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祝福logo
地图 > 祝福语 > 范文大全 > 磁场教案 >

磁场教案

磁场教案

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所以老师写教案可不能随便对待。教案是评估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依据,好的教案课件是怎么写成的?我们听了一场关于“磁场教案”的演讲让我们思考了很多,经过阅读本页你的认识会更加全面!此外,您还可以浏览范文大全栏目的银行柜员服务心得体会

磁场教案 篇1

高中物理磁场教学教案5篇

作为一名高中物理老师,你知道如何写一篇高中物理磁场教案吗?它能帮助你的物理教育工作顺利进行,并对你提高教学质量有积极的帮助。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高中物理磁场教案”,下面小编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

高中物理磁场教案1

一、教学目标

1.在学习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基础上,研究有重力、弹簧弹力以外其它力做功的情况,学习处理这类问题的方法。

2.对功和能及其关系的理解和认识是本章教学的重点内容,本节教学是本章教学内容的总结。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更加深入理解功和能的关系,明确物体机械能变化的规律,并能应用它处理有关问题。

3.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能更加全面、深入认识功和能的关系,为学生今后能够运用功和能的观点分析热学、电学知识,为学生更好理解自然界中另一重要规律——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打下基础。

二、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是使学生认识和理解物体机械能变化的规律,掌握应用这一规律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深入理解和认识功和能的关系。

2.本节教学实质是渗透功能原理的观点,在教学中不必出现功能原理的名称。功能原理内容与动能定理的区别和联系是本节教学的难点,要解决这一难点问题,必须使学生对“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的认识,从笼统、肤浅地了解深入到十分明确认识“某种形式能的变化,用什么力做功去量度”。

3.对功、能概念及其关系的认识和理解,不仅是本节、本章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也是中学物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通过本节教学应使学生认识到,在今后的学习中还将不断对上述问题作进一步的分析和认识。

三、教具

投影仪、投影片等。

四、主要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结合复习机械能守恒定律引入新课。

提出问题:

1.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及物体机械能守恒的条件各是什么?

评价学生回答后,教师进一步提问引导学生思考。

2.如果有重力、弹簧弹力以外其它力对物体做功,物体的机械能如何变化?物体机械能的变化和哪些力做功有关呢?物体机械能变化的规律是什么呢?

教师提出问题之后引起学生的注意,并不要求学生回答。在此基础上教师明确指出:

机械能守恒是有条件的。大量现象表明,许多物体的机械能是不守恒的。例如从车站开出的车辆、起飞或降落的飞机、打入木块的子弹等等。

分析上述物体机械能不守恒的原因:从车站开出的车辆机械能增加,是由于牵引力(重力、弹力以外的力)对车辆做正功;射入木块后子弹的机械能减少,是由于阻力对子弹做负功。

重力和弹力以外的其它力对物体做功和物体机械能变化有什么关系,是本节要研究的中心问题。

(二)教学过程设计

提出问题:下面我们根据已掌握的动能定理和有关机械能的知识,分析物体机械能变化的规律。

1.物体机械能的变化

问题:质量m的小滑块受平行斜面向上拉力F作用,沿斜面从高度h1上升到高度h2处,其速度由v1增大到v2,如图所示,分析此过程中滑块机械能的变化与各力做功的关系。

引导学生根据动能定理进一步分析、探讨小滑块机械能变化与做功的关系。归纳学生分析,明确:

选取斜面底端所在平面为参考平面。根据动能定理∑W=ΔEk,有

由几何关系,有sinθ•L=h2-h1

即FL-fL=E2-E1=ΔE

引导学生理解上式的物理意义。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明确指出:

(1)有重力、弹簧弹力以外的其它力对物体做功,是使物体机械能发生变化的原因;

(2)重力和弹簧弹力以外其它力对物体所做功的代数和,等于物体机械能的变化量。这是物体机械能变化所遵循的基本规律。

2.对物体机械能变化规律的进一步认识

(1)物体机械能变化规律可以用公式表示为W外=E2-E1或W外=ΔE

其中W外表示除重力、弹簧弹力以外其它力做功的代数和,E1、E2分别表示物体初、末状态的机械能,ΔE表示物体机械能变化量。

(2)对W外=E2-E1进一步分析可知:

(i)当W外>0时,E2>E1,物体机械能增加;当W外

(ii)若W外=0,则E2=E1,即物体机械能守恒。由此可以看出,W外=E2-E1是包含了机械能守恒定律在内的、更加普遍的功和能关系的表达式。

(3)重力、弹簧弹力以外其它力做功的过程,其实质是其它形式的能与机械能相互转化的过程。

例1.质量4.0×103kg的汽车开上一山坡。汽车沿山坡每前进100m,其高度升高2m。上坡时汽车速度为5m/s,沿山坡行驶500m后速度变为10m/s。已知车行驶中所受阻力大小是车重的0.01倍,试求:(1)此过程中汽车所受牵引力做功多少?(2)汽车所受平均牵引力多大?取g=10m/s2。本题要求用物体机械能变化规律求解。

引导学生思考与分析:

(1)如何依据W外=E2-E1求解本题?应用该规律求解问题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2)用W外=E2-E1求解本题,与应用动能定理∑W=Ek2-Ek1有什么区别?

归纳学生分析的结果,教师明确给出例题求解的主要过程:

取汽车开始时所在位置为参考平面,应用物体机械能变化规律W外=E2-E1解题时,要着重分析清楚重力、弹力以外其它力对物体所做的功,以及此过程中物体机械能的变化。这既是应用此规律解题的基本要求,也是与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重要区别。

例2.将一个小物体以100J的初动能从地面竖直向上抛出。物体向上运动经过某一位置P时,它的动能减少了80J,此时其重力势能增加了60J。已知物体在运动中所受空气阻力大小不变,求小物体返回地面时动能多大?

引导学生分析思考:

(1)运动过程中(包括上升和下落),什么力对小物体做功?做正功还是做负功?能否知道这些力对物体所做功的比例关系?

(2)小物体动能、重力势能以及机械能变化的关系如何?每一种形式能量的变化,应该用什么力所做的功量度?

归纳学生分析的结果,教师明确指出:

(1)运动过程中重力和阻力对小物体做功。

(2)小物体动能变化用重力、阻力做功的代数和量度;重力势能的变化用重力做功量度;机械能的变化用阻力做功量度。

(3)由于重力和阻力大小不变,在某一过程中各力做功的比例关系可以通过相应能量的变化求出。

(4)根据物体的机械能E=Ek+Ep,可以知道经过P点时,物体动能变化量大小ΔEk=80J,机械能变化量大小ΔE=20J。

例题求解主要过程:

上升到点时,物体机械能损失量为

由于物体所受阻力大小不变,下落过程中物体损失的机械能与上升过程相同,因此下落返回地面时,物体的动能大小为

E′k=Ek0-2ΔE′=50J

本例题小结:

通过本例题分析,应该对功和能量变化有更具体的认识,同时应注意学习综合运用动能定理和物体机械能变化规律解决问题的方法。

思考题(留给学生课后练习):

(1)运动中物体所受阻力是其重力的几分之几?

(2)物体经过P点后还能上升多高?是前一段高度的几分之几?

五、课堂小结

本小结既是本节课的第3项内容,也是本章的小结。

3.功和能

(1)功和能是不同的物理量。能是表征物理运动状态的物理量,物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物体运动形式发生变化,物体的能都相应随之变化;做功是使物体能量发生变化的一种方式,物体能量的变化可以用相应的力做功量度。

(2)力对物体做功使物体能量发生变化,不能理解为功变成能,而是通过力做功的过程,使物体之间发生能量的传递与转化。

(3)力做功可以使物体间发生能的传递与转化,但能的总量是保持不变的。自然界中,物体的能量在传递、转化过程中总是遵循能量守恒这一基本规律的。

六、说明

本节内容的处理应根据学生具体情况而定,学生基础较好,可介绍较多内容;学生基础较差,不一定要求应用物体机械能变化规律解题,只需对功和能关系有初步了解即可。

高中物理磁场教案2

一、引入新课

演示实验:让物块在旋转的平台上尽可能做匀速圆周运动。

教师:物块为什么可以做匀速圆周运动?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设计意图:从实验引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活跃课堂气氛。)

二、新课教学

(一)向心力

1.向心力的概念

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对物块进行受力分析:物块受到重力、摩擦力与支持力。

教师:物块所受到的合力是什么?

学生:重力与支持力相互抵消,合力就是摩擦力。

教师:这个合力具有怎样的特点?

学生:思考并回答:方向指向圆周运动的圆心。

教师:得出向心力的定义: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受到的指向圆心的合力。

(做好新旧知识的衔接,使概念的得出自然、流畅。)

2.感受向心力

学生:学生手拉着细绳的一端,使带细绳的钢球在水平面内尽可能做匀速圆周运动。

教师:钢球在水平面内尽可能做匀速圆周运动,什么力使钢球做圆周运动?

学生:对钢球进行受力分析,发现拉力使钢球做圆周运动。

(设计意图:利用常见的小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增强学生对向心力的感性认识。)

教师:也就是说,钢球受到的拉力充当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大家动手实验并猜想:拉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学生:动手体验并猜想:拉力的大小可能与钢球的质量m、线速度的v、角速度

高中物理磁场教案3

(一)教学目的

1.知道什么是机械运动,知道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2.知道什么叫参照物,知道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需要选定参照物。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3.知道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

(二)教具

1米长的一端封闭的玻璃管,管内注入水,并留约2厘米长的一段空气柱,管口被封闭;节拍器(或秒表)。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常用的测量长度的工具是什么?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怎样的?

2.完成下列长度单位的换算,要求有单位换算的过程。由两名同学到黑板上演算,其他同学在笔记本上进行练习。

教师口述:0.2千米=______厘米。(答:2×104厘米)

500微米=______米。(答:0.0005米)

对学生所答进行讲评。

3.用最小刻度是毫米的刻度尺测量课本图1—5甲图中木块的实际长度。要求每个学生动手测量。由同学说出测量结果。巩固上节所学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长度、正确读、记测量结果和减小误差的基本知识。

二、新课教学

1.新课的引入

组织同学阅读课本节前大“?”的内容。提问:飞机在天空中飞行,子弹在运动吗?飞行员为什么能顺手抓住一颗飞行的子弹呢?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就要认真学习有关物体运动的知识。

板书:“第二章简单的运动

一、机械运动”

2.机械运动

(1)什么是机械运动?

运动是个多义词,物理学里讲的运动是指物体位置的变化。同学们骑自行车时,人和自行车对地面或路旁的树都有位置的变化;飞机在天空中飞行,它相对于地面有位置的变化。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2)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运动。

提问并组织学生回答:举例说明我们周围的物体哪些是在做机械运动。

对于回答中所举机械运动实例,教师要明确指出是哪个物体相对什么物体有位置的改变。

组织同学看课本图2—2,提问:图中的哪些物体在做机械运动?

答:图2—2中运动员、足球、列车、地球、人造卫星、太阳系、银河系都在不停地做机械运动。

问:图中的铁轨,地球上的树木、高山,我们教室中的课桌和椅子是运动的吗?

答:它们都在跟随地球自转,同时绕太阳公转,他们也在做机械运动。

小结: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板书:“1.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1)组织学生看课本图2—3,讨论:乘客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让学生充分说明自己的看法。

小结:

首先明确本问题中研究对象是汽车中的乘客,这位乘客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

其次根据前面所学机械运动的知识,判定汽车、司机和乘客都在做机械运动。但是司机和男孩所说乘客是静止的或是运动的说法都有道理。因为他们在研究乘客的运动情况时,选定的作为标准的物体不同。

问:司机看到乘客没动是静止的,是以什么为标准的。

答:以车厢为标准,乘客相对于车厢没有位置的改变,所以说乘客是静止的。

问:男孩看到乘客运动得很快,他是以什么为标准的。

答:男孩以路面或路旁的树木、房屋为标准,乘客相对于路面有位置的改变。所以他说乘客是运动的。

教师小结:在描述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看是以哪个物体做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定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板书:“2.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①:在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②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提问:看课本图2—4,卡车和联合收割机在农田里并排行驶,受油机与大型加油机在空中飞行,说它们是运动的,你选什么物体为参照物。

答:选大地为参照物,它们是运动的。

教师追问:在甲图中如果选卡车或收割机为参照物,在乙图中如果选受油机或加油机为参照物,另一物体的运动情况是怎样的?

答:另一物体是静止的。因为它们相对于参照物没有位置的改变

教师小结:像卡车和收割机这样两个物体以同样的快慢,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的相对位置不变,则称这两个物体相对静止。

提问:请你解释法国飞行员能顺手抓住一颗子弹的道理。

要求学生用相对静止的道理予以解释。

教师指出:参照物可以任意选择,在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时,常选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举例例说明当所选的参照物不同时,物体的运动情况一般不相同。例如列车中的乘客以地面为参照物是运动的,以车厢为参照物是静止的。

4.匀速直线运动

(1)自然界中最简单的机械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

(2)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

演示实验:启动节拍器,使两响之间间隔1秒钟(如果没有节拍器,可由学生读秒表)。将1米长的内封气泡的玻璃管竖直靠放在黑板上。使气泡由管底竖直上升,从零时刻开始,在每个节拍时,在气泡所在的位置旁用粉笔在黑板上画出一个个短横线(以气泡的上沿或下沿为准),这些横线由下到上等距离排列。

改变节拍器摆锤的位置,增大(或减小)摆的周期,重做上述实验。此时要平移玻璃管在黑板上的位置,每组记画横线不可重叠。

用刻度尺测相同的时间间隔内,气泡通过的距离。

提问:你认为气泡的运动有什么特点?

教师讲述:运动的气泡经过的路线是直的,并且在相等的时间里通过的距离相等,即快慢是不变的。这种快慢不变,经过路线是直线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板书:“3.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路线是直线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在自然界中并不多见,但是许多运动可以近似地看作是匀速直线运动。

提问:百米跑运动员,从起跑线起跑,跑到终点,他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吗?(答:可以近似地看作是匀速直线运动。)

5.小结本节知识要点

三、布置作业

课本P2—4,练习1、2、3、4。

四、说明

由于在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物理教学大纲(试用)中,参照物并未作为教学内容列出。建议在教学中只需让学生对参照物的概念有个很初步的了解,懂得要描述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需要选个参照物就够了,不要在教学中补充较为复杂的例题,造成学生学习上的困难。

高中物理磁场教案4

知识目标

1、知道曲线运动是一种变速运动,它在某点的瞬时速度方向在曲线这一点的切线上.

2、理解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是所受合外力与初速度不在同一直线上.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分析推理的能力.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探究物理问题的习惯.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主要有两个知识点: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和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教材一开始提出曲线运动与直线运动的明显区别,引出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问题,紧接着通过观察一些常见的现象,得到曲线运动中速度方向是时刻改变的,质点在某一点(或某一时刻)的速度方向是曲线的这一点(或这一时刻)的切线方向.再结合矢量的特点,给出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关于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教材从实验入手得到:当运动物体所受合外力的方向跟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就做曲线运动.

再通过实例加以说明,最后从牛顿第二定律角度从理论上加以分析.教材的编排自然顺畅,适合学生由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的认知规律,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相互渗透,适合对学生进行探求物理知识的训练:创造情境,提出问题,探求规律,验证规律,解释规律,理解规律,自然顺畅,严密合理.本节教材的知识内容和能力因素,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重要补充,是对运动和力的关系的进一步理解和完善,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

教法建议

“关于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的教学建议是:首先让学生明确曲线运动是普遍存在的,通过图片、动画,或让学生举例,接着提出问题,怎样确定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在任意时刻速度的方向呢?可让学生先提出自己的看法,然后展示录像资料,让学生总结出结论.接着通过分析速度的矢量性及加速度的定义,得到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

“关于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的教学建议是:可以按照教材的编排先做演示实验,引导学生提问题: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是什么?得到结论,再从力和运动的关系角度加以解释.如果学生基础较好,也可以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先从理论上分析,然后做实验加以验证.

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重点: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教学难点: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主要教学过程设计:

一、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

(一)让学生举例:物体做曲线运动的一些实例

(二)展示图片资料1、上海南浦大桥2、导弹做曲线运动3、汽车做曲线运动

(三)展示录像资料:l、弯道上行驶的自行车

通过以上内容增强学生对曲线运动的感性认识,紧接着提出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问题:

(四)让学生讨论或猜测,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应该怎样?

(五)展示录像资料2:火星儿沿砂轮切线飞出3:沾有水珠的自行车后轮原地运转

(六)让学生总结出曲线运动的方向

(七)引导学生分析推理:速度是矢量→速度方向变化,速度矢量就发生了变化→具有加速度→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

二、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方案一]

(一)提出问题,引起思考:沿水平直线滚动的小球,若在它前进的方向或相反方向施加外力,小球的运动情况将如何?若在其侧向施加外力,运动情况将如何?

(二)演示实验;钢珠在磁铁作用下做曲线运动的情况,或钢珠沿水平直线运动之后飞离桌面的情况.

(三)请同学分析得出结论,并通过其它实例加以巩固.

(四)引导同学从力和运动的关系角度从理论上加以分析.

[方案二]

(一)由物体受到合外力方向与初速度共线时,物体做直线运动引入课题,教师提出问题请同学思考:如果合外力垂直于速度方向,速度的大小会发生改变吗?进而将问题展开,运用力的分解知识,引导学生认识力改变运动状态的两种特殊情况:

1、当力与速度共线时,力会改变速度的大小;

2、力与速度方向垂直时,力只会改变速度方向.

最后归结到:当力与初速度成角度时,物体只能做曲线运动,确定物体做哪一种运动的依据是合外力与初速度的关系.

(二)通过演示实验加以验证,通过举生活实例加以巩固:

展示课件三,人造卫星做曲线运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曲线运动的相关知识.

课件2,抛出的手榴弹做曲线运动,加强认识.

探究活动

观察并思考,现实生活中物体做曲线运动的实例,并分析物体所受合外力的情况与各点速度的关系.

高中物理磁场教案5

学习目标:

1.知道滑动摩擦产生的条件,会正确判断滑动摩擦力的方向。

2.会用公式F=μFN计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知道影响动摩擦因数的大小因素。

3.知道静摩擦力的产生条件,能判断静摩擦力的有无以及大小和方向。

4.理解静摩擦力。能根据二力平衡条件确定静摩擦力的大小。

学习重点:

1.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及规律,并会用F摩=μFN解决具体问题。

2.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及规律,正确理解静摩擦力的概念。

学习难点:

1.正压力FN的确定。

2.静摩擦力的有无、大小的判定。

主要内容:

一、摩擦力

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滑动时,或者在另一个物体上有滑动的趋势时我们会感到它们之间有相互阻碍的作用,这就是摩擦,这种情况下产生力我们就称为摩擦力。固体、液体、气体的接触面上都会有摩擦作用。

二、滑动摩擦力

1.产生: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相对于另一个物体发生相对滑动时,另一个物体阻碍它相对滑动的力称为滑动摩擦力。

2.产生条件:相互接触、相互挤压、相对运动、表面粗糙。

①两个物体直接接触、相互挤压有弹力产生。

摩擦力与弹力一样属接触作用力,但两个物体直接接触并不挤压就不会出现摩擦力。挤压的效果是有压力产生。压力就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表面的垂直作用力,也叫正压力,压力属弹力,可依上一节有关弹力的知识判断有无压力产生。

②接触面粗糙。当一个物体沿另一物体表面滑动时,接触面粗糙,各凹凸不平的部分互相啮合,形成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即为摩擦力。凡题中写明“接触面光滑”、“光滑小球”等,统统不考虑摩擦力(“光滑”是一个理想化模型)。

③接触面上发生相对运动。

特别注意:“相对运动”与“物体运动”不是同一概念,“相对运动”是指受力物体相对于施力物体(以施力物体为参照物)的位置发生了改变;而“物体的运动”一般指物体相对地面的位置发生了改变。

3.方向:总与接触面相切,且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这里的“相对”是指相互接触发生摩擦的物体,而不是相对别的物体。滑动摩擦力的方向跟物体的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但并非一定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

4.大小:与压力成正比F=μFN

①压力FN与重力G是两种不同性质的力,它们在大小上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等,也可以毫无关系,用力将物块压在竖直墙上且让物块沿墙面下滑,物块与墙面间的压力就与物块重力无关,不要一提到压力,就联想到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认为物体对支承面的压力的大小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

②μ是比例常数,称为动摩擦因数,没有单位,只有大小,数值与相互接触的______、接触面的______程度有关。在通常情况下,μ

③计算公式表明:滑动摩擦力F的大小只由μ和FN共同决定,跟物体的运动情况、接触面的大小等无关。

5.滑动摩擦力的作用点:在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上的受力物体上。

问题:1.相对运动和运动有什么区别?请举例说明。

2.压力FN的值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吗?请举例说明。

3.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间的接触面积有关吗?

4.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物体间相对运动的速度有关吗?

三、静摩擦力

1.产生:两个物体满足产生摩擦力的条件,有相对运动趋势时,物体间所产生的阻碍相对运动趋势的力叫静摩擦力。

2.产生条件:

①两物体直接接触、相互挤压有弹力产生;

②接触面粗糙;

③两物体保持相对静止但有相对运动趋势。

所谓“相对运动趋势”,就是说假设没有静摩擦力的存在,物体间就会发生相对运动。比如物体静止在斜面上就是由于有静摩擦力存在;如果接触面光滑.没有静摩擦力,则由于重力的作用,物体会沿斜面下滑。

高中物理教育方案相关文章:

磁场教案 篇2

基本信息 气场进阶版 破解政界领袖、商界精英、娱乐巨星、情场高手无往不胜的磁场秘密。 散发魅力,汇聚人气,你会遇见最理想的自己! 内容简介 一登场便先声夺人,给人难忘的第一印象,并认识任何你想认识的人; 在每个圈子里都表现得像个圈内人,不管你和他们的共同点有多少; 仅凭身体语言俘获所有的观众; 采用政客搞定一屋人的方法搞定一场聚会; 无论何时何地,始终给人留下自信、可靠、有魅力的印象 出版信息 作 者:(美)莉儿・朗帝 著,曾琳 译 出 版 社:重庆出版社 出版时间:-6-1 版 次:1页 数:209字 数:00 印刷时间:2011-6-1开 本:16开纸 张:胶版纸 印 次:1I S B N:9787229040116包 装:平装 图书目录 前言 如何

破解政界领袖、商界精英、娱乐巨星、情场高手无往不胜的磁场秘密。

散发魅力,汇聚人气,你会遇见最理想的自己!

一登场便先声夺人,给人难忘的第一印象,并认识任何你想认识的人;

在每个圈子里都表现得像个圈内人,不管你和他们的共同点有多少;

仅凭身体语言俘获所有的观众;

采用政客搞定一屋人的方法搞定一场聚会;

6 让他人感觉“一见如故”

15 饶有趣味地回答“你是哪里人?”

25 分情况回答“你做什么工作”

44 让人感觉跟你是同一“阶层”

48 和别人“感同身受”

52 做一只传递好消息的“信鸽”

第9章 飞跃社交场上的“玻璃天花板”

83 聚会勿谈……

84 宴会勿谈……

88“ 我的错误,你的收获”

磁场教案 篇3

1、知道磁体与磁性的概念.

2、知道磁极的概念及磁体指南北的性质.

3、知道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4、知道磁化的概念.

5、知道磁体周围存在着磁场.

1、磁性:能够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特性称为磁性,它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定义:原来没有表现出磁性的物体获得磁性的过程叫做磁化.

实验演示:用纸隔开磁体和大头针(硬币)时,观察到磁体对大头针(硬币)仍有作用.

研究方法:磁场看不见、摸不着,我们可以根据它对放入其中的`小磁针产生磁力的现象来认识它.

规定:小磁针静止时,N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

〖练习〗

1、有两根钢棒,一根有磁性,另一根无磁性,不用其他器材,请你判断哪根具有磁性.

2、下列各种情况中,哪种情况可以确定钢棒原来是否有磁性?并说明理由。

(1)将钢棒的一端接近磁针的南极,两者互相排斥。

(2)将钢棒的一端接近磁针的北极,两者互相吸引。

(3)将钢棒的一端接近磁针的北极,两者互相吸引,将钢棒的这一端接近磁针的南极,两者互相吸引。

(4)将钢棒的一端接近磁针的南极,两者互相吸引。

4、在一个圆纸盒里有一个条形磁体,圆纸盒外放着一些小磁针,各磁针静止时N极的指向如右上图所示,请在圆纸盒里画出磁体并标明它的N、S极。

磁场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了解电容器的连接形式,理解电容器串、并联时总电容与分电容、总电压与分电压、总电量与分电量等物理量的关系。

2.能理解电容器串、并联时等效电容量减小或增大的根本原因。

3.电容器混联时,能理顺求解思路,会正确选取电容器的耐压值。

教学重点

1.电容器的连接形式。

2.电容器串、并联时总电容与分电容、总电压与分电压、总电量与分电量等物理量的关系。

3.电容器串、并联时等效电容量减小或增大的根本原因。

4.电容器混联时电容、电压、电量的关系。

教学难点

1. 电容器串、并联时总电容与分电容、总电压与分电压、总电量与分电量等物理量的关系。

2.电容器串、并联时等效电容量减小或增大的根本原因。

3.电容器混联时电容、电压、电量的关系。

教学手段

利用多媒体讲解电容器的串并联关系,通过做练习题加深对电容器串并联特点、混联时的计算等方面的理解。

教学条件

电容器

课外作业

总结电容器的串并联与电阻的串并联的异同点。

检查方法

随堂提问

德育点

有容乃大,博大胸怀,串联分压

任务引入

通过讲解电容器在实际使用时,常常把几个电容器组合起来使用用以满足电路所需要的电容值或耐压值引入新课。

教学过程

不同的连接方式,可以得到不同的等效电容量。我们知道,决定电容器电容量大小的因素有 S、d 和 ε。把电容器进行串、并联的时候,总电容量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

一、电容器的串联

定义:将几个电容器的极板依次首尾相连、中间无分支的连接方式,叫做电容器的串联。

特点:

1.串联电容器时,每个电容器所带电量都是Q,串联电容器组的总电量也是Q,即

教学设计——2.2.3认识电容器的连接关系

2.串联电容器的总电压等于各电容器端电压之和,即

教学设计——2.2.3认识电容器的连接关系

注意:串联电容器时,电容器实际分配的电压与其电容量成反比,若只有两只电容器,则每只电容器上分配的电压为:

教学设计——2.2.3认识电容器的连接关系     教学设计——2.2.3认识电容器的连接关系

3.串联电容器的等效电容量(总电容)的倒数等于各电容器的电容量的倒数之和,

即:

教学设计——2.2.3认识电容器的连接关系

当两个电容器串联时,其等效电容量为:

教学设计——2.2.3认识电容器的连接关系

若有n只相同容量的电容串联,且容量都是C0,则等效电容量为:

教学设计——2.2.3认识电容器的连接关系

结论:电容器串联之后,等效电容小于每个电容器的电容,这是因为串联后的电容器相当于加大了两极板间的距离,使总电容量减小。

【例 2.7】  现有两只电容器,其中一只电容器的电容量 C1 = 60 μF,额定工作电压为 50 V,另一只电容器的电容量 C2 = 40 μF,额定工作电压为 50 V,若将这两个电容器串联起来,接在 100 V 的直流电源上,问每只电容器上的电压是多少?这样使用是否安全?

解析过程略。

二、电容器的并联

定义:将几只电容器的一个极板连接在一起,另一个极板也连接在一起的连接方式,称为电容器的并联。(Djz525.cOm 励志的句子)

特点:

1.电容器并联后,电源要给每个电容器充电,使每个电容器的极板上都带有电荷。因此,总电荷量等于每个电容器上电荷量之和,即:

教学设计——2.2.3认识电容器的连接关系

2. 电容器并联时,每个电容器的两个极板都是与电源直接相连的`,所以每个电容器两端承受的电压都相等,并且都等于电源电压,即:

教学设计——2.2.3认识电容器的连接关系

3.并联后的等效电容量教学设计——2.2.3认识电容器的连接关系等于各个电容器的电容量之和,即:

教学设计——2.2.3认识电容器的连接关系

结论:电容器并联之后,等效电容大于每个电容器的电容,这是因为并联后的电容器相当于加大了两极板的正对面积,使总电容量增大。

【例 2.8】  电容器 C1 = 0.004 μF,耐压值为 120 V,电容器 C2 = 6 000 pF,耐压值为 200 V,现将它们并联使用,试求:它们的等效电容量;它们的耐压值;若将它们接入电压为 100 V 的电路中,每个电容器所带的电荷量和总电荷量是多少?

解析过程略。

注意:在应用电容器并联增大电容量时,任一电容器的耐压值都不能低于外加工作电压,否则该电容器会被击穿。所以,并联电容器组的耐压值应取电容器中耐压值小的那一电压值。

三、电容器的混联

定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电容器进行连接时,既有串联又有并联的连接方式,叫做电容器的混联。

【例 2.9】   如图 2-63 所示,C1 = 120 μF,C2 = 40 μF,C3 = 80 μF,电容器 C1、C2 的耐压为 50 V,电容器 C3 的耐压为 60 V,试求:等效电容量;最大安全工作电压。

解析过程略。

任务小结

回顾本次任务所学知识,强调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加深理解与记忆。

学习评价

让同学独立完成学后测评试题,检验同学掌握情况,并计入平时成绩。

课后作业

1.简述电容器串联的特点。

2.简述电容器并联的特点。

3.说一说电容器串联和并联后总电容量变化的根本原因。

教学后记

1.首先组织学生复习电容的决定性因素,知道电容大小与电容的正对面积和距离有关,并复习电阻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电阻串联和并联后的变化。

2.串联电路根据电荷量量相等和分压推导电容的计算公式,并联电路则根据电压相等和电荷分配推导并联等效电容的计算公式,推导过程比较顺利。但是学生的数学基础实在太差了,等效代换、等式约分这些初一甚至小学就掌握的技能都很生疏,只好把电工上成数学了。老师引导着做完了串联电路,然后学生自己再推导一次,效果好了些。然后并联的推导基本由学生自己完成。

磁场教案 篇5

电磁场是电磁学的重要内容,它描述了电荷和电流产生的电场和磁场之间的相互作用。理解电磁场对于研究电磁学、电动力学和无线通信等应用领域具有重要意义。本篇文章将根据标题“电磁场课件”详细、具体且生动地介绍这个主题。

一、电磁场的定义与基本特性

电磁场是由电荷和电流产生的电场和磁场的总和。电场是带电粒子在空间中所受到的力的表现,而磁场则是带电粒子在运动中所受到的力的表现。与其他自然力相比,电磁力在宇宙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例如在原子和分子的相互作用、电磁波的传播等方面。

二、电磁场的数学描述与公式推导

在电磁场的研究中,我们需要用数学方法进行描述。电场和磁场可以通过麦克斯韦方程组来描述,这是电磁场研究的基础。麦克斯韦方程组由四个方程组成,包括麦克斯韦-高斯定理、麦克斯韦-法拉第定律、麦克斯韦安培定律和安培环路定理。这些方程描述了电场和磁场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它们随时间和空间变化的规律。

三、电磁场的应用领域

电磁场的应用领域广泛,涵盖了电子技术、通信技术、能源、医学等许多领域。在电子技术领域,电磁场被用于设计和制造电子元件,例如电路、电感、变压器等。在通信技术领域,电磁场被用于无线通信、卫星通信等。在能源领域,电磁场被用于发电、输电和能源转换等。在医学领域,电磁场被用于医疗诊断和治疗,例如核磁共振成像(MRI)和放射治疗等。

四、电磁场的研究方法与实验

研究电磁场需要进行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理论分析通常基于数学模型和物理原理进行,可以通过计算机模拟等方法进行。实验验证通常通过构建电磁场实验装置来进行,例如电场测量、磁场测量和电磁场相互作用实验等。实验结果可以用于验证理论推导,进一步完善电磁场理论。

五、电磁场的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电磁场的研究和应用将会持续发展。未来,我们可以期望电磁场在无线通信、能源转换、医疗等领域的应用进一步提升。同时,电磁场的理论研究也将会不断深入,为解决更复杂的问题提供理论基础。

电磁场作为电磁学的重要内容,对于理解电磁学和应用领域有着重要意义。我们通过对电磁场的定义、基本特性、数学描述和实验验证等方面的介绍,全面地了解了电磁场的知识。同时,我们也展望了电磁场未来的发展趋势。电磁场的研究和应用将会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本文的网址是http://www.zfw152.com/a/58958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