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祝福logo
地图 > 祝福语 > 范文大全 > 圆舞曲课件 >

圆舞曲课件

圆舞曲课件

【#范文大全# #圆舞曲课件#】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所以老师写教案可不能随便对待。教案是评估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依据。我们听了一场关于“圆舞曲课件”的演讲让我们思考了很多,经过阅读本页你的认识会更加全面!

圆舞曲课件(篇1)

名师印象:

语文教学路上的探索者

——蒋军晶老师印象

浙江外国语学院 汪潮

蒋军晶,任教于杭州市余杭区临平镇第一小学,他年轻、高挑、勤奋、聪慧,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是一个探索者。

2006年,他参加了浙江省首届农村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培训班。他是学员,我是他的老师。2009年,他又参加了浙江省首届小学语文高端培训班,他是班长,我又是他的老师。

严格意义上说,他是一个“插班生”。个中原因,是他强烈地表达了想到培训班学习的愿望,而我作为这个班的班主任,实在想不出有什么理由拒绝这样一个热爱、痴迷语文教学的老师。据我所知,他当时已经参加了省里市里大大小小的许多教学比赛,都获得了一等奖,可他学习的愿望还是如此强烈、如此迫切,着实感动了我!

培训期间,蒋军晶专心听课、用心思索,并热心和大家分享他的一些想法。他善于积极地“宣传”自己的教学观点,又保持足够的敏感吸取大家的意见。他对语文教学一些观点、做法的思考视角不是“仰视”,不是“俯视”,也不是“平视”,而是“斜视”。

曾记得,当很多人提倡语文课“以读代讲”、“以读代问”的时候,他却另辟蹊径,认为提问是最基本、最简便、最有效的教学手段。关键在于怎样“问”。

那么他在课堂上是怎么“问”的呢?我曾多次带他赴省内各地课堂教学展示,均获一致好评。通过观看他的课,我发现他在课堂上的提问有以下特点:

第一,问题强调“解释”,有适当难度。他提的问题往往是需要学生在梳理、分析、统整文本内容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解释”给出答案。这相对于那些可以直接能从文本中找到定点答案的问题就显得有难度了。例如,他在上《月光曲》的时候就提出了一个提纲挈领的主干问题:贝多芬在创作月光曲的时候心里究竟在想什么?整堂课,他就是围绕这个问题帮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透过贝多芬的所见所闻,揣摩贝多芬的所思所想,这是一个很典型的“遵循思路、潜心会文”的阅读过程。我一直以为,语文学习需要一定“难度”。很多语文老师的问题过于细碎,过于简单,总是问一些教材中的人、事、时、地、物的具体问题。在这种浅层、低层“问题”引领下的学习,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很难得到提升的。

第二,问题引发“矛盾”,有认知冲突。蒋军晶凭着自己的胆量和热情上过一些“惊世骇俗”的课。例如他教《地震中的父与子》,就在课堂上问:如果那位父亲经过百般努力,并没有从废墟中救出自己的孩子,而且引起大爆炸,自己和其他孩子葬身其中,你还觉得这是一位了不起的父亲吗?暂且不讨论这个问题是否特别适用于这篇课文,我们应该关注的是这个问题的取向。很显然,蒋军晶已经接受了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英美“新批评”的一些文本解读理念,他希望和学生一起寻找文本中的矛盾与缝隙,从而发现文本的真正意义。他的这种努力在其它许多课中都有所体现,例如,他在教学《已死的母熊》时就问:大家都认为《已死的母熊》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不要杀生,但是,要知道,哪怕我们喝口水,也杀害了很多生命,因为水里面有许多微生物,难道我们连水也不喝了吗?又如,他上《维也纳生活圆舞曲》时问:作者写音乐之都维也纳,不写金色演奏大厅,不写那些天才音乐家,不写那些耳熟能详的乐曲,而是写鸟叫声,写花,写路,作者的选材是否有问题?这些问题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出矛盾,引出争论,引出思考,„„所以很多老师觉得蒋军晶的课很有力度,很有阳刚之气。

第三,问题关注“当下”,有生活气息。经常听蒋军晶的课,就不难发现,他接受了“接受美学”的观点。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一个成熟的现代读者,除了从文本中读出作者意义、文本意义,还应该读出自己的独特体验和观点。”所以他总是通过一些问题引导学生一边读,一边回想他所经历的相似的人生,或者一边读,一边联想现实的生活。

为了将文章与学生的生活勾连起来,蒋军晶经常在课堂中问:你有没有遭遇过和文章里相同的情节?文章里的人物和你生活中的哪个熟悉的人接近?在你看来,文章哪些部分最贴近现实生活?这篇文章会让你重新思考自己那段类似的经历吗?等等。在这样的问题思考中,学生会觉得阅读是和“当下”,是和自己的现实生活有关系的,而不是割裂的、分离的。

第四,问题直面“表达”,有语文趣味。“语文味”是语文教学的本质体现,理应推崇。但它不只是“玩味”、“香味”、“甜味”。蒋军晶认为语文课应该强化其学科特征,问题应该多涉及遣词造句、谋广篇布局、选材用材等表达方式上。例如,教学《桥》,他不是着力引导学生感受老支书高大的形象,而是引导学生感受小小说的表达特色——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结尾。他上《趵突泉》,在课堂上还原老舍修改文章的过程,感受老舍先生的写作特色。他的很多课,都是“习作倾向”的。他这样做就是在引导学生阅读时像作家一样去思考:若也提供给我相应的材料,假如让我写篇文章,我将如何从所读文章中有所借鉴、有所创新?如何行文?我能替作者改改文章吗?他的这种探索是颇有广度、深度和效度的。

蒋军晶是一位很善于学习的老师,省内省外,两岸四地,他总能从别人的课堂或讲话中发现亮点,并且很自然地为自己所用,融入到自己的研究体系里。因此,他的课已经体现出自己的特色,显现了自己的思想。随着他的课堂进步和学术发展,我对他的要求更高,期望值也更大。我对学生的学术问题向来严格有加,对蒋军晶更是如此。我希望他不仅在课堂教学上成熟,还希望他在语文课程建设上有所建树;我希望他不仅关注一篇课文的教学,还希望他关注整本书的阅读;我希望他不仅关注语文教学的“战术性积累”,还希望他关注语文教学的“战略性积累”。

这种期望还得追溯到和蒋军晶的初次见面。认识蒋军晶,是因为他参加了中华版《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他是编写者,我是主编。

那时他还是二十六、七岁的小伙子,邀请他来参加语文教材的编写,一是因为经常有人在我面前举荐他,二是因为他年轻,可以承担一些智慧含量低但体力要求高的工作。也确实如此,刚开始的时候,他就做一些例如“排选生字”这样的技术工作,可到后来,他也参与到选文、设计课后习题等核心工作中来。在编写过程中我发现,他虽然年轻,但成熟、沉稳,更重要的,他的阅读视野比较开阔,对语文教学已经有自己的思考。在一次又一次讨论选文的过程中,他提供了一些新鲜的关注点,他毫不掩饰对王宜振、林武宪、谢武彰、金子美铃、斯蒂文森、狄金森等人的儿童诗的喜欢;他极力建议教材中可以适当放一些孩子喜欢的儿童文学作家的作品,例如曹文轩、黄蓓佳、沈石溪、米切尔·恩德、怀特、西顿、椋鸠十等。尽管当时他的这些想法不能完全实现,但是,他的这种阅读视野会是大有作为的。我一直鼓励着,也期待着!

果真如此,几年以后,蒋军晶已经成长为一个颇有影响的儿童阅读推广人。他鼓励学生多读书,读整本书,探索班级读书会。他的班级读书会,既借鉴了西方及台湾地区的已有经验,又进行了本土化处理,颇有新意。他认为班级读书会的核心是师生在课堂上围绕整本书的讨论。在大约两节课的时间里,和学生讨论一本书,是让大多数语文老师想临阵退缩的巨大挑战。因为一本书篇幅那么长,人物那么多,结构那么复杂,意蕴那么丰富,这就意味着老师和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讨论技巧。更为重要的是,班级读书会的“讨论”究竟要达到一个怎样的目标呢?尽管蒋军晶把围绕整本书的讨论称为“聊书”,强调它的坦率、自然、轻松的一面。但据我观察,他的目标还是非常明确的。他自己期望通过“讨论”提升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他期望通过“讨论”教给学生一些实用的阅读策略(我们的许多语文课侧重教知识点以及挖掘人文内涵),他期望通过“讨论”提升学生的思考力,建立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联系。

如果你听过蒋军晶的班级读书会,你能感受到他的努力的成果,尽管有些探索还不是很成熟。但是,班级读书会在课堂里的最终成熟,儿童文学阅读最终的推广,还得依靠像蒋军晶这样始终奋战在教学一线的积极探索者。我相信,他在班级读书会方面的探索是有意义的,也是卓有成效的。

蒋军晶是一个探索者,是一个虔诚、智慧、执着、有效的探索者。从他的这本专著里,我们可以更直观地看到一个小学语文青年名师实践的智慧、反思的勇气和探索的精神。探索无止境。我想说: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脚踏实地,还要环顾四方。对蒋军晶的探索,我还是支持着,期待着!

(汪潮:浙江外国语学院课程与教学系主任、教授,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专家。教育部审定中华版《小学语文》教材主编、教育部审定高校本科教材《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主编。)

圆舞曲课件(篇2)

教学目标

1、积极参与聆听、想象、律动等音乐实践活动、充分感受冬天带给人们的愉快心情。

2、能在聆听的.基础上,结合图形谱和身体律动的方式,体验圆舞曲的基本特征。

3、掌握圆舞曲的节拍特点、典型节奏;能哼唱第一小圆舞曲a主题;了解维也纳圆舞曲的风格特点。

教学重点

感受体验维也纳圆舞曲的节拍、旋律、速度及节奏特点;

教学难点

对比聆听四个小圆舞曲在音乐要素上有哪些区别;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电子琴、手铃

学生准备

笔、纸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第一小圆舞曲a主题”录音

提问:这是几拍子的音乐?是否有舞蹈的感觉?

学生:(不确定)随音乐感受三拍子舞曲的节拍特点;

教师:今天,我们就共同欣赏一首三拍子的舞曲。(板书课题)

二、教授新课

(一)音乐知识

1、“圆舞曲”

2、“维也纳圆舞曲的结构特征”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了解相关音乐知识,为后面的分段欣赏做好知识层面的铺垫。〕

(二)分段欣赏

1、序奏部分

教师:播放“序奏”录音;

提问:乐曲的速度是怎样的?让你联想到了哪些冬天的景色?

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对乐曲的初步印象。

(师生展开联想:圆号徐缓的旋律,拉开了冬的序幕,凛冽的寒风告诉我们冬天来了!)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聆听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2、第一小圆舞曲

(1)通听“第一小圆舞曲”录音

学生:说说有几个音乐主题?进一步说说,通过哪种音乐要素分析出来的?

教师:a主题----节奏舒展;b主题----节奏紧凑;

(2)精听“第一小圆舞曲a主题”

教师:播放“a主题”录音+展示谱例;引导学生关注大量的长音和连线。

学生:听“a主题”录音,并用“La”音模唱。

教师:通过随琴哼唱和师生对唱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a主题优美抒情的音乐情绪,体会溜冰者舒畅愉快的心情。

(3)精听“b主题”

学生:用“La”音模唱“b主题”,体会三拍子的典型节奏,感受活泼跳动的音乐情绪。

(4)通听“第一小圆舞曲”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旋律线。

学生:用手指在空中画出旋律线,根据旋律线判断出两个主题的呈现顺序。(aba)

3、第二小圆舞曲

(1)播放“a主题”

教师:你听出大跳音程了吗?你觉得作曲家想描绘出溜冰者的什么动作和姿态?

学生:谈自己的感受,并说明为什么?

(充分利用直线上升的旋律线,忽上忽下的大跳音程表现出溜冰者矫健的跳跃动作。)

(2)播放“b主题”

教师:“b主题”中出现了一种特殊的声音,你听出它是什么乐器了吗?

学生:听听+说说+律动

4、第三小圆舞曲

(1)播放“a主题”录音

教师:你觉得“a主题”和前面哪首小圆舞曲的“a主题”具有相同的性格?

学生:聆听音乐+模唱第三小圆舞曲的“a主题” →对比模唱第一小圆舞曲的“a主题”;

(2)播放“b主题”录音

学生:自主设计旋律线并画在纸上→学生板演→互教互学。

教师:座间指导;鼓励学生把自己的创作“晒”到黑板上,并说出自己的创作意图。

(3)通听“第三小圆舞曲”

学生:根据自己设计的旋律线,判断出两个主题的呈现顺序。(ab)

5、第四小圆舞曲

(1)体验华尔兹

学生:起立,用恰当的舞蹈动作表现出“优美抒情”的“a主题”。

(2)手指律动

学生:用灵活的手指律动表现出b主题跳动的八分音符,体会溜冰者兴奋、快活的心情。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利用身体语言再次体验三拍子的基本特征;〕

6、“再现”部分

教师:播放“再现部分”录音

学生:说说哪两个小圆舞曲相继再现,从而与开始部分的音乐形成呼应?

7、“尾声”部分

教师:播放“尾声部分”的录音

学生:说说快速的上行音和下行音的作用;(将乐曲推向高潮,并预示乐曲即将结束)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充分聆听的基础上,利用旋律线和身体律动等方式,学习区分各小圆舞曲在音乐要素上有何不同。〕

(三)聆听游戏

教师:播放趣味版《溜冰圆舞曲》;

学生:聆听音乐并做出相应的动作+判断出是第几小圆舞曲;

(四)完整欣赏

学生:观看大屏幕播放的管弦乐现场演奏视频,充分感受维也纳圆舞曲的基本特征。

〔设计意图:利用唯美的现场演奏会,使学生对乐曲形成整体、直观的印象。〕

三、课堂小结

学生:回顾并归纳→维也纳圆舞曲的基本特征;

教师:指导和补充,在评价过程中激发学生以乐观的精神对待自然、对待生活的情感。

板书设计

《溜冰圆舞曲》

管弦乐

一 二 三 四

序奏 (图形谱1) (图形谱1) (图形谱1) (图形谱1)

尾声

维也纳风格

圆舞曲课件(篇3)

公开课

《维也纳生活圆舞曲》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

《维也纳生活圆舞曲》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一篇课文。文章选材独特。作者冯骥才用充满生活气息的材料表达

“音乐是维也纳人灵魂之所在”这一主旨;同时用极富想象、富有画面、情趣盎然的笔调,生动地描写了维也纳人的生活时时、处处都洋溢着音乐的气息。

结合略读教学的特点和六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朗读、批注等有效的手段,引导学生读文字联想和想象,理解、欣赏课文语言;

并以自主学习的方式展现学习过程,培养阅读能力。【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

“嘹亮、撩动、婉转、悠长、别出心裁、随时随地”等词语;积累“而„„”、“„„又„„”形式的词语;通过对“富于形象”“别出心裁”“随时随地”等词语的推敲,培养学生推敲词句的习惯和能力。

2.能找出表达课文中心的句子,理清思路,弄清作者是从哪几方面具体叙述维也纳生活中处处充满音乐气息的。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理解“维也纳生活与音乐的关系”,欣赏作者选材特点和语言特色。在阅读中,感受“音乐是维也纳灵魂之所在”,感受作者对维也纳生活的喜爱。【教学重难点】 通过理解“维也纳生活与音乐的关系”,欣赏作者选材特点和语言特色。在阅读中,感受“音乐是维也纳灵魂之所在”,感受作者对维也纳生活的喜爱。【教学过程】

一、检查生字预习情况 出示几组词语:

(指导学生找出每组词的特点,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1.房脊、门框、巢穴、硬胡茬(易读错的字)

2.克罗利茨、勃拉姆斯(地名词语)

3.宁静又精致、弯弯曲曲又畅如流水、沙哑又苍老、(„„又„„)4.丰富而不重复、清脆而透彻、深沉而又持久、(„„而„„)

二、读题解词,树立课文脉络

(一)解题

1.板书课题:维也纳生活圆舞曲

2.解题:维也纳,奥地利首都,被称为音乐之都。圆舞曲,一种音乐形式,起源于奥地利。是一种曲子,旋律欢快、优美,又叫华尔兹,经常捧嚓嚓的节奏。

3.维也纳有“音乐之都”的美称,有人说:“没有音乐就没有维也纳,没有音乐维也纳就失去了一半的美。”让我们去感受维也纳生活圆舞曲吧。

(二)归纳主要内容。

1.快速读课文,找出课文中能体现课文主旨的句子。(音乐,是撩动人们心情的“神仙的手指,是维也纳灵魂之所在。)

2.梳理段落:作者是从哪几方面具体叙述维也纳生活中处处充满音乐气息的?

(鸟鸣圆舞曲1-4 鲜花圆舞曲5-6 街道圆舞曲7酒馆圆舞曲8)

3.教师随机板书:鸟叫、花儿、街道、酒馆

三、咬文嚼字,感悟交流。

(一)研读“鸟鸣圆舞曲”(配乐——鸟鸣协奏曲)

从1——4自然段课文中找出能体现鸟鸣圆舞曲的句子,有感情的读一读。

预设一:

它长得并不美,全身乌黑的羽毛,一个长长的黄嘴,好像一只小乌鸦叼着一支竹笛子。我闭目倾听它的鸣唱时,把它想象得美若彩凤。

(师提示:是什么让“长得并不美,全身乌黑的羽毛,一个长长的黄嘴,好像一只小乌鸦叼着一支竹笛子”的鸟儿变成“美若彩凤”?——音乐的魅力)

预设二:

有一种鸟的叫声像是有人磕牙,时断时续,嗒嗒作响;另一种鸟的叫声好似老人叹息,声音沙哑又苍老;还有一种鸟叫得很像是猫叫。

(怎样才能把各种不同的声音写的这样栩栩如生?)预设三:

从远方传来的卡尔大教堂的钟声深沉而又持久;来自后街上克罗利茨小教堂的钟声清脆而透彻。”

(谁来读读这个句子?指导读出不同的层次的钟声。在这样亲切、温馨的清晨,此情此景,你最想做什么呢?)

(二)自读“鲜花圆舞曲”(配乐——杜鹃圆舞曲)

导语:维也纳的清晨是充满诗意的,维也纳的山,维也纳的水,维也纳的空气,维也纳的阳光,维也纳一切的一切都弥漫着音乐的气息,人们的耳、鼻、心都沐浴在这音乐的海洋里,乐声缭绕,花香四溢,一切都在久久回荡。比较读句子,体现维也纳的“别出心裁”:

1.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季羡林《自己的话是让别人看的》

2.在非洲无论是乡村、市郊和城里,到处开放着五颜六色的花,不过大多是野花,比我们栽在盆里的花还要硕大,还要茂盛,还要鲜艳。非洲的花之所以多,是因为那里的花开花,草开花,灌木开花,许多树也开花。

——彭仁《彩色的非洲》

3.家家户户挂在窗外的长方形花盆全都鲜花盛开,绚烂的颜色好像是这些家庭喷发出来的。许多商店用彩色的花缠绕在门框上,穿过这门,如同走进花的巢穴。按照惯例,城市公园年年都用鲜花装臵起一座大表,表针走得很准时,花儿组成的表盘年年都是全新的图案。今年,园艺家们别出心裁,在公园东北角临街的一块高地上,用白玫瑰和冬青搭起一架芬芳的三角钢琴。于是,维也纳的主题——音乐与花,就这样被表达了出来。

——冯骥才《维也纳生活圆舞曲》

(三)自读“街道圆舞曲”(配乐——《小夜曲》)

著名作曲家勃拉姆斯说:“在维也纳散步可要小心,别踩着地上的音符。”音乐已离不开维也纳,维也纳市民更离不开音乐。音乐回荡在维也纳每一个角落,在大街上、在家里,维也纳人时时处处沉浸在音乐的海洋中,人们用音乐来交流情感,人们在音乐中放松身心。第三部分哪些语句向你透露了这样的信息?认真读一读。

(四)品读“酒馆圆舞曲”(配乐——维也纳华尔兹)

作者坐在乡村的当年酒家里,体会到了什么才是真正的维也纳音乐。

(师生共读完成填空)

作者闻到了芳香四溢的葡萄酒,尝到了刚刚出炉、烫嘴、喷香而流油的烤猪排,听到了欢快的华尔兹舞曲,见到了满脸通红的老汉,满是硬胡茬的下巴,拉着一把又小又旧的提琴,看到了一条短尾巴的大黑狗起劲地跳起舞来„„

四、总结课文,巩固提升 1.梳理课文,完成板书:

“维也纳的清晨是充满音乐的,维也纳的山,维也纳的水,维也纳的建筑,维也纳的路,维也纳的花,甚至维也纳的空气,维也纳一切的一切都弥漫着音乐的气息,没有音乐就没有维也纳。”维也纳的人们每天都沉浸在悠扬的乐曲声中,真是幸福呀!

师激情引读:

(舒缓地)正因为在维也纳,连小动物都那么富有音乐的灵性,所以――“音乐,是撩动人们心情的“神仙的手指”,是维也纳灵魂之所在。”(温馨地)正因为维也纳是一座用音乐装饰的城市,是音乐的摇篮,所以――“音乐,是撩动人们心情的“神仙的手指”,是维也纳灵魂之所在。(激情地)正因为维也纳的人们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所以――“音乐,是撩动人们心情的“神仙的手指”,是维也纳灵魂之所在。”

2.出示维也纳著名建筑、风光图片,引导思考:在维也纳和音乐有关的东西还有很多:闻名世界的金色大厅,闻名遐迩的音乐家等等,刚才欣赏到的这些似乎更能说明维也纳是举世闻名的音乐之都,可是作者却只写鸟叫、花儿、小路、酒馆,你觉得作者这样写高明在哪里?

3.介绍作者冯骥才及其作品特点,拓宽课外阅读兴趣,强调用心观察事物的重要性。

4.课外小练笔

出示几张校园图片,海阳一小是一所百年老校,校园环境优美,你是否用心观察、用心倾听,用心感受„„下课后校园各处走一走,写一写自己独特的感受。【板书设计】

维也纳生活圆舞曲

冯骥才 灵魂 音乐 神的手指 鸟儿 鲜花 街道 酒馆

圆舞曲课件(篇4)

歌曲分析

《小狗圆舞曲》又称《一分钟圆舞曲》或《瞬间圆舞曲》。由波兰作曲家肖邦作于1846~1847年间。初 作为钢琴曲,后被改编为长笛曲、管弦乐曲等。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表演和编创活动,突出小狗圆舞曲的主题,培养学生的爱心与观察能力。

2、理解歌曲的内容,有感情地演唱,并能发挥想象力编创动作表演。

3、能选择适当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4、运用×和×编创节奏,并能背唱自己熟悉的有关小动物的歌曲。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自主创编动作表演,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编创热情。

2、学习用欢快活泼的'动作表现自己感受到的意境与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今天老师带来一首乐曲送给大家,请小朋友仔细听一听,并随着音乐动一动。(听《法国号》伴奏,师第一段拍手,第二段跟着旋律跳一跳)

2、师:这首乐曲是几拍子的?(生答三拍子)刚才老师听了这首曲子情不自禁地跳了起来,你们有没有想跳舞的感觉?那就一起来试一试,先听老师讲解一下舞蹈动作。请男生把手放在背后,像小绅士一样,请女生像小公主一样手提裙摆。记住,音乐是舞蹈的灵魂,我们一定要跟着音乐的节拍跳舞。(播放《法国号》,师带着学生跳舞)

3、师:刚才我们所跳的是圆舞曲(写黑板上),它又叫华尔兹,它是一种可以转圆圈的舞蹈。

二、新授

1、初听《小狗圆舞曲》

师:今天,还有一位会跳舞的小伙伴也来到我们的音乐课堂,它是谁呢?听了下面这首乐曲你们就会找到答案。不过这个小伙伴对你们可有个要求,希望你们能静静地看它跳舞。如果实在想说出它是谁,你可以用动作表示出来。

2、复听《小狗圆舞曲》

师:原来是小狗在跳舞(在黑板上写“小狗”),这首《小狗圆舞曲》是美国作曲家安德森写的一首管弦乐曲。小狗的叫声是用小提琴来模仿的。那小狗跳的这首曲子是几拍子的呢?它跳舞时的情绪和舞步有没有变化呢?带着这两个问题,请你们和老师一起用图形来表示我们所听到的。(在听音乐的过程中,师在黑板上画图形谱)

3、欣赏第一部分

师:通过刚才我们一起画的图形谱,你们觉得小狗是怎样跳舞的呢?(学生叙述)小朋友,你能说一说,为什么这里的线条变粗了呢?你从音乐里感受到了什么?(生叙述:音乐加重了,乐器加多了)其实,一开始的音乐快慢交替,描绘了一只天真活泼的小狗在悠闲自在地翩翩起舞,后来啊,很多小狗都被吸引过来了,也开始跳起了圆舞曲。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乐曲的第一部分,请你跟着音乐轻声地哼一哼。

4、哼唱主旋律

(1)师:这一直在乐曲中反复出现的旋律就是主旋律。请你跟着老师的琴声用LA 和DA 来唱一唱。

(2)加歌词演唱

师:用LA 来唱有点单调,所以老师加上了歌词,我们一起来唱一唱。

5、欣赏第二部分,跟着跳一跳

师:这只小狗越跳越兴奋,越跳越起劲,它开始在舞池里快速地旋转,让我们一起跟着它跳一跳。(手,踮脚)

6、欣赏第三部分

师:这只小狗跳的有点累了,但它还是舍不得离去,还想继续跳下去,于是它放慢舞步,继续悠闲地跳着。小朋友,你们听听,这段旋律熟悉吗?和哪一段旋律相似?

师:大家都听出来了,原来和第一段旋律相似。那么我们把这段旋律称为A,第二段称为B,第三段呢,和A段旋律相似,那我们就称它为A′。

7、完整欣赏

师:小狗想邀请我们一起加入他们的舞蹈,小朋友们愿意吗?不过一直跳舞有点累,所以我们听第一段时轻轻地跟着旋律演唱,听第二段时就跟着小狗跳舞,听第三段时我们边唱边学小狗的动作。

8、尾声

师:在乐曲的尾声部分谁出现了?(小狗)对呀,突然的几声狗叫使正在专心跳舞的小狗大为震惊,这时的音乐用了什么样的旋律呀?(一连串上行音)

没错,一连串的上行音,形象地描绘了小狗听到小狗的叫声后迅速逃离舞池的场面,就这样,作曲家巧妙地结束了全曲。

这首乐曲就是由4小节的引子加上A段、B段、A′段,还有这个小狗出现的尾声组成的。

三、欣赏《小狗圆舞曲》

1、初听

师:你们知道小狗为什么来吗?其实它也想来跳圆舞曲。你们听,它跳的正欢呢!

2、介绍乐曲并简单分段赏析

师:《小狗圆舞曲》的速度怎样?又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呢?

(速度快,钢琴)

非常棒,这首乐曲速度飞快,因此又被称为《一分钟圆舞曲》。

这首乐曲是波兰作曲家肖邦写的,你听这段音乐,能说说你觉得小狗在干什么吗?(师弹奏钢琴,生叙述)小狗想咬住自己的尾巴,便不停地转圈圈,肖邦觉得很有意思,于是写下了这首乐曲。如果改成这样的旋律,你觉得好吗?为什么?(师再次弹奏不同的旋律)

中间,你觉得小狗在干吗?(师弹奏第二段)小狗转的头晕了,于是休息片刻,摇摇晃晃的走着。最后又开始追逐自己的尾巴。

3、完整欣赏

师:这首乐曲有趣吗?让我们再来听一下。

四、小结

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的音乐课堂真热闹,其实用小动物作题材的乐曲还有很多,下一次老师再给大家介绍。

钢琴独奏曲《小狗圆舞曲》是波兰音乐家肖邦在世时最后发表的圆舞曲。乐曲以快速进行,在很短的瞬间终止,因此又被称为《瞬间圆舞曲》或《一分钟圆舞曲》。全曲为简单的三段体,在四小节引子过后,主旋律以反复回转的形态出现,速度很快让人目不暇接,中段是优美抒情的旋律,一、二两段形成明显的对比,第三段为第一段的反复。

在教学时,我先播放音乐,让学生通过聆听初步感受音乐的情绪变化;再次聆听时,引导学生通过乐曲速度的变化为乐曲分段,然后指导学生辨别哪两个部分是基本相似。分段聆听时,分析比较一、二两段在旋律进行及节奏上的各有什么不同。听赏过程中重点引导学生配合音乐的情绪与节奏、速度等音乐元素进行小狗的模仿表现。通过这样的欣赏教学,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同时也激发学生对音乐听赏的兴趣。

圆舞曲课件(篇5)

活动设计

音乐创作来源于生活,缺乏体验的创作和表现是苍白和没有生命力的,它唤不起听者的共鸣,更激发不了听者表现的欲望。有了感情的音乐,才能深深打动每一个聆听者,才能产生共鸣,并有感而发。当我第一次听到《小猫圆舞曲》这首曲子,音乐中诙谐、有趣的旋律变化,牢牢吸引了我,不自觉就想起了我家小猫捉迷藏、伸懒腰的样子,并勾起了我童年“养猫”的回忆。我愿意和孩子分享我的快乐,并有感而发地设计了这个活动。

教案目的

1、初步感受《小猫圆舞曲》诙谐、舒展的特点。

2、能够愉快的、主动地参与感受、体验活动,并能合作、创造性地进行游戏和表演。

3、通过橡皮筋操作、听故事、做游戏等方式,进一步表现和理解音乐的结构和情绪。

知识准备

生活中见过猫并对猫的形态、生活习性有所了解。

物质准备

橡皮筋玩具人手一个;录音机、音乐;大型躲藏物。

教案流程

(一)谈话导入主题,回忆已有经验,引起幼儿欣赏兴趣。

1、小猫怎样叫的?

2、小猫是怎样给自己洗小脸蛋的?

3、小猫又是怎样伸懒腰的?

(二)幼儿安静欣赏音乐,用自己的方式诠释对音乐的理解。

1、教师介绍曲名,幼儿安静倾听音乐一遍。

师:你觉得小猫在干什么?

2、幼儿边听音乐边做动作,尝试在座位上表演。

师:你的小猫在干什么?请小朋友边听音乐边用动作表现出来。

(三)教师借用橡皮筋的伸缩特点,帮助幼儿了解音乐中的张驰变化。

1、幼儿看教师用橡皮筋听音乐表演一遍。

师:小朋友看看,老师的小猫在干什么?

2、老师借用故事帮助幼儿理解音乐。

3、幼儿玩橡皮筋玩具,跟随老师再次欣赏音乐一遍。

4、幼儿用橡皮筋玩具,自己独立表演一遍。

(四)启发幼儿用身体表现小猫偷看、躲藏时的姿态和神情。

1、启发幼儿借用躲藏物用身体表现小猫。

2、启发幼儿脱离躲藏物用身体表现小猫。

(五)师幼玩游戏,幼儿再次完整地感受音乐。

(六)听《梦幻曲》放松,小猫变成天使小猫飞走了。

圆舞曲课件(篇6)

教学目标:

1.通过初读,读通文本,感知文本主要内容。

2.通过填表,创设情景,展开想象,感受鸟叫声的音乐之美,维也纳生活的惬意。

3.通过抓住维也纳的风土事物,写风土语,感受浓郁的本土音乐和风情,体会音乐是维也纳的灵魂。

4.积累优美的语言,有兴趣的同学去阅读相关的作品。

教学重点:感受维也纳生活的惬意和欢快,体会音乐是维也纳的灵魂。

教学难点:通过抓住风土事物,写出符合维也纳风情的语句。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圆舞曲”

今天我们要去一个特别的城市旅游,叫维也纳,我这里收集了一些有关维也纳的照片,我们先欣赏一下。

圆舞曲介绍。(是一种曲子,旋律欢快、优美,又叫华尔兹,经常捧嚓嚓的节奏。)

维也纳有“音乐之都”的美称,有人说:“没有音乐就没有维也纳,没有音乐维也纳就失去了一半的美。”让我们去感受维也纳生活圆舞曲吧。(完成课题板书)

二、初感“圆舞曲”

1.扫清阅读障碍。

请大家翻到课文184页,自由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巡视,根据学生难读的词语,打印出示:

房脊门框巢穴硬胡茬

克罗利茨勃拉姆斯沙哑又苍老

带出一组结构相似的词语:

宁静又精致弯弯曲曲又畅如流水

丰富而不重复清脆而透彻深沉而又持久

2.归纳主要内容。

a.请你再次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维也纳的生活的。

根据反馈,归纳板书:(鸟鸣圆舞曲鲜花圆舞曲弯道圆舞曲酒馆圆舞曲)

b.请你借助板书和你划出的句子,连起来用自己来说说维也纳的生活是怎样的呢?先自己说一说。

指名说,指导评价。

三、聆听“鸟鸣圆舞曲”

1.整体聆听。让我们先去聆听免费音乐会,请你浏览第2、3自然段,先完成自读卡中鸟的“表演佳宾形象”和“音乐特色”这两部分。

声乐佳宾形象

音乐特色

听众感受

鸟鸣圆舞曲

花腔女高音

变化无穷

……

……

学生交流,借助常识概括对猫叫声的音乐特色。

2.进行批注。请细细默读这些写鸟叫声的句子,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把你的想象和感受写在句子旁边。可以是对一位佳宾的叫声,或者几位佳宾的叫声,也可以是对所有佳宾的叫声的感受。

交流感受:听着这些佳宾的音乐,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3.感悟写法。作者抓住了鸟的叫声和声音的形象,把免费音乐会写得有声有色,使我们感到身临其境、浮想联翩。

点拨:参加音乐会的仅仅只有这4种鸟,只要这几种声音吗?请你也试着说一说。

除了鸟叫声还有?一起读。这就组成了整个免费音乐会。

4.感受生活。聆听了清晨的“免费音乐会”,渐渐走进了维也纳的生活,你觉得维也纳的早晨的生活是怎样的?

四、欣赏“酒馆圆舞曲”

这“免费音乐会”,是鸟的音乐,这花的天下也有音乐,这路上也有音乐,这些都是大自然的音乐,那真正的维也纳音乐在哪儿呢?让我们走进维也纳城郊的“当年酒家”,在当年酒家,我们要完成一个特别的任务,帮当年酒家设计一则风情语,让更多游客来这里感受维也纳的生活。

酒馆圆舞曲

风土事物

风情语

1.参考风情语。

千年遗址,稻谷之乡。美丽姚城,塑料王国。

塑料城,模具城,小市大城;四明山,舜江水,山清水秀。

能抓住典型风土事物,并有一定的写法,这是采用中国味的写法。

2.请你浏览课文,先找出“当年酒家”特有的事物,填在自读卡上。

3.请你默读课文找一找,想一想,那真正的音乐在酒馆的哪里呢?交流。

4.怎么写才能让更多热爱音乐的游客也来维也纳的“当年酒家”呢?请你再次默读课文,想一想,想好后,再写一写广告语。

5.交流,评价。

五、拓展积累

1.是啊,出示,引读——

在这个音乐之都中,最重要的并不是到处都有的音乐会,到处都有的音乐家雕像与故居,而是你随时随地都会感受到音乐的存在。著名作曲家勃拉姆斯说:“在维也纳散步可要小心,别踩着地上的音符。”

一句话:音乐,是撩动人们心情的“神仙的手指”,是维也纳灵魂之所在,她撩动了维也纳的生活。

2.请你拿起笔,选择文章中一些优美的语言收藏在“积累屋”里。

3.这篇课文选自冯骥才的《维也纳情感》一书,如果你有时间,课外可以去看看。

板书设计:

维也纳生活圆舞曲

鸟鸣圆舞曲鲜花圆舞曲

音乐

弯道圆舞曲酒馆圆舞曲

圆舞曲课件(篇7)

教材分析:

课文《维也纳生活圆舞曲》主要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富有诗意的维也纳生活风情画卷,表达了作者对维也纳的赞美与向往。如果仅是从课文出发,学生也许能明白维也纳的生活之美,音乐之美,但对深层次的文化因素却一无所知。因此,我觉得还要用资料来充实课文,包括文字、图片、影象等,比如贝多芬、莫扎特、舒伯特、海顿、斯特劳斯在音乐史上的地位、作用,比如金色大厅每年一次的新年音乐会等,至少在课前、课后让学生知晓,甚至在课中也加以渗透。我们可以让学生边听音乐边读书,让音乐自然地流淌,让内心的情感慢慢地抒发。

本篇课文是教材第八单元的配套选读课文,因此,要将课文的学习纳入单元训练体系中,让学生学会抓住主要内容,了解民族风情特点,运用先概括后分述的方法积累并运用语言。

教学理念:

对于这样的课文,与其说学一篇课文,不如说是让学生进行一次精神文化之旅。我想能不能在教学的其中穿插一些高雅的古典音乐,展示维也纳优美的风光,作为教学铺垫,让学生能够尽快地走进角色,首先从精神上达到一种共鸣。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要让学生在读中体会、读中感悟,通过多种形式,不同层次的朗读,让学生充分地感受维也纳的音乐生活氛围的同时,训练语言,推敲词句的丰富内涵,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另外,在教学中充分地利用了现代教育媒体手段,为学生的感悟创设课文情境,给予展开想象的空间,呈现给学生一个立体、生动的维也纳。

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嘹亮、撩动、婉转、悠长、别出心裁、随时随地等词语。

2、能找出表达课文中心的句子,理清思路,弄清作者是从哪几方面具体叙述维也纳生活中处处充满音乐气息的;通过对别出心裁随时随地等词语的推敲,培养学生品词酌句的习惯和能力。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师生合作开展《走进维也纳》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是怎样围绕中心句来具体叙述维也纳处处充满音乐气息的。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音乐、图片资料);

2、维也纳简介材料。

教学过程

一、认识维也纳:

1.经过课前预习,你了解维也纳吗?请将课前准备好的维也纳资料卡给大家展示一下。学生漫谈对维也纳的初步认识。

2.大家听过圆舞曲吗?那我们就边听边欣赏维也纳的美丽风光吧!

(课件播放维也纳风光图片课件,配音乐《杜鹃圆舞曲》)

3.听完后心情如何呀?那就带着这份心情读读课题!

带着轻松愉悦的心情,生读课题。

二、走近维也纳:

1.师: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冯骥才。我们还学过他写的《刷子李》《珍珠鸟》《花的勇气》。今天我们就跟着他一同去认识维也纳,走进维也纳,感受维也纳,享受维也纳的美,好不好?

2.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如果遇到困难可以提出来。

(生自由轻声读课文)

3.纠正几个字音,积累优美词汇:

尽量尽快撩动巢穴

丰富而不重复深沉而持久清脆而透彻弯弯曲曲又畅如流水宁静又精致

4.读完课文,如果让你用一句话来概括你心中的维也纳,你会怎么说呢?

(幻灯):维也纳。

师:其实,课文中也有一句话概括了大家所有的想法,请找一找,划下来。

音乐,是撩动人们心情的神仙的手指,是维也纳灵魂之所在。(齐读)

5.质疑:针对这句话你们有什么疑问吗?(结合板书?)

三、感受维也纳:

1.那就让我们带着疑问:你认为课文哪些地方最能体现出音乐是维也纳的灵魂呢?请找出这个句子或者词语,并把它划下来,如果能在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就更好啦!

2.(配乐)默读课文,学生动笔在文中找句子。

预设一:

(幻灯)有一种鸟的叫声宛如花腔女高音,婉转、嘹亮、悠长,变化无穷,它怎么能唱出如此丰富而不重复的音乐?

A这里写出了鸟儿的歌声怎么样?(富有变化)那就富有变化的读一读这个句子!

你认为鸟儿为什么能唱出如此丰富而不重复的音乐呢?(长期生活在维也纳,连鸟儿都都有了音乐的灵性了,真是鸟鸣如音乐啊!)

B想听听吗?闭眼(播放鸟儿音乐)听到鸟叫声心情如何?指名读这个句子。

C怪不得作者说:音乐,是撩动人们心情的神仙的手指,是维也纳灵魂之所在。

预设二:

(幻灯)一条短尾巴的大黑狗已经围着他的双腿起劲地跳起舞来,酒店里人们的目光都快活地抛向他。

你想对大黑狗说什么?连大黑狗的心情也如此愉悦,足以说明维也纳音乐的魅力!

预设三:

(幻灯)从远方传来的卡尔大教堂的钟声深沉而又持久;来自后街上克罗利茨小教堂的钟声清脆而透彻。

1.师:在维也纳,各种风格的教堂错落其间,使这座城市又增添了浓厚庄重的色彩,假如这些钟声响起,伴着鸟鸣,这不正是一曲优美的交响乐吗?

2.谁来读读这个句子?指导读出不同的层次的钟声。

3.在这样亲切、温馨的清晨,此情此景,你最想做什么呢?

4.师引读:怪不得作者说:音乐,是撩动人们心情的神仙的手指,是维也纳灵魂之所在。

预设四:

(幻灯)今年园艺家们别出心裁,在公园东北角临街的一块高地上,用白玫瑰和冬青搭起一架芬芳的三角钢琴。

1.师:为什么要做成三角钢琴的样子呢?(人们对音乐的热爱)

2.正因为人们对音乐的热爱,所以维也纳人将音乐与花紧紧地融合在一起,让花赋予了更深的含意。记得在第八单元中,我们走进德国,走进非洲,也感受到了花的绚烂与多姿,但与维也纳相比有什么不同之处呢?

(幻灯出示《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和《彩色的非洲》中描写花的片段)

(德国)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非洲)在非洲无论是乡村、市郊和城里,到处开放着五颜六色的花,不过大多是野花,比我们栽在盆里的花还要硕大,还要茂盛,还要鲜艳。非洲的花之所以多,是因为那里的花开花,草开花,灌木开花,许多树也开花。

3.通过对比,谈谈感想吧!文中哪个词语最能说明维也纳的花与别处是与众不同的?(学生找出

别出心裁理解词义。)

4.师:是啊!像这样的雕塑造型在维也纳随处可见,(出示图片)维也纳简直就是一座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难怪作者说:音乐,是撩动人们心情的神仙的手指,是维也纳灵魂之所在。

预设五:

(幻灯)古老的维也纳,很难找到一条笔直的路。车在这些弯弯曲曲又畅如流水的街道上跑着,两边的景物像是突然冒出来的。或是一座宁静又精致的房舍,或是几株像喷泉一样开满花朵的树

1.从冒你能体会到什么?(惊喜的心情)

2.指导读相关句子。读出惊喜的语气!

预设六:

(幻灯)人们坐在长长的粗木凳上,一边饮着芳香四溢的葡萄酒,一边咬着刚刚出炉、烫嘴、喷香而流油的烤猪排,忽然欢快的华尔兹舞曲在你耳边响起。

师:假如是你,也来到这个酒馆,你最想做的是什么?

带着欢快的语气读句子,边读边让自己也沉浸在这欢悦的气氛当中。

小结朗读优美片段,感受维也纳处处都充满音乐的气息.

四、享受维也纳:

1.师小结:维也纳的清晨是充满音乐的,维也纳的山,维也纳的水,维也纳的建筑,维也纳的路,维也纳的花,甚至维也纳的空气,维也纳一切的一切都弥漫着音乐的气息,没有音乐就没有维也纳。维也纳的人们每天都沉浸在悠扬的乐曲声中,真是幸福呀!

师激情引读:

(舒缓地)正因为在维也纳,连小动物都那么富有音乐的灵性,所以――音乐,是撩动人们心情的神仙的手指,是维也纳灵魂之所在。

(温馨地)正因为维也纳是一座用音乐装饰的城市,是音乐的摇篮,所以――音乐,是撩动人们心情的神仙的手指,是维也纳灵魂之所在。

(激情地)正因为维也纳的人们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所以――音乐,是撩动人们心情的神仙的手指,是维也纳灵魂之所在。

2.(指导朗读)同学们,那就让我们带着清晨的喜悦,带着对音乐的热爱,带着旅途中那份惊喜,带着我们对维也纳的向往,一起把课文有感情地朗读一遍吧!(配乐读课文)

3.师:学到这里,大家心里有什么冲动,有什么最想说的吗?(结合板书:!)

4.(幻灯)小练笔:我真想去维也纳看一看!

要求:围绕一个意思,可以选取课文中的一两个方面把自己想去的理由表达清楚。

五、畅想维也纳:

1.

圆舞曲课件(篇8)

活动设计

音乐创作来源于生活,缺乏体验的创作和表现是苍白和没有生命力的,它唤不起听者的共鸣,更激发不了听者表现的欲望。有了感情的音乐,才能深深打动每一个聆听者,才能产生共鸣,并有感而发。当我第一次听到《小猫圆舞曲》这首曲子,音乐中诙谐、有趣的旋律变化,牢牢吸引了我,不自觉就想起了我家小猫捉迷藏、伸懒腰的样子,并勾起了我童年“养猫”的回忆。我愿意和孩子分享我的快乐,并有感而发地设计了这个活动。

教案目的

1、初步感受《小猫圆舞曲》诙谐、舒展的特点。

2、能够愉快的、主动地参与感受、体验活动,并能合作、创造性地进行游戏和表演。

3、通过橡皮筋操作、听故事、做游戏等方式,进一步表现和理解音乐的结构和情绪。

知识准备

生活中见过猫并对猫的形态、生活习性有所了解。

物质准备

橡皮筋玩具人手一个;录音机、音乐;大型躲藏物。

教案流程

(一)谈话导入主题,回忆已有经验,引起幼儿欣赏兴趣。

1、小猫怎样叫的?

2、小猫是怎样给自己洗小脸蛋的?

3、小猫又是怎样伸懒腰的?

(二)幼儿安静欣赏音乐,用自己的方式诠释对音乐的理解。

1、教师介绍曲名,幼儿安静倾听音乐一遍。

师:你觉得小猫在干什么?

2、幼儿边听音乐边做动作,尝试在座位上表演。

师:你的小猫在干什么?请小朋友边听音乐边用动作表现出来。

(三)教师借用橡皮筋的伸缩特点,帮助幼儿了解音乐中的张驰变化。

1、幼儿看教师用橡皮筋听音乐表演一遍。

师:小朋友看看,老师的小猫在干什么?

2、老师借用故事帮助幼儿理解音乐。

3、幼儿玩橡皮筋玩具,跟随老师再次欣赏音乐一遍。

4、幼儿用橡皮筋玩具,自己独立表演一遍。

(四)启发幼儿用身体表现小猫偷看、躲藏时的姿态和神情。

1、启发幼儿借用躲 . 藏物用身体表现小猫。

2、启发幼儿脱离躲藏物用身体表现小猫。

(五)师幼玩游戏,幼儿再次完整地感受音乐。

(六)听《梦幻曲》放松,小猫变成天使小猫飞走了。

设计意图:

?动物的雨伞》是一首充满童趣的诗歌,它是我自行创编而成的。诗歌运用质朴的语言,分别描绘了燕子、蚂蚁、青蛙、小鸡、瓢虫、乌龟、松鼠这些小动物在遇到下雨时,开动脑筋想出的各种躲雨好办法,这些小动物恰似一群天真、活泼、好动的孩子,充满了无限的欢乐和生机,这样的内容无疑是幼儿熟悉和喜爱的。在自行创编诗歌过程中我汲取了有丰富经验的老师的建议,使自编的诗歌表现出句式整齐、生动浅显,音韵和谐的特点。

?幼儿园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出“要为幼儿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

因此诗歌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使活动在活泼、愉快、轻松的气氛中进行,通过讨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平等的进行交流,并根据诗歌的特点,多层次、多形式地引导幼儿主动的学习,并使幼儿体验其中快乐、趣味的感受,始终把教学的落脚点立足在培养幼儿创新意识和主动、快乐的学习上。

附:自编诗歌――《动物的雨伞》

哗啦,哗啦,下雨了;

燕子飞到树枝上,大树伞!

蚂蚁爬到蘑菇下,蘑菇伞!

青蛙举起了荷叶,荷叶伞!

小鸡钻进妈妈的翅膀,妈妈伞!

瓢虫飞到花瓣下,花瓣伞!

乌龟和松鼠找不到雨伞,真着急!

嘿!小甲壳、大尾巴不就是最好的雨伞吗!

一、活动目标

1、在看看、想想、说说、做做的过程中,理解诗歌的内容,感受诗歌有趣的情感;并启发幼儿结合生活经验大胆想象。

2、理解并学做动词:爬、飞、举、钻。

3、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加深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培养幼儿遇到问题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活动准备

1、燕子、大树、蚂蚁、蘑菇、青蛙、荷叶等小图片。

2、flash课件一份。

三、活动预定过程

(一)、看看、想想、说说、做做,理解诗歌内容。

1、(播放flash课件的片头)

*请幼儿说说这是什么地方?有谁?忽然怎么了?他们该怎么躲雨呢?(幼儿相互讨论,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之后播放这一段课件。)

*动画片里的燕子想了一个什么好办法?是怎么做的?(通过共同探讨,选定动词飞,师生边念诗句边学一学飞的动作)

*燕子飞到大树上,大树成了什么呢?(在师生一起表演的过程中,引导幼儿给燕子的雨伞起个名―大树伞)

*教师贴上小图片,并请幼儿想一想、试一试这句话可以怎么说呢?(引导幼儿编一编:燕子飞到大树上,大树伞)

2、蚂蚁和青蛙想了什么办法是怎么做的呢?(引导幼儿通过共同探讨选定动词:爬、举,师生共同表演,并引导幼儿用诗歌的句式来编一编。)

3、引导幼儿想一想:这几个小动物的雨伞相互交换一下行不行?为什么?(引导幼儿相互讨论,发现动物各自的特点和本领)

4、*你们看谁又来了?(小鸡和瓢虫)

*下雨了,如果你是小鸡或瓢虫你会怎么办?

*播放课件后,请幼儿尝试用句式编,并在表演的过程中共同讨论给动物的雨伞起个有趣的名字。

5、*你们看还有谁?(乌龟和松鼠)

*师:他们找不到雨伞真着急,忽然他们想到了一个很好的办法,不用靠别的东西,你们知道是什么办法吗?(幼儿大胆发表自己的想法)

圆舞曲课件(篇9)

活动目标:

1、初步感受《小猫圆舞曲》诙谐、舒展的特点。

2、能够愉快的、主动地参与感受、体验活动,并能合作、创造性地进行游戏和表演。

3、通过橡皮筋操作、听故事、做游戏等方式,进一步表现和理解音乐的结构和情绪。

4、熟悉歌曲旋律,为歌曲创编动作。

5、有感情地学唱歌曲。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生活中见过猫并对猫的形态、生活习性有所了解。

2、物质准备:橡皮筋玩具人手一个;录音机、音乐;大型躲藏物。

活动难点:

1、启发幼儿借用躲藏物用身体表现小猫。

2、启发幼儿脱离躲藏物用身体表现小猫。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主题,回忆已有经验,引起幼儿欣赏兴趣。

师:1、小猫怎样叫的?

2、小猫是怎样给自己洗小脸蛋的?

3、小猫又是怎样伸懒腰的?

(二)、幼儿安静欣赏音乐,用自己的方式诠释对音乐的理解。

1、教师介绍曲名,幼儿安静倾听音乐一遍。

师:你觉得小猫在干什么?

2、幼儿边听音乐边做动作,尝试在座位上表演。

师:你的小猫在干什么?请小朋友边听音乐边用动作表现出来。

(三)、教师借用橡皮筋的伸缩特点,帮助幼儿了解音乐中的张驰变化。

1、幼儿看教师用橡皮筋听音乐表演一遍。

师:小朋友看看,老师的小猫在干什么?

2、老师借用故事帮助幼儿理解音乐。

3、幼儿玩橡皮筋玩具,跟随老师再次欣赏音乐一遍。

4、幼儿用橡皮筋玩具,自己独立表演一遍。

(四)、启发幼儿用身体表现小猫偷看、躲藏时的姿态和神情。

1、启发幼儿借用躲藏物用身体表现小猫。

2、启发幼儿脱离躲藏物用身体表现小猫。

(五)、师幼玩游戏,幼儿再次完整地感受音乐。

结束活动:

听《梦幻曲》放松,小猫变成天使小猫飞走了…

师:今天,我们欣赏了一首非常有趣的音乐,其实,音乐就像一本书一样,里面藏着许许多多的故事;音乐又像一支神奇的画笔,能够让小朋友画出美丽的图画。老师也希望你们能用自己的画笔画出这只可爱的小猫,好吗?

教学反思:

1、这是一节大班艺术领域的活动内容。目标是“培养孩子们对音乐的兴趣,喜欢听音乐;养成安静欣赏音乐的良好习惯,同时能够主动大胆地用动作表达对音乐的感受,能够愉快的、主动地参与感受、体验活动,并能合作、创造性地进行游戏和表演。”活动结束之后,我们发现音乐本身还有很大的挖掘潜能,它的音乐结构、风格很有特点,而大班的孩子对音乐的感受、分辨、描述能力都有提高,对音乐旋律、节奏、速度、性质有一定的基础,所以,我进行了一次大胆尝试——“移花接木”,将内容变革创新,重新确定目标,寻找适宜的教学方法,巧妙地设计了图谱,以视听结合的方式,大胆尝试用动作来表现音乐,把抽象的音乐变为具体的展现。

2、在了解音乐内涵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孩子们的音乐素质,也有个别几个孩子注意力不太集中,好像有些暗示性的话语对他们也不起多大的作用,接下来我开始思索这个问题,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在这整一节活动中让我也总结出一点自己的感悟:音乐是抽象的,而动作却是具体的、形象的,让动作来服务于音乐,帮助幼儿分辨音乐。教师不必过多担心孩子们的舞姿是否优美,注重的是对音乐的感受和对音乐形象的表现,从而提升孩子们的艺术表现能力。

3、在艺术活动中教师要观察孩子对音乐的自主表现,同时以自身的情绪带动他们,让孩子在愉快活泼的音乐环境中发掘音乐的美妙和谐。同时,在设计教学活动同时更要注意教学活动难易程度是否适合幼儿接受。

圆舞曲课件(篇10)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力,理解力,激发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

2、能从完整的《溜冰圆舞曲》乐曲中,听出此曲的主旋律。

3、通过各种形式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使学生的人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创造音乐的能力。

教学准备:

电子琴,录音机,多媒体计算机等。

教学进程:

一、组织教学

课前律动、

二、新课教学

1、导入。

师:设计情景。(出示溜冰场面、播放《溜冰圆舞曲》

2、初听乐曲。

听的过程中,教师出示几个问题,让学生边听,边思考。

A:你听到了什么

B:有哪些很有规律的声音

3、师生交流(学生之间交流)

生:听到了。有。很有规律的声音。

师:在多媒体中依次播放出有规律的声音,让学生体会。

师启发:溜冰的心情是怎样的——它们是怎样来表达它们的心情的。

生:活泼欢快的。

师:溜冰时的愉快心情,乐曲中是用哪一种风格的音乐来表现的

生:活泼富于动感。

4、欣赏主旋律。

5、人声打击乐伴奏(用拍手,踏脚)用的节奏模仿溜冰,为主旋律伴奏。(www.692p.COm 考试祝福网)

6、小组创作,表演。

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进行创作性的表演、如:试着弹一弹主旋律,为这段旋律编一段小故事,创编一段节奏,配一段歌词。

7、复听乐曲,集体表演。

A:电子琴表演。

B:听到特殊的声音拍打桌子。

C:活泼的轻轻跺脚。

D:抒情的轻轻晃动身体。

三,总结

1、请学生谈谈,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和感受。

2、鼓励学生课后,试着弹一弹本课的乐曲。

圆舞曲课件(篇11)

活动目标:1、培养幼儿能够在一定的时间内比较集中注意地倾听、观赏音乐作品,并在一定程度上再认欣赏过的作品。

2、简单了解圆舞曲的特征,激发幼儿感受优美音乐的情趣。

活动准备:《花之圆舞曲》DVD、课件

活动重点:理解圆舞曲的特点,及代表作

难点:寻找三拍子的重拍

活动过程:

一、回顾学过的进行曲、摇篮曲、舞曲的风格。

游戏:听音乐选图-----听音乐做动作

二、圆舞曲

1、简单介绍圆舞曲:圆舞曲(Waltz),有时音译为“华尔兹”,是奥地利的一种民间舞曲,18世纪后半叶用于社交舞会,19世纪开始流行于西欧各国,它采用3/4拍,强调第一拍上的重音,旋律流畅,节奏明显,伴奏中每小节仅用一个和弦,由于舞蹈时需由两人成对旋转,因而被称为圆舞曲。

2、介绍圆舞曲之王:小约翰•施特劳斯他的圆舞曲独具特色,旋律酣畅,柔美动听,节奏自由,生机盎然,是每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主要曲目。

3、代表曲目:《蓝色多瑙河》

·作品陶醉在大自然中的人们翩翩起舞时的情景

·创作小故事:一次,小约翰·施特劳斯回家时换下一件脏衬衣。他的妻子发现这件衬衣的衣袖上写满了五线谱。她知道这是丈夫灵感突现时记录下来的,便将这件衬衣放在一边。几分钟以后回来,她正想把它交给丈夫,却发现这件衬衣不翼而飞。原来,在她离开的瞬间,洗衣妇把它连同其他脏衣服一起拿走了。她不知道洗衣妇的居所,就坐着车子到处寻找,奔波了半天,也没有下落。在她陷于绝望的时刻,幸好一位酒店里的老妇人把她领到那洗衣妇的小屋。她猛冲进去,见洗衣妇正要把那件衬衣丢入盛满肥皂水的桶里。她急忙抓住洗衣妇的手臂,抢过了那件脏衣,挽救了衣袖上的珍贵乐谱,这正是小约翰·施特劳斯的不朽名作——蓝色多瑙河圆舞曲。

·游戏:幼儿跟随乐曲两两跳舞,感受三拍子旋律的重拍。

4、欣赏动画:《花之圆舞曲》

圆舞曲课件(篇12)

音乐欣赏《小猫圆舞曲》

设计意图:音乐创作来源于生活,缺乏体验的创作和表现是苍白和没有生命力的,它唤不起听者的共鸣,更激发不了听者表现的欲望。有了感情的音乐,才能深深打动每一个聆听者,才能产生共鸣,并有感而发。当我第一次听到《小猫圆舞曲》这首曲子,音乐中诙谐、有趣的旋律变化,牢牢吸引了我,不自觉就想起了我家小猫捉迷藏、伸懒腰的样子,并勾起了我童年养猫的回忆。我愿意和孩子分享我的快乐,并有感而发地设计了这个活动。

活动目标:

1、初步感受《小猫圆舞曲》诙谐、舒展的特点。

2、能够愉快的、主动地参与感受、体验活动,并能合作、创造性地进行游戏和表演。

3、通过橡皮筋操作、听故事、做游戏等方式,进一步表现和理解音乐的结构和情绪。

4、通过整体欣赏音乐、图片和动作,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生活中见过猫并对猫的形态、生活习性有所了解。

2、物质准备:橡皮筋玩具人手一个;录音机、音乐;大型躲藏物。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主题,回忆已有经验,引起幼儿欣赏兴趣。

师:1、小猫怎样叫的?

2、小猫是怎样给自己洗小脸蛋的?

3、小猫又是怎样伸懒腰的?

(二)、幼儿安静欣赏音乐,用自己的方式诠释对音乐的理解。

1、教师介绍曲名,幼儿安静倾听音乐一遍。

师:你觉得小猫在干什么?

2、幼儿边听音乐边做动作,尝试在座位上表演。

师:你的小猫在干什么?请小朋友边听音乐边用动作表现出来。(三)、教师借用橡皮筋的伸缩特点,帮助幼儿了解音乐中的张驰变化。

1、幼儿看教师用橡皮筋听音乐表演一遍。

师:小朋友看看,老师的小猫在干什么?

2、老师借用故事帮助幼儿理解音乐。

3、幼儿玩橡皮筋玩具,跟随老师再次欣赏音乐一遍。

4、幼儿用橡皮筋玩具,自己独立表演一遍。

(四)、启发幼儿用身体表现小猫偷看、躲藏时的姿态和神情。

1、启发幼儿借用躲藏物用身体表现小猫。

2、启发幼儿脱离躲藏物用身体表现小猫。

(五)、师幼玩游戏,幼儿再次完整地感受音乐。

(六)、听《梦幻曲》放松,小猫变成天使小猫飞走了


本文的网址是http://www.zfw152.com/a/59047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