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祝福语通常是指对人们送上美好的祝福和祝愿,在生活中许多不同场景都会用的上。初步乘法教案专题给大家汇集了大量关于初步乘法教案、初步乘法教案精选等,希望丰富的初步乘法教案内容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过程:
一、知识点的复习
回忆《乘法的运算定律》这一小节的学习内容。
教师引导回忆,并相应板书。
二、联系实际复习
1.学生汇报课前收集的有关乘法的运算定律的相应知识。
2.学生汇报课前自己根据乘法运算定律自编的题目或搜集的题目。
教师把符合要求的题目贴上黑板。
学生根据前面的知识点的复习,进行题目的独立解答。
要求: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解答。
教师巡视,加以必要的指导。
有必要的题目可以让学生练习画线段图。
小组内交流。
全班汇报。
三、小结
学生谈收获
课后小结:
教学内容:
乘法运算定律的复习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能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乘法运算律教案(篇2)教学目标:
1、经历乘法运算定律的猜想、验证过程。理解和掌握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含用字母表示);
2、能灵活应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3、猜想、验证、应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发展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使学生受到科学方法的启蒙教育。
教学过程:
一、比赛激趣,引发猜想
1、谈话:在数学课堂中,大家都非常欣赏思维敏捷,反应快的同学,下面就给大家一个机会,我们进行一次计算比赛,看哪位同学最先博得大家的欣赏!
2、教师报题,学生起立抢答。
3、大家的速度都很快,很难分出高下,下面换一种比赛形式。
(课件演示:一次性计算两道题,看谁算得既对又快。)
4、启发猜想:这几天我们在学什么计算题,(笔算乘法)感觉怎样?联系刚才我们做的两题加法,你想到了什么?
5、引导猜想:a、乘法中可能也有交换律和结合律;
b、猜想怎么用字母来表示它们。
{板书猜想结果: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
二、合作探究,举例验证
1、引导验证方法:老师为什么要在等号上加“?”!谁有办法把问号去掉?
请学生当即举一个乘法交换律的例子。(板书:学生所举例子,注:举例证明)
质疑:举一个例子能证明这个运算定律的正确性吗?(可能是巧合)
那怎么办?需要凝聚大家的力量一起举例!
2、小组合作验证
3、归纳两条乘法运算定律的文字叙述内容,揭示课题。
三、学以致用,加强巩固
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本课的设计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1、创
阅读全文>>>讲义课件是教师授课前事先准备的教学材料,我们需要静下心来编写讲义课件。同时,要清楚知道优秀的讲义课件能够快速整理各个知识点,那么如何才能编写出高水平的教学课件呢?趣祝福编辑为大家推荐了一篇优质的“乘法结合律教案”,希望大家都能从中收获丰富的知识,记得先收藏哦,方便下次再次阅读。
乘法结合律教案【篇1】教学内容:乘法结合律和简便算法--教材第60-61页例3-5,做一做题目及练习十三2-7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乘法结合律,能够应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教师出示应用题一个养蜂组养了105箱蜜蜂,平均每箱蜜蜂每年可以产蜂蜜76千克。这个养蜂组一年生产蜂蜜大约多少千克?
让学生先默读题目,然后在自己的练习本上解答。学生做完以后,教师提问:
你是怎样做的?
你为什么用乘法计算,而不用加法计算呢?
教师肯定学生的回答,再明确指出:这道题实际求的是105个76千克是多少,很明显,如果我们用加法计算是非常麻烦的,而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非常简便。
2.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数。
(1)136947=947()(2)3581002=1002()
(3)68+321+79=68+(+)
先让学生独立做,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是根据什么运算定律填数的。
二、新课
教师:上面复习题中的第2题的第(3)小题,应用了加法结合律,使原来的计算变得容易了。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是乘法结合律。教师板书:乘法结合律。
1.教学例3。
(1)教师出示例3
观察下面每组的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样的关系?
(154)10○15(410)
(1258)5○125(85)
先看第一组,圆圈两边的算式有什么关系?算算看。学生回答后,教师在圆圈里画一个等号。
再仔细观察一下,这两个算式相等说明了什么?多让几个学生说一说。
教师:15、4和10这三个数相乘,先把15和4相乘,再同10相乘;或者先把4和10相乘,再同15相乘,它们的乘积不变。
再观察第二组,圆圈两边的算式有什么关系?学生回答后,教师在圆圈里画一个等号。
等号两边相等说明了什么?
(2)比较上面两个算式。
教师:看上面的两个等式,仔细分析一下,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这两个等式中,等号的两边都是几个数相乘?
每个等式中,等号两边的三个数相同吗?
这两个等式中,等号左边的
阅读全文>>>教学内容:
教科书15页,例2及做一做 ,练习四8─10题。
教学目的:
(1)、会画线段图分析分数乘法两步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2)、掌握分数两步连乘应用题解答方法,并能正确解答。
(3)、进一步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分析分数乘法两步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抓住知识关键,正确、灵活判断单位1。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先说说各式的意义,再口算出得数。
╳ ╳
2、指出下面含有分数的句子中,把谁看作单位1。
(1)乙数是甲数的 。(甲数)
(2)乙数的 相当于甲数。(乙数)
(3)大鸡只数的 等于小鸡的只数。(大鸡)
(4)大鸡的只数相当于小鸡的 。(小鸡)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2:小亮的储蓄箱中有18元,小华储蓄的钱是小亮的 ,小新储蓄的钱是小华的 。小新储蓄了多少元?
(1)审题:
全体默读,再指名读,说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师生边讨论边画出线段图。
先画一条线段表示谁储蓄的钱数?为什么?再画一条线段表示谁储蓄的钱数?画多长?根据什么?
(根据:小华的钱数是小亮的 ,把小亮的钱数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6份,再画出与这样的5份同样长的线段表示小华储蓄的钱数)
然后画一条线段表示谁储蓄的钱数?画多长?根据什么?
(又根据:小新的钱数是小华的 ,把小华的钱数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3份,画出与这样的2份同样长的线段表示小新储蓄的钱数)。
小亮
18元
?元
?元
小华
小新
(2)分析数量关系:
引导学生从已知条件分析:根据小亮的储蓄箱中有18元,小华储蓄的钱是小亮的 ,可以把谁看作单位1,求出谁的钱数?再根据小新储蓄的钱是小华的 ,又可以把谁看作单位1,求出谁的钱数?
也可以多问题分析:要求小新储蓄多少元,就要知道谁的钱数?这个数量题目中告诉我们了吗?所以要先求出谁的钱数?再求出谁的钱数?
(3)确定每一步的算法,列出算式。
怎么求小华的钱数?
根据小华的钱数是小亮的 ,把小亮的钱数看作单位1,求小华储蓄多少钱就是求18元的 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板书:18╳ =15(元)
怎么求小华的钱数?
根据小新的钱数是小华的 ,把小华的钱数看作单位1,求小新储蓄多少钱就是求15元的 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板书:15╳ =10(元)
把上面的分步算式列成综合算式:
板书:18╳ ╳ =10(元)
(4)检验写答:
阅读全文>>>教案课件也是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因此我们老师需要认认真真去写。优秀的教案需要考虑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小编为了您更好的阅读体验精心编辑了这份“2的乘法口诀教案”,如需更多指导请持续关注我们的网站!
2的乘法口诀教案 篇1教学内容:
二年级上册《6的乘法口诀》,见教材 61页例7、做一做和练习十三的1、2、6题。
教材分析:
《6的乘法口诀》是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表内乘法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它是学生今后学习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教材内容的呈现是在学生学了“2—5的乘法口诀”以后。由于学生已经具有学习2—5的乘法口诀的基础,所以教材的呈现形式没有给出一个完整的乘法算式和一句完整的口诀,意在让学生主动探索归纳出6的乘法口诀。体现了提高学生学习独立性要求的编写意图。
教学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经历归纳6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6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初步掌握6的乘法口诀。
2、能正确的运用乘法口诀计算两个数相乘的积。
过程与方法:
提高学生观察、讨论,小组合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掌握6的乘法口诀,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生的学习好的,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思维的敏捷性。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6的乘法口诀,能正确用6 的乘法口诀计算两个数相差的积。
突破方法:
通过指导、合作探讨突破重点。
教学难点:
能够正确而比较熟练的运用6的乘法口诀。
突破方法:
通过自主探究,交流突破难点。
课前准备:
1、写有题的苹果卡片。
2、教案中的表格,学生每人一份。
3、多媒体课件。
4、小棒40根。
教学环节
一、准备练习
1大家齐背诵1-5的乘法口诀。
2师生对口令。
3写出乘法算式。
5个3 是多少?4乘5是多少?
二、教学互动
1.呈现情境。
谈话:今天我们要到儿童乐园里去玩一玩。(课件呈现儿童乐园的场景并定格在木马转盘上)
2.提出问题。
(1)木马转盘一次可以坐几个人?
(2)哪6位同学愿意在一起骑木马?让学生自由结合,组建6人小组。
(3)一次可以坐6人,2次可以坐几个6人,共是多少人?
让2个小组的学生走到教室前面来,再让6人到前面来。大家看一看。
(4)3次可以坐几个6,是多少人?
那么4次、5次、6次呢?不要再走到前面来,设想一下,各有多少人?完成下表。
3.交流探讨。
小组内交流:自己是怎样想的?怎样算的?
班内汇报:
阅读全文>>>趣祝福小编为您精心整理了“乘法交换律教案”的相关资料敬请查看,也许本文能为您提供一定帮助。老师每一堂课都需要一份完整教学课件,就需要我们老师要认认真真对待。 设计专业优质的教学课件可以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准。
乘法交换律教案 篇1本课教学的一个重点是自主探究发现乘法交换律及结合律,并能归纳总结规律。
我设计这节课时,从主题图入手,让学生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这个问题,根据学生列出的式子进行观察、比较,发现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并让学生通过找出相类似的例子,验证了以上猜想,然后尝试总结归纳出乘法交换律。随后,我让学生用字母来表示乘法交换律,使知识点由具体向抽象过渡,建构模型。最后,学生用具体的例子应用深化,加深对乘法交换律的认识和理解。以上的教学思路同时也应用在教学乘法结合律当中。总的来说,如此设计,就是让学生经历了提出猜想→验证猜想→总结规律→建立模型→运用规律这五个步骤,通过由数学现象的引入,学生对现象的观察,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归纳总结的能力,渗透了类比、简化以及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整堂课的设计,紧密围绕并运用好问题情境,师生之间积极互动,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学习,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然后引导学生运用前面的研究方法开展研究,由扶到放,培养了学生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语言的组织能力。在应用环节,我通过对比练习,让学生自主发现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能使一些什么特征的乘法题计算简便,并引导学生将具有这种特征的乘法算式进行了归纳。学生在情感的互动中 ,在思维的碰撞中 ,掌握了学习方法,享受到了学习的乐趣 ,获得了真正的发展。本堂课还有一些细节需要注意,比如时间的把握;课中如何激发学生互相评价促进互动等等。这也是我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不断提高不断改善的问题。
乘法交换律教案 篇2教学目的: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会应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教具准备:把下面复习运算定律用的复习题写在黑板上
教学过程:
一、复习所学过的运算定律
1.教师出示复习题: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出适当的数。
1.26305=305
2.(2468)125=246(8)
3.214+678=678+
4.225+(75+437)=(225+75)+
先让学生看清题目,再提问:
第一小题,横线上应该填什么数根据什么运算定律?
乘法交换律说,两个数相乘,交换
阅读全文>>>我们经过日夜兼程的整理,今天我们特别推荐了“乘法交换律教案”。教案和课件是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对于上好课来说更是首要条件。每位老师都应该认真准备自己的教案和课件,这是教学信息化的具体体现。相信本文能为您提供所需内容!
乘法交换律教案 篇1本课是北师大版数学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的一个教学内容,它是在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和初次体验有趣算式规律探索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乘法结合律这一内容与以往教材安排不同的是把认识乘法结合律放在学生自主探索中,通过创设情境活动,让学生逐步发现乘法计算中的特殊现象。这样安排不仅是让学生能发现乘法运算定律,更主要的是让学生经历探索过程,通过对乘法结合律探索基本步骤的体验为学生今后的数学探索活动打下基础。
学习方式上:四年级的学生,经历四年的课改实验,已具有一定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学之间能够较好地合作交流与倾听。能比较主动地探究新知,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来学习新知。
知识技能上:在学习本课前,学生已经知道:25×4=100 、125×8=1000以及整十整百整千数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知识与技能:通过探索活动,发现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并用字母进行表示。在理解乘法结合律的基础上,会对一些算式进行简便计算。
过程与方法:经历数学探索过程,进一步体会探索的过程和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数学探索的乐趣,培养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
师:我们的淘气也很喜欢搭积木,而且聪明的他还从其中发现了一些数学的奥秘呢,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吗?
师:你知道图中有多少个小正方体吗?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生:我是横着数一行有5个小正方体,一共有4行,5×4=20个。
生:竖着数一排有4个小正方体,一共有5排,4×5=20个。
师(板书5×4=4×5)可以这样写吗?为什么?
师:你们的发现淘气也找到了,不过喜欢思考的他还想到了一个问题,是不是所有的两个数相乘交换乘数的位置积都不变呢?
师:请你帮淘气举一些这样的例子来验证一下行吗?
师:大家找到了这么多例子,也就是说两个数相乘交换乘数的位置,积不变是普遍存在的一种规律,如果用a、b表示两个数,你能写出发现的规律吗?
(设计意图:乘法的结合律探索中往往包含着交换律,因此先经历交换律的探索过程既把分散的情景整合为一个整体,又为乘法结合律的学习作了铺垫。)
师:请大家认真观察,估一估搭这个长方体用了多少个小
阅读全文>>>为了帮助学生掌握课堂知识点,老师需要事先准备好教案,如果还没有准备的话就必须要注意了。编写教案不仅要注重思维方式和习惯的培养和养成,也要考虑到对学生的引导和帮助。本篇文章将提供一些与“2的乘法口诀教案”相关的资料供大家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
2的乘法口诀教案 篇1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熟练掌握所学表内乘、除法的知识。
2、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检查能力,加强乘除认知结构的系统化,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
查漏补缺,反馈出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检查能力。
教学难点:
加强乘除认知结构的系统化,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法:
练习法。注重多样练习的设计。在练习中巩固新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旧知巩固,引入新知
1、谈话:我们学过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把你的收获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2、完成教材“练习四”的第6题。
谈话:同学们都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了吗?出示情境图,试一试,算一算,你能得几个玩具?学生计算,教师巡视。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完成教材“练习四”的第4题。
(1)谈话:6÷6等于几?5÷5等于几?
学生计算,交流结果。
提问:观察第1列,并想一想,这些除法算式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发现?
促使学生发现:被除数和除数相同,商是1。
你能写出几道像这样的算式吗?
(2)观察第2列。
2÷13÷16÷1
让学生体会一个数除以1,结果还是这个数。
你能写出几道像这样的算式吗?
2、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练习四”的第7题。
提问:计算时你用的是哪句口诀?
3、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练习四”的第8题。
(1)出示题卡,请学生列乘、除法算式,并说明计算方法。
(2)谈话:刚才我们在计算时用乘法口诀求商,一个乘法口诀可以求出一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但也有特别的,有的只能列出一道乘法算式和一道除法算式,这是什么原因呢?
明确:两个乘数一样的时候。
你还能找出哪些只能算一个乘法算式和一个除法算式的口诀吗?
学生汇报:二二得四、三三得九等。
三、巩固迁移
1、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练习四”的第9题。
出示第9题的表格,你从表格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学生看清表格,理解题意,思考解题方法。
2、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练习四”的第10题。
出示3个蘑菇房子的贴图。帮助小动物找家的游戏。教师谈话激趣。
阅读全文>>>教案课件是教师工作的一部分,若想随便编写,则教师们需注意。拟定完善的教案是实现高质量高效率教学的基石。基于您的需求,我为您选择了如下相关信息:“8乘法的口诀的教案”,希望本文内容对您有所裨益!
8乘法的口诀的教案(篇1)教学目标
1.经历编制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掌握9的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商的方法。
2.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与人合作的意识,逐步养成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索的习惯。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9的乘法口诀的推导;寻找9的乘法口诀积的规律。
难点:熟记9的乘法口诀。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实施过程
一、情景导入
师: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份礼物,要把礼物送给爱动脑筋的小朋友,但礼物藏起来了,藏在什么地方了?(出示10个方格的图片)
师:这里面有几个空格呢?一起来数一数。
师:(出示智慧星)看这里面藏了什么?有几个智慧星呢?
★★★★★★★★★
生:9个。
师: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
★★★★★★★★★
师:一行智慧星有1个9,那么两行智慧星是几个9呢?可以怎么算呢?
生:2个9相加,9+9=18.
★★★★★★★★★
★★★★★★★★★
★★★★★★★★★
师:那3行智慧星是几个9呢?可以怎么算呢?
生:3个9相加,9+9+9=27.
生:18+9=27.
师:大家说的真好!那么4个9是多少?5个9、6个9……9个9分别是多少?请大家自己来算一算并填在书上第80页。
交流展示。
师:横过来看,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吗?竖着看这些得数,你又发现了什么规律?
师:2个9是多少,你能从图上直接看出来吗?
师:也就是说2个9比20少几?是多少呀?
生:2个9,比20少2,就是18。
师:3个9比几十少几?是多少呢?你能看出来吗?从这些图的智慧星个数中,你发现有什么特点?
生:“几九”比“几个十”少几。
3、编制口诀
在这张表格中发现了这么多的规律。那你能根据刚才的观察和计算,编出9的乘法口诀吗?说出这句口诀表示什么含义?其余的几句9的乘法口诀,你会编吗?你编的乘法口诀一共有几句?(9句)谁来把你最喜欢的口诀读出来。
(学生边读,教师边在黑板上出示乘法口诀。)
一起把9的乘法口诀读一遍。
二、记忆口诀。
1、记忆方法一——找规律
你发现9的乘法口诀的得数有什么规律吗?那么我们是如何
阅读全文>>>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乘法分配律
1、结合具体的情境,尝试计算,初步认识和理解乘法分配律的含义。
2、通过观察交流、举例验证,概括规律,并能用字母式子表示乘法分配律。
3、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借助乘法的意义进一步理解乘法分配律的内涵。
学习重难点
借助乘法的意义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和内涵。
配套资源
实施资源:
《乘法分配律》教学课件
学习过程:
师:之前我们已经学习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乘法的另一个运算定律。
请同学们认真看下面的题目:有一个长方形的果园,原来宽20米,长80米,扩大规模后,长增加了30米。问:现在这个果园的面积有多大
①自主探索,独立解决问题
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如果用一幅图来表示题目的意思,这幅图会是怎样的呢
把你想到的图形画在练习本上。并试着去解决这个问题。
②汇报交流,明确算法
谁愿意把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展示给大家,并说明解决问题的步骤。
③全班反馈(课件动态演示)
先来看第一种方法:
可以先算出扩大规模后果园的长,再算出扩大规模后果园的面积,即(80+30)×20=2200(平方米)
(设计意图:借助于课件,展示出这道题目的示意图,进行动态演示,可以让学生清楚地看到每一步的计算表示的实际意义是什么,对理解另一种方法打下基础。)
再来看第二种方法,可以先算出果园原来的面积,再算出后来增加的面积,最后把原来的面积和增加的面积全起来就是果园现在的面积。即80×20+30×20=2200(平方米)
(设计意图:借助于课件,进行动态演示,让学生从中清楚地看到这种方法和第一种方法的不同之处,同时又真正的明白,虽然方法不同,但所要求的结果完全一样)
同学们,你们有什么发现呢大家是不是已经发现了尽管这方法不一样,但这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一样的。那就说明(80+30)×20=80×20+30×20(这两个式子是相等的)
(设计意图:借助于课件的动态演示,使学生更清楚地看到,两种方法求出的`是同一个结果,同时,更能给学生初步感悟乘法分配律提供一定的帮助。)
②师:刚才扩大规模后的长是增加了30米,现在给大家一次机会,你来决定让长增加几米同时请你用两种方法算一算,看用两种方法计算出的结果是否一样
如果我们把果园的宽的米数用圆形来表示,原来的米数用三角来表示,长增加的米数用五角星来表示,上面的式子我
阅读全文>>>我们为您整理了“有理数的乘法教案”的相关资讯供您阅读。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做的提前准备,我们需要静下心来写教案课件。教案是课堂教学的基础设施。如果您需要再次查看此页面请马上收藏!
有理数的乘法教案【篇1】一、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第一章第四节《有理数的乘除法》,见课本p28.
二、学情分析
在此之前,本班学生已有探索有理数加法法则的经验,多数学生能在教师指导下探索问题。由于学生已了解利用数轴表示加法运算过程,我们仍用数轴表示乘法运算过程。
三、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有理数乘法法则,能利用乘法法则正确进行有理数乘法运算。
2、 能力与过程目标
经历探索、归纳有理数乘法法则的过程,发展学生观察、归纳、猜测、验证等能力。
3、 情感与态度目标
通过学生自己探索出法则,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运用有理数乘法法则正确进行计算。
难点:有理数乘法法则的探索过程,符号法则及对法则的理解。
五、教学手段
制作幻灯片,采用多媒体的现代课堂教学手段.
六、教学方法
注意创设问题情景,选择“情景---探索---发现”的教学模式,通过直观教学,借助多媒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以“自主参与,勇于探索,合作交流”的探索式学法为主,从而达到提高学习能力的目的。
七、 教学过程
1、 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习了有理数的加减法,接下来就应该学习有理数的乘除法.同学们先看下面的问题(出示蜗牛爬的动画幻灯片)
教师:这涉及有理数乘法运算法则,正是我们今天需要讨论的问题.
2、 学生探索、归纳法则
学生分为四个小组活动,进行乘法法则的探索。
(1)教师出示蜗牛在数轴上运动的问题,让学生理解。
蜗牛现在的位置在点o,规定向右的方向为正,向左的方向为负;现在时间后为正,现在时间前为负.
a.+ 2 ×(+3)
+2看作向右运动的速度,×(+3)看作运动3分钟后。
结果:3分钟后的位置
+2 ×(+3)=
b. -2 ×(+3)
-2看作向左运动的速度,×(+3)看作运动3分钟后。
结果:3分钟后的位置
-2 ×(+3)=
c. +2 ×(-3)
+2看作向右运动的速度,×(-3)看作运动3分钟前.
结果:3分钟前的位置
+2 ×(-3)=
d. (-2) ×(-3)
-2看作向左运动的速
阅读全文>>>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