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祝福logo
地图 > 祝福语 > 范文大全 > 八年级口号 >

初中八年级语文优秀教案(集锦九篇)

初中八年级语文优秀教案(集锦九篇)

趣祝福范文大全(编辑 梦幻星辰)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中八年级语文《昆明的雨》优秀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初中八年级语文优秀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本文记叙了春秋时期晏子出使楚国,凭借自己的机智和辩才维护个人和国家的尊严,不辱使命的故事。课文通过三个小故事:进城门、见楚王、赴酒席,展示了晏子的一身正气和过人智慧,体现了晏子这位出色的政治家、外交家的机智灵活的论辩、反击技巧,和他处处以国家尊严为重的凛然气节。

全文以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为序,先交待了时代背景和事件的起因,中间叙述了晏子与楚王三个回合的斗智过程,最后以一句话交待出斗智的结果。

结构精巧,紧凑完整,故事情节有起有落,矛盾冲突合情合理,且高潮迭起,扣人心弦。既干净利落又风趣幽默,具有极强的故事性。

课文叙述语言简洁生动,通过对话展开情节,刻画人物。

人物语言符合人物身份,描写楚王与晏子的对话,双方辩词的锋芒,都表现得准确而生动,恰当地体现了人物的身份特征。文中楚王的话不多,多为设问口气,但从“楚王见到了晏子,冷笑一声说:‘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这句话中的“冷笑一声”和设问句“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就能体会出楚王的目空一切、傲慢无礼的神情。还有从“既然有这么多人,为什么打发你来呢?”这句话中的“打发”一词,可以看出楚王对晏子的不尊重,又一次让人体会到楚王的傲慢无礼。在安排酒席招待晏子时,当楚王得知堂下的囚犯是齐国人时,他又借故侮辱齐国:笑嘻嘻地对晏子说:“齐国人怎么这样没出息,干这种事情?”再一次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目空一切、傲慢无礼的楚王形象。而全文重点抓住晏子对待楚王时动作、神态的描写,如:严肃、拱了拱手、故意笑了笑、面不改色这些词语和语言的描写,如:“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钻进去。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等语句,也让我们体会到了晏子的冷静、机智、灵活和能言善辩。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应该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要达到上面的要求,教师就必须让学生充分地自己读书,读出声,读出意,读出味、读出情,读出神,读的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

本课我准备通过小声自由朗读全文,使学生初步感知课文;默读全文,画出楚王为什么要侮辱晏子、怎样侮辱晏子?和晏子怎样反驳的相关语句,让学生深入探究课文;分角色朗读楚王与晏子的三次对话,帮助学生准确体会楚王侮辱晏子时蛮横霸气、盛气凌人的神情,领略到晏子反驳时表现出的沉着、睿智的论辩、反击技巧。从而降低学习难度,突破重难点。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并且正确书写本课的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创造性地复述课文,表演课本剧。

3、了解故事内容,理解晏子反驳的话,体会他出使楚国时表现出的沉着睿智、机智灵活,以及维护齐国尊严的凛然气节。

4、初步了解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认识简单的推理。

5、激发学生为维护国家尊严而挺身而出,据理力争的爱国情感和懂得尊重他人的道理。

【教学重点】

了解故事内容,理解晏子反驳的话,体会他的沉着睿智、机智灵活,以及维护齐国尊严的凛然气节。

【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认识简单的推理。

【教学过程】

一、简介背景,揭题

距今二千多年前,我国历史上曾出现过一个群雄纷争的春秋战国时代,其中齐国和楚国是大国,而齐国的强大离不开一个人,此人虽然身材矮小,但能言善辩,口才极好,被派到其它国家执行外交任务,帮助齐国解决了许多外交上的争端,他就是晏子。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预习向大家介绍一下晏子。揭示课题,理解“使”、“楚”是什么意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教师提出初读要求:

⑴ 根据拼音,读准生字词的读音。

⑵ 根据课文内容,想想课文讲了几件事,都是什么事?

⑶ 将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交流以上问题:

⑴ 学生提出自己拿不准的字音,全班交流。

⑵ 课文讲了三件事,楚王三次想侮辱晏子,晏子每次都反驳了楚王,维护了齐国的尊严。

(学生交流,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⑶ 提出不懂的词和句,师生一起讨论交流。

三、深入探究课文,突破重难点

1、默读课文,思考并勾画理解:

⑴ 楚王为什么要侮辱晏子?

默读课文,画出有关的句子。可启发学生联系课文有关句子与背景,作深入地探讨。楚国国势强盛,有吞并各国的野心。侮辱晏子,就是侮辱齐国,显示国威,就是要吓倒齐国,使齐国臣服。

⑵ 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

从第三、四、五自然段中画出晏子言行的句子,可引导学生把楚王三次对晏子的侮辱连起来,做比较、分析,梳理出楚王策略和情绪的变化。第一次,就晏子身材矮小发难,这是抓住晏子体形弱点进行侮辱,楚王心中很得意。第二次,楚王以貌取人,加大侮辱的程度,辱骂晏子无能,侮辱点由外而内,由晏子个人延伸到齐国,楚王心中已经恼怒。第三次,在前两次失败后为挽回面子所作的更重的辱骂,采取迂回战术,不再直接对晏子,而是虚拟捉盗贼事件侮辱齐国人的人品,楚王心中既得意又狂傲。

⑶ 晏子是怎样反驳的?

晏子第一次对楚王侮辱的反驳:不是直白地表示不钻洞,而是用无漏可击的推理判断让对方服输。“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先肯定两点:一是“这是狗洞”,二是“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进而依两个肯定的判断让楚王去推理,使楚王不得不大开城门迎接晏子。第二、三次反驳可由学生独立地领悟。要鼓励学生有创意地理解,以发展思维的独创性。比如阅读晏子第二次反驳,可能有的学生会领悟到,晏子反驳不仅有力,而且很艺术。楚王说齐国没有人,是指没有人才。晏子以故意没听懂以及夸张和取笑的方法反驳楚王。当楚王更明确侮辱晏子和齐国时,晏子装作为难,提出撒谎和说实话的请求,然后用贬低自己为“最不中用”的人,鞭挞楚国为最下等国家。这中间有装傻、自贬、取笑、卖弄,在嘻笑之间一步一步地把楚王引到尴尬的地步。第三次反驳更为艺术,采取将计就计的办法,不揭露楚王的栽赃,而是以橘生淮南淮北结不同果实为例,说出一个结论:水土不同,结果不同。再用这个事实去评价盗贼这件事,这是守中有攻:楚国是生养盗贼的国家。

2、小组讨论交流,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记下来,待全班交流时共同解决。

3、全班交流:

(指定一个小组回答,其他小组作补充。)

4、楚王听了晏子的话是怎样做的?为什么“只好”这样做?

楚王在才智过人的晏子面前弄巧成拙处于被动尴尬的境地,对晏子毫无办法,不敢不尊敬晏子了。

5、为什么楚王不敢不尊敬晏子了?

楚王领教了晏子的聪明才智,不敢再生侮辱、取笑宴子的念头了。

6、小结:

楚王仗势欺人,想显示一下自己国家的威风,侮辱晏子,实质是侮辱与楚国平等的齐国,晏子每次都能因势利导,逼楚王于被动地位,维护了国家的尊严。

7、进一步理解晏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的这种精神在今天有什么重要意义,给予我们每个人怎样的启迪。

8、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可以边讲课文,边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也可以学完三个小故事后,采用分角色朗读的方式,有感情朗读课文。

四、表演《晏子使楚》的故事

学生分组表演,教师引导学生评价,可从语言、神态、动作等几方面评价。

【作业设计】

必做题:

1、生字组词。

2、把晏子使楚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选做题:

1、小组合作表演课本剧。

2、实践创新作业:

收集晏子的故事。

【板书设计】

晏子使楚

楚王 钻狗洞 下等人 押强盗 晏子

(失败) (胜利)

狗国 下等国 生盗之国

初中八年级语文优秀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默读全文,找出文中叙写的雨季中的景、事、物、人,体会课文形散神聚的特点。

2.通过朗读,体会文章平淡质朴、如话家常的语言风格,以及从“凡人小事”发现美的独特眼光。

3.体会作者对昆明真切的想念,理解作者淡泊从容的人生态度。

重点:

1.通过默读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文中所写的昆明雨季的特点。

2.通过朗读,体会文章平淡质朴、如话家常的语言风格,以及从“凡人小事”发现美的独特眼光。

难点:

体会作者对昆明真切的怀念,理解作者冲和平淡、淡泊从容的人生态度。

教学过程:

导入:

昆明被称作春城,这里四季如春、繁花似锦,一到雨季,绵绵细雨下下停停,停停下下,明亮、丰满,让人舒服,使人动情,1939年开始,汪曾祺在西南联大中文系学习,在这里生活学习了七年,走遍了昆明的大街小巷、遇到了终身难忘的良师益友,四十多年后,汪曾祺还对这个地方念念不忘,于1984年写下了这篇散文《昆明的雨》,今天,我将带领大学共同赏读这篇美文。

研读文本

一读:首先请大家通读课文,看看文章所写的昆明的雨是怎样的,文中有一些难读的字词,老师已经打到大屏幕上了,阅读时如果遇到不会读的,可以参考,并标注在你的课本上。

二读:同学们在读第一遍的时候也发现了,文章题目虽然是昆明的雨,可是对于雨的描写却并不多,而是写了雨季中的景、事、物、人,试着找出来,并想一想,作者写的这些,和昆明的雨有什么联系。

与“雨”有关联的物、人、事

仙人掌、各种菌、杨梅

为宁坤作画,小酒店喝酒

卖杨梅的苗族女孩

送缅桂花的房东

教师确认:

首先,虽然作者没有将过多的笔墨用在直接写雨上,可是所写的景、事、物、人,都和昆明的雨季息息相关,没有雨季,也就没有这些独具特色的景、事、物、人;

其次,昆明的雨连绵不断,就像作者多年以来对昆明岁月的念念不忘,雨的特点和人的情思,书写对象和表达的情感之间有很多共性,所以作者选择用昆明的雨来表达怀念之情。

正因为如此,文章虽然看似琐碎零散,但由于有雨这个意象贯穿其中,所以零散的事物被联系起来,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进而表达了自己对昆明的想念。

助读资料:(二读)

我想把生活中真实的东西、美好的东西、人和美、人的诗意告诉人们,使人们的心灵得到滋润,增强对生活的信心、信念。

——汪曾祺

衔接语:作者对昆明人的生活习惯有如此细致的观察,充分说明作者是一个生活的有心人,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的美好的事物,可是我们为什么没有发现呢?我们还是看看文章,品读“雨季的果子,是杨梅”这一段,看你能发现什么秘诀?

三读:通过品读“雨季的果子,是杨梅”这一段,体会文章平淡质朴、如话家常的语言风格,以及从“凡人小事”发现美的独特眼光。

多用短句,娓娓道来,如话家常,如行云流水一般质朴自然,却饶有趣味。‘

助读资料:(三读)

“如果你来访我,我不在,请和我门外的花坐一会儿,它们很温暖,我注视它们很多很多日子了。它们开得不茂盛,想起来什么说什么,没有话说时,尽管长着碧叶。你说我在做梦吗?人生如梦,我投入的却是真情。世界先爱了我,我不能不爱它。”

——汪曾祺《人间草木》’

衔接语:做一个有心人,做一个有情人,从来都不需要刻意为之,而是体现在生活的一点一滴中,那请同学们先读“雨季的花是缅桂花”这一段,看看昆明人的生活是什么样的。

四读:理解作者冲和平淡、淡泊从容的人生态度,体会作者对昆明真切的怀念。

雨季绽放的缅桂花,香气弥漫在整个昆明,昆明人卖花、卖花、摘花、赏花、送花,昆明人多么喜欢花啊,喜欢花的人是怎样的人呢?一定是热爱生活的人。

助读资料:(四读)

汪曾祺推崇《世说新语》、《水经注》,学习古代散文大家归有光、张岱,现代作家鲁迅、周作人、朱自清,自成一家。

其为人,不管在什么环境下,永远不消沉沮丧,无机心,少俗虑,终其一生,在慌乱的世界里,做一个不慌不忙的人。

老师给大家配乐朗读一下最后几段,看看生活在昆明的异乡人是怎样受了感染,他们又有怎样的生活。

昆明人对生活的热爱,也感染了从外地来到昆明求学的汪曾祺,房东送的缅桂花,让作者的心软软的,于是在一个积雨少住的早晨,和他要好的同学德熙来到荷花池边小街上的小酒店喝小酒,一直喝到午后。谈天、喝酒、赏花,生活还能比这更惬意、更美好吗?

原来我们需要的,只是放慢生活的脚步,等一等由于我们节奏太快而跟不上的灵魂,赏花、听风、看云,过一种淡泊从容的慢生活。

好想到昆明去看雨。

小结:

汪曾祺把对昆明的想念,用雨这个带有浪漫色彩的意象传达出来,化抽象为形象,带出了昆明的景、物、事、人,形散神聚,书写了昆明独特的风土人情,语言平淡质朴,如话家常,我们也看到了汪曾祺从容、淡泊的人生态度,这都是我们需要学习的,课后同学们可以继续品读。

八十年代,老作家汪曾祺复出文坛,他以传统的士大夫情怀和如话家常的写作风格,给当代文坛带来了清新的空气,几十年来,也深深影响了当代中国人的灵魂,尤其是在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我们怎样在物质充盈的世界中活得更从容优雅,怎样在烟火的现实生活中心中欢喜自在,怎样在越来越喧嚣的世界保持一份淡泊与从容,怎样从凡人小事中发现美,我想,学了这篇课文,会对大家有所启发。

拓展:

作者是一个善于观察生活环境的人,也是一个对所生活的地方饱含深情的人,正因如此,在离开昆明多年以后,汪曾祺还能写下这样细腻优美如诗如画的的文字,我们在这个城市生活这么多年,有没有我们印象深刻的景、物、事和人呢?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去发现这些司空见惯的事物所蕴含的浓浓情怀,也来给我们生活的地方写一段文字呢?比如兰州的云,兰州的雨,兰州的秋,兰州之雪,兰州的味道,兰州的声音,兰州往事。

初中八年级语文优秀教案 篇3

(一)导入

同学们,在两千三百多年前的濠水之滨,有一对好友进行了一场跨越千年的辩论,这两个人是——?(庄子和惠子)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庄子和惠子游于濠梁》(板书课题)。

(二)知识梳理,夯实基础

1.人物简介

(回顾所学)庄子(约公元前369年—公元前286年),名周,生卒年失考,与孟子同时。战国时代宋国蒙邑(今安徽蒙城人,另说今山东东明县人),曾任漆园吏。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者。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也被称为蒙吏、蒙庄和蒙叟。据传,又尝隐居南华山,故唐玄宗天宝初,诏封庄周为南华真人,称其著书《庄子》为南华经。

惠子(约前370年-前310年),名施,华夏族,战国中期宋国(今河南商丘)人。战国时期的政治家、哲学家,是名家学派的鼻祖和主要代表人物。惠施是合纵抗秦的最主要的组织人和支持者,他主张魏国、齐国和楚国联合起来对抗秦国,并建议齐、魏互尊为王。

2.一词多义

①之其翼若垂天之云(的)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代词,它)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②固固不知子矣(连词,固然、自然)子固非鱼也(副词,本来)

3.特殊句式

(1)判断句

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也”表示判断)

(2)倒装句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庄子与惠子于濠梁之上游”)

(三)整体感知,走进文本

1.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流露出他怎样的心境?庄子认为鱼“乐”,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他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人的认识也是如此,他来到濠水之滨,“从容出游”感到快乐,于是感觉“出游从容”的鱼儿也快乐。

2.根据文意,说说你对庄子与惠子思想、性格等方面的差异的理解。

惠子好辩,重分析。对于事物有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重在知识的探讨。庄子智辩,重观赏,对于外界的认识,带有欣赏的态度,将主观的情意发挥到外物上。

3.你认为在庄子和惠子的辩论中,谁是胜者?

【示例1】从故事本身来看,庄子占了上风。结尾处,在惠子巧妙地援引庄子的反驳建立起符合逻辑的推理后,庄子似乎应该无言以对而就此认输,可是他却又返回争论的起点,借偷换概念,避重就轻地将惠子的发难化解了。

【示例2】从逻辑上看,惠子是胜者。庄子故意曲解惠子的本意,才在争论中得以维持自己最初的判断,而这种做法显然是有悖于逻辑判断规则的,所以说,惠子才是胜者。

(四)品味语言,感受魅力1.精彩的论辩艺术。通篇采用对话形式,两人一句接着一句,“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一力辩,一巧辩;一求真,一尚美;一拘泥,一超然。让人读后会心一笑而沉思良久。

2.指出下面两个疑问句的语气的强弱特点和表达效果。

(1)“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2)“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1)句是惠子针对庄子知“鱼之乐”而发起的疑问,语气较轻;

(2)句是庄子针对惠子的问话的回答,用的是反问的语气,语气较强。这句话不从正面回答惠子的问题,而从反面相对,收到很好的表达效果。

初中八年级语文优秀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领会小说所表现的强烈爱国主义感情。

2、分析故事的主要情节,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

3、品味人物的表现手法与语言的深刻内涵。

【教学重点】

1、品味人物的表现手法与语言的深刻内涵。

2、分析小说中细节描写及其作用。

【课时安排】

两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查阅作者及小说的时代背景等有关资料,以备课堂交流。

教师:准备好朗读全文。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了解主要人物的形象极其意义。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当中国申奥成功、足球圆梦、加入世贸那一刻到来的时候,所有的华夏儿女无不热泪盈眶,欢呼雀跃。为什么?因为我们流淌着一样的民族热血,拥有着一样的民族感情,热爱拥有着同一个名字的祖国。爱国主义包含着荣誉感、自豪感、捍卫民族尊严与领土完整等情感。可你们是否知道,热爱祖国语言文字也是爱国的表现,特别是在主权遭侵犯、国土遭践踏的时候,这种感觉才最强烈。让我们来看看小弗郎士的体会吧。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法国作家都德的短篇小说《最后一课》。

板书课题。

二、感知内容

1、教师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要求学生边听边看,可根据时间、地点的变化,记住故事的情节,并在脑海中出现人物的形象。

2、学生收集了和课文有关的资料,请他们结合材料认识来说说小说为什么取名为最后一课。

(此为题解,学生之间或师生之间可互相补充)

请一位学生复述故事情节(不许看书,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都可以)。其他同学在注意听的过程中看是否有遗漏的地方,然后加以补充或更正。然后教师可提示可按照时间、地点的变化来划分故事情节。

(老师板书:上学路上──上课之前──上课之中──宣布下课)

三、感悟形象

1、自由朗读,要求朗读过程中在脑海里勾勒人物的形象。

(视像出现很有益于对人物的分析)

2、学生谈谈脑海中再现的人物形象,包括外部形象的想象。

(由学生自由发言,提示从人物在情景中的各种表现去了解人物形象。可互相补充)

⑴ 韩麦尔先生:

大概四五十岁,平时穿着随便,上最后一节法语课时,他穿上漂亮的绿色礼服,系上打着皱边领结,戴着绣边的小黑丝帽。这位老师平时对自己要求不严格,常常让学生丢下功课去帮他浇花,他去钓鱼的时候,干脆就放学生一天假。但是他有很强的爱国主义情感,也有较高的教学水平,在最后一课的时候他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都教给学生,而且很讲究教学方法,他带着深沉的爱国情感,用最形象、最有说服力的语言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怀,成为学生最难忘的一课。

⑵ 小弗郎士:

不是个很用功的孩子,他平时贪玩、幼稚,不大懂事,上课也不能专心听讲,可是最后的法语课上他却特别认真、专心,而且对老师的教导领悟得很好,说明他很聪明,在幼小的心灵中也有难得的爱国情感。他在小说中是一个变化、成长中的儿童形象。

⑶ 人物形象的意义:

表现了法国人民通过热爱祖国的语言来表达爱国的强烈思想感情。

四、布置作业

再读课文,用笔勾画并记住你印象最深或让你深受感动的地方,并思考为什么。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感受语言的深刻含义,人物描写的方法

〖教学设计

一、研读赏析

让学生自由交流印象最深的情节或细节,包括语言,通过朗读来欣赏。(这个过程,预期让学生找出最后一课中最能体现人物思想感情的语句,引导分析出人物描写的方法。假如学生没有能达到预期目标,可设计以下问题和语言品味。)

1、问题研究:

⑴ 小弗郎士上课途中见到、听到、想到什么?文中为什么不直接从上课写起?

(交代故事的背景)

⑵ 这最后一课上课前与往日不同的原因是什么?最后一课有什么特殊意义?

(场景描写起烘托课堂气氛、暗示最后一课不平常的作用。注意细节描写的作用)

⑶ 听到老师说今天是最后一堂法语课了小弗郎士明白了什么?他的思想感情有哪些变化?从文中找出有关语句。

(心理、细节描写)

⑷ 为什么小弗郎士这一节课特别用心听?而且都能听明白?

⑸ 小弗郎士以怎样的心情观察老师,联想到了什么?

(联想的细节很有意义)

⑹ 为什么小弗郎士永远忘不了这最后一课?

⑺ 从小弗郎士所见所闻所感中,韩麦尔先生与往日有哪些不同?为什么?

(提示从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细节等等来分析)

2、讨论探究,交流归纳:

⑴ 小弗郎士的形象主要通过心理、行动、细节描写来表现。韩麦尔先生的形象主要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细节描写来刻画。

⑵ 人物的几种方法:

把人物放在一个大环境里写,表现出特定环境下人物特有的感情。

把景物描写和心理描写结合起来,使所见所闻所感融为一体。

把行动描写和心理描写结合起来。

把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结合起来。注意细节描写(极细微的动作,表情、衣饰,等等叫细节)。本文如小黑丝帽,郝叟的书和大眼镜,操练的军号声,金龟子。

(用来烘托气氛,刻画人物性格,提示主题)

注意场景描写。

3、语言品味:

请同学们谈谈文章中留给你印象最深的语言是哪些,并说说为什么。假如学生没有谈及,教师可提供一些。如:

⑴ 又出了什么事啦?的又可否删去?

⑵ 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有什么深刻含义?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⑶ 我的朋友们,我──我──补出老师未说出的话。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

(关于语言的内涵,只要是学生提出来的问题,均可放手学生充分的交流后进行总结)

二、朗读全文

全班有感情的朗读一遍文章,加深感悟。

三、布置作业

搜集爱国故事和以爱国为主题的名人名言,看看谁找得最多。

初中八年级语文优秀教案 篇5

【素质教学目标】

1、了解藤野先生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学习鲁迅先生强烈的爱国思想。

2、指导学生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抓住人物的主要特征刻画人物,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3、引导学生明确这篇回忆录是按照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和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记述的。掌握课文的脉络、结构。

【教学重点、难点】

1、文章叙事的线索。

2、作者所表达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3、抓住人物特征,通过具体事件来刻画人物的性格。

【教学时数】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

二、导入

作者简介:鲁迅,本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1918年发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朗读课文,可以请几个同学读。朗读过程中,要求同学们考虑段落的划分,找出描写藤野先生的语句,以及藤野先生与作者交往过程中的几件事。

四、分析文章的结构

提问:全文可以分为几部分?概括出各部分的意思。

五、分析刻画藤野先生,突出他的品质

提问:课文如何描写藤野先生?

作者采用白描手法,写人抓特征,几笔勾勒,非常传神。

提问:在与藤野先生交往中,作者技术为了几件事?表现了藤野先生怎样的品质?

明确:记述了四件事:

第一件事是藤野先生为作者添改讲义。

第二件事是藤野先生为作者纠正解剖图。

第三件事是写藤野先生关心作者的解剖实习。

第四件事是藤野先生了解中国女人裹脚的问题。

提问:以上四例,作者采用了怎样的写法?

引导学生讨论,归纳。

第二课时

一、复习

学生阅读课文,思考并讨论问题。

1、提问:课文一开头就描写了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和学跳舞两件事,如何理解作者的用意?

2、提问:作者为什么对日暮里和水户有深刻的印象?

3、提问:如何理解匿名信事件?

4、提问:如何理解看电影事件?

5、提示:在课文最后一段,找出作者因受藤野先生品质的激励、教育,而决心勇于革命,为国战斗的句子,并加以体会。

二、学习本文语言的特点

学生从文中找出例子加以评析。

三、小结

本文是一篇散文,是鲁迅对20世纪初自己在日本留学的一段经历的回顾,重点叙述了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热情歌颂了藤野先生公正、真诚,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这篇课文在写人叙事方面很有特色。在写人方面,作者善于抓住形貌、性格来刻画人物,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叙事方面,主线鲜明,脉络清晰,重点突出。这篇文章也可以说是作者青年时代爱国、报国的心路历程的写真,通过洋溢浓厚的爱国主义感情。

四、布置作业

1、研讨与练习四。

2、选用随堂练习。

初中八年级语文优秀教案 篇6

一、译文

天地是万物的旅舍,时光是百代的过客,,人生漂浮无常,好似梦幻,欢乐的口子能有多少呢?古人拿着蜡烛,在夜间游乐,确实是有原因的!何况清明温和的春天以秀美的 景色来召引我们,大自然又给我们展现锦绣风光。现在聚会在桃花芬芳的花园里,畅谈兄弟间的乐事。诸弟聪明过人,都有谢惠连的才华;大家咏诗歌唱,唯独我不能和谢康乐相比而感到惭愧。静静地欣赏春夜的景色还没有完,纵情的谈论又转向清雅。摆出荣华的筵席,坐在花丛中间;酒杯频传,醉倒在月光之下。没有好的诗篇,怎能抒发高雅的情怀?如作诗不成的,按照金谷园的先例,罚酒三杯。

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疏通文意,理解关键字词;

2.理解文中“浮生若梦,为欢几何”流露出来的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豪情逸兴;

3.比较阅读同类“宴序”文章,理解本序与古人作的“宴序”一类文章的不同之处,领悟李白飘逸潇洒、豪情纵情的诗意。

教学重点:

通过文章理解,体会文中流露出来的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豪情逸兴。

教学难点:

通过比较同类文章,领悟李白独特的文情诗意。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朗读李白《将进酒》。置酒会友,乃人生快事,又恰值“怀才不遇”之际,于是乎借酒抒情,挥洒个淋漓尽致。饮酒赋诗,自古是文人一大乐事。 这篇散文,洋溢着诗情画意,像一首优美的诗,长期以来,脍炙人口。明代大画家仇英还把它转化为视觉形象,绘成图画,流传至今。

二、破题

题目点出了时间(春夜)、地点(桃李园)、人物(李白和诸从弟)、事件(聚宴)。 看题目就知道文 章的基本内容: 李白于某个春夜在桃李园宴请各位堂弟所作的序文。

三、文体常识

序:文体的一种。有书序、赠序、宴集序。

宴集序,是指古人宴集时,常同赋诗,诗成后公推一人作序,如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四、朗读全文整体感知

五、自读,不明白之处、重点字词梳理

六、比较阅读。文章最后四句,《古文观止》的编者说:“末数语,写一觞一咏之乐,与世俗浪游者迥别。”请结合所给课外阅读材料,谈谈李白的文章与同类作品相比,有何不同。

提示:注意文中粗体字所表达的情感

《金谷诗序》:“感性命之不永,惧凋落之无期”,情调很悲凉;

《兰亭集序》前文虽说“仰观天地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结尾却“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发出“悲夫”的慨叹;

《三月三日兰亭诗序》“乐与时去,悲亦系之”,与王羲之序如出一辙;

《游斜川诗序》“悲日月之既往,悼吾年之不留”,调子是低沉的。

最近学过的《滕王 阁序》“呜呼!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

古人作的宴集序多有“兴尽悲来”的情绪转换,开始写乐,继而写悲,成了一个套子。 李白同样写游宴,却完全摆脱了“既喜而复悲”的陈套,给人以乐观情绪的感染。全文充满着春天的生机,洋溢着健康的欢乐,意境高雅,格调明朗,虽有“浮生若梦”一句,但不会因这一句而生出消极情绪。

七、简单探讨作者性格与文风

李白性格豪放不羁,他的思想驳杂而矛盾。在儒家“达则兼济”的思想影响下,李白有强烈的建功立业的抱负;在道家思想影响下,他蔑视权贵,追求个性自由、愤世疾俗的叛逆精神,有道家尤其是庄子思想的鲜明印记。入世和出世、积极和消极的矛盾都统一在李白“功成身退”的思想之中,他希望辅时济世,建功立业,然后啸傲山林,浪迹五湖,全身远祸。

将进酒 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

游斜川诗序 作者: 陶渊明

——辛酉正月五日,天气澄和,风物闲美。与二三邻曲,同游斜川。临长流,望曾城,鲂鲤跃鳞于将夕,水鸥乘和以翻飞。彼南阜者,名实旧矣,不复乃为嗟叹。若夫曾城,傍无依接,独秀中皋,遥想灵山,有爱嘉名。欣对不足,率共赋诗。悲日月之遂往,悼吾年之不留。各疏年记乡里,以记其时日。

后人评:文章短小优美,点明出游的日期和地点,以游览斜川、观赏山水为题旨,着意刻画了近观远眺之佳景,突出赞美了独秀于泽畔的障山,抒发了对山水美景的浓厚情趣和爱恋,并由此引发出“悲日月之遂往,悼吾年之不留”的慨叹。

兰亭集序 作者:东晋 王羲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 ,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金谷诗序 〔晋〕石崇

余以元康六年,从太仆卿出为使持节监青、徐诸军事、征虏将军。有别庐在河南县界金谷涧中,去城十里,或高或下,有清泉茂林,众果竹柏、药草之属。金田十顷,羊二百口, 鸡猪鹅鸭之类,莫不毕备。又有水碓、鱼池、土窟,其为娱目欢心之物备矣。

时征西大将军祭酒王诩当还长安,余与众贤共送往涧中。昼夜游宴,屡迁其坐。或登高临下,或列坐水滨。时琴瑟笙筑,合载车中,道路并作。及住,令与鼓吹递奏。遂各赋诗,以叙中怀。或不能者,罚酒三斗。感性命之不永,惧凋落之无期。故具列时人官号、姓名、年纪,又写诗著后。后之好事者,其览之哉!

凡三十人,吴王师、议郎、关中侯、始平武功苏绍,字世嗣,年五十,为首。

《三月三日兰亭诗序》 孙绰

古人以水喻性,有旨哉斯谈!非以停之则清 ,混之则浊邪?情因所习而迁移,物触所遇而兴感,故振辔于朝市,则充屈之心生;闲步于林野,则辽落之志兴。仰瞻羲唐,邈已远矣,近咏 台阁,顾深增怀。为复于暧昧之中,思萦拂之道,屡借山水,以化其郁结,永一日之足,当百年之溢。 以暮春之始,禊于南涧之滨,高岭千寻,长湖万顷,隆屈澄汪之势,可为壮矣。乃席芳草,镜清流,览卉木,观鱼鸟,具物同荣,资生咸畅。于是和以醇醪,齐以达观,决然兀矣,焉复觉鹏逯二物哉!耀灵纵辔,急景西迈,乐与时去,悲亦系之。往复推移,新 故相换,今 日之迹,明复陈矣。原诗人之致 兴,谅歌咏之有由。

初中八年级语文优秀教案 篇7

教学设计思路

根据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并根据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制定了“藤野先生”课时的教学设计方案。问题提出,引导思路,合作学习,总结,精神学习,并运用多媒体课件等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和课前准备的材料共同研究,学习。巩固已学的生字和生词。从课文中寻找文中“写藤野外貌特征的语句,说明他们的作用”,“分析文中四件事分别体现了藤野先生什么思想品质”“为什么说他的性格在我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归纳讨论的结果;最后,通过学习,让学生学会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学习任务分析

“藤野先生”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学《语文》八年级的内容,篇幅很长,让人回味。

本文共有37个自然段,可以分为3课时进行学习。第一课时主要学习生字、词语和前四段的内容,为第二课时打下基础;第二课时主要学习4——35段第三课时学习剩下的两段。学习记述日本老师藤野先生的严谨、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说“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表达了对藤野先生深情的怀念。此部分比较难懂,教师必须认真的引导学生理解。

(1)学习重点

学习重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特征和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写法。

品评重点句段,领会思想感情。

(2)学习难点

学习难点:在叙事中如何运用心理描写抒发感情。

学习者分析

学习者是中学八年级的学生,以前学过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加上平时对鲁迅的了解,因此,学习此文有认知基础。通过对第一课时的学习,已能正确朗读绳子、生词;初步具备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学习的基本技能;但是对于鲁迅的思想感情的理解还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目标

(1)找出文中写藤野外貌特征的语句,学习抓特征描写人物的写法。

(2)文中写藤野与我交往的四件事,分析每件事分别体现了藤野先生什么思想品质。

(3)标注作者对藤野深厚感情的语句,理解作者为什么说“他的性格在我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

教学准备

通过学生对第一课时的了解、料的查阅,多媒体课件进入课文的分析。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设计,我们已初步了解藤野先生离开东京,前往仙台,那么鲁迅对仙台是什么样的印象呢?

二)新课教学

一、在仙台鲁迅与藤野初次相识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细读课文,分析外貌描写的作用。

他的脸“黑瘦”“戴着眼镜”表明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居然能概括讲述书的内容,说明他_____________。

他“穿衣服太模糊”“冬天是一件旧外套”说明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朗读藤野为我“添改讲义”语段,分析这件事体现了藤野怎样的思想品德?作者对藤野的感情是如何表述的?找出描写我的心理活动的词语。

三、纠正解剖图和关心解剖实习两件事表现了藤野怎样的品质?

四、如何理解藤野询问中国女人裹脚一事?

五、从相识相处到惜别,作者对藤野怀着深厚的感情,跳读课文,标注关键词语。

六、同样是日本人,别的日本人是如何对待中国人的?与藤野相比,你觉得他伟大在何处?由此我们知道藤野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一)前提测评

解词:

模胡 掌故 订正

寒颤 落第 畸形

(二)明确目标,预习交流,教师巡视了解学情,根据小组情况分配任务,预设第四和第六个问题稍难,教师指点小组板书讲解。

(三)课堂展示:

预设:

1、外貌描写主要是抓特征。

2、作者对藤野的感情应抓住我的心理描写分析。

3、关于询问女人裹脚一事学生可能不能总结:求实精神。

4、对藤野的感情可总结为:感激—怀念—愧疚

5、写其他日本人主要是为了衬托藤野,要求学生概括日本青年所做的几件事:匿名信事件,看电影事件。

三)课堂小结

本堂课只要学习抓人物特征和选典型事迹表现人物思想品德的评优秀小组,布置下节课的任务

当堂训练

一、概括人物形象:藤野是一个怎样的人?

二、归纳写作特点: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藤野先生的可贵品质的?

三、回忆自己读书生活中哪位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抓住人物的特点进行口头描述并整理成文字。

资源媒体的应用

课前布置学生利用户联网查阅有关鲁迅的内容,以便于对课文的了解,教师在网络上找一些关于鲁迅先生在日本留学是的生活状况,以共教学之用,这既为课堂教学效率做好准备,有能引起教师和学生的共鸣。采用提问问答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发散思维,进入课堂的学习。

初中八年级语文优秀教案 篇8

一、学习目标

1、把握文章内容,感悟作者情感。

2、品读文章“平淡有味”的语言。

3、体会汪曾祺散文的特点。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

关于雨的古诗,你知道吗?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呢?

预设: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给人希望的感觉。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给人温暖的感觉。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给人奇妙的感觉。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给人冷寂的感觉。

有一位诗人说:雨有一种神奇,它能弥漫成一种情调,浸润成一种氛围,镌刻成一种记忆。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充满美感和诗意的散文,走进汪曾祺的《昆明的雨》。(书写标题作者)

过渡语:学习有目标,努力有方向,请同学们齐读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评价语:同学们声音洪亮,精神饱满,带着这种热情我们继续本节课的学习。

过渡语:知其人,论其文,了解作者有助于我们理解文章,请一位同学为我们朗读作者介绍。

(二)作者介绍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中国当代著名的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1939年至1946年,他在昆明先后待了七年,五年读书,两年教书。除家乡高邮和北京外,这是他一生待的最长的地方。

过渡语:这位同学吐字清晰,声音洪亮,大家给他点掌声。下面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成果,请一位同学朗读大屏幕上的生字词。

(三)基础字词

评价语:这位同学读的非常准确,可见同学们预习的很认真,下面齐读这些生字词。

过渡语:同学们充满热情,带着这份热情我们默读课文,找出昆明的雨季的特点,并结合阅读提示说说本文围绕“昆明的雨”写了哪些景、事、人?

(四)走进文本感知内容

请大家默读课文,找出昆明的雨季的特点,并结合阅读提示说说本文围绕“昆明的雨季”写了哪些景、人、事?

预设:昆明的雨季气压不低,人很舒服。

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

昆明的雨季,是浓绿的。

评价语:找的非常全面,大家给这位同学一点掌声。让我们齐读这些句子,感受昆明雨季的特点。

围绕“昆明的的雨”汪老又写了哪些景、人、物呢?

预设:仙人掌、菌子、缅桂花、杨梅、买杨梅的女孩子、买缅桂花的房东母女、莲花池边与友人的小酌……

师:这些人、事、物是在昆明非常有名气的大人物、大事件吗?

生:不是,是普通的小人物、小事件。

师:大家说的真好,汪老善于从平凡的事物中,平淡的生活中发现美,发现诗意。这些昆明的凡人小事,在作者笔下是怎样的?你读出作者怎样的情感呢?自主学习一分钟,小组讨论,用下面句式展示成果。zFw152.com

(五)读懂文意感悟情感

作者笔下它(它们)或她们是怎样的?你读出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呢?找一些词语或句子来说一说,读一读,品一品。

同桌互相交流,用下面的句式展示讨论成果:

“我选择的是第()段,我认为本段中作者笔下昆明的_______是_______的,我从_________句子中看出的。从中我读出了作者______的感情。”

预设:第二段、第十一段,昆明的雨是让人想念的,从我想念昆明的雨看出来的,读出作者对昆明雨的怀念之情。

第六段,昆明的仙人掌是多、肥大的,从昆明仙人掌多,且极肥大看出来的,读出作者对昆明仙人掌的喜爱之情。

第七段,昆明的菌子极多,种类丰富,味道各异的,从菌子极多,各种菌子有不同的形态和味道看出来的,读出作者对昆明菌子的喜爱之情。

第八段,昆明的杨梅,又大又圆,颜色黑红,味道很甜。从”昆明杨梅很大……火炭梅“,读出对杨梅的喜爱之情。

卖杨梅女孩是娇美的,作者对昆明的喜爱、怀念之情。

第九段:昆明的缅桂花很密集,很香,

房东母女是热情、慷慨的,充满人情味

第十段:昆明的酒馆是静谧,安宁、闲适的。对昆明的喜爱、怀念之情。

过渡语:通过描写常见的景物、鲜腴的滋味、质朴的人情、闲适的氛围,表现出的是对昆明喜爱、怀念之情。作者所写的人、事、物虽然很散,但一直不变的是对昆明喜爱、怀念之情,这体现出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

山之精神写不出,以彩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木写之。昆明雨之精神,作者用昆明凡人小事写之,为我们展现了一个个美好的画面,请选取令你印象深刻的画面,自己写一写。

(六)描绘画面体悟美感

细细品味文章,脑子里突然会涌出一个个美好的画面,选择令你印象深刻的画面,自己写一写。

过渡语:这一个个美好的画面,让我们看到了一位热爱生活,传递美好与诗意的汪曾祺。让我们齐读汪曾祺的这段话。

(七)小结

我想把生活中美好的东西、真实的东西,人的美、人的诗意告诉别人,使人们的心得到滋润,增强对生活的信心、信念。

——汪曾祺

教师结语:只要心里充满着热爱,那么,阳光明媚的日子是美的,细雨连绵的日子也是美的,就连那骄阳似火的日子、暴雨倾盆的日子也一定有它独特的美丽。生活中的美与趣味,充满热爱的心灵总能发现它们,愿我们都能拥有这样的心灵。

(八)作业

阅读汪曾祺的散文,《翠湖心影》、《我的家乡》、《胡同文化》、《故乡的食物》,进一步体会其风格。

初中八年级语文优秀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生初步了解鲲、鹏是什么样的动物,了解课文表现了鲲鹏什么样的情景,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3、学生能够初步了解“逍遥”是什么意思,初步意识到要志存高远。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基本内容

教学难点:了解庄子的世间万物的活动都是“有所待”,人的目的和愿望要受到一定条件的制约和束缚。

教学过程

一、导入:由《庄周梦蝶》的寓言故事导入。

出示PPT:前有一天,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自己非常快乐,悠然自得,不知道自己是庄周。突然梦醒了,却是僵卧在床的庄周。不知是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庄周与蝴蝶必定有区别,这就是所说的化为物(指大道时而化为庄周,时而化为蝴蝶)。

庄周就是这样的浪漫,这样的富有想像力。下面我们来认识一下庄周:

Ppt:庄子名周,战国宋人。他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哲学思想,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世人并称“老庄”。庄子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其自然,“安时而处顺”、“知其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清静无为”。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今天,我们来学习庄子的《北冥有鱼》,《北冥有鱼》选自《逍遥游》,介绍逍遥游。

Ppt:《逍遥游》是《庄子》中的第一篇,在全书中占有特殊地位。“逍遥”也写作“消摇”,意思是优游自得的样子;“逍遥游”就是没有任何束缚地、自由自在地活动。

1、学生结合注释朗读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两遍,然后抽一学生朗读,教师指正读音。

3、全班同学齐读。

4、学生结合注释疏通文意,并提出疑问。

Ppt:

句子翻译: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奋起而飞,它的翅膀就像天边的云彩。

南冥者,天池也。

南海就是大自然的水池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它乘着旋风环旋而上几万里的高空,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了北海。”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

学生再读课文。

1.文章标题为北冥有鱼,后来怎么又写鸟了?

鸟是由鱼变化而来的。鲲的体积有几千里,变成鸟后,鸟的背部不知有几千里。说明庄子想像力丰富。

2.鸟为什么要迁徙到南冥?

南冥是天然的大池,是鸟心目中的理想境地,是要追求一种精神的自由。

3.鲲鹏由北海飞到南海,需要借助什么条件?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4.句子赏析:“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此句运用丰富的想像,奇特的夸张,描写了鲲鹏振翼拍水,盘旋飞向九万里高空的形象,这一形象能激发人的豪情壮志,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击”“抟”等字传神、生动,让人产生丰富的想像和联想。

介绍《庄子》:《庄子》,道家经典之一。今存三十三篇,《庄子》的文章,想像奇幻,构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它不仅有很高的哲学成就,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5.奔腾的雾气、空中的尘埃,需要借助什么才能飘扬?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板书:万物有所待——鹏鸟奋飞必须凭借海运和强大的风力。

水雾尘埃要靠气息相吹。

6.在庄子的作品中,往往借用寓言故事说理。把思想、道理寄托于生动的形象中,使文章生动活泼,颇具诗意,寓意隽永,感染力强。

文章借鲲鹏的寓言说明什么道理?

说明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依附于一定的条件,它们的活动都是有所凭借。

7.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依附于一定的条件,那么人对事物的认识有没有局限呢?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翻译:天色深青,难道这就是它真正的颜色吗?它是高旷辽远而没有边际吗?说明人对事物的认识是有局限的。

既然人的认识有局限,那庞大而神奇的鹏鸟是否也有局限呢?

“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翻译:鹏鸟在高空往下看,也就是这个样子而已。

庄子给出确定的结论,鹏鸟和人们一样,并不能弄清天的本色,鹏鸟认识也是有局限的啊。

庄子名言积累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狗不以善吠为良,人不以善言为贤。

节饮食以养胃,多读书以养胆。

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本文的网址是http://www.zfw152.com/a/58976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