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祝福logo
地图 > 祝福语 > 作文 > 生命因你而动听观后感 >

生命因你而动听观后感集锦

生命因你而动听观后感集锦

我们听了一场关于“生命因你而动听观后感”的演讲让我们思考了很多,到底该如何写好有关作品名的观后感呢?好的电影可以激发我们浓浓的兴趣,就算时隔多年,再次观看仍然充满感动。通过阅读和写作我们可以获取知识和技能,经过阅读本页你的认识会更加全面!此外,您还可以浏览作文栏目的三年级日记立秋200字(精华10篇)

生命因你而动听观后感 篇1

《生命因你而动听》是一部少见的非常干净清爽唯美,理想主义的美国电影。

他的梦想是想当一名作曲家,为生活所迫,要去做他不喜欢做的事:教书,本打算只教三四年,却教了一辈子。

上帝有时候真的很不公平,一个视音乐为生命的人,上帝却给了他一个先天失聪的孩子,初为人父的喜悦一下子荡然无存,他无法和自己的儿子沟通,只有把全部的心思扑在自己的工作上,认真执着的用音乐教育感化着每一个学生。

他由一个不喜欢教书的人爱上了教书,并让不喜欢音乐的学生喜欢上了音乐,年复一年,送走了一届又一届的学生,他的音乐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生生不息,连绵不绝,使一个个少年从懵懂走向成熟。

60年的光阴一晃而过,辛辛苦苦默默无闻教了一辈子的书,最后的结果是不被需要而被迫离开学校……

失意落魄一个教师平凡而悲凉的一生,让我有一种沉重的辛酸。

在他的心里,他的人生是失败的,最终都没有实现作曲家的梦。

看着这个片子,总是想到学生时代教过我的那些可敬可爱的老师,他们也许一生都不曾离开过学校那扇门,每天面对让人头疼的学生,重复着一样的事情,单调枯燥平凡……

还好,故事的结尾值得欣慰:在他离开学校的一瞬间,他所教过的学生,从四面八方汇集在一起,为他举行欢送会。那一刻,他知道自己是成功的。

那个曾经钟爱单簧管却老跑掉的小Lang,变成了今天的市长,她的一番话,让我流下了欣慰和感动的泪:“霍兰先生并不富有,也不出名,至少在我们这个小镇之外。所以他也许很容易觉得自己是个失败者。但是他错了,因为我觉得,他的成功远远超越了财富与名誉。”

这就是电影主人公霍兰先生的遭遇。喜欢这部电影,因为他再现的是我熟悉的校园生活。无论是中国的校园还是美国的校园,下课铃是一样的亲切,师生关系是一样的传道授业解惑。我觉得我和霍兰有一点共同之处。从小到大,我也怀着一个作家梦,可是还是进了校园。

无缘在大学校园驰骋在文学的伊甸园,却在乡村小学扎了根。几十年下来,文学梦日渐遥远,化作心里的白玫瑰,却在讲台上,收获着孩童求知的眸子。

我没有霍兰先生的无私和成就。但是在他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生命因你而动听观后感 篇2

贺伦是一位音乐人,一位带着梦想的音乐人。最初选择教师这个职业是由于它能为自己的生活以及日后实现自己的梦想提供保障,对他来说,天天上课就是机械地传授音乐理论知识,这只是一种单纯的任务而已。而下课铃声响起就表示一天的任务已经结束。

没过多久,他得知妻子怀孕,他意识到教师这个职业也许将要长时间第持续下往,所以渐渐地,他开始改变了上课的方式。他让大家了解到***的音乐与摇滚乐之间的联系,激发了学生感受音乐的爱好;他让凌带着自信吹出夕阳、晚霞的感觉;他让除了摔跤之外什么都不会的路易找到了打鼓的节奏;他让聪明却又傲慢的史可特明白勤奋学习是最好的方式……他为每个人指引方向,引导他们用怎样的方式演奏出自己生命最动听的乐章。一天又一天,或许他自己也没有发觉,教师这个职业已经从一种任务变成了责任融进了他的生命中,成为了他生命的常态。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时候的贺伦,将全部身心投进到这个岗位上,真正成为了一名教师。

中的皮埃尔老师给每个合唱团的孩子都找到了自己适合的位置。与其相同的,贺伦也给他的学生指明了自己前进的方向。尊重学生个体间的差异,找到每个人身上的闪光点,因材施教,告诉他们,每个人都能演奏出自己生命最华丽的乐章,让他们带着自信大步向前,固然每个人的前进方向不同,但必定是最适合自己的。

对贺伦来说,也许此生最大的梦想是完成一首交响乐,但是到最后,他都没能写出一首完整的作品。这期间,他有过一次继续追寻梦想的机会——随露云娜到纽约,在那里,他的才华能得到发展,但是他选择留下来。留下来继续为更多的学生指明方向。他做了三十年教师,正如最后凌所说,他的学生们就是他的音符和旋律。贺伦用三十年的时间完成了这首华丽动听的交响乐,他的生命因这些学生而动听,而他的学生们,不管是在台上的演奏者,还是台下的观众,他们的生命,同样也由于贺伦老师而出色。

影片的最后,露云娜没有出现,我想,这已经不重要,由于贺伦老师的梦想已经以另一种方式实现,他是一位出色的音乐人,更是一名出色的教师!

今天上午单位组织观看电影,然后不幸被通知到要写影评而且下午就要演讲……于是……中午一个小时的时间仓促写就的……感觉还有很多地方没有写到……但是……就这样吧……

生命因你而动听观后感 篇3

作为一名师范生,如何成为一名教师成为现阶段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上个星期老师给我们观看的《生命因你而动听》给了我们答案。

霍兰先生是年近三十岁才进学校当一名音乐教师的。教师这个职业一开始对他来说只是人生的中转站。他想做的是能够在专业的业余教师中做一些自己的音乐创作,然后再四年后继续做全方位的创作。

他最终的梦想是让自己的作品能够流芳百世,自己的小家庭能够发家致富。可是教师这个行业远没有他想象的那么轻松,一开始他的教学生涯并不受别人的尊敬,呆板、无趣,不为学生着想,只是一味的传递知识而已,学生们在他的课上昏昏欲睡,连校长也认为他是一个不称职的教师,和他聊到当老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为学生指引方向。他也渐渐的明白音乐对于人身心发展是多么重要。

很遗憾,霍兰先生的儿子竟然是失聪百分之九十的儿童,他在日夜为自己学生颠簸的时候总是忽略了这个他唯一的儿子。他认为儿子不懂音乐,对学生管理教育井然有序,却忽视了最需要爱的儿子。直至后来一位音乐家的逝世才让他明白儿子的世界也是有音乐的。

霍兰德先生为儿子柯尔唱了一首歌,表达他对儿子的歉意和爱。这是让我感动的亲情。

霍兰先生对学生的影响连他自己都难以估量吧。从一开始的漫不经心到后来慢慢的他懂得怎样和同学们更加贴近。讲摇滚,讲音乐,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真正做到了不仅传授知识给学生,甚至引导学生的方向。

他独自一人辅导在单簧管演奏中总是走调的朗小姐,给她信心去想象她最喜欢的夕阳余晖,缓解她的紧张和自卑,放松她的心情,最后她演奏了美妙的音乐。为了保持路易在体育方面的天赋并获得足够的学分,霍兰德先生教乐一个对音乐一无所知的路易打鼓。霍兰德先生孜孜不倦的辅导和练习最终导致路易斯获得学分,并最终为他的国家而战。

而对那一位自以为是的骄傲的高材生,霍兰先生则是严格要求,以高要求促其上进,还把他带到了黑人路易斯的葬礼上,告诉他即使是被人认为并不聪明的黑人男孩路易斯能做到的许多事,他却未必可以做到,来让他真正认识自己,最终使学生成材。

在未来的岁月里,我们或许也会走上教师的岗位,但我们需要思考的是,我们能为这个职业做些什么,我们应该如何度过教师的职业生涯,我们的价值体现在哪里。荷兰三十年的教育生涯或多或少会反映出许多教师的人生历程。霍兰德先生不是一位著名的教师,而是数以千计的教师之一。他很平凡但很伟大。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身边有很多像霍兰先生一样的人。在影片中,不同时期不断闪现的重要事件都是作为时间线索的对比隐喻。时代浪潮风起云涌,大人物叱咤风云,而小人物,像霍兰先生一样的小人物依然按着自己的普通人的步调度着岁月。

最后,霍兰德先生被解雇了,因为以资金为借口的财团认为,音乐、数学和化学等科目对人类发展和儿童培养更为有用。当霍兰德先生怀疑他过去30年的教学生涯是否真的有意义,他的存在是否真的有意义时,他以前的学生给了他最真实的答案。

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永恒的话题,生命的价值和教育的意义。有多少次我们的生命被感动,有多少次我们对价值的理解因为教师的角色而如此有意义。从孩子的兴趣出发,因材施教,持之以恒,用耐心、细心、智慧和爱心,让每一朵花在阳光和雨水的滋养和呵护下健康成长。

我们要做一个老师,一个默默无闻的老师,如何度过真正的成功,我想是让每个学生都成功。

生命因你而动听观后感 篇4

而让我感受颇深的莫过于贺兰与葛楚蓝格之间的事。对基础不好的学生他没有歧视,反而更多的是安慰与个别指导,他欣赏上进好学的学生,不惜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辅导。我觉得这不仅体现了作为老师的责任感,也体现了他对学生的热爱。

当他即将离职30多年,看到自己的学生有所成就时,那是一个漫长的状态,那一刻的兴奋是难以形容的。爱是双向流动的,你全力以赴付出,你的声音和影子,你的眼睛和微笑,你的爱也会深深地印在学生的心中。

当自己即将离开这个自己穷其一生的事业.工作时,内心该有多么难以割舍,多么的依恋。而看到学生私下举办一个“贺老师惜别会”的时候,这份惊喜.

这份礼物该是多么弥足珍贵,在场的所有人都为他欢呼,为他鼓掌,为他祝福,看到自己的学生成长成才,为自己贺词,这一刻是多么难得,现场的掌声和欢呼向他证明一切的努力都是值得的,这是他三十多年兢兢业业,无私付出的结果,这是他成功的见证。还有什么比这更值得高兴,更值得怀念,还有什么比这更有意义,一个教师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三十多年,没有名没有利,但他的成就远超乎名和利,他用他的言行,以他独特的教学方式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莘莘学子,这就是最好的回报。

贺兰教师会议是我今后从事教育工作的一个范例。我努力做好自己,永远把学生当自己的孩子,用心教书,用心去爱。我要向贺兰老师学习我的爱和耐心

细心诚恳地去影响学生,也许不能让每个学生都接受你,但可以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他们,鼓励他们前进。也许看到学生们长大是他们最大的幸福。

生命因你而动听观后感 篇5

平凡与伟大

——观《生命因你而动听》有感看过《生命因你而动听》之后,翻看相关的电影材料,看到一句评语是这样概括这部电影的,“平淡中体现真情,平凡中演绎着伟大”。这句话非常的贴切,不仅是这部电影的主旨,也是对于教师这个职业的概括。

不知道曾在哪里听到过,教师这个职业是这个世界上不靠剥削而有所收获的职业。虽然这句话说的有点武断,但是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教师这个职业无疑是高尚的。人们往往将功成名就作为毕生的追求,穷尽一生追求着崇高的社会地位,追求数之不尽的金钱财富;却忽略了身边平凡的人,他们是现实的、真实的,构建了生活的主体;我们也忽略了身边平凡的岗位,比如教师。只有生生不息才能缔造辉煌,从达尔文的进化论物竞天择的观点来看,教师在生生不息的人类历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虽然平凡,但是却能成就伟大。

在电影中,霍兰德先生的志向便是成为一名作曲家,谱写出惊世之作,流芳百世。但是命运却安排他成为了一名音乐教师,一教就是三十年。人生的道路不会永远朝着你所计划的方向前进,当出现了变故时,你会选择与命运抗争还是顺应命运?有人选择了与命运抗争,最后成功与否不得而知;或许顺应命运的安排也未尝不可。鲁迅先生在弃笔从文之前,也从来没想过有一天自己会成为大文豪吧。从他们身上我看到的是:无论你做了怎样的选择,都不会抹杀最后成功的可能性。无论命运如何安排,平凡与伟大之间,人才是一切的决定者。

一开始霍兰德先生的教学过程并不顺利,初执教鞭,每天抱着“我不适合当老师”的念头去学校,霍兰德先生痛苦地发现,学生们对古典音乐难有兴致,水平参差不齐。一边是三心二意的老师,一边是冥顽不灵的学生,教学的成绩不尽人意。此时女校长的点拨让他明白了教师的意义,她说:“作为教师有两个任务,一是给青少年传授知识,但更重要的是给他们方向!”霍兰德先生尝试着去改变,他领会到启发学生兴趣的重要性;他花更多的时间在课余辅导上,给有着晚霞般红发的自卑女生,给毫无天赋但肯吃苦的笨拙男生。

教学需要探索,孔子说要因材施教,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教师的任务就是要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细心的打磨,总有一天这些学生会散发出如钻石般的夺目光辉。在霍兰德先生对教学的探索过程中,他接受了自己是一名教师的

身份,完成了对于职业的认同。虽然教师的职业很平凡,但教学成果带给他的满足感,促使他全身心的投入到教育事业中去,他爱上了这样一份事业。英雄不问出处,不论霍兰德先生是如何开始执教的,只要他愿意奉献,愿意去探索学习,愿意去爱每一个学生,他一定能够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成为一位伟大的教师,这是他给我带来的启示。

退休的老校长曾送给霍兰德先生一个指南针,这是对霍兰德先生最大的肯定。把教师比喻成指南针非常的贴切,一位优秀的教师一定是学生人生道路的指南针,为学生指明人生的方向,他会对学生今后的人生产生重大的影响,这就是教师这个职业的意义所在。有一位教过我的教师说,她想成为一名教师是因为在她的学生时代曾有一位教师让当时缺乏自信的她,变得有自信起来,她希望像那位老师一样,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学生们。只是一个简单的理由,很可能也是许许多多执教者成为教师的理由。成为一名平凡的教师,不仅因为自身高尚的情操而伟大,更是因为在这个岗位上,能给予别人帮助,成就别人的伟大。

霍兰德先生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的学生,他对音乐的热情从不曾消减,反而将这股热情感染了他身边的人。时常有镜头表明他在写作他自己的交响曲,但直到退休这部他一生中的唯一作品才得以首演。如果不是这次演出,大多数人、甚至霍兰德先生自己可能都会忘记,他曾经介绍自己是一名作曲家。

虽然他最终也没能创作出惊人之作,但是他教育过的每一个学生都将化作一个个音符共同谱写出了最伟大的《霍兰德先生的乐章》,影片是以数百名曾受到霍兰德先生感化、教育过的人为霍兰德先生开欢送的盛大场面作为结尾。我想,不一定所有的老师都会拥有像霍兰德先生这样盛大的收场,但是毕生奉献于教育工作的人都会有桃李满天下的一天,这也是从事其他工作的人无法体会到的乐趣。

影片中曾有一段让我热泪盈眶。当霍兰德先生对教学生涯如鱼得水时,自己的生活却突然传来一声惊雷。他一意要培养成为音乐神童的儿子,却被发现先天失聪。“几千万人中,为什么偏偏选中了他......”这是一位父亲对于这命运无奈的叹息。在贝多芬第七交响曲中,霍兰德先生一边为学生讲着贝多芬的生平,眼中的悲伤却绵长不绝,当有学生问起,耳聋的贝多芬如何知晓每个音符的音色,他的眼泪泫然欲下“因为,他不是天生的聋子”。欲说还休的悲伤,直击在人们的心上。

作为一名教师,霍兰德先生很成功,但是作为一名父亲,他的妻子和儿子都曾经责备他,认为他把别人的孩子看得更重。关注学生比关注自己的孩子更多,是很多教师都有的问题,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多种多样的,在霍兰德身上,他对儿子有耳疾相当失望,转而把几乎全部精力用于学校教学。他自认爱儿子,但他一直没有学会手语,时常出错,也常看不懂儿子的表达,需要妻子翻译。造成这些状况的原因是他否认儿子的现实状况,他还没有放弃幻想。在他的幻想当中,他有一个正常的儿子,能够继承自己未完成的心愿。

无论作为一名教师,霍兰德先生有多么成功,但是此时他在妻子和儿子心中还是一个不称职的父亲。如果不能处理好家庭的关系,伤害到身边最亲的人,他获得成功真的能称之为“成功”吗?人无完人,在现实中,这样的问题不胜枚举,大部分都没有得到解决。但是这部电影给了我们一个参考答案,沟通。

约翰·列侬之死在霍兰德心中大概激起不少复杂的感受,这次的事件是一个契机,帮助了父亲和儿子实现了一次沟通。高赞将父亲从幻想中争取回来,父亲通过认识到儿子对自己的爱,他接受了现实,并积极设法建立与儿子的沟通,以此支持儿子的努力。

儿子最终成为了一名聋人教师,显然是受到了父亲的影响。电影给了我们一个圆满的结局,在这里我们可以说,霍兰德先生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教师,他还是一位伟大的父亲。《霍兰德先生的乐章》里不仅有自己悉心教导的学生,还有自己挚爱的儿子。

教师这个平凡的职业,有着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如春风化雨般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学生,他们不仅成就了自己的伟大,同样也成就了他人的伟大。

生命因你而动听观后感 篇6

晃眼间,从教已经进入20个年头,看惯了春风秋月,潮起潮落。好像一切恍若昨日,自己还是那个懵懂的年青教师,又好像已历经沧桑,成了心若止水的得道高僧?曾经的过往,各种影像纷至沓来,有过成功,有过失败……我今后的教学生涯将如何描画?是在忙忙碌碌应付日常教育教学中混过几十年?还是尽职尽责地完成学校教学任务?抑或钟情于教育事业,把自己与学生的生命相互编织,从而发展和完善学生的生命,实现自己生命的绚烂?

看完美国电影《生命因你而动听》后,我明白了优秀的老师更愿意选择后者,像霍兰德、马修、雷夫等榜样教师,他们从教育当中享受到了乐趣,因为他们不止把教书当作职业,更是把育人当作事业;他们不止把学生当作工作对象,更把他们当作有尊严、有灵性的生命。

只有尊重生命,尊重人性,我们才能把握教育的真谛。教育是“生命”教育。作为教师,要有勇气,有信念,把自己交付给教育事业,尊重生命,创造属于自己教室的奇迹,不放弃任何学生,让学生因为有了你,成了更好的人!让学生生命因遭遇你而绚烂。

学生的幸福也会影响教师的幸福。教师职业的最大幸福在于不时会收到很久以前学生对你的怀念与感激。正如我刚才收到的一条短信:“恩师,相隔二十余年在家乡的这些年,您还好吗!”一句不经意的问候,流露的对曾经岁月的怀念。也许正是我们的努力,正是我们对他们生命的影响,让他们成了更好的人。他们的生命中有了我们的印记。

朱永新教授所提倡的新教育,致力于生命的构建与心灵的建设。正如他自己所说的:“新教育期待的成功,不是世俗意义的影响,而是心灵世界的美好。”新教育关于生命的教育告诉我们:“政治是有理想的,财富是有汗水的,科学是有人性的,享乐是有道德的。”浩瀚宇宙,万物流转。建设心灵,完善生命,却是一项永不竣工的工程,我们就是那永远行走在路上的探索者。

好多时候,我们被教育生活的烦琐弄得心情暴躁,忽视了生命的教育。现实中教师的压力很大,过一种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只是一种奢望:专业成长、各种检查、总结、评比、考核;社会的压力,各种对教师的不理解;来自学生的压力,学生的复杂性与社会复杂性的融合,让我们每天疲于应付。为了应付这种种,我们不知不觉把急躁与烦闷传递给了学生,我们不经意间忽视了生命的活力与本真。正是因为这样,我们往往只重视了对学生知识的传授,这是最简单的、最好操作的。我们也对针对性地提高学生能力,因为这是考试必须的。我们恰恰忽略了对学生人文素质和生命内涵的教育。学生道德素质普遍有所下降,大学校园不时出现骇人听闻的犯罪就是明证。如复旦大学、清华大学投毒案。忽视了对学生生命的教育哪怕培养出再强的能力也最终害人害己。

“我们可以改变世界”,朱永新老师不断地重复这句话。作为教师要有这种基本的责任意识:对每个学生负责,让学生因你的存在而让生命变得更为绚烂。电影《生命因你而动听》,它很好的诠释了教师对学生改变,教师也会因此得到生命的升华。主人公霍兰德刚开始时以为教师是个闲职,决定用四年的时间存点钱,同时利用空闲作曲,只为完成自己伟大的交响曲。从教不过是他的权宜之计,是为了生活,暂时对理想的妥协。我们很多教师从教的目的也很简单,就是为了谋生,为了曾经传说中的“铁饭碗”。仅仅为了混饭吃的职业观让我们对于教书,不过是应付而已。正如电影中海伦雅名校长批评的那样,学校里再也找不到一个教师或学生在放学铃声响起后比霍兰德更快冲向停车场的。想想现实中的我们,是否也是那么急着回家,急着逃离。校长的话一度让霍兰德老师愤怒,但是当他看到自己的教学成绩后,当他逐步走进学生心灵时,他震撼了,反思了。从此一份投注长达三十年的激情与狂热,谱写出了霍兰德先生动人的生命乐章。三十年的教学,让他桃李满天下,赢得了无数学生的喜爱与尊敬;退休时,他笃定“教师”是自己“唯一想做的职业”。影片的末尾,学生代表州长凌小姐在老师的退休欢送会上说到:“让我们环顾四周。这座讲堂里没有一个生命不受到过他的影响,因为他,我们中的每个人成为了更好的一个。”“我们就是你的交响乐队,我们就是你作品中的音符和旋律,我们就是生命的乐章!”任何一个有付出的教师,看到这里都禁不住潸然泪下。我们改变了学生,学生改变了我们,我们一起创造了生命的乐章!

生命如歌,如果说美也可以被教授和传承,霍兰德先生告诉了我们其中的一个原因:凭着爱,凭着对生命的热爱与尊重。

我们用爱与尊重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完整的生命。新教育的理念中包含的生命教育指的是对生命本身的关注,包括个人与他人的生命,进而扩展到一切自然生命。生命教育是一种全人的教育,它不仅包括对生命的关注,而且包括对生存能力的培养和生命价值的提升。我们的学校生活,我们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都要“为了一切的人,为了人的一切”。

20年的教育生活告诉我:生命应该拒绝“孤独、麻木、灰色”,我们无法左右生命的长度,但是我们能增加生命的厚度。我相信,面对蓬勃的生命,用心付出,“有了我,你会成为更好的人!”“生命终会因你而绚烂!”

生命因你而动听观后感 篇7

生活因为你而美丽,生活因为**而更加绚烂,生活因为遇到好老师而不同。

影片演绎的是贺伦老师大半辈子的生活,而这也是千千万万教师真实生活的写照。虽然默默无闻,但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坚守、奉献。也许很多人,像海伦先生,一开始就被生活所迫,或者为了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而进入教学行业,成为转型的跳板。

但我坚信,学生对知识的渴求,会让每一位老师无私付出自己的一切。我想起了我工作的两年,我上了三年的两节课,还有他们年轻的面孔。我希望他们都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尽可能远。对于他们,我没有预约。我希望我能尽我所能让他们快乐地成长,每天都有一点进步。

虽然班主任的工作很繁琐,辛苦。但我上的课给我带来了更多美好的回忆和深厚的感情。虽然我还没有结婚,但我经常把我的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我爱他们!

也许这是老师的本能,有些人可能不明白?难道老师不累吗?老师为什么要如此付出?

学生走了一届,还会再来一届,走马观花似的换着,哪会有那么多的感情?不是,其实不是这样的。他们不是因为无事可做,而是因为其他事情没有他们的学生重要。

学生是他们生命中的一部分,学生过得不好,他们会比谁都难过。一旦看到学生们对知识的渴望,对教师的敬仰,老师们就不会再觉得教师只是一份普通的养家糊口的职业,老师们就不会再觉得站在讲台上只是拥有了俯视一切的优势,而是会感到肩上的责任,会感到来自良心的驱使,让每一位教师倾尽所有,善待每一位学生。也许有些老师认为,当他们回忆起自己的生活时,他们得大部分生命都被浪费了。

每天在一个小小的人生圈子里,看到同样的面孔,重复同样的教诲,没有成功,没有名望。但他们错了。环顾每一位老师,很多人都因为他的教育而变得更好,那些人的奖牌中有一半是老师,他们的成功是老师最大的荣誉。

这部电影之所以如此感人,是因为它塑造了一个有血有肉的教师形象。它巧妙地将师生之间的友谊与家庭融为一体,通过冲突使师生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这部电影也给我们的老师上了深刻的一课——用心教学,寓意在教学本身。我将用我的心谱写一首美丽的生命之歌。

生命因你而动听观后感 篇8

观生命因你而动听有感zFW152.CoM

学期末,所有事情都已完成,在多媒体教室静静的观看《生命因你而动听》这部影片,我的心里洋溢着温情与感动。父子亲情,师生之情,不断地冲击着我们日益麻木的心灵。而城市的喧嚣与浮躁,却在这短短的瞬间,被如阳光般温暖的影所洗涤殆尽,留给我的是无限的回味,无尽的反思。

影片的主角霍兰德先生酷爱音乐,他曾拥有一支自己的乐队,他有一个宏伟的梦想——创作属于自己的交响乐。为了养家糊口,也为了还可以留有空余时间创作自己的音乐,已步入中年的他解散了乐队去学校教书,同时用课余时间继续进行交响乐创作。在成为一名中学音乐教师之后,他逐渐从开始的把教育单纯的作为职业,迫于无奈而以上完课便匆匆离校,到后来的主动利用课余时间为学生补课、开小灶;从开始的迫于生存需要而草草了事,到后来的兢兢业业,把教育作为一种事业并热爱上教育事业而不忍结束教育生涯的发展历程。

我也从中看到了教育教学需要的一些技巧知识。纵观霍兰德先生的音乐课前后不同的风格,我觉得教育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而要有创新,要讲究方法。片中霍兰德先生起初采取的是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法,一味地向学生灌输高深的经典音乐知识,得来的却是学生在迷茫中昏昏睡到,音乐科目的成绩自然也是惨不忍睹。后来他顺应时代特征,把古典音乐与时下流行的摇滚乐联系起来传授。这样既拉近了自己与学生的距离,也让学生渐渐爱上了古典音乐课,提高了学生的音乐课成绩,同时也使自己获得了传道的幸福感!这一切都来源于霍兰德先生那种敢于打破规则的勇气,敢于创新的精神!片中霍兰德先生对紧张自卑的凌小姐采取的方法是以让她想象她喜欢的美景——晚霞,在感受生命的美中,放松心情,使凌小姐吹出了晚霞,然后霍兰德先生又及时地鼓励她,使她收获信心。而对那一位自以为有料的骄傲的高材生,霍兰德先生则是严格要求,以高要求促其上进,还把他带到了黑人路易斯的葬礼上,告诉他,即使是被人认为并不聪明的黑人男孩——路易斯能做到的许多事,他却未必可以做到,让他真正认识自己。

霍兰德先生用音乐改变了学生的命运,更重要的是,他教会了他们什么是音乐之美,使生命不再是一个枯燥乏味的循环,而是闪烁着音乐的点点烛光。生命如歌,如果说美也可以被教授和传承,霍兰德先生告诉了我们其中的一个原因:凭着爱。

生命因你而动听观后感 篇9

永安中小黄霞

《生命因你而动听》,一部讲述师生故事的影片,一个以音乐来呼唤心灵的故事,一份投注长达三十年的激情与狂热,谱写出了主人公贺伦先生(音乐教师)动人的生命乐章。让我们听听平凡生活中最感人的音乐。三十年的教书生涯,让他无处不在,赢得了无数学生的爱戴和尊敬;三十年的探索和努力,让他坚信“老师”是他“唯一的事业想做”。

影片着实令人感动,也让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和无限的遐想。

贺伦因为生活的压力成为了一名音乐教师,但他用音乐搭建了一座与学生和亲人沟通和相爱的桥梁。虽然与自己患先天性耳聋的儿子有过隔阂和冲突,但他努力化解了。他用儿子能看到的音乐表达了父爱,他用真诚引导儿子成功的人生。

该影片也向我们诠释了教育的真谛。女校长在责备贺伦先生一上完课就匆匆离校(此时的他还只是把教育当作一种职业、一种谋生的手段)的行为时所说的那一句:"教育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为学生指引方向。

“纵观海伦先生音乐课前后的不同风格,我深感教育不应一成不变,而应创新,注重方法。在影片中,贺龙先生最初采用的是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他一味地向学生灌输深厚的古典音乐知识,却得到的却是学生在迷茫中入睡,音乐学科的成绩自然是灾难性的。所谓“穷而求变”,海伦先生后来适应了时代的特点,把古典音乐与当下流行的摇滚乐联系起来。

这不仅缩短了学生与自己的距离,也让学生爱上了古典音乐课,提高了学生的音乐课成绩,也让他们获得了说教的快乐!所有这些都来自于打破规则的勇气和创新精神!

同时影片也让我体会到因材施教的教学法。海伦先生对紧张自卑的凌小姐所做的,就是让她想象自己喜欢的美丽景色——日落。在美丽的生活中,他放松下来,终于让凌小姐演奏出美妙的音乐。这时,贺伦先生又及时地鼓励她,使她收获信心。

对于一个从未接触过音乐,甚至对音乐一无所知的黑人来说,哈伦先生从来没有厌倦过教学和练习。而对那一位自以为有料的骄傲的高材生,贺伦先生则是严格要求,以高要求促其上进,还把他带到了黑人路易斯的葬礼上,告诉他即使是被人认为并不聪明的黑人男孩--路易斯能做到的许多事,他却未必可以做到,来让他真正认识自己,最终是学生成才。

《生命因你而动听》这部电影主要的出发点是教师自身的成长过程的展现。它带给我们更多的思考:教师将如何度过一生?

他的价值体现在哪里?我想,只有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才能真正意识到电影对我们的价值。在海伦30年的教育生涯中,我们或多或少会看到自己的人生历程。

看到自己是怎样由一个思想游离于课堂之外,到全身心投入到教育教学,并以此为生命快乐源泉的过程。贺伦不是一个大人物,不是一个名师。他是这个世界上千千万万普通平凡的教师的缩影。

影片中,不同历史时期的新闻画面不断闪现,一度让我对其再现的目的感到困惑。看了两遍之后,才恍然顿悟,那不仅是个时间线索,还是个对比性的隐喻:时代浪潮风起云涌,大人物叱咤风云,而小人物,贺伦一样的小人物依然按着自己的普通人的步调度着岁月。

这部电影似乎告诉我们,作为一个小人物,作为一个小老师,如何度过我们的人生是成功的和有价值的。在我们培育祖国花朵的过程中,我们的价值体现在懂得从孩子的兴趣出发,因材施教,持之以恒,用耐心、细心、智慧和爱心,让每一朵花在阳光和雨水的滋养和呵护下健康成长。


本文的网址是http://www.zfw152.com/a/58971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