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祝福logo
地图 > 祝福语 > 范文大全 > 余数除法教案 >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内容十五篇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内容十五篇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篇1)

教材分析:

有余数的除法这部分内容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教材分两部分,一部分是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和计算的教学,包括主题图,共三个例题;另一部分是解决问题,即例4。教材首先通过主题图中课外活动的情境为学生提供了用除法计算的素材,加强整除和有余数除法的对比,沟通知识间的前后联系。例1是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摆花盆活动入手,抽象出除法竖式的书写过程及每一步的实际含义,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例2是在学生已经理解除法的意义和表内除法竖式的基础上,通过具体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分完后还有剩余的情况,并类推出有余数除法的竖式写法;例3是通过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等活动,自己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例4是借助于具体的情境让学生运用有余数的除法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例2和例3,其重点是在具体生动的生活情境中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表示方法。难点是理解和掌握余数与除数的关系,并初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概括等思维能力。

这节课属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的一个典型课例,其编排模式是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要求教师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数学知识,注重从直观、形象、具体的材料入手,让学生经历具体问题数学化的过程,在观察、猜测、操作和归纳等活动中形成自己的认识,并进而增强应用意识,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因此,为了更好地落实编者的意图和课标的理念,我们结合学生实际,对本课作了精心的设计。

首先,情境的创设是为教学服务的。什么样的情境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而且不会繁杂混乱、喧宾夺主,冲淡课的数学味?我们联想到学生刚刚参加的旅游活动中,就有许多富有针对性的有余数问题,既贴合学生的生活体验,又能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于是选择了旅游这一情境,并以其为主线,贯穿到整堂课的始终。

其次,学生在学习新知时并不是一张白纸,独特的想法可以张扬学生个性,多样化的思路可以拓宽学生思维,这是新课程理念大力倡导的多样化思想。但是,我们不应只停留于对不同方法的片面追求,而应在拓宽学生思维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背景,不同的要求,选择恰当的表示方法。因此,我们在让学生表达有余数的现象时设计了一个极具开放性的问题:请大家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试着把结果表示出来(实在想不出的可以用信封中的圆片来代替),并在此基础上得出有余数除法在数学中的一般表达形式。

再次,例3的余数与除数的关系是这节课的难点,单纯靠教师引导学生去发现它们之间的规律也很简单,但大量的实践与研究表明,如果学生对数学规律的产生背景和形成过程缺乏足够的认识,仅仅停留于机械记忆层面,有时不但会使学生在用规律过程中创造性不够,而且还会影响到学生对规律的记忆和应用水平。而如果学生在学习数学规律的过程中,能够亲身经历规律的发现与抽象过程,亲身体验规律的论证与概括过程,学生不仅对数学规律的理解更为深刻,而且还会促进其应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有利于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因此,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实践,把突出数学规律的探究过程作为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载体,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过程性知识的特点。因此,这一环节我们为学生设置了认知冲突,并让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通过独立观察,小组交流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自主探索、自己发现、自己归纳,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难点问题。

教学流程:

一、解读问题

1、谈话导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上次三四年级的同学去旅游,当中就有许多数学问题。下面是一位同学写的旅游日记,大家请看:

11月18日晴

今天,我们去旅游,老师规定5人分为一个小组,并做好出发准备。我们班这次参加旅游的女同学共有15人......

想想看,这些女同学可以分为几组?

2、反馈,小结

【数学学习中的背景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现实背景,主要是通过一定的现实生活材料,激发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生活感悟,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背景中挖掘数学问题,并进行探索与研究。一种是知识背景,主要是通过沟通前后知识的联系来帮助学生理解新的知识。事实上,二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从某种意义上说,现实背景是知识产生的现实基础,是知识得以存在的基点,知识背景则是学生研究学习新知的起点。两者如能协调,能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既具感性又具丰富的数学价值。旅游是一个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更不用说是他们刚刚亲身参与的活动了,而当中学生所可能接触的数学问题正好又能为本节课提供知识背景。因此,我们选择这一主题来创设课堂情境,主要就是考虑这一主题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利于设计知识背景】

二、探究意义

1、如果这次参加的女同学不是15人,而是16人,分组的结果又会怎样呢?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试着把结果表示出来。(提示:实在想不出的可以用信封中的圆片来代替)

2、生独立思考或合作解决

3、全班反馈: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重点理解横竖式的表示方式及每一步的含义。

4、起名:你能给多出来的数给起个名吗?

5、板题:有余数的除法

【学生在学习新知时并不是一张白纸,独特的想法可以张扬学生个性,多样化的思路可以拓宽学生思维,这是新课程理念大力倡导的多样化思想。但是,我们不应只停留于对不同方法的片面追求,而应在拓宽学生思维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背景,不同的要求,选择恰当的表示方法。因此,我们在让学生表达有余数的现象时设计了上面这个极具开放性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得出有余数除法在数学中的一般表达形式以及给这种现象取名。】

三、探索规律

1、设置冲突:如果参加的女同学是17、18、19人呢,分组的结果又会怎样?(每增加1人,余数就会增加1)

2、观察质疑:那么,(师板,连贯成一串对比算式):

165=3(个)......1(个)

175=3(个)......2(个)

185=3(个)......3(个)

195=3(个)......4(个)(设置冲突让生自己发现)

205=3(个)......5(个)

215=3(个)......6(个)

225=3(个)......7(个)......

学生:(当205时,商是4......)

3、发现规律:小组交流有什么发现?(生观察、交流)

4、全班反馈,得出规律:余数除数

5、即时练习:(1)如果除数不是5,而是......余数会是几?

(2)51页及52页做一做

【余数与除数的关系是这节课的难点,单纯靠教师引导学生去发现它们之间的规律也很简单,但大量的实践与研究表明,如果学生对数学规律的产生背景和形成过程缺乏足够的认识,仅仅停留于机械记忆层面,有时不但会使学生在用规律过程中创造性不够,而且还会影响到学生对规律的记忆和应用水平。而如果学生在学习数学规律的过程中,能够亲身经历规律的发现与抽象过程,亲身体验规律的论证与概括过程,学生不仅对数学规律的理解更为深刻,而且还会促进其应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有利于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因此,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实践,把突出数学规律的探究过程作为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载体,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过程性知识的特点。我们在这一环节为学生设置了认知冲突,并让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通过独立观察,小组交流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自主探索、自己发现、自己归纳,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难点问题。】

四、看书质疑

【虽然这节课我们结合学生实际设计了另外的教学情境,但课本资源的有效利用仍然是我们不容忽视的问题,它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等有着重要作用。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对学生而言提一个问题比解决几个问题还更为有效。所以在学生掌握了数学知识后,我们仍然将本环节作为一个重点进行了安排。】

五、解决问题

我们继续来看刚才的日记:车行驶在路上,导游姐姐还出了一系列的数学问题来考我们大家,答对的还有奖品。(模拟出题并兑现小奖品)

问题是这样的:

1、有12个羽毛球,平均分给5人,结果怎样?

2、黄河百货为了庆元旦,迎新年,规定各种公仔一律5元一个,小华带了23元,可以买......小明带了20元,可以买......

3、三(2)班布置联欢会用了许多气球,都是按红、黄、绿的顺序摆的,你能很快说出第17只气球是什么颜色吗?

4、导游姐姐还跟我们做了一个有趣的数学游戏,游戏的名字叫智摘超级大苹果:(略)

【巩固练习是数学学习的有效武器,在本课的巩固练习当中,我们遵循精炼、高效、有趣、梯度原则设计了以上练习。特别是智摘超级大苹果的游戏,在数学知识与生活问题中架起了桥梁,沟通了彼此之间的联系,且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六、全课小结

七、课后拓展:有34个士兵要上训练场,每辆吉普车可载4个士兵,要调几辆车才能把他们一次运走?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篇2)

有余数的除法(二)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9~100页例3、例4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况,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

2通过分一分来体会有余数的除法。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概括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

圆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孩子们,我们来口算几道除法题。366=729=255=(学生回答)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3

教师:现在请同学们拿出20个圆片,我们一起分一分。1组、2组的同学每个同学都把20个圆片每5个分1份;3组、4组的同学每个同学都把20个圆片每7个分1份。分完后相互交流,看从中你能发现些什么。

1组、2组的学生:我们把20个圆片,每5个分1份,分成了4份,刚好分完,算式是205=4。

3组、4组的学生:我们把20个圆片,每7个分1份,分成了2份,剩下的6个不能分了。

教师:为什么不能再分了呢?

学生:因为没有7个圆片,不够再分1份呀。

教师:那么怎么处理这些不能再分的圆片呢?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研究的课题--有余数的除法。(板书:有余数的除法)

教师:把20个圆片,每7个分1份。能写成除法算式吗?怎样写?引导学生写出207,并要求学生回答,为什么要这样写?

教师:分的结果是什么呢?

学生:分成了2份。剩下的6个不能再分了。

教师:分成的2份在算式中叫什么?

学生:叫做商。

教师:我们就把剩下的6叫做余数。书写时在商的后面画6个小圆点,再写上剩余的数。

教师边说边板书:207=2(份)6(个)。

教师:现在同学们知道了,什么时候会出现余数?

学生:分的时候,不够分1份,剩下的数叫余数。

教师:对!一定是不够再分1份的情况下,才会出现余数,如果还能分1份呢?

学生:还要继续分下去。

教师:好!翻开数学书第100页,按课堂活动上的要求,同学们用小圆片代替糖葫芦分一分,看哪些题有余数,哪些题没有余数。

学生分小圆片。

2教学例4

观察例4图。

教师:孩子们,你们从这幅图中了解到什么信息?

学生:阿姨们在装羽毛球。

学生:有57个羽毛球,每6个装一筒,可以装几筒?还剩几个?

教师:真不错,你能用算式表示出来吗?

(引导学生写出576,并要求学生回答:为什么要这样写?用竖式计算,怎么来表示?)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

教师:应该商几?请同学们思考。

学生:可以商9(教师板书)。

教师:为什么商9?

学生:6乘9等于54,54与57很接近。

教师:我们把54写在竖式的什么地方呢?指导写出:学生:可是有余数呀,写在什么地方呢?

教师:请大家自己思考,看能不能解决。

学生:应写在横线下面,因为商9后,还剩下3,而竖式上57-54=3。所以就应写在横线下面。教师:(补充完整)并板书

学生:如果是商8就要余9,而9可以再分1份。

教师:商与除数的积要小于被除数又要最接近被除数。

三、巩固练习

教科书102页练习十四第3题。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篇3)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P51-P52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及操作活动,感知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

2、懂得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3、培养学生初步的操作、观察、概括等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主动探究的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以及余数要比除数少的道理。

教学难点: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及余数要比除数少的道理。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小棒、圆片等。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课本51页的主题图,创设情景,提出一共有23盆花,每组摆5摆,最多摆几组,还多几盆?

二、合作探究,创新发展。

(一)自学、交流,学习例2。

(1)自学、合作探究。

师:这个问题其实就是我们课本P51的例2。

出示:一共有23盆花,每组摆5摆,最多摆几组,还多几盆?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仔细看书,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跟你们组的小伙伴尝试解决问题。

(2)学生自学、合作探究。

(3)学生自由汇报。

学生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见解。

(4)师生共同点评学生作业本。

小结:剩余的3盆,我们把它叫做余数(板书余数)像这样的除法没有正好分完,还有余数,叫做有余数的除法。(板书课题:有余数的除法)

(二)自学、交流,学习例3。

(1)猜想-验证,突破难点。

1、让学生猜想:假如除数是5,请猜猜余数可能是几?

2、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验证:余数和除数的关系:到底余数可能是几?请同学们翻到52页看例3,利用小棒摆一摆,再观察余数和除数,你发现了什么?

3、引导学生得出:余数<除数

4、小结:余数<除数

(2)看书质疑。

师:请同学们再看课本51-52页的内容,有不懂的请提出来。

三、精心设练,乐中求实。

1、基本层:

⑴、P52做一做。(课件示第一关)

⑵、P53做一做。(课件示第二关)

师:下面请同学们利用刚学的知识解决P51的问题。

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你是怎样想的?)

(3)p51做一做p53.4(课件第三关)

2、综合层:(课件示第四关P53第2题)

3、开放层:(给猫送鱼)

准备:余数分别是1、2、3、的3只猫,及鱼状的卡片。

方法:学生写了余数的算式(鱼)贴上相应的猫上。

最后点评表扬学生(课件出现小猫说谢谢同学们送来的鱼)

四、全课总结。

1、今天这节课你们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和感想?

2、你能说说自己或小伙伴在这节课中的表现吗?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篇4)

教学内容:课本第6~7页、练习一第7~12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的进行有余数除法的计算。

2.能运用有关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的进行有余数除法的计算。

教学难点:能运用有关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1.口算

2363928568

746436456

28712639355

2.口答:

15里面最多有()个4。

53里面最多有()个7。

44里面最多有()个8。

33里面最多有()个6。

3.指名说说在计算有余数除法时,要怎样想,商才能很快求出?

4.揭题:今天我们继续练习有余数的除法。(板书课题)

二.计算练习

1.分组练习,指名板演。

639679

408478

1)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2)反馈,说说计算过程。

3)问:根据计算结果,以上两组题可以分成几类?为什么每组中的第一题没有余数,第二题就有余数?

2.完成练习一第9题。

1)明确要求,先口答商及理由。

2)学生分组计算,以检验刚才所说的商是否正确。

指出:看余数是多少,可以想几个几是多少,被除数里还多几,余数就是几。

小结: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3.完成练习一第10题。

1)出示题目,思考:除数最小应是几?

2)指名回答,说明理由。

问:如果除数是6,再根据题目中已给的余数,想想商可能是几,那么被除数能确定是多少呢?

3)问:如果将最小两字去掉,你认为除数可以是几,为什么?做练习一第2题.

三.解决实际问题练习

1.完成练习一第11题。

生弄清题意,完整口述题意。生独立完成。

指名反馈,说说这题为什么要用除法计算?这道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2.完成练习一第12、13题。

生弄清题意后独立完成。

指名板演,再说说理由。

2.完成练习一第14题。

1)学生了解图意。2)学生独立完成。

3.完成练习一第15题

1)学生独立完成。2)交流、反馈。

四.全课小结

今天主要练习了什么?怎样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五.作业

完成练习一第7题

教学反思: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篇5)

课题有余数除法例1,例2课时第1课时/共5课时授课时间教学目 标1、  掌握用竖式表达表内除法和有余数除法的方法。在操作中理解竖式每一步的含义,并能对除法作出合理解释。2、  在具体情景中让学生经理有余数除法的过程,理解余数的含义,建立有余数除法的概念。3、结合生活情境,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教学重难点重点: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的长除法。难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教学方法准备学生准备圆片20个教学过程及内容个人二度备课与即时反思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二、解决问题,抽象出除法竖式的计算过程问题一:15盆花,每组摆5盆,可以摆几盆?1、学生独立思考,列式计算2、全班交流,说一说自己的思考过程。3、教学竖式(1)、学生尝试列竖式(2)、认同除法竖式的一般列法,询问有没有看不懂的地方。(3)、体会除法竖式每一步的实际含义。a、用圆片代替盆花师生一起在黑板上摆一摆b、 观察竖式,尝试理解竖式的每一步含义。c、交流解惑。

d、仿写除法竖式

三、动手操作,建构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问题二、16盆花,如果每组摆5湓,结果会怎样?1、  学生活动:用圆片代替盆花在桌子上摆一摆,结果用竖式表示。

2、  结合学生的操作活动理解竖式每一步的含义。

3、揭题:有余数除法

4、学生试写横式5、思考:a 如果有17盆话,每组摆5盆花,最多可以摆几组?还多几盆?如果是18盆呢?你是怎么知道的?算式怎么写?先在头脑里摆圆片,再列算式。b 现在有21盆话,每组摆5盆,最多可以摆几组?还多几盆?你能列竖式计算吗?c  交流、评价。6、小结四、生活应用看同学们学得这么好,小精灵想带同学们去运动会看看,用所学的知识帮他解决一些问题,好吗?五练习1完成书本第51页的做一做师生校对正确填写形式2出示小黑板:老师给你20元钱,请你给运动员们再去买几瓶矿泉水,已知每瓶矿泉水3元,能买几瓶,还剩几元?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课堂》p22     选做《特训》p33-34 1-5 作业布置教学整体反思

本节课是表内除法的延伸,属下位学习,教学中我主要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知余数,认识余数。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通过直观形象的教具展示、学具操作、游戏、自我探究等形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来构建新的知识体系,给学生以成就感。恰如其分地体现了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同时课堂中培养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整节课多数是让学生在动手中认识余数,得出结论。这节课刚开始时是小组平均分小棒,在学生动手操作分完所给的小棒后,教师让学生仔细观察表格,把分的几种情况进行比较,并分类。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得出结论:每组把小棒平均分后有两种不同的结果,一种是没有剩余,一种是有剩余。学生从“小棒开始初步感知了“剩余”,到形成结论得出概念,突出了“剩余”的概念,培养了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和比较能力。为下面进一步学习余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认识余数后引出除数比余数大时,不是我告诉学生这规律,而也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动手圈。在圈一圈,猜一猜的过程中学生总结出了除数比余数大的规律。整节课学生动手、动嘴、动脑,真正参与了活动的全过程,借助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形成数学概念。在自主、合作、讨论中学生自己去交流、去沟通、去互动、去思考,使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获得了“余数”概念的表象支撑,为抽象出“余数”概念打下了基础。

但是这节课在实际教学的过程时,对比教案来讲,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由于在某些环节中用的时间过多,致使一些应该有的教学环节没有进行。如:数手指的游戏、有趣的思考题等很有特色的教学设计,均由于时间的关系没有进行,比较遗憾。因此,这次的教学活动,是给我敲了一个很及时的警钟,鞭策我在今后的备课乃至教学过程中要本着认真、虚心的态度,塌实朴实地搞好教学工作,是自我驾驭教材,驾驭课堂的能力更进一步。

课题有余数除法例3课时第2课时/共5课时授课时间教学目标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并能正确计算。懂得“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道理教学重难点重点:有余数除法的计算 难点: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教学方法准备教学过程及内容一、复习铺垫1.卡片出示,口答:( )里最大能填几:3×( )

二、教学例3

个人二度备课与即时反思探究“余数比除数小”的规律1、出示例3如果有21名学生打篮球,每5人一组,可以分几组?22人, 24人,25人,26人……呢?    2、列式计算,完成在答题卡上21÷5 = 4(组)……1(人)22÷5 = 4(组)……2(人)23÷5 = 4(组)……3(人)24÷5 = 4(组)……4(人)25÷5 = 5(组)26÷5 = 5(组)……1(人)27÷5 = 5(组)……2(人)28÷5 = 5(组)……3(人)29÷5 = 5(组)……4(人)30÷5 = 6(组)31÷5 = 6(组)……1(人)32÷5 = 6(组)……2(人)3、引导学生观察算式中的余数和除数,看看能发现什么?4、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发现5、组织全班交流师生共同归纳出: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比除数小。 6、验证规律教师:是不是所有的有余数的除法算式,都是余数比除数小呢?请你们任意写出一个有余数的除法算式,验证一下。小组内交流验证结果。三、实践应用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十二第1题(1)       课件出示第1题。(2)学生读题,理解题意。(3)学生在练习本上用竖式计算。2、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十二第2题(1)出示教材53页情境图。(2)引导学生观察画面,理解题意。(3)选择一种装法,计算出结果。(4)引导学生思考:你还想一袋里装几个?按你的想法,列式计算出结果。3、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十二第3题(1)卡片出示第3题。(2)引导学生说出卡片上最大能填几,并说说自己的想法。3、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十二第5题四、全课小结教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又有什么新的收获?师生共同总结:学会了除法的竖式计算方法;知道了有余数除法的各部分的含义;知道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比除数小……作 业 布 置

10月 15 日   《课堂》p23     选做《特训》p34—35  1—6

教学整体反思

为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突出教学的重点,教师改变过去直接教学竖式的方法,放手让学生大胆想象,自己尝试写出除法的竖式,由于受先前学习经验的影响,很多学生是仿照加、减法和乘法的竖式的书写格式来写,这是很正常的。教师注意适时点拨,让学生互相提问、互相评价,从而不断地调整算式的写法,逐步地达到规范。这不仅体现了优化思想的渗透和培养,还充分体现了师生平等的教学理念。

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自主探索余数比除数小的规律,逐步培养她么善于合作、积极思考的学习能力。

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小棒成为教学的载体,学生通过大量的例子,反复研究,进一步验证了在有余数除法中,余数都比除数小的规律,从而认识水平上升到一定的高度,由特殊到一般,并在头脑中形成非常深刻的印象。

课题有余数的除法练习课时第3课时授课时间教学目 标通过巩固练习,使学生熟练地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提高口算和笔算有余数除法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巩固练习,使学生熟练地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难点:掌握试商的方法,提高口算和笔算有余数除法的能力。

教学方法准备教学过程及内容个人二度备课与即时反思一、复习

1、4×7-28=             34-5×6=              4×8-24=

2、在(  )里最大能填几?

( )×6 < 57    ( )×7  < 43   ( )×5 < 38               4×<  31            8 ×( )< 26      9×( )< 603、  根据题意写出横式。

(1)有8个苹果,平均放在4个盘里,每盘放2个。列式:(略)

(2)有8个苹果,平均放在3个盘里,每盘放几个?还余几个苹果?

(3)有8个苹果,平均放在2个盘里,每盘放几个?还余几个苹果?

二、练习1、用竖式计算。

37÷4           49÷6          32÷5           25÷7

2、完成教材第54页第5题:下面的计算对吗?

(1)48÷5=9……3                 ( )

(2)33÷7=5……2                 (      )

(3)63÷8=7……7                 (      )

(4)5×6+4=34练习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渗透“商×除数+余数=被除数”的检验方法。

3、当师傅。(完成教材第54页第6题:有29片扇叶,每台电扇装3片,这些扇叶够装几台电扇?)

4、把计算卡片分一分。(第54页第7题)先让学生根据画面明确题目的意思,再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完成,最后全班交流各自的解题方法。

5、求彩带的长度。 一个8边形,每边长3厘米,一条彩带围一周后还剩下2厘米,求这条彩带长多少厘米?练习时可以让学生看图明确题目中求彩带的长就是求“3×8+2=?”,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验证计算结果是否正确,从而让学生在解决生活问题的情景中,进一步体会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三、全课总结。(略)

四、补充思考。

(1)把10枝笔平均分给3个同学,每人得几枝?还剩几枝?

(2)有羽毛球23个,如果每盒里装5个,可以装几盒,还剩几个?

(3)有42个萝卜,每袋装8个,可以装几袋?还剩几个?

作 业 布 置

10月18日

《课堂》p18       《特训》p35—37第1—5 教学整体反思

课题有余数的除法(例4)课时第4课时授课时间教学目 标激发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欲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加深对除法应用题的认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难点: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教学方法准备教学过程及内容个人二度备课与即时反思一、  复习(一 )口算。(教师出示卡片,指名学生说出得数)4 × 8   37 + 5   5 × 8    72 ÷ 824 –6  7 × 9   56 ÷ 7    49 ÷ 718 ÷ 3  42 ÷ 6   9 × 4   45 ÷ 9

(二)先摆小棒,再解答。

1.拿出10跟小棒,平均分成5份,每份几根?

2.拿出8根小棒,每4根放一堆,可以放几堆?

二、  新课(一)动手操作,提高能力。

7枝铅笔,平均分给3个同学,每人分几枝,还剩几枝?

师:同学们用小棒代替铅笔,按题意分一分,然后上台表演。

……………………(二)教学教材p55例4。(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观察例4图,从中你找出解决问题的信息

2.把例4口述成文字题,出现在黑板上:有32人跳绳,每6人一组,可以分成几组,还多几人?

3.小组讨论,解决这个问题,然后汇报。学生1,口算:32 ÷ 6 = 5 (组)……2人

学生2,笔算:                                       5

6 /ˉˉ 3ˉ2ˉ

3  0

ˉ ˉˉ  2ˉ

答:可以分成5组,还多2人。 4.师:谁能说一说这题为什么用除法计算?

5.式子中的32、6、5、2各表示什么意思?

6.在书写时要注意些什么?

7.师:对上述解决问题,谁还有疑问的举手说。

(一)做教材p55“做一做”。

1.先从图中找信息。

2.根据信息,选择自己要买的物品,再解决自己的问题。(二)练一练   教材p56第2题。教材p56第3题。 说说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或想法?教师也总结一下今天的学习情况。作 业 布 置  10月19日  《课堂》p25      回作:《特训》p37—38第1—5教学整体反思

课题解决问题例5课时第5课时授课时间教学目 标1、进一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对不同的情况作出正确的判断。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有余数除法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能够比较熟练地解答实际生活中有余数的除法应用题。教学重难点重点:能够熟练地应用有余数的除法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难点:能够针对不同的实际情况作出正确的判断。教学方法准备教学过程及内容个人二度备课与即时反思一、          练习。 ( )里最大能填几?(     )×7

教学整体反思

“有余数的除法”它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又是今后学习一位数除多位数除法的重要基础。这部分通过三个例题,使学生感受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学习用竖式计算的算理和写法,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教学时,应注意从学生认识水平的实际出发,让他们经历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达到“玩中学、做中学,学中悟”的目的。

一、创设一个学生喜欢的情境,出现“有剩余”的情况,从而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让他们初步感受到余数就在自己的身边,体会“余数”的意义。

二、通过丰富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自主研究横式、竖式写法。

三、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自主探索余数比除数小的规律,逐步培养她么善于合作、积极思考的学习能力。

四、拓展练习,巩固新知

数学教学学的是方法,它特别提倡精讲精炼。因此,在设计练习时,我们只选取了这两个最具有代表性的题目。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余数比除数小的规律,会利用规律解决问题。并且能够促进学生保持饱满的学习热情,学习有用的数学,实现有效的学习。 分享 转发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篇6)

信息窗2   搭帐篷

教学内容:教科书96—97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有余数除法和余数的含义,懂得“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2、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3、通过操作尝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是教学的重点。掌握试商方法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准备:

学生每人准备10个小圆片、投影仪、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            启发谈话 激趣导入:

秋天到了,明明和小红几个小伙伴去秋游,他们找好宿营的位置后,各自完成自己的任务去了。瞧,他们都忙了写什么?

二、 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出示课件:同学们秋游

看着这美丽的图片你想说些什么呢?能提出数学问题吗?

1、老师先说一个,这位同学在烤鱼,每人分4条,22条鱼可以分给多少人?能列算式计算吗?

学生先用圆圈摆一摆,在列算式

22÷4=(   )(人)……(   )(条)

加法、减法、乘法都可以用竖式计算,除法能用竖式计算吗?

小组讨论,推想竖式

教师归纳:

2、指导学生给各部分起名字。

分别说出22、5、4表示什么意思?

3、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板书问题:48个野果平均分给7个同学,怎样分?

学生列算式并计算

4、学生讨论

刚才我们做的这两道题的余数有什么特点?

第二题的余数能是8 或9吗?为什么?

小组汇报:哪一小组愿意来交流一下?

5、教师讲解。

(1) 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因为,如果余数等于或大于除数,说明还够分1份的,说明商小了,只有余数比除数小,商才正确。

(2) 计算有余数除法时,书写格式一定要正确完整。

6、同学们秋游,首先解决的是宿营问题,野营小队共17个人,如果每顶帐篷住3人,需要搭多少顶帐篷?

学生独立列算式计算

小组讨论,需要几顶帐篷?为什么?

汇报交流结果

四、 巩固练习(投影片出示)

1、 口算并说出商几余几?

8÷3=□……□ 11÷4=□……□

12÷5=□……□65÷8=□……□

35÷8=□……□7÷2=□……□

2、 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49÷6=8……138÷5=6……836÷9=3……9

学生改正后,让学生说一说错误的原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余数要比除数小”的规律。

3、 看谁答得又对又快?

(1)被除数是23,除数是4,商是几,余数是几?

(2)54除以7,商几余几?除以9呢?

4、 聪明题。

有35块点心,每6块装一盒,剩下的包在纸包里,纸包里有多少块点心?

五、 课堂作业

六、课堂小结

教学反思

学生对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并不理解,因而在单位名称上很是糊涂,做起题来有困难。

学生比较会用竖式来计算除法,速度较快,但仍然是数位对不齐。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篇7)

1、姐姐买来一束花,有11枝,每5枝插入一个花瓶里,可插几瓶?还剩几枝?

2、妈妈买了21米花布,每4米做一个窗帘,可做几个窗帘?余几米布?

3、老师将15个香蕉平均分给4个同学,每人分几个?还剩几个?

4、王老师买来一条绳子,长20米,剪下5米修理球网,剩下多少米?剩下的每2米做一根跳绳,可以做几根跳绳?还剩多少米?

5、一个星期有7天,三月份有31天,合几个星期零几天?

6、三年级六班有58人,每8人坐一桌,可以坐满几桌?还剩几人?

7、公园里来了25个小朋友,如果每架儿童飞机上坐4人,需要几架飞机?

8、饮品店来了34位客人,如果每6位客人坐一桌,可以坐满几桌?还剩几人?店里至少需要准备几张桌子?

9、一块布料长80米,每9米剪一段,可能剪成几段,还剩几米?

10、有38个皮球,每班分8个,能分给几个班?还剩下几个?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篇8)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教学有余数除法的认识和简单计算。

教材分三段安排教学内容:

第一段,第1~2页的例题、试一试和想想做做,认识余数的意义和有余数的除法;

第二段,第3~4页的例题、试一试和想想做做,学习有余数除法的简单计算。

第三段,第5~7页的练习一。

二、教材的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

1.通过分组操作,认识余数和有余数的除法。

所谓有余数的除法,是根据在整数集中除法运算不是总能施行的情况,而对除法运算的意义所作的补充规定。即,如果两个整数相除不能得到整数商,那么被除数中最多含有除数的个数,叫做不完全商;所余的部分,即被除数减去不完全商与除数乘积所得的差,叫余数。像这样的除法运算就叫做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对有余数除法的认识,可根据教材安排的活动线索,着重组织好如下几个步骤的活动。第一,让每个小组准备10枝铅笔或10根小棒,提出:10枝铅笔,每人分2枝,结果怎样?每人分3枝,结果怎样?每人分4枝、5枝、6枝呢?要求学生根据上述问题有次序地进行操作,并把操作结果填在表中。第二,引导学生观察表中的数据,把操作结果进行分类。第三,根据分类情况,即时指出:平均分后有剩余的情况也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出示一道有余数除法的算式,介绍余数及算式的读法。第四,让学生根据上述操作中其他平均分后有剩余的情况,尝试列出不同的有余数除法的算式。

2.要恰当把握第2页想想做做的教学要求。

第2页想想做做一共安排了三道题,重点让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对有余数除法的认识。指导学生练习时,应注意三点:第一,要让学生借助学具操作或看图写算式,不应该让学生脱离直观计算有余数的除法。第二,要关注已知总数、份数,求每份数及剩余数的操作、因为这样的操作有利于学生从不同角度完善对有余数除法的认识。第三,要突出算式中单位名称的选择。可以让学生根据写出的算式,再说说具体的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在表达过程中进一步明确认识。

3.借助直观和已有知识,帮助学生理解有余数除法的计算过程。

学生理解有余数除法计算方法的基础主要有三条:一是把物体进行平均分的活动经验;二是用竖式计算表内除法的已有知识;三是对有余数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借助直观理解:要求7个桃,每盘放3个,可以放几盘,还剩几个,就是求7里面最多有几个3。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计算73的竖式,分别思考:竖式中的7表示一共要分7个桃,那么竖式中的6呢?6是怎样算出来的?竖式中的1表示什么意思?1又是怎样算出来的?从而使学生在讨论中明确认识计算有余数除法的过程。

4.在学生初步理解算法的基础上,要及时提升学生计算有余数除法的思考水平。

学生计算有余数除法,不能仅仅停留在直观水平上,要通过引导使学生逐步掌握利用乘法口诀进行试商的方法。试商的本质是依据除法运算的意义,着眼乘除法关系进行的一种较为抽象的试验和调整。初步理解并掌握试商方法不仅是为了达成本节课的基本教学目标,也是为今后继续学习除法计算奠定基础。教学试一试时,一方面要启发学生联系实际情境思考175的结果;另一方面更要启发学生利用乘法口诀思考:因为5与3乘最接近17且小于17,所以计算175时应商3。从而使学生初步掌握试商的基本方法。由此,再通过相关的对比练习,使学生在比较中逐步强化这一思路。

5.选择合适的时机,引导学生发现余数要比除数小。

余数要比除数小是有余数除法计算中的一个规律。但严格说来,余数要比除数小其实是计算有余数除法的一条法则,是探索和理解试商方法的逻辑基础。因此,对这个问题的讨论有两种处理方式:一是在学生积累一定的计算有余数除法的经验后,通过对几道题的计算过程的比较,在比较中让学生发现规律;二是在学生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计算过程后,让学生在进一步的操作和思考中理解这一规定的合理性。教学时,可以根据班级实际情况灵活进行安排。此外,还可通过一些典型错例的比较,以及类似□□=4......2这样的填空题让学生巩固认识、加深理解。

6.启发学生依据有余数除法的意义,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材第4页想想做做的第4题,第5~7页练习一的第4、11、12、13、14题是需要用有余数除法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教学时,应联系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到:只要是把一个整体分成几个相等的部分(平均分),不管是否分完,都可以用除法进行计算。此外,还要注意帮助学生认识到,有些具体的实际问题,列式计算后需要根据计算结果和题意作进一步的思考,才能确定答案。如,搭一个棱长是2的正方体,需要8个同样大的小正方体,那么27个同样大的小正方体最多可以搭多少个?通过解答这样的问题,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有余数除法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篇9)

一、填空题:

1.除法算式13÷2=6? ?1中13是(),2是(),6是(),1是()。

2.在□÷7中,如果有余数,余数最大是(),最小是()。

五、列式计算:

1.被除数是57,除数是7,商几余几?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里面有几个6,还余几?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除数是9,被除数是62,商是几?余数是几?_______________ 里面最多有()个9,余数是()。4.在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要比()小。5.在一个余数是8的除法算式中,除数最小是()。6.□里最大能填几?

□×4<37 8×□<70 54>8×□□×6<39 9×□<65 48>5×□7.在有余数的除法中,被除数=()。

8.□÷8=5? ?△,当△最大时,□应该是()。根小棒可以摆()个正方形,还剩()根。

二、判断:(对的在括号里面画“○”,错的画“●”)1.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不能比除数大。()除以8,商5余9。()

÷7和60÷9的商相同,余数也相同。()

4.妈妈将糖果平均分给8个小朋友,每人分到9块,还剩9块。5.一只35元的玩具熊可以换7辆8元的小汽车。()

三、直接写答案:

21÷6=_??_19÷4=_??_ 67÷9=_??_ 38÷5=_??_52÷7=_??_ 71÷8=_??_ 17÷2=_??_ 43÷9=_??_ 25÷3=_??_

四、计算下列各题: 27÷9= 60÷7=58÷8= 70÷9=29÷5=34÷6=

六、开放题:()÷9=8??()

要使余数最小,被除数是()。算式:要使余数最大,被除数是()。算式:

七、用数学:

1.(1)二班有44名学生去森林探险,每辆车座8人,最少租几辆车?

(2)每盒牙刷3元钱,用20元钱最多可以买几个牙刷?

(3)把60块月饼每8块装在一个盒子里,需要准备几个盒子才够?

2.小刚买来20条金鱼,送给小明4条,剩下多少条金鱼?小刚把剩下的平均放在3个鱼缸,每个鱼缸放多少条金鱼?还剩多少条?)

4.一本书共86页,小丽看了30页,剩余的每天看7页,还需要看几天?

5.__________,平均分给6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得几张,还剩几张?(补充条件,并解答出来)

6.有32本书,最少拿出几本后就可以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篇10)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认识余数,探索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2.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渗透借助直观研究问题的意识和方法,积累观察、操作、讨论、合作交流、抽象和概括等数学活动经验,发展抽象思维。

3. 学生在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成功的喜悦。

目标解析:

本课教学目标的定位是基于学生已有的表内除法的基础之上,同时它也是今后学习一位数除多位数除法的重要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分草莓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经历把物品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的除法的过程,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借助用小棒摆正方形的操作,使学生巩固有余数除法的含义,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学重点:理解余数及有余数除法的含义,探索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学生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一)出示教材第59页主题图。

(二)引导观察,交流信息。

(三)教师小结,揭示课题。

平常我们分东西,有时候正好平均分完,有时候不能正好分完,剩下的又不够再分。剩下不够再分的数就叫做余数,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余数的除法”(出示课题)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主题图的情境,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背景中挖掘数学问题,激发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感悟,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动手操作,探究意义

(一)复习表内除法的意义

1.课件出示6个草莓图:把下面这些草莓每2个摆一盘,摆一摆。

2.学生交流获取信息。

3.利用学具实际操作。

4.用算式表示操作的过程。

5.小组内说说6÷2=3(盘),这个算式表示的意思。

【设计意图:沟通操作过程、算式、语言表达之间的转换,使学生明白它们的意思是一样的,只是表达的形式不同。】

(二)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1.在动手操作中感受平均分时会出现有剩余的情况。

(1)课件出示7个草莓图:把下面这些草莓每2个摆一盘,摆一摆。

(2)学生利用学具操作。

(3)交流发现的问题:剩下一个草莓。

2.在交流中确定表示平均分时有剩余的方法。

(1)学生用算式表示刚才摆的过程,教师巡视,选取典型案例。

(2)教师板书规范写法:7÷2=3(盘)……1(个)。

(3)交流算式表示的意思,7、3、2、1各表示什么?明确“1”是剩下的草莓数,我们把它叫做余数。

3.归纳总结,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

(1)比较两次分草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教师随学生的回答课件呈现下表。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篇11)

教学目标:

1.结合月饼装盒问题,经历自主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正确计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有余数的除法,会进行验算。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运算的准确性和计算结果在生活中应用的现实性。

教学重点:

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计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有余数的除法,会进行验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二、新授:

1.出示课本10页的题。

(1)把258块月饼装盒,每7块装一盒,需要多少个盒子?

①鼓励学生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试着算一算。

②交流计算的结果。根据学生试算的情况,给予必要的指导。结合生活实际情况,使学生理解剩下的6块月饼也需要一个盒子,所以258块月饼,每7块装一盒,需要37个盒子。

③怎样验算计算的对不对?

让同桌讨论,试着验算,然后交流,使学生知道验算有余数的除法,先把商和除数相乘,再加上余数。

(2)如果每8块装一盒,需要多少个盒子?

让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流。

2.试一试:

如果把上面这些月饼送给敬老院的老人,每人5块,那么够分给多少位老人呢?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流。结合实际生活经验,使学生了解余下的3块不够分给一位老人,所以只能分给51位老人。

三、练一练:

第1题:让学生看懂图意再解答。

第2题:让学生独立完成。要注意了解学生计算的正确率。

四、作业:

课本11页练一练第3题。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篇12)

教学目标:

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加深对除法应用题的认识。

教学道具:

7枝铅笔、口算卡片若干张、信封8个、学生每人10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教师出示卡片,指名学生说出得数)

4837+558728

24679567497

18342694459

2、先摆小棒,再解答。

(1)拿出10跟小棒,平均分成5份,每份几根?

(2)拿出8根小棒,每4根放一堆,可以放几堆?

二、新知。

1、动手操作,提高能力。ZfW152.CoM

7枝铅笔,平均分给3个同学,每人分几枝,还剩几枝?(自己先分分看)

师:同学们用小棒代替铅笔,按题意分一分,然后上台表演。

2、教学教材P55例4。(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观察例2图1,从中你找出解决问题的信息(条件)。

(2)把例2口述成文字题,出现在黑板上:

有32人跳绳,每6人一组,可以分成几组,还多几人?

(3)小组讨论,解决这个问题,然后汇报。

学生1,口算:326=5(组)2人

学生2,笔算:5

6/ˉˉ3ˉ2ˉ

30

ˉˉˉ2ˉ

答:可以分成5组,还多2人。

(4)师:谁能说一说这题为什么用除法计算?

(5)式子中的32、6、5、2各表示什么意思?

(6)在书写时要注意些什么?

(7)师:对上述解决问题,谁还有疑问的举手说。

三、巩固练习。(开放性练习题)

1、做教材P55做一做。

(1)先从图中找信息。

(2)根据信息,选择自己要买的物品,再解决自己的问题。

四、本课小结。(略)

五、练习作业。教材P56第2、3题。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篇13)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积累、观察、操作、讨论、交流、抽象、概括等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利用有余数除法解决一些简单问题,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考。

3、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意义和作用激发学习数学的乐趣在独立思考和合作的过程中,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培养积极参加活动的态度和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1、学生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积累、观察、操作、讨论、交流、抽象、概括等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利用有余数除法解决一些简单问题,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考

3、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意义和作用激发学习数学的乐趣在独立思考和合作的过程中,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培养积极参加活动的态度和习惯。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水果教具

教学过程:

一、自主练习

1、摆一摆、填一填

83=□......□

135=□......□

92=□......□

234=□......□

2、圈一圈,填一填农民伯伯的蔬菜丰收了,他们打算先把蔬菜进行包装,然后再运到超市去卖。我们看看每种蔬菜可以装成几个盒子?

同位互相说一说每个数所表示的意思,观察一下除数和余数谁大谁小。

113=3(个)......2(个)

174=4(个)......1(个)

学生互相讨论

3、口算练习

32814645-537

28+3438163345

4、百货店新进了一批杯子,打算进行包装后再售出,请同学们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算一下,这三种杯子各能装满几盒?各剩几只?

144=3(盒)......2(只)

128=1(盒)......4(只)

156=2(盒)......3(只)

5、实践活动课上,同学们从家带来了许多废旧物品,动手动脑制作成新的玩具。瞧,他们用什么制成了新的玩具?剩下的易拉罐可以搭成几辆小车?

学生通过观察图看出一辆小车用到两个易拉罐,还剩下13个易拉罐。

132=6(辆)......1(个)

6、新学期开始了,每个班的同学都要进行卫生清扫。学校刚买来一些新的卫生工具准备分给大家,每种工具都平均分给9个班,怎么分?

199=2(个)......1(个)

279=3(把)

229=2(把)......4(把

7、聪明小屋

+○=12※=○+○+○※=()

○=()

※□=16

※□=4※=()

□=()

学生小组合作解决,并说出理由。

板书设计有余数的除法

课后札记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篇14)

第一课时: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内容: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目标:

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能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重点、难点:商的取值和单位的前后不一致性,使学生经历试商的过程,理解竖式计算的算理,掌握试商的过程,掌握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方法。

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一阶段刚学会表内除法,已经接触过许多正好全部分完的事例,但二年级学生的思维还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想完成由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转变,就要借助动手操作,让学生亲自去实验,去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你们喜欢野餐吗?看一下这个班的同学们,他们来到野外可高兴了,有的扎帐篷,有的采野果,有的采蘑菇……你们想去看看吗?

二、 探索新知

1、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2)解决第一个问题:每人分4条,22条鱼可以分给多少人?

要解决这个问题,你准备用什么方法进行计算?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

组织学生说一说这个算式每一部分表示的意义。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教师强调:要弄清楚式子的意义,22条鱼,每人分4条,可以分给5个人,还剩2条鱼,所以5后面的单位是人,而2后面的单位是条。

(3) 教学竖式的写法。

教师板书竖式 ,并讲解每一部分的名称。

请学生在练习本上练习写竖式。

提醒学生注意:各数位一定要对齐

(4) 小组内解决:48个野果平均分给9个同学,每人分几个?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横式及竖式。

师:说一说你们是怎样试商的?

请学生交流自己的好方法。

(5)观察比较:观察一下上面两道算式,观察一下除数和余数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回答:余数一定是比除数小的。

(6)请学生独立解决:需要搭多少顶帐篷?

学生找到需要的条件,在本子上写出算式并集体交流。

2、练习巩固

(里最大能填几?

这是一道试商练习。

请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2)补充练习

先摆一摆,再计算

份,还剩( )根

板书:……( )

把个,还剩( )个

板书: ……( )

再一次提醒学生注意:在做有余数的除法题时,所得的余数一定比除数小。

3、总结:同学们,你们真不错。这节课我们跟着图上的小朋友们一起去搭了帐篷,还学会了有余数除法的竖式的写法,课后请你们找一找在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我们今天学过的方法来解决。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篇15)

教学目标:

1、结合月饼装盒问题,经历自主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能正确计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有余数的除法,会进行验算。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运算的准确性和计算结果在生活中应用的现实性。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教学辅助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设计意图教学预设

一、谈话导入(时间2分钟)

师:刚过春节,谁愿意给大家说说你在春节期间的一些好玩、好吃的事。(指名1-2人回答)

师:说得挺好,我们知道了像春节这样的节日有放鞭炮、吃饺子的习俗,谁还知道哪些节日习俗?

师:对,八月十五吃月饼。看,老师今天就给大家带来了有关月饼的问题,看大家有没有办法解决。

(出示书上的月饼图)

二、探索新知

⑴明确题意(时间1.5分钟)

师:你从这副图上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需要我们解决哪些数学问题?谁愿意给大家说说。

(指名1-2人回答)

⑵学生试做,师巡视。(时间3分钟)

师:好,根据要求自己试着算一算吧。算完之后再用自己的方法验算。

⑶小组讨论(时间3分钟)

师:把你的计算方法和验算方法跟你的身边的同学交流一下。

⑷全班交流,集体汇报。(时间8分钟)

●解决除法竖式的计算过程(即商3为什么写在十位上?余数6表示什么?)

师:谁愿意给大家说说你的算法。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师追问:商36和余数6在问题中分别表示什么?

师:谁愿意把你的计算过程再在实物投影上给大家展示一下?

(指名1人到实物投影上展示)

●解决验算时367的积为什么加6

强调有余数和无余数除法的演算的区别(即有余数的除法演算方法:商除数+余数)

师:大家都会计算了,谁愿意展示一下你的演算过程?

(指名2-3人展示演算过程,说加6的原因,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解决需要装多少个盒子的问题(即需要37个盒子)

师:(手指板书提问)258除以7商36余6,那多出的6块,在装盒时怎么办?

(指名回答)

师:对,就像这位学生说得多出的6块还要再装一个盒子。那你就说说怎样写答吧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答:每7块装一盒,需要37个盒子。)

三、看书质疑

(时间1.5分钟)

师:每7块装一盒,我们知道怎样装了,如果每8块装一盒怎么办呢?

(时间2分钟)

(出示课件:每8块装一盒,需要多少个盒子?)

师:同学们自己先算一算,再演算演算吧。

师巡视,完后集体汇报。

(展示一名学生的计算过程及演算过程。

四、巩固练习

1、(时间3.5分钟)

师:现在想把这些月饼送给敬老院的老人,每人5块,那么够分给多少位老人?大家帮忙分分吧。

(出示课件:如果把上面这些月饼送给敬老院的老人,每人5块,那么够分给多少位老人呢?)

●指名读题。

●学生自己做,师巡视。

●全班交流,(重点解决余下的3块不够分给一位老人,所以只能分给51位老人。)

师:来,把你的答案展示给大家。说说为什么够分给51位老人?

师: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师:说说你的理由。

2、(时间17分钟)

师:我们帮敬老院的老人分好了月饼,再来看看是谁正在吃竹子?

(出示书上11页的第1题)

●指名读题并说图意。

●学生自己独立解答。

●指名订正。

师:我们知道了熊猫妈妈的体重大约是熊猫宝宝的几倍,再来看下面几道计算题,比比看看谁做的又对又快。

(出示书上11页的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老师巡视关注计算的正确率并提醒学生注意验算。

●集体订正。

师:你想说哪道题到就说哪道题。

师:学校要为同学们更新课桌,在木器厂订做了一批新课桌,看大屏幕。

(出示书上11页练一练的第3题)

由学生自己看题意,自己解答,指名说说答案或在小组中订正也可。

五、小结

由师生对传统习俗的谈话引出把258块月饼装盒的事情,比较亲切自然,而且使学生感悟到生活处处有数学。

引导学生理解题意,让学生知道图中所给的两个条件及所求问题。

①在上节课刚学过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两位数,以及过去已学过有余数除法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自己做,更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②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己思考、计算、验算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

小组讨论,让学生学会倾听他人意见,同时在平等交流的环境中互相学习。

老师要参与到小组中重点关注学生计算中的商的首位和验算的方法。

以上学生试做、小组讨论两个环节实现教学目标:经历自主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通过集体交流使学生知道①百位不够商1,看前两位:25个十除以7商3个十,所以3写在十位上;②6比7小,不够7除,所以6是余数。

这个环节实现教学目标:能正确计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有余数的除法;

再强调余数要比除数小。

板书是让学生看到算式的结果与单位名称,等下面讲解完答案后再让学生直观地看到算式的结果与答话的不同。

明确单位名称:36表示36个盒和还余6块,所以36的后面跟单位个,6的后面跟单位块。

看看学生是否写对了单位名称。

实现教学目标:会验算有余数的除法。

让学生知道实际生活中多出的也要再装一盒。实现教学目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运算的准确性和计算结果在生活中应用的现实性。

让学生在看书的过程中再一次梳理除法算式、竖式的书写;余数要比除数小;演算的方法;单位名称以及答语

这个环节的设计,重在让学生体会余数不管是几都要再装一个盒子。

①巩固计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②让学生了解具体问题还要具体解决,不能一概而论,明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计算结果在生活中应用的现实性。

有准确答案的就说准确结果,有余数不是准确的倍数时才用到大约。

①巩固计算的正确率。

②任选题回答,活跃了课堂气氛,也调动了同学们的积极性。

这节课的例题都是包含除,现在出示的是一道平均分的应用题。

老师不做任何说明,继续培养学生会看题意并能独立解答的习惯。

学生会说出正月十五吃元宵、八月十五吃月饼等等

如果此环节学生说不好老师可以直接告诉学生一些风俗习惯。不要在此环节时浪费时间。

说数学信息时,学生会说出有一堆月饼共258块,有两种月饼盒子,要我们解决:每7块装一盒,需要多少个盒子?

当看到学生大部分验算完之后才说把你的计算方法和验算方法跟身边的同学交流一下。不要让学生自己思考的时间流于形式。

(学生可能的回答:①我在十位上写3,在个位上写6,商就是36,还多出6块,余数就是6;

②因为百位不够商1,所以我在十位上商3,还余着6块是余数)

让学生说自己的算法时,很有可能会说出3写在十位上的原因,如果这样老师就不再问3为什么写在十位上如果学生没有说到,老师一定要问一问。

学生可能出现的演算方法:①分步验算:

36252

7+6

252258

②整体验算

36

7

252

+6

258

学生可能的回答:多出6块要再用一个盒子,或者是不知道怎么办。

如果学生不知道多出的6块也要再用一个盒子,教师要联系实际生活问::如果你在装盒时,还剩着6块你准备怎样处理这6块月饼?如果学生说买一赠一或与其他月饼挤在一个盒子里,老师要肯定在实际生活中有这种现象但不合题意。

(学生可能出现两种答案:分给51位老人、分给52位老人)

学生可能为了好区分两只小熊猫,为他们起名:团团、圆圆。

如果怕时间不够可以让左边的学生做第一横行,右边的学生做第二横行。

如果老师在巡视中发现学生只做了一问,还是要提醒学生这道题有两个问题,不要丢了。

如果有时间就小结一下,如果没有时间就直接下课。


本文的网址是http://www.zfw152.com/a/59142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