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祝福logo

目录

地图 > 祝福语 > 祝福语大全 > 北师版七年级上册 >

北师版七年级上册

北师版七年级上册

祝福语通常是指对人们送上美好的祝福和祝愿,在生活中许多不同场景都会用的上。北师版七年级上册专题给大家汇集了大量关于北师版七年级上册、北师版七年级上册精选等,希望丰富的北师版七年级上册内容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1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课件五篇

教师需要提前准备好每节课的教学课件,这是必不可少的。每个老师都需要不断完善教案课件的设计,以确保重要内容不会被遗漏。为了方便大家了解“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课件”的相关信息,编辑特意整理了相应的资讯,请务必关注我们的网站,如果您对这个问题感兴趣的话。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课件 篇1

学习内容

-p78(20以内数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教学目标

1.结合搭积木等活动,进一步体会简单的加减法的实际意义。

2.使学生根据11至20个数的组成,掌握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进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善于思考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

动手操作,列出不同的算示。

理解不进位加减法的算理。

养成教育训练点

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能力。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小捧等。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观察思考解决问题.

(一)搭积木(出示图片)

1.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搭积木的游戏吗?

2.淘气和笑笑搭好了两摞积木在列算式时遇到了困难,你们能帮帮他们吗?

3.根据图意谁能列出相应的算式?

教师板书。

4.为什么这样列算式?说一说你的想法。

学生有可能是:

(1)笑笑左边一摞搭了十块,右边一摞是三块,笑笑又放上了两块一共是十五块,所以就是10+5=15.

淘气也搭了两摞积木,左边一摞是十块,右边一摞是八块,拿走了右边两块,右边剩下8-2=6,现在共有10+6=16。

(2)笑笑本来一共搭了13块积木,再放2块,算式为13+2=15,。

淘气本来一共搭了18块积木,拿走2块,算式为18-2=16。

(3)数数的方法。

借助书上的毛毛虫帮学生理解数数的方法。

(二)小结

我们通过观察画面,动脑思考帮助淘气和笑笑解决了他们搭积木情况,列出了算式而且找到了搭积木的块数.你们真聪明.

二、活动二:动手操作学习新知识.

(一)动手操作

1.用你最喜欢的方式表示一个十(画图、用学具盒里的东西或其它物体都可以)。

2.请你任意添加一个图或其它物体的个数,组成一个算式,看谁组的多。

3.小组内交流,说一说图意和算式是怎样组成的(出示图片:小棒、三角形)。

10+1=11

11-1=10

11-10=1

10+6=16

16-6=10

16-10=6

10+7=17

17-7=10

17-10=7

4.说一说计算的方法

一个十添加一个一是十一,十一是由一个十和一个一组成

阅读全文>>>

2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课件范文八篇

为了促进学生掌握上课知识点,老师需要提前准备教案,老师在写教案课件时还需要花点心思去写。 学生反应可以为教师提供更完善的教学评估数据,最好教案课件是怎么样的呢?通过读一读“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课件”您有可能会对这个话题有更全面的认识,如果你觉得这个信息有价值请分享给你的朋友和家人!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课件 篇1

教学目标:

1.在活动中,让学生体会分类的思想方法,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用途,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

2.在给事物分类的过程中,体验活动的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使学生养成有条理地整理事物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分类的过程,学会按一定标准或自定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

使学生体验分类标准的多样性,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教学准备:

口算题卡、书本、图形卡片、数字卡片、动物和交通工具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课前口算训练

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开火车进行口算。

二、新课探究,构建模型

1.动手实践,分类整理书本

师:每一个小组的桌子上都放着一些书本,都是些什么?

生:语文书、数学书、生字本、数学本、拼音本。

师:通过上节课《整理房间》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整理物品之前,最好先做什么?

生:给物品分类。

师:下面就请小朋友分类整理自己的桌面的东西,然后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你是怎样整理的。

(学生动手实践,教师边巡视边指导)

2.介绍并讨论不同的分类方法

师:说说你是怎样分的?(指名)

生1:我是把语文的东西分成一类,数学的东西分成一类。

师:哦,你是按语文和数学学科不同分的,(板书:学科)真棒!谁还有不同的方法?

生2:我把书放在一起,本子放在一起。

师:嗯,这位小朋友真了不起!是按用途的不同分成书和本子,的确了不起!(板书:用途)还有其它分法吗?

生3:老师,我把大书放在一起,小书放在一起。

师:对了,这位小朋友与众不同,他是按大小来分的(板书:大小)

师小结:小朋友们在整理这些物品时,想了许多方法,有的按学科分类;有的按用途分类;有的按大小分类。可见分类方法不止一种,当分类方法比较多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来选择。

三、拓展巩固

1.给人物分类

师请几名小朋友上台来。其它小朋友认真观察,然后按一定的标准给讲台上的人分类。

生1:我分两类,一类男的,一类女的

阅读全文>>>

3七年级上册课件

七年级上册课件(篇1)

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水循环的过程。通过水循环导图的认识,归纳总结工作出物质三态之间发生变化的规律。

(2)知道物态变化的概念,能够 说出各种物态变化的吸热、放热情况,知道热量是能量代一种形式。

(3)知道水在生活、生产、技术中的各种应用,了解水对人类生命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组织学生考察 “学校或社区附近水资源的污染情况”来认识水对人类生活、生产的重大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珍贵水资源”的了解,增强节约用水、爱护水淘汰的意识,做到节约用水从点滴开始。

(2)通过考察“学校或社区附近水资源的污染情况”,体现自主学习的愉悦、实践活动的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

物质三态的变化规律、吸放热情况,对水资源的认识。

难点考察“学校或社区附近水资源的污染情况”的.活动指导。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导语一 师:同学们,面黄奔腾的江河和浩瀚的海洋都是由——(水)组成的,皑皑的冰山雪岭是由——(冰)组成的,飘荡的白云是由——(水和冰晶)组成的,包围地球的大气中还含有大量的水蒸气。

水、冰雪、冰晶、水蒸气,他们都属于水的三态,他们不停地运动着、变化着、循环着,形成一个巨大的水的循环系统,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这一系统——水循环。

二、合作交流 解读探究

1.认识水的循环

【看一看】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课本图2—39水循环示意图。

【议一议】

(1)水的三态变化有什么规律?

(2)如果水的三态变化停止了,水循环还能进行吗?自然界的气候将会怎样?

(3)如果水循环停止了,人类的生活又将会怎样?

(4)水循环过程能量是如何转移的?

通过讨论使学生认识,水循环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水资源就是巨大的能源,并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物态变化过程伴随着能量的转移。

【小结归纳】(板书)

(1)水循环的方式:

①陆地水循环;②海陆间水循环;③海洋间水循环。

(2)水循环的途径:

①蒸发;②降雨;③水气输送;④径流;⑤蒸腾;⑥下渗。

【思考讨论】:水循环的意义是什么?

1、联系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并在它们之间进行能量交换,使物质发生转移。

2、使各种水体相互转化,并使水资源不断更新、清洁。

3、使人类获得永不枯竭的水资源。

2、珍贵的水资源

【看一看】投影网上下载关于水资源的图片的文字资料,

启发学生讨论。

【议

阅读全文>>>

4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课件八篇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课件 篇1

教学目标:

1.掌握数轴三要素,能正确画出数轴.

2.能将已知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能说出数轴上已知点所表示的数.

师:对照大家画的图,为了使表达更清楚,我们把0左右两边的数分别用正数和负数来表示,即用一直线上的点把正数、负数、0都表示出来,也就是本节要学的内容——数轴.

【点拨】(1)引导学生学会画数轴.

第二步:规定从原点向右的方向为正(左边为负方向).

第四步:拿出教学温度计,由学生观察温度计的结构和数轴的结构是否有共同之处.

对比思考 原点相当于什么;正方向与什么一致;单位长度又是什么?

(2)有了以上基础,我们可以来试着定义数轴:

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数轴.

做一做 学生自己练习画出数轴.

试一试 你能利用你自己画的数轴上的点来表示数4,1.5,-3,-2,0吗?

讨论 若a是一个正数,则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在原点的什么位置上?与原点相距多少个单位长度?表示-a的点在原点的什么位置上?与原点又相距多少个单位长度?

小结 整数在数轴上都能找到点表示吗?分数呢?

可见,所有的 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 都在原点的左边, 都在原点的右边.

【例1】 下列所画数轴对不对?如果不对,指出错在哪里?

【例2】试一试:用你画的数轴上的点表示4,1.5,-3,-,0.

【例3】下列语句:

①数轴上的点只能表示整数;②数轴是一条直线;③数轴上的一个点只能表示一个数;④数轴上找不到既不表示正数,又不表示负数的点;⑤数轴上的点所表示的数都是有理数.正确的说法有( )

【例4】在数轴上表示-2 和1,并根据数轴指出所有大于-2 而小于1 的整数.

【例5】数轴上表示整数的点称为整点,某数轴的单位长度是1cm,若在这个数轴上随意画出一条长为cm的线段ab,则线段ab盖住的整点有( )

数轴是非常重要的工具,它使数和直线上的点建立了一一对应的关系.它揭示了数和形的内在联系,为我们今后进一步研究问题提供了新方法和新思想.大家要掌握数轴的三要素,正确画出数轴.提醒大家,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相关点来表示,但反过来并不成立,即数轴上的点并不都表示有理数.

1.规定了 、 、的直线叫做数轴,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从用上的点来表示.

2.p从数轴上原点开始,向右移动2个单位长度,再向左移5个单位长度,此时p点所表示的数是

阅读全文>>>

5北大版五年级下册教学计划范本

教学计划的制定是有助于教师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的。时间过得飞快,不经意就到了新学期。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工作,建议您制定一份教学计划。当然,如何编写一份属于自己的学科教学计划呢?没关系,我们为您特别挑选了名为“北大版五年级下册教学计划”的文章,希望能为您带来惊喜和帮助!

北大版五年级下册教学计划(篇1)

五年级第二学期是小学阶段最后一个学期,使用五年级(下册)教科书。这册教科书里把教学内容编排成七个单元,前六个单元教学新知识,完成《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规定的内容和任务。第七单元是总复习,目的是通过系统整理小学学过的数学知识,使学生进一步完善认知结构,进一步掌握数学的思想方法,进一步提高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册教材可以说将青岛版小学数学的特色发挥并展示得淋漓尽致,主要有以下特点:

1.淡化生活情境,突出数学情境。

由“情境串”带动“问题串”,是该套教材的一大亮点。在情境串的呈现上,教材根据学生的年龄及知识特点,随着年级的升高,生活情境逐渐简约。本册教材突出表现为:一是创设有利于抽象数学知识的生活情境。如圆、圆柱与圆锥单元,呈现了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圆形、圆柱、圆锥形状的物品作为情境;二是突出数学信息,淡化生活情境。如百分数单元,在假日旅游的背景下,更多呈现的是文字、图形、表格等形式的数学信息,便于直接引入新知探索;三是创设纯数学情境。如百分数单元的相关链结,小数、百分数、分数互化的知识以及第三个信息窗中绿点标示的问题,没有在信息窗中呈现,而是在探索中直接给出。

2.突出研究数学问题的方法--“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利用已有知识和方法探索新知”。

这一研究方法主要是在合作探索中进行重墨体现。例如,探索圆柱、圆锥体积计算公式时,教材从现实问题“怎样求冰淇淋盒的容积?”入手,引导学生把现实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怎样求圆柱体的体积?”,学生联想已有的知识经验--圆面积的推导方法,猜想是否可以把圆柱体转化成长方体推导出圆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最后通过操作、验证,总结推导出圆柱体体积的计算公式,然后利用计算公式求出圆柱体的体积,解决冰淇淋盒容积的问题。

教材的这一基本模式,有利于学生从知识经验和客观现实出发,在研究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理解和应用数学。改变了以往单纯教师讲的“注入式”教学模式,既有利于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内涵,又有利于引导学生学会数学的思想方法,提高解

阅读全文>>>

6北师大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8篇

北师大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篇1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继续任教二(4)和二(6)两个班的数学。大部分孩子在经过一年半的学习生活后,已养成了较好的学习习惯。基本上能做到认真听讲,积极举手发言,能同桌合作学习,及时上交作业,检查和订正作业的习惯也逐渐养成,个别后进生也能在老师的帮助下完成学习任务。但还有个别孩子学习自主性不强,有依赖家长的倾向。另外还有一些孩子发言不积极,回答问题声音不够响亮。总体来说,二(4)班后进生较多,这些孩子对学习缺乏兴趣,缺乏信心,知识欠账多,学习习惯较不好,上课注意力也不易集中,作业不能按时完成。针对这些学生的特点,本学期继续和家长密切配合,倾注爱心,重点辅导,鼓励自信,结合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不失时机地加以指导,由浅入深地为他们弥补缺陷,扶起他们逐步赶上其他的同学。

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简单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图形与变换,克和千克,统计,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这册教材的重点内容是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以及用数学解决问题。表内除法是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因为任何一个多位数除法,在计算时都要分成若干个一位数除以一位数。因此,表内除法同表内乘法一样,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小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必须达到计算正确、迅速。

这册教材的另一个重点是万以内数的认识,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认数的范围扩大到四位。这是学习读、写多位数的基础。我国的计数习惯是每四位一级,把万以内的数位顺序弄清楚,掌握了第一级数的读、写法则,再学习万以上的数就可以类推了。因此,这部分内容是进一步学习认数的重要基础知识。同时,这部分内容也是培养学生的数感的重要素材,通过教学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认识近似数,学习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会用数与他人交流,逐步形成良好的数感。

在加、减法计算方面,在上一册百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教学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教学三位数(几百几十)的笔算加、减法。这些内容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基础。例如,两位数的乘法中要把两个部分积加起来,实际是计算三、四位数的加法,两位数除法中每次试商后通常要做三位数减法,等等。

解决问题是在学习了一些数与计算知识后,结合现实生活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让学生用所学的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培养学

阅读全文>>>

7七年级上册历史课件

作为教师,编写教案课件是必不可少的任务,现在正是教师们开始着手编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学生对教学的积极反应能够反映出教学的吸引力。如果您想了解“七年级上册历史课件”的内涵和背后的故事,请继续阅读,希望您在阅读本文时能够有所收获!

七年级上册历史课件(篇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秦灭六国统一全国的过程及原因,了解秦朝的疆域和秦长城、灵渠两项古代工程,掌握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让学生自学和分组讨论“秦朝完成统一的原因”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等问题的教学环节,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培养学生初步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充分利用多媒体直观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秦朝统一历史作用的分析,结合现实从情感上激发学生对祖国统一的渴望,使学生认识到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对秦始皇所创建的一系列制度措施的学习了解,学会公正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

教学重难点

1、秦灭六国和巩固统一的措施

2、理解“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这个概念

导学过程

教师讲解,学生分析讨论相结合

情景导入

提问:“同学们听说过《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吗?”因很多学生在电视、书籍上有初步的了解,让学生把这个历史故事大概说出来,从而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统一最终由秦国完成而不是燕国?”下面我们一起看看这位灭掉六国,完成统一大业的秦君的风采。出示幻灯片:秦始皇画像及诗句: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让学生讲述对秦始皇画像的印象和感受。)

自主预习

(一)、秦的统一

1、秦灭六国的过程

教师设问:同学记得“战国七雄”是哪七雄吗?

多媒体显示:战国初期七国的形势图,并一步步引导学生说出七国的地理方位。并让学生分析通过商鞅变法,秦国成为了最强大的国家,为灭六国准备了条件。

提问:秦王赢政是怎样完成统一的呢?

多媒体显示秦灭六国的过程,用动画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在看的过程中归纳秦统一的时间、人物、都城。

(1)时间:公元前230年—前221年

(2)人物:赢政

(3)都城:咸阳

多媒体显示:秦始王的画像。引导学生描述画像,活跃课堂气氛。通过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分析秦灭六国的历史意义。

2、灭六国的历史意义

多媒体显示:(1)、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

(2)、使人民获得了较为安定的生

阅读全文>>>

8七年级上册数学课件

关于“七年级上册数学课件”栏目小编为您搜集了些许信息。通常老师在上课之前会带上教案课件,通常老师都会认真负责去设计好。教案编写是教师教育教学实践的先导。热烈欢迎你来读愿这篇文章能够带给你灵感和分享的欲望!

七年级上册数学课件 篇1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数除整十数、几百几十数(商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的活动,使学生经历探究口算方法的全过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掌握用整十数除的口算方法。

2 教学难点:

理解用整十数除的口算算理。

教学工具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1 复习引入

口算。

20×3= 7×50= 6×3=

20×5= 4×9= 8×60=

24÷6= 8÷2= 12÷3=

42÷6= 90÷3= 3000÷5=

2 新知探究

1、教学例1

有80面彩旗,每班分20面,可以分给几个班?

(1)提出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师:从中你能获取什么数学信息?

师: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2)列式 80÷20

(3)学生独立探索口算的方法

师:怎样算80÷20呢,请同学们先自己想一想、算一算,再说给同桌听一听。

学生汇报:

预设学生可能会有以下两种口算方法:

a.因为20×4=80,所以80÷20=4 这是想乘算除

b.因为8÷2=4, 所以80÷20=4 这是根据计数单位的组成

为什么可以不看这个“0”? ( 80÷20可以想“8个十里面有几个二十?”)

这样我们就把除数是整十数的转化为我们已经学过的表内除法。

(4)师小结:

同学们有的用乘法算除法的,也有用表内除法来想的,都很好,那么你喜欢哪种方法呢?

把你喜欢的方法说给同桌听。

(5)检查正误

师:我们分的结果对不对?请同学们看屏幕(课件演示分的结果)

(6)用刚学会的方法再次口算,并与同桌交流你的想法

40÷20 20÷10 60÷30 90÷30

(7)探究估算的方法

出示:83÷20≈ 80÷19≈

师:你能知道题目要求我们做什么吗?你怎么知道的?你是怎样计算的?和同学们交流一下。

生:求83除以20、80除以19大约得多少,从题目中的约等号看出不用精确计算。

师:谁想把你的方法跟大家说一说。

预设:83接近于8

阅读全文>>>

9七年级上册英语课件

七年级上册英语课件 篇1

unit 4  where's my schoolbag?

section a  1a1c

words sentences

chair

sofa

bed

table

bookcase

... —where's my schoolbag?

—it's under the table.

—where are my books?

—they're on the sofa.

(整洁和有条理的板书设计,有利于学生对本课知识有一个系统性的认识,同时培养学生有条理和爱整洁的习惯。)

备课资料

知识讲解

1.—where's my schoolbag?我的书包在哪里?

—it's under the table.在桌子下面。

★这是一个由疑问副词where引导的特殊疑问句。where “在哪里、哪儿”,通常用来询问某人或某物在什么地方。对于特殊疑问句,我们不能用“yes”和“no”回答,而要用一个陈述句或短语来作出明确的回答。例如:

—where's tom?汤姆在哪儿?

—he is here.他在这儿。

2.介词 on、in 和under

★1)on表示表面上的接触,一个在另一个的上面,即“在……的上面”。

如:an  apple is on the table.苹果在桌子上。

are his keys on the chair?他的钥匙在椅子上吗?

2)in表示“在……里”,无论在大的范围内还是在小的范围内,都要用in。

如:—where is your eraser?你的橡皮在哪里?

—it's in my pencil box.在我的铅笔盒里。

the book is in your schoolbag.那本书在你的书包里。

3)under表示“在……下”,指在某物垂直的下方。

如:the baseball is under the desk.棒球在桌子下面。

a chair is under the tree.一把椅子在树下。

★介词短语是由“介词+(冠词)+名词”组成的短语,有特定的意义,可以在句中作定语修饰名词,也可以在句中作状语修饰动词。本单元出现的是作状语的介词短语。如:

on the desk/flo

阅读全文>>>

10七年级生物上册课件

通常老师在上课之前会带上教案课件,通常老师都会认真负责去设计好。教案是教师教学态度和能力的重要体现,写教案课件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编辑根据您提出的要求特别为您整理了一篇“七年级生物上册课件”,烦请您仔细品味下列内容!

七年级生物上册课件(篇1)

1.概述人体通过眼、耳等感觉器官获取外界环境信息的情况;描述眼球和耳的结构以及各个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描述视觉和听觉形成的过程;说出近视的成因以及预防方法;说出导致耳聋的各种因素以及预防的措施。

2.尝试观察瞳孔的大小变化情况,并做出解释;练习观察和测量的技巧。

3.培养视觉和听觉的卫生习惯,关爱和帮助有视觉障碍的人。

1.重点:描述眼球和耳的结构以及各个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描述视觉和听觉形成的过程。

2.难点:描述眼球和耳的结构以及各个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

1.准备猫的瞳孔变化图片、眼球结构示意图,物理学凸透镜成像实验装置一套。

2.眼球模型、放大倍数不同的两个放大镜、画册。

第一课时人体感知外界环境的主要感官根据问题讨论,概述人体通过眼、耳等感官感知外界环境的情况。精心编排问题,引导学生在生活实践的基础上,叙述出人体感知外界环境变化的主要器官。

眼球的结构观察瞳孔在光亮和黑暗环境中的变化,对比曲度不同的放大镜聚光情况的区别,探究凸透镜成清晰图像的条件,对比总结眼球各个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介绍眼球的各个结构,帮助学生对比总结。

第二课时近视的成因和矫正更换不同曲度的凸透镜,探究成像位置的改变,对比总结近视的成因。尝试寻找矫正的办法。总结同学发言,引导同学思考,调动学生情感,提高学生认识。

第三课时耳的结构和功能和听觉的形成感受振动产生声音,鼓膜的振动,观察听小骨的模型,描述声音在耳中的传递过程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帮助学生总结。

用耳卫生讨论引起耳聋的原因,以及保护听觉的措施总结同学发言,引导同学思考调动学生情感,提高学生认识。

第一课时:

教师展示一个用的布遮盖的塑料箱,里面放着一个苹果形状的厨房用计时器。

教师:下面我们邀请三位同学来检验一下箱子里是什么东西?——请第一位同学用手伸进布下面摸一摸,第二位同学用耳朵凑近听一听,第三位同学偷偷看上一眼。然后将你们的判断写在纸上。(箱子里也可以放一只小动物,但要注意安全;也可以换成一朵花,要求同学闻一闻……)

教师:也许在认识这个物体中我们没有用到,但当我们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