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语大全# #高中政治教学设计案例积累#】作为一名教职工,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政治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政治教学设计案例积累 篇1
自主探究
1.实用主义者詹姆士认为,“有用的观念就是真理。‘它是有用的,因为它是真的’或者说,‘是真的,因为它是有用的’,两句话的意义是一样的”。詹姆士关于真理的说法错在哪里?在人们认识事物时,什么样的结论能够被称为真理?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为何会有真理和谬误的区分?“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的说法正确吗?
2.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这是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提出的定理。在此后的两千多年里,人们一直把它当作任何条件下都使用的真理。随着航海事业的发展和人们对于球面认识的不断深入,这一定理的局限性逐渐暴露出来。
19世纪,俄国数学家罗巴且夫斯基提出在凹曲面上,三角形内角和小于180°。随后,德国数学家黎曼提出:在球形凸面上,三角形内角和大于180°。罗巴且夫斯基和黎曼的发现是否表明,欧几里得定理不再是真理?是什么原因使人们认识到欧几里得定理并不是任何情况下都适用的真理?
3.1965年7月以来,人类利用宇宙探测器探测火星的活动一直没有停止。__年,人类近距离拍摄到火星的表面有许多类似月球表面的坑洞,并观测到火星表面的气温、气压等现象。人类对火星的认识还会发展吗?为什么?
难点突破
1.全面理解真理是客观的
(1)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一种认识符合客观对象就是真理,否则就是谬误。
(2)真理是客观的,真理最本质的属性就是客观性。一种认识是不是真理,只能看它按是否与客观实际相符合,而绝不能因人而异,或以某些人的主观需要为转移。真理的客观性是任何权势都抹煞不了的。
(3)有一种似是而非的说法:“真理不是个人认可的,而是社会上多数人公认的东西。”把真理归结为多数人公认,仍然是局限于主观认识范围以内。某种认识是否是真理,并不在于承认人数的多少,而在于是否符合客观实际。真理有时掌握在少数人手中。
(4)承认真理的客观性,就应当坚持“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不论他的出身、社会地位、职业状况等如何,只要他的认识和客观对象相符合就是真理。
2.辨析比较:真理与谬误
区别: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谬误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错误反映,它同真理有着原则的区别、严格的界限,二者泾渭分明,互相对立,不能混淆。
联系:真理与谬误之间又具有统一的一面。
(1)真理与谬误相互依存、互为前提。没有谬误作比较,就无所谓真理;没有真理作比较,也就无所谓谬误。事实上,在人的认识过程中,不可能只有真理而无谬误。任何人,包括伟人在内,都不可能完全避免错误的发生。
(2)真理与谬误相互转化。一方面,任何真理都是具体的,都有它适用的范围和条件,如果超出这一范围和条件,真理就会变成谬误。另一方面,谬误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向真理转化。谬误之所以发生,往往是因为它超出了真理存在的条件,因而,只要再回到论题适用的范围,恢复它存在的条件,谬误就会转化为真理。谬误向真理转化的另一种含义是指人们可以从错误认识中引出真理性的认识,错误认识成为正确认识的先导。
思维拓展
1.人的认识是有限的,而认识能力是无限的
(1)人的认识是有限的,这里的人是指“单个人”,单个人由于受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的制约,在一定时期内对具体事物的认识只能达到一个层次、一个方面、一个阶段。就每个人来说,就认识的每一次实现而言,认识是有限的。
(2)人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这里的人指的是“人类”,因为人有主观能动性,能够随着客观事物的变化发展而不断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认识。就整个人类的无限发展和人类认识不断前进的历史趋势而言,认识又是无限的。
2.认识(理论)、真理、科学理论
(1)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科学理论是真理性认识的系统化。认识和理论都有正确的成分,但又含有非科学的因素。真理、科学理论则更深刻更符合事物的客观本质。
(2)认识(理论)、真理、科学理论都来源于实践,都是主观性的东西,都统一于实践,都应该接受实践的检验。它们的内容都是客观的,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它们的形式都是主观的。科学理论是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理论,是真理性的认识。理论、真理、科学理论都属于人们的认识范畴。
热点问题链接
__年10月28日,由中、美、英等国科研机构发起的大型国际科研合作项目“千人基因组计划”在英国《自然》杂志上,以封面文章形式发布了迄今最详尽的人类基因多态性图谱,同时也在美国《科学》杂志上报告了在基因研究技术手段上的收获。
“千人基因组计划”由中国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美国国立人类基因组研究所、英国桑格研究所等机构于__年启动,旨在绘制迄今最详尽、最有医学应用价值的人类基因多态性图谱。现在报告的是该计划第一阶段的分析成果。这一成果在医学等领域有很高的应用价值,比如通过参照图谱,可以方便地找出致病的基因变种。它标志着人类基因研究进入了一个划时代的新阶段。
用认识论的有关知识谈谈对上述材料的.认识。
附:参考答案
自主探究
1.詹姆士关于真理含义的理解是错误的,是一种实用主义真理观。只有那些经过实践检验、与客观实际相符合的认识才能够被称为真理。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每个人的知识结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对同一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其中与客观对象相符合的认识就是真理,不符合的认识则是谬误。“真理面前人人平等”是正确的,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它不以人的意志(包括权力、地位等)为转移。
2.欧几里得定理是真理,但它的成立是有条件的。随着航海事业的发展和人们对球面认识的不断深入。人们认识到欧几里得定理并不是任何情况下都适用的真理。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范围和过程来说的,都是具体的历史的。超出了这一条件和范围,真理再向前走一小步,哪怕是向同一方向迈出的一小步,真理也会成谬误。所以真理和谬误相伴而行,我们不用怕犯错误,怕的是不能正确对待错误。
3.回答是肯定的。人的认识能力是不断发展的。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社会实践也是不断发展的,人的认识能力必将随着社会实践发展、随着认识工具的不断丰富而不断发展,从而对火星获得越来越深刻的认识。
热点问题链接
(1)真理是客观的。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的基本属性是客观性,真理面前人人平等。中、美、英等国科研机构发起的大型国际科研合作项目“千人基因组计划”,并进行人类基因的研究,就是希望未来获得真理,使主观符合客观。
(2)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认识的对象是无限的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对人类基因的正确认识必然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获得。
(3)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自十年前“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以来,因为难以同时对许多人进行基因测序,基因研究一直只在较小的层面上进行,此次研究不仅使大规模测序成为可能,还绘制了一个详尽的基因图谱以供比对,这标志着人类基因研究进入了一个划时代的新阶段。
高中政治教学设计案例积累 篇2
1、通过课堂教学方式的不断改革,吸引学生,提升学生对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自觉地增加对思想政治课学习的投入,同时适当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在进行政治课的学习指导,以有效弥补学生对政治课投入的有效时间不足的状况。
2、优化课堂结构,改革教学方式,有效提高政治课的教学效率,把学习和教学任务有效地解决在课堂上。把课堂作为提升思想政治课成绩的主要渠道。从评卷中可以看出,相当一部分学生对课内知识掌握的不够好,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主要是现在的高一学生在初中时,政治科考试基本上是实行开卷考试,对背书不习惯,而本学科的特点之一就是有相当一部分课内知识就是需要背,需要记忆的。为此,老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切实改变教师主讲的习惯,留出一定时间让学生去读书、背书。教学过程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夯实基础,注重书本进行系统复习。
3、注意平时练习的讲评,启发学生的解题方法、思路和技巧。加强对练习和作业的检查和落实,督促学生把对政治课学习任务的完成主要放在平时,避免考前的临时性的突击。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指导,明确告诉学生,哪些内容是重点,哪些内容是一般,哪些内容是强化记忆的,哪些内容是重在理解的,让学生明确本学科努力的重点和方向,提高学习效率。
4、加强对学生应试的指导。如选择题可以指导学生对选错的进行分析,哪些是对课内知识不理解的,那么要及时看书;哪些是粗心大意,没有认真审题造成的失误,对不同原因造成的不同失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作有针对性的练习,以加以改进。另外要在课堂上加强纸笔训练,做到有讲必有练,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的知识或者是方法。对于主观题,可用一些典型的示范题作蓝本进行剖析,进而提高学生审题、解题能力。
5、作为政治课教学要做到密切联系社会实际和学生的思想实际,做到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知识整合能力,以达到对书本知识的融会贯通,提高学生解决社会现实和学生思想实际问题的能力。
高中政治教学设计案例积累 篇3
一、试卷设置:
1、试卷形式:本次考试试卷分为选择题部分和非选择题部分。选择题25小题,共50分,主观题部分共4小题,共5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2、命题范围:高一年级思想政治下册。
二、考试情况及原因分析
1、考试情况
从卷面批改过程中可以看出选择题部分学生准确率较高,分数达到四十分以上的同学约20人以上,这就无形的保证了一部分及格的人数。但在几个应用基础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题目上学生错误很多,可见,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的并不够牢固,同时也反映出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亟待提高。
主观题中,27、29考察的是关于消费者权益及市场交易原则的相关知识,是书中的基础知识,难度不大,但需要学生能够有较好的分析能力,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并用所学知识加以解释。由于学生在这方面的欠缺,许多问题知识点没有切合。26题考查的是财政的作用,大部分同学答得很好。本卷中比较难的是28题,考察的是对外贸易两个方面的关系问题,虽然此题在课上有反复强调过,但同学的掌握情况很不好。除了对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之外,也体现出学生没有深入的理解课本知识。
2、原因分析
从学生角度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学生双基较差,最基础的、最基本的主干知识把握不好,一些基本概念、基本公式识记不清。尤其和实际结合,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较差。由于初中实行开卷考试直接影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其结果是识记不准,再现困难。由于目前初中阶段在我省是实行全开卷的方式进行考试,不少学生不大注意识记基础知识、基础概念和基本原理,这种现象在这次考试中就比较明显地暴露出来。具体表现为有的学生未能准确记忆书本知识,东拼西凑,表述杂乱,缺乏条理性。尤其是简答题的答卷中,由于考生对相关知识缺乏准确的记忆,从而答不完整,甚至是错误百出。
(2)审题不清或者根本不审题,做题跟着感觉走。现在文科的主观题题目往往是通过创设新情境,从新情境中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分析和理解,因而材料较多。而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根本不好好阅读材料,仅仅就设问来解题,常常答非所问,文不对题。
(3)没有紧紧扣住题干中的关键词。
(4)死记硬背,不善综合。不能灵活地提取知识、重组知识,只是单纯的机械记忆,没有提高自己的分析与综合能力,这一方面应在以后的教学中得到加强。
从教师角度看:
(1)对学生不能有先入为主的印象。我们不要一味地怪我们的学生差,怪了,我们学生的素质也不会好,我们不能歧视我们的学生。你心目中已经认定了你的学生不好了,那你还会有多大的耐心与你的学生友好相处,你还会有多大的耐心教育你的学生。如果学生感觉不到老师的爱,他(她)还会相信老师吗?古语云:“亲其师,信其道”,此乃至理名言也。
(2)严格执行学校的教学策略:“低起点,小坡度,分层次,勤反馈,重落实”。我们要立足课堂、正视差异、分类施教,达到减少后进生、推进中等生、提高尖子生的目的,培育了一批批优秀、合格的高中毕业生。教师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从最简单、最浅显的问题入手,面向全体学生,调动每一个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和积极性,特别是待进生转化工作抓得紧,抓得实。
(3)我们要进一步重视集体备课,力求老师上课要大同小异,同中求异,上出自己的个性同时又要适合于我们的学情。
(4)要重视教学反思,要有“农民种田”的意识。孔子在《论语?学而》中说:“吾日三省吾身。”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是肤浅的知识。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有论者认为反思是教师产生教学灵感与教学智慧的关键所在,通过对教学实践重新咀嚼和回味来审视和分析自己的教学实践,体会自己教学的成败得失,从而获得更清晰的感悟和启迪。因此课后做教学反思是提升教学效果,促使教师教学能力增强的必要手段。教师的专业成长除了教育理论的指导作用,更多的则来自于对自身具体的或长期的教学效果的反思,在反思中摸索积累个性化的经验,在教学反思中形成实践智慧。叶澜教授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可能成为名师。”
高中政治教学设计案例积累 篇4
一、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系统回顾高中政治课程内容,形成清晰的知识结构。
2、提高学生运用政治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提升政治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政治基本概念、原理及其内在联系,重要时事政治的分析。
2、难点:运用政治知识分析复杂的社会现象,提高政治辨析能力。
三、教学方法
1、讲授法:系统梳理政治知识点,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结构。
2、案例分析法:结合时事热点,运用政治知识进行分析,提高分析能力。
3、小组讨论法:促进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四、教学准备
1、教材、教案、PPT等教学资料。
2、相关时事政治材料,用于案例分析。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5分钟)
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复习内容和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知识梳理(30分钟)
(1)系统回顾高中政治课程内容,按照不同的模块(如政治基础、政治生活、政治发展等)进行梳理。
(2)强调重要概念、原理和内在联系,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知识结构。
3、案例分析(15分钟)
(1)选择一个与课程内容紧密相关的时事政治案例,如某国政治事件、国际关系问题等。
(2)引导学生运用政治知识进行分析,理解案例背后的政治逻辑和原因。
(3)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4、小组讨论(15分钟)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课程内容相关的问题进行讨论。
(2)问题可以涉及政治理论、时事政治、社会现象等方面,要求学生运用政治知识进行分析和解答。
(3)教师在小组讨论过程中进行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5、课堂总结(5分钟)
(1)总结本节课的复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点评学生的表现和回答,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3)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整理本节课的复习笔记,并尝试运用政治知识分析一个时事政治案例。
六、教学建议
1、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鼓励学生多思考、多提问。
2、结合时事政治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象和热点问题,提高政治辨析能力。
3、充分利用小组讨论等教学方式,促进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4、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知识结构,提高复习效果。
高中政治教学设计案例积累 篇5
本学期本人担任高三465、463两个班的政治教学工作。高三教学显得尤为紧张,转瞬间一学期又过去了,认真回顾教学工作,联系自己的教学实际,我时常在反思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成绩?现就自己在教学中的几点体会反馈如下,希望能对于改进自己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水平,进一步提高以后的教学质量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常要思考的几个问题
1.如何让政治复习课真正“活”起来?
高三以复习课为主,大容量、大密度;如果老师不停的讲,学生被动地接受;到头来是老师讲得很多,很累,口干舌躁,学生却是听得很困,很烦,昏昏欲睡,这样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不可否认,到了高三以后,复习的时间紧、任务重,老师急于把尽可能多的知识都传授给学生,但不能仅仅因为这个原因而一味的苦教,不顾及学生的感受;不顾及学生的接受程度;不顾及学生的学习实际。在今后的课堂里我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主动性。针对我班学生普遍基础较差这一实际情况,如果让学生真正的动起来了,课堂效果也就会大幅度的提高。
2.如何恰当地处理好课本与复习资料的关系?
我们政治学选的资料是《步步高大一轮复习》,有知识点有联系,如何用好复习资料,让它发挥最大的效益;如何处理好课本与复习资料的关系;这是高三复习课过程中要解决的一个基础性问题。针对我班实际情况在第一轮复习时,要紧扣课本,以基础训练为主,查找知识上存在的漏洞和缺陷;然后针对学生作练习时暴露出的问题,再有目的选编练习题、例题进行精讲精练,从而消除学生知识上的盲点,对知识上的薄弱环节进行巩固和加深。
3.如何很好的把握教学难度?
复习过程中,最难把握的就是教学的难度问题。对我班的实际情况教学上如何应对?我认为必须抓好基础,难度过高,过大的题目不要涉及太多。主要是要规范学生的解题步骤,培养学生的政治思维品质。抓好“双基”不放松是前提和基础;其次,在牢固掌握知识的前提下,适当的保持一些难度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在上课时选取适当难度的例题或课余布置一些有难度的题目,会给学生一定的新鲜感和有利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增强好胜感,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个性品质。
4.如何有效的进行试卷讲评?
这一学期我们组织了单元考、周考、月考等考试,高三离不开试卷讲评。如何才能使试卷讲评起到它应有的效果呢?长期以来,总是老师讲,学生听,结果是学生听的'提不起精神,教师讲的津津有味,最后的效果还是不如人意。我认为我们应该大胆的放手,把试卷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研究,去探索,去思考,去讲解,教师只要做学生的指导者,点拨者就可以了。
二、常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1.勤充电,强素质。
“打铁先要自身硬”,要上一堂精彩的高三政治复习课,我感觉对教师的素质有较高的要求。教师的素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自身的专业知识要扎实、要更新,业务能力要提高;二是教师的言行修养、道德觉悟要提高。在这里,我特别要重视第一种素质。所以,为了提高自身的素质,我必须每天坚持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随着深化改革的发展,政治理论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作为政治教师不能满足于原有的知识,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使自己的认识适应发展的需要。
2.讲方法,提效率。
高三复习方法非常重要,我注意把握好以下方面:
一是明确目标。具体做法是:在授课前,我首先向学生出示复习提纲。其次针对提纲,从考纲要求的识记、理解、运用和综合四个方面作简要说明。这样,学生在听课时,就能做到心中有数,知道听什么,记什么,哪些应该了解,哪些应该重点掌握;
二是讲准重点。在教学中,我突出重点,抓住关键,集中精力和时间讲准重点,解决主要矛盾,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不分主次或主次颠倒。
三是讲透难点。在教学中,我努力去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难点,攻克难点,能够把知识点深入浅出地讲出来,直到他们心神领会;
四是讲明疑点。讲明疑点贵在分析清楚疑因,明确了疑因,疑点便迎刃而解。在讲解中,可采取“设疑、质疑、释疑”的程序和方法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
五是讲活热点。我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运用课本知识去解释、分析这些问题,使课本知识与热点问题有机结合;
六是规律知识。由于每节课涉及到的知识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彼此联系、纵横交错的我注意将知识重新组合、归纳,使之形成网络系统,并将这些规律性的东西交给学生。
3.阅试卷,常沟通。
我校定期都会以小考的形式让学生独立完成一套试卷,然后收上来批改,我会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告诉他(她)要注意的问题;回答得好的或是有进步的,我会加以鼓励。我觉得这样做效果很好,学生把我对他(她)的这种指导当作是一种浓浓的爱,心里很是感激,一般上次犯过的错误下次都会牢记在心不会再犯,学生分析问题的思路越来越清晰,也越来越有条理,我能明显看到学生的进步,心里很有成就感。同时,我和学生的关系也融洽很多。
4.重时政,勤反思。
作为一名政治教师,除了要钻研教材,学习理论外,还要增强对重大时政的敏感性,并养成及时反馈和及时积累的习惯。在复习中我坚持以人为本,主动研究学生的思想和心理,要把学生的需求当作一个市场,研究其需求信息,根据这种需求设计课堂教学,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高中政治教学设计案例积累 篇6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识记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差额选举的含义。
2、理解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差额选举的优缺点,珍惜选举权的重要性。
3、运用生活实际说明制约选举方式选择的因素。
(二)能力目标
从具体材料入手,逐步提高政治参与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政治参与意识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
选举方式的选择,选举权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选举方式的选择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建议
本框题的问题涉及学生具体的民主活动实践,建议多引入、创设具体的政治活动情景等辅助学习、理解,增强学生的实际参与意识。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知道,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公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政治权利,如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正确行使好自己的选举权?这是本节内容要学习的。
(二)进行新课
一、民主选举面面观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仔细阅读教材第15页材料,同时思考所提出的问题。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讨论问题。
1、镜头一反映的是直接选举,镜头二反映的是间接选举,它们都是差额选举的方式。
2、选举权是公民基本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应该珍惜并行使好自己的选举权;要不断提高参与民主选举的素质和能力,增强当家作主的主人翁责任感。
二、选举方式的选择
1、我国当前的选举方式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说明我国当前有哪些选举方式?
学生活动:思考问题,讨论后作出进行点评。
(1)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
直接选举:由公民直接投票选举被选举人的方式。
优缺点:每个选民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意愿,选择自己信赖的人。但在选民较多、分布较广情况下无法使用。
间接选举:先由选民选举自己的代表,再由代表选举产生上一级代表机关的代表或政府领导成员。
优缺点:每个选民不能直接选择自己信赖的人。但可以弥补直接选举在选民较多、分布较广情况下无法使用。
(2)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
正式候选人名额与应选名额相等,为等额选举。
优缺点:能比较充分的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但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选民的自由选择,影响积极性。
正式候选人名额多于应选名额,为差额选举。
优缺点:能为选民行使选举权提供选择的余地,在被选举人之间形成相应的竞争。但如果对竞选活动不加以有效规范,容易造成虚假宣传。金钱交易等。
可见。各种选举方式都各有自己的'优点和局限性。采取什么选举方式,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要根据社会经济制度、物质生活条件、选民文化水平等具体条件来确定。
2、选择选举方式的主要制约因素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16-18页内容,结合我国并不同时期选举方式的变化,了解制约选举方式选择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
(1)选择选举方式要根据社会经济制度、物质生活条件、选民文化水平来确定。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经济文化落后,交通不方便,人民群众的民主素养不高,我国只在乡镇人大代表选举中实行了直接选举。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人们的民主意识增强,政治参与能力有了很大提高,我国将直接选举的范围扩大到县级人大代表选举,并实行了差额选举。
(2)选举方式的选择要体现国家性质,并与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状况相适应。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要采取符合人民根本利益的选举方式。根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面对人口众多、幅员辽阔、发展不平衡的实际状况,我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采用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选举方式。
三、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
教师活动:同学们看教材第18页,说明为什么要重视自己的选举权利?如何重视并使用好自己的选举权利?
学生活动:阅读思考讨论
教师活动:总结讲评。
1、行使选举权的重要性
(1)行使好选举权是公民政治参与能力的体现,是公民政治素养高低的重要标志。
(2)选民参与民主选举的素养,是影响选举结果的重要因素。行使好选举权,才能更好的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3)是否积极参与选举,认真行使选举权,是衡量公民参与感、责任感的重要标志。
教师活动:那种“选举与我无关”,“选谁都可以”的想法,是公民意识不强、主人翁意识不强的表现。那么,怎样才能行使好自己的选举权呢?请同学们根据上面的学习,谈谈自己的想法。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
2、如何行使好自己的选举权
(1)要不断提高自己参与民主选举的素养,端正参加选举的态度,提高选举能力,选出切实能代表人民利益的人。
(2)要增强主人翁责任感和公民参与意识,积极参加选举,认真行使自己的选举权。
(3)要不断提高政治参与
高中政治教学设计案例积累 篇7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识记:我国主要的信用工具:信用卡、汇票、支票及其主要用途;了解外汇的相关知识。
2、能力目标: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运用有关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和参加社会实践的能力。
3、德育目标: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节约的习惯;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自觉遵守国家国家金融制度。
教学重点:
外汇
教学难点:
汇率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货币的本质是什么?
2、货币的基本职能有哪些?
【导入新课】
当我们去商店买东西时,例如说买笔,我们会直接给店主钱。然而,当我们要在网上购买一件货物或是向一些外地朋友买东西,你怎么办?
这两种就是人们常用的结算方式:现金结算和转帐结算。前者主要是用纸币来完成货币的支付手段,而后者是收付双方通过银行转帐来完成货币的收付行为。(P7)
二、信用工具和外汇(板书)
一、信用工具(板书)
1、结算方式:现金结算和转帐结算(板书)
银行为什么要开展办理结算这个业务?可以避免大量使用现金带来的麻烦。大量使用现金有哪些麻烦?
学生:
1)容易丢失;
2)结算不方便;
3)外出带很多现金可能出现的意外。
过渡:所以,办理结算必须使用一些信用工具,而这些信用工具有信用卡、汇票和支票。
2、常用的信用工具
⑴、信用卡(板书)
讲之前可将商业银行发行的信用卡已经各种其他卡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指出哪个为信用卡。然后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信用卡吗?接着指出:信用卡含义:是银行发给自己信用情况较好的'公司及有稳定收入的个人以便其购买商品或取得服务的信用凭证。(P7)
提问:信用卡为什么会流行?你们在使用信用卡时,感觉到信用卡有什么好处没有?(P8练习)
就是因为信用卡:可以集存款、取款、贷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使用起来方便、安全,外出购物,使用者可以不必携带大量的现金,并且还可以超出自己的存款数进行支付;对收款人方来说,可以节省大量收付、清点、保管、押运现金的劳动;对于银行来说,发行信用卡不但节省大量印刷、发行、收付、清点、保管现金的劳动,而且可向使用信用卡的一方收取一定的手续费,当持卡者透支时,银行还可以作为贷款收取较高的利息。正因为信用卡如此方便,有如此的好处,所以它已逐渐成为现代社会流行的一种支付行为,人人离不开卡。
过渡:点出信用卡在货币发展史上的地位,即货币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金属货币——纸币——信用货币(电子货币)
对于比较陌生的电子货币,必须交代清楚其内涵和外延
内涵:用电子计算机系统储存和处理的存款。外延:包括信用卡,自动柜员机,电子转帐终端等组成的银行交易工具和业务;出现电子货币的原因:高科技的发展(特别时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半导体产业和信息网络的迅猛发展)
⑵、支票(板书)
支票就是一种由出票人签发的,委托办理支票存款业务的银行在见票时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据。在我国,支票主要分为转帐支票和现金支票。
请讨论P9探究活动1。并看相关链接1
注意:转帐支票用于同城结算。
(二)、外汇(板书)
讨论P10探究活动1,(必须用到外汇)。
外汇:一国持有的以外币表示的用以进行国际结算的支付手段。其有两个基本特征:
①它必须是以外币表示的资产,凡用本国货币表示的有价证劵、信用工具均不属于外汇。
②它可以自由兑换成其他形式的资产或支付手段,凡不能自由兑换成其他国家货币和支付手段的外国货币不属于外汇。
汇率:一种货币用另一种货币表示的价格称为汇率或是汇价。汇率表明两种不同货币之间的比价。
汇率的标价方法有:直接标价法和间接标价法
直接标价法是以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为标准计算应折合若干单位的本国货币的方法。如1美元可以兑换8元人民币,即$1=¥8。间接标价法是以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来计算应折合若干单位的外国货币。如1元人民币可以兑换0.125美元,即¥1=id="article-content1">
【#祝福语大全# #高中政治教学设计案例积累#】作为一名教职工,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政治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政治教学设计案例积累 篇1
自主探究
1.实用主义者詹姆士认为,“有用的观念就是真理。‘它是有用的,因为它是真的’或者说,‘是真的,因为它是有用的’,两句话的意义是一样的”。詹姆士关于真理的说法错在哪里?在人们认识事物时,什么样的结论能够被称为真理?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为何会有真理和谬误的区分?“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的说法正确吗?
2.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这是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提出的定理。在此后的两千多年里,人们一直把它当作任何条件下都使用的真理。随着航海事业的发展和人们对于球面认识的不断深入,这一定理的局限性逐渐暴露出来。
19世纪,俄国数学家罗巴且夫斯基提出在凹曲面上,三角形内角和小于180°。随后,德国数学家黎曼提出:在球形凸面上,三角形内角和大于180°。罗巴且夫斯基和黎曼的发现是否表明,欧几里得定理不再是真理?是什么原因使人们认识到欧几里得定理并不是任何情况下都适用的真理?
3.1965年7月以来,人类利用宇宙探测器探测火星的活动一直没有停止。__年,人类近距离拍摄到火星的表面有许多类似月球表面的坑洞,并观测到火星表面的气温、气压等现象。人类对火星的认识还会发展吗?为什么?
难点突破
1.全面理解真理是客观的
(1)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一种认识符合客观对象就是真理,否则就是谬误。
(2)真理是客观的,真理最本质的属性就是客观性。一种认识是不是真理,只能看它按是否与客观实际相符合,而绝不能因人而异,或以某些人的主观需要为转移。真理的客观性是任何权势都抹煞不了的。
(3)有一种似是而非的说法:“真理不是个人认可的,而是社会上多数人公认的东西。”把真理归结为多数人公认,仍然是局限于主观认识范围以内。某种认识是否是真理,并不在于承认人数的多少,而在于是否符合客观实际。真理有时掌握在少数人手中。
(4)承认真理的客观性,就应当坚持“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不论他的出身、社会地位、职业状况等如何,只要他的认识和客观对象相符合就是真理。
2.辨析比较:真理与谬误
区别: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谬误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错误反映,它同真理有着原则的区别、严格的界限,二者泾渭分明,互相对立,不能混淆。
联系:真理与谬误之间又具有统一的一面。
(1)真理与谬误相互依存、互为前提。没有谬误作比较,就无所谓真理;没有真理作比较,也就无所谓谬误。事实上,在人的认识过程中,不可能只有真理而无谬误。任何人,包括伟人在内,都不可能完全避免错误的发生。
(2)真理与谬误相互转化。一方面,任何真理都是具体的,都有它适用的范围和条件,如果超出这一范围和条件,真理就会变成谬误。另一方面,谬误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向真理转化。谬误之所以发生,往往是因为它超出了真理存在的条件,因而,只要再回到论题适用的范围,恢复它存在的条件,谬误就会转化为真理。谬误向真理转化的另一种含义是指人们可以从错误认识中引出真理性的认识,错误认识成为正确认识的先导。
思维拓展
1.人的认识是有限的,而认识能力是无限的
(1)人的认识是有限的,这里的人是指“单个人”,单个人由于受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的制约,在一定时期内对具体事物的认识只能达到一个层次、一个方面、一个阶段。就每个人来说,就认识的每一次实现而言,认识是有限的。
(2)人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这里的人指的是“人类”,因为人有主观能动性,能够随着客观事物的变化发展而不断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认识。就整个人类的无限发展和人类认识不断前进的历史趋势而言,认识又是无限的。
2.认识(理论)、真理、科学理论
(1)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科学理论是真理性认识的系统化。认识和理论都有正确的成分,但又含有非科学的因素。真理、科学理论则更深刻更符合事物的客观本质。
(2)认识(理论)、真理、科学理论都来源于实践,都是主观性的东西,都统一于实践,都应该接受实践的检验。它们的内容都是客观的,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它们的形式都是主观的。科学理论是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理论,是真理性的认识。理论、真理、科学理论都属于人们的认识范畴。
热点问题链接
__年10月28日,由中、美、英等国科研机构发起的大型国际科研合作项目“千人基因组计划”在英国《自然》杂志上,以封面文章形式发布了迄今最详尽的人类基因多态性图谱,同时也在美国《科学》杂志上报告了在基因研究技术手段上的收获。
“千人基因组计划”由中国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美国国立人类基因组研究所、英国桑格研究所等机构于__年启动,旨在绘制迄今最详尽、最有医学应用价值的人类基因多态性图谱。现在报告的是该计划第一阶段的分析成果。这一成果在医学等领域有很高的应用价值,比如通过参照图谱,可以方便地找出致病的基因变种。它标志着人类基因研究进入了一个划时代的新阶段。
用认识论的有关知识谈谈对上述材料的.认识。
附:参考答案
自主探究
1.詹姆士关于真理含义的理解是错误的,是一种实用主义真理观。只有那些经过实践检验、与客观实际相符合的认识才能够被称为真理。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每个人的知识结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对同一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其中与客观对象相符合的认识就是真理,不符合的认识则是谬误。“真理面前人人平等”是正确的,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它不以人的意志(包括权力、地位等)为转移。
2.欧几里得定理是真理,但它的成立是有条件的。随着航海事业的发展和人们对球面认识的不断深入。人们认识到欧几里得定理并不是任何情况下都适用的真理。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范围和过程来说的,都是具体的历史的。超出了这一条件和范围,真理再向前走一小步,哪怕是向同一方向迈出的一小步,真理也会成谬误。所以真理和谬误相伴而行,我们不用怕犯错误,怕的是不能正确对待错误。
3.回答是肯定的。人的认识能力是不断发展的。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社会实践也是不断发展的,人的认识能力必将随着社会实践发展、随着认识工具的不断丰富而不断发展,从而对火星获得越来越深刻的认识。
热点问题链接
(1)真理是客观的。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的基本属性是客观性,真理面前人人平等。中、美、英等国科研机构发起的大型国际科研合作项目“千人基因组计划”,并进行人类基因的研究,就是希望未来获得真理,使主观符合客观。
(2)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认识的对象是无限的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对人类基因的正确认识必然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获得。
(3)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自十年前“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以来,因为难以同时对许多人进行基因测序,基因研究一直只在较小的层面上进行,此次研究不仅使大规模测序成为可能,还绘制了一个详尽的基因图谱以供比对,这标志着人类基因研究进入了一个划时代的新阶段。
高中政治教学设计案例积累 篇2
1、通过课堂教学方式的不断改革,吸引学生,提升学生对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自觉地增加对思想政治课学习的投入,同时适当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在进行政治课的学习指导,以有效弥补学生对政治课投入的有效时间不足的状况。
2、优化课堂结构,改革教学方式,有效提高政治课的教学效率,把学习和教学任务有效地解决在课堂上。把课堂作为提升思想政治课成绩的主要渠道。从评卷中可以看出,相当一部分学生对课内知识掌握的不够好,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主要是现在的高一学生在初中时,政治科考试基本上是实行开卷考试,对背书不习惯,而本学科的特点之一就是有相当一部分课内知识就是需要背,需要记忆的。为此,老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切实改变教师主讲的习惯,留出一定时间让学生去读书、背书。教学过程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夯实基础,注重书本进行系统复习。
3、注意平时练习的讲评,启发学生的解题方法、思路和技巧。加强对练习和作业的检查和落实,督促学生把对政治课学习任务的完成主要放在平时,避免考前的临时性的突击。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指导,明确告诉学生,哪些内容是重点,哪些内容是一般,哪些内容是强化记忆的,哪些内容是重在理解的,让学生明确本学科努力的重点和方向,提高学习效率。
4、加强对学生应试的指导。如选择题可以指导学生对选错的进行分析,哪些是对课内知识不理解的,那么要及时看书;哪些是粗心大意,没有认真审题造成的失误,对不同原因造成的不同失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作有针对性的练习,以加以改进。另外要在课堂上加强纸笔训练,做到有讲必有练,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的知识或者是方法。对于主观题,可用一些典型的示范题作蓝本进行剖析,进而提高学生审题、解题能力。
5、作为政治课教学要做到密切联系社会实际和学生的思想实际,做到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知识整合能力,以达到对书本知识的融会贯通,提高学生解决社会现实和学生思想实际问题的能力。
高中政治教学设计案例积累 篇3
一、试卷设置:
1、试卷形式:本次考试试卷分为选择题部分和非选择题部分。选择题25小题,共50分,主观题部分共4小题,共5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2、命题范围:高一年级思想政治下册。
二、考试情况及原因分析
1、考试情况
从卷面批改过程中可以看出选择题部分学生准确率较高,分数达到四十分以上的同学约20人以上,这就无形的保证了一部分及格的人数。但在几个应用基础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题目上学生错误很多,可见,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的并不够牢固,同时也反映出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亟待提高。
主观题中,27、29考察的是关于消费者权益及市场交易原则的相关知识,是书中的基础知识,难度不大,但需要学生能够有较好的分析能力,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并用所学知识加以解释。由于学生在这方面的欠缺,许多问题知识点没有切合。26题考查的是财政的作用,大部分同学答得很好。本卷中比较难的是28题,考察的是对外贸易两个方面的关系问题,虽然此题在课上有反复强调过,但同学的掌握情况很不好。除了对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之外,也体现出学生没有深入的理解课本知识。
2、原因分析
从学生角度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学生双基较差,最基础的、最基本的主干知识把握不好,一些基本概念、基本公式识记不清。尤其和实际结合,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较差。由于初中实行开卷考试直接影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其结果是识记不准,再现困难。由于目前初中阶段在我省是实行全开卷的方式进行考试,不少学生不大注意识记基础知识、基础概念和基本原理,这种现象在这次考试中就比较明显地暴露出来。具体表现为有的学生未能准确记忆书本知识,东拼西凑,表述杂乱,缺乏条理性。尤其是简答题的答卷中,由于考生对相关知识缺乏准确的记忆,从而答不完整,甚至是错误百出。
(2)审题不清或者根本不审题,做题跟着感觉走。现在文科的主观题题目往往是通过创设新情境,从新情境中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分析和理解,因而材料较多。而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根本不好好阅读材料,仅仅就设问来解题,常常答非所问,文不对题。
(3)没有紧紧扣住题干中的关键词。
(4)死记硬背,不善综合。不能灵活地提取知识、重组知识,只是单纯的机械记忆,没有提高自己的分析与综合能力,这一方面应在以后的教学中得到加强。
从教师角度看:
(1)对学生不能有先入为主的印象。我们不要一味地怪我们的学生差,怪了,我们学生的素质也不会好,我们不能歧视我们的学生。你心目中已经认定了你的学生不好了,那你还会有多大的耐心与你的学生友好相处,你还会有多大的耐心教育你的学生。如果学生感觉不到老师的爱,他(她)还会相信老师吗?古语云:“亲其师,信其道”,此乃至理名言也。
(2)严格执行学校的教学策略:“低起点,小坡度,分层次,勤反馈,重落实”。我们要立足课堂、正视差异、分类施教,达到减少后进生、推进中等生、提高尖子生的目的,培育了一批批优秀、合格的高中毕业生。教师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从最简单、最浅显的问题入手,面向全体学生,调动每一个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和积极性,特别是待进生转化工作抓得紧,抓得实。
(3)我们要进一步重视集体备课,力求老师上课要大同小异,同中求异,上出自己的个性同时又要适合于我们的学情。
(4)要重视教学反思,要有“农民种田”的意识。孔子在《论语?学而》中说:“吾日三省吾身。”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是肤浅的知识。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有论者认为反思是教师产生教学灵感与教学智慧的关键所在,通过对教学实践重新咀嚼和回味来审视和分析自己的教学实践,体会自己教学的成败得失,从而获得更清晰的感悟和启迪。因此课后做教学反思是提升教学效果,促使教师教学能力增强的必要手段。教师的专业成长除了教育理论的指导作用,更多的则来自于对自身具体的或长期的教学效果的反思,在反思中摸索积累个性化的经验,在教学反思中形成实践智慧。叶澜教授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可能成为名师。”
高中政治教学设计案例积累 篇4
一、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系统回顾高中政治课程内容,形成清晰的知识结构。
2、提高学生运用政治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提升政治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政治基本概念、原理及其内在联系,重要时事政治的分析。
2、难点:运用政治知识分析复杂的社会现象,提高政治辨析能力。
三、教学方法
1、讲授法:系统梳理政治知识点,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结构。
2、案例分析法:结合时事热点,运用政治知识进行分析,提高分析能力。
3、小组讨论法:促进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四、教学准备
1、教材、教案、PPT等教学资料。
2、相关时事政治材料,用于案例分析。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5分钟)
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复习内容和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知识梳理(30分钟)
(1)系统回顾高中政治课程内容,按照不同的模块(如政治基础、政治生活、政治发展等)进行梳理。
(2)强调重要概念、原理和内在联系,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知识结构。
3、案例分析(15分钟)
(1)选择一个与课程内容紧密相关的时事政治案例,如某国政治事件、国际关系问题等。
(2)引导学生运用政治知识进行分析,理解案例背后的政治逻辑和原因。
(3)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4、小组讨论(15分钟)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课程内容相关的问题进行讨论。
(2)问题可以涉及政治理论、时事政治、社会现象等方面,要求学生运用政治知识进行分析和解答。
(3)教师在小组讨论过程中进行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5、课堂总结(5分钟)
(1)总结本节课的复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点评学生的表现和回答,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3)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整理本节课的复习笔记,并尝试运用政治知识分析一个时事政治案例。
六、教学建议
1、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鼓励学生多思考、多提问。
2、结合时事政治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象和热点问题,提高政治辨析能力。
3、充分利用小组讨论等教学方式,促进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4、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知识结构,提高复习效果。
高中政治教学设计案例积累 篇5
本学期本人担任高三465、463两个班的政治教学工作。高三教学显得尤为紧张,转瞬间一学期又过去了,认真回顾教学工作,联系自己的教学实际,我时常在反思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成绩?现就自己在教学中的几点体会反馈如下,希望能对于改进自己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水平,进一步提高以后的教学质量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常要思考的几个问题
1.如何让政治复习课真正“活”起来?
高三以复习课为主,大容量、大密度;如果老师不停的讲,学生被动地接受;到头来是老师讲得很多,很累,口干舌躁,学生却是听得很困,很烦,昏昏欲睡,这样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不可否认,到了高三以后,复习的时间紧、任务重,老师急于把尽可能多的知识都传授给学生,但不能仅仅因为这个原因而一味的苦教,不顾及学生的感受;不顾及学生的接受程度;不顾及学生的学习实际。在今后的课堂里我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主动性。针对我班学生普遍基础较差这一实际情况,如果让学生真正的动起来了,课堂效果也就会大幅度的提高。
2.如何恰当地处理好课本与复习资料的关系?
我们政治学选的资料是《步步高大一轮复习》,有知识点有联系,如何用好复习资料,让它发挥最大的效益;如何处理好课本与复习资料的关系;这是高三复习课过程中要解决的一个基础性问题。针对我班实际情况在第一轮复习时,要紧扣课本,以基础训练为主,查找知识上存在的漏洞和缺陷;然后针对学生作练习时暴露出的问题,再有目的选编练习题、例题进行精讲精练,从而消除学生知识上的盲点,对知识上的薄弱环节进行巩固和加深。
3.如何很好的把握教学难度?
复习过程中,最难把握的就是教学的难度问题。对我班的实际情况教学上如何应对?我认为必须抓好基础,难度过高,过大的题目不要涉及太多。主要是要规范学生的解题步骤,培养学生的政治思维品质。抓好“双基”不放松是前提和基础;其次,在牢固掌握知识的前提下,适当的保持一些难度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在上课时选取适当难度的例题或课余布置一些有难度的题目,会给学生一定的新鲜感和有利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增强好胜感,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个性品质。
4.如何有效的进行试卷讲评?
这一学期我们组织了单元考、周考、月考等考试,高三离不开试卷讲评。如何才能使试卷讲评起到它应有的效果呢?长期以来,总是老师讲,学生听,结果是学生听的'提不起精神,教师讲的津津有味,最后的效果还是不如人意。我认为我们应该大胆的放手,把试卷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研究,去探索,去思考,去讲解,教师只要做学生的指导者,点拨者就可以了。
二、常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1.勤充电,强素质。
“打铁先要自身硬”,要上一堂精彩的高三政治复习课,我感觉对教师的素质有较高的要求。教师的素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自身的专业知识要扎实、要更新,业务能力要提高;二是教师的言行修养、道德觉悟要提高。在这里,我特别要重视第一种素质。所以,为了提高自身的素质,我必须每天坚持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随着深化改革的发展,政治理论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作为政治教师不能满足于原有的知识,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使自己的认识适应发展的需要。
2.讲方法,提效率。
高三复习方法非常重要,我注意把握好以下方面:
一是明确目标。具体做法是:在授课前,我首先向学生出示复习提纲。其次针对提纲,从考纲要求的识记、理解、运用和综合四个方面作简要说明。这样,学生在听课时,就能做到心中有数,知道听什么,记什么,哪些应该了解,哪些应该重点掌握;
二是讲准重点。在教学中,我突出重点,抓住关键,集中精力和时间讲准重点,解决主要矛盾,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不分主次或主次颠倒。
三是讲透难点。在教学中,我努力去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难点,攻克难点,能够把知识点深入浅出地讲出来,直到他们心神领会;
四是讲明疑点。讲明疑点贵在分析清楚疑因,明确了疑因,疑点便迎刃而解。在讲解中,可采取“设疑、质疑、释疑”的程序和方法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
五是讲活热点。我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运用课本知识去解释、分析这些问题,使课本知识与热点问题有机结合;
六是规律知识。由于每节课涉及到的知识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彼此联系、纵横交错的我注意将知识重新组合、归纳,使之形成网络系统,并将这些规律性的东西交给学生。
3.阅试卷,常沟通。
我校定期都会以小考的形式让学生独立完成一套试卷,然后收上来批改,我会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告诉他(她)要注意的问题;回答得好的或是有进步的,我会加以鼓励。我觉得这样做效果很好,学生把我对他(她)的这种指导当作是一种浓浓的爱,心里很是感激,一般上次犯过的错误下次都会牢记在心不会再犯,学生分析问题的思路越来越清晰,也越来越有条理,我能明显看到学生的进步,心里很有成就感。同时,我和学生的关系也融洽很多。
4.重时政,勤反思。
作为一名政治教师,除了要钻研教材,学习理论外,还要增强对重大时政的敏感性,并养成及时反馈和及时积累的习惯。在复习中我坚持以人为本,主动研究学生的思想和心理,要把学生的需求当作一个市场,研究其需求信息,根据这种需求设计课堂教学,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高中政治教学设计案例积累 篇6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识记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差额选举的含义。
2、理解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差额选举的优缺点,珍惜选举权的重要性。
3、运用生活实际说明制约选举方式选择的因素。
(二)能力目标
从具体材料入手,逐步提高政治参与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政治参与意识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
选举方式的选择,选举权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选举方式的选择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建议
本框题的问题涉及学生具体的民主活动实践,建议多引入、创设具体的政治活动情景等辅助学习、理解,增强学生的实际参与意识。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知道,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公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政治权利,如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正确行使好自己的选举权?这是本节内容要学习的。
(二)进行新课
一、民主选举面面观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仔细阅读教材第15页材料,同时思考所提出的问题。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讨论问题。
1、镜头一反映的是直接选举,镜头二反映的是间接选举,它们都是差额选举的方式。
2、选举权是公民基本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应该珍惜并行使好自己的选举权;要不断提高参与民主选举的素质和能力,增强当家作主的主人翁责任感。
二、选举方式的选择
1、我国当前的选举方式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说明我国当前有哪些选举方式?
学生活动:思考问题,讨论后作出进行点评。
(1)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
直接选举:由公民直接投票选举被选举人的方式。
优缺点:每个选民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意愿,选择自己信赖的人。但在选民较多、分布较广情况下无法使用。
间接选举:先由选民选举自己的代表,再由代表选举产生上一级代表机关的代表或政府领导成员。
优缺点:每个选民不能直接选择自己信赖的人。但可以弥补直接选举在选民较多、分布较广情况下无法使用。
(2)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
正式候选人名额与应选名额相等,为等额选举。
优缺点:能比较充分的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但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选民的自由选择,影响积极性。
正式候选人名额多于应选名额,为差额选举。
优缺点:能为选民行使选举权提供选择的余地,在被选举人之间形成相应的竞争。但如果对竞选活动不加以有效规范,容易造成虚假宣传。金钱交易等。
可见。各种选举方式都各有自己的'优点和局限性。采取什么选举方式,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要根据社会经济制度、物质生活条件、选民文化水平等具体条件来确定。
2、选择选举方式的主要制约因素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16-18页内容,结合我国并不同时期选举方式的变化,了解制约选举方式选择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
(1)选择选举方式要根据社会经济制度、物质生活条件、选民文化水平来确定。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经济文化落后,交通不方便,人民群众的民主素养不高,我国只在乡镇人大代表选举中实行了直接选举。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人们的民主意识增强,政治参与能力有了很大提高,我国将直接选举的范围扩大到县级人大代表选举,并实行了差额选举。
(2)选举方式的选择要体现国家性质,并与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状况相适应。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要采取符合人民根本利益的选举方式。根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面对人口众多、幅员辽阔、发展不平衡的实际状况,我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采用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选举方式。
三、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
教师活动:同学们看教材第18页,说明为什么要重视自己的选举权利?如何重视并使用好自己的选举权利?
学生活动:阅读思考讨论
教师活动:总结讲评。
1、行使选举权的重要性
(1)行使好选举权是公民政治参与能力的体现,是公民政治素养高低的重要标志。
(2)选民参与民主选举的素养,是影响选举结果的重要因素。行使好选举权,才能更好的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3)是否积极参与选举,认真行使选举权,是衡量公民参与感、责任感的重要标志。
教师活动:那种“选举与我无关”,“选谁都可以”的想法,是公民意识不强、主人翁意识不强的表现。那么,怎样才能行使好自己的选举权呢?请同学们根据上面的学习,谈谈自己的想法。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
2、如何行使好自己的选举权
(1)要不断提高自己参与民主选举的素养,端正参加选举的态度,提高选举能力,选出切实能代表人民利益的人。
(2)要增强主人翁责任感和公民参与意识,积极参加选举,认真行使自己的选举权。
(3)要不断提高政治参与
高中政治教学设计案例积累 篇7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识记:我国主要的信用工具:信用卡、汇票、支票及其主要用途;了解外汇的相关知识。
2、能力目标: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运用有关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和参加社会实践的能力。
3、德育目标: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节约的习惯;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自觉遵守国家国家金融制度。
教学重点:
外汇
教学难点:
汇率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货币的本质是什么?
2、货币的基本职能有哪些?
【导入新课】
当我们去商店买东西时,例如说买笔,我们会直接给店主钱。然而,当我们要在网上购买一件货物或是向一些外地朋友买东西,你怎么办?
这两种就是人们常用的结算方式:现金结算和转帐结算。前者主要是用纸币来完成货币的支付手段,而后者是收付双方通过银行转帐来完成货币的收付行为。(P7)
二、信用工具和外汇(板书)
一、信用工具(板书)
1、结算方式:现金结算和转帐结算(板书)
银行为什么要开展办理结算这个业务?可以避免大量使用现金带来的麻烦。大量使用现金有哪些麻烦?
学生:
1)容易丢失;
2)结算不方便;
3)外出带很多现金可能出现的意外。
过渡:所以,办理结算必须使用一些信用工具,而这些信用工具有信用卡、汇票和支票。
2、常用的信用工具
⑴、信用卡(板书)
讲之前可将商业银行发行的信用卡已经各种其他卡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指出哪个为信用卡。然后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信用卡吗?接着指出:信用卡含义:是银行发给自己信用情况较好的'公司及有稳定收入的个人以便其购买商品或取得服务的信用凭证。(P7)
提问:信用卡为什么会流行?你们在使用信用卡时,感觉到信用卡有什么好处没有?(P8练习)
就是因为信用卡:可以集存款、取款、贷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使用起来方便、安全,外出购物,使用者可以不必携带大量的现金,并且还可以超出自己的存款数进行支付;对收款人方来说,可以节省大量收付、清点、保管、押运现金的劳动;对于银行来说,发行信用卡不但节省大量印刷、发行、收付、清点、保管现金的劳动,而且可向使用信用卡的一方收取一定的手续费,当持卡者透支时,银行还可以作为贷款收取较高的利息。正因为信用卡如此方便,有如此的好处,所以它已逐渐成为现代社会流行的一种支付行为,人人离不开卡。
过渡:点出信用卡在货币发展史上的地位,即货币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金属货币——纸币——信用货币(电子货币)
对于比较陌生的电子货币,必须交代清楚其内涵和外延
内涵:用电子计算机系统储存和处理的存款。外延:包括信用卡,自动柜员机,电子转帐终端等组成的银行交易工具和业务;出现电子货币的原因:高科技的发展(特别时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半导体产业和信息网络的迅猛发展)
⑵、支票(板书)
支票就是一种由出票人签发的,委托办理支票存款业务的银行在见票时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据。在我国,支票主要分为转帐支票和现金支票。
请讨论P9探究活动1。并看相关链接1
注意:转帐支票用于同城结算。
(二)、外汇(板书)
讨论P10探究活动1,(必须用到外汇)。
外汇:一国持有的以外币表示的用以进行国际结算的支付手段。其有两个基本特征:
①它必须是以外币表示的资产,凡用本国货币表示的有价证劵、信用工具均不属于外汇。
②它可以自由兑换成其他形式的资产或支付手段,凡不能自由兑换成其他国家货币和支付手段的外国货币不属于外汇。
汇率:一种货币用另一种货币表示的价格称为汇率或是汇价。汇率表明两种不同货币之间的比价。
汇率的标价方法有:直接标价法和间接标价法
直接标价法是以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为标准计算应折合若干单位的本国货币的方法。如1美元可以兑换8元人民币,即$1=¥8。间接标价法是以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来计算应折合若干单位的外国货币。如1元人民币可以兑换0.125美元,即¥1=$0.125。目前,大多数国家包括我国均使用直接标价法。
讨论P10探究活动,并联系时政热点:小组讨论升值与贬值的利弊。(结论:稳定的意义)
本课总结:这堂课我们懂得什么是信用卡、支票、汇票,知道什么是外汇,理解保持币值稳定的意义。
作业:人民币升值与贬值的利弊。
高中政治教学设计案例积累 篇8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引导学生自主构建本课知识体系,并明确和掌握传统文化概念、传统文化表现、正确对待传统文化态度、传统文化作用、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等核心概念及原理(重点)。
能力目标:
在探究试题的过程中,提升考纲考核目标和要求对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并掌握文化生活主观题基本解题方法。(难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全面观点、一分为二地评析看待传统文化。掌握辨证的思维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梳理知识线索,构建知识体系。
难点:培养解题能力,掌握解题方法。
教学过程
(一)【时政导入】
百集系列片《记住乡愁》时政热点,创设情境,自然导入本课并引起学生兴趣。
思考所反映的文化生活知识点。这种导入既使学生明确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又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探索欲望。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枯燥的知识生动化,乏味的知识兴趣化。
(二)【考点导航】
列出本课《考纲》所涉及的4个考点,并强调重难点,使学习有的放矢。学生思考,与学案基础知识对号。
(三文化传承性与文化发展————4课——————第二单元
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其影响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四)【网络构建】
引领学生分析构建本单元的知识网络,同时突破重点、难点。从而认识到本单元在本书中的重要地位。小组合作探究,展示自主学习成果,投影展示本小组的网络构建图,其他小组补充。构建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思维为主,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展示幻灯片:
(五)【真题与模拟题剖析】
(六)【聚焦热点—————城镇化失落乡村文化百集系列片《记住乡愁》,关于文化传承与发展】
(根据时间情况可能处理4个选择题)
(七)【提升演练———变式训练】
考察学生对知识及解题的思路方法的掌握程度,巩固上题的解题方法。文化生活认识类(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与所构建的知识网络所呼应。让学生自己分析,讨论,教师适时的点拨提高能力。
例题:
教师活动:
1、进一步引导学生梳理教材知识线索,构建本课知识体系,通过对比,找到构建知识体系的方法;
2、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实战演练高考试题,并进行小组展示与点评;
3、师生共同梳理主观题解题思路,归纳整理关于构建知识体系;适时补充。
4、仿照高考命题思路,结合给定材料,小组探究并给出答案要点,进行展示,点评。
学生活动:引领学生思维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小组合作构建知识体系,合作探究,实战演练,重现思维,归纳提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高中政治教学设计案例积累 篇9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系统回顾和巩固高三政治学科的基础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2、提升学生分析政治现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政治素养。
3、通过复习,引导学生掌握政治学科的解题方法和技巧,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性。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政治学科的核心概念和基本原理,如国家、政党、政治制度、国际关系等。
2、难点:政治现象的分析、政治原理的应用以及解题技巧的训练。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练习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政治学科复习资料、历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回顾上节课内容,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2、强调政治学科在高考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
二、知识梳理与回顾(20分钟)
1、按照政治学科的知识体系,系统梳理和回顾各个模块的核心概念和基本原理。
(1)经济生活:商品、货币、价值规律、市场经济体制等。
(2)政治生活:国家、政党、政治制度、民主集中制等。
(3)文化生活:文化多样性、文化传承与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
(4)哲学与生活: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历史观等。
2、结合历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分析考试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明确复习方向。
三、案例分析与实践应用(15分钟)
1、选取典型政治现象或热点事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释。例如:分析当前国际关系格局的变化及其对中国外交政策的影响。
2、分析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经济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3、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交流观点,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解题技巧与训练(20分钟)
1、讲解政治学科的解题方法和技巧,如选择题的排除法、主观题的答题规范等。
2、发放历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让学生进行实战演练。
3、引导学生分析题目类型和解题思路,强调解题技巧和规范书写。
五、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
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重点知识。
2、布置课后作业:复习本节课内容,完成相关练习题;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知识梳理与回顾、案例分析与实践应用、解题技巧与训练等环节,帮助学生系统回顾和巩固了高三政治学科的基础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题技巧。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部分学生存在基础知识掌握不牢、解题思路不清晰等问题,需要在后续教学中加强针对性指导和练习。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政治素养和思辨能力,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和时事政治,提高政治学科的应用价值。
高中政治教学设计案例积累 篇10
一、对备课的反思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尽管我们对教案、课件都认真修改过多次才拿上讲台,但新课程要求教师备课更多的是备学生,而我们恰恰忽略了这一点。很多时候都高估了学生的能力和知识水平,没有注意到理想与现实的反差,没有准备好如何将高深的理论知识用更加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出来并传授给学生。
这对于仅接触一点经济学知识的学生来说,无形中已经增加了他们接受知识的困难。为此,我得到了一个启示:每个班每个学生的能力和知识水平都不同,备课,不仅要备好教学内容,还要备学生,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能力和原有的知识水平、兴趣、爱好等特点。认真做好这一点,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
二、对教学内容的反思。
教材里面有些要求一节课学习完的内容,真正操作起来是难以完成的,虽然很多时候学生都会积极配合,但这些只是表面现象,真正能把知识掌握好的学生是不多的'。这点,在后面的练习和测试中都有所体现。因此,我们悟出了一点道理:只讲速度不讲效率的做法是不可取的。这样做不仅容易忽略授课的知识点,而且学生也不能真正地把知识扎扎实实地学好,长期下去,学生的整体知识水平就会有所下降。要真正提高教学质量,就得一步一个脚印,把每一个知识点都落实好,既要把握时间的度又要讲究效率,注意讲练结合,让学生能在练习中掌握知识,并且能够将其运用于现实生活的实践当中。
三、对教学组织的反思。
所谓教学组织能力就是通常所说的驾驭课堂教学活动的能力。教学组织能力往往会在学生的表情和学习状态中体现出来,而我们却发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时候都是在“赶”课,希望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把要求学生掌握的内容全部讲完。只要心里想着这个目标,无形中就会忽略学生的学习状态,讲课的语言速度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加快。
新课程倡导教师只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导演,起着组织、引导的作用,而具体剧情,应该由学生来主演。而我,直到现在才领悟其中的原由。一节不注重学生参与的课不能算是好课,一个自编自演的教师更加不是一位好教师。
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得到发展,就得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引导学生更多地参与,培养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才可以最终达到培养人的目的。
四、对教学态度的反思。
有一首歌唱得好,“人”字的结构就是相互支撑、相互尊重。其实,这个道理在师生关系中更应该得到体现。也许我们或多或少有这样一种通病,那就是忍耐力和宽容度不足。要想得到学生的尊重、理解和信任,我们也必须以尊重、理解和信任的态度对待学生。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得要求教师有一定的课堂教学应变机智和对自身角色的正确认识。通过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我体会很深,学到了不少,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这对我们以后的教学工作有非常大的帮助。我想通过我们的反思,今后定能吸百家之长,克服自身的不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以上祝福语大全的精彩内容由祝福语网zfw152.com提供,感谢您阅读《高中政治教学设计案例积累》相关内容,如需访问更多关于作文积累短句内容,请访问作文积累短句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