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祝福logo

目录

地图 > 祝福语 > 范文大全 > 基本不等式课件 >

基本不等式课件

基本不等式课件

祝福语通常是指对人们送上美好的祝福和祝愿,在生活中许多不同场景都会用的上。基本不等式课件专题给大家汇集了大量关于基本不等式课件、基本不等式课件精选等,希望丰富的基本不等式课件内容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1基本不等式课件

我们听了一场关于“基本不等式课件”的演讲让我们思考了很多。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所以老师写教案可不能随便对待。教案是评估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依据。经过阅读本页你的认识会更加全面!

基本不等式课件 篇1

基本不等式是初中数学比较重要的一个概念,对于求解不等式问题有非常大的作用。在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多学示例,呈现形式多样,让学生深刻理解基本不等式的本质和应用,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灵活掌握相关知识。本文将结合基本不等式的定义、性质和应用,探讨其相关主题。

一、基本不等式的定义和性质

基本不等式是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常用到的一种数学方法,它可以有效地帮助我们解决很多实际问题。在数学中,一般把基本不等式定义为,对于任何正整数a和b,有下列不等关系:

(a+b)^2>=4ab

这个不等式在初中数学中非常重要,我们还可以把它解释成下面的形式:对于任何两个正数a和b,有下列不等式:

a/b+b/a>=2

这个式子实际上就是基本不等式的一个特例,也说明了基本不等式中的a和b可以指任何两个正数。

基本不等式的一些性质:

1、两边同时乘以正数或是开根号(即不改变不等关系的实质)是允许的。

2、当a=b时等号成立。

3、当a不等于b时,不等号成立。

这些性质是我们用基本不等式时需要注意的几个关键点。如果我们了解了这些基本的性质,就可以更加灵活地运用基本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

二、基本不等式的应用

基本不等式的应用非常广泛,例如可以用它来解决以下问题:

1、证明

√(a^2+b^2)>=a/√2+b/√2

这个问题就可以使用基本不等式来证明,首先得到(a+b)^2>=2(a^2+b^2),将式子化简可得√(a^2+b^2)>=a/√2+b/√2,这就是想要证明的结论。

2、解决一些最值问题。例如:如何使a+b的值最小?这个问题可以用基本不等式来解决,我们设a+b=k,那么a+b的平方就是k^2,代入基本不等式中可得出:

k^2>=4ab,即(a+b)^2>=4ab

这个不等式右边是4ab,左边则是(a+b)^2,因此a+b的值取得最小值时,应当使(a+b)^2=4ab,所以a=b,因此a+b的最小值就是2a或是2b。

3、证明一些平方和不等式的结论。例如:

(a/b)^2+(b/a)^2>=2

这个问题可以通过基本不等式

阅读全文>>>

2不等式课件(范本5篇)

经过详尽的搜寻,我们帮您整理了一些与“不等式课件”相关的资料,坚信这篇文章将会让您更加充满信心。在教学流程中,教案课件是关键环节,每位教师都需要精心地设计自己的教案课件。教案应成为满足学生自主学习和个人发展需求的重要辅助工具。

不等式课件 篇1

(一)复习提问: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二)列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问题:现有两根木条a和b,a长10cm,b长3cm.如果要再找一根木条c,用这三根木条钉成一个三角形木框,那么对木条c的长度有什么要求?

注:这个问题是本节的'引入问题,三角形木框的形状不唯一确定,只要能成为三角形即可.

探究:用三根长度分别为14cm,9cm,6cm的木条c1,c2,c3分别试试,其中哪根木条能与木条a和b一起钉成三角形木框?

可以发现,当木条a和b的长度确定后,木条c太长或太短,都不能与a和b一起钉成三角形.

由于“三角形中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设木条c长xcm,则x必须同时满足不等式x10+3①和x10-3②

注:木条c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即ca+b,ca-b.

类似于方程组,把这两个不等式合起来,组成一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记作注:这里并未正式给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下定义,只是说这两个不等式合起来,组成一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实际上,两个或更多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合起来,都组成一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三)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

类比方程组的解,怎样确定不等式组中x的可取值的范围呢?

不等式组中的各不等式解集的公共部分,就是不等式组中x可以取值的范围.

注:这里还未正式出现不等式组的解集的概念,但已点出各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即不等式组中未知数的可取值范围.

由不等式①解得x13.

由不等式②解得x7.

从图9.3—2容易看出,x可以取值的范围为713.

注:利用数轴可以直观形象地认识公共部分.这个公共部分是两端有界的开区间.

这就是说,当木条c比7cm长并且比13cm短时,它能与木条a和b一起钉成三角形木框.

一般地,几个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叫做由它们所组成的不等式组的解集.解不等式组就是求它的解集.

注:这里正式给出不等式组的解集以及解不等式组的定义13.注:利用数轴可以直观形象地认识公共部分.这个公共部分是两端有界的开区间.这就是说,当木条c比7cm长并且比13cm短时,它能与木条a和b一起钉成三角形木框.一般地

阅读全文>>>

3不等式的课件

一篇值得一读的“不等式的课件”文章栏目小编在这里推荐给您。老师在上课前需要有教案课件,通常老师都会认真负责去设计好。 深入的教案和课件是有效的教学手段。以下提示仅供参考可能有所偏差请您自行判断!

不等式的课件 篇1

基本不等式是高中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在本文中,我将从基本不等式的定义、证明、性质及应用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基本不等式的定义

基本不等式是描述两个实数乘积大小关系的不等式,它可以通过数学归纳法来证明。具体来说,对于任意的正整数n,有如下不等式成立:

$(1+\frac{1}{n})^n

其中,e表示自然对数的底数,即e≈2.71828。

二、基本不等式的证明

基本不等式的证明可以利用二项式定理来进行。具体来说,我们可以将(1+1/n)的n次方展开,得到:

$(1+\frac{1}{n})^n = \sum_{k=0}^n {\choose n}{k} \frac{1}{n^k}$

因为${\choose n}{k} = \frac{n!}{k!(n-k)!}$,所以有:

$(1+\frac{1}{n})^n =\frac{n!}{n^n} + \frac{n(n-1)}{2!n^2}+\cdots+\frac{1}{n^n}$

显然,对于k≥2的情况,都有$\frac{{\choose n}{k}}{n^n} \leq \frac{1}{n^2}$。因此,我们可以得到:

$(1+\frac{1}{n})^n

进一步化简得:

$(1+\frac{1}{n})^n

同理可得:

$(1+\frac{1}{n})^{n+1} > \frac{n+1}{n}$

将上述两个不等式带入到基本不等式中,得到:

$(1+\frac{1}{n})^n

证毕。

三、基本不等式的性质

基本不等式具有以下性质:

1. 基本不等式是一个单调递增的函数。

2. 基本不等式适用于所有的正实数。

4. 基本不等式可以推广到一般的n次方。

5. 基本不等式可以用来证明和推导其他数学定理。

四、基本不等式的应用

基本不等式在数学、物理、经济学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以下列举几个具体例子:

1. 用基本不等式证明逼近贝塞尔函数的性质。

2. 在物理学中,基本不等式可用于证明波动方程的稳定性。

3. 在经济学中,基本不等式可用于证明市场力量的强度与稳定性。

综上所

阅读全文>>>

4不等式课件5篇

以下内容为您提供了有关不等式课件的研究成果。每个老师为了上好课需要写教案课件,因此就需要老师自己花点时间去写。 教案和课件的科学编写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敬请参阅本文!

不等式课件(篇1)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华东师大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第八章第二节《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第一节《不等式的解集》,下面我从教材分析等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研究的是不等式的解集和不等式解集在数轴上的表示。这之前学生已经初步学习了不等式和不等式解,这部分在本章中不但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而且为今后学习函数的应用奠定了数形结合的基础,因此它在教材中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是前面一元一次方程解的扩展,两者存在区别与联系。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是学生学习数轴之后,又一次接触到图形与数量的对应关系,同时为今后函数的学习提供了方法和依据。

二、目标分析

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和本科教材的地位,由于数学教学不仅是知识的教学,技能的训练,更能重视能力的培养及情感教育,因此确定教学目标1,2,3。

即:

1、知识目标:了解不等式解集的意义和不等式的解集在数轴上的表示。

2、能力目标:建立图形与数量的对应关系,能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参与问题的讨论,激发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点: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和表示。

教学难点:一元一次不等式解集的意义和不等式解集在数轴上的表示。

教学难点突破办法: 通过观察,分析、概括过程,使学生对不等式的解集有了初步的理解,然后通过数轴直观地表示出不等式的解集,从而加深了学生对不等式的解集的理解。

三、教法分析

为创设宽松民主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思维的主动性,顺利完成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引导发现法,计算机辅助教学。将学生个体的自我反馈,小组间的合作交流,与师生间的信息及时联系起来,形成多层次多方面的合作交流,共同发现知识,获取知识。学生知识掌握过程离不开学生自身的智力活动,因此,在教学中,突出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以旧探新,猜测论证等方法,揭示数学问题,并采用个人思考,分组讨论,汇报结果等多种形式,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来,学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悟出道理,得出结论,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四、学法分

阅读全文>>>

5一元一次不等式课件

我为您推荐的“一元一次不等式课件”或许能够帮助您打开崭新的视界,请您务必将本文收藏以便日后回顾。教师们在上课之前需要准备教案和课件,只要在课前将教案和课件准备好即可。制定和实施教案是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重要体现过程。

一元一次不等式课件 篇1

学习目标:

1、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概念,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的意义。

2、会解由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能借助数轴正确的表示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

3、通过探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以及解集的确定,渗透转化思想,进一步感受数形结合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4、体验不等式在实际问题中的作用,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学习重点: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

学习难点: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集的确定。

一、学前准备

【回顾】

1.解不等式 ,并把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预习】

1、 认真阅读教材34-35页内容

2、__________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_________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

叫做解不等式组。

4、求下列两个不等式的解集,并在同一条数轴上表示出来

二、探究活动

【例题分析】

例1. (问题1)题中的买5筒钱不够,买4筒钱又多的含义是什么?

例2. (问题2)题中的相等关系是什么?不等关系又是什么?

例3. 解不等式组

【小结】

不等式组解集口诀

同大取大,同小取小,大小小大中间找,大大小小解不了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集四种类型如下表:

不等式组(a)

(1)xb

xb 同大取大

(2)x

x

(3)xax

a

(4)xb

无解 大大小小解不了

【课堂检测】

1、不等式组 的解集是( )

a. b. c. d.无解

2、不等式组 的解集为( )

a.-1

3、不等式组 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正确的是( )

a b c d

4、写出下列不等式组的解集:(教材p35练习1)

三、自我测试

1.填空

(1)不等式组x-1 的解集是___;

(2)不等式组x-2 的解集 ;

(3)不等式组x1 的解集是____;

(4)不等式组x-4 解集是____。

2、解下列不等式组,并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四、应用与拓展

若不等式组 无解,则m的取值范围是 _____.

一元一次不等式课件 篇2

一元一次不等式与实际问题练习题

1、在一次绿色环保知识竞赛中,共有20道题,对于每一道题,答对了得10分,

阅读全文>>>

6不等式课件分享七篇

不等式课件【篇1】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不等式的三条基本性质。

2.运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对不等式进行变形。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等式的性质,探索不等式的性质,初步体会“类比”的数学思想。

2.通过观察、猜想、验证、归纳等数学活动,经历从特殊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发展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不等式基本性质的活动,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大胆猜想,乐于探究的良好思维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探索不等式的三条基本性质并能正确运用它们将不等式变形。

教学难点: 不等式基本性质3的探索与运用。

三、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四、教学过程:

情景引入:1.举例说明什么是不等式?

2.判断下列各式是否成立?并说明理由。

( 1 ) 若x-6=10, 则x=16( )

( 2 ) 若3x=15, 则 x=5 ( )

( 3 ) 若x-6>10 则 x>16( )

( 4 ) 若3x>15 则 x>5 ( )

【设计意图】(1)、(2)小题唤起对旧知识等式的基本性质的回忆,(3)、(4)小题引导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温故知新

问题1.由等式性质1你能猜想一下不等式具有什么样的性质吗?

等式性质1: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所得结果仍是不等式。

估计学生会猜:不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所得结果仍是不等式。教师引导:“=”没有方向性,所以可以说所得结果仍是等式,而不等号:“>,<,≥,≤”具有方向性,我们应该重点研究它在方向上的变化。

问题2.你能通过实验、猜想,得出进一步的结论吗?

同学通过实例验证得出结论,师生共同总结不等式性质1。

问题3.你能由等式性质2进一步猜想不等式还具有什么性质吗?

等式性质2: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数(除数不能是0),等式依然成立。

估计学生会猜:不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数(除数不能是0),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你能和小伙伴一起来验证你们的猜想吗?

学生在小组内合作交流,发现了在不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数时,不等号的方向会出现两种情况。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比

阅读全文>>>

7等式课件9篇

身为经验丰富的编辑,我特别推荐这篇经典的“等式课件”。在正式上课前,老师需要提前准备好本学期的教学教案课件,现在开始着手准备也不算晚。教案是成为一位优秀教师所必备的条件。我们提供的建议仅供参考,您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调整!

等式课件 篇1

1、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一般地,不等式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次数是1,且不等式的两边都是整式,这样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

2、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一般步骤:(1)去分母(2)去括号(3)移项(4)合并同类项(5)将x项的系数化为1

1、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概念: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合在一起,就组成了一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2、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叫做它们所组成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

3、求不等式组的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组。

4、当任何数x都不能使不等式同时成立,我们就说这个不等式组无解或其解为空集。

3、代数式1-m的值大于-1,又不大于3,则m的取值范围是( )

a.x≥1 b.x≥-1/2 c.x>1 d.x>-1/2

a.5+4>8 b.2x-1 c.2x-5≤1 d.1/x-3x≥0

a. a>0¬ b.a≥0¬ c.a

11、若关于x的不等式组 的解集是x>2a,则a的取值范围是

a. a>4 b. a>2 c. a=2 d.a≥2

12、若方程组 中,若未知数x、y满足x+y>0,则m的取值范围是

13、不等式2(1) x>-3的解集是 。

14、用代数式表示,比x的5倍大1的数不小于x的 与4的差 。

15、若(m-3)x-1,则m .

18、某次个人象棋赛规定:赢一局得2分,平一局得0分,负一局得反扣1分。在12局比赛中,积分超过15分就可以晋升下一轮比赛,小王进入了下一轮比赛,而且在全部12轮比赛中,没有出现平局,问小王最多输 局比赛

1、定义: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个点旋转180°,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个点对称或中心对称,这个点叫做对称中心.这两个图形中的对应点叫做关于中心的对称点。

2、心对称的两条基本性质:

(1)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所连线段都经过对称中心,而且被对称中心所平分。

(2)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图形。

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个点旋转180°,如果旋转后的图形能够

阅读全文>>>

8等式课件必备

趣祝福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篇关于“等式课件”的文章,希望本文让您对某个话题产生了思考。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是要弄自己的教案课件,当然教案课件里的内容一定要很完善。教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组织方式。

等式课件【篇1】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4页的内容,练习一的4~6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

2、根据等式的性质(一)学会解决含有加、减号的方程。

3、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3

出示图,学生根据图独立填空。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20=20xx+10=20+10

x=50x+20=50+20

50+a=50+a50+a-a=50+a-a

x+20=70x+20-20=70-20

提问:比较两边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在小组里说说。

全班交流,引导学生说出: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的结果仍然

是等式。这是等式的性质。

独立完成练一练第1题

二、教学例4

学生自学,不懂的问题和同组同学交流,能解决的就小组内交流。

全班交流:例4中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提出来,能由学生解决的就由学生解决,

学生解决不了的教师解决。

一是方法:根据等式的性质把含有未知数的这边化简成就含有一个未知数。

二是检验:把计算的结果代到原式,看左右两边是否相等。

三强调书写的格式。

小结:求方程中未知数值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完成试一试练一练的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重点帮助有困难的学生,针对学生出错的地方及时分

析错误原因,帮助他们弄懂。

三、课堂作业

练习一的第4、5、6题。

第4、6题做在书上,第5题写在作业本上。

板书:

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

这时等式的性质。

x+10=50

解:x+10-10=50-10

x=40

教后小记

等式课件【篇2】

〔教学目标〕

1、了解等式的概念;

2、利用天平的经验分析得出等式的性质;

3、会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重点难点〕

等式的性质和运用是重点;利用天平经验抽象出等式的性质是难点。 〔教学方法〕指导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资源〕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我们知道未知数的某个值是方程的解,但怎样才能知道方程的解是什么呢?方程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我们先来看看等式有什么性质。

二、等式及其性质

1、

阅读全文>>>

9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课件十二篇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课件(篇1)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二节“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不等式”。它是在学习不等式的概念、性质及其解法和运用一元一次方程(或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等知识的基础上,利用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这既是对已学知识的运用和深化,又为今后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提供另一种有效的解决途径。通过实际问题的探究,让学生学会列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具有不等关系的实际问题。经历由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掌握利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意识,从而使学生乐于接触社会环境中的数学信息,愿意谈论某些数学话题,能够在数学活动中发挥积极作用。同时向学生渗透由特殊到一般、类比、建模和分类考虑问题的思想方法。不等式与现实生活中联系非常紧密,解决好这类应用题,有助于学生在以后的日常生活中自主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学情分析

七2班班现有56名同学,部分学生基础较差,拔尖学生少,尤其个别学生底子太薄,学生学习较为被动,预习工作做得不够认真,同时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不高,基本能力较差,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知识掌握不够扎实,运用不够灵活。从学生学习的心理基础和认知特点来说:学生已经在前一阶段学习的学习中已经具备了实际问题建立一元一次方程和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的基础,能进行数学建模和简单的解释应用。虽然初一学生对消费问题比较热心,但由于年纪太小,缺少生活经验,由于本节问题的背景和表达都比较贴近实际,其中有些数量关系比较隐蔽,可能会产生一定的障碍。

(三)设计的目的及意义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是中学数学的重要内容,和一元一次方程应用相似,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的价值都有较大的意义.对实际生活中的不等量关系、数量大小比较等知识,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有所了解.但用不等式表示,并对不等式的相关性质进行探究,对学生是新的内容。这些问题能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分组活动,先独立思考,再组内交流,然后各组汇报讨论结果,可极大调动学生的创造积极性,应把握学生的创新潜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在实施教学时,要根据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和教材特点组织教学.结合具体内容,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

(四)实施过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进一步

阅读全文>>>

10一元二次不等式课件锦集八篇

老师的部分工作内容就有制作自己教案课件,因此我们老师需要认认真真去写。 创意十足的教学课件能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知识点,好的教案课件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引用您的要求编辑为您汇集了一篇“一元二次不等式课件”,谨此邀请您来阅读并参考本篇文章!

一元二次不等式课件 篇1

一元二次不等式是高中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指一个带有二次项的不等式。在数学学习中,我们经常需要利用二次不等式来解决问题,掌握这个概念对于深入了解高中数学知识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学习一元二次不等式是高中数学学习中的一大难点,需要认真对待。

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概念和性质

一元二次不等式可以写成如下形式:

ax² + bx + c > 0

ax² + bx + c

其中a、b、c都是实数,a ≠ 0。

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求出不等式的根,比如将其转化为标准形式。将不等式变形,我们可以得到如下形式:

ax² + bx

ax² + bx > – c

然后,我们再用求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方法求出不等式的解,就能够得到它的解集。

对于不等式ax² + bx + c > 0,其图像为二次函数的上凸形,即开口向上的抛物线,而对于不等式ax² + bx + c

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方法有很多,下面我们介绍其中的两种:

方法一:化为标准形式,再利用求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方法求解。

方法二:利用符号法将不等式中的式子化简,得到一系列不等式,然后将这些不等式求解即可。

实际上,解一元二次不等式还有很多其他的方法,比如绝对值法、图形法等等。在解题时,我们要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方法来求解。

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应用

一元二次不等式广泛应用于数学学习以及生活中的各个领域,比如物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等。下面我们以生活中的一个例子来说明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应用。

假设你要购买一台电视机,商家提供了两种方案供你选择。方案一:首付1500元,每月还款100元;方案二:首付3500元,每月还款80元。那么,你需要比较两个方案的总花费,来决定哪个方案更加划算。

我们假设电视机的总价格为x元。那么,方案一的总花费为:

c1 = 1500 + 100×n

而方案二的总花费为:

c2 = 3500 + 80×n

这里n为分期的期数,即你需要还款的总期数。为了比较两种方案的划算程度,我们可以列出一个一元二次不等式:

阅读全文>>>