而完善的内存分配策略,一般没有段页式的虚存管理机制;而是采用简单、快速的内存分配方案,其分配方案也因程序对实时性的要求而异。例如,VxWorks系统采用简单的“首次适应,立即聚合”方法;VRTX中采用多个固定尺寸存储块的binning方案。

②可靠性。嵌入式系统应用的环境千变万化,在有些特定情况下,对系统的可靠性要求极高,内存分配的请求必须得到满足,如果分配失败则可能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比如,飞机的燃油检测系统。在飞机飞行过程中,如果燃料发生泄漏,系统应该立即检测到,并发出相应的警报等待飞行员及时处理。如果因为内存分配失败而不能相应地操作,就可能发生机毁人亡的事故。

③高效性。内存分配要尽可能地减少浪费。(范文先生网收集整理)不可能为了保证满足所有的内存分配请求而将内存配置得很大。一方面,嵌入式系统对成本的要求使得内存在其中只是一种很有限的资源;另一方面,即使不考虑成本的因素,系统硬件环境有限的空间和有限的板面积决定了可配置的内存容量是很有限的。

针对以上三个约束条件,市场上主流的嵌入式操作系统,如VxWorks、嵌入式Linux等均提出了一套有效的解决方案;但是,这些系统只提供了应用开发的接口,其底层的实现方案不可见。本文以开源的嵌入式操作系统RTEMS为例,分析了嵌入式系统内存管理所面临的问题,研究了其底层实现的解决方案。一般的嵌入式系统中最基本的内存管理方案有两种——静态分配和动态分配。

1 静态分配与动态分配

静态分配是指在编译或链接时将程序所需的内存空间分配好。采用这种分配方案的程序段,其大小一般在编译时就能够确定;而动态分配是指系统运行时根据需要动态地分配内存。这两种策略的选取一直是嵌入式系统设计中一个令人头痛的问题。

一般的嵌入式系统都支持静态分配,因为像中断向量表、操作系统映像这类的程序段,其程序大小在编译和链接时是可以确定的。而是否支持动态分配主要基于两个方面的考虑:首先是实时性和可靠性的要求,其次是成本的要求。对于实时性和可靠性要求极高的系统(硬实时系统),不允许延时或者分配失效,必须采用静态内存分配,如航天器上的嵌入式系统多采用静态内存分配。除了基于成本的考虑外,用于汽车电子和工业自动化领域的一些系统也没有动态内存分配,比如WindRiver著名的OSEKWorks系统。然而,仅仅采用静态分配,使系统失去了灵活性。必须在设计阶段就预先知道所需要的内存并对之作出分配;必须在设计阶段就预先考虑到所有可能的情况,因为一旦出现没有考虑到的情况,正在运行的系统就无法处理。这样的分配方案必然导致很大的浪费。因为内存分配必须按照最坏情况进行最大的配置,而实际运行时很可能只使用其中的一小部分;而且在硬件平台不变的情况下,不可能灵活地为系统添加功能,从而使得系统的升级变得困难。

虽然动态内存分配会导致响应和执行时间不确定、内存碎片等问题,但是它的实现机制灵活,给程序实现带来极大的方便,有的应用环境中动态内存分配甚至最必不可少的。比如,嵌入式系统中使用的网络协议栈,在特定的平台下,为了比较灵活地调整系统的功能,在系统中各个功能之间作出权衡,必须支持动态内存分配。例如,为了使系统能够及时地在支持的VLAN数和支持的路由条目数之间作出调整,或者为了使不同的版本支持不同的协议,类似于malloc和free这类的函数是必不可少的。

大多数的系统是硬实时和软实时综合。系统中的一部分任务有严格的时限要求,而另一部分只是要求完成得越快越好。按照RMS(Rate Monotonous Scheduling)理论,这样的系统必须采用抢先式任务调度;而在这样的系统中,就可以采用动态内存分配来满足部分对可靠性和实时性要求不高的任务。采用动态内存分配的最大好处就是给设计得很大的灵活性,可以方便地将原来运行于非嵌入式操作系统的程序移植到嵌入式系统中。


本文的网址是http://www.zfw152.com/a/58767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