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祝福logo
地图 > 祝福语 > 范文大全 > 小班科学教案 >

小班科学纸教案汇总13篇

小班科学纸教案汇总13篇

趣祝福范文大全(编辑 悠游诗人)我们听了一场关于“小班科学纸教案”的演讲让我们思考了很多。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所以老师写教案可不能随便对待。教案是评估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依据。经过阅读本页你的认识会更加全面!

小班科学纸教案 篇1

作为一名幼儿教育工作者,我们时刻关注孩子们的成长和发展。而在幼儿园的教育教学中,科学活动是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科学活动,孩子们可以锻炼观察、思维和动手能力,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今天,我将为大家分享一堂小班科学活动——探秘宝袋的教案。

一、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2.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3.提高幼儿的实践动手能力;

4.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活动准备:

1.准备一些宝袋,每个宝袋里装入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如橡皮、铅笔、纸张等;

2.准备一些小道具,如放大镜、尺子等;

3.准备一些实验器材,如磁铁、容器等;

4.准备一些科学书籍,用于讲解和辅助学习。

三、活动流程:

1. 活动导入

老师向孩子们展示准备好的宝袋,让他们猜测宝袋里会装着什么。孩子们可能会猜测是糖果、玩具等,引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2. 活动探究

每个宝袋依次打开,孩子们用手摸、用眼看、用耳听,感受里面的物品特点。老师引导孩子们观察宝袋里的物品,问他们觉得有什么神奇的地方。孩子们可以用放大镜仔细观察,用磁铁测试物品的特性,用尺子测量物品的大小等。通过这些活动,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3. 活动讨论

老师引导孩子们围绕着宝袋里的物品展开讨论,询问他们对这些物品的了解和看法。孩子们可以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发现,展示自己的思考和想法。通过讨论,培养孩子们的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4. 活动总结

活动结束后,老师可以结合科学知识对探秘宝袋的活动进行总结和归纳。让孩子们认识到科学是多么有趣和神奇,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并鼓励孩子们继续探索和发现,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和探究精神。

通过这堂小班科学活动——探秘宝袋,孩子们不仅可以锻炼自己的观察、思考和动手能力,还能激发他们对科学的探索兴趣。希望每一位孩子都能在这样的活动中获得成长和快乐,成为一个热爱科学、善于探索的小小科学家!

小班科学纸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一)学习观察与判断对象的排列特点。

(二)尝试运用两种物体间隔排列的规律进行制作。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1.木珠、吸管交替排列串成的项链2—3串;画有简单间隔图案的图片3—4张。

2.小筐内装若干长短粗细不同的吸管、大小形状不同的彩色珠子和纽扣,每组一筐;穿绳人手一份、小碗每人一只

活动过程

(一)好看的项链(教师出示课前准备好的项链引出课题,通过观察项链的颜色、大小、材料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从而对穿项链产生兴趣。)

1.出示项链,请幼儿观察项链的特点(材料、形状、颜色等)。

2.让我们来看一下,项链都是用什么材料穿的?这些材料都一样吗?是怎么样排列的呢?

3.如果请你来穿一串项链,你会选哪两种材料间隔穿呢?

(二)美丽的花纹(在幼儿观察实物和图片的同时,重点让他们说一说观察到的实物或图片是怎样排列的,从中寻找图案排列的规律。)

1.出示有间隔图案的实物或图片,引导幼儿观察交替排列的特点。

2.重点观察一件物品或图片。这是什么?它是怎样排列的?

3.逐一观察几张图片,寻找图案排列的规律。

(三)我们都来穿项链(让幼儿观察,并且告诉他们只能选择两种材料,在他们选定了所需的两种材料后再动手制作,这样幼儿制作项链时出错的概率就小了。)

1.引导幼儿观察各种材料。

2.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两种材料,将它们从小筐中取出来放在碗里。

3.幼儿按两种物体间隔排列的方法制作项链。

4.展览幼儿的作品,检查是否按规律进行操作。(幼儿的作品展示给大家看并介绍自己排列的方法,不仅给幼儿一个口语表达的机会,而且让幼儿有一种成就感。)

小班科学纸教案 篇3

目标:

1.初步了解材料与隔音的关系

2.通过操作,尝试各种隔音的方法,并大胆说出自己的发现

准备:

1.录制的噪音

2.隔音的材料:如毛巾、报纸、靠垫、塑料袋、书本等若干

过程:

一.讨厌的声音

1.教师播放录音机,播放噪音,让幼儿说说感受。

2.教师再次出示播放噪音,引导幼儿讨论怎样才能听不到这种讨厌的声音

(关掉,音量变小,拿走录音机,捂住我们的耳朵)

3.有什么办法让这些声音变轻?

二.让声音变轻

1.教师出示各种材料,(你觉得桌上的哪样东西能让声音变轻,请你到桌子旁边找一样东西让声音变轻)

2.幼儿尝试操作,教师适时引导.(这个东西能让声音变轻吗?)

3.交流探讨探索的方法和结果

"你使声音变轻了吗?你是怎么做让声音变轻的"

"哪些材料能使声音变轻?"

4.再次尝试,将不同的材料进行比较

"这些材料都能让声音变的一样轻吗?比一比哪种材料能让声音变的更轻"

小结:东西不一样,把声音变轻的效果也不一样

三.结束

"我们再去找找别的能让声音变轻的东西吧!"

小班科学纸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能用鼻子闻出气味,发展嗅觉能力。

2.学习用鼻子闻气味的方法,会用简短的语言表达感受。

活动准备:

1.密封但有气孔的果奶瓶若干,里面分别装有香水、风油精、醋、酱油、麻油等。

2.吹塑纸做成的"家"、小喷壶。

活动过程:

1.进入弥漫着香气的教室,引出课题。

(1)提问:你闻到了什么气味?你是怎样闻出来的?

(2)提问:你的小鼻子在哪里?请指一指。

(3)幼儿说说自己鼻子的形状和用处。

2.闻气味瓶,感知鼻子的用处。

(1)提问:这是气味瓶,怎么才能闻出里面的气味呢?

(2)幼儿闻气味。老师引导幼儿尝试用鼻子闻,注意不让瓶子贴紧鼻子,也可对着瓶子用手轻轻扇动气味进入鼻子。

(3)提问:桌上有什么?这些气味瓶里装的事什么?怎么才能知道?

(4)幼儿闻气味,并同老师、同伴交流闻到的气味。

3.玩游戏:气味瓶找"家"。

(1)认识气味瓶的"家"。

(2)请幼儿问出气味后,将气味瓶送回"家"中。

(3)师幼一起验证:气味瓶找到自己的家了吗?

小结:我们的鼻子用处很大,能闻到很多气味,我们要好好保护它。

小班科学纸教案 篇5

目标:1.让幼儿了解春天大自然的变化。

2.萌发幼儿亲近自然的情感。

重点:让幼儿了解春天大自然的变化。

难点:萌发幼儿亲近自然的情感。

准备:找一块开始出现绿芽的枯草地。

过程:一.玩游戏。

1.带幼儿在草地上玩各种翻滚的游戏。

师:教师引导幼儿在草地上自由翻滚。

2.游戏结束后,请幼儿看看自己身上多了些什么,想想怎么办,身后拍不到怎么办?

师:引导幼儿互相帮忙,将自己身上的东西拍下来。

二.观察枯草。

1.身上沾了怎么样的草?怎么会有那么多的草沾在身上?

师:让幼儿自由想象,回答。

2.草地上的草是什么颜色的?摸上去怎么样?

师:丰富幼儿简单的词汇“枯黄的草”。

三.找一找。

1.引导幼儿找找绿芽芽,提问:草地应该是什么颜色的呢?有没有绿色藏在里面?

2.绿色的小草是新长出来的嫩芽,它要告诉我们小朋友天气开始暖和了。过一段时间草地又可以变成绿油油的一大片了,以后我们经常去看看它吧!

活动建议:

将幼儿看到的枯黄的草地和绿色的小芽芽都拍下来。以后每隔一段时间就带领幼儿去观察草地,并不断拍下绿色逐渐变多的草地,展示在活动室的一角,让幼儿体会草地慢慢变绿的过程。

小班科学纸教案 篇6

设计意图:孩子们常常对黑板上不小心噼噼啪啪掉落在地的磁铁,争先恐后去抢着捡。在休息时间,总有好动的孩子仰着脑袋,摆弄着红红绿绿塑料壳的磁铁,她们把磁铁左贴贴、右贴贴、上贴贴、下贴贴,总之玩的乐此不疲。我想起了新《纲要》中提出:科学教育就是要贴近幼儿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而现在这小小的磁铁,竟引起了孩子们这么大的兴趣,何况这种现象在平时的生活中经常见到,例如妈妈钱包中的磁铁、家里冰箱门上的磁铁等等。本次活动就是为了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他们在活动中学会探索和发现,并尝试解决问题。

活动目标:

1、在每一次取针中,有新的发现。

2、知道磁铁能够又快又好地吸住铁制物品。

3、积极参与探索活动,能友好地与同伴合作。

活动重点:在尝试用各种方法米中取针中,知道磁铁是最好的方法。

活动难点:能在每一次实验中得到新的发现,并能简单的表述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知道不同材料它们具有的特性

物质准备:1、磁铁人手一块;回形针若干;每桌一盘米

2、木块,铁夹子,铁盒子、塑料若干

活动过程:

一、尝试用各种方法取针(第一次操作)

1、出示放有回形针的一盘米

(1)厨房的阿姨淘米时,碰到了一个难题,不知道被哪个调皮的孩子放了好多的回形针,她要请小朋友帮她想想办法,怎么样才能把回形针从米里取出来?

2、尝试用各种方法取针

(1)“小朋友想的方法真多,接下来就用你们自己想的办法把回形针从米里取出来,放在白盒子里。刚才你们说的工具每张桌子也放了一份。

(2)、交代操作要求

①拣出来的针要放在自己面前的白盒内。

②用工具的时候,每试一次,就用一样工具,用完后将工具都放回萝筐内。

③听到小铃声,将手中的工具送回箩筐里,白盒里的针不动,然后坐回到位置上。

3、幼儿尝试用各种方法进行探索操作,老师观察幼儿的探索情况。

4、交流探索结果。

(1)教师发出信号组织幼儿回到座位上,请幼儿将手中的工具送回箩筐里。

(2)提问、讨论:你是怎样把回形针取出来的?

二、尝试用最好的方法取针(第二次操作)

1、交流、讨论:大家用了许多方法把回形针米里取出来,但是用哪种方法能够又快又好的把针从米里都取出来呢?

2、请四名幼儿分别将四样工具进行比赛,哪种工具吸得多,谁就是最好用的工具。

3、展示交流结果

“说一说,这四样工具哪样取得最多。

得出结论:磁铁能够又快又好的将针从米里取出来。

三、用磁铁取针(完成任务)

请幼儿尝试都用磁铁取针

四、生活中能够被磁铁吸住的物品(第三次操作)

1、“刚才我们知道磁铁能够又快又好地吸回形针,磁铁还会吸什么呢?老师又给你们带来

了一盘放着各种各样宝贝的箩筐,待会儿你们用磁铁试一试,箩筐里的哪些宝贝能被磁

铁吸住?想一想它们为什么会被磁铁吸住?

2、幼儿用磁铁进行探索操作,老师观察幼儿的探索情况。

3、交流、总结探索结果。

4、提问:

①说一说,你的磁铁都把什么宝贝吸住了?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验证试验。

②为什么磁铁能够吸住这些宝贝,想一想能够被磁铁吸住的宝贝都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总结:磁铁能够吸铁做的东西。

经验迁移:我们可以利用磁铁吸铁的现象做一个好玩的玩具。(用磁铁在铁板的下面控制纸板上的小人走迷宫或跳舞、轮船航行等(小人、纸船里面都藏有回形针)。

反思:1、为了使每位幼儿都能够动手操作,我准备了平时比较常见的操作材料,同时,针对小班幼儿比较好玩,注意力容易分散这一特征。活动中,操作材料是一步步分层次投放。这样,不仅能集中幼儿的注意力,还能激发他们不断探索的兴趣,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活动有待改进的地方:由于是小班,幼儿规则意识不是很强,所以每次操作中,部分幼儿对交代的任务、目的不够明确。在每一次的操作,对于能力弱的幼儿,没有进行适时的引导和等待。在活动中,是小班孩子的缘故,很多孩子都是|“自玩自”,与同伴间的交流合作几乎没有,这在以后类似活动中,需要改进的。

小班科学纸教案 篇7

设计意图:

孩子在生活中经常接触熟鸡蛋,可是他们却很少接触生鸡蛋,他们迫切的希望自己能够有机会亲自敲开生鸡蛋来看看,体验一下敲生鸡蛋的感觉,借此机会,可以让孩子们看看生鸡蛋和熟鸡蛋有什么不一样。

在活动中,让幼儿在摇一摇、转一转、试一试、尝一尝的过程中,认识各种各样的蛋;在幼儿亲手剥去蛋壳的过程中,使幼儿轻轻松松地掌握生蛋和熟蛋的区别。从以上活动中幼儿充分感受到了活动中探索、操作的乐趣。

活动目标:

1、观察发现生蛋和熟蛋的不同。

2、喜欢参与观察和操作活动。

活动准备:

生蛋熟蛋若干;碗若干个;美工刀一把;脸盆、水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出主题,激发孩子学习兴趣。

出示若干蛋宝宝(熟蛋宝宝上面贴有娃娃头像,生蛋宝宝不贴)。

老师:宝宝们,老师这里有很多蛋宝宝,老师不小心把生蛋和熟蛋们宝宝混在一起了,你们能不能帮老师把生蛋和熟蛋宝宝们分开。

二、让孩子讨论怎样区分生鸡蛋和熟鸡蛋。

教师出示一篮子蛋宝宝,请幼儿帮老师分辨出哪个是生蛋宝宝,哪个是熟蛋宝宝?我们一起想办法把熟蛋宝宝找出来好吗?

1、摇一摇,通过感官感知生、熟鸡蛋的不同

教师说:“请宝宝每人拿一个贴有娃娃头像的鸡蛋,再拿一个没有头像的鸡蛋,用手在耳朵边用力摇一摇,让我们来听听哪个是生蛋宝宝?哪个是熟蛋宝宝?”

仔细感觉两个蛋宝宝有什么不同.说一说你们感觉到了什么?通过验证孩子们发现:晃动的是生鸡蛋、不晃动的是熟鸡蛋。那么我们给有头像的鸡蛋贴上一个眼睛。

2、转一转,通过旋转区分生、熟鸡蛋的不同

教师说:“让生蛋宝宝和熟蛋宝宝进行转圈比赛,看一看,它们有什么不同?”

猜猜转得快的是生蛋还是熟蛋,从而激发孩子们探索科学的兴趣,通过验证孩子们发现:转得慢的是生鸡蛋、转得快的是熟鸡蛋。那么我们给有头像的鸡蛋再贴上一个眼睛。

3、试一试,通过实验区分生、熟鸡蛋的不同

来试试把生鸡蛋和熟鸡蛋一起放在水里,这两个鸡蛋会有什么不同?熟鸡蛋会飘起来,生鸡蛋会沉下去。那么我们给有头像的鸡蛋贴上一个嘴巴。宝宝们看熟蛋宝宝笑得多开心呀!

4、教师小结:在摇一摇时,晃动的是生鸡蛋、不晃动的是熟鸡蛋;在转一转时,转得慢的是生鸡蛋、转得快的是熟鸡蛋;熟鸡蛋会飘起来,生鸡蛋会沉下去。

三、比较、品尝

1.让幼儿打开生蛋亲自看看,亲手剥开熟蛋壳的过程中,使幼儿轻轻松松地掌握生蛋和熟蛋的区别。

2.老师巡回观察,请听课的教师帮助幼儿敲生蛋,观察生鸡蛋的结构,它是液体的,能晃动。剥开熟鸡蛋,教师用刀切开,请幼儿观察熟鸡蛋的结构,它是固体的。

3.让幼儿亲自剥熟蛋,请宝宝吃熟鸡蛋。要求幼儿把蛋皮放在桌子上的小盆中,不能随便扔在地上。

四、活动延伸:

1.今天宝宝们认识了鸡蛋,并且能区分出生、熟鸡蛋,老师这里还有鸭蛋、鹌鹑蛋、鹅蛋等等,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出示鹅蛋、鹌鹑蛋、鸭等等,引导幼儿逐一观察,鹅蛋好大,鹌鹑蛋很小……

2.让幼儿说说自己还知道那些动物会生蛋。

五、课后反思:

本次活动开始时我将事先准备好的生熟蛋混合在一起引出课题,请宝宝们说出哪些是生蛋宝宝,哪些是熟蛋宝宝,孩子们一时也很难分出,教师引导幼儿想办法分出生蛋宝宝和熟蛋宝宝。

有的幼儿说出用摇一摇的办法,请幼儿仔细听里面有没有东西在滚动,通过这个办法区分生熟蛋宝宝。有的幼儿还说出转一转的方法,来区分生熟蛋宝宝。最后让幼儿做了一个小实验,把生熟蛋宝宝放进水里,来区分生熟蛋宝宝。

最后一个环节就是让幼儿打开生蛋宝宝,剥开熟蛋宝宝,比较、观察生熟蛋宝宝的不同。请幼儿品尝生熟蛋宝宝的不同味道。

此次活动中,幼儿很兴奋,但幼儿在区分生熟蛋宝宝时部分幼儿区分不出来,教师应引导幼儿主动探索,让幼儿运用多种感官、亲自动手、动脑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小班科学纸教案 篇8

活动目的:

1、继续感知物体的排序,进一步理解标记图。

2、探索按物体大小排序的规律,并在观察、操作中体验发现的快乐。

3、愿意大胆表述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幼儿操作材料、(附后)。

活动过程:

一、播放课件一,引起幼儿兴趣

1、师:"这是谁?你们喜欢他们吗?"

2、师:"今天喜羊羊和美羊羊邀请小朋友去做客,你们高兴吗?"

二、探索按物体的大小排序的规律

1、播放课件二。

(1)师:"到羊村要经过树林,小朋友仔细看下,这些树是怎么排的呢?"

(2)幼儿观察、讨论,讲述自己的发现。

(3)师幼共同小结:树是从标记红旗下面开始,按一棵小一棵大一棵小一棵大的规律排列的。

2、播放课件三。

观察石头的排序,幼儿讨论、讲述石头的排序规律。

3、播放课件四。

(1)观察、讨论、讲述蘑菇的排序。

小结:树、石头、蘑菇是从标记红旗下面开始,按照一个大一个小,或者一个小一个大的规序的。

三、幼儿操作活动。

1、师:"哎呀,不好了,美羊羊被灰太郎和红太狼抓走了,看,这是灰太狼、红太狼留下的脚印,大脚印是灰太狼的,小脚印是红太郎的,我们要救美羊羊,就要找出脚印的排列规律,才能跟着脚印走。"

2、幼儿操作,师巡回指导。

四、结束

播放课件五

1、师:"我们跟着脚印找到灰太狼的家了,请小朋友的爸爸妈妈帮着赶走灰太狼,就出美羊羊。"

2、美羊羊救出来了,我们一起唱歌庆祝吧。

活动延伸:

活动角投放颜色不同、大小不同的物品、圆点,供幼儿练习排序。

小班科学纸教案 篇9

一、设计意图

瓶子是幼儿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幼儿对此有着较为丰富的感性经验;瓶子种类繁多,对发展幼儿观察比较能力和动手能力有着很大的教育价值;它还是幼儿很好的玩具,是一笔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因此,我设计了本次活动。

二、活动目标

1、初步知道瓶和瓶盖的作用,能根据瓶口的特征(大小、有无罗纹等)选择合适的盖子。ZfW152.COm

2、能积极尝试拧紧瓶盖,获取拧、按的技能,发展手部动作。

活动准备:

布偶小熊妈妈,教师和幼儿共同收集各式带盖子的瓶子和罐子。每桌一碟小豆子,磁带等。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引出课题,并引导幼儿讨论盖子的作用。

师:“小朋友你们看,谁来我们班做客了

1、引导幼儿讨论瓶盖的作用:(没有了盖子,瓶子里面的东西会掉出来,会被弄脏,用时不方便,吃的东西就会变的不卫生)

2、教师提问引起幼儿动手操作的兴趣:“谁来帮助小熊妈妈呢

二、幼儿动手操作,尝试根据某种特性为瓶子选择合适的盖子。

1、师:“顾老师知道小朋友都愿意帮助有困难的人,那我们就来试试。看谁能为小熊妈妈找到最合适的盖子并盖紧。”教师观察幼儿是如何尝试给瓶子选择盖子的。

2、启发幼儿谈谈是怎样为瓶子找到合适的盖子的。

师:“为什么这个瓶盖正好能盖上呢

教师小结:瓶盖和瓶口正好一样大才能盖上。

三、幼儿再次尝试用拧、按的方法盖瓶盖。

师:小朋友,现在我们再换一个瓶子来找瓶盖朋友,找到后,想个办法把它盖紧。

1、请一位小朋友拿着盖好瓶盖的瓶子出示给大家看,提问:你的瓶盖盖紧了吗

2请一位按瓶盖的幼儿出示瓶子。提问:你是怎样盖瓶盖的

四、游戏:送瓶子宝宝回家

师:请小朋友给瓶子宝宝喂些豆子,盖好瓶盖。跟顾教师一起跳个舞吧。(放音乐)瓶子宝宝玩累了我们送他回家吧。

小班科学纸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1.初步了解特殊车(救护车、警车、消防车)的用途。

2.了解并能分辨特殊功能车执行任务时的声音。

活动准备:1.消防车、救护车、洒水车、警车、卡车、小轿车等各种车的图片。2.熟悉乐曲“小司机”。3.多媒体课件:特殊功能的车

活动过程:

一、出示幻灯片,复述各种车的名称。

1.复述各种车的名称。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车么?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今天呀!汽车商店开张了!让我们来看看都有些什么车!

2.认识特殊功能的车

师:汽车商店不仅有普通的车,而且啊,还有一些特殊功能的车。让我们来认识一下吧

3.听音乐做开汽车的游戏(乐曲“小司机”)。每人选择一辆车。

师:我们来学做小司机,做个“开汽车”的游戏,请你们每个人都去汽车商店选一辆车。(幼儿自由选择一辆车)

二、认识各种特殊功能的车

1.互相说一说自己拿的是什么车,它有什么功能。

幼儿分散观察,回到座位后交流:刚才你发现了什么特别的车子?你为什么喜欢它?哪里会用到它?

2.请个别幼儿说一说。

3.多媒体显示小结。

(1)警车是警察叔叔抓坏人用的车。

(2)消防车是消防员用来灭火、救人的车。

(3)救护车是医生用来抢救病人的车。

4.了解并分辨特殊功能车执行任务时的声音。

(1)师:你们见过这些车执行任务时候的样子么?知道这些车在执行任务的时候的叫声么?让我们一起去听一下吧。

(2)听声音,分辨各种车的叫声。

5.总结:小朋友,当你看到这些车、并且听到它们的叫声时,他们一定是去执行任务,请你们一定要避让哦!

三、听音乐,小朋友们自由模仿各种汽车的样子。

师:现在,我们也来用自己的身体变成一辆汽车,好吗?我说“我变,我变,我变变变”,请你就变成你喜欢的车子,我们一起出发吧!

小班科学纸教案 篇11

活动目标

1、在具体情景中感知归并同种物品的方法。

2、感受物品整理好以后得惬意心情。

活动准备

挂图16号、《数学》第17页《爱整理的小兔》

活动过程

1、小兔找书

出示挂图16-1

师:小兔想要看自己最喜欢的一本图书,可是房间里乱糟糟的。怎么办呢?

引导幼儿讨论,共同得出需要好好整理房间的结论。

2、整理动物玩具

出示挂图16-2

师:我们来看看小兔是怎样整理房间的?小兔拿起来一样什么东西?(木头做的动物玩具)

出示挂图16-3

师:这里有哪些木头做的动物玩具?(鸡、袋鼠、大象、鳄鱼、鸭子)

出示挂图16-4

师:小兔又把什么玩具整理在一起了?(毛绒玩具)

师:这里有哪些毛绒玩具?(狗、熊、鸭子)

师:仔细看看,小兔不小心拿错了一样什么东西?(一块积木)

3、整理积木

出示挂图16-5

师:咦?还有一堆积木还没有分开整理呀。那我们可以怎么整理呢?

出示挂图16-6

师:看看小兔是按什么办法整理的?(颜色)

师:小兔把红色积木放在一边,把绿色积木放在另一边,又把黄色积木放的整整齐齐。

师:小兔正在整理什么颜色的积木?(蓝色积木)蓝色积木里好像有一样东西呢?(一本书)

4、舒舒服服看书

出示挂图16-7

师:小兔找到自己要看的书了吗?小兔靠在哪里看书的?她看书的时候舒服吗?

师小结:小兔把所有的玩具放的整整齐齐的,就找到了自己想看的图书。小兔靠在积木上看书真舒服啊!

5、我们也来理东西

请幼儿翻开《数学》第17页,根据画面上的指导语帮助幼儿先确认分类标准再进行贴纸,幼儿进行操作。

小班科学纸教案 篇12

活动目的:

1、知道圆形的物体可以滚动。

2、幼儿对滚动现象产生好奇。

活动难点:感知滚动现象。

教学准备:

1、 幼儿每人一个塑料球、冲气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塑料玩具;

2、每人一张(没轮子的汽车);

3、集体记录纸两张

4、 情景表演。

教学过程:

1、观看情景表演。

老师:小朋友,发生什么了?

幼儿:我的汽车的轮子不见了,不能玩了,谁来帮帮我,什么东西可以象轮子那样滚动呢?

老师:什么东西能滚动吗?

幼儿1:气球可以滚动!

幼儿2:铃鼓可以滚动,圆形的东西可以滚动。

幼儿3:老师,地球也可以滚动的,还有口杯也可以滚动。

幼儿4:奶瓶也能滚动,还有喇叭…………

2、猜测并做实验验证想法。

(1)猜测

幼儿:老师,我找到了许多物体,它们可不可以滚动呢?

老师:我们先动脑筋想一想哪些可以滚动。

幼儿1:三角形物体不能滚动,圆形物体能滚动。

幼儿2:长方形、正方形的物体不可以滚动。

老师:老师来做记录,认为圆形可以滚动的小朋友站到老师的左边,不可以滚动的站在老师的右边。

幼儿选择后,数数老师左右两边分别有多少人?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的选择同上。

(2)分组实验,验证想法。

老师:每位小朋友说的都不同,我们动手试一试,看一看到谁可以滚动好不好? 幼儿实验,操作。

幼儿1:,圆形能滚动。

幼儿2:正方形也可以滚动!

幼儿在用手不停的翻动正方形,认为正方形在滚动)

幼儿3:瞧,三角形也可以滚动

(幼儿一只手指轻轻压住三角形的一角,然后用另一只手来弹三角形,三角形移动。

(3)记录实验结果

老师:小朋友们刚刚都做了实验,谁可以滚动啊?我们把可以滚动的形状画在汽车上,当轮子好吗?

(4)请幼儿上台讲述自己的发现。

老师:刚才在做实验的时候,小朋友们都发现了什么?请把你的发现也告诉你的小伙伴和老师,谁来告诉大家呀?

幼儿1:我发现圆形的东西可以滚动,他用两只手在胸前不停的上下前后交替画圈,象开火车那样。

幼儿2:圆形的物体可以做汽车轮子,汽车就可以开动起来。

教学反思:

幼儿回家寻找圆形物体,并试一试这些圆形物体可以可以滚动。我们以汽车贯穿整个活动,幼儿的积极性很高,对探索产生浓厚兴趣,语言表达能力有了很大进步。在幼儿的生活经验里汽车的轮子是圆形的。不足之处是幼儿总是容易把滚动和移动的现象混为一谈。

小班科学纸教案 篇13

活动目标:

1.有废物利用的意识,对回收垃圾、给垃圾分类有兴趣。

2.养成回收垃圾的习惯,增强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意识。

3.知道垃圾可以回收变成新的物品,垃圾是有用的,掌握垃圾分类的方法。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

1.认知准备:幼儿对生活中的垃圾有一定的认识,看见过垃圾场、垃圾堆。

2.材料准备:

(1)垃圾场图片,玻璃从回收到再生的图片一套,几个大篮子。

(2)每个幼儿从家里带来报纸、易拉罐、纸盒子、玻璃瓶等废旧物品(装在大篮子里)。

活动过程:

一、提问,引出话题。师:什么是垃圾?(不要的东西、没有用的东西就是垃圾。)

二、观察垃圾场图片,了解垃圾的去向,知道垃圾多了的坏处。

1.了解垃圾的处理方法以及给人们带来的害处。

师:我们每天都要扔掉一些垃圾,地球上的垃圾越来越多。这么多的垃圾都到哪里去了呢?用以下这些方法来处理垃圾有什么缺点?会给人们带来什么害处?

掩埋法:占空地,污染地下水,容易滋生老鼠、苍蝇、病菌;焚烧法:容易产生烟尘污染;积肥法:农业生产几乎都不用积肥了。

2.启发幼儿讨论:有什么办法可以减少垃圾?

三、引导幼儿为垃圾分类。

1.出示幼儿带来的各种废旧物品,请幼儿动脑筋想一想:这些垃圾真的就没有用了吗?

(1)观察“玻璃瓶从回收到再生”的图片,悦一说废旧玻璃瓶是如何变成崭新的玻璃制品的。

(2)讨论:废纸怎样变成新纸?旧的易拉罐怎样变成新的易拉罐?

小结:垃圾并不是非丢不可,很多垃圾还是可以再利用的。有工人叔叔专门把废旧物品收回去,重新制成新的物品。

2.引导幼儿给垃圾分类。

师:为了方便回收,我们应当把垃圾分类整理。看一看,哪些废品可以分为一类呢?允许幼儿互相讨论,可提示幼儿,把质地相同的东西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并探索用图案标志来标明种类。

一般来说,垃圾中可以回收的物品可分为四类:

(1)金属:如铁罐、铝罐、锡等,回收后送往工厂,可以再冶炼成各种金属制品。

(2)纸张:利用旧纸做原料,制成再生纸。

(3)玻璃:汽水瓶、酒瓶等玻璃罐,经过清洗、消毒后可以再重复使用或重新加工制成新的玻璃制品。

(4)其它:提出要求。

以后小朋友把家里的废旧物品拿到幼儿园来,并分类放好,再卖给收废品的人。愿小朋友都争当小小环保尖兵,让好多废品又变成新的有用的东西,为地球减少垃圾,节约能源。

活动反思:

这节课,我让幼儿通过听故事并自己在活动中发现废旧垃圾的可再利用的价值。做到了让幼儿成为活动主体,启发引导比较到位,活动很成功,并且通过活动提高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这是我本节课的优点。但不足之处也很明显,活动中,我对幼儿鼓励性的话语说的比较单一,以后值得注意。


本文的网址是http://www.zfw152.com/a/58908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